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

观赏园艺专业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 优秀课 教学教法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52-01

高校打造精品课程是聚集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知识传播渠道,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做好园艺专业主干课程《观赏园艺学》的知识传授意义重大。

一、学好《园艺观赏学》课程的意义

观赏园艺学以观赏性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并综合应用艺术和社会科学,融会了《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观赏植物栽培养护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观赏园艺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奠定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优秀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规范课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对园艺专业的热情,使学生养成自觉探索园艺知识的兴趣。

二、建设《观赏园艺学》优秀课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为了将《观赏园艺学》建成优秀课,完成教学任务,课题组教师认真总结、多次研讨,根据园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观赏园艺学》的教学大纲和授课程计划,更新了《观赏园艺学》的知识结构,缩小了知识内容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强化了知识与产业发展的结合,融合了我国特色的设施、栽培方式及应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三、教学任务的实现途径

(一)完善教学大纲

根据园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修订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大纲,统一了教学内容,规范了授课计划。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主干知识体系,明确了《园艺观赏学》在园艺专业的基础地位,阐明该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紧密联系,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二)创新纲领性课程讲授

以往的《观赏园艺学》教学基本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因学生对具体的植物陌生,教师直接讲述其意义及分类,学生没有直观印像,不能形成理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只是机械记忆。通过优秀课程的建设,我们利用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因素,先带领学生直接进行植物识别课,用一棵棵、一类类植物的识别进行直观教学,最后再进行纲领性课程绪论和总论的讲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学习,能够达到自己归纳植物种质资源的规律以及准确地进行植物自然分类。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教师评价测评平均分为94.6,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是82.3,总体较好。

(三)精讲各论教学

该课程老师在深入研究后,用自己的语言以及对植物的现场识别,适当增加教学引导,结合植物进行精细教学,结合常见观赏园艺植物的形态特征、习性、繁殖与栽培方法,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观赏与应用价值,使学生改变以往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建立形象、直观的知识记忆。

四、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

(一)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在教学大纲明确、教学教法科学、教学任务具体的情况下,只要能建立一支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必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达到了优秀课程建设教学共享这一目的,并实现使学生受到知识传授这一终极目标。

(二)加强硬件设施

一方面要加强植物品种的引进,建立品种、数量足够的植物资源库;另一方面应为本课程教师配备现代采集设备(如专业相机等)。因受植物生长的限制,一部分植物不适合我们北方的生长环境,教师只能利用网络以及外出学习的机会采集植物资源,才可以在课程中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植物知识点。

五、小结与展望

《观赏园艺学》优秀课程建设过程的实践表明,在明确的教学大纲指导下,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观赏园艺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在今后的学科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借鉴和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而不断地提升其科学性、创新性、应用性以及与产业结合的实用性。《观赏园艺学》的教学教法也要因时而宜,围绕提升学生的教育效果,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王颖,彭红丽.高职《园林树木学》精品课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07).

[2]周英,赵俊伟,张子戌,范如永.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2008(12).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52-01

观赏园艺学是园艺专业骨干课程,是园艺专业工作的基础课程,其主要融会观赏植物栽培、养护、育种、应用等观赏园艺学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增强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深入掌握课程精髓和就业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课题组通过对观赏园艺实验项目的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本课程在我校园艺专业的教学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协作共事能力为重任,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依据,构建了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体系,为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观赏园艺学中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相对于观赏园艺学的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 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

观赏园艺学是融会“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观赏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花卉应用设计”“园林苗圃学”“观赏植物采后处理与技术”等观赏园艺学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内容系统、全面,如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观赏园艺学科的知识,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必须有充足的实验基地和设施设备条件。受经费等多方面限制,致使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实验内容随意安排,实践教学时间随意安排,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规范

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四)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许多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二、观赏园艺学中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变更实践教学方式,以参加比赛促进实践学习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为动力,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本课题组在观赏园艺课堂上,针对每一项实践项目,以学生为主导,自行设计一套方案,上交作业,综合分析学生的设计内容,整合思路清晰、实践效果明确的方案,在实践课上具体实施。

(二)规范实践教学考核,以技能考核促进实践学习

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技能需求,推进课堂、实验基地、企业环境相结合,以工作需要为动力,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指导实践教学,把岗位技能培训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本课题组在实践课堂上,设立实践考核标准评价指标体系,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两个一级指标,以情感态度、团队协作、创新能力作为职业素养的三个二级指标,技能操作与完成效果、资料收集、总结报告为专业技能的三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值,总分为100分。

(三)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岗位实践促进实践学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岗位需求是最好的推动动力,通过让学生参与项目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锻炼其处理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质量意识和品质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本课题组向园艺专业相关企业单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应答调查,对园艺行业的要求以及对观赏园艺课程的重要性作了相关的调查和了解,并且单位对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给予充分的建议。另外,结合调查的同时,利用寒暑假向相关的企业输送一些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锻炼。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构建合理师资结构,明确实践教学人员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实践教学人员要按照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积极承担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完成各项实践教学任务。我学院为了加强教师实践技能操作能力,每年度都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和企业进行下场锻炼和培训。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8-4;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61

《观赏园艺学》是长春科技学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的专业课程。研究观赏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研究综合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实现优质、高产、周年均衡供应观赏植物的生产、管理、应用和经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1]。它是培养园艺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极为重要和必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是深入掌握课程精髓和实践技能高度融合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就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观赏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观赏植物栽培与育种的基本原理、专业术语和操作技能,能够培养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2],能够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生产能力,锻炼学生在实际生产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2 《观赏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到位

本课程实践教学效果受气候条件、生产季节、教学环境、实验材料、园艺设施、经费条件等多方面限制,使实践教学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2.2 实践教学计划和环节不够完善

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科学,时间安排过于生硬,质量无法保证。师生互动环节不够,多数仅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最重要的实践操作。

2.3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严谨

教师和学生皆偏重对理论成绩的要求,实践环节考核方式不科学不严谨,导致学生重视程度有差距。

3 《观赏园艺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和方法

3.1 积极筹办“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

当前实践教学由于经费不足、资源紧张等原因,教学效果不理想,筹办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与其签署协议、挂牌合作,可使企业和学校“双赢”。通过签署协议和挂牌的形式建立长期合作、定向培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企业也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直线式课堂”[4]。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岗位实践促进专业学习。

3.2 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和环节

本课程实践教学包括综合实验、实习和实训三大环节。鉴于教学内容受季节、环境等条件制约,在实践教学中可灵活安排三大环节开展时间,使实践教学的开展更加丰富、科学而严谨[5]。比如,生共同走出课堂现场教学到育苗温室、植物园、花卉市场及其风景园林区,或使学生亲自管理观赏植物的周年管理等,都有助于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思考、比较、总结和归纳,使实践教学内容直观化、生动化,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3.3 制定严谨且灵活的考核方式

结合我校最新版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本专业教学现状,课程总成绩包括出勤、平时表现、实践报告。出勤率不得低于20%,否则没有期末成绩;平时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动手能力、课后作业(作品)三个部分;实践报告要求及时上交,记录准确。通过以上要求,大部分同学能准确独立地进行常见观赏植物的识别、繁殖、栽培、管理等工作,实现从学校到就业的无缝对接。

4 结语

《观赏园艺学》是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有一定特色。学生必需通过实验、实习和实训这三大环节的综合操作,才能深入理解理论,用于指导生产。针对本课程现状和植物生产需求,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创新,校院系大力支持,师生配合,走出一条新型、特色的《观赏园艺学》的教学新路线,使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针对《观赏园艺学》课程在我校实际开展情况,以培养长春科技学院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协作精神、实践技能、创新意识为目标,本文提出一些教学改革建议,以期为其他植物生产类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铭,辛丽红,周金梅.《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15,(08).

[2]周英,赵俊伟,张子戌,范如永.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文教资料,2008,(12).

[3]薛梅.园林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03):98.

[4]薛玉剑,王明友.花卉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03):132-133.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园林艺术 园林技术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TU986.1-4 文献标识码:A

1开设园林艺术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园林环境的要求日趋增加。园林行业的服务群体也在不断壮大,园林功能日趋多元化。园林学也成为更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其艺术性成为其显著的学科特点。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成为优秀园林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园林技术专业需要开设园林艺术课程。

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给学生传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体现艺术性的理论和技巧,使学生了解园林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造景艺术和技巧、园林空间构图艺术,具备对园林景观艺术性的鉴赏和初步的设计、组织能力,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

2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定:学生能够运用各造园要素进行园林风景构图、空间组织,具备鉴赏、设计园林空间与现场方案调整的能力。即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界定园林范畴;对景观进行艺术处理;园林色彩的构图;园林山水地形、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广场的鉴赏能力;配置园林植物;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施工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1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授课,提高学生对园林造景要素的了解,并增强学生的配置、色彩搭配、构图空间营造的能力。具体能力培养目标为:能够识别地形、置石、水体、水岸的类型;能进行园林建筑的鉴赏;能进行园林小品的鉴赏;.能进行道路广场的赏析;能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能够对景观艺术性进行分析;能够合理地设计园林色彩的构图;能组织园林空间;能创造园林空间意境。

2.2知识目标

从知识结构角度来看,将要培养的知识目标总结如下:能说出:园林的概念和范畴、不同的园林风格和规划形式;景观、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手法;园林地形的改造类型、假山布局、置石形式、水体类型及水岸的处理;园林建筑的类型,陈述园林建筑的布局、空间、借景、色彩与质感艺术;园林小品的概念、类型及功能作用;园路的布局艺术、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植物配置的基本技艺、不同环境选择植物的原则;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3课程设计思路

