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课程资源的建设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慕课;财务会计;课程资源;联通主义

财务会计是一门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紧随社会经济前行的步伐而不断更新和丰富,不论是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社会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它都倍受重视。但是由于时空的局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全面细致地传授该门课程的所有内容。近年来,“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的兴起为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有助于本课程向人类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趋势迈进。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国内已有的如超星、智慧树、学堂在线、果壳网等“慕课”平台,整合本校及其他高校的优秀课程资源,再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适应“慕课”环境下的财务会计课程资源建设,并尝试付诸教学实践,可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同时,也会为学校其他课程的资源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一、“慕课”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

“慕课”是当前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其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且能够完全开放并免费使用。借鉴国外Udacity、Coursera、Edx、Udemy、Futurelearn、CanvasNetwork、Open2Study七个典型的慕课项目和国内学堂在线、超星、果壳网、智慧树、C20慕课联盟等“慕课”平台,[1]“慕课”背景下财务会计的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

财务会计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适用于在校学生、会计从业者以及非会计从业人员。在高等教学趋于普遍的现代社会中,“慕课”这一工具可以使财务会计的相关课程资源实现大范围的共享,可以降低师资力量有限对于课程的影响,优秀的教师和课程资源可以被更多人所获取,从而使学习者具备更高的学习热情。

(二)学习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体现的是学习刺激和反应的连接特性。在该理论的影响之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被动学习、“填鸭”学习的方式存在,学习效率和效果均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在逐步地改变人们的教育理念,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应用而生。

(三)“慕课”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性增强

财务会计的“慕课”课程资源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教师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也会有较大的转变,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慕课”课程更具有互动性。

二、“慕课”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门户建设

课程门户主要体现的是财务会计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学团队信息和课程相关信息。教学团队信息主要包含各位授课教师的基本信息、主要研究领域、科研信息以及所获取的奖项等;课程相关信息主要包含课程的基本知识、章节设置、教学资源、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等信息。[2]通过这些信息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课程的基础架构,还可以充分地了解授课教师,对所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教学基本资源建设

课程教学基本资源的建设是“慕课”的主要内容,它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案,学生可以根据各个学习方案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在“慕课”背景下,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教学团队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便利条件来进行财务会计课程基础资源的制作、收集与整理工作,该项工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

(三)教学拓展资源建设

财务会计课程的拓展资源通常包括各种典型的案例分析、专家讲座、专业知识链接、模拟实验、校企联合项目等,该类资源主要侧重于对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的指导。如果能够利用“慕课”这一工具,把上述拓展资源加以有效地整合,则会大大方便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并为课堂学习提供非常完备的学习资料。教学拓展资源能够反映课程教学的科学性,能够体现课程的主要特点,因此可以将其大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

(四)资料库资源建设

财务会计课程的资料库资源主要包含了教材资源、最新会计规范、各类试题库和试题分析、参考文献、经典阅读书目等。教学团队在建设资料库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各种资源的时效性的审核,比如相关财务会计教材是否能够结合当前最新的财务会计准则进行及时修订。同时还要注重表述方式和可理解性。资料库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动态目录体系,以方便学生进行检索。

三、“慕课”背景下财务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未来规划

(一)打造具备全面能力的教学团队

课程资源的建设离不开教学团队的努力,“慕课”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来实现的,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会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对现有的财务会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足够的实践经验,全面改进课程教学设计,探索和总结先进的教学方法,还要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3]教师应当抓住“慕课”所提供的这一契机,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理论知识水平以及各项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水平,并有计划地推进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建设。

(二)微视频资源建设的长期性

财务会计的知识点丰富,时效性强,学习内容多,关联范围广,有些复杂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一些会计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初学者来说,很难深刻理解这些比较复杂的知识。在“慕课”背景下,微视频是一种需要长期不断地建设的教学资源。借助于微视频,学生可以重复多次地观看和学习,深刻地理解教学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课程资源更新的及时性

会计是社会经济的产物,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也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使得财务会计课程不会一成不变。那么,在“慕课”背景下,在财务会计的课程资源建设中就要及时补充和完善新的教学内容,及时摒弃不合时宜的旧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及时修订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不断更新拓展资源和资料库资源。同时逐渐形成一个高效运行的教学管理体系。

四、结语

在“慕课”背景下,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逐渐丰富,学习效果也逐渐提高,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应“慕课”环境的财务会计课程资源建设方案,以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2]王晓亮,吴秋生.慕课背景下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资源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2):35-37.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经过多年的努力,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远程教育即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产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同时还具体指出“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要实现这些目标都离不开远程教育的发展与支撑。对于远程教育来说,网络课程是实施远程教育的核心部分,而课程资源建设又是网络课程的核心内容。只有加强对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规范,才能提高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才能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性地完成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要求。

1网络课程的特点

1.1资源的多样性

网络学习环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包含有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例如文字、图片、图表、声音、电影、动画等。如果课程建设比较合理,则能够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能力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进度,使得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1.2沟通的交互性

通过网络环境,能够强调“协作学习”的作用。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思维和理解可以实现共享与沟通,在相互协作中实现课程的教学实施。

1.3教学的动态性

传统的教学具有固定的内容、目标和程序,其教学环节是提前预设的。而网络教学设计则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随时做出调整,从而使得教学实施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2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路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学习者不仅仅满足于学历的补充,更多的是希望自我能力的提升。远程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的课程内容将面临如何与在职成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相关联、如何解决学习者个体的差异所带来的对课程实施多样化的需求、如何设计面向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材料之间一体化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课程要有吸引力。

2.1加强课程的总体规划

网络课程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不是将传统课堂搬到网上,而是由优秀教师和专业团队为在线学习重新设计的、富媒体化的、将课程内容知识单元化的线上课堂。在构建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在职远程学习的实际情况,拓展专业外课程比例,教学设计环节关注行业特点与需求调研,主讲教师团队建设趋于多元化,教学实施环节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与工作情境相结合。

2.2提高学习者评价的日常化

1)网络课程体现了个体化的自主学习,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等。因此,对于学习者学习方面的监控,可以采取对学习者学习该课程的每一单元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能够逐级细化到学习者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并告知学习者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加强学习。2)增加论坛的交互性,论坛中可以设立不同的主题讨论,由学习者分小组主持论坛,并加入评价机制,学习者在论坛中的交互内容也可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形式。3)远程教育主要面对从业人员的在职学习,这就需要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为了提高远程教育的水平,保障远程教育的质量,可以依托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开发利用学习进度跟踪工具,个人学习进度管理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进度分析、学习过程提醒服务。帮助学习者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改进和监控学习者的个人学习状态,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运用学习平台的监控功能,及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并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3增强课程的后续跟踪监督

1)课程完成制作后,需要考察课程的结构、内容、形式是否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跟踪了解课程是否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要,课程的内容是否需要更新以适应教学目标的不断变化,课程的形式是否需要调整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以及课程是否能够吸引学习者并且实现其教育目的。2)建立教学指导小组和教学督导小组。通过小组来定期检查学习支持中教师资源的上网情况、网上答疑情况、学习者参与的程度、学习者作业的提交情况,定期了解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与意见,以便为课程的后续改进工作提供参考,并将教学指导或教学督导小组的检查结果纳入对主讲教师的考核中。3)通过技术平台的数据记录,监控整个课程教学支持的过程,对教师的网上答疑、作业的批改以及资源的补充与利用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实现对主讲教师予以自动化的提醒和督促的功能。此外,将课程的导学、助学以及对学习者的监控与平台系统的建立结合起来,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改善课程对学习者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4保持资源建设的长期维护

课程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应该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因此,课程的资源建设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过程,其中涉及课程资源的初次建设、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课程资源的监测与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修改与再开发等环节。

3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以现代英语语法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3.1课程背景分析

1)英语语法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为打下扎实的语法基础知识,学好后续的专业课程所必需的。2)考虑到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为成人,因此在课程的构建上重视远程分级导学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活动围绕着“导学、自学、促学、督学、助学”五个环节展开。每个环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不同,但互有联系,相互补充。

3.2资源现状分析

1)远程教育面对的学习主体比较复杂,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学习目的等差异较大,学习者学习地点也相对分散,他们具有更多的个性化需求,更需要专业人员通过数据挖掘、追踪学习等手段提供专业的指导(导学),从而更好的促学和助学。2)课程的核心教材和教辅教材均为课题负责人亲自撰写和主讲,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课程提供全面的教学、辅导、技术支持、小组讨论、课程管理、作业和批改等。

3.3需求分析

1)本课程旨在通过网络平台、通讯手段、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创建新生代英语语法课程,让更多的人享用优质教育资源,并在低成本的技术支持服务下,提供个性化教育,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2)本课程以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为总体设计原则,教学设计着重创设的是学与教的有机统一,这一系统包括了确定教学目标,建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过程,监测学习状态,评价学习质量的总体构思及实施过程。

3.4资源设计

本课程分八个模块进行阶段性的教学(见图2)。对于不同阶段和不同的环节作详略得当的具体讲授,整体与章节以及个性化分级导学环环相扣,有利于目标的积极实现,使学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5课程评价

本课程采用了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包括网上课堂、会议系统交流。有效的满足了网络学习者的群体需求,个性化的网络环境有效地安排了学习进度。这一切进一步加深了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另外,促学和督学以及反馈评价,能有效跟踪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实行教学改革。

3.6设计修正

课程的学习对象是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的生源,学习者的层次、基础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同时也随着知识的更新及行业的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将发生变化。因此,需要不断地修正课程内容上的缺陷与错误,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及教学媒体,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及教学工具,及时地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引导学习者进入正在探索的学习领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及创新精神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持续维护更新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4结束语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同一教学空间、同一讲课节奏、同一教学内容和同一教学时间实施课堂教学。网络课程的建设需要创新性思维,要跳出原来固有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打开网络思维的想象空间,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乐丽琴.关于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电脑,2012(8):147-148.

