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

化学变化特征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习投入;变化趋势;追踪调查;HLM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3)05-0046-07

学习投人(Student Engagement)是21世纪初出现的关于院校评估和标志院校改进程度的重要词汇,George D.Kuh甚至形容其为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条故事线。学习投入是George D.Kuh在Tyler的“任务时间”、Pace的“努力质量”、Astin的“学生参与”、Tinto的“社会和学术整合”、Chickering的“有效教育原则”等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是学生努力、教师要求和院校支持的综合反映。学习投入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Pascarella甚至认为学习投入是影响院校和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习投入作为学习成效和院校表现的重要标志,被广泛应用于院校评价中。其中,以“学习投入”作为调查核心的两项最有影响力的调查则是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和CCSSE(The Community College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其调查结果不仅应用于院校评价,甚至在美国大学排行中也得到应用,学习投入一时间成为了美国教育政策讨论和学者研究的热点。

在我国,学习投人概念的兴起则是近几年的事情。学习投入概念最早出现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而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内涵则是在清华大学引进NSSE工具进行学情调查之后(2007年引进并形成NSSE-China,2009年开展首次全国调查)。随着以“学”为中心质量观的进一步明确,以及对于上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质量测量局限性的认识,教育质量评价逐渐由评“教”向评“学”转变,以真正探寻教育质量生成的本质——学生学习。对汉化后的NSSE-China调查问卷结构的分析认为,代表NSSE学习投入的五维度指标,即学业挑战度LAC(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合作性学习水平ACL(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生师互动水平SFI(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教学经验丰富度EEE(Enrich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s)和校园环境支持度SCE(Supporive Campus Environment),在中国情境下仍然存在,有些指标信度甚至好于NSSE。学习投入调查以学生自我报告形式,围绕学习过程和教学实践,反馈学生自身的努力情况、感知教师的学业要求和院校支持的程度,试图以五维度指标以及构建的其他小量表探究学生学习过程,揭示质量“黑箱”的形成本质。

然而,代表学习投入的五维度指标是如何变化的?变化规律与机制如何?国外相关研究多是横断面研究,没能回答这一问题;已有的相关纵向研究也非严格意义上的追踪,对于该问题的探究有限。而在中国,由于该工具刚刚引人,尚未见对相关追踪研究的报道。学习投入对于大学生学习和发展如此重要,探究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了解大学生学习过程也是意义重大,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此。

一、学习投入测量工具简介

(一)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

为量化大学生学习投入状况,NSSE按照相关理论构建TX维度指标。NSSE-China调查开展4年来,每年都会构建五个维度的“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以及地方高校的全国常模。第一维度是学业挑战度,该指标由11个问题组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投入的时间、学生的阅读量、写作量以及课程严格要求程度等;第二维度是主动合作学习,该指标由6个问题组成,包括学生课堂上提问或回答问题、课上或课后与同学问交流合作、一起做实验或讨论问题等;第三维度是生师互动,该指标由7个问题组成,包括师生学业与成长沟通、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反馈学生学习表现等;第四维度是教育经验丰富程度,该指标由14个问题组成,包括实习、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课程以外的学习、参加各类学术竞赛等;第五维度是校园环境支持度,该指标由8个问题组成,包括学校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财政支持以及学生与教师、行政人员的关系等。上述五维度指标是本研究的探究对象。

(二)学习投入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指标

NSSE-China每年均报告工具的信效度指标。2009-2012年的问卷使用手册㈣中,五大指标的信度(标准阿尔法值均在0.6以上)较高,以大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为效标,五大指标和效标的关联效度均在0.001水平上达到显著相关。本研究采用NSSE-China工具,对南京某工科高校2008级的学生进行了历时四年的追踪调查。

二、数据及分析工具

(一)数据结构

本数据来源于研究初始的追踪设计。调查对象为2008级本科生,抽样原则是按照预计回收率(60%)、抽样误差(5%)进行完全随机抽样(全部学生为3603人)。经样本代表性检验(专业、性别、民族、城乡等分布)后,确定样本为813人。2009年至2013年,对该批学生共计调查四次。四次调查有一定的样本流失,具有有效数据的样本为500个(删除测谎题反应异常、缺失数据过多的无效样本),计入分析的样本430个(删除了只有一次记录的样本)。样本的差异检验表明,不存在性别、专业、民族和城乡上的显著差异。

原始抽样样本(813人)的人口学特征如下:男生570人,女生243人;城市户口493人,农村户口320人;文科160人,理科653人。计人分析的样本(430人)的人口学特征为:男生样本占60.5%(260人),女生样本占39.5%(170人);文科样本占20.9%(90人)。理科样本占79.1%(340人);汉族样本占99.1%(426人),回族样本占0.5%(2人),瑶族、彝族样本各占0.2%(1人);城镇户籍的样本占54.0%(232人),农村户籍的样本占46.0%(198人)。经检验,样本分布与原始抽样分布无显著差异。

(二)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

对于追踪研究的数据处理,以往通常使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由于这些分析经常会受条件限制(以方差齐性和随机误差独立为前提),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技术(HLM)没有这些条件限制,并可以有效处理缺失数据,对于追踪研究的纵向数据可以做到充分利用(追踪研究中存在部分测量时间点个案缺失和部分缺失数据),是处理追踪数据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采用HLM软件构建了多元多层分析模型。同时,为了使样本具有代表性,我们对追踪数据进行了加权处理,即赋予不同特征(性别、城乡、文/理科)追踪群体以不同的权重,权重与样本被抽到的概率成反比,从而使追踪过程流失导致的样本偏差得到了矫正。

三、数据分析结果

(一)数据的初步探索

一般来说,在对数据与假设模型的正式拟合性分析之前,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的一般变化模式,为确定模型(线性、非线性)的函数类型提供直观线索。通过数据描述统计量和统计图,可以观察个体的五维度指标变化趋势及个体间的差异,初步探索五维度指标的发展规律。

从表1可以看出,五维度指标四次测量每年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学业挑战度LAC第二年有小的波动除外)。另以生师互动指标为例,按照430个追踪样本以及随机选取10个个体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拟设存在二次型变化和三次型变化,T取时间序列的平方和三次方)作图,初步了解指标随时间变化的大致趋势,如图1-图4所示。图示表明,大一(第一次测量)到大四(第四次测量)的生师互动指标随时间推移有上升趋势,但不同个体上升的速度(斜率)不同,显示了个体间发展的差异。图3、图4还显示了生师互动指标的非线性变化趋势。

(二)数据的模型分析

定义变量。按照HLM多元多层模型要求定义变量。五维度指标作为五个因变量,在模型中用虚拟变量K来定义,Y代表五维度指标测量值。在数据结构中,因变量K1=1时对应的Y值分别表示不同时间点的“学习挑战度”值,K1=0时为其他因变量值;因变量K2=1时对应的Y值分别表示不同时间点的“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值,K2=0时为其他因变量值;因变量K3=1为“生师互动”值;因变量K4=1为“教育经验丰富程度”值;因变量K5=1为“校园环境支持度”值。在线性模型构建中,用时间变量(TIME)t=0、1、2、3来描述测量时间,分别代表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四次测量;在非线性模型中,用定义时间的多项式函数即t的平方描述二次增长,用t的三次方来描述三次增长。

建构模型。一般通过探索分析可以初步看出学习投入变化的线性和非线性变化特点。我们可以分别建立线性和非线性发展模型,通过拟合度检验选出最吻合观测数据的理论假设。本研究选用HLM中的HMLM2定义多元三层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第一层用虚拟变量定义五个因变量,以描述因变量的多元结构;第二层为测量水平;第三层为个体水平。具体模型如下:

第一层:描述因变量结构

Y=K1*Y1*+K2*Y2*+K3*Y3*+K4*Y4*+K5*Y5*

Y*=P1*(K1)+P2*(K2)+P3*(K3)+P4*(K4)+P5*(K5)+e

第二层:测量水平

Pk=BK0+Bk1*(TIME1)+Bk2*(TME2)+Bk3*(TIME3)+R

上式中,Pk表示第k个因变量(分别代表五维度指标)在时间T的测量值。TIME1、TIME2、TIME3为时间变量,分别反映五维度指标随时间的线性和非线性变化。在本研究中,TIME1取值为0,1,2,3;TIME2取值为0,1,4,9;TIME3取值为0,1,8,27。R为随机测量误差。

第三层:个体水平

Bk0=Gk00+μ1k

Bk1=Gk10+μ2k

Bk2=Gk20

Bk3=Gk30

上式中,Gk00是平均截距,代表T取0时所有个体k指标的平均值;Gk10代表k指标随时间变化的线性斜率的平均值;Bk2代表k指标随时间二次变化斜率的平均值;Bk3代表k指标随时间三次变化斜率的平均值;μ1k和μ2k分别代表k指标个体间随机截距和斜率的残差。

1.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线性变化

(1)五维度指标线性发展情况

无条件均值模型(不含时间变量,简称模型一)和无条件线性增长模型(仅含有TIME1变量,简称模型二)运行结果的固定效应如表2所示。从固定效应部分参数可以看到,五维度指标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程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四次测量平均值的估计值分别为45.26、42.06、26.23、35.53、58.30,个体之间四次平均测量存在显著差异(0.001水平)。

五维度指标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程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初始测量(第一次测量)平均值的估计值分别为41.76、33.33、14.27、28.23、52.24(满分均为100分)。第一次测量时,学生感知的校园环境支持度较其他指标好。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在四年中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T检验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特别是生师互动指标上升很快(G310=7.98),其次是主动合作学习指标(G210=5.82),上升最慢的是学业挑战度指标(G110=2.34)。

(2)五维度指标发展的交互作用情况

随机效应可以反映五维度指标间的交互作用(表3)。从模型一随机效应看出:四次测量学生之间五维度指标均呈正相关,即五维度指标的变化相互正向影响;主动合作学习与生师互动相关性较强(r=0.714),教育经验丰富程度与生师互动、主动合作学习相关性次之(r=0.550,r=0.523)。

从模型二随机效应看出,09年初始测量时,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程度、校园环境支持度这五维度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8、0.426、0.734、0.591、0.624、0.705、0.497、0.577、0.537、0.405)。也就是说,初始测量时,学生一个指标高,其他四个指标也较高;反之,一个指标低,其他四个指标也较低。但五个指标间的相关强弱不同: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相关性较强(r=0.734,r=0.705),生师互动与主动合作学习相关性次之(r=0.624)。

随着时间推移,五维度指标间仍然呈正相关(r=0.391、0.269、0.708、0.643、0.879、0.444、0.604、0.435、0.444、0.578)。这说明,五大指标中一个指标上升较快的学生,其另外四个指标上升也较快。尤其是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变化和生师互动变化关系最为紧密(r=0.879),即主动合作学习指标变化可以预测生师互动指标变化或者生师互动指标变化可以预测主动合作学习指标变化。

