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1篇

1、选题和收集资料

1.1 选题 医学文献综述并不是文献的简单罗列和组合,而是一个全新的创作。综述的选题必须建立在客观需要、自我优势的基础上来选定题名。选题要新颖,要选择进展较快、知识尚未普及、原始报道积累较多、意见不一致而存在争论的新课题,一般是自己熟悉的专业课题。另外,综述的题名要准确地反映文章的内容,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学科研究范围和学术深度。

1.2 收集资料 主要通过平时积累和突击收集这两种方法。平时积累也就是人们平日阅读文献时的随手而记,比较广泛、分散而零碎,但有"汇流成河"的意义;突击收集是在选定题目后,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突击查找资料,比较专一,针对性强。搜集资料总的要求是齐全、规范、可靠(最好是知名杂志的第一手资料),并严格挑选、不断更新。

2、资料整理和组成文稿

2.1 资料整理 运用逻辑和统计方法对广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鉴别、分类、归纳等处理。通过阅读题录、文摘,浏览标题、作者、出版单位、附录文献来识别文献资料与本综述选题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确定具有实用意义的资料。分类的目的是使资料内容单元化,可从大到小逐层逐级地划分。归纳的意义是使资料内容系统化并产生初步的判断,可依时间顺序、价值属性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统计。科学合理的文献检索、有序的整理好资料,就等于完成了编写任务的一半。

2.2 组成文稿 这是撰写综述的中心环节,是运用技巧把经过处理的资料编撰成文的过程。一般从历史背景、目前状况、发展趋势3个方面加以叙述。通常分为两步走,第1步是撰写提纲,第2步是按编写提纲将素材成文。如何把素材有机的组织起来,是写好综述的关键,有3种素材的撰写方法可供参考:①以时间顺序为经,以个例事实为纬,由远而近概括介绍课题研究的发展经过和概况,条理十分清楚;②以学科领域为纲,以研究成果为目的的方法适宜于撰写交叉学科、专业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课题;③以不同研究方向或不同层次为线,以研究单位(国家、机构或个人)、方法、结果及结论为珠,由浅入深,纵横汇合,串成一体,要注意整篇文章的完整连贯,事实之间的过渡要确保自然,语意流畅,使全文富有生气。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综述的基础是参考文献,读者阅读综述的目的在于按图索骥,在综述所列的参考文献指引下去查找原文,以便做进一步研究。若参考文献标写不规范或有缺项就会造成查找困难。参考文献的列入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是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专利文献。私人通信、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一般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可参照我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的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2篇

1、选题和收集资料

1.1 选题 医学文献综述并不是文献的简单罗列和组合,而是一个全新的创作。综述的选题必须建立在客观需要、自我优势的基础上来选定题名。选题要新颖,要选择进展较快、知识尚未普及、原始报道积累较多、意见不一致而存在争论的新课题,一般是自己熟悉的专业课题。另外,综述的题名要准确地反映文章的内容,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学科研究范围和学术深度。

1.2 收集资料 主要通过平时积累和突击收集这两种方法。平时积累也就是人们平日阅读文献时的随手而记,比较广泛、分散而零碎,但有"汇流成河"的意义;突击收集是在选定题目后,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突击查找资料,比较专一,针对性强。搜集资料总的要求是齐全、规范、可靠(最好是知名杂志的第一手资料),并严格挑选、不断更新。

2、资料整理和组成文稿

2.1 资料整理 运用逻辑和统计方法对广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鉴别、分类、归纳等处理。通过阅读题录、文摘,浏览标题、作者、出版单位、附录文献来识别文献资料与本综述选题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确定具有实用意义的资料。分类的目的是使资料内容单元化,可从大到小逐层逐级地划分。归纳的意义是使资料内容系统化并产生初步的判断,可依时间顺序、价值属性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统计。科学合理的文献检索、有序的整理好资料,就等于完成了编写任务的一半。

2.2 组成文稿 这是撰写综述的中心环节,是运用技巧把经过处理的资料编撰成文的过程。一般从历史背景、目前状况、发展趋势3个方面加以叙述。通常分为两步走,第1步是撰写提纲,第2步是按编写提纲将素材成文。如何把素材有机的组织起来,是写好综述的关键,有3种素材的撰写方法可供参考:①以时间顺序为经,以个例事实为纬,由远而近概括介绍课题研究的发展经过和概况,条理十分清楚;②以学科领域为纲,以研究成果为目的的方法适宜于撰写交叉学科、专业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课题;③以不同研究方向或不同层次为线,以研究单位(国家、机构或个人)、方法、结果及结论为珠,由浅入深,纵横汇合,串成一体,要注意整篇文章的完整连贯,事实之间的过渡要确保自然,语意流畅,使全文富有生气。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性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综述的基础是参考文献,读者阅读综述的目的在于按图索骥,在综述所列的参考文献指引下去查找原文,以便做进一步研究。若参考文献标写不规范或有缺项就会造成查找困难。参考文献的列入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是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专利文献。私人通信、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一般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可参照我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的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功能材料》;教学改革;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83-02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开始制定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培养体系、课程教学和教材等建设工作,逐步建立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的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1]。近年来,高校也在深入开展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学习是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教育部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研究生课程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因此,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出发,课程教学必须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作为一名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新思路[3]。本文基于研究生专业课程《功能材料》的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功能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功能材料》内容涵盖面广,多学科交叉融合,包括电子材料、磁性材料、声学材料、光学材料、生物材料及各种功能转换材料。高校材料类本科专业基本上会开设功能材料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各类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应用这条主线,但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教学目标。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研究生《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绝大部分是按照金属功能材料、无机功能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三大类,来讲授各类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应用等内容,只是应用部分的比重略有增加,这在教学内容上容易与本科教学内容造成重复,缺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优化教学内容,讲授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功能材料,结合科研成果案例教学,将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由于本课程的学生是材料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前期已经学过如《材料科学基础》、《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材料结构与性能》等专业基础课程,了解和掌握有关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等基本知识。因此,研究生《功能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将金属功能材料、无机功能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中的经典功能材料与当前研究热点的功能材料相结合,在简要介绍组成、结构、性能方面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材料选择与设计、制备技术与功能材料的性能及应用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制备技术对功能材料实际应用的重要性。这样,课程教学内容既可引导学生把握功能材料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提高创新意识,同时也会兼顾功能材料的基本知识的巩固。

