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

内科护理小讲课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1篇

1.1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医学院的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2个班78名学生开展的小讲课,学制为3年,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1岁,根据学号顺序划分成8个小组,每组每次指定一位“学生教师”进行讲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就学生对小讲课的态度等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小讲课内容

本研究所采用的小讲课的内容,是儿科护理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条件下,选取一些难度适中,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作为小讲课的内容。在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时候,一共进行3次小讲课内容的安排,讲课的主题为:不同年龄的小儿护理的技巧、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与成年人的区别、小儿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为了更好的提升学习的针对性,给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条件,教师指定的讲课内容附有教师拟定的教学提纲,实现教学目的的问题化,并在讲课前1周就通知学生。

1.2.2小讲课方法

护理专业儿科教学中开展的小讲课每次课安排3个学时,课堂是学生才能展示和相互交流提升的平台,每个学习小组每次课选出的主讲教师,以教师的身份向全班其他同学进行主题讲解,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对其讲课内容做出补充,通过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提升小讲课的效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在其讲授结束以后,提出主题范围内的质疑,由讲课的教师来予以回答。教师通过1个学时左右的时间来对学生的讲课状态、效果、优缺点、重难点把握情况等进行点评和总结,更好的提升讲课学生和其他同学对所讲的内容理解与把握。

1.2.3课后调查

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小讲课活动结束之后,就学生对小讲课的作用、体验等看法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送问卷78份,回收问卷78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讨论

2.1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小讲课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一般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开设儿科护理这门课程,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知识等。因此,为小讲课教学模式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条件。此外学生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小讲课模式做出检验,有效的提升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小讲课模式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发挥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2.2小讲课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成功的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一个完整的小讲课过程包括动机的激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等阶段。通过安排学习小组的讨论、课前备课、讲课实施、课堂提问等多个环节,能够发挥学生在讲课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提问,能够激发小讲课教师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应用能力[3]。总之小讲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学和互学的动力,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有效转换。

2.3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小讲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把握能力等发展的机会较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通过小讲课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讲课仪态、肢体语言的控制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逻辑的表达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讲课教学模式值得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推广。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85-03

临床实习是实习护士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护生转向护士角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护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关键时期[1]。内科疾病的特点往往病因复杂、病程慢长、易反复、见效慢,护生在内科实习中感觉枯燥乏味,提高护生在内科实习的积极性,已成为内科带教老师关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因其具有集声、像、动画、音乐等为一体的优势,正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因此,本研究探讨护生参与多媒体小讲课与内科临床带教效果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2011学年在我院内科实习的本科生5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高中起点,学制四年,年龄22-23岁。实验组为2011学年25名护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23名;对照组为2010学年25名护生,其中男生3名,女生22名。将两组的年龄、性别、在校理论成绩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课程安排在内科各专科单元(4周)实习结束后。

1.2 方法

1.2.1 制定计划 由内科总带教根据护生的教学大纲要求,选择难易适中、能代表本学科特点或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为讲课内容。我院内科有6个专科单元。专科单元可供选题围绕“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气胸患者的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护理”“慢性肾炎患者的护理”“尿毒症患者的护理”开展。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由病区带教老师提前2周通知护生。护生围绕提纲查阅资料、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编写教案和讲稿,制作PowerPoint课件并穿插与讲课相关的图片、动画、录像上交给带教老师给予指导。

1.2.2 讲课方法 每次讲课共3学时,每学时50分钟。对照组全部课时均由老师授课,授课时间2学时,还有1学时安排一部分思考题和案例分析,护生进行提问和讨论,授课老师课堂总结。实验组由25名参与备课的护生上讲台给全班同学授课,授课时间2学时,讲课过程中可以师生互动,授课者可以将自己在该专科实习经验和案例分享给大家。授课结束,由该专科带教老师用1学时的时间进行总结,解答学生争议较大、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加深护生对授课内容的完整性理解。

1.2.3 考核方法 护生在内科实习结束后,两组均参加专科理论和专科操作技能考试,题目难度系数一致。理论考试实行闭卷式考核,分数为100分。操作考试由2名带教老师同时打分,取平均分,总分为100分。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包括护生的工作态度、仪表仪容、服务态度、心理素质、工作能力、劳动纪律六方面评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进行打分,总分30分。对于2011学年参与授课的护生根据授课表现记入综合素质考评,提问及回答的同学根据表现也记入综合素质考评,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内科实习课程结束后,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学生以护生为主参与多媒体小讲课的看法。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 小讲课成绩评分标准:由该专科病区2名带教老师和内科总带教一起参与考核评分 评分标准见表一。

表一 多媒体教学讲课评分标准

1.2.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护生考试成绩及评价:两组护生在理论、技能、综合素质考试成绩的比较 见表二。

表二 两组护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综合素质成绩(x±s,分)

2.2 护生小讲课质量评价:我院2010年实习本科护生25名及2011年实习本科护生25名对小讲课效果的评价比较 见表三。

3 讨论

3.1 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意味着学生不再局限于在课堂进行学习,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和书本,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由表三可看出实验组88%的护生对内科护理学的兴趣有了提高(P<0.05)。由于护生对内科护理学产生了兴趣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往往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重视内科护理学内容相关的考核。由表一可看出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让护生参与制作多媒体小讲课方式并上台演讲能有效地利用更多途径和方法去获取知识,拓宽学生们的学习领域,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索创新的精神。

3.2 培养护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由表三看出实验组中88%的护生赞同团队的合作力有所提高(P<0.01)。让学生2或3人一组共同参收集与讲课相关的资料、文献、视频,分工合作,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引导同学集体发现、分析不足,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善意地帮助他人,树立良性竞争、团结协作的精神。

3.3 提高护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 由表三看出实验组中80%的护生赞同语言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P<0.01)。96%护生认为提高了制作PPT课件的水平(P<0.01)。护生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下临床采集相关资料,能够从容、自信地面对各种场面、各种环境,促使自己主动地与医生、护士、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语言沟通交流,在社交场所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由表一可看出实验组护生的综合素质高于对照组(P<0.01)。参与式小讲课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3.4 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 由表一看出实验组护生由于心理素质稳定,在动手操作考试中发挥正常,操作技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这种教学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参与教学过程,并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护生的自信心和迎刃而上积极品质。给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在即将面临的就业面试中能发挥正常。

3.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独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表三看出实验组中84%护生认为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0.01),学生小讲课实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转换,加强了师生合作,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临床护理核心能力,传授知识、沟通能力、授课能力也是提高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2]。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查找、分析资料、计算机应用以及对各种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的能力。学会有效运用已有知识去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较好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6 提高应变能力 由表三看出76%护生赞同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P<0.01),84%护生赞同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均(P<0.01)。逻辑思维的提高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在讲课的过程中,对讲课时间的控制和环境的适应,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应用,有效提高护生的自信,提高了护生的应变能力,减轻了护生对应聘和面试的压力。在众人面前,勇于展现自我,正常发挥自己水平。

3.7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临床护理教学 由表三看出实验组中76%护生认为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P<0.01),小讲课有益于促进教师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除了帮助护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注重收集整理国内外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动态发展资料,扩充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4 小结

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最终目的是传授专业知识,最终的对象是学生,这是不能变更的教学主题[5]。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代表,正在为传统教学过渡到未来教学架起一座桥梁。让护生参与多媒体小讲课的形式虽然有上述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参与小讲课制作、演讲及互动的同学其表现记入综合素质成绩,对未能上台的同学,略显不公。②讲课时间有限,不能充分给护生上台的机会。③极少数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的护生,对待小讲课,敷衍了事。因此,笔者认为在内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全部采用以护生为主的小讲课,有所不妥,而是在以老师为前提的讲课基础上,有计划地安排护生参与授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既能参与其中,又能得到临床带教老师传授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丽,宋艳洁.浅谈临床实习护生带教工作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105.

