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等相关政策内容的出台,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奠定了法律依据。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实行现状中仍旧存在一些弊端问题,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的改革经营造成影响,因而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高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实行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校各项工作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使得我国高校财务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当前进一步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认识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首先,对相关法律内容必须保障深入贯彻落实,同时,财务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相关法律及政策内容的制定;其次,有助于规范高校会计工作,保障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善性,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后,对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有效监管,有助于防范应对各项风险,避免高校出现资产不必要流失现象。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得我国多数高校管理工作过于重视教育、科技技术创新等方面,从而忽视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化。从会计业务方面来说,高校没有实行财务岗位职责化,并未遵循不相容职位相分离原则;从高校管理方面来说,由于财务内部控制风险意识薄弱化,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甚至对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充分。高校内部控制主体机构不够清晰,其相关部门职责分配缺乏合理性、科学性,使得高校部门机构出现重复、职能缺少的情况,并且无法使相关制度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高校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权责“形式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性不足,甚至存在抵触心理,从而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造成阻力。

(二)高校财务内部风险控制防范意识不足当前,由于部分高校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监管工作缺乏正确的重视,没有构成相应有效的监管及评级制度。部分高校内容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较少,且缺乏专业化的知识结构,并且基于当前会计电算化的背景,部分高校审计工作人员仍旧采取传统的人为操作方式,从而无法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要求;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强烈的责任意识,并没有按照相关固定开展审计工作;还有部分高校其审计方式过于单一化,且多是以事后审计阶段为主,无法及时规避经营风险,不能起到预警的作用。

(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监管工作不到位目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工作主要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部分,当前多数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工作大多“形式化”,其外部监管主体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但是政府部门对高校运行标准并不一致,对于其具体权责规划不明确,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工作并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对于内部监管工作的开展而言,主要反映出存在的问题有:内部机构权责规划不清晰、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一般是下级部门对财务机构具有明显依附现象,其现行的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实行的各项要求;并且审计的范围不够广泛,不能对日常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导致高校出现资金流失情况;过多重视事后阶段的审计工作,对于事前和事中缺乏重视程度。然而事后审计工作也存在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法保障其公正性及透明度,导致监督管理职能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

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意识为了保障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行,必须针对高校全体工作人员加强内部控制意识。首先,提高高校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强化相关责任人的意识。只有先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效建立符合高校实际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且落实到位。其次,对于基层财务工作人员应当更加具体化的提出内部控制相关的职责,要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提高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保障权责制衡制度落实到位。最后,应当对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相关的推广活动,促使高校各部门工作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财务内部控制监管中。只有保持高校内部上下级目标一致,才能有效建立实时内部控制体系,保障高校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强化风险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强化高校风险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提高高校管理层和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中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精确的评估,并且构建有效的风险预警制度,制定合理化的风险应对策略,保障监控的时效性,使得将各项风险合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有助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及完善性,并且不断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实施效率。

(三)完善监管体系高校想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监管体系,则必须有效结合内部和外部监管,共同发挥效用。首先,最大化地发挥内部审计监管的作用,并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监管机构,合理配置相应的审计工作人员,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保障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独立性的同时加强审计的监管职能。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审计方式进行结合,并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识别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建议,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提升财务的安全性,能够最大化发挥内部控制的效用。其次,对于外部监管而言,需要发挥出高校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等这种外部政策机构的监管效用,从而不断弥补高校内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使高校内部各项经济活动都能得到有序的实行,并且能够起到强化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执行力度的作用。最后,应发挥出社会审计机构的监管作用,相关审计机构借助自身的优势,对于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提出可观且科学的建议,并且逐步引导高校实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和完善,从而进一步改善强化财务内部控制的各项工作。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与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加强高校内部管理,防范舞弊与腐败案件发生,实现我国高校办学目标和竞争力,是顺应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精细化管理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强调结果至上,更加关注管理绩效。公共受托责任由偏重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财务与管理责任并重,且以受托管理责任为主,委托方更多强调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审计机构需要加强对组织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高校是公共资源的重要占有和使用部门,高校管理层通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认真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注重细节的管理理念在我国自古就有,但它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模式,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应用。目前,精细化管理不仅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高校等非营利组织开始引入精益理念和管理模式。高校精细化管理体系包含价值、效益、机制和方法等四个层面,上述层面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构成一个管理系统。价值是基础,高校精细化管理理论存在的基础就在于更好的实现其育人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效益是目标,高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高标准、严要求、重节约达到提高综合办学效益的目标。机制是载体,高校精细化管理需要依靠体制和制度创新为前提的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来实现。方法是手段,高校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要借鉴企业精细化管理方法,还要结合行业特点,持续进行管理与控制创新。

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实践,需要高校管理层转变思想观念、去行政化,强化绩效预算导向的内部管理体系构建。契合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要求,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高校,离不开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内控的评价与审计制度安排。

(二)高校资产与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产与资金内控是高校内控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目前高校资产与资金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使用的国有资产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和控制,存在大量账外国有资产,或者使用效率不高。第二,资金使用权限分散,财务核算与控制不严。由于高校教学业务和科研活动的特殊性,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各院系和研究机构成为资金使用的主体,但学校财务与审计机构对各业务部门的教学和科研经费的核算和监控力度明显不够。第三,不注重资金使用效益。高校管理层存在大额在职消费、铺张浪费等现象。高校学科建设、基建工程等专项资金的管理缺乏财务透明度,各职能部门和院系的绩效评价体系缺失。

(三)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是促进高校办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制度安排 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及其良性运行,需要通过监督约束机制予以规范和强化。开展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合理设计与有效执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合法、真实与有效性,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功能由财务与合规审计向管理与绩效审计发展,帮助组织实现战略规划、进行舞弊防范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内部审计发挥价值创造功能的重要体现。

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劣、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执行的有效性是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内部审计得以顺利实施、发挥其功能、实现审计目标的保证。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稳步推进、教育投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开展和加强内控制度评价与审计有助于提升高校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规范办学秩序,对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育人环境的优化均起到积极作用。

二、高校内部控制与审计现状分析

(一)高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高校管理理念尚未完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高校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功能与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甚至片面认为内部控制仅是内部财务控制或是内部资产与资金安全控制。或者有章不循,控下不控上,而基层部门相机应对,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体系涵盖范围不够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对外投资、合同和担保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相关决策与执行程序不规范,诱发重大损失。近些年,高校纷纷扩大规模、加大投资,但缺乏投资风险评价与控制体系,导致盲目扩张,影响学校正常运营或偏离办学宗旨。规模扩张与办学质量提升失衡状况,与高校缺乏对重大决策和执行程序的有效监督与控制密切相关。二是内部控制约束对象不够全面。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对财政经费进行财务核算的人员约束较强,而对校办产业及后勤实体等部门管理人员以及关键岗位人员约束很少。三是内部控制中部分财务领域存在管理漏洞。如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性经费的内部控制,而弱化对预算外、特别是创收经费等的内部控制;甚至有些高校未将大量使用学校资产的部分二级单位财务纳入内部控制范围。

(二)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评价与约束力度不够 高校内控制度的制定缺乏基层参与,管理层权利与责任配置失衡。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权责划分不够明晰,尤其是高度集权、行政色彩浓厚的组织文化,致使内部控制系统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内控制度执行效果的考核与激励约束制度缺乏衔接。即使有的高校设立奖惩制度,但制度弹性过大,存在一人一策现象,致使部分人员认为内控执行与否无关紧要。高校内部控制的约束力度有限,相关岗位之间或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监督,甚至各职能部门或教研单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

(三)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职能未充分发挥 内部控制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功能实现的制度保障。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开发与运用专门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监督、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有的学校尚未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与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与权威性,对内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重视不够。当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将主要精力投入在财务与合规领域,未涉及或拓展到内控与绩效领域。甚至有的高校内审机构把审计重点放在对本单位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办公经费与人员经费的凭证复核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运行进行持续的监督和评价的业务尚未开展。

三、高校内部控制及其审计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导致制衡理念无法落实 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基于权利制衡理念,对高校法人内部各权利主体之间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权责配置及机制安排。1999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在依法建立高校法人资格的同时,对高校法人内部各权责主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应的制度安排。高校党委对学校党政干部有任免权,对学校重大事项有决定权;高校校长对学术、教学、行政、外事等业务工作有决定权;高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的咨询与审议机构,为学校的科研、教学和学科发展提供决策建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定位于参政与监督地位。上述权责配置的目标或意图是建立起决策、执行与监督三权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但从实施效果来看,过于强化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致使教职工代表大会以及学术委员会亲行政化与功能弱化趋势明显,对学校管理权利的监督乏力。甚至学校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决策机构和行政职能部门独揽大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控制导致内部控制系统中缺乏公平和民主参与氛围,内部控制体系风险防范与监控功能弱化。

(二)高校内部控制意识弱化与风险评估缺失 高校各管理层级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管理风格等是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大多数高校管理者是由某些专业突出人才转换而来,相对缺乏高等教育科学有效管理的系统思维模式。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对高校的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分析能力相对缺乏或重视不够。例如,在高校机构设置与人事任免方面,存在机构臃肿、权限不明与职责不清、任人唯亲现象。在高校绩效考评体系方面,轻视各岗位专业胜任能力以及不相容职务分离的相关内控要求,评价过程走形式,或者更侧重于对工作态度等主观表现的评价。

风险识别与防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功能。但是从频繁发生的高校腐败与舞弊案件来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并没有起到应有的预防及惩戒作用,甚至出现风险识别与评价功能缺失迹象。伴随高校飞速发展中的重组和扩招狂潮,许多高校纷纷建设了新校区或迁入大学城,因盲目扩张导致负债累累的高校不胜枚举,甚至每年仅利息支出一项就占学校全部支出较大比重。偿还借款本金能力有限,借助债务展期或政府代偿以便维持运营。甚至有的高校,新校区建设完成后出现生源萎缩、预算收入大幅减少的现象,这与盲目扩大投资和基建规模、对高校运营中的系统风险分析和评估缺失密切相关。系统的风险评估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几个步骤,忽视了源头防范措施。

(三)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性与促进性作用发挥不足 独立性是审计的核心理念,保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与公正,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和促进性作用。目前,对高校的外部监督有限,政府审计部门要面对诸多业务而人员数量有限,对高校的审计安排一般实行抽查制,有些高校或许多年都抽不到,导致部分高校存在机会主义倾向和侥幸心理。相对于外部审计,高校内部审计最大的优势在于熟悉学校内部情况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关政策。但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致使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与促进性作用的发挥受限。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弱独立性导致高校内部审计对象和范围受到约束。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学校的一个职能部门,接受学校管理层领导,在维护学校管理规范与内部制度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对学校领导层或管理层作出的全局性、战略性决策无法作出有效合理的评价,导致部分高校盲目决策、非理性发展。同时,对内部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容易受到学校管理层的约束与控制,难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自主决定审计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审计处理处罚权限,致使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高。高校内部审计是单位的一种内部管理与控制行为,对于审计中发现和揭露的内部管理与控制问题,因为没有相应的处理处罚权限,致使审计意见不具备强制性,仅能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

