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1篇

359

2015-4-6

投资者报

近20年来,随着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工程学和金融数学理论的不断发展。量化交易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逐渐被广大投资者认识、接受。据统计显示,在美国的证券市场中有60%的指令是由程序发出的,占比十分可观。

从国内外历史经验上看,量化交易的持仓周期一般较短,频繁地进出操作,要求交易标的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并且价格波动较大以便获利。

期货合约作为交易所上市的标准资产,往往具有极好的流动性,而且支持做空和T+0结算,交易手续费低廉,是量化投资的理想对象。如国外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美国国债期货、布伦特原油期货,国内的股指期货、塑料、白糖、PTA期货等,都是量化交易者青睐的交易标的。

几种典型的期货量化交易策略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期货量化交易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较大的发展,诞生了多种不同思路的量化交易策略。

1. 期货期限套利策略

期限套利是最常见的期货套利策略,赚取现货和期货的瞬间价差,以股指期货为例,当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显著高于现货时,可以做空股指期货,同时买入沪深300一揽子股票,等待价差减小后将期货和现货头寸平仓。同样对于商品期货,也可以有类似的期现套利操作。笔者在实际应用这种策略操盘时发现,当基差扩大至30基点和负基差时,可明显观察到有大量套利盘平仓。

采用这种策略操作存在的问题是,虽然套利策略相比单边投机策略风险较小,但若期货和现货价差继续扩大,则头寸将面临损失。另外,一手股指期货对应的是100万元左右的现货资产,加上股指期货的保证金,一个套利头寸的建仓成本在115万元左右,仅适合资金量较大的投资者。

2. 跨品种统计套利策略

在期货市场往往存在统计相关性较高的期货品种,如大豆和豆油、豆粕,原油和塑料,菜籽油和菜粕等等。若当前价差显著大于或者小于历史水平时,可以建立头寸,等待二者的价差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期限套利相同,统计套利也面临着当价差扩大后头寸面临损失的风险。

3. 趋势跟踪类策略

与主观交易经常预测未来行情走势不同,趋势跟踪类策略往往不预测也不预见,它们以价格为基础,每当价格有所变动发出趋势信号时,就跟进追涨杀跌。比较经典的趋势跟踪型策略有均线交易系统、MACD交易系统、布林带交易系统等。量化交易员往往使用不止一个指标来识别趋势,并利用多种过滤方法来过滤虚假信号,提高胜率。

4. 事件驱动型量化交易策略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增长,出现了基于舆情挖掘的交易策略,量化交易者的服务器会在互联网搜索任何与该期货合约有关的文本的信息,基于搜集到的信息判断该合约在短期内的价格走势。

5. 高频交易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基于K线交易系统的交易速度,已经无法满足量化交易者的需求。从而产生了以Tick数据为单位的高频交易策略,现有的高频交易策略包括自动做市,订单流跟踪,统计套利等。高频交易成功的关键在于交易速度,为了追求极致,高频交易者往往不惜花重金在期货交易所周边购置服务器,以图达到最快的交易速度。

主观交易VS程序化交易

关于主观交易和量化交易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是投资界争论的话题。从经验上看,若交易方法得当,辅以不错的手气,主观交易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由于投资者在主观交易中经常违背交易纪律,不能做到坚决的止盈和止损,“净身出户”的例子屡见不鲜。

与主观交易不同,量化交易的交易纪律是由计算机程序保证的,若价格运行到程序设定的止损点位时计算机会坚决止损,不会出现主观交易者常犯的“死扛等反弹”的情况,其收益曲线一般较主观交易者更为稳定。除了维护交易纪律,量化投资者对比主观人工交易者还有以下几点比较优势:

1. 体力与精力

受制于体力和脑力,主观交易者无法时刻保持最旺盛的精力,进而影响交易绩效。而且当前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纷纷推出了夜盘交易,这更对主观交易者的脑力和体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2. 交易速度与滑点

主观交易者在投资决策前需要用肉眼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思路整理,进行必要的计算,最后打开软件下单,即使是最富有经验的交易员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平均也需要5秒左右的时间,对于以日内短期交易为主的期货交易来说,5秒延迟的滑点成本巨大,严重影响交易绩效。而由计算机执行的量化交易从收集信息到执行交易,仅仅需要毫秒级别的时间,滑点成本显著小于主观交易者。

3. 理性与感性

按照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存在各种认知偏差。如损失厌恶偏差,自确认偏差、参照点偏差、过度自信偏差、后悔厌恶偏差等等,这些负面的认知偏差往往令主观交易者在金钱与身体上面临双层煎熬,而计算机执行的量化交易显然无需考虑此问题。

近日,微量网和国内某媒体合作举办了“首届全国期货全明星人机大战实盘争霸赛”,通过对比主观交易组和程序化交易组的成绩我们发现了有趣的结果。大赛排名前十名的选手中主观交易和程序化交易各一半,其中前3名全部都是主观交易选手,但在11名到50名的选手中,程序化组的选手却占到70%以上,而且即使排名靠前的主观交易选手大都是身经百战,程序化交易选手的平均回撤率也显著小于主观交易选手,达到8%之多。

量化交易发展空间巨大

2005年之后,伴随着量化投资的传播,程序化交易开始出现在内地市场。在开始阶段,量化交易主要利用模型辨别交易信号,并以手工下单为主。

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后,由于市场流动性好,交易信号明显,成为程序化交易的主要标的,但参与量化交易的仍然以机构投资者居多。2011年至2012年,市场上涌现出文华财经、交易开拓者、天语等交易软件,他们大多使用简单,上手容易,推动了程序化交易的普及,使采用程序化交易的投资者数量快速增加。2012 年开始,随着期货资管的开闸,私募基金开始大量利用程序化交易参与到期货市场中,程序化交易技术和成交量均得到飞速发展。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2篇

1969年fama提出有效市场理论(EMH)以来,关于市场有效性的争议不断,对于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层出不穷。一般认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已经达到了“弱有效”的标准,一些研究认为美国股票市场已经处于“中强有效”的状态,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有不断提高其有效性的趋势。中国股票市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对其有效性的辩论由来已久,对其是否达到“弱有效”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对于市场有效性逐步提高的机理也存在不同观点,但多数学者都持“自然进化”的观点,认为市场成熟度的增加会使市场变得更加有效。本文从交易机制的重大变革入手,以行为金融的视角,探索提升市场有效性的机制和途径。

二、文献综述

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16日推出以来,关于其对中国股票市场作用的评价与研究不断涌现,多数集中在其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上。张孝岩、沈中华(2011)①用2010年的高频数据,使用Chow检验、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非线性GARCH模型,研究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市场波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中,股指期货总体上没有到期日效益;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货市场波动不断减小,说明股指期货对市场波动能够起到平复作用。许红伟、吴冲锋(2012)②在研究2009至2011数据时,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股指期货给现货市场带来的“转移效益”大于“增量效益”,现货市场的有效价差扩大了,市场的波动率也增加了,说明股指期货非但没能降低市场波动性,反而使单一交易日内的波动加剧。近期的研究也存在着结论相左的问题。夏日(2014)③使用2008至2012年的数据,运用EGARCH模型和VECM模型检验股指期货的市场稳定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以来,对现货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同一时期,田凤平等(2014)④利用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的数据,使用AHAR-C-TCJ模型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率,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率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即市场波动更加规律,市场可能更加有效了。然而,顾京(2013)⑤研究了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到2012年9月的数据,认为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一直弱于现货市场,现货市场信息传递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下降,说明市场效率下降了。以上研究均大量使用数学模型与相关性检验,对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以来的数据做出具体分析,所得结论不一而足,说明在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作用上存在争议。沪深300股指期货这一重大交易机制的变革,是否改善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尚不得而知。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以行为金融视角研究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作用,将有利于研究的全面性与完备性。一直以来行为金融都在以“反证法”对市场有效性提出质疑,即投资人可以根据某些操作策略获得超额收益。在众多操作策略中,反转投资策略是较为普遍的策略之一。这一策略,建议股票投资者购买过去某段时间表现较差的股票,并卖出相对应期间内表现较为出色的股票。反转投资策略起源于1985年,DeBondt和Thaler对美国股市反转现象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美国股市里存在三到五年期反转投资策略获利现象,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差股票并卖出好股票获利,超额收益可达到每年大约8%,并由此提出过度反应假设。同一时期,Campbell等研究者发展了一个描述成交量与收益率之间关系的投资模型,该模型表明高成交量下期收益倾向于反转。Conrad等则以纳斯达克股票数据为样本,验证了基于股市成交量的短期(周)反转现象,并阐述了反转投资策略的赢利能力与交易的活跃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国外对反转投资策略的研究还有很多,尚未形成一致的具有最终说服力的结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反转投资策略确实能带来超额收益。在针对中国股市反转投资策略的研究中,可分为以下几种观点:

1.中长期内反转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刘博、皮天雷(2007)⑥使用1994年到2005年中国A股的全样本数据,验证了沪深A股市场的惯性和反转投资策略。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A股市场基本不存在惯性现象,但存在显著的反转现象。反转策略中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在实证期间内的均值,表现出高度一致的反转现象,股市投资者表现出过度反应的特征。杨炘等(2004)⑦使用1992年至2001年沪深两市的全部A股为样本,研究股市惯性和反转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A股市场不存在显著惯性特征,而反转特征显著存在。在其研究中,过去1到12个月的赢家或者输家,在将来的表现中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惯性投资策略的“追涨杀跌”并不能带来盈利;而过去30到42个月输家组合的月平均收益率达到3.8%~4.4%,明显高于过去赢家收益率的2.1%,也高于同时段无风险收益率(利率)3.54%,高于当期市场组合收益率1.89%。这种投资在未来36个月累计收益率达到136.7%,而且没有显著的高风险。陆叶舟(2012)⑧选取1999年至2008年的A股市场非金融股票数据建立了一维排序模型,分别持有1年、2年和3年,分别统计了价值股组合与绩优股组合的持有期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在A股市场运用反转投资策略能够获取超额收益。

2.短期内反转投资策略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华伟荣、金德怀等(2003)⑨指出,我国证券市场并非一个有效市场。中长期投资采取惯性投资策略,同时短期运用反转投资策略投资,会取得超过大盘的收益率。其实证检验结果证明,我国证券市场在1至6周内主要存在反应过度现象,而6至24周内主要呈现反应不足现象。同一时期,汤国栋运用缩短形成期与持有期和引入交易频率两个新的因素,研究了超短期(3个交易日)内存在的股价反转特征。认为我国股市可能存在中短期的反转,并认为随时间的推移,反转效应将逐渐减弱。秦筱婧(2008)⑩以2000年至2008年我国沪深两市726家2000年前上市的股票为样本,利用其日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市不但存在中期惯性效应而且还存在一个短期的反转、超短期的惯性效应。

3.长、短期内反转投资策略都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贺京同、郑为夷(2013)輯訛輥以沪深两市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A股股票月度价格及收益率为样本,对我国A股中的惯性投资策略和反转投资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买入输家组合并卖出赢家组合的反转投资策略在短期、长期均可获得超额收益,而买入赢家组合卖出输家组合的惯性投资策略所获的超额收益并不明显。因此,反转投资策略超额收益是一种稳健存在的“异象”,而且传统金融学的风险补偿理论无法对其来源进行解释。

4.反转投资策略不能获得超额收益。王春峰、郝鹏、房振明等(2009)輰訛輥在其文章中,实证分析中国证券市场条件下反转效应是否存在,以及投资者是否可以利用反转效应获利。通过股票流动性对收益率序列相关性模式影响的分析,他们发现A股市场中、短期反转特征都是非常显著的,最强的反转效应和潜在最大的反转策略能够获利的同时,伴随着高换手率和高非流动性。如果考虑反转投资策略的交易成本,在实证中表现出的微量赢利就不足以补偿频繁交易产生的成本了。由此可见,由于证券市场摩擦的存在,投资者在A股市场条件下通过反转投资策略并不能获得超额利润。

5.反转投资策略的收益性不稳定。程兵、梁衡义、肖宇谷等(2004)輱訛輥采用沪深两市1995年前上市的股票作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股市中存在明显的惯性现象和反转盈利,而且两种效应的强弱与大盘走势息息相关。当股票市场为牛市时,惯性效应明显强于反转效应。而当股票市场为熊市时则相反。梁学玲(2008)輲訛輥运用Jegadeesh和Titman(2001)的研究方法,分别检验了716家沪市A股,研究交易量、市值规模、市盈率、BE/PE值、价格这五个因素与惯性效应和反转效应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交易量、市值规模、市盈率、BE/PE值、价格这五个因素对市场反转效应和惯性效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体而言,国内现有文献中,有关惯性策略的研究结论是非常不一致的。而关于反转投资策略的结论,研究者普遍认为运用反转投资策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能战胜市场平均收益率。这就意味着存在稳定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策略,不符合Fama有关有效市场的假说,说明市场不一定是有效的。本研究将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对反转投资策略进行验证,并与其它研究者的数据对比,以期了解市场有效性的演化,以及股指期货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三、实证检验

本文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2011年至2013年中国股市行情下滑但波动较稳定期间,运用沪深300成分股作为样本,并考虑反转投资策略所承担的风险贝塔系数,意在实证分析运用反转投资策略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的可能性和所承担风险。并与股指期货推出前的类似策略相比较,考察重大交易机制转变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本文定义t1为排序期(即投资组合构建期),t1(t)为第t次排序期间;t2为持有期,t2(t)为第t次持有期间。以下为反转投资策略的步骤:1.从某一时点t开始,如第一次选t1,第二次选t2……第s次选ts时间点,然后计算各股票t1(t)时间的收益率为基准进行从低到高排序。2.选取上述按收益率升序排序的股票分成十个等份构成组合,将沪深300成分股股票分成10组,每组30只股票。构成的组合依次为Gl,G2,……,G10。第一个组合G1是t1(t)时段里表现最差的组合,称其为lose(r输家);第十个组合G10是t1(t)时段时间里表现最好的组合,称其为winne(r赢家)。3.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G1、G10组合在t2(t)持有期的平均收益R30(R30为G1、G10组合中30只股票在t2(t)持有期的平均收益率)。4.在时刻ts+Δs按抽样计划重复上面的过程,Δs为时间滑动长度,本文所用的是非重叠随机抽样方法。5.计算各个持有期相对应的沪深300成分股的平均收益Rm(t),在本文中称为市场平均收益率。通过沪深300成分股2011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的周收益率数据和月收益率数据,用非重叠随机抽样方法结合不同的排序期(短期1、2、4周和中长期1、2、3、6个月)和不同的持有期(短期1、2、4周和中长期1、2、3、6个月)各组合的对应收益率。检验在反转投资策略下,是否能战胜市场平均收益和实现正数值的超额收益。并且检验各组合的显著性和风险贝塔系数,综合衡量组合的有效性。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得到如下表格中数据:1.LOSER组合的反转投资策略实证数据。2.WINNER组合反转投资策略实证数据。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实证数据分析

由上述实证数据表我们可以看出:

1.运用反转投资策略在1、2、4周实证中,不同的排序期和对应不同的持有期的投资组合中,loser组合基本都能战胜市场平均收益率或与市场平均收益率持平,而没有比市场平均收益率较差的情况。从这点来看,反转投资策略在短期内的收益情况是具有优势的。在loser组合中,运用反转投资策略在1、2、3、6月实证中,不同的排序期和对应不同的持有期的投资组合中,55%以上的组合都能战胜市场平均收益,在不能战胜市场平均收益的组合中,与市场平均的收益率并不是很大的差距。从这个结果来看,中长期(月份)运用反转投资策略也是具有优势的。由此看出,loser组合从原来表现最差的股票到在不同持有期中的表现能战胜市场或跟市场变现相当,可以看出loser组合的反转现象。

