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

跨区电力交易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1篇

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的构建

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所建的区域节能市场与现有省内节能市场的不同之一在于其交易主体中含省级电网售电单位。由于省级电网售电单位其网内各机组在不同时段参与跨省售电时可能存在多种组合,其能耗水平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的建立将面临如下问题:1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如何设计区域节能市场的交易流程,以满足省级电网跨省交易的能耗评估和节能需要。2在区域节能市场的交易中,各省级电网售电单位如何申报其能耗水平,以实现其省内省外能耗的分割。3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如何确定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限制值,以提高区域市场整体的经济与节能效益。4如何评估区域节能市场中省级电网跨省交易的能耗与节能效益。为此,本文重点对包含上述4个问题的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展开研究。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的基本流程设计与省内节能市场将售电单位的能耗作为公开数据不同,本文将区域节能市场中各跨省售电省级电网申报的能耗水平在交易前作为保密数据可直接参与跨省交易的机组其能耗水平仍可作为公开数据),采取交易后再公开其能耗水平的思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能耗水平的优化,同时降低能耗水平的全部公开引起各售电单位投机性报价的可能性。为此,重点以跨省售电省级电网为例,对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基本流程设计如下:1首先,各省级电网根据自身网内剩余的可竞价交易发电能力某些高能耗机组具有剩余发电能力,但无竞价交易资格)、预测的区域市场负荷需求以及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各自独立组织本省具有富裕发电能力的机组参与跨省售电;然后,统一以模式作为区域市场的一个售电单位申报跨省交易的电价、电量以及能耗水平信息。2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得到各售电单位申报的上述交易信息后,确定最低的能耗水平约束值作为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以确定具有跨省交易资格的售电单位。3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在已确定的具有跨省售电资格的售电单位中,结合各购电单位的申报电价、电量信息,按照区域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安全校核[11],确定交易成功的购售电方。4交易成功的购售电双方签订电能交易合同,评估计算出各交易合同中的能耗或节能效益,将售电方的能耗或节能效益折算到购电方。省级电网跨省售电能耗水平申报值的确定方法为实现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省内省外能耗的合理分割和确定省级电网跨省售电的能耗水平,本文提出了各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能耗考核“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思路。从区域市场的角度,各省级电网均是在满足自身负荷平衡之后,如果各统调机组还有富裕发电能力还需满足一定的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才能采取省级电网模式跨省售电[10]具有直接参与跨省交易资格的统调机组除外)。可见,电能交易计划具有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特点。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各省级电网均优先安排水电等绿色能源发电,再按能耗水平由高到低排序确定火电等机组发电,以最大化提高本省的能耗水平与节能效益[4-5]。综上分析,考虑节能降耗与区域市场的结合,本文提出能耗考核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思路:各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根据节能调度排序的思路对自身所有具有竞价交易资格部分高能耗机组只具有计划分配电量资格,而不具有竞价交易资格)的发电机组按能耗水平排序[5],排在满足本省负荷需求之前的竞价机组就为各省省内交易计划的发电机组也就对应该省省内交易能耗水平考核对象);而排在本网负荷需求以外的竞价机组就为该省级电网跨省售电电能来源,该部分机组对应跨省交易电量的平均能耗水平就为该省级电网参与跨省交易的能耗申报水平。由此,为提高跨省交易的能耗水平竞争优势,跨省售电省级电网会在预测区域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值基础上,在省内理性设定能耗水平,以限制部分具有竞价资格的高能耗机组参与跨省售电,从而实现跨省交易能耗水平的整体提高。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的确定方法为提高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的综合效益,本文在对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的确定时,提出了采取跨省交易各售电单位申报的总容量充足率指标[13]bidsufficiency,BS)达到125%时的边际能耗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将能耗惩罚的模式应用到所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现有文献在对市场交易中的能耗水平约束值进行选取时,多采用在无约束的能耗总量一定时期)或能耗率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百分点[3]、政府下达的能耗水平[3-5,8]作为选取标准。这些能耗水平约束值的选取获得了较好的节能效益,但没有兼顾市场竞争的需要。根据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多年运行经验,当市场中各售电单位申报的BS大于125%时,可认为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售电单位的市场投机行为概率较小[13]。为此,本文对申报参与区域节能市场交易的所有售电单位按照能耗水平由高到低排序,并依次统计总申报容量。为确保区域市场的安全运行,区域市场规定跨省交易电量与电力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10],当售电单位申报的是电量信息时可转化为相应时段的容量信息。当申报总容量累计达到跨省交易需求容量的125%时,其对应的售电单位就可确定为跨省交易边际售电单位。该单位对应的能耗水平就为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低于该能耗水平的售电申报单位,则不具有售电资格。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取BS为125%时边际售电单位能耗水平具有一定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可能给低价高能耗售电单位也满足BS为125%时能耗水平要求)创造较大的竞价空间,有可能造成区域市场节能效益不明显。为此,本文将能耗惩罚节能模式[8]应用到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中。具体如下:在市场结算时,由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向各售电单位全电量加收其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使跨省交易售电单位在参与市场交易时其报价中包含交易电量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由此,在满足区域节能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值基础之上,在售电侧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竞争格局。该模式中超标能耗外部成本惩罚折价利用国际市场影子价格法[8]可表示如下:6ex,n,coalex,j10)kkcC1)式中:ex,n,kc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超标能耗惩罚折价;表示当前时期人民币与美元汇率;coalC表示当前时期国际市场煤价;j表示区域市场社会基准供电煤耗率;ex,k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申报能耗率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该能耗水平值的确定见1.3节)。跨省交易节能效益评估指标的构建鉴于现有的省内节能市场一般忽略交易网损[3-8],而跨省交易中网损较大[9]。由此,以电量结算在售电关口构建购电单位在跨省交易时的节能效益评估指标如下:oex,in,bex,ex,1[1)]NkkkkJW2)式中:Wex,k、ex,k分别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交易电量以及其对应网损率;No表示跨省售电单位个数;in,b表示若跨省交易电量由购电单位在省内购电完成时的平均能耗水平;in,b可取购电单位省内可用容量边际能耗水平,当省内可用容量不充裕时可取区域市场边际能耗水平。

考虑跨省交易能耗评估的随机规划购电模型

建模思路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由于跨省交易的能耗由购电单位承担,参与跨省购电的省级电网在该市场模式下如何实现经济和节能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由此,重点以省级电网月度典型负荷状态峰、平、谷)参与区域节能市场购电时的单购电方情形建模。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由于其交易管理机构对各售电单位收取了超标能耗惩罚折价此时网内机组也需考虑超标能耗惩罚折价),各售电单位申报电价中自然包含了能耗水平的差异信息,且其超标能耗已折算到了内部成本的同一度量平台。由此,省级电网在参与区域市场交易的购电模型可理解为是经典的购电费用最小组合优化问题在区域节能市场中的延伸[14-15]。而模型还需重点考虑跨省交易电力电量函数关系约束以及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另外,现有节能市场模式下其购电模型均属确定性的节能模型[3-8]。而实际节能市场环境中市场电价、水电或风电)生产、负荷需求均具有一定随机性。对市场电价随机性带来的风险价值,鉴于半绝对离差semi-absolutedeviation)半方差风险向下的概念能够体现风险的本质[15],可选用半绝对离差来度量购电组合的风险价值。对水电生产与负荷需求的随机性,如果要保证所有随机状态对应的交易方案都满足购电单位的负荷供需平衡,购电方案会过于保守,可采用含随机变量的机会约束来描述负荷供需函数关系。由此,模型可在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理论框架下建模。不失一般性,为突出重点模型还作如下简化:1市场电价、负荷需求均服从正态分布,水电生产服从均匀分布[9,14];2忽略网络安全问题与跨省交易输电费用;3年度购电计划在该月的分解计划已经完成,模型中不再单独表示。模型的建立1目标函数。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环境下,省级电网的目标函数可为月购电费用尽可能小以及其面临的风险价值的期望尽可能小。具体如下:htoh,h,t,t,ex,,ex,111minNNNkkkkkkkkkcWcWcW3)h,h,,t,,t,t,11min)htNNkkmkmkkkkEcWccWoex,,ex,ex,1)NkmkkkccW4)式3)4)中:E[]表示期望算子;Wh,k,、Wh,k,m、h,kc分别表示省内水电机组k交易电量的期望值、随机值以及电价省内水电“以水定电”,且不参与市场竞价);Wt,k、t,k,mc、t,kc分别表示省内火电机组k交易电量、电价随机值及其期望值;Wex,k、ex,k,mc、cex,k分别表示跨省售电单位k交易电量、电价随机值及其期望值;Nh、Nt分别表示电网内水电、火电机组的台数。上述变量中t,k,mc、t,kc、ex,k,mc、ex,,kc、h,kc、h,k,mW均为已知量,t,kW、ex,kW为待求的优化变量。2约束条件。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准入条件约束为ex,in,maxoex,=12,,1kkkN,5)式中in,max表示购电单位预测的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网内交易竞价机组也须满足该能耗水平约束。该式以电量结算在售电关口,其网损由购电方承担的情形确定。跨省售电单位电力电量函数关系约束为ex,ex,o,12,,kkWPTDk,N6)式中:Pex,k表示售电单位售电功率;T表示一天中各典型负荷状态对应小时数;D表示购电月实际天数。该约束是跨省交易区别于省内交易的约束。省内市场电力与电量是弱耦合关系,即无确定函数关系[11]。另,若跨省售电单位的调度权在购电电网,则该售电单位可视为省内售电单位不受该约束限制。购电单位负荷电量供需机会约束为horh,,t,ex,d,max1111{}tNNNkmkkkkkPWWWW7)ord,minh,,t,ex,2111{}htNNNkmkkkkkPWWWW8)式7)8)中:Pr{}表示事件集合中成立的概率;d,maxW、d,minW分别表示购电单位负荷电量的最大、最小值;1、2分别表示各机会约束对应的置信水平。其他约束包括:各跨省售电单位可购电力或电量约束、网内火电各机组可交易电力或电量上下限约束、功率平衡约束等。限于篇幅在此省略。模型的求解方法针对所建的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模型,因很难将机会约束式7)8)转化为确定的等价类,故可采用内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技术的遗传算法求解[16]。为满足实际交易中购电单位对风险偏好的要求,可先将各目标函数处理成同一数量级后,再根据购电单位对风险价值的偏好程度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将其转化为单目标[17]。

算例分析及讨论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2篇

随着节能降耗形势的进一步严峻,对跨省交易的能耗或节能效益进行评估与考核必将成为各省级电网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6]。为此,考虑在区域市场通过跨省交易实现广域范围节能的角度,提出了区域节能电力市场(简称区域节能市场)新模式;同时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考虑跨省交易的能耗评估建立了省级电网随机规划购电模型,以期为在区域市场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借鉴。需指出的是,本文重点以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以及该模式下的购电模型进行讨论,但其基本思路可推广到跨省跨区交易的全国电力市场。

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的构建

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构建的整体思路。所建的区域节能市场与现有省内节能市场的不同之一在于其交易主体中含省级电网售电单位。由于省级电网售电单位其网内各机组在不同时段参与跨省售电时可能存在多种组合,其能耗水平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的建立将面临如下问题:1)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如何设计区域节能市场的交易流程,以满足省级电网跨省交易的能耗评估和节能需要。2)在区域节能市场的交易中,各省级电网售电单位如何申报其能耗水平,以实现其省内省外能耗的分割。3)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如何确定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限制值,以提高区域市场整体的经济与节能效益。4)如何评估区域节能市场中省级电网跨省交易的能耗与节能效益。为此,本文重点对包含上述4个问题的区域节能市场交易模式展开研究。

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的基本流程设计。与省内节能市场将售电单位的能耗作为公开数据不同,本文将区域节能市场中各跨省售电省级电网申报的能耗水平在交易前作为保密数据(可直接参与跨省交易的机组其能耗水平仍可作为公开数据),采取交易后再公开其能耗水平的思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能耗水平的优化,同时降低能耗水平的全部公开引起各售电单位投机性报价的可能性。为此,重点以跨省售电省级电网为例,对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基本流程设计如下:1)首先,各省级电网根据自身网内剩余的可竞价交易发电能力(某些高能耗机组具有剩余发电能力,但无竞价交易资格)、预测的区域市场负荷需求以及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各自独立组织本省具有富裕发电能力的机组参与跨省售电;然后,统一以模式作为区域市场的一个售电单位申报跨省交易的电价、电量以及能耗水平信息。2)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得到各售电单位申报的上述交易信息后,确定最低的能耗水平约束值作为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以确定具有跨省交易资格的售电单位。3)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在已确定的具有跨省售电资格的售电单位中,结合各购电单位的申报电价、电量信息,按照区域市场交易规则以及安全校核[11],确定交易成功的购售电方。4)交易成功的购售电双方签订电能交易合同,评估计算出各交易合同中的能耗或节能效益,将售电方的能耗或节能效益折算到购电方。

省级电网跨省售电能耗水平申报值的确定方法。为实现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省内省外能耗的合理分割和确定省级电网跨省售电的能耗水平,本文提出了各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能耗考核“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思路。从区域市场的角度,各省级电网均是在满足自身负荷平衡之后,如果各统调机组还有富裕发电能力(还需满足一定的跨省交易能耗水平准入条件),才能采取省级电网模式跨省售电[10](具有直接参与跨省交易资格的统调机组除外)。可见,电能交易计划具有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特点。从节能降耗的角度,各省级电网均优先安排水电等绿色能源发电,再按能耗水平由高到低排序确定火电等机组发电,以最大化提高本省的能耗水平与节能效益[4-5]。综上分析,考虑节能降耗与区域市场的结合,本文提出能耗考核省内较省外“优先满足”的思路:各省级电网跨省售电时,根据节能调度排序的思路对自身所有具有竞价交易资格(部分高能耗机组只具有计划分配电量资格,而不具有竞价交易资格)的发电机组按能耗水平排序[5],排在满足本省负荷需求之前的竞价机组就为各省省内交易计划的发电机组(也就对应该省省内交易能耗水平考核对象);而排在本网负荷需求以外的竞价机组就为该省级电网跨省售电电能来源,该部分机组对应跨省交易电量的平均能耗水平就为该省级电网参与跨省交易的能耗申报水平。由此,为提高跨省交易的能耗水平竞争优势,跨省售电省级电网会在预测区域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值基础上,在省内理性设定能耗水平,以限制部分具有竞价资格的高能耗机组参与跨省售电,从而实现跨省交易能耗水平的整体提高。

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的确定方法。为提高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的综合效益,本文在对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的确定时,提出了采取跨省交易各售电单位申报的总容量充足率指标[13](bidsufficiency,BS)达到125%时的边际能耗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将能耗惩罚的模式应用到所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现有文献在对市场交易中的能耗水平约束值进行选取时,多采用在无约束的能耗总量(一定时期)或能耗率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百分点[3]、政府下达的能耗水平[3-5,8]作为选取标准。这些能耗水平约束值的选取获得了较好的节能效益,但没有兼顾市场竞争的需要。根据美国加州电力市场多年运行经验,当市场中各售电单位申报的BS大于125%时,可认为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售电单位的市场投机行为概率较小[13]。为此,本文对申报参与区域节能市场交易的所有售电单位按照能耗水平由高到低排序,并依次统计总申报容量。为确保区域市场的安全运行,区域市场规定跨省交易电量与电力具有确定的函数关系[10],当售电单位申报的是电量信息时可转化为相应时段的容量信息。当申报总容量累计达到跨省交易需求容量的125%时,其对应的售电单位就可确定为跨省交易边际售电单位。该单位对应的能耗水平就为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低于该能耗水平的售电申报单位,则不具有售电资格。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取BS为125%时边际售电单位能耗水平具有一定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可能给低价高能耗售电单位(也满足BS为125%时能耗水平要求)创造较大的竞价空间,有可能造成区域市场节能效益不明显。为此,本文将能耗惩罚节能模式[8]应用到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中。具体如下:在市场结算时,由区域市场交易机构向各售电单位全电量加收其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使跨省交易售电单位在参与市场交易时其报价中包含交易电量超标能耗的外部成本。由此,在满足区域节能市场能耗水平约束值基础之上,在售电侧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竞争格局。