[2]姜永生.基于主动学习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策略与过程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4):131-114.

[3]陈庚,丁新,袁松鹤,等.网络课程要素分析及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6):73-79.

[4]刘红侠,王吉成.浅谈高等学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08-110.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3篇

一、为什么要建设资源室

幼儿园的资源室建设得如何,直接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影响课程建设与发展,也影响幼儿的经验获得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课程建设依赖于课程资源

课程需要丰富、适宜的资源作为支撑。我园的田野课程同样依赖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关注幼儿经验,而经验蕴含于资源之中。田野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经验。其中直接经验是幼儿最重要的经验,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经验隐含在资源中,每一种资源都隐含着不同的经验,不同的资源也有可能隐含着相同的经验,因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思考某一或某些课程资源蕴含哪些经验,可提供哪些资源以引发幼儿活动,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教师能意识到并理清资源、活动与经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幼儿获得的经验的丰富性。

2.关注幼儿在行动中学习,而行动依赖于资源。行动是获得经验的源泉,幼儿只有通过行动才能真正获得经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行动中学习的,这样的学习离不开丰富而适宜的材料和情境,精心设计的材料、情境给幼儿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可能。让幼儿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可做,让他们做有意义的事,是我们在实施田野课程时努力追求的一种状态。

3.关注幼儿的主动活动,而幼儿选择并获取各种有趣的资源是主动活动开展的保障。田野课程尊重幼儿的天性,将幼儿的自主探究视为灵魂,将幼儿的兴趣和问题作为重要导向,追求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体。教师所做的就是把时空留给幼儿,并积极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让他们主动去做。主动活动中的幼儿是自主的、专注的、有创造性的并且愉悦的。幼儿主动活动所需的条件有:能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能容易地获取各种安全、有趣的材料,能自由地把玩、操作、探索材料,能得到教师的有效支持。

4.关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而丰富多样、适宜的课程资源是活动的基本条件。系统活动、项目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亲子活动是田野课程的六条实施途径,这些途径为教师实施田野课程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也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通道,使幼儿在自主的、多样化的活动中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满足幼儿多样化活动的需要,我们必须提供丰富多样、适宜的课程资源。其实,幼儿从小就有一种材料寻觅趋向,材料本身就是他们探究的对象,他们会不停地寻觅周围的材料,并把玩、探究和使用,引发系列活动,获得相应经验。

(二)资源室是课程资源的管理中心

课程资源室如同图书馆、科学发现室、美工室一样也是一个场所,所不同的是,它不是直接实施课程的场所,而是存放大量不同类别课程资源的场所,是收集、整理、创造性地加工资源的场所,是传递资源观念和信息的场所,其主要功能就是为课程实施提供资源上的支持。

1.资源室提高了资源收集的效益。大量的资源收集、整理和开发仅靠教师和幼儿在班级进行是不够的,资源室的建设要在全园甚至更大范围内规划资源,提高资源收集的效益,为班级实施课程提供保障。我园的资源室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丰富多样、新奇有趣的物质资源,还建立了“家长资源信息网”、专家与教师的“人力资源档案”,绘制了“田野课程资源地图”,形成了“主题活动资源包”“区域活动资源包”和“领域活动资源包”等。

2.资源室提升了资源利用的效益。首先,资源室中的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充足,且都是依据课程实践需要分区、分类摆放的,形成了自然物材料区、成品玩具区、工具区、图书区、音像区、服装道具区和资源包区等,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取用,丰富而有序的课程资源满足了多样化课程实践的需要。其次,全园教师、幼儿和家长都是资源室的建设者,课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资源包及丰富的幼儿作品等本身就是重要的资源,随着活动的开展,这部分资源在源源不断地充实着资源室,从而达到全园共享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教师寻找、加工资源的时间。再次,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资源室的资源也处于不断变化和丰富的过程中,拓展了教师开展活动的视野。最后,资源室的专职教师会有目的地对一些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与改造,以便教师直接用于课程实践;也会采用“资源使用说明与建议”等方式,向教师说明资源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以方便教师使用,增强教师节约、高效地使用资源的意识。

3.资源室带动了班级和家庭资源系统的建立。资源室除了做好各类资源的开发、管理、协调工作外,还通过公共环境的创设、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引领全园幼儿与家长参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形成园级资源室、班级资源库、家庭资源箱的三级资源系统,以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效益。资源室与资源库、资源箱在功能和内容上各有所侧重。

二、怎么建设资源室

(一)人人都是资源室的建设者

在田野课程中,资源室的专职教师是资源室建设的统筹者与管理者,他明确幼儿园的课程规划,能根据需要及时开发、补充、改造资源和协调管理。他还要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和组织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带班教师也是资源室的建设者。带班教师更加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及家长的特点,也更能意识到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家长相关帮助和指导的重要性。带班教师会定期进入资源室,根据课程实施情况整理档案袋和资源包,并依据需要采用收集、购置、制作等方式不断丰富资源。各班在课程实施中会形成许多有益的经验,活动中所形成的方案、图片、作品、影像资料等也是课程资源。我园教师每学期都会将经典的领域、主题、区域等活动资料整理成资源包,以电子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按年级及活动分类存放到资源室,以便其他教师查阅。

幼儿与家长均是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幼儿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规划者、提供者和使用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活动意愿和期待,也有着收集、使用资源的兴趣和能力,规划、收集、使用、呈现资源的整个过程本身就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家长在我园资源室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巨大的。我园通过开办讲座、展示作品、创设环境和让家长参与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家长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也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课程以及幼儿活动的情况,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来。

除带班教师外,幼儿园其他人员以及一些社区专业人员也是资源室的重要建设者,大家会根据需要随时提供人力与物质上的支持。例如,我园有一支由园内外人员组成的资源教师队伍,他们中有保健医生、炊事人员、风筝艺人、各领域专家等;我园还有一支种植研究团队,是由分管后勤的负责人、各年级组部分教师和精通植物种养的人员组成,他们是重要的人力资源。

(二)资源室建设应始终处于动态中

资源室的建设不是一个阶段性工程,而是一个长期建设、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资源室的各类资源应根据各类活动的需要、教师实践的需要与幼儿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资源室建设应始终根据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依赖于资源,幼儿因发展水平、兴趣与学习方式的不同对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幼儿也会因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经验发展状况对资源有不同的需求。因而,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和发展需要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应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宜的资源,开展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获得经验。

资源室建设应始终满足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需要。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不同取向的课程对资源的需求不同,不同内容的课程活动对资源的需求不同,不同阶段的课程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不同,资源室建设应根据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变化。

资源室建设应始终伴随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进程。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师对课程理念理解的不断深入和对课程实践的不断推进,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也在得到不断发展。换句话说,资源室建设是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资源室建设折射出教师的立场和观念。

三、资源室的资源利用与拓展

(一)资源室的资源只有进入班级和具体活动中为教师所用,才能发挥其价值

课程资源存在的价值在于利用,即将其转化为课程的要素,并为课程的实施提供现实的条件保障。资源室的资源利用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资源室的管理。制定制度、建立规则是规范管理的保障。我园制定了“资源室资源借用和归还制度”“资源室资源共建制度”“班级资源成本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有效地保障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园资源室中还有许多温馨、细致、明确的标识、图示、使用说明和建议等,这能帮助教师分类摆放、快速查找和正确使用。

2.重视信息的畅通。为让教师对资源室的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让教师成为资源室的建设者,参与资源的建设;二是保证资源室的开放程度,教师能进入资源室的每个角落了解资源信息;三是专职资源教师通过“短信平台”“资源海报”“理论摘要”“资源清单”“信息通报”等方式主动向教师通报课程资源储存与更新情况和最新教育发展动态,减少教师准备课程资源的时间,拓展教师的视野。

