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

自动化设备论文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电力通讯涉及的专业资源庞大而复杂,包括线路资源和设备资源,智能资源和非智能资源,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另外随着电力通讯系统的迅速发展,传输干线的数目大幅度增加,传输系统容量越来越庞大,导致网络管理、电路调度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增加。鉴于此,文章对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与工作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

(一)载波通讯设备

一个完整的载波通讯系统,按功能划分,大体分为调制系统、载供系统、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振铃系统和增音系统。其中前四部分是载波机的主要组成。

1.载波机。电力线载波机概括起来由四部分组成:自动电平调节系统、载供系统、调制系统和振铃系统。载波机类型不同,各自系统的构成原理、实现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调制系统:双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上下两个边带加载频信号,只要经过一级调制即可将原始信号搬到线路频谱;单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单边带抑制载频的信号,一般要经过两级或三级调制将原始低频信号搬往线路频谱。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此系统的设置是为补偿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传输电平的波动。在双边带载波机中,载频分量是常发送的,在接收端,将能够反映通道衰减特性变化的载频分量进行检波、整流,而后去控制高载放大器的增益,即可实现此目的;单边带载波机,设置中频调节系统,发信端的中频载频一方面送往中频调幅器,另一方面经高频调幅器的放大器送往载波通路,对方收信支路用窄带滤波器选出中频,放大后,一方面送中频解调器进行同步解调另一方面作为导频,经整流后,再去控制收信支路的增益或衰减,从而实现自动电平调节。振铃系统:为保证调度通讯的迅速可靠,电力线载波机均设置乐自动交换系统以完成振铃呼叫自动接续的任务。双边带载波机是利用载频分量实现自动呼叫,单边带载波机则设有专门的音频振铃信号。载供系统:其作用是向调制系统提供所需载频频率。在双边带载波机中,发信端根据调制系统的需要,一般设有中频载频和高频载频,而且收信端除设有一个高频载频振荡器外,中频解调器的载频则主要靠对方端送过来的中频载频,以实现载频的“最终同步”。

2.音频架、高频架。在载波通讯中,如果调度所和变电站相距较远,为了保证拨号的准确性和通讯质量,在调度所侧安装音频架,而在变电站侧安装高频架,两架之间用音频电缆连接起来。载波机按音频架、高频架分架安装后,用户线很短,通讯质量明显提高,另外给远动通路信号电平的调整也带来方便。同时,话音通路四线端亦在调度所,便于与交换机接口组成专用业务通讯网。

(二)微波通讯设备

根据微波站的作用,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微波站分为不同类型。根据站型的不同,其设备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包括以下设备:终端机、收发信机、天馈线、微波配线架、电源、蓄电池、铁塔等。

1.收、发信机。微波收、发信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群路信号与微波信号之间进行频率变换。在发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高处变(群路信号变为微波信号),即上变频。在收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低处变(微波信号变为群路信号),即下变频。

2.终端机。微波通讯系统中,必须有复用设备作为终端机,其作用是:在发信端,将各用户的话路信号,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群频话路信号;在收信端,将群频话路信号,按相应规律解出各个话路信号。

(三)光纤通讯设备

光纤通讯系统主要包括光端机和光中继机以及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通讯设备。

1.光端机。光端机是光纤通讯系统中主要设备。它由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组成。在系统中的位置介于PCM电端机和光纤传输线路之间。光发送机由输入接口、光线路码型变换和光发送电路组成。光接收机由光接收定时再生、光线路码型变换和输出接口等组成。光端机中还有其他辅助电路,如公务、监控、告警、输入分配、倒换、区间通讯、电源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端机的可靠性,往往采用热备用方法,使系统在主备状态下工作,正常情况下主用部分工作,当主用部分发生故障时,可自动切换到备用部分工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主一备方式。光端机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如下:输入接口:将PCM综合业务接入系统送来的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光线路码型变换:简称码型变换,将输入接口送来的普通二进制信号变换为适于在光纤线路中传送的码型信号。光发送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和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光驱动电路将码型变换后的信号变换成光信号向对方传输。光接收电路:将通过光纤送来的光脉冲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均衡改善脉冲波形,清除码间干扰。定时再生电路:由定时提出和再生两部分组成,从均衡以后的信号流中抽取定时器,再经定时判决,产生出规则波形的线路码信号流。光线路码型反变换:简称码型反变换。将再生出来的线路信号还原成普通二进制信号流。光端机一般采用条架结构,单元框方式。不同速率下工作的光端机,单元框的组成情况也不同。

2.光中继机。在进行长距离光传输时,由于受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光纤线路衰耗等限制,光端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是有限的。例如34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50~60km的范围,155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40~55km的范围,若传输距离超过这些范围,则通常须考虑加中继机,相当于光纤传输的接力站,这样可以将传输距离大大延长。由于光中继机的作用可知,光中继机应由光接收机、定时、再生、光发送等电路组成。一般情况下,可以看成是没有输入输出接口及线路码型正反变换的光端机背靠背的相连。因此,光中继机总的来说比光端机简单,为了实现双向传输,在中继站,每个传输方向必须设置中继,对于一个系统的光中继机的两套收、发设备,公务部分是公共的。3.数字通讯设备。一般来说,数字通讯设备包括PCM基群和高次群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是将模拟的话音信号通过脉冲编码、调制,变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数字复接技术,将多路PCM信号变成一路基群速率为2048Mbit/s信

号进行传送,以及将收到的PCM基群信号通过相反的处理过程,还原成模拟的话音信号的一种设备。

二、电力通讯网络的工作模式

通讯的目的是为了传送、交换信息。虽然信息有多种形式(如语音,图像或文字等),但一般通讯系统的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信源是指信息的产生来源,这些信息都是非电信息,要转换成电信号,需要一种变换器,即输

入设备。交换设备是沟通输入设备与发送设备的接续装置。它可以经济地使用发信设备,提高发信设备的利用率。发送设备的任务是将各种信息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如调制、滤波、放大等)使之满足信道传输的要求,并经济有效地利用信道。载波通讯中,载波机的发信部分就是一种发送设备。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概括地讲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噪声和外界各种无用信号的干扰各种形式的噪声集中在一起用一个噪声源表示。接收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作用与发送设备和输入设备作用相反,它们是接收线路传输的信息,并把它恢复为原始信息形式,完成通讯。在电力工业中,现已形成以网局及省局为中心的专用通讯网,并且已开通包括全国各大城市的跨省长途通讯干线网络。在现行的通讯网中光纤通讯已占主导地位。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大电站、大机组、超高压输电线路不断增加,电网规模越来越大;通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更新周期明显缩短。数字微波、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对流层散射通讯、特高频通讯、扩展频谱通讯、数字程控交换机以及数据网等新兴通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会得以逐渐推广与应用。

三、结语

在合理规划、设计和实施各种网络的基础上,如何为电力系统提供种类繁多、质量可靠的服务,就成为摆在电力通讯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建立一个综合、高效的电力系统通讯资源管理系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载波通讯;微波通讯;光纤通讯

一、电力通讯自动化设备

(一)载波通讯设备

一个完整的载波通讯系统,按功能划分,大体分为调制系统、载供系统、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振铃系统和增音系统。其中前四部分是载波机的主要组成。

1.载波机。电力线载波机概括起来由四部分组成:自动电平调节系统、载供系统、调制系统和振铃系统。载波机类型不同,各自系统的构成原理、实现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调制系统:双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上下两个边带加载频信号,只要经过一级调制即可将原始信号搬到线路频谱;单边带载波机传输的是单边带抑制载频的信号,一般要经过两级或三级调制将原始低频信号搬往线路频谱。自动电平调节系统:此系统的设置是为补偿各种因素所引起的传输电平的波动。在双边带载波机中,载频分量是常发送的,在接收端,将能够反映通道衰减特性变化的载频分量进行检波、整流,而后去控制高载放大器的增益,即可实现此目的;单边带载波机,设置中频调节系统,发信端的中频载频一方面送往中频调幅器,另一方面经高频调幅器的放大器送往载波通路,对方收信支路用窄带滤波器选出中频,放大后,一方面送中频解调器进行同步解调另一方面作为导频,经整流后,再去控制收信支路的增益或衰减,从而实现自动电平调节。振铃系统:为保证调度通讯的迅速可靠,电力线载波机均设置乐自动交换系统以完成振铃呼叫自动接续的任务。双边带载波机是利用载频分量实现自动呼叫,单边带载波机则设有专门的音频振铃信号。载供系统:其作用是向调制系统提供所需载频频率。在双边带载波机中,发信端根据调制系统的需要,一般设有中频载频和高频载频,而且收信端除设有一个高频载频振荡器外,中频解调器的载频则主要靠对方端送过来的中频载频,以实现载频的“最终同步”。

