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1篇

一、组织领导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由哈尔滨市墙体材料改革建筑节能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墙改节能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和领导,哈尔滨市墙体材料改革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墙改节能办”)做为我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机构,并由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建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房产住宅局和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及供热、电力、燃气、物业、档案管理等部门,各样本街道(镇)的行政管理部门、各样本建筑所属物业管理部门、有关锅炉房(制冷站)的管理单位以及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业主单位等应在履行范围内给予支持配合。

为加强对能耗调查统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市墙改节能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成员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召开民用建筑能耗统计调查联席会议,负责能耗调查统计工作综合协调。

二、职责分工

在试点阶段,由市墙改节能办委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做为我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先期开展我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下步具体工作将由拟成立的哈尔滨市墙改建筑节能推广中心做为我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具体实施我市的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包括制定民用建筑能耗统计调查实施方案,确定街道(镇、市)抽样样本(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数据的采集、录入、编辑、审核,监督并督促基层单位建立完整的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台帐;开展相关统计人员培训;调查数据的汇集、审核,建立本行政区域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形成我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制度。

我市先期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人员构成及分工原则:

(一)市墙改节能办负责总体协调、监督管理,以及本行政区域综合表与相关基层数据的审查和组织上报等工作。

(二)各区(县、市)分别确定一名副区(县、市)长,负责协调本区(县、市)内的统计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责成有关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人配合统计工作,组织提供有关数据和必要的车辆。

(三)市房产住宅局和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及供热、电力、燃气、物业、档案管理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确定一名主管领导负责协调涉及本系统的统计工作,组织提供被统计建筑有关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人配合统计工作。

(四)哈尔滨工业大学承担南岗区、道外区、松北区、呼兰区、依兰县、通河县、木兰县、巴彦县、宾县等区(县、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的技术支撑,责任人为方修睦,对每个区(县、市)配备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该区(县、市)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及样本街道(镇)范围内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的建筑基本信息和能耗情况统计、技术指导、具体协调等工作。

(五)哈尔滨工程大学承担道里区、香坊区、平房区、阿城区、双城市、五常市、尚志市、延寿县、方正县等区(县、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的技术支撑,责任人孙刚,对每个区(县、市)配备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该区(县、市)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及样本街道(镇)范围内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的建筑基本信息和能耗情况统计、技术指导、具体协调等工作。

具体统计范围、内容及职责分工见附表1和附表2。

三、工作内容

(一)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工作内容

1.建设部随机抽出的13个样本街道和1个样本镇范围内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的建筑基本信息,包括建筑详细名称、地址、竣工时间、建筑类型、功能、层数、建筑面积、供热(冷)方式等内容;

2.按照20%比例在样本街道范围内随机抽取上述建筑作为样本,统计其全年与半年内的电、煤、天然气等各种能源的能耗量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情况;

3.建设部随机抽取的样本街道范围内所有的锅炉房和制冷站房的全年与半年燃料等能源消耗量和供应量以及供热(冷)总面积。

(二)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工作内容

1.统计范围、对象

我市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主要指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商务楼、写字办公楼、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医院建筑和学校建筑等。政府办公建筑包括90年代以前建造和90年代以来建造的市政府机关办公建筑。

2.统计内容

(1)普查内容:

一是建筑物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建筑详细名称、地址、竣工时间、建筑类型、功能、层数、建筑面积、供热(冷)方式等内容。

二是建筑物逐月能耗和全年累计能耗统计,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热水、照明、电气和办公设备自动化等方面的用能。

(2)今后试点调查内容:

一是各用能设备参数和运行情况,包括各集中式、分散式设备的数量、型号、性能参数,使用能源,单位时间耗能量等。

二是空调系统各用能设备能耗构成及运行情况,主要对各空调设备运行能耗及运行状态进行现场监测,包括各集中式设备的逐时负荷率、月运行天数、小时数,不同负荷下运行平均小时数以及全年运行天数、小时数,不同负荷下运行小时数等。

四、工作方法

(一)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工作方法

能耗统计按照《民用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JGJ/T154—*)及国家相关规定,根据我市实际,制定我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所采用的可行方法。

1.样本街道(镇)范围内建筑基本信息的统计。

技术支撑单位根据样本街道(镇)的基本情况,制定具体统计方案,确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每个样本街道和镇至少2名),并与样本街道(镇)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负责人和专职人员联系,在专职人员的配合下逐一进行统计。

2.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样本建筑的确定。

具体方法:将样本街道(镇)区域内的建筑划分为低层居住建筑、多层居住建筑、中高层和高层居住建筑、办公建筑(不含政府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宾馆饭店建筑以及其他公共建筑共七类,每一类再按建筑的竣工时间划分为1990年前(含1990年)竣工的、1991~2000年(含2000年)竣工的以及2001年至今竣工的共三层,对于不同时期的各类建筑均按20%进行随机抽样确定统计对象。

同时,按照相同的原则,抽取各类建筑作为备份样本,如果数据收集期间,遇到无效样本(无法从样本中获取统计所需的相关数据)时,可从备份样本中随机抽取一个同一时期、同一建筑类型的建筑替代。

3.对确定的每一个样本建筑建立“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台帐”,并进行能耗数据采集。

4.对样本街道(镇)范围内的民用建筑提供集中供热(冷)的每一个锅炉(机)房(制冷站)建立“城镇民用建筑集中供热(冷)量台帐”,并对其供热(冷)面积、能源消耗总量和供热(冷)总量进行数据采集。

建筑基本信息和能耗数据统计的来源、采集方法分别见附表3、附表4和附表5。

(二)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工作方法

技术支撑单位先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各区(县、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负责人和专职人员联系,根据各区(县、市)的基本情况,制定具体统计方案,确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每个区、县、市至少4名),并在专职人员的配合下逐一进行统计。

对我市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采用普查的方式,通过向我市所有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的管理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各个建筑的基本信息以及逐月能耗和全年累计能耗数据,并对每一栋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立“建筑能耗统计台帐”。今后,通过试点调查深入了解几类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办公建筑的能耗构成、各用能设备参数和运行情况等。

建筑基本信息和能耗数据统计的来源、采集方法分别见附表6和附表7。

五、计划安排

(一)准备阶段(2月20日至2月29日)

主要是组织筹备开展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的有关材料,组成能耗统计工作组,落实采集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职人员以及开展有关培训工作。

(二)民用建筑基本信息和能耗采集阶段(3月1日-4月19日)