(四)审计客体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加大了管理审计功能发挥的难度 高校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赢利性组织,其突出特点是人力资本密集、教研成果难以评价、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深远,致使审计客体与审计对象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一方面,高校拥有许多部门和附属单位,包括教学、科研与教辅等不同类型的员工。通常一所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除了教学院系、科研院所和各类职能管理部门,还承办服务于教研活动、师生员工和社会人士的附属医院、出版社、编辑部、附属中小学、校办产业和后勤集团等诸多附属单位。高校人员类型细分为干部、教师、教辅、学生、后勤员工等,其附属单位包括不同性质的事业、基金会、企业组织等,日常管理和核算对象十分庞杂,致使高校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高校教研成果评价体系存在复杂性。目前,审计模式由财政财务合规审计向财政财务资金的效益审计变革,而高等教研成果科学评价体系缺失是当前效益审计的最大障碍。高校的产出主要体现在教学产品(合格毕业生)和科研成果上,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技术、高校投入和产出的科学评价体系缺失,致使高校效益型管理审计的评价依据不足,加大了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难度。

四、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完善措施

(一)以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持续优化高校内控环境 要发挥高校内部控制及其审计的功能,首先要以完善高校治理结构为基础,持续优化高校内控环境。公办高校资源所有人(国资委代表)、委托人(教育主管部门)、执行人(高校法人)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委托关系,致使对作为执行人的高校法人违反与损害资源所有人和委托人利益、或影响办学社会效益的不当行为的防范与矫正通常存在时滞。通过强化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专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其监督、评价与促进作用,提前介入各类战略规划、决策或重大事项,能够及时的在利益链上制约权力的过度集中或滥用。虽然高校纪委、监察、工会与职代会等部门或团体能够对权力失衡或滥用发挥一定制约作用,限于人员精力与业务分工等因素,上述机构或团体更多起到事后反应或参与查实的作用,导致风险预防的功能发挥不足。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为保障高校稳健有序运行,应更多运用内控与风险管理能力,从源头上阻滞低效行为或舞弊与腐败案件的发生。

要提高高校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校管理层的认可和支持是关键或前提。高校治理层和管理层要树立以下理念:高水平的大学公共治理,有赖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应为内部审计部门配置胜任的专业团队和经济资源。从人的本性分析,没有人或很少人愿意接受他(她)人的监督和评价,而管理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评价管理效率与效益,只有优化了高校治理结构,才能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强化和改善高校治理中的作用。

(二)强化绩效预算与风险控制意识,构建内控有效实施的激励机制 绩效预算管理系统包含绩效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及考核各环节。高校绩效预算管理首先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还要运用一系列综合财务指标对预算资金的投向、执行情况、使用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考核,切实提高资产和资金使用效益。我国高校发展中存在着教育资源低效配置现象,加之近年来各高校新校区建设存在规模过大、装修过度等现象,产生巨大偿债风险。因此,高校应将风险识别与防范作为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理念予以重视,设立经费支出额度、基建项目与采购招投标等风险控制点,认真落实“三重一大”政策,坚决执行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及报告等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体系的本质是一套由各层级人员参与的对其活动进行控制的规范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充分考虑人类固有的利益和机会主义倾向,以及有限理性的弱点。要实现内部控制的合规、绩效和战略目标,需要建立对各级参与人员的责任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要持续有效的发挥高校内部控制的作用,并使之不断地适应动态环境,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一段时间后,必须成立人员配备合理的专门机构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考核与评价,并对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部门或人员予以表彰。

(三)拓展内部审计功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财务收支审计,较少涉及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可以概括为内部审计领域较窄且审计质量不高。伴随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高校内部审计正经历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其管理体制、业务领域、功能定位必须随之变革。为了适应审计环境和管理理念的变化,必须拓展高校内部审计对象与范围,开发和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系统优化的建设性作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持续监督检查高校运营活动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程度的基础上,提供纠错防弊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议。

要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当前要强化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功能,执行风险导向内审策略。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既要能识别预算收支失衡、盲目投资、过度举债等内部风险,又要能识别国家政策调整、招生政策变化等外部风险。高校内审部门要牵头组建评估组织、完善评估程序和评估技术方法,积极参与招投标、重大投融资项目等事项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四)持续提高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职业胜任能力 高校内部控制及其审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高素质的内部审计团队。审计风险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有高素质、技能、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的克尽职守,审计风险是可以降低的。因此,高校要切实加强对审计机构的建设,按规定配备审计力量,优化审计队伍知识和年龄结构,坚持把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高校内审人员仅有会计、审计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掌握公共管理、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知识,要持续改善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贯彻执行内部审计准则的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要与教学、科研、产业等业务活动、相关财务活动及其控制活动结合起来,开发和运用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与技术方法,进行内部控制检查和评价。高校内控审计过程可以分为准备、实施(执行)和终结阶段,内审部门工作人员要在各阶段合理选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在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准备阶段,应重视审前调查,摸清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总体情况。在实施阶段,审计团队通过运用调查表、描述以及流程图等方法对高校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审查,并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在终结阶段,向高校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前,内审人员应重新检查审计工作底稿,并认真分析审计结论是否得到审计证据或测试的支持,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另外,审计部门需回访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就审计建议、审计意见与审计处理的执行与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未落实的单位或部门监督其严格执行。

(五)提高高校信息透明度,推行内部审计结果公开制度 为确保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2010年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要求高校公开招生、基建、设备与物资采购、财务等重点领域信息。过去,高校的信息公开程度极其有限,使得高校利益相关方对于大学的目标与使命、发展规划、行为特征和组织绩效等方面信息知之甚少。《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2010)是顺应大学治理的发展趋势,落实高等教育社会问责制的重要途径。在确保国家利益和高校自的前提下,要求大学实施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加强高校与社会的沟通与联系,助推社会各界对高校的监督和评价。

增加高校信息透明度,推进高校内部审计结果公开,引入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是确保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和权威性提升的有力保障。通过高校内部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将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的审计报告置于高校社会利益相关方的监督之下,能促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严格按审计规范、程序和要求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也能保护高校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社会认可度,进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BJY020 ;13BJY111)和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3-QN-076)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受河南省会计领军后备人才项目支持和河南省会计领域软科学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如何适应当前财政部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加强对高校经济活动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亟需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根据对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的初步调查结果,总体来看,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体系初步形成,对于提高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防范财经风险构建了较好的制度防线。

从内控制度数量上看,无论从75所直属高校总体情况看,还是具体到每一所高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都有一定量的积累。对75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的调查,共收集内控制度5 763个,各校平均有制度76.8个,高校内控制度最多的有157个,最少的有28个。初步分析,规模大高校比规模小高校的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要多;综合性高校比特色性高校的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要多;合并高校比没合并高校的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要多;有新校区建设的高校内控制度数量一般较多。

从内控制度全面性上看,各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贯穿了高校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要建立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制度,在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要建立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和内部监督等制度。上述制度在直属高校现有的制度中都有所对应或体现,并且很多直属高校结合高校经济活动的特点对相关制度进行了细化或整合。如,有的高校将财务工作与廉政建设相联系,纪委监察部门主动介入,提升防范作用;有的高校主动邀请校外纪检监察部门直接指导和监督学校基建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发挥了率先接受监督、完善基建管理监督机制的良好效果;有的高校规定,各业务部门提交的经济合同,需由专门成立的法律事务部审核确认后,才能由校长签署,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合同风险。

从内控制度规范性上看,各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上都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同一学校的各项内控制度之间保持了较好的政策一致性。特别是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制、“三重一大”决策管理、财务收支管理、内部审计、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内控制度,各直属高校建设情况普遍较好,制度设计比较成熟和完善。如,有的高校在基建项目管理方面,建立了从项目立项、实施到验收的全过程有效控制:立项时实行专家评审制度,要求会计核算与预算管理结合,实施过程中建立了定期通报和约谈制度,项目完成后实行绩效评价;在基建维修中,竣工决算实施了“三审制”,即对于竣工结算,基建处初审、审计处自审或委托开展二审、抽取部分工程三审。

从内控制度适应性上看,各直属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做到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又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管理相适应,近年来高校基本上都制定了“三重一大”的议事规则;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高校大多都制定了“国库集中支付实施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方法”等制度;有些高校在建立新校区时,为了建设项目既能有效实施,又能保证建设资金安全和干部廉洁,在建设之前就制定了比较全面的新校区建设管理的内控制度;有的高校结合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要求,对学校的收费管理制度作了多次修订;有的学校在教育部对学校银行贷款管理出台新政策之后,很快修订了学校资金筹集方面的制度;在国家出台有关“差旅费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文件后,大多数高校都先后修订了“差旅费报销管理规定”、“科研经费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

二、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由于各高校领导重视程度、工作基础以及涉及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各部门干部队伍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内控制度建设缺乏统一规范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高校虽然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有些高校对内控是什么?内控制度建设目标是什么?到底应建成什么样?应包括哪些制度内容?不是很清楚。目前,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上级要求建立相关的制度;二是学校为了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而出台制度。高校内控制度的建设大多为应急之需,缺乏明确的内控目标指向,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建立较权威和可行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指导规范,缺乏高校内控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体系。如,有的高校内控制度的衔接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仅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仅就经费开支范围、标准、程序实施控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甚至无从涉及,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有的高校认为内控即会计控制,意即内控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系统规划,有的制度之间还存在相互打架的现象,制度更多地呈现出“部门化”,内控制度难以落实;有些高校对内控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不清楚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内涵及边界。

(二)内控制度建设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高校在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工作,但“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内控制度建设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问卷调查显示: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内控制度对高校的财务管理重要或很重要。但从实际制度的建立及实地调研的情况看,高校领导很少专门召集相关部门系统研究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整体框架设计,学校也很少开展内控方面专门培训。高校财务部门大多较为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但学校的资产管理、资产经营、基建、后勤等管理部门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积极性不高,有些重要的业务领域仍按惯例或内部的规定执行,没有制定专门的内控制度。教职工特别是一些学科专家、学者甚至领军人物等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太支持,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专项资金执行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从而影响了高校内部控制的推行速度,也使高校的内部控制评价难以顺利开展。另外,高校普遍还没有明确内控制度建设的责任主体。一般都认为分管财务、纪委、审计等部门的校领导对此项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但没有明确到底是哪位领导主管此项工作。相应地也没有明确具体部门负责内控制度的建立、完善、评价。因此,学校没有组织机构及相关制度保证学校内控制度建设工作。

(三)内控制度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

首先,从不同学校之间的情况来看。有些学校的制度比较全面,包括了学校事业的各个方面,有的高校缺少“财务部门岗位职责、货币资金管理、基建财务管理、收费及票据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主要内控制度,有的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散见于各种内部日常事物性的管理文件之中,没有形成体系。有些学校比较注重根据上级精神及学校实际及时修订内控制度,有些学校超过10年未修订的内控制度数量较多。有些高校在合并多年后仍未完成内控制度的整合。从制度的规范性看,绝大部分高校的内控制度比较规范,程序明确,但也有极个别高校的个别内控制度存在与国家法规政策明显不相符的情况。其次,从内控制度建设的内容来看。不少高校的内控制度建设存在一些薄弱之处。如,资金管理控制还存在一定的制度风险点,突出表现在对外投资、代管款项、银行对账、合同管理、收费规范、政府采购、结算支付等管理环节;财务管理控制方面的制度存在不均衡,往往重视校级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建设,而忽视二级单位、后勤集团、资产经营公司等单位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建设;资产管理方面制度建设重有形轻无形,重大轻小,尤其是科研成果、各种权证方面制度不够健全,小额低耗和危险性资产制度建设不到位;财务会计基础性制度有待加强,会计基础规范缺失,决算工作重视不够;监督制度有缺位,内控制度缺乏评价,预算决算缺乏审计监督,分析考核缺指标、缺方法,等等。

