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一般来讲,水利工程的施工都是在江、河、湖、海等具有流动性水资源的地点,这就造成了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面对非常复杂的自然环境,所以在施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安全要求也随之增加,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降低施工风险。同时需要注意的还有,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对水利工程的地基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流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在水利工程施工时,其自身的构造相对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予以关注,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同时要格外注意对水利工程中的防渗、承压以及耐磨更部分的处理,只有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确保社会的发展稳步的进行。

(3)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所以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很多新的技术得到了应用,这也使得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地貌不断的发生变化,为满足施工的要求很多新的工程机械被应用在工程施工中,这样的方式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水利工程的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从而逐渐的提升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

(4)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大多是在江河等区域上进行的,所以在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会受到季节以及温度的影响。水利工程设施在进行冬季施工的时候,所面临的环境就会变得极为恶劣,并且施工的方式方法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都会将主要的施工期放在江河等的枯水期,并且要求在施工开始前明确施工的进度的安排,同时如果确定水利工程项目在冬季进行施工,则需要对施工的技术水平进行提升。

2可能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

2.1水利工程的设计对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确定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后,就需要对其进行建设,然而水利工程的设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工艺以及设备,并且可以对水利工程的生产流程进行设计,从而有效的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生产效益,控制生产成本,这可可以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2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

一般来讲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决定了其施工环境相对复杂,所以需要依据施工的环境情况,选择与其相匹配的施工技术以及方法,并且施工的环境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进行严格的管控。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现场,需要注意文明施工以及生产文明,从而有效的确保施工质量。

2.3施工设备以及材料等方面的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材料以及设备等都有可能对施工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好采购关,确保采购的工程施工用料都是高质量的产品,同时做好建筑材料的保存、管理,确保材料的合理使用,杜绝出现浪费等情况。同时可以构建起相关的监测体系,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并且对一些建筑剩余材料进行合理的使用。另外,在对水利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具有较高经济性、合理性以及操作性的机械设备,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水利工程具有较高的施工质量。

2.4施工人员的影响因素

在项目施工测过程中,施工人员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技术人员以及具体的施工人员,这些人员来自不同的环境,他们的素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管理人员来讲,必须要提升对人员管理的重视程度。

3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对工程进行防水处理,这主要包含着防渗技术、防水技术等等,如果水利工程周边的基坑降水没有满足设计的标准时,不能对其进行强制性的施工。并且当出现停电或是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时,基坑内的水位就会出现上涨,这样就会给施工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或是振捣不到位的情况下就会造成渗水情况的出现。

4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4.1地基处理技术

针对不同的地基工况,应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一般的地基处理方法是挖出地基表面的覆盖层和风化破碎岩石,或采用灌浆技术截断地下渗流,如接触灌浆、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和回填灌浆技术,也可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技术,采用换土垫层法、桩基础、挤密法等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

4.2水坠坝施工技术

水坠坝所指的是通过水利冲刷方法修筑的土坝工程,和其他修筑方法比较,水力冲刷方法更省时省力,其造价水平也比较低。所以,在实际施工中,水坠坝工程就成为重要的水利综合治理方法,并且水利工程还能应用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为避免水土流失做出了积极贡献。水坠坝的基本条件是水,在工程施工准备中,需要足够水量来满足水力的冲刷需求。一般状况下,水坝坝体的总土方量与实际所需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与储备土料数量的比例是2∶3。实际操作中,常用坝体充填方法有畦冲填、一岸冲填与两岸交替冲填等,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均应符合稠、早、坚、匀与排等要求。

5结语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建设周期长、工序复杂,同时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出现资料整理不齐全、缺项或内容不真实的现象,笔者在对项目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施工规范混淆不清(质量验收规范管的是结果,施工规范管的是过程)。

1.2开工前、施工中材料、资料收集不同步。工程分部、分项、检验批完成时,资料填写不同步。工程在交竣工前,资料收集、整理不同步。

1.3资料归档、接收单位(也就是主管部门)是谁不统一,执行的标准不统一(例如:是市政工程,还是公路工程),资料的组卷规划不统一。

1.4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不全或深度不够(个别工程还有用招、投标方案作为施工方案使用的),对施工的对象未进行认真分析、合理的、科学的策划,对施工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1.5未经审核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签证不全或由建设单位代出(有些设计变更建设单位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形成书面的),从而造成签证时出现“扯皮”现象。

1.6施工技术交底内容不全面或照抄规范。

1.7施工日志填写不详细(例如:施工过程中每天的天气情况,完成的工程量情况,所投入的机械设备、人员、材料、脚手架搭、拆、临边洞口的防护等情况等),没有可追溯性。

1.8工程基坑探查范围不够,探查报告时间与现场问题坑处理时间前后矛盾;地基验槽记录缺少验收结论或签字盖章不全,不及时。

1.9没有留足混凝土、砂浆试块,没有对强度进行规范的分析和评定。

1.10没有及时验收隐蔽项目,并且存在签字不齐全,填写不规范,技术术语使用不规范等现象,甚至缺少验收结论等。

1.11没有认真评定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没有明确检验批的个数。

1.12没有及时、齐全地收集材料出厂合格证,有些合格证缺少生产日期、数量、检验标准等技术指标。

1.13在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中,对有悬挑类构件时,结论中没有注明所抽检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数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1.14商品混凝土厂家提供的资料不齐全,部分还存在原材料的出厂时间、数量与复检报告中的时间、数量不对应。

1.15在防水工程检查记录上,填写不规范,对蓄水深度、蓄水时间、节点的作法、排水坡度等不作单独的详细记录,另外还缺少确切的检查结论及签章手续。

1.16在进行工程移交时,建设、施工单位办理交接手续没有遵守规定,同时没有相应的文字记载。

1.17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有的施工单位将施工图不作修改、说明,仅加盖一个“竣工图章”即作为竣工图存档;也就是说没有将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的内容、变更说明、变更通知单编号、修改时间重新绘制在施工图上,只在施工图上稍加说明,盖上“竣工图”章即作为竣工图存档;还有的施工单位更是将设计变更通知单贴在施工图上作为竣工图。

1.18签字不严肃。在核查工程技术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技术资料签字不严肃的现象,应该分别签字的,通常由一个人签字;甚至仿照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人员的笔迹进行代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工程技术资料丧失了真实性。工程一旦出了问题,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时,就分不清责任,进而使得处理事故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1.19技术资料与监理资料存在重复。通常情况下,一般工程项目的工程技术资料需要3份,其中监理资料需要2~3份;对于重点的工程项目来说,其工程技术资料通常需要5份,而监理资料需要3份。在现实生活中,技术资料与监理资料中普遍存在重复现象,图纸会审、设计变更记录等在两者中都要求有。资料要齐全则至少要五份,一般只好采取复印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浪费纸张,而且给施工单位带来很重负担(多整理一套资料大概需要一万多元钱的费用)。

1.20建筑工程技术资料利用率低。目前,许多工程技术资料都存在城建档案馆里,但是查阅、利用相关资料的人比较少。当需要查找相应的工程技术资料时,不是查档案,而是找原来参与建设施工的人员,通过这些施工人员了解相应的情况和信息。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

2政策建议

保存在档案馆中的资料是便于大家查阅的,如果查阅资料的人越多,那么说明档案的价值就越高。当然,入档编制的工程技术资料都要确保其准确性,否则这些档案就会失去利用的价值。那么,如何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工作,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指定专人负责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单位工程开工时,需要设置专职的资料员,同时安排质检员配合资料员的工作,资料员需要参加每次的质量检查工作,并且记录原始的数据信息,同时将相应的数据资料填入验收记录表中。

2.2资料内容要真实可靠。资料员在填写数据信息时,需要按照表格的内容及资料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填写,在填写过程中,不能弄虚作假,填写的数据资料要确保真实性、可靠性。

2.3及时整理资料,保持与工程进度同步。在整理各项技术资料时,需要与工程进度保持同步,及时整理各种资料。这样,使得工程的施工情况得到真实的反映,避免出现中间停顿现象,否则造成后期匆忙编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隐患。特别是材料试验资料更要加倍重视,如果一旦木已成舟就无法修正。技术资料在及时整理的基础上,要认真履行签字手续。

2.4隐蔽验收记录要完整、规范。填写隐藏验收记录时,要结合技术复核、质量检查等工作,同时按照记录要求,填写相应的材质、标高、部位等,如钢筋工程隐蔽要求填写钢号、规格、数量、间距、预埋件部位、绑扎方法、位置尺寸、搭接长度、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材料变更代用、钢筋复试单编号,且签章,必须及时齐全,避免最后扯皮。在检查过程中,如果不符合质量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将存在的问题写在记录上,也就是说,必须确保隐蔽验收记录的完整性。

