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

较好的综合素质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

对中学生发展状况综合组织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制度,与时展相适应,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个性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最近几年,各地都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效果

(一)转变人们的评价价值取向,更新人们的育人观念。

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激发了教师的人本意识,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体现出来。评价的方法、内容及相关的目标呈现出全息化、多元化和发展性。评价主体由以往的教师单一评价,转为互评和自评的结合,重视多方互动和参与的进行;评价内容更全面,不但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还重视学生的特长及个体差异;评价方式及评价观念的转变,不但会指导教师,还会指导家庭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以往学校、家长及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分数和学校的升学率,而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情感因素的发展不甚重视。开展综合评价后,学校、家长和教师已经逐步由以往关注学生分数的提高,转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行,让教育更和谐。

综合素质评价直接体现素质教育,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含人文、艺术及科学等一些国民基本素养。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评价方式愈加民主化和人文化,开放性也更强。评价对象和评价者本身是平等的,通过自评、他评及互评,能够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生生互帮互学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学生相处更和谐。在这种氛围中,学校的风貌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良现象会逐步消失,学生的自律意识会不断提高,师生关系明显改善,新课改及新评价的实施让教育更和谐。

(三)激发学生潜力,改进学生的成长方式。

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分数增加,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导向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影响学生的行动和行为[1]。学校应因势利导,举办科技节、艺术节及体育节,给学生潜能开发和能力提高奠定基础。学生应该根据教师的建议和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自己。现在很多中学生都认为自身成长的动力是综合素质评价及导向的引领。

(四)综合素质评价推动了新课改的进行。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与学生的升学及毕业有直接关系,推动了中考及高考改革的进行,改变了以往过度重视分数的传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能够推动中学新课改更全面地进行,深化了课程改革[2]。

二、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评价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身是一项比较系统和复杂的工程,通过审视新课改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可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还比较多。

(一)相关理论研究不够透彻。

对于综合素质,现在还没有公认的定义,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往往将一些测试和考试中不包含的课程,并与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作为认定依据,而目前学术界对于综合素质还没有统一认识[3],因此就现在而言,综合素质的概念不够严谨。基本理论研究的不到位,导致实践过程中指标体系及综合素质评价维度差别比较大,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1.存在标准窄化和异化的情况。

很多地方并没有全面了解决定学生成长的相关因素,而是将一些形式上的内容作为指标,比如在进行道德品质相关评价时,若是学生见到教师没有主动打招呼,便会被认为不尊重教师。这样认定,虽然出发点比较好,但是取得的效果比较差[4]。在教育中,很多内容不能够被量化,若是量化不科学很容易导致评价异化的出现,无法客观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2.内容比较模糊,指向性较差。

很多地方在进行评价指标设计时,无法客观地评价学生,可操作性较差,若是没有将那些客观指标比如心理健康及学习动机等内容添加到指标体系中,必然会给评价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选择指标和评价维度时,其差异反映出评价者没有全面了解综合素质。若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和内容不够科学,很容易出现操作无法到位、结果不科学的情况,给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形成影响。

(二)没有很好地转变观念,评价目的迷失。

目前,很多学校的相关领导和教师并没有全面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片面认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只是为了招生、选拔学生,导致很多学校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时,仅仅关注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并不重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这种方式本身便是舍本逐末,没有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引导作用,对选拔人才非常不利,反映出这些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没有真正认识到位。

(三)评价方法不够成熟,相关依据不够。

人的因素是多元素和多维度的,其构成比较复杂。在评价学生个体综合素质时,特别是评价学生心理、思想等素质时,手段还不够有效和科学。目前,某些学校在选择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时,往往是主观评定,通过评语和量化评分进行。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效果却没有保证。而且评价时,教师和学生都会感觉相关材料不过完整和齐全,甚至材料虚假,评价过程依据欠缺。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时,最重要的依据便是学生平时的一些表现,这需要评价者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积累和观察。若是学生数量比较多,教师观察便会比较困难,甚至可能会流于形式,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

(四)体系不够完整,呈现出形式主义的倾向。

综合素质评价最大的障碍是制度的不健全,最明显的便是我国的中考制度和高考制度。除了进行文化考试外,其余的评价体系不够完整和科学,并且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与招生制度没有直接关系。某些学校在衡量学生时,还是按照以往的标准和分数进行判断。学校要发展,获得更多的生源必须重视自身升学率的提高,若是制度阻碍了升学率,学校便不愿接受。同样若是综合素质评价给升学率造成影响,教师、家长和学校都不会支持。这直接导致很多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都流于形式,某些教师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比较消极。

(五)操作比较繁琐,缺乏专业引领。

新课改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水平和素质会给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当评价实施时,某些教师认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方法比较复杂,评价工作较多,压力较大,原因在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方法和内容比较特殊,教师在教学外还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现在很多教师的水平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需要。所以,必须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并做好师德教育,将国外的先进评价理论转变成为符合我国国情并且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由于上述措施的欠缺,直接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难以落实,无法将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体现出来。

(六)支持性环境欠缺,评价结果不够有用。

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支持性环境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体制依旧存在,很多存在的问题都没有有效解决,社会不良风气也给素质教育带来影响,使教育面临的比较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诚信度差、师德欠缺等,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性和公平性受到影响。其次,社会还无法给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提供支持,学生缺乏参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所,很多公益性设施没有向学生开放等,给制度改革造成很大的影响。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比较复杂,给中学的教学理念造成影响,考验了教育者的责任意识。以上述及问题,目前解决尽管还比较困难,但是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岳霞.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09):134-135.

[2]董裕华.新课改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04):35-39.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育;综合素质;专业型学社社团;优势

专业型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而越来越受到高校及学生的欢迎。现阶段对专业型学生社团功能和作用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其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营造学科氛围、探索教育教学形式等方面,而对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作用探讨相对较少。本文从培养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所具有的内涵、现阶段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作用。

一、提高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核心要素是知识创新,人力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而综合素质是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基础和体现。高校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是我国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阵地。

培养较高综合素质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在高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也是高校教学水平和教学实力的综合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和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指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综合素质是学生就业竞争力强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相关研究指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择,最受重视的分别是专业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学生单方面的能力相比,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陈新景等人的调查研究指出,用人单位对所需要人才的条件排在第一位的是综合素质,其次是专业素质、学历、学校名气、性别和证书。从这个角度来说,综合素质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强弱,对提高学校就业工作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总之,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学校和学生的命运,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和体现

一般认为,人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其中,身体素质是关键,科学文化素质是核心,心理品格素质是关键,政治思想素质是主导。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就是这几方面综合水平的衡量。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科技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这些素质,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点,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素质,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德育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方面;要求有学习、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学会知识技能、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全面发展主要指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拥有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注重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国防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综合素质。

综合来说,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品德等综合一体化的教育。社会愈进步,对人完整个性的塑造要求就愈高。因而,我们必须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塑造和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负,又有高度事业心和使命感;既有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的身体条件,又有能适应紧张激烈竞争环境的心理状态;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德意识,又有很高的人文素质;既有多方面的知识,又有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本领;既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又具有不断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综合性的人才。

三、目前高校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形成了从综合素质培养到测评的体系和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一体化的综合素质培养载体

现阶段高校主要通过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培养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的知识素质,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的能力素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人文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综合素质培养条块化,这样的培养体系和模式割裂了知识、能力、品德素质之间的有机融合,未形成知识、能力、品德等综合素质一体化教育体系。

2.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对象,是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然而在现有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却未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影响了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

3.综合素质教育活动存在较多限制

现有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条件要求高且限制较多。不论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还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具备相应的主客观条件,这就对学校的教学环节、教学时间的设置,教学设备、场地等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客观上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及建议

专业型学生社团主要指以满足成员对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与专业学习、学术研究结合较紧密的,带有专业实践性质和多学科交流的社团,一般分为专业型和研究型两种。相比较一般的高校学生社团和现有的高校综合素质培养模式,专业型学生社团具有如下优势:

1.将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较好地结合起来

专业型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的一种类型之一,除具有高校社团的一般功能外,更为重要的是专业型学生社团以强化专业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而一般社团的主要功能是强化人文素质的培养及丰富校园文化。而专业教育则主要有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践环节来承担。这种培养模式导致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培养相分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专业型学生社团将强化专业素质、技能与强化人文素质很好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综合素质教育一体化的融合。

2.将知识、能力、品德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专业型学生社团通过知识讲座、操作比赛、观摩、义务服务等活动,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从而使大学生了解甚至掌握更多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内容,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了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巩固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培养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情商;同时社团成员可以利用专业技能,开展针对师生、校外群众的社会公益服务,能够强化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不断培养职业道德,学习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的道德规范,并加强自己的社会公德意识,从而推动道德素质的提升,提升道德素质。

3.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高校学生社团一般是在校大学生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众性校园业余组织,遵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理念,社团成员对于组织的成立、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较高的自和参与权,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专业型学生社团的成员可以依据成员的专业方向、专业兴趣、社会需要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动手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这样通过专业型学生社团这一载体,将综合素质提高的主体能动给了学生自己,提升了综合素质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4.专业型学生社团灵活性强

专业型学生社团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对学校教学环节影响不大,在开展活动时对场地、设备的要求不高,从而突破了现有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条件要求高的限制。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项目综合性强、活动设置灵活等特性,这一切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溶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中,素质教育实现常态化、寓教于乐。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教育在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不断创新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制定相关激励和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以加强引导,重点扶持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其次,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来说,可以将学生参与专业型学生社团作为课外创新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设置一定的学分作为学生参与激励机制。第三,专业教学系部,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成立与自己系部专业学科相关联的专业社团,使得每位学生都有参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专业型学生社团的机会。同时,还要制定指导教师激励机制,使专业型学生社团成为科研和教学的有益平台。第四,社团主管部门制定完善的社团活动监督评价机制,使社团管理规范化。

总之,只要高校加强引导和重点扶持,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就能使专业型学生社团成为全面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毕洪东.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1):58-59.

