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宅文化论文范文

宅文化论文范文

宅文化论文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化住宅;问题;数字化社区;前景

1智能化住宅概念

智能化住宅的概念,最初是从智能大厦的基本含义中延伸和发展而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把智能大厦的概念推向住宅,形成了“智能住宅(SMARTHOME)”的概念,而国内则随着智能大厦的发展,结合本国居民小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提出“智能化小区”的新理念。

2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基本功能要求及技术要求

2.1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要求。安全防卫,如:电子巡更、对讲(可视)与门禁控制、防盗报警等;物业服务与管理,如:物业管理综合信息服务、远程抄收与管理等;信息网络与布线,如:开关控制量传递、模拟计量数据传送、程控数字交换等;家庭智能化,如:家电智能控制、室内人工环境调控等。

2.2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1)先进性。住宅是一个使用寿命较长的大件商品,在选择智能化系统技术与设备时,要充分考虑一定的超前性,避免过早淘汰。

(2)成熟可靠性。在考虑先进性的同时,要注意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保证运行稳定和可靠。

(3)开放和兼容性。无论是系统设备网络拓扑结构,还是操作软件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避免因硬件种类多而采用多种网络操作系统给系统集成和应用带来困难。

(4)升级性。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规模、功能与技术水平将会不断提高,用户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住宅小区智能系统应充分考虑未来拓展的可能性及服务水平升级发展的需要。

3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现状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新理念之后,国内的智能化小区建设才逐渐发展起来。但与国际社会相比,国内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起步较晚,人们对智能化小区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技术开发也还远远不足,大多相关产品的开发还主要是单一功能专用产品。

目前国内智能化小区的建设由于受各地之间经济水平差别的影响及居民的经济能力差异,多数的居民小区开发仍停留在科技含量较低的水平,所谓“智能化”,在更多的成份上还仅限于一种炒作。

3.2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开发商盲目追求先进或片面追求低成本。

个别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智能化系统的高档次、全覆盖,过分强调了智能化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超出了业主的功能需求。相反,有些项目将智能化系统看作是额外开支,片面追求建筑低成本,造成智能系统成了摆设。

(2)智能化住宅小区没有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住宅最要紧的是居住的舒适方便程度,小区建设应当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能将其延伸为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的办公室,因此,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应是小区智能化的重点。也有些智能小区过分强调安防,安装了太多的摄像机,使小区居民感觉个人隐私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和尊重。

(3)从业队伍不够专业。

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的了解不够全面,对智能化设计的技术方法和经验不够成熟,尤其在系统集成方面较弱,还需要产品厂家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开发商缺乏对总体集成和系统更新与扩展的考虑,往往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造成返工、浪费严重;施工队伍素质较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造成施工效率低;物业管理公司缺乏管理智能化住宅的经验,以及管理层次与能力低下,造成后期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4)要从管理入手,解决好有关行业间的谐调问题。

智能化产业是个跨多个行业的项目,涉及消防、邮电、安保、自动控制、公共卫生等多个部门,从立项、设计、施工、装饰、物业管理,跨过的行业大多都是法规、标准各自独立。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人管理入手,在相关部门间做好协调,在跨行业的管理问题上加强联络和协商,制定跨部门的管理规定,共同探讨发展的课题,促进行业的进步。同时,还需要提高行业自律,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使小区的智能化功能得到充分利用。

(5)太阳能及环境能源的利用技术研究有待提高。

随着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匮乏,应加强节能技术、生态技术、环境效应等技术与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智能设备

与智能房屋相互适应的设计与技术的研究,使智能住宅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发展前景:从智能化社区到数字化社区

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无孔不入的数字化信息,不仅改变着人们工作、商务的模式,也开始全面改变人们生活的观念,因此,数字化社区的概念便应运而生,成为比智能化社区更高的社区形式

所谓数字化社区,就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管理、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连接的社区。这种数字化的网络系统,使社会化信息提供者、社区的管理者与住户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数字化社区是由于有一个数字化的平台,数字化社区比传统社区的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更加丰富的文化、更加全面的服务。未来的数字化社区应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数字化社区成为人文社区。当各种类型的“数字社区”都建好以后,应该从为数字文化发展构建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入手,提炼数字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使人文精神成为人们在数字化世界生存与交往的精神支柱,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旋律。同时,还应不断加强居民的人文教育,提升居民的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以更好地构建适应人类生存与交往的“数字人文社会”,并使之与现实的“人文社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数字化社区成为科技社区。数字化社区应该是一个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有利工作、方便生活、且具有高尚文化品位和科技水平的社会基层区域,这就不仅对政府构建信息化平台和控制管理平台、提供物业服务和信息资讯服务等提出了要求,也对社区居民的科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以数字化社区建设为契机,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渗透、融入到数字化社区的建设,加快科学技术普及的力度。

数字化社区成为绿色社区。“绿色社区”不但是指社区内环境的绿化美化,而更多强调的是社区的环保、节能等生态效应。一个没有环保意识的社区在未来的建设中是没有生存余地的,因此数字社区要左手抓信息化,右手抓生态,同时还要有节能指标体系和技术政策作指导,只有这样数字化社区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鹏.谈智能化小区[J].中国智能建筑信息网,2004,(5).

[2]秦保根.智能住宅小区建设初探[J].广东通信技术,2001,(5).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1.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石库门里弄住宅是对江南民居的继承,甚至被称为江南民居的缩小版。早期石库门的体现尤为明显,其结构是砖木立贴式,一般是二层楼的三合院或四合院样式,平面布局延续传统民居中轴对称特征,大门位于中轴线上,进门后是天井,正对客堂,两侧厢房,客堂后面是横向楼梯,紧接着是后天井及单层灶披间(厨房)。二层和一层主体类似。外观上也具有江南民居特色,如粉墙黛瓦、落地长窗、花鸟砖雕及带有雀替的门、马头形式或观音兜压顶的封火墙等等。石库门住宅因脱胎于传统江南民居,更能给上海地区的人们带来亲切感和愉悦感,也更能被接受。其他地区的里弄建筑往往受到上海的影响,有的甚至被称为“上海房子”,当地民众接受起来要多一层障碍。石库门住宅到后来虽传统色彩淡化,但也没有影响人们对其认同。随着石库门的发展,传统元素消失,融入了更多的西方元素,如马头墙、观音兜消失了,小青瓦被机制瓦取代,石灰白粉墙让位于石灰勾缝的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用墙面,门头花鸟砖雕演变成西方三角形或半圆形山花,甚至出现巴洛克式多角体和曲线等,但人们仍然认为这是上海的,因为上海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五方杂处,对外高度开放,中外文化杂糅被认为是上海的特色,因此又被称为“海派文化”。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还是中国独特文学现象和革命史的承载者。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上海是中国的经济文化高地,人口众多,文化创作和消费群体庞大,石库门里弄成为众多文化名人的居住地,他们在这里进行着大量的文艺创作,如鲁迅的租界亭杂文和聂耳、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甚至出现了所谓“亭子间作家”和“亭子间文学”;更有众多作品以石库门与在其间居住的人们作为描写对象,如王安忆的《长恨歌》和电影《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等。里弄住宅位于租界,它还是革命家活动的场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革命的地方,更有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发源地的渔阳里和中共一大、二大会址树德里、辅德里。这样的文化和革命现象只有上海有,而产生地就是石库门住宅,这些也都增强了当地人们的自豪感和对石库门住宅的认同。

2.稳定的构成模式

民俗往往具有稳定的模式。高丙中先生曾以风俗和口头创作为例来阐释民俗模式,即既定的文化因素所呈现的某种稳定的结构,这些文化因素又被称为“模素”。上海石库门住宅也有稳定的结构,当然这种稳定结构的形成,也是在城市发展中实现的。石库门里弄住宅的第一个稳定因素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是联排式房屋。这种联排式是从西方城市借用过来的,也适应了上海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多、节约用地、趋向集居的发展形势。在数个联排式房屋基础上形成“弄”。早期里弄住宅规模不大,总平面上总弄和支弄的区分并不明显;后期石库门规模扩大,数幢以致数十幢为一排构成分弄,数条分弄组成总弄,总弄宽3-5米,支弄大概3米左右。例如1920年代建成的尚贤坊,共有74幢房屋,分成4组联排式房屋,这4组房屋形成3条支弄,加上在淮海中路入口的总弄,从而形成丰字形平面结构。石库门里弄住宅的第三个稳定因素是由石库门、天井、客堂、厢房等组成的单元平面。前文介绍了早期石库门住宅的平面。后期石库门住宅在平面上将三开间或五开间两厢改为两间一厢或单开间形式,层数逐渐变为三层,楼梯平台处、灶披间上置亭子间,亭子间上有晒台。虽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但可以看出其单元平面基本是稳定的。以上三个“模素”构成了石库门里弄住宅的民居模式。石库门里弄住宅是上海城市住宅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如郭奇正先生所说,它作为一种“原型”(prototype),经过形式上的变迁,演绎出早期石库门里弄、后期石库门里弄、广式里弄、新式里弄,最后到花园里弄和公寓里弄。正因其具有石库门“原型”,这些里弄建筑,特别是前四种有时被不严格地统称为石库门住宅,即使有的作为石库门的“门”已经被替换了或消失了。模式的出现是我们确认民俗的重要条件,石库门里弄住宅就具备了这样的民俗条件。同时,它还具备民俗模式的三个属性:其一,完成的。即由三“模素”构成的石库门里弄住宅是稳定的和确定的。其二,重新开放的。石库门里弄模式不仅有稳定的结构,同时又向新的住宅形式开放,在新的形式中体现自己、实现自己。它还在新的建筑材料中不断重塑自己,先后经历了纯木板、砖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阶段,这就是民俗的反复和传承。其三,正在等待的。石库门里弄模式形成后,期待在新的时间、空间有所体现,期待新的主体付诸实施。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持续而广泛的住民”。

3.持续而广泛存

在的住民群体作为一个民俗事象,要有他的主体———民。民居住民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一定的区域范围和一定的规模,石库门里弄住宅在近代上海的城市发展中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条件。从时间上看,石库门里弄住宅有较完整的形成和接受过程,有较长时间段的稳定的住民群体。石库门里弄住宅的模素在19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19世纪70-90年代石库门里弄模式初步形成,19世纪初该模式在新式石库门住宅中逐步定型成熟,而石库门住宅的建造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19世纪40年代初,直到今天仍有较多在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在特定空间生活的住民群体。这样的过程是近代城市发展中其他城市和其他形式的居住建筑难以具备的。比如哈尔滨的俄式单体房子,它在19世纪末才出现,更重要的是它一开始就是从俄罗斯移植过来的较稳定的样式,而不是在中国城市发展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也没有作为模式在以后城市居住建筑中起作用,因而也就不具备石库门里弄住宅的时间接受过程。至于其他城市的里弄建筑,因近代城市化启动时间较上海晚,甚至受到上海石库门里弄的较大影响,其形成和接受机制也都不如上海石库门那样典型,也就难以形成稳定的住民群体。从空间上看,石库门里弄住宅在上海的分布逐渐普遍,这有助于在上海这个区域范围内形成较稳定的住民群体。石库门住宅是在上海租界中出现的,最初的石库门住宅主要分布在当时的租界范围(主要在今天的黄浦区),此后在北、西、南三个方向推进到虹口区、静安区、卢湾区,并在普陀区、徐汇区、长宁区有所分布。“大体上形成了—个以黄浦区为中心的早期石库门里弄民居的居住区,和环绕在北、西、南三面的后期石库门里弄民居的居住区。”③即使在非租界的南市和闸北地区也在市政近代化中建有不少石库门里弄住宅。一种居住房屋在一个城市分布如此之广、占住房比例如此之高,有助于它在广泛区域内获得认同,这是那些小洋楼所无法比拟的。石库门最初是为那些避乱上海的富人建造的,往往面阔三间或五间,占地面积较大;到后来则面向已经城市化了的人口;还有一种主要建于人口密集、工厂区附近,面向底层人群(如小贩)、产业工人的低矮的广式石库门里弄。石库门单元住宅在设计时是为一家一户居住考虑的,但是在近代动荡的中国,特别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大量人口涌入上海,房屋建造的速度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出现了多户人家拥挤一个单元的状况,甚至有“七十二家客房”的现象出现。石库门住宅成了广大民众最基本的住房,在19世纪40年代,“上海大约有9240条弄堂,20万幢石库门房子,占了当时民居四分之三以上”。“解放之初88%的居民住在石库门里。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石库门还容纳了超过一半的上海人。”从这一点来看,石库门住宅在养成民俗主体(俗民)方面具有那些面向达官显贵富裕阶层的小洋楼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4.特有的生活世界民俗