2.5施工阶段资料整理要杂而不乱。在施工阶段,需要分类收集整理各种资料,同时按照施工管理、材料试验等类别,分别对资料进行装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程交工时发生资料混乱的现象,造成无法整理。

2.6对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质量监督站等,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加大管理的力度,及时制止做假资料、出具假试验报告、不履行监督职责等行为的发生,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2.7竣工图绘制要规范。竣工图是由施工企业负责整编的,竣工图绘制工作是从进行图纸会审后且发生变更时即应做的一项工作。而不是待工程需竣工时勿忙绘制的,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材料、施工工艺等原因,设计难免发生变更,施工单位应将变更单作为施工的最新依据,同时,应及时绘制在施工图相应部位,确保施工中使用的施工图是有效的,而不是变更前的。绘制竣工图时,尽量采用仿宋体,且加盖竣工图章,变更部分严禁随手涂改或不改。没有变更的图纸,仅加盖标准“竣工图”印章,在原蓝图上增绘的图面及文字说明,应用黑色绘图墨水绘制书写,不得使用铅笔或普通型的圆珠笔,做好的竣工图应按折叠规定装订成册。其实,在施工过程中,竣工图是建筑工程根据实际情况所绘制的一种定型图样,这种图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工程建成后实际面貌和构造,在工程技术资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8竣工资料交接手续要规范。对于单位工程来说,竣工后,需要经过质量认证机构对其评定等级后,及时与甲方进行联系,即在办理技术资料交接文字手续时,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需要在交接单上履行相应的签字、盖章手续,同时注明交接的日期。

3结语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为促进这些目标顺利实现,必须根据工程建设需要,综合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强安全防护,从而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最终提高工程质量。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相应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及防护对策,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启示。

2.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及其防护意义

施工安全是每个建筑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要想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必须首先保证工程安全。安全技术及其防护对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的目的,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测,并综合采取相应的技术和防护对策,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进而有效提高工程安全水平,促进工程质量和效益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这些技术和防护对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确保安全管理目标顺利实现。避免因安全事故发生而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还能推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确保他们在施工中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开展施工。最终实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及其防护对策

3.1落实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制。根据建筑施工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制度保障。严格落实相关人员职责,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施工单位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和管理,全面负责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施工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与职责。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合理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严格遵循规范流程开展施工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项目经理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管理,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确保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3.2做好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对比不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选择最优方案开展施工。在方案设计时,要认真编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现场用电方案等。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应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由专业人员开展施工。另外,方案编制之后要提交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监理人员参与论证和讨论,确保方案合理,从而有效指导建筑工程施工。施工中要指派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落实到位,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提高,有效保障建筑施工安全。

3.3重视建筑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该由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相关领导等共同参与,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施工技术交底,明确建筑安全施工要求,对施工方案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并对施工方案进行签字认可,有效指导工程建设。另外,为预防安全问题发生,在建筑施工各危险区段,应该科学合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从而更好指导工程施工。

3.4加强机械设备保养维护工作。对施工的机械设备、施工器具、原料等进行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等方面的检测,不合格设备一律不能用于施工。做好机械设备定期养护和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高效,使其处于最佳应用状态。对陈旧、落后的设备应该及时淘汰,采用新型设备代替,从而有效保障设备性能良好,提高安全水平和施工效率。

3.5确保临时建筑物的安全。重视临时建筑物搭建工作,有效保障建筑物安全。施工现场和办公区、生活区应该分开设置,确保相隔距离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提高办公区和生活区的安全水准。施工中还要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流程,对噪声、粉尘、废水、固体废弃物等进行有效处理,防止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尽量避免夜间施工,有利于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提高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3.6发放个人防护品并规范施工操作。及时为施工人员发放安全防护品,有效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对危险系数要求较高的作业项目,应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保障施工安全、顺利完成。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加大培训考核力度,对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允许上岗施工。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之后,也要加强员工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规范流程,提高施工效果,预防事故发生。

3.7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安全生产事故、质量事故、火灾、气象灾害等,提高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水平,尽量降低其可能带来的损失。施工单位要根据应急预案,准备器材、人员、设备等进行演练。做好各项安排工作,提高事故处理能力,以尽量减少相关事故对施工所带来的危害,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发生。

3.8推行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为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建立安全、文明施工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从而取得更好的施工效果。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巡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促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4.结束语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日渐明显。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建筑企业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关键词: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施工管理1基于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信息技术是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显然,前者包含后者。为免混淆它们的概念,我们必须对两者有正确的认识。就施工管理中推广信息技术而言,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比如说,即使企业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而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换仍需要纸介质来进行,这样,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同时,使用计算机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为了帮助工程监督、检测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2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建筑施工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系统(深基坑支护设计、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第二,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幕墙的生产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但是,总的来讲,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表现在:a)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b)主要以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效率较低;c)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d)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e)软件开发选题雷同,缺乏统筹规划,开发资金不足,而且多属低水平重复开发。3国外同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国外建筑业同行信息技术应用较早,成功的经验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下面列举一些实例。a)在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b)在香港,主要应用有: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采用因特网和电脑技术进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管理;在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技能等信息)等。4提高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4.1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建设部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列为目前的重要任务。部长俞正声强调,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建设领域的工作,不是赶时髦,更不是点缀,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特别应加强在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信息化建设。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筑业成为大势所趋。而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其核心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存储、DBMS)、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信息技术集成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支持系统ESS等)。企业应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4.2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现代建设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而且往往涉及国内国外,建设工程文件多(如信函、通知、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信息量大。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正如美国BRICSNET公司的调查显示,项目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其中使用错误或过期图皆斐傻恼?0%。在美国,每年为了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而花在特快专递上的费用约5亿美元,项目成本中的1%~2%都用于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等。调查还显示,建设项目参与任何一方在竣工时所掌握的有用记录文件都不到总量的65%。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建筑企业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4.3开发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各种应用系统,如电子商务,网上项目管理等。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筑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在施工阶段,利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项目组成员何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相关的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上网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质量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4.4继续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当前,要大力推进施工管理三个控制过程(进度、质量、成本)相关软件的应用。如,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目前这类软件已较为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利用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其优越性非常突出:处理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高。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在工艺控制软件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应用较为广泛的深基坑设计与计算、建筑施工模板设计、工程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控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清单报价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清单报价成为一种国际上通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是在建筑工程招标、投标中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以及施工图、提供工程量清单,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施工图、企业定额、市场价格自主报价,并经评审后,合理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工程量清单由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组成,清单报价由计价工程量、综合单价、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税金组成。建筑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职业技术课,它与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以及清单报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因此,清单报价很需要施工技术中的如下知识。

一、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土方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的知识。

在编制清单报价时,土方工程是一很重要的组成部份,计算土方工程中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要写清项目名称以及项目特征,而项目特征的内容就需要施工技术中土方工程的知识,土方工程中讲述了土的分类,开挖方法以及开挖的工具,在计算挖土方时,自然土的体积、夯实土的体积以及松散土的体积,需要可松性系数才能计算出工程量,还需要掌握土方工程中的施工顺序。土方定额内讲述了,均未包括地下水位以下施工的排水费用,发生时另行计算,在土方开挖时需用什么样的开挖机械节约时间又节约费用都是工程量清单报价中很需要的,按竖向布置(超过30cm的挖土方、用方格网控制填至设计标高就叫按竖向布置挖、填土方)进行挖、填土方时,不得再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在计算工程量时应防止漏算及多算。比如说在土方开挖中遇到有地下水,要对地基进行处理,开挖时设土壁支撑防止塌方,选择什么材料对土壁支撑更加有利,又能节约费用,这都是编制清单报价时非常重要的,合理选择支撑方式、材料是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以及因安全事故所产生费用,土方填筑与压实时为了保证填方工程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心须正确选择填土的种类和填筑方法。因此,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中的土方工程、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的知识。

