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优秀语文教师成长、发展的因素很多。例如,在一些人的认识里,“机遇”是很重要的因素,很多教师难以遇到,而这些优秀的语文教师遇到了。客观地说,机遇是一个因素,但是它青睐“有准备的人”,它使任何“有准备的人”的努力都不会付之东流。优秀的语文教师确实能够很敏锐地把握住难得的机遇,以展示自己最好的水平。但在他们心中更在意的是一种“追求”,一种对自身生命价值、教学信仰的追求。这种“追求”之于他们才是这“机遇”的价值。张俊娜老师在工作三年头上便有了“演讲”的机遇,之后,接连的“机遇”降临到她的头上。但从她的叙述中我们也看到,机遇又是一把“双刃剑”,若没有自己坚韧的意志、痛苦的思索、虚心的求教,也可能使机遇成为“滑铁卢”。张俊娜老师是有追求的老师,所以她抓住了这些“机遇”,从中体现了自身的生命价值和教学信仰。

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成长一定是有“思想”发育伴随的。所谓思想,就是有自己的理念、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这种思想一定是符合真理的,也就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和语文教育规律的。思想的形成离不开对理论的学习。理解一种理论是一回事,把它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又是一回事。这中间的路有时短暂,多数漫长,需要花许多时间去探索、实践,总结出可行的操作方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一种教学行为都体现着一种理论或理念,不管行为者自觉不自觉。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在语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自觉学习,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他们借助不断的积累、探索、提炼,形成自己的“思想”,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没有思想发育的伴随,语文教学难免困于“匠”字。而这个过程需要坚持,有道是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也在坚持。张俊娜老师的成长之路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优秀的语文教师总会用心研究教材,潜心研究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设计教学;他们能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不仅如此,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习惯反思的。所谓“习惯”,就是已经成为一种自觉,上课之后会“回想”“总结”课堂中的优劣得失,坚持那些合理、有效的行为,修正那些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的做法。张俊娜老师具有这些成为优秀语文教师的特质。她善于运用自己擅长的教学本领,自觉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对每一节语文课都充满着新的尝试的期待,于是她的成长之路充满动力和活力。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研究背景

教师话语,是指教师用于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交际、讲解知识、表达思想情感时所用的语言,具体包括提问、讲解、组织教学、反馈等形式。教师用教师话语来组织教学,同时也为学生输入目标语。因此,研究中学英语教师话语能够有效规范和完善教师课堂用语,促进外语教学。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外语课堂教师话语、课堂互动等做了系统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也开展了课堂话语的研究。2002年,周星、周韵通过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4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特征;2007年,胡青球对5位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互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优秀教师能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语言输出;2005年与2006年,刘学慧分析研究了实习教师的课堂话语特征。但对于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话语特征分析还较少,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话语特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①优秀初中英语教师和学生课堂话语的比例如何?②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类型有哪些?哪种提问更有利于学生语言输出?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交互调整方式如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④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反馈方式如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江苏省2013年优质课评比活动中,4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语料为研究对象。他们从事初中英语教学5年以上,教学效果优秀,深受师生好评,并多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此外,在2013年优质课比赛中,均代表各自的地级市到省里参赛并获得一等奖。根据课堂录像和转写语料,本文对师生话语比、教师提问、教师交互调整方式、教师反馈进行了分析,语料的定量分析数据展现了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话语特征。

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教师和学生话语比 笔者根据课堂教学视频与文本,对4节优质课上教师话语和学生话语所占时间以及在每节课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其中,学生话语包含小组讨论和总结汇报,其他活动指看视频等不需要发言的活动。结果如表一所示:教师话语量平均占39%,学生话语平均占50%,可见优秀英语教师已经开始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在他们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话语量略超过教师的话语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优秀教师引导语较简洁,注重多给学生机会;另一方面,他们总是设置更多的小组活动来让学生在同伴间充分使用语言,降低他们使用目标语的焦虑,从而习得语言。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通过提问来提高学生参与度,检查学生的理解力。提问类型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一般用来指提问者已经知晓答案的问题。教师常用来检测对文本的理解,缺乏真实交际性。比如:

师:Have you find the answers?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生:One sunny day.

但作为课堂教学的特殊性,在处理阅读文章时,教师采用展示性问题能帮助学生练习语言,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参考性问题则是提问者并不知道答案的问题。1987年,有学者认为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学生的语言输出更加贴近真实环境中的语言。本研究对4位教师的课堂提问类型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二:这4位教师在课堂提问数量上有一定差异,但所提的参考性问题都高于展示性问题,尤其是T3,使用的参考性问题占到了65%,她的课堂充满了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就平均数值而言,参考性问题占57%,展示性问题占43%,说明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较自然,注重跟学生真实交流,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OK. Boys and girls, I can’t wait to know your wonderful answers. Could you show me your answers? If you see such an amazing rabbit, what will you do?

生:I will run after the rabbit.

师: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生:I want to know his name.

以上课堂摘录表明:教师如果使用参考性问题,能让学生积极表达他的独特思维,如追赶兔子并且想知道兔子名字等,促进课堂语言输出。师生之间的对话也更加真实互动,有意义。在这4堂优质课中,参考性问题使用频率较高,说明优秀教师更加注重课堂交流,他们总是尽可能的创设情境,用if条件句来提问,激发学生思维,促进课堂交互,以便学生在使用语言中掌握英语。

教师交互调整方式 根据Long在1983年提出的交互修正理论,当非本族语者在与本族语的交际中,双方为交际顺利才进行相互协商,主要的交互调整方式可以归纳为:理解核实、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在课堂教学中,理解核实是指教师询问学生是否听懂了自己说的话,通常用“OK?”“Right?”“Clear?”“Do you understand?”等来表示。确认核实是指教师来核实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学生的意思,常用“You mean…”来表示。澄清请求是指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提供信息来帮助自己弄懂前面所说的话,通常用 “What do you mean?”“Why do you say that?”等来表示。笔者通过对课堂录像以及转写语料的分析,把课堂交互方式的次数以及比率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4位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交互调整与意义协商的策略有不同,T1的理解核实为50%,T4的理解核实为62%,均大于他们使用的确认核实比率。这可能跟他们上公开课有关,因为全英文教学,他们需要用确认核实来确保他们的语言是否被理解。而T2、T3使用的确认核实大于理解核实,分别为67%,15%。这表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提高确认核实的比率,以便师生更有质量的继续交流。周韵在2002年指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教师使用最多的是确认核实。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很少提出澄清请求。原因可能是学生英语确实不影响教师理解,也有可能是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说英语的信心而避免使用。数据也显示课堂交互有其特殊性,教师除了注重语言交际的真实性,也重视语言教学的教育功能性。

教师反馈方式 教师反馈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相应评价,有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两大类。Nunan在1991年撰文指出: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时,不仅能使学习者知道他们正确地完成了任务,同时还能通过赞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但消极反馈会使学生感到羞愧,失去语言学习的兴趣。笔者对4位教师使用的反馈类型和各自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就平均数据而言,4位教师使用的积极反馈为92%,分别为简单表扬30%,表扬加点评28%,表扬加重复35%,远远大于消极反馈(8%),并且他们在积极的使用表扬加点评和表扬加重复。重复加点评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受教师“可理解输入”;重复加表扬可以使学生的答案得到确认,有助于学生对正确答案加强记忆。这两种反馈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信心,而且能积极扩展学生思维角度。数据也表明:4位教师都很少采用请他人回答的消极反馈,其比例仅为1%;而是使用引导加自我修正,使用频率为7%,很委婉地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降低学生使用语言的焦虑感。

结束语

本研究从师生课堂的话语量、教师的课堂提问方式、师生交互调整方式以及教师的课堂反馈形式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2013年优质课的4位初中优秀英语教师话语,为广大一线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借鉴。总体来说,这4位教师都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话语都具有较高质量,有助于师生互动。在教师提问上,优秀教师使用的参考性问题大于展示性问题,说明他们倾向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互方式上,优秀教师理解核实和确认核实都使用得较多,课堂话语具备交际和教育双重功能。但澄清请求运用得较少。就反馈而言,优秀教师使用的积极反馈数量远远高于消极反馈,并且他们不再使用空洞的表扬,而是积极采取表扬加点评和表扬加重复的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外语学习的机会。

当然,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抽取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小,对课堂语料的分析还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但无论如何,优秀教师的话语可为中学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借鉴价值,以此推动中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青球.优秀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特征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7(1).

