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

金融危机秘史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1篇

2008年9月、10月,随着华尔街数家银行倒闭,金融海啸扫荡全球。欧洲、日本市场遭重创,一夜之间坠入经济萧条深渊。俄罗斯几度关闭股市。更早时候,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也已风雨飘摇。

中国无法独善其身。股市最悲惨时比2007年高点跌去74%。政府颁布了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并大幅降低存贷款利率。

其他国家的“救市”计划更直接:钱,钱,钱!美国拿出了8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没听见响儿;欧洲各国扔了2万亿欧元,市场还在跌。

“金融大鳄”索罗斯却在撩拨人们的神经,他说:“这是罕见的危机。”另一位跨国投资大师、66岁的罗杰斯说,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危机的结束了。

一片指责声中,82岁的格林斯潘被拉到美国国会听证。反复追问之下,这位前美联储主席、华尔街的“先知”,破天荒地认错了。他承认,缺乏监管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确有缺陷。

不过,格老扔下一句话还是让人后背发凉。他以其特有的“模糊语言”预测:人们躲过这场“百年一遇”危机的几率小于50%。

这个冬天,世界似乎失去了方向。

华尔街喝醉了

直到华尔街杯盘狼藉,小布什总统才在2008年9月24日的电视讲话中向美国人民讲解“次贷危机”。

事实上,早在这一年7月一次私人募捐活动上,小布什总统就口无遮拦地说:“毫无疑问,华尔街是喝醉了,谁知道多久它才会醒过来,不再推出那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资工具。”他的话被人用手机录了音,放在YouTube网站上。美国的网站到处充斥着“愤青”。他们的言论比总统激动。

一家杂志刊登了倒闭金融公司CEO带着“金降落伞”(高额离职补偿金)快乐离去的报道。有人嘲讽,“提着皮包的人,总能比持枪劫犯抢到更多的钱。”

中国学者也开始反思“华尔街资本主义”的缺陷。青年经济学家赵晓称,金融危机是对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次挑战”,美国用了40年时间,把勤劳俭朴的清教徒改造成了寅吃卯粮、不负责任的消费主义者,可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只对表象发泄不满,可能会忽略问题的本质。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乔良认为,理解2008年的金融危机,必须要把世界经济放在大历史中解读。

1971年,“美元之船”扔掉“黄金之锚”(美元与黄金脱钩),利用全球对美国国力和信用的信任,美国逐渐走上“只生产美元,而全世界生产用美元购买的产品”这条不归路。多年来,美国实体经济大规模向海外转移,产业空心化,而它的“钱生钱”游戏(金融服务业、虚拟经济)却越玩儿越离谱儿。

据统计,美国两百多年经济积累,到1990年代GDP达到7万亿美元。后来短短10几年就翻了近一倍,达13万亿美元,靠的就是金融行业的超速膨胀。进入21世纪,依托房地产市场花样翻新的金融戏法儿,华尔街制造的泡沫越吹越大。

“华尔街和华盛顿在相同方向上开动‘美元经济’列车,沿着疯狂追逐利润和国家利益的道路迅跑,连刹车都不要了。”乔良甚至认为,美国依靠美元特殊地位,完成了国际金融大分工和国际产业大分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热衷谈论的所谓“全球化”的本质。“华尔街绑架了美国,美国绑架了全世界,这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实质。”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这位最早提出金融战争将是《超限战》重要战场的空军少将,埋头于金融史研究,“平均每天读200页资料”。本来,他计划在更大危机来临前完成新著,把美国“秘不示人的金融大战略”解剖清楚,不成想还是晚了半拍。

美国学者迈克尔•赫德森在“超级帝国主义”的系列研究中,揭示了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奇妙的回流”:外国人把商品卖给美国换回美元,再用美元去购买美国债券(国债、公司债及“两房”债券),美国可以用这笔“免费的午餐”,支付其社会福利、庞大的军费和企业对外并购资金,没有比这更诱人的生意了。

他的观点发表于上世纪70年代,从来不被美国主流学术界认同。在烽火连天的2008年,中文版《金融帝国》(译名)终于出版。赫德森在序言中说,这本书研究了“美国通过国际货币体系剥削世界的新金融特征”。

谁在危机中发财?

看透美元的把戏后,宋鸿兵(畅销书《货币战争》的作者)果断“离场”。他辞职回国了。

不过,一个疑问挥之不去:连我这样一个普通职员,都能看清楚“钱生钱”的游戏玩儿不长久,那些华尔街金融高手会傻到看不明白?格林斯潘先生真会老眼昏花、犯了糊涂?

宋鸿兵研究金融史,他提醒人们注意,躲藏在开曼群岛、泽西岛、百慕大等“离岸金融区”的隐秘账户,那才是国际金融体系的“黑洞”地带,从不受任何监管。华尔街的大型金融公司可能早就开了“后门”,在泡沫崩溃前把真金白银转移了,倒掉的银行不过是些个“空壳”。

全球经济如果是“大盘”,美国经济就像一只下跌途中的“超级龙头股”。它什么时候才真的到底?而又有多少人会死在“抄底”的路上?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6月〜9月,美元指数一路上扬。这多少让美元的“死空头”感到失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教授认为,美国当然不会让美元即刻崩盘,那样“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在他看来,经济竞争有时是心理博弈,繁荣期看“谁比谁更好”,危机时则要赌“谁比谁更糟”。美元仍被投资者看作危机时“避险货币”,各国、各金融机构清算账目离不开它,华尔街信贷紧缩,流到世界各国的“热钱”回撤母国救急,这些因素都推动美元短期走强。

这也许就是美元的“帝王统治艺术”。繁荣时走弱,危机时走强,在一呼一吸之间,获得世界财富,同时维持着“货币帝国的疆界”。

一年来,乔良,这位《超限战》的作者也把目光聚焦在国际金融领域。他提出,这次金融危机的后果之一,就是把地球引向“货币战国时代”。“美元这个皇帝露出了败相,他勉力维持,但长期看将不可避免地走下神坛。”

刚结束的G20会议据称要建立“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这个角度看去,则充满机锋和烟雾。“欧元是革命党,叫嚷着要彻底改革货币体系;日元有点像保皇派,力挺美元王位不倒;其他国家站在一边,察言观色、相机行事。”

王湘穗说,对中国来讲目前形势不明朗,还得“研究研究,事缓则圆”。

货币变局前景难料,未来更不确定。

黄金,秘密武器?

在宋鸿兵看来,历史上武力再强大的帝国,只要走上滥发货币道路,最终都会烟消云散。这是不可更改的规律,美国以及“美元帝国”会例外吗?

他预言:美国泡沫经济崩溃,美元丧失信用,人类最终会回到黄金这个“天然货币”身上。在金融危机肆虐之际,他给投资者的建议之一就是储备黄金――只有黄金,才能保护财富。

“人类真正放弃黄金货币,不过几十年,可使用它却几千年了。”宋鸿兵打了个比喻,人类劳动是“做蛋糕”,而货币用来“切蛋糕”,全球货币体系的功能,最根本的是财富分配。因此,1971年以来的美元泡沫经济,本身就是一场信用货币的大实验,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意味着“纸币的又一次失败”。

股神巴菲特,曾把金融衍生工具比作“投资市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早晚有一天会把制造者本人炸飞到天上。宋鸿兵则认为,黄金是“被人刻意埋藏的秘密武器”,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掌控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主动权。

也许并不是巧合。进入新世纪,世界黄金价格从每盎司200多美元一路攀升,去年一度达到1000美元之上。而这一阶段,正是美元经济靠金融“”和对外战争勉力维系的年头。黄金莫非真有“价值发现”的本事?

过去一年,世界金价大起大落,从1000美元高点回落到700美元。这似乎并不影响国内黄金投资市场的热闹。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已开张,各黄金公司及大银行都推出了投资金条业务,购买和关注黄金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

“不过投资者应该小心”,宋鸿兵说,黄金的定价权并不掌握在中国人手里,黄金期货市场“水很深”,很容易陷进去。他的建议是,投资实物黄金,比例控制在10%〜15%,“就当是避险保值”。

很难想象,“美元泡沫”的大力推手格林斯潘先生曾是“金本位”的鼓吹者。1966年,他在《黄金与自由经济》论文中称,一旦失去黄金的保护,大众将成为政府债券滥发的受害者。他后来显然违背了自己40岁时的立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最近说,金融危机将给“世界统一货币”的推出提供“好机会”。他认为,新货币体系应首先基于“一个国际黄金系统”,并将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五大经济体的货币包含进来。

这位欧元创始人,40年来从未放弃“统一货币”的愿望。他建议中国应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购买1000亿美元的黄金,这才能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

“美元已经恶疾缠身,奥巴马会要求美国人不消费,改储蓄,节衣缩食,过苦日子?美国人民不会答应。结果很可能大印纸币,稀释美元!”宋鸿兵对记者表示担忧,美国政府外汇储备有8000多吨黄金,而中国储备只有600吨。

“如果重新唤回黄金货币,以前的美元烂账就能一笔勾销。”他说,“那时候,谁手里攥着美国债券谁倒霉。”

“过冬”的学问

原本正确的行动,在错误的时间做出,就是一场灾难。在对手首先发起打击的压力下,你必须做出正确的应对。

马上回到“金本位”不现实,以中国有限的一点黄金储备,在那个体系中“吃亏更大”。乔良也不赞同有人提议的“迅速减持美元债券”,“把美元打死,自己不得好处,比它晚死一天,有什么意义?!”