本质上是人们的生活,住宅就是人们的生活世界。作为一种模式化的居住建筑,石库门里弄住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组织方式有一定的规定性。从总的平面布局看,石库门里弄让一个回家的人经历了如下空间顺序:主弄支弄大门天井客堂间卧室,这是一个由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的有序渐变序列,“符合人们回家的心理感受———由闹到静,最后进入具有安全感的家”总弄(主弄)和支弄也是生活在里弄里人们的休憩娱乐交流的场所。从单元平面看,客堂、厢房、灶披间、厕所的布局规定着居家会客、起居、餐饮、排泄的生活格局:由中心到四周、由前到后。脱胎于传统江南民居的早期石库门事实上还延续着长幼生活秩序:长辈住堂屋、晚辈住厢房。石库门住宅中也有其特有的生活场景,特别是在多家共住一个单元的情况下。灶披间、单元厨房,后来成为多家共用的厨房,在这里堆放着多家灶具燃料,各有自己的电灯,做饭时多家锅碗瓢盆共“响”齐“鸣”。灶披间也由此变成了一个公共空间,互相交流,互相关切,互相争吵,人们在这里进行着情感交流,拉近了关系。早上倒马桶,也是石库门里弄住宅的一大景观,石库门住宅的卫生条件不理想,马桶成为排泄工具,随着早上推粪车的人一声喊,各家由后门拎出马桶,在弄堂中倒入车内,然后放入蚶壳,用笏帚放水刷洗,这样早上弄堂中便充斥着叫喊声、碰撞声和刷马桶声。

二、上海石库门里弄民居的城市化特点

石库门民居是在近代生产社会化、商业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又具有因城市化而带来的传统民居所不具备的特点。

1.商品化生产和经营

先看生产。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外商看到了建房出租和出售利润丰厚,纷纷以个人名义或组建地产公司,或在洋行设立地产部,投资房地产。石库门里弄住宅的建造者以外国地产商为主,如业广地产公司、沙逊集团、哈同集团、万国储蓄会所属的建业地产公司等。英国业广地产公司成立于1888年,他们认为,“造石库门房子,造价低,正常开支少,空关机会少,小住户容易对付,而租金却不低”,因而该公司建造大量里弄住宅,被称为“弄堂专业户”。除了外商,到1900年前后也有许多华商、官僚投资房地产,建造石库门,商人如周莲堂、程谨记、贝润生、严裕棠、徐润等;官僚则有盛宣怀、李鸿章等。盛宣怀名下的石库门很多,分布在今天的南京西路、凤阳路、新闸路、成都路、金陵路等。再看经营。石库门的投资建造者,是房屋的拥有者,它们将房产出租,成为大房东。那些承租人往往将租来的房子转租或分租,成为所谓的二房东,有时甚至会出现所谓三房东。二房东在上海很有势力,数量庞大。据1952年统计,“老式石库门有二房东的约占90%,新式石库门也有44%”。石库门里弄住宅的商品化生产和经营与传统民居完全不同。传统民居主要是在农业社会(个别例外)中长时间形成的,房屋建造也是在民间缓慢积累技艺并传承的,房屋建造后自住。而城市商品化中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则是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往往有自己的事先设计,或者聘请专门的设计公司设计,建造目的是出租出售,赚取利润。商品化生产和经营还与民俗事象的“匿名性”相悖。所谓“匿名性”指民俗事象“一般都没有具体作者或发明创造者,他们是集体创作的结果”。但石库门里弄住宅往往有自己明确的投资者、设计者和营造者。万国储蓄会下的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所建造的房产往往冠以I.S.S,即InternationalSavingsSociety(万国储蓄会)的缩写。该公司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以法国地名作为自己地产的名字,如著名石库门里弄住宅步高里的法文名字是CitéBourgogne,翻译过来就是“勃艮第城”。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很容易找到业主,它们不再是传统民居“匿名”的。

2.伦理性和宗教性

逐渐淡化1994年,钟敬文先生曾指出,传统民居除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之外,从民俗学角度看还具有伦理性和宗教性。伦理性指的是房屋空间布局与人伦生活的对应性,宗教性指的是对民居中具有性质场所的空间安排和布置。早期石库门脱胎于传统的江南民居,虽然有所简化,但在空间布局上仍具有一定的伦理性和宗教性。比如三间两厢或五间两厢的石库门有个完整的中轴线:大门—天井—客堂—后天井,中间客堂是供奉祖先牌位和长辈居住的地方,两侧厢房则是晚辈居住的地方。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这条伦理性和宗教性的轴线逐渐淡化。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用地的紧张,也由于城市家庭的缩小,后来建造的新式石库门将三开间、五开间缩小为两开间和单开间,虽然保留有客堂、厢房,但是这种对称轴线已被破坏了,相应的伦理秩序也被破坏了。另一方面,原来安排一户一单元的住房,被分租给多人或多个家庭,这样单元住宅中就不存在伦理中心和宗教中心了。由于多户人家共住一单元,底层客堂间往往成了过道和公用空间;更有甚者,二房东常常将客堂分隔成多个房间出租,仅保留狭窄的通道。这样,石库门住宅的伦理性和宗教性完全消失,让位于实用性了。

3.生活世界具有更多的商业色彩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住宅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住宅;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宅建设发展迅速,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国城乡住宅每年竣工面积达到12-14亿平方米,每年全国城乡住宅投资额约2万亿元左右,有效地拉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在全球资源空前紧张,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大环境下,我国住宅产业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住宅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住宅建设和消费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住宅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住宅产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我国住宅产业仍处于前工业化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落后、住宅部品的系列化产品不到20%;住宅产业化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5(我国为15%);建筑节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等。

上述问题中最为紧迫的是我国的建筑能耗问题。住宅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巨大,住宅建设耗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7.6%,城市建成区用地的30%用于住宅建设,城市水资源的32%在住宅中消耗,住宅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0%左右。如果与当前国际先进水准看齐,在不降低文明生活水准的前提下,根据我国住宅的物耗水平,住宅建筑至少还有节能30%~50%、节水15%~20%的潜力。因此,住宅业及其相关产业能不能切实贯彻“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简称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

2循环经济与住宅产业化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循环经济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行为原则(简称3R原则),其中又以“减量化”为首要原则。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见图1。

图1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住宅产业化是指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住宅产业,实现以工业化的建造体系为基础,以建造体系和部品体系的标准化、通用化、模数化为依托,以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色,以科学的组织和现代化的管理为手段,通过将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开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住宅的生产、供给、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住宅产业化的内涵有四个方面:一是住宅建筑标准化;二是住宅建筑工业化;三是住宅生产经营一体化;四是协作服务社会化。包括住宅基础技术体系、成套的住宅建筑体系技术、住宅部品集成化体系、住宅质量保障体系、住宅性能评价体系五项目标体系。联合国提出的“住宅产业化”的6条标准是: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物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机械化,技术生产科研的一体化。

3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3.1住宅建设任务繁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和住房消费的上升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将大大加快,城镇人口的比重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需求将是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7亿,我国城市化将以每年1~1.5%的速率发展,城市人口会达到849亿。城乡人均住宅将达到38M2(城镇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5M2,农村住宅的人均建筑面积达到40M2)。照此推算,从现在到2020年,累计需要新建住宅130亿M2。

3.2住宅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住宅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近年来全国城乡住宅每年竣工面积达到12~14亿平方米,每年全国城乡住宅投资额约2万亿元左右,且这样的势头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住宅建设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是巨大的,住宅的使用对环境的负荷也是相当大的(相关数据见前文)。可我国现有资源不可能长期支撑粗放的住宅建设生产方式,如果按目前住宅建设的资源和材料消耗水平发展,势必对资源的利用产生影响,亦将成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障碍。面对巨大的住宅建设任务和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途径,彻底改变目前的住宅建设落后的现状,走资源节约的道路,处理好我国人居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人类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住宅产业是走资源循环型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的载体。通过住宅建设的资源节约必定会对我国的经济与社会、人居与环境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影响和贡献。

3.3住宅产业化是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根本途径: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阶段,重点是建立工业化生产体系;第二阶段是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价格比;第三阶段是产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是进一步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住宅。由此可见,利用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生产手段是实现住宅建设低消耗、低污染,达到资源节约目标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住宅产业现代化,才能实现住宅建造达到资源节约,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的总体要求。

4发展住宅产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4.1完善住宅产业发展政策,加强政府管理和扶持:首先应进一步明确住宅产业政策目标、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组织政策、市场政策等,建立必要的工作推进制度和激励机制;根据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要求,研究制定住宅产业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技术发展纲要。同时,加强政府管理与扶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别是要建立基于市场的财税、信贷、保险等经济政策保障;建立基于市场为主的推进机制。

4.2加大科技投入,夯实技术基础:加强对基础性、关键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为实行住宅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做好“三个体系”工作,即完善住宅建筑标准体系、建立资源节约型住宅成套技术体系、推进以住宅性能认定为主的质量控制体系。二是研究开发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一代资源节约、环保生态型住宅加大对资源节约、环保生态型住宅及其成套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投入,尽快使其科技成果产业化,逐步提高住宅建造的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水平。

4.3开展住宅产业生态系统建设:住宅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将整个产业链建立成为一个生态系统,使资源在一个循环的系统里充分共享,相关产业间协调运作,将一个产业的废弃物用做另一个产业的原材料,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进而形成“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董秀英,韩仰君,赵燕.对推进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思考[J].城市,2005(3)

[2]赵金怀.基于循环经济的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3]张建利,谷岷.加快我国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6(2)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传承过程中的瑰宝,其主要反映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意义。随着我国现代文化建设工作力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重视度又再次提高,因此一股“复古”建筑风也席卷了神州大地。但目前仍有一部分地区的建筑设计在运用传统地域文化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在以北方古建风格框架下新建的居住群落,却大量出现了南方古建构件和纹饰,致使弄巧成拙。

2东拼西凑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深入,国际文化对于我国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比较大,使得我国国内的建筑业有了快速进步的机会。但在这过程中可以看出,部门设计者在设计住宅建筑时,不仅不顾当地文化特点全盘照搬西方建筑,而且还有一些自认为聪明的设计者,采取了“东拼西凑”的方法,完全改变了原有文化特色的美感。例如在中式风格的小区楼体上加装西式风格的阁楼或装饰,使得整体建筑显得不伦不类,给人感觉像是小儿拼图一般。这种东拼西凑的方法不仅不能够展现我国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使得西方建筑特色无法完全发挥,影响整体建筑的美感。

3优化地域文化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措施

3.1了解中国地域文化特点

想要在现代建筑中引用中国地域文化,首先就必须要了解中国地域文化的特点。建筑设计人员不能够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应该到当地地区进行走访研究,获得最直接的材料。我国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均不相同,南北之间、东西之间、民族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想要设计出一个较好的住宅建筑首先就要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居住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将民族文化特点融入到建筑中去,这样才能够符合现代人对于审美的需求。

3.2提炼地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历史文明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北方的四合院,蒙古族的蒙古包,客家人的土楼等等,都极具地域文化特色。所以,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应充分挖掘本区域文化的精髓,运用建筑的语言,如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材料等要素展现地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同时还要处理好西方文化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西方的文化对于当今一些国人来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吸引力,而很多设计者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不断地将西方文化运用到住宅建筑中。但在运用西方地域文化过程中,不能够一味的照搬照抄,或者胡乱运用,首先也需要了解西方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历史背景,只有深入了解了才能够知道其设计理念,才能够将其合理融入我国的建筑业中。以日本建筑为例,其大部分古代建筑均是仿制我国唐朝建筑风格,但在长期的衍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并且反过来影响着我国的建筑,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成功。

4结语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一)因地绿化

住宅小区进行园林绿化时必须因地制宜,这是一项基本原则,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合理转化对立条件。施工方进行园林绿化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地形或者地貌,尽量不要改变土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企业资金投入,并降低维护成本,避免成本增加,使小区环境让人感到温馨、轻松。第二,科学选取园林植物。在选取园林植物时倡导选用本地植物,选取一些生存能力强、具有较好观赏效果的外乡植物,以外乡种植物为辅,提高植物物结构的合理性,模拟自然环境进行布局。

(二)人性化设计

住宅小区进行绿化的宗旨就是能够提供给居民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让生活环境增加和谐气氛,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达到景为人用,调节气氛的目的。例如,小孩可以在山石间嬉戏,年轻人可以在树荫下乘凉,老年人可以在凉亭下歇脚。因此,在设计绿化环境时,住宅入口到分户入口要特别注重绿化,让更多的绿色植物进入居民的生活,感受清新的自然。

(三)打造高质量的绿化环境

打造高质量的绿化环境不仅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要求,更是居民的要求,如今人们对小区绿化的定义,不再是几块草地或者几个花坛,而是有系统的绿化体系,合理的绿化设计,呈现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住宅小区园林绿化。

二、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的施工前准备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在施工前,准备工作必须做好,这其中技术准备是关键,是核心任务,必须认真对待,细心准备。首先,技术人员应该认真构思设计施工图,将施工图纸中的全部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明确设计目的、意图、预算设计效果。其次,在施工前,设计人员应该实地了解情况,例如,场地建筑物位置,管线埋设情况、种植环境等。再次,在正式启动工程前,工程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根据绿化内容、施工现场、工序要点、施工重难点的限制,对绿化质量、注意要点、检验标准进行技术交底。根据绿化种植要求的植物种类、数量划定所需苗木,在企业苗圃地,按着工程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安排起苗、运苗、种植,合理规划育苗时间、方式以及种植、运送方案。

