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1篇

一、小学探究型数学作业的辅导

1.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以教师直接指导为辅

探究型作业的教师直接辅导与一般作业的辅导相差不大,辅导的方式方法、辅导的时间与内容等都是学生需求的。

2.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互相辅导

探究型作业的辅导重点或者特色应为教师的间接辅导——引导、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互相探讨与帮助。学生在完成探究型作业时,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微薄的,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作业(实际上也没必要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要充分考虑以下要素:

学习共同体系统结构模型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探究型作业的流程是:个人独立思考——学习共同体内部交流(发现与问题)——学习共同体进行探讨——个人进一步思考整理——学习共同体得出合理结论(结论可能是具有个性化的个人结论,也可能是共同体的共同结论)。教师还要提醒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分工与配合,这些由学生自行商量确定。下面是一个共同体的分工情况样表。

学习共同体成员分工表

(备注:每次个人担任的角色都可以调整,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角色可以相互交叉,只是每个人的任务会有所侧重。)

二、小学六年级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批阅

1.批阅重点应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过程

探究型作业的批改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探究中和作业呈现的方式中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要坚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衡量,关注学生作业中飞扬的个性和成功的体验。作业批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等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批改态度,使他们通过老师的批改都能得到收获和情感上的满足。

2.批阅方式应是全批与抽阅相结合

探究型课外作业的批阅可以采取全部批改和部分抽阅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全批全改了解学生对作业探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辅导和教学。但是由于学生是采取学习共同体完成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所以教师可以抽测部分学生的作业批改,以了解情况。抽测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的两种最为有效,并常被使用:每个学习共同体中抽测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抽测几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共同体的所有学生。这样既可以了解到每个群体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到一个群体的所有情况。

3.多运用评语式批改方法

评语式批改方法中的评语分为两种。一种是激励式评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有正确答案且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简短的激励性批语,对同样付出努力却只得到部分答案或错误答案的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其斗志,树立其信心。另一种是思维、方法指导的评语。教师可以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回顾、检查,找出错误原因,或者利用评语适当给予点拨,以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还可以利用评语引导学生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规律和探究心得等。

三、小学六年级探究型数学作业的讲评

1.讲评重点应为解题方法、探究过程

探究型作业的讲评重点除了落在解题是否正确和知识的运用分析上,更要落在解题方法和探究过程上。作业中的题目毕竟数量少、模型单一,所以只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规律,帮助学生通过一次探究作业的练习看出某类题型解题方法的本质,才能帮助学生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探究型作业讲评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解题策略和探究过程等进行指导。通过作业讲评使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看看自己探究的方向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充分、探究步骤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正确等。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外作业形式;趣味性;阅读性;实践性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育目标。因此,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

一、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作业的特点

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具体说来,数学课外作业有以下特点:

生活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数学课作业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综合性: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它的这一性质给其作业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可以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

趣味性: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挖掘,更能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二、我的教学尝试

(一)趣味性作业――低年级画“数学画”

孩子是天生的画家。利用@一点让刚从幼儿园入学的孩子从绘画开始走进数学,通俗的讲就是让孩子画“数学画。”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5后,我让学生回家去画一画有5的数字画,学生交上来的画画当中,五朵花、五只鸡、五座房子、我的一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不一而足。这种方法在孩子的天性和数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觉得数学知识是可表征的,是生活中的数学。

(二)阅读性作业――中年级读“数学故事”

兴趣要从感性走向理性,光靠外部的刺激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课外的阅读中让孩子感受到数学自身的美,更要体验到攻克数学问题的那种难以言状的美滋滋。《小学生数学报》我每期必看,并将适合中年级学生的内容作个记号,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如学生在读完“一刀两断”这个故事后,在做类似锯木头的题目时,把这一形象的记忆用他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记忆方式,而这种记忆更有利于保存,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更容易被提取。

(三)实践性的作业――高年级写“数学日记”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是体现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材料。翻开新课程标准理念,各版本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练习设计上都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特征。教师可以对这类习题加以利用或改编,以便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如《运动场上的数学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算出问题的结果的?把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写成数学日记。这样,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我的教学反思

(一)长时作业:创设宽松的探究环境

多次课外作业我是用长时作业的形式将课堂内的学习活动延伸到了课外。从初次布置探究任务到最后完成数学作文,前后约用时一个星期,其中还有一个双休日。期间,我还组织了小规模的检查和评价,允许学生汲取其他同学的成果,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这次探究活动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学生作文内容也越发丰富。从而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的兴趣。

(二)教师参与: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总会遇到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给予指导。例如,用三角尺画角,开始学生想的,只是将两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到较大的角。我就和学生商量:“我如果想用三角尺画一个15度的角,该怎样画呢?”学生视野再次得到拓宽。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3篇

