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10个市、地区2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应急小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1.2.1设计调查问卷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灾害护理培训内容和灾害护理培训方法3部分。一般资料:应急护士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科室,是否有救灾经验,所在医院类别、等级等。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需求包括灾害护理概况、灾害护理相关理论和技能、灾害护理管理知识3部分共18个项目,为更清楚反映调查对象对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各项目采用李克特量表的5级计分法,设非常需要5分、需要4分、一般3分、不需要2分、非常不需要1分,总分18~90分。灾害护理培训方式需求则是针对培训内容18个项目分别对理论授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示范教学等9种方式进行勾选。调查问卷拟定后,请从事护理教学工作20年以上的护理教育专家、省灾害护理学组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论证和修订,并对本院应急医护人员90人先进行小样本的预调查,然后对问卷作进一步完善。1.2.2调查方法以邮寄的方式向浙江省灾害护理委员会各位委员所在的医院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语,但不引导回答,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后寄回。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8份,回收率99.4%,其中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92.8%。

2.2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调查浙江省杭州、温州、嘉兴、金华等10个市、地区2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应急护理人员共323人,男9人,女314人;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2±7)岁;工作年限:0~3年74人,4~5年30人,6~10年73人,11~15年55人,>15年91人;文化程度:中专12人,大专72人,本科233人,硕士6人;职称:初级189人,中级99人,高级35人;工作科室:急诊科147人,ICU54人,病区122人;有灾害救援或救护工作经历112人,无经历211人;医院类别:综合医院309人,专科医院14人;医院级别:三级医院285人,二级医院38人。

2.3灾害护理培训需求情况2.3.1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需求323名调查对象对培训内容需求总分平均(81±8)分,显示出对培训内容较高的需求。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得分最高的项目是“急救文书”“自我防护”,培训方式选择主要集中在“理论授课”“专题讲座”及“案例分析”,见表1;技能培训内容得分最高的项目是“现场急救”,培训方式选择主要为“示范教学”“情景模拟”及“理论授课”,见表2.2.3.2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分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和工作科室应急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对理论知识“灾害认知”和技能知识“院内急救”知识的培训需求低于初级护士(t值分别为2.78和2.79,P均<0.05),但在其他培训内容上,不同职称护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危机识别等6项培训内容的需求上,有救灾经历的应急护士比无救灾经历的应急护士需求更高,见表3。不同医院类别应急护士的培训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三级医院的应急护士在10项培训内容的需求上高于二级医院应急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不同科室应急护士对“灾害认知”“检伤分类”的培训需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3.1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高有研究[3]显示,即便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或曾经学习过灾害护理课程,但绝大多数护士依然认为自己尚不具备足够能力应对灾害。应急救护护理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4]。本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对象虽然大多数为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219人(67.8%),且201人(62.2%)来自急诊科和ICU,但对灾害护理知识及技能的需求依然很高,所有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均大于4分,尤其是“现场急救”“自我防护”和“急救文书”是培训需求得分最高的,反映了应急护士对灾害救援基本知识、救护技能和应对灾害时的法律责任等知识的需求更高、更急迫。

3.2不同职称和科室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不显著调查显示,初级护士与中高级护士只在“灾害认知”和“院内急救”知识方面的培训需求存在差异,除此以外,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培训内容需求上没有差异,这可能与高职称的护理人员临床工作时间长,临床实际工作中急救机会较低职称的护士多,对“灾害认知”“院内急救”经验相对丰富有关。而来自不同科室的应急护士只在“灾害认知”和“检伤分类”的需求上存在差异,ICU护士对上述两项的需求最低,急诊科护士最高,这与知识需求产生的要素有关,知识需求产生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个体所从事的业务过程,另一个是个体本身的知识经验或者认知结构[5]。急诊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更多应急救护和检伤分类的工作经历,因此其相对应的知识需求也更为显著。尽管急诊科护士有更多检伤分类的经验,但我国护士救护能力调查中发现受过检伤分类培训且熟悉检伤分类标准者仅占0.41%[6],而国外相关调查均显示应急护士掌握最好的是急救技能和检伤分类[7]。因此检伤分类是我国应急护士今后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3.3三级医院应急护士培训需求较二级医院更高在检伤分类、心理干预、环境评估等10个项目上,三级医院的应急护士需求均高于二级医院,这可能与三级医院有更多机会参与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救援有关。

3.4有救灾或公共卫生事件救援经历的应急护士灾害培训需求更高调查结果显示,既往有救灾经历的护士对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更高,且更关注灾害救护流程的各个环节,如“危机识别”“转运救护”“指挥中心”“物资管理”等。莅临灾害现场救援活动可能使应急护士的内心体验得到丰富和具体化,并使其更加认识到具备灾害救护能力的必要性[8]。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现场急救;大学生;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2(a)-147-02

现场急救是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第一反应者”(第一目击者)对危重急症患者、意外事故受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增快,人们社会角色的快速转变,导致许多突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途中、工作场所、家庭等医院以外的地方,能在现场施行急救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同伴或路人。作为大学校园内的主体――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精力的旺盛期,很多疾病被掩盖,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对其进行急救知识教育迫在眉睫。为掌握大学生对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了解及认知情况,提高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普及急救知识,2007年2~11月笔者对某大学城内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展开了几次调查与培训,为在大学校园内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大学城内在校生。该大学城拥有在校生约3万人,年龄范围18~22岁,平均19岁。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急救知识培训热情较高,通过问卷调查,普遍愿意积极参加急救知识培训。我们随机选择其中360人分批[60人/(批・次)]进行了以心肺复苏为主的业余急救知识培训,培训学时为30学时。

1.2 方法

1.2.1 发放调查表通过网上调查及在各个院校面向学生发放《现场急救培训调查、登记表》,对学生急救知识的知晓及学期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对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其中包括是否了解当地急救电话;“第一目击者”在心脏猝死发生现场,是否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单独进行心肺复苏;是否了解常见外伤的处理及止血方法;已经掌握哪些急救知识,亟需了解哪些急救知识普及与培训等)。在现场急救知识培训及宣传后再次发放问卷,了解培训的效果。