3.重视资源的再利用。大部分资源都是可以反复利用的,我们努力挖掘现有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使用方法,实现一物多用,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我们还整合全园的课程资源,提高课程资源的共享程度。另外,精心保管一些与季节、节日及大活动有关的环境创设和操作方面的资源,以便来年在微调的基础上再次使用。这样就能减少教师收集、制作资源的时间,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关注幼儿与资源的互动,关注幼儿的经验获得和发展。

4.重视信息资源的利用。我们重视物质资源的利用,对信息资源的价值也不忽视。教师能从信息资源中了解最新的教育资讯,能观摩本园和外园的各类经典活动,能观察自己与幼儿的活动,等等,这样有助于教师更便捷、多通道地学习与反思,从而促进专业成长。

(二)资源不仅存在于资源室,有了积累资源的意识和发现的眼光,处处皆有资源

一切有利于课程建设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每一位人员、每一个事件都是课程资源。除了建立资源室,幼儿园要有开放的心态,尽可能拓展对资源的研究,发挥其对课程实施的价值。

幼儿园的每一处环境都有课程规划的理念蕴含在其中。幼儿园要充分挖掘环境的资源价值,在每个角落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同时根据需要不断更新,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受到熏陶和获得发展。如在幼儿园一楼大厅、楼层走廊、户外长廊上展示班级主题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及活动过程记录、活动照片、季节果实和节日文化等,这些内容和形式是随着课程的开展、季节的变化、幼儿的兴趣不断变化的。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 资源建设 措施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是推进现代教学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工作,以课程信息化带动课程教学现代化,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多样化的资源和不同的呈现方式,加强立体化教材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脱离教学

现在精品课程网站虽然不少,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申报部级、省级、市级精品课程而应急建设的,没有充分考虑网站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很多网站的制作者和课程的授课者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实现网络资源建设技术和内容的统一,以致师生很难有效利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平台进行教学,一些精品课程成了学校的品牌装饰,与教学过程“脱节”。

(二)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不足

从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来看,现有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内容还仅限于课程的教案PPT、教学标准、实习实训指导、教学录像、习题试题等,基本是按照传统教学的方法将资源堆积在网上,内容较粗浅且浮于表面。其中教学方法较多,但学习方法鲜有;有教师教学计划,但缺少学生学习计划;教学指导书齐全,但学习指导书空缺,涉及信息交互的内容不足,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三)精品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不理想

有调查显示,73.7%的职业学校教师经常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但是只有30.5%的学生使用过网站和光盘等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可见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人数偏少。而且学生在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时使用最多的设备是手机,因此,在开发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时应针对师生的不同习惯,开发网页版和手机版等多种版本的教学资源。

(四)信息更新不及时,维护少

目前我国精品课程大多为立项而建,建设周期短,一次建设即告完毕,许多课程长期缺乏维护,资源内容陈旧,难以成为优质资源。因此,对已经建成的精品课程要定期检查、评估和反馈后续建设情况。只有持续改进课程资源,才能保证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和时效性,才能减少“重申报轻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从而切实提高精品课程的质量。

二、“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品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旨在培养中高职机电、数控类学生构建三维实体造型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的应用能力。在新环境下,如何科学设置、合理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是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在“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宜兴八家企业进行专业市场调研,对数控加工行业中UG软件的使用情况、产品要求等进行调研,选取基本能反映学生就业后在工作中涉及的软件使用环境及遇到的问题。依据“数控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典型工作所需职业能力设置课程标准,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业能力。

其次,以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将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形成项目式训练,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真正使职业能力的培养融于平时的教学训练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用UG软件进行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建模、零件的装配、工程图的绘制以及一般模具零件的自动编程等。

三、“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品课程资源教学实施

(一)项目化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教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解并设计成若干个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指导教学,围绕“能力本位、任务驱动、学生主体”十二字课改方针,深化改革传统课堂,通过典型案例,把相关的基础理论、设计思路和加工方法等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形象、直观地掌握零件设计和加工的基本方法。把企业产品引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典型产品项目实践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学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深刻印象、牢固记忆,对相同类型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加工能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案例演示过程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将整个过程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上,让学生课后观看,特别是一些步骤比较复杂的案例,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或分段观看模仿。

(二)立体化教学资源补充传统课堂

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除使用国家、省规划教材以外,还依据整体化项目设计开发丰富的教学案例、操作视频、采集优秀教程、课件以及习题试题库,全方位、多渠道地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学习延伸到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开辟新的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形式,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资源上网便于学生自学。利用网络教学,可达到课堂面授与网上教学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网络课程不仅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还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方便,学生可以把自己做好的案例、作品上传到网站分享,通过与其他同学相互比较、讨论,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这种交流形式突破课堂时间和校园空间的限制,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考核机制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将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发展作为学生评价的宗旨,消除现有学生评价制度的弊端,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根据“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采用平时出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现场操作、作品制作、改进案例、成果演示、作品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将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评价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师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个性情感、价值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全面多元化的评价,多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后的思考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网络课程;教学网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40-03

1概述

在计算机网络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共同作用下,网络课程成了当今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更是远程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网络课程建设一直受到教育管理机构和各高校的重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网络课程建设正处于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网络课程精品化阶段。自2000年以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针对高校每年举行一次“多媒体课件大赛”,广西教育厅也启动了类似的“教学软件应用大赛”,国家教育部、区教育厅和各高等院校也都在组织相应的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立项工作。

随着网络课程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课程建设面临着如同“软件危机”一样的危机,即网络课程建设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网络教学需求,或网络课程因无法维护而不能满足知识快速更新的网络教学需求。导致这些危机的直接原因与网络课程的生产方式有关,解决这一危机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集成化建设方法。

文献[1]关于网络课程内容架构分析中,教学资源作为网络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现行许多网络课程也都设置了这一模块。然而,一方面这些资源只是狭义的资源,即通常所指的图片、flash和视频等;另一方面,这些教学资源在这些网络课程中几乎是封闭的、独立的,仅供课堂教学或下载使用,无法用于直接构建新的网络课程,可复用能力低。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大爆炸是加速网络课程危机的一大原因。近年来,学科纵向深度和横向交叉发展使得学科知识获得指数性的增长速度,知识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以“服务社会生产”为宗旨的高校教学必然因知识的更新而不断更替课程教学内容,而对于无法维护或更新周期缓慢的网络课程,无疑是一种挑战。

文献[2]重新界定了资源的边界及教学资源的信息要素,提出了教学资源库的技术架构。架构中以教学资源库为核心,辅以访问资源的各类接口。基于教学资源库和这些接口,笔者提出一种通过网络课程的集成化建设方法,以有效地加快网络课程建设的步伐,解决网络课程建设面临的危机。

2网络课程的构成与教学资源库接口

教学资源是网络课程的核心要素,基于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法旨在通过教学资源库访问接口直接引用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以集成方式构建网络课程,在此,有必要介绍网络课程的结构组成与教学资源库的访问接口。

2.1网络课程架构

文献[1]详细地介绍了网络课程的内容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广西精品课程和广西百色学院网络课程框架的具体要求,将网络课程内容架构界定为:1)课程说明:申报表、政策支持、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特色、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2)在线教学:导学-内容概要、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学前准备-前侧、情境引入理论教学-教学文本、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践教学-虚拟实验、实验动画、实验视频、案例分析、学习辅导、学结;交互学习-课程论坛、E-MAIL、实时答疑(聊天室活QQ讨论组)、在线留言;学习评价-联系、作业、模拟测试;3)服务支持:管理服务-课程公告、管理文件;技术支持-使用帮助、技术咨询、工具下载、界面设置;资源支持-内容搜索、词汇库、资源中心、教学图书馆;学习工具-笔记本、日记、书签、计算计、绘图工具;情感支持-课程同学、学习小组、教师博客;4)学院管理:基本信息管理;学习日志-访问记录、学习记录、学习状态及进度。

2.2教学资源库接口

文献[2]首先扩展了教学资源的内涵,把习题、试卷、文献资料、BBS问答、教学课件和教学案例等纳入了教学资源的范畴,使教 学资源库几乎能提供网络课程需要的全部资源。其次,提供了教学资源与外部交互的访问接口,通过交互接口不仅可以方便地管理和使用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还可以直接与外部系统进行交互,比如为网络课程提供在线资源。教学资源库结构及接口如图2所示。

图1教学资源库结构

教学资源库主要提供了以下的访问接口:

1)教学资源管理接口

本接口主要针对图片、flas、音频、视频、文献资料和教学课件等传统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添加、更新、删除与查询等管理和维护功能,可直接为web系统提供资源的URL地址。

2)题库接访问口

测试是检测学生或学生自我学习检测的重要手段。支持题库实现在线测试已经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在要求。通过本接口,可以实现试题添加、修改、删除、抽题、组卷、改卷、成绩管理和试卷管理等功能,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的出卷工作,也可以直接为网络课程提供在线测试功能。