2.音频架、高频架。在载波通讯中,如果调度所和变电站相距较远,为了保证拨号的准确性和通讯质量,在调度所侧安装音频架,而在变电站侧安装高频架,两架之间用音频电缆连接起来。载波机按音频架、高频架分架安装后,用户线很短,通讯质量明显提高,另外给远动通路信号电平的调整也带来方便。同时,话音通路四线端亦在调度所,便于与交换机接口组成专用业务通讯网。

(二)微波通讯设备

根据微波站的作用,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微波站分为不同类型。根据站型的不同,其设备也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包括以下设备:终端机、收发信机、天馈线、微波配线架、电源、蓄电池、铁塔等。

1.收、发信机。微波收、发信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群路信号与微波信号之间进行频率变换。在发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高处变(群路信号变为微波信号),即上变频。在收信通道,频率变换过程是将信号的频率往低处变(微波信号变为群路信号),即下变频。

2.终端机。微波通讯系统中,必须有复用设备作为终端机,其作用是:在发信端,将各用户的话路信号,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群频话路信号;在收信端,将群频话路信号,按相应规律解出各个话路信号。

(三)光纤通讯设备

光纤通讯系统主要包括光端机和光中继机以及脉冲编码调制PCM数字通讯设备。

1.光端机。光端机是光纤通讯系统中主要设备。它由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组成。在系统中的位置介于PCM电端机和光纤传输线路之间。光发送机由输入接口、光线路码型变换和光发送电路组成。光接收机由光接收定时再生、光线路码型变换和输出接口等组成。光端机中还有其他辅助电路,如公务、监控、告警、输入分配、倒换、区间通讯、电源等。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端机的可靠性,往往采用热备用方法,使系统在主备状态下工作,正常情况下主用部分工作,当主用部分发生故障时,可自动切换到备用部分工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一主一备方式。光端机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如下:输入接口:将PCM综合业务接入系统送来的信号变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光线路码型变换:简称码型变换,将输入接口送来的普通二进制信号变换为适于在光纤线路中传送的码型信号。光发送电路:包括光驱动电路、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和自动温度控制电路。光驱动电路将码型变换后的信号变换成光信号向对方传输。光接收电路:将通过光纤送来的光脉冲信号变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均衡改善脉冲波形,清除码间干扰。定时再生电路:由定时提出和再生两部分组成,从均衡以后的信号流中抽取定时器,再经定时判决,产生出规则波形的线路码信号流。光线路码型反变换:简称码型反变换。将再生出来的线路信号还原成普通二进制信号流。光端机一般采用条架结构,单元框方式。不同速率下工作的光端机,单元框的组成情况也不同。

2.光中继机。在进行长距离光传输时,由于受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光纤线路衰耗等限制,光端机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是有限的。例如34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50~60km的范围,155Mbit/s光端机的传输距离一般在40~55km的范围,若传输距离超过这些范围,则通常须考虑加中继机,相当于光纤传输的接力站,这样可以将传输距离大大延长。由于光中继机的作用可知,光中继机应由光接收机、定时、再生、光发送等电路组成。一般情况下,可以看成是没有输入输出接口及线路码型正反变换的光端机背靠背的相连。因此,光中继机总的来说比光端机简单,为了实现双向传输,在中继站,每个传输方向必须设置中继,对于一个系统的光中继机的两套收、发设备,公务部分是公共的。

3.数字通讯设备。一般来说,数字通讯设备包括PCM基群和高次群复接设备。PCM基群设备是将模拟的话音信号通过脉冲编码、调制,变成数字信号,再通过数字复接技术,将多路PCM信号变成一路基群速率为2048Mbit/s信

号进行传送,以及将收到的PCM基群信号通过相反的处理过程,还原成模拟的话音信号的一种设备。

二、电力通讯网络的工作模式

通讯的目的是为了传送、交换信息。虽然信息有多种形式(如语音,图像或文字等),但一般通讯系统的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信源是指信息的产生来源,这些信息都是非电信息,要转换成电信号,需要一种变换器,即输

入设备。交换设备是沟通输入设备与发送设备的接续装置。它可以经济地使用发信设备,提高发信设备的利用率。发送设备的任务是将各种信息的电信号经过处理(如调制、滤波、放大等)使之满足信道传输的要求,并经济有效地利用信道。载波通讯中,载波机的发信部分就是一种发送设备。信道是信息传输的媒介,概括地讲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系统内部噪声和外界各种无用信号的干扰各种形式的噪声集中在一起用一个噪声源表示。接收设备和输出设备的作用与发送设备和输入设备作用相反,它们是接收线路传输的信息,并把它恢复为原始信息形式,完成通讯。在电力工业中,现已形成以网局及省局为中心的专用通讯网,并且已开通包括全国各大城市的跨省长途通讯干线网络。在现行的通讯网中光纤通讯已占主导地位。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大电站、大机组、超高压输电线路不断增加,电网规模越来越大;通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更新周期明显缩短。数字微波、卫星通讯、移动通讯、对流层散射通讯、特高频通讯、扩展频谱通讯、数字程控交换机以及数据网等新兴通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会得以逐渐推广与应用。

三、结语

在合理规划、设计和实施各种网络的基础上,如何为电力系统提供种类繁多、质量可靠的服务,就成为摆在电力通讯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建立一个综合、高效的电力系统通讯资源管理系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3篇

在一定周期内会反复出现,产生原因是由于设备中某一单一零件产生问题或者是失效而造成。暂时性故障是指自动化通信设备所产生的故障时间短暂,但是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产生原因是由于零件性能下降或者是接触不良等造成的。

2检修过程的先后顺序

2.1先分析思考,后着手检修

在对自动化通信设备检查的时候,工作人员需要对在脑海中形成相应的检查思路,要有大致的维修方案再经认真研究以后才可以开始维修。通常情况下出现事故时一开始是毫无头绪存在,因而需要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排查工作,再进行综合整理,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结果进行相应的探讨,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具体化分析,尽可能地避免事情出现复杂化,降低维修难度系数。

2.2先外后内

在任何时候随意打开机箱这个操作是不对的,在操作之前肯定要首先给出初步的判断,只有在排除外部设备、连线是否接好的前提下才可以开始对机箱的内部进行检修,从而降低了拆卸工作量[3]。

2.3先机械部分,后电子部分

首先应该对机械元器件进行检修,检验其完整性能,然后再对电子电路的结构和机电的一体化进行检查,这样才能提高检修效率。只能在断电的前提下对电路进行检修,检修之后才可以接通电源。这是最为基本的安全知识,同时也是原则性问题,必须时刻牢记,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3检修方法

3.1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接电情况下;②不接电情况。我们第一步需要做的是不接电观察,充分利用人体的感觉器官对其进行关键插件进行检查,看是否有零件松动、接触不良、焊铁脱落、元件腐蚀或者是变色变焦、电源出现短路、过流或者是保险丝出现熔断现象。仔细检查机械内外部各个元器件准确无误之后再接通电源,观察机内是否有冒烟、打火或者是声音异常现象,若是出现上述问题即应该立刻将电源关掉,同时也可以对机箱进行敲打,看接触是否存在问题,也可以用手去感知可疑的元器件,判断是否有过热现象,从而根据元器件的温度来辨别出现的问题[4]。

3.2测量法

该方法较为简单直接,我们可以通过对故障现象观察从而判断出故障位置所在,借用测量工具,更进一步的判断出故障出现原因,从而辅助故障被解决。较为常见的测量方法有电压检查法、电阻检查法以及电流检查法。我们常常将测量元器件两端工作电压和正常电压对比看作是电压检查法。电阻检查法则是指对元器件自身电阻值进行测量来判断故障,它能够对检修开路、短路现象和确定故障有明确实效。电流检查法则是用电流表来检查工作电流,该方法较为不便,因而较少使用[5]。

3.3插拔法

①将出现故障的设备和与其连接设备电源的连线拆开,然后在合上故障设备电源开关,若是故障消失,则对连接设备和连接线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短路现象,若存在,则对其进行排除;若无,便需要对故障设备本身进行检查。②将故障设备内所存在的插件全拔出,若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出现某个插件板上。若是故障依旧存在则说明设备电源存在故障,需对其进行修检。③找出确切插件板,按照故障现象和性质来诊断出具体破坏的集成块或电子元器件。

