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等美术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第一种:一对一,师徒或者父子口传身授型培养模式,是我国传统的保守式技术教育方法,师徒或者父子口传身授型学习,学徒基本功比较扎实,能在实践中长期摸索、体会,师傅手把手的带徒弟针对性很强,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比较多,所以学生容易提高的快,它的不足就是可能因为师傅的知识局限性限制了学徒自身的发展,而且这种方法比较保守,培养徒弟耗时长但人数却很少。一般学期较长、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师傅的传授能力与学生的领悟性很重要,也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素质。

第二种:在玉石雕刻工厂师傅指导下,学徒们边生产边学习的类型。在工厂参加实践中学习的方式有一定的优势,工厂中的各级学徒在一起劳动,相互探讨,知识共享。真枪实干、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同时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生产效益,学徒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它的不足就是工厂往往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产出,忽视学徒的能力提高。比如说,新参加学习的学徒只做一些简单的雕刻造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厂往往派给他们的任务都是重复的加工同一造型的产品数十件,这样学生在做这件作品的生产效率确实是提高了,熟练了,不用动脑就可以做了,为工厂创造了经济效益,可是长期以往,重复简单的学习延误了自身的学习历程、减少了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在玉石工厂学习的学徒大多长期从事一种生产工艺流程,拿玉石雕刻车间的学徒来说,玉石雕刻车间的学徒们等待,在设计师傅勾画好稿子、专业负责切大型的粗雕师傅把玉石的大型磨出来后,他们再进行细致雕刻。长期以来学徒动手的能力逐渐加强了,可是他们也越来越依赖师傅的设计了,好多学徒设计能力的不到锻炼,只能单条腿走路,永远成不了大师。

第三种:就是在玉石雕刻职业学校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以上两种学习方式,占有一定的优势,当然也存在它的不足,它的不足体现在:这种学习的学习优势也取决于学校的办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配套设施及维护等等硬件设施及教师的水平能力、办学的培养模式。在高等美术职业教育中设立玉雕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美术类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府,高等美术职业教育的出现弥补了美术专业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之间的空档,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实用型美术人才的任务,和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相比,高职美术教育更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与中等艺术职业教育相比,它又突出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使整个艺术教育教学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一般来说,高等美术职业教育招生对年龄、地域、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的方面要求不严格,初高中毕业的学生即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工作需要来学习,入学门槛比较低,所以学生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带着求知的欲望来学习,学习效果比较好。美术类职业教育的培养的学生在美术基础上已经奠定了很好的绘画基础,再开设玉石雕刻课程中,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高等美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办学紧贴市场、服务经济的特色教育属性,把具体的岗位目标和艺术市场纳入到我们的艺术教育中来,着重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人才。采用应用型、技能型和学术型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提供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技能训练的实战性强,所开设专业课程的设置均与职业岗位的技能知识要求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既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专业实践技能。

顺应市场的需要,近年我国开设玉石雕刻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如中国地址大学珠宝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实训基地,广东平洲有玉石雕刻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玉雕学校。此后,各职业类雕刻学校如雨后春笋相继开办。其他的还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培训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平洲玉雕工艺美术学校、石家庄市珠宝玉石中等专业学校、广州玉石雕刻职业学校、广州南华工贸技工学校-玉石设计与雕刻中技大专、广州玉石雕刻中专学校、保山市隆阳区远征路保山学院、湖北天赐科技学校。在高等美术职业教育中设立玉雕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高等美术职业是传播玉雕技术的重要阵地.科技知识的传播离不开教育,而科技知识的应用更是与学校有着紧密的联系。高职院校便充当了把知识技术的传授与实践经验融为一体的教育基地。

第二、高职教育是促进玉石雕刻产业发展的杠杆,高职教育不仅是开发人力资源投资的主渠道,也是推动玉石产业建设的动力。

第三、高职教育借市场之手把好玉石雕刻教育质量关。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借用市场之手建立一套完整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和约束的市场机制, 用市场机制调节高职院校的服务面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市场需要就是我们的标准,用高职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对社会的服务、市场认可度来检验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等美术职业院校开设玉石雕刻专业,利用自身的办学的灵活性、能动性,紧靠市场、顺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应用性、实用性人才,打破保守式传统人才培养的束缚,为玉石雕刻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江华.综合素质优先职业―高等职业教育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素质培养[J].艺术教学与管理-新视觉艺术,2010,4.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 有文化高素质 技术过硬 实践 “现代学徒制” “二元制”

玉石雕刻作为传统工艺,有着“世守勿替”的传承原则。这让手手相传的“学徒制”成了培养石雕传人的主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学徒制”显现出了许多不足。如何培养现代玉石行业适用人才,成了关系着这一古老行业兴衰的头等大事。

一、玉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今工艺美术行情表现是受宏观经济因素制约,包括玉石在内的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整体景气度也持续下滑,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余卫平曾用“没米过年”来形容一部分中低端市场的恐慌情绪。玉石行情从2006年开始起步,至2012年基本是上涨,经营获利者居多。但2012年之后行情分化严重,尤其去年开始市场个别品种比如高浮雕类的藏品甚至无人问津,市场格局也发生重大转变,玉石由过去的礼品市场向收藏市场转型,企业家、收藏家的个人收藏成长迅速,市场整体面临整合、分化、淘汰的趋势。

由于企业家、收藏家个人收藏整体素质的提高,把玉石由过去的礼品转型艺术品,更加重视作品的内涵及文化含量。作为资深寿山石收藏爱好者,艺术评论家何光锐也从亲历者的角度对行业现状进行梳理:“目前业界面临两方面考验:一是礼品市场需求萎缩,尤其‘雅贿’造成的虚假繁荣一去不返;二是中国经济调整周期内,投资需求会一直受到制约。因此如何培养真需求,是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要求我们这些寿山石雕刻行业的教育者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及技艺的提高 。

二、突出教育的服展δ埽培养有文化高素质雕刻人才

高水准的艺术表现力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是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为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在教学中,重视中外美术史、寿山石雕刻作品欣赏、雕刻设计、雕刻创意等课程。在实践创作中要求学生做到内容上表现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的完美统一,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等。让学生深刻领会玉石雕刻是一种立体艺术形式,它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并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寿山石雕塑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地理气候、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同时受到材料、色泽的制约。玉石作为中国传统体系艺术,是以取巧为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取巧以及材料、色泽等方面的艺术处理更加讲究。尤其近期玉石雕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和吸收当今世上雕塑创意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教育者以新的姿态适应国家经济新常态。

三、依靠企业,强调实践,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技术过硬的雕刻人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认为:“越是遇到不景气,从艺者越要打好基本功,高水准的艺术表现力才是行业的核心价值。”

众所周知,企业要求员工有过硬的技术,这样企业才能生存。而他们也都明白“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每个人都要不断充实自己”这样的道理。让学生重视学习,接轨企业,才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足以获得工作中需要的一切。

学校聘请大师林飞、潘惊石、何马、邱瑞坤为教师等到学校讲课,把学校模拟成工厂企业,重点在于实践教学,把传统技艺传承给学生,让民间工艺师走进校园,意在使更多人了解精美的传统技艺,并将其传承甚至作为创业资本。

四、当前职业雕刻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基础上,进入“二元制”培养模式的新阶段

随着企业、行业对雕刻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汲取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实施“二元制”重要性,必要对传统“学徒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促进学徒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把“二元制”融入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形成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将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

1、学生到企业为徒,更好接受实践培训。 “二元制”培养模式的学生,由职业学校的“单独培养”转变为“校企联合培养”,而且所学专业技术都是企业当前急需的。接受“二元制”培养的学生,他们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工厂学徒,既接受老师的理论教学又接受师傅的经验传授,并能目睹工人劳动状况及劳动强度,更好的向员工转化。试点“二元制”培养后,培养的学生,在企业实实在在学技术和企业员工共同劳动,共同吃苦,由学生向工人转化,以后能够直接上岗就业,更好的接轨社会。

2、企业员工到学校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及理论水平。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主任李霖华认为:“多数雕刻师素质不够,靠传承,创作不出好作品、急需既有强硬技术又有知识素养人才接轨社会。”过去雕刻界的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师从师傅,很少受过正规中等教育,文化素质较低,适应不了当今社会高品质需求,尤其对历史题材及内涵作品无法领会真谛,急需提高素质教育。因而由企业根据需要提出订单,然后职业学校从企业员工中招录“学生”进行培养,企业和学校共同从事教学和管理,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老师傅的考核,提高文化素质及专业理论水平。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模仿;创新;课程教学

玉雕是我国传承千年的传统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复兴,玉雕艺术在当代蓬勃发展、成果显著,给广大的玉雕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玉雕艺术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在当今玉雕人才的培养上,也面临着如何创新的问题。如何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探索出一套良好的教育模式,培养出当代高端创新型玉雕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引导学生从“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这一教学过程,提出探索性的建议。

1 《玉器设计与制作》课程概述

1.1 玉器设计与工艺专业概述

玉器设计与工艺是我院特色专业,根据目前广东省的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主动为本土的玉器产业培养大批欠缺的玉雕专业人才,结合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特色,实施“分段递进、项目驱动、双能贯穿”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构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技能”的课程体系。

1.2 《玉器设计与制作》课程概述

《玉器设计与制作》是我校玉雕艺术设计与工艺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玉雕设计与制作工作过程的课程。本课程教学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玉石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雕刻的专业技法,了解国内外玉石造型设计与雕刻发展的动态,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玉石设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同时解决好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使学生掌握玉器设计与制作的规律,导入玉器制作的基本流程、操作方法以及玉石材料设计的综合能力。

《玉器设计与制作》课程安排至第二学年下学期,以玉器鉴赏、玉器纹样设计、仿真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为基础,进一步为顶岗实习等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依据玉雕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需求,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具体项目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2 《玉器设计与制作》实施模仿与创新的专业意义

2.1 传统玉雕艺术传承以模仿为主

在传统玉雕艺术传承中,玉雕工艺人才是“师带徒”式的培养模式,艺术传播过程最主要环节就是模仿传统的造型,根据笔者走访平洲、四会等玉器城调查发现,目前盛行于行业间的模仿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实物模仿,如雕刻玉米时,就会以真实的玉米作为对象进行写实模仿。第二,模仿优秀的作品,如颇具禅意的邱启敬系列作品,就是目前很多作坊竞相模仿的对象。模仿固然重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玉雕的从业者大都只停留在不断地重复固有的作品的阶段,难以有新的突破,从而导致玉雕技艺的创新之路发展缓慢。

2.2 创新是玉雕行业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是传统工艺发展的动力。一个行业要发展,创新是重要的驱动力,玉雕行业也不例外。如果对其仅一味传承,而没有与时代融合,会限制玉雕行业的发展。受传统传承方式的影响,玉雕行业创新目前集中在题材上的创新,如近几年出现的以食材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将生活中常见的食材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的创新方式虽颇具争议,但仍是一个探索性的方向。

2.3 模仿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模仿作为学习知识技能的第一步,在玉雕设计与制作专业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模仿中,学生通过观察和了解已有的原始素材,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并在将其重现的过程中不断了解与探索玉雕技艺和造型的基本规律,从而心、手合一,逐步获得相应的技能。初级的课程会选取叶子、如意等易于掌握的传统题材,加以讲解和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将一个现成的作品再现出来,让他们熟悉玉雕的流程,加强对材料和工具的掌握,具备入门级的雕刻技艺。

3 《玉器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模仿与创新的应用

玉雕设计与制作课程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模仿,即通过对现有作品的模仿训练,具备初步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就是创新,即设计能力,是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赋予玉石材料,通过技艺的传达,将其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能力。

3.1 从“模仿”到“创新思维培养”

(1)初期模仿阶段。初期模仿是学习雕刻基本技能的基础途径,学生被要求对优秀作品进行简单模仿。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模仿学习熟悉雕刻的工具、培养立体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学生们往往处于“知其美”却“不知其所以美”的状态,所制作的作品从外观上与原作非常接近,但这种结果却是在模糊意识的状态下产生的,并不完全是学生自发主观意识的结果。但大量训练是萌发创新思维的条件,在教学中,通过反复地训练寻找美的规律,逐渐为己所体悟,最终完全理解艺术精品的精华。因此,如何使学生实现从模仿到创新思维的飞跃,是本专业教学的一个核心环节。

(2)多角度观察培养阶段。对任何一个艺术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如果从文化背景、象征寓意、雕刻技法、后世影响等方面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理解和结论。这就要求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应当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去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大胆的理解和解读,开发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式,多方面、多角度地阐释一个作品的意义,从而达到初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的效果。因而,通过这个阶段训练的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就会逐渐打破思维定势,就可以创作出丰富的作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传统优秀玉雕作品,用心感悟和理解作品的立意、构图、造型、技法等,再用自己的手尽力去尝试重复原作的创作过程,通过“眼观――心悟――手作”三大环节的培养,最终完成一件作品。笔者在进行授课时,将班级分为4个小组,鼓励学生对同一弥勒佛像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并布置不同作业:第一小组侧重衣纹的变化;第二小组侧重弥勒佛脸部表情的变化;第三小组侧重整体动态的变化;第四小组侧重整体造型的简化设计。通过分组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独立地观察,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理解同一对象的能力。结果,学生在后期作品的细节把握上确实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3)横向拓展阶段。为了避免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形成思维定式,形成固定模式的“匠人”,不但需要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的思维模式,并且需要通过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比较和学习,加强艺术思维的横向拓展。而提高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采取横向思维进行突破创新,创造出更优秀的玉雕作品。例如,在玉器造型设计课程中,笔者在授课时,为了建立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全新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将玉雕造型艺术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同样采取抽签的方式分组教学,将不同的传统工艺造型(包括木雕、佛山陶瓷、根雕、刺绣、雕塑等)让学生抽取,抽到同种工艺品种的为一组进行造型元素提取,并根据不同的石头进行设计。例如,抽取佛山陶瓷的小组,首先要收集大量的佛山陶瓷资料图片和历史发展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将其他特色元素提取出来,结合自己小组的玉石材料进行设计,课程最后每一小组进行汇报。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改变了对固有题材以及传统造型的思维定式,并吸取同类艺术的精华进行创作,大大丰富了创作的内容。

(4)思维创新阶段。本专业通过毕业设计和项目引进,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成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引入企业项目,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运用平时积累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确定一个明确的创作主题,将自己的意识通过作品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完全属于自己创作的作品,从而跨出运用创新思维来进行独立创作的第一步。

3.2 创新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玉雕企业要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技能熟练的技能型人才,还需要拥有源源不断创新的能力,才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立足,然而当今企业中的创新型人才却极度匮乏。与此相反的是,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却与真实的市场存在一定的隔阂,造成了创意与实际作品的脱离。因此,我们将教学课堂与优秀的玉雕企业紧密合作,将企业的创作项目引入课堂,集思广益,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和展示创新思维的平台。在实际的玉雕课程中,我们定期针对一些特定的玉石材料,让学生进行分组创作构思,然后与学校老师、企业的玉雕师一起沟通,将优秀的、可行的设计构思加以遴选,转化成可以成型的艺术作品。这种模式的推出,对学校而言,有利于借助市场资源打造新型人才培养平台,提高人才的素质;对企业而言,则是拥有了高层次的发展动力,对于产品的创新和企业的竞争力都大有益处;对学生而言,则是提供了良好的个人发展的机会,实现了从模仿到创新、从一般技能型人才到高端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重大飞跃。

4 结语

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的发展,在玉器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通过模仿深刻认识玉雕纹样表现的特点和规律,又要培养其针对不同玉石材料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丰富的课程内容以及多种艺术形式的交叉碰撞、实操项目的引入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蜕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廖宗延,等.中国玉石学概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2] 迈尔(德).课堂教学方法・理论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玉雕经济;发展;对策

