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思考

一、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级文化建设层次较浅

班级文化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一般可以划分为表层、里层、内核三个层次的内容。其中,表层包括班级环境的布置、班容班貌以及班级的标准等;里层包括班级纪律、奖惩机制、计划组织等制度形态的文化建设;内核包括价值观、理想情操、道德素养等深层次的文化建设。物质形态即表层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外壳,制度形态即里层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柱,精神形态即内核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真正核心所在。但是,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对班级文化的理念不够全面和深入,工作的重点在班级环境、班容班貌以及班级制度等表层和里层班级文化建设上,而对精神层面的班级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缺乏深层次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和水平,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较为浅显,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随意性较大

由于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的行为不够规范。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评主观判断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无法形成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特色。其次,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整个设计,导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主题。

(三)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空心化

多数教师习惯用成绩和纪律两大指标进行学生的评定,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已经植根于许多教师的心中,对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制约性,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需要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个性,还需要通过多元价的值取向来引导主导价值观的建立,进而形成班级文化认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班级文化建设最核心、最本质的目的所在以及班级文化的灵魂支撑。

(四)班级文化建设形式化

班级文化建设是高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应该进行多渠道、多元化、多模式的班级文化建设。而实践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组织各类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班级文化的魅力并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多数班级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流于形式,只是单纯的响应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号召,开展“大呼隆”式的活动,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制度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为了有效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在建设之前应制定具体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首先,确定班级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学校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将具体的内容落实到班级中。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综合情况,和学生及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活动计划。并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由学生集思广益来起一个个性化的名称和口号,进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力度,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信号,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

(二)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教育理念

班级处于高中教育和教学的中的一线地位,班级文化建设追求个性化的教育理念,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班主任独具慧眼,具有独特且富有创造性的班级设计和管理能力。教师在班级活动中不仅仅是扮演成员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重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班级的文化建设,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同学。其次,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充分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班级文化并体现学习的理念和精神。

(三)建立柔性化的班级文化

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教育的出发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注重解放思想,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应给予班级更多的个性化发展空间,坚持“因材施教、因班施育”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第一,强化班级主流价值观建设。通过班级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形成属于本班的独特的主流价值观。主流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应该引领班级各项活动,引导每个成员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采取小组竞赛积分法的管理方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选取每一组的小组长,再制定具体的班级活动积分规则,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不断积累分数,并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小组比选。通过这一方法来提高高中生的积极性,并不断提高班级凝聚力,并且学生的班级班规遵守情况也会显著改善。

第三,采取“班级文化社团”的管理方式。来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活动的顺利展开,并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在课余活动中感受到不同的氛围,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

第四,采取“领导带头”的管理方式。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并采取学科带头轮班制度,并对每一位带头人进行评分,并给予优秀学生奖励。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不拘泥于形式,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进而提高班级的凝集力,促进每一名同学发挥个人特长,并逐步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薇芳.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2,08:56-60.

[2]李幽然,李灿,张彦花.高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45-48.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2篇

渝北中学校历来都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学校遵循“同华同实,卓尔不群”的校训,在“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育人为本,不断培育师生“同花同实、卓而不群”的精神,以传承和弘扬“莲华精神”,形成了“师为先、生为本、德为首、行为知”的育德理念和确立了“讲文明、塑理想、明三观、求卓越”的育德目标。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正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和思路下展开,在实施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做了一些积极思考和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1、班级文化的内涵。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物质行为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第一、班级文化是一种班级师生所认同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它包括班级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班级精神。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第二、班级文化是一种管理思想和方式。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职能就在于倡导和培育班级文化。第三,班级文化是随着班级的建立和发展而生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2、班级文化的结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由显性和隐性文化要素交织而成的。在选择和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显性文化要素,而且要重视隐形文化要素;不仅要注意文化的教化作用,而且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班级文化中的显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物质文化和班级行为文化,班级文化中的隐性文化要素主要指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

3、班级文化的教育价值。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并构成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

(1)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并提供了彼此分享各自体验的环境与氛围。(2)班级文化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3)班级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4)班级文化对学生的行为有诊断和矫正作用。(5)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一)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原则

1、先进性原则――以先进的文化引导人,贯彻落实公民道德规范。2、整体性原则――学校、班级中的任何一项工作、活动,都看成文化的积累,把班级文化建设的诸项工作融于日常管理、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之中,达到育人的功效。3、自主性原则――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发展人的潜能,焕发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向上的精神,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把动机与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学会自己当家作主。

4、实践性原则――利用多种活动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

(二)我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1、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每月进行“文明教室”评选。我校每间教室都标准化配置了一流设施,如宽敞明亮、空气畅通的教室、多媒体视听设备等,学校还为每间教室统一制作了张贴栏、班级文化展板。全校每个班主任认真组织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高质量的板报、醒目的班级奋斗目标、激励性标语、图书角等,加上绿色植物的点缀,教室里生机盎然,教室里的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

2、构建班级行为文化,学校和班级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在实践中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班主任还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班级文体友谊赛、兴趣小组、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的学科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拓展想象的翅膀,尽情表现,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玩中学,学中玩”,让全班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

3、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拟定班级规章制度。班主任在新生年级时,根据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班级实际情况,组织班上全体同学设定班级目标、制定班级制度、形成班训。并通过反复引导和修正、实践,逐渐把班级有关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4、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塑造班风和学风

(1)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重身教,勤言教,共同引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2)班主任树立了“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并践行“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3)班主任注重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4)通过开家长会、校讯通、家长联系簿、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艺育人;课程观;班级文化

1“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模式的提出

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是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比较强,但其自身的提升要求和意识较差,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独有的文化矛盾冲突:存在导向性不足、凝聚力不够、系统性不强、师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具国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价值观趋向于物质化、功利化,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职业操守等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占较高比例。②在此背景下,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围绕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密,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实际问题,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以实践探索推动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创新,形成了“党建彰显德艺(注重思想引领及行为价值养成教育)、实践教学培养技艺(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团学活动拓展才艺(注重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构建了基于课程观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实现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机制。

2构建“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体系

2.1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带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行为价值养成能力全面提升