2.在winner组合中,短期(周)以排序期和持有期分别取1、2、4周时,基本都能战胜市场收益率,中长期(月)以排序期和持有期分别取1、2、3、6月时,50%组合能战胜市场收益率。但看具体的数据可见,在战胜市场的组合中,只有20%组合明显战胜市场(组合收益率比市场平均收益率高于0.01),而80%的组合和市场平均收益表现相当。也就是说在winner组合,仅有14%组合还能表现惯性现象,继续战胜市场。而86%组合的表现与市场平均收益表现相当或比市场表现差。也就是说,winner组合从原来表现最好的股票到在小同持有期中的表现跟市场平均水平相当或史差、山此可见,winner组合表现出反转现象、综上所述,反转投资策略在市场上的投资中基本上能表现出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说明市场行情大体上表现出反转现象。排序期为4周,持有期分别为1周,2周的时候,wnmer组介能获取止数收益率并且战胜市场,表现出惯性现象。上述现象都小支持有效市场假说,说明中国股票市场尚小满足有效市场条件,即使是沪深300成分股票,也叫以通过反转投资策略获得超额利润。

(二)历史数据分析

为比较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的数据,我们选择了张宇州印叶究数据作为比较。张宇在其论文中选定沪深上市A股股票,数据期间为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采用与本文相类似的实证方法,两者的数据具有叫比性。以下为两次实证的数据对比:比较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超额收益率的绝对值,在短期(周)反转投资策略的超额收益率中,股指期货推出前的数值大都大于推出后的数值,除了排序期为4持有期为1和2的赢家组合。这一现象说明,股指期货的提出改善了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使通过某种投资策略获取的超额收益下降,市场的波动性有所减小,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与短期(周)反转投资策略相比,中长期(月)反转投资策略的超额收益率,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并末呈现单向变动的趋势,说明中长期市场超额收益的变化小稳定。这恰好说明,短期(周)反转策略超额收益的下降是山于股指期货,这交易和制的改变所导致的,而非股票市场自然“进化”的结果。同时也说明,股指期货对短期投资策略的影响比较确定,使超额收益率变动出现收敛趋势,对于中长期投资策略影响并不大。

五、结论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海龟交易法则;程序化交易;交易系统;期货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9225

1引言

本文基于原版海龟交易系统研究程序化交易,并对原版海龟交易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扬长避短,建立一套新的、适合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策略。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金融工具――交易开拓者软件(TB)进行编程、测试,在数据的应用上,本文所有测试均采用黄金连续Au888当月连续数据,设定最大持仓量为100手,初始资金设为1000万元,每次买卖单边手续费设定为10元/手。黄金连续Au888的流动性和价格连续性都比较适合程式交易,而且相较于其他期货,黄金期货属于活跃商品,为主力合约,具有代表性。在时间跨度上,本文选用了 2013年9月9日至2014年12月8日的日交易数据,并将2009年2月9日至2014年12月8日黄金连续Au888仿真交易作为后续补充分析数据,主要是为了避免本文建立的交易策略对同一份数据的过度拟合和数据过分发掘。

2海龟交易法则的优化升级――建立新的交易策略

2.1优化原版海龟交易系统,建立新版交易策略及其理论分析

本文对原版海龟交易系统进行了分析,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升级:一是过滤器的升级;二是离市退出策略的升级;三是参数优化;四是加入大趋势的考虑。下文所有测试均采用交易开拓者(TB)的黄金连续Au888期货的2013年9月9日至2014年12月8日的日交易数据进行了测试。

第一,过滤器升级。本文比较了两种过滤器,一种是判断上次突破是否成功过滤器,另一种是判断上次突破是否盈利过滤器。经过测试,本文发现后者效果更好,且更符合海龟交易法则的精髓,其原理是当上次突破没有盈利,即为发生亏损性突破,那么上一次价格突破上轨后,发生了大幅的亏损,说明上一次突破是一次噪声,那么应该用短期系统1对第二次突破进行判断。当发生盈利性突破时,即上一次价格突破上轨没有发生大幅亏损,使用长期系统2,因为新的突破点可能会比当前的价格高,所以才用更长期的价格来衡量。

第二,离市退出策略的升级。在丹尼斯的原版海龟交易系统中,对短期系统1和长期系统2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退出策略。但是本文认为,两套系统采用统一的退出策略会更优越,因此编写了两套系统,严格控制其他参数不变,仅比较退出策略。测试效果显示,如果采用统一的10日离市退出策略,盈亏比为1.62,高于采用两种离市退出策略的交易系统的盈亏比1.11。

第三,参数优化。本文对原版海龟交易系统的参数进行进一步优化,最终采用了4日突破法的离市策略,22日的平均波动周期来衡量风险水平,系统1的短周期缩短到了5天,而系统2的长周期却延长到了80天,逐步建仓的规则由05N提高了08N。这些参数得到这样的优化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国期货市场波动频繁,发展不如国外期货市场成熟,因此,需要采用较长的平均波动周期来衡量风险,而且原本10日突破法的离市策略变得不再管用,需要缩短到4日突破,增加系统离市策略的敏感度以降低风险。同理,短周期缩短到了5天,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中国期货的交易时间是5天一周期,趋势呈现以周为单位,同时,提高系统对期货价格的敏感度来提高盈利交易的准确度。而长周期需要增长至80天,也是因为中国期货市场波动太频繁,55日难以判断一个稳定的中长趋势,需要80天去完成判断。而建仓规模由价格突破上轨后每增加05N增加一个头寸单位变为每增加08N才增加一个头寸单位,也是为了有效地规避波动的风险。

2.2新版交易系统的系统测试

第一,新版交易系统的性能测试。本文同样采用2013年9月9日至2014年12月8日的黄金连续Au888的日交易数据对新交易系统进行测试,同时,对最初两套原版海龟交易系统进行性能对

新版的交易系统整体的净利润为716600,盈亏比(平均盈利/平均亏损)达到了1087,盈利比率高达6541%,而最大资产回撤率仅为2.19%,这都说明,新版交易系统大幅降低了交易风险,并提高了交易收益。通过表1的对比,也可以看出,新版交易系统各项指标均优于最初两版交易系统,由此可见,新版交易系统在中国期货市场中的优越性。

第二,检验交易系统是否过度优化。为了检验本文的交易系统是否产生过度优化的问题,本文采用2009年2月9日至2014年12月8日黄金连续au888的数据,对本文的新版交易系统进行仿真交易,并与最初原版交易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即使交易时间增长,新版的交易系统然后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而且,盈亏比、回撤率等各项指标也是明显优于最初的原版交易系统,因此,可以证明,新版交易系统并不存在过度优化的问题。

3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建立的期货程序化交易系统性能指标大幅改善,交易风险大大降低,收益率和盈亏比大幅提升10倍,而且还通过增加数据样本的测试,排除了参数过度优化的可能。但是,本文在研究中发现,因为每种交易系统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尤其对于不稳定的中国期货市场,每个交易系统不是长期万能的。但是,由于本文构建的交易系统结构上的成熟,有助于长期应用于各种期货市场,但是系统参数需要不断优化改良,以达到交易系统最优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柯蒂斯・费思海龟交易法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范K萨普通向财务自由之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郑茜云海龟交易系统的参数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财经大学,2013.

[4]牛永魁基于海龟交易系统的量化交易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2013.

[5]王力海龟法则与龟汤法则[N].期货日报,2009年7月1日第004版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存;资金管理;小亏大赚

一、期市生存四项基本原则。

前些年, 一名为万群的武汉女教师炒作期货,从4万元短短两年间炒到上千万,又数日内灰飞烟灭。这其中的教训,从纯粹期货投资的角度出发,可作如下分析。

一是资金分配不当,所有本金满仓操作,太过冒险。因为期货杠杆一般是10倍以上(视保证金比例而定)。若按保证金比例为10%计算,若总权益亏10%,自己的所有资金便化为乌有。所以,较为稳妥的资金分配比例是,总资金的四分之一至一半参与交易。万群不管不顾,始终满仓操作,一开始纵然挣了大钱,不过是赶上了大趋势,是运气使然,不可复制,而一旦趋势转向或者大的震荡,便会爆仓,赔个底儿掉。而趋势的判断并不容易,否则大多数人都能赚大钱了。但事实是,期货市场只有3%的人是赚钱的。期货价格往往不讲道理,低了还低,高了还高。期货品种的储量和未来需求这些看似并无太大作假余地的指标也可以人为扭曲,国际经济和货币政策这些本来就由人来决定的因素那更是真真假假,虚实难辨。貌似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无限购买美债的QE3很可能是为金融大鳄托市,为大宗商品跟多者掘的坟。

二是没有做到顺势而为,当好消息不“好”时(盘面不涨),千万不要去做买,当坏消息不“坏”时,千万不要追着卖。价格低时多投入高时少投入(这点也与通常的期货多头操作手法相反,值得探讨;而非一成不变)。但顺势也不能冒进。跟随趋势不断加码,也不可取。因为这样做,对了赚座金山,错了赔座金山。同一品种帐面浮盈可以买货,这样还好些,大不了赔的是利润。而如果用自有资金加码,最后赔的就是自己的家底儿了。

三是趋势转向必须止盈止损,不能漠然视之。开仓时, 最好把止损单同时下到场内,时刻想到止损。永远靠自己来拯救自己,不要期盼“上帝”会救你。万群的错误在于止盈太晚,中短期均线乖离已经很大还不肯止盈,跌破30日均线还不止盈,无量跌停后巨量震荡还不止盈,这不是自己坚决坐电梯嘛!

然而,对于悟性高的投资者,机械式的设定止损止盈价位、甚至用程式化软件代替人脑,绝不可取。很多航空事故正是由行员太相信自动驾驶系统造成的。正确的交易理念是:根据市场发出的信号,该平仓时就平仓,没有所谓的“止盈”和“止损”一说。所谓“无招胜有招”,即是此理。自己主观设置的所谓“止盈”和“止损”,并不一定就是市场发出的平仓信号,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产物,不符合客观规律。随机应变、靠经验、靠灵感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大家都不用上班了,靠程式化的交易软件就能睡着觉发大财。这可能吗?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心中没有所谓的“止盈”和“止损”概念,只有按照市场发出的信号平仓的纪律。

四是必须长期。无论何种投资,这世界上永远有大批“专家”鼓吹短线是金。我怀疑他们是为了让投资者给提供投资平台的机构多交手续费。撇开节省手续费和佣金这一角度,从事物发展的短期的不可预见性角度出发,短线操作也不可取。期货投资,基于其高杠杆、风险大的特点,许多人觉得应该短线操作。实际上我感觉正确的方法应该类似于股票投资,也应该长线持有。如果说中国的以融资,而非回报为出发点的股市没有长期投资价值,那么期货,作为全球定价的投资方式,就没有这一缺陷。当然,美联储利用货币政策、强势的交易所(如芝加哥交易所和纽交所)利用修改保证金上限设置的手段来操纵大宗商品价格(美其名曰控制投资者风险)、甚至国际大鳄专门与中国投资者对着干的先例层出不穷。所以,何为长期,该持有多长,这些也不是事先能设好的条件。须随价格走势、国际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而定。

期市靠纪律生存( 股市靠纪律要亏钱),死多死空都不行。长期、顺势、轻仓、止损的四条期货投资之道。万群只做到了这四条中的第一条,其失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当然,人类的期货投资史上也不乏违反上述规律而大获成功者。2012年国庆刚过,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公司与行业》栏目就报道了这样一则不可思议的的事:八十年代,曾有一纽约警察,三千美元入市,做短线、持满仓,一年不到,从市场上带走了2亿美元。这样的奇迹,对于芸芸众生而言,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其短线、满仓的近似亡命徒的手法,更不可效仿。

二、品种和合约选择。

对于期货品种选择而言,首先从基本面看该品种是否稀缺,是否性价比较高,是否值得炒作,流动性好,是否未来大有可为。从这几点看,假设是中国垄断的钨上了国际期货市场,虽然从稀缺性和性价比(储量和价格)看,远高于黄金白银,却未必炒得起来。因为该品种不具有国际性,不容易被中国获得垄断性的定价权。再加上钨作为纯粹的工业品(相比之下,白银还具有一定的金融和消费属性),受全球经济和钢产品需求影响较大,未来前景难测。

其次要关注有无人做庄。比如白银就较易做庄。早年如亨特兄弟,历经十年底部吸筹,半年放量拉升,获得令人咋舌的暴利。然后因受美国政府提高5倍保证金的打压,白银经历80%的暴跌。亨特兄弟不仅连本带利血本无归,还沦落到要低声下气地求人援助的地步。同时,所有跟随他们的重仓做多者,也大都倾家荡产。

再者,不可选错合约。比如白银。若是选了成交量和持仓量较低的非主力合约,或是价格上比主力合约1212高(如1301合约),或是因为成交量和持仓量较低,极可能出现预料之外的风险(白银1210合约“乌龙指导致瞬间跌停”事件)。

三、具体操作技巧。

很多人日内开盘半小时之内不开仓,理由是风险太大,其实不然, 日内行情往往就在开盘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内盘受外盘影响开盘跳空是常有的事,而且往往演变成较大的行情。所以跳空往往意味着机会。

选择开仓的手法分三步:1,以开盘价为标准, 等待价格方向。2,如果是跳空高开, 价格向高走,立刻开多单跟进。如果是跳空低开,价格向下走,立刻开空单跟进。如果高开低走或低开高走停止开仓从新评估行情后决定是否开仓。3,止损设置在开盘价, 如果价格回到开盘价,立刻止损。等待价格再次回到开盘价一侧再次跟进。如果迟迟不回,取消开仓计划,重新评估行情或转为正常日内思维。

此手法胜算很高,止损很小。至于能抓到多少后面的行情,就看行情发展及个人修为了。

记住,手动止损做不到就自动止损;千万别让盈利变亏损。虽然前文说过机械性的设置止损点位不可取,但对于初入期市的投资者,如果非要设这样一个标准,我建议“300点止损600点止盈”。 或者,对于空头头寸,其止损保护指令应当设置于有效的阻挡点位的稍上方;而对于多头头寸,其止损保护指令应当设置于有效的支撑点位的稍下方。

在一个历时数月至数年的主趋势中,无论外盘内盘,大多数时间是短期快速运动后反复上下震荡,国内的不少期货品种更是只需要一个跳空,就可以走完一天主要的运动波段。操作周期过短就会造成错过主要运动波段,而在震荡波段中反复操作,容易出现反复止损。

建议止损止盈时也应将操作周期略放大,仔细研究交易品种的特点建立止损止盈条件。前提是只做顺向交易或具备一定级别的折返,减少操作频率。

小亏大赚,争取达到每年10%以上的收益率是正确的投资态度,期望一夜暴富是要吃亏的。

四、期货投资终极生存之道—资金管理。

各国期货市场,很多人来了,很多人又走了,又有很多人在来着…,期货市场中不乏机巧百变的聪者,不乏慧思泉涌的智者,不乏博览群书的才者,不乏呼啸前行的勇者,然而很多人类的骄子在此却垂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很多有非常高超的交易技巧的投资者到底也没能走出人性的贪婪,而最终重仓落败,终成千古遗恨!

