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

课后服务研究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1篇

摘 要:对体育信息的定题服务研究进行综述。探讨有关定题服务的现状、定义、方法、意义、质量要求等,同时对如何开展定题服务提出建议。

关键词:体育信息;定题服务;综述

中图分类号:CS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174―03

体育信息的定题服务是参考咨询服务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情报服务中一项针对性、及时性和连续性很强的较高层次的服务方式。定题服务就是针对某一特定课题的需要和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由情报人员以文献跟踪服务的方式,主动、持续、系统地向相关课题研究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情报资料,是一种单向主动的信息服务方式。目前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已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的体育信息定题服务。

1 体育信息定题服务的内容综述

1.1 体育信息定题服务的现状 我国的体育信息工作起源于情报翻译。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就开展了体育信息的研究工作,由于过去大多以翻译国外文献为其主要内容,所以一直称之为体育情报工作。同时,也提出了定题服务这一概念,但真正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则是在80年代以后。首先,主要是介绍国外定题服务的情况,有关的研究论文多为前苏联、日本等国的论文翻译。此时,有些研究者提出了“进行科研项目的情报服务”和“选择性报导系统”等服务方式,这些对完善与改进我国的定题服务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得后来发展成熟的定题服务工作大都包含了这两种服务方式。其次,还出现了介绍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开展定题服务工作的论文。体育信息情报工作也比较多地收集国外信息、引进翻译国外文献、并在编辑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为我所用的体育情报。随后,我国体育信息界紧密结合体育运动实践的需要,为备战国内、国际大型运动会,开展了大量的、高水平的信息研究与定题服务工作,同时加强二次、三次文献处理和应用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体育运动实践中的问题,逐渐改变了过去比较单一的进行文献翻译的状况。在应用理论的研究上,由于大部分研究者都亲身参与了此工作实践,因而研究工作更具有实践性和专业性。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系统论、信息论等思想的渗入,使得研究视野得以开阔,理论层次上有所提高。

1.2 定题服务的定义及意义 定题服务是指针对研究人员各自的研究课题,情报服务单位定期将检索到的最新文献信息提供给研究人员,使他们得以随时了解学科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掌握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献。这一定义提出了定题服务的主体、客体以及服务方式与目的。从此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出发,许多研究者都提出了各种新的服务模式,使得定题服务成为一个高层次的情报服务。

定题服务能为科研立项、成果查新、训练技术提供有力论证,尽快满足竞技体育训练的需要和提高体育科研水平,促进我国体育科研与训练的发展,将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发挥重要作用。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发挥各体育院校馆藏文献信息的作用,拓宽文献信息服务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图书馆情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

2 体育信息定题服务的研究

体育院校图书馆要针对本校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现状,充分发挥其各项职能,就必须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对读者提出的某些索取文献资料的需求;切实改变小范围或某一方面的定题服务方式,既能满足科研、训练工作,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真正体显出体育院校图书情报定题服务的特点。

2.1 定屑服务的特点及方法、步骤 定题服务具有“主动性”。情报人员深入实际,主动了解教学及科研进展情况,选择服务课题,主动与教学及科研人员沟通,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主动收集调研文献、情报动态,编制专题文摘、索引,以及专题综述、述评、专题参考资料;主动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相关课题研究所需的新资料通报。定题服务具有“针对性”。从选题到调研以至文献服务,都体现了很强的针对性。始终围绕课题范围,收集、查找和编制资料,针对课题需求,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到底。定题服务具有“及时性”。及时地将最新情报提供给用户,然后根据情报需求的变化、情报服务的效果反馈给情报人员,以便不断改进服务。定题服务具有“持续性”。要在一段时间内用跟踪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方式不断进行。自始至终、连续不断地提供文献资料服务,才能满足课题研究不断深化的情报需求。定题服务具有“广泛性”。即在定题条件下的多向主动传递,形成多层次服务的格局,在形式上灵活多样,不拘泥某一固定的情报服务模式,有题录、文摘、索引等。定题服务具有“时效性”。不仅能有目的地广泛开展文献情报源,更能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的学术性作用。

方法:1)情报超前提供法。一是提供的内容要超前。必须提供最新发表和出版的反映学科前沿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的理论与发现,必须是真正切合课题需要的代表学科最高水平与发展方向的图书情报。二是提供的时间要超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情报人员要潜心研究课题研究者的潜在需求,充分挖掘现有馆藏的潜在价值,真正让图书馆情报服务工作走在课题研究者提出文献情报需求的前头。2)直接对话调研法。就是情报人员直接向科研者了解其课题的背景和内容,针对其需求搜集文献,了解其课题关键,所需资料类型等。然后,检索与其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提供给用户,使科研人员在课题方案论证阶段就占有充分的主动性。3)集中分散检索法。集中检索是定期全面检索。根据课题的综合要求,确定多个主题词或关键词,大范围地进行追溯检索;分散检索也称随机检索,即在日常的阅读检索过程中,留心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信息,对重要的主题词长期跟踪检索。4)情报提供反馈法。定题服务本身就是能经常与情报用户保持一种情报提供与反馈的关系。一种是情报人员对有关学科内容,系统地积累二次文献,粗略认定后,先交与课题人员选择。然后反馈给情报人员,作为检索一次文献的重点。另一种是课题人员把自己掌握的文献情报信息提供给情报人员,情报人虽去索取一次文献,然后反馈给课题人员。这种情报选择与反馈的交替进行,加强了情报的主动传递。5)情报行为渗透法。情报人员的活动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始终,情报人员的行为全方位地渗透到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这样可促进科研人员思维敏捷,且在获得丰富的素材后,产生深刻的理性提纯一情报研究分析报告,反过来服务于科研。

步骤:1)建立联系点,即联系定题服务的对象。2)选择课题,即选择课题的要求、条件。3)调查研究,制定服务计划。4)围绕课题广泛收集和筛选资料,编制二、三次文献。5)提供用户所需资料,并收集反馈意见。6)手检与机检相配合。7)请专家及时指导,使课题情报服务更有权威性。8)情报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各部门、各工作人虽之间要齐心协力、互相配合。

2.2 定题服务的质量要求 定题服务实质上是一种情报分析和文献研究的综合性体育科研工作。在服务质量上要保证情报资料的时效性、准确性、连续性、完整性。否则实现不了有效服务。时效性即传递情报的速度快、效能发挥充分。准确性即所提供的情报内容真实可靠。连续性即供给用户的情报资料连续不断。完整性即提供给用户的文献资料尽可能完整、全面。

定题服务是一项内容较多的综合工作。必须在情报服务工作理论指导下形成一定的服务体系和管理规则,在实践中使其内容得以完善。

2.3 根据不同对象、不同课题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定题服务 我们结合以上的定题服务理论并应用到体育信息的定题服务实践中。体育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课题研究较纷繁复杂。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专业分工愈来愈细,科研课题也日趋专深,除增强传统体育专业的实力外,还增设新的专业,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增设了体育新闻学专业(体育新闻方向)、应用心理学专业(运动心理学方向)、英语专业(国际体育)、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等,这就使得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日益专深广泛。为便利读者与科研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解决科研中的具体问题,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图书馆设立了情报信息室、电子检索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等,专为教学、训练、科研人员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而且图书馆信息工作人员还深入课题组,主动了解、全面掌握科研课题实施计划,进展速度,轻重缓急,从而主动搜集、加工最新文献信息,使信息提供与教学、训练、科研同步。例如北体大每年都有本科生、研究生等撰写毕业论文。本科生的论文主要是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他们所需的文献资料在内容上不是很深,对他们的服务大部分只需给予检索途径、方法以及检索工具的指导。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所进行的定题服务有它自身的特点,研究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对文献情报的需求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题前的选题阶段。毕业课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毕业成绩与学位的获得,对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这个阶段是帮助他们“选题”的服务。要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明确他们选择的课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深度、发展动态、研究成果,确定是否有研究价值等关键性问题,避免在选题上走弯路。第二阶段是“定题跟踪”的服务。可由研究生本人出面与情报人员取得联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服务方式及检索策略。例如,一研究生计划撰写毕业论文《运动员内隐自信的探索》,我们根据上述二个信息服务阶段对其进行“定题跟踪”服务。在选题阶段,首先利用中、外文期刊目录对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回溯检索,我们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过虑、整合,提供有价值的二、三次文献以供研究者参考。待题目确定后,课题研究便进入文献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可以说贯彻于课题研究的始终。我们开始收集文献资料,在收集过程中不仅要求一定的查全率,而且还要求一定的查准宰,对所收集的文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鉴别其是否可靠、新颖、实用、典型;还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可用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给研究者补充和提供新的资料。既要跟踪信息,也要跟踪用户,及时将新信息、新需求反馈给服务系统中枢,力求服务系统化。直到研究者圆满完成毕业论文。该阶段所提供的智能化、知识化的服务也是人脑与电脑结合的系统服务。而且,该论文参加了2004年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井获得三等奖。

2.4 配合课题进展,掘供对口服务 不同的科研课题对文献资料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的。要做到文献需求和文献提供同步发展,必须根据课题进展和读者的需求来决定。有的研究课题自始至终都需要提供服务,情报人员就应制定计划,投入较大的精力,有步骤地根据课题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文献信息,并负责到底。如北体大有几位教师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计划撰写《体育英汉词典》一书。我们对这个课题反复调查,弄清课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文献需求量很大。根据几位教师的要求,在其课题构思阶段,我们分工各专业的新旧词汇查找、对比、筛选,查找一切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将其收集起来,对照原文,经专家鉴别取舍,将切题的文献集中起来提供给科研人员。并随着课题的进展,不断补充资料。同时注意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及时报导类似课题的最新词汇,以保证科研人员知彼知己,直到课题最后完成。有的科研课题是阶段性地需要文献服务,当他们获得足够的文献信息后,就不再有太多的要求。这种类型的课题,则宜采取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提供的方法。如我校每年都有毕业班的学生到各大专院校及中学进行体育教学实习。为此,我们集中力量提供尽可能齐全、多样的各专业型和普及型参考资料及教案,使他们在体育教学实习中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读者对所提供的文献信息的评价,是对信息情报人员服务质量的一种反馈。在定题服务过程中,信息情报人员要与读者紧密联系,保持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经常了解读者对服务效果的评价,及时修正服务方案,增强文献信息服务的有效性。

3 小结及建议

体育信息定题服务是读者服务活动中最有效的方式。但这种工作既需要信息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优良对口的知识结构,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因此,搞好定题服务的关键是改进服务方法和手段,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1)开展定题服务工作必须实现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即体育院校图书馆情报部门与各教研室、科研处、研究生部之间,图书馆内部各部室之间以及定题服务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逐步形成一个有专人联系、负责,相互沟通,及时反馈的网络信息系统。2)开展定题服务,要正确处理好文献检索服务、情报咨询及情报调研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及整体的协调与配合。建立和完善咨询机构和咨询队伍。3)做好定题服务超前情报服务工作。重视调查研究,提供预测性情报,搜集和整理各种情报源,提出可行性调研报告。4)提高定题服务的质量,应采取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方式,确保服务工作的质量和连续性。除了情报人员积极配合和努力创造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从而逐步提高服务水平,使情报服务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5)定题服务是一项以情报职能为主、传递功能为辅的综合。图书情报人员要不断提高体育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水平,以逐渐增加科研人员对其的信任度。6)除此之外,体育院校图书馆的定题服务还要加强与校外、社会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把社会上需要解决的科研难题,需要开发的体育项目以及攻关项目等信息引进学校,传递给校内有关科研人员;另一方面又可扩大服务范围,把科研成果及时输送给社会,使信息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通过对社会的这种有偿服务,还可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智武.运用定制服务方式改进和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定题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3(2).

[2]符一欧.网络环境下的定题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03(8).

[3]任燕燕.高校图书情报定题服务新探[J].图书情报知识,2003(2).

[4]刘菲.我国体育信息研究工作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11).

[1]李铭珊.科研单位的定题服务工作[J].现代情报,1995(8).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187-02

课题跟踪服务使得高校图书馆能更好地融入学校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的各项活动之中,加速了信息资源的传递与交流,增强了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竞争实力,成为一种深受师生欢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通过与教学科研人员密切联系,根据教学、科研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主动参与到教学科研中去,变辅助服务为综合研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科研课题所需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研究,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拓宽了图书馆服务范围,深化了图书馆服务层次,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品质,增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加快了科学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使广大科研人员和教师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最新文献信息。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从文献信息服务和保障的角度,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效、全面的文献检索、查新

作为科研人员,离不开文献检索,但是由于惯性,总是习惯于常用的途径、方式和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查询,所以常常使用的文献源和某种检索方式将会首选,不是因为它最好,而是因为它最早和习惯于这种方式,不愿意尝试用另外一种方式,哪怕它更科学。例如,习惯查找纸本资源文献的人很少会主动尝试数据库的检索,如果他经常到某个图书馆查找资料,那么他查找资料时就会首先使用这个图书馆。再如,研究人员在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时,首先想到的是使用最常用、最便捷的方式。先上网浏览,然后看本单位订购的期刊、报纸;先看本单位的资料室有没有需要查阅的资料,如果没有再到学校图书馆进行查阅;如果学校图书馆没有或网上数据库也没有的话,他会到较远的图书馆或研究情报所进行查阅或网上付费进行文献传递。研究人员对路径和方法的依赖倾向是他们已经熟悉并按照已有的方式进行活动,而不是按照科学的方式,这种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强化。针对研究人员的这些行为特点,如何将更便捷的服务方式,如何将更有力、服务能力更强大的检索工具、搜索引擎推送到研究人员面前可能就显得非常重要。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对科研人员来说,既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价格成本,也提供了多渠道创新点的挖掘。使用功能更为强大的路径和方法,可以访问高质量、全面、多学科的核心期刊信息;可以随时了解所在领域里最新出版的文献情况,发现同行或权威谁在引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了解他人利用自己的观点,反过来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产生更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构建一个重要发明或者重大发现的客观历史框架。通过这些路径与方法可以揭示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信息,既可以越查越旧、越查越新,也可以越查越深入。

(二)深入课题,实行跟踪对口服务

高校图书馆为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重点科研项目、高层科研管理等提供资料和咨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科研最具实效的工作。咨询人员不仅要担当起信息导航员的责任,负责某一学科领域网上资源的联机检索,而且应进一步承担起该学科的部分研究工作,如根据科研用户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通讯手段提出的问题,利用搜索引擎等信息检索工具,通过文献信息查阅、整理、分析、筛选等方法,进行课题的调研论证和课题技术查询工作。图书馆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对口服务。要努力做到“三对口”,即查找文献的内容范围对口、文献的起讫年限对口、文献类型和文种对口。开展对口信息服务,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快捷方便的网络检索手段,为有关教师提供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减轻科研人员在资料收集、查询上的劳动强度,使信息服务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力助手,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为学校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做出图书馆人的贡献。

二、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的具体途径

(一)科研课题论证、选题过程中的跟踪服务

开展科研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课题论证,也就是选题阶段。课题论证实际上就是对所拟选题进行可行性分析;探讨论证申请本项目的依据;论证其有无理论意义、研究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确定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说明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制订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分析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等一系列前期调研过程。

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课题立项不但要有充足的理论根据,还必须以新颖翔实的文献材料做依托;课题立项查新不仅要查新和咨询,学科馆员还要有科研意识,有目的地扩大检索范围,提供详细的背景材料,把该研究课题过去的、现有的、别人的科技成果信息资料汇集起来,经过综合分析,精心整理加工,分门别类,提供给课题研究人员,使他们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切题适用的最新科研动态、科技水平,科技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及市场动态等,从而确定所拟项目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市场目标、成本目标和质量目标,进而完成课题的论证工作。

(二)科研课题研究中的跟踪服务

科研课题选定后依然离不开大量信息支持。一方面,课题研究是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阶段,遇到的具体问题、难点需要信息咨询以借鉴他人经验;另一方面,课题研究作为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事物,即使立题后也需要持续补充新知识,了解国内外相应的最新动态以完善课题,保证课题的创新性。此外,立题时即使有了较为丰富的背景资料及研究方向,但课题的设计方案还只能是个大体框架,在研究过程中只有通过信息的不断获取来弥补其不足。

