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

一、激励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有学生会因为自身的素质不好而害怕、恐惧,此时需要的是激励的言语,让他们树立信心,打破心理障碍,去获取成功的喜悦。有的学生是因为某方面的原因,才不参加体育活动,老师要掌握学生心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能在玩的同时得到身体的锻炼,也就能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激励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如果对其作用认识清楚,使用正确,将有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体育行为,为学生提供成败信息,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体育教学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门基础教学,要创造较好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取得较好体育教学为成果,激励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激励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无论是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初期还是在掌握以后,激励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证明,激励作用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积极的一种肯定,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

1.激励具有确定学习目标的作用,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体育行为

激励是一种诱因和手段,可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主观目标和客观目标,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进而得到良好的学习的动力。

2.激励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共成长具有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对练习认真,动作掌握好的学生,运动技术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肯定,推动学生去探求只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激励能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当学生在体育实践中获得成功,又进步时,能及时的得到教师的激励和肯定,学生求成的需要得到满足,愉快心情也就随之产生。激励将化作巨大的推动力量,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从中获得更大的成绩,进一步的学习动机也随之产生。

4.激励能提供成败信息,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励手段,能较为准确的为学生提供信息的反馈。学生通过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体育成果和进步情况。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增加了练习。因此,激励式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实践的参与和掌握。

三、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的方法

1.少批评,多肯定

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对自我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而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而批评则有损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进而缺乏学习的兴趣。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通过抓“闪光点”,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的乐趣与激情。因此,在教学中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是符合人的心理特点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榜样激励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PBL教学法在国外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新墨西哥大学、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林堡大学、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大学这三所研究型大学相继推行PBL,但主要还是在医学院的教学中推行。20世纪80年代,美国大学本科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型,由原来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转向培养创新型人才,探究性学习受到重视,PBL在美国大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80年代后,PBL教学法在北美获得了很快的发展,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科学、成熟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医学教育改革途径,PBL已被许多大学采用。至1989年,美国的127所设立医学院的大学中,8所在全部课程中实行PBL或者提供PBL的选择,96所在部分课程中实行PBL。进入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部分医学院也进行了以PBL为内容的课程改革试验。如利物浦大学医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圣乔治医院医学院等。随着PBL教学法的日趋成熟,这种教学方法逐渐由西方向东方扩散。1990年,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率先引进PBL教学,随后日本的筑波大学、歧阜大学等大学的医学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学生学习的方式由知识积累型向解决问题能力型转变是当时日本医学教育变革的热点之一。目前,除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的大学在医学教育中使用或正在引入PBL教学法外,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了PBL教学模式。

(二)PBL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我国引进PBL教学模式晚于欧美及日本,都是率先在医学教育中开展起来的。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引进了PBL教学法,从而开始了PBL在我国内地医学教育领域的摸索。1995年台湾医科大学引入PBL教学,1998年台湾国立阳明大学开始使用PBL教学法,2004年PBL教学法应用于台湾的所有医学院校。1997年7月,香港大学医学院开始对新生进行PBL教学,截至目前,PBL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如中国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宁波大学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PBL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在CMB项目的支持下,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开始试行PBL教学,为此进行了师资培训和课程整合。目前,哈尔滨医科大学已在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全面推行PBL教学。我国虽然对PBL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遗憾的是,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国内深入的研究尚比较匮乏,更谈不上完善、深刻。和国外比起来,我们的研究还显得相对稚嫩,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比国外要少得多,而且这些研究论文多归属于医学教育范围,专著方面只出版了一些相关译著。

二、PBL教学法在中国实施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介绍国外在PBL领域的研究,并尝试探索如何将PBL引入到我国的教学实践之中。PBL教学法的实施,对医学院校的师资、经费、学生素质、教学计划、临床带教资源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每一项因素都会影响PBL教学法的效果,甚至导致彻底的失败。因此国内各医学院校在引入PBL教学法后,在运用上都非常谨慎,都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进行探索、改良,提出和实施适应其自身状况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在中国实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主观问题。1.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中国学生自幼接受传统教育,以课堂学习为主,很难接受PBL教学理念。2.缺少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由于PBL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教授,这就需要一套完备而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如何树立PBL教学形象,构建PBL知识体系,使学生易于接受,是目前实施PBL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3.缺少经验。PBL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人们对其不甚了解,同时也存在不少疑惑。在中国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怎样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如何发展PBL教学,如何整顿PBL教学秩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评价PBL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客观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由于PBL要求分小组进行讨论,如果按照国外模式须6-7人一组,且每组都有一位带教老师,而国内招生比国外多,按轨道上课可以100-200人一同上课,这样教师需求的数量显然高出几倍。由此可见,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无法全面实施PBL教学。2.教学条件不足。为保证教学效果,试行和推广PBL教学模式,必须扩大图书馆的藏书量,增加教学场地,添置必要的网络、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及电子工具等。我国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足够的教学资源,这也是PBL未能在中国全面实施的主要客观原因。3.无现成的教材。国内医学院校大都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系列教材,但编排体系一直适用于传统教学体系及方法。若重新编写教材,教师不愿舍弃大量内容或打乱旧的体系。所以说,存在着重新编写教材的问题。

三、PBL教学法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影响

(一)PBL教学法转变了中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PBL教学理念是将学习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环境中,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我国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通过考察、培训和亲自参与PBL教学,深刻理解了PBL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差异。虽然我国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全面实行PBL教学法,但是PBL教学法的理念必将引领我们将医学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二)PBL教学法促进了我国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促进医学课程的改革向整合课程发展。整合课程分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两类,基础医学课程之间或临床医学课程之间的整合为横向整合,而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之间的整合为纵向整合。整合课程是国际医学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PBL教学法正是顺应这种趋势,用问题将医学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打破学科壁垒,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

(三)PBL教学法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法激发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提高了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了终生学习的习惯。

四、总结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法治理念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念及基本内容

何谓法治?亚里士多德认为:“已经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可以理解为,法治是具有立法主体资格的主体制定和颁布的良好的法律,得到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普遍服从,使法治意图得以实现的过程。

