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日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微观环境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宏观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较多地依赖于微观环境。正确认识微观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影响的特殊性

(一)家庭环境影响的“先入性”。家庭是人最早接触的社会,是影响人的第一环境。家庭自觉和不自觉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先入为主的基础。这种“先入为主”往往能够在思想上形成一定的意识倾向。如果新来的思想信息符合已形成的定势,一般会被接受,如果新来的思想信息与已形成的意识倾向相悖,就可能被拒绝。先入者反复强化,就会形成牢固的观念,甚至信念以及习惯。家庭习惯这种从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一出生就开始的“先入性”影响,为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打下了第一步基础,这个基础打得好,就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反之,就会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二)家庭环境影响的“长期性”。家庭是人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学校、老师可以调换,而且一定会调换,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终生不变。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进入社会后,仍摆脱不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即使子女成家以后,仍受生养自己的“老家”的影响。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无法逃脱家庭环境的影响。虽然时代在飞速发展,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在不断增多,但终究无法取代家庭的坐标。

(三)家庭环境影响的“情感性”。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最经常的一种思想教育。这种特殊的感情具有其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所无法达到的感情优势。此外,情感在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中发挥着巨大的动力功能和感化功能,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和行为起着发动作用和感化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如果能积极利用家庭环境这种特殊感情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开展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家庭环境影响的“潜移默化性”。在社会情境中,人们往往是通过直接地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的。观察者只是观察到榜样的反应,即使自己未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直接受到强化,也能形成类似的学习。未成年人在家庭的生活中,家长所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家庭观、邻里观、消费观以及相应的情感表达,未成年人会视为行为的规范,加以模仿、认同,继而形成一定的观点、态度、人格与行为习惯。由于这种潜移默化性,未成年人早期的政治、思想、道德社会化与家庭的环境密切相关。

(五)家庭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计划性、统一性与规范性的特点,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却不具备学校教育的特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政治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未成年人的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准。未成年人早年所接受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他成年之后的政治道德素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家庭环境影响的“灵活性”。和学校相比,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有较大的灵活性。家庭中,教育孩子一般很少有固定的教育时间,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方式是“遇物则诲”或“遇事则诲”。可以说,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就看教育者能否善于把握教育时机,灵活运用教育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七)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家庭成员之间朝夕相处,他们之间的交往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切思想、心理活动都会自然、真实,不加掩饰。由于这种直接、经常和亲密的接触,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了解是较为细致和深刻的。只要善于捕捉细微的变化就能对家庭成员的思想作出比较全面、准确的判断,把握住他们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思想问题,因势利导做好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家庭成员的各种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八)家庭环境影响的“广泛性”。家庭环境对社会大环境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一方面社会大环境由无数个家庭小环境组成,而家庭小环境必然会影响周围社会大环境;另一方面家庭成员既属于家庭,又属于社会。如果每个家庭都重视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而且每个家庭将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对于解决当前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覆盖不到位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二、培育家庭微观环境,促进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一)重视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在实践中要积极主动地关注、研究家庭环境的新变化、新动向、新特点,以及可能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思想产生的影响。要重视家庭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把家庭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二)加强家庭环境建设和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指导。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庭环境建设和家庭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指导。加强对家庭环境和家庭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把握家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思想政治工作。要及时发现家庭环境建设和家庭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好典型,并通过各种方法予以表彰和推广,增强家庭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家庭文化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直接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的精神、观念、道德和行为等因素。把家庭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家庭文化活动中去,寓教于乐,有利于家庭思想政治工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与参与。在开展家庭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坚持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家庭文化活动在家庭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苗淑娟.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5.

[2]任晓晴.试论家庭学校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J].林区教学,2006.4.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教育;企业指导;国有企业

引言

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是针对于人员的思想进行培养教育,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企业生存环境,并且在近些年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收到了市场的极大冲击,一些小型的缺乏相应规模策略的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在国有企业面临金融危机冲击时要如何展开相关的工作以应对市场的发展就是国有企业思想教育的最重要侧重点,为此本文推荐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意见,仅供读者参考。

创新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往常的这种类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存在很多弊处,我们传统的方式就是一级一级的向下传达。可以说这种方法不但浪费时间和金钱,更是使工作人员非常被动的不情愿的接受。可想而知,这种管理模式会使我们的行业的管理水平日趋下降。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要结合实际需要,以人为主逐渐的以新方式新思想吸引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的积极性,让工作人员发现这项工作的魅力所在。这样就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水平。使行业的发展也能快速进行。针对于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工作,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但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两方面:第一,我们现今的很多国有企业的发展思想太老套,在管理模式和思想上还是走老一辈人的发展道路,学习老一辈人精神固然是好,但是对于现今的市场发展要求,这些已经跟不上发展速度,我们不能固守以往那种单一的发展形式。这就使我们的资源虽然比别人优良,但是我们的质量却远远不如人。这就是我们这种固守老思想的弊处。第二,我们的针对性创新能力差,其实并不是我们没有那个创新能力,而是由于种种束缚,限制了工作人员的创新,使他们空有一身本事却不能进行大胆创新。在以往的工作过程中,员工只能听从上的要求,不管质量如何,只要按时完成就好。就这样长久如此,使得他们的抵触心理越来越强,更不想认真的进行工作。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行业只能维持在原来的脚步上,停滞不前。但是行业的胜败往往就是只要不前进,那么面临的就只有失败。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这些方面的创新改革。

国有企业思想教育的现状

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而这一成绩的取得和国有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是密不可分。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思想教育的现状,科学的查找国有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的分析问题的原因,对于长时间更深入的开展国有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国企员工思想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一些新课题摆在国有企业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传统体制下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会更明显的凸显出来,如:思想教育工作的作用弱化、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指向复杂化、企业主体利益认识的落差加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制约了思想教育工作在国有企业作用的发挥。

国有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首先是理念创新。一般而言,企业理念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规章制度,如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经营制度、规章制度、生产方式等;另一个层次是精神文化层,包括企业领导者对本企业运转、壮大的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式[3]。国有企业思想教育工作新时期的理念,在遵循企业经营理念的前提下进行自身理念的探索和创新。一方面坚持和加强党在国有企业的领导,创新党在国有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教育同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把人放在思想教育工作的首位,进而在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机制上进行创新,推动思想教育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

