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

个人理财的步骤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管理;思路

一、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及其必要性

信息化步骤的公司财务管理我们通常将其称为财务的信息化,它所指的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具备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利用计算机及财务软件对公司财务数据所进行的一些加工整理和综合分析等工作,并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支持的工作过程。财务信息化管理实现会计资料、报表的核算外还有以财务管理手段所生成的相关财务分析指标等财务信息的处理工作,它是对公司财务活动的一个全面、整体的处理过程。

信息化步骤下的公司财务管理实现的主体要有具备专业技术的会计人员,而起管理活动的主要工具则是计算机硬件及其软件资源,而该种管理活动的实现还需要有互联网的支持,其最为核心的则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保障。当上述几个方面相互协调,统一配合时,也便完成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科技和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在信息化步骤下的财务管理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直接生成所需的各种财务报表,并且能够实现财务数据的更改和筛选等工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此外,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便于相关财务信息的查询和统计,也有利于企业管理里中各个环节的协调统一,实现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益。

二、信息化步骤的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使得两者得以有益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但是,我们在看到企业财务管理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当前信息化步骤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就我国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而言,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一个是认识上的不足一个是能力上的不足。从认识的层面上讲,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者说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步骤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而这直接导致的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不足,有些企业没有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有些则仅建立了雏形,无法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从人才自身的角度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其能力无法满足当前信息化步骤的要求。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企业中真正具备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人才数量较少,有些专业人才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信息化实现的速度。

2.信息化步骤下的企业管理存在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完善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该种管理理想效果的实现还有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的不健全,使其无法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而财务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水平以及软件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信息资源本身而言,当前背景下,企业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度相对较低,在财务管理中要先将各种数据予以集中再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加工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加之财务软件开发技术的限制,使其使用中存在能够普遍适用及其使用的安全性问题,这些不仅仅关系到财务管理的效率还会影响其安全性。

三、信息化背景下公司财务管理实现的路径

为实现信息化步骤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我们便要在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的效率。

1.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有正确的认识。财务信息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意识做指导,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建立或者完善相关的财务信息化硬件和软件设备,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和工作去完成。当管理者具备财务信息化的意识时,便会注重相关系统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也便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技术运用的直接人员,是管理实现的重要力量,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的过程中,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积极引进具备专业技术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完善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机制,提高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此外,企业还应该及时更新相关专业设备,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硬件的支持。

3.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安全体系建设。安全性是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信息化步骤下,信息的使用者被扩大,安全性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企业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的设置到具体工作人员的管理等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以保证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学兵:刍议交通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划[J].投资与合作,2013(1).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2篇

一、个人理财计算器

如今许多人都是利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房产,而银行每一次利率的变动,都直接牵动着购房人的神经,月均还款及利息支出分别增加了多少,常常又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不用伤透脑筋去自己动手计算了,就让中国工商银行的在线个人理财计算器来帮忙吧!只要添入几个相关数据,结果便会马上反映出来了。步骤1,IE中打开省略/calculator/calcula-tor_per.jsp这个站点;

步骤2,在窗口右侧的“个人贷款计算器”一栏下,输入自己相应的房屋贷款信息,例如有贷款种类、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和贷款利率等,输入完毕之后,单击下方的“计算”按钮;

步骤3,不一会儿功夫,结果便出来了,一张详细的表格中已经罗列出了每一个还款月份中自己应还的本金数额、利息数额、月还款额和贷款余额等数据信息,查看起来非常方便。

二、证券理财计算器

说完了房屋,再说说股票和基金吧!经常买卖股票基金的人都知道,在卖出和买入它们时,都要频繁地计算金额和手续费,如果是自己手动计算的话,也挺麻烦的!就让中国工商银行的在线证券理财计算器来助自己一臂之力吧!

步骤1,IE中打开省略/calculator/calculator_stock.jsp,或是直接点击右侧窗口中的“证券理财计算器”超链接,进入到其主界面;

步骤2,如果想进行股票买卖的计算,我们可以在左侧对话框的“股票买卖计算器”一栏下键入相关的信息,然后点击“计算”按钮,结果一下子就出来了。而基金的买卖计算则在右侧窗口中,操作方法与上相同。

三、黄金理财计算器

黄金买卖如今也是一种新兴的理财方式,下面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吧!步骤1,IE中打开省略/calculator/calculator_gold.jsp,或直接点击右侧窗口中的“黄金理财计算器”超链接,进入到其主界面;

步骤2,在空白框中输入相应的信息,如买入价格、卖出价格和数量等,最后单击“计算”按钮,收益多少马上就出来了。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Excel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14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20- 04

在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中,基本上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化。对于从事中央基层预算单位会计工作的财务人员,虽然商业化的会计软件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与高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开发者制定的程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工作需求。工作中,时常借助其他数据处理工具,解决碰到的具体问题。而Excel由于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并且操作简单,由此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金融等众多领域。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两个实例,将Microsoft Excel 2007在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浅析。

1 Excel在各类专项项目预算执行分析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央基层预算单位为适应财政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个别单位完善了其信息系统,建立起了以总账为核心,预算管理、项目管理等的全流程辅助控制体系,实现资金收付各环节之间有效控制与制衡,提高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性和透明度。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拓展系统功能,各类专项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仅做到按项目的单独核算,未实现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比对分析等。笔者在Excel中通过VLOOKUP、SUMIF、SUM等函数,将总账中导出的项目经费明细数据,自动汇总生成财政专项项目预算执行比对表。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报表相对比较便捷高效,便于财务人员和各相关人员查看各专项项目的预算执行及比对分析。

Excel中财政专项项目预算执行比对表制作过程如下:

(1)绘制总表

在新建的Excel工作簿的Sheet1工作表中按具体专项项目的预算科目设置绘制表格,命名为“总表”,并录入预算数,如图1所示。

(2)从总账中导出具体项目的各年度经费支出明细数据

从总账系统中分年度导出具体项目的经费支出明细数据,并将导出数据以新增工作表的方式添加到上述新增的Excel工作簿中,并将其工作表的名称命名为便于辨认的名称。本例中年度项目经费支出工作表的命名为“Z+年度”,如“Z2011年”、“Z2012年”等。如图2。

(3)设置项目各年度表中的公式

各年度项目经费支出明细表须作相应设置,以便于“总表”建立联系,如图3。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在各年度表中,需在总账中导出的账务数据的最后一列开始,在标题行中新增“分类”、“查找”两列。

步骤2 在“查找”列与经费支出明细的首行分录交叉的单元中输入公式,如图3的K9单元格中输入“=VLOOKUP(J9,总表!B:D,1,FALSE)”,然后选中K9单元格,然后该公式向下填充至经费支出明细末行分录单元格(具体操作:选中K9单元格,鼠标指向选中区域的右下角(填充句柄),鼠标变成一个黑色的十字后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鼠标到经费支出明细的末行分录单元格,释放鼠标)。

步骤3 根据各年度经费支出明细分录,在“分类”单元格中输入相应预算科目名称,预算科目名称要与“总表”中的预算科目名称务必一致。若一致,将在相应行的K列单元格显示该预算科目名称;若不一致,将显示“#N/A”。若经费支出明细表中不是分录行的,“分类”单元格为空,“查找”单元格显示“#N/A”。

(4)设置总表中的公式

在“总表”中录入本表以及本表与其他年度表的公式,具体步骤是:

步骤1 在C7单元各中录入“=SUM(D7:E7)”,然后将该公示填充到C8:C22。

步骤2 在F7单元各中录入“=SUM(G7:I7)”,然后将该公示填充到F8:F22。

步骤3 在G7单元格中录入“=G8+G20”。

步骤4 在G8单元格中录入“=SUM(G9:G19)”。

步骤5 在G20单元格中录入“=SUM(G21:G22)”。

步骤6 在G9单元格中录入“=SUMIF(Z2011年!J:J,B9,Z2011年!F:F)”,然后将该公示填充到G10:G19、G21:G22。该单元格公式的意思是查找“总表”中B9单元格值(即预算科目名称是“1.设备费”),在“Z2011年”项目经费支出明细工作表中的J列(即分类列)相同的行,若找到就对“Z2011年”表中F列相应的行求和。

步骤7 在H列、I列各有关单元格如上述步骤3~6的方式录入相应公式。

步骤8 在J7单元中录入“=C7-F7”,然后将该公示填充到J8:J22。

步骤9 在K7单元各中录入“=IF(OR(F7=0,C7=0),0,F7/C7)”,然后将该公示填充到K8:K22。该公示是计算项目及各预算科目的总体执行率。

步骤10 在L7单元各中录入“=IF(OR((C7-SUM(G7:H7))=0,I7=0),0,I7/(C7-SUM(G7:H7)))”,然后将该公示填充到L8:L22。该公示是计算项目及各预算科目的2013年度执行率。

至此,财政专项项目的预算执行比对表设置完成。日常工作中,若该项目有新增会计分录,在总账系统中导出相应的项目明细账,粘贴到相应年度,并在相应表中的新增会计分录行的“分类”单元格中输入相应预算科目名称,“总表”将自动提取相关支出数。

2 Excel在报销环节有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应用

Excel在报销环节的应用仍然比较广泛,本文仅以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公务卡报销中,如何制作“公务卡消费凭条登记表”为例,浅析Excel在报销环节的信息传递中的应用。

公务卡制度改革自2007年推行以来,财政部要求中央各部门将公务卡制度覆盖到所有基层预算单位。随着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财库[2011]160号)的下发,以及公务卡有关的配套措施建设和公务卡用卡环境的持续改善,公务卡在中央基层预算单位中使用越来越广。笔者单位自2008年在全单位推广使用公务卡,并且现在公务卡还款通过网上银行操作,十分方便。但在公务卡消费支出报销业务时,公务卡消费凭证由于使用热敏纸打印,保存时效较短,不利于财务原始票据的传递和保管。笔者单位自制“公务卡消费凭条登记表”,要求报销单据中有使用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支出的需填写。另外,根据《财政部关于中央预算单位2013年预算执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2]169 号),除基本支出的财政授权支付指令保持13位未调整,项目支出财政授权支付指令编码由原来的13位(预算执行细化到项目的试点部门为26位)统一调整为16位。这样,公务卡报销中财政授权支付指令的信息传递是较为繁琐的。为此,笔者根据单位自身情况,通过Excel设置了自动生成财政授权支付指令。具体操作如下:

Excel公务卡报销凭条登记表中有两个工作表:基础表、公务卡消费凭条登记表。

(1)基础表

基础表主要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对财政授权支付指令中涉及到的预算科目预算管理类型(1位)、功能分类科目(7位)、经济分类科目(3位)、支出类型(1位)、预算来源(1位)、预算信息关联号(3位)等基础信息登记,便于在公务卡消费凭条登记表中引用。

步骤1 在Excel工作簿中Sheet2工作表中按图4录入并设置相关单元格,表名命名为“基础表”。

步骤2 点击功能区的“公式-名称管理器”命令。在弹出的“名称管理”对话框中,新建以下名称,如图5。

a. 管理类型,引用位置“=基础表!;

b. 功能分类,引用位置“=基础表!;

c. 经济分类,引用位置“=基础表!;

d.支出类型,引用位置“=基础表!;

e. 预算来源, 引用位置“=基础表;

f. 关联号, 引用位置“=基础表。

(2)公务卡消费凭条登记表

公务卡消费凭条登记表是记录持卡人使用公务卡支付公务活动中的各项费用的信息,便于财务人员通过中央基层预算单位银行的公务卡支持系统网上还款。报销人员填写姓名、卡号、交易日期、交易金额、报销金额、事由等,会计人员填写支付指令并核对报销人员填写信息是否与实际事项相符。公务卡还款是录入人员和审核人员根据会计稽核人员审核无误的公费卡消费凭条登记表还款。

步骤1 在新建的Excel工作簿的Sheet1工作表中按图6录入并设置相关单元格,表名命名为“公务卡消费凭条登记表”。

步骤2 选中J列,点击功能区的“数据-数据有效性”命令。在弹出的“数据有效性”对话框中,“允许(A)”下拉框中选择“序列”,“来源(S)”中输入“=管理类型”(此“管理类型”就是上述名称管理器中已创建的“管理类型”),然后点击确定退出“数据有效性”对话框。

步骤3 同步骤2,分别选中K、L、M、N、O列,设置其对应的数据有效性。

步骤4 选中J1:P2,设置其数据有效性为“任何值”。

步骤5 在G3单元中输入“=CONCATENATE(J3," ",K3," ",L3," ",M3," ",N3," ",O3)”,并向下填充至G5单元格。该公式用于将右侧的J3:O3列各行单元合并成一个,并且将各单元格见用空格隔开通

步骤6 选中P3单元格,输入公式=IF(AND(J6=1,LEN(G6)=18),"",IF(AND(J6=2,LEN(G6)=21)," ","有误")),该公式判断录入财政授权支付指令的位数正确性,并向下填充该公式。

步骤7 选中A1:J6单元格,点击功能区的“页面布局-打印区域-设置打印区域”命令。

步骤8 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设置纸张大小、单色打印等。

通过上面两个简单实例的介绍,可以看出, Excel表格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确实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促进单位会计工作规范化,以及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4篇

