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

股票投资笔记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1篇

他出身草莽,初涉股市。却屡战屡败;他不气馁,精研大师理论,琢磨基金选股过程;在泡沫市中,他因滞留而遭重创,复失意科技股;死生之后,他终于涅磐成凤。印证了彼得・林奇的选股定律。建仓熊市谷底,斩获于牛市;复绝不恋战。仿巴菲特,清仓泡沫市;他知行合一,谱写出由散户到投资圣手的长歌

初涉股市时,我所知道的,只是买进好公司股票并持有,并相信公司发展,必将带动相应股票的升值。而这一道理,却成为我10年投资之路的主流思维。

出师不利

1997年初入市时,由于缺乏股票投资的基本知识和经验,屡战屡败。后来,在热心朋友的帮助下,每天在收市后,我都到证券营业部中户室去看分析评论,并买了些书籍,认真学习,逐步学会了分析市盈率、市净率等各种财务指标,并能够运用K线图等一系列技术分析方法。年底,我精选了包括金花股份在内的数只绩优股,构建了投资组合。

当时,金花股份招股说明书宣称,其募股资金投入金花药业基地的技改项目后,1997年主营收入为1亿元,1999年预计达到7亿元,2000年预计将达40亿元,我因此判断,该股具有极大的投资价值。1998年,在我的组合中,金花股份果然大幅盈利,其余几只股票或微利或亏损,但整个投资账户还是盈利的。

但1999年上半年年报公布后,金花股份上年度主营收入仅1.47亿,远不如预期,其他几只股票的每股收益,也都没达到公司募资时的预测。当时股市正不断下跌,我的投资账户盈利不断缩水,只能采取一个办法一一账户止损,即卖出所有的投资,重新开始。清仓后,我一年多的投资盈利约13%。之后的事实是,金花股份2000年主营收入为1.3亿元,2005年亏损,从我卖出的位置算起股价最低下跌90%。

投资笔记

我开始认识到,公司盈利预测取决于你的分析,而不是公司的信口开河。但当时我确实找不到更好的投资分析方法,在迷茫时退出,是明智的。

转战封基

1999年5.19行情开始时,盯着每天大幅上涨的股市,在巨大的踏空(即对于持续上涨的股票,因为期待它会回调再买人,而错过了较好的买入时机)压力下,我想起了1998年发行的封闭式基金,连忙查看了所有基金行情,发现1998年基金刚发行时的高度溢价,正在逐渐消失;当时净值增长最快的基金安信,溢价也仅为4%。

当时基金还有个优势,即政策允许配售部分新股给基金。我当时估算,这块天上馅饼,大约能给基金带来近20%的年收益。于是我以70%的资金买进基金安信,30%买进基金普惠。持有到2000年底,获利超过55%。

投资笔记

在整个牛市中,我安心且清闲地持有基金,但并没有放弃对股票的研究。其问,我仔细研读一些国外投资大师的投资理论;同时,对大多数基金的重仓股进行分析、不断研究基金的投资过程,这为我之后的成功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被泡沫重创

2001年,我继续持有基金。股市继续演绎着牛市的辉煌,6月份上证指数涨到2245点,任何股票沾资产重组题材,就能暴涨。新股以40倍市盈率发行,上市当天就涨一倍,有炒家接手,又炒高一倍。证券公司人满为患。整个社会,都沉浸在炒股赚钱的神话中。吴敬琏的股市泡沫论,被一致指责。我虽然看出股市泡沫严重,但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坚持既定的长期投资策略,没有卖出投资。

7月份的暴跌使我惊醒,1个月上证指数暴跌13%。我忍痛在8月卖出了全部基金,利润从将近20%,回缩到5.4%。

投资笔记

不管如何看好经济,平均80倍的市盈率,已经严重透支未来收益;市场一反转,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可收拾。

涅磐熊市

2001年下半年,长达4年的熊市开始。我开始进一步潜心钻研价值投资理论,并认识到,买进一只股票,就是买进一项经营性资产,股价则取决于这项经营性资产的盈利能力。只有公司获得利润,且利润高于安全的固定收益类投资(比如国债)所得,股票才有投资价值。

这段时期,我在股票的定量分析上颇有收获。假定5年期国债的年收益为4%,则股票收益应至少不低于4%,假若每股收益0.6元,股价定位不高于15元,才是合理的。用15元除以0.6元得到25,得到市盈率,即每股市价对应每股收益的倍数。

上市公司经营情况会变动,股票每股收益也变动。市场对上市公司未来盈利变动的预期不同,可能造成同一时期股价定位不同,不同股票间市盈率差别很大。如果市场预计公司未来收益将增长,股价也会提前上涨,反之,股价将回落。

在牛市中,人们投资信心倍增,股价持续上扬,市场平均市盈率不断上升;熊市中,恐慌心理导致股价持续下跌,市盈率也不断下降。在2001年的牛市高峰处,市场平均市盈率高达80倍,到2005年熊市末期,平均市盈率降到了13倍。万变不离其宗,市场总是围绕着市盈率巨幅波动。

我通过研究评估股票的市盈率定位,总结出一条规律,即公司利润增长率等于其股票的市盈率时,该股票就具有投资价值。2004年,读完《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后,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股票市盈率的定位,和林奇在书中所谈到的市盈率定位完全一样。这本难得的经典著作,完善了我的投资,也坚定了我对自身股票分析能力的信心。

投资笔记

市场总是围绕着市盈率巨幅波动。当公司利润增长率等于其股票的市盈率时,该股票才具有投资价值。

失意科技股

2002年6月,我发现深市B股有不少绩优股票,且市盈率极低。我立即兑换了一些港币,开立了B股账户,选择了万科B、晨鸣B、粤照明B。查阅这几只股票的历史经营数据后,我发现它们都有5年以上的稳定经营史,净利润增长稳定,说明这几家公司是值得信赖的;按现价折算,其市盈率都低于13倍,非常具有投资价值。

在这几只股票大幅盈利后,我又被京东方B的猛烈涨幅及其主营产品――液晶显示屏的美好前景吸引了。我忘记了科技股的高风险,轻率地把资金转移到该股,然而液晶显示屏大幅降价,京东方股价应声大跌,我被迫卖出。在该股的亏损,吃掉了我之前在B股的一半盈利。2004年8月,失意的我,带着投资B股2年所获得的约20%利润离开,并在笔记本上重重记下一笔:“巴菲特都不敢投资科技股,我凭什么?”

投资笔记

有本投资经典说:股票很少从过度升值转为价格适中,它们总是从非常昂贵变为非常廉价。我一度忘记了股神巴菲特的两条忠告:第一条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是牢牢记住第一条。在被市场打过耳光后,

我记住了。

建仓谷底

2004年下半年,我又把目光投向A股市场。当时,不少股票都跌破了投资价值点。封闭式基金全部大幅折价,10月份的折价率高达35%左右。我开始部分建仓封基,11月又部分建仓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之后,银行股随大势继续下跌,封基的折价率继续上升,到2005年一度高达48%。2004年,成为我自1998年以来的唯一亏损年度,全年账户资产约下跌9%。

然而我坚信,中国经济正高速增长,股市不可能超长期背离宏观经济,市场长期下跌,已经使股票投资价值开始显现,牛市离我们不远了。基金全部持有非常便宜的绩优蓝筹股,却以极高的折价卖给你,你怕什么?浦发银行1999年上市以来,年增长率均高于20%,花旗银行入股后,增长率更是加速;民生银行2000年上市以来,年增长率均高于30%,这两只股票按我的买价算,市盈率仅15倍,真是太便宜了!

2005年上半年,股市继续毫无理智地下跌。财经网站的论坛里,现金为王的观点盛行,任何看好的观点都遭到批评。我账户里的剩余资金,全部买了高度折价的封基,并在亲友之间游说:股市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投资机遇!

投资笔记

当所有人都离开市场的时候,就是你进入的时候了。奇怪的是,历史总是在重演,却只有少数人能抓住机会。

收获牛市

在亲友们的支持下,我的私募基金账户增加到5个。我只做长线投资,在初期制定战略方向和投资组合后,只需花少量时间跟踪分析,或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些许品种更换。我通常根据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股票,或是投资封基。兼顾成长与价值,按照市盈率低于成长率的投资原则,我选择的股票有: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大商股份、苏宁电器、长江电力、格力电器、外运发展、龙溪股份、新兴铸管等(封闭式基金的操作见本刊2006年第11期《年收益率36%:我的封基操盘实录》)。

2005年下半年,伟大的牛市终于开始。我精选成长性品种、长线投资的策略,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06年12月底,除了一个账户因投资人需要用钱、提前退出外,其余账户收益率全部超过170%,也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其中一个激进化操作、集中持有5只高成长股的账户,收益率达到287%。

投资笔记

两年时间能够有如此高收益率,在我预料之外。除行情罕见、选股没有失误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不贪心,很少想到过要高价抛出,低位买回来赚取差价。我认为,妄图赚差价是贪心。贪心的投资者在赚到一些钱后,就会卖股票,等更低的价格买回来,结果常常没有机会再买回来。

远离泡沫

2006年12月,在银行股的狂拉之下,上证指数一个月暴涨27%,突破了2600点。很多基金重仓股市盈率超过50倍,工商银行市值位列全球银行第二,股市泡沫已经开始出现。

面对如此多的理财账户,我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仔细思考后,我决定:在元旦前后,分别对所有的账户清仓,至少在下一个价值投资点出现之前,不再投资股票。按照我的价值观,这个市场中值得投资的股票已经很稀少了,不敢让客户账户在我手中承受太大的系统性风险。

元旦后,绩优成长股上涨速度大大减缓,市场资金开始追逐垃圾股,许多垃圾股在一两个月就上涨一倍以上,我不为所动。股票价格已经太高了,即使经济再发展几年,人们从上市公司得到的利润依然少得可怜。在赚钱效应驱使下,现在人们购买股票,并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以更高价格卖给别人而获利。在社会资金的不断涌入之下,股市越涨越高,已经演变成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去接最后一棒。市场从投资阶段进入疯狂投机阶段。

春节前后,我的个人账户开始逐步减仓,到本文发稿日――2007年4月13日,上证指数收盘3518点,我已经不再持有A股和股票基金了。我离开了A股市场,到别的市场寻找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如果不能找到,我宁愿购买短期国债或货币基金。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2篇

我一直买股票,对很多人来说,今年真是惨不忍睹!全球经济低迷、股市大跌。但我的股票依然获利20%以上。能在低迷行情中,还有如此亮眼的获利,并非凭空而来,也一样靠的是我多年来所做的“赚钱笔记”。

