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

启发式教学思想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启发;教学;实质;方法;反思

启发式教学旨在依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并未能真正把握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和灵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正由于认识上的模糊不清,导致行动上的偏颇甚至错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

一、启发式教学的实质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科学的教学方法论

在一般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涯中,习惯性地将启发式教学当作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他们深知启发教学的重要性,并力图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启发式教学,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未能准确、清析地把握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和精髓,错误地将“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教师频繁地提问学生,学生疲于应答,课堂如同唱戏,一唱一和,很少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启发式教学固然离不开提问,因为提问可以诱导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然而,并非出于启发思维的目的、而在课堂上频繁地提问学生,那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故意摆设的花架子,根本无法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当然也算不上真正的启发式教学。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呢?

笔者以为启发式教学只是各种各样具体教学方法的指导原则,是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灵魂,体现的是一切教学方法的基本精神即启发性,是运用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艺术的核心,它应该贯穿于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才是教师必须把握的精髓所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与要害,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启发式教学并不过时,而应与时俱进

当今教育界出现了不少“追新族”,一旦有人提出新鲜的教学方法,就趋之若骛。我们主张教学要改革创新,要与时俱进,因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为社会服务的教学也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但是,那种盲目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不顾客观事实的“创新”,笔者从来不敢苟同。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论,不但不能淡化其作用,而且还应在新时期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下,得到进一步加强。因为启发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启发式教学并不过时,它将紧随教学改革的发展,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启迪思维的神奇功效。

三、如何使启发式教学重放异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以教师讲授为主,结果导致部分教师滑入“满堂灌”的泥坑;而现代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却又造成一些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基本抛弃了传统的讲授法而热衷于“满堂问”的教学方式。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方式都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有效运作及其作用的正常发挥,他们共同的弊端在于剥夺了学生深入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要么让一个个学生变成学习的“容器”,要么让学生成为配合教师演出的“配角”,学生很难自主地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

然而,我们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让启发式教学重新展现它与生俱来的魅力?

首先,要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内容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展开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生活体验、社会经历、思想状况以及个性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因此,教师应注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又要热爱、关心学生。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通过作业、课余谈心、家访、与学生一起参加各种活动、社会调查等多种渠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又增进了师生情谊,为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进行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师生感情淡泊、甚至存在某些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那么势必免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启发式教学也难免会出现“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

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容易导致越厨代庖,使教师变成课堂的主体,学生变成客体甚至学习的“容器”。而彻底抛开讲授法,整堂课频繁地提问学生,让学生觉得老师没上课,只是一味提问。这种脱离客观实际的教学方法,同样也是喧宾夺主、主客颠倒,其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因此,准确定位课堂主客体关系对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要。

其次,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体现讲授的时间长或提问的问题多,而是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这里的“实际需要”即是:是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科学分配时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教材的核心内容,重在教师引导,其他知识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归纳、总结,通过自我探究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偶遇学生情绪特别活跃,为应对可能出现课堂秩序失控的局面,教师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意外”,都必须有适当的应急预案,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2、运用启发教学时,要注意增强启发的针对性和现实感。尽管许多教师都在程度不同地努力运用设问启发、事例启发、演绎启发等方法进行教学,但总体上依然存在着针对性和现实感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针对书本理论知识启发多,联系国际国内实际启发少;针对教师自身感受启发多,紧扣学生思想脉搏启发少;针对日常生活小事启发多,引领开拓创新思维启发少。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电视新闻和报刊资料等,及时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不断积累现实资料。另一方面要注意研究把握学生的思想发展脉络,以便使启发式教学能跟学生的思想发展同步,达到“和谐共振”的效果,不断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源泉。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思想政治 政治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效果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理解,更需要学生在感情上、行动上自觉的加以运用。因此,对中学思想政治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更高,近年来,我们一直试着把启发式教学法引入到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使原本枯燥的思想政治课变得很有活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学生更愿参与到政治课堂中来。

一、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是著名教育家孔子倡导的施教原则。从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上说,启发式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陶冶品德情感,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有深刻的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理解,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或观点,即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他们的学习不能只是被动地听而应主动地思考。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理解,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原则或要求,而教学过程作为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区别就在于他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间接”认识过程。正因如此,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方法论的角度去理解,启发式教学方法则是一种带有指导意义的根本方法,它的运用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即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统帅和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学原则、一种具有统帅作用的根本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现状

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能够把知识讲明白,使学生能够听明白,更重要的是要讲究教学艺术,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利用青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知识为主动学习。但实践表明,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并没有广泛应用,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尚未引起政治教师的足够重视

有些思想政治教师认为,只要知识理论好,不用启发式,照样可以上好课。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肯定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知识。但是,只具备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去学习和研究以启发式为重点的教学法,仍然很难胜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所以,不具备启发式教学法的精髓,掌握的理论知识不管多么深奥,也不可能教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无方,教不得法,学生不知所云,满头雾水,自然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好思想政治课可以从教学工作实践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方法。

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深入,依据一般教学理论,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学方法,充分考虑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特点,必定还会不断创新和涌现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启发式教学体现的是思想政治课一切教学方法的基本精神。把启发式教学当作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认为不用启发式照样上好课,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二)启发的针对性不强

许多中学政治教师都在不同程度地努力运用设问启发、演绎启发、比较启发和事例启发等方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依然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针对书本理论知识启发多,联系国际国内实际启发少;针对教师自身感受启发多,紧扣学生思想脉搏启发少;针对日常生活小事启发多,引领开拓创新思维启发少。

启发性针对不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知识不“博”不能启发。它要求教师应该博学多识,视野开阔,并且理解社会本质,把握未来趋势。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不能仅固在现存的专业领域.还应掌握一些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使自己具有网络结构的知识,才会很好的使用启发。教师只有用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在启发式教学中运用灵活,驾驭自如。另一方面,教师知识不“精”不会启发。它要求教师必须在“博”的基础上做到“精”。“精”就是对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精度。而要做到“精”,就需要抓好科学研究工作,把握本学科的前沿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这样,在启发式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出神入化,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从而取得良好的启发效果。

(三)启而不发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时常听到某些政治教师抱怨学生水平低。存在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在课堂内外、课前课后未能创设必要的启境,未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启发式教学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出发,从学生思维水平出发。同时,它又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师生双方之间的一种互动交流过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求学生要尊重教师,又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教师在课前和课后要通过作业、谈心、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社会调查等途径来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这是实行启发式教学的依据和材料来源。只有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社会经历和思想状况等做到全面了解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引导。