考虑跨省交易能耗评估的随机规划购电模型

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由于跨省交易的能耗由购电单位承担,参与跨省购电的省级电网在该市场模式下如何实现经济和节能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由此,重点以省级电网月度典型负荷状态(峰、平、谷)参与区域节能市场购电时的单购电方情形建模。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下,由于其交易管理机构对各售电单位收取了超标能耗惩罚折价(此时网内机组也需考虑超标能耗惩罚折价),各售电单位申报电价中自然包含了能耗水平的差异信息,且其超标能耗已折算到了内部成本的同一度量平台。由此,省级电网在参与区域市场交易的购电模型可理解为是经典的购电费用最小组合优化问题在区域节能市场中的延伸[14-15]。而模型还需重点考虑跨省交易电力电量函数关系约束以及跨省售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另外,现有节能市场模式下其购电模型均属确定性的节能模型[3-8]。而实际节能市场环境中市场电价、水电(或风电)生产、负荷需求均具有一定随机性。对市场电价随机性带来的风险价值,鉴于半绝对离差(semi-absolutedeviation)半方差风险向下的概念能够体现风险的本质[15],可选用半绝对离差来度量购电组合的风险价值。对水电生产与负荷需求的随机性,如果要保证所有随机状态对应的交易方案都满足购电单位的负荷供需平衡,购电方案会过于保守,可采用含随机变量的机会约束来描述负荷供需函数关系。由此,模型可在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理论框架下建模。不失一般性,为突出重点模型还作如下简化:1)市场电价、负荷需求均服从正态分布,水电生产服从均匀分布[9,14];2)忽略网络安全问题与跨省交易输电费用;3)年度购电计划在该月的分解计划已经完成,模型中不再单独表示。

针对所建的含机会约束的随机规划模型,因很难将机会约束式(7)(8)转化为确定的等价类,故可采用内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技术的遗传算法求解[16]。为满足实际交易中购电单位对风险偏好的要求,可先将各目标函数处理成同一数量级后,再根据购电单位对风险价值的偏好程度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将其转化为单目标[17]。

以2010年6月某省级电网在区域市场购电的基础数据为例,仿真验证所建区域市场节能模式以及购电模型的有效性。该电网月总预测需求电量为5.572TWh,标准差为0.0820TWh;峰、平、谷电量比为15:10:6;水电电量为0.700~0.728TWh(均匀分布);省内火电平均煤耗率为340.0g/kWh,边际煤耗率为348.0g/kWh,电价均值为0.432元/kWh(不含超标能耗惩罚折价),电价标准差为0.030元/kWh;区域市场售电单位包括A、B、C、D和E共5个。其中A、B为独立水电厂,C、D和E为以模式跨省售电的省级电网,各售电单位交易基础信息见表1。设定区域市场社会基准煤耗率为280.0g/kWh、国际市场煤价为200USD/t、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6.80元/USD[8]。利用上述基础数据设计以下4种方案对该月峰、平、谷各典型状态下该省级电网参与区域市场交易的经济效益与节能效益进行评估,最后汇总月交易数据。风险价值权重取0.30[17],各机会约束置信水平均取90%。方案1:不考虑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以及超标能耗惩罚折价,且不考虑市场电价、水电生产以及负荷需求的随机性。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采用文献[6]提出的能耗约束交易模式。能耗水平约束值取购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方案3:在方案1的基础上,采用所提的区域节能市场模式。能耗水平约束值取区域市场BS为125%时的边际能耗水平,同时考虑超标能耗惩罚折价方式。方案4:在方案3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市场电价、水电生产以及负荷需求的随机性,同时考虑机会约束。

区域节能市场模式对购电决策的影响分析。方案1—4仿真得到的售电单位组合以及对应的电量、煤耗(峰荷状态)如表2所示。月总购电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如表3所示。在表2中,方案3较方案2多售电主体D,由此说明,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中跨省交易边际能耗水平约束值取BS为125%时的能耗水平较采用购电单位边际能耗水平值[6]会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在售电单位C、D均具有跨省交易资格的方案1、3中,方案1按照传统内部成本报价时售电单位C申报电价较D高。采用了超标能耗惩罚折价的区域市场交易模式后,由于C的能耗率远低于D,使得C的报价反而较D低,从而使得方案3较方案1优先购买了C的电能。可见,在市场交易中考虑能耗惩罚具有引导低能耗率售电单位向更具交易优先权方向转化的作用。在表3中,方案3(本文所提的能耗约束与能耗惩罚相结合的新方法)较方案1(传统纯市场模式)多支出0.1295亿元,该费用可购0.9522万t煤,但实际多节能1.787万t煤。方案3较方案2[6]少节能0.5875万t煤,但少支出0.133亿元,该费用可购0.978万t煤。显然,方案3更兼顾了经济与节能效益的统筹社会福利最大。

综上所述,在节能环境下对区域市场跨省交易的能耗进行评估和考核,能够更加有效促进资源在广域范围的优化配置。在市场交易中采用能耗约束与能耗惩罚相结合的新方法,能更好兼顾市场竞争以及能耗考核的双重需要。3.2.2考虑跨省交易能耗评估的随机规划购电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由表2可见,在构建的区域节能市场环境下,方案4(本文所建省级电网随机规划购电模型)考虑了市场电价、水电生产以及负荷需求的随机性后,能够给出满足符合供需平衡置信水平要求的最小风险价值。虽然其节能与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较方案3有所降低,但这真实反映了电力市场的随机性与风险价值的本质,符合购电单位购电决策的需要,其模型具有实际意义。另外,所建的省级电网购电模型中还考虑了实际跨省交易中电力电量具有确定函数关系的特点(该函数关系区别于省内交易时电力电量的弱耦合关系特点),从而使所建的购电模型能够适应区域节能市场跨省交易的能耗评估的实际需要。

区域节能市场模式以及该模式下省级电网随机规划购电模型的普适性、实用性讨论。鉴于单个算例并不能完全体现所建区域节能市场模式及该模式下省级电网随机规划购电模型的普适性以及实用性,为此讨论如下:

1)首先采用能耗约束模式(BS为125%时的能耗水平)淘汰高能耗售电单位,然后再以超标能耗的惩罚折价体现低能耗率售电单位的交易优先权。上述两种节能模式的结合还进一步考虑了区域市场区别于省内交易的能耗评估与交易规则特点,故所建区域节能市场模式较省内节能市场模式更具普适性。

2)所提区域节能市场模式实现了与现有交易规则的有效衔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进一步参考各市场的发展成熟度以及节能降耗工作的进展(如高能耗机组淘汰进程),以提高该方法的实用性。

3)在区域节能市场存在多个购售电方时,结合各购售电方交易电量的结算[10]以及售电方能耗水平的确定,可实现区域节能市场能耗以及节能效益的整体评估。

4)对跨省售电的省级电网而言,可利用所建的购电模型在考虑售电收益后,在一定能耗水平条件下购买省内机组的富裕电能参与跨省售电。此时,该省级电网类似中间交易商的角色,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需承担由于区域市场电价、负荷等随机性带来的收益风险。

5)区域市场节能考核管理机构对跨省交易的节能效益进行控制时,采用式(2)对区域市场的各交易方案的节能效益进行评估。利用评估结果可采用以下两种手段实现节能效益的控制:①在BS为125%的基础上调整区域市场跨省交易能耗水平约束值;②调整售电单位能耗惩罚折价[8],实质是调整区域市场交易中经济效益与节能效益之间的权重。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3篇

贸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新型贸易业态可以有效提高一国的贸易竞争力。自贸区作为一项全新的贸易业态,对减少贸易障碍、增加市场自由度、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水平至关重要。伴随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跨境电子商务得以迅猛发展,极大程度突破了贸易壁垒、促进了贸易便利化,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个自由、健全的交易平台。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最终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跨境电子商务;上海自贸区

自贸区是一种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贸易便利化政策来实现贸易集聚,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伴随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跨境电子商务得以迅猛发展,极大程度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在改变传统贸易发展模式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实现了买卖双方的直接交易。由此可见,研究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跨境电子商务概述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一种不同国家或地区利用互联网实现快速交易的贸易新模式,该模式具有交易速度快、交易次数多以及交易数额小等特点。作为建立在电子商务基础上的一种特殊网络经济形式,它具备了电子商务所具备的一切特点,如信息传播快、远、广等,并且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聚集强大消费能力,充分满足商家和消费者需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为商家经营带来无限可能,包括将线上消费者引领到线下实体店,使线上、线下实现无缝对接,最大程度方便用户(跨境电子商务基本构架如图1所示),等等。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开拓市场的主要途径,同时为政府实现政策调控提供了诸多便利。跨境电子商务可以突破地区与国家间的贸易空间,通过构建立体、开放、多维的多边贸易模式,有效拓展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实现多边共赢。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未来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贸易便利化概述

贸易便利化主要是指货物在港口间的物流畅通性。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贸易便利化概念逐渐扩展到了海关、制度环境、区域规则标准及贸易业务环境等领域。在网络信息技术融入到贸易领域后,贸易便利化得以进一步发展。贸易便利化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促使国际贸易更加畅通,最终实现打破国际贸易壁垒的目的。贸易便利化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发展必须建立在全面性基础上,这是因为贸易发展所要跨越的障碍非常多,如开放障碍、自由障碍及投资长远目标障碍等,贸易发展必须全面突破这些障碍。二是一致性原则。主要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有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都必须与世贸组织规则相一致。三是非歧视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区域贸易过程中,必须依据非歧视性原则进行交易,最大限度减少贸易摩擦、降低投资门槛。四是透明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贸易过程中,将影响相互间服务及货物流动和资本流动的政策、法律法规公开出来,以保持交易公平、公正。五是稳定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双边交易过程中,不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切实保障双边贸易平稳发展。六是灵活性原则。主要是指当遇到非原则性贸易纠纷时,应当及时、灵活处理和解决问题。七是合作性原则。主要是指以技术和经济合作形式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八是有效性原则。主要是指实施贸易便利化政策必须能够带来经济持续增长。

三、贸易便利化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贸易效率提高近些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在给传统商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促进了传统商业企业向跨境电子商务迈进的步伐,进而有效提高了贸易效率。跨境电子商务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其交易过程不受时空限制,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商务交易。由于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的直接对接,节省了很多中间环节,因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一些中小企业借助第三方平台实施电子商务交易,快速融入国际市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得到了提高。

(二)促使交易平台更加透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使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更加公正、透明。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发票、提单及电子化合同等开展贸易往来,能够实现信息瞬间传递,有效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贸易风险。此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还大大降低了国内企业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门槛,丰富了我国对外贸易主体,扩大了我国的国际贸易主体阵营。应抓住这个契机,积极鼓励对外贸易企业创新发展,努力完善电子商务系统,尽快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延伸至海外市场,同时开展在线支付、在线物流及在线信用体系处理,促进我国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

(三)有利于企业“走出去”,促进营销升级跨境电子商务不仅能够节省企业间的信息传递费用,还能将新型贸易方式与电子商务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而真正解决电子商务融资问题,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电子商务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拓展海外市场、建立面向海外企业、海外消费者流通渠道,进而促进我国海外品牌建立、推动国内企业营销转型升级等。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较多,包括B2B、B2C、C2C、C2B等模式,其中B2B模式是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模式,它能够有效促进传统产业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关联发展,进而使传统产业下的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下的无形市场实现无缝对接,让线上营销、线下交易以及线上线下购物体验日趋成熟,实现营销升级。

(四)扩大市场规模,促进贸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提高贸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还能够迅速扩大市场规模。表1为2013年~2014年中、日、美三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对比结果,其中2013年、2014年中国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从日本购买的商品交易金额分别为998亿美元和1234亿美元,同期美国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从日本购买的商品交易金额分别为615亿美元和502亿美元;中国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从美国购买的商品交易金额分别为1209亿美元和1235亿美元,同期日本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从美国购买的商品交易金额分别为322亿美元和140亿美元;美国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从中国购买的商品交易金额分别为653亿美元和604亿美元,同期日本通过跨境电子商务从中国购买的商品交易金额分别为24亿美元和5亿美元。不难发现,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均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且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速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说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

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以上海自贸区为例

(一)加强上海自贸区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在互联网推动下,电子商务逐渐主导了全球的消费方式变革,特别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互联网技术进步更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让消费者能够在更大效能的网络市场展开交易,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和信息传递,实现了电商企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变革。正是这种创新和变革,催生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电商企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背景下,上海自贸区建设必须高度重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吸引国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向国内电商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在原有经济发展基础上,通过建立网站群支持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并积极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新模式,鼓励大型商会及诸多中小企业建立专业型网站。努力引导市场经营主体向跨境电子商务模式转变,推动有型市场和无形市场的紧密结合。建立专业型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提高其市场交易和市场信息管理能力。

(二)在上海自贸区内建立便利的物流流通体系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物流配送体系,必须不断优化出境物流通关政策及贸易投资环境,促进区域内资本流动,增强其对“区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完善并壮大自贸区经济建设的关键在于积极引导多元经济主体参与,应通过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构建完整的保障体系来有效促进上海自贸区物流流通体系建设。根据上海自贸区流通产品的物流特点,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流通主体转换,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改善区域内物流流通环境。推动上海自贸区特色经济发展,加强物流文化建设,加快自贸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自贸区物流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完善上海自贸区基础设施设备,利用多元化投资渠道、投资方式,尽快实现自贸区物流体系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在自贸区交通基础设备建设方面,要打破国际环境、区域环境和政策环境限制,鼓励各种形式的物流交通建设,以完善自贸区物流配套运输网络和交通枢纽。加强大型物流基地和物资集散地建设,努力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如利用上海自贸区现有货运信息网络,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集合主要交通枢纽布局,建立自贸区物流中心和辅助中心,并与全国主要交通枢纽、交通网络进行联网,形成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货运信息网络体系,为上海自贸区物流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三)提高自贸区政策透明度,促进自贸区贸易公平发展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公平的、信息透明的交易平台。一是要有效整合信息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准确、全面的市场信息服务。这些信息包括网络交易信息、大数据信息、市场动向信息、物流加工信息、仓储信息、路况信息、气象信息等,不一而足。二是通过对信息的配置与管理,为区域内企业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提高其决策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贸区经济效益。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信息平台,建立电子商务、电子物流等一站式网站发展模式,为上海自贸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做好上海自贸区内部监督和行政审批,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最大限度提高自贸区政策透明度,有效减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环节,提高自贸区贸易效率。六是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效率,不断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办事能力,协调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促进自贸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七是进一步完善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督制度,不断创新海关监督模式,通过试点工程总结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措施和标准规范,提升上海自贸区政策透明度,促进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五、结束语

跨境电子商务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全新的国际资源配置方式和国际贸易形式。在自贸区内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既能够促进自贸区贸易便利化,还能够提高自贸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带动自贸区周边城市的经济建设。要在自贸区建设中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树立大数据、大市场自由贸易意识,将自由贸易优惠政策转化为实际推动力,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冠凤.贸易便利化机制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基于平台经济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4(3):38-42.

[2]叶丽芳.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王卓.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意义、效应和复制推广[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侯需婉.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与贸易功能拓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王红霞.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分析及启示[C].“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A].2013(4):319-332.

