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改革;探究性教学;改革措施;效率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方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教师也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这个大环境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教学背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语文是其他所有门类学科的基础,学不好语文,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基本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台上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坐在座位上没有思想地听,这种没有完全没有将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存在巨大的缺陷,必须加以改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教师只是机械地将书本上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而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展开学习,这样既无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起来也会感觉非常枯燥,甚至产生巨大的抵制心理,导致厌学思想的滋长。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性地位,并不是主导地位,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而不是夺取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当前中国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教师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开展教学过程,不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当今沉闷的教学课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过程实施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1.将课堂教学与探究式模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在采取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力量,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学习,并且积极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采取探究式的分析,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保证学生研究方向正确的情况下,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展开问题的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实现自己能力的提升。

2.合理化、科学化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造的环境中,结合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教学,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轻松,对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加深刻,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或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课文,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深度,融入作者创造的语言环境中,发挥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对于课文的情感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面对不同的学生,需要展开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给学生最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个人能力。孩子是社会的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因此,教育也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模式,培养社会各方面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适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以及思维发散能力,在今后面对困难时,敢于正视,发挥自己的各项能力,尝试解决。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以及情景思维能力,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利用思维的发散能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下的语文教学课程中,探究性教学方案的实施迫在眉睫,必须立马实施,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融入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探究性思维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管理 课程资源开发

一、引言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直是教师以及研究者们孜孜不断的追求和奋斗方向。本文通过介绍有效教学理念,组织并且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由来已久,夸美纽斯、杜威、加涅和加德纳等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后来B. Rosenshine &N. Furst(1973)发现9类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但是D.Medley(1979)提出有效性首先指教师拥有某些人格特征或品质特点[2]。而G.D.Borich(2000)又提出了10种影响因素[3]。国内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多从实践层面上进行,少见有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多因素影响的研究,因此本文有意于增加这方面研究。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策内容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和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活动”。

(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学生获取语文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形成语文思维的主要渠道,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上课前能否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就是要备好小学语文课。小学生在他们儿童时期所经历的生活经验,如对于爸爸妈妈的认识,对友情、亲情的体验等为他们形成语文概念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生语文教学设计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设计。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施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工作,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情境主要包括小学语文的语言、各种图表、各式图像、形象的实物材料、卡通式的人物动作甚至人际关系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立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来营造具体、形象、生动的语文学习。创设好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后,还需要教师的有效提问和讲授。提问和讲授是教师引导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有效提问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趣味性和开放性,为了达到这些,教师可以采取问题情境化、分解提问和择机而问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要选准时机,合理把握讲授的内容难度和数量,尊重小学生的注意力规律,语言要注意节奏,最好富有感染力。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成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最好充分发挥这一效应,引导小学生对成功学习语文的强烈期望。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不仅包括有效的课堂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更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可以协调好课堂中的各种因素,使他们密切配合,从而相互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需要通过建构课堂环境,安排规定的教学场所和合理的学习时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和行为,难易适中并且张弛有度,有效利用各种课堂资源,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四)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就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开发的各种语文教学材料以及语文课程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材料、教学录像带和多媒体光盘、计算机及网络以及小学教学报刊、杂志等。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需要从学科发展和人文渗透来充分利用以上资源。课堂教学要渗透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让小学生感受语文发展历程,从而体会其创新思想。

四、结束语

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判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全体小学生发展语文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管理和课程资源开发,使它们都具有有效性。但是如何使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具有人文性等具体策略仍然有待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5.

