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1篇

近年来.在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很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中国医药工业产值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004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5684亿元,年均增幅为23%。预计2010年中国医药产业7大子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2580亿元,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11年,中国可望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IllS,‘叫旦是,由于业内片面强调经济利益.对环境问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很少进行探索性实践,导致高速发展的医药产业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负效应。低碳发展模式的提出对于我国医药产业突破创新瓶颈。取得历史性突破是一个新的契机。在低碳技术前沿的竞争中,中国医药产业有可能争取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因为我国医药产业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在医药制造业的很多研发领域,我们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医药技术创新主体包括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等部门。它们在先进技术的研发上有比较活跃的团队。目前,不少医药技术发展速度相当快,有的已经在向其他国家出口。其次,要看到我国的医药制造业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而市场需求恰恰是驱动技术创新飞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并且,市场规模庞大,其研发成本更容易分摊。这意味着改变依靠传统产业的老路,走低碳发展模式.是我国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契机。我国医药产业要想抓住这个契机,关键不仅在于积极进行相关低碳技术的研发,还在于对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进行反思并重构。因为,价值取向是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精神驱动力,是创新行为的最终依据。

二、传统发展模式下我国医药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反思

在价值哲学的视野中。技术创新本身不是价值中立或者价值无涉的,这~过程蕴含着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在具体的医药技术创新实践中,技术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往往是多元的,分为物质价值取向与精神价值取向两大类。进而可以继续分解为经济价值取向、生态价值取向、人文价值取向等。各种价值取向之间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并不是等量齐观的,而是有所侧重,主次分明。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我国医药技术创新被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学概念,认为医药技术创新追求的核心是经济价值。与此相对应.医药行业内对技术创新效果的评价,只看能否带来经济效益。这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价值取向客观上对推动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但是由于医药工业中的技术创新主体长期对技术创新负荷的其他价值视而不见,使技术创新的负价值.特别是在生态领域、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负价值全面爆发。

(一)重经济增长轻生态建设: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对立.忽视生态价值取向。医药技术创新的发展本应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因为医药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管理、保护并且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但是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医药技术创新主张对人对自然改造的随意性,纵容对自然开采的掠夺性.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更多关注新技术应用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对于这一技术会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后果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例如.中国头孢氨苄的年产量超过两千吨,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未来还将持续增长.但是传统的化学法生产头孢氨苄会排出较多的废气废水,对环境的危害较大。另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植物类药渣的排放量就高达65万余吨,目前这些药渣多以堆放处置为主.这种处理方法不仅耗去大量资金。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污染。阢。蜘传统医药技术创新所导致的负价值由此可见一斑。传统发展模式下。医药技术创新对于生态价值的忽视受近代以来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的影响。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核心是“主客二分”。所谓“主客二分”。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种二元论思维方式。笛卡尔把“思”作为主体的本质规定突出强调.人的理性使人高于其他存在物,把人从万物当中区分开来.成为和自然相分离的主体,自然成为与人这个主体相对立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被简化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客二分”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发展出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认为,人的利益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唯一出发点和目的.人与自然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不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给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带来重要的影响。在医药技术创新领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从而在创新过程中简单、粗暴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外.“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过度强调医药技术创新主体的“主体性”.不知不觉地助长了医药技术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对生态价值视而不见。

(二)重“物”轻“人”:医药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异化。医药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取向要求创新过程应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结果不能违背人的价值,人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存在和发展,不应该出现人的异化,达到技术创新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和谐统一。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医药技术创新对于人类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药技术创新能否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医药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在人的文化、心理、认识、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最终引致了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使人的主体地位削弱,在精神上感受到自身意义和自我价值的缺失,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比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用于基因治疗的药物研发成为医药技术创新的重要成就。这类药物的应用不仅可以给研发主体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也可以帮助人类弥补个体缺陷,从表面上来看的确使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但问题在于,人类基因的完善并不意味着人会更加幸福、人类社会更加完美,更不意味着人类获得更好的发展。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基因技术的创新也会对人的家庭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以往的社会规范和生存规则带来强烈冲击。哈贝马斯认为,基因干预技术与人种身份的自我鉴定、人性的自我认识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以优生为目的的基因干涉限制了其他个体对自己生命方式的选择,因为个体的自主选择是以完全自主地拥有自己的身体为前提的,身体是实现个人存在方式最基本的媒介。一旦前辈对他们实施基因干涉的话。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因此哈贝马斯禁不住大声询问:“这是谁的力量.这是对谁的控制或对什么的控制?”陆1嘲正因为如此.早在上个世纪.胡塞尔就指出技术在根本上排斥了人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使人落人“不幸”的时代。他认为现代人让自己的整个世界观受实证科学(技术)的支配,并迷惑于实证科学(技术)所造就的“繁荣”。这种独特的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I•l㈣马克思也指出:“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随着人类愈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的行为的奴隶,……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物质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lYJ州}

三、低碳模式下我国医药工业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重构

纵观人类的技术发展史,不难发现,要想使某项技术创新活动不产生任何负价值是不可能的。但调整好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弱化技术创新的价值异化问题,使其负价值最小化、正价值最大化却是完全可能的。在低碳发展模式即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惟经济价值取向”的技术创新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医药工业的技术创新应该是事实与价值的统一,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以及人文价值的统一,要实现这种协调统一,关键在于医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弗洛姆指出,现有的技术之所以不人性、不人道,根源在于其技术活动背后的价值理念。旧唧嘞因此,在低碳发展模式下,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重构已经成为医药工业技术创新活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重构并不否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重构后的价值取向不仅要关注经济价值取向,更应该强调人文关怀、关注生态平衡.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获得社会和谐以及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缓和医药技术创新在生态价值危机和人文价值危机这两方面越演越烈的趋势。

(一)构建医药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取向:倡导技术创新的生态和谐。技术本身具有生态价值。所谓技术的生态价值,是指技术作为人类变革自然界的手段,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所起到的积极作用。171恤,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医药技术创新活动,不能推卸其对于自然生态问题的责任,其创新成果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体现出技术应有的生态价值。因此,在低碳发展模式下。医药技术创新需要强调生态价值取向,提倡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医药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使医药技术创新变成一种以生态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技术创新。所谓医药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是指医药技术创新在其创新的过程和结果中都要合理地考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容量。它是一个多目标的创新系统,其最本质特征是在传统技术创新获取经济利益目标上。增加了促迸自然生态平衡协调、社会生态和谐有序的双重目标。

第一,在自然生态协调层面,医药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创新要有利于维护自然生态的稳定与和谐,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到技术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主张通过合理的技术创新方式,消除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在这个层面。医药技术的生态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医药技术推动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二是医药技术为人类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物质手段;三是医药技术进步为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提供前提和保证。为了实现以上要求.医药技术创新的成果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医药技术创新成果从生产到使用直到废弃处理,各个环节都对环境无害或者危害最小。(2)医药技术创新成果应该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资源的利用率。(3)医药技术创新过程应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在创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消耗的能源最少。(4)医药技术创新成果应尽量提高可回收再利用率。

第二,在社会生态和谐层面,医药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协调。医药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可以从根本上推动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增强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产业结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进一步实现从征服型、掠夺型和污染型的工业文明走向和谐型、恢复型和建设型的生态文明。这种生态化转向有助于社会生态的和谐有序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利益公平、合理分配,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只有当医药技术创新与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以及其他诸要素协调发展时,医药技术发展的现实基础才更扎实,其动力也更强劲。在此基础上.医药技术将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其社会负价值将不断降低。这样,才能保持医药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构建医药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取向:倡导人性化医药技术创新。从最终的意义上来说,低碳发展模式是一种更好地促进•92•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都渗透着人的发展问题.都是人的发展的不同形式和内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低碳发展模式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内容和中心目标的。低碳发展模式所追求自然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有序,最终是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与传统发展模式不同,低碳发展模式下的技术创新应该是一种人性化的技术创新。所谓人性化的医药技术创新,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一种新的诠释,要求在医药技术创新过程中考虑技术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既要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又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技术创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创造人文价值,从而实现人类发展和技术之间的协调。具体说来,人性化的医药技术创新应该追求以下几个层次的价值:

第一.人性化技术创新在工具层次上的价值:表现在医药技术创新能提高生产率的、减轻劳动强度、增加物质财富等方面的手段价值、工具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发展模式下的技术创新并非绝对没有体现人文价值取向。毕竟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医药技术创新确实能提高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增加物质财富。毋庸置疑,这一点是人性化技术创新在工具层次上的价值取向。工具价值不能代替人的本质力量去实现其目的价值,但不可否认它对于目的价值的实现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第二。人性化技术创新在精神层次上的价值:医药技术创新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提高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的物质过程,它同时也一个精神过程。医药技术创新活动本身就凝聚着人类的精神再造,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能给人的精神生活带来享受。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的凝聚可以使医药技术创新主体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享受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医药技术创新会导致医疗保健的改善,这种改善在本质上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的生存需求,包括精神需求。因此,人性化技术创新应该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医药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取向还能够使人性更加完善,使人格更加丰满。

第三,人性化技术创新在本质层次上的价值:医药技术创新在实现人类物质需求和精神满足后,最为根本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如爱因斯坦在1931年对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讲话中曾说过:“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技术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造福于人类,而不是成为祸害。你们在埋头于图标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帅医药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取向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时.并不会陷入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因为,按照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思路,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关系,而医药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取向并不意味着把自然当做征服和统治的对象,事实上。医药技术创新人文价值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医药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取向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时,必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医药技术创新应该有利于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消除人和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虽然在追求的过程中完全消除对立和冲突是不可能的,然而就人的不断发展而言,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人类。每一步创新和发展都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阶段与环节,这就要求在每一个技术创新活动中必须时时关注技术的目的与价值走向。

(三)实现医药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医药技术创新要摆脱传统发展模式下技术创新所导致的种种价值困境,构建与低碳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正确价值取向,需要实现医药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一方面,要坚持医药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在医药技术创新活动中,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都要兼顾。另一方面,在坚持多样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各种不同价值取向之间的和谐互补,避免出现各种价值取向的相互替代甚至相互对立。做到这两个方面需要医药技术创新的经济价值取向、生态价值取向以及人文价值取向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结构。具体说来,这种合理的结构应包括两个方面: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2篇

首选必须说明的是,在国家全民医保和新医改的推动下,三大终端必然发生重大变化,这是第二终端零售业态变迁和第三终端各种业态变化的趋势。

1、 三大终端的趋势

第一终端:三级以上医院市场,新特药的天下,卖给医生,目前还是各环节利益趋动。工业企业的营销模式为招商(医药代表或者公司)为主。

第二终端:连锁药店市场、广告品牌OTC产品和多元化非药品类的天下:卖给药店高毛利主推,品牌广告传播拉动,卖给消费者。

第三终端:与三年以前的第三终端大相径庭,自由竞争的第三终端市场将越来越小,行政推动的第三终端风起云涌,基础医疗市场,是个未来潜力巨大的战略市场,产品卖给政府,低价中标,政府买单,政策导向销售明显。

三大终端的此消彼长的趋势是:第一终端药品总量上升但市场份额缓慢下降,第二终端药品市场份额将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唯有政府买单的第三终端市场份额将快速增长,但是不同终端销售的产品将是差异化的,如上文所述的产品结构,据南方所的预测是:

2010年规模(亿元) 2019年规模预测(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

医院 4428 22507 20%

零售药店 1683 6914 17%

第三终端 1445 10766 25%

合计 7556 40188 20%

第二部分:十二五期间的零售业态变化预测

整体上说,长期趋势是药品零售前景广阔,原因有二,一是医药分开,处方外流;二是国际惯例,OTC药品销售,应该占到药品市场的40%左右,目前我国才23%,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近期由于新医改政府投入主要在医疗系统,药店零售短期内会下降,同时也催生了药店的多元化、经营观念、方法、体制。十二五期间的药店业态模式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分述如下:

一、 零售业态含义及概况

零售业态 (Retail formats) 是零售企业向确定的顾客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经营形态。 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根据商务部2008年新修订的中国零售业态分类标准,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商商业经济研究所主导的标准起草修订结果,我国目前从总体上把零售业态可以分为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两类。

有店铺业态按照零售业态分类原则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是动态和发展的。

一般认为,国民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发展是零售业最重要的市场驱动力。一般人均GDP在800-2000美元之间,是连锁超市诞生时期;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是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批量发展时期;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高级专卖店、精品店、奢侈品开始流行。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一线城市城市人均GDP不少已经达到和超过3000美元,北京、上海、广州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这也激发了高端精品超市在上海、广州开始大量涌现。

以上这些都是研究一般的零售业态的,药店行业到底怎样定义其业态,促使其各种业态百花齐放,形成差异,健康蓬勃发展呢?