三、优化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了能使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于政治教学中,需要采取优化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充分发挥其内在的优势;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又要结合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研究和改革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使之发展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特色的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笔者提出三种策略。

策略之一:把启发式教学放在提高国民素质的高度来认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普遍存在人们过分相信教师的作用,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把教学思想转变到提高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结合的高度。这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政治教师需要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完善学生完满的人格,就应该重视启发式教学。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要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出发,把启发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让这种思想和方法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广大一线政治教师应该不断加深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解,高度认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积极大胆地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探索,实施启发式教学,弘扬启发式教学思想,使启发式教学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能够紧随时代的节拍,永远生机勃勃。

策略之二:重视和研究不同的教学模式,丰富和发展启发式教学的理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展开,出现出了大量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发现式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都包含着启发式教学的要素,他们从不同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给启发式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启发式教学更富有生命力和活力。中学政治教学的着眼点从教上转到学上,教学模式发展重心发生了转移。而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性为教学目的的,它强调教学民主,强调师生之间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完美的教学境界。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和研究、学习和借鉴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启发式教学的实际,大力挖掘启发式教学的内在潜力,对其予以发展或创新,使启发式教学在新的形势下得到发展。

策略之三:从教学实际出发,优化启发式教学的各种模式。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里指出,教学最优化的标准有二:一是看效果,二是看效率。具体而言,优化教学过程就是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发展个性等方面,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合理的发展,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用最少的时间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实行启发式教学既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又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后提高教学质量。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和教学情景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并根据本学科性质以及教学条件,探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来,从而使启发式教学不断丰富、完善,并得到创新,以实现启发式最优化教学。

四、结语

总之,现代与未来的教育,是寻求知、情、意,完满人格的发展,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完满的教育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育教学思想能得到世人的钟爱和青睐,其根源就在于它的教学思想和科学的规律性。只要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能充分认识启发式教学的历史作用,同时与时俱进,采取优化启发式教学的措施,并不断创新,相信启发式教学必将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白.运用启发式教学新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6,(09).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孔子 启发式教学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1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内容

孔子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倡并运用启发诱导教学原则方法的教育家,比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法”早一百多年。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至今仍有许多值得借鉴,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他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愤”是心欲求通而未能做到,即学生对一个问题已产生了疑问,正在积极的思考但尚未搞懂弄通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启”是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悱”是想说却说不出来的一种似懂非懂的矛盾困惑状态。“发”是指教师在学生处于“悱”的状态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认识,弄清概念或原理,用准确清晰凝练的语言恰当表达。意思就是教导学生,不到他力求明白的而未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在进行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的目的、注意把握住讲解的最佳时机,进行及时施教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伟大圣人孔子创立的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

2启发式教学在现代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在现代实际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启发式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问题设计不当;对教师要求过高;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评价也存在些问题。要知道,启发式教学固然强调学生的主动但并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它对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设疑不当

在启发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一种怀疑的心理状态。其次,问题的设计还应有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以不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现代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由于问题设计不当,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简单的问题固然能够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是有些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没有深入解读教材,课堂教学随意,凡是问题便让学生讨论、探究,根本没有任何探究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也就无所谓启发式教学。有时设计的问题缺乏以一贯之的主线,难易深浅无序、无度,问题之间缺乏内在的衔接,跨度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较大的差距,以致学生凭借现有的知识水平无从下手,不能围绕中心逐步深入地探究并生成新的认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同样失去了启发式教学的实际价值。

2.2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启发式教学是围绕疑问而展开,但由于设疑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得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只有在输入的基础上才能够输出,遇到疑问,才有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解惑。有的教师为了开展“启发式教学”想方设法地压缩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目的在于“热热闹闹”地进行讨论启发。而且,不论什么课,都一刀切地使用启发式教学也是不对的。有些看似热闹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讨论发问,可实质学生到底掌握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其次,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或者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过早或太晚都起不到启发的作用。在提出问题后,同样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在合适的时机给出引导,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有这些,是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之高,而现实情况则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3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许多启发式教学中,由于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师自然而然地退居到旁观者的位置,而相应的教学评价也步入了重自主、轻指导的误区。启发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启发式教学的评价是整个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应重在学习过程而不只是结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的应用,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其发展。现有的启发式教学课堂有些是整堂课下来没有任何评价,浪费了大好的启发时机;而也有些教师是给予了评价,却有点极端化,要么是课堂中一片掌声,要么把学生的回答批得一无是处,学生的积极性消磨殆尽;这都是不可取的,学生应有的生机与动力不但没有被激发出来,反而日渐销蚀。

3启发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3.1恰当设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启发教学活动是在问题情境中展开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如何巧妙地创设疑,使问题真正成为启发课题,对启发式教学效果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设疑就是教师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通过把学生引入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和求知欲。启发式教学是让学生亲自探究得出结论,让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所以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使得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新的情境。比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从而启发学生去思考。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活动,思维才能更加活跃,主动地位才能得到体现。同时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问题必须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而且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如此才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3.2 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理解。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与否,是直接关系到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学生永远处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多方面且不容忽视的。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时间,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启发学习适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在适当的时机制定不同的启发教学形式,譬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草船借箭》为例,首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相机提出启发学习课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在课程结束时进行分角色扮演。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全面了解全班学生的概况以及个别学生的性格特点,有的放矢,把握好介入时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准备整体把握,同时要极力发挥自身的教学机智。

3.3 教学评价应重视形成性评价

启发式教学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重视并改进终结性评价的同时,要非常重视形成性评价,重在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应用,教师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不追求结论的唯一性和标准化。从评价内容来看,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对问题解决的方式上。同时鼓励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如检查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适、解释是否合理等,让学生学会质疑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才是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最后,教师要遵循评价原则给予及时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志刚.论语通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24.

[2] 陈桂生.孔子“启发艺术”与苏格拉“产婆术”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 朱熹注.论语章句集注[M].中国书店,1985.

