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1.网络工程课程所涉及的网络知识较其他计算机课程广泛

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学习的重要前提是掌握并使用计算机网络及TCP或是IP的理论基础知识,网络工程建设课程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以及实践性。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课程主要涵盖:局域网基本概念、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综合布线技术、常用技术、局域网安全及管理、局域网规划及设计、网络常见故障的排除等。

2.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从业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要求较高

因为网络工程课程中包含网络的设计及规划、连接网络设备的调试及安装、综合布线的合理性及实践,这就要求从业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际网络安装经验,熟悉最新软件的操作,并且有相应的驾驭能力,可以对网络文档进行编写。除此之外,网络工程教师还应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网络工程素养,对教学的模式及方法有一定的看法及创新精神,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工作作风。

3.网络工程课程对于实验室的要求较高,校方对此项投资较大

网络工程的实验室及实训教学的内容决定校方需要设立专门的操作基地,因涉及的内容较多,使用的设备也较为繁杂,故此,实验室的投入相对较大。

二、现阶段我国电大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1.相关的教材比较匮乏

目前市面上涉及网络类的教程相对比较繁杂,内容也是参差不齐,但是适用于电大教学的课程较少。网络工程方面的教程多为多册教程,不适用于电大的网络工程教材。而网络系统集成方面的书籍通常关注于网络的规划设计,在设备配置上的内容相对欠缺;电大的计算机教学中缺少将网络工程设置为中心内容的网络设计方法及过程、具体故障的排除方法及局域网的案例设置过于简化等问题。

2.考核的方式过于单一

因为传统教学环境的限制,网络工程课程的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将笔试作为重点的,考核的方式过于单一。这样传统的考核模式仅仅能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考试,对于网络工程最重要的实践性及操作性并没有做到具体的考核,进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偏低,传统的考核模式需要改进。

3.网络工程教师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现在电大计算机教师多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一部分网络工程教师的能力偏低,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提升任课教师能力基础之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将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教学的实用性为主。并且还存在着一部分教师把教学的重心倾注于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建设上,进而对工程中部分环节关注不够,导致工程类课程所具有的特性不能全部展现。

三、改进措施

1.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需要在现在的网络工程教学课程外开设网络技术及物联网工程教学的内容。针对课程的内容多为抽象理论及学生素质偏低的问题,增加动手实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具体事件处理的能力,提升学生在社会就业方面的竞争能力。(1)无线网络工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最为有利的补充即为无线网络技术,其自身特有的特点,是其他网络形式所不具备的优点。无线网络不但可以达到移动及特殊应用领域的要求,还包括有线网络难以覆盖的区域,使区域内获得网络信号。(2)物联网工程物联网以互联网和电信网络为载体,使全部能够进行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达到互联互通的网络即为物联网。其具有普通对象的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及服务智能三个特点。在物联网的应用中,可以将任何一个物体寻址,所有的物体都能够进行通信,全部都可以控制。信息产业时代继计算机、移动通信及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突破性进展就是物联网,已经被国家作为新时代下的新兴发展产业之一,其应用的范围甚至可以覆盖全部行业。针对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对其学习也愈加重要,可适当增设有关的理论及实验内容。例如,远程终端视频控制实验,以此可以掌握物联网工程的设计及实验内容;TinyOS的串口组件通信实验,以此掌握通信模块的操作;NS2仿真软件安装及使用,掌握NS2在实验环境之下的安装及基本操控。

2.优化教学模式

网络项目涉及网络需求的分析、设计、施工测试、管理及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故此,从业人员需要对系统集成的规律进行掌握,对其相应的结构、标准及体系充分了解,并且要掌握当下主流的使用设备,其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对于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因为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差异性,对于网络工程项目中的各具体环节掌握情况也各不相同,故此,集中授课方式及上机实验对于学生实际操控能力的提升有相应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倦心理,造成教学质量不理想的结果。(1)小班教学模式的构建从学生个体具有的差异性出发,对学习个体给予高度的关注。实行小班教学,使教师能够迅速对学生加以了解,建立师生感情,提升教学效率,此种教学模式在西方国家已经被普遍应用。网络工程课程重点强调的是学生能否切实掌握教学中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组,每组3~5人,对项目教学法进行充分的利用,教师辅佐学生完成独立的项目。(2)对考核的模式进行改进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能够达到网络工程教学内容的考核要求,需要对此加以改进。教师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考核,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其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其中包括文档的编写能力。

3.建材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有利于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一般而言,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力度,通过完善伤亡、生育、养老、教育等各方面的保障措施来为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原有的社会保障工作也是非常琐碎的,人工管理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失误,因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将社会每个成员的详细信息记录起来,而通过对其相关信息的定期核对来保障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落实。只有保证应该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的社会成员能够及时享有其权益,社会成员才会充分感觉到国家政府对其的公平关爱,这种公平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更有利于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一)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1.强化各高校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中高校毕业生是主要的管理人群,目前高校发展中虽然构建了一定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但多数高校与区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就业信息消息的更新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高校不能全面的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信息,影响了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准确获取。未来发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中应加大与高校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及时为区域内各高校提供更加准确的就业信息以为学生的择业提供便利。2.构建社会人员的信息管理平台除了大学毕业生外,社会上有还有很多失业或待业人员,人力资源罗永荃吉林省梅河口市人社局135000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应为社会人员提供构建专项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其详细的信息输入到网络中,这些信息中会涉及到这些人员的就业意向,而一旦招聘企业中有相应的岗位,信息管理系统便会及时将这些信息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将信息发给就业人员,以为其提供更多的找工作的机会。3.加强人力资源与区域内各行业的联合信息平台的构建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构建区域内的信息交流平台,区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大与区域内各类型的企业的联系力度并共同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将各种求职信息公布到信息平台中,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对相关的求职人员的情况进行简单的了解,这便为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计算机网络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需要遵循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加大对社会成员相关信息的考察与甄别,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中每种保障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因而为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能够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的身上,在进行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时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对各项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确保输入到信息管理平台上的信息真实有效。第二步:完善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资料,将各种社会保障信息及时输入到计算机网络中来,并及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核对与更新,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第三步: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内部的综合讨论平台,社会保障实际发挥作用时会出现很多保障规范没有涉及的情况,因而为确保突发事件的及时合理解决,要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单独构建内部的综合讨论平台,一旦工作人员遭遇不能及时解决的棘手问题便可以将其分享到讨论平台中,每个工作人员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不同的解决对策,这样更有利于促使各项保障工作的具体落实。

(三)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方面的信息管理工作尚未实现公开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社会保障工作的实际落实情况的透明度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成员的政府工作的信任力度,因而新时期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在该平台上社会成员只要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申请注册,便可获得进入该信息系统的权益,然后进入自己关注的具体平台中进行查看,这样其才能及时掌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最新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拓宽网络服务内容及方式,开通就业、社会保障等业务的网上办理窗口,具体可包含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网上申请、网上查询等业务,这样不但强化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透明度,还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方便,使其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各项业务的办理。

三、总结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对于信息的传输、接受及处理都属于电子通信工程.当前我们已经买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已经同时扮演信息的接收者和生产者两种角色,对于信息人们的眼球也在不断地提高,信息的传输不仅仅要做到及时,并且要全面,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恰好可以人类的这一需求,在传输信息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很好的优化信息的传输,也能更好的实现网络化,在各种网络协议的规范下,对于正在进行传输和将要进行传输的分散性信息利用計算机网络技术进行集合,发挥并很好的利用其传输的功能,在被网络技术覆盖的范围内对信息进行运载.例如,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为了保持通信领域能够稳定的对信息进行传输,可将以光纤或电缆为介质连接的广域网技术应用其中,在不同频段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就会组成信号传输通道。

广域网技术具有很多优点,不仅具有很好的性能,而且操作简单,传输距离远、噪音低,能够抵抗外界干扰,还能很好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利用广域网技术能够有效的促使信息传输范围的扩大,可覆盖整个城市,并且信息的传输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以广域网技术为基础,电子信息工程不断地发展起来,并且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目前已深入到了偏远的地带甚至山区,信号传输的范围得到了不断地扩大.