[6]李洋,臧秀玲.美国—以色列自由贸易区的深层政治动因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5):115-120.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跨境电商;B2B模式;B2C模式;物流生态体系;保税区物流;物流政策

一、研究背景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跨境电商主要包括跨境市场的B2B业务以及被称作Cross-border E-commerce的B2C跨境零售电商。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3.1万亿元,增长率为31.3%,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1.9%,随着国家推动跨境电商发展政策的先后出台、行业参与者的积极推动及行业产业链的逐渐完善,预计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预计在2017年跨境电商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

作为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形式,跨境电商发展仍围绕着“支付”“物流”“商品质量”三大环节展开。互联网金融的日渐发展以及网络金融监管体系的日渐成熟,加之国际市场间以政府为依托的金融资本信用合作日渐深入以及国际安全监管认证体系的配合,跨境电商交易过程中的跨国交易金额支付问题已经逐渐得以解决。而自2013跨境电商元年之后,以eBay、Amazon为主体的国外跨境电商平台以及以兰亭集势、大龙、洋码头等为代表的国内跨境电商平台在B2B B2C O2O的商业模式基础上,针对国外企业以及国外消费者两大市场均在商品质量管理方面加强建设,以此提升消费者对于自身电商平台的信任度以及依赖度。由此可见,商品质量这一痛点问题在各大电商平台推进海内外跨境电商业务的举措下得到了相配套的解决措施,并正处于逐步推进逐步解决的过程之中。支付与商品质量两大环节在国内电商以及跨境电商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层次属于同级别,但是在物流建设方面,跨境电商物流问题的解决难度以及解决周期都比国内电商要严峻许多。在以快捷便利为标签的电子商务消费中,由于物流问题导致的购物体验下降成为众多电商平台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相比于传统经济而言,电子商务的经济模式将消费者体验这一因素放到了更高的战略位置,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面对的是利用网络可得到全面信息的消费者,因此在电子商务中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对于电商平台以及企业的发展乃至存亡有着重要的作用。物流作为联通商家与消费者的纽带,对于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如何在跨境电商环境下建设高效稳定可靠的物流体系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二、现有跨境电商物流体系中的问题分析

国际市场上现有的跨境电商模式主要为B2B以及B2C两种,B2B作为全球贸易的主流,同时也是传统贸易与互联网结合的商业模式,在未来较为稳定的一段时间内仍会是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传统贸易转型的最重要模式。而B2C作为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个人消费模式,对于电商平台拉近与海内外消费者的距离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品牌的海外渗透及是现场开拓有着支撑性的作用。根据跨境电商行业呈现出的发展势头以及数据分析,未来几年国际市场伤的跨境电商将会呈现出B2C占比提升,B2B和B2C协同发展的局面。

跨境电商中的物流问题在跨境B2B及跨境B2C的交易模式所表现出的问题痛点以及问题程度均有所不同。

1.B2B跨境电商平台面临的物流问题

目前国内以敦煌网为代表的B2B跨境电商平台,通过集成大规模的国内商品供应商,面向海外市场进行销售,由于跨境业务集中在企业间的国际交易,长期发展跨境电商贸易的电商平台多通过固定的海外仓实现货物配送,或通过与固定的国际物流公司合作以解决跨境交易中的物流配送问题。但海外仓的建设及运营成本较高,主要适用于货价较高、物流成本承担能力较强且市场销量较大的企业及电商平台,且海外建设固定仓储基地对于建仓地的地理位置要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仓库的运营组织管理均有较高要求,难以解决中小型跨境电商平台以及大范围内的跨境电商物流配送问题。B2B跨境平台虽通过整合资源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但多局限在本国关境内,对于非本国市场的物流配送服务可控力较低。国际市场上有能力提供专业跨境配送物流服务且性价比较高的物流企业数量与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数量不成正比,难以满足B2B业务中大规模商品货物的跨国运输需求。

2.B2C跨境电商平台面临的物流问题

以兰亭集势、eBay为代表的国际B2C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为国际个体消费者,其具有消费地点分散且单位消费规模较小总体消费规模及潜力大等特点,目前B2C模式下的跨境电商多通过国际快递和国际小包进行商品的小件运送,消费者在选择国际物流配送方式时往往不能以合理的价格得到时效率高的物流配送服务,而对于物流提供商而言,时效与价格成为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权衡的两大因素。B2C作为跨境电商未来布局的重要战略层在跨境电商中占有重要战略位置,物流费用及时效问题成为跨境电商B2C交易模式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纵观跨境电商的全球化布局发展,无论是B2C B2B还是O2O模式在国际交易中均面临着物流配送硬件设施条件不佳,物流配送通关手续繁杂成本较高,通关管理效率较低等问题。建立适应于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环境且与法律法规相配套的高效国际物流服务生态化体系成为解决跨境电商发展瓶颈的关键性途径所在。

三、基于保税区与自贸区建设的跨境电商物流生态体系构建

跨境电商作为涉及到商业层面中多角色的交易形态,在跨境电商交易业务中围绕着最基本的跨境商品交易平台,向外扩展到众多跨境电商第三方服务角色。物流环节的进行代表着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以及资金的运动,在跨境电商的交易中以我国保税区与自贸区的天然优势为基准,建立起架接综合物流服务与跨境电商平台的直接渠道,体系范围辐射至第三方支付平台、营销服务提供方,结合地域与政策,打造一个完整的物流生态体系。

1.保税区的优势物流基本渠道建设

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保税区结合特定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特点开展保税业务,“境内关外”的运作方式使保税区在对外贸易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我国现有的21个保税区分布在中国的中东西三大地区,能够较全面地覆盖全国范围的货物运输体系,面对跨境电商的物流渠道建设,保税区可优先利用政策支持优势,建立国际货物的中转基地,提高国际货物进出口中转报关安检的效率,从而降低国际物流的时间成本。同时,可吸引海外企业在保税区建立海外仓,满足全国范围内的跨境配送物流需求。

2.自贸区的综合物流服务发展

我国四大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在关境以外划出,整合了加工、进出口及仓储业务,免征关税的优势使得自贸区的资金流动性更强,临海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货物的进出口更为便利。针对保税区的不同功能类型,可施行针对物流体系建设的不同措施。以转口集散及保税仓储为主要功能的自贸区可与国际物流体系对接,建立专业的国内外货物仓储及转运中心,集中货物的发散处理,提高国内至国外货物集中整理及国外至国内货物配送的效率,减少国际物流因国内外物流体系信息交接不当导致的配送件丢失或延迟配送现象。以出口加工型及贸易工业化型为主的自贸区可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及资金政策优势吸引国内电商平台建立加工基地,将生产业务重心适当转移至沿海自贸区,减少货物在出关前的国内运输成本,从而降低整个物流过程耗费的成本。

3.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的物流资源整合

国内现有的跨境电商巨头公司发展跨境业务的模式多为整合产业链,融通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商家,打通整个供应-销售-支付环节,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迅速膨胀,物流与售后服务也应纳入电商平台的一体化体系中。作为发展领先的电商平台需积极在国内与海外建立对接的物流体系,从信息反馈、物流追踪、海外合作等多个方面搭建跨国物流平台。国内方面,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引导,以自贸区保税区为物流基地,与物流公司建立稳定的物流合作关系,在国内建立起一套高效运行的物流配送一站式方案。国外方面,积极与当地相关商业机构及政府管理部门建立联系,通过设立海外仓及海外办公室机构,完善海外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升境外物流的的配送效率,缩短配送时间,同时实现对货物的国际流通状况监控,掌握物流的国际配送信息,以满足消费者对于物流信息准确度的需求,从物流环节改善整个消费流程体验。

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电商巨头在布局海外电商的同时,应积极发挥企业的特殊影响力,通过强大的资金优势以及资源优势在海外建立起促进国内商品海外流通的本地化营销体系,涵盖物流、仓储、售后各个方面,在保障商品供给及物流配送质量效率的同时提升国内商品在海外的认可度,为国内产品销往海外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助推力。

4.小型电商平台的物流依托式发展

跨境电商形势下,中小型的跨境电商企业是面临挑战最大的群体,由于信息资源及资金资源的有限,中小型电商平台难以与大型电商平台竞争客户数量及业务规模,同时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及仓储物流体系方面均面临劣势。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小型企业更应重视物流发展,积极对接大型电商平台,同时顺应国家政策发展,利用保税区及自贸区等发展业务的优势,在自贸区及保税区逐步建立培养本土化品牌,与其他小微型电商平台集聚,集成物流配送件以及物流资源,建立规模化的中小型企业跨境物流体系建设,加之与大企业的依托式合作实现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

5.物流服务与售后服务的有机结合

在跨境电商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地域限制使得货物配送后的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障,这也成为影响消费者消费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体验式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通过将物流与售后服务结合,从两大环节集中提升消费者体验对于提升跨境电商交易的整体质量将会有所帮助。

物流公司应积极整合第三方支付平台、营销平台,提供与物流信息配套的支付服务、售后咨询服务,建立包含货物订单的追踪,货物信息的查询,支付安全信息查询服务在内的完整物流服务售后体系。由于自贸区及保税区为入驻企业及机构提供政策支持与补贴,因此集成性的物流机构可基于政策优势入驻自贸区与保税区,利用货物进出口的便利性优势,围绕商品配送发展物流服务业务,设立常驻机构,与硬性的物流配送业务相配套,打造服务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体系。

6.国家政策及软硬件设施建设的配套支持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型经济,其发展与兴起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而其未来发展方向及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面对国内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基于自贸区与保税区的建设,国家支持性政策的全方面出台将会对跨境电商接下来的物流综合生态体系建设发挥决定性作用。

商品进出口报关检查是目前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环节中耗时较长手续较为繁琐的程序,为提高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的效率,同时保证物流配送的安全性,建立更为完善高效的电子商务通关平台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途径之一。自贸区与保税区是进出口货物的重要集散地区,国家可出台有关政策指示在自贸区与保税区所在城市或区域建立集中性的报关质检分支机构,与上级通关管理机构形成对接,实现自贸区与保税区的货物即时报关质检,快速过渡至国内包裹物流配送或海外货物运输阶段,从而在保证合法报关结汇的前提下缩短物流配送周期。

中小微型跨境电商平台入驻自贸区与保税区需要国家政策的相应支持,跨境电商平台将生产及中转中心转移至相应地区的自贸区与保税区,国家提供优惠政策入驻之余,同时须加强自贸区及保税区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物流生态体系的基本平台,两区可在内部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涉及的海关、商检、国税、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公司等进行流程优化,把货物直接与资金流进行匹配并取消结汇金额限制,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进行集中化管理,从国家软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扶助两方面促成物流周转基地及商品集散中心的建设。

四、结语

纵观电子商务的全球性发展,合理有序高效的物流体系建设在整个国际性的电子商务环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直以来,建设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物流系统都是电子商务经济突破发展的核心关键点之一。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潜力突出,在发展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经济形态时,地域、政策、经济差异及消费者基数都是需要纳入电商发展框架的考虑因素,在国内多层次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以带动中小型企业发展、实现中东西部地区共同发展的政策为指引,将国内特有的保税区与自贸区建设方针与发展电商新经济的道路相结合,针对国际物流的时效、性价比两大核心点进行流程性环节的逐个建设,致力于将打包、运输、中转、报关、质检、结汇整套物流流程完善,基于我国国情建设特色型的综合物流生态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发展跨境电商所面临的物流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广华.破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难的新思路:第四方物流[J].中国经贸导刊,2014(9):17-19.

[2]张滨,刘小军,陶章.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1):52-54.

[3]孙蕾,王芳.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3):39-40.

[4]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N].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25-30.

[5]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中国与全球化,2014(5):72-73.

[6]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报告[EB/OL]http:///report/201412/2293.shtml.2014.12.16.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政策;广州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20

1广州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传统外贸的转型升级,在国家政策引导下,跨境电子商务取得了迅猛发展。2014年我国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4492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跨境电商进易额1290亿元,同比增长60%,跨境电商出易额3202亿元,同比增长40%。自2013年9月广州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试点城市以来,广州市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广州市财政从2013年起连续5年每年投入5亿元扶持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发展,其中安排专项资金3320万元用于广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4年广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总额达到13.1亿元,2015年1-10月,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65.4亿元(含直购进口),同比增长9.2倍,规模在全国试点城市中位列第一。全市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777家,其中电商企业630家、物流企业112家、支付企业35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建成或在建跨境电商园区(不含电子商务园区)11个,已有超500家企业进驻。

广州市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除得益于传统外贸产业优势外,还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跨境电子商务政策红利。以下从政府宏观规划、质检政策、通关政策、税收政策四个方面,对广州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做出解读和浅析。

2广州市跨境电子商务政策浅析

2.1政府宏观规划政策

2014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集聚区总体规划布局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在南沙港区(龙穴)规划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2015年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广州市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功能优化方案,东部片区的广州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要加快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广州保税区积极申报建设“跨境电商集中区”,加快区内跨境电子商务及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以人民币计价结算。位于南部片区的广州南沙港保税港区要发挥海港优势,以港口和口岸服务为建设重点,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2015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的通知》,将互联网+跨境贸易列为重点任务,指出要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建设集保税展示、物流、交易、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离岸数据中心。2016年3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指出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主要措施有:加快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分类建设海港型和空港型跨境电子商务集中监管园区;鼓励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健全进出口商品供应链管理;大力推进监管体系、通关流程、检验检疫流程、金融服务、财税政策等服务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016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壮大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和境外营销体系,促进我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和支撑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政府的这些宏观规划政策,为广州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布局、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启动、跨境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和规划,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广州市2014年重点推进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开展B2C一般贸易出口、B2C保税进出口、B2B一般贸易进出口业务,启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分两批认定46家试点企业,包括平台企业、物流及综合服务企业、支付企业和仓储企业,基本涵盖了跨境电商产业全链条。广州市共有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和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5个经国家批准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规划总面积18.84平方公里,是国内拥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类型最丰富、功能最齐全的地区之一。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广州保税区和南沙保税港区成为广州跨境电商产业的主要集聚区,跨境电商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叠加,极大发挥和丰富了广州保税物流体系的政策优势和内涵。目前广州已经开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保税进口、直邮进口三类业务,流程已基本成熟,保税出口业务也进行了试点。

2.2质检政策

2015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管理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公告,明确了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及其进出口商品的备案相关事宜,《规范》指出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应当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供经营主体备案信息,跨境电子商务商品首次上架销售前,应该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供商品的备案信息。《规范》提出了一地备案、全国共享的跨境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信息管理模式。即同一经营主体在备案地以外的检验检疫机构辖区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及销售同一种跨境电商产品的,无需再次备案。此外,还对禁止以跨境电子商务形式进境的商品种类做了规定,要求企业签订质量诚信经营承诺书。

这项《规范》的出台,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从产品生产,上架到销售环节都有了明确的质量管理依据,解决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现品质问题时无法追溯的制度缺陷。一地备案、全国共享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经营主体和商品备案效率,避免了重复备案,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能够约束企业保证质量、诚信经营,使得消费者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

2.3通关政策

广州市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海关总署对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政策的一系列改革。

2014年1月29日,海关总署2014年第12号公告,第12号公告是海关总署的最早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公告,增列的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全称“跨境电子商务”,简称“电子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除外)。这标志着跨境电子商务列入海关监管,开始了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方式的阳光化路程。此后,海关总署开始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跨境电子商务通关管理系统,并于2014年7月1日率先在东莞上线运行。该系统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实现了与电商、物流、支付企业和平台的高效对接,通过“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方式,实现便捷通关和有效监管,便利电商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结汇手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2014年7月29日,海关总署2014年第56号公告,第56号公告的重点内容是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监管。公告要求电子商务企业提交《货物清单》,个人提交《物品清单》,采取“清单核放”方式办理电子商务进出境物品报关手续,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要向海关办理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备案手续,跨境电商企业报关前要先在海关注册登记,对进出境货物、物品信息进行海关备案,提交订单、支付、物流等信息。海关监管场所经营人要建立电子仓储管理系统,将系统数据与海关联网对接,并于每月10日前向海关传送上月进出海关监管场所的电子商务货物、物品清单和明细单等数据。第56号公告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产品的进出境提供了更具有操作性的监管方法,也为跨境电子商务通关管理系统的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4年8月1日,海关总署2014年第57号公告,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210”,全称“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保税电商”。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在经海关认可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跨境交易,并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境商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与境内区外(场所外)之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零售进出口商品不适用该监管方式)。“1210”监管方式用于进口时仅限经批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试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第57号公告是对12号公告的补充,“9610”监管方式将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一线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除外,“1210”则正好补充了这一点,57号公告使得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进出口监管方式更加完善,扩展了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范围。

2016年4月7日,海关总署2016年第26号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对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零售进出口商品交易进行监管,提出了参与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企业的管理办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及出口商品通关中的具体申报要求,通关单据,税收征管方式,物流监控方法及退货管理,这些管理的实现均依托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服务平台来完成向海关传输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信息。该项公告的实施,也同时宣告了2014年第56号公告的废止,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完成了从“清单核放”到通关服务平台监管方式的转变,是跨境电子商务在监管方式上的创新,极大提高了监管的范围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的通关效率,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2016年6月广州海关2016年6号关于全面启用“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统一信息化系统”的通告,要求在广州海关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业务(含网购保税和直购进口)的企业于6月30日前完成统一版系统切换工作。

海关对跨境电子商务一系列监管代码的增列,从制度上保证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相比更强调时效性,海关通关服务平台的建设、启用和实施也使得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更具效率。

2.4税收政策

2016年3月,财政部、海关总署及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通知》[2016]18号,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B2C进口税收做了规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照货物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购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个人作为纳税义务人,实际交易价格(包括货物零售价格、运费和保险费)作为完税价格,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企业或物流企业可作为代收代缴义务人。征税商品适用于所有通过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能够实现交易、支付、物流电子信息“三单”比对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和未通过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但能够统一提供交易、支付、物流等电子信息并承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进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0元。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以及完税价格超^2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

2016年4月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十一部门2016年第40号关于公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紧接着十三部门又在同月联合了2016年第47号公告,公布了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前后两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布,为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提供了依据。

广州市跨境电子商务能够取得迅速的发展,与国家、地方等各级部门的政策部署是分不开的,地方政府合理的区域规划布局,持续的资金投入,高效的平台建设,省市的政策联动是促进广州市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其他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可以在结合本地实际的情况下参照广州的政策经验进行制定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刘蕾.广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发展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

[2]高桥峰.探究广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发展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12).

