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

供用电技术论文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电子印本;科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G250.省略上也有为数不少的后印本存在。

研究者究竟愿意以预印本还是后印本的形式公开,涉及不同研究领域的文化和传统。比如在理论物理领域,特别是高能物理,普遍流行预印本。而对于实验物理学家,乃至生命科学家,则更习惯使用后印本。随着电子预印本在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一些大型数据库商和出版机构合作也开始提供电子预印本(待刊论文)服务,如SDOL、Blackwell、SpringLink等数据库,只不过它们不是开放获取的,需要购买数据库使用权。

二、电子印本的类型、特点及功能

(一)电子印本的类型

电子印本系统中的信息资源类型以学术论文为主,同时包含书籍中的部分章节、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技术报告和研究手稿等。

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电子印本系统:(1)电子印本资源搜索系统, 有大量的电子印本文献索引, 类似搜索引擎;(2)电子印本资源导航,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电子印本资源系统的信息,类似学科信息门户;(3)电子印本资源系统,提供电子印本的存取服务,是真正的电子印本资源所在。

电子印本系统的创建者多为研究性组织和公益机构(如大学、研究所、图书馆等),他们是学术成果的主要生产者和传播者。此外,一些政府和商业机构也积极参与创建。目前电子印本的学科范围以理工科最多,文史哲最少。

(二)电子印本的特点

1. 时效性强,可以提高研究效率。许多学术文献若按照传统出版模式, 从投稿到正式出版通常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电子预印本系统改变了这种模式,即使是阶段性学术成果都可以随时,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学术研究效率,这正是电子预印本信息资源区别于其他信息资源的价值所在。

2. 学术性强,类型多样。电子预印本系统的开放特性使其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但它不同于非正式的论坛(BBS)与新闻组, 上传到电子预印本系统的论文都是来自学术机构,他们是高质量的学术原创论文,囊括了一般学术论文、会议论文、技术报告、灰色文献、项目报告等不同的数据类型,已成为数字化文献的重要来源。

3. 被引用率高。2001年Steve Lawrence在Nature上撰文,通过分析来自数字书目与图书馆项目 [2] 的119 924篇计算机以及相关学科的会议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网上文献更容易被他人引用,为使研究成果影响最大化、冗余最小化、加快科学的进步,作者与出版者都应致力于文献的方便获取。电子预印本论文水平逐渐被学术界认可,权威期刊的文章都将其作为引文来源。

4. 费用低,几乎都可开放获取。区别于商业数据库提供的学术文献,电子预印本费用低廉,几乎都可开放获取。特别是对不在商业数据库允许范围(如校园网内)的用户,以及经费不多和规模不大的文献机构,该类信息资源更受青睐。

5. 质量良莠不齐。电子预印本大多是有质量控制过程的,而且一些学会、协会、国际组织、基金和热心开放获取运动的学者都积极地参与到开放获取的各个领域,并积极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开放获取的发展,一些学术论文也像纸本出版物一样有着严格的评审或同行评议进行质量控制。 但是,由于电子预印本的开放特性,尽管在存储和等环节采取了不少质量控制措施,一些电子预印本的质量还是不高,电子预印本整体来看质量良莠不齐,目前还处于数量增长阶段。

6. 其他特性。(1)处愿性:作者自愿按照一定的格式将论文进行排版后,通过网络、E-mail等方式,按学科类别上传至相应的目录或数据库中,文责自负;(2)交互性:有些系统允许对论文进行评论和交流;(3)多载体性:作者可发表到正式的刊物或其他形式载体上;(4)共享性:任何人在尊重作者版权的基础上都可合理使用。

(三)电子印本的功能

1.促进预印本交流是电子印本文库最基本的功能。科学交流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个过程,而非正式科学交流过程由于其固有的一些优点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所青睐,利用预印本进行非正式交流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如科学家将论文手稿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之前会将论文预印本以各种方式分发给其他同行以获取宝贵的意见;会议主办机构在会议召开之前,也会将会议论文预印本事先分发给与会代表;等等。这些年,作为预印本交流平台的电子印本文库在交流的范围和交流的透明化两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满足提高学术影响力的需求。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首先来自于对科学发展优先权的确认,电子印本文库的开放交流机制使得科学家的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业内学者所知晓,并且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来佐证科学发展的优先。学术影响力的提高其次来自于论文更大范围的传播及被引用。网络环境下,科学家乐于将文章放到网上公开供他人获取,以尽可能地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力。

3. 有效地保存科研智力产出。科研机构是智力产出的主要机构,有责任对这些智力成果进行保存。机构电子印本文库以机构为最小单位,在政策制定和运行模式的选择方面更为灵活;另外,学科电子印本文库除了反映最新学术文章外,还对“历史性资料”进行保存,这是日常研究工作赖以进行的基础,学科电子印本文库较好地勾勒出研究变化发展的轨迹,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保证。

4. 改革传统的学术交流。由于学术期刊出版市场的垄断,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出现了“学术交流危机”。而电子印本文库的所有资源均可通过网络免费地被浏览、获取。科学家可以从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再次掌握交流上的主动权。另外,高质量的学术资源是学术交流的基础,是电子印本文库改革传统交流模式的客观条件。

5.省略

网络地址:http:///(美国主站点);http://cn.省略/(中科院理论物理所镜像站点)。它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能源部资助,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建立的电子预印本文献库,始建于1991年8月,由Dr. Ginsparg发起,旨在促进科学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共享。2001年后转由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进行维护和管理。arXiv是最早的预印本库,目前世界各地有17个镜像站点,涉及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定量生物学方面的学术论文54万多篇(每年增加几万篇)。在物理学的某些领域,它们早已替代传统的研究期刊,有检索和浏览功能。全文文献有多种格式(例如PS、PDF、DVI等),需要安装相应的全文浏览器才能阅读,还提供RSS feeds订阅最新文章。

(二)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

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的以提供预印本文献资源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实时学术交流系统,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条件基础平台面上项目的研究成果。该系统由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和国外预印本服务子系统(即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构成。

1. 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

网络地址:http://prep.istic.省略或http://prep.nstl.省略。国内预印本服务子系统收录的预印本内容主要是国内科研工作者自由提交的科技文章,一般只限于学术性文章。科技新闻和政策性文章等非学术性内容不在收录范围之内。系统的收录范围按学科分为五大类: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除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外其他每一个大类再细分为二级子类,如自然科学又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可以实现二次文献检索、浏览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系统实现了用户自由提交、检索、浏览预印本文章全文、发表评论等功能。用户可以经过简单的注册后直接提交自己的文章电子稿,并在随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改动情况追加、修改所提交的文章。

2. 国外预印本服务子系统

网络地址:http://sindap.istic.省略。国外预印本门户(SINDAP)子系统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丹麦技术知识中心合作开发完成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两国的科研人员自己的文章和使用预印本资源,它实现了全球预印本文献资源的一站式检索。通过SINDAP子系统,用户只需输入检索式一次即可对全球知名的17个开放获取系统(以预印本为主,也包含个别开放获取仓储)进行检索,并可获得相应系统提供的预印本全文(或其他资料)。目前,SINDAP系统含有预印本二次文献记录约80万条,其检索页面比较简单,除了提供逻辑组配以及标题、作者、摘要等字段的检索入口外,还有信息来源的选择,如可选择仅检索“有全文的数据资源”,或从17个预印本系统中任选若干个。

