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

病虫害调查防治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病虫害;调查;防治

檫树在皖南山区是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之一,因其速生丰产高效而成为旌德县人工造林首选树种。近年来,我县各乡镇及国有林场均有檫树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报告,为预防和控制檫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我们在2013年5---9月期间,结合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开展了对檫树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并就相应的病虫提出了防治方法。

1.檫木的生物学特性

檫树(Sassafras tsumu Hemsl),又称檫木、梓树、黄楸树,为樟科檫木属乔木,喜光、不耐庇荫、喜温湿气候,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红壤或黄壤上均能生长良好,陡坡土层浅薄处变能生长。其根深、萌芽性强、生长快,在适生地区10~15年即可成材,属速生丰产树种,又是良好的绿化树种。

2.调查方法

结合全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了解各林业单位经营区域内檫木林生长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通过调查员采集的标本和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分进行实地详细调查、采样,参阅有关文献对病虫种类进行鉴定分析。

3.调查结果

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分析,无论是檫木纯林还是混交林,幼林林分质量差异不大,但中龄林的林分质量相差很甚大,纯林平均高9~12m,胸径12~16cm,心材腐朽株率达40%以上;杉檫混交林中檫木平均高9~14m,胸径22~28cm,心材腐朽株率在5%以下[1]。

3.1 主要病害:

溃疡病,檫树溃疡病是一种由于强光照射树干并灼伤树皮而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该病在我县比较常见,多发生在阳向山坡地形,因日灼而引起的溃疡病,同时引起大茎点菌(Macrophoma spp.)等弱寄生菌及木材腐朽菌的侵入,引发檫树干腐病,使输导组织更加遭受破坏,从而严重影响檫树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致树势逐年衰弱,受害重的植株,生长明显下降,并逐渐停止生长,导致檫树虽成林但难以成材,或终至枝叶凋枯而死。

3.2 主要虫害:

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本地区1年2代,第1代5-6月为害盛期,往往食尽整个林分的檫树叶,第2代7月下旬再度为害,从而导致檫树枯死[3]。2013年7月在蔡家桥林场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时发现乔亭工区38号小班杉檫木混交林的檫树因多次遭受绿尾大蚕蛾的为害而大面积枯死。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本地区1年1代,7月初为害严重,7月下旬即下树在灌丛上结茧化蛹,茧呈网状卵形,9月上旬开始羽化,以卵越冬。大发生时,林木叶片大量被子食,虽然可以萌发新叶,但树势衰弱。檫木纯林因叶片大量被食,虽然可萌发新叶,但树势衰弱,又因叶片稀疏,受7~8月夏日高温影响,树干表皮受阳光灼伤引发溃疡病,其他病菌侵入引发檫木干腐病,心材腐朽,严重影响材质,造成经济损失。杉檫混交林中的檫木虽然遭受受银杏大蚕蛾为害,但由于杉木的庇荫作用,树干不易受阳光灼伤,故一般不会发生干腐病[1]。

白轮蚧(Aulacaspis sassafris Chen),仅在2010年发现于蔡家桥林场南山工区绵川洞林区杉木和檫树混交林的林缘单株檫树上,经清除后未再发现有该虫为害。经查阅有关文献,该害虫喜群集,1年3代,以二龄若虫和雄蛹在嫩桃上越冬,3月下旬雌若虫发育成虫,4-5月产卵,6月上旬孵化盛期,第二代7月下旬为孵化盛期,第三代10月孵化盛期[2]。

一点蝙蝠蛾(grape tree borer;Phassus sinifer sinensis Moore),属普通害虫,该虫食性杂,以蛀食树干为主,同时还危害光皮桦、无患子等软阔树种,枫香等硬阔树种及针叶树种未见为害。在本地区1年1代,5月下旬在虫包内的蛀孔口化蛹,蛹期为15―20天,6月中旬至7月上旬,蛹羽化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均有幼虫孵化。幼虫前3龄期一般只在地表活动,取食枯叶或腐殖质,三龄后开始上树到主干上蛀孔、吐丝结虫包,11月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时幼虫在被害木蛀道内越冬。

黑翅土白蚁(Odototermes formosanus),在本地区广泛分布,主要为害檫树皮或从溃疡病伤口侵入木质部,使树体空心,木材利用率降低或无利用价值。

4.防治技术

4.1 营林防治

加强植物检疫,选择健康粗壮优良苗木造林,营造檫树纯林尽可能地选择阴向山坡,阳向山坡应营造针阔混交林,通过其他树种对檫树的庇荫作用防止发生溃疡病。抚育管理时要清除枯死病腐木,减少病菌的传播和侵入。营造混交林时合理配植,选择科学混交模式,尽可能地通过针叶树种来阻止害虫的迁徙,减少害虫食源,从而达到控制虫口密度预防害虫的大发生。

4.2 物理防治

剪除病虫枝,及时清除病虫木销毁,针对银杏大蚕蛾下树在灌丛上结茧的特性,在结茧化蛹期及时割灌除草,集中销毁。

4.3 化学防治

对发生溃疡病较轻的檫树,在溃疡部位涂刷多菌灵,预防其他病菌的侵入而引发干腐病。或在7月初采甲基托布津0.1%液涂刷或喷洒树干,对防治干腐病有一定的效果。

根据绿尾大蚕蛾和银杏大蚕蛾晚上下树,白天上树取食的生活习性,在檫树主干上涂刷触杀性杀虫剂,或在树干上捆扎涂有杀虫剂的药纸。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害虫上树前在林地内喷散化学药剂除治,但该方法通常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常在紧急情况下才采用此方法,以达到短时间内控制虫口密度。

白蚁防治主要采用灭蚁灵诱杀,在受害檫树附近挖穴,填入一层芒萁(蕨草)或是甘蔗渣后撒上灭蚁灵,再盖一层芒萁或甘蔗渣,然后覆上一层浅土。采用浙江临安白蚁防治研究所研制的白蚁诱杀剂埋置于檫树基部,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一点蝙蝠蛾主要采用化学药剂除治,由于幼虫蛀道基本是从上往下延伸,所以摘除虫包后可直接将溴青菊脂杀虫剂注入蛀孔,可以直接毒杀幼虫。

4.4 生物防治

4.4.1 生物药剂防治

主要防治措施:5~6月,采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Bt)混合粉剂林间撒施,防治银杏大蚕蛾为害,或采用“放虎归山”法,将沾有白僵菌、Bt混合粉剂的虫体放回林间,让病菌自行传播除治害虫。

4.4.2 保护益鸟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旌德地区有许多益鸟存在,其中最常见的有灰喜鹊、大山雀、画眉鸟、乌椋鸟等,在檫树林中人工设置鸟箱招引益鸟可有效控制虫口密度,预防银杏大蚕蛾和绿尾大蚕蛾的大发生。

参考文献:

[1] 毕光银,江晓红等. 檫木生长情况及造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3,12:14-15.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2篇

侯镇实验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校园内的绿化乔木主要有法桐、白杨、柳树与垂柳、松树等。除冬季外,时常有病虫害发生。经过同学们长时间的观察,法桐与白杨以食叶型害虫为主,而垂柳则以损害木质部的蛀虫为主。相对而言,病虫害对垂柳的危害更大,许多垂柳树枝大多枯干甚至整树接近死亡。

究竟为什么蛀虫集中发生于垂柳,到底是哪些病虫害危害垂柳,怎样防治,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决定开展“垂柳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课题研究,帮助学校和园林部门摆脱垂柳病虫害的困扰。

二、活动方案设计

1.时间安排:

2013年3月-10月。

每天分7∶40、13∶00、15∶00、16∶20四个时间段对“垂柳病虫害”进行详细观察。

2.活动总体思路:

(1)确定小组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小组名称:侯镇实验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小组。

一组负责人:张长颖、李肖、张晓萱、张雷。

负责班级:6.1、6.2。

二组负责人:李吉敏、张萌、赵永霞、张洪亮。

负责班级:5.1、5.2。

三组负责人:张玉凤、李淑贞、崔颖、张毓恩。

负责班级:4.1、4.2。

四组负责人:邱结、张静、黄国玉、张超。

负责班级:3.1、3.2。

(2)专题阅读

搜集、阅读与“垂柳病虫害”主题有关的资料,了解垂柳栽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危害垂柳的害虫种类与基本形态,了解害虫的三态变化与各龄对植物的危害;了解垂柳经常发生的疾病种类及其治疗措施;在此过程获得活动背景知识,产生了解、观察本地垂柳病虫害的兴趣和意愿。

(3)开展观察、调查访谈、病虫害防治等活动,进行集中交流

①对校园内的垂柳进行分组、编号:

以教学楼和实验楼为参照物,教学楼前为A区,教学楼后为B区;实验楼南侧为C区,实验楼东侧为D区。树木编号分别从A001、B001、C001、D001开始,按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顺序编排,为校园内的每一棵垂柳进行编号,以便今后观察与针对性治疗。

②对法桐、白杨、柳树与垂柳、松树取样分析:

对法桐、白杨、柳树与垂柳、松树的树叶、木质部、韧皮部进行取样分析,详细观察其结构;对它们的浸出物聘请专业部门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它们所含的营养成分的不同与口感的差异。

③全天候观察:

对危害垂柳的天牛、柳木蠹蛾、柳天蛾、柳毒蛾、柳金花虫等害虫进行全天候观察,了解其活动规律,探究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摸清它们从卵、幼虫到成虫的变化规律,及其各龄对垂柳的危害。

④探究垂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其一,化学方法防治:采用农药灌根、叶面喷洒、吊瓶滴注、石灰水涂抹树干及利用针管注射进行针对性治疗。

其二,生物方法防治:查找害虫各龄的生物天敌,进行人工饲养,适时放飞。荧光灯诱捕,调制类似于垂柳木质部成分的饵料进行诱捕。

其三,探究植物浸出液对垂柳病虫害的抑制作用,探究利用植物浸出液对垂柳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⑤人工捕捉:

其一,利用学生午餐饭后的时间进行地毯式搜寻,集体捕杀。

其二,冬春季节寻找挖掘虫卵,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之中。

⑥病害调查:

调查垂柳经常发生的病害,制定详细的防治措施。

(4)交流宣传,评价反思,制定详细的垂柳病虫害防治方案。

(5)小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进行成果展评。

三、预期效果

通过“垂柳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如何辨认、找出和消灭“垂柳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的方法,以高昂的热情,怀着探究、求知之心,认真研讨垂柳害虫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演变及其对树木的严重危害。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节;名优辣椒;病虫害;识别;综合防治

毕节名优辣椒品种是在原毕节地方辣椒品种的基础上经过提纯、复壮等技术培育出的经济性状好、抗病虫性强的品种,目前已成为带动毕节辣椒产业发展的先锋品种。近几年,随着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辣椒病虫害的发生日趋普遍且种类逐年增多。但是目前当地大多数椒农未掌握科学有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的甚至不能准确识别主要病虫害种类,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椒农的生产积极性。虽然已有学者对毕节地区辣椒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1~3],但是未见针对毕节地方名优辣椒品种各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为害程度、主要病害的病症识别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系统论述。为此,2009年笔者对毕节地区地方名优辣椒品种各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归纳了主要病害的病症识别特点,并进一步提炼了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毕节名优辣椒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为毕节地区辣椒产业的高效发展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调查时间为2009年3~10月,涵盖辣椒整个生育期。调查地点在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4个辣椒高产地。

1.2 调查辣椒品种

调查的辣椒品种为毕节线椒、大方线椒、大方皱椒、黔西线椒、黔西泡通椒、金椒1号、金椒2号7个地方名优辣椒品种。

1.3 调查方法

各品种选择1个辣椒连片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作为系统监测地点,每个监测地点选3块大田进行苗期中心病虫株调查、病虫害定点监测系统调查和普查,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个点随机选取20株辣椒。

根据病株率和虫株率将植株受病虫为害程度划分5个级别:无病害(病株率/虫株率=0)、轻度为害(0<病株率/虫株率≤5%)、中度为害(5%<病株率/虫株率≤15%)、重度为害(15%<病株率/虫株率≤50%)、极重度为害(病株率/虫株率>50%),分别用o、+、++、+++、++++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种类及严重程度

经调查发现,毕节地区名优辣椒品种整个生育期内共有病害12种,其中毕节线椒8种,大方线椒9种,大方皱椒7种,黔西线椒、黔西泡通椒、金椒1号、金椒2号均有12种。从病害种类和其对辣椒的为害程度可以看出,毕节线椒、大方线椒和大方皱椒的抗病性要强于其他4个品种。各辣椒品种的病害种类及为害等级详见表1。

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和早疫病。其中早疫病对黔西线椒、黔西泡通椒、金椒1号、金椒2号为害较重,尤其是黔西线椒和黔西泡通椒,病株率达到100%。

定植期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早疫病和炭疽病。除大方皱椒以外,早疫病对其他辣椒品种均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而立枯病和炭疽病对辣椒为害较轻。

开花期主要病害有叶枯病、疮痂病、炭疽病、疫病、枯萎病、青枯病、病毒病。其中尤以病毒病发病普遍且严重,对黔西线椒、黔西泡通椒、金椒1号、金椒2号均造成重度为害。其次是疫病,分别对黔西线椒和黔西泡通椒造成极重度和重度为害。

结果期主要病害有叶枯病、病毒病、软腐病、炭疽病、白粉病。其中以病毒病和白粉病对黔西线椒、黔西泡通椒、金椒1号、金椒2号的为害较重。

2.2 虫害种类及严重程度

通过调查,毕节地区名优辣椒品种整个生育期内主要虫害有8种,其中毕节线椒有5种,大方线椒和大方皱椒有4种,黔西线椒和黔西泡通椒有6种,金椒1号和金椒2号有8种。由表2可以看出,毕节线椒、大方线椒和大方皱椒的抗虫性强于其他4个品种。

苗期主要虫害有蚜虫和小地老虎。其中毕节线椒、黔西线椒和黔西泡通椒分别受到轻度或中度为害。

定植期主要虫害有蚜虫、小地老虎、蝼蛄、蛴螬。其中小地老虎为害最为普遍,7个品种均受害,对黔西线椒和黔西泡通椒造成极重度和重度为害。

开花期主要虫害有蚜虫、蝽象、小地老虎、茶黄螨、斜纹夜蛾。其中以小地老虎(除大方皱椒)和斜纹夜蛾(除毕节线椒外)为害较为普遍,造成轻中度甚至重度为害。

结果期主要虫害有烟青虫、蝽象、蚜虫、茶黄螨。其中烟青虫为害较为普遍(除黔西泡通椒),而茶黄螨分别对金椒1号和金椒2号造成重度为害,蚜虫对金椒1号和金椒2号重度和中度为害。

3 病虫害防治措施

通过对当地农户的走访调查发现,以上几个县大多数椒农缺乏病虫害综合防治意识,栽培措施不够规范,不能通过病症表现辨别主要病害,防治病虫害时用药非常单一,且不能对症用药,很多农户甚至只是通过施用石灰水防治病虫害,防治效果非常差。

3.1 病害防治

①农业防治 a.苗床选择须满足地势高燥、避风透光、透气性好等条件。

b.播种前苗床须翻晒、消毒。每1 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 g加细土5 000 g,混匀作表层土。

c.椒种播撒前必须消毒。用55℃温水浸种10 min,后转入冷水中冷却,催芽播种。或先在清水中浸泡6~15 h,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拌草木灰中和酸性后再行播种。

d.辣椒大田栽培阶段最好与禾本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轮

作。

e.及时集中烧毁病株。

f.肥水管理需适当,以增强植株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采取以有机肥为主,适当追施N、P、K肥的平衡施肥技术[4~11]。

②病害的症状识别和药剂防治 a.猝倒病。病症识别:从幼苗茎基部或中部感病,病部缢缩变细如线状,并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4,5]。

药剂防治:667 m2 用72.2 g/L普力克(霜霉威)水剂550~850倍液71~109 mL,64%杀毒矾(霜・锰锌)可湿性粉剂300~350倍液170~200 g,75%百菌清400~500倍液120~150 g或70%代森锌500倍液防治,每7 d喷1次,连喷2~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6,7,9,10]。

b.立枯病。病症识别:发病早期植株白天萎蔫,

夜间恢复,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不产生絮状白

霉[4,5]。

药剂防治:同猝倒病。

c.早疫病。病症识别: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长圆形,黑褐色,具同心轮纹。空气潮湿时,上生黑色霉层。严重时整个叶片可分布十几个病斑[4,5]。

药剂防治:发病前喷洒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8,11]。

d.炭疽病。病症识别:叶片染病多发生在老熟叶片上,其上产生近圆形的褐色病斑,亦产生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可引致落叶。茎和果梗染病,出现不规则短条形凹陷的褐色病斑,干燥时表皮易破裂。果实染病,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4,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每7~10 d喷1次,连喷3次[7~11]。

e.叶枯病。病症识别:主要为害叶片。多先从下部叶片发病,初时叶片上产生褐色小斑点,迅速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直径2~10 mm,大小不等,中间灰白色,边缘深褐色,有同心轮纹,后期有时病斑中央坏死处具芽孔。严重时许多病斑相连,造成落叶[4,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福星(氟硅唑)乳油5 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1 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15 d喷施1次,连喷2~3次[2,5,11~13]。

f.疮痂病。病症识别:可为害叶片、茎蔓、果实及果梗。幼苗期发病,先在子叶上产生银白色小斑点,进而呈水浸状,最后发展为暗色凹陷斑。成株期叶片上初生水浸状黄绿色小斑,扩大后边缘稍隆起,呈疮痂状,中央稍凹陷,严重的病叶,叶缘、叶尖变黄、干枯、破裂,最后脱落。果梗、茎蔓上病斑初为水浸状不规则条斑,后为中暗褐色,隆起,纵裂,呈疮痂状。果实上的病斑为暗褐色隆起的小点,后期木栓化或呈疱疹状,逐渐扩大为黑色疮痂,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溢出[4,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新植霉素4 000~5 0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隔7~10 d 1次,连续2~3次[6~8]。

g.疫病。病症识别: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分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致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4,5]。

药剂防治:定植前要搞好土壤消毒,结合翻耕,667 m2喷洒96%天达霉灵3 000倍液,或撒施70%敌克松(敌磺钠)可湿性粉剂2.5 kg或70%甲霜・锰锌2.5 kg,杀灭土壤中残留病菌。定植后,每10~15 d喷洒1次1∶1∶200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每2次波尔多液之间,喷1次瓜茄果专业型天达-2116 600~1 000倍液或芸薹素内酯5 000倍液[6,7]。

h.枯萎病。病症识别:一般多在辣椒开花结果期陆续发病。病株下部叶片脱落,茎基部及根部皮层呈水渍状腐烂,终致全株枯萎。潮湿时病茎表面生白色或蓝绿色的霉状物[4,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25%霜法利(霜霉威盐酸盐)可湿性粉剂3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灌根,视病情连续灌2~3次。也可用40%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 000倍液淋茎、灌根[2,5,10~12]。

i.青枯病。病症识别:易在坐果初期发病。发病株顶部叶片萎蔫下垂,随后下部叶片及中部叶片相继凋萎。发病初期植株中午萎蔫,早晚能恢复,拔出病株可发现多数须根坏死,茎基部产生不定根或不定芽,病死植株仍然保持绿色,但色泽稍淡[4,5]。

药剂防治:发病前喷70%琥珀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琥・乙膦铝可湿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续施2~3次。连片发病时,用100~200 mg/kg的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灌根,每隔7~10 d灌1次,连续2~3次。灌根的同时喷施50%绿乳铜(松脂酸铜)乳油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6~10]。

j.病毒病。病症识别:病害症状表现较复杂,常见的有以下4种类型。

花叶型。初期叶脉呈现轻微褪绿,并出现浓淡相间的花叶斑纹,植株没有明显的矮化现象,不落叶,也无畸形叶片。严重时叶脉出现皱缩,导致叶面凹凸不平,植株生长缓慢、矮化,辣椒果实瘦小并出现深浅不同的纹斑,僵化,难以转红。