[3]郭耀,徐明福.广东经济年鉴[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5.

[4]陈建华.广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许昌;跨境电商;产业集聚

按照河南省“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河南将形成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内陆多式联运查验场所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为支撑,多层次、全覆盖、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依托郑州航空港、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许昌出口跨境电商园区可通过构建“一区多园”、“多式联运”的开放格局,发挥口岸开放载体作用,推动许昌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发展。

一、许昌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近年来,许昌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发展迅猛。据商务部门统计,2015年许昌市跨境电商出口贸易额达到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截至2016年5月,许昌市应用跨境电商企业750多家。以许昌发制品、蜂产品、卫浴陶瓷、人造金刚石、冷冻食品等为代表的各类产品,正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敦煌网、亚马逊等大型交易平台,远销欧美、非洲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居河南省先进水平。打造许昌跨境电商口岸平台,对于扩大内陆开放,营造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和规范有序的外贸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许昌跨境电商发展面临问题

1.配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在物流方面,跨境电商交易具有小批量、多批次、路程长等特点,当前许昌跨境物流服务存在成本高(占商品成本的20%~30%)、周期长、退换货麻烦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许昌出口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许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缺少专业金融服务商入驻,出口贸易的融资服务和信用保险服务缺失造成企业资金流受限,资金周转率、资金回笼风险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由于跨境电商属于新兴产业,相关人才储备有限,培训体系不完善、针对性不足、缺乏较好的平台支持,现有的跨境电商人才质量有待提升。

2.出口退税结汇程序繁琐。出口退税方面,许昌的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多数未办理外贸经营权备案登记,不具备出口退税的资格,部分企业通过现金购入货物时,未向销售方索取购进发票,无法取得出口退税。同时,政府退税存在周期长,落实不力等现象,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出口结汇方面,多数跨境电商企业没有办理外贸登记,没有在外汇管理局备案,无法开设外贸结算账户,因此不得按一般货物出口结汇,只能按个人外汇管理政策结汇,极不方便进行大额交易。

3.市场监管存在薄弱环节。许昌跨境电商出口大量采用航空小包、邮寄、快递等方式,其报关主体是外地贸易公司或物流公司,这部分出口数据无法纳入许昌地区海关货物贸易监管与统计,造成许昌市出口贸易数据严重流失。在产品质量方面,电子商务跨境零售一般都是通过私人包裹形式寄出,由于政策限制,现行查验模式很难适应,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频发,存在较大质量风险。在市场秩序维护方面,许昌跨境电商准入机制宽松,行业监管严重缺失。同时国家对于跨境电商交易涉及的竞争、消费纠纷解决等方面没有专门的规范,跨境电商交易中不正当竞争问题比较突出。

三、关于构建出口跨境电商园区的建议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主要表现形式。跨境电商园区是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商及相关产业链在特定区域内的集聚。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包括网店企业、平台服务商、人才服务商、广告服务商、诚信评估服务商、搜索服务商、物流服务商以及咨询服务商等。对出口跨境电商而言,其完整生态链包括“一链两圈”,“一链”即“交易链”,“两圈”即“监管圈”和“服务圈”,优化“两圈”资源配置和跨境电商“交易链”是许昌出口跨境电商园区实现产业集群与供应链融合的关键。

1.坚持“六大原则”,持续优化电商“交易链”。电子商务产品的生产商、贸易商、分销商、终端消费者是电子商务交易链的节点,它们决定了链的长度与宽度,也让电子商务类型更加丰富。坚持结构完整、有效流转、互利共生、稳定适应、整体价值最优、可持续性发展等六大优化原则,保障电子商务交易链完整,可以提高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流转效率;构建和谐协作、竞争适度的平稳和谐关系,可以提高交易链自我修复能力;整合资源,集中释放电子商务内在潜力,杜绝以耗尽电子商务资源和牺牲电子商务环境为代价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2.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打造出口“单一窗口”。园区应依托河南电子口岸信息化平台,建立集检验检疫、海关、国税、外汇、商务、邮管等部门资源为一体的跨境电商电子政务平台系统,能够有效整合监管部门资源,突破园区内外信息壁垒,最大限度地缩短监管流程。检验检疫部门可在区内实现企业信息网上备案、货物全申报、信用评级、分类管理和流程可追溯等,解决商品质量和市场秩序问题;海关可有效遏制外贸数据外流、在园区内实现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打开许昌跨境电商集货出口和备货出口渠道,解决统计问题;税务部门可通过“两单一票”信息对碰,提供退税绿色通道,缩短退税时间,解决退税难问题;外管部门可帮助区内企业简化结汇流程,实现外汇提现,网络结汇,解决出口结汇问题。

3.完善配套体系,打通跨境电商“高速路”。园区应当借鉴全国出口跨境电商口岸先进经验,出台地方专项优惠政策和奖补措施,构建招商营商的良好环境;应当重点吸引UPS、DHL、中国邮政等大型物流供应商入园,积极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物流配套系统;创新仓储联运模式,对接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构建园区到郑州综试区的陆空、陆铁联运机制;积极引入阿里巴巴、ebay、亚马逊等国内外电商物流平台入驻园区,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和价格洼地;加强与平台运营商的合作,创新人才培训合作机制、建设电商支付平台,集中解决人才发展瓶颈、金融配套服务等问题。

参考文献: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7篇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通过打造数字化的线上交易平台,突破了传统贸易的时空限制,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新形式。

综观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新的经营主体正在大量涌现。据商务部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每年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注册的新经营主体中,有90%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商户。

贸易规模迅猛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跨境电商成交额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已达150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幅度超过3096,远高于我国其他贸易交易额的增长水平。预计2014年跨境电商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新兴电商市场成为亮点。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成交额大幅提升,成为境内众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平台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据艾瑞咨询集团最新的《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预测,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持续高速发展,到2016年将达到6.4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5%。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主要有阿里全球速卖通、敦煌网、兰亭集势、米兰网、易唐网等。这些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无疑将引发境内众多贸易公司和银行业运营模式的巨变。此外,走秀网、海淘城等专销海外商品的网站、海外购物平台的崛起,也将对传统海外代购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电子商务和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从事跨境电商的商户群体也将发生急剧转型,大量传统外贸公司、制造企业和本土品牌供货商蓄势待发,积极准备投身跨境电商市场,跨境电商已成为未来境内跨境贸易的主要模式。

根据运营模式差异,我国跨境电商企业主要可分为第三方服务平台、小宗B2B或C2C、大宗B2B、独立B2C四大类型,未来或将出现O2O或C2B企业。

随着跨境电商政策的完善和新型电商出口海关监管模式、信用体系的建立,跨境电商模式将从传统的信息服务平台,向交易、营销、支付、物流等综合服务方向转变。运营模式的转变势必带动跨境电商交易额的突飞猛进,确保我国进出口贸易额持续稳定增长。

政策“破冰” 跨境电商稳步推进

跨境电商是拓展海外营销渠道、提升品牌国际形象、扩展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外贸快速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2013年7月,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扶持跨境电商发展的“国六条”;2013年8月出台的《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和2014年1月的《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针对零售出口型企业,在海关、质检、税收、外汇、支付和信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法规。

上述政策的制定实施,让政府相关部门与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的交易信息真正实现了共享,拓宽了境内消费者通过正规方式购买境外商品的渠道。

2013年12月28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并启动了中国首个跨境贸易电商试点平台,这使近年来一直处于“半地下”状态的“海淘”(指跨境网购、代购)行业有了合法身份,全球商家也有了“直邮中国”等面向中国消费者开展个陛化服务的正规渠道。

随着税务结算政策逐步细化,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力度已从形式深入到企业实际经营之中。更重要的是,相关政策打消了消费者的信任疑虑,完善了信用体系,为跨境电商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预计在未来几年,政策“破冰”后的跨境电商行业将通过上海自贸区,把产品影响力渗透到线上交易的各个环节。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撑系统。

目前,“跨境通”与“东方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为上海自贸区首批入驻企业,并获得了在自贸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资格许可。其中“跨境通”将采用自贸区“仓储保税进口”模式,即货物直接从仓库到客户,优化了管理链,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及物流成本,缩小了境内外价格差距。此类电商平台的崛起,将消除或削弱目前“海淘”、海外代购所存在的关税流失、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无法保障等缺陷。

上海自贸区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更为宽松的融资环境,未来无疑将成为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领头羊”。在享受系列优惠政策的同时,跨境电商可以自由进出口、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免除常规的海关监管手续。

据介绍,在自贸区内,入驻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加工、改装、混合、分类、储存、展览等各类操作。对海外卖家而言,今后可以利用自贸区,降低大批量产品的物流、通关等多种交易成本,并通过在线零售开拓中国市场,这无疑是一种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的掘金方式。

而对于众多海外中小品牌而言,上海自贸区或将成为其进军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繁华背后暗藏“陷阱”

未来跨境电商如何实现规范运作、快速发展?坊间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国际贸易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跨境电子商务将逐步呈现出传统国际贸易所不具备的“多边化、直接化、小批量、高频度、数字化”五大优势特征。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做好引导,通过政策支持、简化跨境电商运作流程等方式,促进境内成熟的电商平台走向国际化,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抱团共生。

目前,发展跨境电商的难点在于高效、有序的跨境服务。解决不规范管理、欺诈、违规操作等问题,且不能忽视跨境电商繁华背后所隐藏的“陷阱”。这些问题是跨境电商企业无法依靠自身力量独立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相关部门及时调整、出台配套政策法规,进一步规范跨境电商市场运作,才能逐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交易信用及规范问题突出,需建立统一标准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网络商务模式,《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安全报告》显示:约有1亿境内在线消费者受虚假信息侵害,被诈骗金额高达150亿元;有能力网购、但不选择网购的消费者中,有80%对网购信用及安全表示担忧。

而相比境内电商,跨境电商的信用体系更加脆弱。由于跨境电商面向的是国际市场,它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所以必须要加快完善信用体系。但各国相关法律不同,目前跨境电商在国际上缺乏统一的信用评判标准。面对跨境电商商家信用、商品质量标准尚不统一的市场现状,政府部门应参照国际相关标准,来制定统一的标准,并加大监管力度。各大电商网站和制造商也应自觉提高检测要求、信用透明度及抽检频次,培养和提高企业信用意识,与政府合作建立规范、完整的认证信用体系,并争取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共同遵守。

支付安全堪忧,需建立监管机制

随着境内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支付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由于跨境支付系统提供的是国际贸易服务,比境内第三方支付系统更为复杂,存在的问题也更多。有关机构或管理部门应及早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并设立专门机构或成立行业自律组织,加强监督管理,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对违规者实行严厉惩戒。

跨境电商的主导是跨境消费,而各国和各地区的币种及汇率不同,交易双方很难真正知晓对方的金融状况,因此交易需依赖第三方。加之网上交易具有虚拟性、快速性等特点,网上资金可迅速转移,使其更容易成为非法资金流通的渠道。

因此,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加大与银行的合作,联合银行对其在线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完善跨境消费制度、堵塞操作漏洞的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该加大注册用户的信息完善监管力度,为境内外交易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使得外汇监管部门对网上跨境外汇收支情况及资金的流向有一个准确的统计。

跨境物流难度大,需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

跨境物流相对于境内物流更复杂,在跨境存储、运输、关税等方面,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物流成本高,会严重制约跨境电商的发展。对此,首先必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国际物流体系。例如,通过远地仓(海外仓)、保税虚拟仓、直航货机、绿色通关渠道以及海外保税工厂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跨境电商的交易成本。

当然,这需要政策的支持、电商网站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其次,针对国内物流企业科技化程度不高所导致低效的物流管理和低水平的服务的情况,应该鼓励跨境物流公司引入更加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信息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速度,构建高效物流管理体系,加速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的转变。

价格之战不可避免,需优化供应链系统

跨境电商由于门槛低,在非个性商品领域,境内卖家的产品同质化严重,跨境商务在迅速密集发展的同时,价格战会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管理成本低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主导者。进而出现巨头垄断跨境电商的局面。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共享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而平台之间竞争的核心将是供应链的竞争。因此要倡导“全球网商供应链”理念,突破贸易平台的传统经营方式,让各个交易环节最终形成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有机整体,能够有序、有效地整合物流、资金、商品等全面的交易国际流通资源,形成更加高效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是跨境电商走向成功的关键。

非统一大市场的“软肋”,形成统一趋势隐现

跨市场、跨国境、跨海关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商务的效率,增加了电子商务的交易成本。未来,成熟的大电商平台,只能存在于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内。在欧盟、“美加墨北美自由贸易区”可以开展跨境B2C的今天,如果国与国之间没有统一大市场,没有统一海关监管等条件,跨境电商就不能完全实现。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8篇

1.跨境电子商务:对传统外贸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来自不同关境的贸易参与者依托互联网、移动端等在线交易平台,完成展示、商谈、成交、支付结算等交易环节,并通过跨境物流将商品送达顾客,惠顾消费者的一种国际贸易新业态。跨境电子商务通常由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公司和跨境支付平台三大模块构成。跨境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移动端在线交易等优势,对传统外贸模式进行颠覆式创新,在交易与支付环节、物流和运营方面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1)交易环节的减少

以B2C(企业对消费者)出口模式为例。跨境电子商务基于线上交易平台的运作,整合取代了传统外贸模式下的境内渠道出口商以及境外渠道中的境外进口商、境外批发商、境外零售商等繁杂的中间交易环节,拉近了境内生产商与境外消费者间的距离,从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利润空间,为消费者提供实惠。等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结算货款,避免了传统外贸模式下开立信用证等繁琐步骤,使得货款支付结算更加便捷,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物流时间的节约

在传统外贸模式下,大多通过“集装箱”式海运物流交付货物,不仅采购周期长,还不便于客户进行货物物流的即时追踪体验。而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响应要求较高,采购周期较短,通常采用UPS、DHL等国际快递公司提供的跨境物流服务,通过航空快递包裹,极大缩短供货时间,使用网络对物流信息及时追踪更新,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

(4)经营成本的下降

跨境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平台,便于进行线上网络营销,有效回避传统外贸模式下通过国际会展、国际长途电话等国际商务接洽方式产生的国际差旅费用,以及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介投放广告所产生的国际营销费用。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依托网络将产品研发设计、采购、生产、仓储、物流配送与顾客需求信息建立关联,有效缩短供货周期。与传统外贸模式相比,跨境电子商务具有运营高效、成本节约的优点。

2.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2014年艾瑞咨询集团的《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报告》(简版)披露,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金额2010年为1.3万亿元,2011年1.8万亿元,2012年2.3万亿元,2013年3.1万亿元,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的总体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国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6.3%上升至2013年的11.9%,预计2017年将达到23.1%。然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受到海关、商检、结汇、税收等方面的制约。例如,目前我国海关监管机制主要针对传统外贸B2B(企业对企业)模式的大宗货物贸易,对于数量少、批次多、品类繁杂、供货期短等特点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流程相对滞后,通关和检验检疫手续繁杂。另外,针对以快件订单方式进行出易的跨境电商货物,按现有税收政策,无法进行相关结汇和享受出口退税,从而使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为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2009年7月1日,央行颁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筛选、试点业务类型、操作方式等问题进行规范。2012年,海关总署在上海、重庆、郑州、宁波、杭州5个城市开展首批跨境电商服务试点,2013年底启动第二批试点扩容至广州、深圳、苏州等10余城市。2013年,商务部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针对新型海关监管模式、检验监管模式、企业收结汇、跨境支付结算、出口税收政策以及出口信用体系等方面,制定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政策措施。2014年3月海关总署出台《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网购保税进口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试点的网购保税进口商品为个人生活消费品,并对其金额及数量做出具体规定。通过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必将逐步提高,从而成为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新载体。

