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

语文教育培训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1.1幼儿英语培训机构整体教育质量不高

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对英语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仅要求幼儿英语培训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抓住幼儿的心理,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我国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存在师资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整体教育质量不高,不能保证从事幼儿英语教育事业师资水平。幼儿英语培训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未经专业训练,必然会降低幼儿英语教学效果。

1.2幼儿英语培训行业的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化处

在知识经济时代,家长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低龄化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众多幼儿园纷纷开设了幼儿英语课程。但在繁荣的幼儿音乐教育事业背后,存在严重的单方面最求利益的问题,英语教育过程过分重视成效。家长和培训机构的功利化,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可能使孩子对英语学习产生地处心理,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1.3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品牌意识较为薄弱处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中,品牌价值的形成对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我国当前尚未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英语培训机构缺少个性的培训理念,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长久的经营目标的设定,导致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影响力。

2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前提及途径

2.1实现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的前提

(1)更新幼儿英语教学方式教学环境、手段、内容、目的、教师和幼儿是英语教学的关键要素,英语教学方式的选取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使英语语言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使幼儿获取知识。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借助教学手段进行调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幼儿学习群体的特殊性,在教学方法应用上要突出乐趣的特点,寓教于乐,在多种游戏中渗透入英语知识点,鼓励孩子之间进行英语对话交流,创新单一的死板教学方法,保证教育效果。

(2)对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传统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将学前实践课程、英语课程及教育课程综合起来,形成三维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为幼儿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演讲、观摩、听说练习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亲身融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实现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幼儿的思考、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此外,还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借助学前模拟课堂,促进周边幼儿园的合作,交流经验,提升幼儿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

2.2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的途径

(1)打造培训品牌,形成定向式幼儿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我国幼儿英语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双语教师人才的短缺,高职院校在培养幼儿英语教学人才的过程中,应同英语培训机构或幼儿园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贯彻实施校企合作,学教交替的方式,使幼儿英语教学人才培养向着定向化的方向发展,将双语教育、幼儿艺术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双语教师,扩大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的规模,形成品牌模式。

(2)教师岗位置换培训,顶岗支教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应用教师岗位置换培训的方式,在幼儿园中设置适应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进行培训的岗位,加强高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顶岗支教,深入到幼儿园内部,了解实际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提升师资水平。

(3)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同行业专家的合作,共同研究教学内容由于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同行业需求的对接,这就需要加强同企业、行业中专家的合作力度,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基于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塑造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实施双语教师职能训练,对幼儿双语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和完善。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培养,将课程同实际教学工作整合为一体,使英语教育课程更加满足岗位的需求,实现与实际生活的接轨。

3结语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1.1幼儿英语培训机构整体教育质量不高

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对英语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仅要求幼儿英语培训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抓住幼儿的心理,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我国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存在师资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整体教育质量不高,不能保证从事幼儿英语教育事业师资水平。幼儿英语培训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未经专业训练,必然会降低幼儿英语教学效果。

1.2幼儿英语培训行业的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化

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家长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低龄化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众多幼儿园纷纷开设了幼儿英语课程。但在繁荣的幼儿音乐教育事业背后,存在严重的单方面最求利益的问题,英语教育过程过分重视成效。家长和培训机构的功利化,不仅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可能使孩子对英语学习产生地处心理,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1.3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品牌意识较为薄弱

处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化社会中,品牌价值的形成对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我国当前尚未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英语培训机构缺少个性的培训理念,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长久的经营目标的设定,导致幼儿英语培训机构的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市场影响力。

2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前提及途径

2.1实现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的前提

(1)更新幼儿英语教学方式

教学环境、手段、内容、目的、教师和幼儿是英语教学的关键要素,英语教学方式的选取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使英语语言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使幼儿获取知识。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借助教学手段进行调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幼儿学习群体的特殊性,在教学方法应用上要突出乐趣的特点,寓教于乐,在多种游戏中渗透入英语知识点,鼓励孩子之间进行英语对话交流,创新单一的死板教学方法,保证教育效果。

(2)对幼儿英语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

传统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将学前实践课程、英语课程及教育课程综合起来,形成三维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为幼儿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演讲、观摩、听说练习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亲身融入到英语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实现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幼儿的思考、分析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此外,还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借助学前模拟课堂,促进周边幼儿园的合作,交流经验,提升幼儿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

2.2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的途径

(1)打造培训品牌,形成定向式幼儿英语教学人才培养

我国幼儿英语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双语教师人才的短缺,高职院校在培养幼儿英语教学人才的过程中,应同英语培训机构或幼儿园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贯彻实施校企合作,学教交替的方式,使幼儿英语教学人才培养向着定向化的方向发展,将双语教育、幼儿艺术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双语教师,扩大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的规模,形成品牌模式。

(2)教师岗位置换培训,顶岗支教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与区域幼儿英语培训行业对接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应用教师岗位置换培训的方式,在幼儿园中设置适应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进行培训的岗位,加强高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顶岗支教,深入到幼儿园内部,了解实际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在实习过程中提升师资水平。

(3)加强英语教育专业同行业专家的合作,共同研究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同行业需求的对接,这就需要加强同企业、行业中专家的合作力度,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基于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塑造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实施双语教师职能训练,对幼儿双语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和完善。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培养,将课程同实际教学工作整合为一体,使英语教育课程更加满足岗位的需求,实现与实际生活的接轨。

3结语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2017年7月15-16日,在乌兰察布举办了"真语文5周年"教育教学活动,很荣兴的是我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王旭明社长特别呼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专家和教研员,能够接受并 支持语文回归到语言文字的本质特征上来;能够接受并认同语文的人文性,并支持语文老师作出真语文探索。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把握课改方向,研究学习规律,助力学生发展".根据这次培训主题,语文出版社精心编排了以下培训内容:专家讲座。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老师的《真语文理念探究》、特级教师张赛琴老师的写作专题报告和教育老专家贾志敏教授的《小壁虎借尾巴》;专家示范课2节:张赛琴老师的习作教学《记一次集体活动》,王丽华老师的《要下雨了》。

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要想做一名真语文老师,首先得在头脑中建立"真"语文理念。"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陶行知老先生的这句话对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准确的定位,要教学生求真,我们就要教"真"语文。何谓真语文?王旭明老师说:"真语文就是语文,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语文教育,就是要用语文的方法去教语文".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变成教师为主角,学生为群众演员的表演课".其次,要做一名真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语言要自然、朴实;教态要亲切自然、恩威并重、变化有效、文气典雅。应该明白以生为本、爱生如子、知识渊博、方法多样、胸襟开阔、灵活变通、幽默风趣、化解窘境是教师的魅力所在。还应该知道未来教师应具备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等基本素养。

