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探索

1.引言

小学是学生开启文化学习的一个起步阶段,在此之前学生接受到的一般是来自父母或者幼儿园教师的言传身教,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说能让学生有一定的启蒙,但是没有真正形成知识体系,所以还是要进入文化知识学习的正轨。小学生能掌握语文知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的教学特点能够吸引他们,简单来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启蒙有师范和引导作用,教师的教学形式和专业素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要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小学语文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2.1规范学生的语文基础。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虽然在父母或者幼儿园老师的耳濡目染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是由于水平有限和没有规范化的教学,学生往往是照葫芦画瓢,没有从基础上了解语文。对于在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规范化的教学尤其重要,因为教育落后,教师自身的语言功底不好就非常容易带偏学生,特别是方言,小学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及时纠正,后面就很难改过来了。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自身的专业素养要过关,让学生在一个规范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接受正规的语文教育。语文学习也是一个提高理解能力的过程,让学生从小接受规范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将来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打好文化基础。

2.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担负着传播知识的重任,语言是教育与学生之间传输知识的桥梁。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各有千秋,有的教师喜欢营造幽默风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有的教师擅长带领学生进入课本中的情境,让学生领悟其中的真谛,丰富学生的心灵。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教师语言教学的特点,为的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上语文,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去学习。小学生是非常感性的,对于不喜欢的东西他们会从心理拒绝,对于喜欢的东西会发自内心的喜欢。

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3.1规范性。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从汉语拼音、笔画顺序、标点符号,再到句子的主谓宾顺序,都是一个规范化的教学过程,学生在上小学之前都没有基础,上课都是在跟随老师、模仿老师,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严格的规范,让学生能够从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教师的语言也要做到严格的规范,因为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在无形中对老师进行模仿,如果教师的语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的话,那么学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方言。我国幅员辽阔,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虽然普通话已经在全国推行,教师也明确规定普通话要达到国家普通话标准的二乙水平,但是还是会存在有个别字发音的不正确,比如南方地区容易出现的平舌、翘舌不分,n、l不分;北方地区的儿化音。在实际的教学中来看,教师中确实还有很多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促进各地区之间更好的交流,要推行普通话,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用普通话,学生在正式场合或者在生活中要多用普通话。除了发音,也存在一些表述顺序不正确的问题,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省略句、倒装句、口水话,也会影响到我们语文学习的规范性。总之,规范性对语文学习有重要的影响。

3.2生动性。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语义的表达有直接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生动性是教师教学素养的一个评判标准。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采用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让学生容易理解,这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小学的语言教学也要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的言语要尽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声行并茂,善于将教材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联合起来,符合课文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把课文当作故事来讲,绘声绘色,用最动情最真切的语言来讲述,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让替他们感受语文之美。

3.3精确性。小学上课时间有严格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用简短精确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讲一些跟课堂无关的内容,或者怕学生没有理解透反反复复强调,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样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厌恶情绪,反而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语言教学的精确性,首先要求教师对课文内容有精确的把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有了这些,在带领学生的时候能够更开地找到问题的关键,剩下的时间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或者讨论,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3.4真实性。真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互信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小学生来说,老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老师的每一句评语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我们常见的是教师可以对学生是表扬多,批评少。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顾及到学生幼小的自尊心,但是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真正能取得进步。所以,教师的评价一定要真实,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对表现好的要给与鼓励,不好的要及时改正,同时也要告诉学生人无完人的道理,做的不好并不丢脸,也不代表是一个差学生。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9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23

语文中的“语”是指语言,“语言”是指“口语”;“文”是指文字,“文字”是指“书面语”。 语文教学实际就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训练的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文字”轻“语言”这一问题一直存在。针对这一现实,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用恰当而精炼的语言展开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给学生良好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语言教学。