四年间,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四个指标增长与初始测量值呈负相关(r=-0.861、-0.036、-0.084、-0.721)。这说明:上述四个指标初始水平高的学生,上升速度较慢;上述四个指标初始水平低的学生,上升速度较快。尤其是学业挑战度指标,其初始值越低,上升速度越快(r=-0.861)。生师互动指标增长与初始测量值呈正相关(r=0.528)。这说明:该指标初始水平高的学生,上升速度较快;该指标初始水平低的学生,上升速度较慢。另外,校园环境支持度增长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丰富度初始测量值呈负相关,即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升越快的学生,其另外四个指标的初始值相对较低。

2.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非线性变化

非线性模型(含有TIME1、TIME2和TIME3变量,简称模型三)固定效应结果见表4。除生师互动指标二次型变化和三次型变化不显著外,其他四个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二次型和三次型变化。这说明学习投入部分指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变化(增长)趋势。

非线性变化模型中,学业挑战度指标呈先稍稍下降、后一直上升的趋势,其余四个指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2009年平均值的估计值为:42.577-6.618*0+8.003*0-1.711*0=42.58。2010年平均值的估计值为:42.577-6.618*1+8.003*1-1.711*1=42.25。2011年平均值的估计值为:42.577-6.618*2+8.003*4-1.711*8=47.67。2012年平均值的估计值为:42.577-6.618*3+8.003*9-1.711*27=48.55。三次增长(0.88)小于二次增长(5.42),大于一次下降幅度(0.33),呈非线性变化。同理,计算其余四个指标的三次增长结果发现: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二次增长速率、生师互动水平三次增长速率变化不大;教育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的增长幅度呈现出第一次增长大于第二次增长、第二次增长小于第三次增长的特征。

3.线性模型与非线性模型拟合结果比较

上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目前的追踪数据,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无论是线性增长还是非线性增长均呈现显著的指标间差异,一定程度上都能说明指标的大概发展情况。但从模型二和模型三整体拟合差异指数的比较来看(见表5),非线性模型整体拟合差异统计量(64683.49546)比线性模型拟合差异统计量(64832.89846)小149.4,参数增加了10个。对于自由度为10的卡方分布,149.4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这说明五维度指标的非线性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学习投入的实际,学习投入的五维度指标发展具有非线性增长的特点。

四、讨论与建议

(一)存在其他影响学习投入变化的因素

通过无条件模型、线性和非线性增长模型的对比发现,除时间因素外,尚存在其他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变化因素(T检验均呈显著),这也是对后续研究中引入性别、学科、满意度等其他变量来探究学习投入变化规律的重要提示。

(二)关注并充分利用学习投入变化规律,促进学习投入

1.学习投入总体变化趋势是正向的

学习投入是反映学生学习和院校教育的积极指标,可以预测学生的学习成效和院校教育表现。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结果都显示,学生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在大学四年中的变化总体上是上升的,趋势是正向的。这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体上是努力的,教师的要求、院校的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2.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变化不均匀

反映学习投入的五维度指标虽然在大学四年间均呈上升趋势,但变化并不均衡(速率不同)——有的指标变化快(如生师互动),有的指标变化慢(如学业挑战度),这符合当前大学教育的实际。生师互动指标变化快反映出大学生的交往需求和要求的增加,尤其是师生互动中的生生互动较中学阶段更加明显。学业挑战度指标线性变化慢以及非线性变化中第二次呈现小幅下降,均反映出大学的课业(学业)要求未能呈现显著的层级递增,这也符合当前高校扩招后大众化教育的实际状况。教育目标的梯度设计不够㈣是高校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反映出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普通高校对于训练学生高级认知能力(高阶思维、创新能力等)的要求不够。

学习投入的大部分指标还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变化特征。例如: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二次增长速率、生师互动水平三次增长速率变化不大;教育实践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的增长幅度第一次大于第二次,第二次小于第三次。如何充分利用非线性变化指标的变化特征来有效安排教育资源、教育实践和制定相关教育政策,促进学习投入的正向加速变化,以及如何实现投入和产出的最大效益来有效促进教育成效和学习成效,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3.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间存在交互作用

学习投入五维度指标测量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这一特征为改善学习投入水平提供了有效信息,即对初始测量值较低指标的改善对于提升整体学习投入水平有显著作用,尤其对于与初始测量值较低指标相关性较大的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

五维度指标间还存在初始测量与增长速率的交互作用,这一特征对于我们了解学生学习投人水平和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育活动大有裨益。如对于初始生师互动水平较高学生的特质分析(该指标初始值高的,增长也快;该指标初始值低的,增长也慢)可以为该生提供启示。

(三)分析结论的应用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

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高校教育针对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新变化,不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使他们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知识结构完善、技能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表现

1.批判性思维增强。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接受、理解能力强,对信息接收快,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对社会上的事情能做出较理性、辩证的分析。

2.感情脆弱、意志薄弱、依赖性强。大学生虽然素质较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强,但因其年轻、意志薄弱,很容易走向犯罪。

3.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大学生崇尚享受,有不正常的消费观念,超前享受生活的价值观念已得到认可。

4.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大学生注重自我挑战、亲身经历,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社会实践活动有极大的兴趣。

5.政治方向的双重个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他们关心政治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又试图远离政治,专心读书,尤其热衷出国谋求个人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1.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确立不仅引起经济的变化,也有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变化,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但同时助长了实用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2.信息网络的普及。网络提供了人们接触的另一种方式。交流情感、浏览信息、使用“电子邮件”、下载软件和网络游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虚拟性的网络中,宣泄自己的情绪,结果会使心理变得更加内敛、封闭、孤僻。

3.意识形态。大学生在心理上很难再接受传统的灌输教育,他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开放,批判性思维加强,自我意识增强,对待一件事物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思考,进行古今、中西比较,做出自己的判断。

4.角色的变化。入学期的角色转换,大学新生所遇到的环境变化非常突出,在摆脱在过去环境中的生活及行为模式,逐渐形成适应新环境,会产生较多的思想问题,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读期角色转换,在读时期大学生在学习上开始入门,转变了学习态度,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照顾自己,还使人生观、价值观开始趋向成熟;毕业期的角色转换,又让毕业生将面临着毕业分配选择职业的考验、感情考验和做论文实习的考验,心理变得急躁、不安、无奈。

5.个人面临的种种问题。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个人主义强烈,与人合作能力差,生活中处理不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上,发现自己在中学阶段的优势已经不再;感情问题也变得突然重要起来,面对感情变故时,往往束手无策,甚至走向极端。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要遵循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要遵循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原则;市场经济积极面的原则;利、义、情的“三性”原则;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的“三性”原则。

只有在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则下,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教育体制上的观念更新,并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尺来规范大学生行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

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之中,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健康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

2.重在实效,教育方法创新。(1)可以优化课堂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把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相结合;在教学目标上,要从传统的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转变到以培养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为重点的目标上来;在教学方法上,培养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2)优化活动形式。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兴趣爱好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步发展为理性思维,升华为大学生内在的理想和信念,最终达到在自我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3)强化社会实践。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多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形成活力,管理机制创新。积极营造并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同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党政干部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完善激励机制,要确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必须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准则,为每个大学生提供和创造均等的竞争机会。

4.结合时代,校园文化创新。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有效互动,积极构建一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以深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为支撑,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营造一个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互动对话的生态教育环境。

5.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首先,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同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相结合,确保每一个贫困大学生都能通过助学贷款来顺利完成学业;其次,是将对大学生的经济助困与精神助困相结合。同时要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压力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2004,(10).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播学 历史 发展 特征

一、阶段性发展特征

当代新闻传播的研究起始于拨乱反正,该时期新闻为了摘掉“新闻无学”的伪帽子,不顾反对和逼迫率先建立了新闻学。在1980年初期,新闻领域的学术焦点汇集在新闻改革与创新方面。不管是新的新闻、新的观点、新的视角、新的方法,都是建立在新学科――新闻学基础上,其核心和主旨只有一个:为新闻传播而呼吁和呐喊。1989 年的春天,的洗礼扭转了新闻传播的核心主旨,强烈的现实反差从知识分子的身上暴露出来,新闻传播成为了一个比较新鲜和洋气的代名词,现实关怀的写照下,新闻传播学转向知识命运共同体,通过该时期的潜心专研,逐渐有了当今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现有研究成果成为新闻传播学的基础,并为传播学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奠定了一定的保障。直至1997 年,新闻传播学在教育部学科分类中成为了与教育学、医学、工学、农学等持平的一级学科。1999 年,高等院校开始加大招生的规模和数量,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发展迅猛发展,师资队伍和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业务渠道更加宽广,研究领域更加宽泛,新闻传播学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总而言之,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研究主体的特征

21世纪前期,新闻传播学缺乏独立性的审视与批判,只是单一的拥有少部分政治资本。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1989年末,相关学者以资本论、务实论、教育论等学说对新闻传播学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批判,对出现的和爱国运动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述,并完成了传播知识的理论重构,随着新闻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学术创新成为了新闻传播学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新闻传播学飞快的崛起,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且行政化的色彩逐渐变浓。总体而言,教育成为了新闻传播学最为关键的核心资本。

三、研究内容的特征

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已经由应用型转为理论型,更加注重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新闻传播学的变化顺应了世界的发展;其次,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现象,被社会广泛关注,且已经与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构成了一体化发展模式;最后,我国对新闻传播的重视力度和程度逐渐高涨,特别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两会的精神等很好的诠释了新闻传播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新闻传播的自由和学术的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研究方法的特征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主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进行指导。在新的历史起点下,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应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加快和完善,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完善和创新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让新闻传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90年后期,新闻传播的方法论逐渐成为学者热议的焦点,其方法单一、方法简单的不足之处逐渐的暴露出来,而在这种新的历史起点下,新闻传播也变得更加成熟,说明新闻传播的方法已不单单是单一的路径,而是多元化与多样化组合的全新路径。特别是在2000年后,一大批新闻传播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为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为新闻传播的学科发展指引了方向。

五、结论与建议

我国新闻传播学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的壮大,其发展脉络可归结为受自身的发展,受环境的发展,受政策的发展和舆论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新闻传播应迈入新的历史起点,发挥其作为领航的风向标,为我国社会化进程增加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和发展发挥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可,张军芳,潘霁.中美新闻传播学学术传统比较研究――兼谈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J].新闻大学,2008,01.

[2]赵为学.新闻传播学研究中话语分析的应用:现状、局限与前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3]赵玉明,庞亮.三十年间两大跨越――改革开放以来从传统新闻教育到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J].国际新闻界,2008,09.