1.2.2 网络教学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及专业特点,笔者有针对性地通过制作《现场急救技术普及教育》网络课件,在互联网上面对学生开放,内容主要有:现场急救的意义、心肺复苏术(CPR)、心脏病突发、气管异物、烧伤、软组织损伤、骨折、中毒、外伤的急救;车祸、溺水、火灾、地震、洪水等紧急避险的方法;止血、包扎、固定、伤者搬运等现场救治的基本方法等。通过文字讲述、图片讲解及视频演示,多方位、多角度对学习者进行强化刺激;在该课件上,建立了一个急救知识论坛,方便学习者之间或与讲授者之间的及时交流,以期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1.2.3 现场教学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急救知识的讲解与演示,主要包括正规的心肺复苏(CPR,2005版内容)、外伤的处理以及搬运伤者的培训,培训达10学时。

1.2.4 实习操作在有条件的学校选择场地,安排学生进行急救现场实习操作,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器的使用、骨折固定、止血、伤者搬运等急救措施。首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然后由学生操作,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分,对操作过程中的优点与失误进行讲评,并确定操作者的急救是否成功。

1.2.5 急救宣传协助各学校制定突发应急事件事故处理预案,制定急救宣传册,分发给每个学生;在户内外宣传栏张贴急救宣传材料,发放健康处方,通过校园vod视频点播系统播放急救视频光盘,普及急救知识。

2 结果

通过培训前网上以及现场问卷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125份;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对该大学城内的在校生近两年的教学培训,再次通过网上及发放现场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136份,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数据见表1。

表1 某大学城现场急救知识知晓率(%)

从表1中可以看出,培训前后,大学生的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培训后急救能力都提高15.00%以上,其中意外避险的能力提高最大,达到69.99%,其他能力提高幅度比较,转运能力(53.01%)>外伤处理(50.02%)>猝死判断(45.00%)>心肺复苏(38.04%),培训效果明显。

在大学生普遍急需普及培训的急救知识内容中,心肺复苏列第一位,其次是外伤、交通意外抢救的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90%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参训学生中,有95%通过了CPR、急救技术培训、考核,能承担现场急救员的职责。

3 讨论

1989~1996年美国青少年每年死于突发心脏骤停的例数上升10%左右, 15~34岁的年龄组中,心脏猝死的例数从1989年的2 724例上升至1996年的3 000例,增长了10%[1];另有资料显示,猝死占总死亡人数的15%~32%,心脏性猝死占50%以上,年轻人猝死以心肌病为主,70%猝死在医院外[2]。

据哈尔滨医科大学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在第13届中国心律学高峰论坛上介绍,目前我国心脏骤停救治率仅为1%,而美国在公共场所安装了AED(人工心脏除颤器)的地区猝死救治率已由5%升至50%左右。因而,如何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成活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心脏骤停后,大脑耐受缺氧的时间为4 min左右,每延迟除颤1 min,复苏的成功率会下降7%~10%,最佳急救时间是在发病、受伤后的几分钟到1 h,有“白金10分钟”与“黄金1小时”之说。因而在发病或受伤者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又称作第一反应人)是否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挽救伤病者生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推广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公民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在突然发生意外伤害时能够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措施,减轻伤害,为院前急救赢得宝贵时间,真正降低急重伤病患者的死亡率。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内的主要群体,走出校门后,将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年轻,文化程度较高,乐于接收新事物,有接受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知识的强烈需求和能力,同时,校园内也容易发生一些猝死及意外事故,而大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笔者对其中360人通过网络教学、现场教学、见习和实习,进行现场急救培训,并取得初步成效。因此笔者认为,根据大学生这个特殊人群的特征,采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急救培训方式,特别是网络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在其他人群进行现场急救培训模式的探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北方网.小心:青年心脏猝死率上升[OL].health.省略/system/2002/01/03/000234503.shtml.2002-1-3.

[2]计达,陈威.青少年猝死成功救治1例[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4):1372.

[3]蔺汝云,宋江萍,肖力屏.558例院外猝死及现场复苏情况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5:309-310.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急救;护理人员;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整体系统。我院护理部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标准,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急救知识,使护理人员在遇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应对,减少伤残、挽救生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筹备阶段

首先护理部拟定应急救治能力培训计划,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6个月培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共同商讨、确定培训计划。搜集资料制定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灾害和灾难事故)应急预案、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应急预案、群体交通伤员抢救预案、集体食物中毒抢救预案。其次要分工明确,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根据个人学科特长分别负责专项培训内容。选派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外出学习先进急救技术。最后,筹备急救物品、器械、模拟人,制作急救流程图,普及急救知识和多媒体课件。

2培训内容

事故现场急救知识培训:①急救原则:先复后固(先心肺复苏再固定骨折)、先止血再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要沉着、迅速判断病情,开展现场急救工作。②现场施救的常规程序:认知事件、安全评估、病情判断、急救呼救、病情处理、维持平衡。伤情判断与分类培训:①伤情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呼吸道是否正常、循环情况、有无大出血、意识状态。一级优先:红色标识;二级优先:黄色标识;三级优先:绿色标识;四级优先:黑色标识②常用急救知识培训:急救药品使用、急救技术操作、急救器械使用等。③内科急救知识培训:咳血的急救、低血糖症急救、消化道出血急救法、急腹症急救、高血压危象的紧急处理、脑出血急救法、心绞痛、心肺复苏等。④外科急救知识培训: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是外伤救护的四项基本技术。跌倒损伤处理、烧烫伤处理、迅速止血、紧急包扎、溺水急救、中暑急救、咽喉异物处理等。⑤器械使用培训: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电动吸引器、微泵、除颤仪使用、血糖仪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及紧急状态下制作简易辅助工具方法。⑥消毒隔离培训:消毒剂种类、浓度、使用方法,个人防护技术、消毒程序,消毒方法选择。⑦心理疏导培训:护理人员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认知疏导、情感疏导、社会环境疏导。⑧组织能力培训: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时应沉着冷静、积极应对控制混乱局面。组织人员进行急救自救。

3培训形式

急救知识讲座,操作示范,模拟急救。

4考核

口试、笔试、操作考核、应急能力考核、模拟急救项目及人员进行配合模拟急救考核。

5完善补充

重视个体差异根据针对考核情况组织科室相互学习专科急救知识、器械使用。

6结果

①护理部与高职称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员11%,成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委员会,各司其职,防患于未然。通过组织筹备阶段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②6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知识,能独立应对突发事件,遇突发事件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可按上级部署组织、指导完成急救工作。③24%护理人员掌握急救知识、技术操作。④根据考核结果选思想觉悟高、业务强、心理素质好护理人员成立预备救援小组。