[4] 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5] 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一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 陈晓强,徐秀兵.《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解[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04) .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4篇

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1.1 思想政治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要利用启发式教学。思想政治学科因其自身内容理论性强,许多观点需要用理性抽象的思维去思考,缺乏其他学科所具备的趣味性。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特别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有兴趣才会产生情感,形成意向和愿望。才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开拓其思维的潜力,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1.2 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青少年是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迅速生长时期,心理特征呈现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注意学生生活经验少,思维处在具体认识阶段,在教学中要采取生动具体的例子去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去接触和剖析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新课程理念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为在教学中必须体现以学为本。教师要改变以往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盛知识的容器,由教师用填鸭的方法硬灌知识,它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为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课中必须运用启发式教学。

2.思想政治课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2.1 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知。从教学内容上讲,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一定要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2.2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2.3 精讲启发,探索新知。对于知识的讲授,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

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

2.4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原有的思维基础和知识出发,启发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接受理论知识,必须凭借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离开这些基础,要求过高就会造成"启而不发",要求过低就会形成"不启而发",这样做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5 要集中力量启发解决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集中教学精力导致突破,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启发到点子。

2.6 善于唤起疑难,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教学的关键在于激起积极思维,要依据教材内容善于唤起疑难,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主动提出问题,学生处于向未知境界探索的状态之中,就能积极开动思维机器去求得解决。启发式教学不能停留于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诱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2.7 要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启发式教学从客观进程来看,即是教与学有机结合的进程,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进程。师生双方的关系如何,对于教学的双边活动更有直接的决定的意义。

要调动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思维等心理活动,更须深入灵魂,启动心扉。而这首先需要关切、爱护,情感交融,所以,爱护学生是引导学生聆听教导、积极学习的重要前提。当然,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须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为基础,尊重教师,实际上是尊重教师的教导,从这种尊重出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自觉地愉快地开展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尊师爱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前提,也是运用启发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前提。

3.启发式教学的运用策略

3.1 要有“启”的愿望。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废除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开启学生积极主动地求知认知的兴趣,向未知挑战,和未知搏斗,将未知变为已知。

3.2 要认识“启”的作用。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先有教师的"启",而后才有学生的"发",无"启"不能自"发",即学生不能无师自通。教师必须在"启"字上下功夫。

3.3 要了解“启”的对象。“启”的对象是学生,是认知求知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启"解决自身的已知与未知、已能与未能、已有与未有的矛盾。因此,只有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未知、未能和未有,了解学生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学习动机及兴趣爱好等,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启"。

3.4 要掌握“启”的时机。启的时机,从学生心理状态上把握:

3.4.1 思维受局限,无法"突围"时;

3.4.2 疑惑不解时;

3.4.3 精力分散、心不在焉时;

3.4.4 有新发现,心情兴奋、跃跃欲试时。

4.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4.1 提问启发。提问启发式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

为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多积累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问题的实质。当然,教师的置疑既不能呆板平淡,又不能深浅过度,更不能无针对性,否则游离教学本旨,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4.2 反问启发。所谓反问启发,即用旁敲侧击的手法,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来多角度发问,以转弯抹角地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消除思维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本旨。

讲课中还可以连续设疑,使讲课从-般再回到个别,并多次反复,尽可能对所讲内容作总结。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多从反面提出问题,"制造矛盾",以此打开学少心灵的门扉,激发其思考,逐步引入教学佳境。

4.3 举例启发。 "举例"为思想政治课中启发教学的一重要手段。因为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有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截然不同的问题进行对比,以启示学生找出问题间共性、异性及其本质联系,这就是采用对比启发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大量运用此手法,引导学生对人物、事物乃至时空、场景等进行对比,从而领会教学内容,强化自身的道德认识。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若教师运用了大量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材料,启发学生对比,同时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5篇

    中学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本身的育人价值表现在哪里呢?

    第一,启发式教学本身,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落实在把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让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和教师一起探求知识,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第二,启发式教学本身,所追求的教学价值目标,不仅在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侧重在于能力的发展和潜力的开发。

    启发式教学的本身的育人价值是无可否认的。那么,怎样实现这种育人的价值呢?必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只对矛盾了,第一对矛盾是学生与教材的矛盾,第二是对矛盾是教师与教材的矛盾,第三对矛盾,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矛盾,这对矛盾表面看来,因其最终是服务于解决学生与教材的矛盾的,可能会让人觉得这是一对从属性的矛盾。

    启发式教学正是在以上的教学矛盾观的分析基础上,抓住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这对矛盾而提出的。因为,在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这对矛盾中,学生学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的状况,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制约并决定着教师的施教。正是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方法论,启发式教学才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

    中学思想政治课实行启发式教学,不少人有这样的担心;中学思想政治课知识传授的质量能保证吗?中学毕业生应付升学的政治学科考试的能力会不会下降?有这种担心的人,总以为只有教师多灌输,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作大运动量的练习,才有政治课知识传授的质量,才有升学考试的应试能力。殊不知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实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实行启发式教学,意味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即不仅有听觉活动的参与,更有视觉活动的参与,视、听两种感官司的联合活动,大大提高了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效率。实行启发式教学,意味着学生自学活动大大增加,而自学活动中学生的视觉活动多于听觉活动,而视觉活动又有这样的特点;外在的知识信息刺激在感官司停留的时间延长了,而且这种刺激在主体自身的控制下,可以多次回复,这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用注入式教学,学生仅有听觉活动参与,就不可能有这种特点。

    其二,实行启发式教学,学生对视觉输入的知识信息,可以在主体的自我控制下,由主体的大脑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便于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认识,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用注入式教学,由于学生听觉要紧跟 着自教师发生的不断地接路而至的语言信息刺激,自己思考就少了,理解就发生困难。

    其三,实行启发教学,学生的学习可认得到群体必理场的支持。因为启发教学不仅意味着每一学生个体的自学活动得到保证,而且还意味着学生群体中的彼此交流,探讨,这就产生了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心理互动,每一个体的学习情绪得到激发和鼓舞,每一个体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答和消除。用注入式教学学生个体间缺少交流,学习不可能获得群体心理场的支持。

    由此可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更深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是肯定无疑的。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6篇

中学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本身的育人价值表现在哪里呢?

第一,启发式教学本身,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落实在把学习主体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让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和教师一起探求知识,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

第二,启发式教学本身,所追求的教学价值目标,不仅在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侧重在于能力的发展和潜力的开发。

启发式教学的本身的育人价值是无可否认的。那么,怎样实现这种育人的价值呢?必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只对矛盾了,第一对矛盾是学生与教材的矛盾,第二是对矛盾是教师与教材的矛盾,第三对矛盾,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矛盾,这对矛盾表面看来,因其最终是服务于解决学生与教材的矛盾的,可能会让人觉得这是一对从属性的矛盾。

启发式教学正是在以上的教学矛盾观的分析基础上,抓住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这对矛盾而提出的。因为,在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这对矛盾中,学生学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的状况,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制约并决定着教师的施教。正是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方法论,启发式教学才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

