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食烹饪合理营养膳食指南人体健康

【中图分类号】TS9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278-01

中国自古以来对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就有较深的认识,认为要保证健康必须注重营养。我国中医药学的宝库中就有《食经》、《干金食治》、《食疗本草》、《食医心鉴》、《钦膳正要》等著作,记载了许多保障人体健康和防病治病的食物及配方。唐代医学家孙思进认为“安生之本,必资十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宋向》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些都提出了比较科学的配膳原则,指出配制合理膳食所需的食物及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作用。祖国医学中还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提出了有效的饮食疗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不断有了新的认识。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將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什么是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即适合各种情况(年龄、性别、生理条件、劳动负荷、健康状态等)的食物、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比。合理营养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劳动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合理营养将产生障碍以至发生营养缺乏病或营养过剩性疾病(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分为6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这些营养素不仅有量的需求,而且各营养素之间还应有合适的配比。

二、膳食平衡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法国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中国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指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居首位,为15%;而膳食营养对健康的作用仅次于遗传,为13%,远大于医疗因素的作用(仅为8%)。不难看出,膳食营养对保持人类健康是多么重要!

良好的膳食营养,是供给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的重要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平衡膳食,对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进行质与量的合理调配,就可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和维持组织器官活动所需,以促进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改善成年人的健康状况,使人们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提高工作、学习和劳动效率,还可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防止早衰,延长寿命。反之,膳食营养不良,对幼儿、青少年造成体格与智力发育不良、身体瘦弱、身材矮小或畸形;成年人营养不良则可使身体衰弱,耐力差、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劳动效率不高,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甚至出现各种营养缺乏症,如软骨病、坏血病、甲状腺肿大、夜盲症等。如果超出生理需要,过分地摄取营养素,即所谓“营养过剩”,对健康也是十分有害的,尤其是在壮年和老年时期,可出现身体肥胖、体重骤增,不仅增加心脏负担。还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由此可见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虽然保证人体健康的因素很多,但膳食营养始终是最重要的因家之一。

三、合理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待生命活动的过程。对人来说,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叫做“营养素”。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人体系统。构成细胞的物质来源于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它们被身体利用,滋养我们体内的细胞。细胞健康无疑决定了人的健康。目前已知的人体所需的四十余种营养素,我们可将其细分为七大类:一是碳水化合物,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于五谷类;二是脂类,其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主要来源于油脂类(食用油、脂肪、坚果类);三是蛋白质,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与于鱼、肉、豆、蛋、奶等;四是维生素,其功能是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五是矿物质,其功能是建造和修补身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六是水,其功能是调节生理功能,主要来源是饮料、汤;七是膳食纤维,其功能是预防人体胃肠道疾病和维护胃肠道健康,来源于各种植物性食物。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很大优点;以谷类为主,蔬菜相辅,低糖,高纤维。但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开始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当前心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发生率高与这种膳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四、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中国营养学会根据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十分形象地指出了人类的合理膳食结构:底层为植物性食物,包括面包、麦片、米、面等,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应吃400-500克;倒数第三层为鱼、肉、禽、蛋类食品,每天应吃125-200克(鱼虾类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就吃奶类及奶制品在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最顶层为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克。营养学家认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摄的油量,按热量计算应占总热量的20%-25%,如:一个体重60公斤人,每日则摄入脂肪以50-90克为宜。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基石,不合理的营养是疾病的温床。虽然有些疾病是由于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但膳食结构不合理、肥胖、营养不均衡是其中特别重要的因素。我们一定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理念,真正做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参考文献: 

[1]陈吉棣.合理营养是体能和健康的重要保证[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3. 

[2]张宇宁.城市社区合理营养健康教育工作经验[C].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中国保健协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中国控制吸烟协会,2011.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2篇

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由国家卫计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联合举办的方便食品与国民营养健康论坛指出,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加工食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大,这需要食品工业在推进国民营养行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多维度多渠道创造健康饮食价值;与此同时,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国民营养行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政府,除了开展营养健康教育以引导公众科学消费,还应该让“政府之手”发挥更多作用,比如通过制订法规标准,以支持和引领食品产业营养化转型。如此,方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国民营养健康的强大合力。

从《规划》到《计划》

2016年初,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了一份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调研报告:消费逐步开始向高端产品升级,在食品消费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要求品尝到美味,而且希望获得营养和健康。

彼时,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食品工业,已经明白无误地察觉到这一市场发展大势:通过扩充产能和打价格战等无法消解经济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产业必须转型升级,以营养健康食品为发力的重点,寻求突围。

当然,食品业以营养为抓手、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绝不仅仅是基于市场份额和商业利润做出的选择,它更是一种社会责任。2016年10月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能量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在期望寿命增加的同时,却可能无法健康终老,“这样的膳食营养变迁对食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食品工业必须向营养转型”。

2017年6月《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以下简称《计划》)的出台对于食品工业向营养转型可谓一锤定音。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的全方位顶层设计、未来14年营养工作的行动纲领、对全国营养工作的整体统筹部署,《计划》将“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实施策略,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框架:加大力度推进营养型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规范指导满足不同需求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开展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广;强化营养主食、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会专家认为,在膳食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为要求食物不仅仅是果腹,更要安全、营养、好吃。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工食品在居民膳食结构中的占比逐年上升,食品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应找好定位,加大研发创新力度。以方便食品龙头企业康师傅为例,2017年快消品产业调查数据显示,有9亿多的老百姓购买其产品;作为一家综合性食品企业,其渗透率高达83%,平均购买频次6.7次。如此可观的产品普及率说明,包括方便食品在内的加工食品,有条件成为重要的营养载体,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产品,把实实在在的营养带给更多的消费者。而方便食品在向营养化转型的同时,还应传承发扬中国饮食文化,将诸如茶文化、汤文化等融入到产品中,比如茶饮料、方便面中的汤料等,让产品兼具美味、营养和方便。

积极践行《计划》,从产品设计到最终的消费者沟通,每一步都值得食品企业去努力。专家认为,食品企业可借助多方平台和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的科普活动,传播更多正确的营养知识,助力国民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

从《计划》到“标准”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营养需求的明显提升,我国在营养法规、管理、标准、供给等方面存在着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逐渐凸现。与会专家表示,在食品企业多维度多渠道创造健康饮食价值的同时,“政府的手”要发挥更大作用,应根据《计划》,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领、支持食物营养健康產业的发展。

事实上,《计划》所确定的7项实施策略的第一项,就是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其中包括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开展营养相关立法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健全营养法规体系;研究制定临床营养管理、营养监测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完善营养健康相关政策;研究建立各级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加强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标准等的技术咨询和指导。

营养标准体系由五个板块构成:除营养基础性标准(营养标准制定规范和营养名词、术语标准)外,主要有人体营养、膳食营养指导与干预、临床营养、食物营养、方法标准。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张兵说:“在营养标准的研制方面,我国有着很大的需求以规范营养工作,比如膳食调查方法及问卷的标准化,营养评价的工具、适宜推荐量和程序,营养指导的要点和流程。以膳食调查方法为例,我国年年都在做膳食调查,不同的省、市、县开展的调查监测,首先调查方法要统一,否则数据就无法汇总和相互比较。”

据张兵介绍,我国营养标准颁布的节奏在2017年明显加快了。2017年8月1日、2018年2月1日起实行的营养标准有《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人群维生素A缺乏筛查方法》《学生餐营养指南》《肿瘤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老年人膳食指导》《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脑卒中患者膳食指导》《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膳食指导》等9项;2017年9月14日、2018年4月1日起实行的营养标准有《高温作业人员膳食指导》《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一部分:宏量营养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三部分:微量营养素》。这批标准既能对普通人群和临床相关疾病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也能对普通人群中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或某些营养素缺乏提供评估和筛查手段,充分体现了标准制定“以人群营养健康需求为中心、以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为出发点”的指导思想。“今后,在国家卫计委的组织领导下,还将陆续制定更多的营养标准,助力《计划》的实施,为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卫计委明确了推动《计划》“三步走”的具体路径:第一阶段是现阶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加强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普及应知应会,提高能力水平,初步实现营养健康科学化、标准化。第二阶段,针对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对营养健康多元化需求,在科学营养基础上,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推动发展健康产业和营养产业,提供现代精准科学便捷的营养健康,实现营养健康精准化和现代化。第三阶段,面向未来的国民营养健康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创新驱动,推进营养健康与科技革命、新生物学革命、人工智能、全息数字人、学习及计算机深度学习的融合创新发展,实现国民营养健康智慧化和个性化。