3.1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园林技术员岗位的所需职业能力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园林设计和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园林企业对专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实际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

3.2教学组织设计思路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典型的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为切入点,根据园林设计和施工的工作任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园林风景艺术欣赏至山水地形、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教学项目将主要突出学生对园林美的鉴赏能力训练,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园林相关实际工作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4教学设计

项目一:园林形式与空间布局

内容描述:美的思想、特征及园林美、园林空间布局、园林艺术布局、景点与游赏路线的布置、园林构图中景观艺术表现手法。

知识目标:掌握园林总体布局形式确定的方法;掌握园林构图中形式美的法则及其应用;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趋势;掌握园林构图中景观艺术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专业能力:能够分析园林作品中应用了哪些景观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现代园林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方法能力:能准确陈述景观和色彩的艺术处理手法,在学习经典园林设计作品基础上建立独立设计园林作品的意识,将园林空间的组织手法运用于园林构图中;社会能力:能协调与沟通建设部门、设计部门、规划部门、花卉供应企业。

项目二:园林意境创造

内容描述:意境与园林意境、园林意境的创造方式直接表达方式、间接表达方式。

知识目标:了解意境与园林意境及其创造方式;掌握园林意境的直接表达方式和间接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专业能力:能够正确分析园林意境的创造方式,依据要求确定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方法能力:能根据现状确定最佳的园林意境的创造方式;社会能力:能协调与沟通建设部门、设计部门、规划部门、草坪供应企业。

项目三:园林构成要素艺术造景

内容描述:地形设计的原则、小地形营造艺术、园林堆山艺术、园林置石艺术、园林水景的设计原则及艺术处理、园林植物的艺术功能、园林树木的配置艺术、园林艺术欣赏的意义及作用。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都市农业;观赏蔬菜;生产模式;服务体系

1 观赏蔬菜与都市农业

作为世界蔬菜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种植蔬菜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诗经》时代,但对观赏蔬菜的系统开发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观赏蔬菜是选择特定的蔬菜种类和品种,通过整形修剪、矮化处理等种养技术和色泽配置、造型添景等艺术设计,使蔬菜兼具观赏与食用功能[1]。

1.1 蔬菜观赏艺术

近年来,随着都市农业的发展,蔬菜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蔬菜的生产功能逐渐与生活功能、生态功能交融。蔬菜主题公园、蔬菜家庭农场、城市生态楼宇、阳台庭院菜园等,赋予蔬菜生产和经营新的活力与内涵,也使蔬菜的生产过程、营销特点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观赏蔬菜的研究,越来越聚焦于蔬菜观赏艺术,如蔬菜盆饰、蔬菜盆景、蔬菜插花、露台菜园等,充分展现了都市农业的丰富内容与发展前景。

蔬菜盆饰以蔬菜为花材,体现蔬菜绿化居室的艺术性,点缀家庭的居室、阳台或露台。蔬菜盆饰价格便宜,种类丰富,易种易活,常插常新,是居室绿化不可多得的素材。蔬菜盆饰美化家庭环境,增添生活情趣,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盆景艺术是中华瑰宝,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盆景材料在原有的花、草、树木、假山、奇石等的基础上,增加了既可观赏又可品味的果树、蔬菜。蔬菜盆景将蔬菜栽培技术与传统盆景造型艺术巧妙结合,将自然美与艺术美完美融合[2,3]。蔬菜盆景多姿多态,如可以多年生蔬菜香椿、枸杞等为材料制作树木盆景,以细叶蔬菜、水插石刁柏、胡萝卜等的茎叶为材料制作挂壁盆景,以藤本蔓生蔬菜为材料制作山水盆景、微型盆景等。

插花是通过摆插来体现植物活力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是我国自古以来最优美、雅致的空间艺术之一。蔬菜插花以新鲜蔬菜为主材,搭配各色花枝,按照预定的主题构思造型,再配上常用的筐、篮、盘、碟、杯等容器,生活气息浓郁,季节感强,四季分明。不同种类蔬菜表现出柔美、刚劲、纤细、粗犷、秀丽、苍健的线条,可用作插花造型之骨,勾划不同造型,塑造多姿多彩的蔬菜插花艺术作品。

露台面积较大、阳光充足、通风效果好,有良好的种菜优势。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型城市的人均农田面积不足80 m2,在商务楼宇或者家庭露台建设生态菜园,有可能补充一部分蔬菜种植面积。在人流、物流密集的商务楼内,建设一定空间的露台菜园,可增加城市绿色生态,营造绿色购物和餐饮环境。家庭阳台和露台种菜,居民在摆花弄草的同时,又收获安全放心的蔬菜,平添了绿色生活情趣;同时,部分生活废弃物得到循环利用,演绎了简约生活、减少排放的城市生态理念。

1.2 都市农业发展需求

挖掘农业生产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研究和选择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农业生产模式,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主题。观赏蔬菜的研究与开发,符合都市农业“以满足城市消费者需求为主要目的”的主题[4],同时拓展了展示现代农业技术、连接接农村与城市、美化生活环境等功能。

位于大城市郊区的蔬菜主题公园,在集中展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反映了观赏蔬菜的研究成果,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市民与农民的纽带。蔬菜主题公园不仅丰富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内涵,同时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通过蔬菜品种和生产技术观摩,城市居民学习和了解蔬菜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都市菜园的旅游观光与市场消费联动,着力打造蔬菜品牌和质量,展示蔬菜农耕文化、农业发展历史,达到引导和促进消费的目的。

阳台种菜集劳动与娱乐、生产与消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为一体,对美化、绿化、净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丰富离退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实青少年的自然科学知识,培育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其独特作用。阳台蔬菜拥有一个特殊的种菜群体,使非专业人士步入种菜行列,通过选择特定的蔬菜种类和品种,利用基质栽培、整形修剪、矮化处理等特殊的种养技术,把怡人的田园风情,带到都市农夫的身边[5,6]。

拥有一个家庭农场,打理一块菜地,摆脱城市的喧嚣,享受农村的清新与淳朴,成为一部分都市人的生活追求。知识创新与技术进步,为观赏蔬菜的产品与设备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无土栽培技术的成熟和发展,适于阳台种菜的基质栽培、营养液栽培系统、太阳能智能育菜机等助力家庭菜园;智能植物灯饰、鱼菜共生系统,使家居菜园趣味无穷;智能化的蔬菜种养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为都市农夫提供技术指导;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遥控操作、可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网上微博和电子商务,为方便快捷地的普及蔬菜种养技术提供了平台。

我国城市的急剧膨胀形成了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随着人口密集区不断增加,城市逐渐成为混凝土的森林,绿地面积锐减;与此同时,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绿化也逐渐成为了一种人文需求,而城市中 “见缝插绿”的空间越来越少。因此,在各种建筑屋顶或者居室露台开辟园林绿地,营造立体绿化,成为恢复绿地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日本“生态楼宇”的实践,2012世博会上的蔬菜展箱,商业广场中的Eco-Garden,观赏蔬菜在屋顶绿化、生态楼宇建设中独具特色。

2 都市观赏蔬菜开发与应用

2.1 观赏蔬菜生产方式

观赏蔬菜的生产在于充分表现蔬菜的观赏艺术,与常规的生产方式有本质区别。观赏蔬菜的生产方式分为展示性和服务性两类,展示性观赏蔬菜的生产主要在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农庄和蔬菜主题公园等地进行,技术上要求充分体现农耕文化、高效生产、生态节能、特色品种等主题,对设计思想和工程要求较高,与园林艺术相得益彰,以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为主,体现蔬菜生产的历史性、科学性、先进性;服务性观赏蔬菜的生产主要满足家庭农场、市民阳台的互动需求,以城市居民的审美观点、消费需求为生产目的,展现菜园子的互动性、安全性,以小批量、多品种为主要生产方式,有条件的农场实现网络化、可视化管理,体现人对人、点对点的贴心服务。

2.2 观赏蔬菜营销模式

都市观赏蔬菜的市场有待培育和开发,营销模式与城市蔬菜供应的一般营销模式有极大的差异,有旅游互动、体验服务、直营专卖、农居对接等,电子商务有可能成为观赏蔬菜营销的一个特殊平台。光明集团的“都市菜园”为观赏蔬菜营销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通过蔬菜主题公园、蔬菜采摘区域和全市300多家“都市菜园”门店的直销供应,形成了以旅游观光、科技展示带动蔬菜销售的营销模式。体验服务模式能够满足“都市农夫”的乡村耕种欲望,协助其拥有一个“家庭农场”,定点生产观赏蔬菜,假日身体力行,日常托管监控,从虚拟农场到实地种养,逐步成为部分城市居民追求的蔬菜购买方式。直营专卖适用于高档社区、繁华商业区和大型超市的观赏蔬菜专柜,主要满足活体蔬菜供应,在社区建立直营专卖服务体系,是观赏蔬菜走进居民家庭最直接的营销模式,可帮助解决种植容器的更换、每周蔬菜的搭配、基质盆钵的循环使用等问题,这种农民与居民结对、农村与社区互动的营销方式,值得探索和实践。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等的发展,为都市观赏蔬菜营销提供了保障条件。

