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鼓励式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鼓励式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鼓励式教育的重要性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鼓励式教育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鼓励

幼儿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农业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则整个教育体系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得儿童问题或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回归幼儿教育的本身,是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的。

1 鼓励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1.1 鼓励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其克服自卑、怯懦。3~6岁的幼儿期,是培养个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对幼儿进行鼓励教育尤为重要,也对幼儿今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幼儿因为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够好,常常遭到教师的批评、讽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阴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没有自信,逆反情绪严重,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影响其身心发展。因此,在今天这个处处讲求以人为本的时代,鼓励教育对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2 鼓励教育能够让幼儿懂得鼓励和尊重他人。每个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而父母和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要用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在保证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的不足,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和父母的关爱和尊重,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幼儿怎样鼓励和尊重他人,让幼儿认识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这有助于幼儿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真诚地对待和关心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学习,这对消除幼儿之间的嫉妒、敌对、冲动等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

1.3 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鼓励教育是在尊重幼儿个性差异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家长和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幼儿在生活中得到磨砺。家长和教师要在失败中鼓励幼儿,对幼儿的顽强、努力等积极向上的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无形中就发展了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和遇事应变能力。这就像教幼儿学说话走路一样,即使说错了、摔倒了,也要鼓励他继续下去,绝不能认为幼儿不行或太笨,一定要积极地鼓励他从失败中站起来,独立地去完成每一件事。

2 老师要鼓励孩子参与教学过程,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鼓励孩子参与教学全过程,同老师在教育活动中互动。这种互动式教育目前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在许多幼儿园中得以普及。在幼儿鼓励教育中,老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的一切正确行为,使学生能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乐趣,收获知识。所以,老师要在幼儿的鼓励教育中,建立互动式教学模式,鼓励孩子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此外,老师还要做好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能够通过互动式教育,建立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孩子的参与精神,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3 鼓励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幼儿时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用一生。错过了这一关键时刻,在孩子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将很难弥补。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说到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要提到鼓励教育,实践表明,鼓励教育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对日后学习的促进作用明显。其次,鼓励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孩子能够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减轻老师的负担。再次,鼓励教育能够增强孩子的信心,使孩子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在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在家里是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都是唯我独尊的性格,不懂得关心他人。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就要着重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分享的美德,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关心身边的所有人。此外,还要在幼儿教育的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互相鼓励互相激励。这不但有助于孩子学到别人的优点,也有助于孩子改善自身的缺点,所以,幼儿鼓励教育中,在课堂上创造互相鼓励的氛围十分重要。

5 鼓励教育与挫折教育相结合策略

第2篇

关键词:鼓励式教育;英语教学;初中英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100-01

初中英语教学很重要,既承接小学英语教学,从字母开始为学生夯实基础,又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认知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鼓励式教育,符合新课标要求,能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课堂效率,值得英语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究。鼓励式教育,是指在教学中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法,借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开展鼓励式教育,能帮助学生克服面对陌生语言的恐惧与障碍,在短时间内取得进步。本文分析鼓励式教育的意义,进而提出开展鼓励式教育的策略。

一、鼓励式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

(1)符合新课标要求。鼓励式教育以对学生的鼓励为主,通过语言、神态、奖品、排行榜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在鼓励式教育中,教师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体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而进行较多的师生互动。这些都与新课标要求相符合,适应于未来教学发展走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2)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学生爱表现、爱热闹,英语教学如果能迎合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进行鼓励,就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的一句鼓励能使学生整堂课都精神振奋,而教师的一句批评可能让他们萎靡许久。实际上,教师通过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感到自己对于英语是能够掌控的,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让英语课堂更高效。在课堂上,最常见的鼓励方式来源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比如通过问答环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鼓励,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进而在互动中拉近师生距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能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与教师交流。有教师点评和鼓励的课堂,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单调的,进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英语教学中鼓励式教育的开展策略

(1)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开展鼓励式教育,首先要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与平台,这种空间与平台主要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学生用英语发言、表达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交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组织一些对话活动。另外,教师要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总之,要想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机会。

(2)丰富鼓励的方法。鼓励式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运用语言鼓励学生。这种鼓励,可以出现在学生完美地回答出问题后,也可以出现在学生遇到思维阻碍时,教师可以一边进行提示一边给予鼓励。其次,在语言鼓励方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言、眼神、动作的综合优势。在语言上,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词语进行鼓励,而不局限于good,very good等;在神态上,教师要充满真诚地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真诚与力量;在动作上,教师可以通过竖起大拇指、轻轻鼓掌等形式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游戏、小活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激励学生自觉地学习英语。

(3)鼓励要有“度”。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要有“度”,要适当。尽管鼓励式教育的核心是鼓励,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过多地进行鼓励可能会使学生产生虚荣心,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能盲目无原则地加以鼓励。教师科学而准确的鼓励行为,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过度的鼓励会使学生感受到困惑与虚伪,久而久之,鼓励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4)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种闪光点的发现,是对学生进行鼓励的出发点,同样需要教师做出策略性思考,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首先,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要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要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的。总之,教师要懂得:鼓励就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热爱英语、学习英语,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关键所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开展鼓励式教育,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并与学生积极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鼓励时,教师要把握合适的度,要尊重学生,尊重课堂,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宋佩.鼓励教学法与英语口语实训的指导[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鼓励 差异性 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采用鼓励式教学,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鼓励教育时,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高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不同的鼓励方法。本文就小学高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采用的鼓励方式差异性进行重点比较研究。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处于生理发展黄金期,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体发育速度快,精力旺盛,处于活泼好动的状态。但是由于年龄偏小,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同时缺乏耐心,很难专注于某一事物。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枯燥的数字、公式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这个阶段,教师在小学数学授课时,需要改变教学理念,营造一个有利于小学生爱上数学的教学氛围[1]。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意识逐渐加强,在低年级,小学生的情感意识比较弱,但是到了高年级,小学生的情感意识已经开始稳定。小学生的自尊意识、团队意识、荣誉意识逐渐建立,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即使是采用相同的激励教育,其方式方法都应当不同。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

2.小学高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鼓励差异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改变教学理念和思路,采用鼓励教育,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的激励学生,让小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鼓励教育,同时在采用时又具有一定的做法差异性。