要实现法治,理念必须先行。中国要实现法治国家,应该先行在公民特别是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何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性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良好法律秩序形态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观念。主要要素包括法的合理性意识、合法性意识和积极的主体意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继承和吸收了古今中外一切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体系,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方面主要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理念的本质特征。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各条战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政治路线得以履行的必然要求。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是推进我国政治法治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相关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的高低,法治理念的强弱,直接地影响着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因此,大学生的法治理念教育已成了高校教育一项最紧迫的不能回避的任务。

法治是现代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普遍的组织形式和治国的方略,既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又是国家公共权威象征,直接体现着政治文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充满生机活力,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社会公共空间逐步扩大,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形成,使法治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国家通过“一五”到“五五”普法规划实施即二十多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民法律素质得到逐步提高,但是,从经济发展,人民的客观需求出发,法治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运作机制需要完备,法制的统一性、稳定性、连续性、预见性等有待加强,执法不公,地区间的法治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执法干部的法治理念普遍不强,严重阻碍了国家政治法治化进程。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加速政治法治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需要培养一大批懂经济、懂法律的人才。从加强政治法治进程的角度,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已成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法治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后继法治人才队伍的一个十分急迫的问 题。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途径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普遍不高,高校法学教育薄弱的现状,应采取措施,多渠道、多途径在高校中扎实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笔者认为,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和培养,主要有三方面的渠道和途径。

第一,要抓好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的具体生动实践。加强高校法治化建设能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对树立法治理念十分重要。我们拿重视法治的美国说,“从某种角度而言,美国高等教育法治化对美国高等教育所起的作用,已远不只是一种法律的规范和约束,而更是一种历史的发展和引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法治理念对高校发展的影响作用。我们国家从“四五”普法规划到“五五”普法规划,都明确要求法律进校园,建设法治学校,实行依法治校。要求高校依法特别是依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完善高校各类规章制度,使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处理好师生关系,有效地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使校内的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和处理,师生的权利得到保护,民主法律制度得到张扬。在大学生思想中逐步树立法律权威,使法律权威得到尊重,法律效力得到体现。通过“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促进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和提高。要严肃法律和校纪,对校内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办事”,促进大学生守法观念的形成。同时要调整好教育导向,培养一批优良的法学教师。“使每个教师明白,为适应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需要,教师不但是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法治人格的塑造者,有责任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法律制度、社会治理和一切与此相关的社会现象”。学校与有关政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相互配合,加强校内外治安环境的整治,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理念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大学生良好法治理念的形成。法治高校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美国高校的法治化也经历了400余年时间。在高校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长期坚持。

第二,抓好法学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没有一定量的法律知识,法治理念教育将是无本之木。要重视大学生法学基础学科教学,即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基础学科教学。这几门法学课程是学习一切法律课的基础,这些课程的基础理论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其精神和概念在其他法律中都会不断出现和反复运用。如宪法,它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据,宪法的基本精神都能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许多法律设定的侵权法律责任也都与刑法、民法罚则离不开。

第三,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法治实践。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经过一定量的实践,法律课是很难学好的,法治理念的形成也仍然离不开法治实践。实践是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法治理念形成的最佳有效途径。法学理论来自于法治实践及提炼,法学理论又必须服从于并服务于法治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得以形成和巩固。所以,笔者主张,引导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课堂讲授要为学生社会实践作准备,只讲重点难点,启发学生结合我国法治实际进行思考,讲案例要从中抽象出法律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作出结论。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法律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发言积极性,最后教师进行结论性归结。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二是组织学生参观和观摩。学校有意识地组织大学生参观少年犯管教所和监狱,并在参观中引导学生了解管教学员和服刑罪犯违法犯罪的社会环境、家庭状况、违法犯罪原因以及其在管教和服刑表现情况,或组织管教学员及服刑罪犯进行现身说法。让学生对照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写出观后感或法律问题思考文章,通过对违法犯罪的剖析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产生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组织学生观摩法庭审理、经济仲裁、劳动仲裁等活动,感受法律的尊严,树立法律权威意识,了解我国的审判制度、经济及劳动仲裁制度,了解法律在规范公民行为和管理社会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自觉守法意识。三是在课余和假期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课堂,参加社会的普法实践活动,到街道、农村宣传法律,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用自己所学法律知识解答群众的咨询。对社会敏感的法律问题,如土地、婚姻、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治安、农村基层法制建设等问题进行社会调研,了解国家法律执行情况。走进机关单位,走进企业,走进农村,切身感受法治政府、法治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企业、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等法治进程,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法治工作的责任心,从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是社会和谐平安的基石,是调整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为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法治管理队伍的客观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已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法律教学的重要性

1.学生综合素质所需。

高职教育在教学目标上与普通高校本身就有一定的差别,培养的学生在素质上也是不同的。普通高校在学科设置上一般都涉及文理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有自己的专业,但接触其他专业内容的机会也同样很多。因此,普通高校的学生只要自己踏实肯学,就很容易在各方面得到提高,尤其是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这样在将来不管是就业还是升值都会有很大的优势,毕竟当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反观高职教育,首先是学科的设置过多地集中在强调实际操作的工科领域,其次在专业的教学上也往往仅限于一个方向,而且注重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学到一门扎实的技术,顺利走上就业岗位,但是学生所接触的东西过于单调,学习潜力和思考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不利于未来发展。很多实例表明,从高职走出来的学生在起初找工作时能够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技术能力也受领导的褒奖,但是工作很多年后,职位却一直得不到提升。当然,这里不是引导学生盲目地追求名利,但是我们应该挖掘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这是因为社会对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求其拥有扎实过硬的技术本领,而且要求其有广泛涉猎,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面对国家对法制化建设的日益关注,各行各业都在法治方面进行改革,在高职教育中加强法律教学方面的内容,深化高职教育的培养力度,既充分响应国家要求,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谓两全其美。法律在学科设置的大方向上属于文科,法律的学习要求学生充分了解认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具有较强的分析、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这些能力正是过多接触实际操作技术的高职学生所欠缺的。由此可见,法律教育对高职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2.是学生未来生活所需。