黄化型。病株从嫩尖或幼叶开始变黄,然后大量落叶、落花、落果。

坏死型。病株部分组织坏死,表现为斑点、条斑、顶枯、坏死斑驳及环斑等,严重时可造成落叶、落花、落果,甚至整株枯死。

畸形。病株变形,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丛生,叶片增厚、变小或呈线状,病果黄绿相间,不平整,易脱落[4,5,11,14]。

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新植霉素2 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防治,交替使用,每隔7~10 d喷洒1次,连续防治3~4次[5,13,14]。

k.软腐病。病症识别:主要为害果实,特别是虫蛀果上发病率很高。果实发病,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果皮外观整齐完好,后期变褐色,果实内部腐烂发臭,失水后干缩,果皮变白色。茎叶发病后腐烂、发臭[4,5]。

药剂防治:结果期的雨前、雨后及时喷药防治,可用72%农用链霉素2 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氢氧化铜胶悬剂500倍

液等,交替使用,每隔7~10 d喷洒1次,连用2~3

次[5,10,11]。

l.白粉病。病症识别: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不久连成一片。发病后期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后变为灰白色,叶片背面发病更重,最终导致全叶变黄[4,5]。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667 m2用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700~2 000倍液30~35 g,50%多・硫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150~200 g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150 mL防治[5,10,11]。

3.2 虫害防治

①农业防治 结合中耕除草,清除田间及附近的杂草并烧毁,减少虫源;施用腐熟的厩肥;摘除卵块及带有群集低龄幼虫的叶片;清晨捕杀老龄幼虫;成虫期使用诱虫板、黑光灯或糖醋钵(糖6份,醋3

份,白酒1份,90%敌百虫1份)诱杀成虫[5,9~13]。

②药剂防治 a.蚜虫。在初发阶段,用10%高效大功臣(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10%虫螨灵3 000倍液或47%乐斯本(毒死蜱)乳剂1 000倍液等防治,交替使用,每隔7~10 d喷洒1次,连续2~3次[5,9~13]。

b.小地老虎。小地老虎1~3龄幼虫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此时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喷雾防治[5,10,12,13]。

c.蝼蛄。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30%敌百虫乳油500倍液喷洒或灌杀。将90%敌百虫0.15 kg加适量水,再和炒麦麸、秕谷、豆饼、玉米碎粒5 kg混合均匀,配成毒饵施撒,667 m2用量1.5~2.5 kg,毒杀害虫[6,8,14]。

d.蛴螬。用50%辛硫磷乳油10 g加水50~100 g,拌种子0.5~1 kg,可有效地防治蛴螬和其他地下害虫为害[5,8,10]。

e.蝽象。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5%百事达(顺式氯氰菊酯)2 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氯氰・毒死蜱)1 500倍液喷雾,每月喷施1次[6~8]。

f.茶黄螨。可用45%石硫合剂结晶600倍液或47%乐斯本乳剂1 000倍液交替喷雾,每7~10 d喷洒1次,连用2~3次[5,12,13]。

g.斜纹夜蛾。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47%乐斯本乳剂1 000倍液或50.5%农地乐1 500倍液防治,交替喷洒[5,12,13]。

h.烟青虫。用Bt制剂20~1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交替喷洒防治[6,8~10]。

4 结论

a.通过对各监测点的调查,毕节地区名优辣椒品种整个生育期内共有病害12种,分别是:猝倒

病、立枯病、早疫病、炭疽病、叶枯病、疮痂病、疫病、枯萎病、青枯病、病毒病、软腐病和白粉病。虫害有8种,分别是:蚜虫、小地老虎、蝼蛄、蛴螬、蝽象、茶黄螨、斜纹夜蛾和烟青虫。

b.毕节线椒、大方线椒和大方皱椒3个品种所受为害较轻,表现出较强的抗病虫特性,而黔西线椒、黔西泡通椒、金椒1号和金椒2号4个品种受到的为害相对较重。

c.辣椒病虫害发生时,必须准确地识别病虫害种类,尤其是抗病虫性较差的辣椒品种,应从控制病虫害的源头做起,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科学使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技术,保证毕节辣椒的高产、优产。

参考文献

[1] 龙玲,刘红梅,夏忠敏,等.毕节地区辣椒有害生物种类调查及主要病虫发生规律[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2):66-70.

[2] 虞秀兰,刘红梅,龙玲,等.毕节地区辣椒主要病虫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2):77-81.

[3] 熊咏,龙玲,刘红梅,等.毕节地区辣椒苗期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无害化控制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2): 71-72.

[4] 刘庆仁.蔬菜病害识别检索与疑似病害诊治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 华中农业大学.蔬菜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6] 李金堂.辣椒病虫害防治图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7] 李桂莲,袁洁.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图册[M].贵州: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

[8] 李宝栋.辣椒茄子病虫害防治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9] 胡玉清.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3.

[10] 李惠明.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 刘乾开,朱国念.新编农药使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虫害;病害;综合防治

孟泰公园位于立山区中心,占地面积约为0.648km2。孟泰公园绿化植物种类丰富,栽植面积广,现有植物按大类分约有乔木37 种,灌木19种,园内草坪约45850m2。近年来,随着孟泰公园绿化及景点改造繁多,加之气候变化,致使孟泰公园内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频繁发生。自2005~2012年,对孟泰公园病虫害发生、发展、为害状况,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记录和整理,并结合实际,采用综合防治方法使病虫害得到控制。

1 孟泰公园植物虫害调查结果及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对孟泰公园内各种植物上为害的昆虫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昆虫种类、主要为害植物、为害期、高发期、危害程度等。

1.1 天幕毛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又名顶针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通过近几年的调查,主要发生在园内杨树、杏树、京桃等树种。在孟泰公园,天幕毛虫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幼虫出孵壳开始为害。初孵幼虫夜间群栖在卵块附近的小枝上取食嫩芽幼叶,并在枝杈处吐丝结网,随生长渐下移至粗枝上结网巢。1~4龄幼虫白天群栖巢上,夜间出来取食叶片,5龄幼虫离开网幕分散到全树暴食叶片,严重时全树叶片吃光,容易暴发成灾,即在5月中下旬是天幕毛虫的为害盛期,每年的5月都要做好对天幕毛虫的及时观察、及时防治。6月中、下旬开始,陆续老熟后于叶间杂草丛中结茧化蛹。7月为成虫盛发期,成虫羽化。卵先发育成幼虫,其幼虫在卵壳内滞育迁夏和越冬。

结合天幕毛虫的生活习性,孟泰公园采用了人工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冬剪时,剪掉小枝上的卵块,集中烧毁。春季,及时捕杀在幼虫分散以前的网幕。在5月中下旬天幕毛虫幼虫期,即天幕毛虫高发期,利用药剂防治的方法,常用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对杨树、柳树、杏树、京桃等树种进行喷洒药剂。

1.2 美国白蛾的形态特征及习性

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严重为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由于其食性杂、危害大、繁殖快、易传播,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在我园主要为害垂榆、杨树、柳树、京桃等园林绿化树木。

美国白蛾在孟泰公园1年发生2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表土内越冬。第2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6月上旬是幼虫网幕始见期,6月中旬~7月下旬是第1代幼虫为害盛期,第2代成虫7月下旬开始出现,8月下旬~9月初是第2代幼虫为害盛期。由于美国白蛾繁殖快、易传播的特点,在防治美国白蛾上,在孟泰公园对虫性加强了监测,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过程中,重点检查了园内杨树、柳树、京桃、垂榆等树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幼虫危害,及时防治。充分利用美国白蛾幼虫在4龄前群居于网幕内取食活动的特性,结合监测调查,进行剪网幕的人工防治方法,及时进行清除病虫枝,销毁网幕。对4龄前幼虫使用灭幼脲Ⅲ号5000倍液喷洒防治。另外,在高发期时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

2 孟泰公园植物病害调查

对公园内各种植物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记录病害种类、病原种类、寄主名称、病害程度、发生时期等。

在孟泰公园草坪锈病主要为害草坪草叶片、叶鞘,严重时也侵染茎杆和穗部,造成叶片枯黄甚至枯死,草坪变稀疏,严重影响草坪景观。

孟泰公园在防治草坪锈病方面,遵循“预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病害发生规律,抓住其薄弱环节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将病害控制在造成为害之前。在草坪生长期特别是锈病高发期内,孟泰公园每天注意对草坪的观察,争取早发现、早防治,将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此外,及时修剪草坪,保证草坪通风透光,也可剪去一些病组织,降低了草坪湿度,并进行科学施肥、浇水,提高草坪草的抗病性。7~9月份是孟泰公园草坪锈病易发生季节,尽量减少灌溉次数,雨季及时排涝。药剂防治是防治草坪锈病的最有效措施,2012年大面积发生草坪锈病,采用了向叶面喷洒25%粉锈宁800~1000倍液,使草坪锈病得到了很有效地控制。

通过这次调查在以后的公园病虫害预防及防治工作中,继续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加强园林绿化病虫害治理的防治工作,使病虫害治理工作逐步完善,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综合治理

随着荥阳市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城市绿化面积也在逐年增加,高标准、高质量的园林绿地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既美化了环境,又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园林植物常常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影响了它们的观赏效果。为求快速抑制害虫的发展,在防治措施上长期使用高效、高毒的化学农药,使植物与昆虫之间形成的生物链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为害加重。同时天敌数量锐减,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深入荥阳市各处园林绿地,对园林植物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荥阳市植物园、荥阳市刘禹锡公园、荥阳市象棋公园、荥阳市各处街头游园绿地、市区主次干道行道树等。