项目组针对部分高职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理想信念趋于淡薄、社会公德意识淡漠、学涯规划模糊、高职思政教育理论课应用效果不理想等现实问题,依托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历史典故的视角》及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进行改革,研究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责任、有诚信”的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内容与问题导向、专职辅导员与政治辅导员”双结合的课程实施原则。围绕理念、原则项目组构建了7大主题、7个教学内容、14个学时,纵向上拓展至学生整个在校生涯的党建教学模块,形成了党建彰显德艺(注重思想引领及行为价值养成教育)的课程体系。其中,第一学年设置3个主题,侧重于新生理想信念及适应能力教育;第二学年开设3个主题,侧重于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学涯规划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设置诚信教育主题,侧重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实践中,将党建模块纳入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秩序,按学期开展专题课堂教学活动;结合高职生特点分别开展了“苦难辉煌”、“误入大学的坟”、“青年当自强,腾飞中国梦”、“COMEON,YA”、“善存指尖,友人自来”、“感恩不只是说说而已”、“诚信——人生的第一张名片”等教学内容;撰写了校本党建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读本——历史典故中的价值观》,教材从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三大层面每个子类进行了概括,系统选取了80余个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成语典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附以成长心语。教材在学生中反响良好,起到了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2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实践教

学课程研究,构建实践教学模块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项目组针对部分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较差,职业技能不突出等现实问题,从把握规律性、增强协调性、激发主动性、坚持开放性四原则,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目的,从技术体验实践活动、生活探究实践活动、社会参与实践活动三个纬度开发出7大主题,48个学时的实践教学模块,在兼顾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性基础上,更加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可行性,形成了实践教学培养技艺(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的课程体系。实践中紧扣现实生活,围绕7大主题结合学校要求,以文件形式将实践教学模块融入学院正常教学秩序;规定了本模块教育、教学过程由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企业讲师等交叉主导,学生主体参与的运营机制:辅导员(班主任)承担生活探究实践活动(劳动之旅社会实践、生态之旅社会实践、教室文化建设)、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艺术之旅社会实践),专业教师、企业讲师承担技术体验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艺术之旅社会实践);结合各类比赛分专业实施了全天候教学、教室文化建设、志愿服务打卡、早间义务劳动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3以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核心,依托团学活动平台,构建团学活动模块课程体系,完善高职大学生人格培养接受机制

项目组针对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充分发挥班级日常团学活动主渠道作用基础上,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团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重“量”轻“质”、组织涣散等问题,③积极创新团学活动理念,以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为依托,深化活动主题、活动形式、活动组织管理,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四个方面构建了5大主题,20个学时的团学活动课程模块,形成了团学拓展才艺(注重社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实践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目的和效果、兴趣和乐趣”双结合的原则,将团学活动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并相继完善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文件;在心理咨询师的配合下组织开展了“星期五文化广场”、“传承体育精神,打造卓越团队”、“好书分享会”、“创新能力专业成果展示会”、“沟通从倾听开始”等系列教学内容。

2.4优化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方法,打造平等交流、知识分享、愉快教学的“和谐课堂新秩序”

学院将辅导员(班主任)、政治辅导员、专业导师等纳入“三艺育人”教研室,出台了《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化实施方案》。方案规定了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由学院学工口牵头,教学口配合检查;授课过程为教师主体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期末进行学生评教与反馈的运营机制。“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化从实践式育人、熏陶式育人、实境式育人优化教学方法,力求实现平等交流、知识分享、愉快教学的“和谐课堂新秩序”。(1)实践式育人: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部分和团学活动部分的12个主题在教案设计和组织上,先通过设置一定的实践任务,将课程素质培养目标及能力培养目标渗透到课程教学学习中,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属性,掌握其中的概念,在课程收尾阶段再进行理论总结与情感升华,从而进一步保证了学生知识目标的掌握。(2)熏陶式育人:在“三艺育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体系下,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从专业培养目标、行业大师简介、班级公约、班级手绘墙等入手完成了48间次的教室文化建设,创造一个优美和谐的文化育人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读本——历史典故中的价值观》一书阐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等,发人深省,润物无声。(3)实境式育人:畅通与就业单位连接的大门,通过把知名企业负责人、优秀校友引进来,组织师生走出去等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境化,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成效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4篇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

班级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班级所具有的独立于其他班集体的文化特性,包括班集体所共有的价值观和班级发展追求。班级文化是维系班集体成员的精神纽带,是促进班级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班集体的整体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学校是教书育人,传播文化,教师的传道受业和解惑的载体,在学校的建设管理中非常强调对于班级文化的建设。学校之所以注重班级文化,是因为班级文化具有以下功能。

1.凝聚功能

凝聚力是指一个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于组织存在状况的认和发展目标的共同追求。现代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企业凝聚力的作用,这一点也适用于班级的建设。班级文化像是一条精神纽带,联结着学生和教师,使得他们更加认同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愿意为了班集体的发展而一直努力。

2.教育功能

班级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而班级同学和老师则是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所接触最多的对象。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同的学生又具有不同的学习优点,学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能受到班级文化和周围同学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

3.创新功能

主席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发挥创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创新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出一种自由、公平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班级中可以踊跃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教师支持学生的想法,这对于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4.协调功能

协调是主席在十八届六中全会上针对我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主张,要注重协调发展,强调平衡与不平衡的统一。在班级发展中,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在学科学习上也呈现不同的优势,班级文化的协调功能就是旨在利用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情况,使得学生能够在班级体中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调还强调班集体关系的协调,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及时解决争议,协调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班级环境。

二、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教师忽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高中时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受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师受到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主要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一问题上,而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和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一些高中班主任虽然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但也仅做的是表面功夫,将班级文化建设简单的理解为班级环境布置和班级口号的提出等,而没有切实的制定出适合学生和班级发展的计划,这种做法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不会对学生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方法单一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形成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时期。大多数高中班主任并没有认清他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而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中知识将学生作为被动的一个群体,而忽视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能动性。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将班级文化的建设等同于自己的教学任务,往往具有独断性和形式化,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参与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认同,是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的一个阻碍。

(三)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而在实际实施中,由于各方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当,导致了学生对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有理解到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的重要性。特别地,对于高中生来说,升学压力使得他们不会主动关注班级文化的建设。在具体的班级建设活动中,学生往往认为这只是一种形式,处于被动状态,参与其中的兴致较低,从而大大阻碍了班级文化的建设。

三、对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班级文化的建设要靠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心骨,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班主任首先要将班级文化建设落实于实际行动,自身要树立自觉地意识,其次需要做好自身榜样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学生群体也要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班级体共同进步。

(二)构建班级体的核心价值觀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同样地,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就要重视班级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围绕促进社会主义社会进步所提出的一系列措施。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班级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班级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在具体实践中改进班级文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不是光由理论来判断的,必须要注重落实班级文化建设,而不能只是夸夸其谈。班主任要随时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对其中不合理的方面要及时进行改善,使得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片冈得雄.论班级的组织和管理[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海国华.积极建设班级文化、构建学生精神家园[J].中国教育学刊,2008,(08).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5篇