[2]赖银英,麻安秀.两种不同层次的护生小讲课考核成绩的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09,8(2):74-75.

[3周红,熬薪,王月云,等.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基本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3):103-105.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教育学 教学改革 思考

《护理教育学》是围绕着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技巧为目的,以综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及能力为中心而设置的科目。通过护理教育学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护理教师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掌握护理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护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学科,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学科范畴,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

面对当前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护理教育学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因而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护理教育学之学科分析

国家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中要求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这几个方面要求的核心实际上就是“临床护理”和“护理教学”(管理与科研实际上在临床护理能力范畴之内)。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改变,健康教育者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角色目标之一;同时,作为培养层次较高的本科护理人才将来还要承担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带教的任务,均要求护理学本科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还应具备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开设护理教育学课程,努力提高其教学效果,是培养护理学生从事健康教育和护理学教学的基本素质的重要途径。

护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教育学,不能变成普通教育学的翻版。普通教育学的内容涉及教育基本原理、教育史学、课程学、教学论、德育论、体育学、美育学、教育管理学等内容,是庞大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论,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护理教育学是主要研究护理学领域内的教育现象(即护理学教学或健康教育)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内容侧重点是介绍关于护理学教学和健康教育方法的一般性知识,帮助护理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和护理教育教学技能。国内出版的有关护理教育学的教材存在着照搬普通教育学内容框架的倾向,尚未将该课程的特定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完整地反映出来。

二、护理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突出重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护理教育学的知识信息量很大,若系统地讲授,将占用大量的学时。因此,我们把内容的侧重点富有针对性地取在关于教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的介绍上面,内容布局突出专题性。根据我院的做法,护理教育学课程包括理论讲述和教学实践(讲课实习)两部分,共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18学时,理论与实践之比为1∶0.6。

2、创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本身就是其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学习观摩示范讲课的过程,护理教育学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护理教育学比一般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更强,对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要求更高。为了使该门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院打破了其他专业课程长期以来沿用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传统的单向呈示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行双向对话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问答、参与课堂讨论和做心得体会式的课堂笔记。理论课每次安排3学时,1/3时间用于教师讲述,主要讲解本次课内容的基本框架、学习范围和一些重要概念;另外1/3时间用于课堂讨论,按座位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6~8个讨论小组,将学习内容设置成6~8组问题,并阐明其冲突和争议之处,将问题分别布置给几个讨论小组进行讨论;另外1/3时间用于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后的专题发言。每次课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做学习笔记,笔记内容不仅要求有听课的简要记录,还必须有听课体会的简要批注或小结。这种教学形式有效地将教师教与学生所学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从教师讲解和自学教材中学到护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到最直观的教学基本技能,而且还能用所学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去分析评价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总结经验教训。

3、重视实践教学,培养教学技能

护理教育学实践环节教学共18学时,分四个阶段安排,包括撰写教案、小组“说课”与互评、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全班内讲公开课等。教案撰写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护理专业课程选择一段内容,撰写一份20分钟的教案(含教学设计和详细讲稿)。小组“说课”与互评安排4学时(半天),每15人一组,每个同学通过“说课”的形式介绍自己试讲内容的教学设计,接受小组同学的评价,然后根据同学的意见和建议重新修改教案后交给老师评阅和评分,最后根据老师评阅意见再次修改教案。大组正式讲课与评比安排8学时(两个半天),每组30人,每组安排2位教师做评委,所有学生均参加讲课评比,评委老师对每位学生的讲课给定评分。全班内讲公开课6学时(半天),按各大组讲课评比情况选出6~8名同学做全班示范讲课,颁发护理教学实习示范讲课证书。

参考文献:

[1]孔祥清,轩辕,秋艳.为医学生开设医学教育学课程的思考. 西北医学教育,2005,1?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4篇

笔者针对外科护理学烧伤课堂教学的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教学设计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教材为曹伟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二节烧伤内容,课时40min.内容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护理等。其中部分内容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感染等相关章节紧密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其中的护理规律,融会贯通地学习。授课对象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烧伤病理生理,掌握烧伤面积计算和分类,掌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②能力目标。准确进行输液护理,维持有效呼吸,会妥善护理烧伤创面,促进患者舒适,掌握烧伤病情观察方法和要点。

③情感目标。重视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1.2教学方法

1.2.1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烧伤抗休克治疗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输液管理。为达此目标,将教材中抗休克治疗和输液相关护理内容整合,综合为5个问题系统讲授:什么时候开始输液、部位及液体种类选择、液体量计算、如何安排输液、输液效果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掌握输液时机、输液通道选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输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观察等临床护理技能。在讲解重度烧伤内容时,配合临床实例图片,以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培养爱伤观念,提高其人文修养。

1.2.2比较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如在讲解不同深度烧伤体征特点时,分别将工、Ⅱ、Ⅲ度烧伤进行比较,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进行比较,并将I、Ⅱ、Ⅲ度烧伤特点分别归纳为“红斑”、“水疱”、“焦痂”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词掌握重点。

1.2.3案例练习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_3].如在讲解吸入性损伤时,先以案例讲解,然后播放临床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1.2.4数据延伸法烧伤课程知识点分布零散,采用数据延伸法进行课堂小结,如提问学生“5、6、7”、“1.5mL”、“3O~50mL/h”等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就能够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双上肢体表面积,“1.5mL”是指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h的输液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质量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30~50mL/h”代表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h.数据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辨析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5教学过程以临床烧伤病例导入本次课程,多媒体课件封面选择红色火焰为模板,凸显本次课主题。烧伤分类和临床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播放典型图片,简易口诀、板书、对比举例、体现关键词等方式讲解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病理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讲解时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章节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并拓展讲解不同阶段护理工作重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介绍目前国内外对烧伤瘢痕预防和治疗新进展,体现学科知识更新;在讲解烧伤处理和护理内容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一起,综合为烧伤急救、维持有效呼吸、抗休克治疗与护理、创面处理与护理、营养支持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使教学安排既遵循教学规律,又结构合理、知识一体化。讲授时插入大量的临床护理图片,如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及维护、烧伤翻身床使用等,以临床病例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授课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牢固。教学结束前采用数据延伸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留思考题,让学生温习并巩固知识点。

2、小结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5篇

    笔者针对外科护理学烧伤课堂教学的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教学设计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教材为曹伟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二节烧伤内容,课时40min.内容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护理等。其中部分内容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感染等相关章节紧密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其中的护理规律,融会贯通地学习。授课对象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烧伤病理生理,掌握烧伤面积计算和分类,掌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

    ②能力目标。准确进行输液护理,维持有效呼吸,会妥善护理烧伤创面,促进患者舒适,掌握烧伤病情观察方法和要点。

    ③情感目标。重视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1.2教学方法

    1.2.1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烧伤抗休克治疗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输液管理。为达此目标,将教材中抗休克治疗和输液相关护理内容整合,综合为5个问题系统讲授:什么时候开始输液、部位及液体种类选择、液体量计算、如何安排输液、输液效果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掌握输液时机、输液通道选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输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观察等临床护理技能。在讲解重度烧伤内容时,配合临床实例图片,以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培养爱伤观念,提高其人文修养。

    1.2.2比较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如在讲解不同深度烧伤体征特点时,分别将工、Ⅱ、Ⅲ度烧伤进行比较,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进行比较,并将I、Ⅱ、Ⅲ度烧伤特点分别归纳为“红斑”、“水疱”、“焦痂”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词掌握重点。