在课题研究阶段,学科馆员可以通过课题跟踪服务,围绕科研进展情况提供实验方案、数据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密切注意课题的阶段性研究趋向,尽力体现课题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所占有的资料的深度和广度,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让他们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进行精辟的理论推导时资料丰富,数据翔实,引据充分。同时,学科馆员必须用辩证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不断捕捉情报资料的新意,在量变中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向,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促使课题研究人员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综合,并尽快获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为下一阶段的继续研究寻找最佳方案。

(三)科研课题研究成果鉴定过程中的跟踪服务

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成果应用或推广的起点,它是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关键工作。在成果鉴定前,学科馆员要把课题的全部科技文件材料收集齐全,严格审查、把关,确保归档的文件材料的质量。这对课题鉴定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题完成后准备进行成果鉴定时,要按照课题研究充实完善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收集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反映互相对比的情报资料,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情报信息。切实防止零碎的反映非本质属性的情报资料搅乱我们的视线,以致出现课题研究人员在驾驭资料及去伪存精方面的欠缺。这样,促成课题研究人员及早发现课题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促成课题研究人员围绕自己的创见加以发挥,加强结语部分作者观点的深刻总结,以求得课题最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都有新的突破。同时,还需要搜集信息资料对已完成的课题进行自我评价,并请信息咨询鉴定部门对该课题进行成果查新,同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最后形成一个有关该课题的总体的综合评价。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的实践

(一)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的合作

我校图书馆认识到教师们在馆藏建设方面的价值,不但在资源采购方面征询教师意见,而且在剔旧方面也首先考虑教师们的选择,让教师参与文献采购和剔旧工作,并将其作为一条优化馆藏、节约经费的途径。另外,图书馆也致力于利用专家知识建立特色馆藏。

(二)科研方面的合作

我校图书馆员们参与到教师的研究工作中,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向教师们推荐软件和信息源。本人就曾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部级星火项目《大豆精细高纯磷脂系列产品研究与产业化》的科研课题跟踪服务,即按上述方法为项目提供课题跟踪服务――从该课题论证、选题开始,到课题研究及课题研究成果鉴定,提供全方位的课题跟踪服务。该项目于2002年实现了产业化,并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合作关系的维护

我校图书馆将与教师合作作为一项基础业务加以维护,并总结了多种保证合作长期性的方法。如一些图书馆要求联系馆员必须积极地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尤其是各教学单位会议,特别是要求他们深入地参与到新生教育过程中,利用每一个机会告诉教师们图书馆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一些高校也在各专业中发展咨询教授,依赖其专业技术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服务。另外,一些图书馆按照营销思路建立了一些维护制度和专项服务,如定期向教师介绍新信息源,帮助教师们建立网页、指导他们进行电子资源共享,并加强对教师满意度信息的反馈。

(四)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一名大学的讲师或教授除讲授、研究某一学科的知识,可以对图书馆学一窍不通,也可以对其它专业甚至其它学科不闻不问;但是一名高校图书馆的馆员,除了学习、研究图书馆科学以外,还必须学习研究其它专业的科学知识。不管是已有的学科还是新兴的学科,凡是师生学习、研究的学科领域,图书馆员都应该进行研究。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图书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在每一学术领域发表的论文、论著,都是图书馆工作的需要,都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因此,图书馆员的学术成果,不管涉及哪一个学科,只要确实达到一定的水平,都应该予以承认。

参考文献:

[1] 晁蓉,龙敏.从高校科技创新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J].现代情报,2007,(7).

[2] 杨琳.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工作暨服务科研工作的双重性[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10).

[3] 罗岚.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开展专业化服务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6,(8).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献资料;课题研究;信息跟踪;定题服务

[作者简介]车金良,中共盐城市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江苏 盐城 224002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93―03

定题服务是指图书馆馆员根据承担特定课题的研究人员的实际需要,跟踪提供文献资料、系统搜集情报信息、全面筛选情报数据等融针对性、专指性和有效性为一体的文献与信息服务。事实上,以定题服务作为读者服务的重要形式,既是党校图书馆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提升服务质量、搞好读者服务工作的关键所在。优质的定题服务,是在特定的时空中,馆员和读者两个主体都处于积极状态,以态度的真诚、合作的密切、情感的深厚、气氛的和谐共同创造出最佳的服务效果。要进入这样的服务境界,定题服务馆员除了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乐于奉献、知难而上的精神外,还要在以下几个环节多下功夫。

一、瞄准课题,突出定题服务的超前性

党校教研人员是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寻求知识再创造的特殊读者。随着党校办学渠道的不断拓宽,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课题研究人员对文献资料信息的需求层次日渐专深。因此,馆员必须增强迅速、准确、全面地捕捉最新信息的能力和对文献资料充分开发、深度加工的能力,积极开展超前服务。

(一)时间上超前计划,促进课题研究人员充分占有资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题研究人员的课题选定好,功夫就会花在文献资料的积累上,即瞄准课题去重温理论,去收集、发掘大量素材。馆员在深入调查和超前计划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课题研究人员的潜在需求,充分挖掘现有馆藏的潜在价值。真正让文献情报服务工作做在课题研究人员提出文献情报需求的前头。事实上,这种超前思维意识在情报定题服务中体现出明显的优势。课题研究人员能否充分占有全面、详细、真实的文献资料,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质量。任何课题研究离开文献情报资源都是难以开展的。马克思写《资本论》就充分利用了图书馆的文献,研读了1500多种著作,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炼科学的观点。列宁为了研究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在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时,就利用了图书馆148本英、法、德文著作,49种期刊,232篇论文,从中摘引了大量的资料。当今的课题研究明显地呈现出复杂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许多课题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还包括经济、社会和人的因素,常常是跨专业、跨部门、跨区域的。所以,更加需要注重文献资料的超前积累,做到厚积而薄发。因此,馆员应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实现实时远地对话,资源共享,通过网上协作与协调进行合作研究,尽量使课题研究人员充分占有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这样,尽可能地避免由于资料不全,事态发展面貌不清或背景资料不详,包括历史统计数据和现行调查数据不确定等情况,使研究者举棋不定,课题研究被搁置下来,进而出现课题研究效率低下,课题完成周期延长等不正常现象。

(二)内容上超前考虑,促使课题研究人员尽快启发思路。馆员根据课题研究人员探讨某一方面问题的系统思路所提供的文献情报,必须是最新发表和出版的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理论与发现,必须是真正切合课题需要的代表学科最高水平与发展方向的高质量的文献情报。文献类型既有原生文献,又有二、三次文献;载体形式既有纸质文献,又有电子文献和数字文献。据美、日专家研究统计,一个科研人员在一个研究项目中仅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就要占完成该项研究课题时间的50.9%。可见,课题研究人员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很强的资料占有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报人员及时、高效的文献情报服务。事实上,文献资料的超前提供,有助于课题研究人员更新知识、开阔眼界、启发思路。他们只有在大量占有情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有关学科领域中的已有成果、现有状况和发展水平及动态,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和认识,进而从较高的起点上来审视自己的研究课题,为选题的创新、观点的创新和方法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环节上超前安排。促成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最佳效果。图书馆能够真正做到始终贴近课题研究,在课题选择、跟踪调研和对口服务等环节上都必须进行超前思维。要积极组织精干力量,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瞄准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本着热心、耐心和细心的服务宗旨,有计划、按步骤、有重点地与课题研究人员挂钩,及时了解他们研究的内容、范围和进展情况,主动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为研究人员提供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网上电子公告和意见箱服务以及最新期刊目录定题通告服务等,尽量让他们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和最简便的方法获取最需要的文献资料。这样,图书情报人员与课题研究人员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是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和取得最佳效果的保证。

二、紧扣课题,突出定题服务的针对性

随着现代化网络的发展,图书馆能充分发挥各项职能,进一步贴近课题研究的实际,提供更为实际有效的文献服务,就必须切实改变过去那种对课题研究人员提出的某些索取文献资料的需求,仅仅局限于浅层次、表面上的满足,进而出现看似满足却不满意的现象,真正显示出网络环境下情报资料定题服务供求吻合、针对性强的特点。 文献情报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文献情报的准确度、新颖度和实用度。定题服务的针对性,集中体现在提供情报服务与课题研究需求的吻合。事实上,课题研究人员中不同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和阅读规律有着不同的情报需求。联网以后,更多的检索点能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但其中很多信息与读者比较关心的对书刊资料本身内容方面的介绍却明显不足。课题研究人员一般只能凭书名、主题、关键词等很有限的信息对书刊资料进行选择,很难了解某些特定的文献资料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等,往往很难避免他们查找情报资料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可见,根据课题研究人员需求,帮助课题研究人员查找、鉴别和选用文献情报资料,突出定题服务的针对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确立搜寻意识,立足“寻”中求全。定题服务具有提供文献信息的全面性、专指性和连续性的特点。把课题研究人员的需求作为搜集信息的动力和目的,时刻以课题研究人员的需求作为资料信息开发的价值尺度。通过深入座谈、充分沟通与交流,在摸清需求规律的基础上,讲究信息资源搜集整理的全面系统。首先,掌握课题情况。真正掌

握课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弄清该课题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然后据此确定检索工具、检索范围、年限和检索途径。其次,掌握读者情况。全面了解他们的研究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期限,了解他们已掌握了哪些文献资料和线索,查找过哪些工具书,已获取了哪些文献资料;掌握他们所需文献的深度、广度、语种、起迄年限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确保提供情报资料的准确和全面。

(二)确立跟踪意识,立足“跟”中求新。课题研究人员一般都喜欢创新,对新的理论和新的观点情有独钟。馆员要时刻注重信息交流与反馈,自觉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供读者所需,力求使所提供的新的情报资料充分体现出党校文献情报信息的特色和优势,满足课题创新的需求。尽力表现出情报资料服务随着课题研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服务工作焦距,时刻针对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在对研究人员的思路、观点、认识进行深化、挖掘的同时,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有针对性地不厌其烦地鉴定、筛选、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时刻警惕情报信息误区,特别注重剔除内容重复、交叉、过时老化以及内容、质量不切合课题研究人员需求的文献情报信息,不断在开发适需对路的情报信息产品上下功夫、求突破。这种情报资料的内容越新颖,实用性越强,就越能显示出文献资源深层开发对现有公共检索系统的补充与增值的巨大作用。

(三)确立速度意识,立足“速”中求准。馆员积极开展网络导航服务,主动帮助课题研究人员。能比较方便地利用网络上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料,使他们不至于在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里迷失方向或耗费大量的时间。首先,确保每次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全面考虑文献信息的内在质量,做到文献资料的及时提供与课题研究的真实需求完全相吻合。其次,将网络资源根据本校学科构成分类整理,形成特色,尽量为他们提供访问的捷径。最后,确保馆员在对文献资料的筛选、整理、分析过程中所进行的对比、判断、归纳、提炼等综合思维活动真正体现出科学的创造力,真正使得“死材料”变活,“活材料”用准,真正体现出书刊资料被开发利用的深层次和高水准。这样,课题研究就可望在丰富、系统、准确、新颖的文献资料方面占据优势。

三、围绕课题,突出定题服务的连续性

情报资料定题服务,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保证自始至终,连续不断地提供文献资料服务,才能满足课题研究不断深化的情报需求。在现代情报定题服务中,一般和深层次服务差别的背后蕴涵着一般智能投入和高智能投入的差别。突出定题服务的连续性,可以通过努力构建情报定题服务主客体积极友好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党校读者这一宝贵的人才资源优势,争取最大限度地得到其智力支持。经常请他们及时将服务效果反馈给馆员,以便不断改进服务;请他们利用专业上的优势,指导馆员对专业文献进行深度开发;请他们介绍其他情报部门的先进服务手段和管理经验等。这样,馆员在人才荟萃、才智集中的环境中,做到相互智力激发与智力互补,实现“能力拼接”,从而增强情报定题服务的后劲,以真正减少文献情报服务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实用性。因此,开展定题服务,既要讲究计划性和时效性,更要注重实用性和连续性。要想真正在超前思维上做文章,在贴近课题研究上下功夫,在读者满意中求实效,就必须针对课题研究的每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文献需求,及时提供情报资料服务。

(一)选题阶段。以真诚的服务使课题研究人员充满信心。馆员首先主动表明将要通过最恰当、有效的手段,定向配合课题研究连续不断地提供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学术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题情报资料的决心,并且始终保持接待来访热心、解答咨询耐心、查找资料细心的服务宗旨。如此鲜明的态度、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对课题研究人员的课题选定会有极大的鼓舞性、感染力,具有促使他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的动力作用。在此基础上,时刻注重为课题研究人员提供该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以及当前讨论的焦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信息资料,帮助他们选择有意义、有价值、切题适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同时,让他们在浏览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中对既定课题的研究更加激发浓厚兴趣、j更加充满研究信心。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嵌入式

一、泛在知识环境与高校图书馆服务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当前国内外各类出版单位及数据商不断开发出新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各类知识推送服务,越来越多的学术资源被电子化,从而形成了网上无所不有、信息无所不在的信息环境,这种信息环境即人们所称的“泛在知识环境”。 这种“泛在知识环境”下,网络已经成为大部分用户获取学术资源的最直接和最主要途径,从而导致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地和知识传播者的地位被削弱。对高校图书馆而言,这种信息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传统用户对实体图书馆依赖程度的降低。

因此,新形势下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变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及时采取措施迎接挑战,加快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的更新和变革,尽快将图书馆动态地融入用户环境,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使自己成为用户手边即时可用的“信息专员”,使馆员从信息中介者转变成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伙伴。

二、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内涵

所谓“嵌入式学科服务”是指学科馆员通过积极融入用户的教学、科研,将学科服务嵌入用户的物理和虚拟空间,构建一个满足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的新型学科服务模式。其核心就是要融入用户的信息环境,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发挥馆员在信息获取、信息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将个性化的定制信息服务直接延伸至用户的学习、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用专业化的服务在个性化用户需求与高品质信息之间,搭建起一条高速信息通道。

三、嵌入式学科服务方式探讨

(一)嵌入式教学服务

嵌入式教学服务,是指学科馆员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与协作,参与实践教学工作,为教师提供和推荐与课程相关的资源,与教师一同完成课程、教案、作业等的设计,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服务。

即学科馆员应当以协作者或教学助手的身份融入和渗透到全部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接手一门课程到完成全部教学任务为止的各个教学环节,学科馆员不仅要为教学工作提供相关教学资料和素材,还要协助教师完成课后作业的设计、课后答疑,辅助学生完成课程论文的写作,指导学生进行与课程相关的阅读等等。学科馆员要对整个课程的设计、规划以及相关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的选取等提供专业意见。还要亲自指导学生自行查找有关本课程的相关文献信息,主动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相关资源情况、数据库使用方法,指导其检索和利用。

这种嵌入式的教学服务,其实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学习结合起来的很好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逐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的相关方法和技巧,提高其利用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嵌入式科研服务

嵌入式科研服务,就是要求学科馆员以合作伙伴的身份 ,深入院系,进入科研团队,保持与各科研单位的不间断的联系,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展、研究动态和科研需求以适时调整服务方向提供有针对性的跟踪式科研服务。

嵌入式学科服务应渗透到课题预研、申请、研究、成果发表、结题、评奖以及社会影响评价等科研的各个环节。首先,学科馆员要为课题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研究的详细背景资料,对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提供给用户作为其确定科研战略的重要依据。其次,选题过程中,要协助科研团队组织相关材料完成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并协助其明确研究方向、研究重点、难点及意义等;研究过程中,要随时掌握科研进展情况,及时为课题组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对完成学术成果的教师要帮助其规范论文写作格式,提供投稿指南,协助完成科研成果的发表和结题等工作。再有,科研项目结束后,学科馆员还要对科研成果的影响力等进行跟踪调查,为后续成果的评介、评奖以及衍生项目的再次申报等提供佐证材料。

(三)嵌入式学科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基础,而学科服务又会反作用于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发展。因此,只有将学科服务与资源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有针对性的发展馆藏建设,提升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水平,从而提高学科服务能力。学科馆员要在学科服务过程中全面搜集和了解对口单位师生的资源需求,参与对口专业、学科的资源建设,对相关资源的引进参考意见,确保学科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完整性。

四、结语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深化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是学科馆员服务的高级形式。也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信息服务,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必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在不断延伸和拓展图书馆的实体和虚拟服务空间的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带来了挑战。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唯有把握机遇、勇于开拓、深入实践,嵌入式学科服务这一创新服务模式才能得以持续、稳健地发展,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鸣,杨志萍,张冬荣.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实践[J]. 图书情报工作,2013 (2) : 28 -31.