2.由于本课程教学课时只有32学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针对当前研究热点,结合本校材料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新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所以重点把新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专题分别设章进行介绍,将各专题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进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科技前沿,激发学生科研创新兴趣。例如,石墨烯,由于独特的高导电、高导热、高强度、轻质等特性,在新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此外,功能材料的3D打印,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因此,在讲授石墨烯材料时,结合3D打印技术,对最新发表的关于3D打印石墨烯及器件制备的文献进行介绍,引导学生讨论石墨烯3D打印技术在电池、电容器等储能器件制造上的前景及研究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融合多元化教学模式,启发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与教师的讲授技巧有关,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多元化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讲授功能材料领域的最新科技前沿,将学生学习功能材料的思维推向应用,把新方法、新技术、新热点、新问题等加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讨,以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因此,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的,本课程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融合探索。

1.通过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本课程的教学团队都是科研第一线的教师,从事功能材料领域的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因此,每位教师分别讲授各自擅长领域的教学内容,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科研案例,穿插在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本校每个学期都设有材料创新讲坛,邀请国内外在功能材料领域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座。根据讲座内容,将1~2场材料创新讲座纳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交流与讨论。将科研与教学实现有机结合,通过展示教师的科研创新成果,交流如何提出科研创新课题等,不仅会使学生接触到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而且也会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启发科研创新思维,为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氛围。

2.开展以研究热点为主题的课堂讨论。通常,学生对热点问题和最新研究成果比较关注和感兴趣。教师在讲授每个专题时,都要适当引入本专题方向的研究热点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在上一堂课结束时,将讨论主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对讨论主题提前搜寻资料,有所准备,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专题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交流、表达等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文献综述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研究生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导师指导等环节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独立开展科研及学习新知识时,往往需要自学。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材料选择与设计、制备技术与应用的相互关系及最新科研成果,其他关于材料结构和性能等知识需要通过自学完成。此外,类似专题的课堂讨论等教学互动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课后进行文献检索和自学文献、资料等来完成。文献综述能力是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文献综述,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某个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的现状,思考发展趋势,是开展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一步。因此,本课程在学期末设置文献综述环节,布置文献综述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查找、阅读、总结、撰写等完成综述小论文,培养自学与文献综述能力。

4.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外语学术交流能力。目前,教育部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双语和全英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提高国际化教学质量[4]。研究生是开展创新研究的主体之一,了解与把握研究领域的发展,需要通过阅读大量外文文献和资料,而且,国际学术交流也是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

在国内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外语读写方面的训练较多,而听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全英语学术交流与表达能力,本课程采用全英语教学。全部制作英语PPT课件,讲授过程中采取预先发给学生课件和外文资料,让学生能够课前预习,熟悉课堂教学内容及生疏的专业词汇,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全英语讲授的节奏。但对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适当辅以中文讲解。在课堂提问及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采用英语回答和讨论,训练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术交流能力。

三、完善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比较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显然不适合研究生的培养。为此,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应将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专题讨论等过程性评价与期末文献综述评价相结合,把撰写文献综述、汇报答辩与交流讨论作为考核的重要形式。特别是期末文献综述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列出若干热点问题,由学生自主进行文献检索、阅读资料,撰写综述。期末采用英语多媒体答辩方式对文献综述进行汇报,全面训练文献查阅、归纳总结、文字与口头表达及英语学术交流能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忽视课程教学环节中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是导致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专业课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之一,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在科研第一线开展创新科学研究,让科研反哺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来斌.认清形势,把握关键,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58-60.

[2]朱钰方,朱敏,何星.研究生“生物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4):387-390.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4篇

(一)文献评述的类型

综述和述评统称为文献述评,是对某时期某学科或某专题所发表的原始文献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主要特点就是“述”和“评”,由于两者的重点、程度和水平上的不同,而有综述和述评之分。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述评又称专题述评。

(二)专题述评与文献综述的区别

1、专题述评是对某学术专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说、评论、展望和预测,因此对作者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由专家或学科领头人撰写,故又称“专家述评”;文献综述是根据科研、教学和医疗的需要,围绕某一学术专题,收集某时期内的有关文献资料予以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性文献。

2、专题述评的重点在“评”,包括对专题研究状况的评价、展望、预测和建议,而“述“只是“概述”,处于次要地位,是评论的辅垫,不强调面面俱到,更不要材料罗列;文献综述则重点在“述”,因本身就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因此讲究材料详实,有检索价值。文献综述有多种类型,大致可分为文摘性综述和分析性综述两种。文摘性综述又称综合文摘,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客观地综合性摘述,以提供详尽的资料为目的,不掺杂撰写者本人的观点,由读者对综述的内容作出判断;分析性综述,它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表达作者的意见和见解,既有回顾又有瞻望,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提炼新思路、新方法。

二、医学文献评述的撰写方法

(一)基本结构

1、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索引等部分。具有强调文献性、时限性、专题性的特性。

2、专题述评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由于作者多为学科专家和课题带头人,有的期刊在发表此类稿件时,在正文之前、文题和署名之后,常附有作者简介及照片,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增强文章权威性。

(二)基本步骤与方法

1、选择合适的题材;

2、广泛搜集和阅读资料;

3、构思和拟定写作提纲。

(三)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

(1)文题,一般由文献引用、时限、综述主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组成。如《十年来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综述》,“十年来”为综述时限,“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为综述主题,“综述”为文体标志性词语。但有时可省去标志性词语和时限,采用“近况”、“进展”、“概况”等模糊词语,多属研究历史不长的课题或泛指近几年的情况。

(2)贵在资料详实,如遗漏太多尤其是权威性资料,则降低了综述的价值。因此,详尽占有文献资料是先决条件。

(3)尽可能引用一次文献,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文献往往带有加工者的主观倾向,可靠性大大降低。

(4)篇幅不宜太长,一般3000-5000字。

2、专题述评

(1)文题拟法基本是课题主词语(学术专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如《近十年中风病研究述评》,《血证研究述评》、《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和研究》。也可省略标志性词语,而以“展望”、“现状”、“未来预测”等词语与主词语搭配而成。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5篇

综述和述评统称为文献述评,是对某时期某学科或某专题所发表的原始文献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主要特点就是“述”和“评”,由于两者的重点、程度和水平上的不同,而有综述和述评之分。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述评又称专题述评。

(二)专题述评与文献综述的区别

1、专题述评是对某学术专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说、评论、展望和预测,因此对作者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由专家或学科领头人撰写,故又称“专家述评”;文献综述是根据科研、教学和医疗的需要,围绕某一学术专题,收集某时期内的有关文献资料予以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性文献。

