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庭英语启蒙教育 兴趣

以前在朋友聚会的时候,总会有人问:“你是大学英语教师,你家的小孩英语教育肯定没问题啦,学的怎么样了?学了多少了?”殊不知,这样的问题总会让我不知所措。因为作为成年人的老师,我已有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但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对小孩子的英语教育还真只是一个新手,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以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其实,对于是否让孩子从小学英语,什么时候开始,怎样进行这些问题我内心总是充满了矛盾。一方面看到迎合社会需要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看到很多孩子都接受了早期的英语启蒙教育,再加上自己的语言优势,不让自己的孩子学似乎又心有不甘;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孩子应该有一个灿烂的童年,想随她喜欢,不想逼迫她过早学习,害怕适得其反。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中,我比较随性地、非系统地让孩子接触了英语。

现如今女儿已经六岁,迈入了基础学科的正规学习阶段。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我开始回顾、思考和总结之前的种种尝试与努力。我发觉,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在幼儿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是可行的,有效的,但必须指出的是父母们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家庭参与的真正目的——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抓住每个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中本着开发兴趣、维持兴趣和发展兴趣这一宗旨来进行和展开。而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家庭英语启蒙教育才是可行的、有效的。

那如何才能以“兴趣”为中心来展开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呢?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体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 立足于孩子的天性,开发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

孩子天生就活泼好动,所以在家庭英语启蒙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抓住孩子“好动性”这一特点,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能开心地动脑、动手、动口,大大地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首先,可以在家里买一些英语的动画片,儿童歌曲等,每天不经意地、不定时地重复播放给孩子听,不要约束孩子,也不要吩咐孩子去听去学(幼儿也有叛逆期)。其实,即便他们在玩玩具,毫不理睬,但这不同于母语的“外来语”足以引起他们的好奇,他们会自发地吸收。可能在一些日子过后,你的孩子会给你偶然唱出一句“外来语”,让你大吃一惊(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孩子对英语并未排斥的情况下,父母可以采取进一步地方法。每天下班后或者是周末休息时,一定记得抽出时间和孩子亲子互动。互动时,父母就可以将英语的启蒙教育融入其中了。比如,父母们可以利用实物进行对照。公园野餐时,可以边吃苹果边说“yummy,i like apples.”,然后做出吃得很香的样子,孩子是可以领会的。当然还可以创造情境,扮演角色。比如,在家里,爸爸和妈妈可以分别扮演一些小动物,然后藏起来。重复地问“panda, where are you?”, “rabbit, where are you?”,“mama cat, where are you?”,“papa dog, where are you?”等等问题,同时相应地回答“i’m here.”或“here i am”。这样慢慢地孩子也会主动加入来扮演和模仿,“where are you?”的问和答就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轻松了解了。这些英语表达再通过日后不断地听和说,就可以形成孩子的记忆了。

父母还可以利用空闲和孩子做一些手工,不管是用手撕,还是用剪刀剪,只要孩子完成了一样作品,记得竖起大拇指,用英语赞美和肯定孩子,如“very good”、“good job”、“beautiful”、“wonderful”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不但能听懂,还能在正确的情境中学会用这些词。

所以,千万不要让幼儿“静”下心来背单词,记句子,这样不但违背了孩子的成长特点,而且还会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态”中学习英语才更具科学性。

二、 贴近生活,维持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只要围绕生活,贴近生活,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其实简单易行。小孩在掌握了一些英语单词之后,不要急着灌输更多的内容,大部分幼儿在学习中会“遇难而退”。所以,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应意不在多,而在于维持孩子建立起来的这份兴趣。父母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地巩固教给孩子的英语,再适当地增添知识。比如,早上刷牙洗脸,可以一边做一边说,“wash my fac

e”, “brush my teeth”, “comb my hair”等等。最初,不要逼迫孩子跟着你说,只要你坚持,孩子就会逐渐领会和开始模仿。记得女儿三岁时经常看外公学跳舞,影碟里舞蹈老师会一边迈步,一边说“quick, quick, slow”,后来女儿也学会在模仿舞步节奏时用上这句话。笔者听见后还故意兴奋地抱起女儿说“哇,宝贝,你知道吗,你会讲英语了。这就是英语。”笔者想让孩子觉得学习英语是简单的、轻松的。又如,笔者在每晚睡觉时总会给女儿一个亲吻,然后加上一句“good night”,后来女儿也会这样对待家人,十分温馨。有时,还会特意叫女儿帮忙拿东西,然后对她说“thank you”;而在帮助她后她说“谢谢”时,回答“you’re welcome”,这样一来一回,女儿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对话。

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家庭英语启蒙的机会。总之,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可以让孩子感觉英语学习很轻松,很快乐。其实,父母只要在学前阶段能维持孩子建立起来的对英语的兴趣已经是一种莫大的胜利了。

三、 让孩子自然拼读,发展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加入幼儿英语启蒙的队伍。本文从幼儿英语家庭启蒙的可行性,目标以及所遵循的原则等方面探讨幼儿英语家庭启蒙方案,试图为中国儿童英语学习做好规划。

关键词:幼儿英语;家庭启蒙;亲子互动

一、幼儿英语家庭启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英语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已经引起中国许多家庭的重视。近几年,更是出现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孩子很小时就将他们送去各种培训机构学习英语。虽然外语学习是否应该从学龄前儿童开始尚无定论,但是研究显示,让孩子幼儿时期学习英语,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据儿童的生理结构,Lenneberg(1967)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问题。他认为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是在2岁至青春发育期之前这段时间。因为人的大脑中主管言语的区域处尚未定位,第二语言会和母语储存在大脑的同一区域,因此儿童时期学习外语最有可能运用和母语一样的机能,最有可能达到接近母语的程度。除此之外,儿童的发音器官可塑性比较强,能习得自然语音。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有了大量的适合的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可以学好目的语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着许多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入”。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动力,性格、自信心和情感状态。儿童学习英语心理障碍少,模仿性强,敢于表达,不怕出差,获得的输入也自然比较多。这些都有益于幼儿的外语习得。综上所述,幼儿学习英语利大于弊。现在的父母大部分进行科学育儿,注重亲子阅读,互联网时代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为每个家庭启蒙英语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家庭启蒙英语具有学习时间的随机性、学习氛围的娱乐性、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幼儿接受心理的亲和性等特性,因此幼儿家庭英语启蒙完全具有可能,也是任何英语培训机构所不能比拟的。

二、幼儿英语家庭启蒙的目标

幼儿家庭英语启蒙从一开始不是为了孩子英语过级或者参加竞赛,因此幼儿家庭英语启蒙的目标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接触英语可以消除幼儿对于除母语外的第二语言的畏惧和神秘感,树立交际能力的自信;2.引导幼儿感悟不同的文化,扩展他们的文化视野;3.通过大量纯正的英语语言输入,培养孩子的语言敏感性以及口语表达能力;4.和母语学习一样,结合英语知识的学习,渗透品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5.幼儿英语启蒙需要通过亲子教育才能实现,更好地实现亲子沟通培养和谐向上的家庭文化底蕴。

三、幼儿英语家庭启蒙的原则

1.以听为主,说为辅,激发学习的兴趣

克拉申认为,习得是无意识地吸收,是一种隐性学习。儿童的关注点只是语言的“意思”,不太关注语言结构和词汇。作为拼音文字的英语来说,有了音才能阅读。而研究证明,大量听所获得的“习得”是最容易也是最有效地。因此幼儿早期家长因摆脱中国式“背单词”教育方法,通过播放大量韵律性强、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如“Wesing”和“Rockmyba-by”、娱教于一体的网络英语节目以及纯正的英文原版动画片“Peppapig”“Littlebear”“Bigmuzzy”来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敏感性,同时在每天的规定时间内讲解英文原版绘本来激发他们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吴敏兰所推荐的英文启蒙绘本非常适合启蒙英语的幼儿阅读。