结点和链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用于接受信息的两个主要凭借.信息在进行转接和接受访问时要以结点作为保障,结点能够使信息获得相应的接受空间,进而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输到集中器中,合理化的对信息的接收进行控制.于电子信息工程而言,必须要保证准确及稳定的信息接收必,一旦出现信息的遗漏或是接受延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负担加重.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接受信息时,为了防止泄露信息,一方面要按类型对信息进行区分,另一方面还要对信息进行加密.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运用多种加密技术,有了这些技术使得信息的接收变得更加完善.以对称加密技术为例,这种技术主要是对接受的信息进行私钥加密,经过对明文、密文的推理,借助通信网对接收的信息发送出去,这样在接收信息的全过程中,信息一直处于加密状态,信息的秘密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在垫子信息工程中,信息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电子信息工程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既要保障其及时性又要确保准确性。网络系统是十分复杂的,电子信息工程与网络系统连接后,必然会受到来自于网络系统的多种冲击。对信息的处理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工作,这样的环境下,信息处理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

针对这种情况,垫子信息工程在处理信息时就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其提供相应的空间,借助防火墙等这样的技术阻挡来自于互联网外部的对于信息的攻击,进而使信息处理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防火墙能够快速的识别出来自于互联网外部的攻击行为,对信息处理和恶意攻击进行区分,并对恶意攻击进行阻挡,以保障为电子信息工程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处理信息。除此之外,防火墙还能主动地为处理的信息进行路径的设置,这是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进行的,能够有效的躲避外部信息追踪,为信息的处理提供安全的保证。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一方面能有效的促使信息传输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很好的保障信息接收的秘密性及信息处理的安全性;能够及时的修补出现的安全漏洞,还能够对信息内容进行及时的备份,避免数据丢失等问题,保证了电子通信工程能够在良好的外部条件下进行,对垫子通信的效果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很好的推动了电子通信工程的更好更快发展。

二、电子设备中如何应用计算机网络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并非仅垫子通信工程会体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设备中也会有体现。电子设备是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不可或缺的凭借,在电子设备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研究和开发电子设备,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的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电子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中,有利于信息共享的实现。为了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环境,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开发者都可以将自己取得的相关信息通过该系统试下你共享,这样既能方便了内部人员的沟通,同时研究者或开发者还能够通过系统随时的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以减少因缺乏信息对垫子设备的研究及开发带来的不理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电子设备中,为其提供了服务器。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一个新型电子设备投入之前都必须要进行可靠性分析,改电子设备是否能够在工程中正常良好的运行,都需要检测完设备的参数及数据之后才能进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能够提供服务器,还有相应的网络协议,一方面能够创造优质的网络环境促进电子设备的检测,另一方面还有效的提高了服务器对于电子设备的读取能力。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合理的应用到电子设备中,能够很好的促进通信系统不断走向完善。电子信意工程中的信患必须要利用通信系统来节能型活动、执行命令,并且还耍连接通信网线和网口。为了使信息处理的效果得到保证,要尽可能的保证通信系统及协议的一致。通信系统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Unix系统纳入其中,这样能够使得通信系统的统一性及协议的同一性同时得到保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分层次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成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1]、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改革寻找出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研究和设计与各专业计算机网络知识要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是当务之急。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各专业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的需求。改革和探索主要围绕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知识领域框架设计、实践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材和实验指导书编写等方面展开。

1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1分层次的课程体系设计

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需求要有所差异,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网络知识需求,设计由一般要求、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和专业要求组成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应有专业要求。对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等专业应有较高要求。对理工类专业,如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应有基本要求。对理工类专业,如会计学、电子商务、金融学等应有一般要求。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按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划分层次,设计不同层次满足对计算机网络知识需求的课程。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与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相关的课程如表1所示。

计算机网络作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能力需求,以及讲述内容的不同,设计有3门课程:“计算机网络(甲)”适用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专业;“计算机网络(乙)”适用学校其他理工类专业;“计算机网络及应用”适用学校经管类专业。

1.2分层次的课程群

课程体系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3个课程群。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群如表2所示。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可以很好地使各课程内容前后衔接、融会贯通、知识结构循序渐进、易学易懂。3个课程群分别体现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知识的基本要求,覆盖了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组成的全部内容,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选取,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动手能力,可以为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核心技术提供很好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兴趣。

1.3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道所学、掌握所用,明白所学知识将来如何用,为今后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结合各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优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各课程的教学大纲;结合身边的网络应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采用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过程来学习网络知识。针对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求,把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努力做到“学思结合、融会贯通、知行统一”。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理论的阐述,说明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各种技术,例如交换、复用、协议分析、寻址、路由等,结合因特网应用,例如域名系统、Web应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等应用,使学生容易理解网络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组建网络所需要的技术、熟悉管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方法。

1.4设计针对不同专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组合实验

设计出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2],这些组合实验有: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基本组网、路由交换、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网络编程、网络仿真与模拟、IPv6网络等。各个组合实验又包括多个相关的实验。

不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网络课程内容选用相应的实验组合进行实验教学。例如,经管类专业可以选用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等实验组合。

通过设计一系列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网络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

2课程体系实施和研究内容

2.1提出分层次的课程体系框架

采用“分层次”的课程体系研究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对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不同需求,我们提出了网络工程专业注重网络设计、分析和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侧重网络基本理论和组网技术,全校其他专业又分为理工类和经管类,分别侧重于Internet程序设计和因特网操作使用的课程体系。

研究的思路是以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为主线,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以及理工类和经管类专业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及相关课程的实施方案,设计出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应用课程群。各层次和各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依据各自的培养方案,选择适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体现了该课程体系框架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课程体系把课程分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3个课程群,采用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学习网络知识,让学生知道所学、明白所用,激发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网络理论、技术、应用学习的兴趣,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2优化教学内容和修订教学大纲

在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中有关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并不断调整各门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删除过时的或与相应层次要求不适应的教学内容,及时将网络新理论、新技术纳入教学大纲。例如,增加的新课程包括:Linux网络环境、网络仿真与模拟、移动网络、IPv6技术、网络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等。

2.3编写适用不同层次教学需求的教材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一本好的教材对教和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由于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发展很快,需要研究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特点,我们编写出适用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材。例如,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3],把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技术与应用融合到一本书中,给出对不同层次网络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选择的建议,对教学内容灵活取舍,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需求。

2.4设计适用不同层次的网络实验内容

研究和设计适用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能力要求的组合实验,依据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专业要求、较高要求、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设计组合实验的实验内容。例如:对一般要求,可以开设因特网应用、网络工具与命令等实验组合,进行一般因特网应用、网页设计、常用网络命令使用、网站设计等方面的实验;对于专业要求,可以开设基本组网、路由交换、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网络编程、网络仿真与模拟、IPv6网络等组合实验。

结合组合实验设计,编著相应的实验教材和指导书,包括《组网技术与配置》、《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常用命令》等。目的是提高不同专业学生设计网络、组建网络、使用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统一。

3分层次教学的应用和示范作用

3.1应用情况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有关教师的积极性,需要踏踏实实做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经过一段时间建设,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分层次课程体系,各课程之间知识结构互为支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较早地构成计算机网络课程群。不断追踪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的新进展,逐步开设出一系列新课程,如IPv6技术、Linux网络环境等。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以及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已经应用于2004级至2008级5届的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各专业和学校其他理工类、经管类专业。例如,每年计算机类各专业有800余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又如,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提供了计算机网络协议、网络编程、网络工具与实践等理论和技术知识。每年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编辑出版学等专业有1 000余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的课程。为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财会信息化和机器人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

3.2示范作用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研究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继续完善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在总结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其他高校适应不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取长补短。

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要扩大实践范围,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中,应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进行实践检验,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对教学大纲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召开由学生、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对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见。

我们积极倡导与国内、外高校就分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合作研究,对中、外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国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教材进行分析,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为进一步搞好分层次课程体系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40.

[2]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9-207.

[3] 王相林.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389-390.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System

WANG Xianglin

(College of Computer,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实践化教学

1.问题与研究现状

1.1研究意义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与高速发展,对于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长。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把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且因为计算机是信息化的基础,其他非常多的相关专业也涉及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例如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通信工程专业等,因而在整个电子信息相关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也属于必修课程受到重视和重点建设。作为整个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在就业的时候,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都属于学生笔试的常见被考课程,对学生就业十分重要。

1.2教学实践中的现有问题

计算机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有较强的理论性,且呈现出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多以讲授为主,存在以下问题:

(1)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多学科交叉、密切联系行业的特点。学生反映计算机网络涉及学科多(电子、通信、材料等),即便是每个学科简单理论概念的讲解也已经非常庞杂,学生很难把握其脉络。而且,现有技术的应用与行业背景密切联系,单纯的理论讲授效果不佳,反映在学生回答课堂提问往往问甲答乙,或者干脆不知所问,对讲解的知识吸收差。

(2)本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多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如信息安全、信息对抗、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每个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专业重点不同,传统的统一讲授的方法不能适应专业的差异性,也导致不同专业间学生接受程度差异巨大,考试及格率可以相差20%以上。

(3)死记硬背现象突出,对技术理解不深。对于计算机网络在各专业的具体应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均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撑。学生对死记硬背的技术点尚能回答,但是碰到综合应用题,大部分学生就难以作答。

面对以上主要问题,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和思想必须改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术。否则,不光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应有的教学目的不能达到,还直接影响后继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