那么,如何实现营养健康科学化、标准化呢?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韩军花研究员看来,需要把营养理念适当纳入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基础上的营养相关标准。因此,在食品安全标准征集和筛选确定立项时,充分考虑《计划》的有关部署和现有标准的实施情况(年限、存在的问题、与监管的衔接等),逐步推进和实现从“安全”标准到以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的提升。

以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的修订为例,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营养强化是解决人群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重要手段,但强化食品改善人群营养状况的作用在我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有消费者认知还不到位的原因,也有法规标准不太合理的因素。为落实《规划纲要》和《计划》中关于改善居民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要求,结合中央“放管服”政策,同时根据对国外营养强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我国人群营养素摄入现状、基于最新调查数据的风险评估结果,标准修订工作组提出了扩大可强化的食物类别、增加各类食物中可以强化的营养素种类的修订思路,以保障消费者微量营养素摄入、激发行业新产品研发活力、规范行业强化行为。

GB28050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修订思路也体现了这種理念。强制标示营养成分含量是国际趋势;各国强制标示的营养素内容和个数因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营养问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强制标示营养成分含量是营养标签上最基本的内容,可以真实、客观、科学、规范地表达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高低。目前GB28050的修订方向是增加强制标示营养素的个数,初步建议增加的核心营养素有糖或者是添加糖、饱和脂肪、维生素A、钙等;修订NRV数值(如维生素D);修订部分营养素单位;进一步完善格式;进一步修改完善营养声称和功能声称;考虑FOP(包装正面标示)的使用;考虑引入“食物分量”概念。经过了一年多的工作,GB28050的修订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至于备受关注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准,韩军花介绍,将配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注册管理,与监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进行修改,把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作为配套标准,进一步完善技术指标,减轻临床试验的负担。

婴幼儿配方食品系列标准的主要修订方向目前也已经确定,即以最新研究证据为准,跟踪国际法典进展,降低产品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特别是2、3段产品),对其他各种营养素全部进行重新评估;并充分考虑目前注册的要求和与基础标准有效衔接。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营养;食品营养;健康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人体从食物中汲取营养,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营养,但人们在饮食营养方还没引起足够重视,只顾是否合胃口而不注重是否健康。因此,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所以我们需要知道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做到合理饮食,科学的膳食,做到营养饮食,均衡饮食。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而打下很好的身体基础。

一、营养原理简述

1.营养、营养素与营养价值

(1)营养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涉及了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和公共营养。食物营养指食物的营养组成、功能及保持、改善、弥补食物营养缺陷所各种措施。

(2)营养素(Nutrients)是指食物中对人体有生理功效且为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成分。各种营养素分别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它们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相互之问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营养素来自于食物,但是任何一种食物不可能包含所有的营养素,一种营养素也不可能具备所有的营养功能。因此。人体需要从多种食物中获取足够而又平衡的营养素与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3)营养价值是指食品中所含营养素种类、质量、数量、比例所能满足人体营养素需要的程度。各种食品当中所含有的营养素种类、质量、数量、比例所能满足人体营养素需要的程度不同,营养价值也就不同。

2.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Pto-rein)主要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构成,一部分蛋白质也含有硫、磷、铁和铜等元素。蛋白质对生命来说是最重要的物质。氨基酸(AminoAcid)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上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天然氨基酸有许多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其中主要的20多种。氨基酸之间主要以肽键相连接构成蛋白质。

(2)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是复杂大分子,种类繁多。蛋白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依据蛋白质的组成可将蛋白质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两大类。单纯蛋白质的降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结合蛋白质的降解最终产物除氨基酸外,还有其他化合物,如糖、磷酸、核酸等。

3.氮平衡

由于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蛋白质在人体内首先被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大部分又重新合成蛋白质,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分解成尿素以及其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这种氮排除是人体不可避免的消耗损失,称为必要的氮损失。因此,为维持成年人的正常生命活动,每天必须从膳食中补充蛋白质,才能维持人体内蛋白质总量的动态平衡。如果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量相等,就称为氮平衡。

二、健康与营养的概述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其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获取所需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的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三、营养成分的摄入

1.食物多氧化。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为机体提供多种营养素。食物的种类多,提供的营养素就丰富,就能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机体就能有充足的能量。每种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水分多、能量低。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3.常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和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营养特性;星级评价系统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颁布了营养标签的变化法规《1990年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案》,该法案修订了《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案》。这项监管政策的改革要求最全面改变超过50年的食品标签,食品标签都必须列出额外的营养信息提供给消费者,帮助他们选择更健康,更营养的食物。要求绝大多数食品必须具有营养成分标签,并要求所张贴的食品标签必须含有营养素含量说明以及一些健康信息。同时美国的各大卖场都在货架上提品营养标签,由食品生产商附在价格标签旁边。它可以帮助消费者更轻松识别最佳食物,上面标有产品营养属性,如“低钠”等。

1货架营养标签的内容

许多超市食品都有营养标签。营养标签主要包括营养特性和星级评价系统两方面内容。

货架营养标签首先提品的营养特性来帮助客户找到更健康的选择。很多连锁超市认为营养属性是对顾客来说最有意义的,如“低饱和脂肪”、“低钠”、“粗粮”、“无麸质”、和“有机的”。现在消费人群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选择健康食物是生活的一部分。营养特性的选择是选择健康食品的首要关注点。很多有小宝宝的家庭首要选择有机食品以保证宝宝健康成长,很多皮肤长痘痘的青年也首要选择有机食品。有心脑血管的老年人会注重选择低钠食品。三高人群会注重选择粗粮食品。这些给消费者带来的益处使货架营养标签上的营养特性会很快吸引消费者眼球。

许多超市使用营养评级系统以帮助他们的顾客简化识别健康产品的过程。有两个主要的国家公认的美国超市营养评价系统:GuidingStars?(星级评价)和NuVal?(分数评价)。科学咨询委员会参与创建了这两个系统并且排除了食物行业或政府的干预。

2营养标签是如何监管

营养标签是食品营养成分表的延伸,且必须满足药物管理局(FDA)的各项要求。任何营养素含量,如产品的状态,他们是否是“好”,“没有”,或“低”营养含量,必须符合FDA的标准。此外,健康产品声明必须使用美国FDA批准的健康声明,如“补钙可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和“低钠可以降低血压高的风险“都必须参考药物管理局允许的声明。商品上的营养成分表枯燥,并且需要消费者主动去理解,货架营养标签更简明扼要,会使消费者在浏览商品过程中轻易地看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营养标签又得到好的监管使消费者大大受益。

3营养评级系统如何起效

营养评级系统使用基于大量实际数据的算法来评估产品,包括美国农业部和FDA法规,医学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算法基于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存在和不存在的成分评估产品。健康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和五谷杂粮,可以提升产品的得分或评级,不健康的物质如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添加糖,和钠以及缺乏健康营养元素等,会降低产品的分数或等级。

星级评价?。这个系统用不同数量的星(0-3)来帮助消费者找到好的(1星),较好(2星,)和最佳(3星级)营养选择。这个程序可在超过1500个全美门店中找到,包括纳福(Hannaford),马什(Marsh)和狮子超市(FoodLion)。马什超市在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健康营销与研发主任玛丽・斯内尔举办营养之行帮助消费者了解该计划,他说“星级评价系统不需要解释,非常容易让顾客使用。

分数评价(NuVal?)。这种评分系统运用在美国数百家门店,包括大减价(PriceChopper),梅耶尔(Meijer)。运用0-100的分数,更高的分数意味着更高的营养价值,纽约大减价超市高级营养师艾莉・威尔逊硕士认为该计划有很广的适用范围,包括父母,孩童,和单身购物者,因为它让人们轻松地用分数找到营养成分最高的。

大量研究表明现在的两种指导星级评价(Stars?)和分数评价(NuVal?)对消费者有正面的影响,提高了他们在购买时对于营养选择的能力。2010年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一家连锁超市在执行营养评价系统后,立马增加了更健康的食品的销量,并且在随后的一两年内都持续有效。此外,哈佛大学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也表明,购买具有更高营养价值得分的食物与低风险患慢性疾病有一定关联。

4结语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营养健康 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059-02

近年来,随着电视和网络的盛行,课余时间学生更愿意坐在电脑和电视面前,而不愿参与体育锻炼,加上生活、学习上的压力以及其它社会因素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新课改中没有这门学科,学校校本课程也没有这门课;但是生物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物学科特点,利用课程中蕴含的健康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设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目标,在教学中适度、灵活地融入健康教育内容。