[2]刘学惠.课堂环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框架与分析单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丰富知识;展现自己;不断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那么语文教师就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建筑师”。于漪、韩军、窦桂梅等教师是活跃于当下语文教学界的优秀“人类灵魂建筑师”,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各大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甚至其他学科教师竞相模仿的对象和努力追逐的目标。作为一名在读教育硕士,笔者阅读了大量名师书籍,研习了名师们的成才背景,逐渐形成了关于修炼优秀语文教师的几点理解。

一、修炼第一步:全面丰富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成功的基石,是站稳脚跟的绝对条件。站在三尺讲台,面对一张张渴望的面孔,“肚子里有货”即是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前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人类灵魂建筑师”,这里的“货”不仅仅只局限于本领域的专业知识,更是任何对建造学生灵魂有帮助的灵丹妙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是一名合格语文教师本该就有的――对教材到位的解读,对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对课堂收放自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要历练成优秀的语文教师,其他各方面的知识的获取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了足够全面的知识,才能应对学生们提出来的各种学习难题,帮助学生们解决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类困扰,在教会他们如何学习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对其进行内心的塑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而广泛阅读就是广大语文教师全面丰富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一本好书更能够让人的心灵逃离闹市的喧杂,从而变得阳光而温暖。那么全面丰富知识,广泛阅读就是建设每一颗健康、阳光、向上的心灵的“灵丹妙药”。

二、修炼第二步:勇于展现自己

想成为语文名师,光“肚子里有货”是难以发光发亮的,并不是真的如俗语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也许会成为一颗一直埋在人群里,不被发现的金子。窦桂梅教师是一名出色的语文特级教师,她的“主题教学”、“三个超越,”以及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都让每位语文教师印象深刻且竞相学习模仿。但很少有人关注到窦老师的本来专业其实并不是语文教学,而只是教育学。但是她却听从自己的内心想法,大胆的选择了语文,且不怕丢丑,频频举办公开课,一步步走向成功,一辈子跟语文拉上了关系。这告诉我们,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而又大胆的语文人。满腹经纶后只有勇于展现自己,方能有用武之地!胆小懦弱的语文教师,永远都不可能成为语文界的主角,而只会一辈子站在台下为别人的精彩喝彩。只有敢于站在众人挑剔的目光下,走上讲台,进行公开课讲授,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语文课堂,把自己拉出来让专家们和同行们批评,从而发现缺点不足,更好完善自己,这才为被发现奠定了基础,被认可提供了机遇!很多时候,最开始有胆量的人未必是最有实力的,但是他一定会慢慢成为最耀眼的语文人。因为,有了专家领导的珍贵意见和指导,敢于直视自己的缺点,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的语文教师必然会成长!所以,公开课、公开演讲等这些表现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一定不要错过。

三、修炼第三步:不断反思

反思不仅是谦虚的表现,更是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这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它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实践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界日渐增多的学者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有句名言: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教师用她六十多年的成功的实战教学经验向世人证实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本身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在“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的循环中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有所收获。一堂课结束后,哪些地方处理不妥,哪个环节需要改善,学生们究竟学到了多少等都是一位优秀语文教师应该进行的课后思考。语文学习组进行听歌评课,互相批评学习,从他人的课堂中找到自身不住,吸取经验也是反思的一种形式。甩手掌柜,上完课就完事的语文教师只会永远停滞,不得发展。马克思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那么只有不断反思课堂,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永不掉队,让语文教师一直领先在学科前沿!懂得反思的人是聪明的,懂得教学反思的教师是智慧的,他必定能不断改进自身不足,完善发展,成为明日之星。

四、修炼第四步: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独特的慧眼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但是,通过与部分优秀教师的接触,学习有关资料,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启示。我认为优秀教师尽管各有特点,但六个基础则是他们共有的。

一、长期、扎实的实践

实干是基础

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无一例外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被瑶胞称为“圣女”的全国模范教师盘振玉,16岁就走上讲台,在艰苦的瑶山一干就是20多年,不但没有一个失学儿童,而且教学成绩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成功的后面是扎实的工作,她不但要用双语(汉语普通话和瑶家语)教复式班,而且还要为学生做饭、洗衣服,晚上还要招呼学生起来大小便。

苦中能有乐

优秀教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着,但是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

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教研室主任吴正宪说:“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把其他的一切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

青年优秀教师、浙江杭州临平一小蒋军晶说:“我不但没有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而且我目前还把这种工作的幸福状态延伸到我的和别人的生活当中。我和几个年轻的朋友组织了一个民间教学研究工作室――五汉工作室(在现在这种男小学语文教师特稀缺的情况下,能找到这么5个人,还真挺不容易的)”。

二、顽强、自觉的学习

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自的。在繁重的工作同时,能够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是优秀教师另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顽强、自觉的学习有时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例如有的是“……十几年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龚春燕);有的“几年来阅读量达300多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特级教师、清华附小副校长窦桂梅);有的工资不高,但是“那几年买了近40000元的书”(蒋军晶)“在最初的几年,我阅读了50多部理论书籍和2000多本教育期刊,撰写了100多万字的笔记”(特级教师、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斌)。

他们“随时随地寻找‘教你’的师傅”(蒋军晶);有的“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善于学习,家庭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家庭”;“几种学习方式:1 向同行学习; 2 向学生学习;3 向报刊书籍学习;4 进修学习;5 课题学习;6 学术学习;7 追踪学习;8 阶段有重点地学习(按系统学习,精一再博,分层次学习一一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9 网上学习;10 传播学习;11 实践学习;12 参观学习”(特级教师、厦门第一中学校长任勇)。

三、联系实际的思考

优秀教师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普遍地又十分重视思考,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对各种教育现象充满了敏感性。正像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需要在教育范围内进行教育发展,别让一些非本质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习惯等――这些已过多地干扰了课堂的方向。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

而优秀教师的思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是思考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优秀教师的思考很少大而无当,无病,故作深沉。

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说:“我深信,教育的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因而我始终没有离开讲台。我的许多新方法、新思想,都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萌发出来的。”苏景泰教授评价道:“邱学华在从事教学实践时,从未停止过教学理论研究,同样,他在进行理论探讨时,从未离开过教学实践岗位。”蒋军晶认为“语文学科是积淀了太多历史经验的学科,是负载教育教学任务最多的学科,是教学流派、教学思潮最多的学科,是专业化程度最高然而又是最低的学科。”他提出应该“多作本源性思考,多作两难性思考,多作现实性思考”。

二是通过思考他们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特级教师、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副校长李镇西视教育为“心灵的艺术”。他提出“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模范教师、西安市八十三中王西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只有触及到人的灵魂,并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特级教师、浙江省慈溪中学黄孟轲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人;语文教育的核心是立足树人,培养思维,注重审美;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应该是唤醒:唤醒教师自身精神与人格魅力,唤醒文学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唤醒文本中的生命内涵,唤醒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作文立人,首先要让学生的作文形成自己的个性,老师要给他们提供张扬个性的环境……”;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钱守旺,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他主张“课堂上我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加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

三是重视反思自己

特级教师于永正:“保持教育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而名师就是处于反思的‘多震地带’。他们在反思宏观的教育,也在反思教育的细节;他们在反思历史,也在反思现在,尤其总在反思自己。名师是我们教育界反思状态的发动机――他们启发了我们。这便是名师的价值”。

徐斌副校长:“我的确愿意做一个思考的行者,在实践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任勇校长:“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和根本;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优秀教师永不满足的目标”。

四、充满个性的创新

优秀教师在实践基础上刻苦的学习与积极的反思,最终出现充满个性的创新是他们共有的又一个突出特点。

独特的个性

蒋军晶提出“学习(听课)是为了寻找自己还是寻找偶像”的质疑,表明了自己反对盲目模

仿,推崇弘扬个性的观点;窦桂梅更加鲜明地指出:“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不断地创新

优秀教师都善于把日常繁琐的工作和科研、创新融为一体。广州市名教师、黄浦区教育局教研室、科研办副主任曲天立首先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创见。

李镇西“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作为思考、研究、倾听、感受和欣赏的对象”;任勇的座右铭是“教育恒久远,创新每一天”;窦桂梅大胆探索“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辨证的思考

世界是发展的,生活是辨证的,因此充满智慧的辨证思想,就会源源不断从那些深入生活、善于独立思考的优秀教师头脑里涌现出来。全国优秀教师浙江新昌中学黄林提出“用熟悉的眼光看待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劳动模范、湖塘桥实验小学校长庞瑞荣的治校方针是“严格而自由”;曲天立主张“从评选好学校转向评选差学校”;窦桂梅提出“优点使人可敬,缺点使人可爱”……

从优秀教师那里经常会听到这样充满智慧的辨证思考。

五、和其他老师密切地联系

得到基层老师最高赞颂的是那些始终和其他老师保持联系的优秀教师。例如老师们把特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钱守旺称为“有才华,有水平,没架子的特级教师”。

