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低层砌体建筑工程 住宅简化设计 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的设计对建筑本身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墙体的设计上,要在考虑整体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墙体的承重力,控制好墙体的高度和厚度,同时要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充分保证砌体建筑的质量。

一、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中住宅简化设计

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通常是指建筑层数不超过三层的房屋,层高在4.5米,建造时使用的砖的等级强度最小为MU10,使用的砌块强度为MU7.5,使用的混合砂浆砌筑的等级最小为M5,墙体的厚度也有着一定的要求,使用砖料的厚度最小控制在240毫米,使用砌块的厚度最小为190毫米。使用的砖料的种类包括烧结的普通砖料、多孔砖、蒸压的灰沙砖以及煤粉砖等,有时还使用混凝土的砖料。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中的楼盖多为现浇的混凝土板或者是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上下层连接的楼梯通常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且所有的墙体的建筑方式都是落地的,通常由砌体的刚性条形结构进行支撑,充分保证住宅建筑的稳固性。

在抗震性能的设计方面,首先要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出发,提高其抗扭转的性能。从总的框架上来说,要确保建筑物具有完整的整体性,这包括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规则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对称性,结构上比较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建筑物立面的形状也应该是有很强的规则性的,建筑整体在竖向抗测力构件上的材料强度应该从下到上呈现出一种递减的趋势,建筑的形状最好是上面小些,下部稍微大一些,这样有利于在地震中保持良好的稳固性,也可以承受比较大的刚度,同时可以适应比较大的承载力的突变。可以通过加大和质心相距比较远的剪力墙的厚度来降低建筑物整体的偏心率,从而增强了其稳定性。假如建筑物自身的刚度非常大,那么就在结构本身开辟一些小洞来降低建筑物的偏心程度。当建筑物的表面非常的不光滑凹凸不平的时候,在形状不规则的地方可以增加一道拉梁,也可以增加起到拉接作用的楼板,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有效增大建筑体周边构件的横截面即,同时也就等于加强了所添加物件平面的抗扭强度,建筑物的扭转效应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低层砌体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

低层砌体建筑工程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就是出现裂缝,这是影响住宅质量安全和其抗震性能的最大难题,所以在施工工艺的选择上要注重控制好施工的质量。以下就两个影响质量的因素分析施工工艺的选择。

第一点选择恰当的施工工艺控制收缩裂缝的影响,增强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的质量水平。砌体工程使用材料的不同,造成收缩的程度就不相同,比如烧结粘土砖的时候,干缩变形的程度就相对比较小,但是在潮湿的环境中有较大的不可逆的湿胀变形。而砌块、灰砂砖、粉煤转的干缩率就有所不同,它们会随着水平的减少收缩,但是当在潮湿环境中就又会吸收水分而变得膨胀起来,再次干缩的程度与第一次相比有所减少。材料的收缩引起的砌体结构的裂缝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而且程度也比较严重,包括砌体建筑住宅的纵墙中间出现的八字形裂缝,建筑物底部出现的竖裂缝和斜裂缝,还有屋顶的水平裂缝等。建筑砌体材料的不同构建的组成不同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比如在楼板错层处和上下层连接的部位经常出现裂缝,这是建筑体拉伸力比较大的地方。砌体框架填充墙或者在柱间墙体面上也容易出现变形扭曲的裂缝,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引起的。防止砌体结构因收缩导致裂缝的措施有很多种,包括合理设置控制缝的位置,科学控制控制缝的间距,还可以设置灰缝的钢筋等,加固结构的稳定性。具体来说,要在砌体结构墙体的转变处设置纵向的控制缝,同时可以在相交墙或者转角墙的接缝处设置纵向的控制缝。门和窗户的地方也可以考虑纵向控制缝的设计,一侧或者两侧皆设置均可。要注意楼顶和屋盖的地方可以不用设置控制缝,适宜设置假缝,以便防止可能的裂缝的发生。控制缝的形式设置,一般是隐式的,应该和墙体本身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也不要超过12毫米,缝的填充材料可以选择具有较高弹性和密封性能的材料,例如聚氨脂或者硅树脂等。为了防止建筑砌体住宅材料多次收缩而造成反复性的裂缝,可通过增加钢筋的数量以提高稳定性。位置的选择可以是在墙洞口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处,也可以在屋顶标高以下的第二道和第三道灰缝处。插入钢筋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之内

第二点要采用恰当的施工工艺控制好温度的影响,提高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住宅的总体强度。温度因素导致建筑砌体结构出现裂缝是很常见的。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建筑砌体材料的热胀冷缩,每种裂缝一般是由顶部开始的,越往下的裂缝程度较轻。例如在夏天,屋面板的温度可以达到60°C左右,而建筑砌体温度只是30°C左右,温差大,屋顶和墙体的材料刚度又不相同,这就很容易使砌体结构在热胀冷缩中产生变形和扭曲,引起拉力和剪力的增大,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裂缝的现象。另外在砌体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的收缩也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温度裂缝的形式主要包括顶层墙面的裂缝,墙体垂直方向的裂缝,圈梁下墙体的裂缝,女儿墙裂缝等,总的来说,这些情况的共同特征是当在夏天施工时,裂缝的程度比较轻,当在冬天施工时,裂缝的程度比较重。所以在砌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施工时间,避免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在冬天进行。还要使建筑平面的布局规则简单化,依据砌体建筑的材料和体型,设置适当的温度收缩区间。如果屋面的保温层没有达到热工要求和相应的节能标准,就要重新制作保温层。对于修复的裂缝要等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检测,可以在裂缝内部嵌抹水泥浆或者玻璃纸进行确认,如果形态完整无损说明裂缝基本稳定。砌体结构在建成以后还要注意维护工作,以适应温度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能够防止更严重情况的发生。低层砌体建筑工程的住宅质量关系重大,一定要控制好这两方面的因素,达到建筑住宅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层砌体建筑工程中住宅的简化设计有利于增强建筑墙体的承载力,同时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还为砌体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昕.砌体建筑房屋裂缝成因及防治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6)

[2]刘航.一种砌体建筑竖向无粘结预应力抗震加固结构[J].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2(10)

[3]单虹云.浅议多层砖砌体建筑墙体温度裂缝的防治方法[J].河南建材,2011(10)

[4]李晶晶.不同影响因子对砌体建筑震害影响程度的分析及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2(1)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设计;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56-01

一、低碳设计的理念

1.节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节能环保。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节能设备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所以,高层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节能技术,把节能技术和建筑物的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保证高层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不会对高层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造成影响。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建筑设计者完全可以利用季风风向的变化来设计高层建筑的空调系统,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大量使用建筑围护材料,充分发挥他们的结构优势来达到自然的保温和降温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双层幕墙,这样就能达到自动遮阳的目的。

2.能源组合优化。能源组合优化是指在使用传统能源的同时加入一些新兴能源,这样就能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针对一些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这样就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节约了大量的能源资源。沼气、太阳能和风能都是十分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以,在设计和建筑过程中还可以大量使用一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采用天然材料。在高层建筑内部装修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不环保的装修材料,而使用不含有有害物质的装修材料。在装修之前,装修人员应该对一些使用寿命很长的装修材料进行综合检测,避免含有过高有害物质的材料被用到装修过程中。

4.节约资源。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做好工程预算,避免出现极大的浪费。此外,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方案和建筑结构进行优化,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尽可能的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可再生材料,最大程度的减少浪费。

二、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中融入低碳设计的策略

(一)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在高层建筑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光照因素,保持一定的楼间距,让每一个楼层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照,都能充分利用到太阳能。高层建筑的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节能。建筑物所处的位置以及季节的变化都会对光照产生影响。尽管夏天高层建筑获得光照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冬天高层建筑获得的光照面积要比夏天获得光照面积要大很多。所以,在设计窗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季节的光照的变化。高层建筑南向的窗户的面积应该比其他地方要大,这样就能保证冬天获得更大面积的阳光。向北和向东的窗户的面积尽量要小一些,这样就能保证获得充足的光照,尽量减少光照和热量的损失。

(二)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

首先,高层建筑的外墙基本上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高层建筑的外墙是围护结构的重要的部分。外墙一般使用一些轻质保温材料作为填充材料,这样既能达到保温的效果,又能有效的减轻外墙负担。在一些高纬度的寒冷地区,人们在建设高层建筑时往往使用一些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黏土空心砖等作为墙体的主要的建筑材料。尽管这些材料能够达到保温减负的目的,但是往往造成了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费。其次,出于安全性考虑,高层建筑的围护墙体不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舒乐板、PG 板),岩棉板等轻质保温材料。高层建筑物的寿命一般都很长。所以,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由于轻质外墙保温材料抗压和抗震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发生脱落。所以,轻质材料往往不被作为外墙材料而使用。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需要对外墙进行凿刨,贴石材和安装装饰构件等都承受不住外墙的凿刨。剁斧石面层、予留洞容易让墙面出现裂缝。冷桥是影响外墙保温隔热效果的一大不利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外墙大约百分之十的热损失都是由于冷桥造成的。在实际施工中,往往需要进行框架梁拉,设置一些剪力墙,这都会使复合外墙形成冷桥。所以,建筑设计者和施工者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都应极力避免产生冷桥。高层建筑中大约四分之一的耗能都是由于墙的机构能造成的。建筑形体往往会出现变化,这就会使得大量的建筑面积外露,耗能就越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国外很多著名的建筑都是圆塔形,这样就能保证了建筑面积,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面积外露。法国的戴高乐机场候车楼和美国的好运饭店等都是著名的椭圆形建筑。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保证建筑形体不要出现过多的变化,这样就能避免过多的耗能。

(三)高层建筑的风环境影响建筑耗能

由于冬季室外温度较低,过快的风速往往会使热量大量的损失掉。所以,高层建筑要减少冷空气的渗透量,尽量避免损失更多的热量。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作失误,高层建筑在施工完成以后墙体会出现很多的冷凝水,造成大量热量的损失。所以,高层建筑设计者应该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施工者应该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系统设计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上用户配电所的快速增加,用户对用电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供配电系统中,低压断路器是直接面向广大用户的一种重要电气设备,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的低压配电器成为了设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在高层建筑中供配电系统的具体设计情况

2.1供电系统中负荷等级以及容量的确定

通常我们会将负荷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供电负荷主要指的是中断供电导致的重大政治经济损失;二级供电负荷指的是中断供电导致的较大政治经济损失,而除了一、二级负荷外的均为三级供电负荷。在住宅小区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的电气设计规范来合理确定负荷等级,如果建筑物的性质不同,那么其所采用的供电设施的负荷等级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通常情况下,建筑物中应急照明、消防设备、自动灭火装置、普通电梯以及生活水泵等采用的设施都应该确定为一级负荷。

2.2 供电电压以及电源的确定

为了确保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需要在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供电负荷的等级采取合理的供电方法。通常我们将供电电源的低压配电电压规定为380/220V。