二、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砌筑工程的知识。

砌筑工程属于清单报价中计价工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脚手架、垂直运输设施、砌体的材料、基础的砌筑及墙、柱的砌筑,脚手架及垂直运输设施是措施项目清单中的一部分,计算工程量时需要了解脚手架的的形式,为后面套用消耗定额计算费用打下基础。垂直运输设施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也是最重要的,根据工程的需要选择适合的垂直运输设施。计算砌筑工程中的各项内容时,需要掌握它的施工顺序,这样才能准确的列项,并计算出工程量,基础的砌筑需要掌握它的基础放脚形式,在计算计价工程量时才能计算得更加准确,在报价时更合理。在计算空斗墙的工程量时,需要施工技术中的砌筑形式及砌筑方法,才能确定出价格,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外形体积计算,应扣除门窗洞口及0.3cm2以上孔洞所占的体积,墙角、门窗洞口立边、内墙节点、钢筋砖过梁、砖碹、楼板下和山尖处以及屋檐处的实砌部分已婚包括在定额内不另计算,但附墙垛(柱)实砌部分,应按砖柱项目另行计算。砖墙的计价工程量需要砖墙的厚度、砌筑砂浆的强度,这些知识都是在施工技术中砌筑工程中的讲述。可见,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砌筑工程的知识。

三、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程的知识。

清单报价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是整个清单报价的重中之重,它包含的内容泛多,计算量大,复杂。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包含了模板、钢筋及混凝土等等,模板费用计算属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中讲述了混凝措施项目费中的一部分,在施工中应选择模板的形式,材料及合理组织施工,对加快土的强度等级、如何浇筑混凝土等的知识,钢筋的型号,用什么符号表示,钢筋的计算以及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厚度,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顺序。梁或柱的施工应先支模板,后放入钢筋笼,然后在浇筑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工程讲述了张拉设备及人工时效,在清单报价中需要乘以相应的系数才能合理的得出费用,掌握了这些知识在工程列项、计算计价工程量以及清单报价都是很重要的。

四、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屋面及防水工程的知识。

施工技术课程中屋面及防水工程包含屋面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室内其他部位防水工程。屋面防水工程中有卷材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等,并述了各种屋面的施工工艺,材料选择,这些内容在清单报价中的列项、计算计价工程量以及套用消耗定额都是需要掌握的,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够准确的计算综合单价、以及最后的报价。地下防水工程中的基础防潮层、变形缝、后浇带的处理,基础防潮层材料有卷材防水和结构防水,这些费用的计算都需要施工技术中的施工工艺、材料来确定。因此,编制清单报价施工技术课程中屋面及防水工程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五、编制清单报价最需要施工技术课程中冬期与雨期施工的知识。

冬期与雨期施工给施工现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常规的施工方法已不能适应,在冬期和雨期施工时,必须从具体的条件出发,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制定具体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以及降低工程费用,在结冻时土的机械强度提高,挖土困难,费用相对增加,计算费用时应乘以相应的系数,避免漏算,雨期施工还应考虑现场排水、设备排水防雨措施,这些知识在清单报价时都应考虑。

可见,编制清单报价施工技术课程中的知识占了很大的比重,要想编制出好的清单报价,降低成本、合理低价中标,施工技术课程中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整个清单报价中最需要的知识之一。

参考文献:

[1]编著:袁建新[工程量清单计价]出版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第一版。

[2][建筑施工技术]三者内部资料出版时间:2004年12月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工程内业资料工程内业资料包括开工申请报告、测量、质检、试验等资料。工程内业资料由质检部全面负责,进行整理归档,各个部门要将准确、完整、齐全的内业资料及时递交质检部,由质检部及时进行整理或者整理检测资料并报检施工放样测量过程中,要建立规范的测量记录本,各项数据填写工整,无涂改,数据计算必须经第二者复核;完成测量工作后,由技术部门迅速整理自己相应技术活动的内业资料,经项目部技术部人员签字复核确认后报质检部进行报检,质检部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认可。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必须满足合同文件、图纸、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按规定程序经过总工程师严格审查、签认。被交底单位的负责人也应履行签字手续。项目总工应向本项目各技术部门负责人及有关技术人员交底,其主要内容包括:(1)合同文件中规定使用的有关技术规范和以及总工期等。(2)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的说明及施工特点。(3)施工技术方案、质量技术保证措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工、季节性施工措施及操作规程。(4)试验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标准和采用的工艺。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单项施工技术设计交底,即实施性施工技术图交底,项目总工程师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应包括:设计要求、操作规程、加工技术条件、质量精度要求、技术难点及具体注意事项、安全技术保证措施等。项目部技术部门在接受项目总工的交底后,应按工程进度,向施工班组技术负责人或有关操作人员进行分部、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方案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交叉作业的协作及注意事项;施工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等。施工班组或相关操作人员在接受技术交底后,应组织全班组工人进行认真讨论,掌握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施工及操作要点,建立岗位责任,制定有关保证措施。

检验与试验工作

原材料试验与检验原材料试验是对材料或半成品进行预先鉴定,以决定是否可以用于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以下步骤进行:(1)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场后,设材部门负责将进场数量及时通知项目部质检部门,质检部按照规定的批量和频率委托试验室进行抽样试验,未报检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不得用于本工程。(2)在施工过程中,质检部可以加大频率或对用于工程的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随机抽样,进行检验或委托试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室向质检部出具试验报告等内业资料。标准试验标准试验是对各项工程的内在质量进行施工前的数据采集,它是控制施工和指导施工的科学依据,标准试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在各单项工程开工前,由试验室完成标准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2)标准试验完成后,试验室提交内业资料给质检部门,以便质检部门进行技术交底并控制、指导施工。(3)质检部门在施工过程控制中按照规定频率委托试验室进行平行复核检验或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平行试验。

工序质量检验

检验程序质量检查程序为:班组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报项目部质检部;质检部验收合格并签认后,报监理工程师,以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质量控制按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中和竣工收尾阶段三个阶段进行。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班组自检,若不合格自行返工或补救,若合格,填写“检验通知单”,报项目部质检部,质检部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项目部质检部按照规范要求检验工程质量,若合格报监理工程师,若不合格,拒绝向监理工程师报检,让施工班组返工或补救。跟班作业项目部质检、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负责,加强现场技术管理、加强质量监督,经常性的对施工使工程从始到终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项目经理、总工巡视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巡视施工现场,现场发现和处理施工质量问题。自检每道工序完成后,现场技术员要按照规定的检查项目和频率进行自检,然后再由项目部质检部再进行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1、地区性以及流动性

建筑幕墙的施工技术作为建筑施工的一部分,必然随着建筑地点的不同而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施工现场或者一个施工现场的不同地方,因此,建筑幕墙的施工管理具有地区性以及流动性的特点,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各地风俗习惯以及气候特点不同,幕墙的施工工艺也有所变化。

2、露天作业

建筑幕墙作为建筑外体立面的一部分,属于围护结构,这也就注定了建筑幕墙施工必须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此外建筑幕墙作为建筑物最外面的一层结构,施工时所使用的脚手架在长期遭受日晒雨淋后,更加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3、协作配合关系复杂

一项施工作业的进行要经过多个步骤之间的相互配合,比如施工技术方案首先要经过建设单位的认可,然后由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监督,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检查等。一般来说,在进行建筑幕墙施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施工材料所用的铝材质量不达标、玻璃强度不达标、连接件普通塑钢不达标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建筑幕墙的施工过程。而这些材料上的缺陷使得幕墙在施工完成后外观质感很差,板缝歪歪斜斜,板面不平整并且存在污点等,使外墙的装饰效果存在很大的落差。此外施工时的一些技术操作缺陷也会影响建筑幕墙的效果,如安装位置不准确、防水措施不达标、温度湿度控制不严格等,因此,建筑幕墙施工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严格要求,才可以使得成品符合预期要求。

二、控制建筑幕墙施工质量措施

1、严把材料检查验收关

对于控制建筑幕墙施工质量来说,首先就要严把材料检查验收关。建筑幕墙材料包括骨架材料、密封填缝材料、板材以及结构粘结材料等,每种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都要进行实际的质量检查,并出具实际检验报告,比如对于铝材要提供力学性能实验报告。只有手续齐全的材料才被允许投入施工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或者性能不明确产品进行施工。

2、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幕墙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专门的检查监督小组对幕墙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严把幕墙施工的质量关。各个过程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材料进入现场要有实际检验报告、一些特殊原材料如结构胶等必须进行密封试验,施工的密封工程是否合格等都应该是检查监督小组的职责范围,并且检查监督小组还应该定期撰写相关报告上交质量监督检查部门进行验收。

3、幕墙的验收

建筑幕墙施工完成后的验收工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幕墙验收时,施工图纸、设计说明、结构计算书以及建筑设计单位对幕墙所出具的工程设计确认文件等都应该作为依据,在幕墙清洗完毕后,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可以局部调整的进行及时整改,从而达到合同所规定的的预期要求标准。

