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

双碳的实施路径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瓶颈;制度模式

近年来,气候变暖、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危及到能源、生态、水资源以及粮食等方面的安全,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共识。我国党和政府不断地探索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规律的低碳经济建设模式。2009 年中央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中共十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中,构建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提出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2015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第一次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将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湖南省作为我国的中部经济区,面临着发展不足和发展不优的双重矛盾、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的双重压力。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实现湖南低碳经济发展?阳玉香适时出版了《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及瓶颈突破的制度模式建构―以湖南省为例》一书,该书重点对湖南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面临瓶颈、实现路径及及制度模式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为湖南省实现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指明了方向。具体表现在:

一、湖南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全新认识

本著作从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环境效应出发,整理了2005-2013年湖南省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数据,在此背景下提出新常态下湖南发展区域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再考察近年来湖南发展区域低碳经济所取得的成就,归纳阻碍其发展的瓶颈,然后梳理发展区域低碳经济的基础和条件、面临的新机遇,设定“十三五”期间发展原则、目标和思路,如此一来,湖南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就有了明确的框架,从而揭示了区域低碳发展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向。

二、湖南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评价

发展区域低碳经济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技术等多方面,更困难的是需要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利用科学的统计数据、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客观评价其低碳经济发展程度。本著作从低碳能耗、低碳技术、经济发展、社会支撑和自然环境五个方面共23项指标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一套自身独到的见解。

三、湖南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实现路径的理性应对

建设两型社会,实现湖南区域低碳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著作从能源、产业、低碳城市、森林碳汇和低碳政策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湖南省发展区域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能源结构中,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和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产业结构中,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建设低碳农业生产体系;低碳城市建设中,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发展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促进低碳消费、构建“低碳经济示范区”。

四、湖南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制度的系统构建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演化博弈;低碳供应链;演进路径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0052-03

0 序 言

低碳经济是为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因此,“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对供应链成员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供应链的低碳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形式和途径。如何使企业实施低碳供应链管理的行为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传统供应链仍存在利润空间,供应链低碳化过程中必然出现传统供应链与低碳供应链间的竞争与协作,煤炭和电力是两种主要的能源形式,两者同时又是碳排放较多的企业,因此研究煤电企业供应链之间的低碳化演进路径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 文献综述

现阶段关于煤电企业供应链的研究主要涉及煤电企业供应链合作与冲突、煤电价格联动博弈及煤电企业纵向联盟博弈。包建华[1] (2002)提出可以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获取竞争优势,运用博弈论方法构造了联盟的利益分配模型,并给出了解;王晓晔[2](2007) 对煤电价格联动进行了博弈论分析;赵晓丽[3](2008)研究了煤电企业供应链合作冲突规制,认为自我规制可以通过可自执行协议模型和借鉴“关系性租金最大化”解决合作冲突问题;刘慷[4](2009)建立了中国煤电企业纵向战略联盟的重复博弈模型,从构建信用机制的角度分析约束煤、电企业纵向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内外部因素。模型结果表明,煤炭、发电企业可建立长期战略联盟,实现煤、电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限制相关企业的道德风险与机会主义行为;李丽[5](2011)建立博弈模型对煤电企业是否联营与煤电价格联动的收益进行定量分析,证明了煤电价格联动方案使电力成本压力得到缓解;张伟[6](2009)进行了煤炭产业链稳定机制的博弈模型分析。

针对企业低碳供应链研究尚处于概念提出和碳成本对供应链性能影响方面,Bojarski[7]等(2009)采用LCA生命周期评估法衡量了整个供应链在加进环境因素后考虑的成本,降低了赋值主观性,并给出了基于上述成本的供应链设计模型和供应链环境模型;Cholette[8]等(2009)基于红酒分销物流选择的案例对碳及能线图(energy profile)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的供应链结构设计对于整体能源和碳排放有很大影响,Balan[9]等(2010) 运用拉格朗日盒模型和欧拉盒模型对供应链建模,计算碳排放量, 运用解析有限差分法,基于一个最典型的供应商、制造商、仓储和物流提供商的模型,估算碳三维无限足迹,并依据从公共服务网站上获得的基础数据计算出供应链中每一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数量,有效跟踪碳产生途径、为优化供应链碳排放建立了量化方法;钱宇[10](2010)提到NIKE、IKEA及Boeing等公司都积极倡导低碳供应链。

上述研究集中于煤电企业合作与冲突博弈及碳排放对供应链的影响和低碳供应链绩效评价,而对企业供应链低碳化进程中出现的传统供应链与低碳供应链并存的问题以及其演进路径缺乏研究,这表明企业供应链低碳化理论方法体系尚不完整。因此,对煤电企业供应链低碳演进路径进行演化博弈分析,找出演进路径,为供应链研究引入新的视角。

2 演化博弈理论及博弈模型构建

2.1 演化博弈理论介绍

4 结 论

本文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对煤电企业低碳供应链演进路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由传统供应链向低碳供应链演进的动力主要取决于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双方所支付的另一方进行低碳供应链演进的损失,只有当双方都采取低碳演进策略时,整个煤电供应链才会实现低碳化,而且其收益也越大。反之,系统运行处于不稳定状态,不利于煤电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双方所支付的低碳供应链演进的损失及政府应当进行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本文未进行深入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1]包建华.煤电冶产业战略联盟及其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2,11(5):106-110.

[2]王晓晔.煤电价格联动的博弈论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06-110.

[3]赵晓丽.煤电企业供应链合作冲突规制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08(4):106-110.

[4]刘慷.中国煤电企业纵向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09(5):11-15.

[5]李丽.煤电一体化趋势下煤电联营的博弈分析[J].中国煤炭,2011(1):29-32.

[6]张伟.煤炭产业链稳定机制的博弈模型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9(11):54-56.

[7]José Miguel Laínez,Aarón Bojarski,Antonio Espu?觡a,tec.Mapp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within Supply Chains: a LCA Based Approach[J].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Computer Aided Chemical Engineering,2008,25:1131-1136.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意义 思路 建议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一)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五)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思路

(一)低碳经济将是摆脱危机的重要突破

在后危机时代,低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很多国家都提出了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如美国提出了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绿色新政”,欧盟也提出了经济复苏与低碳经济转型结合的战略,日本也着眼未来投资低碳产业,韩国、英国都有所举动。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四个挑战。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必然会使节能减排任务非常严峻。二是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有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是50%,在低碳经济技术方面,对外依存度达70%,还面临着巨额的资金缺口。三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能源结构调整的压力,在“煤多、气少、缺油”的能源格局下,能源选择空间有限。四是我国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中处于后发位置,在低碳产业技术标准、规则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所需要的政策法规和市场机制亟待完善。

(二)城市化必须走低碳道路

我国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中期,也是快速发展的时期,未来二三十年中,中国将涌现出将近200个巨型的城市,城市化率将达到50%以上。在人均GDP处在3700美元不到4000美元的阶段,正是人均资源消耗量的巅峰期,按照目前的消费模式,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能源是不够用的。因此,资源和环境问题面临巨大压力,要顺利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走低碳发展道路。

(三)碳税应先于碳交易的实施

碳税是价格调节机制,是一种约束机制;而碳交易是数量控制机制,是一种激励机制。发达国家认为,碳市场交易的效果优于碳税。其实,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证明,人的本质是趋利避害的,要降低成本,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潜力最大的是节能环保产业,有超过10万亿元的发展空间;其次是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同样超过10万亿元;电动汽车产业空间也将超过1万亿元。

我国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碳税应先于碳交易实施。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是新兴加转轨,我们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还有巨大的城市化要求,节能减排的难度和阻力较大。碳税的实施成本较低,较易实施,也符合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应先实行碳税,再实行碳交易。