[2]于洋,唐瑞.从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反思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J].理工高教研究,2008(8):94.

[3]陈新景,等.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调查:基于社会用人单位及大学生的视角[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94.

[4]牛进社.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措施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62.[5]陈义彬.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11(18):24-25.[6]李倬.关于全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综合组织的思考[J].沧桑,2010(6):61.

[7]宋晶.高校学生社团类型与功能研究:基于南京大学社团情况调查分析[J].消费导刊,2008(9):253-253.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改进措施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法理论性强,教师的评价素质偏低

目前,在教W中使用较多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主要是档案袋评价和表现评价两种,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能够较快地掌握班上的学生发展情况。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刚刚接手一个新班级之后,对于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况并不是十分了解,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翻阅学生的档案,了解他的各方面发展情况,再根据学生平时的一些表现来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较为适合小学生的发展,但是它对教师的评价素养和能力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听起来十分容易,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较为麻烦,理论性强,工作难度大。部分教师的评价素养过低,往往会导致在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使用不当,未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价值偏差,造成评价方法运用的信度缺失

信度可以说是一切评价方法的核心,但是在进行小学生的综合评价时,由于评价方法使用的不确定性和评价方法的单独运用,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不一致或是评价结果的片面性,不适用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

比如说,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越丰富,收集到的信息越多,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就会越全面。然而,在具体的评价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教师由于时间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时候,评价方式大部分都较为单一,学校在管理上也有所欠缺,使得评价的结果过于片面化,不利于小学生的发展,也无法建立完整的语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约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

3.评价未能紧扣学科,造成偏差

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大部分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但是在课堂上,教师可能会由于教学情绪和教学心态等因素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存在偏差,不能紧扣学科来开展。例如,教师在刚刚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对班上的同学都不太了解,可能是通过其他的一些教师来了解班上学生的,这样会使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先入为主,而不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学习情况评价,不能紧扣学科。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进措施

1.改进单一的评价方式,倡导多元评价

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样,随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们也在不断地变化,比如说,今天学生在学习《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时候,可能还不太能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也许在明天,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已经将这些知识掌握了。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时候,也应当不断地与时俱进,倡导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提高评价方法的信度。首先,笔者认为在倡导多元的时候,可以从师生合作制定评价方法的使用标准和细则开始。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被动地参与。这种评价方式不够客观,也不全面,必须要进行改进。其次,从学校的管理层面来说,也必须要加强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督促教师落实评价工作,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评价。

2.提升评价的可操作度,紧扣语文教学

档案袋评价和表现评价等评价方法,对于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着较大的帮助,但是这两种评价方式也有较多的不足,耗时久、要求高。大部分的学校在实施这种评价方式时,并没有真正地将其落实,评价效果不明显。

所以,笔者认为在进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时候,必须要提高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体系。例如,在教学《翠鸟》《少年闰土》《鸟的天堂》等几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主要是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对学生这段时期的学习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这种评价方式看似很客观公正,但是教师可能会因为学生过去的学习表现,先入为主地将学生限定在固定的圈子里面,在课堂上教师很难注意到一些后进生的进步,造成评价的不公。所以说,必须要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不断加强教师的评价训练,让他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上的学生,做好综合素质评价。

总之,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够更加全面地分析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适应时展需要的一种评价方式。但是,要想做好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必须要找准方法,真正地落实好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4篇

(①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学部,西安 710128;②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西安 710128)

摘要:目的: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属性多样化、不可重复的特性,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糊,决策信息不完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数的群决策方法。方法:首先,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并得到属性指标的权重;结合区间数间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专家权重;然后,再利用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将多个决策矩阵进行有效地集结,形成综合决策矩阵,结果:通过建立比较可能度矩阵,利用排序向量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决策矩阵进行择优排序。结论:实例表明,利用区间数的群决策方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类复杂的决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以及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 :多属性决策;群决策;专家权重;区间数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79-04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12JK0105)。

作者简介:邱建国(1975-),男,陕西西安人,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决策评价、智能决策的相关研究;申海(1978-),男,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决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0 引言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过程,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方法,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及时准确为用人单位提供优秀的人才,能促进高校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1],在评价过程中,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相对欠缺),在主观权重确定上一般采用专家直接给定的方法,此方法虽然简便,但未能考虑专家知识结构、研究领域、经验储备对主观权重(专家权重)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无法满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本文针对专家决策权重的随意性,结合区间数间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来改进专家权重,然后,通过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将多个决策矩阵集结成为综合决策矩阵,利用综合决策矩阵得到综合属性值,从而得到决策对象的比较可能度矩阵,通过可能度矩阵的比较、排序,得到了决策对象综合优劣顺序,有效地解决了专家确定权重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科学合理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权重的确定

1.1 大学生综合素质属性权重的确定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具有多样化、不可重复的特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2000份)利用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代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打分,得到来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属性指标体系,以及属性权重值(如表1)。

1.2 主观权重(专家权重)的确定方法

本文利用区间数[4-7]的研究方法,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对象由实数扩展为区间数,更符合大学生综合评价的实际需求,然后利用区间数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确立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权重与区间数距离有关联,从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权重进行改进,使专家权重更加科学、更加公平,从而为科学合理的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3 实例分析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国家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为了兼顾公平与择优录取的原则,本文采用4位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k={1,2,3,4}对初步筛选的6位大学生(x1,x2,x3,x4,x5,x6)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由表1可得6位大学生的4个属性(a1,a2,a3,a4),初始权重ω=(0.134,0.763,0.068,0.035),以及4位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对这6个大学生分别给出在不同属性下的估计区间数 (如表2~表5所示),则可得到如下的决策过程。

最后利用式(13),得到可能度矩阵P的排序向量为:

情况下,大学生排名最靠前,从原始数据本身亦可以看到,对于大部分属性,每个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对方案给出的属性估计值相对较大,其他方案次之,符合最终给出的决策结果,这也说明上述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结论

本文首先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符合决策实际的综合权重,针对决策对象的差异,利用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对决策对象进行有效的集结,确定了大学生综合属性值;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比较可能度矩阵,利用排序向量法进行排序。该方法更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方案和属性,每个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的权重并不完全相同,也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属性群决策建立了一种可参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天津大学,2011,12.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困境 改进路径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语境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十年有余的综合素质评价虽然获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有一些问题阻碍着评价的深入进行,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势必会削弱综合素质评价的成效。在已有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成果中,中学方面的研究明显多于小学,这与中学阶段存在升学有着密切关系。小学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期发展。笔者对西安市不同层面的12所学校进行了调查,总体来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状况喜忧参半。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何去何从、走向哪里等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期提升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和价值。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困境的表现

在笔者所调查的12所学校中,4所是西安市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具有良好的口碑和社会影响力,4所是西安市教学水平一般的学校,4所是城乡结合部学校,不同层次的4所学校分属不同的区域。调查主要采用访谈的方法,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学校的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其中校长及管理人员12名,教师76名。通过分析调查结果,笔者发现目前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困境。

1.内容缺乏科学性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科学性决定着评价的效度。西安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块在参考《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框架的基础上,主要从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每个模块下又有一些二级指标。通过对指标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评价指标比较模糊,指标的设置不周全,无法很好地诠释学生的综合素质,且整个评价体系比较繁杂,以至于教师在评价时无据可依,无从下手。比如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模块中的创新能力指标,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本身就需要一个比较复杂的评价标准作为一个二级指标,如果学校、教师没有组织相应的活动或者在活动中缺少对创新能力的关注,那么就弱化了评价内容的科学性。