三、高层玻璃幕墙施工流程分析

1、测量放线

幕墙施工时的测量放线应该在建筑主体施工的测量放线下进行,并相互配合。水平标高时要注意应该采取逐层从面上引的方式,如果进行累加,难免加大误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沿着楼板外边沿使用墨线设定平面基准线,确定立柱的前后位置,然后向外确定幕墙平面,确定整片幕墙准确位置。

2、立柱的安装

立柱是幕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整片幕墙的施工安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幕墙的平面轴线与建筑物的外平面轴线之间的误差不应该超过2毫米,尤其是处于建筑物90度转角处、或者两边封闭的幕墙时,其距离偏差会严重影响的幕墙的周长。

3、横梁的安装

幕墙中横梁进行安装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横梁连接件与弹性橡胶垫以及立柱之间的连接安装应该精确位置、接缝紧密;立柱作为承重件通过螺栓或者T型槽连接,横梁与立柱之间使用螺栓连接。(2)相邻横梁之间的水平标高误差应该限制在1mm以内,同层时控制在4mm以内。(3)横梁安装应该采取由下至上的安装方式,且在同一高度的横梁安装完成后及时进行检查、调整、固定。

4、玻璃板材的安装

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在进行玻璃板材安装前,要保证各个连接部位的清洁性,包括玻璃表面、四边铝框等,此外,在玻璃板材的朝向室内方向处进行镀膜。

5、耐候胶嵌缝

玻璃板材或金属板材安装完毕后,各个连接件之间的缝隙需要使用耐候胶进行填补嵌实,以隔绝空气与雨水。

6、幕墙结构细部的处理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幕墙,在安装完毕后,都需要进行细部处理。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空隙中应该填充以防火保温材料,并用装饰板进行覆盖。如使用功能方面对内装修提出很大的要求,仍需进行幕墙吊顶的处理,底层勒角部位进行装饰、防水处理。

7、幕墙的保护和清洗

细部处理完成后,应该对幕墙整体进行一个清洁防护,将施工过程中留在幕墙表面的粘附物清除。

四、结语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施工经验积累。对公路施工技术有了一定了解,其中主要分三个部分:施工放样、路基施工和路面施工。接下来,我就谈论一下,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施工放样:

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图解法、计算法、高等级公路的放养方法。路基放样的目的是在原地面上标定路基的轮廓,作为施工的依据。做施工工作的时候要先在地面中线桩处标定填挖高度。按设计图纸定出横断面的各主要点,如路堤的边缘、路堑的坡顶、半填半挖断面的坡脚和坡顶。然后是边坡放样,按设计的路基边坡率放出边坡的位置桩来。最后就是移桩移点,即遇有在施工中难以保存的桩志,应沿横断面方向将桩点移设于施工范围以外。

1、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任务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测量技术将设汁图纸上的工程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检测工程构造物的几何尺寸,以实现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实物的质和量的转变。

2.公路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平面控制测量,桥梁、隧道及其他大型建筑物等的平面控制测量。公路工程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以利用原区域,如城市规划时工程勘察设计测量所建立的平面控制网作为依据,采用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边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建立起联系,以统一坐标系统。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按精度依次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小三边;导线测量依次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一般公路工程的施丁放样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施工以前,施工现场和设计图纸、设计相关说明的熟悉了解阶段;第二阶段是施工点位的测量放样阶段;第三阶段是施工过程中,施工点位的检查阶段;第四阶段是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验收阶段。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要求工程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质量,做好施上控制测量这一工程前期工作,是高速度、高精度、高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二。路基施工

路基施工必须要满足其基本要求,强度和刚度、水温稳定性必须符合规范。公路土方路基的施工方法。

1.材料选择

农村公路土方路基一般采取就地取土的方式,满足规范要求的粘性土、砂性土等适于做路基填料。强盐渍土、过盐渍土、淤泥、沼泽土,树根和含有腐朽物质的土,不能用作路基填料。

2.技术准备

路基施工前应完成击实试验和土的液塑限试验。通过击实试验确定路基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为路基施工检测压实度提供参照依据;通过液塑限试验取得路基填料的塑性指数,以确定该土样能否用于路基施工。

3.机械组合

农村公路土方路基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机械有: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静作用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施工中首先用推土机、装载机将路基用土均匀的摊铺在工作面上,并粗略找平,然后用平地机进行精确找平,最后用静作用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机械进行压实。

4.施工程序

农村公路土方路基的一般施工程序为:施工测量-场地清理-填前压实-布土摊铺-整平-压实-质量检测

三.路面施工:

路面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稳定性,具有足够的高温稳定性、具有足够的低温稳定性,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具有足够的大气稳定性、平整度、抗滑性能、耐久性,竟可能低的扬尘性。路面结构通常是分层铺设的,即按照使用的要求、抗滑变形能力、受力状况、土基支撑条件和自然影像因素不同,分成若干分成,从下往上是面层、联结层、基层、底基层、垫层、路基、地基。

路基路面的选用

修筑面层的所用材料主要有:沥青、水泥、碎(砾石)石、块石、砂、石屑、矿粉、石灰、黏土及其他粒料等。一般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适用于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沥青灌入、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置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砂石路面只适用于四级公路。

2.施工程序

1.安装路缘石和培肩。沥青路面的路缘石可根据要求和条件选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条石、砖等。

2.清扫基层。基层必须坚实、平整、洁净和干燥,对有坑槽、不平整的路段应先修补和整平。整体强度不足时,应给以补强。

3.浇洒粘层或透层沥青。

4.摊铺。沥青混合料可用人工或机械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摊铺必须均匀、缓慢、连续不断地进行。

5.碾压。沥青混合料的碾压应按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进行。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合龙方案的设定,主要以该桥所使用的钢梁结构和施工低点地质条件为基础进行设计。总施工方案为采用70吨吊机拼装架设,具体步骤如图3所示:图3钢桁梁架设施工步骤图步骤①:在2、3桥墩的衡量顶完成此处钢梁的拼接工作。步骤②:分别在两主塔侧对称架设钢梁,并以钢梁的架设速度为基础挂设拉索,和主跨合龙段施工基本情况相匹配。步骤③:合龙段合龙。步骤④:完成最后一对斜拉索的挂设,并以悬臂完成剩余边跨钢梁的拼装工作。上述的四个步骤从开展工作的实质角度来说,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如下两个阶段的内容:架设阶段:墩顶钢梁架设完成之后,通过对称悬臂来完成合龙之前的其他钢梁架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全程对架设中心线和外形进行控制,保证合龙口钢梁线形最优,保证合龙工作的顺利进行。合龙阶段:通过对以往成功案例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的应用,选择操作最简、成功率最高的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完成钢梁主跨合龙。

2架设阶段钢梁线形的主动控制技术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为大跨度斜主桁斜拉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面临着施工时间长、施工环境复杂、线形控制困难等多重问题,因此多角度空间斜腹杆安装的研究尤为重要。在墩顶钢梁的精确定位研究方面以及横向抗风措施的研究对于保证最终合龙的成功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合龙前,还需要对合龙施工过程中的工人安全问题、整体可移动手脚架平台相关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肯定。

2.1多角度空间斜腹杆安装方法

如上文中所介绍的,该桥采用了倒梯形截面的钢桁梁横,因此在斜腹件方面出现了面内倾斜41.055°和面外倾斜20.3532°的多个空间角度,这客观上增加了施工的难度。除此之外,斜腹杆安装过程中,和其连接的上弦杆和下弦杆已经完成安装,因此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仅存的活动空间就剩下了杆件之间的4cm拼缝间隙,这种条件下,如果拼装过程中不能完全严格地按照设计进行拼装,那么必然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了三维放样法,在完美模拟重心之后,确定吊装点,这样,吊装工人只要按照预先做好的吊装号码,即可对号入座,在实际架设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微调就能较好地完成安装工作了。

2.2墩顶4节间钢梁精确定位

在完成合龙工作之前,主塔钢梁的架设工作是独立进行的,为了保证最终合龙后桥梁线性符合标准,在两段主塔的架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施工,无论是平面位置还是其高程都必须完全一致,这是保证合龙过程中各项指标都能达到相关标准的重要前提,同样也是保证桥梁整体性能水平符合预先设计要求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钢梁节间的架设水平都对后一节间的架设有相应的影响,所产生的误差将会不断积累下去,因此对其线形、高程以及平面位置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墩顶节间的架设过程中,需通过千斤顶来保证其各项指标误差必须小于预设值,然后对钢梁各结构焊接抗风牛腿,并预留好施工间隙,方便后续施工。