中学思想政治课实行启发式教学,不少人有这样的担心;中学思想政治课知识传授的质量能保证吗?中学毕业生应付升学的政治学科考试的能力会不会下降?有这种担心的人,总以为只有教师多灌输,用题海战术让学生作大运动量的练习,才有政治课知识传授的质量,才有升学考试的应试能力。殊不知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实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实行启发式教学,意味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即不仅有听觉活动的参与,更有视觉活动的参与,视、听两种感官司的联合活动,大大提高了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效率。实行启发式教学,意味着学生自学活动大大增加,而自学活动中学生的视觉活动多于听觉活动,而视觉活动又有这样的特点;外在的知识信息刺激在感官司停留的时间延长了,而且这种刺激在主体自身的控制下,可以多次回复,这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用注入式教学,学生仅有听觉活动参与,就不可能有这种特点。

其二,实行启发式教学,学生对视觉输入的知识信息,可以在主体的自我控制下,由主体的大脑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便于学生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认识,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用注入式教学,由于学生听觉要紧跟 着自教师发生的不断地接路而至的语言信息刺激,自己思考就少了,理解就发生困难。

其三,实行启发教学,学生的学习可认得到群体必理场的支持。因为启发教学不仅意味着每一学生个体的自学活动得到保证,而且还意味着学生群体中的彼此交流,探讨,这就产生了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心理互动,每一个体的学习情绪得到激发和鼓舞,每一个体的疑问得到及时的解答和消除。用注入式教学学生个体间缺少交流,学习不可能获得群体心理场的支持。

由此可知,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更深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是肯定无疑的。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7篇

运用启发式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要改革“填鸭式”的教法,更要改革教学观念,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学”。

一、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知识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启迪学生思维,进行积极的思考,并贯穿于整个程中。如忽视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学,必然导致教学的僵化。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必须服从教学的目标,形式为思维所用,教师要及时创设课堂的情境,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无论是设疑、激趣,还是诱导、点拨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一段距离,使学生在差距中思考、感悟、挖掘、变通,从而发幽探微,问题要富有启发性,不宜多提“是”与“不是”的回答问题。在“是”与“非”的判断中,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侥幸答对的心理,不能培养刻苦钻研和积极动脑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使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而掌握新的知识。

二、精选案例,精设问题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科学地设置教学目标,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内在的联系,精选案例,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维含量的问题,同时预测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受阻的可能性,以便适时给学生以启迪,使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是具有主体性、整体性的人,是处于发展中、具有潜能、有个性差异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应当充分研究和充分了解这个世界。所以,作为教师要承认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告诉学生属于人文学科的思想品德问题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并通过学生主体的活动把握问题的实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出个性的独特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因此,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培养每个个性的创造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允许学生的偏见存在,因为偏见往往是个性化思想的一种表现,合理的偏见和执着的追求可以确保个性创造才能的发挥。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国古代教育理论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不乏真知灼见,比如推崇“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提倡长者、师者“不耻下问”,等等。但与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相适应,在师生关系上,专制的绝对服从的甚至是奴化的人格不平等主张一直占主导地位,基本上抹煞以至否定了师生间的平等。这种观念至今仍然影响着不少教师。当然,这种影响是潜意识的、不自觉的。例如,许多教师总让学生对自己有敬畏感,总是在推崇一种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关系,不喜欢学生质疑,唯我独尊,因而压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启发式教学要求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为此,首先有赖于师生职能的重新定位,教师只是指导员、引导人,而不是主宰者、支配者,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任人摆布的“奴隶”;其次有赖于教师“重心”的降低,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再次有赖于放松对学生的严格控制,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充分舒展个性。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8篇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法的含义

初中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关思想政治课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

第一,以学生主动性学习为主,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政治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讲到七年级第三课《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师不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什么”,而是让学生先看书,然后分组讨论并得出答案。

第二,重视学生对课文中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如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首先,教师要发展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强,那么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会很强。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课本知识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促进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知识点的重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受教育与启发。

第三,重视学生对课堂练习的训练。有的教师在教学时,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来教学。可是由于目标不明确,时间分配不合理,结果一节课下来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写课堂作业。在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写适量的课堂作业,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最终让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更加得心应手。

三、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自主预习。自主预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通俗易懂的特点,要求学生利用5―8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从中悟出道理,懂得这节课主要讲什么问题,并能列出3―5个知识点。例如:在讲七年级《身边的诱惑》这节课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并能悟出这节课主要讲的道理是:我们身边存在金钱、游戏机、黄赌毒与的诱惑,中学生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然后经过教师的引导,能提出以下三个问题:(1)金钱诱惑的两面性。(2)游戏机诱惑的两面性。(3)黄赌毒与诱惑的危害。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归纳就是指教师在讲解时要依据教材内容,分析典型事例,启迪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并能归纳出教材中的知识点。例如在讲七年级《身边的诱惑》这节课时,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分析“黄赌毒与等不良诱惑的危害表现在哪里”,并通过讨论得出结论:(1)吸毒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浪费钱财,还有可能让人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2)严重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还容易诱发违法犯罪。(3)“黄”(不健康信息)侵蚀人的肌体,毒害人的精神。(4)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总之,黄赌毒与等不良诱惑的危害表现集中为“都是有危害的,没有一点好处”。通过分析与归纳,必然引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第三,让学生的价值观升华。价值观升华就是通过对某一节课的学习,在价值观方面我们有什么收获,或者悟出怎样的人生道理,并且能够谈谈今后的打算。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法的最高境界。我们初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以致用,价值观升华,学会做人的道理”。例如:在讲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节课时,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分析与归纳以后,教师就要启发他们,让他们的价值观升华。本人认为,既然学生经过自主预习、对问题分析与归纳以后,已经基本上掌握这节课的知识点了,接下来教师就要启发学生去思考:面对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价值观方面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接下来会进一步去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价值观得到升华,又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四、思想政治课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如果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或者用事例去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能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

第二,有利于促进教师对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有的教师上课时喜欢滔滔不绝地“满堂灌”,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来讲授,结果学生不喜欢又听不懂。目前,启发式教学法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本人从教多年发现,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我们教师要多学先进理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样才能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9篇

自学思考题的设计应注意三点:

1.自学思考题的设置应指导学生对新旧知识、前后知识内在联系进行思考,以便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学科体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网络,理顺体系结构。

2.自学思考题的设置应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新教材在理论知识的讲述上往往将知识点置于夹叙夹议之中,置于正文和辅助资料之中。自学思考题应在宏观上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

3.自学思考题的设置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理论论证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高二年级的“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时,我预设了如下的自学思考题:①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③这种判断的意义是什么?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⑤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辩证认识?⑥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什么?⑦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⑧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政策和主张是什么?这些自学思考题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自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学生自学