2.3 住宅小区建筑物中使用的变压器研究

在确定住宅小区建筑物变配电所的具体数量以及所在位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主要功能、负荷的分布情况以及负荷的容量大小等。其中要严格进行变压器容量的计算,并将变压器的负荷率尽可能的控制在75%~85%之间,同时把供电半径控制在200m以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配电所设置在负荷中心的周围,以便于简化配电系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可以通过减少线缆,来降低线路问题造成的损耗率。

3 住宅小区建筑中低压断路器的选择性研究

通常我们会根据低压断路器具有的保护性能将其划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两个类型。低压断路器的选择性是整个建筑物中终端低压配电系统的重点设计内容,一旦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电气故障,就要求距离故障位置最近的断路器Qn发生动作将故障快速切除,尽可能的把故障范围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其他无故障回路保持正常供电,并且在这过程中其他各级断路器不动作。而非选择性低压断路器指的是距离故障位置最近的低压断路器QF3发生动作,快速切除故障,其他各级断路器不动作,但是无法有效保证其他无故障供电回路的正常供电。

如果在整个低压配电系统中,上一级和下一级分别采用了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的断路器,那么就能够根据短延时脱扣器的延时动作,或者按照延时动作所对应的不同时间最终获得选择性。在这当中经过上一级断路器的延时动作时,应该格外注意下述几点:

(1)不论下一级采用的断路器是选择性的还是非选择性的,通常都会要求上级断路器的瞬时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保持在下一级断路器出线端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的1.1倍以上;

(2)如果下一级采用的是非选择性断路器,那么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了避免下一级回路出现短路电流的问题,会要求上一级断路器的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整定电流保持在下一级瞬时过电流脱扣器的1.2倍以上;

(3)如果上下级都是选择性断路器,那么为了保证选择性,需要将上一级断路器的短延时动作的完成时间控制在下一级断路器的短延时动作完成后的0.1s以上。

4高层建筑供配电的安全性研究

为了确保供电电源满足电力负荷的实际需求,就要增强变电所中供配电系统所具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在住宅小区建筑中存在很多一级或二级负荷用电,因此通常会设置最少两台变压器,同时还要配套安装一套柴油发电机组,以此来确保供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柴油发电机组检测到市电回路出现失压问题,那么就一定要在10s以内迅速恢复发电机组的运行,保证建筑中一级、二级负荷设备的供电正常。此外还要做好消防用电工作,如果住宅小区发生突起火灾问题,那么消防控制中心就要在最短时间内切断非消防用电负荷。通过对比两台不并列运行的变压器以及柴油发电机所运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可以发现,在住宅小区建筑项目的施工设计中一定要选择最佳的供配电设计方案,以此来确保供电的安全性。

5高层建筑中低压断路器保护的灵敏度要求

低压断路器保护的灵敏度一定要根据住宅区建筑物低压配电设计的相关规范进行严格控制,不得低于1.3,并满足公式Sp=lkmin/IOP≥1.3。在该公式中,Ikmin表示当系统处于最小运行方式状态下时,低压断路器保护的线路末端的单相短路电流或两相短路电流,IOP表示瞬时或短延时过流脱扣器的动作电流,Sp表示低压断路器保护的灵敏度。一旦低压断路器的瞬时或短延时过流脱扣器在其保护范围内发生轻微的短路故障,那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控制灵敏度大小,来保证低压断路器进行可靠动作。因此在选择低压断路器的过程中,要注重灵敏度的校验工作。如果断路器同时具有短延时和瞬时过流脱扣器,那么只需要对短延时过电流脱扣器的灵敏度进行校验即可。

6低压断路器的环境温度

低压断路器的过载保护依靠热脱扣器来完成,通常低压断路器的热脱扣器额定电流是制造商依据IEC898标准,在基准温度为30℃条件下整定的。热脱扣器由一组双金属片制成,当线路发生过载,过载电流流过加热电阻缝而使双金属片发热变形弯曲,将搭钩顶开,使低压断路器触点断开。低压断路器的热脱扣器与环境温度有直接的关系,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低压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值发生变化。

低压断路器安装在配电箱内,配电箱为明装和暗装两种,明装配电箱的散热效果优于暗装配电箱,暗装配电箱内的空气不宜对流,其散热效果较差。造成配电箱内因低压断路器的温升使周围环境温度上升。所以,低压断路器的实际工作温度比环境温度高出10~15℃左右。因此当环境温度不同于校准温度值时,我们必须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温度与载流能力修正系数表,来修正低压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值。以C65N/H为例,如果低压断路器单个安装,其周围环境为30℃,断路器的额定电流20A,则其实际工作电流为20A:如果低压断路器单个安装,其周围环境为40℃,断路器的额定电流20A,则其实际工作电流为18.97A:如果多个低压断路器安装在配电箱内,其周围环境为30℃,断路器的额定电流20A,则其实际工作电流为16A;如果多个低压断路器安装在配电箱内,其周围环境为40℃,断路器的额定电流20A,则其实际工作电流为15.18A。由此可见,不同的环境温度和不同的安装方式对于低压断路器的实际工作电流值有一定的影响。

7结语

在设计低压配电系统时,应注意低压断路器的选择性和级联保护性;对低压断路器过流脱扣器额定电流进行选择和整定。确保过电流脱扣器动作的灵敏度;当环境温度大于或小于校准温度值时,应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温度与载流能力修正系数来调整低压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值。

参考文献: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户型住宅;现状分析;存在问题;设计方法

1 中小型住宅建筑设计现状研究分析

影响住宅品质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居住环境、套型面积、户型设计。

(1)客户在选购住宅时,首先考虑的是小区的居住环境。对小区居住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化率。在建筑高度限度的前提下,容积率越高就意味着建筑密度越大,绿化率越小,会对居住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现在很多开发商为了利润,拼命提高小区容积率,造成小区建筑密度过大,拥挤不堪,压抑沉闷,居住品质不高。尤其是以中小户型为主的居住小区,因其户型小,所以做到同样的容积率需要更多的楼栋,对居住环境影响更大。设计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优化总体规划,在保证地块开发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让小区透气、透光、透绿。只有小区空间关系更加的人性化以及贴近自然,才能够为设计出高品质的住宅提供可行的前提条件。

(2)其次考虑的是住宅的套型面积。项目在营销过程中会对单套户型的销售总价格有适度的控制。由于这些年商品房销售单价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所以需要对套型面积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前的“大而豪”的户型空间浪费较大,总价偏高,对刚需要求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要在保证住宅品质的前提下,缩小套型面积,就需要遵循二个原则:①能做多层不做高层,能做11 层不做18 层,能做18 层不做30 层,应尽量减小因公共交通面积而产生的公摊面积。②应进行合理的户型配比,尤其是中小户型,尽量不要做一梯两户,应以一梯四户为主,特殊情况下,也应考虑一梯五户甚至一梯六户。总之要尽量将有限的面积资源放到住宅套内去,才能为设计出高品质户型腾出空间。

2 中小住宅建筑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对于居住环境及户内品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发商在这种新市场行情下,若想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要将“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作为定位目标。即使在“90 平方米,70%”的政策环境下,也要努力做到这一点。但是现阶段最常面对的问题就是:若单层建筑面积较小,在容积率不改变的情况下,楼栋数和楼层数就会增加,楼栋数的增加就意味着楼间距会有所缩小。所以楼栋数、楼栋间距和容积率之间务必要取得较好的平衡。但为了实现在一定容积率的前提下的“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设计目标,那么就需要放弃一梯两户或一梯三户等不经济的设计。由原本一梯最多四户转变为一梯最少四户,增加单栋建筑面积,减少楼栋数量。

就最简单的住宅项目来讲,将底层的建筑面积设置为S1,建筑用地总面积设置为S2,总建筑面积设置为S,容积率为2,建筑密度为20%,这样即为:S1=0.2,S2=252,S=10S1,能够建设10 层;在项目容积率低于2 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小高层项目进行设定开发,能够保证较低的建筑密度。相反,若项目设定为高层住宅,容积率就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小高层的消防标准相对较低,楼内公共交通面积要求较小。高品质、大户型的住宅项目一般会选用一梯两户作为主要户型。楼栋间间距的大小,取决于楼房建筑的高低,楼房建筑高度和楼栋间距是呈正相关关系。

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人口众多,但是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各地政府都在贯彻节约土地资源这一基本政策。在城市土地公开招标的文件中,很多都会要求中小户型占到一定的比例,以满足经济实力较弱的刚需群体的需求。当前建筑开发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既保证住宅品质的前提下又能够解决好高容积率这个问题。

3 高容积率的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

3.1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低建筑密度,高绿化率”的开发理念下,为居民营造优越的居住环境。要想使此目标得以实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就是做到最大可能的减少楼栋数。在平面上就应该适度地考虑如何加大单层的建筑面积,争取做到每栋单元能够达到六户左右的同时,还能够做到可以多单元拼接,使楼栋间布置更加合理、组合更加灵活。这么做的优点不仅可以体现在增加单栋建筑面积上,还体现在居民用户公摊面积比例大大降低。

其次就是充分利用建筑高度上限,增加建筑层数,同时合理设置建筑层高,若在每层原有的基础上再降低2cm 左右,这样一栋建筑物就可以多出两层的建筑面积。向上增加层数和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这两种方法相比较之后会发现,竖向上增加层数此种方法优于平面上加大单层建筑面积方法,究其原因是一旦使用加大单层建筑面积和降低层高这两种方法,就不可避免地以牺牲住宅品质为代价。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是规划指标是否变动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情况下,户均建筑面积的降低,就会带动总户数的增加,总户数的增加必然也会导致规划指标的增加。随着各方面的增加,建筑商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车位数的增加。停车位的增加,必然导致居民居住环境的下降,要想解决此类问题,小区建设者应该以地下停车位为主,地面停车位为辅,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车辆对小区居民生活的影响。

3.2 建筑单位综合性设计分析

3.2.1 建筑面积公摊比例研究分析

理性购房者对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比较重视的。力争将其控制在15%以内,若高于20%,购房者就会很难接受。18层以上高层设计,一梯2 户、4 户中,每一层公共交通面积大约设计为40m2 或者是70m2。根据每一户建筑面积90m2 计算,建筑面积公摊比例分别为22.22%、19.44%。因此说,90m2以下中小型住宅单元若想控制公摊面积,最好是选用一梯5、6 的户型。同时,建筑设计需要对电梯、楼梯、过道等公共交通空间进行综合优化,以使其面积低于上述标准。通过降低公共交通面积的方式降低建筑面积公摊比例是建筑设计首要思考的。

3.2.2 精细化户型设计分析

现代住宅主要由客厅、书房、卫生间、卧室、餐厅、阳台等组成,通过适度的联系空间进行组合,这样才能保证动静分区。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以及客户所需,进行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户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90 平方米,70%”的政策要求下,住宅的户型设计只是满足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求建筑师在限定的面积内设计出高品质的户内居住空间。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应重视对人的行为方式和人体工程学进行综合性思考。住宅内每一寸空间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在户型设计过程中,做的面积可控、功能齐全、尺度适当、空间整齐。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分类;高度和层数;防火分区;消防疏散设施;公摊面积;保温材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已经于2015年5月1日开始实施,其内容相对于之前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均简称为“旧建规”)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均简称为“旧高规”)两本规范,做了修改和增补。其中有关住在部分的内容与也有变化和增加。对这些内容加以研究、解读,会对今后的住宅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1、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的变化