2、专题述评的重点在“评”,包括对专题研究状况的评价、展望、预测和建议,而“述“只是“概述”,处于次要地位,是评论的辅垫,不强调面面俱到,更不要材料罗列;文献综述则重点在“述”,因本身就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因此讲究材料详实,有检索价值。文献综述有多种类型,大致可分为文摘性综述和分析性综述两种。文摘性综述又称综合文摘,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客观地综合性摘述,以提供详尽的资料为目的,不掺杂撰写者本人的观点,由读者对综述的内容作出判断;分析性综述,它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表达作者的意见和见解,既有回顾又有瞻望,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提炼新思路、新方法。

二、医学文献评述的撰写方法

(一)基本结构

1、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索引等部分。具有强调文献性、时限性、专题性的特性。

2、专题述评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由于作者多为学科专家和课题带头人,有的期刊在发表此类稿件时,在正文之前、文题和署名之后,常附有作者简介及照片,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增强文章权威性。

转贴于

(二)基本步骤与方法

1、选择合适的题材;

2 、广泛搜集和阅读资料;

3、构思和拟定写作提纲。

(三)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

(1)文题,一般由文献引用、时限、综述主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组成。如《十年来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综述》,“十年来”为综述时限,“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为综述主题,“综述”为文体标志性词语。但有时可省去标志性词语和时限,采用“近况”、“进展”、“概况”等模糊词语,多属研究历史不长的课题或泛指近几年的情况。

(2)贵在资料详实,如遗漏太多尤其是权威性资料,则降低了综述的价值。因此,详尽占有文献资料是先决条件。

(3)尽可能引用一次文献,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文献往往带有加工者的主观倾向,可靠性大大降低。

(4)篇幅不宜太长,一般3000-5000字。

2、专题述评

(1)文题拟法基本是课题主词语(学术专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如《近十年中风病研究述评》,《血证研究述评》、《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和研究》。也可省略标志性词语,而以“展望”、“现状”、“未来预测”等词语与主词语搭配而成。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6篇

    (一)文献评述的类型

    综述和述评统称为文献述评,是对某时期某学科或某专题所发表的原始文献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综述和评论,主要特点就是“述”和“评”,由于两者的重点、程度和水平上的不同,而有综述和述评之分。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述评又称专题述评。

    (二)专题述评与文献综述的区别

    1、专题述评是对某学术专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说、评论、展望和预测,因此对作者的素质要求较高,一般由专家或学科领头人撰写,故又称“专家述评”;文献综述是根据科研、教学和医疗的需要,围绕某一学术专题,收集某时期内的有关文献资料予以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性文献。

    2、专题述评的重点在“评”,包括对专题研究状况的评价、展望、预测和建议,而“述“只是“概述”,处于次要地位,是评论的辅垫,不强调面面俱到,更不要材料罗列;文献综述则重点在“述”,因本身就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因此讲究材料详实,有检索价值。文献综述有多种类型,大致可分为文摘性综述和分析性综述两种。文摘性综述又称综合文摘,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客观地综合性摘述,以提供详尽的资料为目的,不掺杂撰写者本人的观点,由读者对综述的内容作出判断;分析性综述,它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后表达作者的意见和见解,既有回顾又有瞻望,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提炼新思路、新方法。

    二、医学文献评述的撰写方法

    (一)基本结构

    1、文献综述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索引等部分。具有强调文献性、时限性、专题性的特性。

    2、专题述评的基本结构包括文题、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由于作者多为学科专家和课题带头人,有的期刊在发表此类稿件时,在正文之前、文题和署名之后,常附有作者简介及照片,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增强文章权威性。

    (二)基本步骤与方法

    1、选择合适的题材;

    2 、广泛搜集和阅读资料;

    3、构思和拟定写作提纲。

    (三)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

    (1)文题,一般由文献引用、时限、综述主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组成。如《十年来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综述》,“十年来”为综述时限,“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为综述主题,“综述”为文体标志性词语。但有时可省去标志性词语和时限,采用“近况”、“进展”、“概况”等模糊词语,多属研究历史不长的课题或泛指近几年的情况。

    (2)贵在资料详实,如遗漏太多尤其是权威性资料,则降低了综述的价值。因此,详尽占有文献资料是先决条件。

    (3)尽可能引用一次文献,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文献往往带有加工者的主观倾向,可靠性大大降低。

    (4)篇幅不宜太长,一般3000-5000字。

    2、专题述评

    (1)文题拟法基本是课题主词语(学术专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如《近十年中风病研究述评》,《血证研究述评》、《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和研究》。也可省略标志性词语,而以“展望”、“现状”、“未来预测”等词语与主词语搭配而成。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准确理解 注重方法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6-01

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总体难度不大,知识点布局相对合理,尤其是对重要知识点考查比较到位,主观性试题涉及《经济生活》考点主要有:汇率变动及其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素,我国财政的作用,市场调节的作用等;涉及《政治生活》主要考查以下考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政府的工作原则、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等;《文化生活》主要涉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生活与哲学》主要涉及: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等。虽然试题总体难度不大,但试题的灵活性很强,综合性很高,想得高分不很容易,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准确理解,灵活运用

高考政治主观题主要考查政治科的主干知识,尤其是与时事热点有密切联系的主干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全面把握主干知识,做到了然于胸。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又特别强调能力考查,在答题时考生必须做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才能扣准考题,高效作答。

先看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T34(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两类企业各自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由于试题涉及的主体是“企业”,因此能够自然想到“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素”这一知识点。但直接写出三大要素只能得到部分分数,必须结合材料细化知识、活用考点,才能分析到位。对于“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联系材料后可以将战略落实到企业的战略定位,将企业转型为“对外投资型企业”;对于“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要充分理解信誉和形象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树立,便可写出“增强品牌意识”。

其次,对于“出口贸易型企业”,根据材料一的结论比较容易分析出对其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价格上升,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从而不利于商品出口。其中,“价格上升”是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出这一点就可以基本确定所需运用的考点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但将“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三点内容和盘托出很难得分,因为答题必须结合材料,这样就必然要求将所用知识点灵活处理。对于“调节生产”这点不能仅仅说出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这种措施只会减少影响,但取法避免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结合材料,比较一下“出口贸易型企业”和“对外投资型企业”,就可以想到“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等形式,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一措施可以转化风险,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点也不可泛泛而谈,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进行深层分析,便可得出结论如下: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于“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点,要着重在“高质量”三个字上下功夫,因为出口贸易已经堵了出路,只能通过提高质量解决问题,再联系第四单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于是便有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注重方法,全面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容易出现简单作答,蜻蜓点水的情况。其实简答题不能顾名思义,以为就是“简单作答”,否则就会出现答题的片面性。认真结合材料分析,按照解题方法缜密思考,可以避免这样的失误。