翻开笔记,找出今年3月24日当天自己的判断依据,里头记录我所归纳的操作守则:“大家都知道的利多不是利多;预期中的利多到期就是利多出尽;高档时的上影线黑K为吊人线;头部一天底部百日;量价同时到底;第三个缺口为竭尽缺口。”

由于不断地做笔记,并且把笔记的内容记得烂熟,因此我很清楚笔记中的要点,在开盘前半小时,几乎就能确定当天的盘势符合笔记本上所写的条件,从而把股票全部出清。那次我的股票就赚了30%。

翻开我的“赚钱笔记”的内页,其中记录了投资理财名家,如巴菲特、索罗斯、杰西李佛摩等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同时,笔记内容也包括了我自己一些理财方面得与失的经验教训。例如,今年7月,我就没有严守笔记中“投机股票,已有10%涨幅时,就不该加码”的纪律,因此损失了10%。在这天的笔记中,我写道:“当类股都走弱时,个股无法单独走强,应及早出脱——宁可做胆小的羚羊。”

现在,每次和朋友们聚会,自然都离不开谈些理财话题,我开口就是名言,什么“做股票不研究个股,等于打牌不看牌”、“买股票像养孩子,别生太多让自己手忙脚乱”、“不熟悉的股票胜算不高,找不到好的股票,尽管把钱放在银行”、“空头市场把它当冬天来寒流一样正常,只要做好准备即可”……朋友们都把我当成专家一样,其实这些都是我平时从报纸书籍杂志等各处听来的,但我都记在笔记本里,并时时刻刻放在心上。

现在,不论看电视、看书、杂志或是和人聊天听演讲,一旦听到任何值得记下来的信息,我一定不会放过。除了专业的理财知识,我的“赚钱笔记”里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

前几天七夕,铺天盖地全是诱人消费的广告,公司刚好发了一笔奖金,我忽然萌生了利用节日发次小财的想法。到哪里进货,又便宜,又有特色呢?印象中,隐约记得报纸上曾介绍过一家特色礼品店,新开不久,其中一款“爱人的呼吸”项链,让人耳目一新,只是具置、联系方式早就忘了个一干二净。掏出随身携带的“赚钱笔记本”,不仅找到了需要的店址,从笔记中还发现了一条让我兴奋的记录:北城天街,一到晚上9点,就成了不少白领兼职练摊的场所,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嘿嘿,这下连去哪里“发财”的地方也找到了。下班后去进货,晚饭后去摆摊,短短3天时间,赚了900多元,比我3天的工资还要高。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3篇

对许多投资人来说,2008年是惨不忍睹的一年!全球景气低迷、股市大跌,在空头市场,每次大跌都使得荷包大幅缩水。投资人摊开成绩单,总不禁叹气。

然而,一种市场两样情。

如此大坏的熊市行情,投资人哀鸿遍野,但对于在投资市场打滚近20年的韦国望(化名)来说,2008年股市惨跌,他的总资产不但没有损失,获利还高达50%以上,成为不折不扣的赢家。

低迷市道成绩亮眼

自从2007年四季度以来,全球股市急转直下,要在基金投资上获利并不容易,但是韦国望成功逃过了一波既广且深的严重股灾。“陆陆续续,我把手中持有的台股基金获利赎回,转进债券型基金避风头。到2008年年头的时候,手中持有的部分已经完全转到债券型基金了。”基金转换的动作让他不仅保住了过去几年的获利,而且还在此基础之上,获得了超过10%的盈利。“回头再看,如果当时没有赎回转换,现在那些基金至少跌掉了25%以上。”

2008年5月上旬,台股市场弥漫着对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后的乐观期待心理,加权指数也在高档稳稳盘整,一副蓄势待发的模样。然而,书国望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开盘前半小时,把股票全部出清。让旁人大跌眼镜的是,不仅如此,韦国望还在台湾的股指期货市场逆势而行,加入空头一方。接下来,当大多数人真正感受到了熊市巨大冲击的时候,韦国望却大赚了一笔。

另外,再加上在一些个股上的短线操作,在整个2008年大熊市中,韦国望交出了获利超过50%的不凡成绩。然而,如此亮眼的获利,并非凭空而来。

为什么可以在一片套牢声中“幸免于难”?韦国望从厚厚的笔记堆中,抽出一本外人看来只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对他而言却是弥足珍贵的《K线笔记》。这本累积了15年投资精华的笔记本,就是让韦国望逆市当赢家的“赚钱用功法”。

笔记得出正确判断

韦国望翻开厚厚一迭,他多年来坚持不懈所做的阅读和投资经验笔记,找出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的开市第一天,即3月24日当天自己的判断依据,里头记录他所归纳的操作守则:“大家都知道的利多不是利多,预期中的利多到期就是利多出尽,高档时的上影线黑K为吊入线。头部一天底部百日,量价同时到底,第三个缺口为竭尽缺口。”

韦国望发现台股指数月KD有纠结向下的迹象,更明确的是,在指数冲高之际,量能并未同步搭配,“这就是量价背离吧”!以投资方法主导操作策略的韦国望,几乎就已确定当天的盘势符合笔记本上所写的条件,决定不理会市场乐观气氛,依循操作准则,由多转空。

而能做出调整基金品种的关键决定,则是因为韦国望深刻记得,在自己的笔记中,他曾经写过这么两句操作准则:“大盘月KD交叉向下后,至少需要6到9个月的调整期。”另外,“价量背离就是大盘转弱的讯号。”于是他果断做出了转换基金的决定。

“很多准则其实大家都知道,但在关键时刻却又容易忽略,除非你能让这些准则完全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我一定要记赚钱笔记的原因。讲话一分钟大约可以说出300个字;用大脑思考,一分钟可以想到超过1000个字;但如果用手一笔一划写下来,一分钟多半只能写出30个字左右。换句话说,在你把观念或想法用手抄写的过程中,等于是说了十次,想了好几十次以上。”韦国望说道,“写下来,经过好几次的反复思考,本来模糊的概念就会变得清楚。原本只是在脑中一闪而过的短期记忆,内化成为了长期记忆,变成知识。正是这些知识。帮助我在逆市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随时记录有用信息

翻开笔记的内页,其中记录了韦国望阅读国内外投资理财名家,如沃伦・巴菲特、索罗斯、杰西・李佛摩等投资大师的投资经验。“以前看杂志,会把重点放在市场;现在,会特别注意投资专家或基金达人所说的投资方法。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不变时,是正确的投资方法。”

韦国望谈投资,不但对行情熟悉,各个投资名家的心法更可信手拈来,原因就在于他将笔记复习到烂熟。例如,“做股票又不研究个股,等于打牌不看牌”、“买股票像养孩子,别生太多让自己手忙脚乱”、“不熟悉的股票胜算不高,找不到好的股票,尽管把钱放在银行”、“把空头市场当冬天来寒流一样正常,只要做好准备即可”,这些从报纸书籍杂志等各处得来的名言佳句,韦国望都记在笔记里,并时时刻刻放在心上。

“不论看电视、看书、看杂志或是和人聊天听演讲,一旦听到任何值得记下来的信息,我一定不会放过。”因此,韦国望累积了许多各式各样大小的纸张,里头写满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就如同《“赚钱力”上身:出社会后的用功法》一书的作者松尾昭仁,在书中所述:“情报的搜集与记录,不需要选择时间和场所。点子不一定会在最适当的时间出现,也不知道会在哪里找到实用的技巧。因此,24小时都要打开自己的天线。”

记录自己失败经验

韦国望认为,由于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让他从“赔多赚少”进步到目前的“赚多赔少”,这都是一点一滴通过阅读吸收大师精华,同时,也是用自己的失败经验换来的。笔记内容也包括了他自己在投资市场中失败的经验教训。

例如,2008年的3、4月份,韦国望因为没有严守笔记中“投机股票已有10%涨幅时就不该加码”的纪律,因此,在基建类股票的投资中损失了10%。在笔记中,韦国望写道:“京城赔10%的经验。就是当类股都走弱时,个股无法单独走强,应及早出脱――宁可做胆小的羚羊。”

“蚂蚁和蜜蜂的差别在于,蚂蚁是漫无目的遍地找食物,而蜜蜂找食物却很精准。”韦国望认为做笔记就像是蜜蜂一般,“平时,我们接收到太多信息,要让自己像蜜蜂一样精准地找到自己的食物,等到需要用时,才能很快找到实用的部分。”

而在这些食物当中,自己切身经历的,无疑是其中印象最深也是获益匪浅的。虽然现在的投资功力,与十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韦国望还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笔记来复习,重新检视自己的投资行为。

长期记笔记才会赢

虽然韦国望制作了一本自己的《K线笔记》,让他能在股市投资中有判断依据,但他也强调,这不是一件看几本书,或画画重点就能做好的事。他举了一个例子:“古埃及波勒密王子想要向一位大师学数学,王子问大师,学好数学要花多少时间,大师回答:要3年。王子很不服气地问大师:我是王子,为什么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学会?大师回答:要把数学学好,就是要那么多的时间,即使你是王子也要花3年的时间!”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4篇

根据现行的《注册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的相关规定,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出资时,除了观察、盘点实物,还应验证出资前的产权是否归属出资者。对实物中须办理过户手续但在验资未办妥的,应检查被审验单位及其出资者之间是否签署了在规定期限内办妥过户手续的承诺函。用于抵押的实物资产,因其产权归属尚未确定,不能用以出资,除非在审验日前办理解除抵押手续。审验时,可向被审验单位索取以下资料,以确定股东用以投资的实物资产是否被抵押:1、实物资产发票原件,如房地产证书(土地使用权证)或购房发票原件或设备购买发票原件等,如果这些资产已用于抵押,则原件一般存放于银行;2、要求被审验提供至审验外勤工作日止被审验单位《贷款卡》信息资料,如被审验单位的资产已被抵押,这些资料一般能显示该信息;3、要求被审验单位管理当局就验证资产未被抵押或设定担保做出申明。

二、因产品设计改型导致的相关原材料报废,如何作分录,是否转出进项税额?

因设计改型导致的原材料报废,根据增值税条例的相关规定,其进项税额应转出。报废材料销毁前应报请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并经公司相关人员审批后作账务处理: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

此外,笔者建议:因设计转型而未能使用的原材料最好能变卖出售,这样既可节税(其进项税额不必转出),又可减少年度所得税申报前财产损失的报批手续,因为财产损失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能作为税前损失列支。

三、原由两个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现原股东将部分股权无偿转让给另外三个自然人,变更成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全部由有限公司的净资产折合,上述变更事项相关部门已批准,现工商局要求企业验资,该如何操作?