3.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情况

2013年底,上海自贸区率先启动试点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一站式平台———“跨境通”,提供跨境电商配套服务:基于互联网接入,国内顾客可以享受到一站式跨境商品导购与交易服务,跨境电商企业则可以体验基于上海口岸通关一体化服务。截至2015年4月,“跨境通”电商平台提供的进口通道,有自贸区的仓储保税模式和海外直邮模式(通过海外发货,直接快递给消费者)两种。在降低关税上,通过“跨境通”平台进境商品享有一定程度上的税收优惠。普通货物的进口税通常包含进口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而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按行邮税率(包含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征收,按不同商品分为10%、20%、30%、50%等4档税率:以进口2000元金项链为例,普通进口货物根据原产地不同而享受不同的进口关税率,按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和普通关税率征收的进口税分别为925元、457元、3499元,而跨境电商以10%行邮税率征收的进口税仅为200元。上海自贸区“跨境通”平台不仅具备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而且还具有跨境商品展示交易功能,整合跨境通关物流、支付结算等功能集成优势,具体包括:

(1)在跨境支付平台建设方面,依托控股股东———东方支付(专业从事第三方支付)的资源平台,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2)在跨境物流平台建设方面,与国际国内知名物流公司———DHL、UPS、TNT以及顺丰速运合作,确保跨境商品配送的安全准时。

(3)在跨境通关平台建设方面,与全国百优报关企业———欣海报关公司合作完成跨境商品的通关一体化流程。

另据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14年的调研反馈,上海自贸区“跨境通”平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平台入驻的跨境电商企业偏少,截至2014年5月仅有7家直邮进口企业以及5家自贸保税进口企业;

(2)平台可供网购商品种类偏少,仅有进口食品、鞋靴箱包、个护彩妆等6个种类;

(3)由于商品展示及信息筛选方面与消费者习惯不符,导致消费者网购体验不佳;(4)跨境电商售后服务缺位。

二、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角色定位与突破口

1.角色定位

从上海自贸区自身角度来看,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主要致力于两个“探索者”的角色定位。

(1)定位于新型贸易业态功能培育的探索者当前,全球贸易价值链的重构整合,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促成了跨境电子商务、离岸贸易、保税展示交易平台等新型贸易业态的涌现。上海自贸区肩负着为促进贸易便利化积累可复制、可推广试点经验的历史使命,应率先成为新型贸易业态的探路者,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自贸保税进口等模式在上海自贸区范围内的先行先试,并重视新型贸易业态的功能培育,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通关、检验检疫、物流及支付结算等支撑平台,进而服务全国。

(2)定位于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模式创新的探索者近年来,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先后发起TPP、TTIP和PSA等新一轮以投资、服务贸易自由化,强调公平竞争和权益保护为主的多边贸易谈判,力图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目前的WTO规则,所以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为进一步突破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构建法制基础上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海自贸区应主动承担起我国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监管模式创新的新使命,创新与国际高水准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强化对跨境电商业务的事中事后监管,发挥制度创新引领示范效应。

2.突破口

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将在3个方面形成突破:

(1)接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主席向国际倡议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是开放包容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长江经济带以上海为龙头,串联起江、浙、皖、赣等11省市,其人口及GDP比重占全国40%以上。而上海自贸区是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双向开放关键节点,是贯彻国家战略各项新举措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试点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有助于解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自贸区战略等部级战略之间的联络机制缺位问题。通过“跨境通”等跨境电商平台的试点与全国推广,有助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对内强化上海口岸的枢纽中转功能,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内陆城市的跨境贸易需求,发挥自贸区对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地区的区域增长极辐射带动作用。

(2)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联动发展近年来,上海推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加快上海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四个中心”建设。在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2014—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上,着力推动贸易制度、贸易方式“两个创新”,促进贸易主体能级和贸易服务功能“两个提升”,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和贸易投资环境“两个完善”。依托上海自贸区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联动,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有利于“两个创新”、“两个提升”和“两个完善”合力推进上海新兴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服务于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实体经济发展。

(3)与上海自贸区各个片区的特色功能优势结合按照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的部署,上海自贸区首次扩区并形成保税区、陆家嘴、张江、金桥4个片区。作为国家扩大开放战略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需整合4个片区的特色和功能,形成开放促改革新合力,发挥制度创新的连锁效应和协同效应。

三、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举措

支持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进而推广至全国,建议试点以下4个方面的创新举措:

1.制度创新举措

(1)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联动,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建设,服务长江经济带将跨境电子商务的通关、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逐步纳入“单一窗口”平台,进一步优化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的通关流程。探索上海自贸区与长三角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建设,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的跨境电子商务通关一体化。

(2)持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便利化改革通过深入调研,形成跨境电子商务新型贸易业态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中先行先试。推动施行“一线放开”,准许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凭进口舱单将商品直接进入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探索简化进境备案清单的申报手续。坚定执行“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确保通关电子数据联网,通过对比跨境商品的备案清单、卡口核注管理、风险监控等措施强化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模式的通关管理,促进“二线”与“一线”监管模式的顺利对接和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制度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

(3)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状态分类监管试点依据风险可控原则,创新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状态分类监管模式试点,明确跨境商品属性划分标准,对跨境物品限额标准等核心问题作出规定,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便利化。

(4)研究完善促进跨境电子商务投资和贸易的税收制度创新在不影响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的前提下,试点调整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外投资所得的抵免办法。探索简易征税监管模式,研究适合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税收制度。

(5)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的制度创新利用上海自贸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保税功能优势,吸引跨境电商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2.服务创新举措

(1)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立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国际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上海自贸区应将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实现外贸转型的重要载体,重点开拓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为其搭建海丝之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平台,同时对接国内海关、商检、税务等监管部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服务长江经济带,形成对外对内双向开放平台和机制。

(2)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并与境内外企业直接对接依托现有的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实现海关、商检、税务等监管部门信息共享。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公司、跨境支付企业的信息平台直接对接,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优化通关物流、支付结算等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支撑系统。

(3)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和保障。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网络虚拟性,因此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的诚信至关重要。通过构建跨境电商企业信用平台、信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第三方信用评估机制等措施,强化对跨境电商业务的市场监管力度,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守法经营。

(4)打造保税展示服务平台,扩大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依托上海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现有资源平台,推动保税仓储配送平台向保税展示服务平台转型,支撑跨境电子商务的自贸保税进口模式试点运作。

3.管理创新举措

(1)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政务信息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主动公开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内容、办事规章制度等信息,方便相关企业查询和掌握。建立健全涉及跨境电子商务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

(2)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执法平台,建立多方联动机制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涉及海关、商检、税务、市场监管局等多个监管部门,必须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执法平台,全面掌握企业守法状态;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便于开展联合核查和协同整治,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良好有序的发展环境。

(3)构建公平竞争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确保跨境电子商务的国有实体和私人商业实体的公平竞争,完成以管为主、以理为辅的行政权力管理机制向以理为主,以管为辅的市场服务管理机制转型。消除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就业和职位歧视,禁止强制劳动,使从业人员享有国际公认的劳工权利。对环境保护严格执法,建立健全破坏环境违法者的“黑名单”制度。

(4)探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健全专利、商标及版权等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以及司法保护、仲裁等跨境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协调解决机制。接轨国际商务争端解决规则,建立健全上海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的仲裁规则。探索上海自贸区与国际自贸区仲裁法律机构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5)规范立法,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合法经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加强地方立法,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新型贸易业态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填补相关法律缺失。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成功的改革事项,及时纳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探索设立上海自贸区法律服务专门窗口等司法保障服务试点,服务于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4.协同创新举措

依托上海浦东机场国际枢纽口岸优势,以上海自贸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保税区片区)为基地,与其他3个片区协同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

(1)与张江高科技片区联动,协同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科技创新机制张江高科技片区内高水平知识人才集聚,在科创研发总部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领域有发展优势。依托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保税政策叠加优势,协同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科技创新机制,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境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

(2)与金桥开发片区联动,协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售后服务平台金桥开发片区在先进制造总部经济、汽车制造、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领域有发展优势。依托金桥开发片区的加工贸易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集聚效应,协同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维修检测等售后服务平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跨境电商;粤港澳大湾区;SWOT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跨境电商作为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充分借助跨境电商这一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先发优势,但也存在系列制约其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粤港澳大湾区自2017年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以来,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为广东地区的企业发展再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文章主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广东省的跨境电商企业如何在优势与问题并存的形势下,充分借助和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带来的政策和资源红利,最终取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前景。同时,这也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压力下的有益尝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现实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

二、广东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

(一)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广东省地处华南沿海,拥有全国各省和直辖市中最长的海岸线,辖区内有广州、深圳、珠海、虎门、湛江5个亿吨级港口,具备货通全球的便利条件;广东省的陆空交通也十分发达,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全国第一,拥有多条铁路枢纽主干线,国内国际航空运输也十分便利。同时,广东毗邻港澳,区位优势明显。香港在全球自由经济体排名中名列前茅,是国际最重要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航空枢纽之一;澳门是中国与葡语国家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承担多元化文化交流的地位作用更为突出;广东珠三角地区作为全国外贸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长期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标志性窗口,对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经济体制具有突出的引领示范作用。综合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各大经济区域中具有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的突出优势,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2.产业优势明显。广东省工业门类齐全,经济总量长年位居全国第一,特别是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建筑材料、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石油化工等多个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均具有明显优势。2020年5月20日,广东省政府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广东省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1]。广东省的优势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规划,将为跨境电商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广东省的产业还与港澳形成优势互补,香港、澳门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也为广东省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从当前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来看,根据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机构2019年的《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广东省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在2018年为65.6,连续四年处于全国第一,该指数是从电商基础、物流、人力资本等多个维度,对某省或直辖市的整体电商发展水平形成总体评定,展现了广东省在电子商务方面的雄厚实力。特别是广东省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在全国范围内具备压倒性优势,近几年来连续实现快速增长,仅2019年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值达到1107.9亿元,较2018年大幅增长45.8%,在全国同类产品的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59.5%。2020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验放进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长63.3%。目前广东地区跨境电商以出口为主,全国70%以上的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通过珠三角地区销往世界各地。3.政策环境良好。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对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予以支持。例如,2013年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放宽了电商企业的准入门槛,并给予相关优惠待遇和奖励;2015年出台了《广东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措施》,大力支持跨境电商业务特别是出口业务的发展,并在通关时间和规定时限等方面提供便捷条件。近几年,广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电子港口平台优势和数据共享机制,加速推动跨境电商进口业务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果。据广东省商务厅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和汕头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备案企业3918家,线下跨境电商产业园区25个,并产生了O2O体验店、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进口直购消费展等各类跨境电商新模式。2020年5月,随着国务院《关于同意在雄安新区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同意将46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使全国范围内共产生了105个相关试验区,其中广东省增加至13个,稳居全国首位。7月份以来,广东省先后针对新增加的试验区了系列政策引导相关产业发展,拟进一步推广复制此前跨境电商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做法,力争为全国打造一批先进样板。4.人才优势突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拥有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知名院校在内的近150所高校、4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育强区,正日益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校聚集地,仅广州便拥有100万人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均开设了跨境电商专业培养行业岗位能力对接专业人才,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同时,广东省整体较为优越的薪金条件和优惠政策也为人才留粤和人才来粤创造了良好条件,能最大限度发挥大湾区的人才虹吸效应,为湾区建设打造良好的人力资源条件。(二)劣势。1.专业人才缺乏。由于跨境电商是综合外贸、互联网、商务等多个领域的新型商业模式,对从业人员对外语、外贸、商务等多个行业的专业知识都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其成为具备跨文化交际沟通、网络营销、贸易平台操作、网站运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诸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尽管当前广东省的人口基数高达近亿水平,但合格的跨境电商人才却十分短缺,是制约这一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仅广州一市,能熟练掌握跨境物流、跨境电商、国际会展等业务的专业人才便有近50万的需求缺口。2.大型商务平台数量不足。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对打造全球跨境电商中心具有关键支撑作用,能够凭借其强大的平台营销能力和巨大的C端流量,在整合资源、推动行业发展、汇聚人才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例如,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超大跨境电商平台为环杭州湾大湾区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助推器作用。目前,广东省的跨境电商规模居全国首位,但受区域定位、传统文化、商业氛围以及经营风格等的影响,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大型跨境电商平台较长三角区域短板明显,能够在全国排名前列的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基本没有,对跨境电商的后续发展造成较大掣肘。3.仓储体系亟待完善。物流配送一直是制约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周期长、成本高、破损率高等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广东省的跨境电商物流多数邮政小包,货量大、包裹小、距离远、转运次数多,导致货物的破损率和丢件率居高不下。同时,由于广东省的跨境电商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订单较为零散且单一货品规模较小,又缺乏实力打造自己的仓储体系,只能依靠跨境物流实施货运,导致成本高昂且效率不高。4.结算效率有待提升。跨境电商支付因为涉及跨国或跨地区支付的特殊性,整体较为复杂烦琐,且周期较长并存在一定交易风险,导致广东省的广大中小跨境电商企业需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以目前跨境电商较为常用的两种支付方式为例,一种是使用PayPal、Cashpay、Moneybookers等进行线上支付,需要企业支出一定的手续费,并伴随一些支付条件的限制;另一种是T/T、MonefGram等线下支付,通常面临手续烦琐和到账周期长等问题。5.对政策过度依赖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反之也使得这一行业目前很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而波动。以“四八新政”事件为例,财政部联合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于2016年3月《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也称“四八新政”),原定自2016年4月8日起实施,并公布取消跨境产品免税额,迅速引发进口跨境电商成交额“熔断”式下跌。[1]另外,从广东省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各行政单位之间的服务在互通互办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更加适应大湾区一体化过程中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政务服务需求。(三)机会。1.蓬勃发展的商品交易会议。广东省每年举办大量的商品交易会议,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目前已举办了128届,近年来吸引前来洽谈的客商已突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哪怕是受肺炎疫情影响的2020年,广交会仍以网上举办的形式照常举行。随着以广交会为代表的各类全球商品交易会议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其服务功能和内涵也不断拓展。2.根深蒂固的创新发展理念。清代以来,广州十三行曾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在中外经贸交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粤商在外贸买办行业中显赫一时;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作为先行试点区域,引领了国内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的潮流,也使得广东不仅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也使广东人具备了根深蒂固的经商服务意识和创新发展理念,为跨境电商这一新型外贸模式塑造了较好的营商氛围。3.引领潮流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近年来,广东省在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信息化发展总体评价指数排名全国前列。2019年4月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9)》显示,广东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力拔头筹,广东省政府还被评价为“‘数字政府’创新范本”。同时,广州深圳等地的App小程序研发应用也呈现出井喷之势,与跨境电商相关的程序和数据库应用也加速推进,有利于贸易效率的提升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4.稳步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为我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带来了巨大机遇,特别是广东省作为全国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量最大的省份,有利于借机提升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配套水平,为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红利。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正式落地,为广东省借助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提供了重要助力。(四)威胁。1.区域发展不均衡。广东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广东省可持续增长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也对跨境电商的长远有序发展带来了障碍。同时,广东各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发展水平各异,且功能划分和各自优势还存在一定的重叠和竞争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广东省内跨境电商无序竞争的威胁。2.信用管理漏洞较多。网络交易的信用问题一直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难题,尽管各大电商平台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信用体系,但囿于电子商务本身的特点和各种失信伎俩的不断翻新,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跨境电商作为涉及境内外网络的电子商务系统,对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更高要求。3.市场监管难度大。随着信息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既使得电子商务的效率和市场反应能力更为高效迅速,也对相关部门履行监管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对商家诚信、产品质量、国家安全、保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传统的监管模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相关要求,亟须更新和拓展政府相关的电子政务系统。

三、对策建议

一是多措并举加速专业人才培养。在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应该分工合作,政府积极出台政策、高校顺应时势整合理论知识并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企业配合提供实践岗位和有从业经验的师傅、行业协会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并提供行业指导,以满足跨境电商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随着教育部在2019年6月18日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专业中,将跨境电商列为增补的46个新专业之一,有效推动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一大批大专院校纷纷设立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为相关人才培养扫除了专业设置障碍。二是全力打造优质跨境电商平台。一方面,要加大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建设力度,打破地域空间的有形限制,推动跨境电商相关资源的整合化和集约化,营造政府、开发商、企业“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局面,进而充分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为优质跨境电商平台的打造提供硬件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由政府牵头围绕跨境进出口业务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物流数据、支付通道、人才培养以及政务服务等,全面提升跨境电商制造、营销、研发等完整产业链的网络整合能力,力争打造优质大型跨境电商平台。三是大力创建现代物流系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格局使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具备了其他区域无法拥有的独特优势[2]。

广东省应该充分考虑三地的物流基础、角色定位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推动粤港澳三地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融合协同,打破各地因行政区划带来的障碍,推动大湾区各个供应链产业的协同发展、互补融合和各类物流要素的自由流动,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加简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系统,推动本地企业进出口业务的快速发展,从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节能、高效的世界级供应链。四是积极优化支付结算体系。便捷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对提升跨境电商综合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就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共同推动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目前,粤港外币实时支付系统、粤港联合票据结算系统、粤港跨境缴费通系统等区域性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已逐步完成,为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提供了一条更为高效、便捷、安全的渠道。[3]同时,支持和引导企业客户采用离岸账户结算的方式,也可有效降低支付结算成本并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五是继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一方面,广东省内各级政府要积极促进湾区城市一体化,让人员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更便捷,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政务流程更为简化,继续拓展大湾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内涵和外延;另一方面,也应大力推动跨境电商配套政策的创新出台,加速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目标,为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便利。

参考文献:

[1]李孟哲.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影响及对策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6,(5).