一、南阳玉雕经济发展现状

(一)南阳玉雕经济发展概况

南阳地处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产地,玉雕加工业历史悠久。石佛寺是南阳玉雕业的发展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玉雕镇,全镇22个自然村,玉雕专业村就有14个,人事产供销的人员一万八千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八千余人,年产销玉雕各类工艺品一千三百多万件。1995年南阳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玉雕产品不仅有中低档的大路货,还有精雕细琢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截至目前,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卧龙出山”、“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40余件精品先后获得部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石佛寺镇上有各类玉雕经销店、摊位近四千个,日均客流量万人以上,日交易额约一百五十万元左右,另有庞大的销售大军常年活动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和知名旅游景区,石佛寺的玉雕商遍布各个城市的珠宝玉雕市场,大批玉雕还进入久负盛名的广交会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及欧美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南阳玉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散户加工,难以形成品牌

现今,玉雕加工门槛低,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要有几个技术工人,就可以进行玉雕加工。再者,玉雕加工的利润很高,加上目前国内旺盛的需求,为玉雕加工产业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使得大部分生产商品牌意识淡薄。镇上几乎家家都在小作坊式的进行加工中低档的大路货,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不惜以次充好,将玉粉浇铸在模具之中压制,看上去洁白,摸起来玉质细腻、柔和,仔细研究起来雕工又非常精致,因此这种玉粉所制的玉雕几乎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更有甚者,还在这种玉粉制作的“玉雕”中做出了“绵”等一系列纹理,这种作假让专家都真假难辨,需要仔细研究。同时,还有一些造假者在玉粉中掺入水晶等粉末,这就在硬度上达到了真正玉的标准,有时候就算是机器都难以检测出来。

2.作品质量不高,缺少创新

因作坊作业,创作人员不够多,尤其缺乏优秀人才,所以在产品款式的创新上很难有所突破。往往加工一些譬如观音、大肚佛、龙凤等比较传统的款式。缺乏艺术创造性,质量不高,大量的复制,使低劣、重复的作品充斥市场,使玉雕失去艺术价值。

3.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南阳政府每年都要举办“玉雕节暨玉雕博览会”,但是仅仅利用一次节会宣传的力度还是很有限的,并且博览会中参展作品往往都是高端的产品,作为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仅仅是饱饱眼福而已。

4.技术人员水平差次不齐

许多小作坊的技术人员在雕刻时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仅仅依靠以老带新传授经验。虽然在当地有专业的培训学校,但基础稍差,在技术创新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二、南阳玉雕经济发展对策

(一)坚持项目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玉雕产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产业协同整合,开展玉雕主题旅游,加快实施玉雕产区总体规划和重点支撑项目建设,以项目支撑产业发展。通过重大文化项目的全面建设,吸引各类企业入驻,实现各类要素集聚,加大基础设施配置力度,健全产业发展链条。

(二)加强玉雕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

强势的品牌因为具有高的知名度、美誉度,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为了获得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所以坚持品牌带动,提升产业层次。针对玉雕产业中低档次产品为主,缺少高档精品的现状,我们应该倾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以品牌促发展,以品牌扩规模,以品牌上水平。

根据“中华玉都”的总体定位,重点培育五大品牌。一是城市品牌。依托“中国玉雕之乡”、“中国新锐城市名片”等金字招牌,以玉雕产业核心区建设为依托,促进玉雕与城市建设、文化会展、影视演艺等产业结合,向外界展示南阳玉雕的独特魅力,把“中华玉都”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玉雕地域标识。二是企业品牌。积极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着力打造石佛寺镇玉雕公司、神圣公司、玉神公司、国际玉城、天下玉源、大师创意园等六大企业品牌,使之尽快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带动玉雕产业发展。三是门店品牌。优选一批信誉度高、产品档次高、规范经营的门店,进行重点打造。四是名师品牌。通过利用国家和省级工艺美术家、玉石雕刻大师的示范作用,与知名院校联姻,整合县内现有玉雕职教资源,培育和引进高技能人才。五是节会品牌。以“中国南阳玉雕节暨玉雕博览会”为平台,和高校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每年举行文化高峰论坛,打造节会品牌。

(三)坚持创意引领,加大文化注入

文化是灵魂,把先进的文化创意手段,集中运用到玉雕试验区建设和玉雕产业发展上,重点抓好规划创意、品牌创意和宣传创意。在规划创意上,借助高层智力,加强对玉雕产业的深层次研究,制定玉雕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做好各项深度规划,提高规划创意水平。在品牌创意上,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和县内工美大师、玉石雕刻大师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作室,推行创作人制度,研发精品力作,争创知名品牌。在宣传创意上,加强与央视、旅游卫视等权威媒体和各知名网站等新兴媒体合作,面向全国征集试验区宣传标识、设计方案和广告短片,全方位、多角度、高平台宣传推介南阳玉雕。

(四)强化人才培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是聘请具有战略思维、熟悉国内外文化市场、实战经验丰富的策划、创意、营销人才,成立专家顾问团,对玉雕产业发展跟踪指导;二是引进职业经理人、策划师和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参与玉雕产业建设。三是抓紧筹建职教集团,与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外名校合作,设立玉雕相关专业,培育玉雕产业发展紧缺人才;支持县内有潜质的人才到高校学习深造,培养本土高端人才。

(五)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扩大产品影响力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区域经济;创新创业

作者简介:周丹丹(1990-),女,河南平顶山人,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职业教育;杨如安(1965-),男,四川巴中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院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重大课题项目“‘产城教融合’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证研究”(编号:MJZXZD1409),主持人:杨如安。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35-05

为满足当代信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当前,我国各区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识树立、能力培养以及社会创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业已取得进展。但正如学者周桂瑾和俞林指出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十多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旧薄弱,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缓解就业压力有效手段的意识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备等问题,无法满足差异性人才培养需求。”[1]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多数学校已建立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创业实训培养机会。同时,外部区域经济环境的活跃也为当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养分与土壤。与此相较,广大西部民族区域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师资建设、经费投入等问题。本文以云南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2012-2015届毕业生为例,通过对保山学院所处地域、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因素的探究,以期对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作出“以小见大“的方法模式考量。

一、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概述

(一)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招生数据统计

2008年,保山学院立足地域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结合云南珠宝产业、文化产业状况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向云南省教育厅申请建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学制三年,为专科层次。招生至今,该专业现有6个教学班共188名专科生。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招生人数分别为21人、19人、32人、50人、68人、60人、60人。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专业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增强,专业市场吸引力增强。目前,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招生数呈平稳态势,年均60人,招生数额已呈常态化,生源较为充足。

(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数据统计

截至2015年,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已培养四届毕业生,从2012届、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数据来看,历年就业率达100%。其中,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人数分别为20人、17人、29人、48人,各占年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95%、90%、91%、96%;四届毕业生的创业人数分别为6人、9人、15人、20人,创业率分别达到33%、47%、50%、40%。剩余从事其他工作的毕业生每届人数仅为1-2人。从图1可以看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对于从事玉雕领域工作的意愿强烈,这一点在大多数学生的创业选择上体现更为明显,四届创业人数占各年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总数比例持续增加,增长率呈正值,显示了学生创业队伍规模持续性的扩大。

(三)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区域分布

从四届毕业生就业区域统计来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了当地的产业特色并满足了地区就业市场需求――多数毕业生选择留在保山本地就业。据调查,四届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玉石雕行业或销售工作的学生留在保山当地从业的人数比例达78%,其余就业范围均位于临近保山附近的龙陵、腾冲、大理、丽江以及云南的省会昆明,流向省外的学生不足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通过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四届毕业生创业区域分布的数据汇总,90%的专业毕业生选择留在保山当地进行创业,选择云南省会的昆明作为创业地点的人数占6%,前往腾冲创业的人数仅为4%。

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创业能力培养方式

近几年,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专业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该专业既注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又服务于当地经济与文化产业,并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四个一致性。

(一)培养目标与市场目标的一致性

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于一个地域及社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以保山地区的南红玉石文化市场为例,其立足于当地南红矿产的丰富资源,通过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聚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玉石从业者形成推动保山市产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南红玉石文化产业市场,作为提升保山自身文化自信和凸显民族文化特质的助推器,蕴含多方面市场目标。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从设立之初就力求培养目标与当地玉石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将基础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具有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以本地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框架作为拟定培养方案的基准,以玉石专业人才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给予该专业学生创业基础技艺与创业素质的双重修养,最终达成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

(二)内部教师与外聘教师培养的一致性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创业能力的良好培养取决于是否具备一只实践经验充足的教师队伍,这是由传统玉雕工艺技术的特质所决定。因此,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在师资团队组建时,建立专业教师引进制度,一方面,对于外聘人才偏重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专业实践经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高标准严要求;且外聘教师的校外经营者身份与校内执教者身份兼具,利于教师将自身市场创业实践、经营管理经验对学生言传身教,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养分。另一方面,校内教师作为宝玉石课程讲授者,既需善于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观与创业意识,也要给学生专业实践提供客观场所与社会实践机会和就业创业指导。总体上,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校内教师与外聘教师都要意识到玉雕技艺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与玉石本身,还需延伸至实践操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完备自身专业教学的职业技能,丰富与市场挂钩的现实从业经验,从而让学生学到更多新的理论,具备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环境与作坊环境的一致性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建立以来立足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利用高职教育平台发展传承创新民间玉雕技艺的人才培养方式,创立与市场作坊环境相一致的新型工作室环境,利用典型项目引领开展教学。项目要求与市场要求一致,大量开设案例式教学和实操课程,使学生在习得传统雕刻技艺的同时,领会与掌握工艺与创意、传统与时尚、科技与艺术的融会贯通。课程方面,所有专业课程由一位校内教师和一位外聘教师共同完成;建立工作室负责制,由工作室聘用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以地区人文历史的优秀资源作为专业寓教的内容来培养适于当地经济与人文产业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四)职业熏陶与学生创业激情的一致性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四届毕业生的创业情况,不仅展示出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有效性,培养过程中职业熏陶也起到重要作用。专业教师祝立业(现为珠宝学院院长)发觉该专业学生对于创业的激情很高,便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与实际操作过程中,侧重学生自我意识的表达与表现,雕刻不聚以同法,抓大放小,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乐于且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玉雕设计能力与雕刻技术,形成了具备良好创新性和个人追求成就感的氛围,形成自身创业的价值观和信仰。通过分享教师自身的创业经历与经验,指点学生在创业初期的困难与疑惑,并提供学生近距离接触创业市场环境的实践机会。定期邀请创业毕业生或同行分享他们如何从事创业活动和管理企业的经验,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创业因素分析

民族地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专业教师、外部资源环境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个人成长特质,个人所在学院、所在企业、所在社区的创业环境作为其创业过程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在了解他们创业的过程、方法、需求的基础上,体味他们创业的艰辛与困境,感受他们创业的收获与成长,综合分析他们创业的特质,从而为其他民族地区高职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一)个人成长特质

从事创业研究的学者一般认为,个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作为自身成长特质影响了每个人的创业能力。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了解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是否基于对学生自身内驱力的良好考虑。

1.年龄。图2显示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年龄分布,其中22岁-24岁年龄范围内的创业者最多,这表明,大部分从事创业活动的毕业生年龄与其接受教育的年限呈正相关,多数创业者通过高职阶段专业能力培训具备了基本的创业能力。

2.性别。图3左侧描述了2015年9月前已经毕业的四届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创业毕业生的性别比例。总的来说,男性的创业比例高于女生,图3右侧则描述了现阶段玉雕专业在校生的创业意愿,相似地,男生相较于女生从事创业活动的意愿更为强烈。

3.家庭收入水平。按照被调查学生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分布情况,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收入层次:低收入家庭人均500元-1500元,中等收入家庭人均1500元-3000元和高收入家庭人均3000元以上。图4表明,处于低收入群体的创业人数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这一结果与GEM参与国家和地区中高收入创业者或企业所有者最多,低收入创业者或所有者最低的阶梯式分布有明显差别,体现了西南地区职校毕业生创业群体的独特特征。

4.城乡居住地。城乡二元结构并存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受教育机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城乡居住地成为影响毕业生从事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图5,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往届创业毕业生中农村人口所占比例h远高于城市人口。

(二)创业潜能与素质养成特质

1.富于创新意识、良好的增长潜力。身为创业者除了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自立精神、闯荡社会的勇气,更为核心的竞争力是富于创新能力,例如,当下玉雕市场已形成山水、花鸟、人物(观音、佛像)、仿古、走兽几类固定风格,仅按照固有模型雕刻只能算低级玉雕人,如何根据玉石的颜色、材质、形状设计出形象新颖、构图美观、大方同时融入自身雕刻特点的作品,才是玉雕师追求的境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设立之初就认识到玉雕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与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侧重学生自我意识的表达与表现,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乐于且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玉雕设计能力与雕刻技术。在销售模式方面,创业学生们建立线上和线下互补的销售模式,建立完善的顾客系统及售后服务,一些创业学生的作品很受市场欢迎,作品雕件做出来后,拍照发到淘宝,一般顾客若预定,第二天就可以发货。

2.创新及创造性发展能力特质――以创造就业岗位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同玉石雕刻毕业生作为创业主体的动机不同,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以2012届毕业生和泉的“学院玉坊”为例,该店铺目前共容纳8名玉石雕刻技术人员,其中4名成员均毕业于保山学院玉雕专业,同时也有来自艺术系美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据创业者和泉介绍,公司近三年的发展目标是打造设计团队、雕刻团队、销售团队。和泉青睐于本地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认为学院培养的这批人才不仅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且思想新颖有特点,能够雕刻出不同于市场普通式样的玉石作品,同时自身企业完全有能力容纳更多雕刻人才的加入。据调查,当地玉石市场多数创业学生在经营过程中都会经历从个别经营到团队合作的过程,在招聘合伙人的过程中,集体倾向于应届或往届学院毕业的玉石及艺术类学生,认为当地的玉石市场能够充分容纳这些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社区环境特质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良好的社区创业环境,究其原因,所有的创业活动都发生在一定的政治经济体系中,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离不开社区环境背景下特定社区文化的影响。

1.学校创业文化环境。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玉石创业不在少数,不仅得益于当地政府为响应“玉回云南”的政策号召所营造的松创业环境,鼓励创业者追求创新与个人成就,落实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等;同时,当地玉石集散市场聚集的年轻创业店铺较为密集,吸纳了多数该专业毕业生,继而对创业形成较好的社会认同感;其次,以和泉为代表的成功创业案例给无论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专业毕业生或是在校就读的学生树立了较好的模范作用,激励后继者也同样为追求个人的成就而去努力掌握玉雕技能、持续精进技艺最终选择创业。

2.市场创业文化环境。珠宝学院四届创业毕业生立足当地玉石市场进行创业,且积极响应政府建设“珠宝之都”的政策号召,通过和泉创办的学院玉坊总店动员,联合保山市四县一区的大学生创业者(包括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正携手共建适于保山大学毕业生创业发展的民间组织――“保山市大学生创业联盟商会”。该创业者联盟试图分别成立隆阳区创业组、腾冲县创业组、昌宁县创业组、施甸县创业组、龙陵县创业组,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联盟网络、微信平台,帮助成员创业项目推广宣传,方便成员交流创业经验,收集优秀创业者的创业故事,激励初创者,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帮助有志青年创业。

四、启示与借鉴

(一)民族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产教结合

云南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立足特色、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市场创业就业人才需求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为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做出了有效尝试,可见,创设与地方人文资源相符合的高校特色专业,培育适于民族区域产业发展的当地技能型创新型创业大学生过程中,通过“专业设置与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使得地方高校人才培育通过实施产教结合,实现高校技能型创业型毕业生的能力培养。

(二)民族地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实施职业教育的出发点[3]。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立足于发展玉雕人才的高职教育体系,其本身就承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育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使命。该专业致力培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需要从三个层面深度推进:产业层面要鼓励产业资本进入宝玉石加工人才教育市场,为专业人才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经费支持,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宝玉石专业教育视为地区玉石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供给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层面要把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教育提升到城市发展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并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为专业人才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机制保障。学校人才培养层面:需进一步深化玉石专业人才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围绕报玉石鉴定与加工学科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有效机制。

(三)政府要给予当地服务型专业人才培养政策支撑与保障

坚实的经济基础是保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稳定成长、地区职业教育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自成立以来,已经获得中央财政项目400万资金支持。2014年成功申报云南省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预期获得资金支持150万。同年,学院投资4000万建设15000平方米的珠宝大楼,大楼集实验实训、营销、学术交流为一体,将为玉雕专业教学与研究提供便利的条件。介于工艺的特殊性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在培养环节仍亟需大量经费来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实训等场所的硬件设施与机械设备的更新维护,政府相应机构应继续制定培养支持政策,增加经费投入以适应培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任务的需要。另外,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大力营造全社会的创业氛围,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4],继而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

(四)注重发掘学生自身创业潜能,培养创业实践性人才

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明确培养对象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需求、个人特征与特色,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在人格、生理、心理与社会背景方面的差异,依此为前提,尽可能多地考虑专业人才在创业能力塑造中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的发挥。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专业技能的教学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实践与空间,工作室制度超越了普通课堂仅仅传递知识的概念,而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创作、相互影响作用,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学生独立自主、和谐、能动性的人格发展、同时获得全面地专业知识全面与独立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他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发觉学生自身创业潜能,使专业人才具备专业技能与创业实践能力双重素养,从而实现创新创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桂瑾,俞林.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6(1):58.

