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思想品德

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地位一样重要。虽然这三者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都有所不同,对小学生思想教育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地位也是平等的。为了保证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的共同努力。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

由于小学生还不能接触社会,所以其成长环境比较简单,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就显得比较重要。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家庭教育得当,将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学习也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庭内部矛盾冲突很激烈,孩子整日处在一个不安、动荡的环境之中,家庭教育就会出现很大的副作用,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这种家庭教育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对孩子以后各个阶段的教育以及成长都产生难以抹灭的负面影响。

其次,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后,学校会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当孩子回到家以后,会模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或者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分析家长的行为和言谈。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的@种有利于思想健康发展的行为可能会被抹杀,或者得不到鼓励而使孩子对思想品德教育失去兴趣。同时,孩子在家里的模仿或者实践行为,也是对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思想品德理论和方法的拓展与延伸。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品德中发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延伸和提升作用。

不仅如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补充作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比较全面系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应用教学课较少,对于在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够全面。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当他们把在学校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学校没有及时讲到,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的选择。此时,就需要家庭教育发挥其补充作用。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正确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健康地发展。

二、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把家庭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推动力。而家庭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其好坏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带动作用。

三、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第一,很多家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受旧观念的束缚,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并且只需要由学校来负责即可。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家长只需要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孩子只需要学习好就行。在这种错误想法的引导下,很多小学生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第二,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对。有些家长坚持棍棒教育。对于孩子,总是采取一些过于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伤害。还有些家长始终坚持自己的权威性,从不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使孩子在家长面前有一种畏惧感。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使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正确影响,有时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三,当今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分迁就和保护孩子。对于小学生在学校或者家庭中犯的一些思想品德方面的错误,有些家长甚至采取纵容包庇的态度,这对小学生的品行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家庭教育实质上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开始,它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和社会都要重视起来,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自己也要改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在小学生成长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采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周琢虹.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11).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 家庭教育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努力探索的重要问题。目前较普遍的认知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找准新的切入点,造就优秀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等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诚然,这些客观条件的确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但是,如何进行教育,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点精之笔。如果能够充份利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方法,就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与他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而这许多问题中,许多是由于负面情绪没有得于及时疏通导所产生的。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及工作问题,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沟通问题等不断出现在主流媒体上,这不仅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溃乏,更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缺失。

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重要作用,如医院开展的“医患换位体验”,学校开展的“当一天学生”活动,企业中领导人的换位思考活动等等都是应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典范。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被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换位思考”呢?

下面我就“换位思考”的在家庭教育方面即父母与子女间的有效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亲子关系是当代中国父母最看重的问题,由于国家提倡“只生一个”的政策,中国的80后,90后,00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重视给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了与子女进行思想上的沟通,等到问题出现时,由于思想上已然存在的隔阂,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父母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平等对待,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纵观古今,成功的家庭教育都有一条共同的经验,那就是家长应尽可能的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科学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到平等交流、有效沟通,我感觉换位思考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十分有效。在这里“换位思考”通俗地说,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会使家长在解决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时,思路客观,方法得当,不出或少出偏差,使孩子少受冤枉,少受委屈,进面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无障碍交流。

家长应如何做到换位思考,怎样才能让家庭教育更有成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全面认识,了解孩子

沟通是“换位思考”的准备,是父母与子女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的纽带,是全面认识孩子的开始。作为父母,不能总是高高在上,以“绝对权威”的姿态维护家长的尊严。要尽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同孩子交朋友、谈心。谈心是与孩子最直接的沟通方式,父母在同孩子一起游戏、看电视、吃饭的时候,可以问一问班级里、学校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同学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同学家里发生了什么事,班里谁学习进步快,哪个同学有了什么突出表现等,更重要的还要聊聊孩子最感兴趣的话题。谈话聊天时,家长还要善于聆听孩子的叙述,了解孩子的观点。当您觉得孩子的观点、做法是正确的时候,要加以表扬,鼓励孩子大胆地做下去。反之,对于孩子认识上的误区,要加以分析,引导、帮助他认识清楚。不要把观点强加给孩子,更不要训斥、打骂孩子。

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孩子,除了同孩子谈心交流外,还要经常接触孩子的同学、家长,从侧面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

(2)平等对待、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家长换位思考、处理亲子关系的核心。父母与孩子平等相待,可以使孩子学到以温和的态度对待他人,加速孩子心理上的成长。当父母以平等、尊重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时,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广阔的了解成人、了解社会的窗口。交流中,孩子也会向父母探究成人的内心世界,如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状态、父母的工作情况、志向等。这使孩子能够增长知识和经验,增加对父母、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在处理孩子的“错误”时,要耐心地、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所在,使孩子心服口服。若发现自己的不当之处,要及时向孩子道歉,这样,孩子会从内心感激、信任父母。

尊重孩子还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小毛病”、“小错误”的宽容对待。不要急于求成,要给孩子一个“修正”的时间。有些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实现目标,往往协议奖励办法,对于这个问题,请家长一定要注意“信守承诺”。有些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这是家庭教育中的大忌。对孩子失信,意味着父母在心理上对孩子的“不平等歧视”,会拉大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甚至会丧失孩子对父母的信任,让他们不再把父母当成朋友,慢慢对父母“关闭”自己的心灵之门。

(3)不断学习,提高本领

学习是提高家长换位思考能力的主要手段。作为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应该多学习一些孩子成长的知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家长只有学习三种知识,才能拿到社会意义上的“父母执照”:第一,一个想成为孩子朋友的家长,必须具有正确的人才观念。第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特点。这一点至关重要,有一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不关心或不能察觉孩子的心理变化,认为孩子不懂事,招人嫌,使孩子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与父母没有共同语言,不得不保持沉默,独自承受内心的不安、委屈和痛苦。第三、学习一些同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所谓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报刊,参加一些父母讲堂、家长培训、亲子课堂等活动,也可以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咨询专家,或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孩子,你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孩子也就能理解你的付出。播种一个方法,收获一片希望。通过换位思考,能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会使孩子更加信任父母,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单晓军.浅议教育管理中的换位思考[J].教育长廊.下半月版,2009,(7):66.

[2] 杨北生.浅谈“换位思考”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南方论刊.2003,(6):26.

[3] 唐鹏.思想品质修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J],2000,(7):125—127.

[4] 曾筱玲.“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思想教育方法的探讨[J].医学文选.2006,7:839—841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换位思考;当代家庭德育;和谐家庭德育;有效家庭德育

在谈及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时,当前很多家长都表示出非常头痛,不知道如何是好。当孩子在思想上出了问题的时候,负责任的家长总免不了要对孩子进行一番教育,但不管大道理讲了多少,似乎对孩子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这其实就折射出了我们当代家庭德育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因此作为德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方法。为什么我们的家庭教育会遭遇这种尴尬?笔者通过多年的德育研究,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试对这种现象作一个深度的思考,提出了对青春期孩子进行家庭德育的一种新思路——换位思考,以供广大德育工作者和家长探讨。

一、换位思考——当代家庭德育的强烈呼唤

换位思考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换位思考就是要求在观察、处理问题,做思想工作的过程中,要把自己摆放在对方的角度,对事物进行再认识、再把握,以便得到更准确的判断,使问题得到较合理地解决。体现在当代家庭德育工作上,则要求家长 “以孩子为本”,决不能“高高在上”。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随时从他们的角度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多想想“假如我是孩子会怎样”。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少歧视,多关爱;少苛求,多宽容;少埋怨,多理解;少指责,多尊重;形成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正确引导他们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人性思维为出发点。而能否赢得孩子的信服,是当代家庭德育工作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引起孩子的同感共鸣,而孩子同感共鸣的前提则是家长能否设身处地感受孩子,正确、公正地对待所遇到的事情,理解孩子的言行举止。换位思考做家庭德育工作,即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进行换位思考,这是当代一个优秀家长的必备品质,也是当代家庭德育工作获得良好收效的前提条件。因此,进行换位思考成为了当代家庭德育的强烈呼唤。

二、换位思考——和谐家庭德育的必然要求

(一)换位思考进行家庭德育是与新时代相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德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当前家庭德育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许多家长没有充分考虑到新时代社会变革下影响孩子思想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没有站在孩子所处的时空视角来进行相应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是其性格和品德取向定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家庭德育将对他们一生都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化。过去的年代,我国家庭教育,尤其在思想德育这一块,较多地停留在传统灌输的板块上。例如:“十年寒窗无人闻,一举成名天下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等一些定性的德育思想,强硬地灌输给孩子。因为那个年代,经济还不发达,还处于相对封闭的年代。孩子们处于知得本、知师长言,与外界空间隔离的被逼式接受状态。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各种资源共享,这种潮流自然也对孩子的思想造成巨大的冲击。原来灌输的各种定性、单一的德育思想和价值取向等在新时代孩子的思想里形成疑惑和矛盾状态,新一轮的思想碰撞和道德取向也就自然产生了。在网络化,全球信息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出现各种文化元素、道德标准及价值取向的时代里,家庭德育也应适时而变。家长必须处理好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多元文化的关系,站在孩子的时空视角,寻求与新时代时空背景相协调的家庭德育途径。