[4]赵玉明,庞亮.从新闻学到新闻传播学的跨越――近十年来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和研究新进展评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05.

[5]廖圣清,申琦,柳成荫,李硕德,秦悦,秦绍德.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J].新闻大学,2013,06.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4篇

 

一、引语

 

2010年,教育部开始提出探索英语“一年多考”的考试方式。2013年,北京市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拟从2016年起,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与此相对应的是,高考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分数一降一升,支持者认为,改革让英语回归“工具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目前的英语教学确实存在很多弊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收效甚微。“英语过热,国语反而弱化,是这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

 

考试是一个指挥棒,引导学校教育的重点指向,要让英语在学校教育中回归它的本质,高考改革就成了一个很自然的选择。”北京高考英语改革在网上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多数网友对新政策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在教育改革方面迈出的一大步,希望能借此走出国内“事倍功半”的英语教育困局。反对者则认为,想通过调整分值“打压英语”实现改革目标,是“下下之策”。

 

虽然学术界对高考外语改革的观点众说纷纭,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在被社会各界轮番“吐槽”之后,英语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岿然不动几十年的重要地位,正在被动摇。高考外语改革对英语学习者的动机产生的影响在逐步显现出来,英语学习的工具性特征将成为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二、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特征表现的变化

 

加拿大语言学家Gardner(1985)将学习动机或取向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工具型,即以语言为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第二类,综合型,即对目的语使用者和目的语文化感兴趣,希望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对学习动机的另一种划分是将其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为了从语言学习活动本身获得愉快与满足,而后者则将习得语言作为途径以期达到某一目标。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第二门语言的主要动机是工具型动机。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

 

2014年,教育部文件出台一年后,课题组对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这次摸底,了解到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主要集中在出国研修、学科研究和文化推广三个方面。相比2011年课题组对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问卷结果,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征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主动性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加,被动式学习情况大幅减少。大学生开始考虑英语在自己未来发展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应用水平。大家普遍认为,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更应该强调学习的实用性训练,根据将来的发展方向参加更具有针对性的英语训练班学习,而不是过多强调语言基础训练,无目的、无方向地被动性学习。

 

通过对大学生在高考英语改革前后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特征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三类:工具型学习动机、研究型学习动机和文化型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划分可以看出,第一类和第二类学生学习动机可以归结为外部动机,而第三类则更倾向为内部动机。

 

三、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征表现

 

1.工具型学习动机。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工具性学习动机是居于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将对这类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需要提供重大帮助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高考英语改革政策出台后,大学生英语学习越来越注重听说训练和实践交流活动的参与。大部分同学认为,英语应该突出工具性作用,让英语回归到一种“有用的语言工具”的本质,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去专业学习,允许不需要它的大多数人只是基本了解,这才是英语教育的应有定位。

 

因此,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诉求:首先,英语的学习在于交流,根本目的是能够达到信息传递,因此听说训练的周期和强度应该适当增加。其次,加大听说训练的规范化和语言材料的目的语的本土化。在听说练习过程中,注意中西方语言表达习惯和词汇使用的差异。再次,不要过分强调语法,语法错误不应该成为影响交流的桎梏,尤其是语言教学过程中适当忽略语法错误而达到语言交流的流畅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值得鼓励。最后,英语水平考试与国际语言考试接轨,适时引进西方的托福、雅思考试体系。

 

2.研究型学习动机。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研究生学习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文献,尤其是国际重要学刊大都是英文文本,需要学生有很强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所以英语在其后期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必须在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尤其是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上打下扎实的基础。研究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特征体现在:第一,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表现出对专业知识词汇的翻译和表达的浓厚兴趣。第二,在学习中刻意谋求特定领域的翻译知识积累。比如,偏好于本专业国内外期刊文章的阅读。第三,渴望教学大纲中增加专业英语的授课周期和授课量。第四,更关注本学科国际发展动态和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的举办及成果。

 

3.文化型学习动机。与前两类学习动机类型相比,文化型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内部动机作用。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又称内部动机作用,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这一类型学生首先语言文化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不断提升自己能力,实现自己愿望。近年来,我国将汉语国际推广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0所孔子学院和535个孔子课堂,共计935所,分布在全球108个国家(地区)。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建立不仅为我国文化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学习机会,使之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文化学习方面的成果,也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又一重要动机。文化型学习动机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大学生更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第二,大学生更热衷于在本科学习阶段参加外籍师生的联谊活动。第三,大学生更期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的双语教学课程的培训。第四,学生更希望在毕业后有机会参加国家和学校外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项目。 四、高考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启示

 

时评家盛翔撰文指出,降低英语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提高汉语和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位置,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方向。让真正有需要的人去专业学习,允许不需要它的大多数人只是基本了解,这才是英语教育的应有定位。

 

目前,高考英语改革虽然尚未撼动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对大学英语的冲击和影响仍会逐步显现出来。因此,通过高考英语改革,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一是,做好大学英语与中学阶段授课内容的衔接,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定位。大学英语阶段的授课应该侧重英语专业方向训练,实现从基础知识积累到专业应用能力的跨越,而不是基础英语学习的巩固和简单延续。

 

二是,从教学模式上,尝试根据学生学习目的进行分班,让真正需要的人有实质性的提高,让不需要的人有更多时间从事其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诉求,增减相应的课程教学。

 

三是,英语作为交流工具首先应该在听说上下功夫。高考英语改革,虽然分值降低了,但是听力所占比例却明显提高了,这说明英语学习交流工具的定位将更加突出,所以,大学英语更应该在进行实际交流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进行强化,尤其是要增加专业英语的实践机会。四是,英语应该在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以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育既能够通过英语交流沟通又能够通过英语提升开阔的事业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社会人才。

 

四、结语

 

高考英语改革不等于高考不考英语,也不会削弱目前的英语教学,而是引导大家正确看待英语的地位,回归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本质。从国际上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把英语放在一个终身学习的位置上。大学英语教学受到了高考英语改革的冲击和挑战,其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高。最新高考改革形势下,高考英语加大了改革力度,这势必会对大学英语带来冲击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高考英语改革作为风向标,调整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模式,顺应时展的潮流,培育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

    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高校教育针对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新变化,不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使他们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成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知识结构完善、技能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表现

    1.批判性思维增强。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接受、理解能力强,对信息接收快,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对社会上的事情能做出较理性、辩证的分析。

    2.感情脆弱、意志薄弱、依赖性强。大学生虽然素质较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强,但因其年轻、意志薄弱,很容易走向犯罪。

    3.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大学生崇尚享受,有不正常的消费观念,超前享受生活的价值观念已得到认可。

    4.思维活跃,主体意识增强。大学生注重自我挑战、亲身经历,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社会实践活动有极大的兴趣。

    5.政治方向的双重个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他们关心政治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又试图远离政治,专心读书,尤其热衷出国谋求个人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1.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确立不仅引起经济的变化,也有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变化,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商品经济的发展中,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但同时助长了实用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2.信息网络的普及。网络提供了人们接触的另一种方式。交流情感、浏览信息、使用“电子邮件”、下载软件和网络游戏成为大学生的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虚拟性的网络中,宣泄自己的情绪,结果会使心理变得更加内敛、封闭、孤僻。

    3.意识形态。大学生在心理上很难再接受传统的灌输教育,他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开放,批判性思维加强,自我意识增强,对待一件事物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思考,进行古今、中西比较,做出自己的判断。

    4.角色的变化。入学期的角色转换,大学新生所遇到的环境变化非常突出,在摆脱在过去环境中的生活及行为模式,逐渐形成适应新环境,会产生较多的思想问题,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读期角色转换,在读时期大学生在学习上开始入门,转变了学习态度,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并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照顾自己,还使人生观、价值观开始趋向成熟;毕业期的角色转换,又让毕业生将面临着毕业分配选择职业的考验、感情考验和做论文实习的考验,心理变得急躁、不安、无奈。

    5.个人面临的种种问题。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个人主义强烈,与人合作能力差,生活中处理不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学习上,发现自己在中学阶段的优势已经不再;感情问题也变得突然重要起来,面对感情变故时,往往束手无策,甚至走向极端。

    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要遵循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要遵循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原则;市场经济积极面的原则;利、义、情的“三性”原则;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的“三性”原则。

    只有在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则下,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教育体制上的观念更新,并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标尺来规范大学生行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

    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

    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之中,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健康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的具体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

    2.重在实效,教育方法创新。(1)可以优化课堂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把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相结合;在教学目标上,要从传统的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转变到以培养大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为重点的目标上来;在教学方法上,培养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2)优化活动形式。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吸引学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兴趣爱好得到满足,从而使他们获得的感性认识逐步发展为理性思维,升华为大学生内在的理想和信念,最终达到在自我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3)强化社会实践。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多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形成活力,管理机制创新。积极营造并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同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党政干部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完善激励机制,要确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必须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准则,为每个大学生提供和创造均等的竞争机会。

    4.结合时代,校园文化创新。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增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环境的有效互动,积极构建一个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以深厚的校园人文底蕴为支撑,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营造一个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互动对话的生态教育环境。

    5.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首先,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同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相结合,确保每一个贫困大学生都能通过助学贷款来顺利完成学业;其次,是将对大学生的经济助困与精神助困相结合。同时要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压力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2004,(10).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流行病学;临床特征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4-0527-03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4.019

目前,尚缺乏较大宗有关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OJ)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为此,我们总结分析了惠州市二家有代表性的医院近20年收治的OJ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能掌握当地有关OJ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收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博罗县人民医院1993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OJ患者病例资料。

2.入选标准 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0 μmol/L)及影像诊断确诊为OJ者。同时需系惠州市本地常住户口,外地来惠州人口定居15年以上者入选。

3.观察项目 统计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户口情况、阻塞因素(胆管结石患者同时统计是否合并有胆囊结石)等,并对患者前10年(1993~2002)、后10年(2003~2012)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中的胆管结石指胆总管结石、肝总管结石和/或合并有肝内胆管结石。由于OJ易继发胆管炎,因此拟定继发性胆管炎不作为独立因素列入病因。

4.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处理由SPSS 17.0统计软件包完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结 果 1.阻塞性黄疸逐年收治情况及年龄分布 二家医院在20年间共收治OJ患者2088例,收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收治时年龄2个月~109岁, 40~80岁患者占本组的78.1%,为OJ高发年龄(见表1)。

基金项目: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惠市科字(2011)61号]。

作者简介:钟洪才(1967-),男,广东省兴宁市人,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肝胆外科。

