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

大数据战略意义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 医院 ERP 财务管理

一、大数据时代对医院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IT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互联网+医疗”新业态的推进,医疗行业数据量呈现井喷式发展。以北京市的三甲医院为例,每天上万的门诊量,患者基本信息、就诊情况、健康数据、影像信息等以几何式倍增,为医院数据存储、集成和分析带来巨大的挑战。医疗行业的大数据时代早已到来,“互联网+医疗”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方式和诊疗模式,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掘潜在市场,为医院提供增加经济价值的机会,还可以为个人卫生保健、临床决策、科研教学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持。

除了医疗领域的变革外,大数据对医院财务管理也带来深刻的影响。首先,为提高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大数据推动医院积极进行ERP建设,ERP使财务与业务结合更加紧密,改变了传统会计依靠手工输入凭证的方式;其次,ERP使医院信息系统产生了大量的财务及业务数据,面对数据,财务管理者常感到束手无策,急需培养懂得信息、业务和财务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再次,医院传统财务部门从事的工作以会计核算为主,管理会计的发展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跳出封闭的思维圈,站在更高的层次,从事风险管理、数据分析、预测、决策支持等价值增值更显著的工作,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大数据时代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发达国家将有效利用大数据作为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将大数据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大数据将为医院财务管理带来颠覆性变化,进而影响医院的战略布局。具体来讲,我国医院目前财务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财务管理缺乏与战略的融合

众所周知,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型三甲医院一般都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但是制定财务战略的单位却并不多见。由于医疗科室是核心生产力,是创造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长期以来,医院一直存在“重医疗,轻管理”的问题,财务管理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取消药品加成以后,医院运营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能否掌握医院真实运营数据以及通过对资金合理筹划创造价值,是决定医院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大数据时代,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没有制定科学的财务战略,医院发展战略目标将成为“纸上谈兵”。

(二)财务管理与业务分离

传统医院的财务管理属于被动核算型,财务部门主要负责日常报销、凭证录入、账表核对、报表出具等基础性工作,财务人员不需要了解医疗相关业务的运行规律就能实现核算职能,而大数据时代医疗行业会产生大量的财务和业务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并创造价值,成为对财务工作者更高的要求。此外,传统观念导致医院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一直处于对立面,很多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机制,业务、物流部门不与财务部门沟通,业务数据导入财务系统以后,不能满足财务制度规定的问题屡见不鲜。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指导思想,会计作为微观经济的基础,财务与业务必须一体化管理,才能适应宏观环境和微观市场主体的变化。

(三)缺乏对核心业务的风险管控

大数据时代促使医院财务与业务结合更加紧密,由于业务流程的变化,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同时会涉及众多物流模块以及核心业务数据,但是财务处却无权对业务活动展开风险管控。这是因为从组织架构的角度,财务处作为医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与其他职能科室处于平行的位置,财务处长不属于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无法参加院领导的决策会议,业务风险管控超出了财务处长的职责范围。为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财政部、卫生部明确要求三级医院必须设立总会计师,但是仍有很多公立医院甚至是部署管医院都没有设立总会计师,即使在已经设置总会计师的公立医院中,又出现总会计师进不了“班子”、进了“班子”但不分管财务等怪象。因医院设立总会计缺乏顶层设计,财务部门仍然无法对核心业务进行风险管控,该问题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大数据时代医院推行ERP的战略意义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全面集成的系统,近年来在医疗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作为一种网络化的管理平台,ERP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整合、集成和共享是其主要特征。

(一)ERP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

“比大数据还可怕的是没有数据”,在没有信息化建设以前,医院各个系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统计口径和兼容性不一致,导致财务系统与各个系统数据传递存在困难,甚至存在账表不一致的情况,ERP建设打破了医院门诊、住院、药品、耗材、设备以及日常办公子系统之间的壁垒,医院所有系统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数据的产生成为必然。ERP实现了的财务与业务信息一体化管理,很多业务不再由会计人员确定会计科目,而在业务发生的源头由采购人员直接确定,传统会计工作前移,由事后被动录入会计凭证变为早期业务审核,因此财务人员必须了解业务运行流程,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ERP带来高效率的信息传递,财务系统能直接提取各临床科室的业务数据,提高了财务核算的精确度,为科室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奠定了数据基础。

(二)ERP推动财务管理职能转变,辅助战略决策

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在ERP环境下,财务信息不再是一些简单的数字符号,它提供了业务部门物流价值产生和流转过程,为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和价值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会计核算职能固然重要,但是数据的分析和管理能力才是决定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运用大数据思维,财务人员通过对数据多角度、深层次的挖掘,及时监控临床科室运行基本情况(例如,各科室、医生开药情况,手术室占用、科室物耗等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业务部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流程,向管理要效益,为医院战略目标实现和辅助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大数据时代,医院通过推行ERP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是财务职能转变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ERP整合医院内外部价值链,适应医改形势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的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政策打破了医疗行业上中下游的价值链,公立医院运行面临极大的挑战。从内部价值链角度,ERP帮助医院优化业务流程,减少非增值作业,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对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例如:对患者的退费)由“人为控制”变更为“机器控制”,减少舞弊风险等。从外部价值链角度,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优化诊疗流程,缩短诊间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等。建立供应商字典库,优化与供应商的关系,采购与供应管理全面信息化,高值耗材采用寄售库模式实现供销存一体化管理,大大节约了医院的周转资金等。总之,ERP通过流程重塑和作业优化,打通了医院上中下游的价值链,丰富了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

四、结语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倒逼医院必须开源节流,重视财务管理,加强成本管控,跟管理要效益。未来的财务管理是以大数据的处理方法为主要手段,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高度结合的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医院推行ERP,不应是为了信息化而去信息化,管理深层功能目标(流程优化,作业优化等)的实现,需要信息系统为其提供决策支持。ERP助力医院确立以战略为导向的运营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院长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袁俊.浅议大数据时代下的医院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5,(12):225-226.

[2]张永红.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5,(6):34-35.

[3]宋铁妹.大数据视角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创新[J].会计之友,2015,(24):97-100.

[4]关注医院设立总会计师[N],中国会计报,2013-11-22.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管理;创新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企业传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时代的发展速度逐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不断的进步发展。2012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针对于企业的大数据发展战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商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调整企业自身的管理策略,通过电子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相关用户信息,开发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消费品,对于企业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国际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利用自身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分析与消费者消费行为有关的数据信息,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员与技术,这是使得互联网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和企业管理的相关概述

1.大数据的概念。所谓大数据就是庞大的数据信息,通过常规的软件工具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搜集、筛选、分析但对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高速、大量、多样、精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搜集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数据,使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与建模,挖掘数据信息背后隐藏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能够得出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具有战略价值的信息,对于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管理的概念。所谓企业管理就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的计划、组织、经营、指挥、协调等一系列行为的统称。就管理对象的属性进行区分,可以将企业管理分为行为管理和业务管理。企业管理创新也需要从行为和业务两方面着手实施。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辅相成。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只有保证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够确保企业中所有的员工都能够不断进步。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创新

1.企业管理模式。所谓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指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方式。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管理人性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内容、制度、程序、方法的统称。管理模式应该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确保企业可以科学有序的取得利润。

2.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确保企业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大数据的优势,需要企业根据时代的变化合理的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利用大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根据大数据的时代特点,企业转变自身的管理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限制传递媒介对企业内部信息外泄。对于企业而言,内部信息意味着重要的商业秘密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应该对企业内部网络和社交软件给予必要限制,避免企业内部重要信息泄露。其次,充分认识到数据信息的价值。企业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加快升级数据分析能力,在这个掌握数据信息就掌握主动权的时代,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对有价值信息的分析,将其分析结果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价值。最后,企业应该建立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应该利用社交软件,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就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但是应对信息交流做出必要限制。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企业决策方法有待创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制定战略决策需要以数据分析后得到的信息为依据,对云端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同传统的逻辑推理存在较大区别,其需要对庞大的数据群进行搜索、比较、分析、加工并归纳总结,找到数据群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构建企业战略决策支持系统。寻求对企业战略决策具有价值的隐藏信息。从同企业经营相关的数据信息中挖掘能够帮助企业增加盈利的信息,就能够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2.企业决策模式跟不上市场变化。当前多数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往往遵循数据搜集、调查取证、数据分析、分析论证、方案选择与评估等步骤,该流程耗时较长,决策程序较为复杂,因此严重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速度。常常会导致企业丧失重要的发展机遇。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简化决策程序已经企业管理改革的重点工作。简化决策流程才能够让企业更好的把握机遇,迅速做出战略决策,抢占先机才能够先他人而动。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决策模式,简化决策流程,提高数据加工的速度和质量,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作出选择。

3.难以甄别有经济价值的数据信息。呈爆炸态势增长的互联网数据,已经超出了当前我国企业对数据的加工、分析能力范畴。呈井喷态势增长的云端数据库,无形中增大了企业数据分析的工作量,传统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已经不能挖掘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并且通常还会干扰企业进行战略决策。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筛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才能够确保企业战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4.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为企业提供具有价值的决策信息,需要对云端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随着云端数据的不断增多,与企业相关的数据信息也呈指数增长,对于数据的加工处理、分析、存储,客观上要求企业能够不断提升数据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建立在高速、高质基础上获得的数据分析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庞大的云端数据库,错综复杂的外界环境都对企业战略决策信息的获取造成的干扰,从而影响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影响企业对大数据的分析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增加了企业战略决策的难度。

四、在大数据背景下应对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1.改变传统决策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对云端数据进行结构化管理,从中筛选出可用的数据信息,并引用可视化技术对数据进行模拟,从而确保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应该摒弃传统的决策思路,选择从数据加工直接到战略决策的捷径。在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应该明确数据变量的内涵,对于不确定的数据建模分析,减少企业决策风险,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为了简化数据分析工作量,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在利用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做到高效数据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预判,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应该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不同的企业应该构建适合企业发展规模的信息数据集成系统。

3.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数据分析质量。企业在获取大量云端数据之后,应该通过数据清理技术,清除掉不必要的冗杂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鉴别和筛选,利用数据集成技术构建数据仓库,采用多维数据压缩方式消除数据在空间、属性、时间方面的差异,提高信息搜索的质量,获取更具价值的信息。一来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二来能够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企业还应该畅通渠道,让企业能够快速获取与企业相关的云端数据,由此对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进行判断,这有利于开发市场,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建立企业内部决策系统,优化决策程序。建立内部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信息的传播,提高战略决策效率。良好的信息沟通是实现优质的战略决策的前提条件,优化信息交流平台,加快信息传播的效率,鼓励企业管理者参与到信息交流平台中来。减少信息链的长度,是减少信息沟通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简化内部管理决策程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虚拟网络平台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管理,同时还应该不断规范信息传递的途径,优化决策程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也会逐步深入。改变传统的决策方法;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数据分析质量;不断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建立企业内部决策系统,优化决策程序是改善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问题的重要手段。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制定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雷.大数习尾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2:205-206.

[2]张允玉.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5,07:204.

[3]陈诗琪.浅析大数习尾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15,21:193-195.

[4]凌捷.大数据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战略转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05:43-46.