三、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的施工策略

(一)土壤施工方面

1、土方挖掘、回填在绿化之前,综合考虑业主提供的现场标高和园林布局设定的标高,对土壤必须进行现场勘测,如果现场出现土方亏损,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微地形回填土,住宅小区种植物所必要的最低种植土层厚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回填土满足条件,根据园林设计标高计算出相对用的地形、坡度,表土按着等高线进行处理,尽量避免土壤隆起或者塌陷。2、改良施工土壤种植物对土壤有选择性,这就要根据种植品种的差异,对表层土在厚度上做相应的变动,进行改良,使土壤具有种植物所需要的肥力、矿物质、有机物或者微量元素。在种植时以树坑为单位大概按着800-1000毫米左右的高度进行土壤改良。例如,灌木改良深度为600毫米左右,草坪良深度为125毫米左右。

(二)苗木选择方面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的苗木必须具有健康的躯干,并且长势良好,拥有较好的姿态,要求多枝且茂密。首先,苗木的茎、干、叶不能有虫害,没有致使苗木死亡的病原体,整个苗木的茎、干形态良好、坚固,根系发达,树冠没有病虫害。例如,根据苗木茎的种类不同,一般情况下,苗木质量根据根茎的高度来判断,检测时,茎高应该从苗木盆的底部开始测量,苗木总高应该是植物盆底部到树冠顶部的高度。对苗木的外形严格把关,要有足够多的枝叶体现苗木的形态,叶冠的宽度、起源点从叶冠的主要冠面进行测量,支出的树枝不在测量范围之内,不论是根茎还是叶冠在种植盆中其形态不可以超出一定范围。其次,对草坪的选择,应该按着图纸的说明,选择特定的草种,例如,草坪的纯度应该超过85%,并且没有过多杂草、其他物质、没有病虫害。

(三)种植施工的工序

首先进行定点放线。根据施工图进行定点放线,是设计景观效果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行道树在定点放线时,以路沿和道路中轴线为依据,保证两侧行道整齐平行。当设计图纸上没有表明精确的定植点,尤其是树丛、树群,可以先划定种植范围,综合分析设计图纸、苗木规格、现场情况等再进行种植。例如,种植灌木时,使用白灰确定种植区域,定点,色带按区划线,均匀布点。其次进行刨坑。刨坑的好坏影响到苗木生长的质量,观察苗木的根系、所带土块的大小以及土质确定种植坑的大小,保证树根能够舒展和填土严密。例如,挖坑时应注意垂直向下,底部铲松15厘米左右。再次进行苗圃假植和运苗。苗木运送必须及时,尽量不要在刮风的天气运苗,运送途中保持车辆平稳,遇到长距离运送时,苗木的根部必须带有大块土。在两天之内不能进行种植,应对苗木进行混土护根,并进行假植,平整摆放,浇一定量水保持苗木根部潮湿。最后进行苗木修护。苗木种植完毕后,对其进行养护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浇水、清理残叶、栽培、除草、剪修、修护伤口、防治病虫害等。长期对苗木修护应该注意定期浇水,每月除草、回填覆盖料和土壤;在保修期内对新种植的苗木进行修剪,及时去除死或者坏的枝或者叶。

(四)住宅小区大规模乔灌木种植

在住宅小区乔灌木的种植多采用移植的办法,树木的成活率高低,不仅与起苗、运送、种植有关,关键因素为乔灌木根部所带土块范围内根须的多少。第一,仔细调查并记录土壤条件、住宅小区种植环境、是否可以挖掘、调运。第二,查看选中的树种,并标明编号,给设计提供材料。对于设计中被选中的乔灌木,应该现场查看是否符合条件,应该特别注意乔灌木是否有病虫害,乔灌木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更换。例如,2-3年前完成断根缩坨的乔灌木,会在土坨中出现较多新根,在调运之前要拿走支撑,将树冠捆牢。运抵移植现场后,如使用方箱包装并不立即栽种,卸载时要垫方木,以便于栽吊时穿钢丝绳。还要注意方箱的边要比箱宽50-60厘米,而且加深15-20厘米。为了种植效果更好,移植时要将乔灌木形态好的一面朝着观赏面。正式移植时先填入掺有肥料的土,达到1/3时再拿掉周围的壁板,防止土块散掉,将乔灌木放入种植坑后夯实填土,每20-30厘米进行一次夯实,直至填满。

(五)住宅小区园林路铺设

住宅小区的绿化不仅包括树木种植,还包括园林道路的铺设。园林路在一般情况下会使用砂石或者预制品,以此来保证小区的基本生态,符合小区环境。例如,砂石路是铺设环保路的最佳选择,不仅上下透气,而且砂石下可以渗水。小区园林路铺设费时费力,需要分期进行,由于小区的车流量比较少应更多考虑美观因素,并设置残疾人通道。

四、结语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住宅装修;工厂化装修;装修垃圾;装修成本

21世纪,全球已进入后工业信息时代,而我国的装修业至今仍停留在手工装修的落后状况下。建设部几年前就提出要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但至今工业化还未实现,谈何现代化?装修产业要淘汰落后的手工操作,逐渐转变为工厂预制生产、现场直接装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住宅工厂化装修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1998年左右引入国内。住宅工厂化装修就是将室内大部分装修项目在工厂内通过流水线作业进行生产,然后到现场进行组装。住宅工厂化家装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装修公司根据业主对风格、材料及尺寸的要求,设计出家具、门窗、装饰物品、电器等制品。根据设计的数据经电脑处理出工厂化制作所需的开料图、打眼图、装配图等。将整套工作图纸交给工厂后,就可制作出所需的家具、门窗、装饰物品、电器等制品。然后上门组装,只需几天时间,原来空空荡荡的、还是毛坯的家就成了装修房了。今后若干年内,引领装修产业发展方向的必然是工厂化装修。

1、住宅工厂化装修是家庭信息化发展的必然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及互联网络的普及,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已开始进入社会和家庭。目前,世界上一些大公司正竞相开发功能各异的家庭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因此,家庭智能化、信息化产品在21世纪将成为现代社会和家庭的新宠。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家庭就可通过一个网络技术平台与信息海洋相连。家庭智能化、信息化主要包括:

①智能控制——通过远程的电脑(在办公室中的台式机或下班路上带着的笔记本电脑),或者电话、手机,便可以对家中的电器进行操作;

②家庭紧急求助——家里有突发性疾病的人,可以通过紧急按钮给自己的亲人或社区保健站发出求救信号,便于及时救治;

③家庭资源的优化——网络家电能够按照家用电器负荷量的大小,合理分配用电时间,使大电流的家电分时供电;

④家电功能网上升级——家电网络升级,可以让用户花较少的钱,享受更多、更新的功能,更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网络,使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随着世界家电技术的进步不断升级;

⑤集中控制与管理——数字、网络化技术使得每种家电都可以与其他家电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很容易实现集中控制;

⑥故障信息自诊断、自反馈并可以享受远程维护——家电的故障信息以及使用不正确的信息在用户发现之前就可以自动诊断、自动反馈到厂家维修中心的电脑上,这样就能立即为您提供远程或上门服务。如此,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放心;

⑦可视对讲门铃——能在家中的液晶显示器或电视上显现造访者,便于身份确认,保证家庭安全;

⑧远程抄表——可在小区范围内实现家庭水表、电表、煤气表的自动远程抄表、计费,并提醒用户及时交费;

⑨家庭卫士——实现家庭内火警、匪警及煤气泄漏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自动报警,家庭安全从此有了保护神。

显然,家庭要使用智能化、信息化产品。要实现智能控制、家庭紧急求助、家庭资源的优化、家电功能网上升级、集中控制与管理、故障信息自诊断、自反馈并可以享受远程维护、可视对讲门铃、远程抄表、家庭卫士等智能化、信息化等功能。必须解决四大基本问题:

①公共信息(电话、电视、全球互联网)的合理布局和方便使用;

②家庭安全防范设备的配置,家用电器的遥控;

③家庭内的水、电、气、暖的收费计量表数据传输;

④物业管理信息传递。解决了电话、电视、互联网以及家庭安全控制/数据信号从户外到室内的连接,以及楼宇内部各种信息的管理问题,还具备多种功能模块,以支持家庭内部电话小程控通讯;支持家庭小型局域网;支持家庭安全防范(进行红外、门磁防盗、燃气泄漏监测、紧急求助启动,报警信息通过电话传到110、住户手机、物管中心);支持小区物业管理。实现多种家庭信息的科学化、方便化地接入、管理和享受。这些依靠传统的住宅装修方法和技术是无法完成的。只有通过工厂化生产才能完成。

2、住宅工厂化装修能广泛应用其他行业的技术

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工业控制等行业,有大量的成熟技术可以应用到住宅装修中。如: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内饰技术、防盗技术、灯饰技术,工业控制的感应技术、控制技术等。

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内饰技术是通过多种材料和多种生产工艺而达到不同的效果,一般内饰的材料多用塑料ABS和改性PP等,还有其他的如皮革、植绒布、泡沫、玻璃钢等多种复合材料。生产工艺更是多样化,除了一般的注塑以外,还有如吸塑、吹塑、挤出、PU发泡、热压、蒙皮、喷涂、电镀、焊接等几乎所有的塑料加工工艺,还有如仪表板先进的搪塑工艺等。汽车内饰包括仪表板、车门内饰、车顶内饰、柱内饰、侧围内饰等内部覆盖件以及方向盘、汽车座椅、地板垫等内部功能件。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内饰技术生产工艺水平高,配套技术强,可在住宅工厂化装修广泛应用,能使住宅装修效果多样化。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和汽车网络技术等有效的应用于汽车防盗,促进了汽车防盗技术地高度智能化、功能多样化。汽车防盗设备按其结构与功能可分为四大类:机械类、电子式、芯片式和网络式,其中电子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汽车防盗设备。这些成熟技术可在住宅工厂化装修中直接应用。

同样,航空工业灯饰、汽车工业的车窗、工业控制的感应与控制等技术,通过住宅工厂化装修也可很好地应用。

3、住宅工厂化装修是品质的保证

怎么把装修质量问题减少到最低,应该是我们广大装修业主很关心的问题。目前装修工程质量集中反映在以下五大问题:

①室内环境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设计、工艺和材料问题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

②油漆涂料工程质量问题,主要是墙面漏刷、墙面裂缝和木器及木门顶漏涂;

③木地板工程方面问题,地板表面平整度超标和板面接缝缝隙宽度超标的问题;

④墙地砖工程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墙面边角空鼓,同时还存在表面平整度和墙地砖铺装缝隙超标,严重的出现墙砖大面积脱落;

⑤水电工程的安全问题。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水电工程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为了保证家庭装修的全面工程质量,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规定必须从预评价、现场监督和检测验收三个环节进行:

①预评价和审查环节。包括对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评价、装修材料、设计方案审查和节能三个方面的评价。它是保证装修工程质量、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是保证装修工程质量的基础;

②现场监督环节。主要是在工程进行的不同阶段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主要是对施工工艺和隐蔽工程的检查,还有工程增加项目的监督和检查;

③检测验收阶段。包括按照国家的室内环境标准和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对装修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和装修工程质量进行权威的检测和验收。

装修质量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保证国家标准的贯彻和实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帮助广大消费者解决装修质量问题的困扰,相关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我国的装修业至今仍停留在手工装修的落后状况下,装修质量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住宅工厂化装修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通过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工厂化装修最大的优势是以标准化、系列化的生产工艺,从根本上杜绝手工制作可能出现的差错,保证质量;而且家具、门窗套、踢脚、木隔断全部出图进厂生产、涂油漆,风格上容易统一设计,尺寸上统一安排,整体效果比较协调。现场开工的同时,工厂进行同期生产,待现场基础工程一完工,各种制品就可进入现场拼装,能节约不少时间。由于减少了大量的现场油漆、粘合等工作,大大减少了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基本上闻不到油漆气味,施工现场干净、整洁、噪声少、建筑垃圾少。标准度高,精细度好,就像家俱厂生产出来的家俱,无论如何比现场手工制作的家俱精良。按《家庭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地方标准验收时,业主和家装公司的责任界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由于工厂化生产采用了机械化施工,准确度高,施工没有钉眼,色差小(一般工厂化制作为模压或贴皮),油漆在无尘空间(烤漆房有双道防尘措施)施工,避免了粉尘交叉污染,油漆表面细腻光滑,同时工厂制作有质量标准可寻,质量有保证,并且可以按照装修业主的要求定做。

4、住宅工厂化装修有利于环保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对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伴随着城市住宅装修的汹涌热潮,我国大中城市的装修垃圾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被扔掉的装修垃圾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我国有13亿人口,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达1亿t,并且每年以8%左右的增长率递增。在这些垃圾之中,家庭装修垃圾则占建筑垃圾的5%左右。千万不要小看这5%,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确立针对装修垃圾的分类处理机制,装修垃圾仍被视为建筑垃圾并依照建筑垃圾的方法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其实就是将垃圾运往郊外、乡村等露天堆放或者简单填埋,这不仅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更为严重的是与普通的建筑渣土等相比,装修垃圾的成分更为复杂,特别是其中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成分对土壤和水质极易造成污染。如今,因包括装修垃圾在内的城市垃圾所引发的环保、土地危机业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传统手工装修作业施工特别是油漆工序,现场操作不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还会留下很多的有害气体,又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现场操作所产生的噪音对周边环境和邻里也有很多影响。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家庭装修中产生的许多环境问题与装修设计与施工有着直接的关系。