我个人认为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那么,如何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呢,结合个人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精神文化的构建

班级精神文化包括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方面。

一个班级没有核心价值追求,没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就不会形成良好的班风,也无法营造班级和谐的师生和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一个班集体首要任务必须树立班级目标和核心价值追求。实践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充分利用接手的每个新班级的第一节班会课,全班大讨论:“我们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班级”。在全班同学讨论、发言的基础上,集大家的智慧,归纳出班级的目标追求。

2.通过课堂教学、班会、班级的各项制度、各项活动的参与有效地诱导班级形成“文明有礼,善学乐思”的班级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和强化就会逐步地形成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学风。

3.利用大型集体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如在学校运动会和广播体操比赛中,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成员的自豪感,凝聚班集体的向心力。

二、班级物质文化的构建

班级的物质文化,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以及班训、个性班服,黑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可以给班集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优雅的环境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教育和熏陶。因此,在班级中应该充分地利用班级的空间,合理布置班级的物质文化。在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方面,有如下经验可供参考:

1.充分利用黑板报的宣传作用,精心选取黑板报的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和学生关心的话题,确定黑板报的主题。

2.张贴教育名言,让智者的思想光辉充分地影响学生,激励学生的学习。

3.张贴班级目标。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班级目标的指引下学习和思考。

4.充分利用班级的墙壁,开辟光荣榜,表彰班级的好人好事,先进事例,学习标兵,优秀习作,优秀手抄报,优秀书法作品。在班级内形成榜样的引领作用和促进良好班级舆论的形成。

5.利用班级墙壁开辟荣誉栏,张贴班级荣誉,让学生无时无刻不记着班级的荣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形成学生自觉争取和捍卫班级荣誉的良好氛围。

三、班级行为文化的构建

班级的行为文化直接体现为学生在学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如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班级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形象和班主任教育的成败。抓好班级的行为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落实各项班级规章制度的要求。大力表彰行为规范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充分利用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

2.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如早操、升旗仪式、眼保健操、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

3.利用班会课,扎实有效地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明确良好的规范对自己的重要性。通过班会课上创设情景和进行体验式的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提升。

4.利用家长会的契机,提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使家长能和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形成合力。平时多与家长沟通,大力表扬孩子的进步。

四、班级制度文化的构建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良好的班级文化构建,离不开有效的各项制度的保障。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实践中,主要制订了以下制度:

1.班级一日常规。规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做。

2.班级量化考核制度。针对班级常规制度衍生而出的表彰与惩罚扣分制度,每一条具体细化。

3.班委会职责。细化班委会每个职位的管理范围。明确常用的管理方法。在这样的制度指引下,班委会的成员就可以既有方法又有效果地协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

4.班干部会议制度。明确会议定期召开的时间,进行必要的会议记录。

五、班级网络文化的构建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针对现今学生爱上网的特点,班级文化的建设,不可缺少班级博客和班级主页,班级qq交流群、校讯通。班级网络文化的构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建班级博客,主要记录班级发生的各种事件和自己知道的新鲜事物的推介。在各大门户网站申请博客等,班级共用一个账号、密码,就可以及时地更新和浏览,班级发生的事件。

2.设立班级主页,主要是利用腾讯的班级主页进行设置。其可以记录班级的活动图片,展示班级在各项活动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风采。日志可以展示学生的各项优秀习作。

3.建立qq交流群,能很好地使班级的各个成员在放学后能很好地利用qq即时通讯这个平台,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及时地表达学生的个性感受和看法。

4.充分地利用校讯通,这个网络平台,及时地将班级发生的各种新鲜事和成绩,班级的各种活动,即时告之家长,增进了家长对班集体的了解的同时,也争得了家长更大的支持。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6篇

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班级是一个由教师和若干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的青少年结合而成的组织,作为一个组织,班级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建设得好,更是可以发挥影响人、塑造人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具体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营造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对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班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实践

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人,班主任要用心经营才会收获,下面是我在班级文化构建上的几点实践。

(一)创造良好物质文化环境

好的育人环境能凸现一个学校,一位教师的育人理念和学生的成长目标。学校为学生建立了图书馆、阅览室、自习室、体育馆、艺术馆、社团活动中心等等,我们的班级虽然只有简简单单的黑板、墙壁、桌椅,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说话,都微笑,都育人,这是我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

社会多元化,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少多元的选择,有相当多的学生已经很少读文学作品和科技作品,而是喜欢接触一些快餐式的穿越、仙侠、奇幻类的作品,以及网络游戏。怎样引导学生回归经典,回归我们学习知识的本源,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角度,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从班级布置上入手,首先要注重审美,教室要布置得有书香气,“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读多了,不用刻意去培养,人的思想境界自然就提升了。

(二)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的家园

1.征集制定班名、班徽、班训,形成班级主流精神导向。学生其实是最有创造力的,对于内心世界的需要,一点也不缺少解读力,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通过在班内公开征集,那些有思考,有集体荣誉感,和一些有特殊才华,如设计、绘画、文学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我班确定了班名“星光班”,班训“天道酬勤 恒者能胜;静专思主 心仪名校”, 班徽“色彩鲜艳的五角星”,寓意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充满活力,至于最外面有一个大圈,那象征在母校这一温馨的家园,茁壮快乐地成长,在母校的怀抱中积蓄发展力量。

学生们把班名和班训与班集体合影共同设计成海报挂在班级最醒目的地方以共勉,班徽悬挂在教室最前端,光彩夺目。

2.确立班级文化目标。班风——“自律、自信、自觉、自强”。班级理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生誓言——“我们立志创造辉煌业绩,但我们努力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我们渴望成为杰出人才,但我们决心从普通的中学生起步!”老师寄语——(经常更新,让学生抄在学科笔记本上)(1)我是一切的根源。(2)我是最棒的。(3)我是我认为的我。(4)成功是因为态度。(5)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6)人,因梦想而伟大。(7)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方法。(8)命运在自己手里。(9)天助自助者。(10)我要,我能行。(11)决心决定成功。(12)每天进步一点点。(13)没有失败,只有暂时没有成功。(14)只要不服输,失败就不会是定局。(15)坚持到底,永不放弃。(16)人人都能成功。(17)立即行动。

