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控制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今后应注重在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内在机制和方法,在成本观念树立上下功夫。

以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邢机)为例,中钢邢机是中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冶金轧辊和冶金成台(套)设备及备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产出规模世界排名第一。中钢邢机下设五个主体分厂,四家子公司及两家辅助子公司。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中钢邢机将加强成本先进性作为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以下结合中钢邢机成本工作谈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认识。

一、实现向全员、全过程管控成本的转变

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成本具有普遍性,只要有生产和经营就一定会发生成本。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只依靠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其他职能部门和人员都没有成本管理的职责,这样又进入了单纯依靠财务管理成本的误区。成本管理是一项跨职能的工作,利用一个财务职能或几个财务会计人员和主管领导是控制不住成本的。财务人员由于受专业的限制,对其他业务和作业流程不一定了解和熟悉。而成本是在过程中发生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所以,应该教育各级员工都应具有成本管理的职责和意识,只有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去管理和控制才能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09年中钢邢机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影响,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展全员全面降本增效工作,目标为降低生产各环节消耗10%以上,增加企业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邢机公司加强降本意识的宣传,在公司内网、电视台、公司大屏幕处广泛宣传,对各生产单位行政首长进行电视采访,拉开了全员全面全过程管控成本的序幕。各单位充分挖掘企业各项资源潜力,全面梳理生产每一工序,重点依靠工艺创新和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制定了各单位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及目标保证体系。各单位力求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用最简单的、最简短的、最节约的、最高效的方法实现产品生产制造。各级员工充分发挥才智,进行了如“修旧利废”、“原材料代用”、“降本创新”、“细化管理,以管理促效益”等措施降本,在降本增效过程中,各单位以降低各工序消耗为切入点,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有效降低各种消耗。工艺改进及技术创新全面开展,仅公司级课题达到16项,其他攻关课题及创新项目达到60余项。各单位每月对照在09预算基础上,按各工序消耗降低10%建立起来的目标成本进行对标结果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成本管理精益化得到提升,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控。

二、实现信息化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等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相结合

信息技术是21世纪企业成本竞争的一个重要法宝,谁在信息技术上独领,谁就在成本竞争中胜人一筹。在这方面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投入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统筹规划全系统的信息发展规划,建立erp系统。erp即企业资源规划,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减少环节,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的反映作业计量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去,然后根据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上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不仅能提供更为精密、真实的成本信息,反映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而且能够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不断改进作业方式,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erp这个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适用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信息化管理和作业成本相结合,便于企业管理者在环境瞬息万变的市场经营中准确把握机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促进企业加速发展。

中钢邢机充分利用erp系统,推动和完善作业成本法。按照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最终将资源耗费分配到产品上的作业成本理论,公司对所有资源消耗进行分析,确定其是作业消耗资源还是产品直接消耗资源。对于作业消耗资源,首先确定主要作业,按作业归集各类消耗。在作业成本向产品转化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成本动因,并根据成本动因分配到产品。将产品直接消耗成本与根据成本动因分配到产品的成本相加,计算出单支产品的总成本。在过程中,通过对作业区间的统一梳理,由粗放管理向细化管理、向深入扎实延伸,实现由过去按品种核算产品成本向单支产品成本核算的转变,借助于erp系统,将产品生产流、物料消耗流、工艺执行流、设备运行流及管理信息流在空间、时间上统一,实现原始数据自动采集,减少人为记录因素。填补了以前成本管理中的空白点,通过对标与控制、管理与分析,使每项费用有流向,每项费用有人管,每项费用有指标,每项费用有考核,促进成本管理精细化,最终达到提升公司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实现向过程控制的转变

目前我们企业在内部控制上主要是事后审计,对企业效能审计、内部制度审计还做得不够,难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企业效益难以把握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公司预防和监控能力是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借鉴国际大公司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转变审计工作重点,加强审计力量,改变内审工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中钢邢机在内部控制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会计专业的内部审计转向管理部门的过程控制;二是由单纯的查错防弊转向有系统、有组织地评估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监管程序是否有效,侧重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和事先控制。公司要求各单位按月填报风险提示报告及风险事项情况表,对产品的生产组织、市场经营风险、停呆滞在生产线上的产品存货及原材料采购价格等事项进行关注,加强过程中控制,减少损失,有效降低公司各类成本。

四、提高企业的创新精神,塑造企业成本管理文化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它能不断创新,企业要紧握市场脉搏,加大科技投入,有效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成本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过去较多地强调企业的应变能力,但应变能力是适应而非创新,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够强。创造一个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以及思想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组织员工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并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去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技术的新动向,研究现实经济生活所提出的种种挑战。下力气培养企业自己的科研人员,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中钢邢机将“强大的全员创新能力”,作为四种能力建设之一,其中八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是近三年来8100多项全员创新成果的杰出项目代表,为企业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司加强工艺技术创新,每年投入大量的技术研发费用,目前拥有国内轧辊行业唯一的博士后工作站,部级研发中心正在加速建设中。公司从构成成本80%的、最重要的因素工艺技术、工艺方法入手,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更高效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公司内,塑造企业成本管理文化,从公司总经理到一线工人都有很强的成本管理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主动管理成本的良好氛围,这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五、加强价值链的管理

价值链管理理论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进行经营管理,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储存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综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我们在成本管理时最容易忽视价值链的管理,公司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能够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事实上,成本费用的发生有很多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而制造程序、作业程序以及物流的选择则是我们可优化组合的,它们对成本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因此,企业应对其制造程序附加值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对物流的选择应通过价值链分析优化资源配置。

我们对企业进行管理,某种意义上来看其实就是对资源的管理,企业的效益也就是资源有效性的体现,而有效性最终体现在消耗的降低上。因此,对成本的控制必须贯穿企业的管理始终,探求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进行成本管理的变革,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改变思路,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

参考文献:

[1]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控制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今后应注重在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内在机制和方法,在成本观念树立上下功夫。

以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邢机)为例,中钢邢机是中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冶金轧辊和冶金成台(套)设备及备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产出规模世界排名第一。中钢邢机下设五个主体分厂,四家子公司及两家辅助子公司。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中钢邢机将加强成本先进性作为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以下结合中钢邢机成本工作谈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认识。