(二)换位思考进行家庭德育是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必由之路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一新时期的伟大系统工程中,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承担着自己的义务和使命。家长要努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为进行家庭德育创造和谐有利的人文环境。然而目前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亲子关系不和谐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着家庭德育工作的开展。亲子之间由于成长的不同经历和年龄上的客观差异,“代沟”在所难免。亲子矛盾时常会有,一旦出现矛盾,就必须及时化解,否则将严重影响亲子和谐,进而会导致家庭德育的低效或无效。但是只要亲子两代共同努力,相互理解,进行心灵的沟通,所谓的“代沟”也就会由于心灵的互通而缩小或消失。我认为,在家庭德育中进行换位思考应该更加凸显对下性,即要求家长成为主动的“填沟者”。这就要求我们家长要利用成人的智慧和理性,自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分析和处理问题,进行换位思考,以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三、换位思考——有效家庭德育的积极探索

(一)主体换位——感悟角色置换(假如我是孩子)的理性思考

在家庭德育过程中,家长常发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法管,很难教!孩子也暗自嘀咕:父母怎这么古板!长此以往,亲子之间就会形成“代沟”。究其原因是在传统的“父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下,有的家长常常认为孩子就应该服从父母,被父母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当今社会这种观点显然已不适用。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追求个性发展,追求能与父母平等交往,希望家长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能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如果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能想一想假如我是孩子,我们又会最希望父母怎么说怎么做呢?如果我们能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对孩子的批评,以孩子的心灵去感受自己给他们的惩罚,以孩子的眼睛去看自己批评时的表情,然后再实施,我们就可以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处理问题也就可能更理智、更妥善。

(二)心理换位——搭建亲子和谐的心灵桥梁

1.细心——记录孩子成长的真实足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做一个细心人。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切忌空口说白话。德育工作其实也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做好家庭德育工作,其目的之一也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解决思想问题,因此,要懂得做好家庭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孩子的成长。而做好这一服务工作,首先就要调查研究,细心记录和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真实情况,充分了解孩子的思想现状,增强家庭德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然后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及生活动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问题焦点。只有如此,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家庭德育做到有的放矢。

2.耐心——甘做孩子的忠实听众。智者总是多听少说的,我们要做智慧的家长,就要甘于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平时我们可能都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还没长大,想法还很单纯,可是他们毕竟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想的更多的是 “我没有怎么样……”“我受了委屈……”,而不会想到更深层的原因。其实事出必有因,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孩子的行为表象。所以家长应该耐心聆听孩子的述说,了解事情的经过,多与孩子沟通,多听听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了解他们的“委屈”所在。这不仅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也可以避免我们的批评伤害到他们的心灵,遏止了他们的创造力。尤其在这个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更要求家长要去多为孩子想想,多与孩子沟通,时常“换位思考”,更深入地走近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和孩子进行心灵对话。在耐心聆听孩子的述说中捕捉教育的信息,把握家庭德育的主导权。

3.理解——善意看待孩子的言行举止。当前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他们稚嫩的心灵还不能把握自己,个人情绪的控制能力有限,属于正在成长的群体。而我们家长往往忽略他们正在成长的特点,对他们要求过于严格,有时甚至无意苛求他们十全十美。在当代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孩子有着自己独立个性,他们也渴望被理解。他们不是任人摆布的物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凡尝试着时常回想自己的孩儿时代,回想那时自己年少时也曾经有过的不羁行为和怪异想法,从而正确把握孩子的行为是善意还是敌意,是故意还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表现。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准确度。只有善意理解孩子,孩子才能理解你、信任你,才能对你无话不说,甚至把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告诉你,这样亲子之间才能架起友谊的桥梁,我们的家庭德育才能找到突破口。

4.尊重——满足孩子渴求的心理平衡。尊重是相互的,家长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我们家长更应该要懂得尊重孩子。青春期孩子的情感体验比较丰富,但是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他们的情感也存在着易冲动、不稳定、表里不一等特点。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开始形成自我评价和道德意识,要求与家长建立平等关系,他们已开始拒绝接受某些过去愿意服从的要求,如果家长不改变自己的态度,要求他们无条件的听话,无视他们的兴趣、愿望,这就势必会在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对立,长期下去,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再怎么教育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隐私。

(三)时空换位——实现家庭德育发展的智慧变革

变革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动力,德育的发展也应随时代而变革。我们家长要善于总结当代家庭德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家庭德育的和谐、有效发展。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高素质的家长,要随着潮流的变化而变化,变革德育思想,转换德育方法、更新德育内容。

1.变革德育思想。首先,要求家长要更新观念,实现由“父道权威”向“真理权威”的变革。也就是家长不能以自己长者的绝对权威要求子女听从自己的所有安排,而是要求亲子之间共同学习,以真理来作为处理事情的依据。家长应始终紧紧围绕在以“真、善、美”这一人类永恒不变的教育主题为核心,根据不同的事情,能作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以唯物主义辨证观点把问题看透看彻,先知而后教也,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错而教也,千古之罪。这就需要改变教育思想,勇于卸下所谓的绝对权威皇冠,因为在这个世界是没有哪个人是绝对权威的,只有真理才有绝对的权威性。

其次,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先进的理念引领科学的教育,科学的方法成就优质的教育。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顾晓鸣老师提出的十大育人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学会向孩子学习;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教育孩子首先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基石;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改善家长素质;关注家长生命成长;问题孩子产生主要源于问题家长;亲子教育要向亲职教育转变。

再次,家长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要善于实践,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路线。当前我国传统上的节日受到一些外来节日的强大冲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比如在愚人节时,面对孩子善意的恶作剧,我们又将如何教育孩子呢?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德育,从来没有带来过如此巨大的冲击,因为传统的德育典范中,还没有出现这些新元素,就好像一个新时代的孩子要旧时代的家长教他电脑一样。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是一个道德标准取向范畴,家长对这些新生元素发生在一群“无知”的孩子身上,我们不该迷惑,像这些外来的新思想,新元素、新文化、估且不谈孩子,就是我们家长也是处于新接触阶段,这些新事物,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变革教育思想。用选择的眼光,用“真、善、美”的道德标准范畴,挑其精华、弃其糟粕,自然可以分清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这就达到先知的阶段。对外来事物不能一眛排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也不能一眛接受,要用选择的方法挑选,用理论和实践进行检验,确而行之,然后教也。

2.转换德育方法。科学的方法成就优质的教育。古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其实这句古语早在几千年前就给我们育人者以深刻的启示。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求孩子懂道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主动去探索、主动去思考,把问题留给孩子,家长在旁引导。在传统的教育中存在很多误区,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家庭教育史,德育方法一直很少,欠缺更新。当代青少年面对着诸如网络、影视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给我们的家庭德育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要改变家庭德育方法,变灌输式为引导式、指导式。家长要懂得换位思考,知孩子之所思,知孩子之所求,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反之,药到病不除,甚至药病加剧。

3.更新德育内容。当代青少年接触的是外在环境的多元化、处于多重文化选择的交叉路口上,面临着中外文化的碰撞,古今文化的碰撞,他们身处外在市场化、网络化和广泛化的社会阶段。作为家长就要不断更新育人内容。例如,当代要求人们要广泛交往,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践,提倡孩子提高综合素质,书呆子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不能再停留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唯有读书高”,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德育典范和口号也应随之而更新。过去人们提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了今天,这种陈旧的思想就要进行更新,有很新的科目,新的知识要学习。如法律知识、伦理道德、外语与计算机等都是现代人必备的知识。

教育之基础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应该是德育为先。青少年肩负着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我们广大家长也应该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用更新的理念、从祖国和民族以及人类未来的角度出发进行家庭德育,不再走程式化、传统化的老路子,要解放思想,多接触社会,用灵活、发展、科学的眼光看待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用时代的视角审视孩子,高举和谐家庭德育、有效家庭德育的旗帜,让当代青少年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秀公民!

参考文献:

[1]陈成文、姜正国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2]《换位思考在德育工作中的意义》.德育园地.

[3]郭小平.《德育教育的灯塔——换位思考》. 德育园地.

[4]徐文祥.《学校德育工作的另类视角》.