2.融合日常生活,营造英语环境

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儿童具有自然习得语言的能力。根据幼儿这一语言习得特点,研究者们提出了英语浸入式环境,即要是通过情境化的模式,通过创设英语语言环境不断地进行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从而培养用英语的方式进行思维,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家长可以与幼儿用情景表演法展现有趣的童话故事,学会英语对话;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英语进行思维,运用英语进行对话,日常的用语交际;家长可以利用TPR教学法,即“totalphysicalresponse”全身肢体反应教学,帮助幼儿对所学的英语知识的理解,家长可以配合语言加入大量的肢体语言,比如说手偶的运用等,加上一些图片、实物,让孩子通过听、看、玩的方式,对你所说的内容记忆深刻,达到更好地吸收效果。

3.注重亲子互动,陪伴教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学龄前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就是父母,因此在家庭英语启蒙阶段,父母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英语小游戏,与孩子共同表演英文儿歌,共读英文原版绘本,一起观看英文动画片,并且一起讨论片中的故事情节,而不是强迫孩子独自地学习,这样不仅会丧失孩子学习的动力,同时不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语言沟通。

4.正确对待孩子沉默期,静待花开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孩子学英语是有沉默期,在启蒙英语初期要求孩子跟读或者背单词是不太合适的。启蒙初期,大量地输入很重要,多听少说。如果孩子刚接触英语,就不断要求孩子跟读,模仿语言语调,孩子的精力集中在模仿语音上而不是对语言的整体理解上,是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因此家长因理性对待孩子的沉默期,耐心地提供孩子大量纯正、正确的英语语言输入。

四、结语

人类思维发展最伟大的成就莫过于语言习得。儿童母语习得的整个过程是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下。儿童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待在家里,因此家庭是儿童英语启蒙的最佳场所。父母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的语言文化环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语言习得规律,运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英语学习的兴趣,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一起等待幼儿语言输出的那一刻。

参考文献:

[1]黄晓苑.家庭幼儿英语教育模式的个案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7).

[2]胡卫治.浅谈对幼儿英语家庭启蒙教育的认识[J].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3]胡卫治.习得理论指导下幼儿英语家庭启蒙教育的个案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6).

[4]杨晓斌.营造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少儿英语学习[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2).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然而留守儿童的启蒙教育让人担忧。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渐渐疏远,缺乏对父母的理解,缺乏感恩之心。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被丢弃。隔代教育造成留守儿童的素质较差。长此下去,对于家庭,对于民族就是一个损失。国民素质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启蒙教育,不得不引起每一对农村父母的深思。

一、留守儿童现状令人忧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农村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子女的心理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小学生表现较为明显,女生比男生更为突出。农村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比父母在家的儿童更严重,他们经常体验到孤独、郁闷、失望、不安、无奈等消极情绪。调查发现,85%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有一种失落、孤独无助、被遗弃感、无奈等消极痛苦的情绪,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变得自卑、冷漠、胆怯、自我封闭等,在人际关系方面明显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这些心理问题虽然大部分是暂时性的、发展性的,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他们长大之后的人际交往障碍和人格缺陷。

(二)留守儿童学习行为下降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方面具有突出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儿童产生学业危机。

首先,留守儿童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其中33%的留守儿童常常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

其次,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调查显示,29%的留守儿童父母至少一年才回家一次,53%的留守儿童表示非常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他们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进而致使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课效率不高,学业成绩下滑。5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后,自己的学业成绩受到了影响。

再次,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对学习“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和“讨厌学习”的留守儿童占34%,有57%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行为,其中经常逃学的占16%。

例如我校六年级学生黄新周3岁时就和奶奶相处,因为父母到广东打工,很少能和父母相见。他在班里经常做恶作剧,不接受老师批评,经常出入网吧,奶奶也管不了他。在他眼里,老师是他最看不顺眼的人。奶奶和黄新周是隔代人,很少得到父母关爱和引导的黄新周在奶奶长期的护爱中长大。由于长期缺乏正确引导,导致他形成放荡不羁的性格。

(三)启蒙教育得不到家庭关注

孟子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过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母子二人就住在墓地旁边。孟子经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中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寺庙的附近,那里有一个私塾,有老师天天在讲课,所以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孟母谈不上学问有多高,但她心里装的是孩子要学些什么才是他人生成长的需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孟母做到了,然而身处今天信息时代的父母们却比不上孟母。

7至12周岁是启蒙教育的黄金时期,错过这个黄金时期将贻误孩子终生。古往今来,有关幸福的想法和追求从未停止过,但有了金山、银山的富豪并不一定都幸福。孩子如果不会做人,就算你给他一座金山也会坐吃山空,还不如没有的好,眼不见,心不烦。在金钱和启蒙教育的天平上,不少农村父母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从而选择了金钱而舍弃了启蒙教育。不少农村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叹:有钱走遍天下,无钱连鬼都怕。

人的成长遵循“潜能递减法则”。生来具备100度潜能的儿童,如果从0岁就对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他就可能成长为具备100度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具备80度能力;如果从10岁才开始教育的话,充其量只能具备60度能力。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能力的实现就越少(木村久一语)。

教育是大学问,家长要把握良机,为孩子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子孙后代有收获。

二、农村教育任重道远

在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社会现状下,在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下,农村学校教育留守儿童任重道远。

首先,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尤其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就地入学问题和解决大班额问题。

其次,农村学校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增开心理健康课程。在农村老师紧缺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考虑农村老师的编制问题和相应学科老师的配备。农村寄宿制学校还要考虑生活老师的编制问题。

再次,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要适应留守儿童的教育特征需求,让政府到社会都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字经,儿童,道德教育

《三字经》和《千字文》、《百家姓》一起被称为“三、百、千”,它们共同组成了儿童识字教学的蒙学教材。而位于蒙学之冠的《三字经》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识字课程,它是一部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儿童启蒙读本,又是一部集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百科全书。《三字经》在内容上包罗万象,诸如为学态度、读书方法、伦理道德以及名方实物等等。2007年在宁波召开的《三字经》研讨会上,众多学者达成一致:希望通过对《三字经》的研究,深入思考如何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来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1]。

一、《三字经》诞生的时代与教育背景

《三字经》作为古代的蒙学教材,涉及内容广泛,被称为“千古一奇书”。清人紫巢氏在为《三字经注解备要》作序时,称它为“一部袖里《通鉴纲目》”。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提到此书时说:“《三字经》可不简单,虽是启蒙读物,可是书中的知识,自远古到现代讲了一遍。这真是一部最简明扼要的‘中国通史’。而且用韵文写成,可以朗诵,便于记忆,真是一部好书。”这一说法,被古今中外人们所公认,1990年《三字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之中。所以说,《三字经》可谓是蒙学教材中的一朵奇葩[2]。

《三字经》作为蒙学识字教材流传使用了700多年,这与它的特色内容和独到形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三字经》有很多版本,也有很多人对其作者进行质疑,本文要研究的是我们最熟悉的,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头的《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所写。宋代能产生如此优秀的蒙学读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上国家稳定

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并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来削弱地方势力。这一举措,加强了封建领导阶级的中央集权,使得社会和国家稳定,从而为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国家的稳定导致宋代蒙学教育的兴盛,出现了如《三字经》、《百家姓》等耳熟能详的启蒙教材以及朱熹、邵雍等一大批在蒙学教育方面颇有建树的理论家。