再看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T35(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用好微博”。本题的得分率可能不会很高,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解题中分析不够全面。此题属于“措施”类设问,“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但此类设问又是灵活多样的,从设问的方式看,既可以是直接的,即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是间接的,即让学生给有关主体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措施”类设问的解答,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以下四个角度是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是审清设问,明确角度。二是联系课本寻答案。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四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解答本题时,审清设问,明确角度很容易做到,但从试题设问看,很难直接找到相应的课本知识,只有通过结合材料,审清题意,针对性地获取材料信息,弄清主体后才能落笔。再读材料发现,本题中使用微博的是政府和公民,于是围绕政府便可想到:宗旨和工作原则、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监督等;围绕公民可想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大原则等,至此答案全面得出。

三、注重综合,触类旁通

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我们必须在复习中引导学生综合把握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而通过获取和解读信息对知识进行筛选,再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

最后主要以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T37、T35为例,说明知识的综合性。T35(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考虑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等观点,评析观点时使用最多的是矛盾观,这样就要求再次缩小范围,重点对比“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三个原理或方法论。当试题涉及“解决问题”时一般使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本题设问是“评析”,于是舍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方法论的原理依据范畴更大,针对性不强,也可排除;恰好试题涉及的是“分析问题”,最后确定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上述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单元内部,这是一种范围较小的综合。

T37(3)“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此题主要涉及《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第二单元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等。上述内容显然体现了模块的内部综合,这对学生的要求极高。

还有一种最大的综合就是模块之间的综合,以T37(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整合知识,形成知识锁链,达到触类旁通,增强解题的全面性,提高解题实效性。

参考文献: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8篇

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一个资料全面、研究深入的综述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确立学位论文的选题,还可以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作用和意义

1)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寻求切入点和突破点

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创新是对现有研究不足的弥补或突破。任何研究课题的确立,都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研究基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的趋势以及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的可能性。在综述中,“现有研究的基础”体现在“综”上。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预测后续研究成功的可能性。“问题、不足和发展趋势”体现在“述”上,是综述撰写者结合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的反思与发现。

研究生通过撰写综述,对不同研究视角、方法,不同研究设计,特别是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批判与反思,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研究的思路、优点和不足,在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寻找论文选题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使自己的研究真正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寻求新的研究方法和有力的论证依据

文献综述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学术思想和研究的最新成就,了解科学研究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我们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从已有的研究中得到的启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论文深入研究的新方法、新线索,使相关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可以为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丰富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科学工作者应把人类历史上尚未提出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的选题。从事这种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有专家估计,我国有40%的科研项目在研究前其实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成果。重复研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将导致科研本身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状态。据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凯斯工学院研究基金会调查统计,一个科学研究人员在一个科学研究项目中用于研究图书情报资料的时间,占全部科学研究时间的1/3至1/2.

文献综述的作用就在于充分占有已有的研究材料,避免重提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做前人已有的研究,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因此,研究生在确定学位论文选题之前一定要做好文献综述研究,提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4)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文献综述的作用在于介绍研究的现状,阐明选题设计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选题的创新之处。这样,既能反映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又可以使评审专家充分了解论文研究的价值,判断研究生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保证论文的评审获得好的成绩。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

文献综述的撰写步骤一般可分为文献的搜集,文献的阅读和分类,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述,预测趋势或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1)文献的搜集

梁启超曾说:“资料,从量的方面看,要求丰备;从质的方面看,要求确实。所以资料搜罗和别择,实占全工作十分之七八。”可见文献搜集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献的搜集包括检索和初步筛选两个紧密结合的方面。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一般可以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完成,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光盘、网络或期刊数据库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

与检索相伴的是对文献进行初步的筛选。研究表明,按质量的优劣可将文献分为三种类别,一种是占30%左右的必要情报,一种是占5%左右的错误情报,其余的则是冗余情报。冗余情报中又可分为必要的冗余和不必要的冗余[2]101.因此,“无论任何研究工作,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在检索的同时,可以通过鉴别文献的真实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进行筛选。

文献的真实性可从其内容、密集程度、类型、来源渠道、出版单位、作者的身份以及引用率高低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判断。文献的先进性是指在观点、方法、材料等方面有某种创造或突破,可从文献发表的时间、文献的来源、文献的影响和有关评论加以判断。文献的适用性是指文献对研究适合的程度,主要考虑文献中的观点是否合乎实情,与自己选题的相关程度等,可以通过读摘要、结论或绪言、跋等进行判断。

2)文献的阅读和分类

阅读是全面掌握文献观点、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写好综述的基础。“教育研究文献的各种报告在其质量及综合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研究者在阅读报告时,就应带有某种程度的批判性。”对于选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要“批判地精读”.很多观点的分歧,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因为对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因此,首先要按照作者的研究思路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全面分析文献的观点,理解作者是在什么层面和意义上使用概念的,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阅读时要做好笔记,如做摘要、批注、札记、卡片等,详细、系统地记录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阅读的同时,要批判地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以便发现尚未研究的问题。其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研究中使用。可以参考的标准有:①按学科领域分类;②按学术观点、学术流派分类;③按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分类;④按研究程序或研究方法的运用分类等。

3)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论

撰写文献综述的关键在于对文献观点的加工整理和评论。首先,对文献的观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如上文所提到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陈述,使之系列化、条理化。提炼观点时,要力求做到准确无误,不片面理解。其次,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和评论。分析、比较和评论时要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做到客观公正,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不可吹毛求疵。对于不同或矛盾观点的分析和评论,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视角,注意其不同的原因,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滥加褒贬。

4)预测研究趋势,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献综述的结尾应在考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该学科领域当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价值、实际意义,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或前景,从而提出新的研究设想、研究内容等。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所在,也是文献综述的点睛之笔。

对研究生而言,综述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分析掌握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如何确定选题呢?首先,从对现有研究缺陷的分析中寻找问题。现有研究的缺陷可能是方法论的局限性、理论基础的片面性,也可能是研究设计的不足或研究方法运用的不当等,这些缺陷必然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普遍性。

其次,可以通过对不同甚至是矛盾观点的比较寻找问题。观点的不同可能是研究视角或方法的不同造成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揭示一切”,任何单一的视角或方法所看到的都可能只是事物真相的一面,研究生可以从对矛盾观点的比较分析中得到启示。