[2]郑敏.用户驱动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框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 (16) : 59 -63.

[3]周晓杰,刘海昕,张春杨.我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19-22.

作者简介:迟秀丽(197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向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已多篇。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5篇

科研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课题论证。课题论证实际上就是对所拟选题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其有无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前期调研过程。继承与创新是科研工作的本质特征,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对前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与汲取。在此过程中,档案人员开展档案信息跟踪服务,把过去的、现有的、别人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经过综合分析整理,精心加工,汇集起来,提供给科研人员,使他们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水平、科技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及市场动态等,从而确定所拟项目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市场目标、成本目标和质量目标,从而完成课题的论证工作。由此可见,开展档案跟踪服务在课题论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便于研究者开阔思路,启迪创新。例如,北京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在研制DDSY12三相电子式预付费电度表课题时,在论证阶段,档案人员开展跟踪服务,根据该课题的具体情况,及时向科研人员提供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及有关评价分析性质的资料。这些前期成果的档案信息的提供,不仅使科研人员找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而且拓展了视野,使他们定出了求新、求异又切实可行的攻关目标,选择了投资少、周期短、有市场前景的预付费式的电度表。由于选题得当,准确把握了市场需求,加之研究深入、创新,该课题与国家2000年小康工程密切相连,取得了国家科委和建设部联合认证的在小康工程中的推荐产品资格。

二、档案信息跟踪服务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

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同样需要借助于前人或他人的大量成果和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量的科技档案。因此,档案人员可以通过课题跟踪服务,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避免重复劳动,起到“雨前送伞,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时课题研究中常常需要了解和利用各种最新的理论信息和资料,不断充实、修正、完善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档案跟踪服务就能够满足科学研究这一特殊需要。它通过及时、同步的跟踪服务,向研究人员提供科研信息,确保课题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无线电研究所档案人员通过参展搜集资料,把国外的同类产品的性能参数、数据指标、工艺与本所的大量档案信息进行比较,经过分析、研究、综合,提出了本所产品存在的差距,把分析得出的结论及详细数据及时反馈课题组,使课题组人员及时修正、补充、完善了研究内容,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好评。可见,档案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不失时机地开展创造性的跟踪服务,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着保证课题水平、质量的作用。

三、档案信息跟踪服务在课题鉴定阶段的作用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科研课题;跟踪服务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也可简单表述为: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

档案是生产建设的重要依据,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是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可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而科技档案就是科研课题中的必要助手。

一项科研课题的研制成功,要经历课题论证、课题研究和课题鉴定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任务的完成,又必须以占有大量相关的档案文献信息为前提,也就是科技档案。因此,档案人员可根据科学研究的实际,围绕特定课题及时地、连续地向科研人员提供对口的各种档案文献资料,直到课题完成。这种服务就是档案信息跟踪服务。

一、档案信息跟踪服务在课题论证过程中的作用

科研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课题论证。课题论证实际上就是对所拟选题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其有无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前期调研过程。

继承与创新是科研工作的本质特征,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对前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与汲取。在此过程中,档案人员开展档案信息跟踪服务,把过去的、现有的、别人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经过综合分析整理,精心加工,汇集起来,提供给科研人员,使他们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水平、科技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及市场动态等,从而确定所拟项目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市场目标、成本目标和质量目标,从而完成课题的论证工作。

由此可见,开展档案跟踪服务在课题论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便于研究者开阔思路,启迪创新。例如笔者所在的单位有一个技改项目在选定擦洗厂三段旋流器开路流程生产粉磷矿课题时,在论证阶段,档案人员开展跟踪服务,根据该课题的具体情况,及时向科研人员提供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及有关评价分析性质的资料。

这些前期成果的档案信息提供,不仅使科研人员找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而且拓展了视野,使他们定出了求新、求异又切实可行的攻关目标,选择了既投资少、又实用于高产量的三段旋流器开路流程生产粉磷矿的办法。

由于选题得当,准确把握了生产需求,加之研究深入、创新,该课题获得了云南省知识产权局、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发明协会颁发的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金品杯”选拔赛一等奖。

二、档案信息跟踪服务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

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阶段。在这一阶段,同样需要借助于前人或他人的大量成果和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量的科技档案。因此,档案人员可以通过课题跟踪服务,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中间材料,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工作进行中的会议记录等等,档案人员都切实把这些材料、数据收集整理起来,避免了科技人员在下一步的研究中重复劳动,起到“雨前送伞,雪中送炭”的作用。

同时,课题研究中常常需要了解和利用各种最新的理论信息和资料,不断充实、修正、完善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档案跟踪服务就能够满足科学研究这一特殊需要。它通过及时、同步的跟踪服务,向研究人员提供科研信息,确保课题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

通过档案人员搜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把分析得出的结论及详细数据及时反馈给课题组,使课题组人员及时补充、完善了研究内容,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好评。可见,档案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不失时机地开展创造性的跟踪服务,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着保证课题水平以及质量的作用。

三、档案信息跟踪服务在课题鉴定阶段的作用

科研成果的鉴定是科学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成果应用或推广的起点,它是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关键工作。

在成果鉴定前,档案人员要把课题的全部科技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做好档案跟踪服务,严格审查、把关,确保了归档文件材料的质量。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术性;实践;吉首大学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对于该条规定的理解,图书馆学界已讨论多年。就讨论的情况看,“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这一点,不仅高校教师很难认同,就是图书馆业内人士也颇有争议。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就说过“我从来不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或学术研究机构,虽然它具有很多学术的味道。[1]”就此,钟山学院的司布林先生发表了《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刍议――兼与程焕文先生商榷》与程焕文先生展开讨论。在此前后,有张新航(1998年)、邓彦(2001年)、鲍国海(2002年)、樊瑜(2004年)、张亚军、杨晓云(2011年)等对图书馆的学术性进行了探讨,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文章。笔者认为,理论研究固然重要,实践结果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因此,本文避开理论上争议和泛泛的纸上谈兵,以吉首大学为例,从其践行图书馆学术性机构职能的情况及结果来阐释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

吉首大学图书馆是地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所民族地方高校图书馆。这里交通不便,资源有限、设施落后。职工地位低、待遇差,学术起点低。基于这种情况,吉首大学图书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一方面积极组织加强图书馆的硬件环境建设,一方面在增强图书馆的软实力上下功夫。认为图书馆员要提高自身的地位必须要“有为”,“有为才有位”。“图书馆的生命力就在于为教学科研提供高水平的学术”,并确定了相应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即以管理为抓手,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学术。在科研活动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在服务工作中增加学术含量。用踏踏实实的实践诠释图书馆的学术性,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彰显图书馆的生命力。

1 实践措施与成绩

1.1 营造学术氛围,为学术成果的孵化创造条件

氛围是指笼罩在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是一种“人造气候”,具有感受性。感受的主体是人,感受影响着人的心理,心理的变化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氛围以物质氛围、精神氛围以及制度氛围的3个层面表现出来[2]。吉首大学图书馆正是从这几个层面着手,为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为图书馆职工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1.1.1 强化学术意识,建立激励机制,为图书馆职工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和制度氛围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为培养和提高职工的学术意识,调动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吉首大学图书馆领导经常在全馆大会上强调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定期总结图书馆的科研工作,不断增强馆员的学术意识和科研紧迫感。其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对科研立项和的员工按课题和论文的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并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晋级中给予加分。通过反复强调、制度激励,图书馆职工的学术意识得到了强化,科研积极性大幅提高。2002年,全馆发文总量为37篇,此后每年均在50篇以上,2009年达到77篇。

1.1.2 提供方便、快捷的学术信息和研究场所,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越的物质氛围

高校图书馆的物质层面的学术氛围主要包括学术信息资源,学术会议、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以及开展学术研究的场地、设备。在物质氛围建设方面,吉首大学图书馆在馆舍有限的情况下,辟出一角作学术报告厅,供全校师生召开学术会议、开展学术讲座之用,以便广大师生经常能感受到图书馆的学术气氛。其次,根据本校科研院所的申请和需要,适当提供专门研究场地和设备、人员支持。再次,鼓励职工节假日利用图书馆的办公设备开展研究。2002年来,学校各院系部门利用图书馆内的学术报告厅召开学术会议、举办讲座等100多场,活跃了学术氛围;先后有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差异与和谐社会研究中心、伦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图书馆提供的办公场地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产出了一些重要成果。如《沈从文全集》(32)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是沈从文研究所的刘一友教授在图书馆整理完成的。其间,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资料检索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伦理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中国少数民族伦理文化通论》以及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研究》也是在图书馆完成结项的。

1.2 创新服务,在服务中增强学术含量

1.2.1 改进服务方式,深化传统服务

吉首大学图书馆在传统的流通、阅览及咨询服务的基础上,改进服务方式。首先,通过展板、馆报《书海之舟》向读者推荐新书及数字资源;其次,在读者借阅活动中,提供借阅参考和阅读指导。例如,民族地方文献是吉首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这方面的电子文献少,很多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要用到相关资料却不知道如何去查找。民族地方文献中心的管理人员,每次都耐心询问读者的需求,然后结合馆藏向读者推荐图书乃至图书中的章节,深受读者好评。三是开通信息服务渠道,在传统面对面咨询的基础上,设立网络参考咨询平台、开通QQ、E-mail以及电话咨询,打破时空限制,让读者随时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四是开展定点盯人服务,即结合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确定其服务院系和部门,再由工作人员到联系单位上门发放印有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的《信息服务联系卡》,宣传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摸清用户需求,开展有主动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1.2.2 增加服务内容,满足用户多方面的服务需求

吉首大学图书馆2002年以来先后开通了与NSTL、CSDL、CALIS、CASHI以及湖南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通过这些平台为校内外读者传递数字文献2万多篇,大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2008年,开展科技查新服务,解决了本校研究人员过去需到省城查新站查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了方便,节省了时间和出差费用;2009年开始学位工作,对研究生论文进行诊断分析,提供修改建议;长期开展专题、课题服务。每年年初对学校的科研立项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课题服务对象。采取主动联系,定期询问、按需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立项服务,减少科研人员的前期劳动。2005年来,共开展专题、课题服务436项,进行课题跟踪服务40余项,受到科研人员的欢迎和普遍赞赏。

1.2.3 进行信息的深度开发

2002年来,吉首大学图书馆结合馆藏特色建设及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编辑了沈从文百年诞辰资料、里耶秦简资料、大湘西旅游开发资料(上)(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开发资料、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研究资料、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以及土家族、苗族、侗族研究资料、近代以来土司资料等10个专题研究资料;在广泛收集、反复试用、严格筛选的基础上编辑了《电子资源的推介与使用》;每年编辑4期《教改信息》,为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参考;结合馆藏特色,组建苗族文献数据库、大湘西旅游数据库、沈从文文献数据库等。

1.3 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学术价值

新生入馆教育、用户培训以及《文献检索》课教学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这些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教学艺术以及检索技能,需要教学人员去研究探讨并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其备课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学术探讨和学术交流的过程。吉首大学图书馆善于抓住新生入馆教育、用户培训以及《文献检索》这些学术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每年新生入校,都要开展新生入馆教育,让学生尽快了解图书馆,感受图书馆的学习与学术氛围;经常开展用户培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积极开设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分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以提高学生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此外,还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以及毕业论文指导的的形式来体现图书馆的学术性。近3年来,图书馆每年平均开设文献检索课200~300个课时,开设了研究生课程5门,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20余篇。

1.4 在自身的学术探索中体现学术性

1.4.1 成立科研机构,组建学术团队

为了全面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吉首大学图书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搭建学术科研平台,成立科研机构,凝练学术方向,组建学术团队。多次召开副高人员及具有图书馆学知识背景人员会议。经广泛调研,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成立了吉首大学信息资源研究所,确定了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农业信息资源开发 、民族地方信息资源建设3个研究方向,并将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员进行学术归队。要求大家围绕这些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围绕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这个研究方向,成功申报了1项部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多项校级课题,发了数十篇研究论文。

1.4.2 课题申报,发挥团队力量

吉首大学图书馆以课题申报作为科研的突破口,对于每年的课题申报工作,馆领导都极为重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只要一有课题申报信息,负责抓科研的馆领导就把课题申报任务分到各个部门,再由各部门落实到人。除分任务之外,领导还率先垂范,鼓励大家多练多报。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馆领导及科研骨干对申报者进行耐心指导,通过传、帮、带培养科研新人。对于重要的课题申报项目,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馆领导还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对申报项目从选题到论证给予斟酌、讨论,力求提高申报质量。由于领导重视和申报人员努力,吉首大学图书馆在课题立项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2002年以来,共获得校级以上级科研立项课题34个(详情见表1)。

通过课题申报,大家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题组成员围绕立项课题开展相关研究,明确了研究方向,形成了团队合力。

1.4.3 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评奖活动

学术评奖是对学术成果质量的检验,是提高学术认同感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参加学术评奖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未获奖人员找出差距,发现不足,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获奖人员的科研兴趣和信心,同时也给未参评人员带来希望。吉首大学图书馆职工2009年来,积极撰写论文,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评奖活动,3年共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此外,已发论文先后获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高校图工委的学术论文奖达30余项。

2 图书馆地位的提升

2.1 在省内图书馆业界的学术地位和综合地位得到了提高2002年来,吉首大学图书馆共馆获得6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获得28项省(部)、厅级课题, 公开542篇,其中核心期刊90余篇。科研成果获中国图书馆学会、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高校图工委的奖项达50余项。一个地处边区的小图书馆,学术科研工作能取得如此成绩,非常难得。2005年,吉首大学图书馆当选为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馆。2007年在湖南省高校图书馆馆长年会上,吉首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泳洁研究馆员作了《坚持特色,发挥优势,走自己科研之路――吉首大学图书馆学术科研体会谈》的专题报告;2010年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讨论会上,刘泳洁馆长通过《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一文全面介绍了吉首大学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的经验与心得体会并作了典型发言[3]。两次大会交流,赢得了与会者的普遍赞誉,扩大了吉首大学图书馆在业界的影响。

吉首大学图书馆在科研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管理、服务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得到了业界和上级管理部门的认可和嘉奖。2008年被湖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委员会授予“职工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又被授予“图书馆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同时,由于科研工作的推动和驱使,图书馆职工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2010年11月湖南省图书馆界服务知识与技能竞赛中,吉首大学图书馆代表队力挫群雄,获得团体冠军[4]。

2.2 在吉首大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吉首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成绩在学校的有目共睹的。出色的科研成绩,确立了图书馆在学校“学术机构”的地位。校内科研人员在申报研究项目时,经常请图书馆信息部的工作人员帮助检索资料,有的研究人员则邀请图书馆有关人员进入项目组,以充实研究力量。吉首大学科研管理部门――科技处对图书馆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在每年申报项目时给图书馆下达的任务不亚于教学院系。在其组织的3次(2004年,2008年、2009年)科研先进单位评选活动中,吉首大学图书馆3次蝉联了“吉首大学科研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成为学校非教学院系中惟一的科研先进单位。

此外,由于图书馆的科研课题和论文多是紧扣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服务,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服务而展开研究的,这对图书馆的实践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因而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层次。图书馆提供的定点服务、课题跟踪服务、文献传递、科技查新服务等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服务魅力,改变了对图书馆服务仅仅是借还查询,看堆守摊的简单看法,对图书馆服务知识性和学术性的认识大大提高。

3 结 语

吉首大学图书馆是普通的民族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资源、设备、技术以及人员素质状况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较弱的情况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用自己的切身实践诠释了“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这个讨论已久的命题,充分展示了图书馆的生命张力。“生于贫瘠,长于艰难,成于奋斗,立于创新”,这是电视专题片《使命》对吉首大学发展历程的总结描述,也同样是吉首大学图书馆的奋斗历程的写照。当然,与发达、先进的图书馆比,吉首大学图书馆的这点成绩算不上什么,未来的探索之路将会更加艰辛绵长。但从其实践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白:图书馆地位的提高不是讨论出来的,也不是抱怨出来的,须得有所作为。讨论不如实践,抱怨不如改变,有为而后有位。

参考文献

[1]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之五)――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访谈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6).