2、经济上商业繁华

宋朝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商品经济的繁荣。珠宝、匹帛等商店,“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3]。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中国时称临州为“天城”并说其“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3、教育上亟需优秀启蒙教材

随着宋代科举制发展,读书人做官愈发便利,促进了宋朝教育尤其是私学的发展。封建文人还注意到儿童的启蒙教育,编写出适合当时需要的启蒙读物,对宋以后各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宋人陆寺云:“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人。”描写的是绍兴乡村儿童上冬学的情况[4]。这一时期,理学家们对蒙学教材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如大理学家朱扰亲自编写蒙学教材《童蒙须知》、《小学》等,《三字经》也是这一时期所编。《三字经》篇幅尽管不大,但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极广,堪称初等百科全书。”[5]

二、《三字经》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

1.香九龄,能温席――“孝顺”具有现代德育价值

《三字经》中有“首孝悌,次见闻”“孝于亲,所当执”,“弟于长,宜先知”,“方少时,亲师友”以及“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在这寥寥数语中,作者很明显的向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孝与悌为首。孝、悌是中国古代亲子法文化的基础,是儒家所倡导的传统美德,是道德教育的根基,也是评价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几句话是要求儿童学习“三纲、五常、十义”等儒家伦理规范,从小习孝。孔子的《论语》中提到“孝”有19次之多。如“孝弟(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舆’、“弟子,人则孝,出则弟(梯)…”等等。孝悌在封建社会中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基本准则,也是孔子所宣扬的“仁”的根本。所谓百善孝为先,仁孝治天下。以孝为首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妇顺,兄爱,等等),既概括了仁孝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古代做人的具体规范。

《三字经》中为了让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特地举出黄香和孔融的例子。家境贫困的平民子弟黄香,自小就十分孝敬父母,夏天为父亲驱蚊扇扇、冬天为父亲暖被,在对父母尽孝心的同时发奋读书终成大器。更为可贵的是,做了大官的黄香仍然对父亲尊敬爱戴。孔融的例子大抵也如此。这也正好符合了当时的道德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者用这样的例子向儿童传达:无论出生高低、年龄大小,都应该孝顺父母、善待兄长。

现代社会中,很多独生子女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身上消失殆尽:只让父母照顾,却不分担家务,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等等。因此向这些儿童进行孝悌教育非常重要:通过跟孩子分享孔融、黄香的故事,让孩子的心灵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目标,这往往比有声的教育作用更大。让孩子在道德观念上,了解父母的辛劳,懂得孝亲敬长光荣,虑待父母老人可耻,知道古今孝亲敬长的嘉言璐行;在道德情感上,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关心体贴父母;在道德行为上,尊敬自己和别人的父母,从点滴小事开始分担父母的辛劳。

2.幼不学,老何为―-“幼学”是道德成长的基础

陶行知曾指出:“幼儿犹如幼苗,培育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德育要及早在孩子身上实施,虽然终身教育思潮下家庭教育早已不再仅仅局限儿童早期德育的内容。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的道德行为是在掌握言语以后才逐步产生的。儿童的道德行为动机也来自儿童对行为本身的兴趣或成人对儿童的要求。《三字经》中也渗透了重视早期德育的观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岳飞曾警示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就是说幼年的学习对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儿童的语言、认知、创造力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他们的感官、自我意识及情感也发展迅速。因此从小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要求儿童在年少时就应亲近明师、结交贤友、学习礼仪。《三字经》以“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以及勤学、力行的人生观为基调,并同时弘扬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作为一部童蒙教材,它不仅在道德教育上影响了幼儿,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是当今《德育教材》难以达到的[6]。

3.养不教,父之过――“家教”是孕育美德的摇篮

家庭教育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的导师。中国古代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这在《三字经》严父慈母的教子事例中可以得到体现。“养不教,父之过”、“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远扬”、孟母“子不学,断机杼”。家庭教育对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外国学者马斯格雷夫表示“家庭的影响常常比学校更强些,在儿童年幼时,情况尤其如此”。所以,父母应该承担起对子女成长、成人的教育,包括智慧的启迪和为人的引导。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并行进展的,在教育发展史上,人们很早就意识到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强调未满7岁的儿童要受家庭教育。还有像夸美纽斯、洛克、福禄倍尔等,他们的教育著作中也时时强调家庭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如果在孩子身边没有一个人从小就对他一生中最初取得的成就做出评价,对他的初生微笑,对他初学走路、初次说话表示高兴,对他的一切发明创造给予一定的评价,那么,这个孩子将会在心理发育和生理发育上遇到很大困难,……”[7]。一千多字的《三字经》在古代就能教育父母应重视自己的责任。今天的父母更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参加家长学校)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当然,在《三字经》中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德育的阐述,比如“亲师友,习礼仪。”这表明在道德教育中也要教导孩子从小学习礼仪,因为礼仪事关成败,所谓细节无小事,结果折煞人。纵观《三字经》,道德伦理精神贯穿全书的所有内容。不管是识字教育还是名物指导,处处融入了如何做人的道德规范教育。

三、《三字经》的道德教育价值亟待拓展

作为蒙学之冠的《三字经》,有其独特的儒家道德思想和社会价值,对现代的道德教育具有非凡的启迪意义。但作为封建思想的产物,它的某些字段又同当今时代不合拍:比如《三字经》里宣扬男尊女卑、灌输“三纲五常”等等。但如果去其糟粕、借其精华(诸如爱国主义、见义勇为,讲求礼仪、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并赋于其新的时代意义、加以适当的“包装”,完全可以成为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一部分。作为孔子故乡的中国,作为儒家文化直接继承者的我们,应该怎样行动?这一点值得深思。

参考文献:

[1]关于《三字经》的历史流传及其当代人文价值的研讨,宁波党校学报/2007(4)

[2]李莹莹.教育学视野下的三字经,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硕士学位论文专刊,2012.11

[3]《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4]朱瑞熙著:《宋代社会研究》中州书画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91页

[5]毛礼锐等编:《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7月第2版,第379页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 启蒙教育 兴趣

现如今,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在想方设法让孩子学好这门语言。科学家从脑科学方面的研究告诉我们: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语言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好好把握这个关键时期.为孩子将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由于幼儿尚处于各方面未成型状态,单纯的学习会让孩子有压力感。因此如何充分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探知欲望显得尤为关键。我认为启蒙英语教育方法不能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模式,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情景,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一、父母作为启蒙老师很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这个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在他们心中没有思维定式,所以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比成人要快。因此在这一年龄阶段,周围的环境以及接触的人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孩子会从父母身上模仿方方面面的东西。所以此时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父母会英语,并有时间陪着孩子说英语是非常有益的. 比如:早上醒来,妈妈用英语问:“Good morning!”幼儿听上几天就学会了,并能模仿回答“Good morning!”每到放学回家时,妈妈说“Please wash your hands!”(请洗手)。在吃饭时,妈妈说:”Supper is ready!”并告诉幼儿米饭(rice)水(water)鸡蛋(egg)白菜(cabbage)等名称。在超市的水果区,妈妈可以用英语告诉孩子:“This is an apple. That is a banana. I like oranges.”再诸如喝水,请拿水杯,请收玩具,上床睡觉等,幼儿不用刻意去学,在良好的生活氛围中感知体验,自然而然的就会掌握、运用了日常英语知识。

二、创设情景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幼儿英语学习主要途径来自说和交流。但是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其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这里所讲的物质环境主要指家长根据幼儿英语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道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游戏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映使用能力。