再次,研究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思考或实践经验,寻找那些尚未引起研究者注意的问题。最后,可以尝试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或方法研究问题。“求助于若干最有关系的学科和它们所提出与运用的一些观点,有很大好处。”

单一的视角或研究方法“就像戏院里的聚光灯,当用强烈光线照射舞台前方的某些部位时,就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部位上,同时把其他特征降到背景和边缘的地位”;而多学科的视角或方法“就像所有灯光都照射在舞台上,人们的目光在整个舞台前后漫游”.将新的学科或方法引入某一领域的研究,用不同角度的“聚光灯”照亮研究对象的“某些部位”,有助于拓展研究的思路与视野,全面认识研究对象。

三、撰写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1)文献搜集不全,遗漏重要观点

有些研究生由于资料搜集范围或方法不当,未能将有代表性的资料完全纳入研究的范围,或仅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其结果便是不能系统全面地把握研究现状,或片面理解他人研究结果,从而盲目地认为某问题或领域尚未被研究,使得自己的研究变成一种重复性的劳动。因此,在撰写综述前一定要全面搜集资料,学位论文研究更要“必能精通专门之学,读尽专门之书,真有所见出乎其外方可下笔”.

2)文献阅读不深入,简单罗列,“综”而不“述”

撰写综述必须充分理解已有的研究观点,并用合理的逻辑(或是时间顺序、或是观点的内存逻辑、相似程度等)将它们准确地表述出来。如果综述仅仅是将前人的观点罗列出来而未进行系统分类、归纳和提炼,那么内容就会十分杂乱,缺乏内在的逻辑。这样不利于厘清已有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难以认清某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深入程度、存在的问题等,更不必说走到问题研究的前沿了。

如果是“综”而不“述”,那么,即便是内容有一定的系统性,充其量也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达不到通过分析、评说而发现和确立论文选题的目的。

3)个人观点在综述中占主体

有些研究生在综述中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和介绍只是一笔带过,用大量的篇幅进行评述,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结果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评论或研究计划。

文献综述主要是梳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动态,厘清研究现状进展与困境,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因此,综述的重点在于“综”,即其主要部分应是对前人观点的客观阐释和分析;个人观点,即适当“述”,可以起到点睛式的评论或启示的作用,但不应是主体。

另外,综述提炼的观点必须以原始文献为依据,不能把观点强加给原作者;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对原作者的观点进行评议,但论据必须充分,并能使读者分清哪些是原作者的观点,哪些是综述者本人的观点,不能混杂在一起。

4)避重就轻,故意突出自己研究的重要性

如前文所述,研究生写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学位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有些研究生在做完综述之后,还是难以发现问题,便认为该领域已经无问题可以研究,为了完成论文便故意在综述中漏掉或弱化某些研究成果,或者放大已有研究的不足,以便突出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重复研究,其创新性是可想而知的。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9篇

首先 ,我们先来分析主观性试题的特点:(知彼)

1.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景——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例如:2011年的天津文综12(3)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该题就属于小切入口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突出实际运用的设问。2011年上海文综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和发展观”的知识,分析如何让黎锦技艺焕发生命力。此题表面是哲学题,实际是综合考查了文化和哲学两个模块,突出了学科内部的综合性。

2.命题类型。即体现说明类、反映类、原因类、措施类、启示类、依据类、图表类、意义类、认识评价类。但归纳总结就只有三大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其次,分析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知己)

1.基础知识未落实。具体表现为概念界定不清导致判断失误;观点理解不透而无法迁移;知识表述不全导致要点缺失;知识面较窄思路拓展不开。

2.基本技能未掌握。具体表现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欠缺,抓不住材料的中心,分不清层次;不能准确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看见设问和材料中信息不能准确判断所考知识点,进而无法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来作答;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欠缺,不能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政治学科中四个模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也不会结合热点分析,难以形成稳定的观点。

3.组织答案不规范。具体表现为书写潦草,难以评判;术语不准,辞不达意;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第三,我们分析高考政治主观题审题过程要注意的“五部曲”:

1.审设问。要看出设问的范围,首先要分清考查四个模块的哪一部分,避免答非所问;其次,分析设问的角度——是什么(一般考查反映了什么现象,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意义或启示)、为什么(通常是理论依据+现实意义)、怎么办(一般分主体结合材料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再次,认准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经济部分一般分清主体,国家、企业、个人(消费者、投资者,劳动者);哲学部分分清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政治生活要分清主体(政府、党、人大、政协、人大代表、公民);最后要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避免复合式设问漏做一问等现象的发生。

2.审材料。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分析材料中蕴含的有效信息,逐字逐句地读完后,再综览全局,把握其中的中心思想和内在层次及层次间的内在联系。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把握材料的有效信息。

3.联考点。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教材相应的知识网络和时政热点。

4.列提纲。即按照前面的三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序列出答案要点。

5.组答案。要做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根据分值推测答案要点层次有几个,尽量多备两条,以防不测。

第四,高考政治主观题答案组织要求:

1.答案组织要点化。把答案要点写在每层的醒目位置(开头、结尾),以便阅卷老师快速找到有效信息。

2.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学科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切记用大白话描述。

3.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宏观和微观等逻辑关系。

4.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体现原理和方法论、观点和材料等方面的统一。

最后,分析影响主观题得分的非智力因素:

要做到卷面整洁,字体工整,层次清晰,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10篇

乐清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5月26日下发《关于文明单位电子台账建设情况的通报》,要求我公司于6月25日前完成文明单位电子台账建设。为按时按要求完成文明单位电子台账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将集团公司以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发展进行一次全面地集中地展示,以提升集团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并为进军省级文明单位创造良好的舆论基础,现就集团公司精神文明电子台账建设提出如下策划建议。一、电子台账内容(一)分为“荣誉篇”、“法人篇”、“发展篇”、“奉献篇”、“文化篇”、“党群篇”、“创建篇”、 “创安篇”等八个部分。(二)每部分由“文字综述”和“档案陈列”组成。(三)内容提要荣誉篇文字综述——集团成长历程简介档案陈列——公司各类荣誉陈列法人篇文字综述——董事长主要成就介绍档案陈列——董事长个人荣誉陈列发展篇文字综述——集团公司发展历程(创新、管理、质量、诚信、多元化等)档案陈列——相关材料(含重要的媒体报道)奉献篇文字综述——集团在发展中对社会的贡献(捐赠、助学、纳税、安排就业等)档案陈列——相关材料文化篇文字综述——反映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档案陈列——相关材料(企业文化手册等)党群篇文字综述——