总之,这次培训的活动安排,主题明确,精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学到了许多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坚定、执着所给予的精神震撼以及语文课堂带来的美的享受。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事实上,培养学生语感最好的时间不是高校阶段,而是在中、小学阶段。高校期间被迫提出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因为高校人文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语感非常差,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多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教师过分关注考试,教学中注重讲解字词、语法知识,将文章诠释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另一个原因是目前中学生手中的“课外书”主要为考试辅导书,他们很难有机会去浏览真正的课外出版物,无法开拓视野、丰富情感、培养情趣。大学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不是具体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大学人文教育中再提学生语感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出于各种原因,目前在大学人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感也是危机四伏,效果甚微。

1、人文教育在高校处于“边缘化”地位

大学开设人文教育课程的最初目的是培养具有自由精神的人,但是目前诸多高校已经违背初衷,在人才培养上急功近利。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高校管理者过分注重专业的实用性,忽视人文教育的基础性。以某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为例。《大学语文》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作用很大,教师可以通过对课程的讲授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良好语感,提升其表达能力。该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分31个单元,精讲课文96篇,泛读课文664篇,每周3个课时,每个学期共计45课时左右,除去节假日实际上课只有三十多个课时,任课教师要在如此之少的时间内完成31个专题的讲解,并梳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根本是天方夜谭。而与附近几所高校比较而言,该校还是相对较为重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众多高校或者根本不开设某些人文课程,或者即使开设,也没有足够必要的课时,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人文课程教师上课应付、学生对付的情形。任课教师觉得自己属于学校的边缘化人物,学生对人文课程更不重视。

2、人文课程教学方法过于古板,难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感的作用

长期以来,中式教育还是偏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以相关知识的传授为中心,某些教学专家评判教学效果好坏时,上课学生是否安静听话成为评优的主要指标,“示范课”评比更是以教师讲授为重,教学互动较少。因此,即使教师授课经验丰富、思路清晰、语音标准,道理深入浅出,但效果仍然不甚如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仅是观念的输送,学生不需要思考,更不需要主动发言,从而丧失了许多提升语感的机会。专业课问题对错可能十分明显,但人文课程的相关问题通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因此改变人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发言,充分表达其观点,实现思想创新,才能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感,否则光靠教师传授,学生的语感将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3、学生深受应试教育影响,难以体会语感的作用

人文教育对学生语感提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国学生大都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尽管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感培养提出了要求,但事实上我国中等教育中成绩考核始终位于首位。为应对学校考试和社会就业的压力,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大多集中精力去获取那些具有实际有形价值的、能即时发挥作用的“硬件”,比如各种证书、专业技能培训等;而对于短时间难以发挥效用的人文课程,基本上就是应付了事,大都抱着凑学分的学习态度。大学人文教育不能提升学生的语感,学生就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适合自身的抉择。所以目前高校校园“老实人吃亏”的观点盛行,同学之间攀比现象层出不穷,享乐主义遍地开花,整个校园弥漫着浮躁的气息,如此恶性循环,学生将更加难以静心学习人文课程,语感提升也无从提起。

二、高校人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对策建议

语感的培养问题由来已久,因为它很难用具体的文字予以描述,也尚未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目前,高校人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胃口”,培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只有人文教育真正得到重视,学生语感的提升才能实现。

1、高校管理者要摆正人文教育的位置

人文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直接影响任课教师的教学心态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基于此,高校管理者应改变现在人文教育的弱势地位,通过营造浓郁的大学人文氛围、合理增设人文课程等方面,提升人文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性。人文氛围的营造上,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静、动两个方面予以实现。静的方面表现为巧妙构建校园环境。如在学院矗立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刻或名人塑像或是建立自己的学院历史展览馆,每批新生入校,都带领新生到学院历史展览馆参观,给新生介绍学院的历史,增强新生入校荣誉感;在学院教室、走廊等地方,多张贴一些名人事迹、格言等。动的方面,学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并给予学生们足够的支持。学生们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或者活力会产生一种隐性的人文气息,让每一位走进校园的人都能深深感受到。某篇新闻报道曾这样描述,高校在迎新时,新生进入高校看见的不仅是班主任,还有一路五花八门的社团为招人而打着的“活广告”,如武术社团的成员穿着少林服装表演、书法社团的成员挥毫泼墨吸引新生等。走进这样充满人文氛围的高校,自然能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其对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针对学生开设尽可能多的人文选修课程。目前人们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认为选修的人文课程大多是大学为同学们凑学分而胡乱开设的“玩”的课程,只有专业课才是“正经”课程。但若放眼国外,就会发现很多名校选修课才是形成其特色的重头戏。这些名校最受欢迎的课程往往不是专业课,而是部分选修课,其选修课比重基本位于60%以上。与其相比,我国国内大学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据了解,我国一流大学如清华、北大选修课所占比重一般也就是34%左右,一般大学选修课所占比重多为24%左右,这个比例中可能还包括一些限制性选修课(或称准必修课),其实际比例可能更低。例如,某高校基础课部开设的选修课程仅包括普通话、演讲与口才、湖湘文化专题、西方文学作品赏析、中西文化比较、大学生艺术修养,音乐欣赏,摄影、书法技巧与欣赏九门课程,选修课开设数量少,科目也较为单一。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同,人文教学是打开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提高精神文化素养的重要渠道。所以适当减少学科专业课程,增加人文选修课程,扩大学生选择面,应成为高校人文课程设置的发展思路。高校开设人文选修课程不尽如人意,但是更令人担忧的是人文教育的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以湖南省部分高校为例,很多高校开设的选修课并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都是找外聘教师上大课。一般来说,外聘教师教学责任感相对较低,教学态度也不太认真,因此即使学生对某些选修课兴趣浓厚,但受任课教师的影响,也可能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选修课到课率越来越低,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学生不是机器,高校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会做事的前提应是学会如何做人,而其必要条件就是要有称职的、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的培养和辅导。为此,高校在多开设人文选修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多培养称职的人文课程教师,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领略人类文化的深奥与博大,得到心智的训练并感受其中的喜悦。人文课程才能真正有效的帮助学生领悟深厚的人文精神、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浓厚的语感,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能适应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的综合型人才。