    1.2.3案例练习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_3].如在讲解吸入性损伤时,先以案例讲解,然后播放临床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1.2.4数据延伸法烧伤课程知识点分布零散,采用数据延伸法进行课堂小结,如提问学生“5、6、7”、“1.5mL”、“3O~50mL/h”等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就能够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双上肢体表面积,“1.5mL”是指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h的输液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质量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30~50mL/h”代表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h.数据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辨析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5教学过程以临床烧伤病例导入本次课程,多媒体课件封面选择红色火焰为模板,凸显本次课主题。烧伤分类和临床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播放典型图片,简易口诀、板书、对比举例、体现关键词等方式讲解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病理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讲解时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章节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并拓展讲解不同阶段护理工作重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介绍目前国内外对烧伤瘢痕预防和治疗新进展,体现学科知识更新;在讲解烧伤处理和护理内容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一起,综合为烧伤急救、维持有效呼吸、抗休克治疗与护理、创面处理与护理、营养支持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使教学安排既遵循教学规律,又结构合理、知识一体化。讲授时插入大量的临床护理图片,如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及维护、烧伤翻身床使用等,以临床病例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授课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牢固。教学结束前采用数据延伸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留思考题,让学生温习并巩固知识点。

    2、小结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6篇

    笔者针对外科护理学烧伤课堂教学的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教学设计

    1.1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教材为曹伟新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外科护理学》第九章第二节烧伤内容,课时40min.内容包括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处理、护理等。其中部分内容与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休克、感染等相关章节紧密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注意将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其中的护理规律,融会贯通地学习。授课对象为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烧伤病理生理,掌握烧伤面积计算和分类,掌握并发症预防和护理。②能力目标。准确进行输液护理,维持有效呼吸,会妥善护理烧伤创面,促进患者舒适,掌握烧伤病情观察方法和要点。③情感目标。重视患者情感和自尊需求,提供人文关怀。

    1.2教学方法1.2.1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解烧伤抗休克治疗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输液管理。为达此目标,将教材中抗休克治疗和输液相关护理内容整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综合为5个问题系统讲授:什么时候开始输液、部位及液体种类选择、液体量计算、如何安排输液、输液效果观察,使学生明确重点,掌握输液时机、输液通道选择、输液量的安排以及病情观察等临床护理技能。在讲解重度烧伤内容时,配合临床实例图片,以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讲授,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培养爱伤观念,提高其人文修养。

    1.2.2比较法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容易混淆、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如在讲解不同深度烧伤体征特点时,分别将工、Ⅱ、Ⅲ度烧伤进行比较,浅Ⅱ度和深Ⅱ度烧伤进行比较,并将I、Ⅱ、Ⅲ度烧伤特点分别归纳为“红斑”、“水疱”、“焦痂”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抓住关键词掌握重点。

    1.2.3案例练习法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_3】。如在讲解吸入性损伤时,先以案例讲解,然后播放临床典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其临床表现、提出护理措施,使学生感觉自己置身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学会以科学的思维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

    1.2.4数据延伸法烧伤课程知识点分布零散,采用数据延伸法进行课堂小结,如提问学生“5、6、7”、“1.5mL”、“30~50mL/h”等数据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学生就能够立即思考“5、6、7”是指成人的双上肢体表面积,“1.5mL”是指成人烧伤后第一个24h的输液总量为每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质量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30~50mL/h”代表烧伤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后成人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30~50mL/h.数据延伸法可有效的突出重点,提高学生辨析力,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1.2.5教学过程以临床烧伤病例导入本次课程,多媒体课件封面选择红色火焰为模板,凸显本次课主题。烧伤分类和临床表现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播放典型图片,简易口诀、板书、对比举例、体现关键词等方式讲解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病理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讲解时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章节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并拓展讲解不同阶段护理工作重点,体现护理专业特色,介绍目前国内外对烧伤瘢痕预防和治疗新进展,体现学科知识更新;在讲解烧伤处理和护理内容时,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一起,综合为烧伤急救、维持有效呼吸、抗休克治疗与护理、创面处理与护理、营养支持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等,使教学安排既遵循教学规律,又结构合理、知识一体化。讲授时插入大量的临床护理图片,如气管切开吸痰、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及维护、烧伤翻身床使用等,以临床病例引导,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授课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并掌握牢固。教学结束前采用数据延伸法对课程内容进行小结,留思考题,让学生温习并巩固知识点。

    2小结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影响业务学习的原因 业务学习方法 效果

1 影响业务学习的原因

1.1 学习流于形式:由于认识不够,使各类学习安排与临床需要相脱节,仅仅作为医院达标上等级、和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等的任务。

1.2 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医院的一般业务学习内容无外乎护士礼仪、护理服务新进展、医疗护理新技术、院感知识等,不能及时用于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学习不能学以致用。

1.3 学习时间、学习主题安排不当:包括安排时间过长和安排时间不对。有些医院利用晚上集中到科室来进行业务学习,要求护士拿自己的休息来参加,影响到护士的休息和其他生活活动,甚至是把护长例会、操作技能培训等与业务学习混杂在一起,以致学习时间过长,护士学习兴趣减低,积极性下降,学习效果不好。

1.4 主动性差:传统的学习法-护理查房方法往往是分块包干。思维方式比较简单,以完成任务为主,收获较小。前瞻性的护理查房少,需要用逻辑推理进行思考的过程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效应。

1.5 护士压力大:压力源有多种,包括关于工作、家庭、心理等等。

1.6 护理人员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讲人一般30分钟就把所讲内容全部讲完,根本无法做笔记。加之主讲人缺乏讲解艺术,护士听起来很枯燥、乏味,导致护士听课时思想不集中,主讲人在上面讲,听课人员做自己的事情,甚至讲话,不认真听和做笔记。

2 业务学习方法

2.1 认真选择讲座课题:根据岗位和实际需要,广泛筛选业务学习的课题。护理部和护士长根据目前工作的需要,定出课题学习计划。护士长在规定主讲人后,主讲人认真选择课题,应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及专科最突出的病种并能运用于临床。备课后将讲稿上交护士长,护士长认真审核、把关,通过后方可讲解。

2.2 思考题点评法:主讲老师提前准备课件,每月20号前上交,护士长出思考题目,让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思考、讨论、查阅资料,25日前完成思考题上交护士长评分,月底点评。

2.3 家庭作业法:护士长针对科室年计划,按照当月住院病种,适当调整业务学习的内容,注重重点及疑难病种的学习,每月底选择好课题,把护理要点及难点以问答题的形式提出来,让护士在适当的时间自己查找资料,可以在家完成,以宽松的学习方法对待业务学习,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2.4 提高护士的教学能力。每月组织一次小讲课,每次一个课题,并提交教案的形式,有益于提高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提高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护士的教学能力,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语言构思,组织表达能力[1]。根据不同层次护士的特点安排不同讲座,轮流讲课法使护士讲课从初始的胆怯到谈吐自如,讲课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护士在医生、患者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增强了护士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护士的教学能力[2]。授课老师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图文并茂,提高护士学习兴趣。授课时由专人对授课情景进行录像,课后授课老师重复收看录像,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授课水平。

2.5 网络中互动。科内每月的业务学习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让护士在家自学,护长检查学习笔记,达到护士学习灵活又不影响休息。

2.6 床边教学查房法。利用下午避开上午治疗高峰时段,组织护士到床边进行教学查房,按照标准的查房形式进行床边查房,病房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带问题回到办公室讨论,以免影响病人休息。此种学习法可以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和分析能力,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避免枯燥的教室教学法,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3 结果

针对现在医院分科越来越细的趋势,我们不仅要了解本科专业知识,还要有多科知识的观念,对内科、儿科、泌尿、骨科等知识也要学习,以应对突来的急诊复合伤和现在多病种,合并症多的要求,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每个人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个人的提高不是提高,全体人员的共同进步才是提高。一个科室,一家医院全体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是最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我国传统的护理教育和长期功能制护理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临床护士在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等都与整体护理有很大的差距[3],一个护士在护校学到的知识,在不到10a的时间内将出现老化[4]。为了适应医疗发展,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内涵,多途径的业务学习非常有必要性。

我院是一间大型三甲医院,对业务学习有严格的要求,经常组织院内讲课,如采用外请专家、各科室业务骨干及外出进修学习人员的讲课、各科室业务查房等方式,护理部为业务学习提供了一个的良好护理学习氛围。通过业务学习,提高了护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病房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明显提高,并能自觉在患者需要之前解决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服务,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更加满意,让流程更加方便,让制度人性化,让风险预案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效用,使各项护理质量标准能真正落实到工作中。

参 考 文 献

[1]刘青,牛冬花,夏萍.讲小课-促进在职护士业务学习的好方法.中原医刊,2005,32(17):94.