家庭理财就是要把有限的金融资产分成以下九个部分并在相应的规划上留足金额,逐步实现家庭梦想。

收入的钱放对地方――做好税务规划。在我国,税负较重,并且针对高收入群体的税目较多,如何合理有效地避税,实现收入最大化,需要规划。节税重于投资,对于个体工商户及企业经营者,都应该通过规划来节税,小至所得税、营业税及考虑到长远的赠予和遗产税,每个人的一生都跟税收离不开关系。做好税务筹划以合理地避税,实现当期收入最大化。

节余的钱放对地方――做好储蓄率设置。储蓄是理财的基础,要做到有财可理,必须要有一定的储蓄积累。每个家庭、个人都应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不储蓄就谈不上理财,收入的20%~40%应作为储蓄。简单来说应该有收入四分的概念,将当期收入在个人储蓄、保费支出、投资性资产、生活消费支出四个方面做好配置。

风险管理的钱放对地方――做好保险规划。保险就相当于是家里的备用印钞机,当家庭主要收入提供者发生人身风险不能为家庭提供足够的持续收入来源时,保险理赔资金能够为家庭理财目标提供财务保障。保险规划的简便方法就是“双十法则”,用收入的10%购买到年收入10倍左右的保额。可以用生命价值法或遗属需要法测算家庭需要的保险金额。依所需要的保额去选择购买合适的保险品种,保费预算应控制在收入的10%以内,才不会负担过重;保额必须达到家庭年收入的10倍才能享受到比较充分的保障,在遇到困难时让家庭有足够的经济调整期。

增值的钱放对地方――选择好投资工具并做好投资性资产配置。投资是为了让资产快速增值以实现未来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定期定额投资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理念。除了满足未来目标以外,从理财角度来讲,应该是不断地积累资产,让钱生钱,追求理财的最终目标――财务自由,做好资产配置,使理财收入达到工作收入或是生活支出以实现财务自由。

子女教育的钱放对地方――做好教育规划。在家庭教育、购房、退休三大希望工程中,教育是许多家庭摆在第一位的理财目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待,无论是新婚尚未生育子女的家庭,还是已经生育的家庭,任何时候规划都不嫌晚,尤其是高等教育金和出国留学准备金都应该提前规划。如果自小孩出生后开始每月存200元,选择6%收益率的产品18年以后可以积累77470元,大学期间每年近2万元的学费便准备充足。

养老的钱放对地方――做好退休规划。确保有足够的退休金以安享晚年,选择年金类保险理财产品是不错的选择。

幸福生活的钱放对地方――做好购房规划。买房租房,在资金不充裕时,购房不宜过早,应该及早规划,延迟购房时机,让资产有足够的时间增长,甚至在资金买得起房的情况下,也应该测算购房后的自有资产与投资性资产的持有比率,购房后自有资产比率过高,投资性资产比率会不足,资产增长趋缓,不能够发挥出资产快速增值的效益,可以通过租购试算,规划出最合适的购房时机。

紧急备用的钱放对地方――备足应急基金。通过有计划的理财及资产配置后,每个家庭都应该备有三到六个月固定支出的现金存放于活期存款或货币基金中,用于应付紧急医疗或是其他紧急支出。

支出的钱放对地方――做好消费支出预算。没有理财计划的收支平衡式是:收入-支出=储蓄,有理财计划的收支平衡式是:收入-储蓄-保险-投资-教育金-退休金-购房资金-应急基金=支出,把钱放对地方之后剩余有限,所以通过记账来编制家庭预算是每个家庭必须培养的习惯,正确分辨“需要”和“想要”。购买需要的,抑制想要的。生活当中真正的需要其实不多,而是想要的太多。为了达成理财大业――财务自由,还是年轻时控制一下自己的“想要”,满足自己及家人未来的需要吧!

要实现以上九个目标必须顺利完成以下九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将理财目标数据化,将要达成的理财目标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财务数据。不管是购屋、创业、子女教育或退休规划,都必须以几年以后要准备多少钱来设定目标,如5年以后购买现值100万元的住宅,10年以后准备20万元子女教育金,20年以后准备200万元的退休金等。所谓心想事成从财务的角度讲就是将抽象的梦想蓝图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财务数据。

第二个步骤是摸清家底,衡量自己的财务状况。养成记账的习惯是积极理财的重要步骤,一方面能让你找到开源节流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清楚有多少净资产与储蓄可以用于积极投资。目前有多少金融性资产与不动产,有多少长短期负债,以市价衡量的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净值剩余多少,每月收入与支出的现金流量如何,学会定期编制家庭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量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第三个步骤是认清自己的投资性格和风险承受能力来试算较有可能达成的投资报酬率。在各种收益率与风险的投资性资产上做好比例配置。积极理财的努力重点应放在提高收入增加储蓄额上,要积极理财就不能把钱全部放在银行存款上面,更不能把所有的闲钱都拿去买股票,进行高风险投资。投资的过程会影响到投资的成果,心理无法忍受净值剧烈波动的投资人,风险性高的股票或基金不要超过30%,可忍受净值上下起伏波动的投资人可把三年内不用的钱放在基金上。

第四个步骤是综合前三个步骤调整试算出应有的储蓄额目标。如20年后退休想要有200万元的退休金,目前有10万元可供投资,月收入6000元,依投资个性可达成的投资报酬率是10%。10万元本金以10%复利累积20年以后的本利和是67万元,还有133万元要靠储蓄来累积,以年金终值换算每月要储蓄1931元,储蓄率须达32%。若此时发现原目标设想的太高,储蓄率要达50%以上才能达成时,有必要回过头来调整目标,在梦想与现实中取得平衡。

第五个步骤是搜集投资信息了解投资工具特性,选择投资标的与市场进出时机。存款、债券、股票、黄金、不动产等投资工具风险各异,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各不相同。只有认识清楚各种投资工具特性才能根据自己的投资风格规划出较有机会达成预定报酬率的投资组合。

第六个步骤是计算支出预算。如前例的支出预算是每月4069元。最好的方式是在发薪时就将储蓄目标额以定期定额投资长期很有机会达到预定报酬率的国内外基金,这部分是为未来理财准备的,剩下的钱都可以用来满足目前的消费需求。

第七个步骤是依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定期检视投资组合并做必要的调整,此举对整笔投资而言更为重要。积极理财就必须投入一些时间与精力,来提高你的投资报酬率。个股换股波段操作或基金适时转换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最好能把投资当做一个学习的过程,在尝试中不断提高自己投资判断的准确度。

第八个步骤是在积极理财的过程中设置一个家庭财务安全网,也就是适当的保险规划。因此将一部份储蓄用来缴保费投保失业险及寿险,保障家人财务安全可让你在积极理财的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法规;教学设计

1.财经法规课程目标设计

1.1 总体目标

通过财经法规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财经法规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会计活动中常见的法律制度,使学生在会计业务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操作原则;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熟练运用会计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经济法律制度;从容应对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取得资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1.2 知识目标

(1)知道会计法律制度相关知识;(2)了解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知识;(3)掌握税收法律制度相关知识;(4)了解财政法律制度相关知识;(5)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规定。

1.3 能力目标

(1)通过完成会计机构设置、记账、岗位设置、会计工作交接,学生能运用会计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能正确进行会计业务工作。(2)通过完成开立账户,填制票据及背书和付款,正确办理各类支付结算及解决结算中出现的问题,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支付结算,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3)通过对主要税种、税收法律制度、税收征管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及办理纳税申报、胜任税务、税务登记的工作。

2.财经法规课程教学单元项目设计

2.1 会计法律制度

(1)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与工作管理体制。能力目标:能进行三种制度和三种管理体制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三种会计工作管理体制;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按照效力从高到低将不同类型的会计法建制度结构图;可展示的结果:法律层次机构图;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各类法建立法律层次结构图,以结构图以及分类依据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目标:能分析会计核算的过程及其监督;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相关内容;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流程分析判断,确定会计核算过程的正确性;可展示的结果:会计实务案例分析说明;考核内容与方法: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3)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能力目标:能进行会计岗位设置、交接工作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掌握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置原则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分组模拟设置会计机构;可展示的结果:机构模拟设置图。考核内容与方法:小组讨论、教师点评,通过对操作过程和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2 支付结算法律制度

(1)支付结算与现金管理。能力目标:能熟练进行支付结算;知识目标:掌握支付结算的具体要求;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票支付结算据操作练习;可展示的结果: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现金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的案例分析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银行结算帐户。能力目标:会进行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知识目标:掌握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程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可展示的结果:案例分析结论;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帐户的开立、变更和撤消程序的模拟操作,提出正确建议,判断建议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3)票据结算方式。能力目标:能进行票据的办理;知识目标:掌握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的办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模拟票据办理;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对商业汇票、信用卡、汇兑的办理,提出正确建议,判断建议的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3 税收法律制度

(1)税收常识。能力目标:能进行税收分类、区别税法的构成要素;知识目标:掌握税收的概念、分类、税法的构成要素;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通过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通过对案例分析,制定分组-任务-讨论-总结;考核内容与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建议的正确与否打分。

(2)主要税种。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5种主要税种;知识目标:会进行5种主要税种的计算;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分别计算5种税种;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任务单进行打分。

(3)税收征管。能力目标:会进行税务登记开具发票、纳税申报税担保、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程序;知识目标:掌握税务登记的时限、手续和相关规定了解发票的种类;掌握发票的申领、使用、缴销程序;纳税申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税务登记表已填制发票复印件及发票登记簿;考核内容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任务单进行打分。

2.4 财政法律制度

(1)预算法律制度。能力目标:能正确了解国家预算法律制度;知识目标:掌握预算法律制度的构成预算管理的职权程序;掌握发票的申领、使用、缴销程序;纳税申报;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能力目标:能正确进行政府采购;知识目标:掌握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

(3)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能力目标:会进行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支付的操作;知识目标:掌握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收入收缴和财政支出支付方式程序;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政府采购案例;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5 会计职业道德

(1)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能力目标:会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案例分析;知识目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内容;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能力目标:能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案例分析;知识目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内容、建设;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可展示的结果:配套习题实训资料;考核内容与方法:利用配套习题,模拟案例分析正确与否进行打分。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编.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6篇

一、资产负债真实性审计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

1、对被审计单位资产类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账款(暂付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材料(或库存材料)、产成品、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会计项目,应按下列目标、步骤和方法进行审计和监督:

(1)确定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的存在性,收付的合法性和记录的完整性,余额的正确性、会计核算披露的恰当性。

第一,现金的审计:应通过检查现金账据和现金突击盘点方法,采取先盘点后看账或先看账后盘点步骤:一是审查被审计单位现金核算是否规范;二是审查现金收付是否按现金管理规定执行;三是审查现金账款是否相符等。

第二,银行存款的审计:应通过检查单位银行存款账据和核对银行部门提供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方法步骤,对照有关规定:一是审查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核算是否规范。二是审查银行账户开设是否合理;三是审查银行存款收付是否合规等。

第三,有价证券的审计:应通过账券核对方法,查明有价证券是否存在,保管是否安全,有否及时兑付等。

(2)确定各项应收(暂付)款项(包括应收账款、暂付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的存在性,增减变动记录的合法性、完整性、可收回性,余额的正确性,会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

应通过账账、账证以及与债务人核对检查等方法,采取逆查法、抽样检查以及函证(对重点数额较大事项)方法步骤:一是审查各项应收(暂付)款项总账与明细账是否相符,核算内容是否准确合规,余额是否正确;二是审查各项应收(暂付)款项的具体去向用途;三是审查应收票据有否建立“应收票据备查簿”,监督盘点库存票据金额是否与账面相符,分析应收票据的可兑现程度。四是审查各项应收(暂付)款项账龄期限,查明有关应收款项能否收回,确认债权性资产的存在性和可靠性。

(3)确定存货(包括材料、产成品)的存在性,收支的合法性和记录的完整性,存货的品质状况,余额的正确性,会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

应通过审查财务部门存货总账、明细账、相关凭证和存货采购、销售合同等资料以及保管账据,采取账据检查与实物盘点相结合的方法步骤,对重点存货在看账基础上,必须抽样检查,实物盘点。一是审查存货账账、账证、账实是否相符;二是审查存货期末计价和数量是否准确,存货资产有否虚增或少报;三是审查存货采购、销售、验收、发出、保管等各个管理环节是否存有管理漏洞和隐患,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4)确定对外投资的存在性,是否归单位所有,对外投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记录的完整性,余额的正确性,会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

应通过审查会计账据及单位对外投资所形成的会办记录、协议合同等相关资料,采取检查、询问以及到被投资单位实地调查等步骤方法,一是审查被审单位对外投资形成过程及其决策是否规范科学。二是审查单位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的价值确定是否合理。三是审查对外投资的收益是否按照双方合同协议及时收取入账。四是审查对外投资是否按合同协议及时收回,处置是否恰当,判断对外投资的可收回性和存在性。

(5)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存在性,是否归单位所有,确定其增减变动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余额的正确性,会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

应通过审阅有关固定资产取得和处置的文件记录和验收报告,预算批复文件和列支来源渠道,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设置的资产明细登记账、卡以及会计核算账据中有关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公务费等科目明细支出步骤,采取抽样检查、实地观察、盘点核对等方法:一是审查各项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入账价值和标准及时核算。二是审查有关固定资产取得是否与预算相符。三是审查固定资产的变卖处置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是否经过公开公正处置,其变价收入是否及时入账;四是审查固定资产结存是否真实准确,账实是否相符;五是审查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是否规范,账账是否相符,内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责任是否明确,实物盘点是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