工厂化变革了传统装修模式,是针对传统装修的一些弊端出现的革新。住宅工厂化生产是全部在厂里完成的,并采用了绝对环保的材料,能有效地提高住宅及其他室内的空气质量,且工厂化生产比现场操作减少了工作量,更降低了现场操作所产生的噪音和装修垃圾,从而减轻了对周边环境和邻里的影响。

5、住宅工厂化装修能节约成本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曾披露,中国家庭装饰装修的浪费十分惊人,每年由于装修造成的浪费就达300多亿元,被扔掉的装修垃圾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种浪费好像已经司空见惯。

住宅工厂化至少能降低35%的生产成本,这种低成本结构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工厂化生产减少了人工的投入,原有装修中手工费是大头,每个工人每天得支出50~70元的费用;

②规模生产的最佳剪裁能实现原材料的最大化利用,使原材料至少减少10%的耗费,而这在手工现场作业情况下是无法达到的;

③规模生产的批量采购,能得到原材料购价的最大优惠,批零差价降低了费用;

④装修木工的连接件、合页、拉手、门锁等五金件造价减少了5%;

⑤工厂化装修还能减少用户交通运输等购材相关费用。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住宅智能化网络信息

在“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时代”,甚至土洋结合的“IT技术”这些时尚词语充斥于各种媒体上的今天,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试图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和“信息”这两个字联系到一起,这应该说也是时代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而对于现在的房地产行业来说,信息、宽带、智能化也正是最为火热的卖点,是房地产商们热衷于炒作和经营的重点,甚至有的房地产商宣称说住宅的智能化就和家中的水龙头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那么,住宅智能化果真与信息化一样,是房地产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

住宅智能化的含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住宅智能化”。在这个概念里,“智能化”应该是定位在广泛意义上的,它包含了信息的方便、快捷、自由获取,信息自动分类与存储,全新的多媒体传递方式,家居的自动化控制以及住宅的安全防范功能等多个层面上。比如:在住宅厨房中安装煤气泄露探测器检测室内的煤气泄露状况;在窗口安装感应窗帘根据时间和阳光的强弱自动开闭;在住宅门口安装影象或声音识别装置自动识别主人,完成开门等等。而不是象现在众多的产品生产商、系统集成商、房地产开发商们不遗余力、大张旗鼓宣传的安防系统、宽带入户、背景音乐等等那些简单意义上的所谓“智能化”。简而言之,住宅智能化就是为信息时代的家居生活提供便利而快捷的各种开放信息,在家务劳动中节约人力劳动和能源,拓展家庭娱乐内容和空间,使得生活更方便、更安全,其最终的目的是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方便,更加富于人性化特点。

住宅智能化当前问题

由于住宅智能化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应用的各种新技术也非常多。目前虽然大家都在提住宅智能化,但还是仅仅局限于住宅控制自动化、住宅安全防范、信息家电、宽带入户等几个层面上,人们还无法在日常生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智能化所带来的好处。其实,从未来的发展和实际的使用考虑,住宅智能化是不能脱离了建筑环境、家庭装修、居住环境以及居住使用人这些因素单独存在的,它必须以人为核心,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家电技术,为信息时代的家居生活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市场调查显示:当前人们在购房时最关注的5个问题是:房价、位置、物业管理、户型和环境,在行业内被大张旗鼓炒作的智能化概念根本不是关注的重点。之所以如此,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目前行业内的物业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处在比较低层次的阶段,智能化物业管理的概念和作用还没有被充分理解、认识、消化以至付诸具体实践。而住宅智能化功能的完美实现是绝对不能脱离物业管理独立存在的,由此导致的最直观结果就是住宅智能化无法切切实实地为购房者带来各种看得见的利益。

当然形成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普遍的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比较高的层次,仍然停留在解决大多数人居住空间的阶段,还没有把如何提高居住的环境和住宅的品质当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其次国内住宅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各个厂家、各种技术、各种标准各自为政,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解决标准,更谈不上从集成的角度来整体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了。同时目前住宅智能化的功能也比较单一,除了接收信息、简单的家电控制和安全防范,就没有什么真正成熟、实用的功能了。很多家电本身的智能功能根本没有融入到住宅智能化中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住宅智能化是一个跨行业,多专业协调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行业的厂家、公司和有关服务、管理等职能部门协作完成,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各厂家、公司各自为战,互不相关,有关管理、服务措施严重滞后,难以规范,从而造成住宅智能化目前这种遍地开花,不见结果的尴尬局面。

住宅智能化发展趋势

虽然住宅智能化建设目前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和矛盾,但有一点是无庸置疑,不可否认的: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便利,获取内外部信息的方便、灵活、快速,这些需求正为住宅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性的发展机会。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住宅智能化建设是大有可为的。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住宅智能化技术将有如下发展趋势:

1、Internet网络的家庭化。这种趋势正在被许多事实验证:2001年被发展商、ISP们炒得沸沸扬扬、如火如荼的小区宽带网建设实质上就是把以前的办公局域网、校园网技术引入到小区内,进而引入住户家庭。另外,互联网站和网页的内容也将逐渐趋向于个性化和专业化,出现专门针对家庭生活,以及家庭中个性对象(如主妇、老人、孩子等)的专业网站和网页内容,如:专业的物业管理、商务服务、生活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娱乐服务等等。

2、信息家电的普及。随着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会越来越趋向于信息化、集成化。家用电器厂商们通过将功能不断强大的微电脑芯片植入产品来提高家用电器的自动化水平,完善功能。而且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平台标准化,信息家电的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功能会越来越强大,集成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家用电脑将不在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设备,它可能会集数字电视、音响、可视电话等功能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信息终端设备,互动电视、VOD点播、上网冲浪等都将成为基本功能。目前很多公司已经把信息家电列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计划,比如微软(Microsoft)的“.net”计划,联想(Legend)的“.home”计划,目的就是要将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向信息家电行业转变,因为这里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

3、家庭网络和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家庭综合网络的出现是住宅智能和信息产品不断完善和投入实际应用的必然结果。因为所有智能产品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信息的传递,传输介质必不可少,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各种技术和协议互不兼容,致使住宅内的布线网络纷繁杂乱,不仅增加了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增加了管理和维修的难度。统一协议、统一介质的家庭综合网络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是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统一的网络必然要求统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实现功能完善、可操作性好、利用价值高的住宅智能化控制,相信随着信息家电的普及和家庭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越来越成熟。

4、智能化、网络化的物业管理。未来的智能小区和住宅,借助众多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充分应用,将使物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大大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让物业公司和住户都从中受益。比如:通过智能系统的应用,小区和住宅的安全保卫能力得到提高,小区设备设施的管理更加有效,小区住户综合与信息服务更加方便、快捷等等。同时,住宅和小区的智能化应用以及物业公司众多业务的智能化管理使许多管理数据和服务内容实现了信息化,为物业的网络化管理创造了方便条件,使物业的远程、异地、集中管理成为可能,从而使高素质、高水平的物业公司能够扩大服务规模,增加服务手段,使之有条件为住户提供更高质量、更多内容的服务和管理。

参考文献: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实施》程大章同济大学出版社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智能住宅智能化功能需求的依据

一、前言

在智能大楼的浪潮渐趋平静之时,智能住宅小区又揿新潮,形成了住宅的新卖点。智能住宅和小区通过媒体的宣传,为人们描述了梦幻般的理想新生活。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在家中坐,购物,教育,娱乐,医疗,人们聊天交往等等一切生活的需要都能解决,且保证住宅环境舒适,而且节能……。然而,1999年中国首次网络生存测试的结果,表明了当今中国的现实:我们憧憬的、国外来宣传的,还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能得到的;技术上能做到的,在社会上并不就可普遍推广的,当今的购房者中很多似乎并不对住宅的“智能”给予热情的响应,他们首先还是考虑价格和住宅是否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户型、环境、交通条件、面积等等。有些智智能住宅小区的先行者花了大力气开发了网上信息服务,不好用,故很少人用。但可喜的是,我们也见到有的小区,坚定不移地终于走出了一条路,E社区正在深入人心,健康发展。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新技术应用到家庭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是新技术深入家庭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作者希望将自己在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的一些思考陈述于后,供同行们参考,更希求得指正。

二、智能住宅、小区是住宅、小区发展的方向

智能建筑是建筑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智能建筑并非仅指大楼和楼群,它有着更广的涵义。而智能住宅、小区并不是智能大楼在规模上简单的缩型,也不是智能大楼的发展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延伸。

智能住宅、小区在国外历经了80年代初的住宅电子化、80年代中的住宅自动化到90年代美国的“智慧屋”(WH)、欧洲的“聪明屋”(SH)的住宅智能化这样三个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表明了智能住宅与智能大楼的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发展道路。

住宅电子化表明了采用大量电子技术的家电进入家庭,住宅自动化表明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与安保防灾等设备在家庭中的功能综合一体化。住宅智能化表明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进入了住宅,使家庭中的家电、安保防灾和各种通信(话音、数据、图象)设备通过总线技术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其中,家庭总线技术是住宅智能化技术的核心。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的家庭总线标准。日本、新加坡有适用于大型居住区的总线。美国、日本、新加坡都有根据这些标准建立的智能住宅和小区的示范工程。中国住宅的开发基本都是小区的形式,因此,当我们谈到小区智能化的时候就隐含了住宅智能化。

中国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与国外有所不同,是藉助于智能建筑的概念和借鉴国外家庭总线技术,趁住宅产业蓬勃发展之机而兴起。而今智能住宅小区示范小区遍布全国,用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的产品开发也遍地开花。

综观国内外的智能化的住宅小区,都具有如下共同的功能特征:

1.住宅内部具备综合了安防、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住宅与小区和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

2.小区内部具备完善的安防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

3.为小区内住户提供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服务。

一个完整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如图1所示。应加以说明的是,小区的不同个性,会对智能系统的功能有所取舍。作者认为,根据小区的实际功能需求而确定其智能化系统才是胆智的规划、设计。实践表明,单纯追求技术的完备性、先进性的后果,是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讲,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是智能住宅小区的必要条件,即实施了智能化工程的、并能发挥出智能化的效用的住宅小区才是成功的智能小区。务请注意,智能小区是一个特指的名称而已。

三、智能化功能需求的依据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条件。住宅是小们最根本的生存空间,是们逗留时间最多的地方,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的功能范围亦在发展,但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住宅的功能仅仅是为了居住。今天,信息正成为人们生存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进入家庭使住宅、小区能够具有如图1所示的功能。但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要求是综合性的,并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方面,更何况人们对新技术的接收和应用会有一个过程,这不仅受认识限制,还受到经济上的以及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当从事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时,一定首先要了解现代人对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才能更加适当地认清智能化系统的作用。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必然地仍是以居住舒适为第一要义,它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1.居住性:生活空间分配合理,居住气氛浓厚,做到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居寝分离。具体是起居厅、餐厅、厨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动区。小区内有适宜的公共活动场所,或在楼上有空中花园以增加邻里交往,增加居住气氛。

2.舒适性:它包括平面空间尺度、视野、登高(高层楼的交通)、采光、通风、日照、噪音、内部装修、温湿度等等。

3.可持续发展性:从小区来讲,小区应与环境共生,保护资源,获得能源效益。对住宅而言,除对核心部定位外,其余空间作为卧室、餐厅等可以灵活再分隔。它不仅能使居民能参与设计,也为再改造提供了可能。

4.生态环卫性:是条目3的自然性方面的表现,这包括了外环境和内环境。

①使人居住在绿色环境中,天人合一,回归自然,小区绿色,住宅绿化。

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再处理、再应用,以不破坏自然生态。

③住宅内环境质量:厨卫设备布置紧凑,管线隐蔽,废油、气、烟排除畅通,建材的有害物质的防护等等。

5.节能、节地:

实质上是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性的一面,多层住宅(鼓励二类高层),合理的体量与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等)和新型材料的应用等。

6.安全性:必须是人与技术措施相结合。

①防盗要求:多层次防范,从边界防范、区内电视监控到住宅内的防盗。

②突发疾病的呼救。

③灾变(火灾、风灾、地震)的应急措施。

④可燃气体泄漏报警。

7.方便性

①交通:住宅或小区所处位置,小区内部道路布局和区域标识。

②各种配套设施:

·小区内部商店、文娱场所等服务设施。·周边环境的商店、医院、餐厅、学校等等服务场所。

③通信:电话、电视、计算机通信

从上述7个方面和上节所述我们看到,智能化系统是现代住宅小区不可缺的,但相对住宅小区所需要的功能,智能化系统所能担当的是有限的。智能化系统是为住宅、小区更加好地发挥效用服务的,是提高居住质量的手段之一,是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但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它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认为高档次的住宅小区不宜搞低档次的智能化系统,反之低档次的住宅小区不宜搞高档次的智能化系统。

四、住宅小区智能化的智能的涵义

智能的直观定义是在给特定的环境与目标条件下,正确制定策略并产生行动来实现目标的能力。社会智能的定义:人类群体在实现共同目的过程中分工与协作的能力,正确决策和实施的能力,现今一切人工的智能都是以人的智能为原型的。

4.1对照智能的上述定义,我们认为应从更广阔的概念上来理解小区的智能,即智能小区的智能并不是靠智能化或弱电专业就能实现的。

下面略举几例以说明之:

①住宅的舒适与房间的空间和采光有极大的关系。如果房屋的进深与层高之间设有一个恰当的设计,那又怎么会使用者的舒适和工作效率呢?这当然由建筑设计来考虑。

②空调和电采暖器可以在住宅内营造室内舒适的小气候,但它绝不能代替人对自然通风和阳光的亲近和需求。而它们的能耗如不加控制,则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有专家统计过,以每户空调、采暖耗电1-4KW计,则仅长江流域的此项用电约为2亿KW,相当于11个三峡电厂的装机容量。又据专家测算,采用新型建材、新型空调设备以及对住户加以指导,长江流域年能耗可望降低50%。又有专家研究认为,将生物气候学原理应用于高层住宅,则可以节省运转能耗的40%。

③住宅热水器供水系统,常有长的管路且其保温措施常被忽视,结果往往要等一段时间才有热水放出。显然,这既浪费时间,还浪费水和天然气资源,亦降低了舒适性。

④住宅小区一般都注意到室外人们的交往空间,但往往重视其物质环境,如设置草地、流水等。但,对其心理环境重视不够,结果命名物质环境利用率低下。如:某住宅小区建设了一块草地,供居民休憩交往。但,它未经良好布置,并处于四周住宅窗口视线交汇之下,又为了住宅安全,场地围以铁丝网。结果,此处几乎无人。因为身居该场地中的人们感到如被囚禁般的不自在和被人们窥视的恐惧。

上述几个例子说明,好的住宅不区应是在建筑专业统筹下的相关各专业分工与协作的成果,是全体专业的智能的综合。光靠智能化系统,是达不到“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的实际效果的。

我们认为,现在我们所谈的智能住宅小区是一个特定涵义的称谓而已,就象绿色住宅小区、生态住宅小区等称谓一样,强调该住宅小区的某种特点。智能住宅小区仅只表明了它上具有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的住宅小区而已。

4.2智能化系统本身若只考虑技术、设备而欠考虑其应用对象,则我们认为其智能是不足的。例如:

①在紧急呼救功能的实现上,很多采用一只固定的紧急按钮,甚至装在进门处。考虑较周到的是每个房间都装。但这对于有心脏疾病的老人,或行动不便的人紧急发病,而家中无人时间较长,就不适用。我们认为采用随身携带的无线紧急按钮为妥。

②为防盗而对窗子进行监控时,常见对每个窗都装门磁开关或红外双鉴探头。我们认为应该根据楼层和住宅的外观来考虑盗贼从窗口入侵的可能性以确定装不装,在哪个窗装,还是每个窗口都装的问题。多装会增加初投资,增加了误报次数,增加了工程质量以及以后的维护工作量。例如:一个800户的小区,每户平均有四扇窗,每窗一个门磁开关,则需购3200只门磁或双鉴探头。又假设每个开关或探头误报率为每年一次,那么就几乎平均每天可能有10次误报警出现,后果如何则可想可知。这样的系统该不能说是智能的吧。

五、以人为本是建设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根本

住宅小区的建设尖以人为本,即为住户服务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也须如此,以使住宅小区为住户服务得更好。

5.1智能化系统是高科技的系统,我们不能因此而使以人为本的目标有所减弱,即必须明确技术为人服务这一准则。也唯如此,技术才有市场。智能小区内千家万户,男女老少,各人的职业、文化爱好、习惯不同,各家的经济情况不同。因此,小区智能化系统服务对象差别很大,比之智能大楼更为复杂。在这众口难调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对小区内住户作一统计分析和归类,据此考虑智能化系统的具体功能系统的实施,一般可分成如下三类:

①属于智能化系统的基本要求、技术条件成熟且性能价格比合适的,列入普遍实施的项目,一般有:防盗报警、紧急求助、消防报警、出入口控制、煤气防泄、语音通信、有线电视、三表出户、公共场所监控、边界防范、巡更。

②技术条件成熟,但费用较贵,操作也较复杂,有相当部分住宅不愿使用的,作为可选项目,一般有:对家电的远程控制、网上炒股、影视点播(VOD)、国际互联网上网、一卡通等。

③技术条件复杂或不成熟者,或外界环境尚不完备者,或投资成本太高者,则暂不实施。如:远程急救诊疗,这在我国涉及法律责任和社会环境条件目前尚不具备。又如:网上购物、网上教育,国内大多数地区社会大环境尚不具备。又如:集中空调系统,涉及投资太高,冷量分摊计费复杂和住户的观念等问题。

根据以上三种情况,智能化系统中心站的实施必须首先满足住户基本和可选项目的要求,并考虑今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界大环境的改善,逐步将暂不实施的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项目予以实施。有些房地产商布了电话线、结构化布线,再加有线电视就号称是智能小区,显然是炒卖点而已。有些房地产开发商虽原先考虑智能化的技术较多而忽视了住户需求而交了学费,而今就能较周到考虑,使住户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真实的物超所值的智能化服务,自身也获得美誉。

5.2我们感到要保证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实施以及运行良好,必须要有掌握好智能化系统的人才。智能小区智能化的实施是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在这个集成过程中,各有关的技术、设备、材料最终构成了具体的符合该住宅小区需要的智能化系统,人在集成过程中起着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的重大作用。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在我国历史很短,还缺乏工程经验,因此,也更缺乏实施智能化工程的人才,在实践中培养和使用人才就十分重要,不仅要有规划设计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施工组织和管理的人才,具体动手安装操作的人才以及运行维护的人才。建筑行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高科技性的工种是弱项;集成商亦是近几年才出现,他们原多偏重计算机网络集成,很多是有集成之名,行销售之实,缺乏施工组织、管理和工程实例协调的实践,即使有些赫赫有名的外国大分公司亦是名实不符;而许多物业管理公司也是原来的房管局等机构演变而来,他们要维护好、运行好也确实存在困难。凡此种种造成小区智能化系统不能一次成功开通,开通后运行维护纠纷不断的现象。可喜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有一批高素质的智能化集成公司崛起。从总体上考虑,由房地产公司或物管公司来运作智能化系统是难度很大的,专业从事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公司可能是解决智能小区增值运行的一个途径。

六、不断地发掘住户需求是智能化持续发展的保证

我们认为,住户是推动智能化工程得以实用化和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住户是服务的对象,没有他们的需求就没有智能化系统的立脚之地。我们不应把们看成是消极的推销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智能化工程的积极应用者和管理的参与者。更应看到不断满足他们的新的要求,将使智能化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获得服务增值,从而推动智能化系统向新的高度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作者的经验是建易用难,用好更难。这要求我们把“服务”而不是“管理”,更不是其他,放在智能化工作的中心。这样,智能化才能持续地向前发展。作者的个人经验,提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一个很有进取心的技术班子,他们不是消极地智能化系统的维护人员,他们能主动地要不断跟踪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跟踪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并将它们应用到小区的网络信息服务上。

其次,信息服务要有针对性的,以生动的方式展开,从和居民的基本要求、切身利益相关处入手。

第三,要有一个良好的健全的物流组织来保证信息服务的实现,使“网上点击”“E社区”“E生活”给住户真正带来方便、实惠,人是不可能生活在“虚拟”中的。

第上,最至关重要的,从小区建设期的领导到小区管理期的领导始终如一地坚信并坚持支持和参与智能化系统的工作。因为唯如此,才能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使虚拟的E社区回归到现实社区。

使智能化变成为寻常百姓油盐柴米密不可分的“傻瓜”技术。这是十分艰辛的探索过程,它要求真正想建设智能滤我的领导者、从业者不断坚定信心,总结经验,虚心谨慎地探索用户的需求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用户和服务用户。例如:西南交大房产公司,他们在1996率先在四川、成都提出智能小区概念。其建设的智能小区一期,做到了光纤到楼,综合布线到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中心。然而,上网户数仅只占住户总数的5%。智能小区二期,他们坚持每周组织住户举办家庭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计算机操作、上网、炒股等讲座。在暑假,举办少年计算机夏令营,不定期和计算机公司一起举办区内展示会等,使得上网的用户不断增多,现在达到了20%住户入网。交大智能小区三期、四期,从城市大环境,从投资效益,从方便住户和三网合一的趋向,考虑将小区网络形成改为HFC,大胆取消了综合布线系统。这是充分考虑了住户必看电视而不一定要用计算机这种现实。但,若住户要入网,CABLEMODEM就可,CABLEMODEM以租用户式担供,2年后即归住户所有,这种用户有一种认同感,一种自主感。2000年9月开始实验小区网上购物服务,为住户集体购买米、油等日用品,并以低于超市价格送货上门,受到住户热烈欢迎。该小区的智能物业服务体系已现端倪,电子商务的良好开端显示了高技术平民化的魅力和威力。该计算机管理中心已发展成为一个公司,从事滤我智能产品开发,系统设计和集成等业务,做的工程已涉足到沿海。

七、小结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9篇

系统以微控制器AT89C52为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设置在居民住宅中的报警前端;另一部分是设置在物业管理中心的监视终端。前者,由安放在住宅中的各种传感器收集相应的模拟量信号,当信号达到报警门限的时候,启动报警装置,将报警信息通过电话线路传到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中心(或相应的安全服务部门)。后者,将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存储和显示,同时以声、光的形式通知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对警情予以处理。

传感器部分包括煤气泄漏检测模块、门磁开关模块、红外人体移动探测模块、温度/烟雾传感模块以及玻璃破碎振动模块等。传感器阵列的模块化设计使用户能模拟需要增减功能,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

考虑到家用报警系统通讯的数据量不大,可采用双音多频远程数据传输技术(DTMF)传送报警数据。由传感器阵列或手工输入方式收集的报警信息,通过公用网远程连接物业管理中心的监视终端,当前端系统确认需要报警和帮助时,自动拨通监控终端。接通以后以DTMF方式发送报警信息(包括本机号码和警种等)。监视终端收到振铃信号后,控制DTMF发送、接收芯片模拟摘机动作,接收警情信息,启动声光报警,根据其中的本机号码信息得到报警地点,将当前时间以及报警地点和警种等信息存入Flash存储器中以备日后查询,同时将这些信息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来。管理人员按下清除键清除声光报警,并根据情况采取对策,处理时间也被同时记录在系统的存储器中。整个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监控终端的原理框图如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系统使用闪速存储器保存报警信息,以便日后查询。另外,小区住户的电话号码和住户地址对应表也存在其中,用于将收到的报警信息中的电话号码信息转换为住户地址信息。系统选用28SF040型4MBSuperFlashEEPROM。该存储器通过优化接口特性使得其读写速度非常快、功耗很低。此外,该芯片还采用了硬件和软件保护的方法对片内存储的数据进行有效的保护。在硬件方面,将引脚OE拉低或将引脚CE或WE置高以及当电源电压降到2.5V以下时,都会禁止往片内写入数据,在该器件上电时会自动处于软件保护状态。在处于软件写保护状态时,须要对7个特定的地址单元进行读操作才能解保护。同样,对另外7个特定地址单元进行读操作后使器件处于写保护状态,这种设计保证了存储数据的可靠性。

时间是报警信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系统采用RICOH公司的RS5C348时钟芯片提供时间信息。该芯片以SPI总线方式与CPU进行接口,有闰年自动判断和电压检测功能,得到准确的时间和日历信息只须读取几个寄存器,简化了电路设计,提高了设计的可靠性。但由于AT89C52没有SPI接口,故在编程时要用软件来模拟SPI接口时序。

收到报警信息后须要提示时间、地点、警钟等信息,以便管理人员及时作出反应和处理紧急事件。系统采用的是EPSON公司的图形点阵式液晶显示驱动器SED1353来驱动SHARP和320×240点阵LM32019T型LCD。该驱动器可与Intel的51系列或Motorola的68系列MCU直接接口,支持1024×1024点阵LCD,具有分屏显示功能,可将2个完全不同的点阵图形显示在上下2个半屏上。为优化显示速度和性能设置了SRAM接口作为显示缓存,缓存容量可达128KB。SED1353与89C52的接口示意如图3所示,其中MEMCS,MEMR和MEMW是针对显示缓存SRAM的片选、读和写的信号接口。

为了避免发生报警前对电话设备和线中的破坏,系统采用联勤方式,报警信息可通过其他住户的电话线向监控终端发送信息。

二、系统软件设计

监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声光报警的同时将收到的报警信息进行显示和存储,存储内容可通过RS232接口读到计算机中以便查询,以及利用计算机校正系统的时钟。主程序完成的功能为MCU的各个相关SFR的初始化、用户定义的存储单元的初始化,以及各主要器件(如时钟芯片、电话芯片、LCD驱动芯片)和闪速存储器等的初始化。电话接口电路的振铃信号接到单片机的外中断口线上,中断服务子程序的功能是接收报警信息并予以存储和显示,主要软件流程如图4所示。系统设置的2个按键分别对应清除声光报警(亦即管理人员对报警作出响应)及申请和上位微机进行通信(包括将存储器内容读到微机中,利用微机校正系统的时钟芯片的时间设置和将保存在微机中的地址电话对应表写入闪速存储器中)的功能,主要软件流程如图5所示。

在闪速存储器28SF040中存放的是收到的报警信息和预先定

入的地址电话对应表。报警信息包括报警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报警地点(栋、单元、楼层、房间)、警种和管理人员的处理时间(时、分、秒)。按BCD码存放,每1项点1个字节(其中“年”取后2位数字),合起来作为逻辑上的1个目录,共点14个字节,考虑到编程方便,以每16个字节为1个记录。另外,地址电话对应表设为每8个字节为1个记录,每个记录中电话号码和地址均以BCD码存放,各占4个字节。如有16KB存放地址电话对应表,共可记录2048个住户的地址电话信息和31743个警讯记录,其中存储的第1个记录用来存放存储器中最后1个警讯记录的第1个字节所在的地址,以便于存入新记录时的定位。

表1控制寄存器

寄存器类型I/O地址数据R/W特性No.