2.3 观赏蔬菜产销服务体系

建立观赏蔬菜营销市场,产销服务体系需要3支队伍:工程设计团队、配送服务团队和生产技术团队。工程设计团队需要园林设计、园艺种植、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复合人才,能够承担现代农业展示工程的规划设计任务,同时熟悉家庭农场、家居装潢等业务,不同于任何园艺技术团队,是观赏蔬菜营销成功的关键。配送服务的成功在于快速响应和物流保障,观赏蔬菜进入家庭,要求品种种类丰富、即食或种养两相宜,必须要有社区接应,确保订单不被退回,是观赏蔬菜服务体系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生产技术团队需要根据订单或者配送要求,安排生产计划,完成种苗和蔬菜生育前期的种植养护,同时建立特种蔬菜的栽种预约,根据营销配送团队提供的计划,组织和安排生产。因为观赏蔬菜种类多、种植方式多样、技术要求高,因此生产技术团队在观赏蔬菜产销服务体系中也极为重要。

3 观赏蔬菜与都市园艺技术

3.1 观赏蔬菜种养设施设备

观赏蔬菜种养设备的特点是个性化设计要求高、不同消费群体要求差异性大、品种和季节的组合性要求强。

观赏蔬菜种养设备的设计包括工程设计和家庭装潢设计两大部分,前者满足农业园区、主题公园、家庭农场等的设计需求,与园林绿化、工程设计交叉交互;后者着眼于阳台、庭院的绿色植物配置,以满足家庭美化和日常蔬菜的营养供应为目的,主要解决居室美化、循环灌溉、便捷操作等需求。

观赏蔬菜种养设施设备的研发,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首先是研发在阳台空间能够种植蔬菜的各种设施和支架。根据阳台面积、朝向及种养的蔬菜种类,目前已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非常适合家庭养花种菜的设施面世,如多层立体栽培容器、组合式PVC塑料管道、立体花盆等。种植容器、循环水和非循环水等肥水灌溉装置等设施也是阳台种菜的必需设备, 家庭观赏蔬菜栽培对营养液膜灌溉、潮汐灌溉、双壁管式灌溉、滴灌、虹吸、喷雾等灌溉系统专用设施设备的研发需求很大[7,8]。

3.2 观赏蔬菜的品种选择

按照不同的食用部位和生育特性,观赏蔬菜可分为茎叶类、芽苗菜、香辛类、香草类、瓜类、果菜类、豆类、花菜类、菌菇类等。

观赏蔬菜的种类选择首先要考虑茬口布局,根据蔬菜对气候的要求及其生物学特性,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对栽培面积、光能和设施的利用。其次以生态协同原则为重点,蔬菜组合搭配要有利于养地、防治病虫害和促进蔬菜生长。再次是景观性原则,以表现蔬菜组合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要合理考虑蔬菜空间位置,营造和谐的景观,以及收获的连续性;另外,还要展现艺术性,显示多样性。

观赏蔬菜的组合要考虑空间、色彩、株型、养分需求、收获期等因素,通过合理布局,既能利用空间,又可赏心悦目。蔬菜色彩组合,要考虑容器或阳台蔬菜空间色彩的协调、对比及层次的变化,选择适宜的蔬菜种类,以达到预期的食用与观赏效果;株型不同的蔬菜组合栽种在同一器皿中,通过蔬菜高低错落起伏变化,产生层次感和动感,使整体组合富于节奏和韵律;将吸收氮较多的叶菜类,吸收磷、钾较多的茎菜类和果菜类进行轮作,充分利用土壤或基质中不同的养分;将采收期不同的果菜类与叶菜类组合,果菜类蔬菜生长期长,可连续采收,叶菜类蔬菜生长周期短,时有菜更新。

3.3 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

观赏蔬菜的种养分为土壤栽培和无土栽培两种方式。蔬菜主题公园和庭院蔬菜等一般选用土壤栽培方式,与一般的蔬菜栽培技术相类似。

无土栽培是阳台蔬菜的主要栽培方式,也是蔬菜主题公园高新技术展示的核心内容。无土栽培包括基质栽培和营养液水培。基质栽培以基质代替土壤,加入有机质、缓释肥、微量元素等以供给蔬菜生长,这样可净化环境,又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肥效。营养液水培植物的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营养液配方根据蔬菜的种类及其生长阶段而有所变化。既可选用已面世的阳台静水栽培,也可用废弃的包装盒等作为水培容器,选择芹菜、珍珠菜、香葱、大蒜、薄荷、草莓等品种,用专门营养液来培养蔬菜。

基质栽培和营养液水培的关键技术包括基质配制、栽培容器、营养液栽培设施等,需要专业的服务团队和专用设备、产品的研发[9]。

3.4 轻简绿色种养技术

观赏蔬菜与大田栽培的蔬菜一样,会遭受各种病虫害,但是其最大特点是与人亲密接触,因此研发相应的轻简绿色种养技术尤其重要。首先尽可能创造适合蔬菜生长的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做好基质、营养液等的消毒,防止种苗带菌和虫害发生。发现病虫为害,尽量采用物理防治,避免使用化学农药。阳台蔬菜多受蚜虫、粉虱等为害,可利用黄色粘虫纸防治;其他害虫较少,若发现可以人工捕捉。

3.5 鱼菜共生系统

鱼菜共生是利用蔬菜扎根生长在养鱼的水体中,通过根系吸收鱼在水中的排泄物、剩余饲料,使养鱼水体自然净化,水质得到改善,还可收获蔬菜。其雏形可追溯到我国1 500 a前的古代农耕技术,即在水稻田里养鱼。

建立植物和鱼的共生关系,可实现节水养殖和污水净化同步,既适用于现代农业园区的蔬菜主题公园建设,也适用于家庭种养。蔬菜主题公园鱼菜共生系统是将高密度养鱼与蔬菜水培系统结合起来,以实现水资源和营养的最大利用,需建立专门的水体净化系统,对无土栽培技术要求较高。而家庭鱼菜共生系统则立足于家居环境,趋于观光休闲、特色种养,将设置有蔬菜无土栽培床的鱼缸放在阳台或露台,种养蕹菜、小白菜、芹菜、生菜等叶菜类,利用水上种菜增加养鱼水体的透明度、溶解氧含量,降低氨等有害气体,建立生态、环保、洁净化的生产生活系统;家庭鱼菜共生系统中菜根吸收从鱼缸中抽出的“有机水”营养,只要给鱼喂饲料,不必换水,无需为蔬菜施肥,鱼分泌的黏液可抑制蔬菜根系病害,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又能让鱼更健康。

参考文献

[1] 黄丹枫,史吉平,胡琦.观赏蔬菜[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王中立.让田园之乐从阳台种菜开始[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04(4):35.

[3] 王瑜,王绍辉,范双喜,等.赏食蔬菜盆栽[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4] 孙雷.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 张永红.浅谈城市居室绿化[J].现代园艺,2012(2):76-77.

[6] 张原.屋顶农业之阳台种菜研究[J].长江蔬菜,2012(3):1-4.

[7] 王久兴,王建华,李沫.图说阳台种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审美教育 审美能力

在园林专业职业教育中,学生在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审美能力,即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之一,也是从事园林工作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融审美教育于专业教学活动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1.园林职业素质需要高度的审美能力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城乡规划、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等的保护、创建和利用等工作岗位,担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技术工作,以及从事园林的经营管理工作等。

园林不仅是一种工程和社会物质财富,而且是一种立体的空间艺术,它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其创作过程也必须遵循艺术生产过程的一般特点,即应使生产者的情感、心理和个性渗透到生产过程的始终;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生产。它要求园林工作者将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四项主要内容,组合成为有机的整体,构建成工程质量与艺术标准较高,环境优美,可供游憩的园林,从而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要运用审美心理、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通过造园材料、空间结构和造园技巧来表现艺术思想和审美情感,“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达到“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钱学森深感园林艺术人才培养是发展我国园林事业的当务之急,他认为应在美术学院培养真正的园林艺术家。因此,高度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园林专业职业素质迫切的需要。

2.融审美能力培养于教学之中

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融审美教育、培养艺术创作能力于其中的。

园林绘画类:素描和色彩是造型设计、色彩表达等艺术创作的基础,景观效果图表现技法是艺术构思的快速表现手段,是具体的园林艺术审美能力、设计思维表达和绘画技巧的培养和实际训练;园林制图类: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基本技能和空间想象与艺术构思能力,园林CAD、3dMAX与Photoshop绘图等是电脑设计能力的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体现;园林植物类:树木花卉课是以其色彩、形态、风韵美的观赏价值,从审美和实用出发,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植物景观。植物栽培养护,使学生掌握树木、花草的栽培管理技术,培育优良品种,以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形体、线条、色彩、质感的自然美;园林设计类:是综合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美的创造的过程,设计出如诗如画、情景交融的园林风景;园林工程类:是学生对园路、水景、假山工程等的施工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以艺驶技、以技创艺,培养学生以科学的、审美的标准来进行施工。

园林专业课程如此浓厚的审美内涵,应牢固地渗透于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学习之中,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岗位之中。

3.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实践

3.1树立正确审美观。

我们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区分美丑、是非、良莠。总体上说,中西园林各具特色:传统中国园林以自然、含蓄、朴素为美,重视情感意境,强调“效法自然”;西方园林以秩序、开朗、精致为美,讲究均衡对称,强调“人定胜天”。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园林绿化建设得到空前发展,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园林佳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继承和汲取优秀的造园手法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了新形势下的现代园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出现了一些一味抄袭、模仿西方造景的绿地形式,单纯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其使用功能及生态效益;随着现代人工作节奏的加快,“短平快”的园林建造也多了起来,缺乏四季时空、景色检验的造景,势必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憾;一些新建的仿古园林,单纯模仿形似而缺乏神似,缺少丰富的意境与内涵。以上种种,都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多媒体案例展示或安排现场参观,组织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和园林评析,启发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良莠的能力,从而使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2加强综合艺术修养。