(四)实施低碳首先要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节能减排首先要建立在能源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从国际经验看,在今后实现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节能的贡献率要达到60%,所以说,低碳更多是靠节能来实现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国家碳排放总量目标和国家低碳社会战略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做出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承诺,努力控制CO2排放增加量。由于强度指标受经济增长速度和CO2排放的双重影响,硬约束和统计考核办法难以统一。根据“十一五”期间SO2、COD总量控制经验,总量目标实现的效率要高于强度目标。同时制定CO2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各省区分解,不仅有利于推动CO2自愿性排放交易体系的发展,也有利于消除区域贫富差距和绿色发展。

第二,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

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应研究提出我国低碳技术发展的路线图,促进生产和消费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第三,提高认识,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道路设计;生态系统;排放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概论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到2013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4万公里,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如此长的高速公路,在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破坏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实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1 低碳因素在高速公路设计中的体现

低碳高速公路定义为在高速公路设计、建设、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设计方案优化、施工组织优化和运营管理优化,应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达到在资源、能源、材料的占用和使用时降低消耗数量、调整消耗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对碳吸收生态系统破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其中高速公路的规划和设计决定了建设和运营阶段的资源消耗及低碳的实现水平。

2 高速公路设计中的总体设计

在路线布线过程中,应全面了解掌握路线所经区域城镇布局和经济发展规划,紧紧把握路线经过范围的路网布局,尽可能的通过本项目的建设,通过互通立交的设置,优化原有路网,达到既最大限度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又提高运输效益,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路线布设时,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融入自然,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破坏自然和当地的植被,以保护当地的气候环境。使方案既选择工程造价较低方案,又能使道路与周围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有机的融为一体,成为当地风景的一部分。在路线布线中,应充分利用建设用地,严格保护农用耕得。尽量利用荒地,少占或不占林地、耕地,特别是高产地。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尽可能的不拆迁或少拆迁沿线民房,以避免因拆迁后带来的资源、能源和建筑材料的使用。

3 高速公路设计中的路线设计

平原区路线宜短捷、顺直,曲线半径前后顺适自然、曲线长度搭配均匀,指标均衡、平纵搭配合适,应尽可能避免指标突变,避免使用过长直线。设计时因地制宜,顺应地形,在考虑平面走向、路基高度、横断面填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路基防护排水、结构物设置、取弃土场、互通立交设置的位置以及沿线的敏感点等因素,以达到优化现有路网、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又提高运输效益,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丘陵区路线应充分有利地形,因地制宜根据地形起伏,考虑平纵面配合,以曲线定线为主,布设尽可能流畅的线形,路线尽可能不占或少占山区田地,特别是高产良田,以免给沿线居民带来不可挽回的生活影响。在丘陵区布线时,可根据地形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线性指标,当路线处于开阔地段时,在根据地形的情况下,可采用较高指标。当处于地形起伏较大时,根据地形采用较小指标,以减少高填深挖、对山体的破坏。

在山岭区布设路线时,在满足功能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采用工程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按照“能打隧道的不开山、能架桥的不填沟、能当时恢复的不拖延、能保留的不破坏”等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原生地貌,协调处理安全、环保、和谐、耐久的关系,全面落实了工程建设新理念。在山岭区布设路线时,除要考虑上述的相关内容外,还要考虑长大纵坡,对车辆的安全影响,要对道路的安全措施要予以重视,做好路线的安全设施的设计,比如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避险车道、降温池以及交通警告标志等的设计。山岭区路线布设应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沿线工程地质、路基防护放在重要位置,以避免对沿线环境造成大范围的破坏及减少工程造价及后期的维护费用。

3 高速公路设计中的桥梁、涵洞设计

桥梁、涵洞设计个人认为主要是从桥梁采用的桥型、桥梁跨径、根据取弃土的数量对桥梁或路基方案的选择方面来考虑,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降低造价的目的。项目初期应做调查清楚在项目区,相关原材料的价格、桥梁各桥型的施工工艺熟练程度及当地材料的来源的情况,并根据此做好桥型的方案比较,选择具有针对性最优方案。另外在项目最后确定方案时,应根据之前项目中的取弃土数量、填挖高度,对桥梁的孔径进行优化。比如在需要取土的路段就偏向于采用桥梁代替路基;而在弃土段落,在在满足桥梁最大桥台高度( 一般以8m 控制) 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桥梁孔径,或在合理的情况下采用通道代替桥梁,以用来消耗部分废弃的土方,以减少取弃土占用土地的面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减少对原材料资源的消耗。

4 结语

低碳高速公路中的控制低碳因素,规划和设计中的低碳考虑是基础,它制约着项目设计后期的建设、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对资源、能源、材料的占用和使用,制约着各阶段对降低消耗数量、调整消耗结构、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对碳吸收生态系统破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的实现。实现高速公路在设计中考虑对资源、能源、材料的占用和使用的控制,对我国高速公路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公路的普及,推进我国的节能与低碳建设起到积极地促进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 张维全,道路勘测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5篇

刘永富在致辞中说,低碳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推动低碳发展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低碳发展的方式与途径不可能完全一致,要从本国实际出发,按照“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相应责任义务。

刘永富强调,要坚持低碳扶贫促进低碳发展。他说,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阶段,生态文明方兴未艾,低碳发展正当其时,关键是要抓住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带高度相关,贫困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区地理空间分布高度一致,贫困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区和重要影响区。扶贫开发要坚持低碳发展,推动贫困地区在减贫过程中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扶贫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但是,从根本上讲,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问题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尽快解决贫困问题。

一是要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转变发展方式。要按照精准扶贫和低碳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低碳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推动低碳扶贫成为共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在贫困地区加大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等支持力度,扩大工程规模、加快实施速度、提高补助标准。国家低碳生态补偿机制要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的考核,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二是要打造扶贫工作品牌,创新扶贫项目设计理念。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村级道路、饮水、电力、危房改造、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文化、卫生及特色产业等瓶颈问题,重点打造雨露培训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扶贫移民搬迁三大扶贫工作品牌。通过技术推广和特惠金融支持贫困农户发展低碳生态农业、低碳生态旅游及碳汇产业。通过雨露培训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新生劳动力提高职业技能、拓展就业渠道,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生态承载能力弱、资源开发过度的贫困地区,实施扶贫移民搬迁,缓解人地矛盾。扶贫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都要贯彻低碳扶贫的要求,实施种草、养畜、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环境友好型扶贫增收项目,推广太阳能等贫困地区简便实用的清洁能源新技术,支持杂交植物等科技扶贫技术开发。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汇聚社会各方面智慧,充分依靠科学技术,努力探索低碳扶贫新途径,共同向贫困宣战。

三是要完善碳汇交易机制,拓展低碳扶贫领域。建立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碳汇交易平台,完善碳汇交易机制,把贫困地区的环境效益与贫困农户的经济利益有机联结起来,充分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碳汇产业的内在动力和巨大潜力。企业可以通过前期参与开发、后期购买碳汇等方式,既为自身开辟新的发展增长点,同时也帮助贫困农民得到碳交易收入,推动扶贫工作与低碳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双赢。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集体行动;可持续发展;环境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11)09-0183-04

一、低碳经济渊源及其模糊认识

按照维基百科的解释,低碳经济是低化石燃料经济,是最小温室气体排放到生物圈的经济,特指二氧化碳低排放。

(一)低碳经济、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

2003年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一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1999)的《生态经济革命一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书中蕴藏着低碳经济萌芽,2003年,其《B模式一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明确提出:“减少碳排放一半”以遏制地球加速升温。低碳经济的系统观点与行动,可追溯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京都协议书》(1997)。联合国第35个(2008)环境日主题:“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号召全球联合一致行动,改变高碳排放经济,意味着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