其次是机制创新。当前,一套较为成熟的机制在国有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已形成。但是,在面临新时代的挑战面前,要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成效,应与时俱进地对国有企业的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教育工作主要应着重在领导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和教育培训机制方面入手。

一项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建立相关的机制体系,并使各机制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工作的进行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最后,良好的模范作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这样能使员工的工作态度更加积极,能更好的发挥出工作水平,提高工作质量。这其中对应于一线生产的干部更是要注重先锋带头作用。首先,员工看到领导都那么认真工作,它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会被吊起来。其次,员工心理也会有一种平衡,就是我们和领导一起工作,我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精神面貌,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最后,也能促进工作效率的大大提高。这样就能使企业的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也能够日益增长。

结束语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来自于各层面的积极配合,相互合作的,国有企业属于相对规模巨大国家扶持力度大的企业,自身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由于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就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执行力度,上下一心才是企业的最好发展状态,作为国有经济企业自然是要在这方面下苦功夫,重点提升企业的新时代应对能力,使企业在当下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于善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J].理论学习,2006,(07).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障碍也日益显著,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学习及性格特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疏导可以有效消除个体心理障碍,引导个体人格的完善,将其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党的重要工作手段,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前,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既具有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同时还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它以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培育大学生正确、科学、统一的政治观念、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1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样的人愿意与人交往,而且能用尊重、宽容、理解和友好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具备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即使在面对环境变化的时候,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心理健康的人也能够及时的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开拓新的生活空间,建立新的友谊和新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情况是人的心理健康情况最直接的反映。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内涵不断发展的概念。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我们可以这样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保证学生在知、情、义、行等方面处于一种心理健康状态,教育引导学生发展正常的智力,培养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人际关系等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高校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竞争日益纷繁复杂,我们面临的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的会多多少少的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国内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在大学生中,有将近 20%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对我们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也有关键的作用。所以,高校的大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基于这种现状,高校有必要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健全其个性和品格,同时防患于未然,使其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大学生人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优秀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已经是90后,我们这一代人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家长就倾注了太多的爱与太多的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这一代人在性格上的一些缺陷。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从理论上教育,更应该从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来疏导、教育学生。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合理运用心理学知识,关注学生心理状态,采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更能从心理上把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动态,并针对问题症结,有效疏通学生打开心结,引导其主动思考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清除障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疏导方法,可以使教育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能够更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所以,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心理疏导也可以使思想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能落到实处,起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掌握学生的思想症结、心理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渐运用心理疏导来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心理方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找出问题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障碍。这样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良好的人格是正确世界观、健康心理素质及个人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大学生发展自己,完善自我的根本,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就是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实现育人目标首先就要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健康人格的塑造需要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对心理素质差、有思想障碍等问题的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完善人格,提升德育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运用心理学知识,这要求学校要提高思政辅导教师素质,扩大具备心理学知识教师的队伍。造就一支具备综合素质高,熟悉心理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高校要注重对心理疏导师资的培养和补充,要逐渐建立以专业心理疏导教师为主,其它学科教师疏导为辅,专兼互补、相对稳定且素质较高的心理疏导教师队伍。

注释: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旧教材;法律教育;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未成年人 权利义务;引导学生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法律教育旨在帮助初中学生初步确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为做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人教版《思想品德》教科书中法制教育内容研究结果发现:法制教育内容在共五册的教科书内容中占了四分之三,在三个年级教科书中各有分布,其中以八年级居多。现将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下:

一、中学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学法制教育是这项系统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并由于其面向的是中学生群体,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国家未来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可以从青少年身上反映出来。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由于中学生大多未成年,他们既容易成为受害的弱势群体,是法律重点保护的对象,也容易成为违法犯法的行为主体,是需要进行重点教育的对象。

建设现代法治社会,是一个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群体表达法治诉求和法律制度自身不断充实完善相互产生作用的辩证发展过程。一方面,法治精神愈发深入人心,就愈发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另一方面,法治建设工作愈发跟上时代步伐,就愈发容易被社会所接受,就能够不断解决新时期产生的新问题。中学法制教育面对的中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不束传统,善于创新,必然会产生许多与成人社会不一样的法律问题,这是法治建设必须面对的独特性问题,也是法治建设工作自身不断完善提高的机遇和动力。

二、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思想品德逐渐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对培养知法、守法的新一代青少年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青少年法制教育刻不容缓。目前,青少年犯罪正是当今世界各国不愿面对而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步上升趋势,数量多、蔓延快、危害大。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向家庭、学校、社会敲响警钟,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波及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社会各界,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更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大事,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

三、思想品德教科书是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被企业及职工共同遵循,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主张,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广大职工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新时期怎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大家急需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内涵非常丰富,是我国传统思想最好的体现,只有充分认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得到促进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自从建党以后,对于我国人民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1],针对这一方面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积极改造人的价值理念,同时对改造客观世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为考虑到当前我国的整体局势,必须在企业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长期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非常快,我们周围的教育环境在发生着积极的改变,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涵进行传承,灵活选择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指南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精髓,为企业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保证,随着近年来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加深,人们的个性化也表现为复杂化、多样化,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重点放在“人”思想的塑造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突出出来,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宣传引导工作做好,调动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形成职工共享的企业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支配性作用,必须大力培育企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放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形成了符合全体职工认可的价值体系,才能明确奋斗目标,企业才能有希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长期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网络,将其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

2.思想政治工作反映了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相互依存,我们应该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来组织员工展开教育,这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非常有利。优秀的企业文化直接表现为一定的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只有全体职工的人心聚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2]。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更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文化建设搞好,才能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文化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活动,将企业实际问题以及职工实际需求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不断强化这种理念,更好的稳定广大职工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3.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企业解放思想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负面问题,这种形势下如果措施采取不到位,将会造成道德沦丧、物质损害等一系列后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伴随一些正向与负向的价值,由于受到原本思维的影响,很多人都在固守着“自私”、“懒惰”等一系列负面思想,要想积极转化这些思想,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前企业过分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甚至会社会、生态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当时缺少正确的导向,当前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因为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应该将二者放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拥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节,企业不仅要重视创新更要重视诚信,这充分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但是这一目标要想达成就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企业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企业文化中,人际文化占据了大部分内容,企业运行最根本的一点也在于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实现,不断深入的市场经济使得企业必须及时更新人际关系理念,然而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常伴随着一定矛盾,应该正确判断和分析这些现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和服务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情况下,必须营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3],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经验已经比较成熟,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型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更好的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增强企业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价值的最终实现。