(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网络地址:http://paper.省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经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针对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的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创建的科技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出版物的概念,免去传统的评审、修改、编辑、印刷等程序,给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提供及时发表成果和新观点的有效渠道,从而使新成果得到及时推广,科研创新思想得到及时交流。根据文责自负的原则,只要作者所投论文遵守国家相关法律,为学术范围内的讨论,有一定学术水平,且符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基本投稿要求,可在一周内发表。专业领域按自然科学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分为39类。 每日更新,可为在网站的作者提供该时间的证明,并允许作者同时向其他专业学术刊物投稿,以使科研人员新颖的学术观点、创新思想和技术成果能够尽快对外,并保护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从2006年8月起,已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纸本学术期刊出版,所刊文章应先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上发表,对在线论文进行同行专家评审后,所评出的优秀论文作为本期刊的主要稿源,电子形式与纸本形式互相促进。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提供了丰富的浏览模式。可按照首发论文、同行评议、首发精品、优秀学者、名家推荐、学者自荐、科技期刊、博士论坛、专题论文、热度视界、多维论文等类别浏览论文。比较有特色的是同行评议的论文可以看到学科专家的评语。

(四)奇迹文库之奇迹论文预印本

网络地址:http://省略/eprint/。奇迹文库是由一群中国年轻的科学、 教育与技术工作者效仿等模式创办的非赢利性质的网络服务,主要收录中文科研文章、综述、学位论文、讲义及专著(或其章节)的预印本以及幻灯片、报告、书章节等,涵盖所有学科领域。可使用分类浏览的方法或用关键词查询的方法查找所需资料。可以开放申请目录的编辑员。

(五)E-Print Network

网络地址:http://osti.省略/。RePEc(Research Papers in Economics,经济学学术论文库)由全球志愿者共同建立的可以公开访问的网站,致力于促进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与交流,从而促进经济学研究。目前数据量超过28万,其核心内容是经济学的研究手稿、期刊文章、图书以及应用软件等资源,此外还包括5200多个专家的联系方式和出版著作,以及8000多个组织(经济部门、科研院所以及政府组织)信息等特色信息资源。其中,研究手稿可免费访问全文;期刊可检索和浏览到论文题录文摘信息,有的可以免费下载全文,商业期刊则需要订购权限。与RePEc相关的网站有IDEAS(http://ideas.省略/,财经研究网站)。

(七)CogPrints

网络地址:http:///。CogPrints(Cognitive Sciences Eprint Archive,认知科学电子预印本网站)由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电子及计算机科学系建立,提供有关认知学方面的文章,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及语言学的领域,以及若干计算机科学的内容,部分生物学、医学的特定领域、人类学的部分内容,以及物理学、社会学与数学中与认知相关的部分。信息资源类型既包括已出版的、同行评审期刊的后印本,也包括未正式出版、未经评审的预印本。系统有简单检索、多途径的高级检索以及按学科主题或年代的浏览功能。还提供RSS的订阅服务。

(八)SSRN预印本库

网络地址:http://papers.省略/。SSRN(社会科学研究网)电子图书馆涉及财经、会计、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专业领域,利用率高。目前有14万多篇可供免费下载的研究手稿全文, 另外还提供17万多篇论文的摘要信息以及近9万名作者的信息。

(九)PhilSci Archive

网络地址:http://philsci-archive.pitt.edu/。PhilSci Archive(科学哲学库)是一个科学哲学的学科预印本库,由美国科学哲学学会、匹得堡大学的科学哲学中心和图书馆合作创办,主要收录科学哲学相关主题的预印本文献。

(十)CETH

网络地址:http://ceth.rutgers.edu。CETH(Center for Electronic Texts in the Humanities,即人文学电子文件中心)是1991年由美国Rutgers与Princeton两所大学共同建立的,从事人文学方面的电子资源整理工作。它所收集的电子文件资源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手稿、口传文件抄本等,还有各机构人文学电子文件中心的网站列表。

四、结语

要想更好地使用电子印本,从建设者方面说,要依赖于整个科学交流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借助于机构乃至国家的力量,不遗余力地对资源共享的理念进行宣传,进行技术支持,排除技术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子印本的大范围运用;充足的资金保证也是电子印本得以有效使用的条件之一。从使用者方面说,要想更好地利用电子印本,就需要多方面了解相关学科的电子印本库,清楚各个印本库的侧重和各自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搜索引擎,熟练上传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下载所需的科研成果,使之更有效地为自己服务。

总之,目前电子印本系统已获得广泛的认可,并越来越受到读者重视。它加快了各学科领域知识的传播速度,而出版过程反而只是一种形式。越来越多的电子印本资源被正式期刊论文录用和引用。作为一种可行的传播方式,它与传统期刊和其他新的交流方式多维地实现了科学传播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朱佳鸣,谭瑛. E-print在生物医学学术交流中的作用[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65-67.

[2]冯艳花. 基于OAI的电子预印本资源共享[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4):425-427.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北斗定位;VPDN;电力行业

中图分类号:TP274;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364-01

前言: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不断向智能方向发展,而大数据技术、北斗定位技术、VPDN技术等IT技术在这一发展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1.大数据技术概述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本文将大数据技术定义为应用特定除了方法,提升数据决策力,实现数据在流程上优化的高校信息资源处理技术。对于大数据技术来说,这一技术本身具备着海量化、多样化、高速化等三方面的特征,这里的还量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大数据技术使用PB存储单位,多样化特征则主要表现为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的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处理,而高速化特征体现的是大数据技术数据处理的速度较快[1]。

2.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对于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电力行业来说,安全评估及故障诊断、发电生产决策与控制、设备检修策略改进都属于电力行业较为常见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方式。具体来说,安全评估及故障诊断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需要得到DCS、PI系统的支持,这些系统所存储的实时与历史数据就将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必备条件,而结合这类数据,大数据技术就能够从中发现不正常的数据分布,各类电子设备的故障就能够由此及时发现,机组运行状态的评估也将由此获得较为清晰的数据支持;而对于发电生产决策与控制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来说,这一应用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展开,而这一数据挖掘技术就将使得机组的故障特征由此顺利实现提取,这些提取的故障特征将成为电力行业快速故障处理与相关决策的依据;而对于设备检修策略改进来说,这一应用同样需要得到大数据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技术支持,而这一支持就将使得设备缺陷状态的特征值与关联值参数,而将获得的参数与相关设备运行检测值进行对比,我们就能够得到支持设备检修策略改进的依据[2]。

2.北斗定位技g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2.1 北斗定位技术概述

北斗定位技术是依托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一种技术形式,该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导航、定位服务,这一服务就将为我国电网运行状态的全天候、全天时的监测提供有力支持。在具体的北斗定位技术应用中,这一应用需要遵循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系统性等四方面原则展开,这样才能较好保证北斗定位技术较好服务于我国电力行业[3]。