2、掌握语感培养思路,依据语感获取方式,创新人文课程教学方法

语感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学时机和方法的把握。培养语感,使学生具备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应首先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打好感受言语的基础。传统“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提升语感效果甚微,人文课程是欣赏的课程,其教学本身也应该是“人文”的。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切身感受,在情感体验中发展语感。感受同生活的直接经验息息相关,若离开了生活经验,那么语言与现实就失去了联系,也就很难获得具体的语感环境。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墨哈特提出了图式理论,对于探讨语感培养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鲁墨哈特认为,“图式理论基本是一种关于人的知识的理论。也就是说,它是关于知识是怎样被表征出来的,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运用的理论。按照图式理论,所有的知识都组成为一定的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9]根据图式理论,图式在人们语感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意味着:一是人们头脑中本来具有的图式数量越多,其再生成新图式的能力就越强,并且形成更有用、更高级的图式难度就越小;二是人们头脑中图式数量越多、图式的质量越高,那么其直觉思维就越敏锐,运用图式的能力就越强,即能够在相应的言语环境中快速的把相关有用的图式调动出来,准确理解别人的意思或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人们头脑中数量多、质量高的图式运用的次数越多,人们形成无意识支配自己思路和气势的能力就越快,即良好语感自然形成的时间也就越短。在了解语感培养思路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语感自然习得和学习获得这两种方式对语感培养方法进行创新。自然习得的主要方式是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概念由心理学家罗伯首先提出的,他将内隐学习界定为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即内隐学习时认知主体并没有意识到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10]。内隐学习是不需要付出意识努力、不需要采取一定策略就可以完成的学习。学习获得的主要方式是外显学习,即主体需要付出一定的意识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才可以完成的学习。内隐学习是语感培养的主要方式。人文教育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内隐学习的氛围,同时配合外显学习,培养语感。创造内隐学习氛围,就是让语感教学少一些束缚和尴尬,多一些自由和舒畅。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这是我在这次培训中最深刻的体会。这次培训中专家的理论讲座与相关的课例紧密结合,在鲜活的课例中解析理论的生成与掌握,非常有助于理解和学习。这样的讲座使我感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理性所在。课堂上一种方法的运用、一个步骤的设计、甚至一个问题提出,都应有一定的理念支撑,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课堂才是科学高效的。这使我真切地感到,应该具体地学习课程标准,广泛地学习语文学科理论知识,当一些理论与标准熟记于胸的时候,才能在教学的时候运用自如。我先前的“理论枯燥论”在此自动瓦解。

二、系统全面的讲解填补了我对某些领域教学认识上的空白

以前我总认为口语交际课是不需要上的,对综合性学习课的认识也比较模糊,一上这两类课的时候,我就比较头疼,也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的系统讲解,观看了名师的出色课例,我对这两类课有了一种较苏醒的认识。其设计理念与思路对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感到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

三、网络交流使我在集思广益采众长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6篇

(一)选择简易性词语

词汇是一个语言体系中的三要素之一,是非常有用的造句单位。要使用一种语言说话办事,离不开词汇的使用。在对外教育培训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一个选择简易性词汇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过程。对于东盟学生来说其已经掌握的汉语词汇大多是基本词汇,这类词汇代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现象,使用频率高,并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选用基本词汇。同时也应该注意到,随着技术或语言的日新月异,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新词汇。这些新词汇出现时间短、使用频率没有基本词汇那么高,但是与新技术、新知识和日常生活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选择新词进入教学是不可避免的,但为了方便外国学习者听懂和使用,要注意所选新词的规范性、稳定性、实用性、普遍性、品位性;选词通常以语文词为主,尽量选用那些语言生成能力高的积极词汇,即流通度大的高频新词,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相关职业技术报刊或国家汉语国际教材中的高频新词,突出课堂教学语言的实用性和规范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外国学生接受门槛,确保选用的词语(新词),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汉语词汇推测其意义,满足外国学习者报刊阅读、日常交际和自学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释义的简易性

为了从中国学习知识文化,外国学员在中国学习的时候会主动阅读中文学术报刊,并期望获得相关中文词汇,但由于中文水平不完善,对词语具体意义的理解与自身经验之间的衔接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甚至一个在自己母语里非常熟悉的词汇,却不能正确理解其中文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对涉及的词汇进行释义,同时对释义的词汇与句法进行严格控制,将释义难度降到最低,打消与学员现有汉语基础对接的障碍。因此,释义要避免生僻、难懂词汇,尽量使用基本词汇、高频词汇,即使使用专业术语,也要根据学员的总体水平选择运用较广、稳定性较强的专业术语进行释义。句式要避免使用长难句,转而使用短句,可使用多个短句进行释义,不用花过多的时间在句式的语法分析上。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进行简易的释义表述呢?笔者试用词义归纳、转换法,断句法、同意替换法来实现。1归纳法在释义中,意义的简易性与完备性通常是矛盾的重点,如果追求词意的完备,就需要动用大量的语义来对其进行解释,但语义量过大肯定会影响到学员的接受度,这就需要教师对所解释的词语意义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具有归纳其核心或重点意义的能力。如:“瘦脸”[2]一词,对中国学员讲可以这么说:瘦脸手术是通过重建颅面骨和眼眶、颧骨和颌骨、颏骨和唇颊骨之间关系,使头部轮廓、面部轮廓符合或接近黄金分割律(宽长比为1∶1618),从而获得较理想的美貌面型。但对外国学员来说,这种解释明显很难理解,加之为了对其职业有帮助又不能简单地解释为:通过手术使脸变小,而要解释为:通过改变脸部各部位之间的距离,使脸变小,达到宽长比为1∶1618的手术。再如“贷款”[2]一词,对中国学员可以这样说: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但对外国学员应该这样解释:贷款是当你需要钱,而自己又没有时,可以向银行借钱,同时支付一定比例的借款金,并按时还钱的方式。2断句法释义中除了词汇的选择外,使用的句式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把长难句,在保证意思完备的前提下,断成简单短句,不让接受者花费太多时间去分析语法和语言意义。如“安居工程”[2],对中国学生可以这样解释: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这个解释是由一个长句来完成的,其中定语部分非常多,句式复杂(整个句子是定中结构,三个定语之间又是并列结构,第二个定语又是状中结构),对中国学生来说不难理解,但对于外国学员来说,因为受到自身语言习惯和中文水平的限制,要花时间对句子结构进行划分才能完成理解,甚至中心语,都要把定语一层层划分后才能找到,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个长句切割成几个短句来释义,几个短句即在意思上相互统一,又在结构上独立,且用词均属于基本词汇,不会对外国学员理解造成障碍。按照这个原则,“安居工程”可以解释为:一项让老百姓放心居住的住房建设计划。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建设价格出售。用于提供给住房困难的家庭,具有社会保障性质。把中心意思直接归纳提前,而定语部分由几个短句来完成,意思简洁、突出,外国学习者理解起来会更容易。3同意替换法由于中文有很多多义词,为了确保选用词汇的规范性、实用性和简易性,可以用意思相同或相近(只要不会对意思产生误解就可)的基本词汇或大纲中的甲、乙级词语替换丙、丁级词汇。比如“婚前财产公证”,如解释为“指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请有关部门证明各自婚前的财产,明确财产归属问题”,这个释义中,“归属”一词属于超纲词汇,外国学习者不一定能懂,所以需要更改为“指将要结婚的男女双方请有关部门证明各自婚前的财产,明确财产是谁的”,其中,用于替换“归属”的“是”和“谁”都属于甲级词汇,语法也比较简单,便于理解。再如“唱衰”,如解释为“不看好,发表言论认为会衰落”,这个释义中,“看好”属于超纲词汇,需要替换为“不认为会发展的好,发言言论认为会衰落”,其中用于替换的“认为”、“会”、“发展”、“得”、“好”都属于甲级词汇,便于理解。