2.过程缺乏严谨性

评价过程的科学性是评价结果有效性的前提。根据笔者的调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情况并不太理想。评价标准中虽然有多元主体的参与,但同学、家长、自我的评价基本流于形式,评价的主体主要是班主任,其他科目的教师参与较少。通过访谈得知,班主任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多是在期末突击完成,评价主要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感觉,对学生的评语针对性不强,整个过程缺乏严谨性和规范性。并且90%左右的小学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方法不甚了解,基本是在摸索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3.结果缺乏关注度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考试制度改革,关注学生非学术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以评价促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据调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主要用于民办学校的小升初入学考试,但占有的比重相对较低。除此之外,则鲜有教师、家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关注,更少有学校、教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基本上是学期末评价结束后,评价手册便被束之高阁,至下次评价前再无人问津。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困境的成因分析

1.价值取向的偏差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评价的自身目的与人们认识的目的存在着偏差。

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然追求是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家长、学生却把综合素质评价看作是一种额外的“担”,认为其可有可无,原因是综合素质评价不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影响,如提高分数、考入一所好的学校等,这样的价值取向直接导致对综合素质评价本身的漠不关心、过程的敷衍,及对结果的不重视。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综合素质的本体价值被屏蔽了,丰富的内涵被湮没了。还有一些教师、家长把综合素质评价与小升初紧密联系在一起,放大了综合素质评价筛选与选拔功能,“赋予”了评价一些额外功能,加剧了评价的功利性。为了能在评价中略胜一筹,不惜牺牲学生的自由和爱好,让其去学习一些不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做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加剧不良竞争,形成一些不良风气。

价值取向的偏差影响着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但“从更深的层次上来看,也正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价值取向偏差,才导致了公众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公平性的质疑”[1]。如果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并不是学生真实发展的呈现,如果评价流于形式,抑或有虚假的成分,那么评价又有何意义?评价的公平性又在何处?

2.“考试文化”影响根深蒂固

尽管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一百余年,但它遗留下来的考试文化对我国当今的教育评价系统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2]。在各类考试中,人们更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和名次,而较少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普遍关注评价的筛选、选拔功能,而较少关注评价的促进、激励功能。

受考试思维的影响,人们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总是希望寻求一种标准化、统一化的评价标准,并附上分值,这样便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评价,可通过分数来呈现学生的发展状况。所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不少教师反映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不够清晰,操作性不强。如果以考试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那么评价标准必然要求具体、统一、操作性强。但学生的成长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一种统一化、封闭式的评价标准无疑只能框定学生发展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很好地呈现学生发展的全部,并且评价一旦标准化,便会聚集人们的关注点,容易导致人们对标准之外的一些素质的忽略。通过标准化的评价往往呈现的是评价的结果,无法记录评价的过程,这也容易导致评价流于形式。

3.“分析式”的评价思路

“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思路比行动本身更具有决定性。如果仔细分析当前的高中C合素质评价可以发现,它采用的是‘分析式’的思路。”[3]这种思路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依然存在,正是这种评价思路导致了我们不断分解评价指标,并赋值量化;导致了我们把学生综合素质人为地分解为各个片段,再把这些片段通过某种人为的方式整合起来。与学科成绩相比,综合素质具有内隐性,它犹如隐藏于水下的冰山,为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撑和能量。细化、量化的评价标准看似解决了复杂的评价问题,实际上这种做法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且不说赋值的困难,就是把复杂的综合素质分解为几个片段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就很值得商榷。并且“面面俱到的评价指标不仅会冲淡评价的重点,而且还会加重评价者的工作负担,导致敷衍了事的评价行为”[4]。

“分析式”思路对综合素质评价造成的另一影响是在评价结果的比较上,通过分数或者等级对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比较,但这种比较更多呈现的是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如果我们对不同部分赋予不同的分值,最后呈现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数,通过分数我们既不能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个性特征,更不能贸然地认为分数高或者等级高的综合素质就一定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因而,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之间量上的区别,更应关注不同主体之间质的区别,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学生,正确地对待综合素质评价。

三、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改进路径

1.在理念层面

其一,正确认识综合素质评价。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以分数及静态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并且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对分数的过分关注,及一些功利化的思想,都会给学生后期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综合素质既应包含学术素质,又不能囿于学术素质,还应包含一些隐性的非学术素质;综合素质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综合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应走出分数的误区、考试的束缚,更多聚焦到学科成绩之外的素质发展,而这些素质影响着人未来发展的高度。

其二,正确定位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不同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对评价功能的不同认识,不同的认识影响着人们对评价的态度及重视程度。在评价过程中,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以评价促发展是新时代赋予评价的功能,也是评价的真谛所在。以评促发展,既包含了对学生发展状况的了解,又体现了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评价的结果既是一段时期发展的体现,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起点。通过评价,不断认识学生、激励学生,促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获得更高、更好的发展。

2.在实践层面

其一,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科学、可行。评价指标应全面、科学,这样一方面能保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体现学生素质发展的综合性,另一方面在众多的素质发展中有利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所在。但评价指标又不能过于抽象,这样易导致评价流于形式。为使评价指标具有可行性,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教师共同参与,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相互协作,形成一个评价有机体。

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在宏观层面上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及评价的维度,同时应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及评价提供宏观指导。为使综合素质评价具有严谨性、真实性、个体性,教育行政部门在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可以给学校释放相应的权力,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校本课程、优势等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在对学生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也需要为学生量身定做一些个性化的评价内容,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其二,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活动中的表现,落实多主体评价。为进行客观、全面、有效的评价,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在评价执行的过程中,为改变班主任一人突击评价的状况,需要各科教师共同参与,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层面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这样不仅有助于落实评价的过程性、多元化、多主体,使每一个维度的评价都比较丰满,而且这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在需求所致。如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评价,需要在多种活动和学科教学中进行,这样才可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

3.评价思路的调整

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路影响着评价的行为,“分析式”评价思路割裂了学生的综合发展。综合素质具有全面性、内隐性,在评价方法、思路的选择上要考虑其特点,助推评价标准的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既要全方面展现学生的素质发展,又要能凸显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评价思路及方法上可以依托大数据,在评价框架的基础上运用活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活动表现的记录及问卷反馈的结果,利用相关软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便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力及多种能力和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有效淡化了分数,更多关注到学生的一些内隐素质及潜在素质,呈现了学生素质发展的实然和可能状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正确的认识。该模式在评价方式上体现了质性和量化的相结合,依托大数据,使评价更加科学、客观。目前这种做法已有学校在尝试,但还没有普遍推广,其应是未来评价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靳玉乐,樊亚峤.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问题及改进[J].教育研究,2012(1).

[2] 詹颖,万志宏.论形成性评价与中国考试文化之间的张力[J].中国考试,2008(11).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6篇

Abstract: 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diversified and unrepeatable featur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experts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have fuzzy evaluation and incomplete decision information for them, so we put forward a multi-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method for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based on interval numbers. Method: Firstly, ba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we buil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alyze and get the attribute index weight; secondly, we use interval numbers to build non-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and getting expert weight; thirdly, interval weighted arithmetic aggregated operator has be aggregated into a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matrix. Result: With two dimensions possibility degree, a possibility degree matrix has been constructed to rank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by sorting vector method. Conclusion: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to evaluate the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by using interval numbers′ group decision, it has good affection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method for this kind of complex decision-making problems.

关键词:多属性决策;群决策;专家权重;区间数

Key words: multi-attribute decision;group decision;interval numbers;expert′s weight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79-04

0 引言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过程,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方法,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及时准确为用人单位提供优秀的人才,能促进高校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1],在评价过程中,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相对欠缺),在主观权重确定上一般采用专家直接给定的方法,此方法虽然简便,但未能考虑专家知识结构、研究领域、经验储备对主观权重(专家权重)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无法满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本文针对专家决策权重的随意性,结合区间数间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来改进专家权重,然后,通过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将多个决策矩阵集结成为综合决策矩阵,利用综合决策矩阵得到综合属性值,从而得到决策对象的比较可能度矩阵,通过可能度矩阵的比较、排序,得到了决策对象综合优劣顺序,有效地解决了专家确定权重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科学合理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权重的确定

1.1 大学生综合素质属性权重的确定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具有多样化、不可重复的特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2000份)利用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代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打分,得到来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属性指标体系,以及属性权重值(如表1)。

1.2 主观权重(专家权重)的确定方法

本文利用区间数[4-7]的研究方法,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对象由实数扩展为区间数,更符合大学生综合评价的实际需求,然后利用区间数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确立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权重与区间数距离有关联,从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权重进行改进,使专家权重更加科学、更加公平,从而为科学合理的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大学生排名最靠前,从原始数据本身亦可以看到,对于大部分属性,每个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对方案给出的属性估计值相对较大,其他方案次之,符合最终给出的决策结果,这也说明上述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结论

本文首先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符合决策实际的综合权重,针对决策对象的差异,利用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对决策对象进行有效的集结,确定了大学生综合属性值;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比较可能度矩阵,利用排序向量法进行排序。该方法更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方案和属性,每个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的权重并不完全相同,也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属性群决策建立了一种可参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天津大学,2011,12.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7篇