一、由理论性向实践性作业转化,使数学作业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应该以做题为主,多次练习,但这并不代表数学作业只能是理论性的做题练习,作业实践化、生活化,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贴近生活的作业,让学生觉得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测量”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让每一个学生画一个表格,表格题目是:“测量我家的物品”。这样的一个数学作业完全是一个实践性的,让学生回到家里测量自己的床有多长、桌子有多宽、皮球有多重、书本有多厚等,分别把这些测量之后的结果记录到表格里,同学之间比一比看看谁测量的种类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多地测量。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二、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的成绩能力都是处于不同水平的,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作业难度是否能起到对学生有利的作用。没有意义的作业,就相当于学生做了一些无用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在设计作业题型时应该进行分层布置或呈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完成的作业。这样学生通过对作业的选择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并对自身做出评价,明确自己哪方面薄弱,进而努力加强或提高。

如:我在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时,我会选择不同难度的题型,因为如果我选择的都是较难的题会影响后进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打消了他们的积极性;而如果都是较简单的作业,不利于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作业进行分层布置,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牢记。

三、精选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作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作业的多少不是衡量作业质量的标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意质量,精选作业而不是给学生增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作业中学习更多的知识。目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改进,作业模式和选择的内容要具有时代精神,让学生时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精选作业使学生课后复习减轻了不少负担,不再进行盲目的题海战术,每一个课后数学作业不仅不占用学生课后大量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巩固。如: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教师精选几道典型的题型,让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一步到位,不占用大量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快乐地成长。

四、作业模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数学作业完成的地点不仅局限于家里,可以将作业内容向社会实实在在的现象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教完“百分数应用题”后的作业:我会告诉学生老师家需要买个新空调,但是不了解现在市场上的价位,现在商场上有很多家用电器在打折促销,老师想请同学们今天放学后帮老师先去了解一下各类品牌空调的原价,并计算好折后价格,确定老师该买哪个品牌的空调。那么这样设计的家庭作业就符合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赋予数学时代气息。)以上作业的设计就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态势。

五、作业评价要客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评价要关注不同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关键是要关注学生主体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素质,帮助学生自我认识,树立信心。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也是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所以,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做到客观。首先,应注重生命的活力。作业评阅时多挖掘学生的“亮点”,给予激励,使评价富有人性化。其次,要注重个性的发展。在作业评价中要显示学生个性存在和发展的轨迹,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主宰。最后,还要注重学生主体意志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个性化环节

引言

作业环节可谓是课堂教学的又一起点,通过作业环节,学生可以巩固自身所学知识,教授能够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和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从而消除日后学习中的障碍。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作业环节,一般是让学生做课后练习题,这种作业内容几乎都是课上教学内容,不但形式单一,也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很多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更失去了作业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有挑战性的,教师做作业环节设计,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注重面向学生全体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学生作业环节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学生由厌恶写作业转为喜欢写作业。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选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这一环节,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小学数学作业环节设计所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也必须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对作业环节的个性化设计,也能够使学生充满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而不是畏难和敷衍情绪。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难题,学生的学习情感将会变得更为浓厚。如在学习完《分类》课程后,笔者将课后作业设计为:近年来,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很多国家要求人们将垃圾进行分类,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怎么样实现对垃圾的分类?这样的课后作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的“分类”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还使学生更为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形成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也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态度向积极方向转化。

(二)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

新课程标准所展现的是全新的教学理念,更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果按照以往做法采取“一刀切”的作业设计方式,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所留的作业可能过于简单,使他们不能扎下心去学习,将写作业当成了一种任务,也不能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那些学习稍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感到作业题目偏难,从而产生抵触和敷衍的情绪,时间长久,他们大多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环节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观念,避免作业过于单调和枯燥。

(三)注重学生作业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也应该树立起大数学观念,加强学生作业和现实生活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从熟悉的生活和现象入手来完成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让他们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促使他们树立起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如在学习《>与

(四)注重学生作业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学科所体现的应用性很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学科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如在作业题型上,可以是填空题、口算题、列式计算题、判断题和应用题等多种形式,通过作业环节,让学生练习做多样化题型的题目,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为明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审题能力和计算能力也有大幅提升。也可以引导学生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使一个题目变为多个题目,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题思路,这种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作业形式,能够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和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总而言之,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能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环节设计技巧

(一)将作业做层次性设计

素质教育更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爱好、兴趣、认知水平和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作业设计环节也应注重层次性,以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学习的快乐。笔者在作业设计时依据学生实际将其分为ABC三个层次,学生可以选择可以回答的问题,如以下应用题中:小利有10本书,小明比他多5本书,(1)小明有几本书?(2)小利和小明共有多少本书?(3)当小明拥有18本书时,小利需要再买几本书?上述作业题的设计难易适中,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和激励作用。这种循序渐进的作业模式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符合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教育宗旨。