二、 什么因素影响着中国连锁药店的业态定位

在上文一般的零售业态分类中,药店只是被认定为“专业店业态”(speciality store)中的一种。然而笔者认为,药店业态有其特性,它是药品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顾客对于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计生、保健、美丽、健康教育等需求细分后,产生的细分亚态以满足细分需求的。事实上我们知道,消费者选择药店购药的原因与医院比起来,无外乎三条:一是便利、二是便宜、三是可自主选择性多。我们应该对药店的业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不同细分业态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促进药店业态的繁荣和发展。笔者抛砖引玉,对于药店业态进行细分研究,以期引来专家的深入探讨。

导致中国药店业态定位成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人民收入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大阶级九大阶层。

首先是精英阶级,分为四大阶层:(1)官员阶层、(2)国有或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经理人阶层、(3)知识分子阶层、(4)民营企业主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其次是亚精英阶级,分为三个阶层:(5)国有或集体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6)外资或民营雇佣管理和技术人员、(7)个体工商户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第三个阶级是平民,分为两大阶层:(8)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外资和民营企业工人、  (9)个体农业劳动者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九大社会阶层的出现,伴随着贫富差距的巨大差异和需求的巨大差异和需求的多元化变化,不同阶层对医药健康的需求出现不同层次的需求与分化。广大民众对药店的需求,不再仅仅是10多年前简单的只是购买药物需求。

促使中国药店出现业态分化,定位成型的第二个巨大的原因是十五年来中国连锁飞速发展带来药店间巨大的竞争压力,药店行业可以说是过度竞争。竞争产生重新定位和业态盈利模式细分化。一家连锁药店做齐所有药店业态,想靠通吃一个消费者所有需求和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促进中国药店业态进一步分化成型,清晰定位的第三个推动力是新医改及其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新医改形成的政府财政买单的基层医疗市场,猛烈的冲击着目前连锁药店的经营和定位,促使业态业态的进一步形成。

三、十种药店业态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那么,未来中国药店的业态定位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和趋势呢?笔者经过详细走访各地药店,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现有的药店业态认为,未来中国连锁药店市场的业态定位,无非是以下十种业态,其各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详述于下。

1、 标准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也可以叫标准药超、传统药店、标准药店、处方药店。类似于日本的处方药调配药店。

商品结构:药品为主,处方药、OTC产品皆有,有些以处方药为主,有些以OTC为主,药品占比在90%以上,医保目录内品种齐全。大多具有医保刷卡定点资格。药品品类品种齐全是其特色。

经营方式:药品专业零售。

目标顾客:主要是治疗疾病需求的人群。

服务:以药学服务见长,具有最少一名执业药师。是居民身边的保健药师。主要解决消费者购药需求。以相对中高端顾客为主。

商圈和面积:非居民区商圈、二级及三级医院周边。经营面积在80-150平方米。

发展趋势:这是前景看好值得大力发展的一类药店业态。这类药店一是适应了医保定点的严格管理,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分业的推行,最有可能拿到社区药房托管这一资格。价格趋势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高价格带。

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药品齐全。同时这类药店必须快速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到药学服务为中心的转移。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的趋势是讲长期存在下去,也是未来药店的主力业态之一。

2、 社区便利店业态药店

业态名称:社区药店、社区便利型药店。便利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生活快消品、日杂品皆有,药品销售占比低于60%以上,非药品品类品种齐全是其产品特色。

经营方式:便利品集客,药品赢利。以方便为主。

目标顾客:社区居民为主、面积写字楼区域的白领一族。

服务:以各种便捷服务、快速服务见长,包括送药上门、代客熬药、延长服务时间、代收各种费用等为主。快捷周到的服务也是其特色之一。

商圈和面积:各种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及写字楼集中的区域,以布点密集,商圈小为特色。经营面积在8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常见慢性病用药、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内药品销售,在这类店内将逐步不成为主流。而适合本社区居民的新的健康、美丽、健康的品类会将慢慢发展起来。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分业的推行,最有可能拿到社区药房托管这一资格。价格趋势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高价格带。

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药品齐全。同时这类药店必须快速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到药学服务为中心的转移。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将迅猛发展,以海王星辰连锁为代表,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

3、 药诊店业态

业态名称:药诊店、诊所药店、国医馆、坐堂医店等。

商品结构:处方药、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为主。OTC药品为辅、配以医疗器械等。中药销售占比高于50%。 其中国医馆尤其是中药、高档滋补类参茸产品、养生类产品为特色。

经营方式:具有处方权的坐堂医生处方本店药物为主。

目标顾客:中老年疾病人群、药店附近较大范围的疾病居民为主。

服务:以联络和召集到各地的退休及民间名老中医,通过高水平坐堂医的看病处方,代客煎药和医学指导服务见长,包括送药上门、代客熬药。

商圈和面积:各种商圈,主要集中在次繁华商圈,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1-5公里范围)为特色。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有明确的坐堂诊室。

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已经允许注意坐堂,随着新医改医生多点执业的开禁,下一步必将允许执业医生(西医坐堂)。这类药店建立居民疾病档案,成为居民的家庭保健医生只这也业态的发展趋势。

核心竞争力:坐堂医资源和坐堂医经营资格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的趋势是缓慢增长,主要是医生来源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比如目前国家只允许中医在药店做堂,还不允许西医医生在药店坐堂。

4、 药妆店业态

业态名称:药妆店、个人护理品店等。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特殊功能化妆品、日常化妆品、各种个人清洁及护理用品、健美器材。药品销售占比低于40%,药妆品最少占到销售30%以上,药妆品齐全是其特色。

经营方式:药品和一般日化品集客,药妆品和个人护理品赢利。

目标顾客:20-40岁最求美丽的女性为主,他们是高级白领女士、年轻女士族群、大中专学生族群等。

服务:以各种皮肤护理美容咨询、问题皮肤解决咨询讲座和化妆品知识的专业服务见长。

商圈和面积:各种闹市商业区、写字楼、文教区、高档住宅区。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下一个阶段最有前景的药店业态就是药妆店。独特的差异化药妆品类和销售技巧是必须培养的。

核心竞争力:专业美容师护理师是核心竞争力。对问题皮肤的解决、美妆顾问的专业指导和美容指导咨询服务、对药妆产品的把握和销售能力。

业态趋势:这一药店业态是新医改形势下,药店多元化的必然选择,是新兴最有前景的药店业态模式,值得关注和大力发展。

5、健康大卖场业态(健康广场)

业态名称:平价药品超市、平价健康大卖场、大健康型药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处方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各种个人护理及生活类快消品,药品销售占比高于60%,保健品和便携式家用器械是其特征。产品品类齐全,SKU在8000-12000个之间。

经营方式:依靠大健康概念和消费者健康管理的相关服务争取顾客,以药学的关联销售、健康产品体验等为特征。

目标顾客:中老年顾客为主。城市社区居民为主。

服务:产品种类多,可选择性强、有药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医师为患者提供顾问式服务。健康讲座吸引顾客。

商圈和面积:各种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为特色。经营面积在800-1500平方米。

发展趋势:大健康管理、居民的家庭保健顾问、疾病康复的指导医生。

核心竞争力:药师、医师、营养师的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健康康复保健指导是其核心竞争力。

业态趋势:这一业态模式,是早期平价药品超市转型的必然,所谓“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诊所,健康到药店”,就是到这一类型的药店的前景所在,当然随着居民对健康需求的增强,健康大卖场也是有前景的药店业态模式之一。

6、医保定点店业态

业态名称:医保店、医保定点店、处方药调配药店。

商品结构:各种基药目录、医保目录内药品、处方药、其他药品。无非药品。

经营方式:依靠城市居民的医保刷卡消费来经营

目标顾客:中老年顾客为主。城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社区参保居民为主。治疗人群为主。

服务:刷卡的便利,药学服务见长。

商圈和面积:各种高密度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为特色。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

发展趋势:专业药店,承接以后医药分开后的处方药调配。

核心竞争力:获得医保定点资格的政府公关能力,遵守医保刷卡规定和高水平药学服务。

业态趋势:其所以把医保定点药店专门提出来说,是因为在中国医保定点药店管理不规范,准入资格也不规范,盈利模式是靠医保刷卡的不规范,随着市区卫生中心和市区卫生站的发展壮大,尤其是数量增多以后,居民看病的方便性也解决了,医保定点药店也就寿终正寝了,笔者预测最终国家会取消医保定点药店,或者严令非药品在这样的药店销售。2010年12月,云南昆明就准备把非药品赶出医保定点药店。

7、超市店中店业态

业态名称:店中店、参茸专卖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药妆品、化妆品、保健品、各类参茸等滋补品。产品的档次一般就高。化妆品和保健品类占到50%以上的营业额。

经营方式:商超集客,高端医药产品卖货盈利。

目标顾客:全城光顾该商超的18-50岁的顾客。 没有忠诚度。

服务:以促销活动吸引商超的顾客群为主。

商圈和面积:商超的顾客群体,因此商圈非常大,有些接近全城。面积100-200平方米。

发展趋势:以后几乎每个商超都有一个店中店。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吸引消费者的品类。

业态趋势:这一业态的关键是借力商超的人流量,同时构成品类的差异化,但由于租金的超高,会向着高档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不会是卖药的主战场了。

8、炒作型产品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广播广告药品店、报纸广告产品店等。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特殊功能化妆品、日常化妆品、食字号、医疗器械、消字号产品、民族药。健美器材。短期炒作型产品最少占到销售40%以上。

经营方式:通过当地的广播热线和大规模广告热线运作引导顾客进店按照流程消费,通过当地大篇幅平面媒体广告,炒作一些药品和非药品。吸引顾客按照流程服药。

目标顾客:35-65岁的慢性疾病或者。

服务:广播热线、广播讲座、地面热线咨询、大幅度买赠活动。

商圈和面积:一个城区或者全城交通方便地点,也有选择在车站和商超内的药店。经营面积在200-500平方米以内。

核心竞争力:不断寻找有效的各类产品。进行全面包装和炒作;垄断和具有媒体资源;具有广播热线医生的资源。

业态趋势:这是一个畸形的药店业态模式,国家慢慢会规范这类产品的广告行为。这类产品会越来越少,这样的药店业态也就最后会消失。

9、专科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糖尿病专科药店、肝胆病专科药店、肿瘤专科药店、个人护理品店专业店等等等等。

商品结构:某类疾病药品齐全,配以该类疾病的保健治疗预防用的保健品、食品、外用药、器械等。

经营方式:以专科药齐全吸引较大商圈顾客光顾的方式来经营。按照疗程和大包装,以会员制方式盈利。

目标顾客:慢性疾病的患者为主要人群。

服务:以各种专科疾病医学和药学指导为基本服务。以关怀消费者为突破口。

商圈和面积:交通便利的地方。各种闹市商业区、写字楼。经营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刻,联合用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该类药店有一定的需求和发展。药店应该有效利用专科的专业特点,联合专科医生进行专科疾病的指导和培训互动。

核心竞争力:专科产品的独特优势。以专业人士指导该类疾病的治疗、联合用药、康复指导见长。

业态趋势:专科药店业态是有前景的药店业态模式,是药店差异化的需求,也是药店和其它零售业态区别的关键,因为专业,才有价值。笔者看好这一药店业态。

10、网上药店业态

属于无店铺药店,目前崇尚1+N模式,一个落地旗舰店,其余为当地的加盟店。另一种网上药店是各连锁药店的销售补充。

业态名称:网上药店。

商品结构:高档OTC药品、特殊功能化妆品、保健品、健美器材。一般都推荐价格最贵的商品。

经营方式:呼叫中心和接线生服务,线下就进药店配送模式。

目标顾客:特忙性白领人士、远程顾客、夜间紧急需求顾客。

服务:网络相关服务,送货上门服务。

商圈和面积:无需地面传统意义上的商圈,全程都是的商圈内顾客。

发展趋势:由于地面交通的拥塞,步行的不便,以及网络一族的发展,中国已有4.3亿网民,购药需求逐步在网络上形成。市场必将稳步增大。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产品群,快速配送的能力、电子商务的快捷配送模式。

业态趋势:触网是未来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网络一代的成长,令之类药店业态会快速增长,但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3篇

零售业态 (Retail formats) 是零售企业向确定的顾客提供确定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经营形态。 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根据商务部2008年新修订的中国零售业态分类标准,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商商业经济研究所主导的标准起草修订结果,我国目前从总体上把零售业态可以分为有店铺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两类。

有店铺业态按照零售业态分类原则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是动态和发展的。

一般认为,国民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发展是零售业最重要的市场驱动力。一般人均GDP在800-2000美元之间,是连锁超市诞生时期;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是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批量发展时期;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高级专卖店、精品店、奢侈品开始流行。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相当部分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北京、上海、广州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这也激发了高端精品超市在上海、广州开始大量涌现。

以上这些都是研究一般的零售业态的,药店行业到底怎样定义其业态,促使其各种业态百花齐放,形成差异,健康蓬勃发展呢?