[5]单凤儒.论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者社会资本培育机制创新一一以生活为媒介的“双网”,渗透培育机制探究[J].中国软科学,2014,06:81-97.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3篇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企业传统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时代的发展速度逐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不断的进步发展。2012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针对于企业的大数据发展战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商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调整企业自身的管理策略,通过电子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相关用户信息,开发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消费品,对于企业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国际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都利用自身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分析与消费者消费行为有关的数据信息,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员与技术,这是使得互联网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和企业管理的相关概述

 

1.大数据的概念。所谓大数据就是庞大的数据信息,通过常规的软件工具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搜集、筛选、分析但对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高速、大量、多样、精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搜集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数据,使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与建模,挖掘数据信息背后隐藏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行为。对大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能够得出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具有战略价值的信息,对于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管理的概念。所谓企业管理就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的计划、组织、经营、指挥、协调等一系列行为的统称。就管理对象的属性进行区分,可以将企业管理分为行为管理和业务管理。企业管理创新也需要从行为和业务两方面着手实施。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相辅相成。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只有保证企业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够确保企业中所有的员工都能够不断进步。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创新

 

1.企业管理模式。所谓企业的管理模式就是指管理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方式。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以管理人性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内容、制度、程序、方法的统称。管理模式应该适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确保企业可以科学有序的取得利润。

 

2.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确保企业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大数据的优势,需要企业根据时代的变化合理的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利用大数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根据大数据的时代特点,企业转变自身的管理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限制传递媒介对企业内部信息外泄。对于企业而言,内部信息意味着重要的商业秘密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因此应该对企业内部网络和社交软件给予必要限制,避免企业内部重要信息泄露。其次,充分认识到数据信息的价值。企业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加快升级数据分析能力,在这个掌握数据信息就掌握主动权的时代,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对有价值信息的分析,将其分析结果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价值。最后,企业应该建立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平台。企业应该利用社交软件,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就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但是应对信息交流做出必要限制。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企业决策方法有待创新。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制定战略决策需要以数据分析后得到的信息为依据,对云端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同传统的逻辑推理存在较大区别,其需要对庞大的数据群进行搜索、比较、分析、加工并归纳总结,找到数据群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构建企业战略决策支持系统。寻求对企业战略决策具有价值的隐藏信息。从同企业经营相关的数据信息中挖掘能够帮助企业增加盈利的信息,就能够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2.企业决策模式跟不上市场变化。当前多数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往往遵循数据搜集、调查取证、数据分析、分析论证、方案选择与评估等步骤,该流程耗时较长,决策程序较为复杂,因此严重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速度。常常会导致企业丧失重要的发展机遇。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简化决策程序已经企业管理改革的重点工作。简化决策流程才能够让企业更好的把握机遇,迅速做出战略决策,抢占先机才能够先他人而动。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应该改变传统的决策模式,简化决策流程,提高数据加工的速度和质量,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作出选择。

 

3.难以甄别有经济价值的数据信息。呈爆炸态势增长的互联网数据,已经超出了当前我国企业对数据的加工、分析能力范畴。呈井喷态势增长的云端数据库,无形中增大了企业数据分析的工作量,传统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已经不能挖掘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并且通常还会干扰企业进行战略决策。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筛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才能够确保企业战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4.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为企业提供具有价值的决策信息,需要对云端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随着云端数据的不断增多,与企业相关的数据信息也呈指数增长,对于数据的加工处理、分析、存储,客观上要求企业能够不断提升数据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建立在高速、高质基础上获得的数据分析信息才是有价值的。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庞大的云端数据库,错综复杂的外界环境都对企业战略决策信息的获取造成的干扰,从而影响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影响企业对大数据的分析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讲增加了企业战略决策的难度。

 

四、在大数据背景下应对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1.改变传统决策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对云端数据进行结构化管理,从中筛选出可用的数据信息,并引用可视化技术对数据进行模拟,从而确保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应该摒弃传统的决策思路,选择从数据加工直接到战略决策的捷径。在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应该明确数据变量的内涵,对于不确定的数据建模分析,减少企业决策风险,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为了简化数据分析工作量,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在利用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同时,还应该做到高效数据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预判,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应该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不同的企业应该构建适合企业发展规模的信息数据集成系统。

 

3.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数据分析质量。企业在获取大量云端数据之后,应该通过数据清理技术,清除掉不必要的冗杂数据,对数据进行科学的鉴别和筛选,利用数据集成技术构建数据仓库,采用多维数据压缩方式消除数据在空间、属性、时间方面的差异,提高信息搜索的质量,获取更具价值的信息。一来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二来能够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企业还应该畅通渠道,让企业能够快速获取与企业相关的云端数据,由此对客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进行判断,这有利于开发市场,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建立企业内部决策系统,优化决策程序。建立内部信息交流平台,有利于信息的传播,提高战略决策效率。良好的信息沟通是实现优质的战略决策的前提条件,优化信息交流平台,加快信息传播的效率,鼓励企业管理者参与到信息交流平台中来。减少信息链的长度,是减少信息沟通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简化内部管理决策程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虚拟网络平台来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管理,同时还应该不断规范信息传递的途径,优化决策程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也会逐步深入。改变传统的决策方法;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高数据分析质量;不断升级企业大数据集成系统;建立企业内部决策系统,优化决策程序是改善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问题的重要手段。于此同时,国家还应该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制定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4篇

“印度的地位是外界赋予的,而非自己争取的”,这是美国学者罗德尼・琼斯总结的印度战略文化特征之一。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短短5个月内中俄美三个世界大国的领导人相继访问印度,这一在印度外交史上还绝无仅有的现象,被解读为印度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佐证。

历史地看,印度的国际地位似乎与世界大国对其的“关注”程度密切相关,而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尤为关键。这就引发了一些疑惑,被美国学界称为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奥巴马新德里之行,将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因大国密集关注而出现的印度战略“升值”,其真实价值到底虚实几何? 奥巴马访印有何深意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25~26日访问印度的意义,首先得从象征意义说起。奥巴马是首位任期内两度访问印度的美国总统,也是首位获邀成为印度“共和国日”阅兵式主宾的美国总统。而且,印度总理莫迪还“破例”亲自赴机场迎接奥巴马。这些象征意义的背后,是美国着意提升美印战略关系的现实考虑。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学者阿什利・特里斯认为,奥巴马的新德里之行,预示着双边关系发生了自布什政府时期以来巨大的转型。

从美印达成的多达59条共同声明内容来看,奥巴马的印度之行可谓收获颇丰。比如两国在阻碍双边关系多年的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上取得突破,决议延长即将于今年6月到期的美印防务合作框架,以及包括对经贸合作升级至关重要的双向投资协议等。最具战略意义的,莫过于共同声明中提及的印度“向东走”战略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对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表述在去年莫迪访美后发表的共同声明中并未提及。在特里斯看来,尽管美印建立富有成效的战略伙伴关系的任务尚未完成,但如今两国离实现那个目标更近了。

从印度方面看,莫迪对奥巴马的高规格接待也极具象征意义。哈佛大学学者史文・艾瑞克・费肯杰认为,在印度的政治文化中,象征意义与实际意义相互交织的程度,比大多数观察家认为的要大。“显示印度重要性与国际认可的政治姿态,会影响新德里政策制定者的认知、政策优先,以及决策本身。”

当然,莫迪的对美外交不仅仅停留在象征意义上。在与奥巴马的会晤中,莫迪主动提出,恢复2008年以来中止的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这与美国亚太战略中着力构建“安全伙伴关系网”的设想不谋而合。莫迪从不掩饰对印美关系的重视,在去年9月的华盛顿之行中,他明确表示把美国视为实现印度崛起的最重要伙伴。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学者哈希・潘特认为,作为务实主义者,莫迪不可能忽视与美国建立密切关系在他建设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的印度这一设想中的作用。

从去年9月到今年1月,短短5个月内中俄美三个世界大国的领导人相继访问印度,这一在印度外交史上还绝无仅有的现象,被解读为印度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佐证。

在奥巴马任期仅剩两年的情况下,美印的积极互动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双边关系的战略水平,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从奥巴马两度访印的短期成果来看,美印战略关系的“转型”,在力度上似乎不如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前驻印度大使罗伯特・布莱克威尔就认为不能期望过高。他在最近撰写的文章中称,以他的判断,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印美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关系,“莫迪和奥巴马都不可能把印美关系的战略转型,放在他们整体外交战略中的突出位置”。

不过,重视印度地缘政治角色、强化对印外交,目前在华盛顿已成为民主、共和两党的共识。奥巴马的对印外交,也是建立在共和党的布什政府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美印战略关系的“转型”不会局限于未来两年。正如哈希・潘特所认为的那样,当美国在日渐复杂的亚洲战略格局中重新定位其领导角色,印度开始在经济和军事上发挥影响力时,两国比以前都更加需要对方。 战略“升值”的虚实

通过改善美印关系提升印度的战略价值,是印度国际地位上升过程中的一大特色。1998年核试验之后,印度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尽管始于1991年的经济改革已经展现了印度经济的活力,但这并未引起世界主要大国对印度的兴趣。2000年3月克林顿总统访问印度,两国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某种程度上把印度拉回了国际政治舞台。同年8月,日本森喜朗首相访印,建立日印“面向21世纪的全球伙伴关系”。同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印,俄印两国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尽管以综合国力来衡量,2000年的印度与1998年并无实质变化,但美国主动的对印外交无疑提升了印度的国际地位。在这一点上,布什政府发挥的作用更为关键。在印度没有加入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情况下,布什政府给印度“开绿灯”,与其签订民用核能合作协议。2006年3月布什总统访问印度的战略意义在于,美国以“破例”的形式,终结了印度有核国家的“贱民身份”,事实上认可了印度核武国家的国际地位。印度核武国家身份是否被国际社会认可,对印度的战略价值提升无疑至关重要。

如特里斯在分析美国对印度的重要性时指出的那样,美国的默许或支持,有助于印度“合法”地登上国际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在“核问题”上,美国体现了中俄日等国在对印外交中不具备的优势。布什政府提升印度战略价值的政策行为,客观上起到了“刺激”作用。2006年3月美国与印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之后数月,日本安倍内阁也把日印关系从“伙伴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几乎与此同时,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确立了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提升印度的战略价值,中国总在背后扮演着主要的“参照”角色。莫迪和奥巴马都把对方国家称为“天然伙伴”。梳理历史文献发现,事实上最早用这一表述来定位美印关系的是尼克松总统。当他还是参议员时,就主张美国应帮助印度在亚洲赢得与中国的竞争。尼克松在1969年就任美国总统的当年即访问了印度。布什政府称印度为“天然伙伴”的另一面,是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尽管美印共同声明对中国只字未提,但没人会否认奥巴马和莫迪都有对中国因素的考虑。

一方面,印度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杠杆角色”,是其战略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杠杆角色”赋予印度的战略“升值”空间,又受到国际格局变动的约束。

从外部因素来看,印度战略“升值”具有虚实并存的两面性。一方面,印度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杠杆角色”,是其战略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杠杆角色”赋予印度的战略“升值”空间,又受到国际格局变动的约束。首倡美印“天然伙伴”的尼克松总统,最大的外交亮点却是打开中美关系僵局。大力“提携”印度的布什总统离开白宫时,美印关系并未达到其所期望的水平,反倒是当初的“战略竞争对手”中美之间关系大幅改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世界主要大国的“关注度”来衡量印度的战略价值,存在“价值与价格”偏离的可能。

印度战略价值的“干货”,还是近年来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这个指标来看,世界银行最近的一组数据或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组数据显示,印度主要的经济发展指标,与中国刚好存在10年左右的“代差”。比如,2013年印度的外贸总额为3130亿美元,中国2003年的外贸总额是3260亿美元。印度2012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GDP中占比36%,与中国2000年的数据35%接近。印度2011年研发支出在GDP中占比0.9%,与中国2000年的数据一样。2012年印度外汇储备是2980亿美元,与2002年中国的2970亿美元相当。 战略上“理性模糊”

虽然经济实力是印度战略价值的最终决定因素,但历史地看,发挥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称的战略作用,是印度对外关系的一个常态。在印度普纳大学学者史瑞坎特・帕兰杰佩看来,印度的战略之所以呈现这种状态,原因在于印度的战略文化。他在《印度战略文化:国家安全政策的构建》一书中,提出了印度战略文化“故意模糊”的特点。他认为,印度战略的独特之处,是在国家生存问题上的“无焦点”,其背后的动因在于印度对战略上“故意模糊”的利用。

印度战略界201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不结盟2.0》写道,传统上印度排斥正式的同盟,但当国际利益需要时,我们就选择与特定国家建立更紧密关系。该报告认为,印度对美国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印度也与北京有着复杂的关系。这样一来,印度有时候就具有超越其内在价值的“衍生价值”。不过,这种“价值利用”也有限度。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坦维・马丹认为,美国和印度都看到了对方在对华战略中的作用。“美印都把与对方的良好关系视为对中国发出的信号,但双方都不想挑衅中国,或者被迫在对方与中国之间做选择。”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原油进口; 2维交叉表;格兰杰因果检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中图分类号:F740.省略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受了石油危机的巨大冲击,之后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和石油政策以避免再次遭遇石油危机的覆辙,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这些政策内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源储备战略。加入世界能源机构(IEA)的能源储备体系,制定《石油储备法》,政府与民间合作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2003年日本石油战略储备已经可供全国使用169天。(2)能源进口战略。进口渠道多元化,推动石油、天然气的自主开发,即在产油国取得长期采掘权以获取相应比例的原油、天然气长期稳定的供给,并加强与产油国的政治经济关系。(3)替代能源开发与节能战略。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新能源开发计划”即“阳光计划”、“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即“月光计划”,“能源与环境技术开发推进计划”即“新阳光计划”,以大力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技术的开发。1979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节省能源法》将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制度化, 1998年日本政府进一步修订了《节能法》,提高了汽车、空调、冰箱等产品的节能标准[1]。