到底什么才是期市的生存之本?娴熟的交易技巧是吗?不是的,它只是你制胜的武器,你有杀伤力强的武器并不代表不被杀死!严格的止损吗?不完全是,它只是控制你的损失,杜绝你损失继续扩大的纪律。在你的投机征程上,你的智慧、心态、眼光、胆略以及你娴熟的交易技巧,都是你在交易之旅上不得不逾越的门槛,它们当然非常重要,但真正到达最后,它们却也不是期市长久生存的本质和关键所在!它们只是造成短线神话的几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真正的长久生存却需要配合更为重要的因素--资金管理!真正的交易大师必是资金管理的大师!许多投资者因为进出场位置选择等错误会导致帐面出现亏损,但是亏损的幅度是由资金管理决定的。真正的赢家都是风险的厌恶者,他们不会让帐户处于非控制的风险状态,顶尖的交易者并不是哪些赚最多钱的人,而是在不利情况下帐户损失程度最小且具备持续赢利能力的人。

一些不成熟的交易者,往往只醉心于市场分析,他们简单地认为战胜市场和获取暴利的关键就在于正确的市场分析。殊不知,基本面和历史走势对于不讲道理的期货市场而言,常常是让你陷入绝境,而非让你准确判断未来的参照物。当然,基本面和历史走势也很重要,不得不分析。但始终别忘了,“长期、顺势、止损和轻仓”这四条投资原则中,“仓位控制”的地位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有很多时候我们判断对了后市大的行情走势,但开仓后却由于仓位过重,在接下来的期价随机波动中,无法忍受大或小的洗盘震荡动作,可能几十点的波动就会造成心态的破坏而致提早止损出局,最终出现看对却做错的遗憾局面,尤其是在大级别的行情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必将对以后的操盘心态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当损失不可避免时,把损失降低到最低是长期获利的根本保证。另外,当你的交易获利时,相应地调整止损位来保护你的利润也是你长期稳定获利的重要因素。

前文说过,用程式化交易软件替代人脑不可取,但自己设定一套较为固定的程式化交易模式,却是必须的。对于资金管理,也要事先拟定较为可靠的模式。这个模式不能包含你个人的感情因素,它所设置的风险参数必须经过你缜密的概率性测试,钱多钱少不是问题,如果你的成功率是零,那么拿一分钱交易也证明是在冒险,而如果你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那拿全世界的钱来做也不算多,这当然都是极端,但我想说的意思是,你的资金管理模式绝不是凭自己想当然地认为来固化下来的,而必须是建立在长期客观测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的。我曾见过很多做期货不满一年的新手制定的资金应用方式,其发现机会后的初始建仓为其总资金的三分之一,这种简单的不满仓操作的资金应用竟然被其视为资金管理!当然,他们的结局一般不会很好,并且总是可怜的相同。

那怎么才能程式化呢?当然我不了解你的情况,无法给你进行具体的策划,但具体的资金管理策略应该分建仓策略、加仓策略、补仓策略和多元化交易策略;其中,建仓策略又包括均额建仓、简单比例建仓和复合比例建仓三种;加仓策略包括等额加仓、金字塔式加仓以及菱形加仓等内容;多元化交易策略又分不同品种间的复合交易策略和不同周期间的复合交易策略两大方面。这些内容比较繁琐,但其中真正适合你的策略只有一个,并且只要一个就够了。下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供朋友们参考:

美国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大师约翰墨菲总结的资金管理要领:

其一,投资额必须限制在全部资本的50%以内。这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交易者投入市场的资金都不应该超过其总资本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是储备,用来保证在交易不顺手的时候或发生不测时有备无患;

其二,在任何单个市场上所投入的总资金必须限制在总资金的10%—15%以内。这一措施可以防止投资者在一个市场上注入过多的本金,从而避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危险;

其三,在任何单个市场上的最大总亏损金额必须限制在总资本的5%以内。这个5%是指交易者在交易失败的情况下将承受的最大亏损。在决定应该做多少张合约的交易,以及应该把止损指令设置在多远,这一点是交易重要的出发点;

其四,任何一个市场群类上所投入的保证金总额必须限制在总资本的20%—25%以内。这一条禁忌的目的,是防止交易者在某一类市场中投入过多的本金。因为同一群类中的市场,往往步调一致,如果我们把全部资金头寸注入同一群类的各个市场,就违背了多样化的风险分散原则。

回过来讲,虽然资金管理至关重要,但如果你趋势判断错误当然也是白搭。在期货交易中如果我们能咬定长期趋势,就能实现巨利,但这需要把握时机以及耐心等待的战略眼光,做到“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不同于投资楼市,既然期货既能做多,又能做空,所以永远不缺赚钱的机会。因此,一定要耐心等待有75%的成功可能的机会的到来,这样的机会一年,甚至一生也就只有几次。

然而,当你以为有75%成功可能的机会降临时,也许你根本就看错了。此时,要坚决承认错误,斩仓出局。前提是,你不会来不及纠正错误就因为仓位过重而倾家荡产。坚守资金管理,做到大赢小亏,稳定地赢利,从小做起,随着岁月的流逝,小流也将汇集成复利的海洋。一个交易高手的市场表现应该是,能够连续多年获得稳定持续的连续复利回报,经年累月地赚钱而不是一朝暴富。资本市场的高额利润应来源于长期累积低风险下的持续利润的结果,职业交易者只追求最可靠的,只有业余低手才只关注利润最大化和满足于短暂的辉煌中。时间是真正成就复利可怕的力量!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5篇

操作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某一操作框架中通过政策操作实现价格稳定目标时,其政策传导的各个阶段中可能存在各种冲击因素,这就使得中央银行在该操作框架中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价格稳定目标具有不确定性。目前西方经济学者针对以价格为导向的传导机制提出了货币模式(moneyparadigm)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式(phillipscurveparadigm),然后依据两种模式分别建立了操作框架,并分析了每种框架中的冲击因素,进而提出这两种操作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

(一)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

1.货币模式

货币模式是以交易说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出发,强调纯粹具有交易媒介功能的交易性货币、交易性货币缺口在传导中的关键作用,并认为交易性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是稳定的,而且如果能准确识别其中的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即可实现名义产出目标,同时名义产出目标再通过分解可得通胀目标。

交易说货币数量论是由Fisher于1911年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出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目的,需要一种能够在商品、劳务的支付以及债务清偿中普遍接受的物品,货币也就由此产生。那么,纯粹具备这一功能的物品被称为交易性货币(transactionmoney)。并且,在交易性货币与商品、劳务和债券等交换时,将形成货币量、交易流通速度,价格水平、交易量的恒等关系,他用交易方程式加以概括:

MVT=PT

其中,M指一定时期流通的交易性货币平均存量;T指一定时期的交易总量:P指价格水平;PT指交易总量的名义价值;VT指一定时期同一货币支付所有交易的次数,被称为交易流通速度(transactionvelocity),而且该变量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因此。交易性货币量将以固定的正比例作用于交易总量、价格水平。

事实上,上述交易方程式中对交易总量的概念并未定义清楚。交易总量概念的模糊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困难。由此,Sehumpeter、Aftalion、Angell等提出按国民收入核算所强调的收入交易来表示交易方程式。收入交易(incometransaction)是指生产者转让生产、获取货币收入的交易,即货币与生产的交易。实际上,这种交易体现了现货交易中货币与最终产品、服务交易的本质。这是因为,从价值增值的角度来看。最终产品、服务的总价值(即国民生产总值)是一系列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实现新增价值的累积和,可以认为,货币与最终产品。服务的交易可归结为货币与生产的交易,可见,收入交易也就表示货币与最终产品、服务的交易。另一方面,采用收入交易建立交易方程式既避免了原有方程式中因孤立考察货币与中间产品的交易而产生的与最终产品、服务交易的重复计算,又排除了国民收入核算中所不包含的货币与金融资产的交易。由此,交易方程式还表示为:

MVy=PY

其中,M指一定时期与生产或者说与最终产品。服务交易的货币平均存量,这种货币亦称为以收入交易为基础(income-basedtransactions)的交易性货币;Y指一定时期生产者的生产所创造的总产品价值,等同于最终产品、服务的总价值量。户指价格水平;Py指名义产出;Vy指一定时期同一货币支付生产或者说最终产品、服务的次数,称为收入流通速度(incomevelocity)。

可以推论,由于交易性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在短期内可视为常量,而具有收入交易功能的交易性货币是交易性货币的一部分,那么该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亦是稳定的。可见,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量将以固定的正比例作用于名义产出。

如果交易说货币数量论的上述观点是成立的,那么货币模式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向社会系统注入一定数量的交易性货币。进而形成交易性货币缺口(即货币供给大于需求的非均衡状态),就会引起产出、价格变动,从而再次实现货币供求均衡。在这一过程中,中央银行通过监控其中的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即可实现控制名义产出目标。

具体而言。假设中央银行采取了偏松的政策操作,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中央银行注入过多的货币将导致企业和个人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大于其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从而出现了交易性货币缺口状态。但是。随着企业和个人逐渐意识到其所持有额外增加的货币将是持久性的,则会将过剩的货币处理掉。而这种处理货币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了企业、个人之间的一系列相互交易的过程。正如弗里德曼所说:“个人将持有的多余的现金余额设法通过购买债券、商品和服务,通过偿还债务,甚至作为礼品而支付一大笔钱来处理他们过剩的货币余额,而不是从相应来源上收取货币余额”。而且,在企业和个人通过相互交易以试图将过剩的货币余额支付出去时,这种多支出的尝试会增加商品、服务、债券的需求,从而导致价格上升、产出增加。其中,价格上升会导致企业和个人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减少,而产出提高则相应增加他们所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从而货币缺口趋于消失,货币供求重新均衡。可见,在货币供求由非均衡到回复均衡的过程中。产出和价格的调整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么,按照交易说货币数量论所提出的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与名义产出具有固定的正比例关系,则中央银行通过监控这类货币就有可能实现名义产出目标。同时,名义产出再分解为实际产出和通胀即可实现通胀目标。

2.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冲击因素及其不确定性

在实践中,依据这一模式的操作框架可以描述为:

(1)中央银行在准备金市场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准备金头寸以实现调整准备金总量这一操作目标;

(2)准备金总量再由货币创造过程形成货币存量这一中介目标;

(3)货币存量作用于名义产出;

(4)名义产出加以分解进而实现通胀目标。

还需说明的是,货币模式所使用的货币诸如交易性货币、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均是功能意义上的概念,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金融创新的广泛存在,大量新产生的货币资产不仅具有交易媒介功能,而且还具有价值储藏功能,这使得中央银行难以找到与交易性货币。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功能相一致的货币资产。通常的处理方法是,按照各类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难易程度(即货币性程度),将其列为一统计指标,然后使用货币总量(monetaryaggregate)这一统计意义上的概念概括某一类资产的货币性程度,并在操作框架中使用这一概念。

这一框架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冲击因素,并由此构成了该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

(1)中央银行在准备金市场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准备金头寸以实现准备金总量目标时。该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冲击因素使得其对操作目标的调控具有不确定性。

(2)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准备金总量目标以实现货币存量目标时,因为货币创造过程是由中央银行所改变的准备金总量水平、银行和公众的资产组合行为共同决定,所以当存在影响中央银行调控准备金水平、银行和公众的资产组合行为的冲击因素时,则其实现货币存量目标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3)货币模式认为,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是稳定的。由此通过监控这类货币可实现名义产出目标。但是,在操作实践中,中央银行使用的是统计意义上的货币总量概念,并且监控货币总量收入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但是,货币总量并不等同于功能意义上的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概念,因此其收入流通速度将可能受到各种冲击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这使得中央银行由调控货币存量目标而实现名义产出目标的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

(4)在名义产出分解为实际产出、通胀率时存在权重分配的问题,这就使得实现通胀目标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哈吉米可拉齐斯曾认为,其权重分配取决于“对经济的额外假定以及经济的特性”。例如,在劳动力的高就业率和生产能力的高利用率的情况下,名义产出则分解为过高的通胀率和过低的实际产出。反之,如果经济处于过低就业率和低的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情况下,名义产出将分解为过高的实际产出和过低的通胀率。

(二)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

1.菲利普斯曲线模式

菲利普斯曲线模式是以现代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为背景,强调短期实际利率在传导中决定总需求的作用和产出缺口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决定通胀的作用。

就短期实际利率决定总需求而言,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准备金市场上的短期利率是反映全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的基准利率,并通过利率期限结构等方式影响到长期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同时。按照现代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长期利率进一步作用于耐用消费品、汇率作用于进出口以及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共同影响到总需求。可见,短期利率在决定总需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还需说明的是,这里的利率和汇率均指经通胀预期调整后的实际利率和汇率,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借款成本和货币币值。

那么,当中央银行由调控短期实际利率改变总需求并形成产出缺口时,产出缺口将通过菲利普斯曲线的通胀与产出缺口的替代关系决定通胀。

菲利普斯于1958年首先提出反映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存在长期稳定替代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随后萨尔缪森和索罗在1960年通过工资成本加成定价原则将其修改为通胀与失业率的函数关系。同时,奥肯于1970年进一步建立了失业率与产出缺口的经验关系,将其改写为通胀与产出缺口的函数关系。这样就使得通胀内生于总需求,中央银行就通过政策操作改变总需求和产出缺口,并通过通胀与产出缺口的替代关系实现通胀目标。

2.依据菲利昔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冲击因素及其不确定性

其操作框架可以描述为:

(1)中央银行在准备金市场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准备金头寸实现短期名义利率这一操作目标;

(2)同时根据对通胀的预测相应调整利率目标值以实现短期实际利率这一中介目标;

(3)短期实际利率再通过市场预期影响到长期实际利率、实际汇率和资产价格,进而作用于总需求并形成产出缺口;

(4)产出缺口又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决定通胀。

值得说明的是,中央银行在这一框架中通常实施的是中性(Deuiral)的货币政策。信奉这种框架的经济学者认为,当实际产出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将出现无加速通胀(通缩)的通胀水平,也即实现了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最大化的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并且他们还指出尚存在与潜在产出相对应的均衡实际利率(equilibriumrealmterestrate),那么,当实际利率高于均衡实际利率时,将会使得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同时形成通缩压力:反之,则会形成通胀压力。这样,中央银行应准确预测通胀,并及时调整短期名义利率,使得短期实际利率处于均衡实际利率水平。

上述框架还可能存在以下几种;中击因素,从而构成了该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

)中央银行在准备金市场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准备金头寸以实现短期名义利率目标时,存在着各种冲击因素使得其对操作目标的调控具有不确定性。

(2)中央银行在预测通胀的基础上相应调整短期名义利率目标从而实现短期实际利率目标时,通胀预期的变动可能构成了;中击因素,并使得这一传导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3)当短期实际利率通过市场预期作用于长期实际利率、实际汇率和资产价格时,市场预期的变动可能构成传导过程中的;中击因素,并使得这一传导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4)当产出缺口由通过菲利普斯曲线的通胀与产出缺口替代关系决定通胀时,可能存在导致替代关系不稳定的;中击因素,就使得通过产出缺口实现通胀目标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分析,西方经济学者针对价格稳定目标,又集中考察了每种操作框架中政策传导的各个阶段所面临各种冲击因素的性质、作用机制。影响效应及中央银行相应采取的操作策略。

二、操作框架选择的不确定性

上述两种操作框架是中央银行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可选操作框架。那么,中央银行作为政策制定者,在操作实践中应选择哪种框架?这就存在着框架选择的不确定性问题。一般而言,由于各种操作框架所包含的冲击因素性质和中央银行为控制冲击因素所采取操作策略的有效性有所差异,这就使得中央银行在依据不同的操作框架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控制力将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可能倾向于采取能将冲击因素内生化和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控制力较强、不确定性较低的操作框架。

事实上,从西方市场化国家对操作框架选择的经验来看,出于上述原因,大都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采用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在80—90年代纷纷转为采用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乃至最新流行的通胀目标模式的操作框架。