首先,通过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泛读。注意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其次,深入阅读。以自学思考题为指向,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使学生既能把握教材的主干,又不忽略教材的枝叶。再次,完成自学思考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力争独立解决。对较难的问题,可作为下个讨论交流环节的重点。

三、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有两种形式:一是阅读过程中的小范围交流。如学生对教材中的个别词句,涉及其他学科的概念等,这一般不需教师指导,学生小范围的讨论可以解决问题;二是对教材中的基本观点的不同理解引起的全班范围的讨论交流。这种大范围的交流,教师一定要针对所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并及时记录研讨成果。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使讨论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二是注意聆听,特别要对学生一些有问题的发言进行思考,及时引导辩论,如果还不能解决,应在启发指导环节做好启发,使问题得以解决。

四、启发指导

自学启发式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首要目标,但教师的启发指导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中,教师的启发指导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为学生解疑释惑。例如,在学习“人生价值”一节时,教材是这样解释价值的:价值是个含义广泛的范畴,它既是经济范畴,又是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的范畴。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对价值概念的理解当然会联系到经济学的价值概念。而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和经济学上的价值概念的关系,是近年来讨论的焦点之一。教学中我除了向学生介绍各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外,还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较为合理的观点,做到既锻炼学生学习和甄别的能力,又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双重目的。二是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以及教材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使每个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五、练结练习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1.巩固知识。

知识的系统巩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新知识时,有目的地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二是新知识学习之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运用,从而巩固新知识。

2.加强思想教育。

叶圣陶先生在《读书和受教育》一文中指出:“学生读课本并非目的,真正懂得事物,真正明白道理,真正实践好行为,才是目的。”因此,课后练习题要尽量联系学生的思想症结和改革开放的事实,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为坚定信念,外化为文明行为。

3.提升能力。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教师规定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在选择和运用时,应特别侧重启发性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上的启发性原则是指,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地获得知识,从而,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成为一个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例子,从几个方面对启发式教学思想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一、设置问题,层层推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步步设疑、层层启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职数学教材中“角的概念的推广”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在处理“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时,笔者没有从三个角(30°,390°,和-330°)终边相同的结论出发,让学生寻找三者度数之间的关系,而是设置问题,层层推进,以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1:30°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与角终边相同的角有多少个?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参与.

问题2:大家能举例说明吗?“390°”,“750°”,……

问题3:哪位同学能说一下,“390°”角为什么与“30°”角终边相同呢?“转一圈”,有的学生跃跃欲试.

虽然表述不是很准确,但说明学生已经能够从运动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30°角的终边开始,逆时针旋转过程中,角的度数会增大还是减小?”“旋转一周,度数增大多少?”

“从30°角的终边开始,逆时针旋转一周,两周,三周……所得角的度数分别是什么?”

归纳小结:逆时针旋转一周所得角的度数为30°+1×360°;逆时针旋转两周,所得角的度数为30°+2×360°;逆时针旋转三周,所得角的度数为30°+3×360°,……

问题4:“除此之外,还有没有与30°终边相同的角?”鼓励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全面地对问题加以分析.

问题5:大家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与30°角终边相同的所有角吗?

这一问题是对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考察.

最后,教师就一般情形给出结论:一般地,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可以表示为

β=α+k・360°,k∈Z.(1)

以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了问题――启发式教学思想.

问题――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评价总结”的方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二、数形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启发学生利用几何图形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

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不等式的求解步骤不甚理解.

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分别找出y=0,y>0,及y0,Δ>0的情形为例,引导学生观察:

1.y=0,y>0,y

2.各部分图像上点的横坐标x,取值有何特点?

借助于图像,学生能较好地将抽象的不等式与具体的图形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步骤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另外,在学习“函数概念”时,笔者从现实生活出发进行举例,以引出抽象概念:随着年龄t的增长,我们的身高h会发生变化,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对应关系,这就是所谓的“函数”.

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用代数语言表示就是“函数表达式”,用几何语言表示就是函数图像:以(x,y)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描点,再由点连线.函数的特征性质均可从图像中反映出来.

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几何图形反映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概念,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有助于启发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总结规律,形成口诀,启发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在中职数学教材中,“象限角的三角函数的符号及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从三角函数的定义出发,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在各象限内的符号进行总结,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形成两套“口诀”,并将“口诀”融入平面坐标系.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界限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一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诱导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其难度也是相当大的.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难,笔者将四组公式分别置于四个象限,并与“横向口诀”相对应.

启发式教学思想,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方法,创设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启发式教学思想,从教师方面看,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以便认识本质,发现规律,举一反三;从学生方面看,就是不断地进行知识重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将进一步探索,努力将启发式教学思想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政治教学 启发式 实践

启发式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教学思想。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这一基本思想作指导,要求教师发挥“启”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中“发”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

启发式的运用是为了纠正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注入式的弊病,也就是教师讲得太多,把学生当作容器,一味地进行灌注,把书本知识“灌”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没有正确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运用启发式就要把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逐渐改变传统教育中“高分低能”的畸形教育现象。实践证明,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社会实践,精心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等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的。

1.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难,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则大进。高深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有人认为,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我在设疑中注意到了这几点:

首先,要把握好疑点,不要老提出那些只让学生作简单的判断式回答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应不应该”等。切忌无病的什么都议一议,要议的问题必须有价值,用议作为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其次,提问要把握好度,范围不要太宽,难度不要太大,原则上“只要学生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提问要紧扣中心,突出重点,解决疑难,避免多而杂,以影响教学目的实现。

再次,设疑的内容要巧,方法要巧,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不拘泥于让学生只从书本上找出答案照读,避免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

设疑要做到以上这几点,教师必须注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接受水平,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学,工作与生活实际,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引导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钥匙,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

2.在教学中列举实例启发。政治课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抽象思维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列举实例,化抽象为具体,使同学们从具体、生动的事例中得到启示,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列举的事例要力求恰切、有趣、有新意,并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启发他们学习思维。

恰切是指例子要中肯,所举的例子要和说明的观点、问题一致,不要牵强、硬套,比如在讲爱国并不能因祖国的暂时落后、贫穷条件时,我列举了我国的许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学者象李四光、丁洁琼、华罗庚、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物质享受,高薪聘请等待遇,毅然冲破国外重重阻挠,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从而有力地说明了爱国并不是有条件的,并不是要等到祖国富了才热爱。

