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1篇

银行的危害搪塞社会稳固的影响要比其他产业部分高得多。银行的自有资金在其全部资产中只占很小的一个比重。当银行放贷、投资的时间,重要是在拿别人的钱做买卖。凭据国际尺度,银行的自有资金应当不少于8%。也即是说,银行中92%营运资金都来自于存款和借入资金。如果银行的坏帐凌驾了资本金,以后再赔钱的话现实上是在亏损别人的钱。因此,一旦储户知道银行坏帐很高,为了掩护自己的产权,他们势必会尽快提出自己的存款。如果大量客户挤提存款,将使银行迅速丧失资金活动性。

一样平常企业亏损倒闭只不外影响与这个企业相干的员工,但是,银行出现题目就会影响到相当多的民众,以致破坏社会稳固。危急伸张的水平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差异部分是有差异的,但以银行领域最为紧张,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Fama以为,如果单单从事资产管理,钱币兑换和支付的话,基础不需要对银行业举行大规模的监禁。但是,由于银行还举行着把非活动资产转化成活动欠债,议决监视贷款和信号转达来低落交易资本,所以对银行业监禁是完全须要的。否则,金融市场失灵可能会让银行面临恐慌性挤兑。[3]为了停顿动荡,中心银行不得不饰演终极支付者的脚色,动用国库来稳固局面。一家大概几家银行的失误所造成的丧失着末势须要全体纳税人来包袱,这不光不公平,而且也非常倒霉于社会稳固和前进。因此应当防患于未然,严酷实验对金融机构的监禁。

对金融机构实验监禁的重要目的在于: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淘汰银行业的危害,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优点,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生长。

(2)确保公平而有用地发放贷款的需要,由此制止资金的乱拨乱划,克制敲诈活动大概不适当的危害转嫁。

(3)金融监禁还可以在肯定水平上制止贷款发放太甚会集于某一行业。

(4)银行倒闭不光需要支付巨大价钱,而且会波及黎民经济的其它领域。金融监禁可以确保金融服务到达肯定水平从而前进社会福利。

(5)中心银行议决钱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黎民经济的其他领域转达钱币政策。金融监禁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实验钱币政策时的传导机制。

(6)金融监禁可以提供交易帐户,向金融市场转达违约危害信息。

许多文献同等以为,金融监禁可以议决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孕育发生的题目从而前进社会福利。因此,为了掩护民众的优点肯定要对金融机构实验比其他企业更为严酷的监视管理。

美国联邦储备法明确划定,美国的银行监禁制度的目的是:维持民众对一个清静、完满和稳固的银行体系的信心;为创建一个有用的和有竞争的银行体系服务;掩护消耗者;容许银行体系顺应经济的厘革而厘革。

《日本国平凡银行法》划定金融监禁因此银行业务的公平性为条件,以维护名誉确生存款人的职权,钻营金融活动的顺遂举行,并为银行业务的健全而妥善地运营,有助于黎民经济的健全生长为目的。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划定金融监禁的目的是:在政府一样平常经济政策领域内促进钱币稳固及名誉,有助于经济生长。在金融管理局以为大众长地方须要时可随时对金融机构提供咨询或对该金融机构提供提倡,并要为确保该要求或提倡的效力发出指示。

比力世界列国的金融监禁目的可见,美国中心银行的金融监禁目的比力具体,确切。美国金融监禁夸大对存款者的掩护,稳固金融体系,维护有用的金融体系内的公平竞争和掩护消耗者。如果从条文上来讲,世界列国的金融监禁目的基本上都差未几,要害题目在于能不能保证所划定的监禁目的顺遂告竣。

(三)实时关闭资不抵债的银行是保证金融体制稳固的一个重要条件

实时关闭那些资不抵债的银行是保证金融体制稳固的一个重要条件。实时关闭资不抵债的银行的重要理由如下:

(1)银行是一种特别的企业。银行危急具有一样平常企业危急所不具有的伸张性或熏染性,如果某一家银行孕育发生名誉危急,出现挤兑,储备者会同时困惑其他银行的信誉,有可能导致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瓦解,造成整个金融体制的大杂乱。

(2)商业银行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钱币提供。大量资不抵债银行的存在是钱币流通体系的一大隐患,由于一旦商业银行名誉危急伸张,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倍数放大效应将使得大量钱币突然退出流通,以致可能引发经济冷落。

(3)实时关闭资不抵债银行的另一个重要缘故原由在于向现有银行发出信号:政府简直把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看待,从而可以有用制止由于政府隐性补贴导致的呆坏帐进一步积累,有利于银行改进谋划管理,前进屈从。

(4)只有实时关闭资不抵债的银行才气维系储备者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信心。

银行的自有资本代表了银行股东的金融职权。它可以用来缓冲可能出现的丧失。应当以现有危害为基础来盘算资本富足率。商业银行的谋划一定会遭遇到种种危害。如果发放的贷款不能收回,那么就难免出现资产丧失。银行应当用一样平常的收益举行抵付。如果一样平常收益还不能支付资产丧失,那么就必须动用银行自有资产。如果银行的丧失凌驾了自有资本总量,那么就会侵害存款人的优点。因此,不能容许银行出现资不抵债的状态。

在银行监禁历程中,最怕的即是银行的司理们说谎言。由于种种缘故原由,显着他们放出的贷款已经不行能收回,成为坏帐,但是他们议决种种伎俩在银行帐目上做成正常。显着是已经资不抵债,在帐目上却看不出来,宛如统统正常。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银行自有资本10亿元,吸取存款100亿。税后业务收入3亿,坏帐1亿。那么扣掉坏帐丧失,该银行的利润还有2亿。银行处于正常盈余状态。如果该银行的坏帐到达3亿,那么该银行就没有任何利润了。如果坏帐到达13亿,现实上,这家银行已经把它的资本加上利润齐全赔光了,那么这家银行就应当关门了。无论怎样,也不应当把民众储备的资金也亏掉。倘使金融监禁机构发明银行的坏帐总额已经靠近它们的自有资本,那么,实时让这家银行关门休业,不会对整个金融体制组成任何威胁。银行丧失的是股东们的自有资本,储户的钱并没有丧失。

怕就怕银行不说真话。议决造假帐,不停亏到20亿、30亿才被发明。即是叫这家银行休业,把它的司理都抓起来,它的自有资金只有10亿,赔光了之后还差几十个亿。怎么办?老黎民把他们的血汗钱放在银行里,如果不明不白地就不见了,虽然不会答应。如果政府不出面解决题目,就难免影响局面稳固。所以,一旦金融监禁失误,终极照旧要政府出面来料理场所局面。所以,在金融学中,中心银行被称为“着末贷款者”。所以,实时搞清楚银行的坏帐状态是连结金融体系稳固的一个重要条件。

如果银行已经出现了较高的坏帐率,为了制止休业的运气,该银行的司理职员有可能掩盖原形。通常他们盼望再夺取一些时间,大概能够在以后的投资中赚取更高的利润来补上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就象输了的赌徒一样,孕育发生了一种勉励,为了能够再赌一把,他们一定会孕育发生报假帐的动机。同时,他们会更热衷于那些高危害、高回报的项目。如果赢了自然好,如果再输了,就要闯大祸了。

因此,必须前进金融机构运作的透明度,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凭据统一的管帐准则,向监禁政府陈诉真实数据。在亚洲金融风暴当中,韩国、日本的许多金融机构掩盖了大量不良资产,直到出现了紧张的支付危急时监禁政府才发明题目,但是已经无可挽救了。我国中心银行的知情权、金融机构报表的质量、统计制度等方面都不如韩国和日本。种种金融机构做假账、说谎言的征象相当广泛。从外貌看来国有银行的各项指标都不错,但是各级金融机构的谎话掩盖了体系性危害。幸亏我们的金融体系还有较高的资本活动性,否则危急随时可能发作。

为了增强金融监禁的力度,就肯定要对违规行为有非常清楚的处罚措施。金融行业不光需要准入准则,更需要退出准则。如果银行违反规矩就要有人来出示黄牌申饬,直到出示红牌,把违章的金融机构实时罚下。在足球角逐中,出示黄牌或红牌的都是一个评判员。在金融监禁体系中,认真出示黄牌的应当是信息非常通达的民营的存款审计公司和存款保险公司,而着末出示红牌的应当是中心银行。若要维护国家金融稳固,处理那些谋划不妥的银行必须要实时、坚定。一旦银行资不抵债,立刻整理进场。否则,越拖毛病越大。

(二)银行危害

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左券,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送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左券,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但是,银行双方的左券的“硬度”纷歧样。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左券比力“软”。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执法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归来转头,只好等这家企业休业之后几多拿归来转头一些。我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连就更软。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银行一筹莫展的事变已经屡见不鲜。但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连就“硬”多了。除非银行休业,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许多家企业谋划危害会集到了自己身上。

银行重要面临以下几种危害:

(1)名誉危害:即交易工具无力如约的危害;

(2)市场危害:是由于市场价钱的变更,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丧失的危害;

(3)利率危害:指银行的财政状态在利率出现倒霉的颠簸时所面临的危害;

(4)活动性危害:指银行无力为欠债的淘汰或资产的增长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活动性不够时,它无法以公正的资本迅速增长欠债或变现资产得到富足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余水平的情况;

(5)操作危害:重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执法危害:包括因不完满、不准确的执法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钱降落或欠债加大的危害;

(7)荣誉危害:该危害孕育发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规则和其他题目。

银行不能不发放信贷,但是,只要资金出了银行的大门就有收不归来转头的危害。从理论上来讲,绝对制止坏帐是不行能的。坏帐是银行谋划的危害资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应当用自身的利润来冲销坏帐丧失。只要银行能够连结资金的活动性,资金流通链就不会出现什么大贫困。但是,如果银行的呆帐、坏帐越来越多,以致资不抵债,总有一天这个题目会被揭袒露来。一旦有一家银行失去了资金活动性,就会导发金融危急。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这家银行储备的老黎民通常着末得到消息。当老黎民得知他们的血汗钱有可能被银行给赔掉了,他们的应声非常简略爽性:尽快把自己的钱取归来转头。由于任何银行都一定把相当一部分资金发放中期或恒久贷款。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立刻全部返回所吸取的存款。如果众多的储户一涌而上挤兑,马上就把这家银行搞垮了。银行关门势必拖跨许多相干的企业。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种种业务讨论,一家银行出现的挤兑风潮很快就会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效果,金融风暴的打击一波连着一波,终极酿成一场社会风暴。

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可能,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急,纵然政府出面过问也未必能够挽救这个机构休业(比喻英国的巴林银行)。当大规模金融危急发作之后,纵然国际气力团结起来也未必能够克制危急的伸张(比喻墨西哥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急)。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连非常庞大,一家金融机构出现的危时机牵连到其他金融机构,比喻,1974年英国由于房地产景气消散而出现银行业危急。日本在90年月由于泡沫经济瓦解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急。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时机侵害民众对整个金融体制的信心,孕育发生挤兑。比喻,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急。这种负的外部性在地域金融危急中表现得非常紧张。[2]

银行业务的素质决定了它需要负担种种范例的危害,因此相识这些危害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危害是银行监禁的重头戏。

银行危害

在银行和贷款者之间有着左券,贷款者到期必须连本带利送还银行。银行和储户之间也有左券,到期之时银行向储户还本付息。但是,银行双方的左券的“硬度”纷歧样。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左券比力“软”。企业还不出钱来,银行只能靠执法手段逼债,万一贷款收不归来转头,只好等这家企业休业之后几多拿归来转头一些。我国的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连就更软。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银行一筹莫展的事变已经屡见不鲜。但是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关连就“硬”多了。除非银行休业,否则储户完全有权力拿回属于自己的资金。在某种意义上,银行把许多家企业谋划危害会集到了自己身上。

银行重要面临以下几种危害:

(1)名誉危害:即交易工具无力如约的危害;

(2)市场危害:是由于市场价钱的变更,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所面临遭受丧失的危害;

(3)利率危害:指银行的财政状态在利率出现倒霉的颠簸时所面临的危害;

(4)活动性危害:指银行无力为欠债的淘汰或资产的增长提供融资,即当银行活动性不够时,它无法以公正的资本迅速增长欠债或变现资产得到富足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盈余水平的情况;

(5)操作危害:重要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

(6)执法危害:包括因不完满、不准确的执法意见、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钱降落或欠债加大的危害;