[2]李光树.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0(1l):49-5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相关概述

1.1小学语文

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大都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会小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等。

1.2时代背景

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有效性是时展的要求。在国外有效教学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而发展至今学者普遍认为教育亦是科学,有方法可求,所以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方式来研究教学问题。国内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课堂的有效性这块的研究也随着时间的演变而愈渐活跃,例如崔允教授的研究成果《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而当研究成为教育界内的趋势,新课程改革也大受其影响,要求让学生学习能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强调实际性的作用,提倡一种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含量的提高则依赖教育,此外教育可以塑造人格,完善人的发展,所以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2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

2.1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发现,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观念还是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教师依然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身的中心地位,这就与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相悖,他们采用的诸如填鸭式、灌输式及题海战术都不合时宜。

2.2有效性贯彻力度还不够

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在课堂的实践,充分加以利用。关于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个人认为贯彻力度还是远远不够。众所周知,我国的发展存在南北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教育理念的更新速度快,硬件设施好,可以为课堂有效性提供较好的环境与保障。而落后地区则各方面都相较落后。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有效贯彻合作、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寻求学习的快乐,经济条件好的教育机构可以很好落实,而落后地区则只能维持较短时间,很快就又变回原样。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3.1转变观念,紧随时代

针对上文中所提及的问题,个人认为应该转变小学的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且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对于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变化,虽然得到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认识和拥护,但不可忽视的是传统师生关系仍然存在,例如之前借助互联网爆出来的新闻,就有关于学生学习任务重、老师体罚学生等。学习任务重,即表明目前仍有学生深受灌输式、填鸭式的荼毒。体罚学生一方面是教师的自身素养问题,更多的还是反映了当前学生与老师之间并未真正民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应该更务实地塑造个人人格,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而不是体罚等手段。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就应该多加耐心,而不是填鸭与灌输知识。基于小学生的年龄,个人认为学习次要,而乐趣才是最重要的,在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中,可以通过游戏等手段,一方面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国外学者表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能力更强。所以转变观念并增添新的教育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可以为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发挥实质作用。科技的发展,在带来一系列教育需求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提供了不少物资方面的保障,例如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繁荣。首先计算机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又符合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课件的形式还能将课堂变得生动。例如传统的纸质课文,是不具备声音、图像特质的,投影仪的使用就可以很好地做到这点。以写话为例,传统的课件只能为学生提供一张图片或是一段对话,而新的课件则可以用视频来加以反映,结合时代特征而赋予新的活力,让小学生更有兴趣自主学习。

3.2综合管理,贯彻落实

小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就从事该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整体实力来看,相比较于更高阶段的教师,其储备能力还是有限,所以要对课堂有效性提高,纯粹凭骨干和先锋是远远不够的,个人认为只有加强对教师的录用管理,才能较好地从源头进行革新。对此可以选择科班出身的人员优先录之,一方面接受专业教育的人,专业素养还是普遍过硬,且经过系统的学习,对新观念的接收能力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更好地对课堂有效性加以贯彻。就上文中所提及的问题而言,落后地区存在部分小学老师专业素养不够,所以他们沿用传统方式。对教师的管理,还应该有一定的综合考核,例如对教师的各方面成绩进行评定,再确定要不要让其再继续担任重要的职务,对上级部门的要求,也要做到在综合考量下坚定落实。

4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历来是国之大计,做好教育工作,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国家科技实力才有望得到质的飞跃,而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快速发展,对文化和科技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所以如何加强课堂有效性是有现实意义可言的。结合时代的发展,新型的教育方式应该要求以学生为主。构建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俞英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五都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江西教育,2007,(Z1).

[2]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07,(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和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提问不仅能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同时也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如下描述,并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枯燥化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枯燥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多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提问中,经常使用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等简单的词语,这些词语本身具有引导性,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发散思考。这样的提问过于枯燥,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提问根本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义。

2.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数量过多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数量过多,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数量过多,把太多问题抛给学生,容易导致学生把握不了学习的重点,出现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厌学等问题。在课堂中提过多问题,当学生积极性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死板,处于冷场的状态。整堂语文课学生可能学习效率极低,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难以把握节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不好把握节奏,这也是严重阻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因素。教师该问什么问题,教师什么时候提问,一个问题给学生多少时间思考,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给多少时间总结等,这些都影响着课堂提问的教学效果。

4.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差别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个别教师还存在一个严重的现象,就是提出的问题差别化。有些老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歧视所谓的学困生,只愿意邀请学习好的学生回答,从而忽略了学习不太优秀的学生。教师对所谓的学困生的关注不够,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