(四)内控制度执行缺乏监督评价机制

教育部在开展直属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时均对高校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价,但由于很多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高校实际情况特别是高校的核算体系和管理内容并不十分熟悉,很难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从高校内控制度调查看,75所高校中有50所高校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办法》;问卷调查显示,有81.36%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并对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56.5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开展了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但经实地调研,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单独的评审办法,大多是在其他制度中有少量涉及,虽然有些高校制定了一些制度但也并未完全落实,基本上没有开展专门的内控制度有效性评价,因为高校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构。如果进行内控制度评价,目前最合适的部门当属审计处。但是由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人员配置等原因,学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仅仅局限于审计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高校各部门职能执行效率等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学校的审计人员还没有树立起内部控制的意识,对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不熟悉,也没有掌握应有的评审技术。

三、加强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高等学校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经济活动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高等学校教育经费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的重要基础之一。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防范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必要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规范》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精神,结合高校的特点,从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高校各校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一认识出发,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规范》,明确高等学校内控建设目标、内部控制要素与分类、具体内控制度体系构成、内控制度建设的评价标准等内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尽快加以实施。一方面增加对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指导性,使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有据可依,有规范可采用;另一方面可以使高校内控制度建设有考评的标准,提高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水平与成效。

(二)编写高校内控制度制定的参考读本

高校内控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多个方面,虽然各个学校的校情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内控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应是有共同之处。从目前高校内控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来看,其主要原因:一方面一些高校不知道内控制度建设应该从何入手;另一方面现在也没有一些其他高校较为成功的制度作为参考,大多是高校之间的相互走访学习。因此,很有必要将目前一些高校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筛选汇编,作为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一个参考读本。这一方面可以使好的制度为其他学校所学习借鉴;另一方面可以让一些学校可以查漏补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内控制度。

(三)营造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是推进高校内控制度建设的关键之一。高校要将内控制度建设提到高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全面梳理内控建设过程的有关薄弱环节,解决实际问题;要组织开展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从学校科学发展的整体架构上考虑内控建设,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目标,构建基本制度框架体系,界定内控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提出内控考核评价办法,切实避免制度重叠打架、职责混淆不清、落实难以到位的情况;要将内控制度建设作为各部门工作考核的范畴,作为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日常管理工作运转的基本依据;要形成学校内控制度建设的合力,要将内控制度建设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风险防范措施相结合。

(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监督考核

监督检查既是内控制度体系的内容,更是提高内控制度建设成效的途径之一。教育和财政等部门要将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纳入到日常的工作范畴,制定监督考核办法,定期对高校内控制度成效开展测评。高校应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监督系统和机制,重点要发挥内部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控建设方面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应切实开展内部控制测试评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内部控制关键点是否齐全、准确,定期自查内部控制薄弱点和失控点,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可以通过审计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方式将测试评价结果向主管校长汇报,也可采用每年内部的内控建设报告的形式,促进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有效。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高校 财务信息化 管理安全风险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现代高校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高校实力的竞争,更是高校之间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的竞争。高校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构建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下面将就我国高校应当如何构建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展开相关的论述。

一、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基础

(一)提高高校内部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要求高校应当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实际业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报表。并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换言之,财务部门在保证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这种“重要”性往往突出体现在高校重大决策过程中。因此,作为高校,应当促使财务部门积极地参与到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在高校进行重大的决策时,??高校内部财务部门应当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够使高校重大决策结果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得到保障。一些高校仅仅将财务部门作为管理资金收支的工具,拒绝财务人员参与高校的重要决策,这就使得财务部门对高校重要决策的产生过程不了解,从而使高校重大决策结果的可行性得不到保障。

因此,要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首先就应当促使相关财务工作人员积极地参与到包括重大决策在内的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这样才能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的效率,从而提高高校内部财务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进而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其次,作为高校管理者,应当以身作则,率先提高内控意识,并积极地参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活动,从心里真正重视高校内部控制。尤其高校关键部门的领导者,往往起带头示范作用,领导者的言行是高校普通工作人员行为的标杆,因此,只有高校关键部门的领导者重视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才能够带领高校中的财务工作人员重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并积极地参与到高校内部控制的构建中,进而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从而使高校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换言之,高校要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促使高校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高校内部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要想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除了要提高高校中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外,还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那么应当如何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呢?笔者以为应该主要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第一步要对高校内部财务部门岗位进行详细的职责分工,确保高校中各个岗位之间的职责分明。现阶段在高校内部一些岗位之间存在不相容,但由于一些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紧缺,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在高校中难以真正体现,一人多职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会导致职责不清,从而使得财务核算的结果不规范和不准确。只有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使职责不相容制度在高校中得以体现,才能够促使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完善。

第二,完善高校内部预算制度。一些高校并未对内部各个部门进行统一的预算管理,从而使得预算部门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展开相应的活动。要想完善高校内部的预算制度,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预算制度体系,对高校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预算管理,从而使高校内部预算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样才能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

第三,加强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除了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预算制度外,还应当加强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一些高校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业务沟通程序,使得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较为分散,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难以得到完善。因此,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应当加强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相应的信息沟通,从而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促使高校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完善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监管体制

要想完善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体制,应当从高校内部和外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着手。

首先,要完善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监管。一些高校对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就会使得高校中财务工作人员的效率难以得到提升,严重时会导致现象发生,再加上一些高校未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纳入相关的考评中,就会使得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率更加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为了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应当在高校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考核体系,这样才能够使高校内控工作人员能够依照规章进行相应的工作,从而提高高校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率,减少现象的发生,进而加强高校内部控制管理。

其次,作为高校外部监管部门,审计和财政部门除了应当重视高校内部的资金收支情况外,还应当重视高校内部控制的相关情况。这是因为目前高校外部的主要的监管由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成,这两个主要的监管单位主要侧重于高校中资金收支是否合法,而对高校中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难以进行有效的审查。但是高校内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控制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了高校内部的财务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作为高校的监管部门,审计和财政部门不仅要对高校内部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管,还要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状况和有效性进行监管,才能够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促使高校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补救性内部控制手段是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重要抓手

财务软件作为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载体,其开发方式,分为自行开发、外购调试、业务外包等。高校内部的财务部门在开发与使用财务软件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风险。在开发阶段,高校应当将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处理规则嵌入到系统程序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开发者的技术局限,和投入资金预算限制,往往难以嵌入的尽善尽美,导致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仍存在安全风险。并且,因其开发方式不同,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安全风险的特征不同。针对不同特征的安全风险,高校内部的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应补救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力保执行,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风险。

三、以人力资源政策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

人力资源政策属于内控制五要素之一的“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财务系统管理人员岗位的重要性,要聘用既能够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又精通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管理高校内部财务软件系统的使用。要加强对财务系统管理人员“德才兼备”的关注。“才”方面,在“聘”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以学历学位考量,更应当在“用”环节,考核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德”方面,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在财务部门内部测评和相关部门业务关联者中测评。将考核和测评情况,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依据。另外,因其岗位重要性,可适当调整财务系统管理人员的待遇,这样,在技术和职业道德和待遇层面,为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降低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高校要想获得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管理,以内部控制手段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如何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手段降低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安全风险的一些建议。只有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才能够促使高校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焕昌,周艳娥.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3(11).

[2]邱升齐.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探讨[J].财会通讯,2011(8).

[3]刘仁芝,王群.浅谈数字校园环境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文章基于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及必要性,剖析了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完善和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四条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来源和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与此同时,高校财务工作面临财务管理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复杂化的局面,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由于一些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高校经济案件和腐败现象呈上升趋势,迫切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

一、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指各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和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从历史角度看,最初的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会计控制。20世纪60年代,为了划分注册会计师(CPA)审计责任,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高校的内部控制是学校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内部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办学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办学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与办学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与保护学校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务报告控制、会计人员素质控制、财务预算控制、风险控制和审计监督控制等。

二、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一)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

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且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高等教育法》第六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高等学校的财务活动应当依法接受监督。”《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财政部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必须结合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要求学校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

(二)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已由过去单一靠国家财政拨款逐步转向多元化、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涉及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基本建设等方方面面,且活动频繁,理财环境日趋复杂。要保证大量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活动合规有序地进行,就需要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近年来,高校国有资产被侵占或重大损失的案件屡有发生,一些高校还出现了挪用单位资金和挥霍公款的现象。出现上述问题,管理失控是重要原因之一。从国内外先进高校的管理经验看,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并得以有效实施,的确是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战略目标的成功之举。

(三)会计履行职能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会计实践,我们认识到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促进和保证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在高校的有效执行,揭露和纠正违法违纪行为,从而规范高校的经济工作秩序;可以及时发现会计信息输入、加工、存贮、传递和输出过程中的各种错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可以监督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使用和保管等各个环节,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制止各种损失浪费现象,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从而确保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办学经费来源呈多元化趋势,高校的经济活动日益纷繁复杂。与此同时,各类违规、违法和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为此,迫切要求高校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防止错误和舞弊。

三、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成因

(一)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因此,高校负责人是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要主体。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惯性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大多只注重招生、就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财经法律知识了解得很少,缺乏“大学经营”意识和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理念,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甚至错误地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只是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事,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

笔者认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应包括: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校内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操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及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负债与风险控制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监督与审计制度等。但在会计实践中不难看到: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制度设计普遍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的不够详细和严谨,或者缺乏具体惩罚性条款,导致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力;有的甚至违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融资、投资和资产处置等重大财务事项不履行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风险性的论证程序,集体决策审批制度严重缺失;有的高校没有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安排随意性大,资金和资源浪费甚至滋生了腐败;有的没有建立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和内部牵制制度不完善。近几年,小金库、商业贿赂、贪污、挪用、侵占和私分国有资产等高校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实施

当前,高校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违纪问题,制度执行不力是其主要原因。有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之所以不能有效实施,原因大致有八个方面:一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滞后,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不科学,权责不清;二是内部会计控制缺乏配套措施和可操作性,导致有章不循;三是高校内部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责任心丧失,人情、感情代替原则;四是各类审计意见与建议没有得到应有重视,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不到位;五是有的高校把财务工作简单看作算账报账,强调服务,忽视管理,弱化了会计监督和管理职能;六是“大学经营”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缺失,预算管理粗放,重钱轻物;七是财务规章制度宣传不够,财务人员熟悉,而领导和师生一知半解;八是有的财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差,职业道德缺失。

四、完善和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一要坚持合理合法和可操作性原则。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二要有广泛的约束性。应当约束学校内部所有工作人员,上至校长,下至普通员工,任何人都不能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三要坚持全面系统性原则。应当涵盖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四要坚持内部牵制原则。保证会计工作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五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实行有选择的控制,精选控制点,精简机构人员,改进控制方法和手段,简化业务手续和程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二)重视行为主体“人”的因素