(7)荣誉危害:该危害孕育发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规则和其他题目。

银行不能不发放信贷,但是,只要资金出了银行的大门就有收不归来转头的危害。从理论上来讲,绝对制止坏帐是不行能的。坏帐是银行谋划的危害资本。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应当用自身的利润来冲销坏帐丧失。只要银行能够连结资金的活动性,资金流通链就不会出现什么大贫困。但是,如果银行的呆帐、坏帐越来越多,以致资不抵债,总有一天这个题目会被揭袒露来。一旦有一家银行失去了资金活动性,就会导发金融危急。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这家银行储备的老黎民通常着末得到消息。当老黎民得知他们的血汗钱有可能被银行给赔掉了,他们的应声非常简略爽性:尽快把自己的钱取归来转头。由于任何银行都一定把相当一部分资金发放中期或恒久贷款。没有一家银行能够立刻全部返回所吸取的存款。如果众多的储户一涌而上挤兑,马上就把这家银行搞垮了。银行关门势必拖跨许多相干的企业。由于银行之间存在着种种业务讨论,一家银行出现的挤兑风潮很快就会影响到其他金融机构。效果,金融风暴的打击一波连着一波,终极酿成一场社会风暴。

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可能,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急,纵然政府出面过问也未必能够挽救这个机构休业(比喻英国的巴林银行)。当大规模金融危急发作之后,纵然国际气力团结起来也未必能够克制危急的伸张(比喻墨西哥和东南亚的金融危急)。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连非常庞大,一家金融机构出现的危时机牵连到其他金融机构,比喻,1974年英国由于房地产景气消散而出现银行业危急。日本在90年月由于泡沫经济瓦解而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急。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时机侵害民众对整个金融体制的信心,孕育发生挤兑。比喻,墨西哥和泰国金融危急。这种负的外部性在地域金融危急中表现得非常紧张。[2]

银行业务的素质决定了它需要负担种种范例的危害,因此相识这些危害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危害是银行监禁的重头戏。

(四)金融监禁机构的独立性和多元化

金融监禁的要害是信息的真实性。如果金融监禁机构不能够连结其独立性,那么在各级政府机构的过问下就很难保证在监禁历程中取得真实信息。

巴塞尔银行监禁委员会发表的25条“有用银行监禁的焦点原则”中第一条原则夸大:“在一个有用的银行监禁体系下,加入银行构造监禁的每个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和目的,而且享有事情上的自和充实资源”。这是国际上有关监禁机构独立性的权威表述。

依照现行执法,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心政府向导下独立行使职能,其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分、社会团体和小我私家的过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划定,中国人民银行须“在国务院向导下对金融业实验监视管理”。第六条划定:“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天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钱币政策情况和金融监视管理情况的事情陈诉”。第七条划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向导下依法独立实验钱币政策,推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分、社会团体和小我私家的过问”。为杜绝各级地方和部分政府对中国人民银行业务的过问,保证中国人民银行在实验银行监禁时享有须要的独立性或开脱政治方面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已转变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状态,在天下设立了9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级分行,重点增强对辖区内金融业监禁。

在革新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心银行不停在夸大真实性监禁。但是,很少有人信托各级银行的报表的真实性。其缘故原由之一即是由于金融监禁部分缺乏独立性。因此,必须改进现有的法定监禁主体的权责制度,塑造真正具有独立和自主执法权的监禁主体,警备地方政府及其他部分的过问。

由于金融监禁是专业性、技能性很强的事情,也是很庞大的事情,如果不是独立性很强的专门机构,就很难有用地负担和举行这种事情。

由于金融监禁涉及社会各方面优点,如果监禁机构没有独立性,其监禁历程和目的易受种种优点团体的滋扰,那就很难做到公平、公平。

由于金融监禁机构是政府系列或政府授权的机构,如果它不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其监禁行为及其目的就难以开脱政治上的过问和压力而单纯化,其监禁工具即金融机构也很难按商业化原则谋划。

金融监禁体系必须多元化。反腐倡廉的监察机制即是这样,除了规律检查委员会之外,还要有反贪局、检察院等多种监视管理机构。单一的监禁机制既不行靠,又缺乏屈从。如果只有一个监禁体系很容易出现信息渠道堵塞的题目。当前,贪污糜烂俗例甚坏,一旦认真监禁的官员无能大概受贿,就很难取得正确的信息。非法市侩、贪官污吏们塞几个红包就“搞定”了。只有金融监禁多元化才气够警备在金融监禁领域出现行贿、受贿,从而保证金融信息的真实性。

同时,我们必须创建欺压的金融机构信息表露制度。应当明确划定金融机构的信息表露品级,哪些信息应当向金融监禁部分陈诉,哪些信息必须向民众陈诉,从而保证金融监禁政府和民众的知情权。

从国际经验来看,许多国家都努力制止单一的金融监禁渠道。美国金融监禁体系内属于联邦政府一级的机构有四家:钱币监理署、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储备机构监理室。克林顿政府为了精简机构,在1993年筹划建立一个新的“联邦银行委员会”以取代四家监禁机构的功效。凭据这个筹划,联邦储备银行将只认真钱币政策,不再行使金融监禁职能。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顽强阻挡这一合并,他的理由并不庞大,“单一机构的设立将使权力太甚会集,容易出现权要主义失误。”直到克日,美国的金融监禁机构仍然是多头分立,相互监视。由此可见,纵然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金融监禁也不能只寄托单一途径。由此可见,多元化监禁是取得正确信息、维护金融秩序的须要条件。

(五)我国金融监禁体制上的重要题目

我国金融监禁的重要毛病有:监禁要领单一,监禁部分缺乏独立性,缺乏监禁的勉励机制,由于缺乏有用的处罚手段,监禁力度不够。

第一,现在,商业银行的监禁职能重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认真。只管认真监禁的人数不少,种种监禁制度和划定的条文也很清楚,但是,由于监禁渠道单逐一定带来信息不流通的弊病,监禁效果并不理想。

第二,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不光负担着金融监禁的使命还认真实验钱币政策。在中心银行的宗旨上把促进经济生长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心银行的多重目的通常相互辩说,钱币政策目的与监禁目的相殽杂。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分,中心银行监禁部分受到各级政府的过问,在多重目的中措施不定,缺乏独立实验监禁政策的条件。

第三,靠什么勉励机制来实验有用的监禁呢?搪塞监禁部分来说,在许多情况下,它们说谎言的资本很低,说真话的价钱却很高。在当前说谎言成风的情况中,法不治众,央行监禁局以及下属的各分行、支行监禁处的人为什么要在监禁历程中得监犯呢?

第四,在1998年金融监禁的重点是违规监禁,1999年监禁重点是真实性监禁。这些都很须要。要害题目是纵然查出来违规真相,发明确谎言又能怎么样?即是明知某个银行坏帐逐渐增多,能够接纳什么措施呢?前不久,划定银行贷款认真人要对贷款终身认真。提及来容易,做起来难。倘使银行真的出现了坏帐,拿这个行长怎么办?他即是这么点人为,岂非杀了他不行?

由于国家负担了应由银行负担的危害,银行又负担了企业的危害,因此,银行优点并不取决于对危害的检测、评估等一系列财政指标,而是受监禁尺度和水平的左右。这种非量化的监禁要领给监禁部分以致监禁职员留有极大的弹性发挥余地,使其可以依附人为的裁度相机处理国家和银行、银行和企业的抵牾,并使之屈从于国家经济生长的团体优点。

现在,无论是哪一级的金融机构,只要是经过中国人民银行答应业务的,着末,出了题目齐全由中心银行来认真。其效果是,一方面,中心银行方便不会发给金融机构业务允许,弄得在许多地方融资渠道不流通,另一方面,背在中心银行身上的包袱越来越重。

金融监禁体系的题目由来已久。每当有学术讨论会,总有许多学者严正地指出上述题目,但是,大多数品评都宛如不知去向,没有下文。正是由于对金融监禁体制自己没有举行认真的革新,使得金融监禁的效果并不理想。金融体系大巨微小的危急屡见不鲜,“四面动怒,八方冒烟”。中国人民银行监禁司就象救火队一样,忙得不行开交。如果再不珍视革新金融监禁体制,只怕等到金融危害积累在了肯定水平,有朝一日会集发作出来,就要吃大亏,闯大祸了。

[1]本章综合了《民营银行二百问》中有关章节。加入这些章节写作的有陆军、史晋川、董辅仍、杨再同等人。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2篇

危机与机遇共存

时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主任施罗伊斯教授认为:金融危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将削弱各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财力和政治意愿。另一方面,金融危机让全球投资者关注那些有长期增长前景的投资领域,如新能源领域。金融危机让人们更加关注能源效率的提高,因为提高能效意味着降低成本。

同时,她还认为,金融危机为中国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提供了机会。“近年来,中国已在提高能效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要想在未来更具竞争力,能源利用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需加大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增长,而投资新能源以及提高能效的行业既有利于当下经济发展,同时也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非常有利。”

多向解读一

危机与机遇共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面对危机,我们不能因它的的危害而裹足不前,我们更应该看到,在它的危害下面所蕴藏着的发展机遇。抓住了这一机遇,就可能在未来的世界浪潮中占据重要地位。

适用话题

勇气 危机与机遇 辩证看待危机

多向解读二

对于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可以这样思考:这次金融风暴是怎样产生的?危机它的危害有多严重?它将持继多久?它除了对金融业产生危害外,还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通过这样的追问,我们就能从它的表面现象中,挖掘出它的特性,从而采用应对的措施!

适用话题

问 联系 表象与本质

多向解读三

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的人谈“金”色变,以为世界经济将由此而倒退不知多少年。影响是肯定有的,但我们更要有面对危机的心态。有的人悲观失望、只看到消极影响,于是惊慌失措;有的人乐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因而镇静自若。不同心态必将决定不同的命运,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适用话题

积极面对 悲观与乐观 态度决定命运

多向解读四

面对危机,我们只能一筹莫展,毫无办法?肯定不能,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潜能,运用慧眼,找到克服它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危机降到最小的程度,也才能在这场危机中安然无恙。

适用话题

智慧 潜能 给我一双慧眼

多向解读五

这是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置之度外。要渡过危机,只有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置若罔闻,受害的不仅仅只是自己。因此,大家精诚团结,才能达到共赢。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制药企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的增加,类似制药等的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此时融资风险等问题影响着了制药业的操作、金融市场的安定,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安定。文章从风险经营的角度分析,参考风险经营的详细流程创建了本文的钻研框架,即首先对制药企业的融资危害进行评估,包含剖析其发生的缘由、融资危害,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融资危害监制系统。

关键词:

制药公司;融资风险;融资风险

管理融资是企业资本的起源渠道,是后续完全投资举动、管理活动等根本基础,企业征集到资本,才可以顺利开展各个活动,企业完成利润目的。可是,市场经济变幻莫测,只要与企业融资有关的条目产生转变,给企业带来的融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医药制造业现阶段作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人民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及人民的关注,而作为健康产业中的基础产业,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也备受国家的关注。任意的融资活动均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在融资过程当中很有可能将会面对许许多多对企业危害的问题,尤其是自近年以来金融紧控局势下,当前融资危害可以说存在于各种制药业中。制药业的融资危害主要是指因为各种不确定要素的影响使其在融资过程当中碰到的,根据多年的融资体验及融资风险重要的有:该国经济政策所致使的融资危机;融资危机制药业的管理不稳定性对外界经济环境的依赖性对比较大,是以制药业除对国家产业战略、金融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有着较强的敏感性外,国家经济制度调控,行业竞争形式的加剧,也将增加制药业的经营风险,最终影响制药业的经营管理及其发展;管理水平底下所致使的融资危机经营水平低下,制药业无论是举行迂回融资,还是直接融资,还是会面对许多融资困难,融资危害往往很大。信用危机在融资风险中小企业信贷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融资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管理方法。