关键词:灭火救援,指挥员素质,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判

1 引言

在消防部队遂行灭火救援的各项任务中,基层指挥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指挥员,即消防大队大队长、教导员,基层中队中队长、指导员,在灭火救援的现场是最末一级指挥员,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对于灭火指挥活动以及灭火作战行动是否发挥出最佳的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见于各兵种部队中,如苏飞[1]对于炮兵旅作战能力进行了评估,确定了部队作战指挥能力评估标准;熊刚等[2]对防空兵作战指挥中指挥员的可靠性的评估指出,指挥员的持续作战能力和人体极限强度的作业能力对于指挥决策中差错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对现役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能力素质评估,目前研究还较为缺乏,文献较少。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的综合素质评估,是促进消防部队基层管理和灭火救援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指挥最佳效能的发挥提供前提条件。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方法,对基层消防指挥员素质进行了合理评估。

2 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素质评估方法

指挥员综合素质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对于这类主客观评估分析都存在的问题,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方法等。

AHP,即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该方法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系统、灵活、简约的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将要求达到的目标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按因素间的隶属关系,将其层次化,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按层次分析,最终获得最低层次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重要性权值。

模糊综合评判[4],模糊综合评判法是美国控制论专家艾登于1965年创立,是模糊数学集合论与层次分析法的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中,主要工作是因素集合(指标体系)的建立、各因素权重的获取和隶属函数的建立,其次是模糊算子的选择和评价结果的处理。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

本文采用AHP确定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各个评估指标以及各因素集的权重,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指挥员的素质做出综合评价,进而得到较为科学准确地评价结果。

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的综合素质评估的内容根据其为灭火救援指挥行动中的贡献的权重判断。由于灭火救援行动是一项复杂、综合、全面的任务,指挥员只有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才能履行其担负的职责。因此笔者从指挥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构成进行综合评估。

指挥员的知识结构即个人掌握或储备的知识在量与质上的分布及彼此间的配置状态[5],主要包括指挥员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消防专业知识结构。因此对指挥员知识结构的评估主要由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消防科学知识学习情况两方面进行评估。

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能力是其立足本职岗位,凭借技能和知识完成各项灭火救援任务的基本条件。由以下7个方面组成:谋划决策能力、管理部队能力、组织训练能力、统筹全局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计划控制能力。

消防部队基层指挥员的基本素质,主要指政治素质、消防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和任职经历。为了客观、准确、完整地对指挥员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必须要筛选出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指挥员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反映其多指标评价的层次结构。根据这一原则,对基层消防指挥员知识、能力、素质涉及主要因素进行细化,形成各个结构的共性评估指标,构成指挥员评估标准体系,见图1。

评估体系中,指挥员综合素质为总指标,其下有3个一级指标,即,每个一级指标下有不同的二级指标:

4 消防基层指挥员评估步骤

4.1应用AHP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4.1.1 构造层次模型的权重判断矩阵

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后,将上一层次的某一元素作为判断准则,由专家根据该准则对下一层次相应元素按9 标度法[3],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A。

以指标集U为例,邀请消防部队专家及经历丰富的指战员两两比较各个一级指标,进行判断,建立判断矩阵A。不妨假设汇总专家打分表,得到矩阵A,如表1所示。

判断矩阵A,表示成矩阵形式为:

4.1.2指标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AHP的指标权重计算问题,可归结为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的计算,本文采用方根法进行计算。其具体步骤如下:

计算判断矩阵A的每一行的元素乘积:

(4-1)

计算Mi的n次方根: (4-2)

对ωi进行归一化处理,即:

(4-3)

则所求权向量: 。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 式中, 是Aw向量中的第i个元素。

为了提高权重评价的可靠性,需要对判断矩阵做一致性检验。

算法为: (4-4)

式中,n等于矩阵的维数,实际为同一矩阵指标的个数,当指标数较多时,一致性指标还需要加以修正。算子如下:

(4-5)

其中RI为修正因子,取值见表2

通常情况下,当CR

按照(4-1)—(4-5)式对矩阵

进行处理得表3结果。

计算数据结果得到三个一级指标权重,并且矩阵A满足一致性要求。

不妨假设通过专家打分获得二级指标; 的评判矩阵:

。则按照以上算法,通过分析计算评判矩阵,得出表4- 6。

根据CR1,CR2,CR3的值,判断矩阵A1,A2,A3,全部符合一致性检验。

4.2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应用

4.2.1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建立相关评价集。二级指标U11可采用评价集V =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太好, 很不好},5个评价等级来进行评价;U12可采用评价集V = { 很高, 较高, 一般, 较差, 差},U33采用评语集V= { 很丰富, 较丰富, 一般, 较欠缺, 欠缺},其他指标则可采用评语集V = { 很强, 较强, 一般, 较差, 差}。

对于单因素评判采用专家评判法,由专家对指标做出评语,确定每个指标集到评价集的模糊关系矩阵R1=(rij)2×5,R2=(rij)7×5 ,R3=(rij)4×5, 。 rij表示某一个指标属于评价集V 的程度, rij的值为做出相应评语的专家所占专家总数比例。

4.2.2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综合评判

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层的模糊权重向量,

A=(0.11 0.58 0.31), A1=(0.75 0.25)

A2=(0.25 0.15 0.11 0.06 0.13 0.23 0.07)

A3=(0.11 0.41 0.12 0.36)

计算模糊判断分析集,运用取大取小模糊算子进行矩阵计算:

B1=A1R1,B2=A2R2,B3=A3R3

对于模糊算子),有

归一化判断分析集,由B1,B2,B3组成一级判断矩阵:

进行二级综合评判:,归一化后得最终评判矩阵。

4.2.3对基层指挥员个人素质进行综合评判

由灭火救援专家通过对某指挥员履历、火场及救援现场作战指挥情况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判断,给出相关指标的评语,然后根据对应评语的专家比例得出模糊矩阵,进行评价。不妨假设得到二级指标的三个模糊关系矩阵:

运用) 模糊算子进行矩阵计算,

同理,

归一化得

于是由二级综合评判矩阵得,

B=AR=(0.11 0.58 0.31) R=(0.19 0.19 0.19 0.31 0.19)

将B归一化得B=(0.178 0.178 0.178 0.290 0.178)

将模糊综合评价转化为百分制,按最大隶属度原则,该指挥员的能力素质综合评价一般以上的得分为100×(0.178+0.17+0.178)=54.4分 。

4.2.4对基层官兵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判

对某支队或某总队全体指挥员,灭火救援专家通过分析判断指挥员的各方面材料,给出全体指挥员的相关指标评语,然后根据对应评语的专家比例得出模糊矩阵,进行评价。同样假设得到总体评价的三个模糊关系矩阵:

通过模糊矩阵计算,并归一化得

由二级综合评判矩阵得,

B=AR=(0.11 0.58 0.31) R=(0.24 0.31 0.28 0.16 0.11)

将B归一化得B=(0.22 0.28 0.26 0.14 0.1)

将归一化得,转化为百分比为:22%,28%,26%,14%,10%。

5结论

对灭火救援基层某一指挥员个人素质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该指挥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没有达到及格(综合评分分数为60分)的要求,还需要很大程度的提高,才能适应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实际需求;对某支队或某总队全体指挥员的综合素质情况分析表明,该支队或总队有22%的基层指挥员综合能力素质很高,28%的基层指挥员综合能力素质较高,26%的基层指挥员综合能力素质一般,而有14%及 10%比例的基层指挥员综合能力素质评价为差和较差。

本文中,层次分析法可以定量地计算出灭火救援基层指挥员综合素质中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指挥员总体的综合素质水平。两种方法的相结合评价不但可以分析出指挥员综合素质中指标的重要程度,并且可以做出总体评价,从而有针对有侧重地提高单个或者全体基层指挥员综合素质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

参考文献:

[1] 苏飞.炮兵旅作战能力评估[D]. 南京理工大学, 2011.

[2] 熊刚,王炳华,庞志兵,等. 防空兵作战指挥中指挥员的可靠性评估[C]. 中国云南昆明: 2001.