(二)实现作业设计的探究性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简单的记忆和模仿,而是需要学生间的自主、交流与合作,教师在设计作业环节时应体现出探究性原则。如在开展实践课程《节约用水》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和自身家庭的用水情况展开调查,并根据所获取的调查资料写一份具有实用性的用水建议书。这种探究性的作业设计能将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结语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环节极为重要,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做题技巧和审题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实施作业个性化设计的艺术是多样化的,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挖掘科学的设计方法,实现对小学数学教学成果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官凤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J];吉林教育;2011年19期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训练创新

一、巧妙的布置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布置课外作业是一向不简单的工作,所谓课外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课堂的内容,同时开拓课外的知识,那么这就很高的要求的老师对作业的控制,巧妙的布置作业要求老师科学合理的安排作业,有轻有重,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高效资源

老师在布置作业前,要精心的分析教材,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善于观察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任务,精选作业,为学生提高高效的作业资源,严格控制作业量。

(2)作业内容要有意义,富有启发性

启发性的作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更喜欢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杜绝拖延和抄作业和不交作业的情况,引导学习回忆复习课堂上的内容,让学生们养成归纳、整理、审题、分析的这些良好习惯,让他们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作业完成后引导他们自我检查,自我批改,提高准确率。

二、提高课外作业的质量,以学生们的发展为根本。

(1)、引导学生构建数学认知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老师应该促进学生学习和知识的构建,所以,应该从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课外作业观念、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品质等方便入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作业策略

(2)、科学的进行作业分层,让学生共同进步。

现在数学教育不同于过去,现代教育更注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又具有多面性,在数学作业上要求老师对作业的设计必须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首先第一点就是要适应全体学生,让基础不同和智力等不同的同学都能接受并且有能力去完成,其次也要考虑个别学生,对于个别特殊学生群要给予特别的关照,根据他们的缺点和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合理的安排作业的进度,不能盲目的设计一些高难度的作业,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行,让他们一步步的上进,而不是一口吃个大胖子,所以在作业的分层中要做到以集体为主体,同事合理考虑个别学生,设计科学的作业分层,最终使全班同学整体进步。

(3)数学作业要有意义,要实现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为目标

数学不单单的普通的计算,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包括作业的设计,都要设计的有技巧,通过作业可以提高学生探究发现的精神,而不是重复的计算成为学习机器。

小学数学设计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种,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如何让孩子们更主动的去完成和喜欢数学作业呢,本人经过几年的探索,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 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做作业。

小学生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小学时期,思维虽然活跃,但是他们对于枯燥的文字和数字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反而对于色彩鲜艳,看起来很美,很有趣的作业很有情趣,所以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要形式多样化,简单复杂结合起来,尽可能多以带有图片的作业为主,最好是结合课本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在做作业时,既轻松还能提高他们对作业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注重视觉享受,让下学生一眼看去就能主动的喜欢上,而不是那些单调的文字让学习看着都没有学习的兴趣。

五.利于数学日记的情感性,增加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

在数学作业中我们可以像语文一样,让学生去记录数学学习日记,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根据实际生活的点点滴滴作为作业材,让数学作业变的更富有情感。对于日记的内容和形式老师不要过多的干涉,只要有关数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的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不断的实践摸索,作为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科目小学数学也应该根据素质教育需要去适应素质教育,这样就严格的要求教师在课外作业设计中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研究,去不断的摸索新的高质量作业设计,才能更好、更有效的的,巩固和延伸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让素质教育真正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 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 新课程(小学版) - 2010(2)

[2]自主性小学数学作业“后设计”模式研究 - 2011

[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 -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 2012(5)

[4]结合实际灵活多变――浅谈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 - 新一代(下半月) - 2013(1)

[5]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也要讲究策略 -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 2011(23)

[6]谈对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思考 - 学周刊:B - 2012(1)

[7]期刊论文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 - 新课程?下旬 - 2013(9)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6篇

【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基本探究性内容,促使学生在探究性作业过程培养的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充分发挥探究性作业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作业。对此,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给学生充分主动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根据数学教材、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数学探究性作业,促使探索性教学贴近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笔者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为例,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探究小学高年级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以促使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牢固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为促使小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创造条件。

(2)研究方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文献研究方法。也就是查阅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相关的文献,学习其中的相关理论,借鉴已经可以有效应用的研究成果,为此次研究课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其二,个案研究方法。也就是找出与此次研究课题符合的代表案例,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内容,从中总结经验,进而应用到此次研究课题中。