文字综述——介绍集团党建、思想道德建设、工青妇建设、构建和谐企业情况等档案陈列——相关材料创建篇文字综述——集团创建文明单位的历程(或情况汇报)档案陈列——创建规划、方案、总结、申报材料、荣誉等创安篇文字综述——

文字综述——集团综合治理工作综述(综治、安全、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环/安体系建设等)档案陈列——

档案陈列——相关材料二、人员分工(一)电子台账的文字、图片材料等内容由公关部负责组织(1)八篇综述文章的写作分工是宣传处长邱××负责“文化篇”、“党群篇”、“创建篇”、“创安篇”四篇文章的撰写;

内刊主编宋××负责“荣誉篇”、“法人篇”、“发展篇”、“奉献篇”四篇文章的撰写。(2)档案陈列资料由宋××搜集整合。(3)公关部总经理张××栋负责组织、审核、统稿。(二)电子台账的网络技术由信息部负责。网页设计制作等由技术员夏××负责,信息部总经理罗×组织、协调。三、时间要求所有文字及档案材料于6月20日前完成;网页设计制作及其他网络数据等于6月24日前完成,并报请集团有关领导审核同意;6月25日前完成与乐清市文明办的联络并实现网络连接。(本策划供领导参考) 策划人:集团公关部 宋×× 2005年6月6日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11篇

看看眼下的语文课堂,真可谓“万马齐喑”。口语只是学生回答讨论问题的工具,最多也只是公开课上体现课堂氛围的装饰,很少被真正关注。其实,口语能力并不仅仅对于现实交际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生的考试也是如此,尽管试卷上没有口语试题,因为口语训练是提升学生文字表达水平的有效手段,它直接服务于作文教学。

口语表达口语表达是内在思维活动的外化,包括摄取信息、整合加工、提取信息的过程,它既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这一点与书面作文完全一致,因此,它对于作文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下面谈谈口语表达训练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的具体方案。

一、服务于记叙类作文教学的叙述式口语表达训练

服务于记叙类作文教学的口语表达训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叙述式说话的语境,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尝试。

1.故事情节的详细复述

在小说、戏剧等叙事类文学作品教学之前,可要求学生根据预习时对课文的感知,对课文进行详细复述,即按照情节的发展完整复述故事。这样的要求促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结构安排,从而对记叙类作文的叙事方式有所了解。如在进行《最后的常青藤叶》、《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课文教学时,就可这样做。

2.情节改编与细节扩充

对叙事类文学作品进行情节改编和细节扩充,属于创造性复述,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究其实质就是文章的改写和扩写。它要求对原课文进行情节改造和延伸,对细节进行合理充实。这项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改编故事情节,比如,刘邦从鸿门回来没有“立诛曹无伤”,而佯装不知。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可以鼓励学生就“负荆请罪”这一情节展开想象,口头表述当时的环境、场面,廉颇蔺相如二人的动作、神态甚至心理活动。

3.诗歌情境再现与再创造

在古诗词教学时,先让学生用现代汉语将其意境忠实表达出来,再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将可能之景可能之情“开掘”出来。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如果学生将其理解为:“竹林喧哗一群浣衣女子回来,青莲摇动一条渔船顺流而下。”只是情境再现,如果学生将其发挥为:“一群村姑从幽深的竹林里跑出来,她们赤着双脚,挽着衣篮,系着碎花头巾,追逐着打闹着;撑一支长篙顺流而下,年轻的汉子唱着山歌,莲花娇羞躲开,一群鱼却尾随渔船追赶着歌声,船边水涡浅浅旋转着天空的云朵。”则是诗歌意境的再创造。显然,进行诗歌情境的再现与再创造,是为记叙类作文的景物描写和抒情做铺垫。

4.材料式口头作文

材料式口头作文,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让学生依据图片讲述故事。教师在作文课前,精心准备几幅生活化的内容关联的图画或照片。课堂上,要求学生联系图片内容,进行合理虚构,当众把编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里的图画可以是漫画、图片,也可以是剧照或电影镜头,最好源自名家名篇。在学生讲述各自的故事后,教师可以“亮出底牌”,把原作诵读出来,再让学生与自己的进行比较,发现不足,做二次修改。

叙述式口语表达训练具有这样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述上系统连贯、抓住重点的能力,叙述或虚构一件事,做到内容前后贯通,转合自然;有助于集体评议,让学生从词汇、句式、材料、主旨等方面进行点评,可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拓宽写作思路。

二、服务于议论类作文教学的论述式口语表达训练

服务于议论类作文教学的口语表达训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论述式说话的语境,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具体做法如下。

1.评论综述

评论综述式口语训练,要求学生在熟悉基础课文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然后进行综合性复述,在这一过程中阐发见解。这种训练多运用在课文分析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即有一定难度,不是三两句话就能打发的,学生持续发言时间以三五分钟为宜。比如,在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哪些因素造成祥林嫂的死亡?启发学生联系课文从族权、夫权、神权等方面予以阐述。阅读教学中的评论综述是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是写作议论文的基础能力。

2.主题辩论

主题辩论是一种高层次的口语训练形式。一个有思辨性的问题是有效进行主题辩论的前提。在教学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马蒂尔德是好女人还是坏女人?”这一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形式能使辩论者迅速抓住问题要点,调集个人的知识储备;使他们在立论时有理有据,逻辑缜密,让对手无懈可击;使他们在驳论时,层层剖析,击中要害。主题辩论和议论文写作中的立论、驳论原理是同一的。

3.材料式讲演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7(A)―0084―01

高考的能力考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就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考改革的趋势,能否解答好非选择题,直接关系到学生高考文科综合成绩的高低。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了总结。

一、题型特点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一般题目给出几段材料,后面留有若干个问题。材料可分为如下几类:叙述型的材料,一般叙述某些事例或做法;引言型的材料,一般引用名言或重要人物的论断;图表型的材料,一般列出一至两个图表;叙述和图表相结合型的材料。根据设问的不同,政治非选择题可分为下面几种:简答题,回答是什么;辨析题,评析某现象;论述题,分析说明如何体现某道理。不同题型的具体解答方法也不同,因而明确题型有利于解答好非选择题。

二、答题思路及方法

1.审准问题。解答政治非选择题,关键要抓住问题的设问特点及对原理的限制性规定。首先,要把握问题的设问特点。如简答题只须简明扼要指出要点;问题为“试评析/简评……”属于辨析题,需要联系有关原理作适当分析。其次,要明确问题的限制性规定。政治非选择题的设问一般都有限制性规定,这确定了所回答问题要运用的知识点及范围。从大的方面可分为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具体到某一方面知识还可细分,如哲学常识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把握此规定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跑题。