[2]魏明,郝理想.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模式演进与机制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1):11-13.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6篇

基金项目:2014年度教育部全国民族教育研究重大课题项目“‘产城教融合’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证研究”(编号:MJZXZD1409),主持人:杨如安。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35-05

为满足当代信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当前,我国各区域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识树立、能力培养以及社会创业环境改善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业已取得进展。但正如学者周桂瑾和俞林指出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十多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旧薄弱,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缓解就业压力有效手段的意识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不完备等问题,无法满足差异性人才培养需求。”[1]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多数学校已建立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创业实训培养机会。同时,外部区域经济环境的活跃也为当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养分与土壤。与此相较,广大西部民族区域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师资建设、经费投入等问题。本文以云南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2012-2015届毕业生为例,通过对保山学院所处地域、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因素的探究,以期对民族地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作出“以小见大“的方法模式考量。

一、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概述

(一)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招生数据统计

2008年,保山学院立足地域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结合云南珠宝产业、文化产业状况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向云南省教育厅申请建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学制三年,为专科层次。招生至今,该专业现有6个教学班共188名专科生。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招生人数分别为21人、19人、32人、50人、68人、60人、60人。经过几年的发展,该专业的教学条件大为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增强,专业市场吸引力增强。目前,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招生数呈平稳态势,年均60人,招生数额已呈常态化,生源较为充足。

(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数据统计

截至2015年,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已培养四届毕业生,从2012届、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数据来看,历年就业率达100%。其中,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人数分别为20人、17人、29人、48人,各占??年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95%、90%、91%、96%;四届毕业生的创业人数分别为6人、9人、15人、20人,创业率分别达到33%、47%、50%、40%。剩余从事其他工作的毕业生每届人数仅为1-2人。从图1可以看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对于从事玉雕领域工作的意愿强烈,这一点在大多数学生的创业选择上体现更为明显,四届创业人数占各年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总数比例持续增加,增长率呈正值,显示了学生创业队伍规模持续性的扩大。

(三)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区域分布

从四届毕业生就业区域统计来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人才培养充分体现了当地的产业特色并满足了地区就业市场需求――多数毕业生选择留在保山本地就业。据调查,四届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玉石雕行业或销售工作的学生留在保山当地从业的人数比例达78%,其余就业范围均位于临近保山附近的龙陵、腾冲、大理、丽江以及云南的省会昆明,流向省外的学生不足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通过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四届毕业生创业区域分布的数据汇总,90%的专业毕业生选择留在保山当地进行创业,选择云南省会的昆明作为创业地点的人数占6%,前往腾冲创业的人数仅为4%。

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创业能力培养方式

近几年,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发展势头良好。在专业人才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该专业既注重培养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又服务于当地经济与文化产业,并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四个一致性。

(一)培养目标与市场目标的一致性

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对于一个地域及社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以保山地区的南红玉石文化市场为例,其立足于当地南红矿产的丰富资源,通过现代服务业的支撑,聚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玉石从业者形成推动保山市产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南红玉石文化产业市场,作为提升保山自身文化自信和凸显民族文化特质的助推器,蕴含多方面市场目标。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从设立之初就力求培养目标与当地玉石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将基础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具有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以本地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框架作为拟定培养方案的基准,以玉石专业人才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给予该专业学生创业基础技艺与创业素质的双重修养,最终达成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

(二)内部教师与外聘教师培养的一致性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创业能力的良好培养取决于是否具备一只实践经验充足的教师队伍,这是由传统玉雕工艺技术的特质所决定。因此,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在师资团队组建时,建立专业教师引进制度,一方面,对于外聘人才偏重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专业实践经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高标准严要求;且外聘教师的校外经营者身份与校内执教者身份兼具,利于教师将自身市场创业实践、经营管理经验对学生言传身教,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养分。另一方面,校内教师作为宝玉石课程讲授者,既需善于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观与创业意识,也要给学生专业实践提供客观场所与社会实践机会和就业创业指导。总体上,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校内教师与外聘教师都要意识到玉雕技艺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与玉石本身,还需延伸至实践操作的方方面面,通过完备自身专业教学的职业技能,丰富与市场挂钩的现实从业经验,从而让学生学到更多新的理论,具备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环境与作坊环境的一致性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建立以来立足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利用高职教育平台发展传承创新民间玉雕技艺的人才培养方式,创立与市场作坊环境相一致的新型工作室环境,利用典型项目引领开展教学。项目要求与市场要求一致,大量开设案例式教学和实操课程,使学生在习得传统雕刻技艺的同时,领会与掌握工艺与创意、传统与时尚、科技与艺术的融会贯通。课程方面,所有专业课程由一位校内教师和一位外聘教师共同完成;建立工作室负责制,由工作室聘用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以地区人文历史的优秀资源作为专业寓教的内容来培养适于当地经济与人文产业发展的技能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四)职业熏陶与学生创业激情的一致性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四届毕业生的创业情况,不仅展示出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有效性,培养过程中职业熏陶也起到重要作用。专业教师祝立业(现为珠宝学院院长)发觉该专业学生对于创业的激情很高,便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与实际操作过程中,侧重学生自我意识的表达与表现,雕刻不聚以同法,抓大放小,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乐于且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玉雕设计能力与雕刻技术,形成了具备良好创新性和个人追求成就感的氛围,形成自身创业的价值观和信仰。通过分享教师自身的创业经历与经验,指点学生在创业初期的困难与疑惑,并提供学生近距离接触创业市场环境的实践机会。定期邀请创业毕业生或同行分享他们如何从事创业活动和管理企业的经验,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创业因素分析

民族地区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专业教师、外部资源环境的支持,本文通过对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个人成长特质,个人所在学院、所在企业、所在社区的创业环境作为其创业过程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在了解他们创业的过程、方法、需求的基础上,体味他们创业的艰辛与困境,感受他们创业的收获与成长,综合分析他们创业的特质,从而为其他民族地区高职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经验。

(一)个人成长特质

从事创业研究的学者一般认为,个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作为自身成长特质影响了每个人的创业能力。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了解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是否基于对学生自身内驱力的良好考虑。

1.年龄。图2显示了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创业的年龄分布,其中22岁-24岁年龄范围内的创业者最多,这表明,大部分从事创业活动的毕业生年龄与其接受教育的年限呈正相关,多数创业者通过高职阶段专业能力培训具备了基本的创业能力。

2.性别。图3左侧描述了2015年9月前已经毕业的四届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创业毕业生的性别比例。总的来说,男性的创业比例高于女生,图3右侧则描述了现阶段玉雕专业在校生的创业意愿,相似地,男生相较于女生从事创业活动的意愿更为强烈。

3.家庭收入水平。按照被调查学生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分布情况,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三个收入层次:低收入家庭人均500元-1500元,中等收入家庭人均1500元-3000元和高收入家庭人均3000元以上。图4表明,处于低收入群体的创业人数明显高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这一结果与GEM参与国家和地区中高收入创业者或企业所有者最多,低收入创业者或所有者最低的阶梯式分布有明显差别,体现了西南地区职校毕业生创业群体的独特特征。

4.城乡居住地。城乡二元结构并存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受教育机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城乡居住地成为影响毕业生从事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图5,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往届创业毕业生中农村人口所占比例?h远高于城市人口。

(二)创业潜能与素质养成特质

1.富于创新意识、良好的增长潜力。身为创业者除了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自立精神、闯荡社会的勇气,更为核心的竞争力是富于创新能力,例如,当下玉雕市场已形成山水、花鸟、人物(观音、佛像)、仿古、走兽几类固定风格,仅按照固有模型雕刻只能算低级玉雕人,如何根据玉石的颜色、材质、形状设计出形象新颖、构图美观、大方同时融入自身雕刻特点的作品,才是玉雕师追求的境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设立之初就认识到玉雕人才创新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排与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侧重学生自我意识的表达与表现,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乐于且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玉雕设计能力与雕刻技术。在销售模式方面,创业学生们建立线上和线下互补的销售模式,建立完善的顾客系统及售后服务,一些创业学生的作品很受市场欢迎,作品雕件做出来后,拍照发到淘宝,一般顾客若预定,第二天就可以发货。

2.创新及创造性发展能力特质――以创造就业岗位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同玉石雕刻毕业生作为创业主体的动机不同,其所创造的就业机会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以2012届毕业生和泉的“学院玉坊”为例,该店铺目前共容纳8名玉石雕刻技术人员,其中4名成员均毕业于保山学院玉雕专业,同时也有来自艺术系美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据创业者和泉介绍,公司近三年的发展目标是打造设计团队、雕刻团队、销售团队。和泉青睐于本地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认为学院培养的这批人才不仅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且思想新颖有特点,能够雕刻出不同于市场普通式样的玉石作品,同时自身企业完全有能力容纳更多雕刻人才的加入。据调查,当地玉石市场多数创业学生在经营过程中都会经历从个别经营到团队合作的过程,在招聘合伙人的过程中,集体倾向于应届或往届学院毕业的玉石及艺术类学生,认为当地的玉石市场能够充分容纳这些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社区环境特质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良好的社区创业环境,究其原因,所有的创业活动都发生在一定的政治经济体系中,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离不开社区环境背景下特定社区文化的影响。

1.学校创业文化环境。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毕业生从事玉石创业不在少数,不仅得益于当地政府为响应“玉回云南”的政策号召所营造的??松创业环境,鼓励创业者追求创新与个人成就,落实大学生创业贷款项目等;同时,当地玉石集散市场聚集的年轻创业店铺较为密集,吸纳了多数该专业毕业生,继而对创业形成较好的社会认同感;其次,以和泉为代表的成功创业案例给无论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专业毕业生或是在校就读的学生树立了较好的模范作用,激励后继者也同样为追求个人的成就而去努力掌握玉雕技能、持续精进技艺最终选择创业。

2.市场创业文化环境。珠宝学院四届创业毕业生立足当地玉石市场进行创业,且积极响应政府建设“珠宝之都”的政策号召,通过和泉创办的学院玉坊总店动员,联合保山市四县一区的大学生创业者(包括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正携手共建适于保山大学毕业生创业发展的民间组织――“保山市大学生创业联盟商会”。该创业者联盟试图分别成立隆阳区创业组、腾冲县创业组、昌宁县创业组、施甸县创业组、龙陵县创业组,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联盟网络、微信平台,帮助成员创业项目推广宣传,方便成员交流创业经验,收集优秀创业者的创业故事,激励初创者,定期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帮助有志青年创业。

四、启示与借鉴

(一)民族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产教结合

云南保山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立足特色、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市场创业就业人才需求的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为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做出了有效尝试,可见,创设与地方人文资源相符合的高校特色专业,培育适于民族区域产业发展的当地技能型创新型创业大学生过程中,通过“专业设置与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使得地方高校人才培育通过实施产教结合,实现高校技能型创业型毕业生的能力培养。

(二)民族地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实施职业教育的出发点[3]。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立足于发展玉雕人才的高职教育体系,其本身就承担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培育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使命。该专业致力培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性技能型人才,需要从三个层面深度推进:产业层面要鼓励产业资本进入宝玉石加工人才教育市场,为专业人才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经费支持,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宝玉石专业教育视为地区玉石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供给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层面要把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教育提升到城市发展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并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为专业人才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机制保障。学校人才培养层面:需进一步深化玉石专业人才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围绕报玉石鉴定与加工学科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有效机制。

(三)政府要给予当地服务型专业人才培养政策支撑与保障

坚实的经济基础是保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稳定成长、地区职业教育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自成立以来,已经获得中央财政项目400万资金支持。2014年成功申报云南省工程中心建设项目,预期获得资金支持150万。同年,学院投资4000万建设15000平方米的珠宝大楼,大楼集实验实训、营销、学术交流为一体,将为玉雕专业教学与研究提供便利的条件。介于工艺的特殊性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在培养环节仍亟需大量经费来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实训等场所的硬件设施与机械设备的更新维护,政府相应机构应继续制定培养支持政策,增加经费投入以适应培养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人才任务的需要。另外,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大力营造全社会的创业氛围,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4],继而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7篇

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新疆首届部级“和田玉玉雕工艺与鉴赏高级研修班”6月25日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开班。此次研修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根据国家人社部关于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中的具体规划而开设的,旨在为新疆培养和田玉雕与鉴赏方面的中长期人才,为新疆的和田玉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田文在开班动员时强调了办班的意义:“此次和田玉玉雕工艺与鉴赏高级研修班,汇集了内地省区的玉雕工艺与鉴赏行家,是加强玉雕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建设,推动和田玉器工艺发展的重要举措,也为新疆玉雕人才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此次研修班的举办,充分体现了国家人社部对玉雕工艺与鉴赏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必将推动新疆和田玉玉雕工艺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

据悉,这次高级研修班为期6天,吸纳了全国各族优秀玉器雕刻、鉴赏人才前来参加培训。研修班特邀国内著名玉雕艺术大师和鉴赏大师文少雩、钱振峰、易爽庭、赵敏、樊军民及著名美术专家康书增等人为学员授课。文少雩、钱振峰、樊军民等主讲了“玉雕创作与鉴赏”“寻找大师价值的含金量”“和田玉产地与原料鉴别、鉴赏”“对玉、玉雕艺术的认识”“美术理论、中国画赏析”等课程,使学员们对和田玉雕刻工艺、鉴赏等专业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新疆珠宝商会会长郭兰香女士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动情地说:玉雕工艺的职称评定现在已纳入国家职称评定系列,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说明玉雕工艺人员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了,新疆部级的玉雕工艺大师马进贵现在已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这是新疆玉雕界的荣耀。本次研修班让来自新疆玉雕、鉴赏界的百余人在交流和研讨中开拓视野,增长学识,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了解国家对和田玉文化产业的政策走向,必将对新疆和田玉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玉石界曾有“新疆有玉无雕”“新疆玉、扬州工”的说法,说明新疆过去缺少玉雕人才。数年前,新疆玉雕工多数来自河南、安徽、福建等一些玉雕加工比较密集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新疆玉雕人的不断努力,新疆玉石产业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以往乌鲁木齐市只有一些小型玉雕作坊,如今加工玉石(玉雕)的企业鳞次栉比,新疆玉雕厂、新疆大师精品玉雕工作室等企业随处可见。新疆现已有马进贵、马学武、郭海军、樊军民、陶虎、周雁明、赵敏、姜庆等8位部级的玉雕工艺大师,又有28位省(区)级玉雕大师、61位新疆玉雕工艺师,新疆玉雕界可谓人才济济。

责编 水清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优势

0 引言

在吉林省文化产业中,松花石产业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发展潜力。但就目前来看,该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人才困境的制约。面对这种情况,地方高校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松花石雕刻专业的建设,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继而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 松花石雕刻艺术与其产业发展问题