虽然,白皮书没有定义低碳经济,但是对为什么和怎样实施低碳经济却有详实描述。遗憾的是,许多研究并没有完全理解白皮书的精神: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自然资源约束性开采耗用,并通过各国联合一致的“减排”温室气体承诺(白皮书72次使用“减少”一词),以促进、倒逼(bottom-up)技术进步,或者与产业结构调整、消费方式改变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实是,一些研究人员没有注意到低碳经济“能源”背景或切入点,忽视能源与气候、环境的关系而片面理解低碳经济。白皮书使用“环境”、“可持续发展”超过50次,且设有环境专章,如,白皮书目的是通过“反省和强化我们更加广泛的承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this white paper reflects,and will reinforce,our wider commitmen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低碳经济把发展限定在环境承载力之内(in developing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环境(The first challenge we face is environmental)等,并且认为:“直到现在,英国能源政策还没有给予环境足够关注”,白皮书希望政府以系统化政策确保:“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无独有偶,温总理2010、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看做并列的行动,报告多次将“能源与气候”一起阐述。

低碳经济是可分割的、有市场的三大化石资源和公共的、无市场的环境公共服务(接受二氧化碳排放及其转化)的双约束经济,最终目的是限制人类对环境公共服务的加速、无序耗用,是可计量、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它以数量化方式约束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对自身所处生物圈(环境)中的资源开采、耗用,即以碳排放为突破口,逆向约束人类的三大化石能源(可计量)开采、利用,倒逼技术进步,促进消费和产业结构转向,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资源和环境的双约束,目的是可持续发展。此一思想,白皮书进行了详细阐述,布莱尔认为:低碳经济与能源可靠供给、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关,即环境中可分割、可市场的三大化石能源自然资源过度开采、耗用引起公共的、不可分割的环境公共服务、气候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转化为低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对可计量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而言,就是不能离开三大化石能源开采、耗用约束及其温室气体排放约束。“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巴西低碳经济之路》中也有相似观点和政策,《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更是直接强调:“气候变化与能源息息相关”。

(二)远离环境公共服务约束的混乱低碳经济观

低碳经济作为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没有公认的定义。方时娇认为:“各种定义和解释还不尽一致”。低碳经济成了各说各话、任意打扮的小姑娘而按需解释,“随时、全面”利用,低碳经济的思想、实践混乱不可避免,主要表现:(1)低碳经济特定研究对象和渊源是什么?依据的一门学科必有其特殊研究对象之观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施对象、运行方式是什么?低碳经济与现有经济学科的区别、联系在哪里?这是低碳经济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查阅已有低碳经济研究发现,它似乎与所有时髦、热点研究和学科有关,其外延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等,而这些学科各有其研究对象。人们在解释低碳经济时,把它们混淆在一起,低碳经济成了“超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的科学。有的甚至玩文字游戏,方时娇在同一文章中用“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和“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来解释低碳经济。就中文意义而言,“实质”、“本质”意义区别不大,但能源经济绝不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因为能源经济要回答的是能源大规模连续供应、有限替代和规模报酬先增后减三个问题,而依据布伦特兰公认定义,可持续发展经济是要解决资源、环境的代际分配问题。两学科完全不同,怎么可以都成为低碳经济的外延,或者是渊源。(2)低碳经济与技术的因果倒置。庄贵阳认为,是“技术支持低碳经济”。技术发展了,低碳经济也就实现了,这是倒果为因。因为,包括能源技术在内的人类技术一直在进步,低碳经济不需要人类共同、额外努力和元自然资源约束而自动“生成”,这完全不对,更与布莱尔白皮书的“更广泛的必须努力”(A wider effort is also necessary和far more needs to be done)相悖,也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明确主体及其承诺碳减排责任的原则相悖。事实上,《京都议定书》所要求的恰恰是技术先进的发达国家有更多碳减排约束。布莱尔说:“尽管有过去5年的进步,但是今日能源政策不能应对明天的挑战。”布莱尔认为,实施低碳经济将“赋予”英国机会(连续3次使用“opportu-nity”),并痛下决心走低碳经济的路子。第一个机会,低碳经济提高资源效率:提高产出,并减少污染排放;第二个机会,低碳经济引导英国开发、运用和出口尖端技术,创造新商业和工作;第三个机会,低碳经济为英国

导航,变革传统的资本更新循环周期。此外,从生活方式来说,低碳经济也可以低技术兼容,白皮书要求房子绝缘、通风(insulated,draughty)等技术,不是高技术,又比如植树造林(reforestation)、与采伐森林战斗(flight deforestation)是巴西走低碳经济的路子之一,不需要高技术。(3)低碳经济测度及其标准。有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这里以“低”作为低碳经济的标准,有问题。原因与上述错误的技术因果倒置相似。实际上,低不可能是低碳经济的标准。统计证实,截止2009年,美国、日本等国单位GDP能耗不及20世纪60年代的1/6;BP《世界能源统计》(2009)显示,2008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消费出现了净减少和相对减少(表1)。

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京都议定书》、布莱尔能源白皮书所要求的“绝对减少”标准。因此,低,只能是把碳排放低于环境公共服务承载力内的“低”,这个低是绝对的,不能妥协(compromise)。碳排放相对降低而总量,尤其是累积总量增加,人类不可持续发展,当今人类恰恰面临的是此难题。对于低,一些学者还不自觉地滑向“无”,认为低碳经济就是“无碳”经济。无碳经济,看上去很美,却违背自然规律。碳循环是生物圈内基本循环之一,人类活动,尤其是人类过度开采耗用三大能源的副产品是向生物圈排放了超过其承载力的二氧化碳,是高碳排放而不是高碳循环引起不可持续发展。地球绿色植物主要活动,就是以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人类努力发展的生物质能源是高碳循环,因此,高碳循环和低碳经济可以并行不悖。低碳经济不在于碳的“无”和抽象的“低”,而在于碳的“度”及其所要求的化石能源约束性开采耗用及其碳排放。(4)低碳经济和低碳思想不分,并导致行为方式错乱。具体为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不分,这一认识误区导致低碳经济的操作困难,实施主体模糊,行动的成本无认识。布莱尔说:英国占全球碳排放2%,单独行动不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Our own actions will have no impact on climate change)。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代替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成了无行为主体、远离低碳经济是“最可行、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初衷和实践。在布莱尔看来,恰恰是资源与环境的双约束的低碳经济推动低碳社会及其高生活质量(a low carbon economy will contribute to higher living standards and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从能源(资源)、环境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难推知,低碳经济是“碳获得、碳排放”的双约束经济。现有的无自然资源约束高碳排放经济及其造成的气候、环境问题,是私人产品挤占公共环境服务而引起不可持续发展。逻辑是:生物圈非约束三大化石能源开采、耗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累积――生物圈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阿伦尼乌斯二氧化碳增加含量会引起温度上升理论――温度上升造成气候问题引起环境公共服务不足,人类不可持续发展。新西兰气候变化部长戴维・帕克说:“作为新西兰推动环境可持续性的一部分,我们做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

二、低碳经济确定主体与实施路径

低碳经济的对象有两个,一是生物圈中可分割、竞争性、有市场的资源(能源);二是生物圈中不可分割、非竞争性、难市场的整体性的环境公共服务。高碳经济,从竞争性、可分割有市场的资源看,就是资源过度、非约束开采耗用;从公共性、不可分割、难市场的环境公共服务看,就是向环境塞进了过度的碳,环境公共服务功能丧失,经济社会不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低碳经济的主体。低碳经济涉及全球性温室气体排放的公共产品问题,需要确定主体及其现实成本才能提供该公共产品。持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奥尔森、斯蒂格勒茨(Stigler.G.J)、戴利(Herman Daly)、肯尼斯(J.M.Keynes)、Krister Hjalte等。因此,白皮书认为:低碳经济是“政府的责任”,需要政府的分配(distribution,注重公平)手段,而不仅仅是市场配置(allocating,注重效率)来实现。