3.4试探法

将正常的插件板或者是良好的组件将存在有故障疑点的插件板或者是组件替换掉,该方法称作是试探法。该方法常运用在调试和检修中,若是短时间内未能弄清故障原因,使用该方法可以使得实施方案更为简单、直接,效率高。若是存在严重故障时,比如说烧机现象,但未能明白对象时,该方法不适用。原因在于出现故障的插件板很有可能存在破坏性,能够使得被换上的新插件板被损坏。

4结论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4篇

带式输送机一直都是我国煤矿开采运输中的主流。随着我国采煤技术的不断提升,安全矿井的生产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对输送机的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大型输送机主要采用先进的变频驱动控制技术,能有效实现输送机的软启动。为了使输送机始终平稳的运行,即始终保持适度的扰度,在输送机上采用了先进的液压自控张紧装置。随收稿日期:2015-02-05作者简介:张宁(1980-),男,经济师,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读。着各式各类先进技术的运用,现在我国的带式输送机已经形成了系列,同时也提升了水平,最重要的是可以适应我国多样的矿井。

2采矿机械装备中的自动化技术

近年以来,我国的采煤装备以及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发展,同时采煤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1液压支架中的电液控制系统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方面的功能主要有支架的自降功能、自动推移刮板输送机、自动化跟机作业、远程操作作业等等,并且液压支架的电液控制系统已经完全摆托了对进口的依赖,实现了国产化。国内有很多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研究单位,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南、山西、广东等地,其中北京是主要的分布范围。2.2智能型采矿机的自动化控制智能型采矿机已经基本实现了记忆割煤、检测采煤位置、摇臂调高控制以及机身水平测试等等功能。国内的采矿机厂家有很多,都实现了挖矿机的这一重要功能。2.3刮板输送机中的自动化技术刮板式输送机的自动化功能不仅仅包括减速器、温度测试,还有电机的降压启动、链条张力检测以及破碎机自动推移等等。刮板式输送机的自动化技术在国内多家成套装备供应商家那里已经取得了突破,“三机”控制系统已经实现国产化。目前,多家公司组织专门的技术研究人员参与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研究,并将无线、视频、音频等手段应用于输送机的自动化控制,致力于实现“无人跟机作业,有人安全值守”的理念。

3与国外先进机械设备对比

不可否认,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式以及带式输送设备等都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即使是在国外,也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但是,我国目前的煤矿开采机械设备同国外的相比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可靠性、安全性、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等方面,这些都是我国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3.1液压支架国产的液压支架主要是在材料、元部件、高级控制方面输与国外高端产品,而中国的液压支架的全自动控制系统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更不要说与外国先进设备一较高下了。3.2采煤机国产的采煤机主要是在智能化功能方面弱于国外高端采煤机。如记忆割煤、远程遥控等等方面。要想取得长远的进步,必须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也要有自己自主创新的过程。3.3输送机与国外高端输送机相比,国内的刮板式输送机主要是在自动伸缩机头以及在线故障诊断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对于带式输送机,主要是在动态分析、自控张紧技术等方面属于国外。3.4自动化技术在自动化技术以及设备的自动化方面,国内的科研单位在三维检测、自动找直等方面弱于国外技术。另外,我国的采煤设备,主要是以单机控制为主,缺乏联动控制;缺乏运输设备智能的一体化控制等等。

4我国采煤机械设备以及技术的发展方向

要想实现我国采煤技术以及开采机械设备的真正独立,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以期能够实现即使是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安全信息传输、煤岩识别以及对安全的感知等等;形成一套依靠视频、音频、感知等手段的集检测、控制于一体的智能控制装备。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将我国现有的液压支架、电牵引采煤机、刮板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我国采煤机械装备以及自动化技术的现有水平。努力为我国参与世界竞争创造条件。

5结语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清洗设备小型半自动化

一、工艺流程

人工上件清洗液喷洗压缩空气吹干热风烘干人工卸件。

二、主要结构

本装置由机身、箱体、气动门、输送机构、水箱、清洗液喷洗系统、压缩空气吹干系统、清洗液加热系统、热风烘干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组件共同组成,机体外形尺寸:控制在1800*900*1500mm(长*宽*高)之内。

2.1机身机身采用结构件形式,全部由钢板焊接而成,是基础部分,箱体中各工作腔以及输送机构等其他组件均设置其上,为了接收清洗液而将水箱摆放在其底部的膛内。台面上为便于设置输送机构的滑轨和推杆导向槽以及回水孔等,采用不小于40毫米厚的钢板,机身两端面/侧面、地脚和筋板为15毫米厚的钢板。输送推杆导向槽深30毫米,宽45毫米,纵向贯通整个台面,回水孔两处,位于喷洗吹干腔的下方,该处设置接水漏斗将清洗液引回水箱,烘干腔下方开设热风导引口亦将热风引入水箱散热。

2.2箱体采用结构件形式,由Q235板材焊接组装而成,该部分是本装置工作的核心部分,外形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其由隔板分隔成两个工作腔,按照工艺流程,首先是清洗液喷洗和压缩空气吹干共用工作腔,另一个是热风烘干工作腔。箱体的两个端面和中间隔板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通道门,在输送方向上相互贯通米。各工位之间在输送通道上由设置在箱体上的三个气动门相通断,各连接处做到密封不渗漏。

2.3气动门在箱体的端面外侧和烘干腔隔板一侧,设有由气缸控制的气动门,共三个,尺寸自行设定。气缸采用前法兰型,带有缓冲,立式安装于箱体的上盖板上,用J型接头与门体连接,门体由台阶压板导向。气动管路并联连接,共同动作,气缸带动门体沿台阶压板导向进行上升下降,由此形成各工作腔之间以及装卸工位之间的输送通道的互通与隔断。三个气缸上均设有磁性开关并互锁,与输送机构实现顺序动作,在进气处设有气动三联件,电磁换向阀等进行控制。

2.4水箱水箱单独设置,由扶手来拖动,以便清洗液的更换和排放,摆放于机身底部空膛内,与机身和箱体采用软管连接。,水泵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侧面设有电加热管、液位计和进排水接口等。考虑到清洗液温度需控制在40-60℃,可不设隔热层。

2.5输送机构采取步伐输送方式,每个工步间隔自定,该装置由气缸、滑动导轨、推杆和料筐等共同组成。两条半圆形滑动导轨,平行固定在机身台面上的推杆槽两侧,推杆放置在推杆导向槽内,上面与台面平,其上设置轴承和单方向棘爪,由气缸带动,气缸采用轴向底座型带有磁性开关,用Y型接头与推杆连接。气缸带动推杆向前,推杆上的棘爪沿滑动导轨方向推动料筐向下一个工位进给,进给到位后,气缸带动推杆退回,推杆上的棘爪在料筐的重力作用下压下,不再起作用,为此料筐停留在进给后的工位上,不跟随推杆往回退。气缸前进后退一次,料筐前进一个工步,气缸带动推杆如此往返动作,一步一步地将装有料筐从一个工位输送到下一个工位。2.6清洗液喷洗系统该系统由水泵、电磁截止阀、盘型喷头、软管和立式前法兰气缸等组成,立式前法兰气缸设置于喷洗吹干工作腔的上盖板上,行程自定,其管路中设节流阀,以调节气缸动作速度的快慢,气缸动作带动喷头做上下往复运动,喷头上均匀开设无数个小细孔。当输送到位后,气动门关闭,电磁阀切换到喷洗状态,对放置于料筐内的工件进行上下扫描式喷淋冲洗,以便将油污湿润-渗透-乳化-分散而完成清洗过程。喷洗完后,水泵切换至卸荷,清洗液直接流回水箱,管路内换成压缩空气,进入吹气状态。

2.7压缩空气吹干系统为确保工件在烘干之前表面水珠较少,在喷洗完成之后,用干净的压缩空气进行吹干。从外形尺寸上考虑,为避免占用空间太大,将吹干和喷洗两道工序布置在了同一个工作腔内进行,当喷洗完后,通过电磁换向阀换向,让水泵卸荷,同时打开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利用清洗液喷洗管路和喷头,先将管道内的清洗液吹掉,同时仍由气缸带动喷头做上下往复运动,对工件进行扫描式吹气。

2.8热风烘干系统采用电热管加热和轴流风机送风,放置烘干腔的顶部,电热管周围加装隔热层,烘干腔内温度常温至120℃可调,由热电偶反馈控制,工件靠热风的吹佛将其表面的水气烘干,在烘干腔底部用铜管将热风引入水箱作为通路,借助于铜管的散热,也可以对水箱内的清洗液起到加热的作用,最后将热风引出水箱之外。

2.9清洗液加热系统采用不锈钢电加热方式.温度控制采用热电偶和数显式温控仪控制,温度在20-90℃之间连续可调,电加热管设置在水箱内,自动控制水箱内清洗液的温度。