2.2 北斗定位技术应用

对于应用北斗定位技术的电力行业来说,电力巡线中的定位、电力光缆的实时监测两方面是当下最为常见的北斗定位技术应用形式。对于电力巡线中的定位这一应用来说,北斗定位技术需要进行相关电力巡线路径的地形环境勘测,随后结合勘测获得的数据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电力巡线监测,这样北斗定位技术就能够较好解决我国各类地形复杂地区电力巡线效率较低、复巡周期长、巡检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电网的安全与运行的稳定也将由此获得较为有力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北斗定位技术的电力巡线定位中,这一定位所实现的监测工作自动化程度提升、人工监测误差的消除,也使得这一应用能够明显提升电力巡线水平;而对于电力光缆实时监测中的北斗定位技术应用来说,这一应用具备着及时发现电力光纤运行问题、能够为电网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等效用,这就使得以往困扰我国电力行业的高空环境下的电力光缆监测得以高质高效展开[4]。

3.VPDN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3.1 VPDN技术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VPDN这一无线虚拟专用拨号网络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而由于VPDN本身具备的高速、安全、方便、快捷的特点,这就使得VPDN往往会为各类集团客户带来方便、快捷的网络连接服务。值得注意的是,VPDN技术本身具备着较强安全性、经济性、网络可扩展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是VPDN技术能够较好在电力行业中实现应用的原因。

3.2 VPDN技术应用

对于应用VPDN技术的电力行业来说,解决供电终端部署难题、实现信息终端在线管理、呈现用户供电信息分析等三方面属于这一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具体来说,对于解决供电终端部署难题的的VPDN技术应用来说,这一应用主要依据集成的3G/4G网络通信模块实现,这一网络通信模块需要在出厂前实现SIM烧录、APN信息灌入,这样就能够保证供电终端一体的实现,供电部署的难题将因此迎刃而解;而对于实现信息终端在线管理来说,这一应用需要结合VPDN技术实现的智能平台主动激活心跳功能,这一功能所实现的90s连接激活就能够较好避免60s保护机制对电力行业造成影响;对于呈现用户供电信息分析这一应用来说,这一应用需要结合VPDN技术具备的数据分析整合能力结合显示终端实现,由此电力行业的业务容量调整和资源全面导航就将获得较为有力的数据支持,电力行业自然将因此实现较好发展[5]。

结论:在本文就IT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展开的研究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北斗定位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VPDN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而结合这一系列论述我们就能够较为深入认识到IT技术对于电力行业的重要性,希望这一重要性能够为相关电力行业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并以此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敏杰.基于SOA的工作流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

[2] 赵云山,刘焕焕.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A].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2013:2.

[3] 徐丽红,陈奇太.北斗定位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5,23:112+94.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35-0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此,结合我院供用电专业实训课程建设,进行以下探讨。

供用电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学生实习岗位较分散,很难做到所开设的实践课程完全与岗位能力要求相符。

第二,受到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供用电设备投资大,动辄上百万,对于非电力类高职院校,购置经费很难满足;另一方面,校外实习基地虽然能解决实训设备等问题,但企业更多考虑生产发展,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紧密合作。

第三,供用电行业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也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用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建设思路

积极到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学习走访,使所开设实践课程尽量满足就业岗位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充分考虑课程的前后衔接,科学布局,有序推进;多方争取,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行业及企业实践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二)建设举措

供用电技术专业每年邀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使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供用电专业实践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举措如下。

重视基础实践课程 基础类实践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形成基本技能,是后续实践课程的基础。为此,本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了一系列基础类实践课程,配套《电工基础》理论教学,开设了电工实习、维修电工考证实训、电工仪表装配调试实训;配套《工程制图》理论教学,开设了电气CAD制图实训课程。在第三学期,配套《模拟电子技术》、《数子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开设了电子实习;配套《单片机技术》理论教学,开设了单片机实习;开设了《电气控制与PLC》(80课时)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以上课程的开设强化了学生基础实践能力,学生维修电工考证通过率达到100%。

加大专业专项能力实践课程比例 本专业专项能力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对学生的顶岗及就业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供配电技术》项目教学课程,把供配电实训室作为教学场所,学生实训使用真实的供配电系统,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内外线电工》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在成套实训室开展教学(内线部分)。第四学期将学院35KV变电站作为主要授课地点(外线部分),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常发集团110KV变电站)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第四学期,还开设了《高低压电气设备运行与维修》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将教学地点设在高低压配电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随着现代社会智能电网建设,各种智能控制技术及仪表陆续投入使用,为此,本专业在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开设了集表(远程抄表)、配电网调度(仿真)、微机保护等三门实训课程。集表实训系统的设计通过由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组与企业合作完成项目的方式完成,并起草了集表实训指导书。采取这一形式,一方面,可节约项目资金,另一方面,教师的工程能力可得到提高,对开展教学很有益处。配电网调度仿真实训在微机房进行,通过软件模拟变电站运行控制,实践形式新颖,很受学生欢迎,实践效果良好。微机保护实训借助常州工学院微机保护实训室完成,实训内容根据本专业教学及学生情况设置(我系微机保护实训室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另外,本专业还开设了小型设计项目《电力课程设计》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变配电小型设计,初步建立设计理念,掌握设计方法。

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提高设计质量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出台了毕业设计技术规范,严把选题关,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结合实际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实际,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一人一题率达到100%。同时,教务处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从管理文件、管理人员、审题程序、指导教师、中期检查等方面,在毕业设计规范化、答辩组织与程序、评分标准、成绩公布、总结与归档等环节上严格进行管理,保证了较高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订单培养,提高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本专业与行业企业广泛接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十多家实习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提高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也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已与两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职业技能鉴定融于课程 本专业与市供电公司培训中心紧密合作,将进网许可证培训的理论部分内容融于教学中,实践部分于培训中心现场完成,既节约了资金,又密切了校企关系。考证通过率每期均为100%。

实施效果

第一,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及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以直接体验的形式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职业能力。

第二,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实践体系。各实践环节有序设置,层层深入,实践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保证。

第三,校企合作初见成效。专业与多家企业及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桥梁;另一方面,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根据对第三方公司“麦可思”的跟踪调查,供用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就业对口率高,薪资位于各专业前列,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

参考文献:

[1]吴金星,魏新利,王保东.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J].化工高等教育,2006(1).

[2]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9).

[3]张茂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教育,2005(9).

[4]吕景泉.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打造中国高职品牌[J].天津成人高校联合学报,2004(5).

作者简介: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广电技术科技情报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进行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将缩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工作流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广电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持续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它将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科技情报工作包括: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三方面。

(一)收集

范围: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收集方法:

1.随机资料。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

2.订购。每年通过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收集电视技术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3.索要。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4.网络下载。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5.现场收集。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集中收集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二)管理

收集工作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分五个部分:

1.验收盖章。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2.登录。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是技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3.分类。将所有资料分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个领域,每领域分不同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根据分类,将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5.保管。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三)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为定期总结、专题服务、资料提供。定期总结报告:以一年或半年为一个终结周期,用报表概括整个电视技术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预计发展趋势。专题服务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实施

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监委会审批之后,由技术部专人管理,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等。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收集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技术期刊,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在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和备份检索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技术人员查询。

1.验收盖章。每份资料应加盖“科技情报”负责专用章,将技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

2.登录。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并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3.分类。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分9个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和借阅情况。

5.保管。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以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

科技情报工作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和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为员工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系统设备的升级,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和信息。以前设备说明书由个人保管,时间长了资料一多难免有丢失现象。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期刊,为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并为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三、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分开管理