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账据以及购入和取得无形资产的各种文件、合同协议、审批报告,转让手续及其授权批准依据,索取有关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证书或到国土、工商部门调查了解等步骤方法,审查无形资产是否存在,是否归单位所有;审查无形资产入账价值是否真实、合理;审查无形资产转让程序是否合规,转让收入是否及时入账等。

2、对被审计单位负债类的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应交税金、借入款项会计项目,应当按照下列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进行审计:

(1)确定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记录的完整性,核算划分的准确性、上缴的及时性、余额的正确性和会计报表披露的充分性。

首先要弄清被审计单位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哪些属应缴预算款,哪些属应缴财政专户款。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有关收入明细账的各项收入数额核对,与当期有关收费票据实际收取的收入数额核对,与收费文件和收费许可证核对,与有关暂存款项(有的单位会将收入放在暂存款中核算)核对,与年终对账单有关未达账项(防止一些单位将部分收入不记收入和银行存款账,跨期隐瞒一部分收入)核对等方法步骤:一是审查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划分是否准确。二是审查应缴款项是否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国库或财政专户。

(2)确定各项应付(暂存)款项(包括暂存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发生及偿还记录的完整性,核算的合规性、余额的正确性以及会计报表披露的充分性。

应通过检查各种应付款项明细账据,结合检查相关采购业务合同资料,并注意应付款项记录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相核对的步骤,采取分析性复核、抽样检查、函证、审阅、计算、逆查法等方法:一是审查各项应付(暂存)款项账账是否相符。二是审查各项应付(暂存)款项核算内容的准确性。三是审查各项应付债务的具体构成,剖析这些大额负债对单位正常收支预算的执行产生哪些不良后果等等。

(3)确定应交税金、借入款项发生及记录的完整性、余额的正确性以及会计报表披露的充分性。

应通过检查单位开展的有关业务活动是否属于应纳税行为,查明是否依照有关税法规定计提交纳应交税金。通过审查有关借款合同、借款审批手续和借款计划等资料,查明单位借入款项记录是否完整,入账是否及时,取得是否合理,业务是否真实,查明有关借入款项是否做到及时归还,使用是否专款专用,利息支付是否合理等。

3、对被审计单位净资产类的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包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会计项目,应按下列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进行审计:

(1)确定各项基金(包括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增减变动的合规性、核算记录的完整性,余额的正确性以及会计报表披露的恰当性。

应根据行政事业财务规则、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和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检查当期单位收支结余数额及其分配结转情况、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等步骤方法:一是审查固定基金增减变化是否与固定资产增减变化相对应。二是审查单位专用基金是否按规定提取、设置,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三是审查事业基金的形成是否按规定从年末结余款项转入。

(2)确定各项结余(包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记录的完整性、核算的准确性、余额的正确性。应通过审计被审计单位期末转账、结账事项,查明单位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当期发生额是否计算准确,滚存结余余额是否正确,结余分配是否合规等。

二、财务收支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审计的目标内容、步骤和方法

1、收入的审计:确定各项收入发生的真实性、记录的完整性、来源的合规性和余额的正确性。首先应摸清被审计单位收入的具体构成和规模;了解单位内部收取各项事业收入(或预算外收入)的具体业务操作流程、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分工职责、各项收费的政策依据和收费入账环节,收费票据的使用种类及其管理方式;掌握被审计单位开展的有关经营活动范围和主要内容事项,检查有关对外投资、资产出租等活动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审阅、计算复核、比较分析、实地观察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各项收入的发生及其记录进行一一审查,并注重搞好其各项收入构成分析,查明其增减变化的原因。

第一,财政补助收入的审计:通过检查全年财政核定的财政补助收入预算数(包括平时财政专项追加预算数),以及财政实际拨入经费数,查明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核算是否及时,发生额是否准确,记录是否完整。

第二,事业收入(或预算外收入)的审计:一是要通过审查单位账面实际反映的各项预算外收入(事业收入)总额,与单位各项收费政策中规定的各个收费项目依据、收费标准和事业发展规模计算出各项预算外收入(事业收入)应收数进行比较,从总体上,查明被审计单位有否做到应收尽收,有否存在将应收收入放在交费单位搞体外循环或损害单位集体收入个人得好处等经案线索问题。二是要通过对部门单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票据、收费许可证等政策文件资料,与实际收费收入行为一一对照检查,查明单位是否存在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行为,查明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标准收费。三是要通过审查单位各种收费票据(包括结算票据)实际收取的收入与入账数额进行比较,查明有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行为;查明有否存在将收入款项放入暂存往来款中核算,隐瞒收入逃避监督行为等问题。

第三,上级补助收入和附属单位缴款的审计:应通过审查有关年度部门核定的附属单位缴款预算数以及有关银行存款、现金、往来款项发生额,查明其核算是否准确,有否将上级补助收入和附属单位缴款放在往来款中核算,查明有关附属单位缴款预算未能实现的原因,查明上级部门有否按规定足额将应返还收入补助给本单位。

第四,经营收入的审计:应通过审查单位有关资产的利用状况,或利用本部门技术开展第三产业搞经营(指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的方法步骤,查明其经营收入有否纳入财务大账,记录是否完整。

第五,其他收入的审计:应通过对部门单位资产的检查,查明有否存在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非转经”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有否全部入账;通过对部门单位对外投资、技术转让及相关支出审查分析,查明单位有关投资收益、技术转让费有否足额收取入账;通过对单位银行存款情况的审查,查明有关利息收入有否足额入账;通过对部门单位所履行的职能检查,查明其有否取得相应的服务费收入、劳务报酬或手续、业务费收入(如代收税费有一定的手续业务费),有否及时足额入账;通过对部门单位到会计中心领取备用金数额和实际单位资金使用数额以及时间发生的次序分析比较检查,判断分析其有否存在账外机动资金收入等问题。

2、支出的审计:确定各项支出发生的真实性、内容的合规性、记录的完整性、使用的效益性。首先应从总体上掌握被审计单位支出的规模和结构,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比较分析各项支出增减变化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剖析原因。在此基础上,依据项目的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明确支出审计的重点,采取顺查与逆查、详查与抽查和账实相互核对的方法步骤,对支出进行审计,并加强对被审单位支出进行结构分析和效益评估。

第一,人员经费支出的审计:通过对照财政部门审核下达的部门预算,对照单位实有人员及其工资实际发放标准等资料,对照有关财经制度,运用逆查和抽查等方法,采取审查支出明细账及抽查核对相关会计凭证资料的步骤:一是重点查明各项人员工资津贴支出是否真实准确。二是查明各项奖金福利支出是否按规定标准计提和发放,有否存在少计、漏计个人所得税问题。三是通过单位账面各项人员经费实际支出数与上报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数进行比较,查明单位有否存在虚报人数,抬高工资津贴基数标准,扩大人员经费预算数,骗取、套取财政补助拨款行为等。四是对单位借用的临时人员以及在岗不在位人员、留职停薪人员等开支的人员经费支出,也要认真地审查,查明是否真实,是否合理合规。

第二,正常公用支出的审计:一是通过比较分析单位正常公用支出各个项目增减变化情况,查明其影响支出增减变化的因素。二是通过审查各项支出总账、明细账和原始凭证,检查有关支出结报手续是否完备,查明支出账账、账证是否相符,有否存在乱支滥用行为等。三是通过抽查单位结报的大额购置费、修缮费、办公费、会议费等费用,并与报账相关的实物资产、相关的会议记录或会办纪要、相关的修缮工程和施工单位等事项进行验证核对,查明其列报的相关支出是否真实,有否存在用假办公用品、假差旅费、假会议费、假运输费、假修缮、假购置费、假印刷费、假招待费等虚假发票进行虚报冒领、虚假列支,有否存在相关资产未登记增加入账问题等。

第三,专项项目支出的审计:通过审阅有关年度本级财政批复的专项支出预算、年度内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专项追加的专项补助批复内容以及专项项目立项建设批准文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财务账据资料,采取财务审计与工程项目建设审计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审查各项专项支出是否坚持专款专用。二是审查有关专项项目支出使用效果情况,搞好问效跟踪。

第四,附属单位补助和上缴上级支出的审计:通过审阅年度部门预算以及有关政策文件依据,包括上下级单位之间结算票据的检查方法步骤:一是审查被审单位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否按预算执行。二是审查上缴上级支出是否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五,经营支出的审计:对有关经营项目而又未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其经营支出的审计,应着重审查收入费用是否配比,支出范围是否恰当,支出费用是否合规,查明经营支出与事业支出划分是否恰当。

三、重要财经法规制度及重点管理活动措施执行到位性目标的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一,部门预算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审计:通过审阅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情况及财政部门预算批复和管理要求,采取与账面收支实绩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一是审查单位部门预算是否严格执行到位。二是审查部门预算完成或未能完成的原因。

第二,政府采购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审计:一是通过审查单位有关支出明细账据,查明被审单位有关属于政府采购品目的支出事项,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二是审查自行采购事项的范围、程序是否合规。三是查明有关采购事项是否实行先预算后采购,先批准后采购等。

第三,收支两条线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审计:一是重点查明单位有关收费项目和罚没收入是否经过国务院及省级政府的批准,是否经过县物价部门批准核发《收费许可证》。二是查明单位是否统一使用财政部门核发的收费收据,三是查明单位是否严格执行票款分离,将收取的收入直接缴存财政专户,支出专户经费由财政拨入,做到收支分开。

第四,本部门、本行业重要财经法规政策及其财务会计收支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审计:应注重对这些行业、部门重要法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审查,通过采取审查、核对的方法,查明是否能够严格执行到位,找出其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分析其执行偏差的主客观因素,进而提出切实有效、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和措施,促进部门行业各项管理工作规范运行。

四、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有效性目标的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第一,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情况的审计。应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规定要求,采取询问、审阅和测试等方法步骤,对被审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目标进行审计。

一要检查是否建立了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二要检查是否建立了内部牵制制度。

三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了规范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及其内部结算管理制度。

四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了定额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增收节支管理办法。

五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了财务审批制度。

六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七要检查单位是否建立内部审计或内部稽查制度。

第二,加强对主管部门内部设置的会计中心管理有效性的审计监督,防止会计核算统管流于形式。一是要检查会计中心是否按照《会计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搞好统管部门单位的会计核算,严格把好核算关。二是要检查会计中心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管理制度,真正把好监督关。三是要检查会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确保部门单位资金在会计中心运行安全完整。

五、其他需要审计目标的审计内容、步骤和方法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7篇

    一、财务子系统的模块结构

    财务子系统包括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工资核算、成本管理及财务报表八大模块。总账模块是财务子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支撑和统帅着其它各部分。总账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工资核算、成本管理各个模块之间,通过记账凭证相联系。总账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护总账科目、维护分账科目、维护凭证类型、维护财务集成参数、凭证输入、凭证过账、各种凭证及账的查询与打印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现金管理、固定资产、工资核算、成本核算等业务在相应模块中处理,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模块。采购、销售、生产、库存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根据已维护好的财务集成参数,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模块,其它未集成的会计业务则在总账模块中输入。

    二、财务集成参数设置

    财务集成是指在采购、销售、生产等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系统自动采集业务数据,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和分账科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要实现采购、销售、库存、生产与财务的集成,必须事先设置好财务集成参数。财务集成参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总账科目,另一类是分账科目。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业务来源(如采购、销售、生产)、财务事务处理类型(如发料、收货、结转成本差异)、仓库、物料组、物料、成本价构成等项目的组合来设置总账科目;税金科目可以根据税务代码及业务来源来设置,例如,采购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售产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尽管两者的税务代码相同(都是增值税),但前者的业务来源是采购,后者的业务来源是销售,系统可以根据业务来源将两者区别开来。为了满足核算的需要,可以将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分成不同的财务客户组和财务供应商组,应收应付及预收预付款总账科目可以根据财务客户组和财务供应商组进行设置。

    总账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总括核算,分账可以对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分账与明细账相似,但又不同于明细账,因为一个明细账隶属于某一个确定的总账,而分账与总账之间没有这种对应关系,正因为这样,所以分账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和总账相结合使用才有意义。例如,企业有一个产品分账“桌子”,当分账“桌子”与产品销售收入总账科目结合使用,则可以反映企业销售桌子所取得的收入;当分账“桌子”与产品销售成本总账科目结合使用,则可以反映企业销售桌子的销售成本。这里使用分账而不使用明细账是出于财务集成的需要,因为分账比明细账更灵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设置财务集成参数的工作量。企业可以根据会计核算的需要建立部门、物料(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统称为物料)、成本价构成、员工等分账。对于每一类分账,要建立集成要素与分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物料分账为例,我们选择物料作为集成要素,为了让系统自动选择分账,必须在物料代码与物料分账代码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按要素设置对应关系,如一个物料代码对应于一个物料分账代码;另一种是按范围设置对应关系,如一定范围内的物料代码对应于一个物料分账代码。