3.将墙壁报作为学生心灵成长的阵地。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格言警句像一盏心灯,徜在学生心灵中点燃,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名家深入浅出的话语,学生日积月累,记得多了,心中的那盏“灯”就会越来越亮,平时交谈中、作文里,常常会出现他们积累的格言警句,很多学生会用格言警句来勉励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今这项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班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热爱经典”到“话由心生”再到“我的收获”,学生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每天提炼出一句话说给大家听,共同分享。我们以天为单位计算着自己跋涉中的收获,把每天的演讲都整理在一起,到现在已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资料。

(三)打造强有力的班级制度文化

1.共建共守班规,形成班级约束机制。首先由全班同学推荐核心小组草拟班级的“班规”,经过一番推敲,核心小组最后确定了三十多条荣辱守则,然后提交给全班同学在班会课上进行了讨论,并经过投票表决,最终定出了大家公认的,最重要的,属于我们自己班级的“班规”。

2.实行“班级日志”、“学习小组分配表”、“卫生值日和大扫除细化分工”制度。“班级日志”由班委轮流记录,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三天一总结,公开化,有漏洞大家补充。只要倡导公正,班主任把好这个舵,奖罚分明,推行起来就非常顺畅,一届学生的班级日志就是厚厚的六大本,那是我们集体走过的痕迹和美好的回忆,因为上面记录的不仅仅是违纪,更多的是表扬好人好事,每当总结表扬时,下一次很有可能会多一次好人好事,我班的张辉就是在班级日志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学生。“学习小组”的管理,六人一组,组长负责作业的收交情况、检查每天知识落实,一周一表详细填写成员学习状况,班里设小组评比栏,期末奖励以一组成绩总和计算,哪个组最高全组奖励。调动了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当然,要想落到实处,班主任要做细致的检查跟踪工作。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创新实践

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班级文化是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文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富有特色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院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班级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管理。(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梳理与创新。(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含班级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特色活动建设等方面。基础文明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大学生的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等。班级学风建设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班级特色活动建设则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形成班级特色。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校园的稳定,它具有隐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对凝聚班级向心力,优化育人环境,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实证分析

(一)定位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的学情不同与高中、小学阶段,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也应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因此,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借助班会、学生会例会、团课等平台,组织师生研讨,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可行方案,确立“有层次、成系列、上档次”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二)活动引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系列活动。组成专门化的指导团队,指导班级“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学习专业特点、内在需求的活动。搭建平台,进行展示交流,如组织“CLASS SHOW――班级展示秀”,运用班级影像志、PPT交流展示等方式,分享各类班级文化成果。同时,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强化活动的效果与效能。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启发思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在班级文化创建过程中,辅导员要积极参与,避免只重“硬件”(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软件”(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把重点放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狠抓落实,确保效果。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班级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班风、学风、文体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变零散为整体、呆板为灵动、无声为有声,融个性扬共性,提品位创特色。

(三)鼓励出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结合专业特点,创新实践形式,培育班级特色文化内涵,发挥班级文化的磁场效应,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向心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搭建出彩的机会与平台,形成班级文化与个性发展相融合的氛围。

(四)动态优化,不断加强班级文化品牌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断有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出现,要及时发现,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形成同类价值意识与价值取向,而且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创造的愈多,积累得愈丰厚,我们大学生个体才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班级文化 文明礼仪 主题班会 实践活动

许志强从文化纵向的三个层面出发,认为“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应从物质层面——文化的表层,制度层面——文化中层,心理层面——文化的深层”这三个方面去建设。

一、首先是物质层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中学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来体现,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以及教育和教学的主旨。走近我班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纯真而充满期望的笑脸,听到的也是一声声诚挚的问候,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踏进窗没有纸屑的教室,看着精神抖擞朝气蓬勃的学生,一切都说明班上的师生是有文化的观念,文明的规范行为的。而数年如一日地这样一个教育过程,就是创造一个文明素养的过程”。在我班教育的左侧墙壁上有摘自《论语》“不学礼,无以立”和摘自《礼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两句名言。右侧墙壁上还有一句爱默生所说的“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

二、其次是制度层面

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重要手段。我班在制度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基础之上,开学之初我在班上举行一次“我的班规,我做主”的主题班会。首先由每一个同学上台展示自己为新班级精心设计的班规。然后让大家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学会感恩”、“学会为他人考虑、学会为别人喝彩”、“记住父母的生日”、“每天自觉地读半小时的课外书”、“每周帮父母干一小时的家务活”、“营造干净、安静、竞争的学习环境”、“做一个讲诚信的人”等十条大家认为最适合我们班的个性化文明礼仪班规。最后在班长别出心裁的提议下,大家还一本正经地进行严守我们自己的《班级文明公约》的宣誓。我们还参照《美国中学生55条细则》制定我班50条文明礼仪细则,如:(1)回答大人的问话要有礼貌,回答大人的问话时,要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是的,妈妈:是的,阿姨……如果只是点头或用其他方式表达“是”或“不是”,那是不可取的;(2)用眼睛和他人沟通。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3)若知道其他老师的名字,遇到他们时要称呼他们的名字并打招呼。要迅速记住全校老师的名字,在路上碰面时要主动问候他们,说些诸如“早上好,张老师”或者“下午好,王老师,你的衣服真漂亮!”之类的话。(注意:你和全班同学在一起排队时,不能和老师讲话,因为不许讲话的纪律依旧生效。在你刚进学校或要离开学校的时候遇见老师,都应该和他们打招呼。)等。这些切实可行, 易遵循、好检测的文明礼仪规定,最终落实为同学们自觉的行动。

三、再次是心理层面

班级的心理文化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与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我班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特别注意“不学礼,无以立”和我班50条礼仪细则作为我们言行的规范。通过无数次核实实践而培养和形成起来。我班充分发挥了主题班会在统一学生思想,端正学生态度,进而规范学生行为,形成集体的道德情操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规范学生行为,我们召开了“文明礼仪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针对学生的叛逆,尊师重教,尊敬父母,在家长会上还上演一系列自我批评数的短剧、小品,获得家长一致好评,也融洽了家庭关系;为树立榜样,提升信心,我们又开展了“向身边的文明礼仪人学习”的主题班会。班上部分同学还自发利用假期或周末参加了大量文化礼仪之类的志愿者活动,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兴趣和信心。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师生外出参观学习活动中,我们的同学在交通车晚点近半个小时的情况下,没有焦躁,大家自觉一直排好队,唱着班歌。班长则主动和旅游公司联系,当得知是因为路政改造而导致的塞车,他就立即通知了其他班的学生这一消息并安慰他们。交通车终于来了之后,我班学生也没有任何一人抱怨,而是问候了司机和导游。在车上也是和积极配合导游很好的活跃了气氛。到达目的地以后同学们的活动也是按照我班平时的要求有序的进行着。这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活动获得其他师生和旅游公司一致肯定和好评。每一年的“文明班集体”荣誉称号也是对我们文明礼仪班级文化建设的极大肯定和极好的注解。