3)BBS访问接口

互动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特征,网络课程通常以BBS方式出现,而经典的BBS回帖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BBS接口,可以方便地为网络课程提供BBS论坛功能,实现互动教学。

4)二次开发组件接口

二次开发组件是一个分布式软件包,它为屏蔽平台的差异而提出,可以运行在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器上,也可以运行于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器信任域上的其他服务器,是外部系统使用教学资源库的转换接口,用户也可以下载并进行二次开发。

3网络课程建设与维护

网络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和网站设计。课程设计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界定,即课程应包含哪些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即教学内容组织、表示形式以及教学情境设计,在网络课程中主要表现为教学媒体的设计;网站设计即网络课程教学网站的结构与页面设计,主要是教学功能模块的设置、页面布局等方面的设计。

基于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是直接访问教学资源库,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集成方式构建和维护网络课程。

3.1网络课程建设

任何产品的集成化生产都一样,首先要规划产品的结构并制定部件接口的标准,再创建或获取用于集成的构件,最后通过集成形成产品,网络课程的集成建设也不例外。

1)确定网络课程的内容架构和网站结构

按图1将网络课程进行功能模块划分,根据课程网站设计的标准或要求,采用两级导航方式设计网站首页,并确定各模块的链接接口。

首先根据功能模块划分,确定网站结构和文件的组织方式,明确各功能模块的文件名及存储位置。

其次,设计网站的首页,确定导航栏上的功能模块入口及链接地址。

文献[1]给出了网络课程首页的内容和结构的参考模型,国家精品课程和广西精品课程的首页主要包含申报表、政策支持、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特点、资质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在线教学等入口节点;在线教学又由导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互动教学、教学评价等部分组成。服务支持作为学习的辅助模块,通常与在线教学并行使用,所以直接在“在线学习”页面上提供相应的访问接口;学员管理模块反应学员的学习进度和状态,也可以在“在线学习”页面的某个区域直接显示。

结构相对稳定的页面则可以直接使用模板方式生成。

2)访问并集成教学资源库的资源

通过教学资源库接口访问教学资源库中的图片、flash、教学视频等资源,并获取资源的URL地址,集成构建理论教学模块;通过教学资源库接口访问虚拟实验模型、实验视频、实验动画和实验案例等资源集成构建实践教学模块;通过BBS接口,集成建构互动学习模块;通过题库访问接口,集成构建在线测试模块。

对于资源库中尚未存在的教学资源,则先创建资源并将资源添加到教学资源库中,然后再引用集成。

3)实现静态页面模块

申报表、政策支持、课程介绍、教学大纲、课程特色点、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使用帮助、工具下载等部分,其内容相对独立、固定,且占用页面版面少,直接以静态web方式创建,并以既定的文件名存放在指定的位置下。

4)实现其他动态模块

系统公告、在线留言、学习笔记、日历、学习小组、学习记录等模块,内容变更性比较大,也无法从资源库中集成,因此,只能独立创建或配置动态服务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其他系统中集成。3.2网络课程维护

由于有了相对稳定的站点架构和相对独立的构件,网络课程教学网站可以采用局部部件更新方式,简单、快捷。

当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等静态部分内容需要更替时,直接制作新的页面,以相同的名字命名,放入既定的位置替换原来的文件,局部模块内容即可更新。

当引自资源库中的资源内容需要更替时,重新制作资源,并通过教学资源库管理接口覆盖更新原有的教学资源,或更改web页面上的资源URL引用,即可实现教学内容更新。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集成建设方法。它利用教学资源库中既有的教学资源来构建网络课程,加快网络课程的建设步伐,增强网络课程的可维护性。在网络课程日益普及的今天,该方法无疑是缓解网络课程需求与生产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

本方法是基于广西百色学院2009年12月立项的院级科研项目中所构建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对于其他院校,如果教学资源库结构和其他网络课程建设环境不同,则该方法仅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袁松鹤.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框架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9(6).

[2]黄艾卿,罗明山.基于web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结构设计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0(6).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网络课程资源 《化工制图与测绘》

目前,基于web2.0、云计算等技术的“世界大学城”空间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空间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在给学习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制造了一定程度的混乱,有些课程结构不够优化;课程资源不平衡,可做、可训、可测、可思、可辨等职业教育特征凸显不够;资源静态的多、动态的少,可交互不够,无法组织,不适合活学活用[1];课程资源的主要使用者是教师,可学性不强;资源的再利用和可二次开发不够,应用推广不够;课程资源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有效合理的组织,没有与专业培养目标有效结合,缺乏系统性、完备性和可接受性,难以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制约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在云计算环境下,高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如何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关联?课程资源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地开发和组织?我们以《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资源建设为例,对高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进行研究。

一、课程资源建设调研

针对课程资源建设进行企业调研,明确课程定位及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是高职高专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化工设备及化工工艺流程,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工学结合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岗位工作过程中识读和绘制化工工程图的能力。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探讨,我院化工技术类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群定位为从事化学品生产等领域的生产操作及维修岗位。化工生产岗位职责中任何一项典型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化工工程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本课程在化工技术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处于主干地位,是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

二、课程资源总体设计

课程资源建设总体设计主要从课程教学系统的整体上对课程资源进行设计,包括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设计等诸多方面。分别从老师、学生及社会学习者角度对课程资源的使用要求进行研讨,组织专业课教师探讨课程资源体系开发框架设计,涉及内容包括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调研与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课程的转化和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从宏观上把握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情况。

1.设计理念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依托周边化工企业实训基地及学院生产实训车间,选择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化工总控工、有机合成工、化工检修钳工等工种的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吸收知识、练好技能,培养读图能力与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能力。

2.设计思路

以学生经过训练后获得的能力为目标,以“能力点”和“知识点”构建《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资源体系,将课程划分为两个校内工作项目和一个下厂现场测绘项目,以完成齿轮油泵、氧化锌生产实训车间两个典型工作项目的全套图纸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将两个项目工作过程设置为十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又划分成若干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基本知识点贯穿始终,使学生学会识图、绘图、测绘技术。

3.课程资源内容及建设要求

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资源及建设要求如表1所示。

表 课程资源的内容及建设要求

三、课程资源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要针对总体设计方案,对课程内容的组织、表现形式、导航方式进行具体设计,是课程内容与网络媒体具体集成的过程。

1.课程内容组织结构设计

图1 《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组织结构指网络教学信息的组织与表现方式,它定义了资源建设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发生联系的方式,反映了整个资源建设的框架结构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风格。《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结构如图1所示[2]。

2.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根据课程内容的总体结构,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及课程标准,明确本课程所需“知识、技能、态度”的基本要求(或标准),并以此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依据;开发出课程的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应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原则;满足教师“主导性”及师生交互原则;满足泛在学习原则。

3.课程资源的导航设计

本课程利用“《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结构”图作为总导航,有利于学习者了解整个课程资源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教学资源”导航可查看本课程的各项分类资源,如教学管理与评估文件资料库、课程资源库。

“工作项目”导航可查看本项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学习的相关知识,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目标等,使学习者对此项目有一个整体认识。

“学习情境”导航可查看本情境的重点难点、教学设计、评价考核、教材内容、知识点说明、技能点说明及本情境下的工作任务,使学习者对此情境有一个整体认识。

“工作任务”导航可查看本任务的教学设计方案及所有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任务工单、媒体素材、虚拟仿真、名词术语、习题、任务指导等教学资源,学习者可在此选择自己所需资源进行学习。

“教学实施”导航可查看各学习情境采用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职业资格”导航可查看相关国家职业标准链接,有利于学习者明确本专业的职业要求。

4.课程资源的优化和完善

应用上述标准对基于云空间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并在教学过程中付诸实施;运用制定的标准进行基本资源及拓展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采纳教师和学生的建议予以改进,再对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和完善。

四、结论

1.课程资源建设基于工作过程

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从企业调研入手,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体系,依据完成“工作项目”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在完整工作过程中通过完成相应工作任务获得与本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的相关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建构知识体系,同时获得处理信息、整体化思维、系统化思考和团队合作等关键能力。

2.基于情境化和精细化理念开发和设计课程资源

情境化:基于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学情分析,以视觉、操作、实用为导向,使学生在体验情境过程中亲身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职业能力。数字化资源呈现的形态有图片、虚拟模型、视频、动画、课件和仿真。

精细化:精华:主要指采纳的资源是典型的项目、案例及文化精华、技术精华。细分:依据培养目标,细化分解每一个知识点、素质点和技能点,形成原理库、视频库、案例库、习题库、训练库、方法库、标准库等。

3.注重数字化课程资源整体设计,资源层次清晰、相互映射

本课程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整体设计数字化资源,包括教学管理与评估文件资料库、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库中包含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资源整合中分别有与工作项目、工作情境、工作任务相对应的资源,资源层次清晰、相互映射。

参考文献:

[1]平培元.试论开放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策略.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4).