一、学生健康饮食的问题

1.营养知识不足

学生现有的营养知识是来自电视、杂志以及家庭的教育,绝大多数同学不了解每天应该摄入哪些食品来满足对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这些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如何利用有限的经济条件,吃得合理,吃得健康,而不是一味地相信有钱了就可以吃出健康。

2.饮食习惯不良

许多学生爱睡懒觉,导致早上时间太紧张,来不及吃早餐甚至干脆不吃,有的学生饿了就去学校里的小卖部买点膨化食品和饮料来应付一下。很多学校食堂管理不佳,伙食味道比较单一,加上由于生活条件及家庭因素,学生喜欢到学校外面的小饭摊,甚至就在学校外的流动小贩那里买点饭团等单调的食物解决就餐问题。由于大多数学生家长没有受过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在指导学生饮食方式和营养摄入方面存在着许多传统的错误做法,给学生的营养与健康带来了许多传统观念问题。

3.饮食结构混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中挑食、厌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学生都养成了喜欢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学生钟情洋快餐和垃圾食品,蔬菜和水果遭到排斥。调查显示,城镇学生吃汉堡、炸鸡腿等洋快餐的频率在每周4次以上的男生为14.5%,女生方面也达到了两位数,为10.0%。即使在农村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高频率地食用洋快餐、软饮料、薯片、冰淇淋等。有些中学生有偏食和择食的习惯,喜欢吃这种,不喜欢吃那种,食物结构很单调,微量元素缺乏,这样就会造成营养上的不均衡。

二、健康饮食教育的内容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和生产相联系。如在学习了《酶》后能知晓发烧出现茶不思饭不香的原因。学习《人类的遗传病》后,知道怎样避免或减少遗传病的方法,知道如何提高人口素质。学习生物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的身体,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如何正确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从新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上可以发现,教育目标的侧重点已经从以知识为主,转变到突出能力、情感、价值观这三方面的培养上来,以满足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现代人追求自我完善、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观要求。在各学科中,与营养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因此,生物教师要借助学科优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渗透营养健康教育,为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生长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从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营养健康观念、态度和行为入手,在课程体系中找到知识教育与营养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营养健康教育。

三、渗透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是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获取,且高中生了解营养健康知识的途径单一,学校也没有安排专门的课程。在高二接触生物后,通过课后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其实很想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树立科学营养健康观念的愿望。因此结合本校学生的认知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小组以及一些健康知识竞赛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营养健康教育。在课外活动小组里通过设计营养健康宣传报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些与营养健康有关的内容:怎样才能保证每天的营养以确保身体的健康。通过健康知识竞赛等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营养健康教育: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爽。

2.在教学中,适时地宣传合理的膳食结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营养健康观念,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科学的膳食结构。如在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和体液调节”这节课中,通过血糖调节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糖尿病、脂肪肝、酒精肝等常见疾病的介绍,教育学生不要挑食、偏食;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醉酒;不要迷信补品等等。教育学生只有适当的体育运动,才能减少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的发病几率,增强体质。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6篇

南京市江宁医院营养科 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日常饮食中能量平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方法:本文从饮食能量平衡、健康、饮食与疾病的发生以及饮食能量平衡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日常饮食能量平衡对健康的意义。结果与结论:饮食能量平衡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能量平衡;日常饮食;健康

饮食能量平衡是指日常饮食中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营养素相互之间比例适当,食物中所提供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之间要保持平衡。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饮食与健康和疾病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由不合理饮食所导致的疾病逐年增多,例如代谢综合征类疾病,是一类与人们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代谢类疾病,其是导致超重或肥胖、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 的危险因素,据报道美国的患病率已高达21. 80%[1]。本文从饮食能量平衡、健康、饮食与疾病的发生以及饮食能量平衡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日常饮食能量平衡对健康的意义。

1 饮食能量平衡概述

在人们日常饮食过程中,饮食结构要合理,达到既能满足机体代谢的生理需求,又能避免饮食能量失衡所导致的机体不必要负担和近期或远期的代谢紊乱。在日常饮食中,应遵循能量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的搭配食物,保证膳食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保持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之间的平衡。在人体生命代谢活动过程中,机体大约需要四十余种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各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水。在人们日常饮食过程中,需要保持饮食能量平衡,保证食物的营养供应满足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饮食能量平衡主要包括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氨基酸平衡,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平衡及酸碱平衡,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平衡。合理的饮食能量平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饮食能量比例合理,即三大营养物质应保持科学的配比,碳水化合物应占总摄入能量的60 ~ 70%、蛋白质占10 ~ 15%、脂肪占20 ~ 25%。

(2)饮食结构合理,食物应以谷物、薯类和淀粉食品为主,控制糖类制品的摄入。脂肪以植物性不饱和脂肪为主,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控制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为1:1:1。日常饮食中的蛋白质应保持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占三分之一以上,以保证机体氮平衡。在摄入的蛋白质中,成年人应保证必需氨基酸占20%,10 ~ 12岁儿童必需氨基酸占33%,婴儿必需氨基酸占39%,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2 健康的概述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传统理念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但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健康不再仅仅局限为身体没有疾病或体质强壮,而亚健康亦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睡眠障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身体疼痛、肥胖等。因此,健康已不再是单纯的机体没有疾病,保健理念也得到了普遍认可。

3 饮食与疾病的发生

现代社会,“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和社会的关注,其是一类由饮食能量失衡导致的疾病,例如饮食中钙元素的缺乏易导致骨质疏松,缺铁易导致贫血,蛋白质缺乏易导致营养不良,而饮食能量过剩则易导致肥胖症、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其既是活人之本,又是健康的最大杀手。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应当合理膳食,保证饮食能量平衡,防止饮食能量失调或失控,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4 饮食能量平衡与健康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群中肥胖症等能量失衡所导致的疾病人数不断增加,饮食能量平衡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饮食与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饮食健康,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合理科学的日常饮食习惯,保障饮食能量平衡,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而失衡的饮食习惯,致使营养过度或不足,均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饮食能量过剩易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胆石症等疾病,严重者能够诱发结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饮食能量不足则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学习以及工作效率降低,长期能量不足易引发贫血等疾病。在儿童发育阶段,饮食能量不足将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对儿童智力以及身体产生严重危害。饮食能量平衡对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保证饮食能量平衡,才能维持身体健康。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前提,饮食应当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食物,按照生理状况和工作情况维持饮食能量平衡,早、中、晚食物能量比例一般维持在3:4:3 为优。蛋白质是机体所需的最为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机体内的一切脏器,组织,细胞均是由蛋白质构成,体内的蛋白质平均每80 天就要更新一半。因此维持体内蛋白质的平衡不仅是青少年儿童的需求,也是成年人保证健康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食物搭配是保证机体获得各类必需营养物质的前提,饮食应当荤素搭配合理,切忌吃荤不吃素以及吃素不吃荤,因为蛋白质、钙、磷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在荤食中含量显著高于素食;而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在素质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荤食。荤食与素食应当合理搭配,二者取长补短,保证能量平衡,共同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恩. 饮食在代谢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与展望[J]. 疑难病杂志,2007,6(10):638-639.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学 合理膳食 营养学 健康

引言:

中式烹调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等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深远的影响了东亚地区。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号称“烹饪王国”的中国膳食的营养性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人体为了维持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而摄取和利用食物养料的生物学全过程称为营养。烹调与营养的关系相对复杂,但作为一名烹调工作者对此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餐饮产品的吸引力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餐饮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烹调

烹即烧、煮,就是对食物原料加热,使之成熟,起源于火的利用。调就是调和滋味,起源于盐的利用。当然现代的烹调主要是有杀菌消毒,保障食用安全 ,分解养料,便于消化吸收;生成香气,增强饮食美感;合成滋味,形成复合的美味;增色美形,丰富外观形态;除去异味,增进美味等作用。中国传统膳食是低温烹饪,我们的米饭、面条、馒头都是用水做介质烹饪,温度100℃左右,比烘烤的温度要低得多。爆炒菜肴短时间完成,高低温结合的烹调方式,不仅有益于保持营养成分不受损失,也减少了油脂的氧化,并且满足了食物表面杀菌的需要。食物的合理烹调对人体的消化、吸收和健康有益,但在加工过程中不注意合适方法,很多营养素会减少和破坏。为了让食用者能从食物中获得合理的营养成份,烹调工作者不仅要根据原料的营养素含量进行科学的菜肴设计和原料搭配,还要通过合理烹调加工,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以提高食物在人体的利用率,增进人体健康。