普通的技术是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设备技术资料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立本,丢失后无法补订。

2.互联网搜索

内部办公网的科技情报,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科技情报有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个人能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把它放到科技情报的简讯上可以共享。

3.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

技术制作人员专人兼职,不可能在此项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采取每月月初集中管理的方式。每月月初首先将上月还入的资料整理归架,然后将上月新来的资料登记、入架,最后整理、清洁书架。平日里只需及时在借出资料的电子检索表上标注出借阅人员或去向即可。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电技术 科技情报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进行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将缩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工作流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广电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持续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它将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科技情报工作包括: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三方面。

(一)收集

范围: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收集方法:

1.随机资料。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

2.订购。每年通过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收集电视技术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3.索要。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4.网络下载。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5.现场收集。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集中收集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二)管理

收集工作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分五个部分:

1.验收盖章。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2.登录。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是技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3.分类。将所有资料分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个领域,每领域分不同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根据分类,将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5.保管。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三)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为定期总结、专题服务、资料提供。定期总结报告:以一年或半年为一个终结周期,用报表概括整个电视技术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预计发展趋势。专题服务 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实施

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监委会审批之后,由技术部专人管理,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等。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收集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技术期刊,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在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和备份检索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技术人员查询。

1.验收盖章。每份资料应加盖“科技情报”负责专用章,将技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

2.登录。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并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3.分类。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分9个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和借阅情况。

5.保管。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以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

科技情报工作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和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为员工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系统设备的升级,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和信息。以前设备说明书由个人保管,时间长了资料一多难免有丢失现象。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期刊,为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并为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三、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分开管理

普通的技术是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设备技术资料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立本,丢失后无法补订。

2.互联网搜索

内部办公网的科技情报,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科技情报有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个人能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把它放到科技情报的简讯上可以共享。

3.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

技术制作人员专人兼职,不可能在此项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采取每月月初集中管理的方式。每月月初首先将上月还入的资料整理归架,然后将上月新来的资料登记、入架,最后整理、清洁书架。平日里只需及时在借出资料的电子检索表上标注出借阅人员或去向即可。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广电技术科技情报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进行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将缩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工作流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广电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持续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它将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科技情报工作包括: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三方面。

(一)收集

范围: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收集方法:

1.随机资料。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

2.订购。每年通过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收集电视技术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3.索要。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4.网络下载。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5.现场收集。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集中收集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二)管理

收集工作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分五个部分:

1.验收盖章。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2.登录。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是技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3.分类。将所有资料分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个领域,每领域分不同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根据分类,将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5.保管。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三)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为定期总结、专题服务、资料提供。定期总结报告:以一年或半年为一个终结周期,用报表概括整个电视技术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预计发展趋势。专题服务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实施

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监委会审批之后,由技术部专人管理,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等。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收集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技术期刊,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在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和备份检索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技术人员查询。

1.验收盖章。每份资料应加盖“科技情报”负责专用章,将技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

2.登录。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并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3.分类。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分9个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和借阅情况。

5.保管。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以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

科技情报工作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和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为员工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系统设备的升级,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和信息。以前设备说明书由个人保管,时间长了资料一多难免有丢失现象。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期刊,为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并为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三、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分开管理

普通的技术是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设备技术资料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立本,丢失后无法补订。

2.互联网搜索

内部办公网的科技情报,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科技情报有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个人能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把它放到科技情报的简讯上可以共享。

3.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

技术制作人员专人兼职,不可能在此项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采取每月月初集中管理的方式。每月月初首先将上月还入的资料整理归架,然后将上月新来的资料登记、入架,最后整理、清洁书架。平日里只需及时在借出资料的电子检索表上标注出借阅人员或去向即可。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广电技术 科技情报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进行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将缩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工作流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广电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持续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它将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科技情报工作包括: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三方面。

(一)收集

范围: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收集方法:

1.随机资料。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

2.订购。每年通过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收集电视技术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3.索要。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4.网络下载。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5.现场收集。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集中收集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二)管理

收集工作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分五个部分:

1.验收盖章。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2.登录。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是技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3.分类。将所有资料分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个领域,每领域分不同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根据分类,将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5.保管。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三)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为定期总结、专题服务、资料提供。定期总结报告:以一年或半年为一个终结周期,用报表概括整个电视技术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预计发展趋势。专题服务 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实施

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监委会审批之后,由技术部专人管理,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等。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收集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技术期刊,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在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和备份检索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技术人员查询。

1.验收盖章。每份资料应加盖“科技情报”负责专用章,将技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

2.登录。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并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3.分类。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分9个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和借阅情况。

5.保管。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以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

科技情报工作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和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为员工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系统设备的升级,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和信息。以前设备说明书由个人保管,时间长了资料一多难免有丢失现象。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期刊,为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并为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三、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分开管理

普通的技术是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设备技术资料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立本,丢失后无法补订。

2.互联网搜索

内部办公网的科技情报,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科技情报有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个人能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把它放到科技情报的简讯上可以共享。

3.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

技术制作人员专人兼职,不可能在此项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采取每月月初集中管理的方式。每月月初首先将上月还入的资料整理归架,然后将上月新来的资料登记、入架,最后整理、清洁书架。平日里只需及时在借出资料的电子检索表上标注出借阅人员或去向即可。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075-01

2014年初,邯郸市峰峰矿区供电公司峰峰供电所主要负责峰峰镇14个村和13个社区总共33000余户客户的供电服务任务,低压线损率是13.58,为了降低低压线损,供电所加强科学管理和考核力度,纠正各种违章用电,堵截偷漏电等,优化低压线路设计,改造农网、城网。经过一年的努力,2014年底的低压线损率直线下降至6.89,成效显著。在此过程中,供电所不仅降低了低压线损,而且积累了一定的降损经验。本文结合供电所低压供电线路网络和降损措施实施的实际情况,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对低压线损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降低低压线损的方法和措施,以实现降损节能,构筑和谐电力,对促进科学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线损、线损率的含义

线损是电力网在电能的输送、分配、管理等环节中所造成的损失。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比称为线路损失率,简称线损率。线损按种类可以分为理论线损,管理线损,统计线损和定额线损等。

理论线损是在电力网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由当时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参数决定、无法避免、正常合理的电能消耗,它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也称之为技术线损,又可称为不可控损失管理线损就是在电力营销的运作过程中,各种计量装置与表计的误差和人为因素及其它不明因素造成的各种损失,又可称为可控损失。

统计线损又称为实际线损和考核线损,它是根据购、售电电能表的读数计算出来的差值,即供电电量与售电量两者的差值,它是上级考核企业线损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唯一依据。统计线损等于理论线损与管理线损之和。

二、有效开展线损管理工作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和考核供电企业电网规划建设、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技术指标,搞好线损管理,是提高供电企业经营收入,实现多供少损、节能降耗的手段,因此要充分调动全体职工节能降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降低线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线损管理工作,以降低低压线损,提高供电效率。

(一)全职工参与,在全体职工中树立降损理念

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和管理经验,使广大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企业利益与自身密不可分。同时加强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线损规范化管理座谈会,各职能部门及各供电所的线损专工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实现共同提高,通过全方位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线损专工的业务技能。