2.精读材料。政治非选择题的材料一般阅读量较大,包含的信息多,能否读懂材料,关系着答题的要点是否全面。阅读材料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带着问题读材料。考场上的时间有限,必须先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有利于节省时间,抓住材料的实质。其次,根据关键字句和段落大意读材料。高考政治材料题文字量大,但并非每句话都重要,阅读时应根据问题提示,抓其中的关键字句,掌握段落大意。再次,筛选材料中包含的知识点和原理。例如,2010年高考文综38题有两段材料。结合问题(1)阅读材料,可把握其主要意思为宝钢重视激发员工的智慧与活力,筛选出知识点或原理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节省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结合问题(2)阅读材料,可筛选出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内容,国际金融危机为外因,宝钢企业的相关做法是内因。结合问题(3)阅读材料,可以筛选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13篇

一、背景原因类

1.呈现的方式。

背景原因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宽泛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限定性的设问,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该历史事件或现象产生的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根源是什么等。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分析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因素等可以从外因、内因、国际、国内或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如经济方面,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角度分析;政治方面,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角度分析;思想文化方面,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角度分析。

(2)对于某一具体原因的分析,如分析根本原因,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生产力的发展、主观需要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主观原因,可以从领导某一运动(或事件)的阶级或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以及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客观原因,可以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形势)、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3.典型题示例。

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摘编自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的眼中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戛尔尼的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戛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戛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北方或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1)据材料一,促成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不同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何拒绝马戛尔尼的要求?

解析:试题以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为切入点,要求运用自然经济和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在分析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回答第(1)问要注意设问中的限制语“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不同特点”,在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归纳。第(2)问主要考查把握时代背景,运用历史概念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从马戛尔尼访华的时代背景出发,思考其出使中国的主观目的、动机;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外交等方面,深刻理解清乾隆时期的社会状况。

试题通过相关材料和问题的设计,要求从中西对比、中外关联的角度对相关问题形成综合性的思考。第(1)问,客观因素占主导地位。第(2)问,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1)不同特点的成因: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2)深层次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拓展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迫切需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清政府拒绝的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具有封闭性;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具有天朝大国的心理;外交上,闭关锁国,防范外来势力的侵扰。

二、内容措施类

1.呈现的方式。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涉及主要内容、基本内容、核心内容、有哪些、是什么等。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核心措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有哪些应对措施)等。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根据设问的方向仔细阅读材料,如从材料的关键字词中获取信息,从史料的引文出处和注释中获取信息,从数据的对比和变化中获取信息;要高度关注句中省略号前后的信息;对句中顿号前后的信息要通盘考虑等。在阅读中,切忌只顾一点,不及其他。

(2)材料是教材内容的合理延伸,因此,在阅读材料时要联系所学知识,从材料过渡到教材,这样涉及材料的有关内容就可以从教材里挖掘出来。材料、教材应兼顾使用,要灵活迁移所学的知识,把零散的材料转换成完整的史实。

3.典型题示例。

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材料二我们希望找到一个统一有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消除各国单方面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而采取单方面货币贬值行动的危险……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为应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为防止悲剧重演西方各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解析: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处理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涉及措施要点的概括归纳及其表述,要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材料信息,并对有效信息作出完整、准确的解读。回答第(2)问要注意从金融和贸易两个领域作答,并能迁移所学知识。

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货币贬值、提高关税、组建区域集团贸易圈、实行进口配额制度。

(2)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缔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各国共同遵守的贸易准则。

三、特点特征类

1.呈现的方式。

历史特点特征类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如“主要特点”、“基本特点”、“时代特点”、“共同特征”、“不同特征”、“新在何处”等。特点特征类设问的角度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设问,如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征、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是什么;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设问,如“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文综卷第37题)、“依据材料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2012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历史部分第12题);或进行历史知识的比较设问,如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8题)、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9题)。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回答特点特征类问题,对能力要求比较高。回答这一类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设问涉及的主体是什么,弄清是从一方面还是从几个方面来提炼特点,要能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2)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背景”是否有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目的”是否具有多重性或是为哪一阶级(阶层)服务的;“过程”是否顺利,领导力量。实力对比是否发生变化;“程度”是否彻底,有没有局限性;“性质”是否具有双重性、时代性;“时间”发生的早晚、经历的长短;“内容”中最突出的、能体现某种思想的方面;“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影响”的深度与广度,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等。

3.典型题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据材料,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解析:试题着眼于对把握历史事件特征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重在审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即在尽量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同时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参考答案: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四、影响意义类

1.呈现的方式。

影响意义类设问呈现的方式有宽泛性和限定性两种设问。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有何历史意义等。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哪些积极或消极影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全面分析:主要从现实与未来、主观与客观、积极与消极等方面客观理性地分析事件的影响,坚持一分为二,要分清主次;注意运用国际视角看待影响,如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

(2)定向分析:经济影响可以从是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结构或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影响需要分析社会性质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思想文化方面主要看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等。

3.典型题示例。

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做解释。

按照材料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解析:材料说明了以现代化视角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试题要求按照材料设定的角度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问题的解答,要在充分获取和正确解读材料与设问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相关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政治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五、认识启示类

1.呈现的方式。

认识启示类设问一般涉及对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有什么看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教训需要吸取等。有的启示类设问还给出了具体的理论角度要求,有的则较为笼统。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答好此类题既要找准理论角度,又要仔细分析材料,从中引出理论观点,并引伸出相应的启示。启示的得出往往依据一定的理论观点,提炼启示必须言之有据。

(2)要注意运用因果关联、整体与部分、规律的客观性等理论观点,从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认识的深化和推移、意识的能动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揭示。

3.典型题示例。

例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这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参考答案: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六、论证评述类

1.呈现的方式。

论证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论证”、“评论”、“评析”、“说明”、“证明”之类的词语。论证类设问可分为观点论证和材料论证(即用历史材料来体现观点)两种形式,它要求依据史实并运用恰当的史观展开论证。评述类设问可分为以纵向考查为主(以时间为序)或以横向考查为主(以空间为序)两类,要求对某一现象、事件、人物、观点进行评述,具有“大跨度”、“高概括”的特点。

2.思考路径的选择。

(1)论证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有没有要求判断观点的对与错,然后使用批判和引用的方式对观点进行分析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史观,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详略得当、表述清楚。