2.10电气控制系统采用PLC控制,设有手动调整和自动工作两种工作状况,电器接线盒设置于机身端面,上件工位设置电器控制盒,在装卸工位均设有急停按钮,以保证发生故障时紧急停止,确保安全。自动工作应保证顺序动作和互锁,以便于工作循环的顺利完成。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自动化集中监控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S),实际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它通过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等进行集中监控,达到在确保建筑内环境舒适、充分考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条件下,使建筑内的各种设备状态及利用率均达到最佳的目的。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中较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现将该系统的设计要点介绍如下:

1中央控制室选址及室内设备布置

(1)中央控制室应尽量靠近控制负荷中心,应离变电所、电梯机房、水泵房等会产生强电磁干扰的场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邻无用水和潮湿的机房及房间;

(2)室内控制台前应有1.5m的操作距离,控制台离墙布置时,台后应有大于1m的检修距离,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3)当控制台横向排列总长度超过7m时,应在两端各各留大于1m的通道;

(4)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静电架空活动地板,高度不小于20m。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电源要求

(1)中央控制室应由变配电所引出专用回路供电,中央控制室内设专用配电盘。负荷等级不低于所处建筑中最高负荷等级;

(2)通常要求系统的供电电源的电压不大于±10%,频率变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

(3)中央管理计算机应配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应包括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内用电设备总和并考虑预计的扩展容量,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

(4)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Ⅰ类系统(650点~4999点),当中央控制室设有UPS不间断供电设备时,现场的电源由UPS不间断电源以放射式或树干式集中供给;

②Ⅱ类系统(1点~649点),现场控制器的电源可由就地邻近动力盘专路供给;

③含有CPU的现场控制器,必须设置备用电池组,并能支持现场控制器运行不少于72小时,保证停电时不间断供电。

3现场控制器设置原则

(1)现场控制器的设置应主要考虑系统管理方式、安装调试维护方便和经济性。一般按机电系统平面布置进行划分。

(2)现场控制器要远离有输水管道,以免管道、阀门跑水,殃及控制盘。在潮湿、蒸汽场所,应采取防潮、防结露等措施。

(3)现场控制器要离电机、大电流母线、电缆1.5m以上,以避免电磁干扰。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屏蔽和接地措施。

(4)现场控制器位置选择宜相对集中,一般设在机房或弱电小间内,以达到末端元件距离较短为原则(一般不超过50m)。

(5)现场控制器一般可选用壁挂式结构,在设备集中的机房控制模块较多时,可选落地柜式结构,柜前操作净距不小于1.5m。

(6)每台现场控制器输入输出接口数量与种类应与所控制的设备要求相适应,并留有10%~20%的余量。

4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方式

(1)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包括:电源线、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

①电源线一般BV-(500V)2.5mm2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线。

②网络通讯线需由采用何种计算机局域网及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在数据传输率、未来可兼容性和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有同轴电缆(不同厂商的产品不尽相同);有的系统采用屏蔽双绞线或非屏蔽双绞线(分3、4、5三个级别);在强干扰环境中和远距离传输时,宜选用光缆。网络传输限值见表1。

③信号线一般采用线芯截面1.0mm2或1.5mm2的普通铜芯导线或控制电缆,对信号线是否需要采用软线及屏蔽线应根据具体控制系统与控制要求确定。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线路均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网络通讯线和信号线不得与电源线共管敷设,当其必须作无屏蔽平等敷设时,间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属线槽,需设金属分隔。

5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统计

5.1一般规定

(1)根据各工种设备的选型,核定对指定监控点的实施监控的技术可行性。

(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可通过编制监控点总表来进行统计,较小型

统可编制一个监控点总表,中型以上系统应按不同对象系统编制多个监控点表,组成监控点总表。

(3)编制监控点总表应满足下述要求:

①为划分和确定现场控制提供依据;

②为确定系统硬件和应用软件设置提供依据;

③为规划通信道提供依据;

④为系统能以简捷的键盘操作命令进行访问和调用具有标准格式显示报告与记录文件创造前提。

5.2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监控点总表格式

编制监控点总表,应以现场控制器为单位,按模拟输入、数字输入、模拟输出、数字输出等种类分别统计.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TB4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148-01

自动控制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技术之一,也是21世纪最引人瞩目的高技术之一。同时自动控制技术是当展迅速,应用广泛,是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自创立至今已经过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为20世纪初开始形成并于50年代趋于成熟的经典反馈控制理论;第二代为50、60年代在线性代数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第三代为60年代中期即已萌芽,在发展过程中综合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运筹学、信息论等多学科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能控制理论。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控制效率。

一、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分析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几乎涵盖所有应用科学知识与技术的结合,领域范围及牵涉的科学知识与应用工具相当广泛,作为交叉学科,自动控制与其他很多学科有关联,尤其是数学和信息学,在制造,医药,交通,机器人,以及经济学,社会学中的应用也都非常广泛。自动化控制的应用领域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

1、工厂自动化控制,又称为生产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一贯作业的生产方式,从事有效率的产品生产。2、设计自动化控制,即利用电脑软件技术及应用,将所需设计的资料,转成控制程序或生产流程,而且以简单的图或语言,来表示或执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的运作。3、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应用,或可编程控制器等设备,结合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将实验室的控制程序或生产流程,及所需实验结果的资料,转成简单的图或语言,来表示或执行实验室的自动化控制作。4、检测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程式应用,结合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设备,能自动地检测样品,并将检测的物理量的资料,转成简单的图或语言,来表示检测结果。5、办公室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软件程式技术及应用,将办公室的文书资料或文书档案,做有效率的管理。6、家庭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程式应用,结合家庭用设备,提高家庭舒适度与居家安全。7、服务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程式应用,结合各式各样的自动化设备或传感器,监测、纪录、转接、通知、执行运作等,以供顾客或使用者,能快速处理相关作业或快速处理所遭遇的问题。

上述七大类自动化控制的范畴及其相关产品与设备,占社会经济产值相当比重,对国家社会经济影响很大,非常值得深思研究与发展应用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基本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虽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下面二个方面:第一,经典控制理论建立在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的基础上,而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均属于系统的外部描述(只描述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不能充分反映系统内部的状态;第二,无论是根轨迹法还是频率法,本质上是频域法(或称复域法),都要通过积分变换(包括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变换、Z变换),因此原则上只适宜于解决“单输入――单输出” 线性定常系统的问题,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宜用经典控制理论解决,特别是对非线性、时变系统更是无能为力。

现代控制理论正是为了克服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而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时域法”。它引入了“状态”的概念,用“状态变量”(系统内部变量)及“状态方程”描述系统,因而更能反映出系统的内在本质与特性。从数学的观点看,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变量法,简单地说就是将描述系统运动的高阶微分方程,改写成一阶联立微分方程组的形式,或者将系统的运动直接用一阶微分方程组表示。这个一阶微分方程组就叫做状态方程。采用状态方程后,最主要的优点是系统的运动方程采用向量、矩阵形式表示,因此形式简单、概念清晰、运算方便,尤其是对于多变量、时变系统更是明显。特别是在Kalman提出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概念和极大值理论的基础上,现代控制理论被引向更为深入的研究。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多变量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以及最优估计与系统辨识理论。由于篇幅所限,有关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具体内容请参见有关文献,这里从略。

三、自动控制技术发展历程分析

自动控制(automatic control)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40年代到60年代初,该阶段以市场竞争、资源利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适应批量生产需要等因素为需求动力。主要技术特点为各种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出现,并不断扩大应用和向纵深方向发展。60年代中到70年代初期,该阶段以市场竞争加剧,要求产品更新快,产品质量高,并适应大中批量生产需要和减轻劳动强度为需求动力。主要特点为主要以自动生产线为标志,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各种组合机床、组合生产线出现,同时软件数控系统出现并用于机床。70年代中期至今,该阶段以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普遍性问题愈发严重,要求自动化技术向其广度和深度发展,使其各相关技术高度综合,发挥整体最佳效能为需求动力。主要特点技术特点是把分散独立的单元自动化技术集成为一个优化的整体。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PLC 一体化教室 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31-02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作为现代技工院校的一种教学方法已经被大家所认识,他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师生在同一个场所中围绕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边教、边学、边做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避免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重复教学的问题,使学生学完相关理论知识后,能很快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和提高,增强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加强了对理论的理解,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物质基础就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场所,教学场所设施布置是否合理,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技工院校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师生创设一个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一体化”的场所。“PLC”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建设一个“PLC一体化教室”,是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老师共同研究的课题,本人结合多年的PLC实训教学经验,提出一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 PLC一体化教室功能的要求