[5]肖敏.《关爱与尊重 ———下的现代师生关系》.中国赣州文清实验小学信息网.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4篇

(一)家庭教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格素质修养教育

人格素质修养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高校一直立足于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独立人格的培养、诚信教育等素质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Freud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5~6岁是人格形成的时期,此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对于人格已经形成的大学生来说,高校的人格素质修养教育只能起到完善和健全的作用,对于人格已经发生扭曲的大学生来说,高校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将其完全重塑与构建。因此,出身和成长在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中的孩子,往往具有比较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修养,而生活在愚昧无知家庭中的孩子容易产生畸形人格,具有过激、偏执、孤僻等行为。这样的孩子进入高校后,势必会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影响。

(二)家庭教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业教育

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学业的重要因素。大学阶段的学习明显不同于大学入学前的学习。高校学习要求学生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为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要有较高的自控能力。然而,受传统思想“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束缚的家庭,要求孩子把学习当作生活的全部,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遭受挫折时,自信心下降,甚至自暴自弃,使学习成为一种被动的行为。还有的家长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管不问,尤其是刚刚离开家进入大学、自制能力差的孩子,没有了来自家庭的压力,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哪种家庭教育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学业教育的负担。

(三)家庭教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大学生是一个接受能力强但情绪化倾向又非常明显的教育群体,他们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和阶段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即通过情感交流触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使其彼此信赖、彼此尊重,并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高校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的情感教育、社会责任感、美感教育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教育。当学校对孩子爱情观等情感方面进行正确引导时,有的家长表示不理解、甚至反对,认为爱情是孩子完全独立、走向社会后才能涉及的领域,在校期间就应该好好学习,学校对此也应该跟家长一样坚决地反对。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会使情感脆弱、不稳定孩子更加叛逆或行为消极,甚至泛化到其他情感领域,从而走向极端。出生在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为更不能正确处理恋爱关系,失去对美好爱情的憧憬,甚至出现性观念的偏差。因此,处于青春后期的大学生情感教育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家长和学校都不能回避的、共同的责任。

二、家庭教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引发家庭教育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主要原因有家庭成员的素质、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功能的变化以及高校与家庭沟通机制。

(一)家庭成员的素质

家庭成员的素质是家庭教育好坏的主要原因。家庭成员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品位的文化素质通过言行举止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以榜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将会是一个全面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开展各项活动时,会积极配合,从而促进学校的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相反,出生在一个家庭成员素质不高、有不良习惯的家庭中的孩子,长期受到有形无形的影响和暗示,耳濡目染地刺激他们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行事,阻碍了他们积极向上地健康成长,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势必会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难以改变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对其他学生的教育效果。

(二)家庭结构的变化

家庭结构对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婚姻观念的改变,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离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独生子女家庭等很多特殊的家庭结构形式。离异单亲家庭多是因为争吵、甚至肢体冲突、一方出轨等原因而出现离婚,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孩子由于家庭不健全、人际交往封闭、情感关注较少,使得他们在个性发展方面容易出现自卑、孤僻、敏感、暴力倾向,对现实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在学习方面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学业成绩低下;在情感方面容易失去对爱的正确理解与表达。生活在重组家庭的孩子由于继父或继母的特殊角色,并存在传统偏见,给继父母增添许多麻烦,使他们无法按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使孩子容易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4-2-1”式的独生子女家庭迅速增加,物质条件优越,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家庭教育不到位,致使孩子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专断、多疑、抗挫折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主见等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三)家庭功能的变迁

现代家庭基本上都以孩子为家庭中心;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家庭的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社会保险制度越来越完善,老人离开子女仍然可以正常生活,传统家庭变得越来越小,这些变化使家庭中心下移,家庭的教育功能出现分化。一是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淡化,过分娇宠、溺爱,使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独立生活能力下降;二是由于家长言行不一,口头要求严,但遇到实际问题却一再宽容原谅,甚至有布置无检查,或者误导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使孩子在形成道德情操的积极方面被异化;三是家庭人口减少,成员关系简单化,使家庭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作用被弱化,使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在许多孩子身上逐渐减少甚至失传。这些本应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却被拿到高校中来进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偏颇,加大了学校的工作难度。

(四)家庭与高校的沟通机制

由于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与家庭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一方面高校缺乏与家长的主动联系,大多数情况是只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育工作者才与家长主动联系,告知其孩子在校的表现,而且仅限于就事论事,对于问题之外的方面则很少谈及到,这导致无法从根本上了解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原因,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解决本质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可高枕无忧,对孩子在学校的事情不管不问,极少主动联系学校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甚至都不与孩子联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就将所有的责任全部归于学校,夸大和泛化了学校的功能,而忽略了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高校与家庭的沟通机制不畅,导致出现问题时高校与家庭相互推诿,学生、学校和家长谁都不从自身找原因,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极其不利,更不利于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对策

(一)提高家庭成员的自身素质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首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家庭成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作为家庭成员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立场坚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切实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处处做到表率作用,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敢于面对现实,承认错误,在孩子面前树立崇高形象。同时,作为家长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思想,了解孩子的思想、学习和心理状况,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真正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把关心和爱护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结合起来。因此,提高家庭成员的自身素质,对孩子实施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是当前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加强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家庭伦理道德是指家庭成员、亲友之间共同生活及交往等应该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是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成员要规范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自觉培养责任心,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德,懂得做人的标准。对于家庭成员年长者要注意树立人人平等的现代家风;对于家庭的核心———父母要注意加强孩子的尊老爱幼、社会公德的教育;对于与孩子平等的兄弟姐妹来说要注意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共同成才;对于单亲家庭或组合家庭来说家庭成员要注意建立以爱情为婚姻基础、以道德责任为保障的婚姻观念,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三)建立高校与家庭长效沟通机制

努力探索高校与家庭统一和谐的教育方式,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途径。高校和家庭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双方摆正心态,以真诚、平等的态度,经常地、全面地相互沟通,以便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健全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掌握学生真实有效的家庭信息,通过书信、电话、网络、公开课堂等手段定期不定期地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状况;家长也要将学生在入学前和在家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家庭状况等情况对学生的辅导员予以真诚地沟通,辅助高校做好学生工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四)构建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5篇

一、过分溺爱孩子,影响其个性发展

独生子女的人数在城市学校中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在农村也占到了百分之四十左右。由于家庭孩子少,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和娇惯程度就自然加重了,甚至有些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孩子说什么,家长就听什么。面对孩子的要求,家长几乎唯命是从。这些孩子从小就已经在这种环境下养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不良个性,在他们的思想、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就有了许多不健康的行为发生。这些不健康的行为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思想品质、个性发展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不利于自己学习、成长的意识行为,这些意识行为具体表现在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上,不但严重影响和危害学生自身思想品质的建设和个性的发展,更会影响和危害一个群体学生的思想品质及个性的发展。

在学校里,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意识行为,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性,通过批评教育和自我批评等方法,热情地帮助他们寻找病根,矫正错误。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但是,由于家长的思想偏见,他们往往对学校的教育过程不明其理,把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意识行为和学习中各种错误的批评、矫正、教育,全都误认为是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不当体罚和不公正的评价,常常在孩子面前无所顾忌地对学校、教师矫正教育的做法说长论短,甚至恶言不逊,却对孩子身上的各种坏毛病及家庭中的不良现象视而不见。

家长的这种意识和做法,在主观上有意或无意地为孩子思想和个性发展中不健康的东西根植了成长和泛滥的土壤,在客观上为孩子成长中的不利因素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本来这些孩子通过学校教师的批评教育可以改变他们受到家庭不良影响的现状,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但由于家庭的影响,学生的各种不良意识行为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在思想、学习和成长中的个性被扭曲,这不但给家庭教育造成许多不利因素,而且更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二、为孩子绘制蓝图,阻碍了其个性发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一位家长的美好心愿,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最高目标和要求。他们在为孩子绘制美好蓝图的时候,很多人脱离了孩子的天赋和实际智力状况,忽视了孩子在学习成长中的兴趣、爱好、个性。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家长的主观意愿,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首先,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灌输给孩子“读书就要考出高分数,考不了高分数,就等于白读了书”,“只有考出高分数,才能进入重点中学,进了重点中学,才能考上好大学,进入好大学,就能出人头地”等不良思想意识。

其二,为孩子能够快速达到他们的要求,不惜花钱投入购买各种各样的“名家指导”“名家解析”“名家汇编”“名家点拨”“名家精选”“特级题选”“特级题解”“走进名校”等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学生在学校就已经被“分数”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这些所谓的“精华”就更难以承受了。

其三,为孩子制定行动规则。不许参加读书学习以外的各项活动,必须和好学生来往,不准和坏学生交往。家长心目中的所谓好学生就是分数高的学生,坏学生就是考试分数不高或是分数很低的学生。

其四,为孩子制定分数目标。这与学校有些教师的做法是一致的。要求每一门学科的分数每次考试必须达到规定的线,同时采取物质刺激和金钱利诱的手段迫使孩子达到他们的目标。另外,寒暑假期,孩子也被剥夺了自由时间,被各种各样的补习功课所支配。

家长为孩子绘的美好前景,使孩子完全失去了自觉、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孩子纯粹成为家长思想和学习资料的奴隶,影响了独特个性的良好发展。物质的刺激和金钱的利诱,使孩子从小失去了形成良好思想意识的基础,养成了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的思想意识。由于“美好前景”,家长把孩子的各种活动控制在自己主观意愿范围内,只怕他们的思想、学习和行动出现违反家长意愿的成分,因而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往往产生不信任的态度,时时处处戒备,缺乏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当孩子思想个性的发展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与家长的目标要求相抵触时,往往就会自然地出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导致孩子叛逆心理的产生。

三、家长的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与家长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和生活态度是分不开的。学生的思想行为、言谈举止、爱好作为都不同程度地代表着家长的意识和家庭的教育程度。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各种表现的基础,都来源于不同的家庭教育和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和影响不同于学校的教育和影响,它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除了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和不同的遗传素质外,都是家长平时的道德品质、言谈举止、兴趣爱好、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生活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价值观影响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11-01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家庭价值观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教育可以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能够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二是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适时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孩子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三是家庭教育还可以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品质,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可以说,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促使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对家庭教育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学校教育一起,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成年人以后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家庭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