一、融资风险和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1.融资风险的含义及特点。

融资,在狭义上,它是一个企业的资本收集活动。也就是说公司依据本身的生产管理状态、资本具有的状态,和公司将来谋划成长的趋向,经过科学的展望和计划,选取必然的方法形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并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理财行为。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即货币基金的融资,通过各种方式的融资市场各方筹集或贷款资金。融资也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经过金融机构的媒介,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直接以最后借款人的身份向最后贷款人进行的融资活动,其融通的资金直接用于生产、投资、消费。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的媒体,从最后贷款人到最后贷款人,如企业对银行,信托公司和其他融资行为。融资风险概念。完工风险是指活动在没办法竣工、展期完工或有竣工后没办法达到想要的运转程序而带来的危害。名目中的竣工危害存在于名目建造阶段和生产阶段中,它是名目融资中的重要中枢危害之一。名目中竣工危害对项目公司来讲意味着息金付出的增长、贷款了偿限期的延长和墟市时机错过。信用风险名目的融资所面对的一种信誉危机是指名目全部有关的介入方不能实行协定职守和任务从而出现的危害。作为银行提供贷款,赞助商也关注可靠,真实,专业能力强和信用好的参与方。生产风险是一个通用术语,它在辨别生产阶段和操作阶段过程中,资本储备,原材料,电力,生产和管理,劳动力的地位及其它组成部分的存在。它是名目融资中的另一个重要中枢危机。生产风险主要表现在:资源风险、能源、原材料供应风险、技术危机、经营管理危机等。市场风险便是指在一定经济程度下是不是按照原来维护产品质量和产量,和产物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价格振动所带来的各类危机。市场风险主要有价格、需求、竞争,这三种危机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金融风险是项目中的金融危机重要表现在融资中的利率危机。工程的发起人与贷款人务必当真对难以把持的金融市场上能够呈现的种种转变加以仔细分析和展望,如利率上升、通货膨胀、汇率振动、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向等,这些要素都会引起其名目的金融危机。政治风险名项目的政事危机可以分为两大种:一种是该国风险,如借款人住址的国家政治体制的解体,对名目的产物共同抵抗、执行禁运、中止了偿的债务等;第二种是该国政事经济政策稳定性的危机,比如说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调动,税收轨制的变动,外汇治理法规的变动等。要承担政治危机,在任意的外国融资,借款人和贷款人应确保,政治危机的名称可以涉及到每个阶段的名称中。环境保护危害便是指认为知足其环保律例请求从而增添的新资本进入或有唆使名目停产等等的危机。伴随着大众人愈来愈多的重视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许多国家已经发出越来越严重的法律和法规来控制废物,有害物质,辐射,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等等。例如"污染者承当环境债务”的规定仍旧慢慢的遍及承受。所以,也应该更加注重名目的融资期内有可能出现的任意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危机。

2.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是指社会组织或小我经过下降危机的悲观成果的计划经过,通过危机的辨别、危机的评估、风险评价,并且在此选取的基础上优化组合许许多多的危机管理技巧,因此对危机施有效节制和妥善处理风险避免致使亏损的严重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本钱得益最大的平安保证的一种经营。

2.1风险辨别。风险辨别便是指在危险变乱发生前,人们经过行使种种方式的体系。从而持续的了解所面对的许许多多的危机和阐发风险变乱中发生的潜伏的缘由等。此外,风险识别还包括感知风险和风险分析感知风险即懂得客观存在的许许多多的危机,是风险辨别的根本的底子,凡是只有经过感知风险,才可以进一步在此风险的基础上举行剖析,探求致使危机变乱产生的各个前提要素,来制定危机急切的处置计划,从而进行危机管理计划办事。分析风险便是剖析了解引发危机变动的许许多多的要素,它是风险辨别的重要环节,亦然也重中之重。

2.2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的简介。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利君制药”)是在1999年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成立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员工20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千余名。主要经营新型制剂、医药原料和高质保健品,是中国驰名商标“利君沙、派奇”等系列利君药的生产基地和运营中心,曾连续3年荣获“中国化学药品制剂制造行业效益十佳企业”。公司前身西安制药厂,1938年创建于陕甘宁边区,、两代领袖曾为企业亲笔题词。1998年成立利君集团、1999年经过股份制改造成立利君制药,2005年实现香港主板上市,2006年改组成为外商独资企业,2007年成功并购全国著名的高成长性输液企业石家庄四药。2014年10月,公司全资控股股东利君国际与联合投资集团完成股权转让,联合投资集团正式收购利君制药,并成为利君制药全资控股股东。目前,利君制药已经成为全新机制下的市场化企业,成功构建了“品牌支撑、资本支持,以药为主、多元经营”的发展新格局。

二、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出现的融资风险及分析

1.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出现的融资风险。

1.1信用风险。银行贷款以按揭为基础,以抵押为基础的固定资产、存货等有形资产。但医药行业主要是依托新的技能和方式缔造更多的价位,这些技能方式被列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行业企业比拟,生物科技企业的有形财富相对于较少,专利技能为主的无形财富占总财富中的比重比例较高,然而因为银行缺少相关专业的学问和技能,难以对专利及其核心技能等无形财富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价,从而制药业在经常典质贷款方法融资等各方处于不利的境地。

1.2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并直接表现在制药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生产风险又不同于其筹资风险,但又能影响其筹资风险。在此如果企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导致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谈不上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还可能导致制药业丧失偿债能力。

1.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也是企业在生产谋划活动过程当中自己所固有的危机从而直接表示在制药业息税前利润的不肯定性等要素。经营危机和征集危机不相同,但是他又可以影响其征集危机。在此若是企业遇到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致使管理不善,业务利润不足以支出利息费用,则不但谈不上运用财政杠杆作用,并且还可以致使制药业亏损偿债实力。

2.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融资风险的分析。

2.1内因分析。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正处于制药大规模产业化的萌芽阶段估计在2020年后将会进入迅速的成长期间,而且渐渐迟缓的成为世界中各种经济的核心工业之一。因为中国经济连续迅速成长和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加重,我国医药行业进入了成长的黄金期。作为资本和技能密集型企业,融资难题是企业成长的最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国受资本市场成长落后的影响生物医药业上市公司资本来历较为单调,自有资金不足,直接融资实力差,限制了企业的成长。

2.2外因分析。经营风险便是当企业选择债权人与欠债融资一起时,因为财政杠杆对债权人的利润的扩大性功用,从而使得债权人利润的振动性可能会更大,因而担当的必定危机将大于管理期间的危机,其差额就是之前的筹资风险。制药业若是管理不善,致使业务利润不足以付出息金等费用,不仅使债权人利润成为虚无,而且还要用股本付出息金,更惨重时就会使企业亏损偿债实力,最后就会被迫宣告破产。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债务本金和利息通常需要支付现金。因此,即使企业的利润情况是非常好的。但是,无论按照合同约定,合同签订的书面规定,偿还本金和利息,还取决于制药行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在充分和时间,以及资产的整体流动性等,流动性的资产,以反映基本的偿债能力,现金流入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如果制药行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贷政策过于广泛,不充分或及时实现预期现金流,而支付到期本金和利息的贷款将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但在制药企业这也可以为了防止破产清算资产,但资产的流动性是不一样的,它的现金流的能力是最强的,流动性也是最弱的固定资产。

三、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融资风险管理方法

1.融资成本的估算。融资本钱的目标之所以是用融资本钱率来表示:融资成本率=资金使用费÷(融资总额-融资费用)。融资成本是资本成本,也是一般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重点分析对象。可是从当代财务管理概念中来讲,这如此剖析和评估并不能完整满意现代搭理的需要,可是利君制药业是从合理的档次意义上来考虑融资的其余几个有关系的本钱。首先就是企业融资的机会成本。在企业内部融资方面,一般是“自由”的使用,它是不实际的,支付的融资成本(这里主要是指金融成本)。但是,如果获得了各种投资或资本的平均收益,内部融资的留存收益也应在使用后得到相应的补偿,这和其余的融资方法该当无有什么区别的,可是有差别的仅仅是内源融资不需求对外辅助,和其他融资方式必须支付给外部的保留盈余为代表的一种企业融资成本应该是普通股的利润率,它不具有融资成本。2.风险预警指示的设计。提高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在一个简单、实用的标准中,便于计算和获取指标,直观的预警指标和相应的预警输出模式选择,注意成本和效益的考虑。融资危机预警机制是全面财政预警体制的紧要组成部分,经过对企业融资危机预警的观念、特征及功能矩形阐明了,剖析了企业融资的近况,建立企业融资危机预警体系,研究了预警系统中目标体系。融资危机预警体制的建成有利于企业改良融资布局,完美财务管理,做出合理的计划方案。

四、结语

企业要发展,就一定会承受各种各样的风险,但风险始终与危机共同存在,只要能抓住机遇,合理规避风险,便能为自己创造发展机会。企业通常就是利用融资方式来扩大其发展经营规模,但是融资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融资的合理管理,规范资本的运营,及时防范和化解融资风险,实现全面快速发展。同时企业也能够经过差别的融资方法变更权利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的比例改动企业资源布局,另一方面,企业在拟定融资计划时也要思考自己资本布局,选择最佳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自身价值。融资方式与资本结构相互影响,是企业财务系统中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参考文献:

[1]邢夏芳;我国医药行业融资风险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2]金海艳;企业集团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10期.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4篇

笔者认为,洗钱罪侵犯的首要客体并非金融管理秩序,而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理由如下:

1.在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的诸多犯罪行为中,行为人大都是以欺骗、伪造、盗窃等非法手段完成的,但洗钱行为并不具有这一特点;

2.从洗钱罪的危害性而言,学界公认该罪的危害性首要的是“掩盖了犯罪所得的来源性质,毁灭犯罪线索和证据,给司法机关查处犯罪设置了障碍”,这也说明该罪的主要客体是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活动;

3.国际社会对洗钱行为的反应与其他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也有所不同。在跨国性的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活动(如信用证诈骗罪等)中,行为人所在国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往往是不力的,原因在于这种犯罪行为一般不会危及到行为人所在国的利益,相反所在国还可能会事实上受益。但国际社会对洗钱行为的危害性却予以普遍关注并致力于寻求一致的行动,这也充分说明本罪与其他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罪缺乏一致性。

4.单纯从经济流转与民事法律的角度分析,在金融流通领域,只要行为人遵守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金融交易,其行为就应当是无害的。那种认为犯罪所得进入金融领域后会破坏金融秩序的观念,其实只是一种善良的杜撰,而并非在法律的框架下思考的结果。

5.从立法上看,国外关于洗钱罪的立法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采用单行法规的模式,如美国、英国等普通法系国家大多如此;另一种则是在刑法典中规定洗钱罪,如日本、德国、瑞士、俄罗斯等大陆法系国家。我国刑法对洗钱罪的规定属于后一种情形。但在采用刑法典中规定洗钱罪的大陆法系国家中,除俄罗斯之外的其他国家大都认为洗钱罪危害的是司法秩序。

我国现行立法状况的缺陷,刑法将洗钱罪规定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一节中,这种做法,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三点不足:

1.立法依据不足。客体的缺失会使得立法理由不存在,会导致刑法走向“恶法”。同样,客体不明确也会使得处罚依据不够充分。将洗钱行为规定为破坏金融秩序就难以唤起人们对这一行为的恶感。相反,其行为对司法秩序的危害则是不言而喻的。

2.难以适应法律明确性的要求。一般而言,法律的不明确主要有两个原因引起:一是源于法律术语的不明确,二是因为对犯罪行为的归类不准确。由前者导致的缺陷带有不可避免性,而由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刑法的不明确性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遵循科学规律,透过现象去分析事物的本质,就完全可以正确地把握犯罪的客观危害,从而科学地对其进行归类。

基于前述理由,现行刑法将洗钱罪局限于金融领域这种做法在司法实践中的消极后果表现在:要么是放纵了洗钱行为,因为犯罪所得完全可能通过金融领域以外的其他途径而掩盖其犯罪所得的来源和性质。要么就是人为地制造法规竞合,因为对通过金融领域以外途径洗钱的行为,如果以洗钱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那就意味着该行为危害了金融管理秩序,而这显然是荒谬的;如果以转移、销售赃物罪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话,又势必造成相同行为不同罪名的尴尬局面。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发展;机遇的把握

金融危机是金融市场的非线性扰动、紊乱、崩溃,其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变的越来越严重,以至于金融市场无法有效地将资金配置到最有利的投资机会中。

一、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结构的优化及经济质量的有效提高,中国加入世贸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它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很可能关系到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会对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性的危害,在经济方面尤为明显。

近来的金融不稳定带来的经济损害有多种形式,比如银行倒闭、企业破产、职工失业、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外汇储备的损失、GDP下降等等。计算发现,日本在1992—1998年间和韩国在1997—2000年间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分别达到各国年GDP的21.5%和14.7%。北欧国家自1990年以来的三四年里因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达到其年GDP的10%—30%。这样的事实向我们深刻的说明了金融危机带给经济发展的巨大危害,甚至是经济倒退。

从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和金融安全是对立的,靠的是国家金融竞争力、国家的金融系统抵御能力、国家金融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这样一个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如何使经济的发展减少影响或者拉升经济发展就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必然问题。