一、实现向全员、全过程管控成本的转变

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成本具有普遍性,只要有生产和经营就一定会发生成本。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只依靠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其他职能部门和人员都没有成本管理的职责,这样又进入了单纯依靠财务管理成本的误区。成本管理是一项跨职能的工作,利用一个财务职能或几个财务会计人员和主管领导是控制不住成本的。财务人员由于受专业的限制,对其他业务和作业流程不一定了解和熟悉。而成本是在过程中发生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所以,应该教育各级员工都应具有成本管理的职责和意识,只有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去管理和控制才能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09年中钢邢机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影响,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展全员全面降本增效工作,目标为降低生产各环节消耗10%以上,增加企业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邢机公司加强降本意识的宣传,在公司内网、电视台、公司大屏幕处广泛宣传,对各生产单位行政首长进行电视采访,拉开了全员全面全过程管控成本的序幕。各单位充分挖掘企业各项资源潜力,全面梳理生产每一工序,重点依靠工艺创新和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制定了各单位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及目标保证体系。各单位力求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用最简单的、最简短的、最节约的、最高效的方法实现产品生产制造。各级员工充分发挥才智,进行了如“修旧利废”、“原材料代用”、“降本创新”、“细化管理,以管理促效益”等措施降本,在降本增效过程中,各单位以降低各工序消耗为切入点,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有效降低各种消耗。工艺改进及技术创新全面开展,仅公司级课题达到16项,其他攻关课题及创新项目达到60余项。各单位每月对照在09预算基础上,按各工序消耗降低10%建立起来的目标成本进行对标结果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成本管理精益化得到提升,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控。

二、实现信息化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等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相结合

信息技术是21世纪企业成本竞争的一个重要法宝,谁在信息技术上独领风骚,谁就在成本竞争中胜人一筹。在这方面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投入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统筹规划全系统的信息发展规划,建立erp系统。erp即企业资源规划,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减少环节,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的反映作业计量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去,然后根据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上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不仅能提供更为精密、真实的成本信息,反映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而且能够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不断改进作业方式,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erp这个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适用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信息化管理和作业成本相结合,便于企业管理者在环境瞬息万变的市场经营中准确把握机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促进企业加速发展。

中钢邢机充分利用erp系统,推动和完善作业成本法。按照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最终将资源耗费分配到产品上的作业成本理论,公司对所有资源消耗进行分析,确定其是作业消耗资源还是产品直接消耗资源。对于作业消耗资源,首先确定主要作业,按作业归集各类消耗。在作业成本向产品转化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成本动因,并根据成本动因分配到产品。将产品直接消耗成本与根据成本动因分配到产品的成本相加,计算出单支产品的总成本。在过程中,通过对作业区间的统一梳理,由粗放管理向细化管理、向深入扎实延伸,实现由过去按品种核算产品成本向单支产品成本核算的转变,借助于erp系统,将产品生产流、物料消耗流、工艺执行流、设备运行流及管理信息流在空间、时间上统一,实现原始数据自动采集,减少人为记录因素。填补了以前成本管理中的空白点,通过对标与控制、管理与分析,使每项费用有流向,每项费用有人管,每项费用有指标,每项费用有考核,促进成本管理精细化,最终达到提升公司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实现向过程控制的转变

目前我们企业在内部控制上主要是事后审计,对企业效能审计、内部制度审计还做得不够,难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企业效益难以把握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公司预防和监控能力是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借鉴国际大公司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转变审计工作重点,加强审计力量,改变内审工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中钢邢机在内部控制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会计专业的内部审计转向管理部门的过程控制;二是由单纯的查错防弊转向有系统、有组织地评估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监管程序是否有效,侧重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和事先控制。公司要求各单位按月填报风险提示报告及风险事项情况表,对产品的生产组织、市场经营风险、停呆滞在生产线上的产品存货及原材料采购价格等事项进行关注,加强过程中控制,减少损失,有效降低公司各类成本。

四、提高企业的创新精神,塑造企业成本管理文化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它能不断创新,企业要紧握市场脉搏,加大科技投入,有效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成本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过去较多地强调企业的应变能力,但应变能力是适应而非创新,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够强。创造一个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以及思想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组织员工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并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去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技术的新动向,研究现实经济生活所提出的种种挑战。下力气培养企业自己的科研人员,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中钢邢机将“强大的全员创新能力”,作为四种能力建设之一,其中八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是近三年来8100多项全员创新成果的杰出项目代表,为企业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司加强工艺技术创新,每年投入大量的技术研发费用,目前拥有国内轧辊行业唯一的博士后工作站,部级研发中心正在加速建设中。公司从构成成本80%的、最重要的因素工艺技术、工艺方法入手,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更高效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公司内,塑造企业成本管理文化,从公司总经理到一线工人都有很强的成本管理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主动管理成本的良好氛围,这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五、加强价值链的管理

价值链管理理论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进行经营管理,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储存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综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我们在成本管理时最容易忽视价值链的管理,公司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能够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事实上,成本费用的发生有很多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而制造程序、作业程序以及物流的选择则是我们可优化组合的,它们对成本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因此,企业应对其制造程序附加值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对物流的选择应通过价值链分析优化资源配置。

我们对企业进行管理,某种意义上来看其实就是对资源的管理,企业的效益也就是资源有效性的体现,而有效性最终体现在消耗的降低上。因此,对成本的控制必须贯穿企业的管理始终,探求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进行成本管理的变革,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改变思路,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

参考文献:

[1]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控制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今后应注重在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内在机制和方法,在成本观念树立上下功夫。

以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邢机)为例,中钢邢机是中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冶金轧辊和冶金成台(套)设备及备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产出规模世界排名第一。中钢邢机下设五个主体分厂,四家子公司及两家辅助子公司。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中钢邢机将加强成本先进性作为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以下结合中钢邢机成本工作谈对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认识。

一、实现向全员、全过程管控成本的转变

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wwW.133229.cOM成本具有普遍性,只要有生产和经营就一定会发生成本。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只依靠财务人员去管理成本,其他职能部门和人员都没有成本管理的职责,这样又进入了单纯依靠财务管理成本的误区。成本管理是一项跨职能的工作,利用一个财务职能或几个财务会计人员和主管领导是控制不住成本的。财务人员由于受专业的限制,对其他业务和作业流程不一定了解和熟悉。而成本是在过程中发生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所以,应该教育各级员工都应具有成本管理的职责和意识,只有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去管理和控制才能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09年中钢邢机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影响,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力开展全员全面降本增效工作,目标为降低生产各环节消耗10%以上,增加企业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邢机公司加强降本意识的宣传,在公司内网、电视台、公司大屏幕处广泛宣传,对各生产单位行政首长进行电视采访,拉开了全员全面全过程管控成本的序幕。各单位充分挖掘企业各项资源潜力,全面梳理生产每一工序,重点依靠工艺创新和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制定了各单位降本增效工作方案及目标保证体系。各单位力求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用最简单的、最简短的、最节约的、最高效的方法实现产品生产制造。各级员工充分发挥才智,进行了如“修旧利废”、“原材料代用”、“降本创新”、“细化管理,以管理促效益”等措施降本,在降本增效过程中,各单位以降低各工序消耗为切入点,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有效降低各种消耗。工艺改进及技术创新全面开展,仅公司级课题达到16项,其他攻关课题及创新项目达到60余项。各单位每月对照在09预算基础上,按各工序消耗降低10%建立起来的目标成本进行对标结果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成本管理精益化得到提升,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控。