1.环境熏陶法

家庭熏陶法主要是家长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健康、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并经常带孩子到社会大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体会不同的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在家长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家庭教育方法。小孩儿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后来有的小孩儿变好,有的小孩儿变坏,和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在良好的环境中小孩儿就容易学好,反之则容易学坏。也就是说,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更直接、深刻和持久的影响。因为,家庭环境不但是孩子生活的地方,也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如果家庭成员关系比较密切,相处比较融洽,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教育的效果。未成年人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强,家长的生活方式及一言一行,甚至爱好和兴趣都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一定要重视环境熏陶法,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规范的行为及生活习惯,对孩子的生长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讲道理和摆事实,让未成年人能够正确辨别是非和善恶,提高认识和觉悟,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说服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说服教育的重点在于能够让受教育者思想上产生一定的触动,进而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可以采用说理教育,家长可以讲道理、摆事实,同时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和孩子一起认真分析,让孩子明白事理;可以采取“不理睬”教育,不理睬并不是真的对孩子不理睬,而是在孩子产生执拗反应时,家庭成员短暂的沉默,使孩子有时间进行反思或反省,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有时可能会遇到一时想不通的情况,如果家长在这时进行说理教育,孩子很可能听不进去,甚至会和家长产生言语上的冲突。而如果家长暂时不言语,孩子就会自觉地审视自己,教育效果反而会好很多;家长还可以对孩子进行随机诱导。家长不规定每天对孩子的教育内容,而是根据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情,及时进行教育,这样既能提高教育效果,又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3奖励与惩罚法

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实施奖励与惩罚法非常有效。家长对孩子所取得的进步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优点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能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可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并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同时,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思想品德和和行为要及时给予否定和批评,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提高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进而控制和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方式一定不能太过严厉,让孩子产生反感,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批评的语气,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内心愿意改正。如国内的一档亲子节目中,负责人召集大家集合的时候,儿子表现得不以为然,父亲虽然对儿子的表现非常不满意,但是却没有对儿子直接进行批评,而是在晚上回去以后,问儿子今天负责人召集大家集合的时候自己表现的怎么样,儿子立马露出了比较羞愧的表情,父亲又因势利导,让儿子扮演负责人,自己则扮演选手,当他们按照当时的情形表演之后,父亲问儿子有什么感受。然后他们又进行了一次表演,父子俩还是分别扮演刚才的两个角色,所不同的是,这次父亲扮演的选手在听到儿子所扮演的负责人的召集令时,表现得非常积极。儿子不但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记忆深刻。

4.实践锻炼养成习惯法

实践锻炼养成习惯法,主要让家长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时候,家长通过言语说服教育让孩子认识到了正确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孩子只是在思想上认识,很难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很多孩子都知道过马路的时候要等到绿灯亮了才能过马路,但是由于受身边其他人的影响,往往是绿灯还没有亮,就和其他行人一起到了马路的中央,不但对自身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因此造成一定的交通拥堵。所以家长就需要在平时过马路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孩子养成绿灯亮了才能过马路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后,再过马路的时候,孩子就会条件反射的在绿灯亮起的时候安全地通过马路。如果孩子在实际锻炼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想要放弃时,家长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同时,鼓励孩子不断努力,让孩子认识到只有经受一定的挫折和失败,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之,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使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除了以上几种家庭价值观教育方法,还有谈论法、谈话法、榜样示范法、毅力训练法等多种方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使各种教育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钟丽红,敖晓华.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作用及影响[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7篇

关键词:爱;家庭环境;教育;健康成长;重要性

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家庭中,家庭氛围的好坏会对孩子的思想认识产生特殊的影响,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对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家庭教育环境的构建角度促进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让孩子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的成长,为孩子的良好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爱是永恒”――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孩子才能够享受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家,而家庭则是孩子接受教育思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环境质量对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为孩子营造和谐、积极、充满爱的空间,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教育,而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还包含家教和家风方面的内容,只有从多角度保证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才能够促使家庭教育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切实维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研究专家指出,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如果长时间在家庭中受到批评,孩子就会学会谴责;如果长时间受到敌视,孩子就会产生好斗心理;如果孩子一直受到鼓励和肯定,就会学会自信;如果孩子成长在爱的环境中,就会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品性,自觉关爱他人,觉得自己生活在美好的世界中。可见,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要想借助家庭环境教育的作用对幼儿实施积极的教育和引导,还应该逐步探索爱的教育,“让爱住我家”,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让爱住我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影响作用的措施

基于家庭环境教育对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影响,新时期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对家庭教育形成新的认识,积极探索构建友爱家庭教育措施,希望能够逐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

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长时间处于充满爱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精神心理环境,进而表现出性格豁达、充满自信、积极客观的成长状态。所以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环境氛围的重要作用,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在家庭教育活动中对孩子表现出充分的关心和爱护,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氛围,保证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如定期与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与孩子分享心情、鼓励孩子积极学习和探索等,孩子在爱的教育和指导下能够对世界形成初步的积极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尊重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想发挥爱的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真正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熏陶,在家庭中,父母也应该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建议,在和谐的沟通和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并对孩子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孩子对相关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基于爱的理念,家长用心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家庭中构建人人平等的和谐民主教育氛围,能够在循循善诱中促使孩子的思想认识逐步深化,为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保持赏识鼓励的教育态度

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一定的鼓励合肯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融入爱的元素,“让爱住我家”,父母积极对孩子实施鼓励教育和赏识教育,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促使其循序渐进的认识自己和定位自己,对自身行为作出客观的判断,促使幼儿健康成长。唯有如此,家庭环境的渲染作用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具体来说,家长在对孩子实施相应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并以此为切入点实施赏识性引导,如孩子在玩玩具后,随手将玩具整理了一下,此时家长就应该抓住这一点,肯定孩子的行为:“我的宝贝都知道自己整理东西了,真棒!你真的长大了。”让孩子在赏识和肯定中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正确性,进而在后期自觉整理东西,养成整理东西的良好习惯。又如在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给予其一定的鼓励和赏识“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东西是对的,以后还要这样做哦!”这样孩子能够逐步养成分享的意识和分享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可见在家庭教育中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渲染作用,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孩子培养工作的逐步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孩子的教育指导工作中,家长要正确认识家庭环境的渲染作用,并充分发挥渲染作用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进而养成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良好思想品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够为幼儿教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孩子未来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谢长生.家庭教育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熏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8):142-143.

[2]柴诗吟.语文课外阅读之家庭环境的创设[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9):24-25.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8篇

一、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

误区1.只管物质,忽视思想。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社会的思想体系和道德准则的指导下,人们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2]。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作为家长就要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即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然而现在有的父母认为“有钱走遍天下”,父母赚钱只要让孩子在物质方面获得极大的满足就算尽到了应尽的责任,而对于孩子初中阶段的思想变化却从来不管不问。父母如果存有这种教育理念,就会追求物质利益和对孩子的物质欲望的满足,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的变化。殊不知,在初中阶段是孩子的思想波动最大的阶段,如果父母只管孩子的物质生活,而不管孩子的思想变化,就很容易使孩子的价值观、是非观发生改变,使孩子产生攀比心理,这样就会妨碍对孩子美好心灵的培养,从而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心理扭曲,养成不良习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对孩子进行物质方面的教育,更多的是还要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的变化,使孩子“要成才必先成人”。

误区2.只顾成绩,忽视心理。在现行的社会,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成绩优异,各方面都表现优秀。初中阶段,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其心理健康也一样重要。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成长发育期,成人意识不断增强,情绪容易波动,存在逆反心理[3]。家长在此时期内,若不注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且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往往会使教育失败,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苦恼。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马加爵事件是一个悲剧,可悲剧的成因在哪里呢?是心理阴暗和缺乏良好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可能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这样的教育,容易造成孩子成绩优异,但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不会生存,不会生活,使人格、心理产生扭曲。另外,特别是对于一些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来说,由于家庭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使得这些家庭的孩子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产生一些变化。如果家长不能够正视现实并加以正确引导,不注意此阶段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就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和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产生敌视他人的行为。因此,在此情况下,家长首先要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使其身心健康,然后再注重其学习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误区3.只知优点,不问不足。由于今天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长难免会对孩子娇生惯养,有些情况下甚至会放纵孩子,如果长时间这样,定然会平添他们不少的娇气、自私与霸道。作为家长若只看到孩子的优点,甚至将优点放大,而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及时纠正,甚至看不见孩子的缺点,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滋生很多不良习惯和行为。大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如果仅仅是为了爱,连老母鸡都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作为家长要及时观察孩子的语言行为,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他们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家长要及时指出并纠正,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负责任、有所为的中学生。