为了认真研究,服务教师,从北京最边远的山区到祖国的大西北,吴正宪一次次“走乡串户”给老师、学生们上示范课。她把每一次外出上示范课都当作学习调研的机会,课后总忘不了和老师、学生交流,积累素材。为了提供高水平的指导,她依然学习最前沿的知识,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为了优质的教学服务,一位普通老师的一个闪光点也会被她注意到,最终博取百家之长来填充自己的“职业资本”。两年来,北京市的19个区县都留下了吴老师的足迹。

窦桂梅在清华附小两年中,她和教师们一起大胆实践,勇于尝试,每一次听课后都给教师评课,努力做到“优点说透,缺点不漏,策略给够”。到年底听了500多节课后,给76位一线教师,每人写了一封长信……她认为:“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

六、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以上优秀教师的五个重要的基础,实际上是建立在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上。他们的追求可以用“平凡中的伟大”来概括。

优秀教师的追求往往是十分朴实的。特级教师、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孙蒲远说:“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我看到胆子小的孩子变得开朗了,攻击性强的孩子变得文质彬彬了,不爱学习的孩子知道主动写作业了,情感淡漠的孩子变得热情了……都会从内心产生由衷的喜悦。”

窦桂梅的切身体会是:“我明白,自己一辈子从事的是教师职业,这意味着我生命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在课堂度过,也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和自身的发展要在课堂实现。”

吴正宪认为“教师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付出、奉献:我也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收获。我收获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收获了老师们的那份期待;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同时,我也获取了自身成长中成功的喜悦,获取了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

优秀教师是一个极有特点,值得重视的群体,他们善于将理论与实际在自身进行结合;他们深入实际、理解广大教师;他们是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榜样,他们不仅引领着广大教师队伍前行,而且随着他们刻苦、执着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将发展着教育理论,他们当中将涌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继续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部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香港 高中语文 文言文 中华文化

一、研究背景

一九九零年香港中学中国语文科教学目标重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重视,新的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教学目标提及要“籍着本科的教学,启发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1二零零一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推出中国语文新课程,将“中华文化”定为九大学习范畴之一。时至今天,三年制新高中的《中国语文课程评估及指引》(后面皆简称《指引》)仍然延续了这九大范畴,“中华文化”的学习目标和层面等基本理念和指引并没有多少改变。但是考虑到无论是教材、学习方式、考试模式等却有了种种改变,那么最近三届的新高中学制毕业学生,他们的中华文化学习成效如何;特别是从文言篇章学习中能够获得多少等等,这些应当是我们需要掌握和讨论的。评估文化学习成效可以以《指引》中华文化范畴的学习目标为准则,包括“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对中华文化进行反思”、“认同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生活中体现优秀的中华文化”。本文将针对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结合上述提到的“认识”、“反思”、“认同”、“体现”四项目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情况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2-2014年度期间的三届香港新高中毕业生,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填答问卷的对象为分布在内地及香港不同类型学校的在读大学生、大专生及在职青年。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回收率91.1%。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三、调查结果统计

我们通过几种表格得出下面的结论。

1.认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程度的结果是:14.6% 非常重要;41.5% 重要;29.3% 比较重要;11% 不重要;3.7% 非常不重要。

2.认为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培养你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的结果是:9.8% 非常重要; 56.1% 重要;12.2% 比较重要;18.3% 不重要;3.7% 非常不重要。

3.认为通过学习文言文,开阔了眼界,看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果是:11% 非常重要;52.4% 重要;18.3% 比较重要;12.2% 不重要;6.1% 非常不重要。

4.认为通过学习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的结果是:11% 非常重要;56.1% 重要;9.8% 比较重要;17.1% 不重要;6.1% 非常不重要。

5.认为通过学习文言文,对于文言作品中的中华文化,你能敢于发现的结果是: 6.1% 非常重要;47.6% 重要;30.5% 比较重要;14.6% 不重要;3.7% 非常不重要。你能敢于承认的结果是:6.1%非常重要;47.6% 重要;26.9% ;比较重要 18.3%;不重要 2.4%;你能敢于反思的结果是:7.3% 非常重要;50% 重要;26.8% 比较重要;15.9% 不重要;3.7% 非常不重要。

6.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令你有一种民族自豪感的结果是:9.8% 非常重要;52.4% 重要;14.6% 比较重要;18.3% 不重要;4.9% 非常不重要。

7.通过学习文言文,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的结果是:7.3% 非常重要;67.1% 重要 7.3% 比较重要;12.2% 不重要;6.1% 非常不重要。

8.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够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结果是:6.1% 非常重要;46.3% 重要;19.5% 比较重要;23.2% 不重要;4.9% 非常不重要。

四、现状及原因分析

《指引》指出“认识是认同和反思的先决条件。学生学习中华文化,宜首先丰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然后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反思。”2这样有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掌握,学生才能正确把所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体现及运用。

(一)认识

调查显示,(调查结果1)超过85%的学生认同学习文言文很重要,(调查结果2)认为通过学习文言文能培养你了解中华文化兴趣,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包括同意和极同意)共有65%。可见学生认为对重要性的肯定和兴趣是学习的关键,也对文言文和中华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是有认识的。“认识”是最基础的,文言文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作为由古代传递中华文化至今天的重要载体。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畅广元提倡“文学文化学”,他从广义文学的文化观念和人文视野出发来探讨文学:“文学既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和文化现象,又是独特的艺术现象和审美现象;它既植根于广泛的文化结构中,关联着人类的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和文化人格,有着普遍的文化品格和文化属性,又依存于特定的语言形态和美感形式,关联着人类的情感、心智和形象,有特殊的审美品格和属性。”3显而易见的是,文言文并非简单的由一堆文字符号砌成,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它使学生认识其中承载的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和文化。

(调查结果3)通过学习文言文,开阔了眼界,看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学生共占63.4%和(调查结果4)体会其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基础,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学生共占67.1%,可见学生对于“认识”这一层面还是给出肯定的答复的。文言文是从古代流传下来文学作品材料,也是作为一种文化信息高度密集的文化产品,当中包含的中华文化的价值是最古老,也是最深厚的。《指引》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内容给出的指示是“文化素材俯拾即是,例如生活习惯、语言文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至日常生活见闻和体验等,都可以是文化学习的材料。”4而引论到学习文言篇章,我们在发挥其语文教育工具性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挖掘当中蕴含的文化属性,如传统风俗、哲学、社会、宗教等属性。文言文是古人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对人文、哲理、社会、自然等的感知,表现了作者和时代鲜明的价值观、审美观和世界观等等。语文教育需要引导学生解析它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探讨其中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对认识中华文化,对民族认同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反思

《指引》在反思层面给出的阐释是:“文化反思,指的是对中华文化进行反省和思考,体察中华文化的优秀面和不足之处,从而产生荣辱与共的民族感情。透过反思,可以让学生更深入认识中华文化,更乐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至于传统文化中的不足之处,也敢于承认,勇于改进。在反思的过程中,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比较异同,取长补短。”5也就是说反思是通过思考中华文化中的正、负面材料在今天仍否适合、应否遵循和其存在价值等等,也就是要思考如何“取其精华,去除糟粕”,通过反思有助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文化。(调查结果5)通过学习文言文,对于文言作品中的中华文化,你能敢于发现、承认、反思,学生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分别占53.7%、53.7%和57.3%,可是选择未能确定却有不少,分别占有30.5%、26.7%和26.7%,从这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反思层面并不是做的很好。究其原因,香港文凭试考试报告对此给出了答案。在2012年文凭试报告中提到:“读书如交友,经典和名家的作品乃是良师益友,和古人神交,令我们可跳出时代的限制,了解不同文化思想的源流和得失,才可以提升个人评鉴和论述的能力。读书读得通,没有捷径,只有靠平日积累。除了多看,还要多想。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意即深入思考,有不明白的地方,再看一遍,直到把表里内外也弄清才罢休,如是者日复日、年复年,自可累积一定的文化知识,再慢慢锻炼思维能力,育成个人见解。”6也就是说对于文化反思,学生要抱着时时学、处处学的心态,学习古今经典名篇及诗文佳作,沉浸x郁,含英咀华,以巩固语文基础。综合来说,学生需要加强阅读经典名篇,当中文言篇章就是一种很好的范本,学生可以以此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掌握其中的文化内容和内涵,探讨当中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解析它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而且不停留于认识层面,尝试深入探究这些文化内容背后的价值和形成原因,经过思考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文化精髓,正确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的生活范畴里。

