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房屋设计教程范文

房屋设计教程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房屋设计教程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房屋设计教程

第1篇

1.关于“如何引入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抛物线有着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例如,探照灯就是利用抛物面的光学性质制作而成,将点光源发出的光,折射成平行光,照射到足够远的地方.教师在引入课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类似的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抛物线,同时对比二次函数及其图像,向学生抛出“如何给出抛物线的定义”,从而引出新课.

2.关于“抛物线定义的教学”

在介绍抛物线的画法时,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抛物线,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动点的运动过程,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动点的运动规律,用心体会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在画抛物线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抛物线上的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引导学生概括出抛物线的定义.对抛物线的定义特别要强调的是定点F不在定直线l上,否则动点M的轨迹不是抛物线,而是过定点F垂直于直线l的一条直线.如,到点F(1,0)和到直线l:x+y-1=0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x-y-1=0,该轨迹是过定点F(1,0)且垂直于直线l:x+y-1=0的一条直线.

同时,也可以恰当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抛物线的概念,例如几何画板等,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动点的运动轨迹.但有时教师由于课时等因素的限制,一般都会在课下就做好课件,课堂上直接演示.实际上用几何画板演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时,建议教师让学生亲历课件制作的过程,演示过程中注意动点的运动速度的控制,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样的过程会有利于学生在动态变化中强化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关于“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教学”

由于在教学中圆锥曲线方程的推导都需要建立坐标系,故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强对“如何建系”的思考,例如抛物线方程的推导中为什么不将定点设在坐标系的原点处?或是以定直线为y轴?这样的思考无疑会有利于学生理解标准方程的意义,进而进一步理解解析几何的本质.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建系的方式,为了使抛物线方程最后的形式简洁,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分析并做计算,从而找到较好的建系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强调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因为这是求曲线方程的关键.

还有在推导的过程中会遇到方程的化简.在很多情况下,学生都会遇到类似的方程的化简、利用多个等式于不等式的关系解决如变量的取值范围等问题.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方程的学习仅限于整式方程中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不等式的学习也仅限于一元一次不等式,高中阶段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师从学生这样的经历不难看出,学生在学习本章时代数变形的学习经历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缺乏信心、经验不足.因而,建议教师结合学生遇到的具体困难,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积累代数变形的经验,提高代数推演的能力.

另外,一条抛物线由于它在坐标系内的位置不同方程也不同,于是希望学生自己归纳出抛物线开口向左、向上、向下三种情形下的方程,并求出相应的顶点坐标、焦点坐标.建议画出表格的第一、第二列,引导学生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将下表补充完整.

4.关于“知识巩固”

考虑到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要求掌握,所以在设置例题的时候要有梯度,例如: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方程:

同时,为了强调圆锥曲线的应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可以选取实际应用的例子,帮助学生树立模型观念,为运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节课是“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第一节课,主要学习内容为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它是学生学习解析几何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这一节课是在学完“椭圆”和“双曲线”的基础上,将研究求曲线方程的方法拓展到抛物线,又是继续学习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的基础,同时还为后面学习抛物线的性质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分析

教学重点:抛物线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抛物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明确p的几何意义;

(2)能用抛物线的定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抛物线与椭圆、双曲线的类比,培养学生类比归纳能力。

(2)在抛物线定义的获得和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抛物线定义的诠释,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四种形式的抛物线的美。

二、学生分析

(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以及椭圆和双曲线的方程,但学生仍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还存在障碍。

(二)学生的数学能力分析

学生通过几何图形来发现轨迹上点的特征的能力较强(数形结合),但计算能力较弱,因此在方程的推导中会遇到障碍,成为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分析

本课采用引导发现法,即“创设问题―启发讨论―发现结果”的一种研究性教学方法,以画一画、议一议、求一求、用一用几个步骤来实施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1.认识抛物线

(1)利用多媒体给出嫦娥一号飞船的运行轨迹图,引起注意。

(2)请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所看到有关抛物线的实例。

2.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怎样画出抛物线呢?抛物线在直角坐标系下是否可以像圆一样用方程来表示?