1.1 松花石雕刻艺术

从自然特征上来看,松花石由方解石、铁和石英等多种矿物质构成,所以其色调十分丰富,目前数量较多的为绿、紫、黄等色调的松花石。从视觉上来看,松花石能够给人带来质地坚硬和形状多样的感受,并且拥有奇特纹理。而松花石摸起来则有细如肌肤、温润如玉之感,叩击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正因为有如此多的优点,所以松花石自明清以来就被当成是制作砚台的材料。而利用松花石雕刻而成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刚柔并济、质地致密等特点,雕刻成的砚台更具有贮水不涸、涩不滞笔及滑不拒墨等优点。在清朝,松花砚更是被当作是清宫廷特制贡品。[1]所以在历史上,松花砚雕刻技艺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而随着多年的发展,松花石雕刻技艺也得到了发展,除了对过去的手工浮雕技艺进行了继承,又研发出了镂空雕、透雕等新的雕刻技艺。

1.2 松花石雕刻产业发展问题

近年来,随着吉林长白山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吉林地区的松花石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以白山市江源区为例,该地区人口共计27万人,从2008年至今,该区域松花石加工企业由两家发展为100多家,奇石馆则由100多家发展为500多家,从业人员由2000多人发展到10000人。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吉林省政府开始积极探索松花石雕刻产业的发展途径,以便通过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带动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很多地区都通过发展观赏石雕刻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例如,山东临朐通过打造观赏石集散地,完成了当地雕塑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而该基地拥有820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与个体文化工商户,从业人员达2.2万,市场年交易额约10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但就目前来看,松花石产业发展面临着人才困境。

首先,吉林地区的松花石产业雕刻人才队伍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情况。以吉林省通化市为例,目前该地区仅拥有2名部级制砚艺术大师,而拥有中级技术职称和高学历的人才却较少,千人的从业队伍中仅有不足10人的中级技术职称和高学历人才。目前,该地区大多数中小厂家及手工作坊聘请的雕刻人员多为附近农民,不具有独立设计雕刻能力,大多需要通过模仿复制品进行松花石雕刻产品加工。这些毫无创造性且做工粗俗的仿冒品充斥市场,则会导致大量的松花石资源遭到浪费,同时也会对松花砚的品牌形象造成影响。

其次,由于缺乏足够文化底蕴,松花石雕刻人员在松花石雕刻设计方面更容易受到外来品牌的冲击。目前,吉林很多地区的松花石雕刻缺乏地域特色,以至于松花砚无法成为当地的文化代表。在松花石雕刻设计方面,由于雕刻人员缺乏对地域文化和中国传统制砚文化的充分理解,并且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所以只能沿袭“端歙”砚台的雕刻形式,常常导致松花石特有的艺术美感遭到破坏。

再者,在与外界高层次的研讨会上,吉林地区的松花石生产厂家及作坊常常面临着集体失语的尴尬困境。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行业缺乏松花石雕刻人才队伍,以至于无法完成有关松花石雕刻、审美标准等有关理论的系统研究,继而导致吉林地区松花砚设计创新一直处在较低水平。

2 地方高校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的意义分析

结合吉林地区松花石产业发展需求,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解决一直困扰产业发展的问题。依托地方高校的资源和力量,并联合松花石企业进行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养,则能完成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队伍的建设,继而使松花石产业面临的人才困境得到突破。就目前来看,现代松花砚设计已经不同于过去,不再一味追求实用和美观,开始注重松花砚的审美意蕴和独特的观赏价值。在松花石雕刻方面,开始进行与人文内涵相适应的自然形态的塑造,以便进一步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面对这一发展需求,松花石雕刻人员还要拥有打破常规的勇气和能力,敢于运用“新思路”和“新技术”进行松花石雕刻,继而实现松花石雕刻技艺的继承与发展。而地方高校进行松花石雕刻专业的建设,则能完成多批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从而凭借自身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并使松花石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就目前来看,地方高校可以结合地方松花石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并利用自身的软硬件优势进行应用型、实践性松花石雕刻人才培养,在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同时满足地方发展需求。

3 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的优势分析

3.1 地域优势

地方高校是将地方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联系到一起的纽带,需要以地方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为指导进行人才培养,从而为地方提供能够为地方经济文化产业生产、建设和管理等工作服务的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就目前来看,吉林地区正在积极推进松花石产业的发展,所以需要大量的松花石雕刻专业人才,为地方高校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提供地域优势。目前,仅通化、白山两地从事松花石加工产业的企业就多达350多户,从业一万余人,销售收入近3亿元,创利税千万元。由此可见,吉林地区有大量的松花石雕刻人才需求,能够为高校松花石雕刻人才就业提供保障。

近年来,吉林省各地政府也给予了松花石产业发展以较大支持,并且开始重视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养问题,所以能够为地方高校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提供一些政策优势。在松花石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方面,通化市政府完成了通化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在该市场中,进驻的企业共135户,其中71户企业经营松花石产品。在这71户企业中,有40户企业经营松花砚。该市场年营业收入高达1.5亿元,其中大部分收益来自于松花石产品的经营。在财政支持方面,为推动松花石产业发展,通化市政府为松花石企业提供的贴息贷款达一千多万。在民间集资方面,吉林瑞Z松花石有限公司投资8600万,完成了面积为5500平方米松花石交易中心c博览中心建设,设置了68个松花石展销商铺,并展示了230多种规格的松花石精品。图1为松花石的部分品种。

除了有大量的松花石雕刻人才需求,吉林地区还拥有4000多年松花石器物和记载。1997年,为庆贺香港回归,各省都向香港特区政府赠送了礼物。而吉林省的礼物则为通化美术厂制作的“松花紫荆情系列根砚”,由此可见吉林省政府对松花砚雕刻技艺的重视程度。2007年,松花砚雕刻技艺被列入吉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此外,在吉林地区还拥有较多的松花石雕刻大师,如张国江、刘祖林等人,都是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和轻工业联合会评定为首届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而这些地域文化优势的存在,也能为地方高校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提供更多助力。

在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方面,吉林地区拥有一定的建设经验,所以在地方高校设立该专业具有更多优势。目前,吉林地区的通化师范学院已经开设了艺术设计雕塑专业,并在市职业教育中心开设了松花石雕刻与设计专业。通过联合通化市内美术厂进行联合办学,通化师范学院已经被确立为吉林省松花石设计和雕刻人才培训基地,年培训专业人才多达100余人。

3.2 软件优势

在松花石雕刻人才培养方面,除了拥有地域优势,地方高校还拥有人才资源密集、学科门类齐全和严谨实例雄厚等优势。作为地方高校,通常是地方区域内科技、文化和思想等教育资源的集中地,能够实现该地区行管产业的高端资源的整合,并且拥有先进的教学质量和对外交流经验,同时拥有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直以来,地方高校都以培养地方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所以在地方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方面更具有优势,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应用实践。针对吉林省面对的松花石产业发展的人才困境,地方高校完全可以通过发挥自身软件优势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因为相较于当地松花石产业中的企业、工厂及作坊,地方高校显然更具有对外交流优势和人文优势,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关人才的培训。在松花石雕刻人才培养方面,地方高校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拥有丰富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松花石雕刻人才培养中,其能够通过发挥自身实践教学能力进行大量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的输送,从而使松花石产业发展的多层次人才需求得到满足,进而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

3.3 硬件优势

从硬件优势上来看,地方高校是一个地区的科技文化资源的聚集地,所以能够实施高层次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地方高校内,建设有实验中心、教学基地、图书馆和各种科研中心,并拥有各种高级教研设备、专业图书资料和高速计算机网络。同时,地方高校大多与一些企业联合开展科研工作,所以有着稳固的校企联合途径,能够切实了解地方松花石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且通过整合和利用优秀学术资源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3]此外,通过与企业联合,地方高校也能够有效加强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更好地满足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养需求。

4 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优势的发挥途径

4.1 建立“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为发挥地方高校的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优势,还应建立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讲,就是由政府主导进行地方松花石行业优质资源的整合,在对各方利益关系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而使地方高校联合企业完成区域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地方高校需要负责开展市场调研和专业设置等工作,并制定能够满足松花石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而松花石行业则要发挥人才培养指导作用,提供行业标准规范,并进行行业资源整合,以便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4]此外,企业需要联合地方高校完成岗位标准的制定,并参与人才培养与课程开发,同时联合进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施实践教学,继而使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4.2 以传承技艺为使命建设专业

为使吉林地区的松花石雕刻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力保护,地方高校还应以传承技艺为使命进行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一方面,高校应承担保护松花石雕刻技艺的责任,采用校内筛选人才和校外选拔人才等方式进行招生,并安排学校领导亲自负责专业建设,确保生源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应走访相关企业和院校,积极拜访松花石雕刻名师,以便通过引入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名师开展实践教学,进而更好地完成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养。

4.3 以产业发展为契机开展教学

地方高校在建设松花石雕刻专业时,还应以产业发展为契机开展教学,从而使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具体来讲,就是高校应该使松花石雕刻专业的办学成果惠及普通百姓,通过举办松花石雕刻艺术展览进行学校与社会交流的平台搭建,从而使吉林地区的人民了解松花石雕刻艺术,并主动进行该种艺术的推广,继而使松花石雕刻技艺得到发扬光大。[5]采取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当地松花石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学校扩大招生范围,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在加强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5 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地方高校在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方面不仅具有一定的软硬件优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所以,地方高校应积极利用这些优势,通过加强松花石雕刻专业建设,满足地方松花石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而使松花石雕刻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千,李英睿.松花石设计雕刻人才培养方略与实践――地方高校对松花石设计雕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05):77-82.

[2] 郑志明,徐元俊,郑燕娥.探索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之路――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雕刻类专业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02):12-15.

[3] 方园.“阜新玛瑙雕”非遗传承教学实践研究――玛瑙雕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戏剧之家,2016(13):186.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习实训教学基地;重要性;珠宝专业

[DOI]10.13939/ki.zgsc.2016.05.144

1 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畅通就业通道,就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建设。

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靠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治校策略外,还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达到培养社会急需的,能将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与生产实际相衔接的高技能人才的目的。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大家已越来越认识到在目前时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2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背景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中国珠宝产业正以高于15%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特色,珠宝年销售量超过200亿元,出口额近33亿美元,从业人员300多万(年增长率超过10%)。不断富裕起来的13亿中国人民,为我国及世界珠宝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云南省与俗称“有色宝石王国”的东南亚诸国毗邻接壤,是大量宝玉石原料进口、鉴定、加工、销售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珠宝产业的区位优势。目前,云南已有大小珠宝企业6000多家,年珠宝销售额70亿元人民币以上,从业人员达40多万,珠宝鉴定、加工、营销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职旅游类院校能为云南的旅游业发展和转型提供人才保障。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前身为云南省旅游学校)开办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前身为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已经有10年的历史,该专业在云南省有很好的声誉。“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是学院与云南莱泽珠宝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集宝玉石雕刻、加工、鉴定、营销、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实训任务,是“校企深度合作、引厂入校”的典范。实训基地具有系统性、真实性、开放性等特点,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管理科学、规范,目前基本能够满足珠宝鉴定、加工要求的校内实训场所,基本能让学生在校内能较全面、系统地接受宝玉石鉴定、检测、加工、营销等基本过程的训练,为满足学生后续实训、提高专业技能、缩短毕业后的适应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概况

3.1 基地特点

宝玉石鉴定及加工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特点是:实训条件及内容具系统性、真实性、开放性。系统性:按宝玉石学科特点以及专业特点,实训基地由宝玉石设计、加工、雕刻、抛光、鉴定等实训场所组成,可满足宝玉石设计、加工、抛光、鉴定、工艺编织、营销实训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真实性:实训基地按珠宝莱泽珠宝有限公司工作、生产环境进行建设,符合珠宝企业生产需要,实训教学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下按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开放性: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实验实训硬件的利用率。实训项目按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设计,实训场所采取全天开放的形式,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习,并安排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实习。

3.2 硬件条件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在学院“十二・五”发展规的指导下,基地有计划地进行实训条件的建设和改造,先后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并初步完善了宝玉石鉴定实验室、宝石加工实训室、玉石雕刻实训室、宝玉石矿物实训室、宝石琢磨实训室、毛料鉴定实训室、宝玉石超声波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基地使用面积为800平方米,每年服务学生350人。

3.3 师资条件

基地十分重视实训师资队伍的团队建设,针对现代高职教育对实训教师的要求,通过“引进来”和

“走出去”的战略,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良的教师团队。同时还特别重视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工艺美术大师担任该专业的兼职教师,如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王朝阳、葛东辉、付学立等名家先后到基地指导工作。目前,基地已有专职教师6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名,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名,实训指导老师1名,GIC珠宝鉴定师2名;外聘教师6名,其中珠宝企业家1名,玉雕大师3名,玉雕师2名。

4 建设成果

基地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基础,加强校企合作,有计划地进行实训条件的建设和改造,致力于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珠宝玉石鉴定检测、加工、生产质量管理的珠宝首饰营销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随着基地条件的逐步改善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效益。

4.1 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完善了基地建设的管理体系,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建立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实习教学考核办法、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确保基地教学实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按公司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安全生产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

4.2 通过对实训基地硬件的建设,使实训基地生均仪器设备值达到高职院校相关要求

通过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使实训基地现有设备总值1438457元,生均设备值能达到3196元(不含耗材及货品)。

4.3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实训基地师生比例达到高职院校标准值

通过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学院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取得了相关证书,为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做好了铺垫。由于基地的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学院大量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并且也引进各种人才,教师的数量增加至19名(含外聘教师),师生比例在合格标准。

4.4 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及鉴定,提升基地的综合实力及社会影响力

积极为社会服务,为师生服务,做好学生与社会需求的考证与培训需要。基地首先应满足校内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和学生校内实习实训需求,提高其使用率;同时,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及鉴定,积极为社会人员提供宝玉石检验员、钻石分级师、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员、GIC系列职业资格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扩大社会知名度,提高实训室使用率,不断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基地的综合实力及社会影响力。

4.5 加强和其他实习基地的交流合作

积极寻求和其他基地的交流合作机会,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10篇

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建有陶艺、纤维艺术、琉璃、雕刻等7个方向的专项实训室,引入“单秀梅民族布偶工作室”、“马学武玉文化工作室”、“马江红葫芦雕刻工作室”、“张国靖旅游工艺品开发工作室”、“轩龙特色礼品包装设计工作室”5个新疆工艺美术原创大师工作室,积极搭建新疆工艺美术创意与制作中心,为新疆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搭建平台。其中引入的“龟兹情”系列新疆布偶设计者单秀梅为部级工艺美术大师、新疆白玉城民族玉雕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学武为中国玉雕大师。通过引进“大师工作室”,不仅汇集该领域的领军人才,而且发挥名师带徒作用,知名大师通过5个大师工作室把真实的工作任务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制作工艺品,完成从学生到学徒再到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实现由作品到产品的转化

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外,还要重点培养学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制作能力。传统手工艺品不管是样式、材质还是风格等方面都已成为一种定式,有的手工艺品制作已作为一种传统和规范而呈封闭状态。利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引领学生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在民间手工艺品的选择、创意、设计和表现手法、制作工艺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民族民间手工艺品技艺和制作水平,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产业人才链的良性循环,推动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品传承与创新。

以软陶造型实训教学实施为例,立足新疆,在充分利用企业对市场需求敏感的特性基础上,从创意上找准定位,同时发挥学校在专业造型设计及工艺研发上的智力优势,校企共同开发出了具有浓郁新疆地方特色及民族特色的反映新疆13个世居民族的卡通头像旅游工艺品;其中“一家人”、泥坯画、葫芦雕刻、软陶挂件等五项订为校务礼品,西域石窟泥坯画和龟兹葫芦彩雕作品被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确定为政务礼品。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开发出以西域石窟壁画艺术为题材的泥坯画和葫芦雕系列产品;以唐代新疆胡人形象为原型的土陶原创产品等。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还在自治区商标局成功注册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树·术”艺术工作室商标,注册范围涉及工艺品设计的雕刻、琉璃等七大类内容,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工艺品设计作品走向市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新疆特色文化奠定了基础。