(三)配例的简易性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7篇

语言训练要注重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对于语言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培养语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基础环节。通俗来讲,语感即为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感受力。语感一般靠直觉,这种直觉不是对语言的简单认知,而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慢慢积累起来的,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体现着人们对于语言的熟练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环节,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完成对事物的理解过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语感,有利于语文的深入学习。

语言训练要进行语言积累入选为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多数是经典、有启迪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说囊括了各类的语言现象,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是多种多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充分熟悉和掌握各种语言现象,熟练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语言训练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如果不具备一定量的语言积累,那么就不会形成语言技能。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法,才能变得才思敏捷,更好的进行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好词好句的摘录,使之形成一种习惯。语言练训中要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论证严密的议论文,有的是知识性和思想性较强的社科类文章等等。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积累词汇、揣摩文章规律,增加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把书本中的知识,如语言表达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转化为自身知识,不断吸取课本中的营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表达。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可以是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者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等等,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引入讲与练相结合的语言训练方法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就是“多读多练”,因为读写都是基本技能,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学习小组,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由于初中语文教材多是经典范文,反复的揣摩与诵读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8篇

一般来说,语言训练由听、说、读、写四项基本的技能构成,也可以概括为理解技能和表达技能两项技能,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例如,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分不开的,过分强调一种技能而不能平衡发展的话,最终会制约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使资源实现整合与互补。语言训练只有做到整体推进才能把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初中生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语言训练要注重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对于语言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培养语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基础环节。通俗来讲,语感即为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感受力。语感一般靠直觉,这种直觉不是对语言的简单认知,而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慢慢积累起来的,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体现着人们对于语言的熟练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环节,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完成对事物的理解过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语感,有利于语文的深入学习。

语言训练要进行语言积累入选为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多数是经典、有启迪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说囊括了各类的语言现象,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是多种多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充分熟悉和掌握各种语言现象,熟练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语言训练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如果不具备一定量的语言积累,那么就不会形成语言技能。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法,才能变得才思敏捷,更好的进行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好词好句的摘录,使之形成一种习惯。语言练训中要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论证严密的议论文,有的是知识性和思想性较强的社科类文章等等。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积累词汇、揣摩文章规律,增加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把书本中的知识,如语言表达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转化为自身知识,不断吸取课本中的营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表达。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可以是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者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等等,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引入讲与练相结合的语言训练方法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就是“多读多练”,因为读写都是基本技能,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学习小组,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由于初中语文教材多是经典范文,反复的揣摩与诵读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通过不断的朗读增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词语的积累,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在进行读和练的训练时,初始阶段要以读为主,通过多读不断增加知识积累,进行遣词造句的学习。然后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把读和练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与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语言掌控的能力得以提高。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9篇

    一般来说,语言训练由听、说、读、写四项基本的技能构成,也可以概括为理解技能和表达技能两项技能,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例如,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分不开的,过分强调一种技能而不能平衡发展的话,最终会制约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使资源实现整合与互补。语言训练只有做到整体推进才能把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初中生语文水平和综合能力。

    语言训练要注重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对于语言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培养语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基础环节。通俗来讲,语感即为人们对于语言的一种感受力。语感一般靠直觉,这种直觉不是对语言的简单认知,而是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慢慢积累起来的,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关键,体现着人们对于语言的熟练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环节,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完成对事物的理解过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语感,有利于语文的深入学习。

    语言训练要进行语言积累入选为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多数是经典、有启迪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说囊括了各类的语言现象,而且在表达方式上也是多种多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充分熟悉和掌握各种语言现象,熟练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语言训练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如果不具备一定量的语言积累,那么就不会形成语言技能。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句法,才能变得才思敏捷,更好的进行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好词好句的摘录,使之形成一种习惯。语言练训中要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论证严密的议论文,有的是知识性和思想性较强的社科类文章等等。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积累词汇、揣摩文章规律,增加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把书本中的知识,如语言表达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等转化为自身知识,不断吸取课本中的营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表达。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可以是自己的某个想法或者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等等,方式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引入讲与练相结合的语言训练方法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就是“多读多练”,因为读写都是基本技能,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学习小组,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由于初中语文教材多是经典范文,反复的揣摩与诵读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通过不断的朗读增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词语的积累,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在进行读和练的训练时,初始阶段要以读为主,通过多读不断增加知识积累,进行遣词造句的学习。然后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把读和练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与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语言掌控的能力得以提高。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双语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28-02

双语教师是双语教育的最直接实施者,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主要中介。新疆的双语教师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很难适应高质量双语教育提出的要求,严重制约着新疆双语教育的广泛实施和开展。随着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蓬勃发展,学前双语师资问题日益突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应具备汉语说写、课程实施、课程研究等多种能力,因此探究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机制非常重要,是不可忽视的。