二、经济发展的机遇

危机,从经济上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解释: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一种特殊现象。经济结构的进步完善中,寻找机遇并抓住机遇就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在金融危机下,本文从经济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危机下银行、企业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时这些行业也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妨可以提升对其他行业的投入比例,如农业、小商品、轻工业等。根据金融危机的危机空白时段拉升这些行业,存储资金等待金融的回升。

2.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常常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失业问题。这也是大部分人所担心的事情,然而这时也正是我们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机遇,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往往人力资源的素质也是一大问题。在金融危机时,面对这方面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保障生存,这样也就给危机时的人才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保证,当金融危机度过后,优秀的人力资源带给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是非常巨大的。

3.技术发展,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都能深刻的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技术进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金融危机时,一切和金融有关的行业都可能崩溃,但技术却是一个例外,任何时刻先进的技术都会给经济发展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促进经济的提高。

4.发展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注定是要先以农业为主要部门转为以工业为主,进而转为以贸易及服务等产业部门为主。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金融危机下的过渡时期不妨把视线转入区域经济,投入区域经济,带动区域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进步。

三、金融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融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资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

例:2003年,爆发了SARS疫情,其具有突发性、预知性很低、求援依赖性高、后果严重等特征。在SARS疫情中,全国人民度过了“五一”长假,然而因为SARS,银行闭门休假、企业调整等给金融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SARS人们不得不取消原定的假期消费、旅游一系列活动,国民经济同比去年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

评析:上述例中SARS的爆发,把人类逼到了危机的面前。这里的危机就是指具有严重威胁,并具有不确定性和有紧迫感的情绪。危机是几乎来不及反应的,在这次SARS疫情中,对我国的金融也有很大影响,银行的闭门休假每天将产生的不便、人们出行的不便、社会各行业的结构等紊乱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从SARS看金融危机,当信息混乱、事态扩大、特别是用来弥补和恢复危机的资源供不应求时,只有当人们有了明确、真实的信息,看到解决危机的资源供应充足,才会感到危机的规模在缩小,个人和社会的危机恢复力就会增强。金融经济危机也是一样,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往往会有消极的心理,经济发展就需要从不同位置全面的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证券化及金融并购都会对金融危机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信息公开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都可以很好的促进公司企业的发展,危险和机遇并存的金融危机同样也可以带给我们发展的契机。经济发展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在金融经济中灵敏的把握住机遇,那么即便是金融危机也同样会带给我们经济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欧永生:金融危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经济发展 机遇的把握

金融危机是金融金融市场的非线性扰动、紊乱、崩溃(Disruption),其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变的越来越严重,以至于金融市场无法有效地将资金配置到最有利的投资机会中。

一、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结构的优化及经济质量的有效提高,中国加入世贸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它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很可能关系到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会对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性的危害,在经济方面尤为明显。

近来的金融不稳定带来的经济损害有多种形式,比如银行倒闭、企业破产、职工失业、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外汇储备的损失、GDP下降等等。计算发现,日本在1992~1998年间和韩国在1997~2000年间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分别达到各国年GDP的21.5%和14.7%。北欧国家自1990年以来的三到四年里因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达到其年GDP的10%到30%。这样的事实向我们深刻的说明了金融危机带给经济发展的巨大危害,甚至是经济倒退。

从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和金融安全是对立的,靠的是国家金融竞争力、国家的金融系统抵御能力、国家金融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这样一个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如何使经济的发展减少影响或者拉升经济发展就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必然问题。

二、经济发展的机遇

危机,从经济上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解释: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一种特殊现象。经济结构的进步完善中,寻找机遇并抓住机遇就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在金融危机下,本文从经济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经济结构1的调整,金融危机下银行、企业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时这些行业也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妨可以提升对其他行业的投入比例,如:农业、小商品、轻工业等。根据金融危机的危机空白时段拉升这些行业,存储资金等待金融的回升。

2.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常常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失业问题。这也是大部分人所担心的事情,然而这时也正是我们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机遇,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往往人力资源的素质也是一大问题。在金融危机时,面对这方面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保障生存,这样也就给危机时的人才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保证,当金融危机度过后,优秀的人力资源带给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是非常巨大的。

3.技术发展,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都能深刻的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技术进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金融危机时,一切和金融有关的行业都可能崩溃,但技术却是一个例外,任何时刻先进的技术都会给经济发展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促进经济的提高。

4.发展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注定是要先以农业为主要部门转为以工业为主,进而转为以贸易及服务等产业部门为主。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金融危机下的过渡时期不妨把视线转入区域经济,投入区域经济,带动区域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进步。

三、金融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金融市场,融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资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

例1:2003年,爆发了SARS疫情,其具有突发性、预知性很低、求援依赖性高、后果严重等特征。在SARS疫情中,全国人民度过了“五一”长假,然而因为SARS,银行闭门休假、企业调整等给金融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SARS人们不得不取消原定的假期消费、旅游一系列活动,国民经济同比去年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

评析:上述中SARS的爆发,把人类逼到了危机的面前。这里的危机就是指具有严重威胁,并具有不确定性和有紧迫感的情绪。危机是几乎来不及反应,在这次SARS疫情中,对我国的金融也有很大影响,银行的闭门休假每天将产生的不便、人们出行的不便、社会各行业的结构等紊乱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从SARS看金融危机,当信息混乱、事态扩大、特别是用来弥补和恢复危机的资源供不应求时,只有当人们有了明确、真实的信息,看到解决危机的资源供应充足,才会感到危机的规模在缩小,个人和社会的危机恢复力就会增强。金融经济危机也是一样,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往往会有消极的心理,经济发展就需要从不同位置全面的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证券化及金融并购都会对金融危机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信息公开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都可以很好的促进公司企业的发展,危险和机遇并存的金融危机同样也可以带给我们发展的契机。经济发展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在金融经济中灵敏的把握住机遇,那么即便是金融危机也同样会带给我们经济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欧永生.金融危机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1)。

[2]刘明君.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同时,危机对

当前美国次货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整个全球经济增长减缓,不仅仅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持续衰退,而且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面临着资本抽逃和外需减缓的艰难处境,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这种形势下,正确判断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 发展 趋势,弄清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及我国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性质探讨

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通货紧缩危机。它的性质主要为:

(一)从时间上看是一次短期性的经济危机

我国领导人在参加的apec首脑会议中预言这次危机时间为18个月,要到明后年才能见底,亦即需要一年半的过程。从经济危机的划分上看,持续期10年以上的才是长期性的危机,10年以下的为短期危机。因此,从时间上看,这次经济危机还是一个短期危机。

(二)从增长上看是一次伴随经济增长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在我国经济形势趋热的情况下突然来临的,在它发生作用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受到惯性的作用,还在不断地增长,虽然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是比起世界其他国家,其速度仍然不低。从长远来看,这次危机也不可能抑制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从需求来看是一次需求抑制型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由美国房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引起的,由于它的突然发生,使美国和世界的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它的表现是物价的持续下降与工资水平的持续下降,工资下降是因,物价下降是果,从而在总体上导致需求不足。

(四)从后果来看是一次危害型的经济危机

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引起的经济危机称为无害型的经济危机,而这次危机是一次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能力过剩,需求不足,导致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二、全球各国的救市情况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9月16日,日本、美国、欧盟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宣布,为了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各国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流动性;日本中央银行在9月16日、17日、18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分五次向短期金融市场紧急注资近8万亿日元;美国政府紧急推出了救援金融体系的措施,成立政府专门机构接管金融机构7千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为3.4万亿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担保,暂时停止对799只金融股的卖空;欧洲中央银行在16日、17日先后向市场注资1千亿欧元;英格兰银行向市场紧急注入资金250亿英镑。

美国通过7千亿美元救市究竟能不能缓解这场危机?我们看到,美国的一些政府高官已经承认美国面临的是整个货币金融体系崩溃的危机,这就直接点明了美国这场金融危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但是,国内经济学界的很多观点跟不上危机的迅速升级,甚至有些观点还重复着美国自己已经放弃的盲目乐观论调。我国有些金融界人士面对美国的严重金融危机,仍然坚称美国的金融体系是最权威、最发达的,

因此,总体上看,危机对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成因 危害

一、金融危机的概述

金融危机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因货币大幅贬值或银行、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现象,这些发展非均衡的问题会导致企业发展障碍,大量的中小企业会受到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员工面临失业,从而会引起面积更为广泛的经济危机,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稳定性,最终会引起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金融危机的出现理论上是金融机构的急剧变化造成的,实际上金融危机的产生常常是复杂性因素和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造成金融危机的因素多种多样,大到银行债务违约,小到消费者习惯与心理。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一些普遍的特征,首先,金融危机爆发前期人们会对经济发展做出一些悲观的预期,大多数消费者会出现停滞消费,持币待购的心理,对市场前期的悲观情绪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大幅下跌,比如证券业市场、楼市、股票行情的缩水,整个国家区域内会出现抛售现象,人民币值会面临缩水和贬值的风险,经济发展总量和经济发展规模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经济发展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这期间还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出现,失业率逐渐提高,社会保障降低,社会普遍出现经济萧条,有时还会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动荡,导致政治局势的紧张。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降低了国家经济向前发展的推动力,减少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对一个国家造成打击和危害。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债务违约

最近一次金融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这次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次级贷款所引发的债务违约造成的资金亏损和债务漏洞。次级贷款是美国金融市场的一种新型金融衍生产品,早在2000年就已经有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出现在美国金融市场中,这些金融衍生产品造成了美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长期性潜伏性的危害。因为长期的债务积累,达到了银行和消费者偿债的极限,消费者对金融业务的购买杠杆太大,金融违约风险不断加大,造成了最终的资金漏洞。在 2001年,新的原始次级贷款,ALT-A(近优贷,属风险较小的贷款产品)和住宅贷款(Home Equity Lines)合计3300亿美元占到所有新房贷的15%,仅3年之后的2004 年,这些抵押贷款近1.1万亿美元,占比 37%,2006年达到峰值1.4万亿,占比 48%。同时,借助次级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从1995年的18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5079亿美元。大量的债务对银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金融市场受到了债务违约的影响,发展出现了失衡。

(二)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美国金融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所引起的,自美国新经济泡沫破裂以来,急需振兴的美国经济找到了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在格林斯潘在任期间,美联储不断降息以支持房地产的繁荣,自此也不断的吹大泡沫,加之银行为了追逐利润,也开始为没有偿还能力的人提供贷款,因为所有机构都认为房价不会掉下来,即便这些人还不起房贷,也可以收回房子,银行仍然是盈利的,当房价开始下跌的时候,银行的很多贷款自然就只能沦为呆账坏账无法收回,从而严重影响其流动资金,最终引发银行的倒闭潮。不过如果就此将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房地产的泡沫未免过于牵强,其核心仍然在于银行本身过分的追逐利润,忽视了房价下跌的风险。因为参与美国房地美和房利美房地产借贷发展的人数很多,资金量很大,房地产面积与规模都占到美国总体的20%,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国家资金的安全,从而引起了次贷危机的爆发,次贷危机爆发期间美国房地美和房利美公司宣告破产重组,美国政府也拿出资金帮助两家企业弥补资金漏洞,但是由于账面资金太大,而不得不宣布紧急冻结银行资产,开展救济计划。美国房地产开发新一轮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计划对消费者的误导,引起了一些恶性资金的投资,而金融产品创新的杠杆放大了这些金融产品的风险,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

(三)监督管理机制的松散

金融制度的监督管理欠缺也是引起金融危机的一个因素,美国政府多年来几乎放纵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金融产品对美国经济发展市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对美国人民带来了影响,但是美国政府因为利益的联系,没有过于干涉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也无形中造成了经济发展方向的失误,引起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三、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危害

(一)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很多是没有科技实力,像服装、鞋帽、五金、玩具,这些恐怕有上万家企业都撤资了,像东莞,都转到了广西那里去了,那是一个新的经济区。这样要想中小企业有个大发展,目前难度比较大,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业之所以有这些状况,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优势变小,同时国家采取信贷紧缩政策导致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多少自有资金,要靠信贷。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业拖欠工资后可以渡过他的难关,现在随着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护政策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拖欠工资的现象处罚非常严重,而且对雇工签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对企业不利的一面。

(二)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机遇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这次美国经济问题对我国国内经济情况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领域,我国长期保持的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受到损失,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一些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的影响比较大,我国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受到了巨大影响,大笔资金投资收益不但无法收回,连本金都无法归还。但是,反观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有很大一批面临着倒闭和重组,但是却可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素质和基础实力,对国际化发展拥有一定的认识,提升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准化,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关键是可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转型速度,加快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能力,让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企业,让资源密集型企业转变成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化优势发展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且要保证企业向着绿色化经济发展模式靠近,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而且大量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证实了我国国内还是有一部分比较优秀的中小企业群体,这些中小企业互相结合,获得了生存空间,与国内大型企业的距离拉得更近了,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汇率的角度分析,美元的大幅贬值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冲击比较大,我国外汇储备会随着美元贬值的速度加快而面临大幅度的缩水造成外汇储备额度的减少,无形中美国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资金进行了无情的掠夺。但是我国人民币的升值可以提高我国国内的投资信心,带来更多的国外投资资金,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稳定发展低碳经济,如果加以合理利用对资金开展较为科学的使用,还是可以寻找到一些发展机遇,帮助我国中小企业得到发展。

四、结束语

根据作者的多层论述,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于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危害还是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的产生绝对不是偶然的,金融危机之所以影响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于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扩大了金融风险,带来了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未来我们要做好金融危机的防范工作,加强金融危机的防范意识,改善金融环境,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彪.国际金融危机原因探析.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1):30-32.