国家现在之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各方面的建设需要一大批具备技术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每年,全国各地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计其数,他们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对社会各方面的了解在大学期间也得到一定积累,他们的就业对高职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高职学生即使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也很难完全应付各种各样的工作、生活状况。所以高职学校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生存的技能,更要尽可能地教授在社会立足所需的各种知识,为其未来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而观察当前的国内发展,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各方面都在与国际接轨,对法律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商店购物都与法律有了联系。高职学生踏出校门、走进社会的第一步就与法律有了联系,所以没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是完全无法在社会立足的。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实例,就是由于高职生因为不懂法律,白白付出了汗水,劳动成果却被懂法的人窃取,还有一些高职学生不顾法律,干违法事情而谋取利益,最后毁了前途。这些对众多学生和高职教育的参与者来说都是严厉的警告。在处处讲法的现代社会,往往是缺乏相关法律学习的高职生们吃了苦头。而如果学校在学生学习期间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将有一定的预判和处理能力,就可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本身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应该相应的培养什么,既然学生的发展需要法律知识,学校就应该将其添加进学生培养方案中。

3.国家法治建设所需。

虽然国家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无论是从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看,还是从当前国内发展的需求看,法治建设都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当前很多国家在政治干预、进出口贸易、货币政策上都是从法律的角度与我国进行讨价还价,国内的很多行业也是基于法律进行各项竞争,和谐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也越来越依赖于法律的权威力量,所以国家的法治建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放松的。高职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应该担负起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同的社会责任。从大的方面说,高职生如果在未来从事与高科技领域有关的技术工作,不了解法律知识,就会导致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直接危害国家利益。从小的方面看,高职生在就业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担任重要的管理工作,不注意法律方面的事务,就会影响企业或者单位的利益。从社会风气讲,高职生没有一定的法治素养,在与人交流中或多或少会产生摩擦,给别人以影响,间接地造成对社会风气的危害。广大高职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单纯的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是远远达不到国家长远发展对自己所提出的要求的,至少在法治素养上,还应该努力去提高,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高职学校也应该相应地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合理有效地加强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扮演好学校在国家发展中所充当的角色。

二、加强高职生法律教育对策

1.增强重视程度,添加课程安排。

高职生法律教育的提高首先需要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上文已经充分分析了法律教育的各项重要性,学校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及时将法律教学添加进教学安排,并聘用专业老师或者是有相关研究的学者作为老师。老师在课程的安排上要针对高职生基础薄弱甚至是零的情况,酌情加以简化或者依从由简到难的教学思路。学生从自身的角度也应该把握当前形势,积极参与类似课程的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自身发展做准备。

2.提升教学方式,结合专业培养。

虽然当前有一些高职学校开设了法律课程,但是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不如预期,究其原因,是教学方式未优化,未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比如,给一个土木工程的学生讲刑法就很难达到效果,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是如果改成讲工程经济相关法律,跟专业对口,日后对学生就很有益处。所以老师应该充分把握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多使用实际的案例,把抽象的法条具体化,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当中体会法律的严密和威严。这些精选的实例还可以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3.课内外配合,加强学生理解。

对于法律的深刻理解,单一地通过课堂学习,没有什么基础的高职生很难有所体会。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课外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加强其理论运用能力。可以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进校园来作讲座,或者邀请校友来作相关法律重要性的报告,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劲头和自信。对于授课内容,可以定期举办法律诊所等小活动,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要仔细斟酌,毕竟高职生不同于专业的法学学生,太难太偏的例子对他们难以理解,以后也接触不到,太简单的例子又巩固不了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无论从学生的自身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国家的大方向来看,法律教学对于当前的高职教育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相关人员一定要把握发展趋势,加强相关重视度,及时将工作做到位。从增强重视程度、提升教学方式、结合课内外教学等方面去优化法律教学,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法律教育的教学效益,但是这中间也有不少细节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思考。希望未来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法律素养,为国家的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国维.高等法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办学理念是对教育定位,教育目标思考所形成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简单说是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学院”和“怎样办好学校、学院”这两个根本性问题的全面、准确、深刻的把握和认识。国内外著名大学法学院校都有各自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对学校、学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既是对历史传统和办学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的集中概括。因此,办学理念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对各个法学院校来说,法学教育应如何定位,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法学教育该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以适应地区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切都取决于在法学教育中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办学理念。

然而,部分法学院校忽视了明确办学理念对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轻视了办学理念对于法学教育各方面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从未针对本院校的历史传统、经验、现状以及法学教育发展的情况认真思考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办学理念以统筹全局指导法学教育,甚者只将办学理念当做口号一样,抄袭他人、拿来主义,最终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很多法学院校致力于教学改革本文由收集整理和创新,其实只是热衷于照搬其他国家、地区和院校的课程、教材、授课方式等细枝末节,却从没有考量过这些教育成果所反映出的办学理念。

也许,有人会说,办学理念是很抽象的东西,对具体的法学教育指导作用不大,或者认为,同一个国家、地区所采用的法律相同,那么该国家、地区的法学教育也应相同,有没有各自独特办学理念意义不大。其实,有这种想法还是说明没有对办学理念的决定性作用有足够的认识。本文即以澳门的法学教育为例论述明确办学理念对法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澳门法律的特点

澳门各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的情况与澳门的法律制度密切相关,欲了解法学教育的情况就要从澳门法律的特点入手。