三、结语

总之,思想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影响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应用,对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非常关键。当今的科学管理运动,使企业不断加深了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保证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影响,本文正是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付健,许晓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探析[J].科技视界,2014,(31):148-149.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想情感渗透 初中生教育 现状 意义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提倡,要求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思想。这样的需求让原有的单纯的“填鸭式”教育,变成了引导学生学习、教授方法、提高能力的教学。在这一教育理念下,学生必须由被动的客体变成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以建立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思想,最终达到好学、愿学的目的,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的要求。

一、当前教育模式发展现状

党和政府提倡素质教育.采取多种措施纠正应试教育行为已有多年。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违背党的教育方针。重智育而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不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应试教育现象不仅没有被扼制,反而愈演愈烈,致使教育部多年来的“减负”工作几乎没有成效,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一些人仍在为应试教育辩护,一些媒体抛弃良心.不负责任地炒作中考和高考;一些地方领导不择手段地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把中考、高考的成绩等同于教育的成绩和地方领导的政绩。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样也是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根本指导思想。教育作背离科学发展观,必将走入死胡同。在教育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人为本,即以人(包括学生和教职工)的幸福和发展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而不是片面)、协调、和谐(而不是畸形)、可持续(而不是没有后劲、没有长远发展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之所以是正确的,就是因为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而应试教育则正相反。

二、思想情感渗透对初中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促使了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教育教授的知识可以终身使用的情况已不复存在,换而代之的是对终身学习能力的需求。所以当代教育的目标不再是让学生学到大量的知识,而是要在学习中养成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开拓新领域的活跃思想。然而,在近代教育受到科技信息发展的影响,不断丰富的知识使得教师和教育应接不暇,短暂的教学时间都用来教授“知识”了,根本无暇顾忌学生的人性发展,也就是忽略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的关系,这样就导致了高分低能的产生。学生对于本身性情的丧失明显,尤其是对其创造力的抹杀,更是令人堪忧。

(二)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提出正是对这种情况的宣战,素质教育倡导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学习理念,就是要将学生的本来个性还给学生、社会、自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中具备研究精神,这才是教育应当为学生做的。素质教育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层面,将教育关注的重点由知识结构转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的培养上,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硬性要求,所以科学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素质教育对初中教学的要求。

(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传统的教学方法非常机械,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情感教育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摆脱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性,可以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注意力更为集中。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愿意学习,不再觉得枯燥。这样教师只需要从旁稍加引导即可,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指导学生做专项练习,强化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成绩。学生也会更自觉地去学习、积累知识,对知识理解也会更深刻。

(四)强化个体意志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学生能够自己克服,有些学生则从此一蹶不振,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造成这两种截然相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个体意志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意志力强,可以克服困难;有的学生意志力弱,遇到点困难就打了退堂鼓。情感教育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体意志,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同时还能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学生会更乐观地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对于推动学生学习、强化个人意志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五)改善师生关系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本身就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极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一开始教师选用教学方法失误,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那么以后就很难改变学生的意识,其成绩也就不会提高。我们经常听说某个学生因为讨厌某位教师就放弃了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导致偏科或学习成绩不好。我们也能听见不少的学生同老师的关系非常密切,真的就是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甚至毕业多年还会回母校看望恩师。两种情形真的是天壤之别。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就是情感教育的作用。一些教师对学生情感投入不够,学生自然也不会对教师产生深厚的感情;而另一些教师真的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学生自然对教师也就更尊重和爱戴。

(六)培养自信心

在初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教师通过情感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恰当的目标,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目标,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都很明确,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调整目标,使学习变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样学生对于学习也就有了感情,不再排斥,那么学习起来才会有动力,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好。有了学习动机,学习的时候也就会更自觉,遇到知识上的难点的时候也就会更主动地同教师、同学沟通,情感的交流也就随之增多,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三、总结

通过贯穿于课堂的种种方法和寓知识于生活的渗透,实行思想情感渗透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情感教育方式,也是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教师应以科学的内容和作用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情感、求知的情感、责任的情感、团结的情感,并以此形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最终达到用科学的思想指导学习、提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践论》;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赵君,桂林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李营歌,桂林工学院人文社科系2006级硕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018-03

的《实践论》从哲学高度论述了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和一般规律,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我党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要深刻理解《实践论》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一、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农民,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而且当今农民群体已发生了阶层分化,农民的利益关系变得复杂化、利益矛盾尖锐化,这些无疑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其次是农村教育环境具有复杂性。农民忙时干农活,闲时外出务工,加上农村的教育文化设施落后,信息反馈不灵敏,农民受教育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第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基层领导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思想教育,党员也不能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基层领导要以《实践论》为理论基础,因地制宜,采用适合新时期农村特点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实践论》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文章开头就指出,马克思以前唯物论的缺陷就在于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不能了解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更不可能在认识论上发生彻底变革。相反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实践活动是人首要的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也在这种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下生存,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离不开人。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只有从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才是有根据的认识。若凭主观经验或照搬书本就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这些主观主义思想没有生存的土壤,因此是不能指导革命实际的,也是我们所反对的。

2.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又服务于实践的。这种能够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说: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理论是源于实践的,只有亲身投入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否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然而,人的生命和力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借助于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就会使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把个人的经验当作理论来指导革命,就会把革命引向歧途。没有实践的理论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可见,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的理性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成为真理,不是凭人的主观感觉所决定的,而是需要把它放回到实践中去检验,看是否符合预定的目的。如果预定的理论、方案在同一实践过程中变为事实,这种理论就会成为客观真理,这个认识过程也就随之完成了;如果这种理论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现实不符合,则还需要继续认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最终获得真理性认识。

4.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一起的,完全离开具体历史条件的实践和认识都是不存在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因此,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呈现出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状态。中国共产党不是天生就有从事革命和建设的经验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认识真理、运用真理、发展真理,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因此,我们的思想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僵化,更不能不切实际地超前,否则就会导致右倾或“左倾”,我党在战争年代就吃了不少这样的亏,我们必须时刻引以为戒。