各类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都是“人”,内部控制也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高校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和管理:一要选配与职务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二要定期对学校领导进行管理、法律和财务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应用现代高效管理理论与技术,增强财务管理和财经法律意识。三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形成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检自律为主要手段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四要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五要实行轮岗制度。通过会计岗位轮换,及时发现漏洞和管理缺陷。六要完善财务机构和会计人员考核办法,鼓励和督促财务人员依法履行监督职责。七要加强财经法律、法规宣传和警示教育工作,进而使师生员工自觉接受财务监督。

(三)建立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

高校的经济责任制是贯彻执行《会计法》、《高等教育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避免财经工作失误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核心是将权利和责任相结合,使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在经济工作中既要按规定行使权利,又必须按规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的经济活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经济管理的层次逐渐细化,经济关系日趋复杂,特别是随着高校“财力集中,财权下放”格局的形成,校长和总会计师不可能事事俱到,只能从宏观上把握全局。因此,客观上要求高校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一级管理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层层负责”的原则,在微观上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若干个责任中心,对各个经济责任中心明确其经济责任和工作目标,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制体系。

(四)建立和完善监督评价机制

新《会计法》明确指出会计监督在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确立了内部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针对高校中存在的内部会计控制监控力度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是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经济活动的监管,经常指导和检查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加大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力度,促进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有效实施。二是高校要确立和提升内部审计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通过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转变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内部审计范围,加强内部审计基础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创新审计技术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三是高校要重视内部会计控制评价。通过客观合理的评价可以查找内控程序的薄弱环节,促进高校及所属部门对各类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整改落实。

【参考文献】

[1] 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刘艳华.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控制保障措施研究[J].会计之友,2008(7).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内控制度

当前,国家财务部门对高校的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高校应该积极响应财务部门的号召来建设内部控制规范。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的内部控制建设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了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防控对象。但是,从实际的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内控现状不容乐观,这就要求高校要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探索有效的策略来做好内控制度的建设。

一、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对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

高校财务会计档案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产生和接收的会计资料,包括各种图表形式、文字形式的资料,能够有效反映高校的经济业务事项。1.高校财务会计档案在内控过程中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建设在高校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档案在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档案本身形成的过程就能够有效体现内部控制,财务档案客观记录了高校财务管理等各种经济活动,全面覆盖了各类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无论是预算管理、事中核算还是事后的决算、对账,记录都非常详细,并且档案具有严肃性和真实性,不能篡改。因此,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本身就体现了内部控制的过程。2.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原则。高校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体现了内部控制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响应国家财务部门的号召,注重内部控制,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遵循重要性、适应性、全面性和制衡性的原则。因此,在具体的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要对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业务事项进行全面的控制。同时,要记载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图表、文字等会计资料,这凸显了全面性和重要性的原则。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高校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模式,例如,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变,财务会计档案的记载方式也更加先进和科学,这就体现了内部控制的适应性原则。3.内部控制方法指导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方法中对财务会计控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指出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会计机构,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落实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并对会计的基础工作做出规范,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并对会计凭证处理、财务会计报告处理以及会计账簿处理程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要确保质量,保障所有的会计资料都是准确和客观的,这样才能真正落实高校的内部控制。因此,高校内部控制的方法对高校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为高校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提供重要的方向和有效的手段。

二、当前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内控存在的不足

1.没有正确认识到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功能。高校的财务部门在高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高校所有重要功能的体现都离不开财务部门,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财务部门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服务作用,是高校的核心部门之一。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财务人员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和财务相关的工作上,包括财务预算、核算和决算等,但是却没有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档案的认知程度不够,这样就导致在财务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少,没有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领导层和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比较薄弱,这和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不相符合。2.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有待升级。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导致很多高校都在不断扩招,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高校的各种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会计档案的资源信息也在日渐增多。当前,高校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种落后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凸显出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无法对海量的数据存储进行处理。近年来,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也在不断进步,财务核算系统也正朝着电子化建设的方向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导致档案信息的储存介质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而当前高校使用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和其他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很难实现兼容,存在着信息孤岛和兼容性的问题。不仅如此,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在电子存储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在对纸质会计档案进行存档时虽然比较稳定,但是,对于纸质会计档案的利用和查询具有较大的难度。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工作需要查询大量的账目,当前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还很难实现,这就要求要采用电子查询系统,发挥电子查询系统的功能和优势来快速检索大量账目,同时还可以调取打印已经成像的原始凭据,并且对于电子档案还能够进行加密,能够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要及时升级。3.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缺乏健全的制度。当前,大部分的高校会计档案管理都归于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会计档案管理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所以档案部门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来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的还是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时,一般是以我国的会计档案管理法来开展工作,高校自行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比较少,这就导致了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缺乏健全的制度的情况。高校的财务工作具有特殊性,并非是纯粹的行政性也不是盈利性,所以,高校的会计档案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知道是按照行政会计来执行还是按照企业会计来执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由于高校财务档案管理的特殊性,导致高校对会计档案的存档内容以及档案的保存标准都做出了独立的规定,而很多高校并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健全的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最终导致了会计档案管理出现各种问题。4.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比较高,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财务部门并没有专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并且也只有极少数的高校在财务部门设置了独立的档案管理科室,和其他的业务科室相比,会计档案管理受到的重视不够,缺乏专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是勤工助学的人员或者是其他部门的人员来兼职,导致会计档案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导致会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管理难以实现,不符合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

三、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

1.重视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建设。高校要对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贯彻在会计档案管理全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预算管理,并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做好各项经费预算,结合高校往年的情况以及当年的工作计划和活动计划来做好预算。在分配经费预算时,一定要将会计档案管理中的各项必要的支出都充分考虑进去,对于系统维护、设备添置以及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要做好充足的预算,确保基本建设有充足的经费,建立经费内部控制的有效机制。制定会计控制内控的规范,并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制度为导向,让各项档案管理的相关业务都能够有章可循。高校可以结合最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来制定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和办法,同时,也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详细规定会计档案的入册、登记、保管和交接等一系列的工作,形成系统、规范工作流程,通过有效的会计档案管理机制来促进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会计档案管理实现专人专管。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专业性比较强,因此,应该由专门的人员来进行专业管理。高校要对会计档案管理实施专人专管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由业务科室的工作人员来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然后由专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来审核业务科室提交的原始数据,将符合要求的会计档案入册并进行装订。装订之后进行归档,归档也应该由专业的人员来进行专管,各个环节的专业管理人员要做好交接工作,交接完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流程。在会计档案的专人专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来完成对应的工作,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对于每一个环节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建立考核机制,通过奖惩制度来调动会计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岗位责任意识,从而高质完成对应的工作。3.做好会计档案管理的组织建设。高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部建设离不开好的组织建设,在会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管理的层级比较多,那么将会导致管理的力量分散,会严重影响管理的效果。当前,高校会计档案在管理过程中,档案职能在业务科室,在管理过程以及传达指令时要经过科室来进行转达,这样就导致了会计档案管理的执行力比较分散。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制衡性的特点,要按照制衡性的原则来进行管理,而会计档案的管理当前功能不独立,没有形成平等的关系,这样业务科室容易对会计档案管理职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会计经济活动等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很难客观记录下来,影响了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高校会计档案要独立设置科室,由会计管理部门直接领导,会计档案管理功能科室应该和预决算功能科室、会计核算功能科室、收费功能科室以及资金管理功能科室等形成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能够平等制衡。4.以内部控制原则来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在高校的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来对会计档案的管理进行规范,尤其是要针对会计档案保管和查阅做好规范。高校要建立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科室,并选择2~3人来做好会计档案管理的专职工作,会计档案保存和查询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建立台账,会计档案的查阅都要做好登记备案,建立对应的台账和查阅制度流程,想要查账要先提交申请,经过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签字之后才能查账,并且只能在档案室查账和拍照,以此来确保会计档案的安全性。如果有一些特殊的用途和原因一定要外借的,一定要经过内部授权审批才能执行,会计管理相关的负责人同样需要签字,并且要约定好归还的时间,使用完之后一定要及时归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要对相关的会计档案进行定期的清点和整理。5.升级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要做好会计档案管理的内部控制,升级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和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基础。因此,会计档案管理部门要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使其和财务核算的平台能够相适应,将数字存储技术、数字成像技术、信息化录入技术以及电子扫描技术等都及时应用到会计档案的管理过程中,以此来强化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完善存储设施,不仅要对传统的纸质档案进行存档,同时还应该利用扫描仪扫描原始单据,并进行存档,这样在档案查阅时就更加便捷,只要通过凭证号就能够快速、准确、便捷地将需要的档案调取出来。通过电子档案备份能够延长档案的保存期限。另外,还应该提升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岗位的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信息化培训和会计电算化培训,不断提升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当前,高校财务部门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背景下,财务部门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将其当成核心的业务,并引入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来强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让会计档案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以此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环境变化。

参考文献:

[1]黄萍.关于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的探讨[J].文存阅刊,2019

[2]胡苗.从内部控制视角谈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建设[J].兰台内外,2019

[3]王利荣.浅析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汉文版),2018

[4]周爱兰.从内部控制视角谈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建设[J].智库时代,2018

[5]张紫蓓.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策略分析[J].卷宗,2016

[6]黄金玲.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

[7]张小光.浅谈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J].卷宗,2019

[8]孔莉.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0

[9]卿春莉.高校财务会计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探讨[J].现代交际,2020

[10]马明欣.高校财务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分析[J].纳税,2020

[11]孔利娟.高校财务会计档案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探究[J].卷宗,2020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117-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院校发展十分迅速,几乎全国每个行政区都至少有一所本科院校。2008年,中国教育部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预算执行与决算内部控制工作意见》规定,每个高等院校都必须设立自身独立内部控制部门。随着中国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以及中国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给中国财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相应改变自身的财务制度,中国很多高等院校依然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会计制度来实行内部控制管理。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工作一直都没有等到应有重视,甚至很多高等院校将内部控制机构形式化,内部审计表面化,一切同虚设。内部控制是由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审计要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由此可见,加强内部审计是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必然选择。为了科学配置中国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高等院校经费,就必须重视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制度,并且加强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建设。以此看来,完善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体制工作迫在眉睫。

一、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主要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去评价,并且改善高等院校所承受到风险控制、管理及风险治理的过程,从而帮助高等院校去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仅仅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基础工作,以及内部控制质量管理和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都需要高等院校加强以及完善。特别是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影响到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职能。并且,当前,中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影响着内部控制质量的问题。中国不少高等院校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作用缺乏应有理解,高等院校并不是根据自身需要来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变革,而是仅仅是因为政府部门强制性要求而不得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变革。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机构是监督管理与维护财经法纪等职能,但是其服务、管理及建设等职能被高等院校忽视,而且因为内部审计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导致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在高等院校形同虚设的难堪境地。