[2]邓又琳,刘鸿.大学学术氛围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8,(7、8):18-20.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8篇

目前,随着传统第三产业的更新升级及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强化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已成大势所趋。研究者开始聚焦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的建设理念、发展机理、组织体系、育人机制、师资结构和运作模式等范式,本文查阅近10年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形成关于我国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建设的文献综述。

一、高职服务专业的研究现状与总体阐述

本文以CNKI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信息统计来源,分别以“高职服务专业”为关键词及“服务类专业”、“高职”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了从2005-2014年10年的所有载文,去除重复及无关文献,共检索到245篇文章,论文数量颁布年限见图1。

2005年以前对于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学者着眼点主要是高职专业设置及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式,随后几年我国高职服务类专业研究出现萌芽状态。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关注服务业及高职服务类专业的相关文章开始增多,研究成果逐年增加。2012年末国务院印发的《服务业发展“十二五 ”规划》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成为三次产业中比重最高的产业,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随后,各个地区先后根据自身区域发展出台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服务类院校、服务类专业作为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研究成果从数量上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国家文件政策的对相关论文研究数量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二、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的研究范畴与观点支撑

从发表的内容来看,我国近十年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职服务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教学模式探索、服务类专业与区域适应性、服务类专业内涵建设、服务类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等几大方面,具体见图2。

(一)服务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服务类专业课程研究、实训实践教学模式及相关课程研究。许锋(2008)、张蔚(2012)等对服务类专业实践教学提出建议:改变粗犷型管理,建立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融入“爱心、服务、责任、沟通”等职业素养教育,以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1][2]。陈增荣(2008)、靳涛(2011)等以某一专业为例针对服务类专业特征进行课程创新或模式构建[3][4]。陈晓琴(2011)、朱晓卓(2014)等以导游服务专业、家政服务为例尝试建立“服务技能课程教学体系”[5][6]。

(二)服务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服务类行业的工作特点使得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更为注重服务意识和综合性职业能力。研究者从两个方面着手研究:第一,如何以服务业市场为导向,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吕晓梅(2013)认为现代服务业需要具有“创新性、环保性、信息服务性和知识性”的人才,因此院校应培养具有“多样的方法能力”及“积极的社会能力”的毕业生[7];高维春(2011)等根据高职学生就业调研就业市场,发现企业更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并初步设计了职业素质导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8]。第二,通过分析高职服务类学生及服务行业的特点,从而探讨如何加强高职服务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与服务意识的培养[9][10]。青玮等(2013)根据目前服务类专业学生在岗实际情况,提出要培养服务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及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赵欣(2013)认为,要根据现代服务业的特征和要求建立完整的服务行业“职业人”教育体系[11];李云峰等(2013)提出高职院校要构建技术支持服务模式,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高提供后期保障[12]。

(三)服务类专业建设与所在区域服务行业产业的发展适应性

研究者逐渐意识到市场人才需求调研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关注专业设置如何与区域发展匹配。第一,大部分研究者从区域服务产业行业就业情况分析入手,如张建国(2007)根据浙江省三大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情况,分析得出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吸收就业能力,提出服务类职业教育发展应以就业为导向,灵活办学模式[13];李海宗等(2009)也提出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设置应为区域经济服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14];刘晓欢等(2012)认为虽然区域内第三产业的在校生数偏高,但仍然不能适应服务业需要大量就业人才的需求[15]。第二,研究者着眼于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情况的分析,如孙晓伟(2011)等指出为实现专业设置与新疆产业结构相适应,应设置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专业,而不仅仅局限于酒店管理、导游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专业[16];罗晓斐(2012)等以珠三角区域为例提出当前服务业类职业证书社会认同度较低,应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情况进行服务类专业学生培养[17]。

(四)服务类专业体系建设研究

在统计的文献中,关于服务类专业体系研究的一共有19篇,主要集中在服务类专业群建设、服务类专业内涵建设、服务类专业建设推动因素及中高职衔接等方面。第一,服务类专业群建设。周丽等提出以现代旅游服务业专业群职业岗位和能力分析为依据,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18];宋英邦等(2011)首次提出服务类特色专业群的概念,认为具有明显优势和竞争力并由当地最具实力的行业作支撑的专业群为服务类特色专业群[19]。第二,服务类专业内涵建设。王雪等(2014)对服务业与服务性职业内涵进行分析,提出服务类专业发展不应局限于某个行业,在对专业进行人才培养规划时要更注重学生的“软能力”[20];刘旭光(2013)指出服务类专业在建设中忽视了服务业特点,套用了建造业专业建设的模式,无法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21]。第三,服务类专业建设影响因素。吕胜男(2012)从旅游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及高职教育的普遍性综合分析,提出专业建设要从良好的校园文化,优化的课程体系、完善的师资建设及综合评价体系几个方面共同实现[22];赵迁远(2012)、潘俊(2014)等认为技能大赛的推广举办能够推动服务类专业更适应区域现代服务产业发展需要,明晰专业定位[23][24]。第四,服务类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方玲玉(2011)认为中、高职现代服务类专业合理衔接的核心和重点是课程体系的衔接,要在分析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对接[25];金炳雄等(2013)以旅游服务专业为例提出中高职衔接要厘清中高职专业目标定位关系,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衔接体系[26]。

三、高职服务类专业的研究局限与应然聚焦

(一)研究局限: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研究的问题分析

综合而言,随着我国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研究越来越具有现实价值,研究成果的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内容逐渐广泛,但由于服务类专业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成果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1.研究理论体系尚不健全

尽管学者们已经就服务类专业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作了诸多研究,然而,由于服务类专业尚处于发展成型阶段,其课程和教学体系依然不够规范,服务类专业群的架构尚未成形。在这种背景下,要建构起一个完整的服务类专业课程体系难度很大。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对服务类专业内涵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只有少数学者关注到服务类专业及专业群的界定、服务性职业内涵分析。很多研究成果没有理论依据,在未确定服务类专业包括的内容之前就开始分析特征,或服务类专业内涵还未分析明确就对专业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使得整个服务类专业的研究略显混乱,架构尚未成形,这阻碍了服务类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设。

2.研究方法使用仍显滞后

目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定性分析,基于现状,描述问题,提出对策。研究结果本身就是定性的材料,没有数量化,或者数量化水平较低,这直接导致重复研究严重,研究成果科学性不强,案例研究在方法设计上略显粗糙,不够完善。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持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尽管许多学者对高职服务类专业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在对与服务业发展关系、与区域适应性程度的实证研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以及与研究领域的横向比对分析等方向的研究仍缺乏让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及成果。

3.研究视角范围稍显狭窄

目前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实践呈跨越式发展,若要指导理论先于实践,就要加快引入及创新研究新领域、新角度。但从现有成果看,研究视角较狭窄,很多服务类专业文献理论深度明显不足,部分文章内容雷同,重复性研究严重,通常研究集中在已有成果多、研究者较多的领域,缺乏对研究内容的创新开拓。首先,由于第三产业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各地区服务类专业建设程度差别也很大,应尝试对服务类专业与所在区域产业的适应度进行考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服务类专业建设对策提供依据,而大部分学者都只关注某一院校或某一专业建设程度。其次,虽然对服务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大部分都是对课程本身进行研究,较少研究成果是根据服务类专业特色特点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或教学模式改革,没有出现一个能被服务类专业广泛接受的,突出服务类专业特点的,针对性较强的课程体系构建框架。最后,部分研究是针对服务类专业的课程与区域服务业匹配与否进行分析,或以具体职业领域为个案提出改革策略,在宏观上对服务类专业与区域现代服务业经济如何协同发展方面的研究极少。

(二)应然聚焦: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研究的针对重点

1.建构理论研究体系:深化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基本内涵

我国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很多研究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应加强服务类专业建设的基础理论研究,完善课程体系框架、深度探讨服务类专业发展的特征、本质及规律,进行理论方面的学术创新。我国高职教育近几年才迅速扩大,主要采取了“外延式”的发展模式,急速扩张规模,对专业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研究不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专业“外延式”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只有深化高职服务类专业的特色建设,鼓励地方高职服务类专业走内涵式特色发展之路,完善服务类专业建设的体制,优化服务类专业群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制度建设,高职服务类专业才能服务于地方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因此,如何进行高职服务类专业内涵建设,对服务类专业发展的内在致因进行探察,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立健全服务类专业质量保障评估体系,将成为高职服务类专业进一步探讨的重点。

2.适时调整研究重心:注重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建设,专业群与产业群对接是目前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点。高职院校与产业群如何共生存同发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实现专业群和产业群的衔接,形成高职服务类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是地方高职院校实现高水平办学和特色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基于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及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可考虑构建八大服务业类专业群:金融服务类专业群、交通运输服务类专业群、旅游类专业群、现代物流类专业群、设计咨询类专业群、商贸服务类专业群、电子商务服务类专业群、家庭服务类专业群,同时对如何建立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类产业高职专业群分类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加强专业群合作机制的研究,尤其是对政府主导下的跨校强强联合专业群建设,共享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果与经验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寻找有效的合作方式。这将对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3.引入协同研究思维:加强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本身就是较难控制的动态系统,加之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设置较广,无疑使服务类专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研究难度增大,这也是对服务类专业与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成果较少的原因。未来十年,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应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正确地认识高职服务类专业与产业为什么要协同发展,在协同发展中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专业的发展。学者的研究视角应多关注服务类专业群与地方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提出结合地方经济社会与服务业发展方向的,能够推进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设置布局调整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根据现代服务业结构调整变化、技术进展和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跨校、跨区域强强联合,使专业发展与区域现代服务业真正实现协同发展。

4.立足现代研究视角:强化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组织体系

随着服务业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的招生数每年都呈现大规模的增量,如何在数量增加的同时保证和提高质量成为当前现实的问题。研究者应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视角,按照专业建设运行―组织―管理―监测―考核的研究路径,自上而下对服务类专业组织体系建设进行梳理,综合借鉴有关经济学、现代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为服务类专业创新研究寻找理论支撑,通过实证、定量研究进行相关的模型构建和理论提炼,充实服务类专业研究框架体系下的各个细分领域,促进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体系的完善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学科服务 嵌入式馆员 嵌入式学科服务 泛在服务 虚拟嵌入 组织嵌入 物理嵌入

分类号 G252

Review of the Library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at Home and Abroad

Xia Yan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under the new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it has become the transforming orientation of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to embed users’ entity space, virtual space and library inner space, aiming at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service for users’ teaching, lear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 and training users’ ability of learn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Keywords Subject service. Embedded librarian. Embedded subject service. Ubiquitos service. Virtual embeddedness. Organizational embeddedness. Physical embeddedness.

0 引言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指图书馆员面向学科应用和知识创新环境,主动融入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馆内空间,嵌入教学、学习和科研过程,通过跨系统、跨平台、跨学科信息资源的组织、整合、集成与揭示,采用各种途径和技术手段,构建满足用户学习和研究需求的学科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深入的知识信息服务,在此过程中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提高用户的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应对网络信息环境特别是泛在知识环境的产物。泛在知识环境是美国国家自然基金会(NSF)于2003年首先提出,认为图书馆特别是数字图书馆应为用户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信息服务。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必须建立面向用户的开放架构,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动态地、无缝地、交互地嵌入到用户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所有空间,实现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空间和过程的有机融合,为用户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泛在服务。

嵌入式服务理念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P.B.Knapp的论述。他在论述中指出:图书馆用户教育不应该单独由图书馆员提供,而应该与院系教师一起,将用户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中去[1]。2004年,Kearley和Phillips在研究美国怀俄明州大学图书馆员嵌入在线课程中扮演的角色时,首次提出“嵌入式馆员”概念。田纳西州立大学在其嵌入式服务实践中将嵌入式馆员定义为“在线课程中的助教、联合指导者或联合设计者”[2]。2007年,美国嵌入式服务研究专家Shumaker从共同定位、合作关系、共同管理及共同资助等维度对图书馆嵌入式服务进行了分析,并归纳了嵌入式服务的三种类型,即物理嵌入、组织嵌入和虚拟嵌入[3]。

1 实体空间的嵌入式服务

嵌入实体空间是指图书馆的服务融入用户物理环境,图书馆馆员走进院系和学科团队,嵌入教学、学习和科研过程,满足用户在不同物理环境下的信息需求。

1.1 嵌入教学环境

嵌入教学环境是指图书馆学科服务直接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科馆员通过与教师的密切合作,协助教师一起完成课程、作业、实习等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甚至评价工作,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专业知识,提高文献查找、获取、组织、评价和利用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和科研创新能力。嵌入式教学服务的主要形式是将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把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嵌入教学环境进行协同教学的课程馆员,在国外也比较普遍。课程馆员负责收集课程教材、教辅材料,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指导,帮助建设课程网站、网页及交流平台等[4]。

2006年,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仅主馆嵌入式教学课程就达179门之多,图书馆积极与院系合作,促进图书馆馆员与教师合作授课,一般由图书馆馆员主讲一门课程中的一两节课,讲授学科信息检索技能,介绍图书馆的学科资源和服务[5]。哈佛商学院图书馆馆员与教师一起研究课程选题、课程设计、课程规划、课程进程及所需课件材料,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课辅材料、作业素材、课前案例更新等[6]7。

国内也有不少高校开展了嵌入式教学服务。重庆工学院图书馆将信息素养教育与汽车学院“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嵌入式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制定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大纲,收集大学生实习主题的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前后有关信息素养能力的测试和分析,并据此为改进学科教学和信息素养教学提供建议。这种嵌入式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中,除获得机械工程的专业知识外,还能够利用信息素养相关概念和技能完成学科实习报告并解决课堂中的学习问题, 使图书馆的教学功能在学科课程的学习中得到有效发挥[7]。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自2007年起开展嵌入式教学服务。在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授课教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源推荐、文献检索、资料搜集等方面的教学[8]。

1.2 嵌入学习环境

嵌入学习环境是指学科馆员走进院系,参与课程教学,通过图书馆学科资源导航与学科化服务,与学生学习过程融为一体,提高学习效率。嵌入式学习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素养教育及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跟踪学科发展动态,开展专业知识信息服务和各种教学辅助活动。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图书馆馆员穿插介绍图书馆及专业数据库、网络资源、软件、工具书等的使用方法;按照学习进度向学生及时推送各种参考文献和辅导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并随时随地回答学生有关专业学习咨询,提高学生阅读思考和理解专业知识的能力。

2007年,美国Anne Potter Wilson音乐图书馆的Manus嵌入到范德堡大学布莱尔音乐学院的“音乐文献概览”课中,除了帮助学生使用该馆的音乐文献在线目录、基本的音乐参考文献,学习如何正确引用音乐文献,还围绕两次课业论文的题目布置信息素养作业,全程参与课程,推进图书馆各种资源与服务与学生学习的融合,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效果[9]。