由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有两种:发起设立和变更设立。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成立的股份公司其成立前的经营业绩在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不能连续,而后者可以连续计算。

自然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一般无需评估,鉴于原股东将部分股权无偿转让给另外3个股东,对拟申请IPO的企业,笔者认为选择第二种方式设立对企业较为有利。具体办法为:首先以确定的改制基准日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然后,根据股权转让(无偿)协议,以原有2个自然人股东部分股权无偿转让给新增的3个自然人股东后5个股东所约定的持股比例,以经审计的净资产投入拟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方式进行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

此外,笔者认为在增资扩股或增加股东的同时以变更方式设立股份公司,对于拟准备申请发行上市的股份公司分两步进行,或许更为稳妥:第一步,持增资或股权转让协议及股东会决议、变更后的章程等资料到工商局将原有限公司的股东由2人变更为5人;第二步,以上述变更办理完成后的会计期末为改制基准日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以经审计后的净资产按5个股东的持股比例投入拟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出具验资报告。

四、实际业务中的业务费、销售返利可视为回扣吗?假如不是,对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又如何考虑?

因销售货物发生的业务费或返利等,如支付给本公司的业务员,则视同员工奖金或业绩工资支出计入销售费用;如支付给外单位的个人,则视同佣金计入销售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有关规定,符合有合法真实凭证且支付的对象是独立的有权从事中介服务的个人且不超过的销售金额的5%的条件时,可作为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则作为白条处理,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业务费(销售返利)如支付给非个人如销售客户时,其支付的方式可以考虑采用折扣销售、销售折扣、销售折让等方式,而不同方式的区别在于业务费或销售返利在开具销售发票时如何体现。譬如,甲方向乙方支付业务费或返利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1、甲方向乙方全额开具增值税票。甲方向乙方支付返利时,乙方可采取向甲方开具零售发票,其一般为促销费、宣传费、返利等,甲方作为销售费用。乙方也可到其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折让证明,即开具“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甲方据此开具红字销售发票以冲减销售收入、销项税额及应收账款。

2、甲方按扣除返利后的实际收款额开具增值税票,乙方向甲方按扣除返利后的差额付款。

3、甲方在增值税票上直接列明折扣率和折扣额,乙方向甲方按扣除返利后的差额付款。

4、乙方向甲方全额支付货款后先提货暂不开具增值税发票(但会计上应确认为收入),待结算返利时甲方按扣除返利后的实际款项开具增值税票,差额即甲方应支付的返利。

以上返利的支付或结算方式一般在订立销售合同时即应体现,可由销售客户选择,但从销售企业的税收负担角度考虑,折扣销售或销售折让方式优于其他方式。因为,税法规定:采用折扣方式时,将全部折扣额和有关销售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那么该企业可以按照折扣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采用折让方式时,销售方可凭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开具红字销售发票冲减销售额和增值税额。

五、被投资公司直接将利润转增为投资企业股本时,被投资企业和投资企业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被投资企业对投资企业利润分配一般有两种形式:现金股利(也称之为红利)、股票股利(也成为红股)。被投资企业直接将利润转增为投资企业股本即分派股票股利时,被投资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批准的利润方案,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股本(或实收资本)”科目。对于投资企业而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有关规定,投资企业只有在被投资企业分配现金股利时,需作账务处理,即:当投资企业按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当投资企业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

分派股票股利时规定,投资不作账务处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被投资企业将利润转增为投资企业股本即分派股票股利,可视同为被投资企业以现金股利分红之后,投资企业同意以其分得的现金股利对被投资企业追加投资。简而言之,即投资企业以应分得的现金股利转为被投资企业的股本,因而,当投资企业按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账务处理应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当投资企业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账务处理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

六、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系外商投资企业)的超额投资款在资本公积科目核算,现在子公司清算,则该部分超额投资款是否需纳企业所得税?如将该部分超额投资款调整为其他应付款,妥否?

上述超额投资款指的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超过子公司实收资本中母公司按持股比例的份额。所形成的超额投资款子公司一般计入资本公积,如果要归还投资者也可作为负债处理(这是指收到该投资款时)。现在子公司清算,再转入其他应付款不合理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超额投资款这一事项在处理时视同为接受的现金捐赠,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计提企业所得税,即借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和“应交税金——企业所得税”科目。子公司收到超额投资款未作相关会计处理,根据补计的企业所得税,调整分录为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如果收到超额投资款时计入其他应付款,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账龄超过2年可视同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也是要计缴企业所得税的。但如果收到的是投资方借给公司长期使用的款项,签订了有关借款合同并在当地外汇管理机构办理了外债登记,则无需计提企业所得税。

七、关于企业合并验资

(一)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欲合并(收购)其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500万,控股51%),合并后注册资本不变。该如何验资?

合并后子公司若注销,控股公司的注册资本未变,只要根据子公司清算处置情况,控股公司从子公司分回的资产价值冲转长期投资账面值,差额作为投资损益即可,控股公司无需验资。如果控股公司将原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合并到控股公司,而控股公司原营业执照无该经营业务,则控股公司应办理变更登记,但一般也不必验资。

(二)原来想注销子公司,但子公司有一生产许可证尚可用,所以想出兼并的。兼并后对于原投资收回部分可按上述处理,但是对于子公司另外的所有者权益,在不增加注册资本的情况下,怎样处理为佳?

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待生产许可证转到母公司后,子公司即可清算并注销。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应分回的清算资产转给少数股东即可,与验资与否应无关系。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营改增;增值税;应交税费;会计处理

财政部于2016年12月了《关于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6]22号)。与之前的有关规定相比,财会[2016]22号文件在“应交税费”总账科目下增加了明细科目,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增加了专栏,增设了“应收出口退税款”一级科目,修改了“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名称及核算内容,应交税费的报表列报也有改进。财会[2016]22号文件的对于推动“营改增”全面施行、统一规范增值税的会计处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笔者发现其存在三个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账户设置覆盖不全

1.问题分析。财会[2016]22号文件实质上区分了金融商品业务和非金融商品业务,明确一般纳税人转让金融商品的增值税单独在“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账户集中核算,目的是便于年底汇总清算年度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额,执行多退少补政策,同时也便于执行年度汇总后“年末时仍出现负差的,不得转入下一个会计年度”的政策。该文件还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非金融商品的增值税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核算。财会[2016]22号文件第一条第(六)项明确规定:“待转销项税额”明细科目用于核算一般纳税人发生非金融商品业务,已确认相关收入(或利得)但尚未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而需于以后期间确认销项税额的增值税额。但并未规定,哪个科目用于核算一般纳税人发生金融商品业务,已确认投资收益但尚未发生增值税纳税义务而需于以后期间确认的应交增值税额。金融商品业务存在先确认投资收益、后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的事项。众所周知,金融商品转让将销售额作为征收增值税的依据。按照有关税收规定,金融商品转让的销售额=(卖出价-购入价)+持有期间股利收入和利息收入,金融商品持有期间的股利收入和利息收入是金融商品销售额的组成部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持有金融商品期间的股利收入和利息收入在当期要确认投资收益,并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金融商品转让时产生增值税纳税义务。这就是先确认金融商品持有期间投资收益,而后在转让金融商品时确认增值税纳税义务的事项。对于这类事项财会[2016]22号文件并没有规定相应的核算账户,可见该文件账户设置覆盖不全。2.建议与案例分析。显然,借用“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科目核算金融商品先确认收益而需于以后期间确认的应交增值税额是不妥的,一则金融商品本身不存在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二则容易与非金融商品业务的待转销项税额混淆。笔者认为,应另设“应交税费——或有应交增值税”之类的科目来核算此类事项。理由是:转让金融商品时才产生增值税纳税义务,因此持有期间所获收益的增值税不应确认为应交增值税;并且转让时可能形成正差,也可能形成大于持有期间含税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的负差,最终是否要交增值税具有不确定性。“应交税费——或有应交增值税”科目核算内容如下:①一般纳税人在持有金融商品期间,按确认的含税股利收入和含税利息收入中包含的增值税;②一般纳税人在金融商品转让或到期时,确认转出的增值税。该科目还应进一步按具体的金融商品设明细科目。期末视其流动性,将其余额填列于资产负债表的“其他流动负债”或者“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投资单位在持有金融商品期间,被投资单位确认分配股利或计算应付债券利息时,投资单位应确认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以及投资收益,其金额是含增值税的,并且增值税在未来转让金融商品时缴纳。对这种业务,笔者认为应做如下处理:被投资单位确认分配股利或计算应付债券利息时,投资单位对其应享有的份额或应收取的利息,按金融服务业增值税税率6%分离增值税,借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或有应交增值税(某证券)”“投资收益”科目;未来转让该证券时确认相应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或有应交增值税(某证券)”科目,贷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例1:A公司2016年、2017年发生有关经济业务如下:①2016年6月2日购入10万股甲公司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成交价为每股10元,交易手续费3000元,手续费的增值税180元。②2016年9月8日甲公司宣告将于9月15日发放现金股利每股0.2元。③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公司继续持有10万股甲公司股票,每股市价仍为10元。④2017年1月20日转让甲公司股票8万股,成交价为每股11元,交易手续费2700元,手续费的增值税162元。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1)2016年6月2日购入股票: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甲公司股票(成本)1000000,投资收益3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80;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003180。(2)2016年9月8日A公司对享有的股利(销售额的一部分)分离增值税,未来转让时应交增值税额(或有应交增值税)=含税股利收入或含税利息收入÷(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100000×0.2÷(1+6%)×6%=1132.08(元)。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股利20000;贷:应交税费——或有应交增值税(甲公司股票)1132.08,投资收益18867.92。(3)9月15日收到现金股利的分录从略。(4)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A公司继续持有甲公司的股票,公允价值无变化,无需进行账务处理。(5)2017年1月20日转让甲公司股票,金融商品进销差价(销售额的一部分)为80000元(880000-800000),应交增值税额为4528.30元[80000÷(1+6%)×6%]。会计处理如下: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877138,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62;贷:交易性金融资产——甲公司股票(成本)800000,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4528.30,投资收益72771.70。同时,确认相应股利收入的应交增值税额905.66元(1132.08÷100000×80000)。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或有应交增值税(甲公司股票)905.66;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905.66。