以项目化课程改革为基础,编制地方特色教材

学校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结合专业特性及新疆地缘优势,积极探索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明确目标,服务于新疆第三产业。在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施中,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项目工作室教学成果突出。

按照工艺品设计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围绕校内工艺品专项设计工作室开展教学,通过典型产品,分不同单元具体的实训项目任务,将课程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融会到专题设计项目中,实现知识与技能一体化,以设计项目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个实训项目以模拟项目、模拟项目+真实项目、真实项目、综合性的真实项目逐级导入,直至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完成对学生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态度等能力获得系统提升,达到学生设计制作成果向产品、商品的转化。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及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改造、定型产品的项目教学实施,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进入准职业化设计工作室环境,完成相应的产品设计制作任务。同时,结合课程教材建设,以“立足艺术设计一线,服务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为目标,学校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团队还编写了符合新疆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西域石窟壁画纪念品仿绘与制作》《陶艺设计基础与制作》《纤维工艺品设计与制作》3本地方特色实训指导教材。为加强兄弟院校间交流,还编写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集》。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传承新疆民族文化

在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艺品设计制作行业人才缺口较大,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将传承和创新结合,依靠新疆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引领着新疆高职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发展。

5年来,学校与乌鲁木齐市园林局等单位共同建立了红山公园、人民公园等实训基地,利用专业优势,为市民提供多种个性化文化艺术服务,举办各类美术、手工作品展,其中建在红山公园龙泉阁的工艺品校外实训基地不仅长期向市民开放,进行展示交流,还向市民提供葫芦雕刻方面的技艺咨询和培训。此外还与本土旅游品设计公司联合进行工艺品项目技术开发,完成了多项专业技术支持项目,如为伊犁地区草原之夜景点设计制作的《草原之夜小夜曲》主题雕塑、小品雕;为麦盖提县54团纪念馆设计制作表达边疆人民屯垦戍边内容的浮雕,为马兰基地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制作汉白玉浮雕等,凸显了学校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11篇

从厅长岗位退休之时,他出任省级专业协会会长,从做大做强玉雕产业入手,把一个几乎被注销的协会带入辉煌,也实现了自己人生高峰的再跨越。

他就是刘长秀,现任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一位高瞻远瞩的领军人,一位德高望重的实干家,一位充满活力的长者。在他的带领下,经过10年拼搏,河南玉雕业已经占据全国玉雕市场的半壁江山。业界惊呼:玉雕业已经是河南人的天下!

打造大师级人才团队

2002年,从河南省国土厅巡视员岗位上退下来的刘长秀,被选举为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简称河南宝协)的会长。早在两年前,时任河南省国土厅党组成员、巡视员的刘长秀开始分管协会工作。当时的河南宝协账面上只有一千多元钱,连续多年没有开展任何活动,协会原负责人也多次到主管部门报请撤销,属于一个半死不活的烂摊子。

而那时正是国内珠宝玉石行业发展最迅速的阶段,全国各地首饰行情欣欣向荣,轰轰烈烈的各种珠宝展销活动接连举办,也在迅速地吸引投资者的目光。那时的河南已经成为玉雕加工大省,但是由于高端人才奇缺,产品质量差而被业界鄙夷地称作“河南工”。面对严峻的局面,刘长秀感到压力大,担子重,能否迅速提升河南珠宝玉石行业的地位,为河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成为衡量协会工作成败的试金石。

牵牛要牵牛鼻子,出任会长后,刘长秀带领河南宝协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举办“陆子冈杯”来培育河南的大师级人才团队。

陆子冈是明末最为著名的琢玉巨匠,也是最早注重保护自己品牌的人,他的每件作品都以篆书或隶书刻上“子冈”、“子刚”或“子刚制”等字,因雕工精绝,一度深受皇室和王公贵族的喜爱。

从2004年开始,刘长秀决定,以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名义,在中国最大的玉雕产区南阳市率先举办“陆子冈杯”玉雕精品展评会,通过这项活动,推出河南自己的玉雕大师队伍。经过接近10年的精心打造,“陆子冈杯”在全国玉雕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享有极高知名度。刘长秀介绍说,“陆子冈杯”虽然是省级的评奖活动,但该奖项不仅涵盖了河南省境内的玉雕作品,还有全国各地玉产区的玉雕大师参评,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同,每年的参展作品从最初的几百件,发展到2011年已经超过1500件。

从南阳到郑州,从河南一家独办,到联手兄弟协会共同举办,从地方性到全国性,“陆子冈杯”玉雕精品展评会影响越来越大。为了促进河南玉雕走出去,树立“河南工”在玉雕界优势地位;为了弘扬中国传统玉雕艺术,发扬光大“陆子冈杯”的品牌效应,2012年初,河南省宝协与江苏省宝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陆子冈杯”活动打破区域界限,统一命名为“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刘长秀说,“希望通过升级版的活动,在全国推动玉雕产业的发展,共同宣扬中国玉文化,造就更多大师级人才。”

利用获奖作品,推出河南省的部级玉雕大师,就这样,一条“以精品推人才,以人才创精品”的路子被闯了出来。到2012年底为止,先后评出“陆子冈杯”金奖作品263件,评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部级玉石雕刻大师19人,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121人。这些大师不仅活跃了河南市场,还走向全国,引领风尚。河南玉雕大师群在创作方面,不断创新突破,推动了整个中国玉雕行业的发展,如仵应汶的水晶、张克钊的独山玉人物、陈朋旭的独山玉山子等创新的题材,成为国内同类玉雕题材发展的引路人。

为了培育更多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河南宝协采取联合办校、借点培训、厂校结合等各种办法,不但为河南的珠宝玉石首饰行业提供了一大批营业员、玉雕工、琢磨工,也为广东等地输送了不少技术工人。为了进一步激励年轻工人技能和素质的提高,从2005年开始,河南宝玉石协会报请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批准,两年举办一次珠宝首饰营业员营销技能大赛,对第一名按程序申报,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现在,全国玉雕市场到处都是河南人的身影。从事玉石经营30多年的李杰,是地道的河南镇平人,他感叹:“在全国的古玩玉器市场买玉卖玉,走到哪里都能碰到熟人,遇到河南的老乡。”李杰举例说,广东的四会等全国知名的玉器古玩市场,平时人潮涌动,一到节假日时,吃饭、住宿都是问题,连附近的菜价都会大幅上涨。但是每逢春节前后,附近的菜价就会大跌,因为恋家的河南人返乡过年了,菜卖不出去了。

推出河南产的艺术精品

自古以来,国内玉雕界就分为南北流派:南派玉雕精致细腻,擅长以精雕细琢打造出栩栩如生的作品,而北派雕刻则流畅大气,多以极简的线条勾勒出作品意境。

河南玉雕多数属于北派风格,但在刘长秀担任会长之前,粗制滥造一直是河南工的代名词。一位专家曾经这样评论:河南工与扬州工在精细上有天壤之别,河南工以能够卖出去为准则,扬州工以创作自己的作品为先导。工艺粗放,产品低端,缺少知名品牌等等,使河南珠宝业在高端市场失去了竞争力,形成恶性循环。

在全面分析各种情况后,河南宝协决定开展玉石雕刻技能大赛,来提升河南玉雕产品质量。但是,因为玉雕原材料贵,赛期长,费用高,品类多,比赛如何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北京等地的专家对开展这种比赛也持否定态度。刘长秀把情况摆到会长办公会上,吴元全、李杰、赵国安、王冠军等几个副会长热情很高,他们认为,白玉、翡翠等原材料太贵,可考虑密玉等价格稍微便宜的材料,同时,品类也可以自选。

最后,经河南省总工会和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在新密市政府的支持下,采矿单位免费提供玉料,赵国安、王冠军丢下自己厂里的活不干,专心为比赛选料,一选就是两个多月。2009年10月12日—18日,“密玉杯”首届玉石雕刻技能大赛如期举行。到2012年为止,通过各种活动和比赛,河南省珠宝业界已产生6名省级劳动模范,18名省级劳动生产技术能手,200多名优秀技术工人。

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创意;没有一流的创意,就不会有精品出现。有了创意无限的大师,有了精益求精的技工,河南玉雕业的产品质量迅速迈上了新台阶。

每年一度举办的最具影响力的部级专业奖项“百花奖”、“天工奖”,是检验各地玉雕产品质量的一把尺子,获奖者知名度迅速提升,获奖作品备受市场追捧。刘长秀也亲自组织河南的大师走出去,在“百花奖”、“天工奖”等大型活动中展现风采。

在最近几年的“百花奖”、“天工奖”玉雕精品展评会上,河南玉雕大师们精湛的技艺,广泛的创作题材受到关注,他们用白玉、独山玉、水晶、翡翠、玛瑙等玉料创作的作品屡获大奖,河南也成为获奖专业户。如仵应汶的水晶《千手观音》、魏玉忠的白玉《大宝月瓶》、仵海洲的独玉《红旗渠》、刘晓强、董学清的独玉《苏武牧羊》、张克钊的独玉《心路》、杨文双的《白玉瓶》等已成为经典作品,脍炙人口,让人叹服。

在培育河南大师队伍的同时,刘长秀还特别注意引进人才。仵应汶是一位出生于河南镇平的玉雕大师,为了发展,他曾经到深圳、南京、扬州等地闯荡。刘长秀担任会长后,专程到仵应汶工作的扬州,请他重归河南,创业发展。回到河南后,刘长秀积极为他联系场地,帮助他改善生产条件。仵应汶也逐渐把创作重点集中在水晶雕刻上,作品广为社会欢迎。2006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少林寺把仵应汶雕刻的黄水晶作品“三教九流图”作为国礼,送给普京,受到了高度称赞。

创新是时代的灵魂,创新带来新世界。在刘长秀担任会长这10年,更多的玉雕精品在河南诞生。刘长秀说,“现在,河南的玉雕作品更加注重凸显人文理念和情感交流,让人过目难忘,已经成为艺术品市场的宠儿。”

在服务中张扬协会活力

担任河南宝协会长这10年,刘长秀以“定准位子,选对路子,迈好步子”12个字为方针,树立大服务意识,坚定不移地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在服务中让协会焕发出蓬勃生机,赢得各界尊重和赞扬。

刘长秀曾经这样给协会定位:协会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担负联系政府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所以,为政府当好帮手,为社会搞好服务,协会定能大有作为。

刘长秀认为,协会首先要当好政府的帮手。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是政府的一项主要工作,也是宝玉石行业能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是我国独有的玉种。独山玉坚韧致密,细腻柔润,斑驳陆离,其多彩性是其他玉种所无法比拟。为了加大南阳独山玉的影响力,由河南珠宝协会牵头,组织起草了《独山玉》省级地方标准和《独山玉》的国家标准草案,让独山玉以独特的资源优势占有市场。

服务政府首先要服务中心工作,为政府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南阳玉文化产业非常繁荣,为推动玉产业不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刘长秀和多位专家、学者、大师多次到南阳调研,向南阳市政府递交关于加快南阳珠宝玉石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把玉雕产业作为全市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倾力打造。

在刘长秀等人的建议下,从2002年起,原先在镇平县举办的国际玉雕节,提升为南阳市节会,更名为中国南阳(镇平)玉雕节,由河南省宝玉石协会和南阳市政府共同主办。2008年,南阳玉雕节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升格为省级节会。现在,玉雕节已经成为国内玉雕界的一个知名品牌盛会,每一届玉雕节会期间,成功举办河南省“陆子冈杯”展评会、玉雕精品展评会、中国玉文化研讨会、玉雕获奖作品现场拍卖会等活动,吸引玉雕行业专家学者云集南阳,切磋玉雕技艺,研讨玉雕理论,极大地提升了河南玉雕的形象。

为企业搞服务,是河南珠宝协会的中心工作,更是立业之本。刘长秀举了个例子。河南省是一个玉石加工业大省,玉器生产量大,也是贵金属、珠宝销售大省。但珠宝质量检验机构少,检测任务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针对这个问题,河南珠宝协会先后设立了“河南省宝协珠宝首饰质量检验站”等检测机构,及时为企业出具检验证书,规范了市场,保障了商品的诚信销售。

“文化缔造价值,品牌支撑未来。”这是刘长秀一直坚持推广的理念。河南虽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近百万人的珠宝玉石首饰从业者,但却没有一个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在会长任上,刘长秀一直注重本省品牌的培育,每一个河南本土品牌创立,他都会到现场祝贺。他鼓励河南珠宝玉雕业要多出精品,打造品牌价值,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近几年,玉石走进普通人的家庭,藏玉,玩玉,赏玉,成为不少人休闲时光中最大的爱好。同时,珠宝玉石行情逐年看涨,上演了疯狂的石头的神话,验证着“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古话。由于珠宝消费的专业性,给消费者在购买和辨别上带来了困难,对社会开展透明、权威的消费指导,成为河南宝协的一项工作。他们在经销商中提倡诚信服务,举办诚信经营店评比活动,号召维护消费者权益。协会专门设立行业自律及维权专业委员会,对一些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虚高标价的不良行为进行整改,质量检测站应用户要求,为每一件珠宝出示一张身份证,有照片,有号码,规范了珠宝市场,让消费者感觉到在河南买珠宝,放心。协会还定期举办珠宝咨询服务,普及珠宝知识。

作为河南宝协会长的刘长秀,更是身体力行地为社会服务,他经常出席一些收藏鉴宝等大型活动,在传播珠宝文化和玉文化的同时,教会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确保买到货真价实的艺术品。

不断创新的精彩人生

1943年,刘长秀出生于河南镇平。他自幼家境贫寒,5岁丧父,在贫困和饥饿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学生时代,刘长秀学习十分刻苦,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大学气象学院。

生活的艰辛,使刘长秀养成了做事踏实认真的好性格,也培育出他执着追求理想的永不服输精神。

1975年,当时国家登山队在河南省挑选队员,在河南省气象局工作的刘长秀入选登山队气象组18人成员,并被任命为登山队气象组组长。因对登山运动不了解,周边的朋友和亲属劝他去医院开个假证明,“证明身体不合格,就可以不去了”。刘长秀没有理会亲友的劝告。加入登山队后,刘长秀到北京市石景山老山摩托车训练基地和怀柔水库冰面接受了集训。

因气象预报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作为气象组长的刘长秀负责组建了突击队,收集第一手气象资料。他们突击队随登山队员一起攀登至7600米高度,身上背负5公斤重的氧气瓶压得人喘不过气(当时的规定是男性7000米以下不准吸氧,女性6500米不准吸氧)。但他们坚持开展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填补了我国珠峰气象资料的空白,为中国登山队员于1975年5月27日首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几年后,刘长秀被河南省委组织部以优秀人才调入,负责全省干部审查甄别工作。后来,他担任河南省审计厅人事处长,在掌管干部人事权的岗位上,量才合理使用干部,从不任人唯亲,扭转了单位多年存在的不团结局面。

随后,刘长秀被任命为河南省审计厅纪检组长,作为纪检干部,他亲自用尺子丈量领导干部多占的房屋面积,挨个登记到高档酒店大吃大喝者的车牌号,杜绝了单位的歪风邪气。因纪检工作的特殊性,刘长秀又被交流到河南省地矿厅,任纪检组长,党组成员,巡视员(正厅级),直至2002年在河南省国土资源厅退休后,接任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协会会长。退休后的十年,是刘长秀精彩的加时赛,他让濒临注销解散的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协会起死回生,同时也让陷入发展困境的河南珠宝行业重新起步,带领河南宝玉石行业异军突起。

协会是社会组织,除了会费收入,无其他经济来源,没有钱,就留不住人。十年来,真正在协会坚持日常上班工作的除了刘长秀之外,还有一个年纪比他大三岁的老专家和一个年轻人。凭什么他们干得如此出色,刘长秀说:他们靠的是信念、实干和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生活中的刘长秀为人豪爽,爱好广泛,他擅长打桥牌,钓鱼技术也是一流。同时,他还是一位资深的奇石收藏爱好者。