7讨论

由于护士存在年龄、学历、个人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对同一项活动的掌握有快、慢及优、劣之分。所以,在培训中我们要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人的的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建立考核制度可帮助我们了解护士对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也能帮助我们调整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同时也起到督促护士加强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宇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医院急救中心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急救知识培训;医疗体系;健康保障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48-02

院前急救是指对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急救,也称为现场急救[1]。在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的同时,人类的各种疾病、安全事故等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建立一整套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各类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事故的当务之急。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状况的重要体现,因此,抓好院前急救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而当前在我国城乡均普遍存在非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较为缺乏的现象,如何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灌输急救知识和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开展社区急救培训工作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给予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助[2],是社区医院工作的一个重点,是社区成员安全行为保障的重要环节。该院2011年9月―2012年8月对本社区中自愿接受培训的876名居民进行了一系列急救知识的培训活动,成绩斐然,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辖区内自愿参加急救知识培训的876名居民进行了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所有接受培训人员需符合以下条件:①成年人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②自愿参与且无精神方面疾病,与人沟通无障碍;在所有接受培训人员中,男445例,约占培训人员的50.8%,其余女431例,约占参加培训人员的49.2%;对培训员的要求: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师、主管护师和医生组成,具有5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心态良好、积极乐观向上,专业知识过硬。

1.2 培训内容及方法

①对患者的病症情况能进行简单评估的培训,如神智、呼吸以及脉搏跳动情况等生命体征的初步评估;②事发时如何及时拨打“120”[3];③在急救医护人员未到之前,如何进行气道开放术以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的培训工作;对因意外事故出现的伤者,如何进行伤口的止血清理和包扎的培训;给予伤者如何进行简单固定技能和身体搬运方法培训;对于发生溺水事件后,如何进行溺水急救培训;如何进行烫伤烧伤等事件急救方法的培训;④将急救理论与操作演练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知识具体和直观化,使得培训人员能够在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和救治原理的同时,更能通过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学习急救操作方法,并加强现场模拟演练,要求培训员进行现场操作演练指导并及时纠正培训人员错误。⑤对授课以及技能演练时间安排:在每周六和周日上、下午进行分批分组培训学习;学习完后给予培训人员一定时间的提问与相互交流,加强其对培训内容的融会贯通。⑥作好疾病预防和急救宣传工作,建立社区疾病预防和急救板报宣传栏,针对气候变化、地区环境等原因可能出现的疾病,利用社区板报专栏抓好预防与急救宣传工作,指导社区居民如何进行疾病预防工作以及指导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1.3 考核评定

①书面知识急救小常识测试:自拟《社区院前急救知识测试题》,共有20道涉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选择题,实行百分制,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后发放试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答对12道及以上者视其为合格,答对12道以下视其为不合格。②实践操作合格考核标准:能准确判定有无心跳等生命体征;能准确进行气道开放和口腔异物的排除;能准确掌握并进行人工呼吸;能进行有效地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姿势正确;包扎手法正确;所有实践操作项目若有一项不符合要求视为不合格。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对该社区876名自愿参加急救培训知识的居民进行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测试后发现:进行培训前,所有接受急救培训人员的书面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合格率仅为33.1%和29.2%,进行培训后,自愿接受培训的全部成员书面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合格率上升为94.3%和95.4%,经培训后,培训人员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明显高于培训前状况(P

表1 接受培训人员培训前后合格率对比表[n(%)]

3 讨论

该院通过该次对社区居民进行院前急救知识的培训中发现,为了提高社区居民遇见突发事件的自救和互救效率,避免因处理不当而造成的诸多遗憾,在社区范围内广泛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是完全有必要和可行的。该社区对参加急救培训的人员测试结果显示:进行培训前,所有接受急救培训人员的书面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合格率仅为33.1%和29.2%,由此可以看出:未在社区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前,社区居民急救意识和技能当还十分薄弱,很多居民在遇到需要进行急救的事件时感到束手无措,甚至连有效拨打“120”都不知道,更别说其他急救手段了,而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无法预知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地震、冰雹、泥石流、交通事故、意外摔伤、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等,而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能否进行有效救治,这就必须依靠所掌握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了。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突发急、危、重症患者中因原发病导致死亡的不到10%,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因素往往是因为抢救不及时和方法不当,因此,给予社区居民武装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有百利而无一害。可因当前现状为非医护人员的社会成员急救知识的缺乏,忽视了及时准确急救的重要性,普遍采取先“送”后“救”的救治模式,结果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比如大出血患者,该应采取先进行止血处理后再进行送院治疗,但却出现了先抢送医院的救治误区;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本应进行人工呼吸等复苏手段后才能进行送院治疗,但往往却出现了直接送往医院的情况;骨折和脑血管患者身体的搬运方法不正确等,所以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掌握正确的急救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该院对自愿接受急救培训的876名社区成员进行集中培训,通过测试研究后发现:书面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合格率在以往的基础上,均分别提升为94.3%和95.4%,与培训前比较有了大大地提高(P

实践证明:进行切实有效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遭遇突发事件的社区成员生命安全保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针对目前社区居民普遍急救常识薄弱的情况,可通过采取多部门合作、统一培训标准、多种培训方式并行的培训策略[4],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急救水平。

[参考文献]

[1] 高晓红,周韶晶,郑本端.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效果分析[J].求医问药,2011,9(11):208.

[2] 古纪欢,王方剑,罗小春.对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68-269.

[3] 吴巧梅.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培训方法的探讨[J].CHINESE GENERAL,NURSING,2009,7(2):368.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规范培训; 急诊护士急救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32-01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 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 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6篇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 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 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3.1 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 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 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 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 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7篇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超级秘书网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急救知识与技能;专业培训;监狱医务人员

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已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1]。为更好地服务于监狱服刑人员,满足临床急救技能的需要。省监狱管理局在2012年委托我中心对属下的监狱医院部分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加培训人员均为监狱医务人员,其中医生142人,护士24人,共计166人。年龄24~53岁,平均36岁;大学本科学历125人,专科41人。分三期培训,每期培训4 d,每次约54~56人。培训前、后的理论或操作考核只要有一项未参加者,不纳入研究对象。

1.2 培训内容 主要内容为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包括: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术(双人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等)、急诊心电图的学习。

1.3 培训方法

1.3.1 积极做好培训准备工作。为保证培训质量,培训之前均经过集体备课,操作演示等过程。确定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制订培训流程和考核评分标准等[2]。授课老师均为主任医生,急救技能操作老师由取得美国心脏协会AHA导师资格证和具有丰富急救培训经验的急救医生担任。