[2]袁小丽,汪莉.我科业务学习的改进方法及成效.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8-49.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8篇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小组讨论为手段,以临床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强调从问题着手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核心是将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探索式教育方 法[1]。这种重视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为急诊科新护士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现我科在急诊护理PBL教学中加入多媒体计算机,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一体的综合处理能力,制作了PBL教学模式的急诊护理学多媒体课件,现将教学的效果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进入我院急诊科 的15名新护士(3名护理本科生,12名护理大专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人女14人,年龄21岁~29岁,按学历随机分为3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分别由3名从事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10年 以,上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老师带教,其中主管护师2人, 护师1人,采用PBL教学法对新护士教学3个月后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1.2教学方法

1.2.1时间安排:每周五下午由各组带教老师组织理论授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月底由各组成员就讨论的题目作简短的小讲课,3个月后进行全面考核评价。

1.2.2教学内容及方式: ①理论授课,带教老师在小组讨论前以科室典型病人为例,讲述该疾病的基本概念、病理特征、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护理要点等介绍一些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方面最新进展等内容,以便学生更好地讨论。②小组讨论,在小组活动前带教老师事先告知讨论的主题,要求组内成员利用图书、杂志、课本及网络等资源做有关课题的资料收集和自主学习,运用新学的知识分析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时针对理论授课的题材围绕疾病相关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汇报与 讨论,归纳众多观点和解释,提出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 断,制定护理计划,得出初步结论,然后每组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呈报给指导教师,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进一步回答问题,并对每组的初步方案中的知识、技能的不足之处加以点评和补充。③护理小讲课,每月底进行一次护理小讲课,题目以小组讨论过的病例或某疾病诊治护理的新动态新进展为主,制作成幻灯片课件讲授,组内成员依次进行,时间限制在10min,要求急诊科所有护士参与并在讲课完毕进行讨论提出指导意见。

1.2.3效果评价:3个月后由带教老师对12名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包括护理小讲课、护理理论考试和对教学满意度调查3个内容,每 项总分均为100分。护理讲课考评包括仪表着装、个人表现、选题、课件内容、课题实用性5个方面。护理理论考试由3名带教老师共同参照护理“三基”理论及急诊疾病护理常规出题进行考核,题型有填空、单选、多选及问答,满分100分。 护士对PBL教学满意度的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学评价调查表,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内容、教学计划、效果、教师素质5方面,每方面设非 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5个选项,设分值为20分、15分、10分、5分、0分,满分100分。所有评价一次完成,先进行护理小讲课,然后进行理论考核和教学满意度调查,护理小讲课由3名带教老师单个评分最后汇总,理论考试时间为 1h,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当场发放填写并收回,试卷由教学小组3名带教老师进行集中评阅,考核资料及调查资料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结果

从2012年2月开始共组织教学活动10次,急诊科15名新护士全部参与综合考核评价。经过3个月的PBL教学,急诊科新护士护理小讲课得分94.58分±3.96分,护理理论及实践知识得分94.25分±4.13分,新护士对PBL教学法的满意度评价得分96.66分±2.05分。

3讨论

传统急诊医学教学模式偏重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这种模式,虽然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会造成学生临床思维和创 造能力训练不足。PBL教学法是由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年 首次提出[2],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诊科新护士带教中开展PBL联合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经过3个月的教学,新护士护理理论知识考试、护理讲课、评价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得分均大于90分,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等综合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护士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3],学会了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在问题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小讲课的方式使护士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起到巩固理论知识和促进更新业务能力的作用,对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的理解也得以加深。

总之, PBL教学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与不同性格和特点的人交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团队精神及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有利于基本功的训练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俊娥,尤黎明.护理理论和实践:现实中的差距[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32-434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神经外科;护生;临床带教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111-02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习护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的关键性环节[1]。因此,有效的临床带教能让实习护生更快地适应临床,实现护理角色的转变。现将神经外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神经外科是我院重点科室之一,护理组分为神经外科和脑病中心两个护理单元,脑病中心开展床位70张,除开展神经外科常规手术外,还包括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脑血管的介入手术等。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1名,护师7人。每年接收大专学历的实习护生30~40名。

1.2 方法

1.2.1 制订带教计划 我院安排实习护生在科实习时间为4周,因我科护理专科性强,病情较复杂多变,因此时间较紧迫。为了能够让实习生更好地了解临床知识,合理地制订带教计划就显得相当重要。我科根据实习护生的实纲及科室特点精心制定带教计划,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①切合实际,除神经外科常规护理以外,尽量以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带教为主;②合理安排时间,什么时候进行小讲课、护理教学查房、操作演示等必须严格标明;③责任落实到人,带教形式主要采取“一对一”的固定跟班模式,带教老师职责明确,严格要求,要求人人熟知带教内容。

1.2.2 带教方法 ①入科安全教育:由于护理专业在学校中神经外科的专科知识学习较少,理论知识相对较薄弱;另一方面,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复杂,工作强度大,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我科在每批实习护生下科后都进行入科教育。入科教育内容如下:a.实习护生入科后由带教组长对本科室进行概述性的讲座,并将讲座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主要介绍科室特色、实习期间的要求、疾病收治种类、职业防护及如何避免一些不安全因素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消除实习护生的陌生感,同时也使其对神经外科有初步的了解。b.介绍带教老师情况,并要求每位实习护生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联系,如临时护理查房、科室危重患者的抢救等。c.随着社会越来越进步,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患者与家属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实习生。带教组长会告知护生掌握沟通的技巧,使其认识到如果是自己不能回答的问题时,不要随便回答,以免引起护患纠纷;实习护生也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临床工作中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出现。d.带教老师除要教授临床知识与技能外,还要言传身教,教学生如何礼貌待人。在为患者做任何处置前,应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学会礼貌用语,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②定期小讲课:神经外科工作忙,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由于要完成大量的工作,往往给实习生进行讲解的内容相对较少,不够详细,故科室定期组织小讲课对提高实习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小讲课每周安排1次,一般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2]。小讲课安排如下:a.神经外科收治疾病范畴及疾病的病情观察内容;b.神经外科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c.伽玛刀治疗及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d.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特点及注意事项。小讲课的授课人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担任,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授课,注意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要求实习生做好笔记,课后进行提问,以巩固课堂知识。同时,如果本科有讲课时也要求实习生参加,并做好笔记。③操作演示:实习护生进入临床科室后,不能即时将学校所学的临床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神经外科护士工作量大,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护理人员会依个人习惯而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操作,忽视了规范化操作的环节。我科为了让实习生培养其良好的操作习惯,要求带教老师统一规范操作,并进行操作的考核,合格后再给实习生进行示范。带教老师边示范边讲解每步操作的要点、注意事项,并在大的流程不变、不违反操作原则的情况下注意操作的灵活性。实习护生要带着问题学习,在进行操作演示前,要求带教老师根据临床病例,设计好与操作相关的题目,让实习生围绕着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④出科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出科理论与技能考核能帮助带教老师了解实习护生对神经外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论考试采取试卷笔试的形式,技能考试要求护生进行实际操作,并按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理论试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针对实习1~3个月的护生,主要为基础知识的考核,包括规章制度、基础护理、原则等;第二阶段针对4~6个月的护生,主要为基础知识与专科理论相结合,包括神经外科病情观察内容,专科护理要点等;第三阶段主要针对6个月以后即实习后期的护生,理论考核以综合知识为主,除专科知识外,还包括病例的综合分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能较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但这并不能代表护生全部成绩,出科成绩中有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包括护生的学习态度、服务态度、病历书写、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等。⑤评教评学会:在实习结束前,由带教组长组织进行评教评学会,护士长参加。带教老师与护生要进行交流,希望护生能提出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带教老师的不足之处,使带教老师改进带教方法,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带教中提高教学质量;带教老师对每位实习护生进行讲评,对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肯定与鼓励,进一步提高实习生的实习热情。