(二)准确分析线损高低成因,完善各项用电指标

线损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各项用电指标完成,损耗分布情况,找出计量装置、电网结构、设备性能,用电管理、运行方式、抄收、统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降低线损

分析方法有:

1、对网损、送变电损失进行分片、分压分析;

2、对配电损失进行分线、分台、分压、分责任人的“四分法”分析。

分析完成后对应开展营销按线管理、达标台区六率考核、分压线损管理、月分析季考核、线路变台有人承包,降损工作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有人负责的局面。

线损高低与用电指标完成情况密不可分。供电所用电指标包括高低压线路配电变压器的理论线损指标,每条线路的和客户单位的功率因数指标;高低压电压合格率以及电能表的校验轮换率指标;补偿电容器投运率指标;电费核算差错率等。这些指标制定要科学,并层层分解落实,确保线损率的降低。

(三)大力开展营业普查反窃电工作,排除人为原因

营业普查是供电公司加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以查偷漏、查倍率、查电表及接线为主,做到""情况明、计量准、按时抄、不估抄、漏抄、错抄"。通过营业普查可使供电企业及时掌握客户端用电变化情况,为查察窃电工作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对此,供电企业应继续大力开展《电力法》及配套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广大电力用户中普及依法用电,窃电必究的意识,对村和大用户可以搞固定永久性宣传板画,以示教育。此外,还应组织技术尖子成立用电稽查队,深入开展反窃电工作。认真分析可能窃电的手段、时间,并结合线路电能的损失情况,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突击检查,不定期进行24小时用电监察等,使窃电分子无可乘之机。为达到警示作用可利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对窃电行为的处理。

(四)实行线损管理动态考核,建立线损管理有效激励机制

为使低压线损指标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应依据上年线损完成情况与理论线损计算结果,科学地制定本年度低压线损指标,在指标实施过程中,每一季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使线损指标更加合理,更加便于操作考核。因此线损考核也应随线损指标的修正而动态考核。为增强职工降损积极性,在考核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应具有多渠道,适应多层次需求,激励应当公平合理,不论是哪一种激励方式,都要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的鼓励先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在工作中更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激励应注重时效性,尽量实现及时激励,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激励效果。

(五)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相结合

根据线损产生的原因,降损的手段可分为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技术降损措施得当可以带动理论线损值的降低,管理降损措施得当可以促使实际线损值向理论线损值逼近,由此可见技术降损与管理降损对供电企业线损效益同等重要。一般而言技术降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优化电压等级、改善网络结构、缩短供电半径、优化无功配置等方式来达到降压的目的而管理降损一般资金投入量较小,通过加强管理,减少供电环节人为因素造成的“跑、冒、滴、漏”电量损失来达到降损的目的。管理降损活动需要管理,技术降损活动更加需要管理,否则大量的资金投入将无法见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线损管理就是要通过有效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控制手段,实现资源有效整合,通过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使其更好的为供电企业的线损战略目标服务。

结束语

线损率是电网经营企业一个综合性的核心经济技术指标,加强线损管理是电网经营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

注释:倍率-就是将实际使用的电能缩小该数字的倍数后在电表上以映出来的数字。计算实际电量时需要用读数差*倍率。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用电检查工作是供电企业确保供电质量的必要措施。本篇文章主要从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的工作现状入手,对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用电检查;安全管理;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电力资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让农村地区的电力需求有所增加。在国内电力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配电电网技术和配电设置的应用,给基层供电企业的电力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提高供电企业的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用电检查的科学化管理三大问题,成为了供电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基层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究。

一、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的发展现状

在对基层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究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发展现状进行了解。通过对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工作的现状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基层供电企业之中,电力需求侧管理化技术和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已经在基层供电企业的用电检查工作中得到了应用。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供电企业可以给通过制定激励措施的方式,让用户自行提高用电效率[1]。负荷预测技术的应用,为供电企业在不同条件下制定不同的侧管理计划指标提供了帮助。但是在用电检查工作安全管理领域,供电企业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用电检查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供电企业对用电检查工作缺乏重视,受到地区发展差异的影响,一些基层供电企业经常对用电检查工作进行忽视,在用检设备的配置方面也存在着配置不足的问题;第二,用电检查工作人员工作技能欠缺,安全意识淡薄,也是影响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监察人员工作技能欠缺所带来的用电检查事故除了会造成设备损毁以外,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除此以外,用电检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用户配合热情不高的问题,也会对用电检查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对现有的用电检查制度措施进行完善

用电检查制度是维护正常用电秩序的重要措施,在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管理中,加大用电检查制度的完善,是提升用电检查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在对用电检查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国家电网佛山供电公司从自身的用电检查工作特点入手,制定了《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手册》和《生产班组一体化工作手册》两本读物,供用电检查人员使用[2]。在对这两本读物中的内容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该公司的用电检查管理工作呈现出了一种工作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的特点,这就对用电检查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加大客户服务力度,开展专项宣传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电力企业开展的用电检查工作既是对供电方和用电方的权利进行明确的措施,又是对供电方和用电方之间的义务责任进行明确的有效措施。在用电检查制度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用电检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用电检查的方式,提升用户的安全用电水平,也就是说,用电检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转变工作思想,用心开展巡查工作的方式,让用户对用电检查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解。在加大客户服务力度的过程中,宣传措施的完善,是帮助用户了解电力检查工作重要性的有效措施。在开展相关宣传措施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方式,对安全用电常识进行宣传。针对出租屋、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对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方法进行宣传。除此以外,供电部门还可以与公交部门进行合作,利用公交车的车身广告和车内广告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三)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检查人员的能力提升

针对基层供电企业用电检查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技术素质不足和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基层供电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检查人员培训力度的方式,让用电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在对一线检查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要通过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让检查人员对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结构性能,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熟练掌握。进而让检察人员对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的判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第二,在对检查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还要对检查人员的公文写作能力进行强化,在检查人员的日常工作中,用电检查报告和供电用电合同是他们经常要接触的公文材料,通过对检查人员的公文写作能力进行强化,检查人员的专业素质会得到有效的提高。第三,供电企业也可以通过开展事故警示教育的方式,提升检查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在基层供电企业中构建安全文化

在供电企业的自身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完善,也是构建用电检查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基层企业中构建安全文化,也是提升用电检查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南方电网公司采用的“三不一鼓励”活动,就是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员工安全意识提升的有效措施。

结论

用电检查管理是维护电网安全的有效保障,用电检查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是提升供电单位用电检查水平的有效措施。在用电检查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检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事故警示教育,是提升监察人员自身能力和安全意识的有效措施,安全用电宣传工作的开展,是为用电检查工作减轻阻力的有效措施,只有对这些措施进行合理应用,才能对用电检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襄阳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李伯文.浅谈用电检查的安全管理[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11:105-107.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突出重点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 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