1.3.2 授课方式 急救理论老师通过多媒体形式讲授。急救操作请主讲老师在旁进行口述分解,带教老师操作示范演示,最后再进行分组练习,为保证每名学员都能得到更多实际练习机会,每6人一组,每组配备1套模拟人,由1名带教老师指导。

1.3.3 培训前测试 每名学员培训前填写“急救培训前调查卷”,了解他们的急救理论水平及急救技能掌握状况,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调查卷满分为100分,75分以上为合格。

1.4 考核方法与标准 采用理论和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总分为100分。操作技能为二人一组,考核内容为2010 cPRBLS和气管插管(各100分),操作成绩取二项技能的平均分。得分75~85分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2 结果

2.1 培训效果评估 参加培训前、后急救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的有166人。培训前监狱医务人员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成人气管插管术和急救理论考核均为不合格。经过四天培训,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气管插管术平均达到优秀水平,理论知识考核为合格(见表1)。经过对学员所填的“培训后调查问卷”统计表明,培训满意度为98%,学员认为培训组织严密、教学管理到位、教学方法得当、教学内容实用,但其中2%的学员认为教学内容应多元化,如安排到三甲医院急诊科参观见习。

3.1 监狱医院虽是基层医院但是有其特殊性,医务人员同样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公安干警又是医护人员,平时对外交流进修学习机会少。所以在基层医院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次培训调查显示,有学员在培训前已了解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但存在不正规的操作和一些模糊概念,这与他们医学知识和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受过标准化培训有关[3]。部分医生存在知识老化、缺乏长期临床经验、现场急救能力(包括急救知识和急救指挥能力)有待提高,而这些因素可直接影响现场急救能力及抢救成功率。因此,有必要对监狱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现场急救能力和急救技能的强化培训,把突如其来的急救变成熟练的操作流程[4]。

3.2 本次培训提示,对监狱医务人员进行理论培训后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进行规范的操作训练,以利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这同现场的急救质量有着直接关系,而现场操作时可能出现的措手不及、手忙脚乱,甚至遗忘操作程序等,也必须通过充分的前期训练来克服[5]。有资料显示,对接受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受训后6~9个月内对其进行复试,结果只有14%的受训者能够实施标准正确的心肺复苏。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复训系统或计划[6],帮助已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人员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急救技能,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会贯通,从而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3.3 本次培训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这样既可提高培训效率,又能保证培训效果。在培训中,充分利用120急救中心人才、技术、设备、教具及车辆的优势,本着科学、规范的原则指导培训工作。

总之通过对监狱医务人员的急救培训,既提高了急救水平,也推动了基层医院急诊急救的发展[7],稳定急诊医学专业技术队伍,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8],通过加强急救培训是提高监狱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有效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王玉俊,王秀玲.青岛市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社会化培训效果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10,30(7):662664.

[2] 张振新,林长春,徐科,等.无锡市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分析.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6(10):893894.

[3] 张雁,温新华.对特殊岗位职工开展以心肺复苏技术为主的急救普及培训的探讨.中国全科医学,2006,9(22):18811882.

[4] 王运平,陈晓光,王国良,等.院内护士急救培训效果与意义的分析.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3):290291.

[5] 张涛,陈昌贵,施小燕,等.对全科医师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6,9(3):188189.

[6] 蒲晓煜,席淑华.社区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对策.护理杂志,2009,26(7B).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9篇

应急救护比赛策划书【1】

活动名称:凯里学院理学院"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会

活动时间:xx年9月17日 8:00--17:30

活动地点:31205教室

策划主办单位:凯里学院理学院

承办单位: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合作单位:贵州省"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指导中心、

邀请嘉宾:贵州省"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指导中心

黔东南站站长 李昌仁

理学院党 熊正文副教授

理学院副院长 董秀红教授

培训师:龙京华老师、龚连俊老师、余松涛驾驶员

参加对象:理学院xx级全体新生

活动宣传:

1、平面宣传,横幅、海报

横幅2条(分别挂在校门口,3号教学楼)

2、媒体宣传:黔东南 记者

凯里学院大学生通讯社记者

理学院团总支宣传部 学生会记者站

活动目的:

现代社会中,人类交往日益频繁,活动空间日益扩大,生活方式日益丰富。然而,意外伤害事故也因此而更为频繁地发生,据统计,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事故造成的损伤、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和暴力行为,受伤需治疗的人数为上述人数的100-500倍,其中约有200万名受害者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或救护不当而造成永久性的残疾或死亡。

"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及时正确的事故现场抢救,除了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外还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受伤者的伤情恢复程度以及能否成活,往往取决于现场及时的抢救。有专家认为,及时、正确的现场急救处理比后期在医院治疗更为重要。

为能利用科技进步成果,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急症、意外伤害,向"第一目击者"的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正确的基本救护理念和技能,以便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前,争取"救命的黄金时刻"。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健康成长、安全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活动内容:

救护新概念、人体解剖概述、现场心肺复苏术(cpr)、创伤救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重大交通事故现场的急救处理、火灾事故现场的急救处理、触电事故的急救处理、溺水事故的急救处理、地震逃离等。

活动流程:

一、活动启动仪式

由主持人开场白介绍参加此次培训活动的领导及嘉宾,并介绍参加培训的必要性。

二、领导发言

1、邀请贵州省"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指导中心黔东南站站长李昌仁讲话;

2、我院党总书记熊正文讲话;

3、副院长董秀红讲话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三、培训活动正式开始

有三位老师分别上课。

具体安排:

1、由理学院学生会文娱部安置话筒设备;

2、由理学院团总支组织部、宣传部、记者站布置会场;

3、由助理班主任维持会场纪律;

4、由学生会主席团提供后勤服务;

5、由团荆涛老师、副书记王顺意负责接待;

6、由荆涛老师负责餐饮工作

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方案【2】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突发事件所致伤亡,树立友爱互助的社会风尚,根据省红十字会《关于实施市20XX年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20XX年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任务

全镇初级救护员培训50人,普及性救护培训500人。

二、培训对象

本镇区域内的学校师生、社区居民、重点行业相关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各类志愿者等。

三、培训时间

2014年5—6月。

四、培训内容

初级救护培训参训人员须完成中国红十字会初级救护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的救护课程并经考核合格后,由市红十字会发放《初级救护培训合格证》,成为初级救护员。普及性救护培训为知识讲座和技能操作,使受训者掌握基本救护知识和技能,不发证。