(三)认同和体现

在“认同”层面,《指引》给出的阐释是:“文化认同,指的是对优秀的中华文化产生欣赏和思慕之情,例如欣赏国家的风俗习惯、传统美德、河山风貌、科技成就,为古今文明而感到自豪。”7。(调查结果6)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令你有一种民族自豪感,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共占有62.2%。(调查结果7)通过学习文言文,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共占有74.4%,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能够从文言篇章的学习中,认同当中体现的优秀民族文化,产生归属的意识,从而对民族文化感到自豪。文言篇章是古人思想的精辟体现,其中的中华文化内蕴十分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它广泛的内涵包括具有智慧的哲学宗教思想和道德伦理体系、也有闻名世界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还有流传至今的节日庆典和生活方式等诸方面。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一环,承担着传承文化的角色责任,语文教材中文言篇章内容则是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复合体。这些传统文化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严格来说就是我们民族生活的“根”,需要自觉地去认同和体现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我们对文化的认同并不是盲目地认同,要经过认识和反思,去其糟粕,只有正面的部分才会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

在“体现”方面,《指引》在中华文化范畴的教学原则中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体现优秀的中华文化,比如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传统美德。8(调查结果8)你能够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选择同意类选项的共占52.4%,而未能确定的则占19.5%。要思考的是只有大约一半学生认为他们现在能够身体力行身体力行来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而选择未能确定的学生却占了五分之一。在这里,以分析朗文版香港高中语文教材的结论为例来探析一部分原因,朗文版中的10项文化教材都有“认识”的作用,但是其他层次的学习意义就少得可怜。有“认同”成分的3项,具“反思”成分的只有2项,“体现”成分则一项也没有。9也许,现行的语文教育对于促使学生能否进一步承担民族文化的承传责任这方面做得并不足够,而教材及教学对于文化认识的层面仍然停留过多,在“质”和“量”上均欠缺深入的反思和认同层面的设计,并且忽略文言篇章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而另一方面,即使有了认同,也不一定就能够体现出来。无论是教材还是学校教学,在对于文言作品的学习应当有合适的引导和切实可行的实行设计考虑,联系现实生活条件,正确指引和帮助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实践和运用。

五、建议

结合以上调查及分析的结果,笔者对香港中国语文课程从文言篇章中学习中华文化范畴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需要更明确中华文化的学习目标。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本身以范文教学为主,目标模糊,划一的语文课程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差异,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率。中华文化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识与反思,以及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以客观的态度学习中华文化,且结合香港的特殊背景,学生须懂得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并对世界各国文化持开放与接纳的态度。为此,应该注意落实学习目标,并与语文课程规划、学校教学与教材选编等方面紧密配合。

第二,增加文言文文化学习的广度。中国语文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育,经典文言篇章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而被选作传教材,更应利用此优势,充分结合与其他范畴的共同学习,以收一材多用之效。然而现行教材往往忽略文言篇章作为文化学习的优势,忽略引导学生思考篇章的深层意思和文化意涵。对此,无论教材还是教学,应该加强利用文化学习的广度,且考虑内容与当今社会的密切程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发挥有效学习的作用。

第三,加强文言文文化学习的深度,特别是对“反思”及“体现”的学习层面。教材方面,配合课程标准选取以富有道德内涵和情感素质的内容为主,篇目需文质兼备,能够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包括不同主题、作者、文类、朝代等作品,能照顾不同能力、兴趣的学生。教学要能连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使之成为终身受用的有用知识。课程不仅抓紧课内,反思文化观念及传统价值在今日社会的意义,“功夫在诗外”,也要注重于课外,如设计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的活动,同时兼顾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和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发展个性和才能,达到文化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六、结语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10中国语文课程盛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文化,并具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和责任。笔者希望能够透过此次研究,深入了解学生对从文言篇章学习中华文化范畴的看法,以此作为切入点为语文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语文教育一直是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不断进行改善的必修课程,在时代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除了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也要加强“认同”、“反思”及“体现”,在细细品味文言文中感受民族文化,结合课程目标和规划,提高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能力以及成效。

注释:

1.课程发展议会(1990):《中国语文科中一至中五课程纲要》,香港:政府印务局,1990年版第9页。

2.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7):《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14年版第17页。

3.畅广元:《文学文化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4.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7):《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14年版第16页。

5.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7):《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14年版第17页。

6.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12):2012年香港中学文凭试中国语文科考试报告及试题专辑,2012年版第136页。

7.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7):《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14年版第17页。

8.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7):《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香港:政府物流服务署,2014年版第18页。

9.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邓城峰:《香港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学习分析》,《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版第24页。

10.罗常培:《中国人与中国文.语言与文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年版第1页。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

语言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语言学科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国优秀文化的宗旨在于培养人们的自我修养。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当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教学模式

为了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文化教学情境或是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堂的结合点,从而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孔子拜师》的学习中。该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既体现出了孔子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同时还渗透出了学无止境的思想。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教师应当准备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并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另外,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①学生能够认识7个生字;②有感情朗读课文;③了解故事梗概;④积累文中佳句,能够字典或其它方式理解词句意思。其后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谈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本单元中既可以了解古代神话故事,也可以欣赏古代建筑,并认识古代思想家。那么今天我们主要是认识一位大思想家。之后,教师可以将有关孔子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孔子资料进行相互交流。其后可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研读课文、了解品行两个环节完成课堂的讲授。最后教师还应当进行课堂反思:对于该教学案例,可以从两各方面反思:一是利用情境帮助学生词语。文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与生活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时应当先让学生进行现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能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二是课堂主线。显然,该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以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致使在进行孔子品行的分析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前提应是优化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真正感受到,并学习到优秀传统文化。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来自于生活。在当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化教学中,既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关键的是还能够增强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充分应用到口语教学中。如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教学目标为: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保证语句通顺;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并通过观察图画和词语,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另外,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当准备好教学课件、十二生肖等邮票挂图,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课堂学习中。之后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如设置主题为:闪光的钥匙新闻会,并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则。接下来,让学生将近期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以新闻行形式展示给大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主题新闻会。随后,教师在课堂结束之际再进行奖励评定。最后,完成教学之后,教师还应当进行反思:①新闻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那个环节设计的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②活动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③十二生肖传统文化是否真正地渗入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该案例,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十二生肖资料的交流时,应当考虑到学生在课下是否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注意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又能够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三、延伸到课外学习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继承性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融入传统文化,也要在课外融入文化,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课余作为课堂的延续,应当与课堂教学保持同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中秋、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最具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人们对于传统节日也非常喜爱。而教师可以在讲解与节日有关的文章时融入传统文化,而后在课下布置灵活的课外活动。或者是在节日之时,创设一些新颖、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便学生能够深入与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如让学生收集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故事或是民间习俗。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上传统文化的学习延伸到课下。如在上述《孔子拜师》的例子中,在学生完成课堂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书籍等途径来搜集有关孔子的其它故事以及他的著作。之后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的目标。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重视利用课外时间,结合教学实际,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外学习活动中,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何况,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作者:张美玲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放路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陈瑞珍.探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5,18:93-94.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8篇

我主要结合语文学科从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谈谈我从教以来的感受: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优秀的教师都是在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研究。

首先谈谈教学反思的价值:

1. 从课堂中得到的经验是受益无穷的。只有勤于反思,及时捕捉信息,宝贵经验才能永久保存。

2. 教学反思能使我们发现问题,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改进教学。

3. 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通过教师的反思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缺点,可以从中积累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扬长避短,从成功中借鉴经验,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4. 促进老师不断学习,这也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那么具体反思什么?我想有这样几点:

1. 成功经验的记录

2. 不足之处的记录

3. 突发灵感的记录

4.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否完成的记录

5.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的记录

教学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延伸,又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唯有经常反思的教师进步是最快的!多反思必有益,在反思中探究,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而且是研究性的读,这就涉及到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为研究、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

怎么样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认知而主动地思考或提出新想法时才会发生,只有具备了学习者的真实需要的前提下才可能发生的学习。比如这几年在市教研室的要求下我们初中语文老师分别系统的读了黄厚江《回归语文的原点》,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叶澜的《走出低谷》(教育科学出版社)在这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的一系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定期组织会议进行交流讨论,或者以某一本书中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一些课进行观摩和评价,这项活动让我自身感到提高得很快。

“只有教育理论专修式的学习,教师发展仅仅表现为认识上的改变与提高;只有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发展仅仅表现为教育活动方式的缓慢改变。”大量研究表明,教师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去研究和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文献和教育理论,从教学实验、探索和研究中学到的东西比其他场合获得的知识更有用、更深刻,也更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教学能力;认识能力;操作能力;监控能力;反思能力

1教师教学能力的定义及其分类

1.1 教学能力

教学是以知识,技能和伦理道德规范为媒介的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此活动中,影响教师作用的核心是其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所具备的各种能力,是指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要的条件。从心理学的研究角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其思想品格,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综合体现,是教师以智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教学能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从事教学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能力为条件和保证,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总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表现。