一、新疆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与教学事实的差距。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丰富儿童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其运用双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培训学前双语教师的主要目标之一应是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师汉语口头能力的提高与汉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密不可分,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现实的教育事实是很多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已经错过了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加上还有其他的一些教学培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间的沟通依然主要以当地母语交流为主,这不利于双语教师提高自身的汉语口语水平,会使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质量降低,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2.培训观念与培训行为的落差。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改革力度比较大,涉及的范围也很广,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新疆地区学前教师已有的教学观念和专业发展。新疆地区幼儿园在迎接学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封闭,不能及时地了解最新消息,专业引领力量薄弱,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各类课程资源比较匮乏,这些因素和困难都在阻碍着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双语教师展开培训,既能适应学前改革提出的要求,又能适应当地的教育发展实情。但实际上,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民汉”两种文化冲突的文化困境。中华民族的文化汇总在中国文化中,而汉文化则是主体。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民族以及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数民族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却表现出强烈的“拒斥”感,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的冲突。处在民族文化氛围中的少数民族教师,自然很难适应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这种不适应性是跨文化必定面临的,也是不同民族文化由“冲突”走向“融合”的必经之路,但当前两种民族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困境是不可避免的。

二、学前双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

1.职业伦理道德。学前教育职业伦理道德,是每个学前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学前教师是除家长外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教师是儿童心目中的“权威”,他们会模仿教师的言语、行为。因此,学前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对儿童的影响是积极的、乐观的,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2.专业知识。学前教师的教育对象一般是3―6岁的幼儿,这个时期的幼儿有着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幼儿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学前教师应根据《幼儿园工作流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全面培养和教育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能力和知识,注意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而要达到这些教育和培养目标,教师首先应具备相关的理论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并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所需的汉语水平,这些都对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3.保育和教育。幼儿园工作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保育和教育,每一个方面又包含着复杂的环节和烦琐的工作,对于学前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学前双语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在极大程度上认可这份工作,愿意为学前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都要求教师有良好的专业教学态度,能够主动地发挥自身内在动力,实现主体价值,愿意将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做好,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的知识,使得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为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三、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策略

1.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机制。民汉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汉语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根据这一现状,应该改革当前双语教师的培训机制,鼓励新疆地区学生学习汉语,主动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从而方便接受教师的讲解。由于学前教育的儿童年龄较小,双语教师应抓住他们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向其讲授正确的汉语文化、民族文化等。同时要提高双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和教学质量,使其能够将两种语言和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进而实现新疆地区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好地与汉族地区接轨,有利于提升双语教师的培训质量。

2.构建快捷、高效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实现新疆地区民族教育质量的较大提高,离不开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关键还在于建立一支立足新疆、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双语师资队伍。因此,首要任务是根据新疆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创建一个快捷、高效、实用的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模式。在保证双语教师培训质量的前提下,为解决新疆高素质双语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创造条件,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双语教师培养道路,构建学前教育双语教师专科、本科、硕士及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培训的完整体系。在对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分级教学,逐渐优化培训比例、培训模式、培训课程、评价体系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双语教师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出适合该地区、该民族的学前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另外,对参加培训结束后的双语教师,还要进行跟踪管理,确保他们具备开展学前双语教学的能力。

3.建立学前双语教师实训基地。以完成学前教育目标为依据,设立双语教师培训中心,完善双语教师的实践基地,将汉族和民族的教师吸纳到双语教师实训基地来,进行一系列双语教学培训,从而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技能。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可以适当地借鉴国外优秀的培训经验,将双语教师培养与高校进行对接,建立双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新疆当地政府还应积极探索和寻找双语教师培养的新模式,提高高校在学前双语教师教育培训实践能力的建设力度,建设实践培训基地,为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提供开放的专业支持平台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并且建立职前职后的双语教师培训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4.加大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学校的投入。承担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院校或单位应根据双语教师的培训目标和各地教育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快建设双语教育培训基地,同时要更新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着力打造数字化的培训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方便双语教师可以共享教育资源,并接受高科技知识的培训,了解如何将现代高科技搬进学前教育课堂,加强远程教育建设,积极开发双语教师的培训教学科研平台,不断加大对培训院校的投入力度,优化培训基地的各项功能。高度重视新疆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基地的长远建设和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努力把双语培训基地建成面向新疆的双语教师培养、研究、交流、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地方,培养学前双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及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四、结语

新疆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关键因素是学前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组织学前双语教师参加培训能够加强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学前双语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双语运用能力,既了解掌握本民族母语,又能很好地理解汉语,这离不开双语教师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新疆地区应继续加大对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壮大这支队伍,才能更好地为当地学前双语教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闵兰斌,周兢.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回溯、现状与趋向[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6,(03).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探究

跨文化教育是两种或多种文化或亚文化之间的教育,在专门设置的本民族文化环境中使受教育者了解非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风俗习惯的教育。

一、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受教育问题

教师是学生跨文化教育的引导者。跨文化教育一直是外语学科的隐型课程。目前全球外语教育界都公认,外语教育必然涉及外国文化教育,语言教育不可能离开文化教育进行。实际上,单纯地外语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教育活动。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除了保留原有的“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外,还强调以“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教学目的从单纯的训练语言技能转为对文化的学习,这是对大学英语原有教学理念的颠覆,也很好地印证了跨文化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时代性。

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执行者、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引导者,其自身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较高的跨文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高校英语教师自身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者,他才能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授学生跨文化的意识、有技巧地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技能。作为大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引导者之一,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跨文化素质及其最终的文化习得及运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质是跨文化教育整体实施的先决条件之一。大学英语教师要认识变革带来的挑战,反思自身在观念、方法、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地位的变化,主动适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新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单一教材的执行者、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和“教书匠”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导航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促学者和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者转变。可见大学英语教师在学生跨文化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开始研究跨文化交际至今,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讨论和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只有极少量的论文提及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主要实施者――大学英语教师。

有调查表明:外语教师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不高,教师普遍感到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尽管外语教师在语言知识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被调查的教师85%为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毕业),但距离教育部对文化教学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更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实践的需要。

由于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足,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容乐观,致使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严重缺失,自然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结果不尽人意。所以,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应当尽快得到推进,以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质,为跨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二、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应采取的基本策略