2.3钢梁临时锁定及横向抗风措施

上文中已经对抗风措施有了简单论述,这里我们对临时锁定和横向抗风进行更为详细的介绍。桥梁两侧的上、下游上弦杆件的外侧焊接钢牛腿,然后如图4所示进行抄垫操作,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证钢梁的临时锁定了,同样对于大风天气的风载转移到上下游桥柱和桥墩钢梁支座上去。该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风载导致的扭矩力传递明确,有效地避免了大规模、复杂锁定装置使用导致的施工难度增加问题,这对于今后其他大型桥梁的抗风和临时锁定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4钢梁架设安全施工脚手平台研究

在实际的架设过程中,包括架设线的测量等,都和手脚架平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所研制的公路、铁路可移动整体施工平台如图5所示,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的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的同时,对于施工速度的提升和施工质量的保障也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工程中,墩旁托架的限制,铁路脚手平台必须在中跨的架设完成后才能进行安装。

2.5钢梁悬臂架设的线形控制

在完成主塔墩顶的钢梁架设工作之后,具体的高程、平面位置以及最为重要的线形已经基本固定,以此为基础,在合龙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2、3号主塔钢梁的节间搭设悬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配合主动测量和纠偏技术,通过对相关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具体数据为基础来判别下一阶段的施工是否需要采用微调处理,为后续的合龙工作的展开降低难度。

3合龙调整措施及其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保证所采用调整措施符合工程实际使用需求的重要方法。客观来说,我们进行合龙调整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合龙口两端线形的差异,使其在标高、转角方面具有极高的一致性,同时顺桥向间隙与杆件长度匹配,中轴线保持水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钢梁调整有多种途径,如温度变化、横向对拉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调整方法,这些方法中,有些是主动措施,有些则属于被动措施。该桥梁在合龙之前,采用了当前国内最为先进的3Dbridge斜拉桥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不同调整措施的敏感性水平,具体情况如下:

3.1温度变化

温度变化客观上会对钢梁的相关变量产生影响,如系统稳定变化、路面温度变差变化、斜拉索稳定变化等,而系统温度的夜间变动情况规律较为明朗,而其他因素由于受到日照、风速等多个环境要素的影响而难以确定具体的规律。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发现,温度每上升10℃将会产生X方向位移34mm,而温度下降所导致的位移规律则相反。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系统温度的变化难以进行人工控制,属于一种典型的被动控制,此种控制方案只能等恰当时机,在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的合龙中,难以满足快速合龙的施工要求。

3.2梁面压重

动态压重和静态压重共同构成了梁面压重,下面我们将进行分别论述。动态压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运梁台车在路面停放位置的改变来进行调整,具体操作防范相对简单,通常情况下主要在调整竖向Z挠度和绕Y转角的过程中搭配其他措施使用。静态压重,在本工程中,主要是根据实际的压重效果吊机位置,在充分考虑操作的便利性的基础上选择主塔钢梁主跨L19节间公路面上下游两侧进行静态压重。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单侧不对称压重的情况下,横断面刚度带来的合龙口Z挠度以及横向偏载荷导致的合龙口钢梁横断面产生整体扭转。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主动调整措施,压重对于上述两种问题的调整有较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单桁不对称压重,还能够有效地调整断面扭转,不过由于压重材料的组织和运输相对复杂,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常性地采用预压重的方式进行。

3.3调整斜拉索

根据现有斜拉索资源张拉千斤顶资源数量和现场的实际施工环境,本工程中选择了张拉和张放18号斜拉索来调整合龙口相关参数。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边跨18号索每根索索力增加100t,合龙口整体产生63mm的竖向Z挠度和0.35千分弧度的绕Y转角;主跨18号索每根索索力增加100t,合龙口整体产生39mm的竖向Z挠度和0.27千分弧度的绕Y转角;主跨上游侧18号索索力增加100t,合龙口上游产生20mm的竖向Z挠度,下游产生17mm的竖向Z挠度,同时产生0.12千分弧度的绕Y转角和-7mm的横向Y位移,这也就是说,这里的主跨18号索单侧不对称张拉,由于钢梁横断面刚度使得合龙口整体产生竖向Z挠度,同时由于单侧偏载使得合龙口钢梁横断面产生整体扭转和横向位移(两侧上弦产生3mm高差和7mm的横向位移)。此种施工措施作为一种典型的主动调整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在竖向Z挠度和绕Y转角上的调整效果良好的特点,是对上述两项参数进行调整的主要途径,不过由于纠偏的量级过小,因此在钢梁横断面扭转方面的应用并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3.4纵向顶推

按照实际的合龙要求,在实际的合龙过程中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合龙口两端钢梁必须能够纵向移动方面必须有长距离、高精度移动能力,所以我们需要采用两级调整的模式来完成对钢梁轴向X位移操作提供支持。其中第一级为大范围粗略调整,也就是说,通过对图4所示的装置来将牛腿与塔柱之间的抄垫更换为500t千斤顶,以此为基础来重新构建一个“钢梁纵向大位移顶推装置”;而第二级则是在小范围内的细致调整,所形成的装置如图10所示,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用以对合龙口轴向X位移进行微调。由敏感性分析成果可知,钢梁沿纵桥纵向顶推200t,那么实际上合龙口产生42mm的轴向X位移和-22mm的竖向Z挠度。必须认识到,纵向顶推作为当前阶段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主动调整措施,由于本身有两级调控措施,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可操控性,整体调整效果良好,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3.5合龙口平面横向对拉

如上文中所论述的,在钢梁的建设过程中,每一段节间都严格地控制了误差水平,因此在最终的合龙口上,绝对横向Y位移的量实际上远远低于预先设定的施工规范,不过由于合龙口两端之前仍然有微小的横向Y位移,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设置了在双层路面的如图11所示的横向对拉装置,对这Y位移进行微调操作,直至两端吻合。通过对此方面数据的敏感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合龙过程中,公路面合龙口两端的对拉力为10吨,和铁路路面相等,经此操作之后,能缩短22mmY位移。作为一种典型的主动调整措施,合龙口平面横向对拉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精确性,同时操作也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实现对横向Y位移的大规模调整,因此应用范围相对广泛,多见于我国国内多项工程中。

3.6架梁吊机对提钢梁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营销,合龙口两段的钢梁上,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上都客观存在高差,同时两段的实际扭转情况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下,整体相对扭转的存在不可避免,因此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以相对扭转的数据为基础,利用两段的吊梁机进行如图12所示操作,以50吨提升力推进两端的吻合。通过敏感性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50吨提升力的状态下,能够促使两层路面的上、下游弦杆分别产生42mm和26mm相对高差,并能产生一定水平的横向Y位移,正调整方式所产生的调整远远超过了所需要的调整量,因此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调整的客观需求,同时还为其提供了一定水平的冗余。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方便快捷的同时,对于钢梁横截面的整体扭转效果良好,因此被选为本工程的主要纠偏措施。

4合龙步骤

4.1总体概述

龙口钢梁的调整方案制定工作需要我们进行一个完整的全面检测,以此为数据参与敏感性检测。在方案实施之前,需要将合龙口钢梁预先调整至理想状态,然后根据对其进行的连续检测,通过数据复核理论的应用,找出具体影响因素的实际影响能力,根据相应指标体系为其赋予权重比例。通过对“钢梁纵向顶推装置”的应用,完成主塔钢梁的边跨侧纵移15cm移动,这为后续调整施工和相关构建的安装提供了必要的操作空间,极大地方便了后续操作。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首先完成2根下弦杆到E44′节点的安装操作,完成此项操作之后,继续采用专业设备完成对安装斜杆到A44′节点的安装,并为后续的2根上弦杆到A44′节点安装提供支持,最后在E45/A45节点处完成对合龙段弦杆前端拼接板的安装工作,通过主动和龙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事实监控数据以及上文中所论述的相关参数指标的敏感性分析结果,选择合理的调整措施,为整个钢梁的安全、平稳合龙提供数据支持,三维4个变量调整到位,按先合龙弦杆、再合龙斜杆的顺序依次进行,同时开始2号塔主跨L21(A44~A45)处的其他焊接工作。