一、运用好口语化语言

教学语言重在传递信息,重在交流沟通,因此口语化的语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师总是出口成章,书生气十足,就会给师生之间的沟通带来障碍。这是因为小学生虽然有着丰富的口语交流经验,但很多的书面词汇他们并不理解,所以教师在跟小学生交流之时,就要注意灵活调整自己的语言,根据小学生的语言积累情况与他们展开交流。另外,教师在讲课时还要注意根据教学进度,适度向学生展现一些书面词汇,促进他们对这些词汇的理解,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加以应用;多向学生解释一些词的意思,尤其是学生主动询问是什么意思或表现出非常不理解的状态的时候,一般来说,经过口语化的解释,原来不明白的词汇也就容易理解了。而在平时的沟通中,自然的交流即可,尽量使双方都感觉放松和自然。

二、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语言训练

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除了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语言的熏陶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语言训练,而且,研究发现,这种训练只有在学生自主、自愿、自发的情况下,才会发挥更好的效果。那么,怎么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语言训练呢?首先,激发学生对语言训练过程的兴趣,也就是让语言训练的过程有趣。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咏古诗、讲故事、做游戏等训练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备课,给学生安排一些能够让他们沉浸其中,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的自信。其次,有意鼓励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小学生思维能力强,常常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光,鼓励以读促思,是语言训练的途径之一。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进行主动学习,大胆去创新,去质疑,去发问。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没有任何压力地去思考和发现;打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接纳,产生一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信心,敢问、善问,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思考来解决问题,若解决不了,教师再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领学生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三、通过幽默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

课堂上教师适时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融洽师生关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当然,幽默是一种智慧,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加积淀,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所以,教师可以多读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其中的幽默智慧之道,在生活中有意加以训练,慢慢就会有显著的提升。当然也不要刻意强求幽默。在教学中,学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需要教师给予纠正,但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不会感觉到尴尬,同时又能发挥纠错的效果,让学生以后不会再犯。这种时候便是教师发挥幽默语言的时刻。比如,初学标点符号的学生总是无法自如运用,出现各种问题。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学生写的一段文字忘记了标上标点符号,该教师特意拿出来范读。在范读时,老师故意表现出自己被憋得无法呼吸的痛苦状。学生见状哄然大笑,但很快便明白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当然,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不可滥用幽默讽刺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通过范读促进语言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教学,由于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通读课文会有很大难度,所以范读是有必要的。在范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跟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这种美感,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和提升语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

五、运用好角色化语言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的“语”是指语言,“语言”是指“口语”;“文”是指文字,“文字”是指“书面语”。语文教学实际就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训练的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做到语言和文字并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文字”轻“语言”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是长期困扰教育教学的问题。彻底改变语文教学中的重“文”轻“语”倾向,真正做到“语”“文”并重,努力使学生既能“出口成章”又能“下笔成文”,这一点确实应该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

一、运用好口语化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和语言理解力不强的小学生交流时,语言应具有儿童特色,要用贴近童心的词汇与学生交流。如一次早饭后,一位教师看到一群学生在教室里打闹,非常生气,便怒吼到:“同学们,坐好!你们来学校读书,就要闻鸡起舞,发奋图强!”教师看似精炼的话并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竟然还有个学生模仿老师说话。这引起了该教师的深刻反思。在该教师所说的话当中,闻鸡起舞和发奋图强这两个成语是小学生不易理解的,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老师话的含义,又如何按照老师的意思来做呢?第二天,当学生们再次在教室打闹的时候,该教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同学们,爸爸妈妈送你们来学校读书,每天要早起给你们做法,还要一天接送两次,非常不容易,你们要是不认真学习,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妈妈知道了会伤心的,大家说,对不对啊?”这样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口语化语言运用,教室里马上静了下来,学生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发挥语言训练的主体作用

“照本宣科”是扼杀学生语言训练的,有悖于当前课改方向。应从以下四点发挥语言训练的主体作用:

(1)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学习的主动性。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咏古诗、讲故事、做游戏、卡通等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方面教师的备课无疑四是重要的,应组织和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研究、探索,使其从中发挥规律。提倡先读后导,先练后讲,学生尝试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主动途径。

(2)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小学生思维能力强,常常有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闪光,鼓励以读促思,是语言训练的途径之一。如教学《为人民服务》一文,在熟读的前提下,布置分段概括段意,课文内容等都允许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见解,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只求内容一致,不求答案统一的发散思维形式,活跃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