中美经济依然紧密互补,中国人不管愿不愿意,都需同美元“携手往前走”。乔良对记者说:“美元现在倒掉,对我们负面影响更大。”

这就是美元体系的现实。不管你追捧它,还是批判它,都是历史产物。

金融危机的冬天,也许是挑战者积蓄力量的时刻。

货币问题专家向松祚撰文认为,被金融海啸席卷而去的不仅是“投机性金融资本主义”,和“美元霸权的光环”,关键是它打破了“迷信”――凡是美国的就是好的,就代表着人类历史和进步的方向;凡是学习,就要依照美国模式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然而,即便对美元经济持犀利的批判观点,向松祚仍对记者表示,“要以务实态度对待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因为人民币还没能力挑战美元和欧元。

他对人民币的未来角色有如下建议:其一,加强与周边地区经济体融合,逐步建立“大中华货币区”;其二,制定中国金融国际化的总体战略;其三,加强同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大国的货币合作,共同约束美元泛滥。

“自己动手,自己调查,自己去分析,不能总指望别人开药方”。王湘穗说,在动荡的世界里,盲从和轻信是最危险的敌人。不论国家还是老百姓,都该做好“过冬的准备”,保有充沛现金,保护核心资产,别老想着“抄底”和“发财”了。

乔良认为,中国经济练“内功”要坚持两个方向:一是给企业减税,让优质企业在危机中活下去;二是给老百姓增加收入,收入不提高,何谈消费?另外,必须提升制造业水平,“不能心甘情愿地当打工仔”。

帕特诺伊在《诚信的背后――摩根士丹利圈钱游戏黑幕》的开篇写道:“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

这本书让乔良深受震撼。一个金融衍生产品的收益率,要由6个数学博士计算,得出4种可能结论,“中国人去购买这种东西,不被忽悠才怪!”乔良强调,有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去查清楚华尔街的“手段”。

对于这场危机,王湘穗最后的意见是:“要记住,春天还早,冬天刚开始。”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2篇

七月的北京金融街,炽热的阳光张牙舞爪地扑向写字楼的玻璃外墙,却被过渡成冰冷的模样。冷气充足的酒店会议室内,年近七旬的美国老者一边踱步,一边介绍他的最新著作――《失衡》。他就是史蒂芬・罗奇,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前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非执行主席兼首席经济师。

《失衡》是史蒂芬・罗奇对于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思考,他以简洁直白的语言指出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并对随之而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书中的观点令现场观众频频颔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那些独到的见解来源于一段绵延了将近二十年的缘分,从1997年起至今,史蒂芬・罗奇一直关注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发展。

199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19年,美国“滞涨”危机过后的第1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的史蒂芬・罗奇做出了一个预测:中国,将是亚洲金融危机中倒下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尽管在危机之初表现良好,但想要彻底逃脱灾难却是天方夜谭。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中国不但没有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成为了减轻金融风暴给亚洲地区带来的影响的重要力量。这个发展过程中一度经济颓靡的东方大国在危机中的惊人表现点燃了史蒂芬・罗奇的好奇心,他推了推眼镜,旋即作出决定,一定要把中国经济发展的奥秘搞清楚!

从那以后的一年时间里,史蒂芬・罗奇几乎每个月都要两次飞来中国大陆,经济学者的文章、金融人士的分析、政府官员的演说以及民众的闲谈都是他了解中国的途径,飞速发展的中国让他应接不暇,这位美国经济学家将自己彻底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史蒂芬・罗奇仍能说出他当时经常乘坐的公交车线路,那是在北京的各个区之间奔波的经历给他留下的回忆。从华盛顿到北京,从上海到纽约,三十多趟来回让他对中国有了多角度的认识,在他看来,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政治局势已经稳定,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为中国带来原始资本积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了之前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病,从而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有企业重建和改革有了新的动力,关税的降低更为出口提供了便利。国有企业的转型使得中国的市场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成百上千年来“闭关锁国”的泱泱大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架身材庞大的出口机器。而这一系列的变革让史蒂芬・罗奇又做出了一个预测:未来的中国不仅仅会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领导者,而且会在几十年中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3篇

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地球村的居民在这个冬天感觉格外“寒冷”,现在,危机的病毒已经侵入到了实体经济,并且已经开始发力,媒体每天都充斥着大量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消息,以及人们对未来的忧虑。

的确如此,从去年夏天一直到现在,整个世界都屏住呼吸,看着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一天天恶化,这场罕见的金融海啸的波痕一波一波地传到全球经济的每个角落。当金融海啸登陆中国以后,我们都已感受到了它的冲击波的威力。对很多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已经被这场金融危机拉下了水,因为这个“冬天”可能是极其漫长的。

谁是这场危机的“撒旦”呢?答案现在已经很清晰了,那就是云集于华尔街的财大气粗的投行以及执掌它们的野心勃勃的投资银行家,是他们控制着世界金融的命脉,也间接地控制着普通民众的钱袋。投行中的运作究竟是怎样的?其中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个迷茫的冬天,我们需要有人指点迷津,而威廉・科汉正是在黑夜中为我们亮起一盏灯的人,让我们翻开由美国投行从业人士威廉科汉撰写的《最后的大佬》,看作者怎样讲述投行运作的内幕,一层层撕下投行的“画皮”。

危机的真正字面含义是什么?大多数人一听到它,就会认为是危险或者糟糕的形势,但如果我们把这个词拆开,它的一半表示危险,而另一半则表示机会。正如这场危机对贝尔斯登和雷曼来说就是致命的,而对拉扎德投行来说,却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它在次贷危机中几乎毫发未损。

拉扎德投资银行是华尔街最神秘的投行,有150多年历史,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一家家族企业,也是近几十年来最好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当拉扎德的竞争对手们纷纷上市,并将业务扩展到贷款、承销及其他服务时,拉扎德却选择保持专注和神秘。它的秘密武器不是繁多的业务线或坚实的资产负债表,而是判断力、私密性及精妙的策略。拉扎德最负盛名之处就是,它向来依靠天才银行家最好的交易构想来成就自己的地位。外界对拉扎德有着诸多猜测,个中原委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在华尔街显得如此的出众。20世纪90年代末是拉扎德的艰难时期,它的业务没有得到提升,与高盛、摩根斯坦利和美林公司相比,它显得微不足道。现在这家老式企业开始逐步收复失地,它的收入在去年提升了16%,增加到了16亿美元。威廉科汉曾在拉扎德呆了6年,他将自己调查得来的内幕消息和听到的一些故事糅合在一起,详细记述了拉扎德的隐秘历史。

本书的另一个扣人心弦之处是,它深入揭示了华尔街著名银行高管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银行内部残酷的人际关系,揭开了投行交易的内幕。

长期掌权的安德,梅耶并非生来就是拉扎德人,但是他与拉扎德的创始家族一样,都有阿尔萨斯犹太血统。拉扎德的创立和发展过程显示,这种关系非常重要。19世纪,在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全球投资、昂贵的战争以及带来巨额利润的武器竞赛的驱动下,拉扎德发展成了其它公司甚至政府的顾问,其它大型竞争者只能望之兴叹。虽然拉扎德好几次都濒临破产,但是它不仅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而且还变得越发强大。

由于梅耶成功赢得了曼哈顿的犹太新贵布拉米内特的青睐,拉扎德纽约分行成丁拉扎德三家分支机构中盈利最丰厚的公司。梅耶对那些拥有良好社交关系的美女的追求也对公司有不小的帮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杰奎琳,肯尼迪。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4篇

亚太经合组织19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建设和谐亚太需要合作与合力,协商与协调。“合”与“协”,是对“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APEC模式”最佳概括。

新的承诺需要新的行动。建设和谐亚太,向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茂物目标不断迈进,需要各成员加强合作,形成合力;需要积极协商,协调发展。

主席在利马峰会上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讲话,呼吁凝聚共识,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强调承担责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希望交流合作,合力抗击自然灾害;主张规范引导,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倡导协调行动,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这五点主张,无不包含着“合”与“协”的内容,无不体现着“合”与“协”的精神。

APEC成员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价值观各异,特别是成员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程度差别很大。实现亚太地区的和谐,需要各成员协调发展,缩小成员间发展水平差距;需要亚太地区各种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协调发展,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需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以保证APEC的成长活力。

在抵御全球金融风暴的行动中,APEC也同样需要合作与协调。利马峰会就全球经济发表声明,强调各成员将密切合作,进一步采取全面协调的行动,重振经济信心。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在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协商合作同样是关键。

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APEC21个成员发出的合作之声不断化为切实的合作之举,和谐亚太的建设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只要各成员积极协商,求同存异,落实各项共识,就能实现APEC成员的协调发展。

(11月24日“新华国际时评”,作者为新华社记者)

寻求化解金融危机之策

APEC部长级会议在11月20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APEC正面临着自1989年成立以来“最困难的经济局面”,所有的APEC成员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十多年来的地区经济高增长率“很有可能会显著下降”。

面对危机,APEC成员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的紧迫感明显加强。APEC部长们一致认为,应对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各方作出“快速、协调和有效的”反应。这些反应包括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地区投资和消费,帮助中小企业融资,通过出口信贷机构支持贸易和投资等。

在外部冲击凸显之时,往往是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不过,从这次APEC系列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扼制保护主义情绪,巩固开放、透明的贸易和投资市场,成为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的共同呼声。APEC政策咨询机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查尔斯・莫里森说,在当前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之时,以稳定市场为借口采取封闭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极其危险的行动”。秘鲁外贸和旅游部长梅塞德丝・阿劳斯更是明确表示,“保护主义只会使本已严峻的经济和金融形势雪上加霜”。

实际上,许多分析人士认为,APEC成员正试图通过加强贸易和投资往来、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寻求危机化解之策。本次APEC会议的主办方秘鲁在推动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方面表现得尤为活跃。在日前与中国完成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后,秘鲁又宣布将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一起,就自由贸易协定展开新的谈判。

在推动双边和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同时,APEC成员也对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寄予厚望。连日来,澳大利亚、智利和马来西亚等国贸易部长纷纷发表谈话,希望有关各方展现出更多的灵活性,积极响应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提出的在今年年底前就多哈回合谈判的模式达成协议的呼吁。