    三、采购集成

    采购订单在mrp(物料需求计划)中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采购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采购订单、打印收货票据、维护收货、打印索赔单、维护审批程序、打印退货单、打印存储清单、打印采购发票、处理已交货的采购订单。其中,维护收货、处理已交货的采购订单为必选步骤,其它步骤为可选步骤。企业的采购业务可能是先收到商品,也可能是先收到发票,也可能两者同时到达,不论哪一种情况,采购业务均分三步进行记录。第一步,在维护收货且采购物料入库时,系统自动生成物料入库记账凭证,记录存货增加。在打印退货单时,系统自动生成红字记账凭证(用负数表示红字)。第二步,收到采购发票后,在应付账款模块中进行采购发票登记,采购发票经审核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记录应付账款。第三步,将前面两笔分录的中间科目进行对冲,差额记录材料成本差异。现举例说明如下:

    某公司购买原材料100件,采购订单单价为46.8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该原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为40元(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原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为不含税价格)。

    (1)在采购订单维护收货且原材料入库时,系统根据收货数量和原材料的标准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根据收货数量和采购订单单价,贷记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两者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其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4000

        材料成本差异680

      贷:暂估应付账款4680

    (2)收到采购发票后,将发票输入系统,发票经审核后,系统根据发票金额确认应付账款,根据税务代码及业务来源来选择税金科目并计算税额。假设发票金额为4680元,则其分录为:

    借:在途材料4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

      贷:应付账款4680

    (3)在原材料已入库且发票已输入系统并经审核后,必须将采购发票与采购订单进行匹配,如果订单金额与发票金额之间的差额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批准该发票,并将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与在途材料科目进行对冲,差额记录材料成本差异,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本例中订单金额与发票金额相等,其分录为:

    借:暂估应付账款4680

      贷:材料成本差异680

          在途材料4680

    在以上采购集成业务处理中,分三个步骤进行,如果货先到,则先生成第一笔分录,如果发票先到,则先生成第二笔分录,这样可以实时反映企业的库存和负债情况,对采购业务进行过程跟踪和控制,避免了信息滞后或信息不实所产生的弊端。第三个步骤是为了加强对应付账款的管理,只有与采购订单匹配并经批准的发票,才能对其进行付款。在采购集成业务处理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既是一个差异科目,又是一个中间科目,本例中原材料采购成本等于其标准成本,并无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起了中间科目的作用。

    四、销售集成

    销售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在销售订单的处理过程中自动生成记账凭证。销售订单根据销售合同或销售报价单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销售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订单回执、打印领料单、生成出库通知单、维护交货、打印装箱单、打印提货单、打印销售发票及处理已交货的销售订单。其中,维护交货、打印销售发票及处理已交货的销售订单为必选步骤,其它步骤为可选步骤。在维护交货并下达产品出库通知单时,系统自动生成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记账凭证,产品销售成本按标准成本结转。在打印销售发票时,系统即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确认应收款和销售收入,应收款和销售收入的金额根据销售订单金额和税率进行计算。如果销售收入需要分期确认,则可以通过财务集成参数的设置,借助于中间科目,将收入递延到以后分期确认。

    五、生成集成

    生产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包括生产领料、工序成本核算及产品完工入库业务。这些都是在生产订单的处理过程中,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生产订单一般在mrp(物料需求计划)中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生产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生产订单、下达生产订单、生产领用物料、工时核算、报告工序完工、报告订单完工、产品入库、结算生产订单、生产订单存档等。erp系统的成本核算都采用标准成本进行核算,并且按生产订单进行核算。生产领料时,按材料的实际领用数量和材料的标准成本计算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实际耗用材料数量×材料标准成本,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在报告工序完工时,系统自动计算工序成本,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工序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两部分,其中,直接人工成本=实际工时×标准人工费率;制造费用又分为设备成本和间接费两部分,设备成本=实际机时×标准设备费率,间接费=实际工时或实际机时×标准间接费费率。在产品完工入库时,系统按产品的标准成本结转生产成本,并结转生产成本差异。但这里生产成本差异只有数量差异,没有价格差异,因为以上生产成本是按材料标准成本、标准人工费率、标准设备费率及标准间接费费率计算的。价格差异要到月末才能计算出来,并通过成本分摊模块来处理。

    六、库存集成

    采购、销售及生产活动产生的物料入库和出库业务已在前面讨论过了,并且都是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维修设备领料、物料的盘盈与盘亏业务,因为不涉及到任何订单,所以不能通过订单来处理,而通过库存调整来处理。我们根据业务的性质,事先维护好各种库存调整原因,并建立好库存调整原因与总账科目的对应关系,在进行库存调整时,输入库存调整原因,系统根据库存调整原因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并根据物料或其它项目自动选择分账。

    七、集成会计业务处理的特点

    财务子系统作为erp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财务子系统与erp其它子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是我国财务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总结一下集成会计业务处理的特点。

    1、通过采购、销售、生产、库存与财务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避免了数据的重复输入和重复存储,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统一,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2、在集成环境下,对其它子系统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其它子系统的数据,如pbom(生产物料清单)、人工费率、物料数量、工时等直接影响财务子系统数据的准确性。

    3、在集成环境下,财务集成参数对集成会计业务的处理结果起关键性作用,要求系统能提供灵活的财务集成参数设置功能。既要减少设置财务集成参数的工作量,又要使设置的财务集成参数能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要。同时要确保集成总账科目、分账科目、集成关系准确无误,否则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库;控制论;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9-0031-04中图分类号:F830.4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Market economy countries generally establish the treasu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o support the modern treasury functions. The treasury functions have been enlar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state coffers to the control of budget executive and management of state debt and cash. The functions involve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and etc. Building Chinese modern treasu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which need the guidance of the control theory and etc. This articlemainly illustr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rol theory in Chinese treasu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experience to relative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reasury; Control Theory; Fi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一、控制论及国库管理相关理论

(一)控制论相关理论

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对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人将控制论应用于两弹一星的研制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系统、子系统与外部环境

从控制论角度看,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系统最基本的特性是整体性,即系统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系统整体的特性。一个系统既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又是高一层母系统的有机成员;同时,系统与环境也处于有机联系之中。有机联系使得系统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2.行为、目的、反馈与控制

行为指一个对象相对于环境做出的任何变化。目的指预期的结果。简单地讲,控制就是对被控对象施加某些作用,使对象行为符合或接近目标,实现行为的目的。反馈是系统输出信息返回输入端,经处理,再对系统输出施加影响的过程。如果反馈导致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差值越来越大,离目标越来越远,就是正反馈;如果差值越来越小,和目标完全或基本上吻合,就是负反馈。控制论认为:反馈是控制的机制。

控制论研究的对象是控制系统。带有负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是控制论研究的一个重点。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检验、纠正偏差,从而达到目的。虽然有的目的是固定的,有的是不固定的,但达到目的这一目标是一致的。当存在偏差时,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偏差纠正,则达到稳定。

3.信息与控制

反馈回路与信息是闭环控制系统的两个必要条件。在控制系统中,反馈是否启用,如何使用,使用到何种程度等都需要信息的指挥、调度。信息是表征事物之间联系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或信号。实体的行为产生信息,而控制过程也需要信息。

控制论认为:控制的实质在于,巨大质量的运动和行动,巨大能量的传送和转变,可通过带有信息的不大的质量和不大的能量来指挥和控制。

4.控制论方法

控制论是一门具有方法论特点的系统科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有信息方法、功能模拟方法、黑箱方法、白箱方法等。信息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信息流来把握事物规律的方法。功能模拟法是用功能模型来模仿客体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所谓功能模型就是只以功能行为是否相似为基础而建立的模型。黑箱方法指通过考察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认识系统功能的研究方法,是探索复杂大系统的重要工具。所谓黑箱是指那些不能打开箱盖,又不能从外部观察内部状态的系统。白箱方法是通过黑箱方法等认识了系统的内部结构后,按一定的关系式表达出来,形成“白箱网络”,通过它对系统进行再认识,或者利用这种“白箱网络”去控制系统以后的行为或预测系统未来行为的研究方法。白箱则指具有已知结构的物体。

(二)国库管理相关理论

1.国库管理

国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算授权管理。总体上看,预算授权管理包括预算的分配、预算指标的控制和管理、预算的转移以及预算的追加四个部分。(2)承诺管理。承诺管理用权责制或者修正的权责制会计核算基础更加精确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及运营状况。(3)收入管理。收入管理重在财政资金的筹集,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等。(4)采购管理。采购管理在既定的标准和正当程序范围内以富有竞争力的价格及时获得合适的、质量高的商品和服务。(5)支出管理。支出管理重在财政资金的支付,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工资支出等。(6)现金管理。现金管理目的在于提高国库现金管理绩效,降低管理成本。与承诺管理、收支管理、债务管理相关联。(7)债务和援助管理。债务和援助管理包括债务的记录、捐赠收入管理、贷款收入管理、发行公债等。

2.国库管理周期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对多个国家国库管理流程所作的分析来看,国库管理一般包括以下管理周期,如图1所示:

此图包含一个年度完整的国库管理周期,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周期:

(1)国库管理周期(即预算执行周期)。包含图中步骤1至步骤6。此周期描述了预算执行的管理内容及各环节的关系。图中步骤1至步骤2反映了支出不超越批准的拨款限额,资金支出控制在国库支付命令的数额之内的控制;步骤2至步骤4以及步骤4至步骤5分别体现了支付管理控制和债务管理控制两个周期。这两个周期的结合点是现金管理,可实现政府收支管理、债务管理与现金管理的联动。图中步骤6至步骤1的反向箭头反映了对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纠偏。

(2)支付管理周期。包含图中步骤2至步骤4。此周期描述了从承诺资金到现金管理各环节的关系。图中步骤2至步骤3体现了承诺资金的支付控制。步骤4至步骤2的反向箭头反映了国库收付管理与现金管理的互动关系,如国库可能出于流动性资金约束(如收入短缺情况)的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对承付款项采取限制。

(3)债务管理周期。包含图中步骤4至步骤5。此周期描述了债务及捐赠管理与现金管理的关系。图中步骤5至步骤4的反向箭头,表明现金管理与债务管理之间的协调关系,如国库可能出于流动性资金需求的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债务进行融资。

此外,当支出管理不正常时,图中还可能形成步骤4到步骤3的反向箭头,即拒付应付款,以实现国库对不正常支出的控制。

二、从控制论角度分析国库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具有整体性和闭环控制回路是使用控制论方法研究系统的前提。用控制论的理论分析,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系统的整体性和闭环控制回路。

(一)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性

国库管理信息系统是推进国库各项改革,支持现代国库管理职能的重要技术支撑,包含多个子系统。我国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借鉴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系统结构模型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相应调整,相关系统尚按规划分步实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荐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从控制论角度分析,国库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大系统,各子系统分工协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也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处于有机联系中。

该图展示了国库管理相关系统的结构,表明了系统整体和子系统之间以及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关联:

从国库管理功能角度看,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含:(1)预算授权管理系统,对下达给各支出机构、支出单位的预算授权进行管理,作为支付过程的控制依据。(2)支付管理系统,依据预算授权管理用款计划、支付申请及付款等。(3)总账系统,包括总分类账、日记账等,可完整纪录国库单一账户中每一笔支付资金的详细信息。(4)现金管理系统,对国库现金进行实时管理,实现与支付管理、收入管理、国债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系统的信息共享。(5)收入管理系统,管理税收、非税收入,实现与支付管理、现金管理、宏观经济预测等系统的信息共享。(6)国债管理系统,提供国债发行计划、国债发行及清偿管理、国债风险评估、国债经济效益分析等功能,并实现与支付管理、现金管理、宏观经济预测等系统的信息共享。(7)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与政府采购预算、采购订单相衔接,与支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系统实现信息共享。(8)资产管理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总分类账,支持固定资产添置、折旧、重估、报废等管理工作。同时,国库管理系统与外部独立的相关系统相互交换信息,如支持征收、管理各类税收以及非税收入的系统,为国库管理系统提供各类收入信息;支持支出机构人事管理的系统,为国库管理系统提供发放工资的人员信息等。

从职能角度看,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主要包含:(1)财政部分,对预算执行过程、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等做出决策并进行相应管理等。(2)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部分,具体办理国家财政资金的收付和支出,与财政系统交换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支付及收入报告等信息,提供金融服务。(3)支出部门部分,对本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管理,与财政系统协同管理预算执行过程等。同时,国库管理系统与外部税务、海关等独立的相关系统相互交换信息,协同工作。

(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的闭环控制回路

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的行为表现为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功能处理过程,反映了国库管理的各项内容,如预算授权管理、支付管理、收入管理等。

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表现为系统功能处理过程的目标值,即以信息表示的国库管理的各项要求,如资金支出要求控制在国库支付命令的数额之内等。

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方式实现了国库管理周期。从控制论角度分析,国库管理周期是一个闭环控制回路。如前所述,图1中,步骤1至步骤6描述了预算执行的管理内容及各环节的关系,步骤6至步骤1的反向箭头形成了国库管理周期的反馈回路。同理,步骤4至步骤2及步骤5至步骤4的反向箭头分别形成了支付管理周期、债务管理周期的反馈回路。反馈回路使国库管理周期具有检查、纠正预算执行偏差的能力,保证了这个有机整体的稳定性。国库管理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对应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中相应的子系统,如预算授权管理环节对应用款计划管理系统,支付及收入环节分别对应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国库单一账户)、商业银行系统等。系统及子系统通过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实现了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的闭环控制回路。

三、控制论的方法论在我国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控制论的研究思想和科研方法为我们进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以国库管理信息系统财政部分建设为例,控制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应用:

(一)信息方法

按照规划,总账子系统是国库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仓库”,综合了与预算、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的各类信息。账目分类(即会计科目表,COA)结构是总账系统的核心信息,其获取、传递、加工处理、输出、反馈等处理过程反映了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中核心信息流的调整过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推荐,原则上,账目分类结构应融合以下几项因素:资金、计划、组织和支出单位、项目、支出分类。计划应该能够鉴别各项计划因素以及下至各基层计划决策单位的补充因素。组织应该能够鉴别预算和成本中心。支出分类应该同时为行政和经济分类服务,并各自分成类别以达到控制的目的。账目分类结构还应该与用于产生国家会计账户或政府统计数据的经济分类规范相一致。

由于账目分类结构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001年系统建设伊始,我们即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使用信息方法对财政部内系统的账目分类结构进行了分析、设计。此后,随着改革的推进,我们又运用该方法对系统的账目分类结构进行了调整,根据管理要求增加了信息项,确保了总账系统的信息完整性、控制完整性和可扩展性。通过账目分类信息在国库管理周期各个环节的流动,可以对系统行为进行多目标的控制,如通过资金性质、单位、功能分类、经济分类等信息的判断,可以实现预算执行与预算授权是否一致的分析并进行相应调整;通过在付款阶段对银行分类进行判断,可以控制资金的去向等。

(二)黑箱方法

黑箱方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应用:

一是协助国库管理信息系统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国库单一账户)、商业银行系统的建设方面。人民银行系统(国库单一账户)、商业银行系统对财政端系统而言是一个个“黑箱”,我们主要通过对这些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进行研究,对相关系统建设提出改进意见。2004年,通过使用黑箱方法进行指导,财政端系统与人民银行系统(国库单一账户)实现了信息交换的全电子化处理,与商业银行实现了支付业务的全网络化处理。2008年,黑箱方法又在指导地方财税库银横向联网软件(财政与人民银行国库部分)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使用成熟系统方面。2001年,我们采用了资源管理系统搭建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基本框架。由于采用的是成熟的系统,我们主要运用黑箱方法指导了系统的建设。具体做法是,应用已有系统,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进行改造,建立符合我国国库管理要求的资金支付和账务处理的核心支付流程。黑箱方法的运用,大大节省了系统建设时间,实现系统当年正式上线运行的目标。而从多个国家的实施经验看,若从头设计、建设并实施相关系统,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

(三)白箱方法

随着我们对国库管理信息系统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国库改革的深化对系统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2004年系统改造中,我们广泛应用了白箱方法,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是用白箱方法指导系统行为的实现。以支付管理子系统为例,我们首先通过账目分类结构中相应的子分类信息对支付资金进行剖析,形成了系统行为的“白箱网络”,以此指导系统中各种具体行为的设计、实现,如从资金性质看,支付资金包含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外资金等,系统可按此区分不同的资金支付交易、审批流程、操作权限等;从支付方式看,支付资金分为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等方式,系统按此设计不同的支付流程等。

二是用白箱方法指导反馈――矫正的实现。负反馈回路可分解为反馈――矫正行为。以支付管理子系统为例,由于资金承诺和债务承诺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支付管理的负反馈回路主要表现为用款计划数额――可用资金数额――支付资金数额之间的反馈――矫正行为,即保证“用款计划数额=可用资金数额+支付资金数额”恒等式的成立。

回顾几年的系统建设历程,我们认为,用控制论方法指导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有力地支撑了国库改革的深入开展。系统建设按照国库改革目标分步推进,为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提升国库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开展对与控制论相关的信息论、系统论等系统科学的研究,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系统建设,力图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进一步总结经验和规律,以更科学、更熟练的方法指导系统建设工作,为今后统筹安排系统建设,科学地进行分步实施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翟钢.现代国库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2006.

[2]Ali Hashim, Bill Allan. 国库参考模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维纳.控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4]王雨田.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9篇

财务分析的意义是以会计核算、报表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作为依据,对企业以前和现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进行的分析与评价。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腾飞,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力,要想使自己的企业在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独特的竞争力和创新性。财务分析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企业提供精确的市场信息,同时,通过数据更了解自己的企业问题和优势。

二、现今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财务分析早已经跟不上了社会的步伐,企业需要更科学、更合理、更广泛、更精确的财务分析构架。以往的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很多。

(一)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够企业的财务分析主要的作用是总结以前经营成果、分析现在的财政状况、预知未来的经营方向。是企业重要的管理资料来源,更是重要决策的核心思想。但是现如今更多的企业只重视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忽视了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财务分析的指导作用。

(二)财务分析方法的不健全财务分析的方法一般为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几处不健全的地方。第一是没有很好的比较基础,在分析企业如今的情况时,没有好的参照物作为比对,不能最好的分析出当前的形式利弊。第二是分析的滞后性,分析的都是历史数据,在这些历史数据中寻求可行性,但都是静态的分析,缺乏动态性和技术性。第三是分析的浅显性,在财务分析的报表上能看到经营的结果,只能让企业管理者看到经营中出现问题位置,而不能提出解决的方法。

(三)财务分析的结果没有在现实生产中得到体现很多公司在经过很复杂、繁琐的财务分析后,并没有把财务分析的结果运用到公司的生产经营中来,让财务分析成了一场毫无意义的例行公事。这样既浪费了公司的人力、财力,又没能科学合理的进行生产经营。财务分析是一个必须要认真对待的工作,不仅要体现在做财务分析的精确、合理上,更体现在严格按照财政分析结果执行上。

(四)做财务分析的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以往的财务分析的人员大多都是金融专业的人才。但是现如今,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不但要需要有财务分析的专业素质,更需要有管理和执行经营的能力。因为现在企业的财务分析还要提出关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公司今后的运营方向。

三、基于管理控制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10篇

本人参与了市本级2012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由于各种原因,此类项目以往对财政预算指标、计划等往往审计得不够深入,在审前调查时发现,财政部门2012年度已全面推广使用“财政大平台系统”,该系统整合了几乎所有的财政业务,而且在国库每一笔支出都必须与指标及计划严格对应,鉴于这种情况,这次预算执行审计决定以预算指标、计划为主要突破口。本文中介绍的系统是江西省“财政大平台系统”,名称为“用友GRP财政管理软件――集中版”,市财政的“财政大平台系统”于2011年开始建设,2012年正式开始使用,但部分模块功能也尚未启用,其中总预算会计系统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模块使用比较充分,数据也比较完整。通过交谈,了解到财政部门操作此系统的内控制度比较完善,而且系统导出的报表数据与财政决算报表一致,因此审计过程中认定系统数据是基本真实可信的,但是财政部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如审计中发现系统中上年结转预算指标的金额与财政指标账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系统录入上年结转数据时由于要强制录入指标类型,而录入人员对指标类型也不是很清楚,就随便录入了一种,导致上年结转分类不准确,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此类情况加以分析。

二、数据采集

由于此次审计数据采集全部来源于系统前台,因此不需要深入服务器的数据库采集数据,只需要财政提供一个有相应权限账号,一台连入内网的电脑,通过IE等浏览器输入登录地址、账号、密码,即可登录系统导出相应数据。采集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总预算会计系统(用于在AO中导入财政总预算会计账)、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用于分析预算指标、计划等控制情况)。

步骤一:登录总预算会计系统后,在总预算会计系统中利用“文件”菜单下的“数据导出”功能,导出余额表、凭证库、辅助余额表,对采集的表格进行简单处理,然后导入AO生成总预算会计账簿。余额表及辅助余额表利用系统提供的科目明细账查询,凭证库则需用序时账查询功能查询,具体查询过程中需要输入各种参数,可以在财政相关人员配合下取数。因为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利用国库集中支付报表审计预算指标、计划等控制情况,所以不再讲述总预算会计账务审计方面的情况。

步骤二:进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打开“预算执行情况表”、“单位指标明细表”、“用款计划明细表”,然后利用“数据导出”功能,导出EXCEL格式的上述报表,最后导入AO。

“预算执行情况表”的主要关键字段有“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经济分类.名称”、“指标来源.名称”、“预算指标.审批指标”、“预算指标.计划”、“已审批计划.合计”、“已支用计划.合计”、“支出.合计”等。

“单位指标明细表”的主要关键字段有“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单位指标文号”、“指标来源.名称”、“摘要”、“指标金额”、“调增金额”、“调减金额”、“指标总额”等。

“用款计划表”的主要关键字段有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指标来源.名称”、“申请金额”、“审核金额”、“批复金额”、“备注”等。

三、数据分析

1.人大批复预算与预算执行对比。

分析思路:打开导出的预算执行情况表,发现该表的指标来源.名称字段有年初预算、当年上级指标、上年结转指标、执行中追加指标等详细指标分类,利用此字段将该表的年初预算已审批指标与人大批复的综合支出预算比较,然后分析差异。

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利用AO的数据分析功能,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表的指标来源.名称字段,筛选出年初预算指标的记录,对筛选出的记录进行分类汇总,汇总字段为预算指标.审批指标,与人大批复的当年综合支出预算对比。比较之后发现两者之间可能会存在差异,差异原因可能是预算执行确实与人大批复的预算不符,也可能是财政部门具体操作人员未按规范录入指标来源,需进一步核实。

操作流程图:

2.追加预算指标与实际支出对比。

分析思路:预算执行情况表中有预算指标.审批指标、预算指标.计划、预算指标.剩余指标、已审批计划.合计、支出.合计、结余计划.合计等字段,其中审批指标、计划字段指实际下达的指标和计划,支出指计划中实际支出的金额。对比追加指标的指标、计划与实际支出情况,反映追加指标是否科学合理。

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在AO中,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表的指标来源.名称字段,筛选出追加预算指标的记录,对筛选出的记录进行分类汇总,汇总字段为预算指标.审批指标、预算指标.计划、预算指标.剩余指标、已审批计划.合计、支出.合计、结余计划.合计。通过分析追加指标与审批计划及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得出追加预算指标是否科学合理的结论。审计发现追加指标的指标、计划、支出三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主要差异原因是项目未及时结算或项目未按计划实施导致无法及时拨款,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追加指标与计划的编制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的脱节。

操作流程图:

3.预算指标与用款计划对比。

分析思路:用款计划应该是依据审批指标编制,两者之间一般不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指标远大于计划,可能是预算编制不科学;如果是计划大于指标,则可能是部分有经营性收入的事业单位部分或未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等原因所致。

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表筛选出“预算指标.审批指标”、“预算指标.计划”两字段值不一致的记录,并且对差异进行降序排列。审计中发现两者差异最大有“预算科待分配指标”无用款计划,经过了解,主要原因有:一是上年底收回财政指标转入;二是历年结转指标;三是调减补助县区的指标。“预算科待分配指标”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财政收回指标应该重新分配并报人大批准;二是由于目前实行县财省管制度,省财政通过系统将补助县财政的指标下达至市财政,但资金由省财政直拨至县财政,而系统对此类指标不能作调减处理,可能会使这部分金额越积越多。另外还发现个别单位未纳预算管理及少量无指标的用款计划等问题。

操作流程图:

4.预算执行审批计划与集中支付计划对比。

分析思路:预算执行情况表中“预算指标.计划”指根据指标编制的用款计划,“已审批计划.合计”指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计划。通过对两个计划对比,即能找出未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计划的笔数及金额。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使用语句对预算执行情况表进行查询,找出“预算指标.计划”与“已审批计划.合计”字段值的差异,并对差异进行降序排序。审计中不仅发现有预算单位未经集中支付付款的问题,也有向非预算单位付款的情况。

操作流程:

5.预算执行指标与单位指标对比。

分析思路:同一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表中的“预算指标.审批指标”字段值应该与单位指标明细表中的“指标总额”字段值相同,而且预算执行情况表中的审批指标来源于单位指标明细表,如果有差异,则可能是财政部门新增了单位且为该单位录入了指标,但是该单位未在单位指标明细表中反映。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用预算执行情况表的“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与单位指标明细表的“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字段为连接字段进行全连接查询,查询出两表的差异情况。实际审计中发现两表之间的差异数正好是预算执行情况表比单位指标明细表增加“预算科待分配指标”这个单位。

操作流程图:

6.财政结余结转指标的对比。

分析思路:通过查阅单位指标明细表发现,财政结余结转指标占当年指标比重相当大,而且这部分指标为上年或历年结余结转,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再经人大及政府批准,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指标核实。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取得上年及当年的单位指标明细表,导入AO,其中:(1)筛选出上年单位指标明细表“指标来源.名称”字段含“市级预算指标”及“执行中追加(减)指标”字样,且“指标余额”不为0的记录;(2)筛选出当年单位指标明细表“指标来源.名称”字段含“上年市级预算指标”字样的记录。然后对两张筛选后的表根据“预算单位.代码”,“预算单位.名称”、“指标来源.名称”字段,进行全连接查询,条件为上年表的“指标余额”字段不等于当年表的“指标总额”,查询后得出上下年度结余结转不一致的差异表。由于此次审计时,财政的系统刚使用一年,因此实际审计中使用当年单位指标明细表与财政提供的上年指标结余结转表进行对比,但由于单位代码及口径不一致,因此只能得到一个不准确的查询结果,抽查核实后发现确实存在上下年度指标不一致的情况。

操作流程图:

7.单位指标调整情况。

分析思路:单位指标明细表中有“调增金额”、“调减金额”两个字段,这两个字段反映的是单位指标的调整情况,需要关注指标调整的原因及依据及是否按照《预算法》的有关规定经过人大批准。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筛选出单位指标明细表中“调增金额”、“调减金额”字段值不为0的记录。审计中发现存在指标调整未经人大批准的问题。

操作流程图:

8.预备费支出与年初批复指标对比。

分析思路:用款计划表中的备注字段可能会注明“预备费”字样,对比用款计划表中预备费计划和当年综合支出预算中预备费指标是否存在差异。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在用款计划表中筛选出备注中含“预备费”字样的记录,用“申请金额”、“审核金额”与当年综合支出预算中预备费指标对比。实际审计中发现存在预备费超支,且支出项目不合理的问题。

操作流程图:

9.财政部门指标来源分析。

分析思路:部门的用款计划使用的应该是本部门的指标及计划。

操作步骤及分析结果:在用款计划表中筛选出财政部门的用款计划记录,浏览这些记录的备注字段,发现有些记录的备注注明为其他单位上年结转的指标,实际审计情况是财政为上述单位代扣规费等而提取的手续费,因此冲减上述单位的上年结转计划,而增加财政部门的用款计划。

操作流程图:

通过使用上述审计方法,让我们对财政部门在预算指标、计划控制方面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发现了财政部门在指标、计划编制及系统缺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财政大平台”系统刚刚开始推广使用,通过我们审计,财政部门发现了许多在系统中业务处理不规范的问题,并及时整改,避免错误越积越多,问题越来越大的情况产生。

“财政大平台”系统整合了财政部门的大部分业务,将以前分割开来的业务流程结合在一起,因此各模块之间的数据存在勾稽关系,为我们对比各项数据提供了审计基础。该系统具备强大的查询及数据导出功能,能让我们不必深入数据库底层采集数据。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让我们有条件从以前的账面审计逐步过渡到对财政整个业务流程的审计,将审计重点置于一个新的高度,而且随着“财政大平台”系统所有功能模块的不断启用及操作的不断规范,我们基于系统导出报表审计的力度也会越来越大,成果也会越来越多。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11篇

    一、财务子系统的模块结构

    财务子系统包括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工资核算、成本管理及财务报表八大模块。总账模块是财务子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支撑和统帅着其它各部分。总账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现金管理、工资核算、成本管理各个模块之间,通过记账凭证相联系。总账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护总账科目、维护分账科目、维护凭证类型、维护财务集成参数、凭证输入、凭证过账、各种凭证及账的查询与打印等。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现金管理、固定资产、工资核算、成本核算等业务在相应模块中处理,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模块。采购、销售、生产、库存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根据已维护好的财务集成参数,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传入总账模块,其它未集成的会计业务则在总账模块中输入。

    二、财务集成参数设置

    财务集成是指在采购、销售、生产等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系统自动采集业务数据,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和分账科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要实现采购、销售、库存、生产与财务的集成,必须事先设置好财务集成参数。财务集成参数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总账科目,另一类是分账科目。

    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业务来源(如采购、销售、生产)、财务事务处理类型(如发料、收货、结转成本差异)、仓库、物料组、物料、成本价构成等项目的组合来设置总账科目;税金科目可以根据税务代码及业务来源来设置,例如,采购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与销售产品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尽管两者的税务代码相同(都是增值税),但前者的业务来源是采购,后者的业务来源是销售,系统可以根据业务来源将两者区别开来。为了满足核算的需要,可以将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分成不同的财务客户组和财务供应商组,应收应付及预收预付款总账科目可以根据财务客户组和财务供应商组进行设置。

    总账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总括核算,分账可以对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分账与明细账相似,但又不同于明细账,因为一个明细账隶属于某一个确定的总账,而分账与总账之间没有这种对应关系,正因为这样,所以分账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和总账相结合使用才有意义。例如,企业有一个产品分账“桌子”,当分账“桌子”与产品销售收入总账科目结合使用,则可以反映企业销售桌子所取得的收入;当分账“桌子”与产品销售成本总账科目结合使用,则可以反映企业销售桌子的销售成本。这里使用分账而不使用明细账是出于财务集成的需要,因为分账比明细账更灵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设置财务集成参数的工作量。企业可以根据会计核算的需要建立部门、物料(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统称为物料)、成本价构成、员工等分账。对于每一类分账,要建立集成要素与分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物料分账为例,我们选择物料作为集成要素,为了让系统自动选择分账,必须在物料代码与物料分账代码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对应关系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按要素设置对应关系,如一个物料代码对应于一个物料分账代码;另一种是按范围设置对应关系,如一定范围内的物料代码对应于一个物料分账代码。

    三、采购集成

    采购订单在MRP(物料需求计划)中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采购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采购订单、打印收货票据、维护收货、打印索赔单、维护审批程序、打印退货单、打印存储清单、打印采购发票、处理已交货的采购订单。其中,维护收货、处理已交货的采购订单为必选步骤,其它步骤为可选步骤。企业的采购业务可能是先收到商品,也可能是先收到发票,也可能两者同时到达,不论哪一种情况,采购业务均分三步进行记录。第一步,在维护收货且采购物料入库时,系统自动生成物料入库记账凭证,记录存货增加。在打印退货单时,系统自动生成红字记账凭证(用负数表示红字)。第二步,收到采购发票后,在应付账款模块中进行采购发票登记,采购发票经审核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记录应付账款。第三步,将前面两笔分录的中间科目进行对冲,差额记录材料成本差异。现举例说明如下:

    某公司购买原材料100件,采购订单单价为46.8元(含税),增值税税率为17%,该原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为40元(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原材料的单位标准成本为不含税价格)。

    (1)在采购订单维护收货且原材料入库时,系统根据收货数量和原材料的标准成本,借记原材料科目,根据收货数量和采购订单单价,贷记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两者的差额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其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4000

    材料成本差异680

    贷:暂估应付账款4680

    (2)收到采购发票后,将发票输入系统,发票经审核后,系统根据发票金额确认应付账款,根据税务代码及业务来源来选择税金科目并计算税额。假设发票金额为4680元,则其分录为:

    借:在途材料4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

    贷:应付账款4680

    (3)在原材料已入库且发票已输入系统并经审核后,必须将采购发票与采购订单进行匹配,如果订单金额与发票金额之间的差额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可批准该发票,并将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与在途材料科目进行对冲,差额记录材料成本差异,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本例中订单金额与发票金额相等,其分录为:

    借:暂估应付账款4680

    贷:材料成本差异680

    在途材料4680

    在以上采购集成业务处理中,分三个步骤进行,如果货先到,则先生成第一笔分录,如果发票先到,则先生成第二笔分录,这样可以实时反映企业的库存和负债情况,对采购业务进行过程跟踪和控制,避免了信息滞后或信息不实所产生的弊端。第三个步骤是为了加强对应付账款的管理,只有与采购订单匹配并经批准的发票,才能对其进行付款。在采购集成业务处理中,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既是一个差异科目,又是一个中间科目,本例中原材料采购成本等于其标准成本,并无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起了中间科目的作用。

    四、销售集成

    销售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在销售订单的处理过程中自动生成记账凭证。销售订单根据销售合同或销售报价单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销售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订单回执、打印领料单、生成出库通知单、维护交货、打印装箱单、打印提货单、打印销售发票及处理已交货的销售订单。其中,维护交货、打印销售发票及处理已交货的销售订单为必选步骤,其它步骤为可选步骤。在维护交货并下达产品出库通知单时,系统自动生成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记账凭证,产品销售成本按标准成本结转。在打印销售发票时,系统即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确认应收款和销售收入,应收款和销售收入的金额根据销售订单金额和税率进行计算。如果销售收入需要分期确认,则可以通过财务集成参数的设置,借助于中间科目,将收入递延到以后分期确认。

    五、生成集成

    生产与财务集成的会计业务包括生产领料、工序成本核算及产品完工入库业务。这些都是在生产订单的处理过程中,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生产订单一般在MRP(物料需求计划)中由系统自动生成,也可以人工维护。生产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打印生产订单、下达生产订单、生产领用物料、工时核算、报告工序完工、报告订单完工、产品入库、结算生产订单、生产订单存档等。ERP系统的成本核算都采用标准成本进行核算,并且按生产订单进行核算。生产领料时,按材料的实际领用数量和材料的标准成本计算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实际耗用材料数量×材料标准成本,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在报告工序完工时,系统自动计算工序成本,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工序成本包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两部分,其中,直接人工成本=实际工时×标准人工费率;制造费用又分为设备成本和间接费两部分,设备成本=实际机时×标准设备费率,间接费=实际工时或实际机时×标准间接费费率。在产品完工入库时,系统按产品的标准成本结转生产成本,并结转生产成本差异。但这里生产成本差异只有数量差异,没有价格差异,因为以上生产成本是按材料标准成本、标准人工费率、标准设备费率及标准间接费费率计算的。价格差异要到月末才能计算出来,并通过成本分摊模块来处理。

    六、库存集成

    采购、销售及生产活动产生的物料入库和出库业务已在前面讨论过了,并且都是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由系统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维修设备领料、物料的盘盈与盘亏业务,因为不涉及到任何订单,所以不能通过订单来处理,而通过库存调整来处理。我们根据业务的性质,事先维护好各种库存调整原因,并建立好库存调整原因与总账科目的对应关系,在进行库存调整时,输入库存调整原因,系统根据库存调整原因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并根据物料或其它项目自动选择分账。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终止经营; 客体界定; 会计信息可比性; 决策有用性

一、引言

终止经营业务是企业的一项特殊业务,世界范围内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终止经营业务均作了研究,并制定出相关会计准则。终止经营的对象界定,即企业哪些业务属于终止经营的范畴,是终止经营会计问题研究的基础,也是难点之一。

美国在1973年公布的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30号《报告经营成果——报告处置企业分部、非常罕见和非频繁发生的事项和交易的影响》(以下简称APB30)中第一次涉及终止经营。APB30将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为“业务分部”(a segment of a business),该业务分部可以是一个独立主要业务或者一类消费者群体(a separate major line of business or class of customer),该业务分部的资产、经营成果、经营活动能够与企业其他资产、经营成果、经营活动明确区分,并且此业务分部已出售、已放弃或被其他方式处置,或虽然仍在经营,但为一项正式处置计划的一部分。APB30规定终止经营的客体为“业务分部”,从经营成果、经营活动的可区分性以及该业务的重要性角度对业务分部作了说明。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FASB)在2001年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44号——长期资产减值或处置的会计处理》(以下简称FAS144),取代了APB30。在FAS144中指出终止经营是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组成部分的经营(a component of an entity),该组成部分的经营和现金流量能够与企业其他部分明确区分。该组成部分可以是一个报告分部或经营分部(a reportable segment or an operating segment),可以是《财务会计准则第142号——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以下简称FAS142)中定义的报告单位、一个子公司或一项资产组合。FAS144规定终止经营的客体为“企业组成部分”,提出现金流的可区分性在客体界定中的重要性。

英国在1992年公布的《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财务业绩报告》(以下简称FRS3)中将终止经营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的被出售或终止的报告主体的经营:(1)出售或终止在当期完成或在下一期间开始后三个月和报表批准日的较早之前完成;(2)如果终止,之前的活动永久停止;(3)出售或终止对报告主体经营的性质和重心产生实质性影响,出售或终止表示,要么由于退出特定市场(无论是业务还是地区),要么由于报告主体在持续经营的市场中营业额实质性下降,经营设施将实质性减少;(4)必须是退出特定市场或在持续经营的市场中重大缩减活动的战略决策结果;(5)出售或终止部分的资产、负债、经营和活动成果完全可以在经营上和财务报告目的上被清楚地区分。FRS3同样将终止经营界定为“企业组成部分”的终止经营,强调终止经营必须对主体经营产生实质性重要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8年6月制定、1999年7月生效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5号——终止经营》(以下简称IAS35)中将终止经营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的企业组成部分:(1)企业按一项单独计划,一是实质上对该组成部分进行整体处置,如在一项单独交易中出售该部分、分拆该部分或以该部分的所有权换入其他企业的股份后分给企业的股东;二是对该组成部分进行零星处置,如逐项出售该部分的资产及清偿其负债;三是通过放弃来终止该组成部分。(2)该组成部分代表一个独立的主要业务范围或一个主要经营地区。(3)该组成部分能在经营上和编制财务报告时被区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为“企业的组成部分”。IAS35规定终止经营的客体是“企业组成部分”,从业务范围和地理区域划分来说明其所定义的企业组成部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随后又公布了2005年生效的《财务报告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以下简称IFRS5),并取代了IAS35。IFRS5中将终止经营定义为已被处置或划归为持有待售主体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1)代表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主要经营地区;(2)是一项单一协调的拟对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主要经营地区进行处置的计划的一部分;(3)仅是为了再出售而取得的子公司。IASB之后又对IFRS5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征求意见稿,最后形成了2010年1月1日生效的IFRS5。修订后的IFRS5并未对终止经营的定义提出修改。IFRS5(2010)对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总体上与之前的IAS35一致,但是增加了子公司这一具体客体。