(3)师生互动,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一堂课40分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比较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有一环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质疑问难。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一提出,口头表达就形成了语言训练过程。那种只有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小绵羊”式,往往卡住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鼓励学生敢问、善问,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三、运用好幽默化语言

课堂上教师适时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融洽师生关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学生写字时的笔顺颠倒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回”字写法时,很多学生都是先写外面的口,再写里面的部分。对此,一位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课堂上教师故意按照小学生错误的笔顺把“回”字写在黑板上,并幽默地说:“你们真不礼貌,看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爸爸进不了家,会生气的。”学生听了哈哈一笑,个个心领神会。这样的小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笑声中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写字笔顺,学生对这个字的写法也会一辈子忘不了。再如,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学生写的一段文字忘记了标上标点符号,该教师特意拿出来范读。在范读时,老师故意表现出自己被憋得无法呼吸的痛苦状。孩子们在哄然大笑中明白了标上标点符号的作用。当然,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不可滥用幽默讽刺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以“读”代“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我们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教学,由于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通读课文会有很大难度,因此,范读是有必要的。(范读的方式有:教师本身;录音教材;读得好的学生读。)。单调乏味地读,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读”要与丰富的肢体语言相结合,才能更好体现它的价值,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语文教学中的表演读,引导进入角色,从读到演,先让学生认真揣摩语言文字,然后进入角色,演一演、做一做、议一议,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场景的需要,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和语言描述,把文章内容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运用好角色化语言

小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与小学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相适应。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能言辞虚浮、矫揉造作,要能够保持自我本色。小学语文教师需扮演的角色很多,有“传道者”的角色,有“朋友”角色等。运用好“儿童化的音色和音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使小学生听了感到亲切自然,乐于接受。例如,教师的语言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变化。如教师给低年级的学生讲《狼和小羊》的故事时,会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母亲用轻柔而甜美的声音,给孩子们讲解,使他们感觉到柳叶轻轻抚慰湖面的轻柔。

俗语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语文教学要将“读”贯穿在课堂的始终,采用以“读”为途径,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教学中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语言文字;积累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更是无微不至,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所以,家长会给孩子买许多课外书,如童话、寓言、儿歌、故事等,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量,当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会使小学生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根据笔者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效率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注重课文朗读,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

语文课文朗读是进行语言文字积累的重要方法,朗读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小学生积累量的多少,但是目前许多小学生不会朗读,朗读课文时没有方法,使朗读的效率极大的削减。朗读是一种思维和语言综合运用的活动,它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能够增强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我在教学中会提高学生对朗读的重视,课堂上留出时间给小学生朗读,并且教给他们正确朗读的方法,让他们有更多接触语言文字的机会,能够在朗读中悟出一些道理。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让小学生找到不认识的汉字,做出标记,然后通过查字典找到汉字的正确发音和意思。在精度课文的时候,我让小学生画出课文中比较优美的句子或者段落,并且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当记录的多了,小学生的语感和语言文字利用率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凡事都贵在坚持,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够在学习语文上有更长远的发展。

二、加强课文背诵,重视语言文字的转化和积累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把教学的细节都做好了,小学生就会得到更多的收获。首先,语文教师要适当的对小学生进行说话的指导,有意识的进行语言造句训练,强化学生对文字的使用技巧,要由浅入深,当造句训练掌握熟练了以后就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这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中,语言文字就会转化成为学生的财富,在以后的深入学习中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语文教师要经常监督检查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因为背诵才会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在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不得不说,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的黄金阶段,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潜力,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语言文字。在教学时,需要语文教师做到精讲多练,举一反三,寓教于乐,指导学生背诵的技巧,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一起背诵,一起进步。三、有效促进课外阅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积累语言文字。但还要鼓励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拓展知识面,在班级里创造一个积累文字的大环境。现在市面上的小学生读物有很多,在挑选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给出意见,避免学生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课外书,而耽误阅读的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要读多少书,重要的是让小学生喜欢上读书,培养小学生读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就会更加主动的加入到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字积累量。课外阅读是有效辅助课内阅读的策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学的特点,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我通常会到书店或者图书馆去对小学生课外读物进行调查,找到真正适合小学生的课外书,然后会把这些课外书推荐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有方向性的进行阅读。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授课,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语文学科是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语文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小学生虽然接触社会的时间较短,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可以遵循这个规律,想方设法的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积累语言文字。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把在家看到的动画片内容在课堂上讲给同学听,在讲动画片的过程中其实也是锻炼学生的过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利用寒暑假带领孩子去旅游,很多红色旅游地都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要让小学生在旅游中加强与古诗联系,从而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另外,语文教师要教小学生积累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小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改变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实现开放式的语文学习。