二、实现信息化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等先进成本计算方法相结合

信息技术是21世纪企业成本竞争的一个重要法宝,谁在信息技术上独领风骚,谁就在成本竞争中胜人一筹。在这方面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投入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统筹规划全系统的信息发展规划,建立erp系统。erp即企业资源规划,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减少环节,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的反映作业计量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去,然后根据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上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不仅能提供更为精密、真实的成本信息,反映成本形成的动态过程,而且能够通过作业分析,追根溯源,不断改进作业方式,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erp这个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而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适用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信息化管理和作业成本相结合,便于企业管理者在环境瞬息万变的市场经营中准确把握机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促进企业加速发展。

中钢邢机充分利用erp系统,推动和完善作业成本法。按照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最终将资源耗费分配到产品上的作业成本理论,公司对所有资源消耗进行分析,确定其是作业消耗资源还是产品直接消耗资源。对于作业消耗资源,首先确定主要作业,按作业归集各类消耗。在作业成本向产品转化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成本动因,并根据成本动因分配到产品。将产品直接消耗成本与根据成本动因分配到产品的成本相加,计算出单支产品的总成本。在过程中,通过对作业区间的统一梳理,由粗放管理向细化管理、向深入扎实延伸,实现由过去按品种核算产品成本向单支产品成本核算的转变,借助于erp系统,将产品生产流、物料消耗流、工艺执行流、设备运行流及管理信息流在空间、时间上统一,实现原始数据自动采集,减少人为记录因素。填补了以前成本管理中的空白点,通过对标与控制、管理与分析,使每项费用有流向,每项费用有人管,每项费用有指标,每项费用有考核,促进成本管理精细化,最终达到提升公司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实现向过程控制的转变

目前我们企业在内部控制上主要是事后审计,对企业效能审计、内部制度审计还做得不够,难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企业效益难以把握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公司预防和监控能力是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借鉴国际大公司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转变审计工作重点,加强审计力量,改变内审工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中钢邢机在内部控制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会计专业的内部审计转向管理部门的过程控制;二是由单纯的查错防弊转向有系统、有组织地评估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监管程序是否有效,侧重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和事先控制。公司要求各单位按月填报风险提示报告及风险事项情况表,对产品的生产组织、市场经营风险、停呆滞在生产线上的产品存货及原材料采购价格等事项进行关注,加强过程中控制,减少损失,有效降低公司各类成本。

四、提高企业的创新精神,塑造企业成本管理文化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它能不断创新,企业要紧握市场脉搏,加大科技投入,有效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成本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过去较多地强调企业的应变能力,但应变能力是适应而非创新,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够强。创造一个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以及思想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组织员工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并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去研究市场的新变化、技术的新动向,研究现实经济生活所提出的种种挑战。下力气培养企业自己的科研人员,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中钢邢机将“强大的全员创新能力”,作为四种能力建设之一,其中八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是近三年来8100多项全员创新成果的杰出项目代表,为企业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司加强工艺技术创新,每年投入大量的技术研发费用,目前拥有国内轧辊行业唯一的博士后工作站,部级研发中心正在加速建设中。公司从构成成本80%的、最重要的因素工艺技术、工艺方法入手,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更高效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公司内,塑造企业成本管理文化,从公司总经理到一线工人都有很强的成本管理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主动管理成本的良好氛围,这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五、加强价值链的管理

价值链管理理论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进行经营管理,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储存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综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我们在成本管理时最容易忽视价值链的管理,公司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企业在成本管理上,能够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实行以价值链分析为主要内容的策略成本管理模式。事实上,成本费用的发生有很多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而制造程序、作业程序以及物流的选择则是我们可优化组合的,它们对成本的影响也是长期的。因此,企业应对其制造程序附加值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对物流的选择应通过价值链分析优化资源配置。

我们对企业进行管理,某种意义上来看其实就是对资源的管理,企业的效益也就是资源有效性的体现,而有效性最终体现在消耗的降低上。因此,对成本的控制必须贯穿企业的管理始终,探求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进行成本管理的变革,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改变思路,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

参考文献:

[1]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4篇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意识不足。现代企业的很多领导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生产安全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制定的安全方针都没有得到认真的落实,很多情况下只是做了表面工作,没有真正起到加强生产安全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定的安全目标不符合实际,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安全目标,这都安是全意识不足的现象。(2)对安全管理理念的认识不足。现代许多企业都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开始考虑安全的相关问题再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事故的发生在不同程度上都给企业带来损害,这种管理理念非常落后,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3)没有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现在许多企业都没有成立专门负责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管理机构,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也就不能够很好的实现管理。(4)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不足。没有加强对企业员工安全知识的培训,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非常薄弱,相关领导者安全素质也不高,也就不能很好带领员工加强安全管理。

二、在知识管理下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相关策略

1.加强对安全知识的运用

企业要分析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要把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整合分类。企业可以把生产安全说明书、安全建议、以及在实际生产过程的安全经验等这些安全知识相关的资料收集起来,并且把这些资料弄成电子资料,放在企业的安全知识系统中。收集了相关的安全知识,企业的员工需要不断学习这些安全知识,并且把这些安全知识运用到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资源共享,加强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电子模拟软件和数据解析软件,根据相关安全知识通过模拟来制定安全有效的实施方案。

2.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的认识

企业的领导层只有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根据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新闻、广播等方式宣传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所有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企业的领导层要把安全管理的相关认识传达给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可以通过交流会、座谈会以及开展相关的活动来加强企业各部门对安全知识的认识。

3.加强培训,建立安全奖罚制度

企业要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深他们对安全知识更进一步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对安全知识的创造力,这样可以在生产经营中为员工提供准确的安全指导,保证员工的生产安全。企业还要建立安全奖罚制度,对没有根据安全知识进行生产经营的员工,即使没有造成安全事故,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加强了企业员工对安全知识的重视。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经营中有突出贡献的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增加企业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引言

信息化管理是指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管理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转变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管理与组织方式及业务流程等,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重新整合,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竞争力。[1]从广义上讲,企业在管理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都属于信息化管理的范畴,但是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20世纪80年代所指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它是对以往单一职能或者多种职能的信息系统的综合概括,其本质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有机整合。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应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企业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必须具备一流的捕捉市场动态变化的反应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管理因此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并不乐观。来自外部和企业内部的多种因素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探讨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现状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提供在企业中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逐步推广,企业信息化管理正在由点向面逐步实施,已经形成一支推进信息化管理的中坚力量等。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企业间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许多企业领导仍然把信息化管理等同于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财务会计电算化等一般工程技术项目。部分企业领导虽然能正确区分这一点,但他们对信息化管理是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根本出路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也有部分企业对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主要依靠的是硬件,事实上软件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由此可见,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大相径庭,这直接导致了企业间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这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型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中小企业;具备早期单一职能信息化基础、信息化队伍较强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本土企业。[2]