1.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取普查与取样2种方法。普查是对全部调查对象中的各种植物进行全面调查。调查各种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情况,对整体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取样是对发生病害的植株进行取样调查,调查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2 危害荥阳市园林植物的害虫种类

2.1 红蜘蛛

危害树种有桧柏、侧柏、油松、月季等,发生时间为4月初。

2.2 蚜虫

危害树种有国槐、栾树、桃树、杨柳树、松树等,多发于夏季。

2.3 介壳虫

危害树种有云杉、胶东卫矛、金叶女贞、西府海棠、白蜡等,多发于高温高湿季节,一般在3月中旬、5月中旬、8月中旬和10月中旬易发病。

2.4 蛀干害虫

如松六齿小蠧、柏肤小蠧、合欢吉丁、花曲柳窄吉丁、光肩星天牛、锈色粒肩天牛等,多发于5~7月间。

2.5 地下害虫

蝼蛄、蛴螬、地老虎、马陆虫等,常年都有危害。

3 园林植物害虫的综合防治办法

3.1 苗木检疫

通过行政手段对苗木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园林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防止本地病虫害对外地扩散和新的病虫害侵入本地。

3.2 组织建设

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和防治监测队伍,完善药械的配备工作。

3.3 园艺措施

(1)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2)按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树种和密度,营造混交绿化效果,避免树种单一化。(3)用无病虫害的壮苗进行绿化。(4)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和修枝等措施加强对中幼龄林的管理,促进植物生长。(5)及时清除绿地中的病虫木,改善卫生条件。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植物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各种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鸟类等天敌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整个植物系统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园艺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减少了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数量。

3.4 化学防治

以生物农药、无公害农药、特异性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因地制宜的选择和灵活机动的防治方法。

3.4.1 喷药防治措施。对于一些食量大、繁殖代数多、虫口密度大、来势猛,能在短时间内吃光、吃花树叶或黄叶、焦叶、落叶等,严重影响园林景观的园林植物害虫,采取喷药防治措施。

3.4.2 埋药和浇灌防治措施。埋药和浇灌防治措施主要是将铁灭克、涕灭威、呋喃丹等长效、内吸、广谱的颗粒剂农药埋施在地下植物吸收根最多处,通过植物根系对药液吸收、运输、传导到植物的各个部位,使害虫在取食时中毒死亡来达到控制其危害的目的。

3.5 生物防治

引进园林植物害虫的天敌,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多栽植蜜源植物,多使用生物制剂(如BT乳剂)和对人、植物、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的药剂(如灭幼脲),控制植物病虫害,从而增加益鸟、寄生蜂等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的数量,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效果。

3.5.1 天敌昆虫。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3.5.2 益鸟。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雀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5.3 性外激素的应用。应用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舞毒蛾信息素制作的诱捕器,捕杀杨透翅蛾和舞毒蛾效果良好。

3.6 物理防治

3.6.1 人工捕捉幼虫、成虫。当害虫的数量小时,可根据害虫的各自特点进行捕杀。

3.6.2 黑光灯诱杀。金龟子、蝼蛄、地老虎等的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于成虫盛发期可置黑光灯进行诱杀,晴朗无风闷热天气诱集量尤多。

3.6.3 利用蝼蛄趋向马粪的习性,圃地内挖垂直坑放入鲜马粪诱杀,还可在圃地栽蓖麻诱集金龟子成虫。

3.6.4 糖醋液诱杀。在春季用糖、醋、水按1∶3∶10的比例配成糖浆,加入0.01%的50%甲胺磷或0.5%的90%的敌百虫液,于晴天的傍晚放在草坪内的不同位置诱杀(注意液体一定要有专人负责,以免造成其他伤害),在每200m2幼苗地放置一盘,次日取回,可有效诱杀金龟子和地老虎。

3.6.5 毒饵诱杀。667m2用碾碎炒香的米糠或麦麸5kg,加入90%的敌百虫50g及少量水拌匀;或用50%的甲胺磷乳剂60g混匀,傍晚撒于花木幼苗旁,对蝼蛄、地老虎的防治效果很好。一般在傍晚无雨天,在田间挖坑,施放毒饵,次日清晨收拾被诱害虫,并集中处理。

(收稿:2013-06-27)

参考文献:

[1]徐明慧主编.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2]宋建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棚蔬菜;根结线虫;调查研究;防治对策

保护地蔬菜生产,从1989年寿光市三元朱村开始,至今在全国各地温室大棚的推广,经历了20余年,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和蔬菜加工、农资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护地蔬菜生产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各类新鲜的蔬菜。几十年来人们分享蔬菜种类丰富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蔬菜安全问题。近些年时常爆出“毒韭菜”、“毒黄瓜”、“毒豆角”事件,反映出菜农对蔬菜安全生产问题的淡漠。保护地蔬菜连续重茬种植的特点,导致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日趋严重。为防治各类病虫为害,人们往往滥用剧毒高毒农药,结果导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降低品质、影响蔬菜出口创汇,更严重的是危害人们的健康。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的调查报告指出,“根结线虫病已成为我省保护地设施栽培上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是实现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产品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限制因素。”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蔬菜根结线虫的危害情况,提出更安全的防治策略,项目组成员分别到山东寿光、苍山、济南等蔬菜老产区进行针对性调研,通过与农户交流、室内实验等方式,全面调查了解当地蔬菜根结线虫危害情况。结果如下:

1 蔬菜产地调研

项目组成员多次到寿光蔬菜老产区进行针对性调研,通过与农户交流、亲自实践等方式,调查了解当地蔬菜根结线虫危害情况。每个基地调查20户。

1.1 调查内容

调查农户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几种方式,包括常见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有哪些,农业部禁止使用的溴甲烷、呋喃丹、甲胺磷等高毒农药是否还在使用;物理防治措施和生态防护措施有哪些,抗线虫品种有哪些等,分析归纳各种防治方法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实际效果。

1.2 根结线虫危害情况调查结果

2014年夏天以来,我们对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为害、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蔬菜根结线虫病在山东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特别是寿光蔬菜基地,据报道其寄主植物有114科3000多种,已成为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大障碍。据调查,寿光市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是蔬菜大棚,蔬菜大棚占家庭总收入的90%。一个蔬菜大棚的西红柿每亩年收入约平均在4-8万左右,黄瓜8-15万左右。蔬菜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茄子、丝瓜、辣椒、彩椒、豆类蔬菜等等,瓜类还有茄类容易得根结线虫病,而且危害较严重。大棚外的蔬菜也发生根结线虫病,花生、西瓜较严重,易得花生根结线虫病或者西瓜根结线虫病。蔬菜大棚生产时间越长,它的得病几率就越高,蔬菜大棚的年龄与发病成正比。除了根结线虫病,炭疽病、疫病、病毒病等,对蔬菜的生产有严重影响。

经调查得知,蔬菜大棚内多年连作、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不注意控制虫源,是造成根结线虫病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我省温室大棚内为害蔬菜的线虫主要有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根结线虫的危害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蔬菜根部形成串珠状米粒大小的根结,或者形成肿大的块状根结。根部受害后输送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下降,地上部叶色变发黄、植株矮小、生长势弱,严重时植株可萎蔫、枯死。根结线虫常危害茄类、瓜类等20多种保护地种植的蔬菜,一般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基本绝收。另一方面,根结线虫能与真菌、细菌、病毒相互作用造成复合侵染,常常加重瓜果菜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和危害,造成更大的损失。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根结线虫给世界农业造成的损失大约每年有1000亿美元(2000年调查资料),根结线虫给我国温室大棚蔬菜造成的损失逐年上升但至今无人统计[1-3]。

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生产上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防治为辅,化学防治的后果是农药残留高(如呋喃丹),严重影响蔬菜安全和蔬菜出口。因此,探索一条以农业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势在必行。

2 室内实验

项目组成员去寿光市各县区蔬菜基地调查期间,采集病土并带回实验室,病土来源于西红柿、黄瓜、芹菜等棚土,病土被分成10份,分别装在花盆里编号,购买了番茄、黄瓜、南瓜、丝瓜、落地生根等种子或种苗。

2.1 落地生根抗根结线虫实验

查阅资料发现落地生根可以拮抗根结线虫,用于蔬菜间作,防止线虫扩散,我们进行了感染实验,落地生根2014年5月种植在含有根结线虫的病土中,2015年3月检查根部感染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根结线虫未感染落地生根(图1)。

2.2 瓜类培养根结线虫实验

同时把黄瓜、丝瓜、南瓜等瓜类种子播种在病土里,1个月后观察根部侵染情况(图2)。结果表明瓜类普遍易感。

图1 落地生根未感染情况 图2 1个月后黄瓜根部感染情况

2.3 抗病品种实验

调查得知,黄瓜一般通过嫁接在黑籽南瓜苗上获得一定的抗性。近几年培育出一批抗线虫番茄新品种,仙客1号、佳红6号、仙客5号和仙客6号等,段玉玺采用温室内盆栽番茄人工接种法,鉴定了北方地区栽培的90个番茄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程度。结果表明,粉太郎1号、粉太郎2号、园艺先锋、0745、金冠1号和百利2号表现高抗;06春展8号、06秋88、以色列405、金冠5号和金冠7号表现抗病;其余品种表现感病或高感,无免疫品种[4]。

我们项目组成员购买了研四、德瑞特、农家乐、摘不败等黄瓜品种,进行了两个月的种植感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抗线粉王、凯美瑞等西红柿品种,研四、德瑞特等黄瓜品种,均比较抗病,根结少。

3 无公害综合防治实验体系探索

通过调查和实验得知,蔬菜根结线虫病一旦传染上,很难根治,可以尽量控制传染源避免它的传播与发展,发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优势,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实现无公害生产。

3.1 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措施主要有选择抗病品种、土壤改良、高温闷棚、深翻底土、增加客土、更换新土;与抗线虫的葱类、菊科等植物间作套种;水旱轮作、大棚内外建隔离带;改变浇水方式;秸秆废弃菌袋煤渣无土栽培等。