名称

A3A2A1A0D7D6D5D4D3D2D1D0R1模式寄存器0001DISPREVPANELORGRAY4/8LCDERAMSWR2每行字节数寄存器0010C/PWR3水平同脉宽寄存器0011LPWWR4总显示行数寄存器(纵向分辨率)0100SLTLWR50101SLTHWR6屏1显示开始地址寄存器0110SAD1LR/WR70111SAD1HR/WR8屏2显示开始地址寄存器1000SAD2LR/WR91001SAD2HR/WR10屏1显示行数寄存器1010SL1LWR111011SL1HWR13地址调节寄存器1101APAJDWR14GS1灰度寄存器1110GS1WR15GS2灰度寄存器1111GS2W

系统选用320×240点阵的LCD,标准的汉字为16×16点阵,字符为8×16点阵,即LCD上可显示15行20列的汉字。液晶显示控制和驱动器内置14个控制寄存器,控制显示器的工作状态,如表1所列。当IOCS为低电平时,其地址由AB0~AB3来控制。其中R1为模式寄存器,各位的功能如下。

(1)DISP:DISP=0,关显示;DISP=1,开显示。

(2)REV:REV=0,正显;REV=1,反显。

(3)PANEL:PANEL=0,驱动单LCD屏;PANEL=1,驱动双LCD屏。

(4)OR:OR=0,显示分成上下两屏,连接显示;OR=1,显示分成前后两层,叠加显示。

(5)GRAY:GRAY=0,黑白显示;GRAY=1,灰度显示。

(6)4/8选择驱动LCD时的数据宽度。

4/8=0,4位数据传输;4/8=1,8位数据传输。与数据总线无关,建议设置宽度,该选项设为0。

(7)LCDE:LCDE=0,LCD电源关;LCD=1,LCD电源开。

(8)RAMS:显示存储器(VRAM)地址线配置。RAMS=0,地址8K×8SRAM''''S;RAMS=1,地址32K×8SRAM''''S。建议设置为1。

例如,设置液晶屏为单模块、分屏、黑白模式,屏1定义为上半部,屏2定义为下半部,且屏幕分辨率为320×240。显示存储器与单片机内存统一编址,显示存储器由单片机直接寻址操作。屏幕初始化时,各寄存器的设置参数如下:

R1=83H,R2=27H,R3=7EH,R4=EFH,R5=0,R6=R7=0,R8=C0H,R9=12,R10=77H,R11=0,R13=R14=R15=0。

对于实际情况中的字符显示,通常可在坐标纸上画出字符的形状。根据它占用的每个字节的内容制作一个数值表(称点阵数据),将这个表放在ROM中,显示字符时,调用程序将这个表写入VRAM的相应位置中实现显示。ROM中的这个数值表称为字模。若字符很少,这样制作尚可。如果要显示全部ASCII码或者显示汉字,就要设法套用现成的字模。ASCII字符可选用UCDOS的ASC16文件做字模库,汉字字符可以选用UCDOS的HZK16文件做字模库。此外,还有一些基于UCDOS或Windows的字模提取软件,输入字符或汉字后就会得到相应的字模,这对于要显示的数目不大的字符或汉字是很方便的。本系统由于只在警种部分涉及一些汉字,再有就是一些数字,故采用的就是这种简单的提取字模的方法。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御宅族;“宅”文化

一、“御宅族”的起源与发展

“宅”起源于日本,“宅文化”随着动漫和计算机游戏的出现而诞生。随后“宅”文化传入中国,当然,传入中国的“宅文化”已与以前的不同,主要指是指一种现代流行的热衷于待在家里(“宅”)的文化浪潮。宅文化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八十和九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宅”文化很容易就进入他们视野并为之接受。

二、“宅”的影响力

电脑和网络普及后,更多的人乐于接受“宅文化”,这是现代化注重个人生活和个人价值的积极表现。但凡事都不能过度,“宅文化”也如此。当一些“宅一族”陷入极端,可能会使社会的集体观念受到挑战,人类作为群居动物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可能被颠覆,“宅文化”可能会造成一些社会病。

当然,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都是两面性的,我们也要看到宅紧急为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贡献,一些宅人群体的生活工作方式确实做的有声有色,很多“御宅一族”在宅的工作中做的很成功。

首先,“宅”具有经济力,创造了虚拟世界中的大量的真是财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商机,创业谋生。现在一些商界大佬也加入了这种消费行列。在著名的虚拟世界游戏Second Life中,据说不少商界巨鳄花费巨资买下这个虚拟世界的整条街或者户外广告经营权,连CNN都宣布在这里开设E世界分站。他们在网络中抢夺商机,而那些想通过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寻找良好感觉的人却成为了别人赚钱的工具。

其次,“御宅族”具有强大的购买力,他们所具有的狂热爱好促成了新兴产业。“御宅经济”依凭无限的互联网资源,创造出新的产业链,极大地拓展了商业市场的空间,以更开放的、更灵活的姿态赢得了蔚为壮观的网络消费者族群。它裹携着与其密切相关的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在线娱乐、网络游戏、社交网站以及物流配送等相关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壮大。

再次,“御宅族”具有强大的舆论力,他们对网站的评论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宅人是挑剔的也与专家,作为第三方的平台,具有“无利益纠葛、有信誉、公正”的特点。企业发展,宅人的评价有助于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口碑的力量不容忽视。在中国台南崛起的Mobile01,是由一群科技宅男发觉建立的社区评论网站,平均每天的浏览人次超过20万,这个网站的威力已经让华硕等大厂家在其PDA手机上市前,选择在该网站进行第一次曝光和测试,由业余科技宅男们测试,写评论报告,并张贴在网上分享,此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宅”的原因

为何会产生“宅”这一现象呢?下文将进行探讨。

(一)社会文化原因

首先,随着网络的大大普及,近年来,电脑和网络真的是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资源丰富了人们娱乐生活网络,为人们建立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网络游戏更是成为许多人流行休闲的放松方式,互联网的发展对宅男宅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网上娱乐、购物交易订餐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轻车熟路,无须迈出家门,就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加之外来的各种关于动漫网络的信息,和宣扬“宅”文化影视作品,也使得年轻人逐渐被这种气氛所影响。

其次,多元文化的冲击与交流。随着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接触与影响,导致彼此互相刺激、学习、融合或冲突,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接受力更加包容,使得“宅”这种外来文化在中国社会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二)个人原因

探讨个人原因时,主要从心理层面对“宅”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首先,弥补自身交往的缺陷。由于“御宅一族”多是独身子女,他们从小就习惯了独处的生活,习惯了自娱自乐。他们不擅长与他人交流,有着极其自我的性格。因此很有可能导致性格内向和交往障碍一方面他们极其渴望与他人交流,寻找知心朋友,一方面交往能力的欠缺使他们始终不得要领,如果再遭遇挫折会更加自卑,宅在窝里不再出来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寻求网络,在虚拟的时空中塑造自己想要的性格,寄托于虚幻的感情。

其次,缓解压力逃避现实。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面临更多的压力,如学业、工作、情感人际等,也会在激烈的竞争下遭受挫折和打击,面对逆境有的人选择直面而上,而有的人却选择了逃避,宅就成了人们的一个避难所,其实很多人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残酷现实,可就是不愿努力克服,于是放任自流,宅在自己的世外桃源中。

再次,网络可以帮助宅人实现各种需要。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中的人的五个需求层次随着网络的普及,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通过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基本可以“宅”在家里通过网络来完成。社会和论坛满足了“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而第五个需要的满足,随着网络虚拟世界的来临而得以实现,虚拟世界将沟通、培训、创造、交易、商务、娱乐结合在一起,而又不需使用者舟车劳顿,只要“宅”在家里动动鼠标,就可以让“宅男宅女”们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宅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的状态,对任何人而言,这都绝对不是最终的生活目标。树立并认同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批判地对待“宅”现象,因“宅”而改变的生活观念、状态回归主流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群邑智库.聚焦“宅世代”――中国宅男宅女研究报告[J].中国广告,2008(6).114-117

[2]赵思.浅谈“御宅”现象及其心理分析.科教文汇[J],2009.4

[3]王申.御宅现象研究[D].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生态住宅 设计技术 策略 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 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知道,住宅建筑可以说是人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所以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清新优雅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人们追求的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回归自然, 来享受轻松舒适的生活。近几年, 我国建筑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筑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已经进入了生态建筑时代。所以就如何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节能节地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关注的焦点问题。由此“ 生态住宅” 的新概念就产生了。以下就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目作简要的分析。

二.背景项目

2011年6月 - 2012年4月:华润置地新江湾九里

项目描述:华润新江湾九里延续“九里系”的高品质内涵,法式建筑,结合宫廷园林设计,讲究十字对称的仪式感和尊崇感,产品均以160-300平米左右的大平层为主。华润新江湾九里从规划到设计,从地块到户型,均致力于为“生活充满传奇“的城市精英们打造一个符合他们居住梦想的“家”。

2012年4月 - 今:华润置地宁波•卡纳湖谷

项目描述:华润•卡纳湖谷 总占地面积为487亩,内拥稀缺至极的90亩内湖和70亩天然山林,整体项目规划约300余户,也是目前宁波最大的纯别墅社区。华润•卡纳湖谷采用地中海式风格,立面结构敦实、质朴、大方、浪漫,展现纯粹的坡地原生庄园世界。

其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运用的是生态学原理,在设计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要遵循综合系统效率最优的原则。在设计和组织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主要是指使得物质和能源在建筑系统中能够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规律,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无污染、高效、节能的生态平衡建筑环境。我们在这里的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住宅区的自然环境, 比如土体、水体、空气、绿化、能源以及动植物等, 还包括住宅区中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系统环境。在这种的设计理念下,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始终都会保持以生态平衡为中心,使得住宅生态环境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三.项目设计原则

所谓的生态住宅设计, 就是指综合的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人工环境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来设计和建设住宅建筑, 这样可以把住宅建筑打造成为一个小的良性的生态系统, 能够为居住者提供比较健康、节能、环保、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如下图所示:

图一:住宅示范房

图二:规划设计绿化用地

图三:减轻居住区环境污染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追求高效节约的同时不能降低生活质量,如果以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这是毫无意义的。

2.设计时要做到生态化。生态住宅首先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化,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做到无污染以及可循环。

3.在规划设计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在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在设计时要了解当地气候、地形、水文、植物以及当地的经济、人文、历史、习俗等条件, 再结合一些健康的建筑材料和环保的施工技术作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

4.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在住宅设计时应该强调“整体设计”的思想, 要结合气候、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不能盲目的追求先进生态技术,所以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是要顾全整体。

5.要减轻居住区的环境污染。在生态环境建筑设计时减轻污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所以要尽可能的使环保的材料和设计方法,争取做到零污染, 做到资源的再生、循环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很多人认为占地大, 容积率低才能建设生态住宅。所以片面追求住宅区大规模、低容积率、绿化空地大、楼宇间距宽, 忽视绿色住宅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

2.有些人把建造生态住宅区等同于建高档豪华住宅小区。事实上,高档豪华住宅并不等于绿色生态住宅,房子建的再高档, 如在开发时不注意自然生态保护,甚至为追求高档装饰使用有放射污染的装饰材料或在住宅中装氟里昂空调, 就背离了绿色消费的真谛。

3.一些人认为洋建筑就是绿色的、生态的。不少新开发的住宅崇尚欧式、澳式风格, 并将此作为楼盘的卖点, 生搬硬套, 而不考虑当地的实情, 结果建起来后只好看不好住, 造成了新的浪费。

4.有些人认为生态住宅就是多种花草、树木的绿色园林式住宅。这比过去只管建房, 不顾环境的做法是一大进步。但生态住宅除了自然景观, 还有环境保护, 实行防污、排污、治污, 甚至使用无毒、无污染、节能的建筑材料。

5.一部分人认为生态住宅只能到空气比较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城区或城市郊区开发建设。其结果是在这些规划相对滞后和基础设施不够配套的地区, 涌现一个个规模大、封闭式、小而全的新住宅, 形成了发展商因建大住宅而办起了小社会的现象。

五.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

1.住区物理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 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 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 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生态住宅中的住宅物理环境设计, 指的是按人体舒适要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其实质就是合理调节与处理各种影响住区物理因素使局部环境朝有利于人体热舒适方向转化, 从而提高居室内外物理环境的热舒适质量以满足适居性要求。