1.注重生活中的学习,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的学习内容。比如说幼儿玩具的颜色、名称;幼儿学习书本上的图画,家里家具的名称;带幼儿逛街或逛超市时,告诉她所看到的东西名称。这些东两都要反反复复的跟幼儿说,因为他们的记忆力还不完善,因此家长要有耐心。通过长时间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孩子会把语言和生活融为一体,让语言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2.创设学习环境,父母需要动点小脑筋。语言来自生活。家长在和孩子反复交流的基础上也可以在幼儿使用的东西上标出中英语单词,在家里的墙壁上也可以张贴一些英语字母、国际音标、简单的英语单词及图片的图画。冰箱上也可以贴一些水果、牛奶,食物等的图片及中英文单词。客厅里也可以挂一些主要国家的国旗。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参加英语角。大多数英语角有老外在那里,可以让孩子早点接触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融入英语学习的气氛中,无形中给孩子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

3.利用各种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趣味性对兴趣的培养越明显。就拿字母教学来说,有听音举卡片、猜字母、字母画等。听音举卡片:家长说一个字母:“A”,幼儿就找出标有A的卡片。猜宁母:家长出示一些与字母极像的图案或实物,让幼儿运用想象力去猜测和辨认,看看像什么字母。字母画:家长可以设计有不同宁母的画,让幼儿看图。找出图中所藏的大(小)写字母。还有简笔画,让孩子通过简笔画观察是哪个字母。

4.利用录音机、CD碟播放英语歌曲,诗歌和对话,还可以观看英语电视节日等现代化视听手段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幼儿性格好动,好玩,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此采用不同的视听手段,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更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果这些教学手段更换使用。效果会更好。

三、家长要懂得鼓励幼儿

幼儿阶段虽是接受力强,但由于各方面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孩子的接受力还是很有限的。为此家长绝对不能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尊重孩子的接受能力,尊重孩子的发展速度。只要幼儿有点进步,都应该表扬鼓励她,给她心理上的满足感。有这种满足感,她会更有兴趣地去学习,而且会学得更加努力。

四、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前面已经说了,孩子在此阶段的模仿力极强,最先模仿的应该是他的父母。作为独立的个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思维与实践都起到了映射的作用。因此父母之间若能很好的与英语沟通,会对孩子有一个质的熏陶作用。就像孩子每天生活在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当中,尽管他是一个不爱说话也不爱学习的孩子,相信如果父母能坚持下去,孩子终会耳濡目染,启蒙教育效果斐然。当然,这个要求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所以只能在这里浅谈一下。为了孩子,或许有的家长可以尝试一下。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仅要言传身教,在各个方面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打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学习英语的家庭氛围;而且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适合孩子自己的启蒙措施,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6篇

“童蒙养正”渐兴起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乐乐摇晃着脑袋,朗朗吟诵着《弟子规》,三字古训伴随稚嫩童声落入耳中,听来别有一番纯真韵味。若问乐乐喜不喜欢这些传统文化,他会大声地告诉你:“喜欢,因为这些句子很好听,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自2012年冬至初学至今,这个5岁的小男孩已经与国学经典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晚餐后的半小时,都是专属于他与爸爸妈妈的“亲子国学时间”。每当这时,全家就会共读《三字经》、《弟子规》绘本,或是观看动画版《中华德育故事》,玩角色扮演小游戏,互动方式新颖又有趣。问及教育目的,乐乐妈妈坦言:“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孩子难免任性、娇气,让儿子诵读传统经典,并不是非让他背下来,而是希望他能多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收获良好品行。”

相比较而言,嘟嘟与传统文化结伴的时间更长。3岁报读水墨画兴趣班,5岁学书法,3年的“书画”熏陶,已让她出落成文静、乖巧的小淑女。幼儿园的“才艺廊”陈列着嘟嘟的作品:楷书临摹《静夜思》,配以自创水墨丹青,古朴写意又不失童心童趣。谈到女儿的这一兴趣爱好,身为高中语文老师的妈妈极为赞许:“都说字如其人、画如其心,我希望女儿可以‘方方正正做人,简单优雅生活’,而这正是让她学习书画艺术的初衷。”

事实上,像乐乐、嘟嘟父母这样支持孩子学习经典国学的家长并不在少数。最新调查显示,有78%的家长表示,只要有机会就会让孩子接触、学习一些经典国学。另外,有12%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正在学习经典国学。这股日渐兴起的国学启蒙热潮,将长久以来“英语热、钢琴火”的“西化格局”悄然打破,为中国幼教市场送来了最地道纯正的“中国风”。

探究国学启蒙之热

教育启蒙缘何重新拾起“老传统”?知名亲子专家、心理咨询师仇志鑫认为,在如今相对浮躁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经典的育儿精髓更能够打动人心。“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但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狭隘。他们整天面对的是电视、电脑、数码玩具,缺乏活力与热情;接受的是‘4对1’甚至‘6对1’的教育模式,缺乏对长辈的恭敬和孝心。人们发现,学习西方文化并不能解决许多精神层面的问题,便会转身回归,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寻求智慧和帮助。”

仇志鑫解释说,国学的精髓是和谐、仁爱、平等,不忽视个体差异,学习国学就是在学习做人和处世的道理。“3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诵力最强的阶段,如果在此时选取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对孩子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陶,将帮助他们形成一生为人处世的底色,对成长大有裨益。”

国学启蒙应“学之有道”

不过,在孩子们热学国学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有报道称,不少父母急于求成,欲让孩子在几岁之前读完多少经典国学,并选择最难的经典让孩子朗诵;有些父母不考虑孩子是否适龄、是否感兴趣,盲目选报书画班、古琴班;个别父母抱着与人攀比的心态,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上国学班了,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落后……

有多年书画研习经验的姚舒云老师对此感触颇深,她一直认为,国学启蒙不能被狭义化,国学启蒙不仅仅是记诵经典、学习琴棋书画,它还包括对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的培养,父母不仅要让孩子亲近国学传统,更要让他们领悟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底蕴。“以书画学习为例,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书法家、国画师,而是立足于美育,培养孩子对艺术之美的敏感,培养孩子的性情、气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四个原则亲近国学

正如育儿专家所言,国学的相当部分,是让孩子们懂得欣赏民族艺术,有心神相通的领会能力。下面的四个原则,我认为比较好。

1.科学适龄

国学启蒙讲究“适龄适宜”。诵读经典可以在3周岁时开展,形式以亲子诵读为主,建议爸爸妈妈在引领孩子诵读经典的同时,通过一些故事或有意思的方式为孩子做浅显讲解。此外,读经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建议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的顺序安排孩子进行诵读。琴棋书画学习方面,以4至5岁开始为宜。这个时间段,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专注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于传统文化开始有一些粗浅的理解,并且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手指与身体的协调性逐步增强,能较快掌握握笔、书写、绘画、抚琴、对弈的要求。

2.言传身教

时下,有不少父母自己没有机会好好学习国学经典,也没有良好的艺术熏陶,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不大。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为孩子进行国学启蒙,建议爸爸妈妈也应该重拾传统文化,和孩子一起诵读、赏析,将经典中的规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比如,《弟子规》中有言,“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教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回家后脱下的衣物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乱扔乱放。如果平常父母也能够这样以身作则,在教孩子的时候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3.边玩边学

传统艺术的学习,最重要是让孩子喜欢。结合孩子的天性,国学教育可以适当“游戏化”,即让孩子边玩边学,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学习。

时下,有很多童谣、儿歌版的《三字经》,可以让孩子学唱,加上舞蹈动作,孩子一定会充满兴趣;民俗绘本阅读、角色扮演、亲子手工、书画民乐赏析,则能加深孩子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爸爸妈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小情节,深入浅出地引导孩子去理解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4.创设环境