2007年,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的馆员Susan Smith和Lynn Sutton成功嵌入社会学系学生的一个专题学习活动。这两名馆员陪同师生就美国南方的社会阶层化问题,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考察活动。Susan和Lynn的主要工作是为学生每天的课业提供研究支持,帮助建立与维护课程的wiki及blog页面,在Flickr网站上建立课程照片页面并及时上传照片,更新维护在线互动课程网站,设计及落实学生的社会服务实习计划等[10]。这种图书馆馆员与课程相结合的嵌入式学习支持服务模式,被证明能明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学习专题,十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厦门大学的学科馆员为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的学习提供嵌入式学习支持服务。服务方式主要有:为各学科建立学科服务网页,提供详细的学科导航;引导研究生制订合适的课题研究检索策略,推荐检索思路和检索平台;指导学生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统计分析软件等信息工具;利用学科网络导航平台,编制各种专题目录,提供最新期刊信息并及时推送;为研究生论文开题及后续研究提供文献检索服务等[11]84。

1.3 嵌入科研环境

嵌入科研环境是指学科馆员参与教师和学生的科研领域,成为科研团队的一员,甚至成为研究课题组成员,在研究项目的选题、申报、研究、成果评价和成果转化的科研全过程,提供学术研究信息和知识增值服务。文献资料的收集及学科情报分析研究对于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嵌入式馆员及时提供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学术动态等信息,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学科研究热点报告,并对国内外研究同行的研究实力、研究成果、未来研究趋势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可极大地节约科研人员的时间成本,提升学科团队的整体研究效能。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Welch医学图书馆学科信息专员曾嵌入到该校医学院一个合作研究项目中,与科研人员共同调查全美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信息专员与该项目科研团队合作完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文献综述并形成一个可检索的数据库。同时,信息专员还帮助研究人员检索科学数据和灰色文献,查找各种类型的科研资助来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论文提供最好的MeSH虚词或关键词。对于一些实验室,信息专员甚至帮助寻找某些试剂和药品制造商、分销商,进行专利检索,或为提供期刊选择[12]。加拿大昆士兰大学图书馆专门设置了研究支持服务板块,提供检索技能检测、馆员互动、参考文献管理、研究数据管理、科研产出与影响力研究等。

厦门大学图书馆要求学科馆员除了提供一般的专业信息咨询和检索服务外,还要嵌入师生科研过程,根据科研流程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提供科研立项科技查新、推荐和指导用户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及统计分析软件等信息工具、国内外相关科研进展及趋势分析、学术动态信息分析、国内外期刊投稿指导等信息增值服务,还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和团队提供学科建设、科研绩效和科研评价及其国内外竞争对象的研发实力、研发成果、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的专题调研报告[11]84。对于已经具备了相当专业能力的学科馆员,鼓励他们直接参与科研过程,成为课题组成员。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团队根据项目研究和科研人员的特点,嵌入“废油再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提供信息素养培训、文献建库及专利地图等信息服务,取得积极的成效。以专利地图服务为例,嵌入式馆员在协同科研人员进行领域内专利信息全面检索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专利信息分析系统等进行专利分析,撰写了专利研究报告《废油再生领域专利地图及关键技术动向分析》,其中基于专利文献之间引用关系对核心专利的挖掘获得了科研人员的高度评价[13]。

2 虚拟空间的嵌入式服务

嵌入虚拟空间是指图书馆服务进入用户虚拟环境中,如用户的电脑桌面、浏览器、移动设备、常用软件及搜索引擎、主流网站等。虚拟空间的嵌入式服务能弥补实体空间的不足,真正实现图书馆泛在服务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在。虚拟空间的学科服务主要包括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嵌入在线学习、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讯环境等。

2.1 嵌入在线学习环境

虚拟学习环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工具而建立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包括学科教学、互动交流、用户管理及各种学习支持工具。代表性的虚拟学习环境有Blackboard、WebCT、Moodle等。在这些虚拟学习平台中,嵌入式馆员与指导教师合作,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和项目研究的信息资源指导,并在课程论坛、图书馆讨论区、网络会议工具等虚拟空间,将相关的图书馆资源、检索技巧和学习指南或视频等信息加以,并与学生交流互动,在通过远程教学信息服务的交互中获得双赢。

美国罗德岛大学图书馆,在WebCT平台上,通过邮件推送或课程论坛发帖,提供检索策略或与课程进度相配合的资源,回答学生的提问,提出关于数据库选择及获取其他信息资源的建议。学生为研究性论文选题时,及时提示学生相关学科百科全书和目录的使用方法。学生需要更新、更专业的信息时,馆员则提供如何评估期刊论文的指导。

德托纳比奇学院是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所成人社区大学,该校BAS项目中的商务写作课主要通过远程在线教学,图书馆馆员在Desire2Learn课程管理系统中建立了“虚拟办公室”,在2007年秋学期进行了为期八周的嵌入式馆员试验,取得良好成效。在美国费蒙特州社区学院,图书馆员嵌入到在线课程中,在教授授课之前或授课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图书馆资源和服务。

国内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图书馆建立的社交网站,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图书馆建立的网上信息共享空间也属于虚拟学习环境的嵌入式服务[14]。

2.2 嵌入计算机网络环境

嵌入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服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嵌入常用软件和网站甚至搜索引擎中。通过快捷菜单方式融入用户常用软件和网站,并通过数据挖掘工具智能化地获取用户所需资源和服务。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发的“e划通”将各种学科资源和服务集成到用户桌面,使用户不用访问图书馆网站即能获取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美国有88.8%的图书馆使用了Facebook,46.8%的用户选择使用了Twitter[6]8。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将馆藏资源融入谷歌和百度。 (2)嵌入学科Blog。利用博客打造学术虚拟社区,嵌入资源推介、学科导航、学术交流等服务,实现交流、评论、互动和反馈等功能。目前,国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已开展此项服务。(3)嵌入图书网站中。利用Mashup技术,将图书馆自制信息扩展脚本混搭至出版商、图书零售商或读书网站上,如卓越网、豆瓣网、Google Scholar、Amazon等,吸引图书馆之外的读者重回图书馆。如厦门大学图书馆为豆瓣网制作扩展脚本,将其融入Firefox浏览器的扩展GreaseMonkey中,实现馆藏书目信息嵌入豆瓣网[15]。(4)嵌入式工具条。通过诸如UML、LibX、Conduit等开源软件将图书馆工具条嵌入网页浏览器、教学课件、Office软件中,实现书目搜索、图书馆链接、数字资源导航、信息通报、在线咨询以及个人工具等功能。国外已有超过100家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制作了浏览器工具,这些工具条指向图书目录和常用全文数据库[16]。我国的国家科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大、浙江大学等研究型图书馆已开发使用自制的嵌入式工具条。(5)嵌入式IM。嵌入式IM是一种基于web提供即时交流服务的widget,适合作为新一代的实时参考咨询工具嵌入到图书馆网页中使用。迈阿密大学图书馆将Meebo widget嵌入图书馆网页及EBSCO等利用率较高的数据库,使得参考咨询总量增长了50%[17]。

2.3 嵌入移动通讯环境

移动通讯环境的嵌入式服务是指将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嵌入手机、iPad、PDA、阅读器等移动设备中,通过掌上操控即可实现新书推介、参考咨询、书籍查询和阅览等功能。3G、4G通讯技术和设备的日益成熟,打造了更为理想的学科服务平台,为嵌入式学科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更为先进的智能设备,可嵌入移动博客、播客、数据库、移动学科交流平台等,引领Lib2.0服务功能从桌面向掌上过渡,实现学习和研究的高度随身性和实时性。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中山图书馆等已开展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掌上图书馆”特色服务。

3 馆内空间的嵌入式服务

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本质是图书馆服务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既可发生在馆外空间,也可以发生在馆内空间。因此图书馆在实体和虚拟空间上的嵌入是一种双向嵌入,也就是并非总是图书馆员走进院系、融入用户进行嵌入式服务,图书馆也可利用自有空间提供自嵌入学科服务,或反向接受图书馆外其他组织机构的嵌入服务。

3.1 自嵌入式服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图书馆兴起馆内空间的重新调整,建设了一大批“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等。这些集成多种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的新型学习空间,其重要功能就是顺应了学科化服务趋势,为用户提供学习交流、研究创新、协作互动的理想环境。IC提供多种实体空间如多媒体教室、协作学习室、训练指导室、写作实验室、研究讨论室等,以及虚拟空间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学习社区、群件工具、E-learning系统等。在这些实体或虚拟空间里,图书馆馆员可方便地融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情境学习过程,既提供普通的信息咨询、检索服务,也能提供深层次的、以解决用户实际具体问题为最终目标而提供交互式、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知识增值服务。

2008 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首创第二代信息共享空间(IC2)创新服务理念,以馆内资源和空间调整和学科服务为主线开展工作,营建支持主题学术创新和交流的环境,提倡与读者的互动交流,支持协同研究,启迪思维,提升信息素养能力。2009年10 月,开展第三期“融入学科团队,助推教学科研”学科服务活动。通过学科馆员、资源体系、空间布局、服务基地、服务对象、知识环境、虚拟空间等各要素与“学科”融合,为学校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立体支撑,逐渐形成全馆协同服务的“泛学科化服务体系”[18]。厦门大学图书馆馆内空间的嵌入主要采取建设人文社科实验室、学术研讨室等方式,营造集自主学习、协作研究、学术沙龙、讲座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复合式多元化空间。

3.2 反向嵌入式服务

图书馆也接受其它单位嵌入图书馆空间中的服务。美国匹兹堡大学的计算机服务与系统发展部在图书馆总馆设立了一个计算机实验室,提供上网、软件、打印等服务。匹兹堡大学的写作中心也在图书馆总馆设立了服务点,定期开展写作辅导服务[19]。密西根州大学将写作帮助中心、大学技术服务支持中心、数字学习支持中心的物理空间融合到Kresge图书馆中[20]。图书馆与用户单位以及其他部门的相互渗透,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联系。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和相互促进, 推动图书馆更深入地嵌入用户环境,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4 结语

嵌入式学科服务以“融入一线、嵌入过程”为图书馆新的服务理念,其发展方兴未艾。作为应对信息环境变化学科服务推出的新策略和新方向,其赋予了学科服务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图书馆转型发展找寻到新的着力点和生长空间。由于受传统观念、馆员素质、组织结构、协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嵌入式学科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不可避免的阻力和困难。今后特别要强化用户信息行为、合作对话平台机制、协同配合团队建设、服务营销推广策略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既要借鉴国外嵌入式学科服务新的理念和先进经验,又要从我国具体的图书馆制度与文化出发,才能使学科馆员真正走进用户,建立互信,协同合作,实现服务的无缝对接,使嵌入式学科服务在教学科研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 Knapp P B.A suggested program of college instruction in the use of the library[J].The Library Quarterly,1956,26(3):224-231.

[ 2 ] 周晓杰,刘海昕,张春杨.我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19-26.

[ 3 ] 董丽梅.大学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评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3(14):2-5.

[ 4 ] 朱强.变化中的服务与管理:美国大学图书馆访问印象[J].图书情报研究,2011(4):1-8

[ 5 ] 范爱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及其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8(2):63-66.

[ 6 ] 陈朋.国外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研究进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3(2):5-10.

[ 7 ] 徐晓琳.谈我校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互换性及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50-53.

[ 8 ] 司莉,邢文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策略选择[J].图书情报知识,2012(4):46-52.

[ 9 ] 胡陈华.北美大学图书馆嵌入式馆员的实践及启示[J].

图书馆学研究,2013(2):94-97.

[10] 林燕.嵌入式馆员:图书馆用户服务新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2010(1):71-74.

[11] 陈全松.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厦门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2(4):83-87.

[12] 王宝成.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Welch医学图书馆范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3):32-35.

[13] 冯君.面向科学研究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建设,2013(2):43-46.

[14] 任妮等.军队院校图书馆“嵌入式馆员”服务需求分析与模式机制设计[J].现代情报,2013(3):123-128.

[15] 陈廉芳,许春漫.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创新服务模式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4-7.

[16] 陈建文.嵌入式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工具条[J].图书馆学研究,2009(11):61-63.

[17] 龚亦农.嵌入式IM:实时参考咨询的新选择:以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应用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增刊1):146-149.

[18] 赵俊娜.信息共享空间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J].情报探索,2014(1):119-121.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科服务 学科馆员 组织管理 信息素养教育 学科资源建设 学术支持服务 奥克兰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G252

奥克兰大学是新西兰排名第一、世界综合排名第的大学,其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方面也颇具特色。2010年8月30日到9月24日,笔者作为访问馆员,就学科服务赴奥克兰大学图书馆(下文简称“奥大图书馆”)进行交流访问。奥克兰大学共有8个院系,40000余名在校学生,其图书馆采取的是典型的“总分馆”模式,由分布于4个校区的1个总馆、12个学科专业分馆、3个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和1个远程仓储构成。在将近4周的学习考察中,笔者先后走访了总馆和8个专业分馆、3个信息共享空间和1个远程仓储,与图书馆不同业务范畴的26个部门团队,近70位主管、学科馆员及专业馆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交流学习。同时,还参与了“新馆员教学培训”、“BB Flash在线课件制作培训”、“博士研究生技能系列训练的首日必修课(IntroductionDay)”、“Level 1-Level 4读者信息素养课程演示”、院系与学科分馆委员会联席会议、赴院系进行图书馆课程观摩等诸多服务项目,了解到其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及测评办法、读者信息素养培训(含网上平台、课件制作工具等)、馆员系列培训项目、ResearchOutput(研究支持系统)、学科资源建设以及其他创新型学科服务项目。

1组织管理与培训考核

奥大图书馆不仅各项服务扎实而深入,组织管理也颇为高效清晰,对馆员的考核采取灵活的形式,非常重视馆员培训,形成常态运行机制。

1.1组织机制以专业化服务为核心

奥大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创立于1991年,针对文学院英语系设立。1998年现任馆长Janet Copsey上任后,大力推动图书馆的体制改革,在各学科分馆均设立了学科馆员。目前全馆有50位学科馆员,全面覆盖了学校8个院系的59个学科专业。除了专职学科馆员,很多学科馆员都由部门主任兼任。奥大图书馆馆员分为专业馆员和非专业馆员(支持馆员)。在229名图书馆职工中,专业馆员86人,约占38%。从部门主任到馆员采取分级的形式,从2级到6级逐级递增,其中4级(含4级)以上为专业馆员,均需要具有图书馆学学士或硕士学位背景,学科馆员集中在5级和6级。奥大图书馆的组织机制以专业化的“院系服务”为核心,分为三大业务部门(见图1)。其中,“faculty service”是最大的核心业务部门,该部门以学科化服务为主线,包含文学分部、理学分部、商学分部、教育分部、工程分部、法律分部、医学分部、艺术与工业信息分部8个学科服务分部,同时还兼管教学培训部、InformationCommons、教学参考服务部等。另两大业务部门是信息技术部(包括系统服务、数字化服务部和创新与发展分析师)和书目服务部(包括资源采访、编目、期刊、流通和馆际互借)。

1.2管理机制明确清晰,有序衔接

奥大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是典型的英式管理,各个岗位的职责界定非常清晰,上下级之间相互负责的关系也很明确。对于交叉协同性的工作,通常采取“项目”的形式完成。各个部门及团队都采用清晰有序的业务管理制度及系统,重视对服务统计数据的搜集、备案和分析、反馈。目前用于咨询服务和学科服务统计的是自行开发的DASL系统,总咨询台值班的馆员和各个学科馆员均需要及时上传统计数据。

另外,“存档”和“后备”这两种形式,使各个岗位的业务工作有序衔接。每位馆员(包括学科馆员)自从事某一岗位时起,就有一本可以随时更新的“工作岗位手册(staff manual)”,其中包括岗位描述、具体职责、工作内容以及工作中随时需要汇总存档的各类资料。这一方面有利于在岗位变动更替时,新老人员可以快速完成工作交接;另一方面,也使在职人员能及时整理必需的工作文档,并方便随时查看取用。另外,上至部门主任,下至普通馆员,都有对应的“后备”,并且在各个部门及团队都公示出来。当遇到突况(比如生病请假或外出),其后备就会担负起相应的工作职责,保证服务工作的顺畅、有序开展。