[3] 董尤心.效能评估方法研究[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7

[4] 宁晓秋.模糊数学原理与方法[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8篇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HP);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MATLAB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907-02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和以往不同,之前单位过多看的是学生的成绩,而现在则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普通高校学生,从事科研和专门技术的人较少,大多数同学从事管理,后勤,人力等工作,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越发显得重要,因此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正确,客观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实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比较容易理解且易于实现的评价方法。

本文根据普通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和以后就业等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起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学模型,借助MATLAB软件,给出计算过程,期望对大学生素质综合评价问题以及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1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做一个总体的评价,准确地进行评价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而这个评价体系必须起到导向、检查、控制和监督的作用,又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在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预选指标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预选的各个指标能够比较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覆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和特征。2)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层次分明,包括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各个要素的子系统指标和各个子系统分解后的指标要素。下层的评价指标对上层应能起到分析和解释作用。3)独立性原则:指标体系中的各个评价指标彼此之间相对独立,不存在包含、大部分交叉以及大同小异的现象,尽量避免信息的重复,有利于发挥指标的评价作用,它是制定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4)可行性原则:所选择的指标建立在准确、科学的基础上,又要在实际评价中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 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价等级集

评价因素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记U1=[政治表现,法纪观念及诚信,道德修养及公益活动],U2=[公共课成绩,专业主干课成绩,专业选修课成绩],U3=[专业实践和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社会工作],U4=[组织领导,团结合作,沟通交流], U5=[考证,竞赛获奖],第二个层次,记U=[思想道德,学习成绩,技能和素质,能力,加分]。

3 进行单因素评价和建立评价矩阵

对于二级指标“政治表现”关于评价等级集的隶属向量为[0.4, 0.4, 0.1, 0.1, 0],意味着该生政治表现这项指标被评为很好的测度为0.4,被评为较好的测度为0.4, 被评为一般的测度为0.1, 被评为较差的测度为0.1,被评为差的测度为0,同样,可以得到其他二级指标关于评价等级集的隶属向量,见表2。

4 确定权向量

5 进行模糊合成和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9篇

[关键词]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大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测评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8-0222-04

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换言之,要检验第二课堂开展取得的成效就必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客观的测评。找到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一方面实现对第二课堂开展运行结果的量化考核,检查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果;另一方面素质测评的结果对学生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朝着优良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体系发展。在此我们在建立第二课堂运行体系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引入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

1 大学生第二课堂运行体系的层次结构

第二课堂内容繁多,建立清晰的结构便于有效地统筹管理。围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进行逐层分解、细化和组合,使运行体系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经过多方面数据的收集,现将运行体系分解为4个等级的层次结构,其中最高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阵地层”,它将若干相关的指标组合为一个类,以阵地建设的形式进行第二课堂的运行,这里结合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特点,参照了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划分方式,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具体将第二课堂活动按照阵地建设的结构划分为思想道德、科技学术、人文素质、体育心理和实践能力创新等5个板块进行管理;第三层为“主题活动层”,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类主题活动开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第四层为“实施层”,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个体对活动进行选择和参与完成第二课堂教育的实施(如右图所示)。

大学生第二课堂运行体系结构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在第二课堂开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其测评内容就应是围绕第二课堂的运行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以及参与程度。在大学生第二课堂中对大学生的测评不光考核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取得的成绩,第二课堂作为一个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环境,我们还需要了解学生融入环境、参与活动的情况,原因在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很多低年级的同学身上蕴藏着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的空间,这时我们关注他们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一方面对其未来的发展可以进行有效地预测和指导,另一方面在考核中给予的肯定可以进一步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参与,提升自身素质。

第二,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测评。提升同学的综合素质水平、优化同学综合素质结构是我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对于某同学其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如何,具体的素质结构又怎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我们只有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结构,才能因材施教,开展相应的活动,进行重点培养。另一方面,这也是对我们指导和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成效的反映,对我们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有重要意义。

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3.1 量化指标体系构建

在运行体系已实现层次结构模式的基础上,现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这里参照国内各高等院校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的基本情况,把大学生综合素质划分为5个一级指标、l3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进一步对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进行层次构建(见表1)。

3.2 利用FAHP法进行权重系数的确立

由于决定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纷繁复杂,各个评价指标在综合评判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在对指标的评判值进行合成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指标的重要程度,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在层次分析法下面,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做法是:首先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二层开始构造成对比较阵,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的每个因素和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计算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及其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作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计算组合权向量并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低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作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构造判断矩阵,对所有判断矩阵进行综合,得到专家群体判断矩阵。这里结合各高等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行考评办法标准,参照某高校的相关调查结果结合对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后,对相关指标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计算并调整给出的示范(见表1),另外具体的实施中还应进一步调查分析,并结合不同的院校的性质和培养方向进行补充和修订,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同学其测评重点不应完全相同,而应该据其培养的具体要求,有所侧重。

3.3 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3.3.1 评价评语的确定

3.3.5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在模糊数学理论中,综合评判的结果划分也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最大隶属原则”和“综合排序值”两种方法。其中“最大隶属原则”就是B=(b1,b2,…,b5)中选取最大的评价值对应的等级作为最终评判结果。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可以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给出判断等级,同时对各层的具体情况给出评定。

3.3.6 FAHP-模糊综合评判的综合运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相关部负责人员、辅导员和学生构成的评判团首先对测评同学的综合测评表现对照指标进行打分,然后我们可以引入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在这里FAHP-模糊综合评判仅作为测评方法简单的介绍。

4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难点和解决办法的思考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理论上使用模糊层次综合判断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即能更加客观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判断,同时也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显示。但是在实际的测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高校中还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按比例进行加权计算的方式。深入分析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两方面:

第一,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对学生的考核仅仅限于修够所规定的学分即可,对于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只在奖学金评定方面略有体现,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激励效果不明显,学校和其本人对其综合素质的构成状况如何关注不够,或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没有明显的体现。

第二,第二课堂的素质测评如果要实现,单靠人工的计算是不可能的,必须建设网络系统进行支持才可以,但在目前众多高校中管理的网络技术平台逐步涉及各管理各层面的同时,其网络共享等问题却日益突出,比如学生管理系统、教务系统、财务系统等互相不能够实现共享,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却涉及方方面面,这就很难实现综合素质测评的技术平台。

5 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测评的实际运用

在现实中,目前对于第二课堂的考核一般是实行课外学分制,参照大学课外教育培养方案课外学分认定标准表可获得不同程度的课外学分。但是,课外学分虽然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有了硬性的尺度上的规范,但是却不能直观地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究竟如何。因此在引入FAHP――模糊综合评判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体系下,除获得相应的学分外每学期末还将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进行测评,并按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记录其成绩,纳入到学生的整个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具体的测评认定步骤如下:

第一步,记录相关数据:通过建设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测评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如实记载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第二课堂的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数据负责登记记录的部门如表2所示。

第二步,根据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获奖成绩及日常表现,由具体辅导员或相关负责人成立对第二课堂素质测评的评议小组,依据记录的成绩对同学进行单个的评价。其中评议小组的成员包括:班级辅导员、班级同学(由计算机随机抽取10名同学,并实行匿名制)、社区辅导员,设本科生专业导师的学校或学院应该增加专业导师。测评过程中分别由这些评议小组成员登录素质测评管理信息技术平台网站对照测评指标进行测评,其中由10名同学进行测评的成绩再由计算机随机挑选出5份作为评议的结果,从而尽量避免人为的主观控制评价因素。 第三步,在获得单个评价成绩的基础上,运用F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获得相应的测评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这里我们具体举例进行示范:

例如:某同学上一部分中获得的单个测评成绩为对于二级指标的测评结果的统计结果是:B11(政治表现)=(0.1,0.3,0.6,0)其含义是评价小组中有10% 的人认为学生的政治表现优秀,有30%的人认为良好,有60% 的人认为一般,有0%的人认为较差。同样获得:B12(道德行为)=(0.2,0.4,0.3,0.1)B13(法纪观念)=(0.3,0.4,0.3,0),从而可以得到B1与V之间的关系矩阵R1:

第四步,按照以谁组织(活动)谁授予(学分)为原则,对照课外学分获得的对照表给予相应的课外学分。这样既实现了在单一的学分制下将国家、省、校市、院系、班级等各个层面的所有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量化,分获奖、组织、参与和观摩几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获得课外学分的方案约束力强、宜于操作,同时通过综合测评的结合弥补了学分制不能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得到的综合素质的锻炼的成效进行具体测度的不足之处,双管齐下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科学合理的测评。

参考文献:

[1]张 英,冯艳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10).

[2]黄明强.学生评优问题的层次分析模型[J].保定师范学校学报,2005(10):35-37.

[3]唐莉,唐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J].教育与管理,2006(1):23-24.