第二,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对企业领导层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培训不足,对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的培训不足,对社会上大量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推广、监督不足等方面。

第三,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例如信息化管理的软件与企业生产动作不兼容,目前企业可以选择的用于信息化管理的软件数量众多,价格较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高,这超出了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且部分软件供应商在设计软件时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与测试,使得这些软件与企业生产经营完全不兼容,对于企业来说,这样不仅不能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反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外,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暴露了数据安全问题。如果企业使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感染病毒或遭恶意攻击,就会出现企业信息数据丢失、网络服务器崩溃、财务报表无法处理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实现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涉及企业生产运作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总体布局、分步实施、逐步升级、不断完善的原则和规律,要着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引导与服务。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领导层需要突出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地位,企业员工则需要适应信息化管理与日常工作的频繁衔接。

2.加强信息化管理公共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中介团体在交流成功信息化管理案例、推介先进信息化管理软件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能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项目进行有效的咨询、指导和评价。因此,要扶持建立一批服务于流程改造、管理诊断、软件实施和项目监理等企业信息化管理环节的社会化中介机构。此外,还要制定对相关信息化管理应用软件的供应商、监理商、实施商的评价和认定的规范,从法律和技术两个方面重视公共网络安全认证、网上支付、信用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3.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没有相应的人才队伍,企业将很难实施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操作能力。企业全面开展信息化管理还必须有相应的IT机构和企业信息主管。企业要采用引进和培养同时进行的策略,培养有力的信息化管理机构。

4.注重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兼容

企业还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择,坚持结合本企业实际,通过反复比较、关注软件供应商成功案例、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评估软件供应商及其提供的软件,选择经济、适用、与日常生产经营相兼容的信息管理软件。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的提高。企业在其内部构成企业内部网,致力信息共享,使得企业高效快速运行。另外,企业不断挖掘外部信息网络,形成了庞大互联网的一部分,由此企业就必须加大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敏捷化、全球化的改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牢牢把握住信息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有效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使得信息化成为优先级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也是当前企业管理进程中不可阻挡的趋势。

参考文献: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企业管理

1.引言

    信息化管理是指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信息化管理是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转变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管理与组织方式及业务流程等,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重新整合,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竞争力。[1]从广义上讲,企业在管理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都属于信息化管理的范畴,但是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20世纪80年代所指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它是对以往单一职能或者多种职能的信息系统的综合概括,其本质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有机整合。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应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企业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必须具备一流的捕捉市场动态变化的反应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管理因此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并不乐观。来自外部和企业内部的多种因素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探讨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现状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提供在企业中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逐步推广,企业信息化管理正在由点向面逐步实施,已经形成一支推进信息化管理的中坚力量等。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企业间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不平衡。许多企业领导仍然把信息化管理等同于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计算机辅助管理、财务会计电算化等一般工程技术项目。部分企业领导虽然能正确区分这一点,但他们对信息化管理是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根本出路认识不足,认为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点缀。也有部分企业对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主要依靠的是硬件,事实上软件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由此可见,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大相径庭,这直接导致了企业间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这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型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中小企业;具备早期单一职能信息化基础、信息化队伍较强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本土企业。[2]

    第二,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投入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对企业领导层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培训不足,对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的培训不足,对社会上大量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推广、监督不足等方面。

    第三,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例如信息化管理的软件与企业生产动作不兼容,目前企业可以选择的用于信息化管理的软件数量众多,价格较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高,这超出了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且部分软件供应商在设计软件时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与测试,使得这些软件与企业生产经营完全不兼容,对于企业来说,这样不仅不能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反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外,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暴露了数据安全问题。如果企业使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感染病毒或遭恶意攻击,就会出现企业信息数据丢失、网络服务器崩溃、财务报表无法处理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

3.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实现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一项涉及企业生产运作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总体布局、分步实施、逐步升级、不断完善的原则和规律,要着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引导与服务。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领导层需要突出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地位,企业员工则需要适应信息化管理与日常工作的频繁衔接。

3.2加强信息化管理公共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中介团体在交流成功信息化管理案例、推介先进信息化管理软件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能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项目进行有效的咨询、指导和评价。因此,要扶持建立一批服务于流程改造、管理诊断、软件实施和项目监理等企业信息化管理环节的社会化中介机构。此外,还要制定对相关信息化管理应用软件的供应商、监理商、实施商的评价和认定的规范,从法律和技术两个方面重视公共网络安全认证、网上支付、信用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3.3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没有相应的人才队伍,企业将很难实施信息化管理。因此,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操作能力。企业全面开展信息化管理还必须有相应的IT机构和企业信息主管。企业要采用引进和培养同时进行的策略,培养有力的信息化管理机构。

3.4注重信息化管理软件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兼容

    企业还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择,坚持结合本企业实际,通过反复比较、关注软件供应商成功案例、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评估软件供应商及其提供的软件,选择经济、适用、与日常生产经营相兼容的信息管理软件。

4.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的提高。企业在其内部构成企业内部网,致力信息共享,使得企业高效快速运行。另外,企业不断挖掘外部信息网络,形成了庞大互联网的一部分,由此企业就必须加大知识化、数字化、虚拟化、敏捷化、全球化的改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牢牢把握住信息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有效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使得信息化成为优先级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也是当前企业管理进程中不可阻挡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琳玉.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9):30-32.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

企业档案管理的科技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且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依托现有的企业主管部门老全面的管理好档案建设。并加强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针对企业人员对档案知识的了解状况,及时的普及档案管理知识,以促进其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涉及的方面较广泛,在管理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对档案工作的全面管理。

一、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是因为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办公设备落后,并没有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这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将会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受重视

在一般的企业当中,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都不是十分的看重只是将档案管理看作为合同文件管理等的管理成为一般工作人员的附属工作。其中除了对合同文件、人事档案等进行管理外,其他的资料信息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档案进行管理。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所以客户信息以及业务资料等都附着于工作人员身上,当工作人员发生流动的时候就会导致这些资料信息的流失直接导致企业产生业务的损失。

(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够

即便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足够的认识,但在档案管理人员的安排上却明显有着专业性不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档案的分类结构不合理和档案管理素质不高等的问题上。首先,如果档案的分类结构不合理则直接可能导致档案信息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娘费资料信息获取的时间从而使档案管理失去其真正的作用。其次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般不具备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因此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会有所欠缺从而导致档案管理的工作态度低下影响档案管理工作。