1.课堂提问要多层次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多层次。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或者一味地提升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提问时要兼顾不同成绩的学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稍难一点的问题,让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回答稍微简单一点的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全方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地设置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要过硬,要吃透教材,全面理解语文教材的重难点问题。老师要抓住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以达到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对于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多采用提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提问中,主要可以围绕两点来进行。(1)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通过思考来深层次地了解问题,加强学生的智力训练。(2)课堂提问要明确具体。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回答。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具体,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3.课堂提问要精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巧设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事实上,学习就是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质疑问题,最终探究疑惑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多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能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不断探索。教师课前设计疑问非常重要,在课堂中巧妙地提出疑问,合理地设置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培养小学生思维活跃的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提问策略,就一定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更多的小学老师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5篇

维持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由于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再加上小学生本身自制力较弱,学习吸收能力较差,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不怎么理想。本文基于希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首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提出一些策略,再谈谈提高有效性应注意的几点问题,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效率

新课程改革推行至今,教育已经发展到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有效”来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老师追求的目标。教师只有深入研究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找寻并熟练驾驭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才能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了很多探索。

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性策略

(一)深入钻研教材,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很多人包括一些语文老师认为语文课堂很开放,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很容易走入误区:脱离教材,天马行空地进行讲解。然而在新课程的大力倡导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起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只有教师吃透教材,明晰教学目的,确立教学重点,才能找到契合教材要求且与小学生现有学习能力相符合的教学方案。如果教师没有深刻钻研教材,对教材一知半解,则会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重点不详,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

效率是以单元时间为衡量,即单元时间内完成的做作业量和获得的成就。通常而言,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而一个正常人可以集中精力的时间为20分钟左右,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时间还会有所下降。所以说教师应当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进度,在有效的20分钟里将需要传授给小学生的知识讲明白。持续长时间的教学很容易使小学生厌倦,教师应当注意合理设置教学活动,掌控好对小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真正有用的时间,充分利用,把一节课中老师的教学活动时间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合理分配好。不得不说,教师填鸭式教学,或者是一味只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保证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有兴趣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语文世界,甚至能够主动地开始自己摸索,小学生的兴趣越高,教学有效性也就越高。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其自制力较差,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而转移注意力,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时,非典距今已经过去十几年,现在的小学生对那时候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为了使学生能有兴趣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播放一些非典时期的照片或是视频,抓住学生的眼球,将他们带入该情境中,这样后面的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再比如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时,为了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先创设情景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大家对该话题有了想“说”的动力,再告诉他们这是他们要写的作文题,这样学生有话说才更乐意完成作业。

(三)实施课堂合作模式

小学生自主控制力不够,很容易在课堂中跑神,这对课堂时间是种浪费,也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老师可以在小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间段放弃讲解,转而抛出一些问题让小学生自由组队合作讨论,由此既能够把浪费的时间利用上,也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合作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应当注意的是好的合作探讨问题是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意合作讨论,只有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才可以。比如说组织同学对“班级公约”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小学生们可以取长补短,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掌握以上策略的同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问题。

一方面,在实践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要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小学生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很多汉字都没认全,因此在整个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在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制作课堂教学方案或目标时,应当以创设良好的情景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老师追求的目标,而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首先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其次是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是积极实施课堂合作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这样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取长补短学到知识还能培养自身合作交流的能力。努力做到这些,相信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有用的。

【参考文献】

【1】马立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措施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理解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家长对成绩的关注远胜于其他方面。因此,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性,能够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

2.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学校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和意见。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正是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小学语文教学能更好地完成既定任务和目标。

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终归是一种语文教学方式,即在有限的45分钟里,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而无果”

应试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迫使学生吸收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仅仅是对着课本进行讲解,没有运用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致使学生思维疲劳、内心排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学生“学而无效”

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被动接受,而且教师往往为了在课堂上扩展知识面,向学生讲授更多的东西。但是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教师讲授的内容,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三、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措施