(二)“斯密式间接公共产品”与“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获得路径。市场手段不等于低碳经济形成。朱迪・丽丝(Judish Rees)认为:“很明显,对全球有限的环境资源容量进行价格竞争时,发达的富国总能比相对不发达的国家出更高的价格”。戴利对环境无约束市场利用以“船的最佳沉没”为比喻,他说:“即使一条船的负载是最佳分配的,随着绝对负载量增加,它的水位线最终也会达负载线。超出负荷的最佳装载的船也会沉没――尽管它将以最佳的方式沉没!环境宏观经济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设计出类似负载线标志的经济标志――以防止经济的绝对规模,即经济负载,沉没我们的生态方舟”。

斯密“看不见的手”经典地描述了传统经济主体间接提供非市场、不可分割的“公共福利”(公共产品)。但是,他的公共产品,说到底还是私人产品,也因此,市场不可能完全解决公共产品难题,而且他的公共产品供给既不需要成本,也不必强调主体,完全是经济人在追求私利时“不自觉”的副产品。斯密说:“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实际上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实现另一种目标,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所能够得到的那一种更好”。罗默称其为:“成员无意识的集体打算来推进社会福利”。

低碳经济的另一面:少排放以维持良好的环境公共服务,迄今为止,“斯密式间接公共产品”没有完全解决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我们需要“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奥尔森说:“集团物品和非集团物品一样,取得越多,总成本越高”,并且“个人通过经济组织试图获得他们在市场中的活动而得到的同样的东西”。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要求有确定主体及其明确行动:确定主体有真实的成本增加,或约束行为以获得公共产品。因此,就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关系,奥尔森理论从私人产品(约束,即人类对资源,主要是能源的约束)的角度阐述公共产品供给,即公共产品必须由确定企业以真实成本、实际行动来提供。受搭便车,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信息成本和度量成本以及奖惩实施成本等约束,将公共产品分割并以市场方式解决,即使可行也不经济。因此,公共产品不能从理性、自利的个人那里得到任何资助。如何获得公共产品呢?他提出三条件:(1)就边际成本增加而言,取决于公共产品收益该物品成本之比,与集团收益个人收益之比的关系;(2)就行动约束而言,取决于产业集中度(单个企业市场份额)与该行业需求弹性的关系;(3)不同于集团利益的税收、制度等外在约束。

我们仅分析奥尔森式直接公共产品供给中的(2)就行动约束而言,取决于产业集中度(单个企业市场份额)与该行业需求弹性的关系,即低碳公共产品供给需要确定主体及其现实成本,《京都议定书》为实践例证,即碳减排,或者环境公共服务的获得需要付出现实成本,而且必须有确定主体,或者联合主体的一定份额为基础。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规定:2012年前,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经计算,这需要占199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或者至少55个国家和地区核准之后才能生效。此前,虽有126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该议定书,但它们的排放总量离议定书的要求仍有差距。美国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后,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17.4%的俄罗斯对议定书能否生效起着关键作用。2004年11月5日,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后,达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要求,《京都议定书》生效。

《京都议定书》一方面证明了奥尔森直接公共产品理论的正确;另一方面,就公共产品的公共属性而言,必须是集体的一致行动,且要求集体成员单独的份额占到一定比重,这需要透明化。

三、结束语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低碳供应链;政府干涉;零售商双渠道运输;双渠道同价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10.15

中图分类号:F252;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10-007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beijiang river commodities supply chain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is paper sets up a manufacturer and a distributor of twostage supply chain system. Distributors have water transport channels and highway transportation channels, in a unified price selling products to the market. Distributors of waterway transport channels for price subsidies, as well as the government for low carbon green cargos point of view,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channels to purchase products of consumer subsidies is studied respectively, under two kinds of price subsidy policy impact on bulk cargo in the supply chain. By analyzing the gam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chain members and the government, it finds their respective optimal decis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two kinds of price subsidy policy can increase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In the long run, the governmen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screte price subsidy policy, and the distributor price subsidy policy used interchangeably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beijiang river commodities the goal of low carbon transport.

Key words:low carbon supply chain; government interference; retailers double channel transport; same price of double channel

引言

“十二五”期间,清远地区按照广东省实施的“双转移”战略,原珠三角大批传统加工制造业等企业迁往沿北江布局生产基地,带来了北江流域地区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大幅增长,年货运量达11亿吨。目前这些大宗货物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至珠三角地区,导致公路拥堵和汽车超载的情况逐渐加重,道路安全隐患形势严峻。同时,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大幅增长使得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问题日益加重。与北江流域公路运输紧张的状况相比,北江承担大宗货物运输的比例不到10%,良好的水运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为了有效缓解北江流域交通运输压力,完善珠江流域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实施了“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工程。通过补贴、改善水路基础设施等多种激励方式,在满足运输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大宗货物运输由陆路向水路转移,实现大宗货物低碳运输的协调,达到社会总成本最低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双赢目标。

在没有政府干涉的情况下,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是大部分大宗货物都选择公路运输,从而严重破坏公路运输环境。政府干涉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协调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达到陆水运输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优。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1,2],从供应链角度进行定量研究的较少。通过表1的对比分析,大宗货物陆水并行低碳运输的问题与双渠道供应链问题类似。由此,本文参考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运作策略和机制等方法理论来研究大宗货物供应链协调的问题。

双渠道协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Huang等研究了零售商双渠道模型的4种常见定价策略,得出局部最优策略与整体最优策略的利润差值绝大多数情况下小于4%[3]。季磊磊等研究了零售商负责废旧产品回收的闭环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设计的收益共享―回收成本共担契约使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达到协调[4]。(2)低碳供应链:李友东等研究了低碳研发成本分摊系数和政府低碳补贴等方面对供应链低碳化研发投入的影响,得出不同博弈形式下的企业低碳研发合作和政府补贴策略[5]。徐丽群考虑分摊碳减排成本的供应商销售收入模型,分析了碳减排成本分摊比例和采购价格对供应商销售损失的影响[6]。(3)双渠道采用线上线下同价机制:郑文等研究了在强势零售商推行线上线下同价政策背景下,对比分析了双渠道和三渠道的竞争模型,得出实现供应链协调的途径[7]。苑春等研究了3种不同情况下的双渠道定价博弈及其均衡问题,得出在任何情况下均为最优的均衡解是不存在的[8]。(4)政府干涉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Wei-min Ma等构建了基于政府补贴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政府补贴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收益[9]。邱国斌在考虑政府补贴权重的情况下,分析了不同权重下政府补贴对供应链成员决策及其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都是有利的,政府和企业更倾向于对制造商补贴[10]。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双渠道销售供应链方面,对于政府干涉的分销商双渠道低碳供应链运输协调方面的研究也较少。为此,本文以北江大宗货物供应链为研究背景,以占北江大宗货物运输比例最大的水泥为例,基于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研究理论,分析如何通过价格补贴策略和改善水路运输服务设施策略来协调水路和公路的平衡运输,同时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标,以分析供应链各成员以及政府间的博弈关系,找出各自的最优决策量。

