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

腰椎膨出的运动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三联”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们于200306~200606按腰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影像学分类方法,对980例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突出症患者分组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80例中男500例,女480例,平均年龄42(16~78)岁;平均体重68(42~120) kg;平均身高164(145~183) cm,平均病程2.9(1 d~23年)年影像学检查;腰椎X线平片326例,腰椎CT 451例,腰椎MRI 203例;病变节段:L3/4 108例,L4/5 438例,L5/S1 434例;突出类型:膨出429例,突出398例,脱出153例;分治疗组600例和对照组380例观察。

1.2 方法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对照组单用三维正脊仪治疗。

1.2.1 三维正脊治疗设备:三维正脊治疗仪。

分组:依据腰椎CT或MRI检查结果,选择“膨出,突出,脱出”三种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病例,分组进行三维正脊治疗和临床治疗观察。

治疗:治疗参数依据患者身高和体重,结合病情程度,年龄和体质等情况制定牵引距离,屈曲和旋转角度等治疗参数。体位: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垫胸垫。根据髂脊解剖标志与变椎间隙对应关系确定患者的体位。固定:利用自动捆绑装置和辅助固定带将患者腰部可靠固定。慢牵:为提高患者腰部组织对快牵治疗的适应能力,反复慢牵治疗4~5次。

快牵:病变椎间隙垂直定位于胸板下缘一侧,两侧对称摆动快速牵引复位4次。正脊参数:距离57(49~66)cm,角度22°(10~25°),旋转24°(12~24°);平均治疗次数1.56(1~4)次;住院时间9(5~12)d。

卧床休息:治疗后安排患者住院卧床休息1周,出院1个月门诊复查,或嘱在家卧床休息1周,1个月后复查。

1.2.2 小针刀治疗寻找反应点,以反应点为治疗点,常规皮肤消毒,用平刃针刀在反应点上进针,深达反应点基部,行纵疏横剥3~4次,出刀,术后配合手法治疗,治疗1次/周,1~3次为1个疗程。

1.2.3 针灸治疗取穴:腰夹脊、环跳、承扶、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阿是穴等。

治法:腰部穴位针、灸加拔罐,余穴根据神经卡压情况,以疼痛为主的采用龙虎交战等手法强刺激,以腰腿发麻为主的针刺采用苍龟探穴法直致有放电感为宜。1次/d,7次为1个疗程。

1.2.4 治疗评定按照Macnab’s腰椎间盘术后治疗评价标准进行评定,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为优;偶有腰腿疼痛,能做轻工作为良;腰部功能有改善,仍有疼痛,不得不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为可;疼痛和功能障碍无任何改善,需进一步手术治疗为差。

统计学方法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600例,腰椎间盘膨出266例,突出239例,脱出95例。3组病例通过chi-square检验比较,3组患者之间的优、良百分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 3组病例临床治疗比较(略)

2.2 对照组380例,腰椎间盘膨出163例,突出159例,脱出58例。3组病例通过chi-square检验比较,3组患者之间的优,良百分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果见表2。其中,腰椎间盘膨出病例的临床治疗最好,复发率最低,脱出病例效果最差,复发率最高,而空出病例介于两者之间。

由表1和表2可看出,突出和脱出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治疗中虽然比较棘手,但只要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三管齐下,达到松解软组织粘连,解除神经卡压,消除水肿和局部炎症反应,可以大大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表2 3组病例临床治疗比较(略)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外科常见病,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的局部病理变化不同,所导致的病情程度,临床特征,以及预后情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腰椎CT或MRI等影像学诊断中,依据不同腰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将其分为4种类型,即:腰椎间盘膨出:纤维环完整,椎间盘组织弥漫性向外膨隆。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内层破损,外层尚完整,椎间盘组织局灶性突出。腰椎间盘脱出(挤出):纤维环全层或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组织突入或挤入椎管。腰椎间盘游离:髓核组织挤入椎管,与椎间盘主体分离,形成游离块。这种分类方法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病理变化特征,而且与多数病人的病情程度、临床特征和预后恢复等情况相吻合。

三维正脊技术采用机械“快速屈曲牵引和旋转复位”治疗方式,瞬间在椎间盘内形成高强度的负压引力,借助纤维环及后纵韧带弹性回缩,促使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回缩或还纳,从而缓解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恢复神经根的传导功能,针对不同程度腰椎间组织回缩或还纳,从而缓解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恢复神经根的传导功能。针对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突出局部的病理变化特征和三维正脊技术的治疗原理,我们选择“膨出,突出,脱出”三种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类型作为临床治疗和观察对象,从中观察总结三维正脊技术对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由于“游离性”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很少见,其病理变化特征也不符合三维正脊的治疗原理,因此未被作为治疗对象。

小针刀疗法是一门新的治疗学体系,这一新的治疗体系是建立在中医宏观哲学思想和西医解剖、生物力学以及微观的病理学基础上,将传统的针灸疗法的“针”和现代闭合手术的“刀”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疗法。针刀治疗椎间盘突出并不是针对突出的椎间盘,不是将椎间盘切除,而是松解椎管外粘连的软组织与神经根,将椎间盘瘢痕组织推离神经根和脊髓,缓解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松解了神经根局部粘连,调整了神经根与突出物的位置,使神经根水肿和病损局部炎症反应减压或消失从而解除症状。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2篇

关键词:腰推间盘膨出 牵引治疗 薰蒸治疗

自2005年8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笔者运用牵引、薰蒸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8l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以飧同仁。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都经过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膨出症。

1.1 本组81例中。男52例,女29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57岁(平均年龄41.5岁);16岁-25岁者11例;17岁-32岁者25例;33岁-57岁者45例;病程5个月以内者25例;11个月者15例,5年者30例。15年者11例。

1.2 临床表现单纯腰痛的8例,腰痛伴左下肢疼痛者33例,腰痛伴右下肢疼痛者25例,腰痛伴双下肢疼痛者15例,直腿加强抬高试验阳性者33例,腰部活动受限者48例。

1.3 经CT或MRI检查报告单显示L3、4膨出者25例,L4、5膨出者33例,L5S1膨出者23例。

1.4 其中膨出型52例,膨出兼突出型24例,膨出兼脱出型5例,急性发作者16例(病程在1天-1周内),慢性疼痛至突然发作者10例,慢性复发性疼痛者23例,膨出兼骨质增生者11例。

2 治疗方法

2.1 嘱患者仰卧于牵引床,分别固定好胸部和盆骨的固定带,医者先打开电源,牵引力按体重的1/3进行1次,第2天根据患者的耐受力最大可调至体重的2/3进行1次总牵引时间为40分钟,持续牵引4分钟。间歇1分钟。但有骨质增生的要牵引9分钟,间歇1分钟,嘱患者休息10分钟,停机后解开牵引带。方可侧身慢起。

2.2 薰蒸药物处方:当归、赤芍、川芎、苍术、马钱子、透骨草,伸筋草、生乳香、生没药、生寄生、金毛狗脊、菟丝子、生川乌、生草乌、白芷、淫羊藿等中药组成,加水29kg煎到15kg。将药液倒入薰蒸机仓内。

2.3 薰蒸温度调试,一般情况下春秋:41℃-48℃;夏天35℃-41℃;冬天52℃-63℃。特殊风湿严重者可适当提高薰蒸温度。

2.4 牵引薰蒸同时进行,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5次让患者休息2天。进行2-3次者,10次后休息3天。

2.5 治疗期间嘱患者睡硬板床,枕低枕头,在腰疼处垫一个5cm×20cm左右的小枕带,禁骑摩托车和长坐打牌,禁吃鱼肉、喝酒、多喝骨头汤。

3 治疗效果评定

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正常上班,经1个疗程痊愈者52例,经2个疗程痊愈者24例,经3个疗程痊愈者5例,3个疗程无显效者为0。