1.3学科馆员考核动态灵活,形成常态培训机制

在奥大图书馆,所有的学科馆员都有工作职责书(job description)。学科馆员每年要由部门主任(通常是学科分馆馆长或学科部部长)根据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岗位手册内容,进行年度工作总结和年终工资晋级考核。各部门将年度总结和年终工资晋级考核报告递交上级部门,最后馆长根据年度总结和年终工资晋级考核报告,决定是否增加工资以及增加工资的幅度。整体来说考核比较人性化。目前已与学校试行的新一轮教职工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接轨。

奥大图书馆非常重视馆员的培训和发展,并专门成立了馆员培训顾问委员会,每年定期会晤,针对不同类型馆员进行系统设计,策划馆员培训和业务提升计划。培训覆盖新进馆员、高级馆员、某一类型馆员等,形式丰富多样。学科馆员培训是培训的重点,又细分为“新任学科馆员培训”、“E.skiHs培训”、学科馆员授课能力训练等多个系列,并常态化开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科馆员的业务技能需求,培训项目组利用半年的时间进行学科馆员访谈调研,在此基础上设计培训课程,并关注互动学习和业务实操训练,务求完成培训后即可胜任相应工作。以最新的“馆员Eskills训练(2010)”为例,它除了包含blog、wiki、RSS、social bookmarking、Second Life、Twtter、mashup等常见的Web2.0工具及技术外,还包括gaming、cloud computing、augmented reality、interact of things、the real-timeWeb、mobile learning(M.1earning)等,且给出每种工具的特点、应用实例以及练习题目。

2学科服务特色案例分析

奥大图书馆常规的学科服务内容包括院系联络、学科信息资源服务、学科信息素养教育、馆藏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及研究支持服务等。尤其在以信息素养教育为代表的教学支持服务、研究支持服务、学科馆藏建设方面,其举措颇具特色,成效显著,本文将摘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1教学支持服务

奥大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支持教学方面,成效特别显著。例如提供教学创新的支撑工具Clicker(课堂应答无线投票系统)的借阅服务。Clicker是一种支持交互式课堂学习的系统,方便易用,在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多个大学的教学中都有使用。随着研讨课及研究型教学的普及,通过这一工具能极大提升教师和学生组织研讨式教学的兴趣,受到读者的欢迎。

此外,学科馆员支持教学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信息素养教育来实现的。下面将阐述奥大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进展情况及主要特色。

2.1.1信息素养教育概况信息素养教育是学科服务的重要内容,学科馆员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以学科馆员为单位,和院系联络,开展融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或相关专业讲座(培训),不同学科间教学量有所不同,学科馆员间相互支持;注重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对信息素养不同需求的关注,在不同的年级尝试融入专业课程;二是以教学培训部门(1earning service)为主要负责单位,配合学习中心开展非学科性信息素养讲座,如博士生基本技能系列培训、新生培训、图书馆培训讲座(类似于滚动培训)。

奥大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基本情况如下:①读者信息素养培训内容方面,既有学科馆员开展的课程融入式教育、专业检索课程。也有图书馆教学培训部开展的不分学科的信息素养教育(如博士生基本技能培训、新生培训等)。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技术支持层面:馆员们得到了来自馆里和学校的技术支持,依托相关平台和系统更好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具体有Cecil(学校课程网络平台)、Course Builder(教学网络设计平台)、ExamBase(考卷数据库)、Library Courses Booking(图书馆课程预约系统)等以及相关教学辅助软/硬件,如BBFlash视频制作软件、馆员内容资源共享虚拟硬盘等。

奥大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①精心策划每门课程。学科馆员们会和授课教师一道讨论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细节,如信息素养教学内容如何嵌入到课程中教学案例的征集和讨论,经多次讨论和修改后,才最终形成正式教学内容,并在授课结束后及时收集学生们的反馈以便改进授课内容。②制作丰富多样的培训课件。改变传统单一的PPT课件形式,学科馆员们会收集甚至制作视频的培训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和习题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③教学上注重协作式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学科馆员们充分意识到信息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读者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完成任务、小组讨论等形式,使读者掌握教学内容,课后能灵活应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安排一些分组练习和问题讨论,使得同学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成效更为明显。④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在学科馆员们的不懈努力下,从一年级新生到四年级毕业生,再到研究生,多多少少都参与过信息素养教育。除了常用图书馆信息素养培训外,奥大图书馆特别重视新生的培训以及嵌入不同年级的信息素养课程,有意识地选择受欢迎的教师课程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据奥大图书馆2009年统计,学生参与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数达22 780人,超过1 646个课时,另外博士生培训达36课时,参加学生数为289人。

2.1.2典型案例

以工程图书馆电子和计算机工程(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简称ECE)学科为例,学科馆员Susan 2009年参与多门嵌入课程的信息素养教学,完成40场讲座,分别培训了学生783人和605人,具体如下:

ECE学院:①一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融入课程Enggen 140;②二年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融入课程Electeng 209和Sofleng 206;③四年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融入毕业设计讲座(project lecture);④针对Electeng 703课程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介绍(tutorial);⑤研究生的一对一,面对面信息技巧培训(informationskills training)。

工程类研究生的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课程。

工程类学生的Endnot培训。

和学院、CAD、图书馆学习中心合作,建设En―ggen 303课程在线信息资源概览,信息素养以网上教学形式融入专业课中。

2.1.3支撑工具 奥大图书馆特别重视系统平台对服务的支撑,积极应用适应读者需求和使用习惯的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工具,涉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支撑工具主要包括:

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奥大图书馆采用BBFlash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该软件由校方统一购买,图书馆负责软件使用培训,主要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录制,特别是针对使用电脑授课的情况,它能自动录制电脑显示屏上的所有操作以及授课时的声音②。BBFlash易学、易用,笔者也参加了图书馆针对院系的一场培训,1小时内基本能掌握简单培训课件的制作:建立文档,设定屏幕范围,实际操作、录音以及简单的后期制作。多媒体课件受到了大量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在授课过程中,使得课堂授课效果活泼生动。据馆员们反映,也有少量用户更喜欢网页或PPT课件,还不大能接受这种类型的课件。

培训预约与评估系统。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种课程和培训,根据其类型及所在的系统有不同的预约、评估系统,学生登陆后可以方便地选择和预约课程,教师则可以了解其教学成效,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例如,融入式教学课程或独立的信息素养教学课程,借助Cecil系统自身的功能模块――教学反馈模块,教师可进行教学评价。图书馆自行设计的课程网上预约系统能实现学生对于图书馆开设的各个课程和培训的预约及预约情况的查询,如遇不能参加的情况,学生可以自行登录取消已预约的课程。系统管理人员会根据学生登记信息,在培训前发出培训通知,提醒学生按时参加培训。工作人员还在此系统里设计了网络反馈表,每场讲座(在多媒体教室)后,学生可以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网上匿名评估,教师登录后可查看评估结果。

统计系统。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学科服务)中的重要环节,学科馆员们制作了大量的课程网页(course page)和学科网页(su biect page),系统自动统计每个页面的每日访问量和人员访问情况,供学科馆员们分析读者的行为和偏好,同时也反映信息素养教育成效(一般讲座培训当日或之后一段时间,访问量会有所变化)。

2.2研究支持服务

在教学支持方面已经取得较明显成效后,为了适应研究型大学的迫切需求,奥大图书馆近年来日益重视研究支持服务,并开始了多项有意义的尝试,主要包括:①大力实施引文及参考文献管理相关培训,试用

ISI InCites分析工具;②参加由教育部牵头的新西兰引文项目(又称为PBRF,performance based researchfund),每三年开展一次对学术成果的成效分析;③防止学术剽窃,使用全球领先的Turnitin检测软件,图书馆馆员兼职全校Turnitin系统管理并对教师提供使用培训;④最新引进英国的Symplectic Elements软件,教师和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此系统下载收藏他们在引文数据库所发表的文章;⑤网站推出新型服务“学科关键研究工具(vital research tools by subjeet)”,根据学科组织本学科领域研究最重要的馆内外信息资源和工具,推送给学科读者使用;⑥设计学术研究的5个过程模型(the research process:5 steps to success),并设计相应服务;⑦制作各种专题在线导引,如商业与经济学科制作的“统计和数值型数据在线导引”;⑧重视对博士生的研究支持和学术信息素养能力的训练。

其中,博士生技能培训项目和Sympletic Elements软件服务较有特色,下文以此为案例进行介绍。

2.2.1博士生技能训练项目 奥大图书馆学科服务与教学科研的融入深度,从一些已经形成常规特色的服务项目中可见一斑。例如,针对核心科研群体――博士研究生实施的“博士技能系列训练项目(DoctoralSkills Programme,简称DSP)就是典型代表。

DSP项目是面向在校博士生设计设施的,最初还是由图书馆倡导,协同学校的研究生院、学生学习服务中心、教学培训中心和就业培训中心联合进行。2007年开始,DSP培训系列的首日课程成为所有新进博士生必修学习项目。

从DSP项目系统可以发现,整个技能训练项目分为:初始;中期和最后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含:①InductionDay(首日课程):首日课程一般安排在博士生刚刚入学阶段,类似于交流联谊会,用时一天,由研究生院、学生学习服务中心、图书馆和教学培训中心联合联袂组织,并派在校博士生代表参加与博士生的交流;图书馆的入门培训也在这一天进行。首日必修课一方面让博士生更好地了解学校与其密切相关的各项服务,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博士生与职能部门、博士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②Core courses(核心课程):有18门核心必修课程,包含研究技巧、论文写作与投稿、学术规范、学术资源检索、个人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等培训课程,内容都非常实用,图书馆在其中也承担了大量的培训课程。③Additional courses(附加课程):包含20门附加课程,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上课,也是围绕博士研究生的一些拓展性技能,如就业指南、面试指南等实用的内容来设计。

DSP项目有在线系统,通过注册后,博士生可以在线选课,全年度都可进行,自行掌握学习进度,图书馆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2.2研究支持服务系统奥大图书馆于2009年引进了英国的一种叫Sympleetic Elements(symplectic.co.uk/)的软件,来管理科学研究出版物和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与科研处合作,开发了ResearchOutput项目,用于重点支持与学术成果相关的各类活动,也用它来存储本校的硕博士学位论文。Sympleetic Elements软件提供逐日累计记录的研究者的学术出版、内容管理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跟踪,并可以方便地与其他系统,如Scopus、Web of Science、PubMed和Sherpa/Romeo等链接,使读者在鼠标一触之间即可实时掌握学习与科研进展的轨迹与成效。

例如,Sympleetic Elements软件与奥大图书馆的机构知识库,即Research Space相连,并开放给读者使用,读者可以自行登录上传和管理自己的科研成果,并查看研究轨迹。截止到2010年9月,Research Space存储了将近5 000份学术成果。另外,Symplectic Elements软件还支持和重要的引文数据库(如EI、SCI、Scopus等)、OpenURL和DOI等无缝连接,能够收割各个数据库的学校教师成果以及引文情况,为把握科研成果绩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图书馆研究支持服务的崭新探索。

2.3学科馆藏建设与发展

奥大图书馆经费充裕,拥有近800个电子数据库权限,优先考虑电子资源采购,在电子资源中又优先考虑买断式(outHght purchase)而不是租用式(1eased access)。2009年,其79%的经费用于订购期刊(纸质和电子的)、数据库和电子书;21%的经费用于购买纸质图书。各个学科资源的选购与馆藏建设主要由学科馆员负责。各学科服务部门主任负责每年制定购买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的预算,年底总结预算完成情况。不同学科的资源采购方式略有不同,但每位学科馆员都有自己学科的经费预算,他们负责浏览出版商信息,获取院系需求,做出购买的决定,然后由采访部操作。电子资源的采购由涉及的学科馆员进行测试,给出反馈,由期刊部汇总后馆长做出购买的决定。

以工程图书馆ECE学科为例,学科馆员2009的预算是:ECE(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科45 000纽币,CSE(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科35000纽币,SE(软件工程)学科15000纽币。完成的馆藏建设情况如下:①图书采购,ECE学科337册(平均成本145纽币),CSE学科178册(平均成本169纽币),sE学科94册(平均成本150纽币);②新购期刊3种;③购买电子版图书,如磁性材料手册、Wiley百科全书计算机和工程部分、SPIE电子书;④个性化推荐;⑤33名教职员工共推荐图书405册。

专业数据库使用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3结语

奥大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具体包括:①在院系读者服务方面,读者对学科馆员有较高的认知度,学科馆员深入到教学和师生的各类教学和学术活动中,建立了良好的联系,为其提供及时的帮助;②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覆盖面广,融入课程比较普遍,培训形式多样,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设计不同的信息素养培训方案;③在科研支持方面,近年开始日益重视,除了大力建设机构知识库,也开始引进一些工具和系统,来支持研究者的科学研究过程;④在管理考核方面,对学科馆员的绩效考核与学校的教职员工考核开始相衔接,但相较于考核,更重视对学科馆员的能力训练及学习、培训支撑。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11篇

一、档案信息跟踪服务的作用

课题论证实际上就是对所拟选题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其有无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前期调研过程。继承与创新是科研工作的本质特征,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对前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借鉴与汲取。在此过程中,档案人员开展档案信息跟踪服务,把过去的、现有的、别人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经过综合分析整理,精心加工,汇集起来,提供给科研人员,使他们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科技水平、科技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及市场动态等,从而确定所拟项目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市场目标、成本目标和质量目标,从而完成课题的论证工作。由此可见,开展档案跟踪服务在课题论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便于研究者开阔思路。例如,上海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在研制DDSY12三相电子式预付费电度表课题时,在论证阶段,档案人员开展跟踪服务,根据该课题的具体情况,及时向科研人员提供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及有关评价分析性质的资料。这些前期成果的档案信息的提供,不仅使科研人员找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数据,而且拓展了视野,使他们定出了求新、求异又切实可行的攻关目标,选择了投资少、周期短、有市场前景的预付费式的电度表。由于选题得当,准确把握了市场需求,加之研究深入、创新,该课题与国家2000年小康工程密切相连,取得了国家科委和建设部联合认证的在小康工程中的推荐产品资格。

二、档案信息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同样需要借助于前人或他人的大量成果和研究方法,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大量的科技档案。因此,档案人员可以通过课题跟踪服务,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避免重复劳动,起到“雨前送伞,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时课题研究中常常需要了解和利用各种最新的理论信息和资料,不断充实、修正、完善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档案跟踪服务就能够满足科学研究这一特殊需要。它通过及时、同步的跟踪服务,向研究人员提供科研信息,确保课题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无线电研究所档案人员通过参展搜集资料,把国外的同类产品的性能参数、数据指标、工艺与本所的大量档案信息进行比较,经过分析、研究、综合,提出了本所产品存在的差距,把分析得出的结论及详细数据及时反馈课题组,使课题组人员及时修正、补充、完善了研究内容,得到了科研人员的好评。课题研究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阶段。可见,档案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不失时机地开展创造性的跟踪服务,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着保证课题水平、质量的作用。

三、档案信息在课题鉴定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12篇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除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外,以知识形态而存在的信息资源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今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用户对地方文献的服务需求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一次文献的提供,而迫切希望地方文献工作者能够迅速地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信息,从而免除复杂、繁琐的信息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地方文献专题咨询工作的服务形式正是适应这种社会需求,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基础。

地方文献专题咨询工作的目的,是地方文献工作者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地方文献,以个别解答的方式,将经过选择和整序的地方文献信息或用户所需的专门信息及时地传递给需要者。

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的用户,一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在地域、专业、时间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因而开展地方文献专题咨询工作应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

一、专题信息服务的界定

专题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专业咨询人员为社会上的个人或团体用户所提供的一种有偿服务形式,这种服务形式是由专业咨询人员在深入细致的用户研究和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用户的咨询目标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提出参与性的文献检索与资料编制方案,并在用户认可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进行全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编制加工工作,最终提供一套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完整情报产品。