4.2将钢梁调整到预设状态

由于在最初设计阶段提出了合龙口连续36小时检测的要求,我们需要通过对上文中所分析的各类型调整措施的应用,将钢梁的状态调整至符合预设要求的水平。在X轴向上的调整:通过对“纵向顶推”的充分利用,完成预调整工作;在竖向Z挠度及绕Y转角上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对“调整斜拉索”和“梁面压重”的利用完成;横向Y位移调整:利用“合龙口平面横向对拉”措施将其调整到预设状态;横断面扭转调整:利用“架梁吊机对提钢梁”措施完成调整。必须认识到,上述四个变量的调整都是彼此相关的,合龙段两端钢梁的预调整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环环相扣,为合龙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基础。

4.3合龙口36小时连续监测

完成对合龙段钢梁的预调整工作之后,按照施工要求,我们要对其进行36小时的连续检测,通过多种途径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作好记录工作,找到各项因素对合龙口两端钢梁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并将其进行量化、赋值处理。

4.4钢梁向边跨侧纵移15cm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钢梁本身的不平衡索力,可选择“钢梁纵向顶推装置”完成调整,对两侧主塔钢梁反向顶推15cm,为预装件的施工提供必要的施工操作空间,同时也保证了温度变化对合龙后连接构件的温度变化条件下的稳定性的保证提供支持。

4.5安装合龙段主桁杆件

第一,安装合龙段2根下弦杆,将杆件吊装到位,安装杆件与钢梁E44′节点的全断面拼接板,按要求插打冲钉。另一端带长圆孔的腹板拼接板安装到2号塔钢梁E45节点上,且此拼接板与合龙杆件之间不连接(等待合龙时连接)。

4.6合龙主桁4根弦杆

第一,一切准备就绪,选择夜间温度较为恒定时段进行主桁杆件的合龙。首先对合龙口进行全面监测,然后对相应变量进行调整。第二,利用“纵向顶推”措施分别将两主塔钢梁向主跨侧纵移,同时利用各项调整措施对其他3个变量进行实时微调,现场实时观察合龙口4根弦杆两侧腹板长圆孔相对情况,直至将长圆孔销轴插入长圆孔内,使合龙口两端Z方向互相约束。第三,继续将两主塔钢梁向主跨侧纵移,同时根据需要对相关变量进行微调,直至弦杆合龙点两侧腹板圆孔重合,立即将圆孔销轴插入圆孔内,使4根弦杆的合龙点形成铰接,并迅速完成剩余拼接板的安装,并按要求插打冲钉。全部合龙施工工程仅耗时5h,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太阳升起之前,需要及时完成所有纵向束缚解除工作,以避免温度对钢梁位置的影响。

4.7合龙斜杆及安装桥面板

合龙斜杆下口合龙点,插打冲钉到位,以此为基础,我们进一步完成对合龙段主桁杆件的高栓施工操作后,利用栓焊依次完成两层面板施工,最终完成所有的合龙工作。

5结语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高”是高层建筑最基本也最突出的特点,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其很多施工行为都必须要进行高空作业。相比于地面作业而言,高空作业的难度、危险性都是成倍增长的,在地面上1天能够完成的工程施工任务,在高空作业环境下有可能需要3~5天,甚至更多,所以说高层建筑在施工特点与难度方面具有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的。

2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种类繁多,每一种技术都有其独特之处和必要性,在本文中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技术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能够为高层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帮助。

2.1桩基施工技术。桩基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施工较为成熟的施工技术,其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目前,灌注桩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技术,该技术之所以能够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其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地形,并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和在需求来选择相应的施工级别,这是其他施工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目前,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承载力已经能够达到10000kN以上,这也是其它施工技术所望尘莫及的。在灌注施工技术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桩侧后注浆技术,加上与超声检测技术的配合,已经形成了灌注桩施工集成技术。

2.2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基础的材料,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考虑到混凝土的大体积特性,因为这是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另外,由于高层建筑具有高度特点,因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是施工人员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由于水泥具有标号越高强度更好的等级划分特点,因此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所使用水泥的标号能够符合高层建筑施工需求。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必须要注意好对水灰比的控制,因为良好、合理的水灰比是发挥水泥高强度的最佳方式,如果水灰比控制不好,那么即使标号再高的水泥,也无法达到高层建筑混凝土的质量需求。

2.3电气施工技术。电气施工技术是每一个建筑工程当中所必备的施工技术之一。由于高层建筑具有高度较高的特点,因此其电气功能需求与质量需求都有更好的要求,那么高层建筑的电气施工技术要求也就更大。从高层建筑的基本电气需求角度分析,其需要变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通信系统、照明系统等。在进行这些电气设备的布置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设计最佳化,保证每一个用户都能够享受到电气服务,每一条走廊都具有满足需求的照明等。在高层建筑电气线路布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最佳化布置,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减小链路对楼层外观的影响。相比于平层、多层建筑来说,高层建筑的超高性特点标志了其发生雷击事故几率的大大增加,因此做好电气系统的防雷接地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1.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注意事项

在深基坑支护开挖中,为了保障技术管理效益,通常在和原草坪1.5~2.0m的地方进行施工。也就是先开挖1.5~2.0m的土方,再进行对应的施工。从而在降低支护高的同时,及时清除掉较浅部位的障碍物。另外,在基坑支护体系构建中,必须注重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减少水位可以在基坑开挖前,阻断地下水的侵入。方法有:周边井点排水,把地下水位降低到施工作业标高以下;在支护以及地表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再将地表渗水以及径流疏导出去,其方法可采用地表明沟。在此过程中,如果地下水流量较大,支护就很难形成孔。此时就必须采取减小水位的方法,在水位之上进行施工。

2.深基坑施工阶段的控制要点

(1)设计管理在建筑工程中,设计方案是影响基坑支护成败的关键。为了保障深基坑支护成果,必须保障支护设计方案可靠安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由于我国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起步较晚,设计不太成熟,所以一直处于摸索、成长阶段。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深基坑工程质量事故中,设计原因出现的事故占整个事故总数的2/5。设计原因主要表现在设计不合理、无证挂单、荷载取值不合理、支护方案选择不当、地下水处理不当等。为了改变上述现象对建筑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支护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材料、理论、结构、工程、土质、水文以及地基基础等学科知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利工况情况下土体的侧压力,如饱和水土、地表固定外部荷载、施工时的活荷载等因素。在熟悉工程水文地质情况、不断整合周边环境以及建筑工程特点的同时,设计出更加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案。在组织施工时,各个工序以及组成必须有效协调。在业主部门真正掌握基坑支护重要性的同时,使用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2)分包单位选定由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后期施工顺利进行,必须选用有能力、资质的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所以,要对分包单位的资质等级是否满足分包工程的要求、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相关的机械设备、分包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或业绩证明等进行审查。另外,施工部门整体素质、技术力量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总包单位需选择专业的施工队伍,选择技术能力雄厚、社会信誉良好、经验丰富的分包机构。同时,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必须有效控制“层层剥皮”、转包造成的不良影响。(3)施工组织审定组织设计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文件,对指导深基坑支护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施工部门由于照搬其他单位设计,没有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有的虽然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而成,但是在潦草简单、粗制滥造的影响下,缺乏实际可行的指导意义。针对这种现象,施工组织方案根据政府的强制性要求,编制安全的专项方案,并邀请专家论证。方案必须是经论证通过后,才能付诸实施。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基坑支护、开挖、平面图以及监测布置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阶段作为整个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关键部分,对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管理中,监理人员必须根据当地水文气候以及地质勘探资料,在整合深基坑施工条件、经验的同时,明确工程重点项目。在此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工作。

1.深基坑施工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主要包括挡土、挖土、防水以及围护环节。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继而出现事故。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控制组织设计、施工规程以及技术规范相关工作。对于施工要点,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在强化过程控制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如在土方开挖中,必须认真分析周边建筑物、地质勘探报告以及地下设施等相关信息;对于特殊地质,必须在精心组织的同时,要避开雨季开挖对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

2.深基坑周边土体止水控制

止水帷幕作为高水位地区支护工程常用的止水措施,常用的方法有高压喷射、深层搅拌以及压力注浆等方法。在此过程中,一旦搅拌桩成桩质量遭到影响,基坑开挖就会出现渗水的现象。再使用灌浆等方法,不仅会增加工程造价,还会延误工期。为了保障桩体质量,必须确定合理的水泥浆掺加量。在桩体搅拌均匀、桩长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避免桩头“无浆”的现象。另外,为了保障桩体搭接密实度、长度,必须避免蜂窝、空洞以及桩头开叉等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