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做好教学计划,明确授课内容。一是查阅资料,扩展课文知识面;二是安排好课堂教学环节,分配好上课时间,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三是做好活跃课堂气氛的准备,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高效的听课状态。教师进行全面的课前准备,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做好课堂安排,扩展课堂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只有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安排好教学内容,注意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效率的核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着主动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高效课堂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导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查字典,对课文有初步的理解,然后教师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相关问题。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词两首》时,通过学生小组阅读的形式进行教学,讨论诗句的意思,教师则对作者的背景作交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情。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4.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和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实现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高效语文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雪霞.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5):134-13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化;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靠教师单纯的教授就可以实现,而是要通过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构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应用而达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生本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引导学生喜欢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喜欢语文,其语文成绩自然要好很多,而一些学生对语文课程兴趣了无,其语文成绩就要差很多。原因何在?其实,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其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那就必须让学生喜欢语文,因喜欢而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

首先,注重和谐课堂气氛的创设。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人文性的课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并平等的对待学生,鼓励并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探究活动中,积极而主动的进行学习,有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有喜欢语文过渡到主动学习语文,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其次,注重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以《燕子》的教学为例,教师导语如: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然后幻灯展示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提出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来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在欣赏图片中思考问题,在阅读中分析问题,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提倡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构建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是以考试为方向标,课堂中多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种以知识点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方式较为机械,学习效率不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倡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提倡通过教师的引导而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本化教学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提倡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

首先,注重层次性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去年的树》的教学为例,以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以问题“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来引导学生逐层深入阅读讨论,这样才有利于课堂的不断深入。其次,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点拨、指导。以《鸟的天堂》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讨论,讨论过程中发现学生此时存在一定困难,此时教师精讲如: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描写“大”的语句:“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描写“美”的语句:“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可爱”。“有许多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具体要掌握些什么。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练习促进发展

生本化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并不是定位于盲目地追求全体学生的一致性发展,而是要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个体的引导,让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最终促进全体的共同发展。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点,那就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的制定练习,从而让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首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出相应的层次。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而B层和C层稍次之。其次,根据层次而布置针对性的练习。分出层次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层次以必做题和选做的方式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或作业。如A层学生需要完成8个选择题,而B层则只需要完成6个,C层完成4个,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出相应的选择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较好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学生在完成了必做题后选做一些题,教师可根据这些学生的完成进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更加喜欢语文,学会主动学习。

总之,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互统一的课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以学生的兴趣激发为出发点,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的进行练习,这样才有利于让学生从知识向技能过渡,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维.试论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年11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素养

伴随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原有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与求知能力提升的需求,语文教学都在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式,来改进已有的教学效率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然而部分教师在方法改革上没有结合课程与教学实际,采取过于随意与自由的教学手段,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松散,纪律涣散,教学效率反而急剧下降。因此,如何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提升,就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着重研究的方向之一。笔者也以此为出发点,就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措施做详细的探讨分析。

一、善加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与好奇,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常用手段,也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只要学生对课堂知识产生兴趣与求知欲望,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聆听教师的教学,并自主参与到各类课堂教学活动与实践中。通过学生主动地钻研与思考,收获到相应的学识与应用技巧,并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加运用各类方法手段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其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进程中,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用设问、导语等多种方法创设学习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与兴趣,进而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对问题的自主思考探究,让学生在精彩生动的导语引导下,带着兴趣与求知欲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问是否喜欢、热爱大海?在取得肯定答复后,再面带神秘地说:“海底深处是什么样的呢?我带领你们去好好探究,怎样?”在充分吸引学生的好奇与兴趣之后,再开展引导:“我们今天将通过学习《海底世界》带领大家进入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从而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注意力与求知动力,促使其主动进入课堂学习进程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效果