以上不包括没完成1个疗程而停止治疗的患者。

4 典型病例

曹某,男,16岁,于2005年2月经CT检查①L5-S1,椎间盘突出(偏左型),②L4-L5椎间盘膨出,经多方治疗无效,于2005年8月1日来我处就诊。身高157cm,体重60kg,体征:腰痛不可转动。左腿抬高试验强阳性,遂以上方投入、进行薰蒸、牵引,设立薰蒸温度41℃。牵引力设定30kg,时间为40分钟,第3天薰蒸温度48℃,牵引力40kg,第3天告知腰痛减轻,方药得效,治疗1个疗程,活动自如。于2006年2月,经MRI检查,膨出、突出全部复位。

魏某某,男,57岁,于1995年10月经MRI检查,确诊为腰椎L3-4、L4-5环型膨出,L5-S1突出、硬膜囊受压,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于2006年3月30日就诊,身高182cm,体重88kg,抬腿试验阳性。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遂投以上方。熏蒸、牵引。熏蒸温度52℃,牵引力设定为40kg,时间为40分钟。第2天复诊,口述大减轻,熏蒸温度同上。牵引力加到58kg坚持治疗10天,诸症悉除,于2006年8月份随访,活动自如。正常上班。

5 探讨

5.1 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症,临床上以中年人发病较多。近年来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据统计本县某高中学生,患病率为3%,某初中学生患病率为1%,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校对学生要采取健康预防措施。

5.2 腰椎间盘膨出,系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治疗麻烦。属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后而膨出或髓核破裂从而产生压迫脊柱神经,引起腰痛不能转动,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使下肢运动障碍。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手术适应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脊柱疾病中研究最多的课题,也是疼痛科最常遇到的临床问题。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已有70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特别是近20年来,由于神经生物学、脊柱外科学、影像学、疼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内窥镜技术和微创介入治疗的应用等,使我们诊治腰椎肩盘突出症有了更多的选择。当前我们必须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认识腰椎肩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现状,以努力提高腰椎肩盘突出症的诊治水平。

1 腰椎间盘退变是腰椎肩盘突出症的基本发病机制

腰椎间盘是人体中退变最早的器官之一,大约开始于20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的不可逆的退行性改变过程。退变的椎间盘由于髓白多糖降解,聚合水减少,其抵抗压力的能力降低;胶原蛋白成分改变使其缓冲压力、抵抗张力的能力减弱,二者共同作用会降低椎间盘吸收负荷,分散应力的力学功能。

在椎间盘生化组成退变的基础上,生物力学功能丧失或减弱导致纤维环发生诸如出现裂隙、断裂甚至破裂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脊髓、神经根,产生腰腿痛症状和体征。国际腰椎研究会(ISSLS)和美国矫形外科学会(AAOS)将腰椎肩盘突出症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后纵韧带下)、脱出型(后纵韧带后)及游离型。退变型是早期改变,一般不会与突出型相混,问题较多的是膨出、膨隆的含义及治疗。椎间盘膨出(Bulging)是指椎间盘退变高度降低,外周纤维环匀称超出椎体终板边缘的正常生理限度,在MRI矢状面上椎间盘向后膨隆高起,CT及MRI横断面上显示较椎体周边超出1.6~2.3 mm。由于腰背痛就诊者以中年以上居多,椎间盘已存在退变,因而在影像学检查中经常报告为“椎间盘膨出”,如仅凭此影像报告,不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和神经学定位检查,而行髓核化学溶解术、椎间盘切吸术或电热椎间盘成形术,认为可以减轻膨出,减轻疼痛,就可能走入误区。理论上椎间盘膨出是生理退变过程,如无其它病理因素,膨出大多数不产生症状。在人群中经CT检查无症状的椎间盘突出高达30%,有症状的约有2%,需要手术者约占有症状者中的10%~20%。腰椎肩盘突出症患者大多数可以经非手术治疗而恢复。

2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是腰椎肩盘突出症的基本治疗方法,腰椎肩盘突出症中多数患者可经保守疗法缓解或治愈。其目的是使腰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2.1 保守疗法主要适应于: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者。

2.2 具体方法 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牵引、理疗、推拿、按摩、口服消炎止痛药物、病灶注射治疗等,其中病灶注射治疗可减轻神经根炎症反应,对突出型有效率达76%,对膨出型有效率只有26%。一般正规保守治疗6~8周无效应考虑其它方法,目前认为发病2个月以内手术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手术者。

3 手术治疗

3.1 手术适应证 经症状、体征、影像学和神经定位检查诊断为腰椎肩盘突出症,经正规保守治疗6~8周无缓解,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马尾综合征、难于耐受的疼痛或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3.2 手术禁忌证 有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感染病灶、严重神经衰弱、精神病患者。

3.3 手术方法的选择

3.3.1 开窗减压术 腰痛伴单侧下肢痛,累计一个间隙者。

3.3.2 半椎板切除 腰痛伴单侧肢体疼痛,累计两个间隙者或原诊断为某一间隙突出,术中发现该间隙的病理变化不足以解释术前症状而需要探察邻近间隙者。

3.3.3 全椎板切除 ①巨大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伴急性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②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经保守治疗无效,需二次手术者;③极外侧型或合并椎管狭窄者。可采用关节突部分切除或关节突切除达到椎管和神经根管,彻底减压是获得满意疗效的根本保证。临床资料和大量病例随访优良率80%~90%,手术后15年优良率仍在75%~80%。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4篇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临床常见病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发病率日趋增多。临床症状腰痛及下肢神经根性阻滞主要是由腰椎管相对性狭窄及不稳综合所致,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现就腰椎滑脱的CT表现论述如下。

1 腰椎滑脱的发病原因

腰椎滑脱是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的滑移,其原因很多,按国际公认分为发育不良型、峡部病变型、退变型、创伤型和病理型5类。退变型是临床最常见的腰椎滑脱,其主要是腰椎间盘及腰椎后关节突的退行性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负重及运动负荷增大,腰椎间盘不断受到磨损和反复微小损伤,出现纤维环的变性、松弛,髓核脱水、纤维化,椎间隙变窄。由于椎间盘高度下降使小关节承受负荷明显增大,导致小关节发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关节囊松弛、关节突增大、硬化、变形),由原来近似冠状面的小关节向矢状面改变。这种椎间盘的变性塌陷及小关节的退变、变形,失去了对腰椎的制约力,从而在外加应力作用下发生滑脱,腰椎滑脱者的下腰部不稳,改变了脊柱的正常负荷结构,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处于劳损状态,引起腰背疼痛;创伤性小关节炎也是腰脊疼痛的原因。

2 腰椎滑脱的分类方法

腰椎滑脱多为L5滑脱,根据梅尔丁分类方法,将下位椎体的上缘平均分为4等份:Ⅰ度表示滑脱的移动75%为Ⅳ度。笔者发现腰椎滑脱常合并椎弓崩裂,CT扫描在椎弓峡部见明显缺损。病变时间较长者,缺损的边缘圆而光滑,如果由于外伤性引起则缺损缘不规则,常呈锯齿状改变,若为软骨处的骨折可形成假关节。有时缺损缘可见骨质增生和硬化,若为单侧椎弓损伤,则对侧椎弓峡部可代偿性肥大及硬化。脊椎向前滑脱可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牵拉变形,形成上位椎体的下缘、下位椎体前上缘对称性软组织块影,无髓核突出,容易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由于脊柱向前滑脱,椎间盘异常运动,持久的反复过程,使局部软组织钙化或骨化,使椎管变形、缩小,可呈三叶草形改变崩裂的椎体向前滑脱,使椎管前后牵拉扭曲,呈双管征或哑铃状,崩裂的椎弓其裂隙处可形成钙化、骨化块,向前使侧隐窝或椎间孔变窄而压迫神经根,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3 腰椎滑脱的CT表现

一般以下位腰椎为坐标,上位腰椎滑移的方向为滑脱方向。腰椎滑脱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上位椎体下缘、下位椎体上缘的边缘出现椎间盘向某一方向膨出,即所谓的假性膨出影,而椎体对侧边缘无椎间盘组织。从CT图像上看,腰椎滑脱的方向与上位椎体下缘椎间盘假性膨出的方向相反,而与下位椎体上缘椎间盘假性膨出的方向相同。