园林是一门集多方面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与文学、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密切相关。与古典诗词、文学一样,园林也讲究作品的韵律、内涵,将山水诗的意境融入园林,“诗情画意”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山水画的布局形式与构图安排也直接影响了园林的创作,我国古代许多园林的设计建造都是由画家完成的;园林的题名、匾额、对联、石刻等集中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雕塑往往作为园林的重要造景要素和组成部分,以其优美的造型和生动的形象,赋予园林以丰富的景观和深刻的内涵;造型各异的园林建筑及小品既具有使用功能,又兼有造景功能,往往成为园林的主题或主景,其造型、色彩、风格直接影响造园的风格;与音乐、舞蹈一样,园林的创作和表现也讲究造景的韵律与节奏,或婉转悠扬,或和谐整齐,自然界中的莺歌燕舞、雨打芭蕉、林中蝉鸣、水中蛙奏更赋予园林以浓浓的意境;戏剧“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园林“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而且,园林与戏剧、影视一样,都有序幕、转折、发展、高潮、结束,在结构、形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各种艺术门类的学习与思考,培养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感知周围的世界,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去观察、去体会、去理解,逐步积累更丰富的审美经验,并运用到园林设计实践中。

3.3培养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专业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外,还要强化学生园林绘画技能,强化电脑辅助设计的表现能力,并组织学生到风景区、公园绿地写生,开展优秀绘画鉴赏或学生作品展评,组织参加书画、工艺美术、造型艺术作品展和艺术鉴赏活动,以各种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绘画创作、设计创新能力;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直观教学,介绍古树名木、园林景观、美术作品等,开扩审美视野,培养园林美及艺术美的鉴赏和审美情趣;建设好画室、植物园、温室等及园林设计、工程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进行园林美的实践,提高园林人才的艺术素质和职业技术能力;组织学生独立进行园林绿地设计、园林建筑设计、植物造景设计等实践及竞赛,进行盆景、插花作品制作评比,安排学生参观园林园艺博览、著名风景区及园林绿地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启发他们把美的感受升华成创造美的灵感,以创造出优秀的园林美。

没有一定的审美修养,就很难理解园林的真正内涵,更何谈创造美的园林?“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门道”就需要提高园林审美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园林美的审美体验,必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雅艺术进校园 湖湘文化经典 立德树人

高雅艺术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精神遗产,是沟通人类心灵的桥梁和纽带。它能净化心灵,健全人格,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因此,其在校园文化建O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7年以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以湖南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以湖南地方戏曲、民歌民乐、民间舞蹈、红色话剧等为具体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以“走近大师、聆听经典、陶冶情操”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历经9年的探索和实践,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覆盖面广,形式新颖,参与度高,示范性强,以美的形式、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韵味吸引了大学们的目光,已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的切实途径,已成为湖南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的知名艺术教育品牌。

一、围绕“一个核心”,提升高雅艺术进行校园活动的内涵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自建校伊始,始终把传承和发扬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作为崇高使命,把培养和造就功底扎实、富于创新精神的演艺人才当作立足之本,为湖南本土文化的活态保护和传承储备人才,以实现薪火相传。近年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本着“育人为本、德育首位”的原则,进一步采用“以美储德、以美育善”的方式,积极开展以先进文化为导向,以“湖湘文化经典”为载体,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弘扬和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文化厅和湖南广播电视合主办“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成功承办了“雅韵三湘・艺动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认真组织湘剧、花鼓戏、桑植民歌、湖南民族舞、红色话剧等湖湘优秀传统文化赴多所高校巡回演出,使直接受益学生群体达2万人以上。同时,还利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传媒工具加以宣传和推广,让更多学生了解湖南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了解高雅艺术,品味湖湘文化经典,使间接受益学生群体达8万人左右;同时,还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了湖南首个“高雅艺术进校园――湖南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探索出了湖南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新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其育人功能和辐射作用,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这样不仅拓展了弘扬和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渠道,而且开启了湖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运行的新模式。

二、健全“五个机制”,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长效开展

(一)完善组织保障机制

学院成立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演出和相关协调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演出的宣传发动以及对观众和演员的调研工作;同时还设立了演出组、后勤组和安全组,演出组负责充实演员队伍及日常排练,以确保演出质量,并使演出达到最佳状态;后勤组负责场地安排、演员生活和演出设备设施安排等;安全组负责活动安全有序实施。

(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2011年,学院专门立项了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行研究的院级课题,科研处出台了立项政策,每年拿出3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高雅艺术的研究工作;同时,在年度工作计划中,学院将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重要的演出项目列入其中,并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全力保障。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学院把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排演列入学院工作重点,每年拨出专款10万元用于演出;院团委每年拿出3万元配套资金开展高雅艺术实践活动。

(三)完善实践育人机制

为进一步整合高校和社会的艺术教育资源,深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涵,探索全新的育人模式,2013年12月28日,湖南首家“高雅艺术进校园――湖南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落户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以“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大学生德育,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形成了一个覆盖大中小学,以进校园为主,学校和社会产生良性互动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新格局。基地自成立以来,组织了39场艺术演出交流活动,开展了25场高雅艺术欣赏、辅导和培训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四)完善多元普及机制

经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演出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协调,活动已在湖南20多所高校巡回演出;同时,根据学生观众的需要和欣赏水平,认真做好高雅艺术讲解和普及工作。在每场演出开始前,表演艺术家们都会对湘剧、花鼓戏和桑植民歌等湖湘文化经典进行具体的介绍,让广大学生了解其发生、发展以及艺术特征,使其在娱乐的氛围下普及了艺术知识;并且还积极主动指导各高校学生艺术社团,辅导其排练和演出;还常常把演出活动与各高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使高雅艺术在校园中得到进一步普及。

(五)完善调研工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演出活动,演出领导小组健全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调研工作制度,在每场演出结束后,组织工作人员对观众(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演出的演员发放调查问卷,对活动进行调研。对观众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演出效果的评价、对湖湘文化经典的了解程度、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意义的认识、高雅艺术审美观念以及对艺术教育该如何开展的建议等。对参演人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演出的总体效果、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对自身的提高是否有所帮助以及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建议等。同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情况与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三、做到“四个结合”,丰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涵形式

(一)突出演出节目的湖湘地域特色,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璀璨生辉,源远流长。湘剧、花鼓戏等湖湘戏曲是本土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湖南民间舞蹈、红色文化、桑植民歌等也是极具湖湘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与这些湖南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紧密结合,在各大高校进行巡演,让广大青年学子领略了湖湘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过程中,学院相继把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补锅》、《刘海砍樵》,湘剧高腔《沁园春・雪》送进校园;通过观看精彩的演出,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到广为传唱的戏曲名段,领略到艺术家坐念打唱、一招一式的优雅与考究,感受湖湘文化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让学子们喜欢这些优秀的湖湘文化,能原汁原味地传承。同时,学院非常重视传统艺术的创新,综合其他艺术形式,走多元化道路。创演的音乐剧《同一个月亮》,融湖南传统戏曲和时尚rap于一身,用歌舞的形式表现了农民工与现代城市生活潮流的撞击、冲突和纠缠;创演的大型现代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采用湖南地方小戏来反映当代城市社区底层民众的生活现状;创演的《永不凋谢的姊妹花》在现代话剧中融入湖南传统戏曲和舞蹈,展现革命战争年代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对传统文化创新,才能使其长盛不衰。

(二)坚持一切从学生需求出发,做到高雅艺术演出与讲解、观众互动相结合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高雅艺术,领悟湖湘文化经典,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演出现场开展节(剧)目讲解和与观众互动活动,做到了现场演出与专家讲解相结合,台上演出与台下观众参与互动相结合,艺术欣赏和知识传播融为一体,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兴趣爱好,而且使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在演出开始前,主持人会根据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安排普及性讲解,深入浅出地解说湖南地方戏曲、舞蹈、民乐等湖湘文化经典的艺术特征,为广大学生加深对高雅艺术的理解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很快地喜欢上这些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形式。尤其是演出时,台上是省内顶尖的艺术家,台下是热情的师生,主持人十分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将演出变成了一堂高水平的艺术鉴赏课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实践课。如在演出花鼓戏《刘海砍樵》(片段)时,主持人时常邀请师生观众上台饰演胡大姐或者刘海哥,“(男)胡大姐你是我的妻罗,(女)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他们与艺术家配合默契,表演得有板有眼,相当投入,精彩的互动不仅拉近了师生与花鼓戏之间的距离,而且常常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这样,通过演出前的讲解和演出中的互动,既排练台上演员,也排练台下观众,让高雅艺术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三)开设“雅韵三湘”专栏,创建“艺动校园”微博、微信体系,做到高雅艺术与新媒体相结合

红网建立了“文化润三湘”官方网站,开设了“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专栏。旨在全面普及高雅艺术知识,加强学校美育,筑建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传播高雅艺术,网站设立了活动介绍、新闻报道、活动图片、活动视频、观赏指南等四个栏目,专栏共分为艺动校园、艺苑金秋、多彩节目等七大板块,紧紧地将大学生与高雅艺术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湖湘文化经典有效传播以及与社会的良好互动。