这些政策为我国提供了借鉴,但是在借鉴之前,非常有必要辨明这些政策对减缓高油价冲击的实际效果。2002年以来油价持续快速攀升冲击下,中日原油进口行为的差异比较为辨明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进口数量剧增以及国际油价的持续快速攀升,原油贸易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史丹[2]、刘强[3]等研究了石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多文献关注的是石油安全和能源战略:齐中英[4]、李建国和田泽[5]、李亚芬[6]等对我国石油安全及进口风险问题进行了探讨;冯春萍[7]、何一鸣[1]、刘宏杰[8]等研究发达国家的石油安全战略,以期获得有益的借鉴;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进口来源多元化、能源的多样化以及节能战略的政策建议是这些研究的共识。李卓[9]采用动态最优控制理论,说明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对平滑石油消费和价格走势都具有重大影响;尽管石油战略储备有助于平缓石油冲击的影响,但并不能消除石油冲击发生时油价的跳跃性波动,因而在油价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能源多元化策略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策略更加重要。相对来说,对我国石油进口行为的研究比较少。宣晓伟[10]描述了国际油价波动下中美两国1991―2003年间年度进口增速的变化,并通过油价波动与进口增速之间的比较以及中美之间国际油价波动下进口增速的变化趋势的比较,得出我国原油进口存在“越贵越买”和“越买越贵”的特征,认为我国“越贵越买”的行为是因为国内石油进口体制和石油定价体制存在的缺陷造成的。周申、刘辰和杨超[11]采用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EG两步法证明进口量与进口价格、工业增加值正向相关。我国原油进口的价格弹性为正值,认为我国原油进口存在“买涨不买落”的行为特征,并通过统计分析认为“买涨不买落”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这些研究对认识我国石油进口行为特征提供了有益的思考,但是在这些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采用2002―2006年的月度数据,首先通过2维交叉表描述中日两国进口行为的差异,然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更为动态细致地刻画中日两国进口行为上的差异。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与数据说明

由于日本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考虑两国数据的可比较性问题,我们从国家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取得了我国从2002年1月至2006年2月的原油进口价格和进口数量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记为{p1t}和{q1t}。从OPEC网站获得了日本的2002年11月至2006年4月的原油进口价格和进口数量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记为{p2t}和{q2t}。记原油价格变动比例序列为{r_ p1t} =(p1t-p1t-1) /p1t-1,类似地,可以得到{ r_q1t}、{r_ p2t}、{r_ q2t},本文主要使用这两组变动比率指标进行分析。所有的序列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本文主要立足于分析变量波动及其相互影响,因此,本文不使用Tramo/Seats和CensusX12等方法对月度数据进行平滑和季节调整而直接使用原始数据。

2・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从图2和图4来看,中日两国的原油进口价格在本文所研究的时间区间内都有了显著的上升,但是从原油进口价格的时间序列图来看,中国的原油进口价格序列呈现出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而日本的原油进口价格序列的波动性则明显高于中国的原油价格序列。从图1和图3看来中日两国原油进口数量序列均处于强烈的震荡中,比较而言,中国原油进口数量呈现出显著的震荡上升过程, 2005年全年的原油进口量为2002年的1.83倍,而日本每年原油进口数量变化不大,表明在考察期内中国原油进口需求增加幅度远远高于日本。

三、中日石油进口行为差异的2维交叉表分析

使用2维交叉表可以非常直观地显示我国和日本在油料进口贸易中的“进口量变动―价格变动”策略行为特征。将我国和日本的原油进口价格和进口数量波动比例序列进行等距离分段,统计每个交叉区间内所包含的数据点数量,就得到了2维交叉表。表1和表2分别是我国和日本的“中国原油进口价格变动比例―日本原油进口价格变动比例”2维交叉表。

1・中国的原油进口价格在49次观测中有6

次下降,占12%,而日本的原油进口价格在41次观测中出现了12次下降,占29%,这表明了日本具有更多的策略操作空间。

2・在中国原油进口价格出现下降的6次观测中,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出现了4次下降;在中国原油进口价格出现下降或上升幅度微弱(小于2% )的29次观测中,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出现了16次下降。在日本原油进口价格出现下降的12次观测中,日本的原油进口量出现下降的次数为4次。

3・在中国原油进口价格出现较大上升(大于4% )的9次观测中,进口量出现了5次上升;而在日本石油进口价格出现较大上升的12次观测中,其进口量出现了5次上升。

总的来看,日本的原油进口策略表现出更正确的对低价购买机会的把握和对高价风险的规避。而我国的石油进口行为却体现出了明显的“越贵越买”的行为特征。

四、油价与进口量相互关系的动态模型

1・单位根检验

从表3可以看到, 2组共4个变动比率指标均为平稳的I (1)过程,因此可以可靠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分别探讨两组原油进口价格和进口数量的相互关系而不必担心伪回归和伪因果问题。

2・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r_ p1和r_ q1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记为模型1;对r_ p2和r_ q2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记为模型2。使用LR准则判定两个模型的滞后阶数,模型1的最优阶数为2,模型2的最优阶数为4。

Granger检验说明,中国的进口量变动会影响进口价格,而进口量并没有随进口价格进行调整。日本的进口量变动则几乎不影响其进口价格且进口量有随进口价格进行调整的现象。

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建立在VAR系统滞后结构基础之上的Granger检验并不能包含变量间的即期因果流,更多地反映的是基于“预测”含义的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由于多种原因,某些变量解释因变量时统计意义并不显著,但经济意义上而言却会是显著的,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则可以在这个方面体现出超越Granger检验的观测能力[12],因为这些工具既包含了滞后的影响也包含了同期相关。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来自另一内生变量的一个单位误差冲击所产生的响应,即随机误差项上一个标准差大小的信息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可提供系统受冲击所产生响应的正负方向、调整时滞、稳定过程等信息。本文采用Pesaran和Shin[13]提出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G-IRF)进行分析,从而避免了以往研究中经常采用的Cholesky分解技术所存在的冲击识别的任意性和对变量排序方式的依赖。

从图5来看,在中国,原油进口价格变动的正向冲击会导致进口数量变动在当期的正向响从图5与图7的比较来看,面临价格冲击时,日本比中国在短期进口策略上具有更大的空间,但是面对长期价格持续冲击时,日本的这种策略优势并不明显。从图6来看,在中国,石油进口量变动的正向冲击会引起进口价格变动在较长时间内的正向响应,表现出“越买越贵”的特征;而从图8来看,在日本,石油进口量的正向冲击会导致在当期价格变动的负向反应,在随后的时间内则是明确的,从日本与中国的对比来看,日本原油进口数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非常小,中国原油进口数量的持续上升会显著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这表明日本的能源进口策略是成功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中日原油进口行为的比较来看:日本在实施政府与民间合作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石油储备战略,以及实施以进口渠道多元化、推动石油、天然气的自主开发的能源进口战略后,在面临石油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时,原油进口具有更大的策略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石油进口的成本,降低石油价格冲击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石油储备战略和能源进口战略并不能消除石油冲击发生时油价的跳跃性波动,因而在油价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能源多元化策略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策略更加重要。

对我国而言,在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和实施石油进口战略的同时,应该重视能源多元化战略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何一鸣・日本的能源战略体系[J]・现代日本经济, 2004, (1)・

[2] 史丹・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 2000, (12)・

[3] 刘强・石油价格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 (3)・

[4] 齐中英・关于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探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3)・

[5] 李建国,田泽・我国石油安全与石油战略储备问题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 2003, (4)・

[6] 李亚芬・我国石油供求现状、问题及改善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 2005, (3)・

[7] 冯春萍・日本石油储备模式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 2004, (1)・

[8] 刘宏杰・美、日能源安全战略及对我国的借鉴[J]・经济纵横, 2005, (11)・

[9] 李卓・石油战略储备与能源利用效率对石油消费的动态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 (6)・

[10] 宣晓伟・我国石油进口策略应做调整[J]・科学决策, 2005, (1)・

[11] 周申,刘辰,杨超・中国石油进口“买涨不买落”的经验研究和博弈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 (9)・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6篇

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和积累。作为“未来世界新石油”,大数据是新一轮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巨大科技便利的同时,大数据时代也对国家信息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密切追踪大数据的发展动向,才能把握时代潮流,捍卫“信息边疆”,全面提升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一国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一个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数据安全已经成为继陆权、海权、空权、天权安全之后的另一个国家安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大数据时代,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应注重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切实提升信息安全保障与防范能力。当前,信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与各个领域的结合日益密切。然而,在互联网改变世界的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维护信息安全,首先要保证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一是加强大数据安全形势的宣传力度,明确重点领域数据库的范围,制定完善的重点领域数据库管理和安全操作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数据库的日常监管,培养大数据安全的专业人才,建立并完善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二是加大对基于大数据的关键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研究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攻击追踪方法,提高我国大数据安全技术水平;三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打破数据割据与封锁,整合大数据处理资源,协调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机制,推动重点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四是鼓励国内相关企业积极在大数据产业链中发挥自身优势,并通过法规加强企业管理,规范大数据的使用方法和流程;五是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大数据国际标准的制定,争取国际话语权,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加强信息战能力的提升,有效确保获得制信息权。信息优势是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和支柱,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信息战开辟了第五维战场,战场主动权从制陆、制海、制空、制天权转移到制信息权。美国政府的《大数据研发倡议》通过全球战略下的“新军事战略”和“反恐战略”将军方纳入其中,为美国整合强化国家情报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军事情报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加强信息战能力的提升,有效确保获得制信息权,应从以下方面切入: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综合互联网络系统,从而实时获取、交换和使用数字化信息,及时满足各级指挥官、战斗人员和保障人员的信息需要,通过提高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来加强作战效能;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安全技术的研发,部署纵深防护、多层配置的安全保密措施,来对抗敌方的信息渗透和情报窃取。

第三,大数据时代,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应注重将信息交流作为公共外交的有效手段加以利用。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搜集、分析、甄别其他各国的信息,从而不为数据之浮云遮望眼,准确透视他国外交意图,切实维护我国国家和公众利益;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大数据技术在开展公共外交上的战略价值,塑造我国良好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从而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责任编辑 王浩钟)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7篇

 

一、国际司法机构的继承和发展

 

东京审判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下简称“远东法庭”)负责进行。远东法庭是国际审判组织,是二战结束后建立的专门惩治日本战争罪犯的国际刑事特别法庭。它和之前成立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一起,构成当时国际上专门打击和惩治战争犯罪行为的两大国际司法机构。

 

1.远东法庭的法律依据

 

远东法庭是根据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苏联后来也参加)在德国波茨坦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以及同年9月2日的日本投降书和1945年12月16日苏、美、英(中国后来也同意)莫斯科决议这三个国际协议而成立的。除上述三个国际协议外,远东法庭的直接法律依据是关于组成远东法庭的法律文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它以《盟军最高统帅部特别通告》附件一的形式于1946年1月19日公布,同年4月26日修订。宪章共5章17条,对法庭的任务、组织、职权和审判程序等作了规定,其内容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内容基本一致,是对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的继承。

 

2.远东法庭的法官组成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法庭由6-11名法官组成,由盟军最高统帅在日本投降书各签字国所提名之人选及印度与菲律宾共和国的代表中任命,并指派其中一人为庭长;全体法官过半数出席构成法定人数,但须有6人出席方可开庭法庭实行多数表决制,如双方票数相等,则庭长的投票为决定票。依据上述规定,由中、苏、美、英、法、荷兰、印度、加拿大、新西兰、菲律宾和澳大利亚11国代表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由有关各国提名、经D.麦克阿瑟任命。11名法官中包括中国的梅汝璈先生。这与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完全由盟军国家代表组成法官的做法完全一致。

 

3.远东法庭的审理程序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法庭依公正审判原则和程序进行审判,被告有权亲自或由其辩护人代行辩护,但法庭有权拒绝由被告自行选任的辩护人或代为指定辩护人。从1946年5月3日开庭到1948年11月12日宣判终结,东京审判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其间共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书面证人779名,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受理证据4300余页,记录共48000余页,判决书长达1213页,共审讯日本甲级战犯二十八名,判处绞刑者七人,无期徒刑者十六人,二十年有期徒刑和七年有期徒刑者各一人,在审讯期间死去者二人,因精神失常而获释者一人。远东法庭的审判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

 

4.远东法庭的证据采信

 

由于法庭的审判程序按照英美法制度进行,证据的采信采取“法定证据主义”,即证据的提出是否合法,以及证据本身有无凭信力,由双方进行辩论,法官如认为提出不合法或证据本身无可凭信,可以当庭拒收。判决书指出,鉴于日本战犯犯罪行为的证据为数众多,不可能一一列举,法庭只能就确定大批屠杀并虐待战俘与和平居民的罪行及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其他战争犯罪的各种证据,作出一般结论。但在证据的真实与合法性上,法庭严格遵守英美法系的证据规则,使得判决书所认定的所有犯罪事实,均有客观、充分的合法证据证实,真正做到了“铁证如山”。这也为其后的国际刑事审判提供了范例。

 

二、个人的战争责任

 