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区别于图书馆的一次文献服务,其用户一般都不是单纯使用图书馆现有的一次文献,尤其是在提出大、中型咨询课题的用户中,表现更为突出,而完全依靠地方文献工作者所作的一揽子式的文献信息服务。所谓“一揽子式”文献信息服务,即:集课题分析、研究、检索、编辑、加工等于一体的文献信息服务。用户一般提出某一具体课题并提供出原始设计材料,咨询人员经过用户研究和课题分析后,发现并理解用户真正的信息需求,然后制订出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渠道和信息形式,对符合用户需求的文献进行选择与加工。经过深入加工与再创作,地方文献工作者最后完成的是一件符合用户需求的情报产品,而不是一次文献的简单堆积,在这整个工作过程中用户并不参加课题的搜集、整理、编辑加工等工作,而获得的却是一套满意的咨询目标产品。

二、参考咨询工作人员的素质

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应对地方文献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经手的各类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各类用户的眼光,审查每一信息在不同学科内可能存在的价值。

在工作中学习和积累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地方文献知识和计算机自动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使自己能够熟练处理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

注意培养自己对各类用户的社会构成和基本工作方式的研究,使自己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能够迅速地进入角色,即:由外行转变为“准内行”,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三、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程序

1.咨询课题的调研

用户为了完成特定的研究课题或工作任务而向咨询工作人员提出咨询课题,这种咨询服务的范围和要求,对咨询工作人员来说往往是陌生的,这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经过和用户进行意向接触后,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用户及其咨询目的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迅速地了解和掌握用户的专业知识,对课题进行宏观分析和研究,根据用户和学科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使咨询工作人员的工作与用户的最终目的相一致。

2.咨询人员的组成

首先应有若干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组配成咨询课题组。课题组的人员层次安排为宏观设计与指导人员一名(课题总负责人)、课题组长一名、组员若干,视课题需要而定。课题总负责人一般应由研究馆员或副研究馆员担任,具有对咨询课题的宏观分析、研究和把握能力,其工作内容包括市场开拓、用户研究、课题分析、检索方案的初始设计、商务谈判、组建课题组,以及最终的课题验收,应负全部的商务责任和部分学术责任。课题组长一般应由副研究馆员或馆员担任,根据初始设计的思路,制定课题实施的具体工作计划,科学分配和调动课题组员,指导课题组员进行课题检索、编辑和加工,把握课题的工作进度,合理使用课题经费,协调课题所涉及到的有关业务部门与人员,按照既定工作计划完成相关文献的检索和编辑,并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原工作计划,以适应工作需要,应对课题的学术水平负责。课题组员一般由馆员或助理馆员担任,根据主管人员的设计与安排,自行制订所担任工作的具体计划和方法,承包文献检索与编辑工作;根据主管人员的分配,完成全部或局部课题的文献检索,漏检和误检率总计不得超过5%;完成全部或局部检出文献的编辑工作,差错率不得超过2%;完成全部或局部课题的加工工作,差错率不得超过3‰。

3.咨询课题的实施

在对课题进行详尽的前期调研后,课题总负责人制订和规划出该课题的开题报告,该报告对整个咨询课题起着宏观指导作用。课题组长在对开题报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后,着手进行课题具体工作计划的制订,其工作计划包括:

①检索范围的认定

检索范围主要是指内容范围、地域范围、时间范围、文献载体范围、文献藏品所在处范围等。内容范围是指课题所应含括的内容及用户需求的内容界定。地域范围指课题所涉及行政区划的认定。文献载体范围是指课题所利用的文献载体形式,是对图书、报刊、形象资料等的限定。时间范围是指课题收录文献内容的起止时间限定,文献藏品所在处范围则是对使用文献藏品所在处的限定,是使用本馆藏品、本系统还是本地区藏品。

②检索工具系统的建立

是指为获得文献信息所使用的检索手段,如:利用工具书、馆藏目录、专题目录、知见目录、联合目录、文献内容索引、报刊题录索引等。

③编辑加工的程序

这所获得的文献信息依其内容的性质,进行科学归类与编排,对所涉及的主题认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充分的予以揭示,其后撰写好编辑说明、凡例、参考文献书目及附件等。

④工作日程的安排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长应全面、准确地把握课题的进度,对课题进行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拿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时修订原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以便使课题始终在满足用户需要的条件下进行。

在上述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经过各种途径的文献检索,咨询工作人员获得了用户所需的文献信息,在预先制订和经过不断修订的编排原则下,将众多杂乱无章的信息编排组织成一个科学、有序、实用的信息集合体。咨询工作人员可以考虑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将成果提供给用户,咨询工作至此全部完成。

四、有偿咨询服务的范围

由于地方文献能够对本地的自然资源、历史、地理、社会、国民经济、政治、文教卫生等各方面从历史的角度作出全面的反应,因而是地方文献参考咨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基础资料库。经过咨询人员的搜集、整理和信息的深度加工,通过各种文献形式,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供给用户,使这部分文献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

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由于咨询部门需要投入专门的人员,安排出特定的工作时间,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超出了图书馆咨询业务部门正常工作范围所能承受的能力,这种服务已经转化成一种商业性的特定服务,其服务的宗旨是本着用户最小出力和最大受益原则,为某个人或团体提供专题信息服务,因而属于有偿咨询服务范围。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近几年来,首都图书馆北京地方文献部在做好日常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专题信息咨询服务活动,为地方各项建设事业服务。在做好事实型、导引型咨询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市场,为社会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有偿专题信息服务,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服务的方式大部分以专题汇编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北京地方文献部开展的有偿咨询服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为编修行业史志或专业史志而搜集资料;②为各项地方建设提供背景设计资料;③为文艺创作提供史料服务;④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供服务。

公共图书馆中的有偿专题信息咨询服务,是在我国新经济政策下产生的一种“以文养文”的手段。地方文献专题信息咨询工作是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北京地方文献部的有偿专题信息咨询服务与信息市场接轨,工作的方式基本上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运行,其服务的范围和方式还有待于完善和提高。

北京地方文献部不设专职的参考咨询服务人员,平时都有自己的本职业务工作。在用户向我们提出咨询服务要求时,临时组织一批各有专长、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为用户提供服务。因而也就存在正常业务工作与有偿咨询服务的矛盾,业务工作和创收工作关系处理的恰当,两项工作各有所益,反之则各有所伤。如何处理好有偿咨询服务工作中图书馆、部门与个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门之间的关系,业务与创收工作的关系,在这两项工作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完善。

地方文献专题信息咨询工作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原则和方法与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大同小异,有偿信息服务是改革开放后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服务过程中有偿与无偿的界限,服务的层次和规格,收费的标准等,都还有待于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上只是笔者近几年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不足之处还望同道师友给予斧正。

参考文献: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嵌入教研;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85- 02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模式和途径有很多种,如嵌入教学科研过程、嵌入式读者素质教育、合作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构建基于教学科研的知识库、联合参考咨询、加强文献传递服务、围绕科研课题查新过程开展服务,等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将嵌入教学与科研作为学科服务的重点,经过努力在嵌入教学中有了成功的案例,同时在嵌入科研中也做出尝试。

1 学科服务嵌入学院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一个中间环节

嵌入式教学是图书馆员将学科服务嵌入到课堂,将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把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作为一项新型的学科服务,嵌入式教学在美国图书馆界运用较为广泛[1]。国内高校图书馆也开始注重这种学科服务方式,从2009年开始,我馆连续3个学年成功嵌入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专业课“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36学时,2学分)”和“广告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36学时,2学分)”中。

1.1 专业教师提出要求

2009年,“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授课老师提出,希望图书馆为她的学生安排一场讲座,作为该门课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图书馆安排馆员到学院给学生讲课,时长为2学时。2011年10月,在前两年的受众基础上,该老师又带动另一相近课程“广告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老师,向图书馆提出要求。

1.2 根据课程需求制订方案、备课及授课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全面综合地介绍社会科学中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查找专业文献、论文选题、研究设计和提纲写作,帮助学生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科馆员最终确定专业文献资源检索的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集中在新闻与传播学的专业文献资源检索和利用,图1 是该环节的授课提纲(PPT原图)。其中第一部分文献资源概述主要介绍文献资源的种类、来源以及获取方式等知识,让受众对文献资源有一个全局性的认识;第二部分纸质文献检索,介绍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文献资源,从图书分类方法开始,介绍了纸质资源的分类,获取方法和利用;第三部分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是授课重点,馆员在对数据库进行分类讲解、举例示范的基础上,还专门介绍了CNKI(中国知网)的使用,尤其推荐了CNKI的一些辅助检索功能和工具,如:CNKI知识搜索、学术趋势报表、翻译助手和中英文摘要的链接等。此外,还详细讲解了英文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和新闻传播专业数据库,如:LexisNexis Academic、PressDisplay多语种报纸库、香港慧科实时搜索阅览平台等。

1.3 授课效果及启示

课后同学们表示对该环节的授课受益匪浅,今后会多关注图书馆开设的讲座,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任课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她表示:该环节的授课内容完全契合课程的总体教学计划,可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专业文献资源的种类、来源和查找方法,是该门专业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另一位老师则表示:通过2个课时的学习,为同学们解答了在查找资料时候的困惑,为下一步毕业论文选题和设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从此次嵌入课程教学以及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中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并得到启示。第一,图书馆嵌入学院课程教学可以首先作为相关专业课程的一个环节实施。当然这必须征得该课程的任课专业教师的支持,馆员可主动到相关的学院了解需求,尤其是对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做一些调查,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第二,意识到图书馆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区别,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上课方式。授课内容上,既要介绍概括性的文检知识,又要有针对性地介绍专业资源的检索技巧和利用;上课方式则需灵活安排,既可准确地嵌入进课程教学,也可以不完全按照课程的进度,相对独立地进行。第三,注重满意度调查和分析、积累经验以及图书馆内部交流。图书馆最好能设立教研小组,提升相关馆员的能力和授课水平。最后,可以尝试嵌入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工作。从学科服务的角度出发,可努力与学院沟通,争取把专业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打造成专业选修课程。

2 嵌入科研――与科研人员合作,直接参与其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工作大部分是为科研服务的,却很少直接参与科研工作项目,以下案例为广外图书馆嵌入科研的新尝试。

2.1 及时了解科研人员的科研动向

2011年12月,广外图书馆召开年度图情顾问工作会议。其中,广外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一位教授邀请图书馆共同申报课题。此后,学科联系馆员积极地联系该教授,获悉他正着手申报关于“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前需做一些前期的国内外文献检索,以辅助其论证课题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学科联系馆员立即主动将此工作承担下来。

2.2 前期文献资源检索服务――为申报科研项目做材料准备

为了做好前期的文献资源检索工作,学科联系馆员制订出检索策略和步骤。检索策略为先搜寻国内文献,再查找国外相关文献,同时还注意小语种文献的检索。在选取检索来源和工具方面,馆员也采取馆内、外各类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扩大检索范围。检索结果则采取报表加截图的方式呈现。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以“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为关键词查找国内文献,通过对CNKI(中国知网)和常用搜索引擎检索得出,国内涉及该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不多。其次,馆员认真研读该教授在《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发表的综述性论文,了解“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的内涵与外延,着手查找国外相关文献。再次,经过与教授商讨,决定国外文献重点考察境外华人学者及国外著名汉学家的成果,检索以所涉学科、主题词、相关术语等作为关键词,最终确定14个中外文关键词,其中的中文关键词还利用权威词典确定了其英文译名的准确性。此外,对于小语种的文献,图书馆还特邀相关研究人员协助查找。

同时,在检索文献来源的选取上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图书馆相关数据库,如CNKI、JSTOR、SAGE、Springer-link、国学宝典数据库、CAIRN法文期刊全文数据库、KISS韩国学术信息数据库、CiNii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论文库等;②知名学术检索平台如Calis外文统一检索平台、读秀“百链”等;③公共搜索引擎和开放获取资源如Google学术搜索、Open J-Gate、FOAS、Socolar检索平台等。

通过以上检索工具,对关键词和词组进行多次检索尝试,得出结果后以报表的形式提交,报表涵盖了检索词、来源、文献类型、数量等详细的信息,并将检索结果以截图方式(见图2实例)发给教授,截图包含原文链接、摘要等信息。教授对检索工作十分满意,他认为,检索来源权威、范围广泛,检索结果报表和截图直观、翔实。前期工作达到了他预期要求,不仅能够佐证其申报课题的原创性,还可作为其申报相关科研项目的材料。

2.3 设想――后续文献资源保障、相关课题追踪、探讨再次合作

2012年1月,该教授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课题名为“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成对范畴研究”,并把学科联系馆员列为项目申报人。作为项目合作人,馆员做好了下一步工作设想。第一,后续文献资源保障。在前期资源检索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检索,并定期给教授提供检索结果报表和截图。对文献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具相关性的文献提交,对于相近资料则以撰写/节选文摘并注明出处以供研究人员参考。并且,从文献计量与分析学的专业角度对相关的文献资源加以总结和分析,争取为项目负责人出具翔实、科学的文献综述类型的材料。第二,做好相关课题追踪报告。对相关课题做追踪工作,包括搜集国内外相关科研人员的课题项目情况、相关科研活动的信息、国内外近期相关科研成果等,整理并作出报告以供参考。第三,探讨并计划进行下一次科研项目申请工作。关注相关学科的其他级别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及时获取各级科研项目信息,定期与教授探讨、交流,为下一次科研项目申请工作做好准备。

3 小 结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提供的嵌入用户信息环境和信息过程的学科服务,是一种用户需求驱动、主动交互、灵活支持知识创新的开放式信息交流服务模式[2]。学科服务以环节授课的方式嵌入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思路之一,而学科服务直接嵌入科研项目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一般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方式分为物理嵌入(Physical Embedding)、组织嵌入(Organizational Embedding)和虚拟嵌入(Virtual Embedding)三种[3]。无论以哪种方式实现,嵌入式学科服务都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馆员的积极创造性、服务营销问题[4]、信息伦理问题[5]、大学学术氛围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守美,赵文军. 美国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及其启示[J]. 图书馆建设,2011(5):60-62.

[2] 刘颖,项英. 个人信息环境与嵌入式学科服务[J]. 情报杂志,2010(5):189-190.