“葡萄牙化”是澳门法律的主要特点。而“葡萄牙化澳门法的形成当然必须追溯到葡萄牙对澳门实施的非法统治”。葡萄牙人于1555--1557年踞居澳门期间,自发成立了内部自治组织议事会,管理葡人社群的各项事务。居澳葡人议事会成立后,依葡萄牙的法律和风俗习惯进行内部自治,维护葡人社群的利益,同时居澳葡人亦遵守中国法律。葡萄牙于1822年在已颁布的第一部宪法中单方面将澳门作为海外属地列入其领土范围,鸦片战争后欲仿效香港模式改变澳门的政治法律地位,但澳门亚马留总督的殖民行动遭到华人的强烈反对,居澳葡人也不予支持。虽然澳门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在国际法上不属于“殖民地”,但是葡萄牙从1849—1976年间却对澳门实行事实上的“殖民统治”。这种事实上的“殖民统治”体现在澳门的法律及司法体系上即:澳门法律体系基本上是由葡萄牙的几部重要大法典组成的,即葡萄牙宪法典、民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典、商法典六大法典,其次,葡萄牙也专为澳门制定了一些法律,如1975年的《澳门保安部队组织法》,1991年的《澳门司法组织纲要》等,再次,澳门立法会也在其设立之后制定了越来越多的各种法律和法规,最后,澳门总督也通过法令、训令及批示等形式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所有这些法律构成了澳门现行法律的基本渊源;如同葡萄牙法没有经过任何的转化程序而被直接强制置入澳门一样,澳门司法体系中的关键——法律人才也是由葡萄牙政府从葡国输入的,葡国政府直接从葡国向澳门输入葡国法官、检察官及律师等;澳门只使用葡文作为官方语言,法律法令均以葡文创制,澳葡政府及其法院当然也都以葡文作为唯一工作语言。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在葡萄牙统治澳门期间,澳门的法律及司法被打上了深深的“葡萄牙化”的烙印。

澳门法律的另一显著特点是正在向“本地化”发展。“澳门法本地化”是1987《中葡联合声明》签署后提出“澳门过渡时期三化”问题之一,具体包括“‘司法制度的本地化’、‘法律条文的本地化’、‘法律语文的本地化’、‘司法官员的本地化’和‘法律在本地民间社会的普及化’等”。至今,“本地化”进程已取得一定成果,如组建了三级法院体系并且本地的终审法院享有终审权、中文被确定为官方语言、原有的适用于澳门的主要葡文法律文本被翻译成中文等;但是,“澳门法本地化”仍然面临许多困难、进展缓慢。

另外,澳门法律先天就与内地、香港及台湾的法律关系密切。首先,“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及澳门(当然也包括香港),都是中国人或以中国人为主的社会,故理论上讲,这几个地区的法律制度当然都应是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其次,澳门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及现代社会生产与生活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要受所处区域内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影响。毫无疑问,澳门与内地、香港、台湾现在和将来都必然会休戚相关,互相影响。法制方面尤其突出,就长久以来的事实看,香港法律实务对澳门法律实务的影响极为广泛。此外,在家庭、婚姻及继承等领域,澳门在相当时期里是以台湾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为参照。不过,自1979年中葡建交以后,尤其是《中葡联合声明》发表以来,澳门已转为以中国内地的法律为参照。

可见,澳门的法律因其主权和治权变动等原因,呈现出“葡萄牙化”、“本地化”及受内地等地区法律影响等特点。

二、澳门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澳门高校法学教育历史有两个重要的年份,分别是1988年和1999年。1988年以前。澳葡当局未在澳门设立专门的法律教育机构,人才培养主要依赖于葡萄牙等国的大学教育。1988年下半年,东亚大学(即澳门大学的前身)开设了法律课程,自此,澳门终于有了自己的法律人才培养机构。1999年澳门回归大陆后,澳门法科院系增多,教育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澳门科技大学、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也开设了法律专业。总体看来,澳门回归至今,虽只逾十年,但法学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从澳门高校毕业的法学人才数目逐年递增,学历层次日益提高。

目前,澳门两所主要的培养法律人才的高校法学院——澳门大学(以下简称澳大)法学院和澳门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澳科大)法学院在学制、课程安排、专业设置、师资、培养目标、生源、授课语言、考试制度等各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不同者居多⑨。总得来说澳大法学院主要提供的是以澳门法律制度为主的课程,辅以少量中国法课程;澳科大主要提供的是以中国法律制度为主的课程,辅以部分澳门法课程。

(一)澳大法学院的概况

如前所述,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澳门长期在葡萄牙的管治之下。1974年之前历届葡国政府都将澳门视为其殖民地或海外省。葡国的法律基本上都适用于澳门,澳门的法官检察官都是由葡国委派的,律师也都是葡国人,因此,那时葡国政府并不感到有在澳门建立高等法律院校的必要。1974年葡国国内发生民主革命,此后的葡国政府对外采取非殖民地化政策。在澳门问题上,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暂时由葡国管治,即主权归中国,治权归澳门。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回归后50年内澳门原有的法律制度基本保持不变。为了培养澳门本地法律人才,使法律制度和运作机制平稳过渡,澳葡政府于1988年在澳门创建高等法学教育,即在当年被澳门政府收购的澳门东亚大学内设立法律课程——葡文教学的法学士课程。1991年澳门政府将东亚大学更名为澳门大学,原来的法律课程也改为澳门大学法学院。

澳大法学院葡文法学士课程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参照葡国大学法学院模式设立的。教员都是葡国人,教材采用葡国法学教科书和资料,主要是葡国科英布拉大学的教材,教学语言为葡文。学生包括懂葡语的华人居民、在澳门生活或工作的葡国人和葡裔居民以及少数来自非洲葡语国家和东帝汶的学生。

葡文法学士学制为5年。课程设置的科目都是必修课,无选修课。除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语言科目外,其余有25门法律科目。像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院校一样,非常重视民法的教学。民法细分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继承和亲属法各学年和学期科目。根据澳门社会的实际情况,葡文法学士课程学生还需修读中文和中国法。授课以教员讲授为主,在课堂上系统讲授法学理论和概念,分析条文和案例。考试包括笔试和口试,偏重考察学生用理论和法律条文解决问题的能力。澳大法学院葡文法学士课程文凭得到葡萄牙的承认,继而也得到欧盟的承认。

澳大葡文法学士的毕业生,特别是懂中葡双语的华人毕业生很多都已经成为了澳门各级法官和检察官、澳门公共行政机关的主管和领导以及法律顾问、华人律师等。从这个角度讲,澳大法学院为澳门主权与治权的平稳过渡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回应澳门社会的呼声,给华人居民开启高等法学教育大门,澳大法学院于1996年开设了中文法学士夜间课程,2000年又开设了中文法学士日间课程。澳门居民中华人占总人口的95%,而澳门的华人居民绝大多数都完全不懂葡语,中文法学士课程的开设,为不懂葡语的华人居民提供了学习澳门法律的机会,打破了只有懂葡语才能学习澳门法律的局面。中文法学士课程教学制度和课程设置以及授课内容基本上是与葡文法学士课程相同。基本教材是葡文法学士课程所用教材和讲义的中译本。即中文法学士仍提供的是以澳门法律制度为主的课程,这与葡文法学士相同,只是授课与学习语言为中文。