如前所述,在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中,导致中央银行实现价格稳定目标不确定性的冲击因素有四类。其中,对于前两种在准备金市场和货币创造过程中所存在的冲击因素又可以分为独立于政策操作的外在性因素和源于政策操作本身的内在性因素。对于外在性因素,中央银行只要及时识别和预测,并恰当地做出响应,基本上是可以抵消的。而内在性冲击因素是由商业银行对政策操作的预期与中央银行的本意不一致而引起的,中央银行通过引导商业银行预期,减少其预期错误并与政策意图相一致,即可消除这一因素。

然而,对于影响货币总量收入流通速度不稳定性和名义产出分解为真实产出和通胀率的权重分配这两类因素,中央银行则难以有效地运用操作策略加以控制。就前者而言,又具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波动、新型替代资产出现以及公众对中央银行实现经济稳定性的可信性预期变动等因素,而中央银行难以有效控制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框架假设货币供求非均衡,并强调货币量在政策传导中起关键作用。而在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中,假设货币供求始终均衡而只强调利率的作用,这就使得影响货币需求的冲击因素内生化,从而促使了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替代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

另一方面,名义产出在实际产出与通胀率之间权重分配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操作框架的替代。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本质上是关于名义产出而非通胀决定的操作框架。因此,对于实现通胀目标而言,尚存在名义产出在实际产出与通胀之间权重分配的不确定性。然而。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则通过菲利普斯曲线的产出缺口与通胀的替代关系将名义产出分解,也就是说,以这种替代关系的形式将权重分配内生化。同时,尽管也存在导致替代关系不稳定的冲击因素,但是中央银行仍然能够通过特定的操作策略对大部分的冲击因素加以控制,从而较为准确地实现通胀目标。事实上。当许多学者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菲利普斯曲线中的替代关系提出质疑时,Stock和Waston通过细致的统计分析发现。这种替代关系对于预测通胀仍是最有用的。

事实上,没有哪一种模式及其框架能够概括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所有方面。Engert和Selody就曾指出,中央银行应发展一个包括多重模式的操作框架,并且其政策操作是依据这些框架做出从而减少操作失误。在实践中,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基于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做出决策的同时,还关注于货币总量的变动。这是因为,尽管短期内货币总量与通胀的关系并非密切,但是从长期看,货币总量与通胀具有稳定关系。

饶有意味的是,当西方市场化国家采取了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之后,除了美国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价格稳定目标之外,相当多的国家并未实现,它们又纷纷转为采用依据通胀目标模式的操作框架,并且大都实现了价格稳定目标。事实上,与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相比,这种操作框架本质上仍是其延续。都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调控短期实际利率改变总需求。产出缺口的方式实现通胀目标。而更为进步的是,中央银行还通过对公开的通胀目标做出承诺,并试图用自身的声誉为代价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其原因在于,在菲利普斯曲线操作框架中,公众对中央银行实现经济稳定的可信性预期的变动构成了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胀预期形成方式乃至通胀与产出缺口替代关系不稳定的冲击因素。当中央银行通过政策微调实现价格稳定目标时,如果公众的可信性预期变动时,将会改变其通胀预期形成方式中前向参照政策所要实现的既定通胀目标与后向参照过去通胀的比重,进而使得替代关系不再稳定,也就难以实现目标。正如Sniderman所指出:菲利普斯曲线框架本身并不能使通胀趋势下降或锚住通胀预期。而通胀目标模式框架中,中央银行试图使得公众完全形成中央银行实现价格稳定的可信性预期,也就是将这一预期内生化。那么,公众在通胀预期形成中可能会完全参照政策所要实现的既定通胀目标而不再参照过去通胀,通胀预期形成方式稳定不变:同时通胀预期接近于既定的通胀目标,这样中央银行就可能通过微调实现既定目标。

三、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经济学者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确定性理论的研究可以为我国货币当局实现价格稳定目标提供新的分析思路。也不难看出。上述研究的关键在于建立理论上的模式和实践意义上的操作框架。如果从近几年来人民银行逐步建立的依托于以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为准备金市场和公开市场操作为日常性政策工具、超额准备水平为主(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和货币市场利率为辅(用于监测市场流动性状况)的操作目标以及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调控机制来看,我们可能应从货币模式及其操作框架来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这主要是因为,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存、贷款利率和汇率尚未完全放开,准备金市场与其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缺乏联动,这就使得该市场上的短期利率无法作为基准利率由市场预期作用于其他长期利率和汇率,人民银行也就无法通过调控利率实现通胀目标。由此,菲利普斯曲线模式及其框架并不适用,而货币模式及其框架则成为了唯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确定性理解为人民银行在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下实现价格稳定目标过程的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针对价格稳定目标,我们应主要分析这种操作框架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即传导中各阶段的冲击因素性质、作用机制、影响效应以及相应的操作策略。事实上,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其中操作目标调控、货币创造、货币总量收入流通速度不稳定等不确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对名义产出分解权重的不确定性研究较少,这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尽管如此,笔者还认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菲利普斯曲线模式及其框架仍然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将短期利率作用于总需求的传导过程加以简化,而在AD—AS模型中考察产出缺口由菲利普斯曲线决定通胀目标过程的不确定性,进而分析影响菲利普斯曲线不稳定的冲击因素性质、作用机制。影响效应以及相应的操作策略。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6篇

操作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某一操作框架中通过政策操作实现价格稳定目标时,其政策传导的各个阶段中可能存在各种冲击因素,这就使得中央银行在该操作框架中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价格稳定目标具有不确定性。目前西方经济学者针对以价格为导向的传导机制提出了货币模式(moneyparadigm)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式(phillipscurveparadigm),然后依据两种模式分别建立了操作框架,并分析了每种框架中的冲击因素,进而提出这两种操作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

(一)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

1.货币模式

货币模式是以交易说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出发,强调纯粹具有交易媒介功能的交易性货币、交易性货币缺口在传导中的关键作用,并认为交易性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是稳定的,而且如果能准确识别其中的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即可实现名义产出目标,同时名义产出目标再通过分解可得通胀目标。

交易说货币数量论是由Fisher于1911年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出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目的,需要一种能够在商品、劳务的支付以及债务清偿中普遍接受的物品,货币也就由此产生。那么,纯粹具备这一功能的物品被称为交易性货币(transactionmoney)。并且,在交易性货币与商品、劳务和债券等交换时,将形成货币量、交易流通速度,价格水平、交易量的恒等关系,他用交易方程式加以概括:

MVT=PT

其中,M指一定时期流通的交易性货币平均存量;T指一定时期的交易总量:P指价格水平;PT指交易总量的名义价值;VT指一定时期同一货币支付所有交易的次数,被称为交易流通速度(transactionvelocity),而且该变量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因此。交易性货币量将以固定的正比例作用于交易总量、价格水平。

事实上,上述交易方程式中对交易总量的概念并未定义清楚。交易总量概念的模糊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困难。由此,Sehumpeter、Aftalion、Angell等提出按国民收入核算所强调的收入交易来表示交易方程式。收入交易(incometransaction)是指生产者转让生产、获取货币收入的交易,即货币与生产的交易。实际上,这种交易体现了现货交易中货币与最终产品、服务交易的本质。这是因为,从价值增值的角度来看。最终产品、服务的总价值(即国民生产总值)是一系列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实现新增价值的累积和,可以认为,货币与最终产品。服务的交易可归结为货币与生产的交易,可见,收入交易也就表示货币与最终产品、服务的交易。另一方面,采用收入交易建立交易方程式既避免了原有方程式中因孤立考察货币与中间产品的交易而产生的与最终产品、服务交易的重复计算,又排除了国民收入核算中所不包含的货币与金融资产的交易。由此,交易方程式还表示为:

MVy=PY

其中,M指一定时期与生产或者说与最终产品。服务交易的货币平均存量,这种货币亦称为以收入交易为基础(income-basedtransactions)的交易性货币;Y指一定时期生产者的生产所创造的总产品价值,等同于最终产品、服务的总价值量。户指价格水平;Py指名义产出;Vy指一定时期同一货币支付生产或者说最终产品、服务的次数,称为收入流通速度(incomevelocity)。

可以推论,由于交易性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在短期内可视为常量,而具有收入交易功能的交易性货币是交易性货币的一部分,那么该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亦是稳定的。可见,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量将以固定的正比例作用于名义产出。

如果交易说货币数量论的上述观点是成立的,那么货币模式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向社会系统注入一定数量的交易性货币。进而形成交易性货币缺口(即货币供给大于需求的非均衡状态),就会引起产出、价格变动,从而再次实现货币供求均衡。在这一过程中,中央银行通过监控其中的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即可实现控制名义产出目标。

具体而言。假设中央银行采取了偏松的政策操作,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中央银行注入过多的货币将导致企业和个人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大于其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从而出现了交易性货币缺口状态。但是。随着企业和个人逐渐意识到其所持有额外增加的货币将是持久性的,则会将过剩的货币处理掉。而这种处理货币的过程实际上包含了企业、个人之间的一系列相互交易的过程。正如弗里德曼所说:“个人将持有的多余的现金余额设法通过购买债券、商品和服务,通过偿还债务,甚至作为礼品而支付一大笔钱来处理他们过剩的货币余额,而不是从相应来源上收取货币余额”。而且,在企业和个人通过相互交易以试图将过剩的货币余额支付出去时,这种多支出的尝试会增加商品、服务、债券的需求,从而导致价格上升、产出增加。其中,价格上升会导致企业和个人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减少,而产出提高则相应增加他们所意愿持有的货币数量,从而货币缺口趋于消失,货币供求重新均衡。可见,在货币供求由非均衡到回复均衡的过程中。产出和价格的调整起到了关键作用。那么,按照交易说货币数量论所提出的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与名义产出具有固定的正比例关系,则中央银行通过监控这类货币就有可能实现名义产出目标。同时,名义产出再分解为实际产出和通胀即可实现通胀目标。

2.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冲击因素及其不确定性

在实践中,依据这一模式的操作框架可以描述为:

(1)中央银行在准备金市场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准备金头寸以实现调整准备金总量这一操作目标;

(2)准备金总量再由货币创造过程形成货币存量这一中介目标;

(3)货币存量作用于名义产出;

(4)名义产出加以分解进而实现通胀目标。

还需说明的是,货币模式所使用的货币诸如交易性货币、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均是功能意义上的概念,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金融创新的广泛存在,大量新产生的货币资产不仅具有交易媒介功能,而且还具有价值储藏功能,这使得中央银行难以找到与交易性货币。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功能相一致的货币资产。通常的处理方法是,按照各类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难易程度(即货币性程度),将其列为一统计指标,然后使用货币总量(monetaryaggregate)这一统计意义上的概念概括某一类资产的货币性程度,并在操作框架中使用这一概念。

这一框架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冲击因素,并由此构成了该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

(1)中央银行在准备金市场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准备金头寸以实现准备金总量目标时。该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冲击因素使得其对操作目标的调控具有不确定性。

(2)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准备金总量目标以实现货币存量目标时,因为货币创造过程是由中央银行所改变的准备金总量水平、银行和公众的资产组合行为共同决定,所以当存在影响中央银行调控准备金水平、银行和公众的资产组合行为的冲击因素时,则其实现货币存量目标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3)货币模式认为,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是稳定的。由此通过监控这类货币可实现名义产出目标。但是,在操作实践中,中央银行使用的是统计意义上的货币总量概念,并且监控货币总量收入流通速度的稳定性。但是,货币总量并不等同于功能意义上的以收入交易为基础的交易性货币概念,因此其收入流通速度将可能受到各种冲击因素的影响而不稳定,这使得中央银行由调控货币存量目标而实现名义产出目标的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

(4)在名义产出分解为实际产出、通胀率时存在权重分配的问题,这就使得实现通胀目标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哈吉米可拉齐斯曾认为,其权重分配取决于“对经济的额外假定以及经济的特性”。例如,在劳动力的高就业率和生产能力的高利用率的情况下,名义产出则分解为过高的通胀率和过低的实际产出。反之,如果经济处于过低就业率和低的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情况下,名义产出将分解为过高的实际产出和过低的通胀率。

(二)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

1.菲利普斯曲线模式

菲利普斯曲线模式是以现代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以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为背景,强调短期实际利率在传导中决定总需求的作用和产出缺口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决定通胀的作用。

就短期实际利率决定总需求而言,在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准备金市场上的短期利率是反映全社会资金供求状况的基准利率,并通过利率期限结构等方式影响到长期利率、汇率和资产价格。同时。按照现代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长期利率进一步作用于耐用消费品、汇率作用于进出口以及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共同影响到总需求。可见,短期利率在决定总需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还需说明的是,这里的利率和汇率均指经通胀预期调整后的实际利率和汇率,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借款成本和货币币值。

那么,当中央银行由调控短期实际利率改变总需求并形成产出缺口时,产出缺口将通过菲利普斯曲线的通胀与产出缺口的替代关系决定通胀。

菲利普斯于1958年首先提出反映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存在长期稳定替代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随后萨尔缪森和索罗在1960年通过工资成本加成定价原则将其修改为通胀与失业率的函数关系。同时,奥肯于1970年进一步建立了失业率与产出缺口的经验关系,将其改写为通胀与产出缺口的函数关系。这样就使得通胀内生于总需求,中央银行就通过政策操作改变总需求和产出缺口,并通过通胀与产出缺口的替代关系实现通胀目标。

2.依据菲利昔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冲击因素及其不确定性

其操作框架可以描述为:

(1)中央银行在准备金市场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准备金头寸实现短期名义利率这一操作目标;

(2)同时根据对通胀的预测相应调整利率目标值以实现短期实际利率这一中介目标;

(3)短期实际利率再通过市场预期影响到长期实际利率、实际汇率和资产价格,进而作用于总需求并形成产出缺口;

(4)产出缺口又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决定通胀。

值得说明的是,中央银行在这一框架中通常实施的是中性(Deuiral)的货币政策。信奉这种框架的经济学者认为,当实际产出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将出现无加速通胀(通缩)的通胀水平,也即实现了价格稳定、充分就业和最大化的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并且他们还指出尚存在与潜在产出相对应的均衡实际利率(equilibriumrealmterestrate),那么,当实际利率高于均衡实际利率时,将会使得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同时形成通缩压力:反之,则会形成通胀压力。这样,中央银行应准确预测通胀,并及时调整短期名义利率,使得短期实际利率处于均衡实际利率水平。

上述框架还可能存在以下几种;中击因素,从而构成了该框架的内在不确定性:

(1)中央银行在准备金市场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准备金头寸以实现短期名义利率目标时,存在着各种冲击因素使得其对操作目标的调控具有不确定性。

(2)中央银行在预测通胀的基础上相应调整短期名义利率目标从而实现短期实际利率目标时,通胀预期的变动可能构成了;中击因素,并使得这一传导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3)当短期实际利率通过市场预期作用于长期实际利率、实际汇率和资产价格时,市场预期的变动可能构成传导过程中的;中击因素,并使得这一传导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4)当产出缺口由通过菲利普斯曲线的通胀与产出缺口替代关系决定通胀时,可能存在导致替代关系不稳定的;中击因素,就使得通过产出缺口实现通胀目标的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分析,西方经济学者针对价格稳定目标,又集中考察了每种操作框架中政策传导的各个阶段所面临各种冲击因素的性质、作用机制。影响效应及中央银行相应采取的操作策略。

二、操作框架选择的不确定性

上述两种操作框架是中央银行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可选操作框架。那么,中央银行作为政策制定者,在操作实践中应选择哪种框架?这就存在着框架选择的不确定性问题。一般而言,由于各种操作框架所包含的冲击因素性质和中央银行为控制冲击因素所采取操作策略的有效性有所差异,这就使得中央银行在依据不同的操作框架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控制力将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可能倾向于采取能将冲击因素内生化和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控制力较强、不确定性较低的操作框架。