1模型描述与假设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分销商的两级供应链系统。水泥分销商同时拥有水路运输渠道和公路运输渠道,以统一的价格向市场销售产品。大宗货物供应链的制造商在供应链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它根据分销商做出的决策而决策。在产品单周期内,制造商首先将产品以w价格批发给零售商,然后分销商再以统一的价格p进行销售。而政府出于低碳绿色货运考虑,对水路运输渠道实施激励策略,积极引导大宗货物通过水路运输,以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调整。

3案例分析

为探讨政府实施政策的有效性,以整个北江英德地区的水泥厂生产销售的水泥为例。目前,水泥市场每天潜在总需求约为7万吨/天,水路运输的潜在服务能力约为24万吨/天,而公路运输的潜在服务能力约为46万吨/天,即可取a=80000,μ=033。水泥厂制造水泥的成本为250元/吨,即c=250。从英德水泥厂码头和东莞虎门码头的航道全长约为240千米,公路约为210千米。由于北江航道硬件设施和水位限制,载重为1600吨的标准船舶往返一趟需要十多天,即取t1=13。而标准载重40吨的汽车完成一趟往返的运输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天,即取t2=2。选取水路承运人和公路承运人在其中任意几天的运输数据,如表2所示。

增长(下降)率=[政府实施策略下最优值-无政府干涉下最优值]无政府干涉下最优值×100%(39)

(1)当政府对水路进行补贴时,与无政府干涉情形相比,水泥分销商不仅增加5347%的水路运输量,减少145%的公路货运量,还增加859%的利润。同时,制造商的利润增加了249%。因为在该策略下,市场的总需求量增加484%,销售价格增加10%,同时运输成本降低516%,批发价格降低288%。政府采用价格补贴策略能有效促进大宗货物运输转移到水路运输,公路运输的日交通车次减少,不仅水路运输的装载得到了充分利用,还能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量。这说明政府的补贴策略是有效的。不仅对公路运输向水路运输的转移有较明显的效果,也使得货物运输更绿色低碳。

(2)当政府实施改善水路运输设施策略时,与无政府干涉情形相比,不仅增加662%的水路运输量,减少1614%公路货运量,还能使分销商利润增加241%。水路运输服务设施改善后,水路运输的竞争力得到增强,吸引更多的大宗货物转移到水路运输上来,总运输量增加73%,产品的边际利润增加172%,同时降低分销商78%的运输成本。制造商的利润增加289%,因为虽然批发价减少065%,但在该策略下总需求量增加73%。因此,实施改善水路运输服务设施策略,不仅缓解水路运输与公路运输之间的不平衡,还增加供应链成员的利润。

(3)当政府实施价格补贴策略时,与无政府干涉的情形相比,碳排放量减少953%。当政府改善水路运输服务设施时,碳排放量最少,比无政府干涉情形减少394%。这是因为改善水路运输服务设施后,大宗货物运输有效地从公路运输向水路运输转移,减少碳排放量。

(4)当政府实施价格补贴策略时,供应链总利润增加194%,因为政府的价格补贴增加市场总需求量以及水泥产品的销售价格。当政府改善水路运输服务设施时,供应链总利润增加241%。政府实施的两种策略都能调节水路运输与公路运输货运分担比例的作用,降低碳排放量,增加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政府改善水路运输设施时,整个供应链增加收益的203%由分销商占有;政府实施价格补贴策略时,整个供应链增加收益的15%由分销商占有。可得管理启示:若要有效地协调北江大宗货物供应链运输,则要合理地协调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利润,从短期的效果来看,政府实施价格补贴策略对平衡水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分担量的效果更为直接和明显。从长远来看,政府要实施不断地改善水路运输服务基础设施,才能有效地实现北江大宗货物低碳绿色运输的目标。

(5)在政府补贴的情形下,水路运输量总是大于无政府干涉情形下的水路运输量,而公路运输量总是小于无政府干涉情形下的公路运输量。在政府改善水路运输服务设施情形下,水路运输量总是大于无政府干涉情形下的水路运输量,而公路运输量总是小于无政府干涉情形下的公路运输量,且政府改善水路运输服务设施后的运量转移效果比政府补贴的效果更好。

(6)当采用两种策略后,水路运输渠道份额慢慢增加。在政府价格补贴情形下,制造商的利润大于无政府干涉下制造商的利润,分销商的利润则小于无政府干涉下分销商的利润;同理,在政府改善水路运输服务设施的情形下,分销商的利润大于无政府干涉下的分销商的利润。政府改善水路运输服务设施下,制造商的利润大于政府价格补贴下制造商的利润,分销商的利润大于政府价格补贴下分销商的利润。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8篇

实际上,低碳经济提出的理论基础的很大一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科学发展观所要实现的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尽量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尽量减少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消耗量,这与低碳经济所要求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通过不断的开发新能源、创新低碳技术和发展低碳产业等来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从而降低碳排放,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这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因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核心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表现为: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低碳经济。从发展的目标上来看,低碳经济通可持续发展一样,都是为了实现发展过程中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双赢,维护社会生态的平衡,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低碳经济是在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或浪费的情况下所诞生的,其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理念引导者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低碳经济。现如今,我国面临的而不仅仅是资源、能源等的短缺,同时还要面对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在思考如何转变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降低碳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时,作为一种绿色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强有力的武器。

(3)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发展低碳经济,人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技术上的革新,通过低碳城市、低碳产业的建立等来实现经济的零碳增长或是低碳增长,从而不断的改善目前的社会生态环境。此外,从内容上来说,低碳经济作为对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在发展中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

二、必然之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然之路。在目前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正面临着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等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并且还要不断的提高这些能源的使用效益,通过转变经济发展增长方式和优化目前的能源结构来不断的降低碳排放量,而低碳经济正是目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发展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1)是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一个重要途径。如今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正需要大量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些建设基本都属于“高碳”产业之列,并且无法通过国际市场的拓展来满足目前的需求,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的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的促进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一个有效措施和手段。长久以来我国的资源总体状况都是以依赖煤炭为主的一种结构,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降低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率。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低碳经济能够通过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等来改善社会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是我国国际战略的需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解决目前能源危机、控制碳排放的根本出路,也是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能够实现脱颖而出,并大力提高国际地位一个良好的选择和机遇,因此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施国际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低碳经济;医院;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3-02

1 前 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但是其全球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差,而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的缓解或者控制当今缓解社会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医院低碳经济管理的加强,是对医院自身立足于社会的保证,更是对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贡献。现具体分析如下。

2 医院低碳经济管理的提成

全球经济在经过了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以后,已逐步开始步入低碳化的时期。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了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这个概念[2]。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就已经正式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0%-40%,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3]。低碳经济主要是以能源高效多次运用和节能创新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性的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人类社会在继农业和工业文明以后的一次非常重大的飞跃。彻底落实好低碳医院,并具体实施低碳经济管理是现代医院发展的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表明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顺应低碳经济的大趋势。近年来,我院开始着重于医院低碳经济管理路径的运用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3 医院低碳经济管理的意义

3.1 医院能源的状况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突飞猛进,各大医院也逐步应用了许多的先进医疗设备,其综合的医疗水平完全能够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但是这也导致了医院能源消耗的大幅度剧增。在我国一家五百到八百张床的医院,其用电量超过5000千瓦完全是小意思,一年来消耗能源(水、电、油、气)费用约六百万到一千万元左右。医院能源用碳主要分为:①医院设施建设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如水,电,钢材、水利、混泥土等;②医院在日常的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采光、通风、取暖、致冷等都离不开能源的消耗;③还有就是医院医疗设备等产品的制造和使用基本上都同电力、石油等能源的使用都是有极大关系的;④医院也是各类型垃圾制造的“大户”,而这些垃圾的处理和控制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3.2 低碳经济对于医院的价值 医院发展低碳经济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低碳经济是党中央坚持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措施之一。我国政府已经开始积极应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如政府“十一五”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约束性节能减排指标。医院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提高医院经营效益[4]。医院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医院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更能够为医院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效益,最终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医院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医院抢占市场先机。低碳经济的落实就是成立碳排放交易的市场,即国家对企业或行业设立一个碳排放的总指标,如若其碳排放量超过了,该企业就要进行碳排放量过多份额的购买。