给孩子创设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也很重要。可以不时给孩子讲传统文化故事,读读《三字经》、《弟子规》,让传统文化的精神一点点渗入;或是在孩子的房间里挂一些励志的楹联,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这些健康积极、引人向上的名言时刻激励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7篇

一、国学的定义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之初,正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二、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稳固基石。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断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新世纪的“国学热”正逐步升温。而且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个,孔子学堂400余个,注册学员约50万人。所以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也是顺应潮流不可逆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以提高人才竞争力。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是实现青少年素质、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而且能够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是青少年能够自觉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一致和自觉的行为方式,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发展,一到六岁即有明显快速的发展,六到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小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启蒙, 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时间接触经典,然而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启蒙的小朋友则大不相同, 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

四、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如何有效地使国学渗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呢?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 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再者,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 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 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 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 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最后,家庭、学校紧密配合,使国学经典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

转贴于

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五、国学启蒙教育旨在“正德”、“启智”

国学教育秉承“修正德行,启迪慧智”的宗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继承传统经典中的智慧和道德,联系契合时代特色的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完整的人生品格,通晓为人处世的生活礼节,培养对自我和社会的信心和爱心,提升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8篇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之初,正值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二、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稳固基石。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断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新世纪的“国学热”正逐步升温。而且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49个,孔子学堂400余个,注册学员约50万人。所以国学启蒙教育的兴起也是顺应潮流不可逆挡。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而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以提高人才竞争力。国学经典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优秀人格,是实现青少年素质、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而且能够凝聚成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教育和塑造人们的心理、性格和自我意识,是青少年能够自觉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产生一致和自觉的行为方式,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塑造,个性得到发展,精神得到升华。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从出生开始发展,一到六岁即有明显快速的发展,六到十三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所以利用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小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小孩子可以唱很多流行歌曲,却对充满先贤智慧的经典毫无知晓,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吗?国学启蒙从幼儿时期开始,还因为他们拥有两项得天独厚的本钱,一曰“德性净、记性强”,二曰“时间充裕”。一名小学生假若不自一二年级开始启蒙, 那么他顶多只有三四年时间接触经典,然而一名幼儿园中班开始启蒙的小朋友则大不相同, 他可以有八年的时间浸润在经典世界中。

四、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如何有效地使国学渗入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呢?

首先,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 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再者,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 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 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 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 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最后,家庭、学校紧密配合,使国学经典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 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五、国学启蒙教育旨在“正德”、“启智”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9篇

(一)沃盥净手

请同学们依次排队走到净手台前,在司仪的帮助下在净手盆中洗净双手、用毛巾擦干,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到自己的位置。

洗净双手,以示对师者、长辈的尊敬。先净手,后静心,希望同学们能静下心来学习知识。

(二)端正衣冠 

正衣冠,展风貌。请全体起立,由家长帮助学童整理衣冠,依次检查帽子、衣领、拉直衣角。

着汉服,始明理。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三) 拜谢先师

请同学们起立,依次排队立于孔子画像前,集体向孔子画像鞠躬作揖。

孔子是中国华夏文化的集大成与传承者,是华夏文化的代表。所以学童拜孔子,实质上是拜中华文化,这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源。寓意着孩童志与圣贤为伍,让中华文化的精神从幼年就深植于每个孩童的内心。

(四)拜见老师

同学们面向老师,向老师鞠躬行礼。感谢老师,从今天开始教授知识。齐声说出“一拜老师——”“教我读书!”“再拜老师——”“教我做人!““三拜老师——”“永志不忘!”,之后老师鞠躬还礼。

中国是文明古国,尊师重道,是中华传统美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请同学们一生铭记。启蒙老师,是学子第一任老师,学子们的庄重行礼,也正是表达了师者的尊敬和感激。

(五)拜谢父母  

请同学们面向父母,在司仪的帮助下,给父母倒茶、敬茶,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无私的爱让学子们的翅膀日渐丰满, 茁壮成长,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等我长成大树,定为您遮风挡雨。

(六)朱砂启智 

老师用朱砂在同学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从此眼明心亮。同学们依次上前走到“明智鼓”旁,并大声说出自己的志向,随后,拿起鼓槌击鼓。

一颗颗红痣饱含着父母、长辈、老师的美好祝愿,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

(七)破壳开窍

由社区领导送上智慧笔和聪明蛋,象征开启智慧、祝愿孩子们智慧好学,健康快乐。

(八)开笔破蒙  

由老师用毛笔手书“人”字,通过写“人”字,寓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教导同学们要像写‘人’字一样,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一撇一捺,立于天下。识字洗礼,正气浩大。”“人”字的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方能立稳,顺势告诫学生为人在世,要好好做人,才能更好地建功立业。

(九)开书诵读

由老师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片段。

弟子规,圣人训。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知书尚礼,养善立正。

(十)校长寄语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2]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13]

总之,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音乐的节奏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性质,音乐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形象逻辑。所以,音乐是可以增长婴幼儿才智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而自己并不自觉。”音乐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j]. 当代学前教育 2007.5

郭声健 罗红. 音乐教育新概念[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p184-185

杨丽华. 早期音乐启蒙与0~3岁婴幼儿的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王景瑶 王懿颖. 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分会综述(二) [j]. 中国音乐教育,2009.8

梁旭红 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6)

秦云峰,高莉莉. 婴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p191~192

rose s a,feldman j f,jankowski j j.processing speed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tern and full-term infant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

irène deliège, john sloboda.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music. psychology press, 1997

mary d. sheridan.play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birth to six years . routledge, 1999

韩棣华. 0-3岁婴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p245~248

菲利斯·卫卡特著 林翠湄译. 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p10-14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11篇

近日,国内一家著名杂志发起了“有国学底的孩子更出众”调查。被调查者中,6岁-15岁孩子的父母占44.2%;3岁-5岁孩子的父母占33.7%;3岁以下孩子的父母占22.1%。调查发现,父母中47.4%不知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学兴趣,34.7%不好说。只有17.9%知道如何培养。

支持者:对孩子应进行国学启蒙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可见一斑。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都流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而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既是我们孩子成才必备的养料,也是我们父母给与孩子最有爱心、期待、价值的丰硕礼品。在孩子小的时候适当地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多给予他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绝对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

反对派:孩子这么小,有必要学国学吗?

经书上的道理,一个阅历浅的孩子读了,在他心里会有怎样的想法呢?经书和绘本都是好东西,但要看什么时候看,给谁看。东方的哲学多半是悟道式的,结论式的,孩子如果过早的接受这些结论式的东西,有什么好处呢?但是,过早地读经,是用先入为主的观念来指导行动产生感觉,这个跟成长的规律相反。

学国学比学英语还重要

这几年,尽管同学有所同暖,但整体环境并不理想。对于孩子来说,学英语是一种技能培训,而学国学是一种人格教育和道德观培养,这才是根本性教育。这让我想起《孟子》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手指坏了,虽然不疼也不妨碍做事,但他可以去秦国、楚国治疗,不会嫌远。可是,一个人要是心术坏了,他却不以为然,这叫“不知轻重,舍本逐末”。因此,家长千万不能被“国学无用论”的基调所影响,不重视国学教育。

一个成绩卓越的中学生,因为出现心理问题结束了宝贵的生命;一个才华出众的高材生,因为不懂得与人相处,工作中四处碰壁;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为道德观的缺失,不懂得孝敬父母……从幼儿园到大学,人格教育几乎一片缺失,孩子们竞赛式的学习,学到的只是知识,而为人规范、基本道德礼仪,现代教育中却少有涉及。国学教育,就是要通过传统文化,填补现代教育的空白。