1.3国内研究现状

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高校很多,各校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均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方案。一些典型的教改成果如下:

文献[1]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需求,将计算机网络课程分成3个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A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B适用于非信息类理工科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c适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其次,根据3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模块化、可选择的实验教学体系。

文献[2]通过导人式、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教学手段多样化等多种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文献[3]针对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以启发式课堂教学为基础、引导型在线教学为辅助、研究型实践教学为提高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三维立体式教学模式。

文献[4]基于案例教学培养部队学员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文献[5]提出用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文献[6]引入苏联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创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即在整体上确定最佳的方案予以实施,并从全面教育任务的实现上评价实施过程及其结果。

文献[2]、文献[3]、文献[4]和文献[6]提出的多种教学方法都很泛泛,无论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还是其他课程都适用。实际上,在以往几届学生的教学中,此类方法我们已经在使用,事实证明此种广泛适用于一般课程的方法并不能解决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具体问题。文献[5]提出网络教学辅助,我们在授课的时候也提供给学生课外自学,但是如果教师不负责检查而全靠学生自觉,那只对部分自觉性较高的学生有用,而这部分学生本来学习效果就较好。文献[1]提出的分专业不同区分不同的教学层次是值得借鉴的方法,只是专业划分范围较大,落实到具体专业还需要细化。

2.实践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

经过课后与学生座谈及学生干部的问卷调查得知,学生认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太多,不直观。相对比一些课程因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的学生兴趣不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经过历年专业教育的宣传,学生基本都能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刚开始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但是随着课程的进行,概念增多、理论加深,由于理论概念抽象难理解,光靠死记硬背效果差,学生慢慢感觉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自暴自弃。虽然采用了案例视频、多媒体互动等教学方式,但明显还不足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化教学主要分为课内课外两个方面。

2.1课堂实践化教学

1)课堂实践工具演示。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的特点:知识结构涉及计算机科学和数据通信等核心技术,知识更新快,与应用实践结合紧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应对工程技术知识和素质教育有严格的要求,对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三个方面: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和方法,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网络工程专业属于信息社会建设和发展急需的专业,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设置立足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加强多学科理论基础教育,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特点,注重实践技能训练,探索主动学习、兴趣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专业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一些核心的学科基础课应有统一的要求,在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和应用等知识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上与其他计算机类专业有共同的基本要求。

在专业课程设计和建设上只有突出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的教学,才能形成网络工程专业特色。还要考虑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学习有基本的要求。

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学分要求分别为140学分和20学分。课内教学按课程类别进一步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课。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构成及学分设置如图1所示。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课空间,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大选修课的比重,在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的学分中,选修课的比例占31.5%。

课内教学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160学分,加上规定的创新能力2学分和课外教育项目学分11学分,最低毕业学分要求为173学分,专业最低毕业学分构成如图2所示。

主要课程包括:计算科学导引、程序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环境、计算机网络管理、TCP/IP协议分析、IPv6技术、网络编程、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仿真和模拟课程设计。

专业知识领域模块包括:计算机软件基础、电路与数字逻辑、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应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怎样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知识的特色,同时也需要考虑网络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联系。在制订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计划时,往往要考虑课程先修关系。由于一些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时数的限制,以及需要满足对学科基础课程的要求,对计算机网络和专业课程的学时安排显得尤为重要。

3专业课程层次设计

采用三个层次描述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自底向上依次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下层课程知识为上层课程知识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一门课程中可能存在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技术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情况,例如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三个层次的专业课程设计可以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的特色,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使知识结构流畅、看起来一目了然、学习起来循序渐进。三个层次的专业课程知识描述如图3所示。

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核心,设计出理论、技术和应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知识领域框架,可以很好地使各课程内容前后衔接、连贯相通、循序渐进、易学易懂。

3.1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

计算机网络理论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原理、通信原理、TCP/IP协议分析。

计算机网络原理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层次、网络协议、网络服务、网络接口和对等层定义和功用出发,描述当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5个层次的功能、位置和协议数据单元(PDU),涉及可靠数据传输(RDT)、网络协议设计及实现、流量和拥塞控制、网络寻址、路由选择协议、网络互连、局域网络、无线和移动网络、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通信原理讲述通信基本理论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涉及到传输介质、信道容量、信道复用技术、交换技术、编码技术、差错控制技术,这部分知识内容以够用为原则。通信原理的知识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会多次用到,在计算机网络中包含“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一章内容,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层面归纳两种技术的结合和联系。

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语言,是计算机网络事实上的工业标准,讲述时结合与开放系统互连(OSI)框架,以及当代5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比较,强调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分层的基本原理。讨论因特网和身边网络正在使用的各层网络协议,涉及的网络协议有:HTTP、SMTP、POP3MIME、DNS、FTP、SNMP、TCP、UDP、IP、ICMP、ARP、RARP、IGMP等。

3.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网络实现的技术和方法。开设的课程有:网络编程、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IPv6技术等。

采用三个层次描述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知识,自底向上依次为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设计与网络编程课程讲述网络软件设计技术和方法,重点是理解网络协议、对等层协议实现、套接字编程、C/S计算模式、B/S计算模式的方法和技术。

网络安全涉及网络中的认证和加密技术,涉及对称密钥加密机制、公钥加密机制、安全认证、数字签名与报文摘要、网络病毒防治技术、网络协议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

网络管理涉及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抽象语法标记ASN.1;管理信息库MIB;网络管理协议;远程网络监控;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实现技术。

IPv6技术是新一代网络技术,课程内容涉及IPv4存在的问题;IPv6技术历程;IPv6协议格式;IPv6与IPv4的主要差异;IPv6地址技术;IPv6路由技术;IPv6安全技术;IPv6过渡方法;移动IPv6。

3.3计算机网络设计及应用课程

这部分课程的选择和讲述主要是围绕当前网络的主要应用展开。涉及的课程有:网络设计与工程、Linux网络环境、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仿真与模拟、网络工具应用等。

结合因特网和身边的网络介绍和描述网络应用课程,让学生知道学的理论和技术用在哪里、如何应用、怎样用好。

这部分课程内容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和代表性。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网络软件实践,以及组网技术训练,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网络组网、维护和管理中对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技术知识进行检验。从应用的层面使学生明白学到的知识用在哪里、在哪里,将来怎样用的更好。学生学的懂、又会用,增加了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3.4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设置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在学科基础课的知识架构上,为网络工程专业课提供基础和支撑,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内容的增多,把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为理论课,重点讲深、讲透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增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无线网络、对等(P2P)网络、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开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最初是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课时间放在第五学期,问题是学生反映接触到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较晚,也影响到后续网络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经过取舍,最后这门课程的开课时间放在第四学期,与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在第四学期同时开课,使得后续的网络专业课程可以提前开始,使学生尽早开始网络专业课程的学习。

4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开课学期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几门重要的网络工程专业基础课,均分别设置至少两周的课程设计和课内实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一程序设计基础等学科基础课程的实验基础上,专业实践课程内容从大二开始设置,目的是使专业实践早接触、不间断、相互联系和支撑。网络工程专业主要的实践环节课程如表1所示。

从这些课程的属性中可以看出,有理论与实验的结合,有单独实践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让专业学生早接触实际工程应用,体现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背景和特色。

5注重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的课程教学方法

专业课程体系框架设计立足让学生通过身边和所用的网络,类比人类社会中的通信活动学习网络知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优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教学大纲。针对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需求,把专业知识理论、技术和应用融合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注重和体现“理论、技术与应用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理论的阐述,说明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各种技术(例如交换、复用、协议分析、寻址、路由等技术),结合因特网应用(例如域名系统、Web应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等应用),使学生容易理解网络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组建网络需要的技术、明白怎样使用网络的方法。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软、硬结合,面向工程和应用的计算机类专业。要求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网络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网络设计、规划、组网、编程和管理的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开发、应用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课程的学习,在学生掌握和具备了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上,鼓励网络工程专业的同学积极参与国际上认可的思科网络认证考试和网络工程师认证等考试,使学生较早了解实际工作要求和社会需求,检验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水平,找到差距,制定新的学习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相比较,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往往在一门课程中就会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教学内容比较杂、比较散,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在一门课程中又不能对涉及的各学科知识有过多介绍,一般时数够用为止,这会对学生较好地理解、融合相关的学科知识带来影响。

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理论、技术与应用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了各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之间的联系,会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所涉及学科知识的兴趣,通过阅读相关学科知识文献,通过身边的应用学习技术,并上升到理论,进一步理清楚各课程之间的脉络关系。结合专业实践课程,明白怎样应用专业知识,对技术和理论课程知识更深一步验证和理解,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学会查阅文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对专业课程系统的学习,掌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读书方法。

6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实施的分析和讨论

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的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实现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问题的创新型网络技术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工作的扎实基础。可以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政府机构从事计算机网络的规划、设计、组网、应用和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技术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

经过几年专业培养计划研究与探讨,感到把网络工程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长期的、需要团队协作的工作,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任重道远。专业课程建设需要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优化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设置。设计出与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培养计划,有与培养计划配套的课程体系与教材,重点建设一至两门精品示范课程。同时积极采用网络化教学、案例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第一位的,采取进校后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教育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习哪些知识内容、课程有哪些,将来毕业以后可以从事哪些工作,目的是让学生学的明白、知道怎样学、对所学习专业有兴趣。从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熟悉设计、组建、管理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全部过程,以及所要学习主要专业课程,需要阅读的相关学科的书籍。

实施专业年级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制度。实现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及时帮助和指导。为帮助学生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给出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选课示例,供学生参考。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中国高等教育从2002年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到2007年,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含独立学院)已经有207所,各高校在网络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由于侧重不同,在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实施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异。目前,需要加大力度建设、积累和拥有先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业实验教学环境。在专业教学研究基础上,出版学术著作和编写配套实验指导书,设计和编写符合我国高等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系列教材。同时,加强各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培养计划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并尽早成立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协调和引导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快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步伐,为信息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网络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25.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5-143.