[2] 曾伟鹏.全球失衡与金融危机的成因:基于美国经济结构的研究视角.学术研究,2011(11):90-92.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同时,危机对

当前美国次货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整个全球经济增长减缓,不仅仅是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持续衰退,而且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面临着资本抽逃和外需减缓的艰难处境,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在这种形势下,正确判断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 发展 趋势,弄清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及我国的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性质探讨

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通货紧缩危机。它的性质主要为:

(一)从时间上看是一次短期性的经济危机

我国领导人在参加的apec首脑会议中预言这次危机时间为18个月,要到明后年才能见底,亦即需要一年半的过程。从经济危机的划分上看,持续期10年以上的才是长期性的危机,10年以下的为短期危机。因此,从时间上看,这次经济危机还是一个短期危机。

(二)从增长上看是一次伴随经济增长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在我国经济形势趋热的情况下突然来临的,在它发生作用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受到惯性的作用,还在不断地增长,虽然增长的速度有所下降,但是比起世界其他国家,其速度仍然不低。WWw.133229.COM从长远来看,这次危机也不可能抑制我国的经济发展。

(三)从需求来看是一次需求抑制型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由美国房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引起的,由于它的突然发生,使美国和世界的需求受到很大的抑制,进而影响到我国经济。它的表现是物价的持续下降与工资水平的持续下降,工资下降是因,物价下降是果,从而在总体上导致需求不足。

(四)从后果来看是一次危害型的经济危机

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引起的经济危机称为无害型的经济危机,而这次危机是一次后果严重的经济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能力过剩,需求不足,导致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

二、全球各国的救市情况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稳定全球金融市场,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9月16日,日本、美国、欧盟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宣布,为了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各国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流动性;日本中央银行在9月16日、17日、18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分五次向短期金融市场紧急注资近8万亿日元;美国政府紧急推出了救援金融体系的措施,成立政府专门机构接管金融机构7千亿美元的不良资产,为3.4万亿美元的货币市场基金提供担保,暂时停止对799只金融股的卖空;欧洲中央银行在16日、17日先后向市场注资1千亿欧元;英格兰银行向市场紧急注入资金250亿英镑。

美国通过7千亿美元救市究竟能不能缓解这场危机?我们看到,美国的一些政府高官已经承认美国面临的是整个货币金融体系崩溃的危机,这就直接点明了美国这场金融危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但是,国内经济学界的很多观点跟不上危机的迅速升级,甚至有些观点还重复着美国自己已经放弃的盲目乐观论调。我国有些金融界人士面对美国的严重金融危机,仍然坚称美国的金融体系是最权威、最发达的,

因此,总体上看,危机对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性的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危害在范围、程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在追成经济衰退的同时带来巨大的浪费,严重地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本文从国际资本的本性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私人性质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研究产生经济波动的根源。

论文关键词:国际资本;金融危机;垄断;经济危机

从资本主义诞生的那一天起,经济波动或者称之为经济周期就像噩梦一样笼罩在资本主义世界上空挥之不去,上演着一幕幕繁荣、萧条的悲喜剧,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永恒不变轮回,所有周期的结局都已经写好,生产苒生产被破坏,人民生活陷入困境,文明的进步严重受阻,同时带来了资源巨大的浪费,使得资源稀缺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化,这种危害在世界蔓延的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成倍增加,卷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深受其害,损失巨大。

一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增值,为了实现增值不折手段是资本残忍和血腥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构成了资本运动的全部和原始的动力。从资本主义诞生到今天走过了近五百年的时间,五百年来,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了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国家垄断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资本主义势力称雄世界,资本主义集团内部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分化和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金融、能源、矿产、粮食世界性垄断集团,在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长期博弈中,最终获胜,获得了货币发行权,资本主义步入国家垄断阶段,国际资本应运而生,资本主义政权最终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国际资本通过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完成了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掌控,其实现增值的手段变得随心所欲,花样翻新,不断通过制造经济波动,劫掠世界财富。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性的经济波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发生的频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结局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的同时,其实现增值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已经对通过传统手段掠夺财富,实现增值变得失去了耐心,而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频繁搅动世界经济,实现一夜暴富,疯狂地掠夺世界财富,掠夺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富于欺骗性。

二战后在频繁发生的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局部战争危机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资本的影子,资本在这些危机的背后鬼魅魍魉,若隐若现,事实上我们应该知道:它___一国际资本才是这些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但哭得最伤心的却往往是最大的赢家,每次经济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就是它,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原因,也许能加深对危机的认识和把握,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防微杜渐,减少损失。

二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波动常态

金融经济国际化早在70年代就已露端倪,80年代进一步发展,到了90年代演化成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尽管几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金融经济国际化受到异议,但是,随着经济垒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共识。金融国际化使得国际资本轻而易举敲开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大门,表面上表现为垒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高效流动,但本质上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的国际化进一步加深了国际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控制,为国际资本搅动世界经济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国际资本只是在等待的合适的时机和机会来制造增值的机会。基于国际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控制地位,技术垄断、资源垄断、规则垄断、金融国家化使得国际资本如虎添翼,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经常发生的现象,金融危机的常态化使得世界经济陷入经静性的波动中。

三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席卷垒球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这场危机在范围、程度、损失方面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并且很快波及和影响到实体经济,成为自二战以来最为深重的经济危机,它不仅沉重打击了发达经济体,同时遏制了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增长,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业机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全球经济被迫陷入停滞和衰退中,人民在危机中痛苦地挣扎着。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11篇

内容提要: 非法占有目的是金融诈骗罪的必备构成要件要素,金融诈骗罪属于断绝的结果犯。目的犯可以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之中,因此间接故意可以成立金融诈骗罪。

近年来,我国刑法理论围绕金融诈骗罪的主观构成进行了不少探讨,但多数学者将研究视角局限于传统的故意理论之中,少有论者从“金融诈骗罪作为目的犯”这一宏观视角对金融诈骗罪的主观罪过形式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从目的犯的基本理论出发,对金融诈骗罪的主观罪过形式略作探讨。当然,在讨论金融诈骗罪的主观罪过形式之前,我们还要对理论上金融诈骗罪的目的犯品性稍加论证。

一、金融诈骗罪属于断绝的结果犯

《刑法》分则关于金融诈骗罪的规定中,第192条集资诈骗罪和第193条贷款诈骗罪分别明文规定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此外,第196条仅明文要求“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他条款没有明文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于是,针对其他没有明文规定非法占有目的的金融诈骗犯罪在认定时是否需要具备非法占有目的,刑法学界展开了激烈争论。

(一)关于非法占有目的构成地位的争议

关于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构成地位问题,理论上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肯定论,认为金融诈骗罪以非法占有目的为必要,《刑法》规定的八种金融诈骗罪无一例外地要以非法占有作为主观要件要素。这种观点的理由在于:首先,不论是金融诈骗罪还是普通诈骗罪都是目的犯,金融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派生出来的,既然是诈骗,行为人当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次,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之所以明文规定了非法占有目的,是为了与刑法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高利转贷罪划清界限,而其余金融诈骗罪对非法占有目的未作规定,是因为这是“不言自明”的,对这些犯罪,条文都使用了“诈骗活动”一词,表明行为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将非法占有目的解释为包括金融诈骗罪在内所有的诈骗罪的主观要件,是系统解释论的当然结论,也是目的解释论的应有之义;最后,对于法条上未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金融诈骗犯罪,并非不要求行为人主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是这种欺诈行为本身就足以表明行为人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1]

第二种观点是否定论,认为金融诈骗罪并非都以非法占有目的为必要,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予以认定。八种金融诈骗罪中具体哪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应当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准。《刑法》明确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应当以此为要件;没有明确规定的,无需也不应以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为构成要件。其理由在于:首先,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其次,虽然金融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但不能用普通诈骗犯罪的主观特征来套金融诈骗犯罪的主观特征,我国《刑法》将金融诈骗犯罪归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表明了金融诈骗犯罪所侵犯的主要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而不是财产所有权;最后,从司法实践角度分析,不将主观目的限定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有利于打击金融诈骗活动的。[2]

第三种观点是折中论,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不是所有金融诈骗罪主观方面的必备要件,金融诈骗罪的构成一般应以非法占有目的为主观要件,但部分金融诈骗罪的构成不应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构成要件,这主要取决于刑法的具体规定,比如,从《刑法》第198条对保险诈骗罪的条文规定中可以推断出投保人骗取保险金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占用型”金融诈骗罪的构成无需具备非法占有的主观要件,如《刑法》第195条第3项规定的“骗取信用证的”行为。可见,构成信用证诈骗罪实践中无论是出于非法占有目的还是非法占用目的,其行为都构成信用证诈骗罪。其理由在于:首先,金融诈骗罪中的“诈骗”与侵犯财产罪中的“诈骗”并不完全等义。我国金融诈骗罪中的“诈骗”包括骗取财物型诈骗和虚假陈述型诈骗两种情况。骗取财物型诈骗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虚假陈述型诈骗则不必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次,符合立法精神,我国刑法对金融诈骗罪的规定侧重于维护金融管理秩序,如果要求所有金融诈骗罪具备非法占有目的,则对于占用型的金融诈骗行为就不能以犯罪论处,这不符合立法精神。[3]

(二)非法占有目的是金融诈骗罪的必备构成要件要素

对于上述理论界的争论,立法者没有直接做出回应,而是通过修改《刑法》增加相关罪名的方式,间接采纳了肯定说的观点。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该《修正案》第10条规定:在《刑法》第175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175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刑法修正案》新规定的“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其客观方面与金融诈骗罪中的贷款诈骗、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等犯罪行为具有重合之处,因此要正确区分本罪与相关的金融诈骗罪,只能通过认定主观方面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方式。由此可见,立法者将不具有(或无法证明有)非法占有目的的金融欺诈行为也规定为犯罪,使其与原来的金融诈骗罪并列起来,从而间接肯定了原有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构成要件地位。因此,在笔者看来,刑法学界关于金融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有无的争论,至少在实然法层面可以告一段落了。

既然非法占有目的是金融诈骗罪的必备主观构成要件要素,那么根据刑法学界的通说观点,金融诈骗罪就属于目的犯。所谓目的犯,是以具有超过客观要素的一定主观目的的行为为必要的犯罪。[4]根据德日刑法学理论,目的犯可以分为两类:断绝的结果犯和短缩的二行为犯。断绝的结果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就能够(但非必然)实现特定目的,而无需实施新的行为。例如贷款诈骗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就可以实现非法占有该贷款的目的。短缩的二行为犯,是指行为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后,还需要行为人或者第三者实施其他行为才能实现目的犯的特定目的。例如绑架罪,行为人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绑架行为还不能直接实现其勒索财物的目的,只有在绑架他人之后向相关人提出索要财物的要求,勒索财物的目的才可能实现。以此为标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金融诈骗罪应该属于目的犯中的断绝的结果犯。