伴随时展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原有的书本、黑板的教授方式因缺乏知识内容的生动直观性,已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感觉课堂知识枯燥无味,难以融入教学进程中,进而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基于其图文并茂的信息展示优势,将课堂所讲学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不仅因其强烈的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带动课堂求知活力,还将复杂抽象的学识问题以系统化、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快速理解知识难点,推动其对课文学识的有效吸收掌握,以达到构建高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目的。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积极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多媒体文字、声音、图片、影响融为一体的技术特点予以充分利用与展示,让原本单调贫乏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立体,这样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观看学习中有效掌握知识要点与内容。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因许多学生并未见过爬山虎,单纯做课文讲解不利于其理解认知,教师可基于此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爬山虎的形状特点与枝叶颜色等,让学生充分观察与了解,进而自我总结出爬山虎的生长特点,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绪与状态,是直观反映教师教育质量与效果的晴雨表,学生情绪能跟随教学讲课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其认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若情绪萎靡不振,对教师所讲毫无反应,则说明该堂课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难以融入课堂学习进程中,更谈不上好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积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与状态,根据已有的学习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并改进现有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改善。

例如,在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时,若学生展现出高昂、激动的神情和情绪,就说明学生已为课文内容所吸引,完全投入到了教师对马戏的教授进程之中,犹如身临其境“观看”马戏一般被其所打动。反之,学生在课堂上毫无表情,情绪低落,或是瞌睡连连,则表明学生对课文内容不感兴趣,不愿意细致聆听教师所讲,就更谈不上在学识上有所收获了。此时就需要教师依照已有的教学反馈,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进,满足学生求学情绪与状态的需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方法多种多样,但真正符合本班级教育实际、同时切实有效的提升手段却不多,需要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求能最大限度优化本班级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与素养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创新策略

语文是传承文化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仅教授学生以知识,更主要在于熏陶学生人格,培养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创新者。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对于整个语文科目的教学有着重要的起航作用。要探究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策略,首先要了解它的现状,进而对症下药,进行有意义的研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的成就

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即使从孔子开设私塾算起,也有近两千五百年了,悠久的历史促使其逐渐形成诸多优良传统。大体而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的成就有:第一,知识引导与人格教育并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实现“树人”目标,须从娃娃抓起。小学语文课堂在“树人”方面起着许多其他学科难以发挥的作用。语文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不论是从文笔弄墨、课本的编写,还是语文课堂的实践、学生学语文的目的,其取材均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旨在通过书本教学的“间接实践”来阐明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即所谓的“树人”。第二,小学语文学科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体系,为课堂的有效与持续展开奠定基础。其中,包括基本设施的完善,书本的科学编写,师资力量的日益专业化、人文化。第三,现代科技日益发达,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的大范围推广,有利于语文教学文字与图像、声音等的结合,便于小学生感知与理解,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存的不足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不足。一代文学宗师韩愈《师说》一文早已指出,许多教师重句读之学,相对忽视了对“道”的传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韩愈看来,老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学生认字句读,而是将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解答人生的困惑。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还是教学生认识基本的字形、音节等,对人生哲理简洁明了的讲解还很缺乏。其次,小学语文课堂过于中规中矩,缺乏必要的活力。尤其是一些眼界狭窄、墨守成规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抓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往往以贫乏的语言,枯燥地“之乎者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三,重国内传统文化,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欠缺。第四,课堂与生活脱节,人为割裂语文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流与源的关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创新策略研究

(一)将句读之学与传道解惑并举

句读之学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须过好字、音等基础关,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必要铺垫。反之,如果连基本的字、音都无法识别,就不可能知晓文字的深层含义,甚至还会贻笑大方之家。当然,句读之学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它还要重视传道解惑,方才不失语文教学的真谛。众所知晓,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以课本为中心展开,课本选取的文章除了简单易懂、富有鲜明的形象性外,还以小学生的视角去解读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的课文《四季》,就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带领孩子们遨游在四季的海洋,让小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萌发爱护自然的心理。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兴趣

随着近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加上学科与学科间交叉、融汇与互通,为小学语文课堂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采用提供了良好条件。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以因人制宜为前提,也就是说面对不同的学生,须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小学生普遍对图像等有具体形象的物体有着较强感知能力,语文课堂的展开可借助多媒体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将情景结合授课法、主客移位授课法、情景扮演再现授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尽可能提升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当然,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提出与使用需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归纳,与时俱进,方能引领小学语文课堂走出一潭死水的尴尬境地,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进军。