1.2 教学能力的分类

由于教学能力和教学活动紧密相联,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来相互发生作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构成了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这些基本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在这四个教学基本因素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他保证了教学得以按着规定的目的,内容来进行。因此,教师必须明确教学任务,精通业务,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处理好教材教学手段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基本因素来看,教师教学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认识能力

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良好的记忆认识能力,而认识能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能力。大量研究表明,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性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特殊能力。

1.2.2 操作能力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具有各种具体的操作能力,教书育人传播的是信息,教师传递信息是借助于语言,文字,图象,图形和声音等形式进行的,于是语言表达能力,非言语表达能力和新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教学能力的比较

2.1 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的界定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果按阶段分可分为职前阶段,职业适应期阶段(1-3年),职业成熟期阶段(3年以上)。在每个阶段其教学能力表现特征是有区别的。作者将从教3年以内的教师即处于前两个阶段的教师称为新手教师,而将被公认为上课好,课堂效果佳,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处于职业成熟期的教师称为优秀教师。

从理论上分析,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基本构成上不同。新手教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其教学能力正逐渐形成并呈稳定状态,其中在入职前心理素养,道德素养,语言素养等基本因素就差不多已基本定型,而对学科基础,教育理论基础等知识结构也有充分了解。新手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出知识结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调动学生主体性的能力,教学测评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特征。而优秀老师呢?他们不单具有教师的一般教学技能,而综合素质和能力也高人一筹,且很重视研究教学的能力;他们不单重视课堂教学能力,而且注意关注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

2.2 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教学能力的比较

针对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特点,结合教学能力的四个方面,下面分别对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了区别,与各位老师对三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2.2.1 关于认识能力

针对教学能力中的认识能力,重点集中在对老师的分析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上进行提问,具体则为如何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对教学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新手教师认为,对教材的处理,应重在呈现教材。教材是经过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的精华,将教材的内容如实的,按部就班的反映给学生是他们的最常用的做法。而教学设计方面,受课程特点及课时限制,以简单明了为主,防止应过繁过杂让同学们混淆不清。这种教学设计模式没有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

2.2.2 操作能力

对操作能力,将各种操作能力细化,侧重在言语表达,多媒体课件应用,新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控课堂气氛等方面。

新手教师一般都能做到普通话比较标准,并且能尽量做到声音分贝足够大,字迹清晰无误,但在如何将自身丰富的综合知识融入课堂的问题上普遍表现不佳,经常有笑话不好笑,典故不经典,有时甚至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与课堂气氛不符,与所上课程联系不大,或者讲述语言生硬等等。当然这与新手教师人生阅历不足缺少经验有关。

2.2.3 反思能力

对反思能力,主要从“教师如何评价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评价和反思其他老师的教学”和“如何根据反思改进教学”三方面展开进行访谈。

新手教师评价自己的教学首先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然后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最后反思自己的教学问题出在哪里。这种反思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他们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他们认为,一堂不成功的课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来影响:备课不充分;课程内容;其他活动的影响。而对其他老师的课,他们只能从大的方面知道老师上的成功与否,而具体好在哪里差在哪里他们还比较模糊。他们都表示会通过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多向他们请教来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3结论

新手教师在实际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知识上与优秀教师还有明显教学能力的差距,新手教师与优秀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最大最重要的思维差距是在“教学思维”上,如“物理思维”,“数学思维”,即将教学活动都融于本学科的思维能力。

对新手教师,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加强学习教育能力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实际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应努力学习怎样用本学科的思维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当然多备课,多听课,多请教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于强.对中学数学能力的再认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朱欣欣.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J].教育评论,2004.05

[3]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1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0篇

评说周婷的课固然重要,不过,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从她的课例中领悟到的其他一些东西,比如,一个名师如何让自己优秀,又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

“优秀是卓越的敌人。”说这话的是一位叫柯林斯的研究者。优秀怎么成了卓越的敌人?柯林斯的结论来自他五年的研究。他在20名商学院学生的帮助下,对1965年至1995年间财富500强中的1435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只有11家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取得较好的业绩,然后一飞冲天,并能持续发展。柯林斯研究的结论是:优秀是卓越的敌人,优秀未必走到卓越。对此,我的结论是,优秀是可贵的,有时也是可怕的,其根本原因是,“优秀”是否反思,“优秀”是否改进甚至改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以至改造,“优秀”才会成为新的发展动力,这才会走向卓越。对于企业,这一命题成立;对于教育,对于教师,这同样是振聋发聩的启示。

周婷无疑是优秀的。八年前把《美丽的丹顶鹤》上得如此之美,如此之好――如她自己所说,她的语文课“快乐行走在活动化情境中”。但是,八年后,周婷完全抛开了原来的教案,重新把《美丽的丹顶鹤》上得更精彩,更成功。完全可以说,周婷正从优秀迈开新的步伐,其关键是周婷对优秀保持着一颗警惕的心。周婷说得好“和自己同课异构,不是我执教公开课的特例,家常课中我有时也会如此做。23年语文教学生涯,从最初对专业的热情转向慢慢学会自觉地思考。”在她看来,同课异构,首先是对自己的不满足,不满意,是一种积极进取,有更高追求的心境和状态。因而,同样的教材她会有陌生感,有陌生感就会有新鲜感,陌生感实质是孕育创新的激情和欲望。其次是一种深度的反思,她的真切体会是,思考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的教例不够成熟,于是要深思,要改进。更为可贵的是,周婷的同课异构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否定和。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这样,周婷通过同课异构,使自己走向成熟,走向自觉,从优秀走向卓越。

值得关注的是,周婷的这种“走向”是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她把课程改革当成一条起跑线,每一次起跑和行进都会有新的出发点,都会有新的方式。课程改革转变了她的理念,也教会了她如何在保持激情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转变了她的教学观,也让她开始建立课程意识;转变了她的备课方式,也培养了自己良好的教学心志。她感谢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给了她很多机会,正因为如此,优秀才不会成为卓越的敌人,相反成为走向卓越的新起点。

二、儿童:语文教学的内在尺度

周婷开始建构自己语文教学的坐标。她追问的是,坐标的核心究竟在哪里?她的答案:是儿童。因而,每次教学,她都要问自己:今天的语文课离儿童还有多远?是的,她正在走近儿童,问题是“还有多远”。我们常说,方向比距离更重要,不过,方向在她的教学中已不是问题,距离已成为她攻克的难题,她知道,距离还可能会影响方向,甚至会改变方向。

周婷是这么走进儿童的。其一,让儿童“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儿童是“被教”的,儿童是需要“被教”的,但儿童不能只是“被教”,不能一直“被教”;儿童同时也在“教”,儿童也可以成为教师,即把教育变成自己的教育,也即帕克・帕尔默所言,教师与儿童是舞池里的“舞伴”――平等、互动,互教互学。显然,周婷决心让儿童真正成为语文课堂里的主人。其二,让儿童的语言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儿童的内部“潜伏”着巨大的语言能量,这些语言能量总是“不安分”,总是想从身体里不断涌出来。周婷知道,尊重儿童,就必须尊重儿童的语言潜能,而尊重最好的方式是让儿童的语言得以表达。从课例中不难看出,她精心设计了儿童语言表达的机会。事实说明,只要有机会和平台,只要鼓励儿童大胆地说,儿童就能尽情表现。其实,开发儿童的语言潜能,就是开发儿童的生命潜能。其三,向“儿童多处行”。周婷一定教过冰心的作品《只拣儿童多处行》,也一定深谙向“儿童多处行”的意蕴。她说:“儿童世界有图片、谜语、故事、传说、歌谣……儿童能在一定情境激发下,情不自禁地活动、诉说。”向“儿童多处行”,就是让儿童进入不同的情境,有更多的选择路径,就是让儿童间有更多的交往,有更多的表达方式。因此,周婷的理念是:“用儿童世界创造教学境界”。其四,灵动的把握儿童的学习现场。在周婷看来,儿童的学习现场就是儿童生命在场,而儿童的学习现场是可设计的。所谓设计,绝不是惯常所说的的预设,也包括为儿童语文学习的生成而设计。看她的两个课例,都能感受到儿童学习现场的活泼、生动,感受到儿童情感脉搏的跳动,儿童语言的喷涌。从某种意义来说,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是灵动的学习现场。依我看,周婷这方面做得是很出色的。

关于走近儿童,八年前与八年后,周婷的最根本变化,在于她儿童观确立的逐步自觉。如果说,八年前的那堂《美丽的丹顶鹤》,教师更多的还是关注外在的行为,而八年后的课,可以看出更多的是内在尺度的自然表现,因而,在课堂里显得更理性,更自然,更到位,更在“走进”。这里,我也建议周婷对“自由生长”、“自然生长”、“自觉生长”三个概念要进一步推敲,我以为“自由”应是更高境界。