战争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历来被认为是国家(政府),个人只是国家政策、上级命令的被动执行者。战争责任由国家承担,个人往往不受战争法追究。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颁布的利伯尔法典首次较为系统地规范了违反战争法的个人刑事责任,(非法)战争的发起者(战犯)应受惩罚。其后的有关国际公约如1907年的海牙第四公约,1874年布鲁塞尔宣言和19.6年的红十字公约中都规定了个人的战争责任。1871年德法战争后法国对德国军队的审判,一战后盟军对德皇威廉二世的莱比锡审判,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等~系列国际实践,使战犯的战争责任逐渐被确定下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明确规定,法庭有权审判及惩罚被控以个人身分或团体成员身分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的远东战争罪犯;凡参与策划或执行旨在完成上述罪行之共同计划或阴谋的领导者、组织者、教唆者及共犯者,对任何人为实施此种计划所做一切行为均应负责;被告所处职位及所奉政府或上级长官命令都不能免除其责任。

 

东京审判判决书对于个人应承担战争责任问题作了详细阐述,指出。国际法对国家和个人同时规定了义务,因此对于破坏国际法的国家和个人进行处罚有法理依据。但由于现代国际法对国家责任更强调的是民事赔偿,而加重民事赔偿又会增加各侵略国人民的负担,所以强调对战犯个人的刑事责任,将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趋势。梅汝对此评价:法庭之所以采取这一立场,法理的根据在于一个人只应该服从合法的命令,而不应该服从违法的、犯罪的命令。倘使他因服从命令而违反了明显的、无可否认的战争规则,他便应该负不可逃避的责任。因为如果不这样来认识问题的话,而只是把责任向命令的上级长官推,推到最后,将只有国家元首一个人或高级首长几个人对某些战争罪行负责了。这对于战争法的有效实施会有极大损害。

 

东京审判以其严正判决最终在国际法的高度上确定了侵略战争是犯罪这一人类共识,还确定了计划和准备侵略战争也是犯罪,而领导侵略战争的人应负刑事责任。这一国际法准则的建立,沉重打击了好战分子的嚣张气焰。

 

应该可以说,个人的战争责任在东京审判之后成为国际习惯法。此后,越战期间,美国以战争法处罚了自己的三名军官。这次审判以及其他战争罪审判,诸如近期的卢旺达战犯法庭(1994年),塞拉利昂战犯法庭(2000年)和目前前南斯拉夫战犯法庭的审判,进一步实践了这一国际法规范。

 

三、人道主义法的实施和保护

 

东京审判确认的日本战犯违反人道主义的犯罪行为,令人发指。判决书认定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的屠杀(如“南京大屠杀”);对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的屠杀拷问和其他非人道待遇(如对俘虏和平民实施酷刑,包括烙刑、电刑、悬吊、坐钉板等);解剖活人和吃人肉(如在菲律宾,日军抓住了一个年轻妇女,将她的乳房和子宫割去。1944年底,日本第十八军司令部曾发出命令。让部队吃盟军的尸体)。

 

大体上说,现代战争法可以分为战争规则和人道主义法两部分。将杀人、放火、奸淫、虐待俘虏、残害平民等违反战争法规及

 

惯例的行为定为普通战争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国际公约中已有体现。并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但由于普通战争罪的规定笼统和分散,对日军的上述暴行不能实施最有力的惩罚,东京审判因此确定了违反人道罪,即将“战时或战前对非武装人民的屠杀、种族灭绝、奴役、放逐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等规定为人道主义犯罪。这就使战争犯罪所不能包括的一切反人道罪行,都不能逃脱正义的裁判。东京审判实施和保护了人道主义法,补充了违反普通战争法规和惯例罪的不足,是普通战争罪的引申和发展。

 

东京审判之后,国际社会签订了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这四个公约及其1977年两附加议定书分别是: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和遇船难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日内瓦公约及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一议定书),关于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二议定书)。东京审判确立的有关规则,对上述日内瓦公约及其议定书的签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甚至有学者高度评价道:东京审判把国际法上关于战争犯罪的零散的条约文件或惯例上升到具体详尽的战争犯罪类型,确定、强化和促进了战争犯罪体系的建立,此后南京国民政府和新中国政府对日本战犯进行的一系列审判,都相当程度地受到了东京审判精神的影响,尤其在对这些日本战犯的定罪的问题上,直接吸收了新确立的战争犯罪体系的成果和精髓。战争犯罪的内涵和外延日益明确和清晰起来。这些审判法庭的《宪章》及相关文件,已经成为国际刑法上重要的法律渊源,对作为国际法分支的国际刑法的形成和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四、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格老修斯指出,战争分为两种: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战争。这场战争,是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战,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与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的殊死搏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胜利,是世界和平的胜利,是世界人民的胜利。相反,日本军国主义对其他国家的侵略则是非法的、非正义的。

 

日本军国主义为掠夺资源,奴役亚洲人民,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破坏和平,对内穷兵黩武,对外推行侵略政策.大肆发动侵略战争。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规定了惩治侵略行为的破坏和平罪,其法理依据为:侵略战争早已在国际法上被公认为是犯罪,而且是“最大的国际性罪行”,这已由一系列国际公约所证明。东京审判指出,纽伦堡审判在法理上是充分的,它没有创设而只是以实践行为适时地宣布了侵略战争是犯罪这一项国际法原则。东京审判判决书以最大的篇幅叙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从国际法角度确定日本有对中国进行侵略战争及对苏联、美国、英国及其他盟国进行类似战争之罪。认为“九一八”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日本是中日战争的侵略者。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战胜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性作用。东京审判邀请中国代表担任法官和检察官参加法庭工作,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员参与国际性司法机构的审判活动。这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及其对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贡献。

 

除了对正义战争的肯定、对非正义战争的谴责。东京审判对侵略战争性质的认识,对联合国1974年关于侵略定义的初步形成也起到一定的先行作用。

 

结束语

 

东京审判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惩罚了日本战犯,是正义的审判,是对传统国际法原理的继承与发展,也是确立现代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基本原则的一次重要实践,为此后国际社会对战争罪犯的审判提供了充分和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东京审判确立的违反人道罪和破坏和平罪等一些重要的国际法原则和制度,对战争法以至整个国际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东京审判》要说明的不仅仅是正义的胜利者对侵略者的审判,更是意图表明:和平与正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国际法不可践踏!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8篇

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领域学科配套最齐全,专业设置最完善,核心资源最充分,在高铁、磁浮、土木等诸多科学领域、工程领域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学校秉持“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历史使命,弘扬“r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传统和“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培养和造就了以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世界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一代水利工程大师黄万里,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刘大中,等为代表的三十余万名栋梁之才。

数字化 一场范式革命

提出“数字化战略”绝不是赶时髦,这是西南交大主动顺应全球数字化时代潮流,抓住数字化发展战略机遇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在西南交大校长徐飞看来,“你可以错过一个机会,但不可以错过一个时代。今天这个时代,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一定是数字化的人才。培养人才的工具、手段、方法、途径,也必须是数字化的。”

慕课这一全新教育模式的出现,引发了学习和教学的革命,这是信息技术诞生以来的重大变革之一。数字化引领着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创新,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带来深刻变化。

西南交大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启动数字化战略,积极拥抱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部署并推行“工科登峰、理科强基、文科跨越、生命振兴”四大行动计划。

徐飞提到:“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数字化、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数字化并不是简单地把纸上的东西电子版。我理解的数字化,是一场范式革命,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到教学组织,完全都得运用数字化的思维。”

据介绍,西南交大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数字化战略2014-2020年主要举措》,分阶段明确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信息化校园建设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举措。在此期间,学校确保投入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相关软硬件的建设。

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在谈到“数字化战略”时说:“一定要谨记三个主义:第一是理想主义,第二是现实主义,第三是拿来主义。这三者一脉相承。理想主义是彼岸情怀,诗意栖居;现实主义是立足此岸,脚踏实地;拿来主义是取其精华,人为我用。这三个主义同样适用于数字化战略的建设工作。”

实现精细化的过程管理

据了解,在人才培养方面,西南交大以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支持网络化、管理信息一体化、人才培养信息数据化为基础,以教师、学生、校友为对象,通过对其校园学习、工作、生活与职业发展、终身学习等数据的全面采集、储存、处理、分析、挖掘与利用,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精细化的教学过程管理,形成学生成长发展档案与校友交流平台,构建起学校人才培养状态监测与质量保障体系。

在科学研究方面,西南交大将重点面向轨道交通和前沿科技等领域,广泛集聚大数据资源,开展数字化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科学研究,努力取得对未来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以数据共享和整合为基础,以研究应用为核心,开发典型大数据服务平台,加速大数据理论、技术和应用的创新,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为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及管理提供强大支撑;更加努力开展现有学科专业的大数据研究,形成新的科研范式,促进科研取得更多新成果。

为有效推进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学校成立了推进数字化战略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人才培养、学生工作、科学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等的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峨眉校区常务副校长、各学院院长为成员,负责推进全校数字化战略的谋划和决策。

同时,成立推进数字化战略咨询专家组,专家组1/3为校内人员,2/3为校外人员,而在校外人员里,国内专家占1/3,国外专家占2/3,对数字化战略的重大谋划和决策提出技术咨询意见和实施方案。

加强与大数据龙头企业

深入合作

比如,“交大就业”微信公众平台是国内开通较早、西南地区首个高校就业服务新媒体平台。

开通一年来,不断创新升级,为同学们提供“无微不至”的就业信息服务,全面助力学子就业。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交大就业”已经完成了三次较大的升级改版,从之前单纯的提供招聘会、招聘信息查询到现在集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就业指导、实时查询于一体的立体就业信息平台。

“可以从高等教育和企业领域这两个方面来谈。就高等教育领域而言,我本人比较熟悉几个学校。我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做过高级访问学者,他们数字化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程度非常高,数字化平台里储备了丰富的资源。注册、选课、办卡、保险等,只需登录一个网络系统,一目了然,应有尽有。所有的课件、课程资料、老师布置的作业,网上随时可以下载。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字化平台很强大,涵盖了从学习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做得非常好。其他如哈佛、耶鲁、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在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是走在前面的。”徐飞如是说。

其次是企业领域,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医疗、交通、电力、零售业包括基础设施等,这使地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一站式信息化需要技术条件来支撑,从硬件、软件,网络到系统集成,从基础层、服务层到架构层,IBM构建了一整套体系。国内也有非常好的企业,如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公司。

“我们也希望把西南交大作为构建数字化大学、智慧校园试点单位,把试点变成示范。数字化是一场革命,并非简单的投入和技术问题。数字化运用到高校领域,将对治理能力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战略管理;医院文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a)-077-02

战略管理在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战略管理是确立医院愿景和使命,根据医院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医院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医院愿景和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历史发展的局限性,我国医院既缺乏直接的市场竞争压力,也没有战略管理的经验,战略管理处于管理实践上亟需但实际上不敷使用的困境。认清当前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医院战略管理困境的表现形式,找出解决战略管理困境的措施与对策,有助于提高我国医院战略管理的水平,促进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1 我国医院实施战略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国医院经历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最终到战略管理的时代跨越。在计划经济时代,医院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无需市场竞争,领导人依靠经验管理医院内部医疗事务;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科学管理理论引入国内。在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医院管理者的思维,医院管理引入了科学管理,现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使医院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医院管理的难度更大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清醒地分析、认识医疗制度改革和社会变迁中的机遇和挑战,把握发展方向,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实施战略管理。

1.1 医院战略管理的内涵与过程

医院战略管理是对医院长期性、全局性发展的目标、途径、手段的谋划或方案制定。医院战略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提出医院的愿景和使命,凝聚人心,指明发展方向,确立医院基本发展态势和市场竞争的策略,制定医院职能战略,把长远、全局性的战略和目标落实到医院具体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在服务对象确立、诊疗技术选择、质量水平提升、服务特色塑造、人才队伍建设、信息技术支撑、财务资源支持等环节上建立具体行动方案、财务预算和工作程序。

战略管理的工作流程包括四个环节:首先是战略分析,运用分析工具描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方面的变革。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相关机构的竞争状况,为战略制定打基础;第二步,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医院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总体发展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第三步,在战略指导下,整合组织、人力、财务、信息等资源,落实战略;第四步,战略控制与调整,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监视战略是否偏离原定目标,是否遭遇了重大的环境变化而需要对原定战略进行调整。

1.2 医院实施战略管理的意义

实施战略管理对我国医院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医院战略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效能,有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近年来医疗制度改革,医院在获得大发展的同时,忽视了患者及社会的承受能力,形成了患者与医院之间的对立。战略管理能促使医院管理者更长远地、全面地思考医院发展与社会承受能力的关系,降低成本、优化服务、提高管理职能。其次,战略管理能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现行政策下,医院满足于现状的懒惰思维和负债经营的激进思维并存,使我国医院经营风险日益凸现,战略管理能指导管理者在环境的机遇与自身条件的可能上作出正确评判,树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医院自身条件的发展目标,保持医院的稳定经营。第三,战略管理可以促进医疗机构的资源重组。在“三医”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医院的重组无法避免,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医院间的优势、劣势,选择合适的重组方案,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功能齐全、效率优先的医院集团。