二、投资收益核算口径混乱

1.问题分析。财会[2016]22号文件第二条第(三)项规定,平时每笔金融商品的转让,正差(卖出价大于购入价的差额)按含税收益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负差(卖出价小于购入价的差额)则相反,按含税收益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月末“投资收益”账户借方、贷方发生额相抵(负差正差相抵),如为贷方余额,即为当月金融商品转让收益,集中分离增值税,按应交增值税额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即当月金融商品转让亏损,亦分离增值税,按分离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年末“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科目如为借方余额,不得转入下年抵扣增值税税额,应将该账户余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这样处理存在投资收益口径混乱的问题:“投资收益”账户金额有的含增值税,有的不含增值税。具体包括四种情形:①取得金融商品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的交易手续费计入投资收益,其金额不含增值税。②前已述及,持有金融商品期间确认的股利收入和利息收入应是不含增值税的投资收益。③按财会[2016]22号文件第二条第(三)项的规定,平时根据转让金融商品的进销差价确认的投资收益应含增值税。④投资单位可能还有其他非金融商品的投资收益不含增值税。2.建议与案例分析。基于以上分析,为避免投资收益核算口径混乱,保证金融商品转让的投资收益和增值税核算的准确性,对于金融商品转让业务,应坚持逐笔核算投资收益,使“投资收益”账户金额均不含增值税。例2:B公司2016年6月发生下列有关经济业务:①5日从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股票80000股,每股市价8元,购入丙公司股票50000股,每股市价12元,交易手续费共计3720元,增值税223元。②20日,丙公司宣告将于7月2日发放现金股利每股0.1元。③23日转让乙公司股票20000股,成交价为每股9.1元,不考虑交易手续费。④26日转让丙公司股票10000股,成交价为每股11元,不考虑交易手续费。⑤28日,被投资的非上市公司宣告分配利润,B公司按持有的1%股权份额享有利润4000元。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1)5日购入股票,会计处理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股票(成本)640000、——丙公司股票(成本)600000,投资收益372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243943。(2)20日确认股利收入。B公司取得的股利收入为5000元(50000×0.1),是含税股利收入。因为不能确定6月份是否转让及是否全部转让丙公司股票,为了正确核算本期取得的投资收益,应从含税股利收入中分离增值税,或有应交增值税额=5000÷(1+6%)×6%=283.02(元)。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股利5000;贷:应交税费——或有应交增值税283.02,投资收益4716.98。(3)23日转让乙公司股票,按财会[2016]22号文件的规定,会计处理如下: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82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股票(成本)160000,投资收益22000。(4)26日转让丙公司股票,按财会[2016]22号文件的规定,会计处理如下: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10000,投资收益10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股票(成本)120000。按增值税相关规定,金融商品持有期间投资收益应交增值税应在转让时确认。因此,26日B公司还应按丙公司股票的转让比例,转出“或有应交增值税”。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交税费——或有应交增值税56.60(283.02÷50000×10000);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56.60。(5)28日,确认对非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4000元。持有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不属于金融商品,其股权投资收益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股利4000;贷:投资收益4000。(1)(2)(5)的分录中投资收益金额不含增值税,(3)(4)的分录中投资收益金额含增值税。本例中期末显然不能按投资收益账户余额16998.98元分离增值税,应按(3)(4)分录中转让金融商品正差负差相抵后的差额12000元(22000-10000)分离增值税。应交增值税额=12000÷(1+6%)×6%=679.25(元),B公司2016年6月末分离增值税会计处理如下:借:投资收益679.24;贷: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679.25。显然,在“投资收益”账户中找出含税金额比较麻烦,易出差错,也不科学。为了保持“投资收益”账户核算内容的一致性,应使每笔投资收益的金额都不含增值税,因此,平时转让金融商品时就应分离投资收益金额中的增值税。据此对③④业务的投资收益分离增值税,(3)(4)中分录分别修改如下: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82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股票(成本)160000,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1245.28(22000÷1.06×0.06),投资收益20754.72。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10000,应交税费——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566.04(10000÷1.06×0.06),投资收益9433.96;贷: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股票(成本)120000。实际上财会[2016]22号文件第二条第(三)项的规定并不具有普适性。其对于专门从事证券短期买卖的证券公司,即对采取购入金融商品全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处理方法的证券公司比较适合;但对于拥有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商品,或拥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商品的企业,则不适合。

三、“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户核算内容不全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6篇

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不同,“股权分置流通权”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股权分置改革中各种主要方式下流通权的成本计算方法如下表:

股权分置改革中各种不同方式下流通权成本计算方法比较表

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方式 流通权成本计算 投资收益的确认 备 注

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流通权 按照所支付的金额确认流通权成本 无

以送股或缩股方式取得流通权

按所送股份或所缩股份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张面价值确认流通权成本

以发放认购权证方式取得流通权

将权证直接送给流通股东 按股票的市场价与行权价之差额确认为流通权成本 将股票市价与应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之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将权证以一定的价格出售给流通股东 股票市场价减去行权价和收取权证费用 股票市价减去应冲减的长期投资帐面价值加上权证费用 当权证费用大于股票市价与行权价之差,则超出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以发放人沽权证方式取得流通权 将权证直接送给流通股东 将行权价减去股票市价的差额部分确认流通权成本

将权证以一定的价格出售给流通股东 (1):以股票结算:将行权价减去股票市价的差额部分确认流通权成本;(2):以现金结算:按行权价减去权证费用后的差额作为流通权的成本

无 期满未行权,则将所收取的权证费用冲减“流通权”至零后,余额计入资本公积

以资本公积转增或派发股票给流通股东取得流通权 按所送给流通股东的股票部分相应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计入流通成本

以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豁免上市公司债务、替上市公司承担债务的方式取得流通权 按注入资产、豁免债务和承担债务的帐面价值作为流通权成本

以承诺方式取得流通权 待承诺实现时按承诺方式的具体实施计算流通权成本

从所列表可以看出,在通过发行权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情况下,其流通权成本的计算方法与其他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流通权成本计算有所不同,即不是以所付出代价的资产帐面价值为基础,而是以股票的公允市价为基础。根据18号文的规定,当权证持有人行使认购权向非流通股东购买股份,以及以现金结算行权价低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部分时,非流通股东应将行权价低于股票市场价格的差额,计入“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即: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行权时股票市价-认购权证行权价)×所行权的股数;在通过发行认沽权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下,当认沽权证持有人行使出售权将股份出售给非流通股东,以及要求以现金结算行权价高于股票市场价格的差价部分时,非流通股东是将行权价高于股票市场价格的差额部分计入“股权分置流通权”科目,即: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认沽权证行权价-行权时股票市价)×所行权的股数。另外,在采用认购权证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情况下,还存在投资收益的确定问题。在18号文中规定当认购权证持有人行使认购权向非流通股东购买股份时,应将实际收到的行权价款与应确认的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之和,减去应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后的差额部分作为投资收益处理,如果是有偿出售权证,结转的“应付权证”余额计入投资收益,而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则不存在投资收益的确认问题。

例: x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在x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前,公司股本10000万元(股),其中:非流通股6000万股(为分析方便起见,假定非流通股份均为y公司所持有),流通股4000万股,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30000万元(即每股净资产3元),股票市价为5.6元。y公司对x公司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股权分置改革前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180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6000万元,损益调整9000万元,股权投资准备3000万元。x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通过的方案为y公司无偿向流通股东每十股赠送2份欧式认购权证,到期时每份认购权证可向y公司购买1股正股,行权价4元,y公司以自己的股份备兑。假设实际行权时正股市场价格为6.5元,每股净资产为3.6元,y公司其股权投资帐面余额为

21600万元,其中,损益调整由股权分置改革前的9000万元上升为12600万元,其他科目余额没有发生变化。

根据x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可知流通股东共可获认购权证=4000×0.2=800万份。在到期全部行权的情况下y公司共收款=800×4=3200万元。按18号文的规定方法计算,y公司取得流通权的成本为=(6.5-4)×800=2000万元。在以4元的行权价备兑了800万股的x公司股票后,以每股3.6元净资产计算,y公其所拥有的x公司净资产份额减少了2880万元(36000÷10000×800=288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减少800万元,损益调整减少1680万元,股权投资准备减少400万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5×800-2880=2320万元。y公司编制的会计分录是:借记“银行存款3200”、“股权分置流通权2000”,贷记“长期股权投资2880”(其中,“投资成本800”,“损益调整1680”,“股权投资准备400”),按上述三个科目余额之差,贷记“投资收益2320”。(如果是以现金结算行权价低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部分,则y公司共应付给流通股东2000万元,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股权分置流通权2000”,贷记“银行存款2000”。)

从行权时y公司的上述会计处理上来看,笔者认为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将股票市价与行权价的差额计入了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的同时又计入了投资收益,夸大了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在认购权证持有人行权的情况下,非流通股东实质上是以行权价出售相应的股份给流通股东,取得行权价款时确认所被行权部分股权的损益只能是行权价与每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部分,而不应该是行权时所行权部分的股票市价与行权时相应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差额部分,被备兑股票其市价与行权价的差额并未实现,将这部分差额也计入投资收益违背了谨慎性原则。第二,非流通股东其股权在股权分置改革前一般是不可能按流通股份在证权市场上的市场价出售的,即在股权分置改革前股票市价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只是对流通股东存在,非流通股东并不存这个差额,非流通股东以高于其股权账面价值的市价出售并不是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而是一项非流通股因为有了在证券交易所的流通权而取得的流通权溢价收益,是非流通股东因为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而获得的一项利益。所以当行权价高于股票账面价值时,行权价与股票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应该被确认为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而应该是一项投资收益,即应作为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的减项来处理。第三,计算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时在时点的选择上存在问题,这样处理使得在采用权证方式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对取得流通权的成本既不能预计也不合理。因为在证券市场上包括上市公司自身业绩等各种因素都会导致股票价格的波动,从而影响到行权时的股票价格,流通权的成本将会随着股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而我们将包括公司业绩产生的每股账面价值变化等因素导致的股价变化等均算在股权分置改革流通权的成本中是不合理的。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本不应由不确定的改革后的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涨跌来决定,而应该是在改革并确定方案时就应该能够确定。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非流通股东在计算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时应该在现行的计算方法下进行修正。计算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或收益的一种比较合理的办法是以股权分置改革时每股的账面价值作为基准来计算,即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应该是方案确定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认购权证行权价之差额部分。在发行认购权证的情况下,当认购权证行权价大于所行权权证对应的股权投资帐面价值部分时,则说明非流通股东因权证持有人行权而取得了该部分差额的投资收益,这可以把它看成是非流通股东以高于其每股账面价值的售价出售其股权;而当行权价小于行权权证所对应的股权投资帐面价值部分时,则流通权成本为正,说明非流通股东是以低于其每股账面价值出售了股权。相反,在发行认沽权证的情况下,认沽权证行权价大于相应股权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如果认沽权证的行权价小于相应股权账面价值的部分,则不存在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