(二)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缺乏独立性

虽然,在中国政策规范下,不少高等院校都建立了相应内部控制机构,但是,由于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部门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不少高等院校将内部控制部门和财务部门放在一块,有一部分高等院校将内部控制部门和学校纪律监督部门放在一起。这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部门的独立性。另外,中国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委托人一般都是高等院校的管理层,在这样的环境约束下,即使高等院校拥有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内部控制部门依然要受到高等院校领导者管理决策。因此,内部控制职能受到了高等院校管理者的影响,那么,内部审计独立性就变得非常薄弱,就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另外,在高等院校里,内部控制人员容易受到人事制约,人事部门严格控制着内部控制人员职称、晋升、考核、调动等问题,而人事部门又受到了高等院校管理者的管理。由于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受到高等院校内部利益关系羁绊,内部控制人员独立性就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中国高等院校缺乏先进内部审计的方法与手段

当前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主要针对还是高等院校的财务收支开来展开内部审计工作。中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沿用传统意义上内部审计办法,仅仅是根据高等院校的财务账目来进行账目内部审计,高等院校财务部门简单将高等院校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差异性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点。中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导致了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难以适应中国要求逐步增多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有些高等院校在建立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以及程序,规范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加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这些高等院校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体系,导致高等院校建立许多规章制度无法得到准确落实,许多内部审计工作都缺乏应有的控制标准,没有将内部审计责任落实到实处,内部审计工作也不能认真贯彻执行,最终导致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人员行为无法得到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过低。

(四)高等院校缺乏专业内部控制人员

由于高等院校用人制度改革力度相对较低,在高等院校还没有建立起有效人才流动体制,因此,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数量比较少。例如,中国2013年,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仅有1 000来名内部控制人员,并且,这些内部控制人员之中专业内部控制人员仅仅有800名左右,在中国100所高等院校中平均每个高等院校仅仅只有7个内部控制人员。并且,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组成结构非常不合理,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中以内部控制、财经专业为主,缺乏应有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专业人员,缺乏较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综合素质较好的内部控制人员。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洞察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针对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一些建议

各个高等院校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工作,在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以及对高等院校廉政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度重视并且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视。因为只有得到高等院校领导重视,高等院校才能顺利展开内部审计工作,这样,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才可以得到提高。高等院校应该建立起健全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并且对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定期研究、检查和部署内部控制工作,高等院校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审查批复高等院校年度工作计划,并且严格审查内部控制人员制定内部控制报告,监督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决策执行,并且应该使得内部控制工作变得制度化,并且常规化。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报告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工作考核机制、内部控制成果运用机制以及内部控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支持内部控制机构和内部控制人员依法履行内部控制职责,并保证内部控制工作条件。对成绩显著的内部控制人员进行必须表彰和奖励。

(二)提高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

高等院校应该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分部控制职责、科学进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原则来设置独立内部控制机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由专职内部控制人员来进行编制,并且高等院校应该为内部控制部门配备具有内部控制的岗位资格以及专业内部控制素质内部控制人员,还可以根据高等院校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聘请高级特约兼职审计人员来进行定期性的内部控制工作监督。并且,高等院校在进行内部控制机构设置时候,高等院校还应该充分考虑高等院校各个部门领导岗位互相牵制,以增强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部门独立性。中国高等院校应该借鉴国外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成功经验,建立内部控制部门,以保证内部控制机构独立性。例如,现阶段,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已经开展了建立内部控制部门工作,并取得了相应成功,因此,其他高等院校也应该借鉴此成功案例,发挥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在提高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作用。

(三)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方式

高等院校应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适应高等院校发展要求的内部审计方法,是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完成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任务重要措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控制人员应积极学习先进内部审计方法,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在最大程度地降低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风险,不断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高等院校应该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职能来开展专项内部审计工作,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在财务工作中所占比例;并且在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应该采用分析具体情况,研究分析相应对策,确保高等院校可以实现内部审计职能。

(四)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内部控制人员培养

由于内部控制的领域相对来说比较广,内部控制要求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拥有专业财务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知识。因此,高等院校在选择内部控制人员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选择过程,还应该调整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人员结构。高等院校还应该通过对内部控制人员培训,提高现有内部控制人员水平不断提升内部控制人员知识水平,真正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强化对内部控制人才教育,确定内部控制人员职责,加强内部控制方面纪律管理。

结论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入改革,国民更加关注教育事业,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部门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各个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一切工作围绕着提高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来开展,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事业才可以得到蓬勃发展。内部控制是保护高等院校经济秩序合理运行保障。现阶段,中国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工作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有紧迫感,在内部控制方式应该不断进行创新,让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其职能,确保高等院校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随着人才战略思想的改变,在崇尚知识、追求技术的大环境下,高校事业日益壮大,各类经济活动逐步活跃。因此,在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上,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也就成了一件刻不容缓需要做好的事情。

一、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制度则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其基本目标一系列控制过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就是规范会计行为、保护高校资产安全及时发现问题并控制风险;确保会计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降低高校成本费用,以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资金来源基本脱离了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一模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财务会计工作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也取得可喜的成就。然而面对高校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和复杂的局面,财务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普遍存在。

(一)观念淡薄,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校对会计控制观念淡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普遍存在内部控制观念淡薄的现象。另外是高校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模糊,致使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比较薄弱。还有部分高校,不是没有内部会计控制度,而是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在某些高校,管理者不重视财会管理,会计人员工作便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二)监督不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

高校财务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监督不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不能因“自”制宜,不能结合实际,急功近利,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空中楼阁,形同虚设,使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法适应本校的内部组织形式。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时,没有形成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控制要求,同时,岗位设置也不恰当,人员配置混乱,业务交叉过杂,职责不清、任务不明,造成会计控制失控,无法正常实施。

(三)制度不全,执行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要做好一项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去约束,高校会计是一项系列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详细具体的会计控制制度。然而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作指导,高校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体系,既是有部分高校借用一些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自己的管理做支撑,但执行过程又流于形式。尽管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是必须是硬性约束,而在实际执行中却成了软性操纵,口号喊的很高,控制作用微少,既是发现问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没有把会计控制当成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去做。

三、完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由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与以往相比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在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的同时,通过及时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性,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增强会计控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会计控制意识

观念决定态度。高校会计控制工作人员要增强会计控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会计控制意识,应主动学习会计制度,积极开展执行、监督、反馈等环节的工作。高校应转变传统观念,把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统一到高校发展的战略的思想上来,树立实事求是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重点树立八个方面的意识:即预算控制、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信息化技术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和内部报告控制意识。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加快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充分认识加强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质量至上意识。建立健全职业道德方面的质量控制制度,确保职业道德守则执行到位;建立健全客户承接的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制度,保障业务项目的高质量投入;建立健全执业质量复核制度,强化对涉及公众利益和高风险项目的独立复核;建立健全质量控制方面的自我监控制度,确保质量控制制度得到执行,并持续适当;明确质量控制责任,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执业文化各地协会要积极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监督质量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坚持以人为本,合理有效的配置人力资源,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加快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全面制定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三)坚定科学发展观,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相结合

高校会计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部分,高校应把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和内部管理相结合,高校要明确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离开控制管理就失去意义,没有管理控制又难以进行。从会计和财务的是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的部门,可以看出会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结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会计和财务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经历了从“合”到“分”再到“合”的过程。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会计工作进一步加强而且效率极大提高,作为信息化的、系统化的高校会计管理向内部管理的其它领域和业务领域不断渗透,内部会计控制已经涵盖了财务控制的全部内容,因此,高校必须坚定科学发展观,把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每个细节做扎实。

总之,为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会计管理不仅要抓源头,而且要从制度上抓。只有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于实施,只有坚定不移地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高校的财务管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高校在新时代下,健康快速发展做后盾。

参考文献

[1]程彩君.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相关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

[2]史爱翠.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0.7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随着高校的普及以及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问题迫切需要有效改善。为了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要针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有效分析与思考,发现财务管理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并及时发挥内部控制作用,为高校财务工作的时效性提供坚实基础。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在高校内部控制的视角下,财务工作的过程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如制度的影响、工作人员的影响,导致高校财务工作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大大降低了效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控制规范文件的不完善

财务管理部门是高校内部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在高校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财务管理的有关部门来说,高校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规范制度,切记不可生搬硬套,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高校都没有对财务管理部门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依据,无法通过内部的调控来进行规范,甚至会出现违规的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为此,高校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1]。

2.财务管理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是较为正规的工作,操作性与专业性非常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普遍较高。一般情况下,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环境的控制、风险的评估、活动的控制、信息与沟通以及实时监控等方面,这几个方面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也是缺一不可,这几个方面为高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提升了高校的内部控制能力。但是在许多的高校中,存在有关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不重视,简单的认为内部控制工作仅仅是标准的规章和制度,这样的认知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很容易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领导的行为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的现象,导致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进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了真实存在的意义,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严重的甚至导致整个高校的财务网的瘫痪,架空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和意义[2]。

3.财务管理方式不合理

财务管理的方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整体运作,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很多高校都存在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并且财务管理的方式也较为不合理,甚至有高校的管理方式已经非常的落后,使效率大打折扣,无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运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无法为高校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导。这样的财务管理方式,直接导致管理的工作效率地下,同时也影响到了高校的正常运作,在目前是高校发展中严重的阻碍。

二、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建议

根据上述问题,高校必须要给予财务管理工作极大的重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分析重要的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改善计划,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在实际情况下,高校可以根据以下几点内容,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1.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为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必须要从根本上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在实际过程中,高校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证各项资金的正常运行。第一,高校要完善财务管理岗位职责,将每项职责落实到个人,这样才能明确每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所承担的职责,通过制度来督促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延伸到高校的每个部门,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第三,建立完善的O督制度,主要是指通过外部的教育评估机构以及审计机构等,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便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协调性和完整性[3]。

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内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必须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落实管理规定,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监督,以便提升其能力与综合素质。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高校可以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外出培训,吸收先进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并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财务管理发展策略。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管理人员可以不断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并不断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培养自身工作能力,以便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4]。

3.抓住财务管理的关键点,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

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就必须要抓住财务管理中的关键点。第一,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科学的保管体系,以便做好现金账目的准备与核对工作。第二,完善财务制度及其相关机制,主要是指对账目的管理工作要给予严格的审查标准,避免不必要的报销浪费。第三,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制定的财务标准做好有关费用的收取工作,并保持公开的原则下增强透明度,以维持高校的正常运行。第四,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工作,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和问题。第五,加强内部审计控制,不断提升高校自身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坚持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中的重要作用[5]。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内部控制的视角下,为了推动高校更好的发展,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及其相关问题急需改善。高校要结合财务管理的现状,并结合发展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及其机制,不断的加强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先进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方式,抓住工作中的重点,将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更加高层次的水平,以促进高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佳.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9:46.

[2]陈文川,黄凯颖.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以A大学为例[J].财会通讯,2016,10:59-62.

[3]陆赛钰.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223-226.