(一)有关部门及院校应更加重视教师的跨文化发展

调整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要真正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目标,前提是必须有一大批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通才。目前我国无论是各语言类院校,还是每个高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多数着力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能力,却极少涉及跨文化、多元文化或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等方面的学科,局限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程培养出的大部分学生多成为今后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主力军,当他们在处于多元文化情景中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知识去解决文化差异、矛盾与冲突。因此,这些院校应改革当前的课程设置,聘请一些跨文化交际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也就是说,在专业英语课程中适当设置跨文化交际学科,以适应未来大学英语老师的要求。

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增加跨文化培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师观念、能力的显著提高离不开具体的教学实践,只有把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才能持续有效地促进教师的观念转变、专业成长。有关部门和相关院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进行持续、有效的教师培训,增加高校英语教师出国学习、进修的机会,为教师搭建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加跨文化实践的经验。通过这些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探讨,以及与外界文化的碰撞,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自我、认识他人,提升自身的跨文化能力,从而构建一支观念新、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新角色定位的英语师资梯队,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研究者应多关注教师跨文化教育问题

研究者应多关注高校教师跨文化现状。目前我国关于跨文化教育的研究对象大多都是学生,而关注教师的跨文化教育现状的相关研究为数不多。事实上,教师是整个教育环节的启动者,教师得到良好的跨文化教育,获得过硬的跨文化能力,是学生跨文化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国研究者应该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发展情况,对他们的现状进行及时的评估,针对其发展问题提出有效切实的提升途径,并跟进关注其后续改变或发展。

研究者应积极开发合适中国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模式。有效、合适的教师跨文化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大大加快高校英语教师跨文化发展。高校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应依据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设计。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既包含广义的跨文化培训,又包括针对性跨文化培训,在形式上是多种培训模式的组合。在培训的内容上也要考虑教师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找到最适合的培训模式。研究发现了一种适合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培训模式,其包括四个阶段:与外国人的互动活动,海外短期体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果向教学转化,以及专家评估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反思贯穿于整个培训当中,为培训者提供培训过程监控的依据和培训后评价教师的依据,使培训趋于整体性。教师的培训也要体现对教师这个社会群体的针对性,在培训设计中要考虑到教师的需求和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的培训模式应该更加强调培训前期的实践性和培训后期的对教学转化的能力。此外,因为培训的时间有限,培训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把培训的中心主要放在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交际技能、语言应用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上来。培训的设计要严谨周密,突出重点,并随着培训取得的效果不断跟进,使之符合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高校英语教师自身也应该提高跨文化意识,积极配合和参与研究者设计的专业培训。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入职 教师 培训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79-01

2010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此同时,语文课程改革也已经走过十年,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即将颁布。如何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师培训的质量,尤其是如何培训好新入职的初中语文教师,使其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一直是困扰培训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本文将结合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的实际状况,针对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五年内)的培训课程,着重分析和探讨培训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

一、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的状况

(1)受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2)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3)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

二、面向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的五年内培训课程分析

(一)明确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五年内的培训任务

要有现实针对性,不回避学科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现阶段教师培训必须针对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学科教学出现的实际问题,把培训重心由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转移到学科教学研究上来,切实提高教师以实际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

(二)全面、合理地设置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五年内的培训课程

教师是课改的核心人物,只有提高教师的水平,课改的目标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师范生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即加强和深化教师教育。在教师教育工作中,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在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为使课程改革能够落到实处,强调教师在改革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实现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具有双重专业性,即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结合。它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担当起课程改革的重任。

既然已经明确了对语文教师的培训任务,在培训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多年来各级各类的培训部分都进行过各种尝试,其中《1992年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师职务培训方案》极具代表性。早在二十年前,在新课程改革还处于酝酿之中时,《方案》就已经从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专业知识与技能和教育科研等五个方面设置了详细具体的课程,以“选修”和“必修”两种形式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参加培训,在这个《方案》的要求和指导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快速提高。现将《方案》中设置的课程收录如下:1.教师修养:新时期教师修养。2.教育理论: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目标与方案、教学论的现展、中学语文教学名家评价。3.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班主任工作、中学生心理咨询、中学生职业指导、中学语文课堂优化教学研究、作文训练方法研究、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文学名著》导读指南、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写作心理初探、阅读心理初探。4.专业知识与技能:书法,文学评论,影视评论,演讲与辩论,文史工具书的应用,教学语法与语法教学,古代诗文鉴赏,中国当代文学的阅读与欣赏,外国现、当代文学的阅读与欣赏,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阅读指导,现代文比较阅读,台湾文学简介,农村实用技术。5.教育科研:教育科学研究基础、中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指导。

该培训方案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是体现超前意识的,是能适合当时上海市的情况和要求的。教师职务培训工作的超前意识又是受着教育体制、教育教学规律和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制约的,要着眼于未来,立足于当前,超前意识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适应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密切结合,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过去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教学技能的定义中都强调“技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设定教学技能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从《方案》和《课程计划》中不难发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应该是对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的培训重点。

综上所述,随着修订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一轮的教师培训也即将开始,作为未来语文教学界的新生力量,对初中语文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任重道远。在培训时,一方面要把培训重心由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转移到学科教学研究上来,切实提高教师以实际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要更好地利用新兴的培训模式使教师真正地“乐于培训,乐在培训”。

【参考文献】

[1]王等著.智慧型教师的诞生.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

[2]郭友主编.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三版.

[3]刘华.触及学科教育根本,提高语文教师培训实效.语文建设,2011年,第3期.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 有效性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15-02

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解决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质与量的矛盾是当前小学语文老师培训的关键。结合我参与学校的广东省两个省级课题《山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山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四念一体”策略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分层培训,整体推进”策略与方法,所谓“分层培训”就是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划分培训对象的层次,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所谓“整体推进”就是培训对象所在学校、镇中心校、县教师进修学校三位一体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

一、确立培训对象,以促进不同层级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训对象的确立是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创造、有效性开展的前提。我们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以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教育教学经验为主要依据,新教师为起点,并依对象确定前后接的层次和层递的对象。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师划分为三个层次:“新手型”教师、熟练型教师、骨干型教师。“新手型”教师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刚刚参加工作或参加工作二、三年的教师,另一种是虽然参加工作时间长,但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直接从高中、初中毕业的小学教师或民办、代课教师。熟练型教师是指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四年以上并且接受过一定的职业培训教育的教师。骨干型教师是指有比较高的学历、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经验较丰富、教育教学成绩较突出且有一定教研科研能力的教师。