2 我国医院战略管理的困境

医院实施战略管理是时代需要,是医院长远发展的需要,已得到医院管理者的承认。但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由于战略管理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医院管理者的战略素养不足,受长期的经验管理思维的影响,再加上市场本身的不完善,使战略管理出现了需要与现状不符的困境。这种困境是由于以下因素产生的。

2.1 战略管理无文化基础

医院实施战略管理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是医院文化还未能接受战略管理理论的价值体系。医院的管理层及一般员工长期浸润于医院稳定发展的氛围中,缺乏足够的竞争观念、危机观念、效率观念,对新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医院长远发展的目标可行性、实现目标的风险性既没有清醒的认识,也缺少认识的能力。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机制和意识上还没有给医院更大的决策空间,医院高层管理者在不完善的激励机制下可能也没有长远规划的决心。

2.2 战略诊断模糊

战略诊断是在完备、准确的环境指标基础上运用战略分析工具对战略环境的特征进行描述,战略诊断包括医院的一般战略环境分析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在我国这个特定的医疗市场,战略分析所需的行业指标数据不容易得到。行业环境数据一方面应当是能及时地、准确地反映当前的医疗行业状况,另一方面又要具有历史的、积累的性质,能够反映未来发展趋势。我们现有的数据绝大多数来自于卫生行政部门的疾病统计、卫生资源存量等静态指标,而战略分析需要的医院经营指标则是空白。如某外资医院想在大陆开设一个耳鼻喉专科医院,却无法找到某一地区耳鼻喉科的业务容量、竞争者数据。国内没有中介机构专门收集、整理、研究这类数据,医院自行收集、筛选、整理数据是一个工作量大、难度大的事情,难以短期内完成。缺乏可靠的市场数据而作出的战略分析是模糊的。

2.3 战略管理工具不完善

战略管理是从国外企业管理领域引入到我国医院管理领域的,它所使用的管理工具如PEST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模型,大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应用到我国医院的战略管理上,既有一个市场条件的差异,也有行业的不同。用这些工具来决策,虽然从原则上是用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代替经验性、随意性的管理,但实际上最终只是生搬硬套,在错误的基础上用错误的方法得到错误的结果,与战略管理的初衷相违背。

2.4 战略条件不完备

国内医院战略目标往往目标过大,不切实际,与医院自身条件不相符,如东北某地级市职工医院集团要做“全国最

大的医疗服务集团”,脱离实际的目标缺乏资源支撑,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公立医院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管制下,无法按照市场发展的需求实施自己的发展战略,有的医院因区域卫生规划限制而无法错过发展机遇。

2.5 战略僵化或缺乏稳定性

战略制定仅仅是为了赶时髦或者应付上级部门的任务,规划挂在墙上,放在橱子里,没有执行。在医院的主要领导人更替后。后任对前任的战略规划不予承认,另起炉灶,重新制定新的战略。使战略缺乏稳定性和权威性。

3 克服医院战略管理困境的对策

面临重大环境变革的医院不能因为战略管理的困境就轻易放弃战略管理。恰恰是要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对策,强化战略管理,走出困境。

3.1 塑造重视战略管理的医院文化

从思想上重视战略管理,把医院的长远发展置于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基础的科学管理体系中,不再用“拍脑袋决策”和“随遇而安”的思想处理长远发展问题,并把这种观念传播到医院管理者和医护员工中间,形成重视战略管理的文化氛围。

3.2 提高医院高层管理者的战略素养

医院高层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战略素养往往决定了一个医院的战略管理水平。优秀的领导者对外界环境具有敏锐的直觉,能够从政策的调整、市场的变化、社会的冲突中发现医院发展的机遇与威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用创新思维解决战略决策的难题。

3.3 正确使用战略工具和数据

在缺乏数据积累的情况下进行战略管理,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坚持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从他人的研究积累的相关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另一方面需要善于借助外脑。近几年来,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开始出现,医院通过具有良好专业背景和职业道德的咨询人员帮助战略决策的数据收集、战略工具的使用,不失为解决战略决策问题的一条捷径。在应用战略工具时,学会扬弃,在战略思路清晰的条件下,可以使用模糊决策,直觉思维代替模型决策。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发达国家;大数据;政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03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进入了全新的数据时代和共享经济时代,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在IT博览会的演讲中向全世界表达了“我们正式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的思想,大数据发展不到十年历程,却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新引擎,给全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其战略意义在于对数据的专业化处理分析和共享运用,实现数据的价值增值。2015年,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要大力促进中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等,标志着大数据已经被纳入政府创新战略高度。而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已处于先行探索阶段,2014年初贵州省出台《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将大数据作为重点扶持的新支柱产业,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强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并通过与国内其他园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大数据企业、互联网龙头、软件服务商。为了营造了良好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贵州将率先采取数据开放、各部门之间数据整合等一系列措施。

1 发达国家大数据战略发展分析

1.1 发达国家大数据战略概述

1.1.1 美国

2011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认为大数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12年,美国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美国政府认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和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将成为国家核心资产之一,编制出台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加大对海量数据收集、存储、梳理分析,做到核心技术的共享运用,进一步扩大大数据人才数量。增加经费投入,前期投入2亿多美元推动大数据技术研发。

1.1.2 澳大利亚

2011年,澳大利亚政府公布了《国家数字经济战略》报告,旨在确保2020年前基本完成国家宽带网络的物理建设,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数字经济的领军者。2013年,澳大利亚政府积极编制实施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以下简称《战略》),率先实施数据开放战略。该《战略》旨在推动公共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服务改革,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保护公民隐私,使澳大利亚在该领域跻身全球领先水平。澳大利亚在大数据立法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1998年的《隐私法案》(以下简称《法案》),该《法案》旨在通过对信息的采集及程序性规定来保护个人隐私。

1.1.3 英国

英国政府加大对大数据的前期投资与筹备建设,兴起一股“数据权”运动,2013年,《把握数据带来的机遇:英国数据能力战略》,进一步加强在数据挖掘和价值萃取中的领先地位,从提升数据分析技术、推动研究与产业合作、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与共享使用等几个方面做出部署,确保战略目标得以落地。

1.2 发达国家大数据战略分析

大数据不仅是基础性战略资源,而且作为一种新兴战略性产业正迅猛的发展,成为不同国家、区域和企业间的竞争焦点,正在引发深刻技术与商业变革,打破传统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分化重组,催生新兴产业体系。总体看来,上述发达国家对大数据政策措施体现以下共同特征:一是颁布战略规划实施整体布局,为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增强国家在大数据领域发展中的国际领先地位;二是注重大数据配套政策研究制定,重点在人才培养、产业扶持、资金保障、数据开放共享等多方面展开,为我国及特别是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2 我国主要地区大数据产业应用发展现状及分析

2.1 我国主要地区大数据产业应用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大数据产业发展,并将大数据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重点来抓,2012年以来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在科技和产业化专项上陆续支持了一批大数据相关项目,在推进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2013年6月工信部了《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在国家的战略引导下,国内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快速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2.1.1 北京

为进一步加强对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利用,北京市将实施《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颁布了《北京市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定》《北京市政府信息依申公开工作办法(试行)》《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北京市政府信息协调办法(试行)》《北京市政府信息清理工作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并依托中关村产业和技术优势,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及卫星应用产业集群的关键支撑技术发展,包含基础网络设施、支撑与服务、网络运营、终端设备等关键环节的完整大数据产业链。2014年,中关村管委会出台《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推动大数据行业应用,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实施大数据解决方案,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构建拥有人才、技术、资本、数据、平台配置完善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完善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环境等六大主要方面推动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创新。

2.1.2 上海

上海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凝聚上海大数据领域优势力量,研究大数据基础理论,攻克关键技术,研制大数据核心装备,形成大数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行业应用,培育数据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大数据技术成果惠及民众;推进行业应用,重点选取金融证券、互联网、数字生活、公共设施、制造和电力等具有迫切需求的行业,开展大数据行业应用研发,探索“数据、平台、应用、终端”四位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2.1.3 广东

广东省是率先启动大数据战略的省份之一,颁布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指出“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作为率先推行大数据战略的省份之一,广东将积极组建省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和省大数据技术产业联盟等,并在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选定首批大数据战略研究机构,研究制定大数据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的意见》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推动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并积极推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及茂名等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

2.1.4 天津

天津市在滨海新区已启动了高水平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滨海新区大数据行动方案》指出,到2015年,要实现“2111”的发展目标,即聚集200家大数据企业,引进10个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项目,实施10项典型应用示范项目,形成10项杀手锏技术产品;到2017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和数据资源聚集服务区。天津大数据产业涉及数据的存储、分析、传输及安全等多个环节,其中核心是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拟优先发展的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化领域包括数据存储与计算技术领域,数据获取、挖掘与分析技术领域,数据安全技术领域,数据组织与管理技术领域。

2.1.5 重庆

重庆市颁布实施了《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提出重庆市实施大数据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要重点打造2~3个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培育核心企业10家及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500家,培养引进大数据领域高端人才1 000名,形成50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努力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基地。同时,打造大数据跨境电商平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大数据集聚区,推动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引进腾讯公司在重庆建立其在中西部地区的首个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

2.2 我国主要地区大数据应用分析

我国主要地区大数据产业应用主要围绕大数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行业应用,培育数据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等。当前,从区域角度研究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的相关成果较少,贵州省大数据发展还存在数据开放共享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缺乏、创新应用领域不广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将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政策科学等理论方法引入大数据研究,做好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实现完善大数据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超前布局大数据的理论研究目标。

3 发达国家及我国主要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对贵州省的政策启示

参照我国其他地区及发达国家大数据发展经验不难看出:不同地区,大数据技术基础、市场基础与数据文化氛围不尽相同,其政策侧重点也存在差异。贵州要先行加快发展大数据,要充分结合省情实际,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环境优势,更加注重大数据战略技术能力储备和战略应用实施两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

3.1 加强大数据政策法规战略的制定及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以发展规划和大数据标准为引导、政策法规相协同及法治建设为保障的大数据政策法规战略体系,提出大数据标准体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大数据产业标准、大数据应用标准等,研究大数据标准体系的效力层级,提出针对不同层次的标准赋予不同效力的应对策略等。

3.2 分析贵州省公共领域数据开放的基本规则

贵州公共领域数据开放需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开放原则、开放数据负面清单原则、无偿开放为主的原则及效率开放原则等。分析贵州省公共领域数据的开放范围,包括普遍开放的数据范围、特别开放的数据范围、不予开放的数据范围等,提出贵州省公共领域数据的开放流程、时限、用途等规范措施。

3.3 制定贵州省公共领域数据互联互通的相关措施

根当前制约公共领域数据互联互通的主要问题,制定贵州省公共领域数据互联互通负面清单制度,制定公共领域数据互联互通的具体数据类型、范围、时限、程序等规则。

3.4 分析数据权利的性质、内容、范围、权能

分析数据权利的性质,提出数据权的权利内容与边界(数据权不同于著作权、不同于数据库权);研究出数据权权能及其行使方式(数据采集权、数据占有权、数据使用权、数据处分权以及数据收益权等);提出数据权利法制化的路径及贵州省可行做法等。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

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重视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在企业战略制定中的意义,不断完善企业在发展战略中出现的问题,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战略制定的目标,才能使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

一、企业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涵义

(一)企业战略涵义及影响企业战略差异的因素

企业战略是指很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生产情况,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自身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性规划的过程。企业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战略包括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等。影响企业战略差异的因素主要是企业的长远规划影响、市场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内部发展的影响。长远规划影响是指企业对于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状况没有充分的了解,制定的长远规划由于企业自身发展达不到预定的目标而使得企业的长远规划达不到实际效用。市场环境影响是指市场环境本身就具有多变和不确定的因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对市场环境进行预测或者对市场环境的突变没有相应的应急方案使得企业的战略规划受到影响。企业内部发展的影响是指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内部员工与企业的发展是否相适应,从而会对企业的发展战略造成影响。

(二)会计信息相关性涵义及会计信息价值的特点

会计信息相关性是指通过现阶段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不仅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现阶段的财务情况和运行情况,还可以根据企业过去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发展做出科学合理预测。首先,会计信息价值具有相关性,会计信息可以通过企业的在过去的发展状况,结合市场环境,运用科学的会计计算方法从而对企业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会计信息价值的相关性体现在于能够将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运用科学的处理方式将企业的发展情况联系起来。其次,会计信息价值具有可靠性非。会计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是在于企业的会计信息来源数据都是真实的,通过会计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具有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因为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真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运营欠款,因此通常可以作为企业经营者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二、企业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的分析