1.学习环境的仿真性

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是中高级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很快能够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学生在校的实践环境应该尽可能地仿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职业环境,感知企业文化,熟悉未来岗位的情况,这样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能迅速适应岗位。

2.设备的先进性

我们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要适应未来的需要,要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PLC技术被公认为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PLC、机器人、CAD/CAM)之一,为了保证PLC一体化教室的实训装备和实训内容能够符合自动化行业发展的需求,紧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PLC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必须和现代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企业紧密合作,学院领导要有足够的眼光,紧跟时展前沿,具有抢占技术高地的意识,使设备的投入具有适度的前瞻性、持久性。

3.功能的多用性

技师学院的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不同专业的学生,还有不同学制的学生、进行维修电工技能培训的社会上的在职人员都会用到PLC一体化教室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所以,在建设教室时要考虑各种需求,避免重复建设,因此PLC一体化教室这个平台的建设,要能满足单项基本功能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技能训练、综合功能技能训练等多功能的要求。通过这个平台,教师能够开展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技术支援,与企业合作形成双赢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 PLC一体化教室的建设方案

针对上述功能的要求,本人设置的PLC一体化教室的布局图(见下图),左侧是学习区,配置黑板、投影仪、讲台和一体化桌椅;学习区的上面是学生工具柜,下面是材料准备区;教室的右侧是实践操作区。

1.教室场地的建设

PLC一体化教室是一个多功能教室,在教室中既要设置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又要为每个学生设置实践操作区,所以需要更大的空间,以20人的班级进行建设,需要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场地空间为宜。教室要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等功能。教室内实践操作区四周墙体上要配备三相四线的动力电源,供每个工位通电试车所用;理论教学区每个桌椅下需要配备220V单相电源地插,供桌上的电脑和仪器、仪表等使用。

2.可移动桌椅的配置

每台桌椅上配置一台笔记本电脑,桌椅必须是可移动的,方便学生根据需要将桌椅在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进行位置调整,这样,集中桌椅就可作为多媒体计算机房,进行各种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学习,桌椅分散到每个实训台就可以用于编写程序和绘制电路图用。每张桌提供220V电源插座,供电脑和各种仪表使用。

3.实训台的配置

每台实训工位制作成立式网孔板且可以移动,提供三相四线电源和单相电源。因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是技术更新快,PLC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必须考虑自动化技术的动态发展,最好建设为本着平台+设备的模式进行,重点建设一个平台,而设备应该能够动态更新,并且能够任意组合。可移动的立式网孔板就是一个平台,上面安装哪些器件根据需要而定,这样既保护了投资,又为教学实训提供了可操作的柔性。实训台呈U形摆放,这样教师有更好的视觉照顾到每个实训的学生。

4.材料的准备区

讲台的下方设有材料准备区,包括材料仓库、台虎钳和台钻。

5.学生工具柜

学生的工具柜放置在教室的进门处,为学生设置为一人一门的工具柜。

三 PLC一体化教室的设备配置

现在各职业院校的PLC实训设备主要以西门子、三菱和松下等型号为载体进行PLC知识的学习。PLC一体化教室的构建,要充分调研目前国内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并对国内自动化行业企业的需求做出深入的研究,紧紧围绕自动化技术相关行业,满足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配备设备时,要做到适度的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在此,以西门子产品为主线进行实训设备的配置,建议每个实训台主要基本设备配置为:西门子S7-300PLC、S7-200PLC、变频器、触摸屏、PROFIBUS、ETHERNET通信模块等。

四 总结

经过多年的实训教学经验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分析,本文提出的PLC一体化教室的建设方案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或学员进行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的需要,也可以满足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平台要求,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体现了职业学校独特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支持PLC课程的项目化的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磊、卢望.维修电工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建设方案的研究[J].时代青年,2012(1)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 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09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增长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与市场、物流等发面脱节,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应用工业工程技术进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科学。作为工业工程其中的一个研究对象――设备,其满足相应的工程要求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分离人与设备的工作,从而让人进行其他带来经济效益的动作,进而提高生产效益。所以说,自动化设备的设计若能与工业工程的思想相结合,就可以减少浪费,提高设备的产出率,进而提高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

1 非标自动化设备介绍

非标自动化设备就是非标准的自动化设备,属于自动化设备的范畴,但其又不像自动化设备那样是按照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格制造的设备,而是根据实际的用途和需要,自己进行设计与制造的设备。同时,它具有自动化设备的特点,能够代替人的某些工作,简化人的工作,减轻人的工作强度,从而解放了人的生产力。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形式多样,能较强的适应生产的各种要求,所以,其应用的行业就较为广泛。其主要应用的行业有汽车制造行业的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及安装;食品行业、电子电器行业的生产线等领域。

2 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与工业工程理论相结合的必要性

从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运用领域上看,非标自动化设备应用的领域大多集中在生产线上,目前,运用工业工程理论进行生产线管理是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所以,一台符合工业工程思想的非标自动化设备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也是符合企业生产现场所需的,也是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所必要的。

从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属性上看,非标自动化设备的制造没有具体的模型参考,也没有相应的规定和生产流程指导生产,更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而是根据所使用的场所、用途进行独立设计的。其设计大多是依靠设计者的经验、技能完成。如果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与工业工程理论相结合,就能排除因设计者的差异,而导致出现实现相同功能而设备的形态以及实现相同功能的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非标自动化设备都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和生产目标。

3 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与工业工程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应符合动作经济原则,就是使操作人员的动作轻松而不费力,在工作中,保持快乐的心情同时又能提高工作效率。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需要满足减少操作人员使用身体的原则,进而降低工作疲劳度。例如:尽可能的缩减设备长和宽,这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移动距离,缩短移动时间;也应考虑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工作台,工作台与工作台之间所需进行的产品放取的动作,其垂直面和水平面尽可能地保持在同一高度和同一直线上,这可减少手部的上升下降和前后移动的动作,有效的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碰撞而导致不良的风险。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也需要降低作业的难度,使作业快速而简便。例如:作业于难以拿取的密集型小部品时,应考虑设计相应的器具,使部品高低不一,腾出空间进行操作,这可以使操作变得简便会快捷,减少了应拿取产品困难所浪费的时间。

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在进行5W1H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发现现有设备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找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善和设计。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要以结合ECRS原则进行考虑。ECRS原则即取消原则(Eliminate)、合并原则(Combine)、调整顺序原则(Rearrange)和简化原则(Simplicity)。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结合ECRS原则,可以使设备的动作更加快捷而高效。取消原则,即取消非标自动化设备的某些动作或通过非标自动化设备减少作业人员的动作。例如,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时可以考虑是否能省略产品在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搬运的动作。合并原则,将设备的某些动作合并在一起同步完成,亦可以将某几台设备合并成一台设备,从而减少生产的流程。调整顺序原则,考虑是否可将设备的动作顺序进行调整,使设备的动作更顺畅,效率更高,降低产出产品的不良率。简化原则,将设备的动作或操作设备的动作进行简化,这是提高设备生产力最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时,应考虑设备的防呆措施。防呆,即防止因失误的动作而带来的不良影响。非标自动化设备的防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品的产生,有效的避免机器或人身的伤害。例如:操作人员将产品错误的放入治具中,治具的设计应使产品无法正常放入;操作人员出现动作的遗漏,设备能发出声音、光方面的警告,提醒操作人员。非标自动化设备防呆措施的有效实施对于类似的操作失误显得尤为重要。而我认为最为理想的情况是,设备能够自动修正操作和动作等失误,然后继续正常运行误。非标自动化设备的设计需要可靠地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安全光栅。当安全光栅被挡住时,证明操作人员的身体有可能进入至设备内部(危险区域),为保证安全,设备的动作应当立即停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操作人员的人身伤害,降低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设备高效,安全的运作,关系到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关系到生产产品的良品率,从而关系到所生产产品的成本。所以说,符合工业工程思想的非标自动化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的为企业获得较高利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从而使企业拥有较高的竞争力,以面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一台符合工业工程思想的非标自动化设备是满足操作人员的需要,也是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更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其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使操作人员舒适快乐的工作,同时也能使企业用最经济、最安全的方式生产出客户满意、市场需求的产品,更能使我国的企业蓬勃发展,进而发展我国的基础工业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建龙.生产现场优化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东华,高天一.工业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与化工原理课程相配套的一个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文章从理论学习、实验设计、设备选型、工程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等4个方面总结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化工原理主要介绍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设计计算等知识ti.-I,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经验公式的运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化工原理课程的相应教学内容后所安排的教学环节,不仅与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还要运用计算机编程.AutoC aD机械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及操作控制、化_L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图等先修课程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实践训练阴。该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系统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和文献资料利用能力,逐步培养其工程意识;(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二(.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塑造学生良好的设计理念。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掌握厂程技术人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工程素质,比如工具书、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使用,经验公式和经验数据的选择,专业文献资料的查阅、设计成果的分析判断等等,因此课程设计可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_L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总结,更是对化工原理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本文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总结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 加深学生对“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的理解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是化工原理的主要教学内容,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课堂实验、课后练习、练习辅导等方面增强学生对化工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习任务较繁重,学生自觉完成课程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单元操作的设计,愁一个设计任务一般均涉及物料衡算、热.衡算、相平衡关系、传热传质速率关系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内容,经历流程设计到!几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因此学生在具体设计中必须全而理解和应用“三传理论”,并选用合适的单元操作过程。过程必然影响结果,课程设计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有效地督导学生加强对理论学习内容的消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培养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的培养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学习化工原理课程时,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和参观等教学手段,学生熟悉了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但大部分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确定课程设计内容时,有针对性地选用部分化工原理中常用的单元操作,给学生下达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所确定的主题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设计_L作。如,为加强学生对干燥单元操作的理解,可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离心喷雾干燥塔或设计气流干燥器。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涵盖一个完整的工段,为此学生需完成不同艺的方一案选择、设备选型论证、工艺计算,并根据计算与生产经验进行主体设备结构设计,然后确定设备总体尺寸、管口尺寸与方位,还要求进行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最后绘制主体设备图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过程训练效果表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提高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为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设置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也是使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重要一环。每一个设计任务均涉及相应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并经历流程设计到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由于安排课程设计中只有任务而没有参数和条件限制,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选择设计线路,设定和收集操作参数,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