二、什么因素影响着中国连锁药店的业态定位

在上文一般的零售业态分类中,药店只是被认定为“专业店业态”(speciality store)中的一种。然而笔者认为,药店业态有其特性,它是药品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顾客对于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计生、保健、美丽、健康教育等需求细分后,产生的细分亚态以满足细分需求的。事实上我们知道,消费者选择药店购药的原因与医院比起来,无外乎三条:一是便利、二是便宜、三是可自主选择性多。我们应该对药店的业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不同细分业态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促进药店业态的繁荣和发展。笔者抛砖引玉,对于药店业态进行细分研究,以期引来专家的深入探讨。

导致中国药店业态定位成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开个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人民收入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大阶级九大阶层。

首先是精英阶级,分为四大阶层:(1)官员阶层、(2)国有或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经理人阶层、(3)知识分子阶层、(4)民营企业主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其次是亚精英阶级,分为三个阶层:(5)国有或集体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6)外资或民营雇佣管理和技术人员、(7)个体工商户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第三个阶级是平民,分为两大阶层:(8)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人、外资和民营企业工人、  (9)个体农业劳动者阶层都属于这一阶级。

九大社会阶层的出现,伴随着贫富差距的巨大差异和需求的巨大差异和需求的多元化变化,不同阶层对医药健康的需求出现不同层次的需求与分化。广大民众对药店的需求,不再仅仅是10多年前简单的只是购买药物需求。

促使中国药店出现业态分化,定位成型的第二个巨大的原因是十五年来中国连锁飞速发展带来药店间巨大的竞争压力,药店行业可以说是过度竞争。竞争产生重新定位和业态盈利模式细分化。一家连锁药店做齐所有药店业态,想靠通吃一个消费者所有需求和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促进中国药店业态进一步分化成型,清晰定位的第三个推动力是新医改及其配套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新医改形成的政府财政买单的基层医疗市场,猛烈的冲击着目前连锁药店的经营和定位,促使业态业态的进一步形成。

三、十种药店业态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那么,未来中国药店的业态定位究竟是一个什么状况和趋势呢?笔者经过详细走访各地药店,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现有的药店业态认为,未来中国连锁药店市场的业态定位,无非是以下十种业态,其各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详述于下。

1、 标准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也可以叫标准药超、传统药店、标准药店、处方药店。类似于日本的处方药调配药店。

商品结构:药品为主,处方药、OTC产品皆有,有些以处方药为主,有些以OTC为主,药品占比在90%以上,医保目录内品种齐全。大多具有医保刷卡定点资格。药品品类品种齐全是其特色。

经营方式:药品专业零售。

目标顾客:主要是治疗疾病需求的人群。

服务:以药学服务见长,具有最少一名执业药师。是居民身边的保健药师。主要解决消费者购药需求。以相对中高端顾客为主。

商圈和面积:非居民区商圈、二级及三级医院周边。经营面积在80-150平方米。

发展趋势:这是前景看好值得大力发展的一类药店业态。这类药店一是适应了医保定点的严格管理,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分业的推行,最有可能拿到社区药房托管这一资格。价格趋势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高价格带。

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药品齐全。同时这类药店必须快速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到药学服务为中心的转移。

2、 社区便利店业态

业态名称:社区药店、社区便利型药店。便利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生活快消品、日杂品皆有,药品销售占比低于60%以上,非药品品类品种齐全是其产品特色。

经营方式:便利品集客,药品赢利。以方便为主。

目标顾客:社区居民为主、面积写字楼区域的白领一族。

服务:以各种便捷服务、快速服务见长,包括送药上门、代客熬药、延长服务时间、代收各种费用等为主。快捷周到的服务也是其特色之一。

商圈和面积:各种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及写字楼集中的区域,以布点密集,商圈小为特色。经营面积在8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常见慢性病用药、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内药品销售,在这类店内将逐步不成为主流。而适合本社区居民的新的健康、美丽、健康的品类会将慢慢发展起来。另外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医药分业的推行,最有可能拿到社区药房托管这一资格。价格趋势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高价格带。

核心竞争力:必然是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药品齐全。同时这类药店必须快速实现从产品为中心到药学服务为中心的转移。

三、药诊店业态

业态名称:药诊店、诊所药店、国医馆、坐堂医店等。

商品结构:处方药、和中药饮片、中成药为主。OTC药品为辅、配以医疗器械等。中药销售占比高于50%。 其中国医馆尤其是中药、高档滋补类参茸产品、养生类产品为特色。

经营方式:具有处方权的坐堂医生处方本店药物为主。

目标顾客:中老年疾病人群、药店附近较大范围的疾病居民为主。

服务:以联络和召集到各地的退休及民间名老中医,通过高水平坐堂医的看病处方,代客煎药和医学指导服务见长,包括送药上门、代客熬药。

商圈和面积:各种商圈,主要集中在次繁华商圈,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1-5公里范围)为特色。经营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有明确的坐堂诊室。

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已经允许注意坐堂,随着新医改医生多点执业的开禁,下一步必将允许执业医生(西医坐堂)。这类药店建立居民疾病档案,成为居民的家庭保健医生只这也业态的发展趋势。

核心竞争力:坐堂医资源和坐堂医经营资格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四、药妆店

业态名称:药妆店、个人护理品店等。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特殊功能化妆品、日常化妆品、各种个人清洁及护理用品、健美器材。药品销售占比低于40%,药妆品最少占到销售30%以上,药妆品齐全是其特色。

经营方式:药品和一般日化品集客,药妆品和个人护理品赢利。

目标顾客:20-40岁最求美丽的女性为主,他们是高级白领女士、年轻女士族群、大中专学生族群等。

服务:以各种皮肤护理美容咨询、问题皮肤解决咨询讲座和化妆品知识的专业服务见长。

商圈和面积:各种闹市商业区、写字楼、文教区、高档住宅区。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下一个阶段最有前景的药店业态就是药妆店。独特的差异化药妆品类和销售技巧是必须培养的。

核心竞争力:专业美容师护理师是核心竞争力。对问题皮肤的解决、美妆顾问的专业指导和美容指导咨询服务、对药妆产品的把握和销售能力。

五、平价健康大卖场

业态名称:平价药品超市、平价健康大卖场、大健康型药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处方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各种个人护理及生活类快消品,药品销售占比高于60%,保健品和便携式家用器械是其特征。产品品类齐全,SKU在8000-12000个之间。

经营方式:依靠大健康概念和消费者健康管理的相关服务争取顾客,以药学的关联销售、健康产品体验等为特征。

目标顾客:中老年顾客为主。城市社区居民为主。

服务:产品种类多,可选择性强、有药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医师为患者提供顾问式服务。健康讲座吸引顾客。

商圈和面积:各种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为特色。经营面积在800-1500平方米。

发展趋势:大健康管理、居民的家庭保健顾问、疾病康复的指导医生。

核心竞争力:药师、医师、营养师的高水平的药学服务和健康康复保健指导是其核心竞争力。

六、医保定点店业态

业态名称:医保店、医保定点店、处方药调配药店。

商品结构:各种基药目录、医保目录内药品、处方药、其他药品。无非药品。

经营方式:依靠城市居民的医保刷卡消费来经营

目标顾客:中老年顾客为主。城市企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社区参保居民为主。治疗人群为主。

服务:刷卡的便利,药学服务见长。

商圈和面积:各种高密度居民区、社区内为主,或者靠近居民区。以布点少,商圈大为特色。经营面积在100-200平方米。

发展趋势:专业药店,承接以后医药分开后的处方药调配。

核心竞争力:获得医保定点资格的政府公关能力,遵守医保刷卡规定和高水平药学服务。

其所以把医保定点药店专门提出来说,是因为在中国医保定点药店管理不规范,准入资格也不规范,盈利模式是靠医保刷卡的不规范,也许最终国家会取消医保定点药店,或者严令非药品在这样的药店销售。2010年12月,云南昆明就准备把非药品赶出医保定点药店。

七、超市店中店业态

业态名称:店中店、参茸专卖店。

商品结构:OTC药品、药妆品、化妆品、保健品、各类参茸等滋补品。产品的档次一般就高。化妆品和保健品类占到50%以上的营业额。

经营方式:商超集客,高端医药产品卖货盈利。

目标顾客:全城光顾该商超的18-50岁的顾客。 没有忠诚度。

服务:以促销活动吸引商超的顾客群为主。

商圈和面积:商超的顾客群体,因此商圈非常大,有些接近全城。面积100-200平方米。

发展趋势:以后几乎每个商超都有一个店中店。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吸引消费者的品类。

八、炒作型产品药店业态

业态名称:广播广告药品店、报纸广告产品店等。

商品结构:OTC药品、各种特殊功能化妆品、日常化妆品、食字号、医疗器械、消字号产品、民族药。健美器材。短期炒作型产品最少占到销售40%以上。

经营方式:通过当地的广播热线和大规模广告热线运作引导顾客进店按照流程消费,通过当地大篇幅平面媒体广告,炒作一些药品和非药品。吸引顾客按照流程服药。

目标顾客:35-65岁的慢性疾病或者。

服务:广播热线、广播讲座、地面热线咨询、大幅度买赠活动。

商圈和面积:一个城区或者全城交通方便地点,也有选择在车站和商超内的药店。经营面积在200-500平方米以内。

发展趋势:国家慢慢会规范这类产品的广告行为。这类产品会越来越少。

核心竞争力:不断寻找有效的各类产品。进行全面包装和炒作;垄断和具有媒体资源;具有广播热线医生的资源。

九、专科药店

业态名称:糖尿病专科药店、肝胆病专科药店、肿瘤专科药店、个人护理品店专业店等等等等。

商品结构:某类疾病药品齐全,配以该类疾病的保健治疗预防用的保健品、食品、外用药、器械等。

经营方式:以专科药齐全吸引较大商圈顾客光顾的方式来经营。按照疗程和大包装,以会员制方式盈利。

目标顾客:慢性疾病的患者为主要人群。

服务:以各种专科疾病医学和药学指导为基本服务。以关怀消费者为突破口。

商圈和面积:交通便利的地方。各种闹市商业区、写字楼。经营面积在150平方米左右。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刻,联合用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该类药店有一定的需求和发展。药店应该有效利用专科的专业特点,联合专科医生进行专科疾病的指导和培训互动。

核心竞争力:专科产品的独特优势。以专业人士指导该类疾病的治疗、联合用药、康复指导见长。

十、网上药店

属于无店铺药店,目前崇尚1+N模式,一个落地旗舰店,其余为当地的加盟店。另一种网上药店是各连锁药店的销售补充。

业态名称:网上药店。

商品结构:高档OTC药品、特殊功能化妆品、保健品、健美器材。一般都推荐价格最贵的商品。

经营方式:呼叫中心和接线生服务,线下就进药店配送模式。

目标顾客:特忙性白领人士、远程顾客、夜间紧急需求顾客。

服务:网络相关服务,送货上门服务。

商圈和面积:无需地面传统意义上的商圈,全程都是的商圈内顾客。

发展趋势:由于地面交通的拥塞,步行的不便,以及网络一族的发展,中国已有4.3亿网民,购药需求逐步在网络上形成。市场必将稳步增大。

核心竞争力:独特的产品群,快速配送的能力、电子商务的快捷配送模式。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4篇