三、《实践论》对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问题在认识上的飞跃,是我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打破了过去只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传统,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呢?我们需要很好地研读《实践论》,把握其对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实践论》是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从事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当前我们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科学的理论来发挥自己的先导作用。但是目前因为历史、经济等原因,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

础比之学校、企业较为薄弱,农民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基层领导自身学历不高,认识上存在偏差,为追求政绩,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加上农村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导致他们理论基础薄弱,视野狭隘,工作疲于应付,缺乏主导性。鉴于此,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重视理论的学习,不仅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应学习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知识,更要好好研读《实践论》,充分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2.《实践论》提供了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为了让农民及时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农村大力进行理论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来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新农村建设要求中,乡风文明是灵魂,它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需求。在农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要加大投入,完善广播、电信及网络设施,充分占领基层宣传阵地。其次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传统教育只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了对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导致农民信仰缺乏,从而为封建迷信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丰富教育内容,就要在农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农村中形成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和文明健康的公民意识。最后,要运用多种载体进行宣传教育。除了运用报纸、广播等宣传工具外,还要通过开展农民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教育,寓教于乐。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理论教育一定要与现实相结合,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要与农民生活中的难题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法和单纯说教法。因为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对理论的理解能力也有限,他们更关注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实在在的利益。理论即使再生动,但如果反映不了农民的心声,解决不了农民最关注的现实问题,也不会对农民产生教育作用。而且时间久了,也会使农民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力戒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也提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实做深做活,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就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根据农民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与农民进行交流,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因势利导,做群众忠实的听众和朋友。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给农民一个答复。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干部形象,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严丽丽,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研究生;熊云新,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教授;宋强玲,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零东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1―0167―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新的形势,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医学高职高专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深入了解和掌握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他们的实际,构建广西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做好医学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广西医学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高职高专医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象为广西三所医学高职高专的在校大学生各抽500人,共1500人。其中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采用网络问卷,广西卫生干部管理学院、桂林医学院采用纸质问卷。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答案无所谓对错。调查过程中,我们未对调查者进行倾向性引导和心理暗示,因而调查资料显示的结论能客观地反映广西高职高专医学生思想政治的基本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选取学生思想状况中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择业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 政治态度

学生思想意识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回答“你认为大学生是否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培养”的问题时,85%的学生认为“很需要”,只有10%和2.56%的学生回答“可有可无”和“不需要”。表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整齐,大多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政治观念相对淡薄。

在问到“你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看法”,68%的学生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持肯定态度;对“你认为争取祖国统一的工作”,89%的学生表示大力支持;对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有信心的学生占93%。可见,当前学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忱,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近年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改革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普遍认同和肯定的,思想比较稳定。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和现象的迷惑,导致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政治取向有功利性倾向。在回答“你是否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时,75.74%的学生选择向往,说明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已成为多数学生政治追求的主流;但在回答“你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是什么”时,14.26%的学生选择“信仰共产主义”,33.95%的学生选择“为社会多做贡献”,4.34%的学生选择“是个人能力的一种证明”,25.8%的学生选择“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1.79%的学生选择“别人都申请自己就跟着申请了”,还有1.94%的学生认为是“父母或者老师要求的”。入党动机多元化和功利化倾向清晰可见。

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乏。在问到“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时,22.4%的学生选择完全错误,58.6%的学生选择也对也不对,7.83%的学生选择完全对,5.81%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调查显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一些学生思想彷徨,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远大的志向。

2 道德认知水平

大多数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持肯定态度。对“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回答,74.57%的学生选择大力支持,6.74%的学生选择不支持,11%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对于“诚信”,23.18%的学生选择要讲诚信,7.6%的学生选择有严格的监督就讲诚信,6.2%的学生选择对亲人朋友讲诚信;如果看到有人不讲公德,80%的学生选择指正,12.67%的学生选择如果关系自己利益就指正,4.72%的学生选择就当没看见。可见,当前高职高专医学学生的主流道德意识积极、健康、向上,一部分学生对高尚的道德行为观念认同,但不能积极地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

3 择业观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医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标准方面,19.6%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高,10%的学生选择社会地位高,20.3%的学生选择学习条件好,有利于深造,39.22%的学生选择工作条件好,能发挥才干,10.78%的学生选择条件艰苦,但大有可为;在选择自己将来的职业时最看重的因素中,10.78%的学生选择专业对口,37.44%的学生选择有发展前景,21.47%的学生选择发挥个人特长,10.32%的学生选择待遇好,4.8%的学生选择单位名气大、符合个人喜好,2.17%的学生选择地理位置好;对是否愿意到基层或边疆锻炼,49.18%的学生选择愿意,13,96%的学生选择不愿意,22.87%的学生选择无所谓,16.9%的学生选择看待遇。可见,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择业观念相对务实,关心自己的学业,注重个人前途的发展,注重个人实惠,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利益的实现,但缺乏为他人、社会、国家做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 价值观念

由于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偏差。在回答“你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选择“人格是否高尚”、“对社会、他人贡献的大小”、“是否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比例分别为“21%、26.43%、10.16%;而选择“金钱的多少”、“生活是否舒适”、“社会名望的高低”、“权力的大小”的比例分别为7.67%、13.64%、8.34%、8.76%,选择“其他”的比例为3.49%。对“你最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回答,26.31%选择“对社会有用的人”,36.12%选择“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20.32%选择“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11%选择“有钱有地位的人”,6.28%选择“普通人”。对“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回答,44.19%的学生选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3%的学生选择“以个人利益为主”,47.29%的学生选择“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务实进取,不盲从,但趋向

功利和实惠,存在传统和现代的义与利的冲突,成材愿望比较强烈,思想趋于成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二、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医学高职高专院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医学高职高专的一项重要工作,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是思想上重视,学校的领导层及广大教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并投入了许多精力,使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改善。其次,组织上重视,学校专设一名副校长或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处对分管领导负责,代表学校制定全校的学生工作规划、计划和管理规定,并负责组织实施;校团委则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团的工作为主线,结合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开展各项工作。各系设有专门分管学生工作的主任,具体分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日常事务。最后是措施有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团、勤工助学、献爱心活动和各种宣传活动等;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要求教师遵守教师和医生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去。

(二)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存在偏差,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教师或政工人员,对高职高专医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做深入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仅理解为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忽略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的认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着眼于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控制与管理。