误区4.只重结果,不管过程。过程与结果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好的过程,一般必有好的结果。然而在家庭教育中,一部分家长不注意对孩子的过程管理,只注重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不管学生的成绩是如何得到的。就像有的家长对孩子这样承诺,你要是在期终考试中考到那个名次,我将……,但平时家长却很少去过问孩子的学习过程如何,不知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学习状态如何,结果就导致孩子生活散漫,学习没有动力,没有榜样。误区5.只重说教,缺乏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家长把重心放在了工作上,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家长仅仅是感觉到孩子越来越不愿听大人的话,并且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仅仅流于口头上的唠叨,家长也没有深究孩子不愿听大人讲话的原因,其实,最主要的是家长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掌握孩子此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再者,家长认为自己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什么都懂,所以当孩子在和家长讨论一些问题时,总觉得孩子的想法不对,从而轻视孩子的见解。另外,由于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所学到的知识,在和孩子沟通时,不知从何说起,从而产生了沟通的障碍。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第一,学会理解与尊重。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要以人为本,而尊重是人本主义的最基本的思想[4]。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互动的、朋友的关系。家长只有和孩子在平等的关系条件下,彼此之间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家长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情感。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促进其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因此,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他们进行尊重教育,使他们从生活中学到对他人的尊重与宽容这样的美德。作为家长还要尊重孩子的隐私,不能偷看日记、偷拆信件、偷听电话等,要给孩子留有个人的空间。父母若不尊重和理解孩子,有可能造成逆反心理。再者,家长要做好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好。因为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学会赏识。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说过:“如果我们注意孩子的长处,孩子的身上就闪闪发光;如果我们老盯着孩子的缺点、弱点,孩子的生命就变得暗淡无光。”若家长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只会挑剔,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比,就永远不会使孩子得到赏识。过多的训斥批评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孩子自信心丧失,永远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孩子需要鼓励和赏识,不需要“激将”。只有适时的鼓励和赏识,才能使孩子不断进步。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作为家长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适时地、客观地评价孩子,指出其优势与不足,全面地评价孩子的能力与性格等,这样不仅肯定了其优点,也指出其不足,为其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也是合理选择培养方向与目标的前提。

第三,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环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不要以为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要创建和谐和睦、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这样有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和树立自信心[5]。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生活或学习,这样就将德育教育寓于生活之中了。另外,要在家庭中形成学习的氛围,建立学习型家庭。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形成一种孩子和家长互动互学的局面。这样,家长才能不断补充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若家长没有教育意识,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依然我行我素,长期使孩子在家庭中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最终必然使孩子感染这样的不良习惯。

第四,学会合理期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正确估价自己的孩子,只要尽心尽力,不必强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能力不同,也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作为家长就要摆正期望的天平,不企求孩子成为“全才”,也不要过分苛责孩子不成器。若对孩子提出一些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就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兴趣受到挫伤,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引发心理的悲观和怀疑。若对孩子的期望恰到好处,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其做事的积极性;若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不切实际,那么这种期望就会变成一种压力,成为孩子前进的障碍。因此,作为家长,要时常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以指导,使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地锐意进取,取得骄人的成绩。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9篇

【关键词】老子 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026-03

离开了民族文化之根的教育,是空中楼阁。家庭教育是家庭的重要功能,中国的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拥有最优秀的教师,最了不起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西方教育理论席卷而来,在不少人忽视中国自身的教育成就和教育长处、盲目效仿西方教育的今日;在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讲座、名目繁多的“育儿经典”把家长们弄得手足无措的今日,我们有必要,更应该去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传统,静心体悟中国古老的教育智慧,否则,我们的教育将会在千古悔恨之中迷失。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教育思想是古代教育思想的渊源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崇尚自然,提倡思辨,其丰富的教育思想时至今日依然闪烁着睿智之光,亦能给现代家庭教育诸多的启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因王朝政乱,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的要求,写下《道德经》五千余言,此后便不知所终。① 《道德经》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有深刻的启示。

一 自然无为

“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精髓,老子对“道”的描述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十五章,以下只注明章节)。道是一种充满着无限生机的生命力量,是万物的本原,是事物变化的动力。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始;有名,万物母。”(第一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老子所说的“道”,是天然的、是一种人生理想的寄托。同时,对于人在宇宙中的价值,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第二十五章)四种最大的东西中,人是其中之一。天地由道生,人由天地生,按照天地规律办事,天地按照道德规律运行,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万物都要按自己的本性自然生长,人也如此,倘若对人的发展强加了外界干预,会违背了生命特性。由此,老子是把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作为最高的追求。只有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才能真正让生命价值得到升华。任何不合理的人化过程,都是一种破坏。因此,“道”的规律就是自然无为的法则,人的生命价值是在遵循“道”的规律中不断被体现出来的,追求生命的自然价值是老子哲学的宗旨,这是老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家庭教育也要道法自然,提倡自然无为。“无为”也是一种“为”,就是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本性。但目前很多家长不顾孩子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还处于幼儿时期,就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特长;另外,不少家长在孩子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又给孩子请家教,额外布置大量作业,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孩子身心俱疲。这种过高、过多、过早、过急的教育方式时间久了会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减,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违背自然法则的家庭教育造成了与身心发展规律的相背离,结果往往导致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教育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发展,“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压抑和异化的过程,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文明的合理压抑和异化,但现实情况是人承担了越来越多的额外压抑,人被异化为某种机器,从而丧失了人的本性。”② 因此,家庭教育要依据孩子的本性和身心特点给予合理的引导,“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让孩子有自由探索和选择的权利,给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家长不要过多限制、干涉;要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和引导,保护好孩子的天赋。如果急功近利,强加干涉,只会对孩子的个体发展造成破坏,欲速则不达。

家庭教育要自然无为,另一方面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渐进。老子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跑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而每一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父母要能从容冷静的思考。如果家长盲目攀比、操之过急,就等于起跑太急太快,后面的路程就没有力气跑下去了。所以要允许孩子进步稍慢些,也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第六十三章)

自然无为,也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中合理。每一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龙凤”的过高标准反过来却会造成孩子人格上的残缺,就像希腊神话中的普罗克鲁斯特斯之床一样。这样做违背了“道”的规律,扼杀了孩子的自然本性和生命的本真面目,最终将抹杀孩子正常个性的形成。老子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五十五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第二十八章)孩子能在成长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愿望喜好,尽自己的所长所能去行为处世,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快乐、随缘、踏实、坦荡,还能保持着婴孩时代的清澈与纯净,他一定能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生活,充分地发挥自主意识,会比别人更多地体验到生命的幸福感,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二 不言之教

老子强调“不言之教”。他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这与他提出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一致的。老子认为,不用言辞的教化,无所作为的裨益,天下很少有人能懂,多言的教化已扰乱了天下。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不言之教,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讲,是指家长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行为给孩子做榜样。许慎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③ 家庭教育是一个上施下效的过程,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

但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却重言传、轻身教,有的家长整天对孩子喋喋不休地进行训诫、督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对于这种苦口婆心的教育方式,孩子十分反感,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行为,亲子关系紧张。有的家长将言传和身教割裂开,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要孩子多读书,自己却从不读书、不看报;要孩子讲礼貌,自己却满口脏话……这样做,孩子不仅难以信服父母,还耳濡目染,滋生了坏习惯。孩子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身教胜于言教。父母既要重视对孩子的说理教育,更要重视自我教育,以身作则,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垂范,避免不良的示范作用,“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在“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的示范中,不断促使孩子向善。

家庭教育中倡导“不言之教”,也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的渠道,受传统影响,中国的家长在家庭中有绝对权威,孩子在家长面前难以有平等、民主。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关系,老子的“不言之教”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 贵师

老子很重视教师,但他的“贵师”观与孔子不同,孔子认为师有“善”与“不善”之分,“择其善者而学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却提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第二十七章)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善人”不尊拜“善人”为老师,“善人”不吸取“不善人”的教训,这种人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这是一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老子的“贵师”观认为一个人应该向所有人学习,不仅向善人学习,而且还要向不善者学习。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根深蒂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积极上进的学生交朋友,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拉开距离;不去看坏的现象,不去听坏的话,不去接触坏的事物。但是,孩子面临的是一个随时都在变化的复杂社会,只是单纯地灌输给孩子美好的东西,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体验真实生活的机会,将导致孩子对现实社会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也会比较片面,把事情看得太美好,一旦遇到意外情况或挫折时,他会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必然会在理想和现实中遭到沉重打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或事端,有的孩子想方设法逃避困难,有的还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去应对,往往导致事倍功半或惨遭失败。所以老子的“贵师”观告诉我们,家长应当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去体验和欣赏美好,理解和认识善恶,明辨是非,提高孩子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盲目乐观,也不会对生活失望和沮丧,从而更理性地看待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家庭教育中需要借鉴一些反面人物,可以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这是孩子学会判断是非善恶,引发孩子更深层次思考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辩证地看待荣辱得失,荆棘坦途。

四 贵柔

老子的“贵柔”思想是指以柔弱为贵,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不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这段话的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弱的,死后身体就僵硬了,就像万物草木活着时,枝干柔弱,死后才枯槁坚硬。如果军队强大了就会被消灭,树木强大了就会被折断。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坚强处于劣势,柔弱处于优势。老子还以水为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柔弱的东西能强大,在于柔能克刚。

现今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误区——“不打不成才”,对孩子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滥施家长权威。不听话,骂;成绩差,罚;闯了祸,打,如此严厉又简单、粗暴。结果是事与愿违,导致家庭关系冷淡、紧张,孩子人格扭曲,性格异化,报复心、仇恨心理强烈,为孩子以后走上犯罪道路埋下隐患。

另一方面,不少家长要求孩子在各方面都要争,争名次、争先进、争荣誉,无形中形成了孩子争强好胜的性格。培养孩子不服输的劲头固然好,但有句古话——出头的椽子先烂。不顾一切一直勇往直前,只想永远站在最高、最抢眼的地方,其负面的影响是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只能赢却输不起;不懂得包容、退让,自以为是;不考虑人际关系的好坏,刚愎自用;禁受不住挫折,不懂得爱惜生命;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甚至在成人后对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的成绩却感受不到丝毫的快乐与幸福。