(一)企业战略差异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分析

企业战略差异与企业会计信息加之相关性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首先,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上是基于对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境况,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的预测而制定的,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加之市场环境本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制定企业战略中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一旦企业的制定的企业战略与实际的发展情况差距太大,会给企业的的利润带来影响,使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下降,会使企业遭受更大的市场风险,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另外,企业战略与实际发展差异太大,会导致企业的净利润数据不够准确,而在会计信息的收集过程中,企业的净利润占有重要的地位,会计信息相关性得以充分运用的基础就是数据的真实可靠,一旦企业的净利润数据出现偏差,那么会使得通过会计计算方法得出的财务报表等存在不真实的情况,就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不能完全发挥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作用,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会计信息价值被减弱,企业必须重新根据从前的会计信息做出新的企业战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负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分析

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的决策和制定企业战略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通过会计信息可以真实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都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另外会计信息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资金实力,企业要想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资金情况,资金充足则企业才有发展的原动力,资金不足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使企业的偿债能力面临巨大的风险,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会帮助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做到科学合理,使企业面临的风险降低,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而虚假无效的会计信息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发展经营水平,同时还会对企业的决策和制定企业战略是产生干扰作用,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偏离实际,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的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风险。

三、结束语

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没有价值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干扰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还会是企业遇到更大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重视会计信息在企业中的地位,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所帮助,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小力.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影响的实证研究[N].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叶建华.新旧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比较研究[N].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12篇

未来的营销:走向营销4.0

王赛:此次在东京科特勒世界营销峰会(Kotler world marketing summit)中,您提到了这五十年“营销的演进(marketing evolve)”,展示出营销发展的战略图谱,这个发言既是对过去五十年的回顾,也是对营销趋势的展望,尤其在发言中您谈到数字技术对营销的升级,但是正如研究政治史的托克维尔所讲,未来总孕育在过去之中,作为营销领域的奠基人,您认为这其中贯穿着何种本质性的脉络?

科特勒:60年前,我在麻省理工从经济学转入到真实世界的营销学。从我第一版《营销管理》出版,至今已经跨越了半个世纪。战略性的营销思想在过去50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50年中,我既是理论的整合与发展者,也是很多欧美公司的市场战略顾问,这个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我认为在营销上,伴随着经济周期特征对不同战略思想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都提出了重要的营销理念,比如我们熟知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定位、营销组合4Ps、服务营销、营销ROI、客户关系管理、品牌资产,以及最近的社会化营销、大数据营销、营销3.0,乃至这次我提到的营销4.0。

作为企业高层视野的实践导向来看,从战略性的营销导向来分,可以将其分为产品导向、客户导向、品牌导向、价值导向以及价值观与共创导向。从营销思想进化的路径来看,营销所扮演的战略功能越来越明显,逐渐发展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最重要和核心的一环,即市场竞争战略,帮助建立持续的客户基础,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并实现盈利;其次,50年来营销发展的过程也是客户价值逐渐前移的过程,客户从过往被作为价值捕捉、实现销售收入与利润的对象,逐渐变成最重要的资产,和企业共创价值、形成交互型的品牌,并进一步将资产数据化,企业与消费者、客户之间变成一个共生的整体。

战略中心性、客户价值、与消费者进行交互,这些都是营销在企业战略中发展的最重要的主线。上世纪90年代韦尔奇问我什么是市场导向型公司,我说去问你各个部门的CEO,他们做战略规划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资本、内部运营,还是顾客的需求、客户的忠诚度。今天亦如此,在市场外部环境不断震荡的时候,很难再靠押注一个好的行业去盈利,只有建立在客户价值实现上的盈利,才是持续性的增长。营销的本质,在于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在客户价值的基础上兑现公司价值,无论在传统时代,还是在数字时代,这都是不会变化的。依此不变,才是真正的市场战略,即市场导向型战略(marketing-driven strategy)。

王赛:您这次系统地提出了营销4.0,并即将与我们另外一位同事赫马温博士出版《营销4.0:从传统到数字》。我记得6年前您提出营销3.0,同时您也来中国宝钢、腾讯等企业演讲,并给予诸多高管咨询建议,当时我记得有部分企业觉得3.0太过于理想化,而5年过去了,时间、实践可以来证实或证伪。从我的认识来看,数字战略转型中至少有一个重心在于社群战略,而社群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个社群是否是基于价值观来凝聚的,我称为“价值观与价值同等重要”,只有这种社群,才能有粘性、才能变现回报与利润,才能有效从“关系”(relationship)变现为“收入”(return)。回过头看,这正是营销3.0的核心,价值观的力量。那这次营销4.0的变化,是版本的微创新,还是思维模式的升级?

科特勒:I销1.0就是工业化时代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这些产品通常都比较初级,其生产目的就是满足大众市场需求,最典型的是上世纪初的福特;营销2.0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其核心技术是信息科技,企业向消费者传递情感与形象,正如宝洁、联合利华等快速消费品企业开发出几千种不同档次的日化产品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营销3.0则是合作性、文化性和精神性的营销,也是价值驱动的营销。 如今,西方国家以及东亚部分国家已经进入了丰饶社会。在丰饶社会的情况下,马斯洛需求中的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这四层需求相对容易被满足,于是自我实现对于客户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诉求,营销4.0 正是要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新的传播技术的出现,客户能够更加容易地接触到所需要产品和服务,也更加容易和与自己有相同需求的人进行交流,于是出现了社群性客户。企业将营销的中心转移到如何与消费者积极互动、尊重消费者作为“主体”的价值观,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到营销价值的创造中来。而在客户与客户、客户与企业不断交流的过程中,由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所带来的“连接红利”,大量的消费者行为、轨迹都留有痕迹,产生了大量的行为数据,我将其称为“消费者比特化”,这些行为数据的背后实际上代表着无数与客户接触的连接点。如何洞察与满足这些连接点所代表的需求,帮助客户实现自我价值,就是营销4.0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它是以价值观、连接、大数据、社区、新一代分析技术为基础来造就的,它是一次思维的变革。

营销4.0不是对营销3.0的否定,正如营销3.0不是对营销2.0的否定。我以前一直讲,营销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3.0要让你的营销触及消费者与利益相关者的心灵,4.0要让这种数字冲击的轨迹可利用、可追溯,甚至实现营销自动化。当然很有趣的一个问题是人工智能的兴起,机器未来是否有灵魂,万物互联的世界中营销是否无处不在,市场在推动市场营销前进。今天,我们面临“双倍速”的世界,一个是实体世界,一个是虚拟的数字世界。还可以按照地域分,一个世界是美国与中国,营销已经进入了3.0与4.0;另一个是非洲、拉美与东南亚,他们虽然也被连接,但是营销1.0,2.0的做法仍然有效。所有的理论,都是在渐进中形成的革命,但是需要将理论的背景,放入到不同的环境中解读,以“使用的成果”而非“理论的先进”来判断,这也是我的故友,管理学家与计算机专家赫伯特・西蒙的观点。

传统的营销:已被“终结”了吗

王赛:营销4.0,是否意味着移动互联网下,数据营销将会成为营销最主流的思维与武器?数据、人工智能会终结传统营销吗?“人工智能+数据”会不会自动产生未来的营销战略规划?

科特勒:最近我在凯洛格商学院的同事穆罕索尼组建了新的数字营销研究中心,这个世界确实进入了一个“消费者比特化”的世界,由于连接留下的“痕迹”,造成轨迹可以追踪,并基于大量的数据建模、计算来预测消费者行为。此次我来日本东京、包括我即将访问的一些互联网巨头公司包括谷歌、Facebook,都有很好的数据基础,但这并不会成为颠覆“传统营销”的核心,数据营销会变成很好的运营工具,但营销的核心,即需求管理、利他、创造价值,这些是不会变的,我相信云计算、大数据、AI能让分析更有效、更快、更精准,但是它们未必能有“战略”的思维,未必能有“人的情感共鸣”的本能,所以我在营销4.0中反复提到“价值观驱动”的重要性。在数据时代,一个企业的价值主张反而变得更重要,在连接时代,有价值观的企业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群落,让企业与客户实现共创价值。数据是冰冷的,营销要在数据的基础上直击消费者的心灵,正如另一位已故的哈佛营销学教授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所言:营销更需要想象力。当然,数据营销的能力非常重要,我的意思是,数据应该被战略思维所用,而不是替代。“人”的世界不可能全部被数字替代的。所以,回到我们讨论的问题,我觉得大数据、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这些力量介入到营销中,改变的是营销技术(Marketing tech),不是营销战略(Marketing strategy)。

王赛:很多CEO和CMO言必称“营销理论被颠覆”,我经常和企业家开玩笑,如今这个时代还提“基业长青”会被笑为“不知魏晋”。在美国硅谷和中国,一批又一批人谈“颠覆”,谈“革命”,谈“重新定义”,营销也需要重新定义吗?比如在中国有人提到“数字时代品牌已经成为过去式”、“互联网上的好产品已经替代定位”,您怎么看?

科特勒:每年在全世界各个主要城市的大型营销峰会上,都会讨论这个问题。而当数字化浪潮从导入期、高速发展期到了现在的全面接受期,现在大家反而喜欢回过来讨论营销中“哪些没有变”,数字时代没有变化的是营销的本质。数字技术是对营销手段和营销方法的升级,但是它没有替代营销的本质。

至于有些关于“品牌已经成为过去式”的言论,问题的核心在于他们如何看待品牌,是把品牌当作一个传播的渠道,还是把品牌当作一项顾客价值的资产。仅把品牌当作一种传播渠道和结果,这根本上歪曲了品牌战略的定义。我反而认为,由于数据和资源的无边界流动,数字时代建设品牌的作用会更大,因为以品牌作为认知核心可以逐渐扩大疆域,成功进入到不同的行业,这个是传统时代所想象不到的。而谈论“互联网时代产品力比定位更强”,产品力和定位并非是两个相斥的概念,定位让产品的卖点聚焦,更有效地传达价值。很多时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其实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连原有的概念都没有掌握。

还有一个问题是“重新定义营销”,这一点没有错,关键需要具体化,重新定义营销的什么?从4P的维度来看,确实很多东西变了,比如以前产品开发最多做到客户导向,例如宝洁进入消费者的家庭,做沉浸式开发;现在数字连接的时代,这些都可以通过客户交互式参与的方式来实施了。众筹、众推、众包,MVP精益创业,这些理念和实践使得产品开发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我也看到你新提出的数字营销4R模式。但我想强调的是,在数字时代,营销应该更加活跃地扮演战略中心的角色,更加具备战略意义,而不是被技术替代,被其他组织功能替代。

营N者:误区与挑战

王赛:近来我参与很多CMO和CEO讨论数字营销转型的峰会,让我感到失望的是,这些论坛的发言大多聚焦在数字广告领域,如DSP(Demand-Side Platform,就是需求方平台)的投放、DMP(Data-Management Platform,数据管理平台)的搭建,CMO负责的市场部似乎变成了一个营销广告公司(agency)的代言人。这与我在美国参与的数字峰会完全不同,我觉得这是对数字营销、甚至是营销本身的误读,这也是为什么我以及一些合伙人最近出版《数字时代的营销战略》一书的原因。您怎么看今天数字营销领域讨论的问题,是否过于狭隘,让营销变得太过战术化?

科特勒: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当然在前面我们的对话中,我也反复谈到营销的战略功能作用。这里面涉及一个如何从不同层面看营销的问题。我给很多公司的CEO做顾问,发现企业实践中,往往有四种类型的营销。

第一种称之为“1P Marketing”,这种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只是围绕一个“P”展开的,就是促销或者传播。这种公司中营销功能就是管理广告、公共关系,现在还包括管理社交媒体。这是低维度的营销,不是营销战略,更不是市场驱动的战略。

第二种我称之为“4P Marketing”,即4P(产品、定价、渠道、促销),都由市场营销部门来统一资源、统一决策和管理。

第三种是“STP+4P Marketing”,即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选择(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营销变成识别公司增长机会、实现客户价值与公司价值的手段与方法论,这种角色的营销才是营销战略、市场战略。战略的核心结果是什么?是增长,市场是驱动增长的唯一因子。

最后一种是“ME Marketing”,即营销无处不在(“Marketing everywhere- Marketing”),营销驱动、市场驱动作为一种思维、动力、方法论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职能,这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

回到我们的讨论,我们与CEO、CMO讨论的数字营销,是哪个层面的数字营销?数字广告也就是第一层面的吧,它不是“大象”的全部,最多算一个“象鼻子”。

营销所扮演的角色很大程度也取决于CEO看待营销的方式,我每年到无数企业与CEO见面开会,有人把营销战略作为公司增长驱动力的核心,有的只把营销作为一种职能或战术。但是这两种观念下,实践的结果有天壤之别,这种差异可以从乔布斯在苹果的两个时代的比较中看到。创新者和营销者是不一样的,创新者必须实现可能性(masters of possible),营销者则要创造价值(master of values)。当创新团队寻找到一个崭新的、可能的创新机会时,未必意味着要推向市场,这时需要与营销人员进行紧密合作,判断什么样的产品、在什么时间段适合推到什么样的市场。营销战略能帮助科技企业兑现价值。

至于f营销的未来在哪儿,还是回归到创造客户价值上。当然,创造客户价值的同时,为股东和社会利益相关者创造商业价值。我的设想是,在战略越来越从行业选择回归到客户价值创造的路径上,营销已经成为公司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营销的未来即市场导向型战略的未来。

王赛:这两年还有一个巨大的改变,就是越来越多的CMO进入到CEO的群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营销人员与高管的机遇与挑战在哪?从组织上、职能上看,未来的营销将需要融入哪些角色?