医药零售行业何时开始有“业态”的概念已经很难考证,笔者根据各方资料判断医药零售行业有“业态”概念的萌芽应该开始于九十年代中后期,医药零售行业开始逐步发觉了中国零售行业正在进行中的各种业态变迁,业内人士也走出国门看到了国外医药零售业态的丰富多彩而逐步拓展了思路,2001年后“业态”更是开始为药店经营者所关注。由于医药行业的政策制约、不完全竞争特点以及药品的特殊性,医药零售业态的发展相对于中国零售行业来说,要显得缓慢和稚嫩,但近几年又非常迅速的在借鉴与吸收国内外的各种零售业态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多样性特征。

在零售行业,关于业态发展的研究理论有零售轮回理论、辨证发展理论、手风琴理论、自然选择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每种理论都能解释一部分零售业态发展演变的现象,例如零售轮回理论可以解释中国的百货店、超市、大卖场依次主导的原因,辨证发展理论可以解释不同零售业态间的相互模仿借鉴,手风琴理论则可解释为什么百货店、专业店、购物中心的交替出现,自然选择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日本的零售霸主先后是三越百货、大荣超市、伊藤洋华堂GMS、7-11便利店……这些理论对我们认识医药零售业态的某些变化有积极意义,但是却不能完全解释和准确预测中国医药零售业态的发展。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西方业态理论产生的土壤基于均质化的环境和完全竞争市场,而中国与之不同,原因如下:

1) 医药品既是商品,又有治病救人的非商品属性(生命健康无价),国家对医药行业有严格管制,因此中国医药零售行业是受政策影响非常大的非完全竞争性市场,业态发展方向会受到政策的很大影响,而国家政策由于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 中国本身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从东部到西部的社会环境差异相当大,也使得不同业态在不同环境中自行发育。

3) 医药零售行业真正开始发展的21世纪,技术变革(例如信息技术)相当大,同样观念革新和管理革新也波澜起伏,这些都会对医药零售业态发展起作用。

因此,我们如果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医药零售业态发展,就可以发现在不同阶段,某些外在动因或内在动因在不同环境中会起主导作用,使得医药零售业态朝着适应这一主导因素的方向发展,达到平衡.而一旦另外的动因发生重大变化破坏了平衡,则业态开始新一轮的演变,而我国医药零售业态的发展时间短,企业多,企业环境差异大,当某个主导因素引导业态演变过程中,不断有其它动因发生重大变化,使得业态发展方向震荡变化.

举例来说,影响医药零售业态的外在动因有:

1)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险体制和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给医药零售业态发展带来市场机遇,但医药零售业要获得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则还有赖于具有不确定性的医药分离真正施行。

2)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民众阶级分化和消费分层,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都发生了差异化的变化。

3) 城乡二元化和户籍制度对人口与人才流动所需医药的影响。

4) 非医药的其它零售业态变化给医药零售业态带来的观念、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联动。

5) 我国市场化进程带来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求,进入医药行业的资本对赢利模式和赢利能力都提出了强有力的要求。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5篇

3天里,“绿博会”硕果累累。

――贵州与辉瑞投资集团等38家企业现场集中签约,签约项目38个,投资总额205.9亿元。

――贵州与国药集团、卫材(中国)药业集团、博时资本等一批优强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共签约大健康产业领域项目182个,金额达1175.75亿元。

――“绿博会”形成了中国・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峰会《贵阳共识》,了《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以及15项“大健康苗医药发展行动计划”。

――广大市民积极参观体验,专业观众超过3万人次,观众总数突破9万人次。

大健康产业产品齐汇聚

本届“绿博会”共有7个展馆,展馆面积达9万平方米,展示了50多个类别上万款产品。参展企业达2500余家,其中,美国辉瑞、德国西门子、美国梅奥医疗、瑞士席勒、日本卫材、国药集团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40余家,涵盖“医、养、健、管”四大业态。

益佰制药肿瘤大数据、华大基因健康农业产品、贵州互联网医院、“贵医云”“贵州食品安全云”“贵州医疗健康云”、贵州糖尿病防控信息中心、贵州省心电云大数据平台等“大数据+大健康”领域的高端产品集体亮相。

“这个设备能够把人的情绪检测出来,我是第一次听说。”贵阳市民王女士正在一款“神器”上做体检,不用抽血,不用B超,只是把检测器放到身上,10分钟后就能得到评估结果。

“这是一台从乌克兰引进的无创血液分析仪,可在10分钟内完成对人体125项指标的检测并出结果,快速地对人体健康做出评估。”贵州大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禹介绍,这台体检“神器”将走进社区,通过“健康大数据云”和“全面健康归档管理系统”,为社区居民建立完善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

在展馆现场,市民不仅可以在现场试玩VR(虚拟现实)健身,还能和医疗机器人互动,体验在线挂号、远程医疗。

“目前,我们已经在全省1000多家药店安装了可视化远程服务终端,当病人到药店购药时,在线的执业医生、药师能帮病人先咨询、后用药。”“贵医云”负责人洪庆刚说,全省各地药店、社区医院、乡镇卫生所,都将设立可视化远程医药学服务系统,没有智能手机的用户,也能享受免费的用药咨询和健康咨询。

在“贵医云”展位前,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用户数据:APP已下载3528160次,已注册1383228人次,转化率39.2%;当日活跃用户14641人,已注册活跃用户12204人,所占比例83.4%……同时,药店状态、医生状态、药剂师状态等统计数据也一目了然。

贵州各市州及贵安新区展区设立在2号馆。各地围绕“医、养、健、管”四大业态,集中展示了全省各地各类民族医药、旅游养生、健康食药、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筑城论健”形成共识

作为本次“绿博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峰会”于7月8日在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举行。峰会共邀请嘉宾400余人,涵盖了国内外大健康的高层次学者专家,以及来自国内外顶尖大健康企业的企业家。

“立足大局,融入大势,大健康产业必须确立大健康的理念,以此聚焦创新、研发的靶点。”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原副局长、党组成员惠鲁生在演讲中指出,个人健康到健康国家已经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卫生工作的方向已经由治病向预防转变。

“未来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健康产业增长最快,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在会上谈到,如何把大生态、大数据和大健康有机地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好的顶层设计,这将是贵州发展健康产业的独特优势和突出亮点。

澳洲植物研究院首席技术官、国际著名生物学家约翰・托马斯・托伦认为,苗药现已遍及世界各地,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以标准化的方式做成产业,最好按照国际标准生产,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和贵州省政府准备在贵州实施‘3+1’工程,打造1个百万级健康板块,包括流通、生物制药等多项产业。”国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郭建新说,战略目标的达成,必将对贵州省大健康的产业发展以及贵州省的经济转型起到积极的作用。

“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死亡率是第一位。大数据流行病的分析,辉瑞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经验。”辉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吴晓滨说,希望可以在县级医院建立急救的网络,让县级医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对心梗病人进行快速抢救的能力,并建立和完善相关设施。

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在“筑城论健”,最终达成共识,初步形成了中国・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峰会“贵阳共识”的框架性内容。

7月10日,在“绿博会”大健康产业“干起来”成果会上,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办公室主任、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执行董事长于小冬了中国・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峰会《贵阳共识》。

“共识”分为五个部分:推进苗药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大数据+大健康”融合发展;推动大健康产业共享、开放发展;推动大健康产业惠民富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试点先行。

健康贵州“黔”力无限

“绿博会”期间,市民预约注册登记,或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入馆参加同期举行的跨学科、多领域的活动和论坛。

“有幸来参观‘绿博会’,高端的科技,优质的画面效果和动感的场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来自望谟县的王兴平觉得不虚此行,他相信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未来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把数据、证据还原成事实,把趁势、共识变成经验,把技术、医术形成艺术,最后形成整合医学。”“2016多彩贵州・贵在健康”全民健康大讲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说,大健康应该是全球健康、全民健康和全身健康,是全因素整合的健康。

切实推进健康惠民,贵州用“绿色”助推产业升级,用“绿色”引领经济新常态。

“‘替芬泰’是贵州百灵最新的产品,是贵州第一个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1.1类新药,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夏文说,“替芬泰”开辟了贵州省创新药研发的先河,将给更多乙肝患者带去福音。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6篇

关键词:和谐管理 医药技术创新 专利保护 互动关系

医药产业作为一个以科学为基础的行业,相比其他产业尤其需要专利的保护,对其依赖性更强。因此在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开发阶段、生产开发阶段、市场开发阶段中,融入专利机制的内涵,建立起二者之间良性的和谐互动,对医药企业更好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文章针对二者间存在的问题,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以期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制度间和谐互动,进而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存在的问题

1.1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

自1978年7月到1985年4月1日,历时7年有余,我国的《专利法》正式诞生。之后为履行承诺(1992)、顺应世界贸易组织需要(2000)及进一步完善(2008)专利法经历了三次修正,现行应用的专利法是2008年12月通过的第三次修正案[1]。我国的专利法为配合政府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虽历经三次修正,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国专利制度建立较晚,难免会存在着一些需要长期消化和弥补的问题,这也是造成我国现行专利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

1.2医药企业缺乏有效的专利管理机制和方法,运用专利权利能力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医药企业没有制订适应国际大环境的专利战略,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更是缺乏专利管理,专利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医药企业专利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专利管理方面的基本制度;二是医药企业的专利意识薄弱。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缺乏统筹全局的专利管理思想,对专利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三是医药企业运用专利权利的能力较低。在新药研发中既不懂得如何避免侵权,也不知利用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于医药企业如何运用专利战略来参与市场竞争,更是很多企业领导层没有考虑过的。

1.3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创新专利流失严重

由于我国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加之专利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医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盲目跟风,使得开发出的一些技术创新成果没有发挥其效益,造成效益流失。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50%左右,如英国的专利实施率50%左右,日本52%,而我国却只维持在10%-20%之间[2-3]。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取得部级科技成果3万多项,但只有1万多项发明专利申请被受理,其他成果由于没有进行专利保护,被无偿地“奉献”给了世界,专利流失严重[4]。

2.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构建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和谐互动关系

和谐管理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其基本思想在于,如何使得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系统和谐性反映了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并达到产出最大化目的的结构状态。按“和谐”的范围分,可以分为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两大部分。[5]就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互动关系而言,二者之间要能达到和谐的互动状态,要以相互促进共同为医药企业的整体利益服务,则就有必要在完善外部和谐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化医药企业内部和谐管理体系。

2.1外部和谐文化生态环境的建立

我国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之间存在的外部和谐性缺失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科技政策不健全、社会大众专利意识薄弱、外部相关的信息渠道不畅等。因此,首要措施还是要从外部和谐机制的建立入手,以保障二者和谐互动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1.1加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医药技术创新的激励和扶持措施

一方面,政府在制订医药产业科技发展规划中应强调并凸现专利的重要地位,并且要为医药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与专利机制运行做好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如,通过设立专利奖励专项基金,对其申报专利给予奖励,以此激励医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要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提供专利相关综合的中介机构,为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申请创造便利;政府通过利用网络化等手段搭建技术创新专利成果交易平台,为大学、科研院所、医药企业间创造沟通合作的机会,从而促进彼此间的合作交流,使技术创新的专利成果实现其价值。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建立促进二者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使医药企业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部门、专利部门之间通力配合,将专利信息工作贯穿于医药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专利信息在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导向作用。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要协调好与相关专利法律、法规间的关系,明确专利政策的激励作用,形成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体系。

2.1.2全面提高公众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医药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必须使社会大众特别是各级政府官员和医药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医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的意识。如,政府可通过举办“知识产权进企业、社区、大学、科研院所”的活动,宣传知识产权(专利)的相关知识,使大众意识到知识产权(专利)的重要性;另外,在全社会提倡创新,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专利)的良好氛围;对于医药企业的管理者和研发人员,要加强专利知识培训,使其将技术创新和专利意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研发、营销当中,进而形成企业的特有创新文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员工在进行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1.3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推动医药企业整体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水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技术合作成为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因此,医药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其外部创新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如在医药企业技术创新中,要与各科研院所及各企业间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尤其是针对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要通过联合攻关的形式产生专利成果。医药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可以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政府部门要制订相关扶持政策,来激励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创新,其产生的技术创新成果要与医药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以此提高专利技术的转化率,使技术创新成果价值最大化,进而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进程。

2.2健全医药企业内部和谐管理系统

有了外部和谐环境的保障,医药企业还需优化自身,使影响二者间互动的内外部环境同时协调,达到和谐互动的最佳状态。建立二者间和谐互动的内部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2.1建立健全医药企业专利相关管理体系

首先,医药企业要设立专门负责本企业专利管理的部门[6]。其次,医药企业要制订相关的专利管理制度来促进其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在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可以以其进行技术创新的任务为中心,建立完善的专利检索制度、技术专利学习制度,以此形成知识累积和资源共享的氛围,从而提高医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在专利相关制度的实施方面,要在保证发明人利益的前提下,激励其继续进行技术创新,逐步实现创新成果在医药企业的内部无偿转让与应用;另外,医药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时,要对其可行性进行研究或进行中间试验,以此来提高医药企业的专利实施率。

2.2.2加强医药技术创新中的科研投入,增加技术创新专利实施的资金投入力度

在加强医药技术创新中的科研投入方面,即可以通过企业重组或企业融资等方式,也可利用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等方式来加大医药企业进行创新研发的投入,使医药技术创新更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成果,并辅以专利策略加以保护。对于加大专利实施经费方面,医药企业要通过建立专利实施基金的方式,对专利做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从而使专利技术转化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此外,医药企业通过科技研发产生的专利成果,应该加大有关专利申请、审查、等费用的投入,以确保医药企业开展的专利工作和实施的专利战略顺利进行。

2.2.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育以创新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首先,医药企业可以对现有的研发人员和专利管理人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专利知识培训和指导,即请知识产权(专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医药企业研发人员、技术人员、专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帮助医药相关领域的企业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其次,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即加强与科研院所及国家政府部门的合作,将医药企业的科研人员和专利管理人员定期送出去进行系统培训;另外,要充分利用大学、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加大医药企业科技人员和专利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三是医药企业建设要以培育和推动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促使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产生,从而使专利机制的实施深入人心,保证医药企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鲍薇.国内企业在专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N].学习时报,2012-03-26.