二、目的犯的特殊构造

“目的犯”这一概念由德国刑法学者首先提出。众所周知,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占通说地位的犯罪论体系是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与有责性,其中构成要件符合性所要求的是行为必须符合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轮廓或者框架,违法性所要求的是行为必须具有客观危害(对法益的侵害与威胁),有责性所要求的是行为人必须具有主观罪过性。起初由贝林倡导的构成要件理论认为,构成要件只包含客观的、记述的要素,而不包括主观的、规范的要素,而且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没有直接联系。但后来发现,有些行为如果离开了行为人的主观要素,便不能判断其是否符合构成要件;再者,刑法分则有不少条文明文规定了主观要素。于是,德国刑法学者August Hegler提出,目的犯中的目的虽然只要存在于行为人的内心即可,但它不是责任要素,而是构成要件要素与违法要素。除了目的犯以外,倾向犯中的行为人的内心倾向、表现犯中的行为人的心理过程或状态,都是构成要件要素,也是违法要素。[5]

笔者认为,目的犯是指行为人以故意之外的类型性犯罪目的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类型。在直接故意犯罪中其主观要件包含两个犯罪目的:一是立法者从被害角度规定的侵犯法益目的,这是犯罪直接故意认识因素的内容,属于一般犯罪目的;二是立法者从加害角度出发规定的影响法益侵害程度的行为人的类型性犯罪目的,这是目的犯得以成立的目的。目的犯的目的是目的犯主观要件中的独立要素,其内容超出目的犯这种犯罪的故意的认识范围,属于主观的超过要素。由于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决定了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范围,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以主观故意的认识内容为限,因此目的犯的目的也就超出了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所涵括的范围。

由此可见,目的犯的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之间并不是绝对的一一对应关系:目的犯的犯罪故意与客观要件相互对应,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限定了构成要件客观要素的范围,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是犯罪故意在现实中的客观展开;相反,目的犯的目的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客观表现,目的的实现与否并不影响犯罪的成立和既遂,目的只是一种单纯的主观要素。[6]一般而言,刑法的构成要件通常是主、客观要件完全相符,亦即主观要件所要求的内容与客观要件所规定者相当,即所谓“一致的构成要件”。此种构成要件,主观要件的要求乃以故意为已足。而该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先决条件,必须主观要件涵盖所有的客观事实情状。而此种完全相符的情状,即主观要件的要求等于客观要件的规定。此外,立法者在设定若干犯罪类型的构成要件时,时常使用所谓“不一致的构成要件”,即在此种构成要件中,主观要件的内容,较客观要件所规定者为多。而对于此种犯罪类型,一般对于涵盖客观要件的主观要件,亦以故意要求之,但对于超出客观要件规定范围的主观要件则称之为“意图”或“超出的内在倾向”。[7]因此,目的犯是一种典型的主客观要件不一致的犯罪构成类型。

三、金融诈骗罪的主观罪过形式

(一)关于金融诈骗罪主观罪过形式的争论

关于金融诈骗罪的主观罪过形式,我国刑法学界主要有两种对立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金融诈骗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这是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观点。这种观点的理由在于:间接故意不存在犯罪目的,而金融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从金融诈骗行为方式来看,诈骗人必须实施欺骗手段。如果行为人在采取欺骗手段时存在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是不可能使人上当受骗的。金融诈骗犯罪故意产生时间有先后之分。只有产生诈骗故意并实施诈骗行为,才能以诈骗犯罪论处。如果将诈骗时间提前至刚刚开始进行金融活动之时,据此认为此时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显然是不妥的。因此,金融诈骗犯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8]

第二种观点认为,金融诈骗罪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理由在于:在认定金融诈骗罪特别是认定涉外金融诈骗罪的司法实践中,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行为人事中甚至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对方陷于某种错误认识,随即起意,放任了对方由于自己的不实陈述而自动交付财产这一结果的发生;或者行为人事前对自己的履约能力并无把握,抱着侥幸的心理或者随机应变的态度,于事中或者事后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对此种情况如果一定要求有直接故意才构成诈骗罪,不利于对金融诈骗的打击。有论者进一步举例说,在贷款诈骗罪中,行为人采取了编造引进资金,将贷款用于高风险的投资项目的行为,如炒股、房地产开发等。如果从中获利,贷款大多如期偿还;如果亏损,则致使贷款有去无回,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对这种行为,即持“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的行为人实施的诈骗贷款行为,也应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9]

笔者认为,鉴于金融诈骗罪属于目的犯这一前提,因此关于金融诈骗罪主观罪过中是否包括间接故意这一问题,还需要结合目的犯本身的主观构成进行探讨。

(二)目的犯的主观构成

我们发现,当前学界关于目的犯的研究,主要是以直接故意目的犯为范本,在此基础上讨论得出的诸般结论也直接作为目的犯的一般理论。但是,目的犯是否只能由直接故意犯罪才能构成?换句话说,犯罪目的能不能存在于其他主观罪过形态的犯罪之中?一般而言,直接故意犯罪存在犯罪目的、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的命题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并且在众多教材、专著和文章中已有充分的论证。但是,在笔者看来,间接故意犯罪中能否存在犯罪目的,也就是说,目的犯可不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这一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我国居于通说地位的刑法理论认为,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间接故意没有犯罪目的。[10]由此推论,目的犯就只能由直接故意犯罪构成。对此,有学者提出质疑:首先,一方面,在一个国家,旧刑法可能将某种犯罪规定为目的犯,而新刑法却取消目的犯的规定,或者相反;另一方面,就同一犯罪而言,有的国家刑法规定为目的犯,有的国家刑法没有规定为目的犯。但在上述场合,故意的内容与形式相同,换言之,不可能因为刑法将其规定为目的犯,就使间接故意犯罪排除在外。其次,刑法将某种犯罪规定为目的犯时,只是将不具有特定目的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而不是将间接故意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因为,一方面,在刑法上,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非难可能性是相同的,刑法分则没有理由将某种犯罪限定为直接故意;另一方面,即使刑法分则意欲将间接故意排除在犯罪之外,也不会通过规定目的犯的方式将间接故意排除在犯罪之外,因为目的与故意的机能并不完全等同。所以,当刑法将某种犯罪规定为目的犯时,只要行为人在具有故意(不管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的前提下,另具有特定目的即可,而不表明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11]在笔者看来,这种质疑具有相当的启发性,我们可以顺着这一思路进一步分析论证。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犯罪目的本身的内涵和外延着手,分析其特性,以明确犯罪目的能否与间接故意相互“兼容”。通说观点认为,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危害行为达到某种危害后果的心理态度,是危害结果的主观表现,它必然要具有明确的指向即确定的目标,必然要有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目标的积极追求行为;而间接故意犯罪从主观特征上看是对危害结果可能发生的放任心理,行为人不会以行动去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应当说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对其所放任的危害结果的发生,根本不可能存在以希望、追求一定的危害结果发生为特征的犯罪目的。[12]

可见,上述论者是将犯罪目的与危害结果联系起来,并以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为标准认定犯罪目的的有无。如果是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则存在犯罪目的;反之,如果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则不存在犯罪目的。这里,有必要明确刑法中危害结果的概念。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危害结果,是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事实,它包括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和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也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事实。[13]通过分析我们看到,通说是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危害结果,正是由于行为人对危害行为导致的直接危害结果具有不同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存在差别,因此才将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联系前文笔者对犯罪目的的论证可以发现,这里的“危害结果”是刑法规定的直接侵害客体事实,与此危害结果相联系的犯罪目的是刑法从被害角度规定的直接侵害法益的目的,属于犯罪直接故意的认识内容,是一般的犯罪目的,不需要刑法特别予以规定。由此可见,如果以狭义的危害结果定义犯罪目的,间接故意犯罪当然不存在犯罪目的,因为这种“犯罪目的”本来就是根据犯罪直接故意的认识内容进行描述的。但是,我们知道,刑法中除了作为直接故意认识内容、从被害角度规定的直接侵害法益的目的之外,还存在一类从加害角度规定的间接影响法益侵害的目的,即目的犯的目的。这类目的不属于直接故意的认识内容,因此不能用行为人对狭义危害结果的主观意志态度这一标准来衡量是否存在此种犯罪目的。因此,说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仅指不存在作为直接故意认识内容的一般犯罪目的,而不包括需要刑法从加害角度特别予以规定的行为人类型性目的,也就是目的犯的目的。可见,不考虑刑法中犯罪目的的复杂性,一概否认间接故意犯罪存在犯罪目的,是我国刑法学界没能严格区分目的犯的目的与作为直接故意内容的一般犯罪目的这一理论缺陷的表现。

虽然我们将目的犯的目的与直接故意包含的一般犯罪目的进行了区分,明确不能以行为人对狭义危害结果的主观意志心态为标准判断犯罪目的的有无,但仅此却并不足以说明间接故意犯罪就一定可以存在目的犯的目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在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并不是希望造成刑法规定的直接侵害客体的危害结果,而是在追求其他犯罪或非犯罪目的时放任了该结果的发生。正如有学者所言,间接故意犯罪从犯罪学上来说,是一种连带性的犯罪。所谓连带性犯罪,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目的所实施的行为,由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结果,而构成了与目的无关的犯罪。[14]可见,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人追求的目的与行为人客观上实施的危害行为并没有必然联系,行为人所追求的目的与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具有同一性,行为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实现自己的目的。只是由于行为人选择了对刑法保护的法益造成危险的行为方式并出现了严重的结果,从中体现了行为人蔑视社会的心理态度和反社会性格,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

我们有必要对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人的目的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目的是否具有刑法上的意义?我们知道,根据犯罪目的与危害行为的客观方面是否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可以把犯罪目的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只能通过具有特定危害行为才能实现的犯罪目的,如故意杀人罪中行为人期望被害人死亡的目的,就只能通过实施能够引起他人死亡的行为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特定的危害行为是实现特定犯罪目的的惟一手段,犯罪目的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实现刑法规定的危害结果,因而行为人期望实现的结果与危害行为的客观方面有必然的内在联系。这种犯罪目的的内容已完全包含于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中,没有必要在刑法条文中单独加以规定,也没有必要将其作为单独的犯罪构成要件。二是不一定非得通过实施特定的危害行为才能实现的犯罪目的,如聚众罪中的营利目的,行为人既可能通过聚众行为从中抽成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非法倒卖国家文物等其他犯罪来实现,甚至通过合法的经营行为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特定行为的客观性质与特定目的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如聚众也可以是为打发无聊而为),特定行为客观方面所包含的直接结果并不一定表现为特定目的中的结果(如聚众本身并不必然给行为人带来营利的结果)。由于这种目的与特定的犯罪行为之间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只有在刑法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可能称为犯罪目的。当刑法明文要求某种犯罪只有具备特定目的才能成立时,这种目的就是该种犯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件。[15]

可见,第一种犯罪目的完全包含在直接故意之中,它与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具有必然联系,危害结果就是危害行为对该犯罪目的的实现。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不可能存在此种犯罪目的。但是,第二种犯罪目的与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并无内在的必然联系,直接危害结果也不是该犯罪目的的实现,行为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犯罪或非犯罪行为实现其目的。由此可见,此种犯罪目的与前述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人的目的具有共通性:它们都与特定的犯罪危害行为缺乏内在的必然联系,直接危害结果也不是犯罪目的的客观实现。因此,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人的目的符合目的犯目的的一般特征,二者存在重合的可能性。实际上,间接故意犯罪中行为人的目的也是从加害角度对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心理描述,侧重于行为人的感受。如果立法者将某些影响间接故意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人目的在刑法上予以特别规定,那么这种目的就是目的犯的目的。例如,构成违规制造枪支罪需要“以非法销售为目的”,至于危害公共安全的危害结果,行为人可能出于积极的希望态度,也完全可能持一种放任的态度。因为行为人追求的“非法销售目的”与刑法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不一致,行为人在实现“非法销售目的”时完全可能放任危害公共安全这一结果的发生。

(三)间接故意可以构成金融诈骗罪

综上所述,间接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可以存在犯罪目的,只不过这种犯罪目的不是直接故意认识内容中的一般犯罪目的,而是属于目的犯的目的。由此推论,目的犯完全可能由间接故意犯罪构成。此外,通过考察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的立法与学说,我们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例如,德国《刑法》第246条明文规定盗窃罪必须具有“以使自己或者第三者违法占有的意图”,但德国刑法理论认为,只要行为人对于窃取他人动产的事实具有认识,即使未必是故意,也成立盗窃罪。日本的判例指出:“《爆炸物取缔罚则》第1条至第3条所规定的‘以危害人的身体为目的’,只要求对危害身体的结果具有未必的认识、认容就够了,不以对上述结果的发生具有确定的认识或者意图为必要。这样的理解是合适的。”[16]可见,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也认为目的犯可以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之中。