2.1表扬鼓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数学逻辑性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小学生刚接触数学教学,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情感意识逐渐加强,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与表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的给与表扬,不断的激励他们前进。

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给予区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当多表扬,帮助小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只要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一点进步就应该表扬,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充满动力,继续努力。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注意表扬的频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也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教师经常性的表扬,甚至是一件很简单的知识获取也能获得教师的表扬,容易让小学生产生自满心理,不利于小学生更加踏实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2榜样鼓励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榜样鼓励的重要性,在同学中树立学习努力、态度端正的榜样,可以带动其他学生主动向榜样看齐,自觉转变学习态度与方法。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树立榜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树立与维护良好的课堂风气;2)稳定学生的整体学习劲头;3)课堂教学效率将明显提升。但是在树立榜样时也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的,例如:榜样不需要明确指出是某人;在班级内树立整体的正确指导思想,为榜样树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3]。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将榜样鼓励作为促进整体学习氛围改善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榜样鼓励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根本目的是明确学生的学习思想、端正学习态度。由于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较为成熟,多数学生可以正确看待榜样的作用与影响,而在低年级学生中应用榜样鼓励时,则要注意避免学生出现盲目攀比或自卑心理,而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标。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榜样鼓励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对于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都要准确把握榜样鼓励的“尺度”。

2.3参与鼓励

在新课程标注中提出,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师生的共同参与,即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模式,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强调“自我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等基本思想,这与参与鼓励的基本思想是完全吻合的[4]。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参与鼓励,期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参与鼓励可以适当扩大范围,即在课内、课外的相关教学活动中均可适当应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则要以保证课堂秩序、保障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基础,适当应用参与鼓励。对于部分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受到天性的影响,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则要善于进行思想疏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对于转变较为明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既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个途径。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教学应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适当鼓励,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参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高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应用表扬鼓励、榜样鼓励、参与鼓励,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在明确鼓励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先进的教学思想,合力把控各项鼓励的实际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徐红梅.浅论鼓励教育法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2,83:173.

[2]代成林.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118-119.

第4篇

一、采用鼓励性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以鼓励性教育的方法提供教育教学成果的扩大化,具备理论上的可行性具体说来,初中生这个群体本身就属于年龄不大,刚刚具备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群体尤其是到了现在,初中生更是以00后居多这个群体和以往的80后,90后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他们是中国国民经济水平提升之后第一代初中生,在心理上其实更加具有自我为中心和标榜自由、随性的特点针对这一学生群体,开展以鼓励性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也可以避免以往那种强制性教育带来的弊端,具备更好的适用性而鼓励性教育作为建立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之上对特定学生群体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和策略,是通过鼓励性的语言和鼓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潜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在当前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鼓励性教育的开展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根据调查,目前初中生的物理教育教学中鼓励性教育仅仅处于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的表面层次这显然是不够的实际上,这种停留于表面的口头式宣教和鼓励,根本谈不上任何鼓励意义和作用,更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获得认同感因此,从鼓励性教育的实际效果来说,并不令人满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运用鼓励教学法的注意点

1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物理课程的内容大多抽象且枯燥,创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气氛对于物理教学就更加重要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里感受求知的快乐,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符合实际,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情况教师要多使用鼓励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更多的问题,鼓励他们从创造者和研究者的角度独立思考

2运用鼓励教学艺术 ,提高教学效果

把鼓励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是希望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创设一定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科学的鼓励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强度,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激励水平的高低,不管一个学生的能力有多强,如果积极性不高,激励水平低,就不能取得好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通过鼓励来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最充分地发挥才能,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持学习的高效率,进一步激发创造性精神同时,科学的鼓励方法能使教师区别对待各种表现的学生,形成“好人更好,一般学好,差者变好”的局面,从而可以激励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奋斗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可见鼓励教学法的重要性

3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受物理课程的教学,物理对于学生来说还很陌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来引导学生的物理学习,物理课程的内容都是研究生活一些常见的现象,包括热、力、声、光、电,这些生活现象如果老师用心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其实也是比较容易入手

4通过鼓励式的提问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新的提问教学模式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鼓励方式进行提问教学:(1)联系实际罗列式提问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际现象来解释物理现象和原理,让理论能够联系到实际;(2)启发式提问教学教学中要恰当的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后,老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活动任务,这样更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只要教师合理掌握并恰当的运用鼓励提问的方法,就可以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也可以得到拓展

5作业批改多鼓励,可以巩固教学效果

第5篇

关键词:鼓励教育;高校;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15

随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科技以及经济社会形势的急剧发展变化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知识型人才转变为综合型人才,尤其是对有专长的人才,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教法依照教材,在奖惩比例上,惩罚和批评的比例远远高于表扬和鼓励,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普遍存在。经常性的批评教育不仅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直接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还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鼓励教育对学生的肯定大于否定,鼓励多于批评,这样能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所以在当今的高校教育中,面对大学生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兴趣缺乏等问题时,相关各方应该把鼓励教育融入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去,激发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一、鼓励教育的溯源

鼓励教育来自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正常身体状况下孩子能够百分之百地学会说话和走路,就是因为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有“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心理,在这样充满耐心的指导下,孩子才能够迅速地掌握说话和走路的技巧。从心理学上来说,传统教育是以上压制下、以强凌驾弱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而鼓励教育是鼓励学生的行为结果,除表扬和鼓励,还有适时地引导和提醒,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

二、鼓励教育的心理学本质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成长过程,在遇到困难逆境时,人对鼓励、支持的心理需求远远大于鞭笞和批评。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大学生心理正处于从单纯易喜易怒时期逐渐向健全成熟时期过渡的关键时期,此时对他们的引导或批评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而鼓励教育的心理学本质即是以激励促成长,以情感促完善,以爱和生命的教育让孩子在理解和包容中培养坚韧的信念,在耐心和赞赏中找到正确的成长道路。

三、鼓励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创造和谐的氛围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均处于18~20岁,正是个性表现最为鲜明的年龄段;且学生的个性特征也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还体现在兴趣爱好和性格上。而体育课不受场地的限制,这就会导致一部分个性较强却无自制力的学生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杜绝给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设置较重的学习任务,而导致他们无法完成任务而感到压抑;给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较轻学习任务,导致他们轻视学习而不能提高自己。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宣扬个性、崇尚自由的同时也要有隐形的约束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就要与时俱进,只有去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2.适时提醒纠正

鼓励教育的本质是以鼓励促完善,以鼓励促提高,但不是放养式的教育,更不是对学生毫不克制的无条件纵容。大学生虽然大部分已成年,拥有明确的是非观,但一些人的自制力仍然不是特别强,容易造成他们没有自由下限而去放纵自己。作为体育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用温和的表达方式与学生讲道理,使其明白对错和优缺点,这样既能够适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或行为,增加学生的正确体验,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被尊重;同样,教师也会收获学生的尊重。而正确的纠正方式也让学生对教师更加尊敬,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鱼海波.赏识教育在高等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7):65.