新版防火规范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改变之前住宅建筑以层数做为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而是改为以建筑高度做为分类标准。新版防火规范中,“对于住宅建筑,本规范以27m作为区分多层和高层住宅的标准;对于高层住宅建筑,以54m划分为一类和二类。该划分方式主要为了与原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中按9层及18层的划分标准相一致。”(5.1.1-(2)条文解释)。另外,新版防火规范附录A中对于的建筑高度定义为室外地面至屋面面层或屋脊与檐口的平均高度,室内外高差1.5米以内或2.2米架空层不计入高度。由此可见,新版防火规范尽管采用以建筑高度做为住宅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类标准,但是制定标准的思路还是沿用旧建规、旧高规以及《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相关规定,其实改变的幅度很小,对于住宅设计基本没有影响。

但是,新版防火规范附录A中计算建筑高度的定义标准是到“屋面面层”,考虑到北方的住宅多属于严寒或寒冷地区,其屋面要设置保温层。如果按保温层厚度100mm,两个水落口距离15米,2%排水坡度,找坡层最薄30mm厚度, 20mm厚找平层计算(忽略防水层等厚度),则屋面面层做法厚度应为300mm(100+30+7500×0.02+20)。将屋面面层厚度均摊到每层,那么按新版防火规范规定,54m(18层)的住宅层高无法达到3米,应在2.9米左右。这点在设计时应引起注意,否则极易突破新版防火规范的标准。层高的降低不一定是坏事,住宅层高每降低10cm,可降低造价1.2%~1.5%。所以,从另一方面看新版防火规范间接地控制了住宅层高,对于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降低造价、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2、防火分区的变化

首先,新版防火规范将高层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提高到了1500O。虽然和旧高规相比提高了500O,但由于住宅建筑的特殊性,面积的增大对住宅设计的实际意义不大。但是对于高规格、大面积的高档住宅设计,带来了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新版防火规范中5.4.10-3条中规定“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区和室内消防设施配置,可根据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别按照规范有关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定执行:.....”这条如果按住宅是高层主体,其他建筑高度不大于24m时,可以理解为: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住宅为高层主楼,其他功能建筑为多层裙房,因住宅的疏散楼梯要与裙房完全防火分隔,主楼在裙房的投影面积仅为住宅的疏散楼梯,其他部分可以划分为裙房面积。而5.3.1条中“注2”规定“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该条的条文解释为:“如果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间未采取上述措施时,裙房的防火分区要按照高层建筑主体的要求确定。”这两条规范对于裙房范围的定义有区别,即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时其裙房面积比其他建筑的裙房面积要大。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住宅的火灾危险性小,且一般住宅主体面积放在裙房位置其利用率也较低,综合这两点而放宽了住宅与其他功能建筑合建时裙房的防火分区面积、安全疏散等的消防设计要求。

3、安全疏散对于住宅公摊面积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住宅作为相对特殊的民用建筑,其需求量大而火灾危险性较其他建筑要低。因此,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适度降低住宅的防火设计要求,从而降低消防疏散设施所占面积,降低每户的公摊面积,提高每户的套内面积利用率。这在目前房价居高不下,政府的土地供应量减少的大背景下,上对于整个国家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下对于每个购房者实际所得的户内面积的大小,都具有积极意义。

新版防火规范对于不大于54m(18层)的住宅的消防疏散设施的设置,其要求与旧建规、旧高规相比变化不大。虽然明确了开向前室户门的数量应不大于3樘(5.5.27-3条),但是对住宅公摊面积的影响很小,这类住宅压缩公摊面积的方法已经很成熟,可以沿用以前的设计思路。

对于大于54m的一类住宅建筑,新版防火规范的要求更为严格,规定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5.5.25-3条)。新版防火规范已经禁止采用旧高规有关18层以上住宅中采用一部疏散楼梯加连廊的设计方法。两个出口的设置,加之一个单元需要设置两部电梯(《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6.4.2条),势必导致公摊面积的增加。一直以来满足住宅必要的消防疏散设施和减少住宅公摊面积一直是住宅设计的一个矛盾点。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考虑,简言之,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即指通过增加标准楼层的户数,增加分摊公共设施面积的数量,从而减少每户公摊面积,是更为有效可行的措施。通过增加户数来减少公摊面积的典型案例是某房产公司乌鲁木齐的一个项目,该项目采用一层六户的设计方案。其89平米户型可以做到三房两厅,73平米户型可以做到两房两厅,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但是这六户中有两户仅有东向或西向采光,居住的品质不高,弥补这一缺陷方法是将这两户设计成小户型(73平方米)并优化户内布局,减少无效空间。

“小处着手”是指尽量采用各个要求指标的下限,够用即可,来压缩整个消防疏散设施的面积。关于疏散楼梯可通过采用剪刀楼梯间来满足两个疏散口的要求,楼梯踏步宽取260mm下限,踏步高取175mm上限来进一步压缩疏散楼梯的面积;担架电梯可兼做消防电梯,载重量取800kg下限,另一部电梯可选用载重量最小(630kg)的客梯,进一步压缩电梯井道的尺寸;合用前室只要不小于6O,独用前室不小于4.5O即可。另外,设备、电气井道也可以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压缩尺寸,将检修空间与走廊、前室等功能合用。

标准楼层户数太少少会导致每户公摊面积过大,户数过多又会使部分户型的舒适度较差。如何取得一个户数与公摊面积的平衡点,是今后住宅设计的关键。目前按设置剪刀楼梯间的消防疏散设施,约为50平方米(按2.9m层高设置剪刀楼梯间,800kg担架兼消防电梯一部,630kg客梯一部及相应的前室、合用前室、设备电气管井),再加上走廊面积可能达到约65平方米。我们以100平方米左右三房的市场刚需户型为参照标准,如果一层仅设置二户,不考虑走廊面积,将户门直接开向前室,则每户公摊面积为25平方米,其公摊面积占户型面积的25%,套内建筑面积仅为75平方米左右,基本不可行。而一层六户的设计虽然可将公摊面积降至11平方米,但是至少有两户的朝向不好,而且一层六户必然要利用东西采光面,单元之间无法拼接,其节地效果不佳,东西向住户还会产生视线干扰。那么按一层四户设计,其每户公摊面积约为16平方米,公摊面积占户型建筑面积比例16%,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且四户均可朝南,唯一不足是中间两户南北通风效能较差,但是也达到了一定的舒适度要求。可见,一层四户布置方案应该是这个平衡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新版防火规范的实施对于不大于54m(不大于18层)的住宅影响不大,而对大于54m(大于18层)的住宅影响较大。对于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的市场刚需户型,一层二户则基本不可行,要满足均好性要求及控制公摊面积不至于过大,其合理的户型布置应该是一层四户。当然,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可以设计一层大于四户的户型。如果户型面积要求在120平方米以上,按照一层三户计算,每户公摊面积约22平方米,公摊面积所占比例18.33%,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4、保温材料的要求

保温材料的耐火性能要求是新版防火规范新增的内容,制定这部分内容的思路是:对于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这类火灾危险性小的住宅,其材料耐火性能有所放宽,而对于大于27m的住宅,其标准有所提高。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允许使用B2级材料,但其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h(6.7.5-1-3条、6.7.7-1条);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可以采用B1级材料,但需要层层设置防火隔离带。可以看出新版防火规范对于外墙保温材料的规定更结合实际情况,根据高度不同,火灾危险性大小,既有放宽也有加强。

5、结语

综上所述,新版防火规范在住宅建筑耐火等级分类上面,与旧建规、旧高规保持一致,但27m(9层)、33m(11层)、54m(18层)这三个高度等级的户型层高会受限,基本只能保证2.9m的层高。关于防火分区的面积变化,与住宅合建的建筑其裙房的防火分区要比其他建筑的大,设计上更有灵活性。而影响住宅户型套内面积使用率的最大因素――公摊面积,在不大于54米的住宅类型上的影响与之前的防火疏散标准相比变化不大,影响最大的是大于54米的一类高层住宅。可以预见,今后这类住宅的标准层布置方式应该是一层多户,而对于市场刚需的100O三房的户型,标准楼层一层四户的平面布局因为各方面要素均衡,会成为主要的户型布置方式。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措施控制手段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生活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高层住宅建筑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高的建筑质量要求。在高层住宅建筑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建筑质量、品质以及环保意识,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对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之初,就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节能环节的设计,并且逐渐将节能手段有机的深入到住宅建设过程中,使得高层住宅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质量和品质的要求,还能很好的实现节能降耗的设计,有效的改善我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是世界发展中的第二大经济体,各种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同时,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住宅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使得高层住宅建筑中取暖、保温设施的建设逐渐增多,产生较大的能源资源消耗率,进供暖消耗就占据全国总能耗的10%左右,这就是我国目前住宅建筑能源消耗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的任务较为重要。因此,对高层建筑的节能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物对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损耗,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但是,我国在高层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仍有一定的不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简单、需求与成本不符

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仅仅考虑到相对简单的节能环节的设计,对具有隐蔽的建筑和外在的楼面等的节能设计较为简单,不能对整栋楼体进行节能的设计,不能有效的节约资源能耗。即:缺乏相对熟练和丰富的设计经验、手段和途径,仅单纯的对高层建筑的屋面进行保温措施的设计,而对墙体保温的设计环节较弱。另外,节能设计的使用成本和实际施工需求不相符,部分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节能设计,并且在施工方案中也采用了具有较好保温、照明、通风等效果较好的施工材料,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忽略施工成本的预算,造成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成本急剧增高。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修改节能设计的施工方案,不能很好的贯彻一致的节能设计要求。

2.2住宅建筑可控性节能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对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规划来讲,一般从建设的建筑初期进行选址、布局、施工间距和周边环境等方面对建筑的节能设计进行研究和控制。在整体布局方面,不了解当地气候特征、自然环境因素、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住宅功能要求等,就直接进行高层住宅建筑的建设,不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建筑功能来减少能源的消耗。在建筑朝向方面,在现代住宅节能设计研究过程中,没有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实测统计和分析计算,仅为了美观和方便盲目的建设各种朝向的住宅建筑,不能有效的接收自然光资源,降低楼房供电系统和供热系统的利用情况。在外部空间方面,为了追求较大的容积率,不断缩小楼宇之间的距离和减小绿化面积等,使得居民的居住环境受到一定影响,对通风设计、日照情况和视觉上都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可控性的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环节,对居民的居住环境有重要的影响。一旦节能的规划设计出现问题,则会严重影响建筑的居住环境,并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2.3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意识薄弱

我国大多数高层住宅的建设过程中,施工设计人员的节能意识淡薄,对建筑的节能设计不够重视。对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没有完善的节能设计管理规范,在施工设计中,不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节能设计环节。同时,施工人员没有建筑节能设计意识,导致我国能源资源的大量浪费。

3节能设计中采取的节能措施、提升施工控制手段和改善技术策略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国正在提倡节约能源,发展可持续策略。现阶段,许多建筑已经逐渐建立为节能型建筑,而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也纳入到了城市建设的发展设计中。对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来讲,需要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提升节能设计的控制手段,改善节能设计过程中技术策略。