再具体到金融诈骗罪,有学者指出,根据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在间接故意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目的,而金融诈骗罪是目的犯,如果认为间接故意可以构成金融诈骗罪,则违背了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中的基本原理。还有学者认为,既承认金融诈骗罪是目的犯,又认为间接故意也可以构成金融诈骗罪,显然难以自圆其说。它回避了间接故意与犯罪目的之间的矛盾。犯罪目的是犯罪人以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希望或追求,它反映的是直接故意的心理内容。而间接故意是以行为人放任犯罪结果发生为标志,它的意志因素是“放任”而不是追求,对于其所放任的危害结果,根本不存在犯罪目的。[17]

上述论者之所以在肯定金融诈骗罪是目的犯的同时,又否认间接故意可以构成金融诈骗罪,显然是将目的犯的目的与直接故意中的一般犯罪目的等同起来了。这是目前刑法理论界未能准确领会目的犯的本质和特殊构造、将作为直接故意内容的一般目的与目的犯的特殊目的混为一谈的集中表现。但如前所述,目的犯的目的是超出故意之外的独立的主观构成要素,其本质是立法者从加害角度规定的反映法益侵害程度的特定犯罪目的,根本不同于作为直接故意内容的一般犯罪目的。说金融诈骗罪是目的犯,指的是其具有目的犯的特殊目的,而不是作为直接故意内容的一般犯罪目的。因此,“金融诈骗罪是目的犯”这一命题并不必然得出“金融诈骗罪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的结论。不可否认,以直接故意构成的金融诈骗罪在现实中是常态,是理论研究中的典型形态;但同样需要承认的是,司法实践中也存在实施金融诈骗行为时抱有放任危害结果发生心态的实例。理论上不能否认间接故意可以构成金融诈骗罪。

【注释】

[1]陈兴良:《论金融诈骗罪主观目的的认定》,载《刑事司法指南》2000年第1期;刘宪权、吴允锋:《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载《法学》2001年第7期。

[2]顾晓宁:《简析票据诈骗罪的主观要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第1期;屈学武:《金融犯罪主观特征解析》,载《法学杂》2004年第1期。

[3]卢勤忠:《金融诈骗罪中的主观内容分析》,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4](日)小野清一郎:《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

[5]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81页。

[6]当然,目的犯的目的作为主观的超过要素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虽然只要证明行为人存在此目的,就能判定犯罪成立,不需要该目的的客观实现,但这并不是说目的犯的目的与客观的危害行为没有任何关系。一般而言,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符合目的犯构成要件的行为,就可以从诉讼证明上推定类型性目的的存在。作为犯罪构成主观要件要素的类型性目的当然不同于纯粹的行为人思想或犯意。

[7]柯耀程:《变动中的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9—250页。

[8]胡蓉:《金融诈骗的犯罪构成》,载《法学杂志》2001年第6期,第50页。

[9]白建军:《金融欺诈及其预防》,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6页;孙军工主编:《金融诈骗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版,第10页。

[10]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8—389页;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上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20—221页;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页。

[11]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277页。

[12]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页。

[13]同上,第77—78页。

[14]张智辉:《犯罪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8页。

[15]赵长青主编:《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164页。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12篇

摘要:美国的金融风暴极大地冲击了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中国的出口、就业、投资、利率等。因此,加快改革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走出去”战略、强化金融监管、推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国家,在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受到的影响正日益显现。

一、金融危机的根源及发展轨迹

2001年,在9·11危机和IT泡沫破灭之后,美国经济衰退引发了政府减税和美联储的大幅降息,极大地刺激了投资的欲望,在金融环境异常宽松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迎来了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0.7%,其中有0.5个百分点是由房地产业创造的,再加上美国长期以来标榜的“最好的政府就是管理最少的政府”的自由市场制度和长期的经济发展模式:试图通过信贷来促进消费,然后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导致了美国金融机构集中发放了大量的次级贷款,次贷一度让许多低收入的美国人圆了自己的住房梦,也让金融机构看到了赚钱的商机,在这场高风险、高收益的博弈中,出现了无数的借款人、贷款人、发起人(银行或者金融机构),他们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必然会导致整个链条的断裂。伴随着次级贷款的节节攀升,次级房贷证券也开始成为了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金融机构在利益最大化面前,忽视了甚至是明明意识到了危险,也愿意铤而走险,漠视危机的存在,然而,好景不长,当全球流动性泛滥日益升温,美联储为了控制过剩的流动性,从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间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5.25%,加上房源供给过剩,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美国房地产价格连续下降,抵押品价值下跌。2007年又进入房地产的还贷高峰期,次贷的购房者开始放弃房产,这就进一步引发了次贷债券价格的下跌和抛售风潮,于是一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欧美金融体系核心层面的信用危机。

透过次贷危机的爆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发展轨迹:宏观经济的稳定增强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过度的需求拉高了美国房地产的价格——虚高的价格刺激了金融产品和住房按揭融资的创新——自由化的市场制度导致了监管的缺失——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继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全世界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它不仅给美国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场风暴,也导致了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遭到了重创。继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之后不久,雷曼、美林、AIG等华尔街巨头便接二连三走到崩溃的边缘,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已倒闭三家,剩下两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面临着艰难的境地。促使美国为稳定金融系统和楼市已付出了总计约7000亿美元的代价,导致了与次贷相关的资产损失的总量可能会达到约6000亿美元(目前总亏损已接近5000亿美元)。美国的金融界的连续大“地震”究竟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投资美国的中资公司损失惨重。目前,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和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势必受到金融危机全面升级的负面冲击,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7日联合的《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经连续数年保持着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265.1亿元,同比增长25.3%。在如此巨大的对外直接投资下,中资公司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此次危机的巨大冲击,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和招商银行等披露持有雷曼等机构的债权,其中招商银行持有7000万美元债权、中行持有5000万,已经造成了巨大的亏损风险。

2.中国出口业在危机中深受其害。一方面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出口贸易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必然影响到中国的贸易出口。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1%,我国出口增速就要放缓6%。因此,从理论上看,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商品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美之间的贸易额很大,随着美国经济的每况愈下,对我国出口和经济增长将有实质性的影响。美国政府为了缓解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将毫无疑问地加强对消费信贷的监管,加上由于股市、楼市的资产损失,美国消费将走跌,对我国的出口需求将会减少。据统计,我国2008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增长8.9%,回落8.9个百分点;对香港出口增长7.8%,回落16.5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和美国经济的不断下滑,我国的出口也必将遭遇寒流。

3.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看,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增强,中国金融市场业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使美元疲软态势加剧,美元持续贬值,将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统计,200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先后41次创出新高,年内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5.5%。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以更便宜的价格进口更多的外国商品,但却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从而降低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并导致我国失去对越南和印度等其他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优势。

4.进一步加剧我国业已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广大外向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形势与生存危机。一是输入型通货膨胀因素带来的生产成本急剧抬升;二是外部需求减弱导致新订单减少;三是从紧货币政策下多次加息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成本上升以及信贷困难;四是人民币美元汇率不断升值使得企业汇兑风险敞口暴露,利润受到侵蚀;五是低附加值制成品出口在外部需求减弱与人民币升值双重制约下,成本上升风险难以通过涨价向国外转移。

此次危机既给我国带来了直接的损失,也带来了间接的伤害,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它也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1.加大我国资本收购美国资产的步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与美国的种族、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再加上美国国内某些的不断挑拨,中国的崛起被他们看作了最大的威胁,总是千方百计地阻止我国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在一些类似于金融行业等关乎国家安全的领域。但由于这场危机,将会导致美国的许多股东为了寻求自保,大量地抛售持有的金融股等股份,而国内民众深受危机打击承接乏力,这就必将寻求国外资本的介入。中国在储备资产规模继续增长、国际收支顺差格局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也符合我国的政策

导向。更何况,在危机打击下,只要我国选择正确的投资目标就可以用低于标的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大量的收购。

2.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步伐。通过对这次教训的反思,也将间接地对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整体氛围,甚至是监管思路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将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愈来愈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新兴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总结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的次贷危机,我们将会发现,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比金融创新更为重要。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经济的高度,对经济增长、信贷政策、汇率制度改革、国际资本流动管制和金融业务开放进行整体考虑,建立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三、降低金融危机给我国造成进一步损害的决策建议

1.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改革。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作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我国经济既面临着2007年11.9%增长率的总量回调的挑战,又面临着包括次贷危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房地产政策调控等众多巨大冲击。决策者有必要通过货币政策来减少社会总需求,最终实现经济增长趋向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进一步改善中长期供给能力,尽可能从高能耗向高科技转变,促使资本和劳动尽快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必须进一步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要求,加快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出口向投资、出口、消费转变。

2.调整我国“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对于可能要被动承担的风险损失应保持足够的警惕,进行深入的研究,采取相关的政策,以防范金融风险。具体说来:(1)“走出去”的战略应严防金融风险,加强对包括美国国债、机构债等资产在内的风险评估,对美国金融资产进行重新定价;(2)加强与世界的沟通,减少信息劣势,同时要创造舆论优势;(3)加强区域合作。特别应加强与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东亚地区的合作,共同维护本地区的货币和金融稳定。

3.强化金融监管。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经济影响

随着国际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国际经济不断的走向统一化的道路。近些年了,由于一些国家处理资金不当,导致一些国家内部产生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不但对本国的发展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对别的国家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金融危机对这个经济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大家有所了解。

一、金融危机的简要介绍

既然想要给大家介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那么首先本文就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关于经济危机方面的内容。所谓的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者濒临倒闭。或者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者债市暴跌等现象。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影响也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下面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金融危机多我国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1.出口企业贸易条件的恶化。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推崇走出去和走进来的政策。这也就意味着出口贸易的增加。因此,当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由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紧张形势,导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条件逐渐的恶化。不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加大国内进口商品的成本。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另一个不利的影响就是进口商品的成品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逐年的丰盛起来。相对于其它国家,我国的服务于相对比较发达,而重工业就相对比较落后。落后的方面就需要依靠其它的国家才能发展。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许多国家的金币贬值,加之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影响,这就使得我国在进口商品时花费的资金要比以往多很多。这就大大的缩减了我国进口商品的运行,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

3.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非常困难。以来资金比较缺乏,二来技术比较落后。因此,国家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建设。近几年经过国家和金融界人的不断努力,我国金融市场逐渐有了起色[1],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了重创。这不但打击了金融市场的信心,也使得我国近些年来做的努力几乎功亏一篑。这也是金融危机多我国不利影响的内容之一。

4.金融机构造成经济损失。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金融机构,以此来管理国家金融事业的运行。可是这么说金融机构相当于大脑和心脏,而各个金融行业就相当于肢体,接收着大脑的支配。因此当金融危机带来的时候,受到最大冲击的就是金融机构。也就是说损失最大的不是个别企业而是金融机构。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5.中小型企业艰难度日。当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候,一些大型企业依靠自身多年的实力和经济基础,可以勉强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危害。然而,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或许就是毁灭性的冲击。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比较少,人员的素质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高[2]。因此能够承受的压力和打击与大型企业相比较来说就要小很多。也正是因为中小型企业的这一特点。美国金融危机的那一年,我国宣布破产的中小型企业多达二千多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剩下的一些中小型企业也是艰难度日,勉强的熬过了金融危机。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经过上面的简单介绍,大家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给大家介绍的内容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影响。

1.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任何事物都是有双面性的,金融危机也是如此。虽然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许多的不利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危机也为我国创造了一定的商机。金融危机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钱。这也就从侧面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金融危机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因此为了避免当金融危机再次发生时,我们国家再次受到伤害,因此我国对国内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做了一定的改善。

2.促进我国各行各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经过金融危机的影响,各行各业都打起了警钟。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危害,我国各行各业都更加的注重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美国的金融危机更是给我国各行各业上了一堂意义非常深刻的课。让各行各业都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投资有风险,入行请谨慎。同时也使各行各业明白了一个道理,经商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的时候,因此应该提前做好风险的应急准备,以此来把未知风险的伤害降到最低。

3.为我国跨国并购提供机会。金融危机是杀机同时也是商机。就看商家怎么看待这一形式。在金融危机时期虽然我国有许多企业都宣告倒闭。同样的国外的许多企业也都宣告倒闭。这一点对于我国许多大型企业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商机。一些有能力的企业便可以在金融危机时期进行跨国并购。跨国并购不但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打造国际品牌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四、结语

上面的内容就是本文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简要介绍。希望大家有所了解。同时也希望我国的相关人士能够做好金融危机的积极应对。让中国经济能够在国际经济中平稳的走下去,并且获得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14篇