2 小结

临床实习护士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继续,是在职终身教育的开端,是提高护士能力的关键,抓住实习期这一人生新转折的时机,进行全面带教,对努力培养热爱工作、积极上进、有责任心的优秀护士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10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作为首要任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绪论”是课程的第一次课,一节或两节好的绪论课可以直接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绪论”并不是可有可无、可讲可不讲的。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绪论”的教学,在“绪论”教学中,认真查阅资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抓住护生对新课程的好奇心理,结合一些大家的生活经验,生动客观地将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其与其他护理学科的不同之处展现给护生,激发护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虽然各系统疾病可能在其他护理学科中也有讲到,但《儿科护理学》的有关内容绝不是其他护理学科的重复,小儿绝不是成人等比例的缩影。比如,在讲解儿科特点前,教师提问:“为什么刚出生的新生儿不能和大家一起上桌子上吃饭?大家现在在安静的情况下,有没有心率超过100次/分的,如果一个小孩出现这种情况正常吗?”。通过这样的设疑,引发踊跃讨论,从而激发护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儿科护理学涉及的内容非常繁杂,教师的授课技巧和护生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就更为密切,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3]。例如,在讲解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时,给出2个问题,“2个月婴儿,血红蛋白100g/L,正常吗?”;“1岁男孩,白细胞10×109,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正常吗?”。针对这2个问题,教师继续解释:“有些人说正常,有些人说不正常,有些人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化验单上有参考值,并且用箭头向上或向下来表示异常情况。但我要告诉大家,化验单上的参考值适用于成人,但对小孩是无效的。那么这两个小孩到底正常吗?”。通过这样的悬念,引导护生积极思考,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2.传授方法,指导记忆。儿科护理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而琐碎,难以记忆。护生经常反映,儿科护理学的知识点记不住,即使用心记住了,很快也就忘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传授一些记忆的方法,引导护生灵活记忆一些知识点。比如,一岁以内小儿接种计划免疫程序可记为“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又如,大运动发育记忆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其中的数字均指的是月份。这样护生不仅能够很快记住,并且不易忘记或记错。

3.与日常生活联系。儿科护理学学是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身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小儿。所以,有些内容与护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在讲课时能与护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更易引起护生的关注,产生好奇心,极大地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老百姓俗称“感冒”,这个疾病几乎每个人都患过,那么“感冒”时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大家一般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疗和护理?在护生简短的发言之后,接着提问,那么小儿患“感冒”时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其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如此,不仅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护生多动脑、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堂习题和小结。课堂习题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用时不长但可以较好地反映护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每讲完一部分或讲完一堂课之后要有总结,帮助护生回顾所讲内容的重难点,理清讲课内容的脉络。

5.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视听感受,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护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量,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透,同时节约了大量板书和擦黑板的时间。

三、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护生在扎实的掌握儿科护理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熟练地进行儿科护理的护理操作。我校护理系是在2006年从老校区搬家到新校区的,这样儿科护理实验没有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的问题也随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我们编写了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精选实验内容,并且依托我校为一个综合性大学,学校本身有自己的幼儿园和校医院的优势,安排护生到这些场所进行护理实践。

四、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考试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和考核。为使课程成绩能较全面反映护生的综合素质,护生期末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同时,考试内容应紧扣时代脉搏,顺应现在护理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护生参加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比如,在选择题上,减少概念记忆性的A1型题的题量,以注重应用的A2、A3/A4型题为主。在大题方面,增加病例分析题,从而考核护生综合理论结合实际、灵活用于知识的能力。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儿科护理; 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54-02

由于护士资格考试新大纲的变化,病例分析题占80%,会从多角度来考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要点、健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伦理道德、人际沟通等内容,所以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应试能力,并突出专业能力培养[1]。近年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针对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1 课程内容的整合

根据新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大纲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历年护士资格考试中高频出现的考点作为儿科护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减少或删除与护士资格考试联系较少的内容。并且将教材中前后重复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整合,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的《儿科护理学》第2版[1]。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将第一章绪论中的第四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与第四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中的第一节不同年龄期小儿的保健特点进行整合,讲完小儿各年龄期的特点后立即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各期的保健原则和措施,这样可加强同学们对前后相关知识的连贯;将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三节小儿腹泻与第五章住院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五节小儿液体疗法进行整合,这样在讲到小儿腹泻的对症治疗时根据如何纠正重型腹泻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立即讲解小儿液体疗法,这样使同学们可将抽象的液体疗法的有关知识立即应用到小儿腹泻的具体病例中,从而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也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将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的第四节肺炎与第十一章急症患儿的护理的第四节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整合,这样在讲到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急救治疗和护理措施时就可前后联系起来,这样就可将有关心力衰竭的急救要点和护理措施及时应用到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具体病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将第十四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第三节病毒性脑膜炎、第十六章结核病患儿的护理中的第四节结核性脑膜炎与第十七章急症患儿的护理的第二节急性颅内高压进行整合,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一张表格将上述三种脑膜炎进行很好的比较和鉴别,同时也可将三种脑膜炎的共同特点即颅内高压的急救护理措施讲解得更加完整和透彻。通过以上前后相关知识的整合,不仅避免了有些知识点的重复讲解从而节约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将前后相关知识串起来讲解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学习主动性普遍较差,且这些学生性格大多活泼好动,对平铺直叙的传统理论学习缺乏兴趣,而对要求自己动手的实践教学的热情却很高,基于这些特点,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的理论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在中后期涉及到各系统疾病的护理的讲解时,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全部采用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将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知识点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具体措施如下。

课前,教师将一个根据下节课的内容而精心选择的临床典型病例布置给学生,并且根据该病例特点提出相关的问题,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的放矢,这些问题一定是针对护士资格考试新大纲的重点内容以及历年护士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而提出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先去自学教材及一些教学辅导材料的相关内容,尽量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比如讲到小儿肺炎时,就在课前给同学布置一个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一个典型病例,然后提出几个问题:(1)该患儿的初步临床诊断是什么?诊断的依据是什么?(2)该患儿当前存在的主要的护理问题是什么?(3)应当采取哪些护理措施来解决当前存在的护理问题?(4)在配合医生用药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5)是否需要吸氧?如果需要选择那种吸氧方式?吸氧时注意什么问题?(6)如何保持该患儿的呼吸道通畅?(7)针对该患儿应进行的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频考点。并且每次上课前都将全班分为四大组,让各组组长组织大家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或者相互讨论尽量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且选派几个同学代表小组做好课堂上角色扮演的准备。

课堂上,老师准备好病床、婴儿模型、听诊器、体温计等用具,将讲台前设置成一个仿真模拟病房,然后让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上台根据该病例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同学扮演家长怀抱婴儿模型,一个同学扮演护士,护士首先进行健康史的收集,然后进行身体状况的检查,最后提出该患儿存在的护理问题是什么,再根据这些护理问题提出主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并给患者家属做健康宣教等。课堂上老师就是一个引导者和记录者,学生如果某个地方出现卡壳现象教师就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并且记录下四组同学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以便课后总结时用。角色扮演后再次请出每组的代表来回答老师事先针对该病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表演及回答问题的情况给每组同学打分并评出优胜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而病例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4]。