(三)企业档案管理没有应用信息化的办公手段

尽管在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当中已经广泛应用了信息化的办公手段来代替传统的纸张办公,但企业档案管理却仍然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传统纸张办公形式当中,不能够将企业的档案形成信息方便于各个部门的应用和查询。

二、如何改善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全面的解决,必须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根源解决。转变传统的管理意识,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并依照相关的法律,对档案全面的管理。如下对具体的解决对策详细阐述。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企业领导者应摒弃计划经济关于企业档案管理的传统思想认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认识到档案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企业如果不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积累、管理和开发利用,企业就会在改革的浪潮中失去方向。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的宣传,使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和无形资产,是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解决各种纠纷、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不可替代的证据,企业档案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密不可分。

(二)推进依法治档

《档案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档案工作的专门法律,为企业档案依法管理提供了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档案工作也要相应纳入法制轨道,企业管理者应把企业档案工作纳入企业法人的自律行为范围之内。企业档案管理者应加强法制观念,时刻以法律的准绳来衡量自身的档案工作,要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型改制的实际情况,积极配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减少档案制度原则性条款,增加可操作性条款,以规范企业档案工作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全力推进“依法治档”,在指导、监督、检查企业档案工作时,要少些行政命令,多用法律来规范企业行为,正确认识和处理行政执法和业务指导的关系,根据当前企业所有制多元化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办法、制度,采取不同的指导监督方式,推行档案业务指导监督形式、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对国企的改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加强重点监控,以防止国有企业档案在产权变动过程中流失。

(三)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

按照国务院机构“除部委一级局有部分直属企业外,一般工业局不再直接管企业,地方的情况也大体如此”的规定,原有企业的专业主管机关职能将发生变化,已很难像以往那样实行按专业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对企业档案的管理将转为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所以对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应大大依靠各级行业部门。一是吸取“条块”结合的历史经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应各级行业部门实现有机结合,依靠他们从宏观上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规范化管理要求,并争取纳入企业资产管理的范畴;二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靠各部委作为对所属企业档案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支撑点,积极做好企业档案工作。

三、总结

针对现代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要重视信息真实、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升企业内部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促使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企业档案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记载着企业的发展历史。因此要全面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保证信息的质量性。以此来完善我国的企业管理,促进现代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蓬勃发展。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途径

一、走出企业文化认识上的误区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只能把实践引向歧途。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在正确企业文化认识的指导下进行才可能取得成功。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与不足均源于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不当。因此走出企业文化认识上的误区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基本前提。

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逐渐培育、提炼、积淀而成的反映时代要求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文化环境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归属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渗透并熔铸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其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决策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中间执行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广大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简单化,是没有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地位、基本特征,导致的对企业文化的肤浅、生硬的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化、形式化,在于没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主体、各层面间的相互联系导致对企业文化的狭隘、孤立的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趋同化,在于没有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和生命力在于其特色性;而企业文化建设的速成化、静止化则在于没有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特征和企业文化塑造的长期性、复杂性。同时创建学习性组织或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和参与主体――中间执行层和广大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水平。

二、将突出重点与系统化的协调运作紧密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关键

突出重点即突出企业精神文化中价值观的塑造。企业的价值观作为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优秀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创新的结果,它深深地渗透并熔铸到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指南,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纵观世界500强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他们都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并几乎都使这种价值观成为企业最权威的“代言人”。可见,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关键在于突出企业价值观的塑造。

而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根本的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在不断捕捉时代特征及企业文化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在生产经营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积淀和创新。其中关键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体现时代性。时代性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当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演变的人本化趋势、融合趋势、生态趋势日益明显。因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必须融入人本思想,着眼于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第二,体现民族性。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是由其民族性特征决定的。像北京同仁堂集团,作为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创建三百多年来,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昌盛不衰。第三,体现特色性,即企业价值观的特色和个性,它是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企业价值观的特色必须在研究本企业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竞争与挑战的基础上,找准本企业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个性,才能概括并提炼出来。

三、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根本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途径

一、走出企业文化认识上的误区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认识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只能把实践引向歧途。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在正确企业文化认识的指导下进行才可能取得成功。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缺失与不足均源于对企业文化认识的不当。因此走出企业文化认识上的误区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基本前提。

企业文化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逐渐培育、提炼、积淀而成的反映时代要求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文化环境等,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要由四个层面构成——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从归属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渗透并熔铸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其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决策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中间执行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广大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主体。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简单化,是没有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地位、基本特征,导致的对企业文化的肤浅、生硬的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化、形式化,在于没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主体、各层面间的相互联系导致对企业文化的狭隘、孤立的处理;企业文化建设的趋同化,在于没有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和生命力在于其特色性;而企业文化建设的速成化、静止化则在于没有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特征和企业文化塑造的长期性、复杂性。同时创建学习性组织或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途径,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和参与主体——中间执行层和广大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水平。

二、将突出重点与系统化的协调运作紧密结合起来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关键

突出重点即突出企业精神文化中价值观的塑造。企业的价值观作为企业员工所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优秀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创新的结果,它深深地渗透并熔铸到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是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指南,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约束力。纵观世界500强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他们都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并几乎都使这种价值观成为企业最权威的“代言人”。可见,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关键在于突出企业价值观的塑造。

而企业价值观的塑造,根本的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在不断捕捉时代特征及企业文化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在生产经营中进行不断的总结、提炼、积淀和创新。其中关键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体现时代性。时代性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在当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演变的人本化趋势、融合趋势、生态趋势日益明显。因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必须融入人本思想,着眼于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第二,体现民族性。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华,这是由其民族性特征决定的。像北京同仁堂集团,作为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创建三百多年来,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昌盛不衰。第三,体现特色性,即企业价值观的特色和个性,它是企业文化的根本特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企业价值观的特色必须在研究本企业的历史、现状及面临的竞争与挑战的基础上,找准本企业自身的特点、优势和个性,才能概括并提炼出来。

三、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是新形势下提升企业文化的根本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无形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有形转向无形,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和最有力的竞争武器。作为现代企业,应顺应时展的趋势,转变经营理念、调整经营思路,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以便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无形资产是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1]。它是非实物性、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归特定主体依法拥有和支配,具有竞争性和巨大的增殖功能,可以在企业中长期发挥作用。

二、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无形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造成无形资产流失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在思想和认识上,只重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认为只有这些才是财产,因此无视无形资产的存在。原因在于有形资产实实在在,具有较强的管理操作性,而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很自然的被忽视。这种做法,有可能导致企业家、技术人员对管理不满,感觉自己不受重视而跳槽,带走企业的专利或非专利技术。还有企业在进行新技术、新经验展览、介绍时无意间泄露关于企业的技术资料或其他相关信息,导致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降低或者丧失。