事实上,从西方市场化国家对操作框架选择的经验来看,出于上述原因,大都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采用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在80—90年代纷纷转为采用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乃至最新流行的通胀目标模式的操作框架。

如前所述,在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中,导致中央银行实现价格稳定目标不确定性的冲击因素有四类。其中,对于前两种在准备金市场和货币创造过程中所存在的冲击因素又可以分为独立于政策操作的外在性因素和源于政策操作本身的内在性因素。对于外在性因素,中央银行只要及时识别和预测,并恰当地做出响应,基本上是可以抵消的。而内在性冲击因素是由商业银行对政策操作的预期与中央银行的本意不一致而引起的,中央银行通过引导商业银行预期,减少其预期错误并与政策意图相一致,即可消除这一因素。

然而,对于影响货币总量收入流通速度不稳定性和名义产出分解为真实产出和通胀率的权重分配这两类因素,中央银行则难以有效地运用操作策略加以控制。就前者而言,又具体包括金融市场交易波动、新型替代资产出现以及公众对中央银行实现经济稳定性的可信性预期变动等因素,而中央银行难以有效控制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一框架假设货币供求非均衡,并强调货币量在政策传导中起关键作用。而在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中,假设货币供求始终均衡而只强调利率的作用,这就使得影响货币需求的冲击因素内生化,从而促使了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替代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

另一方面,名义产出在实际产出与通胀率之间权重分配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操作框架的替代。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本质上是关于名义产出而非通胀决定的操作框架。因此,对于实现通胀目标而言,尚存在名义产出在实际产出与通胀之间权重分配的不确定性。然而。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则通过菲利普斯曲线的产出缺口与通胀的替代关系将名义产出分解,也就是说,以这种替代关系的形式将权重分配内生化。同时,尽管也存在导致替代关系不稳定的冲击因素,但是中央银行仍然能够通过特定的操作策略对大部分的冲击因素加以控制,从而较为准确地实现通胀目标。事实上。当许多学者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菲利普斯曲线中的替代关系提出质疑时,Stock和Waston通过细致的统计分析发现。这种替代关系对于预测通胀仍是最有用的。

事实上,没有哪一种模式及其框架能够概括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所有方面。Engert和Selody就曾指出,中央银行应发展一个包括多重模式的操作框架,并且其政策操作是依据这些框架做出从而减少操作失误。在实践中,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基于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做出决策的同时,还关注于货币总量的变动。这是因为,尽管短期内货币总量与通胀的关系并非密切,但是从长期看,货币总量与通胀具有稳定关系。

饶有意味的是,当西方市场化国家采取了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之后,除了美国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价格稳定目标之外,相当多的国家并未实现,它们又纷纷转为采用依据通胀目标模式的操作框架,并且大都实现了价格稳定目标。事实上,与依据菲利普斯曲线模式的操作框架相比,这种操作框架本质上仍是其延续。都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调控短期实际利率改变总需求。产出缺口的方式实现通胀目标。而更为进步的是,中央银行还通过对公开的通胀目标做出承诺,并试图用自身的声誉为代价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其原因在于,在菲利普斯曲线操作框架中,公众对中央银行实现经济稳定的可信性预期的变动构成了菲利普斯曲线中通胀预期形成方式乃至通胀与产出缺口替代关系不稳定的冲击因素。当中央银行通过政策微调实现价格稳定目标时,如果公众的可信性预期变动时,将会改变其通胀预期形成方式中前向参照政策所要实现的既定通胀目标与后向参照过去通胀的比重,进而使得替代关系不再稳定,也就难以实现目标。正如Sniderman所指出:菲利普斯曲线框架本身并不能使通胀趋势下降或锚住通胀预期。而通胀目标模式框架中,中央银行试图使得公众完全形成中央银行实现价格稳定的可信性预期,也就是将这一预期内生化。那么,公众在通胀预期形成中可能会完全参照政策所要实现的既定通胀目标而不再参照过去通胀,通胀预期形成方式稳定不变:同时通胀预期接近于既定的通胀目标,这样中央银行就可能通过微调实现既定目标。

三、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经济学者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确定性理论的研究可以为我国货币当局实现价格稳定目标提供新的分析思路。也不难看出。上述研究的关键在于建立理论上的模式和实践意义上的操作框架。如果从近几年来人民银行逐步建立的依托于以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为准备金市场和公开市场操作为日常性政策工具、超额准备水平为主(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目标)和货币市场利率为辅(用于监测市场流动性状况)的操作目标以及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调控机制来看,我们可能应从货币模式及其操作框架来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这主要是因为,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存、贷款利率和汇率尚未完全放开,准备金市场与其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缺乏联动,这就使得该市场上的短期利率无法作为基准利率由市场预期作用于其他长期利率和汇率,人民银行也就无法通过调控利率实现通胀目标。由此,菲利普斯曲线模式及其框架并不适用,而货币模式及其框架则成为了唯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确定性理解为人民银行在依据货币模式的操作框架下实现价格稳定目标过程的不确定性。这就意味着,针对价格稳定目标,我们应主要分析这种操作框架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即传导中各阶段的冲击因素性质、作用机制、影响效应以及相应的操作策略。事实上,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对其中操作目标调控、货币创造、货币总量收入流通速度不稳定等不确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对名义产出分解权重的不确定性研究较少,这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尽管如此,笔者还认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菲利普斯曲线模式及其框架仍然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将短期利率作用于总需求的传导过程加以简化,而在AD—AS模型中考察产出缺口由菲利普斯曲线决定通胀目标过程的不确定性,进而分析影响菲利普斯曲线不稳定的冲击因素性质、作用机制。影响效应以及相应的操作策略。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7篇

抛开股指期货对股市走向影响的讨论,中国股市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组成部分,在结构上已经积累了交易产品过度集中、估值难以及产品创新缺乏等等问题。而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在制度完善上迈出的积极一步。

201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过去漫长讨论中,股指期货这一让人起耳茧的词汇,终于将以产品形式在中国市场推出。尽管数年前,中国股市相关的股指期货就已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交易。而近年来,由于新华富时指数的交割期与中国股市大幅波动出现时间上的高度关联性,进而被不少投资人称为“新华富时A50交割魔咒”。但从欧美市场的经验来看,期权和期货交割期中股市的短期波动幅度会增大,我们认为,中国市场正式推出股指期货产品后,这种情况也会在中国股市成为普遍现象。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金融市场上的绝对回报策略基金(许多阳光私募属于这种类型,划分上应该属于对冲基金范围),在股市牛市中有业绩滞后于纯股票型基金的问题,这使得其在熊市时的相对优势被忽略,不少投资者因此低估了积极管理投资组合的好处(尽管是积极管理还是被动管理更有效的争论还在继续)。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引入,使绝对回报策略基金的投资手段增加,其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及更加灵活的投资组合配备;同时做空机制的开放,也使其获利来源增加到“多空”两路。

类似绝对回报策略基金的另类投资机构,由于其面向的投资人层面、业务奖励机制和管理方式,将促使它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衍生品运用中。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投资业将逐渐出现大的业绩分化,而善于应用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手段的另类投资机构将引领这轮投资行业的扩张。从整体发展来看,私有对冲基金行业将会领超公募基金。我们认为,这种短期的业绩分化,将在中期引导基金行业运营方式的再次整合,进而在长期发展中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水平。即私有对冲基金的业绩吸引公募基金对其投资方式的学习和复制,过去两三年内,欧美就涌现了大量同时面对机构投资者和零售投资者的对冲基金复制产品即Hedge fund replicator)。形式主要为指数跟踪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这改变了多年来高回报的优质对冲基金产品只面向高端机构投资者和高资产净值个人的情况。

早在2006年末,高盛、JP摩根、摩根士坦利以及瑞士信贷等银行就已开始以指数跟踪形式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对冲基金复制产品,以期通过提供比对冲基金更低廉的费用,更好的流动性和透明性来赢取客户。而其他一些类似IndexIQ的公司则专注于使用ETF形式直接为零售投资者敞开类似对冲基金行业回报的投资渠道。目前来说,由于对冲基金复制产品所出现的时间还过短,同时大部分产品本身的设计目的在于跟踪不同策略对冲基金表现而非超越,所以我们很难绝对地肯定这种产品。但自2007年兴起开始,对冲基金复制产品在过去几年的表现都还不错,特别是在2007-2008的金融动荡时期。从金融创新和竞争角度来说,许多公募零售性机构,如银行和基金公司都在此追求类似另类投资行业回报的过程中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复制产品给目前的私有另类投资行业带来了竞争和压力,迫使私有另类投资行业在未来给出更优秀的成绩。

股指期货作为投资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在运用时附带着较大的风险,不恰当的使用可能会对投资者造成严重伤害。因此,期货交易不同一般的股票交易,其要求有更高的纪律性、时效性以及分析的全面性。从量化交易基金角度看,期货产品因其本身以量化形式存在,相对于股票来说更适合定量投资方式。不过,量化交易系统的建立并不简单,以QCM的系统为例,包括交易策略系统(长期宏观方向跟踪,短期市场反转跟踪)、风险管理系统(市场波动跟踪)以及核心的动态管理系统ARA等。这样一套成熟系统的建立,历经了10年的初始期和3年多的改造。可见,中国本土的另类投资基金要想在股指期货时代引领业界的回报率,主要面临着时间成本的挑战。

另类投资的主要理念在于通过变化投资组合配置追求Alpha,因此在技术上,要求基金经理更有效的管理短期和长期投资组合的时间风险。一般短期投资组合目的在于在区间交易中,即市场价格处于波动但并无大的方向性变化时获利。而长期投资组合则旨在市场价格出现方向性变化时获利。所以短期投资组合面对着潜在的长期方向型风险,而长期投资组合则面对着潜在的短期波动型风险。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此在模拟研究结合性管理长短期投资组合时,本土的另类投资基金大都面对数据缺乏的情况。另一方面,中国的期货市场规模尚小,其他易投资产品种类仍不多,本土另类投资基金通过不同产品之间关联性质来配置投资组合的局限性依然较大。同时,目前国内关联性质配置手法也仍然相对简单,一般是以产品之间的低关联或零关联性进行被动配置。借鉴欧美市场的经验来看,这种被动配置很难让一些另类投资基金在股市牛市期有很好的表现。

可喜的是,已有不少优秀的机构和经理人在这方面倾注了很大的精力,进而为他们在新时期中国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简介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8篇

今年的市场是流动性收缩和业绩上升的博弈。随着股指期货渐行渐进,市场走势更为扑朔迷离。国泰金马稳健基金经理程洲认为,股指期货并不会影响估值,但是在短期内对市场和投资者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股指期货也可能推动杠杆基金在二级市场的活跃度。

看好消费及航空股

对于市场未来走势,程洲认为,“3到4月份可能会好一些,总体来说今年比校复杂”。

程洲尤其看重内需消费性行业的机会。他认为,消费类的股票会受益于通胀,但对板块的主题热点参与不多,不会刻意去炒作板块概念,“我们也买过一些现在所谓的世博概念股,但是我们买它们并不是因为世博。目前我们比较看好航空行业的整体复苏,因为航空业的供需发生了逆转,这是这个行业产生机会的根本性原因”。

程洲认为,经过2008、2009年行业性的衰退后,在油价高涨、短程交通冲击下,航空业资产负债率增高,盈利率大幅下滑,但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航空需求的增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行业盈利也将有所提升。

对于出口,程洲认为,一季度出口会比较好,但是到了三、四季度可能情况会不同,“也许那时人民币会开始升值,其他国家贸易保护会加剧,国内的通胀率也可能会起来。通胀一上来,成本压力就增大,很多公司会发生较大分化。2010年继续通过政策刺激出口的空间变小,出口的贸易条件会趋紧。而从外需来看,在美国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前,它的潜在增长率会系统性地下降。所以出口不会特别好,但肯定会比2009年好”。

期指参与度不会大

对于股指期货的影响,程洲认为,股指期货对投资模式和投资方法都有本质的影响,长期而言,股指期货并不会影响估值,但是在短期内对市场和投资者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程洲说:“我们基本的判断是,市场对大盘蓝筹股的投资关注度会提高,因为大盘蓝筹股占股指期货的权重比较大,对指数影响会大一些,因此市场会提高对大盘蓝筹股现货的需求,会提高其交易量和活跃度。

“另一个影响是,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可能会有一个系统性的上升。对基金管理来说,本身对股指期货的参与应该不会很大,一方面,我们也要等待相关监管机构的法规有更加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意义不大,因为我们参与股指期货最主要的目的是套期保值,但套期保值最大的风险就是你放弃了反向运作可能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很高。所以国外公募基金对股指期货的参与度是很低的。

“公募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分享企业的增长,通过长期投资获得回报。如果经常地、频繁地参与套期保值的话,就放弃了这部分的利益增长。对冲基金、私募可能会参与多一些。”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9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2-0118-02

一、人民币汇率概述

(一)汇率的基本概念

汇率指的是一种货币在两个国家流通时的一种互换关系。一般对其分类有三种,分别是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这三种汇率内涵和应用也各不相同。实际汇率指的是两个国家商品和劳务的相对比价,也就是用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汇率制度决定了汇率的确定、变动规则,以及制定汇率管理政策和机构等。有时候是一国单独制定,也可能由国际协议正式商定。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不断调整修正汇率制度,希望能找到更加利于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合适的汇率制度。

(二)引起汇率变动的因素

人民币汇率的起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大多数相互牵制相互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市场供求的影响。这种波动分为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短期波动是常见的日常变动,长期波动则是汇率的一种长期波动态势,长期波动是由短期波动表现出来的。

1.汇率短期波动的因素

从货币供应的角度来说,一旦人民币的供应急剧上升,势必会造成人民币价值量降低,购买力相应下降,汇率发生变化。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国所拥有的货币量远比我们需要的货币量要多,预期以外的货币量就可能以各种方式流入其他国家,这种资本的流失就会使得我国的汇率较之前有所下跌。

从心理预期角度来说,人们的主观思想对于短期的汇率变动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们对市场的判断,交易者们自身对市场走势的预估从而引发的行为都能够成为造成汇率波动的要素。当人们对一种货币未来的价值呈悲观态度,理性的人就会选择出售手中的该种货币;反之当人们认为未来时间内该种货币的价值增值有很大的空间,就会积极采购该种货币,这种情况下该种货币的汇率就会上涨。汇率在受到人们带有投机性的对货币价值的预期的心理影响后,短期波动的幅度会更大。

从政府干预的角度来说,为了使得外汇市场保持稳定,保持汇率的变动在可控范围之内,政府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比如说进行国内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的调整,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联合,对汇率进行直接干预。政府的干预通过外汇的买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比,从而对短期汇率波动产生较大影响。

2.汇率长期波动的因素

一般情况而言,国际收支逆差意味着外汇供给不能满足其需求,当一个国家进口增加或者产生逆差时,国内对国外货币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结果是国内货币汇率下跌。当一个国家进口减少或者产生顺差,那么国内对本国的货币需求量上升,那么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就会上升。