其三,经验总结方法。总结实践,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总结经验形成理论。

(3)研究内容

此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研究中主要是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探索性作业类型、形式、方法途径的设计与研究;研究数学探究性作业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情况;研究学校、教师、学生对探究性作业实施的评价。

(4)研究结果分析

在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当前市场上课外辅导书多且杂,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利用此类学习辅导教材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成效。而探究性作业的实施,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因为数学探索性作业是以任务学习理论为基础,起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作业学习的过程中从简到难,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行为倾向,促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一)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探索性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设计的探索性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创造能力。

②层次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促使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数学作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当中。

③趣味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灵特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1)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

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对所要练习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清晰的了解,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采用苏教版教材,那么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来进行设计。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可以将数学探究性作业分为两部分,即课内部分和课外部分。由于课内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所以,将课内部分分为基础型练习、操作型练习、以及拓展型练习。而课外部分主要是锻炼学生数学技能,所以课外部分主要分为基础型练习、实践型练习、调查型练习。

(2)各个板块作业内容说明

①基础型探索作业。基础型探索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基础型探究作业中主要练习的是数学知识重点、难点、关键部分,促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②操作型探究作业。操作型探究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不佳的部分提出来,促使学生可以再次对实践操作中得到的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计算,从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③调查型探究作业。调查型探究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懂得数学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总之,数学探究性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其能够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当然,需要促使此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促使探索性作业有效应用。相信随着相关人士的不断研究,探究性作业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强,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前置作业 科学设计

新课标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探究生成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让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获取知识,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前置作业,就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前置作业的设计要有导向性

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从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精心设计具有导向性的前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前置作业,就可以大概了解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前置作业本身就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手段,是为课堂教学进行铺垫。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一定要体现前置作业的探究性和导向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和感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和思考获得一定的感悟,在新课的学习中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不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前置作业一定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牵引出来,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指明重点和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进入进入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设计“怎样确定物体的方向”这样的一个前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讨,对物体的方向确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更具有目的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的知识,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就可以很快掌握确定物体方向的方法和思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前置作业要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向学生讲解,帮助学生熟悉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还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延伸,不断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习与课本相关的课本以往的知识,对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也应该注重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延伸。只有注重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布置前置作业“找出12,18,22,35的所有因数,你们是怎样找到的,在寻找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教师布置这样的前置作业之后,学生就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借助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最后找出教师给出的所有数的因数,在探究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就是都是1,最大因数则是它本身。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教师只是布置了关于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但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并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的找出方法。通过设计这样的前置作业,为学生探究新知识指引了重要的方向。

三、前置作业的布置要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要求教师注重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时,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前置作业的完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时,一定要注重知识的探索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相关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的前置作业要有一定的过渡性,培养学生掌握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熟悉掌握了10以鹊某朔ㄔ怂惴ㄔ颍因此教师在前置作业中布置的第一类题目,就是10以内的乘法,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答,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奠定基础。教师布置的第二类题目,就是对第一类题目进行一定的变换,让学生通过加一加和算一算的过程,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两位数乘以一位数进行计算。例如教师可以先布置30×4和6×4,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很快算出来,然后列出120+24,让学生进行计算,最后就是36×4。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将教师布置的作业解决,同时还能够通过探究找出这节课的知识的解决方法,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前置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前置作业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布置前置作业,还可以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在布置前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体现前置作业的导向性和知识延伸性,充分发挥前置作业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前置作业的完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8篇

一、改进书本作业形式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作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统计》时,让同学们自己去统计全校各个班级,男女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统计人数。画出统计图后,大家在一起讨论每个班级喜欢的运动项目有什么不同,相同的班级男女生爱好又有什么不同。而不仅仅是告诉大家怎么画图,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不仅掌握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区别,大家又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生活中。

二、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钟表》一课后,虽然能认识一些时刻,但还缺乏时间观念,在教学中,发现了“我晚上睡觉是5时”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我们认为要建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体会,去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作业:快乐的星期天,让孩子们将一天的活动时间记录了下来。在反馈时,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认真、细致地记录。

三、丰富作业形式

1、生动的情境式作业。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定一些与生活有关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这些有趣的情境中去完成作业。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

今天早上7( ),小明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3(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2、有趣的游戏式作业。游戏是一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再比如教学完“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

3、丰富的调查式作业。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例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统计某一时段公路上各种车辆通过的实际情况。再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

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4、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比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再比如去动手量一量生活中具体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或正方体物体的棱长,然后算一算它们的表面积。