(三)熔铸古今中外,丰富华夏文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有熔铸古今中外、包容精华的眼界与胸怀。这样,才能真正上好小学语文课,将世界性的眼光从小就灌输进孩子们的脑海,丰富华夏文明。人类文明本没有严格的界限,人为割裂不同地域文明之间的联系,实为不明智的做法。小学语文课堂要以高远的眼界,突破国家与国家的划分、民族之间的偏见,将一切人类文明的精华纳入学习的范畴。举个简单例子,在学白、杜甫诗歌时,别忘了印度还有泰戈尔,英国还有湖畔三诗人。人类文明的精华只有在各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才能最终光大,不同地域文明的交融是碰撞智慧火花的前提所在。

(四)加强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结

对世界充满好奇是一切孩子的天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顺应孩子这种天性,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本身联系起来,学以致用、用而思学,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一切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生活,促成人类文明的发展。小学语文课堂要肩负起联结生活与语文知识的重任,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的土壤紧密结合,这好比滴水汇入大海的怀抱,才能永葆生命与青春。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使它更好更快发展,在打好句读之学基础上,仍要更重视传道授业;在熔合古今中外文明的基础上,仍要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成教学。更为重要,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植根于生活本身。

参考文献

[1]邬彩霞.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4(01)

[2]肖翠红.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0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预习作业;教学时间;教学环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发生着改变,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了新课改道路上极其重要的话题,教师应当合理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的时间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合理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往往表现在学生进行预习的能力,学生是否具有自行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熟读课文,在课堂新课教学中更快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中,这样便在课堂教学中节约了不少的时间,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一个普通人在一节课中往往只能集中注意力于20分钟左右,因而,学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始终集中注意力的。因此,便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难点、重点的突出,在学生普遍集中注意力的20分钟中讲解课堂重点、难点,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散思维。这便要求教师能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注重有效时间,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重点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也只是浪费课堂时间。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有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学习的态度,从而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目标。

在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心,将关爱与微笑带进课堂,对学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形成良好的、平等的、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不是单方面进行的,而是全方位进行的,教师应当将整个课文的背景对学生有全面的诠释,合理科学地运用音乐、图画以及视频等手段来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从而营造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迅速地与学生拉近距离。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应当合理地布置预习作业、分配课堂时间以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11篇



【摘要】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另外根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运用具体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



1.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当我们走进现实的语文课堂,仍发现学生还在回答着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做着自己不愿做的习题。这些问题、练习内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研究构想

2.1实验目标

在充分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培育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2.2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制定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

3.研究实施

3.1按“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实施教学

3.1.1乐学新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3.1.2自读质疑。自读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教师导读整体感知课文,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自觉针对重点词句加以圈点批注,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学思考的初步结论。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好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差生提供达标的辅助台阶。

3.1.3细读研讨。在自读后,引导学生表达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特别还要讲是怎样弄懂的。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自觉运用学法熟读精思,主动研讨,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并主动积累语言。讨论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是思想和信息的交流,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往往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也可以是小组或同桌;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老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重视“集体开窍反应”,注意指导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的联系,以读为本,精讲善问,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和激励,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以读促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1.4自我回顾。包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也包括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语言文字的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

3.1.5练习运用。练习是指阅读课堂中的练习。这种练习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进行重点项目的基本功训练和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以表扬为主及时评价。

3.1.6开拓延伸。有资料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来自课外。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荐读物;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视听或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2“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操作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不同的学生和教材在不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成不变的模式。为此我们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适应具体课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3.2.1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

3.2.2基本模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3.2.3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4.研究结论

4.1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师生交流的规格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了“我们”。其次,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 内容 措施

1.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作用

从当前的小学教育状况来看,素质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而为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优化。具体来说,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1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综合能力的增长是素质教育的标志,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才能使其养成健全的人格以及积极的个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推动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进行。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能够均衡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得到更好地巩固。