[3] 王相林. 计算机网络[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2-25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urse Building for Computer Network Engineering Discipline

WANG Xiang-lin

(College of Computer,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8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采用适合工程化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面向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出现给正在进行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地方院校指明方向,对高校开展更深层次、更紧密的教学改革提供契机[3,4]。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兼应用性与理论性于一体,开设该课程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当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面临着重大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即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实践和应用。因此,如何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探索一条科学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之路,成为摆在高校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高校普遍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学生一般从传输媒体等网络基础开始学习,然后学习网络管理,最后学习网络安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各种与网络相关的概念、原理和协议外,还要进行大量的实物动手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但在“卓越工程师”的背景下,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实验教学内容不够全面,较为陈旧,与社会应用发展实际不相适应。

2.实验组织形式单一。实验课程的开展一般局限在实验室课堂上,教师讲解和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最后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实践能力也不能获得有效提高。同时,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解答指导,学生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的途径有限。

3.实验过程本身的局限性。对一些只能看到实验结果,无法观察到实验过程的网络现象,无法通过传统的实验手段进行观察,比如网络分层原理、层与层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报分片及分片封装等。

4.实验室硬件设施欠缺。许多学校由于资金导致网络实验室硬件环境根本不能满足所有实验内容的要求,许多高校的网络实验室设备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实验。

因此,本文拟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和实验考核方式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

二、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讲授方式,常常是教师简单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并且将实验的主要内容示范一遍,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内容重新做一遍。这种方式,实现起来虽然很容易,但是却大大地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以前的教学方式不同,本文提倡互动的教学方式。互动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协助能力。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课堂形式进行讲授。本文提倡教学过程中要拓展传统的课堂形式,使实验课程不再局限于实验室。实际上,学校的很多资源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例如,学校的信息中心、校园网中心、学生宿舍等。在讲授局域网组网技术这一部分的实验内容时,除了让学生完成既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校园网中心,了解实际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组成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局域网组网技术,借助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在宿舍动手组建小型局域网。另外,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通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考虑通过角色变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确定实验教学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相应实验教学内容的自学。同时,要求各组将学习内容自制成PPT,在课堂上向大家讲述,然后全班一起讨论,比较各组的学习结果。最后,教师负责总结和打分。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演讲和团队协作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IT的不断发展,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层出不穷,比如物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等。如果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显然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亟须更新[5],特别是将一些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中。本文考虑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中,适当地增加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目前,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大致分为8个实验[6],这些实验基本上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与设计性的实验内容较少。本文通过对当前就业市场的分析,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新的研究方向,考虑增加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网络实验,实验项目分别为对等网实验、Sniffer网络协议监控实验和校园网设计等。这些增加的实验课时数在4~8个,一部分可在课堂内完成,另一部分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

为了培养学生组网、管网和用网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企事业单位网络设计、规划、管理和维护的实践能力,本文考虑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增加课程实训,建立真实的实训环境,实现企业案例进实践课堂。学校和学院负责事先联系好实训基地,教师负责带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观实训公司的网络布线和网络设计规划,对公司的网络规划提出改进方案。针对公司网络管理的实际问题,提出网络安全的建设性意见,形成实训报告。

四、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现有计算机网络传统理论考核的导向下,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验内容并不看重。对此,本文考虑将计算机网络实验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和其他专业课一样,成绩列入总分排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另外,作为实践课程,不能像理论考试那样主要依靠期末考试来决定课程成绩,必须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本文考虑通过增加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平时成绩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平时成绩按照课堂出勤率、实验内容的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成绩来综合评定。

另外,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状况,可以考虑将期末考试改为综合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个综合设计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制作电子演讲稿,介绍实验内容。教师负责评判,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以及演讲表现进行打分。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培养卓越网络工程师的一门核心课程,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教学内容不够全面且较为陈旧、实验组织形式单一、实验室硬件设施欠缺、考核方式只重理论等问题,严重影响未来卓越网络工程师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动手实践机会,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崔杰,仲红,石润华,许艳,汪琦.基于“卓越计划”的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5,(4):16-18.

[2]程凡,王庆生.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34):8976-8978.

[3]程凡.面向卓越工程师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6):106-112.

[4]陈晓龙,彭志平,李启瑞.网络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企业培养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2,(14):107-110.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计算机网络己经成为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它立足于电子信息基础之上,在信息技术主要专业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库、通信技术、软件工程、程序设计等)的支持下,直接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金融、远程测控、MISCMIS远程教育和医疗等应用服务,在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甩基于上述认识,在四川省实施的《新世纪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项目”中,我们申报并承担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验环境建设研究”项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了初步探讨。

 

一、加强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指导思想

 

(一)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国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局限,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信息技术水平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缺乏好的适合国情的教材,实验条件差。

 

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都有所反映一些研究生在学过多门计算机网络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理论与设计、网络工程网络通信基础网络编程Internet技术等)之后,才认为真正学懂了计算机网络;一些本科生又从另一极端反映:“计算机网络就是些概念,太简单”,但一接触实际,很多概念又不大清楚,动手能力差而教师们则深感要在有限时间(例如48学时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讲清楚,且能结合实际,并非易事这些情况表明,社会迫切需要较好的计算机网络教材。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关于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的精神,我们决定努力编写一本较好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实验环境建设研究”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该项工作的成果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一书(87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要编写一本较好的计算机网络教材,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如何用有限的篇幅系统而又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全貌,使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网络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和新标准不断面世,用技术爆炸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在这种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编写教材最难的就是内容的选取

 

(—■)加强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通过对《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的深入领会和20多年来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科研的实践,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在教材中把基本原理讲清楚具体地说,就是要把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ISO/OSIRM和“?/正协议族)讲清楚,这是学好计算机网络的关键这种观点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共识;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但不应该把教材写成网络产品的说明书;教材不应写成计算机网络标准文档的缩写本;而要强调严谨性,要重视理论分析和应用;内容要贴近教学,应该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容易转变为教师的讲稿,也应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自学;适当介绍新的技术发展,以开阔读者的眼界。

 

1.教材的取材原则

 

讲清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只要有利于读者建立起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即使是计算机网络早期的技术,也不必因其“过时”而轻易抛弃,例如X.25就是这样既要联系实际,又要掌握好“度”,不能把教材写成产品使用说明书重点是关注在实际中经常用到的知识,例如,局域网的冲突域概念,在网络建设中十分重要,应该重点讨论;又例如,路由选择在Internet的建设中也很重要,要把概念讲清楚至于具体的实验、操作、配置则应由与本书配套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实验教程》或其它实验教材去解决本书就不必过细介绍网络产品性能配置等应用细节了。对协议的介绍,重在原理和概念,细节(文本)不必多讲

 

面对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如此广泛的技术问题,唯一的办法是选材要少而精。例如路由选择,要讲清关键点:物理编址、下一站转发源地址独立性、层次地址与路由的关系、缺省路由等。面对大量具体的路由算法,大可不必介绍,只要把关键的Dijkstra算法和一个典型的VD(矢量距离)算法讲清楚就可以了。而对VD算法又可以分阶段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例如,可在一般地介绍一个网络内的路由选择时,介绍VD的原理(算法);而在学习Internet时,再从互联网角度介绍;最后,在学习路由器时,总结性地介绍在IP中如何具体使用VD算法通过这样安排,学生对路由选择的掌握普遍较好。

 

2在取材方面的一些具体考虑

 