[2]李胜兰.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优势、挑战与制度创新[J].探求,2018,(2).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区块链+互联网;电商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1引言

区块链技术是受比特币的影响而出现的,区块链就是在一个信息数据无法被更改的“块”中对有时间信息的信息进行保管,这条信息所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基本产生这条信息的交易中所存在的所有数据都会被记录。将多个这样的信息用类似链条的东西相连接,就会形成一个信息量巨大而且所含信息准确、丰富的网状结构。这一技术具有不可更改、信息准确、可视化高等特点,是电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帮手。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发展,给电商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区块链在电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优势。区域块和互联网的结合,会推动电商企业发生更大的转变,在此背景下,研究电商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2区块链+互联网下电商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数据信息量巨大

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差异,使得电商企业的成交量非常大,且数据信息繁复,区块链技术在记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将全部的交易信息同步于所有的区块上,确保企业所有交易信息的可靠度和真实度。区块链技术在为企业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相应的会为企业带来一定困扰,因为需要同步的交易信息非常多,所以会致使区块链的信息负担过大,这就导致区块链在实际的运用中会造成一定的麻烦。另外,巨大且繁复的数据量会给电脑硬件带来一定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对电脑系统的消耗,这会对电商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困扰。

2.2跨境电商支付和结算效率不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境交易在电子商务中进行成为可能,跨境电商交易为人们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也是经济实力、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方式。但跨境交易存在着货币不同的问题,这就涉及到货币换算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一篮子货币的加入会解决一些跨境交易问题,然而它在普通群众中的使用效果并不算好。就目前的跨境交易结算而言,依然要借助第三种货币进行转换,还是存在着转换手续费较高、安全度不高、管理起来不容易导致整体跨境交易的支付和结算的效率都较低等问题,不利于跨境交易的进行,也不利于电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3信任问题造成的资金流失

电商企业的交易无法实现面对面交易,买卖者双方之间很容易出现信任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金损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买家无法真实地感知商品质量,只能通过商家描述、其他买家评价等方式作为参考,但这些参考都缺少一定的真实性,所以很多买家会出于对质量的担心而放弃购买。其二是其他交易平台的参与会延缓交易速度,并分走电商企业的一些收益。

3解决区块链+互联网下电商企业财务管理中问题的措施

3.1弱化区块链的中心

将区块链的中心划分为多个中心,只要其中一个区块有新信息进入,就同时把信息储备到其他区块上,增加储存位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即使有一个被更改了,其他区块的数据也能保证数据真实性,是防止不法之人攻击的有效措施。同样的,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能够降低对电脑硬件系统的要求,缓解电脑硬件的压力,降低电商企业成本。只要确保最核心的电脑的配置足够高,就可以保证信息在各个区块上的储存不出问题。

3.2在跨境交易中使用通用虚拟货币

跨境电商交易是电商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各个国家之间的货币流通并不相同,货币汇率也有所差异,而在跨境电商交易中进行货币换算,高昂的手续费会增加消费金额,不仅交易效率上不去,还会影响成交量。因此,在跨境电商交易中,有必要使用通用的虚拟货币,比特币便是一种通用的虚拟货币。它可以实现跨境电商交易中的货币统一,企业通过对商品用比特币进行标价的方式,解决了手续费高的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及成交数额。

3.3提高交易可信度

区块链技术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能够提高交易的可信度。电商企业要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使买卖双方都能够实现自动匹配,交易完成后,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据自动登记和结算,提高交易效率。同时,区块链技术还能将交易的所有信息一并记录,一旦后续发生纠纷,可以作为参考依据。另外,区块链技术的自动结算能力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尽快完成资金流转,帮助企业继续进行后续操作。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11篇

一、广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与现状

(一)广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同时它也正在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

1.政策层面的扶持与推动。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企业超过20万家,拥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达5000家。据2015年4月8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有专家预测,2017年跨境电商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前景被业界看好。

2.特区试点作为起步。广东的跨境电子商务起于2013年11月海关总署批准在毗邻香港的深圳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试点。作为试点城市,深圳成为广东跨境电商的先行者,试点工作于2014年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进出口双向试点资格,了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的地方标准,建立了全国首家跨境电子商务可信交易保障系统,在前海保税港区正式启动试点运行并诞生全国首单海关9610监管代码下操作的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退税。

(二)广东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发展情况及特点

1.总体发展较快,广州深圳为主要城市。从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了解到,广东省作为全国第一外贸大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国交易总额的七成,相关从业人员多达几百万人;从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了解到,从销售额上看,2014年广东的跨境电商企业中,深圳占了50%~60%,广州占了30%~40%,广东的其余城市仅占10%~20%,主要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地区还处在刚起步阶段。

深圳方面,跨境电子商务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据深圳市经信委数据,2013年深圳进出口总额5373.6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在此基础上,2013年深圳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1.7%,占深圳市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5%。2014年总体交易额达到170.4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27.3%,占深圳当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5%。

从25家提供财务报表的样本企业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5.31亿元,户均6123.00万元,同比增长37.3%,期末从业人数3544人,户均142人,同比增长21.8%。

2.企业跨境电商业务处于创业或发展阶段。据调查问卷资料显示,29家样本企业中,9家企业处于“创业阶段”,占31.1%,19家企业处于“发展阶段”,占65.5%,只有2007年成立的深圳一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达到了“成熟阶段”,其他28家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基本是在2011年之后,因此尚处于创业或发展阶段。

3.保税区双向试点加快了广东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步伐。中国最早的十五个保税区中广东占六个,占40%。其中跨境电子商务双向试点于2014年7月在深圳进行,试点首期为网购保税进口模式,跨境电商按照“保税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型海关贸易方式,相比传统的报关模式,保税区内效率更高,以速度促发展,加快了深圳跨境电商发展步伐。

4.跨境电商带动物流业同步发展。以深圳和惠州为例,深圳方面,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深圳市物流业增加值较2013年增长9.7%,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末期1500亿元的预期目标。2014年深圳港全年完成集装箱2403.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继续位居全球前三;深圳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68.67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业务收入的8.3%。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的数据还显示,深圳现有物流公司超过1.48万家,供应链公司300多家,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供应链公司总部。

二、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存在的问题

广东跨境电子商务在“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下发展迅猛,然而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仍有不少问题限制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成本高,税负偏重

问卷调查显示,问及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时候,29家样本企业中有22家表示“用工成本上升快”,占75.9%,成为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之首,“税收负担较重”排第三位。

用工成本上升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地方最低工资标准不断上调、新合同法和国家社保相关政策的落实,增加了企业的薪酬负担;2.现在90后和80后逐步取代70后和60后成为务工主力,其对工作环境,休假制度以及生活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这必然使企业增加其用人成本;3.随着劳动力输出大省经济的发展,外来劳动力在广东工资优势差距缩小的情况下,更多地选择了留在家乡务工,广东的企业为了能够留住工人必须提高薪酬;另外,除了人工和原材料等成本增加外,现在跨境电子商务运营的中间环节增多也使得其成本增加。

税收负担方面,29家样本企业负责人反映,企业的税收负担仍然很重。29家样本企业中,23家表示没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占79.3%,只有6家企业表示享受到相关税收优惠,占20.7%。

(二)企业资产轻,融资困难

问及企业2015年1-6月份流动资金情况,29家样本企业中,认为“一般”的有15家,占51.8%,认为“紧张”和“充足”的各7家,分别占24.1%;问及企业2015年1-6月份融资情况时,有13家表示没有参加融资,占44.8%,剩下有融资的16家企业中,没有一家表示“容易”的,其中有9家表示“困难”,7家表示“一般”。跨境电子商务行业是新兴的轻资产行业,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尤其对于跨境电商行业中的平台企业而言,供应商为中小企业,供应商本身资金链脆弱、紧张,由此导致账期缩短,流动资金紧张,运营出现困难。

(三)市场欠规范,竞争激烈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配套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对市场的规范力度也不断加大。原因之一是市场不规范的状态导致了竞争激烈,样本企业反映“同行竞争激烈”的问题排在第二位,在29家样本企业中,有23家表示没有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或者是享受优惠政策的门槛高,要求较高,占比79.3%。

(四)税收细则不明,退税周期长

跨境电子商务分为进口跨境电商和出口跨境电商两大类,其中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又分为综合类和专业类的两种类型,运营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创新的模式,暂未有配套的税收政策措施加以明确,企业报税时难以一一对应。另外,退税流程方面周期长的因素制约了企业发展,相对于传统外贸,跨境电商多数具有小批量、小品种、多批次的特点,待审退税单量会增加很多,因此企业普遍反映目前的退税周期变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周转。

(五)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匮乏,专业人员招聘难

问卷调查显示,2015年1-6月份企业对劳动力需求方面,29家样本企业中有12家表示比上期“增加”,占比41.4%,11家表示“持平”,占37.9%,6家表示“减少”,占20.7%,说明企业用工需求比较旺。然而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专业人才紧缺,难以招到合适人才。从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综合要求方面看,学校培养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上找不到专业人才,而聘用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则需要培训一段时间才能上手,又无形中提高了企业成本。

三、促进广东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下,广东政企应上下同心做好“互联网+”这篇大文章,尽快推进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电子商务交易结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电子商务质量,为发展新兴业态、打造新增长点、助推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新引擎。

(一)建立“互联网+”政府,完善顶层设计,升级打造亚太地区重要的跨境电子商务中心

对广东电子商务发展做了顶层设计,确定了主要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分工,推动电子商务加速发展。下一阶段,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完善顶层设计,着力打造全球性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品的重要交易平台和分拨中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亚太地区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的“升级版”。

1.“招大、引强、选优”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的“入住率”。一是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形成总部引领、集聚发展、比学赶超、错位发展、良性竞争和协同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集群;二是通过政府引导、专业招商等方式,以“招大、引强、选优”的机制,实行梯度培育,不断提升聚集区的企业“入住率”。

2.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1)总结广东在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的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等,(2)加快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与广东已有的保税区对接。建立广东外贸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鼓励集报关、退税、国际物流、海外仓储、汇兑服务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发展。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的仓储物流体系。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服务。3.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1)加强组织保障。加强相关行业协会、联盟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加大跨境电子商务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构建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加紧落实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与奖励措施。

(二)“互联网+”企业,从源头上提高广东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互联网+”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企业应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深化电子商务的应用。重点推进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通过其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普及。

提高大中型企业跨境电子商务水平,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普及跨境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实力较弱,一般对跨境电子商务基础投入少,整体预算不高,开发平台技能较低。为解决中小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投资、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应积极借助“第三方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活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经营和流通效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营销”企业和大型第三方平台。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营销企业,帮助传统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减少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的软硬件投入,让企业在短期内产生效益。

(三)“互联网+”各行业协助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健康全面发展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12篇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发展热点,正日益成为我国企业寻求海外商机的选择。浙江省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国家示范区,是全国最早提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省份。在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浪潮中,浙江省的发展倍受瞩目,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浙江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占全国的20%,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据同口径测算,2014年全省跨境电商出口销售额约63.5亿美元,顺利完成年度出口额倍增的目标。

跨境电子商务正逐步成为浙江省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和对外贸易体制转型的重要内容,以其杭州、宁波和义乌三个地区最为突出。

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复批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也是杭州在成为全国首批5个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之后获得的又一契机。作为首批5个试点城市之一的宁波,在电子商务外贸发展上也已取得了显着成效:根据宁波海关消息,2015年一季度海关审核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申报单135票,同比增长102倍,货值3.65亿元,增长82倍,超过去年全年交易额;消费人数71.5万人,增长158倍。义乌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电商换市”的口号,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非常迅猛。根据义乌电商务的统计,目前每天从义乌始发到世界各地的跨境快递流量超过40万件,这个流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文章将基于对杭州、宁波和义乌等地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来探讨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存在的问题和一些解决思路。

二、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

1.发展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前已述及,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也持续增多。目前,全省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约3万多个,在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上开设各类网店已超过30多万家,如ebay有2万家左右的中国大陆卖家,其中30%是浙江的企业;在阿里速卖通平台上的卖家主要集中在浙江和广东,其中活跃的义乌卖家就有1.7万家。

2.多元化经营趋势明显

(1)销售平台多元化

通过对义乌多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在运营模式方面,跨境电商企业多元化运作趋势明显。大多数出口型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采取的是B2C的贸易模式,即直接面向单个消费者,利用ebay、速卖通、亚马逊等销售平台,采取邮政小包和快递的方式进行货物运送,利用paypal和escrow等在线支付工具进行结算。80%电商实现了eBay、Amazon、速卖通、敦煌网等全网营销,部分规模较大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自建销售平台。

(2)经营商品多元化

产品涉及服装、饰品、箱包、鞋类、汽摩配及家电等几十个品类,涵盖了我省大部分的传统优势产业商品。销售区域也多元化。出口销售目的国覆盖了欧美、俄罗斯、南美、中东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齐头并进。

3.产业链集聚效应强,综合配套设施齐全

依托当地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和丰富的市场商品资源,特别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杭州、宁波和义乌等地已逐渐成为我省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的先发优势地区。2015年3月12日,杭州作为国家首批5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经国务院批准,“晋级”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目前拥有优良互联网基因、富有创新精神的杭州已经吸引了京东、网易、银泰、顺丰海淘、跨境生活等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大型电商企业,以及全国1/3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此外,未来综合试验区将建设“六体系两平台”,以此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实验园区着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先后吸引京东商城、敦煌网、中兴通讯、中烟集团、甲骨文等众多知名电商企业签约入驻园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出口试点基地建成投入使用,产业集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义乌于2013年4月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现在线交易的完善的进口商品零售和批发兼具的平台建设,从营销到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围绕整个跨境贸易已经形成了一条清晰和完整的内外销链条,为我国中小企业“卖全球”和“买全球”提供了可能,立志于打造低成本、高效、快捷、安全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

4.政策利好优势明显

改革政策的建设实施与推进是跨境电子商务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2015年3月12日,杭州作为国家首批5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经国务院批准,“晋级”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最终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宁波在进出口方面也具有巨大的政策优势。进口方面,宁波保税区是浙江省唯一的保税区,区内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出口方面,海曙区出台电子商务扶持新政;成立全市第一个区级电子商务协会,并坐拥全市最大规模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为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基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义乌作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得益于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三年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转型发展显现了初步成效。三年来,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51%,跨境电子商务外贸零售额连年翻番。当前,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也初步开展,推动了一系列重点改革事项全面深化改革。“义乌试点”既给义乌投资贸易便利化创造了新环境,也为跨境电子商务线下通关流程的便利化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跨境电子商务近年来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得益于海关长江经济带一体化改革以及“义新欧”班列全线贯通等一系列利好,浙江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呈较好的增长势头。“一带一路”将给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从今年开始,政府频发促进跨境电商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在今年5月12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抓紧研究制订促进跨境