主要是进行民用建筑物基本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样本建筑的确定以及能耗的采集等工作。

(三)民用建筑能耗的复查和填报阶段(4月20-24日)

主要是建筑物能耗统计台帐的复查、能耗数据录入以及有关表格的填报和复查等工作。

(四)成果报送阶段(4月25日)

具体内容见附表8。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早已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其不仅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居民切身的利益问题。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一、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居住小区的规模是根据城市的发展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配套服务设施是否完善而决定。居住小区应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从而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1、卫生和安全是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主要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共建筑的便利性,这也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基础和存在的价值。居民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公共建筑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的要求,在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设置使服务范围缩小,确保居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便捷的方式到达地点。

4、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需要在满足居民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即具有识别性和归属感。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

二、公共建筑形态和外部空间设计

1、建筑的空间尺度和比例

小区公共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虽然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却是整体设计规划理念完成的重要考虑因素,不同的尺度和比例能够让人民在建筑内部不同环境中感受到差异,其是实现多层次、多方面的设计的根本。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对象针对性设计

在小区公共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到小区内部公共建筑使用的人群特征,就一般情况而言,小区内部的公共建筑使用的人群以老人和小孩居多,因此设计要考虑到老人和小孩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要考虑到设计的安全性能。

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我们应从他们的需求上合理布置场。

三、不同类别公共建筑设计的方法

1、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

(1) 成街布置。(2) 成片布置。(3) 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教育保育公共建筑主要指幼儿园、托儿所和小学,旨在为儿童提供看护、教育的场所,为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设置大大减轻了家长日常的负担,同时方便家长接送。

(1)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

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

2) 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

(2)小学设计。居住小区学校建筑由于自身功能的限制而具有单元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把这种决定建筑形态基本框架的功能要素看作是具体建筑形态生成的内部原因。居住小区的外部环境则是形态生成的外部原因。而做这类形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与小区协调统一,并丰富小区的形象。由此我们也得出在小区内设计教育类公建的两条原则:

1)学校应与小区相协调。这种协调反映了一系列关系的平衡,包括学校与住宅的关系,学校与绿地、道路的关系、学校与小区整体形态的关系。因此这种协调应从两个层面上进行把握:a.总平面上,小区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是否相协调,还是毫无关系,孤立自存。b.微观层面上的协调,包括细部、颜色、尺度、比例的协调。

2)学校建筑设计应具有特色,以丰富小区的形象协调不等于雷同,学校特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它的异质性。功能相对单一的住宅组成了小区同质的肌理,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形态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建筑。

3、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1)车库的问题。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家庭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车库的设计对于居住小区来讲必不可少,目前对于车库的设计大体采用分散和集中布置两种方式。多层住宅车库多以底层为主,布置较为集中,而且在设计上要利于存、取车的便利。高层建筑车库多以地下或是半地下为主,也有采取室外集中停车方式进行布置的,其通过高超的技术设计的车棚及外观,不仅没有破坏小区内的整体环境,而且形成小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2)垃圾站是居住小区不可或缺的设施,但人人都希望垃圾站能远离自己,但却又被时时需要。历年来想了许多方法,却都有不如意处。笔者以为最好的方法还是垃圾袋装化,在每个住宅楼前设有盖垃圾桶。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

(3)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如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活动中心,需要与其他公建设施进行联合设置,其位置不仅在相对隐蔽,而且还要容易找到,可以设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的地方,这样再利用明显的标志就容易找到。

4、、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丰富了小区居民的精神生活,当人们开始为自己选择生活方式时,此类建筑的作用就会极大地凸显出来。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会所、俱乐部等集娱乐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多种功能类似的设施场地。

四、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小区各项服务应更加完善和多样化,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抹舒心与惬意。对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商业服务设施自身的经营效益、富有人情味的场所的营造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何立冰.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风,2010 年15 期.

[2]焦寒冬.浅论居住小区规划的环境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

[3]赵占国.对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几点关键要求的分析[J].山西建筑,2008 年20 期.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含义;设计原则;设计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居住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居民小区的修建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居住小区公共建筑是小区规划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合理设计能够很好的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加强居民之间的交流,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一、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内容和重要性

目前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包括四类:教育保育服务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与市政公用类[1]。合理的规划设计居民公共建筑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同时有利于居民小区的合理规划,有利于实现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

二、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原则

(一)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公共建筑的安全性指的是公共建筑的布置要符合小区设计的安全标准,要明确划分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对居民小区内的街道进行监控,保证公共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阻碍小区交通,不会占用消防通道,保证公共建筑安全性的同时保证小区的安全。

(二)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便利性原则

公共建筑的便利性指的是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方面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便利性原则,公共建筑的设计要具备多样性与可达性的特点,通过合理的设计缩小公共建筑的服务半径,保证到达路线畅通。

(三)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商业性原则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步入了商品经济时代,小区公共建筑要具备商业服务的功能,商业服务设施要尽可能的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受市场引导。商业性原则的基本特征就是赢利性,所以在进行居民小区商业建筑规划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其规模、布点和聚集效应。

(四)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归属性原则

归属性原则属于居民高级需求的范畴,体现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内涵。体现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归属感的原则就要进行特定场所的营造,场所内的主体是一些特定的人,凭借这些人的活动将这个空间转化为具有归属感的场所。

(五)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的分级要具有灵活性。按照小区所处的位置和所服务的人群数量来设计小区内公共建筑的配置级别,适当的减少小区周围的公共服务设施。其次,公共建筑的服务半径要根据居民的生活规律、活动路线、公共建筑的自身效益来确定。最后,公共建筑的设置也要具备灵活性。对于现代生活不适用的公共建筑要拆除,对于服务于老年人的公共建筑要增加,公共建筑的设计和布置要符合本居民小区的实际情况。

(六)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划结构的整体性,指的是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的配置要和小区的整体规划结构保持一致,形成居住空间的层次感。二是,居住环境的整体性。指的是小区服务设施要和居住环境的其他要素(包括住宅、道路绿地)在空间布局、建设进度和启用时间上相互协调[2]。

三、居民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教育保健类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教育保健类公共建筑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在这类建筑的设计中对于小学的规划布置,要考虑到小学本身会成为噪声源,可以考虑将小学设计在小区的一侧,这样既能保证小学在合理的服务半径内同时还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干扰最小。而托儿所与幼儿园可以进行联合设计,既能节约用地又能方便家长接送。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对安全性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进行全面考虑,这类公共建筑的设计要满足以下条件:(1)位置要设计在小区中心或者小区的入口处,它的服务半径要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2)建筑的前面要留有一定的场地供幼儿进行室外活动。(3)这类建筑周围的环境要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污染。(4)当幼儿园和托儿所共同设计时要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