3.2 生物防治

阿维菌素(爱福丁)具有渗透性,不能滥用,必须在国家规定的剂量内使用。育苗期、定植时,生长期的合理的用药量和时间间隔。

3.3 化学防治

禁用高毒农药,探索合适的剂量、用药时机和关键技术,既能治虫又不造成公害。对于化学防治,大部分杀线虫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少部分用于种子、苗木处理和在植物生育期喷雾。根据实际问题使用,非熏蒸药剂,要在定植前使用,均匀施药,对人体有毒的药物要安全用药。根结线虫已对许多杀线剂已经产生了抗性,效果不理想。所以暂时还没找到能够彻底防治的方法,只能采取保守措施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根据调查结果和上述实验结果,只要严格限制虫源就能控制住以根结线虫为主传播的土传病害。因此主张从抗病品种选择、无虫育苗、棚地灭虫、建隔离带,到间作套种、生长期的栽培管理、测土施肥施药、增加腐熟绿肥,农具不出棚、消灭病残体、定期轮作等方面,多措并举建立全程无病虫害监管体系。多增加农业措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刘维志,赵洪海,冯桂芳,等.山东省蔬菜寄生线虫种类[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2]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phelenchoides nematode from China[J].动物分类学报,2009,10,34(4):709-711.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棚;立枯;菌核软腐;灰霉;抑菌试验

大棚作为政府移民扶贫项目之一,九十年代在万州区消然兴起,现在由仅万州区农业局建和农业局指导建大棚至少有600个以上,大棚内小气候湿度较高,可提早蔬菜上市,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大棚高湿和相对春夏仍较低温的环境,为苗期病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苗期病害严重威胁育苗生产。通过对42个大棚田间调查,室内病原培养,选取农民对蔬菜上使用的8种杀菌剂进行抑菌试验,为大棚蔬菜育苗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98年12月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大棚面积、棚龄、育苗种类、大棚内外环境,病害发生情况,防治情况,调查辣椒、茄子苗床,采用五点取样,每点100株,分别计算辣椒、茄子的平均病株率。

1.2 供试培养基及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

1.2.1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g,蔗糖15g,琼脂17g,水1000ml。

1.2.2 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分别采集菌核软腐(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clib.)de Baey,立枯(Rlizoctonia sclani kuhn),灰霉(Botrytis cinerea Pers.)病害新鲜标本,分离纯化,其中立枯和菌核软腐病菌在20℃恒温培养,灰霉7-10℃常温培养。

1.3 供试药剂及浓度

1.3.1 供试药剂:根据调查用药情况,在市场上选购8种药剂,均为可湿性粉剂,日本产50%速克灵,安徽阜阳产杀菌大王,湖南汀研访华团产苗床消毒剂,日本产75%百菌清,哈尔滨天霸化工产90%灰霉灵,河南蔬菜瓜类推广协会产90%猝倒立枯灵,川化工产50%多菌灵,四川国光50%代森锰锌。

1.3.2 供试浓度:根据大家指导浓度,灰霉灵600x,猝倒立枯灵1000x,杀菌大王750x,速克灵1000x,多菌灵700x,苗床消毒剂400x,代森锰锌350x,百菌清1000x。

1.4 试验方法抑菌圈测定方法

用打孔器将分析用滤纸制成5mm的滤纸片,放入各种药液充分浸润,并在分析用滤纸上自然风干,风干后放在平板培养基上,在平板培养基中心接种直径5mm菌种,温度10-14℃常温培养,5d后观察测量各药剂的抑菌圈直径。

2.结果分析

2.1 田间调查结果

2.1.1 调查发现,大棚面积在0.2-0.5亩之间,42个大棚有39个为当年新建棚,育苗种类主要有茄子、辣椒、生菜、黄瓜、芹菜、莴笋等,大棚选择在北风向阳处,但大棚四周排水沟浅,排湿差,大棚内箱面不高,湿度大,雾滴多。

2.1.2 调查情况,蔬菜苗期以立枯、菌核软腐、灰霉为主,其中立枯主要为害茎基部,菌核软腐为害茎中上部分叶片,引起死苗率高,灰霉主要为害叶片,移载后,随气温升高,湿度降低,症状将逐渐消除,三种病害多为混合发生,以病棚率83.3%,辣椒发病株率立枯38.0%,菌核软腐30%,灰霉21.3%,茄病株率立枯41.0%,菌核软腐35.5%,灰霉12.0%,病害在田间呈地均匀分布。

2.1.3 用药情况,蔬菜站、农技站、供销社推荐用药有灰霉灵、猝倒立枯灵、百菌清、速克灵、多菌灵、苗床消毒剂,农户实际常用药有灰霉灵、多菌灵、猝倒立枯灵,用药时间多在发病后喷雾防治,有12个大棚撒草木杰防治。

2.2 不同药剂对立枯病菌生长抑制作用(见表Ⅰ表Ⅱ)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药剂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苗床消毒剂,多菌灵对菌丝抑制作用最强,猝倒立枯灵、灰霉灵、速克灵有较强抑制作用,代森锰锌、杀菌大王、百菌清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

2.3 不同药剂对菌核软现菌生长抑制作用(见表Ⅲ表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药剂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苗床消毒剂对菌丝抑制作用最强,多菌灵、速克灵、灰霉灵、猝倒立枯灵次之,其它药剂效果较差。

3.讨论

(1)大棚相对低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是立枯、菌核软腐和灰霉发病的主要原因,从新建大棚情况看,应加深排水沟,提高厢面,降低湿度,减少雾滴。

(2)立枯和菌核软腐发病率高,引起死苗率高,应重点预防。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8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树立既快又好的科学防灾思想,突出重点作物、重大病虫、重发区域、细化措施,加大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工作力度,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集成技术,推进统防统治,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保障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任务

主要任务:主要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三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均衡发展,每县不少于50个,同时建立面积不小于5000亩的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防治示范区。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专业化示范区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周边区域下降20%,防治成本下降20%,生物农药使用率达到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药剂使用率达到100%。

具体目标: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防治平均效果达到85%以上。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15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8%以内,小麦纹枯病病茎率控制在10%以内,穗蚜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内;玉米螟虫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内;油菜菌核病病指防效达75%以上;花生蛴螬每平方米控制在4头以下;玉米螟虫防治效果达85%以上;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大大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三、工作时间

为及时掌握农作物病害虫情,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按以下时间进行监测。

(一)午季作物

小麦纹枯病、麦圆蜘蛛、小麦蚜虫从3-5月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防治时间抓住3月份;小麦赤霉病从4月-5月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4月中下旬。

油菜菌核病虫从3月份调查叶病株率,4月初-5月上旬调查茎病株率,防治时间抓住3月下旬至4月上旬。油菜蚜虫于3月-4月期间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4月下旬前后。

(二)大秋作物

水稻二化螟于4月下旬至5月份、6月下旬至7月份两个关键调查期,包括秧田卵块调查,大田枯心率、枯鞘率调查,防治时间抓住5月下旬、7月中下旬两个时期。水稻纹枯病从6月-8月份调查病株率,防治时间抓住7月中旬前后的关键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于6月-9月份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月中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两个关键期。

棉花于5月期间进行苗期病害调查,从6月-8月期间进行棉蚜、棉叶螨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月份,棉铃虫从6月-8月份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8月份。

花生蛴螬于7月份挖兜调查2-3次,根据虫情进行生物防治。

玉米螟从6月初开始,做好春、夏玉米的调查,根据虫情抓住喇叭口期进行防治。

(三)蔬菜

根据近几年来的观测,蔬菜病虫害的种类较多,重点要抓住以下5种虫害的调查和防治指导:菜青虫和菜蚜要抓住5月1日-6月30日和9月1日-10月30日两个时间段,小菜蛾要抓住5月1日—6月20日和9月10日-10月30日两个时间段,红蜘蛛的主要时间段是4月20日-8月30日,甜菜夜蛾的主要时间段是6月20日-8月30日。

对以上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的同时,每周市、县站要对全市进行普查,点、面结合对全市的病虫害发生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具体防治时间,落实好防治。

11月底完成年度防治工作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为完成年重大病虫害防治任务,确保防治效果,全市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监测和信息通报

根据今年病虫害发生新情况和新任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制,加强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的监测,及时开展虫情、病情会商,准确中期和短期预报,及时将有关信息上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农网、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真正做到虫情及防治技术家喻户晓。

(二)强化技术指导

针对关键季节,关键病虫和关键防治环节,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市、县(区)植保部门要建立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要强化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基础、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组装,引导农民选用科学防治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充分展示综合防治技术效果,提升农业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水平。

(三)建立示范片,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快速发展

今年在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季节,要建立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区,召开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现场会,每个县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5000亩,同时抓好面上辐射带动,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快速发展,确保专业化防治目标实现,切实提高防治到位率。各县区要因地制宜,创新防治机制,大力推广县杨庙镇豸铺村机防队和丰乐镇新仓村、严店乡社会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探索植保专业防治队、植保协会、植保合作社等多种专业化防治组织形式,大力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为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我市仍将出台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购置植保机械的奖补政策,以促进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四)充分作好防治物资准备

根据今年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预测好所需农药品种及数量,提前与农药、药械供应企业衔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备足防治所需物资,各地要提前制定重大病虫防治药剂的统一供应方案,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购药,统一防治。对突发性病虫害,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及时调动植保机防组织,依照植保部门推荐对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组织各村、组统一购药,按批发价格统一供给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进行统一防治。确保各项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地展开。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爱苗;阿立卡;小麦病虫害;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32-01

为评价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效果示范方案对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和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效果,及其对小麦安全性的影响,特进行药剂防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安徽省凤台县凤凰镇高皇村一农户的麦田。试验地为水稻土,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9%,pH值6.7,前茬作物为水稻,收获时间为2011年10月6日。小麦品种为烟农19。2011年10月21日播种,机械条播,播种量225 kg/hm2,2011年11月3日出苗,施药当天天气晴。防治对象为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和小麦吸浆虫。