[2]曹咏梅.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设计与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

[3]徐佳,吴刚平.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与策略.高等教育研究,2007(9).

[4]唐永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6).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资源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平台是精品课建设的要求[1]。我校分析化学课程经过多年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已经建设成为省优秀课,为了达到更高的课程建设要求,我们建设和完善了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资源平台。

一 、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分析化学是关于测定物质组成、含量及结构的分析方法理论及应用的学科。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庞大,并且还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另外,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分析测试工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难以将分析化学的全部内容讲授。教师在教学学时内通过一次性的教学也难以达到所有学生对所教学内容充分消化和理解。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分析化学的教学要求,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效果,分析化学应进行立体的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讲授分析化学的理论和主要分析方法原理,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建立教学学习分析化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平台,该平台能够辅助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多层次学习需要。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平台的使用,不仅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消化理解,还能进一步深化分析化学的学习;由于网络可以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个性化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不受教学学时的限制,将分析化学的常识性知识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高效率地学习巩固和加强分析化学的知识,还能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学时限制而不能讲授的分析化学常识性知识。网络课程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3],可以起到导学、督学和助学的作用[4],通过对课程全貌的了解学生可以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通过习题解答自查课程学习效果,通过大量的课程常识知识信息的学习提高分析化学知识和能力。

二、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的原则

1、课程目标明确:网络课程资源平台是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搭建起来的学习知识平台,该平台要实现课堂教学达不到的多种功能。学生借助该平台可以复习课程内容,可以学习到课程的常识知识,可以自查学习效果,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可以进入国内著名大学的网站进行分析化学课程学习等等。

2、注重能力培养: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因此在网络课程资源内容的安排上要达到对理论课知识内容的辅助教学,如安排课程的习题解答,有助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扫除课后学习中的障碍;另外,安排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录像,使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和巩固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还有,分析化学理论常识和实验常识可以拓展和丰富学科知识,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3、注重表现形式多样化:在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本着能够使学生使用后能轻松达到学习效果的原则,在内容安排和网页制作方面考虑到要充分调动使用者的视觉和听觉神经,避免内容枯燥乏味,首页的界面清晰简洁明了,课程平台的内容实用性强,表现形式多样化,既有静态的教学资源内容又有动画等动态教学资源内容,并有共享性课程资源,如在我们的教学资源平台可以链接国内几所著名高校分析化学的课程网站,方便学生参考应用。

三、网页中主要模块

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资源首页可分为三个区域,上部有电子资源、动画资源栏目;左侧区域有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参考文献等栏目;中间区域有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栏目。网页的首页栏目清晰,视觉友好。

图1 课程网站主要模块

四.网络资源主要内容

模块“课程介绍”和“师资队伍”介绍课程的基本概况和目前参加课程建设的人员概况。

“教学大纲”是介绍课程各章节涉及的内容及教学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整体要求有所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地放矢,目的明确。

“教学方法”是对课程讲授方法及授课特点进行介绍;“参考文献”介绍课程学习中可以参考的书籍,所列参考文献均为学科权威的国内外教材及专著。

“电子课件”为课程教学同步课件,学生可以依据课件整理教学笔记,复习课程内容。“教学录像”为教师实际教学的教学录像,如果学生有所需要,可以在课后根据个性化需要,对课程进行复习。

“电子资源”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内容包括“实验常识”,“理论常识”,“习题库”和“试题库”。 “实验常识”和“理论常识”分别集合了分析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理论方面重要知识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表达,方便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很短时间学习到有关分析化学的应用知识。“习题库”的内容为教材课后所有习题及答案,利用“习题库”的资料,学生可以检查课程的学习效果。“试题库”中有数十套的模拟考试题,学生可以参阅,有助于明确课程教学重点。

“动画资源”包括“动画资料”和“网络资源”。“动画资料”内容为各种实验基础操作和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的动画或录像,该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实验测试能力。“网络资源”内容为一些国内知名大学分析化学课程的网站链接,学生可以参考其它院校的分析化学教学,开阔眼界。

五、结语

总之,在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立足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注意和保持课程的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实际能力为目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又实用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建设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号)[Z].2003-04-08.

[2]陈以海.高校精品课网站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52-54.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资源共享课程 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Courses Resources

Sharing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i, XU Yanghui

(Department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and Design,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Abstract Since 2012 Chongqing Real-estate Vocational College has upgraded the college and city fine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xcellent resources sharing courses. In contrast to the "building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AD" course which is the school specialized fundamental course, which I particip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ne course and boutique resources sharing course ,I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and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esource sharing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course construction

0 导言

为了达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建设目标,①我院自2012年起,将以往的市级、院级精品课程均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要求进行了“升级”建设。在对比以往参与本校专业基础课程建筑装饰工程CAD的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设计与课程建设方面产生了新的认识。

1 教学内容设计认识

1.1 定位教育者的角色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传承文明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学会分析预测本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将自己的理解正确地传递给学生。

伴随课程资源的上网及互联网的发展,教师传授并非学生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因而仅仅靠传统的固定场所、时间的面授方式有待于改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仅仅是师生关系、朋友关系,还应该是伙伴关系、战略合作关系。

当然,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与学生互换角色,不仅仅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还要考虑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1.2 课程建设过程中,注意课程内容设计、共享学习的内容,与现代传输设备、接受终端技术的无缝对接

在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还发现,伴随网络信息化技术及各类终端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导致知识的交流和学习的方式由传统的固定时间、场所面对面或单纯的被动接受方式,转变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交流的方式。因此,为了有更多的受众,必须加强如下方面建设。

首先,课程精品资源课的内容设计上,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以教材为导向,而是要通过教研活动和团队合作,分析、吃透教材及知识,根据本课程的知识构成规律及认识过程规律,重组教材,有效讲解。不仅要体现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还要求资源必须是丰富的。②

其次,共享学习内容。由于现阶段学习的非正式性,范在性,社会性,情景性,适应性,因此学习内容要求广泛共享,并且共享要求有较强的可识别性。

另外,伴随科技及设备的发展,课程资源的传输及应用要求与现今及以后较长时间内的传输方式及接受方式要求无缝对接,并且传输及应用要保证质量,以免因繁琐的中间或技术环节而导致传播不流畅,使适应性下降。

1.3 考虑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教学模式上,不能简单依靠传统传授模式。我们应该在吸取传统教学模式“营养”的同时,还要考虑网络学习模式、混合模式及协作学习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应该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但是为适应学习要求,就必须在课程建设上,考虑网络学习模式,混合及协作学习模式。

2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认识

2.1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重视实用性

在以往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老资格”的挂名主持人,结果很少见到视频传授。在精品资源课程建设过程中,严格要求课程的主持人必须要有30%以上的课程视频,避免挂名现象。课程负责人的职称要求有所降低,鼓励有能力、实干的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教学资源、课程文案常态化,少了死板、突击甚至“牛头不对马嘴”的材料等。

2.2 更加准确地定位课程

在笔者参与的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当时有些困惑。其中,课程内容定位时,非常尴尬。课程定位如果太过注重“理论化”,并不适用于本校学生;如果太注重实践,好像容易与理论脱节。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实践的深度到何种层面,是否符合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等等问题。

在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要求“回归”课堂,教师讲课要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调整教学形式;根据本校特征,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资源共享课程建好后,更多的是为本校学生服务,兼顾服务于网络对象。

2.3 更重视特色的发挥

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更重视课程、学校、教师和学生、教学资源的建设,这样更能体现出课程的特色。针对同一门课,有不同的受众、教学团队就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反而有利于本学科的发展,更有利于各校资源“百花齐放”。

在建设过程中,还增加了教师能力、个性的展示,学生互动环节,教学成果和学生风采展示,这样课程更有利于互动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方式更为灵活。

3 结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我们不仅要设计与不同受众相适应的课程内容,还要考虑到建设与现代传输和接受终端相适应,避免“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注释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9篇

作为技工院校的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的满腔热情换来学生的满不在乎,德育课对学生而言就是枯燥无趣的代名词,这也许是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面临的共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在实际中不能完全达成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德育课程教学上最大的困难不是学生不知道,而是学生不相信、不行动,没有让德育课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实际行为,学生没有自觉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道德品质。如何把抽象的德育教学内容与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成为德育课程教学的一大课题。

2.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内在需求

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社会热点,希望对社会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和分析,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诉求,总是习惯技工院校德育课程共享型资源库建设的思考张群桂(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江苏南通,226010)摘 要:针对技工院校德育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建设共享型资源库的基本原则、建设内容及建设思路,为技工院校德育课程建设共享型德育资源库提供建议。关键词:技工院校,德育课程,课程改革,资源库用传统的教法来教现在的学生。学生希望多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提高认识,但是限于条件,大部分教师满足不了学生这方面的需求。