2.性别、年龄及户口变化情况 本组患者男927例,女1161例,男∶女=1∶1.3,前、后10年性别比例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20岁为一年龄组进行分组发现,各年龄段前、后10年比例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户口722例,农村人口1366例,农村患病人数略高于城镇患病人数,比例为1.9∶1,但前、后10年户口比例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单个阻塞因素的变化 本组资料中,排名前2位的单个阻塞因素分别是胆管结石(1546例,其中伴胆囊结石569例),肿瘤(265例,其中胆管癌183例),其它因素引起者88例。后10年胆管结石伴胆囊结石、胆管肿瘤分别在胆管结石、肿瘤中的构成比例明显高于前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χ2=8.0297,P=0.0046。

4.胆管结石位置变化比较 阻塞因素仅为胆管结石的1546例OJ患者中,通过比较发现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OJ患者、肝外胆管患者,后10年较前10年明显增加(P0.05)。见表5。

讨 论 OJ是肝胆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病因复杂、临床病程长短不一、黄疸轻重程度不一(有的仅为隐性黄疸),因此其临床发病率资料不易获得。所以,有关OJ的流行病学资料并不多。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却发现,OJ患者住院病例有逐年升高趋势。为此,我们通过调查惠州市二家医院收治的OJ患者资料,发现了近年来当地OJ流行病学的一些特点和变化趋势。

近20年来,惠州地区OJ总体呈上升趋势,前二位病因为胆管结石、肿瘤。惠州地区地处广东东南部,是沿海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村人口较多。我们的资料提示:惠州地区OJ患者主要是良性疾病,尤其是肝胆管结石仍是OJ的主要病因,这与沿海、西南、长江流域、南方的广大农村人口中,原发性胆管结石比较常见的情况[1]相符。有文献报道[2]:超过78%的胆管结石患者均有黄疸表现。本组资料提示:单一因素引起的OJ中,胆管结石患者占全部OJ患者的74.0%(1546/2088)。这说明胆管结石(包括肝外胆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及合并有胆囊结石的胆管结石)是OJ的主要病因之一,与文献报道一致[2~4]。因此,预防和减少胆管结石的发病率是当地降低OJ患者的主要任务。一般认为:胆道感染、胆汁滞留、胆道寄生虫及胆汁异常等情况易罹患胆管结石。因此,注意个人卫生、改善生活环境、减少寄生虫感染,以及注意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平衡膳食、加强锻炼等措施均有可能有效地预防胆管结石的发生,从而减少OJ的发病率。

肿瘤是引起OJ的第二位原因,这与文献报道一致[3,4],包括胆管及胰腺肿瘤、壶腹部肿瘤、肝癌转移至胆管或压迫胆管、胆管内癌栓形成、胆管外恶性肿瘤压迫等。

关于阻塞性黄疸与年龄的关系,目前未见专门的研究报告。本组资料显示,40~80岁的OJ患者占78.1%,提示这个年龄段系惠州地区OJ的高发年龄段。其原因可能有: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胆囊结石的危险性增加[5~8],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也随之增加。有资料提示[1]:约15%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内结石。此外,引起OJ的肿瘤患者多数也与位于此年龄段有关[1,8]。提示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进行定期身体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OJ病人,从而及早发现病因、及早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通过前后10年的变化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近10年伴有胆囊结石的胆管结石引起OJ患者明显增多。以往的资料提示,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及南方的农村人口中,胆管结石较为常见[1],本组结果提示农村仍是高发区;但国内近年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情况已有较大变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的患病率之比为6∶1[6,7]。一般情况下,胆囊结石不易引起OJ,但当结石较小(

参考文献[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941846.

[2]王保春,吕云福,韩晓玉,等.1098例胆管扩张症的病因构成及分类[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9):752754.

[3]顾 琤,陆孝道,于进玲,等.531例阻塞性黄疸的四种影像学检查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1):5859.

[4]马海宁,常毅刚,冯变喜.412例阻塞性黄疸B超及CT诊断符合率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20(6):435436.

[5]扎西措姆,李仁勇,金 峰,等.超重、运动、吸烟、饮酒与人群胆囊结石患病风险的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8386.

[6]徐 斐,殷晓梅,张 敏,等.南京地区胆结石症的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1):928.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及其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较以往有显著的不同,而大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却忽略了大学生的变化,没有从他们的知识诉求及求学愿景入手,而单纯地以申报基金和作为导向。长此以往大学教育不得不在社会的一片质疑声中艰难前行。本文根据70后、80后和90后大学生的差异,从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对大学教师巫待变革的教学意识及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及建议。

    近年,随着各大高校内院系、学科的快速建设以及高考录取人数比率及录取分数线的调整,高校的育人目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精英式教育转变到今天的普及式教育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广大师生乃至社会群体已经接受并认可这个事实,然而笔者从1996年进入大学校园学习到2006年再次返回到大学校园任职从教,却发现这近十年的大学教育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师教授的内容及方式仍然大同小异,更确切地说,不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管理制度上,大学教育似乎有固若磐石,一劳永逸之嫌,让人不得不诧异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居然还保留有这样一块“世外桃源”,这不知是高校教育界之幸还是之不幸。

    作为大学教育的服务对象—大学生,在经历了经济迅猛发展的这十年,其个性特征及其所具备的能力、素质已经远远不同于十年前的大学生。用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如今的大学生,未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也难怪,即便是越来越多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理论探讨以及蜂拥而至的新编教材充斥着大学校园,但矛盾依旧,问题依然存在。大学生一届比一届更迷惘,一届比一届更惶恐,在被尊称为“象牙塔”的校园中被动地接受早已过时的教学方式及与时代不甚搭调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疲于应对着紧跟时展变化的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因此抱怨是必然的。大学教育在此起彼伏的一片质疑声中,艰难地寻找出路。寻求突破口是大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然而,在呼声一片的教改过程中,教师紧紧地围绕着教学大纲、学院自身的发展需要、学科建设来寻求突破,却忽略了大学教育的主体对象大学生其求学愿景及诉求的变化。为了应对教学改革,教师更愿意主观地、从容且乐此不疲地在教学方式的花样多变性上出出论文或循规蹈矩地编编教材;更有甚者在不了解学生能力倾向及其就业愿景的情况下,单单凭借与用人单位进行业务上的沟通与往来,就简单地叫嚣应该将大学教育变身为更高级别的职业性教育以适应市场需求,这未免裹读了大学教育之本身且更难以发挥其独到之处。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而言,是90后与80后的交替期,相比上个世纪末的70后大学生更是有了突出的不同,这不仅表现在其自我意识、价值观方面,更反映在其综合能力及素质与经济、技术发展的同步进展上。

    首先,信息量的接受多元化。由于网络及商贸的飞速发展,以前冠之为教育圣地、教育源泉、知识海洋的大学校园在知识的给与上逐步丧失了其独到的优势。大多数的专业知识及相应问题,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其相应的解释或者答案,而不再仅仅依赖于教科书及授课老师。并且,教材、教科书的获取也不再局限于教务处、教材科的供给。网上购书不仅更加便捷、具有可比性,且搜索面更广,同时也涵盖了很多国外的原版专业书籍以供其所需。更为重要的是,解答知识及相关问题不再局限于本门课程、本门专业的授课教师,也不再局限于大学校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的提问吧、相关论坛提出相应的问题以获得很多专业性的建议及回答,在这些反馈中,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筛选及分析从而获得最佳解决方案。相比单纯地询问老师获得解答的途径,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如果说求教老师获得解答是“得鱼”,那么搜索多渠道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获得解答则是“得渔”!相比70后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好途径仅仅限于学校而言,现今的大学生熟悉电脑及接触网络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的获得对于他们来说,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有了更广阔地天地,多方信息、多方意见被悉数尽收眼底。

    其次,自我意识化。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于个性的独特化、鲜明化,不愿意从众,更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喜好而强迫学习。虽然在人大学之前还处于惜懂时期,与十几年前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异,但当他们一旦进人大学,开始接触全新的东西,这种意识会迅速崛起,他们会自主进行选择,甚至放弃之前父母为其做出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so后不被广大社会群体所接受的原因。他们更看重于自身的成长及个性的培养,比他们的前辈更早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再之,就是社会赋予的成功标准的多样化。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样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层面,这一系列的变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和成功标准的多样化。对于60后、70后的大学生而言,考上大学意味着端上一个铁饭碗,意味着国家包分配等等尘埃落定事宜,只要简简单单在大学学习,顺利毕业即万事大吉。与十几年前考上大学即意味着成功一大半的前辈不同,在高校大范围扩招的今天,80后、90后考上大学不再意味着前途似锦的明朗化道路。大学对于当今的大学生,似乎只是高中过后一个的特定阶段,这个阶段对于他们的整个人生来说,似乎没有什么重大的成功幸福感而言。在这个阶段中,他们还要不断地自我发展、努力找寻成功的路径,而不再如其前辈一样坐等毕业所带来的收获。虽然,这个路径的寻找似乎并不太容易。

    综合大学生自身及外界条件的种种发展变化,大学教育应从单纯的知识授予转型为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育,也就是说,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提高以及专业素养、综合能力的培育。这种能力是涵盖多方面的,并不局限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它包括了信息的获取,专业人脉的了解,思考分析、逻辑处理、问题解决能力,整合资源、调动周围可用资源,团队建设等等综合素质。这种能力远远高于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单纯掌握,倾向于行业敏感性,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生产管理、产品设计的通用型人才培育,而力图避免人才单一化,即所谓单纯性科研人才或普通操作型人员的培养模式。

    基于以上,作为大学教师,在教学意识及教学方式上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以服务作为新导向,注重大学生的所学所得,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教学产品。换句话说不仅“注重产品质量”,更要注重“售后质量”;而不能只管教学,不管效果,只管课时,不管质量。常言道“教是为了不教”,不能仅把教材作为授课依据,仅把教学计划作为教学指导,认为按照教学计划授之以课程,就做好了教学,这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将知识进行机械地灌输或简单地套搬相关专业的课程,要给学生整体性的知识,注重其它学科知识与本学科的交叉及应用,要在精选知识、交叉融合上下功夫,搞好教学的整体优化。根据专业的最新发展、市场导向、人才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将最新信息带给学生,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市场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共个阶段的自我要求。

    在教学开展前,整合教学材料,从单一性课本或ppt转为一本教材为主多本教材为辅,教学录像、新闻及相关研究报告相结合的多样性。在上课前务必做好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差异、知识诉求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而不能“教之前不知其名,教之后不知其志”。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价值观及其所具备的综合能力、素质较以往有显著的不同,而大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却忽略了大学生的变化,没有从他们的知识诉求及求学愿景入手,而单纯地以申报基金和作为导向。长此以往大学教育不得不在社会的一片质疑声中艰难前行。本文根据70后、80后和90后大学生的差异,从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出发,对大学教师巫待变革的教学意识及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及建议。