当然,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向实体经济蔓延,APEC各成员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经济和社会挑战,工商企业界承受的压力将愈发明显。在日前举行的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许多工商界人士就通过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增加企业自身能力进行了广泛交流。会议主席恩里克・格宾斯明确表示,企业必须提高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资金管理等能力,才能渡过这场金融危机。

正如秘鲁总统加西亚11月21日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所说,面对席卷全球的危机,企业界不应坐等政府采取措施,而应重塑信心,方能走出危机。事实上,政府正确的决策、企业和消费者稳固的信心,各经济体的密切合作,对于APEC成员有效化解危机都不可或缺。(田帆)

(11月22日“新华网”,作者为新华社记者)

中国模式提振信心

近日,与国际金融危机有关的坏消息接二连三: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创下16年来新高,美欧日股市大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等纷纷大幅裁员……在危机阴云笼罩之下,APEC 21个成员的领导人、高级官员和工商界人士齐聚秘鲁首都利马,寻求化解危机之策。

中国国家主席率团出席此次峰会并就若干议题阐述中方主张。中国在此次峰会上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如何分享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及中国对APEC改革的主张成为看点。

再谈应对金融危机

中国国家主席11月21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重要演讲。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在这个关键时刻,世界各国应该增强信心、密切合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

强调,国际社会应在所有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把握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实效性的原则,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

指出,作为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亚太地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中国模式”受关注

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是,自9月以来,随着金融危机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日益显现。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及时加强宏观调控。最近,中国政府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本身就是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还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介绍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举措。

秘鲁总统加西亚在当天的讲话中说,中国政府采取的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经济政策对稳定人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利马烙上了“中国印”

当地媒体对的来访表现出浓厚兴趣,予以高度关注。《共和国报》11月19日头版醒目的两个大红汉字“欢迎”表明了秘鲁人民对远道来访的热情。

参与本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秘鲁各大媒体以《中国企业家高调亮相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为专题,跟踪报道中国企业家代表的活动。许多媒体在报道中都特别关注中国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称其是中国互联网界的“教父”。许多秘鲁企业家把马云当作偶像。矿业公司顾问费尔南说:“秘鲁过去是美国的后院,美国一打喷嚏我们就感冒,现在不一样了,秘鲁有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动机。”

可以说,此次利马举行的APEC会议已经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印”。(新华社)

APEC“四招”妙计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11月22日在秘鲁首都利马闭幕。当天下午,APEC21个成员的领导人就全球经济单独发表了一份声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并承诺密切协作,进一步采取全面、协调的行动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细读这份不长的声明,可以发现APEC应对金融危机的“四个招数”。

“第一招”:密切协作。21个成员同意继续采取“紧急而不同寻常的”措施稳定金融领域,促进投资和消费;同意支持出口信贷部门、国际金融机构和私人银行的努力,确保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工商界获得充足资金,以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

“第二招”:坚决反对保护主义。21个成员重申坚信自由市场原则,支持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制。APEC领导人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

“第三招”: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旨在增加APEC各成员相互之间的经贸联系和投资往来。

“第四招”:推动二十国集团《行动计划》。领导人表示,欢迎二十国集团华盛顿峰会发表的声明,支持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5篇

那么,这些传说是真的吗?罗斯柴尔德家族第六代传人,洛希尔金融集团主卫・罗斯柴尔德男爵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家族传奇。

记者:大家都说罗斯柴尔德家族非常地富有,那你能告诉大家这个家族究竟有多少钱吗?

大卫・罗斯柴尔德:我觉得我不告诉你这个答案,你也不会惊讶的,我们从来不对外公布。因为我们的祖先,他们是250年前创建了企业,当时我们家族是非常有势力的,但是在今天,我们罗斯柴尔德家族认为再去成天数钱已经不是什么很有意思、很好玩的事情了,所以我不能告诉你我到底有多少钱。我知道你为什么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想这可能跟一本在中国出版的畅销书有关,但是这本书和我们家族的真实情况还是有差距的。

(背景资料:这本畅销书是指《货币战争》,作者不知道根据哪些材料推断出罗斯柴尔德家族鼎盛时期的财富有60亿美金,按每年6%的收益,200年可到50万亿美元,相当于800个比尔?盖茨的身家。)

记者:我知道在你的法国庄园里,在你自己的书房里,据说有好几百本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关的传记。这么多书当中,大多数人会用什么样的词汇来描述罗斯柴尔德家族呢?

大卫・罗斯柴尔德:我想恐怕很难找出一个或两个形容词来形容我们家族,比如说很富有、很有钱。我们家族已经有250年的历史了,所以如果要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恐怕是“长寿”。

长寿秘诀一:庞大的政界关系网

传说中豪富无比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从今天可以找到的一些财务数字上看,一点都不起眼。比如说,罗斯柴尔德银行目前一年的营业额也就是大约100亿美元,还不到汇丰、花旗这些银行的一个零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呢?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受到了什么重大的打击真的衰落了,还是他们一直很低调,隐藏了自己的真实实力?

记者:我们知道你们家族最近的一次婚礼,是你堂兄的婚礼,婚礼的晚宴地点是设在白宫,当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出席了这场婚宴。

大卫・罗斯柴尔德:因为他的妻子是希拉里的朋友,所在华盛顿举行了一个晚宴来庆祝。

记者:据说在美国的社交界有这种说法,如果在一天当中同时接到了来自白宫的邀请和来自罗斯柴尔德的邀请,人们会更愿意选择后者,是不是这样的情况?

大卫・罗斯柴尔德:我想这取决于个人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记者:你最近邀请到的贵宾是谁,能跟大家透露一下吗?

大卫・罗斯柴尔德:我可以告诉你一些例子,政界的人物,像德国的前总理施罗德,他也是中国的老朋友了,他对我们公司来说,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顾问。还有萨科齐,在他当总统之前,我们就是朋友了。长寿秘诀二:多元化的投资

记者:我看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档案当中记录了这样的一些投资,南非的戴比尔斯公司,很多人知道这是一家钻石公司,他们拥有全球70%的钻石产量。还有巴西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这三家铁矿石集团可以说是让中国的钢铁企业又爱又恨的三家企业,因为他们的铁矿石产量也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这几家公司的背后其实都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身影。还有酒店业,比如说圣雅克大酒店,这是很多国家领导人去法国的时都想要住的一家酒店,也是你们的投资;还有顶级的酒庄,拉菲和木桐,也是你们家族投资的。当我们看到很多人是不断通过并购、重组,让自己在一个行业中越来越大的时候,你们却不断地分散到了不同的行业,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大卫・罗斯柴尔德:我们是走上了多元化经营的道路,我想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忠实于我们的家族渊源。我们有三个传统的投资领域,葡萄酒、艺术和银行,我们还投资于铁路,甚至包括在中国和印度的铁路。此外的话,我们也非常青睐那些自然资源,比如我们会投资一些矿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投资新的领域了,只不过这些是我们家族一贯投资的传统领域。

记者:其实不仅仅是你刚才说到的多元化,很多人还注意到了你们投资方面的分散化。有人说,以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像是一个航空母舰,但是今天你们通过不同的投资方式,让大家觉得你们有.最像潜在水下的潜水艇,有时候甚至在投资中都看不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身影了,这是不是担心树大招风?

大卫・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印象不正确,我们并不是有意把自己藏起来,我们也不是刻意的神秘或者低调。其实我觉得老说你自己,没有什么意义,我觉得能够保持一定神秘感的话,会更长寿一些,因为那些经常被媒体曝光的人,会变得非常傲慢,而且人们要是在媒体上经常看见你,会觉得你很烦,我并不想给人这样的印象。

长寿秘诀三:高明就是比别人更保守

记者:在这次的金融危机当中,罗斯柴尔德家族无论是固有资产还是投资,都没有受到任何一点的损失。

大卫・罗斯柴尔德:我觉得如果因为我们一点损失都没有,就说我们高明的话,对其他的金融机构不公平。我们罗斯柴尔德避开了损失,但是并不代表我们是最聪明的,而是因为我们保守。我们已经传承了六代,所以会更加地谨慎。

记者:是不是因为保守,所以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当中,才没有受到影响?

大卫・罗斯柴尔德:如果你已是传承了六代财富的家族的话,那么你显然会比第一代的人相对来说更保守,因为我们想更持久。所以我觉得,我们因为谨慎保守而避开这次风险是应该的,而且我们所提供的服务是金融服务,而不是资本运营,所以我们的风险很小。既然来做投资,还是应该谨慎一些,起码要有中长期的眼光。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谨慎的有中长期投资观念的人,那么你可以来投资,如果你是一个想赚快钱的人,我会劝你慎重。

揭秘家族史上的真假传说1号传说

1815年的6月18日,一场大战在法国滑铁卢展开了,一方是法国的皇帝拿破仑,一方是英国的将军惠灵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滑铁卢大战。与此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以英国公债作为武器的大战也在伦敦交易所拉开了帷幕。就在当晚上八点,拿破仑败局已定,于是战场上有个人骑着快马,

然后乘快艇飞快赶回了伦敦,这人就是内森・罗斯柴尔德提前安插在战场上的信使。当时的内森・罗斯柴尔德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伦敦的港口,就等着这个信使,当内森听到消息后,二话不说,直奔交易所,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卖掉手里所有的公债。“英国输了”这四个字,瞬间就充斥了整个交易所,大家都恐慌性抛售,恐慌到一百英镑面值的公债瞬间就跌到5英镑的程度,可就在这个时候,内森・罗斯柴尔德反过来吃进了所有的公债,等英国赢了的消息传来以后,这个价钱已经涨到天上去了,仅此一役,传说罗斯柴尔德获利达2.3亿英镑,相当于现在的500亿美元。要知道,股神巴菲特投资了60年,截止到金融机之前,身家不过也才500亿美元。

大卫・罗斯柴尔德:我要评价两点。其实即便到现在,没有人真正知道当时获利到底是多少。第二点我要说的就是,每一次故事大家都能够说得很精彩,都在说有人赚了多少钱,但是没有人去关注,一旦我们当时投资失败,也会损失得一无所有。

2号传说

1802年,罗斯柴尔德家族抓住了丹麦王室财政紧张的机会,获得了给王室贷款的资格,从此进入到了和各国政府做生意的殿堂:1798年到1813年,通过资助英国军队,两万英镑升值到了五千万英镑;1898年购买苏伊士运河的股份,获得了56%的年收益。任何一个机遇都会让人们心动,但是我们常常也会问,为什么总是你们家族抓住了机遇?