2 营养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六种,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它们是组成人体的物质。现代饮食要素则包括热量、脂肪与胆固醇、钠、纤维、食物过敏、素食。中国人的饮食主副食分明,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同时还强调“食不可无绿”,“绿”在这里指的是蔬菜,“蔬”者“疏通壅滞”也。多吃蔬菜、粗粮、红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使肠道生态菌群保持正常。大便通畅,机体代谢平衡,对预防肿瘤、高血压、高血脂等有积极的意义。中国传统营养学则立足于食物。而食物所含的天然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只要食物基体是新鲜的,其中的营养素就会非常稳定。

3 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不同食物的营养素成分不同,如米、面等以淀粉、即碳水化合物为主;牛奶、大豆、鸡蛋、瘦肉以蛋白质为主;水果、蔬菜则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利用食物的营养来防治疾病,可促进健康长寿。通过调整饮食来补养脏腑功能,促进身体健康和疾病的康复。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 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食物间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想做到膳食平衡,不挑食、不偏食。

3.1 合理搭配

3.1.1 荤素搭配

就是植物性原料和动物性原料搭配。因为荤菜原料的蛋白质大部分是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而素菜当中大多数是不完全蛋白质,但必需脂肪酸含量丰富。荤菜中钙,磷,铁和脂溶性维生素丰富,而荤菜中维生素C,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素较优。两者相互搭配,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3.1.2 酸碱搭配

酸碱中和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我国人民长期形成以酸食物米,面为主食的饮食习惯,一般尿液已偏酸性,因此日常饮食中多摄入一些碱性食物,即多吃些新鲜蔬菜,瓜果,海藻,大豆等,使体液保持弱碱性饮食结构,是酸碱平衡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条件。

3.1.3 蛋白质搭配

已发现含蛋白质的食品中有20种氨基酸,其中八种是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即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外界食物供给),所以说蛋白质互相搭配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膳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食要做到杂与精、干与稀的平衡;副食调配要做到生熟菜搭配、荤素搭配平衡。通过科学搭配,就能保证每道菜所含的营养更全面、合理。

3.2 合理烹调

合理烹调是实现合理营养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的烹调技术常见的有20多种,对于比较科学的方法,对于营养素保存较好的,就应该继承和发扬。

(一)关于蔬菜

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是比较丰富的,我们一般采取炒,而不采用煮,炖,烧,炸等烹调方法。对于蔬菜,旺火急炒是最合理的烹调方法,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保存率可达60%~80%,用旺火的原因是加热时间短,菜肴快速成熟,减少维生素和流失。

(二)关于动物性原料

我们则多采用炖,蒸等烹调方法,这些烹调方法对于蛋白质的的保存是较好的。煎炸不能多用。

3.3 烹调疗补

3.3.1 食疗

是用饮食养护调理。中国的饮食疗法,是中国烹饪的一颗瑰宝,它与中国烹饪一样,历史悠久。要以食物冶疗为主,药物冶疗为辅。

3.3.2 食养食冶食补

是用食物来保养治病滋阴补阳。药补不如食补,食能养人,注重营养膳食才是养生之道。用食冶来促进药冶,我们要搞清楚。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减少热量,钙,铬,锌供量充足,就要多食含VB族和VC的蔬菜和水果。“以食求补”才是滋补有方。

中国菜肴之所以品种上万、风味迥异,成为世界上菜品最丰富的菜系,首先源于食谱极其广泛。中国烹饪以调味精良独步于天下。其调味用料达500多种。中国烹饪特别讲究用火。中国菜的难度和主要特色之一就在于火候的独到之功。中式烹饪饮食文化有营养保健的一面。在饮食结构方面。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粮菜结合,其中粮是主食,菜是副食,包括蔬菜和鱼肉。而欧美国家历史上畜牧业发达,烹调主料是肉、禽、蛋、奶。中国烹饪所发明的勾芡挂糊,不但具有保汁液、保原味、保原形及造色、造形的功能,更有极其重要的保营养、保卫生功能,为西式烹饪所不及。中式烹饪常用的蒸、涮、炖、焖等技法,其烹调温度都很低,安全系数高,特别适用于动物性原料,很受西方科学界的称誉。

结束语

只有人人都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发展繁荣,只有开拓科学领域,让科学和艺术浑为一体,真正地做到营养和口感双丰收,那才是发展烹饪的正途,这样我们的饮食才会篷勃发展。我们更多人开始去尝试更科学更合理的饮食方式。新一轮的健康革命将会再次掀起。

参考文献: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8篇

原来,王先生被确诊为高血压后,就和家人分餐,每日少盐或是不放盐。这么几年下来,降压药倒是不用吃了。但由于长期不吃盐,医生说,人体缺钠,造成电解质紊乱,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工作。王先生是我国居民缺乏营养知识的一个典型。

纠正偏食习惯

人的32颗牙齿只有四颗犬齿,因此食物中有1/8的肉就够了

法国一位著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吃得好了,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果蔬类食物。但由于缺乏营养知识,舍本逐末,在饮食上放弃了谷类为主这一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吃饭不吃主食。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北京市海淀医院内分泌科的夏雪培医生说,每日的饮食比例,应以主食为主。主食(碳水化合物)应占50%,外加20%的蛋白质和30%的脂肪。长期不吃主食,就不会产生生理上的“饱腹感”,形成心理反馈,容易患厌食症,真的吃不下饭了。

吃饭人人都会,但是如果吃得不科学,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爱吃什么就猛吃一通,不爱吃什么就一口不进,养成这样的习惯,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北京大学医学部武阳丰教授说,健康合理的饮食,良好的营养环境,能有效避免由此引发的疾病。

据最新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学龄儿童少年谷类食物供能比降低,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比例;农村学龄儿童少年蛋白质的供能比低于13%~15%的合理比例;城市学龄儿童少年脂肪供能比为35.7%,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调查报告表明,高血压、糖尿病、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逐渐低龄化,成为我国城乡学龄儿童少年突出的健康问题。

那么,人吃多少肉合适呢?中华中医药学会微量元素分会副理事长赵霖说,数数牙齿就知道了。人的32颗牙齿只有四颗是犬齿,有八颗是切齿,咬切果蔬等纤维丰富的食物用的。还有20颗是臼齿,磨碎谷物用的。牙齿结构就不是让你光吃肉,食物中有1/8的肉就够了。

指导平衡膳食

我国营养师缺口巨大,一个营养师要服务一个县城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要吃够”,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膳食平衡的思想。赵霖认为,人体对不同的营养素需要量相差极大,而食物间的千差万别,必须做到膳食平衡,营养全面。

简单的不偏食、不挑食,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对营养的需求。武阳丰教授认为,在营养和健康上,有知识比有钱重要。许多疾病的根源在于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多方面的,并不单单是如何吃,更重要的是食物的营养组成是什么样的,它的结构和比例,包括是不是过量,是不是缺乏。一些营养素可能是过量的,如果吃的多,就有可能导致心血管病等慢性病。一日三餐,人人都离不开,如果形成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就会影响一个人的终身。哪怕一个很小的习惯,如果持续几十年,在人的身体里就会形成积累,这些积累就会形成动脉硬化,最后导致人进入中年或者老年的时候,发生心脑血管病或其他病症。科学饮食,从每天一日三餐入手,只有健康的饮食,许多慢性病预防才能收到效果。

公众营养知识的缺乏,与我国营养师的缺乏有直接关系。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方介绍说,我国13亿人口,仅有营养师(医师)4000名左右,每32.5万人才有一位营养师(医师),相当于一个营养师服务一个中等人口的县城。而日本每330人就有一位营养师,规定100人以上就餐的食堂必须有营养师;美国也有注册记者了解到,由于膳食不合理,营养失衡引发慢性病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聘请营养顾问已成为现代人的消费时尚,公共营养师成为国家新职业。2005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第四批新职业,正式确认“公共营养师”成为新职业。2006年《国民营养条例》出台,规定所有幼儿园和学校,社区和超过百人以上的餐厅都必须配备营养师。

增强营养意识

把饮食当治疗,一分保健、二分运动、三分营养

“吃水饺,先吃八个,两小时后再吃四个,总量不超过12个(二两)。坚持少量多餐,每天早、中、晚加上上午、中午、睡前的三顿加餐,总共吃六顿饭。”今年70岁的王大娘说起糖尿病的饮食来滔滔不绝。在营养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她逐步掌握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规律,与糖尿病斗争了32年,健康状况目前良好,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全部达标。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居首位,占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为13%,远高于医疗因素(仅8%)的作用。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寓医于食”的传统,食疗养生的理念被群众广泛接受。“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则是明代医药学巨匠李时珍对膳食营养的健康作用所做的高度概括。

马方说,虽然并非所有的疾病都是吃出来的,但与饮食或多或少都有关系,要把饮食当成治疗,合理调节自己的膳食结构。增强营养,起码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和促进身体的康复。