4 医院低碳经济管理路径的实现

4.1 节能环保 医院必须要加强节能环保的宣传,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节能环保的年代。节能环保必须做好:①设立能源管理部门,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医院能源的管理,再建立医院各项能源的供应计划,统一对医院的能源(氧气、水电等)进行预算和监控。②在医院内推行节能的技术,包括水资源、电资源以及气资源等方面能源的节能技术,尤其是电资源方面的更要重视起来。③规范设施的建设,医院设施的建设对医院能源消耗是非常大的,因此要想发展好医院的低碳经济,就应该从医院设施的建设抓起,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建设。

4.2 医学效率 优化医院就医程序,为病人的就医提供更优质快捷的医疗服务,换言之就有效的节约了医院的人力和物力方面的能源损耗。尽量降低过度医疗情况的发生,过度医疗情况的发生会浪费医院大量的能源,这是与医院低碳经济实施的理念是相驳的。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医院的平均住院日是能够有效的映衬出医院的整体水平的,医疗能源的充分运用和其服务的质量是一个医院医学效率的关键点。加大社区医疗的力度,在我国现阶段的医疗过程中,通常都是所谓的大医院或者名医院人山人海,而社区小医院却往往鲜有人来问津,这不仅仅极大了浪费社区医院的资源,同时也影响到了交通等情况的出现,极大的不划算。

4.3 素质医院 密切关注医院的日常运作,尽量完善医院人性化的制度,以医院最完美的医疗服务来帮助大众。建立恰当的部门,有针对性的对医院低碳经济进行专业的管理,包括医院实施PACS系统(成立医院的PACS系统,统一阅片和诊断报告,合理减少胶片的成本)、电子病历的建立(合理减少纸质病历的运用,落实电子病历、病情系统等自动化的建立)、网上办公自动化(加全院网上办公,文件的传阅、修改、审批实现了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效率,减低了能源的使用)。

5 结束语

本文研究显示,低碳经济的实施是医院立足社会的趋势所在,更是医院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医院低碳经济管理的路径又是加强和提高低碳经济的重要路程,须根据医院本身的情况,综合社会因素,多方面结合分析,再依法进行低碳经济的管理,方能达到其预期的理想效果。已到达整体增强我国医疗水平的综合实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效益,低碳医院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经之地”,必须切实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1] 晏诗宇.中国低碳经济SWOT分析与导入国民经济管理的路径选择[J].中国人口,2010,20(6):48-49.

[2] 王志.医院低碳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卫生软科学,2011,25(8):523-524.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刘少华,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12)

夏悦瑶,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12)

一、低碳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联系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其核心是转变发展观念,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学者何建坤认为,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2.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自十六大以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2007年10月,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浙江、广西、江西、河南、山东、湖南等省相继提出本省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这些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视和肯定,进一步充实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也更注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随着新型城镇化在我国的发展,学者们也开始投入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许多学者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主要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型产业和信息化为动力,追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也有学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以现代交通通讯网络为物质技术手段,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合理的结构和空间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并以城乡和谐发展为目的,城市带领农村发展,从而形成国民经济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但是,众多学者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界定中并没有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这一重要途径。而笔者认为,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基础,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以城市文化、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质量内涵,形成一个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低碳城镇化网络。

3.低碳经济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根据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全国已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这意味着中国将进入城市圈,需要妥善解决工业化、城市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矛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背景下,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1)全球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要求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也是城市化时代。当前,为应对全球气温变暖问题,世界各国在创建和应用低碳经济上达成基本共识。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建设道路上,已先一步实现了从人口转移型向结构转移型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行低碳经济,在实现城镇化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多数省份也着力推行新型城镇化,创建低碳城镇,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天津市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狠抓节能降耗,以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为方向,推动产业向低碳转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11篇

在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美滋滋地享受现代化生活,掠夺式地进行高碳活动的同时,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并以频率不断增加的极端气候向我们发出警告:地球病了。为了拯救地球,避免侵占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当务之急是积极寻求低碳发展之路。低碳经济具有经济、就业、减排三重效益,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1]。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解决能源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低碳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发展模式。农村低碳经济也是建设低碳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在于建立农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低碳生产模式和低碳消费模式。本文着重从农业工业生产、居民消费和能源、建筑、交通、碳汇等方面探讨我国农村低碳经济建设的主要路径。

1我国农村低碳经济建设现状

1.1农民生活日益城市化和现代化

在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城市。根据有关调查[2],中国大陆居民人年均碳排放量为2.7t。而作为农业大国,我国70%的人口在农村。随着近年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逐渐城市化和现代化,高碳消费越来越普遍。由于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高碳生活一直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追求。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多达2万hm2以上,受农药和其他化学品污染的农田约6万hm2,并且由于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染和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失当,产生的影响正由局部向整体蔓延。

1.2农村地区“三高”活动普遍存在

现行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突出地反映出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农村地区大量生活垃圾及农林、工业废弃物随处堆放;化肥、农药、地膜被滥用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公共交通体系不完善,摩托车成了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乡镇企业及从城市转移而来的“三高”产业乱排污现象屡禁不止和居民对“大住房”的追求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及土地资源浪费。超过一半的农业家庭使用柴草、秸杆作为炊事燃料,工业燃料以煤炭为主。节能炉灶未能普及,能源有效利用率低。

1.3环境恶化已经威胁村民的健康

一是空气污染肺癌高发,目前我国农民生活燃料仍靠传统生物质资源和含硫量高的劣质煤。这些燃料的燃烧不充分,排放出大量的烟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包括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和部分致癌物质等。二是农村3亿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农村饮水安全既有原生环境因素造成的化学元素过剩和生物污染问题,又有来自于农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农业污染以及化工、冶炼、电镀、皮革等工业污染问题。三是农产品受污染加剧,主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率高达16%~20%[3];营养缺乏性疾病如铁、锌、钙、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失衡导致的贫血、骨质疏松、生长发育不良和认知损伤等,仍是危害我国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成为突出的“隐性饥饿”。日趋恶劣的卫生条件使农村地区重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村低碳经济建设的不利因素

2.1低碳建设经费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的环境治理投资力度一直不够。以2009年为例,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共4525.3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512.0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94.8%,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的投资几乎没有。

2.2农民低碳意识淡薄

农村居民观念相对陈旧,对环保问题关注度不高,绝大多数居民尚未意识到现行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高消耗、高投入、高排放弊端,对低碳经济更是一无所知。

2.3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据统计,受过高等教育的居民只占6.6%,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的更是廖廖无几。在一定程度上给低碳技术的推广造成阻碍。

3我国农村低碳经济建设的主要路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不宜一味强调减排,而是要优先考虑节能。从各产业链上寻求节能途径,推广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效、减少排放,转变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3.1农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农业生产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其中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几乎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20%。因此,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3R”原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构建农业低碳发展轨迹和循环体成为农村低碳经济建设的主要路径。3.1.1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集约利用土地,使农、林、牧、渔合理结合,养殖、种植和加工业相搭配,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如“畜—沼—果(蔬)—鱼”的农业生产模式,使资源多层次循环利用。3.1.2废弃物资源化一是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杆生产沼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及化石能源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二是农林废弃物肥料化,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通过发酵、烘干、膨化等技术制作有机肥,成为化肥的有效替代,并促进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发展;三是农林废弃物饲料化,利用农林废弃物中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生产饲料是解决动物与人类争粮食问题的好途径;四是农林废弃物材料化,利用稻壳制作白碳黑、炭化硅或氮化硅陶瓷,甘蔗渣、玉米渣制作膳食纤维,秸秆、稻壳制作可降解餐具、新型包装材料及建材装饰材料。