1.2 供试药剂

爱苗(先正达公司提供),阿立卡(先正达公司提供),5%井冈霉素(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公司生产),啶虫咪(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分别于小麦拔节期喷爱苗300 mL/hm2、小麦齐穗期喷爱苗300 mL/hm2+阿立卡150 mL/hm2(A);小麦拔节期喷5%井冈霉素3.75 kg/hm2、小麦齐穗期喷5%井冈霉素3.75 kg/hm2+20%啶虫脒300 g/hm2(B);以喷清水为对照(CK)。不设重复。药剂处理区长105 m,宽15 m,面积1 575 m2,空白对照小区面积为340 m2。

1.4 试验实施

防治病害施药在2012年4月6日,施药时小麦处于拔节期;防治虫害施药在2012年4月25日,施药时小麦处于齐穗初花期。用机动喷雾器施药,用水量225 L/hm2,喷雾均匀周到[1-3]。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1.5.1 病害防治效果的调查。施药前和施药后7、14 d分别进行纹枯病病情指数调查,在处理区内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 m行长,在其内随机取10秆主茎,共50秆,逐秆逐叶调查记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4-6]。

1.5.2 虫害防治效果的调查。施药前和施药后7、14 d分别进行蚜虫虫口基数和残虫数量调查,在处理区内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 m行长,在其内随机取10秆主茎,共50秆,逐秆逐叶调查记录,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1.5.3 作物药害调查。施药后7 d观察是否有药害。参照药害级别,于每次调查中同时调查药害。

1.5.4 增产效果调查。调查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示范方案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实地测产,并进行考种,计算理论产量,同时评价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防效

试验区烟农19小麦品种未发现锈病、白粉病,因前茬是水稻,且试验地地势低洼,纹枯病发生较重。处理A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明显,药后7 d调查,防治效果达到58.9%,药后14 d调查,防治效果达到76.2%,明显高于处理B的防治效果(表1)。

2.2 虫害防效

各处理基本无吸浆虫发生,红蜘蛛虫量较少,主要是蚜虫的危害。处理A防治小麦蚜虫效果明显,药后7 d调查,虫口减退率达到79.2%,防治效果达到78.7%,药后14 d调查,虫口减退率达到86.4%,防治效果达到85.3%,明显高于处理B的防治效果(表2)。

2.3 对小麦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处理A对小麦具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在小麦成熟期进行调查,处理A在小麦株高、穗长、小穗总数等方面,与处理B和CK无明显差别,但结实率、穗粒数、千粒重明显高于处理B和CK,特别是能够促进小麦籽粒饱满,增加小麦的千粒重(表3)。

2.4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明显,且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调查,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增加产量2 220 kg/hm2,增产率达到40.94%,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可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表4)。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明显,且能够延长小麦功能叶的作用时间,促进小麦后期生长,增加小麦的粒重,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可以大面积推广。

建议将方案中用爱苗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时间提前到小麦分蘖盛期。

4 参考文献

[1] 苏增朝.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主要病虫害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33(3):44-49.

[2] 李军,诸茂龙.化学药剂拌种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39-541.

[3]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等.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病虫防控效果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197-2201.

[4] 秦海英,程献云,谢文芳,等.药剂防治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0(8):58-59.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10篇

(一)为防止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暴发成灾,及时、有序、高效处理突发灾情,保护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维护人民利益确保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省农作物生物灾害应急防治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涉及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预防、控制各方面的工作。

(三)本预案所称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斜纹夜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蝗虫、田鼠,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豚草等危险性植物检疫对象应急防治预案另行制订)对粮油、茶叶、中药材、瓜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农业生物灾害。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县级重大灾情:

1、水稻重大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和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趋势为大发生,成灾(指造成产量损失30%以上,以下同)面积达到辖区水稻播种面积的25%以上;

2、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斜纹夜蛾、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以及其它突发性病虫害发生趋势为大发生,成灾面积达到辖区该作物播种面积25%、且达5000亩以上;

3、蝗虫:飞蝗连片发生面积达500亩以上;土蝗每平方米大于20头发生面积达1万亩以上;

4、农田鼠害:春季鼠密度达到15%以上,或秋季鼠密度达到25%以上,发生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

5、特殊情况需要划为县级重大灾情的。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府办、农业局、财政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本辖区内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的应急防治及相关工作。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县农业局相关科站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提出应急工作计划;负责掌握全省特别是邻近县市农业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信息,做好病虫鼠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情况;做好信息报送、传递等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应急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分工及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县府办牵头,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参加。

主要职责:检查督促各成员单位对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协调新闻宣传报道,维护社会稳定;督查防控处置经费、物资储备和使用情况。

2、灾情调查组: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

主要职责:调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组开展灾情调查,确定致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咨询。

3、灾害防控组:县农业局牵头,卫生局、交通局、公安局、工商局等单位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灾情监测和灾情划定,组织力量及时开展防控,督促防治技术与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做好防控物资运输,提出生产补救措施,做好灾区社会治安维护;发生鼠害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增强公众防范意识。

4、物资保障组:县财政局牵头,由县民政局、农业局、交通局等组成。

主要职责:筹措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经费;协调监管防控物资调运、发放和处置经费的使用;负责对受灾后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救济。

三、应急响应

(一)灾情报告

各乡镇政府要按照病虫鼠测报规范确定人员负责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工作,当监测发现重大病虫鼠害有大发生趋势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24小时内派出技术人员到有关乡镇田间进行初步调查,3天内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核实,确定为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的,立即向县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农业部门报告。

(二)预案启动

县农作物病虫鼠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启动。办公室和各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按下列程序开展工作:

1、灾情调查:在灾区进行灾情调查,认真分析农作物苗情、病虫鼠害发生情况,结合病虫鼠害发生规律、流行学、当地地理、作物布局、气候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灾情发生的原因。对可能引起病虫鼠灾害的各项因子,包括病虫鼠害源、传播及流行的媒介和途径等进行跟踪调查。

2、划定灾情发生区域

根据农作物灾情发生的程度和危害情况,按照防治侧重点和措施的不同,将发生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监控防治区。

⑴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以灾区为主的大发生区、菌源区和流行蔓延区。

⑵一般防治区:以发生灾害的重大病虫鼠害的发生特点、作物、地理、气象等条件分析确定的病虫鼠害将要大发生的区域。

⑶监控防治区:可能要偏重发生的区域和偶发区。

3、开展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提高治理工作成效。针对不同的病虫鼠害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⑴在重点防治区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为主的应急措施,切断病虫流行的传播途径,对菌虫源区和流行蔓延区实施全面化学防治,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测报、统一施药技术、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时间,遏制病虫鼠害暴发流行;

⑵在一般防治区采取可持续控害技术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应急措施;

⑶在防治监控区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⑷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确定的其它应急防治措施。

4、生产自救:农业部门要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及时提出生产自救措施,事发地乡镇政府要根据技术补救措施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自救,有关部门及时调拨生产自救所需物资,新闻单位要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向全县开展宣传。

(三)善后处理:

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灾情发生后,乡镇政府应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工作,对发生生产生活困难的农户,上报民政部门,给予相应救助。

(四)应急结束

整个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办公室提出结束应急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四、应急保障

(一)技术保障

县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检定预测、预警预报和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并进行防治技术培训。建立农业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重大病虫鼠灾害发生后原因分析和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二)人员保障

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确保精干力量,积极参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植保技术干部队伍,完善农作物病虫鼠害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体系,强化植物保护专业技术的组织基础。

(三)物资保障

建立县农作物重大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制度,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物质储备的重点是:用于病虫鼠灾害应急防治所需的农药、杀虫灯、大中型机动喷雾设备、手动喷雾器、鼠夹、防护服和手套等农药和药械物资。

(四)资金保障

县财政要确保灾害防控物资及灾情调查等应急防治所需经费。

五、附则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文山松毛虫;监测;防治方法

文山松毛虫是文山州主要的病虫害之一,也是日者镇最主要的松林病虫害。通过对文山松毛虫10年来的监测防治,松毛虫每隔3~5年爆发1次,而且遭遇极端天气后果更严重。2009年、2013年,日者镇松毛虫大面积暴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但在县政府、县森防站的大力扶持下,在日者镇实施了大范围的药物防治,对文山松毛虫病虫害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除了采取药物治疗,还要加强对文山松毛虫的监测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缓解文山松毛虫给林木种植户造成的损失。

1 文山松毛虫调查现状

通过对日者镇文山松毛虫的病虫害调查结果表明:日者镇每年都有松毛虫出现,高发期在每年的2~3月和7~8月,但较少危害松树。2009年、2013年,松毛虫病虫害发生面积为533.33hm2、713.33hm2。文山松毛虫病虫害的爆发区域主要在日者、打磨山2个地方,达到严重危害程度的有河边村、水塘村、打磨山村,2015年没有发生文山松毛虫害。

从调查数据分析,2016年,日者镇松毛虫不会出现大面积病虫害现象,但仍然有部分林地的虫口密度偏高,极易发生虫灾。针对此种现象,根据松毛虫的调查结果,部分松林地采取预防性防治。与此同时,加大对松毛虫的监测力度,并建立文山松毛虫监测信息系统,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治理病虫害。

2 文山松毛虫监测

2.1 文山松毛虫虫害发生时间段监测

日者镇的地貌特征多为山地,因此,松树的种植量较广,因而每年的文山松毛虫病虫害爆发期一到,会有大批量松树受到病虫害的威胁。通过对文山松毛虫虫害的调查发现,每年文山松毛虫病虫害发生时期多半集中在2~3月、7~8月,而7~8月由于气温较高,雨量丰沛,是文山松毛虫活动频繁期,这时段给松树造成的威胁最为严重。根据2013年文山松毛虫调查人员对该时间段的病虫害统计发现,轻度病虫害松木区713.33hm2、重度病虫害区2002。由此可见,本次病虫害不仅波及范围大,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2 文山松毛虫病虫害的固定监测点与临时监测点