[4]南兆旭.学生素质测评[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10篇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大一至大四在校大学生

1.2 调查问卷

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如何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形成一份调查问卷。

1.3 问卷分配及回收

本次针对内蒙古自治区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发放了综合素质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76份调查问卷,回收率达到97.6%,其中男生 554 人 、女生 422 人、理工类 423 人、文科类 553 人。

1.4 统计分析

资料经整理后, 以 EpiData3 .1 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2 内蒙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调查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汇总与数据的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有明确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同学占78.44%、剩余的21.65%表示还没有明确的理想信念,这表明还学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大学生对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等课程感兴趣的只占28.18%,统计数据表明 ,大学生们对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缺乏热情,可见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进 。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得重新研究与创新,使政治课真正能起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 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激发学生的进取热情这一作用;

(3)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标准上76.91%表示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剩余的同学表现的相对薄弱。可见,学校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要多做工作,倡导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来提升大学生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信心和责任感;

(4)在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有30.05%的同学表示非常了解与认同、41.09%的同学表示比较了解、剩余的表示了解的很少。这体现出来高校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有待加强;

(5)能够很好理解和感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的学生占33.62%、较好的42.95%、其他的相对较差;

(6)在调查中,有 29.71%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有创新的意识,但不善于付诸行动的占 43.29%。说明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缺乏创新行动,有存在实用主义的倾向。部分大学生过分重视外语、计算机、公关社交等实用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以致出现了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好,没有一技之长;

(7)有 35.03 %与 23.24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强和很强的适应新环境能力。有 23.98 %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情绪波动较大 ;也有一些学生适应不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因此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依然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8)调查结果显示,能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并具备健康的体质和一定的运动技能的学生占33.96%、一般的占47.2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加强学生体育素质培养已经刻不容缓,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创造条件;

(9)在学风调查方面 ,认为学风很好或较好者占36.56 %。对考试作弊看法中,“认为不好”的达到50%以上 ;认为所在班级平均每次考试作弊人数在 20 %以上分别占36 %,“曾?作弊”在调查中为 6.92 %。这些统计数据只能使我们对当前高校的学风喜忧参半 ,倡导考试中的诚信更是当前高校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10)人际交往欠缺。调查结果反映,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的占24.37%,容易被人误解的占 13.45%,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的占 12.47%,不相信别人的占 6.48%,感到自卑和觉得别人轻视自己的占 8.8%。在调查中,还有 63.2%的大学生觉得需要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有 67.64%的学生常和身边的人发生矛盾。

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手段的调查分析

(1)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能帮助提高道德素质活动中,事迹报告会占17.32%、社会实践68.59%、签名活动13.24%、外出参观12.73%,可见提高学生的实际参与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2)在提高心理素质方面,23.43%的同学倾向心理学讲座,27.84%同学倾向团体心理辅导、32.94%同学倾向素质拓展、27.67%的同学倾向各类比赛;

(3)在能帮助提高专业素质方面,学术讲座占、科研活动、专业学习、专业竞赛分别占17.49%、47.37%、47.37%、14.60%,可见提高学的专业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校企合作;独立学院;就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21-02

如今国内外的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就业市场的供需较为严峻。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应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考核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此外,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还要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推广校企合作的就业实践模式,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进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人才市场来看,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也变得更加民主,拥有更加多的选择机会,从而人才的流动性也变得更加频繁,就业压力加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越发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部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期望有如下几点[1]:

1.良好的专业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素质。要求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本专业的现状以及该领域的前沿展望有广泛的认识。

2.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把思想道德列入考核的项目,是继专业能力水平之后的第二大重点考核内容,希望能招纳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具体上是考核高校毕业生是否爱岗敬业,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3.更注重团队精神。现在众多企业十分重视团队意识,一个好的团队能带来的贡献远远比个体贡献值相加还要大。要求毕业生有团队意识和整体思维,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4.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拥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是触发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团队气氛。同时良好的交际能力,会对个人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5.有较好的动手能力,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说是如今企业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很多企业都担心会招到理论知识强而动手能力弱的员工。动手能力涉及到个体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1.独立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现状。独立学院是在市场经济下顺应我国教育改革趋势的大众教育办学模式,在十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不断得到了更多人们和企业的认可。但这种办学模式仍然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地去革新、转变。所以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在管理和教学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的困难。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办学体制和有别于其他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整体就业竞争上处于落后地位,学生的综合素质略低于公立院校。

2.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性。高校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高校对在校生进行综合素质考核十分重要。通过多方面的锻炼和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以后进入社会、进入企业的时候,能适应该领域各个岗位。同时,综合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毕业生就业好坏程度成正比,拥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现今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局限性。如今高校在设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实施方案时,大多都是以学校的角度,主要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以及培养学生。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综合素质考核的成绩往往是用来作为党员入党考核、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是各类奖学金评定的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及考核项目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运作大而实际虚,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无法顺利市场趋势,无法为学生做出更好的锻炼、考核,进而无法为学生的就业择业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内容设置

高校在制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方案时,所考核的内容应该以更利于毕业生将来进入企业后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适应社会为标准,能反映学生走上工作生涯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作为21世纪的综合型人才,除了拥有能自主刻苦学习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因此,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如今国际形势风云变换,社会形势日益严峻,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特殊时期,受到来自世界各国各种各样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更是肩负着祖国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正受着来自世界其他不同文化的冲击,容易被这些文化所迷惑。因此,考核高校毕业生是否有正确的爱国观念、热爱社会观念,不可忽视。

2.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为高校毕业生产生正确的人生指导。当代大学生经过了多年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很好地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思想道德修养的考核内容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社会责任感、法律基础意识;职业道德精神等等。

3.专业文化水平与素养。我国现在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期,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世界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对学生个人而言,高校毕业生在进入企业时,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而导致工作能力难以全面发挥,因此,这要求学生必须在在校期间努力地学习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全面系统地认识到行业及其行业发展的趋势,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行业相关的调研,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专业文化水平与专业文化素养也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的重要部分。

4.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不可或缺的必要素质。如果就业形势不佳,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创业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候就要求学生在挫折到来之前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或在经历挫折时,有能调节自我心态的能力,使得自己能从容冷静地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因此,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考核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就业实践中的探讨

要提高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除了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之外,还必须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更需要注重和加强学生的就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就业实践的可行模式。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产业化存在许多的弊端,一是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环节;二是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没有体现其“专门人才”特色;三是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实践表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就业实践模式在大学教育环节中显得十分重要。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教育行业和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逐渐进行发展而来的。这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又能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是高校和社会双赢互动的模式之一。加强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校企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共同发展,是提高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实现高校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校企合作可获取全新行业信息,拓展就业的渠道。校企合作能够促进学校学生对外交流的机会,了解市场和各行各业的实时信息。学校以企业为对外交流的纽带,认识社会和市场的实时状况,不但增强了学校在本领域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信息接收范围。同时校企合作还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让学校和企业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宣传,它不仅是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还是企业获得优秀员工的重要渠道。学生能尽快接受企业的文化理念,进入工作角色,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其团队凝聚力。

3.校企合作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人才输出方,要让培养的人才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就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校企合作增强了领域和学校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培养真正意义的实用技术人才。(1)正确树立新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监控体系,全力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之能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经济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从而正确衡量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同时以此为根本进行有用的专业配套设置和有关的课程调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实践体系。(2)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促使企业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视,让学校的教学手段逐渐以学生成才需求为主线进行转化,对课程与课堂的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工科学院 应用型人才 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机制逐步成熟,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技术水平上的竞争,因此人才成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目前就业市场上需要复合型、创新型、经验型、应用型和学习型等类型的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培养出拥有博学知识、道德高尚、创新意识、快速适应能力和身心健康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当今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会性的角色日益快速转变,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也已成为用人单位招揽人才的重要衡量因素。因此,培养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目前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1.知识掌握深度和广度不够

从目前工科大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来看,工科大学生仅是在知识的记忆和备考方面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时间,但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并不深入,只停留在通过考试的阶段;且工科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重点大部分放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直接导致了工科大学生知识面狭窄的问题,导致知识理论的掌握深度和广度不够。

2.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用人单位更多希望工科大学生在其工作岗位上为单位创造价值。然而当代工科大学生在钻研知识以及知识创新方面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严重影响,表现的极为缺乏;在高校方面,对于工科大学生的培养基本上还是处在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的状态,工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的培养并没有得到重视,使得工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欲望的降低,直接导致了工科大学生整体创新意识缺乏。

3.思想道德和身心素质的下降

工科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素养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失。工科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处于不够成熟阶段,对于社会出现的各种价值观难以有正确的判断,在价值取向方面失去了正确的方向。在市场竞争及公共文化环境背景下,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使得工科大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发生变化,在精神的价值取向上注重个人利益,在物质的价值取向上崇尚高消费。他们的自律能力较差,虽然他们痛恨社会上不道德的行为,但是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工科大学生身心素质下降表现在:首先,当代工科大学生大多数缺少锻炼身体的习惯,由于高校对工科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相对宽松,往往工科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有些同学(特别是男生)有吸烟、喝酒、贪恋上网、打游戏等不良嗜好,必然会严重影响工科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其次,工科大学生生理、心理两方面都不够完全成熟,在社会竞争压力过大情况下,工科大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工科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工科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工科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苦闷、焦虑、烦恼、恐惧等各种心理障碍。工科大学生因为感情,学业、工作不顺心等情况还出现了自杀现象,反映了工科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二、提高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策略

1.重塑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观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及时改变教育观念,以培养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工科人才为目标,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到人才培养重中之重的位置,并且将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的培养作为核心,将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将其他素质的要求,如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要求立为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力深化教育改革。要深化教育改革,学校首先必须有准确的定位才能保证改革不迷失方向。要给学校定位就必须先明确学校的出路在哪里?我们必须始终明确工科大学生毕业后的出路在“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与“数以千万计的工科人才”的结合部。所以我们始终与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