五、项目进度

第一阶段(4月):动员阶段。

第二阶段(5月):全面推进阶段。镇红十字会统筹安排,全面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第三阶段(6月):总结阶段。镇红十字会全面总结今年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实施情况,并将完成情况上报。

六、组织保障

镇成立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在镇红十字会内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市卫生局负责为培训工作提供师资和技术支持。镇政府组织人员参加普及性救护培训,并提供培训场地。镇区各学校组织辖区内学校师生、校车驾驶员参加培训。各村(居)负责组织本辖区内村居民等参加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10篇

当今的急救医学把急救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院前急救”阶段、“急诊科处置”阶段和“icu 治疗观察”阶段。所谓“院前急救”阶段就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然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1]。在此期间,第一发现/救援者首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使病员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拨打急救中心电话,呼叫救护车并守候在病员身边,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救护车到达后,急救医生将会采取许多措施来延缓病员的病情,延长病员的生命,使其在到达医院时具备更好的治疗条件。比如在现场利用便携式心脏起博器、救护车车载供氧系统、气管切开术等等手段实施心肺复苏;对于外伤施行消毒、包扎;利用急救固定器械对可能发生骨折的部位实施临时固定等等。

我所老干部年龄最高的93 岁,平均年龄达85岁,普遍进入高年龄、高发病的“双高期”,他们的卫生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高度重视。通过对我所45 名老干部二十多年病例资料跟踪分析,我们发现老干部发生急诊年平均达65 人次,而老干部本人、家属及子女、保姆对急救医学知识了解较少。其中会心肺复苏术者仅占5%,懂得跌伤、一氧化碳中毒救护知识者占11%,会处理出血、骨折者占19%。可见老干部、家属及子女、保姆对于一般常见病的急救自救知识与技能十分欠缺,而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 对于老干部身边的人很有可能成为第一发现/救援者,因此,也有必要了解院前急救的概念和一些基本处原则。为此,自2005 年起,我们加强了同体系医院急救中心的密切合作,定期组织老干部、家属、子女及保姆参加院前急救卫生教育和培训,努力让受训者熟练掌握一般常见病的急救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他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

1 组织实施的对象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2010 年南平军分区干休所所属人员(老干部、家属及其子女、保姆)方法:分别对我所2005 年1 月~2010 年12 月急诊出车抢救的全部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老年期疾病有个体多病性、不典型性、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的特点[2]。病种构成前四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跌倒创伤、感染。据此进行设置常见急症和案例讲座,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操作演示,并进行现场模拟演练。

1.2 教育内容

院前急救应采取的处置步骤是: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躯干及肢体固定,然后才是搬运至救护车上。尤其是对于脊柱损伤以及骨折的伤员,在没有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搬运,极易导致伤员的二次损伤,严重者可能导致伤员高位截瘫或者体内大出血,出血过多就会死亡[3]。因此卫生教育内容经急救中心专家选择确定,包括院前急救学总论,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通气等五大急救技术操作,交通事故意外创伤的现场急救,常见出血、骨折的现场急救,煤气中毒、触电、烧伤和烫伤的现场急救等。每项内容安排2 学时(2 小时),所安排教育内容以及急救流程、操作规程做到人手一册,便于贯彻执行。

1.3 教育培训

院前现场急救的目的就是抢时间即所谓的黄金时间。

除了组织、指挥、通讯等因素外,现场的急救人员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病人进行全面、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否则谈不到救治的黄金时间。现场急救应强调先救命,后治伤,后辨病,以快、准、及时、高效为原则[4]。我们除讲解急救理论外,特别注重培养参训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受训人员能够熟悉和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及日常急救常见病和危病的诊断和处理,注重对于配发的氧气瓶和急救盒的掌握应用。“双高期”老干部急诊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居第一位,熟练掌握家庭急救药物和供氧设备使用方法,能在第一时间正确有效地应用,为进一步的抢救赢得时间。在教学案例中,侧重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以及通气等五大急救技术的操作训练。

1.4 多媒体教学

所学内容先以案例进行介绍,配以丰富的照片、图形、表格及声音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1.5 观摩教学

分批次组织受训人员到体系医院急救中心进行观摩学习,激发学习动力,巩固所学知识,从而系统了解急救的程序和现场急救要点。

2 结果

院前急救是急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能体现“急”与“救”的阶段。美国esposito 教授指出,一系列关于损伤程度、救治及时性和合理性的研究表明,致死性伤员中,约有35%本来是可以避免死亡的,关键因素是院前阶段能否获得快速、高效和优质的救治[5]。通过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技能培训,使参训人员提高了对院前急救工作的认识。急救知识的使用率从2005 年的35%提高到2010 年的78%,92%的急诊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能得到及时处理。172 名参训老干部、家属、子女、保姆中,99.3%的参训人员认为在“两高期”的新形势下开展院前急救教育十分必要和紧迫,对完善医疗保障机制,提高老干部养老质量意义重大;89.5%的参训人员认为授课内容针对性强;92.5%的参训人员认为操作训练实效性好;97.1%的参训人员认为学习培训的知识面和普及面需要进一步拓展。

3 讨论

随着老干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平均年龄的增长,对急诊急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构建院前急救、急诊科与icu 三环相扣的急诊医疗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急救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院前与院内急救间联系、人员交流培训、形成一致理念成为必然趋势。这三个环节中较为薄弱的是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急救实际操作能力。而院前急救效果直接影响疾病康复,处理不好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加强与体系医院联系,开设较为专业的课程、进行实践培训,广泛普及教育内容,能使受训对象尽快学到一些基本急救技能,保证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时,他们即可成为积极施救的第一人。紧紧抓住抢救时机,争取一切可能逆转严重状况的宝贵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尽快康复创造充分条件。通过急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认真抓好“三位一体”的急救制度落实,提高干休所的急救自救整体水平,对改进老干部保健工作,改善老干部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 孙刚,刘玉法,高美.主编.院前急救概要[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2-5.

[2] 曹文献,张亚坤,吴志成.主编.老年疾病防治康复知识[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8-9.