二、设计培训内容,以满足不同层级教师的需求

我们在课题实验中发现,不同层级的教师,对培训内容有不同需求,对以前的院本培训比较反感,培训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的特点,从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和促进教师发展的需求出发,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新手型”教师

对于刚刚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他们处于角色的转变时期,缺乏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经验,不了解当地的文化环境和民风民俗。他们最需要的是了解当地的文化,了解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一些情况和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因此对他们而言,教育教学经验的传授和积累是最重要的。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新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例现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操作;当地文化介绍等。对于已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或代课教师,他们已有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知识结构存在不健全,教研科研能力较弱。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新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例现场分析;教育学;心理学;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及口语纠正;疑难解答等。我们提倡“边培训、边实践、边总结”的原则,旨在迅速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二)熟练型教师

他们已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能处理日常的教育教学问题,能对自已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他们渴望向骨干教师转变,提高自已的教学、教研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作出理性的思考。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信息收集;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小学语文典型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例现场分析;疑难解答等。我们旨在为教师解读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提供理论依据,又能提高他们在实践、理论、再实践过程中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和科研意识。

(三)骨干型教师

骨干型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能,知识结构较为合理,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教学目标,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强。他们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已的教学能力,能够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昨天、今天,反思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更高的层次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育信念,向优秀教师甚至向教育专家转变。我们设计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理论与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信息收集;当代小学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动态和发展趋势;疑难解答;专题讲座;专题研究等。我们原则上采用讲座和学员自修自研相结合,布置一定的任务,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培训的实效。

三、选择培训模式,以适应不同层级教师的特点

(一)“新手型”教师

⑴集中讲授式。集中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与考核,使教师尽快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集中讲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使教师尽快了解、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⑵集中讨论式。既可以把“新手型”教师集中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也可以以镇为单位集中到镇中心小学,在进修学校指导教师和县、镇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以一定周数为周期,主要讨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这些资料同时可以做为熟练型教师和骨干型教师课题材料或教研专题。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英语培训 双语教学 网络培训

论文摘 要:我国高校教师英语在职培训在21世纪之初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各教育部门开始尝试各种形式的英语培训实践,尤其是近年来特别重视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开发。但由于教育资源和培训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在政策执行和培训实践上不尽相同,文章认为继续健全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开发新的培训形式,增加培训经费的投入是未来英语培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师英语培训应该是高等学校师资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英语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从我国现行师资培训的种类来看,培训大约包括:岗前培训、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单科进修等,尤其是岗前培训和国内访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常态化,但英语培训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进入21世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升高校师资水平的政策和意见,极大地推动了各级教育部门对英语培训制度的建设。本文首先探讨政策因素对英语培训制度的影响,再描述各级部门培训实践的差异,最后分析英语培训制度建设、培训内容、形式和培训经费的问题。

一、影响英语培训实践的政策因素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教育政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革。为继续实施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创办一流大学,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努力建设一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十二项措施”)(教高[2001]4号),措施中强调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必须把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高等学校三级教师培训制度,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特别是承担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中青年教师。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为贯彻这一措施,很多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纷纷开展了双语教育改革和研究,开始尝试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

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同时,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该建设项目计划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从2007到2010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每年将相关学科领域进行重点建设,并为每个项目建设提供10万元的资助。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专家来华讲学、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此时,从双语教学推广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积了不少经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极大地鼓励了各校开发双语教学课程,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探索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开展高校教师新模式,推动国家精品广泛应用和共享,教育部在2007年启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体系并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培训项目”,在各省设立分中心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培训科目越来越丰富,仅2011年,计划面向全国教师开设的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课程就有369门。①其中语言类培训,2010年增加了“英语视听说”课程,2011年增加了“英语写作”课程,网络培训将是未来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

二、英语培训实践的地方差异

在执行教育政策的同时,各地区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把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纳入教师培训的内容当中。这包括各省、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英语培训或双语培训班及各高校以“校本培训”模式为基础的英语培训。

我国现行的高校师资培训体系是教育部下设两个中心(高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武汉中心)、五个大区(中周六,东北,华东,西北,西南)及20多个省、直辖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简称“师培”),主要任务是负责高校师资培训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承担高校师资培训的组织协调、理论研究、信息交流及社会服务工作。通过对各等级培训中心的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培训中心的培训工作开展得非常好,不仅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对教师进行常规培训,如岗前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和国内访学等,还增加了很多特色培训。例如,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依托北京著名高校的优秀师资力量,组织开展了多种国内和国际培训,其中双语培训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到2011年,已经举办了9期北京市属高校骨干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培训,派骨干教师到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为期4个月的双语教学能力培训,为保证培训效果,在出国前教师还要在国内接受为期一个月的语言强化训练,培训制度越趋完善,培训效果非常好。②再如黑龙江师培中心把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和双语教学作为三个重点工程来抓,③2005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赴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教学项目”正式启动,从2005年到2008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七期双语教学培训班,派近300名骨干教师到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为期二周的双语教学研修。辽宁师培中心近年来也开展了双语教学培训的实践工作,中心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聘请国内外教授授课,“十一五”期间已经举办8期双语师资培训班,教育技术培训、双语教学师资培训已经制度化,落实工作稳步推进。

上述师培中心凭借著名大学的师资力量和教育部及省、市教育部门的支持,在英语培训方面起着引领作用。除此之外,各地院校也开展了灵活的校本培训,例如吉林大学该校从2002年到2011年已经举办了19期骨干教师英语培训班,积累了不少培训经验。其他如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也成功举办了多期骨干教师英语培训班。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科研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

此外,为了探索英语培训的新形式,探索一套卓有成效、功实可行的培训模式,为高校教师搭建一个提升英语运用能力的平台,2005年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剑桥大学语言中心等合作开发了“中国高校教师英语培训项目2期”培训系统,该项目通过学习研发英语培训课件,探索中国高校教师英语培训新模式,以期提高中国高校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和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经过多个高校的试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孙伟、崔刚2007,康淑敏、崔新春2009)。

三、英语培训所面临的问题

不容置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迈入21世纪后,教师培训工作从制度到形式和内容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些部门对外语培训模式作出了不少的探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显露的问题应该是未来工作的关键。