4 讨 论

1955年Newman发现椎弓完整的脊柱滑脱与脊柱退变有关,命名为退行性脊柱滑脱[1]。随着椎间盘和椎小关节的老化,导致椎间盘、关节软骨的脱水、变薄而失去弹性,椎间隙和小关节间隙狭窄,周围韧带松弛,活动度加大,进一步导致对脊柱稳定性起关键作用的椎间盘、周围韧带、肌肉和椎小关节的劳损、退变,这样脊柱因退变而失稳,即为椎弓完整的脊柱滑脱的成因。

腰椎滑脱的CT 特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腰椎峡部裂和脊椎滑脱,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是:关节突间部骨性缺损,边缘不整伴骨质增生,同层面椎管前后径延长,脊膜囊变形;退行性腰椎滑脱可伴有小关节成角改变,但不伴有椎管前后径延长,脊椎滑脱的CT特征有:椎管前后径延长,终板呈双重轮廓征以及椎间盘以相反的方向超出相邻椎体的边缘,椎管前后径延长是外伤性椎体滑脱椎体前移的必然结果。终板的双重轮廓征,是脊椎滑脱的典型征象。脊椎滑脱时的椎间盘改变颇具特征性,椎间盘位于上终板的后方,位于下终板的前方,但脊膜囊无受压变形,这与椎体错位周围附韧带拉长有关。这种征象与真正的腰间盘脱出或膨出有根本的区别,腰间盘脱出或膨出必然会导致脊膜囊受压变形及椎间盘后缘至椎管后界距离缩短。

文献所述[2,3]脊柱滑脱大多为相对于下位椎体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的滑移,而脊椎的左右滑移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人体承受重力不对称时,比如单侧负重、脊柱侧弯、长期坐姿不正等都可能引起脊柱侧方稳定性的改变。在承受负荷时,腰椎后结构在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最容易应力的部位为椎弓和关节突。不对称的应力导致小关节不对称,增加了小关节的不稳定性和松弛性,椎小关节退变是退变性滑脱的重要诱因。横向滑脱临床上除引起常见的腰部酸痛外,单侧侧隐窝狭窄是常常造成神经根受压症状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判断滑脱程度常用Meyerding法、Ednonson法和Ullmann法,三种方法大同小异,但都是根据X线侧位平片所设计的测量方法。考虑到在CT横断图像上无法准确测量到上位椎体滑移的长度,而且测得的假性膨出距离小于椎体滑移的长度,本文对上述三种方法进行了改良,使其适合在CT检查时评估脊柱滑脱程度,同时可以对脊柱的纵向、横向或斜方向的滑脱程度作出评估。其可行性及使用效率还有待于大量病例以及与上述常用方法的进一步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 于建秀,王清山,初成刚.退行性腰椎滑脱的CT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78-79.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5篇

第一个原因是:腰椎间盘膨出,多数是因为长期不端正的姿势所早餐店最初的表现只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局部的过度受力,时间久了会造成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形成腰肌劳损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称姿势性腰痛,而腰椎间盘膨出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积累的结果。所以,矫正姿势是关键中的关键的,合理的姿势是康复运动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个原因是:引起腰椎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退行性病变,外伤,长期不良姿势,过度劳累,劳损,震动等原因都会引起这种病的,没症状就不需要治疗,一旦有症状时就要及时治疗,因为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注意保健,不适当的运动也会加重病情,可以采用中医外敷多能取效,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劳逸结合,姿势正确,避免久站久坐,宜选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弯曲.

第三个原因是:椎间盘是由髓核、纤维环、软骨三部分所组成。当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压迫 相应的脊髓或者神经根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成为椎间盘突出或者膨出。当纤维环弥漫向周围膨隆,相应的椎间孔以及神经组织无明显受压,成为椎间盘膨出。 治疗建议采用现代灸疗治疗方法, 今古通消痛帖,今古通独创现代灸疗,集“灸疗,热疗,磁疗”于一体,三效合一,不仅能控制阻止骨关节病的发展恶化,而且患者是康复后不易复发.

(来源:文章屋网 )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6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整体康复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1](Lumbar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组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疾病,其包括: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腰椎间盘突出症(Disc herniation);退行性腰椎不稳症(Degenerative spinal instability);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spinal stenosis);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spondylolithesis)。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整体康复的方法(包括牵引、物理治疗及核心肌力训练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lumbar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 )228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总数228例(男123例,女105例),年龄32~80岁,平均4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d~3个月(既往有相同病史者发病时间按本次发作时间计)。腰痛伴左下肢痛者 105例, 伴右下肢痛78例,双下肢痛者21例,单纯腰痛者24例。脊柱侧弯跛行80例, 不能行走11例。全部患者均行X线片、CT或MRI检查,排除结核、肿瘤等疾病。L3/ 4突出或膨出者 15 例,L4/5 突出或膨出者155例,L5/S1突出或膨出者8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轻度狭窄者45例,两个节段以上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者128,合并退行性腰椎滑脱者64例。

1.2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腰腿疼痛程度、腰椎活动范围、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疼痛指数(VAS)及生活自理能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进行评定。痊愈:腰腿痛症状体征消失,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10分。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 腰椎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好转,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仍存在但较治疗前减轻,不能坚持工作,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下降

1.3方法 ⑴腰椎牵引 : 采用电脑自动牵引床, 牵引重量以36kg起始,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适当调整牵引重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2。间断牵引50s,休息10s,20min/次。1次/d,10次为1疗程。⑵物理治疗:高频电疗,可应用超短波,应用无热量或微热量处方,电极板并置于腰骶部,20min,1次/d,对于急性期尤其是发病3d内患者具有良好的消除神经根水肿、止痛的效果。低频电疗,应用温热式低周波治疗仪,对腰部痛点采用腰坐骨神经痛处方治疗10min,再推压或拍打处方治疗10min。中频电电刺激可采用多功能电脑中频治疗仪,选用干扰电处方或腰坐骨神经痛处方,以腰部痛点为中心行交叉放置 , 或沿腰部痛点、患肢坐骨神经压痛点放置[3],20min/次,1次/d。激光,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照射病变节段神经根处,600mw,脉冲照射5~10min,1次/d。上述物理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1~2项。⑶传统手法治疗:令患者仰卧,尽量屈膝屈髋,术者双手按于患者胫骨结节处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摇滚20~40次,病程短者效果佳,伴腰椎滑脱、年老有骨质疏松者慎用。⑷核心肌力训练:症状明显好转后 , 指导患者进行核心肌力训炼。①徒手肌力训练:利用抗地心引力的原理,针对肌群做训练,例如仰卧起坐、侧桥运动等,应避免负荷过重,产生更严重的伤害。②泡沫轴:徒手肌力训练时,利用泡沫轴所存在的不稳定特点,使训练者在泡沫轴上完成不同难度的静力性及动力性动作,此种方式可以增加本体感觉的回馈,可以有效提高训练者自身的核心稳定性③抗力球:徒手肌力训练时,利用抗力球增加训练时的不稳定状态,此种方式可以增加本体感觉的回馈训练;以抗力球做支点,可以减少抗力距,调整所需的阻力,避免超过下背痛患者所能负荷的重量,更可以利用抗力球形状的特性,做一些伸展运动。抗力球运动可以提升本体感觉,进而提升身体的平衡及稳定性。④平衡软榻:脚踩在软榻上会下陷,软榻有正方形、长条形、斜坡形等多种形式,训练难度应该逐步增加。⑤悬吊系统(set):利用悬吊系统增加训练时的不稳定状态,此种方式可以增加本体感觉的回馈训练,以悬吊线做支点,可以减少抗力距,调整所需的阻力,避免超过下背痛患者所能负荷的重量。⑥核心板:核心板可用来做三度空间的动作,会随著身体的动作而倾斜、扭转、旋等,所以在训练时,必须对于核心板的产生的倾斜做出反应,不断调整身体姿势维持平衡,增加稳定性[4]。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1~6疗程治疗,痊愈93例,占40.8%,显效95例,占41.7%, 好转27例 , 占11.8%,无效13例,占5.7%, 总有效率为94.3% 。