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还先后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商务部也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鼓励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态度。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印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新形势下,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我国密集出台的跨境电商针对性政策措施中的重要一环。而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也有利于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另外在税收方面,海关总署透露了未来政府对跨境电商的新规划,称正在制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 5.优异的监管创新模式

杭州海关根据杭州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与需求,通过各种创新、人性化的海关监管措施,为跨境电商的业务发展需求提供更直观的通关便利,为综试区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杭州海关的创新举措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跨境电子商务货物、物品进出境通关特点和要求,在海关总署支持下,为综试区量身定制了《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海关监管方案》。

第二,优化通关监管流程,推进跨境电子商务高效通关,具体实现主体为“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简化出口商品归类”,保税商品“先进区,后报关”、“仓库联网核查”,取消关区内转关手续等等。

第三,强化部门间协作,积极贯彻落实信息互换、监管互任、执法互助推进大通关建设要求,主动开放接口,推动综试区“单一窗口”建设并与国检一起,率先在全国实现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关检合作三个一。

第四,杭州海关关区监管的范围,包括除了宁波以外浙江省其他地市,为了支持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杭州海关从其他地区抽调了35名关员来协助,确保全年365天无休,24小时内办理海关结关手续。

第五,坚持问题导向、定期与企业座谈交流,听取企业的意见并征求其对优化海关监管的建议,着力新型关企的合作关系,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综试区,推动综试区线下产业的繁荣。

此外,近期质检总局从多方面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内容涉及监管模式、清单管理制度、电商规范认证、综合保税区建设、口岸建设、风险监测、贸易研究、纠纷解决、技术保障等方面。早在7月初,杭州海关、杭州检验检疫局、省、市国税等监管部门已出台了相关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新举措。

三、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国家通关政策和外汇政策会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时甚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些企业的行为正是围绕着国家的政策做文章,如支付额度、关税缴纳额度等,如目前的跨境快递进口模式正是利用行邮税和进口关税之间的差额,获取利润而产生的,这样的贸易模式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政策,基于政策获利,也可能因政策调整而遭受巨大的损失。

2.支付体系的局限性限制了网络化的程度

支付是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但我国目前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体系才刚刚起步。2013年,包括杭州市支付宝和贝付科技在内的1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了首批跨境支付业务试点资格。但是,由于刚起步,各个支付公司能够连接的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数量不够多,覆盖的国家地区范围也不够广,能够处理的货币种类较少,而国外采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支付平台的外国商家也很少。目前,在跨境支付领域,作为外资支付机构的PAYPAL市场占有率近80%,处于垄断地位,而由国内支付平台主导的跨境电子商务还非常少,跨境支付体系的短板暂时难以满足跨境交易的发展需求。

义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笔数很高,但总体规模仍然不大。这是因为网络支付方式存在交易金额的限制,使单笔交易规模偏小,无法形成大批量的商品交易,受到支付限制。目前的跨境电子商务多为B2C的小额交易,而大宗的B2B交易则通过阿里巴巴或其它贸易平台寻找相关交易对象,而贸易流程仍旧按照一般贸易进行。此外,现有支付方式不存在贸易融资功能。传统的贸易方式采用汇付、托收或信用证等支付方式,传统支付方式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贸易融资功能。

3.物流模式限制了目前跨境电子商务的范围空间

跨境电子商务订单的“小批量,多批次”的特点在挑战传统外贸“集装箱”式的大额交易同时也对跨境物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方面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运输费用高,物流周转时间长,货品安全保障不够,以及退换货等其他问题。

(1)物流周转时间长

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多采用快递方式,目前国际快递主要分为两种,商业快递和邮政包裹。商业快递在运送时效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其费用较高,考虑到成本问题,大多数卖家并不会选用这种方式,转而选用资费相对较低的邮政速递,这同时也带来了运送时间上的问题。以邮政小包为例,其运送周期一般为15-30天,但是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多数的包裹实际运送时间都会超过30天。到销售旺季,这个时间会更长。

(2)包裹安全保障低

由于跨境物流周转时间长,地区多,跨境物流信息监控和反馈不及时,加之有些分拣人员的暴力分拣,因此包裹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屡见不鲜,给买卖双方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3)退换货手续繁琐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国内电子商务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买家购买时不能第一时间接触商品,因此收到货之后由于质地,触感,色差等问题导致的退换货情况时有发生,在国内退换货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买家收到货之后出现上述问题往往不会选择退换货的方式,相反,他们更可能会把卖家拉入自己的黑名单,这种由于退换货手续繁琐引发的问题既不利于买家的用户体验,也不利于其忠诚度的形成,从长远角度看也是不利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的。 (4)现有跨境电子商务的售后服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跨境电子商务面对消费者的最大困境是售后服务。国外消费者特别是欧美地区的消费者,有一套完整的零售售后体系“无理由退货”是他们消费习惯和消费文化。而从网购得到的产品,不要说不可以无理由退货,跨境物流、报关、税收等一揽子跨境网购必须经历的过程足以让任何一个消费者打消退货这种念头。因此也抑制了对质优价低的中国制造产品的消费热情。还有,如果产品质量产生问题,需要投诉时,巨大的时间成本足以使消费者望而却步。这对于跨境网购市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同样对国内消费者来说,由于退换货和维修保养基本无法在境内品牌店进行,只能通过寄回海外的方式处理。所以对于本身价格不高的商品,“海淘”用户往往选择放弃退换和维修;而对于本身价格较高的奢侈品,就只能支付高昂的海外物流费用寄回退换,同时还要承担时间成本和运输风险。且国外有些品牌明确规定,货品出了国门不给予退换货服务。

(5)企业对自己的信用不够重视,B2C模式出口的客户忠诚度较低

B2C的贸易模式使得消费者面对众多的选择,而网络搜索方式和评价体系可以让消费者基于自己的偏好进行个性化搜索,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商品,而对于卖家是谁和卖家的诚信程度如何关注度并不高。同时,基于目前大量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出口的商品,都具有同质化的特点,价格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的调研显示,跨境电子商务在2007年前后有着超高的利润,但近一两年来由于参与者越来越多,利润大幅下滑,已经存在

商家面临着倒闭和转型的情况。 四、解决对策的探讨

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全国大多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我们对一些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1.由国家层面进行政策整合,打造“单一窗口”,提高通关便利化

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在全国各地的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或者出口加工区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所面临的共性的问题是通关便利化。杭州和宁波所进行的一站式通关平台,将海关、税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机构整合在一起,并且在今后将进一步整合金融机构、外汇管理局、边防等,形成“单一窗口”,这不仅有助于规范化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的出入境管理,也会提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关便利化程度,极大地提高跨境电子商务的运行效率。

众所周知,由于海关、检验检疫以及外汇管理等机构均属于垂直化管理机构,全国有统一的政策,因此,在上海自贸区以及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地先行行试成熟的基础上,应当将“单一窗口”联网,以便于管理,也有利于企业在全国不同地区进行申报。

2.全力打造网络跨境支付体系

支付体系是电子商务服务业的重要支撑条件。针对国内跨境支付体系短板和国外第三方支付公司强势的情况,除了作为行为主体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要抓住机会、提高技术、扩大市场外,也需要要尽力消除第三方支付产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内部政策阻碍,。另一方面,在国际银行间清结算上,要与相关国际金融机构积极协调,制定相关标准,利用WTO等相关国际组织的标准和协商体系,帮助支付企业化解跨境贸易冲突,减少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国际化阻力。

3.在风险可控制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监管系统,促进贸易的便利化

作为一项依托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参与,不仅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网上交易支付的捷径,也有效降低了国际贸易市场交易的信用风险,有效推动了我国贸易活动的开展。但是,在尚未形成监管体系的背景下,跨境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参与,虽然有效突破了现有的监管体系,同时也产生了新的资金风险。基于此,对于外汇管理部门来说,为了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好实际情况的调查,找准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开展存在的风险点,有针对性提出监管措施,通过“三流合一”的信用分类监管模式,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以促进非金融机构平稳地发展。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与第三方支付管理涉及工商、商务、税务及外汇管理等多个部门,进行跨境外汇资金流动监管时,各个部门既要充分考虑外汇管理的实际情况,也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信用监管服务平台,将企业的订单、支付及物流等数据纳入到信用监管平台中,以保证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突破物流效率低的瓶颈,打造售后服务体系

通过建海外仓和综合售后服务体系是解决跨境电子售后服务问题的一个方法,但是成本较高,只有货代企业和中型以上的跨境电商才有能力去做。有不少跨境电商企业为更好的售后采取措施,比如洋码头的做法是:本土退货,海外维权。如果买到假货,中国买家退货只要把货退到上海,洋码头海外团队帮消费者海外维权。洋码头表示和欧美、澳洲当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都有合作,当地入驻洋码头的零售商和个人买手都需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注册。

5.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打造成熟的社会信用环境

要进一步实现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深层发展,适应行业规模化增长,就要加快诚信建设和规范市场的步伐,打造一个真正成熟的社会信用环境。培养国内中小企业的信用,并制定行业规范等也将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跨境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中,主要举措包括:一是建立信用公共服务平台;二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挥把关作用。

(1)作为对外贸易提供信用服务的窗口和载体,电商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将提供电商主体身份识别、电商信用评价、电商信用查询、商品信息查询、货物运输以及贸易信息查询、对外贸易法律咨询服务、商务咨询服务、法律机构在线服务等信用服务。

(2)鼓励发展法律机构和信用评价、秘书服务等中介机构重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13篇

一、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现状

天津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北方贸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可以说天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区位上。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无疑让天津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另外,在仓储运营和金融方面等诸多政策方面的支持,能够吸引更大规模的结算中心和物流中心落户天津,能够更好的解决交易结算、物流和流通政策三大难题。目前天津跨境电子商务采取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并取得积极的进展,包括“创新贸易监管方式、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等。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特别提出支持跨境电子商务这种新兴贸易业态发展,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海关监管系统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互联互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主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物流服务企业集中报关、纳税的机制。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优化通关流程,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一系列政策支持无疑给予天津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发展的新契机。特别是2015年9月,天津成为跨境电商服务试点,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作为中国北方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全国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正迅速成为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贸易产业新机制、新业态的新聚集地。随后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天津于家堡自贸区举行,跨境电商产业联盟是天津自贸区在应对行业发展趋势,推动跨境电商与外贸联系,探索贸易创新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目前天津市已成功建设滨海高新区部级电商示范基地,武清、宝坻、西青中北、中新生态城4个市级电商示范基地,及天津港保税区、东疆保税港区、东丽航空商务区、武清区4个市级跨境电商创新试验区。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有多家跨境电商提供入驻,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区三大产业集群之一,2015年新落户相关企业超过1800家,占到总数的近四成。2013年聚美优品天津总部在武清京滨工业园落户,2015年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例电商与零售联盟的丰趣海淘实现O2O模式,同时天津空港跨境体验万国馆将也相继开幕。

二、天津跨境电子商务遇到的问题

天津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来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这是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一大优势,实现贸易新模式转变的重要工作,也是天津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但目前对电商企业经营标准设定方面,海关、商检等部门规定比较模糊,有些企业反映政策不透明。因此,自贸试验区距全面开展跨境电商进口业务仍有一定距离。具体而言,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首先天津获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后,迎来对大型跨境电商企业招商的黄金时机,但真正意义上的跨境电商知名企业还没有进驻自贸试验区,例如天猫国际、京东等。因此招商困难是有的,这与我国跨境电商大环境下部分国际性品牌尚未进入中国市场有一定联系。

其次,跨境电子商务直邮模式的商品数量激增,而天津最初开展大多是直邮模式,这样国境检疫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性加大;进口电商平台对海外货源掌控力相对较弱,由此而产生的假货、仿货现象对进口电商行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这些状况同样也在天津出现,这就对天津海关跨境电商的监管系统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天津开展跨境电商模式探索及建议

天津受到成为第八位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利好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的模式也会随之多元化,那么天津跨境电商模式在已有其他试点城市经验下,探索并创新出新模式具有实质性意义。跨境电商业务模式分为“一般出口”、“保税出口”、“一般进口”和“保税进口”,而第一批海关总署批准的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上海、重庆、郑州、杭州、宁波在跨境电商模式上都各具特色。根据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经验,我们可以对天津市跨境电商模式进行探索,从而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14篇

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区域合作方兴未艾。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实施,中国正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 推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东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首个中继点,作为全球未来经济新兴区域之一,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設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核心合作区。跨境电子商务作为驱动全球化的下一个动力,可以有效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整合资源, 打通商贸、 物流环节,促进区域内经贸交流和发展。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对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经贸合作发展,进而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和一带一路建议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合作现状

(一)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1991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79.6亿美元,截至2015年双边贸易额已达到4721.6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8.5%。在快速增长的双边贸易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5.5万亿元,同比增长22%。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国家、地区占比前5位分别为美国16.5%、欧盟15.8%、东盟11.4%、日本6.6%和俄罗斯4.2%。从占比来看,东盟是仅次于美国和欧盟的中国第三大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市场; 从增速来看,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二)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成效显著

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重要性的提升,电子商务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项重要议程,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15年,第12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中国贸易促进会与东盟国家工商会签署了《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备忘录》,启动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建设。2016年6月举行的第13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联络官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与管理机制备忘录》。从2014年开始,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峰会就中国东盟互联网+新经济跨境电商合作共赢和中国东盟跨境电商新基地等议题进行交流并达成了许多共识。3年来,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峰会促成了包括阿里巴巴、京东集团、敦煌网、苏宁云商和谷歌等国内外电子商务巨头签署17项重大合作项目,共同推进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三)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涌现了一批面向东盟市场的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务门户网站、中国东盟博览会网上平台、南宁(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美丽湾网上商城、苏宁海外购东盟馆和大商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是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往来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重要平台。随着东盟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开放,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与东盟各国的商务合作。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投资东南亚电商平台、滴滴打车投资东南亚打车平台、京东在印度尼西亚开店以及腾讯在马来西亚推广微信支付等,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四)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对话进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共同努力,双方在政治领域互信明显增强,经贸领域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来,一系列与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相关的会议和机制不断完善和健全。通过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电信部长会议、中国东盟电子商务峰会、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等重要平台,不断带领中国,尤其是广西、云南的贸易企业、互联网企业走进东盟。这些重要平台不仅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还促进了中国和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多领域合作机制的建设,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环境和制度保障。

二、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机遇

(一)一带一路倡议引领,跨境电子商务迎来良好发展契机

随着中国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中国与东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2015年3月,中国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首次提出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的畅想。2016年7月,中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化发展,打造网上丝绸之路。东盟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中国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合作的热点,跨境电子商务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二)东盟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东盟迎来了巨大的消费潜力。东盟人口将近6亿,是一个有活力、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据统计,东盟10国的零售总额中,在线零售额仅占1%的份额,大部分东盟国家在线零售额低于美国、中国和欧盟等6%~8%的水平。根据Frost Sullivan的数据,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菲律宾等东盟6国的在线零售收入2013年仅为70亿美元,到2018年,上述6个国家的在线零售收入预计将增至345亿美元。近年来,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中产阶层的出现和支出的不断增长,东盟电子商务市场消费潜力将会逐步显现。随着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个人与企业不断增多,互联网的普及率增加、无线移动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普遍应用,电子商务将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东盟国家在线零售行业将增长25%。

(三)跨境电子商务拓宽中国东盟中小企业贸易渠道

随着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频繁的经贸往来,双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贸易成本将不断下降,贸易渠道不断得到拓宽,双方中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提升。一方面,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中国东盟各国的买卖双方信息能即时沟通和交流,并在线完成订货和支付。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可以有效降低沟通成本,减少中间贸易环节和增加信息流动,还可以即时完成不同币种的自动结算,降低外贸门槛,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更多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渠道,使原本不具备进出口功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借助跨境电子商务也能很便捷地把产品推介到国外,或者容易购买国外的产品,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变革带来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电子商务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市场准入壁垒降低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东盟国家逐渐重视电子商务相关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如新加坡颁发《电子交易法》及配套法规、马来西亚颁发《数字签名法》、泰国颁发《电子商务法》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快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东盟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个人信息保障等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随着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的政策壁垒将不断消除, 市场准入壁垒不断降低,有利于促进网络信用体系建立,解决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争端和问题。