3.支护信息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质量问题其实也是整体稳定性、刚度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进程,让监测人员对施工现场以及周边建筑物进行专业的监测。在明确岩土变位、支护结构具体特征的同时,对施工中介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上报;对于大于预警值的情况,必须采用相关措施进行处理。深基坑支护结构内容包括顶部位移、结构裂缝、结构沉降、道路沉降、道路裂缝以及基坑观测等。通常在每隔8~10m的地方设置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则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加密。在较深的基坑开挖中,必须及时测定支撑内应力。当应力在设计值的90%以上时,再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施工。

三、结语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在很多的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由于配电网在电力工程中的技术应用出现了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电力工程中的技术应用的难点分析,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外力的破坏技术难点问题;极端天气的闪络放电的技术难点问题;过电压的技术难点问题。希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难点分析,给未来的电力工程技术的规划一个良好的建议。

1.1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的技术难点问题:外力的破坏技术难点问题

电力工程中的外力破坏问题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技术问题,这样就会使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出现外力破坏的情况,影响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这种外力破坏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1)电力系统的架空高压线路带来的外力破坏技术问题。这种技术问题是由于我国现在的国情及地形决定了我国的高压线路的架设方式必须为架空高压线路所致。(2)电力系统中的架空高压线中引线的施工带来的外力破坏技术问题。这种技术问题是由于我国很多的架空高压线路的施工要在其引线的部分施工,由于引线的施工的外界干扰很大,没有办法进行很有效准确的施工,造成了电力工程中外力的破坏。(3)电力系统中的建设盲目规划带来的外力破坏技术问题。这种技术问题是由于我国的不同地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发展区别,在没有科学及合理的电力工程施工规划的前提下,很多城市就会进行电力工程施工,这种盲目的规划带来的电力工程中外力的破坏也需要我们给予重视。

1.2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的技术难点问题:极端天气的闪络放电的技术难点问题

极端天气的闪络放电的技术难点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现在的电力设备都是常年运行且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的设备,尤其是一些绝缘材质的电力设备,更是长久的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及清洁处理,这样就会导致绝缘材质设备中存在大量的污垢,当大量的污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会对绝缘材质的设备的性质产生影响,使绝缘设备更容易遭到闪络放电的影响,会使用电居民的用电安全得到威胁,严重的更会导致电力运行事故。

1.3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的技术难点问题:过电压的技术难点问题

过电压的技术难题的出现,主要是在电力工程建设的初期,电力设备配置的不是很完备,很多设备由于施工的成本没有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再加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爬距没有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从而导致了在后续的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过电压的技术问题,若果不及时的进行专项整顿,就会在极恶劣的气候条件中,使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由于这种气候对于电力系统的维护抢修极为不利,也就导致了过电压的危害性较大,在电力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处理。

2简单讨论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措施

我国的电力工程在发展中对于技术应用的依赖度与日俱增,因此,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我们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并且分析原因,对日后的此类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控。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措施的应用,这四个方面分别是:(1)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完备配电网的相关结构;(2)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完备配电网的相关防污设施;(3)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恰当的使用电力联络开关;(4)电力工程中强化配电网的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等。下面来具体分析。

2.1在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完备配电网的相关结构

在我国国家电网的优化方案中,通过技术层面来完备配电网的相关结构是一项很重要的优化方案,这其中就包括了对现有的电压等级进行简化;在配变容载比的选择方面要更恰当。2.2在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完备配电网的相关防污设施我们要定期并且彻底的对现有的电力系统的运行设备进行清理,来解决配电网的相关防污。增添相关的防潮及防雷设备,有效的对电力系统中的运行设备进行保护。

2.3在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恰当的使用电力联络开关

在电力系统中的突然断电现象的现有解决方案中,在技术角度来分析,最优化的就是恰当的使用电力联络开关,这种开关的应用会在断电时对居民的损失带来积极的影响,现在市面上较为常见的电力联络开关为SF6系列的联络开关。

2.4在电力工程中强化配电网的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

关于电力工程中强化配电网的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我们要对电网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并且借此机会重新整合管理资源结构;第二、培养相关电力工人的现场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第三、充分的借助网络及专业软件的力量,来大幅度提升电力施工的技术管理效率,逐步的实现智能化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3简单分析电力工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关于电力工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施工中的防雷击安全措施;第二、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强化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施工中的防雷击安全措施

在这一安全防护措施中,主要涉及到的有配置避雷设备,绝缘设备及接地设备。

3.2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强化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我们在这一环节中,全面的对施工的各种工序进行安全防护检查,尤其是对安全隐患较大的电力施工更是要在管理的角度处理得当,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建筑工程工序施工有着其独有的特点,其特点主要有:建筑工程中,包含着多种项目,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但施工时间并不长;建筑工程包含的项目涉及到众多方面,是一个庞杂的工程。由于建筑工程所包含内容十分庞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技术,所以,建筑工程在进行质量的管理时,就很不容易。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收益和形象,更关系到广大居住者和用户的生活便利甚至人身安全,所以,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2、建筑工程工序施工技术的发展状况

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工序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断推出新的工序施工技术并应用在实际施工中。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对降低建筑成本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工程时间。新的技术也更加科学,使施工更加科学,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建筑更加安全。做到了建筑工程的安全,就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接下来的各项建筑施工。当下的建筑工程工序施工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主要包括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钢结构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手脚架应用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这些新型工序施工技术的推广,拓展了工序施工的应用范围,使施工更加科学高效,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3、建筑工程工序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工程工序施工的新型技术为施工带来了很多便利,使施工更加高效和高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中工序施工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到的工序施工技术有:防水施工技术、屋面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和钢筋连接施工技术。

3.1防水施工技术

防水施工最基础的部分为防水层的施工过程,防水层进行施工时,莫静英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要忽视装饰面层和结构层。将这两方面综合进防水层的施工中考虑,不能单单只考虑防水层。只考虑防水层的话,施工较为单一,并且不完全,仅对防水层进行了处理,却没有对相关部位进行施工,不能真正达到防水的效果。要将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施工,才能令施工真正达到防水效果。首先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总体科学的规划,对防水层的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然后,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工序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从材料的购入环节开始进行监督,保证从源头上质量就不出问题,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也都要严加把关,保证工序施工不漏掉任何一个步骤,并且每个步骤都保质保量完成。工序施工的步骤非常多,每个步骤的侧重点不同,施工方法也不同,需要实现对每个环节每个工序都做好详尽的安排,并且施工人员有优秀的施工技术,对每个工序施工环节都十分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工序施工不出意外的顺利进行。防水施工的环节中,也包含了很多的工序,例如结构层施工、安放止水穿墙螺栓、安放止水板、处理机构层面、防水层搭接处施工以及防水层保护层的施工等,十分细致复杂。在实际施工中可以发现,防水层直接接触的结构层面是一个施工难点,也是容易忽视的环节。在整个防水施工中,结构层面的施工时十分重要的环节,施工层面施工是否做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防水层的质量,并且关系到防水层施工的进度。目前最常用的处理结构层的方法是刷涂法,其涂料需要进行合理的调配,将防腐剂与水泥进行固定比例的混合,再加入适量膨胀剂,加水调和,就制成了除了结构层的涂料。进行结构层的刷涂时,需要进行多次的刷涂,保证涂料能够将每一个空洞以及毛细孔封堵上。膨胀剂的作用在于,进行结构层的刷涂后,毛细孔中充满了涂料,涂料凝结后,膨胀剂会产生微小的膨胀,将毛细孔封堵的更加严密,起到更好地防水效果。防水施工的进行,不能单纯关注防水层这一个环节,需要从整体考虑,将原料质量也要考虑在内,事先制定好施工计划,将所有的施工环节都安排好,并在施工计划中将所有需要处理的细节都注明,在施工中也要多加思考,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没有遗漏,将防水层的工序施工做到最好。

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有很多因素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例如不均匀沉降、缩胀以及温度的变化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严抓设计关,保证建筑结构的设计更优质,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混凝土裂缝现象出现。并且设计、施工、检测三个环节相配合,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从原材料的调配角度来讲,要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首先要优化混凝度的调配比例,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以立方米保证在380g之内,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在施工进行中,要做到混凝土的调配比例更加优质,通常采取三种有效手段进行控制:首先在水泥的选择方面,要全用高强度、低水热化的水泥,这个种类的水泥制出的混凝土不容易出现温度裂缝;然后要严格监控混凝土调配是的配合比,配合比一定不能超出设计规定的范围,并且在调配时为了更加节约成本,要做到尽可能的节约水泥,减少用量;最后,要合理的选用一些外加剂以及混合材料,加强混凝土的强度和韧度,也进一步的节省了水泥的用量。要避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也要提升监测环节的工作力度。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在目前的施工中主要有以下手段:监测混凝土浇筑温度、监测养护过程的温度、测试混凝土绝热温度等。在进行混凝土绝热温度的测试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法,通常情况下,直接监测的精度更高。