[2]杨 悦,陈志伟.“赏识教育”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运动,2009,(10):101-102.

第6篇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和特点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

赏识教育的字面含义为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赏识教育不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还包括合适的批评。赏识中“赏”字的含义是欣赏、赞扬、重视的意思,“识”字指的是认可和肯定的意思。赏识教育可以看成一种思维视角,即用认可的眼光看待世界,遇事情总往好的方面思考的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同时赏识教育还可以看成一种待人接物的欣赏心态。因此,也可以说赏识教育是在欣赏心态和认可的思维视角指导下的一种教育理念。[1]它的本质就是在心理层面对学生起到鼓励和暗示的作用,所以,在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赏识教育的特点

1.赏识教育的原则———师生平等和尊重个性

在学生管理中,辅导员、任课教师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观念,不偏爱、不歧视、不打骂、不侮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营造一个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2]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学生也必须尊重爱护教师,不顶撞不欺瞒教师,同时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能按时按量地完成。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努力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一个真正和谐的师生平等相处的氛围。

2.赏识教育的重点———因人赏识和因材施教

赏识教育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赏识方式。教师要遵循生命的成长规律,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强化他们的优点。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应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

3.赏识教育的难点———赏识和批评的关系

赏识教育中最难把握的一点就是赏识和批评的关系。赏识虽然是以表扬为主,提倡正面因素,但却不是一味地不加思索地去鼓励和表扬学生,这样就成了变相的溺爱。适时地、适度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其重要程度不亚于表扬和鼓励。但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或指出其缺点,就需要教育者掌握好批评的方法。赏识教育是辩证的,慈而不溺爱、严而不苛刻才是赏识教育最好的度。

二、如何应用赏识教育

(一)自我赏识

自我赏识即自己对自己的赏识,是生活学习中自己不断给自己的认可。但它不同于个人主义,它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和存在的价值,能够自然地融入学校和同学之中。教师在自我赏识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地找到自己的优点,对于自己的缺点不恐惧,不轻易否定自己,而是想办法去改正克服。

(二)及时赏识

及时赏识就是要做到赏识及时,不能过后或超前,过后容易使学生怀疑自己,超前会使学生产生虚荣心,进而使其自大。及时赏识需要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感觉到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努力学习,快乐成长。

(三)他人赏识

他人赏识也叫“他人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和人的联系愈加紧密,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在团体里的价值。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采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评模式,使学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接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四)注重方式

赏识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成果,就需选择合适的方式。例如谈心,大多数情况下,简单的一句话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起到一定的赏识作用,尤其是对于敏感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来说谈心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交谈能使人打开心扉,温馨和谐的谈心氛围有助于学生倾诉内心真实的感受,老师此时要注意聆听,并做出合适的回应,如“没关系”、“那很棒”、“会好的”等宽慰鼓励性的话语。

(五)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存在,因此赏识的应用要因人而异。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对待缺点较多的学生,要多关注他们身上的长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创造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得到改变和取得进步。[3]对于中等生要多对他们进行表扬,强化他们的存在感。对成绩、性格各方面较好的学生,首先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来肯定他们的做法,其次还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一起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要注重赏识的方式,那些容易自卑的、成绩不好的或者性格存在缺陷的学生,对其的赏识不能过少,太少的赏识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赏识教育的应用不宜过多,以免其骄傲自大,适得其反。

(六)建立鼓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建立合理科学的鼓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能够更好地应用赏识教育。首先,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行为,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还要多和学生沟通,以营造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氛围;其次,应设立奖励制度,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例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等。设置了鼓励的机制,就要随之建立一个监督的机制,来保证鼓励机制的正常稳定运行,但是监督机制的设置要注重人性化,不然不仅起不到鼓励的作用,还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七)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考评机制

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每个学校在学期末都要发放奖学金、评选三好学生等,这就要有一定的竞争和比较,在考试之后根据成绩排名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学生,但是有的学校会存在着不公平的竞争,如给班干部和老师送礼的现象,要想真正实现鼓励的作用,就要设置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严格的竞争机制,保证竞争的公平性与透明性。同时,考评机制也要合理,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考评都只关注学习成绩,这种考评机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鼓励,可以改进考评机制,除了成绩外,还可以加入平时的表现、社会活动、公益活动等多个考评内容。赏识教育是人性的、科学的,是更适合现代教育管理的教育方式,其平等、鼓励、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赏识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值得推广。

作者:冯晓星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钟晖.高校赏识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刍议[J].韶关学院学报,2007(2).

第7篇

摘 要:英语教学的秘诀在于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激励性语言进行教学是一种以全面鼓励学生为核心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鼓励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激励性;教学;技巧;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应给予他们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去感受和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愉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法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存的开端,是一个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如何帮助学生为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教师的神圣责任和使命。可见适当的英语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鼓励式教学是一种以全面鼓励学生为核心内容,以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一、激励性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全面提升自己知识的黄金时期,无疑鼓励式表扬就是一种催化剂,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促使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努力。所以这个时期,老师要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学习基础英语创造良好的情景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老师可以鼓励那些刚刚入门的学生,进而产生“以点引线,以线及面”的效果。

二、激励性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是一个塑造人物形象的起步阶段。因此,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育,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自己产生无穷的信心和力量,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增添自信。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作为教师,在英语学习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

三、激励性教学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英语教学离不开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鼓励式教学正是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一种充分展现语言亲和力的方式。一般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赞美的语言,赞美的语言应该是真诚情感的传递,所以鼓励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向学生传递情感的传递,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真正的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真正的老师,也只有在富有人情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愿意真正地和老师一起在教学实践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核心,只有热爱才能产生热情,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爱,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处处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有喜欢英语教师进而热爱英语学习