在这样的操作中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全面性的长期式作业

⑴写数学周记。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⑵写数学小论文。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学校自由活动区的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其中可以有一个周长为31.4米的绿色花圃,以及其他一些活动设施。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设计一项实际应用的小论文。有的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关于210平方米新活动区域的设计图。其中仅是地面的测量、所用材料、价格等就用了许多设想,调查了许多信息。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精心设计 符合学生特点 作业生活化 作业批改保质保量 作业评讲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教师们开始争当有效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寻求教与学的最佳模式。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作业,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时反思改进。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认识作业的目标和价值,优化作业设计,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有效作业做简单的探究。

一、作业布置应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

传统家庭作业常常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结果导致学生学之无趣,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凡事变则通,通方能达。首先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内容开放的题型,激发学生兴趣;认真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分层次布置难度适宜的作业,发展学生思维。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教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有极大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让他们用笔、纸、小剪刀、刻刀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结果大出我的意料,有的学生尝试了剪纸,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有的学生捏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我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再如,在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前,我预留作业,让他们进超市,看看那些东西打折,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比原价便宜多少钱。学生很欣然的接受了这项作业,他们自发组成小组,去超市完成作业。到预定的时间,每个人都有好多收获,52人全部弄清折扣的意义,并且会进行相关原价和现价的计算。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自主思考,有的同伴讨论,有的询问调查……我想,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设计应生活化——让数学回归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应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拓展与延伸。例如,在学习完“利率”这节知识后,我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的存款情况,然后根据同期存款利率计算存一定期限后可以得到多少本息。学生们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高涨,很积极的就完成了这项作业。再如,学完利率这一单元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综合练习题:妈妈打算将3万元存入银行等六年后小明上大学的时候取出来用,请你帮妈妈设计一个合理的存款方案。题目一出,学生炸开了锅,他们七嘴八舌的争论开了,有的说存定期,有的说存教育储蓄,还有的说买国债……,看法不一,我让他们自己算算,看那种存款方案最划算。于是,他们的争论变成了实际行动,一个个紧张而又认真的算了起来……学生在这样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业批改能保质保量——关注差生

反馈作业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注重批改方法,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教师应本着“眼中无差生,心中有差生。”教师偶尔关注一下批改过程中的小细节因素,用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或者一句极短的评语等对作业进行反馈,对作业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有益无害的。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盏指路明灯,感受着老师对他们的无限尊重和深切期盼。

四、作业评讲要高效出新——推陈出新

作业讲评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一个好的作业讲评,能够将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10-20分。因此作业讲评要提高效率,适当拓展,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推陈出新。

总之,作业是学生的学习产品,不但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新课程的作业改革必须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避免无效作业的产生。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10篇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更是师生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一份设计精巧的作业,不仅可以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还能在激发学生兴趣、创作热情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布置、设计与评价,将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成果,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国内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如何“减负”等基础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家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做出过很多努力,但是这么多年来,效果却始终不能让人满意,中国学生课后作业书面化,数量大,耗时长,效果差,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那么,体验式作业在小学数学领域究竟有哪几种类型呢?教师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体验式作业呢?不同的体验式作业对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数学能力分别有什么样的提高呢?教师只有思考了这些问题,才能在给小学生减负的同时,真正使孩子们从体验式作业中激发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发掘孩子们的学习潜能。

关于体验式作业是什么这一问题,陈鼎孟在其文章中认为,体验式作业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学生社会性发展所需要与可能为基础,以教材、家庭、学校、社会资源位载体,进行体验与实践,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感悟中的成长,促进个性形成的过程。那么,小学数学领域的体验式作业存在哪些形式呢?

1 数学周记

在当前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深入的今天,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了一种新颖的作业形式出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但毕竟日记要求小学生“日日记”,而很多学生可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在此提出数学周记的概念,应该更适合在小学中推广实施。

除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记录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周记中记录一些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关的课外知识,亦或自己对于具体数学知识的独特认识与理解,这对于拓宽其数学视野有着很大的作用。

当然,学生记数学周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学生记数学周记的方向和角度同老师的引导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数学周记,学生通过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对数学的学习。因此数学周记不仅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能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体验中反思学习并积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提高。

2 小课题,长作业

“小课题长作业”也是小学数学界非常流行的一种作业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所教知识,让学生去完成一些有趣的“小课题长作业”。如此的作业形式不仅可以开拓教师课堂教学领域,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起着重大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很多值得研究的小课题,比如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节约用水”的课题研究,上课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先搜集资料。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将课外搜集到的关于我国乃至世界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交流。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继续对“节约用水”做一个调查,时间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一个月。比如计算每天的用水量,其中包括在家的用水量和在校的用水量,这就要求学生调查家庭、学校某一周或某月的用水量及学校师生的人数。还有要学生观察浪费水的情形,比如忘记关水龙头等,并用分组实验的方法,给每组学生分派具体的任务,合作完成这项研究。完成调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并让学生提出具体的措施如何“节约用水”。