“一分保健、二分运动、三分营养”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有可能健康长寿到123岁。众多营养医师倡议将1月23日作为中国营养健康日,增强公众的营养意识,从而普及营养知识。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9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作为主要任务,把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作为突破口,着力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食物数量与质量并重。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重视食物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加强优质专用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提高优质食物比重,实现食物生产数量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相统一。

坚持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现代营养理念引导食物合理消费,逐步形成以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传承与创新有机统一。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优良膳食传统,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膳食方式,创新繁荣中华饮食文化,合理汲取国外膳食结构的优点,全面提升膳食营养科技支撑水平。

坚持引导与干预有效结合。普及公众营养知识,引导科学合理膳食,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病;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食物与营养需求,采取差别化的干预措施,改善食物与营养结构。

(三)发展目标

食物生产量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提升食物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稳步增强食物供给能力。到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油料、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生产稳定发展。

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加快建设产业特色明显、集群优势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现代食品加工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品牌信誉好、产品质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食品加工及配送企业。到2020年,传统食品加工程度大幅提高,食品加工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

食物消费量目标。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控制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

营养素摄入量目标。保障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控制脂肪摄入量,保持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78克,其中,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居民健康需求。

营养性疾病控制目标。基本消除营养不良现象,控制营养性疾病增长。到202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以下,其中,孕产妇贫血率控制在17%以下,老年人贫血率控制在15%以下,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控制在12%以下;居民超重、肥胖和血脂异常率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二、主要任务

(一)构建供给稳定、运转高效、监控有力的食物数量保障体系

稳定耕地面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牛肉、羊肉、禽肉供给比重。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保障水产品供应。广辟食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杂粮、木本粮油等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等产地初加工。积极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市场网络和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安全卫生、布局合理的现代食物市场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数量安全智能分析与监测预警,健全中央、地方和企业三级食用农产品收储体系,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食物供给。

(二)构建标准健全、体系完备、监管到位的食物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物安全监管制度,健全各类食物标准,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规范食物生产、加工和销售行为。加快推进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完善投入品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推进食物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诚信制度建设,加大对失信企业惩处力度,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加强食物安全信息共享与公共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应急处置,强化舆论监督和引导。

(三)构建定期监测、分类指导、引导消费的居民营养改善体系

建立健全居民食物与营养监测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信息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视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产品

1.优质食用农产品

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质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严格保护产地环境。

2.方便营养加工食品

加快发展符合营养科学要求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方便食品、营养早餐、快餐食品、调理食品等新型加工食品,不断增加膳食制品供应种类。强化对主食类加工产品的营养科学指导,加强营养早餐及快餐食品集中生产、配送、销售体系建设,推进主食工业化、规模化发展。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促进居民营养改善。加快传统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改造,推进农产品综合开发与利用。

3.奶类与大豆食品

扶持奶源基地建设,强化奶业市场监管,培育乳品消费市场,加强奶业各环节衔接,推进现代奶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大豆资源优势,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扶持国内大豆产业发展,强化大豆生产与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实施传统大豆制品的工艺改造,开发新型大豆食品,推进大豆制品规模化生产。

(二)重点区域

1.贫困地区

采取扶持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创新营养改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食物资源。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实现贫困人口食物与营养的基本保障和逐步改善。

2.农村地区

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商贸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现代流通业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拓农村食物市场,方便农村居民购买食物。

3.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

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条件,加强对在外就餐人员及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膳食指导,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模式,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

(三)重点人群

1.孕产妇与婴幼儿

做好孕产妇营养均衡调配,重点改善低收入人群孕妇膳食中钙、铁、锌和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状况,预防中高收入人群孕妇因膳食不合理而导致的肥胖、巨大儿等营养性疾病。大力倡导母乳喂养,重视农村地区6个月龄至24个月龄婴幼儿的辅食喂养与营养补充,加强母乳代用品和婴幼儿食品质量监管。

2.儿童青少年

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保障工作。遏制城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态势。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对教师、家长的营养教育和对学生食堂及学生营养配餐单位的指导,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强化营养干预,加大蛋奶供应,保障食物与营养需求。

3.老年人

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身体健康需要的食物产品,重点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低盐、低脂食物。开展老年人营养监测与膳食引导,科学指导老年人补充营养、合理饮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四、政策措施

(一)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

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提高全民营养意识,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科学饮食理念。研究设立公众“营养日”。开展食物与营养知识进村(社区)入户活动,加强营养和健康教育。适宜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定期在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等人流集中地发放。发挥主要媒体对食物与营养知识进行公益宣传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营养知识传播的科学性。加大对食物与营养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强流通、餐饮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食物生产与供给

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地方人民政府的食物安全责任。加大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对食物加工、流通领域的扶持力度,鼓励主产区发展食物加工业,支持大中城市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治理面源污染。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

(三)加大营养监测与干预

开展全国居民营养与基本健康监测工作,进行食物消费调查,定期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健康状况报告,引导居民改善食物与营养状况。加大财政投入,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就餐环境。

(四)推进食物与营养法制化管理

抓紧进行食物与营养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工作,适时开展营养改善条例的立法工作。针对食物与营养的突出问题,依法规范食物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治理整顿,营造安全、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创新食物与营养执法监督,提高行政监管效能。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加快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

针对食物、营养和健康领域的重大需求,引导企业加大食物与营养科技投入,加强对食物与营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究。加强对新食物资源开发和食物安全风险分析技术的研究,在科技创新中提高食物安全水平。加强食物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促进食物安全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深入研究食物、营养和健康的关系,及时修订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10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营养知识与技术以及饮食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清晰,并显示出其重要性;目前,我国正处于饮食和疾病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现代医学不得不考虑营养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以及处理人们与健康和疾病相关联的饮食行为。因此,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已成为实现自我保健,改变人们行为,提高自身生命质量,解决健康和疾病的基本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正处于身体和知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健康的体魄是学生保障身体发育以及顺利完成繁重学业的基本条件。学生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未来;营养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影响着生命的全过程,所以说做好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大学时期又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与学业繁重的双重压力,再是大学生中贫困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更需要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合理调配膳食。因此,高校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显的格外重要。故我们在我校这所含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采用了以医学生为枢纽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以提高全校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

1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模式涵义

以医学生为枢纽进行医学生之间 “一帮一”及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一帮一”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以医学院为中心向其他学院及健康领域拓展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

2以医学生为枢纽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的确定依据

2.1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基线调查:通过了解学生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严重问题,确定学生的营养需求及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必要性及其具体模式。其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①早餐状况基线调查;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识基线调查;③早餐知识、态度、膳食行为基线调查;④营养知识、态度、膳食行为基线调查;⑤个人访谈(对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态度及营养需求)。

2.2参加态度问卷调查:93.5%愿意参加本调查研究与实践。

2.3预试验的调查:取得很好的效果;98%以上的学生认为可行性较好。

2.4个人访谈:对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方法及技术路线有很好的认识。

3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技术路线

不良饮食行为不正确的态度、信念学习知识正确的态度、信念良好饮食行为。本课题不同于传统路线:传统营养健康教育路线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本课题营养健康教育路线是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开始,目的是给予学生对不良饮食行为的恐惧感,激发学生学习、掌握营养知识和技术的主动性。

4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实施

4.1研究对象:选择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三组,①授课组:为在正常医学教学过程中接受食物与健康教育的医学生;②“一帮一”对帮组:为还没上食物与健康课程的医学生和其他学院的非医学生;③对照组。

4.2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方法

4.2.1授课组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方法:①学生在正常医学教学过程中直接接受教师食物与健康知识的讲授及食物消费、饮食调配的指导,讲授内容是本科预防医学教材中食物与健康的内容[1], 在讲授前师生对学生的实际营养问题和饮食行为进行讨论,带着具体的营养需求问题结合课本食物与健康的内容讲解;②学生每周交给老师一份食物消费、饮食搭配记录表(包括对帮对象),老师及时批阅反馈给学生以指导学生的食物消费及饮食调配。

4.2.2“一帮一”对帮组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方法:①授课组的学生自己选择“一帮一”对帮对象,结成对子;②利用学生会、团委、班级、老乡等组织的活动之余和吃饭、闲谈、锻炼、娱乐、小聚、逛街等休闲空暇时间,向固定对帮对象及时传播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主干的基本营养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膳食结构知识并结合对子对象的具体饮食行为进行干预,即根据实际的饮食行为谈与健康的关系,做食物消费及饮食调配具体指导。

4.2.3对照组不执行本研究的任何干预措施。

4.2.4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效果评价:3个月后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的其结果进行效果评价。