三、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另一内在尺度

从两堂课看来,周婷相当重视语文课中语言文字训练这一独当之任。这是一种坚守,而且在坚守中还有发展。语言文字训练已成了周婷语文教学的另一内在尺度。

语文的独当之任就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叶圣陶的名言,之所以“名”,是因为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任务。语文教学应当从语言出发,穿越语言,最终抵达语言。离开语言,也就无语文教学可言,更无好的语文教学可言。可贵的是,周婷对这一独当之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行动也越来越自觉,语言训练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首先,周婷关注语言文字训练与儿童思想的关系。语言与儿童的思想自然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早就明确的指出:“语言与意识有着同样久远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意识,是一种既为别人存在也为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马克思还说:“观念从一开始就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的实现形式。”《美丽的丹顶鹤》教学,周婷扣住了三个关键词“美丽”、“高雅”、“无忧无虑”,让学生认识和发现丹顶鹤。其实,在学习词语的同时,学生也在想象着、憧憬着自己的美丽、高雅和无忧无虑,也在表达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此时,儿童是真实的存在,儿童的思想是跳跃着的火花,正如德国哲学家梅罗・庞蒂所言:“只有通过语言的媒介,我才能把握住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实在。”

其次,周婷关注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力求语言文字学习更实在。有人说,语言教学上的一切问题都要应该用语言的方式解决,否则就会像索绪尔所指出的那样:“思想离开了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如果说,八年前的那堂课,更注重语言文字训练时情境的生动和表演(千万不要贬低表演,从本质上讲,教学就是一种表演,当然这是一种社会性表演),那么八年后,周婷更注重语言文字训练的扎实,比如,开头的识字、写字,比如,欣赏画面时出示的三组词语,比如“鲜红鲜红”叠词的演绎,无不体现她所追求的“平实”。也许有种误解,平实就是忽略了生动,忽略了儿童语言学习的灵动,其实不然,周婷将二者结合得很好。

再次,周婷关注语文教学的年段目标,明晰语言文字训练的阶段性任务。语文是基于语言的存在,而在不同阶段语言有不同要求的存在。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忽视年段目标和要求,因而成了另一种“模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周婷说,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写好字、读好书、背好课文,训练学生听清话、学说话、说明白。八年后的这堂课,低年级的字词教学、诵读目标更为突出,效果更好。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三步六环节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核心,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转变观念、强化认识、多措并举、层层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是我校丰富多彩的教研教改活动之一。下面我就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谈谈做法。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

面对教育新形势,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近几年,学校把“深化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定为教学工作首要任务。借此时机,我们英语教研组在学校全体教师会上明确提出了构建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与实施方案,并对课堂教学改革注意事项和开展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二、多措并举,层层推进

学校成立构建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督查,并制订了比较详细的工作方案,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1.针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建章立制。为保障构建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顺利进行,领导小组相继出台了多项英语课堂教学制度,如:《英语合作小组划分及评价制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反思制度》、《学生疑难问题反馈制度》等。

2.举行“三层次三系列”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全面开展公开课展示与交流研讨。三层次是指学校―年级―学科组三个层次,三系列是指示范―研讨―比赛三个系列公开课。配合高效课堂活动月活动,我们一是每月举办两次全校级别的英语示范课、公开课,课后深入评课研讨。二是各年级每周一次说课研讨。三是每月举行一次英语教师赛课活动。

3.增加外出学习观摩的次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校高度重视英语老师们对高层次课堂教学模式的观摩与借鉴,多次派老师到课改名校进行学习,市级省级优质课教学能手比赛,学校均大力支持老师们前往,观摩回来后写出详细的心得体会并进行传达交流。

4.积极促进校内交流。一是借助《教学简报》平台开辟专门的版块,将英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和做法逐期印发,供全体老师学习、交流、讨论,极大地引发了老师们的课改研究热情。二是每月举行一次有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讲座,进行课堂教学方法讲座,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5.加强反馈,重视学生的实际收获。课改的效果最终还是在学生身上显现,学生的反馈极具说服力。因此,我们针对英语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进行调查反馈征求意见活动,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和提醒,使我们的英语课改能够真正落实,真正实现高效。

6.定期研讨,不断反思改进。每月开展一次英语总结汇报与反思研讨,对前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展示,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商讨,对后段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

7.加强学习与交流,人人思考课改方向,人人写出课改设想。我们结合本地实际,虚心学习外地的先进教学经验,如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模式、湖北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胶南七中的“自主互动”模式、杜朗口中学“10+35”模式、枝江一中“423”课堂教学模式等。要求老师们认真学习领会,人人思考课改方向,人人写出课改设想。其中,不少老师碰撞出了灵感火花,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设想,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实施并不断改进。

8.对阶段性优秀成果评选表彰。针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多次对阶段性优秀成果进行评选表彰。如教学新秀评选、课堂教学金点子案例评选、课堂教学最受欢迎老师评选、优秀教案评选、课堂教学优秀论文评选、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随笔评选、课堂教学大比武,等等,均很好地促进了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

三、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高效课堂理念。“高效互动合作共赢”――师生合作互动,以求教学相长;生生合作互动,以求共同进步。

2.高效课堂架构。“三步六环节”:

【第一步】自学互助。包含两个环节:①学生自学;②同学互助。

【第二步】展示点拨。包含两个环节:①学生展示;②师生点拨。

【第三步】巩固提升。包含两个环节:①训练巩固;②总结提升。

四、适用课型

知识新授课、总结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实验探究课。

例析:以讲评课为例,解析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基本模式。

(考试点评)教师点评。从三个方面点评:一是成绩,分两个方面,表扬优秀者与进步者;鞭策退步者。二是试题特点及暴露出的普遍问题。三是对以后的学习提出要求。

【第一步】自学互助。

第一个环节:学生自学,独立思考的环节。学生结合参考答案,对出错的题目自查自纠,对基础性的错题和技巧性较弱的错题力争在此环节解决。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好,留待下一环节请教组内同学。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第二个环节:同学互助,学生讨论交流的环节。按照事先划分的学习小组,组内同学展开互助学习。在此环节,先由小组长快速统计好成员们各自不能解决的问题,共性的问题由一人讲,众人听并讨论;个性的问题根据出错的人数再简单划分成2人组或3人组,由已掌握的同学讲,他人听并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指导。

(学情反馈)在互助学习阶段,教师通过两种方式反馈学生还未掌握的问题。一是互助学习过程,教师要巡视各组,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二是互助学习结束,由各小组长把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写在反馈卡上交给老师,老师快速浏览各小组的问题,统计好等待展示点拨。

注意:在同学互助环节,时间不宜短,应该在15至20分钟之间。

【第二步】展示点拨。

第一个环节:学生展示。学生用两种方式展示,一是让学生展示解题的错误思路;二是让学生展示正确解题思路。

第二个环节:师生点拨。同学、老师对错误及正确思路点评、点拨。

注意:在展示点拨这一步,时间不宜长,应不超过15分钟。教师尽量少说,多让学生发言、补充,不到关键时候和地方,教师不要讲解。

【第三步】巩固提升。

第一个环节:训练巩固。教师针对重点、难点、弱点,设计好变式训练题,指导学生训练巩固。

第二个环节:总结提升。针对本节牵扯到的知识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教师补充梳理。

五、取得的成果

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极大激发了老师们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增强了课堂改革的意识。英语“三步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师的角色实现了转换;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英语高效课堂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课堂教学改革初战告捷。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优秀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特征;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6―064―03

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的成长是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教育改革的成败。1933年出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指出:“大学者,大师荟萃之地也。如果一所大学聘任的终身教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最优秀的大学。”当前各个学校在争创一流名校的建设过程中,无不将培养和聚集优秀教师乃至大师作为重要抓手,不惜采取超常规措施、付出超常规代价全力打造优秀师资。基于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对优秀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研究,以期为英语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国外学者对于优秀教师和专家教师的研究多融为一体。学者们习惯侧重研究专家型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能力等教学方面的能力特征。斯腾伯格(Stemberg,1995,1997)提出了专家型教师具有三大特征,即善于将更多的知识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效率高、富有洞察力;哈蒂(JohnHattie,2003)提出专家型教师具有五个维度的原型特征,即能识别本学科的本质表征、能通过交互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能监控学生的学习并提供反馈、能专注于情感品质、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国内普通教育学领域,学者们试图总结优秀教师的特征,并将其作为培养教师的理论依据。例如,傅道春(2001)认为优秀教师的特质:一是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二是优异的教学能力,三是良好的性格特质,四是对教育教学具有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周正(2011)在大规模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新时期的优秀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能、高尚的职业道德、敏锐的研究思维以及强烈的合作意识。