微博和微信不仅仅是传讯工具,更是这个时代的烙印,是年轻人思想汇集的地方、社会关注的地带。学院创建了“艺动校园”微博,开通了微信,在演出开始前和结束后对活动进行介绍和宣传,让学生及时知道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演出动态,以便适时观看演出;同时,各承办演出院校利用校园广播、网站、电视台、宣传栏等阵地,广泛、深入宣传高雅艺术活动。这样通过新媒体对活动的传播,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去了解高雅艺术、欣赏高雅艺术和接受高雅艺术,扩大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让高雅艺术在大学校园生根发芽,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弘扬,并能够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在其心中扎根,从而扩大活动的参与面。

(四)开展调查研究、开设高雅艺术的欣赏与培训课程,实现高雅艺术与科研、教育相结合

目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已成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艺术)研究中心,挂靠在艺术研究所,并结合各个场次的演出活动,广泛开展调研。学院在开展实践演出活动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科学研究,在近几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众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如学术论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现状分析――以湖南高校为例》、《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以话剧为例》、《以高雅艺术构建校园文化的作用与措施――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等。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播湖湘文化,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设了湖南民族舞、桑植民歌等必需课程,开设了艺术大讲堂,聘请湖南本土的艺术名家授课,使湖南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中规中矩地传承;同时,学院作为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还积极组织开设湖南本土舞蹈、地方戏曲等方面的培班,由艺术培训部专门负责。特别是湖南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成立后,开展了更为广泛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欣赏、交流、辅导、培训、演出等系列活动,为更多大学生提供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并利用基地的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形成了更为广泛的受众面。

四、发挥“五个作用”,不断深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效果

(一)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作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湖湘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湘剧、花鼓戏、桑植民歌、湖南民族舞、红色话剧等传统文化的载体中蕴含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散发出了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接班人,既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也是高雅艺术的需求者和共享者。通过开展以“弘扬和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使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这对当代大学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湖南机电职业学院院长杨翠明在观看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雅韵三湘 艺动校园”《艺韵潇湘》综艺晚会后,深有感触地说:“在流行文化抢足风头、多元文化现象使人眼花缭乱的时候,更要继承和弘扬高雅文化艺术。无论是湘剧、花鼓戏,还是湖南民乐、民间舞蹈,其经典作品对大学生的心灵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满足了年轻人自身天性的需求,也有益于他们身心发育和成长,这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发挥育人导向作用,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湖湘文化经典中不但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而且充溢着厚实的思想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人文精神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它将理性的道德灌输内化为感性的道德自觉,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给广大学生以艺术的体念,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之于心,导之于行,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爱,对他人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生活的爱,并且还使他们受鲜明形象的感染和高尚情感的熏陶,从而起到了净化其心灵和陶冶其道德情操的作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方式,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生在问卷中写道,“欣赏高雅艺术,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深层次的审视,是对人格和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湖南艺术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已与各高校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或闭幕式结合起来,这样使之与它们自身的校园特色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其校园文化氛围,使之趋向多元化。保险职业学院第八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花鼓戏专场《五十二家别墅》演出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仅给其学院师生带来了一个亲近高雅艺术、感受湖南优秀传统文化、欣赏艺术魅力的难得机会,而且给同学们如何给予社会底层人文关怀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迪;这样校园文化艺术节很好地与高雅艺术进行了对接,不仅满足了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了和谐校园。

(三)发挥宣传报道作用,与社会形成良好互动

先后有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经视、《中国文化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人民网、红网、新浪网、湖南文化、湖南教育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进行了90余次深度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轰动。2012年学院与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桑植县文化局联合举办了“桑植民歌进校园”原生态音乐会;还与桑植县文化局联合举办了的“桑植民歌进校园”系列活动之课堂教学活动,并在该县挂牌成立了桑植民歌实践教学采风基地。这样,不仅加强了对桑植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加强了对桑植民歌演艺人才和高层次音乐人才的培养,推动了桑植民族音乐文化活态保护,以实现薪火相传;而且开启了学院与地方政府携手保护、传承和传播湖湘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学院为更多学生提供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机会,并利用基地的辐射作用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形成更为广泛的受众面;同时,还进一步整合了高校和社会的文化艺术资源,丰富和拓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涵,形成了以进校园为主,学校和社会互动的湖南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新格局。

(四)发挥“蝴蝶效应”作用,引领全省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广大青年学子,对于参演院校来说,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排练和演出水平明显提高;对于表演艺术教育家来说,有助于高雅艺术走出书斋,面向广大青年学子普及实践研究成果,扩大其影响力;对于各承办高等学校来说,丰富了高校文化生活,促进了高雅艺术的传播,有效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质。近些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蝴蝶效应的作用,在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推动湖湘文化经典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各高校都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重要抓手,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有的高校把活动作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或是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一些高校以网络要闻、校报新闻、网上论坛等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大学生们通过多种方式欣赏高雅艺术,参与评论,聆听专家讲座,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2011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组织了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艺术节戏曲、小品的展演,湘潭大学、吉首大学、长沙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等高校纷纷挑选了有湖湘特色的高雅艺术节目参加比赛。2012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被湖南省文化厅和省非遗中心授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单位,被教育部办公厅和文化部办公厅授予“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优秀单位。

(五)发挥职能定位作用,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雅艺术凝练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淀,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使其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通过花鼓戏、湘剧、民间舞蹈、红色话剧等艺术形式的演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热爱湖湘文化,欣赏和热爱高雅艺术,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兴趣;这样不仅为大学生提升自我的审美素养提供了载体,而且为培养他们良好的欣赏习惯搭建起了平台。当代大学生应当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有着独特的审美能力,有着丰富的知识层面,并在学习和工作中始终洋溢着创新的精神。这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更是所有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因此,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内涵,探索出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机制,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湖南艺术教育的整w水平。湘潭大学红色旅游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刘建平教授观看《永不凋谢的姊妹花》后指出:“新生代力量正不断崛起,现在的青年人能够将革命题材演绎地如此淋漓尽致实属不易。更为重要的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还提高了我们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了他们的认知面,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弘扬湖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实途径,不仅可以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而且能优化艺术教育环境,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将满怀实现“中国梦”的激情,不断深化“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内涵建设,使之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传播湖湘文化经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伍益中. 以高雅艺术构建校园文化的作用与措施――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2).

[2]伍益中.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现状分析――以湖南高校为例[J].艺术教育,2012(6).

[3]伍益中.湖南地方戏曲与高校校园文化结合的思考与实践――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 [J].戏剧之家,2015(9).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8篇

名称: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

级别:A2+B1

时间2014年4月25日-10月25日

地点青岛百果山森林公园

主题:让生活走进自然

目标:世界一流/中国时尚/山东特色/

青岛品牌

标准:生态环保

原则:开放/创新/节俭/廉洁/全民

理念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自然创造

2014(第二届)武汉国际花卉园艺、园林绿化展览会暨2014中国湖北武汉花卉苗木交易会

主办单位: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等

时间2014年5月28~30日

地点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汉口)

参展范围:主题成就展、花卉、绿化苗木与观赏园艺、盆景艺术展区、盆栽植物及花店用品、花园公园设施展区、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与花卉苗木配套展区、设施园艺、温室园艺设备、园林机械展区。

配套活动:中国“花卉苗木营销、花木市场建设”经验交流会暨高峰论坛、“第十届园博会”建设项目推介会、中国景观2013年度领袖榜会、国际花木盆栽新品种新技术推介会、国内园林绿化苗木发展趋势研讨会、湖北省绿化观赏苗木“十大创新型企业、十大种植企业”评选。

漳州召开花木电子商务研讨会

3月19日,由海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漳州花卉集散中心主办的关于“漳州味――水仙花乡”花木电子商务平台用户需求研讨会在漳州举行,漳州市花卉办林必强主任、县市花卉办领导及30余家漳州花木企业参与会议。

与会人员对“漳州味――水仙花乡”花木电子商务平台表现了浓厚的兴趣,针对花木电商产业的物流配送、运营推广、技术优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商户纷纷表示花木电商交易存在着“新鲜感”,与传统花木交易相比较,突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缩小了分配、消费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传输和处理。(陈燕贤)北京植物园成为观赏海棠国际栽培品种登录权威

2014年2月,北京植物园被国际园艺学会与栽培品种登录委员会任命为观赏海棠的国际栽培品种登录权威,郭翎博士被授予“观赏海棠国际登录专家”的头衔。这是我国继梅花、桂花、荷花等品种之后获得的又一个植物品种国际登陆权。

北京植物园从1990年开始从美国引进第一批观赏海棠开始,20多年未先后引种成功80余个观赏海棠栽培品种。北京植物园海棠园也凭借丰富的栽培品种和优美的景观,于2013年荣获建设部颁布的“全国优秀专类园”荣誉。北京植物园的海棠研究课程开始以后,已将海棠品种推广东至山东青岛,南到上海、重庆,北达哈尔滨,西抵新疆克扣玛依的大半个中国。

南京花神庙地区“花”路多

在南京南站附近的花神庙地区,纵横交叉的路都以“花”命名。比如东西向的紫荆花路、郁金香路,南北向的玉兰路、花神大道等。每条路都以栽种种花卉为主,如紫荆花路种植紫荆、巨紫荆等不同树种,以此突出道路主题,另配置一些新优特树种如金叶卫矛等。这些花路共同让南京的南大门形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9篇