3.1节能设计中节能措施的采取

对我国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来讲,采取一定的节能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能源资源浪费的现象,对节能环保具有重要的作用。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建立绿色环保的住宅建筑,在倡导节能环保的理念基础下,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减少因高能耗带来的生态污染、健康问题和资源浪费等问题;第二,采用先进的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即:双层钢化玻璃和新型的墙体材料,控温和保温技术,控制建筑形体技术等),对建筑的热环境质量进行改善,有效提升热量的使用效率;第三,建立先进的节能减排机制,对电能、热能、风能等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有效的较少废弃污染的排放,降低污染处理过程中资源的消耗。这些节能措施的采取,在一定程度上对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实现节能,降低生活成本的基础上,减小能耗,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3.2节能设计中施工控制手段的提升

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中,施工设计环节是控制整个建设节能设计环节的关键步骤。对节能设计中施工手段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改善门窗性能、墙体节能、供暖系统节能技术和房屋屋顶节能技术等几个方面。第一,改善门窗性能,在冬季能够有效减少门外冷风的渗透,提高住宅门窗内部的保温性能;在夏季气密性较严的门窗,能够降低室内冷气和室外热气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的资源的浪费。第二,墙体节能,墙体不仅是建筑的主体结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建筑的美观效果,墙体的建设一般选用保温性能较好的施工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建筑施工墙体的保温效果达到标准要求。第三,供暖系统节能技术,是目前节能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包含有:室内温度调节、管道保温和平衡供暖,同时为了改善供暖质量,还进一步提出了地板取暖等新的供暖节能技术,有效的改善节能条件和使用环境。第四,房屋屋顶节能技术,一般是指利用太阳能资源,是目前推行较为广泛的节能设计这一,这样的节能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量的节约电力资源,是高层住宅建筑必不可少的设计环节。因此,只有严格的控制施工环节的节能设计手段,就能有效的提高居住建筑的节能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3节能设计中技术策略的改善

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环节中,技术策略是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环节。首先是合理选择绿色环保的建筑施工材料,同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其从自然界中获取能量。然后,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设计人员来讲,提升节能意识,对节能意识淡薄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重视建筑的节能设计。其次,通过施工水平,对施工的技术进行策略方面的管理和改善。因此,只有合理的改善施工技术策略,就能有效的促进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实现能源资源的有效节约。为我国能源资源的节约创造坚实基础,改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工作不断发展和改善,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根据目前我国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改善措施、控制手段和技术策略,降低了高层住宅建筑能源的资源耗费,节约了居民居住生活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效率。为居民的正常生活打造一种健康、舒适、科学、节能、环保的生活环境,有效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另外,为了进一步的改善和加强建筑的节能设计环节,将新颖材料和自然环境因素适当的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促进建筑节能设计和自然的有机结合,加强高层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改造。

参考文献

[1] 陈新,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

[2] 宋金宝,浅谈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2(10)

[3] 林光,高层住宅建筑节能控制方法与技术策略研究[J],中华居民,2013(04)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

中图分类号:TU2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高层住宅结构优化是指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合理分析,提出结构设计优化方案,目的是在设计满足国家相关建设法规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物的技术质量,降低总成本,是投资利益最大化,并且能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和安全性。结构设计优化是对设计再次分析,再次加工的过程。让住宅结构刚度适中、均衡整体结构布局、减小构件在外力影响下的变形或者破坏,达到既美观又坚固抗震的效果,这是高层住宅结构优化的目标。

在高层住宅结构优化设计中,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心设计,做到计算合理准确,方案合理可行,本文对设计优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1高层住宅结构设计现状

1.1 住宅结构设计现状

低层建筑和高层建筑横向和竖向的结构体系设计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是建筑高度越高,竖向结构设计越难,这也是建筑界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住宅结构越高,就要求有较大的柱子或者墙来承受垂直压力负荷,这对建筑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另外,住宅越高,侧向力所产生的剪切变形和倾覆力矩就要大得多,而且侧向荷载产生的响应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随着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大,在现代高层住宅建筑物中,重要的问题是整体抗弯和抗变形,抗震等,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结构有着很大差异,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例如共振,扭转,水平侧向位移等。所以,高层住宅结构设计比较困难,考虑因素复杂多变,影响因素很多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设计出实用性强的好方案。

1.2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影响因素

住宅越高,安全性就越来越要重视,抗震性能也要增强,所以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也就增多,主要影响因素有水平荷载,轴向变形,侧移等。

(1) 水平荷载.。水平荷载是需要考虑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竖直方向上载荷在构建中受力只与楼房高度有关,但是水平受力却比较复杂,且易受外界条件影响,数值变化不定,所以其是影响住宅结构设计因素。

(2) 轴向变形。在高层住宅建筑中,楼层越高,竖向负荷就越大,能够在轴向引起较大的变形,影响建筑结构的连续梁弯矩,将会引起连续梁之间支座点的负弯矩值降低,造成端支座负弯矩值以及跨中正弯矩值增大,从而引起预测材料长度不准确,对下料长度产生影响。

(3) 控制指标侧移。结构侧移量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这一点与低层楼房不同,楼房高度越高,侧移量在水平荷载影响下变形越明显,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要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

2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

2.1 选择设计结构方案

进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时,首先要进行结构方案的选择。结构方案的好坏决定了结构设计的好坏,对于同一个建筑设计要求,其结构方案往往是不唯一的,但是不同的设计方案会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在设计时,一定要选择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根据相关建筑规则的规定来完成结构设计方案总体要求,处理好结构与结构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结构的最佳受力状态,是结构尽可能简单明确,直接易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良好的延性和刚度。

其次,要保持结构的安全可靠。应该仔细考虑每一个构件,使各个构件能够相互协调,发挥最大功能,保证设计目标水准,使结构既经济又安全。

最后,要积极与建筑专业进行互动交流。结构设计者往往对建筑的材料不是很了解,在设计结构方案时,要与建筑师进行交流,听取他们提出的建议,结构设计师要充分理解结构概念,真实客观地进行设计,通过反复优化,修改,最后设计出造价最低并且质量最好的结构方案。

2.2 设计优化

在进行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时,首先是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基础设计,主要有结构承重体系设计,抗震缝的处理设计等,基础设计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优化设计了,在优化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结构设计优化的重要性。现在房地产已经是一个大产业,人们对住宅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投资方,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进行住宅结构优化的设计,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总成本,还可以使建筑结构更美观安全,能经济合理的节能降材,从而降低工程造价。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首先要仔细阅读建筑结构图纸,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经过反复优选等过程,达到设计优化目标,对原结构方案设计进行改进,合理进行构件布置,适当选择构件尺寸等,做到精益求精,最后提出优化建议。

(2)设计方案优化。这部分是设计优化的重点,不仅要进行抗侧力单元优化设计,还要进行框架结构优化设计。使设计符合抗震要求,在各项参数都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不断进行优化设计,尽量减少剪力墙的数量和厚度,使结构两个方向刚度接近两个方向水平位移,达到最佳受力状态。

在设计时,首先要进行结构分析,主要由竖向抗侧力构件构成,包括剪力墙,筒体,框架等。主要分析他们的受力状态,使构件充分利用起来。在进行计算分析时,不能盲目地依赖计算机,还要结合工程师的实际经验,选择合适的计算参数,经过多次计算比较,找到最佳参数值。要注意实际结构与计算模型的偏差,因为计算机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对模型进行假定,而实际结构错综复杂,所以计算值与实际结构会有差异,在通过计算值来选择结构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分析。

其次进行框架结构优化主要是根据住宅结构平面,分析竖向荷载和水平载荷,核实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构件,选用合适材料,结合实际材料构造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力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适当调整结构设计。

3)地基处理的优化。高层住宅建筑更要注重地基的处理,否则将前功尽弃,在选择地基时,要选择地质条件不复杂,容易施工的地质,因为地质条件越复杂,地基处理造价越高,而选择相对简单的地质条件,不仅可以降低地基处理的成本,地基安全度也会增加,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性价比。

3结论

高层住宅结构设计优化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能让建筑物安全实用,又能使其经济美观,舒适。所以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实际设计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来灵活运用设计优化方法,实现住宅建筑设计既安全又经济。

4 参考文献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活动房屋;底盘;设计应用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是以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为主要构成的新型住宅建筑类型,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住宅相比,无论是在住宅功能上,还是在建筑消耗成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在国外,很多国家都已经普遍采用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建设成节能、节材、功能性强的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这种住宅在国外建筑建设市场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我国,对这种结构体系与住宅类型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受到设计规范、钢结构体系自身问题等因素的影响,而移动房屋的设计与应用尚属研究空白领域,因此,我国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与移动房屋的推广应用依然任重道远。

一、简述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

我国住宅建筑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这种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钢筋结构住宅来说,具有明显的环保、抗震、节能等优势,是我国新型现代化住宅建设的首选类型。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在我国的实践应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地推广,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研究力度,创新设计与应用方法,以促进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一)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的特点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是以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为主要构成的新型建筑住宅类型,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地应用与推广。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主要由屋面、楼盖、组合墙体、门窗楼梯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建筑材料多是采用节能、防火、抗震等性能较好的新型建设材料制成,从而使整个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的自身重量大大降低,并呈现出较高的节能性、环保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另外,由于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所使用的建设材料都有可以实行模数化设计与标准化生产,同时,住宅工程施工业务不受季节的影响,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能够得到很好地控制,因此,这对我国推广住宅产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设计的要点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是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的主要构成,其设计问题一直是相关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因此,笔者将简要探讨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设计的要点,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第一,在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其抗震性能都是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研究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设计问题时,也应该将住宅的抗震性设计作为研究的关键性问题。基于国外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我国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利用水平荷载相应来分析抗震性的方法,即按照住宅抗剪墙体的抗剪刚度大小合理分配住宅的水平荷载,以在抗剪组合墙体的作用下,提高住宅的抗震性。另外,还应该重点考虑住宅结构的布置与布局,以规范性的布置来提高抗震性。

第二,无论任何住宅在设计过程中,多需要考虑其保温隔热性能,必须能够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才是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住宅建筑。因此,在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方法。如外墙采用在墙体空腔中添加纤维类保温材料的方法,屋面采用沿屋面斜坡铺设保温材料的方法等,以确保住宅保温隔热性能。

第三,我国住宅建筑的防火性能一直是重点研究的问题,对住宅建筑的防火性能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设计中,相关工作人员也需要结合国家对住宅建筑防火性能的要求以及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的防火特点,改革传统的防火措施,以提高住宅的防火性能并降低住宅的成本造价。

二、对移动房屋及其底盘设计问题的思考

移动房屋具有可组装、可移动、环保、投资少等特点。在国外,移动房屋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分成环卫设施、轻钢房屋、房车、度假房等类型。移动房屋在外观上与普通的住宅建筑类似,多是采用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只是在移动房屋的底部加装一个金属的底盘,以供牵拉、移动之用。因此,在对移动房屋的设计与应用过程中,底盘的设计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此,笔者将在对移动房屋底盘设计理论知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移动房屋底盘设计的经验,提出有关移动房屋底盘设计的问题。