国学让孩子未来更坚实你是否也听过这样的说法?有些家长因为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学校里吃亏,就让孩子做人别太“老实”了,结果使孩子变得十分自私,如同家中养了一条狼,最先尝到苦头的就是父母,孩子想“咬”谁就“咬”谁,何谈孝道。错误的道德观,在当今社会中比比皆是,人们却没有认识到:中国人集体缺少国学教育,古人几千年的智慧总结,却被现代人遗忘了。教育孩子从国学入手,可以让他们熟悉中国本我文化,就像孩子要喂母乳一样,国学更加适合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传统文化中的那些故事,天生具有亲切感,更能让孩子印象深刻。我认为,如何定义国学并不重要,关键是家长要对国学有着正确的认识:第一,国学是有价值的;第二,国学是可以应用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未来社会里,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更有发展,国学氛围会越来越浓郁,当孩子们在学科成绩上“旗鼓相当”时,那些拥有国学基础的孩子,会发展得更加坚实。

会背诵仅学到了“皮毛”

很多家长以孩子可以大段地背诵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为荣,认为这就是国学教育。事实上,会背诵只学到了“皮毛”,真正应该让孩子了解的是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背诵是手段,但绝不能成为国学教育的目的。

国学班也有游戏体验

陆传文家庭教育专家,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北京电视台“父母学堂”嘉宾,从事家庭教育十几年,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目前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国学管理与研究中心国学启蒙素质教育项目主任。

告诉孩子,国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张嘴说话、如厕,举手投足间都与国学有关。要让孩子从情绪上感受国学的内涵,而不仅仅是背诵。我们会将国学分为10个部分,有的是道德教育,有的是情感教育,有的是生命教育。比如,道德教育方面,我们会学习《弟子规》,“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上课时。老师逐字逐句地解读,通过故事、游戏、演练等不同方法,让孩子喜欢和理解。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12篇

爱听口哨的孩子

童童今年3岁,长得聪明伶俐,很招人喜欢。童童爸为了“养女成凤”,打算在学前给女儿进行“全方位”的学前教育。于是他打听到本地有名的音乐教师,首先请她给孩子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起码能够让孩子接受音乐熏陶。可没想到,童童性格比较内向,见到陌生人就有抵触心理。开始上课的时候,童童爸陪在女儿身边,童童还能勉强坐下来听课,后来为了不打扰女儿学习,童童爸退了出来,没想到童童拒绝再学音乐。童童爸问女儿缘由,童童说音乐老师很“凶”,让她害怕。

童童爸以为问题出在音乐老师身上,就又接二连三地找了几个相对“面善”的音乐老师,可结果一个样,童童仍然对老师很排斥。童童爸认为女儿是由于过于内向才不愿意学习音乐,就硬逼着她继续上课,结果,孩子不但没学进任何音乐知识,反而一听到音乐就害怕,双手捂住耳朵,飞快地躲到一边。后来,童童竟发展到对爸爸也开始排斥了,常常一个人躲在一边,又孤独又无助地“示威”。 童童爸心里发堵,晚上没事自己坐一边消愁般吹起口哨。童童爸在小的时候常常吹口哨玩,这次他随口吹了一首《两只老虎》。

没想到,女儿听了这简单的口哨声,竟然从角落里抬起头,似乎连耳朵都竖了起来,扔下手里的玩具,跑过来盯着爸爸。童童爸对女儿的如此表现很惊异,他愣了片刻,没想到这简单的口哨竟然能够引起女儿的注意,她不愿意学钢琴、小提琴,却喜欢听吹口哨,难道这是真的吗?童童爸又吹了两遍《两只老虎》,没想到童童听得乐不可支,像“天线宝宝”那样,一边跳,一边拍着手摇头晃脑。童童爸受到启发:既然女儿愿意听自己的“土音乐”,为什么不因势利导呢?

于是,童童爸翻出口琴,又吹了几遍《两只老虎》。女儿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竟主动抢过口琴,自己“呜呜”地吹个不停。童童爸好不高兴,他告诉女儿,《两只老虎》用钢琴弹出来是最好听的。当童童从钢琴上听到这首曲子后,她更加喜欢上了这首简单的曲子。于是,童童爸再次请了音乐老师,这位老师也从《两只老虎》开始,然后才相继弹了几首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曲子。童童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了过去的排斥心理,配合老师的教学,学习效果突飞猛进。

后来,童童爸又暗自充电,自己抽空学了一些美术绘画基本知识,他平时经常“一不小心”让女儿看到自己在绘画。小孩子猎奇心强,越是神秘的东西,他们越觉得有趣儿,因此,童童很快又爱上了涂涂抹抹。经过童童爸的启蒙,女儿对画画的兴趣也调整到了最佳状态,然后,在美术老师的调教下,又顺利地学起美术来。

后来童童虽然没有像爸爸期待的那样,受到“全方位”的教育,然而到了幼儿园,她表现出来的音乐与美术才能,常常让老师们惊叹呢!

启发心得:

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学进去就很容易了。然而,不顾孩子的感觉,一味强求孩子学这学那,是家长的一厢情愿,难免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焦虑和恐惧,适得其反。孩子最喜欢模仿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及时充电,攒够资格做孩子的启蒙老师。像童童爸那样,发现最初的做法不能让孩子接受,利用他自己的技能和学来的知识,及时寻找到孩子兴趣的契合点,让女儿受益匪浅。

学“绕口令”的孩子

明明今年已经两岁多了,让明明爸感到犯愁的是,儿子说话晚,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滞后。同龄的小孩子已经能背诵一些简单的唐诗宋词了,甚至有的还可以讲一些简单的小故事。可是明明呢,说简单的句子还有些吃力呢!明明爸心里很着急,他找了很多资料,咨询了一大堆问题,但最后还是拿儿子没办法,因为明明根本不配合他的“治疗”。

有一次,明明爸的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朋友是一位相声票友,平时喜欢说几段绕口令练练嘴皮子。酒过三巡,朋友的兴致上来了,便在饭桌前即:兴表演了一段高难度的“贯口”活儿。明明爸很是喜欢,就跟着念了几句。最初觉得词句很拗口,可多念几遍,竟也能熟练掌握了。提到孩子语言迟滞,朋友出主意,让明明爸教孩子说几句简单的绕口令,锻炼锻炼。明明爸不以为然,儿子连话还说不利索呢,还学什么绕口令?难!