刘长秀的家乡镇平县是中国最大的玉雕加工销售集散地,素有“中国玉雕之乡”美称。据传,战国时期发现和氏璧的卞和就是镇平人。刘长秀的许多同学和朋友都长期和玉石打交道,也让刘长秀对玉雕有了一定的了解。

担任河南省地矿厅领导后,刘长秀开始接触到各种矿产资源,尤其是各种奇石让他一见入迷,打心里头就喜欢。他开始利用各种出差机会,到各地市场上去淘宝。一次,刘长秀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开会,偶然在一个商户那里发现了一块沙漠石,整块石头上结满硕果累累的葡萄,当时商户开价6000元,而他那次出差只带了5000元。他匆匆跑回驻地,向同事借钱后,把那件葡萄石背回了宾馆,后来又辗转千里背回到郑州的家中。就这样,他陆续收藏了一批奇石。

刘长秀这样总结他和河南宝协的十年精彩:“目前,全省从业人数上百万,全国居首,一批河南人通过经营玉发家致富。只要有交易玉的地方就有河南人,只要有加工玉的地方就有河南人,河南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玉文化的首要区域。河南宝协能够为中华玉文化繁荣做点贡献,很光荣,很幸福!”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玉雕;问题;对策;南阳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15-02

1 南阳玉雕产业的现状及特征

1.1 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南阳有各类玉雕加工企业11000多家,从业人员30多万人,产品有12大类万多个品种,年均产值在15亿元~20亿元,占南阳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南阳玉雕产业的基本群体在镇平。早在1995年,镇平就被国家农业部、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等联合命名为“ 中国玉雕之乡”。全县23个乡镇中,有19个乡镇有玉雕加工业 ,从业人员12万人,年产值达10亿多元,十几个乡镇的经济收入85%以上来自玉雕产业。 此外,南阳市玉器一厂、三厂、四厂以及卧龙岗和车站玉器市场等为南阳的经济发展,富余人员的就业,知名度的提高等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2 特征

1.2.1 选材广泛

在玉雕加工上,选用的原料非常丰富。南阳人并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独玉,他们使用的还有来自岫玉、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罗斯白玉以及珊瑚、玛瑙、红蓝宝石等150多个玉种。

1.2.2 题材丰富

南阳玉雕产品,分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首饰、瓶燕几十类,120多个品种。五光十色,华贵优雅,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话传说和古代戏曲故事。花鸟有百鸟朝凤,喜鹊闹梅、凤凰牡丹、长尾鸟屏等,走兽有狮、象、虎、牛、套马等;瓶燕有玉瓶、玉环、转炉、亭炉、玉鼎等。

1.2.3 价格便宜

南阳玉器产量在全国位居榜首,并形成一个个大的批发市场;市场内众多商户竞争激烈;绝大多数玉器是自行加工自行出售,没有中间环节,人们可以将价格压得很低;南阳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充裕价廉,绝大多数玉器出自农产,玉器生产成本低;长期以来薄利多销的经营之道在玉器交易中比较广泛,所以,形成了南阳市场上的玉器在全国售价是最低的。这种普遍而又长期的现象,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商来此购进玉货。

2 南阳玉雕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玉器工艺粗糙,精品很少

从商品的分类来看,玉器应归属于特殊品类,其主要功能是用来供人观赏和收藏的。一件玉器作品有无观赏价值或观赏价值的高低,是决定它有无存在的意义,能否适应市场需求的基本条件。从一件玉器的制作过程来看,它具有生产周期长,耗费工时多,原料稀少、昂贵、技术工艺复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举等特点。因此,玉器的成本高,这从本质上就决定了玉器应归属于高档商品。然而,虽然南阳玉雕业历史悠久,也不乏精品,但多年来整体上是雕刻工艺粗糙、款式陈旧。比如玉件粗制滥造,从不精雕细刻;或是加工中省去中间环节,象很多玉器不抛光,打上水蜡就完事;或是将极其低档的大理石、玻璃等加工成粗糙的玉器而大量低价抛售,等等。

2.2 原料枯竭,市场混乱

玉雕业所使用的原料,是高贵的玉石材料,它在自然界分布有限,且是不可再生性资源。而现在许多地区,竞相发展玉雕业,个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一哄而上,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导致玉石原料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玉石原料快速枯竭,优质的独山玉越来越少。由于玉雕业技术工艺十分复杂,而个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受技术力量的限制,即使购到了好料,也制作不出好的产品,卖不出好的价钱,变相地浪费了好的原料。玉雕业的这种无序发展,导致玉石原料的快速枯竭,严重地浪费了国家的玉石资源。

2.3 品牌效益差

虽然“南阳玉器”和“独玉”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比起其它如和田五、岫玉等品牌而逊色了许多。这其中的主要缘由,一是政府没有足够的重视,将其视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缺乏统一的有力的支持;二是由于南阳玉雕业中个体成分占80%以上,其力量薄弱,加之保守消极、管理困难,对外宣传处于劣势,从而影响了玉器品牌的塑造。三是由南阳宝玉石协会主办的在全国最早颇有影响的连续三届“全国宝玉石学术研讨会和展览会”后,便销声匿迹了;“镇平国际玉雕节”从首届轰轰烈烈到后来的一届不如一届,使“南阳玉器”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2.4 玉雕人才匮乏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玉雕业也不例外。南阳玉雕人才的培养走的是“徒从师艺”的路子。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自己的优势,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首先,耗费时间长,而培养人才的数量较少。其次,因循守旧,综合素质较低。另外,对于那些前途未卜的徒弟来说,出师后要另起炉灶,从置买加工设备,购入玉料到产品出售,都必须从头学起,经营状况长期难以好转,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动力。玉雕湾及镇平的一些玉雕培训学校在培养年轻人才方面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上仍难以满足业内对于高素质玉雕人才的需求,这也导致南阳玉雕业界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工艺大师级人才奇缺。

3 发展南阳玉雕业的对策

3.1 改进工艺,提升品位

玉器既是物质商品、精神商品,同时也是美学商品。它的主要功能是美化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享受。玉器在题材选择、工艺制作方面应以消费者和消费潮流为导向,以能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突破传统玉雕题材以宗教人物、山水、器皿等为主的狭隘的表现手法,借助于中国画、雕塑、石雕等领域的创意及技法,从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大力创新。南阳地方资源丰厚,要利用地方玉文化资源,开发研究具有艺术个性,充分展现出本土地域风采的各类玉雕工艺精品。

3.2 保护有限资源,适度合理开采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石不仅稀有,而且质量差异极大,且不能人为改变,一旦定型后就不能还原。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的粗制滥造,严重地浪费了玉石资源。当前,地方应制定区域性战略规划,加强有限资源的开采与管理,以市场需求合理统筹配置资源;通过有效的措施,协调统一,科学开采和保护性开采。独玉产量很有限,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开采,尽量把有价值的东西充分挖掘利用起来,生产加工更多的玉产品。既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更要弘扬玉文化的独特魅力。要进一步树立珍惜资源意识,做到有序开采,造福于后代。

3.3 树立品牌,开拓市场

当前,品牌经营已成为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稳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法宝。南阳玉雕顺利的发展壮大,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具体来说,可以将分散的加工户组织起来,组建现代化的玉雕企业,使用统一品牌,执行统一标准,进行统一的加工,统筹配置资源,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扩充文化内涵,不断创新,逐步培育出几家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主要生产高精产品,利用其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玉雕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协作化发展。

历史上玉雕业是由宫庭流入民间的,因此,它一直被消费者认为是令人神秘的行业。要使消费者改变这种认识、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普及玉文化知识。使消费者真正了解玉文化,逐渐懂得识玉、爱玉、赏玉和用玉,培养稳定的消费者群,营造玉雕业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促进玉雕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扎扎实实培养玉雕后备人才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对玉雕来讲,需要设计、加工、管理、营销等多环节、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梯队。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才能雕琢出到质量的精品。目前,师父带徒弟、职业技术学校、民间办学以及地域产业影响成为培养玉雕人才的基本渠道。就这四种人才培养途径中,大专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面、理解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则显得综合素质较高,成才率也较高。院校人才在掌握了基本琢玉技法后,在制作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的思想。目前,镇平县先后建起了18所初级玉雕加工培训学校,1所玉雕职业高中,1所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南阳师范学院也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全日制本科学历的玉雕专业。这些都为南阳玉雕产业的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昶,申柯娅.中国玉雕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2,(2):52-53.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13篇

近年恚中国石材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汉白玉在建筑、雕刻市场上应用广泛。汉白玉本身的优势和特色明显,在市场竞争中实力较为突出。汉白玉因其自身的石材特性除了具有建筑使用优势之外,还具有比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可以应用于艺术雕刻中,还可以结合旅游业促进多向发展。,汉白玉艺术雕刻行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关于这一点,文章着重以当前中国汉白玉储量最多和品质最好的雅安市宝兴县为例展开研究和讨论。

一、汉白玉艺术雕刻行业发展的研究背景

宝兴县素有“石材王国”、“石材博物馆”的美誉,拥有“宝兴白”、“青花白”、“东方白”等名贵石材30余种,储量达30亿立方米。其中最为著名的“宝兴白”汉白玉因储量丰富、洁白无瑕、质地细腻、抗折性强、硬度大、出材率高等特点闻名于世,与意大利“卡拉拉白”相媲美,享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誉。宝兴县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建立灵关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已达200余家,被四川省经信委评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雅安石雕,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享誉海内外,素有“雕刻之乡”的美称。位于四川雅安市高颐阙前的石狮子,芦山县樊敏阙前的石兽,都是东汉时期的遗物,其中有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子,足以说明雅安雕塑雕刻的悠久历史。宝兴县的外郎石砚在清代更被定为"贡砚"。雅安雕塑的技艺在宝兴一直传承延续,宝兴县在2014年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石雕艺术)之乡”。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一个关键时期,人们对于精神层面享受的追求,进一步提高了对于旅游的需求。科技的推动和产业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加深了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联系。而汉白玉雕刻文化突破以往的建筑意义,被广泛应用于艺术雕刻行业和旅游行业,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汉白玉自身的条件优势,另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带动产业经济发展。

艺术雕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增加旅游特点,还实现了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来看,我国石材产业发展较缓慢,企业效益增长不够快速、产品集约化程度较低。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首先就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品牌影响力,要保证汉白玉雕刻产业发展还需要大力开拓销售渠道、规范经营行为,积极寻求外部环境的支持。二十一世纪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促进了雕刻艺术产业发展,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石材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对于石材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我国石材加工历史久远、经验丰富,汉白玉品质很高,但加工工艺和配套机制上尚且不够完善,无法实现产品的效益最大化,汉白玉资源不能做到充分利用。雕刻艺术作为我国的传统石材加工艺术手段,闻名已久,汉白玉雕刻产业充分结合了石材本身材料优势与雕刻艺术手段的观赏价值,可以结合旅游业的消费需求,实现经济的双向增长。

二、雕刻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一)雕刻业发展需求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形态的变化和进步,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制约了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雕刻产业的发展需要积极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生产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更新。我国的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发展需要积极融合其他产业元素,实现产品之间的融合,依靠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解决好雕刻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雕刻产业发展。

(二)旅游业发展需求

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情况虽然还比较乐观,旅游经济一直处于上升阶段,但旅游行业本身也需要积极进行产品的升级和转型。旅游业发展的状态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例如旅游业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实现农家乐和生态旅游,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行业的发展和升级。又比如,旅游业与时下流行的动漫产业结合,实现动漫旅游,这种新的发展形势大大引起了人们的旅游兴。事实上,旅游行业的融合性较高,单一发展的局限性较大,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需要结合旅游业本身的行业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有效融合其他行业,实现经济互惠、增长。

(三)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对于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根据市场需要对旅游业的发展形势进行积极调整,旅游市场需要注入新鲜元素,汉白玉的艺术雕刻市场也需要其他经济发展形势的支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旅游的体验不只是停留在观光上,人们需要多方面的进行消费升级,比如动漫旅游、疗养旅游、影视旅游等,在旅游消费产品上也应该多样化,应该从一般的土特产、古董字画上适当的转移到艺术雕刻上面来,增加人们对于我国传统雕刻手艺的了解和关注,提高艺术雕刻品的市场价值。

三、汉白玉雕刻业和旅游业相融合产生的效益

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一方面可以大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可以弥补产业自身发展的不足。目前,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社会的关注和市场的支持,而旅游业的市场资源丰富,但旅游业本身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元素,因此可以充分融合汉白玉艺术雕刻业和旅游业,取长补短,努力实现产业效益的增长和市场价值的提升。

(一)市场效益

产品融合可以促使产业链的重新组合,各产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更高层次的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当消费者认可和支持某种产品之后就会形成一种市场效应。汉白玉艺术雕刻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但一直没有好的宣传手段,导致人们对它认识不足,市场地位不高。因此,可以充分结合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使人们更多的了解艺术、认可艺术,可以采用艺术展的形式,让游客游览、观赏,导游可以为汉白玉的石材特征和相关艺术发展历史做出讲解,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汉白玉的市场价值。另外在特产、纪念品购买上也可以为游客做出一些引导,这样不仅为旅游业发展增加新的环节和内容,还为汉白玉的艺术雕刻做了市场宣传,实现雕刻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的市场效益。

当前人们实现旅游消费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观赏、学习,考虑到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性和市场灵活性,需要不断满足人们旅游的体验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人们已经开始追求更多的精神享受,需要更多的文化内涵体验。而汉白玉的艺术雕刻产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意义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精神消费需求,因此,充分融合汉白玉艺术雕刻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就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消费欲望,实现产业间的互惠互利。

(二)产业效益

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起步不算晚,但发展水平一直不高。事实上,我国石材雕刻艺术历史久远,艺术手段和艺术价值都极高,一直没能有效的发展起来主要还是在产品消费市场占有率不够高,导致产业效益低下。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但从长远考虑,若产品结构一直较为单一、落后,不能在旅游内容和旅游形式上作出有效更改和创新,其发展势必停滞不前,甚至会造成产业的逐步衰落。

因此,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将旅游业的行业元素有效注入汉白玉的艺术雕刻业中,可以增加我国石材雕刻的发展动力,为产品的艺术雕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另外,这种结合方式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新内容,丰富其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将我国的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与时下较为流行的旅游行业相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手段,实现了产业间的效益增长。

(三)经济效益

汉白玉的艺术雕刻行业发展主要依靠雕刻手法、雕刻创意和雕刻技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这种文化创意性产业得不到快速发展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对于汉白玉文化了解较少、得不到足够的市场支持,因此经济效益增长缓慢。要想促进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就要积极转变发展模式,更新产品内容,有力结合其他产业的发展特点。旅游业的发展较好,市场认可率和支持率都较高,但文化内涵不足,精神性的消费价值不高,需要改变落后的旅游服务方式,注入新鲜血液,增加新的旅游内容,丰富其文化内涵。石雕、木雕等都是传统艺术雕刻手法,可以充分融合到旅游环节中去,像汉白玉的观赏性不言而喻,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可以有效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进一步实现旅游带动雕刻业发展,雕刻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经济增长。

四、汉白玉雕刻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支持条件

(一)政治条件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国家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出台相关政策和要求,为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方向和基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提倡发展多元化的经济。

在2013年芦山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根据国务院《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将雅安市宝兴县灵关镇建设为“灵关石城”4A级景区,并大力扶持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的发展,投资0.55亿元建设灵关石城汉白玉文化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内设有石雕工艺品示范加工厂(区)、石雕文化培训中心、石雕工艺品展示中心、艺术创意中心,石雕文化广场及石雕艺术走廊等。另在灵关石城还建有多条集中展示汉白玉石雕文化的“石雕产业一条街”、“石雕文化商业步行街”。

在国家的政治大环境要求之下,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为旅游业和雕刻业的融合提供了足够的政策支持和政治保障。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文化意味浓厚,属于工艺美术的一种,融合到旅游业中,可以增加人们的艺术趣味。国家支持旅游业和雕刻业的融合,也是看中了它们各自的市场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二)经济条件