3 讨论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最常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部分伴一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痛,其X线表现为:椎间隙变窄,Schmorl结节、椎体侧方骨赘,椎体滑脱(不超过Ⅰ度)等。CT表现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小关节突退变或增生,椎管狭窄呈三叶草状,神经根管狭窄。MRI根据modic分类可分为3型[5]:Ⅰ型骨骼改变可见T1加权低信号密度,T2加权高信号密度,应用gadolinium后图像增强。Ⅱ型骨骼改变可见T1及T2加权高信号而无需增强,可表现为脂肪骨髓,在16%的腰背痛患者中可见到。Ⅲ型改变为T1及T2加权低信号,在无增强的情况下表现为骨肥厚。我们这组患者中绝大部分经CT或MRI检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曾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我们在临床检查中发现其定位体征与影像学诊断并不完全相符,或者不能用单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来解释其全部症状,具体表现为:腰腿痛症状重,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影像学表现轻微异常,如"腰椎间盘膨出";或影像学上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临床查体定位体征不完全相符,同时影像学上又合并其他一项或多项异常表现,有报导50岁以上无症状者有90%~100%通过MRI检查可证实有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采用整体康复治疗后,该组患者腰腿疼痛酸胀麻痹等症状都能得缓解或治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的CT或MRI的影像中显示椎间盘向前方或侧方突出明显而压迫脊髓影膜囊和神经根不明显,过去一般认为这类突出是"无害"的。

由于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不能对应患者的功能状态,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整体康复中,选择合适的功能障碍评定量表十分重要,我们选择应用疼痛指数(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于该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康复评定。其中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了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是由10个问题组成,包括疼痛的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等10个方面的情况,每个问题6个选项,每个问题的最高得分为5分,没有功能障碍为0分,最严重的功能障碍为5分,假如10个问题都做了问答,记分方法是:实际得分/50(最高可能得分)×100%,如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则记分方法是:实际得分/45(最高可能得分)×100%,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该指数已被评为脊柱外科手术疗效评定的金标准之一,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定结果显示,该指标也可作为康复疗效的金标准。

腰椎牵引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重要手段,曾有人认为腰椎牵引无效,甚至有害,而Clochis等的大量基础研究对脊柱牵引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牵引技术和牵引设备的不断改进、优化以及通过大量的临床应用,腰椎牵引的疗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有些研究显示149kg牵引重量将产生胸腰椎椎间盘的破裂,本组病例中我们设置的牵引重量最高不超过体重1/2,绝大多数在48kg之下,远远低于该数值,不会对椎间盘造成伤害。对于年龄超过60岁,X线片显示有明显腰椎退变、骨赘形成、韧带钙化尤其是合并腰椎管、椎间孔狭窄者,牵引的作用是使腰部肌肉有节律地交替出现紧张和放松运动,解除腰部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根水肿消退,进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切不可盲目增加重量。物理因子疗法具有消炎、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水肿和止痛作用。

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康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核心肌群包括背部的多裂肌、竖脊肌、腰方肌、臀屈肌,正面的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髂腰肌,其中腹横肌和多裂肌属于深层的核心肌群,特点为小、短、薄,且与脊椎相连,主要功能为维持脊椎的稳定,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腰方肌、背部伸肌群、臀屈肌属于浅层的核心肌群,特点为大、长,主要负责身体的前屈、后仰、左右扭转。 临床实践表明,及早配合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该病的复发,往往与患者腰背肌、腹肌等核心肌群肌力功能低下有关,因此需加强功能锻炼。在疾病发作期间佩带腰围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一旦症状缓解要尽早解除腰围,进行核心肌力锻炼 , 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超后伸运动可使神经根有一定的牵伸,进而改变突出物对神经根占有的位置,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核心肌力训练对于防止症状复发尤为重要。

国外有研究认为,对于脊柱退行性疾病通过手术(减压、融合、固定等)治疗的费用-疗效比优于非手术治疗[6],但是对于国人来说因手术一次性费用过高及对于手术风险的考虑,大多数人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较低,本研究证实,规范化的整体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这类患者的症状、功能及工作生活能力,使其延缓或免除手术。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在治疗上要注意治疗方案的个性化,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组有些患者合并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经治疗后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由于不能解决解剖上的压迫,最长有治疗近2个月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对于此种情况,我们在治疗前应让患者对此有充分的了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如果连续治疗超过4w症状不缓解或加重者,应积极查找原因,我们曾治疗一个有腰腿痛病史反复发作10余年患者,曾行CT检查诊断为"腰突症",治疗3w效果不佳,行MRI检查发现为椎管内肿瘤。对于巨大型椎间盘突出及伴有马尾神经症状者,应手术治疗为宜。

参考文献:

[1]Robert Gunzburg et,陈伯华译.椎间盘退行性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

[2]黄建洪.腰背肌功能训练在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3,18(3):198.

[3]王书友;许银花.早期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治疗进展[J].现代医学,2010,38(6):689-692.

[4]Carragee EJ,Paragioudakis SJ,Khurana S.2000 Volvo Award in Clinical Studies.Lumbar high-intensity zone and discography in subjects without lowback problems[J].Spine J,1998,7:363-368.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7篇

在影像诊断工作中,收集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参考文献资料,将腰椎间突出症分为四型:膨大、膨出、突出及脱出。腰椎间突出症的分型细化可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制定诊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例中年龄最大72岁,最小16岁,平均35岁。男124例,女76例,病程8d~18年。

1.2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及骶髂关节酸痛,部分有下肢麻木和跛行。其中58例有外伤史,常见体征为腰部压痛或向下肢放射痛以及脊柱运动功能受限,侧弯或平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马尾神经受压症状、直体抬高实验或间接实验阳性。有45例因症状严重而行手术治疗并得到证实。

2 检查方法

用东芝ASteionvp全身CT机扫描L3~S1椎间隙。层厚3~5mm,层距3~5mm,每个椎体间隙区扫描3~5层,扫描线与椎体间隙平行。观察圆缘和摄片时分别使用的软组织窗和骨窗。

3 检查结果

3.1 膨大:共45例(22.5%),显示为超出椎体边缘2~3mm均匀对称的软组织影,轮廓完整,后缘圆滑。

3.2 膨出:共59例(29.5%),显示超出椎体后缘3~4mm的软组织影。膨出的范围大、形态规则、后缘光滑、硬膜囊前缘平直或有浅压迹、无脊神经受压及位移。

3.3 突出:共68例(34.0%),显示椎间盘局限性软组织影超出椎体边缘>4~5mm,突出部分高低不平或呈花菜状,压迫硬膜囊前缘,脊神经根受压迫。

3.4 脱出:共28例(14.0%),椎间盘局限性软组织影超过椎体边缘>6mm,疝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脊髓及脊神经根受压,常继发侧隐窝狭窄。髓核经软骨板的薄弱或缺损部疝入椎骨形成许茂结节。

4 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腰腿疼痛发病率极高,主要发病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单从一般临床症状和普通X线片很难作出准确的椎间盘突出的定位定性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CT检查,它能清楚的显示各解剖层面及病变部位,其临床符合率极高。在影像诊断中还未见到科学具体分型诊断标准,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细化可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的指导方案。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方案的选择需要科学详细的检查指导。CT分型诊断就为治疗提供了客观清楚直接的依据和重要参考。另外在选择手术治疗时,用CT观察椎间盘病变并分型可提示椎间盘的状态,更有利于预测疾病的愈合和发展,为提高临床整体水平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b)-180-02