(2)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结合当时的环境、具体的条件等因素,选用适当史学观点进行评析。评述时,可以先述后评,也可以先评后述,或边述边评,做到实事求是。

3.典型题示例。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申论写作 技巧 能力 方法

引言

申论是一门综合了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测验,做好申论的写作练习,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涉及的主要学科: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府经济学、法学。另一方面,要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看新闻,关注时事有三个意义:一是熟悉社会问题,二是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三是借鉴别人的观点和语言。围绕问题看热点,分析产生背景、形成原因;归纳问题表现、结果;已经采取的措施。《半月谈》、《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是好的参考资料,人民网、新华网的专题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也是好的参考资料。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遵循写作规范。

一、申论概述

申论是借鉴我国古代的策论考试形式和西方国家公务员的阅读理解测试、文件起草形成的考试测评方式。它是一种典型的能力测试,申论截取了行政决策过程设计,在具体写作技巧上可以分为:发现问题与问题诊断、政策目标确定、政策方案设计、方案评估优选、决策追踪与政策修正等方面。

二、客观性命题及其要求与意图

(一)命题要求

阅读理解的任务:完成对材料两个层次的理解:抽象层次和具象层次。首先,具象理解:问题的具体内容、具体表现是什么,即发现问题。其次,具体层次理解的基本手段是找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勾画、批注。最后,具体理解方法原则:①首尾句原则;②关联词原则,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关联词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关键信息出现的地方;③观点性原则,阅读申论材料时要着力把握其基本观点,因为观点就是主旨。因此,与表达观点密切相关的词,如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出、看出、告诉、据报道、据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就是关键词;④结论性原则:找出文章结论性的语言。

(二)命题意图

申论截取了行政决策过程设计,在具体写作技巧上可以分为:发现问题与问题诊断、政策目标确定、政策方案设计、方案评估优选、决策追踪与政策修正等方面是一种典型的能力测试,通过对现实行政决策过程的模拟,通过阅读材料和作答考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及写作能力。

三、应考者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

(一)思考性的评判阅读

1.申论的思维逻辑是问题思维。(1)能够发现问题(对问题和问题的具体表现)能够认识;(2)能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造成结果);(3)能够总结问题的本质、现象背后的规律、事理;(3)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4)有运用语言分析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有能够说服他人,推行政策的能力。

2.申论的思维心态是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不回避问题、不否认矛盾,同时又着眼于解决问题,消除矛盾,积极心态不同于回避心态和悲观发泄心态。

3.申论的思维特征。(1)归纳总结性思维,归纳总结性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零散到条理的逻辑过程;(2)实践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就是要有具体性、针对性、可行性;(3)辩证式思维。此外,申论中辩证法有三个理论很重要:一是“两分法”;二是“对立统一”;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理性化的文字表述

理性化的文字表述基于对材料的良好理解和分析。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具体的写作表达过程如下:(1)理解问题(归纳概括材料):包括具象理解和抽象理解;(2)分析问题:原因及后果;(3)解决问题:提出政策方案;(4)阐述问题:表述思想观点。

申论的结论是经过论证之后,对论点正确性得出的结论。结论一般放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多数文章的结论用一、二个自然段,结论部分一般包括两层:一层是归结全篇,强调和深化主题(论点);一层是抒发感慨或发出号召等。结论部分的内容,不在多,而在精,关键是情深意切,言简意赅,给人留下回味和联想,这也是申论写作技巧的关键部位。

结语

申论可理解为申而论之,顾名思义,申为引申、申说之意,论为议论、论证。其意是根据所给的事实、材料去归纳问题、阐明个人见解并对之予以论证。其最终指向是提供事务管理方面的参考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此要求也决定了申论写作的特殊性。总之,申论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考生只有充分了解申论写作的特点,掌握其基本原则及写作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思多练,方可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王建中.公选申论讲座之一申论写作如何深度处理给定材料[J].领导科学,2011(04).

[2]戴斌.怎样写好申论大作文[J].决策,2011(01).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范文第15篇

1 历史试题的题型结构。历史试题题型由选择题与材料型学科综合题两个部分组成。选择题由题干、提问句和备选项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审题要求与答题策略:(1)从题干中审出考点。考题的题干一般以文字(文献)资料、实物图片、表格数据等材料形式出现。阅读试题时应先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或中心思想,明确考查的范围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是必修内容还是选修内容,是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思想文化史;再从中判断出考点,明确考查方向。(2)根据提问方式判断考查的能力要求、史学范式和思维模式。(3)从备选项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另外,还要注意一些技巧:(4)语言文字表述太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都有问题。在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述中一般慎用绝对化的词语,如“始终”、“一直”、“最早”、“完全”“都是”、“全部”。(5)具体史实表述错误的选项和对历史事实的简单肯定或否定的选项可以直接排除。当然,这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较高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养。(6)遇到具体史实正确的选项、有一定难度的选项、迷惑性较强的选项时,要让学生注意:①审清题意,与题意无关的先排除;②看题意要求是正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单向思维还是双向思维、单一思维还是综合思维,然后再做判断;③看选项表述是否完整、是否偷换概念、是否颠倒因果关系。

材料型学科综合题一般情况下由一组材料组成,依据考查需要试题可以由纯文字(文献)资料组成,也可以由多种材料组成。设问由多个问题组成,一般有3~5个问题,每个设问分值不会太大,大约每小题10分左右。这种题型的阅读技巧为: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先读首尾两头的导引与出处,后读材料内容;先找出导引性、限制性的词语,后理清思路。

解答选做题时应让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优势与特长,以选择适合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选做题一般是他们拉开考试成绩的关键题目,故选做题更应答得完整全面,尽量滴水不漏、精益求精。

2 历史试题的提问方式。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包括时代背景(历史原因与历史条件)、事件发生的过程(表现、特点及本质)和结果(历史作用、影响或者历史意义)。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从哪儿个方面去答题,以做到答题有思路、有方向。历史试题大都这样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或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其中观点并分析原因;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或综合所提供的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论证某一个观点;或从提供的材料中得出启示……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试题的不同要求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确定主题。通过泛读(初读)材料确定考查的中心主题,联系相关知识做好答题的前期准备。二是确定专题。通过精读每个具体材料并结合相关设问的能力要求确定专题,联系相关知识,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提炼材料的核心内容(中心思想),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三是确定答案。泛读、精读材料后,依据设问与分值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组织答案。

3 历史试题的赋分分值。教师应向学生强调,答题前应注意观察每一设问的分值。一般情况下,每个设问后都有一定的分值。依据设问的分值决定答题量多少: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回答可简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