(二)商业服务类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商业服务类建筑是小区公共建筑的主体,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这类建筑的合理设计对居民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这类建筑设计中的位置选择有两种方式,方式一:设计在小区的几何中心处,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可以缩小服务半径,缺点是不符合居民的出行规律,使得商业设施的使用率低、效益差。方式二:设计在小区的入口位置,这样可以保证商业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商业服务类公共建筑的布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分散布置,这种布置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被淘汰,还有一种就是集合布置,这是目前商业服务类公共建筑最常用的布置形式,例如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成街成片混合布置等[3]。

(三)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包括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这类公共建筑适合与居民小区的中央绿地规划设计在一起。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这类公共建筑的规模应该扩大,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它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人情味原则,要方便居民日常的生活交流。

(四)市政类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

市政类公共建筑有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在这些建筑中垃圾站应该布置在小区的边缘,远离居住中心,但是又要方便居民生活垃圾的倾倒;公共厕所要和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配合设计,位置要隐蔽,标志要醒目;自行车库的设计有两种方式,分散布置和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可以将住宅的最底层用作自行车库,方便居民的取用;集中布置可以规划设计统一的自行车库,方便统一管理,节省用地面积。

结语:

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包括教育保育服务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与市政公用类这四类,在进行设计时遵循灵活性、整体性、商业性、归属性、便利性、安全性六大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各类公共建筑设计的设计方法都不一样,要根据具体的建筑类型进行具体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张旭英.居民小区里面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考[J].建材发展导向,2014,(4):149-149,150.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协调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1 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 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1.3 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1.4 特定场所的营建。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个空间虽不属某家所私有,但却能很方便地去享受和使用。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应该强化围合性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半私有的院落空间,它能供老人孩子休息游乐,供居民亲切交往,又是景观宜人的场所,从而达到归属领域均好的效果。

另外,在公建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到其他的一些要求。如卫生要求,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公建的安全要求。公建的布置要有利于小区的安全,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2教育类公共建筑

小区内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在规划布置中,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学校应与小区相协调统一。 这种协调反映了一系列关系的平衡。包括学校与住宅的关系,学校与绿地、道路的关系、学校与小区整体形态的关系。同时,在另一层面上丰富小区的形象。但是协调和丰富形象是一对矛盾,而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这一对矛盾的调解。可以从总平面布局和建筑单体的设计上来进行协调统一。

学校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尽可能的避免相互干扰。学校建筑相对于住宅的性质不同,因此可以成为小区的活跃元,甚至成为标志性建筑。这都值得我们建筑师推敲研究。

3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小区的商业建筑一般规模小、布局分散,但是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4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有很多,比如会所、活动中心、俱乐部等。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区公共中心的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建筑尺度要具有亲和力。这些交往空间,则能增进邻里生活融洽,创造居民相识环境。人与人之间关系就能密切,邻里接触就能增多。为了在这些建筑内部或外部,有意设置桌椅,种植绿化,配置游乐设施,使居民感受到这个辅助空间给他们添加了温暖祥和的气氛,从而增进了邻里的情谊。

5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属于小区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车库等。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设;设计要求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城市用地紧张的状态下,高效合理的设计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设能给小区居民的生活带来,目前,为了达到有效满足居民的生活配套服务,在进行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的设计时,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教育保育类建、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以及市政公用类建筑设计是目前居住小区内的主要的四类公共建筑设计,尽管每类建筑设计的特点各异,但其共同的宗旨都是需要在进行设计时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保证能够提升居住小区整体的质量水平。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总体设计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住户的功能和面积得以满足的同时,居民对小区的环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对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设施的要求也变得更加高,同时公共建筑地各项服务设施是否完备方便也成为对居住小区择选的重要标准。传统的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及学习,在设计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面提出以下观点:

一是公共建筑的设计要保证卫生条件良好,其中包括要保证小区中各个垃圾站的对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公共建筑设施的本身在设计要具有良好的采光、日照、通风条件,要避免噪音以及空气的污染的发生,不要影响到小区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二是公共建设的设计要保证安全,在公共建筑设计时,要满足小区的安全要求,包括满通的安全,此外,还要明显的区分好公共活动区域和居住区域的界限,从而保证居住小区内的秩序。

三是公共建设的设计要保证居民生活的便利性,为居民的生活提供完善的服务是公建建筑的主要目的,因此,公共建筑的便利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是公共建筑的存在意义。在设计公共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与小区之间的距离,在保证公共建筑的多样性的同时确保居住小区各居民到达公共建筑的距离尽可能缩短短,要合理的设计好公共建筑的位置,尽量缩短路径并且保证线路畅通。

四是公共建设的设计要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是居民小区公共建筑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设计上要即具有识别性又具有归属感,通常,公共建筑的识别性可以通过公建功能上的多样性实现其形式上的多样性而获得。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在白天老人和小孩是小区内的主要人群,公共建设要为这些人群提供在闲暇时间交流和休憩的地方,比如,可以将集结一些功能是小区中心形成特有环境,在小区的街道、绿化带和广场构建起生活气息浓厚的公共场所,这样能使居民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公共建筑的具体设计

2.1 保证外部形态以及空间设计的视觉冲击感

现代居民是十分看重居住小区内的环境建设的,比如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商业服务设施物以及业管理等等,而并不是仅仅注重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在以前人们更加看重的是生活空间,而现在的人们不会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不断地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公共建筑在其外形以及空间上的设计十分重要。

一般,进入小区的人第一感觉很直观,使人们能在第一时间内感受到整个小区的设计风格,通常,富有层次的空间以及具有视觉兴奋点的会让人心情愉悦影响深刻,在一些比较老旧的小区中,房屋建筑基本都是规规矩矩的排列,并没有突出任何重点,没有层次,因此无法对视觉造成一定的冲击,然而,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地精神需求越来越高,现代的居民小区在公共建筑的设计上要使用新的设计理念,布置公共建筑空间层次,使用多种设计风格来建筑小区,使小区有自己的特色以及明显的标示,使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冲击,拥有视觉享受。