一般来说,移动房屋的底盘至少需要2个轴承与4个车轮,同时还需要符合规定与牵拉移动房屋所需要的起吊装置、吊臂等,安装在标定位置,以保证移动房屋的有效移动。国外传统的底盘做法是利用热轧型钢桁架方法批量生产,以提高移动房屋推广应用的效率。随着设计方法与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二代底盘问世。它采用冷成型钢材,与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所应用的钢材相似,大大降低了移动房屋结构体系的质量,提高了移动房屋的各种性能。

另外,对于底盘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底盘吊臂的荷载情况,因此,可以将底盘整体分成可起吊与不可起吊两种。整体可起吊的底盘需要有起吊挠度控制,并提高底盘的刚度,利用底盘主梁与次梁的有效连接来达到整体起吊的目的;整体不可起吊的底盘具有截面小、强度高的特点,它是按照支撑点的设置要求,将底盘安装在移动房屋的基础部位上,同时以强度控制底盘的应用效果,从而达到房屋移动的目的。

移动房屋底盘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底盘自身结构与性能以外,还需要考虑在底盘应用时房屋给排水管道的布设与安装问题,底盘结构的保温问题,以及底盘应用的安全问题,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提高重视。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目前较为常用的底盘梁架为钢管桁架梁,底盘钢结构为冷弯薄壁型钢,从而有效移动房屋底盘的重量以及结构受力情况,提高移动房屋性能。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的认识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也提高了对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体系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建设不断创新应用策略,以促进我国住宅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但是,作为新型住宅建筑的一种,移动房屋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还属于空白领域。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建筑住宅产业化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积极研究低层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的钢结构体系与移动房屋的底盘设计与应用问题,从而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刘飞,李元齐,张继承.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09,(01) .

[2]曲鹏远,刘永娟,孙长江,王志刚,姜海燕. 冷弯薄壁型钢的应用与研究现况[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08,(12) .

[3]勾朝伟,石宇,聂少锋.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原理及施工工艺流程[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05) .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新趋势

当下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的环境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一要求意识的驱使下,人们开始对住宅建筑的设计层面有了越来越多的个人见解。并且这些想法开始逐渐从传统的对住宅量的追求转变为对住宅实际居住质量的建设性要求。人们开始逐渐对住宅的实用以及具体的居住感受体会层面加入过多的关注。而在此基础上相应的住宅设计师也就要理顺自身的思路,紧跟时代的脚步将全新的时代元素与人们对建筑的具体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住宅设计的全新发展模式。但这需要建筑师们对住宅类建筑设计的趋势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

1 住宅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1.1 生态住宅与高质量住宅的混淆

目前有一种趋势,似乎一谈到生态就以为是高投入、豪华、尊贵等概念,事实上,生态园区不等于高档住宅。在绿色生态住宅将成为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我们要求所有的高档住宅、中档住宅、低档住宅都要做。

1.2 生态建设的过度绿化

“绿色住宅”“绿色小区”往往容易被误解为或片面强调成“绿化”,其实它更多地强调和谐、协调。“生态住宅”内涵虽然各式各样,但基本上围绕三个主题:第一,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第二,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第三,与自然环境融合。

2 住宅设计层面的新趋势

2.1 生态住宅的推广

建筑的生态性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之一,而这一点在住宅类建筑中也不例外,而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许多建筑设计层面的新理念层出不穷,而这实际上也对当今的住宅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此冲击下,住宅的形态性建设环节以及一些固有的建设思路与理念特性受到了影响,许多设计师在设计层面开始逐渐忽视建筑的生态化特性,但这对于建筑的实际建设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为某些如生态性一般的建筑特性已经俨然成为了建筑在实际的建设体系构成环节以及具体的设计环节的参照性原则,对于这一原则的无理由摒弃不符合当下的建筑建设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层面还是要尽量保持建筑业原有的优良特性,因此将建筑的生态性与实际的住宅形态设计层面相结合,即建设生态型住宅的方案将成为住宅类建筑设计发展的时代大趋势之一。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是考虑环境、城市建筑与人的问题,应将当前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益好人类现有的、共有的资源。

2.2 对建筑归属感的追求

在我国,住宅建筑的设计实际上与人们的客观归属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实际的住宅建筑设计环节也就要注重对家庭感与归属感的建设,而这一建设体系的开展实际上与人们对住宅庭院的追求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要以此为基础,在住宅建筑的设计层面多加入一些具体的花园庭院元素到实际的建筑设计环节之中,以此来提升建筑的归属性代入感,进而从视觉效果以及居住效果层面的设计理念上给人以较为深刻的归属性冲击感。城市地貌有山有水,各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对景观的有效获取以及和景观的相得益彰,成了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如在山地建筑中,利用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势,依山建筑,从而形成自然居住环境,而在缺乏自然环境可借景的居住小区中,建筑师则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营造人工水景等,成为园林主题。假山、叠水、瀑布、喷泉,在营造上更加自由,显得俊朗飘逸,给住户莫大的亲和力。在建筑与环境进行大对话的同时,建筑师还可在建筑单体设计中努力营造小的环境氛围,如设置住户超大观景阳台、入户花园等。

2.3 住宅设计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的发展是当今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实际的经济发展建设层面就要注重对信息化的体系性建设的开展力度,而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建立在经济形态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因此信息化不但与社会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关乎经济体系建设的执行程度。因此信息化建设就要渗透到当今社会发展性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中。而相对于住宅建筑设计这一环节,添加适当的信息类元素也就显得尤为关键。一个设计单位住宅设计水平的高低,反映它对住宅技术信息掌握的多少。设计信息掌握的多,应用的好,扩散速度快,就会占领设计的制高点,那么这个设计单位的整体实力就强。信息时代的另一个最主要特征是创新。当前出现的住宅设计活跃期,明显特征就是创新,一些新设计理论和理念的形成,一些新型住宅的出现,一些新技术的推广,都说明创新的活力和对住宅建设的贡献。因此,对设计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知识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不断更新和提高知识水平是竞争优势的源泉”。

2.4 全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当下时代的发展会反作用于具体的建设体系的开展,其并不会直接对建设体系的实际展开起到具象化的影响作用,而是会为这些建设性工程体系的开展提供全新的高效的坚固的全新技术与材料,而这一点在具体的住宅建筑设计方面也就体现为设计方面的全新技术与材料的应用,而这也恰恰是当今时代体系下的住宅建筑设计所迫切需要的,在此技术与材料的应用体系的推动下能够切实实现住宅建筑的技术性革新。在建筑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对高科技新产品的运用,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性价比,增强住宅建筑的个性体现。个性化、模块化、网络化等智能化系统的运用,可以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提高建筑产品的竞争力。现在,住宅建筑中新材料如建筑夹层塑料成型板、低辐射玻璃等不断被采用,轻质墙体、聚苯乙烯屋面保温隔热板、铝塑复合给水管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已经普及,停车刷卡系统等先进技术产品日益增多。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住宅建筑的设计应该与时代的趋势相一致化,进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住宅建筑的设计体制的合理化建设,并且设计师还应该以较为大众化、人性化以及一定的前瞻的视角去审视自身的住宅建筑设计,进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住宅设计的具体设计思想、设计步骤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与人们的需要。而这有利于提升住宅的整体设计感,有利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整体建筑建设实力,进而以此来带动相应的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晋.我国当代商品化住宅发展特征及趋势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2]赵夏.住宅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3.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仁怀 住宅小区 设计理念

1.工程简述

1.1项目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总用地18.58公顷,规划容积率1.35,建筑密度30.8%,设计住宅1593套,按每户3.2人计,居住人口约5098人。

1.2项目位置

地块位于仁怀市未来的新城区南部新城最北端,即仁怀城区到南部新城入口处。南部新城是仁怀将来的新城区,是仁怀新的教育、医疗、交通中心。地块距市中心约7.5公里,北邻仁怀市区至南部新城的城南大道,对外交通便利,西邻一期地块保留山体,南面和东南面为一期地块发展用地,项目大部分处于政府规划的生态林地包围中。北入口紧接城南大道,地块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离人民医院较近,市政配套还有仁怀市客运站、幼儿园、小学、冠英中学、仁怀市党校、茅台学校。

1.3场地概述

本次规划设计地块为一期A地块项目,区内山地与低洼地相互交错,地形较复杂,现状地形标高约在778―853米之间,最大坡度达到30%。现状局部用地为种植和养殖用地,基地内有少量居民点,城市道路基本建成,开发建设条件基本具备。

2.总平面规划设计

2.1规划设计理念

将仁怀碧桂园打造成仁怀地区集商业、娱乐、高档住宅为一体的高尚社区,成为仁怀各阶层人士心中的理想家园。

・ 构建和谐社区,实现健康性、参与性、人文性的和睦新社区。

・ 尊重现状肌理,生态优先的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 承传统文化,营造绿色、宜居社区。

2.2总体布局

本次规划为商业区,综合楼,高层住宅和低层住宅,地块北面沿市政路西边为商业区和综合楼,沿市政路东边为高层住宅,由 8栋高层洋房形成多个院落,高层洋房区地下为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车库顶设置公共绿化,作为小区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地块南面为低层区住宅,以横向波浪形设置,在低层区中间设有水体和集中绿地。

小区鸟瞰图 步行商业街效果图

3.建筑设计

3.1设计理念

为了丰富城市界面和色彩,结合现状环境特点,营造简约欧式古典式建筑特色。设计努力营造欧式生活小镇模式,利用天然石材、涂料、石漆等材料特性,结合建筑平面进退关系变化,形成休闲浪漫的建筑基调。建筑色彩以浅红色系为主调,传达一种大地气息,赋予建筑历史厚重感,彰显建筑本身所拥有的天然、质朴、大气,来诠释高档住宅的身份特色。

3 .2建筑平面特点

仁怀碧桂园一期A地块项目住宅户型面积段丰富,可选择性多。高层住宅为24至30层。地下设计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

在户型平面设计中,强调户型的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区明确,采光通风良好,以此为主线,贯穿于各类户型平面中。各类户型均考虑了动静分离,卧室休息区与客厅、餐厅活动区相对分离,有效减少了噪音和视线对卧室的干扰,增强了卧室的私密性,各户餐厅与客厅均独立设置,直接对外采光与通风,大小适宜,各厅完整,卧室设计了外挑凸窗,有效增加了采光面,又使住户能倚窗远眺,美景尽收。卫生间干湿区分离,既方便使用,装修美观,又可满足多人同时使用要求,每户均设置专用晒衣阳台,洗衣机固定设置,避免出现观景阳台晒衣,改善室内居住和小区室外景观环境。