Application of expandable spinal spacer i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WANG Hongbo1, YAN Jun2, LIU Shixue1, ZHAO Youchun1, PENG Jun1, LI Chunhua1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 Shenzhen Sha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4, China; 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henzhen Sha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expandable spinal spacer i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Methods: 50 patients in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were treated with expandable spinal spacer from April 2009 to May 2010 in our hospital, of which there were 41 cases who obtained the microscopic posterior disc operation treatment, 9 cases who obtained the lateral percutaneous wea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data of treatment effect, fusion rate, bone graft heigh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In the follow-up time for 8-38 months, th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Odo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6 cases were excellent, accounting for 72%; 9 cases were well, accounted for 18%; 4 cases were common, accounted for 8%; 1 case was inferior, accounted for 2%.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improved obviously, its good rate could amount to 90%. CT image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disc herniation and vertebra canal stenosis, and also no shift phenomenon between vertebra and expandable spinal spacer, the bone had merged, bone graft height had not obviously decrease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 the results of only 3 cases of complications with the incidence rate was 6%. Conclusion: Expandable spinal spacer applied to treat the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has small trauma, high safety, fusion rate high, good restore and other advantages, which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Expandable spinal space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 Clinical application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医院骨科常见的多发病。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些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需经手术治疗,然而虽然采用传统的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已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缺点很明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而且术后恢复缓慢[1]。为了提高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我院于2009年4月~2010年5月对50例患者采用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有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7~64岁,平均47岁。病例入选标准:出现严重的下腰痛症状,且经正规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者;出现Ⅰ~Ⅱ度的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及侧弯症状;腰椎节段不稳;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隙狭窄;出现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状。患者的病程为半年至10年,平均3.95年。融合椎间隙节段:L2-3 5例,L3-4 7例,L4-5 27例,L5-S1 11例。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产自以色列DISC-O-TFCH公司,6 mm的融合器膨胀前直径;膨胀之后呈楔形,近端直径为7.8~13.8 mm,远端直径比近端直径大1.8 mm;膨胀后的长度约为25 mm。

1.2 治疗方法

术前采用X线机进行透视确定病变部位的间隙,切开皮肤组织在病变间隙处作一个腰部后正中切口,逐级扩张棘突一侧的椎旁肌,做一个T型通道安装内镜。扩大侧隐窝范围和骨性根管,分离出椎板下的黄韧带,露出硬脊膜和神经根,用神经根拉钩保护硬脊膜和神经根,之后用髓核钳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用不同型号的椎间撑开器和终板处弭器撑开椎间隙,清除变性的纤维、韧带环及髓核[2];对侧椎间隙治疗方法同样。在进行经皮髓核切除时,在病变间隙后正中线左右处经皮插入穿刺针,逐级扩张皮肤软组织至椎间隙,进行摘除髓核。之后,用直径5 mm的特制漏斗进行椎间植骨手术,将减压骨尽量植入椎间隙内。选择合适尺寸的可膨胀性椎问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内,在X线机透视下对放置融合器的深度及在椎间隙的放置位置进行确定,缓慢膨胀融合器到膨胀指针显示停止并弹出。

1.3 X线或CT检查

通过X线片或CT检查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并发症情况。采用测量病变椎间隙中点的高度和上位椎体高度之间的比值计算椎间高度。主要是依据Hutter的方法观察评价植骨融合效果,连拍X线片来判断在屈伸状态下固定节段有没有出现相对运动,或者进行CT检查直接观察判断其椎间骨融合率。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采用Odom的评价标准,优:术前所有症状均得到缓解或者消失;良:术前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得到一定程度的明显缓解及改善;可:术前部分症状出现缓解;差:术前症状和体征没有得到改善或加重。

1.5 术后随访调查

术后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6个月,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和随访体查对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的病情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对其进行必要的解释后仔细填写调查问卷。

2 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Odom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6例为优,占72%;9例为良,占18%;4例为可,占8%;1例为差,占2%。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优良率达90%。CT影像显示患者椎间盘突出并椎管严重狭窄,椎间融合器没有移位现象,与骨已融合,椎间高度没有明显下降。见图1、2。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仅有3例出现并发症,占6%。

3 讨论

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主要病因为椎间盘继发变性导致腰椎不稳定,出现椎体及关节增生症状,从而造成椎管及侧隐窝狭窄、退行性脊柱侧凸、脊柱滑脱及节段性不稳。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以减压和固定为主,然而在广泛的减压时会造成或加重椎体间不稳定,所以在减压的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融合。腰椎体间融合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力学上的融合方法,主要机制为,可以为腰椎提供机械稳定性,恢复椎间隙之间原始高度,撵开椎间孔。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是一种结合微创和椎间融合可靠的技术,具有生物兼容性好、直径小且坚固、融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青睐[3-5]。

传统的椎间盘摘除髓核手术切口较大,剥离范围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很多文献结果显示优良率在80%以下[6-7]。而通过对本组资料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调查结果表明应用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其术后优良率达90%。通过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CT影像,患者术前的椎间盘突出并椎管严重狭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与骨的融合状况良好,同时椎间高度没有明显下降现象。随访调查显示仅有3例出现并发症,占6%。

综上所述,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生物兼容性高、安全性高、融合率高、恢复良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所以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波夫,徐中和,郭东明,等.可扩张型腰椎椎间融合器在退行性腰椎疾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1(25):3.

[2] 胡文凯,王文军,姚女兆.可膨胀式椎问融合器B-twin与椎间融合器Cage在退行性腰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6(17):11.

[3] 王文军,姚女兆,王鹿山,等.可膨胀性椎间融合器在腰椎退行性疾患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7,12(27):12.

[4] 覃丽玲.术前膀胱功能训练对腰椎间盘脱出症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广西医学,2007,29(12):1869-1871.

[5] 梁世海,韦浪平.腰椎间盘摘除术并发脑脊液漏12例治疗体会[J].广西医学,2006,28(2):247-248.

[6] 吴洪增,王占军,张晓辉.应用腹腔镜前路经皮L5-S1椎间盘摘除的临床研究中国[J].医学创新,2009,6(21):71-72.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X线平片;体层摄影; 电子计算机;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64-02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以前往往靠传统的X线检查进行诊断。如今尽管有CT、MRI等先进检查设备,提高了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正确诊断率,但常规X线检查仍然是首选的方法。本文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12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的X线平片、CT图像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旨在通过CT检查证实后,在X线平片上寻求其可靠的X线征象,并对X线平片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归纳与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112例患者,其中,男104例,占本组患者的92.86%,女8例,占7.14%。年龄27~66岁,其中40岁以下的44例,占本组患者的39.29%,41~60岁的60例,占53.5%,61岁以上的8例,占7.14%。临床上均有腰痛症状,并放射到双下肢,“4”字征阳性者为76例,有明显外伤史的8例。病史为7 d至10余年。对112例患者均做常规平片检查,并都从L1~L5~S1采用层厚和间隔均为5 mm CT扫描。

2 结果

2.1 平片椎间隙改变与CT相应椎间盘退变的对照

平片发现骨质增生的44例,共156个椎体,椎间隙改变中有变窄、前后平行、前窄后部增宽或上下相邻椎间隙比较,其椎间隙明显增宽的共80个椎间隙。经CT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膨出、突出、脱出的直接征象。其平片椎间隙改变与CT相应椎间盘退变的对比见表1。

2.2 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情况

CT检查112例均有椎间盘病变,共140个椎间盘有膨出、突出和脱出。其中有8个椎间盘出现真空征,7个椎间盘退变后显示弧形、条形或点状钙化。既有椎间盘膨出,又有突出的有24例,32个椎间盘。有突出又有脱出的有4例,4个椎间盘,还发现4例患者有11个椎间盘膨出。本组患者椎间盘退变以膨出、突出多见,脱出少见,主要发生在L4~5。其次是L3~4、L5~S1。其详细情况见表2。

3 讨论

常规腰椎正侧位片虽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退变是膨出、突出或脱出。但是根据椎间隙的改变,可作为椎间盘退变(膨出、突出、脱出)的间接征象。本组患者情况见表1,说明平片上椎间隙变窄、前后平行、前窄后部增宽或椎间隙明显增宽的80个椎间隙,本组患者经CT确诊 100%的均有相应椎间盘的改变(表1)。以往X线平片常以椎间隙变窄等其他X线征象作为椎间盘退变的诊断依据。而本组患者椎间隙变窄的仅有8个,占椎间隙异常改变的10%,且年龄均在60岁以上。笔者认为椎间隙狭窄是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晚期改变。因此如果平片发现椎间隙有以上征象的改变时,都可作为相应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依据。