新鲜有趣就是指所举的例子内容要新,时间要近,时代感要强,要生动、耐人寻味,更多地反映当代世界的人和事,反映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新成就。比如在海湾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的观注,同学们都相当关心,褒贬不一,抓住同学们这种学习热情和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我在课堂上给同学们阐明了海湾危机的起因、本质、美国出兵海湾的目的所在及我国对海湾局势的基本立场、态度,从而说明当维持世界和平的必要性及我国外交政策的正确性,让同学们真正地认识到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真正意图。

3.做到“启”而有“发”,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启”和“发”是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没有教师的“启”,就不会有学生的“发”,“启”是前提条件,“发”是必然结果,一般来说,通过教师的“启”学生跃跃欲试,心里明白就是成功的,反之,教师虽“启”了,学生依然如故,没有反映,变是失败的,所谓“留有余地”,就是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比如,在讲到《热心助人》这一课时,我谈到了不少助为乐的道理和许多热心助人的感人故事,比如象张华舍身救老农的事迹,也许有的同学会想,可惜我当时不在场,否则我……那么我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你在现场……”,让大家讨论两分钟后回答,一下子大家的兴趣都高涨起来,互相讨论,踊跃发言,有人说去报告,有人说自己无力救人,也有人说跳下去救人等等,通过讲座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热心助人是不讲条件的,要付出牺牲和代价的,据此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使我不在现场……”让大家课后思考,谈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他们对所学的内容认识就更深刻了,也真正从讨论中提高认识。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2―0067―01

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笔者尝试运用了自学启发式教学法,收效较好。下面就谈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设计自学思考题

自学思考题的设计应注意三点:

1. 自学思考题的设置应指导学生对新旧知识、前后知识内在联系进行思考,以便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的学科体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网络,理顺体系结构。

2. 自学思考题的设置应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新教材在理论知识的讲述上往往将知识点置于夹叙夹议之中,置于正文和辅助资料之中。自学思考题应在宏观上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强化,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

3. 自学思考题的设置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理论论证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进行高二年级的“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时,我预设了如下的自学思考题:①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③这种判断的意义是什么?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⑤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辩证认识?⑥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是什么?⑦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⑧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政策和主张是什么?这些自学思考题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自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学生自学

首先,通过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泛读。注意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它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其次,深入阅读。以自学思考题为指向,让学生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使学生既能把握教材的主干,又不忽略教材的枝叶。

再次,完成自学思考题。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力争独立解决。对较难的问题,可作为下个讨论交流环节的重点。

三、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有两种形式:一是阅读过程中的小范围交流。如学生对教材中的个别词句,涉及其他学科的概念等,这一般不需教师指导,学生小范围的讨论可以解决问题;二是对教材中的基本观点的不同理解引起的全班范围的讨论交流。这种大范围的交流,教师一定要针对所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辩论、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并及时记录研讨成果。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向,使讨论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二是注意聆听,特别要对学生一些有问题的发言进行思考,及时引导辩论,如果还不能解决,应在启发指导环节做好启发,使问题得以解决。

四、启发指导

自学启发式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首要目标,但教师的启发指导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中,教师的启发指导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为学生解疑释惑。例如,在学习“人生价值”一节时,教材是这样解释价值的:价值是个含义广泛的范畴,它既是经济范畴,又是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的范畴。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对价值概念的理解当然会联系到经济学的价值概念。而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和经济学上的价值概念的关系,是近年来讨论的焦点之一。教学中我除了向学生介绍各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外,还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较为合理的观点,做到既锻炼学生学习和甄别的能力,又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双重目的。

二是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以及教材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使每个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五、练结

练习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1. 巩固知识。知识的系统巩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新知识时,有目的地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二是新知识学习之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运用,从而巩固新知识。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启发式思想政治应用

自从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的教育思想以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启发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人从教学理论角度出发,认为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或教学原则;也有人从方法论角度出发,认为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这些都反映了启发式的不同侧面,有其合理之处。1 启发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是同“注入式”教学指导思想根本对立的。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观的对立。启发式教学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而不能只把学生看作机械、被动的灌输对象;其二是学习观的对立。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智力的提高,强调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应该有机结合,“智”重于“知”,要让学生在“活学”的过程中“学活”,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让学生在一味地死记硬背后成了书呆子;其三是学习效果的对立。启发式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紧密结合,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赵括式的空谈家。2 启发式教学法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我们不能仅仅把启发式当着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或教学原则,而否认它是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就会使其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降低其生命力。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首先要看到它是一种总的教学方法,它对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起指导作用,它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之中。在此仅以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为例,谈一谈启发式作为一种总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2.1 启发式在讲授法中的应用。讲授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又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必须贯彻启发式,避免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昏昏欲睡。2.2 启发式在讨论法中的应用。讨论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常用的教学放方法,课堂上教师会经常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马克思主义某一理论问题或社会现实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求得正确认识。2.3 启发式在练习法中的应用。启发式应用于练习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引起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练习的自觉性。为此,练习题的设计要巧妙;要使学生了解练习的意义,明确练习的要求;要注意指导学生练习的方法。3 启发式教学法直接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启发式既是总的教学方法,又是具体的教学方式。启发式作为具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恰当运用。以下所述只是几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较常用的具体启发方式。3.1 动机启发。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部诱因”,使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学好”的愿望,又有“学好”的追求的一种启发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发展的状况,对学生指明哪些山头值得攻打,突破口在哪里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动机的诱因。3.2 设疑启发。这是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问题,使学生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启发方式。疑是思之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多做对“自明性”的分析,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难易度适中、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疑难问题,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提问等手段,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求得疑难的解答,完成教学任务。3.3 比较启发。这是通过比较揭示事物的矛盾,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启发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见真伪,比较见异同,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可开阔学生思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更深刻、更准确。除此之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较多的启发方式还有情景启发、类推启发、研讨启发、提示启发、归谬启发、直观启发等。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1]吕洪良.启发式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J].天津:学习月刊,2004(2).P43~50.[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杜海清.对启发式教学的思考[J].伊利:伊利师专学报,2004(3).P86~97.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能增强其实效性,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14-2

一、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一)“启发”一词的来源

“启发”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大教育学家孔子的经典性著作《论语・述而》中:“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复也”。宋代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进行过详细的解释, 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在他的《论语集注》中《述而》篇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二)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在科技、经济都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知识发展的无限性与学生自身个体学习的有限性之间矛盾的突出,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既经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能够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启发式教学既古老又年青,并富有生命力,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在当代,关于启发式教学的定性问题,曾出现过多种不同的看法,主要集中在原则说、方法说、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四个范畴上。笔者较赞同将启发式教学视为一种教学思想的这种观点。从教学思想的观点出发, 给启发式教学下的定义如下: 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学习能力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教学启发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并学会迁移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最高境界的一种教学思想。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启发式教学及其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政治课中应用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学习氛围,形成师生间良性互动,促进教学相长。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启发式教学在应用过程中仍不尽如人意,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注入式教学方法仍被许多教师沿用,教师在课堂上重结论、轻过程。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课堂上盲目罗列知识要点灌输给学生,轻视培养学生能力,忽视教学过程,严重影响了启发式教学的时效性。这种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启发式”教学,背离了启发式教学的核心