为了更加准确获知文山松毛虫病虫害爆发时间,减轻虫害对松木造成的影响,需要对文山松毛虫进行全方位、及时地监测。对文山松毛虫病虫害严重区域设立固定监测点,重点监测每年文山松毛虫爆发的2个高发期,如果在固定监测点发现虫情,在调查各个临时监测点。在高发期,每10天监测1次虫情,并向县森防站报告。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及时巡逻林区,发现虫害及时上报林业站,林业站接到报告后2天内到场落实,确定后向县森防站电话汇报,并填写监测报告,注明发生村寨、林班、小班、面积、虫口密度等情况,并上报县森防站,以便森防站及时调运药品进行防治。

3 文山松毛虫的防治方法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文山松毛虫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文山松毛虫自然天敌种类异常丰富,数量庞大,是松林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松木种植人员通过保护文山松毛虫天敌,实现松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借助食物链,达到消灭文山松毛虫的目的。除了天敌防治外,文山松毛虫病虫害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剂,例如,采用“森得宝”粉剂治理病虫害。

3.2 营林防治

文山松毛虫病虫害的爆发每年都有1~2个重灾区域,针对重灾区域的松树种植可以选择稀疏种植或者种植其它树木,形成混交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文山松毛虫的侵蚀。另外,为最大限度降低文山松毛虫对松木的破坏,需要提高林分郁闭度,增加松树的抗虫性,进而形成一个复杂但稳定的松林生态系统,也可以改造低产林,重造经济林或速生丰产林,起到改造松毛虫虫源地的作用。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12篇

1材料与方法

1.1早春烟蚜虫源基数调查。在计划确定为大田系统调查烟地的周边区域,选择油菜、杂草、菠菜3种冬季植物,在有翅蚜迁飞以前(一般在4月上旬左右)调查一次。

1.2烟蚜及天敌田间系统、蚜传病毒病(PVY+CMV)田间系统调查。于预测圃中从移栽后开始调查,每5d调查一次,至烟株打顶后结束。记录有翅蚜、无翅蚜及天敌种类和数量,天敌昆虫按类只记录有效虫态。烟蚜和蚜传病毒病调查在同一预测圃中进行,两者每次调查时间同步。

1.3有翅蚜迁飞调查。从有翅蚜迁飞前开始,到烟株打顶后结束。采用黄皿诱蚜法。1个点设置2个黄皿,有翅蚜迁飞前至烟苗移栽前在苗床区内诱蚜(苗床为预测圃附近育苗点),烟苗移栽后,再将黄皿移入预测圃中继续诱集。每5d调查并收集蚜虫一次(于下午同一时间进行),每次记数后将蚜虫清除。黄皿为圆盘形,用铁皮制作,直径35cm,高5cm,于皿高2/3处打一溢水孔,并将孔用60目砂网封住,皿内底部及内壁涂黄色油漆(柠檬黄),外壁涂黑色油漆。皿内盛皿高2/3左右的清水,用木棒支架于田间,皿距地面高度为1m,两皿相距30~50m,当皿内颜色减弱时,用新涂黄皿更换,及时换水与补水。

2结果与分析

2.1苗床期主要病害调查结果培育出健壮无病、适合移栽的烟苗对优质烟叶的生产至关重要,加强苗期病害防治是烟叶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表1可知,苗床期各病虫害控制情况较好,发生比较严重的虫害为蚜虫,受害株率达到0.18%,其他各种病害发生率都较低,各病害病株率不足0.05%。做好播种前期浮盘、大棚、育苗池等的消毒工作,加强苗期管理,尽最大可能预防、控制各病害的发生。

2.2大田期地下害虫调查结果烟草地下害虫是烟草苗期及大田前期的主要害虫,主要取食烟苗根茎,造成烟田缺苗断垄,既增加了移栽后烟苗的查补工作量,又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质量[3]。由表2可知,在施秉烟区地下害虫主要为地老虎,金针虫的危害较小,应重点针对地老虎进行有效防治,兼顾金针虫等其他地下害虫的防治。在各地块类型中,以连作田地下虫害发生最严重;水田地下害虫危害率最低,调查结果为0,轮作地地下害虫发生率仅高于水田。在地下害虫的防治中应加强轮作、适当休耕。

2.3大田期TMV、PVY、CMV、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调查结果TMV、PVY、CMV、青枯病、黑胫病、赤星病这些烟叶生产中常见病害都有发生,不同的品种、土壤类型、轮作年限病害发生情况各异。由表3可知,施秉地区烤烟品种云烟85各病害发生情况较重,在产区应适当加强品种的合理布局,预防单一品种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在各土壤类型中,黄粘土的发病率相对其他土壤类型要高,应加强对其病害的防治;随着土地连作年限的增长,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应采取科学的种植制度,合理轮作、休耕。

2.4大田旺长期中期烟蚜、烟青虫及其天敌调查结果通过大田旺长期对烟蚜、烟青虫的调查可知,烟株有烟蚜率较高,达到35.87%,平均每株烟上有3头以上的烟蚜,其中有翅蚜、无翅蚜量分别为0.13、3.48头/株。烟青虫受害株率较低(6.27%),但在其受害烟株上平均每百株烟有4头以上烟青虫幼虫,且烟青虫直接取食烟叶,造成烟叶破损,对烟叶的生长、品质危害较大。对烟蚜、烟青虫的天敌调查发现,寄生蜂茧数量为0.54头/百株,天敌数量较少,因此在烟叶生产中应适当加强烟蚜、烟青虫的防治。

2.5早春烟蚜虫源基数调查结果由表4可知,各冬季作物(植物)能为烟蚜提供过冬宿寄环境,尤其是有翅蚜的寄宿过冬量较大。其中杂草、菠菜为主要的蚜虫源地,在烟叶种植前应做好杂草的消除工作,冬季种植菜地应适当远离烟草育苗、种植地块。

2.6烟蚜及天敌田间系统调查结果在适温范围内,昆虫的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昆虫的发育速率会受到发育上限温度的抑制。有研究认为26℃是烟蚜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种群增长最快,温度超过28℃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在施秉地区从4月份开始气温回升,烟蚜总量逐渐增多,6月初进入顶峰,进入7月后烟蚜数量呈减少趋势(表5)。烟蚜天敌随着烟蚜数量的增大也出现增多的趋势,但在总量上偏少,在有的时间段甚至没有烟蚜天敌的出现。应加强农田生态系统的合理建设,繁育更多的蚜虫天敌,积极开展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为烟叶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2.7有翅蚜迁飞调查结果在不利于烟蚜生活的环境条件下,无翅烟蚜长成有翅烟蚜,迁飞到其他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下活寄主上。由表6可知,3~6月间,随着气温的回升,烟蚜群体增大,单一生活环境已无法满足无翅蚜的生长发育,有翅蚜数量增多,迁飞活动加强。从5月底开始有翅蚜迁飞活动进入旺盛期,6月份迁飞活动最强,进入7月后其迁飞活动有所减弱,基本与烟蚜繁殖规律相一致。在下雨与不下雨的天气情况下,有翅蚜的迁飞情况也存在差异,在5d内降雨天数少的比降雨天数多的情况下,有翅蚜迁飞活动相对较强。针对上述情况,在5、6、7月份应加强有翅蚜的防治,预防其发生大规模迁飞造成无蚜烟田的受灾,尤其在干旱少雨季节应加大力度提前预防有翅烟蚜的大规模迁飞。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原因;综合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森林虫害或病害有主动传播或依靠自然力传播和强大的繁殖能力,绝大多数个体被消灭,但剩余个体通过繁殖、数代之后又能迅速传播。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致使病虫害更为加剧。2)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3)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为害虫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4)害虫的遗传特性抗逆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动,适应能力不断增加。

    2 防止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中,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1.1 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 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

    2.1.2 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 从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2.1.3 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

    2.1.4 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 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

    2.1.5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 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2.2 认真开展危险性病虫害疫情监测调查 为切实加强危险性病虫害的防范工作,要及时组织实施疫情监测调查,对林木进行全面、认真普查,对旅游景点进行常年定点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危险性病虫害的疫情动态,以便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现极个别树木枯死,立即取样送上级林业科技部门检验,发现重大的危险性病害后,要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组织的调查培训,并立即对全区林木进行危险性病虫害普查。根据树木危险性病害除治与预防方案要求,全面加强危险性病虫的监测普查工作,实行定点监测、定期巡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疫情并及时彻底除治。

    2.3 及时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2.3.1 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2.3.2 营林措施 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树木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树木枝桠和树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2.3.3 化学药物处理 开始挂设成虫诱捕器,完成林内喷洒化学防治药物。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钦廉林场;病虫害现状;防治措施

Abstract: how to do well the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forest management. The article on the main insect pests forest wooed forest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the relat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 leading to more extensive train of thought.