经济效益是判断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设备建设费和使用操作费是其中的关键,而设备费和操作费的综合考虑也是贯穿于化原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精馏操作是化_工生产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其中物料的回流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操作参数C合理的物料回流比应使操作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之和最低在该单元操作中,操作费用主要取决干再沸器中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消耗量,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设备折旧费主要取决于精馏塔中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的投资费,一般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降低。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设备折旧费和操作费的关系。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公式应用和数据运算能力,同时学会了主动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体会到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4培养创新能力

在完成化工原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同时,为了满足部分学有余力,且对化工原理问题确有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小组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平台,即结合科研任务的需要设计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题目,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在设计过程中严格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创新为目标”的原则,有效地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完成工艺设计计算之后、整理设计说明书之前,要求全体课题组进行交流和总结,即每个设计课题组里选派1-2名学生代表,将本组设计情况在交流会_[向全体同学和指导老师进行汇报。交流时要求主讲人用图表、数据、结论等工程术语表达自己的设计,并在规定时间内着重讲解自己设计的特点,对设计结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突出自己的创造性。交流过程中,指导老师也主动指点设计要领,并对进行设计进行合理评价。这样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收获不仅局限于自己所做的课题,对其它设计课题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更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设计思路。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11篇

摘要: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与化工原理课程相配套的一个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文章从理论学习、实验设计、设备选型、工程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等4个方面 总结 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化工原理主要介绍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设计 计算 等知识ti.-i,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经验公式的运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化工原理课程的相应教学内容后所安排的教学环节,不仅与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还要运用计算机编程.autoc ad机械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及操作控制、化_l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图等先修课程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实践训练阴。该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系统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和 文献 资料利用能力,逐步培养其工程意识;(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二(.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塑造学生良好的设计理念。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掌握厂程技术人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工程素质,比如工具书、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使用,经验公式和经验数据的选择,专业文献资料的查阅、设计成果的分析判断等等,因此课程设计可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_l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总结,更是对化工原理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本文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总结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 加深学生对“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的理解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是化工原理的主要教学内容,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课堂实验、课后练习、练习辅导等方面增强学生对化工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习任务较繁重,学生自觉完成课程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单元操作的设计,愁一个设计任务一般均涉及物料衡算、热.衡算、相平衡关系、传热传质速率关系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内容,经历流程设计到!几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因此学生在具体设计中必须全而理解和应用“三传理论”,并选用合适的单元操作过程。过程必然影响结果,课程设计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有效地督导学生加强对理论学习内容的消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培养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的培养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学习化工原理课程时,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和参观等教学手段,学生熟悉了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但大部分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确定课程设计内容时,有针对性地选用部分化工原理中常用的单元操作,给学生下达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所确定的主题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设计_l作。如,为加强学生对干燥单元操作的理解,可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离心喷雾干燥塔或设计气流干燥器。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涵盖一个完整的工段,为此学生需完成不同艺的方一案选择、设备选型论证、工艺计算,并根据计算与生产经验进行主体设备结构设计,然后确定设备总体尺寸、管口尺寸与方位,还要求进行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最后绘制主体设备图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过程训练效果表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提高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为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设置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也是使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重要一环。每一个设计任务均涉及相应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并经历流程设计到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由于安排课程设计中只有任务而没有参数和条件限制,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选择设计线路,设定和收集操作参数,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

经济 效益是判断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设备建设费和使用操作费是其中的关键,而设备费和操作费的综合考虑也是贯穿于化原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精馏操作是化_工生产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其中物料的回流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操作参数c合理的物料回流比应使操作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之和最低在该单元操作中,操作费用主要取决干再沸器中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消耗量,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设备折旧费主要取决于精馏塔中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的投资费,一般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降低。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设备折旧费和操作费的关系。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公式应用和数据运算能力,同时学会了主动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体会到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4培养创新能力

在完成化工原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同时,为了满足部分学有余力,且对化工原理问题确有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小组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平台,即结合科研任务的需要设计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题目,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在设计过程中严格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创新为目标”的原则,有效地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完成工艺设计 计算 之后、整理设计说明书之前,要求全体课题组进行交流和 总结 ,即每个设计课题组里选派1-2名学生代表,将本组设计情况在交流会_[向全体同学和指导老师进行汇报。交流时要求主讲人用图表、数据、结论等工程术语表达自己的设计,并在规定时间内着重讲解自己设计的特点,对设计结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突出自己的创造性。交流过程中,指导老师也主动指点设计要领,并对进行设计进行合理评价。这样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收获不仅局限于自己所做的课题,对其它设计课题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更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设计思路。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12篇

覃 彬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开平供电局 广东开平 529300

【文章摘要】

首先介绍了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并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来论述配网自动化系统,以期促进配网运行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配网自动化;理论分析;实践应用

0 前言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配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安全隐患就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要重视。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配网的运行质量将对电力供应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优化电网的构建,提升我国电力的供应质量,必须推动配网自动化建设。有鉴于此,本文针对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并从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来论述配网自动化系统,以期为我国配网建设和运行提供一定建议。

1 推进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城市配网线路不断进行改造,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配网自动化的建设。那么,推进配网自动化有何意义呢?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具有以下意义:首先,配网自动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供电的稳定性,并且保证供电的时效性,进而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其次,配网自动化可以保障电力供应的质量,尤其减少停电事故和时间,这对于城市居民的家用电器和工业生产中的高新设备来说,有助于避免突然停电对电器设备造成的损害,增强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配网自动化也是提高配网设备运行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能够显著降低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为供电企业节约配网维护的费用。此外,在配网自动化实施之后,自动抄表计费有了广泛应用的基础,这种电费服务方式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的优势,有助于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并且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的用电信息服务。

2 配网自动化的理论分析

2.1 配网自动化系统介绍

近年来,配电网自动化从之前的试点逐步过渡到推广的阶段,对于配网自动化系统而言,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其突出的优点,也是其被电网部分推进实施的原因, 尤其体现在中低压配网线路改造过程中。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配置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到城市配网运行的效率。相对于其他配网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线路设计比较完美,体现了优秀的防误差的功能,是供电稳定安全的技术保障;第二点,配网自动化系统由于应用了自动化技术和设备,不仅可以节省供电企业的人力和物力,也可以尽快查找出线路的故障;第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促使配网自动化系统具有根据用电需求及时调整电力供应的能力;第四,可以提高供电网络的监控水平,保证异常用电情况的及时发现。

2.2 如何提升配网自动化的技术

首先,必须注重提升通讯技术和功能。因为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会直接影响到电力数据信息的收集状况, 包括设备的监管等多个方面。为此,必须通过加强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进而促进配网自动化的实现。其次,就是要保证电力设备操控的规范化和有效性,这是创造稳定安全的电网环境的重要前提。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存在工作量繁杂的特点,需要对电力系统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管。而且,庞大复杂的设备的数量也增加技术操作的难度,为此,要求配网运行人员可以熟练掌握电力设备的操控技术,减少电力操作失误引起的配网运行故障;最后,就是对当前配网自动化设备过于单一的结构进行优化,根据实际运行需要引进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工作效率和技术含量的提升。同时,配网运行的各个部门应当增强协作意识,认识到配网自动化运行的整体性,积极进行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对相关信息资源实行共享利用,避免电力资源的浪费。