3.2工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我国乡镇企业近年发展迅速,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小、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意识淡薄是乡镇企业的整体特征。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掠夺式的粗放经营为发展模式。据统计,目前我国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中50%以上来自于乡镇企业。可见,解决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农村低碳经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应制定长效机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行业环评审批制度,加大排污监控力度,提高企业乱排放的违规成本,强制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督促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并使用绿色能源,利用环评审批制度逐步淘汰生产工艺和设备严重落后的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p#分页标题#e#

3.3居民低碳化消费路径

我国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据调查,50%以上的居民没意识到环境变化问题。84%的居民对低碳一无所知,91%的居民从未听说低碳经济。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消除攀比心理,摒弃浪费陋习,树立低碳消费理念。一是倡导绿色消费。提倡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推广炉灶节能改造,普及节薪灶、节煤炉和节能灯具;拒绝“一次性”产品、过度包装及“炫耀性消费”;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形成节俭的消费习惯。二是倡导低碳出行。尽可能选择自行车、步行及乘坐公交车出行,少开私家车或摩托车;购买小排量新型节能机动车。三是倡导构建低碳建筑。转变房子越大越好的消费理念,以经济实用为原则,通过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构建绿色建筑。

3.4能源低碳化利用路径

农村地区资源丰富,在开发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上予以扶持。并以奖励方式鼓励技术创新,促进攻克新能源的技术瓶颈问题,如太阳能有效转化率低、风能稳定性差、水能开采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不确定性以及获取生物质能的规模受原材料限制等缺点。而在碳捕获与埋存技术的基础上,应进一步进行二氧化碳利用的技术研究。为普遍推广新能源及产品,首先必须解决高成本问题,从而降低老百姓的消费成本,提高老百姓的消费热情。

3.5建筑低碳化建设路径

“大住房”是广大居民的追求目标。据统计,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现居住房自有率为91.3%,人均33.6m2,比非农家庭高出3.6m2。建筑业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50%,平均每建成1m2的房屋便产生二氧化碳0.8t[4]。低碳建筑不但能减少30%以上的排放量,还在长达30~50年的使用期中大大减少能源消耗支出,是一种“双赢”行为,也是摆脱“锁定效应”束缚的明智之举。因此,实现建筑低碳化是农村低碳经济建设的有效措施。在整体布局和材料选择方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了不少借鉴经验。如充分考虑日照、采光及通风功能,合理安排建筑布局;采用保温层建筑外墙和中空玻璃、镀膜玻璃、高强度防火玻璃等门窗材料;推广高强钢、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建材;利用新能源作为采暖、制冷、照明和炊事用能;屋顶设置太阳能集热装置及可控通风装置;设置雨水收集和中水循环利用系统等。尽管低碳建筑大约会增加5%的前期投入,但一般在5~6年内能收回。

3.6交通运输低碳化路径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摩托车和汽车使用量也快速提高。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摩托车56.6辆、汽车(生活)用2.1辆。汽车是能耗和环境污染大户,每年要“喝掉”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5],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30%。推广新型节能汽车,构建低碳交通也是农村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路径。近年新能源汽车层出不穷,如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乙醇燃料汽车、生物柴油汽车、天然气汽车等。而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性能,完善相应配套设施是普及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有效措施。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12篇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何建坤介绍,“我国2010年的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但是能源消费总量是日本的4.3倍,已基本和美国相当,而美国GDP总量是我国的2.5倍。也就是说我们生产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4.3倍,是美国的2.5倍,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所以提高能源利用的产出效益是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问题。”他认为,中国能源的效益低,并不完全是技术效率低的原因,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节能减排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现在煤电发电效率已经超过美国平均水平,很多技术已经领先世界,目前总体技术效率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20%到30%左右,但是单位GDP能耗却相差几倍,主要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当中重化工业比重较高,产品增加值率低,处在价值链低端。

据了解,目前我国产业结构重化工业特征明显,发达国家工业部门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一般不超过1/3,而我国70%的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来自工业领域,其中高耗能的原材料的生产领域占了50%。

何建坤强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低碳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要改变过度依靠增加投资、以重化工业产能扩张为主要驱动的发展方式,逐渐形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内涵提高发展方式,从而大幅度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二氧化碳强度,同时提升产品技术的等级和提高产品的增加值率;另外还要研究和明确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值的目标和情景,超前部署,争取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要走上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首先要促进产业转型,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要率先达到峰值。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制定更为积极的低碳发展目标,在全国率先实现煤炭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研究并确立国家和地区低碳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的分阶段目标,形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明确低碳发展在国家和地区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制定相应战略规划,加强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

倡导绿色低碳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何建坤指出,“低碳城市建设一定要统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我们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发挥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协同效应,争取两者的双赢。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沿袭发达国家所走过的以石化能源为支撑的高能耗和高碳的发展模式,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引导城市化进程中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要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而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将是通向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根本途径。因此,在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节约资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据了解,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新型能源体系的革命,也被认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其特点主要是以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网络互相融合的一场革命,它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使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将不再依赖地球的有限资源,而在能源开发和使用过程当中,与自然相和谐,不再占用自然环境空间。此外,它还可以带动分散式的,或者定制化的数字制造业的发展和个性化的消费。“低碳”与“智慧”相辅相成

何建坤表明,“当前低碳城市和智慧城市两者的结合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趋势。它们并行不悖,而且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智慧城市的建设除了将城市生活智能化、便利化之外,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也是其发展方向。”

据了解,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指从智能电网、自来水管理、解决交通拥堵、绿色建筑以及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着手,实现城市的经济增长、生产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在我国智慧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对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提出了高要求,建筑节能也日益成为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低碳经济,公共政策

“低碳经济”最先是由英国政府提出的,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对于地方政府要达到低碳经济的目标应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呢?

一、优化能源结构

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两个严重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需发展低碳经济,而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优化能源结构,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如我国应注重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②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当前,传统工业的发展已经不适宜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③要全力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要保证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是减少煤炭消费降低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必然选择。[2]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碳汇政策

“碳汇”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主要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碳汇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植树造林、草原修复、湿地保护、农田改造和海洋管理等措施,保护自然碳库,利用植物和土壤吸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清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同时地方政府要严厉制止森林乱砍滥伐,减少林地功能挪作他用。[3]

三、强化科技,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所谓低碳技术,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以高能效技术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也就是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率已达到45%,而我国只有35%,最近两年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看还是很落后。[4]在目前境况下,我国已获得的低碳技术有三类:一是低碳新能源技术。其方法是用低碳能源去置换传统的高碳化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二是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是优化现有能源结构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三是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其方式是将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气体深埋于海底或地下,以此达到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的,当前的研发主要集中在采空的油气藏储层、不可开采的煤层等作为二氧化碳储库的可能性空间。[5]

四、工农业结构要实现低碳化

如今,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不能完全抛弃工业中的“高碳”成分,而是要在降低碳排放量中推进其优化和发展。此外,要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合理限制一些发达国家把碳密集产业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其次,要降低农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低碳农业的新路子。要发展低碳农业其路径主要有:①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采用深耕作物与中耕作物轮作,扩大作物根系营养能力。②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如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是农业中的剩余能量,其中70%以上的纤维素、本质素等都可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也可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厌氧条件下经热解气化成可燃性气体。③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方式。[6]最后,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中国的现代服务业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地方政府对低碳制度和法律的创新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推进低碳制度创新应综合运用以下几类措施:一是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如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二是从制度上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条件。企业是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政策支持对其节能的设备投资、技术进步、减排成本,以及管理机制改进等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对于低碳政策和法律创新,目前较常用的有经济手段和监管手段。经济手段的出发点是为低碳经济的市场参与者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发展和投资低碳产业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如引入税收减免,碳基金或者给予某种形式的财政支持等。监管手段是以法律或行政法规、行业标准等方式强制市场参与者达到具体的标准,如污染排放标准、能源安全标准等。低碳立法:为保证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必须围绕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创新与法律体系的建设。[7]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总结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经验,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来促进循环经济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

【2】王茹,王红梅.地方政府关于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的关键因素探究.科技论文发表网,2010(11).