例如在上例中根据修改的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计算的办法,y公司的股权分置流通权成本=(股改时每股净资产-确定的认购权证行权价)×所行权的股份数=(3-4)×800=-800万元。由于计算的流通权成本为负数,所以该例的股权分置流通权的成本实际上是通过股权分置改革而获得的一项收益,但800万元的收益在股权分置改革发放权证给流通股东时并未实现,到行权时这800万元的收益中,其中580万元为发放权证给流通股东至行权时上市公司实现的利润中属于非流通股东的那一部分,该部分已计入投资收益之中,另外320万元为行权行权价与股票行权日账面价值的差额。合理的做法是在非流通股东备兑了800万股的x公司股票后y公司应编制会计分录:借记“银行存款3200”,按结转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贷记“长期股权投资2880”,(其中“投资成本800”,“损益调整1680”,“股权投资准备400”),按上述两个科目余额之差,贷记“投资收益320”。这320万元的投资收益可以理解为非流通股东实际上是以4元的价格向流通股东出售了每股账面价值3.6元的800万股x公司的股票,实现投资收益320万元。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7篇

炒股之前,早料到喜忧必定交互掺杂,已做好心理准备。然而,近些年来却愈感失落,特别是去年,疲软的股市当头给我一记闷棍。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2011年度证券投资者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受2011年以来A股震荡下行的格局影响,A股股民投资收益状况明显不佳,亏损人数比例竟高占77. 94%。当然,笔者也是其中一员,不过与笔者同事肖工比起来,已算“幸运”——他账户亏损超过16%,对每月还在还房贷的他造成不小的打击。

股市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就是投资者慢慢离场。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国内5600万自然人持仓的账户中,50万元以下的账户占比高达97. 6%,A股自然人账户持股市值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18804户,而在2010年底这一数据是23323户。

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零四个月里,A股有4519个千万级账户消失了,占比近20%。

作为监管层和投资者没有一个不希望市场走好。中国A股历来长熊短牛,为何会造成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小散户,笔者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是垃圾股太多,劣币驱逐良币。大量的ST股票和即将ST的股票充斥市场,该退市的不退市,投机氛围甚浓,给投资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二是分红率过低。大量的“铁公鸡”公司盛行,对投资者一毛不拔。腾讯证券对上市公司历年的分红情况调查显示,有496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以上不分红。这还不算什么,因为还有连续9年不分红的公司,这个数目高达107家!

三是新股发行价过高,给二级市场造成过大压力。2011年4月初至2012年3月27日,一级市场共发行 229 只新股,其中处在破发状态之下的就有102只,接近50%。从破发的比例来看,最高达到 52%。中国石油都不知何时能重回发行价,更别说高高在上的48元开盘价。最近的经济形势又不太稳定,对股票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8篇

前海人寿官网的一则公告显示,前海人寿曾出资约8.58亿元受让宝能控股持有的宝能世纪有限公司(下称“宝能世纪”)49%股权。由于前海人寿为宝能控股子公司,而宝能世纪又是地产企业,因此前海人寿上述股权交易被认为是涉足地产的重大关联交易。

前海人寿官网显示,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前海人寿一共披露了15条重大关联交易报告,短短两年时间,其通过股权转让、增资和借款等形式,共耗资48亿元投资于“宝能系”地产及相关领域。如前海人寿曾出资约1.3亿元受让韶关宝能持有的房地产投资公司韶关德丰源100%股权、斥资7.08亿元接手宝能酒店40%股权、斥资4亿元拿下深圳首块养老地产用地等。

公告显示,今年6月,前海人寿又披露了两笔大额不动产投资,均为万能险账户出资,项目资金全部来源于保险责任准备金。截至今年一季度,其万能账户投资不动产出资累计达290.33亿元。

当然,除了大手笔投资上述地产业务外,自去年以来,前海人寿最为引人瞩目的投资行为便是联手钜盛华多次举牌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A,在资本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

2015年6月份,前海人寿开始演练入股万科A,其通过证交所以每股14.74元价格,买入2万股万科A股票,随后于当月以15.63元/股的价格卖出100股。

接下来的7至8月份,前海人寿与其一致行动人频繁举牌、大规模购入万科A股票,合计斥资超过110亿元买入8.7亿股万科A股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钜盛华又不停地大手笔增持万科A股票,万科管理层向证监会提交的举报材料显示,截至2016年7月19日,宝能系通过旗下前海人寿及钜盛华合计持有万科A总股本的25.4%。

有媒体披露称,收购万科的部分资金来自“宝能系”使用大量的循环股权质押,在不同金融市场加杠杆后的融资所得。钜盛华质押前海人寿股权及万科股票融资、宝能质押钜盛华股权、姚振华质押宝能股权,融资所得除用于收购万科外,另一方面也解决前海人寿股权收购款和增资款。

据相关公告记载,今年11月9日,前海人寿共有5笔质押公告,涉及被质押股份高达8.5亿股,加上今年10月质押股份7.1亿股,合计已有15.6亿股的股份新近被质押;前海人寿的第一大股东钜盛华已分别质押5.9558亿股、7.11亿股,钜盛华对前海人寿的股权质押比例已达99.93%,同时,第二大股东深粤控股的质押比例亦高达99.98%。

监管风暴下的前海人寿

――万能险被暂停;今年上半年亏损达66亿元;资金链断裂是最大危险

据业内人士分析,前海人寿狂飙突进式的业务模式和不停抽血的关联交易已经结出恶果。其财务报表显示,前海人寿在今年上半年投资收益为129亿元,但如果扣除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增量共473亿元,其投资收益为-344亿元,今年上半年实际亏损达66亿元,这意味着前海人寿的承保业务出现巨亏。

目前,前海人寿的万能险新业务已被保监会暂停,禁止其3个月内开办万能险新业务,后续能否放行,要看其整改情况。而万能险为前海人寿的重要保费来源,据保监会统计口径,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占到前海人寿整体保费的80.2%,暂停万能险业务,对其现金流影响巨大。

对此,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告诉记者,这一监管措施,对于“高歌猛进”的前海人寿,可谓当头棒喝,触发其最大的运营风险。如果暂停万能险新业务超过3个月以上,又会使其丧失明年初保险销售“开门红”的黄金时期;受此重挫,前海人寿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退保压力,未来可能要靠变卖部分股票来缓解资金压力;这让“宝万之争”又添变局,一旦包括前海人寿在内的宝能系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触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某些激进的土豪便可能面临就此倒掉的危险局面。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9篇

香奈儿曾经说过:“不用香水的女人是没有未来的”。而香水背后的人就是调香师。全世界仅有几百名的调香师,在法国获得职业认证的调香师只有300多名。因为作为一名调香师需要天赋和很灵敏的嗅觉。调香师是一项技术性非常高的职业,在生活中尽量不要接触烟酒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还要充分掌握化学调配知识并且拥有绝佳的嗅觉记忆力,能在第一时间辨别不同的香味。

调香师每天早上的第一个小时都用来练鼻子。这个行业有大约4000~5000种香味,―个优秀的调香师至少要学会1000种香味,而且要记得一清二楚。通常制造一种香水需要少则十几种多则上百种的香料。除了要有绝佳的嗅觉,调香师还必须熟记调配每款香水的香料名称,需要加入的香精顺序和比例,任何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导致调配香水失败,调配一款香水至少要改50到100次,多的时候要200次,所以要调配好香水非常难。

用鼻子记住1000种香味,这是嗅觉记忆力,比用大脑记住1000个股票名称那要难“N倍”,因此对比之下记住沪深两市2000多只股票的名称以及他们的各自特点就是小菜一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从事股票投资每天收盘后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沪深两市2000多只股票的图形走势翻一遍,也就是1.8秒左右看一只股票的图形走势,这是每天必做的基本功课。进而选出可能存在套利机会的股票,这就是笔者所说的股市中的“捡漏”。刚开始投资者做这项基本功可能花几个小时都完成不了,这不奇怪,也非常正常,只要坚持做好这项基本功,很快有一天投资者对每只股票的名称以及特点都会非常熟悉。要能在1个小时的时间看完沪深两市2000多只股票的图形走势,而且还能选出有套利机会的股票,是有前提的。

首先投资者需要对两市七十几个行业的行业特性非常了解,知道各个行业的属性,熟悉他们到底是属于周期性还是成长性等等;第二点是对市场上过往和现在各种题材概念炒作手法要相当熟悉;第三点是对各个股票的行业属性以及所属的题材概念特点非常熟悉,以及过往的股性相当了解;第四是熟练掌握笔者的“二波理论”进行套利。

如何用“二波理论”套利

笔者“二波理论”的核心是第一波放量上涨,然后缩量调整到10日均线附近,之后再继续二波上涨。运用笔者的“二波理论”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点是“二波理论”一般是运用在题材概念板块的炒作中,因此要注意在“政策面”、“媒体的立体宣传”以及“卖方机构券商能否卖命推荐”这三者能否产生共振,一旦这三者产生共振,那该题材概念板块的持续性就会非常强,例如以前炒过的“区域概念板块”、“锂电池概念板块”、“稀土永磁概念板块”、以及“高铁概念板块”等等都是三者共振的结果。

第二点是注意板块效应,板块产生二波行隋的概率要比个股产生二波行情的概率大,也就是说个股先放量再缩量不一定能产生“二波行情”,但是如果一个板块先放量再缩量那该板块就基本上能产生“二波行情”,所以从判断板块的放量和缩量入手,再选择其中的龙头股,能大大提高成功率。

具体的做法就是,用普通免费的通达信行情软件就可以,这样的界面简单明了,一定要避免使用复杂的界面,更没有必有花冤枉钱去买什么所谓能抓金股的软件。第一步是把均线系统设置成10日、20日、30日、60日均线;第二步是最关键的,就是按一下键盘中的“双引号”那个键,把右边的所有界面资料都隐藏起来,整台电脑界面就成了“k线带均线的图形”了,这样的界面一般可以显示出长达一年左右的Hk线图形。

注意点有两点:第一点就是一定要结合量能来理解图形的含义,任何的庄家或者机构都无法绕过“量能”来欺骗谁;第二点就是把技术指标设置成“MACD”,所有的技术指标都是根据价格和成交量,再辅助一些别的参数,按照不同的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然后反应在图形中,核心都是“价格和成交量”,所以投资者不要贪图求多,只要能熟练的掌握一种技术指标就完全可以应付任何复杂的情况。学习知识要把问题的本质搞清楚了,一切就都简单明了。