五、教师与家长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积累空间

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可是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重要地位。语文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与家长一起为小学生提供自由成长的空间。在放学回家以后,家长要引导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并且进行还要陪孩子进行语文造句训练,在家里孩子一般比较放松,所以思维也会更加开阔。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自主的去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并且与孩子多沟通,只有在沟通之中才会找到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策略。为了让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有用武之地,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小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在日记里记录自己的感想或者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等,这样做既能检验小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情况,也会为语言文字的积累添砖加瓦。总之,小学生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要善于引导他们不断创新和探索,发挥优势,学好小学语文课程。

参考文献:

[1]杨新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积累[J].散文百家,2015,(06).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5篇

语言的学习在于应用,在于交际,而语言的使用要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样要表达一种感情或一种意思,来源于不同文化的民族表达所用的语言方式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往往会产生不同的交际方式。外语的学习是用来与别的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要注意用他们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语言文化习惯。小学生实际语言交流时经常可能用到称呼用语、礼貌用语和电话用语三方面。

二、称呼用语

称呼用语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的运用十分频繁的。在汉语中根据辈份和亲属关系等分得十分详细清楚,对于无直接亲属关系的年长者也称呼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爷和大妈等。而在日语中更是在这些称呼上加上大量的敬语,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之意。但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时是不可能教授小学生这么多称呼的英语说法,因为事实上英语中对长者的称呼并没有我们文化中那么复杂,而是简单称呼男的为“unele”和女的为“auntie”。但是我们要让小学生了解英语中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说法没有汉语中他和她那么简单了。在英语中我们一般称呼他和她可以用“he”和“She”,但还常把男士尊称Mr,未婚女士尊称为MsiS,己婚的尊称为Msr或不明对方是否己婚的可称呼为MS。让小学生了解掌握这些日常称呼用语可以很好的让他们获得对方的好感。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樊湖[3]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谈到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中应注意遵循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原则。1.适用性原则:指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要和学生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2.适度性原则:指所选的材料的适合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适合程度。应注意选择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同时兼顾趣味性。3.阶段性原则:主要是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生理和心理状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我们认为分析的相当的恰当和合适,结合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参照以上原则的内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外的情景教学中进行主动地英语文化的输入。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言文字,朗读训练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accumulation to strengthen training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discipline is social communication tool subject, the core task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use the language of the coherence of the ability,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perly thought moral charact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bility.

Keywords: language, reading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H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语言文字积累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因为多数老师认为,在低年级进行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低年级的重头戏,还应该是识字写字,而不应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积累上,积累应在中高年级中进行。因此,很多的低年级语文课堂,还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语言文字积累十分欠缺。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繁琐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只注重“理解语言”训练,而忽视了“积累、表达、运用”的训练。如此状况会使我们的学生只会学语文,而不会用语文。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积累训练的有效策略。

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叶老曾誉之为“美读”。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在悟情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祖国的可爱之处,然后让学生举例畅谈祖国的大好河山,特别是班级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要让他们说说家乡各种风俗、美景、特产等,让本地的学生说说家乡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最后以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等词来提纲挈领地串连全诗,复述诗句,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三、通过熟练背诵,促进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1、每日背一句。低段学生可由老师选择一句简单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2、每周背一诗。教师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检查性地抽背,巩固性地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地同桌