四、激励性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语言形式鼓励、行为活动鼓励、实物形式鼓励等等。语言形式鼓励是在鼓励式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鼓励方式,它发生的周期最短,与学生最为直接。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而言,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此过程起着极为重要作用的。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发他们的情感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学习。

实物鼓励是一种以物质鼓励学生的鼓励形式。实物鼓励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应用在教学、练习、游戏等各个环节中,它能调节课堂气氛,给课堂气氛注入新的活力,使课堂更加轻松有趣。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恰如其分地用英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环境中,随时随地进行积极的情感态度的熏陶,使他们在非预期或非计划的情况下通过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如教师可以收集媒体英语中一些简单活泼的表扬语言,作为补充的教学资源,并用这些语言表扬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或用书面形式表扬学生的优秀作业,或者用于表扬考试成绩有进步的学生。

五、激励性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本人提升个人魅力,增强师生的亲和力。

2.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闪光点。

3激励性教学要讲究一个“度”的问题。

4. 激励性教学讲究时效性和公平性。

总之,英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英语,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面向全体学生,把英语真正作为工具去教,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英语真正当成工具去用,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英语教学才会生动活泼,富于情趣,才能更有效地把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潮。

参 考 文 献:

[1] 炼九峰,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J]教学交流2009年第七期

[2] 张素焕.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3).

[3] 王金萍. 关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应用研究分析[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 (18).

作者简介:

彭跃萍(1970-01—),女,江西萍乡人,本科,芦溪镇中学,中学一级,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第8篇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祖超

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教育激励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育者,有时是学生家长,有时是教育组织机构。教育激励的客体(对象)是受教育者,即学生。教育激励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有时是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按激励者所期望的轨道和方向前进。本文拟对教育激励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教育激励的模式

教育激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正确行动的教育过程。

教育激励的模式是灵括多样的,在实际运用中也并非只用某一种模式,有时是交互使用的。这里为了叙述方便,概括介绍几种基本的常用的模式。

目标激励模式。目标激励就是用吸引人去努力实现某目标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激励者确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样才能对学生有吸引力。对幼儿设置的目标尤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远,只能是近期的,有时甚至就是当时能实现的。对中学生就可以定远一点的目标了。对于青少年和幼儿来说,激励目标的高远一般与其年龄成正比例关系。因此,目标有远近之分、高低之分、个体的与集体的之分(比如争创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等就是集体争取实现的目标)。目标激励模式又可分为若干种。一是信仰目标激励。信仰涉及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也包括政治信仰、等。信仰目标激励似乎比较抽象,对少儿来说要使其具体化。二是道德目标激励。道德目标是分层次的,从幼儿到大学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学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要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对学生取得每一点细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特别是对幼儿和小学生,要多鼓励。比如对很少回答问题的小孩,即使答错了,也给予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成就意识。成就目标很多,大的比如考上名校、竞赛获奖、争当三好学生,小的如争取习作发表、小制作参展、在晚会上演出、书画作品展出、回答问题得到表扬等。

典型激励模式。典型激励就是用突出的、典型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榜样就是典型,榜样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好榜样,也有坏榜样和落后的榜样。因此,在主要用先进的典型激励学生的同时,有时也可以用落后的典型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告诉学生引以为戒。用典型激励学生时,既要注重以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科学家、爱国人士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也要通过讲雷锋、赖宁等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学生。尤其还要多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这样效果会更好。各种类型的典型很多,有爱国将士、革命英烈、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英模式典型,也有科学精英、发明大王、文学巨匠、艺术大师、企业大腕、技术能手、体育明星等各行各业的杰出典型,还有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各方面的先进典型。用典型来激励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各类典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教育激励学生。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中发现、培养、树立各种先进典型,这样既是对各种先进学生的激励,同时也可以此激励全体学生,使他们向标竿式的同学看齐,学习有榜样,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信任激励摸式。信任激励就是激励主体用自己的信任、鼓励、尊重、支持、关怀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激励的模式。信任激励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模式。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任激励可分为多种:工作信任----教育者把某项工作委托给学生去负责或办理,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如让学生负责班组工作、团队工作、文体工作、科代表工作等,学生会很负责任地去完成老师和同学交给的任务。有的学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实行学生干部轮流制,这种方法很好,符合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在锻炼中得到全面发展。人格信任----体现师生的平等,废除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人的尊严,讲求民主,崇尚平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项工作和学习搞好。成就信任----信任学生能够积极上进,不断追求,取得成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教师、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鼓励,充分肯定,不能视而不见,不能无动于衷,这样会挫伤小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成就感。尤其是对一般学生和较落后的学生,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不能用老眼光看人,总是盯住其不足之处。要多对学生给予表扬、肯定、支持、关心、鼓励、理解、宽慰等,使小孩子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在鼓励之中不断前进。友谊信任----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和蔼、温暖、可信、可敬,彼此间相互信任,建立友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加倍努力,激励才能真正见效。

二、教育激励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目的性,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等,激励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总是围绕实现某个总目标和几个长远目标进行一系列激励活动。当然,更多的是为实现某一近期的具体的目标而激励学生。无论正激励,还是负激励,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想实现某一愿望,无目的的激励是盲目的,也是无意义的。

针对性原则。教育激励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会是笼统的、模糊的。激励的对象应该十分明确,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激励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是对同类学生进

行激励,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激励是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的激励是针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有的则是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的,有的负激励则是矫正某位学生的某一不良行为的。针对性强的激励往往比较容易见效,激励的方式方法要运用恰当。

及时性原则。运用教育激励一定要及时,越及时效果越好。及时的程度与学生的年龄成反比例关系,即年龄越小激励越要及时。当然,对中学生、大学生的激励也要及时。学生课堂回答得好,老师应随口赞扬,不要等到明天再表扬;当天某同学做了好事当天就表扬;某同学某科学习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试进步了,应马上表扬鼓励他;家长承诺小孩子某件事情完成得好就给奖励,也应及时兑现。若言而无信,或迟迟不兑现,以后的激励就不灵了。