笔者几乎不会玩任何游戏,但是笔者想如果把股市也比做一个游戏的话,那中国的股市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洞察和掌握了这些游戏规则,投资者才能玩转股市于手中,否则就会被它玩转于掌中。洞察事物的本质,用深邃的思想之剑穿透表象直指核心,才能游刃有余于苍天大地之间。

炒股,基本功是前提条件

天道酬勤,这句至理名言在任何地方都是适宜的。要想你的钱包鼓鼓的,就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有了自己身上的能量,才可以转换为产生金钱的能量。股神是后天修炼出来的,并非天生。股市如人生,在股市里混,需要苦心修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读书。当然是跟股市相关的书,你可以试试,两年之内熟读一百本股市相关书籍,你的层次会自然提升,而且会不止一点点。另外,哲学方面的书籍一定是要读的,而且要潜心研究,哲学是对世界本质的解读,炒股炒得好的对哲学都有精辟的理解。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10篇

在这份新的私有化方案中,除去将之前每股13.65美元的报价提高到13.75美元外,戴尔与合作伙伴银湖资本(Silver Lake)还同意向股东进行每股0.13美元的特别派息。如此一来,与之前244亿美元的报价相比,私有化方支付的总价将增加3.5亿美元。而作为提高报价的交换条件,戴尔公司为此次私有化谈判而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同意修改股东投票规则。在之前的投票规则中,“弃权”视同为“反对”,而修改后的投票规则规定,只有反对票才会被视为“反对”。

戴尔公司的股东将于9月12日对本次收购要约进行表决。在戴尔公司特别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投票方案中,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记录日期”,即截至今年8月13日登记在册的公司股东都有权参加投票。新的“记录日期”对戴尔一方也是有利的,因为这项规定将吸引并购套利者买入戴尔公司股票,而这些短线操作的投资者是支持私有化的。

最新的收购报价显示了戴尔——这位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达成协议的决心。据知情人士透露,新增加的每股0.13美元特别派息所需的资金,将由戴尔本人负责筹集。知情人士还说,7月底,戴尔与银湖资本领导此次收购工作的合伙人埃根·杜尔班(Egon Durban)在夏威夷见面一起研究了协议的新条款。根据新的协议,今年第三季度每股0.08美元的派息将照常支付,而在原来的协议中,一旦收购完成,这笔派息将被取消。

以上全部成本加到一起,最新的收购报价相当于每股13.96美元,这比最初的报价高出2.3%。近期戴尔的股价报收于13.65美元,涨幅为5.3%,达到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预示着投资者认为这笔交易最终将会达成。

成立30年以来,戴尔公司一直在努力跟上最新的技术进步趋势。与电脑销量本身相比,戴尔本人一直更为关注售后服务的水平。在这方面,反对私有化的股东与戴尔并无分歧,但他们认为原先给出的每股13.65美元报价低估了公司的真正价值。未来公司的业绩一旦回暖,私有化一方就会因此占有本该属于他们的利益。

原本打算以每股超过14.25美元的报价横刀夺爱的私募投资巨头黑石集团,因为在尽职调查中发觉戴尔公司的前景不妙,于5月撤出了竞逐收购戴尔公司的战场。黑石集团的撤出,让特别委员会以及戴尔一方有了底气。而7月,有三家股东咨询公司一致力劝戴尔公司的股东接受每股13.65美元的报价。

但上述有利于私有化一方的因素并不足以抵挡戴尔公司大股东东南资产管理公司(Southeastern Asset Management Inc.)及其盟友卡尔·伊坎(Carl Icahn)的猛烈攻势。这个小型反私有化同盟表示,一旦私有化方案未获股东投票通过,他们将在戴尔公司的年会上提出新的公司高管名单,并力争罢免包括以戴尔为董事长的现届董事会。此外,他们还制定了一个融资收购计划,准备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买入总计17.6亿流通股中的11亿股。为此,他们极力要求董事会将股东投票日期推迟至10月17日的公司年会日,届时好让股东们在私有化和他们的融资收购计划之间做出抉择,或者两者都不选。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11篇

在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基金市场中做出科学正确的选择达到慧眼识金的目的,就必须对基金的基本特点、运作模式以及投资者自身的情况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投资者选择基金做出帮助。

时刻关注风险

在开放式基金这个大家庭中股票基金无疑是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最丰厚回报的基金产品,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风险和收益永远呈正比,在诱人回报的背后往往蕴藏着不断积累的风险。华尔街有一句名言:市场总是上下波动。这句话提醒我们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在看到1800点被突破的时候我们不该忘记去年6月份1000点关口的失守。股票基金固然现在风光,但是也曾经有过净值缩水30%的尴尬境地。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盲目地将资金投入到股票基金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面对风险,投资者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打分,如果属于风险偏好类型而且也有很高的未来收入作为保证,那么继续持有并且加大投入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一个收入不高、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的退休老人,笔者的建议是最好进行保守的投资,尽量回避股票基金这种高风险的产品。

此外,股票基金除了市场风险还存在着集中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基金投资时必须关注的。

坚持长期持有

巴菲特曾经说过:拥有一只股票期望它第二天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股神的话揭示了长期投资的真谛。对于基金,笔者认为投资者更应该坚持长期投资的原则,股票市场的短期走势是非常难以判断的,但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走势必然向好却是市场的共识,只有长期投资才可以稳妥地分享中国经济的稳定成长。

目前很多投资者都用操作股票的思路来投资基金,他们总是希望通过频繁的低买高卖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基金和股票最大的区别在于基金是股票的投资组合,真正优秀的基金可以通过不断卖出被高估的股票买进被低估的股票来实现净值上涨,从而摆脱技术面的约束。上百年的历史证明,没有人可以真正掌握低点和高点,比市场还聪明的人是不存在的,而且,股票基金的手续费成本较高,所以坚持长期持有是投资股票基金必须坚守的原则。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有高流动性要求的人也是不适合投资股票基金这个产品的。

选择好的基金

每一只基金的宣传单页上都注明本公司以往基金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但是以往业绩是考量一个基金管理人最好的标尺。经过五年多的市场检验已经使一些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脱颖而出,他们管理的大部分或者是全部基金的业绩都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甚至名列前茅。这恰恰证明了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和能力,这些基金管理公司是值得投资者信赖和支持的。笔者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是在未来最有可能取得优秀业绩的基金。

现在还有的投资者喜欢认购新基金,有的把新基金比喻成原始股,这种比喻是非常错误的,无论新基金还是老基金,他们面对的市场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他们选择的股票价格在同一时点也是一样的。老基金由于已经建仓反而可以在市场好的情况下更加快速地上涨,这一优势是新基金所不具备的。但是老基金持有的股票存在被高估、过度集中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它的投资报告,普通的投资者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就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来进行选择。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12篇

被投资以利润转增为资本即分派股票股利时,对于被投资企业,根据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的利润方案,作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贷记“股本或实收资本”科目;对于投资企业,根据《企业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的规定,不作会计处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包括初始投资成本和追加投资成本,被投资企业将利润转增为股本即分派股票股利。可视同为被投资企业以现金股利分红之后。投资企业以其分得的现金股利对被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成本。虽然这种转增方式仅改变股东的投资数额,未改变被投资企业股东的出资比例。在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下。亦未改变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但分派股票股利时投资企业不作会计处理会导致:一、转增后被投资企业的股东出资数额与投资企业投资成本不一致。未能真实反映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追加投资成本;二、转增后,当被投资企业股本总额和股东结构发生不同比例的增减变动时,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账面余额及其占被投资企业的出资比例未能反映被投资企业股东出资额及股权结构的变动情况;三、转增后“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账面余额与计税投资成本不一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第一条规定。被投资企业会计账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时。投资企业应确认投资所得(股息性所得)的实现。因此,当投资企业转让股权或被投资企业发生清算时。确认计税投资成本应按原投资成本加上股票股利。如果投资企业获得股票股利时,未在账面确认该追加投资成本,按照国税函[2004]390号的规定,就有可能将这部分股息性所得转化为股权转让所得。而股权转让所得和股息性所得在确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前者应全额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而后者在投资企业适用所得税率等于或低于被投资企业的适用税率时均为免税所得。投资企业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情况的。仅就税率差额部分补税。

因此,笔者认为,被投资企业以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企业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当投资企业按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会计处理建议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当投资企业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会计处理建议为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

二、关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收到的非即期付款信用证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在“应收票据”科目核算。收到的非即期付款银行信用证仍在“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相比,收款的保证程度高,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一般不会产生坏账,无需计提坏账准备。

根据有关信用证结算办法,信用证系开证行依照申请人(一般为购买商)的申请开出。凭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单据支付的付款承诺。按信用证付款方式区分有即期付款和延期或议付。信用证一般为不可撤销、不可转让,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开证行是第一付款责任人。受益人(一般为销售商)在交单期或信用证有效期内向开证行交单收款。开证行保证在收到规定单据后在到期日付款。一般来说,只要会计上确认实现有关销售(劳务)收入,满足信用证条款的单据即已具备。比照商业汇票的核算办法。笔者认为企业收到的非即期银行信用证所对应的商品交易。会计上确认销售收入实现时。在“应收票据”科目核算比在“应收账款”科目更能反映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同理,建议企业为已购买的商品(劳务)而开出的非即期信用证从“应付账款”科目转入“应付票据”科目核算。

三、关于应付工资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付工资”科目核算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等,不论是否在当月支付。都应当通过本科目核算。月度终了,应将本月应发的工资进行分配。但是制度中又规定。本科目期末一般应无余额,如果企业本月实发工资是按上月考勘记录的,实发工资与按本月考勘记录计算的应付工资的差额。即为本科目的期末余额。

实务中,按本月考勤记录或业绩完成情况计算的应发工资在月末全部发放的情况并不多见。 因为工资特别是奖金、加班工资的计算较为复杂。难以在月末的最后一天准确计算出,通常是次月初计算出结果后,在发生的当月将工资费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予以计提并分配。故期末应付工资余额为按权责发生制计提未实际发放的工资(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为工资基金结余)。企业本月实发工资如果是按上月考勤记录计算的,上月工资费用在上月末已计提并分配,“应付工资”科目的期末余额应为按本月考勤记录计算的应付工资,而不是制度中所说明的“实发工资与按本月考勤记录计算的应付工资的差额”。