3.教学内容不能体现德育时效性

目前德育课教材内容多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案例也丰富,但是有些教材中的例子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还有一定距离,案例的时效性不强,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不能得到满足。传统的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弱,学习兴趣低,教学效率低下,要想改变这一困境,其对策之一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共享型德育资源库,让学生主动、积极探索,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自觉的道德行为,从而全面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程共享型资源库建设原则

1.突出资源的科学性

德育资源库中的资源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描述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符合实际的,既考虑到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又兼顾到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切忌资源无中生有、不切实际、粗制滥造。

2.突出资源的开放性

建设的资源库立足共享型,在使用方式上是开放的,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进行增减、重组,使用的对象不能仅限于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其他学校甚至社会团体也要开放、共享。

3.突出资源的一体化

资源库的资源必须全面覆盖所有德育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并按教材内容进行有序编排,不能有遗漏,让资源库最大限度地满足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需求。

4.突出资源的多样化

资源库的资源应以不同的媒体展示,既有静态的图片、文字、也有动态的动画、声音、视频;既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师的教案、课件,也有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学案、自学材料、评价单元、反馈单元等。

5.突出资源的互动性

资源库的建设要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特点,充分挖掘师生多方面潜能,使他们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主人,要借助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现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一对一、多对多、一对多、多对一的双向交流和多向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激励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三、技工院校德育课程共享型资源库建设内容

德育课程共享型资源库要成为一个为师生提供集“教学参考”“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教学评价”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两部分:

1.数字化资源库

(1)媒体素材资源库: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2)测试资源库:包括知识测试试题库、能力测试试题库(3)参考资料库:包括电子教材、期刊文献、教学参考资料等(4)案例资源库:包括根据德育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经典案例(5)课程资源库:包括课件、教案、教学设计等(6)工具资源库:教学中常用工具软件、网址资源信息、教学链接、课件制作工具、视频压缩工具等

2.网络教学平台

(1)教学互动平台:提供在线交流、答题解惑、作业布置提交等功能(2)教学评价平台:主要有课程评价、学生评价、建设反馈等栏目(3)资源检索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查询工具(4)实践平台:社会调查、完成活动、志愿服务等

四、技工院校德育课程共享型资源库建设思路

1.以课标教材为重点,突出课程模块综合

综合化是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新课标注重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建设资源库时要根据技工院校德育课的目标,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开放性和整体性,帮助学生获取对社会生活、职业活动的整体认识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在资源库建设中,要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树立模块化、综合化的思想,将模块、主题、课时等教学结构融入资源库中。

2.以社会功能为前提,加强建设应用资源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在资源库建设中要凸显出“认知明理,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突出社会公德、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安全环境意识,积极培养职业能力。技工院校德育新课程提倡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师生个体对课程资源的要求不尽相同,在资源库建设中要坚持服务于新课改,服务于师生的理念,要求建设的资源库要能满足不同知识、能力、情感独立个体的应用要求,创设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具有典型性、时代性、生活性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在学习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

3.以生活实际为基础,注重资源操作实践性

技工院校德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贴近生活的德育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德育过程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德育的目标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和提升。因此,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所展示资源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生活,为生活服务的,从而真正实现德育课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在资源库中既有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媒体素材,也有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模拟仿真、角色扮演等活动资源,并将这些鲜活的素材、资源整合到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试题、学习环境中,从而达到“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生活中验证知识,到生活中应用知识。”的目标。

4.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创新丰富整合资源

由于技工院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目前很多技工院校的德育资源库非常匮乏,建设德育资源主要是少数教师个人行为,真正共享型德育资源库还未“浮出水面”。因此,作为技工院校的一线教师,需要掌握建设资源库所必须的现代教育技术,如office办公软件使用、photoshop图片处理技术、音频视频录制编辑技术、动画制作技术以及网络工具使用技术。要利用这些信息技术为手段,搜集、整理、创作丰富的数字资源,并在使用工程中不断实时更新、添加、完善。目前,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互联网下载,通过网络工具下载一些时事新闻的视频或课件素材资源库;二是自主开发,依靠广大德育课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熟练的信息技术,自主创作教案、课件、软件、动画等资源;三是视频采集,利用摄像机或视频采集卡进行录制和捕捉一些媒体视频素材;四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如公开课、教学比赛等,收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论文等。但是不管是什么资源,在后期要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电子资源。

5.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建设发展性评价体系

技工院校德育新课标要求德育课追求评价的全面性,努力实现德育课程价值的本位转移,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在资源库建设中,不能偏向于结果性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资源库中要建设配套的学生综合素质多媒体考核评价平台,综合检测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道德行为三个层面的学习水平。要设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角色,让学生、教师、社会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的结果不能局限于百分制的分数,还要有“优良中差”“完全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等作为结果,体现出能力和素质的达标情况。

6.以开发共享为原则,规范数据标准管理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 低频电子线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47

Network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

LIU Limei, SHI Biao, ZHOU Xiancheng, ZHOU Kaiju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Course Website for quality cours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materi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interactive modules diversified construction and instructional video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other network resources. And analyzed some problems of network resources exi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s, proposed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effects of radiation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urses, network resources, low-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0 引言

2003年教育部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从当年4月起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截至2011年7月,教育部共公布了3835门精品课程,覆盖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2011年,国家教育部开始进行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

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在精品课程的整个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出发,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资源丰富、服务教学为建设目标,建设了“低频电子线路”省级精品课程的教学网站。本文试结合本课程网站的建设实践,对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1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内涵

图1 “低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的网站

精品课程资源主要依托网络平台优势,解决了各高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让各个高校尤其是一些基础比较弱的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到优校名校的资源。因此,精品课程除具有 “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大纲、考试大纲、授课课件和教案、例题和习题解答”等传统的教学资源外,还应配备一些网络教学资源,如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课程互动环节以及自我检测、视频教学等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交流。如图1所示为省级精品课程“低频电子线路”的网站。

2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2.1 一体化教材的建设

构成完整的一体化教材,才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一体化教材,从实际意义上而言,除了上课所选用的主教材以外,还应包括理论参考教材、实践和实验参考教材、学习指导书、教学教案、电子课件等等,其中电子课件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用幻灯片展现给学生,具有开放性好,扩展性强的特点。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的实际效果,注重电路图的布局、文字的颜色、大小以及动画的设计等诸多细节问题。一体化教材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编写方式呈现给学生,它们之间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2 多元互动模块的建设

多元互动的建设包括人与人(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人与文本、人与环境等多种教与学模块的建设。所开发设计的“低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互动模块包括课堂学习辅导系统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两大部分,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本课程的自主和研究性学习。

2.2.1 辅导系统的建设

针对每章节的教学内容设计的辅导系统,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每章节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难点释疑、例题分析、自我检测和知识扩展,该系统由学生在每章节的学习后在计算机上完成。其中学生在完成自我检测部分后,系统会自动给出学生的测试成绩和做题的时间,并提供出正确的答案,以供学生参考。如图2所示为该辅导系统中半导体二三极管的辅导内容。

图2 半导体二三极管的辅导系统的内容

2.2.2 师生交流互动平台

师生的交流互动平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网站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将作业题、讨论题以及相关的通知通过网站进行,同时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在线答疑和在线讨论等环节;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网站下载辅导系统和相应的教学资料,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交流,并且同过该平台也可以分享学习中的心得和体会。二是新媒体互动平台,老师可以采用新的媒体手段,如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该方式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2.3 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本课堂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制成视频放到了网上,以供学生和兴趣爱好者进行及时点播。从某种程度上教学视频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也使其他的学习者能够真正享受到名校和名师的优质资源。该部分资源已经成为了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3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网站后期维护被忽视

精品课程的数量每年在递增,但是精品课程很多网站上面的信息一直停留在建站初期,没有及时更新。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2011年7月份针对2003 ~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各本科学校网站运行状况监控统计如图3和表1所示:

图3 2003-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学校的运行状况饼图

表1 2003-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学校的运行状况表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实际正常运行的精品课程网站数量并不多,还有近30%的网站执行情况比较差,这种状况与我们最初建设网络资源的目的相悖。

3.2 各院校单独建设

目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都是由各院校单独建设,各个高校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现象并不多见。将各个院校的特色集于一体,从不同侧面给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资源,实现高校之间的共建和共享,能够促进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更专业、更全面、更实用,同时也能够避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重复建设,防止多而不精的现象。各院校间如何促进共建共享,还需考虑知识产权、任务分工和责任等问题。

4 展望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扩大课程的辐射影响,如何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推广精品课程仍需要进一步深思。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商学院教研教改课题“面向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研 究”、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中美‘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比较研究”、湖南省教育厅项目“ 依托学科竞赛的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Agent的智能电子商务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0C086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宋佳琪,郑燕林.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现状研究[J].软件导刊,2010(5):93-95.