有效性原则。实施激励者应注意收集反馈的信息,某种激励实施后,到底效果如何,一定要关心实际效果,要关注、重视激励的有效性,不该表扬的表扬了,不该批评的批评了,都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负激励,一定要慎用。从我们问卷调查和收集到的大量案例来看,不少负激励不仅无效,而且还有负作用,有的甚至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自尊心,加速向教师和家长所期望的相反的方向发展。教育激励的有效性原则很重要,这一点应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

整体性原则。教育学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激励活动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整体。建立教育激励机制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从全局出发,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光治标,要治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整个激励活动要协调一致,认识要统一,措施要得力,方法要得当,尤其不能相互矛盾。比如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张老师主张要创新,鼓励创新,而李老师反对学生创新,认为这是跟风赶时髦,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又如对学生搞小发明小创造,不能王老师大力提倡,积极支持,而刘老师又说这是“小儿科”,搞小发明会因小失大,会耽误主考课程。两者激励的方向、目标不一致,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三、教育激励的方法

教育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从教育激励的实践、课题问卷调查和收集的案例等来综合分析,不同的教师、家长对不同的对象,往往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归纳起来,常用的教育激励方法大致有如下10种:

表扬法。指教师、家长针对学生某项事情做得好而加以赞扬。表扬又分口头表扬、书面表扬、当众表扬、个别表扬、一次表扬、多次表扬等。表扬法激励效果很明显,尤其是对幼儿、中小学生等很见效。小孩子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听夸奖的话。得的表扬越多,学生的心情就越好,干劲就越大,就越努力学习和工作。表扬一般不发奖品,成本很低,不必吝啬赞美之词,当然也可发小红花、奖小红帽、出喜报、上板报、培报等。

奖励法。奖励一般是指比表扬更正规的正面激励。通常会对获奖者给一点物质性的奖励,有时甚至还给点奖金,有时也只发奖状、奖证、奖章、奖品等。奖励法运用很广,如评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十佳少年、各种积极分子、各种竞赛奖等。

鼓励法。鼓励的方式很多,这里指表扬、奖励等以外的非正式奖赏。比如老师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赞扬鼓励的语言,找学生亲切地谈话,交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对学生的表现满意时以目光、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方式鼓励,考试前家长摸摸小孩的头、拍拍孩子的肩等也是一种鼓励。

评比法。通过检查评定和比较学生思想行为等来评出优胜者以激励学生。比如操行评定、德育积分、评比先进班集体、先进(文明)寝室、评选优秀学生、积极分子等,也有某些专项评比,如评流动红旗、班组,评红花少年等。评比可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可以比团结、比贡献、比风格、比干劲。

示范法。示范主要是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有时则就在学生中发现和培养先进,树立榜样,然后号召同学们学习。

引导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其树立奋斗目标,提高思想认识,制定具体措施,为之努力奋斗。当发现有某方面的不良倾向时,及时引导其认识到危害,迅速改正,防患于未然,并指明正确方向,共同制定新的方案,争取新的进步。

参观、访问法。目的是让事实说话,用形象生动的事例来教育激励学生。如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科技馆、重点工程工地、现代化企业、名胜古迹、劳动工地等,让学生从中受教育,让活生生的事实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立志刻苦学习,钻研科学知识,珍惜生活等。有的以文艺演出、电影、电视、录像片和上网等来教育学生,效果也很好,可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热情,鼓舞勇气,奋发向上。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访问,搞社会调查,亲身感受和体验,也能收到好的激励效果。

谈话法。一般是针对学生在行为规范或某一方面有偏差时而及时采取的激励方法。主要是提醒学生注意,帮助分析原因,指明发展下去的后果,提出矫正方法及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提高认识,加强自律。谈话不一定是在出现了某一问题时,有时也有鼓励学生加劲、努力,更上一层楼的用意。

批评法。这是与表扬法相反的负激励法。发现学生表现不好,且经谈话、说服教育和帮助仍不见改正时,有时用批评法从反面予以教育,目的是促其醒悟、改正过来,走上正轨,刻苦学习,积极上进。批评法分个别批评和分开批评、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只批评某种现象)、轻微批评和严厉批评等,公开批评、点名批评、严厉批评应慎用。

处罚法。针对学生中犯有较严重的错误,明显违反校规校纪,且屡教不改者,不得已而用之。惩罚应尽可能从轻,尤其是对青少年应以帮助、教育为主,若学生改正了,应马上取消处分等惩罚。

四、教育激励的机制

所谓教育激励机制,是指教育组织系统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是以制度化建设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为目的。

构建教育激励机制首先应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学校要制定出各种规章管理制度、校规校纪、奖惩条例等,让学生个个都知道,人人早明白,以便遵照执行,约束自己,照章行事,激励自我。照章行事时要公开、公平、公正,让人口服心服,要轻惩处,重教育。

教育激励的一系列制度制定公布后,这一运行机制就可以开始运作。教育激励机制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激励的主客体间互动的过程,可用双向信息交流与运作的全过程激励的模式来表示这一运行过程。

这一激励机制的模式应用于教育实践时可分四个步骤。一是双向交流。教育者了解到学生的个人需要、能力、素质之后,可向学生讲明下一阶段奋斗的目标、价值取向、奖惩内容等,这是激励的基础。二是各自选择行为。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教育者将选择恰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生活等态度,以实际行动对教育者所施的激励予以回报,其行为要么积极,要么消极,要么反感。三是观察与评价。教育者要及时观察实施激励后的反映、效果,并进行评价与反馈,以便下一步采取何种对策和措施。学生也可以自我评价,甚至可以与老师、家长交流,如实说明情况及效果。四是调查措施与行为。根据前面了解掌握的情况,教育者调整激励策略和方法,进行矫正,确保激励的有效性。受教育者也要积极配合,力求收到明显的绩效。五是实现目标,修订制度,完善机制。要全面评论实现目标的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修订奖惩制度等,进一步完善教育激励机制,以便今后更好地有效地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俞文钊:《俯理 心理学),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美]RG. G Miltenberger著,胡佩诚等译:《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4.颜震华、王绍海主编:《教育激励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9篇