出现“企业本月实发工资是按上月考勤记录计算的,应付工资期末余额等于实发工资与按本月考勤记录计算的应付工资的差额”情况的原因。是企业上月的工资费用未在当月计提并分配:而未采用预发方式发放工资的企业,如企业本月实发工资是按上月考勤记录计算的。应付工资期末余额却为零的现象。原因是当月分配的工资费用是按上月考勘记录计算的。上述会计核算的差额。应当区分本年度和以前年度并考虑差异是否重大,按《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四、关于应付福利费

按照现行规定。应付福利费在内资和外商投资企业核算的来源是不一致的,前者是按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福利费,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后者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属于税后利润的分配,不计入企业成本费用。

工资、奖励或福利支出本质上都属于企业的成本费用,不应作为所有者(股东)权益的税后利润进行分配。对于外资企业,根据《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58条的规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开支时则未能作为成本费用在税前列支,故有的企业(往往是盈利企业)将从税后利润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作为长期负债挂在账上不使用。发生相关支出时直接计入成本费用。待清算时作为清算损益处理,最终又形成所有者(股东)权益;对于内资企业,福利费根据工资总额的14%计提,不是按照实际发生数据实列支,造成有的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余额愈滚愈大。虚增企业成本费用。虚减企业所得税和利润。

在市场的情况下。福利费据实列支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作为《企业制度》配套的《民航企业会计核算》、《电信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已明确规定:发生的福利费支出。应当据实列支,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 计提,《企业会计制度》和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文件中也有相同的规定,取消福利费的计提规定已成,趋势。因此,笔者建议在《企业会计制度》未修订之前,内资企业可以先行采用据实列支福利费的办法,不再按工资总额14%计提,超过计税工资总额14%的部分在申报年度所得税时作纳税调整。至于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办法的改进,则有待《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作出新的修订。

五、关于所得税退回

企业所得税一般是按季预缴。年度汇算清缴。会计核算时,所得税费用按月、季或年度预提,分月或季预缴。税务机关通常在次年的4月份之后,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出具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通知书。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按照规定实行所得税先征后返的,应当在实际收到返还的所得税时冲减收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按照《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解答(二)》的规定,企业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向税务部门申请获得退回的所得税。无论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收到,还是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收到,一律应在实际收到时冲减收到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在会计核算时,尽管企业按有关规定可享受减免税优惠。但通常要先接季预缴。于次年的4月30日之后。企业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通知书时,才能申请退回上年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

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就未能如实地反映当年可享受税收优惠的实际税负。故这种会计处理方式笔者认为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未能公允合理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对于国务院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收优惠政策,笔者认为只要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符合文件规定精神并取得有关部门的认定。一般不存在能否实际执行的问题,其享受的税收减免额应按权责发生制反映在所属年度的利润表中。预缴所得税时会计处理无需先计提当年度可享受的减免所得税费用。当汇算清缴通知书确定的实际应纳企业所得税与所属年度利润表上反映的所得税费用数额不一致时,退补的企业所得税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根据差错金额重大与否进行会计处理。即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应当调整发现会计差错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对于发现的非重大会计差错,无论本年度还是以前年度的,均作为发现年度的事项处理,调整发现年度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对于地方政府依据企业上年度税收实际缴纳的一定比例。以扶持企业等名义退还的款项。作为收到当期的补贴收入,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六、关于货币资金及现金等价物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货币资金余额是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余额的合计,但是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货币资金,已不具备可随时动用并支配的资金特性,譬如:当企业向银行申请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或保函时。根据企业信用等级,银行可能要求企业将数额不等的存款从结算户转入保证金专户,当企业将其定期银行存款作为贷款银行的质押物品。用于本企业或其他企业的银行借款时。一旦企业因诉讼或其他原因。部分银行存款被冻结,这些保证金账户的银行存款、被质押的定期银行存款、被冻结的银行存款等虽然存放在银行,但已被限制使用,那这些款项是否还应在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呢?这些存款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否仍应列示在货币资金项目。在现金流量表内还作为现金反映吗?是否应根据其流动性的大小分别在资产负债表内的其他流动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项目列示并披露呢?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13篇

短期投资,是常见的一种企业经营。随着证券市场一级和二级市场对企业的开放度提高,企业资金富余时随时可以在证券市场进行一些短期投资操作,在保证资金的流动性能满足公司一定要求的情况下,取得比活期或定期银行存款高的收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如不能正确地组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轻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及时反映短期投资损益真实情况,重者形成帐外资产,使这部分资产处于公司有效监控之外给不法分子留下可趁之机,公司资产受到侵蚀;或形成虚假利润,掩盖投资亏损真相。

短期投资特点之一是普遍性。大公司,尤其是一些资金比较富余的上市公司,通常有较大数额的资金在进行短期投资运作。大公司一般有专门的金融投资部门负责此项业务操作。特点之二是随机性和短暂住。一些公司虽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短期投资业务,但在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现金存款过多,又暂时没有什么急需时,便会进行一些临时决定的操作。

常见的公司短期投资的形式有:一级市场上的新股申购,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新股配售,二级市场上的股票和债券的买卖,国债回购,委托短期投资等。

有关会计制度对短期投资会计核算是这样规定的:按短期投资种类在“短期投资”科目下设置明细帐,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短期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但实际的操作过程通常是公司先在某一证券公司开设一个以本公司名称为户名的专门用于短期投资的资金帐户(以下简称“短期投资资金存款户”),在进行实际投资前从公司银行存款帐户将资金划入,然后再进行短期投资操作。成交后由证券公司将资金从短期投资资金存款户划出,股票或债券记入公司的股票帐户。当公司将股票和债券卖出时,所得款项自动转入短期投资资金存款户。如公司需要调回资金时,则从公司在证券公司的短期投资资金存款户划回公司在银行的结算存款帐户。

(二)

由于目前一些公司的短期投资会计核算和实际业务操作过程、成交的原始凭证传递程序相脱离,使公司内部控制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失效,发生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短期投资业务操作不规范,缺少有效监督机制。

在没有设立专门部门进行短期投资操作的公司,通常就由公司财务会计部门操作,这违背了企业内部职责分离的基本原则,财务部门自行操作自己进行会计核算,在内部控制程序上留下了隐患。有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后,注册资本1,500万美元已经到位,由于工厂建设需要一年半,前期资金比较富裕,于是由财务部提出方案经董事会讨论,在短期投资中选择了风险最小的国债回购,由财务部经理负责进行短期国债回购操作。由于会计制度上没有规定公司必须对在证券公司的短期投资资金存款户进行会计核算,财务部经理在运作一段时间后发现无人监督,有机可乘,便将公司投资资金存款户中一部分资金划入自己个人资金帐户,进行各种股票买卖和认购新股,将几十万获利全部纳入了个人腰包,幸亏公司发现早,检察院及时介入,才避免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有专门部门进行短期投资操作的公司,配套的会计核算和控制制度却没有跟上。如一家公司设有投资部专门负责短期投资运作,但会计部门将资金从公司银行存款帐户划入投资资金帐户时,做一笔会计分录,借记“短期投资”,贷记“银行存款”后,对于具体每一笔短期投资业务就没有详细的会计记录。直至季末、年末由投资部门提供一份收益表,将资金和收益从短期投资资金存款户划回公司银行存款帐户时,会计部门再做一笔分录,此时再确定短期投资的损益,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短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收益”。所有的原始交易凭证和业务记录,都由投资部门自己独立保管。

2、记帐凭证所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原始凭证的取得、传递和保管不规范。

证券公司提供的每笔成交单是重要的外来原始凭证,有的公司将成交单不交给会计部门作为编制记帐凭证的依据,有的公司不向证券公司要求提供成交单,仅以每月的对帐清单为依据。《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办理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证券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证券公司接受证券买卖的委托”,“买卖成交后,应当按规定制作买卖成交报告单交付客户”。所以证券公司不提供原始成交单,不按规定将原始凭证递交会计机构是不对的。就好像不能以银行对帐单作为银行记帐凭证附件一样的道理。

3、核算不规范,设立帐外帐,掩盖损益真相,随意调节利润。

根据《会计法》规定: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由于会计部门没有根据实际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只有业务部门内部的业务记录,会计帐簿上短期投资明细帐上余额和实际所拥有的在证券公司股东帐户的有价证券成本+短期投资资金存款户资金余额形成了差额。如果是收益差额,形成了帐外帐;如果是亏损,则是虚报利润。会计资料所反映的短期投资情况已不是真实的信息,违背了《会计法》的有关规定。有一家公司将相当一部分的短期投资收益留在帐外,几年积累下来形成了相当可观的数额,这不但违反了有关会计法和税法的规定,并且这帐外的成百上千万的准现金资产缺乏有效监管,由内部人控制,极易受到侵蚀。

(三)

为了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遵照《会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司不得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不得随意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第十四条规定:“记帐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对于公司和下属子公司的短期投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可作出如下规定:

1、业务流程上规定由专门部门和人员按公司短期投资管理控制的规定进行操作外,会计部门进行会计控制,所有成交的原始凭证(证券公司提交的成交单)都要交会计部门,由会计部门按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据原始凭证统制记帐凭证,进行短期投资的确认、归集、分类、分析和记录,防止一个部门或少数几个人黑箱操作。

2、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下增设两个二级科目,制定短期投资原始凭证传递程序,严格会计核算。

为了加强对企业在证券公司的投资资金存款户存款核算,增设“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科目,专门用于核算在证券公司短期投资资金存款户的存款。将其作为银行存款帐户一样进行控制,实行订本式日记帐记录,按成交原始凭证的先后编制记帐凭证,帐上余额和成交单上的余额应随时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末与证券公司核对该户的进出和余额,编制余额调节表。

增设“其他货币资金——新股申购被冻结资金”科目,专门用于核算申购新股被冻结的资金,该科目申购结束资金解冻后余额为零。

(1)资金划入划出核算。资金从公司存款银行帐户划到公司在证券公司资金户时,根据业务批准资料、银行贷记凭证回单和证券公司资金帐户入帐帐单:借记“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资金划回则做相反的分录。

(2)申购新股的核算。申购时,根据投资部门交来的由证券公司提供的成交单原始凭证:借记“其他货币资金——新股申购被冻结资金”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科目。申购结束资金解冻时,根据证券公司提供的原始凭证,做相反的分录。如有中号申购成功,则将未退还资金部分按成本:借记“短期投资——某某股票”、贷记“其他货币资金——新股申购被冻结资金”。并在辅助帐簿记录库存股票数量、买入日期和成本等信息。

(3)二级市场上股票买卖一般核算。买入时,根据业务批准资料和证券公司提供的买入成交单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借记“短期投资一某某股票”,贷记“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如购入股票中包含已宣布的股利,按规定将股利部分: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贷记“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收到股利时,则做相反的分录。股票卖出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贷记“短期投资——某某股票”、“短期投资收益——股票投资收益”。