数学小课题作业需要学生的亲身经历或开展数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它还能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探究能力,也是极好的一种体验式作业形式。每个小课题的研究,从课前的搜集资料到课后的调查研究以及汇报交流成果,教师可鼓励学生把整个过程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感悟,所见所闻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小课题,长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以及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的能力。

3 团体合作式作业

首先在这里需要指出,本文所探讨的几种体验式作业的模式都不是相互独立的,在很多层面上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合作文化,因此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学会合作,这也是新课程生成性、建构性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数学作业都是你做你的,我写我的。教师其实完全可以改变一下这种一贯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团体作业,打破传统作业“独立作战”的形式,变个体独立性为集体合作型,当然,这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安排。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在生活中,扑克是极好的数学工具。例如在低年级学习了“数的大小的比较”之后,可以布置与父母一起进行的合作型作业。学生可以与父母进行扑克的比较大小游戏,让学生将自己与父母比大小的每一组扑克点数记录下来,中间用“>”、“

当然,团体合作式作业不仅仅是跟家长合作,还可以跟同学合作。总之,合作型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无形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不单单体现在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会合作,这将对孩子们日后的长远发展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11篇

一、分析实际学情,分层次设计

因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受诸多教育因素和先天禀赋等的影响,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外作业我们也要根据各能力层次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分层设计,以便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的欢乐,从而给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起点。

在具体操作中,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我们要将作业进行相应的难度分层,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简便计算方法时,笔者就进行了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设置:

一般学生:(1)5.4×72+5.4×28;(2)(1.25+2.5)×4

中层学生:(1)5.4×99+5.4;(2)7.5×10.1

成绩优秀学生:(1)7.4×5.6+7.4×5.4-7.4;(2)8.4×7.2+0.84×28

第二天,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分开评价和点拨,指出其需要改进的地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得到发展和成长。在点拨的过程中,我还鼓励和刺激学生挑战创新题型,培养他们不畏困难的探索精神。

二、课外作业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传统数学设计思想根深蒂固,照猫画虎的机械训练磨灭了学生的激情和创造力,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作业设计中,必须增强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过程,这样才能诱导学生在作业时保持饱满的热情,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乐中做,在做中乐,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比如,在引导学生学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笔者进行了如下作业设计:

1.实践出真知——实践性

让学生用文具袋的任意三根小棍拼一拼,看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大家会发现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不能,这就从客观上促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固有知识,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结果学生发现小棍的长短与能否围成三角形有密切关系,即其中一根小棍的长度小于另外两个小棍长度之和时不能拼成三角形,如此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设置情境问题——趣味性

要求学生课下制作一个模型小帆船,看怎样设计支架比较稳定。笔者给出两个条件,支架要用上一个5厘米和8厘米的铁条。这样设计,促使学生先考虑支架做成什么平面形状才稳固,最终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性质而采用了组建三角形支架的方式,这时自然就引出了第三个铁条长度的选用问题,迫使学生通过研究选了一根大于3厘米而小于13厘米的小铁条来完成支架的架设,这样,无形之中就运用了教材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如此设计开放的数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活动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外作业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融合

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和实践性,能很好地牵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同时也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在作业设计中,我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

比如,以用8根5 cm火柴摆一个长方形,怎么摆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动手摆一摆,再计算)题为例,学生会发现要求长方形的面积缺少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经过比较,又会发现,当周长一定的时候,长方形的长和宽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这样可促使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发展。

四、设置自主选择性作业

最后要设置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他们的实际认知情况选择有利于自己提升的题目,从而巩固知识,发现不足,提升技能。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模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新课改提出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但现阶段,教师如何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设计作业形式、内容,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仍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据笔者调研,传统的作业形式仍占大多数,内容单一、枯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性、合作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仍没有得到重视,笔者在授课中,转变观念,在设计作业时,充分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使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为何要优化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数学学科教学过程尤为重要。教师教授给学生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独立完成教师设计的作业,进一步消化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同时体验数学趣味、拓展思维、提升自身能力。根据笔者调查研究,现阶段大多数教师仍以应试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运用传统的“题海战术”,通^对同一内容的重复练习,达到教学目的。这种作业形式,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造成一系列的教学问题,这与最初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如何提升课堂效果,达到减负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对于数学学科作业来说,应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小学生发展的作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趣味性,达到“减负不减效”的目的。