综上所述,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而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出生点和归宿是培养人,尤其是要培养育人的最宝贵的,取之不尽的再生性资源精神。而按国家的人才标准培养人就是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和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9篇

(一)班级文化的概念。班级文化是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班级风气、学习风气、人文环境和行为规范等,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健康、富有特色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院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各班级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晚自习教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秩序、文化管理。(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的梳理与创新。(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含班级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特色活动建设等方面。基础文明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指学生的校园公德和文明礼仪等精神文明因素,其内容涉及大学生的语言、行为、衣着、环境、秩序等。班级学风建设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氛围、学习的风格和学习的方法等内容。班级特色活动建设则要求各班级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从观念意识、行为活动、学习习惯、能力培养、才艺特长等方面确定一个特色主题,通过独特的管理和活动方式,发挥学生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形成班级特色。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校园的稳定,它具有隐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对凝聚班级向心力,优化育人环境,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实证分析

(一)定位明确,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高职院校的学情不同与高中、小学阶段,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也应有不同的内容要求。因此,要明确班级文化建设内涵,借助班会、学生会例会、团课等平台,组织师生研讨,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可行方案,确立“有层次、成系列、上档次”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二)活动引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符合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系列活动。组成专门化的指导团队,指导班级“因地制宜”开展符合学习专业特点、内在需求的活动。搭建平台,进行展示交流,如组织“CLASS SHOW――班级展示秀”,运用班级影像志、PPT交流展示等方式,分享各类班级文化成果。同时,发挥新媒体作用,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强化活动的效果与效能。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启发思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班级要充分认识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确保活动顺利、有序开展;在班级文化创建过程中,辅导员要积极参与,避免只重“硬件”(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软件”(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把重点放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狠抓落实,确保效果。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班级要结合时代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班风、学风、文体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在传统中挖掘新意,变零散为整体、呆板为灵动、无声为有声,融个性扬共性,提品位创特色。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转型期;班级文化;精神文化

经过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期,现阶段高职院校正处于由由量变向质变发展的转型期。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已有高职院校超过1200所,在校生人数超过1300万,约占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46%,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边天”。为了规范和引领高职院校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一系列指导文件,高职院校正处于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逐步提高,内涵发展逐步丰富,核心价值逐步提升,文化体系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时期。可以说,我国高职教育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转型期,其中存在诸多机遇和问题,需要我们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加紧研究,为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

院校数量及在校生数量双增长给学校管理、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带来了挑战。班级文化是每个班级都应具有的班级管理的软要素,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班级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作用。高职院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在转型期对人才的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更好发展有着进一步的指导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的一种柔性手段,也被跟多的管理者所认可并应用于其中,但由于对班级文化的内在规律认知的不足,许多管理者中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功利性强,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过于追求班级在学校中的形象和位置,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缺乏人文与科学的精神,重视从国外引进的理念,而轻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等。在高职教育转型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中应注重一下几方面的原则:

1)全面性与深入性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物质文化层面,还要深入到班级精神文化层面,深入到学生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内隐概念和内隐规范,从而使班级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认识事物的态度、学习与生活观念发生转变。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往往把物质文化等同于物质,制度文化等同于制度,精神文化等同于一些精神文化的标识系统,缺乏人文和科学精神。这个认识的偏差使学校文化的建设逐渐流于形式化、走向形而上学化,追求班级环境优美,设计班级远景、班训等进行班级文化包装,班规制度“上墙”。班级愿景、班训是一个班级发展思想的凝聚和浓缩,但深入到有些班级却发现,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对班级并没有深入了解,更无从谈及思考。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中管理者和学生必须要深入到班级文化生活中,并从实践中提炼有关班级文化的理论知识,再把将其理论运用于实践。然而,现在存在着一些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中,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又缺乏与专家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导致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在班级文化的研究中,一些理论研究者也很少深入到班级教学实际生活中,这样作研究的方式导致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无法对实践起到基本的指导作用。因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是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有利出路。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继承是指对原有事物的合理因素的延续,创新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使其有更好的发展效果。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既要继承原有的、优秀的文化建设,同时也要融入新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创新是班级文化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班级要在批判性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这样的班级文化才能更有力的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创新不仅包括理念的创新和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机制和方法的创新,班级要注意培养班级师生的批判精神,并给予师生充分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空间,为班级文化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借鉴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合理借鉴其他院校的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优秀经验,并结合自己学院的特点,建立适合自己学院的班级文化建设体系结构。每个班级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尤其是教育对象具有独特性,这就要求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要坚持一定的特性和个性。

理念演绎模式和实践归纳模式是班级中文化建设的两个基本的实施模式。理念演绎就是先提取班级的精神主旨,再把班级的优势和特色泶丛煨缘氖导;实践归纳是先对班级优势和特色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取出班级精神主旨。

1)理念演绎模式

理念演绎模式是管理者在一定教育观和学生观的指导下,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和状况,确定从核心价值观、班级发展目标、提炼班级精神等几个方面来发展班级。对班级中的同学从引导到班级凝聚,使其达成共识,通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践行而发展成熟。其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班级精神的确立、认同和践行阶段。确立阶段:管理者应对班级文化的现状或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检测、预测和评价,通过对师生行为的内隐概念去体会和感悟,研究分析班级的价值观,把对于班级的预计达到目标和班级精神建设展现,把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来确立。此时,班级精神还是比较抽象的,不具体清晰。认同阶段:管理者应在班级活动中大力宣传并让学生认同这种班级精神,并逐步明晰班级精神的具体内涵。践行阶段:要想把理念演绎模式坚定的实施下去,就必须把班级的价值观和班级精神的统一性建设实践性的进行。只有以班级精神建设为根基,管理者才能把理念演绎模式落实到班级文化上。把班级从环境陈设、制度建设建全、班级各项活动几个方面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参考本班同学自身的发展点,把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2)实践归纳模式

实践归纳模式是在其实践中,对代表班级核心价值取向、目标、优势和特色进行长期积淀后逐渐形成,并在其定型之后提炼出来班级精神。其形成过程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特色的显现阶段、传统的形成阶段、精神的提炼阶段。