【3】庄贵阳:《“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20%目标约束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及政策措施》,载于《经济研

参考》2006年第77期.

【4】洪芳柏.《低碳经济与温室气体核算》,载于《杭州化工》2009年第3期.

【5】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31.

【6】李旸.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国际能源网.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低碳经济,公共政策

“低碳经济”最先是由英国政府提出的,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对于地方政府要达到低碳经济的目标应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呢?

一、优化能源结构

在21世纪的今天,全球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两个严重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问题需发展低碳经济,而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优化能源结构,其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如我国应注重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②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当前,传统工业的发展已经不适宜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③要全力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要保证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发展低碳和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是减少煤炭消费降低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必然选择。[2]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碳汇政策

“碳汇”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主要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碳汇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植树造林、草原修复、湿地保护、农田改造和海洋管理等措施,保护自然碳库,利用植物和土壤吸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清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同时地方政府要严厉制止森林乱砍滥伐,减少林地功能挪作他用。[3]

三、强化科技,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所谓低碳技术,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以高能效技术来看,目前发达国家的综合能效,也就是一次能源投入经济体的转换率已达到45%,而我国只有35%,最近两年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来看还是很落后。[4]在目前境况下,我国已获得的低碳技术有三类:一是低碳新能源技术。其方法是用低碳能源去置换传统的高碳化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二是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是优化现有能源结构的技术性和经济性的主要途径。三是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其方式是将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气体深埋于海底或地下,以此达到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目的,当前的研发主要集中在采空的油气藏储层、不可开采的煤层等作为二氧化碳储库的可能性空间。[5]

四、工农业结构要实现低碳化

如今,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不能完全抛弃工业中的“高碳”成分,而是要在降低碳排放量中推进其优化和发展。此外,要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合理限制一些发达国家把碳密集产业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其次,要降低农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低碳农业的新路子。要发展低碳农业其路径主要有:①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采用深耕作物与中耕作物轮作,扩大作物根系营养能力。②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如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是农业中的剩余能量,其中70%以上的纤维素、本质素等都可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也可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厌氧条件下经热解气化成可燃性气体。③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方式。[6]最后,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过度依赖。现代服务业是一个能耗低、污染小、就业容量大的低碳产业,中国的现代服务业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五、地方政府对低碳制度和法律的创新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推进低碳制度创新应综合运用以下几类措施:一是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如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二是从制度上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条件。企业是节能减排与发展低碳经济的主体,政策支持对其节能的设备投资、技术进步、减排成本,以及管理机制改进等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对于低碳政策和法律创新,目前较常用的有经济手段和监管手段。经济手段的出发点是为低碳经济的市场参与者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使发展和投资低碳产业的环境更具有吸引力,如引入税收减免,碳基金或者给予某种形式的财政支持等。监管手段是以法律或行政法规、行业标准等方式强制市场参与者达到具体的标准,如污染排放标准、能源安全标准等。低碳立法:为保证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必须围绕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创新与法律体系的建设。[7]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总结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经验,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来促进循环经济的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

【2】王茹,王红梅.地方政府关于低碳经济发展评价的关键因素探究.科技网,2010(11).

【3】庄贵阳:《“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20%目标约束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及政策措施》,载于《经济研

参考》2006年第77期.

【4】洪芳柏.《低碳经济与温室气体核算》,载于《杭州化工》2009年第3期.

【5】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31.

【6】李旸.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国际能源网.

双碳的实施路径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低碳物流、路径及对策

一、低碳物流的提出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对低碳物流特别全面、系统的定义,但是可以从低碳经济理论里挖掘其内涵。一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低碳物流的内涵:一是如何减少物流领域的碳排放;二是怎样通过优化的方式来运作物流系统。低碳物流主要评价指标是碳的排放量,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保持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其核心是物流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低碳消费观念的转变。

二、我国低碳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低碳物流的理念未深入人心,低碳物流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外一些国家很重视低碳物流,“低碳物流”的观念深入人心,有的企业客户甚至提出了“非低碳不合作”的要求。而我国从政府到经营者再到消费者对低碳物流普遍认识不足。政府对低碳物流的认识不足就难以对其进行整体规划,难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物流整体发展策略;企业认识不足就不会积极主动的采取措施进行节能减排;消费者低碳意识匮乏,就不会通过消费行为来激励企业实施低碳物流。

2、 低碳物流政策及标准尚不完善。虽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建设,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尚未出台有关碳税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监管政策,一方面缺乏对企业的物流低碳化行为的扶持,另一方面缺乏对物流活动低碳化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3、低碳物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比较薄弱。低碳物流的实施, 不仅依赖于观念的普及和政策的制定, 更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我国现阶段的物流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足,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低、低碳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技术已构成制约我国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4、物流总体运行效率偏低,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因为各部门物流标准的制定存在差异和缺陷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也导致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加大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提供低碳物流服务的基础。多数物流企业仅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基本服务,而在物流信息服务、物流规划、方案设计、物流策略与评价等方面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应用落后。

三、我国实现低碳物流的途径及对策

要实现低碳物流,针对上述问题应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的来解决,以尽快实现我国物流的低碳化。

1、理念的建立与普及。政府一方面可以通过国民素质教育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向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提供有益的信息进行引导,使低碳生活理念逐渐得到普及。其次,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企业经营者低碳经济的理念,包括提供低碳产品、低碳包装等。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保证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低碳化,从而要培养物流企业经营者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使其在运输和仓储等活动中主动减少废气排放、噪声污染和交通阻塞等问题,让其意识到只有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舆论迫使相关企业实施低碳物流管理,同时也使大量消费过的物资通过正确途径返回再处理处,加强物资的循环利用。

2、政策的制定及标准的建立。政府应建立物流行业低碳认证体系,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通过物流产业规划与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金融优惠等的扶持,引导物流行业及物流企业实施和发展低碳物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综合性碳排放权交易和碳金融市场,推行清洁生产机制,使企业利益与节能减排相一致,促使企业的经营目标符合科学发展观。

3、技术创新,节能减排。不论国家还是高端企业都应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保证技术上的优势,以清洁发展为目标,努力开发新型低碳技术,并进一步将这些新型技术应用在物流领域中,进而推进低碳物流的实现。例如研究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的洁净能源替代传统燃料;注重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上风能、海藻能源等低碳能源。

4、整合现有物流有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整合较小规模物流企业,发挥规模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越性,实现高效率、高效益,减少碳排放量。

5、建立低碳型的物流运作体系。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优化运输路线,利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和空转率以降低能耗;利用产业的集群效应,设计合理的配送线路,积极开展集中协作的配送方式;优化物流园区的设施选址和布局,同时使仓储面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业作为国家重点规划产业之一,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低碳物流对整个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低碳必是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只有从理念上重视、政策上扶持,低碳物流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J].现代物流.201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