2.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法制观念淡薄,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企业的无形资产,尤其是商标或专利等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当企业的商标被人抢注,或者大量假冒产品出现在市场上时,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甚至视而不见,任由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泛滥,导致消费者失去对该商品的信赖,使企业蒙受损失巨大;一些企业未将自己名气较大的商标进行注册寻求法律保护,而被其他人抢注,导致专利权丧失。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

3.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不当,管理落后

企业形象、品牌商标等无形资产因为不具有事物形态,往往在管理中被忽视。不同企业的品牌商标具有不同的社会影响和市场价值,其拥有者具有不同的活力能力,因此需要进行量的评估。一些企业对评估对象认识模糊、不能全面掌握信息,导致对无形资产评估质量较低。加上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无形资产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3]。如,一些企业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管理无形资产,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互相推诿;一些企业仅仅重视财务管理的会计账表范围内的无形资产,而对于帐外的无形资产不闻不问,导致许多无形资产损失和流失。

4.重视传统无形资产,忽视现代、隐形无形资产

一些企业对于长期经营中的品牌、商誉等认识全面,但忽略了对现代企业文化、知识资源、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层能力、机构组织构架的合力、与客户的关系、销售渠道、供应商、战略联盟等现代隐形资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些无形资产在企业整合资产、提升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甚至不能很好的利用有形资产获利,导致企业长期亏损,许多无形资产的价值白白流失。

三、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是企业成长必须要做的事情,面对当前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增强管理意识

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改变观念,正确认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在生产领域,可以节约能耗、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有形资产的数量和价值,使企业处于竞争的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增强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注重对无形资产的宣传,增强企业所有人员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

2.增强法制观念

企业要更新观念,加强对无形资产保护重要性的宣传,确保企业各阶层人员对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内容的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善于利用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我国有专门的立法保护商标和专利,并制定了惩罚措施对待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和专利的侵权行为,企业应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及评估体系

许多企业内部无形资产具有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涉及的领域广泛,要做好无形资产管理,应建立系统的无形资产管理和评估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进行无形资产评估,实行无形资产入账,强化无形资产价值量化,量化传统和现代隐形现代无形资产。让管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理论、法规和方法,做好无形资产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工作,有效管理、经营并保护无形资产。

4.做好无形资产的营运管理

与有形资产一样,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者应树立无形资产运营的观念,通过投资、转让等对无形资产进行市场运营,给企业带来利益。

四、小结

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重,正在逐步替代有形资产,并成为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因素。企业应重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提高无形资产保护的意识,做好无形资产的营运管理,更好的发挥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辉.从核心竞争力视角探析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7):115.

[2]高泽涛.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经营[J].经济师,2012(1):262.

[3]黄可.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无形资产传播要素[J].中国投资,2014,(06):90-91.

作者简介: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 合同管理 问题 对策

在现代企业彼此之间的经济往来中,合同在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企业能否做到科学有效地管理合同,直接关乎到企业经济活动开展以及经济效益的取得。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个企业的竞争日渐激烈,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就更加突显了出来。然而目前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有效,下面就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可行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企业合同管理中,对合同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导致企业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企业管理层对合同的认识以及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全面,由此就可能造成在对合同中的项目进行相关证据收集的时候,负责收集工作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收集证据,这就造成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还未对合同内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调查就草率签订了,进而导致履行合同的时候就会发生合同纠纷。而在合同签订后,一些企业也只是将合同作为一般文件那样收集整理与存放,未能充分认识到合同在保障企业自身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2]应当包含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签订和合法性审查、合同档案管理、合同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履行及合同争议处理等等方面,然而在企业实际合同管理中,合同管理制度不是存在形式化问题,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就是存在内容欠缺的问题。

(三)合同管理部门不统一独立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并未专门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来专职负责合同管理,这就导致企业合同存在着分散管理的情况,有些合同甚至要经过企业很多部门,在这个流转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合同管理出现问题。此外,有些企业是由其他部门兼任合同管理职责,比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要负责自身本职工作,因此对于合同管理的工作也就无法开展得特别认真细致,这些都会增大合同管理出现问题的概率。

二、完善企业合同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合同管理认识

首先,加强企业领导层关于加强合同管理的认识,使他们充分意识到合同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各项决策以及各项计划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既是企业开展经营管理依法行事基础,同时也是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前提,而加强合同管理认识能够使合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企业应当对合同管理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宣传攻势,让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加强合同管理对自身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树立起必要的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最后,企业还应当对各级人员加强合同管理认识的教育与培训,可以通过讲解合同纠纷案索赔典型案例[3]来使其充分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旦合同出现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比如宁城县供电公司为了全面加强合同管理认识,规范合同签订,就专门组织开展了合同风险防范培训班,主要讲述了合同签订及审核的每个环节和要点,并对公司当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进行详尽解析,给参培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效地避免了在今后的合同管理中出现类似情况。

(二)健全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有关法规的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健全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让相关人员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帮助企业优化合同管理工作,帮助企业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减少疏漏和错误。健全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应当有总则,即要求企业对外签订的各类合同一律遵循合同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全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切实执行本制度。各有关部门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搞好公司以"重合同、守信誉"为核心的合同管理工作。此外还应当包含合同签订、合同审查、合同履行、合同变更或解除、合同纠纷处理、合同管理等等一系列制度。

(三)成立合同管理部门

现代企业要想真正加强合同管理,还应当紧跟时展变化,转变自身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到加强合同管理对于企业合同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负责合同管理的部门或组织。尤其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合同管理应当成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成立合同管理部门来专职负责合同管理相关工作,也是确保企业签订有益、有效合同的关键所在,从而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以建筑企业为例,成立的合同管理部门一般应设置部长、预结算员、投标员、合同管理员、资料员等五个岗位。