老子“贵柔”思想启示家长对待孩子的过失不应动辄体罚施暴,应尽可能地以说服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耐心开导、理解尊重,在和谐的氛围中与孩子交流沟通。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家长的鼓励和安慰,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孩子在充满温情的教育中更懂得亲情可贵,更容易轻松愉快的学习,更能树立起自信,也更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还要让孩子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不是尽力往前冲才是唯一的路。人生需要学会适当地放弃和退让,才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此外,老子的“贵柔”思想还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人之道,为而不争。”(第七十七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修养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润万物,与世无争,正由于它与世无争,所以世上许多的人和事都像流水一样流逝了,但水却依然亘古流淌。正因为生命“柔弱”,所以我们要教导孩子一辈子都要珍视生命,让生命像水一样充满柔性。

现今的教育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遇事爱钻牛角尖,缺乏抗挫力,思维单向而偏激,受到打击就不能正确对待,每年都有学生自杀的新闻见诸报端。老子“贵柔”的思想正好启示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人生,在这条永远的单行道上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全身心地去享受生活的各种滋味,“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就是快乐的真谛。凡事不争即可得,不是一时受挫,生命便永远黯然无光。所以对生命要用心体会,倍加珍惜。

五 结束语

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家庭存在,也就有家庭教育存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源,在教育也随经济发展而躁动不安的今天,丰富、睿智、深沉的老子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启示。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育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积极地借鉴先哲的教育思想,无疑会给我们的家长以极大的启迪和帮助,更好地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使教育真正地成为“人”的教育。

注 释

①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②王刚、朱兵香.道法自然:老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考试周刊,2008(14)

③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崔仲平.老子《道德经》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赵忠心.家庭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3]卞敏.哲学与道德智慧[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

[4]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杨启亮.道家教育的现代诠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10篇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家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到,当前在城乡大部分中小学学生中,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着胸无大志、报效国家的理想境界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模糊,急功近利图实惠、不想吃苦不热爱劳动、不知道勤俭朴素珍惜劳动成果;喜欢玩电子游戏上网吧;相当多的孩子存在着自私、随意、任性;不懂得知恩图报同情理解、尊重别人。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使得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相对弱化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的到来、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凸显、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随着发生变化,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又死灰复燃。受这些影响,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明显弱化和滞后,因而出现了一些人只看重物质利益,轻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商业性书刊、录像、演出违背净化人们心灵的最起码的社会责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轰动效应,为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社会道德、共筑中国梦起到了一些负面作用。

2、家长工作压力增大或常年外出务工使得学生家庭教育欠缺

孩子的第一个学校是家庭,孩子最早的老师是父母。影响孩子言行举止、道德观念、人生态度的最近者是父母。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如家长工作繁忙压力大、常年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孩子日常教育,或孩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代管的娇惯溺爱等,家庭教育方面使孩子失去了自强自立、抵御挫折的品质和本性。这往往易使孩子形成以我为大、盛气凌人,只知索取,不懂奉献的个人主义。在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上,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高,只看分数和名次,对孩子品行指正少;有些家长,忙于工作生意,只知道要钱给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孩子的交往、朋友圈从不过问,当孩子缺乏监护而误入歧途时才后悔不及。对农村的孩子而言,由于大多数的家长或远或近外出务工,有的一年很少回家,有的几年也不回家,只通过电话与孩子联系,问问孩子的情况,对孩子的情况略知皮毛,缺乏深层次的沟通、了解,这些缺乏父爱母爱的家庭极易使孩子产生无组织无纪律的涣散心理,更谈不上组织观念、集体观念的养成,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3、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导致许多短板

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系统教育具有神圣的使命。但在目前,由于“分数名次”、“升学率”等潜在的指挥棒的作用,导致有些学校对德育工作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足够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还只存在于纸上、嘴上、墙上、汇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因为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优劣评价依然是以升学率、分数和名次为标准,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地位。二是因为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活动没有创新,仍处于说教、流于形式、空洞无物阶段,以至于出现学生对德育教育认为可有可无;任课教师也只管完成教学任务,其效果怎样,也没有很好的考核标准。三是部分老师职业道德滑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有的老师不能为人师表,在学生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使学生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只是个摆设的花架子。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思考

学生面对老人集体不让座,虽然只是个例,但却印证了社会各方面对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为此,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把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育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乐于奉献、尊老爱幼和具有追求上进、崇尚科学、甘于吃苦精神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明理向善的良好素养,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最终成为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之才。

1、学校要积极探索、研究、改进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校要经常性对学生进行国魂教育;国耻教育、国情教育、国格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诚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做到以诚待人、诚实守信。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把自己融入、服务和服从于集体,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整体,树立起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思想。

2、社会要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成长空间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良莠不齐的观念冲击着未成年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黄、赌、毒、黑”等现象不断滋生,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书籍中消极、色情、暴力内容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对此,作为父母要始终以自己的良好言行为孩子的成长做好表率,起好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从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抓起,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寓教于乐的方式强化师德培养;社会各界则要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环境方面加强对网吧的管理,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家庭 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问题分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终生的家庭思想政治教师。父母的教育与影响对孩子一生的社会化过程起奠基作用。谈到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想到学校或社会,往往忽视家庭的作用,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重视并充分发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于一个人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政治社会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责任与使命。它是学校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始化,同时也是其他家庭教育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但是在现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主要对目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相关阐释,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能够引起各界的重视,从而改变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最终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子女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它并没有引起人们(尤其是家长们)的高度重视,以至于在当代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诸如内容失衡、方法错位、环境“失职”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失衡。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功利性。作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者——父母,其教育内容与教育观念也出现了明显的重智轻德的倾向。他们过度地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诚然,在信息化时代,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人光有知识,没有高尚的道德品行与健康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很显然也是难以立足于当今社会的。无数杰出人物的成功事例与无数失足人员的惨痛教训,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德与智的辩证统一关系,更使我们懂得在个人成长成才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智力教育的单一化与片面化而培养出智力超前、道德滞后的“畸形人”,无论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融洽,还是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不利的。

(二)方法错位。

在当今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许多教育方法不仅是不理智的,而且违背了子女的成长规律。比如,专制式的方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父母始终把自己摆在权威者的位置上,用命令的口吻、统治者的权威,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在无形之中采用了抹杀孩子的主体性、能动性与选择性、放任式的方法。这类父母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实行“放羊式”的管理与教育,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没有一整套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无视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溺爱式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应有的理智与分寸,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一味地纵容迁就。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活动,父母作为家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方法,结合自身的特点,遵循客观规律,真正地做到情感与心灵的对话。

(三)环境“失职”。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在家庭中进行思想熏陶、道德传递、知识教育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它的各个要素都来源于家庭,决定于家庭,又反过来对家庭产生深刻的影响”①。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思想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把握好对待子女的经济尺度,既要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消费条件,又要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②。现今,一些家庭缺失良好的精神环境。如单亲家庭的不断涌现,父母婚姻关系的破裂,隔代的不理智疼爱,父母双方教育内容与方式的不一致等,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父母自身的文化素养、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的有限,对孩子并没有产生一定的教育说服力,而且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并没有以身作则,没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教育榜样。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养成。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和谐的家庭氛围,民主的沟通方式,父母的言传身教,才能优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加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当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是存在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如何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使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一)更新观念,注重学习。

要解决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更新观念,特别是父母的错误观念。只有观念正确,才能实施正确的教育。要大力开展宣传与教育,使父母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充分认识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的地位,肩负着同等重要的使命,从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要成才就必须先成人,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成人的基础性教育。与此同时,学校与社会也要重新定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结成统一战线,而且要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注重学习。家长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与借鉴一些成功的中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与成功经验,并对自身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借助现代传媒工具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丰富教育体系,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符合时代特点,符合子女的发展需求与成长规律。

(二)优化内容,创新方法。

在内容方面,要根据子女的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选择合适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孩子的全面均衡与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吸收与借鉴,积极汲取其他国家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中国家庭、中国教育与中国子女的特点与需要,对中国式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符合教育规律的改革。在方法方面,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与时代需求,在适用的原则上创新方法。由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渗透性、情感性等特点,因此在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平等、尊重的亲子互动关系。父母用自身的言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对子女进行教育。思想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不是硬性灌输就能形成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具有的特点,恰好符合思想与行为形成的客观规律。比如:充分利用家庭聚餐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这种交流不拘泥于刻板的说教形式,又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可以借助社会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教育资源对孩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现代传媒工具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巧妙地了解、理解与尊重孩子,等等。

(三)改善环境,言传身教。

从宏观上讲,这里的环境是指社会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创造的“大环境”;从微观上讲,主要指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小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婚姻关系、父母自身的素养。一方面,社会应该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家长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上的大力援助(如出版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刊物,创办家长培训机构),以及精神上的支撑(如加强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社会传播物进行管理,优化社会精神环境等)。另一方面,家庭要为孩子塑造良好的家庭内部环境。家长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保持婚姻完整与家庭和睦,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以身作则,知行统一,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而且要遵循孩子成长与教育的客观规律,按规律施教。

(四)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就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主体是父母;但就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位一体的,是不可分离的。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单一的过程,也不是任何单一的力量所能独立完成的,它是诸教育通力协作的结果。因此,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主要有内外两方面。一方面,在家庭内部,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要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在家庭外部,家庭、学校、社会要保持目标的一致性,保持教育的连贯性,保持教育内容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三方教育力量各具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各具缺点。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最大合力,是研究的重点与关键。比如,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情感性、渗透性的特点,但缺乏理论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教育中易出现情绪化,即感情用事。而这些不足正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的完整性、教育经验的丰富性、管理的严格性等优点。因此家长应与学校教师加强联系,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吸取更多的经验教训。同时,家长可能对一些不良社会影响无所适从。这时候社会各界就应该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大力配合家长开展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家长减少一些来自社会方面的阻力,使得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进行。

注释:

①②贺幸平.论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

参考文献:

[1]祁海芹,于杨.现代家庭教育十大弊端诊断[J].辽宁教育研究,2007(9).