但是,那天晚上,他还是在儿子面前“显摆”了一回自己刚刚学到的绕口令:“老姥姥老问姥姥老不老,姥姥老问老姥姥小不小。”

没想到,明明爸这一阵“连环炮”,把儿子“震”住了。虽然孩子听不懂爸爸说的什么,却对爸爸机关枪似的说话方式产生了兴趣,居然忍不住还跟着学了几句。明明爸觉得有门儿,就稍稍放慢了语速,重新说了两遍。明明认真地跟着念,学了半天,虽说没怎么学会,但他已经对学说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空还缠着爸爸说。明明爸趁热打铁,从书店买回几本简单的幼儿绕口令,自己,先挑简单的练熟,然后“现趸现卖”,在儿子面前表演。结果明明高兴得手舞足蹈,没多大工夫,就学会了一首简单的绕口令。

明明爸现趸现卖效果明显,于是他常常从各个渠道“学成归来”,再给儿子讲故事、说绕口令,小家伙听得特别入神。最初他只是听,后来,他表演的欲望也被激发起来,竟也能绘声绘色地讲一些简单的小故事了。明明爸勤于学习,无意中找对了孩子的兴趣契机,现在他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了。

启发心得:

常言说“近朱者赤”,如果做家长的“肚里有货”,孩子肯定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不可能每个父母都多才多艺,或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但只要我们勤学习、多读书,肚子里经常“进货”、进“好货”,总有孩子喜欢的内容。作为启蒙,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专家点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要想让孩子顺利融入集体学习环境,学前的启蒙教育非常关键。但很多家长对学前教育有一些误区,以为给孩子“进补”的东西越多越好,希望孩子涉猎的东西包罗万象,最好长大成为“全才”。这种激进的教育方式很容易欲速则不达,因为孩子小,对事物接受能力差,如果一味强行“进补”,反而很容易伤害孩子的求知欲。就像治感冒,孩子得了病,家长为了让孩子早日康复,就大把地给孩子喂药,可想而知,感冒没治好,孩子反而要中毒了。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13篇

我的女儿今马上就6岁了,上大班,在她身边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又是影响孩子最重要的人,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时时刻刻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担负起启蒙教师的职责。

一、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简单家务劳动

劳动是教育孩子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有时在双休日,我在家做卫生孩子在一边看时,我会对她说:"你帮妈扫地、抹桌子"。孩子会非常愿意去干,因为孩子有好动的天性,虽然未必搞得干净,但我还是鼓励孩子,并耐心教她怎么洗,提高她的动手能力,让她把劳动变成一种乐趣,从劳动中培养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通过劳动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让孩子逐步养成学习习惯

为了让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为以后上小学打好基础,让孩子要"坐"的住,我有时会教孩子做一些数学方面的游戏,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认识数字概念和一些规律。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气氛,慢慢的孩子会觉得这并不是给她安排的学习任务,而是她自己应该去完成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没有带给她任何压力。

三、让孩子要注重文明礼貌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孩子有良好的品德,注意礼貌用语,这就要求父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出榜样,比如当我与孩子一起乘上了拥挤的公共汽车,当陌生的叔叔热心地让座时,我马上会让孩子对他说声"谢谢",从这一件小事情中发现,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情,孩子就会主动说声"谢谢"。不论从小事到大事,通过对长辈的尊重,对小伙伴的友好,告诉孩子懂礼貌的孩子是人人喜爱的。

四、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反应不要过于激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6岁的小孩已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孩子犯的错误,不要打骂训斥孩子,要不她表面上迫于威严认识了错误,心里还是没有。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应该怎么做,让她从内心上认识错误。要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

五、要多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有空的话尽量多陪孩子,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爷爷奶奶不能代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出于疼爱一般都比较溺爱孩子,孩子喜欢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孩子多跟父母在一起,父母可以正确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兴趣爱好,强化兴趣,改善环境,扩展兴趣

一、引言

古今中外各种伟人的人生历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兴趣爱好的培养会影响人的多方面发展。适度健康的兴趣爱好,能帮助孩子更好的认知世界,丰富生活,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家庭作为孩子第一个启蒙环境,父母则充当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幼儿兴趣的发展方向有着至关重要的选择作用。笔者根据相关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

二、培养升华兴趣爱好

0~3岁是一个跨度不大但孩子身心差异很大的阶段。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兴趣爱好的选择方式也不尽相同。许多大人觉得枯燥乏味的兴趣却在孩子身上散发出无穷的乐趣。例如:孩子年幼,喜欢观察蚁群搬家。此时,细心的家长应陪同孩子一同观察,并抓住时机向孩子提几个易引起孩子兴趣的问题,让孩子作答。诸如:“蚂蚁的身体有几个部分组成”“蚂蚁的食量有多大”等等。当孩子对问题不解时,家长应适度给出细心细致的解答,并系统权威的给孩子讲述蚂蚁搬家的全过程和蚂蚁生活的知识,使孩子在参与与倾听过程中,将观察蚂蚁搬家的小事升华为孩子提升科学兴趣和知识广度的手段。

三、感染强化兴趣

个体的兴趣源头往往来自家庭的认知和智力方式,所以恰当利用感染的力量,可极大的强化孩子的兴趣爱好。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实例,诸如:坡之所以能名垂千古的原因之一便是其父亲从小对东坡良好的文学素养熏陶,并重视从小对兴趣爱好的培养,其曾亲自辅导孩子补习古文,东坡的母亲也在文化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亦较为重视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技能。沐浴在如此家庭环境下,良好的环境熏陶自然有助于孩子文学综合素质兴趣能力的提升。

四、改善教育环境

模仿是获得知识的方式之一,特别对于0~3岁儿童,模仿能力十分强大。幼儿常常接触的事物,旺旺容易勾起模仿的本能并创造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态度。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战国时期的孟子,其母亲为了给孩子寻求一个适宜孩子生长的环境,三迁其居住地,最终对孟子的幼儿兴趣启蒙影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导航和推动作用。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清除的人知道改善环境对于孩子兴趣培养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发展兴趣的另一个必要因素就是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环境,使兴趣氛围得到净化。

五、扩展转移爱好

儿童年龄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强,故在0~3岁阶段是孩子兴趣稳定习惯最差的时候。其兴趣爱好很容易改变,毫无定性。家长首先应该正视这种情况是正常情况,再在不强制干预的情况下允许孩子改变兴趣爱好。家长应认识到此类行为其实是幼儿兴趣爱好广泛的表现,因为兴趣爱好转移的重要就在于可通过不断扩展孩子看待生活的视角,扩大孩子的眼界,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六、学会鼓励

任何兴趣的强化都与一定的效果有关,兴趣爱好帮助效果的产生,而效果又能帮助兴趣爱好的养成。针对此点,家长应适当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例如:若孩子对音乐感兴趣,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会使孩子对孩子音乐素养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反之,过度的批评会阻断孩子的兴趣发展。道理很简单,人付出了努力总是希望较为良好的结果,幼儿也一样。孩子的进步应转化为家长十足的鼓励声,如此让孩子感到为此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他的兴趣爱好也会得到较好的优化和稳定。

七、根据优势培养主要兴趣

孩子如树苗,是苗都可成材。父母的任务,并非在于强迫孩子学习特定,而是要适度发展孩子的主要兴趣爱好,分析孩子的优势,从而着重地培养孩子的主要。主要技能的培养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优势,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八、防止消极兴趣

积极兴趣是对个人成长有利的兴趣爱好;反之,称作消极兴趣。家长应善于鼓励积极兴趣,坚决抵制消极兴趣。例如:孩子的无知和好奇性会促使孩子模仿抽烟喝酒等消极技能。面对此情况,家长应明确表态带头抵制。另一方面,家长应充分担当责任,充当孩子的启蒙老师,多陪孩子,为孩子安排每天的生活,用巧妙的手势和动作向儿童表达对于兴趣好坏的认知看法。

九、结语

总而言之,能正确看待和培育幼儿的兴趣特长,父母有着重要的责任。幼儿兴趣的养成,也是日益积累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作为父母既能懂章,又要得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八条第四小点.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2]霍华德·加德纳.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M].