但是在现有文献中,专门研究优秀英语教师成长特征的资料还较少见。吴一安(2005)通过对213名优秀教师进行调查,提出外语学科优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学科教学能力、教师职业观和道德观、教学观、教师学习与发展观。高悦伶(2008)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优秀英语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

国外对于英语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固然可以借鉴,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显然不能照搬。国内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普通教育领域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具体某学科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研究还较为少见。在现有文献中还存在对优秀英语教师的特征界定不统一、解析不够充分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选取了省级教学名师和校学术带头人各一名,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揭示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并做详细阐释,以期为促进我国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二、研究方法

1.设计理据。本研究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Yin(2002)认为案例研究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二是不对行为事件进行控制;三是关注当前发生的事件。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是对教师现实生活的最大揭示,不对研究对象进行干涉,关注的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因此,对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的研究适合运用案例的研究方法。其次,Rosenshine(1971)指出,所有忽略学生学习是否发生的教师研究都是“自我陶醉式的、不道德的研究”,所以对学生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成了研究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研究对象。某重点高校的两名优秀教师征得同意后自愿参与本项研究。一位是张老师,女,45岁,教龄21年,教授,省级教学名师,所教授课程为大学英语。另一位是李老师,男,49岁,教龄21年,教授,校学术带头人,所教授课程为语篇分析。这两位教师的共同特点是教学效果优秀,科研成果卓著,均有高水平的专著出版和核心期刊。

3.研究工具。一是课堂观察与录像:课题组以不介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分别对两位教师进行了课堂观摩与录像,并做听课记录,以分析研究对象的教学绩效状况。二是学生问卷调查:先从相关文献中整理收集有关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特征,初步形成开放式问卷并收集指标,然后通过专家评定法进行归纳试测,最终形成正式的封闭式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教师的专业态度和教学水平等维度。回答建立在利克特5分量表的基础上,从“1”(非常不赞同)到“5”(非常赞同)。共有两个班的86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79份,占91.9%。三是教师访谈。采取半结构访谈法。访谈提纲由较为固定的问题组成,主要回答“为什么”、“如何”、“怎样”等问题,通过了解教师对教学行为的阐释,以获取优秀教师的专业特征。为使访谈气氛轻松和谐,访谈中只做记录没有录音。

4.数据分析。最终获得的研究资料为8小时的课堂录像、79份有效调查问卷和5万字的文字资料。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相关分析,访谈素材运用MAXQda进行质性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呈现与分析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访谈中的表现与意义阐释,并结合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借鉴“主题一致”的分析方法,力图把课堂事件、教师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潜在内容联系起来,以回答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即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征是什么。通过对数据的剥离、陈列和文本分析,发现如下几点:

1.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李老师说:“做老师就必须尽心尽力,面对学生,不尽职尽责总感觉良心上过不去。我也抱怨过待遇低、工作累,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只有努力做好,人生才有意义。”张老师说:“我挺喜欢当老师,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感觉自己永远年轻。尤其是做英语老师,经常和学生互动一些开展活动,还是很有乐趣的。”在访谈过程中,这两位教师还展示了与学生的合影,参加活动的录像、教学获奖资料、学生送的小礼物等。这点点滴滴都说明他们真正体会到作为教师所特有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两位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学生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在回答“教师是否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是否关爱学生”等问题时,90%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非常赞同”这一分值最高选项。

教师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职业观呢?李老师认为首先是热爱教育,只有从内心里想去做,才有献身教育的巨大动力、有所作为。其次就是要敬业,尽心尽力完成教师岗位所赋予的各项职责。张老师认为关键是真心喜爱学生。只有喜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全面成长,才愿意为之付出,教师也能更好地自我发展。因此,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可以归纳为热爱教育、爱岗敬业、喜欢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学生的长远与未来。因此,教师应当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视为生命中的必需。

2.精湛的教学水平。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通过查阅教师的业务档案发现两位优秀教师的专家和学生评教成绩在所属院系中均名列前茅。尽管评教成绩不能科学公正地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受学生欢迎、同行专家肯定的程度(Andrew Good.wn,2011)。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教学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呢?为此,笔者专门同两名教师做了探讨。

(1)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在两名教师看来,教学理念比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重要。李老师:“英语学习应该以学生中心,老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张老师:“我觉得外语学习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过程,也是人格化的过程。”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在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两位教师每次都让学生们做课前展示(presentation),其内容或是学生的研究成果、或是演讲、或是话剧表演,形式极为丰富多样。教学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2)优异的学科教学能力。根据吴一安(2005)的研究,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可以融外语知识、教学能力和运用能力为一体,即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的复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掌握系统的语言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语言学相关的分类学科如语用学、语言习得论和社会语言学等方面知识。仅有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教师还需要掌握教学法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尤其不能忽视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在访谈中,两位教师都谈到了这一点:“教师的语言水平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教好,还需要不断实践。”“先进的教学理论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譬如我觉得交际法教学有时候就不合适。”丰富的所教学科知识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但不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唯一条件,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才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两位教师还分别提到:“教育实践的情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中不断进行研究”,“只有把前人的经验深化为自己的认识,自己的经验才能提升到理性阶段。”

3.卓越的科研能力。优秀英语教师善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事教育科研。在科研实践中,教师逐步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探索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谈到科研,两位教师都认为极为重要:“国外高校就有‘publish or perish’(不发表就完蛋)的说法,国内评先选优、晋升职称主要还是看科研成果的”,“科研确实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教师业务档案显示这两位教师科研成果极其丰硕:都曾经或正在主持省部级课题、出版过专著,在一些权威的杂志如外语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国外语言类期刊等数十篇。英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特别繁重和学科特点,往往感到做科研特别困难。在谈到怎样突破科研瓶颈的时候,李老师说:“最好是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这样做起来针对性强,动力足。”张老师建议:“做好教学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教学反思是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最佳途径,常见的教学反思方法包括记反思日记、课堂观摩、录音录像和行动研究。教师通过对日常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考察,结合自己掌握的相关学术理论进行分析,不但能对改进教学实践做出新的抉择,而且能够提炼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学语文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11

内涵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遍布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我们要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多种策略,延伸和拓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悟。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剖析

历史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每个华夏子孙骄傲和自豪的资本,它沉积了丰厚的精神内容和物质资源,蕴藏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信仰和智慧,体现出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能力,是我们的珍贵宝藏和文化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有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内容,涵盖了哲学、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出其时代风貌和实践意义。

1.利用汉字这个传统文化载体,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汉字是中国的书面符号表达体系,在博大精深的汉字体系下,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经典文献资源,从其静态的形体之中,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2.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学是社会生活进程的历史形象化的反映,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历史绵延的流淌中,以其辉煌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各种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杂文等体裁,生动地显示出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状态和精神内涵,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闪耀出思想的光辉,在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和反省。

3.伦理哲学的精神内涵,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诸多的哲学思想,并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哲学体系,如天人合一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哲学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评估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

4.礼仪规范的灵魂寄托,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与文字负有同样的文化信息传递功能,它是历代人们遵循的行为规范,也蕴含在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其不同的文化内涵,是每个人要铭记于心的文化遗产。

二、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1.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要运用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对中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中学生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例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中,在爱国诗人舒婷的呐喊声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感。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可以对学生讲述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作者生活时代中的痛苦因素,通过当时和现代社会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繁荣昌盛年代的美好,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还可以引用其他历史爱国人士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感悟爱国这个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又如,在《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文中,学生认识到贝聿铭这个世界顶级建筑大师,他在建筑领域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他的爱国情怀,学生在欣赏贝聿铭建筑艺术的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他那颗不变的中国心,受到强烈的感染。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德。初中语文中有关亲情、友情之类的文章,可以深刻地感化学生,使学生体会到亲情的不易、友情的珍贵,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感人的父子情怀备受人们推崇和称赞,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小故事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体悟和感怀。同时,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情感触动,引发学生的文化心境,用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憧憬,在说书讲典、谈古论今之中,集百家之长、汇千年精华,使学生进入到充满神奇、闪烁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英语教师 专业素质 反思意识 职业信念 科研意识

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其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日趋激烈,传统的以认知发展为主要目标和导向的外语教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发起并领导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1][2]和高校英语课程改革[3]。然而,反思改革的历程,既有可喜的成就,又有许多不足,不足之一就是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重视不够[4]。根据对近十年(2000-2009)国内11类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文章进行分析,以教师为主题的文章比例很小(13%)。这说明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科研对英语教师的研究数量匮乏,明显滞后于英语教育改革的现实。周燕认为:“能否真正落实大学英语教改思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都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的提高。”[5]著名课程学学者Stennhouse[6]曾尖锐地指出:“把握改革关键的是教师,而不是别人。”英语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现实和英语教学实践十分有力地说明,教师是改革最重要的媒介。要想取得改革的预期结果,作为实践者的英语教师需首先提高与改革目标相吻合的专业素质。