2.对工科课程与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优化

(1)调整课程设置

工科院系要认真研究和推进教学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是教学的主体部分,也是当前工科人才培养最直接的教学环节。要改革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式,首先就要以合理的课程设置为突破口。课程设置关系到高校培养的工科大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课程内容的设置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面对变化的社会需求情况,工科院系的课程设置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科学化、系统化、社会化。因此,工科院系的课程设置要进行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加深对工科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更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机会,其内容主要有实验、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践。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工科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工科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即课程作业、实验、实习设计,另一种是集中实践性教学即社会调查,各种实习毕业设计等。进而培养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把握好两个关系,一是把握好全面推进与重点把握的关系,既要全面落实好各项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薄弱环节的培养,如我校就要重点对工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性素质、创新性素质的培养,多开展一些创新类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增强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动手能力。二是要处理好高校内部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整体需求与局部要求之间的关系,要针对不同年级、民族、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工科大学生,在开展好校园文化整体建设工作的同时,对不同个体特征学生的不同需求也要有所兼顾,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如我校不同年级工科大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在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就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把握整体、满足个体,提升教育效果。

我们要利用各种途径和载体,如标语、展板、校史陈列馆、文化石、雕塑、佩戴校徽、传唱校歌、校园广播、校报、日常教育等,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及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工科学生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各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对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素质是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创新是社会发展动力源泉,工科大学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对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就显得至关重要。要提升工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就要鼓励他们进行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培养创新动机,并多层次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科实践创新积极性。

(1)坚定创新的信念

创新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在创新的历程中,都经历了很大的艰辛和磨难,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的坚持,就会在创新遇到困难时松懈、放弃,不能成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对伟大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创新的信念,最终取得创新的成功。

(2)开展创新思维的训练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可以借助国家、湖北省的一些科技竞赛,通过对有兴趣参加的同学进行训练,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3)参加科技竞赛的机会不多

在学校管理方面,由于在理工类院校中,参加科技竞赛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在工科院校的学生应当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参加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创新水平的学科竞赛,比如创业大赛、职业生涯大赛、模拟联合国等。

(4)对有困难的学生给指导和帮助

在学生创新过程中,老师应当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对在创新过程中有懒惰习性,无法坚持的学生给予及时的监督和纠正,训练学生勇于探索、刻苦追求的精神。只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不畏艰难、用于探索的习惯,拥有坚忍不拔的个性,才能在创新的过程中有所斩获。

(5)挖掘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课堂教学、社会活动等校园生活中,时刻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教师,要随时随地的根据新的形势、新的机会等启发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兴趣,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广阔的机会和平台。

4.科学制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方法

从现有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来看,较之于传统的学生评价,最突出的部分在于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关注的焦点不限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样关注其在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情况。但评价方案中体现出的仅仅是多元化的评价项目和评价结果,反映学生的现实情况,没有根据工科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做出动态性的评价。在评价中没有就学生未来发展状况做出价值判断,无法体现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情况。各校对于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造成各校的评价方案质量也参差不齐。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寻找各种有效评价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对工科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试图形成综合、多层次的评价方法体系,从而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学生做出评价。

(1)采用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采用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量性评价的评价方式能够防止主观性,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在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对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采用量性评价的方法,如,“学习态度与能力”中的“学业表现”可以根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阶段性考试与考查成绩表评定。对采用量性评价方式比较困难的评价指标,则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例如,“公民道德素养”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模糊的东西,是难以简单量化的,可以采用质性评价的方式评价,例如,可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评定。

(2)注重表现性评价

而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式,它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表现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关注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更为注重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综合素质评价中,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大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多种类型进行,如演示、实验、表演、作品展示等。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教师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这点符合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想。

(3)评价体系的建立要确保公正、准确、客观性原则

对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要确保公正、准确、客观性原则。评价内容的公开化,评价方式的规范化,客观的评价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改革教学环节的缺失,有利于及时反映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可以更加明确的提出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相欠缺的培养内容,可以便于协调改善培养方法。

(4)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和申诉制度

可以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高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系统中,加强督导检查。建立评价监督与申诉制度,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和部门,对于评价过程的操作情况和评价结束后的结果处理等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充分地了解评价的实时情况,有效纠正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评价结束后,评价机构和部门应进评价的操作过程分析,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综合素质评价的经验、教训,严肃对待评价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并撰写评价工作报告。

对于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影响评价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可以向学校评价机构和部门举报或提出申诉,要求对不诚信的行为做出惩罚。若学校评价机构和部门给予的答复和处理措施不当,可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进一步的申诉。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保护学生和家长的平等权利。

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直接关系到学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侧重点和关注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一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的方向和质量,以及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更多的学者和相关领导、教师积极投入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争取加快提高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工科人才,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涌金,于永明,范庆瑜,毕晓光,刘秀丽,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质量为目标构建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8,(1).

[2]陈伟,李文红,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2).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措施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身上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需要,更是成为一名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显然,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针对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做一浅层次的分析。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根据当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新世纪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等,将这些素质全部统一起来就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深层次要求。

具体来说,思想道德的素质修养是指人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自身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后,在思想上、信念上、理念上和道德情感上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品质;当今专业素质的培养要求为:厚基础,宽专业,重应用。即,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基础理论, 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自学方法;身心素质。大学生应重视身体和心理的素质培养,既要求他们有强健的身体,同时还要求他们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理性的对待竞争和挫败;人文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们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升华他们的人格,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更高的做人、做事、做有学问的人;并且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具有创新素质,让他们突破现有知识的束缚,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去寻找新的思路,探索新的规律,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高校教育的改革之本,应该成为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导。

二、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1、知识是学生求职道路的基石

在同志强调的“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成为民族兴旺的助推器。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大爆炸的情况下,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凸显。企业的实力强弱、兴衰成败都已不在取决于企业本身所拥有的资产,而是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实力和创新能力,取决于先进的管理和积极的机制举措。因此,在培养新型人才的时候,需要注意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国际经济合作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随着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加强, 国际间的商务谈判和交往日趋频繁,这就需要大批的复合型和外向型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外语能力,更应熟知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知识。而这些都属于综合素质范畴, 所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3、市场竞争要求大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研究数据显示,在职场上复合型、能力型、创新型、开朗型、工作经验丰富型和技能型的人才是比较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培养具有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

(1)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较强的政治观念,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高尚的道德情操。然而超过半数的高校大学生政治概念空泛,更有甚者,某些学生对学校开设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的必要性不甚理解。同时, 大学校园内宿舍盗窃、打架斗殴、考试作弊等事件时有发生, 很多学生不注重社会公德、自私自利、贪图享乐,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反映出高校大学生普遍的道德滑坡。

(2)身心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又相对自由的群体, 部分同学能够保持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锻炼身体, 但部分同学缺乏必要的运动, 生活不规律, 经常因病不能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据统计, 高校中约有25%的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其中焦躁不安、恐惧、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较为严重的大学生, 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6% 以上。

(3)科学文化素质不容乐观。据调查,我国大学生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但科学文化综合素质较低。如,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较差等。具体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

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课程学习缺乏兴趣,不尊师重教,课后热衷玩电脑游戏,部分同学虽考了资格认证, 只是为了方便就业, 考完试就把书扔到一边, 真正掌握的知识并不多。

2、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重知识灌输,轻精神、能力培养。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都不同程度存在重知识教学、轻精神培养的情况。因此,虽然学生学了许多课程,但其素质并没有达到与其知识水平和教育层次相应的程度,特别是大学生人格、人品问题近年来备受非议,这充分表明大学生这一“人”的因素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忽视教育育人功能。教育在增加深度(终身教育) 和广度(大教育、泛教育) 的同时,缺乏对人的关怀和人的和谐发展、人格完善的重视。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高等教育表现出太强的功利心。许多学生把接受高等教育当成就业的出路和谋生的手段,这强烈地表现出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而忽视或弱化了高等教育陶冶人的情操、培养既有健全人格又有技能专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功能。

(3)教育评价不科学。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素质的评价存在着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重综合能力的倾向。随着社会对人才观念的转变,高校“一刀切”的评价方法已得到初步的改进,许多高等学校也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制定了相应的综合测评办法。但是,测评办法在测评的内容、程序和方式方面参差不齐,指标设定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待商榷。

四、构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途径

1、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当代高校培养出的人才, 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品德。因此,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祖国,爱人民,树立远大理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集体主义思想和为祖国富强奋斗不息的精神,使他们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培养优秀合格的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高校应加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心理教育,人际交往的教育,容忍、承受的心理教育,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力和耐受力,塑造活泼开朗的性格。

2、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 实施创造教育模式的新改革

在高校设置的课程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存在重成绩轻能力,重教育轻实践的现象。因此,需要优化课程评价体系,重建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在教学目标上,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人的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应强调前沿、新型学科内容渗透、经典学科内容的不断更新以及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使教学的内容能与个体需求紧密联系起来,适当增加人文、自然基础课的数量,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容量, 开设辅修专业,使学生能够根据个性发展的需要自主选修课程。

3、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熏陶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又一场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采取多种途径:一是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如名人讲座、教授面对面之类的专题讲座;二是大力开展高校社团活动,多举办演讲、书法绘画、英语竞赛等多项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通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注重实践能力训练

高校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新世纪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是学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强化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有效方式。

实践能力主要指科学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前者主要是通过科研活动,增加科学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提高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者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为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创造条件,也为大学生客观地认识及评价自我创造条件,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

因此,高等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面向生产第一线,重视实习阶段的操作训练,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认识社会、改造社会,同时也发展自我,促进自我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对社会、国家、他人的关爱和责任感。从而拓展人文教育的空间,达到促进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交融的目的。

综上所述, 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已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应着重促进学生的个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充分发展, 不断提升自我创新、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知识面广、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国家需要人才,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缪丽雅.21 世纪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3.