许多难以举行有用控制的滋扰因素都市导致当局收入淘汰,付出增长,用度或丧失上升,这使当局(或布局)面临财政危害。全部确当局或机构都在差异水温和范畴上从事一些与危害干系的运动和交易,因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财政危害。许多转轨国家和生长中国家,经济。金融和社会政治范畴中的危害都有终极会集导向当局的趋向。由此削弱了财政的可一连性、当局的施政本事和可信性。在我国有种种迹象表明,90年月中期以来,中心和多数地方当局都面临着日趋加剧的财政危害。迩来几年许多乡镇财政因负债累累、困难重重而名存实亡并向上级财政伸张,便是范例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办理财政危害已成为改造和强化财政办理的一项要害性课题。

当当局面临紧张的财政危害时,唯一有用的步伐便是对财政危害举行实时而全面的辨别和控制。没有这种辨别和控制,要想全面评估当局的财政状态,实现长期的政策目的,制止随时都大概到临的财政不稳固性(以致财政瓦解),现实上是不行能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生长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确当局(包罗中心和地方各级当局)通常更容易遭遇财政危害,而且它们遭受财政危害打击的本事也更为脆弱。在这些国家中,最大的标题是财政危害不克不及得到实时辨别和控制。由于缺乏预先的辨别和控制机制,当决策者或办理者发明并试图控制已经到临的危害时,统统都为时已晚,而在此之前,当局敷衍本身遭受的财政危害及其变革情况,一样平常讲是不相识的,只管这些危害意味着当局随时都大概遭受巨大丧失。字串5

之所以云云,部门缘故原由在于传统确当局管帐、预算和陈诉均采用现金制底子。现金制虽然在有些方面有其上风,但却无法在财政危害孕育产生的时间就确认和计量危害,而此时正是控制财政危害的最佳机遇。错失这一机遇后,一旦潜伏的财政危害转化为现实的丧失即当局收人的淘汰部(或)付出的增长,当局就无法控制了。

与现金制相比,权责制底子在适时地确认、计量、陈诉和控制财政危害方面要好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转向权责制,财政危害才气得到得当的辨别和控制。现实上,在现金制下,实时辨别和控制财政危害仍然是大概的。现在OECD国家中已有高出一半的成员已差异水温和范畴地转向了权责孕育产生制,而且追随的国家将越来越多,但从中国的情况看,转向权责孕育产生制的条件远未成熟。因此,当前我们面临的标题是:在不变化传统的现金制底子的条件下,辨别和控制财政危害。

(二)

办理财政危害的第一步是在财政危害孕育产生的时间就辨别这些危害。辨别危害要求分析财政危害的源头和种别,尽大概量化危害,并议决得当的要领予以陈诉和暴露,这是控制危害的条件。

财政危害可以定义为“当局财政收入、付出(或用度)因种种缘故原由孕育产生出乎意料变更的大概性”。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定义,它表明财政危害可以是悲观的,即当局大概遭遇收人淘汰、付出或丧失增长;也可以是积极的,即当局大概遭遇收入增长、付出淘汰,或得到其他情势的优点(比喻在诉讼中得胜而得到补偿)。字串6

财政危害的源头是多样化和庞大的。许多滋扰因素及其综相助用,很容易将当局财政推向高危害的情况中,粉碎财政稳固并使当局难以实现其财政政策目的。这些滋扰因素很少受到当局财政控制,有些则完全不受财政控制。凭据控制程度依次递减排序,引发达政危害的滋扰因素一样平常可以区分为四个方面:

1.法定的财政使命,范例的是养老保障付出,这些开支没有牢固的限额,由于它们受生齿年岁(老龄化)、现有人为程度及其调解、预期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周期等一系列庞大因素的影响;

2.或有财政使命,范例的如当局对第三方的贷款保证和补偿(包罗对金融机构遭受丧失的补偿),这些财政使命孕育产生与否,只能由特定变乱的孕育产生大概不孕育产生予以证实;

3.经济周期性颠簸,许多重要类别的财政收入和付出对经济周期高度敏感,一旦经济陷入衰退和高赋闲中,这些类别的收入大概大量淘汰而付出则会大大增长,导致财政不稳固;

4.其他可以对当局造成紧张负面影响的不测变故,比喻庞大自然灾害、战争、歇工或政治动荡等。

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但其重要性却因差异国家和时期而异。在中国的地方财政中,人们存眷最多的是或有财政使命情势的财政危害,这些使命的一部门得到执法、合约或其他正式左券的明确承认,但也有相当一部门来自当局基于“操行使命”或“大众等候”而向那些遭受财政丧失者提供的救济,比喻当局大概议决提供财政拨款,对陷入逆境的金融机构施以援手。

字串4

(三)

现在得到普遍承认的财政危害分类要领是由哈那·波拉克科娃(Hanspoackova,1998)创建的。这一分类的底子是财政预见性。具体包罗:(l)明确的和隐含的财政使命。两者的边界在于:明确的财政使命由一项执法或具有执法效力的合约所确认,隐含的财政使命则孕育产生于当局基于大众等候或优点团体压力而包袱的操行使命,这些操行使命虽不具有执法效力,但很大概导致当局付出增长或收入淘汰;(2)确定的和或有的财政使命。确定的财政使命意味着无论怎样都将孕育产生的财政付出,或有的财政使命意味着只有在特定变乱孕育产生时才会出现财政付出。

凭据以上尺度,财政危害一样平常被分为四类:

1.明确的负债和答应。无论特定变乱是否孕育产生,偿付这些负债和推行这些答应都是当局必须包袱的财政使命,比喻已纳人预算部署的付出项目,已纳入预算部署的多年期投资条约,已纳入预算部署的公务员薪金、养老金和负债。

2.明确的或有负债。由大概孕育产生或不孕育产生的伶仃变乱触发的法定义务或合约性使命,比喻当局的贷款保证和当局对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

3.隐含的负债。由大众等候而非执法引起的付出使命大概预期的财政包袱。比喻大众一样平常会等候当局维修底子步伐,支持社会保障筹划,即便执法并不要求当局这样做。

字串4

4.隐含的或有负债。这类财政使命具有最低的可预见性,是由大概孕育产生(或不孕育产生)的特定变乱引起的“非法定的”财政使命,比喻当大的金融机构休业或大的自然灾害孕育产生时,人们预期当局会举行干预干与。

金融危机的危害性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 房地产 危害 法治化 制度建设

近几年,我国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高速增长,成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也引发了有关房地产泡沫的争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业已经成为暴利产业和泡沫产业,严重危害着实体经济安全,将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局部性和全局性爆发,推进房地产业的法治化改革,建设健康的实体经济应成为中国应对和摆脱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

一、房地产泡沫与金融危机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不仅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而且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导致泡沫的行业之一。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有较多争论。那么,什么是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对我们金融经济有什么影响?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认为:房地产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泡沫过度膨胀的后果是预期的逆转、高空置率和价格的暴跌,即泡沫破裂,它的本质是不可持续性。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发生金融危机不是幻象,而是现实危险。”房地产业与银行的关系密切主要是由房地产业投入大、价值高的特点决定的。有资料表明,目前房地产项目中来自于银行的资金高达61%。因此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就成为最大的买单者。

金融危机,即信用危机,因为信用是金融业的生命,当信用缺失经过传递而演变成普遍的情势时,信用危机就产生。如国有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就曾引发过局部性的信用危机,后经过证券市场融资转嫁了这种危机,但证券市场给股民带来的阴影正折射着这种信用危机的可怕。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金融机构将住房贷款类等缺乏信用的资产打包转换成证券将风险分散在市场上,一旦信用危机在市场传递的第一环节出现,这种信用危机就被成百上千倍放大并引发了全美国的金融危机,基于美国的世界经济超级大国和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国内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以出口为导向的产业结构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将08年沿海大量倒闭的企业、农民工返乡和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归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问题不尽于此,我们还应对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和政府决策做些分析,特别要分析政府主导下的房地产业政策给实体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带来的影响。

二、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实体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的严重危害

1. 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内消费市场的解放

部分官员、开发商和学者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和逐利本性,通过房地产业找到了利益的最佳汇合点和共同语言,通过控制政策、资源和话语权不遗余力地为发展房地产业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并提供正当性论证,混淆视听,误导消费者,牟取暴利,扰乱经济发展秩序。由于地产凝结着巨额的投资资金、投机资金和消费资金,使其他产业的发展需要的资金相对稀缺,且利润远低于房地产业,加上出口大幅度下降,打击了其他产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反而将其从消费市场回收的资金投入到有着暴利预期的房地产市场中,加剧了其他产业的萎缩,造成了大量制造业企业的倒闭,中国制造业升级和调整面临资金、市场的双重困境,中国的就业面临严峻考验,消费者又背负沉重的按揭贷款压力,消费信心无法提升,国内消费市场难以启动和释放,使中国制造业和消费市场走入恶性循环,对中国实体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和危害。

2. 房地产资产价值被严重高估,为中国新的致命金融危机埋下祸根

09年银行海量贷款刺激而引发民众出现恐惧性通胀预期,导致房地产资产价格被市场严重高估。巨额流动资金被吸入市场,价格被哄抬,不断增强人们通胀预期。当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填补房地产业这个无底洞时,房地产泡沫难逃跑破裂的命运,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因房地产的巨大泡沫而被迫“硬着陆”,导致致命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也许覆灭性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靠近我们,再通过货币投放提高地产的市场交易计量来支持GDP神话将导致成本全面上升和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无异于自掘坟墓。

3. 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单面市场化行为是反市场化行为和金融危机的引爆器

市场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供给的市场化,二是需求的市场化,只有这两个方面都市场化了,才是真正的市场化。根据需求的定义:需要购买切能够购买,住房的购买也许从很大程度上背离需求的定义,如炒卖地皮,炒卖住房的行为已经成为常态,即为了赚钱而购买,因此住房已经很大程度上成为投资或投机的工具,因此中国的房地产在需求面是过度市场化。房地产的供给并没有实现市场化,而是政府一家垄断地产市场的供给,房地产开发商垄断住房市场的供给。市民自建住房被取消,只能去市场向房地产开发商购买,因此商品房没有任何替代品,没有替代品的定价权当然掌控在供给者手中,因此并非商品房的存在导致了高房价,而是国家的土地政策和商品房政策导致了高房价。或者说是房地产业供给的垄断和需求的过度市场化引发了房地产泡沫,并由此而引发信用危机,直至引爆全面的金融危机。

三、房地产业法治化及制度建设的建议

中国房地产存在掠夺性暴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市场化是需求的单面市场化,且是需求的过度市场化,而土地供给和住房供给却分别是政府和开发商垄断行为,没有或缺少如自建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相关的替代品,因此、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可以违背价值规律而不断上涨,房地产业成为了威胁和危害中国实体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妨害民生改善的产业,通过制度改革和建设来剔除其有毒成分而让其走向法治化的发展轨道就理所应当。

1. 基本制度建设

首先,公民的居住选择权应得到法律的尊重和维护,公民应当有自己建设住房的权利,开发商存在的唯一正当性在于提供给消费者比自建房价廉物美的商品房,否则,作为牟取暴利的开发商断无存在之理由。

其次,公民基于购买住房的行为享有消费者的一切权利,开发商、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对住房质量的安全可靠性在合理的使用年限内承担连带责任。

再次,政府提供适量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替代品供市场选择,保障经济困难居民的基本居住权。

最后,对城市住房的转让所得应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对住房征收物业税,物业税税率实行面积超量累进。

2. 公务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建设

由于房地产业存在严重的和腐败问题,因此经过运用现有法律进行全国性彻底的“反黑、反腐、惩贪”后,应尽快出台公务员(其他公职人员以公务员论)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明确公务员财产的概念和范围,实行公务员隐瞒财产的有奖举报制度。

3. 分税制财税体制的完善和制度建设

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有效解决了中央财政困难的问题,但没有有效实现财权、财力和事权三者之间的一致,地方政府陷入了财权有限、事权无限的困惑中,影响了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因此地方政府普遍将土地收益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不少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形成事实上的“土地财政”。鉴于这样的现状,在加强中央给予地方纵向转移支付的同时,可以建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给予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以真正达到“财权、财力和事权的一致”。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这为继续完善我国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上述四个方面的制度意在居住方式的可替代性、居住的安全可靠性、居住的公平性、监管的严厉性、财权与事权的一致性等方面构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模式,使房地产业不再成为危害实体经济的产业而走向法治化发展的轨道,这是建设健康的实体经济,恢复国人的价值认同和相互信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国内外的金融危机的紧迫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