[3] Shumaker,David. Moving to Client―embedded Service[C]. 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 Conference Seminar Briefing,2006.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教学模式;网格计算;本科教学

0.引言

研究型教学理念最初是为了创办以学术研究和培养研究生为主的研究型大学而提出的。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承担着创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双重任务,研究型教学就是把大学的科研和教学联系起来。由于本科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研究型教学就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得以应用。1998年著名的博伊报告——《重视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中提出改变本科教育的10大途径的第一条就是“使得基于研究的学习成为标准”,即倡导在有条件的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教育中推行研究型学习和教学。

研究型教学理念既有宏观层面的体现——创办研究型大学,乃至形成崇尚研究、鼓励创新的学术风气;也有微观层面的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形成教师个人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研究型教学引入我国以来,许多学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既有宏观层面的研究和论述,也有微观层面的运用和实践。下面介绍笔者在网格计算课程教学实践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实施条件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融合学习与研究于一体,由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单向知识灌输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最终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乃至作出实际创新的教育模式。

笔者认为在一门课程的本科教学实践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已有知识体系的传授要遵循知识发现的过程和规律,引导学生以研究思维模式掌握已有知识体系;二是介绍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热门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接触前沿研究问题,甚至作出实际创新。

1.1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征

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在课程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如教学方式、课堂内容的准备和组织、实践环节、考核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新规划和组织。

1.1.1教学环节方面的特征

从教学方式、课堂内容的准备和组织、实践环节和考核环节等4个方面阐述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方面的特征。

笔者提出如下几种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

(1)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以期进一步改进),把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融入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

(2)指导性设计(Guided Design):确立能够覆盖课程知识面的设计课题,引导学生给出设计方案,并完成课题的实现和测试,最后再完成对设计方案的评估,锻炼学生运用课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研究(Case Study in Science):设计实际的情景或者问题,引导学生给出解决方案,建立课程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4)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ming):介绍与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项目的情况,最好是让优秀的学生参与实际的科研项目中,为项目作出贡献的同时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5)论文研究(Research):引导学生收集、阅读、整理论文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并采用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整理成论文的形式发表,直接为课程相关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发展作出贡献。

(6)讨论班(Seminar):讨论班的方式是随意的,可以是一名或者若干名同学主讲,也可以是有主题的针对性讨论或无主题的心得体会的交流;讨论内容也是灵活设立,可以是某一个问题、设计方案、案例解决方案、科研项目相关的内容或者论文的分析、论文新成果的讨论等。

在研究型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课程不同内容的需要灵活采用上述教学方式,如已有知识体系的传授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课程实践环节采用指导性设计方式,未来研究方向的介绍采用论文研究和讨论班的方式等。

课堂内容的组织和准备,需要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如概念、原理、技术、规范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然后按照所选择教学方式的要求对课堂内容进行组织和准备。

实践环节是锻炼学生应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任课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实践课题,制定要求和范围,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主设计课题,完成方案设计、实现和评估的完整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可以采用指导性设计或案例研究等教学方式。

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一般采用闭卷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对于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当然有部分题目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考核环节需要具有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方式。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学生掌握课程已有知识体系不是唯一的目标,运用课程知识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课程知识体系的创新能力是具有研究型教学模式鲜明特色的另外两个重要目标,课程考核中应突出对这两种能力的考核。

1.1.2教学方法方面的特征

研究型教学不仅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区别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而且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实践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有显著区别。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引导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研究型教学实践中各个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教学方法对于研究型教学模式来说并不是完备的,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或者自创新的教学方法。

1.2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课程、任课教师、学生和学风、学校管理等方面,这些条件不是绝对的,但是具备这些条件将更有利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1)课程: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已形成体系,并处于活跃的发展时期。

(2)任课教师: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课程的已有知识体系以及科学研究的规律;在课程相关的学科具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形成任课教师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

(3)学生和学风:要求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获取者,学校要有提倡勤于钻研的学风。

(4)学校管理:学校在研究型教学实施的初期能够提出以提倡和鼓励为主的管理措施,在研究型教学的普遍实施阶段具有规范管理的措施。

2.网格计算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实践

笔者在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网格计算课程中,尝试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2.1网格计算及网格计算课程

网格是一种新型的计算基础设施和计算技术,其基本思想是计算力能够像电力一样易于使用。19世纪90年代出现网格的具体实现形式——网格中间件Globus Toolkit(简写为GT)。网格计算是多种计算机技术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软件体系结构、软件组件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与网络安全等;并采用了多种实现技术,如Java语言、XML、Web服务等。网格计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自己的知识体系,目前处于快速发展中。

网格计算课程旨在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介绍网格计算这一前沿技术,具有内容前沿、技术新颖、综合性强、研究性强等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素质等。此外,还在本科学生的培养中发挥以下作用:

(1)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一方面网格计算课程通过运用多门先导性课程知识,起到了夯实知识体系基础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掌握课程本身的知识,拓展了本科学生的知识体系,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2)锻炼专业基本能力: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注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实践等环节可以锻炼学生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网格计算课程的教学实践

2.2.1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网格计算目前没有适合本科教学的成熟教材,这就需要按照本科教学的要求和网格计算课程的目标对网格计算的知识体系进行筛选,在课时要求内选出网格计算技术的最为主要的内容。

在筛选出主要内容以后,运用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教学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组织,把教学内容组织为一个个粒度各异的问题,按照背景介绍提炼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方案方案评价的方式介绍课程内容。如在第一课概述部分,首先从企业计算的发展需求、科学计算的发展需求、计算技术本身的进步等多个方面介绍背景,得出共同的需求——计算要在更为宽广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得出网格计算的定义,即网格计算要解决的问题——“在广泛分布、动态、自治的网络环境中构建虚拟组织”。而后续各个章节的内容就是这个最大粒度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后续章节的讲述中要注意呼应这个问题。最后一章——网格计算的研究方向则隐含了对这一问题解决方案的发展和评价,如在介绍Web服务资源框架,通过介绍以业界为主提出的Web服务存在的问题——无状态支持,得出“如何为Web服务提供状态支持”这一问题。然后介绍两种解决方案——开放网格服务基础架构和Web服务资源框架两种解决方案。最后对两种解决方案进行评估,指出Web服务资源框架方案的优势所在。

在WSRF服务的编程技术相关章节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示例法:搭建网格的运行环境和编程环境,通过编写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WSRF实际程序,结合实例程序的代码讲解,并不断与Java程序设计、设计模式等课程中的知识点相联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WSRF服务的编写方法和流程。

在最后一章——网格计算的研究方向介绍时,主要采用了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把各个研究方向要解决的问题交代清楚,给出网格计算领域的主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名称,供学有余力和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学生参考。

网格计算课程的课堂授课内容,以及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表2所示。

2.2.2实践环节设计

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了一个8学时的实践环节:

(1)实验内容:搭建网格的运行环境和编程环境;设计并实现一个WSRF服务。

(2)实验要求:①WSRF服务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②完成问题确立、分析、设计、实现的全部过程,并在实验报告中体现;③具有较好的程序演示效果。

(3)教学方式:指导性设计。

2.2.3考核环节设计

采取了与研究型教学相适应的考核环节,课程的总成绩由两个部分考核成绩综合给出:一是实践环节的成绩,鼓励实验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布置学生阅读网格计算相关研究方向至少3篇研究论文,撰写评述性读后感,文章要求符合研究论文的格式,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

2.2.4与网格计算相关的后续环节培养

凭借一门课程的力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有限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努力的过程。一门课程的有限能量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得到弥补:一个途径是通过课程相关的课程群建设,尤其是后续课程的建设,继续加强相关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另一个途径就是通过课外环节和实践环节,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毕业设计,开展对该技术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网格计算课程结课后,我们在如下3个后续环节加强了培养:毕业设计、创新学分和星火基金等。目前,我们已经在毕业设计环节设置网格计算技术相关的设计课题和研究性课题,进一步鼓励学生在网格计算领域作出创新,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网格计算方面的实际科研项目。

2.3网格计算方向科研与教学的互动

研究型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课程已有知识体系,而且要掌握研究的方法,最好具备相关领域的研究经验。

笔者从2000年至今一直从事Web服务与网格计算领域的科研工作,先后参与了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中国教学科研网格ChinaGrid等项目的科研工作,并主持了北京市教委网格计算方向的一些研究性项目。在Web服务运行环境,基于服务的网格中间件、服务组合、网格工作流等方向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学术论文40余篇。这些经历为网格计算课程研究型教学的实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结语

笔者在网格计算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网格计算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方面确实比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具有优越性,但是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具备较多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其实际效果要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些条件的影响。

(1)任课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最终取决于教师个人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授课内容的选择、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准备和教学内容的整理、课堂授课的实际效果等,决定了教师主导地位的高低。要实施好研究型教学模式,就要求任课教师加大科研和教学的投入,并形成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

(2)学生的投入热情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决定研究型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一方面,但是如果在教学环节中提炼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思考、实践环节和考核环节流于形式、学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研究型教学模式就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要求学生对技术和知识具有敏感性。

(3)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还需要一个恰当的开设时机。网格计算课程开设需要先导性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面向对象编程等,这些先导性课程有的在本科阶段没有开设,就会影响课程效果。

参考文献:

[1]The Boyer Commission on Educating Undergraduates in Research University,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Teaching:A Blueprint for America's Research Universities[EB/OL].[2013-01-07].SUNY Stoncybrook.http://notes.cc.sunysb.edu/pres/boyer.nsf.

[2]张红霞,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2):60-65.

[3]徐岚,卢乃桂,从教学与研究之关系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特点[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6):66-73.

[4]卢德馨,关于研究型教学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4(21):24-25.

[5]袁德宁,关于宏观层面的教学质量,推进“研究型”教学方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2(6):17-19.

[6]郭银章,曾建潮,徐玉斌,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融合机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8):82-84.

[7]马岱,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0):110-112.

[8]汪劲松,彭方雁,汪蕙,等,实施研究型教学,推进创新性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3(6):26-28.

课后服务研究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 嵌入教研;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7- 0085- 02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模式和途径有很多种,如嵌入教学科研过程、嵌入式读者素质教育、合作进行馆藏资源建设、构建基于教学科研的知识库、联合参考咨询、加强文献传递服务、围绕科研课题查新过程开展服务,等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将嵌入教学与科研作为学科服务的重点,经过努力在嵌入教学中有了成功的案例,同时在嵌入科研中也做出尝试。

1 学科服务嵌入学院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一个中间环节

嵌入式教学是图书馆员将学科服务嵌入到课堂,将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把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作为一项新型的学科服务,嵌入式教学在美国图书馆界运用较为广泛[1]。国内高校图书馆也开始注重这种学科服务方式,从2009年开始,我馆连续3个学年成功嵌入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专业课“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36学时,2学分)”和“广告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36学时,2学分)”中。

1.1 专业教师提出要求

2009年,“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授课老师提出,希望图书馆为她的学生安排一场讲座,作为该门课程的一个中间环节。图书馆安排馆员到学院给学生讲课,时长为2学时。2011年10月,在前两年的受众基础上,该老师又带动另一相近课程“广告学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老师,向图书馆提出要求。

1.2 根据课程需求制订方案、备课及授课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全面综合地介绍社会科学中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查找专业文献、论文选题、研究设计和提纲写作,帮助学生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科馆员最终确定专业文献资源检索的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集中在新闻与传播学的专业文献资源检索和利用,图1 是该环节的授课提纲(ppt原图)。其中第一部分文献资源概述主要介绍文献资源的种类、来源以及获取方式等知识,让受众对文献资源有一个全局性的认识;第二部分纸质文献检索,介绍以纸为媒介的传统文献资源,从图书分类方法开始,介绍了纸质资源的分类,获取方法和利用;第三部分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是授课重点,馆员在对数据库进行分类讲解、举例示范的基础上,还专门介绍了cnki(中国知网)的使用,尤其推荐了cnki的一些辅助检索功能和工具,如:cnki知识搜索、学术趋势报表、翻译助手和中英文摘要的链接等。此外,还详细讲解了英文数据库的检索技巧和新闻传播专业数据库,如:lexisnexis academic、pressdisplay多语种报纸库、香港慧科实时搜索阅览平台等。

1.3 授课效果及启示

课后同学们表示对该环节的授课受益匪浅,今后会多关注图书馆开设的讲座,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新闻传播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任课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她表示:该环节的授课内容完全契合课程的总体教学计划,可以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专业文献资源的种类、来源和查找方法,是该门专业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另一位老师则表示:通过2个课时的学习,为同学们解答了在查找资料时候的困惑,为下一步毕业论文选题和设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从此次嵌入课程教学以及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中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并得到启示。第一,图书馆嵌入学院课程教学可以首先作为相关专业课程的一个环节实施。当然这必须征得该课程的任课专业教师的支持,馆员可主动到相关的学院了解需求,尤其是对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目标做一些调查,承担相应的工作任务。第二,意识到图书馆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区别,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上课方式。授课内容上,既要介绍概括性的文检知识,又要有针对性地介绍专业资源的检索技巧和利用;上课方式则需灵活安排,既可准确地嵌入进课程教学,也可以不完全按照课程的进度,相对独立地进行。第三,注重满意度调查和分析、积累经验以及图书馆

部交流。图书馆最好能设立教研小组,提升相关馆员的能力和授课水平。最后,可以尝试嵌入学院专业课程设置工作。从学科服务的角度出发,可努力与学院沟通,争取把专业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打造成专业选修课程。

2 嵌入科研——与科研人员合作,直接参与其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图书馆的信息咨询工作大部分是为科研服务的,却很少直接参与科研工作项目,以下案例为广外图书馆嵌入科研的新尝试。

2.1 及时了解科研人员的科研动向

2011年12月,广外图书馆召开年度图情顾问工作会议。其中,广外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一位教授邀请图书馆共同申报课题。此后,学科联系馆员积极地联系该教授,获悉他正着手申报关于“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前需做一些前期的国内外文献检索,以辅助其论证课题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学科联系馆员立即主动将此工作承担下来。

2.2 前期文献资源检索服务——为申报科研项目做材料准备

为了做好前期的文献资源检索工作,学科联系馆员制订出检索策略和步骤。检索策略为先搜寻国内文献,再查找国外相关文献,同时还注意小语种文献的检索。在选取检索来源和工具方面,馆员也采取馆内、外各类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扩大检索范围。检索结果则采取报表加截图的方式呈现。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以“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为关键词查找国内文献,通过对cnki(中国知网)和常用搜索引擎检索得出,国内涉及该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不多。其次,馆员认真研读该教授在《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发表的综述性论文,了解“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的内涵与外延,着手查找国外相关文献。再次,经过与教授商讨,决定国外文献重点考察境外华人学者及国外著名汉学家的成果,检索以所涉学科、主题词、相关术语等作为关键词,最终确定14个中外文关键词,其中的中文关键词还利用权威词典确定了其英文译名的准确性。此外,对于小语种的文献,图书馆还特邀相关研究人员协助查找。

同时,在检索文献来源的选取上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图书馆相关数据库,如cnki、jstor、sage、springer-link、国学宝典数据库、cairn法文期刊全文数据库、kiss韩国学术信息数据库、cinii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论文库等;②知名学术检索平台如calis外文统一检索平台、读秀“百链”等;③公共搜索引擎和开放获取资源如google学术搜索、open j-gate、foas、socolar检索平台等。

通过以上检索工具,对关键词和词组进行多次检索尝试,得出结果后以报表的形式提交,报表涵盖了检索词、来源、文献类型、数量等详细的信息,并将检索结果以截图方式(见图2实例)发给教授,截图包含原文链接、摘要等信息。教授对检索工作十分满意,他认为,检索来源权威、范围广泛,检索结果报表和截图直观、翔实。前期工作达到了他预期要求,不仅能够佐证其申报课题的原创性,还可作为其申报相关科研项目的材料。

2.3 设想——后续文献资源保障、相关课题追踪、探讨再次合作

2012年1月,该教授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课题名为“中国古代政治辩证法成对范畴研究”,并把学科联系馆员列为项目申报人。作为项目合作人,馆员做好了下一步工作设想。第一,后续文献资源保障。在前期资源检索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再次检索,并定期给教授提供检索结果报表和截图。对文献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具相关性的文献提交,对于相近资料则以撰写/节选文摘并注明出处以供研究人员参考。并且,从文献计量与分析学的专业角度对相关的文献资源加以总结和分析,争取为项目负责人出具翔实、科学的文献综述类型的材料。第二,做好相关课题追踪报告。对相关课题做追踪工作,包括搜集国内外相关科研人员的课题项目情况、相关科研活动的信息、国内外近期相关科研成果等,整理并作出报告以供参考。第三,探讨并计划进行下一次科研项目申请工作。关注相关学科的其他级别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及时获取各级科研项目信息,定期与教授探讨、交流,为下一次科研项目申请工作做好准备。

3 小 结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图书馆提供的嵌入用户信息环境和信息过程的学科服务,是一种用户需求驱动、主动交互、灵活支持知识创新的开放式信

息交流服务模式[2]。学科服务以环节授课的方式嵌入教学是切实可行的思路之一,而学科服务直接嵌入科研项目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一般认为,嵌入式学科服务方式分为物理嵌入(physical embedding)、组织嵌入(organizational embedding)和虚拟嵌入(virtual embedding)三种[3]。无论以哪种方式实现,嵌入式学科服务都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馆员的积极创造性、服务营销问题[4]、信息伦理问题[5]、大学学术氛围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守美,赵文军. 美国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及其启示[j]. 图书馆建设,2011(5):60-62.

[2] 刘颖,项英. 个人信息环境与嵌入式学科服务[j]. 情报杂志,2010(5):189-190.

[3] shumaker,david. moving to client—embedded service[c]. special libraries association conference seminar briefing,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