具有适当深度的理论内容。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最大误解是,把它降低到单纯网络产品的介绍和配置使用以及操作的应用培训课程。大学生和研究生应当掌握适当深度的理论内容,否则,很难说他们真正学懂了计算机网络。为此,本书第2章介绍网络排队模型和自相似通信量,以便为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及链路容量优化等设计问题准备适当的理论基础。有限状态机和Petri网模型,则用于对协议的理解和验证。既要覆盖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内容,但又应重点突出例如,路由选择和局域网的冲突域就应该是重点,但又要设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貌展现给读者。

 

对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及发展,如ISDN帧中继、ATM接入网技术DWDMRPRNGN软交换、主动网络等进行适当的介绍即可网络应用与设计问题,如链路容量优化,建网技术和方法,IP电话、企业网络管理、网络拓扑搜索、网络入侵检测、计算机网络中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等,这些都是网络应用中的重要问题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

 

1.教学计划建议

 

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期望读者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技术有一个初步的掌握,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一书用于不同层次和专业的教学时,教学计划建议如下:

 

(1)经济管理类本科(32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

 

教学内容:

 

1.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3.2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4.6PPP;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6.1网络互连概念,6.2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4TCP,7.5.1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若干因素;

 

8.2IEEE802标准概述,8.3IEEE802.3,8.4快速以太网;

 

9.2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9.3域名系统DNS,9.4计算机网络管理,9.5计算机网络安全,9.6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0.1联网设备概述,1Q2调制解调器,10.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1016交换机,10.7路由器,10.8建网技术,10.9网络建设方法

 

(2)理工类四年制本科(4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各层涉及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参与网络设计、建设、运行以及网络的应用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只列出在经济管理类本科基础上添加的部分):

 

21概述,22M/M/1排队模型;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协议,4.3连续ARQ协议,4.4选择重传ARQ协议,4.5HDLC;

 

5.2路径选择,5.3拥塞控制,5.4X.25;

 

7.1运输层概述,7.2TCP,体系中的运输层,7.3UDP;

 

9.1ISO/OSIRM的高三层;

 

11.2帧中继,11.4接入网技术,11.6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4网络信息系统开发

 

(3)理工经管类硕士研究生(4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体系结构、协议、设计和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教学内容(只列出在理工类四年制本科基础上添加的部分,并注明删除的部分):

 

23M/M/m排队模型,2.4M/G/1排队模型,25具有不同优先级的排队模型,2.6排队网络,2.7自相似通信量;

 

4.7协议的形式描述和验证;

 

删除5.4X.25;

 

7.5性能问题;

 

8.1通道访问技术删除8.2和8.3中以太网的冲突域和覆盖范围问题之外的部分,删除8.4快速以太网;

 

m10计算机网络优化设计研究,删除10.1联网设备概述,10.2调制解调器,1Q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

 

删除11.2帧中继,11.4接入网技术,11.6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1IP电话12.3网络拓扑搜索,126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采用的辅助教材

 

作为《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一书的补充,我们编写了《计算机网络辅助教材》它是按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当前执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以满足该大纲对双语教学和习题集的需要若不采用特定的教学大纲,也不采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作为教材时,本书的内容仍然可以

 

作为其它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辅助教材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习题及参考答案给出了《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全部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英文阅读材料。教育部要求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能够全面采用外文教材之前,应该有一个过渡期,即以中文教材为主,但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外文阅读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合教学的进度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外文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外文教材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即教材不一定很深很艰但要提供大量思考题和练习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Internet,自己去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为此,首先应有适合作为阅读材料的英文教材。但原则是应选用国外最新版本的著名教材本书选用国外者名教材:BehrouzA.Forouzan,DataCommunicationandNetworking2nded.2001McGraw-HillCompanies,Inc中有关TCP^P协议族的内容,加以编辑整理,作为英文阅读材料

 

第三部分:英文阅读材料参考译文。给出了本书第二部分的参考中文译文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8-0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并且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课程逐渐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到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多个学科,而相应的理论、技术和标准等内容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不同层次需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使用技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给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授课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需跟上时代的变化,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采取了一些成效的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

为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能够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查阅相关资料,解决专业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和维护网络的能力。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要强化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网络技术的兴趣,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结合学生专业,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在有限学时约束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对于基础的、重点的内容,比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族、以太网、子网规划与子网掩码等,教师在课堂上中要突出重点,讲清楚基本原理。但是,对于文科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新闻专业和外语专业等,讲课时着重“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工科学生如应用物理、电气和土建等专业可以增加“虚拟局域网”、“IP地址的划分与计算”和“路由算法”等内容。

三、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彼此交织的概念、协议和技术,是一门公认的比较难讲的课程。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很多教师都提出了改进性意见。

1.采用类比教学法,突出TCP/IP体系结构的地位。因为TCP/IP体系结构是现行的工业标准,是Internet网络所遵循的标准,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应凸显其重要地位,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Internet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理。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每层的功能、使用的协议以及每层实现的关键技术时,应与TCP/IP的体系结构进行比对分析。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知识领域;课程体系;能力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提出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作为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外专业,自2001年教育部首批增设该专业以来,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办学基础上新开办了网络工程专业或设置了网络工程专业方向。2001年至2008年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共有235所。从历史上看,网络工程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与计算机科学存在很强的联系,按照教育部的划分,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均属于计算机类专业。目前,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较新的专业,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也没有对它给出明确专门的指导性意见或规范,各个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此,探讨适合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课程,对于规范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2应用型人才界定与培养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不同,应用型人才可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工程型人才主要具备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的专业能力,可由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高校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生产现场管理、经营决策等活动,具备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定位为技术工程师,主要由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则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承担生产实践任务,将决策、设计和方案等的实现以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主要由高职类院校培养。

3网络工程问题空间及知识取向

参照ACM、AIS和IEEE-CS专家在CC2005中所刻画的计算学科的问题空间,本文在综合当前各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网络工程的问题空间如图1所示,其知识取向:(1)强调的知识领域:网络为中心原理与设计、网络中心使用与配置、技术需求分析、系统集成、系统管理、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配置与使用、信息管理(数据库)实践、保密:实现与管理、人机交互、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平台技术、软件设计、集成程序设计、法律/职业/伦理/社会等;(2)弱化的知识领域:程序设计语言理论、软件工程经济学、数字逻辑、图形学和可视化、科学计算(数值方法)、智能系统、算法与复杂性等。网络工程优先知识取向具体参见表1。

4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基本定位与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要与学校的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我国高等教育法对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明确规定:“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作为本科教育的网络工程专业,其教育内容取决于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类型。本科教育具有“强基础性”特征,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走可持续内涵发展的道路,本科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其目标更关注“长远”,必须摈弃浮躁,重视基础,坚决杜绝产品教育。

追求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实现的有效性是探索和实施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关键点。地方高校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师资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准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在社会需求多样性和办学条件差异性条件下的各类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为满足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需求,面向市场,培养大批应用型网络工程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网络工程是根据需求说明,用工程标准和方法规划、设计、实施、测试、应用开发、使用、管理和维护网络的全过程。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宽口径、实用性强、服务面广的专业,涵盖了互连网、局域网、无线网、移动网、电信网、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等。

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要求具有较宽的学科专业知识面、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较熟练的网络工程实践技能、较强的学习应用掌握新知识与技术的后劲和良好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主要从事网络工程与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需求分析、应用开发、实施部署、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等工作,可以担当网络架构师、网络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工作。

5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基本能力要求

5.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随着高等教育从知识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教育的转变,教育评价的关注点也从“教师教了什么”和“学生学了什么”向“学生学会了什么”和“学生会做什么”迁移。文献[4]归纳了针对工程学士学位教育专业认证的华盛顿协议对本科生的能力要求的7个方面。我国从2007年12月开始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其基本要求是:(1)专业必须具有明确、合理的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理念;(2)培养的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基本要求包括8个方面,可概括为工程分析设计能力、协作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职业能力三大类,如表2所示(保留原来的编号)。

5.2基本学科能力培养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包括交流、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基本学科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基本能力。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强调设计形态和工程技术形态,要求强化网络工程与网络应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部署、开发与应用等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基本学科能力的培养,需要构建由系列课程组成训练体系,使学生在修养中形成一些良好学科习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科优秀人才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

5.3系统能力的培养

系统能力包括系统的眼光、系统的观念、系统的结构、部分与整体、不同级别的抽象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能力,必须坚持强调系统分析设计,关注12个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典型的学科方法。

5.4能力的详细描述

能力是培养目标的重要描述元素之一。根据CC2005给出的计算学科不同方向上11个方面59种能力要求,网络工程专业的能力主要包括:网络与通信能力、通过集成开发系统能力、算法能力、应用程序能力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硬件与设备能力、人机界面能力、信息系统能力、IT资源计划能力、信息管理(数据库)能力、智能系统能力。工程技术设计能力、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是其能力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其区别于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特点。