1.2 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内容、教学的设备、教学的理论等都在不断变化,在新课标下,若是一成不变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则很难取得很好地成效,这样就会使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跟不上时展的需求。而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等教学结构的优化,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加系统地改善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获得更大的进步。

1.3 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

通过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学校各种教学资源都以学生为主体来重新组合,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这对于资源组合效应的产生,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往教师往往偏重于一部分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失衡,这主要就是因为教学的结构没有得到优化,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学结构一旦优化,教学资源使用的科学性更加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更好地保障。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内容分析

分析了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就需要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具指向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思维

教学本身是一种互动的行为,这种互动性的发挥才能更好地更新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教师和学生在思维的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和双方的年龄、阅历、经验等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打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停留在自我的思维空间,而应该去了解和解读学生的思维逻辑的关联性,这样才能通过思维的转化来给予学生必要的启示。

2.2 培养模式

知识教育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随着素质教育、情感教育的产生,其和知识教育的地位变得不分伯仲,人们充分认识到学生能力均衡性的重要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学习、教学经验来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轻重调整看,这就使得学生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很大的披露,实际上教师的培养模式应该建立在均衡的基础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3 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本身就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开展就是在方法计划的指引下完成的,为此,教学方法本身建立在对教学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其受到社会背景、课内外信息、信息分享等诸多方面的了解。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信息资源的获取更加便利,资源的分享和利用更加密集,只有良好的方法才能进行更加有效的教育。

3.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我们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丰富理论认知

教育是一件理论和实践兼具的事情,当前教育理论不断完善,为了更好地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教学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加强对课堂教学结构内涵、作用、内容等方面的了解,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这样才能使理论迅速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3.2 更新教学方法

如今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兴趣被放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此,教师应该多进行教学科研,着力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

3.3 均衡能力培养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写作、阅读等能力的培养并不均衡,这使得学生难以灵活的运用母语,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被动型,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为此,教师应该转变单向传播的方式,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施展相应的能力培养策略,这样才能完善能力培养模式,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永卫.中师教育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2]宁连华.基于数学探究的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行为;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0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03

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现状分析

小学教学的难题在于学生正处于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起步阶段,此时学生学习新事物的意愿和模仿能力非常强,如果在这一时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将对其今后的学习行为养成造成恶劣的影响。小学语文作为素质教学的窗口,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重视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教师的课堂语文行为至关重要。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可以简单概括为课前导语、过渡语、提问语、解释语与结束语五个部分,且分别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实施要求。

课堂导语部分需要运用诙谐幽默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过渡语部分主要是将抛出的“诱饵”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或者是将以往的学习内容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连接起来。小学生思维更容易发散,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过渡语使课堂回归到教学核心内容上去;提问语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集中性和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解释语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性最强的部分,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不懂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教师的解释语必须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同时便于学生掌握重点学习内容;结束语部分起着归纳总结的作用。通过这一部分,可以将本节课或以前学习的内容重点进行强调,加强学生对重点学习内容的印象。

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试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得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代替教师的课堂语言工作,转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让学生获取更高的考试分数上,因而逐渐忽视了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教师课堂语文行为的有效性也随之降低。殊不知,缺乏生动语言的课堂很难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特别是在小学教学中,学生逐渐失去了模仿教师规范语言的机会,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一)创造真实丰富的语境教学环境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的初期,很难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课程内容,一些简单的语句用法和规则在小学生看来也是晦涩难懂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语言将相关的课外资源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有利于记忆知识的教学环境,将学生置于日常的生活情景下,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若能将自己和学生都纳入其中,便能在提高师生互动性之余,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亦是有利的。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尽可能规范