2.2 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设计要合理布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车家庭越来越多,车库的问题成为每个小区都存在的问题,对车库的设计对居住小区十分重要,车库的设计主要包括分散布置以及集中布置的两种,多层的住宅车库建在底层,其布置比较集中,同时,车库的设计还要保证存取车的便利,在高层建筑中,大多数车库以地下或半地下为主,但是也有在室外集中停车的方式来布置的,只要将车库的外观设计好,室外车库不仅不会破坏小区内的整体环境,而且还能成为在小区内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在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厕所的的位置既要相对隐蔽,又要容易找到,通常可以将公共厕所设置在沿街处但又不是正面对着街的地方,各个厕所要使用明显的标志,以便小区居民能够快速找到其位置。

垃圾站是居民居住的小区内不能缺少的设施,但是,每个人都不希望垃圾站与自己离得近,但是居民生活又离不开它,因此,在进行居民小区垃圾站的设计时,务必要在在每个住宅楼前都设置上垃圾站,并且要使用的是盖式垃圾桶,盖式垃圾桶能够降低垃圾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其使用后统一由用物业管理部门收取,最后将垃圾运送到垃圾站进行最终综合的处置。

2.3 商业建筑设计要便利

近年来,居住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变得越来越受到居民的关注,对居住小区来说,尽管商业建筑的规模比较小,它们的布局也比较分散,其在小区内的位置是在从属的地位上,然而,商业建筑却与小区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能给居民的生活提供最好最便利的服务,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建的小区,因为与城市商业中心的比较远,在此情况下,小区内的商业建筑则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对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2.4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设计要多样化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

2.5 教育保育公共建筑设计要保证环境良好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托儿所和幼儿园

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说,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

3 结束语

公共建筑的作用是能够为小区内的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特别是在精神上的服务,公共建筑是居民小区的重要部分,如今,房地产市场的竞越发激烈,要想赢得竞争,就要做好公共建设的设计,以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丽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J].建筑科学,2012(10).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居住区;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商业建筑、文教建筑和市政公用建筑三大类型。公共建筑设计应满足我国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设计时如何处理好适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并能合理配置优化设计,这点非常重要。笔者结合多年设计经验,探讨公共建筑设计适用、经济、美观的相关内容,供业内人士参考。

1、公共建筑设计一般性原则分析

1.1 总体规划布局,注重均衡协调

公共建筑设计是一项包含社会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设计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关系、体形空间组合、建筑尺度比例、结构形式、艺术造型、安全卫生等多方面需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经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地域特点、环境效果、自然条件、民俗传统、城市规划和审美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共建筑设计时应统筹兼顾、综合构思、均衡协调,不可妄自偏废、喧宾夺主。

1.2 以人为本设计,体现居民需要

建设居住区公共建筑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居民,为居民创造便利的生活设施和完善的生活空间。因此,公共建筑的设计应突出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的思想。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如公共建筑的日照、采光需要;南方地区尤其要重视夏季遮阳、隔热、通风要求;避免噪声、空气污染等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处理好生活污水、垃圾等[1]。

(2) 公共建筑的安全需要。居住区内应明确公私分区的界限,使公共活动区不影响私有区域的安全,因此街道内应安装监视设备。另外,还要考虑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和使用安全问题。

(3) 公共建筑的便利性。应充分考虑公共建筑在居住区中的位置,减少其服务半径,方便居民到达;还要考虑公共建筑的多样性,以方便不同居民的需求,例如老人和儿童的休闲场所等。

1.3个性化设计,提高识别性

居住区公共建筑应通过各种造型、创造性的色彩运用与不同材料的搭配实现个性化,提高建筑的识别性;还可以通过功能集结形成类似集市的环境特征以及与街道、绿化带、广场等结合构成特色场所;公共建筑如能成为地标建筑更增添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精神文化品质。

2、公共建筑设计观点的延伸讨论

2.1公共建筑设计适用性分析

⑴ 商业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商业功能。商业设施的布置有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实践证明采用分散布置方式,虽然服务半径较小,但与居民的购物行为不符,因而使用率低,效益差。而采取集中布置在出入口的方式较受欢迎,一是与居民出行规律相吻合;二是货比三家,有竞争性,可以增强居民购物的欲望;三是符合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商业设施可以采用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混合布置等几种形式[2]。

⑵ 文教建筑设计要关注其环境需求。居住区文教建筑主要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建筑。这些建筑对环境各有不同的需求。托幼建筑规划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接送方便性等因素,因此建筑环境要安静、无噪声干扰;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有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米,可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附近。小学建筑应重点考虑通行的安全和便捷性,学生上学不应穿行繁忙的公路、城市干道等道路;服务半径宜在500米范围内,以方便学生步行上下学;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及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由于学生文体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因此不宜太靠近居住建筑和小区中心,应布置在小区侧翼和边缘,但也要远离车站、商业聚集区、城市干道等噪声源。

⑶ 市政公用建筑设计的要求。垃圾站不宜设置在居住区内,应以建筑前、路口等处配置环保垃圾桶或废物箱,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后运至垃圾站。汽车库应建在居住区出入口处,自行车、摩托车库可在多层建筑的底层配置。公用厕所宜与小区活动中心、服务设施等合建,并布置在容易发现且有一定隐蔽性的地方,同时在街道上设置明显指向标志。

⑷ 公共建筑设计应重视其伦理功能和体现人文精神。采用无障碍设计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的使用提供方便,在商业建筑内设计无障碍坡道,公共建筑内设置轮椅乘坐者专用厕所。营建满足不同对象需求的休闲场所,如为老人、儿童活动的公共建筑。设计上重视对细节的关怀,例如商业建筑、广场内适当位置设置休息座椅,公用厕所内有适合儿童使用的盥洗设备等,地面的防滑设计也反映了对细节的关怀。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公共建筑更需强调适用性,其终极追求应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与统一。

2.2公共建筑设计经济性讨论

笔者认为公共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避免片面追求设计的高质量而铺张浪费;二是优化设计、精细设计,在满足一定建筑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着眼于为社区服务,更应遵循“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设计节约型的公共建筑,这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节约型公共建筑的内涵是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的内容。节能设计应按照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结合地域气候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日照时间长,高温又多雨潮湿,因此建筑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通风、遮阳、隔热、防潮等问题,减少建筑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环境。节水应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使用中水回用系统。采用合适的体型和布局以节约用地。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可采用太阳能供热,夏季空调制冷时产生的热能也可经过热交换提供热水,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加上中水系统的水可用来绿化、冲厕。节约型建筑与其说是一种建筑方式,不如说是一种设计理念,只有遵循节约、高效、生态的观念,才容易在设计中挖掘出各种符合节约型建筑要求的好方法。