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第15篇

家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用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结成的最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这种生活共同体的组成形式,就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组织。最早记载的蒙古族家庭是父系家庭,由一定范围的亲属,即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所组成。小家庭由婚姻关系的缔结形成了最初的家庭成员――夫妻,后来又生儿育女。儿子成家后,在父母的蒙古包旁另建新包,共同游牧。

蒙古族的家务,男子和妇女分别承担。放牧,蒙古包的拆迁及搭建,制造工具等都由男子负担。他们除了从事牧业生产外,也从事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手工业,如鞣制皮革,照管羊,挤羊奶等。牧区的妇女负担的家务则比男人繁重,有人说蒙古族女子:“女子所在,则朝夕榨乳,制造奶酪,汲水,拾兽粪而干之,制衣制靴,无不任之。乘马疾驰于原野,不亚于男子。其业务之勤奋,性格之活泼,有独立生活之资格。此为蒙古女子之特色,较甚于汉女子百倍也。”以上就是对蒙古族家庭构成及男女分工的简介,下面我们来谈谈蒙古族在家庭教育这方面的观念。

二、蒙古族家庭教育观念

(一)胎儿的发育

蒙古人注重让孕妇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让孕妇焦虑或生气,认为这样对于孕妇腹中的孩子的发育是不利的。蒙古人非常注意为孕妇创造良好、舒心的环境,不让孕妇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现代科学证明,孕妇的心理状态与所处环境会影响腹中孩子的遗传素质。因此可得出结论,孕妇的心态与所处环境对腹中孩子的发育有重要影响。

(二)教育从出生开始

蒙古族主张,应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对其进行教育。“蒙古族为了让孩子掌握生产知识、技能、技巧,注重从小对其进行教育”。蒙古语中有“成人从童年开始,良驹从小马开始”的谚语,可见他们对教育孩子的重视程度。

(三)重视儿童的交往

蒙古族非常注重正确选择儿童长期来往的人,比如儿童的伙伴等。他们认为,孩子长期与品德优良的人来往,就会形成好的品德;如果与品德不好的人来往就会形成不好的品德。蒙古语有“近金者变黄,近墨者变黑”的谚语。儿童长期来往的人会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影响,以伙伴为例,儿童会模仿自己的伙伴,和伙伴产生最初的社会合作关系。蒙古谚语中的“变黄,变黑”都是儿童社会化的结果。因此慎重选择和儿童长期来往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四)游戏的重要性

蒙古族注重通过游戏锻炼儿童。“蒙古人的传统游戏是在蒙古族长期的朴素生活环境中产生的,它通过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发展儿童的身心发挥着其特殊作用”。蒙古族的传统儿童游戏有赛马、搏克、沙拉哈等。依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游戏能给予儿童模仿成人实践情境的机会。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五)禁忌教育法

蒙古族家长注重利用禁忌教育儿童。禁忌是指“绝对禁止人们接触的事或人以及与此相应的禁忌观念”。禁忌是每个民族都有的,“对于儿童来说决不能忽视其教育性”,蒙古族家长非常注意这一点。例如,孩子玩火,家长就会说“不要玩火,晚上会尿床”,这就是一种禁忌教育。

(六)通过讲史诗培养孩子品德

蒙古族通过给孩子讲史诗与传说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品德。“蒙古人的传说非常的丰富,“化铁?F山”的故事脍炙人口,可以启迪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勇敢、顽强、拼搏和进取的精神;阿阑豁阿五子折箭的故事反映了“团结一致就是力量”的哲理,他们广泛的利用历史传说来教育下一代。“蒙古人世代传唱的蒙古英雄史诗竟达300余部(除去变体也有80余部)一个民族中流传如此多的史诗,这是世界各个民族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蒙古英雄史诗与传说故事会影响儿童,让儿童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家长在给孩子讲述史诗传故事时,通过赞美正面角色的勇敢、机智、拼搏的精神,无时无刻的传递给儿童自己的期望,促进孩子形成勇敢、机智、善良、蔑视邪恶的品德特征。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与传说中的正面角色很容易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学生喜欢模仿能把事情做好的人,儿童和青少年喜欢模仿那些有名望、有权势的人”。蒙古族史诗与传说故事中的正面角色,在其故事情景中,是那些能把事情做好的、代表正义的人物。因此儿童很容易将其视为自己的榜样,将他们的行为准则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榜样的力量能够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品德。

三、蒙古族家庭教育内容

蒙古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如蒙古谚语讲“冬季的余寒直到春,老人的嘱咐给子孙”,父亲的教育是黄金,母亲的教育是智慧,哥哥的教育是利益,姐姐的教育是慈爱。家教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形式多样,有道德品质的教育,有劳动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有传统文化的教育,有环境道德教育和生产知识教育。蒙古人在家庭传统教育方面,比较注重教育者也就是父母自身的形象。对于这一点,蒙古人常说的一句谚语就是“六畜的前两只脚踩过的地方,其后两脚一定能够踩到”。同时,他们也十分重视对孩子们进行爱父母、爱家乡、爱民族的教育。蒙古人懂得,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是很难做到爱他人、爱社会的,爱父母是培养孩子爱心的根本。

(一)道德教育

蒙古族历来重视对子女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在蒙古族的传统观念中,道德规范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成吉思汗颁布的札撒中就有不少关于这方面格言。例如:“凡子不率父教、弟不率兄教;夫疑其妻、妻忤其夫,男虐待具已聘之女,女慢视已字之男;长者不约束幼者,幼者不受长者约束;高位达官,信用亲近,遗弃琉逖;富贵之家,不急公而吝财;若是之人,必至流为匪类,变为叛贼。家则丧,国则亡,临敌则遭殃。我严加告诫,以防此弊”。蒙古族把家庭的道德教育提高到了关系到国家稳定安危的程度。

首先,道德教育中比较注意的礼仪教育,如让孩子尊重长者,尊敬父母和老师。蒙古族的谚语说:“金银可以获得、父母不能再得。”“别看是鬓发蓬乱,也还是慈爱的母亲,别看是草檐茅舍,也还是可爱的家庭。”“对喂乳汁的母亲,要敬爱;对教字母的老师,要尊重。”不尊重父母和教师,要受到公众的指责和惩罚。

其次,在家中说话要和气,注意卫生,孩子们要学会团结人,养成纯朴的协作精神。尤其是要培养诚信,勇敢的品德。

再次,蒙古族强调的是“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此,蒙古人一般都不善于张扬。蒙古人在培养孩子勤奋务实精神方面,最经常的一句话就是:“念珠子(喇嘛用的宝贝念珠)、不如饮牛”;“只要劳动,就能啃上骨头”。其实这些训言用蒙古语讲起来,十分生动,而且都是合仄押韵的。在蒙古人看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是比较实在的事情,他们认为培养青少年勤奋务实精神的有效途径,就是从小事做起,逐级深入。这样,他们尽最大努力不让孩子们成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眼高手低者。

(二)劳动技能和知识传授

在技能教育方面,蒙古族的家庭教育有着利用游戏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方式。如让小孩从小就用弓箭木枪做狩猎游戏,模仿成年人打猎。七八岁开始就要练习骑马驯马,十岁左右就开始摆弄枪支去射击飞禽走兽,十一岁时,就可以跟着大人学习打猎,操练射击技术。女孩在母亲的指导下,十一二岁开始学习刺绣和各种针线活儿,个个都成为心灵手巧的人。这培养了女子操持家务的能力也学习了各种社交礼仪。

(三)生产知识教育

蒙古族家庭会教育后代识别牲畜,诸如牲畜的毛色、性别、年龄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生产生活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四)传统文化教育

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民间口头文学起很大作用。自古对英雄信赖的蒙古族认为,男人如果是聪明的英雄,可以盖世。这些教育内容,一般都是借古代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行教导的。历史上对成吉思汗的评述,更使其成为了蒙古民族崇拜的偶像。儿童、青年们都以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而感到自豪。传统文化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着青少年一代。

(五)环境道德教育

蒙古人在家庭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其子孙后代进行着环境道德教育。众所周知,蒙古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蒙古人在对其子女进行家庭道德教育时,遵循了自然法则,他们有意无意强化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