总之,澳门大学法学院的学士学位教育采用的是葡萄牙制,学制、课程安排、专业设置、考试制度等沿袭了葡国法学教育的传统,生源主要是澳门本地学生,培养目标是为澳门培养熟悉澳门法律的法律人才。

(二)澳科大法学院的概况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的成立较晚,澳科大法学院建院于2000年,但发展较快,建院十年已具备学士、硕士及博士授权资格。澳科大法学院的教育制度与澳大法学院明显不同:其学士学位课程的安排是参照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教学计划订制而成,法学专业课程中内地法律课程的比重较大,除此之外亦包括澳门法律、葡国法律及当今世界主要法治国家的法律和法学理论,授课方式、考试方式与内地各大高校近似,生源主要是内地学生及部分澳门本地学生,培养目标是于内地、澳门均可从业的法律人才。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澳门高校法学院专业教育的特点是差异性较大,即同一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两所大学的法学院在学制、课程安排、专业设置、师资、培养目标、生源、授课语言、考试制度等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罕见的情况。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于开头部分分析的澳门法律的特点,即“葡萄牙化”与“本地化”及受内地等地区法律影响等并存的情况。显然澳大法学院的办学理念受澳门法律“葡萄牙化”的影响较重,这与其发展历史有关,澳大法学院建于葡萄牙管治时期,其培养目标是为澳门培养熟悉澳门法律的法律人才,而澳门法律基本照搬葡国法律,带有浓郁的“葡萄牙化”色彩,因此澳大的法学教育也沿袭了葡国大学的法学教育传统。而澳科大法学院建于澳门回归之后,其第一任院长是曾担任港澳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萧蔚云教授,可以说澳科大法学院坚持澳门法律应“本地化”的观点,持澳门的法学教育应“本地化”及加强与内地联系的办学理念,与内地的法学院联系较密切,采用内地法学的教育模式,同时兼顾澳门本地需要,更关注澳门法律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书法艺术;品德;情操;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艺术最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魅力。我国近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曾说过:“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书法教学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受到美的熏陶,文化知识和文化素质得到丰富与提高,书写技能和审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也符合中南分校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夯实“一口话、一笔字、一手文章”三项基本功。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书法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在书法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就是其中之一。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并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精神。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文字,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逐渐形成,从书体的基本笔法到结构和章法的特点,使书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现如今人们都喜欢在家中挂一幅书画作品以增加文化氛围,这不仅是装饰,也体现个人的品位,同时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书法旁及文学、绘画、哲学、美学、音乐和舞蹈等。寓传统文化教育、德育于书法教学之中,对陶冶大学生的精神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书法十分独特,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体,字的笔画本身就是美的造型。书法欣赏与教学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还能增长知识,培养艺术修养,这正符合了国家对美育所提出的要求。学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他还说:“我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所以,书法是一种静态的表现艺术,它的美在于整体和谐。它既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又是诗意化的线条;它借助于汉字形体的结构,充分发挥毛笔的特殊性,通过抽象的点画线条的流畅转折、收擒纵放等造型运动,将主观的情绪、情感、理想等心灵物象集中、提炼,转化为“有意味的形式”,从而给人以精神上的美的影响。

二、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书法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学习书法就是学格调、学境界、练修养、练气质。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例如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在路上看见一老妇卖折扇,却无人问津,于是在扇子上题诗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结果扇子一抢而空。王羲之善良的品格同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一同流传千古。再如柳公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落笔清朗雄秀,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与颜真卿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柳公权除了以书法成就名传千古之外,其“心正则笔正”的“笔谏”也被世人传为佳话。因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喻政,劝其“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一方面说明柳公权面对书法创作的态度,一方面也巧妙地借用人品不高,则落墨无法的书法艺术的精神进谏。从此“心正笔正”之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学书道德标准之一。还有颜真卿忠直刚烈,郑板桥体察民情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芒。历史上也有一些人,字虽写得不错,但人品不佳,人们厌其人,而恶其字,最终人书俱废。在书法教学中,通过讲述这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和坚强的意志,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这些精辟之论,都充分指明了研究任何学问都需要日积月累,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长期坚持练习书法需要有一定的毅力,就一个字而言,从学碑帖的形似到神似,必须经过艰苦的训练,投入许多的精力。只有从一点一滴学起,由笔画到结构再到章法,先临摹后创作,循序渐进,广取博收,记之于心,熟之于手,达到心手相应,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学习、做事容易分神,如果忽视培养他们的专注精神,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因此,在书法教学的实践中,老师要阐明学习书法并无捷径可言,并注重培养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练字可以使学生进入相对静止状态,要想练好字必须心静气和,不受外界干扰,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老师应因势利导,有意识地强调“身正、臂开、足安、全神聚毫端”,使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能端正姿势,端坐其中,注目凝神。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对于其他方面的学习同样能形成锲而不舍、专心致志的习惯。事实证明,学生最缺少的韧劲与耐力,恰好可通过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来获得,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久而久之自觉养成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严谨认真、不怕困难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大学的课程中开设书法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是非常必要的,书法教学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沈尹默主编.书法论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2]金学智主编.书法美学谈[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

[3]姜澄清主编.书法文化丛谈[M]. 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abstract】the chinese characters is a china 5,000 year carry of culture body, have a very strong society, is also a dissemination the tool of civilization information.and the calligraphy art be the heritage cultural of our country, contain big race culture and deep ethos, infection generation again generation person.the passion motherland writing develop good of write habit, have well-trained of write technical ability, also first step of the calligraphy appreciate ability;be citizen in modern china should have of basic cultivated manners.