1.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Schn[7]强调实践知识的重要性;Shulman[8]强调教师对学生和教育环境的掌握;Freeman[9]指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感知;Bertels[10]认为学术知识在外语教师专业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张莲[11]认为教师要有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能力;刘润清[12]认为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周燕[5]、戴曼纯、张希春[13]认为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吴一安[14]对我国30所高校的213名优秀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极其重要。通过对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梳理,择其精要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外语教育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1学科教学能力。

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基础上的教学能力。学科知识是外语教师通过系统的培训所掌握的本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技能。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专业基础知识不仅包括本专业的历史和现状,还包括本专业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前沿科研动态。教学知识是对学科知识筛选、加工和再组织而形成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活生生的课堂教学。换言之,动态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知识的源泉。教师必须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随时随地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审视、加工甚至调整既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科知识是充分尊重和适合教学特点及规律的知识,教学知识是充分尊重和适合学科知识体系特点的教学知识,这两类知识不再是两个各自完全独立的概念,而是经过磨合的知识,产生1+1大于2的效果”[14]。研究表明,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拥有良好的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

1.2反思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反思性教学。Schn[7](P334)从实践的角度指出:“反思性教学就是从业者(教师)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Wallace曾把教师的成长概括为三种模式:(1)匠才模式:此类教师依赖观察和模仿有经验的教师和自己的经验积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2)应用科学模式:教师学习与外语有关的理论课程,用理论指导和改进教学;(3)反思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结合理论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水平[15]。显然,反思模式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我国绝大多数外语教师教学任务重,出国进修机会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反思的模式,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反思意识是外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1.3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指的是英语教师所肩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包括敬岗爱业,关心爱护学生等方面。毋庸置疑,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一定坚守自己的职业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贯彻到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正如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威廉姆斯和英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尔登所指出的:“教师的职业信念比教师的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行为。”[16]具体来说,一个有职业信念的英语教师,会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道路的思考,同时明确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在整体课程中的位置。在职业信念的引导下,英语教师不是被动地而是积极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协调者和积极个性的培育者,不断促进学生以素质为重心的健康发展。

1.4科研意识。

热爱学习、不断进取的英语教师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科研,优秀的英语教师更会自觉地将科研视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向科研要质量的思想观念,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充分认识到科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新方式,做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以此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正如一名优秀英语教师所言:“如果要真正能在教学中升华、求新,就要得益于科研,特别是行动研究,……有了问题想解决问题,想创新,想做点什么,我就把我的学生、我的教学当做试验田,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看看理论啊,看看这方面的行家、国际上的专家是怎么说的,找机会向他们学习。”[14]归根结底,英语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对学科知识的不断追求,对教学的不断思考和叩问,以及对科研理论的创造性运用,这一点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育专家的共识。

2.培养途径

2.1夯实学科和教学知识,提高学科教学能力。

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李观仪[17]曾指出,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的前提是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知识包括流畅得体的说写能力、应用自如的听读能力、标准清晰的语音语调、广博的语法知识和较好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然而,具有这些学科知识并不意味着其就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他/她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知识。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确定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并善于根据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体系的了解。如前文所述,学科教学能力是建立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基础上的,仅有学科知识或仅有教学知识的英语教师都不可能是优秀的甚至合格的英语教师。

2.2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反思能力。

美国哲学家Dewey[18]曾指出,反思是促使人成长的内在机制。毋庸置疑,英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促其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其专业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案及决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视反思性思维为新知识来源,借此丰富教学智慧。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因此,英语教师要做到及时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如通过教学档案袋、反思教案、教学日志及观看教学录像等方式,思考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反思意识和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2.3通过交流和学习,强化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教师成长的原动力,也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出发点。有较强职业信念的英语教师会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做到课上一丝不苟,课下平等相待,取长补短,这一点是优秀英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这种专业素质一般是通过交流和学习而积淀的。交流和学习有多种形式,如部级和省级的授课比赛;进修或访学;校本或校外培训;青年教师成长项目;学院自建的教师学习群体;各级英语学习策略和教学研修班,等等,这些形式为强化教师的职业信念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机会。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同行之间相互讨论,并观摩高水平的课堂演示,这些一方面为开拓教师的思路带来了灵感和指导,另一方面为他们的职业信念注入了持久的影响力。

2.4以教学为平台,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证性研究显示,科研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推动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为英语教师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英语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以适应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因此,在领悟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教学为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同时拓宽科研视域,不断延伸知识结构,寻求改进教学方法的路径。事实上,英语教师从事科研比教育研究者更有优势,因为他们身处教学第一线,掌握教学第一手材料,如对教学进行自觉的科学研究,无疑会极大地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高中英语课程(试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全国九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a.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b.

[4]吴一安.外语教师研究:成果和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3):32-39.

[5]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408-409.

[6]Stennhouse,L.Research as a basis for teaching[A].In J.Rudduck & D.Hopkins(eds.).Research as a Basis for Teaching:Readings from the Work of Lawence Stennhouse[C].Oxford:Heinemann.1985.

[7]Schn,D.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London:Temple,1983.

[8]Shulman,L.K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1-22.

[9]Freeman,D.Teacher training development and decision making:A model of teaching and related 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J].TESOL Quarterly,1989(1):27-45.

[10]Bertels,N.How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read academic article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3(7):737-757.

[11]张莲.外语教师课堂决策研究――优秀外语教师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12]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3]戴曼纯,张希春.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42-46.

[14]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99-205.(4):262-270.

[15]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22-327.

[16]Williams,M.& R.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UP,1997.

[17]李观仪.我的英语学习和教学[J].外国语,2003(1):50-55.

优秀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5篇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成功的基石,是站稳脚跟的绝对条件。站在三尺讲台,面对一张张渴望的面孔,“肚子里有货”即是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基本条件和必要前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人类灵魂建筑师”,这里的“货”不仅仅只局限于本领域的专业知识,更是任何对建造学生灵魂有帮助的灵丹妙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是一名合格语文教师本该就有的——对教材到位的解读,对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对课堂收放自如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要历练成优秀的语文教师,其他各方面的知识的获取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了足够全面的知识,才能应对学生们提出来的各种学习难题,帮助学生们解决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类困扰,在教会他们如何学习的同时,更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对其进行内心的塑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而广泛阅读就是广大语文教师全面丰富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一本好书更能够让人的心灵逃离闹市的喧杂,从而变得阳光而温暖。那么全面丰富知识,广泛阅读就是建设每一颗健康、阳光、向上的心灵的“灵丹妙药”。 

二、修炼第二步:勇于展现自己 

想成为语文名师,光“肚子里有货”是难以发光发亮的,并不是真的如俗语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也许会成为一颗一直埋在人群里,不被发现的金子。窦桂梅教师是一名出色的语文特级教师,她的“主题教学”、“三个超越,”以及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都让每位语文教师印象深刻且竞相学习模仿。但很少有人关注到窦老师的本来专业其实并不是语文教学,而只是教育学。但是她却听从自己的内心想法,大胆的选择了语文,且不怕丢丑,频频举办公开课,一步步走向成功,一辈子跟语文拉上了关系。这告诉我们,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而又大胆的语文人。满腹经纶后只有勇于展现自己,方能有用武之地!胆小懦弱的语文教师,永远都不可能成为语文界的主角,而只会一辈子站在台下为别人的精彩喝彩。只有敢于站在众人挑剔的目光下,走上讲台,进行公开课讲授,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语文课堂,把自己拉出来让专家们和同行们批评,从而发现缺点不足,更好完善自己,这才为被发现奠定了基础,被认可提供了机遇!很多时候,最开始有胆量的人未必是最有实力的,但是他一定会慢慢成为最耀眼的语文人。因为,有了专家领导的珍贵意见和指导,敢于直视自己的缺点,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的语文教师必然会成长!所以,公开课、公开演讲等这些表现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一定不要错过。 

三、修炼第三步:不断反思 

反思不仅是谦虚的表现,更是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这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它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实践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界日渐增多的学者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有句名言: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于漪教师用她六十多年的成功的实战教学经验向世人证实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本身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在“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的循环中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有所收获。一堂课结束后,哪些地方处理不妥,哪个环节需要改善,学生们究竟学到了多少等都是一位优秀语文教师应该进行的课后思考。语文学习组进行听歌评课,互相批评学习,从他人的课堂中找到自身不住,吸取经验也是反思的一种形式。甩手掌柜,上完课就完事的语文教师只会永远停滞,不得发展。马克思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那么只有不断反思课堂,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永不掉队,让语文教师一直领先在学科前沿!懂得反思的人是聪明的,懂得教学反思的教师是智慧的,他必定能不断改进自身不足,完善发展,成为明日之星。 

四、修炼第四步: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独特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