3.3 建筑立面及特点

(1)造型设计

低层住宅和商业建筑立面设计采用欧陆建筑风格,反复推敲建筑的细部,从建筑屋顶的交接到转角窗的比例,细细品味,使建筑独具匠心,使建筑造型丰富而不繁琐,简朴而不失高雅。外墙面基座材料采用厚实的花岗岩,主体采用外墙涂料,屋顶采用坡屋面,整个立面分段处理,比例协调和谐。整体立面造型完美,富于变化。使小区具有独特个性的创新艺术效果。在顺应原有地形地貌机理的原则下,整个小区建筑平缓舒展,体形高低错落,与周边环境遥相呼应,与自然融为一体,柔和了浓郁西方古典风韵,一个充满浓郁欧洲风情的建筑群展现在人们眼前。

(2)建筑色彩

小区以暖色为调,屋面采用红色彩瓦,增加了小区居住的温馨感受。高层洋房区主要采用浅色天然石漆墙面,低层住宅区采用各色涂料及石材墙面。

3.4 建筑剖面及竖向交通

(1) 商业室内外高差为150mm,采用2%大缓坡进行连接,可兼作无障碍坡道。

(2) 低层住宅竖向交通平时主要采用楼梯,高层住宅主要采用电梯。

3.5建筑构造及装修

(1)建筑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以满足建筑节能要求。

(2)外墙装饰主要采用外墙涂料和天然石漆,局部采用花岗岩。

(3)内墙一般为混合砂浆,卫生间墙面用水泥防水砂浆,住宅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为混合砂浆刷内墙涂料。

(4)窗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公共出口处采用安全玻璃。

(5)住宅入户为防火防盗门,阳台门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门,户内门留洞(用户装修自理);商铺门采用铝合金框高透光热反射玻璃门;防火门根据防火规范要求设置。

(6)住宅楼地面一般采用水泥砂浆找平(面层用户自理),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楼地面采用瓷砖楼地面;商业地面采用水泥砂浆找平(面层用户自理);卫生间楼地面设防水层。

(7)顶棚一般为混合砂浆。住宅公共大堂、楼梯间、电梯厅顶棚为混合砂浆刷涂料。

(8)建筑坡屋面为瓦材刚性防水加单面反应粘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平屋面为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加单面反应粘高分子卷材防水屋面。

3.6地下室设计

地下室的面积根据该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机动车停车位的需求综合计算,同时外加设备辅助用房的要求进行设计,分为两层和3层地下车库各一个,总建筑面积59748平方米,停车位共1680个。

3.7 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在高层住宅、商业建筑入口处设无障碍坡道;高层住宅每个单元均设置一台无障碍电梯。

4.结语

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已成为当代住宅建设的核心理念。通过对仁怀碧桂园一期A地块住宅小区的设计,提出小区规划设计理念和建筑设计理念,配以人性化的设计准则,使小区向动态化,人性化设计迈出了一步。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 节能设计 小区规划 建筑设计

1、节能住宅建筑的概念及意义

1.1节能住宅建筑的概念

节能建筑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概念上的建筑,它是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的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在有些情况下,节能住宅又被称为是绿色建筑或可持续发展建筑等。节能住宅建筑的基本内涵是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能源及资源,并且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德生活空间同时做到与自然环境亲和及人与建筑、环境的和谐共处。

1.2住宅建筑节能的意义

在世界能源日益匮乏与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的激烈矛盾中节能对于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要。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能源储备量相对较低,人均能源量极低,所以,节能则是尤为重要。住宅建筑又是为人们提供居住与生活的空间,在住宅建筑设计方面节能有其特有意义。

第一,住宅建筑节能有利于保护环境。一般的建筑多采用空调系统,空调耗能大,排放产生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危害人的健康。住宅建筑节能可以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第二,住宅建筑节能有利于我国绿色经济的稳定发展。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40%,同时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我国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建筑业一直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第三,降低住宅成本,提高生活环境。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住宅及其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提高了。节能建筑可以采用适当的保温性能好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或采用良好的维护材料如中空双层玻璃等来减少结构散热,同时控制建筑型体系数。通过这些可以看改善建筑热环境,有些新型材料可以降低成本。

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为此笔者在探讨中提出以下四个原则。第一是以人为本原则,第二是经济性原则,第三是阶段性原则,第四是地方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考虑到如何让住宅小区和住宅建筑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要求,如何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最大程度上的舒适。经济性原则就是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住宅建筑的造价成本,从建筑概念设计和建筑构造设计以及建筑施工设计上利用建筑材料、结构协调来降低成本。阶段性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国家在推行节能住宅时要分时段分步骤进行,部分地区试点推广新设计方法和新工艺等避免盲目性;从小的方面讲就是在住宅小区或建筑单体中分部位分结构进行。地方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比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的节能设计就要求不同。

3、住宅区节能规划的思考

3.1日照环境要求

日照因素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因素。日照间距是由当地的地理纬度、日照标准、建筑朝向、高度及建筑用地的地形等因素决定的[1]。在总平面的规划中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日照建筑符合当地的日照需求,同时大部分单元还采用地步架空的设计,在保证小区空间更为开阔,避免底层住宅由于楼层较低而在冬季日照时间短的问题。增大朝南面宽,获得更多的日照。

3.2绿化、通风要求

绿化植物有利于调节局部小气候,通风条件同样重要,除了利用自然风外还可以通过小区的建筑后退、建筑高度等安排来改善。笔者认为,小区景观设计采用小庭院、大绿化、多层次的布置方式,结合每栋住宅底层架空设计,使中心绿地和周边宅前景观空间相贯通,保证每栋楼、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和通风。在底层建筑屋顶种植草皮,既丰富了小区景观,又使建筑在夏季所受的热辐射得以有效降低。

3.3人工水系要求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水系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元素。水系可以起到多种作用,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净化空气、降风沙及收集雨水等。笔者认为,采用小区每栋住宅路之间的小路均铺设贮水性良好的路面材料,可保证地面不积水的同时减少地面的热辐射。

4、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

在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据统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取了围护结构与没有采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相比,其使用采暖、空调系统耗能要节省50%之多。因此,笔者以此为核心,考虑围护结构在设计时要考虑的部位依次为,屋面、外墙、外窗和户门等。

4.1住宅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限值[2]

注:(DGT J08-205-2000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12篇

1 住宅设计中存在的误区

1.1 生态住宅与高质量住宅的混淆

目前有一种趋势,似乎一谈到生态就以为是高投入、豪华、尊贵等概念,事实上,生态园区不等于高档住宅。在绿色生态住宅将成为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我们要求所有的高档住宅、中档住宅、低档住宅都要做。

1.2 生态建设的过度绿化

“绿色住宅”“绿色小区”往往容易被误解为或片面强调成“绿化”,其实它更多地强调和谐、协调。“生态住宅”内涵虽然各式各样,但基本上围绕三个主题:第一,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第二,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第三,与自然环境融合。

2 住宅设计层面的新趋势

2.1 生态住宅的推广

建筑的生态性是建筑的固有属性之一,而这一点在住宅类建筑中也不例外,而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许多建筑设计层面的新理念层出不穷,而这实际上也对当今的住宅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此冲击下,住宅的形态性建设环节以及一些固有的建设思路与理念特性受到了影响,许多设计师在设计层面开始逐渐忽视建筑的生态化特性,但这对于建筑的实际建设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因为某些如生态性一般的建筑特性已经俨然成为了建筑在实际的建设体系构成环节以及具体的设计环节的参照性原则,对于这一原则的无理由摒弃不符合当下的建筑建设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层面还是要尽量保持建筑业原有的优良特性,因此将建筑的生态性与实际的住宅形态设计层面相结合,即建设生态型住宅的方案将成为住宅类建筑设计发展的时代大趋势之一。在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是考虑环境、城市建筑与人的问题,应将当前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益好人类现有的、共有的资源。

2.2 对建筑归属感的追求

在我国,住宅建筑的设计实际上与人们的客观归属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实际的住宅建筑设计环节也就要注重对家庭感与归属感的建设,而这一建设体系的开展实际上与人们对住宅庭院的追求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要以此为基础,在住宅建筑的设计层面多加入一些具体的花园庭院元素到实际的建筑设计环节之中,以此来提升建筑的归属性代入感,进而从视觉效果以及居住效果层面的设计理念上给人以较为深刻的归属性冲击感。城市地貌有山有水,各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对景观的有效获取以及和景观的相得益彰,成了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如在山地建筑中,利用山体高低起伏的地势,依山建筑,从而形成自然居住环境,而在缺乏自然环境可借景的居住小区中,建筑师则结合小区中心绿地营造人工水景等,成为园林主题。假山、叠水、瀑布、喷泉,在营造上更加自由,显得俊朗飘逸,给住户莫大的亲和力。在建筑与环境进行大对话的同时,建筑师还可在建筑单体设计中努力营造小的环境氛围,如设置住户超大观景阳台、入户花园等。

2.3 住宅设计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的发展是当今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实际的经济发展建设层面就要注重对信息化的体系性建设的开展力度,而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建立在经济形态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因此信息化不但与社会的发展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关乎经济体系建设的执行程度。因此信息化建设就要渗透到当今社会发展性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中。而相对于住宅建筑设计这一环节,添加适当的信息类元素也就显得尤为关键。一个设计单位住宅设计水平的高低,反映它对住宅技术信息掌握的多少。设计信息掌握的多,应用的好,扩散速度快,就会占领设计的制高点,那么这个设计单位的整体实力就强。信息时代的另一个最主要特征是创新。当前出现的住宅设计活跃期,明显特征就是创新,一些新设计理论和理念的形成,一些新型住宅的出现,一些新技术的推广,都说明创新的活力和对住宅建设的贡献。因此,对设计人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知识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不断更新和提高知识水平是竞争优势的源泉”。

2.4 全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当下时代的发展会反作用于具体的建设体系的开展,其并不会直接对建设体系的实际展开起到具象化的影响作用,而是会为这些建设性工程体系的开展提供全新的高效的坚固的全新技术与材料,而这一点在具体的住宅建筑设计方面也就体现为设计方面的全新技术与材料的应用,而这也恰恰是当今时代体系下的住宅建筑设计所迫切需要的,在此技术与材料的应用体系的推动下能够切实实现住宅建筑的技术性革新。在建筑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对高科技新产品的运用,可以提高住宅建筑的性价比,增强住宅建筑的个性体现。个性化、模块化、网络化等智能化系统的运用,可以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提高建筑产品的竞争力。现在,住宅建筑中新材料如建筑夹层塑料成型板、低辐射玻璃等不断被采用,轻质墙体、聚苯乙烯屋面保温隔热板、铝塑复合给水管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已经普及,停车刷卡系统等先进技术产品日益增多。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依据;电气设计;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住宅小区建筑逐渐从多层住宅向高层住宅发展转变,高层住宅在现代城市住宅建筑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再加上,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使住宅电气设计由原来的纯照明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住宅楼建筑电气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其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居民电气供应的质量,且是保证居民生产生活和学习的关键。本文结合近年来的一些工作实例对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能源节约方面作一些探讨,报道如下。

1、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依据

根据GB50045-199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为“高规”)第3.0.1条规定,高层住宅楼是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分为超高层住宅(100米以上或35层以上住宅),一类高层住宅(十九层及以上三十四层以下或50米以上100米以下商住楼);二类高层住宅(十至十八层为二类高层住宅)。