[2]周喜安,蔡萍.着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N].经济日报,2003-02-10.

[3]张雪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N].经济日报,2002-12-04.

[4]云利珍.外来“专利覆盖”之忧[N].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0-04-11.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医改营销战略医药企业

近年来,老百姓普遍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同时,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大量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直接支付。在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由1980年的21.2%上升到2000年的59%。自费医疗不但缺乏公平性,而且抗风险能力弱,使得许多人生病时面临费用障碍,这就使得人们收入的不平等转化为获得医疗服务的不平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加快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并最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

在新医改的框架内,对医药工商企业影响最大的三项政策分别是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而医药企业即将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容量扩大、新型市场出现、购销模式优化、基层市场兴起、资源配置集中、创新方向明确”六个方面。

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分享改革的成果,面对新一轮挑战,要求医药企业适当调整营销战略,将产品准确定位,积极开拓市场。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

1培育企业的核心营销能力

核心营销能力的培育需要有良好的营销队伍、通畅的销售渠道、稳定的销售终端以及后续产品的跟进。企业研发了新药且市场前景很好,但如果缺乏精良的销售队伍,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仍然是不可能的。建设销售队伍,是企业所有竞争决策得以最终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专业、高效的销售队伍是医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良好的销售终端能够大幅度增加企业产品的销售量,销售终端维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企业产品销售的好坏。虽然你的产品不是最好的,但如果企业有一个好的销售终端那么它的销量一般是最高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拓展营销区域,进军农村市场

医药市场也将向多元化发展,基层药品市场得以兴起原来以城市医院为主要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市场重心将加快速度向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农村市场扩散。

医改后从产品流向看,农村正成为重要消费市场。但是由于农村地广人稀,致使流通成本加大。可启动区域市场联动机制,各企业应发挥在本地的优势,发展联合。在品种互相依靠,相互调剂,配送服务上相互支持,既竞争又合作,以期获得更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流通成本,来改善利润状况。

3贴近百姓生活,进行基层社区推广

1)企业协助社区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2)利用会议营销,协助社区医院专业化培训管理;药企通过社区推广活动的开展,以面对面的接触方式,容易沟通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强化口碑宣传的效果,使产品深入人心。3)争取纳入政府规划并加强与综合医院的合作。在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医药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趋势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改善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解决卫生服务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也是国家卫生部门改的新生事物,要解决医药企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和发展问题,必须真正树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围绕这一观念,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

4力塑良好的品牌形象,占领OTC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流,产品质量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并且药品的成分含量也基本相同,药品经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到品牌的形象和内涵上,品牌营销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形象如何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最迫切的。医药分开是关系民生健康的大事。不但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根治“以药养医”的弊端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让百姓受惠,而且会改变百姓的医药消费习惯。在新医改政策下,竞争走向理性,价格更趋明朗。谁占领OTC,谁得天下!药店的管理及营销模式将决定零售药店在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否脱颖而出。

商企合作,药店直供的趋势越来越成气候,加强与拥有市场营销资源最丰富的品牌产品的企业合作,争取品牌产品在品牌药房的销售,实行强强联合。

环视全球最具实力的制药企业,无一是“无品牌”之辈。我国制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获取利润,就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品牌理念,并将其不断深化渗透,将培育品牌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发展策略。

5完善创新机制,明确创新方向

在我国40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对研发的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而西方国家为15%~25%),且大都投到“短平快”的仿制药上。新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已上市药品简单地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适应证,将不再作为新药注册审批,只能作为新剂型或新规格。国家进一步鼓励推动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与技术跟进。新药和科技含量高的药品将占据市场制高点。

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引导药物开发。新医改把防病治病的工作重心前移,突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医疗保障体系。这就要求医药行业尽力开发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的新药,要开发预防、保健等不同功能的药物,开发适合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患者使用、药物经济学评价优良的药物,开发中药创新药物。

6宏观政策调控,推动中医药发展

早在2007年初,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六个部门就共同制定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年国家实施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将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科研院所的投入力度,完善科研设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药理药效方面进行发掘总结、升华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根据《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新医改形势,我认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医改 营销战略 医药企业

近年来,老百姓普遍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同时,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大量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直接支付。在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由1980年的21.2%上升到2000年的59%。自费医疗不但缺乏公平性,而且抗风险能力弱,使得许多人生病时面临费用障碍,这就使得人们收入的不平等转化为获得医疗服务的不平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加快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并最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

在新医改的框架内,对医药工商企业影响最大的三项政策分别是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而医药企业即将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容量扩大、新型市场出现、购销模式优化、基层市场兴起、资源配置集中、创新方向明确”六个方面。

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分享改革的成果,面对新一轮挑战,要求医药企业适当调整营销战略,将产品准确定位,积极开拓市场。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

1 培育企业的核心营销能力

核心营销能力的培育需要有良好的营销队伍、通畅的销售渠道、稳定的销售终端以及后续产品的跟进。企业研发了新药且市场前景很好,但如果缺乏精良的销售队伍,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仍然是不可能的。建设销售队伍,是企业所有竞争决策得以最终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专业、高效的销售队伍是医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良好的销售终端能够大幅度增加企业产品的销售量,销售终端维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企业产品销售的好坏。虽然你的产品不是最好的,但如果企业有一个好的销售终端那么它的销量一般是最高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 拓展营销区域,进军农村市场

医药市场也将向多元化发展,基层药品市场得以兴起原来以城市医院为主要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市场重心将加快速度向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农村市场扩散。

医改后从产品流向看,农村正成为重要消费市场。但是由于农村地广人稀,致使流通成本加大。可启动区域市场联动机制, 各企业应发挥在本地的优势,发展联合。在品种互相依靠,相互调剂,配送服务上相互支持, 既竞争又合作,以期获得更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流通成本,来改善利润状况。

3 贴近百姓生活,进行基层社区推广

1)企业协助社区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2)利用会议营销,协助社区医院专业化培训管理;药企通过社区推广活动的开展,以面对面的接触方式,容易沟通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强化口碑宣传的效果,使产品深入人心。3)争取纳入政府规划并加强与综合医院的合作。在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医药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趋势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改善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解决卫生服务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也是国家卫生部门改的新生事物,要解决医药企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和发展问题,必须真正树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围绕这一观念,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

4 力塑良好的品牌形象,占领OTC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流,产品质量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并且药品的成分含量也基本相同,药品经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到品牌的形象和内涵上,品牌营销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形象如何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最迫切的。医药分开是关系民生健康的大事。不但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根治“以药养医”的弊端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让百姓受惠,而且会改变百姓的医药消费习惯。在新医改政策下,竞争走向理性,价格更趋明朗。谁占领OTC,谁得天下!药店的管理及营销模式将决定零售药店在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否脱颖而出。

商企合作,药店直供的趋势越来越成气候,加强与拥有市场营销资源最丰富的品牌产品的企业合作,争取品牌产品在品牌药房的销售,实行强强联合。

环视全球最具实力的制药企业,无一是“无品牌”之辈。我国制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获取利润,就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品牌理念,并将其不断深化渗透,将培育品牌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发展策略。

5 完善创新机制, 明确创新方向

在我国40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对研发的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而西方国家为15%~25%),且大都投到“短平快”的仿制药上。新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已上市药品简单地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适应证,将不再作为新药注册审批,只能作为新剂型或新规格。国家进一步鼓励推动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与技术跟进。新药和科技含量高的药品将占据市场制高点。

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引导药物开发。新医改把防病治病的工作重心前移,突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医疗保障体系。这就要求医药行业尽力开发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的新药,要开发预防、保健等不同功能的药物,开发适合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患者使用、药物经济学评价优良的药物,开发中药创新药物。

6 宏观政策调控,推动中医药发展

早在2007年初,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六个部门就共同制定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年国家实施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将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科研院所的投入力度,完善科研设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药理药效方面进行发掘总结、升华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根据《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新医改形势,我认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医改营销战略医药企业

近年来,老百姓普遍感觉到“看病难、看病贵”。同时,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大量的医疗费用需要个人直接支付。在卫生总费用中,个人支出由1980年的21.2%上升到2000年的59%。自费医疗不但缺乏公平性,而且抗风险能力弱,使得许多人生病时面临费用障碍,这就使得人们收入的不平等转化为获得医疗服务的不平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加快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并最终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

在新医改的框架内,对医药工商企业影响最大的三项政策分别是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而医药企业即将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容量扩大、新型市场出现、购销模式优化、基层市场兴起、资源配置集中、创新方向明确”六个方面。

如何跟上改革的步伐,分享改革的成果,面对新一轮挑战,要求医药企业适当调整营销战略,将产品准确定位,积极开拓市场。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

1培育企业的核心营销能力

核心营销能力的培育需要有良好的营销队伍、通畅的销售渠道、稳定的销售终端以及后续产品的跟进。企业研发了新药且市场前景很好,但如果缺乏精良的销售队伍,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仍然是不可能的。建设销售队伍,是企业所有竞争决策得以最终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专业、高效的销售队伍是医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良好的销售终端能够大幅度增加企业产品的销售量,销售终端维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企业产品销售的好坏。虽然你的产品不是最好的,但如果企业有一个好的销售终端那么它的销量一般是最高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拓展营销区域,进军农村市场

医药市场也将向多元化发展,基层药品市场得以兴起原来以城市医院为主要市场的格局将发生变化,市场重心将加快速度向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农村市场扩散。

医改后从产品流向看,农村正成为重要消费市场。但是由于农村地广人稀,致使流通成本加大。可启动区域市场联动机制,各企业应发挥在本地的优势,发展联合。在品种互相依靠,相互调剂,配送服务上相互支持,既竞争又合作,以期获得更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流通成本,来改善利润状况。

3贴近百姓生活,进行基层社区推广

企业协助社区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2)利用会议营销,协助社区医院专业化培训管理;药企通过社区推广活动的开展,以面对面的接触方式,容易沟通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强化口碑宣传的效果,使产品深入人心。3)争取纳入政府规划并加强与综合医院的合作。在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医药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顺应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趋势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社区卫生服务可以改善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解决卫生服务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也是国家卫生部门改的新生事物,要解决医药企业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和发展问题,必须真正树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围绕这一观念,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

4力塑良好的品牌形象,占领OTC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流,产品质量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并且药品的成分含量也基本相同,药品经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品牌是企业文化传播的最重要载体,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到品牌的形象和内涵上,品牌营销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形象如何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极为重要的,也是最迫切的。医药分开是关系民生健康的大事。不但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根治“以药养医”的弊端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让百姓受惠,而且会改变百姓的医药消费习惯。在新医改政策下,竞争走向理性,价格更趋明朗。谁占领OTC,谁得天下!药店的管理及营销模式将决定零售药店在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否脱颖而出。