3.3钢筋连接施工技术

钢筋连接施工的工序,较其他工序施工速度快得多,而且没有复杂的施工操作,只要施工人员操作熟练,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保证钢筋连接的高质量。并且钢筋连接处的强度很高,能很大限度上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现阶段,在建筑施工中逐渐开始运用新型的钢筋连接施工技术,新型技术为锥螺纹套筒连接技术,主要用于连接大直径的钢筋。例如,钢筋连接施工中有一项施工为钢筋镦粗直螺纹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需要对其接头进行较为复杂的处理,需要涉及到多方面的钢筋对接工艺,步骤较为复杂。钢筋连接技术是建筑工程工序施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框架,进而密切影响到建筑安全。

4.结语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本课程以建筑施工技术职业能力目标为核心,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起点,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典型案例或虚拟项目创设工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氛围,在动手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过程中,本课程内容选择土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等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以实践项目的作业程序安排教学计划。本课程总课时为72课时,4.5个学分,计划16课时为课外学时,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相关任务。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框架和内容

2.1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架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学管理和课程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核的依据。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课程定位。②课程教学目标。③课程教学内容。④考核方式与标准。⑤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⑥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2.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内容

2.2.1课程定位。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中层分立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主要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中,能胜任施工员的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即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同时具有施工管理方面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该课程是学生学习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后的一门专业课程,后续课程还有《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管理》等课程。

2.2.2课程目标。

本课程按照实际的工作过程,设置13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砌体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钢筋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装饰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五个不同项目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方案、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保温工程施工方案的编制。其中土方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为两个最主要的学习情境,是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含土方开挖、基坑降水、基坑支护、土方回填、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内容,分解成若干的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按照相应建筑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具体目标如下:①能力目标:a能识读勘察报告、施工图纸、施工合同等施工文件;b能记录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方面资料;c能对进场建筑材料进行验收并将部分材料送到测试中心检测;d能计算施工现场土方工程量,要能进行典型大梁钢筋翻样;e能对施工质量进行指导、检查验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进行指导、检查;f能根据施工文件与国家施工规范、标准、操作规程编制施工技术方案;g能组织整个项目在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②知识目标(部分内容):a了解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立项、规划、征地拆迁、斟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及施工工地周围环境。b针对基坑开挖项目,掌握控制地下水位、稳定边坡的方法和支护结构的设计方法。c掌握地基处理方法,了解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预制、储运和吊装流程,以及锤击法、砌砖等技术要领。d掌握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特点和施工要领;熟悉先张法、后张法的操作程序和预应力值的建立传递的原理,熟知建立张拉程序的依据和放张标准;了解预应力筋张拉的台座,锚(夹)具、张拉机具的构造及使用方法。e了解土木施工中常用的起重机械;掌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制作和储运程序及其安装工艺。f了解常用脚手架的构造和设计方法;了解脚手架使用安全技术。g熟悉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和各层作用;掌握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的施工要领;了解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卷材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冷胶料防水屋面的构造、性能和做法;了解沥青胶、冷底子油和冷胶料的配制。掌握普通防水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要点。h了解抹灰的分类、组成、作用和做法;掌握装饰抹灰面层的常用做法;了解油漆和涂料的种类及性能,了解油漆的施工要点;了解幕墙及金属饰面。i了解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冬雨施工施工方法。j掌握建筑施工技术中部分的英文专业词汇。③素质目标:a具备自我学习不断提高的能力;b具备与人协作相互交流的能力;c具备对施工现场出现问题后应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d具备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不弄虚作假;e具备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

2.2.3考核方式与标准。

①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改进考评标准,在考核内容中增加实践项目。②评定成绩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率、日常抽查结果、汇报、答辩和考试情况,以便做出客观判断。③重点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处理能力,适当鼓励运用创新思维处理实际问题的学生。④考核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评价。⑤本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练习)、成果考核,分别占有60%、40%,其中综合考核包含上课纪律、考勤、学习态度、日常工作等。

2.2.4课程教学资源。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实现岗位资格证与职业标准对接,充分运用专业群资源库中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源、企业案例资源、标准规范等行业技术资料。①注重教学课件、微课的开发,拓展教学资源。②常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发电子教案,直观地展示实践操作过程,使得专业知识不再晦涩难懂,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笔者建议,应该将常用课程内容纳入电子教案开发范畴,构建多媒体信息资源库,促进多媒体资源共享,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积极推进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基于教育数字图书馆、电子论坛、教学网站、电子期刊等主流平台,全方位开发网络课程,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改变“教与学”单一化的信息传播途径,实现教学资源双向传递,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④产学研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企业的资源,进行校企合作,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⑤积极开拓课后教学环节,将课程教学组织与管理纳入到教学资源建设中。

2.2.5课程实施建议及其它说明

①教学建议。主讲教师应对本课程的内容能够整体把握,在课前应对教授的学生做提前调研分析,掌握学情,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与学的沟通与和谐,实现课程教学目标。②教学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特点和与工作岗位任务分析,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建议以行动导向方式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灵活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知识、掌握技术、训练技能过程中始终明确学习的目标,将工作流程融入教学流程,通过采用案例、项目任务等方式,提高职业关键能力。

3结语

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接缝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过程阶段对于正确的灌浆工作顺序应该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的。首先,如果是同样大小和宽度的缝隙,在进行灌浆时,应该从主要的灌浆区域通过从上到下的方向进行注入,倘若,上部的灌浆区域和下部的灌浆区域产生了相互渗漏的情况,这时候应该及时的将结果汇报给相应的负责机构,经过负责机构的分析和讨论,可能采用上下部位同时灌浆的思路。而在对高度的灌浆区域,只有当此高度的灌浆工作全部完工以后,才能对附近其他高度的灌浆区域进行继续灌浆。假如附近的其他高度的灌浆区域拥有进行灌浆的最佳时机和条件,那么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对附近的灌浆区域进行同步的灌浆,但是必须记住的一点就是必须要等下部的灌浆区域完成灌浆任务四个小时之内进行上部灌浆区域的灌浆,否则,可能因为下部灌浆区域灌浆时间太长而导致上部和下部的浆液不能很好的融合和连接。对于整个灌浆区域来说,在进行灌浆之前,附近的缝隙需要提前施加上相应的水平压力,另外这个水平压力的大小最好控制在零点二兆帕左右。工程师们应该适时的对整个灌浆过程的质量进行及时的监控和记录。负责灌浆工作的工程师们在每一次灌浆工作之前,需要对很多的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确认,就比如说浆液配比换算挂牌是否明确、备用管路的分布设置是否合理、具体对现场管路铺设是否合理、严格检查灌浆施工准备工作等等。当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应的要求之后再加上工程师们的严格检测最后完成灌浆。工程师们在进行相应的灌浆工作时,必须在10到15分钟之间进行相应的检查,确保灌浆液体的规范要求和性能指标相一致。如果排气管和回浆管同时出浆,而且形成了一个相应的比例后,这时候就应该把每一个管口都闭合,同时对浆液进入量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排气管的压力继续上升。

二、接缝灌浆实施时的质量监控

接缝灌浆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混凝土的实际温度控制。在整个接缝灌浆任务进行之前,两边的混凝土温度都必须和封拱的温度相互协调,对于接缝灌浆区域上面的混凝土负重应该大于等于6米,而且,施工的设计图纸上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接缝灌浆的温度必须要和负重的混凝土温度相一致。第二个条件就是混凝土的年限,灌浆区域的混凝土的年限应该大于等于4个月以上,排除特殊的情况,灌浆区域的混凝土的年限也应该大于等于3个月以上,一旦负重的条件达到了之后,就应该及时的进行灌浆工作。接缝灌浆的质量检测在灌浆工作完成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就需要对于灌浆区域的质量以及孔隙进行相应的监测和检查。并及时的记录好灌浆的整个过程进行情况。对于灌浆之后质量较差的区域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然后进行相应的改进保证这些区域的灌浆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水平。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