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以下简称AASB5)对终止经营也给出了定义,于2012年7月1日生效的AASB5制度汇编(Compiled AASB Standard)中指出终止经营的对象是企业的组成部分(A component of entity)。该组成部分是指在经营上和为财务报告目的,能够与主体其他部分明确区分开的经营和现金流量,是指能够产生现金流量的单元,或者一组能够产生现金流量的单元组。AASB5将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为“企业组成部分”,在区分该组成部分时,现金流重要性和可区分性的判断起关键作用。

中国在2002年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终止经营》征求意见稿借鉴了IAS35的定义,也将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为企业的组成部分。

通过国际上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终止经营的定义可以看出,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经历了由“业务分部”至“企业组成部分”的改变,范围更加扩大。2007年之前学术界对于终止经营定义的研究,重点放在是否应该将终止经营的业务范围扩大上,从会计标准执行难易程度上对其进行了研究。盖地、吴珊(2008)在《终止经营的确认和计量》一文中认为“将终止经营的范围扩大,会导致执行上的不一致问题,将终止经营定义为一项主要业务或一个主要经营地区可以避免此种弊端”。张端明、干彦(2004)在《终止经营会计准则的比较与思考》一文中认为“终止经营是指企业的一个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并按照单一计划进行整体性处置,零星处置或放弃而终止”。

我国学术界对于终止经营会计问题研究集中于2008年以前,研究数量较少。国际上,IASB于2008年9月对IFRS5(2004)提出过征求意见稿(Exposure Draft),旨在对IFRS5进行修改,将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8号——经营分部》(以下简称IAS8)中定义的经营分部(operating segment),并提出被确认为终止经营的部分必须属于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转变(a strategic shift),着重强调了企业经营决策者(operating decision maker)的决策在终止经营对象界定中的重要性。该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广泛的意见,就是否将终止经营的客体由企业组成部分改变为经营分部展开了讨论,并提出战略转变的判断在执行上的困难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9年对收到的相关建议作了总结,决定仍然采用“企业组成部分”作为终止经营的客体,明确终止经营的客体必须是企业的一项战略转变。IASB并未给出战略转变的判断条件,而是将决定权留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在征求意见稿和各方评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在仍然有效的IFRS5(2010),至今未对该准则作出修改。

分析国内外对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得知,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终止经营的客体范围扩大为企业组成部分后存在执行上的问题,是否应该采用规范步骤来判断一项业务是否属于终止经营,各会计准则均未对此作出说明;(2)若终止经营必须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转变,则终止经营客体界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而非企业财务报告的其他使用者,如投资者等,不同企业决策者就同一业务或者同一企业决策者在不同时间所作出的决策是不一样的,基于企业经营决策者判断的IFRS5是否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并未作出合理解释;(3)终止经营必须是企业的战略转变,战略转变的判断标准并没有统一。

二、终止经营客体的思考

(一)关于“终止经营客体界定为企业组成部分的合理性”思考

学术界一些观点认为终止经营必须满足是一项主要业务或一个主要经营地区,这样才会避免执行中出现问题,也更符合重要性原则(盖地、吴珊,2008;张端明、干彦,2004)。笔者认为,将终止经营的客体范围从业务分部扩大为企业组成部分是有必要的。无论客体范围扩大与否,执行上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将终止经营缩小为一项主要业务或者一个主要经营地区,比如A公司有一个经营地区,该经营地区有a,b,c三个部分,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0%、40%、10%,c是公司刚刚进入的领域,企业的投资者非常看好这部分领域,若公司董事会决定出售c部分,这部分虽是企业组成部分,但不构成企业的主要业务或者一个主要经营地区,就不能划分为终止经营在报表中披露,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不利于投资者的经营决策。对“主要”的界定标准,各企业执行的情况也不明确,同样存在执行上的问题。因此无法从执行问题上说明是否应该将终止经营客体范围扩大。

笔者认为,终止经营客体范围应该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有用性,企业财务报告所列报披露的信息必须对决策者有用,决策者包括企业内部经营决策者,企业外部投资者等。FAS144就其结论与FASB的《概念报告第2号——会计信息质量特征》(《FASB Concepts Statement No.2,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的关系作了特别说明,指出将更多的处置交易划分为终止经营,扩大终止经营的列报范围,是为了给投资者、贷款人等提供更多决策有用的信息。就前文所举例子来说,A企业出售c这部分业务,对投资者的经营决策非常有用,投资者能够借助这一信息了解c部分的出售给整个企业带来的影响。为了符合会计信息质量有用性的要求,在将终止经营客体范围扩大的基础上,准则中应制定相应的方法来进行限定。IFRS5中指出终止经营客体必须是企业已经处置或者被划归为持有以备出售的企业组成部分,对持有以备出售的资产或资产组的划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已经确认一项出售计划;有明确的程序确定买家;出售能够自划分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的可能性很高;出售的价格能够与公允价值相关;出售计划被变更或撤销的可能性很小。FAS144扩大终止经营客体范围的同时,又作了如下限定,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应该按终止经营来报告:(1)处置交易后,组成部分的经营和现金流量已经(或将要)从主体的持续经营中消除;(2)处置交易后,主体在组成部分的经营中将不会有重大连续事项。

(二)关于“终止经营必须是企业一项战略转变”的思考

IASB于2008年9月就IFRS5提出了征求意见稿,对终止经营的定义修改提出了意见,指出能够被划归为终止经营的处置活动必须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转变,并认为将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为IFRS8中所指的经营部分,能够很好地反映“战略性转变”这一内容。因为经营部分的定义是基于企业主要经营决策者就如何分配资源、评价业绩而提出的,经营决策者将处置业务认定为战略性转变是终止经营确认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IFRS5(2010)并没有提出战略性转变这一条件,IASB提出战略性转变这一条件以后,收到了国际会计界许多赞同意见。

笔者认为,战略性转变提出的目的在于强调终止经营必须是能够影响企业经营的一项处置活动,从而对终止经营的列报范围作出限定,增强会计报告信息的有用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战略应该是根据现有的条件选择并发展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而战略性转变应该涉及企业发展方向的改变,这是经营决策者根据市场等各方面因素作出的决策,代表企业“航向”的改变。那么,IASB提出的战略性转变是否指的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改变?征求意见稿中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解释。若用战略性转变来限定终止经营的范围,存在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战略性转变代表的是企业“航向”的改变,与现有终止经营的定义存在矛盾之处。现有终止经营的定义指出被划归为终止经营的企业组成部分可以是一个主要的业务或者地区,而处置一个主要的业务或者地区,并不代表企业整个战略发生变化。其次,战略性转变是原则导向(principle—based)而非规则导向(rules—based),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主要经营决策者,这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综上,IASB提出的战略性转变不能成为终止经营客体界定的充分条件,而应该只是必要条件。战略性转变对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这样说,如果一项业务代表的是企业战略性的转变,那么在会计上可以按照终止经营来处理。但是,应该认识到,其他不属于企业战略性转变的处置业务,只要满足终止经营的条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是重大的,也可以确认为终止经营。

三、对终止经营客体界定步骤的思考

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明确的终止经营的定义,很大一部分还是依赖于会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会计工作者理解上的偏差和专业水平的不一致会导致执行上的不一致,规范的执行步骤理论上能够减少执行上不一致而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IASB在IFRS5(2010)制定后,并未对终止经营的定义过多解释,也没有提出可供借鉴的判断步骤。制定规范的步骤在会计实务中的可操作性到底如何?

FASB于2001年9月召开了国际会计准则编委会议题205—20号——财务准则的报告——终止经营(Accounting Standards Codification(ASC) Subtopic 205-20,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

ements——Discontinued Operations),就终止经营的客体界定提出了四个具体步骤,这四个步骤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运用:企业处置或交易某部分后,该部分的经营和现金流已经或将要从企业主体的持续经营中消除;企业主体处置交易某部分后,将不会有与该部分相关的重大连续事项。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后,运用四个具体步骤:步骤一,判断是否会产生持续现金流量;步骤二,持续现金流量是否来自于组成部分的转移或者组成部分的持续经营活动;步骤三,现金流量是否重大;步骤四,企业主体是否有与处置部分相关的重大连续事项。对前三个步骤进行判断后,若有一项回答为“否”,则进行步骤四的判断,若步骤四的判断为“否”,则应该划分为终止经营;若前三个步骤的回答均为“是”,则划分终止经营是不恰当的。

分析这四个步骤,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首先,现金流量是否重大的标准不一致,是对整个企业来说还是所属业务地区来说?其次,步骤四是关键步骤,但是,存在执行上的问题。例如,A公司拥有一栋大楼,在某市的甲地区,大楼被划归为持有待售,并且已经与购买者签订购买协议,该大楼无论是从经营上还是现金流量上均能够和企业其他部分明确区分,出售后,A公司将继续从事与该大楼相关的管理工作,每年预计会发生与该管理工作相关的净现金流量40万元,该大楼在持续经营期内能够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100万元,该公司在持续经营期内能够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1 000万元,该大楼的出售表明A公司在销售上正式退出甲地区,对A公司的股东来说,是与决策相关的重要信息。运用FASB提出的四个步骤来判断:步骤一,出售后能否会带来持续的现金流量?回答为“是”,能够产生净现金流量40万元。步骤二,持续现金流量是否来自于组成部分的转移或者组成部分的持续经营活动?回答“是”,该现金流量来自于大楼出售后的相关管理工作。步骤三,现金流量是否重大?这个步骤在判断的时候会出现标准不一的情况。如果参照对象为大楼,净现金流量所占比重为40%,则非常重要;如果参照标准为整个企业,现金流量占比为4%,显得不那么重要。究竟该如何选择?假设选择以整栋大楼为参照对象,对步骤三的回答为“是”。步骤四,企业主体是否有与处置部分相关的重大连续事项?回答“是”,大楼管理是与处置部分相关的重大连续事项。综合以上判断,该处置计划不应该划分为终止经营。显然,不同的假设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理论上而言,可以提出确定的步骤来规范终止经营的确定,但是,实务操作中,由于各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标准和业务复杂程度不同,仍会出现许多执行和判断上的问题。例如FASB提出的四个步骤,虽然在终止经营客体界定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仍然避免不了执行上的问题。所以,在终止经营客体界定的时候,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放在确定具体判断步骤上,应该提出一个具有可实际操作意义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强调两方面内容:

一是一份正式而不可撤销的处置计划的重要性。一份不可撤销的处置协议代表了即将被处置的事实。该处置计划由公司董事会提出,代表了众多投资者及管理者的意向,能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决策而用。正式的不可撤销的计划能够为会计工作者进行账务处理时提供强有力的会计原始凭证,增加了实务操作性。

二是处置计划引起企业整体净现金流的减少情况。首先,终止经营的客体范围是企业的组成部分,净现金流重要性判断应该以企业整体作为参照依据,而不是处置部分所属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这样能做到与现有定义一致。其次,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起到“血脉”作用,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通常给予企业现金流以特别关注,现金流的重大减少必定会引起相关利益者的重视,也是相关利益者期望知晓的内容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现金流的比例问题还没有确定的标准,究竟怎样的比例才能使终止经营划分恰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实务操作中,现金流的计算较为容易,能够准确算出,执行上可操作性很强。

四、结语

会计上,对于终止经营客体界定问题,仍存在许多争议之处,本文仅就客体界定范围和客体界定标准进行了研究,得出应该将客体范围由业务分部或经营分部扩大为企业组成部分,这样更符合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本文并不主张制定一个具体而确定的步骤来进行终止经营的客体判断,由于业务上的复杂性,具体的步骤并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而,主张强调正式处置计划和现金流在终止经营判断中的重要性。本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怎样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际上关于终止经营会计处理的规定,制定适合我国的会计规范,值得广大会计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 Opinions of the 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 30:Reporting the Results of Operations—Reporting the Effects of Disposal of a Segment of a business,and Extraordinary,Unusual and Infrequently Occurring Events and Transactions[EB/OL].http://,1973.

[2] FINA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

RD. Statement of Fina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144 —Accounting for the Impairment or Disposal of Long-lived Assets[EB/OL].http://,2011.

[3]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New Zealand.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No.3:Accounting for Porperty,Plant and Equipment [EB/OL].http:///archive

/sa_oldarticles/30812,2001.

[4]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35:Discounting Operations [EB/OL].http://,1999.

[5]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5:Non-current Assets Held for Sale and Discontinued Operations [EB/OL].http://,2005.

[6]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5:Non-current Assets Held for Sale and Discontinued Operations [EB/OL].http://,2010.

[7] Australian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Compiled AASB Standard AASB5:Non-current Assets Held for Sale and Discontinued Operations[EB/OL]. http://aasb.gov.au,201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征求《企业会计准则——终止经营》意见的函[EB/OL]. http://,2002.

[9] 盖地,吴珊. 终止经营的确认和计量[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2):29-35.

[10] 张端明,干彦. 终止经营会计准则的比较与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5):41-42.

[11]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EXPOSURE DRAFT:Discontinued Operations [EB/OL].http://,2008.

[12] 吴珊. 终止经营会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

[13] FINA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

ARD.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Accounting Standards Codification (ASC) Subtopic 205-20,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Discontinued Operations[EB/OL].http://

,2010.

[14] 葛家澍,杜兴强.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思考(上)[J].财会通讯,2004(11):8-10.