――开启学生思维。这种灌输式教学法,不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学生由于不能及时消化吸收老师所教的知识点,而自尊心、自信心受挫。

因此,政治教师运用在启发式教学的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能仅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使启发式教学成为课堂上的点缀。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灵活适时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会运用知识。

(二)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变主导为主问

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自身在课堂中应发挥的主导作用,对主导作用的理解过于狭隘,把简单的提问视为启发,一味地通过提问来使学生得出结论。在课堂中,教师总是想把学生引入课前预设好的答案中,忽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发。在启发式教学中,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能把它视为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唯一手段。很多政治教师想单纯的通过提问来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没有结合相关教学实例,设计合理教学情境。这样生搬硬套让学生得出结论,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更别提运用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课堂提问上。

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技术精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惑及时进行点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注意对学生学习思路的指导,结合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给予及时的总结、讲解与深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并使学生能过灵活自如地运用知识,启发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率。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注意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最佳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三)教师启发不全面,缺乏普遍性和针对性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学习成绩好的和成绩中等的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成绩差的学生,缺乏普遍性。这样做打消了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容易造成两极分化,使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成绩越来越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淡,成绩自然下滑。这违背了启发式教学的初衷,未能启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许多高中政治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没有紧扣学生的思路脉搏,对这方面的启发较少,而是针对教师的自身感受启发颇多;联系时事政治启发少,针对书本理论知识启发较多;对创新思维启发少,针对生活小事启发多。教师实施启发式教学针对性不强。这些缺乏之处,正是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努力进行改进的地方。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价值提升的运用思路

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乐于思考、主动学习,进而掌握、领会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根据笔者前面的陈述,我们知道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提升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价值,现从教学素材的多样性及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上,给出一些实例,仅供教师参考。

(一) 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启发

“热点”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议论且比较集中的问题,包括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不乏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高中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搜集近日新闻信息,利用政治课的教学时间,课前5分钟,让学生近日新闻、热点。然后由学生们对时事热点进行讨论、点评,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类、总结,以此来激发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的热情。下面以“”事件简单例证。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单方面宣布以20.5亿向所谓的拥有者“购买”及其南北附属岛屿,将其实施“国有化”。 日本政府的这一行为造成了对中国领土的严重侵犯,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中国人民的激愤情绪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少地方群众尤其是青年人自发走上街头,开展游行示威活动,抗议日本非法“购岛”行径。爱国行为本无可厚非,爱国不需要理由,但需要理智。部分群众为了表达自己的激愤之情,表达对日本的不满,做出了一些过格的事情。有些国民去日本料理店就餐逃单,当街辱骂在中国工作的日籍人,砸日本轿车,甚至侮辱打骂日本人。让学生针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应该如何做到理国。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时,应坚守文明法治的底线。

(二) 用名言警句、古典诗词启发

鉴于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的语言具有醒世、语言优美等艺术感染力,学生普遍比较喜欢。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它们与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

南北朝的王籍写过“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句,北宋的王安石则有“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的描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哪位诗人的诗句更好,以及原因是什么。经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王籍的诗词写出了蝉与林、鸟与山、噪与静、鸣与幽二者的动静关系,噪与鸣更衬托出山林的宁静,大自然里没有绝对的死寂,也没有绝对的喧噪,这种动静关系就是噪与静、鸣与幽的对立统一。这就是用哲学的眼光分析古诗词。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教师可以利用马克思的这句名言,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才有可能成功。

(三) 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流行歌曲来启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也越来越繁荣,它为当代中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课外书籍成千上万,报纸杂志品种繁多,电视电影、流行歌曲更是铺天盖地。它们丰富了中学生的课下生活,也增加了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其中更让学生感兴趣并印象深刻的当属影视作品和流行歌曲了,教师可以利用它们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电影《翻滚吧,阿信》是由台湾导演林育贤指导的一部追求梦想的励志热血电影,故事描述了从小拥有运动天赋的阿信,在偶然的机缘下被体操吸引,逐步踏进体操的世界,后来由于他患有轻微的小儿麻痹症,在母亲的反对下,他黯然退出体操界。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幸误入歧途,迷失自我。直到他决心重新追求梦想,他抓住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他翻出了自己的另一片天。这部电影给学生的启示是,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理想,有目标,理想的实现要靠自身去不懈努力。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许多地方不尽人意。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及部分教师盲目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学上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升学率。在这种情况下,注入式教学、灌输教学法仍被部分教师沿用,仍占有市场。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启发式教学最为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教师积极去修正,最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最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光坤,徐静波.启发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2012(7).

启发式教学思想范文第15篇

[关键字] 启发式教学;实质;关键;要求;技巧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和运用,提高学生素质成为所有教师的教学目标。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法就成为教师运用的最多的方法。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认为要做到:“一阅读,一剖析,两充分。”所谓“一阅读”,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可读性的特点,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中悟出道理,然后经过教师的点拨,切实理解概念、原理的内涵。例如,在讲“犯罪”这个概念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列举的事例,然后教师再总结,概括“犯罪”的几个要素,然后得出结论,即“犯罪”的正确解释。所谓“一剖析”,就是指教师在讲解时要依据教材内容,剖析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认真思考。例如在讲初三政治第四课第一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典型事例,从而说明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地位及影响。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浓厚兴趣,认真思考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充分举例说明”是指要多列举事例,从各个方面说明教材内容。在讲“做一个忠于人民的人”时,要充分列举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的事迹。用事例来说明“做一个忠于人民的人”应具有的品质以及怎样才能做到。这样做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命题的理解,更能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充分启发思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动脑筋,想问题。例如在讲“性格”、“良好性格的特点”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举例、思考、总结、得出结论,并让学生举出反面事例,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在传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中主要采用“传授型”或叫“注入式”教育模式。