三、结束语

合同是合作双方相互约定的、具有法律效应的规则,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获得发展,就必须重视合同管理工作。本文先分析了现代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题,然后从加强合同管理认识、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成立合同管理部门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企业合同管理的对策,希望能借此给予相关企业一定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柳.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24):98-99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12篇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文章围绕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展开论述,指出管理者要重视两者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发挥优势,使业管理活动与时代发展步伐相适应。研究内容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知识经济的特征:第一,科学和技术研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响彻时代的口号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此努力。知识经济的劳动力结构是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占劳动力80%以上,主要以知识阶层为主体。第二,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潮流,信息化和通讯技术的普及大大降低了组织的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核心地位不容改变。第三,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当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在知识经济时代服务也是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的主要途径。服务业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引领时代的发展方向。第四,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价值资源。人们想立足社会的根本就是是否拥有一定的技能,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拥有技能的同时,社会又对人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高素质人才。拥有知识的人是知识经济的主体,他们承担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历史重任,拥有较高的素质是极为必要的。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求企业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其次,要求按信息流重建企业,即按知识生产规律重建企业,区别于以往工业时代按物流重建企业。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上面提到,现代企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概念是由德鲁克在1988年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中提出。具体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特别是对人脑中未编码的隐性信息的管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知识管理。第一,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是无边无际的,需要不断的更新与创新才能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前进甚至是超前发展。第二,知识管理的本质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并作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很明显,知识管理强调的是知识的重要性,如何发挥好知识的作用使其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认知过程的信息使用者——人。人是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管理好人意味着知识管理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对人的管理往往又是组织中最棘手的问题。第四,知识管理的职能知识发现、知识需求和知识源匹配、知识运用。知识具有隐性,其本质是直觉、想象力、创新或者技巧,无法清楚说明,不容易被文件化、记录、传播和说明,它存在于人类的心智并在实践和不断实验中学习和积累。因此,发现知识,运用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职能。第五,知识管理的特点是重视知识对创新的贡献、重视科学知识整合和合理流动、重视对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组织的各个环节。第六,知识管理的对象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结果。以上是对知识经济条件下指数管理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组织的知识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综合,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企业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引导企业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当今世界上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文化的含量、附加值越来越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发掘自身文化、发挥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它融人企业的产品设计当中。一些大型知名企业如海尔、蒙牛、ibm、华为都有一套健全的企业文化传播和推广机制,使得每个员工都能按照企业文化的理念规范自己。这是因为文化所带来的执行力有时候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卓越企业是要靠文化来管理的,企业文化是用文化来提高和升华企业的社会形象,使消费者感受到企业良好的形象之后,对其产品服务产生信赖和依恋,从而表现出企业所形成的核心能力具有扩展性。因此对那些花大力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三、知识管理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

(一)知识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文化和知识管理的关系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它以不同程度的人为、社会、心理和历史渗透方式在组织内部传播,并与知识共享、创新、团队建设等动态地结合在一起。企业文化同时又受到社会、技术、文化环境的影响。通过文化传播和文化力量的作用,保证知识管理所要求的适应型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家的组织文化规划、知识共享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相结合、创新与团队的有效性建设,确保企业成功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成功的知识管理又促进企业文化的,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一个企业的文化氛围中包含一套知识体系,这套知识体系中包含三个层面的知识环境,由于知识环境是伴随着人的成长、学习和工作建立起来的,故而知识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知识体系,知识体系又制约了企业的文化氛围。结论就是,假设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做好知识环境,建立知识体系,让企业成员按照企业需要的思维进行工作。

(二)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除了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功能外,还势必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文化决定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一些企业文化只认可那些经过编撰的,可以用正规化的、系统化的语言来传递的显性知识;而另一些企业文化则认可和推崇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存在于某个特定环境下的,难于正规化的,只能通过交往才能获取的隐性知识。在只认可显性知识的企业,人们不愿意把自己特有的知识与人分享,怕因此失去在企业中的地位,而当一个企业鼓励员工贡献知识,并按员工对企业知识的贡献大小对其出让股权和进行职权的重新分配,那么企业一定能加速其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从而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第二,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集体知识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包含所有不可言传的关于组织与其员工之问如何传递知识的规则,它界定哪些知识属于组织,哪些知识属于员工个人,它决定在公司中谁应有什么知识,谁必须分享这些知识,谁有权保存这种知识。企业领导层如果不能准确理解企业现有的知识传播机制,不能制定相应的战略改变这种机制,那么想改变与知识相关的行为将会十分困难。如果企业很明显地认为某些部门比另一些部门重要,那么毫无疑问会挫伤知识交流的积极性,导致各业务单位尽力保卫自己的知识库。第三,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对新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如何对待、获取和传播新知识的行为。对于今天那些面临剧烈的、甚至威胁其生存的技术与竞争形势变化的企业来说,这个过程的动力机制反映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即如果它们希望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便必须尽可能快地获取、验证和传播新知识,以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与资源配置。第四,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对知识的创新。企业文化如果是积极向上的将有利于知识的创新,相反则会阻碍知识创新。

四、重视知识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前面对知识管理和企业文化以及两者关系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当今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前提下进行的。那么,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其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首先,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知识管理体系。知识管理无处不在。从企业的人力结构上要尊重有知识的人才,发挥他们的工作优势。由于某些知识是隐性的,只能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和发觉。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难点,前面讲过,有的员工不愿意将自己的隐性知识告诉给别人以保持自己在组织中的优势地位。所以,管理人员必须把人才建设放在第一位,使员工有归属感和成就感,强化他们将自己和组织是为一个发展整体的意识。这样员工会尽可能的努力工作,把自己的所学积极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知识管理锦上添花。其次,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非朝夕可止,不能急功近利。我们知道,文化不是几句口号、几份报告就可一蹴而就的。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从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着手,上至领导阶层,下至各部门员工,他们对于企业的认识是有区别的,在区别中又会有某些相同的元素,这就需要仔细分析。根据大量调研和分析的结果在提出初步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然后再下发全面征询意见进行修改,如此反反复复,层层推进才是正确的企业文化构建步骤。最后,在企业文化的推广普及中更要注重知识管理。知识是不断更新的。同样的知识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使用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企业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避免“落后就要挨打”的被动局面出现。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13篇

1.对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不当,管理落后企业形象、品牌商标等无形资产因为不具有事物形态,往往在管理中被忽视。不同企业的品牌商标具有不同的社会影响和市场价值,其拥有者具有不同的活力能力,因此需要进行量的评估。一些企业对评估对象认识模糊、不能全面掌握信息,导致对无形资产评估质量较低。加上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无形资产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3]。如,一些企业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管理无形资产,各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互相推诿;一些企业仅仅重视财务管理的会计账表范围内的无形资产,而对于帐外的无形资产不闻不问,导致许多无形资产损失和流失。

2.重视传统无形资产,忽视现代、隐形无形资产一些企业对于长期经营中的品牌、商誉等认识全面,但忽略了对现代企业文化、知识资源、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层能力、机构组织构架的合力、与客户的关系、销售渠道、供应商、战略联盟等现代隐形资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些无形资产在企业整合资产、提升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些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甚至不能很好的利用有形资产获利,导致企业长期亏损,许多无形资产的价值白白流失。

二、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是企业成长必须要做的事情,面对当前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势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增强管理意识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改变观念,正确认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在生产领域,可以节约能耗、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有形资产的数量和价值,使企业处于竞争的优势,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增强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注重对无形资产的宣传,增强企业所有人员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