CT扫描可直接显示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类型(膨出、突出、脱出)。从本组患者分析,可以看出X线平片发现椎间隙改变的仅为80个,经 CT证实均有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CT检查有140个椎间盘有退行性改变。显然,CT检查其检出率高,并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真空征、椎间盘钙化等其他征象显示率也很高。表2显示椎间盘退变以膨出最多见,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不断地脱水,逐渐萎缩而变薄、变性并向椎体周围弥漫性膨隆而改变,从而易被密度分辨率高的CT所发现。椎间盘突出发生率为第2,因为退变和外伤使椎间盘破裂,部分髓核通过破裂缺损处向外突出。由于椎间盘变性、重力和运动的关系膨出、突出常多见于40~60岁的成年男性,且以L4~5椎间盘最为常见,这是因为下部腰椎间盘承受压力最重,最易损伤,所以发病率高[2]。椎间盘脱出较少见,本组患者仅见4例,4个椎间盘。一般认为椎间盘脱出为椎管内硬膜外有游离的椎间盘髓核碎片。这因为当突出的髓核穿过中央有裂隙的后纵韧带使髓核组织进入或游离于椎管内而形成脱出。

通过本组患者分析,X线平片对诊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具有以下临床实用价值:①X线平片的重要性在于它在准确判断椎间隙狭窄、增宽的程度上明显优于CT。②X线平片在除外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其他原因后,根据椎间隙的改变可初步诊断椎间盘退行性变,其方法简单方便。③CT能直接观察椎间盘病变、诊断准确、阳性率高,但需要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行病变部位的确定和病变范围的筛选。④X线平片的特点还在于价格低廉,实用性广,采取平片与CT两种检查相互印证更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因此,X线平片作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仍是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编写组.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97-199.

[2]江山,刘洋.腰椎间盘退变的X线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2):91-93.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10篇

椎间盘最主要的成分是水,这种物质从20岁就开始减少,负责维持椎间盘弹性的“蛋白多糖”开始减少的时间下限是30岁。这意味着,从30岁以后椎间盘就走上了逐渐退化的道路。调查统计显示,中国30~40岁的人群中59.1%人患有颈腰椎病。

椎间盘突出是怎么回事?

椎间盘是脊椎骨骼间负责减震的装置,所以有弹性是它的最大特色。椎间盘包括三种结构:上下软骨、作为围墙的纤维环和胶状的髓核。在这三种成分中,软骨最坚固,弹性效果最强的是髓核,最容易磨损的是纤维环。当纤维环受到磨损后,胶状的髓核就会溢出,并挤占神经的居住空间。随着神经被侵占地盘的多少,又分为膨出、突出以及椎管狭窄。

保卫腰椎行动起来

洗手盆不要过低。熟睡一夜后,肌肉、关节都会因没有运动而不太灵活,腰椎间盘也因为一晚上的放松,吸收了水分而膨胀僵硬。此时,如果弯腰比较低会对腰椎间盘产生较大的压力,让神经受到挤压。晨起最好活动一下腰部,做做前后伸、左右旋转、“伸懒腰”等动作,使腰部不至于从静止状态马上转变为增加腰部负荷的动作。

倒退,换一种方式行走

倒退的行进方式是腰椎最欣赏的。倒退走时,两替向后迈步,增强了大腿后肌群和腰背部肌群的力量,这让腰部韧带的弹性增强,就像自备了腰椎保护带。骨骼、肌肉、韧带的功能恢复,不但可以让腰椎的稳定性增强,还能使腰椎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倒退行走时,最好每分钟走60步~100步,每次10分钟。

锻炼下身肌肉群

强健的腿部能有效分担腰背部负担,阻止和缓解腰疼形成。游泳、尤其是蛙泳可以主要练习这些肌肉群。此外游泳还能够保障脊椎间组织的营养供应,维持它的弹性,提高脊椎抵抗外来冲击的能力。

控制体重,保护腰椎Tips:你的腰椎有问题吗?

以下四种情况,如果有一项属于经常发生,说明腰椎开始出现问题了,应该引起重视,去医院照一张腰椎的片子,平时也要对腰部多加关照了。

1.如果腰疼,轻轻咳嗽几声,发现腰疼加重了。

2.熟睡一夜后腰痛仍没有缓解;向左侧卧如胎儿状时疼痛仍不能减轻。

3.平躺坐起,双腿因为疼痛而伸不直。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医疗法 针灸 走罐 腰椎间盘突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26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7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或者疼痛感放射至下肢引起的腰腿疼痛。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可能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迹象。发病对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采取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针灸,走罐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采用简单,安全的疗法取得明显疗效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2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2岁;经过CT确诊L3-L4,L4-L5椎间盘膨出的16例,占64%;L2-L3,L3-L4,L4-L5均有不同程度膨出者5例,占20%;单纯L4-L5椎间盘膨出4例,占16%。其中只有2例患者仅表现为腰痛,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牵引痛。

1.2 治疗方法。

取穴:

第一组穴为L1-S1椎间分别取双侧夹脊穴,双侧次穴,患侧腿的环跳穴,阳陵泉。

第二组穴为双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患侧腿的风市穴,委中。

1.2.1 电针治疗。选用第一组穴位进行电针治疗,连续治疗5天,在第5天的电针治疗结束后,休息两天,再选用第一组穴位继续进行5天的电针治疗,如此连续治疗12天为一疗程。然后休息5天后再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

1.2.2 走罐治疗。每5天的电针治疗结束后,在患者腰部两侧太阳经循行的皮肤上涂上莪术油,吸上火罐,从上往下进行走罐治疗,以皮肤潮红为度,注意避免造成皮肤破损。

1.2.3 艾灸。在患者进行电针,走罐治疗后的休息周期中,指导患者每天1次对腰部的夹脊进行艾灸,每次15-20分钟。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以两个疗程的治疗结束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显效:腰腿痛完全消失,活动无受限。有效:腰腿痛明显好转,某一动作有牵拉感。无效:症状无缓解迹象。

2.2 结果。在对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以上综合治疗后,显效14例,占56%;有效10例,占40%;无效1例,占4%。总有效率为96%。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中医理论称为腰脊痛,认为是由于外邪侵袭或内伤伤肾,影响于腰部,导致经脉不利而痛。

3.1 穴位选择方义。第一组穴位选择夹脊穴,为局部取穴法,起疏通局部经筋,脉络之气血的作用;次穴疏利膀胱经气,消瘀通络;然后再取胆经上的环跳穴,阳陵泉以达到疏泄肝胆经气,使气血通畅,奏理气而止痛。

第二组穴位选择膀胱经上腰椎旁的穴位,一方面也是为局部取穴法,另一方面为通调膀胱经气,再加上远取委中,更加强了经气的贯通运行;取胆经上的风市穴,以疏泄通瘀,利气止痛。

3.2 在针刺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目的是通过刺激穴位而加强对患处局部的刺激作用,从而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通利,恢复组织的正常功能。

3.3 为了避免由于治疗造成患者的过度疲劳而影响疗效,因此以每治疗5天作为一个小周期,在两个小周期治疗之间,以及两个疗程的治疗之间,让患者暂停治疗,休整气息,以较好的状态继续接受下一周期或下一疗程的治疗。在每一休整期间采用一次的走罐治疗,以莪术油均匀涂于腰部膀胱经循行处,一方面起皮肤的作用,利于走罐操作;另一方面利用莪术油活血化瘀,行气破滞,消积止痛的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指导患者在停止治疗的时间段内,采用艾灸灸腰夹脊,艾灸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以达到提升正气,促进机能的恢复作用。

通过以上中医疗法的相互结合治疗,相对于以单一的治疗方法或者西医疗法而言,治疗的疗程相对缩短,治疗的疗效显著,无药物的副作用影响;对于患者而言,治疗方法易于接受,治疗疗程设计劳逸结合,在驱逐入侵之邪气的同时,提升自身机体的正气,以达到固本的目的,从而在达到更好疗效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芳滔.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10期

[2] 朱宗明.辨证施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93例疗效观察.世界中医骨科杂志,2009年01期

[3] 杨敬东,罗亮,钟大勇等.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况.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1)