商企合作,药店直供的趋势越来越成气候,加强与拥有市场营销资源最丰富的品牌产品的企业合作,争取品牌产品在品牌药房的销售,实行强强联合。

环视全球最具实力的制药企业,无一是“无品牌”之辈。我国制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获取利润,就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品牌理念,并将其不断深化渗透,将培育品牌作为企业最为重要的发展策略。

5完善创新机制,明确创新方向

在我国40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对研发的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而西方国家为15%~25%),且大都投到“短平快”的仿制药上。新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已上市药品简单地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适应证,将不再作为新药注册审批,只能作为新剂型或新规格。国家进一步鼓励推动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与技术跟进。新药和科技含量高的药品将占据市场制高点。

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引导药物开发。新医改把防病治病的工作重心前移,突出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将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医疗保障体系。这就要求医药行业尽力开发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的新药,要开发预防、保健等不同功能的药物,开发适合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患者使用、药物经济学评价优良的药物,开发中药创新药物。

6宏观政策调控,推动中医药发展

早在2007年初,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六个部门就共同制定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年国家实施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工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将在此基础上,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科研院所的投入力度,完善科研设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药理药效方面进行发掘总结、升华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根据《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新医改形势,我认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10篇

5月8日,天士力(600535.SH)的“科研+资本高峰论坛暨研发合作与创业创新平台会”在天津召开,200余名与会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健康产业投资的新机遇,开启跨界合作新平台,打造创新价值投资新模式,使资本和创新在政策和金融大潮下实现共赢。

此次论坛由天士力集团主办、贝壳社协办,邀请到了富煜亚洲、联想之星、复星医药、中金、启明创投、安龙生命科学基金、朴弘资本、|奥基医药、达晨创投、本草资本、晨兴创投、约印创投、泰福资本等国内外顶级机构,偕同北京协和药物所、药明康德等国内权威科研机构、最具代表性的医药企业高管、知名产业大咖及资深分析师等,共同举办。

会议特邀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闫凯境、天士力控股集团科研副总裁孙鹤、药渡经纬董事长李靖、IMS咨询总监邵文斌、健桥基金管理合伙人魏建中、贝壳社创始合伙人王学刚等生物医药和金融资本界重量级嘉宾出席。

资本嫁接助力创新

“多因素驱动大健康产业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闫凯境先生在开场报告中表示,创新要嫁接资本助力与新的服务机制,才能发挥价值。

闫凯境表示,天士力将以消费者为中心,建立一站式创新健康产品加服务的大健康生态圈。在大健康各细分领域,天士力紧密围绕现代生物医药产业、中药及中药材、健康保健产业、医疗康复与健康管理服务、儿童教育与健康管理和国际业务等六大核心产业板块,通过并购的方式进行深入拓展,抓住驱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生物技术和信息科技两大创新点,布局移动医疗、医药电商、基因检测、精准药物研发、体外检测等新业态。

闫凯境表示,天士力要拓宽创新项目来源,聚合人才与资源,全方位开放产业资源对创新项目进行精准孵化与培育。

“作为一个企业是有界限和属性的,所以需要建立第三方合作的平台,从产品、人才进行合作。”闫凯境认为,这样天士力就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可以学习科研创新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市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

闫凯境介绍道,通过7年的时间,天士力建立起了产业投资平台,首先是要聚焦天士力现在的产业,通过股东平台资源的配置,目标可以更清晰,从机制上,从资本的期限、属性上能够进行精准配置,实现项目生命周期的价值全过程。

“我们希望在健康产业投资上可以形成一个项目生产线,通过阶段的基金、大家观点的互换、专家资源的整合,可以对某些交叉领域有更深的理解,”闫凯境称,天士力的目标是跟第三方合作能够获取精准的项目,利用天士力具备的能力和资源,进行精准定向孵化,提高孵化的成功率。

闫凯境表示,要有效运用资本构建资产组合,构建高效产业经营模式,运用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工具,以资本为引擎反向巩固产业生态圈的资源整合能力。

“任何一个项目,不在乎成功与失败,而是在于团队的思路和执行力。”闫凯境希望能在外部孵化一些真正具有创新性的项目,因为一个成功的企业不能随意地改变路线和机制,但是通过企业资源、灵活配置的人才机制和资本资源,可以更快更好地促进创新机制的产生。

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建设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这是天士力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发展理念。

在“天士力研发战略布局与创新合作规划”的报告中,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孙鹤分享了天士力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和国际化成果,公司共获得新药证书/生产批件30项、临床批件62项,获得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支持课题11项。

据了解,天士力研究院下设现代中药研究所、化学药物研究所、生物药品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所、药物分析研究所、食品与保健品研究所、国际法规与注册研究中心、药政事务管理中心、临床医学部、项目管理部以及办公室、物流与设备管理、科研财务等研发管理和服务保障部门。

目前,天士力研发战略布局聚焦多个疾病领域,包括心脑血管、肿瘤、消化代谢、自身免疫、精神、妇儿科,其中中药、化药和生物药均有涉及。

报告还展示了天士力的科研实力与平台建设,了天士力的研发管线,以及为推进建设“没有围墙”的研究院,天士力打造的与国内外科研和投资机构联动的全新科研合作模式。

除此之外,会上,天士力借助与协和药物所、博威生物的多年合作基础,签下两个创新药项目――新型AMPK靶点降脂化药1类新药和PCSK9靶点生物药1类新药。

这彰显了天士力对于吸引创新项目合作的开放态度,建立国内外、院内外互动的“没有围墙”研究院的理念,以及进一步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互动,整合形成潜力项目库的意愿。

同时,天士力还与药明康德签署了药效筛选与评价战略合作项目。药明康德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此次与合作多年的大健康行业领军企业天士力的强强联手共同搭建药效筛选评价平台,可以各自发挥核心优势,实现协同创新、联合创新、互利共赢,对于下一个重磅炸弹级的药物孕育新机,具有里程碑意义。

创新平台扬帆起航

5月8日上午的主题报告结束后,天士力与贝壳社签约成立了天士力创业创新平台。

贝壳社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创业生态平台,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孵化型生态,集聚创业资源,解决创业痛点,为创业者提供零成本、便利化、网络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将创业产业化。

贝壳社以O2O品牌服务、FA、投资、基于SaaS的创业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创业教育培训等六大产品,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的自主运营、海外招募合伙人,其他城市以轻模式和各地的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合作,利用流量导入、产品导入、云孵化,SaaS的创业服务方式,实现网络化覆盖、全球化布局。截至目前,贝壳社已连接数千家投资机构,10万名以上的医疗健康行业创业者。

创业创新平台成立后,将嫁接天士力全产业链创新牵引优势和医药研发实战经验,借助贝壳社广泛高端的社群人脉资源精准嫁接资本,精准孵化生物医药和互联网医疗早期项目,凝聚内外部专家资源,挖掘创新价值增长点,打通研发与资本通道,构建产品与项目交互渠道。

闫凯境表示,希望通过贝壳社的影响力、传播性的网络,让天士力能跟更广泛的资源进行链接互动,高效整合科研单位。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11篇

通过我们对现有医药流通的变革中发现,消费的最终需求是要解决他本身是问题,而非一定的价格因素,对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消费者在选择上还是有些迷茫的,在经过炒作后的医药产品附加值远没有当作产品进行销售,所以在竞争上出现的是一种局面,就是价格问题,因为药店所能够分割的也只有这样一项功能了,这就为医药企业与直接面对的医疗机构产生矛盾,也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医药的同源性问题变的非常突出,就要对目前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悉。

药店大风大雨后的困惑

平价如果是一种趋势的话,那么作为经营药品零售企业来讲,就必须要对此作好充分的准备,仅靠一时的降价是无法弥补医药竞争中出现的直面撕杀的问题,反而让消费者感觉是在买一种由头,也是非常不利零售企业的发展。现在的经营格局是平价遭遇医疗机构的封杀,同行的诋毁,甚至医药企业的不愿意合作,我们最近在上海了解到,上海开出的一家平价药房已经开不下去了,原因是受到厂家不愿意供货的场面,追其原因是医药批发企业的集体联合抵制,关键就是价格的利益问题,所以药店零售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在降价的同时,要关注整体行业的时候,可以做出联合平价的做法,同时寻求厂商的进一步合作,寻找合作机制,摆脱中间环节的控制,当然也可以寻求上级主管的支持。

目前平价零售药店的困惑在于平价后怎么发展的问题,怎样在两年后面对外企同时出现竞争的局面,不仅仅是国内竞争的问题了,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如何继续推动零售发展变的非常紧迫,一方面要在实施中规范竞争的要求,同时要迅速找寻突破口,在遭受多家平价竞争的时候如何面队,就象现在,平价风波刚刚过去,零售是否又会转入淡季销售,靠药价竞争是否是唯一的出路?现在看来不仅仅如此了,消费者并不是需要把药品当作经常使用的快速消费品,医疗与预防的话题仍然需要审视我们的国有现状,作为我们国家一直以来对于医疗的投入与教育是主导的,预防是非主导,这样老百姓的观念在短时间可能仍然停留在与、医疗上,药品零售在现阶段要注重对于医疗方式上的探索,同时加大对与附加医疗的展开,许多地方已经开始研究预防医疗的开展,在零售上继续扩大占有率。

医院稳中阻击流通销售

医院在医药销售中现在一直处于被动阶段,医院本身的体制转换还没有适应过来,这边的平价吆喝越来越厉害,一直靠药品销售作为经营支出的医院能否在尽快的时间里有所动作,保持医院在正常的经营条件下,能够与市场同步经营,所以医院也在集中力量应对医院处方外流的局面,阻击药品外流是医院的首要目标,当然这样的局面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但在竞争的角度看,这是现阶段的必然结果,市场化程度越高,药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医院在平价药店与医疗保险品种在药店的不断拓展,竞争药品零售也是在不断出现新的动向,一方面将加强对于微机化处方的运作与管理,防止出访外流,但这样做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怀疑与不满,认为是一种权利的暗中操作,没有做到透明化处理,伤害到许多经常到医院检查购药的消费者,也不是长久之计,但这样也是一种医院的必须做法。在防止处方外流的同时,医院也积极拓展与宣传相结合,经常义珍参加社区活动,积极沟通消费者参加医疗活动,同时也在采取进一步的调价活动,包括特价活动,是医疗与药品销售的便捷与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 ,不断加快对医疗与药品经营的合理捆绑运作,把在平价药店的药品流失现象堵在最小程度。医院在稳定药品销售外流与引进中也开始人性化运作,透明化机制的建立,将改善消费者心中医药回扣产生药价虚高的理解,同时建立长效的经营目标制,联动互相关联的医疗机构,突破价格的最终因素将决定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医药分离又出现合并现象

最近又有消息传出,在不违反国家有关医疗经营许可的范围内,在符合社会发展的同时,能够更多实惠于老百姓,同意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可以开设门诊业务,这无疑又是一场异常的变革,让我们看到医疗经营的全方位改变已经出现新的动向,医药分离的口号刚刚提出,在实施还未展开的同时,药品零售又可以开设门诊,是否有根本的矛盾?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件非常的好事,能够在医院外面解决一些常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主管部门也是本着如何有效体现医疗与医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快运作整体行业的重新布局,将大大提升我们国家医疗体系对于即将到来的全面竞争。

其实医药分或合的最终是如何提升对社会的服务,零售药店开设门诊,方便于消费者,使医药零售处于同等的竞争局面,加快建设多元化战略的市场竞争布局,医药分离与合并的条件是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才能展开,OTC销售的关键也是在于不断提升的外在服务质量, 因为降价始终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如果为了继续占有市场而开展无成本经营, 这样也会伤害到药品生产企业, 对整体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现在平价药店已经出现这样的局面,靠几样低价药品的低于成本价销售,在招揽生意,这样并不是长久之计,可能是一种促销的手段,但容易产生整体性的不利影响,难免在行业的竞争中出现混乱的局面。

终端销售趋势不稳

无论是在平价药店还是医院处方,终端销售的不稳定状态,始终是让人不放心的,如何让药品的零售处于稳定状态,是经营医药企业的发展方向,现在看来,好象已经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每到节日的促销是销售的高潮,折价与促销的方式层出不穷,消费者也习惯于在这样的时候,集中采购,要不就选择在零售药店开张之机,所以药品零售非常不稳,导致对于零售药品无法实施正常的检测,这样也无法在经营的过程中有效保证药品的有效期的最佳。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12篇

针对生物/医药产品在生产、包装、运输、配送等供应链环节中,温度控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根据具体产品、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设计匹配的冷链方案等诸多问题,由国际顶级会议策划展览机构International Quality & Productivity Center (简称IQPC)新加坡公司主办的第七届国际生物/医药冷链(上海)高峰论坛于2016年3月15―17日,在位于上海市恒丰路上的浦西洲际酒店成功举办!