中国盆景艺术大观园――蓄势而发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谢克英介绍:中国盆景大观园原址是以第五届花博会中留下的一处胜景――占地约100亩地花卉大观园为基础进行大改建,在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目前整个项目已经完成前期的各项规划设计与招商工作,各项主体工程于2006年10月29日正式动工建设,准备迎接今年“五・一”黄金周的开园。谢大师介绍:中国盆景大观园是由他亲自策划和陈村花卉世界共同合作,与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湖南、湖北、香港、台湾等地区志同道合的盆景艺术家、收藏家形成一个共同体,携手共同创建中国一流的极具特色的盆景园。大观园将汇集中华盆景各流派,建设多个不同风格的私家庭园,拟将中国盆景艺术发展中当前艺术成就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于海内友人。大观园将是一个集盆景展示、展览、交流、培训教育、科研、收藏、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盆景博览园。开园之际将举办大型全国盆景活动周,以独特方式庆祝正式开园。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中国盆景艺术发展天时,地利,人和

举世闻名的广东陈村花卉世界,有其得天独厚地理环境。在花卉产业日益发展现代化的同时,始终非常关注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更是在其总体规划中充分体验并精心培育。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广东陈村花卉世界园区不仅成为中国花卉园艺产业中心,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广泛的知名度,特别是在景观庭园树方面,更是首屈一指。陈村花卉世界盆景市场已繁荣壮大成长,市场方面则已吸引了不同流派的盆景商前来落户入驻,特别是来自台湾与香港的海外同业者。同时花卉世界管理单位每年通过举办各类专业与大众的展览会,吸引着来自全国与世界范围内百万计的游客来访花卉世界,如果将中国盆景大观园建在陈村花卉世界,必将大大有助于中国盆景艺术在海内外的传播与发展。

“顺德要将盆景当作一个产业来发展”,这是顺德区领导在2006中国(陈村)国际盆景赏石博览会中的明确表态。在顺德这块经济发展活跃的热土上,盆景玩家实力雄厚,陈村、容桂、大良、乐从等地区尤为明显。在顺德,具有经济实力的人大多以盆景赏石为雅,以家有好盆景为荣,居屋建园均要摆上几盆,一些企业家更开辟了专门的盆景园馆,更有甚者将自有企业的厂区也布置成为豪华星级盆景园。

岭南盆景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珠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经济实力雄厚,而顺德更是中国百强县的二甲,仅旅居港澳台乡亲及国外华侨就有40多万人,拥有众多著名大企业,不少世界500强的企业也落户顺德,更重要是在众多大企业周围拥有一大批有实力的中小本地企业,形成强大的地方经济实体,区域购买力强劲,而百姓也有千百年赏花养花的传统习俗。目前广东房地产开发正又进入新一轮的高潮,不少富裕起来广东人特别顺德人纷纷新建私家庭院,对庭园的装饰更是追求自然与纯朴,故对盆景与景观树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在去年展会中顺德与珠三角的爱好者表现出的鉴赏能力之高、盆景市场之开放发达,让国内外爱好者都为之大开眼界,可以说,盆景市场在广东有着广泛而又成熟的受众基础,优势明显。目前在陈村花卉世界一件盆景交易价达到数十万的比比皆是,庭院树二、三百万也不足为奇,因此也成为海外园艺盆景进军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可以毫不夸张的认为,世界未来最大的盆景市场在中国,最大的盆景市场在岭南。

中国盆景大观园――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品屋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10篇

高效生态型园艺业是综合运用现代工业成就和科技成果,创造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专业化、集约化、高效益的蔬菜、果树、花卉、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使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商品显著提高。高效生态型园艺业是加速园艺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实现增产增收、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2城郊高效生态型园艺业的优势

区位优势城郊位于大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电力、水利资源丰富,有巨大的新鲜时令园艺产品市场做依托。消费者消费水平高,对高档园艺产品需求潜力大,容易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像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均已经开设净菜市场,这些都为高效生态型园艺业提供了稳定的发展平台。经济优势城郊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县乡,经济综合实力强,有能力投资投入产出比高的高效生态型园艺业。郊区靠近市区,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农业推广技术人员配备也比农村齐全,为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型园艺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及信息储备。

3发展城郊高效生态型园艺的意义

是农产品市场开放的需要园艺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一项高效现代产业。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实行对外开发。劳动密集型的园艺产品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园艺业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产业。近几年城郊园艺业迅猛发展,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生产中仍存在精品少、效益低、污染重的弊端,无法满足“三高”农业的发展需要。选择最能够发挥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优势的城市郊区,建设质量高、规模大、成本低的高效生态型园艺生产基地,挡住进口,扩大“出口”,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需要在全面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今天,城郊生态型园艺业成为园艺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型园艺业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市民创造优美、和谐的生存环境。但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受益的却是国家,仅仅强调生态意义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提高生态型园艺业的经济效益,促进高效生态型园艺业的发展,使农民得到实惠,才能使生态农业建设得以顺利发展。是市民消费水平提高的需要城郊园艺业以城市新鲜时令园艺产品市场做依托,满足了市民需要高品味、高档次的园艺产品的需要。

4发展城郊高效生态型园艺业的对策

以绿色为基础,努力发展名、优、特产品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由于发展绿色食品前景广阔,许多地方已开始从“战略微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加强绿色食品的发展。因此,城郊高效生态型园艺业应以绿色为基础,采取措施栽培、反季节栽培、产品贮藏保鲜等技术,进行名、优、特园艺产品生产,在产、供、销一条龙中实施绿色食品监管制度,提高绿色园艺产品的市场定位,抢占市场份额,抵挡外埠及外国产品的冲击。

积极培育园艺业新的增长点食用菌业被喻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食用菌生产可以利用大量的农、林、牧业副产品,在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良性循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食用菌产品的低脂、低糖、高蛋白、高氨基酸、高矿物质特点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要求。因此,应该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使之成为高效生态型园艺业新的增长点。

变传统观赏园艺为“合宜园艺”合宜园艺是国际观赏园艺发展的新理念,各国都开始重视合宜园艺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合宜园艺对提高观赏园艺的经济效益,缓解纯绿化用地和农业用地的矛盾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城郊的观赏园艺应该强调园艺在食物和燃料生产上的自给自足性、城市需求和生态学倾向。尽可能采用树、蔬菜和燃料植物进行绿化。

充分发挥高效生态型园艺的综合效益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使高效生态型园艺成为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产业。从而充分发挥其生产、休闲、观光的综合效益。

促进家庭园艺的发展提倡每家养一盆花、种一株菜、栽一株果的家庭园艺,这样既美化生活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新鲜果蔬和花卉食品,又可以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

发挥现代科技园区与企业的龙头作用以“三高”农业为目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以政府引导企业,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手段,加强对区域农业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区和企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11篇

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必须具备高超的手绘表达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与之相应的美术功底和丰富的审美情趣,园林美术用素描和色彩的表现语言来表现园林的生态、形态、结构、色彩等特点,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意能力和整合能力,是园林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并为后续的园林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园林专业的美术课程作为园林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园林专业美术教学的教学目的要有明确的专业指向,即为培养园林设计师服务。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强化专业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改进传统美术教学的方法,确立以符合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用型绘画为教学内容。要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美术教学质量,就要正确认识美术与园林的关系,了解园林专业美术教学的地位,改进该专业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使美术课程为专业需要服务。

一、素描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结构和线条能力的培养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同样也是园林专业美术课不可缺少的内容。园林专业素描与传统绘画中的素描相比较,两者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筛选,以服务于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1.建立结构素描和速写的教学体系。绘制园林效果图,要求在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的同时,还要满足风景园林与景观设计的技术性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功能上的说明性,因此对结构和线条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绘画中的素描则带有主观随意性,偏重于追求表现绘画的艺术性语言。园林画注重园林设计与造型基础的结合,对光影调子的要求不像专业素描要求那样高,而更多的是注重形体结构及线条的表现。因此绘画基础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要了解透视规律,掌握形体比例、结构及构图法则等。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结构素描和另一种形式的素描一一速写,这两种素描形式都以结构和线条表现为主,结构素描更偏重于形体结构表现,速写更偏重于线条表现,这两种形式均符合园林专业美术教学内容的专业指向。对传统素描教学中的光影素描,因其光影要求严格且用时太长,在教学中只做了解性学习,不进行专门训练,这样就摒弃了光影内容的干扰,缩短了绘制时间。

2精简传统的教学内容。园林专业美术教学中的素描应该是强调画面景观布局、各园林元素结构表现的园林设计素描。应从专业特点出发,削减结构素描中石膏体、静物写生的课程,删掉传统绘画教学中与专业无关的石膏像、人物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课程。速写教学应删掉传统绘画教学中人物头像、半身像和全身像的练习。先以结构素描为表现手法的几何体练习入手经静物阶段练习,转入以速写为表现手法的各种园林元素和园林景观的练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体表达能力和线条的艺术表现力,强调园林元素形体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园林元素形体特征和对园林景观的艺术感受力,发挥结构素描和速写的优势,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概括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色彩教学中,注重学生色彩造型能力和快速表现能力的培养

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色彩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感观的艺术表现手法,带给人们最具视觉冲击力、最强烈的艺术感受,人们对色彩的特殊敏感性,是色彩应用于设计的重要原因。针对园林专业学生要能快速表现园林效果图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就业的需要,来确定以专业为导向的的色彩教学体系。