[4] 李斌.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及理论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2,(31)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护理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大都表现出严重的腰背部疼痛,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很难有效缓解疼痛,并且容易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褥疮、肺炎等并发症。近年来出现了经皮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等新的微创治疗技术;但传统椎体成形术会引起骨水泥渗漏导致脊髓和神经根损伤[1],同时骨折的高度难以有效恢复,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存在着球囊破裂骨水泥渗漏和扩张定向较差导致椎体高度难以有效恢复的缺点[2],明显影响治疗效果。2004年9月至2008年12月,我院采用以色列研制的Sky骨膨胀系统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230例共262个椎体,术前、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无发生相关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30例262个椎体,男98例108个椎体,女132例154个椎体,年龄53~98岁,平均(75.5±12.6)岁。其中胸椎102个,腰椎160个;双椎体注射者32例,单椎体注射者198例。均为单侧注射。术前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肺炎、前列腺良性肥大等各种全身性疾病者60例,占26.1%。所有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的腰背部疼痛,无下肢放射痛等神经根受压症状,经规则药物、物理治疗等均无明显改善,术前VAS疼痛评分为平均(7.2±1.5)分,X线摄片证实胸腰椎压缩性骨折,MRI、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等确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1.2 手术方法

230例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透视下根据椎弓根的位置确定皮肤进针点,并标记。于标记处用1%利多卡因局麻浸润至骨膜,于一侧椎弓根影的外上缘约2mm由后上向前下穿刺,于椎弓根后外侧进入椎体约2 mm,插入克氏针,距离椎体前壁3 mm即停止,取出针管,将扩张器和手术套管一起经克氏针分离组织,建立手术通道。然后取出扩张器,经手术套管和克氏针,将空心钻头钟摆式旋入椎体内,取出钻头和克氏针。确定椎体通道的长度满足Sky成形器膨胀后的长度要求(至少20 mm)。已装在安装手柄上的Sky成形器置入椎体通道内。旋转安装手柄的把手逐段膨胀Sky成形器,直至完全膨胀,膨胀完成后,逆时针方向旋转安装手柄的把手,回缩、拉直并取出成形器。将预先调配好的显影骨水泥注入骨水泥推杆中备用,在持续透视监控下缓慢将处于牙膏状的骨水泥注入椎体空腔内,直至椎体后壁2mm即停止注射。待骨水泥凝固后,拔出套管,观察10min,如生命体征平稳则结束手术。术中应协助患者保持体位稳定,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有无异常变化,并随时呼唤患者,向医生反馈患者的感受。术后次日允许患者下地行走,指导腰背肌锻炼。

1.3 治疗效果

2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约为(40±12)min,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3±0.8)mL,术中未发现骨水泥向椎体后方渗漏,无脊髓及神经根受损症状和体征,无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疼痛得到缓解,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平均(7.2±1.5)分降至术后的平均(1.5±0.4)分。X线复查显示伤椎的高度均有改善,骨水泥滞留在Sky膨胀成形器所膨胀的区域内,无骨水泥影超过椎体后缘者,椎体前后壁比值由术前的(57.4±4.3)%恢复到术后的(81.0±3.5)%,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1.8±5.3)°矫正至术后的(9.2±4.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均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明显,长期影响生活质量,故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的期望值较高,我们针对患者的这特殊心态,详细指导术前检查,耐心讲解手术的目的及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由于应用Sky骨膨胀系统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及家属的相关知识缺乏,顾虑较大,我们通过图片及X线片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手术的基本过程,介绍该技术的优点和安全性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和骨水泥外漏的危险等,必要时请已做过该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术中的感受及术后的效果,使患者及家属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该技术,消除顾虑及担忧,从而树立信心。本组230例患者均能愉快地接受手术。

2.1.2 手术体位耐受训练 术前根据患者俯卧位耐受时间的测定适当地进行卧位耐受训练,为手术体位的选择提供依据。本组患者俯卧位耐受时间均大于1 h,因此,根据患者的体位耐受训练结果及患者的全身状况,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麻俯卧位手术。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6h内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患者身体的一般情况适当给予吸氧。

2.2.2 体位护理 因骨水泥注入椎体凝固后18 h才达到最大强度[3],故术后绝对卧床24 h,有利于压迫止血及注入椎体内的骨水泥进一步聚合反应以完全硬化、达到最大强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每3 h协助患者轴式翻身一次,防止腰部扭屈,可侧卧位。

2.2.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骨水泥渗漏:术后6h内及下地行走第1天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血循环及大小便的情况,重视患者的主诉,以检查是否存在骨水泥外漏造成脊髓、神经受压等情况,一旦出现双下肢麻木或放电感等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无1例出现神经系统压迫症状。(2)肺栓塞:骨水泥注射时及术后6 h内易向静脉丛渗漏并沿静脉回流扩散可引起肺栓塞、血压下降、心跳停止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应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紫绀等情况,术中如发现有渗漏迹象立即停止注射。本组无1例静脉栓塞发生。(3)疼痛、炎症反应:骨水泥聚合产热会引起炎症反应所致发热和疼痛[4]。细心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消失情况,必要时给予口服止痛药和静脉抗炎治疗。(4)预防穿刺部位感染:术前30 min按医嘱静脉注射抗生素,维持血中适量抗生素浓度,及时进行伤口消毒和敷料更换,观察穿刺部位渗血及有无红肿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本组术后无常规使用抗生素,每天更换伤口敷料,无1例发生穿刺部位感染。

2.2.4 康复锻炼 术后6 h开始在床上练习深呼吸、自主翻身、直腿抬高及抗阻力伸膝运动,以增强脊柱活动适应能力及锻炼股四头肌力量。术后24 h在护士的协助下以腰围护腰可坐起、床边站立,如无不适可搀扶行走,最后自由活动。在此过程严防跌倒。但卧床时间超过1个月或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应适当延长下地时间。本组患者均在术后次日下地行走。

2.2.5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促进钙吸收,避免体力劳动及剧烈活动。如病情允许可适当练习太极拳等适宜运动,以增强平衡能力,降低骨折发生的危险[5]。派发相关疾病健康小册子,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骨质疏松的相关保健知识、饮食指导和用药常识,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注意防滑,防止跌倒等意外的发生。术后佩戴腰围1个月。

3 讨论

应用Sky骨膨胀系统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创伤小、短期内有效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可缩短卧床时间等优点,同时还可以防止骨水泥的渗漏和静脉栓塞的发生,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措施。

而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前认真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进行体位耐受训练是检测患者能否耐受该手术的关键。同时术后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老年人思想顾虑多,配合能力差,全身合并症的可能性大,因此要求护理要更加耐心、细致、规范。由于我们加强了术前术后的护理,本组患者均能安全、顺利接受手术,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Hide I G,Gangi A.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history, technique and current perspectives[J] . Clinical Radiology, 2004,59:461467.

[2] Ohlin A,Johnell O.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in the fractured osteoporotic spine[J].Clin Calcium,2004,14:6569.

[3] 王旭,邓月兴,魏明霞,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14例[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20.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中药  温补肾阳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miation LDH)的发病率呈几何级递升,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常见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痛及腰腿痛的主要因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无外乎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随着手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大西医院因腰椎间盘手术人次越来越多,但手术切除腰椎间盘并非一劳永逸,其主要原因是腰椎是人体最重要的负重脊梁,切除了椎间盘的间隙会变窄,从而加快腰椎的退变,退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各种腰腿痛;手术也还不是完美无缺的,早期有可能并发椎间盘炎、椎管内血肿,神经损伤近年已不常见,但还是有的;中远期易出现神经根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病变椎间盘或上下椎间盘再次突出、腰椎不稳等并发症。 ? 

        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一直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历史悠久,具有痛苦小、无并发症、易被患者接受、疗效肯定、经济实用等优点。 ? 

        1 临床资料? 

        本组358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18~54岁,男197例,女161例,均有椎间盘突出或(和)膨出,其中L4/L5和L5/S1突出(左或右)或膨出者143例;L5/S1突出或膨出者108例;L4/L5突出或膨出者75例;L3/L4突出者32例。所有病例均有CT或MRI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1]。? 

        2 中药施治? 