[3] 王得坤.院前急救[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急救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60-02

1 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年龄:20-4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3名;职称:护士6名,护师 5名,主管护士2 名;其中招聘护士9 名,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3年10名,5年以上3名。

2 培训内容

2.1 理论培训

2.1.1 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和救治技术,增强急诊护士对灾害的认识。

2.1.2 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职责: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护理文书及常见急危重症院前处理流程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救治能力。

2.1.3 急症护理知识 包括各类烧伤、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休克、大血管损伤、各种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心跳骤停、各种急性中毒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

2.1.4 批量伤员抢救知识 成批患者抢救工作流程、各自职责。

2.1.5 自我防护知识:灾害现场可能对救援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各类灾害自身防护知识的学习,包括环境、疫情、安全等方面的防护知识,增强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

2.2 急救技能培训

2.2.1院前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畅通气道、海氏手法等。

2.2.2专业救护技能: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给氧、清理呼吸道、洗胃、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

2.2.3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等。

3 培训方式

3.1 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 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从理论、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全面培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质量、效益、津贴挂勾,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2 建立多种学习途径

(1)人人参与 以熬新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为蓝本,年头制定学习计划,每人负责一个章节,每月安排一人讲课,从各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到急救原则、护理常规。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的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部学习一遍,促使护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机器洗胃、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急救用药等急救技术与知识培训。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及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演示、讲解及各项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讲课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参加训练的护士进行逐一考核过关。

(3) 一对一跟车督导我科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组成,在急救现场只有一名护士,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独立业务素质。年轻护士在出诊时,派一名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随同,观察年轻护士的整个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告知年轻护士,与之分析交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应急预案演练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病情重且复杂的病人,其工作压力大、风险性高,而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1]。模拟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运用[2]。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可以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根据疾病好发季节及科内收治病人疾病特征,选取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批量伤员的处理流程、院前急救途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复合性外伤等,由护士长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配置,上报医院护理部批准备案,最后由医院医务科、护理部督导组织实施。

4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和院前急救中具有自身特点: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和抢救复杂,院前急救现场往往只有一个护士。针对这些特点,要求急诊专科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把急救技能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急救质量的关键,可全面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的快速应变能力,对疾病能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提高院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经过几年的实施,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急诊急救的整体综合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市民;急救意识;急救知识普及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49-02

随着青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日趋频发,同时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如突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给青岛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目前青岛市民的急救知识普及率相对较低、自救互救能力较差,影响了患者的救治效果,乃至青岛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了解市民急救意识现状和急救培训需求,增强和提高群众参与应急救护能力的培训,将有利于提高市民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死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我基地对参训市民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问卷调查,并作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参加青岛市院前急救健康教育培训基地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班的青岛市民。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急救培训信息获知途径、受培训情况、学习意愿情况以及培训前急救知识测试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851份问卷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资料均通过Excel软件统一录入后,经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数据以百分率表示,以P

2 结果

2.1 受调查人员学习意愿情况统计(表1)

根据上表的统计结果显示,自愿报名人数210人,占24.68%。单位或学校组织报名的人数641名,占75.32%。参加培训班的市民对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学习意愿较低。

2.2 受训情况统计(表2)

根据上表的统计结果显示,曾参加过急救知识培训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低,仅占被调查人数的5.05%。

2.3 获知急救培训途径情况统计(表3)

2.4 培训前急救知识理论测试成绩统计表,20分为一分数段,共分6个分数段,(表4),测试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意外伤害以及急危重症的简单抢救措施。

根据上表的统计结果显示,培训前的成绩主要分布在0-40分段,平均成绩为25分,培训前满分者仅有7人,占总数的0.82%,80分者21人,占总数的2.47%,0分率占到了23.38%,培训前大部分市民对常用急救知识掌握不规范,甚至一无所知。

3 讨论

增强市民急救意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城市应急能力的具体标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病或遇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经常存在,急救人员赶到现场需要一定时间。据统计,目前急救机构实施院前急救客观上存在一定应急反应时间,国内平均10分钟左右,西方国家大部分为7-8分钟左右【1】,第一目击者掌握一定的现场紧急自救和互救知识,能为抢救生命和降低致残率赢得极为宝贵的时间【2】。2008年青岛奥帆赛期间,一名意大利队医突发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随队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心肺复苏,为随后专业急救人员接手继续抢救赢得了时间,最终抢救成功。因此,现场第一目击者能在第一时间实施正确的现场救治能为专业人员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争取宝贵时间。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每3~5人中就有1人熟知急救知识与技能[3],在美国,每2人中便有1人具备基础急救知识;在新加坡,每4人中有1人接受过专门培训;在中国香港,每100人中有1人拥有《初级急救员合格证》。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青岛市市民对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水平还相对偏低,大部分市民没有意识到学习院前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形成主动参与学习急救知识、技能的意识,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普通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刻不容缓。我基地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大力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取得一定成效。

3.1 打造“急救使者”品牌,提高市民参与急救培训的意识。青岛市院前急救市民健康教育基地自2007年成立以来,免费为青岛市民进行急救知识讲座,同时开展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培训方面的调查。为更好地开展急救知识社会化培训普及工作,我们提出了“急救使者”的口号,为参加完成年度急救培训,并通过理论与技能考试的市民授予“急救使者”的徽章以及培训合格证书,以此增强市民的急救意识,激励市民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通过不断培养和造就“急救使者”,最大广度和深度地将急救基本技能传递至各行各业。

3.2 在重点人群和行业中开展急救互救宣教培训。建立和培养一支热心于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的志愿队伍,举办多层次的训练班,首先应提高那些处于或能最先到达出事现场的行业一线人员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甚至有学者建议将急救知识培训融入学校教育,把急救知识列入义务教育,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教育,来加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4]。

我基地坚持开展急救知识“六进”活动,特别加强对学校师生、公交及出租车司机等重点人群、行业和社区中开展急救互救的宣教培训,在世界急救日举办大规模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营造全社会支持急救普及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宣传常用急救知识同时,强调全民参与急救对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患者伤残率、致死率[5]的重要性。同时对公众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公众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强调人人都能掌握和实施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公众学习急救知识的信心和热情[6]。

3.3 加强与媒体的宣传合作是提高市民急救意识不可或缺的一条途径。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平台,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急救常识宣传,指导市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疾病的紧急情况。自2007年健康教育基地成立以来,密切与新闻媒体合作,在齐鲁晚报、青岛日报等报刊上报道30余次,在青岛新闻(QTV1)、生活在线、山东教育频道等电视报道30余次,在青岛市政府门户网和中国急救网上开辟健康教育专栏,并与QTV2台《健康生活》栏目组联合录制了家庭意外伤害的紧急抢救系列节目,每周定期播出。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报道,让青岛市院前急救市民健康教育基地在群众中的知晓率不断提高,使不少市民意识到了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开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态度上转变,主动报名参加急救知识的培训学习。