2 专业课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管理脱节

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委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在课堂上只传授专业知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未与班主任或辅导员协商解决,班主任或辅导员也较少向专业任课教师了解情况。

3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待于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式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有的教师对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握不准,缺乏经验,在进行基本的政治理论教育时,生搬硬套,教学注重理论性,忽视实践性和针对性,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讲授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脱节;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思想中潜在或暴露出来的问题往往强调从思想上引导、教育,而忽视学生多方面的思想成因和利益需要,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效。

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相对薄弱

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较为薄弱,思想政治教师数量不足,个别政治理论课由非专业教师担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5 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年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自身阅历较浅,经验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对教学或学生管理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时较难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和处理,加之不善于思考和研究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缺乏热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影响力有限。

6 体系有待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应当协调运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但目前的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在这方面仍存在某些不足,如:学校的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各管一行的格局,很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究其原因,除一些教职工对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的统一性认识不足外,关键是在这两者之间还缺少协调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构建广西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医学高职高专应从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研究环境与对象的变化,适应新形势构建广西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使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沿着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医学高职高专必须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这是搞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党、政、工、团、学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和格局,使全员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校从建章立制入手,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开展,规范学生管理制度,保证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型向制度型的转变;有利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有计划地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实施,约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有序的进行。

(二)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关注目标、内容和方法自身的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不够,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建立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统合起来,即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依据内容选择方法和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让这种动机内化为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并外化为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构建医学高职高

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符合规律,使教育活动在机制上,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尊重学生的个体性,既要关心他们当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二者的结合,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解决。

(四)是实现医学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保证

医学高职高专承载着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基层单位培养医疗卫生技术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没、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构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中的政治优势,保证教育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柱,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职业技能,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有助于促进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指具有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良好的医德医风、必需的人文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复合型人才。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它能直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构建符合高职高专医学生思想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就是为了实现“四有”新人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有利于找准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9篇

[摘要]文章在对高职高专医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以及对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医学高职高专的特点,构建广西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并阐述了构建这一机制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新的形势,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医学高职高专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深入了解和掌握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他们的实际,构建广西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做好医学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广西医学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高职高专医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象为广西三所医学高职高专的在校大学生各抽500人,共1500人。其中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采用网络问卷,广西卫生干部管理学院、桂林医学院采用纸质问卷。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答案无所谓对错。调查过程中,我们未对调查者进行倾向性引导和心理暗示,因而调查资料显示的结论能客观地反映广西高职高专医学生思想政治的基本状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选取学生思想状况中政治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择业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 政治态度

学生思想意识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回答“你认为大学生是否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培养”的问题时,85%的学生认为“很需要”,只有10%和2.56%的学生回答“可有可无”和“不需要”。表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整齐,大多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较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政治观念相对淡薄。

在问到“你对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看法”,68%的学生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持肯定态度;对“你认为争取祖国统一的工作”,89%的学生表示大力支持;对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有信心的学生占93%。可见,当前学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忱,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近年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改革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普遍认同和肯定的,思想比较稳定。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和现象的迷惑,导致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政治取向有功利性倾向。在回答“你是否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时,75.74%的学生选择向往,说明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靠拢已成为多数学生政治追求的主流;但在回答“你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是什么”时,14.26%的学生选择“信仰共产主义”,33.95%的学生选择“为社会多做贡献”,4.34%的学生选择“是个人能力的一种证明”,25.8%的学生选择“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1.79%的学生选择“别人都申请自己就跟着申请了”,还有1.94%的学生认为是“父母或者老师要求的”。入党动机多元化和功利化倾向清晰可见。

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乏。在问到“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时,22.4%的学生选择完全错误,58.6%的学生选择也对也不对,7.83%的学生选择完全对,5.81%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调查显示,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一些学生思想彷徨,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远大的志向。

2 道德认知水平

大多数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持肯定态度。对“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回答,74.57%的学生选择大力支持,6.74%的学生选择不支持,11%的学生选择无所谓;对于“诚信”,23.18%的学生选择要讲诚信,7.6%的学生选择有严格的监督就讲诚信,6.2%的学生选择对亲人朋友讲诚信;如果看到有人不讲公德,80%的学生选择指正,12.67%的学生选择如果关系自己利益就指正,4.72%的学生选择就当没看见。可见,当前高职高专医学学生的主流道德意识积极、健康、向上,一部分学生对高尚的道德行为观念认同,但不能积极地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

3 择业观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医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标准方面,19.6%的学生选择经济收入高,10%的学生选择社会地位高,20.3%的学生选择学习条件好,有利于深造,39.22%的学生选择工作条件好,能发挥才干,10.78%的学生选择条件艰苦,但大有可为;在选择自己将来的职业时最看重的因素中,10.78%的学生选择专业对口,37.44%的学生选择有发展前景,21.47%的学生选择发挥个人特长,10.32%的学生选择待遇好,4.8%的学生选择单位名气大、符合个人喜好,2.17%的学生选择地理位置好;对是否愿意到基层或边疆锻炼,49.18%的学生选择愿意,13,96%的学生选择不愿意,22.87%的学生选择无所谓,16.9%的学生选择看待遇。可见,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择业观念相对务实,关心自己的学业,注重个人前途的发展,注重个人实惠,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利益的实现,但缺乏为他人、社会、国家做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 价值观念

由于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出现了一些偏差。在回答“你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选择“人格是否高尚”、“对社会、他人贡献的大小”、“是否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比例分别为“21%、26.43%、10.16%;而选择“金钱的多少”、“生活是否舒适”、“社会名望的高低”、“权力的大小”的比例分别为7.67%、13.64%、8.34%、8.76%,选择“其他”的比例为3.49%。对“你最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回答,26.31%选择“对社会有用的人”,36.12%选择“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20.32%选择“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11%选择“有钱有地位的人”,6.28%选择“普通人”。对“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回答,44.19%的学生选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8.53%的学生选择“以个人利益为主”,47.29%的学生选择“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务实进取,不盲从,但趋向功利和实惠,存在传统和现代的义与利的冲突,成材愿望比较强烈,思想趋于成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二、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医学高职高专院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研究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医学高职高专的一项重要工作,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是思想上重视,学校的领导层及广大教职工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并投入了许多精力,使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改善。其次,组织上重视,学校专设一名副校长或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学生工作处对分管领导负责,代表学校制定全校的学生工作规划、计划和管理规定,并负责组织实施;校团委则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团的工作为主线,结合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开展各项工作。各系设有专门分管学生工作的主任,具体分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日常事务。最后是措施有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团、勤工助学、献爱心活动和各种宣传活动等;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要求教师遵守教师和医生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去。