[15] 陈靖.对《企业会计准则——终止经营(征求意见稿)》的一点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8):19.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步骤;方法

财务分析在企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可以为企业的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较大的帮助。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财务分析已经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现根据本人从事财会工作的实践和体会,粗浅地谈谈财务分析工作的体会。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与作用

财务分析即财务报告分析,是以企业基本活动力对象、以企业财务报告为主要信息来源、以分析和综合为主要方法的系统认识企业的过程,其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从顺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财务分析既是已完成的财务活动的总结,又是财务预测的前提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其二,财务分析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其三,通过企业财务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营能力的大小等,可以了解投资后的收益水平和风险程度,必要的信息。

二、财务分析的基本步骤

    虽然财务分折是一个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具体分析程序和内容是根据分析目的个别设计的,不存在唯一的通用分析程序,但是分析过程的一般步骤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类似性。财务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分析目的。财务分析人必须事先明确分析目的。二是设计分析程序。在明确分析目的的基础上,财务分析人要根据可以取得的资料及分机人的习惯来设计分析程序。设计分析程序的工作包括:根据分析目的确定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根据所需回答的问题确定主要的财务指标;确定分析时采用的技术方法;确定分析到什么层次为止;确定比较时采用的比较标准等。三是收集有关信息。收集资料是指根据已经确定的范围收集分析所需的资料,是我们进行财务分析所需要的基本资料。四是分析。通过分析提供基础。五是综合。通过综合,把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方面和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六是得出分析结论。将上述分析和综合过程中得到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分析结论。比如,该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应否为该企业提供贷款、收益串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三、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是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进行评价和剖析,以反映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为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优化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在开展财务分析时,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3.1  比较分析法

一是按比较参照标准分类,可分为趋势分析、同业分析与预算差异分析。趋势分析就是分析期与前期或连续数期的项目金额的对比,是一种动态的分析。通过分析期与前期财务报表中有关项目金额的对比,可以从差异中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改进工作。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项目的比较,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发展动态,揭示出当期财务状况和营业情况增减变化,判断引起变动的主要项目是什么,这种变化的性质是有利还是不利,发现问题并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同业分析是将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指标或同行业中的先进企业指标对比,可以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成绩。与行业平均指标的对比,可以分析判断该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与先进企业的指标对比,有利于吸取先进经验,克服本企业的缺点。预算差异分析是将分析期的预算数额作为比较的标准,实际效与预算数的差距就能反映完成预算的程度,可以给进一步分析和寻找企业潜力提供方向。

二是按比较的指标分类,可分为总量指标、财务比率和结构百分比。总量指标是指财务报表某个项目的金额总量,例如窟利润、应收账款、存货等。由于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总量比较主要用于历史和预算比较。财务比率是用倍数或比例表示的分数式,它反映了备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代表了企业某一方面的特征、同性或能力。结构百分比是用百分率表示某一报表项目的内部结构。它反映这项目内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代表了企业某一方面的特征、属性或能力。

3.2 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折法也是财务分析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它是指把整体分解为若干个局部的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因素分解法和差异因素分解法。

一是比率因素分解法。比率因素分解法是指把一个财务比率分解为若干个影响因素的方法。例如,资产收益卒可以分解为资产周转卒和销售利润率两个比率的乘积。财务比率是财务分析的特有概念,财务比率分解是财务分析所特有的方法。在实际的分析中分解法和比较法是结合使用的。比较之后需要分解、以深入了解差异的原因;分解之后还需要比较,以进一步认识其特征。不断的比较和分解,构成了财务分析的主要过程。

二是差异团累分解法。为了解释比较分析中所形成差异的原因.需要使用差异分解法。例如,产品材料成本差异可以分解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差异因素分解法又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分析法两种。连环替代法是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井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即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即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差额分析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是利用各个因素的比较值与基准值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四、结语

总之,财务分析在企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可以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比较大的帮助。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财务分析日益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它不仅可用于评价过去和反应现状,更重要地是可以谋划出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与趋势,从而为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测提供必要信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晓娟,季英波. 谈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8).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14篇

南安电大20xx秋会计专科 学 生:潘志扬

指导老师:陈贵洪 填表日期:20xx年10月15日

调查题目:关于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生产成本核算的调查

调查目标: 为了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了解会计核算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查对象:

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

调查内容:

关于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生产成本核算的调查

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成本优势的取得绝不会限制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获取效益的潜力。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迅速发展,目前个体、私营小型工业企业总数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77.7%,小企业财务工作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财政部出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满足税收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而小型工业企业中的财务工作中,最繁琐、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就是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核算过程,针对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呈连续多步骤、大量性,且产品多种,但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只要准确地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实际情况,如何准确、简便、高效地核算产品生产成本

呢为此,我于20xx年9月12日到10月15日历时33天的时间、通过到车间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和核对车间基础统计数据,采取直接访问做笔记的方式对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的生产水龙头和五金挂件的成本核算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安市圣露卫浴洁具厂是典型的小型工业企业,创建于1998年2月,坐落

于南安市仑仓镇,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生产和销售包括了各类水龙头、五金挂件、卫生陶瓷、浴室柜、淋浴房等产品,企业文化: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经营思路,在务实求精的辛勤耕耘中与您一起缔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共享和谐轻松的生活。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年主营业务收入800万元,设财务科,会计1人,出纳1人,与财务科直接联系的部门有采购科、销售科、仓库科、生产科。其主要会计政策是执行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会计年度为每年1月1日期到12月31日,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运用用友财务软件。

二、调查过程及结果

水龙头和五金挂件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成本项目分为四项:主要原材料碳钢、辅助材料(螺母、密封面、支架等)、人工、制造费用,基本程序是:把四项成本在两个产品之间分配或分别直接归集,每种产品根据生产流程按不同车间分骤计算在产品和产成品生产成本,核算目标主要是计算当月完工产品单位成本。笔者随机抽取20xx1年12月的账表记载数据和有关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有关成本核算数据如下:

(一)1 、主要原材料碳钢和辅助材料在两大产品之间分配根据抽条车间领料统计本月共耗用碳钢655126元和两种产品第一道粗坯产量(当月生产累计重量)资料,然后把碳钢实际成本金额除以总粗坯产量,得出产品粗坯单耗:

2 、工资分配工资按不同用途先归入生产部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生产部门工资按两种产品生产实际工人工资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归集后水龙头生产工资为108269元,五金挂件为42316元。

3 、制造费用分配制造费用项目为不能直接分配的电费、维修材料维修费、厂房公用设备折旧、工资等,按两种产品生产车间工资额比例分配计入各产品。

20xx年12月份原、辅材料费用分配表

4、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要把归入水龙头的成本项目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这里需要收集车间统计员的领料数据、在产品数量(正在加工中的在产品按约当量50%计算),同时还要正确计算各步骤(车间)的在产品完工率,该公司完工率是按上年的各步骤(各车间)的平均工资总额比重计算完工率,具体是:原材料由于是最初一次性投入,所以要按在产品数量和完工产品数量之和来平均分配原材料成本;辅助材料是随生产进度陆续投入,采有约当量比例法分配,工资和制造费用也按约当比例法计算。分配率=各项目成本累计金额÷(冲床车间在产品×50%+组装车间在产品 ×81%+完工数量×100%)注 :完工率按上年各车间平均工资额比例计算,冲床车间完工率为50%, 组装车间完工率为81%产品单位成本=546545÷51208=10.67 ( 元/个 )按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五金挂件产品单位成本为45.57 元/个,(略)笔者同时查阅了20xx1年111月的有关成本资料,由于生产规模受主要材料碳钢供应量的影响有较大的变动,所以材料单耗、费用单耗、产品单位成本每月都有小幅度上下变动,但差

异率一般不超过9%。

三、生产成本核算的特点和不足

该公司总的来说较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成本核算过程,同时充分地体现财务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会计信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原则。

第一、由于生产规模较小,呈大量连续多步骤性,且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的成本资料,所以采用了品种法计算两大产品成本是正确的。

第二、制造费用分配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由于各产品的工艺过程机械化程度和生产工人操作技能大致相同,且统计机器工时有困难时,采用工资比例法是合理的。

第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量比例法,该公司两大产品的各步骤在产品数量大,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并且能正确统计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管理上又不需要提供各步在产品成本,显然,采用约当量法是最合理的,在产品完工率是按上年的各步骤(各车间)的平均工资总额比重计算,因为各产品完工程度与生产工资累计比重基本相对应,符合配比原则。

不足之处:每个月都要计算粗坯产品碳钢单耗,且每个月都有小幅度无规律变动,不利于车间生产成本控制;主要原材料碳钢分配修正系数是生产车产多次实际测试得出的数据,带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与上年实际成本或销售价格比较,不断修正;各步骤在产品结存数量大,统计工作量大,其准确性难以保证。

四、对加强成本核算的几点建议

建议针对该公司生产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采用定额法相结合,即各第一步在产品粗坯单耗和辅助材料均采用定额成本,其它分配程序不变。首先根据上年的平均碳钢单耗(单位粗坯在产消耗碳钢量)、辅助材料单耗(单位产成品消耗辅料量)制定本年定额单耗,每月结转材料成本时,把定额单耗分别乘以本年每月实际生产粗坯量和完工产品数量,得出原材料成本项目定额总成本,一年内不变,到年末时,与本年实际总成本比较并计算脱离定额差异(具体用盘存法计算),以定额成本为基础,加减脱离定额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这样,既简化核算工作量 ,又不影响会计年度生产成本准确性,同时达

到成本控制管理相结合的目的。

个人理财的步骤范文第15篇

关键词:SOP;财务管理;运用;对策

SOP是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的英文缩写,可以翻译为标准操作流程或者标准作业程序,这是一种规范化的管理步骤和管理程序,意思是将某个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规范化程序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统一要求,进而建立一定的操作流程,指导日常工作的开展和实施。SOP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者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经验,并且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最终形成的一种高效的工作流程,是一个单位内部的工作准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SOP的应用,对于提高财务管理质量,优化组织内部工作结构以及完善相关工作流程,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SOP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是单位和组织内部的重要管理工作之一,良好的财务管理质量也是单位和组织规范运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的财务观念较为落后,导致财务管理质量不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和组织的发展[1]。将标准作业程序(SOP)引入财务管理工作中,就可以有效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从而提高财务管理质量。通过SOP的应用,可以有效规范财务工作的相关流程,实现财务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财务工作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在建立标准作业程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解决财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工作业务不流畅,工作程序繁琐,财务数据汇总困难,工作流程不标准等问题。通过SOP的应用,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并且针对具体的业务,明确工作流程,完善工作程序内部之间的组织和交接路径,从而有效提高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

二、财务管理工作中标准作业程序(SOP)的主要特点

1.全面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想有效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应用标准作业程序(SOP)的时候,财务管理工作的所有流程都被标准作业程序所覆盖,规范的操作步骤几乎涉及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也在覆盖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了财务工作质量和财务风险控制的双重保证[2]。因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涉及面非常广,标准作业程序(SOP)对其中所有的关键工作环节都进行了规范,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规范了工作的基本流程。2.系统性。除具有全面性特点之外,标准作业程序(SOP)还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因为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系统性也是保证财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步骤。标准作业程序(SOP)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并且针对划分后的具体工作,都进行了流程的规范,明确了各部分工作之间的内部关系,使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化,工作流程标准化。3.精细化。标准作业程序(SOP)还具有精细化的特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工作质量,精细化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标准作业程序(SOP)的应用,可以对财务管理进行精细化规范,比如一项具体的财务工作,需要分成那几个重要的部分,每部分需要通过完成几项具体的步骤,哪项工作由谁来做,怎么做,完成的过程中都需要经过哪些标准化的步骤,这些都有明确详细的规定。标准作业程序(SOP)应用的目的就是实现业务流程的精细化,从而实现最优化的工作路径,高效率、精细化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三、标准作业程序(SO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步骤

1.完善业务流程,为标准作业程序(SOP)的运用提供前提条件。在建立标准作业程序(SOP)之前,应该首先规范和完善相应的业务流程,这是建立标准作业程序的前提条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对财务工作流程进行详细梳理,厘清工作的基本流程,最后根据梳理的结果形成完善的工作流程图,并且依据该流程图制定出相应的工作程序[3]。在此过程中,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流程图梳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流程的路径,需要用最简洁的方式进行梳理,从而避免一些繁琐的工作程序,保证标准作业程序的高效率。2.标准作业程序(SOP)的具体编写。在进行基本的工作流程梳理以后,就可以进行标准作业程序(SOP)的编写工作[4]。在流程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由具有丰富财务管理经验的资深财务人员承担编写任务,如果程序编写人员不熟悉财务管理流程,或者对于基本的会计准则和操作规范不够了解,会直接影响程序的编写质量。编写应该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比如表头、流程目的、实施范围、管理要求等等,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3.标准作业程序(SOP)的审批和实施。编写完的操作流程,经过相关领导人员的审批以后,就可以进行具体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沟通和培训,使相关人员及时掌握SOP的使用方法,另外还要明确检查和测试的流程,从而确保标准作业程序(SOP)的高效稳定。

四、结语

标准作业程序(SOP)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对于提高财务管理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充分重视标准作业程序(SOP)的操作规范,不断提升和完善工作流程,促进财务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作者:赵燕玲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婷.关于SOP在财务支付控制中的作用研究——以民营企业A为案例[D].中国人民大学,2011.

[2]段海燕.浅谈“SOP”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3):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