现代住宅建筑是有着住宅性质的高层建筑。在电气设计中首先应遵守国家的一系列规范(GB50045-2005《高层建筑防火规范》、GB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和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建筑物防雷规范》等)。此外,涉及到照明方面应遵守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涉及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应遵守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2、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内容分析

2.1 负荷分类

高层住宅建筑中消防泵、喷淋泵、防排烟风机、消防控制室电源等消防负荷超高层或一类高层为一级负荷,二类高层为二级负荷,另外潜污泵、普通客梯、生活泵等重要负荷虽然不是消防负荷但也根据高层以住宅分类超高层或一类高层此类负荷为一级负荷,二类高层此类负荷为二级负荷,其余的住宅内普通照明、地下室一般照明(非应急和备用照明)住宅内家用电器等用电均为三级负荷。

2.2负荷的计算

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对合理选择设备及设备的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作用。现代住宅建筑由于层数较多,高度较高,因此在电力负荷计算方面对于整个建筑设备和配电方式的选择及后期使用的安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住宅建筑的负荷计算,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和单位面积负荷密度法;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用单位指标法与需要系数法相结合的算法。其中高层住宅地下室除考虑照明用电外另预留一定动力和插座用电,地下室负荷一般按单位面积法进行计算,住宅用电60平方以下(含60平方)每户考虑3KW,60平方至90平方(含90平方)每户考虑4KW,90平方至150平方每户考虑6KW,超过150平方的超出面积可按40W每平方至50W每平方计算。一栋高层住宅用电负荷按各类负荷考虑各自负荷性质的需要系数后求和,再考虑一定的同时系数后计算而得。

2.3供电电源

高层住宅的供电电源应按住宅建筑的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发展规划以及当地供电条件等进行合理设计和考虑。

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一类高层住宅的一类负荷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二类负荷的供电系统,最好由两回线路供电。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路kV及以上专用的架空线路供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常无法从市电取得两路独立电源,就常常考虑设置自备电源,自备电源有柴油发电组及EPS电池等方式,我们较常采用的是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做为一、二类高层建筑一类级负荷的第二电源,机组应处于常备启动状态。一类高层建筑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为一级的建筑物的发电机组,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当市电中断时,机组应立即启动,并应在30s内供电。当采用自动启动有困难时,二类高层建筑及二级保护对象建筑物的发电机组,可采用手动启动装置。

2.4高层住宅配电方式

住宅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住宅建筑的类别、规模、供电负荷等级、电价计量分类、物业管理及可发展性等因素综合确定。

对于消防泵、喷洒泵、防排烟风机等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两路电源引至各消防设备末端进行切换;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及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外,各防火分区的消防用电设备,由消防电源中的双电源或双回线路电源供电,末端配电箱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该箱安装于所在防火分区内;由末端配电箱配出引至相应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作用相同、性质相同且容量较小的消防设备,可视为一组设备并采用一个分支回路供电。每个分支回路所供设备不超过5台,总计容量不宜超过10kW。

高层住宅住户用电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配电方式,各层电表箱树干式引自配电干线再放射式引至各住宅户内。

2.5高层住宅应急照明及供电要求

高层住宅火灾应急照明应包括备用照明、疏散照明两种,供消防作业及救援人员继续工作的场所如消防泵房、防排烟机房等处设置备用照明;供人员疏散,并为消防人员撤离火灾现场的场所如楼梯间、门厅等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和疏散通道照明。

高层住宅的疏散楼梯间、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设置疏散照明,二类高层居住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可不设疏散指示标志。

应急照明中的疏散照明持续供电时间不应低于30分钟,一般疏散区域的疏散照明照度不低于0.5LX,竖向疏散及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照明照度不低于5LX;航空疏散场所,避难疏散区域的备用照明的持续供电时间不低于60分钟,照明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配电房、水泵房等火灾时需继续坚持工作的场所备用照明的持续供电时间不低于180分钟,备用照明照度不低于正常照度水平。

当建筑物消防用电负荷为一级,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由主电源和应急电源提供双电源,并以树干式或放射式供电。按防火分区设置末端双电源自动切换应急照明配电箱,提供该分区内的备用照明和疏散照明电源。

当采用集中蓄电池或灯具内附电池组时,由双电源中的应急电源提供专用回路采用树干式供电,并按防火分区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消防用电负荷为二级并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时,采用双回线路树干式供电,并按防火分区设置自动切换应急照明配电箱。采用集中蓄电池或灯具内附电池组时,由单回线路树干式供电,并按防火分区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

2.6 电缆选择与敷设。

超高层住宅的,其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应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一类高层住宅,其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采用矿物绝缘电缆;当线路的敷设保护措施符合防火要求时,也采用有机绝缘耐火类电缆。

二类高层住宅,消防设备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采用有机绝缘耐火类电缆。

超高层住宅及一类高层住宅采用矿物绝缘电缆时,采用明敷设或在吊顶内敷设;当采用难燃型电缆或有机绝缘耐火电缆时,在电气竖井内或电缆沟内敷设时可不穿导管保护,但应采取与非消防用电电缆隔离措施;当采用有机绝缘耐火电缆为消防设备供电的线路,采用明敷设、吊顶内敷设或架空地板内敷设时,应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所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应采取涂防火涂料等防火保护措施;线路暗敷设时,应穿金属导管或难燃型刚性塑料导管保护,并应敷设在不燃烧结构内,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消防联动控制、自动灭火控制、通信、应急照明及应急广播等线路暗敷设时,采用穿导管保护,并暗敷在不燃烧体结构内,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当明敷时,穿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并应在金属导管或金属线槽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采用绝缘和护套为难燃性材料的电缆,不穿金属导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竖井内;

2.6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高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维护方便。

高层住宅的火灾报警系统尚应根据火灾的扑救难度、火灾的危险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保护等级。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或层数超35层的高层住宅的火灾报警系统应按特级保护对象考虑,一类高层住宅的火灾报警系统按一级保护对象考虑,二类高层住宅的火灾报警系统按二级保护对象考虑。

高层住宅级保护对象的火灾报警系统形式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一级保护对象的火灾报警形式采用集中报警系统,二级保护对象的火灾报警形式采用集中报警系统或区域报警系统。

高层住宅的地下停车库选用感温探测器,商业、电梯前室等处选择感烟探测器,配电房、风机房等处选择感烟探测器,柴油机房采用烟温同感的探测器,电气竖井,电缆隧道等处选择线型定温探测器。

通过合理科学的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可更早的发现火灾隐患,采取合理的处理和消防灭火措施以达到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2.7防雷与接地设计

高层住宅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体型及所处区域的雷爆情况综合计算年雷击次数,根据年雷击次数把高层住宅防雷等级分为二类防雷建筑物和三类防雷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N>0.25次/a的住宅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考虑,预计雷击次数0.25次/a≥N≥0.05次/a的住宅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考虑。

二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也采用由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接闪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也可采用由接闪网、接闪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接闪带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 20m×20m或 24m×16m的网格。

3、节能设计

现代高层住宅建筑的大发展也伴随着能源的浪费和消耗,所以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显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供应,经济浪费和环境保护,对于高层住宅建筑的节能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采用能耗低的变压器、电气设备和用电设备。

采用设备就地补偿与变配电所集中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以达到更低的无功功率损耗。

住宅建筑的门厅、前室、公共走道、楼梯间等设人工照明及节能控制。除电梯前室外的其它公共区域设置声光控制开关控制。

采用节能LED照明灯具及带节能型电子镇流设备荧光照明灯具等节能型灯具。

4、高层住宅电气设计中尚应注意的问题

4.1双电源末端切换应注意以下问题。

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及排烟风机等的两个供电回路,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及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外,各防火分区的消防用电设备,可由消防电源中的双电源或双回线路电源供电,末端配电箱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该箱安装于所在防火分区内。

4.2火灾报警系统线路选择与敷设应注意以下问题

(1)横向敷设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传输线路如采用穿导管布线时,不同防火分区的线路不应穿人同一根导管内;探测器报警线路采用总线制布设时不受此限;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用的电缆竖井,宜与电力、照明用的电缆竖井分别设置;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两类电缆宜分别布置在竖井的两侧。

(3)火灾广播线路与火灾报警控制总线不应敷设在同一线槽或桥架内。

4.3树干式配电,在树干分支处应注意以下问题。

在树干分支处(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小处)。应加设短路保护,当短路保护设备不能设置在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小的地方时,应采用下列措施:

(1)短路保护电器至回路导体载流量减小处的这一段线路长度,不应超过3m;

(2) 应采取将该段线路的短路危险减至最小的措施;

(3)该段线路不应靠近可燃物。

5.结束语

由于现代住宅建筑的特殊性,使得其电气设计越加复杂,存在着一些争议及问题。然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科学合理的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有利于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因此,相关工作者应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JGJ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4]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5]戴瑜兴,黄铁兵.《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14篇

1.住宅外部环境设计

住宅外部环境设计与住宅建筑的类型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住宅类型直接影响和决定住宅外部的环境,一般说来,可以把住宅建筑分为高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和低层住宅四类,以下将分别讲述这四类住宅的室外环境:

1.1高层住宅建筑

我国高层住宅分为两种:中高层和高层住宅。《住宅设计规范》规定,10层以上(包括l0层)住宅就是这里所指的高层住宅。这类住宅容积率高,人均绿化面积小,所以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大中城市的市区内很常见。由于容积率高,其配套设施往往会安排在地下,结合基础进行设计,如停车场、设备用房等。同时高层住宅结构多为框架结构,墙体灵活,底层可以设计为商业用房等,在大中城市和城市中心地区非常合适。

1.2中高层住宅建筑

目前我国《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中高层住宅指7~9层的住宅,多为板式住宅,一梯两户或三户,这种房型采光通风较好,一般为条式建筑,由于建筑较高且建筑体型为条式,所以日照间距偏大,这样有比较多的户外空间,环境可以处理得较为丰富。高层住宅容积率介于高层住宅和多层住宅之间,是适用面较广的住宅形式,在大中城市中值得推广。

1.3多层住宅建筑

日前存我国住宅中分布最广、建设量最大的是多层住宅。多层住宅多指4~6层的住宅,这类住宅不需要设电梯,建设成本较低,是目前中小城市或城市偏远地区常见的住宅形式,但也有些高档住宅也建了电梯。多层住宅一般是一梯两户。条式建筑,可以形成一种同合的空间秩序。由于建筑高度有限,日照间距一般不大,所以宅间绿地面积偏小,在设计时要注意景观的变化和可识别性,避免形成呆板的兵营式布局。

1.4低层住宅建筑

低层住宅可分为普通低层住宅和别墅两类,层数为l~3层,一般每户有独立的出入口,住宅相对比较安静私密。由于层数较低,入户层多在地面层,方便居民使用。同时住宅遮挡较少,一般通风采光效果好,但外墙面积大,不利于保温,从节能角度来看不经济。这类住宅占地面积大,土地成本高,因此多为高档商品房,我国已开始限制低层住宅的建设,以节约土地资源。