2.绿化系统及绿色材料系统。绿色生态住宅的绿化系统应具备“ 生态环境、休闲活动、景观文化” 等三大功能。因此, 其建设的重点除应满足绿地率、种植保存率与优良率、植物配置的丰实度、植物种类等指标要求外, 更应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 应减少硬质铺地, 加强垂直绿化。在建设绿色生态住宅中, 对于材料、用品的选用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提倡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二是要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并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 的方针, 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3.水资源的节省以及废弃物处理。节水的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节水设备的使用; 二是住宅中水处理。值得指出, 生态住区里处理的是中水而不是生活污水, 不能为简化水系统的设计、节省投资而把二者混在一起处理, 这是水资源的节省中应该注意的。由于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概念, 因此在考虑能. 循环、材料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时, 不应停留在单体建筑和个体住区的尺度上, 而应将其置于区域乃至城市的大环境中来全盘考虑。污水、垃圾、废弃建材的分散化处理势必造价昂贵、效率低, 不符合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要求。需格外指出的是, 不应追求垃圾在住区内无害化就地降解处理。因此, 集中处理住区废弃物才是生态住区设计中的明智之举。

4.智能化住区, 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采用高科技自动化将住区内所有的物业、家务、服务设施、生活及工作设施连接起来, 从而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大化等。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对传统民居的积极保存和再生, 并运用现代技术使其保持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 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 保持景观资源的共享化。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生活习惯, 让居民参与设计方案的选择。

六.结束语

本问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项目,对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作了简要的分析,首先分析了设计原则和理念,在介绍了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结合这些问题作了简单的策略分析。当前生态住宅环境已经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通过这个案例对我国的住宅建设生态设计策略作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饶永 浅议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 -2005年5期

[2]马会军 节能住宅设计中的技术策略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10期

[3]张敬民 试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0期

[4]王钲日 浅谈生态建筑理论与建筑住宅设计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5]黄茂英 官斌 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2年4期

[6]刘玉苗 竺昱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2期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OTAKU 御宅族 御宅文化 次文化 日本文化

一、宅的定义

宅(たく),指的是住宅、家宅的意思;“御宅”一词,在日语中即是对对方家宅或对方本身的尊称。但是在当今的日本,御宅一词往往已经不再单单作为称呼“贵府”、“您”的用词,而是以片假名写作オタク或为了区别而写作ヲタク抑或是罗马字(otaku)作为一个群体的指称而使用着,这个群体自然就是所谓的“御宅族”。在最近,御宅族和与之相关的御宅文化也逐渐被简写为“宅(ヲタ)”。

御宅族,在日本来说,其含义是指热衷及博精于“ACG”即动画(Anime)、漫画(Comic)及电子游戏(Game)的人,而现在可以更进一步的泛指热衷于次文化(注一),并对该文化有非常深入了解的人。而因为这一群体的增大,使得网络上对于此词汇的使用量不断增大,现今,也可见到对于此词的各种混合用法。例如喜爱动画的动画宅(アニヲタ),喜爱军事的军事宅,喜爱明星偶像的偶像宅等等。

二、宅的发展历程

1.宅的产生

宅(otaku)作为专有名词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出自于一九八二年放映的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当中。担任此动画片角色设定的美树本晴彦,以及机械设定的河森正治两个人,乃是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成长环境优越的“贵公子”,因此两人的遣词用句也就比较具有贵族式的教养;而河森等人较优越的家境所带来的教养,也很自然地反映在他们从企划阶段就参与创作的《超空要塞》之中。最有名的代表性场面,则是放映于一九八二年末的第四话里,明美对一条所说的台:

ん?おたく、そういう人だったの。(嗯~?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呀…)在当时,动画的主角大多是家境普通而热血积极的形象,因此用词也是相对粗野随意的时代。而片中这一番男女主角宛如大少爷大小姐般优雅地互称OTAKU的段落,被视为是个相当具有象征性的场面。伴随着《超时空要塞》的大获成功,许多动画迷们也开始学习着以OTAKU来作为称呼了;这种“效仿”就像是知道喜欢的明星最近开始使用某个品牌的化妆品,所以自己也开始用一样,属于一种对于自己品味的自信展示,并多少有些滥用的倾向。

也就是说,在《超时空要塞》放映的这一时期左右,宅作为特殊称呼,可以说于“粉丝”、“发烧友”等等概念可以说是相近的,对宅的看法也仅仅是中性的,因个人偏好而异的。

2.发展历程

一九八三年,评论家中森明夫在漫画杂志《漫ブリッコ》(1982~1985,セルフ出版)

中发表的散文里,“御宅族”一词首次以正式的书面形式登上了媒体。然而,这一次的“御宅族”是作为资历深的动画迷们对于“只为赶流行、不具有涵的动画迷”所使用的明显带有负面意义的“歧视用语”而使用的。

不过,类似的这种负面涵义仍然可以算作是个人的好恶问题,对宅的认知也仅局限于较小的群体,而真正对“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发生于八十年代末的宫崎勤事件(注二)。由于案件中牵扯到了动漫的问题,再加上媒体不懂装懂的把“宅”这个词从原本的小范围文化圈子内拿到公众面前进行了新闻性的刻意描绘和误用,一时之间使人们对宅产生了诸多的例如“蜗居在家里(お宅),不接触社会”、“疯狂的沉迷于自己的嗜好而拒绝正常的人际交流”等等看似理所当然的曲解。错误的认知加上事件本身的骇人听闻程度,对“宅”的灰暗的负面评价便是从这时普遍印在了人们的心底。在这一时期,与宅相关的一切,包括整个动漫、游戏行业都陷入了所谓的“冰河期”。

在这时期,“宅”可以说成为了被口诛笔伐的对象,是“极端的狂热者”一样的代名词。

时至九十年代初,自称“宅王(otaking)”的田斗司夫出现了,他一方面以制作人的身份不断推出动画作品,一方面在各种文章当中宣扬自己对“宅”的理念;“对于主流文化以外的次文化具有高度关心,拥有高度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站在文化发展最前线上的急先锋”便是他对御宅族的定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观点在为倍受歧视的宅文化做,更加大胆的是,他预示了宅才是时展的方向,人们应当以宅为骄傲。暂且不论观点的正确与否,但是这表示出了宅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专注于某些事物的程度远异于常人”。

一九九五年的动画片《新世纪福音战士》的问世,是不得不提的重大事件。这个时期的日本社会,经济动荡,越来越多的人们怀着对外界的漠然和对自身的惶恐不安。此作品当中隐含的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给御宅族们带来了新的曙光;而文化性得到肯定的同时,巨大的商业成功也结束了整个动画产业长达五年的冰河期。从这一时期开始,人们纷纷开始对宅这个文化现象开始投以新的审视目光。

三、宅的双重影响

正如前文所说的,“宅”的特质是对所热爱的次文化有着异常的专注。所谓的“异常”就是相对于通常所说的“狂热者”、“发烧友”来说,“宅”并非漫无目的的收集喜好的资讯,而是更强调自己为了满足对该次文化的求知欲而进行大量的自发探究,从这方面来说,“宅的精神”似乎很值得赞扬。在日本著名的ACG行业制作人当中,大多数都是所谓的“御宅族”,而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著名的“OTAKU”便是日本前任首相麻生太郎,一个因热爱ACG文化而被冠以“宅男首相”称号的OTAKU。

由于DVD、游戏机、网络的普及,宅文化以飞快的速度得到了发展,相关的产业也越来越完善。据野村综合研究所二零零四年的调查,御宅市场(包括电脑DIY,动画,游戏,手办,漫画等等)的市场规模现约为两兆三千亿日元。日本产经省也将其看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一种有效手段而颇为关注。由此看来,“宅”似乎是一种充满前景和挖掘潜力的新时代文化。

在现实当中,“宅”却未必都被当做一件好事。宅所专注的次文化本身并非能被所有主流观念接受,日本虽然是ACG产业大国,但是仍有不少排斥的声音。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同样的,日本是一个价值观较为单一的国家,也就是说,人们的内心想法基本是大同小异的。比如说,欧美地区的流行时尚讲究的是特立独行、与众不同,人们喜欢与别人区别开;而日本的流行时尚强调的是趋势,一起追求同样的风格、同样的潮流,人们害怕与别人产生差异而被看不起。宅的价值观是一种小众的、独乐乐的价值观,因此很多日本人完全不理解这种如此着迷于主流文化之外的行为,在这种情形之下,追求次文化的“御宅族”很难被大众接受,宅的文化也被当做是小孩玩意一样被看不起。

“宅”基本是一种独来独往的自主行为,没有明确的方向性,交流也局限于该圈子内部,对周遭的其他事物难免或多或少的会造成忽略。然而,日本民族是一个十分强调集体性的民族,大到公司运营,小至儿童上学,人们都必须拥有一个容纳自己的集体才能觉得心安理得。在这个集体之内,大家价值观相同,努力的方向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团结”,这个集体中的人就是“同伴”。而各持爱好且各自为战的御宅族们,往往便不那么注重自己的“集体”,或者说由于宅文化的特点而难以形成较为标准的“宅集体”。即使在同好的交流中,御宅族们也相对的更重视“交流”而并非“交友”。这也是“宅”之所以大量依赖网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此这般,“宅”便渐渐地视为游离于“常规集体”这一观念之外的特殊存在。

再者,加上一些历来的误解和片面认识,外界很容易把“宅”和诸如“社交恐惧”、“尼特族(NEET 英语Not in education,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首字母的缩略语,意思是“不读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的“啃老族”人员。)”等等的不正常现象混在一起。因此,“宅”虽然对日本社会影响不少,但是在大多数日本人眼里始终脱离不了轻蔑和异样的评论,这仍然是一个代表着负面意义的差别语。

四、宅文化的未来趋势

宅文化诞生于新兴的各种次文化之中,传播形式也大量借助了电视、电脑等等信息化新形式,可以说“宅”本身就是一种新文化,以历史发展观来看,这种文化的利弊如何,不能轻易的下断言。再者,无论评价是怎么样的,“宅”一词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名称,它背后所包涵的实际问题才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对象。

经过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把宅现象单纯的当做一个社会文化现象来看待,那么它背后所形成的整个商业体系结构就难以解释了;反过来,把宅作为一个以效益为标准来衡量正确与否的经济现象的话,似乎又有些本末倒置,从文化的角度上难以自圆其说。也就是说,如何在确保文化上的拓新、同时做到实效上的长远发展,是宅文化日后发展的一大课题。

或许,当谈论宅文化时,外界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管中窥豹,而是带着平和的立场理性的去看待问题,去思索方法进而做到接纳宅;圈内也不再闭门造车让人琢磨不透,而是更加积极的对外界做出回应,通过努力进而被社会认可时。我想,无论于经济的实效性还是于文化的多样性,这都是所有人乐于看到的结果吧。

注一 :指在某个较大的母文化中,拥有不同行为和信仰的较小的文化或一群人,亦称亚文化。

注二 :宫崎勤事件是指,1988年~1989年发生于日本东京都与玉县,连续发生四起被害对象为4~7岁女童的诱拐后杀害事件。警方在抓获凶手宫崎勤后,于其家中搜查出大量的动画和录影带,当时的报道称其中有大量描写变态、虐待的内容,但事后证明实际上并非如此。

参考文献:

[1]中文维基百科 及相关词条

[2]日文维基百科及相关词条

[3]百度百科 及相关词条

[4]《深入专题:何日本人害怕OTAKU?-御宅族的日本悲》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13篇

中国人的家,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实现起来确实漫长而艰辛。这是每一个开发商在运营一个房地产项目时都要面对的问题,最终决定开发商在项目拔地而起过程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和承担起怎样的责任。是传承者?是开拓者?还是复制者?突破与融合,对于一个开发商来说最具挑战的道路确有希望最终能给国人一个完美的答案。

中景・江山赋的答案是中国天工园院宅。简单地概括,就是一种以园林、院落、住宅三者互相包含的新中式风格建筑。中国天工园院宅强调园中有院、院中有宅,甚至宅中有院、宅中有园的天地人和谐共处。中国天工园院宅的孕育代表着新中式住宅的一次腾飞,它的诞生代表着新中式住宅不再是中式元素在建筑包装的泛泛应用。

2008年,被称为“中国元年”,不仅代表着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也代表着国人自己对自身传承文化的重新审视。但是,短暂的时间不足以让几千年来的建筑文化积淀瞬间恢复。有不少项目是对中国建筑的传承,但本质还是一种形式主义,只是表面化的顾及。简单地用旧砖、旧瓦、旧木材拼凑建筑企图唤起文化感。而中景-江山赋在产品打造上则要求无论外表还是内涵都要与中国文化高度统一。

中国天工园院宅在外立面及造型设计上,选用了更能凸显海拔的马头墙及坡屋檐为项目外观的主要元素,再搭配上粉墙黛瓦的其他搭配,让中国天工园院宅在中式景观的湖光山色中交相辉映,动静相宜。如果再从细节处考究,无论是装饰用的木栅栏还是单元入口处的天井处理,都体现着中国天工园院宅对中国建筑文化的深刻理解。最终,细致、丰富的外观设计理念,使得中国天工园院宅的中式风格不再受到海拔的约束,无论是别墅的表达还是在多层、高层建筑上的体现,都有相应的成系统的设计语言。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宅基地管理;研究综述