课后教师还应做总结性发言,指出各组学生在角色扮演和病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再结合护士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并结合教材中本章节的内容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快速地串讲一遍,并且要求同学用红笔将这些知识点标记下来,以便今后考试复习时容易抓住重点。课后还应将这些重要知识点涉及到有关A1、A2、A3、A4型选择题让同学在《儿科护理学笔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同步辅导丛书)中勾画下来,课后作为本节课的作业去完成,各小组组长还应不定期抽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最后布置下节课所需要的病例让同学去预习和查找资料[5]。

上述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上网或者深入到临床第一线搜集大量的临床典型病例,并且要选择和编写出适合学生接受能力和能突出教材重点内容一些典型病案,这些病案应难易适中[6]。其次针对病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新大纲和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所以教师一定要熟悉新大纲的要求和经常查阅资料分析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的考试题目;最后教师还应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归纳总结考试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精确、简练、细致、透彻以便于学生牢记[7]。比如讲到先天性心脏病时,应总结出先天性心脏病的最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是超声心动图;出现特异性紫绀的患者应考虑动脉导管未闭;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栓;法洛四联症的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心脏呈“靴型”;法洛四联症出现脑缺氧发作时最应采用的是膝胸卧位等,这些知识点往往会出现在考试中,所以在教学中应加以强化。

当然因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去完成角色扮演和病例的分析是保证该教学方法顺利实施的关键。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来辅助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利用多媒体再现可以形象、直观、生动,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典型案例视频,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病例讨论的兴趣[8]。讲到先天性心脏病时用语言无法描述的心脏杂音;讲到新生儿黄疸时小儿出现的皮肤黏膜黄疸;讲到缺铁性贫血小儿出现的面色苍白;讲到佝偻病的典型骨骼改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也弥补了护理专业学生儿科临床见习机会有限,临床患者接触较少的不足,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教学效果评价模式的转变

过去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都是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定。而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笔者要求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的80%,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考核占20%,这样就迫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要去实验室加强儿科护理操作的训练,为今后顺利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而理论考试中期末考试只能占60%,平时成绩占40%。而平时每个月都实行一次月考,几次月考的平均成绩就是该学生的主要平时成绩,另外平时成绩还要参考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病例分析,是否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此外要求无论月考还是期末考试的题型全部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题型来出,即A1型选择题占20%,A2型选择题占60%,A3/A4型选择题占20%。并且所有考题都紧密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和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的高频考点来出题,为学生今后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笔者所在学校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且教师注重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笔者所在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执业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1]金梅,李若琼.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4):91-92.

[2]叶春香.儿科护理[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

[3]黄丽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内科护理学辅导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93.

[4]范生泉.病理学模块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11):77-78.

[5]张梅珍.儿科护理学笔记[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1.

[6]陈选朝.论病案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03-104.

[7]赵丽荣.护士执业考试知识点在健康评估课程中的渗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55-56.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12篇

1.1对象

自2002年起,对护理教育学实验课进行改革,选取2000级至2009级护理学院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共2443名,其中男生312名,女生2131名。

1.2方法

1.2.1学生分组由各班班长负责分组,每6~8人为一小组,每一小组要求至少有能讲标准粤语和普通话的学生各一人。各组选小组长一名,负责整个实验的组织、资料的收集、监督计划的进程、组织学生进行预讲、与教师的沟通等。

1.2.2时间安排体验式实验课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最后一个月,这时学生已经学完护理教育学的所有理论课,也有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学基础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具备护理教育学的基础,再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体验。

1.2.3制订计划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时对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学生发放活动通知,内容主要包括体验式教学的时间、地点,每位学生要准备的资料,授课时长,评委的组成以及评分标准等。每个班指定一位教师负责督促,学生在开学时就认真准备,争取在后期授课时达到最佳状态。

1.2.4教学内容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安排每位学生上讲台授课,主要评价学生的教学态度、教学仪态、教学程序的完整性、具体教学技巧、教学的科学性、语言表达、课堂气氛调动、教学媒体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广东省地方语言为粤语,同时又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使用的语言主要为普通话,为了“学校-医院”一体化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我们倡导擅长讲粤语的学生用普通话授课,擅长讲普通话的学生用粤语授课。

1.2.5总结汇报学生讲授结束后,以班为单位进行总结,由学生相互提出各自讲授的优缺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给学生建立一个融洽、宽容、平等、开放、互利、共赢的交流平台。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发言要点,让学生随时看到先前的发言,更好地引出新观念,提出更好的建议,小组长做纸质记录。最后教师对学生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1.2.6回放录像并反思实验时对每位学生录像,实验结束后由各小组自行仔细观看录像,目的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的问题,同时反思同学及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2.7反思日记在理论课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反思日记,对体验式教学的相关内容,例如教案、讲稿、理论授课等进行总结,并对上述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完善体验式教学。

1.3效果评价

实验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表包括11个项目,每个项目设很大帮助、较大帮助、不确定、极少帮助4个选项。在2007级、2008级及2009级学生中,对每个年级随机发放调查表100份,共3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3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3讨论护理教育学是讲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课程,既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教学技能。根据护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学生应获得护理教学的初步能力。而体验式教学实现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实践性。

2讨论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全新模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选择讲授的题目,准备教案、讲稿,课件的制作,备课,授课,评价等多环节的训练,激发了求知欲,引导了积极思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护理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2.2增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团结协作

体验式教学的很多内容平时学生很少涉及,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把握教学规律,引导小组自学,如理论课上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分享既往学生中好的课件,启迪学生思维。同时,帮助学生设计教学过程、制作课件乃至上台讲授。本实验以小组形式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为了相同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在实践中共同提高,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分工合作、相互支持和协作的学习氛围可缩小学生间、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获得及时直接的反馈,促进有效依赖和互动。本研究的300名学生中,有79人认为体验式教学对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有202人认为有较大帮助。学生普遍认为体验式教学培养了团队精神,密切了师生关系,锻炼了学生之间相处、合作的能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能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作用。

2.3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开展的“学习金字塔”研究显示:在塔尖的第一种学习方式是听讲,其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只能在学习者脑子里留下5%;第二种是阅读,两周以后能保留10%;第三种是用声音和图片的方式进行学习,两周以后能保留20%;第四种是示范,两周以后能保留30%;第五种为小组讨论,两周以后能保留50%;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两周以后能保留75%;第七种是用以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两周以后能保留90%。由此研究可见,传统的学习方式效果较差。体验式学习为实用性学习,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过程。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实际演练,学生的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均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2.4帮助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13篇

1.1研究对象

采用立意取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的有代表性的临床护士。入选标准:临床工作的护士,工作年限5年~20年,年龄20岁~45岁,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样本量根据继续护理学教育的特点,研究资料丰富性确定[2],以接受采访者陈述的信息资料重复出现,资料整合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本次访谈共14人,以“N”代表访谈个案的序数,其中男2人,女12人;已婚9人,未婚5人;本科2人,大专5人,中专7人;年龄25.0岁±1.2岁;参加护理学继续教育龄7.0年±1.6年。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采用以真情实景和隐含在交谈信息中的涵义为基础,应用Bandurad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多次修订,并归纳设计了7个访谈提纲。主要有:①您主要参加哪种继续护理学教育?②您每年是否能完成继续护理学教育学分?③目前是否参加护理专业提高学历的学习?④参加过的继续护理学教育是否帮助了你临床的护理工作?⑤参加完护理学继续教育之后有新的收获吗?⑥您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最大动力是什么?⑦您认为参加继续护理学教育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此提纲作为互相沟通的访谈主线,确保资料分析整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总结提炼出互为相关的因素。

1.2.2资料收集方法

访谈采用安静的会议室,采用半结构、开放式提问方式交谈,具体顺序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随机调整,时间控制在每人30min,用录音笔全程录音,确保资料的完整性。资料收集与分析同步进行,现场做好笔记,注意受访者的反应。