1.以钢笔淡彩为表现手法的色彩教学。钢笔淡彩在传统意义上指的是在钢笔线条的底稿上,施以水彩。如今钢笔淡彩的范围已有很大的拓展,对于“彩”的表现可谓艺术语言丰富,除水彩外可以是彩铅、水粉、马克笔、油画棒等,只要能在钢笔线条的底稿上和谐地运用色彩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层次感,充分营造画面氛围,都属于钢笔淡彩范围,不同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针对园林专业的特点,钢笔淡彩宜选用水彩和马克笔进行教学。水彩的色彩变化丰富、自然、灵秀,所以在园林表现图中,水彩中的淡彩画法应用较为广泛。水彩钢笔淡彩画明快清新、工整细腻、易于接受,能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色彩表现力、空间想象力,掌握色彩的绘画基础理论和技法,是园林专业初学者学习色彩画的基础和必经之路,为马克笔淡彩奠定基础。因为没有水彩的淡彩画法练习,马克笔难以达到好的艺术效果。水彩的淡彩画法虽然效果极具艺术性,表现手法灵活,但在快速表现方面不及马克笔。作为基础课,水彩的淡彩画法练习在掌握了色彩的基础理论和认识、感受、调配、表现色彩等的基本造型能力后,就可以进行马克笔淡彩画法练习。马克笔色彩剔透、着色简便、笔触清晰,给人一种随意、自然、生动、轻松之感,由于马克笔作图快速便捷,在园林表现图的色彩表达上具有很强的优势,是设计师及学习效果图表现的人们所青睐的工具。

2.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及训练方法的合理化。建立适合园林专业需要的色彩教学模式,就需要在教学中改进固定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色彩教学模式以静物和风景的临摹、写生为主。作为色彩练习的重要手段,临摹和写生的结合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临摹重在对技法上的提高,写生重在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观察方法,由于绘画是一门技术性的艺术,通过临摹学习,使学生了解原画的艺术创作原则和规律,还能掌握各种不同的色彩造型能力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园林专业美术课程的临摹、写生固不可少,但园林专业学生更重要的是掌握快速表现效果图的方法,所以临摹、写生的对象不应是传统教学的静物,而是各种园林元素和园林景观,通过对范图和自然界色彩的临摹观察及写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对色彩的组织及调配能力。除此之外,

针对专业特点在教学形式上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在临摹、写生的基础上,增加照片改绘、移位改编、联想等方法。照片改绘是在临摹结束后,写生前进行,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从临摹直接进入写生阶段,学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写生前先进行照片改绘,在光影、色彩搭配、比例等方面学生相对容易掌握一些,为写生奠定基础。移位改编和联想可以将不同画面中的内容,通过取舍的形式组合到另一张画面中,对景观进行重新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注重技法学习的同时,加强设计思维的培养,达到艺术表现与设计思维的互动,培养学生两方面能力的统一,逐渐达到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创造出最佳的色彩表现,对考研及工作后与合作方的沟通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就使课程教学突出了专业基础课的特色,实现了为专业服务的宗旨。

三、增加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

美术鉴赏知识包括中外园林的鉴赏、建筑的鉴赏和工艺美术的鉴赏、优秀绘画和雕塑作品的鉴赏等。学生在鉴赏课中进一步了解透视规律、构图法则、美学原理、色彩搭配等知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学生的艺术素养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园林作品的设计创作,影响他们设计作品的美学内涵。对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创造有诗情画意的人居环境。风景园林设计不只是一门简单的设计学科,更是在满足人类生存条件基础上的一门更高级的环境艺术,属于人类艺术追求和艺术想象的范畴,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要是,具有较高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广适应的复料,由班集体的同学集中讨论,由工作小组进行收集公示,对有弄虚作假的材料,由班集体所有同学参与讨论作出相应的处罚,班集体的事情由班集体所有同学负责,这样,认定工作就可以保证相对合型人才,这就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审美素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且学生对这方面的学习要继续到今后的工作中。

四、结束语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12篇

践中。

关键词:引导;就业;和谐;自信心;竞争力

园艺隶属于农学专业,主要用于培养具备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便于在农业、城市规划、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

作为一名专业的园艺教师,本着“精心教学―开拓指导―引导就业”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施教。我接任的是毕业班,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毕业=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引―教―用”结合就显得尤其重要。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中职生在择业上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居高不下,没有将自己位置摆正,看不上基层工作,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教授学生学习园艺作物栽培、育种时,要求学生自行备种、选种、育苗,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同时,引导大家认识“步―

步”的不可或缺性。

部分中职生认为自己没有考上高中,是无能的、是失败的,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在学历上比不上大学生,在动手能力上比不上高职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而有些单位对中职生的认识又不够明确,从此他们对前途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自尊心,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于是在设施园艺、观赏园艺的学习过程中,我给学生找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在培养学生美学认知的同时,又教引学生认识各种观赏建筑,专业建筑中不光有主体的鲜明,更不缺乏个体的标识(个体的独立又少不了部件的各司其职),只有各个和谐才能将“美―用”结合。

还有一些中职生“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于是在进行组织培养教学时,我采用“个―个为组,自行接种,个人标识,作出比较,表扬优秀,指导不足”,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竞争力。

高职生面临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就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园

艺作物栽培、育种、组织培养、生物技术、设施园艺学、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基础课和园艺作物栽培管理、园艺作物育种与繁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9.29

随着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迈开了改革的步伐。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美术技能、提高美术素养,成为摆在我们学前美术教育面前的崭新课题。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进行探索,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策略。

一、更新学前专业美术教育目标是基础。

学前美术教育是学前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新理念下的教学大纲确立了绘画、图案、手工、美术鉴赏四方面内容,掌握美术技能技巧与提高美术素养并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幼儿园教师人才培养。

(一)掌握基本美术技能技巧。

学前专业学生在毕业后大多都会走向幼儿教师的岗位,他们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者。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幼儿园开展的大部分教学活动、环境布置、玩教具制作都需要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美术技能。因此,幼师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幼儿园的需要,改变过去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降低美术专业标准的难度和深度,达到“美术专业中的业余、业余中的专业水平”即可,让教学更靠近职业、靠近实践,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创设必备美术基本能力。

(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幼儿教师不是艺术家,只要学会简笔画、做做手工就行,一些美术欣赏课可以改为技能训练课”,而幼儿园也不乏“我们不需要懂多少美术知识的人才,我只要一个能实施幼儿园美术教学、懂得装饰教室的老师就行了”的观点。为了适应新形势,迎合社会、市场的需求,绝大部分中职学前专业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为目标,导致学前美术教育过于关注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相比知识技能的掌握而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艺术素养,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并用艺术魅力感染幼儿的心灵,用奇思妙想的创作手法开发幼儿的心智,从而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幼儿审美情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发现美、感悟美,这也就决定了我们的学前专业学生――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所谓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会画几幅画、做几样手工,而是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的审美素质,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审美感受等,我们一般通过美术欣赏课来实现。高教版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材中,“美术欣赏”是独立的一章内容,在课时安排充分的情况下,应加大美术欣赏课的比重,将不同的欣赏内容有序融入每一年的教学中,通过三年的艺术熏陶来增强学生的美术素养。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上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更深层次的作品认识和理解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二、转换美术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艺术课程标准》出台、美术新课程理念的历史性蜕旧更新,热切呼唤着学前专业的美术教师角色转换,从“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平等者中的首席"作战略性位移。

传统的学前美术教育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传输与训练,教师画圆学生就不敢画方,且学习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目的,内容单一、高深、繁多,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美术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信任、尊重、合作的关系,实实在在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和教师都成为“主角”,共同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鼓励每个学生把各自的看法和想法大胆说出。比如在欣赏梵高名画《向日葵》时,教师先简单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故事,然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观赏画作,在学生看画的同时,向他们提出一些问题,如:作品中色彩是怎样的?作品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去观看、感受、思考和讨论,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震颤,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学生由于经验能力所限,对美术作品会产生各种看法或不同的评价,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

三、教学密切联系学前专业特点。

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儿园教师,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必须立足于它特有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来进行美术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的同时,也满足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需求。

(一)结合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实际,可以拓展增设《色彩搭配的原理与技巧》、《幼儿园环境设计》、《POP艺术字体设计》、《幼儿园舞台美术》、《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课程,讲课时注重结合幼儿美术特点,丰富学生对幼儿美术的认识。例如,教学中还应应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结构素描、加强装饰色彩教学和卡通画的临摹与设计。

(二)幼儿园绘画形式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教学中要扩大学前专业学生的美术视野,加强对儿童蜡棒画、儿童水笔画、儿童线描画、儿童版画、儿童水墨画、综合材料粘贴画等一些贴近幼儿的绘画手段和技法的了解和学习,力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变,为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三)作为中职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如学前三年制二年级《有趣的线描画》教学中,教师设计"学生自教"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线描画,然后尝试在小组以此为教学内容实施讲课,碰到疑问引导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实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尝试了“教学”,为学生真正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启蒙。

参考文献

[1]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4).