教师教学语言需要规范并不是说教师不能够采用诙谐幽默的教学形式,不能够运用丰富活泼的语言或者流行语,也不是限制教师照本宣科,只能够按照课本的固定内容进行教学,而是说教学语言在发音和语句用法方面要注意规范使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承担着重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同时由于教师具备专业性和权威性,一直是学生最倾向于模仿的对象。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儿童开始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榜样,不光要多使用不同的词汇,还需要注意防止用法错误和语言失误,要讲究语言使用的质量和品质,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语法等方面做到吐字清晰,表达流利,充分表达出汉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之美,同时利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强调学习的重点内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教学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学生作为知识学习中的主体,相比于教师鞭策式的学习,如果能够自主学习,将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能够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学习潜能,教师应该适当地在课堂上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小学是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但也很脆弱,碰到难题容易被打倒,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享受到战胜困难带来的快乐。比如,在课堂上提问时,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你真棒!”这样简单的评语,就会让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信心大增;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千万不可采取挖苦讽刺的手段,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思考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还会影响学生的思想状态,长此以往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考虑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其他角度的思考。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文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语言行为养成和课堂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现代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行为的有效性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有着多方面的要求,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以达到最高效的课堂语言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1] 马悦.教学理念与课堂话语:两类教师课堂指令语的使用带来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6):1-6.

[2] 王明利.国外语言教学中对课堂师生话语交往分析的几种理论方法的评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1-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变化,小学语文也不例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替换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看似活跃、热闹了,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方面:一是部分语文教师错误理解新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不等于随意畅谈,这种错误理解只会扰乱课堂纪律,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面看来是使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则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运用的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生硬地插入了一些提问、讨论,并未对整体教学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以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很多知识学习起来都比较枯燥乏味,更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应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创设悬念,抓住学生心弦,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价值,产生学习的愿望,还可以利用故事、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甘服输,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激起他们比、追、赶、超的欲望,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时机,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抓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更愿意、更努力去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要么过度给予学生自由,要么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主演变为课堂导演,由课堂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如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只是由课堂控制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要起到点拨、启发、引导、监督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多媒体因具有直观性强、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它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但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罔顾新课程改革,完全将多媒体弃之不用,仍以自己讲授为主;二是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满堂灌;三是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过于华丽,有喧宾夺主之嫌。那么,如何才能将多媒体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把握好文字、图片、视频的比例,避免学生眼花缭乱,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视频本身,忽略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应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整堂课都不使用,应在学生兴趣减小、思维受阻时及时切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有的只需要教师讲解即可,这样教学的效果可能更好。总而言之,教师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基础课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

[2]赵利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2(3).

[3]王海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4]吴延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且要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形成语感。但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往往以教学大纲为本,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不理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阅读技巧,完全束缚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这种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相违背。本文将通过分析三种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设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成熟,掌握的阅读方法不够多,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具体形象的课堂情境中感受语文自身独特的魅力,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威尼斯小艇》这节内容,因为考虑有些学生可能没去过威尼斯,不知道水城是什么样子,不能很好理解作者由威尼斯小艇引出的生活情怀。所以教师应该创设具体的情境,如在教室四周张贴关于威尼斯的风景画,课前播放威尼斯的传统音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氛围,并且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画笔和纸板,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关于自己想象的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动态播放威尼斯小艇的图片或者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威尼斯小艇的认识,通过图片和自己所画小艇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对文章更有兴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本篇文章的具体意境,学习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文,提高学生对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幽芮擅罱饩鲅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由于没有很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年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中,该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小组成员讨论归纳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讨论除了这五种玻璃,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到过什么样的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讨论完后,选一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参与中了解学生对这篇文章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接下来的教学计划,进行高效教学。

三、引入微课程摄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向学校和家庭拓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也步入多媒体应用的队伍中。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趋势的发展,录制微课程,微课程的引用改变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方法,着重讲解了文章重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进行高效学习。采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文章重难点有了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的时候,可利用微课程讲授文章重点字词和语句,如这篇文章中“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教师在微课程中将这句话专门点出来,在微课程中以这句话为基本点,联系上下文来进行讲解。微课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短短几分钟,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集中精力掌握《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重难点,而且还可以让没听懂的学生进行回放继续理解课文,也可把视频拷回家让家长指导学习。这对于认知水平相对还比较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微课程在课堂中的应用是促进有效掌握阅读技巧的最佳手段。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