近年,随着各大高校内院系、学科的快速建设以及高考录取人数比率及录取分数线的调整,高校的育人目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精英式教育转变到今天的普及式教育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广大师生乃至社会群体已经接受并认可这个事实,然而笔者从1996年进入大学校园学习到2006年再次返回到大学校园任职从教,却发现这近十年的大学教育从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师教授的内容及方式仍然大同小异,更确切地说,不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管理制度上,大学教育似乎有固若磐石,一劳永逸之嫌,让人不得不诧异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居然还保留有这样一块“世外桃源”,这不知是高校教育界之幸还是之不幸。

作为大学教育的服务对象—大学生,在经历了经济迅猛发展的这十年,其个性特征及其所具备的能力、素质已经远远不同于十年前的大学生。用十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如今的大学生,未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也难怪,即便是越来越多的教学改革研究、教学理论探讨以及蜂拥而至的新编教材充斥着大学校园,但矛盾依旧,问题依然存在。大学生一届比一届更迷惘,一届比一届更惶恐,在被尊称为“象牙塔”的校园中被动地接受早已过时的教学方式及与时代不甚搭调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疲于应对着紧跟时展变化的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因此抱怨是必然的。大学教育在此起彼伏的一片质疑声中,艰难地寻找出路。寻求突破口是大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然而,在呼声一片的教改过程中,教师紧紧地围绕着教学大纲、学院自身的发展需要、学科建设来寻求突破,却忽略了大学教育的主体对象大学生其求学愿景及诉求的变化。为了应对教学改革,教师更愿意主观地、从容且乐此不疲地在教学方式的花样多变性上出出论文或循规蹈矩地编编教材;更有甚者在不了解学生能力倾向及其就业愿景的情况下,单单凭借与用人单位进行业务上的沟通与往来,就简单地叫嚣应该将大学教育变身为更高级别的职业性教育以适应市场需求,这未免裹读了大学教育之本身且更难以发挥其独到之处。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而言,是90后与80后的交替期,相比上个世纪末的70后大学生更是有了突出的不同,这不仅表现在其自我意识、价值观方面,更反映在其综合能力及素质与经济、技术发展的同步进展上。

首先,信息量的接受多元化。由于网络及商贸的飞速发展,以前冠之为教育圣地、教育源泉、知识海洋的大学校园在知识的给与上逐步丧失了其独到的优势。大多数的专业知识及相应问题,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其相应的解释或者答案,而不再仅仅依赖于教科书及授课老师。并且,教材、教科书的获取也不再局限于教务处、教材科的供给。网上购书不仅更加便捷、具有可比性,且搜索面更广,同时也涵盖了很多国外的原版专业书籍以供其所需。更为重要的是,解答知识及相关问题不再局限于本门课程、本门专业的授课教师,也不再局限于大学校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的提问吧、相关论坛提出相应的问题以获得很多专业性的建议及回答,在这些反馈中,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筛选及分析从而获得最佳解决方案。相比单纯地询问老师获得解答的途径,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如果说求教老师获得解答是“得鱼”,那么搜索多渠道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获得解答则是“得渔”!相比70后的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最好途径仅仅限于学校而言,现今的大学生熟悉电脑及接触网络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的获得对于他们来说,不再局限于校园,而有了更广阔地天地,多方信息、多方意见被悉数尽收眼底。

其次,自我意识化。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于个性的独特化、鲜明化,不愿意从众,更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喜好而强迫学习。虽然在人大学之前还处于惜懂时期,与十几年前的学生没有太大差异,但当他们一旦进人大学,开始接触全新的东西,这种意识会迅速崛起,他们会自主进行选择,甚至放弃之前父母为其做出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so后不被广大社会群体所接受的原因。他们更看重于自身的成长及个性的培养,比他们的前辈更早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再之,就是社会赋予的成功标准的多样化。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样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层面,这一系列的变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和成功标准的多样化。对于60后、70后的大学生而言,考上大学意味着端上一个铁饭碗,意味着国家包分配等等尘埃落定事宜,只要简简单单在大学学习,顺利毕业即万事大吉。与十几年前考上大学即意味着成功一大半的前辈不同,在高校大范围扩招的今天,80后、90后考上大学不再意味着前途似锦的明朗化道路。大学对于当今的大学生,似乎只是高中过后一个的特定阶段,这个阶段对于他们的整个人生来说,似乎没有什么重大的成功幸福感而言。在这个阶段中,他们还要不断地自我发展、努力找寻成功的路径,而不再如其前辈一样坐等毕业所带来的收获。虽然,这个路径的寻找似乎并不太容易。

综合大学生自身及外界条件的种种发展变化,大学教育应从单纯的知识授予转型为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育,也就是说,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提高以及专业素养、综合能力的培育。这种能力是涵盖多方面的,并不局限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它包括了信息的获取,专业人脉的了解,思考分析、逻辑处理、问题解决能力,整合资源、调动周围可用资源,团队建设等等综合素质。这种能力远远高于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单纯掌握,倾向于行业敏感性,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生产管理、产品设计的通用型人才培育,而力图避免人才单一化,即所谓单纯性科研人才或普通操作型人员的培养模式。

基于以上,作为大学教师,在教学意识及教学方式上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以服务作为新导向,注重大学生的所学所得,把学生视为服务对象、教学产品。换句话说不仅“注重产品质量”,更要注重“售后质量”;而不能只管教学,不管效果,只管课时,不管质量。常言道“教是为了不教”,不能仅把教材作为授课依据,仅把教学计划作为教学指导,认为按照教学计划授之以课程,就做好了教学,这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将知识进行机械地灌输或简单地套搬相关专业的课程,要给学生整体性的知识,注重其它学科知识与本学科的交叉及应用,要在精选知识、交叉融合上下功夫,搞好教学的整体优化。根据专业的最新发展、市场导向、人才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将最新信息带给学生,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市场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共个阶段的自我要求。

在教学开展前,整合教学材料,从单一性课本或PPT转为一本教材为主多本教材为辅,教学录像、新闻及相关研究报告相结合的多样性。在上课前务必做好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对其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差异、知识诉求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而不能“教之前不知其名,教之后不知其志”。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82-02

【关键词】 行为障碍;精神卫生;学生;城市人口

儿童行为问题会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的效能、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程度,甚至可能会成为成年期精神疾病及犯罪行为的根源。笔者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13个省市8 076名城市小学生进行行为问题现状调查,以了解我国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开展小学生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使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参照第5次人口普查资料,按照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七大地理区域人口比例,抽取13个省市城市6~11岁小学生共9 296名。在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指导下,问卷由学生家长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8 076份,有效率为86.9%,其中男生4 078名,女生3 998名。

1.2 研究工具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表)[1]。该量表包括113个问题,每一条行为问题根据程度轻重分别赋值(无、轻度或有时有、明显或经常有此表现,分别赋0,1和2分)。6~11岁年龄组儿童的行为条目根据性别各分为9个因子。若有1个或1个以上因子分超过该因子全国常模的分数(第98百分位数)[2],即被定为有行为问题。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4.0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情况 共检出有行为问题的儿童583名,检出率为7.2%。其中男生362人,问题检出率为8.9%;女生221人,问题检出率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09,P<0.01)。男生检出率前3位的问题是交往不良(4.0%)、强迫性(2.9%)和抑郁(2.6%),女生检出率前3位问题依次是分裂样强迫性(1.9%)、社交退缩(1.3%)和抑郁(1.3%)。

2.2 6~11岁男女儿童行为问题常模与全国和深圳常模比较本次调查按照第98百分位得分计算出6~11岁城市儿童的行为问题常模,与忻仁娥等[3]制作的国内常模以及李志勇[4]2006年制作的深圳常模比较。见表1,2。

3 讨论

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发生率为7.2%,与已有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5%~30%)的研究报道符合[5]。其中男生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这与李志勇等[4]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男生较女生身心成熟较晚所导致。

从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因子来看,男生和女生问题比较类似,集中体现在社会交往和不良情绪2个方面。一方面小学生的自制力还处于学习和发展阶段,社会化程度不高,正在学习人际规范,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和人际交往不良的情况;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现代社会对于人际关系的强调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导致家长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和情绪健康要求较高,对孩子的相关问题评分较为严格。提示在小学阶段,应该加强对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习处理不良情绪的技巧。

通过对3次研究所得到的常模比较发现,小学男生在交往不良和强迫性2个因子得分有增高趋势,女生抑郁、体诉、多动、攻击性和残忍因子得分有降低趋势。国内常模制定于1992年,随着年代的变化,儿童的行为问题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女孩行为问题的5个因子得分均下降,可能与现代城市家庭中多为独生子女,逐渐改变了重男轻女的思想。男生只有体诉因子得分有下降趋势,其余表现为增高和持平趋势,表明在小学阶段,男生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关注的对象。

男生和女生的体诉因子得分都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这种趋势可能有2个原因:(1)相对于1992年的国内常模制定时期,现在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儿童营养和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儿童体质增强;(2)现在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较为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所以对孩子体诉的容忍度提高。

4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2] 唐慧琴,忻仁娥.全国22省市24 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之二:4 727名学前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上海精神医学,1993,新5(1):9-11.

[3] 忻仁娥,唐慧琴,张志雄,等.全国22省市26个单位24 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上海精神医学,1992,4(1):47-55.