人民币汇率和我国制定积极的经济发展策略是密切相关的。若要鼓励出口,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则需要制定较低汇率;反之若要限制出口,实行进口代替型战略,则需要制定较高汇率。除以上因素之外,工资、物价水平以及国际政治事件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汇率变化。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对企业成本收益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于成本收益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产品的成本。人民币贬值意味着人民币对外汇率的下跌,从而使得外国资本的价格上升,因此,在投资总额保持不变时,以人民币计价可使外汇资本减少,以外币计价会使得我国人民币投资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4年上旬人民币即期汇率自2月下旬以来持续贬值,到第四月份累计贬值幅度超过3%。这一段时间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由于订单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即使通过降价大量出口,也必须符合企业的供应能力。只有当企业能够在保持生产成本不增加或者增加很少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生产,企业才真正有竞争力。否则成本的上升将抵消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出口优势,还会促进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造成恶性循环。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在签订订单的时候可以选择相对稳定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规避贬值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其次是财务费用。一旦人民币升值,同样的外币能够折算的人民币金额将减少,财务费用成本由此得以降低。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对于拥有外币货币性资产的公司将会增加其汇兑损益,导致财务费用增加。

我国的出口商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定价低,一旦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如人民币价值升高,则会破坏我国商品的优势,出口商品价格不再诱人,出口率便会降低,此时进口商品价格不变的话,相对进口商品会变的便宜,刺激了进口。久而久之,本国市场产品数量变多,商品为了保证占有率竞争将更加困难,为了让自己的公司保持一定的市场,企业必定会加大自身宣传,完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导致营业费用大大增加从而影响企业业绩。

(二)人民币汇率对资产负债层面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对资产负债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是指企业债权和企业债务两个方面。首先从企业债务方面讲,当人民币汇率降低,相对应的货币汇率上升,也就是说该币种价值增大,相应企业债务将承担更重的压力,账面上的债务价值上升,获利降低;反之,人民币的汇率上升的话会使企业承受外债的压力得到缓解。由于借用外债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内,不同外币汇率的波动会产生不同情况。而外币的资产负债结构也是企业可以选择自行改变的,一旦人民币汇率下降,则企业应当放手相对应汇率上升的货币资产,反之应当尽量入手该种货币资产。其次,从企业债权方面而言,汇率下降导致相对应的币种价值上升,因此企业将承担更重的债务压力,债务的账面价值上升,获利降低;而对于债权公司,人民币贬值的话,债权的账面价值上升,获利更多;人民币增值的话情况则相反。

三、政策建议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防范制度

首先,从管理层面来讲企业要应对汇率带来的风险,要树立规避风险的意识。努力普及风险防范知识,将规避风险作为企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此外,建立风险防范制度有助于加强对外汇风险的识别,有助于出台降低风险应对策略方案,也有助于实施这些策略,及时化解风险。企业还应当专门设立外汇风险管理机构,定期培养招募专业人才,主要负责运用科学分析方法分析外汇市场,研究汇率变动,合理预测外汇风险。管理人员需熟知公司部门交易币种、汇率等情况,将企业业务发展与国际相融合,深层研究针对外汇的管理技巧,并且结合实际对外汇风险进行归纳总结,以便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挑选合适规避策略,更好地提出外汇风险规避意见。

(二)灵活转变营销策略

我国出口产品市场为海外,当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时,为了尽量减少利益损失,企业应当积极采取营销策略,如调整市场结构重新安排出口。根据人民币购买力的变化调整市场,例如当人民币贬值时,可将市场中高收入人群转移至低收入人群等。另外采取根据预期调整出口的策略也是可行的。若预期本国货币面临贬值,企业可以适当提升产品的价格来维持实际收入。还可以使用的方法有调整促销战略。在因为当地货币升值而缩小的市场,减少广告推销等支出,节省促销预算。或针对汇率变化提升促销预算,如人民币贬值,我国产品便有了价格竞争优势,单位预算支出可获得更高报酬,反之报酬率降低企业应重新评价广告销售组合。最后企业还可采取调整产品战略的方法,根据汇率变动选择性推出新的产品和选择市场。新的产品必须通过大量的宣传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母国货币贬值或者交易国货币升值时则是品牌授权的好时机。采取决策时,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或者说交易国货币汇率下降时,企业应当将目光投向高收益和对价格敏感型较低的消费者们。

(三)谨慎选择结算币种

当外贸企业与进出口交易国签署合同的时候,汇率波动对交易造成的影响也是企业不得不注意的。如果在签订合同时,人民币相对外币汇率有所提升,此时,相应的交易国货币外币价值下降,企业所购产品将该国货币折合成人民币的价格就会有所下降,这使得企业的成本也相应降低;这个时候如果企业想要将资本输出,或者与交易国签订合同,应当尽量避免用人民币来结算,因为此时人民币的价值升高,出口的商品定价不变时,相对应的交易国货币价格上涨,销售若平稳的话企业便可谋取更多利益。此外,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可以另设备注项来保证自己的交易利益,如在未来的交易过程中需要选择合同之外的货币结算或者清偿时,则应按照原来规定的金额支付,不可采用不同货币折算后的金额计算。这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交易的风险性,一定程度上维持交易的公平合理。

(四)适量持有外币

一旦人民币升值,公司的财务人员在工作和决策的时候就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便是“尽早结汇”,它是指的是企业在其交易过程中将所收到的其他国家的货币越快越好地转换为人民币。财务管理人员应当认清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认真分析各币种汇率的波动情况,及时采取策略以减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公司财务带来的不良影响。“适量持有外币”是针对进出口额度都很大的外汇公司,应当是持有适量外币来应对不时之需,这可以避免因为外币不足带来的成本增加。“灵活管理外币债权债务”要求企业在处理外币类债权债务上能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取得最优化效果,使得财务费用能有所降低并取得企业利润极大化。而对于“应收账款”则应通过完善信用政策,改变以往收取账款的方式,高效快速地回收企业资金。对于“应付账款”可以采用改变结算方式,延迟进口材料等,但是必须要保证不影响公司的信誉。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固定收益 市场风险 投资策略

金融风险无时不在。从当前融资渠道趋向来看,证券市场颇受投资者青睐,特别是固定收益证券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同时要看到,随着金融市场风险的多变性、复杂性,在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同样存在市场风险。为此,本文将立足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分析,来评价常见的风险因素,并从短久期、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层面提出投资策略。

一、固定收益市场风险评价

从定义来看,固定收益证券是依据借款人按预定方式、时间向投资人支付利息、本金的一种债务合同,包括企业债券、国债、资产抵押证券等内容。理论上讲,固定收益证券投资具有较高稳定性,但从金融市场实际来看,收益本身的固定性是很弱的,其主因源自金融市场本身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总体来看,金融机构在对固定收益市场进行金融活动或交易时,因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诸多风险。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基于现金流的现值,随市场变化而变动。当市场利率升高时,债券价格随着下跌,反之则上升。对于利率风险的评价方法较多,多以久期、凸性为主。久期主要表现为平均到期期限,我们可以利用麦考利期限修正VaR模型来进行说明。如下:■,对于式中的P表示债券价格,R表示到期收益率,C表示票面利息、n表示付息次数、F表示债券面值。对该式进行变换可得dp=-MDXPXdR。也就是说,对于债券市场风险=利率敏感度X价格值X收益不利变动。当然,从利率波动较小时,所采用的修正算法较为恰当,但对利率波动较大时,还要考虑债券的凸性。

(二)违约风险

对于违约风险主要是债务人因无法支付利息或本金而带来投资者的损失风险。在衡量违约风险时,多采用VAR模型,但因本身具有与其他模型的交叉性,使得准确度衡量偏颇。因此,通常采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信用等级,藉此来判断违约风险。

(三)再投资风险

从固定收益证券市场投资环节来看,再投资风险是对期中现金流进行再投资而面临的利率波动风险,实质上也是利率风险。由于我国在固定收益证券市场管理上存在监管不足,一些投资者会将利息投资于本金投资金融产品。因此可以将再投资风险与利率风险作为衡量金融风险的主要指标。

(四)通货膨胀风险

金融市场中的通货膨胀风险多表现为现金购买力风险,如果不考虑物价变化,固定收益证券的现金收入是稳定的,但事实上,这种稳定是相对的稳定。当经济形势稳定时,通货膨胀风险可以忽略,但对于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实际,通货膨胀率一直在攀升。因此,在衡量债券风险时,也应该关注通货膨胀风险。

二、固定收益债券市场投资策略

从我国货币政策导向来看,随着国家对流动性资金投入的加大,当前债券市场处于资金泛滥状态,尽管央行也从紧缩性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控,但对于公众来说,投资热潮并未减退。

反观固定收益证券市场,一方面国家从宏观调控上来力促债券市场平稳,比如在资金回笼政策调整中,央行从提高货币的购买力上来保障货币供应,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货币市场并未出现恐慌局面;另一方面,对于货币升值难度依然存在较大阻碍,尤其是国外货币对债市的冲击,与我国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状态,可能潜藏债券市场整体稳定性下降风险。为此,国家从整体金融调控层面来优化债券结构,必然需要从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加大债券发行量、平衡公众的投资方式等方面来着手。

(一)短久期策略

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的规避,可以采用短久期策略,来降低中长期债券市场的潜在风险。从债券市场收益图走向来看,随着债券投资期限的延长,其风险相对较大。为此,利用短期债券,特别是对于金融债券、信用债券,其整体收益要高于长期债券。同时,在选择投资方向上,不同短期债券本身因资金流动性差异性,通常短期债券向中长期债券方向的演进,使得短期债券市场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选择短期固定收益债券时,还要考虑到利率的波动性。

(二)保持与宏观经济相一致策略

我国宏观经济从大局上保持持续稳定态势,但由于人口多,对宏观经济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对经济结构带来主要影响,经济持续过热,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食品、能源、服务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政府金融政策的调控。比如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机械制造行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多以国内贷款为主,由此带来的边际贷存比呈现上升趋势,在经济上升期,企业投资资金相对富足,导致投资渠道的多元化,而当经济处于停滞期,则投资资金陷入困境,加剧了企业风险。因此,面对固定收益证券市场风险,在优化债券投资策略上,要遵循宏观经济走向趋向,加强对宏观经济的适应,充分考虑股市的走向、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来有效应对债市的风险。

(三)保持与货币政策相一致策略

从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背景来看,央行在加大市场调控力度上,也对利率进行调整。比如上调利率,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贷款准备金利率等,以降低资金的流动性。固定收益证券在投资策略上,要高度关注国家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央行在债券市场出台的货币政策。投资的目标在于利润,而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现状,时刻保持与货币政策相一致的投资节奏,来寻找热点投资,增加投资收益率。另外,在对信用债券投资上,要考虑到企业信用分化风险;在对个人债券信用风险评定时,要关注中债券曲线的样本债券,通过对样本债券的分析、评级和市场价格表现,来把握投资的总体进度,合理优化各类类型的债券分配。

三、结语

在固定收益债券市场风险与利润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债券市场风险的分析,结合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态势,从整体上要协同好与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货币政策保持一致,并从金融市场变化规律上,科学、合理的制定投资规划,来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富强.固定收益产品组合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8):116-117.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套期保值;ECM-GARCH;航空煤油;上海燃料油期货

中图分类号:F83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6-0003-07

在航空公司的成本结构中,航空燃料油(以下简称航油)成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我国三大航空公司(国航、南航、东航)的报表显示,其航油费用占运营总成本的比重高达30%,而美国同行业平均成本比重为13%(卡特等,2003),航油价格的大幅波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中国航油进口成本基本上由新加坡航油离岸价及运费确定。近十年来,新加坡航油价格波动十分剧烈,由2003年1月的32.77 美元/桶升至2008年的181.60 美元/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在2009年又骤然跌至57.86 美元/桶,2012年恢复到120美元/桶的高位,震荡区间十分巨大。这意味着,航空公司受到油价暴涨的影响,有时需要多支付数百亿美元的账单。因此,如何规避航油成本大幅度波动对航空业及其相关产业带来的损失已迫在眉睫。我国十二五规划里已将航空业列入我国新兴产业,降低航空业价格波动风险对我国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尤为重要。

国外航空公司通常会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航油的套期保值,降低风险敞口①。目前,鉴于国际金融市场上没有直接的航油套保工具,航空公司主要通过两个途径进行操作:一是签订场外合约,二是在场内交易中选取相关性较高的产品(如原油期货、取暖油期货和燃料油期货)对冲。前者的优势在于交易灵活,合约可针对企业需要量身定做;缺点在于企业要面对境外市场的汇率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对我国企业而言,由于处理复杂的国际金融衍生品交易经验尚浅,且境外交易权限受到国家的严格管控,所以后者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场内交易合约和规范化市场有效规避违约风险和对手风险。目前我国交易所市场唯一的能源期货品种是上海燃料油期货②。如何确定最佳的套保比率、交易策略,减少交叉套期保值风险,是最终实现稳定收益套保目标的关键。

一、文献综述

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研究,最早始于约翰逊(Johnson,1960)提出的OLS方法,通过对现货价格收益与期货价格收益进行基本的线性回归,拟合出最佳的套期保值比率,但没有充分利用决策前的时变信息。迈尔斯和汤普森(Myers和Thompson,1989)构建了B-VAR模型,有效消除了OLS中的残差项序列相关,进一步完善了套期保值的估计,但仍存在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协整问题。高希(Ghosh,1993)根据恩格尔和格兰杰(Engle和Granger,1987)的协整理论,提出了估计套期保值比率的误差修正(ECM)模型,同时考虑了现货价格、期货价格的非平稳性,短期动态关系和长期平衡关系。而后,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丰富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的广泛应用,大量研究开始考虑到收益率波动的集聚性问题。恩格尔和克朗(Engle和Kroner,1993)提出了一种多变量广义ARCH过程来刻画“期货—现货”的波动分布,即多元GARCH模型,使估计更为有效。利恩(Lien,1996)又将二阶矩期货价格变动方差以及现货价格变动方差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入模型,且放宽了对期货价格变动的条件方差及其与现货价格变动条件协方差须为常数的条件,所得套保比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由此构成了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ECM-GARCH。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所得到的套期保值比率明显优于传统回归模型所得比率(威特,1998;弗莱明,2008;方虹、陈勇,2008)。

国内学者通过引入上述套期保值理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套保比率估计也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齐明亮(2004),华仁海、陈百助(2004)对有色金属期货市场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上交所铜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发现套期保值的效果与选择的比率紧密相关。冯春山、蒋馥、吴家(2005),方虹、陈勇(2008)利用OLS、B-VAR、ECM、GARCH等模型,研究了石油期货的套保比率选取,并将各种模型的绩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采用GARCH测算比率是最优方法的结论。梁斌等(2009)学者对股指期货进行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结论。

但上述实证对象主要集中在股指期货、有色金属期货等,由于上海燃料油期货于2004年8月26日才推出,对这一期货品种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并不多。已有的对上海燃料油期货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中,廖肇黎、张宏民(2009)验证了应用上海燃料油期货套保航空燃料油的可行性,套保可使风险降低程度最高达90%。不过,文章仅仅采用了OLS方法进行了静态套期保值比率的测算,没有考虑价格的波动性聚集。曹培慎、唐露芳(2011)运用2007—2010年数据,探析了上海燃料油期货对燃料油现货的套保功能,实证结果表明,根据ECM及GARCH模型对燃料油现货的套期保值策略,能有效地抵抗风险(使风险减少10%—30%)。本文旨在使用欧债危机后的最新数据,分析国际价格波动的新时期上海燃料油期货对航油进行套期保值的可行性和交易策略,为企业提供更加合理的套保建议。

二、数据说明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说明

我国航油采购价格,是以新加坡市场航油FOB价作为签订贸易合同的计价基准。因此,本文期货价格数据选取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货收盘价(记为F)③,现货价格数据选取新加坡市场普氏现货报价(记为S)④,且采用对数转换(lnS,lnF)使数据趋势线性化,亦即构造了相应的收益率序列。两者价格走势如图1,不难看出,2008年8月之前燃料油期货与航油现货的价格相关度明显高于2008年之后的区间,两者价差在短期内呈现出波动性和不一致性(实证结果分析中有进一步的阐述)。但根据计算,期货、现货价格序列相关系数在2004—2011年区间段内高达0.854,长期走势表现一致。