科特勒:我以前讲,最应该和CEO办公室坐对面的就是CMO。正如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 S. Kaplan)教授所说,财务的变现需要客户基础,营销高管是客户资源的中心。以前战略的核心在于行业选择、CEO关注公司要进入哪些行业、退出哪个行业,选择一个好的战场就相安无事了,这正是迈尔克・波特(Michael Porter)关注的问题。但是现在的竞争更落实到微观布局,如何创造客户价值、如何保留客户、创造客户忠诚,如何采取用户思维来重塑客户体验,如何用品牌建立护城河,这些都变成了竞争的核心。市场营销从一个职能变成一种思维,一种战略的核心发力点。我想这是CMO工作挑战的第一层,当然也是机会。但是在企业层面,拥有这种思维和技能的CMO太少。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13篇

摘要:现在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电商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契机,同时也使得电商企业需要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本文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我国电商企业品牌战略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电商企业品牌战略管理过程中品牌质量管理意识、隐私保护、品牌传播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电商企业;品牌战略;构建云品牌

引言

大数据已经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被美国政府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电商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电商企业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透过其拥有的内部经营交易信息、来自于新浪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的数据进行品牌定位、品牌创新、品牌传播与品牌维护,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一、 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一) 国外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从1931年P&G的,麦克尔・罗伊提出品牌经理制以来,西方品牌理论研究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品牌阶段、品牌战略阶段、品牌资产阶段、品牌管理阶段和品牌关系阶段这五个阶段。[1]在这几个阶段的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对品牌资产的研究,其中以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阿克(Aaker)的研究最为重要。Aaker建立了品牌资产五星模型,他认为“与品牌、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等相关的一些列资产或负债可以增加或减少通过产品或服务带给企业或顾客的价值。品牌忠诚、品牌认知、感知质量、品牌联想、其他专有资产等五个方面构成了企业的品牌资产,而且这五个方面都可以给企业带来多种利益和价值。”[2]

(二)国内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对于品牌战略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并繁荣起来。在这一时期,国外的品牌战略研究理论被大量引入。[2]我国对品牌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对品牌发展作用的研究。汪小娟和刘世锦(1996)认为,我国经济告别“全面短缺时代”,开始步入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阶段,名牌战略是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力杠杆。(2)对品牌价值和品牌资产的研究。李方毅(1999)认为,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为: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及其他资产。韩经纶、赵军(2004)认为企业构建品牌价值的核心任务就在于,如何为消费者建立品牌的内涵,并使其得到消费者的感知和认可。[1](3)对品牌市场战略的研究。这主要包括品牌命名战略、品牌形象战略和品牌延伸战略。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丁俊杰、张树庭在1997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品牌忠诚营销理论”。[2]

研究企业品牌战略的国内外文献大量存在,但是研究电商企业品牌战略的文献并不多见,研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商企业品牌战略的文献就更是少之又少了。综上所述,虽然当前有许多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商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电子商务服务模式革新、网络品牌的传播比较、网络品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但是研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商企业品牌战略的文章却是几乎没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而展开研究的。

二、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电商企业品牌战略现状分析

(一) 大数据时代我国电商企业实施创新型品牌战略的可行性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电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数据、技术、传播工具等资源,这些资源的获得和使用能为电商企业实施创新型品牌战略提供重要的机遇与平台。

1.数据基础――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IBM将“大数据”理念定义为4个V,即: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以及产生的价值(Value)。[3]对于电商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而言,大数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通过对消费者的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整合,挖掘出有用信息,并进行品牌创新,促进个性化和精确化营销的开展。

2.品牌传播工具――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以信息传感技术为基础,通过物品之间的无缝隙连接以及信息交互和传递,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物联网包括广泛性和实效性、智能性和自动性以及包容性和创新性三个主要特征。[4]物联网的存在为电商企业品牌发展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传播工具。

3.技术基础――云计算

根据美国国际技术研究院所界定的标准,云计算包含IT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三大服务内容以及按需自助、网络访问、资源池、快速弹性配置、可计量服务五种服务特点。[4]电商企业通过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品牌服务网络可以进行网络营销技术筛选、追踪、细化网络潜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倾向,从而为品牌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电商企业品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品牌是一个企业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宝贵的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品牌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研究电商企业的品牌战略时,要综合考虑电商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当前,我国电商企业品牌战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电商企业经营者品牌质量管理意识淡薄,服务不到位

现阶段,电商行业蓬勃发展,其存在的巨额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电商行业之中,使得竞争更为激烈。这些企业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将重点放在销量上,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使得一些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再加上一些电商企业的服务体系不完善,售后人员服务不到位,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会丧失一批顾客。

2.电商企业通过网络进行品牌营销时,隐私泄露问题严重

大数据时代,电商企业掌握了网络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评论、个人信息、交易信息、访问的网站等大量行为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从而得到有效信息以不断改进产品并进行品牌创新。但是在利用这些数据时存在一个让消费者担忧的问题:隐私泄露问题。这是因为电商企业掌握的海量信息中通常会包含着消费者的真实信息,比如在淘宝网上进行网购时,消费者一般都会使用个人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及银行账号等重要的真实信息。

3.品牌传播形式较单一,网络营销过程中物流服务慢

纵观现在电商企业的品牌宣传可以发现,大部分电商企业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品牌传播形式较单一,主要依靠网络宣传,而且其物流慢。通过网络进行品牌宣传主要针对的是年轻人、懂得网购的一部分中年人。根据《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45.9%即2.7亿网民进行过网络购物。[5]虽然网购群体有2.7亿人,但相对于我国人口总数而言并不太大,因此,主要依靠网络进行品牌宣传涉及到的消费群体不太大。此外,由于这2.7亿网购群体的存在使得物流业发展繁荣,但是也导致了物流慢的问题。

三、 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电商企业品牌战略的构建

品牌战略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当然,对电商企业也不例外。凯文・莱恩・凯勒认为:“品牌战略管理涉及创建、评估与管理品牌资产的营销规划和活动的设计和执行。由于品牌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它渗透于研发、生产、流通、销售、传播、售后与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1]因此,电商企业在制定品牌战略时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等因素,构建适合我国电商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

(一)品牌管理要以质量为根本,打造强势品牌

质量是品牌能否延续下去的根源。因此,针对品牌质量管理意识淡薄这个问题,电商企业应该在品牌质量管理中,以消费者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明确消费者对品牌产品质量的要求,并对产品质量进行改进。接下来,电商企业需要将消费者行为数据分析与电商企业自身成本相结合,制定出一个相对合理、易于被消费者接受的价格。除此之外,电商企业还要加强其服务质量。这里的服务质量不仅仅是指售前服务,还包括品牌产品的售后服务。当前我国大部分电商企业的售前服务都做得不错,但是售后服务却存在一个很明显的不足,即售后服务体系不到位。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处理:一方面,电商企业应该对其网站平台的售后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培养这些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教育他们对待有售后服务问题的消费者要有耐心,认真负责地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商企业应该加大对售后服务体系完善的投资,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应由电商企业负责产品退换过程所产生的运费。

(二)用户个人隐私保护要以先进技术为保障

针对隐私保护这个问题,电商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电商企业应该遵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不能把其所拥有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当做谋取利益的工具,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易;2.电商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先进的技术,将其当作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的保障,同时,电商企业为了解决因为过度开发消费者行为数据可能造成的用户个人隐私侵犯等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个人隐私的保护。

在个人隐私保护这一方面,我国的制度和法律法规还存在空缺,没有关于这一方面的明确规定。因此,除了电商企业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之外,国家也应该明确制定关于数据挖掘可能造成的用户个人隐私侵犯等方面的规定来充分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

(三)品牌传播要以大数据挖掘为基础推广个性化导购服务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多媒体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商企业应该意识到多媒体的作用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以达到宣传本企业品牌产品的目的。针对品牌传播形式较单一这个问题,电商企业可以采取多样化品牌传播形式,比如广告、促销活动、口碑传播等。不仅如此,电商企业还要以大数据挖掘为基础,推广个性化导购(包括个性化广告和个性化推荐)。目前,淘宝网、京东网等我国的几大电商平台网站,拥有各式各样的产品,这些产品种类繁多,容易使消费者产生选择性困难。因此,个性化导购的推广是十分有必要的。电商企业可以通过对海量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快速分析,推荐出用户阶段性最需要、最适合的产品。就现阶段来看,比较常见的推荐方法主要有基于物品相似度的推荐和基于用户相似度的推荐两种,其中,我国大部分电商企业采用的是基于物品相似度的推荐。

(四)品牌定位要科学合理

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对消费者进行深度洞察是企业品牌定位的基础。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品牌需求也不相同,企业在进行品牌定位时还要对消费者进行细致的分析。就现在我国电商市场的发展来看,用“多头垄断”来形容是比较贴切的,因为淘宝、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大平台类的电商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中小型规模的电商企业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就不能在大而全的市场上跟这些大平台类的电商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因此,他们就可以将品牌定位于某些特定层次的消费群体,以为他们提供小而精的产品和服务为宗旨。在这一方面,凡客和麦包包就做的比较好。他们已经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自己的品牌定位,通过与生产厂家等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链方式来实现零库存和短周转率,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现在凡客和麦包包已经打造出了在男女服装以及箱包等细分市场上知名的线上品牌。

(五)品牌创新要以消费者数据库为依据

品牌创新主要包括这几个层面:物质层面创新、制度层面创新和精神与思想层面创新等。大数据时代为电商企业提供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评论、新浪微博和微信等社交网站上的数据等海量数据,这些海量数据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者数据库。消费者数据库包括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要求、想要做的事情等,电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数据库所包含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品牌创新。比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站就有关于用户对产品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商家可以不断对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六)品牌保护要以外部环境变化为基准

现在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这些假品牌对一些知名品牌的可信度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给这些企业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针对品牌保护问题,电商企业应该首先做好品牌保护工作,加大品牌保护力度,保护其市场地位不受威胁,保证其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可信度。另一方面,电商企业应该加大对品牌商标的保护力度,防止其他企业盗用其商标生产并销售产品。品牌的生命力是品牌发展的重要保障,品牌保护就是在保护自身品牌商标和产品的基础上,不断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品牌进行创新,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在当前这个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电商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价格战等竞争转变成拥有数据、分析数据并使数据创造价值的竞争,这就需要电商企业积极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商机,充分利用数据信息来为企业创造价值。不仅如此,电商企业的品牌战略也面临新的挑战。传统意义上的品牌战略也受到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改进其理论模型来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电商企业就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品牌战略,更重要的是要将品牌战略与大数据结合起来,从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质量管理、品牌保护等方面出发,着手打造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云品牌。(作者单位: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世宗,陈会荣.论企业品牌战略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1):14-18

[2]吴晓东.地区性“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以辽宁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4,(9):172-179

[3]孙权,王明宇.电商淘金:探究大数据中蕴藏的无限商机[J].电子商务,2014,(4):103-104

[4]盖宏伟,佟林杰.网络时代中小企业云品牌发展战略创新[J].电子商务,2014,(13):65-66

[5]当前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大数据应用现状[M].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报告,2013:271-274

[6]甘丽新,涂伟.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的机遇与挑战探讨[J].科技广场,2013,(3):137-140

[7]黄丹丹,王明宇,刘淑贞.阿里大数据战略探析[J].电子商务,2013(4):94-95

[8]刘志超,陈勇,姚志立.大数据时代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革新[J].科技管理研究,2014,(1):31-34

[9]王瑞花.中小企业网络品牌的战略构建[J].商业经济评论,2011,(7):58-59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14篇

宏盟媒体集团旗下的独立数字营销服务机构,网迈广告(NIM DIGITAL)正式了全新的整合营销策略工具——大策略,并将其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进一步提升对外服务质量和对内业务整合,与客户一起应对新时代的营销挑战。