[4] 李志勇,宋平,马佳,等.深圳市城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特征与国内外的比较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6,10(6):33-34.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流行病学特征

目前,鲍曼不动杆菌(ABA)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经有所提升,且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菌种,这在临床治疗中,造成了较为困难的局面。本文借组对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变化趋势的分析,对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探究,具体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选取某医院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从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7031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为902株。

1.2 方法 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细菌进行培养。采用美国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实施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运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多粘菌素、米诺环素、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操作,其与则使用MIC法进行操作。用于进行质量控制的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通过CLSI标准,对所得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1.3 统计学处理 菌株和药敏数据通过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SPSS13.0软件的应用,利用x2对细菌耐药率进行检验。

2 结 果

2.1 分离率变迁 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住院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具体见表1。

2.2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 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306例和183例,占62.58%、37.42%,由此可知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另外,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的来源为痰为,其次为创面分泌物、尿等,具体见表2。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489例患者中,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分别为33.33%,19.02%、10.84%、9.00%,具体见表3。

2.3 药敏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的共有23种,且耐药率的变化比较快。其中单环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08年,这些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到了80%以上。2005年,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1%、8.25%、4.35%。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44.44%,同时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很高。

3 讨 论

对于患者的治疗,只有通过基础疾病治疗的加强, 对病情进行稳定控制,进而促使抵抗力的提高和感染机会的减少。同时也可通过患者管路的管理、气管插管时间的缩短、环境的有效监测、无菌技术观念的强化、消毒器械的正确应用等手段进行有效治疗。调查结果显示,重症病人频繁出入于外科、神经内、骨科等科室,而这与ABA的大量生长繁殖有关。当ICU患者转到其它科室时,应非常到位地进行消毒隔离,有效地控制感染的传播。

2005年至2008年,ABA对常见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中,ABA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的药物分别为单环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青霉素类。但对ABA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则包括多粘菌素、米诺环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据敏试验结果显示,多粘菌素耐药率最低,其次为米诺环素,而这则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应用有一定的联系。2005年至2008年4年之间,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上升速度较慢,这是因为舒巴坦能够对β-内酰胺酶进行抑制, 同时能够对青霉素结合蛋白进行作用,具有杀菌活性。所以,亚胺培南耐药ABA感染治疗中,对其进行选择是不错的治疗方法。

抗ABA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多粘菌素,相关研究表明,多粘菌素B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但是多粘菌素具有一定的肾毒性,为此在 临床中的应用比较的少。如果将亚胺培南、多粘菌素B、利福平联合进行杀菌治疗,则是目前临床治疗中的新方案。

参考文献

[1] 陆春雨,张正.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与主动外排作用关系的研究[J].北京医学,2007,29(6):356.

[2] 田军平,喜贺热,尚翠萍,等.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德分布与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87-789.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11篇

【中图分类号】R395.6 B848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110-03

【关键词】精神卫生;行为,成瘾;因特网;人格;学生

大量研究显示,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目前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危机。如何有效地帮助成瘾大学生摆脱心理危机,是教育和卫生部门重点面对的问题。笔者对江西省两所高校79名网络成瘾学生在军事训练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网络成瘾学生军训前后心理及人格特征变化,验证军事训练这种方式对网瘾大学生改善心理品质是否有效,从而为开展网络成瘾的群体预防和个体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研究病例来自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大学2所高校的2009级大学生,按照美国因特网成瘾支持小组(Internet Ad-diction Support Group,IASG)形成并公认的7项网络成瘾(IAD)诊断标准,确定79名网络成瘾患者进行测试,其中轻度成瘾41例(51.9%),中度成瘾26例(32.9%),重度成瘾12例(15.2%);男生56名(70.9%),女生23名(29.1%)。年龄为17~24岁,平均网龄(4.13±5.15)a,平均上网时间(5.43±3.11)h。

1.2方法 军训前,将选取的79名学生以不同成瘾程度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进行军事训练,时间为40d。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军事基础训练、体能训练、野战生存训练、校际军训比赛等。训练结束后立即对他们再进行一次测试,分别将2次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次测试均采用盲测,资料严格保密。

1.3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因特网成瘾支持小组”等研究组织和学者在研究和争论的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同的7项网络成瘾诊断标准,7项诊断标准分别为:耐受性、脱瘾综合征、计划性、控制性、时间性、社会性和危害性。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为上述7个因素中有3个因素以上得高分,就可诊断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又可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级。轻度者在3~4个因素上得分较高,但没有极端高分。中度者不仅在4个以上因素上得高分,且在1~2个因素上有极端高分。重度者不仅在所有因素上得高分,而且有3个及以上因素上有极端高分。

1.4测试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计90个项目,内容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各因子分的大小是评定被测试者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共分5级(1=无,2=较度,3=中度,4=相当重,5=严重)。(2)卡特尔16 PF量表:由美国卡特尔教授所编制,主要功能是对个体的人格因素做出分析,从16个方面描述个体的人格特征。本调查主要采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12种人格因素,每一人格因素由10~13个测题组成的量表来测量,共12个分量表。

1.5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不同程度成瘾组军训前后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从总体上来看,不同程度成瘾组在军事训练前、后各因子都有变化,但偏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轻度成瘾组而言,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不同程度成瘾组军事训练前后卡特尔16PF量表人格测试得分比较各组军训前后卡特尔测试因子均有变化。轻度成瘾组和中度成瘾组除恃强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不同程度成瘾组军事训练前后多数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军事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网瘾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网瘾大学生因为沉溺于网络,正常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必然会被破坏,时间一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而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也容易导致肌肉酸痛、头昏头疼等躯体症状。本研究表明,通过军事训练,大学生能够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从而使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相关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方面的得分较高,并较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应对方式。抑郁、逃避现实的人群可能更容易沉溺于互联网。同时焦虑是通过影响个体的自信心及网络对个体的吸引力而间接促使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游戏的高技巧性、复杂性使网络成瘾者产生在现实中不易取得的成就感、力量感和自尊感,还可以宣泄潜在的攻击、愤怒乃至仇恨的情绪。他们习惯于网络人际交往模式,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人际交往反而不适应,所以一旦脱离网络虚拟空间回到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社会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研究结果表明,军事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营生活,给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官之间提供了一个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大家在思想和生活上以及训练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通过内心世界的彼此沟通,心理郁闷得到及时的宣泄,既有利于减轻个人的孤独感、自卑和焦虑,又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在群体中与他人和睦相处。同时军事训练还可以让学生严格自律,从而增强对网络的抵制能力,降低沉迷于网络的发生率。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水平竞走运动员;技术特征;运动学分析;步长

中图分类号:G8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93-02

0引言

中国的竞走运动曾经取得较好的成绩,但竞走新规则实施后,使教练员与运动员对裁判的判罚尺度产生某种程度的不适应,成绩出现下滑,在世界大赛上屡屡因为犯规或其它技术原因受罚,从近年国内外的成绩比较中发现我国与世界顶尖水平已经有较大差距。

综合学界对我国运动员的竞走技术分析,我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屡被判罚的主要原因有:①我国运动员的小步幅、快频率的走法已难以被国际竞走裁判认可[1]。②比赛中对腾空时限的掌握不足,加之心理不稳定,易出现技术变化,使腾空时间超出模糊时限的临界值,造成犯规[2-4]。③有运动员在重心垂直位移上起伏较大,给裁判造成不良印象[5-7]。

其中,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征是大步长和小步频,而我国运动员的主要技术特征是小步长和快步频,这已经在竞走界形成共识,也是我国运动员屡屡在国际大赛中受到处罚的原因所在。关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身长腿短是亚洲人种的特征,中国人只适合小步长和快步频的技术,也有人认为通过加大髋关节的运动幅度, 增强后蹬效果有利于技术风格的改变及运动技术的完善[8]。

任何径赛项目都离不开步长与步频的问题,步长乘以步频就是速度,竞赛比的就是速度,增大步长或者加快步频就意味着提升速度,提高成绩。但竞走项目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当中插入了具有模糊界限的腾空因素和肉眼判断的直腿着地支撑因素。研究表明,速度增加容易使腾空时间增加[8],超过腾空模糊界限则会被判犯规;加快步频则增加体力消耗,竞走项目都是长距离,体能的限制不允许持续的过高步频,因此,竞走规则与体能是限制竞走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竞走技术的关键因素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竞走规则,将步长、步频与速度这三者关系在判罚尺度内调整到最佳,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根据竞走的定义主要有两条要求,一是足着地瞬间到垂直位置,膝关节要保持伸直,二是没有肉眼可观察到的腾空。普遍认为,肉眼见不到的腾空时间为42ms,而42~70ms属于模糊界限,70ms以上的腾空是犯规时限[9]。

因此,通过对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不同速度竞走的技术动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竞走运动中步长、步频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竞走技术重要参数如腾空时间、重心波动等的影响,为我国教练员针对性训练提供数据支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2010年国家竞走集训队三个小项的27名运动员进行两种不同速度竞走技术的高速平面定点录像拍摄,运动员基本情况如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方案三个专项运动员在80%比赛距离(男、女20km组走16km,男子50km组走40km)的列队训练中,分别在训练的中段(男、女20km组为10km,男子50km组为20km)位置拍摄所有运动员的竞走技术作为他们常速状态下的竞走技术,要求运动员以模拟比赛中比较稳定的速度进行,下文称为常速组。

运动员完成80%比赛距离的训练后短暂休息(5-10min),紧接着列队进行加速训练,并以同样方法拍摄加速后运动员的竞走技术作为运动员疲劳后加速走的竞走技术,下文称为加速组。

分别对三个小项运动员的常速状态与疲劳下加速两种训练状态下的竞走技术进行析,以其两种技术状态下步长、步频等主要竞走技术参数的变化情况作为本研究的重点研究指标,重点分析运动员在加速时步长与步频的变化情况,以了解运动员在竞走比赛中主要采用的加速方式,以及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加速走暴露出的技术问题。

1.2.2 高速摄影法在训练中采用日本产NACMemrecam ci高速数码录像机对运动员进行平面定点定标及拍摄,拍摄速度250f/s,摄像机高度1.1m,拍摄距离25m。所获视频资料采用Ariel APAS XP影像分析系统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得到相关运动参数。

1.2.3 数据统计法所获数据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相关分析与T检验。

2研究结果与分析

运动技术录像是在三个小项列队训练情况下取得,同一项运动员之间的速度差别极小,但三个专项各自加速程度不同,加速情况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三个小项加速组与常速组的速度对比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说明加速显著,因此三个小项快速组与常速组的技术对比能够反映出速度加大后的技术变化情况。

2.1 男子20km组快速技术与常速技术变化情况结果与分析

如表3统计显示,加速组较常速组步长显著增加,而步频虽有增幅,但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增加步长为男子20km组的主要加速方式,该结果似乎与中国人适合采用小步高频竞走技术相悖,说明要提高男子20km的成绩,加强步长的训练非常重要。

加速组较常速组重心波动有所增加但不呈显著性,而腾空时间的增加非常显著,平均腾空时间达62毫秒,大于65毫秒的有两人,其在加速时表现出的技术特征犯规可能性非常大。另外加速后小腿着地角显著增大,即前伸不足,而后蹬加快,这种情况说明该组运动员加大步长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用力后蹬而非扭髋伸腿,导致增加了腾空时间,这种加速方式非常容易造成犯规。

竞走新规则要求运动员足着地瞬间到腿成垂直状态膝关节保持伸直,表3数据显示运动员在足着地前41和42毫秒时膝关节就已经伸直,符合规则要求,并且加速组与常速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表中数据提示,在疲劳后加速情况下,运动员前后蹬加快而摆腿减慢。因此有必要加强摆腿训练。

2.2 女子20km组加速技术与常速技术变化情况结果与分析

如表4数据所示,女子20km加速组步频、步长都有非常显著的增加,步长增加16.2%,步频增加8.4%,因此说她们还是以增加步长为主。

在如此高速竞走当中,她们的重心波动未见显著增大,而腾空时间增加非常显著,但平均值只有49毫秒,属于模糊界限的低限,被判犯规的风险不大,而这时她们的走速已经高于世界纪录的平均速度了,因此从腾空时间这个指标而言她们是合乎规则的。