二、新课程视野下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思路

1.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维果斯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儿童发展水平具有两个维度及一个区间:一个是儿童智力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儿童智力潜在的发展水平。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思考如何激发学生智力现在的发展水品,而作业的趣味性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无疑是极大的。针对传统教学中作业设计的枯燥乏味,提升作业趣味性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授四年级上册的分数时,传统教学方式停留在书本,笔者为增强教学趣味性,将苹果带入课堂,进行现场演示。比如教授几分之几的概念,笔者现场将苹果切成了四份,并进行提问,要求回答对的前四位同学得到四份苹果,要求其中一位吃掉一份,提出问题:被吃掉的苹果是原来苹果的几分之几。

2.增强作业的生活性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认为学习数学较为困难,导致做作业的兴趣不高,对学习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实际上,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建立密切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来自于身边,来自于生活。笔者在教授学生学习年月日知识时,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以生日作为教学主体,首先由学生制作日历,其次让学生圈出父母和自己的生日,并算算一年有几个月,看看自己的生日与父母的生日所在月份分别是多少天,来引入大月、小月的概念。

3.增加作业的实践性

小学数学在优化设计过程中,可充分考虑作业的实践性,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趣味,拓展学习思维,并提升其它学科的能力。在设计六年级比例尺一课作业时,笔者制作了一幅家乡的简易地图,与A4纸的比例为1:20,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将地图画在A4纸上,并展示学生的作品,结果发现有的同学画的非常好,有的同学却达不到目的,笔者要求学生回家预习比例尺一课,通过自身预习解答笔者的问题。通过作业与实践性联系,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目的的作用。

三、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利用作业将教学拓展到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同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做到作业的开放性与合作性想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13篇

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突出主体性原则

从当前的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来看,基本不能用“设计”二字形容,多为教材后的练习,或是一些备用资料中的原题,主要目的是为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我们不能否认教科书课后作业安排是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而进行的,但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这也就决定了作业设计必须突出个性化。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作业设计就要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教学中,第一课时课后作业为“做一做”(算式分别为18×4=,24×3=,25×2=,14×6=,130×5=,2×380=,150×6=,7×13=),从练习上看,这些算式很好地起到了巩固课堂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连一位数乘一位数都还存在困难,或简单的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也还存在困难,那么像“2×380=,150×6=”这些算式又将起到什么作用?教师是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来进行作业设计?

二、关注学生的兴趣,突出兴趣性原则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无论是第一学段还是第二学段的学生,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这也提示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中,要能提高练习的质量,就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虽然新课改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只注重对新知识的教学,而作业设计依旧延续上完课,布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批改讲解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安排”下“乖乖地”完成,这样的结果是“抄作业”的现象,而一旦学生出现“抄作业”,教师更多采用的是“教育——批评”的方式进行,然而结果依然是“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仔细研究发现,其实学生本身也不想去“抄”,更多的原因是“做不成”、“没有兴趣”。而没有兴趣的更深层原因是什么?是教师给学生的选择面不够宽。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粉刷围墙)的教学练习为例,课后练习“做一做”主要以附页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得不说,以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效果,但就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抽象思维虽然得到一定发展,仍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教师如果只能在情境中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始终只能在抽象的知识间打转,一旦遇到困难,积极性急速下降。相反,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如果教师的作业能重生活实践中进行,相信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更好地激发,效果也会更好。

三、立足学生实际,突出生活化原则

正如上例所述,要提高学生在作业中的能力,还得从生活这一大情境出发。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的确,知识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更多的是建立在学生生活基础上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要能保证数学作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还得从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做起。

同样是在(粉刷围墙)的长方体教学的练习中,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让学生以直尺、卷尺等为工具,以教室内的粉笔盒、黑板擦、文具盒,家里的冰箱、书柜等为调查对象,以小组为合作形式进行长方体的调查活动。学生在实地调查中,不仅能获得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整体感知,亲自接触到长方体,通过探究后去计算,然后再和课本结合起来,对粉刷的墙壁进行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随之提高。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差异性原则

学生之间在认知水平、身心发展水平方面必然存在客观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尊重个性,区别对待”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作业设计也是相同的道理。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14篇

小学数学作业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促进了教育理念的革新,也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学数学教育整体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步存在差异的是,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改革仍然发展缓慢,特别是农村地区,传统落后的数学作业设计观念已经严重制约了作业对课堂教学效果巩固作用的发挥,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产生着不良影响。所以,现阶段,要想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家庭作业设计进行改革,使其能够符合农村地区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转变传统作业设计观念,树立科学的设计思想

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既要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也应该立足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以,新时期,农村地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基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作业内容的选择应该加强与农村地区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相关数学概念的内涵,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1]。其次,作业设计应该兼顾趣味性和灵活性。教育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除了最基本的书面作业外,还应该设计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作业设计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受到自身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学习素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用分层次作业设计的方式,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征,发展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四,作业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作业的数量。必须改变农村地区以大量作业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作业设计观念,而是应通过多种形式作业设计缩减书面作业数量,减轻学生负担,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二、改革作业设计形式,探究多种设计方法