[2]刘社欣,郑永延.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庞军朋.当代家庭德育教育应借鉴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王良,郝晓燕.家庭教育特点与家庭德育优势[J].青年探索,2004(5).

[5]刘妍熙,罗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周艳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家庭教育的优化与完善[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9.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12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在家长的视野中,而家长自己的有意识的言传身教和无意识的举止行为,也给孩子有形或无形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待人接物等等,几乎无所不包。正是因为如此,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家庭教育文化在对孩子的素质形成和个人发展中具有学校教育所难以代替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高度重视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他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育和教学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精神文化的全球传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使得家长教育好孩子也变得较复杂了。影响孩子成长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家长的综合素质。家长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具体体现在:①家长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心理学知识。有了心理学知识对孩子的教育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②家长的道德素质。虽然许多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家长的道德素质好,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让孩子健康成长;③家长的性格、脾气。古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的性格、脾气很容易影响孩子。

2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初中的学生是尤其困难的,因为初中学生的身心变化很大。具体表现在:①生理方面:初中的学生身体开始快速发育,第二性征开始出现,性意识开始萌芽或出现明显的反应;②心理方面: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具有两性特殊的情感体验,具有成人意识,要求和成人平等交流、沟通;③思想方面:自尊心较强,但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冲动,情感和意识行为处于多变期,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但认知能力明显落后于独立意识和行动能力,经常以自己的想法做事,容易犯错,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较差。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①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虽然独生子女政策为我国控制人口增长和中国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教育方面独生子女相对比较孤独,比较自私,尤其是父母也是独生子女的孩子显得更加明显。由于有六个家长(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一个孩子,从而很容易形成“溺爱”,而且由于教育方法、教育方式、教育思想不统一,使得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②现在的生活条件较以前好了很多,所以许多家长认为只要能赚到钱,读不读书无所谓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所抬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由于生活条件提高了,社会上的“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占统治地位,所以这些思想通过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影响着自己的孩子;③现在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平时没有许多时间来照顾孩子,就要求孩子只能呆在家里看电视和玩电脑。可是现在电视里的许多广告是虚假的,电视剧不是言情的、就是神话武打,还有搞笑搞怪的言情剧和武打剧,甚至历史剧里经常篡改历史人物和历史情节,搞得学生只知道电视剧中虚构的人物、事件,不知道历史中真实的人物、事件,中国历史学都学不好。那玩电脑呢,电脑里的游戏一般都充满了暴力、凶杀,还有的是网络游戏一般都要有装备(花钱买)、一个关卡一个关卡得打过去(花很多的时间),还有的是网站上黄色信息等等,不仅使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都荒废了,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当然不是说网络上东西都不好,网络上有许多有益的、实用的知识,但真正使用网络获取有益的知识的学生少之又少。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校应该帮助家长,指导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教育思想的辅导。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这样舍得投资,也乐于接受学校老师的指导。由于考试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家长还是一味地强调分数至上,其他方面无所谓的想法,这很不可取。主要体现在:①期望值过高。许多家长不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帮助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学习方向,而是预定了很高的目标。孩子经过刻苦努力也不能达到的目标,从而使孩子厌学、逃学,甚至放弃学习;②教育要求偏失。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考到90分以上甚至100分,就认为自家的孩子就非常优秀、非常好,而忽视了孩子的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还可以就什么都不管了,以至于孩子通宵上网打游戏,上黄色网站,欺骗家长的零花钱等等,使得孩子的思想变得很复杂,以至于后来已无法管教了。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一点家务都不让孩子干,以至于到了初中,许多孩子煮个鸡蛋都煮不好;③过严监视。许多文化较高的家长在这方面比较突出。因为他们知道社会上许多不良诱惑对孩子的危害很大,所以他们就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超过了孩子能承受的能力。如对孩子的日记、书信、电话等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查”,有的时候还含沙射影、疑神疑鬼的,使有的孩子不堪忍受对其人格尊严的伤害,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甚至离家出走等等;④对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锻炼过少。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方面不是不放心,就是放任自流。一些家长不放心孩子,以为孩子小,怕孩子干不好、不会干、有危险等等,就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力所能及的事,以致许多孩子卑谦退缩、心胸狭窄、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在外与哪些人交往、干什么事,家长都不问不管,只要他们身体好,回家吃饭就可以了,从来不对孩子做的事和与人交往进行了指导、教育和监管,从而使这一些孩子养成了谎话连篇,没有做人的原则和标准,只顾自己、自私自利,甚至于六亲不认等等毛病。所以,家长会上,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就应指导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与做人的关系。

其次是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现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人性的自由开放,人的思想也变得很复杂和脆弱。

社会上各种诱惑也较多,人的观念思想经常会不停地改变。坚持正确的观念和思想比较困难,要不停地告诫自己。有时犯错和变坏就在一念之间,所以请家长在孩子的面前一定要以身作则,才能从好的方面影响自己的孩子。例如有的家长“拜金思想”“享乐主义”,有的家长自己本身的不良习惯,有的时候夫妻吵架,还有一些影响孩子的事情等等,尽量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表现出来,这些思想和行为会潜意识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身心健康。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再次利用电话、校信通等对家长进行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指导。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甩包袱 方法不当 思想落后 责任心 科学的方法 提高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52-02

常言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家长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但目前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视而不见,好像和他们完全没有关系。

一、主要问题

1.家庭“甩包袱”现象严重

现在农村家庭条件好了,许多父母认为只有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所以把孩子从村小转到中心校或市里,在老师家里住宿,孩子的一切事情都交给老师了,由老师全权负责。这样,孩子平时不完成作业或者在学校惹事,老师不用在给他打电话了,可以安心在家打麻将了,孩子的学习完全和家长没有关系了,父母只负责每月拿钱就行。这样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试问家长,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和你们真的没有关系吗?现在甩手不管,当初为什么要生他们呢?

2.农村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1)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作为老师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有的家长,针对孩子不完成作业,或者考试成绩不好,回家对孩子一顿暴打,这样的现象,在农村也很普遍,家长认为“不打不骂不成人,打打骂骂成好人”的教育很适合农村孩子。认为孩子不怕打,不怕骂。这种不恰当的方法,给孩子的思想造成了很大负担,孩子的心理会产生不良影响。

(2)另一种现象是家长额外给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她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观念,每学期开始,会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辅导材料。如:《单元测试》、《期末大闯关》等,也不管孩子需不需要,统统买回来,整体逼着孩子去完成,孩子的空闲生活过的暗无阳光,不能出去玩,不能看动画片了,整天在题海战术中遨游,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回家做父母给买的资料。孩子没了自由,就像小鸟在笼子里一样,失去了快乐。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过重得学业负担。也许孩子会对学习再无兴趣,一见到作业题就反感,一见到书本就头疼。

3.农村家长的思想落后

(1)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了,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对各个方面都有了很高要求,尤其是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但是在农村,一些家长认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见到那些养殖大户、种地大王、小摊贩子、卖菜的、屠户都纷纷的富了起来,于是认为不读书也有饭吃,也会成为暴发户。他们的内心观念是只要有“本事”,照样赚大钱。加上这几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高达六、七百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竞争激烈。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时难以找到工作,这种现象造成一部分家长认识上偏差,认为读书将来找工作太难了。

(2)在农村,人们思想落后,重男轻女的陈旧思想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身上依然存在。我们了解到有好的家长认为女孩子学习再好,知识再多,将来也是别人家的。有的甚至干脆让女孩子中途辍学,外出打工,供养家庭或者供弟弟念书,把家里一切好的东西都给弟弟。在农村,一个家庭三、四个孩子非常普遍,生了很多孩子,就是想要男孩,导致超生,家庭人口众多,经济负担沉重。经济负担重导致许多家庭面临分离,母亲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和父亲离婚,在农村,离婚率很高,大部分都是母亲扔下一家人,自己走了。这样的现象,更加导致家长对孩子教育不够重视,有很少一部分家长偶尔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多的家长从未问过孩子的学习。有些家长从来不到校或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更不清楚了。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心灵停靠的港湾。家庭教育的优劣程度,父母的责任心,父母的耐心,父母的陪伴,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请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有效途径