【关键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在体育教学中

【本页关键词】 职称论文投稿、职称、省级部级期刊快速发表

【正文】

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突出重点在体育教学中,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 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达到“启其所感, 导其所难”的目的。也为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例如, 在学习“挺身式跳远”一节时, 仅靠体育教师课堂上瞬间的几次示范, 学生很难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如果通达VCD、录相机把优秀运动员比赛练习的动作慢放出来, 可以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然后把助跑踏跳、腾空滑翔、展腹挺胸、缓冲落地四个要点分别定格播放或回放。同时教师结合画面, 恰到好处的分析讲述, 从而突出了教学中的空中展腹挺胸的重点, 突破了助跑踏跳的难点, 存在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四、利用电教手段,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情操从美学角度讲, 体育本身就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它有着强烈的美感和价值, 像韵律体操、各种运动技能技巧、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课的学习都需要教师自身示范动作, 作为媒介来塑造美的形象。然而体育教学内容之多, 而且技能之大, 又是大多数体育教师难以样样精良做到的。如果使用电教手段, 就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体育教学中的各种技能技巧, 可较好的帮助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欣赏及评价。如在艺术体操的教学中, 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学习, 不能真正地领悟其中美的价值。如果通过有计划地、有组织地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让学生观看艺术体操录像, 同时加上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 学生们就逐渐领悟了其中美的内蕴, 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他们的动作也显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赏韵味了。

五、通过体育比赛观看, 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和体育欣赏水平观看体育比赛,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美的欣赏, 运动美的欣赏包括动作美的欣赏、技术美欣赏、战术美欣赏、风格美的欣赏, 风格美又包括思想风格美和技术风格美, 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身体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能塑造健美的人体, 而健美的人体又能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 身体美又包括健康美、强壮美、体态美、体型美、素质美、风度美。通过观看世界大型体育比赛不但可以得到美的享受, 同时可以提高体育欣赏水平, 了解到自己感兴趣项目的发展方向和新的技术、战术的产生和运用。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更好地牵引作用。六、结束语综上所述,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诸多不利因素,处理室内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 从而合理使用电教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优化教学环境。同时, 对每位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来说, 都要不断学习,科学的电教手段, 从而使体育教学能有更为广阔发展前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应该在这方面投入适当的资金, 为体育电教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32-02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行主多分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迫切需要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理论精、操作行”的技能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的研究与开发,为供电行业新的腾飞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人才资源规划有待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的重视,供电企业越来越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和客户对电网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生产人员。然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原有电力行业本身的垄断地位、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性供需失衡、人才资源规划不足。

2.一线生产人员储备培养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凸显

近年来,供电企业新进员工数量较少且多为高校毕业生,实习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流向管理层,同时由于女性员工不能登高作业、年龄超过45岁的员工不能爬杆作业等电力行业生产特性及用工特点,导致生产岗位断层明显,人员结构老龄化,缺乏懂技术、有经验的青年员工,部分岗位结构性缺员较为严重。

3.人才队伍没有形成规模,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1)培训实效性不强。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供电企业投入不少培训资金,主要通过技能鉴定、专业培训、后续学历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但是部分职工更多地关注理论灌输及考试结果,业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造成培训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2)复合型人才缺  第一论文 网乏。供电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员流动较少,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员工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缺少综合素质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降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员配置效率,也阻碍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4.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观念

一些企业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开发人才资源的意识,人为地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具体举措与实施过程

怀柔供电公司隶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现有职工263人,其中全民员工233人,集体员工30人,劳务派遣员工395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181人。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为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关注一线员工职业发展,搭建员工岗位成长平台,引导员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技术成才、岗位成才,提出了以强化职工学习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为主旨,围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的工作思路,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树发展理念,强自身素质”主题教育活动,使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

1.培养目标

基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结构及特征,以专业培训为基础,构建职工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理论能力,为职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职工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导为方向,构建职工创造事物、改造事物及对新思想、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的行为举止。通过对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最终达到职工队伍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实施内容与过程

(1)创新培训工作模式,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学习型”人才是指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环境、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变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才。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不断加大内部培训的密度和力度,积极探索培训创新模式,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如何在员工队伍中培养造就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开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提出了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的“四式”培训法,即:集中式、班组式、交叉式、互助式。集中式:按照各专业课题、项目,集中统一组织专业培训班;班组式: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时、实地进行培训;交叉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部门人员进行岗位交叉培训;互助式: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交流、研讨、互学”模式,组织员工进行互助学习。

除了以班组形式开展的自主培训外,公司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组织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开展站队级干部管理学系列培训课程;开展新员工野外体验式拓展训练;举办优质服务、企业文化、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内容丰富的培训班;同时不断拓展外培渠道,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本科班、研究生班,鼓励员工后续学历教  第一论文 网育,为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岗位技术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培育“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准确、熟练地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岗位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工作的结合。为全面促进公司一线员工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公司先后对实操培训基地 、多功能教室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并组织了为期半个月的技能比武大练兵活动。训练内容包括12m电杆安装抱担、配电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变压器停送电操作、装表接电等项目。来自公司输变电、配电、营销、供电所等相关专业的213名一线职工参与其中,和本专业技术骨干同场竞技比武,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党政工团培育青年的途径,积极拓宽青年人才培养的渠道,针对青年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公司采取“压担子,促成长”的培养方式,借助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技术岗位对青年员工进行了实践锻炼,给他们压担子、交重任,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3)基层创新,促进职工创新思维,精心培育“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及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公司乃至社会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怀柔供电公司采用经验交流、合理化建议等方式积极开展互动式、开放式的技术改造,结合QC创新创效活动、技术攻关和“五小”发明创造等活动加强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职工用创新思维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创新能力、促进技术革新及科技创新项目成型的目的。

2011年,怀柔供电公司成立了以输变电技术专家——陈保华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集合了公司生产一线包括输变电工区、配电工区、调度所、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等部门的多名技术骨干,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一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偶然萌发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都可以通过创新工作小组对其进行实践验证、修正完善,并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三、实施成效

1.储备了持续发展的人才力量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地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培养各类人才,以达到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目前怀柔供电公司共有294人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证书,76人获得了中级工职业证书,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保持公司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2.促进了员工职业素质提升

公司已先后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达420余人,15%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晋升,33%的基层员工实现了技术技能晋  第一论文 网级,50%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培训晋级,基层员工职业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员工在北京市及上级单位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和专业调考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3.开拓了职工集体创新思路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为广大基层职工提供了建设思路,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点和班组建设情况,在共同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不断总结、归纳,提升了创新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群体效应。据统计,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共完成了科技论文9篇、科技项目1个、群众创新成果2项,在为职工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缓解了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

随着生产设备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网建设任务的加重,输变电工区出现了输电专业和变电检修专业在岗人数比定员人数少的结构性缺员问题。通过结合生产现场作业进行的检修带运行实地教学,使运行人员逐步掌握了检修技能,检修人员对设备运行也更为熟悉,改变了以往运行和检修分开的管理模式。以往变电设备一旦出现缺陷,就会出现运行人员不会处理而检修人员在各变电站之间疲于奔波的局面。

四、结束语

队伍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员工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是怀柔供电公司在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过程中的有益探索。通过“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梯级开发和培育最大程度地培养了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和服务质量,推动了企业朝着更加长远的战略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 智能技术 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调度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引用自动控制技术有助于电网运行效率的提升。智能技术是自动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决定着电力设备操作与控制的功能状态。供电部门应发挥宏观管理智能,从供配电需要强化智能操作,从而维持电网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现分析了电力系统中智能技术的应用情况,为电网工程改造提供科学的指导。

一、智能控制理论的提出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电力行业关系着社会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进程,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较长时间的应用发现,传统电网调度模式已适应不了运行控制的要求。这是由于早期电网控制缺乏必要的指令设备及控制技术,使得指令执行后发生拒动作、误动作等现象,影响了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转。智能控制理论对解决电网工作故障有着显著的意义,采用新型数据控制模块,如图1,促进了新型电力控制系统的功能升级。