(一)培训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我国各级各部外语培训现状来看,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是非常重要的。培训不能时断时续,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多借鉴国内外的培训管理经验,做到外语培训常态化。例如国家外专局2001推出“高校师资外语培训试点项目”,支持各高校聘请优秀外国教师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外语培训,旨在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增加用外语开设专业课、使用国外先进原版教材的比例。该项目在全国各重点高校设立了培训基地作为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没有现成的培训经验可以借鉴,加之没有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刘南2007:109)。此外,各高校为了满足本校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举办了各种英语培训,为了加强管理,有些学校把参加培训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及其他优先政策挂钩,使教师不得不参加培训,引起有些教师的不满。另有些学校采取自愿的方式参加培训,可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和激励机制,不是所有教师都愿意参加,培训效果不佳。所以完善培训制度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学习国内外培训经验是当务之急。 转贴于

(二)培训内容需要丰富,培训形式需要扩展

目前有些高校教师培训制度比较完善,以岗前培训为例,始于1986年,1998年教育部出台有关文件加以规范和推进,该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培训内容包括高等教育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职业道德等,由于这种培训是岗前规定性培训,所有新教师都必须参加,培训已经模式化、常态化。但单一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多样化、个性化和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把外语培训纳入到岗前培训计划当中,提早建立英语在教学研究中重要性的意识更有利于今后外语培训工作的开展。另外,从各级教育部门的英语培训现状来看,针对英语专业教师的培训课程较多,对非专业教师的英语培训多限于双语教学培训,在培训课程的设置和培训形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英语培训应该包括一般听、说、读、写技能的培训和双语教学培训,培训形式如请国内外专家集中指导、到国外高校进修、校本培训及网络培训都是有效的培训方式,重要的是要把英语培训当成持续不断的、持之以恒的经常性工作来抓。

(三)培训经费不足

培训经费涉及到如何分配教育投入,如何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如何提高培训效益的问题。教育部在培训经费筹措上采取的是“四个一点”原则,即教育部资助一点,承办单位减免一点,选派学校投入一点,参训学员承担一点。如北京师培中心由北京市教委资助对派往美国和加拿大进修的教师提供2万元的资助,其他由学校和教师分担。黑龙江省师培中心的双语培训经费由省教育厅资助,受训教师或学校只需要承担食宿费用。但由于这类培训的名额有限,每个学校每次只有1~2个名额,多数教师没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另有一些培训单位采取适当收费的方式为广大教师提高英语学习机会,培训时间一般都为短期,培训费一般是1 000元左右,加上食宿费用,如果没有学校的资助,几千元的支出,一般收入水平的教师很难承担。所以寻找既经济又高效的培训途径,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是需要探索的另一个难题。好在国家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加之很多高校还开展了成效显著的网络培训和校本英语培训,一系列探索都为这一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四)培训对象

许多培训政策和培训课程都把中青年科研和教学骨干教师作为主要培训对象,更有一些培训项目把培训对象限制在35岁以下或40岁以下,这明显剥夺了老教师的受教育权利,也不符合终身教育政策。当然其中的原因和培训资源少和培训经费不足有关,但如果各项政策对青年教师倾斜过重,势必影响其他教师的工作和科研积极性,并最终影响到整个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结语

英语培训制度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逐渐完善的。多研究和学习国家和省、市的教育政策,结合本校的实际,不断更新培训意识,满足教学和教师发展的需求,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多实践、多总结是开展各种培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EB/OL].www2.cuc.edu.cn/highe-

du/law/4th.htm,2001-08-28.

[2]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7〕376号)[EB/OL].zlgc.org/Detail/?Id=1129,2007-12-11.

[3]康淑敏,崔新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双语教学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3):16-21.

语文教育培训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双语教育;师资现状;幼儿

一、幼儿双语教育师资现状

1.认识上的偏差

什么是双语教育?对于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双语教育就是能用母语和英语共同开展教学;有些从事幼儿双语教育工作的人认为,双语教育就是英语教学。笔者认为,双语教育是在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让幼儿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能体验到不同风格的语言和文化,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1)幼儿双语教育师资结构不合理。性别结构上,幼儿双语教师绝大部分是女性。学历结构上,以大中专学历为主,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尤其在口语方面,学历教育和英语水平并不成正比。专业结构上,幼儿双语教师以幼教专业为主,英语专业教师较少。虽然有些幼儿园会聘请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但对于幼儿教育的规律及特点,他们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目的和要求、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龄结构上,以一至三年为主,从事幼教时间不长,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教学经验不足,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2)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培训力度不够。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许多教师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但是,这些培训主要是针对幼儿英语教材的使用进行的,或是对教师教学进行的专业素质的培训,而关于组织教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内容很少,更谈不上对幼儿双语教师进行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培训。而且,有些幼儿园教师参加这种培训往往流于形式。

(3)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层次低。受经费等因素影响,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培训主要是园本培训,培训层次较低。从培训效果来看,经过培训后,教师有了可以参照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对幼儿双语教学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大多数培训手段和培训内容与幼儿双语教育脱节,许多教师机械模仿培训者,缺乏创造力,从而导致幼儿双语教学收效甚微。

二、建议与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幼儿双语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第三条明确提出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要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所以,广大幼教工作者必须明确,实施幼儿双语教育的目的是:在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让幼儿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能体验到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以刺激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促成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向幼儿灌输大量似懂非懂的英语知识,背离培养幼儿英语学习兴趣这个出发点。

2.大力开展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培训

(1)开阔视野,实行多渠道幼儿双语教育师资的培养。一要遵守“英语教师幼教化,幼儿教师英教化”的原则,即对非幼师专业的英语教师进行幼教基本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幼儿园现有的教师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和幼儿英语教学法培训,让他们可以胜任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工作,这是解决幼儿双语教育师资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二要使幼儿双语教育师资学历教育正规化,即通过高等院校开设独立的幼儿英语教育专业,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幼儿双语教师。

(2)扩展培训内容,多方面提高幼儿双语教师素质。培训内容必须包括英语专业知识、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英语教育技能、教研能力。英语专业知识培训应该包括纯正的语音训练、课堂教学用语的训练、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训练等。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幼儿教育学知识和幼儿心理学知识培训,这有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来组织双语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英语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主要包括课堂备课、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运用、教具使用等。当然,还可以借助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优秀英语教师或幼儿双语教育专家来园讲座、观摩幼儿双语教学光碟等方法来实现。

作为当今社会中的一股新潮流,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王晓娟.鞍山市幼儿英语师资现状调查及分析[J].考试周刊,2008,(52).

[2]张文桂.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9).

[3]陆兰.关于幼儿园双语教师素质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