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众教育观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色,因此,农村地区的作业设计只有与农村数学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相符合,才能发挥巩固性训练的优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游戏型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游戏教育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教学思想,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将游戏教育思想应用到家庭作业设计中,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不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内隐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2]。所以,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特色,设计趣味性和教育性较强的游戏,进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后,教师就可以适当的设计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作业。结合农村地区独特的自然优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是轴对称图形的自然物品,如一部分树叶、花朵等,使学生在实际的观察对比和寻找中加深对轴对称知识点的认识,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

2、设计应用型作业,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应用型作业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如在讲解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农村地区学生家庭一般会定期在集市上买卖东西的特征,组织学生参照自身家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帮助长辈卖东西”和“帮助长辈买东西”两项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的买卖过程中加深对于钱币知识的认识,巩固教学效果。同时,这样应用型的作业设计,还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习惯,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设计分层次作业,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15篇

“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作业要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技巧、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品德。然而,当前的课堂,作业不能做到当堂完成当场反馈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活动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自己的负担,事倍功半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可能有些教师认为,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与教学效果成正比,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因此不惜挤掉学生独立作业与反馈的时间,用于讲授,认为这样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就能取得好成绩。殊不知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均离不开自身的独立活动,单靠教师讲授和师生共同活动,充其量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其实课堂独立作业是学生课堂独立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

一、充分认识课堂作业课内完成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

首先,课堂是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场,具有群体参与性,课堂作业的共同任务和相同节奏对个体提出了挑战,“最先完成、正确率最高”自然会成为学生课堂上做作业的追求。这样,变个体零散学习为个体间的竞争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作业心态,从而提高作业的效率。

其次,课堂上做作业,有任课教师的全程陪同,同学之间的相互监督,每一个学生都会受到课堂规范的约束,都会十分自觉地遵守纪律,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进而提高作业的质量。

再次,把课堂作业挤进课堂,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如:低年级学生书写的姿势、握笔的方式、书写的规范等;高年级学生书写的速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等。这些问题均需要教师的耐心点拨,同学的相互交流。只有在课堂上,这些点拨和交流才是及时的、高效的。

2.有利于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课堂作业,应该是检验和巩固课堂学习效率的有力武器,不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压力,甚至是个别后进生的巨大包袱。课堂作业当堂必须完成,肯定会引发任课教师的思考:应该选择那些有价值的习题去做,作业布置也就成了教师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作业避重就轻,突出重点,能使学生的作业总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能够迅速地减下来。

同时,学生的课外生活不会受到作业的挤压,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状况,进行拓展性的学习。还有更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安排课余生活,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正使学生个性的发展落到实

二、转换教师思维调优作业质量

1.难易适度,既照顾一般又兼顾个别。各个类型的学生都要照顾到,既要考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除了基本作业外,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去做;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适当降低难度,并进行个别辅导,设法使其开窍,帮助他们完成作业,增强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信心。洋思中学的课堂作业一般模式就是必做题加选做题 ,就是照顾到各个类型的学生,同时确保了作业当堂完成。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第一单元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练习课第一课时上布置作业:必做题(基本题)376÷42376÷47274÷31 274÷39

选做题: 先在里填一个合适的数字,再计算[1]商是一位数 25÷38[2]商是一位数 76÷27

2.作业量要适当。要求学生做作业的目的能否达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布置学生作业,凡能在课堂内完成的决不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学生作业既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作业过少,难以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作业太多,反而会使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行为。

3.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典型性的作业,能够体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做到

(1)新知识及时练。教师在教完一个新概念或新法则之后,应及时针对概念的本质特征选择一些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的练习题要求针对性要强些。如教学方程的概念后,应针对方程概念的两个本质特征: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方程?哪个不是方程?为什么?为体现针对性,教师可做“诱错”性练习。如教学小数四则计算后,可设计(2.5 -2.5×0.5)÷0.5 让学生练习 。

(2)易混知识对比练。对于易混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如“数的整除”这单元的各种概念是相互联系的。通过练习,既有利于理解知识,又有利于分清混淆。因此,教师可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让学生辨别:如,①15是倍数,3是约数;②1是质数,2是合数;③奇数都是质数。

(3)主要知识加强练。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关键的知识,教师应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的选择上下功夫,不要随心所欲,信手拾来让学生练习。一般来说,在讲了一个新的重要概念之后,应选配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习题用以增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稍复杂的习题,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如为了使学生在用比例解应用题时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及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选用形式不同但实质不变的两道应用题让学生分别设未知数,列出比例式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