(二)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

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存在偏差,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教师或政工人员,对高职高专医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做深入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仅理解为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忽略其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的认识,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着眼于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控制与管理。

2 专业课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管理脱节

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委部门和政工干部的事,在课堂上只传授专业知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未与班主任或辅导员协商解决,班主任或辅导员也较少向专业任课教师了解情况。

3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有待于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式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有的教师对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握不准,缺乏经验,在进行基本的政治理论教育时,生搬硬套,教学注重理论性,忽视实践性和针对性,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讲授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脱节;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思想中潜在或暴露出来的问题往往强调从思想上引导、教育,而忽视学生多方面的思想成因和利益需要,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效。

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相对薄弱

随着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较为薄弱,思想政治教师数量不足,个别政治理论课由非专业教师担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5 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年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或辅导员,自身阅历较浅,经验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对教学或学生管理中提出的问题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有时较难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和处理,加之不善于思考和研究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较差,缺乏热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影响力有限。

6 体系有待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应当协调运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但目前的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在这方面仍存在某些不足,如:学校的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各管一行的格局,很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究其原因,除一些教职工对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的统一性认识不足外,关键是在这两者之间还缺少协调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三、构建广西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医学高职高专应从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积极研究环境与对象的变化,适应新形势构建广西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这对于加强和改进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使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沿着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医学高职高专必须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这是搞好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党、政、工、团、学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和格局,使全员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校从建章立制入手,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开展,规范学生管理制度,保证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型向制度型的转变;有利于寓教育于管理之中,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有计划地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实施,约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有序的进行。

(二)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关注目标、内容和方法自身的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不够,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建立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统合起来,即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依据内容选择方法和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让这种动机内化为稳定的品质和素养,并外化为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构建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符合规律,使教育活动在机制上,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尊重学生的个体性,既要关心他们当下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要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二者的结合,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解决。

(四)是实现医学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保证

医学高职高专承载着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基层单位培养医疗卫生技术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其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没、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构建医学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中的政治优势,保证教育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强大的动力,使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柱,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职业技能,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有助于促进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指具有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良好的医德医风、必需的人文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的复合型人才。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它能直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构建符合高职高专医学生思想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就是为了实现“四有”新人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有利于找准医学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努力方向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0篇

    目前各高校多采用加强教育引导、改进课程设置、早期接触临床、重视教师的选择和培养等手段来加强对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对于如何运用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还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或偶有提及,但没有提出系统的建设思路。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和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的熏陶和各种教育的综合表达。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隐性课堂”,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教育渠道,能够起到其他课堂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特殊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护生的专业思想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应。我们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就加强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 当前护理专业思想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长期的医护分工,护士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为工作目的、以执行医嘱为工作内容,导致了社会上很多人轻视护理工作,认为护理工作附属于医疗工作。另外,据调查,截至2011年底,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只有25.6%。对于护士的培养,长时间停留在中等护理教育,使得人们对高等护理教育的理解和重视不够。护理工作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低学历、纯技能,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没有必要进行高等教育,这些在客观上动摇了学生的专业思想。

    2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的优势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形象生动、直观易懂等特点,能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校园辩论赛、新生才艺秀、院士论坛等富于创意、效果颇佳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立足于学生之中,能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参与面极广。把专业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当中,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快乐,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较传统的方式要好。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群体中多数人的价值观、行为规则、思想作风等,常会迫使其每个个体原本存在的不同观点,行为作风等出现趋同现象。以积极乐观的专业认识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消除社会不良认识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给学生注入丰富的教育理念和道德信念,唤起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尊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一般来说,学校倡导什么,宣传什么,师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什么方面,就会自觉去遵守并支持校园文化所主导的东西,这种无形的引导,往往比强迫的命令,硬性地规定来得更有效。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问题剖析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有学者将其症结大致归结为六点:“一是教育内容有点动荡化;二是工作内容失之泛化;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手段有些僵化;四是思想工作管理出现简单化趋势;五是有些人和地方弱化思想工作的阶级性,以纯学科建设来冲击本学科建设;六是思想政治工作有些市场化倾向。”有学者认为,这一学科建设中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存在着“杂、散、疑、平、虚等问题一。

应该说,立足于宏观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整体性研究,学界所列举的上述问题已经触及到了这一学科的某些症结,但当我们对这一学科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时,又会发现这些观点尚缺乏实质性的解释,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深化。鉴于此,本着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笔者认为这一学科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学科定位与归属认识混乱。过去在学科编排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但在现实中,却未取得一致认识,较难操作。有人认为它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应该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有人认为它的重心在思想政治教育,应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甚至可归为教育学一级学科。归属上的混乱导致了人们关于学科名称的争论。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重心的人认为,此学科应改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而主张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重点的人主张改名为思想教育学或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政治学学科和教育学学科交叉性的学科。应当正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至于划归哪一个门类,是法学还是教育学,可以讨论。将之划归教育学门类,它可以是一个一级学科,也可以是一个二级学科。”

第二,专业方向缺乏明确性、稳定性。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向相当繁杂,可谓“杂而泛”,既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科技进步与现代文明、舆论与宣传等研究方向。也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实践、宪法与宪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等研究方向。由于研究方向包罗万象,特色因此而消失,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把既非马克思主义又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硬挂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名义之下;二是研究方向虽与马克思主义或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联,但到底研究什么,单从专业方向名称上不能判断;三是内容不实,研究范围之大不着边际;四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研究方向差异较大,大到人类社会发展,小到具体个案研究;五是有的研究方向直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这与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社研究划分不明显。

第三,学科课程设置混乱。在部分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课程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相关内容,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却只字未提,该学科已演化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单一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文化史、革命史、党史等专业与学科。有的学校考虑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等课程,却只讲西方资本主义的内容,对于马克思主义只字不提,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学校课程设置既有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表面看起来设置合理,但仔细深究,则空而不实。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