一、鼓励机制的内在和意义

何谓鼓励,鼓励是人力资本治理的主要内容,它是心思学的一个术语,是指激起人的行为心思进程。鼓励机制是指组织为完成其目的,依据其成员的小我需求,制订恰当的行为标准和分派准则,以完成人力资本的最优装备,到达组织好处和小我好处的一致。正如,鼓励工报酬利,鼓励活动员为名,鼓励指导干部则为民。跟着我国机构变革的深化、当局本能机能的改变,各级当局机关行政部分及其公事员肩负的职责十分严重,人民群众对公事员的希冀也很高。若何充沛调动公事员特殊是作为底层各部分掌舵人的科(局)级指导干部的任务积极性,为广阔人民群众和社会供应优质高效的效劳,在我国变革开放和现代化建立历程中发扬应有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注重的、急迫的、实际的问题。

二、我区指导干部鼓励机制近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鼓励力度不敷

(二)精力鼓励结果欠安

精力鼓励比拟物质鼓励属于更高条理的鼓励,精力鼓励的优越运用可使鼓励更具长时间性和有用性。但在此次查询问卷中,以为近年来全区的评优、评先等精力鼓励方面“结果弱化”的占30.51%,以为“鼓励流于方式”的占37.87%。精力鼓励的结果分明欠安,首要因为实践任务中的评优、评先的后果并没有同职务的升迁、物质的奖励严密的联络,有时往往成为“空头鼓励”,这从基本上就弱化了评优、评先本身的鼓励性。还由于评选方法的分歧,若有的是指导点定,有的是均衡赐顾帮衬有的单元就爽性“轮庄”等等,使得一些被评优、评先者名不虚传,致使于呈现“进步前辈者”不顾惜声誉,进步前辈者不争夺声誉的状况,精力鼓励的结果就会大打扣头。

(三)干部交流不活泼

经由区域的从新划分,我区的地区面积和行政局限都弘远于之前,应更有利于干部的交流。但在被查询的指导干部中有近59.56%以为“统一岗亭最多干满3—5年应该进行职务变化”,而离市区较远的乡村指导干部对交流的要求更为急迫,有42.1%以为“统一岗亭最多干满3年应该进行职务变化”,有31.6%的以为是“3~5年”。

而实践任务中指导干部的交流并不活泼,有些指导干部在统一岗亭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在单个指导干部的说话中时常有如许的反映:“在这里一干就那么长工夫,都腻了,不想干了”。这种状况的存在虽然有多方面的缘由,但往往会影响甚至伤害干部对事业的酷爱和岗亭任务的积极性。

第10篇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应用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主要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小学生思想观念以及语言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在教学改革浪潮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重要变革,部分教师将激励教育方式引入教学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激励教育概述

激励教育以激励方式为主,主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由于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得到肯定就会信心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如果被批评或者没有得到肯定,自信心就会被挫伤,对这些知识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再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激励教育方式,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树立好学习语文的信心,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认真阅读课文,熟练掌握生字,打下良好的文字功底。同时,激励教育还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小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敬畏心理,认为教师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角色,课堂中容易产生一种紧张情绪,尤其回答提问时,担心自己回答不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影响学习效果。采用激励教育就可以缓解小学生的紧张心理,促进师生交流,把老师当成朋友,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这门

学科。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鼓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要求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努力成果以及表现进行肯定,采用精神鼓励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树立信心。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惊弓之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先有感情地对文章进行朗读,在大家熟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给学生相应的角色,并在课堂中表演。学生在接到任务之后为了实现良好的表现效果,就会在表演的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感情,为这篇课文的朗读增添色彩,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时教师在学生表演之后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同学们,你们太棒啦!朗读的很有感情,对文章的理解也很到位,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大家给自己的优秀表现鼓掌。”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表扬之后,开始为自己鼓掌,对自己的表现也很满意,当自己的能力被认可,自信心也同时提高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回答、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促进语文教学时效性的提高。

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表现出很大差异,如果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就有可能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思路,达不到理想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能力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保证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春的消息》这篇课文时,对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设置默写和掌握生词、生字的任务,如,蝴蝶、面颊、沉睡等字、词。当学生能够正确默写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大家太棒啦!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想不想要学会使用这些字、词造句呢?学生在听到鼓励之后就会信心满满,同声答道:想。然后教师就对这些学生进行深入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受到激励之后也会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用生字词进行造句,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3.创设激励情境

教室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为了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创设激励教学场景极为重要。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在黑板上写下对学生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的名言警句,从而对教学氛围进行烘托,如写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句子,然后开始教学,学生在看到这些句子之后,就会受到一定启发,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认真听讲,刻苦学习。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根据自己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到的名言警句,然后写在班级的黑板上,同时在每节语文课上换一句新的句子,不但可以对学生起到鞭策的作用,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加用功学习。

总之,激励教学法将教师的鼓励、环境的激励作为重点,改变以往批评式教育模式,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将这种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第11篇

这本名著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虽然他的教育观念在20世纪就已经出现,但它对于今天的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仍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尤其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中这种作用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

我时常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当一名好教师呢?当我读到《陶行知教育名篇》时,我找到了答案,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他的爱满天下。人们总喜欢用"桃李满天下"来赞誉教师,但我更喜欢陶行知的一句名言:“爱满天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终生奉行的格言,是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

一、爱需要尊敬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心。爱学生就必须要尊重学生,如果不能爱自己的学生,那他必然也就不会爱教育事业,也必将会被这个光荣的职业淘汰。

大家都知道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是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先生这么尊重学生。可见“爱”是大家团结友爱的根本。

文圣孔子也说过:仁者爱人,仁义的人必须有一颗爱心。这就体现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在现实中仍然出现了很多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等一些不好的现象。差生往往因表现落伍而缺乏自信心,在教师心目中印象不佳,在优生面前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厌学、弃学情绪。教师是对学生的爱理应是无私的,而这种纯洁的爱,客观上必然是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新课程背景下也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热爱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还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二、爱需要激励

“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老夫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因此,学习较差而又不努力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因为这种鼓励和赞赏是“师爱”的真挚表现,也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鼓励之词。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反之,许多学习落后或者逃学、厌学的孩子,都源于自信心的丧失。只有自认为已经没有指望的事,人们才会放弃,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学下去了,他才会逃学、厌学。实际上,即使那些学习很差的孩子,只要我们能重新燃起他们内心自信的火种,他们都是万全可以赶上去的。因此,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鼓励的方法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平时我在教学中能以欣赏的目光对待学生,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觉地弥补自己的过错。并且要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放大,再放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要使孩子学习好,不能一味责备、批评,而应该采取鼓励地教育方式。把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成为乐学、肯学的好孩子。如: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存在差异。有些同学的接受能力快一些,有些同学相对就慢半拍。对此,要鼓励接受慢的同学才行。虽然他的字写得不好看,但是我却说:“你有进步了,值得表扬。”学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字写得果然越来越好。对这些人,要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用我们的爱与机智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去温暖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快乐健康的学习。常言道:种花种草别种刺,教师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手足一样,千万不要说到优生笑,差生跳。学习较差而又不努力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因为这种鼓励和赞赏是“师爱”的真挚表现,也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鼓励之词。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让教师的关爱给学生带来了一缕阳光,让他们自由地、健康地成长吧!