大卫・罗斯柴尔德:能够抓住当时的机遇是因为时势造英雄吧。我给你举一个新例子,1982年我们在法国的银行被国有化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从200年前我的前辈詹姆斯创办的银行搬到一个非常小的办公室,当时就只有我跟父亲还有我们俩各自的秘书,一共四个人。26年之后,我们已经是法国最成功的投资银行之一,拥有超过650名员工。现在我们是市场的领袖。

记者:你说到的1981年密特朗总统让当时法国银行都国有化,所以很多的私人银行退出了市场,别人都看不到机遇,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时候可以再次进入市场,继续来做私人银行?

大卫・罗斯柴尔德:其实法国私人银行被国有化的时候,并不是因为经济和市场原因,而且被国有化的银行与我们接下来所办的私人银行是截然不同的,与英国的私人银行也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当时的国有化反而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整合英法国银行之间的优势。但是在1982年的时候,我们当时还受到限制,就是几年内不能够用我们罗斯柴尔德的名字再开银行,而当时罗斯柴尔德的品牌已经传承了五代,声誉受到大家的敬仰,我们却不能用罗斯柴尔德这个名字来成立银行,当时我们都觉得挺不公平的。不过也就是它太不公平了,反而让我们更有发展的动力。

3号传说

刚才这个例子能够多少让大家看到,罗斯柴尔德家族在面对机遇时是如何思考、如何决断的。比如说第一代罗斯柴尔德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蹲下、跪下是为了跳得更高。”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句话做潜台词,我们才看到经过33年的努力之后,他们才第一次争取到了为王室理财的机会。据说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一个祖训:“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这个是真的吗?

大卫・罗斯柴尔德:应该是吧,但现在会有些不同,这些改变的地方在哪里呢?其中有一条祖训并没有正式成文,但基本上是我们的潜台词,就是家族的女性不可以经商,但是今天已经不是这样了。你看看我女儿,我很高兴她是一个银行家。所以说我们应该顺时而变,时代变了,那你也要变,这样的话你才对你们家族的定位、对你自己的定位更加准确。

4号传说

1911年泰坦尼克号出海讨,围绕着这艘永不沉没的船,曾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商战,当时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争相为泰坦尼克号提供保险,永不沉没,那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可是罗斯柴尔德旗下的皇家太阳保险公司不愿意做,事后就有人追问罗斯柴尔德,怎么就会有这种先见之明呢?回答是,这艘船太大了,它未必能浮得起来。这样的放弃,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历史屡屡见到,这一次次的放弃背后是进取精神的丧失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呢?或是罗斯柴尔德家族250年历史当中不可逾越的铁律?

大卫・罗斯柴尔德:这个原因我也不知道,我确实没有太关注泰坦尼克号这件事情的细节,我只知道确有其事,故事当中具体的细节可能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是具体的细节我就不知道了。

2004年的4月14日,罗斯柴尔德家族宣布退出黄金定价体系,而在之前的两百多年历史当中,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是牢牢掌握着世界黄金定价权的。

大卫・罗斯柴尔德: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因为退出黄金定价权这个决定是由我做出的。首先这有历史的原因,黄金的价格在以往都是由我们在伦敦的银行来确定的,所以有人说当时所有的黄金投资活动都是我们的办公室所操纵的。但后来我们的黄金定价权更多只是种象征意义,在黄金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家参与到了价格的制定,并不仅仅是我们在伦敦的办公室说了算。当我从我的堂兄手里接手黄金业务后发现,如果要在黄金行业做成功的话,就必须做大,因为我们需要花很多的钱来影响市场。第二个原因是我认为放弃了黄金定价权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定价权和盈亏已经没有必然的联系。当时花了很多的时间向公司的人解释,我更希望把业务集中在我们的核心业务上,而黄金交易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我们即使放弃了也没什么关系,“黄金定价权的把持者”曾经是我们家族的荣耀,但现在它已经不是我们家族的重要业务了,所以放弃也没有关系。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经验

记者:金融衍生品让很多人赚到了很多的钱,看到别人从事金融衍生品的时候,你们难道没有冲动过吗?

大卫・罗斯柴尔德:金融衍生品,这个太好回答了。金融衍生品是个非常复杂的行当,如果你有很强的实力,有非常昂贵的IT设备,有非常成熟的控制风险能力,那么你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即便如此,不久之前,很多投资银行在衍生业务上也都亏了很多。所以我说只有那些大的金融机构,它才做得起金融衍生品,但对于单独一个家族来说,你也去做金融衍生品就太愚蠢了。当然我知道在过去二十年,这些金融衍生品创造了大量财富,但是很多人讲金融衍生品使很多人赚了钱,却不讲过去的二十年内也有很多人失意。

记者:我们注意到你不仅仅会舍弃这些高回报但是高风险的产品,而且还会刻意的远离高速发展,为什么?

大卫・罗斯柴尔德:我们其实并不是想完全避免像你刚才说的那种高增长,我给你举一个例子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在伦敦的办事处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金融危机中我们把它撤了,然后盖一个十四层的非常昂贵的办公大楼,那么你觉得这是保守或者谨慎小心吗?我觉得不是,所以保守的时候应该保守,但事情该做的时候还是要去做。

记者:在很多描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书里面常常会提到这样的一句话,当别人悲观的时候,往往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看到希望的时候,那么当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经济有很大影响的时候,有些人信心不是很足的时候,我很想知道你们是不是在这当中看到了信心,看到了机会。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6篇

论云南桥头堡国家战略下昆明区域国际金融中心

桥头堡国家战略背景下云南加快发展边境贸易的SWOT分析

缅甸森林法评介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比较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云南民族关系述论

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视角下的中国文化

德国马克国际化进程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中国国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视角下的国际金融危机分析

哈尼族原始村寨公地的产权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研究

企业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文献评述

中小企业集群形成中的政府作用机理研究

高教学会秘书学专委会责任: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视角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构建分析——以中国农业银行云南省分行为例

论云南地方性财险公司设立之理论基础及发展模式

云南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昆明民营企业外源融资困境及对策探析

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搬迁利弊与发展探索:以云南为例

多难兴邦:从抗灾救灾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

以服务群众为载体发挥党建育人功能

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析

增强大学高年级团支部活力的几条途径

经济社会学视角中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结合当前金融危机分析克鲁格曼的金融危机思想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想

试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成因、风险及对策

原油开采的历史与油价波动的经济影响研究

云南省参与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外贸的短期影响

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特征

全球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特点及应对

浅析产业内贸易在中国的发展

WTO框架下贸易便利化问题研究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SA8000的策略

加强超限运输经济规制的再思考

近30年来政府职能转变历程及目前的定位研究

科学发展观与国家审计的科学发展

论文化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意义

此身疑是梅为骨不到严寒不肯开

从恩赐到权利:民生话语表达逻辑的历史考察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助益分析

美元的长期走势初探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策略研究

美国贸易政策动态性探析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贸易与产业合作探析

基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贸易与环境问题上跨国公司的作用探析

东盟国家贸易与环境问题探析

中美政府规制的比较制度分析

居民财产、马态效应及公平分配

往届奥运会“经济低谷效应”对我国的启示

循环经济与云南生态旅游的开发

空巢老人社会健康的脆性与对策

社会信息化测度综述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7篇

一国政策和经济指标的变化,立刻对他国产生影响,“金融病毒”的传播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危机迅速传导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令人担忧世界经济已经患上了金融危机这一经济顽症。

翻开20世纪的经济发展史,金融危机如影相随,尤其90年代以来,频繁爆发的危机给各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留给了经济学家们无尽的思索。伴随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各国经济波动的同步性和金融波动的全球化成为金融危机生成和国际传导的助推器。为了更好地研究当前的金融危机,更全面地了解金融危机的生成原因和传导机制,尽快地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邢天才教授领衔编著了《20世纪金融大危机》一书。

由2007年4月爆发的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9月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继而演变成全球经济大衰退。眼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恐怕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飓风更有广度、深度和威力,几乎每天都有让人震惊的大事发生,频率之快,或许只有1929年的那场大萧条可以类比。

自80年前爆发的美国大萧条以来近1个世纪中,世界先后发生过十几次大的金融危机,近20年尤为频繁。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危机以及1998年的韩国危机、香港危机、俄罗斯危机和巴西危机,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回忆。10年前发生的那场亚洲金融风暴,同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共同构成了20世纪最后的一场金融危机,而这场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目前,对美国次贷危机、华尔街金融风暴的研究和分析比较多。因为眼下的这场金融风暴“百年一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在一夜之间彻底颠覆了美国的金融格局,进而席卷全球,重创欧洲经济,撼动世界金融体系。那么,为什么全球经济在新世纪伊始的一片繁荣之中爆发了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为什么危机会首先爆发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美国?为什么各国的救助和刺激政策频出,而危机仍在不断地蔓延、发展?难道当前的危机和上世纪发生的多次危机毫不相干,没有引起各国的警惕?恐怕不能简单地做出回答。我们认为,上世纪的危机多次给我们敲响警钟,拯救危机的措施也许为我们应对当前的危机提供“前车之鉴”。