三、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物流基础设施差异大,阻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一是东盟各国海陆空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大,港口与陆上物流不协调、海路陆路口岸通关不协调、运输力不足、物流周期长等原因导致整体物流效率水平低、物流成本高,让不少电子商务企业对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望而却步。二是各国陆路口岸、海路港口、空路空港间运输协调性较差,无法实现口岸(港)间一站式运送。三是东盟各国物流配送公司规模及体系不完善,抵达东盟各国的邮政小包成本相对低,但时间长;商业快递时效快,但成本过高,大多数经营跨境电子商务小额商品的企业则难以承受。四是中国大多数地区无法直接与东盟各国实施跨境物流直通,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影响跨境电子商务产品的竞争力。

(二)东盟各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差异大,限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东盟10国信息基础设施数字鸿沟显著,在国际互联网连接能力、宽带可承受性和宽带下载速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据咨询公司Terabit报告显示,国际互联网带宽速率方面,拥有一流互联网服务的新加坡达到3Tbps,而老挝却只有13Gbps;在人均国际互联网连接速率方面,排在第一的新加坡达到555.6kbps,而排名最后的缅甸人均速率只有0.6kbps,差距900倍。总体而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处于东盟国家中的领先地位,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发展相对缓慢。落后的信息基础设施不仅会阻碍消费市场认可跨境电子商务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和产品推广,而且影响物流、资金流,进而限制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三)雙边清关法规、海关监管方式存在差异,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海关、商检等法规上存在差异,导致双边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从中国来看,广西、云南等省区一直致力于中国与东盟国家通关一体化,推进与东盟各国边境口岸通关一体化改革,但是,在实际的口岸通关运行中有许多环节需要协调和整合。从东盟各国来看,东盟国家海关法规制度、程序和产品标准不统一,电子化程度差异大,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造成清关成本过高,严重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的通关速度和效率。中国与东盟各国通关制度存在的差异,导致双方跨境电子商务商品通关模式难以实现接轨,这是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需要直面的挑战。

(四)跨境货币支付、结算受限,影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一是货币流通受限,阻碍消费者购物体验,第三国转汇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绩效。跨境电子支付是中国面对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由于东盟各国外汇制度存在很大差异,跨境货币支付、结算受到很大限制。二是外汇机制不健全,交易风险大。东盟各国之间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外汇合作机制,金融外汇交易对各国都造成很大风险。目前,在中越、中缅、中老边境地区,依靠地摊银行形成的汇率进行汇兑的边境小额贸易每年达到上百亿元。这些没有纳入正常汇率交易的地摊银行,给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金融不稳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三是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间金融汇转存在障碍,结汇时间成本高。东盟各国外汇制度存在差异造成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间金融汇转困难,影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资金回笼,增加运营所需流动资本,影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

(五)东盟国家语言文化差异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人才紧缺

东南亚是一个多种语言文化、多样民族风俗和各种不同宗教信仰共存的地区,因此,东盟各国的消费者在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语言文字差异是中国与东盟各国消费者网络购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限制了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跨国服务功能,急需能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综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目前,中国与东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存在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受到语种限制。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主要来自于传统的外贸行业,使用的主要语言是英语,造成东盟各国小语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缺乏。二是综合能力要求高。与东盟进行跨境电子商务,需要了解东盟国家的市场状况、交易方式、消费习惯等,还要了解各大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规则和交易特征。

四、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的对策

(一)推进跨境物流一体化建设,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体系

推动跨境物流一体化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畅通的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体系是推进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国正加快推进海陆空口岸(港)建设,建设全面衔接东盟各口岸(港)的国内、国际大通道,加快推进各口岸(港)物流配送体系的衔接和整合。陆路方面:推动口岸建设、促进连接中越边境的两高两铁三桥交通项目取得新突破①。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PPP投资模式在跨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相关项目,与越南积极沟通,共同推进重点项目,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形成通边国际大通道。海路方面:充分利用泛北合作机制推动和加强北部湾港口群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北部湾港的对外辐射能力,提升港口间货品的多样化程度和通关便利化程度。航空方面:加强中国空港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以及对内的辐射、承载能力,提升空港间货品的吞吐能力、多样化程度和通关便利化程度。

(二)推进中国东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保障

随着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步入合作更深的钻石十年,信息通信领域已经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要充分发挥邻国地缘优势,完善通道布局,加强与东盟各国网络互联互通。一方面,加快中国东盟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构建海缆陆缆无逢衔接、更具成本效益的区域信息高速公路;另一方面,通过共建、共享中国东盟信息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利用信息引领市场,赢得商机,深化合作,把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保障。

(三)加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合作,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绿色通道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的结束,中国与东盟在货物贸易方面已明确进一步简化海关通关程序。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各国将依托《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备忘录》等,切实消除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对电子商务产业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口岸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推进中国与东盟及其各国政府、行业机构间的公共信息共享,建设中国东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形成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政府机构、海关、检验检疫、行业协会、企业及终端消费者多方合一的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绿色通道。

(四)推进沿边综合金融改革,为跨境支付和结算创造良好条件

为了给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中国需要加快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大力支持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跨境支付和结算等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2013年,国家批准广西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推进沿边综合金融改革的契机,广西相关金融机构可以在跨境金融业务创新和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交易、结算、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业务进行试点,有效解决中越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支付、清算、结算难题。国家还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和跨境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为中国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或正常收结汇提供政策保障。此外,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和跨境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更多金融产品,提高跨境支付效率,更好提供跨境支付服务。

跨区电力交易范文第15篇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跨境电商也叫外贸电商,是指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运用电子商务将传统外贸的信息、展示、洽谈、成交等环节电子化,并运用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实现交易的一种国际商务活动。跨境电子商务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跨境进口电子商务和跨境出口电子商务。按交易形式区分,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外贸企业间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B2B)、外贸企业对个人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B2C)、消费者之间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C2C),其中B2C和C2C我们一般称其为跨境网络零售或者小额跨境电子商务。 

根据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等政府部门和艾瑞咨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跨境电子商务持续迅速发展,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份额越来越高,详细如表1所示。根据商务部数据,到2014年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已超过5000家,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超过20万家。 

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一)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基本情况 

2015年5月30日,《广东外经贸蓝皮书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14-2015)》,该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列全国第一,占全国份额的70%,广州、深圳名列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列。 

(二)广东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优势 

1.广东对外贸易发达。广东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区域,1985年以来广东外贸总额已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外贸总额占据全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广东省政府部门和企业熟悉外贸业务流程和市场规则,对海外贸易伙伴和市场状况了如指掌,积累了丰富的外贸工作经验,为广东省内企业和个人开展跨境电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2.广东省电子商务基础好。广东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电商交易额和发展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我国电子商务的桥头堡。根据商务部数据,2014年广东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2.63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2014年广东省网上零售额增长70.7%,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2014年广货在全国网购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比第二名的的浙江高出30%;2014年广东省的网络购物订单量超过8亿单,全国排名第一;根据支付宝十周年账单数据,广东省十年总支付金额占全国15.5%,全国排名第一;根据阿里巴巴的数据,2014年“双11”购物狂欢节,天猫交易额为571亿元,广东省以61.01亿元交易额全国排名第一;根据广东省邮政物流局数据统计,2014年广东省快递总数为33.6亿件,人均快递32件,同比增长59%。 

3.广东省产业基础好,优质货源丰富。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经济总量常年保持全国第一,广东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区之一,广东省工业门类齐全,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六大支柱产业在全国优势明显。广东发达的工业基础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品类丰富、各显特色、质优价廉的网货产品,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货源地,广州、深圳、东莞位列全国电子商务十大货源中心之列,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货源保障。 

4.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广东毗邻香港澳门,香港是全球著名的自由贸易港,粤港澳经济关联度高、产业互补性强,CEPA及其补充协议的签订和广东自贸区的获批使得粤港澳三地联系更为紧密。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的合作正由制造业、服务业过渡到电子商务业,香港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与深圳前海保税港区管理局正在商讨成立 “港人卖港货”的电商平台;在深圳等地已经出现多家陆港合作的电子商务企业,在淘宝、天猫等平台销售产品,2014年“双11”,一港资电商9分钟销售过100万元;广东自贸区成立之后,粤港澳协同建立一个跨境的综合平台已经纳入三地政府议事日程。广东可以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借鉴港澳地区电子商务成功经验,与港澳地区协同开展跨境电子商务。 

5.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广东省各级政府一直非常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为电子商务发展保驾护航。2012年开始广东省启动了“广货网上行”活动,大力推进广东制造内销,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三年,成效显著;2013年2月,广东省政府办公厅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见》,为电子商务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放宽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允许企业在登记注册时冠“电子商务”行业名称、给予电子商务企业税收优惠、引进知名电商总部政府给予奖励等;2015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若干措施》,在该措施中明确提出全面推广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业务,鼓励各地和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业务试点,从2015年5月15日起,海关实行“全年无休日、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

(三)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是跨境电商的瓶颈之一。跨境B2B电商业务需要单证,清关时间较慢,交易时效性要求一般较低,依赖传统国际物流即可满足需求。跨境零售业务主要通过国际小包和快递、海外仓储以及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等物流方式,对于大多跨境电商企业而言,国际快递及海外仓等成本很高,以海外物流送往我国的商品为例,每公斤的成本价至少在百元以上,从澳大利亚、英国等地到我国的物流费更高,国际快递及海外仓未成为主流渠道;国际小包经济实惠且覆盖面广,占据跨境电商60%以上的物流量,但存在着时间周期较长,普遍需要14天以上的时间,物流信息系统还不完善,客户难以查询货物的物流信息,配送时货物损坏、丢包等状况出现频率较高,而且涉及环节多、国家多,理赔非常困难。因此,目前物流还难以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需求,是制约广东省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之一。 

2.监管滞后,通关效率低下。原有监管机制主要针对传统贸易,传统贸易主要以B2B形式出现,是一般的货物贸易,是大批量、周期长、频次低的贸易,而跨境电子商务大多是小批量、周期短、频次高的交易,而且是直接面对消费者。按照传统的通关方式报检的话,会出现大量的问题:一是通关效率将会非常低下,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海关按照常规进出关货量来配置人员和海关基础设施,面对大量境外小包裹,造成通关时间较长、大量包裹积压在海关,大部分通关时间长达40-80天,2014年下半年俄罗斯邮政甚至拒绝接收境外小包;二是由于传统通关难以享受税收优惠、通关周期过长等原因,电商无法正常结汇,无法退税,相当数量销售货款和商品通过灰色渠道出入境,这既有风险,也有违现行法规;三是通关周期过长,部分商品可能变质变坏,甚至出现货物丢失的状况。 

3.税收问题。跨境电子商务可以适用行邮税政策,行邮税是各国海关普遍对本国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税负水平普遍低于一般贸易进口税收的30%左右,这样就使得许多第三方网站和个人卖家通过网购邮寄的方式,化整为零大批量进口货物,偷逃税款,在造成政府税源损失的同时,也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 

4.人才缺乏。电子商务在我国大发展也是最近十年的事情,电子商务涉及商务、计算机、管理、物流等方面的知识,对人才的要求较高,电子商务人才本就缺乏,而跨境电子商务要求从业人员在熟悉电子商务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外贸知识,需要一定的外语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商务规则、法律、各国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要求更高、培养周期更长,面对较为稀缺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广东省内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才争夺较为激烈。 

5.跨境支付难以满足交易需求。支付是跨境电商的核心环节,可目前跨境支付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跨境支付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虽在广东省内有一些企业拿到了跨境支付牌照,但由于跨境支付收费、退单都有一些问题,因此真正运作起来的非常少;二是跨境电商面向的国家较多,各个国家的金融电子化发展水平、电子支付应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各国居民的支付习惯也存在较大差异,也使得跨境支付现实操作具有较大难度,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仍然是一个现金主导的经济体,对在线支付不信任,信用卡的普及率较低,少数愿意开通在线支付的用户,还得面对银行的复杂安全认证流程,广东跨境电商在俄罗斯目市场同当地物流公司合作,由当地公司货、代收货款,然后再把资金划过来,跨境电商企业回款时间长达两三个月。 

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一)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 

广东自贸区已经正式挂牌,广东自贸区包括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三个片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广东自贸区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完善海关、检验检疫、退税、支付、物流等支撑体系,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广东自贸区获批之后,自贸区能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服务,通过保税区等形式享受更多税收优惠、降低物流成本,众多质优价廉的海外产品包括港澳地区产品可以利用自贸区平台更加便捷地进入国内市场,必将吸引大量国内和港澳企业进驻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发展跨境电商,也将吸引众多物流、报关、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进驻,广东省可统筹规划在三个片区分别设立功能互补、各有特色的跨境电商园区,建设国际一流的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 

(二)深化粤港澳合作,协同推进跨境电商发展 

粤港澳三地构成的珠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三地各具特色、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随着国家政策的松绑,港澳服务提供商在粤电商持股比例上限扩大至55%,香港企业或资本已经进入广东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在良好的机遇面前,粤港澳三地可错位分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国际化视野、全球金融中心、全球物流中心等优势,结合广东地区的产品优势,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实现将更多的广东产品卖向世界,将更多的优质港澳和国外产品卖向国内市场;另外,建议三地政府尽快着手建立统一接口的粤港澳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粤港澳跨境电子商务报关、支付、物流、检验检疫等环节的电子化、便利化、协同化。 

(三)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沿线国家市场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广东省被赋予“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的重任。自古以来,广州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贸易中心之一,广东在开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贸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和底蕴。根据广东省商务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数据,在2014年,在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量同比下降的背景下,广东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贸易总额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幅达15.5%。建议广东应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外贸转型升级的抓手,重点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市场,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合作,大力推动沿线国家的企业、海关、检验检疫与已经开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商平台的对接,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成为连接粤港澳、东盟直到欧洲的国际一流电子商务平台。

(四)统筹规划,完善广东跨境电商生态体系 

跨境电商生态体系包括政策和法律环境、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跨境支付、跨境物流、交易产品等构成要素,是保证跨境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生态链。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近年虽然发展迅速,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野蛮成长”,整个生态体系还需逐步完善。 

1.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为跨境电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广东省要发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为跨境电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要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的资金、技术等扶持力度,引导企业积极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展外贸业务,增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动力;成立省级跨境电子商务领导机构,科学规划,加强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指导;成立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加强行业间的沟通交流、抱团发展。 

2.根据跨境电子商务需求,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和征信体系。广东省应结合广东实际制定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广东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规范化建设,逐步优化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体系,提高通关效率,形成与跨境电子商务要求相匹配的监管体系,打击假冒伪劣、侵权等违法行为。 

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尽早建立和完善广东省信用征信平台,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信贷征信信息系统在跨境电子商务应用,形成跨境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 

3.打开渠道,培育跨境电商服务企业发展。目前广东省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匮乏,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偏低,因此广东省有必要培育一批专著于为传统企业服务的专业化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尤其要特别注重大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跨境支付、跨境物流、网络服务等跨境电商服务企业的培育,以专业化的运作帮助企业完成在线交易、跨境支付、物流等一系列跨境电商业务,帮助广东省内众多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传统产业、互联网技术、对外贸易的融合,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 

4.培育优势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广泛合作。广东省要注重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培育,要在全省范围内选择跨境电商有一定基础、开展效果较好的企业重点培育,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标杆企业,吸引更多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广东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如天猫国际、敦煌网、阿里巴巴、E-Bay等跨境电商平台有着数量庞大的客户群、支付物流体系较为完善,可鼓励企业与相关平台合作,借助优势平台占领国际市场,实现广东制造更多更好的走向全球。 

5.加大广东名企的品牌打造,夯实产品基础。跨境电子商务的最终标的物是产品,产品本身的优劣、价格、知名度等是跨境电商企业之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广东需培育更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品,为跨境电商开展打下牢固基础。 

6.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储备。针对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的窘境,广东要下功夫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一要依托省内高校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在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领域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保证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基本的需求;二是依托高校和电子商务企业面向在职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开展培训,培育中高端人才;三是在国内外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优秀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补贴。 

综上所述,虽然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具有对外经贸发达、电子商务产业发达、货源丰富、政策环境较好、毗邻港澳等一系列优势,但也存在着监管落后、支付不畅、人才匮乏、物流效率和质量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有鉴于此,建议广东省从以下方面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深化粤港澳合作,协同推进跨境电商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完善广东省内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跨境支付、跨境物流、交易产品的跨境电商生态体系。 

参考文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