2.住宅组群布局的基本形式及特点

影响住宅组群布局的主要物质因素是地形地貌、建筑物、植物三大类。其中对室外空间影响最大的是建筑对空间的限定与布局,它决定着空间的形态、尺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同空间的感受,对空间的形成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行列式、周边式、点群式和院落式是住宅群体组合中最常运用的基本组织方式,此外,还有将基本方式综合运用的混合式或因地形地貌、用地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而形成的自由式组合。

2.1行列式

行列式是建筑按照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成排布置的方式。这种布置方式可使住宅的大多数居室获得均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利于管线敷设和工业化施工,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住宅群体和形成的空间形式单调,识别性差,易产生穿越交通。因此,在规划布局时应经常利用建筑山墙错列、建筑单元错落拼接或结合点式建筑布局等方式来活跃空间气氛。

2.2周边式

周边式是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围合布置的形式,形成的院落空间较为封闭,便于在其中组织绿化和休闲活动设施。周边式形成的内向集中空间,空间领域性和归属感较强,便于绿化,可围合出适合多种辅助用途的大空间,利于邻里交往和防风防寒,对于寒冷和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和减少院内风雪,同时还可以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密度。但是其缺点是东西向的住宅比例较大,居室朝向差,不利于湿热地区使用,转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旋涡风、噪声,干扰较大,对地形的适应性差,而且施工复杂,不利于抗震,造价高等。

2.3点群式

点群式是由建筑基底面积较小的建筑相互临近形成的散点状群体空间。点群式布置的住宅建筑一般为点式或塔式住宅,住宅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可利用地形中的边角余地。但缺点是建筑外墙面积大,不利于节能,而且形成的外部空问较为分散,空间主次关系不够明确,视线干扰较大,识别性较差。

2.4混合式

混合式是以上三种布局方式的混合形式,较常用的是以行列式为主,辅以少量住宅、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局,或在用地边角处散点状布局,形成兼具封闭和开敞感的院落空间。这种布局方式可以保证大量住宅具有较好的朝向和日照,还可以形成一定的主次空间,空间的封闭感和开敞性均可以达到,并且易于与用地结合,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2.5院落式

将住宅单元围合成封闭或半封闭的院落空间,可以是不同朝向单元相围合,可以是单元错接相围合,也可以用平直单元与转角单元相围合。院落式也可以视为列式布局的一种变形。其特点是在院落内便于邻里交往和布置老年人与儿童的活动场地,有利于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并能提高容积率,布局具有设施共享、可识别性和领域感较强等特点。院落式的缺点是一半面向庭院“里”,一半面向庭院“外”,东西两侧转角部分易产生阴影遮蔽。

以上是住宅群体组合空问的大体分类。在实际规划设计中,群体组合是根据不同的地区、地块、地形条件,适时、适地选择合理的组合形式。

3.住宅组群布局的技术要求

在进行住宅组群布局时,除了考虑建筑布局的艺术性以外,还应当从住宅的建筑间距、朝向、住宅形式、住宅外观色彩等多方面有机协调,创造合理、舒适、美观的住宅群体空间。

3.1住宅建筑间距

住宅建筑间距有正面间距和侧面间距,住宅的正面间距一般指日照间距。

3.1.1日照间距 住宅的日照要求为“日照标准”。决定住宅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一是所处地理纬度。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方纬度差50余度,高纬度的北方地区比低纬度的南方地区在同一条件下达到日照标准要难得多;二是与城市规模、用地情况有关。

底层窗台面足指距室内地坪0.9 m高的外墙位置。在日照间距中根据住宅的朝向方位,可分为标准日照问距和不同方位日照间距。标准日照间距是指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当住宅正面偏离正南方向时,其日照间距为不同方位日照间距,计算时以标准日照间距进行折减换算,标准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如下:a=1/ tan h;D=a (Hl―H2) (式中D――标准日照间距,m;Hl――前排建筑屋檐标高,m;H2――后排建筑底层窗台标高,m;h――日照标准日太阳高度角;a――日照标准间距系数)

3.1.2住宅侧面间距 除日照因素外,通风、采光、消防以及视线干扰、管线埋设等也是影响建筑间距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应综合考虑,山墙无窗户的房屋间距一般可按防火间距要求确定侧面建筑间距,山墙有窗户时应适当加大间距以防视线干扰。一般来说,防火间距是最低限要求,多层建筑之间大于6 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建筑之间不宜小于3 m。如高层塔式住宅,其侧面有窗且往往具有正面功能,故视觉卫生要素所要求的间距比消防要求的最小间距13 m大得多。而南方特别是广州、南宁等城市,因用地紧张难以考虑视觉卫生问题,未将此作为主要因素考虑,只满足消防要求即可。

3.2住宅朝向的选择

住宅朝向主要要求能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寒冷地区住宅居室避免朝北,不忌西晒,以争取冬季能获得一定的日照,并要求避风防寒。炎热地区居室要避免西晒,尽量减少太阳对居室及其外墙的直射与辐射,在西面要设置遮阳设施,并要有利于自然通风,避暑防湿。

为使住宅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当建筑迎风布置时,为了不遮挡后面的住宅,要求房屋间距在(4~5)H以上,但这是不现实的,只有在保证日照间距的前提下来考虑通风问题。从不同的风向对建筑组群的气流影响来看,当风正面吹向建筑物,风向入射角为0°(风向与受风面法线夹角)时,背风面产生很大涡旋,气流不畅。若将建筑受风面与主导风向成角度布置时,则有明显改善,当风向入射角度加大至30°~60°时,气流能较顺利地导入建筑间距内,从各排迎风面进风。因此,加大风向入射角度对建筑通风有利。

4.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外部环境的设计与规划布置,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分配,应遵循居住区规划的一般规定和原则。在合理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应配置相应的教育、文化、医疗、购物、休闲、交往等居住生活设施,满足居住者的需要,以创造舒适、方便、健康、宁静的居住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彭致禧. 住宅小区建设指南.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低碳生活; 绿色住宅; 建筑设计

【 abstract 】 the green house concept was born since, standard understand undergoes several changes, nowadays the rise of low carbon life can also affect the definition of green building, this asked how to through the building design method of the green house become a real low carbo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 keywords 】 low carbon life; green house; Architectur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低碳生活时代已然来临。“低碳生活”通俗理解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即是低能量、低消耗、低支出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绿色住宅是基于人与自然持续共生原则和资源高效利用原则而设计建造的一种能使住宅内外物质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废、无污、能源实现一定程度自给的新型住宅模式。绿色住宅提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极好的响应了低碳生活的理念。

1.绿色住宅设计理念

根据国内绿色建筑定义,其设计理念体现在:

一“节”,包含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外加环保和减少环境污染。二“减”,强调减少排放的固体、气体、液体等环境污染;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绿色住宅就是要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平衡,平衡是绿色设计的核心,既要实现纵向平衡又要横向平衡。

纵向平衡针对于具有全寿命周期的项目,要求在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建设至拆除的全过程,而不是仅停留在将房子建成的那个阶段。

横向平衡中,绿色住宅建筑设计关于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与环保实际上受制于功能、造价、形式以及经济、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我们不可能把所有设想都可以做到最好,尽可能实现各因素的平衡,以尽量使综合成本、环境、功能等方面达到整体效果。

2建筑设计原则

由于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要实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等目标,这使绿色住宅带有多目标、多层次综合集成的性质,设计中采用的技术和策略也非常众多。 住宅建筑设计适宜技术是绿色建筑的共识 绿色住宅建筑设计首先应该是好的建筑,它应该负担得起、维持得起,而并不一定是高科技和高成本的,绿色建筑的理念正越来越向“采用被动技术和适宜技术”回归,绿色建筑不一定是昂贵的高端建筑。 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跨越多个不同的气候带,并且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技术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结合国情特别是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是重要原则。

3.低碳生活时代下的绿色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3.1朝向设计与日照控制

建筑朝向布局应有利于获得自然通风和日照,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最优朝向,建筑朝向应控制在南偏东15°或南偏西15°的范围内。

绿色建筑要保证室内外日照、采光、通风符合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即日照标准不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时的标准。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规定。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要求。

3.2通风控制

自然通风是具有节能、改善室温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优点,是人类长期用来调节室内环境的手段。绿色建筑博客 G/U V9y c自然通风在实现原理上有利用风压、热压、风压与热压相结合以及机械辅助通风等几种形式,是综合利用室内外条件来实现的。如根据建筑周围环境、建筑布局、建筑构造、太阳辐射、气候、室内热源等,来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在建筑构造上,通过中庭、双层幕墙、风塔、门窗、屋顶等构件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

3.3窗墙比优化

控制“窗墙比”,在满足通风、采光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由窗而流失的热量,降低窗对围护结构热性能带来的影响;如住宅设计形成了高大、阴暗的内庭,可利用反光板将室外光线引入到内庭底部以降低由人工照明所带来的能耗。

3.4建筑面宽与进深:

住宅保持合适的面宽与进深有助于自然采光以充分享受日照,有助于降低空调等工具的使用,达到降耗的目的。每户住宅的建筑面宽直接关系到其迎风面的大小,建筑面宽越大其迎风面就会越宽,越有利于自然换气。而建筑进深则关系到建筑的自然采光及气流在室内的流通。一般来说,建筑进深越窄,则空气在建筑内部流通的的距离就会越短,空气受到的阻碍就会越少,建筑内部可受到日照的面积就会越大。建筑的面宽和进深也同时受到用地形状,内部空间设计等因素的制约,在满足使用及法规要求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加大建筑面宽,缩短建筑进深。

3.5体形系数

体形系数:在建筑物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窗墙面积比不变条件下,热量指标随体形系数成直线上升。低层和少单元住宅对节能不利。设置供热的建筑物的体形应减少表面积,对于大多数多层板式住宅建筑,当层数达到6层,单元数达到4个以上,体型系数控制在0.30以下不难做到,中高层、高层住宅建筑更能做到。对于超过0.30的采限加强屋顶和外墙保温做法,以便将建筑物耗量指标控制在规定的水平。

3.6保温与隔热

为改善墙体保温性能,可采取的措施有:用导热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来砌筑墙体,如加气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预制板或砌块墙体;对于承重墙体在外部复合保温层,保温层常用到聚苯板、再生聚苯板、珍珠岩等。隔热性能可通过在墙体外表面粘贴或涂抹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低的材料,如石灰粉刷、浅色面砖等来实现。屋面保温隔热使用干铺焦渣、水泥蛭石、膨胀珍珠岩、聚苯板等效果较好。

3.7太阳能系统应用

太阳能是不需要耗费成本的清洁能源,它对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有重大意义,使用方式有三种:利用太阳光作为照明,太阳能加热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白天应尽量利用太阳能作为室内照明能源。根据建筑结构,可利用阳光天井来实现建筑内部的照明。满足家庭热水需要的太阳能加热装置。

4.结语

总体来看,低碳生活的主张与我国目前对绿色住宅的定义是吻合的,建筑设计中就是要结合这些要求综合考虑较多的使用“被动技术”,尽可能的减少各类消耗,努力实现零排放,才能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 刘勇. 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运用.绿色建筑,2011年04

2. 王若竹;钱永梅;王雪飞.绿色住宅建筑中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设计技术研究建筑技术开发,2010年第12期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