《20世纪金融大危机》一书以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宏观形势为背景,以世界各国金融业的危机与复兴为主线,客观分析了20世纪主要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爆发的长期和短期原因,深入探讨了危机对社会、经济、金融的伤害以及各国为此而推出的各种救助措施和方案,对拯救危机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为读者全面了解两个世纪所发生的金融危机有所帮助和借鉴。

本书内容设计全面,重点突出。对1929―1999年的70年间发生的7次大危机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危机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应对措施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本书在内容上涵盖了20世纪经济金融风暴的核心问题,并在确保学术严谨性的同时,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对许多重要的经济现象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释和分析。因此可以说,不管是作为专业人士、政府决策者,还是普通大众,这本书都为我们了解两个世纪的复杂经济现象,寻找应对策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帮助。

本书的写作风格独特,务实创新,应用价值较高。表现为写作内容的系统性、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理论研究的应用性。书中既有名家之言,又有危机时的情景场面,图文并茂,蕴藏内涵。迄今为止,系统研究和分析20世纪数次大危机的著作廖若晨星,而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诸多论述可供参考,这就使得本书在当前这个时候尤为难能可贵。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8篇

中国公司的集体崛起是中国经济不断攀升的必然体现。过去两年,常会有一些企业家朋友问我:你觉得我们公司有可能进世界500 强吗?而在更早的时候,这个问题往往是:中国会诞生世界级的公司吗?以今天的现实来看,这样的问题都是过去时了。

翻开2012 年的《财富》世界500 强榜单会发现,依靠市场垄断政策保护或技术垄断的国有企业是绝对的主旋律,榜单上纯市场化的民营企业身影寥寥。上海绿地是唯一的以房地产起家的有地产性质的内地公司,以近2000亿的规模成为500 强俱乐部成员,这是难能可贵的。

像绿地这样的公司入围世界500 强还能回答另外两个问题:一是不依靠政策垄断的国有企业是否能真正做大?20 世纪,日本的国有企业也经历了痛苦的改革期,但在今天的世界500 强名单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市场化的日本企业依然是榜单的常客。如果中国的国有垄断型企业在未来也不得不面临改革的话,如何能始终保持竞争力呢?绿地提供了一种模式。

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个好行业里的企业成长多少年,才有可能进入世界500 强?回答是:至少20 年。这样的答案多少令人有些气馁,中国为何不会快速崛起像苹果、谷歌那样的神奇公司呢?

事实上,到今天,社会对于企业的要求与标准已然改变。如同1996 年前后众多中国企业集体提出“进军世界500 强”的梦想一样,今天中国企业又集体提出了“再出发”的新口号,但跟20 多年前不同的是,今天企业的“再出发”要达到的目标是“世界200 强”或“100 强”?还是成为一家真正国际性的中国公司,或是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这是包括绿地在内的所有500 强中国企业都回避不开以下几个课题:

社会组织与赚钱机器之间的平衡。

今天,企业作为纯粹赚钱机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而更多是德鲁克所谓的“社会组织”的角色。在一个不以利润为终极目标的使命之下,企业又必须保持不断发展,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诉求成为每一家中国500 强级公司的新课题。

除了利润与业绩,还能贡献什么?

依托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企业会越来越多地现身于世界500 强之列。但除了庞大的规模和冰冷的数字之外,我们还能向世界贡献什么?在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日本和亚洲的崛起,全球企业的版图有过一次重写:在1970 年名列世界500 强的企业到1981 年消失了1/3,而中国企业的这一次崛起又改变了版图,但再过20 年呢?属于今天的中国辉煌究竟能留存几许?

企业家精神如何延续?

30 年是一代企业家的时间。在过去几年里,很多中国企业都纷纷开始了交接的进程。作为企业持续经营中的一部分,如何让企业家精神延续和让企业稳健经营是一个避不开的难题。另一方面,体制的束缚和优势依然存在,对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而言,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战略性地选择发展路径是更大的考验,而这些问题也摆在每一家中国企业面前。

《鲁莽濒危》

作者:(美)格莱金·摩根森、约书亚·罗斯纳;刘琨 译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9 月

格莱金· 摩根森和从事金融顾问工作的约书亚·罗斯纳,凭借多年的经济金融行业工作经验,以2008 年开始的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为描写对象,以房利美公司作为一个叙述主体,对整个金融危机的潜在根源和变化过程作了全面的梳理,一是它逐步指出了那些因为鲁莽行事加剧经济危机的管理者们的失误;二是它将此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事件联系起来,全方位探析导致经济危机的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此书被称为是“努力了解美国如何步入了金融混乱新时代的必备读物。”

《圈子决定格局》

作者:摩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 年10 月

《圈子决定格局》是一本关于世界的通俗读物。摩罗从一些罕见的人类学材料中发现,全世界都存在着权力演变的潜规则——神秘的圈子。书中讲了几类圈子,中国的圈子,世界的圈子,雅典的圈子,乃至以的圈子学说为例,阐明了我们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世界格局并不是简单的国与国的争夺,而是圈子与圈子的争夺,人生格局也是如此,圈子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资本:老板们的共同秘密》

作者:资本之鹰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9篇

类 别:经管

出 版 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年5月

金融危机之后,写货币、资本、金融的图书汗牛充栋,但也良莠不齐,其中有不少严肃客观的论著,也有不少哗众取宠的速食,《美联储》无疑属于前者。

《美联储》在美国已经是一本殿堂级著作,不仅畅销了30万册,还成为华尔街人手一册的参考书,高盛集团也在内部向员工推荐了本书,并且获得无数奖项,更被评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济政策类书籍”。这些荣誉对于这样一本厚重的著作来说,只是锦上添花的陪衬。《美联储》之所以能够在金融界内和普通民众之间都被认可,就在于它的内容厚重而不晦涩、庞杂而不凌乱。

《美联储》的作者威廉·格雷德是美国著名的经济评论家,原任《国家》杂志财经版主编,央视大型纪录片《货币》顾问和采访嘉宾之一,但他真正重要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美联储研究专家。或许这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头衔”,但他的确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深入美联储,采访和对话对象上至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和联邦储备银行的各位行长,下至在美联储工作的每一个普通员工,以及众多经济学家和银行顾问。这让他的作品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指导,也有具体到美联储员工每一天的工作细节,可以说是史上唯一一本让你真正走进美联储内部、体验美联储工作的佳作。

《美联储》的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论介绍,即美联储是如何运作的、美联储的经济政策是如何影响到全球的每一个人的。作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美联储说成是“神殿”,而其中的银行家们则是“巫师”。由于多数普通民众对货币、金融、经济政策了解程度不够,所以美联储就变得无比神秘,他们制定经济政策仿佛就是“巫师”在“神殿”内祈求“神谕”。神殿还有另一个含义,就是美联储在国家机构中的重要性,它甚至绝缘于美国引以为傲的民主体系之外,从不用民主的选举方式确定领导人,而总是“暗箱操作”。

《美联储》内容的另外一部分是讲故事,讲述保罗·沃尔克掌权时期,美联储如何应对国内外经济困境、实施改革。许小年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银行家不是格林斯潘,而是沃尔克。”这句话并非虚言,格林斯潘留下的是金融危机和大萧条,保罗·沃尔克则解决了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货币主义”时代。《美联储》讲故事充满了细节,具体到每一次会议上的争吵和经济政策的每一步演变。看过本书之后,再看其他经济著作就会觉得“虚假”,毕竟能像《美联储》作者威廉·格雷德这样深入美联储、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作家很少见啊。

当然,讲述美联储的图书不可能只讲美联储,因为它和政治、社会、经济、历史、环境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美联储》将美联储定位于华尔街与白宫的平衡器,它看似与政治无关,却又必然受到白宫政策和总统意向的影响;它调节经济,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华尔街利用和攻击的对象。美联储是否政府机构的争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个既是私人企业、又是国家机器的机构对全世界的经济和社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美联储》涉及数千年货币史和数十年美联储的历史,但它聚焦于保罗·沃尔克,聚焦于货币主义。“货币主义”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为代表,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来平衡经济。如今,经济界、金融界言必称“货币”,大众也对“货币战争”的阴谋论很感兴趣,其实货币主义的崛起就是保罗·沃尔克推动的。货币主义由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通货膨胀而兴起,取代了过去的“凯恩斯主义”而成为主流。保罗·沃尔克用这套理论解决了当时的通胀问题,但又诱发了新的危机。

正如罗伯特·卡罗所说,《美联储》“拥有无比宝贵的价值,让我们看清了那些影响我们生活的秘密力量”;而大卫·斯托克曼则说“本书震撼了华盛顿和华尔街,直刺美国政治体系的骨髓”。

《世界如此危机》

作 者:高连奎

类 别:畅销经管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近年,世界上的两次经济危机——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两种发展模式的结果。市场驱动模式,使华尔街的贪婪得以不加约束的放纵;政府驱动模式,又使欧洲出现严重的福利超载。

如果说,人类只会在危机真正来临时才有真正的危机感,才有勇气去改变现状。那么,当今世界依旧处于延续着的经济危机当中,人心思变。但是,要朝哪个方向去改变?你心里有底吗?

高连奎的这本《世界如此危机》,从世界大格局着眼,放眼近百年的历史,详尽、深入地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严谨的学术思想、精妙的语言艺术,给读过此书的人带来智力上的极大。(周倩)

《投资海外》

主编:黄正东

副主编:张亚卿

改革开放的30余年,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整合全球供应链、开拓中国市场的时代;而未来三十年,会是中国企业主动在全球进行产业整合、提升自己品牌的时代。在这个重要的转折期,企业家当然需要新的知识储备,世界这么大,有近两百个国家,各国家如何,到底哪个国家适合自己的企业?