4.3饮食行为干预的目标措施:合理饮食重在养成习惯且终生坚持,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采用科学的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本模式采用饮食行为干预的目标措施有:①确定需要改变的不良饮食行为或相关行为生活方式;②设定特定行为改变的目标;③调整或改变目标行为的决定因素;④对养成的新行为进行强化。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自行监测、解决问题的技巧、调节不良情绪的技巧等。通过循序渐进的行为改变,不断培养合理饮食执行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维持终身。

5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调查研究与实践结果

5.1基线调查结果

5.1.1卫校学生早餐状况[2]: ①早餐营养质量总的情况,有15.8% 的好,有22. 1% 的一般,有62.1% 的差;②不同人口学特征早餐营养质量比较,在住校与不住校学生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

5.1.2医学大学生早餐知识·行为现状[3]:早餐结构分析正确率27.3%;每天就餐率73.9%,早餐营养质量比较差的高达68.6%、质量好的仅有1.3%;就餐率及早餐营养质量年级之间有差异(P

5.1.3大学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识现状[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37.9%,其内容正确回答率1.6%;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18.6%,其内容正确回答率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在不同生源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5.1.4大学生营养知识o行为现状[4]:①中国居民膳食热能的主要来源知晓率不足60%;应吃的最多的食物、三餐热能适宜比例和蔬菜、水果主要提供的营养素,知晓率均不到30%;②主食与副食搭配的学生26.7%;副食荤素搭配的学生14.3%;不同生源学生副食结构有差异(P

5.2研究与实践结果

5.2.1医学生“一帮一”营养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的研究结果[5]:①教育干预后授课组、对帮组、对照组营养知识及早餐质量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

5.2.2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一帮一”营养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的应用实践结果:此模式应用实践结果与医学生“一帮一”营养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结果基本相同。

5.2.3预试验、应用研究和回访调查结果基本同课题实施结果。

5.2.4成果鉴定:专家鉴定意见,以医学生为枢纽学生“一帮一”营养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研究获山西大同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6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推广前景广阔

6.1研究与实践结果显示:大学生营养知识欠缺,饮食结构及食物消费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预试验、应用研究及回访调查,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一帮一”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医学生之间“一帮一”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与教师直接教育干预结果基本相同;学生具有完成此任务的能力和热情;此模式效果显著,学生赞同。这足以证明本模式切实可行、有效。

6.2本模式不同于传统路线,是从学生自身不良饮食行为开始,易激起学习掌握营养知与识术和改变不好饮食行为的主动性;具有自然、可接受、针对强的特点;利用学校自然的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符合医学教育现实情况。这足以证明本模式切实可行,便于推广。

6.3目前在我国大专院校还没有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模式,在含有医学院的综合性院校以医学生为枢纽,进行“一帮一”结对子的形式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为以医学院为中心向其他学院及健康领域拓展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提供一个科学的思路。

鉴于上述,我们认为此模式很值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7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社会经济效益无可估量

7.1为医学院正常教学做好铺垫:本模式具有自然、可接受、针对性强的特点,对医学院来讲符合医学教育的现实情况,不仅不与正常的教学相冲突,还可充填了一年级至开食物与健康课程之间这段时间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指导的空白,而且又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为正常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又避免教师没有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及精力的消耗和教师与学生时间的浪费。

7.2对学校是一项投资甚微则效益甚高的强有力的营养保健措施:本模式利用学校自然的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范围,是一项投资甚微则效益甚高的强有力营养保健措施。

7.3对学生自身健康具有自然的终生效益:学生无需外来资源,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利用自身和学校自然的资源,建立和培养良好饮食行为以致形成习惯,这对自身健康来讲具有自然的终生效益。

7.4对推进“人人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医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健康,医学生是未来医学的栋梁,只有医学生实际参与营养健康教育,才能感悟到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树立“健康促进第一”的医学观念,很好的去掌握促进健康的各种方法与技术,不仅使自己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具有完成学业及为人民服务的健壮体魄,于此同时还能增强服务的意识,形成传播保健知识的自觉行为,且逐渐向非医学生及其他健康领域渗透,形成以医学生为枢纽、以医学院为中心向其他院校及健康领域拓展的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链条,这将对推动“人人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将在我校每届学生中进行以医学生为枢纽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模式的推广,逐渐形成承上启下推动营养健康教育与饮食行为干预的惯例及自觉行为,使每个学生及时得到合理膳食指导,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并向其他健康领域推广渗透,为提高全校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以及推进“人人健康”,强壮国民做到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郑玉建主编.预防医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47-176

[2]冯玉荣,段爱旭,范利国,等.山西省大同市卫生学校学生早餐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81-182

[3]范利国.大同大学医学生早餐知识、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32-1033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11篇

■中国改善营养状况的经验值得世界学习,营养产业担负着国民健康任务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首席代表Mrs.Antheawebb女士说,30年前,世界粮食计划署进入中国的时候,中国有30%的人口处于饥饿状态,3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8岁儿童的身高平均增长了6厘米。中国营养状况改善成功的例子告诉世界,中国凭着自己的努力是完全能够战胜饥饿的,中国的经验值得世界上许多贫困国家学习和借鉴。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于主任在开幕词中说,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七次党代会上,将党对“民生”的关注提高到了空前的历史地位,总书记在报告中将提高公众健康水平作为党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而真正要做到不断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公众健康水平,将关心民生落到实处,则需要大力发展“民生产业”。他强调,营养产业正是由传统的农业、食品、中医保健、饮料、粮油等产业与现代生物、化工产业及营养科学技术等结合的产物。由于现代营养产业的出现,人们通过食物不仅解决“吃饱”和“好吃”的问题,还可以针对当前环境(包括药物)污染、食物本底营养含量衰减、食物高精细加工、不良饮食习惯、经济条件限制等对人类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食物进行科学的营养成分调整,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成长和成年人充足均衡的营养需求与健康维护。营养产业已从战略的高度成为民生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民生和国民健康工作提供物质保障的任务。

■“营养”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类别,营养产业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

本次论坛旨在探讨产业的未来,把握产业的方向,制定产业的规则,形成产业的声音,组织产业的队伍,论坛由主论坛和若干专题论坛组成。主论坛主要围绕我国营养发展规划、法规、政策及措施;同时,大会还举办了“益生元国际论坛”、“大米营养强化”、“国际螺旋藻营养论坛”、“WGP在食品中的应用”、“坚果营养与公众健康”等一系列专题论坛。

2006年3月,国务院总理所做的第十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报告中,首次代表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随后,在由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颁发的十一五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中,进一步将“营养”确定为食品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并且具体列出国家将重点扶持的营养产品类别。

由此可见,公众营养改善已经纳入政府职责,营养健康产品的生产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扶持,我国营养产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支持和关注,营养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不断优化。

■“食育”迫在眉睫,“食育”还包括弘扬健康的东方饮食习惯

近代,人类的饮食状况和结构,由饥饿时代迅速跨入饱食时代。数万年人类在饥饿条件下形成的摄食经验,继续在饱食时代实践,必然造成了今天的生活方式疾病迅速蔓延;糖尿病、肥胖症、高发的心血管疾病、过敏体质、癌等,越来越多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另外,食品工业化、商业化的迅猛发展,导致营销大战、广告泛滥,现代化工技术、感官设计,使得食品形色味的诱惑越来越多。许多儿童、青少年往往成为厂家营销战争的俘虏。甚至一些被称为“垃圾食品”的新型食品,影响了许多孩子的饮食习惯,从小就开始摧残他们年轻的生命。

公众营养知识的推广和普及不仅关系到国民健康问题,而且关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竞争力,所以站在符合国家、人民利益的角度普及和提升公众的营养意识和营养知识是当务之急。据了解,本次论坛对筹建营养大学和营养产业园区(营养硅谷)提出了建设思路。

同时,公众食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食育的做法是每个人都要通过食育的活动,给自己留下一系列健康美味的记忆。例如:咖啡、茶、酒等嗜好食品,有的人非常喜欢,这就是已经在一些场合,对这些东西形成了愉快的记忆。

食育的实施不仅有营养食品科学知识的普及,还包括食文化的传承。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消费者由于近代技术落后的影响,对中华文化产生自卑,对中华传统食品的自信似乎动摇,甚至扭曲了原本健康的东方饮食习惯。例如,不少人把欧美作为样板,提出要按照西方人的食物消费。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饮食健康 重要性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广过程中的产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公办高校利用自身师资和无形资产与社会力量(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的有形投资合作开办的独立于母体高校之外的本科层次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简称为独立学院[1]。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学科设置偏重于文综学科,相对缺少理科学科。