第12篇

这本名著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虽然他的教育观念在20世纪就已经出现,但它对于今天的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方式,仍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尤其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中这种作用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

我时常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当一名好教师呢?当我读到《陶行知教育名篇》时,我找到了答案,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他的爱满天下。人们总喜欢用"桃李满天下"来赞誉教师,但我更喜欢陶行知的一句名言:“爱满天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终生奉行的格言,是他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

一、爱需要尊敬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心。爱学生就必须要尊重学生,如果不能爱自己的学生,那他必然也就不会爱教育事业,也必将会被这个光荣的职业淘汰。

大家都知道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是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陶行知先生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先生这么尊重学生。可见“爱”是大家团结友爱的根本。

文圣孔子也说过:仁者爱人,仁义的人必须有一颗爱心。这就体现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在现实中仍然出现了很多体罚学生,侮辱学生等一些不好的现象。差生往往因表现落伍而缺乏自信心,在教师心目中印象不佳,在优生面前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厌学、弃学情绪。教师是对学生的爱理应是无私的,而这种纯洁的爱,客观上必然是会赢得学生爱的回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新课程背景下也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热爱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还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朋友”。

二、爱需要激励

“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老夫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因此,学习较差而又不努力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因为这种鼓励和赞赏是“师爱”的真挚表现,也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鼓励之词。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反之,许多学习落后或者逃学、厌学的孩子,都源于自信心的丧失。只有自认为已经没有指望的事,人们才会放弃,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希望学下去了,他才会逃学、厌学。实际上,即使那些学习很差的孩子,只要我们能重新燃起他们内心自信的火种,他们都是万全可以赶上去的。因此,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鼓励的方法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平时我在教学中能以欣赏的目光对待学生,多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觉地弥补自己的过错。并且要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放大,再放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要使孩子学习好,不能一味责备、批评,而应该采取鼓励地教育方式。把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成为乐学、肯学的好孩子。如:每个班的学生都有存在差异。有些同学的接受能力快一些,有些同学相对就慢半拍。对此,要鼓励接受慢的同学才行。虽然他的字写得不好看,但是我却说:“你有进步了,值得表扬。”学生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字写得果然越来越好。对这些人,要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用我们的爱与机智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去温暖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快乐健康的学习。常言道:种花种草别种刺,教师爱学生要像爱自己的手足一样,千万不要说到优生笑,差生跳。学习较差而又不努力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因为这种鼓励和赞赏是“师爱”的真挚表现,也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鼓励之词。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的心理,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正是满足了孩子的这种心理,使他们的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让教师的关爱给学生带来了一缕阳光,让他们自由地、健康地成长吧!

第13篇

在了解激励教育对高校中问题学生管理的具体运用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激励教育的基本定义和性质特征。激励教育,顾名思义,即采用激发和鼓励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处于欢愉、激动等积极情绪状态,然后再对这些处于正面情绪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或者让他们主动去完成某些事情,最终达到本来的教学目的。这就是激励教育的基本定义。在采用激励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外在激励的方法,即老师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或者实际性的行动对学生进行激励,达到学生受到鼓舞,情绪高涨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采用内在激励的方法,也就是说让学生完成某些任务从而使自身的心理上感受到鼓励或嘉奖,通过这种内部自我主动产生的正面情绪达到激励教育的目的。以上两种,都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到的方法。最后,激励教育的根本性目的,都是通过鼓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或者纠正其原有不好方面的行为、或者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最终达到问题学生改正其自身问题的目的。

二、高校问题学生管理中激励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在了解激励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我们还必须弄清楚的是激励教育在高校问题学生管理中的具体意义和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分析高校问题学生的出现原因。一般来说,问题学生的出现不外乎以下三类。

1.家庭原因所致的问题学生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父母在学生的性格养成、人格构建和处事态度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问题学生所出现的某一方面的性格缺陷或者心理问题都和父母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除此之外,家庭中所出现的问题还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在校的思想或行动上的各方面表现。

2.同学朋友原因所导致的问题学生

学生在学校中所接触到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龄人——同学、朋友等,这些人的存在都会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旦学生的朋友群出现了不良的风气,极有可能带坏学生本身,最终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

3.教师原因所导致的问题学生

有很多问题学生的出现,仅仅是因为老师的教育手段不对,如讲课太过乏味、经常训斥学生等,最终直接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厌倦和憎恶,或者对老师的一切教育都感到反感,从而使教育难以更深一层次的开展。分析问题学生的出现原因之后,我们就不难发现激励教育在问题学生的管理上的重要性了。作为新时代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激励教育明显有区别于以前传统教育中的强迫式教育或者填鸭式教育,修正了原有教育手法中单一乏味和带有强迫管理性质的特点,不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更易使学生接受,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新的教育手法不仅仅对于学生来说,更为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感情体验,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内而外的发生本质性改变;同时对于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也丰富了其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使得教育更方便进行。它富有着新时代教育特有的人文关怀和现代气息,在现代高校问题学生管理中更是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三、高校问题学生管理过程中如何开展激励教育

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教育;价值

0 前言

著名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导,而是大多数教师并不注重的激励。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加上好奇心极强的特点,对其进行激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激励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更达到了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科,是家长、教师、学校不可忽视的主要教学内容。在语文课堂上,激励教育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模式,其效果也比其他教学模式明显,这就使得激励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位置越发重要。

1 小学语文课堂现状

当小学语文激励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时,各小学纷纷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学校也注重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加上新课改之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革新之后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顺应改革的需求,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普遍宣传激励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上也逐渐将激励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能够灵活运用激励教育,不仅能使课堂氛围活跃,还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思维的活跃性。但是,有些教师对激励教育不够了解,掌握得不够透彻,出现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过多口头激励学生的现象,没有充分地将激励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 小学语文教学的激励教育