[4]都晓光.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5,35:120+130.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校教师高级访问工程师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4日

一、高校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意义

(一)高校公共管理需要与精细管理需要。加强高校内部公共管理,防范高校财务舞弊与腐败案件发生,实现高等院校的办学目标和高校竞争力,是高校公共管理和精细管理的需要。高校是公共资源的重要占有和使用部门,更是这些资源的受托责任部门,其受托责任包括受托财务责任与管理责任,且两者并重。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加强对组织高校经济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

我国自古就有精细管理的管理理念,它作为当代工业时代的一个主要管理模式,在西方国家早就得到了全面应用和推广。目前,精细管理除了在广大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外,还有一些高校也开始引入这个方法。但高校的精细管理不是对企业的精细管理的内容、方法的照搬和移植,而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有四个层面:(1)价值层面,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决定了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其存在的价值主要在于育人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因此,高校实施精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其自身的育人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2)效益层面,高校实施精细管理必然要注重效益,但不仅是经济效益,而是包括社会效益在内的综合办学效益。高校综合办学效益应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机统一;(3)机制层面,高校实施精细管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的高校运转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来“固化”,要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根据高校的特点和运转,科学地制定制度,同时也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地调整完善制度;(4)方法层面,高校实施精细管理的基本方面包括:一是与企业管理相同的方法,主要有细化、量化、流程化和规范化;二是与企业管理不同的方法,主要有多样化和个性化。

(二)高校资产管理与资金控制存在问题。高校资产管理与资金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与资金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财务核算管理与资金控制不严。因为财务核算管理不严,加上高校科研活动和教学业务的特殊性,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各系部和科研机构是资金使用的主体,导致了很多资金使用权限分散,最终导致了高校财务和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的监控不够;第二,高校的资产管理和资金使用效益低下。高校管理层存在大额利用公职铺张浪费、假公济私等现象。高校学科建设、科研经费、基建工程等专项资金的管理缺乏财务透明度,各相关部门和院系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第三,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使用的各种国有资产不能及时地准确核算和控制,存在大量国有资产没有入账,且很多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极低。

(三)实施内部控制与审计实现办学目标。要建立约束机制予以规范和强化高校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其良性运转。高校的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内部审计通过审查和评价业务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促进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劣与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开展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与高校内部审计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信息质量,有助于规范高校的办学秩序,对育人环境的优化、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均起到积极作用。

二、高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原因分析

(一)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观念淡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和各项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是否齐全与完善。但是,在各部门或院系里有重大经费决策权的中、高层干部的内部控制和经费使用观念淡薄,未能意识到内部控制对高校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内部控制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多数偏向于形式主义,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而形同虚设。因为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实施与逐步完善,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二)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不清。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它是介于企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事业单位,其内控评价机制与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制职能作为大方向上的指引,不具有普遍适用性。而财政部制定的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其内部控制的内容缺乏可执行性。各高等院校在开展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时,应严格参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与实际发展状况针对性地建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三)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实施困难。如果高校设立内控风险机制,便能及时识别风险类型,确定自己能够承受的风险程度,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现阶段高校快速发展都潜藏着办学经营风险隐患和财务安全风险隐患,但是风险管理审计在现实中却很难开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公立性质的高校以稳定标准的财政生均拨款和学生学费作为办学的主要资金来源,按照招生计划招生并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因此,学院领导及广大教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严重缺乏,没有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制度,缺乏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审计。

2、针对高校现状来讲,风险类型较为复杂,增加了风险管理审计的难度。(1)谁都知道高校是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又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怎么会像企业一样破产呢?作为“亲娘”的政府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儿子”饿死,这就产生了一个“子债父还”的论调,高校认为只要贷款是用来办学校、兴教育,就算将来还不起,政府也会买单的。于是乎,在高校扩建潮中,高校领导若不结合现有的发展状况和既定的发展目标需要办理贷款,定会造成债务负担过重,以至于无力偿还,深陷于过度举债的泥潭;(2)决策失误、血本无归的投资风险。由于现阶段高校办学自的增强,逐渐形成了多渠道筹资手段,而不再是以往单一的财政拨款方式。在对外投资方面,由于高校不像企业那样适应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和复杂的经济业务,对某些新情况没有及时相应的对应策略,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从而导致了盲目筹资或错误投资,造成投资期满本金收不回的风险,实现不了资金的价值。

三、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感知

1、内部控制是一种理念。内部控制不是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除了存在于制度中,还存在于文化、价值观上。也就是,内部控制不仅是规章和制度,还应成为所有高校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2、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内部控制贯穿于高校各项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控制是一个定期评估、持续完善的过程,而不是单一的财务控制行为。

3、内部控制责任主体多元化。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要规范高校内部所有人员的各种行为,内部控制不仅是高校领导层的事情,同时还关系到高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不同的人在高校的内部控制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职责。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内部审计是高校为适应加强内部监督,提高其管理效率而设立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使内部审计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在做好内部业务监督的同时为院系领导或相关部门提供可供参考的决策依据。只有当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并重,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再控制的作用。

(三)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审计事业成功的保障。但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与审计工作发展必需素质尚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现有素质与评价必需素质差距比较明显。要切实履行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发挥好审计的免疫作用,现阶段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

(四)完善高校内部审计体制。高校数量的增加、招生人数的扩大,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是,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下我国高校的会计制度并没有长足的改进,很多高校依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高校会计制度。高校内部审计自然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高校甚至视之为虚设。各高校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应有的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赋予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相当的独立性,有效地开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控制得到有效落实。

(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加强风险管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高校管理的内容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只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高校应对引起风险的校内外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估,当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发生变化时,还能及时应变和调整,采取对应的措施,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以合理保证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加强信息沟通。内部控制的效果直接受到相关人员的影响,高校应设计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机制,使内部控制的政策和程序能在高校各部门和各层级间沟通,让执行内部控制的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的对象,明确自身的职责,形成各内控执行人在日常业务活动中相互监督,有权拒绝违法的行为并通过信息沟通反映业务管理中的不适当行为。

3、建立控制措施。只有将内部控制活动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取得应有的成效。因而,高校应不断更新控制观念,把内部控制“嵌入”于业务活动流程。同时,高校管理者应根据业务活动流程的持续开展,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完善,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存红,高祥晓,郭薇.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制度建设;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高校内部控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管理办法,可以为高校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办学效率和效果以及资金资产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在高校内部控制面临着巨大管理漏洞的情况下,在高校管理方式、办学理念、后勤服务日益变革的形势下,如何从风险管理和制度建设的角度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和审计策略的完善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校内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高校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意识。目前高校在内部控制中应用的仍然是《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运行)》,这项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是2001年的,在高校快速变革、管理日新月异的当下早已陈旧、过时,在观念和操作可行性上都已经非常落后。高校有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基本知识匮乏,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具体来说,很多高校在建设学校时盲目进行项目投资,投入大量的基础建设资金,过分重视校园规模的扩大、设备设施的先进性和校区建设,导致自身蒙受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得自身陷入到债务危机中难以自拔,最终这部分资金缺口还要国家财政补贴才能填补。

第二,高校缺乏有效的风险监督机制。高校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是其和企业一样在运营的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比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产管理风险、学生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招生风险和就业风险等等。大多数高校的内部监督和控制主要以内部审计为手段,但是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着天然的缺陷难以克服,它在运行中并不健全,存在很多权责分配不明确的现象,所以并不能完全客观、有效的评判高校运行状况,内部监督风险较高。

第三,内部控制方法单一。很多高校的内部控制理念还停留在内部牵制的层面上,这是一种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和原则,其主要目标是纠错和查弊,其控制范围局限在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范围之内,难以实现事前控制。内部控制中有很多体现了全面风险管理思想的理念,比如绩效考核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分权控制和现代信息系统等等,这些在高校内部控制中很少见到。

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现代企业制度呼吁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围绕着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的总体目标开展的,全面梳理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和关键环节,将风险管理纳入到组织运营全阶段的一种管理方法和理念。全面风险管理在内容上涵盖了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企业文化、构筑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风险理财措施的选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全部都贯穿着风险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坚持以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风险管理的过程,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和传统的内部控制相比具有如下突破:

第一,控制目标发生变革。传统的高校内部控制主要集中在查错和查处舞弊上,是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合规性、资产的安全性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运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则将高校的运营效率、运行效果、组织目标的实现考虑其中。我们不难发现新的内部控制目标和传统的内部控制目标相比具有视野更开阔、内容更深化的特点,从长远来看,更加适合高校的办学要求和持续发展的需求。

第二,内部控制主体实现突破。传统的高校内部控制主体主要是指高中层管理者、会计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全面风险管理将高校内部的每一个成员都纳入到内部控制主体的范围之内,每一个师生员工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履行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内部控制时空范围发生转变。传统高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在空间上关注重大事项和异常事项,在时间上关注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全面风险管理的控制主体实现了全员性的突破,那么从成本效益的角度出发,内部控制在空间上实现了全方位的控制,在时间上实现了全过程的控制,内部控制可以覆盖所有的盲点、死角。

第四,高校内部控制方法实现更新。传统的高校内部控制在方法上比较单一和枯燥。全面风险下的内部控制方法实现了多样化和多元化,更加强调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权责分配、授权控制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等等,这些内部控制方法往往被综合运用,相互借鉴,能够将所有的内部控制对象纳入旗下。

三、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

90年代是我国市场经济腾飞和高等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校的各项办学业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办学的资金来源也突破了单一财政支持的模式,实现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所以高校收入不再单单是财政拨款,也存在着校办企业收入、科研课题收入、学费收入和捐赠收入等等。另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高校和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也愈加频繁和紧密,银行为高校提供了大量的贷款,高校在使用办学资金上获得了更多的使用权和管理权,高校内部存在着大量可控资金。

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高校要做好事前控制,进行详尽的预算安排和预算编制,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该听取高校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高校内部各个关键的资金使用点和控制点进行强化和分析,以最优的控制成本进行最合理的预算安排,让资金使用保持在最安全的范围之内;其次,高校要进行事中控制。高校内部应该形成权责分配明确、职责划分明晰的内部监督机制,对于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进行清晰的规定,在会计处理中坚持适当的职责分离、恰当的授权审批、充分的会计记录和内部核查原则,做到不相容职务都分离开来,对于那些重要的会计岗位,应该做到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负责,财务人员应该实行岗位轮换制,让财务人员做到互相牵制、互相影响、有效遏制舞弊,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强化。高校应该对各项法律法规进行研究和学习,将与资金使用和资产使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学校收到的预算经费,财务负责人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严格遵守预算要求,对于现金流量的变化应该编制日报表、月报表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分析实际资金使用和预算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及时解决漏洞,防患于未然;最后,高校应该做好事后控制工作。事后控制工作主要集中在审计的监督和稽核上,高校内部控制应该伴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并且要随时随地关注自身办学状况的实际需求,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合在一起使用,经常地检查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状况,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四、完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及措施

第一,高校应该完善内部控制环境。目前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理清自身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尽早推行高校法人主体制度。另外,高校应该将管理重点下移到各个二级院系,增加各个院系的权责范围,将各个责任中心应该遵守的制度和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书面契约规范,契约中要将业绩指标下达给各个经济责任人,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在和绩效挂钩的基础上实现对各个院系和负责人的约束和制约,将高校内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高校决策层引领内部审计机构,使其具备独立的审计定位和监督权力,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打分,让内部控制质量获得提升。

第二,高校应该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我国政府颁布了高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高校内部审计》,它对高校的办学管理、科学研究、物资采购过程、资产房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环节的风险评估进行了制度性的规定,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具体办学状况,将风险评估工作恰当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积极开展是对风险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是财务预防措施的第一步。在这里,笔者认为高校风险评估工作的范围应该展开来讲,不能仅仅针对会计领域进行评估,应该对高校内部管理全过程进行评估,包括科研、教学、基础设施、后勤、资产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只要是能够影响高校正常运转的方面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的风险按照发生的概率和重要性程度进行类别划分,对那些需要优先控制的风险应该率先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第三,高校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活动。高校最高管理层应该对管理的方向和政策负责,具体的管理部门对详细制度进行规定,高校在同一的公众平台上消息,那些已经公布的制度应该在高校内统一执行,统一遵守,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对此进行管理,预测学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将之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绩效应该进行评价和考核,并保证评价结果是公正公开的。