班级文化实施的两种模式,可以为管理者在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的过程中提供一个参照标准。从整个班级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实践与提出之间存在先后关系。因此,通过对班级文化现状的判断,我们可以在宏观上为班级精神的形成选择一条路径。班级精神的实践与提出在其具体操作上市相铺相成的,不可偏废。在实施模式的选择和执行上,班级文化建设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班级管理艺术,因为这两种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模式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种交叉。在确定班级精神的实践与提出的先后关系时,可能在具体文化实践中会遇到不同的局面,需要管理者艺术的加以选择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勇.我是怎么样建设班级文化的[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11篇

院校数量及在校生数量双增长给学校管理、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带来了挑战。班级文化是每个班级都应具有的班级管理的软要素,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班级活动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作用。高职院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在转型期对人才的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更好发展有着进一步的指导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的一种柔性手段,也被跟多的管理者所认可并应用于其中,但由于对班级文化的内在规律认知的不足,许多管理者中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功利性强,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过于追求班级在学校中的形象和位置,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缺乏人文与科学的精神,重视从国外引进的理念,而轻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等。在高职教育转型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中应注重一下几方面的原则:

1)全面性与深入性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物质文化层面,还要深入到班级精神文化层面,深入到学生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内隐概念和内隐规范,从而使班级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认识事物的态度、学习与生活观念发生转变。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往往把物质文化等同于物质,制度文化等同于制度,精神文化等同于一些精神文化的标识系统,缺乏人文和科学精神。这个认识的偏差使学校文化的建设逐渐流于形式化、走向形而上学化,追求班级环境优美,设计班级远景、班训等进行班级文化包装,班规制度“上墙”。班级愿景、班训是一个班级发展思想的凝聚和浓缩,但深入到有些班级却发现,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对班级并没有深入了解,更无从谈及思考。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中管理者和学生必须要深入到班级文化生活中,并从实践中提炼有关班级文化的理论知识,再把将其理论运用于实践。然而,现在存在着一些班级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中,管理人员经验不足,又缺乏与专家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导致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在班级文化的研究中,一些理论研究者也很少深入到班级教学实际生活中,这样作研究的方式导致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无法对实践起到基本的指导作用。因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才是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有利出路。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继承是指对原有事物的合理因素的延续,创新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使其有更好的发展效果。所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既要继承原有的、优秀的文化建设,同时也要融入新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创新是班级文化永葆活力的关键所在,班级要在批判性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这样的班级文化才能更有力的促进学校的发展进步。创新不仅包括理念的创新和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机制和方法的创新,班级要注意培养班级师生的批判精神,并给予师生充分的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空间,为班级文化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4)借鉴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合理借鉴其他院校的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优秀经验,并结合自己学院的特点,建立适合自己学院的班级文化建设体系结构。每个班级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尤其是教育对象具有独特性,这就要求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要坚持一定的特性和个性。

理念演绎模式和实践归纳模式是班级中文化建设的两个基本的实施模式。理念演绎就是先提取班级的精神主旨,再把班级的优势和特色?泶丛煨缘氖导?;实践归纳是先对班级优势和特色进行创造性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取出班级精神主旨。

1)理念演绎模式

理念演绎模式是管理者在一定教育观和学生观的指导下,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和状况,确定从核心价值观、班级发展目标、提炼班级精神等几个方面来发展班级。对班级中的同学从引导到班级凝聚,使其达成共识,通过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践行而发展成熟。其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班级精神的确立、认同和践行阶段。确立阶段:管理者应对班级文化的现状或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检测、预测和评价,通过对师生行为的内隐概念去体会和感悟,研究分析班级的价值观,把对于班级的预计达到目标和班级精神建设展现,把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来确立。此时,班级精神还是比较抽象的,不具体清晰。认同阶段:管理者应在班级活动中大力宣传并让学生认同这种班级精神,并逐步明晰班级精神的具体内涵。践行阶段:要想把理念演绎模式坚定的实施下去,就必须把班级的价值观和班级精神的统一性建设实践性的进行。只有以班级精神建设为根基,管理者才能把理念演绎模式落实到班级文化上。把班级从环境陈设、制度建设建全、班级各项活动几个方面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参考本班同学自身的发展中特点,把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2)实践归纳模式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12篇

班级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个性发展

班级作为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组织,是学生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最初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社会交往的初体验,是学校中对学生成长影响最为持久的关键场域,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共同磨合、彼此适应,积极建构形成的集体认同并遵循的班级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体系。班级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根植于学生内心,能对班级成员起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引导凝聚的作用。班级文化一方面传承学校文化,使其内含于心,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班级群体个性化的价值选择与判断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生活质量和个性发展。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安全的归属感、集体生活的自我存在感,树立社会交往、个性形成的自我认同感。可以说,为学生创建一种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实质就是帮助学生建构一种班级生活方式,其过程就是探索建构学生生命成长的支持系统的过程。

构建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

1.厘顺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是对学校育人价值和标准进行凝聚和融合的过程,是学校育人目标班本化的落实过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生命成长的过程。班级文化置于学校文化价值立场,积极主动适应学校文化发展。我们应认同学校文化并把其内化为班级文化建构的动力之源,进行学校文化育人价值融合与统一,促进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创生发展。班级文化建构还要整合学校、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等多群体价值诉求,形成同一性的班级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疑,学校育人目标是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建构的共同价值标准与共同遵循的价值逻辑,从育人目标出发,建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逻辑基础。

2.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观

在班级文化发展中,班主任要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发展观,这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实践的重要价值依据。

当前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班主任一般是将学生事务管理、班级事务管理的工作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事务性导向的班级管理观无法凸显班级文化对学校育人价值规范与行为体系的落实,难以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建构班级文化时,由于对学校文化体系的关注不够,班主任认为学校文化发展顶层设计是校长与行政管理的事情,与自己管理班级、开展教育实践关系不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班级育人质量的提升。因此,学校要重视加强班主任群体对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提高班主任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度与内化创新发展的能力,引导班主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尊重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经验基础,重建班级文化发展框架,坚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建构学生成长支持系统。

3.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良好品行

班级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场,是学生习得社会化交往行为、促进品格养成、建构社会生活经验、养成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场域。育人目标作为学校育人价值规范,是班级文化中培育学生核心品格与行为品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首先细化学校育人目标,可遵循学生年级段、认知水平和行为发展特征,分年级将学校育人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班级学生品格和行为标准细则,制定班级学生成长的行为公约。

学生的道德品格养成与行为品质培育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生成的。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尽可能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主题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学生道德和行为品质的育人资源和有效策略,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立足学生立场和儿童视角,探索主题教育活动的育人实效性;重视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开放资源,重视家长参与,协同育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并养成品格和行为。班级活动设计要讲究系列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发展学生兴趣社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机会。另外,还需建立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科学评价与指导体系。