现今,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需要,国家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并将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分离,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这一学科不但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区别于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其实质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与灌输。它注重的是如何让群众、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属于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应用学科。这既需突出政治性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也要考虑如何让群众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突出它的教育功能,教育的始终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立足点,关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的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不论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称谓如何不同,它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是途径,是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从教育的规律;其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以教育为手段,更要以思想教育为渠道,把人的思想作为教育的对象,从转变人的思想着手开展工作;其三,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必须把受政治限定的阶级思想,即一定阶级主要的意识形态灌输给社会成员,以期改变人们的思想,维护或实现阶级的统治。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实施意识形态影响的重要手段。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这一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着时代精神,不断向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虽然由来已久,但这一概念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率先明确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建立之后,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理论与方法论基础。也就是说,虽然历史上的各个阶级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观点,却不存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不同.学科本身具有科学性,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科学。早在1987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必须有专职人员作为骨干,并且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教授和理论家。”‘关于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定的研究对象内涵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内容指向性。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基本理论基础、充分体现党性和政治性的学科。它虽然在专业知识构成上借鉴了多学科的知识,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知识都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有所体现和渗透,但其研究对象与主旨相当明确,这一学科主要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教育培养人的规律问题。它一方面要从受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出发,遵从教育规律,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培养人。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既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又具有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表现,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之处。任何一个阶级都注重意识形态教育,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内容。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自然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民群众。具体到学科建设,就是要建立一个专门从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学科体系,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这一学科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并存,而在实践中,为强调意识形态性而无视科学理论性、学术规律性的情形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马克思主义非意识形态化”的呼声渐高,这都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并存的特点,是对这一学科功能、作用,甚至归属的界定和说明,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而意识形态性则是目的和保证。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更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学成为一门治党治国的学问,政治性明显,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学原理的研究,它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与接受问题的研究。

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从以下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作用重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所取得的成果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传播给人民大众,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本身就是这一工程建设的应有之义,同时也为这一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总结与人才支持。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着眼世界变化,立足新的实践,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和研究.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要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编写充分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此基础上运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教育党员群众,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第二,“返本开新”,即从学科的原有意义上理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须从学科原有意义上来理解,这是一个学科发展最根本的认识基点。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是如何产生的”,“人在社会中生存为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如何进行的”等问题,进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也就是说要返本开新。返本开新是研究的思路,是在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史中,探知思想政治教育为何在人类社会存在,人在社会中生存为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的各个阶级各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什么,等等。因此,返本不是对历史事实的再述,返本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解答,也就是所谓的开新。开新的主旨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以及对现实的意义。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问题剖析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有学者将其症结大致归结为六点:“一是教育内容有点动荡化;二是工作内容失之泛化;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手段有些僵化;四是思想工作管理出现简单化趋势;五是有些人和地方弱化思想工作的阶级性,以纯学科建设来冲击本学科建设;六是思想政治工作有些市场化倾向。”有学者认为,这一学科建设中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存在着“杂、散、疑、平、虚等问题一。

应该说,立足于宏观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整体性研究,学界所列举的上述问题已经触及到了这一学科的某些症结,但当我们对这一学科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时,又会发现这些观点尚缺乏实质性的解释,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和深化。鉴于此,本着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笔者认为这一学科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学科定位与归属认识混乱。过去在学科编排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但在现实中,却未取得一致认识,较难操作。有人认为它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应该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有人认为它的重心在思想政治教育,应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甚至可归为教育学一级学科。归属上的混乱导致了人们关于学科名称的争论。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重心的人认为,此学科应改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而主张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重点的人主张改名为思想教育学或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政治学学科和教育学学科交叉性的学科。应当正名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至于划归哪一个门类,是法学还是教育学,可以讨论。将之划归教育学门类,它可以是一个一级学科,也可以是一个二级学科。”

第二,专业方向缺乏明确性、稳定性。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向相当繁杂,可谓“杂而泛”,既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科技进步与现代文明、舆论与宣传等研究方向。也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实践、宪法与宪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等研究方向。由于研究方向包罗万象,特色因此而消失,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把既非马克思主义又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硬挂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名义之下;二是研究方向虽与马克思主义或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联,但到底研究什么,单从专业方向名称上不能判断;三是内容不实,研究范围之大不着边际;四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研究方向差异较大,大到人类社会发展,小到具体个案研究;五是有的研究方向直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这与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社研究划分不明显。

第三,学科课程设置混乱。在部分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课程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相关内容,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却只字未提,该学科已演化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单一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史、文化史、革命史、党史等专业与学科。有的学校考虑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等课程,却只讲西方资本主义的内容,对于马克思主义只字不提,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学校课程设置既有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表面看起来设置合理,但仔细深究,则空而不实。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

现今,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需要,国家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并将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分离,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这一学科不但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区别于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其实质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与灌输。它注重的是如何让群众、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属于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应用学科。这既需突出政治性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也要考虑如何让群众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突出它的教育功能,教育的始终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立足点,关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问题。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的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不论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称谓如何不同,它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是途径,是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从教育的规律;其二,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以教育为手段,更要以思想教育为渠道,把人的思想作为教育的对象,从转变人的思想着手开展工作;其三,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必须把受政治限定的阶级思想,即一定阶级主要的意识形态灌输给社会成员,以期改变人们的思想,维护或实现阶级的统治。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实施意识形态影响的重要手段。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这一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着时代精神,不断向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虽然由来已久,但这一概念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率先明确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建立之后,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理论与方法论基础。也就是说,虽然历史上的各个阶级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观点,却不存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不同.学科本身具有科学性,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科学。早在1987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必须有专职人员作为骨干,并且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教授和理论家。”‘关于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定的研究对象内涵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内容指向性。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基本理论基础、充分体现党性和政治性的学科。它虽然在专业知识构成上借鉴了多学科的知识,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知识都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有所体现和渗透,但其研究对象与主旨相当明确,这一学科主要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教育培养人的规律问题。它一方面要从受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出发,遵从教育规律,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教育人、培养人。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既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又具有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表现,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之处。任何一个阶级都注重意识形态教育,任何一个统治阶级都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根本内容。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自然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人民群众。具体到学科建设,就是要建立一个专门从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学科体系,那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这一学科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并存,而在实践中,为强调意识形态性而无视科学理论性、学术规律性的情形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马克思主义非意识形态化”的呼声渐高,这都是极端错误的做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并存的特点,是对这一学科功能、作用,甚至归属的界定和说明,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而意识形态性则是目的和保证。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更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学成为一门治党治国的学问,政治性明显,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学原理的研究,它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与接受问题的研究。