2.增强法制观念企业要更新观念,加强对无形资产保护重要性的宣传,确保企业各阶层人员对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内容的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善于利用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我国有专门的立法保护商标和专利,并制定了惩罚措施对待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和专利的侵权行为,企业应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及评估体系许多企业内部无形资产具有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涉及的领域广泛,要做好无形资产管理,应建立系统的无形资产管理和评估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进行无形资产评估,实行无形资产入账,强化无形资产价值量化,量化传统和现代隐形现代无形资产。让管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理论、法规和方法,做好无形资产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工作,有效管理、经营并保护无形资产。

4.做好无形资产的营运管理与有形资产一样,无形资产也是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者应树立无形资产运营的观念,通过投资、转让等对无形资产进行市场运营,给企业带来利益。

三、小结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14篇

摘要: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煤炭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使其财务管理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并且当前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只有转变观念,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才能保障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也在日趋完善,许多的企业已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其中财务管理制度尤为重要。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的调整,资源的整合不断优化,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现已向集团化发展,由于其布局分散,地域跨度大,给企业的管理加大了难度,财务管理更是煤炭企业管理中的短板,因此煤炭企业要不断的发展壮大,就应转变观念,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加大财务管理的力度,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立稳定的财务运作框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其运作模式包括资金的长期投入、长期统筹和短期运营三种。对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来说,要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规范的数学公式和计算机语言,采取统握运筹的观点对数据进行整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财务管理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又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要在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多下功夫。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1.加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将企业资金需求量进行合理的预算、规划和决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单纯的资金事后结算转变为事前、事中控制,对整个资金的运作过程进行监督,防止资金的无效运用。通过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有利于企业优化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还能加强企业的采购管理,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有效的盘活了资金,增强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金融管理意识,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还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缩短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管理水上的差距,使我国企业能够与国际尽快接轨,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会计理论、技术及方法的运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会计在财务管理中主要承担着预测、决策、规划、监督、控制、分析、核算及考核等职能,只有在会计尽到这些职责的前提下,才能使财务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会计职能的发挥是财务管理的关键,这就有必要提升企业会计的履职能力。通过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理论、技术及方法的培训与学习,使其能在财务管理中有能力履行会计职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资本投资决策、经营成果及成本控制等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的经营者的最终决策提供依据,使企业最终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甄别出对企业发展有用的资源,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的发展也同样依赖于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不再是单纯的资金情况,还包括了生产经营决策信息、投资方案决策信息、经营活动指标的完成情况及业绩考核、奖惩及分析等控制信息,还包括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信息及一些社会信息等等,这些会计信息都必须做到准确、真实及完整,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1.煤炭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煤炭企业的经营者及会计人员已经认识到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但仍有大部分的企业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还远没有落到实处。企业仍是重生产,轻管理,把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和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提到了足够高度,却把财务管理放到了一边,只把财务管理当成事后算账的,单纯的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人力干出来的,不是财务管理算出来的,由于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节流”作用,对其重要性也认识不够,导致了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意识淡薄,难以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真正作用。

2.煤炭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低,管理能力差。煤炭企业的行业特点就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煤炭企业,还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导致企业的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财务部门的责权不清,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监督机制,使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不真实,无法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依据,致使企业经营者更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只把财务管理当成记账、报账的,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更难以正常发挥。

3.煤炭企业的体制不完善,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我国煤炭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没有形成系统地动态财务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对财务状况缺乏有效控制,仍有大部分的企业将财务和会计混成一块,没有设立单独的财务和会计机构,而现代企业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所以煤炭企业的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

四、强化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者必须从思想上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对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转变重生产、轻管理的观念,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2.完善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煤炭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要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监督、考核机制,严格执行各项审批制度,为企业规范的财务管理打好基础,使企业财务人员的各项操作能遵循一定的制度,可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3.强化煤炭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煤炭企业在制定了财务制度后,要有具备相应能力的财务人员去贯彻执行,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不仅要培训专业知识,还要培训职业道德,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真正的落到实处。

总之,煤炭企业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只能转变管理理念,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保障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士谦.浅议金融危机下煤炭企业的时务管理[J].中国煤炭,2009.8.

[2]冯博.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02):106-109.

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认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企业;经济;知识管理;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发展动力为知识的创新、发展以及运用,它建立在知识更新的基础上。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都将知识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新的国际形势,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现状

1.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

根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有些企业的管理方式开始转向知识管理的模式,但是由于自身思想认识并未转变,所以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比较狭隘,他们认为为公司和老板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和最终目的,知识管理的成效主要由企业的经济效益决定,这就严重阻碍了知识管理的实施进程。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手段主要是对知识进行积累、应用等。

2.缺乏长久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机制

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部分企业员工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长久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严重阻碍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步伐。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企业忽视知识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增加了新技术的推广难度,严重限制了企业正常的发展。除此之外,有些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但是由于思想认识的不成熟,一味依靠金钱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风险。有时候,企业增加员工的工资收入,加大福利投入,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不利于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尽管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有着极强的物质欲望,但是人们对尊严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有着自己的需求,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改革思想,开拓创新,积极组织员工进行专题讲座,加强员工的思想认识,使员工自觉投入到企业发展的大业中。

3.对人力资源培训的力度不够

随着企业管理者思想认识的提高,知识管理逐渐渗入到企业的管理模式中,但是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知识管理的成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中突出的表现是对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知识管理的实际操作力较弱。知识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是培养现代化人才,但是有些企业认为人才培训劳神伤财,对员工的正常培训采取敷衍的态度,忽视员工的长远发展。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的员工未参加培训,即使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也如此,严重影响了知识管理的实施成效。

4.体制陈旧,管理方式保守、落后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是改变陈旧的运营体制,创新管理方式。我国企业的发展大多依靠传统工艺及经营模式,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使得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除此之外,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作为支撑,企业对信息的采集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使得企业难以把握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对市场变化难以科学预见,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有效措施

由于我国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为了有效改变现状,笔者提出了相关措施供企业借鉴。

1.企业自觉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

由于我国企业确实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知识管理的理念,在思想根源上加强对知识管理的重视。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取得竞争的优势,就要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以先进知识武装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实现经济效益的良性增长。

2.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的全面化

建立健全企业激励机制,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现代激励监督制度的确立,需要企业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明确企业家的激励机制。企业家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既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决策者,因此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所以,要给予企业家优于其他员工的精神和物质鼓励,对于他们的劳动成果及时予以激励;(2)构建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因为企业员工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急于寻求自我价值和人格尊严的实现,所以必须构建合理的员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撑,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其实,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人才的运用,不断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一个企业来说,员工占据了企业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企业保持活力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培养员工的各项能力,促进员工自身素质的提升,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这样,员工才会自觉自愿投入到企业发展中,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监督机制。企业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确立能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实时监督,能及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问题,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3.创新企业知识管理的形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