图1 智能数据的控制

二、智能控制的关键技术

智能控制应用于电力系统是行业技术的创新表现,促进了人工操作模式转向自动化作业。由于各地区供配电情况不一,系统在调度阶段还要经过必要的调整,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控制效果。结合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系统智能控制应从监测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未来供电单位应加强这几个方面的优化改进。

1、监测技术。设置智能监测模块是为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前做好系统监测准备以解决故障造成的不利影响。电力系统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由同步定时系统,动态相量测量系统、通信系统和中央信号处理机四部分组成。采用GPS实现的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为相量控制提供了实现的条件。如:借助光纤通信网络能及时地传递各种信息,维持了系统调度作业的有序性,抵制了外界环境引起的干扰。

2、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提供了虚拟化操作平台,智能网络则是对传统网络的功能改进,选择了更高级别的网络平台。如: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于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等。神经网络使系统调控更符合人工操作的特点,如:由电力人员自动编写及执行操作指令,网络可及时地传输各项数据信号,协调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图2 基于神经网络的数据处理

3、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决定系统作业效率的关键因素,应根据电网实际运行要求添加控制模块。一般条件下,智能电网可选择人机工程作为控制指导,综合性地调度人员及设备的工作次序,让控制系统起到最优化的作业效果。如:设备控制环节里,用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操控,及时发现电气设备或控制系统故障,并提供自诊断、自处理的操作平台,这样有助于系统自动化调度水平的提高。

三、结论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改革发展,电力系统控制将朝着自动化方向改进,智能控制是此项技术的关键点。供电单位应灵活应用各种智能技术,协调电网执行好各项操作命令,这样才能使电力资源的利用率有所提升。同时,应做好智能网络的功能调节,避免内控元件运行时发生冲突。

参考文献

[1] 张凯.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 科技风. 2010(24); [2] 祁宏. 110kV综合自动化系统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农村电气化. 2009(06);

[3] 陈学利,李宏毅. 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5);

[4] 梁运华,张颖,罗志平. IEC TC57通信规约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通信. 2005(07);

[5] 许林冲. 浅论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8);

[6] 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联合广告(第一辑) 电力系统远动装置(一)[J]. 电力系统自动化. 1985(01);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宽带接入网 电力线通信技术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一、引 言

随着政府、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以及各类Ieternet相关的飞速发展,应用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网上流量每6~9个月就翻一番。再加上由单一信息形式、单一业务向数据、语音、图像“三合一”多媒体信息形式以及综合业务方向发展,也即所谓交互式多媒体信息的到来,对网络容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骨干网速度已经达到了上百Gbps,并且在很多城市已经实现了光纤到大楼、小区。

如何使千家万户上网,便是大家都在谈论的所谓“最后一公里”的接入。接入网建设投资约占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可以说这是宽带网络建设的瓶颈、热点和关键环节。目前,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正方兴未艾,竞争激烈。

目前国际上主流并且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xDSL技术、以太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Cable技术、电力线通信技术以及无线接宽带接入技术等。但xDSL技术覆盖面有限(只能在短距离内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并且一般高速传输数据是非对称的,仅仅能单向高速传输数据(通常是网络的下行方向)。因此xDSL技术只适合一部分应用。此外,xDSL技术对铜缆用户线路的质量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实践中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以太网的带宽管理能力先天不足,光纤接入技术的价格昂贵,Cable技术在实现双向传输上面临大幅度的改造,并且这三种技术在设置终端接口时都存在极大的不便,必须给各个终端预留相应的接口,这样每个房间都必须预埋线路,对于未预埋线路的楼房来说线路改造工程浩大。

最近几年出现了电力线通信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其中无线部分包括IEEE8002.11和蓝牙技术。与上述几种技术比较,它们具有易建设、见效快等优势,下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技术。

二、电力线通信技术

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技术简称为PLC技术,是利用配电网低压线路传输高速数据、话音、图像等多媒体业务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因为它具有无需新线、覆盖范围广、连接方便的显著特点,被认为是提供“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最具竞争力的技术之一。

其接入十分简单,用户通过特定的PLC Modem联结到户内电源插座,通过电力线进行互连或者接入相应的PLC主控设备,然后连接到网络。用户只需装设一台PLC-Modem,不用拨号,就能在线地接收和发送Internet信息。PLC调制解调器主要由接口、调制解调和耦合等三部分组成。接口部分是指电力线调制解调器同用户设备间的双向数据传输的接口,这些接口包括同智能设备之间的RS-232接口、同计算机之间的RJ-45以太网接口或USB接口、同模拟电话之间的RJ-11接口。

采用高速的PLC技术具有很多的优点:

首先,PLC充分利用现有的低压配电网络基础设施,无需任何布线,是一种无需布置新线路的技术,节约了资源。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和公用设备的破坏,同时也节省了人力。

PLC可以为用户提供高速因特网访问服务、话音服务,从而为用户上网和打电话增加了新的选择:

另外,PLC对家庭联网也提供支持,使人们可以尽享由PLC技术带来的家庭音、视频网络,多人对抗游戏等娱乐。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因此,我国企业近年来信息化支出不断增加,信息技术资本在企业资本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嘲。而且越来越多企业大量投资于B2B电子商务技术,试图通过在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供应链中部署电子商务以显着增强企业竞争力。然而,持续IT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巨大差距引发了有关新的“生产力悖论”的争论 。大量失败的企业问电子商务实践表明,信息系统失败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故障很多IOS文件作了大量的研究。电子商务系统缺乏创造性发展的能力,配置和使用的电子商务技术和资源互补的组织资源,被认为是企业的根本原因不能应用到电子商务技术的竞争力。如果传统企业都在使用该公司要求的电子商务系统可以形成系统能力强,他们可以得到预期的商业价值从投资对IT的持续大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证结果也显示,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现有的电子商务系统有能力出口的积极和显着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电子商务系统是一个低阶的能力,它通过供应链协同的战略支撑能力对公司绩效影响的中介 - 监管的能力高。即使这样,电子商务系统容量和协调策略支持能力都不能自动从所产生的IT投资,否则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可能不存在于效用显着差异。

然而,很少有学者研究如何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能力的发展,减少对传统企业如何实证研究获得的能力的IT投资产生协同效应和战略保障能力。本文提出了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问题:1 )为什么企业使用电子商务的资源在同一采集的IT业务价值显着差异? 2 )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的企业,甚至许多丰富的资源来提高性能?根据企业资源的基本理论和过程来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系统功能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和协同电子商务战略支撑能力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传统企业的电子电子商务在一般资源进军电子商务系统的能力和战略协作支持的能力,必须应用能力和电子商务的有效发展。电子商务系统是指电子商务资源的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系统具有技术功能的能力;协同电子商务战略的支持能力是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客户成功的实际应用系统的能力,产生对供应链协调策略实际效果。

不同的是,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是指将电子商务资源转化为电子商务系统能力和协同战略支持能力所必需的能力,它关心的是如何构建和使用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系统。已有研究并未对这2种不同层面的能力进行正式研究。

1、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概念界定

1.1 为什么电子商务应用能力重要?