膳食健康又称膳食平衡,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不会过多摄入热量。膳食健康的目的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确保各组织器官和机能正常活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寿命。

一、大学生饮食健康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是身体发育完全的关键时期,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其以后身体健康的基础,同时关系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合理饮食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与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学校对饮食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2-4],各大高校极其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饮食与健康相关课程和活动。身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身体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必须不断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才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运动能力等。大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成长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合理健康的膳食能促进身体健康发育。

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膳食健康知识,饮食消费行为基本处于盲目状态,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大学生存在的膳食健康与营养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膳食健康知识缺乏:大学生现有的膳食营养知识基本来自中学生物、电视、杂志及家庭教育,大学尤其我校几乎没有适当的渠道获得科学系统的膳食健康与营养知识。绝大多数同学不了解每天应该摄入哪些食品满足对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要,这些营养素主要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对食品的选择大多凭嗜好和传统观念。(2)饮食行为不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不吃早餐、暴饮暴食等现象普遍。大多数同学的早餐为牛奶、鸡蛋、包子和面包,部分同学饮食没有规律尤其周末早午餐合为一餐,挑食、偏食、平时节约星期天饱食一顿等,很多同学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特意调整饮食。(3)营养观念偏颇:由于大多数学生家长没有系统学过膳食营养与健康知识,在指导孩子饮食方式和营养摄入方面存在许多传统的错误做法。

二、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目前饮食营养情况及膳食健康知识等情况,我们通过访谈及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我校学生的“饮食营养与膳食健康知识”做了一次全面了解与分析(见表一)。调查内容涉及日常饮食习惯、膳食健康的基本知识等。我们在全院范围内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0份。结果显示,目前我院学生饮食习惯不均衡占34.67%;对于基本的膳食营养知识相当缺乏,不到20%的学生了解一般的饮水、果蔬等基本的健康饮食知识;54%的同学认为饮食习惯很重要,说明我院学生还是比较重视饮食健康问题的。对于学校开展膳食健康教育的情况,超过48%的学生认为学校几乎无任何相关的健康教育课程,只有少之又少的一些相关的宣传活动。对于学校开设《膳食健康与保健》课程的态度,超过51.67%的学生表示会选这门课程,39%的学生视情况而定,9.33%的学生表示不会选这门课,由此可见,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需求非常大。

根据上表调查问卷的数据我们知道,我院超过51.67%的学生表示有兴趣选《膳食健康与保健》这门课程,可见学生对这一领域知识的渴求。结合调查问卷的内容,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在研究我院大学生膳食与健康的基础上,同时为了实现该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本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大模块:

(1)食品与健康问题:主要包括3个部分的内容:①食品与健康;②食品的保健功能及各种保健食品简介;③常见食物的营养成分及一些食品的化学污染。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吃及平衡饮食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身体获得均衡的营养。

(2)药食同源问题:介绍常见疾病的食疗方法和饮食注意原则,使学生明白食疗重于药疗,并能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食调理身体、强壮体魄。

(3)中国传统饮食学习:介绍我国的菜系、各地的民族特色小吃,尤其鼓励学生亲自介绍本民族、本地区的民俗习惯、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丰富的中华饮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怀,并通过特色菜肴的制作视频进行实践演示和视觉冲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并培养学生动手烹饪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学会合理饮食,培养“合理膳食、平衡营养、以食促健”的健康群体饮食理念。

参考文献:

[1]潘愚元,吴玫.独立学院的崛起、问题与前景[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4,1(1):1-3.

[2]陆少明.论学校开设饮食课程.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0:20-22.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营养知识 态度 营养健康教育

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播撒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1]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营养素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和健康的最根本的物质。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归纳起来分为三大类,即由蛋白质、脂肪类、糖类组成的宏量营养素,由矿物质和维生素组成的微量营养素,以及由水、纤维素等组成的其他营养素。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就必须从外界摄入食物,食物中的养分就称为营养素。

营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营养的意识,传播一定的营养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营养的饮食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动质量。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防治疾病,维护人体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对保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健康、提高肌体生理机能、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的知识是大学生营养教育的基本内容,营养教育能为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开展营养教育及效果的评价,旨在探索高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现状,以及在高等院校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我校选修营养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不分年级,共110人,以教学班形式开展营养教育,通过教师面对面授课的方式进行营养教育。主要内容为热能和营养素及其食物来源,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营养相关疾病的预防等,每周开课1次(120分钟),为期6周。

1.2方法

参照文献及资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营养教育前后进行同一内容的基线和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调查的时间为开课前与最后一次授课结束时。问卷经预试后在指定教室发放,由学生当场填好,当场收回。教育前发放9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3份;教育后发放8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6份,有效回收率为93.5%。

2.结果

2.1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

表1显示,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最主要是报刊书籍、广告和电视及网络,从教育和同学处获得营养知识的比率很低,但教育后学生了解营养知识的途径增多,很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行改变。说明学校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课程对学生提高营养知识是很有效的。

2.2教育前与教育后的一般情况比较

分别对2组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统计中对象的性别、民族、年级、系别、父母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讨论教育前和教育后学生数据的差别。

2.3营养知识

表2显示,教育后学生对营养学知识的了解情况好于未开课的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

2.4营养态度

教育前在83名调查对象中,有36.1%的学生不吃早餐,甚至有不吃早餐而吃四餐的学生。92.7%的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掉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68.7%的学生愿意接受有偿营养教育来改变自己生活中的营养知识缺乏营养态度不良的习惯,如表3:

2.5饮食行为

2.5.1饮食习惯

教育前仅有63.9%的学生一日会按三餐来进食,大部分学生进餐无规律,73.4%的学生有偏食的习惯。

2.5.2对早餐的关注程度

教育前有58.1%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教育后比例变化不大,有10.3%的学生不吃早餐。

2.5.3早餐质量

表4显示,早餐同时包括牛奶(或奶类、豆浆)、蛋类、面包(或馒头、面条等)的占少数,教育前有25.3%的学生每天少于1袋奶,有60.2%的学生每天少于1个鸡蛋。也有的学生一天多袋奶或是2―3个鸡蛋及以上。

3.讨论

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普遍较差,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必要性。营养学是一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许多患有营养不良的人并非由于贫困,而是缺乏营养知识。现代社会有些人营养过剩,是由于不能正确选择食物所致,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肿瘤的发病均与膳食不健康有关。国内外专家近年来都十分重视这种疾病模式的变化,并试图通过营养教育、膳食调整来进行防治。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营养知识缺乏及膳食搭配不合理、不平衡化都将给学生的身体及学业带来影响。

一般认为,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人们选择食物行为和对营养食品的认识有关,人们要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必须以知识和态度为基础。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营养摄入的数量和质量应该适当,数量过多或过少,种类单一或者配比失衡,都会导致生长发育异常。而大学生对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观念及目前正逐渐向广大民众宣传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知道得很少,说明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开展得还远远不够,急需加强。各高校可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开设《营养与健康》、《营养学》、《营养与食疗》等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或开设各种形式的营养知识系列讲座、有关营养与健康的专题报告。另外,各高校还可以在食堂、教学楼、宣传栏等地开辟营养宣传专栏,向学生宣传有关营养知识等方面来解决大学生营养与营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大学生营养知识的不足主要是因为一般人对食物信息的获得大多来自广告,广告吸引消费者购买某些特定的食物。的确,精制的食品比天然的食品包装精美,易于运送和储存,并经过消毒杀菌,不易腐败,但是营养也大打折扣。这些食品在精制过程中流失了大量的营养素,但广告却夸大其词,宣扬它的营养价值如何高,使人深信不疑,不再费心学习营养知识和改善营养。在食物选择上,近1/3的学生喜欢吃熏烤、煎炸食物,豆类、内脏类、杂粮类吃得很少,膳食结构不够平衡。但他们普遍具有较好的营养态度,94.7%的学生愿意为健康改变饮食习惯,这是实现从态度到行为转变的基础。因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态度的改变并不表明行为的真正改观。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选择食物的原则是依自己的口味,虽然也能兼顾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的关系,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以营养价值和利于健康为主。所以,应该加强营养宣传教育,从而改变学生中的种种不良饮食态度及饮食习惯。

我校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想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并且愿意为了健康而改变饮食习惯,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可行性。因为采用合理的膳食模式,受自身营养知识、态度的影响,且营养态度决定其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政府和社会十分关注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问题,然而,许多大学生仍然营养不良,一些学生缺铁、缺钙,另一些学生却营养过剩,究其原因,是由于90%以上的大学生营养知识完全缺乏,许多学生不善于科学地安排自己的饮食,因此有专家说,我国的科盲多于文盲,营养盲多于科盲。我国著名的营养学家于若木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的营养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主要是受国民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可以说,它与经济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但是,国民经济发展了,人民群众收入增加了,由于缺少营养知识,并不能收到合理营养的目的,所以,营养保健必须与营养知识的普及同步进行。实践证明,同样的经济水平,有营养指导和没有营养指导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说,在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快速步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向大学生宣传和普及营养知识,不仅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总之,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与营养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我国大学生的营养知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很多饮食方式也不科学,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肤浅,而且重视不够。因此,全面系统地学习营养的基础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筠,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侯彦喜.大学生的营养与营养教育[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31,(5):304-307.