[2]吕袁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新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方法

生态园林设计要充分彰显生态性,同时,也要兼顾园林自身所具有的艺术欣赏价值,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尤其是在城市观赏园林的设计中,对园林设计的要求更高。其中植物配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要了解植物的生态特性、园林工程施工可行性、植物景观艺术的观赏性、园林运用的安全性等,从而有效保证生态园林实现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价值

生态园林设计中运用植物配置,可以有效提升园林观赏价值,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空气等生态环境指标。搭配合理的植物,提升园林生态环境中的自净能力,吸收空气有害气体,释放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氧气。同时,有效提升土壤含水量,改善土质,避免土壤贫瘠化。但是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习性,同时视觉效果也有差异,因此,合理地做好植物配置,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的工作。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2.1生态性

因地制宜,关注不同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与环境情况。植物在长时间的物种生长演化中,会对环境有更为针对性地适应与选择。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对植物生长构成直接的影响,产生不同的生长状态。园林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自身生长的特性与规律。充分关注园林所在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避免物种间产生有害性竞争,保持因地制宜的植物配置设计,保证土壤、气候充分符合植物生长所需。同时,避免植物对园林环境构成威胁,保持其生态环境的平衡,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做好植物引入的综合性考虑,保证园林持续稳定地发展。不仅要考虑建成后的即刻效果,还要注重后期维护中所能展现的长期维护效果,保证园林景观效果的长期性,同时合理控制园林后期的维护成本。

2.2艺术性

生态园林设计要展示园林自身的艺术欣赏价值,一方面让植物呈现出自然状态,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好合理地配置,提升景观的艺术效果和整体园林景观的可观赏性。在配置上,要保持园林整体的协调性、统一性、艺术性与平衡性,充分了解植物特性,突出不同植物所具有的观赏性,提升造景效果。保持植物比例配置上的差异性、多变性,而后形成整体的统一性,让景观效果呈现更丰富与趣味的效果。在整体上也要保持植物间的相似与统一性,达到植物间良好的配合与互动,从而优化整体观赏效果。充分关注乔木、灌木、草坪与花卉的搭配,甚至需要一定山石、水体做协调配合,让景观融合为一体,产生协调丰富感,景观间产生互相衬托呼应的效果。同时,植物要能满足不同季节的层次变化,让各季节都有对应的植物景观呈现,展现季节影响下的植物多样变化,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季节性植物选择中,例如,春天可以配置迎春花,依次搭配桃花、杏花与玫瑰花;在夏天可以选择紫藤萝,开花且绿叶较多的植物;秋天可以多注重观叶性植物,如黄叶或者红叶性的树木,如枫树与银杏树等;冬天可以多添加绿色气息,如松柏、梅花、油松等树木等,从而具有不同季节的园林观赏价值。注重植物层次搭配,将花木种类、色彩做合理调配,让视觉感受有一种新奇感、冲击感与协调感。可以进行颜色深浅不同的搭配,从而让园林在色彩上有一定层次感。如果属于淡色绿草坪,则可以配合深绿色与暗绿色的树木做搭配,从而形成层次对比,又可以产生较为柔和的色彩意境。

2.3安全性

在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园林投入使用后的情景想象,例如,对于儿童会涉及的园林,需要考虑安全防护性,减少不安全景观的设置,保证植物无毒无刺等,颜色鲜亮配比,提升视觉冲击力,符合儿童的喜好。如果属于高速公路等分隔带等,则需要关注眩光防护,确保司机在行驶中的安全度,注重植物密度与高度的关注。安全设计不仅要关注植物本身,还需要考虑到植物日常维护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包括植物配置的空间环境状态。配合整体园林设计工作做好协调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提醒,提升游人自身的自觉管控意识。尽可能将具有危险性的植物与设计方式排出园林设计中,做好安全设计的充分沟通,听取多方意见,避免独断专行所造成的疏漏。

3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对设计者自身综合素养有一定考验,包括对生态学、景观设计学、美学、安全知识有充分地了解,从而才能有效确保生态园林在安全基础上,保证生态平衡,提升景观欣赏价值。其中,植物配置需要考验多方面因素,要充分考虑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保证植物配置的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黄艳丽.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J].现代园艺,2015(4)

观赏园艺专业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大学生;园林艺术;教学

中国图分类号: G424.4;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里的文化素质主要是指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它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课程设置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1]。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1]。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应该是在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素质教育,走二者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道路。

《园林艺术》课是观赏园艺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学生主要来自于理工类的高考生。《园林艺术》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人文知识,为创作高水平的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奠定基础。结合《园林艺术》课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手段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1 导致当代大学生人文缺失和人文素质低下的原因

人文缺失即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文精神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主体自身的尊重和反思,是对真善美和自由的追求精神[2]。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和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大学生的入学率不断升高,然而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缺失较为严重。据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所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中有26%曾有过自杀的想法。2008一年中,就教育部直属高国高校就有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2]。导致如此后果的原因较多,但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即是当代大学生人格不全,人文素质低下,缺乏人文精神。导致当代大学生人文缺失和人文素质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1 重科技轻文化的教育思想

我国高考制度中,由于文理分开招生,在中学阶段理科学生重理轻文现象就较为普遍,导致大多数理工科类的大学生人文基础知识相对较差[3]。理工科类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重视学习科学和技术,而忽视社会文化知识,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很容易导致理工科类大学生人文素质低下和人文缺失的后果。

1.2 拜金主义思潮的泛滥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很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不重视精神么建设,拜金主义泛滥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加上富二代的家庭教育问题,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静心学习,花很多时间去兼职,影响了大学生的自我人格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1.3 教学内容陈旧及教学方法落后

在我国大多数理工类大学生培养计划中,缺少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设置,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也较少。如在我校观赏园艺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除了《大学生德育》课外,没有设置有关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而且教学课时较少,教学方法较落后,仅仅在课堂进行理论学习,缺少相应的实践教学等,这对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和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非常不利。

2 提高观赏园艺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

2.1人文素质是观赏园艺专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1]。现代人才质量观认为,现代人才不仅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有完善的个性、良好的道德和高度的人文修养。创造一部园林艺术作品不仅仅需要设计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文艺术修养,所以观赏园艺专业的大学生除了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和人文艺术修养。

2.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观赏园艺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就是有顺序地想与思考。思维是对事物的间接和概括认识,即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规律[3]。所以,思维即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的一种高级而理性的认识活动。人文素质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这对于观赏园艺的学生进行园林作品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园林艺术》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3]。创造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它思维形式而存在,它与其他思维有关,如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尤其是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对于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问题的要求出发,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3]。当问题存在着多种答案时,才能发生发散思维。它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传统的做法,有更多的创造性[4]。

所谓形象思维,指在思维过程中借助于表象而进行的思维,是一种通过形象来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形式[3]。这种思维所要解决的任务不一定是直观的,但一定是具体的,如艺术创作过程,都是借助于具体形象思维进行的。本人在《园林艺术》课程教学中曾给学生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宋朝时,有一家画院曾用“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来考应试的画师。他们到底是怎样画的呢?

大部分画师都是首先把酒店画在了宣纸的中央,然后再在酒店的周围陪衬上竹林、河、桥等景物。唯独当时的大画家李唐,别出心裁,他没有正面取酒店,而是把“竹锁”之意推上了画面:一座小桥,桥边是茂密的竹林,竹林高处挑着一面旗子,旗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酒”字。由于李唐把酒家“锁”在竹林深处的画意表现得淋漓尽至,结果他得了第一名。

李唐就是发挥了其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并且结合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才取得成功的。园林作品的设计需要应用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进行创新设计,防止模仿和抄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结合专业课教学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人文素质与专业素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前者是精神的支柱、追求真理的动力,后者是探索自然奥秘的实践[5]。一般观赏园艺和园林专业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学习时间较长,因此,专业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时机提高和发展大学生的的人文素质,帮助其完善人格和个性。专业课教学课堂应该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专业教师可以利用渗透教学法让人文素质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6]。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3.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对人生的感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教师应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尤其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力巨大。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人文知识,要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交给学生人文社会知识。本人在教学之余认真研习中国传统文化如道家和儒家思想,并且在讲授《园林艺术》课过程中能应用道家和儒家思想来诠释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如道家的“空灵美”、儒家的“天人合一”等。学生能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增强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当学生有进步时,应该及时鼓励,因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3.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向学生讲解必要的专业知识外,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传授中国传统的人文知识和优秀的文化艺术,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绘画、书法、文学、音乐艺术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人文和艺术的熏陶。本人在《园林艺术》课教学过程中利用渗透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从教学内容中挖掘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园林艺术》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多门艺术如道家、儒家思想和书法、绘画、文学、音乐等艺术。如在“点景”一节中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对联和书法艺术向学生进行介绍;在“园林意境表达”一节中,可以结合中国的唐诗宋词来讲解,使学生产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在讲解“植物造景”一节时,要求学生去研究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对环境有净化作用的植物,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行教学。通过园林作品的创作来反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如在“公园设计”一节中,指导学生除了要注意公园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各景观要素的运用及景观的艺术处理方法外,还要求作品要反应当代人们的生活情趣、时代风貌、地域文化特征和社会观念变化等。孝感是以孝文化闻名的城市,本地区的公园设计中唯一不可或缺的就是孝文化内涵。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公园规划设计时,要研究孝文化,并将孝文化的思想内容能在设计中表现出来。

第三,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事政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如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节中,结合“火烧圆明园”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通过介绍中国西南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如漓江风光、丽江风光、九寨沟、张家界等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第四,结合大学生熟知的园林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他们对校内的一花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大多数学生能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进行学习,但也有少数大学生在校内公共场所谈恋爱,举止不文明等。在《园林艺术》课教学中可以结合校园绿地景观和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并提醒大学生在校园绿地、公共绿地、公园绿地中行为举止要文明得体,不得随意践踏和毁坏园林植物等,使学生能够感悟到人文素质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和意义。

总之,在大学课堂教学、现代科技教育中不能没有人文教育,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一定还要努力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基金项目:

为湖北工程学院(原孝感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资助(校教字[2007]11号)。

参考文献:

[1] 薛川.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科教文汇,2006(7):31

[2] 夏玲.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培育[J],继续教育,2011,1:117-118

[3] 杨清平. 大学生创业就业案例教程[M]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年

[4] 过元炯. 园林艺术 [M]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年

[5] 罗宣. 现代设计中的人文理念[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5):33

[6] 杨清平.高校园林艺术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3(33):95-98

作者简介:

杨清平,1963年出生,男,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园艺及园林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