2.3公共建筑设计美观性的体现

建筑的美观性应体现在它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性的协调统一。公共建筑作为为群体服务的建筑,其内外空间结构、形体、轮廓、色彩、质感效果等与美观有关的因素应该为群体审美意识所接受,同时其所提供的功能性又是恰当和有效的。居住区公共建筑应与当地地域特点、民风民情、建筑风格协调,又应当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建筑不同于服装这类产品,风格款式可以经常更换,需要保持相当长时间富有魅力。

公共建筑应注重不同使用人员的心理体验,因为不同群体人员的心理体验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功能上如此,空间上更该这样。例如商业建筑销售儿童用品的室内空间,就不仅需要大人的尺度关系,也要让儿童感到亲切适宜,这样才能增加儿童购物的良好心理体验并产生美的效果。

3、结语

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是在设计一个普通的建筑作品,更应考虑到居民使用时的体验效果。好的设计一定是符合人性化和富有个性特征的作品,居民使用时感到亲切、和谐和富有人情味。因此,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居民所需,精心设计和贴心设计,塑造更多更好的作品服务大众。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7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建筑设计;生态设计

引言: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已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1.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1.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2.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

2.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

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2公共建筑的安全

公共建筑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2.3公建的便利性

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居民的共享和参与是最高层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对小区文化创造共享的需要,表现为试图参于到公建的设计中。

3. 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4.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5、生态建筑及其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绿色、环保、生态、智能化、节能等名词逐渐耳熟能详,在各种报刊、视听节目和老百姓的口中频频出现,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和人心所向。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同样,生态建筑是当前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通过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力图实现舒适、健康、高效、美观的核心思想。舒适指的是通过设置适宜的温度、湿度而满足人体的热舒适。显然,人为地改变温度、湿度,违反自然规律,不仅造成人体的不舒适,还会带来极大的浪费。例如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夏季室内空调温度往往很低,甚至达到需要穿上长衣长裤、薄毛衣裤的地步。这种畸形的舒适不仅是对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给人体健康埋下极大的隐患。因此,健康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

总之,在处理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使其达到生态设计的目的:

(1).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因素。例如由土壤、绿化、水及空气组成的外部环境以及其他建筑组成的现实环境,为住宅室内设计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样可以减少建筑中设备的数量和功率,节省能源和运行的费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的设计。

(2).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例如3R材料(节约资源-Reduce、可再生利用-Reuse、可循环-Recycle),雨水与中水的利用及节水器具的使用等。

(3).空间的合理布局。如建筑朝向选择坐北朝南,并将朝南的窗台降低,朝北的窗台适度提高高度,使室内空间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特征,促进了室内气流的合理流动,创造南北通风格局,增强室内通透感,减少对空调的依赖性,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6. 结语

总之,居住小区的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顺道购物甚感方便。自行车存放和垃圾处理是小区服务的关键问题:自行车库可采用集中与分散布置方式,可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楼幢间的低层库、住宅底层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附设于住宅楼梯平台的三角形垃圾道常堵塞,可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另外,在实际设计中,经常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场所。而在许多小区规划中,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所以在做公共中心时,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满足人的精神和感情追求,为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提供一种既愉悦而又舒适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魏京红,浅谈城市居住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国园艺文摘2009(7)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8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的配套设施是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配套设施也可以说是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配套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商业服务类、教育保育类、公共活动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设计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

1居住小区配套设施设计的依据

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环境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还取决于小区四周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医疗服务设施、绿化景现及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现在的居住区设计不仅是单纯的为人们设计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合理与否,亦成为建筑设计师值得注意的问题。

2居住小区配套公建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卫生方面:配套设施设计时除了要考虑自身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还要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2)安全方面: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当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便利方面: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

4)识别性、归属感: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来形成立面的多样性,以达到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性而形成的小区中心,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

3居住小区公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3.1.商业服务公共建筑的设计

商业服务设施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它不像是大型商业中心一样服务的对象是一个居住区或者一个行政区的居民,需要的用地面积大建筑面积也大。居住小区的商业服务的只是本小区或者附近相邻小区的住户,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在其位置选择上,既要符合居民出行规律,满足居民购物的方便,也要考虑到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使其商业价值最大化,提高经济效益。商业建筑的布置在居住小区中无非两种形式:布置在小区内部和小区的主入口。在本人的设计经验和对多个小区的考察中,发现一些比较成功的都是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可以形成集聚效应。

3.2.教育保育类公共建筑的设计

幼儿园和小学是居住小区必配得教育类公建。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学校建筑设计应具有特色,以丰富小区的形象。协调不等于雷同,学校特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它的异质性。功能相对单一的住宅组成了小区同质的肌理,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形态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建筑。当然这种活跃应建立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

3.3.公共活动类建筑设计

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它们可以有许多形式: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小区广场等。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或者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

3.4.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停车场等。

1)以前的住宅楼都是在楼梯内沿外墙做个垃圾道,这样就造成了一层恶劣的环境,现在好的做法就是在每个单元门前设置一个有盖垃圾桶,居民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内,然后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

2)公共厕所是居住小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它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如商业服务设施、小区活动中心。它应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对隐蔽的地方。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买私家车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停车场的设计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既要考虑好小区行车的安全也要考虑停车的方便,对于现在的高层住宅来说,一般都是地下室设置停车场。私家车再多也要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本人认为采取室外分区集中停车的方式是比较好的,经过设计的车棚不仅不会破坏环境,其漂亮外观还可以成为小区独特的风景线。

4结束语

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为邻里之间提供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机会。总之,小区公共设施是解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9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外部空间协调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1.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1.4特定场所的营建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2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相对于规模大、档次高的都市型商业和区域型商业,如百货中心、大型综合超市而言,小区商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3居住小区学校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学校建筑由于自身功能的限制而具有某种原型,如班级的存在使其具有单元性,而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如室内体育馆、舞蹈房、实验室、天文台。这些又使其整体呈现多样性。一般它们都注意了在空间形态上结合其重复性和多样性两种形态操作语言,创造出既协调统一又别具特色的建筑形态。我们可以把这种决定建筑形态基本框架的功能要素看作是具体建筑形态生成的内部原因。毫无疑问居住小区的外部环境则是形态生成的外部原因。而作这类形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与小区协调统一,并丰富小区的形象。但是协调和丰富形象是一对矛盾,而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这一对矛盾的调解。由此我们也得出在小区内设计教育类公建的两条原则:

3.1学校应与小区相协调这种协调反映了一系列关系的平衡。包括学校与住宅的关系,学校与绿地、道路的关系、学校与小区整体形态的关系,总之,学校是否成为小区有机的一部分。这种协调应从两个层面上进行把握:①总平面上,小区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是否相协调,还是毫无关系,孤立自存。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是否找到应有的位置并成为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存在是否对小区的整体形态作出积极贡献。②微观层面上的协调,包括细部、颜色、尺度、比例的协调。这个层面上的协调更具实际意义,因为它们更直接地抓住居民的视觉,也就更容易地被进行比较。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

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4)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5)居民的共享和参与是最高层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对小区文化创造共享的需要,表现为试图参于到公建的设计中。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

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3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商业服务设施是小区公建的主体,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其原因己在上一节关于小区公建的商业性做出论述。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入此类公建。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4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5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

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4)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5)居民的共享和参与是最高层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对小区文化创造共享的需要,表现为试图参于到公建的设计中。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

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3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商业服务设施是小区公建的主体,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其原因己在上一节关于小区公建的商业性做出论述。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入此类公建。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4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5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一、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

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4)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5)居民的共享和参与是最高层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对小区文化创造共享的需要,表现为试图参于到公建的设计中。

二、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

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三、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商业服务设施是小区公建的主体,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其原因己在上一节关于小区公建的商业性做出论述。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入此类公建。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四、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五、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小区公共建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区公共建筑可以分为四类: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在具体规划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类别公建的不同特点,在充分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

    1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将是我国居住小区建设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跨跃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如商业服务设施、文化体育设施、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绿化、景现、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迫切需要建筑师予以密切关注。

    1)对公建的卫生要求有两个层面上的内容:一是对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这是小区垃圾站的作用。二是公建本身的卫生,包括其日照、采光、通风是否良好,其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是否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2)公建的安全指公建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J.Ja-cobs强调城市住区内要明确划分公共活动区与私有区的领域界限,要对街道进行监视。另外还指在使用公建的过程中是否有交通安全问题。

    3)公建的便利性既是居民对它的基本要求,也是它存在的目的一一便利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它必须具有多样性和良好的可达性。而要实现公建良好的可达性就必须通过合理的布置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小、到达路线尽可能顺畅。4)居民的识别性、归属感是较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的追求。公建在满足这个层次上的需求同样能有所作为。可以通过公建功能的多样性造成其形式的多样性来达到其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其功能集结而成的小区中心来形成有特征的环境,还可以和小区街道、绿化、广场来共同构成有生活气息的场所,从而使居民产生归属感。5)居民的共享和参与是最高层次上的需求。是指居民对小区文化创造共享的需要,表现为试图参于到公建的设计中。

    2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1)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3)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

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3商业服务公共建筑

    商业服务设施是小区公建的主体,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建类型。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将对百姓生活具有深远意义。在其位置选择上,若将其置于小区几何中心,虽然服务半径小了,却不符合居民出行规律,实践证明这样的商业设施使用率底、效益差。在考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这样既方便了居民,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其原因己在上一节关于小区公建的商业性做出论述。

    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无外乎以下几种:1)成街布置。2)成片布置。3)成街成片混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己逐渐被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入此类公建。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4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5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14篇

但是,实际上,规划控制和规划许可管制不过是建筑物管制的一个方面,而且是多环节的间接的管制。当法律上对特定的区域的违法建筑有明确的行政处理规定的时候,应当优先适用法律的规定而不是规划管制。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既然在《公路法》和《水法》上都存在“预定的公物”,那么在城市建设领域是否也有共同的制度?我国现行立法上似乎没有类似的规定,因为长期以来,规划行政部门与城市建设行政部门、城市管理行政部门在主体上和合一的。实际上,在我国台湾地区,有一种“公共设施保留地”,被规划为“公共设施保留地”的地块,实施建设管制。这种建设管制,在学理上应大部分属于“预定的公物”的管制,因而属于公物警察权的特别保护,限制所有权人的使用行为。

台湾地区的所谓“公共设施保留地”是经过都市计画保留做为道路、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机关、体育场等专案使用,系根据人口及产业分布,并预测未来二十五年的发展需要,选择适当的地点所预先划设的。这些土地大部分是私有的,都市计画公布实施后,就受到使用管制。《都市计画法》第四十二条:“都市计画地区范围内,应视实际情况,分别设置左列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公园、绿地、广场、儿童游乐场、民用航空站、停车场所、河道及港埠用地。二、学校、社教机关、体育场所、市场、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用地。三、上下水道、邮政、电信、变电所及其他公用事业用地。四、本章规定之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可以看出,这些所谓“公共设施”绝大部分属于行政法上的公物。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公营造物”(相当于事业单位)或者民营化的公共事业,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公营造物也属于广义的公物。

经指定的“公共设施保留地”有使用限制,不得为妨碍其制定目的的使用,如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但可以修建临时建筑。《都市计画法》第五十一条:“依本法指定之公共设施保留地,不得为妨碍其指定目的之使用。但得继续为原来之使用或改为妨碍目的较轻之使用。”第五十条:“公共设施保留地在未取得前,得申请为临时建筑使用。”《都市计划公共设施保留地临时建筑使用办法》第四条规定:“公共设施保留地临时建筑不得妨碍既成巷路之通行,邻近之土地使用分区及其他法令规定之禁止或限制建筑事项,并以左列建筑使用为限:一 临时建筑权利人之自用住宅。二 菇寮、花棚、养鱼池及其他供农业使用之建筑物。三 小型游泳池、运动设施及其他供社区游憩使用之建筑物。四 幼稚园、托儿所、简易汽车驾驶训练场。五 临时摊贩集中场。六 停车场及其他交通服务设施使用之建筑物。七 其他依都市计划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得使用之建筑物。前项建筑使用细目、建蔽率及最大建筑面积限制,由直辖市、县 (市) 政府依当地情形及公共设施兴辟计划订定之。”地方规章据此做出更为详尽的规定,如“台南县都市计划公共设施保留地临时建筑使用管制要点”规定:临时建筑权利人自用之住宅,菇寮,花棚等,建蔽率(建筑物在基地上的最大投影面积与基地面积的比率)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范文第15篇

目前上海确定了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包括外滩、老城厢、人民广场、衡山路至复兴路、南京西路、愚园路、新华路、山阴路、提篮桥、江湾、龙华、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为27km2,占上海市老城区的1/3。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