[3]孙要武.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7,(5):135-139.

[4]刘真美.贵州部分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26,(6):475-476.

[5]汝骅.贵州与南通中小学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状况[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36,(3):96-101.

[6]张华.江苏省初中生营养知识与态度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45,(2):235-239.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14篇

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饮食卫生与营养卫生,细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寄生虫,地方性甲状腺肿,计划性免疫,人类的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人类主要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人类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中毒的急救;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饮食卫生和营养卫生,糖尿病的防治,呼吸系统的保健、吸烟、吸毒的危害,细胞的癌变。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方法

生物学课程中健康教育知识不可能涵盖各个专门的健康教育的各领域,生物学教学活动中也有相当的部分与健康教育没有直接关系,如何将生物学教育与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地方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多年来,生物教师与生物教育研究工作者创造出多种有效的方法,笔者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有关生物学知识与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结合

生物学是医学、卫生与健康的基础。在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将有关生物学知识与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可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促进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如在学习感觉器官的知识时,结合近视眼的成因及预防;在学习骨胳的知识时,让学生理解坚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柱的道理;在呼吸系统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理解吸烟的危害等。这些健康教育的内容在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已经有所体现。而在2000年的新课程标准中,生物学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更多了,结合的程度也更紧密了,结合的方式也更灵活了,如让学生收集与交流有关艾滋病的资料。

(二)健康教育促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

在《健康地生活》的教学案例中,教材对有关合理膳食的知识及食物的营养成分的知识及合理膳食的益处进行了讲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中的食物营养成分表,制定合理的食谱。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还规定一定的费用标准,学生自己调查市场上食物的价格,使制定的食谱符合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这增加了活动的难度,但也使活动与学生生活贴近,让学生了解社会,加强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最终使学生愿意接受合理的膳食,有些学生在活动之后改变了不吃胡萝卜的偏食习惯。而这个活动,最终也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健康教育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知识的学习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现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与健康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有:调查本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记录三天内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估算每天食物热量;有关糖尿病的调查或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调查;检查视力;收集与交流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调查本地计划免疫实施的状况。近些年来,笔者加强了实践活动的尝试,以活动课、选修课、课外科技活动等形式组织一些实践活动。

三、在生物学中开展健康教育

对教师的挑战生物学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紧密结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深入理解生物学教学内容中与健康有关的理论,还要收集大量与健康、保健、卫生有关的知识与资料,提高自己的健康保健素养。因此,你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收集资料,扩展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一)从医学与健康的角度

1.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大的、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地方病等疾病,如有关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等多种疾病的基本知识、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及预防措施。2.对人类健康危害大、传播广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及其预防办法。3.传染病的防治与免疫,如脊髓灰质炎危害、计划免疫等。4.营养与饮食卫生的常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保健作用,食物中毒及防治。5.青少年常见病与多发病及其防治,如近视眼、肥胖。6.青春期卫生知识与保健;急救知识,如外伤的急救等。7.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远离等。

(二)从生物学角度

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营养饮食;健康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5.30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5-1301-01

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儿童3.6亿,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兴衰与未来。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营养品种类的增多,以及独生子女比重的增加,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儿童健康问题出现的现象也已经屡见不鲜,儿童营养饮食与健康牵动着社会和国家的目光。

笔者是从事西医工作的,在多年的工作经验中针对当前儿童营养饮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意见,对儿童营养饮食与健康作出了探讨。

1.儿童营养饮食中存在的误区

1.1 早餐简单,食谱单一,营养搭配不均衡。早餐在一日三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儿童摄取所需的各种能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早餐的营养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天吃早餐的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早餐安排不合理,早餐过于简单、食谱单一,各种营养搭配不合理,导致儿童在摄取能量和营养上不能达到所需的要求,对他们的健康发展十分的不利。

1.2 晚餐吃的少。对成年人来说晚餐吃的少,是很好的一种饮食行为与习惯,但对于儿童而言,晚餐吃的多与少就应该另当别论了。儿童是处于发育的旺盛期,需要大量的能量与营养来供应身体和大脑的发育和成长,即便是晚上儿童成长发育也不会停止。如果晚餐吃的少,所摄取的能量与营养就会减少,日子久了将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不利于儿童的健康。

1.3 对主食重视不够,偏爱肉食。许多的父母都认为主食没有什么营养,少吃一些没有什么关系,而肉食所含的营养比较丰富,因此在为儿童配备餐谱时常以肉食为主,忽视了主食的作用。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肉食虽然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但儿童的消化吸收功能偏差,不能很好的进行消化吸收,长时间的进食肉类食品,容易使儿童形成疳积之症,导致儿童的身体素质下降。而主食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儿童的运动量大,需要的热量也多,因此重视孩子的主食显得尤为重要。

1.4 正餐成为点缀。许多儿童平时是零食不离口,而家长也认为反正是营养品,多吃点没什么,有益无害嘛,因此使正常的三餐成为了点缀。其实,多吃营养品而使三餐成为点缀,这样不但不能为儿童提供正常活动所需要的热量和营养,还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比如脑细胞营养不足、思维分散、记忆力减退等,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危害。

1.5 饭前喝水、喝饮料。许多儿童在吃饭之前都爱喝水或者是喝饮料,殊不知,消化器官在吃饭时会分泌各种消化液,与食物混合在一起,使营养成分容易被消化吸收。而饭前喝水或者喝饮料,会冲淡和稀释各种消化液,从而影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被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危害。

1.6 盲目的为孩子补充营养。近年来,许多父母看到铺天盖地的营养品广告,由于爱子心切,便对儿童进行滥补,从而导致了一些疾病和危害的发生,对儿童的健康产生了不利的作用。如含有咖啡因的饮料,某些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这些都可以引起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儿童发育不正常、引起慢性中毒,对儿童身体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危害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2.儿童的营养饮食与健康

儿童的营养饮食与健康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儿童饮食要富含营养,这样才能为儿童提供充足的营养与能量,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的营养饮食其实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标准,下面笔者谈一下自己在多年工作经验中总结到的一点经验。

2.1 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坚持"一多四少"原则。"一多四少",指的是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吃醋、少吃糖、盐、酱油和味精。醋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助于帮助儿童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营养养分的充分吸收,它还能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儿童机体的新陈代谢;食糖过多将会使儿童冲动任性、好哭爱闹,适量食用可以增加身体所需的钙、铁、锌等元素;儿童身体的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完善,不能消化和排除多余的钠,容易为肾病和高血压留下病根;过多的使用酱油将会导致儿童产生反应性疾病,如腹泻、肠炎等;味精食用过多,将会影响儿童的食欲,导致儿童的消化系统紊乱,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2.2 接近天然,摒弃垃圾食品。在为儿童制定进食计划时,一定要为儿童多准备一些天然的绿色食品,如玉米、燕麦等粗食,还有豆类食品等,这些都是公认的营养价值最高的食物之一,多给儿童食用这些食物,可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充分的营养。在食用天然的绿色食品时,要摒弃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的、速食的、腌制的还有含糖量高的,过多的食用垃圾食品会影响儿童骨骼发育,孩子记忆力降低等,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3 合理膳食结构,均衡搭配营养。在儿童饮食的过程中,量不一定要多,但种类一定要丰富。儿童的胃小,父母要想办法让他们的胃装满有营养的东西,这就要求在为儿童搭配食谱时,一定要变化,开发儿童的新口味,在尽可能的满足儿童对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以及其他的营养方面的需求的同时,尽量的摒弃垃圾食品。在日常的饮食中,一定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的均衡搭配,为孩子成长提供所需要的一切营养。

3.结语

儿童是未来、是希望,他们的营养饮食与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关注的话题,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是民族崛起的力量。在儿童日常饮食的过程中,家长要走出饮食中存在的误区,多听听专家医生的意见,不要盲目的进行滥补,让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摄取所需的各种营养,让他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儿童饮食与健康[N].深圳法制报,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