6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包括8个知识领域,含39个知识单元。①网络及其计算:网络及其计算介绍、通信与网络、网络规划设计、网络集成与优化、网络安全、客户/服务器计算举例、构建Web应用、网络管理;②信息管理:信息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建模、关系数据库、网络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事务处理;③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原理、并发性、调度与分派、内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与保护、文件系统;④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数据的机器表示、汇编级机器组织、存储系统组织和结构、接口和通信、功能组织;⑤程序设计基础:程序基本结构、算法与问题求解、基本数据结构、递归、事件驱动程序设计;⑥算法:基本算法、分布算法;⑦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语言概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⑧离散结构:函数、关系与集合、基本逻辑、证明技巧、图与树。

7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案例

本案例给出的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这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设计的改革探索及实践总结。

7.1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专业定位:立足娄底,面向湖南,辐射全国,服务地方,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训练,具有较强的分析、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适应本学科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研究、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和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从事研究、设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工程系统以及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网络研究、开发、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主要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科学思维思维能力;②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设计、开发及系统分析和组建网络的能力;③掌握网络软件开发、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软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④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设置方法,具有网络管理能力;⑤掌握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态,具有继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⑦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⑧了解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网络工程标准规范。

7.2课程体系与认证标准框架

网络工程课程体系框架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如图2所示。“32X”网络工程课程体系由横向三大子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纵向二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X个专业方向构成,每个平台模块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两大平台具有稳定性、专业方向具有可扩展性、选修课具开放包容性,以适应新技术发展和个性教育的需求。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本科教育观指下导,对

三大子系中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强化工程实践教学,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结构有机融合。知识处于表层,是基础和载体;能力处于里层,是知识的综合与升华;素质是核心,是内化于身心的品质和全面发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系统,它由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共7项指标18个方面的内涵构成。

7.3课程体系结构案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工程专业知识课程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该课程体系是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其教育内容和知识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3大部分及17个知识课程体系构成。每个知识课程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一般知识单元。其中,①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离散数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站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现代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TCP/IP原理及编程、软件工程与UML、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应用密码学、人工智能等。②学分结构: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5学分,其中必修课13分(含实践必修25学分),限选课17学分,任选课1分。③理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由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实践必修课)、限选课(专业方向课)和任选课(专业任选课和公共任选课)组成。课程结构特点是:紧靠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紧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兼顾学生兴趣与特长;推行学分制。④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2W,第一学期第2、3周);社会实践(第一、二学年的暑假);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第三、四、五、六学期);教学实习(8W,第七学期13至20周);毕业论文/设计(12W,第八学期第3至14周);认识实习(1W,第五学期第1周);生产实习(2W,第八学期第1至2周);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2W,第二学期第17至18周,不停公共课);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和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4W,第四学期第15至18周,不停公共课);网站设计课程设计和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3W,第五学期16至18周);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Web数据库技术课程设计/Java网络编程与分布式计算课程设计(2W,第六学期第17至18周)。⑤专业方向:(1)网络设计与管理方向:接入网技术,Web数据库技术,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无线网络及其应用技术;(2)网络软件开发方向:TCP/IP原理及编程,Java网络编程与分布式计算,软件工程与UML,SQL Server 2000;(3)计算机工程方向:Matlab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技术与应用。

7.4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在本专业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0%;博士3人,硕士2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该专业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占专任教师比例为88%,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具有系统分析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等职称的“双师型”教师10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或培养对象8人,获校“十佳”教师荣誉称号教师2人,学校教学比武获一、二等奖教师4人,高级职称教师每学年度均为本科生上课。2005年以来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省、校级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共60余项,获得项目资助经费240多万元。本专业教师近四年共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检索35篇,核心期刊75篇。主编或参编教材、著作23部。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获省、市、校级奖励40余项,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横向合作,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实验室: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施完善,建设有计算机通用实验室(9个)、操作系统实验、网络工程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网络测试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程控交换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实验室、数学建模实训室、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创新实训室等23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957万元,设备总台套数为2125台(套)。

实习基地:建立了地域广泛、队伍稳定、设施完善、技术雄厚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8个,校内实习基地2个,实习基地条件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的需求,实习实训时间有保障、实践效果好。这些实习基地分别是:中软国际有限公司湖南ETC实训基地、广州达内外企IT培训中心、深圳市计算机行业协会、深圳实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美国杰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娄底新蓝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娄底市电信局计算机中心、涟源钢铁厂信息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网络中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金工实习工厂。

8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特色预期

8.1人才培养思路与模式

人才培养思路是根据“厚基础,多方向,强能力,重实践”的原则,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学科基础,突出实践能力,重视创新潜质,素质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着“学科专业+应用创新+特长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三个面向”:面向产业以瞄准网络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面向社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和面向国际以接轨国际与国家有关计算机网络的专业技术认证。推行“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人才;产学研相结合,培养与产业、社会接轨的适用人才;共性教育与特长教育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8.2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预期

根据学校总体定位,科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不断提高本专业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努力培养“实用型、工程型”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①制定具有特色的专业发展规划;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制订符合“实用型、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课程体系;③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教学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工程应用与开发能力培养,使专任教师中能够有40%以上的教师能够从事企业级工程应用开发工作,为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提供技术支持和项目开发指导;④开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改革研究,积极开展“项目实训”的工程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法;⑤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资源;⑥建立和完善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与国内知名IT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实习训练基地,并起到推广和示范的作用;⑦改革和创新相关教学管理制度;⑧形成具有特色的一流教学效果。

9结束语

本文在借鉴CC2005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工程专业的问题空间及其知识取向,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定位和培养目标,确立了网络工程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在研究网络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相结合的“32X”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框架。最后给出了某地方高校应用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案例,并探索了其应用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模式,其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好,该校网络工程被确立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文探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知识领域与课程体系,对构建该专业教学规范,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蒋宗礼.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J]. 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5] 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研究课题组. 我国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途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1-7.

[6] 蒋宗礼. 专业教育的科学化[J]. 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5(2):42-46.

[7] 蒋宗礼.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解读[J]. 计算机教育,2008(13):10-13.

[8]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网络工程教研室.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Z]. 湖南: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urse Architecture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to

Applicational-Type Professional Cultivate

GUO Guang-jun1, YANG Si-qing1, DAI Jing-guo1, GONG De-liang 2

(1.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Xiangnan College, Chenzhou 423000, China)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虚拟教学;教学考核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7-1546-02

Teaching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in Normal University

XIAO He, LI Jia, DENG Li-ping

(Computer Schoo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rapidly, how to training talents has perfect knowledge and skill is the long-term direction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The main teaching and practical content has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under the news situation. The resources and configuration favorable to teaching has been optimized. Then the meaning and rol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project-based teaching, and experience teaching, virtual environment teaching in the network course have been discussed. Finally, the method for the course evaluation has been elaborated.

Key words: network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multi-media teaching; virtual environment teaching; teaching evaluation

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理论及技术的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如网络通信协议、IPV6、移动通信技术、篮牙技术、无线局域网等。同时计算机网络互联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当前主流的网络设备有如CISCO、 华为等大型厂商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学习,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网络等互连相关技术,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掌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硬件设配的配置、局域网的组建等实际本领,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如何进行《计算机网络》这门理论性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并不断进行改革、把握网络发展趋势,培养出技能型网络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一步的教学改革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网络和通信的基础理论,同时涉及到硬件组网、网络硬件的使用配置、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也不断扩展,不断有新技术推出,也不断有过时的技术被淘汰。如何把握其关键和最新进展,是我们讲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1 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选用了谢希仁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五版作为教材,该教材把OSI体系结构和TCP/IP体系结构相结合,以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及应用层为框架,讲述计算机网络的有关概念、理论、网络协议,并涉及到了网络安全、无线网络、下一代因特网等最新内容和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我们主讲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网络技术,必要的时候要参加一些网络工程师的培训班,将理论结合实际,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当前主流的交换机、路由器技术、防火墙、大中型网络构建和管理等操作性内容。

1.2 实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教学需要注重学生对网络原理、体系结构和协议等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构建网络、维护网络、管理网络等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的实验不同于其他计算机课程实验,既要做硬件实验又要做软件实验,要求较高。其实验设备包括独立的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其他网络设备和工具。

为了满足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建设了网络工程实验室,实验设备主要包括集线器、防火墙、路由器、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双绞线等。实验室主要承担学院各专业的研究生、本专科生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技术》和《信息安全》等课程的网络实验。

实验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网络设备、技术的操作过程和使用,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实验内容的设置也需要狠下功夫。网络实践的内容可以分为网络组建和网络管理两个个大方面的内容。针对高师院校的教学目标,我们设置了以下十个实验,包括以下10个实验:

1) 认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常见的设备、拓扑、布线等;

2) 网线、水晶头等的制作;

3) 常见的网络测试命令,如ping、tracert、nslookup等;

4) 服务器相关配置;

5) 交换机配置;

6) 路由器的配置;

7) 小型局域网的组建;

8) 中型局域网的组建;

9) 防火墙的使用;

10) 广域网的组建(选做)。

以上这十个实验,由简入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体会了课堂上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进行网络设计、组网、管理网络等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抽象难懂的理论、概念较多,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用于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多变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保证完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目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我们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类方法:

1) 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对课程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定理等,我们采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相结合的方式,使原本不好理解、抽象的概念过程变得简单明了。例如数据在讲解OSI模型七层结构的传输过程时,数据发送方要完成从最高层应用层到最低层物理层的数据封装过程,接收方则是完成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数据拆解过程。又如在讲解以太网中的CSMA/CD协议时,我们同样以FLASH动画的方式展现其侦听、发送、检测、冲突处理的控制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播放可以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2) 项目式教学

为了引导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我们开展了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网络问题为教学导向,我们称之为项目式教学,以软件工程方法为指导,包括问题定义、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实现等过程去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完教材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并补充局域网组建的相关知识后,以分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组建具有500台计算机的理科办公大楼构建方案,包括传输介质、交换机路由器的选择,布线方案、局域网IP地址的分配等。完成后,老师对同学们设计的方案进行点评、总结,指出其创新的地方,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找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发现并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综合教材、有关参考书、报刊杂志上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又对计算机网络的新概念、新技术有所了解,并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

3) 体验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根据课程内容需要,不定期组织同学参观学校校园网络中心等,邀请网络中心的相关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他们选用的相关网络设备、组建方案、网络架构、网络安全与及维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等系统网络知识,并要求学生参观后写出总结报告。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热门专题如无线网络、下一代网络技术等内容时,我们还邀请了一些网络公司如移动、电信等的工程师给学生做相关内容讲座,并向同学们介绍他们的实际网络建设、管理工作等。同时,学院也积极企事业加强联系,让学生有机会去参加一些网络工程的建设,例如学校图书馆、移动、电信、联通等,进行中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和维护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知识得到巩固。

4) 虚拟模拟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概念、理论脱离了实际的网络环境进行讲解,往往让学生觉得抽象、难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虚拟软件,进行虚拟网络环境的组建,类似实际网络环境,在虚拟网络中,我们可以配置任意数量的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也能组建任意拓扑的网络结构。

现在常用的虚拟网络软件主要有HW-RouteS-im3.0、RouteSim、Packet Tracer等。我们主要使用Packet Tracer进行辅助教学。Packet Tracer 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网络课程的初学者去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如在讲解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差别时,利用Packet Tracer,截取分析不同网络设备发送和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理解集线器是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不具备寻址能力;交换机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具有根据MAC地址寻址的能力;路由器是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具有根据IP地址寻址的能力。

5) 资源共享

搭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网上教学平台。我们教师把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实验指导、参考资料、教学录像等内容上传到网站,学生可自主上机操作,完成答疑、提交作业、视频点播、检测等功能。学生还可以在留言板中提出问题,方便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教师的回答可以使所有同学从信息共享中受益。

3 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大部分的课程考试采用传统的笔试,多数学生只是在考试前才死记大量枯燥的概念、理论,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我们将学生每次网络实践的完成情况计入期末成绩,加强学生对实践的重视,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为了建立良好的学风制度,我们还将学生的作业成绩、平时表现和出勤情况等列入期末评分标准中。最终,期末成绩=理论课+实践课+平时成绩,其中理论课:实践课:平时成绩=7:2:1。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所学能够付之于实践。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CISCO认证、网络工程师认证、华为3COM认证等,为学生毕业找工作踏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4 小结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更新性较快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网络的关键理论内容、最新技术,紧跟前沿,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优化整合课堂、实验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应用实践等方面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过硬本领的人才,这也是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长远主题。

参考文献:

[1] 陈鸣译.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刘冰.网络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马慧,陶少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5):1161-1162.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实施

作者简介:张志明(1977-),男,四川西充人,海军工程大学信息安全系,讲师;廖巍(1980-),男,湖北襄阳人,海军工程大学信息安全系,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3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21-02

自2001年各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以来,已大约有143所高等学校开设了各类层次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已经作为国家教育部审定并设置的全国高校本科专业之一,是计算机专业与通信专业交叉的一门专业,也是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院(系)普遍开设的计算机科学类本科专业之一。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开设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可以分为偏通信类和偏计算机类。其中偏通信类网络工程专业大多在原有的通信工程学科基础上,通过扩充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将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成网络与通信兼顾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学生具有现代通信基础理论、网络工程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而偏计算机类网络工程专业则是在原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基础上,通过增加补充现代通信理论和网络方面的知识,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学科基本理论、网络基础理论、网络工程与管理、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开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下面,即偏计算机类。由于对网络工程专业理解不同,因此各高等学校在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参差不齐,差异较大。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社会各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会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因此,如何对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科学规范是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值得广泛关注和探讨的开放问题。

一、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的知识体系必须紧扣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其次是应该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求,培养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可以在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研究、教学、设计、开发等工作,具有计算机专业技能和网络技术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将该专业分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安全与管理能力以及网络应用与开发能力。由于目前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都是属于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必备的能力。因此,网络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之处在于培养的人才侧重于具有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安全与管理能力以及网络应用与开发能力。

二、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虽然不同高校对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侧重面不同,但是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必须与其培养目标相对应,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根据三个能力培养分为三个方向:即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应用与开发。这三个方向基本上涵盖了网络建设与维护过程中网络规划、设计、管理、开发、应用、维护等各个方面。因此,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范应该围绕这三个方向来制订知识体系。

网络规划与设计方向主要介绍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工程实施方法、网络设备的功能与配置技术、结构化综合布线的基本知识、布线标准以及施工、测试、验收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网络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和“规划设计施工测试使用管理维护”网络工程全过程的技术能力。

网络安全与管理方向重点介绍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分析方法、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性能测试与维护、网络安全基本理论与知识、防火墙技术与配置、入侵检测技术等。要求学生建立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思想,掌握具体的安全防范技术和网络性能分析技术,具备网络系统维护、安全配置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网络应用与开发方向重点介绍基于C/S结构的网络应用开发技术和基于B/S结构的Web系统开发技术,包括网络通信程序设计与套接字编程方法、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Web系统的规划与设计、Web编程技术、J2EE应用开发与部署等。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模式和基本思想,具备开发网络通信应用程序、建立Web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和技术。

三、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通过对网络工程专业“三个基本方向”知识体系的分析,并结合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由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必修课程组成。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网络工程的某一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现代通信技术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与应用、软件工程、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基础、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工程与管理、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等课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覆盖知识体系中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全部核心单元及专业基础知识单元。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厚基础、重理论,通过计算机与通信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科学和通信领域中相对稳定、不随技术发展而变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并具备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素质。

专业技能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互连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接入网技术、网络攻防原理、TCP/IP协议分析、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入侵检测与防火墙技术、网络检测与性能分析、网页设计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Java程序设计基础以及Web开发与应用等课程。专业技能必修课覆盖了知识体系中“三个基本方向”的知识单元。通过专业技能必修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掌握网络互联、网络工程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形成以标准规范来规划网络、管理网络、开发网络应用的意识。图1所示为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示意图。

当然,由于各高校的专业方向、教学学时、教学人员和教学设施的不同,其课程体系也有所不同。但是各高校在开设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时,可参考该课程体系并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四、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施建议

有了好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并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符合预期培养目标,还必须有好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课程体系教学实施过程中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课程体系指导下各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以及知识更新问题

虽然有了明确的课程体系,但是课程之间由于没有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往往会出现内容的重复,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并将相近课程合并形成新的课程内容规范。根据课程体系制订了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后,只要严格按照课程实施方案来教学就能保证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的、全面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教学实施中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至于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能否正确掌握知识点、构建起联系的整体的知识体系则取决于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即教师水平高低和态度、学生理解和态度以及教学手段合理与否。

网络工程专业由于内容广泛、实践与应用性强、时效性强、知识更新快。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学讲授时,应让学生对整体思路和基本概念进行系统把握,而不是专注于零碎的知识点或技术细节。课程体系中各课程包含许多实践性的内容,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局域网络的组建、应用服务器的搭建等,光靠课堂上讲是不可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必须进行实践训练。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内容属于新技术,这时应侧重讲授计算机网络体系中普遍适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思路。对于过时的技术,侧重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解其技术思路,从而使学生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以后的工作实践有非常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于新技术,不必非常详细地去讲解,应侧重于技术的整体把握,从而引领学生对该技术进行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行“互动式”、“启发式”、“案例教学”等各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应该多样化。由于专业术语抽象,概念多,不易理解,静态的文字课件往往很难描述清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在课件中大量引入动画、动态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使抽象的信息形象化,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兴趣。如网络体系结构中每一层协议数据单元及其封装过程都是十分抽象的,可以采用图形与动画方式把每一层封装的过程演示出来,既生动形象又易于理解和掌握。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课堂,提供课件、授课录像以及试题库,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方便学生课外学习。