第四,高校应该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内部审计机构应该首先明确自身的职责、权力和宗旨,给自己明确的定位,找到自身提升组织效益和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将自身工作定位在咨询和服务的基础上,处理好与被审计部门人员良好和谐的工作关系,了解对方的需求和难处,从实际出发解决各种问题,将高校内部审计环境控制在和谐范围内,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采纳和内部审计建议的高度接受。简化内部信息反馈渠道,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并修正系统。

第五,高校应该重视审计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高校内部审计规章、增强审计管理的意识,确定合理的内部审计目标,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学校纪委组织应该进行廉政建设和排查工作,对审计意见的执行状况进行调查,审计结果问责机制要建立起来,确保每一次的整改建议和方案都落实到位。

诚然,高校内部控制在现阶段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探索在风险管理和制度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提升途径,从加强内控环境、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和加强内部控制活动多个角度来实现内部控制度的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黎,赵东星.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9.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2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事业获得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受众群体大众化、教育投资产业化、经费来源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伴随着学生扩招、校区扩建,大量财物资源不断涌入高校。与此同时,高校办学自主权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原有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若跟不上高校蓬勃发展的步伐,高校腐败现象就会相应滋生。鉴于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10月12日联合颁布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财政部于2012年12月29日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此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些规定对于增强高校经济责任意识、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预防腐败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给高校内部控制工作在质量效果上提出更高要求。

通过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进一步避免内部消耗、降低沉没成本、防范管理风险,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与焦点,优化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度重视并切实开展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是加强高校财务及有关经济活动监督与管理,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对高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督促,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监督机制的需要;是外部审计机关或高校内审机构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的需要。

一、当前高校内部控制缺陷管理模式的基本流程

当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从识别层面来讲,组织决策或个人行为不能及时开展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工作;从设计层面来讲,针对已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没有对制度进行更新或修订方面的设计;从运作层面来讲,虽然设计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运作上没有真正有效地执行。因此高校内部控制缺陷管理模式,主要遵循了以内控缺陷认定、内控制度更新或修订设计、内控制度运行纠偏为主导的基本流程。其中,能否及时、准确地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居于源头,是内部控制缺陷管理中的基础性难点。在此基础上,如何针对认定的内控缺陷设计、更新相应制度,衡量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则是最为现实与关键的问题。

二、??前高校内部控制缺陷管理模式的客观局限

信息不对称:加大内部控制缺陷管理难度

信息不对称环境下,高校内部控制的参与主体(组织、个人)行为的有限理性直接决定了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性。由于组织或个人的行为局限,如:信息不完整、决策有误、能力不足、用人不当等,内部控制的设计行为或运行行为已经无法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的实现。在同一高校内部,由于职务、岗位、工作环境等的相对差异及信息来源渠道的有限,各类人员对于高校中各类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程度均是有差异的。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也带来甚至加大了内部控制缺陷的管理难度。以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时间差管理难度为例: 从内部控制出现缺陷,到管理层获知、认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到经过可行性研讨、决策,优化原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设计出新的内部控制制度都不可避免存在时间差。

三、高校内部控制缺陷管理SVC模式的构建与可行性分析

SVC模式的构建:在高校内部控制缺陷管理中,如何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决策行为的有限理性?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结合当前高校内部控制缺陷管理模式的基本流程与客观局限,笔者认为可以构建一种新型的内部控制缺陷管理模式: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协同管理(Collaborative management),即SVC模式。

1.战略联盟:指的是在高校办学规模、办学类别、师资力量、学校知名程度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或相关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伙伴高校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达到管理效益最大化而进行的以承诺为特征的合作活动。在高校内部控制中运用战略联盟主要是为了通过高校与高校的联盟,搭建内部控制资源共享的平台。

2.虚拟组织:运用到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中,是指伙伴高校之间组成联盟性的虚拟组织,每一个伙伴在各自擅长的内部控制领域,诸如:发展战略内部控制、人力资源内部控制、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计划财务内部控制、高校文化内部控制、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相关维度的内部控制缺陷管理方面,为联盟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

3.协同管理:也称协同作战,是指将局部力量合理地排列、组合,从全局的角度上来完成某项工作和项目。多个伙伴高校所组成的虚拟组织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协同认定,整合后纳入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对其中的重要缺陷尤其是重大缺陷展开内控新制度设计、运行上的协同,实现高校与高校之间内部控制信息与过程的平滑链接。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学校 内控制度 具体措施

一、前言

学校虽然不属于盈利性单位,但是随着财政性资金对学校投入量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财务管理效果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防止教育腐败的有效手段,从这一角度出发,学校作为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识到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应根据学校管理实际积极构建健全的内控制度,实现对学校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保证学校的财务管理处在可控状态。但是从学校的实际管理过程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内控制度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内控制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我们应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对内容制度予以不断完善,使内控制度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学校内控制度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来看,学校内控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人员缺乏执行系统的内控制度的专业素质

很多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财务人员有一大部分是从教师转入财务管理工作的,凭借的是多年的工作经验,没有系统的财务理论基础和专业敏感度,对于内控这样一个系统工程缺乏执行能力。

(二)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有偏差

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切合实际,执行起来难度大;单位领导不重视内控管理,有关人员不执行相关制度,导致执行效果差。

对于学校而言,内控制度作为基础的管理制度,要想保证实行效果,除了领导要高度重视之外,还要在学校内部形成内控管理的良好氛围。但是从学校目前的管理来看,领导不重视、工作人员不执行,成为困扰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必须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三)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清

在学校等行政事业单位里使用会计、出纳工作管理规定及现金管理规定,这些规定明确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但规定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并偏重于财务人员职责方面问题,不能称作内部控制制度。

从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来看,内部控制不明确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内部控制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合理及职责不清等问题,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积极效果的发挥,不利于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的执行效果,同时也制约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为此,岗位设置不合理问题必须得到改善。

(四)缺乏实质性的内部审计监督

多数学校没有设审计部门或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审计知识、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学校内控制度的具体措施分析

从学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来看,要想完善学校内控制度,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目前队伍现状,进行有效的培训

应该针对单位实施内控的目标和方法、建立内控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内控的设计和实施等市政事业单位内控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培训,针对目前涉及到的相关领导及执行层面的人员特点,以现行单位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解,根据学校的特点制定出标准的工作实施细则,给予参考。

(二)必须引起领导,即“一把手”的足够重视

制度制定的再完善,要落实的关键仍然是“人”的因素,内控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法人,但是中小学校的法人往往是教学骨干,重视教学,忽视总体的后勤管理,有些学校甚至提出“大课堂,小行政”的理念,要求一切为了课堂服务,不重视内控程序,造成很多以教育名义的违规行为,因此在内控管理中,除了应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将提高财务管理效益作为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控制度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校管理需要,达到提高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目的,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基础制度,为学校管理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外,必须明确内控制度的严肃性,“一把手”必须给予总够的重视。

(三)建立必要的检查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学校内部控制能够实现有效监督,我们应从建立检查评价机制入手:

1、设置检查评价组织

进一步健全学校内部控制监督管理体系,赋予内部控制监督员一定的权力,实现对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监督和评价。

2、健全检查评价制度

为了保证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取得积极效果,应根据学校内部控制实际,进一步健全检查评价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

3、完善奖惩制度

在建立检查评价机制的过程中,为了使监督机制能够发挥积极效果,应在健全制度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奖惩制度,提高检查评价机制的实效。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学校作为非营利性单位要想提高整体管理效果,就要积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学校管理实际,认真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制定具体措施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使内控制度成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振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初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2]宁宏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系统设计[D].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部门;内部控制;重要性;现状;建议

一、高校后勤部门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1.财政部《规范》要求高校后勤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文件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规范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休和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高校后勤部门无论是独立运作的法人实体,还是引入企业化管理理念的后勤集团,或者是二种运作形式兼而有之的后勤部门,在业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都与高校本身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所以高校后勤部门它作为高校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需要遵照《规范》执行,这就把加强高校后勤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到了法律制度要求的高度。

2.频繁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要求高校后勤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高校后勤服务范围广,涉及餐饮、酒店宾馆、建筑维修、园林绿化、交通运输、基建施工等各个方面;随着规模日渐扩大,可调配的资源不断增加,基建设施投资急剧扩张,物资采购大量上升。高校后勤这种掌握着大量资金与资产的部门,其中蕴含了很多诱发不正之风和腐败的因素,造成高校后勤部门违法违纪经济案件不断增加,为防止高校后勤运营过程中高校资产流失,利益被侵占,防范各种舞弊事件的发生,也要求我们要加强高校后勤内部控制管理。

3.保持社会化改革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高校后勤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高等教育的变化发展,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深化。但高校后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中必然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不论是成立独立法人实体的改革模式,还是融入企业管理思想的行政后勤集团的改革模式,要想使后勤改革科学地、可持续地发展,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后勤的服务选择市场化、服务供给社会化、服务监管法制化、运营管理专业化、员工队伍职业化,就必然要求高校后勤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来规范后勤各类经济行为,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而内部控制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产物,建立有效的内控体系是高校后勤部门社会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高校后勤部门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1.内部控制建设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体系缺失或不健全

(1)一些高校后勤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知,他们重视经营效果,忽视管理,缺少风险意识,对内部控制管理认知不足,未把内部控制管理提到足够高度,缺乏把内部控制作为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水平重要手段的理念。

(2)高校后勤部门的组织形式不健全。一方面我国高校后勤和高校之间的产权不清,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后勤为非独立的法人,两者之间的分权和制衡比较混乱,无法建设独立的、完整的内部控制架构;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后勤缺少真正懂得流程管理优势,并拥有足够经验和知识能够设计优秀流程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他们还不能把业务流程建设与管理、科学评价和监督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无法有效地把承担内部控制建设职责的决策层、监督层、经理层、内部各职能部门以及全体员工有效统一起来。

(3)高校后勤部门各项管理制度缺失严重或制度较为粗放,很多业务管理活动和流程未经过详细的度量,没有定量的控制,缺少对业务活动风险情况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掌控,更不要说管理活动和流程实现文档化、标准化。在目前高校后勤内部控制管理的这种现状情况下,要想达到内部控制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性的目标、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甚至提高高校后勤经营和服务效率和效果以及实现高校后勤长远战略发展的目标,有很大的难度。

2.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执行力度和手段不到位

(1)内部控制措施实施过程中各类业务的关键控制点设立或执行不到位,不能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控制而减少相应风险。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一名餐厅经理李某在1999年10月至2008年期间,利用截留下学生餐券款的形式,贪污66万元。该贪污行为发生长达十年之久,但若采取餐券售卖与款项上交不同人办理、或者是总帐会计加强稽查等任何一个环节加强关键控制点的内部控制,都不会让这类违法行为有如此之长的生存空间。