1. 做一个负责任的家长

在孩子小学阶段,他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尚未养成,自控能力比较差,这就需要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做一个全面陪伴的父母,在孩子放学回家时,家长要耐心的陪伴孩子写作业,即使对孩子的作业,你一窍不通,那也需要你在旁边陪伴,在陪伴的同时,希望家长不要玩手机游戏,聊微信,请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2. 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孩子有不会的题,家长不要大打出手或者对孩子大喊大骂,要耐心的辅导,可以打电话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搜索,不要把所有的责任怪罪到或者身上。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也需要父母的尊重。孩子学习不好,父母的责任最大,是你平时不管孩子,放任自流,把责任推到学校老师身上,孩子学习不好,和你的教育密不可分,所以家长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来耐心的教育孩子。

3.家长要提升思想观念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庭方面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观念,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儿童观、亲子观、评价观等科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让孩子共同成长,科学、系统的教育好孩子。家长要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可以向老师询问一些积极地思想观念,让老师来引导你正视孩子的问题。你也可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如:家长可以观看一些教育专家讲座、或者多看教育频道,多看一些新闻,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打破守旧的思想。家长的思想观念、态度是家庭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14篇

中技院校 思想教育 家校结合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也是孩子成才成才的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科学的健康的家庭教育对于提高社会总体素质、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中技院校中对家庭教育历来就不重视,也相对较难开展。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在各级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作为中技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我探索着中技学生思想教育的最有效方法,同时践行传播教育新理念,努力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健康氛围,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帮助家长转变了孩子就读中技的教育观念,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中技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

根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分析了解,16~18岁的少年经过青春期的迅速发育后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其身体生长主要表现在形态发育、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机能的发育、性生理成熟等方面;在认知方面,儿童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观察力、联想能力等迅速发展;情绪情感方面以内隐、自制为主,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性意识呈现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所以,中技院校的学生在思想方面存在太多不定因素:一是个性突出、鲜明,喜爱标新立异来博取别人的关注;二是思想、行为叛逆,不受任何约束,喜爱和长辈“对抗”;三是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四是对异性的好奇,容易早恋等。

在中技院校就读的学生,一般都是开学到校,学期末回家,和家庭、家长的沟通存在隔膜;家长以把孩子送去读书为卸下“包袱”,学生以离开家、离开父母为脱离掌控。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中技院校中总是“形同陌路”,无法达成一致的共识,甚至会有莫大的分歧。

二、中技院校学生思想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几大冲突

1.家长过分依赖学校对孩子的成长教育管理,从不参与到孩子就读中技院校期间的监管和教育。不少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去读中专就了却了自己对孩子管教的责任;而不少学生在义务教育期间就没有好好地打好基础,对学习、对学校以及对家庭都有种对抗性。

2.中技院校依然走着“老路子”,过分强调“封闭式”“军事化”,从不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来。造成校方与家庭完全脱节,只有学生在校发生了什么负面的事情,学校才主动联系家长,这是中技院校多年来一直走着的老路子。

3.家长过多地将对中技院校主观不满,言传身教地让孩子也和学校站在对立面,从而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抵触。不少家长对自己孩子在中技院校的学习、生活很不满意,把主观的情绪“传染”给了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跟着一起站在学校的对立面,造成孩子更加不愿学习。

笔者认为,学生健康成长,在思想教育方面必须家校合作。

三、中技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家校合作

1.发挥学校功能,指导家庭教育

学校以家长会为依托,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重点对家庭品德教育、家庭素质教育、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现代传媒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实践和经验,为家庭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深入开展“家校连心”活动,积极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转变家长观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聘请了家教专家、法律顾问及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一定研究的教师、班主任、家长代表举办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进行分析和教育指导。与此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学生其他方面的心理变化等,以便与家长一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家校互动联心,形成教育合力

(1)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各自为战,甚至是学校教育孤军奋战的状况必须改变。必须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够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发展。最重要的是让家长能了解学校的管理,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为进一步开发家庭资源,充分发挥家长才能与优势,让家长们互动交流,介绍成功教育的经验;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更多地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

可以说,家长都愿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付出,但是很多家长有劲使不上,引导学生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外延的延伸,想法使家长乐于在教育方面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孩子做好后勤工作。家长普遍有这样一种心理,就是很想知道孩子在学校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很想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很想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为了满足广大家长的这种心理需求,要扎实开放教学及活动日,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享受参与的快乐,一起体验成功的滋味,一起回忆幸福的瞬间。向广大学生家长发出听课邀请书,开放课堂,从家长的角度提建议,更好的推进课堂素质教育。

(3)邀请有条件的家长参与到学生课外生活中来。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成立艺术类、文学类、科技类、体育类等各类兴趣小组,成立各类社团,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孩子准备必要的材料,且能够长期坚持活动。请家长在开放日参观、参与、指导,与学生展开互动。家长里面人才很多,可能他们在读书时就有过类似独立策划、并参与校园活动,相对学生而言,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是老师们无法在课堂可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家长积极的参与能增强对学校素质教育形势的认识,意识到学生的成长需要全面发展。

3.创建校外活动阵地,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以社会力量为依托,寻求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建立课外教育活动基地,充实教育内容。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为学生的校外教育开辟广阔的空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建立家校沟通“热线”,让“热线”拉近距离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范文第15篇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和谐的家庭对社会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重视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本文将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中家庭教育思想内容的呈现以及当代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主题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如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并逐渐受到社会重视。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而是要与家庭教育紧密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有效地发展。

一、古今中外家庭教育思想比较

(一)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

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成员之间有很强的依赖性和密切性,家庭教育的受关注度较高。古人认为在家维护父父子子的家庭秩序与在国维护君君臣臣的政治秩序是一致的,他们将家庭教育与治国相联。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思想非常重视子女如何做人和子女人格的完善,以修养德行为求学目的,以伦理道德教育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如:诸葛亮《诫子书》中所蕴含的志向教育;《周易》中所强调的待人教育;朱伯庐《治家格言》中揭示了勤俭教育。

(二)西方家庭教育思想

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里,家长比较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地相处以及孩子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发展自身的能力特长,增长才智,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福利条件较好,因此父母不认为养儿是为了防老,只要孩子年满十八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父母就算尽到了义务,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孩子将来的路如何走,全靠他自己去奋斗。

二、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

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关,由于以前经济的落后,生存压力大,人们往往把一生的幸福寄托在某一些职业上,父母认为学习成绩好,找到好工作,就求得了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人生出路。因此现代中国大多数父母都以成才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轴,家长们会以个人的意志代替孩子的兴趣,习惯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还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得较多,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们缺乏独立意识,造成很多大学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等诸多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在中国高校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越来越疏远。许多家长对于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直至出现了难以挽回的重大问题事故之后家长才弄清楚真相。由此可以看出在家长、学校与学生个人之间都存在问题。

首先,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家庭教育与子女思想觉悟提高的关系。多数家长在孩子高中时抓得很紧,等进入大学后,家长则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已“大功告成”,孩子的管理顺理成章应该交给学校负责,除了在物质上对孩子提供支持外,其余一概不问。还有的农村家庭由于家长自身素质以及经济压力等问题,无法顾忌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或者原本就对家庭教育淡化处理。

其次,学校忽视家庭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靠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按照1:200比例配备。辅导员工作经验不足,业务素质欠佳等现状给学生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少难度和压力。经调查,只有少数家长曾与辅导员有过联系,高校与家长沟通存在严重滞后,造成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问题频繁出现且防范不足。

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个人,他们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不主动或者不愿意接受家长指导,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片面地认为摆脱家庭的束缚就是自由独立的表现。他们殊不知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使自己感受到家庭幸福带来的快乐,能为自己在经受挫折后提供一个必要的缓冲过程,能积极正面地引导自己思考问题,能逐渐完善自身人格。

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乏导致了许多显著的问题,不光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不禁让人引发深入思考。不论是“药家鑫”案还是“我的老爸是李刚”事件,都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但影响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更影响了社会生活的稳定定性。当大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道德信念危机、犯罪率不断攀升、生命意识淡薄等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应当依靠各方力量相互支持与配合,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解决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措施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向高校的延伸日益明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家长与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如何让家庭教育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足有效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家长应转变传统观念,在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的同时,将家庭教育延续至高校。家长要摒弃“学生到了学校就应该由学校完全负责”和“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有些不足都无所谓”等传统错误思想,充分发挥家庭所具有的亲和力,多与孩子平等对话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让学生感受到对其全方位的来自家庭的关心与爱护。家长的良好修养和文明习惯以及健全人格,往往是引导孩子积极进取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所以父母也要不断替身自身素质,树立榜样作用,通过言传身教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地教育。

第二,学校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及时提供家长所需信息。高校辅导员比较熟悉学生的思想现状,要及时与家子联系沟通孩子的近况,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建立与家庭保持长期有效联系的工作机制,必要时可召开一定规模的家长会,还可通过网络、书信等形式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三,引导学生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高校要尝试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强化学生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主动接受家庭教育。要让学生理解家长所付出的艰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家庭对自己在思想和学业上的进步具有重要帮助。借助主题班会、征文、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同学们参与其中,更深入地了解父母、自己、家庭三者的关系,感受亲情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齐纳纳.论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的综述.[J]价值工程.2010,29(23).

[2]张剑峰.大学生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分析与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8(6).

[3]谷忠玉.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论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24(5).

[4]余广俊.中国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J].理论月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