(4)国债回购核算。购入国债时:借记“短期投资——某某天国债回购”,贷记“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到期回购资金划回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贷记“短期投资——某某天国债回购”、“短期投资收益——国债回购收益”。

(5)委托投资核算。根据委托协议将资金划出日:借记“短期投资——委托某某证券公司投资”,贷记“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到期收回投资和协议规定的收益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贷记“短期投资——委托某某证券公司投资”、“短期投资收益——委托投资收益”。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证券市场 股票回购

1、绿色投资的内涵

绿色投资是期望通过对富有良好社会责任意识上市公司的投资,来促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并且在此基础上获得全方位的、良好的经济效益,最终让全体投资者、让全社会获益。笔者认为,投资于绿色科技产业或上市公司,在获得良好回报的同时,亦能维护或改善地球生态环境,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投资的投资目标是通过挖掘绿色科技产业或上市公司,以及传统产业中积极履行环境责任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力争实现良好的当期投资收益与长期资本增值。

2、当前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现实意义

总体而言,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往往发生在证券市场长期弱化的环境,回购的目的要基于以下:(1)认为股票价格严重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稳定公司股价。(2)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资本运作。即在公司拥有较多的闲置资金的时候,采取低位买入、高位卖出的投资策略,以获取股票价差收益。中国许多上市公司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时候都采取过这样的投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股份回购也是公司主动进行的一种投资理财行为。(3)回报公司股东,提升股东对公司价值的认同感。股份回购往往都会促使公司股价上升,从管理的角度,等于以一种特别股利来回报股东,但股东无需缴纳现金红利税。同时,全体股东也提高了股票的市场价值。(4)防止其它公司对公司的收购。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长期下跌,而公司未来的前景还比较乐观的情况下,往往也是产业资本借机采取低成本扩张的好时机。上市公司为了防止收购,动用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将导致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减少,从而大大减小了公司被敌意收购的风险。(5)股份回购是政府稳定股市和社会的重要手段。从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投资者近年来普遍处于投资亏损的状态,市场人气涣散,所以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利好举措,以稳定市场。在西方国家,股份回购也是政府稳定股市的重要手段之一。

3、对绿色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积极效应

一是促进公司股价见底回升,增强投资者信心。

二是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效益

在行业处于历史低谷期,股价远远低于公司再投资的成本,通过资本市场回购公司的股票必将是非常划算的中长期投资运作,理论上说,目前的回购投资可能将获得高回报。因此,把资金用于资本运作,是比较理性的财务管理行为。

三是符合政府的绿色投资意图,鼓励上市公司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水平。

大股东或国有投资公司在股价低迷的时候,对上市公司中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的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将在证券市场形成良好的绿色投资的理念,提倡上市公司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水平,当然长期而言,也会实现良好的当期投资收益与长期资本增值。

四是有利于推行绿色会计核算和绿色GD理念。

绿色会计核算的核心就是让企业充分重视环境成本,考虑生态效益和企业与环境的和谐。

4、对已回购股份处置的探讨

4.1、已回购的股份及其权利

如果公司回购的目的是减少公司股本,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那么公司回购的股份将在回购计划完成或回购期限届满时,予以注销。实施回购计划期间,公司已回购的股份不再享有表决权,也不能参与公司的分红派息。《回购办法》规定股份自过户到公司股份回购专户时即丧失其权利,这意味着自回购之日起,公司持有的股份不但没有投票权,而且也不再享有分红送股等财产权利。公司在计算发行在外的总股本、分红送股等相关指标时,应当扣除已回购的股份;如果公司回购的目的是资本运作,低买高买,追求投资收益,那么公司已回购的股份可以享有表决权,也可以参与公司的分红派息。

4.2、回购和增持区别

笔者发现许多投资者对股票回购与公司增持自己的股票视同一件事情,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回购的主体是上市公司买入自己公司的股票,这种回购是可以作为库藏股,在一定时候可以申请注销股票;增持的主体一般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处于各种目的,买入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增持是不能注销的。二者共同点就是回购或增持都是增加市场的买方力量,短时间有利于稳定市场,可以适当刺激流通股东继续持有股票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处于低估市况。

4.3、回购股票的财务处理

根据2003年12月31日财政部下发的《关于执行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公司从公开市场回购本公司股票,属于所有者权益变化,回购价格与所对应股本之间的差额不计入损益,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也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无须进行纳税调整。

对上市公司回购股票而言,公司的会计处理为:企业应按回购股份的面值,借记“股本”科目,按股票发行时原记入资本公积的溢价部分,借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回购价格超过上述“股本”及“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应依次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结语

在我国大力推行绿色投资和生态保护的背景下,面对证券市场低迷和许多绿色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低估的市况,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鼓励企业实行绿色会计核算,非常有必要出台政策,鼓励大股东进行股票回购。

本文教育部课题《绿色会计核算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XZJC850001)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盛中民.股票回购,救市的一剂“强心针”[J].金融经济,2005(07).

[2]朱晓莉.我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独特性及发展[J].商业会计,2007(05).

[3]贺云冲.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回购中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6(01).

[4]陈爱东.国有股权运作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0.

股票投资笔记范文第15篇

一天早上,进办公室之前,在过道上习惯地看了一眼墙上的电视,正在播放CNN财经台的Breaking News。那天正在专访一个老头,我瞄了一下标题:“I bmke the Economy!”(是我摧垮了经济!)一开始我还以为countrywide或“两房”的前CEO在忏悔,再定神一看,是《财富》的专栏作家stanley Bing,他的文风以幽默风趣见长。不过,怎么可能是他摧垮了经济呢?于是我站定下来听他细说。

他正儿八经地数落道:“我这儿有一份今年涨幅最大的lO只股票名单,很可惜,我没有拥有任何一只。这决不是巧合,只要我一买这些股票,他们就跌。好吧,那我就买指数,等我一买指数,指数也跌了。你看,本来好好儿的房市,两年前,我刚在曼哈顿买了一套公寓,房价就开始下跌……”

听得我哈哈大笑,不禁想起了我的哥们儿项羽(与“霸王”同名同姓)。他炒股多年,有一天很神秘地告诉我说,不知道为什么,真是邪门儿,任何一只股票,我没有买的时候,它一个劲儿地涨,我一买,它就立马下跌。你看Google股票,从100块起价,我嫌它贵,可它一路涨到300块,我买了10股,没想到第二天就跌回250。当我忍不住220刚卖掉,它又开始回升,到了400时我又买了lO股,可没几天又跌回250,一气之下我全卖掉了,可随即便疯涨到700块,听分析师们说,这是一只至少大涨到1000美元的股票,我不信邪,一咬牙又买了10股。可是等我刚买下的当口,它掉头一路下滑,当天就下跌到500块,这次我不卖了,干脆做股东,目前它一直徘徊在300到400之间,现在我老婆称我为“股神”了。

记得刚进华尔街时,我的部门大老板Mike,请我们几个新人到一家法国餐厅搓一顿。这位Mike是犹太人,华尔街有名的金牌财经分析师,常上电视帮大伙儿选股票。能和大腕儿零距离接触,自然不能放过机会,大家连连发问,询问投资技巧。Mike允许每个人提一个问题。我正为401K不知投资在哪儿而犯愁,逮着这个机会便问他退休金买什么股票好。没想到他回答我:“我的退休金只买Fix-income(同定收益债券),而且都是政府担保的。买股票?我们华尔街人怎么能用自己的钱去买股票,你没有听说过‘OPM’?我们只玩儿Other People’s Money!这是我给你最值钱的一个忠告。切记,切记!”

这话我一直牢记心中。可是,在点COM疯狂时,我实在经不起诱惑下海玩了几把,结果以亏损5万美元而告终,这才真明白Mike这句话的价值。

那年从纽约回多伦多,临行前朋友们为我饯行。我这帮哥们儿不是博士就是硕士,好几位也是华尔街“高手”,几乎都在股市中扑腾了10几年,平时说起股票经来都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个个吹嘘自己眼光如何准,买什么赚什么。这次大伙喝高了,酒后吐真言,结果没有一个人从股市中赚到钱,最多的亏50%,至少亏20%,有一个老兄涨红了脸,支支吾吾说打了个平手。

对于“霸王”的描述,和我那帮朋友的酒后真言,我一点都不吃惊。因为当今世界世风日下,信息绝对不对称,散户跟“庄家”玩肯定会输得很惨。华尔街向来都是玩别人口袋里的钱,怎么可能让普通投资者从“恶虎嘴里拔牙”?例如,华尔街大多数的对冲基金回报率都很高,大约30%,钱是怎么赚来的?是通过做局向记者发放假消息,普通投资者盲从跟进,那就倒大霉了。这些对冲基金所赚的钱就是你的亏损,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社会总资产就这么多,钱不进你的腰包,就进他的腰包,谁掌控的资源多,谁就是赢家。这就像一座金字塔,塔顶之人制定了游戏规则,把别人口袋里的钱,玩进了自己的腰包。

巴菲特,这位被中国人民尊崇为“股神”的“专家”,也毫不留情地从广大股民身上狠狠地大捞了一票。“股神”所玩的也是金字塔游戏。一贯坚称“只买不抛”的“股神”巴菲特,2003年首次购进5亿美元中石油股。“股神”的确大手笔,消息一公布,成千上万的崇拜者相继跟进,全都攥紧中石油的股票死也不肯抛。人们太相信世界第一首富的投资策略了,以为只要握紧“股神”选中的股票,就一定能像“股神”那样发大财。

“股神”不负众望,苦苦守候了4年,等他的信众差不多都进场了,便在2007年7月,悄悄抛售了首次投资的5亿美元中石油股,单单这一笔,就从中国百姓身上掠走了35亿美元;同年10月,“股神”全部出清中石油股。可以肯定,“股神”所赚的每一分钱,全都来自于中国股民的巨大亏损。因为“股神”以低价先买进,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而信奉“股神”的人们一一跟进(股价已被抬高),在塔底“严防死守”(huy and hold);等“股神”脚底抹油抛掉股票开溜后,丢下的残局就由垫底的人去收拾了。无数投资了中石油的股民因此而倾家荡产!真正应了“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悲壮诗句。

再回过头来看电视,Stanley还在那儿振振有辞、喋喋不休地“忏悔”着:“我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谁叫我买股票股票跌、买房子房价跌、买指数指数跌呢?”

最后主持人笑问他,那么这会儿你还想投资什么?Stanley拿出一个咖啡罐,打开盖子给主持人看,罐头里全都是现金,他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