市面上关于境外投资的书不少,但是能同时准确介绍几十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政府政策、文化背景、税收等方方面面情况的却寥寥无几。黄正东博士主编的《投资海外--多国专家为你导航》这本书,由散布在世界五大洲三十六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深律师和专业人士所撰写,加上翻译及编辑人员,过百人参与。几十个国家的专业法律人士或投资银行专家们,秉持严谨的态度,如实介绍了各自所在国家或地区关于外商投资的重要情况,并结合实务给予深刻剖析,详细介绍了投资目的地国家的可投资领域、投资策略、当地投资伙伴等情况,意见中肯,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走出去是无价之宝。把各国投资环境的全貌尽收眼底,当然便于中国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目的地,制定相应投资战略,控制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成本。(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倾情推荐)

《历史的细节》——马镫、轮子和机器如何重构中国与世界

作 者:杜君立

类 别:社科 历史

出 版 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年4月

既然要谈“历史的细节”,杜君立自然需要找到一些细节的切入点,杜君立找到的切入点非常平常与简单,马、轮子、机器,但就是面对这三样简简单单的“器物”的不同选择,使中国和西方文明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从来决定了当今的世界版图。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10篇

编著:何正斌

审订:钟光荣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版

经济学,社会科学的皇冠。近代的300年,西方经济学高潮迭起――边际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蒙克莱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凯恩斯、萨缪尔森、西蒙……经济学理论层出不穷和人物辈出。

这300年,是经济学家勇立涛头弄潮的300年。自16世纪蒙克莱田到1998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越跨300多年约100位经济学大师的思想,不仅已经成功的推动了历史,并将启迪今朝和影响未来。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学任重道远……

在金融危机面前,重温这段经济学历史,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历史,必将帮助我们穿越层层迷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思想的光芒照亮未来的行程。

中国电信运营商融资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编著:韦秀长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版

“垄断”的中国电信运营企业也需要融资吗?

作者通过实证考察和吸收消化大量的中外理论文献,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中国电信运营商长期存在的融资成本过高、融资结构不合理和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开展研究,并给出中肯的改进建议。立意颇佳,视野开阔,内容充实,呈现时代要求,对于期望深层次了解电信运营商融资问题的读者来说,是一部值得重点关注的著作。

韦秀长,现任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副总经理,管理学博士,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财政部(上市公司)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机关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

编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7月第1版

本书是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性报告,是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支持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集中了多位专家、学者,在汽车产业资深顾问的指导下,共同撰写的全面论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的权威性著作。在内容编排上,主要由总报告、发展综述、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2009年汽车产业及市场趋势分析和展望,以及专题研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五部分组成。

本书力求突出综合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紧扣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冲击的脉搏,同时对关系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大年度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汽车市场景气指数和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量化分析模型,对我国汽车产业近期的发展态势、景气状况、国际竞争力水平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市场需求、新能源汽车发展和国际化趋势进行了总体判断;特别是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问题、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完善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保罗・策兰传

编著:(美)费尔斯坦纳

翻译:李尼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第1版

一个背负奥斯维辛寻找耶路撒冷的诗人,单凭任何一个侧面都不足以解说这位诗人――他是天生的,更是后天选择的。

本书是第一部关于保罗・策兰的评传。讲述了策兰的生平,提供了其多件诗作的新译,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背景,探索了诗人的人生经历与其诗歌创作之间的联系。

经济杀手:美国欺诈全球真相

编著:(美)珀金斯

翻译:曾贤明

中信出版社2009年3月

《经济杀手:美国欺诈全球真相》以纪实小说的形式,真实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经济杀手所用的各种高明手段:伪造财政报告、操纵选举、贿赂、暗杀、敲诈、等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他国政治精英和经济命脉,从而为美国的全球霸权服务。

在这部触目惊心的回忆录中,珀金斯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的腐败内幕和公司欺诈行为:从驻伊美军到印度尼西亚的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从非洲的和平队志愿者到委内瑞拉的行动帮凶……该著作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大爆内幕,犹如一部叫座大片,将那些隐秘、鲜为人知的肮脏交易披露无遗。

在作者的眼里,政府机构、知名跨国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光明正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也如同肆虐的吸血虫在到处吸吮着新鲜的血液……世界怎么了?

丰田销售方式

编著:(日)石坂芳男

翻译:崔柳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5月第1版

精益生产绝不是丰田的全部,生产与销售毕竟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丰田能够成长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厂商,也是因为生产与销售的珠联璧合。丰田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成功,它的销售方式自然功不可没。在销售方面,丰田公司积累了一整套独特的经营模式及运作方法,本收对其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

石坂芳,1964年加入丰田汽车销售公司,曾先后负责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销售及市场工作,有多年的海外任职经验。1996年起开始担任丰田汽车美国分社社长。现在(2005年至今)担任丰田汽车公司顾问,并兼任APEC商务咨询委员会的日本代表委员。

企业架构――价值网络时代企业成功的运营模式

编著:于海澜

东方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版

成功的企业是“架构”出来的,而不是自由发展而成的。战略决定做正确的事,业务架构决定正确、高效地做事。

企业架构是一个涵盖业务和IT的全面的企业蓝图设计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者了解企业的构成和运营,发现问题并不断地改进。研究表明,IT架构的优化可以为企业带来2%的业务增长;业务架构的优化可以带来8%的增长;而如果业务和IT能够相互支持,企业架构达到总体优化的话,则可以带来20%的增长。企业需要改变以往业务和IT脱节的运营方法,利用总体架构的理念达到1+1>2的效果。企业运营的变革需要系统的方法,而不再仅凭经验和感觉。缓慢的改进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家需要把企业当成一张白纸,开始考虑全新的企业架构,大胆地尝试新的业务模式。

相同的经济学,不同的政策处方

编著:罗德里克

翻印:张军扩、侯永志

中信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大多数东亚新兴经济体,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献计献策”,为接受援助的经济体开出统一的“政策处方”,结果却事与愿违。非洲和拉美国家接纳了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的标准“政策处方”,经济依旧陷入困境;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特立独行,却大获成功,走上繁荣之路。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经济危机中,经济学家是继续开出统一的“政策处方”,还是让各国对症下药,走出自己的特色?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组织能否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相同的经济学原理,就应该让所有的国家都实施相同的政策吗?

丹尼・罗德里克,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国民研究局、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全球发展中心、国际经济学研究所成员。2007年获得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颁发的首届Albert O.Hirschman奖(SSRC的最高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他乡之税:一个乡镇的三十年,

一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

编著:田毅,赵旭

中信出版社 2008年10月第1版

一个普通的北方小镇,三十年间,围绕着政府的钱和老百姓的钱,上演了若干故事,揭示了中国财政的“隐秘性”。

政府财税关乎国计民生,更与每一个公民的权益休戚相关。国家财政的“阳光化”和“公共化”,是政府体制改革和公民权利保障的必由之路。

本书带你走进这座小镇,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生活轨迹和命运,揭开鲜为外界所知的隐秘的税收流动真相。作者历时8年,访问上百人,取得众多第一手账本、档案、私人日记等未公开材料,通过乡镇这个小小的窗口,描绘出一幅国家三十年财政史的宏大画卷。

乡土之税,将是我们重新踏上这三十年当代中国道路的一份独特通行证……

田毅,现供职于《第一财经日报》,并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在财政机关、新华社、《21世纪经济报道》等单位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转型社会公共政策和乡村变迁。曾获美国东西方中心奖学金赴美、韩访问。

中情局罪与罚

编著:(美)韦纳(Weiner,T.)

翻译:杜默

海天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版

世界上没有哪个机构像中情局那样名扬四海,又臭名昭著!

二战期间,美国对纳粹深恶痛绝;可冷战期间,CIA为何又用纳粹当导盲犬?

为了窃听到苏联情报,CIA实施了为时一年的“柏林通道”计划,但为何在快完工时突然穿帮?

CIA吸收的都是美国名校毕业的秀异才俊,可为何却干出了像猪湾登陆这样让中情局遗臭万年的蠢事?

肯尼迪遇刺,到底谁是幕后黑手?FBI与CIA强强联手,也难查出背后真凶?

“水门事件”中,尼克松为何要与此事毫无关系的中情局背黑锅?在这两难之时,局长又会作何抉择?

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爆发,伊朗人见到“名噪一时”的中情局官员,为何感到莫大的羞辱?

朝鲜战争、中东战争、苏联解体、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甚至“9?11”事件,中情局又为何全未料到、败绩累累?

《纽约时报》记者蒂姆?韦纳将在本书中为你一一揭晓其中内幕。

本书是一本严肃而不失活泼的中情局史,内容引自5万多份中情局、白宫和国务院秘档,2000多份美国情报官员、军人和外交官的口述记录,以及300多份前中情局官员(包括10位前中情局局长)与退休特工的访谈。书中所言斑斑可考,没有匿名消息,没有盲目引述,更没有道听途说,作者钻研情报新闻20多年,调查精辟、笔锋犀利,让中情局60年的罪与罚昭然若揭。

你我之间:迈克・华莱士回忆录

编著:(美)华莱士,盖茨

翻译:徐琳玲

中信出版社 2009年6月第1版

迈克・华莱士,美国王牌电视人,CBS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明星记者、节目主持人和业界常青树。他风格尖锐、辛辣而独到,是美国新闻界最富争议和影响力的传奇人物之一。中国结束后,华莱士代表CBS采访当时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成为轰动整个世界的政治大事件,《人民日报》随后刊发部分内容,这是邓小平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西方电视媒体专访。华莱士由此成为让西方世界了解“红色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一人。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11篇

据大会主办方领导――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介绍,本次大会以“合作制胜,化危为机”为主题,旨在帮助华商企业在全球经济危机困扰中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图强。同时,帮助华商企业在中国经济振兴大潮中抓住投资机遇、破解融资难题、促进项目融资、实现跨越发展。为此,大会精心设计了“资本――项目面对面”、“中国产业投资新机遇”、“中国区域投资新机遇”、“融资之道”、《200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专题报告等系列精彩活动。