[2]徐涌金,张明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

[3]周伟国,毛传雨,唐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6.

[4]穆阿娟.浅议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N].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4.

[5]江波.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机制探究[C].理论研讨,2009.12.

[6]张淑霞.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N].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西安),2005.11.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环磷酰胺;儿童肾病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首选治疗的药物是肾上腺皮质激素。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令临床医生十分关注。笔者采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2年安徽全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修订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1],排除狼疮性肾炎外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并且具备以下任何一种情况:①肾上腺皮质激素正规治疗初8周无效或仅部分有效;②激素初治8周有效,但复发后再治无效;③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出现了频繁复发(指半年内复发2次,1年内复发3次),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77例,为我科2000年3月至2007年4月住院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男58例,女19例;年龄2~15岁,平均7.4岁。病程3~48月(平均22.4月)。冲击治疗前均按激素中长程疗法予以泼尼松正规治疗。两组一般情况及肾活检病理组织类型相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次给予环磷酰胺(CTX)10 mg/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150 ml于1.0~1.5 h内静脉滴注,同时按20 ml/kg给予水化疗法,连用2 d为1疗程。每2周治疗1个疗程,共6~8个疗程,累积量不超过150 mg/kg。用药前均排除临床感染病灶。冲击前后检测血、尿常规,定期检查血生化。冲击疗法同时皮质激素减量,此外根据临床表现给予抗凝、利尿、降血压及中药等对症治疗。

对照组用环孢素(Cys A),每天5~6 mg/kg,1个月为1个疗程,如无效可增加至每天10 mg/kg,若再治疗无效3个月后可停药,有效者6个月后停药。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尿蛋白转阴,24 h尿蛋白低于200 mg,血生化逐渐恢复正常,血压及肾功能正常;部分缓解:尿蛋白减少至+~++,血生化接近正常,临床好转;未缓解:尿蛋白、血生化及临床均无好转[2]。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全部统计过程在SPSS12.0中进行。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6.3%;对照组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6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33.3%。经秩和检验,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缓解期比较 治疗组平均缓解期为(10.7±3.3)个月,对照组平均缓解期为(35.3±2.9)个月,两组平均缓解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3例出现胃肠道反应,但无出血性膀胱炎及脱发者。对照组6例出现胃肠反应,反复感染1例,脱发1例。

3 讨论

环磷酰胺主要通过对核酸复制的影响而发挥细胞毒作用,在细胞水平上CTX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S期,使细胞分裂受阻于G2期之前。对静息期细胞无明显作用,对增殖旺盛细胞作用较强。药理作用与减少B细胞分泌抗体有关,还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非特异性炎症。在临床上常用于RNS和(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对频繁复发者疗效优于激素依赖者;对激素部分敏感者加用后可诱导完全缓解;对激素耐药者可改善患儿对激素的效应。黄文彦等[3]研究表明,CTX-PT治疗儿童激素依赖性肾病有效率为71.9%,患儿经过治疗后能摆脱激素的依赖,所以CTX-PT不失为一种治疗激素依赖性肾病的较好方案,尤其适合那些对激素不能耐受或存在严重的激素不良反应者。

本组总的缓解率为76.3%,较文献报道的缓解率82.4%[4]略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引起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原因众多,机制也十分复杂,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异常是最可能的机制之一;糖皮质激素在体内代谢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及肾病变的病理类型等均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关。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除对糖皮质激素耐药以外,是否还对免疫抑制剂耐药,有无多药耐药现象,都是临床医生应当关注的。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能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4]。本组资料表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可明显降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疗效较好且累积剂量小,近期副作用小,不失为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诊断及治疗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能.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134.

[2] 曹力,张靖连,陈大坤,等.环磷酰胺治疗小儿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症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6):363.

较好的综合素质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重庆市;综合素质;调研报告

本研究的开展严格遵循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以及统计学的基本原则,对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6所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以及学生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展开问卷调查,对近20个企业进行调查访谈,希望能对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1.大学生综合素质调研情况介绍

“素质”是一个经典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概念,通常解释为人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原有基础,以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并通过个体的自身认识与社会实践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本文在全面考察素质内涵的基础上认为其主要内容包括: 思想道德素质能力,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身,能力素质,为确切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重庆市6多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求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市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本次问卷调采取随机取样方式开展,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825份,有效问卷1741份,回收率9539%,有效问卷占9714%。所学专业比例为:文科478%,理科522%;性别比例为:男生456%,女生544%,基本集中于大二和大一,其中大二年级的有1199人,占461%,大—的占502%,大三和大四年级的被调查者,分别占22%和15%。

2.学生调研情况

2.1 思想道德素质评价

思想道德素质具体由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两方面构成,是指大学生在热爱祖国、理想信念、集体观念、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举止等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南方人才市场对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标准的调查显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综合素质评价中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占学生问卷的928%;而在获得个人或集体的荣誉奖项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则占786%,认为一般的占了98%;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热心公益方面,认为非常满意的占638%,没有人认为这项能力极不重要和不重要。

测评内容 题目 极不重

要(%) 不重要

(%) 一般

(%) 比较重

要(%) 非常重

要(%)

思想道德素质能力部分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14 28 28 425 503

获得个人或集体的荣誉奖项 28 88 98 462 324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热心公益 35 77 46 204 638

2.2 身心健康素质评价

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身心健康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它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身体基本健康,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有轻微的心理问题,有219%的学生认为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坚持体育锻炼方面极不重要和不重要;而在各种体育文艺竞赛中获奖或受表彰中认为非常重要322%和比较重要的占305%;在身心健康素质部分认为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非常重要的只占98%,不足10%,而认为在评价中只认为一般的占458%;在能较快地适应社会并能获得较好发展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占866%,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占489%,这也与感到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大、生活压力大有很大关系。

测评内容 题目 极不重

要(%) 不重要

(%) 一般

(%) 比较重

要(%) 非常重

要(%)

身心健康素质部分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坚持体育锻炼 91 128 258 269 254

在各种体育文艺竞赛中获奖或受表彰 62 103 208 322 305

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 08 81 458 206 98

能较快地适应社会并能获得较好发展 18 98 28 377 489

2.3 人文素质评价

人文素质就是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内化和外显出来的人格、气质修养,是人的精神部分的总和。在人文素质的调查中,认为在各种体育文艺竞赛中获奖或受表彰非常重要和一般重要的占625%,有302%的学生认为这个指标一般重要,而有926%的学生认为拥有良好的个人文化修养是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特别是非常重要占566%,说明大学生们在积极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自身的人文素养,以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测评内容 题目 极不重

要(%) 不重要

(%) 一般

(%) 比较重

要(%) 非常重

要(%)

人文素质部分 在各种体育文艺竞赛中获奖或受表彰 17 56 302 339 286

拥有良好的个人文化修养 24 22 28 462 464

2.4 专业素质评价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和专业素养。目前,重庆市各高校都设有评选各类优秀学生,评定各种奖学金,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及发展对象的指标。除了德育成绩以外,还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确的要求。调查中只有275%的学生认为平均学分绩点名列前茅非常重要,在科研成果、科技学术竞赛获得奖项方面也是更多的同学认为重要程度一般重要超过了非常重要,不过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英语计算机考证或其他各种考证通过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占到比例的896%,这也是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学生花更多的精力到外语、电脑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参加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上的原因。测评内容 题目 极不重

要(%) 不重要

(%) 一般

(%) 比较重

要(%) 非常重

要(%)

专业素质部分 平均学分绩点名列前茅 0 213 26 486 275

科研成果、科技学术竞赛获得奖项 18 88 258 402 234

发表学术论著,发明通过鉴定或被授予专利等 12 82 326 354 226

英语计算机考证或其他各种考证通过 08 12 84 484 412

2.5 能力素质

精品推荐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