这里介绍的华东院参与设计的两个项目都属于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范围之内,即福州路210号地块整体改造和外滩15号(甲)整体更新项目。

在这两个例子中,福州路210号地块整体改造项目设计中突出了对保护的要求(如保护要素的认定、保护对象的分类、风貌街道与空间的保护等)。体现出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尺度适宜且密度适中的特点。设计明确风貌区内严格控制建筑总量,并严格控制风貌区内新建建筑的高度。而外滩15号(甲)整体更新项目则更注重建筑物环境的保护特别是完整历史街区的保护 以及对道路和街巷格局、街道尺度、街廊景观、城市空间肌理、地块尺度与形状,绿化环境、墙面装饰、地面铺砌、典型材料和色彩等等的研究。

不论是建筑师还是业主都特别关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最有效地把新旧两部分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当代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对环境的需求作为改建的基本要求,用易于理解的方法来表达对历史建筑价值的尊重。

福州路210号地块整体改造项目

为推进上海市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根据市级机关办公场所“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及进一步完善为市民服务的功能需要上海市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对福州路210号即原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地进行整体改造。

改造后的福州路210号,将人驻一批面向市民、具有综合社会服务职能的机构,逐步完善法治化、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市民服务体系,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能。

1.项目概况

建设基地位于福州路210号,以江西中路以西、福州路以北、河南中路以东、汉口路以南区域为改造建设规划区域,占地面积15300m2,需拆迁建筑约13864m2(部分社会单位、居民、变电站、以及市消防局大楼)。

整体改造的内容共分改造和扩建两大部分。

改造:对福州路210号现存保护建筑约27000m2进行恢复性修缮改造,即外观保持原设计风格,内部按现代化办公、服务功能要求进行改造。

扩建:以福州路210号现存保护建筑为基础进行扩建。

改造和扩建的总建筑面积控制在45540m2~80000m2(包含地下建筑面积),主要用于机构对外办公和为市民服务。

规划及项目设计要求需要确定最佳的建筑形式和建筑容量,以此为基础争取尽可能大的建筑面积,并尽可能达到整体功能优化。总体布局科学合理,可以方便广大市民,做到内部现代化服务功能与历史人文积淀相结合,服务内涵与世博会、北外滩开发相呼应。

福州路210号现存建筑原是旧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始建于1907年 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未能完全建成。1949年后曾作为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地,属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建筑风格基本属于英国新古典主义南立面采用罗马古典主义风格,东立面为英国巴洛克风格北立面仿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纵横轴线分明,三段式构图。建筑明快、稳重、匀称。外立面用花岗石砌筑,老上海人称其为“石头房子”。

2.设计构思

设计按照60000m2的建筑容量置入用地,可以采用多种手段:铺满基地并采用尽量低的层数和高度,或者将庭院留出,局部采用高层建筑,结合低层入口空间。而后者无论对于城市还是建筑空间本身,都留出了足够的余地和使用的灵活性,更加有可能使历史建筑恢复活力和吸引力也创造出了更多功能置换的可能。而其地处外滩区域性办公楼群组之中的优势,相对开放的空间形式与邻近的教堂广场,文化街产生和谐的对话与融合,对自身的建筑空间品质的提高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倾向于为城市留出一片广场空间,所以,本次设计所做的三个方案都试图通过广场让新老建筑产生一定的对话,将两者有机地结合,产生建筑自身乃至对周边人群的吸引力和城市渗透力。建筑并非自我对话的个性,而是时时和城市互动、为区域影响,尤其对于外滩这片历史风貌区域――如何让历史街区重生并焕发活力,广场空间、城市灰空间都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为了确保改建、加建的历史建筑能够和现有建筑和谐共存,并且不破坏历史建筑所在风貌区的整体风格,政府针对加建扩建制定了“3H”的视线原则:即离开建筑高度为H的历史建筑3H的距离范围内,人的视线所及,不可以看到超越保护建筑的新建构筑物。

这个原则无疑为历史建筑的改扩建制定了一条严格的约束,也为城市视觉效果的完整统一创造了依据。对于外滩这个成片的历史建筑风貌区域来说,任何突兀的构筑物都将对整个区域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而谦虚的“退让”则是减轻对环境压迫感的最好办法。

被建筑围台的广场常常会成为城市新的活力点,无论是安静一些的对内空间还是充满趣味的对外空间,都可能赋予历史街区时代的气息和蓬勃的生机。在国外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通过充满情趣的广场空间盘活旧的街区和建筑,往往被置换后新的内容更体现了城市历史的延续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享受。

步行空间可以为城市创造令人心怡的休息或商业环境,介于开敞和封闭中间的灰空间地带,结台历史建筑的古色古香,很容易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吸引行人视线、引人驻足。即使不是商业价值的利用,也可能为城市增添一处休闲咖啡的好去处。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

(1)通过空间整合、功能扩充等一系列建筑手法重组原有街区历史秩序,最大限度发挥和利用保护建筑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体现区域优势,最终实现区域价值最大化。

(2)将历史建筑的更新过程视为生命体的延续,运用现代建筑语言与其对话,寻求“和而不同”,使历史在此得到新的解读。

(3)创造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室外空间,创造并再现历史原貌的情景空间。

3.方案一总体设计

(1)总平面布局

本方案结合原有历史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在庭院中部加建方形体量,共八层,满足3H视点的要求:于河南中路一侧加建L形体量完成原有建筑的环形布局,使街道界面得以延续。主要入口空间设于河南中路一侧,解决人流集散问题,缓解城市交通。基地东侧由新老建筑围合

成室外院落,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景观。

(2)交通流线

不同功能分别设置独立的出人口,流线避免交叉与重复,将外部办理业务人员与内部工作人员流线加以区分,并自成体系,使流线便捷有效。车行入口集中于福州路侧和汉口路侧,于院内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车辆于地下环通,避免影响地面环境景观。人行主入口设于河南中路侧利用公共广场来集散外部、内部人流。后勤入口设于建筑东北侧。

(3)功能分区

对外服务功能集中于河南中路、福州路一角,共两层餐厅设于建筑一、二层,通过与原有建筑结合处的绿化中庭采光,环境宜人;大会议室设于三层,四层为集中信息机房,其余部分主要为办公空间。