(2)作为内部控制实施“终端”的信息化管理,存在着较大问题。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开发环节,和后勤单位实际业务流程管理与要求相脱节,使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为内部控制管理服务。比如笔者所在后勤单位,就曾经引进一酒店公寓管理系统,可由于自身内部控制管理形式、要求和该信息系统不匹配,致使酒店公寓管理系统不能很好地实现单位对酒店公寓入住、退房及其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和财务现金流的管理而惨遭淘汰;另一方面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系统授权管理不当,导致信息泄露或毁损,使内控系统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

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监督体系还不建全

(1)大多数后勤部门未成立专门机构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或者内部控制评价部门缺乏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不能组织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2)虽然学校设有审计部门和纪委监察部门对高校后勤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察与审计,但由于内部控制管理在高校刚刚起步,学校审计部门和纪委监察部门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与审计制度,审计或监查部门在内部控制监督中的职责权限不明,也没有制订内部控制监督和审计的具体程序和要求,监督与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真正的监管作用。

(3)高校后勤部门进行自我评价与监督审计的同时,没有实行相应的绩效考核与问责制度,造成发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三、完善高校后勤部门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改善内部控制建设基础

(1)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知识的培训,提升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真正使内部控制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使全体员工真正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去。加强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使遵守制度的意识深入人心,治理层和管理率先垂范,引导人们“循规蹈矩”。

(2)理顺高校后勤与高校之间的产权关系,合理设立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和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必须由高校后勤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内部控制建设项目的总体指导,对内部控制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解决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等工作;在内部控制建设初期和综合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可以由财务部门牵头暂行履行内部控制职能部门的职责,随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入,高校后勤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在高校后勤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和日常性事务工作。

(3)高校后勤部门要在目前管理基础之上,不急于未成,不照搬照抄经验,而是要认真梳理自己本单位的各类经济活动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并完善和优化,甚至量化流程管理,从而相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实现内部控制与后勤经济活动业务的完美结合。

2.做好关键控制点风险分析,加强执行力度与手段

(1)切实对后勤单位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并针对关键控制点风险建立应对控制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执行,特别是加强各项业务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的切实有效执行。

(2)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系统与后勤单位内部业务的结合性,将单位服务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程序中,实现手工环境下难以实现的内部控制功能;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系统用户管理制度,加强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定期审阅系统账号,避免授权不当或存在非授权账号,避免人为数据泄露或毁损,使信息系统真正成为强化内部控制的助推力。

3.加强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与监督体制,落实问责制度

(1)建立独立、权威、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切实对本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运用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地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完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2)学校层面建立针对后勤部门的监督与审计组织,明确其职责权限,制订内部控制监督和审计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将对后勤单位监督与审计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对后勤单位的监督与审计工作有效开展。

(3)不论是高校后勤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还是学校层面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审计评价,都必须实行绩效评价与问责制。通过对各个业务管理流程中,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的自我评价、监督与审计,发现做得好地与差地,并将之与其业绩考核联系起来,对于造成一定损失的,还要依法追究其经济甚至刑事责任。从而做到内部控制管理中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的良性局面。

四、结语

总之,要将高校后勤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当作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来建设,做到对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确保内部控制在设计、执行、检查和整改等各个环节,贯彻质量保证的概念,在循环发展中不断改进高校后勤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行质量,提高其有效性,实现高校后勤内部控制的完美落地。从而使高校后勤单位各项经济业务,能够在内部控制的保驾护航下科学开展,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持续性发展,为高校后勤部门创建与高校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系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李萌.高校后勤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2年第2期(上)

[2]王亚清.高校后勤实体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探讨[J].财会通讯,2013年第3期(中)

[3]奚尊校.高校后勤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导刊,2011年第9期

[4]吴通苗.加强高校后勤实体内部控制的探讨[J].现代管理,2013年第3期

[5]黄燕明.关于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第3期

[6]甘水洪.浅谈高校后勤财务内部控制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2年9月(下)

高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经济活动 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的发展,高校管理权进一步下放,各高校已由粗放式发展逐步过渡到全面内涵式建设阶段,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要求也随之提高。虽然我国高校经济活动的管理水较过去总体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部分高校的内部管理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干部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且执行不力;经济活动流程控制较为粗放;错误和舞弊时有发生;监督约束作用不够明显;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完善精细,业务流程存在风险等等。所以,高校有必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高校出现重大经济活动风险,进一步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推进高校廉政建设工作。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高校才能够从容面对未来的挑战。对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能够拓展高校财务管理的研究视角,还能够丰富和发展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理论,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一、高校内控体系建设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涉及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业务、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学校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高校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这些要素组成,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防范经济活动风险所需的控制措施和程序。高校内部控制的突出特点是制衡与流程化,是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必备要素。通过实行内部控制,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二、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构建精细化管理的高校内控体系是我国高等学校内部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高校内部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水平

随着高校财政资金投入、科研收入的不断增加,经费管理压力增大,业务类型日益复杂,内部管理的难度与强度急剧增大,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其根本在于建立一个适合高校自身管理特征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通过全面梳理各项经济活动管理制度,根据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制定新制度,借助信息化手段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建立和完善各项业务标准,优化业务流程,最终形成规范、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从而逐步提升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它能够实现不同经济活动的制度与流程相互衔接,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制度建设之中,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以满足学校全面经济活动风险管控的需要,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学校内部精细化、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近年来高校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例多与高校内部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内部控制是廉政风险防控的组成部分,是从单位内部经济活动风险管控这一角度出发落实廉政风险防控的要求。强调,要将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总理指出,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钱,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是发挥制度笼子的作用,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高校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从上级部门各类审计检查的情况来看,高校内部管理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经济活动没有归口管理,授权审批流程不规范,信息化程度较弱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高校内控体系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基石,而单位领导重视和推动这项工作开展则是关键。在某些高校中,从决策层、管理层到实施层,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并不充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覆盖不全面,没有涵盖所有经济活动;没有建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内控工作机制;领导没有积极支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内控工作,各单位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从而没有形成互相配合、互相支撑的工作体系。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一系列关于财务、科研经费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内部控制的法规制度。高校过多依靠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没有完善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管理办法,使得高校内部诸多经济活动得不到具体的规范指导和约束,许多业务没有规范化的流程,业务处理较为随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一些现存的规章制度也存在执行力不高的问题。

(三)内部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减少人为操纵和干预的因素,解放劳动力,实现业务程序化和常态化,改变高校“信息孤岛”的状态,提高管理效率。许多高校的经济业务虽然有相关的控制措施,但往往流于形式,执行不力,这正是因为各项经济活动均为分块管理,没有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没有严密统一的系统程序作支撑,使得管理干部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处理日常管理实务,工作效率较低。

四、国外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经验

国外高校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已有很长时间,从美国到欧洲的大学都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西方发达国家许多高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且非常注重实施、评价和信息反馈环节。它们大多以美国“内部控制委员会”(COSO)报告中的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为依据,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内控体系,并且强调内控建立、执行、监督、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国外高校的内控体系对降低高校经济风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其成功经验也对我国高校内控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总体来讲,美国高校的预算管理内控体系比较完善。在机构设置方面,学校在财务处设立预算办公室,负责学校的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在预算编制方面,美国高校的预算编制程序非常严格,预算年度从每年7月1日开始到下一年的6月30日止,当年预算需要在上一年的4月份编制完成,经过完备的审批流程后,最迟每年6月份由州长确定高校下一年的预算。在预算控制方面,美国高校设立专门的控制办公室来控制预算的执行。同时,校内各部门也都配备专门的预算员负责执行本部门预算,确保预算执行有力。在绩效评价方面,学校绩效评价主要由校外民间机构检查和监督,评价的结果将作为之后政府教育拨款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英国剑桥大学的内控制度较为健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学校设有专门的由各学院的资深教授、行政管理人员及大学校长等共同组成的评议院,下设大学理事会,负责大学理事工作计划和资源管理的执行和政策的制定。大学理事会还负责监督除大学出版社之外的所有部门的财务状况,编制年度预算。其次,学校内部控制的体系比较完善,大学理事会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工作,强调内部控制的目的是加强管理而不是完全消除目标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第三,学校注重对风险的控制。剑桥大学设有专门的风险筹划委员会,具体负责大学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并向大学理事会负责。例如,在贷款方面,财务处先要向财经委员会提出建议,再由财经委员会和计划与资源委员会共同向大学理事会建议,并最终由大学理事会做出正确的决策。

国外知名高校内部控制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大多采用美国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国外知名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大多以COSO内控框架的五个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为依据,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完善,尤其对控制环境建设和风险评估管理非常重视。

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明确。在机构设置方面,校董会是学校最高管理机构,除此之外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委员会,其人员构成均包括校内和校外的管理方面专家,校外专家增强了其独立性。其中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审计委员会负责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考评,并定期公开评价结果。所有人都可以针对学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向管理机构提出意见和建议。

内控制度执行有力,奖惩分明。国外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一般由最高管理层负责把握制度的政策方向,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制度,最后由校董会颁布实施制度。全员必须严格遵守内控制度,不得超越内控制度,即使认为制度有不合理之处,也需要在制度未修订之前严格遵守旧的制度。这样形成了“人人学内控,处处讲内控”的良好氛围。对于制度执行有严格的奖惩机制,对于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学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样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做得好的部门也给予奖励,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五、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建议

在开展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经济活动管理结构,其次要梳理所有经济业务活动流程,在此基础上要系统分析各项经济活动的风险点。其中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要关注内部控制工作机构的构建、制度的完善、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这几方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管理要关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合同管理这六个方面。最后需要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信息化平台整合工作。下面就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谈几点具体工作思考和建议:

(一)强化内控意识

首先,高校领导需高度重视内控建设工作,以身作则,充分重视内控体系建设。其次,认真组织关键岗位人员学习内控体系建设的内涵,掌握学校内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树立全员内控意识,提高全员对推行内控体系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切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学校内控体系建设工作中。第三,要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宣传活动,开展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面向学校宣传普及内控的知识,让内部控制体系真正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中。

(二)完善工作机制

高校应明确单位负责人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负责人,并成立内部控制专门机构,负责内控体系建设的宣传培训工作,制定学校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定期向学校内控体系建设委员会报告并适时通报,组织、协调内控体系建设工作并承办相关专项工作定期对各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对各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建设性意见,编制学校内部控制规范手册等。

(三)构建体系框架

(1)单位层面。高校在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财务、纪监审、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单位及各相关部门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建立健全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学校重大经济事项(按学校相关文件确定)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单位及各相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应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应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单位及相关部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实行轮岗制度,明确交流轮岗期限。最后,单位将通过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及归口管理,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相关信息系统中,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因素,保护信息安全,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2)业务层面。高校各相关经济活动业务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应高度重视内控体系建设,在组织本部门全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内控规范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完善现行各项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职责,确保不相容岗位的有效分离。高校各相关经济活动业务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授权审批的管理,明确业务管理中的各级经济责任制,高度重视相关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各相关经济活动业务职能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内控体系建设合力。

六、结语

构建高校内控体系的意义在于它是一种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它是一项长期、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全体人员的通力合作。高校最高管理层需要重视并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内部控制的思想,使其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强化全体师生的内控意识。只要能将理论落实于实际工作之中,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就一定能使得内控机制在高校运行通畅,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S]. 2012.

[2]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Z].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