此外,为了适应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庞大、复杂的技术特性,配网运行部门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性的配网运行团队,尤其是可以熟练进行系统管理的工作人员。因为就算配网自动化系统具备了先进的技术,但是缺乏相应专业的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配网运行中突发一些紧急事故,由于工作人员不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很可能给会扩大故障对电力系统的破坏程度,并给供电企业带来更严重的损失。有鉴于此,供电部门必须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定期培训,并且对系统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考查,将考查结果与其绩效考核相挂钩。而且,在配网自动化运行过程中实行严格的人员聘用制度,杜绝滥竽充数的现象,引进高学历和高素质的人次。在对配网设备进行改造更新的过程中,组织员工就操作技能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促使系统管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特点,确保配网运行的安全稳定。

3 配网自动化的应用实践

在以上有关配网自动化理论分析的前提下,本文结合本地区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上的运行状况,展开有关配网自动化的应用实践的讨论。

3.1 工程线路概况

本次工程包括了4 回线路,如表1 所示。试点线路均为单辐射线路,对A 线和B 线实行末端联络的自动化改造。

3.2 分段方案以及改造一次设备

分段应当考虑到线路环网情况,也就是要平衡各个分段的停电时间,尤其是要区分单辐射线路和单环网线路的停电范围,因为单辐射线路不具备转供负荷的能力。对于4 个回路的具体分段方案,必须结合一次设备的改造情况,如表2 所示。

3.3 通信方式

为了增强该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通讯性能,考虑运用GPRS 企业接入应用通信系统。为数据传输创建专用,并且把用户终端设置在户外。利用移动传输设备新建一条4M 的光纤线路,并且和配营部机房向连接。

3.4 变电站出线保护

在变电站出线保护配合上,运用二次重合闸,而且两次重合闸之间的时间都设置为5s。

3.5 监控站系统设备

对于该监控站设备的软件,操作系统选择为Windows2007 中文企业版,数据库操作系统则运用Access2008 单机版,为了保证监控软件的运行安全,配备了专业的防病毒软件,最后该监控站应用了FA2000 型号的自动化监控软件。在该监控站的硬件设备上,主要包括一套无线模块和一台监控计算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网自动化在城市电力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保障供电质量的稳定,提升电力供应的自动化水平,进而促进供电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此,供电部门应当重视配网自动化的重要意义,不断推进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实施, 提升我国配网运行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供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秀国. 县级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典型设计应用分析[J]. 电力信息化,2011,12.

[2] 林敏. 崇左市城南区配网自动化系统买现方式与研究[J]. 电气工程,2012,13.

[3] 艾进书. 浅议供电配网自动化系统DA 原理及设计[J]. 中国电子商务,2010,10.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建筑设备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鲁祥友(1973-),男,安徽灵璧人,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安徽 合肥 2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040606M111)、2009年度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01306)、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区域性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研究”(项目编号:JY104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25-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国内一些高校的相关专业由于综合实力比较雄厚,已经被批准进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办学。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于办学力量相对薄弱,因此距离“卓越模式”仍然有许多道路要走,相关研究工作也值得去探讨。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自动化系列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1-10]

为了使本专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和拓宽专业知识面,专指委在原有的系列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环境测量技术”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等。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该系列课程的学科交叉性太强,虽然本专业学生对该系列课程的学习热情非常高,但是一方面由于该系列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短,教师的教学经验也相对薄弱,另一方面该系列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仍然难以相对统一,因师施教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因此,该系列课程的教学现状、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及其教学内容等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向要求相差仍然较大,而且现有的资料大多是针对其中某一门课程进行探讨的,针对系列课程的研究仍然很少。因而有必要在“卓越工程师模式”要求下,进一步对该系列课程进行探讨,以便能够更加系统地建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建设探讨[5-8]

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的教学基本目标

按照专指委制定的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该专业自动化系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能够对本专业的控制问题提出控制方案,确定控制参数,配合控制工程师设计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2.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承担的教学任务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工与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环境测量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等,其中“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环境测量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为主干课程。而“建筑环境测量技术”课程已有统编教材,本文不再做进一步讨论。本文在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考虑到安徽建筑大学是大土建专业背景下的地方院校,结合毕业生的就业多年后的反馈信息与课题组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自动控制原理、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研究。

(1)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教学内容。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要求,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授课内容如下:

1)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及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2)被控对象的特性:被控对象的特性参数;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特性的实验测取。

3)测量变送器及其特性:温度变送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压力与压差则量变送器;流量测量变送器;液位测量变送器;热阻式热流传感器;测量变送器的特性及其性能指标。

4)基本控制规律:双位控制及其调节器;PID控制规律。

5)执行器及其特性:电动执行器及其特性;气动执行机构及其特性;调节阀流量特性;调节风门及其特性;电-气转换器和电-气阀门定位器;执行器的选择。

6)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性及设计: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性;被控变量和调节参数的选择;调节器的选择。

7)复杂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性及设计:串级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选择性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8)锅炉的自动控制:锅炉自动控制的任务;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的任务及特性;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系统;锅炉燃烧过自动控制的任务及特性;锅炉燃烧过程自动控制。

9)制冷设备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自动控制:压缩机的能量调节与自动保护;蒸发器供液量的自动控制;制冷系统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空调单回路控制;空调多回路控制。

10)典型制冷与空调装置的自动控制:变频空调器的自动控制;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冷藏库系统的自动控制。

(2)建筑设备自动化的教学内容。[8]

1)建筑设备自动化概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建筑设备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建筑设备自动化的3A系统(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设备自动化)及其研究内容。

2)建筑设备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拓扑;网络传输介质;通讯协议与OSI模型;常用网络设备;系统的综合布线。

3)建筑设备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分布式控制;DDC控制;Lon Works技术;常用的现场总线;以太网技术。

4)暖通空调的自动化:制冷机组;热交换站;VRV多联机;VAV变风量空调系统;定风量空调系统;冷却塔;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蓄冷系统等的自动化控制。

5)其他建筑设备自动化简述:照明系统的监控;供配电监控;给水排水设备监控;电梯监控。

6)建筑物的安保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及出入口控制。

7)消防联控系统:火灾产生的机理与规律;常用的火灾传感器基本原理与选择;火灾控制器模块及其线制;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

8)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工程实例分析。以暖通空调的自动化控制实例为主线,讲解几个典型的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控制。

3.课程的实验体系建设

结合安徽建筑大学作为大土建背景下的地方院校的特点,开设的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1)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主要包括:ON/OFF 两位控制;PID参数调整;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试验分析;控制系统的校正。

(2)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实验主要包括:网络布线及网络拓扑结构连接;空气处理机组的DDC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的实际操作及系统调试;制冷压缩机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及系统调试。

4.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课程设计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可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体系和目标相接轨,结合安徽建筑大学大土建的专业背景,课程设计采取的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所谓请进来,就是将相关企业和设计院的工程师们请到学校来给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所谓走出去,就是学生要到企业或者相关的设计院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尽可能地避免闭门造车,通过带学生实践对课题组相关教师的水平提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为此,结合社会的需要,规定了课程设计的主要选题范围如下(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题):建筑设备自动化测控系统的设计(如制冷系统的测控、空气处理机的测控、VRV多联机测控、蓄冷系统等);消防联控;一卡通系统设计;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入侵报警系统;门禁与楼宇对讲系统设计;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三、结论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为了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建设取得突破,有必要从课程建设的理论体系、教学内容、实验体系等方面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谷士艳,孙清,敖永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212-215.

[3]张昌,郑万兵,汤文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35-40.

[4]杨喜光,张娓娓.建筑设备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12,(4):61-64.

[5]李霞,姜文娟.新形势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43-44.

[6]李玉云.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64-66.

[7]冯增喜,于军琪,何波,等.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3):46-47.