本文实证分析数据的样本区间为2004年8月25日—2012年3月1日,累计含1713个交易日数据。而以往学者的研究大部分采用2009年之前的数据,图中显示2009—2012年现货、期货价格差异比2009年之前的价格差异要大,使得样本数据本身存在着较大差异,会对最优套保比的测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债务危机后测算新的最优套保比率对审视套保策略、减少损失尤为重要。

(二)价格序列的协整关系和波动性聚集

在进行实证分析前,首先检验价格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和ARCH效应,这两点特性是建立ECM-GARCH模型的基础。

(三)模型设定

2. 动态的套期保值比率。与静态套期保值比率不同,动态的套保比充分考虑了期货、现货价格的条件协方差矩阵的时变性特征。结合前面所提到的,上海燃料油期货与新加坡航油现货价格序列存在着协整、波动聚集等问题,理论上,ECM-GARCH能获得更良好的套保比。

相比之下,利用传统的OLS方法来测算,得到的最佳套保比值是0.3414,是一个恒定常数。那么交易者应建立的期货合约总价值应占所保值的现货合同总价值的34.14%。两者对比,利用GARCH测算出的动态套保比率均值高于利用OLS方法测算出的静态比值。

(二)绩效评估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ECM-GARCH模型测算出的比率进行套保,较采用OLS静态比值可使风险降低了约7个百分点,能够达到更好的保值效果。

(三)实证结果分析

从上述实证结果来看,应用上海燃料油期货来进行航油的套期保值,最优的套保比值在39%左右,并能够发挥降低风险敞口15%的效用,验证了该套保方法的可行性。同时,通过与静态测算方法的比较,也证实了ECM-GARCH模型在设计套保策略时的优越性。但与以往文献结果对比,发现本文所得到的套保比和绩效水平相比之前研究结果明显偏低,这一研究差异引发了进一步思考。

1. 套保效果分析。本文实证分析数据取自2004年8月25日—2012年3月1日,最新数据的样本区间中,2009—2012年上海燃料油期货与新加坡航油现货价格差异加大(如图1所述),样本数据基差的扩大必然会导致套保比率以及相应绩效的下降⑥。导致这一时期价格差异扩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二是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对油价的冲击影响。

其一,因为上海燃料油期货交易货币为人民币,而新加坡航油现货采用美元计价,因此套保比率计算受到汇率影响。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超过30%。从图3的汇率走势图可知,2009年后汇率变动尤其加剧。这是造成2009年前后两个价格序列的区段差异拉大的重要原因,使得表面上现货价格增幅小于期货价格增幅。

其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的蔓延,以及欧债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油价受到了巨大冲击,自2008年下半年一直到2012年,多次呈现出大幅飙升和大幅下挫的极端情形。燃料油期货与现货价格自2009年后相关性下降,这使得套期保值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并且一定程度上讲,上述第一点原因中的汇率波动,本质上也是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这对我国航空公司的启示是:当未来油价走势不明朗或短期内波动剧烈时,企业应适当降低套期保值比率。

事实上,在宏观经济出现大幅波动时,航空公司很难建立合理的航油套期保值头寸。此外,各国经济状况、区域性溢价和可替代能源的发展等因素都会对原有价格短期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2. 合约长度影响。国外大量学者关于套期保值的研究表明,期货合约的长度不同,套期保值效果会相应不同(齐诺和马赛厄斯,2012)。通常情况下,长周期的套期保值绩效优于短周期的套期保值绩效,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国内套期保值交易(冯春山等,2005;方虹、陈勇,2008)。

上海燃料油期货有四个合约可供交易:当月(30天)、下月(60天)以及随后的两个季月(90天、120天)。理论上,120天的合约套期保值绩效应该最好。但是,已有的燃料油套保航油研究,在构造不同期限的期货价格数据时,是采用临近合约的交易数据,然后运用数学计算的方式进行平均和加减,形成了不同期限长短的期货收益率序列、现货收益率序列。与实际交易中不同期限合约价格的情况并不吻合,研究意义不大。

鉴于此,本文没有对合约期限进行30天、60天、90天、120天的分期构造,而是直接对短期交易进行了测算,所得到的结果也是针对短周期的套期保值。结合上述长短周期不同绩效的推断,本文测算的短周期套保绩效要偏低。

因此,在套期保值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选择合约月份,也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尤其是,需要同时考虑到合约长度是否满足现货交易时间需要、交割所在月份是否足够活跃以平掉头寸等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根据协整检验和ARCH效应检验,证实了新加坡航油现货价格与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利用燃料油期货降低燃料油价格波动风险具有可行性,且价格序列存在波动聚集性,适合采用ECM-GARCH模型来测算最优套期保值比。根据本文采用的2004年8月—2012年3月数据区间,采用ECM-GARCH模型计算出的动态套保比率平均水平为0.3972,绩效水平为0.154,比OLS方法更有效,但是效果并不十分优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2008年后航油价格波动风险受到汇率变动、外部经济因素的较大影响和制约。人民币升值、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得套保风险改善水平仅能达到15%左右。因此,运用上海燃料油期货来对航油进行套期保值的方案,更适用于经济平稳的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我国航空公司制定套期保值方案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市场因素:

(一)选择合适的套保市场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无论场内场外,都不存在完美的套保工具。在世界经济衰退时期,企业往往需要采用分散化的组合策略,降低整体风险。且将自身需求与市场特点相结合,如表6所示,综合考虑市场的交易费用、入场规则等因素。

对我国国有航空公司而言,一般具备充裕的资金但经验不足,更多地应考虑运用期货交易手段;对我国民营航空公司而言,由于资金流动性不足,如果能构建一支专业团队或在能充分认识风险的情况下,可适当选择低投入的复杂衍生品以获得收益。

(二)交易成本与资金限制

本文所得的最优套保比未考虑交易手续费等成本问题。尤其是动态化的比率要求高频交易,成本会随之较高。目前,上交所上海燃料油期货的手续费率为2?,保证金为8%。相对于期权费来说,实际费用不高,但保证金的资金占用会带来一定的机会成本。以南航为例,每年有近80万吨套保需求量,那么按套保比0.4(参考文中估算值0.3972)、保证金8%的比例计算,仅保证金就需要9800万。因此,对中小型航空企业来说,很容易造成资金流动短缺,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谨慎地从年利率、占用时间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三)风险监管

除了确定套保比值和数量之外,风险监管也尤为重要。在整个套保过程中,公司应严格执行套期保值方案,尤其不能以投机为目标。资金账户专用,并对企业流动资金进行压力测试,及时发现问题,以保证能够反应快速,实现期货与现货的同步性。

注:

①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航油套保曾帮助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顺利渡过石油危机,西南航空是最早开始参与套保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美国唯一一家自1973年起持续盈利的航空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航油套保为企业所广泛应用,德国汉莎航空通过坚持系统的、长期的、大比例的套保战略,在油价大跌大涨时也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净利润。

②上海燃料油期货品种交易活跃,自2004年8月25日上市之后,市场功能不断完善,截至2009年8月,各月合约累计成交已达 21亿吨,累计交易金额6.8万亿元,且未发生恶性风险事件。

③数据来自万得资讯金融数据库,上海燃料油期货日交易数据。

④数据来自凤凰财经,航空煤油普氏现货报价,http:///data/indu/ /cpjg.php?symbol=291。

⑤模型参见Kroner K.F, Sultan J. Time-varying distributions and dynamic hedging with foreign currency future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3,(28)。

⑥以美国西南航空为例,随着现货、期货价格的价差增加,该公司的套保比率自2007年的95%逐年降至2009年的50%、2012年的15%。

参考文献:

[1]Adams Zeno,Gerner Mathias.Cross Hedging Jet-Fuel Price Exposure[J]. Energy Economics,Sep. 2012,v.34,iss.5,pp.1301-09.

[2]David Carter,Daniel A. Rogers,Betty J.Simkins. Fuel Hedging in the Airline Industry:The Case of Southwest Airlines[D].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2003,(12).

[3]Ederington L.H.The Hedging Performance of the New Futures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e,1979,(34).

[4]Fleming J, Kirby C. The specification of GARCH models with stochastic covariates[J].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2008, 28(10).

[5]Ghosh. A Hedging with Stock Index Futures: Estimation and Forecasting with Error Correction Model[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3,(13).

[6]Harvey, J. Witt, Ted C. Schroeder Marvin L. Hayenga. 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Approaches for Estimating Hedge Ration for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8(12).

[7]Johnson L.L. The Theory of Hedging and Speculation in Commodity Future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960,(27).

[8]Kroner K.F, Sultan J. Time-varying distributions and dynamic hedging with foreign currency futures[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3,(28).

[9]Lien D. The Effect of th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on Futures Hedging: A Note[J].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1996, (16).

[10]Mattos F, Garcia P,Nelson C.Relaxing standard hedging assump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downside risk[J].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8, 48(1).

[11]Myers R.J,Thompson S.R. Generalized Optimal Hedge Ratio Estim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9,(71).

[12]曹培慎,唐露芳.上海燃料油期货套期保值比率选取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1,(5).

[13]方虹,陈勇. 石油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及套期保值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1).

[14]冯春山,蒋馥,吴家春. 石油期货套期保值比选取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5,(2).

[15]华仁海,陈百助.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套期保值问题研究[J].中国金融学,2004,(5).

[16]梁斌,陈敏,缪柏其,吴武清. 我国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比率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1).

[17]廖肇黎,张宏民. 应用上海燃料油期货套保航空燃油的可行性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 2009,17(8).

[18]齐明亮. 套期保值比率与套期保值的效绩——上海期铜合约的套期保值实证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4,18(2).

[19]上海期货交易所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期货市场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 期货市场典型案例研究[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外汇市场;汇率风险;套期保值

一、我国汇率市场化趋向与外向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根据这些原则对美元升值了2%。该政策的出台打破了2004年10月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一直稳定在8.2765的水平。2005年9月26日,央行宣布扩大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浮动幅度,由1.5%扩大到3%,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的浮动幅度保持不变。尽管扩大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浮动幅度在短期内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从长期看,势必会要求扩大作为决定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基础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灵活性,从而肯定将会对日后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产生渐进性的市场影响。从2006年汇率走势上看,人民币汇率呈现有升有降、双向波动、小幅升值态势。而且,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了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继续扩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央行已明确表示,逐步扩大灵活性是我国汇率改革方向,逐渐让市场供求关系发挥更大作用,减弱“一篮子货币”参考作用的权重,增强市场因素是我国的汇率政策。因此,随着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习惯于固定汇率制度下理财的我国外向型企业不得不考虑汇率风险问题,做好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防范。

据有关调查显示,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我国企业对汇率风险的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体系,企业一直处于汇率零风险的环境中,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依赖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忽视知识和技术的积累,产品附加值低,形成了汇率风险基本上由国家承担的“路径依赖”,使得汇率风险及风险防范缺乏存在的基础,汇改后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热情不高,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较为淡薄。二是受资金规模、产品结构、专业人才等因素影响,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不高。据调查,由于受资金规模的限制,一些产出规模不大的外向型企业,特别是中资企业,维持存量银行贷款已经很难,根本无资金进行生产经营之外的资金操作,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损失,谈不上事前的风险防范。从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结构看,汇改后,面对汇率损失,70%的中小外向型企业拟通过改接周期短的订单、修改进出口收付汇条件,选择预收货款、改信用证结算为TT汇款,将远期收汇改为即期收汇、延迟付汇等方式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风险,但是由于这部分避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相对劣势位置,上述应对风险的想法也就无法实现。实施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但长期以来,企业熟知汇率风险的专业管理人才匮乏,即使是外汇指定银行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型人才也是凤毛麟角。三是商业银行的汇率避险金融服务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商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从国际上看,金融衍生工具已经发展成为最主要的风险管理手段,目前在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已经超过3000种,但从我国来看目前只有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货币互换、外汇期货、改变融资方式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而各家外汇指定银行总行对二级分行以下金融分支机构授权办理的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品种目前只有远期结售汇。已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银行,普遍存在授权额度小、操作程序烦琐、操作成本高、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在外汇市场上,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没有有效地对冲风险的渠道,这就使得商业银行自身的外汇敞口头寸难以平盘。虽然外汇对外汇交易有远期买卖、期权等品种,但外汇对人民币的交易长期以来只有远期结售汇一种手段,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刚刚办理,业务开展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远期结售汇业务上由于商业银行在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自己却承担了汇率风险,使作为中间业务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变成了银行的自营风险业务,所以对银行来说要发展远期结售汇业务先要考虑自身如何规避风险问题。同时由于交易成本偏高、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了国内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发展,也限制了银行开发应用新产品的能力。四是虽然部分企业已经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避险,但是,企业避险工具使用规模仍然偏小。2005年全国企业远期结、售汇签约额分别仅占银行结、售汇总量的2%和4%左右,与我国进出口总体规模还不相称。

二、外向型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策略

从规避汇率风险策略来看,外向型企业在其理财中针对跨国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与银行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风险规避和管理策略。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货币选择策略、价格调整策略、平衡策略、组队策略、借款策略、投资策略、利率互换策略、易货贸易策略、多角化经营策略等。本文着重研究企业今后需要大量使用的套期保值策略。

在对汇率风险的管理中,外向型企业可以通过远期外汇合同、外币期货合同、外汇期权和货币互换等套期保值工具进行衍生金融交易来降低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在理论上,这些工具发挥作用的共同理论基础是通过建立一个与企业当前货币头寸相反的或相互补充的头寸,从而降低企业在市场汇率出现不利变动时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远期外汇交易是企业在交易时,与办理远期外汇交易的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同,规定未来某日买卖外汇的币种、数额和汇率。尽管合同到期日市场外汇汇率已经改变,但合同卖方与买方仍按合同规定的汇率进行外汇交易,这样,企业可用远期外汇交易进行出口收入或偿还债务时套期保值,避免外汇损失。相对于即期外汇买卖,远期外汇买卖具有更高的外汇风险防御功能。如中国银行自1997年4月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以来,在国际外汇市场经历数次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均对外向型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外币期货交易实际上就是在将来一定日期,按照协议价格,在特定的交易场所,买卖固定数量的某种外币的交易活动。与远期外汇交易不同,外币期货交易一般都在固定的交易场所内进行,而且通过经纪人进行交易,一般都在合同到期日之前交割。自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国际货币市场部推出第一张外汇期货合约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外汇期货交易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运用外币期货交易,既可避免国际经贸活动中的汇率风险,也可牟取利润。

外汇期权交易是针对给予期权持有者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汇价出售或购进一定数量外币选择权的外汇期权合同的交易。合同持有者有权在合同期满时或提前按规定的汇率买卖事先预定数量的外币。外汇期权类似于保险,对期权合同购入方来说,他购入的是权力而又不必承担义务,如果期权交易无利可图则可以放弃这种权力,其保值成本不会超过期权的购买价格即“权利金”。由此可见,期权交易既具有即期外汇买卖的灵活性,也具有远期外汇买卖的安全性,期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外汇保值的方法,而且为企业提供了从汇率的变动中获利的机会,期权买方有权根据市场变化决定是否执行期权,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但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与银行进行期权交易,银行只对部分优质客户提供这项服务。

货币互换交易是持有不同货币的交易双方,在同一时间按即期汇率分别从对方买进外汇,到期时按远期汇率把外汇分别卖给对方的交易。货币互换交易实际上是两家企业交换等价的两种货币,到期时双方互换。货币互换交易一般包括本金的初期互换、利息互换和本金到期时的再次互换。货币互换交易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并使企业有可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措外币资金,而且有助于避免汇率风险。