三、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从以下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作用重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所取得的成果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传播给人民大众,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本身就是这一工程建设的应有之义,同时也为这一工程建设提供了经验总结与人才支持。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着眼世界变化,立足新的实践,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要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编写充分反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此基础上运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教育党员群众,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第二,“返本开新”,即从学科的原有意义上理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须从学科原有意义上来理解,这是一个学科发展最根本的认识基点。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是如何产生的”,“人在社会中生存为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如何进行的”等问题,进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也就是说要返本开新。返本开新是研究的思路,是在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史中,探知思想政治教育为何在人类社会存在,人在社会中生存为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上的各个阶级各个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什么,等等。因此,返本不是对历史事实的再述,返本的目的是为了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解答,也就是所谓的开新。开新的主旨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以及对现实的意义。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3篇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行为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要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培养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而思想教育则着重研究如何保证所培养的人的思想政治质量即德育问题。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的性质目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教育发展的一般过程与规律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同样适用。教育不仅是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教育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一样,都强调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学越来越重视传授知识与发展受教育者的能力素质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并把发展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教育学还十分注意教育影响的系统性、协调性和一贯性,即教育与影响的一致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十分注意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一致,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极为密切,政治学是关于社会公共政治权力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其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着重从意识形态方向研究政治斗争规律,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服务。在政治思想领域里,政治学揭示了人类历史上各个阶级政治思想产生、发展和更替的规律,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则着重研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两者之间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总是为一定的政治集团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运用政治学原理研究政治斗争,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对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大有裨益。

伦理学,也称马克思主义道德学,是关于道德起源、道德本质、道德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学科。道德观与政治观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是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着重揭示共产主义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阐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确定革命的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品质要求,从思想品德这一侧面揭示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客观规律。因此,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存在较多的交叉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学习伦理学所提供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遵循道德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确,少年于国家的前途是分不开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少年正如那处升的太阳那样,充满希望与力量。所以,每个国家都非常的重视青少年的成长与健康,关注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问题。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一路坎坷,但是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它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成效,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对于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内容与意义都很重大。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广义素质。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教育的统称。前者侧重于理论观点、思想认识的教育;后者侧重于政治立尝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态度的教育。两者虽各有侧重,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四个特点: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懂得我国当代最大的政治,坚持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决心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第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辨别美丑,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在假、恶、丑的现象肆虐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第四,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特定的知识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融和的。离开了政治性、思想性的“纯粹”的知识性,对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是无意义的了。

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意义

同志说学校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更是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1989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尖锐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不是否定和排斥智育和体育及美育,而是抓住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便不是从政治上着眼,而仅是从健全人格角度考虑,也是为青少年学生最终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所益处的人打下做人的基础。如果从政治上着眼,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同志在1999年6月15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素质教育的问题发表了纲领性的讲话,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同志号召全党:“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足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意义是重大的,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就显得必要而且是势在必行。

第一,突出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地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对于青少年的教育,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占有重要的位置,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教育要重点突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地位,保证学生在道德层面提高自己,达到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今后人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重视家庭教育对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对于人的生活习性,品格的形成,起决定性影响是教育,自然不排除遗传因素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很重要,而家庭教育是最直接的,有人说看这个人怎么样,看他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就可以了,这正是说明人的这种直接的影响,这个是潜移默化的。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第三,加强社会教育以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社会教育是贯穿于始终的,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伴而行的一个重要教育形式,社会要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社会需要做到为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做好舆论宣传,为青少年提供各种实践场所,以助于青少年受到正确思想意识影响,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青少年的培养要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入手。总之,不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要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现实保障,达到为国家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青松.推进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J].当代青年研究,2004,(4).

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第15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途径。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理论实践的脱节、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产生了一些列非常繁杂的现象、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化等问题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疏离,甚至失落,从而在认识论上游离于马克思主义之外,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中共十明确提出,我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办学目标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保证高效内涵式发展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拙计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方面略作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状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自从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这一论点至今,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具有明显的中国化特色,从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大众化、科学化水平已经在中华民族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且茁壮成长起来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所在,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列主义思想,坚信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大高校更是首先开设了“两课”,这也为各大高校培育出优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规范了思想认识基础。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已经在各大高校奠定了基础,然而,随着时光的变迁、世事的迁移,当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部分高校却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有研究者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信仰危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完善,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大学生深受市场经济中泛滥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冲击了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使部分大学生对此信仰产生了疏离,甚至失落。三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和党内腐败现象等各种现实问题造成的各种影响也是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1]由此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处境艰难,发展回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一种教育。十七大以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要内容的“概论”课的核心课程地位更为巩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在引领社会思潮中,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依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永恒主题。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旗帜,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水平,在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旺盛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是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目标的理论支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本。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也日益明显。新时期以来,我们更应该高扬马列主义旗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人“在对20所高校研究生的调查中发现,53.2%的研究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表示赞同,而仍有46.8%的研究生持保留和反对态度。这一数据折射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不彻底性,大学生群体中“去政治化”和“淡化意识形态”的想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2]由此可见,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至关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在大学生“两课”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

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基础。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或者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实践活动难以形成良好经验等不良现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实践,弘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精神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内在要求。“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必须以聚焦问题、关注现实为准则,以回应现实期待和破解问题困境为方向,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现实针对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现实关怀程度决定着学科发展的实践方向。”[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程度也事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因此,也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之间具有辩证关系。

再次,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样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一个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的方法论。当今大学生的思维是多方面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多方面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多元化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性,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归根结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方面和环节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根本指向是引导大学生形成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品德。[3]二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课程内容单一、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化、继承创新严重不够,思想政治教育严重缺乏丰富性、生动性与吸引力是导致大学生忽视两课教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不会发展久远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元化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体现。

另外,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载体。”[4]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实效性和宣传效应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我们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工作,又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开展和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出合格的专业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殷南江 殷清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析【J】.成都:经营管理者,2010(9)

[2]平章起 李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基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视角【J】.天津学术文库:2012

[3]陈宝松 李 珺.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新思考【J】.哈尔滨:经济研究导刊,2013(11)

[4]江龙.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3(2)

本论文系“2012年度甘肃中医学院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