(4)绿化景观

基地内绿化景观可分为公共景观绿化、室内景观绿化、屋顶庭院绿化三部分:公共景观绿化是基地东侧新旧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间,其让结合广场、小品、室外雕塑、座椅等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个体闲娱乐的良好场所;室内景观绿化设于中部主楼内部和南侧新旧建筑结合部,通过绿化植物改善室内气候小环境,有利于创造人性化的办公空间。屋顶庭院绿化空间相对私密,是内部人员休憩的场所,同时也起到降低夏季建筑表面温度的作用,有利于建筑节能。

4.方案二、三总体设计

方案二、三采用非对称式布局,将建筑体量集中于河南路近福州路一侧,强调体量的对比和视觉的平衡。这样的布局,在有限的基地内形成较大的开放空间,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庭院环境。局部的绿化和广场对城市开放,丰富了城市的空间感受。

(1)建筑形象

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创造与原有历史建筑的和谐共生,采用与旧建筑相近色彩、质感的石材,单元化组合的立面形式与原有建筑三段式划分相呼应的线条收分,无一不体现出对原有建筑的尊重,但光洁的钢和玻璃又强烈地反映出新建筑的时代特征。

(2)建筑节能

遮阳百叶:避免太阳光对建筑外窗的直射

通风中庭:改善室内小气候,创造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

绿色空间:降低室外温度,改善区域环境

外滩15号(甲)整体更新项目

上海日益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黄浦江两岸的开发无论从规模还是投资上都是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文物区域正受到来自经济发展带来的威胁。

建筑体现了所根植的文化意识,对于在外滩这样的历史保护区域内新建建筑是需要从文化、历史、社会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简单的以怪异的形态强调表面的对立或者单纯从建筑学的概念出发寻求解答都是片面的。

外滩作为上海百年发展与繁华的象征,浓缩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长久以来外滩都是上海最著名的地标场所和城市象征。

1.项目概况

外滩建筑的原始用途主要包括银行、洋行、公司等历经社会变迁,多易其主,功能也发生了转换。1949年后,行政办公、仓储、居住等非商业机构和设施的大量人驻也使外滩地区成为“少数人使用的场所”。目前,外滩历史建筑的改造更新将其使用功能从原先私密性较强的办公、银行厦居住、仓储等转化成公共性的商业、餐饮、文化娱乐设施。引领时尚文化的外滩3号和18号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纯粹定位于公共服务的外滩15号(甲)也是这样的项目。

外滩15号(甲)位于外滩14号总工会大楼和15号外汇交易中心之间,基地内原有建筑为汪定增设计。基地现状存在的功能混杂、空间消极和缺失外滩第一界面等诸多问题,与其所处高端城市功能区地位难以相称。

2.项目分析

该项目属于地块整体更新,建筑全部新建。特殊的区位、历史、文化特征决定了该项目的特殊性,对建筑、环境的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一项目也被形象地称为外滩“镶牙齿”项目。外滩城市界面十分完整,只是在用地处缺掉一块,立意在于补上这处缺口。从天际轮廓线分析看,外滩建筑群在海关大厦及和平饭店两处出现波峰用地位于海关大厦的天际线峰值处向外汇交易中心的天际线波谷处之间,它的高度应该不高于总工会大厦,不低于外汇交易中心。

外滩的城市肌理强调竖向,对应的竖向肌理经过线性分析形成外滩的条形码,解读了外滩的条形码,可以在新建筑上保持这种条形码的完整性,从而使新建筑与原有建筑群融为一体。

历史区域的交通问题一直是旧区改造的核心问题之一,旧区建筑密度大,道路拥挤,随着汽车的增多,交通设计对于旧区改造至关重要。

地块沿九江路与中山东一路两侧有开口,所以车辆出入口在这两条路上考虑,九江路用地段禁止非用地内车辆出入,因此这一段车流量低,车辆从四川中路出入,仅公交20路从中山东一路进,中山东一路为外滩沿线主干道,车流量极高,进出用地为右行小拐,对城市交通影响不大。用地周围停车位较少,因此用地处建筑的车辆停放只能在内部解决,车辆采取单进单出,对街道交通压力较小。

社会民意调查最能反映社会对地块的功能需求,从大量相关的调查统计显示,休闲公园位居首位,餐饮娱乐与展览位居其后。休闲公园充分反映了外滩第一线建筑群缺乏大众休憩的场所,但作城市公园可能起不到建筑“镶牙”的作用,因此我们考虑在新建建筑内部通过一定的设计手段来达到同样的目的。最后政府将其定为“浦江信息中心”作为浦江两岸的信息交汇点,对外向公众展示浦江开发的历史进程,填补外滩没有文化建筑的空缺。而市民对于银行金融的选择,则可能是基于惯性思维的作用,在功能上与现有其他建筑功能重复。因此我们的设计原则是:

(1)拆除原有车库,新建部分首先要考虑的是与原有街道和建筑的协调,新建筑的形象不能过于个性化以至破坏建筑的整体环境。

(2)在保护建筑周围地段介入新要素的目的是使其城市空间焕发新的活力,因此其内部空间是以保护建筑为核心的优化城市空间和景观的场所。

(3)对于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采取“留主体改局部”的策略,并且将新建筑与其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其历史价值。

3.设计思路

对许多历史建筑,并不是所有要素都要保留,因而建筑的要素被一分为二,那些休闲历史建筑特性的要素,尤其是墙和结构,得以充分保护以体现其历史的荣耀,除此之外的其他要素则可以通过现代技术的改造被新的内容所取代,使建筑内部空间能够适应新的使用功能,并体现当代先进的建造技术,从而使历史建筑获得新的生命力。

新建部分在建筑外观上与周边建筑相比是谦虚的,但又不至于谦虚到被忽视的地步,它使用了与外滩建筑相呼应的米黄色石材,并以简洁的处理手法与周边建筑形成对比,处于环境敏感地区的新建筑,对其建筑外观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与原有街道和相邻建筑的协调,建筑外观最基本的意义是在这一前提下产生的,而不是突出建筑本身 为了取得与环境的协调,新建筑的形象不一定要超越相邻的老建筑,建筑的环境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建筑各个部分给人的印象。

中国园林的精华就在于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休息的凉亭,游玩的小桥都是与代表生命的水交锚咬台。亭是点桥是线,水是面,点、线、面的结合勾勒出静谧的内部空间。

我们在设计中力求以数字时代的影像技术以及建筑学意义上的空间解读,表现中国建筑的精华。通过临水的小桥,走入陈列着外滩文物的玻璃亭,顶棚遮光板缓缓落下,顶部的光线洒向水面。这时音乐响起,幻彩的荧光屏从水里升起,开始旋转。这将是连接古今的、超越时空的信息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