在使用套期保值工具时,首先要求企业对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降低套期保值成本。进行国际交易的大企业往往有许多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他们在经营业务中往往不了解其他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是否存在反方向的外汇收支业务,如果他们都是独自考虑自己的套期保值业务,总体上必将加大套期保值成本。而实行对外汇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企业,由于所有业务单元的外汇收支业务都是由外汇调度中心统一调度的,随时可以以一种货币为基础货币计算其他货币的汇率风险,并可以统筹作出套期保值决策,降低套期保值成本,提高外汇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企业要注重对国际资本市场的研究,分析外汇汇率变动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套期保值决策。只有正确预测、把握外汇汇率的发展趋势,才能作出相应的正确决策,提高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再次,注重培养人才,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在不断变幻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培养熟知国际资本市场及衍生金融产品的专业型人才,是防范汇率风险的关键。因此,引进和培养一批熟知国际经营业务和多种金融产品,熟练应用套期保值工具应对汇率风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十分必要。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财务战略 财务分析 经营状况

一、财务战略内涵

企业的财务战略是指企业财务决策者为使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预测、分析、估量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基础之上,对企业财务作出的长远谋略。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运用财务管理的分析工具,确认企业的竞争地位,对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谋划的过程。

二、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

作为企业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财务战略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再重要也不能改变其在企业总目标实现中的辅助地位。战略财务管理最重要的职责,仍然是通过和其他职能部门有效配合,来促进企业战略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现。这一根本点无论是传统的财务管理还是战略财务管理都是一样的。要想充分发挥其职能,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刻理解企业现阶段所制定战略的内涵、背景及其实现的优势和障碍。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企业战略来定位自己应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战略导向。

三、中兴通讯财务战略分析

中兴通讯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类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于1985年,从280万元注册资金,年销售额不足35万元的小加工厂,成长为年销售额440亿元的中国通信制造业最大的上市公司及中国本土最大的无线设备制造商。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2004年12月,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首家A股上市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中兴通讯从来料加工开始,到拥有有线产品、无线产品、业务产品、终端产品四大产品系列;从中国农村市场起步,到为全球14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运营商提供优质、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中兴通讯的成长离不开成功的战略转型。本文将从短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两方面进行财务状况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一般来说,流动负债需以流动资产来偿付。本文主要通过计算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计算公式分别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本文主要通过资产负债率来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中兴通讯近三年流动比率维持在1.36左右,速动比率维持在1.12左右,资产负债率维持在70%左右。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但过高的流动比率可能是企业滞留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过多,未能有效地加以利用,从而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速动比率撇开了变现力较差的存货,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流动比率在2∶1左右比较合适,速动比率为1∶1左右比较合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流动比率一直比较稳定,分布在1.36左右,就2∶1的合理比率水平来说,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较差。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的短期资金需要,而使企业的短期贷款增加所致。从速动比率来看,其值维持在1.12左右,略高于1∶1的比率。流动比率不高,速动比率略高,这就说明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不够完善,存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有多少是通过举债而得到的,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对于企业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债权人所负风险就越小;对股东来讲,在资本利润率高于举债利息率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对经营者来讲,负债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度,当该比率超过1时,说明企业资不抵债,有濒临倒闭的危险。中兴的资产负债率,对企业债务人来说,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略高,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总体而言风险较小;对经营者来说,负债水平较高,且负债率没有超过1,既保证了企业的资金量,又没有太大的风险,有利于企业发展。

2、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企业各种资产运用效率的高低、周转速度的快慢,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体现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将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可以用来分析企业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其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率也称存货利用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它说明了一定时期内企业存货周转的次数,可以用来测定企业存货的变现速度,衡量企业的销售能力及存货是否过量。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对资产的利用程度和变现速度。其计算公式为: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平均总额。

中兴通讯近三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约为3.93,存货周转率为4.42,总资产周转率为92%。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催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资产的流动性强。中兴通讯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平均收账期在100天左右,说明企业的信用政策较为宽松,应收款项回收较慢,存在较大的风险,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资金的正常周转,对此,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完善企业应收制度,以保证资金的周转速度和资金利用效率。

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的销售效率和存货使用效率。一般而言,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存货周转的越快,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也会越少。中兴通讯的存货周转速度较慢,企业流动资产利用效率较差,这是由于企业在产品销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由于企业经营策略的改变,也导致了企业存货量的增加,企业应当采用积极的销售策略,加快存货周转速度,降低存货占用仓库的成本,加强对存货的控制,提高存货管理水平。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这个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利用其资产进行经营管理的效率越差,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应采取措施提高销售收入或处置资产,以提高企业总资产利用率。虽然中兴通讯的销售规模扩大,但主要是签订合同,实际收到的资金较少,使得经营者不能很好地利用现有资产为企业盈利,为此,企业应该加强对销售收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总资产的利用效率。

四、存在的问题

1、资产流动性较差,存货管理需要加强

通过对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差,仍需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从长期偿债能力看,公司近年来的负债结构较为合理,偿债能力较强。在扩大公司规模的同时,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加强对流动资产、存货的管理,从而提高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2、营运能力下降,应收账款管理需要加强

总体而言,中兴通讯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较慢,总资产利用率有所下降。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公司的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主营业务收入也有所增长,但不如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由于公司规模的增大,销售成本有所上升,只要将来销售策略适当,仍能扩大销售收入。公司的应收账款在本年度有所增长,但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多交易相关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导致本公司的应收账款回收困难,为此,应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提高企业资金营运能力。

五、公司财务战略制定

1、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存货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对存货周转速度的控制不合理、存货管理成本水平过高造成的,这就需要企业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主要方法为JIT系统法),来控制存货及存货成本。

(1)与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签订长期合同,持续供给。就外购材料的供应问题而言,与供应商谈判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可以明显地减少订货的次数和降低相关的订货成本。

(2)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持续供给变得更加方便。通过EDI,供求双方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对方需求并最终进行交易。EDI实行无纸化操作,不需要订货单或销售发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存货成本。

(3)缩短生产准备时间。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可以缩短公司的生产周期,并最终降低存货成本。JIT系统认为传统方式下持有存货所要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其它方式解决,而不应依赖于持有存货。

(4)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的流动资产是影响企业资金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应收账款是否实现,直接影响流动资产的质量,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势必削弱短期偿债能力。由于企业应收账款数额过大,其实现的利润中包括大量的应收账款,这样企业利润的水分就较大。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1)制定合理的信用销售政策。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销售政策,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以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客户生产经营情况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其收款信用销售政策,扩大信用销售量,以获取更大利润;相反,则应严格其信用销售政策,或对不同客户的信用销售程度进行适当调整,在确保企业获取最大收人的情况下,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2)履行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责。财务部门是应收账款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对信用销售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督部门负责对应收账款清欠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对因工作不负责任、违规操作、失职渎职而导致企业经济损失或造成其他严重影响的部门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外汇风险 涉外企业 汇率

外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者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

各国在经济活动中使用的币种不同,加上各国间币种的汇率是经常变化的,因而涉外企业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投资及金融活动等国际经营活动及预期经营收益中,都存在着因外汇汇率变化而引起的外汇风险。

一、外汇风险的种类

按照对会计报表、交易结算及经营业务的不同作用,外汇风险可以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三大类。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外汇风险,交易风险是指已达成协议但尚未结算的外币交易,它与国际贸易往来及国际资本流动关系密切。会计风险也称结算风险,是指企业对外币债权、债务进行结算和对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处理时,因汇率变动而造成必须换算成本币的会计报表上的损益变化。当汇率变化时,即使企业的外币资产或负债数额没有发生变化,它在会计账目中的本币数目却会发生变化,从而给企业的账目带来一定的收益或损失。经营风险又称经济风险,是指企业市场价值由于市场汇率变动引起的变化,是对企业在没有汇率变化情况下的未来经营状态和有汇率变化情况下的经营状态两者之间企业价值的差距的一种大概估计。

二、外汇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作为涉外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最不确定因素的外汇风险,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将外汇风险的管理纳入企业的整体管理结构,还需要采取积极的对策进行应对。其基本目标是:消除或降低因不可预期的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现金流量与经济价值的波动。因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一)全面重视原则。要高度重视面临的外汇风险,对各种风险事件的存在和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以及导致风险因素和风险出现的其他问题予以系统地考察,为决策提供比较完备的信息。

(二)个性化管理原则。涉外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管理方法上寻找最适合自身管理需要和风险状况的外汇风险战术及方法;因地因人而宜选择风险管理办法,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关的外汇管理政策及风险村头的规模结构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

(三)效益最大化原则。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在确保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前提下,以成本的最低取得收益的最大化。因此,涉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财务承受能力来选择效果最佳、经费最省的方法。

三、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法

外汇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外企业在对外汇风险进行管理时,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识别,判断在对外交易中存在的风险是交易风险、会计风险还是经营风险,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

(一)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

1.选择有利的计价结算货币。一是选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一旦出现外汇风险可以迅速兑换成另一种有利货币;二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货币做为计价结算货币,进口支付选择软币计价结算,以得到货币下浮带来的好处,反之,出口采用硬币成交,以得到货币上浮带来的好处。在选择货币计价问题上双方相持不下时,可以使用软、硬货币对半使用的方式,将货币的汇率风险在双方均摊。

2.提前或推迟外汇收付。对汇率进行预测,对在未来一段时间必须进行支付和收回的外汇款项采用提前或推迟结算的方式来减少交易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提前或推迟结算要依据进出口商品对汇率的预测,预测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企业能取得额外收益或是受到损失,因而带有投机性质。

3.实行配对管理。将相同货币、相同期限的外汇债权、债务相对应地并存,不仅能消除汇率风险还可以避免外汇买卖时的差价损失,节省银行的手续费。

(二)会计风险的管理。

对会计风险的管理主要从资产负债表保值和进行远期外汇交易保值两个方面考虑。对资产负债表保值的做法是某种货币被预测到将要升值,以此种货币持有的短期资产就增加,或者减少以此种货币表示的短期负债,或者两者并举。反之,预测到某种货币将要贬值,则以此种货币持有的短期资产减少,或者以此种货币表示的短期负债增加,或者两者并举。远期外汇交易保值需要根据资产负债表预先确定可能出现的预期折算损失,然后采取相应的方法对远期外汇交易进行规避。

(三)经营风险的管理。

经营风险的管理可以从预防和应对两个方面考虑。

短期期货交易策略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稻谷期货;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效率

中图分类号: F724.5

现代的糙米期货市场起源于美国。1981年4月新奥尔良商品交易所(NOCE)开始糙米期货交易,1983年6月由于高贷款利率和大米市场价格低迷导致糙米期货交易中止,之后新奥尔良商品交易所并入芝加哥大米棉花交易所。1986年8月芝加哥大米棉米交易所(CRCE)开始糙米期货交易,1994年期货交易转移到如今的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CBOT)。到2008年12月止,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开展的谷物类期货包括玉米、小麦、大豆、燕麦、糙米等。其中小麦期货品种和玉米期货实现合约品种系列化,有利于投资者跨品种套期保值以降低风险。

1 稻谷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

Bigman,Goldfarb和Schetchman(1983)用回归方法检验粮食市场期货价格的有效性,表明近期期货价格符合简单有效性假设,远期期货价格则不满足。Engle和Granger(1987)建议用协整(Cointegration)技术来检验期货市场的有效性以来,不少学者采用这种方法研究市场有效性。在稻谷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效率方面,Lee,L.Hayenga和H.Lence(1995)认为阿肯色州、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稻谷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具有强相关性,而加利福尼亚州稻谷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弱相关。Mckenzie,Jiang和Djunaidi等(2002)用协整检验方法验证了美国谷物期货市场在长期上达到弱式有效,而短期内由于一些突发因素影响和风险溢价在预测上虽然有效,但是是有偏的。

2 影响稻谷期货定价的因素分析

期货市场总具有两大功能: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以下就影响美国稻谷期货市场定价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2.1 套利活动

套利活动是影响定价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定价效率的其他影响因素大多是通过套利者的行为作用于市场的各个方面,从而影响期货市场的定价效率。投资者会由于不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从组织货源,安排运输,仓储以及注册仓单整个过程,以及高昂的保险费和仓储费等因素,使众多套利者望而却步。另外美国稻谷种植的谷物保险(Government subsidized crop insurance)和大米销售贷款项目(The marketing loan program for rice)政策本来允许价格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浮动,增加套利活动,但是政府的保护措施使农民的风险灵敏度降低以及联合经营机制带来的信息无效限制了套利活动,影响价格发现及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

2.2 稻谷现货市场交易与储存策略的影响

人们在特殊时间或时间段内在稻谷现货市场采取的交易以及存储策略也会影响稻谷期货的定价效率。April(2002)用MOTAD模型来模拟决定路易斯安那州的农民在何时领取贷款差额补贴(Loan Deficiency Payment )及在各种风险水平下最优销售/仓储比例的决策,结果表明美国的糙米集中在8月、11月销售,而大米生产商在8月份领取LDP而在同年11月份将所有大米销售完毕情况下,获取较高的平均收益。Mckenzie,Jiang和Djunaidi等(2002)认为美国稻谷期货11月份到期合同在R2 测度意义上对未来的现货价格预测能力最差。这可能说明在稻谷收割季节,11月份到期合同的价格代表了人们对随后的大米现货价格的期望,它忽略了大米产量对其远期价格的形成机制增加了一个不确定影响因素,这与上面MOTAD模型下大米生产商在8月份领取LDP而在同年11月份将所有糙米销售完毕的决策不无关系。

2.3 地域差别

在农业生产中,生产条件直接决定了生产成本的高低。加利福尼亚州的碾米在等级、运输费用上与其他州的不同还不能完全解释价格上的差别。Lee,L.Hayenga和H.Lence(1995)认为加利福尼亚州由于缺水导致稻谷的生产成本要比其他州高和加州的中短粒型粳稻米(japonica rice)在市场上(至少在日本和韩国)不是阿肯色州、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籼稻米(indica rice)的有效替代品,致使加州大米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在R2测度意义上的弱相关。

2.4 期货品种

期货品种的结构会对套利交易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商品价格相关系数高的系列商品所对应的期货品种的不完善,会影响跨品种套利的进行,从而影响各相关品种合理价格的形成。美国的稻谷期货主要是针对长粒糙米,而中短粒糙米则没有相对应的期货品种,投资者无法实现完全套期保值,这就造成了中短粒糙米远期交易风险要大大高于长粒糙米现货市场上的远期交易风险,限制了稻谷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

3 在我国开展稻谷期货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稻谷价格波动较大,市场风险明显增加,稻谷生产者缺乏价格信号来指导生产,稻谷经营企业也无法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利用期货交易来发现价格并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较为强烈。开展稻谷期货交易:一、有利于健全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范围;二、有利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帮助相关政府部门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及早采取调控措施,稳定稻谷价格,平衡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三、有利于广大农民利用市场价格信息进行种植和结构调整;四、为众多稻谷生产经营企业提供风险控制手段,提高管理水平,稳定稻谷生产和经营。总之,我国应加快现代化稻谷现货市场的优化建设,完善稻米标准,加大投入,提高检测水平,突破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实现由稻米生产大国向稻米强国的转变,通过稻谷期货市场交易,争取在国际稻谷现货和期货交易中的定价权,推进我国稻谷行业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Engle.R.F.,Granger C.W.J.Cointer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and Testing,Economic,1987,(55):251276.

[2]Kye Ryong Lee,Marvin L.Hayenga,Sergio H.Lence.The Hedging Effectiveness of Rough Rice Futures.Conference on Applied Commodity Price Analysis,Forecasting and Market Risk Management.Chicago,NCCC134(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