所谓“传授型”教育模式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老师在以成绩为导向,以考点规定的知识为载体,害怕有考点遗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通常所认为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过程的单一性和结果的重复性。即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动,结果就是无论理解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老师讲的背下来,学生俗称政治课为“背多分”。也难怪有其他学科的老师说政治老师最好当,只要能认汉字都可以教政治,因为你可以照书念就行了。这大大贬低了政治老师的地位和作用。俗话说“过程决定结果”,也就是说好的结果要有好的开端和好的过程。但在 “传授型”教育模式下,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因而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这样既不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可能引起学生对某些观点和理论的反感,从而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达不到政治课应有的功能。其次这种教学模式更强调以知识为中心,把考点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顾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思想状况和心理发展特点而只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教学,造成教与学严重脱节,灌输自然就成为主要方法,一节课基本上是满堂灌、独角戏教学,双边互动变为教师的单边“演说”,学生的思维受限于教师所教的范围 ,所以高分低能就不可避免。第三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受到极大压抑;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评价,由于片面强调学生书面成绩,导致整个教育过程以分数作为教学的评价标准,很多学校甚至把学生成绩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和奖惩的依据,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完全被分数所遮盖。学生主体地位很难得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学生的个性风采欠缺,思维不能健康发展,导致思想依附、灵魂萎缩,学生成为分数和书本的奴隶,教学成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单向活动过程。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宝库。此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不仅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内容日趋丰富,体系日臻完善,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这种教学思想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教学指导思想。本人从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设置问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问启发式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例如,在讲《助人为乐》一课时,配合挂图,讲雷锋冒雨送老大娘的故事,然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位老大娘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心里如何想?”“当雷锋送老大娘到家,与老大娘告别时,老大娘心里又如何想?”“雷锋衣服淋湿了,为何还笑得那么甜?他心里想什么?”这种提问启发,既丰富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探究事态的发展。这对强化学生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开发学生智力是极其有益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语)。为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多积累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教师提问:“本课中为何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全意爱着的中国’?”在引导学生回答时,又可适时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比较一下,若这个句子只出现一次,其效果又有何不同?”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问题的实质。当然,教师的置疑既不能呆板平淡,又不能深浅过度,更不能无针对性,否则游离教学本旨,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在启发式教学中,“启”是关键,“发”是要害,合理的“启”可以得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适时运用反问启发,可使学生豁然开朗,柳岸花明。

所谓反问启发,即用旁敲侧击的手法,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来多角度发问,以转弯抹角地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消除思维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本旨。在讲“奴隶社会中,奴隶受剥削的根源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力”这一问题时,学生似懂非懂。用反问手法:“如果是奴隶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者,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则学生茅塞顿开。由此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系列问题。这样层层反问启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奴隶、农民、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善于激疑,多从反面提出问题,“制造矛盾”,以此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激发其思考,逐步引入教学佳境。

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运用一定教具,如实物、实验、电教等,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识。其中“举例”不乏为思想政治课中启发教学的一重要手段。因为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传授新知时,有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截然不同的问题进行对比,以启示学生找出问题间共性、异性及其本质联系,这就是采用对比启发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大量运用此手法,引导学生对人物、事物乃至时空、场景等进行对比,从而领会教学内容,强化自身的道德认识。例如,在《人生观》一课教学时,通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大汉奸汪精卫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可启发学生了解“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意义。文天祥起兵抗元、誓死不屈,作《过零丁洋》诗,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国,流芳百世,受世人景仰。而汪精卫不顾民族存亡,国家安危,与日本侵略者“同舟共济”,也作《过零丁洋》一诗,其最后两句为:“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生平未尽心。”甘作奴才,成了一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受历史的唾弃,而遗臭万年。通过对比,使学生知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生活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并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如教《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己,对照同学,赞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从而使学生明辩是非、真伪,懂得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若教师运用了大量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材料,启发学生对比,同时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谓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而想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人们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情感、意志过程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启发学生理解、记忆概念和原理及有关内容,使学生借助奇特联想、类比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联想手法,来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进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思想认识。如《我国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一课,内容多,难记忆。对此可用联想手法,让学生把国家这个“大家”想象成为家庭这个“小家”,并提出启发性问题:“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你应履行哪些义务?”通过一比一问,使得问题具体形象化,易为学生接受。又如,对我国古代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等四大发明,学生易把发明的次序弄错。对此可用联想手法启发学生记忆:猎人打鸟,首先瞄准方向,然后再扣扳机,火药最后发射出去。指南针是指示方向,故在第一,火药在“最后”。只有先发明纸,然后才能印刷,故造纸在前,印刷次之。这种联想看似滑稽,但对记忆确有好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重视学生掌握知识间联系,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联想力,这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启发、感染目的。在讲《团结起来力量大》一课时,拿出一盘散沙和一些水泥,在演示中让学生知道“一盘散沙并无力,如果加上水和泥,凝固以后硬无比”的道理,并用一手指和五手指举排球做实验,创设一种“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眼目睹,耳有所闻,心有所悟。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为配合《人生观》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一小品让学生表演。某宾馆来了几位客人,陪同人员向服务员介绍:“这是市长的儿子,那是局长的女儿,……”。服务人员极为反感,义正严辞说:“他们是不是没有职业和姓名?捧出当官的父母,难道身价就变了?我们可不吃这一套!”学生真情表演,教师现场点化,启发发问:“这里体现了哪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学生经情境的渲染,通过热烈讨论悟出了:短短的场景却是一场人生价值观的剧烈交锋,即以等级、地位、权势,还是以劳动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思想政治课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旨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籍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设置要围绕教学目的,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教学目的。

思想政治课实行启发式教学,最根本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具体说来,其要求有: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启发因素,抓住学生身边的事例,设计好有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很多,主要有“悬念式启发”、“比喻性启发”“用学生喜欢的自然科学知识去启发”“运用图表、漫画等去启发” “利用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去启发”等。到底用哪种最适合,还是笔者前面所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定要根据课型、课的内容听课对象等因素确定。这里笔者简单介绍“悬念式启发”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悬念式启发”又称“问题式启发”即以问题为主线,层层深入。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具体过程和结果有强烈兴趣,才能使他们以良好的情绪,巨大的热情、集中的注意,积极的思维和活跃的思想来进行学习,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中有乐、乐中促学”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问,启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精选实例,提供思维材料,做到引人入胜。进行分析综合,使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课主旨。经过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觉悟。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否得到最佳效果,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而认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也正是坚持启发教学的客观要求。如果能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一阅读、一剖析、两充分”,切实贯彻启发式教学法,不但能够防止“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侵扰,而且能够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既教书又育人。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尽管启发的方式不只以上几种,但其教学主旨是一样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启发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效,以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项任务。

?参考文献:

(1)欧阳超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