缓解疼痛、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是治疗的当务之急。《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指出外伤及风寒湿邪是LDH外因,肾虚是根本。文献报导[2,3]?,肾虚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发生改变。 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为作强之官,肾充则轻劲多力,虚则腰膝酸软而无力,遇劳则重伤肾气,故腰痛有加。肾虚十之八九为阳虚,十之一二为阴虚,故拟方以温补肾阳为主,佐以活血、祛风除湿,以熟地、大芸、鹿衔草、淫羊藿、细辛、肉桂、炒莱服子、威灵仙、千年健、鸡血藤、僵蚕、地龙为方。水煎服,7剂为一疗程。?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所有病例都经CT和(或)MRI检查而确诊。在部分病例有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改变、生理弧度的改变。全部病例均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再结合中医望闻问切辨证分析而确定治法。服药7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没全程治疗者不作统计。 

        3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无阳性体征,半年以上未复发)308例,占86.11%;好转(疼痛基本消失,但劳累等偶感不适)40例,占11.11%;无效(症状稍减或无改变)10例,占2.78%;总有效率为97.22%。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半年之内均未有复发。? 

        4 讨论? 

        LDH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对其早有认识,见于"腰腿痛"或"腰痛连膝"之,认为肾虚是致病内因,寒、湿、热、挫、闪为外因。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论》说:"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说明腰腿痛而胫酸乃因房劳过度,肾虚而致。现代医学认为,LDH因腰椎间盘退变,或外伤或劳损而致纤维环破裂发病。文献报道??[4]?,肾虚可致骨关节及韧带退变。动物实验研究显示??[5]?,活血补肾能减慢椎间盘退变。

 可见,椎间盘的退变与肾虚相关。虽然肾虚可能产生体内多项生化指标的改变,但性激素的改变,已为多数学者所证实。? 

        肾虚腰痛起病较缓,隐隐作痛,绵绵不已。现代检查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生理弧度改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或左右前后不等宽,腰部肌肉、筋膜、韧带、骨膜的劳损与“腰突症”往往密切相关,互为因果。腰椎间盘正常的“水垫样”生理功能被打破,髓核随纤维环的突出而突出,如纤维环受到较强外力而破损,则髓核中胶质样物质将流出,从而引起“神经根炎症”而致疼痛。治疗并非能改变骨质增生及骨关节,而是使局部达到了新的平衡。?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的本质就是“阴阳失调”,从而治疗的根本方法就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中医“腰痛”“痹证”范畴,病因与风、寒、湿、瘀、虚有关。通常是风寒湿三气夹困而至,当人体正虚或扭挫致瘀之时,趁虚而入,合而为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本虚是发病的内因,与现代医学椎间盘退变的道理是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在的组织如腰椎、髓核、纤维环、韧带等在中医统称筋骨,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损则筋骨失养,发为本病。分析本组所用的中药,基本上都具有温性,且入肝肾二经,通过温补作用,使“虚”阳得以补充,达到阴阳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通过口服温补肾阳中药,促进人体激素水平提高,达到新的平衡,从而能更有效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增加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改善循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熟地]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淡大芸]其味甘、咸,性温,入肾,大肠经,具有补肾益精、助阳润肠的功效。[肉苁蓉]温肾补阳而不燥,药力和缓而甘润,自古就被认为是抗衰延寿之佳品。[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等功效。[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入肝、肾、脾经,具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补脾止泻等功效。补骨脂味苦、辛,性大温,入肾、脾经,具有补骨壮阳,温中止泻的功效。[鹿衔草]味甘、苦,性温。[细辛]性温而大辛,气盛味烈,性善走窜,达表入里,疏散风寒之力大,温经止痛之力强。[威灵仙]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千年健]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肾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复方中药可以有效提高机体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机体平衡状态,产生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持久,不易复发。?  

参考文献? 

[1]张崇辉.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1991,1601 ? 

[2]何成奇,熊恩富,熊素芳,等.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肾虚三证与性激素变化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医研究,2000,13(4):23? 

[3]余海源.慢性肾炎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中医研究,2000,13(4):23 ?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14篇

椎间盘膨出是椎间盘病中较轻的一种,即使这样,试图通过吃药让膨出的椎间盘回到原位很困难。最好的办法是锻炼椎间盘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从而让椎间盘逐渐回复原位。遗憾的是,人们常做的跑步、举重、骑车等健身运动,只能使四肢强壮,而腰背、颈部的肌肉和韧带很难得到锻炼。而“小燕飞”,既可锻炼腰背,又可锻炼颈部,可谓一举多得。

“小燕飞”作为锻炼颈椎和腰椎的重要方法,胜于吃药。“小燕飞”动作分两种,一种是站立姿势下的“小燕飞”,一种是俯卧在床上做的“小燕飞”。

站姿“小燕飞”:站立姿势,肩向后用力,双臂轻轻向后,双手掌平伸,模拟燕子俯冲时收起翅膀的动作,以腰骶部为中心轻轻向前,从侧面看略有点“挺肚子”的感觉。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0下。

俯卧式“小燕飞”:在硬床上,取俯卧位,脸部朝下,双臂以肩关节为支撑点,轻轻抬起,手臂向上的同时轻轻抬头,双肩向后向上收起(肩胛骨收缩)。与此同时,双脚轻轻抬起,腰底部肌肉收缩,尽量让肋骨和腹部支撑身体,持续3~5秒,然后放松肌肉,四肢和头部回归原位休息3~5秒再做。每天可做30~50下。刚开始时可先做10~20下,逐渐增加。

腰椎膨出的运动范文第15篇

要了解椎间盘,得先从脊柱说起。脊柱由24块椎骨(即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椎骨与椎骨之间由富有弹性的椎间盘、小关节与多条韧带连接。椎间盘像一块软垫,牢牢地垫在椎骨与椎骨之间,缓冲着骨头之间的碰撞。脊柱的长度3/4由骨头构成,另外1/4源自椎间盘的高度。人到中年以后,椎体的椎间盘开始退化而变薄,就会使整个脊柱的长度变短,所以人也就变矮了。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发生变化,骨质疏松也是身高变矮的原因之一。

椎间盘突出有3类

椎间盘由中间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组成,好比一个压扁的鸡蛋,纤维环好比蛋白,中央的髓核好比蛋黄。一旦纤维环的裂隙成为髓核的突破口,髓核挣脱了纤维环的范围,便是椎间盘突出。一旦髓核被挤出来压迫和刺激到支配的神经,就会引起疼痛。由于髓核挤压的部位、程度不同,有些人有临床症状,有些人则无。有临床症状者称之为椎间盘突出症,无症状者称之为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症常常分为3类——

1.椎间盘膨出:纤维环部分破裂,而表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局部隆起,但表面光滑。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常需手术治疗。

3.椎间盘脱出:破裂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非手术治疗往往无效。

通俗地讲,假设一个刚出笼、饱满完好、热气腾腾的小笼包是正常的椎间盘,那么包子皮虽然破了一点儿,但肉馅儿还好好地包在里面,这种情况就属于膨出;包子皮裂开了,肉馅儿露了一部分出来,这种情况就属于突出;整个肉馅儿都跳出包子皮的包裹,那就是脱出。

椎间盘突出以腰椎最为多见,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腿痛,主要症状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有时咳嗽、打喷嚏、排便时也会使症状加重。腰部可有不同程度的侧弯,生理前凸减少、变平甚至消失。小腿及足部感觉麻木,严重时行走无力,穿鞋时脚不能抬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可以通过CT、核磁共振或脊髓造影来确定神经受压的位置。普通的X光片不能看到突出的椎间盘,但可以通过有无骨质增生、腰椎有无侧弯、椎间隙有无变窄来推测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还可以排除骨质本身的病变如肿瘤、结核等。

预防突出3方法

改正不良姿势 长期坐位工作者或经常弯腰劳动者容易发病,因为坐着是椎间盘负荷最重的姿势。因此,要自觉减少坐着的时间。从保护椎间盘角度,能躺着就不要站着,能站着就不要坐着;不要弯腰直接提东西,最好是蹲下来提。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