20多位政界、金融界、投资界、经济学界、企业界等各界权威人士莅临盛会,解读了当前经济形势下全球及中国各大热点行业和新兴经济区发展机遇与投资机会,深入探讨了当前形势下企业的融资之道。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次大会通过对与会企业家融资策略、方法与技巧的培训来提升其融资能力,通过对融资项目的全方位展示与推介来提升其融资魅力。

而且,本次大会整合了华商界最活跃的职业投资家和国内最具融资服务能力的担保公司,通过“资本一项目面对面”的“一对一”对接洽谈模式,提升与会政府和企业的融资成功率。上千位华商职业投资家和实业投资家、担保企业负责人、政府领导和华商企业家在与会期间进行了有效对接。

大会还同期举行“2009中国担保公司100强”、“2009全球最活跃的华商职业投资家”、“2009华商资本论坛十大实业投资家”、“2009华商资本论坛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项目”颁奖典礼。

第四届世界华商论坛巴黎举行探讨华商未来发展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7月7日,中法工商界人士和旅法侨界代表共同出席了在巴黎长荣大酒店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华商(法国)论坛,共同探讨华商如何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持续发展。

本次论坛由法国华商会和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主办,法国华侨华人会、潮州会馆、中华会馆和华人贸易促进会协办。中国驻法使馆经商处朱剑逸一等秘书、领事部刘存孝一等秘书应邀出席,法国《欧洲时报》执行社长张晓贝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论坛由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理事长乌・巴特尔主持。法国华商会会长卓旭光首先在论坛上致辞,对参加论坛的工商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说,法国是欧洲华人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与法国华商合作共赢是中国乃至全球华商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民间广泛交流,及时客观全面地了解法国,对促进全球华商共享法中商机,决胜全球市场,实现合作共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卓旭光认为,通过本次论坛活动,充分展示了华商们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论坛也成为华商走出国门,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开拓国际市场,融入世界高端平台的重要渠道。

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执行主席余顺标说,遍布全球的世界华商总数在4500万人左右,世界华商的总资产估计从3.7万亿元至6万亿元左右,分布在海外的华商已经从最初的“三把刀”行业向高科技领域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华商的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开始涉足科技、教育、文化、金融、海运、贸易等行业。他认为,尽管目前华商经济在所在国的经济中还只占有较小比重,但随着华商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必将对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产生积极和重大的影响。

法国引资机构负责人PARFAIT先生介绍了法国经济状况和对外资企业的各项政策,并借此机会欢迎中资企业到法国投资创业。法国中央大区经济发展局副局BULUET先生也在论坛上,向在座的华商们重点介绍了法国中央大区的发展优势,希望能够与华商携手发展。来自中国的第一商学院负责人华红兵也在论坛上介绍了该院与商界合作的情况。

另外,中法企业界人士还在论坛上进行对话交流,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旅法华商们也在论坛上表示,希望能够成为中法企业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还在论坛上颁发了世界明星华人企业家勋章等奖项,以表彰优秀华人企业家们取得的突出成绩。

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探讨金融危机下“中国机遇”

6月21日,北京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举行了“第八届北京留美论坛――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的战略性机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该论坛邀请了国内著名经济学家,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等问题作了主题演讲,并为与会海归走出危机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在夏至这一天举行,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希望能给企稳回升的中国经济再加一点“热效应”。

8时半,与会者陆陆续续走进会场。他们中间有白发苍苍、学识渊博的老一辈海归;有西装革履、年轻气盛的中青年海归;有穿着时髦的女海归;也有略显稚嫩、朝气蓬勃的新近归国学子。

据了解,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自2003年9月起就开始不定期举办“北京留美学人论坛”。该分会目前已经有3661名注册会员。

在国外“飘泊”25年之久的王建业,是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题为《美国债务的可持续性与美元》的演讲里,王建业提醒在座的海归应妥善处理好目前仍存留手上的美元以及在美国的资产,比如房产、股票等。

演讲结束后,一位海归就当前的热销书《货币战争》向王建业提出问题。没想到,这位经济学专家说:“你把它当成故事书看就行了,别太认真。而且我的发言时间也到了。”王建业的“不折腾”精神和美国式幽默立即使会场发出轻松愉快的笑声。会场的气氛也由此前的沉闷安静变为轻松活泼。而这正是美国式的开会方式。

还有的经济学专家给到场的海归提出了3点建议:一,在美国经济停滞的“检修”时候,应尽快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缩短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做出自己的努力。二,机会留给有知识的人。要学会运用知识,用知识赚钱。三,海归应利用好自身的背景优势,在国际上积极推动国际货币改革。

传递信息意大利福建华商会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据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报道,意大利福建华商会官方网站()7月18日罗马时间上午7点整正式上线。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12篇

曾培炎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

《通力合作的意愿,促使我们相互学习》赫尔曼·范龙佩 欧盟理事会主席

《比危机更可怕的是贸易保护主义》

让-皮埃尔·拉法兰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法国前总理

《开放与稳定:新兴国家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

卡洛斯·古铁雷斯 花旗集团副董事长、美国前商务部部长

《“谁”,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

摩西·阿德勒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以色列抗危密码:减少公共支出,降低公共债务》

斯坦利·菲舍尔 以色列中央银行行长

《东盟中日韩:四管齐下防范金融危机》

魏本华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

《危机治理之道:重获民众信任,重建市场信心》

安赫尔·古里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

《眼光向内:中国经济需深化改革促进民间消费》

陈志武 美国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

《跨国公司能做的事情比想像的多》亨利·保尔森 美国前财政部长

《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马里奥·蒙蒂 意大利总理

《面对危机,亚洲的群体性战略选择》

李稻葵 中国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开发性金融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

黎维彬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国开证券有限公司总裁

《好教育没有亚欧之分》

施迈克 悉尼大学校长

《让产业与学术实现“多边聚合”》

埃利斯·鲁宾斯坦 美国科学院院长兼首席执行官

《“后福岛时期”能源政策观察》

张国宝 中国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不仅是为了“服从布鲁塞尔”——欧盟经济改革需从错误中寻找经验》

约克·阿斯姆森 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

《人民币/日元直接交易:亚洲金融的一大步》

武藤敏郎 大和总研有限公司理事长、日本央行前副行长

《从一本书看改革》

厉以宁 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欧元危机根源与对策新探》

保罗·德·格劳威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 讲席教授

《构建对华“新关系”》

恩里克·培尼亚·涅托 墨西哥总统

《轻制度,重务实——亚洲经济合作仍需深化》

斯蒂芬·格罗夫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

《亚洲面对的挑战》

罗纳德·科斯 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精确考量:达成慈善目标的高效路径》

比尔·盖茨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

《增长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责任》

弗朗索瓦·奥朗德 法国总统

《中国如何保持快速增长》

埃德蒙·菲尔普斯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未来的亚洲:从生产者到消费者》

史蒂芬·罗奇 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13篇

今年年初,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对华尔街年终高额分红事件大为光火,指责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无视经济萧条及银行要靠政府纾困,以巨额红利自肥的做法“可耻” !白宫随即公布了一系列金融高管薪酬限制措施,充斥于美国整个成长过程中的金融家和美国总统之间的战争再次上演。这次华尔街与白宫的博弈到底谁能棋高一着呢?

薪酬已与业绩脱钩

仅仅用数字来评判华尔街年终红利的合理性没有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红利是否与业绩相连。作为一种激励机制,高薪酬本身无可厚非,一般高薪酬行业对应着高风险,面临的人才竞争也更为激烈。

奥巴马之所以怒斥华尔街滥发奖金“可耻”,并拿高管薪酬开刀,是因为薪酬已经与业绩脱钩,成了奖赏错误和贪婪的机制。花旗、美林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但花旗的高管在接受政府救助的同时,仍计划购买5000万美元的公司专机,前美林首席执行长塞恩的办公室里装着3.5万美元的马桶。在经历了灾难性的一年后,去年华尔街奖金总额仍达到184亿美元,高居历史第六位,引起民愤和政府关注是在所难免的。奥巴马政府2月公布了一系列薪酬限制措施,规定那些接受政府“特殊救助”的公司,其高管年薪不能超过50万美元。所有银行还将面临更为严格的规定,银行在航空服务、办公室装修、娱乐和假日聚会、会议和活动以及离职补偿等方面的支出都将受到限制。

美国这次限薪的企业,是受到政府救助的企业,拿了全体纳税人的钱,白宫要确保金融机构能负责地使用这笔钱。但历史上政府强行插手金融事务、总统与金融家针锋相对的斗争都十分惨烈,甚至不乏殊死搏斗。

历史上的险恶交锋

实际上国际银行家作为“金钱超级特殊利益集团”并不忠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他们只希望国家和政府能为自己服务。

1841年3月4日,美国第9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发表了就职演说。演说主张财政独立,深深刺痛了银行家们的神经。就职当天由于天气寒冷哈里森稍染感冒,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奇怪的是他的病却日趋严重,到4月4日竟然不治而亡。历史学家均认为他其实是被毒死的。

建立―个私有中央银行是所有银行家最高的梦想,它意味着银行家最终决定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第12任美国总统扎卡里・泰勒一面应付银行家,一面私下里明确表示:“建立中央银行的主意是死定了,在我任内是不会考虑它的。”结果死定的不是中央银行的主意,而恰恰是泰勒总统自己。1850年7月4日,泰勒总统参加国庆活动时喝了些冰镇牛奶、吃了几个樱桃,有些闹肚子。7月9日,这位健康魁梧的总统竟然神秘地死去了。1991年,在征得泰勒总统后人的同意后,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总统的指甲和头发被化验,结果发现了砒霜。

在美国历史上,共有包括林肯、肯尼迪、里根在内的7位美国总统在与国际银行家们争夺金融制高点的过程中遭遇过行刺,多位国会议员丧生。这次奥巴马与华尔街的博弈虽然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双方针锋相对的势头却足以让人屏息凝神。