1.2.3资料整理与分析

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3],将录音资料转化为书面文字资料[4],将共性问题以研究者的语言、思路和洞见形成有内在关联性的主题。

2结果

2.1参加医院集体授课时间局限性

现在临床护士完全遵照APN排班,医院集体授课时间均为中午、下午,白班护士只能选择性地替班听课学习,下夜班的护士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来医院听课,听课质量欠佳。N4:“下夜班交完班已经上午十一点了,听说中午有学习,只能在值班室先休息一会,中午听完课再回家(苦笑)。”N7:“我上白班的那天科室很忙,中午轮流吃饭后就继续上班了,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不过有一次科室没有手术,下午让同事顶了一小时班去学习了,下次我帮她顶班。”N12:“我在上医科大学的本科,每个周末上课,经常是下夜班去,根本什么都听不进去。”

2.2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内容不能有效应用于临床

继续教育一般为幻灯形式授课,由于临床一线繁忙、工作量大,一些操作若是按照理论操作,工作根本无法完成。N2:“理论讲课中我们核对病人的姓名都可能花3min,而实际工作中使用PDA核对信息,3min都给3例病人打完针了,可能有点点夸张(笑)。”N8:“我们教科书上讲的铺床又要折角,又要一次性打开床单,而实际每天铺将近20张床,按照书本上的要求根本干不完活。”N10:“我们给血管情况很差的病人行留置针,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哪有血管就留哪,理论上要选粗、直、弹性好的血管。”N14:“在PPT讲课中讲解为病人膀胱冲洗,要自己利用注射器的帽自己用剪刀剪去一半制作一个无菌帽用于膀胱冲洗,这个过程需要8min左右,可是平均每天有15例病人需要膀胱冲洗,按照理论根本完成不了本班的护理工作。”

2.3继续教育的形式单一、理论性太强且学分压力大

继续护理学教育医院安排的讲课均有学分,听课后需要刷卡,选择函授的护士均为周末上课。N3:“我们下夜班很瞌睡,有时不在乎讲课的内容,只关心听课后的学分,一年学分不够是要罚钱的。”N5:“每次参加医院的学习讲课,都是老师在上面按照PPT照本宣科,听的无精打采,只盼着快快讲完。”N13:“医院每次听课,都只想着什么时间刷学分卡,如果今年学分够了,就不去参加学习了。”

2.4科室、工作年限、初始学历等不同的护士其继续护理学教育需求不同

三级甲等医院科室分的很细,护士定科后需要掌握专科护理知识,把本科的专业知识学精、学细即可。N1:“我在手术室上班,与临床相差很远,只掌握好自己的技术就行了。”N6:“我是中专毕业,我觉得平时的课程应该从基本讲起。”N9:“我都工作21年了,每次为了学分还要去听课,哎。”N11:“我毕业于本科,我认为既然是医院讲课,就应该讲一些前沿的、新的东西。”

3讨论

3.1注重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实用性

护士属于一个学历偏低的群体,因此护理学的继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一线临床护士日常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因此护理学继续教育应该考虑临床工作的实用性。例如: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提高临床工作效率的方式、方法,实行责任护士包干,减少护士走路的时间,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临床护士工作质量;教会新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2明确护士需求,针对性地培训、讲课,从而提高继续护理学教育的质量

由于护理学继续教育项目与临床护士需求不相适应,现实中的护理学继续教育并没有达到更新补充知识的作用,必须要明确在职护士缺少哪方面的理论、技术、知识,即护士的护理学继续教育需求,才能制定相应的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内容计划。例如:对工作年限不同的护士分别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沟通技巧、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中专毕业及大专、本科毕业的护士分别侧重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培训;对外科、内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应对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分别讲课学习。3.3增加学习的多样性,减少学分的压力在讲课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情景模拟、小品模仿、互动的形式,使培训多样化更能穿透医学知识的魅力;可以采用网上学习、答题的形式获取学分,减少一线临床学习的学分压力。

4小结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14篇

护理人员是患者接触最多、最早、最密切的工作者,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形象直接影响医院形象,故应加强业务学习,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年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供大家参考。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11、加强爱岗敬业教育。

贯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整体护士素质。

2、加强业务学习。

护理每月组织全院性业务讲座一次,每月组织护理业务和教学查房一次;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晨会提问,坚持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开展疑难病例护理会诊,坚持“三基”培训与考核工作。“三基培训计划”要求人人过关,并将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培养护理人员一套过硬的业务技术。

3、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综合实力。

①根据护理发展需要,选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或参加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

②鼓励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护理大专、大本的学习,向更高层次冲刺,并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实行护理论文零突破。

③在确保医疗、护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加快对三年以下的在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重点科室护理人员的培训。

④规范教学,加强对实习、进修、新上岗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⑤充分培训护理人员组织参与性,操作比赛。5月12日护士节举办一次护理操作比赛。

4、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护士仪表规范,坚持文明用语,落实到每一个护理岗位。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2一.目的

通过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进展,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需求与医疗同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学习形式、内容及次数

1.形式

通过理论讲课、看光盘、多媒体等形式,要求各科护士长轮流讲课,必要时请上级专家进行讲座。

2.内容

护理刊物、报纸上的新知识、新理论、到上级学习的新内容。新的法律、法规知识,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科室可增加专科知识的内容。

3.次数

护理部每年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不少于10次,要求参加人数在90%以上,科室每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1—2次。

三.严格要求,保证学习效果

讲课者需提前备课、备讲稿,讲课者对重要内容进行板书。听课者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护理部不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抽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3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促进护理学的发展,注重实用性、可行性,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年护理部业务学习计划:

一、培训内容: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主的护理学教育为模式。

二、授课人员素质: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专业职称人员讲课。

三、授课形式:各科准备培训内容以电子版的形式讲课。

四、学习方式与管理:护理部业务学习在前一天内安排时间、地点。参加培训的人员除值班、病假、产假外全部参加,无故不参加者按旷工处理。学习期间遵守课堂纪律,按规定时间提前10分钟进入学习地点,并认真做好考勤工作。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4在--年护理培训年基础上,结合--年,以及我院护理人员有很多年轻护士,普遍护理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制定--年护理业务学习计划,重点偏向护理操作的培训考核。

一、培训内容

1、3月份

皮下、皮内、肌肉注射 主讲 张化

2、4月份

留置针操作、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 主讲 王文

3、5月份

各种评估表的使用、交接班制度 主讲 王学无菌技术 主讲 楚霞

4、6月份

消毒隔离知识、心肺复苏、查对制度 主讲 孙霞

5、7月份

心电监护、心电图机的操作流程、处理医嘱制度 主讲 庞龙

6、8月份

修订后制度的培训(医用冰箱、高危药品、急救车封车、各班护士职责、各能级护士职责) 主讲 王欣

7、10月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鼻饲留置胃管、口腔护理)主讲:孙玮

8、11月份

针刺伤的处理流程、导尿(男女) 主讲 孙霞、王玮

二、培训时间:定于每月第三周星期五下午2点30分

三、培训地点:七楼会议室或八楼示教室

四、培训方式:在职护理人员参加,指定护理人员讲课

六、根据--年度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护理部业务学习内容可以有所更改,由护理部具体安排。

七、要求:

1、当月讲课的人员,请于当月10号前将课件复印件交给护理部备案。

2、没有特殊情况不得请假,年底以签到次数统计,缺课达2次以上,年抵扣一次性奖金50-200元,值班护士由护士长签名备注,病假、产假除外

3、年底根据全年培训情况,评选3位备课讲课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给予奖励。

4、请自带笔记本,年底检查

急诊科护理业务学习计划表5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配合--年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实施,有计划的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我院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行为,保障医疗护理安全,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医疗环境,现制定--年护理业务培训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的

1 .规范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强化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临床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简化工作流程,方便人民群众,消除医疗服务中的各种不良现象。

通过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做到仪容美、着装美、语言美、行为美,服务热情周到,工作团结协作,为创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三基四严”培训的内容与安排