3.实验课程教学地位的理解问题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实验教学实践将会很好地提升理论教学效果,达到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目前,大部分实验课程都是安排在理论教学课程中作为实践环节,只有少部分实验课程安排为独立课程内容。实验教学可分为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其中,验证型实验的目的是用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者是纠正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时形成的错误理解,因此实验安排要短小紧凑,和理论教学结合紧密。而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网络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因此在实验课程体系安排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将综合实验分解成小的设计型实验模块,通过适当加大实验课时数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师的再培养问题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课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相比有其特殊之处,即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有深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动手经验。现在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执教,虽然理论基础很好,但网络工程实践经验较少,往往和社会实际脱节。由于网络工程方面的知识量大,如果要对许多知识点有深厚的理解,那么最好经过CCNA等认证资格,具备较为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从而避免理论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对青年教师进行再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五、小结

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而变化,这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本文所研究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是笔者结合本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自2001年以来教学实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各高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的归纳和分析基础上进行的探讨。随着社会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知识体系也应处于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进程中。

参考文献:

[1]胡山泉,高守平,于芳.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12).

[2]高等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施晓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育,2008,(12).

[4]2008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刘悦,张远,贾忠田.高等学校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的科学规范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24).

[6]马小军,王育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浅析[J].计算机教育,2009,(10).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发现式教学 网络技术 工程应用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2]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 S.T.的《computer network》英文教材。

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3]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四个相关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使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网络辅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口、作业提交口、讨论区等;思科网络技术培训网站(http://cisco.netacad.net)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

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职;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74-02

0 引言

课程体系设置是专业设置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着眼点。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开设的某些课程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仍然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脱离了技能培养和企业实际需求。本文主要对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定位及核心能力进行了分析,在多年专业改革的基础上,以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为例,给出一种基于工作过程、能力递进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

1 计算机网络专业现状和改革思路

1.1 专业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内容非常广,不仅涉及到网络和通信理论,在实践中还有硬件组网、网络工程及网络的维护等工作。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存在着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不能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校企合作不够等问题。

1.2 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 课程开发是专业改革的重点。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以企业的工作任务及工作环境为基础,设计教学化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教学化的工作环璋。课程体系开发的总体思路主要有三步:首先是专业调研,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等进行调研,确定毕业生岗位与就业方向,从而明确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构建课程体系。召开专家访谈会,归纳出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其知识和能力要求,从而构建课程体系框架。最后是课程开发阶段,通过每门课程的学习情境的设计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

2 职业岗位分析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课程体系开发的首要问题是调查当地行业企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了解岗位设置和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企业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与回访、网络调查等方式,归纳出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要求可以分为用网、管网和建网,对应的职业岗位有网络管理方向、网站开发维护方向和网络系统集成方向,如表1所示。

由此确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从事网络管理、网站开发、网络组建与网络系统集成等职业岗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系统知识,具有一定的软硬件操作及维护能力,熟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结构,掌握中小型网络建设技术,能从事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并能实现网站建设和网络编程的高端技能性专门人才。

3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3.1 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 为了更好地贴近企业,我们邀请了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在岗位工作过程调研与典型工作过程归纳、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征求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并进行论证。以企业中“网络组建安装”工作岗位为例,其主要的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如下:

工作任务:①进行网络布线;②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③网络设备综合测试;④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并配置服务器;⑤完成各客户端的安装调试。

对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①计算机网络知识、综合布线知识、电工基础知识。要求能制作各种网络接头,有基本的建筑施工布线和安全用电能力。②调试过交换路由设备,对常见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均可通过说明书独立完成;对于网络故障能迅速定位与处理。③熟悉设备的调试命令与功能实现;掌握各种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如Sniffer、PC网络命令集等。④网络操作系统安装,IP地址规划与管理,完成Windows/Linux平台下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含FTP、DHCP、IIS、APACHE、DNS等)。⑤具有计算机网络知识,对设备的调试命令与功能实现。

依次对专业的其它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形成各自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然后,根据知识与能力要求,把相近要求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形成课程。

3.2 “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形确定,根据模块专业方向,围绕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强调技能训练或能力培养;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以专业任选课的形式构成扩展能力模块,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完善。

我院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个层次为支撑,以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突出网络技术应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对于专业课程,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可分为如下几个专业课程模块:网络管理模块、网站建设模块、网络组建与集成模块。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研究、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按照两大方向:一个方向是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管理与维护(偏硬方向),另一个方向是网站建设及网络环境下应用软件的编程(偏软方向),来设置核心专业课程,用“用网——管网——建网”这一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

3.2.1 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结构见表2。

3.2.2 实践课程体系 为了突出网络技术职业技能的培养,搭建了实践教学体系,如表3所示。

3.3 课程安排与课程开发 按照能力进阶规律,逐步递近,安排课程开设顺序。第一阶段是学习技术基础,主要以计算机组装以及认识计算机网络为主,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第二阶段是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以网络设备使用为主。第三阶段培养综合能力,通过网络组建、服务器的配置及综合实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可灵活地进行创新。第四阶段是扩展能力培养,可看作是岗位适应训练,通常以顶岗实习为主。整个过程贯穿素质教育。

在课程开发阶段,通过设计课程的学习情境,选择合适的任务载体,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

4 结束语

自2009年起,在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行业调研及企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本专业与联想天工网络西北分公司合作,按照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教育过程分为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工作两部分,两者交替进行。第一、二学年,学生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第三学年,邀请企业老师授课,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总之,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依据工学交替、注重课程开发来实现的。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处理好工、学、岗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和谐地融入课程体系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邱清辉.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问题;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2-0000-02

目前各大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的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高校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且理论性知识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课时,为充分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技术的实际增长,使得学生在以后的操作中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不能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有鉴于此, 高校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时,需要慎重考虑该课程的现实意义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为社会造就所需的专门人才。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特点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基本原理与技术。在计算机科学专业,特别是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它涵盖了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和 internet应用等基础知识。前导课程有计算机操作基础,后续课程有局域网构建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综合布线工程等。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增强对网略技术的了解,熟悉网络应用技巧,及时学习新的网络技术, 使学生达到具有独立设计、组装、调试维护中小型局域网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网络施工员、综合布线员、网络工程师等工作岗位。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

这门课程涉及到的专业技术比较多,并且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课程中的专业技术学习时也不容易掌握,往往需要实际的操作,才能有所进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断增加,任务越来越繁重,加之理论性的内容较多,使得学生的课业繁重,学习起来比较吃力。

二、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看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就业市场上对专门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鉴于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实际能力问题,这几年却出现了生源质量越来越差的情况。许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学完了这门课程后仅知部分支离破碎的知识层面和简单的OSI七层模型,无法形成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和结构,不能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比如:学生的理论知识虽然达标,但是实际的动手操作技术却仍落后;有的学生仅仅具备理论上的知识,未进行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实践;还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技能方面尚有欠缺,无法操作工作中的相关软件。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因此在今后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变。

三、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设置上

很多院校受制于硬件设备或师资力量,都偏重于理论,上机实践课程偏少,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如制作网线、接水晶头、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简单配置等等,这样的实验内容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实际网络组建能力,在网络遇到故障时无法及时解决。在老师课堂讲授后,学生无法进行学习和测验。这样就偏离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 未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

(二)教学方法上

当下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课堂集中讲授和实验室实际操纵两类课程,一般是第一堂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书本知识,下一堂课学生在实验室中实际操作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一来,就将教学彻底的割裂成了理论和实践两个过程,而不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时,会遇到很对的专业术语,以及难理解的相关概念,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所以课堂上常出现学生走神、睡觉的现象;而在实验室里,学生则经常需要再利用时间去回顾上节课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需要厘清复杂的概念问题,同时教师的实验操作不能保证每一位同学都学会操作过程,学生听不懂时,经常会弃而不学,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未得到切实的提高,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没有实现。

(三)考核方式上

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考核方式还比较落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成果的评估人仍然沿用考试的方式,尤其是笔试,考理论性知识的内容较多,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践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巧的实绩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也会出现偏离现象,有的学生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重点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的甚至完全不仅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同时这种评估方式,使得计算机教育的实际的目的完全偏离了预定的目标,所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未来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操作技能,使得专业人才不足,抹杀了专业的特点,没有与社会市场进行充分的接轨。

四、改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