Key words: the imperial forest;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DF4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病虫害防治,是林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林场的发展。因此,为更高的完成年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把本年度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工作贯彻执行,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科学防治方针,紧紧围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开展工作,切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调查、防治。

1.林场病虫害的现状

钦廉林场下辖九个分场,2011年全场现有林面积724848亩,其中松林面积128672亩,占有林面积的17.8%;桉树面积541099亩,占有林面积的74.6%;荔枝、龙眼面积33736亩,占有林面积的4.7%;其它树种面积21341亩,占有林面积的2.9%。

目前林场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马尾松毛虫、松材线虫、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青枯病、桉树焦枯病、油桐尺蛾、白裙赭夜蛾、荔枝蝽象等7种。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工作,主要是对马尾松毛虫(含松茸毒蛾)、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青枯病、桉树焦枯病、油桐尺蛾、白裙赭夜蛾和荔枝蝽象进行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以及对松材线虫病(含松墨天牛)等进行监测普查。

2.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及实施措施

2.1松材线虫病预防对策

(1)扎实做好疫情监测普查

在全场范围内,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有效的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普查和监测预防工作。必须要实行责任制,全面准确的落实疫情监测责任,完成责任区的划定,同时,按照林场的分布情况,设立常年监测点,将疫情监测任务落实到人。

此外,还定期的组织专业人员对所辖松林进行全面普查,对虫害出现频繁的地区进行重点调查,如果发现枯死松树,必须要及时取样分离镜检,疑似松材线虫病的,按照相关的程序报送业务部门进行鉴定。

在这个过程中,最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照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疫情,就马上向当地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同时配合相关部门迅速组织除治工作。不过,要注意的是,在病虫害的信息上,要特别遵照疫情规定,如果没有得到国家林业局的核准,不得擅自疫情信息。

(2)严格检疫,防止疫情传入

松材线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疫木运输。为控制虫害的蔓延,要对进入林场的松科植物、松木及其制品(包括电缆盘、包装箱等)进行严格的检验制度。林场的检查站要加强对松科植物、松木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如果发现非法调运疫木的必须要坚决依法扣留,同时妥善的处理运输物,有必要的话,要采取隔离措施,尽可能的就地进行除害处理。

(3)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应急机制

为了有效解决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完善林场的松材线虫病预防方案,同时还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防控应急预案,保证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就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林场的所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松材线虫病防治和疫木安全利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林场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能。

(4)松材线虫病防治对策

(1)松褐天牛引诱剂监测

充分利用松褐天牛引诱剂,在把握好引诱时期、诱捕量、诱捕率等方面后,在林场实施。这种引诱剂,能够对产卵期松褐天牛成虫形成良好的引诱活性。一般来说,这种方式主要是在查看松褐天牛的发生时期运用,可以通过调查药剂散布后防治效果,对不同林相中鞘翅目等昆虫类别及环境评价调查,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诱木引诱剂防治

一般来说,诱木要尽可能的择胸径10厘米以下的衰弱木,按照15~20亩1株的规格设置,防治成本大概在2~3元/亩之间,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和松材线虫病发生区的发病率。

此外,还通过这些方式来进行治理:全面皆伐重病松林和孤立发病树木;彻底清除发病松林中的病死树,对病材、病枝、根桩等采用熏蒸、热处理、切片等方法杀死传媒昆虫和线虫;砍伐病区周围松林,或以化学药剂封锁,建立防治隔离带;对发生区实施检疫封锁,严禁未经处理的病材等运到未发生区 ;喷洒化学药剂或采用释放肿腿蜂、施放白僵菌等生物措施防治传媒昆虫幼虫。

2.2 马尾松毛虫防治对策

(1)定期进行监测调查

每年定于3、5、7和9月四次对松毛虫进行监测调查,每次虫情调查前由场森防站发出电话通知,各分场组织以护林员为调查员对各代松毛虫幼虫进行线路踏查,并及时将线路踏查结果通过电话上报场森防站,如果发生有松毛虫危害,场森防站及时组织人员采用临时标准地详查的方式进行调查核实,同时,将调查材料及时整理、汇总,综合分析,发出预测,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有效防治意见或防治措施并组织实施。

(2)发生区的划分

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林分状况、林内植物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天敌及其控制害虫能力以及人为破坏轻重、松毛虫发生特点诸因素,按相对集中的原则,将松毛虫发生区划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3种不同区域。如下表

(3)分区施策

由于林场的面积较大,因此在马尾松毛虫的防治过程中,需要对防治区域进行划分。毕竟不同的发生类型区,会因为松林状况、地理气候环境、人为活动以及监测防治技术水平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防治措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分区防治。按照上述分区,各区应采取的防治策略如下:

①常发区

病虫害调查防治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柳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1自然概况及森林资源现状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8°50′~109°36′,北纬24°26′~-24°50′之间。东与鹿寨县毗邻,西与宜州市、罗城县接壤,南与柳州市柳北区、柳江县相靠,北与融水、融安两县交界。县境东西最大横距79km,南北最大纵距47km。全县土地总面积210378.0hm2。

柳城县地处中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冬短夏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1℃,一年之中最冷是元月份,平均气温10.0℃,最热是七月份,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达39.4℃,极端最低气温-2.5℃。≥10℃的年活动积温6547.6℃。年平均降雨量1368mm,但分布不均,多集中在4~8月,年平均蒸发量1419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76%,无霜期长达317d,年均日照1647h。

据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93115.5 hm2,其中有林地21709.9 hm2,疏林地69.8hm2,灌木林地53682.0hm2,森林覆盖率38.9% ,全县活立木蓄积1310566m3。

2主要森林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主要虫害为马尾松毛虫、松毒娥; 桉树病虫害主要有白蚁、大袋蛾、绿林象甲、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青枯病; 柑桔的主要病虫害有:螨类、潜叶蛾、木虱、蚜虫、柑桔黄龙病。

2.1松树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马尾松毛虫、松毒娥是危害柳城县松林的主要害虫,也是柳城县的主要森林虫害。全县现有松树面积8295.6hm2,2003年暴发了多年来最为严重的虫害,发生面积达7797.7hm2。

2.2桉树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桉树是柳城县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全县现有面积9662.5hm2,桉树病虫害主要有白蚁、大袋蛾、绿林象甲、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青枯病。

1、白蚁主要是对新种植的桉树苗木及第一、第二年幼树的危害明显,危害的林地原树种为松树的迹地更新及低产林改造林地尤为突出,该类型受害率为30~45%,其它林地上的危害率为10~20%。危害症状为整株苗木或幼树枯萎最后死亡,白蚁主要啃食苗木或幼树的根部皮层,导致无法吸收水分。受危害的林分每亩平均株数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且容易形成“残次林”。

2、大袋蛾主要危害第一年及第二年幼树。大袋娥幼虫时期蛀入桉树较幼嫩的顶梢,蛀入木质部并环绕向梢部蛀道,从而影响桉树的生长,容易被风折断,使树木形成“断头树”。

3、绿林象甲是危害隆缘桉的叶部害虫。隆缘桉主要分布在道路两旁,因此对道路绿化影响较大。绿林象甲啃食隆缘桉的叶部,严重的可以吃掉所有的树叶。

5、桉树枝瘿姬小蜂是一种从国外传入我区的新害虫,对桉树生长危害极大(危害桉树的新梢、叶柄及叶脉),受害部位肿大畸形,形成虫瘿,新叶、新梢细小,受害树冠丛枝状,树势衰弱,基本停止高生长,受害特别严重者枝叶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4、桉树青枯病为桉树的癌症,在中龄林、成熟林均有发生,植株一旦受害,如果自身抗病力不足以抵抗病原菌的扩散,就会枯萎死亡。

2.3柑桔病虫害及发生的特点

柑桔的主要病虫害有:螨类、潜叶蛾、木虱、蚜虫、柑桔黄龙病。

1、螨类

螨类主要有红蜘蛛、锈壁虱,以成虫和幼虫群集在果面、叶片及绿色嫩枝上为害,以刺吸式口器刺破表皮细胞,吸食汁液,造成果实品质下降,影响树势和产量。锈壁虱为害后易造成黑皮果。

2、潜叶蛾、木虱、蚜虫

潜叶蛾为害嫩叶、嫩枝,幼虫在嫩枝叶表皮下钻蛀为害,使叶片卷缩。木虱和蚜虫常群集于嫩叶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不能正常伸展,枝梢萎缩,木虱是黄龙病毒的传播昆虫,木虱的泛滥易引起黄龙病迅速蔓延。

3、柑桔黄龙病

果树感病后,秋梢不能正常转绿,果实萎缩,味酸、易落果,树势逐渐衰退常在1~2年内死亡。

3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大面积营造速生丰产林,树体抵抗能力较差,易感染病虫害,气候因素方面,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使越冬害虫存活率较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2)林种结构单一,绝大部分为人工纯林,而且集中联片,森林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抗病虫能力降低.全县20704.3hm2的乔木林中,纯林20045.3hm2,占96.8%,混交林659.0hm2,仅占3.2%.

(3)森防体系建设滞后,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设备不完善,防治、检疫、测报技术落后等.

(4)缺乏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研究,无法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致使防治措施不力,缺少有效的防治方法.

(5)森防管理工作水平滞后,缺乏严格的责任制度.

4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1、制定严格的森林病虫害监测制度,县森防站根据全县的松林分布,设定了34个固定监测点,每个乡镇、林场有一名虫情监测员,虫情监测员根据县森防站的监测调查通知对本辖区的固定监测点及所有松林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经过统计上报县森防站。

2、制定严格的报告制度。发现有森林病虫害大灾情发生必须在24小时内向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发生情况确定是否为灾情,是否需要采取紧急防治。

3、预测预报制度。根据上一生情况及范围、防治等原有数据基础,同时根据测报灯、外业调查等方法预测下一代的发生时间、范围及发生程度等预报。

4、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每年县森防站调入一定的防治药物,根据越冬代的发生情况分配到各乡镇、林场,要求对虫源地、常发区进行喷撒预防。如发现病虫害有蔓延、扩大发生趋势时,县森防站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根据防治原则“谁拥有,谁防治”,组织调运防治药物,组织森林管理权和使用权人进行喷撒防治并提供防治器械。

5、加强林木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传入,一是增设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过往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车辆检疫检查,二是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加强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储存、加工生产及销售单位的管理,堵塞一切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6、采取营林措施,对现有林分进行改造,改善林分结构,创建良性森林环境以有效预防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例如,避免大面积营造纯林,选用优质、速生、抗病虫害强的乡土树种营造混交林,加强新造林地的管理和中幼林的抚育间伐,清除林区衰弱木、病虫害木、受压木等,改善林内环境卫生,创建良性森林环境,提高林木抗病虫能力。

7、加强基础设施与队伍建设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先进的检测设备,其专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技术交流.积极开展防治技术的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最新成果,实现森林病虫害的灾前控制。

8、保护森林生态生物多样性

维护好林区生物的多样性,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是减少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场所,天敌是控制害虫种群和数量最重要的生物因素,天敌的保护和增殖是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可以持续长效控制害虫种群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