4.系统建构班级文化行动框架,实现学生生命成长

系统建构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需要理解构成班级文化的主要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出发,班级理念文化主要包含班级发展价值观、班级发展愿景或班级发展目标、班级行为公约。班级实践文化体系主要包含班级环境文化、班级组织生活、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等。班级发展价值观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凝练成班级发展目标或者班级愿景,塑造着班级学生群体的精神气质。

当前,北京市中小学班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班级文化育人实践成果丰硕,但也应看到,班级文化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架构,即班级文化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未呈现发展阶段性、互动性、动态生成性等特质。班级文化发展中始终要关注“学生在场”,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与成长愿望,尊重班级学生生活经验现实基础,以学生成长的价值定位与发展目标,系统进行班级场域日常生活的重建,形成班级文化整体育人实践体系。班级文化育人效能的发挥取决于班级文化顶层设计中育人目标是否明确、班级发展愿景是否清晰、班级实践框架是否完善。

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通州区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特色

在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过程中,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通州区教委深入推进学校文化系统建设,以行政力量主导,启动“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专项文化行动研究。通州区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围绕着学校育人目标,建构适宜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支持系统。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涌现出一批班级文化建设优质特色校。通州区贡院小学将班级文化视为学校育人课程资源,开展了“班本品质特色课程”建设,形成了“一班一品一课程”的育人实践特色。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将班级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阵地,以班级文化培育孝亲、励志的进步少年。北京教科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在“发现”教育理念引领下,以年级为团队,将班本课程与学科实践活动相整合,进行“学思维”班本课程建设。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建构个性化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评价体系,开展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家校共建班级文化,发挥家长协会和教师团队力量,探索家校协同育人。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小学以“品位书香,优雅成长”为主题,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角色,以“情、理、法”管理班级。“情”乃善良之心,“理”是学生心中的价值判断,“法”为班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学生自立、自理、自律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州区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质的优秀经验。

1.区域统筹,系统建构

通州区教委面向校长、班主任群体开展文化建设专题分层培训,树立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立足学校发展特色,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区教委面向全区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组织召开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优秀案例交流研讨会,形成了区县教委、学校、班级三个层面共同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局面。

2.资源整合,文化育人

通州区整合地域特有资源,将运河文化、经典阅读、传统美德、传统文化项目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与资源,以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主题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创新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文化育人。

3.社区、家长、学生共建班级文化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重视家校沟通,为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学生成长指导培训,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为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学生成长提供机会。一切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使班级成为学生喜爱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4.班级文化建设为学校育人品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通州区将班级文化视为直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重要策略,密切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逻辑连接,使班级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校本层面整体推进,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班一品质”的个性特色发展。重视班级文化育人的实效性,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班级文化,特别关注实践生成的班级文化,重视班级文化自主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尊重 关爱 共享 乐趣 成果

        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中,人们一般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有形的文化建设载体情有独钟,而对关心学生自身成长的无形文化载体的挖掘却视而不见。在一些地方,校园文化建设的展示沦为了应对上级检查,缺失了文化建设应有的本意。冷静反思,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回归其本来面目?当前,各地开展的文化建设观摩与探讨交流活动,都给学校教育工作者留下了很多思考。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设班级文化的亮点与特色?笔者认为: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打造班级文化,最根本的应从树立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做起,人本文化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在培养人本文化方面,应着眼长远,从落实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做起。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依靠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也才能使学生感受教育的乐趣,共享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尊重学生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前提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是我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实践中把握的一条准则。理由是:在目前新课程理念倡导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的过程,自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实践。其实,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真谛。显然,师生之爱,说到底还是一个尊重。因为,只有建立在尊重之上的爱,才是理性的可持续的,也才能不断丰富教育的源泉。

        尊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班级开展教育的实践中,需要一个班主任用心去谋划体验。

不高声呵斥学生,凡事与学生平等交流,这只是低层次的要求;而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的心理需求,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每一项班级建设的活动中,拥有知情参与权,感受班级共建的快乐,那才是一个班主任永远的探索。今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实,又何尝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永恒法则。试想一下:当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尊重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时,他们日积月累,也必然会把尊重之心之行传递给他人,去关爱他人,与他人合作、学习、生活。这样班级文化建设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人本文化的形成便有了扎根的前提。

        二、关爱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基础

        如果说尊重学生,班级人本文化建设有了扎根的前提,但是要让这个根的稳固具有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必须身体力行,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常常通过自己的尽其所能,去关心、爱护、感染每一名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分享教育过程的快乐。 我曾为班级每一名学生建立了班级档案,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家情、性情;我曾带领班级学生一起为贫困学生捐资;我也曾在节日里请未能回家的学生们来我家里做客;我还与学生建立了悄悄话信箱,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家访,去褒扬而不是贬低学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对学生的关爱中,我也收获了爱的回报。当我把曾经带过的学生签名赠送的笔记本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当我给学生朗读学生发给我的节日祝福语及感恩之语时,学生们都在无形中体验了关爱他人的价值与快乐,也使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班级文化关爱的魅力。

        三、依靠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关键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尊重学生,能培养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自主热情;关爱学生,能使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共建合作的温暖;而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乐于担当,真正承担起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则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关键。

 &nb

sp;      一个班级,只有班主任放手发动学生、信任学生,让每个成员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人本责任意识。为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审视摸索:班团干部的推选,让学生们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实行值周班长与值日班长相结合;班级每天撰写班情日记;班会由值周干部主持;班级各项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总之,班级的发展,事无大小都由学生自己参与组织管理,让每个学生找到了自我发展的“平台”。相信学生并依靠学生,日积月累,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必将逐步形成。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培养集体的教育力量,其实就是从内在上创设人本文化这个无形的教育载体。当然,班级人本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班主任用心去探究。实践证明,做学生这个人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只要我们班主任拥有耐心与细心,不图形式,耐得住寂寞,一天天坚持下来,当全班学生热情兴起之时,当他们主动愿为班级温暖添薪加柴之时,当你感受班级建设责任滋生出舍我其谁的声音之时,你一定会收获班级全面发展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尊重 关爱 共享 乐趣 成果