2.1 教师保持谦和的教学态度

教师的教学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思想比较单纯,想法比较天真,这就需要教师采取谦虚、和蔼的教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天生的恐惧感,这一心理极不利于语文的教学,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学生对自己的惧怕。首先,教师应保持和蔼的笑容,课堂上不必过于严肃,要多与学生互动,尽量不要严厉批评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后应与学生多交流,主动询问学生是否需要帮助解决学习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主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游戏,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和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实施的激励教育起到的作用更加显著。

2.2 在学生课堂活动中实施激励教育

激励教育在不同的场合所起到的教学作用有明显的区别。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学会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以活动的形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实施激励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主题是介绍家乡景物,学生可以选择家乡一处景物进行描述,与同学交流,最后评选口语交际进步的同学。这一口语交际,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而不是局限于两三个学生一起交流的形式。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5人一组,让学生自由选择组员,选举出一位小组长,以围圈而坐的形式,要求每位组员都要分享,由小组长进行记录和监督工作。在学生交流5~10分钟之后,教师走访每个小组,了解小组的交流情况。选择学生在班级上进行陈述,对于描述得形象、有趣的学生,教师应对其描述加以肯定,并指出其有特点的表达,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对于描述得不够好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对其加以肯定,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其家乡的景物作进一步的描绘。最后,在评选口语交际进步的学生时,教师应尽量从表述不够流畅、通顺的学生中选出,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公开表扬,并推选其作为下一次口语交际的小组长。这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能轻松学习,还可以受到教师的表扬、认可,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2.3 因人而异进行激励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他们的优势也各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也不能统一言辞,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表扬,这样学生不但能发挥其特长,还能使教师对学生的赞扬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可采取课前让学生自己预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理解文章中各个动物所“画”出来的“画”,应该是怎样的,学生可以以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理解动物们的“画”描绘出来,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图案进行绘画。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检查学生的绘画情况,对于画得形象的作品,教师可赞扬其绘画水平,并询问其作画技巧,并将此画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而对于不善于绘画的学生,根据其特长,比如善于朗读,就让其在课堂上朗读课文。对朗读的学生,教师可先肯定其绘画,进而表扬其朗诵能力。这样,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对其进行赞扬,不仅能让学生保持对其特长的喜爱,也让学生受到了鼓舞,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其特长可以持续发展。

2.4 采用多样的激励方式

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教育,就要学会采用多样的激励方式。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方式基本都是采用语言表扬,口头上对学生进行夸赞。而教师要想使激励效果明显,就要在不同的情景中采用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例如,在教师提问时,对于比较内向、不敢发言的学生,在问题提出之后,要对其进行眼神鼓励,鼓励其主动回答问题,或者在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回答不出或回答不流畅,也要给予学生肯定的眼神,并通过拍拍其肩膀给予鼓励的暗示。除此之外,对语文写作、考试有进步的学生也给予一定的奖品进行鼓励,奖品可为笔、作业本等,在作业本上教师还可写上几句鼓励的句子。这样,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结束语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堂上实行激励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芳.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路探讨[J].中国教师,2015(S2):121.

第15篇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北师大;应用探究

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受到教育界的普遍重视。学生进行良好学习的前提是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信心,在小学的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觉和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激励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环节,利用激励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找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激励教育还有效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发展。

一、激罱逃的内涵

激励就是激发与鼓励,激励的含义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人内心的期望和动力为主要推动力,主要表现为一种积极地、普遍的、共性的行为导向。激励教育就是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灵活的使用激励的手段来引导和影响学生综合发展的一种方式。恰当的使用激励教育能够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保证,帮助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实现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化,从而产生一种内部驱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激励教育的手段

1.语言激励

运用语言上的鼓励是激励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又因为语文教学实际上和语言的教育是彼此联系的,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运用语言表达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能够充分的将语言的价值发挥出来。比如在进行语文课文阅读的时候,部分学生因为学习上的困难而没有自信,导致阅读的时候声音较小,不敢确认发音等情况,在此情况下,教师需要对此学生进行不断的鼓励,帮助他确认课文的读音,并告诉他学习上的困难都是暂时性的,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要我们肯花时间在学习上就一定会学好语文阅读课程的。在运用语言激励手段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原则:①语言表达需要态度明确。激励是使用恰当的、针对性的语言进行口头激励,教师应当避免使用较为浮夸的语言来赞美学生,避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鼓励下出现自我膨胀的情况,当然也不能正话反说,避免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②语言鼓励需要具备指导性。在进行语言的激励时候,教师加上自身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在感受到鼓舞和关心的同时还能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有效的学习手段;③合理使用无声的语言进行激励。语言分为口头上的话语和肢体语言,教师在进行学生的激励教育时候,可以合理的使用一些无声的语言,比如微笑、点头、拍肩膀或者竖大拇指等,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的达到语言激励的积极作用。

2.注重课堂上的激励

教师应当注意在语文学习的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激励,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当学生在回答问题产生错误之后,教师不能对学生有任何的负面情绪展示,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和鼓励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息,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回答问题出错就是丢脸的情绪,鼓励学生勇敢的回答问题,不能因为短暂的错误而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例如在北师大小学语文5年级上册教材中《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中,课文讲述了居里夫人在发现和研究镭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鼓励学生发表对居里夫人的了解,或者是通过课文对居里夫人有什么认识。当有的小学生问题回答的不够准确,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纠正,并针对学生回答有一定道理的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去图书馆主动找与居里夫人有关的书籍如《居里夫人传记》等进行研究,增加对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了解,在增强学生信心的同时还能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

3.激励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公平性

教师在进行激励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激励的公平性,对班级学生一视同仁。对于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需要保持持续性的激励,帮助差生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学生心理上不因学习成绩而自卑。另一方面,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需要对其进行积极的鼓励,帮助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积极学习的态度。只有保证激励教育的公平性原则,才能够真正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根本上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4.坚持长期性的对学生进行激励

语文的学习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教师需要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性的鼓励。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等能力的基础,学好小学语文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激励教育中,需要坚持长期性的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语文学习上的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