由于规则规定着地前膝关节必须伸直,从平均数看她们两组速度训练的着地前直腿时间均为正值,但膝关节呈180°到着地的时间非常短,个体分析有2人3次为负值,即足先着地然后膝关节才伸直,因此对于国家集训队女子20km运动员而言,防止犯规的重点不是腾空而是伸膝。

由于步长的增大,腿前伸增加,导致小腿着地角显著减小,足底与地面的夹角(足着地角)也显著增加。

速度大幅增大后,整个支撑时间包括前蹬时间与后蹬时间非常显著地缩短,但是,摆腿的时间不但没有缩短,反而延长了,特别是后摆的时间,这要从训练上引起充分的重视,加强摆腿的训练,特别是后摆涉及的肌肉群的速度耐力训练。

2.3 男子50km组加速技术与常速技术变化情况结果与分析

如表5数据显示,男子50km加速组较常速组速度增加比率不大,只有3.4%,但差异具有显著性。在这种情况下,步长非常显著地增大,而步频的增加不呈显著性,说明该组加速的手段也是以增加步长为主。

该组在小幅加速的情况下腾空时间的增加非常显著,由于速度离世界纪录较远,腾空时间离犯规界限也远,因此不足以说明问题。

另外该组运动员着地前直腿时间全部为正值,加速后反而伸腿更加充分,小腿着地角也随着步长的增加而减小。

运动员加速后后蹬时间非常显著地加快,但向前摆腿反而减慢,这提示运动员对向前摆腿的训练需要加强,加速时要尽量加大腿部前伸的幅度。

3结论

①研究表明,在我国三个小项的高水平竞走运动员当中,显著加速时,步长的加大都是非常显著的,而且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加大力度发展步长,是提高我国竞走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②我国高水平竞走运动员在加速走时,步频对运动速度的影响在不同的小项有所不同。男子20km和50km组步频增幅不显著,而女子20km组则有极显著的增长。③通过不同速度的技术对比分析印证了竞走的速度和步长对腾空时间的影响是显著的。④在疲劳状态下加速,我国运动员摆腿速度有减慢现象,这是足以引起重视的技术问题,在训练中必须加大摆腿的速度耐力训练。⑤男子20km运动员要以转髋伸腿方式加大步长而非加大后蹬力量,以防犯规;女子20km个别运动员要重视落地前的直腿动作以避免犯规。

参考文献:

[1] 苑廷刚,李汀,李爱东等.十运会男、女20km竞走前5名运动员运动技术分析[J].体育科学,2006,(08):41-47.

[2]王锋,游江波.中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关键技术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9):121-124.

[3]刘涛,张世浩.我国优秀女子20km竞走运动员竞走技术三维摄像解析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01):99-120.

[4]敬龙军,王鹏,苑廷刚,李爱东,冯树勇.中、外优秀20km竞走运动员运动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1,(01):21-28.

[5]董海军,郝勇霞.刘虹竞走技术分析[J].体育学刊,2008,(09):89-92.

[6]刘涛,蒋秋艳.竞走技术原述与违背竞走定义技术的成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2):222-225.

[7]张勇.第29届奥运会我国20km竞走集训及参赛运动员竞走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05):589-594.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0 引言

少年强则国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1985~2010年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6次全国性大规模学生体质状况调研,结果发现:我国学生体质状况逐年下滑,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体质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1985~2010年的生长发育状况作25年的动态观察,分析维吾尔族、回族学生生长发育变化的特点、规律和趋势,为提高西部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西部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985年和2010年7~18岁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数据资料分别来自《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1]和《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2]。

1.2 研究对象

本文以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为研究对象,以维吾尔族、回族(以下简称维、回)7~18岁学生48个年龄组共计21985人为调查对象。其中,1985年调查9600人(维男2400人,维女2400人;回男2400人,回女2400人),2010年调查12385人(维男2876人,维女2872人;回男3430人,回女3207人)。

1.3 研究方法

1985年和2010年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测试均按照国家颁布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实施方案》、《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进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逻辑分析,检验方法采用 t 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发育水平的变化

身高、体重和胸围是形态发育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是用来评价身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常用的指标。

2.1.1 身高

身高主要反映骨骼发育状况,是评价个体纵向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25年间,7~18岁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身高平均增长值均出现增长。其中,维吾尔族男生平均增长3.28cm,增长幅度变动在-1.16~5.96cm之间,经T检验,7~18岁年龄组均P

2.1.2 体重

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的整体指标。25年间,7~18岁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体重平均增长值均出现增长。其中,维吾尔族男生平均增长3.59kg(0.17~6.22kg),经T检验,8~18岁(P

2.1.3 胸围

胸围是显示人体的宽、厚度最有代表性的测量值,是衡量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5年间,7~18岁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胸围(除维吾尔族男生外)均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维吾尔族男生平均下降0.56cm(-2.23~0.43cm),经T检验,7~8岁、16岁、18岁(P

2.2 生长发育速度的变化

为了解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25年来身高、体重、胸围生长速度变化的整体趋势和变化规律,本文结合两次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体质调查中身高、体重、胸围平均年增长值变化范围,分别以每年4.5cm、3kg、2cm的增长速度为参照标准,分析两个民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生长速度的整体变化趋势。25年来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身高生长速度持续增长期的年龄(除维吾尔族女生外)均出现提前,持续增长期的年龄范围维吾尔族女生和回族男生出现延长;体重生长速度持续增长期的年龄(除维吾尔族女生外)均出现提前,持续增长期的年龄范围(除回族女生外)均出现延长;胸围生长速度持续增长期的年龄两个民族男女学生均出现提前,持续增长期的年龄范围维吾尔族男女学生出现明显延长(见表1)。

2.3 青春突增期的变化

青春期是指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内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了解该时期反映身体发育各指标的变化,将有助于认识25年来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据文献报道,青春突增期开始的时间,目前理论界常常以身高增长速度最快的3个相邻年龄组确定为快速生长期(或突增期)[3]。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与1985年相比,身高突增高峰年龄维吾尔族男生、回族男生提前1年,维吾尔族女生保持不变,回族女生延迟1年;体重突增高峰年龄(除维吾尔族女生外)均提前1~2年;胸围突增高峰年龄维吾尔族男生提前1年,回族男生提前3年,维吾尔族女生和回族女生均保持不变。25年来,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增长速度高峰均值及最大年增长值的变化特点为:身高(除维吾尔族男生外),2010年PHV>1985年PHV,最大年增长值维吾尔族男女学生2010年小于1985年,回族男女学生2010年大于1985年;体重,2010年PWV

2.4 身体形态增长速度的变化

儿童青少年群体在一段时期内生长发育的水平均会有明显的变化,即理论上称为“生长的长期变化”。相关的研究报道把“近百年平均每10年身高增长1cm,体重增长0.5kg”作为衡量儿童青少年是否步入快速增长期的标准[4]。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除维吾尔族女生外)均已步入快速增长期,其中,回族男生身高增长速度和体重增长速度最快,分别为2.88cm和2.80kg(见表3)。

3 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25年来,新疆维吾尔族、宁夏回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生长发育速度(除维吾尔族女生外)均已步入快速增长期。维吾尔族女生、回族男女学生胸围平均增长值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而维吾尔族男生出现下降,说明25年来, 维吾尔族女生、回族男女学生单薄、瘦弱的体型特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体型朝匀称方面发展,而维吾尔族男生单瘦的体型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应加强体育锻炼,不断提高整体身体素质。生长发育整体水平,宁夏回族学生好于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维吾尔族、回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生长速度持续增长期年龄和突增高峰年龄多数出现提前,意味着他们的心理将提前发生变化,并提示我们,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都必须依据这种趋势和变化做出相应的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2-158,60-79.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类别学习,观察式学习,类别维度,家族相似性。 分类号B842.3

1 问题提出

类别学习指个体学习把刺激放人两个组或更多组中去的认知加工过程。类别(category)学习是分类(classsification)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还是诸如注意、记忆、决策、问题解决和推理等这些认知能力的基础。Posner和Keele在他们的研究中说明有两种类别学习任务:一种是观察式学习,一种是反馈式学习。其中观察式学习是指被试被给予标签和样例。要求被试把样例整合到标签中去。这个学习过程后来被证明更可能是一个内隐的加工过程,被试可能不能用言语来说明自己分类的规则。

类别学习研究中存在不同的模型,Hoffman和Murphv等人认为类别学习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类别维度的变化对类别学习的影响上。规则加例外模型(rule-plus-exception nodel)假设分类首先检验单维规则,当单维规则满足不了分类要求时加入更多的维度形成新的规则,可能的规则数量随着维度的增加而成幂指数增加,即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从而学习到更少的样例。联结主义者学习算法认为,网络可以容纳包含更多输入节点的附加维度,同时产生更大数量的激活传输给类别输出,导致正确反应比率的增加;也就是说在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这种非限制的网络可以用附加的信息化的维度来进行更快的学习。错误一驱动(error-driven)学习算法认为,学习是在错误中扩散的,如果一个维度或维度集可以成功的预测结果,既没有了错误,那么其他的维度就不会参与到分类活动中去。这里类别维度的变化主要是指类别维度数量的变化。即类别维度数量的多少对类别学习的影响在这些模型中是有争议的。

同时一系列的证据表明分类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寻找结构的可能性。一些类别可以用言语表述的规则很好地区分。例如,用一个简单的言语规则区分三角形和四边形。也有研究表明专家可以用非常难的、不能用言语表述的规则来解决分类问题。即在实际的自然物的分类过程中人们可以掌握非常复杂的类别结构。如McKinley和Nosofsky在1995年的研究表明人可以学习一些非常复杂的类别规则(如,非线性分离结构)。也就是说不同维度结构的类别都能够被人所学习,那么结构的变化是否会对类别学习产生影响它产生影响的方向是什么?这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传统的规则理论很难解释人们的类别形成,尤其是自然类别的形成。自然类别不是以标准的确定特征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自然类别没有必不可少的特征。也没有充分的特征,自然类别中不存在任何可以保证能够对事物进行准确划分的特征。如Wittgenstein举例说,“游戏”就是一个不能够通过必要和充分特征表述的类别概念。他提出类别是以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s)为基础的,强调类别内成员之间的相似性。类别维度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影响了这种相似性。