培训方法:

1.全院医生护士自学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流程。

2.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定期举办各类规范培训课程,对全院人员分层次实施理论和技能培训。

3.科室每月组织1次业务培训,包括小讲课、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等。

4、实施“三基”考核两级负责制,医院由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负责,科室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

学习内容 :

(1)根据各科专业不同,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学习活动,以学习“三基”为基础,同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2)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药品管理发、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必须掌握基本知识,并熟练实践操作,定期考核。

(3)从健康卫生入手,结合疾病预防,传染病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用药知识等内容进行学习。

考核方法:

1.医疗护理质量办公室每年组织2次全院性基础理论考核,1次法律法规知识考核。

2.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2次。

3.医务科每年对全院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1次。

4.科室每月组织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各考核1次。

5.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三、培训学习要求

内科护理小讲课范文第15篇

摘要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教育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学生分为20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集体讨论,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授课教师点评,课程结束后填写评价表。结果: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认可度达98.02%,认为其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并能促进教学技能提高,发展多种能力。结论:小组学习合作模式应用于《护理教育学》实践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教学;护理教育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51

Explorationandapplicationofgroupcooperativelearninginnursingeducationpracticeteaching

YANGXiao-ling,YIJuan,YANGQian(NursingSchoolofLuzhouMedicalCollege,Luzhou646000)

AbstractObjectives:Toexploretheeffectofgroupcooperativelearninginnursingeducationpracticeteaching.Methods:Allstudentsweresplitinto20groupswhichinclude5-6studentswithonegroupleader.Eachgroupwouldreporttheirlearningoutcomesandthetutorwillcommentonthegroupperformanceandfilloutaratingscard.Results:Theresultsshowedthatabout98.02%studentsweresatisfiedwiththegroupcooperativelearning.Theybelievedthatitcouldenhancestudents′teamcooperationability,improvethelearninginterest,andcanimprovetheteachingskills,developvariousabilities.Conclusion:Groupcooperativelearningcanbeappliedinnursingeducationpracticeteaching,andworthyoffurtherstudyanddevelopment.

KeywordsGroupcooperativelearning;Practiceteaching;Nursingeducation

《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将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技术应用于护理教育领域,以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1]。该课程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及技巧为目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探索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素质[2]。由于“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较为突出,我校通过集体备课精选授课内容,采用课堂讲授、讨论、教学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及技巧,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研究于2014年春季学期在《护理教育学》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门课程是专业选修课,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级护理专业专科二年级学生101名,其中男3名,女98名。平均年龄(19.53±0.46)岁。

1.2教学方法《护理教育学》课程学时为24学时,理论课16个学时,教学实践课8个学时。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形式开展,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具体方法如下:开学第一次课,向学生讲述实践课的原则和要求。“护理教学过程与原则”章节理论课结束后,布置教学实践的学习任务。将学生按学号分为20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1)由授课教师对20个组长进行培训,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意义、注意事项和技巧。(2)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集体讨论确定教学课题(医学、护理、大学生活有关,选题范围不限),组长妥善协调工作,成员分工合作,每位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研读教材,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学习体会优秀的教学视频,撰写教学大纲,制作幻灯片,轮流试讲等。(3)以幻灯片形式在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进行授课,汇报人的产生采取现场随机抽取的方式,每个小组试讲15min。(4)授课教师点评、总结。(5)学生填写“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护理教育学实践课运用的效果评价表”。

1.3评价方法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对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效果进行评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收获、感受、评价等。共发放问卷101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100%,对回收后的调查问卷进行结果统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表1)

3讨论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于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它作为当代一种主流的教育方法、教学策略,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群体动力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建构理论等[3]。“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也被称为“小组合作学习”或“伙伴教学”,它根据团体动力学原理,旨在改变过去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而发挥作用[4]。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5]。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

3.1实践教学参与情况选修该门课程的101名同学全部参加了教学实践,完成了教案撰写、幻灯片制作和汇报,学生的授课内容涉及广泛,题材丰富,具体为:静脉输液法、痛经的预防及处理、艾滋病、健康观念、婴幼儿意外伤害及家庭急救、压疮的护理、冷疗法、医院感染、实习前中后的准备、同桌的你、患者卧位与舒适、健康与减肥、睡眠质量与管理、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怎样预防亚健康、肺癌患者的护理、享“瘦”生活、美食与健康、常见输液故障排除技术、如何培养对中医护理的兴趣。以上选题涉及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母婴保健学、基础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中医护理学以及同学们感兴趣的大学生活等相关话题。

3.2实际教学能力每个小组学生能认真准备多媒体课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讲课,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且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课堂讲授、演示、讨论、角色扮演、提问、随堂测试、音频、视频、漫画、板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在选题的切入点、教学教态、课堂气氛的调动、重难点的突出、时间把握、幻灯片制作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3.3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教育学教学实践的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奖励的依据。《护理教育学》课程的特点是侧重于教育学知识的运用,内容多、范围广、理论性强,课时有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非常有意义。由于小组团队的基本要求是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这样的一致需要对共同目标的认同和坚持。取得优异的小组成绩是小组成员的共同目标,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很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在本次教学实践准备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明白的、意见不统一的问题,会一起讨论,一起解决,既培养了小组学生彼此相互宽容和谦让的意识,又达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最后完成小组的汇报演示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跟皮亚杰认为的“知识不可能仅由外部传授而获得,而应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相一致。

3.4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教育学教学实践的优势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教别人时的95%[7]。可见,在护理教育学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平台,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是最好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认为,学生可以作“即知即传人”,就是说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老师。因为当学生在向其他人传授知识的时候,他需要思考如何将知识构建得更加符合逻辑,以及如何将语言表达的更加清晰明了[3]。罗杰斯的自主学习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先决条件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对人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把人视为可信赖的有机体,置学生于教学主体的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教学实践就是学生为主体,将其置于教学主体的地位。在小组团队成员之间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在对所授课程进行选择、资料整理、大纲撰写、课件设计、轮流试讲、互相点评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认识,节省了小组成员独自学习的时间和避免走弯路;有利于在小组成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小组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努力,她的收获就会在小组中进行传播,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3.5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教育学教学实践的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教育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98.02%的学生赞成这种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资料收集、知识运用、课件制作、语言表达、自信心等方面都能得以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首先,该教学方法从小组组建、小组讨论、分工协作、轮流试讲到随机抽签汇报,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认真查阅资料和文献,积极思考和讨论,熟悉和运用护理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学过程和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媒体相关章节的知识点,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护理教育学》课程目标和理论的理解,强化了护理教师的角色体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提出授课题目,并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本门课程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运用,做课件,撰写教学大纲,提升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再次,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往的护理教育学课程为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学习,学生听课乏味,教师授课费力,学习效果不好。本次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相结合,学生上台当老师,亲身体验如何备课、授课。每个学生都希望能有一个展示自己能力与表现自我的机会,责任感及荣誉感促使其认真参与每一个环节,而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又促使学生不断地开动脑筋,用评判性思维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将听、看、思结合起来,增加课堂活力。

4小结

此次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组织学生上台试讲,并加强试讲前的指导与试讲后的评议,使教学实践真正行之有效。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评价方法尚不完善,课堂上教师仅采用了对学生的点拨解惑、启发引导、总结归纳以及询问学生的体会和感受等方式;组内评价是要求组长协调,在成员轮流试讲的时候进行,但由于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教师无法了解组内评价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护理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0-102.

[2]谷青芳,刘晓英.“小组合作+角色实践”在《护理教育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3):1146-1147.

[3]李卓群.刍议合作学习[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0):78-79.

[4]杨箫华,焦芳.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现状与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9):218-219.

[5]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8-59.

[6]葛廷印.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评价[J].成才之路,2014(9):56-57.

[7]徐艳.教师与学生互动和听说教学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