(二)新课部分

1.画一画(画抛物线)

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硬纸板、三角板、细绳、铅笔,同桌一起合作画抛物线。把一根直尺固定在纸板上面,把一块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紧靠在直尺的边缘,取一根直线,它的长度与另一直角边相等,细绳的一端固定在顶点A处,另一端固定在纸板上点F处。用笔尖扣紧绳子,靠住三角板,然后将三角板沿着直尺上下滑动,画出抛物线。

目的:(1)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动手的学习机会;(2)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探究“满足什么样的条件的点的集合为抛物线”有深刻的理解。

2.议一议(定义及概念)

设问1:通过上述的实际操作,请问抛物线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

设问2:为什么要相等?反之,若不相等会怎样?

目的:通过上述的学生实验操作后,先请学生大胆探究、想象,再由教师动画演示,加深对抛物线定义条件的理解。

3.求一求(求抛物线标准方程)

类比于椭圆的学习,来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到定点和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设P是抛物线上任一点,要求抛物线方程,需要借助直角坐标系。已知一条抛物线及其准线,有几种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并求出方程?(分组讨论设问1: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怎样?)

设问1:本题中可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可能出现多种方法)

目的:通过对每种方法的分析,找到最适合、最简单的方法。

设问2:与椭圆、双曲线一样,怎样得到不同形式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让学生自己建立不同形式坐标系,探索得出结论)

目的:从多个角度认识抛物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4.用一用(知识运用)

例1:(1)抛物线y=ax2(a>0)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思考变式:如果(2)的焦点分别在x轴负半轴、y轴的正负半轴上呢?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学生能加深对抛物线的焦距与标准方 程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会求标准方程的基本量。

(三)小结部分

通过整理知识,使之形成网络。

提问―小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目的: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整体优化能力。

(四)作业部分

通过作业训练,巩固提高。

五、板书设计

充分体现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探索研究状态之中,结合使用多媒体、演示板教学,使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形象化。同时还注重让学生在一次次探究、讨论、总结中得出结论,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定义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3篇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可分为3课时来讲解。本教学设计依据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来设计。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1 化学式的书写及涵义;2 化合价。化学式是继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后学习的第二种化学用语。化学式作为初中生重点学习的三大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之一,其基本组成是元素符号,但复杂度和抽象度比元素符号大很多,同时它又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可见化学式在三大化学用语中起到了一个纽带作用。实践证明,化学式易成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因此,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如下:以水的化学式的发现历史引入课题,说明准确书写化学式的重要性。发挥学生想象力,结合物质组成结构给出化学式,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化学式与物质之间“形”与“实”的关系,揭示化学式丰富的内涵。注重示范,强调书写规范,展示化学式的严谨和简约。促进学生对化学式的国际性、唯一性和真实性的理解与体会。简化弱化化合价概念的教学,突出化合价的含义、书写及其与化学式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化学式的“形”――由元素符号和数字组成;理解化学式的“实”――表示纯净物的组成。

2 见到实物能想到其结构和化学式,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其涵义。

3 了解化合价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原子团的化合价及化合价的标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注重让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2 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讨论。

3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化学式反映物质真实组成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二、教学重点

1 见到实物能想到其结构和化学式,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其涵义。

2 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3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三、教学难点

见到实物能想到其结构和化学式,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其涵义。

四、教学准备

1 搜集普列斯特利、卡文迪许、摩莱等人研究水的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的艰难历程,制作导人课件,为创设教学情景作准备。

2 精选有关物质及其化学式,设计问题及呈现顺序并制作相关课件。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投影水分子的微观结构三维动画和水的化学式

[讲解]水的化学式看上去并不复杂,可是为了得出这一化学式,从1781年普列斯特利和卡文迪许的工作开始一直到1895年摩莱等人精确测定水的化学式,中间经历了一百多年,这是为什么呢?