3.4 现代化都市的市民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代表了国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同时也是现代化医疗健康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体现。提高急救意识,普及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民众长期的支持与努力。为此有关部门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尤其是重点行业、重点职业须把急救知识社会化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甚至将是否开展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作为主要部门的考核目标之一,以促使和提高群众参与应急救护参与能力。

2012年,青岛市卫生局将青岛市急救中心作为创建防治结合型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单位,计划分步成立青岛市急救中急救知识培训体验基地、创伤急救培训基地及心肺复苏培训基地,给予必要的人、财、物等支持和政策帮助,也为大力发展急救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契机。同时,我们还要求各二级急救分中心负责辖区内的市民急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培训工作,并将开展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作为质控检查的检查考核项目之一,为转变广大市民急救意识,进一步提高急救知识培训的普及率打下基础。

4 小结

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及急救知识普及意义重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建立全社会广覆盖、多层次的急救服务体系。2007年至今,我基地已培训3万余名普通民众,但相对于青岛市800多万城市总人口的比例来看,比重仍然严重偏低,仅依靠急救中心的单方力量难以完成。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多途径多渠道的宣教,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协作,才能逐步提高市民急救互救意识,将急救知识与技能社会化培训普及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雁,温新华,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培训现状及其差距,2006.10(20) :1668 1669

[2] Studnek J R.Ferketich anizational policy and othe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 seat belt use[J].J.Safety Res.2007.38(1):1-8

[3] 王晓娟,付沫,赵世莉,付保国.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现状.护理学杂志,2007 : 22(17):78-80

[4]凌吉英,刘金花,刘春玲,邹菲菲,王克芳。山东省大学生院前急救认知调查. 护理学杂志2009: 24(2):78-79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13篇

【中图分类号】 R 459.7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1-0100-01

【关键词】 急救;知识;健康教育;学生

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对急救知识培训有较大的需求[1]。为了让大学生遇到急救事件时能够自救或协助救护,在大学生中进行急救培训十分必要。校园传统培训方式是开设选修课、知识讲座或观看录相[2,3],在对象和时间选择上有一定局限性。星点式培训是一种由点及面的培训组织模式,以不同校区、学院、年级和宿舍区为点,在每个点上选择1~2个自愿者作为培训对象。南京师范大学校医院采用集中培训和零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大学生急救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培训对象为175名南京师范大学自愿参加培训的大学生,其中男生100名,女生75名。75名学生接受专业急救培训师的培训,100名学生接受学生急救培训员的培训。来自不同校区和学院的75名学生参加了第一批培训,来自不同年级和舍区的100名学生分别参加了第二批培训。

1.2 方法 培训安排在周末,免费,每期25人。培训前后对学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测评。急救培训师对第一批学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集中强化培训,并安排每个学员参与零星现场培训。学生培训后可自愿参加《红十字急救员资格证书》考试。最优秀持证学生成为急救培训员,在急救培训师指导下,对第二批学生进行急救培训。获得证书的学生在认真准备后,不定期开展急救知识讲座。

1.2.1 培训内容 包括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固定和搬运等四大急救知识及技能[1,3]。

1.2.2 培训方法 (1)医护人员运用模型讲授并演示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固定和搬运的操作。(2)学生借助模型轮换进行模拟练习,根据电子模型“安妮”的提示,体会和感悟心肺复苏术的有效按压位置、力度、频率,人工呼吸的有效吹气力度、速度等内容。(3)利用三角巾、止血带等练习器材相互组合练习,彼此进行感性体会和强化记忆,急救培训师巡视给予技术指导和问题解答。(4)根据学生空余时间,将他们安排在不同的时间点和地点,如果在该时间点和地点出现急救状况,通知参与第一现场急救,增加实战经验。

1.3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软件整理资料,用SPSS17.0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测试及格率比较 175名学生中,培训前理论知识测试及格为51人(32.6%),操作技能测试及格率为0;培训后理论知识及格为169人(96.6%),操作技能测试及格166人(94.9%)。培训前、后测试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一级培训和二级培训效果比较 一级培训前75名学生中,理论及格20人(26.7%),操作及格人数为0;培训后理论及格75人(100.0%),操作及格75人(100.0%)。二级培训前100名学生中,理论及格25人(25.0%),操作及格人数为0;培训后理论及格94人(94.0%),操作及格91人(91.0%)。二级培训的100名学生中,个别学生因种种原因,未能参加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但参加考试的均全部通过。50名受培训学生自愿参加《红十字急救员资格证书》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

3 讨论

急救专家呼吁在特殊人群中率先普及急救技术,以提高社会人群对突发事故和疾病的应急能力[4],高校大学生自然属于这样的特殊人群。虽然部分高校学生有一定的急救常识,但总体来说专业知识匮乏,操作技能达不到合格水平。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确非常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急救星点式培训,一是能够保证在校园内出现急救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急救员;二是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急救工作的普及。星点式培训的优势在于:(1)动机性强。参加培训的学生自愿参加,对培训内容感兴趣,学习态度认真,操作技术掌握快而准确。传统培训有相当部分学生以了解为主或为获得学分,动机弱。在本次培训中,50名受培训学生自愿参加《红十字急救员资格证书》考试,并获得资格证书。(2)集中与零星培训结合。星点式培训中的集中培训内容集中,程序规范,医护人员现场指教、答疑;零星培训可以使学生获得一手实战。传统培训由于人手限制,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急救训练的环境和实战性。(3)可延续性和普及性强。高年级急救培训员可以在低年级自愿者中发展急救培训员和急救员,或者在学生中开展讲座,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急救队伍的延续和急救知识的普及。本次培训,每个校区、每个院系、每个年级、每个舍区和不同的时间段,都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学生急救员。

星点式培训在重视培训质量的同时,强调大学生急救队伍的星点式分布和零星培训。受培训人员从不同片区选出,培训后又以星点状形式插入“片区”,既是“片区”急诊救护员,又是带动传承、扩大急救队伍的技术指导人员。因此,星点式培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有利于校园内急救工作的普及和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彭迎春,李玉娟,刘兰秋,等.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卫生软科学,2008,22(6):449-451.

[2] 郭冰滢,张莹莹,李俊伟,等.对在校护生进行护工指导师培训模式的探讨.护理研究,2009,23(1):74-75.