此次峰会,来自全球近150名著名跨国及本土生物医药公司的资深从业人士及25名国内外知名企业专家们,一起探讨和分享了在生物医药冷链领域里的最新动态和最佳方案,并聚焦以下最直接需要面对的问题。

1.国内及国际监管条例修改新动态

2.降低成本策略――制定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策略,从包装、有效与供应商沟通和定制个性化设计方案等方面应对成本增加的挑战

3.包装体系――探讨保证冷链质量并缩减成本的最佳包装方案

4.温度监控系统――分享最新采用的创新型温度监控工具、技术及服务,追踪冷链过程的实时数据

5.端对端控制系统――如何通过观察端对端传输过程,弥补疏漏,避免断链

6.合作关系管理――探讨如何筛选并维护最佳合作伙伴关系,保证整个冷链过程质量及确保利益最大化

在高峰论坛的开幕当天,药学博士,美国药典包装、储存及分销专家委员会主席Mary Foster 女士,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国际生物医药权威机构最新动态,并分析了全球管理规范变动对生物制药企业带来的影响,提出应当全面评估企业当下运行的各个环节,填补与行业范例的实际差距,与国际标准进行接规。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高级研修院特聘专家、中国医药冷链联盟秘书长唐波女士分享了中国食品药品管理的最新动态,提出在“互联网+”时代,业内人士应深入学习并掌握国家新近出台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积极应对处方药网上销售的开放。唐波女士还就新版GSP的医药行业标准,商业模式如何调整及冷链供应机会等相关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默沙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物流管理副总监柳洪先生,主要从甲方的角度分析了医药物流供应商的管理心得与经营。在柳总看来,在确保生物制药产品温度的前提下,抵达终端用户――“最后一英里”是真正的挑战。这需要与物流供应商在前期就制定好质量管理系统,做好执行记录。在合作当中,也就是中期,要做好质量跟踪、质量控制及端对端监控方案。不断评估供应商的运营能力,确认运输链中可能造成温度失控的环节,确保产品在可控的环境中运输,保证完整性及可追踪性。共同探讨和监测超温的标准和具体办法,与运输人员设定统一监控节点,保证全程监控。在后期,通过不断创新,改进体制,从而提升效率!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13篇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统称,是为获取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是市场条件下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利用规模经济、实现生产与资本的迅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对于集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长周期特点于一身的医药行业,并购无疑是最便捷的实力扩张、抗衡对手的途径。

自2002年以来.在国内经济政策与国际医药行业发展态势的推动下.我国的医药行业进入了并购高潮期。国外大型制药巨头相继进入中国.竞争压力促使国内本土药企并购年年攀升。然而.建立在薄弱基础上的高速扩张在提高国内医药行业集中度的同时.必然也会带来医药行业的失衡现象。依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掌握医药行业并购的发展规律.理性对待医药行业的并购行为是后并购时代的重点。

1.我国医药行业并购的动因及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前的行政性关停并转:第二阶段为企业改革初期的半企业性、半行政性的企业联合、兼并、收购:第三阶段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以公司形态为特征的医药企业并购。整个发展历程凸显出中国特色.并购的发展态势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第一阶段的行政关停并转处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医药企业要进行资产重组都要经过国家的行政调控.这段时期的特点是行政的强制性和资产的无偿划拨,医药企业并购仅仅是国家在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时期的经济体制的产物。1963—1964年间,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了试办国家托拉斯行政性企业重组.这是医药企业的第一次并购。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前身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就是1964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试办的12个全国性专业公司(托拉斯)之一,成立当年.公司接管了全国187个生产企业,成为统一管理全国医药工业的经济核算和计划单位。

第二阶段的企业改革初期的半企业、半行政性的医药企业联合、兼并、收购,建立在市场驱动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开始复苏.计划经济和时期留下的许多技术设备落后、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问题企业亟待整顿。在保定和武汉两个城市的带领下.出于“扶持先进,淘汰落后”的目的,掀起了第二次并购热潮。这段时期的医药企业并购开始向兼并地区和行业跨度广、兼并规模大、以扩张和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规范化兼并过渡。1989年2月1913出台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了当时的医药行业并购活动

第三阶段始于1994年.以“增资、改造、分流、破产”为特征的“优化资本结构”在试点城市推行,发起了全国以公司形态为特征的医药企业并购浪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触发这一时期医药企业并购热潮的主要因素,全国范围的国有医药企业改革、被市场淘汰的落后医药企业的破产等,在资本结构全面调整的浪潮中一蹴而就。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化.我国出现了公司形态通过股权交易进行的企业兼并与收购现象,这段时期的医药企业并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证券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出快速、平稳的增强势头,国企改革、转型为医药行业并购提供了契机。自2001年底中国人世后,我国医药行业并购市场更加活跃。2002年底,中国华源集团重组上海医药集团.掀起了国内医药行业重组的新高潮,全年共淘汰掉国内1000家医药企业。在2003年医药行业的强势并购、重组之后,2004年继续上演并购、重组的故事。并出现了新高潮:国药控股~致、云药,华源并购北药,华北制药携手帝斯曼、中信集团控股哈药集团,华润集团收购东阿阿胶等.国有大型企业进行的一系列的并购、重组特别引人注目.国内医药行业的大鳄正逐步形成。

2005年是医药行业并购发展的一个转折期,行业并购出现走低的趋势。主要是2005年和2006年,政府出台的医院药品招标、药品降价、延长新药审核期等政策,对医药企业并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上三九系和华源系的相继崩塌.给整个医药行业的并购打了一剂降烧针,新华信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将其总结为医药企业“后并购时代”。

从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的并购历程来看,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处于高度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时期的经济政策迥异的背景下,无论是并购的性质、并购的动因还是并购的手段都大相径庭:从强制性的行政调控发展到市场调控;从行政目的发展到以适应国际市场为目的:从资产的无偿划拨到现今的比较规范的股权交易。仅40年的发展历程,这样的跨度着实让人惊叹。早期的并购主要是受经济政策的影响,到了后期尤其是人世后,医药行业的并购态势对当时市场特别是世界市场动态的敏锐度节节攀升。当然,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也会带来一系列隐患:国有企业的计划经济思想积淀、相关政策的滞后以及普遍存在的底子薄、缺乏可调控资金、盲目并购等,这些都在近期出现的三九系、华源系和东盛系的相继崩塌中受到警示。

2.我国医药行业“后并购时期”发展的影响因素

(1)微观环境。

缺乏自己的产权新药仍是现今我国医药行业的主要缺陷,研发新药是我国医药行业对抗外来竞争的出路,但若是要增加研发投入,客观上要求企业具备定的规模来承受相应的技术研发成本和风险。国外医药巨头的新药研发投入在销售额中的比重一般在13%~15%.这笔费用对于国内的大型医药企业来说是遥不可及的.面对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压力催促着国内医药行业提高集中度,加快并购步伐。

这几年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实施一味做大做强的扩张计划,争相抢食来不及消化,使得医药行业出现集团内多种企业文化整合困难、分散的下属公司管理混乱、并购前对被并方预期过高、资金周转障碍等问题,为以后的行业发展留下了许多并购后遗症。症疾累积多了必然会出问题,三九、华源和东盛都因出现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危机。三大派系的相继塌台给各大并购派系敲响了警钟,许多医药类公司近期已经表示,希望以内涵式资源重配、资产重组、架构重建去争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媒介带来的舆论压力。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医疗事故的频频报道、非法疫苗的现场追踪、对药价虚高的内幕披露、对虚假广告的评论,这一切都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和医疗单位的信任危机。牵一发则动全身,加强对于集团内部各公司的管理整合将成为后期的重点。

(2)宏观环境。

200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医药行业实施了较大的调控,比如GMP和GSP认证、对部分药品限售和限价、出口退税率降低、药品招标、加强环保、医疗改革、药品召回制度等,近期国家发改委还启动了第十九次药品降价。政策的变化使得很多药企成本提高,风险加大,利润下降,由于原材料、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扬,减缓了医药企业的资本积累,这些将放慢医药企业的并购步伐。国家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自2006年9月8日起实施,也将影响国内医药行业并购模式。

而全球经济全面复苏、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趋势、美国有望放宽我国植物药的引进、许多国家对中药的认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都显现出有利于周内医药行业拓展、壮大的美好景象。同时国内医药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喜人的局面,在过去十年,医药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7%,远高于GDP增长率;据估计,2010年药品市场容量预计将达到5000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10000亿元。医药经济积极的发展又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国内医药行业的并购,使得医药行业在后并购时代仍不愿放慢并购速度。

(3)国际的整体发展态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医药行业已进入第五次并购浪潮,呈现出并购金额惊人、规模巨大、行业内和跨行业的优势企业间并购盛行以追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目的、跨国并购白炙化、并购多元化的特点。如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收购TransForm制药公司,诺华公司fNovaai~收购德国的非专利药企业Hexal公司和美国的非专利药企业EonLabs公司等。随着中国融人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尤其是过渡期后的金融业的开放,为外商的在华并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中国这个极富吸引力的大市场必然成为世界医药巨头争夺的目标,中国医药集团无论是联合抵抗还是加盟世界制药巨头提升层次,都会带来国内医药行业的变化格局。

3.我国医药行业并购的发展目标及趋势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国内外的政策以及企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我国医药行业进入后并购时代后将走得更稳固,更谨慎。

(1)派系之间将出现强强联合。

医药行业的强强联合,不仅是国际医药企业并购的特点,也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面对的不只是国内同行的竞争,更要面对来自国际的强大竞争。国际医药大型企业的强强联合带来了不可逾越的行业压力.国内医药集团强强联合的垄断时代必将到来。这种势头已经显现,近期华润已将华源的70%股份揽入怀中。

(2)医药并购派系更重视内部的整合。

盲目的扩大规模给众多医药并购派系埋下隐患,三九、华源和东盛相继出现的严重资金链断裂都让公司出现财政危机。经历了一场并购战役后,很多医药企业将注重内部协调整合,如丰原集团主导的“内部并购”案例:一致药业收购国药控股广州公司,通过对内部企业进行重组、协调、瘦身,越过整合风险期,重振雄风,迎接下一轮并购潮。

(3)大型集团开始涉足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这个诱人的高产出、高准入门槛的朝阳产业.无时无刻不刺激着业外的众多企业。并购是进入医药行业的捷径。最近行业正处低迷状态,正是并购的好机遇,很多等候已久的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开始蠢蠢欲动。2005年9月29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弘毅投资与南京先声药业签约.以2.1亿元收购先声药业31%的股权。

(4)外资在华医药行业并购加速。

国际医药集团的胃口扩展到全世界,对中国的广阔市场早已虎视眈眈,但先前由于中国医药市场比较散乱,且缺少自己独创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很多外企都处于观望状态。现今并购提高了国内制药行业集中度,很多外企早已有所行动.大多是看重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和大企业的市场终端,如帝斯曼注资华北制药集团;美国华平资本投资哈药集团;博士伦2亿美元收购福瑞:德国拜耳以12.64亿元收购了东盛科技旗下的启东盖天力三大非处方药(OTC)品牌等。随着国内药企的日益壮大,有市场价值的药品和企业的涌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外企在华并购将加速增长。

(5)新药研发将主导并购“内核”。

以往的并购大多是出于扩大规模、控制产业链,或是以某成熟品牌作为并购核心。现在国内药企的主要西药产品仍然集中于非专利药,专利药领域依然由进口药和外资药企的产品所占据:国内药企的规模虽然有所扩大,但在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国际药企在专利药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新药研发能力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6)并购向多元化发展。

现有的七大派系中,许多派系内部结构是多样化的,以复星系、远大系和华润系为代表。现在医药企业并购更多的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很多有实力的企业有意通过并购进入医药市场:另方面也因为医药行业的研发历时长、成本高,需要其他行业大量资金的辅助。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全球五次并购浪潮推动国内医药行业并购跳跃式发展。在良好的充满挑战的环境下,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了高速增长中伴随失衡的势头,并逐步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竞争阶段发展。在进入后并购时代时,更要掌握医药行业并购的发展态势与规律,理性对待医药行业的并购行为。