[讲解]每一种纯净物的化学式都是化学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结果写出来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不可随意。这就是水的化学式迟迟不能确定的原因。

[练习]请同学们试着写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式?

[观察讨论]通过这些物质的化学式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学生甲]单质的化学式中只含有一个元素符号,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含有多个元素符号;多数化学式中还含有数字。

[学生乙]化学式可以代表物质,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通过化学式可以看出物质的组成元素。

[小结]化学式由数字和元素符号构成,能够表示物质的组成。现在全世界都用这一符号表示物质及其组成。

[阅读]课本78页倒数第四自然段,了解化学式的国际性、唯一性和真实性。

[设问]表示物质组成的方法有很多,化学式为什么能成为全世界共用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呢?

[分析比较]同学们看下面几种表示水的组成的方法①文字描述: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氨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的组成元素是氢元素和氧元素;②模型:展示水分子的球棒模型;③图片:看课本78页水分子图片;④动画:回忆开始上课时放映的水分子三维动画;⑤化学式:H2O

[思考讨论]上面五种水的组成表示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学生发言]略

[小结]由于化学式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简单直观,不受国别限制,所以一经使用就很快成了全世界通用的物质组成表示符号。

[师]下面我们详细讨论一下化学式是如何表示各种纯净物组成的。

[练习]结合以前知识和教材,通过讨论完成表格

[投影并讲解]课件展示以上物质的微观组成,引导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建构由“宏观物质”到“组成结构”再到“化学式”的相互联系。

[练习]完成表格(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单质结构及其化学式联系的认识)

[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应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概念:既见到实物能想到其组成与结构,进而想到其化学式;那么见到化学式,我们能否理解其表达的涵义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下面的练习组。

[练习]思考并说出下列各组化学式的涵义:

①Al、Fe、Cu②He、Ne、xe③C、Si、S

[小结]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涵义宏观上代表着一种物质,反映了这些物质的组成元素只有一种,微观上表示这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并完成下面的练习。

[练习]思考并说出下列化学式的涵义:O2、N2、H2、cl2

[小结]这些气态单质的化学式由一个元素符号和数字2组成,其涵义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反映了这些物质的组成元素只有一种,微观上还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而且每个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

[练习]思考并说出下列化学式表示的涵义:CuO、CO2、SiO2、Nacl、Cacl2

[小结]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都由两个元素符号和数字组成,其涵义宏观上表示一种物质,反映了这些物质的组成元素有两种,微观上反映了组成这些物质的各种原子的个数比。

[引导]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看到化学式具有的丰富的涵义,它反映了物质的真实组成,因此书写化学式的关键是要知道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都是通过实验测定的,所以化学式的书写应该以实验结果为依据。但是测定物质组成的实验要求较高,不仅大多数人因条件和能力所限,不可能完成实验,而且也没有必要人人都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那么有没有既符合事实,又能够正确、快捷地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呢?

[讲解]单质的化学式书写比较简单。对于化合物,化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进行了研究,发现形成化合物的元素都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化学家把这些原子个数比用一些特定的数值进行表示,这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数值就是元素的化合价。我们可以用化合价来计算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从而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0页表3~7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主要化合价,观察化合价有何特点,了解什么是原子团。

[交流]化合价有正负之分;有些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有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有些元素只有正价,有些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不同的元素可能有相同的化合价

际范]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下面我们看一下化合价怎样标注。

以CuO、CO2为例引导学生规范地标注化合价。

[师]下节课我们将具体学习化合价的有关规则以及如何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作业]1 从家里或到超市找一些物品,试着写出其所含物质的化学式,并设法通过化学式了解它们的组成情况。

2 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写成容易记忆的歌谣、快板或口诀等,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六、教学反思

1 本节课从化学家研究水的组成,确定水的化学式的艰难历程导入,紧扣主题,引人入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真实组成有了深刻印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