[2] 刘庆伟,刁文广,舒云星.“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2):93-95.

[3] 方辉.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J].信息与电脑,2011.8:186-198.

[4] 魏孔鹏,余巍巍.数字媒体技术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72-76.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程资源 建设研究

目前,课程资源成为制约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一方面,数学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对数学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具有极大影响,另一方面,数学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职数学教学中,数学课程资源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性的,有助于数学课程的良好实施。

一、数学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指课程要素来源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直接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因此,对于数学课程资源而言,可以在很多方面获得教学资源,为数学课程增加色彩,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1]。

二、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的必要性

(一)课程深入改革的需要

中职教育是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增加的前提之下,中职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对数学课程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随着数学课程的全面实施,数学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缺乏课程资源的支持,对课程实际教学效果就会有所影响,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对课程的实施范围和实现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课程资源利用有待完善

在目前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理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制约着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面对新教材时会出现缺乏课程资源的现状,导致课堂教学质量直线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内存在许多问题,对课程资源重视不足,没有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进入课程。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足,导致运用课程资源教学时出现一定的误区,达不到课程资源应有的教学效果。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加以研究解决。

(三)课程资源研究人员较少

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课程教学效率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实际中职教学过程中,忽视课程资源,使一些数学教师无论是在职前培训还是在职学习中,对于课程资源的概念都接触得很少,就更谈不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面对缺乏课程资源研究员的现状,研究数学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十分必要。不仅可以使我国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理论得以发展,更可以给数学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促进数学课程开发与实施[2]。

三、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数学教材中的内容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根本无法起到学习知识的作用,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成为一门不受欢迎的学科,不利于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然而,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理论知识与课程资源充分结合,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使这些课程资源更加形象、具体地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体现探索数学奥妙的乐趣,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热情,积极探索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促进课程教学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有利于数学知识结构构建

课程资源的开发实际是将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充分结合,课程资源的利用就是发现被开发出来课程资源的价值,使其得到有效发挥。涌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打破传统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目前,数学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把学生置于多元化的课程资源教学中,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让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数学课程资源,使学生汲取更多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发展

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促进学生个性与兴趣培养。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灌输式教育已经无法使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对于职业学校数学教材内容而言,其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将数学课程资源充分融入课程教学,而不是局限于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地将生活实际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发现、反思、探索相关知识,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获得结论,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思考、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顺应学生成长的本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3]。

综上所述,课程资源建设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我国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资源的建设研究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是专家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及解决的问题,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建设能力,为数学课程改革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会平.高职数学课程规范探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2]张琳,马祥玉.浅谈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之探索[J].高教学刊,2016(12).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12篇

对社会所需的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结构做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等教学文件,完成本课程知识点的研讨与拆分。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以掌握工程地质条件为主线,以工程地质勘察为手段,以提高处理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岩土类型和工程性质、岩土试验、地质构造与地貌和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四大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再进一步划分学习单元和学习任务。通过知识点的拆分,我们把整门课程划分成了若干个小的知识点,为后期的教学微视频的录制做好准备。2.2知识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根据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然后整理、修改文字稿。再根据文字稿,收集各种资源,如图片、flash动画、视频、音频等,以文字稿和收集的资源为基础,根据教学过程设计制作知识点多媒体课件。

以土的压实性知识点为例介绍教学过程设计,我们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三部分内容。播放某公路土基压实施工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工地现场是如何进行路基压实的,然后动画演示击实试验的过程,最后,进一步分析影响击实效果的因素,进而掌握如何控制路基压实的质量。通过视频、动画及教师的讲解,由浅到深、由直观到抽象,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充分的学习和掌握。

在这个环节,我们将本课程所有的知识点按照上述的思路和模式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教学过程设计。2.3知识点脚本设计和制作

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的内容,设计讲解内容的呈现方式(PPT、教师、视频、动画、学生、实物模型、板书)和具体时间。以土的压实性知识点为例介绍脚本设计和制作。2.4教学视频录制与修改完善

根据已制作知识点教学课件和脚本,进行教学视频录制。每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短小的微视频。视频录制包括三个部分:前期准备、视频录制和后期编辑制作。前期准备工作是保障教学视频录制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熟练记忆所讲解的内容,并且在录制前要进行反复的练习和试讲,以保证录制视频的最佳效果;视频录制过程中,教师要展现最真实的讲课状态,让学习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与老师的交流;视频录制完成后,需要专业教师参与后期编辑、剪辑、修改、制作。3《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资源的研究方法3.1资料分析

慕课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潮流和趋势,很多国内外高校都成功的应用与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过资料查询国内外“慕课”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结合本专业发展趋势以及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高职高专特包新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3.2定期研讨

本课程组的教师们定期进行研讨,比如课程知识点的拆分、教学过程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风格、讲解内容的呈现方式(PPT、教师、视频、实物、动画、板书)和时间等方面,及时交流,解决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3.3经验总结

借鉴国内外高校慕课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课程组教师多年教学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成功的应用于本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通过积累经验,把知识点拆分的更加合理详尽,把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更加精致美观,把教学视频录制的更加贴近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丰富和完善的学习资源。4《工程地质与土质》课程资源的研究的目标4.1 带动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以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为方向,不仅仅是内容选择、内容执行的次序、内容纵深发展的连续性等都将促使我们在研究课程开发的同时去更深入研究本课程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布局、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为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了条件。4.2将带动新教师的成长

在职教新理念下,行动导向的课程实施面会越来越大,参与的教师会越来越多,教师由于实实在在的参与本门课程资源建设而将逐步建立起自身课改理念。通过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新老教师在一起其同研讨,带动了新教师的成长。在新教学理念支持下才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能动性,拓宽思路,并敢于尝试新的模式、方法、内容。4.3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条件 基于慕课建设我们将进行的本课程资源研究,为实施“慕课”教学模式提供基础条件,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组织,规范教学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规范教学评价考核。

本课程资源不局限于某个固定的教室中,学生不必面对教师才能获得知识。学生的学习扩展为网络空间,有精美的图片和非常丰富的视频资源,学生可以通过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源获取知识。随时随地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4将提高课程组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微课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0 引言

“微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程简称“微课”,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另外它的资源容量较小,一般在几十兆,加之其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非常适合Web 2.0时代,借助移动终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

1 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

1.1 国外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有关的名词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但其对“微型课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如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可以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微视频”的研究,成功的应用案例极大的促进了“微课程”在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

1.2 国内的研究及实践现状

在国内,有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施。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田秋华副教授基于对微型课程的内涵及实践分析,将其定义为: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具有“短”、“小”、“精”、“活”的特点,适用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及各种课程类型。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微课”的高级阶段或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微课程”。有研究者认为,微课是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程这一术语的新解读,使其更加得本土化,更为国内教育教学所接受,同时,其资源组织方式也满足了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的需求。最为广大一线教师所广泛接受的认识是: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这种理解体现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性一面,也是微课程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张宝君老师主持的《天津市小学“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其目标是建设一至六年级12个学期192条《习字与书法》网络微课程并推广应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的李玉平老师长期坚持教学研究,他带领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策略的深层次研究,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微课程”设计,其中对不同类型微课程的课程结构、评价标准、设计策略、开发步骤进行了定义,并提供了相应的设计模版,对于推动中小学教师通过微课程进行教学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引领作用。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 “微课”教学比赛。一个席卷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国性推广与普及“微课程”的活动自此展开。

2 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建设流程

2.1 微课程内容或知识点的选取

结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选取适合进行讲解和演示的内容或知识点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2.2 微课程的设计

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总结,同时也为便于一线教师对“微课”分类的理解和实践开发的可操作性,笔者初步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选取一个学习专题或知识点,结合“微课”类别,设计具体的“微课”的教学设计。

2.3 微课程的资源开发

微课程的资源包括视频资源、三维动画、二维动画以及图片素材。根据需要,结合具体知识点可以拍摄教师某一章节的授课视频和教学过程、也可以制作三位立体的虚拟仿真或者二维空间的时间序列动画,当然也需要一定量的图片展示素材、文本素材等资源。根据不同的资源,选取适当的开发工具,进行微课程的资源开发。视频编辑软件可以采用Premiere、会声会影等编辑软件,三维动画可以采用Maya或者3Dmax软件,二维时间序列动画可以采用flash软件,图片资源可以采用Photoshop和CorelDRAW等软件。

2.4 微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应用研究

在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将开发出来的微课程资源进行组合、整合与统合,利用架构好的移动教学平台,实践微课程的移动学习、开放学习和泛在学习。并实现平台间同类微课程或不同微课程之间的交流与应用,实现微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