【key words】calligraphy education;appreciate beauty cultivated manners;cultural cultivated manners;create cultivated manners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

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Abstract】The Chinese characters is a China 5,000 year carry of culture body, have a very strong society, is also a dissemination the tool of civilization information.And the calligraphy art be the heritage cultural of our country, contain big race culture and deep ethos, infection generation again generation person.The passion motherland writing develop good of write habit, have well-trained of write technical ability, also first step of the calligraphy appreciate ability;BE citizen in modern China should have of basic cultivated manners.

【Key words】Calligraphy education;Appreciate beauty cultivated manners;Cultural cultivated manners;Create cultivated manners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

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9篇

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创造素养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也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而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热爱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1990年国家教育公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的通知》,指出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训练之一,搞好书法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着主要作用。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随着电脑的普及,有些人误认为书法不重要了。因而没有必要花功夫去练字,不少青少年的字书写的乱七八糟没法阅读。其实书法除了实用性之外,还有艺术性的一面,其本身就是科学与艺术的一种完美结合。书法的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中国汉字是逅形文字,每个不同的字都有独特的“形”,要把字写得美观,除了了解汉字的一些基本构字规律外,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如笔画的长短、细块的大小、结构的疏密、形体的斜正和体势的收放等、书写前必须静观细察、把握机理、妥善安置、这个处置过程就是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字写得端正、整洁美观,就会产生赏心悦目的效果。韩盼山教授在《书法基本教育》书中说:“书法艺术教育重要在教育,书法艺术本质则是一种媒介或手段,意在通过它使受教育者得到审美享受,提高审美境界,陶冶性惰,净化心灵”。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语文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书法教育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学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汉字,也有助于传播文化知识。

3.书法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0篇

一、示范的特殊功能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必须通过“信息”的传导才能进行。体育教学中的“信息”传导主要表现在示范。因此,示范必须讲究其效果,否则会使得其反。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是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于示范的问题在很久就有专家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得出:在某种条件下,示范比其他方法更能够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示范的有效性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示范者自身的某些特征、示范的准确性、何时给予示范等等。

1、示范者是谁是示范有效性的因素。示范者有两种,一是教师的示范,二是学生的示范。一般情况下的学生都有从师性,同样条件下,老师的示范效果要比学生的示范效果要好。因为学生相信老师的技能是高的,而对学生的示范存在怀疑。所以在示范教学一般是由老师来承担这一责任。

2、示范的效果主要视示范者的熟练程度。曾有研究比较熟练的示范者与不熟练的示范者的示范效果,发现当观察熟练的教师的示范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当然,也就是说,无论是何种身份的示范者,对技能学习的影响都要视示范者的技能水平而定。在体育教学中熟练的示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往往能够引起学生们对其示范更多的关注,进而有可能影响着从示范中所获取的信息;熟练的示范还可能促进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渴望达到“优美”示范的那种技术水平。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让其他同学进行不熟练的技术动作示范一般达不到教师示范的效果。

二、科学有效示范的策略

1、示范要准确。

正如上面的教学片段,老师投中篮后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所以,“准确”是学生观察的重点,也是示范实用性标志之一。示范的准确性是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直接决定因素,这在任何体育项目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

2、同一示范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而让学生有重点的观察。

并非准确的示范达到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唯一指标。

笔者认为同一个完美准确的示范可能因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功能,所以示范还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而设,教学目标不同,示范的功能也发生了转移。以前滚翻为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老师做的标准动作都是一样的,但不同的阶段,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不同的。如在泛化阶段,要求不粗略掌握动作,只要求学生能团身蹬地翻转就可以了;而在巩固与提高的阶段时,在学生观察的重点是动作的精细程度,如翻转的姿态、翻转时腿要有一种伸直的过程等。而在自动化阶段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动作的节奏与连贯性。

3、注意示范进机的把握。

示范时机存在多样化,时机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所以老师要根据示范的目的而选择合适的时机。大多数老师仅在新授内容前面做一次示范,在学习练习的间隙不再用有利时机再次进行示范,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示范的时机大致可分为二种:一种可能是在学生在练习之前给予示范,使其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第二种是先让学习者根据某种简单的言语讲解进行尝试错误的练习,然后给予示范,其目的是先让学习者形成初步的协调能力。无论示范的时候在什么时候,主要还在于技术动作的结构和学生的理解程度,经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进行练习之前让学生观察示范动作,这是一种较好的运动技能学习方式。在提倡探究学习的新课改时期,第二种示范时机也大有研究之处,虽然在教学中多走一些弯路,但学生能亲身体会到运动技术是自己努力得到,记忆更加深刻。所以,第一种示范时机与第二种示范时机相结合运用为好。

4、示范要与讲解相配合。

讲解、示范二者的结合可以加强两种信号系统的协调活动,有利于准确的、稳定的动作表象形成。如何结合则要视具体的技术动作学习内容而定。如果强调技术动作的结构及其活动方式,则应以示范为主,讲解为辅,讲解时提示观察要点。如,体操的一些杠上动作的练习,如果强调学习运动技术的法则与原理,则应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以示范印证讲解。再如,足球“香蕉”球的踢法,则多以示范为主,以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为主,以讲解为辅。

5、示范要根据体育项目的需要而定。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1篇

教师如何做到“言传身教”,怎样使书法教育很好的得到体现,怎样对学生进行书法艺术审美教学,便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可见,想要学书法有成,必须从小开始,终身锲而不舍,刻苦训练。同时学校推行书法艺术教育,也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评价多元化机制的重要体现,也是因材教育的要求,是提高国民书法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良好的历史环境、人文环境、地域环境

1.中国书法其实质是实用———审美功能的转换。“书法”,在《现代汉语·辞海》中的解释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用特制毛笔写汉字的艺术。而“写”是: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写字”的含义也就是指为某种实际的需要而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书法”与“写字”的关系也就形成了很明显不同的两个概念:从狭义上分,“书法”指的是艺术,而“写字”是一种实用的需要行为;从广义的角度看,“书法”是写字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属于“写字”的范畴,是从汉字的实用书写中逐步演化、发展起来并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再不受汉字内容(即实用性)的制约,也不对固定的客观事物作直观的再现,而是成为书作者凭借自身的功底和学识修养等因素,以汉字为基、抒发性情和对世界事物的感受遐想载体,通过点、画、线的造型、结构安排的变化以及谋篇布局的匠心运用,使欣赏者读时如入其境,产生联想,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和享受,更属于审美的范畴。