[8]鲁祥友.“建筑设备自动化”应用型课程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98-99.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变电设备;设计;准备;电气;运维;节能;运行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变电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电气设备功能性的稳定和结构性可靠,这样才能形成变电经济运行、安全运行的设备和结构基础,以确保变电运行的稳定和高效。当前经济发展引发的能源紧张逐步显著,变电运行中电能的数量要求,用户电力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特异性变电运行成为变电工作的主体,这给变电运行带来复杂性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变电设备运转中风险提升的可能。当下应该对变电运行进行科学分解和系统认知,找到变电运行工作的顺序和主干,以设备设计、准备工作、电气管理、运维工作、设备节能等具体环节强化来实现稳定而安全的变电运行,为变电工作提高夯实设备、体系和管理基础,解决当前运行设备风险高、变电运行隐患多等电力难题。

1.提升变电运行设备设计水平

在变电运行设备设计中要将效率高、功能强、稳定性好的设备作为变电运行的主要功能设备,对于变电设备的设计要注重强调变电运行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对变电设备中异步机的设计要强调机械性能的稳定。在照明系统设计上,要结合变电运行设备的结构和环境特点,在有助于变电运行照明和设备采光需求的基础上,控制照明的形式和方式,做到对照明系统安全和效率的保障。在变电运行设备设计中还要结合具体实际运行工作,调整变电运行的环节,优化变电设备的关系,创新运行设备的结构,以便使变电运行实现最大化的产业价值和经济效益。

2.做好变电运行设备维护工作的准备

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关乎变电运行设备维护的细节和效率。在准备工作中要有系统性的概念,要有针对性地检修网络、设备、照明等相关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降低维护变电运行设备过程中不必要的开启和关闭次数,维持变电运行设备体系的稳定,有效降低维护变电运行设备的难度和强度。准备工作中要对变电运行设备的相关技术参数、有关运行数值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发生变电运行设备的潜在风险和故障苗头,就能够精确定位变电运行设备的问题,提升维护变电运行设备的效率。准备工作中要结合变电运行设备的历史资料和机载数据建立工作的先后顺序和重要工作的程序,对关键部位和部件进行重点检验,以便优化维护变电运行设备的工作体系和工作过程。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监督和管理。变电运行监督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3.加强对变电运行设备的管理

对变电运行设备进行严格管理是维护工作的基本要求,给予变电运行设备科学的电气管理是不可忽视的要点和重要的出发点。一是,必须加强对变电运行设备的管理,确保变电运行设备安全运行和稳定运转。二是,必须加强变电运行设备的控制,二次开发变电运行设备的控制和操纵功能,使设备更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在科学控制变电运行设备的同时,确保变电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三是,必须强化对变电运行人员的管理,以业务提升,技术提高为手段,提升变电运行人员的发展和上升空间,进而全面地实现对变电运行人员的管理目标,达到对维护变电运行设备工作的全面提升。

4.优化变电设备的运维工作

运维工作是变电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更是整个变电运行设备维护的重点,可以说是核心部分,因此要求运维工作要找到计算变电运行及电气设备负载的基本方法,深入变电设备的场地和现场,与变电运行设备操作员和管理员取得广泛交流和深系,综合运行环节、设备特点和环境特征,制定出最佳的变电设备运维方案。运维工作中要针对变电运行设备存在种类多、电感性强的特点,科学优化运维工作的程序、重点和环节,使变电运行设备的体系更具有科学性,提升变电设备运维工作的有效性,做到对变电运行设备更为积极、更为有效地保障、管理和维护。

5.制定变电设备节能计划

在整个变电设备的体系当中,消耗电气能源的地方是非常多的,这样的一种情况就要求我们的相关部门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变电运行设备维护这一方面的计划方案,比如说,对变电设备体系的电气设备施工人员及建筑人员安排集中照明设备,因为变电设备在运行的时候是不分黑天白天的,在夜晚我们的工作人员在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的时候需要照明。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我们的工作人员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维护人员的自身安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根据节能建筑的采光情况来对建筑物进行区域分配控制。最好是按照实际的状况来采取降低照明度和调和光照的方法来达到一个适宜的变电运行环境。与此同时,要求我国的建筑电气设备施工人员及建筑人员自身的居住环境一定要有自然的光源,走廊以及楼梯间的照明都要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些必备的应急照明设备,除了应急照明设备,其余的照明都采用声控开关和节能电器来实现,在整个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中,我们的施工人员还要选择合适的供电方式和达到标准的供电电压,注意变电所位置的设置,不要设置在施工人员不方便维护的地方,并减少配电的等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缩短供电的半径,选择好导线的横截面,对三相回路中的单项设备都要进行高效地分配,最后我们的施工建设人员还要严格按照输电线路的要求,对变电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前分析,尽量减少问题的发生,进一步确保变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结语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经济体系逐步现代化发展趋向日趋明显,智能设备、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引入变电运行设备体系和结构之中的方向越来越显著,如果利用好先进变电运行设备,稳定地发挥变电运行设备的功能、结构、效率优势,成为社会性、专业性、现实性的课题。要继续在变电运行设备的网络构建,变电运行设备的功能创新和变电运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环节着眼,提高变电运行设备的安全性、功能性,通过控制变电运行设备的故障和隐患,提升变电运行设备的隐患,确保变电运行中网络、设备、人员、生命的总体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危韧勇,李志勇,罗大庸.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谐波测量方法[A].2014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4.

[2]蔡广林,韦化.网格计算及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初探[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

[3]贺仁睦.基于仿真和广域测量的电力系统动态安全域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

[4]余秀月.单片机在电网谐波检测中的应用[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5]余健明,马元社,张凡.基于矢量距免疫算法的电力系统最优潮流计算[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

[6]倪宏坤,徐玉琴.基于动态规划原理分支界限算法的关键输电断面搜索方法[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

[7]陈桥平,蔡泽祥,李爱民,等.互联电网的地区频率特性差异性及其对低频减载的影响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

[8]林军,陈红坤.故障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研究方向[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

自动化设备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概况

(1)一体化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结构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2)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任务调研。职业岗位任务是确定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通过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和检验法对职业岗位任务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定由工作指令、工作过程、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组成的资料包,为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确立提供更为准确、鲜活的参考依据。

(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在深入调研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任务后,确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生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学生还应具有以下专业能力:能读懂并测绘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能进行简单的钳工操作;能使用常用电工工具,正确选用示波器、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等常用电工仪表;能安装较复杂机械设备的配电箱,并能调试整台设备;能拆装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及各种特种电机;能焊接典型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能分析、检修、排除较复杂机械设备电气部分的常见故障;能进行PLC的选型,构建及调试简单PLC控制设备电气系统,并能独立解决调试中出现的问题,使设备正常运转。

2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对接。依据行业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的职业岗位任务要求,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通过对区域内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用人需求、毕业生工作能力现状等的调研,制定企业化教学培养方案,设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突出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办学特色。

(2)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企业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首要条件,一体化课程实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体化师资队伍在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中需不断地总结、研讨,再对一体化课程中其他的配套内容做出调整,形成一个闭环循环提升体系。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双师型”教师能够驾驭一体化课程。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到工厂顶岗工作或参加技能竞赛,以促进其操作技能升华;同时组织教师参加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以提高其理论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以提高一体化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教材应设定典型课程并模块化,教材的内容应符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应根据学生就业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企业实际需求,遵循实际工作过程导向,由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编写教材。教材也应符合用人单位的客观需求,应着力使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既可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生源基础特征进行分析,在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4)一体化教学场地。教学场地是实现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的基石。一体化教学场地除了应满足教学标准和课程教材的要求,还应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条件。场地的建设包括实训设备的购置、场地装修、场地使用管理规则制定等。针对本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现有的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常用机床故障排除实训室、自动化控制实训室等实训室改造升级,不仅设备达到一体化课程要求,还要仿真工厂实际场景,让学生理论和实训环节都在一体化教室完成,同时能熟悉工作环境。

3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过程

表1 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情景教学六步法实施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总设计师。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演。一体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更是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体化课堂教学过程可通过六步法来展现,六步法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如表1所示,以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为例说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课堂知识,理解、掌握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应课题实训内容。

4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践成果

(1)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学生每节课都经过听课、操作、读书,特别是小组讨论研讨后,学习到了课堂知识,练习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开拓了眼界。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学生自学能力明显提升。现在学校使用的情景教学六步法,学生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溉式教学中解放出来,使其自主、自发地,带着兴趣,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从不愿学到现在的主动预习新课、查阅相关资料,自学能力明显提升。

(3)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显著提升。传统课堂使学生没有团队合作的思想和机会,抑制了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发展。六步法强调同学合作,强调团队。在这种模式熏陶下,学生从慢慢适应到游刃有余。它使团队合作的思想渐渐深入学生内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教师一体化课堂组织能力显著提高。情景教学六步法也使老师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中走出来,不单单是具备讲课能力,还要求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掌控能力。老师和学生们在一同成长,一同进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突况也越多,通过准备、讲解、组织、协调、总结等几个课堂环节的一体化教学,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也在一步步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