经济的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原动力。不管是旅游业还是艺术雕刻行业,都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实现产业效益的增长。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不断加深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和合作,为经济大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机遇,各产业要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发展就要在生存中学会进步,在进步中迎接挑战。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第三产业,政府不断予以旅游灾后重建项目财政上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它的发展前景较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旅游业的市场效益日益增加,要实现长久有效的发展,必须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下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融合其他产业的特点,实现改革、变通。而艺术雕刻产业很好的满足了当前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只有有效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和互补,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行业发展、经济增长。

(三)社会条件

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发生变化,基本的物质消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人们已经从传统的物质消费需求转变到精神消费需求上来了。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人们工作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生存,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这也为旅游业和艺术雕刻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基础。

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条件也包括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人们休闲态度的转变。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使汉白玉艺术雕刻技术不断成熟和进步,突出其工艺性和观赏性;人们的消费态度变化也为汉白玉雕刻产业打开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汉白玉雕刻要实现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就要抓住机遇,在提供的良好社会条件基础上,充分融合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打开市场、稳步发展。

五、结语

济时代的到来,对于各产业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要使产业特点不断突出,就要积极融合其他产业,实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宝兴汉白玉艺术雕刻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但发展前景广阔,若能有效融合入旅游业,在芦山4.2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大背景之下,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的发展优势一定会取得可观的市场成就。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南阳玉文化;文化品牌;产业集群;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4;F269.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3.03.018

21世纪是文化竞争的世纪,被称作“文化制胜”的时代。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日本经济学家称其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文化产业集群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拉动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谓文化产业集群就是:立足于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围绕一条产业链、价值链的集聚发展,产业之间形成彼此相关的生产业,相互之间相容互补,实现区域合理化布局,使政策、技术、人才、资源等各种相关要素合理配置,达到共享共荣、共同发展的目的,并逐步形成规模化效应的产业集群。

河南南阳人杰地灵,不仅名人辈出,而且资源非常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玉雕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和玉文化研究、传播基地。作为中原玉文化的主产地,南阳玉文化源远流长,因出产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而远近闻名。同时,玉文化在南阳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南阳因玉闻名,南阳因玉文化而具有了文化核心竞争力。目前,南阳玉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且在国内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现已形成开采、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有南阳市区卧龙路玉器一条街、镇平县城的玉雕大世界和玉雕湾市场等多个玉雕交易平台。依托丰富的玉矿藏资源,深度挖掘玉文化的丰富内涵,发展与玉雕相关的文化产业,形成以玉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让玉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南阳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

本文拟在考察南阳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其发展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探寻南阳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南阳玉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

一、南阳玉文化产业集群现状

1.玉资源丰富,独山玉魅力无穷

南阳被称为“中国玉雕之乡”。据有关资料统计,南阳宝玉石资源有30多种,除了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南阳独山玉,还有物美价廉的鲁山玉、汉白玉、黑绿玉等,丰富的玉矿资源为南阳玉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独山玉有“南阳翡翠”之美誉,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湖北绿松石齐名,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玉。独山玉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红、黄、紫、蓝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独山玉的色彩品种,是其他玉石所不能比拟的。独山玉文化历史久远,当玉文化在中华大地刚刚萌芽时,独山玉就展现其独有的魅力。发展至今,独山玉雕品技艺精湛,文化内涵深厚,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南阳玉雕业已经发展成为“探、采、工、贸、研”一条龙的产业链条。玉雕业的发达带动了南阳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南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2.产业初具规模,从业人员众多

2008 年12月,南阳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短短几个月之内,南阳通过聘请高层次文化专业人士,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规划了区域面积30平方公里的核心集聚区和辐射带动区,其中一个面积5平方公里的玉文化产业带,作为玉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南阳现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玉雕生产企业,如南阳拓宝,镇平玉神、神圣等,这些龙头企业,与专业市场、专业村、专业户相结合,打造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玉雕产业是南阳文化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块,已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从业人员的增加。南阳有很多人依托丰富的玉资源,从事玉器的加工和销售。据统计,目前,南阳市玉雕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人,玉类加工户1.5万余家,年产值达120多亿元。正在倾力打造“中华玉都”的南阳镇平县,基本上村村都有机器响,家家一片琢玉声。许多当地居民依靠着丰富的玉文化资源,迈上了小康之路。

3.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逐步形成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南阳地区已形成几十个各具特色、规模不等的玉产品块状加工销售带,或是家族形式的个体经营农户,或是公司股份制形式的外资、合资与民营企业。南阳玉取材不拘一格,除了本土的南阳玉外,还有辽宁岫玉、缅甸翠玉等150多个品种。从原料聚散批发、创意设计、玉雕生产到加工包装的产业化体系已逐步形成,可以说,南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的玉雕工艺品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地。南阳市玉器一条街、三顾缘玉器市场、南阳玉雕工艺品大世界、镇平玉雕大世界、石佛寺玉雕湾等十多个玉器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在全国都非常有名。此外,国内其他城市还有南阳人创办的珠宝玉器一条街,形成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年销售各类玉雕产品近2 000万件,促进了南阳玉雕产业的整体发展。

为提高区域文化的竞争力,实现打造“中华玉都”的宏伟目标,南阳启动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如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玉文化主题公园、宝玉石产业园、大师创意园、玉雕职教集团、玉文化博物馆扩建等,正在建设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推动南阳玉器文化产业的发展。

4.玉雕技艺高超,玉文化品牌享誉全国

南阳玉的造型有人物、花鸟虫鱼与飞禽走兽,种类繁多,形象各异;玉雕工艺精湛,刀法复杂,融本土特色与国内其他元素、传统元素、西方元素为一体,兼采南北工艺之长,既有京津派的雄浑豪放,又具苏扬体的细腻精巧,已形成别具一格的“南阳风格”。现在,工艺雕刻大师们在制作玉雕工艺品时,既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既追求古典高雅的品位,又兼顾时尚的个性释放,特色文化产品和精品佳作不断出现。

南阳玉雕精湛的工艺获得了国内专家与同行的认可,如在2012年的“天工奖”、“百花奖”、“神工奖”和“陆子冈杯”等全国玉雕精品评比中,南阳玉雕凭借着“中华第一美玉”的盛名与工艺大师的独具匠心,魅力四射,让欣赏者拍案叫绝。高超的技艺、深邃的文化内涵、丰富的题材内容,使南阳玉雕成为最大赢家,终以金奖36项,银奖52项,铜奖63项,优秀奖95项的总名次,使2012年成为南阳玉雕界获奖最多的一年,南阳也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地区。经过多年的打造与各相关部门、专业人士的努力,加之玉文化研究大师的推动,南阳玉雕现已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全国知名品牌,如“拓宝”、“神圣”、“玉神”等,提升了玉雕产业层次,将文化品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南阳玉雕的品牌优势。[1]

5.加强对外交流,注重对外传播

从1993年开始,南阳镇平县每年都举办镇平国际玉雕节,提升了南阳玉的影响力。自2002年第9届开始,玉雕节由县办升格为南阳市举办,正式更名为“南阳玉雕节”,每年一届,现已举办了10届。在每年的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上,南阳玉雕精品绽放异彩,向全世界展现了独具特色的独山玉文化。这使得南阳独山玉走向全国、走向国际,也使南阳玉雕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为了提升南阳玉器的知名度,近几年,通过参加全国玉雕评比大赛和各种较高规格的玉雕产品工艺评比大赛、举办玉雕文化节、宝玉石博览会、“独山玉杯”玉雕精品评选等玉雕文化活动,南阳充分展示了深厚的玉文化底蕴、坚实的玉雕产业基础和高超的玉雕工艺水平。玉文化的对外交流与玉雕大师工艺的切磋,提升了南阳玉的影响力,同时也让中外友人领略了独山玉的独特魅力和高超的雕琢技艺。

6.玉雕人才层出不穷

南阳从事玉雕产业的人数众多,玉雕人才也层出不穷。2012年,南阳有徐明、仵孟超两位大师获得了“中国玉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在河南省第五届工艺艺术大师评审中,江广森等23人获得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截至2012年底,南阳共有部级玉雕艺术大师2名,部级玉石雕刻大师18 名,省级大师 83名,市级大师56名。[2]玉雕新星人才辈出,显示了南阳玉雕产业强劲的发展后劲和雄厚的人才队伍储备。

二、南阳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近些年南阳玉文化产业呈现生机勃勃、迅猛发展的势头,已成为南阳经济发展的品牌产业。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它已成为制约南阳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

1.市场秩序混乱,集群规模效应难以凸显

南阳玉文化产业中个体成分比重过大,小行业、小作坊等个体成分占到80%以上。受个体经济的局限,加之许多个体从业者文化素质、知识水平不高,工艺技术处于初级水平,其玉雕产品内涵肤浅、工艺粗糙、缺乏创新,时代感不强,市场定位也比较低,造成玉资源粗放开发,玉雕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乱状。这种小行业、小作坊式的生产与销售,因缺乏必要的规范和引导,经常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低价无序竞争的情况。

同时,南阳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与源远流长的汉文化之间融合程度不深;产业发展缺乏战略规划,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盲目性、自发性的特点,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尚未形成,集群规模、产业连锁效应尚未产生等,也束缚了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

2.专业创意人才缺乏

南阳玉文化产业人才很多,但缺乏高层次人才,部级、省级玉雕文化大师数量偏少,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与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短缺,复合型专业人才集聚不足。南阳玉雕人才还基本沿袭着父亲带儿子、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人才培训学校不规范;高层次的针对玉雕业岗位需求的高等学校太少;尚未建立起合理的工艺大师级、经营型、创意型人才激励机制与引进机制,而外地珠宝企业优厚待遇又造成南阳玉雕人才大量流失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附加价值高的玉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与产业融合不深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们眼中的玉雕就是一件裸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般过于注重它的商业价值,而忽略玉器文化的内涵。所以,目前南阳的大部分玉雕产品,其题材选择、形象设计、工艺制造等方面,既缺乏传统的优秀文化理念、又缺乏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因素等,不少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就是一件干巴巴的玉器产品,人们感觉不到玉雕的文化韵味,感受不到它灵动的文化内涵,玉雕产品与现代消费的结合度差,这让消费者感觉不到收藏、传家、赠送的价值,从而无购买消费的欲望。

4.玉雕创新性缺乏,知名玉雕品牌不多

目前,南阳拓宝玉器有限公司、镇平神圣玉雕公司、镇平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镇平石佛寺玉器厂、镇平县大荣玉雕厂等大型企业,打造出了一批全国知名品牌,但与南阳玉石资源大市的地位仍不相称。南阳玉雕业中80%以上是个体成分,由于其力量薄弱,生产力量不够集中,资金不够雄厚,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思想消极保守,文化修养水平低,从而影响了玉器品牌的塑造,知名的文化内涵丰厚的玉雕品牌更是欠缺。

三、培育玉文化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南阳玉文化产业的深度发展与特色产业集群的建立,必将推动南阳经济的大发展。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规范市场秩序,凸显集群规模效应

针对南阳玉文化产业中个体成分比重过大、市场秩序混乱的现状,必须规范玉器市场。首先,要从玉器的开采与生产环节入手。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实行玉料开采许可证制度、玉雕生产许可证制度,把小企业、小作坊纳入到规范管理的轨道上来。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或作坊,还可以实行定企业级别、定使用原料级别的方式,给予他们一个既能自我发展、又有所束缚的空间。其次,玉雕行业协会和相关管理部门要定期举行全行业参加的诚信经营活动培训讲座。对于不讲诚信的企业要联合政府部门实行严格的惩罚措施,如吊销开采或经营许可证等,以规范玉雕行业市场秩序。

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还必须增加玉产品的附加值,延长玉文化产业链条,凸显集群规模效应,提高玉文化产业的整体收益。首先,发挥玉雕企业集团在玉雕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成熟的加工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高水平的研发平台,使得玉雕集团从原料购买、设计生产到包装销售等环节都有很多优势。这对于引领玉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与传播更多的知名品牌,提高南阳玉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南阳玉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如珠宝、包装、旅游等行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产生极强的产业空间近邻效应和集聚扩散效应有着很大的意义。[3]

其次,把玉文化与周边旅游资源连接,促进玉文化与旅游的并蒂发展,形成玉文化旅游产业链。将南阳玉文化渗入到南阳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加强玉文化氛围建设,打造具有南阳特色的玉文化旅游产业。通过玉文化与旅游的结缘,实现产业旅游互融,将玉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玩、赏等各个环节,形成南阳玉文化旅游产业。除此之外,要加快与玉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礼品包装、石雕、交通运输、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使之与玉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存共荣,实现玉雕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从而助推南阳经济、文化、旅游等事业的快速发展。

2.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力资本是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关键,对于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讲,人才对于产业集聚也起着能动的作用。正是工艺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大量涌入玉文化产业大军中,玉文化产业生产的规模才不断壮大,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人才对于玉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大力发展南阳的玉文化产业,必须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举措,加强玉文化产业人才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针对产业的特点,招收玉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玉文化研究等方向的本专科人才;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实训指导等方式,用理论服务实践,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对接,推进校企产学研发的结合,培养一大批知识文化水平高、实战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优秀的玉文化产业人才,采取人才激励与奖励制度,设立专项基金奖励有突出成就的文化产业经营、 管理、 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人才,用高工资、厚待遇等方式,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在职称评定、福利方面给予倾斜政策,留住高层次人才。

3.推动玉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消费者对商品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为:人们不仅注重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且对增加商品附加值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体现了人们精神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有学者指出,企业不能像过去那样,光是生产东西,而要出售生活的智慧和欢乐。南阳玉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把特色文化注入特色产业中,提升玉器文化价值与特色经济内涵。

南阳文化资源丰富,玉器产业的发展要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玉雕产品与文化的接轨与融合,力争使玉器产品不仅有商业使用价值,更有知识、艺术、文化内涵,使其表现形式由传统的以人物故事、飞鸟走兽、山水神话为主,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兼顾的方向转变,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与多层次的精神消费的需求。首先,应增加玉器的文化内涵。南阳地区独有的汉文化、中医药文化、名人文化等积淀深厚,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们都可以成为玉文化发展的内力支撑。可以把传统文化中的祝福术语刻在玉雕产品上,使之成为自勉、赠送、收藏的佳品,从而提升玉器的档次和品位。例如,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玉制系列民族乐器,把玉文化融汇到玉产业当中,提升了玉雕产业的档次。其次,融西方文化内涵中的精髓于玉雕产品中,研究制作一些体现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的玉雕艺术品,以拓展玉雕的海外市场,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4.走创新发展之路,发挥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优势

“文化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和开发利用成效大小的关键。”[5]在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湖北的绿松石大力发展,和田玉、岫玉知名度超过独山玉的的严峻形势下,南阳玉雕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推陈出新。兼具深厚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的创新产品,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知识经济附加价值最高的类型就是以创新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尤其是源于艺术美学的创作设计。创意产业就其深层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将美学层次落实到实践层面,透过美学去关照环境和产业。”[6]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针对消费者的需求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如玉产品与美学结合,提高玉产品的附加值;也可以与音乐结合,开发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乐器――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已有探索实践并成立了“玉声乐团”,让“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创新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与生命,鲜明的主题、超前的意识、巧妙的构思,才能走出集观赏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才能提升玉雕产业的档次和品位。

要把玉文化打造成南阳的名片,打响南阳“千年玉都”的品牌,提升南阳玉雕发展水平,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南阳在国内、国际的文化影响力与知名度。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举办玉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精英、巧匠、文人,研讨玉文化的开发、利用、发展等问题;举行大型玉文化推介活动,通过拍摄有关玉文化方面的电视剧、纪录片、专题宣传片等,向世人展示南阳的玉文化;同时鼓励各类玉文化组织依法保护其名称、标识等无形资产。

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已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效应开始凸显,但是,南阳玉文化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多策并举,大力发展一批知名玉雕企业集团,注重产业连锁效应,扩大玉文化产业集聚规模,发挥玉文化产业集聚形成的品牌效应,以促进南阳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明阁.独山玉雕历史地位及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782.