同时自然界中的物体存在着的特性是多维度的、且结构是复杂多变的。而大多数的实验研究都是从较少的维度数量和较简单的维度结构着手来进行的,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本实验从类别维度数量的变化(三维度类别、六维度类别、九维度类别)、结构的变化(线性分离结构、非线性分离结构)人手,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揭示类似自然类别在观察式学习方式下的学习。本实验假设在观察式学习条件下,类别维度数量的变化对样例学习无影响,类别维度结构的变化对样例学习有影响;特征学习将受到类别维度数量变化的影响。而和维度结构变化无关。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选取50名大学生为被试,男女各半。从中随机选取30名被试分到类别维度数量变化实验组,男女各一半;其余20名被试分到类别维度结构变化实验组,男女各一半。

2.2 类别维度

本实验设计的类别从维度数量上来说分为三维度类别、六维度类别和九维度类别,每个维度有两个特征值,0和1。以三维度类别说明实验中的两个类别A和B,A类别的原型是000,变式为在每个维度上有一个B类别的特征值1,如010、100。六维度类别为三维度类别的对称叠加,九维度类别为三维度类别的三重叠加。

本实验设计的类别从维度结构上来说分为线性分离结构(以下简称为线性)和非线性分离结构(以下简称为非线性)。线性结构是指刺激特征间的线性关系。非线性结构是指刺激特征间的非线性关系。线性结构就是5-4家族相似性结构中每个维度的变化是线性的,如00000,00001,00010,00100,01000,10000等,即类别内各样例和原型的相似性均等。而非线性分离结构的每个维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如00000,01010,00101,10100,01001等,即类别内各样例和原型的相似性不均等。类别维度结构的变化可以类比自然物。

2.3 实验设计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1)类别维度的数量(三维度、六维度、九维度),(2)类别维度的结构(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因变量为:(1)样例学习:样例平均学习时间、样例正确再认个数和样例再认反应时。(2)特征学习:特征再认个数、特征再认正确率和特征再认反应时。

因为比较不同数量维度的类别学习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给被试一个100个维度的样例。被试可能学习到10个特征,那么给另一个被试一个10个维度的样例,他可能学习到5个特征,那么就不能说前一个被试学习的效果比后一个被试好,因为他们所接触的维度数量是不同的。本实验用特征再认正确率作为指标来考察这种维度数量变化的类别学习,即10/100和5/10。

2.4 实验材料

本实验的实验材料为两类花朵的简笔画,每类花朵共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有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上有两个特征值。根据排列组合的原理共可做出图形512张,但根据类别维度数量和结构的变化,选取了52张图片作为实验材料。

2.5 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DMDX程序编程。在每一项实验条件下随机呈现类别图片,图片为300×250像素的彩色BMP图像,放置在1024×768像素白色背景中央位置,图片上方为50×70像素大小的类别标签“A”、“B”。让被试坐在计算机前,两眼距离屏幕

50cm。首先呈现观察式类别学习的指导语。确定被试明白了指导语的内容后,被试开始自定步幅学习图片和标签。由计算机记录被试的学习时间。学习阶段结束后被试进入样例再认阶段。屏幕上随机呈现学习阶段学习过的样例(无标签),由被试判断该样例所属的类别,计算机记录被试反应正确与否及被试的反应时。最后是特征再认阶段,屏幕上随机呈现学习阶段样例的单个特征(无标签),由被试按键判断该特征所属的类别,计算机记录被试反应正确与否和被试的反应时。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例学习的结果

表1为观察式学习条件下类别维度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对类别样例学习影响的基本数据。

对表1的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类别维度结构上的变化在观察式学习条件下样例正确再认个数上差异显著,F(1,18)=27.82,p

类别维度数量的变化对样例学习无显著影响。

3.2 特征学习的结果

表2为观察式学习条件下类别维度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对类别特征学习影响的基本数据。

对表2的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类别维度数量上的变化在观察式学习条件下只有在特征正确再认个数上差异显著,F(2,27)=12.92,p0.05(0.71、0.76和0.73)。

类别维度结构的变化对特征学习无显著影响。

4 讨论

4.1 类别维度数量的变化对类别学习的影响

从结果来看,在观察式学习条件下类别维度数量的变化对样例学习没有影响,对类别特征学习有影响。表现在特征正确再认数量上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因为本实验设计的不同维度类别的特征个数是不同的。从特征再认正确率上看,三者是没有差异的。从中可以看到,随着类别维度的增加特征的数量也随着增加,而这种增加的维度数量使被试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特征,而这种学习的结果并不是以学习时间为代价的,因为三维度类别、六维度类别和九维度类别的学习时间是没有差异的,样例再认和特征再认的反应时也是差异不显著的。

尽管三维度类别、六维度类别、九维度类别学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从表1中可以看出其学习时间是随着维度数量的增加而成递增趋势的。而这种趋势并没有反映在学习到的样例上。而是反映在学习到的特征的绝对数量上。这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被试在观察式学习条件下的注意可能是集中在类别各维度上的。而不是整个样例上。说明在观察式学习条件下。被试把各维度整合为样例的过程更可能是一个内隐的加工过程,因为这个学习过程的结果并没有反映在样例正确再认的数目上。

规则加例外模型(RULEX)认为随着维度的增加被试会学习到更少的类别样例,而本实验结果是不支持这个观点的。而联结主义者学习算法认为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非限制的网络可以用附加的信息化的维度来进行更快的学习,但这种更快的学习在本实验观察式学习条件下只是单纯的体现在学会了更多的类别特征。

4.2 类别维度结构的变化对类别学习的影响

从结果来看。在观察式学习条件下类别维度结构的变化对类别样例学习是有影响的,在样例正确再认个数上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是差异显著的。同时和不同维度数量的类别学习相似,这种学习的差异也不是以学习时间为代价的,因为两种类别结构的学习从样例平均学习时间到样例和特征再认反应时都是没有差异的。

从样例正确再认个数来看,不同维度结构的类别对样例学习是有影响的,但对特征学习是没有影响的。一方面,本实验不同的维度结构类别中的样例数是恒定的(都是12个),说明类别结构影响了样例学习;另一方面,本实验不同的维度结构类别中的维度数量是恒定的(都是6维度),反映了类别维度结构的变化在观察式学习条件下对类别特征的学习没有影响,结合不同维度数量类别的特征学习可知,只是维度数量的变化影响了特征学习。

错误一驱动学习算法认为,学习是在错误中扩散的,如果一个维度或维度集可以成功的预测结果,既没有了错误,那么其他维度的权重就不会改变。从反证的角度来推测,在观察式学习条件下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中样例维度和原型维度的重叠是不同的,非线性结构的重叠较少,故存在样例学习的困难,这在反面证明了错误一驱动学习算法的合理性。但从特征学习的数量上看,这种类别结构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到类别特征再认个数,因为特征再认个数和特征再认正确率是没有差异的。

5 结论

化学变化特征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变化检测;矢量;叠加

0 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遥感卫星相继运行,多时态遥感数据不断积累,多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已经在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正处于结合人工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发现的阶段。

1 特征库设计与建立

建立多源特征库以辅助实现影像变化检测。该特征库主要包括感兴趣区域类别特征,感兴趣区域变化信息数据库,感兴趣区域图斑特征,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以及指数特征。

(1)感兴趣区域类别特征――通过分类体系来表达。将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存放在特征库中,采用分类后比较进行变化检测时,调用特征库中的分类体系,方便快捷的进行遥感影像的分类,提高变化检测效率。

(2)感兴趣区域变化信息数据库――通过影像类别及其类别信息来表达。采用比较后分类的方案进行变化检测时,手绘变化图斑进行图斑地类判别,调用特征库中已存放的感兴趣区域变化信息数据库,方便快捷的进行前后时相变化图斑地类划分,提高变化检测效率。

(3)感兴趣区域图斑特征――感兴趣区域分类库,通过感兴趣区域表达。将比较后分类及分类后比较两种方法产生的不同地类变化图斑矢量层保存在特征库中,供用户查询不同区域地类变化信息。

(4)光谱特征――针对每一类别的光谱信息,统计每一类别地物的均值与方差等。光谱特征可用于影像信息提取,影像分类等方面。

(5)纹理特征――针对每一类别的纹理,利用共生矩阵计算纹理信息。

(6)指数特征――植被指数、水体指数等。指数特征应用广泛,是进行图像分割,影像信息提取等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将指数特征入库管理,将大大提升遥感影像处理的效率。

该特征库主要实现三方面功能:一是,存放已建立分类体系与样本图斑,供变化检测导入使用。二是,存储变化地类矢量图层。三是,采取分类建立索引的方法,解决了查找速度慢的问题。可通过行政地名、行政境界、图层数据编码等方式进行快速定位搜索变化图斑,提高了数据库管理的效率。

2 变化检测流程设计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由影像几何配准、辐射校正、变化信息提取及后处理等几大部分构成。本文采用自动一体化流程,实现计算机对同一地域多时相遥感图像的分析和比较,得出变化数量及类型,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2.1 数据输入

在以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为主要数据源的基础上,结合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数据。

2.2 变化影像产生

不同时相影像通过基于直方图曲率的CVA变化检测方法得到变化掩膜,将掩膜影像与原影像进行叠加,利用MaskFilter滤波,得到变化影像。

基于直方图曲率的CVA分析法主要思路包括三个方面:

1)在已知的变化强度特征基础上,以两期影像每个像元的相关系数作为一个新的特征,采用两个特征来判断最佳阈值;

2)对变化强度图和相关系数图的直方图进行数值分析,计算直方图的曲率,从而确定初始分割阈值的上下限范围,在阈值上下限内计算Kappa系数,选取Kappa系数最大的变化强度值为最佳分割阀值,对变化强度图进行二值化分割,确定变化范围;

3)在发生交化的区城内,提取分类信息。

2.3 掩膜后处理

计算相应的错判误差,漏判误差,检测精度,总体精度,以及Kappa系数等精度评价指标。

2.4 变化检测

文采用分类后比较的方法,首先导入特征库中的感兴趣区域类别特征,即分类体系,利用已存放的各地类图斑,采用极大似然分类方法进行变化影像的分类处理。优化分类图斑边界。对各前后时相分类影像分层矢量化文件进行矢量叠置分析,得到不同地类变化矢量图层,系统将自动保存变化地类矢量图层,即感兴趣区域图斑特征到特征库中。

3 结论

本文研究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以环境卫星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实现了图像预处理、变化信息提取及后处理等一体化的技术流程,可以高效的进行变化信息的检测;特征库中的感兴趣区域类别特征可以辅助进行变化检测,其它特征具有实时查询、更新变化图斑数据库的功能;但是,基于地物的高强度变化,变化信息检测算法框架有待进一步细化与改进,使其达到更高的精度,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家.遥感原理与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115-116.

[2]汤国安,张有顺,等.遥感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70-271.

[3]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