传统企业对企业问电子商务技术的投资活动由于互联网企业的失败变得越来越理性。为了实现电子商务应用成功,对于那些适合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来说,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决定是否参与电子商务,而是如何以及多大程度参与电子商务口 。基于有关IT商业价值创造的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强调在获取企业间电子商务技术商业价值之前,传统企业必须经历2个相互依赖的阶段:1)系统构建,即有效识别IT驱动的业务机会,并设计开发出满足预期功能的、可操作的电子商务系统;2)创造性地使用和更新正在使用的电子商务系统,并从中获取收益。其中,第1阶段活动在于做出正确的IT投资决策并将电子商务资源转化为成功的电子商务系统,第2阶段活动在于为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提供IT支持,进而将潜在企业问电子商务技术的商业价值转化为真实绩效改善和竞争力提高。因此,这2个阶段所涉及的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的各项构建和使用活动必须以一种有效率和有效果的方式完成,这可以创造强大的电子商务系统能力—— 高质量的系统、信息和服务。不仅如此,持续应用电子商务增强竞争力需要动态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的有效匹配口 ,因为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竞争战略会相应发生渐进调整或彻底改变,这时企业就需要新的电子商务系统能力来支持实施新的战略。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动态能力特征就体现在实现业务战略与IT战略的动态匹配,并开发出新的电子商务系统能力,帮助企业创造性地实施全新战略。因此,独特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是创造强大的电子商务系统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

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拥有创造电子商务系统能力必需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即使它们拥有相同的电子商务资源,如IT基础设施、IT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是通过长期技术和组织学习积累形成的,并且植根于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中,具有路径依赖性和社会复杂性。

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这些独特性决定了竞争对手无法实施模仿战略和或替代战略。因此,拥有广泛和强大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企业就能维持其从电子商务应用中获取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创造战略性价值增强竞争力。这为更好地理解如下事实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很多拥有相同电子商务资源的传统企业获取的战略价值完全不同,有些进行了持续和大量IT投资的企业甚至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

1.2 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定义。

供用电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覃 彬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开平供电局 广东开平 529300

【文章摘要】

首先介绍了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并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来论述配网自动化系统,以期促进配网运行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理论分析;实践应用

0 前言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配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安全隐患就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要重视。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网的运行质量将对电力供应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优化电网的构建,提升我国电力的供应质量,必须推动配网自动化建设。有鉴于此,本文针对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并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来论述配网自动化系统,以期为我国配网建设和运行提供一定建议。

1 推进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城市配网线路不断进行改造,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配网自动化的建设。那么,推进配网自动化有何意义呢?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具有以下意义:首先,配网自动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供电的稳定性,并且保证供电的时效性,进而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其次,配网自动化可以保障电力供应的质量,尤其减少停电事故和时间,这对于城市居民的家用电器和工业生产中的高新设备来说,有助于避免突然停电对电器设备造成的损害,增强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配网自动化也是提高配网设备运行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能够显著降低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为供电企业节约配网维护的费用。此外,在配网自动化实施之后,自动抄表计费有了广泛应用的基础,这种电费服务方式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的优势,有助于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的用电信息服务。

2 配网自动化的理论分析

2.1 配网自动化系统介绍

近年来,配电网自动化从之前的试点逐步过渡到推广的阶段,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而言,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其突出的优点,也是其被电网部分推进实施的原因, 尤其体现在中低压配网线路改造过程中。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配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城市配网运行的效率。相对于其他配网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线路设计比较完美,体现了优秀的防误差的功能,是供电稳定安全的技术保障;第二点,配网自动化系统由于应用了自动化技术和设备,不仅可以节省供电企业的人力和物力,也可以尽快查找出线路的故障;第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促使配网自动化系统具有根据用电需求及时调整电力供应的能力;第四,可以提高供电网络的监控水平,保证异常用电情况的及时发现。

2.2 如何提升配网自动化的技术

首先,必须注重提升通讯技术和功能。因为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会直接影响到电力数据信息的收集状况, 包括设备的监管等多个方面。为此,必须通过加强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进而促进配网自动化的实现。其次,就是要保证电力设备操控的规范化和有效性,这是创造稳定安全的电网环境的重要前提。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存在工作量繁杂的特点,需要对电力系统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管。而且,庞大复杂的设备的数量也增加技术操作的难度,为此,要求配网运行人员可以熟练掌握电力设备的操控技术,减少电力操作失误引起的配网运行故障;最后,就是对当前配网自动化设备过于单一的结构进行优化,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引进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工作效率和技术含量的提升。同时,配网运行的各个部门应当增强协作意识,认识到配网自动化运行的整体性,积极进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对相关信息资源实行共享利用,避免电力资源的浪费。

此外,为了适应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庞大、复杂的技术特性,配网运行部门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的配网运行团队,尤其是可以熟练进行系统管理的工作人员。因为就算配网自动化系统具备了先进的技术,但是缺乏相应专业的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配网运行中突发一些紧急事故,由于工作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很可能给会扩大故障对电力系统的破坏程度,并给供电企业带来更严重的损失。有鉴于此,供电部门必须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定期培训,并且对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考查,将考查结果与其绩效考核相挂钩。而且,在配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实行严格的人员聘用制度,杜绝滥竽充数的现象,引进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人次。在对配网设备进行改造更新的过程中,组织员工就操作技能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促使系统管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特点,确保配网运行的安全稳定。

3 配网自动化的应用实践

在以上有关配网自动化理论分析的前提下,本文结合本地区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上的运行状况,展开有关配网自动化的应用实践的讨论。

3.1 工程线路概况

本次工程包括了4 回线路,如表1 所示。试点线路均为单辐射线路,对A 线和B 线实行末端联络的自动化改造。

3.2 分段方案以及改造一次设备

分段应当考虑到线路环网情况,也就是要平衡各个分段的停电时间,尤其是要区分单辐射线路和单环网线路的停电范围,因为单辐射线路不具备转供负荷的能力。对于4 个回路的具体分段方案,必须结合一次设备的改造情况,如表2 所示。

3.3 通信方式

为了增强该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通讯性能,考虑运用GPRS 企业接入应用通信系统。为数据传输创建专用,并且把用户终端设置在户外。利用移动传输设备新建一条4M 的光纤线路,并且和配营部机房向连接。

3.4 变电站出线保护

在变电站出线保护配合上,运用二次重合闸,而且两次重合闸之间的时间都设置为5s。

3.5 监控站系统设备

对于该监控站设备的软件,操作系统选择为Windows2007 中文企业版,数据库操作系统则运用Access2008 单机版,为了保证监控软件的运行安全,配备了专业的防病毒软件,最后该监控站应用了FA2000 型号的自动化监控软件。在该监控站的硬件设备上,主要包括一套无线模块和一台监控计算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网自动化在城市电力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保障供电质量的稳定,提升电力供应的自动化水平,进而促进供电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此,供电部门应当重视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意义,不断推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实施, 提升我国配网运行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供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秀国. 县级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典型设计应用分析[J]. 电力信息化,2011,12.

[2] 林敏. 崇左市城南区配网自动化系统买现方式与研究[J]. 电气工程,2012,13.

[3] 艾进书. 浅议供电配网自动化系统DA 原理及设计[J]. 中国电子商务,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