[2]曾碧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南阳玉雕产业取得可喜成绩[EB/OL].(2013-01-07)[2013-01-12].http:///Pages/201317142218.shtml.

[3]杨雪兰.区域经济模式下的产业集群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5):46.

[4]李小坤.独山古玉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玉石雕刻的技术培训范文第15篇

在野生动物的创作过程中,内容和形式,情和景,构思和构图的相互作用与对接,是艺术家创作中应当用心思索的重点。由于这一创作课题富有挑战性,想像空间很大,艺术家可以透过对生活、人文等等的认识,隐喻特定的理念、思维,植入拟人化的元素,用野生动物的艺术形态去发展一种精神,使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获得审美享受、艺术感染和美好联想。

有造诣的艺术家契而不倦地凝聚生活体验中积累的理想“美”因素,并不遗余力地把它熔铸到创作构思构图中去。生活和自然界中上文万事万物,包括野生动物无不具备了各自独特的“美”的特征:比如虎的威武,狮的雄壮,熊的沉稳,鹰的潇洒,牛的憨厚,马的英俊等等,创作中雕刻家需要抓住特定表现对象的特征,运用造型技巧把野生动物身上的个性美充分呈现给人们。

野生动物玉雕的造型构图,在经营位置、布局章法上可以有不同选择: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倒悬结构,倾象性结构 ,铺展性结构,铺展型结构,圆雕型结构,浅浮雕结构,深透雕结构等等。但任何都需要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统一(图1)。

利用一切偶然效果,抓住自然材料组合中创造的出其不意的美感,寻找相应配景来烘托和展现主题,这是雕刻家在创作主题和构思方案确定后,也是整个创作设计环节中一个不可忽视部分。创作设想可以在设计稿上初步完成,也可以在主体雕件完成后,寻觅不同形状、质感、皴纹、尺寸、颜色的自然原石,通过雕件和实材作比对来找到匹配的陪景底座。雕刻家经常会惊喜地发现,实材比对的再创作有时会擦出灵感的火花。在实材摹似推演中,酝酿已久的设计因为偶然发现,而使原来朦胧不定的想法产生裂变,这种“二次补充创作法”是纸上谈兵或凭空想象所得不到的。这种收获似乎出于意外,但其实是取材自然,求其神韵,这种意外其实寓于情理之中(图2)。

二、雕刻与工具的使用

“材美、工巧、艺高”是玉雕艺术的三个支撑点。行谚云:三分工具,三分材料,四分手艺,指的是发挥雕刻家才艺,依靠人的能动性,灵活运用工具,用各种恰当的技艺手法在特定材料上施艺。工具和材料是固定的,而人是灵活的,雕刻家可以娴熟地操作不同用途的工具,随心所欲地用锯片切割,用小锯和平铊压层次,用金刚钻打洞,用铊钻掏膛,用细钻]线,用细]钻做弯势。用现代的软轴机、快速玉雕机,不但可以做出传统磨具制作的感觉,而且优越的现代先进工具,解决了原始简陋工具的很多局限,使玉雕制作“如虎添翼”,在发挥玉雕工艺技巧上更趋向精致。

玉石雕刻常用机器设备有切料机、粗形切割机、粗坯机、钻头细坯电钻、薄片锯、水沙轮机、磨砂纸机、软轴机、抛光机、钻孔机,上述机器配合相应的金刚粉锯片、磨具,运转时和水同时工作可以有效地切割相当坚硬的石材料。雕刻工艺带有很强的技术性,技巧性,专业性,琢玉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玉的材质、掌握玉的性能,而且也要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不同机器工具使用功能,把工具的技能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充分发挥加碧材料的可雕性,表现雕刻家想象中的形象,更好地呈现玉石美丽的特征。

充分发挥加碧材料可雕性。不仅包括了掌握一般相料、用料方法,还包括了善于运用相应工具:灵活自如地抓大形,压层次,先整体,后局部,循序渐进地刻划细节,进而整体调整,这是玉石雕刻成型过程的基本方法。由于雕刻流程中每个工序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不同功能,不同用途,不同尺寸,相应机器和工具的综合使用,是雕刻过程中连环交叉运用的技术手段。

三、应料制宜与因材施艺

应料设计与随机应变是表现材料的重要手段。由于加碧玉石纤维体结构,以及在其溶解吸收诸矿物原素的造玉过程中,因大气压正向和逆向的作用,使得加碧表面会隐现水纹、花斑,呈现尚未完全被吸收的黑点、白点、绿点或金点。当一块玉料被切开后,上述玉料自然纹理基本展现眼前,雕刻家此时需要根据玉料色块、纹理、裂缝、斑痕、黑点等,作统筹考虑,应料制宜,因材施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玉材,最合理地避开瑕疵,最巧妙地施以俏色,把用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设计转化为有利因素。材料是固定不变的,但设计者的用料方案是可以合情合理作出适度调整的,有的甚至容许作重大变动,目的是为了充分地把玉色最美丽的一面呈现在正面醒目位置,这是玉雕之所以不同于其它雕刻如牙雕、木雕或陶塑的特点。

应料设计可以按材落料,也可以套裁落料,由于玉石材料的多变性,要求设计意图同用料方案的密切对应,有时一分一毫的疏忽大意,也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尴尬。因此应料设计除了考验设计者技术层面的专业经验,而且也在检验设计者处理危机的能力。由于有些加碧的纹理自然流动不完全均一,所以设计意向中的大概形块可以在玉料上套用,也可以直接在玉料上应材设计。玉雕作品的立体效果是要起多面观赏的效果,裁料过程中也需要对雕件不同的立体面作前瞻性考虑,仅仅照顾正面效果是不全面的,裁料时也需要兼顾到雕件的另外几个面。玉雕从落料到雕刻的全过程一直充满变数和挑战性,在步步深化进程中随时会出现情理之内甚至情理之外的问题,雕刻家最大的本领就要胸有大局,以天然的玉石作媒材,用减法技巧步步深入,步步为营,遇到危机,勇于面对,随机应变,在雕刻过程中把意想中的形象从无到有地在玉石上呈现出来。

四、雕刻工艺流程

玉雕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设计、选料、切割、粗坯、细坯、打磨、抛光、浸蜡、配座、组装、等工序。它需要综合运用玉雕中的切、割、锯、凿、钻、缕、掏、括、拼、磨、抛、装等技巧和各种处理手法,以表现不同形象的最佳效果。

玉雕制作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要点:切割的要求,形的处理,轮廓的形成、造型的表现,打磨的方式,组合装配等。各个工序之间环环紧扣、相互交融:设计选料是出坯定造型的重要一环,首先对作品所表现内容以应料设计,确定用料最佳方案,这包括玉石的选料、配料、落料和合理套裁。玉石材料本身非常珍贵,所以雕刻家、设计师对玉料的长短、大小、形状、石纹走向,都需要充分了解,了然于心,然后才进入应料设计,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寸的原材料。动刀之前,对原料物质、形态定位、进刀顺序、和造型的构成,需要有统筹考虑,成竹在胸才能进入切割和划线程序。

玉雕制作基本步骤:

A选料,首先择定符合设计意图的玉料。色泽、质地、纹理、尺寸、厚薄、形状需要综合考虑。意向中的雕件大小、厚薄容纳于材料之内,斑疤、裂痕、瑕疵都则排除于雕件之外。

B直线切割,按照划线位置直线切割,逐步接近轮廓形体。

C曲线去料,整体接近形体。(可以用激光、水刀、金刚钻和锯排刀除料。)

D立体打坯,由方到圆确定形体、层次、动态、比例等。

E摩沙纸,精加工表面装饰效果,整理制作粗坯时留下的痕迹。

F抛光,光泽处理。(高光型,中亚光型不同选择。)

G浸蜡,均匀玉色,增加滋润效果。

H配坐,选择适当形状、尺度、玉色、材料作主体陪衬或背景

I装配,把主体雕件、陪衬或背景、底坐及配件双向钻洞按钉、粘胶水装配成型。

五、玉雕中的对比处理手法

对比手法是一种利用视觉上的反差对立造成的失衡错觉,进行阴阳对立、双方互补的造型方式和技巧。通常雕刻家用这种手法来比较形态和程度的差别,为创作服务。玉雕中实体或虚体的线和面、主和次、繁和简、实和虚、疏和密、粗和细、动感和静态的对比处理手法经常被雕刻家反复运用在同一件作品中。两个或多个不同东西放在一起时,一物的形态、质感、视觉感受在对比中形成鲜明差别,给人以深刻印象。这种异同现象,相互间彼此衬托,并加强各自的存在感。北美玉雕的对比手法还运用在雕刻形式上,形态刻划准确到位,表面处理光泽,与粗糙带纹的陪衬物互相衬映,形成粗细对比,精拙反差,能很好地显示出玉石自身的质地美,极富审美情趣(图3)。

变化统一是对比中寻求平衡的一种表现手法,将野生动物依构思所需,夸大一样东西和缩小一样东西,使其形成变化的二个个体,在艺术处理上又特意用动物之间的一些联系体将它们尽量统一成一个整体。譬如一件表现母子魁熊的雕刻,在母熊硕大魁悟的形体旁,雕置一只活泼动感的幼熊,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大熊沉稳,小熊灵动,这一对比组合体,以生动的形象,将一种变化统一的形成一览无遗地展示于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又譬如一件表现三文鱼和陪景对比的雕件,二组海蓝随着海潮缓缓波动,柔软的草叶婉转折叠,似水如波地悠然摆动,衬托着三文鱼在海中生动游弋的姿态,作品意雕置了二块墩实的海石,一静一动,一粗一细在衬映中营造了此地无水似有水的感觉。虽然雕件反映的仅仅是大海的一个小小视角,但海水波动时,如此“动和静”对比中产生的环境真实感,把一对三文鱼在水中的动感,海的蓬勃生机都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变化统一也体现在对比中联系,适当的联系又使之成为默契的组合。再譬如,一对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特征的魁熊动物在比对中形成差异,一雌一雄,一豪放,一沉稳,作品中它们同时向前行走,前者大步流星,回首顾盼,后者慢步细走,二熊眼神对接。虽然彼此对比中形成鲜明差异,但二者在作品中的顾盼和呼应,不但增添生动感,而且相互联系的艺术处理使变化取得了协调(图4)。

六、洗练与概括

玉雕作品的深入表现与细节刻划,并不等同于工艺技巧的堆积或重复,它应该是从内容到形式,从造型到形象,去粗取精、渐进深化的过程。提练是纯化形态的一种手段,省略局部细节,意在加强整体表现。外形提练着眼外部轮廓,夸张特征,强调形象整体性,使形象鲜明醒目。提练一种形

体往往是较难的,如果发挥得当,这种艺术提练往往是最能突显加拿大碧玉朴素的原始美态。但如果处理不好,则会变得空洞呆扳。因此玉雕中洗练与概括的艺术处理,务必要掌握好形的结构、比例、骨子和形象美。与此同时,提练也需取舍和加工,夸张是加工的一个手段,为了突出和加强特定物象个性特征,局部夸张,整体夸张,或适形夸张,舍弃细碎小节,强调某部分特征,无疑都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作品感染力。

加拿大玉雕具有造型洗练、形体概括、线面简约的特征,把野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动感曲线,皮肉质感,尤其是特定结构,关切要点,用精准到位的雕刻语言表现了出来,简洁明了,手法简约,精练扼要。这一艺术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将复杂东西简单化,繁文缛节精练化,虚拟了从次细节,突显了主体部分,把作者想要表达特定对象的特征、尤其是主题和神韵意境鲜明醒目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譬如,常规题材中的魁熊(图5)、白头鹰,虽不见眼睛,却让人感觉它炯炯有神,虽不见皮毛,却有淋漓尽致的神似。由此可见,简约的造型手法,洗练的雕刻形式同样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反映出简洁朴素的原生美态。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件让人过目不忘的玉石雕刻,常以它清新的立意、独特的造型、滋润的玉质、生动的形态等视觉形式给人愉悦的观感。所以原始的美往往是简单朴实的,同时也是富有品味、时尚和美好的。

七、写实与夸张

写实与夸张是表现野生动物玉雕中经常结合使用的手法,写实就是形似、物象,夸张就是夸大特定对象整体或局部的特征。写实和夸张恰当运用,有助于表现对象,在概括提练中获得更加真实、鲜活的美感。

雕刻形式构成的造型是无声的“雕刻语言”,雕作中不仅有诗一般、亦有近乎于音乐的境界,给人以丰富的韵律美的享受。“气韵生动”是雕刻家在创作中历来苦心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里面还包括气息的因素,气息近乎品格,往往与雕刻家的人格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融合一致,这其中体现的是一种纯正不凡的气息,健康向上的力量。正因为西方玉雕在造型格局上强调了主体鲜明醒目,毫无遮拦,它既不同于浮雕只注重正面效果,也区别于绘画摄影可以做虚实处理。因此,作为三维立体的雕刻,在表现形象的形体特征、比例结构、外表质感,尤其是表现传达心灵活动的眼睛和肢体语言,都务必处处精致准确,由基本的具象入门,进而追求气韵生动和传神入化之境。

八、配景与整体

加拿大野生动物玉雕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让清晰的主题出现在粗犷疏松的背景上。首先它清晰的主题是用一种结构精简洗练的形式出现,舍去任何锁碎的肌理和无关紧要的细节。它的配景也是在形式到风格上以主次相互匹配的形式对接。

北美玉雕完全不同于东方传统,东方以大比例的工艺技巧表现配景,而加拿大玉雕特点是“以玉衬玉”,用粗拙的原石衬托光泽的雕件。这种可以产生“美感”的,或创造一种境界和感觉的陪衬背景,都是为主体意象服务的。在作品整体中它为主体的存在点明环境、产生氛围,起着基石的作用。所以,运用这一手法配景,不仅担当着烘托的角色,而且也是表现整体内容和形式中密不可分的一个环节。玉雕作品如同大自然环境的浓缩体,雕件虽然小,但艺术家追求的是“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从一个瞬间、一个局部、一个视角,让人去感受大自然气息和野生动物。北美野生动物总是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加拿大玉雕处理配景的一个精妙手法,就是原汁原味地用自然的材料来展现自然本来面目。如表现动物在崇山峻岭,就用坚硬凌厉的玉石做底坐;如表现动物在冰山雪地,就用酷似冰块的阿拉巴斯特白石做基石;如表现海洋动物时,就用看上去如同海礁的玉石做陪衬;如表现高山峡谷间翱翔的飞禽,就选择类似山峰石壁形状的原石来陪托飞鸟风动的飞姿。这种与雕刻内容联系的配景不是信手拈来的附属品,而是需要反复推敲,在色质、形状、比例、位置、布局、构图等方面经过缜密艺术思考。所以配景的功能不仅是雕件整体的补充,它在形式上服务于雕件主体内容,而且配景所营造出来的自然空间和环境氛围,也是作为突显主体不可分割的组合体、延伸体。

加拿大野生动物玉雕原始坯料底座与雕件成品是两个完全不同感观的物体,光泽的主体雕件与粗糙带纹的陪衬物、底座部分互相衬映,形成粗细对比和反差,这不仅很好地显示玉石自身的质地美,而且概括洗练的主体部分会在衬映中显得格外鲜明突出、自然协调,具有朴素的审美情趣。其实,这种偏向于原始状态的艺术处理方法,不仅仅只是为了表现玉石自然润泽和坚硬凌厉的材质特征,这种配景特有的“触摸感”、“原始美态”中阐发的天然属性,其实也是和西方人对野性粗犷、遒劲坚硬的先天性偏爱有着内在的联系。玉雕配景与整体效果可以是多样性的,有的偏向仿真写实,有的抽象写意,有的细致入微,有的粗犷洗练,不同的风格和表现会给人不同的观感,但同一件作品中的主体部分和陪景部分,要有自然的衔接和统一的整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