农村宅基地问题是阻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优化,直接关系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速度。本文试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以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优化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背景

(一)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现状

人多地少、高度紧张的人地矛盾是制约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矛盾之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统计显示: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还面临人均耕地和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等突出问题,而同时,建设用地粗放浪费现象却较为突出,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空闲和批而未供的土地近26.67万公顷。1997~2005年,乡村人口减少9633万人,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近11.75万公顷,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较低。乡村人口的减少加剧了农村宅基地的低效率利用,进一步导致人地矛盾,所以探讨农村宅基地的利用和管理问题,将对解决这一矛盾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在1950年《法》、1981年《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1982年《关于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的通知》、2004年《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中多次明确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归属和审批制度。法规规定: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使用权归农民,各户拥有长期使用权,并受法律保护。宅基地一律不准出租、买卖、抵押或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行使必须严格遵守边界要求,不得随便扩大墙院、宅基地来侵占集体耕地。农村宅基地由村集体依法设立,由农民提出申请,经村集体讨论决定、乡镇审核与县市审批。必须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充分利用山坡、荒地和闲置宅基地,尽量不占用耕地”;“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实施“一户一宅”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国家有权依法收回空闲宅基地,“社员迁居并拆除房屋后腾出的宅基地,由生产队收回,统一安排使用”,“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定土地使用权。”最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则再次强调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并重申了一户一宅制度。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的要求。从各项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重视。

二、研究的主要成果及观点概述

国内对农村宅基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而对该问题的大讨论则始于2007年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并结出丰硕的研究成果,截至目前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达7项,即王崇敏《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的现代化构建――基于全国农村宅基地现状调查的研究》,高平《统筹城乡背景下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研究》,吴远《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宋旭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及其法律对策研究》和《基于多主体利益均衡的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研究》,杜伟《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研究》,喻文莉《农村宅基地置换的法律问题研究》。统计发现学者们主要围绕农村宅基地使用和管理现状、原因、影响因子、对策等问题展开研究。

(一)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现状

宋伟等通过对农村宅基地的总量、户均宅基地面积和宅基地容积率的定量分析提出我国户均宅基地面积普遍存在大幅超标现象。侯清香认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产权特征不完整,宅基地获得、使用、退出不合理,内部监管缺失等问题”。何清和调查发现农村普遍存在旧房闲置、多处占地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杨立宾认为宅基地审批中存在“程序不规范、使用权流转秩序混乱”。陈士银等从利用管理的角度提出土地的利用“缺乏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宅基地流转制度缺失,集体土地资产流失严重”。郭冠男认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所有权主体虚位、用益物权权能不完整、宅基地规划和配置制度不合理等严重不足”等问题。

(二)关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的原因

学者们分别从制度、监管和实践角度,对新型城镇化中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宋伟等认为户均农村宅基地普遍且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宅基地的闲置、一户多宅和户宅基地实际使用面积过大。钟在明提出“宅基地管理落后、制度缺失严重”是形成宅基地浪费的根源。李勇认为由于“农村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宅基地布局散乱,加上制度的缺失,闲置宅基地回收渠道和使用权流转不畅、缺乏有效监督等共同导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矛盾日益突出”。胡昊认为导致农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的因素既有不同时期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冲突,也有土地管理部门工作的疏忽,更有使用者的法律意识薄弱等多方面因素。王登正认为监管乏力、使用权人法律观念淡薄以及宅基地无偿使用是导致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繁多的主要原因。颜志龙则认为导致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依法用地的概念。

(三)关于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效率的因素

宋伟等通过典型调查认为两栖占地、低占用耕地建房成本是村庄宅基地使用效率低下乃至空心化的内在机理。杨亚楠等通过对河南和甘肃省的实证调研发现村庄与城市的距离、人均耕地面积、农民的主观认识和风俗习惯一定程度地影响宅基地的利用效率。王介勇等基于对山东省村庄抽样调查结果的回归分析发现,户均宅基地宗数、人均耕地与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李睿璞,卢新海采用计量分析研究提出影响农村宅基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因子有第一产业产值、城市化水平以及城市商品房价格。李学彩通过统计分析认为人口流动因素、政府及集体财政因素、社会保障因素、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区位因素是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

(四)关于优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对策

1. 制度角度

宋伟等认为应该“加强执行一户一宅政策、严格审批和流转,实行宅基地的有偿使用政策”等以优化对宅基地的管理。李敏飞认为“进行宅基地产权制度创新,推行宅基地入市,加强流转”是实现农村宅基地资源配置的根本途径。刁其怀提出“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 加强宅基地用途管制、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制度改革方向和措施。张侃提出“建立全国统一、规范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科学合理的进行宅基地建设规划”的制度改革建议。王崇敏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制度进行了现代化构建,提出通过“合理规定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实质条件、权利的内容和权利权限,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程序条件”等制度措施,同时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宅基地使用权保障与救济制度进行改革,以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汤汉林建议通过“宅基地市场化交易机制、实现农民房屋财产化,使用权的强制登记制度”等进行改革。

2. 实践角度

张若翔提出宅基地换房形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设想。刘锐对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宅基地使用和出让制度、健全农村宅基地“置换+整理+复垦”机制,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等途径实现宅基地的退出。金晓月认为应该“优化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建立宅基地一级市场和收购储备制度、适度放开宅基地二级市场,规范宅基地隐形流转”。贾丽、闫小培认为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宅基地及房屋市场,集体垄断宅基地一级市场,建立宅基地的有偿使用制度和使用权登记制度”。杨蕾基于案例和规范分析法的角度,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收回的类型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可以采用公益性收回、处罚性收回、身份性收回等三种类型收回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以完善农村宅基地的收回制度。

三、研究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深化了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的利用和管理现状、原因、影响因素及对策的认知,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肯定国内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其仍存在不足。首先,新型城镇化中农村宅基地优化管理的研究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尚不完善;在研究视野上,缺乏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的结合,目前侧重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学术成果仅有约42篇(截止2014年9月25日)。其次,研究成果在层次性和系统性上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多侧重宏观理论阐述和中观政策的独立分析,缺乏宏观理论和对策的科学结合,微观案例研究重视不足,研究角度缺乏针对性,对策建议缺乏实践性。再次,研究方法单一,绝大多数是定性分析,缺乏系统、准确的数据支撑,更在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上极为缺乏;同时在共识性和历史性研究上,既缺乏将成功经验与失败案例的深度、广泛横向比对,又缺乏历史比对。最后,国内该领域的科研力量布局相对分散,尚未形成学术梯队和专职科研中心,科研力量整合不足。

基于以上不足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应该重视以下方面:第一,研究视角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深度有机结合。第二,提升研究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不仅要有宏观理论和中观政策研究,更要注重不同地区宅基地管理的微观分析。第三,研究方法要多样化。既要注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又要注重各个地区实践经验的横向借鉴。第四,努力打造以科研人员为主体、涵盖多领域从业者的学术研究力量,重视学术队伍和科研平台建设,形成团队合力,构建研究该问题的前沿阵地。此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与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都具有广泛交叉,跨学科研究可以实现多角度的深入研究。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宅基地等土地管理的问题必将进一步成为国家要重点关注和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所以该问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伟,陈百明,杨红,等.我国农村宅基地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03).

[2]侯清香.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问题之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3).

[3]何清和.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02).

[4]杨立宾.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07).

[5]陈士银,周飞,吴明发.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宅基地合理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14).

[6]郭冠男.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及其权益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3(11).

[7]钟在明.农村宅基地闲置原因与治理探析[J].农业经济,2008(06).

[8]李勇.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与对策[J].攀登,2011(06).

[9]胡昊.新形势下农村宅基地管理问题研究[C].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10]王登正.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土地,1997(12).

[11]颜志龙.统一规划农宅用地[J].中国土地,1996(04).

[12]宋伟,陈百明,张英.中国村庄宅基地空心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3(01).

[13]杨亚楠,陈利根,龙开胜.中西部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甘肃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02).

[14]王介勇,刘彦随,陈秧分.农村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村庄调查数据[J].自然资源学报,2013(01).

[15]李睿璞,卢新海.农村宅基地扩张与驱动机制研究[C].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16]李学彩.对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J].全国商情,2012(13).

[17]宋伟,张凤荣,陈百明.中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与管理现状分析[C].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18]李敏飞.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宅基地资源配置研究[J].福建论坛,2013(01).

[19]刁其怀.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J].中国房地产,2013(15).

[20]张侃.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物价,2013(09).

[21]王崇敏.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的现代化构建[J].当代法学,2012(05).

[22]王崇敏.论我国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现代化构造[J].法商研究,2014(02).

[23]汤汉林.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3(09).

[24]张若翔.浅析“农村宅基地换房”促进小城镇建设[J].现代商业,2007(17).

[25]刘锐.农村宅基地退出问题再探讨[J].中州学刊,2013(07).

[26]金晓月.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构建探析[J].农村经济,2006(07).

[27]贾丽,闫小培.从城乡统筹的视角看农村宅基地的流转[J].调研世界,2008(08).

[28]杨蕾.城镇化视阈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收回之类型化研究――基于案例和规范的分析[J].法学论坛,2014(02).

宅文化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恩格斯住宅理论;发展历程;启迪

一、恩格斯住宅理论的形成

恩格斯的住宅理论主要以l872年5月到l873年1月出版的《蒲鲁东怎样解决住宅问题》、《资产阶级怎样解决住宅问题》以及《再论蒲鲁东和住宅问题》此三篇文章及此后1887年第二次出版的文章所组和而形成的。而恩格斯为何要对住宅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大致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所处时代产生的社会矛盾所决定的。在1872年至1887年间,欧洲工业革命使得当时的经济迅速增长,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中的代表者之间的的斗争愈演愈烈,社会主义者、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等阶层之间的矛盾不断的激化。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从工场手工转变为大工业,使得经济不断昌盛、繁荣,但是伴随着的消极问题产生了,即住宅短缺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当时存在着关于住宅问题的理论层出不穷,各个阶层为了占据自身立场的主动性,不断的提出倾向于自身的住宅理论,如此情势下,不同阶级的矛盾更加激化,恩格斯以代表广大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利益为目的亦进行了关于住宅问题的论证,在后世证明,恩格斯关于住宅问题的论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恩格斯住宅理论的主要内容

恩格斯住宅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恩格斯与蒲鲁东、萨克斯以及米尔柏格之间关于住宅问题的争论,其所提出的关于住宅问题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首先,恩格斯认为住宅缺乏是工业化发展与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住宅严重短缺的问题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方式所引发的,住宅问题根本解决办法是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此种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是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同时建立公有制来彻底消除这种由资本主义产生的祸害。其次,工人拥有自己住宅的所有权是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解决住宅问题的关键。而恩格斯认为小资产阶级的代表者米尔柏格的“开历史倒车”与萨克斯的“丧失无产性质”理论均是反动的,不现实的。他认为无产阶级变成自己住宅的所有者,不仅不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而且还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同时,恩格斯还坚持认为雇主与住宅承租人之间仅仅是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与资产阶级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是存在着根本差别的,他认为萨克斯和米尔柏格是缺乏对于经济的基础性认识。

三、 恩格斯住宅理论的运用、发展与启示

恩格斯住宅理论在后期的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苏联时期、我国、邓小平时期的实践运用都充分说了恩格斯住宅理论的科学与时代进步性。

在苏联时期,列宁提出并在俄国实施了社会主义的公社制度,列宁充分运用了恩格斯“论住宅问题”中的公社经验,到了斯大林时期,公社制度更加完善,恩格斯的住宅理论得到了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同时,斯大林对于住宅问题的本质认知,将恩格斯的城乡对立思想进行了发展与变化,其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对城乡对立思想进行了发展性的论证。

在时期,在俄国斯大林住宅福利制度的影响下,此时期我国住宅的制度主要是住宅福利制度。住宅福利制度是恩格斯住宅理论思想在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初级阶段的前进与发展。由于新中国在建立之初,经历了抗战,社会经济较为滞后,住宅紧张,同时伴随着住房纠纷的增加以及福利性住房引导思想的“左倾”,我国在新中国时期的住宅问题较多,但整体来讲,住宅福利制度在当时的国情下也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

邓小平时期,其住宅理论是其改革开放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80年4月,邓小平发表了关于“建筑业和住宅业”的谈话,其中的内容发展并完善成为住宅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住宅理论体系,体系中包含了住宅市场商品化、保障性住宅制度、住宅金融体制等相关制度。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邓小平住宅建设思想迎来了现代化时代,其住宅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发展工业需要建设住房,发展旅游业以解决就业,教育业住宅的发展等等。

四、恩格斯住宅理论对我国住宅问题的启迪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住宅问题也是势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于恩格斯住宅理论的分析以及其理论的实践运用,认为当前我国住宅问题应当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当前中国住宅问题主要产生于城乡差别,要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其次,在住宅问题解决与改革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居民住宅问题基本目标与本质内容;最后,恩格斯住宅理论中的福利性表现为公平、公正、共同富裕等,故而,当前我国住宅制度更要重视建设住宅的福利性。

参考文献:

[1]包玉泉:“恩格斯住宅问题理论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4日。

[2]陈征:“重温恩格斯的论住宅问题”,《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1期。

[3]何灵:“经济适州制度、改革路径控析”,《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1月刊。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