[3] 祝雪花,杨丽丽,蔡福满,等.对医学院非医学类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 护理研究,2007,21(4):1114-1115.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急救护理;模拟培训;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158―03

在当今,由于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加,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医护人员医疗急救技能的熟悉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和抢救的成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救治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急救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如何增强医护人员专业急救意识和提升其技能,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是医疗界当前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目前护理人员掌握急救护理技术的现状和需求

目前国家有规定在医院管理标准中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但对大多数护理人员来讲,实际抢救患者的机会或应用较少,一旦真的出现患者紧急情况,不能实施有效的急救,以致影响患者抢救的及时性和成功率。孙长怡对全国多家医院的各级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测试,小于30%的急救基本知识测试合格率,仅有8%的急救操作测试及格率。王杰斌等对83名护理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急救护理技术相关知识缺乏,教学内容和手段不足,提出进行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是现代医疗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结合实际,开设急救护理技术,设立模拟监护病房。赵建华对一、二级医院急诊抢救护士对急救知识、技能掌握水平.成绩较低,(64.62±4.88)%。在学习需求方面,80%护士最想参加培训方式是模拟训练,57.2%护士认为自己最迫切需要补充的知识是院前及各种l临床危象的处理。张卫青对临床医生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现状和学习需求调查分析,采取到各病区随机发放问卷方式,对本院139名临床医生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医生、护士成绩普遍较低,平均得分(66.64±14.63)分。在培训现状方面,只有58.99%的医生护士接受过急救技能的培训。在学习需求方面,93.5%的临床医生护士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复苏技能。认为临床医生护士的急救复苏技能总体水平偏低,需引起重视,应采取有效对策提高临床医生护士的急救复苏技能以满足临床急、危、重患者要求,保证医疗安全。张亚卓对急诊护士临床技能水平考核及培训现状调查采用综合考试的方式了解护士临床技能、急救知识、现状、掌握和学习需求。结果:护士对单一技术、技能掌握熟练,而综合抢救能力和素质相对薄弱。认为有必要纵深开展急诊科护士的专业培训,由单一的急救知识、技术、技能向术有专攻、训练有素的技能型人才延伸。桂莉对急诊科护士专业水平及培训现状调查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9所医院282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的专业知识平均得分为(71.95±10.75)分。结论:有必要开展急诊科护士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和形式应结合我国实际、针对薄弱环节开展。

2 目前急救护理培训方法、途径及效果

2.1 目前培训方法

①普遍采用急救护理培训方式为专家讲课+简单操作。②局部功能训练模型用于单项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如气管插管术、深静脉穿刺术,仅提供急救技能操作机会。

2.2 培训方式

①院内轮转急诊科培训,但急诊科接管带教能力有限,且培训时间短,锻炼机会少。②下级医院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⑧参加各类培训进修班等。④院内定期培训考核。

2.3 效果

虽然按医院管理有关要求采用以往培训方法进行了全体医护人员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仅仅学习了急救基本知识和简单操作方法,且对于非急重症治疗科室医护人员来讲,没有实际抢救患者的机会,结果是:“听时明白,用时忘”,或者根本就没有体会到如何判断患者的危重情况、何时开始心肺复苏、使用急救设备及配合抢救等。怎样进行接近真实情况的训练,使医院各科室各级医护人员都能在突发意外情况出现时沉着应对,真正及时有效施救,是目前需要思考及努力解决的问题。设立单项操作不足之处是忽视了每项操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3 国内外应用高端模拟人(Ecs)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研究现状

高端模拟人(ECS)是从1969年开始应用于教学,直至2002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才允许在心肺复苏的教学领域中使用。2003年Barsuk D,Berkenstadt H,Stein M,Lin G,Ziv A.将高端模拟人用于医护人员的院前创伤护理的培训,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端模拟系统可提高医护人员在院前创伤治疗的能力。2005年研究表明高端模拟人可极大提高医疗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

目前,全世界已经建有数百家医学模拟训练中心,在不同的医学领域使用这类模拟系统进行医学生的教学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并建立了地区和世界性模拟医学教学专业协会。尤其是在发达国家,这种高端模拟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不仅被引入医学教学,甚至被当作临床医生护士准入考核的重要内容或用于疑难病例治疗方案设计等诸多方面。

院内急救知识培训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试用期护士; 药理知识;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62-02

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1]。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针对往年各临床科室反映的新上岗护士急救药品、氯化钾、甘露醇、化疗药物等常用特殊药品药理知识相对欠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的将常用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药理知识纳入到新护士岗前培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组织2012年度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共计65名。

1.2 方法

设计“急救药品、特殊药品药理知识测试问卷”,内容涉及常用各种急救、特殊管理药品单只剂量、通用名称、药理性质、用药注意事项等药理知识并量化评分,请药理专家和护理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并审核;制定急救药品及特殊药品药理知识的培训课件,请权威医疗专家和临床药学专家进行了审核,并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时结合护理工作实际进行授课;培训前后发放问卷表,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培训效果。

2 结果

培训前试用期护士对急救药品、部分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综合量化考核合格率为44.6%,培训后合格率上升至100%。见表1和图1。

3 讨论

急救药品的应用,是针对不同危重疾病,为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而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是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调查显示,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缺乏,知晓急救车中所有药品作用的培训前仅24.6%,培训后上升至73.8%;知晓尼可刹米单只剂量的培训前仅26.2%,培训后上升至100%;而知晓肾上腺素易受光、热分解的培训前仅61.5%,培训后上升至95.4%;掌握氨茶碱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培训前50.8%,培训后上升至95.4%;综合量化考核合格率培训前44.6%,培训后上升至100%。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培训措施,可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低年资护士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低年资护士,在从事专业的时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专业的成长和发展,可迅速提高临床工作能力[3]。试用期护士作为低年资护士群体,课程内容的设置在加强“三基”的基础上,不仅要注重融入护理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也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4]。笔者所在医院针对试用期护士对急救、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缺乏现状,采取强化培训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提高试用期新护士对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减少了因药理知识掌握不牢而造成的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管理者应制定并实施相关培训计划,实行奖惩措施,以提高护士的急救知识水平,进而提高护理质量[5]。针对新招聘的试用期护士这一群体,通过强化急救药品、特殊管理药品药理知识培训及考试,能极大的促进新护士对急救药品、氯化钾、甘露醇、化疗药物等特殊管理药品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许晓萍.影响护士掌握急救药品知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5.

[2]曹静,杨建中,徐新新.急救药品储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0,25(7):19-21.

[3]高爱煜,高祖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1):91-94.

[4]刘云,葛世伟,诸葛海鸿,等.构建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管理体系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3,28(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