总统你错了

限薪措施一出,华尔街人士立刻公开反马爻:总统你错了。新措施公布后的第三天,纽约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即公开表示,美国政府限制接受资产救助计划的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方案不符合纳税人利益。在金融危机之际,让最优秀的人士管理美国的金融机构才最为符合纳税人利益,而奥巴马的限薪措施有可能使那些受到救助的公司无法留住或者吸引优秀人才。

更有部分高管人员纷纷转向自己的薪酬咨询师和律师,找寻奥巴马限制高管薪酬举措中的漏洞,包括改变管理人员头衔或重新设计补偿薪酬方案等做法。这些人警告说,正如政府过去强行插手金融事务却都事与愿违一样,这种拙劣的补救措施只能以灾难性的结果收场。这种做法会导致劳动力市场发生扭曲。公司雇员和管理人士会很想离开身陷困境的银行,到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或实力更强的美国机构那里谋职,让原本就很虚弱的美国公司更加雪上加霜。

华尔街的客户们也会问:究竟谁能让我更富有?是摩根士丹利的股东还是美国政府?没人愿意为政府干活。因此,在保护美国纳税人的名义下,这样的高管薪酬新规定只能降低这些属于纳税人的银行的价值,让那些危机中的失败者更倒霉而已。奥巴马限薪措施带来的麻烦只怕比它解决的问题还多。

根源在于美国文化

纽约州司法部长库莫披露,尽管美林亏损数十亿美元,但仍“秘密地”把2008年奖金发放日期提前,给了高管丰厚的奖金,并向近700名员工每人发放了100万美元甚至更多的奖金。库莫在给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弗兰克的信中说,在2009年1月1日被美国银行收购前,美林向3.9万多名员工共发放了36亿美元的奖金,其中有4位高管的奖金超过了1.21亿美元。

其实,有关华尔街红利和高薪的是是非非并不是―个非黑既白的问题。它处于一个灰色地带。作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根源之地,华尔街金融人士拿着政府救市的钱大派花红令人愤慨。但也有专家指出,金融从业人员并非定额支薪,如果不发花红,公司立刻关门大吉。奥巴马把金融业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笼统化成单一的一群金融恶魔,必然招来非议无数,因为大部分地产、按揭经纪、汽车经纪,均与全球金融危机无关。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14篇

为期两天的第十一届亚太区寿险大会近日在澳门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印度、南非的近5000名保险及金融财务从业人员出席本届大会。亚太区寿险大会是亚洲区内最大型的国际性保险会议,各地保险从业人员与世界各地的顶级讲师及业界精英共聚一堂,学习专业知识、销售技巧、分享实务经验、人生智慧及了解业界最新议题。

此次大会邀请了梅第・法克沙戴(Mehdi Fukharzudeh)作为主讲嘉宾,全球保险界尊称他为“永远的世界第一!”梅第,现年88岁,连续三十三年跻身俩RT会员,投身保险业逾六十年,至今仍自己驾车拜访及服务客户。他的至理名言是:“就算是一流的业务员,每天起床也是没有工作的状态。”

88岁依然在一线

今年近88岁的梅第,仍是目前金融业界的当红人物,1963年至今,年年得到美国国家“最佳服务品质与国家销售奖”,在56年来的从业中,被世界性知名媒体Times时代杂志、Hull of Frame名人榜、Fortune财富杂志、纽约时报持续报道。他的各项成绩已经破了当今历史上金融与寿险业的纪录,他的演讲已遍及51个国家。

56年来坚持从事金融业至今,无惧地经历过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石油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到全球金融海啸,他如何在信贷危机、股市崩盘、裁员风浪中,拥有重新学习正确的财务观念与如何拥有正面积极的金融知识与投资态度?“诚实至上、将心比心、知识就是力量、工作就是娱乐、绝不气馁天下无难事。”是2008年获选为“美国风云人物Who is Who”殊荣的梅第白手起家成功致富的5大秘诀。

一个88岁高龄的老人,还西装领带,一丝不苟。高高瘦瘦的身材,清瘦矍铄的风采,确实老当益壮。他站在舞台中央,站着开始演讲。他的演讲风趣幽默,手时而抚头,时而捧腹,时而挥舞,时而做摊手耸肩的动作,下面笑声不断,掌声迭起。

大师88岁高龄,从事保险56年,其中的经验何其宝贵!大师侃侃而谈,从使命、信念、技巧、服务等方面传授后辈经验。他的演讲条理清晰,内容充实,语言风趣。从梅第老人身上,看到了信念和敬业一体,我们真诚与坦荡共生。这大概就是梅第老人成功的秘诀吧。

你能想像,有人八十几岁还不退休,依然到处跑业务吗?美国大都会人寿超级业务员梅第就是这样!88岁的他,到现在每天都开着车卖保险、送保单。为什么不退休?他笑说:“因为我一年能赚好几个亿,比退休金还多!”

梅第是伊朗人,伊朗德黑兰大学毕业后,他就说服父亲,只身前往美国继续深造。但英文十分糟糕的他,连普通的口语都说不好,因此他先到美国的高中选修英语课程,每天早上狂记单字,后来成功申请到纽约大学攻读财务硕士。

他在33岁时进入美国的大都会人寿,从收帐员做起,5年后就跻身保险业务员的最佳荣誉――百万圆桌会议(MDRT),而且连续42年都是MDRT会员,至今保险业都没有人能打破他的纪录。

他现在已经88岁了,却不退休,每天早上4点半就起床,7点前就进办公室,下午自己开车见客户、服务保户,再将客户拜访资料,包括兴趣、家庭资料、销售成功或失败的关键等,全部清楚记录。

即使他已是年纪一大把的老爷爷,他仍坚守多年来不变的原则;“亲自送保单给客户”,不用邮寄,“因为这样才能够详细解释保单内容,并且增加保户买第二张保单的机会。” 他算过,如果他退休的话,依据过去年资、经历,一年退休金拿到上亿没问题;但继续工作,一方面每天可以活动筋骨,另一方面赚的钱比退休金还要多,“为什么要退休?”

现在是市场敞开的时候

经过这波金融海啸,更加深他继续工作的信念。梅第说,美国金融风暴后,他的不少客户都是靠保单质借、房贷保险给付渡过难关,免于破产危机,可见保险是经济不景气中最好的投资。梅第表示,虽然此次的金融危机需要一段时间恢复,但他也认同现在是最好的投资时机,因为根本没有对手。

梅第说,以他的年纪,此生经历过类似的金融危机已经2、3次了,很多人在抱怨赚的钱少、很多人苦于失业,但对他来说,因为市场都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对手了,现在反而是市场敞开的时候,因此他认为已看到复苏的迹象。他举出自己在1945年遇到的经济萧条,当时他才刚结婚2年,要攻读博士却没钱上课,只靠妻子赚钱,不料妻子又怀孕了,他才开始上班工作。

当时他希望找到一周可赚35块美金的工作,却遍寻不着,他说没工作就要回伊朗,因为父亲是亿万富翁,但他不想,因此到人力中介填履历,他的第一志愿是国际贸易,第二是银行业,第三本来不填,但人力中介告诉他,填了会有比较多机会,建议他填保险,后来保险成为他投入56年的工作。

他说,虽然他本来很不喜欢这份工作,觉得自己拥有高学历,却得挨家挨户收钱,但在危急时刻,只要肯努力,就有机会翻身。而现在,就是这个时刻。梅第表示,他已经B8岁了,退休金每年是以亿美金来计算,但他却不退休,因为他工作赚的比只领退休金还要多,他认为现在的时机是每个人的机会

金融危机秘史范文第15篇

全球化无疑代表着人类历史进步的大趋势,然而如果因此忽视全球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乃至重大挫折,则难免被历史发展所嘲弄。凡事都有自身演变的过程和约束条件,全球化电不可能直线式发展,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现行国际体系仍然受资源、市场和发展机会有限的困扰,以资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并不能自动带来全面增长,经济自由主义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及其伴随而来的不受公众权力约束的金融资本的畸形扩张,对此,遍布非洲、拉美和亚洲的贫困现象可视为有力的注释。

当前严重的金融危机说明,即使在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内部,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开来,长期以来持续增长的世界经济遭遇重大挫折,美英经济模式受到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先后当选执政,为摆脱石油危机的影响和经济滞胀的困境,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崇尚自由竞争。这一政策极大刺激了西方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但也带来贫富差距的扩大,财富几乎不受节制地向金融大资本积聚。而当金融大资本把贪婪的手伸向普通民众而发明出所谓的次级贷款时,风险就陡然升高了。金融危机实际是经济断裂、社会断裂的必然反映,加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消费与储蓄关系严重失衡,危机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早在冷战结束的时候,布热津斯基写了《失控:21世纪前夜的动乱》一书,书中有关对美国霸权忧虑的文字也许已被许多西方人遗忘,今天读来却很有必要。在布热津斯基看来,对美国全球领袖地位的威胁,无论现在和将来,都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来自外部,它就潜伏在美国社会本身中,体现在伴随新自由主义而来经济社会发展“丰饶无度”的危险景象,而富人贪婪不受制约则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情形也许将会更糟。金融危机最终、也是最本质体现,就是会加剧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引发全面经济衰退和持续动荡。金融资本对不发达实体经济的影响力超出一般想象。比如在拉美和亚洲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几场金融危机,已在深层次动摇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基础,结构失衡使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社会发生动荡,即使是经济增长也只能惠及少数行业和领域,最终收获的只能是“不发达的发展”或“不能带来好运的经济增长”。

目前,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如果主要国家实体经济不能在较短时间出现转机,就可能反过来累及金融市场,并再次引发金融动荡。如果是那样的话,全球化进程就会严重受阻,甚至原本平坦的世界电会出现断裂。网此,世界各国必须勇于担当共同的责任,强化协调配合,推动世界经济转入健康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