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与收购的统称,是为获取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是市场条件下企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有效利用规模经济、实现生产与资本的迅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对于集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长周期特点于一身的医药行业,并购无疑是最便捷的实力扩张、抗衡对手的途径。

自2002年以来.在国内经济政策与国际医药行业发展态势的推动下.我国的医药行业进入了并购高潮期。国外大型制药巨头相继进入中国.竞争压力促使国内本土药企并购年年攀升。然而.建立在薄弱基础上的高速扩张在提高国内医药行业集中度的同时.必然也会带来医药行业的失衡现象。依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掌握医药行业并购的发展规律.理性对待医药行业的并购行为是后并购时代的重点。

1.我国医药行业并购的动因及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代前的行政性关停并转:第二阶段为企业改革初期的半企业性、半行政性的企业联合、兼并、收购:第三阶段为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以公司形态为特征的医药企业并购【1]。整个发展历程凸显出中国特色.并购的发展态势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

第一阶段的行政关停并转处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医药企业要进行资产重组都要经过国家的行政调控.这段时期的特点是行政的强制性和资产的无偿划拨,医药企业并购仅仅是国家在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时期的经济体制的产物。1963—1964年间,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了试办国家托拉斯行政性企业重组.这是医药企业的第一次并购。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前身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就是1964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试办的12个全国性专业公司(托拉斯)之一,成立当年.公司接管了全国187个生产企业,成为统一管理全国医药工业的经济核算和计划单位。

第二阶段的企业改革初期的半企业、半行政性的医药企业联合、兼并、收购,建立在市场驱动的基础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开始复苏.计划经济和文革时期留下的许多技术设备落后、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问题企业亟待整顿。在保定和武汉两个城市的带领下.出于“扶持先进,淘汰落后”的目的,掀起了第二次并购热潮。这段时期的医药企业并购开始向兼并地区和行业跨度广、兼并规模大、以扩张和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规范化兼并过渡。1989年2月1913出台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有效地规范和指导了当时的医药行业并购活动

第三阶段始于1994年.以“增资、改造、分流、破产”为特征的“优化资本结构”在试点城市推行,发起了全国以公司形态为特征的医药企业并购浪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触发这一时期医药企业并购热潮的主要因素,全国范围的国有医药企业改革、被市场淘汰的落后医药企业的破产等,在资本结构全面调整的浪潮中一蹴而就。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化.我国出现了公司形态通过股权交易进行的企业兼并与收购现象,这段时期的医药企业并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证券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呈现出快速、平稳的增强势头,国企改革、转型为医药行业并购提供了契机。自2001年底中国人世后,我国医药行业并购市场更加活跃。2002年底,中国华源集团重组上海医药集团.掀起了国内医药行业重组的新高潮,全年共淘汰掉国内1000家医药企业。在2003年医药行业的强势并购、重组之后,2004年继续上演并购、重组的故事。并出现了新高潮:国药控股~致、云药,华源并购北药,华北制药携手帝斯曼、中信集团控股哈药集团,华润集团收购东阿阿胶等.国有大型企业进行的一系列的并购、重组特别引人注目.国内医药行业的大鳄正逐步形成。

2005年是医药行业并购发展的一个转折期(见图1),行业并购出现走低的趋势。主要是2005年和2006年,政府出台的医院药品招标、药品降价、延长新药审核期等政策,对医药企业并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上三九系和华源系的相继崩塌.给整个医药行业的并购打了一剂降烧针,新华信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将其总结为医药企业“后并购时代”。

从我国医药行业整体的并购历程来看,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处于高度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时期的经济政策迥异的背景下,无论是并购的性质、并购的动因还是并购的手段都大相径庭:从强制性的行政调控发展到市场调控;从行政目的发展到以适应国际市场为目的:从资产的无偿划拨到现今的比较规范的股权交易。仅40年的发展历程,这样的跨度着实让人惊叹。早期的并购主要是受经济政策的影响,到了后期尤其是人世后,医药行业的并购态势对当时市场特别是世界市场动态的敏锐度节节攀升。当然,跨越式的发展速度也会带来一系列隐患:国有企业的计划经济思想积淀、相关政策的滞后以及普遍存在的底子薄、缺乏可调控资金、盲目并购等,这些都在近期出现的三九系、华源系和东盛系的相继崩塌中受到警示。

2.我国医药行业“后并购时期”发展的影响因素

(1)微观环境。

缺乏自己的产权新药仍是现今我国医药行业的主要缺陷,研发新药是我国医药行业对抗外来竞争的出路,但若是要增加研发投入,客观上要求企业具备定的规模来承受相应的技术研发成本和风险。国外医药巨头的新药研发投入在销售额中的比重一般在13%~15%.这笔费用对于国内的大型医药企业来说是遥不可及的.面对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压力催促着国内医药行业提高集中度,加快并购步伐。

这几年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实施一味做大做强的扩张计划,争相抢食来不及消化,使得医药行业出现集团内多种企业文化整合困难、分散的下属公司管理混乱、并购前对被并方预期过高、资金周转障碍等问题,为以后的行业发展留下了许多并购后遗症。症疾累积多了必然会出问题,三九、华源和东盛都因出现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危机。三大派系的相继塌台给各大并购派系敲响了警钟,许多医药类公司近期已经表示,希望以内涵式资源重配、资产重组、架构重建去争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媒介带来的舆论压力。对于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医疗事故的频频报道、非法疫苗的现场追踪、对药价虚高的内幕披露、对虚假广告的评论,这一切都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和医疗单位的信任危机。牵一发则动全身,加强对于集团内部各公司的管理整合将成为后期的重点。

(2)宏观环境。

200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医药行业实施了较大的调控,比如GMP和GSP认证、对部分药品限售和限价、出口退税率降低、药品招标、加强环保、医疗改革、药品召回制度等,近期国家发改委还启动了第十九次药品降价。政策的变化使得很多药企成本提高,风险加大,利润下降,由于原材料、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扬,减缓了医药企业的资本积累,这些将放慢医药企业的并购步伐。国家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自2006年9月8日起实施,也将影响国内医药行业并购模式。

而全球经济全面复苏、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增长趋势、美国有望放宽我国植物药的引进、许多国家对中药的认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都显现出有利于周内医药行业拓展、壮大的美好景象。同时国内医药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出喜人的局面,在过去十年,医药行业平均增长速度为17%,远高于GDP增长率;据估计,2010年药品市场容量预计将达到5000亿元,2020年预计将达到10000亿元。医药经济积极的发展又从另一方面促进了国内医药行业的并购,使得医药行业在后并购时代仍不愿放慢并购速度。

(3)国际的整体发展态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医药行业已进入第五次并购浪潮,呈现出并购金额惊人、规模巨大、行业内和跨行业的优势企业间并购盛行以追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为目的、跨国并购白炙化、并购多元化的特点。如强生公司(John—son&Johnson)收购TransForm制药公司,诺华公司fNovaai~收购德国的非专利药企业Hexal公司和美国的非专利药企业EonLabs公司等。随着中国融人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尤其是过渡期后的金融业的开放,为外商的在华并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中国这个极富吸引力的大市场必然成为世界医药巨头争夺的目标,中国医药集团无论是联合抵抗还是加盟世界制药巨头提升层次,都会带来国内医药行业的变化格局。

3.我国医药行业并购的发展目标及趋势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国内外的政策以及企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我国医药行业进入后并购时代后将走得更稳固,更谨慎。

(1)派系之间将出现强强联合。

医药行业的强强联合,不仅是国际医药企业并购的特点,也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需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面对的不只是国内同行的竞争,更要面对来自国际的强大竞争。国际医药大型企业的强强联合带来了不可逾越的行业压力.国内医药集团强强联合的垄断时代必将到来。这种势头已经显现,近期华润已将华源的70%股份揽入怀中。

(2)医药并购派系更重视内部的整合。

盲目的扩大规模给众多医药并购派系埋下隐患,三九、华源和东盛相继出现的严重资金链断裂都让公司出现财政危机。经历了一场并购战役后,很多医药企业将注重内部协调整合,如丰原集团主导的“内部并购”案例:一致药业收购国药控股广州公司,通过对内部企业进行重组、协调、瘦身,越过整合风险期,重振雄风,迎接下一轮并购潮。

(3)大型集团开始涉足医药行业。

医药行业这个诱人的高产出、高准入门槛的朝阳产业.无时无刻不刺激着业外的众多企业。并购是进入医药行业的捷径。最近行业正处低迷状态,正是并购的好机遇,很多等候已久的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开始蠢蠢欲动。2005年9月29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弘毅投资与南京先声药业签约.以2.1亿元收购先声药业31%的股权。

(4)外资在华医药行业并购加速。

国际医药集团的胃口扩展到全世界,对中国的广阔市场早已虎视眈眈,但先前由于中国医药市场比较散乱,且缺少自己独创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很多外企都处于观望状态。现今并购提高了国内制药行业集中度,很多外企早已有所行动.大多是看重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和大企业的市场终端,如帝斯曼注资华北制药集团;美国华平资本投资哈药集团;博士伦2亿美元收购福瑞:德国拜耳以12.64亿元收购了东盛科技旗下的启东盖天力三大非处方药(OTC)品牌等。随着国内药企的日益壮大,有市场价值的药品和企业的涌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外企在华并购将加速增长。

(5)新药研发将主导并购“内核”。

以往的并购大多是出于扩大规模、控制产业链,或是以某成熟品牌作为并购核心。现在国内药企的主要西药产品仍然集中于非专利药,专利药领域依然由进口药和外资药企的产品所占据:国内药企的规模虽然有所扩大,但在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国际药企在专利药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新药研发能力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6)并购向多元化发展。

现有的七大派系中,许多派系内部结构是多样化的,以复星系、远大系和华润系为代表。现在医药企业并购更多的向多元化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很多有实力的企业有意通过并购进入医药市场:另方面也因为医药行业的研发历时长、成本高,需要其他行业大量资金的辅助。

医药行业最新动态范文第15篇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朱长浩说,目前医药流通业已经告别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进入全面竞争阶段,2004年加快了整合步伐,全行业呈现出积极迎接挑战的态势。

并购、重组分抢优势资源

2004年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呈现出抢占市场优势资源的特点,无论是年初的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控股深圳一致药业还是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入主云药集团、华源入主北京医药集团,其目的都是大集团、大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作为区域霸主的地位,而想把更多的市场资源收入囊中.从统计数据来看,目前医药流通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医药流通排名前10家的企业占全国医药市场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18.76%上升到2003年的26.14%,2004年预计达到30%。与此同时,随着医药企业规模扩大,其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2003年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6家,超过20亿元的有17家,在个别区域商业垄断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朱长浩说,在抢占医药市场优势资源的过程中,进入的资本既有国有资本,也有业外和国外资本,还有民营资本,其中民营资本是医药商业购并、重组的亮点。

政策、市场环境因素加速医药商业进入全面竞争阶段--去年12月11日医药分销市场的全面放开;GMP、GSP大限的到来;"限售令"、"限价令"、"打击带金销售"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扩大等市场、政策因素迫使医药企业整合医药市场资源,用好渠道,发展医药供应链,完善供应链管理,建立新型的医药工、商、卫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降费增效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而降低物流费用是降成本的重中之重。顺应这一市场环境,国内医药流通领域涌现出了九州通"快批"、配送、零售连锁、现代物流配送等新型的商业模式,并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新型商业模式非常引人注目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农村医药市场的开发成为医药销售新的增长点--开发农村用药市场成为医药流通企业新的工作重点,延伸农村供应网点成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新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农村市场投资大效益不明显,但是农村人均医疗费只有25元,远远低于全国135元的平均水平,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零售终端的争夺战愈演愈烈--2004年进一步印证了"谁掌握了终端,谁就掌握了市场",零售终端的争夺战日趋激烈,贴牌是零售终端发展的最高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购并、重组同样是医药零售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医药流通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距离现代医药流通仍然有差距--朱长浩认为,从2000年开始医药流通领域的改革力度很大,收效明显,尤其是GSP的实施加快了医药流通业改革进程,但是医药现代物流模式仍需摸索。

医药市场平稳增长是主旋律--据统计,2004年1-9月,全国医药商业总销售达到1709.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全年预计超过2100亿元。朱长浩说,2004年医药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虽然有所下降,但整体仍是平稳上升的态势,预计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在8%左右,医药商业的销售利润率在0.7%左右。

2005年整合资源是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