2.5 微课程的评价与反思

微课程开发、应用与交流共享之后,需要对微课程进行多元评价和微课程的教学与应用评价,为接下来微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教育评价、多元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都可以用于微课程的评价,及时的评价与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更优秀微课程的开发与共享。

3 “微课程”发展趋势

在网络web 2.0时代,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研究[J].开发教育研究,2013(2):65-72.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课程资源 开发与建设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动态生成、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因地制宜地开发、整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又该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呢?特别是本次课改变化最大的历史,该科教师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科学的课程资源意识

    新的课程资源意识首先就要改变原有的“圣经”式教材观。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一种,但不是课程的全部,它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甚至可以批判的,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大量的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范围的广与窄,开发利用得好与坏是新课程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历史课程本身就是取材于过去鲜活的社会生活,如果将其固化为历史教科书僵化的文字,那只能使学生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要改变这种现状,拓展广阔的教学课程资源势在必行。高中历史新课程将其课程资源归为两类:一是物力资源,它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迹、遗址和文物等;二是人力资源,它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由此可见,新课程下的历史课程资源已大大超越了历史教科书。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历史教师更应要关注历史课程资源中人力资源这一块。新课程要求,历史教师要改变现今教学中出现的只有教科书即只有书没有人的局面,强化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求,历史课程应走出狭窄的历史课堂,要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发掘更广阔的历史课程资源,从而活跃和实施历史教学,改变历史教学呆板的现状。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学阶段的历史课程资源,其主体还是历史课堂中的历史教科书,场所仍主要着眼于学校所设置的课堂。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历史教师有意识地注入其它课程资源,历史课一定会灵活多样、丰富而有实效。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基本是分开的。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试卷……这样看来,教师并没有真正走进课程资源,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那么,历史教师又该怎样对历史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呢?

    1、树立“我”就是课程资源的意识。“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而且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实践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③教师的素质如何决定了其课程资源的范围,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另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成果。一位教学素质过硬,有新课程理念的教师常能利用身边有限的资源,实现课程效率的最优化,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2、创造性地编订、利用历史教科书。历史教科书虽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它也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利用好历史教科书对历史课程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历史教师应将历史教科书看作为一个教学的材料,一个案例,以此来启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畅想,这样就不是在教教科书,而是在用教科书。同时,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特别地,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历史教科书编写上,历史教师在其中应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在历史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不能只是执行者,更应成为开发者和建设者。”④这样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社会和历史的认同感。

    3、历史课程资源要走向社区、走进社会。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对历史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进行开放性教学的好机会。历史与其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历史教学深入社会生活,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又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如访问红军先辈,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那段艰辛、光辉的抗战历程;在社区开展历史宣传活动,可以给人们普及历史知识;参观历史博物馆,可以再现历史和认知英雄;请时代知青到课堂演讲,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当年下乡生活的酸甜苦辣等等。总之,历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广博、教法精通的专业型教师,更应该是面向社区走进社会的大众教师。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15篇

关键词:Java;网络课程;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课程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网络课程形式的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非常具有探讨的价值。近几年来,笔者在参与网络课程建设和针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各类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改革,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收获了很多体会和经验。本文以Java网络课程的建设为例进行相应的阐述。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初、中级阶段的教学需求,结合Java语言本身的特点,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业界认证辅导等方面进行了Java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以专题学习网站的形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推广应用,与课堂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对教学活动产生了显著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2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

要建设好一门网络课程,内容的取舍和安排是首先要注意的。Java程序设计的一个特点是虽然语法相对简单,但知识点庞杂。在实际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践当中反映出来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对知识本身的把握不够,这个缺陷导致学生难以动手写程序,从而又影响到对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学习。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建设。

2.1专题知识建设

Java程序设计中所涉及的、入门阶段所需要掌握的主要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语法概念、常用系统类API、

常用图形界面组件类、异常处理机制、多线程、流与文件等相对简单和基础的方面,针对这些知识点,我们建设了初级专题。对于图形图像处理、音频视频处理、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编程以及J2EE和J2ME等方面,是相对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专题知识点,建设中级层次的专题。结合平时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分别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内容。专题的内容根据需求,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供学生阅读、理解和掌握。专题知识的介绍尤其注重其先后顺序,注重知识点的先后关联,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成为一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维护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2.2专题资源库建设

在初级、中级阶段的学习中,通过阅读和模仿专题知识本身的同时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作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对用于教学的教材的比较和把握需要重视,为课程内容的安排奠定良好的基础。但Java知识点的庞杂经常成为阻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的难点,学生在实际的程序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不知道该用什么知识点去解决问题。我们所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不仅应该是教授他们程序设计的方法,同时应该将Java中众多的基本知识点,潜移默化地在掌握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展现出来。而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课堂内的学时都是有限的。并且课堂教学面向的是所有层次的学生,注重的是课程的一般知识点,不允许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特定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或者对更深层次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多年的理论、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在教学第一线对学生的指导,基本了解学生在Java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常见的典型问题,以及对知识点理解上所存在的重点难点,为此我们建设了两种类型的专题资源库:

(1) 建设针对初级阶段和实践教学的案例程序库和演示程序库(包括程序源代码的文本、动画、音频、视频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一一进行印证,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研究Java语言本身的语法知识点以及程序的基本结构,例如普通变量和对象的定义、数组(包括Java中比较特殊的不规则数组)的定义、类的定义、Application程序的构成、Applet程序的构成及其生命周期等,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来展现,使学生不仅了解到语法基本知识本身,同时对Java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Java程序的结构等,也有了比较深入的掌握。通过示例问题的解决以及演示,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大纲范围内的Java特定的专题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还将程序设计中经常用到的知识点贯穿在例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点的掌握两方面相辅相成,迅速掌握初级入门阶段的各项知识。

(2) 建设针对中级阶段的项目案例库。学生在项目开发的各个过程和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学习,有助于掌握分析设计能力和协作能力。其中主要是建设针对多种具体实际应用问题的项目案例,采用项目驱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这些项目是对Java专题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锻炼了协作学习能力的同时,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项目案例库,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并掌握中型以上项目的程序设计,掌握生产实践中较大型的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案,乃至在此基础上具备创新性设计能力。克服了被动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为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提供支撑。

2.3认证辅导功能建设

目前国内高校软件行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只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欠缺,难以适应行业需求。而Java程序设计的最权威认证为Sun公司推出的SCJP(Sun认证Java程序员)以及SCJD(Sun认证Java开发员)认证,其认证内容是业界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反映。也是对学习者的能力进行检测的一个有效手段。本课程针对初、中级阶段的学生,开设认证考试介绍和辅导专题,对该认证的知识范围和知识点进行讲解和辅导。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SCJP等认证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符合业界认证要求,并具备通过该认证考试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认证,以提高学生实际的程序设计水平,并具备良好的就业竞争力。

3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建设

网络资源内容的建设完成之后,如何有效地利用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如不能有效利用资源,则可能事倍而功半。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建设。

3.1专题学习应用工具建设

网络资源内容建设的成果,如果只是简单的放置到网页上,那么相对来说只是一种静态的教学资源。其效果仍然有限。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途径后,我们通过在网站设置有效的分类分区,将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区分,并通过搜索、链接等功能,使得学习者能迅速有效寻找到相应的资源进行学习利用,资源之间建立逻辑关系,随时根据学习者当前的需求,展现最具关联性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得无形的引导和帮助。并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完整的开发环境解决方案。从小型、教学型的BlueJ、JCreator和IntelJ等,到商业性或开源性质的中大型的Eclipse和NetBeans、JBuilder等开发环境,从环境的配置到使用,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在专题知识学习版块中可嵌入编译环境,使学生在专题学习过程中能迅速熟悉开发环境并进行实践,提高专题知识和专题资源库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针对现有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通过本平台进行预习,并能在预习和后续学习过程中,直接将学习成果生成符合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需格式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前述的建设成果一方面可在学院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BlackBord网络教学平台和其它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推广应用,产生良好效果。

3.2专题学习评价功能建设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者进行自我检验、督促学生加强学习、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建设了练习和测试系统,产生测试题供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并提供评价结果,一方面可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实时了解自身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能通过此项功能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4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建设面向计算机类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Java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和探索思想,使之能够培养学

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解决初、中级学习阶段各种典型问题,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介绍和辅导业界认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识本身和传授知识的方式在不断发展之中。如何结合教育学理论与教学实际,做好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目标。网络课程的建设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葛志春,刘志成,聂艳明,等. Java面向对象编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王挺,周会平,刘春林,等. 国外“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材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1):73-75.

[3] 韦海鸣.以案例教学改革为核心全面整合教学资源的新探索[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S1): 116-119.

[4] 陈晓兵,张永军,王文豪 .面向学生主体和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研究[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12):105-106.

[5] 李雪梅,张振刚. 中英两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辅助教学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6):102-104.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Java Course Network Resource

WANG Hua-deng, Deng Zhen-ro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ntro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