2.学习书法艺术有着和谐的人文环境。我们要求的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拥有一手秀丽有佳或者让人回味的书法字体,何尝不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门面”,更何况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丰富人的审美情趣、净化人的心灵、磨砺人的意品、端正人的品德操守,激发人们去追求一种更新更好更美的生活热望,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人格力量。柳公权笔谏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历史上有很多的例子都在表明着人品与书品的关系问题。宋代的秦桧,本是一朝宰相,书法更是有突出的造诣,我们所常用的宋体字就是他所发明,但只因其品行恶劣而使人唾骂之。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书写的“还我河山”条幅,在外来势力入侵时,人人摹写悬挂,成为激励民族气节和抗战决心的最好教材。唐代由盛向衰转折时的一代忠臣颜真卿,更是从其书品可以读出人品,从人品可以映射书品。从他奋笔疾书的《祭侄文稿》一文,便可见他不畏奸相杨国忠的陷害,与判贼李希烈誓死抗争的民族爱国精神。其例种种,无不昭示着中华儿女注重修身养性的美德。

3.中国书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并在现今有着交融的趋势。中国南贴北碑的书法历史,有着突出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地域特征,有着广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供我们学习的精华积淀。随着近现代的发展,书法艺术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呈现出南北融合的趋势,异彩纷呈的前景,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看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状况,实行书法普及教育势在必行

现在社会风气浮躁,国人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越来越处于偏激化、边缘化、功利化的气候造成了书法艺术功能下行。林散之在世的时候,他经常写纸条(因为他耳朵听不见,交流时就写纸条),其中有一张纸条就讲,“当今时代社会风气不正,一切不与人争,只与古人争一地位”。那个时候他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社会风气就可想而知了。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2篇

前车之鉴――强化学生法制教育意识。小学生法制教育不同于成人法制教育,这是由其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从青少年的认识能力出发,将理性教育与形象教育相结合。在法律知识传授过程中,尽可能地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通过典型案例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违法事件及犯罪成因的剖析,让学生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将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进入社会大课堂,吸收社会营养,将法律启蒙教育与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法制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2003年5月12日中午,固原市原州县某中学初三(2)班的学生小勇因嫉妒品学兼优的学生董某,又曾与董某因琐事闹矛盾,就在集市上买了毒药,趁夜间休息时在宿舍将一小袋毒药全部投进了董某的凉面里,导致董某和另一个同学陷入昏迷,最后死亡。然而小勇亲眼看着董某和李某吃下毒面,又亲眼看着两人死亡,却没有一点惊慌,紧张之色。因犯罪后的小勇法律意识淡薄,根本不知道投毒行为的严重后果,竟然说过两天他还要回学校考试。然而,等待他的只有法律的制裁。

吉林省两名未成年人一日清晨从游戏机室出来后为找点刺激,竟将一名50多岁的乞丐“折磨”得奄奄一息,方才心满意足地离去。乞丐经抢救无效死亡,两名少年被刑事拘留。

辉南县有一个13岁少年韩某,因父母离异,从7岁开始和爷爷生活。他的邻居是一位88岁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见他十分可怜,经常买水果给他吃,还经常给他零花钱,视他如亲孙子一般。然而,某日韩某见老奶奶在数钱时,便生杀心。找了一根绳子将老奶奶勒死,并将尸体拖到院内的水缸中,用棉被盖上,携钱逃走了。事发后被刑事拘留。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体育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0-013.9]

1.前言

纵观人的整个学习生涯,小学阶段的学习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行为等为以后的学习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而在小学学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极其重要的课程——体育课,就是一例。在当前推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树立“以人为本,健康教育第一”的教育观念,逐渐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目标、任务、过程和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提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过程就成了当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对人学习生涯影响最大的小学教育的体育教育课程也就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那么更好的对小学体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被提上日程。

2.分层教学法的含义

目前,对分层教学法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曲宗湖在1999年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的概念,即分层递进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分组教学,其特点就是把技术水平接近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层次组成小组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办法帮助下层学生向上层学生靠拢,上层学生更加优化,使各层面学生共同进步[1]。这是对分层教学法的比较早的定义。又有学者将分层教学法定义为,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能力层次把学生分出不同的组别,并加以区别对待,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2]。

也有学者将分层教学法定义为,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教学总体目标,将不同的教学对象,按要求分组教学,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在这其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注重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关联[3]。

而本论文认为分层教学法,是根据课程的需要所要达到的整体的教学目标,将同一个教学班中有较大差异的教学对象,根据相关的影响因素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并对每个教学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在小的教学周期内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他们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每个教学层次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最终使全部的教学层次都能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的分层原则

根据传统的教学法的教学程序,提出了分层教学法的教学程序的六个步骤,即教师讲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讲解学习内容、教师示范学习内容、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进行总结,从而制定出分层教学的分层原则。

3.1 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原则

体育活动本身是一个体力与脑力综合活动的过程,它需要多种练习的整合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而在体育课中,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有差异,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运动能力较强,在体育课上表现得较为自信,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运动能力较差,在完成体育项目时总是表现得很吃力,在体育课上很容易失去对体育的兴趣。要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对其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把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评作为体育教学的分层原则。

3.2 学生兴趣差异原则

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做事成功的先前条件之一,一个人的兴趣表现在外部事物上可以称之为个体心理倾向,要使体育课能较好的进行,让学生学有所获,在体育课上教师教学时就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即学生的个体表现于外在的心理倾向,而且还要针对某些学生对体育兴趣淡薄的和没有兴趣的,教师要培养其兴趣,这也是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时重要原则的体现之一。

3.3 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原则

教师根据学期设计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并且把这些教学目标细化为若干个小目标,如基本目标、中等目标和发展目标等,并将这些目标根据情况运用到体育课中,以此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4.分层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中运用的优点