大策略应运而生的背景

(整合策略)

新营销时代,策略服务面对的核心挑战是如何整合策略。面对消费者数据的碎片化、媒介渠道的多样化和商自身的业务壁垒,如何基于大数据洞察市场、整合跨平台的营销资源、最大化不同业务领域的协同效应,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真正的营销资源整合与跨媒体效果评估,需要改变以往割裂式的营销策略布局,整合并精简资源配置,建立起整合策略思维框架下的广告商协作体系。

大策略的思维框架

(大策略思维框架)

网迈认为今后的品牌营销传播活动,仍将以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作为支点,按照受众聚合方式、创意内容生产、媒体渠道运用等多个维度的显著差别,可以分为两大模式:战役模式和常开模式。

战役模式(By-Campaign Model)的创意设计和媒体投放,紧紧围绕所谓的big idea而展开。不管传播目标是提升知名度、好感度或者忠诚度,本质是品牌信息的跨媒体推送。

常开模式(Always-On Model)基于消费者的真实需求,通过实时监控和快速反应,完成持续且个性化的品牌对话。战役模式追求脱颖而出,常开模式则注重需求转化。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商网店等常开媒体将在品牌营销生态圈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随着广告主对品牌内容的不断重视与投入,两种模式的界限将变得模糊。常开模式下产生的某个好内容,可能引爆一波广告战役;好创意也不会止于战役模式的广告投放,成为日常对话的内容延续。

“如果做一个比喻,战役是石块,常开就是填充石块间隙的水。‘石水交融’将成为今后品牌营销的常态。要做到合二为一,就需要广告主同时调动丰富的媒体资源、创意资源和数据资源,即营销资源的整合运用。”网迈广告全国策略总监吴兆华表示,“我们并不是提出一个颠覆行业的策略观点,而是对不同主流策略工具进行一次整理。”

大策略的成功实践

网迈在年初经过激烈比稿成功捍卫了嘉实多的数字营销业务,并在两个月前轻松击败对手赢得一个招募新客的长期沟通项目,期间大策略的常开模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嘉实多中国区互联网营销经理肖鸣华说:“我们一直认为和消费者常开模式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对于低关注度的机油产品,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战役模式的投放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网迈的大策略工具十分符合我们公司的理念。今年年初,我们招募新客的项目‘新车主千公里义务教育’正是在大策略框架下上线的,而效果远远高于预期。未来,我们将有更多的项目使用大策略工具,希望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网迈还成功拓展了多乐士的常开业务,通过社会化聆听发现消费者洞察,持续衍生营销内容并延续其影响力,从帐号代运营升级为跨平台(社交媒体、垂直媒体、搜索引擎等)的品牌内容管理。

“大策略,很好地将品牌网络活动与常规的品牌网络沟通有效的结合,很好地迎合了消费群体网络碎片化行为的多样化需求。对我们品牌而言,这套策略工具的作用,一是令某个好创意可以更长期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二是令数字化传播的有效性大幅提升,三是打通和传统媒体的有效整合,真正意义上实现品牌沟通的整合营销。”多乐士数字品牌经理栾晓霞如此评价。

大策略时代的人才机遇

(大策略时代的人才配置)

专注于特定业务领域的单一型策略人员必须进化为具有大策略思维、跨领域合作能力的复合型策略人员。未来网迈广告的策略人员除了熟悉传统调研与分析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工具,更重要的是“整合”能力,即运用大数据指导市场洞察和运用大策略完成业务对接。

大数据战略意义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战略管理会计; 应用; 实例

引言

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企业的经济管理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会计研究的焦点从企业内部挖潜(成本、预算、控制)逐渐地转移到对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分析上,这一变化促使管理会计发展到战略管理会计阶段。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即是以企业生存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为背景的,其特别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注重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强调非财务信息的利用。然而企业外部环境是变幻莫测的,其信息(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数量庞大,信息结构(半结构化数据、多维数据)复杂,信息传递的知识多是隐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应用原有的技术分析方法(如差量分析、比率分析等)无法实现战略管理会计的思想,在实施战略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技术分析上的障碍。

数据挖掘是近年来信息爆炸推动下的新兴产物,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知识的热门技术,其具有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在信息的深入加工、充分利用方面具有独到且强大的功能。数据挖掘恰恰适合于处理上述战略管理会计的环境信息,善于对那种数据海量、模式未知、结构复杂、知识隐含的信息的获得和利用,因此数据挖掘能够解决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中的一些技术障碍问题,其必将成为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有力技术支持。

一、数据挖掘及其实施流程

(一)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功能

数据挖掘是一个面向应用的,能够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在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或知识的技术,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律、模式或规则。数据挖掘具有知识发现的功能:能够发现广义知识,并进行概念描述;能够发现关联知识,并进行关联分析;能够发现类知识,并进行分类或聚类;能够发现预测型知识,并进行趋势预测;能够发现特异型知识,并进行偏差检测。

(二)数据挖掘的实施流程

数据挖掘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通常包含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步骤:1.问题定义与主题分析;2.数据准备;3.建立模型;4.模型评估;5.结果表达与实施。

结合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领域,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二、数据挖掘在AB公司的应用

本文以AB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应用背景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此实例探讨企业实施数据挖掘的具体步骤及方法。

(一)主题确定

美国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企业最关心的应该是它所处行业中的竞争强度。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超越了会计主体的限制,可以在与竞争对手对比的基础上提供比较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在信息经济的形态下,利用数据挖掘能够将大量看似无关的数据关联起来,发现其中的规则和知识,帮助企业判断其竞争能力和强度。

AB公司是化工行业内的上市公司。上市十年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使高层管理者更加关注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因此本次实证研究将数据挖掘的主题定义为对AB公司行业竞争能力的分析;挖掘任务确定为利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各项财务指标与企业竞争能力的内在联系,分析和研究财务指标与企业竞争能力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果两项或多项属性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利用关联算法,其中一项的属性值就可以依据其他属性值进行预测。因此,可以依据关联规则的挖掘结果,通过财务指标确定AB公司在其化工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评价其竞争能力。

(二)算法原理及工具软件选择

1.关联规则算法的原理。关联规则是数据挖掘的一种主要形式,最早产生于发现超市交易数据库中隐含的模式。关联规则是寻找在同一事件中出现不同项的相关性。

关联规则挖掘可形式化地定义为:设I={i1,i2,...,im}为项的集合(称作项集),D为全体事件的集合,每个事件T有唯一的TID标识。若项集X?哿T时,称T包含X。关联规则的形式是X?圯Y,其中X?哿T,Y?哿T,且X∩Y=Φ,称X为规则的前件,Y为规则的后件,规则的支持度和可信度是关联规则的重要概念。

支持度Support(X?圯Y)=P(X∪Y)。

可信度Confidence(X?圯Y)=P(Y/X)。

在挖掘过程中,同时满足最小支持度和最小可信度的规则称作强规则。

期望可信度(Expected Confidence),是在全体事件集中,所关注的项集出现的概率,即P(Y)。

挖掘得到的规则未必都是有用的规则,有的可能是正确的,有的可能是错误的,还要通过规则的兴趣度(Interestingness)来判断规则的有效性、新颖性和可靠性。支持度和可信度是兴趣度客观度量的基本框架,应用最广泛。支持度衡量了规则的重要性。支持度越高,说明规则越重要。可信度衡量了规则的准确度、真实度。如果一条规则可信度较低,那么这条规则没有任何意义。当关联规则的可信度很高,支持度却很低时,说明这条规则实用的机会很小,因此也不重要。应用这两个指标,可以过滤掉一些无趣的规则,但是仍然会产生一些对用户而言不感兴趣的规则。作用度Lift(X?圯Y)=P(Y/X)/P(Y)的引入,避免了强规则对用户的误导作用,它是规则的可信度与规则的期望可信度的比值,反映了前件对后件之间的关联影响的强度。作用度等于1,说明前件对后件没有影响,这条规则就失去了关联的意义了。所以,作用度一般得大于1,说明前件的出现对后件的出现有促进作用,而且值越大说明前件对后件的影响程度越高。

对关联规则的客观度量,还可以有多个角度。比如正确率和覆盖率。正确率越高说明规则越可靠。覆盖率高说明规则应用频率较高。

2.工具软件的选择。Magnum Opus是一个专门用来挖掘关联规则的工具软件,本研究将其3.0版本作为挖掘的工具。

(三)数据预处理

1.数据选取。由于AB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将研究范围锁定为化工行业内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数据选自于海生证券的大福星行情分析系统。参考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2009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名单,最终确定了80家(考虑了选取数据的特征覆盖面问题)化工行业上市公司,将其2008年度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

2.数据清理。由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属于强制性公开披露的内容,因此,数据质量较好,错误及缺失数据较少,数据清理工作在此也就意义不大。

3.数据归约。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比较繁多,并且很多指标彼此相关、信息重叠,因此,有必要从诸多的财务指标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指标,以降低维数。具体方法可结合定性判断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显著性检验法(T检验)或正态分布检验,本研究借鉴了杨兵及刘洪等的研究成果,筛选出表1所列的10个变量。

4.数据变换。对于个别数值变量,需要将其数值进行变换,转换为类别变量,变换方法较多,本研究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即基于数值间的距离进行转换,如,上市年限1-[0,4],2-[5,8],3-[9,12],4

-[13,16];竞争力水平评分也做类似的转换,c-[0,49],e-[50,64],r-[65,79],a-[80,100]。

(四)实施挖掘及结果分析

经过预处理之后的数据,便可借助数据挖掘工具Magnum Opus来挖掘关联规则。按照软件读入文件的格式,创建了变量名文件和数据文件,图2是数据装载后的挖掘界面。

首先,需要设定挖掘阈值来挖掘关联规则。在一些实际测试中,针对一个特定的数据集,支持度0.02%的变动,使得规则的数量相差两个数量级(以百倍变化)。因此支持度阈值的设定,对规则的数量影响很大。如果支持度取值过小,那么会产生大量无用的规则,不但影响执行效率、浪费系统资源,而且可能把目标埋没;如果取值过大,则又有可能找不到规则,与知识失之交臂。为了找出支持度对规则数量的影响,应固定其他指标阈值,将最小可信度设为0,将作用度设为1,此时最小支持度的变化对规则数量的影响如图3所示。图3显示了支持度的改变对规则数量产生的影响。由图3可知,当最小支持度设为0.1时,对规则数量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本研究选择了最小支持度为0.1。其他阈值也是通过多次调整进行挖掘来选择,最终确定最小可信度为0.2,最小作用度为1.2。

图4显示了挖掘结果的输出。

将竞争力水平变量设为后件,其他变量设为前件,经过多次不断对阈值的修改,得出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表2列出了其中几条规则。

各条规则说明了前件(各项财务指标的取值)发生时,企业在化工行业内竞争力水平为a(绝对竞争优势)、r(相对竞争优势)、e(无竞争优势)、c(危机)的可能性。

根据挖掘得到的规则,通过计算AB公司2008年度的各项财务指标,初步确定该公司在化工行业内处于相对竞争优势地位。

三、实证研究结论

利用数据挖掘工具找到了满足条件的关联规则,但工具本身不能判定关联规则的实际意义,这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背景,依据丰富的业务经验及在对数据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去判定关联规则的价值,解释规则的实际意义。在发现的关联规则中,经常存在着可能有两个主观上认为没有多大关系的项,但其关联规则支持度和可信度却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业务知识、经验,从各个角度去判断这是一个偶然现象还是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反之,可能有主观上认为关系密切的项,结果却显示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不强。所以,挖掘规则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理解规则。只有很好地理解关联规则,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关联规则的作用。

通过对这些财务数据进行挖掘,得到了一些有用的关联规则。这些规则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一个依据。企业在实践中,可以参照挖掘出来的这些规则。但挖掘出来的关联规则能否真正有用,必须在实践中应用并经受实践的检验,所以需要对这些规则继续进行研究,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使这些规则成为真正有用的知识。

数据分析和挖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关联规则的挖掘,找出隐含的对企业有用的知识,指导企业实践,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决策质量,使企业获得重要的竞争优势。

数据挖掘是一个互动循环的过程,数据挖掘并非生长在真空中,在应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应用领域人员不断进行专业指导,从而避免挖掘技术偏离应用领域。另外,不能只关注数据挖掘的最终结果,数据挖掘过程中生成的信息同样重要,在挖掘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数据的了解和认识,发现未知的信息和趋势,这也是数据挖掘的意义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 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的主要特点[J].财会通讯,2004(3):28-29.

[2] R.格罗思.数据挖掘――构筑企业竞争优势[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7).

[3] 华广颖.数据挖掘在企业运作策略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4(16).

[4] 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