        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中,人们一般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有形的文化建设载体情有独钟,而对关心学生自身成长的无形文化载体的挖掘却视而不见。在一些地方,校园文化建设的展示沦为了应对上级检查,缺失了文化建设应有的本意。冷静反思,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回归其本来面目?当前,各地开展的文化建设观摩与探讨交流活动,都给学校教育工作者留下了很多思考。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设班级文化的亮点与特色?笔者认为: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打造班级文化,最根本的应从树立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做起,人本文化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在培养人本文化方面,应着眼长远,从落实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做起。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依靠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也才能使学生感受教育的乐趣,共享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尊重学生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前提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是我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实践中把握的一条准则。理由是:在目前新课程理念倡导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的过程,自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实践。其实,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真谛。显然,师生之爱,说到底还是一个尊重。因为,只有建立在尊重之上的爱,才是理性的可持续的,也才能不断丰富教育的源泉。

        尊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班级开展教育的实践中,需要一个班主任用心去谋划体验。

不高声呵斥学生,凡事与学生平等交流,这只是低层次的要求;而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的心理需求,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每一项班级建设的活动中,拥有知情参与权,感受班级共建的快乐,那才是一个班主任永远的探索。今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实,又何尝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永恒法则。试想一下:当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尊重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时,他们日积月累,也必然会把尊重之心之行传递给他人,去关爱他人,与他人合作、学习、生活。这样班级文化建设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人本文化的形成便有了扎根的前提。

        二、关爱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基础

        如果说尊重学生,班级人本文化建设有了扎根的前提,但是要让这个根的稳固具有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必须身体力行,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常常通过自己的尽其所能,去关心、爱护、感染每一名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分享教育过程的快乐。 我曾为班级每一名学生建立了班级档案,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家情、性情;我曾带领班级学生一起为贫困学生捐资;我也曾在节日里请未能回家的学生们来我家里做客;我还与学生建立了悄悄话信箱,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家访,去褒扬而不是贬低学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对学生的关爱中,我也收获了爱的回报。当我把曾经带过的学生签名赠送的笔记本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当我给学生朗读学生发给我的节日祝福语及感恩之语时,学生们都在无形中体验了关爱他人的价值与快乐,也使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班级文化关爱的魅力。

        三、依靠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关键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尊重学生,能培养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自主热情;关爱学生,能使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共建合作的温暖;而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乐于担当,真正承担起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则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个班级,只有班主任放手发动学生、信任学生,让每个成员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人本责任意识。为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审视摸索:班团干部的推选,让学生们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实行值周班长与值日班长相结合;班级每天撰写班情日记;班会由值周干部主持;班级各项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总之,班级的发展,事无大小都由学生自己参与组织管理,让每个学生找到了自我发展的“平台”。相信学生并依靠学生,日积月累,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必将逐步形成。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培养集体的教育力量,其实就是从内在上创设人本文化这个无形的教育载体。当然,班级人本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班主任用心去探究。实践证明,做学生这个人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只要我们班主任拥有耐心与细心,不图形式,耐得住寂寞,一天天坚持下来,当全班学生热情兴起之时,当他们主动愿为班级温暖添薪加柴之时,当你感受班级建设责任滋生出舍我其谁的声音之时,你一定会收获班级全面发展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尊重 关爱 共享 乐趣 成果

近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成果中,人们一般对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有形的文化建设载体情有独钟,而对关心学生自身成长的无形文化载体的挖掘却视而不见。在一些地方,校园文化建设的展示沦为了应对上级检查,缺失了文化建设应有的本意。冷静反思,如何使校园文化建设回归其本来面目?当前,各地开展的文化建设观摩与探讨交流活动,都给学校教育工作者留下了很多思考。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设班级文化的亮点与特色?笔者认为: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打造班级文化,最根本的应从树立学生的班集体意识做起,人本文化应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在培养人本文化方面,应着眼长远,从落实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做起。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依靠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也才能使学生感受教育的乐趣,共享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

一、尊重学生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前提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是我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实践中把握的一条准则。理由是:在目前新课程理念倡导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育的过程,自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实践。其实,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真谛。显然,师生之爱,说到底还是一个尊重。因为,只有建立在尊重之上的爱,才是理性的可持续的,也才能不断丰富教育的源泉。

尊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班级开展教育的实践中,需要一个班主任用心去谋划体验。

不高声呵斥学生,凡事与学生平等交流,这只是低层次的要求;而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他们作为班级主人的心理需求,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每一项班级建设的活动中,拥有知情参与权,感受班级共建的快乐,那才是一个班主任永远的探索。今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实,又何尝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永恒法则。试想一下:当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尊重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时,他们日积月累,也必然会把尊重之心之行传递给他人,去关爱他人,与他人合作、学习、生活。这样班级文化建设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人本文化的形成便有了扎根的前提。

二、关爱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基础

如果说尊重学生,班级人本文化建设有了扎根的前提,但是要让这个根的稳固具有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必须身体力行,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人本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常常通过自己的尽其所能,去关心、爱护、感染每一名学生,让学生与我一起分享教育过程的快乐。 我曾为班级每一名学生建立了班级档案,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家情、性情;我曾带领班级学生一起为贫困学生捐资;我也曾在节日里请未能回家的学生们来我家里做客;我还与学生建立了悄悄话信箱,通过网络平台交流;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家访,去褒扬而不是贬低学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对学生的关爱中,我也收获了爱的回报。当我把曾经带过的学生签名赠送的笔记本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当我给学生朗读学生发给我的节日祝福语及感恩之语时,学生们都在无形中体验了关爱他人的价值与快乐,也使他们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班级文化关爱的魅力。

三、依靠学生是人本文化的关键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尊重学生,能培养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自主热情;关爱学生,能使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共建合作的温暖;而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乐于担当,真正承担起文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则是人本文化建设的关键。

&nb

sp; 一个班级,只有班主任放手发动学生、信任学生,让每个成员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人本责任意识。为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审视摸索:班团干部的推选,让学生们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实行值周班长与值日班长相结合;班级每天撰写班情日记;班会由值周干部主持;班级各项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组织。总之,班级的发展,事无大小都由学生自己参与组织管理,让每个学生找到了自我发展的“平台”。相信学生并依靠学生,日积月累,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也必将逐步形成。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的感受是:培养集体的教育力量,其实就是从内在上创设人本文化这个无形的教育载体。当然,班级人本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班主任用心去探究。实践证明,做学生这个人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只要我们班主任拥有耐心与细心,不图形式,耐得住寂寞,一天天坚持下来,当全班学生热情兴起之时,当他们主动愿为班级温暖添薪加柴之时,当你感受班级建设责任滋生出舍我其谁的声音之时,你一定会收获班级全面发展的丰硕果实。

参考文献

1.《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