4.1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这是分层教学法运用到小学体育课程中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运用分层教学法将小学生按照年龄、身体状况、身高进行分层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形成,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基础和为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作铺垫。

4.2 符合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

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教师面临的对象相对较特殊,因为小学生比较容易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小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体育认识、体育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都相比其他年龄阶段的较差,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法时,必须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学有所得,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

4.3 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注意力和兴趣有很大差异,在体育课上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直是小学教师们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之一,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到小学体育课中,把注意力和兴趣爱好相似的同学被分到一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小结

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要始终以健康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育技能的形成为目标,让小学生从小喜欢体育,培养对体育的爱好,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体魄的形成,切不可为了目标而无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和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体育课中要求教师细致入微的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实际,课上教师要多用激励的语言,以鼓励为主,课后教师要善于对学生和自身的教学进行总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让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优化教育过程,做到“各得其所”,从而达到师生喜悦,生生喜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俊平.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体育科研;2002;01

[2]任莲香.高校新生体育课分层教学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

[3]刘朝建.体育课分层法教学初探[J]安徽体育科技;2000;02

[4]叶东惠.高校体育课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J]中国学校体育;1999;03

[5]孔宜玲.新课标下“分层教学”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6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4篇

摘 要 教育事业在我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样体育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项目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好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拥有更强壮的身体,为,许多学校在教学中进行了创新,比赛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性教学法逐渐走入了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比赛教学法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在游戏中教会学生的体育知识,磨练学生的个人品格;运用游戏,增强学生的体质的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比赛教学法也就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在自由的环境下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比赛教学法引入课堂,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 比赛教学法 小学生 体育教学

一、引言

“比赛法”就是安排一些体育比赛来放松学生的身心。比如老师会使用分组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组合,采用以组为单位进行对抗,赢得一组有分数奖励,输的一组进行才艺表演,然后在学期末进行分数汇总,对于分数排名靠前的前三组进行奖励。老师对于比赛法的应用,不仅检测了学生学习和身体素质,同时通过教学比赛考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并且从中发现不足,及时地做出改变;除此之外,课堂采用“比赛法”进行教学,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迎合了小孩子们年少时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更能在欢声笑语中锻炼孩子的身体。

二、普通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状

体育教学工作已开展了很多年,很多普通小学已经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体育教学方式。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老师不仅仅满足于既定的体育教学模式,积极地进行创新,这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法、教师诱导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比赛教学法、赏识教学法、领会教学法等。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为我们传统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大大拓宽了老师教学的范围,例如老师在课上做示范,学生跟随老师步伐进行模仿,然后课外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再去进行探究,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给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只是机械教学的不足。另一种可以称为“放羊式”教学方法,也就是说上课后老师只指定这节课是什么训练项目,然后讲完后学生自由进行训练和玩耍,完全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由自在地进行体育项目的锻炼。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体系一直在不断改变,小学体育课程也向着多样化和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用最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得到最大的提高。

三、“比赛法”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增添课堂的趣味性

“比赛法”的应用是为了更好地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将学生分成两组或者更多的小组,分组的方式不限,通过比赛决定最终是哪组同学获胜。由于每个少年都喜欢争强好胜,希望在体育的舞台展现自己的魅力。因此在这种心里的作用下,每个少年都为了自己和团队的荣誉而战,从而发奋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伙伴们具有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很自然地让大家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正是有了这种竞争的意识,学生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更加认真,对待学习拥有了更多的积极性;大家努力拼搏,在体育比赛中全力以赴,为个人为集体而战。同时也是由于引进了“比赛法”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会仅仅局限在一种体育学习方式上,为了使自己表现的更出色,使团队更加优秀,学生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学习新的方法和知识,这样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从而更全面地发展自己。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里素质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小学生要从小注重心里的培养,拥有一个良好的心里素质,以便今后可以面对更多的挑战。所以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引进“比赛教学法”,首先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对待成功和失败有很好的心里素质和承受能力,教会孩子要胜不骄、败不馁。对于孩子我们老师和家长要告诉他比赛输赢并不是比赛的全部,重要的是整个比赛的过程。对于孩子因为比赛而出现的一些心理变化,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地进行适当的引导,及时地做出措施,并且对照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来反思和发现所用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时地进行修改和调整,使整个比赛方式更为合理,更加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考虑。因此,比赛法对学生的心里素质和应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老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运用此法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运动是一种团体运动,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一起完成。我们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比赛法进行教学,能够大大让体会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教育学生对于集体的事情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告诉学生什么是“团结就是胜利”,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小学教育中注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告诉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更重要的是为了捍卫集体的荣誉。久而久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精神就慢慢得到了升华,使自己更加奋发图强,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奋斗。也可以换句话说,我们采用“比赛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土壤,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教育上的创新。

(四)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规则意识

我们在小学体育课上采用“比赛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例如,很多小学体育课老师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规则来进行锻炼和游戏,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同学进行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小孩就会有意识注意自己的行为,严格按照规则去做,从小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 胡永南,刘海元,袁海龙.试论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分类及其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幼儿时期 家庭教育 情商教育 学前教育 科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35-02

谈起幼儿教育,大家并不陌生,幼儿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科学,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通过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心理环境,支持和引导儿童的经验建构,提高其科学能力,培养其科学探究习惯。

一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70%的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以下方面的表现优势:天然的早期化、巨大的感染性、强烈的针对性、间接的传递性。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得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

二 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六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躁、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将很难把握未来遇到的各种挑战和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 学前教育的方法

1.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很大,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认识具体形象、模仿性强、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化,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

2.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说,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结合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发幼儿的智力: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提高幼儿记忆力;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鼓励幼儿的创造力。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

3.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婉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又可以使人潸然泪下。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

4.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第一,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第二,榜样激励。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视,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的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第三,科学引导。幼儿教育中常有这种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言传身教。幼儿的思想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五,强化巩固。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进行个别帮助。检查中为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并能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的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我认为,只要做到家园共育,付出我们的努力和心血,付出我们的关爱,任何孩子都会成功而自信的走向未来的第一步——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