四、指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强积累语言的乐趣(一)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对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常犯的毛病是堆砌词句,这时学生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指导,而不是指责和嘲讽。否则,学生就有可能从此失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对学生作文中堆砌的词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删除,哪些应替换,教师应予以悉心指导。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可用红笔标出并加以赏析,增强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乐趣。(二)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在语文活动课上,可用成语接龙方式,找近、反义词方式,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形式表达的方式等,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7篇

教学语言有书面语、口头语和态势语之分.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将教师的教育活动比成是一个源泉,是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语言幽默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饱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不断提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一位教师的教学语言的好坏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展示.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出现了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首先,语言的重复罗嗦.小学数学教育的问题在于小孩子不能安静集中精神听讲思考,所以老师就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反复讲述,造成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倦怠感.老师不断的重复,会让课堂显得没有重点,杂乱无章,学生会无法抓住重点,学的非常吃力.其次是形象感不强,教学需要老师准备的充分,选取的例子合适.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老师要尽可能选择教室内可见的事物为例子.如果学习圆形,可以选篮球为例子就非常形象,但是如果老师说地球是圆的,大多数学生脑子里是没有印象的,也就难理解.最后,老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态势语的引导.不少小学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态势语较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不好.还有一个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变化,语言和手势永远没有新意,也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

二、小学数学教育语言作用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实行以来,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那么提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要有好的教学情境.小学的其他各科的教学活动需要和数学教育联系起来,通过趣味性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语言设置教学情境,如果语言教学进行的顺利的话,就更容易顺利设置教学情境.例如,描述性语言用的好,可以很好的描述数学中的图形、应用题等内容,减少学生的误解.

2.利于学生的理解

小学生特别是低段的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有限,有很多汉字词语不知道意思,这就需要语文和数学的相互补充,这恰好说明了小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像小学教学中的“无限循环小数”.究竟是如何不循环、如何无限的?小学生可能弄不明白,如果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互影响,小学数学教育需要老师通过学生的认识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小学数学教育语言的提升策略

1.相关部门的有计划培养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搞好小学教育的语言,需要相关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如,小组内部的互相听课、评课,通过内部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同一地区的各个小学可以在教育局的统一调度下互相交流.教育部门还可以根据需要安排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培训讲座,甚至可以将教育的语言问题作为专门的讲座内容.还可以举办教学语言提升的比赛活动,以各种形式为小学数学教育的语言培养提供机会,借此给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2.教师提升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

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小学数学老师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需要保证语言的简练、精确,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对课本中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理会.比较容易弄错的地方就要反复的解释,多举例子,让学生有反复的练习的时间.在课堂中,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时语言的艺术性.丰富形象的词汇能引起的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和当前的生活热点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

3.增加语言的幽默性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心理.小孩子喜欢被鼓励,所以,无论孩子的问题是否回答正确,我们都必须用一种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即使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如,在考试中有学生抄袭,老师如果说:“有些小朋友成了长颈鹿了.”这样,孩子就知道错了,减少了孩子被批评后产生的负面情绪.对不同层面的孩子要区别对待,课堂发言给予他们鼓励的语言,结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这样更好的解答他们的疑问,引导他们自己找出正确答案.

4.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8篇

(一)概念不清,表达有误。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的基本形式。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把所有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学生在概念使用表达中经常会出现概念模糊、混用概念、曲解概念、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等现象。(二)形量不分,表述有误。图形与数量常常存在包含的现象,图形可以蕴含数量关系,数量可用来揭示图形的本质,它们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统一的。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数量与图形不分的错误表达。(三)乱造术语,读法有误。术语是指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学生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中常常出现乱造术语的现象。(四)分类混乱,表达不当。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有些小学生会出现分类不当的现象。(五)增减条件,表述不清。数学语言具有准确、精炼的特点。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有精确、完整的描述。但小学生在描述时常常会出现增加、减少条件等现象。(六)自相矛盾,表述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互相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至少有一假。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往往会犯自相矛盾的错误。(七)重复啰嗦,词不达意。数学语言具有简约性,它不像自然语言那样繁琐、冗长。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词汇匮乏,存在表达不简练的现象。(八)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混淆。数学表达自然离不开生活语言。但是有些词语在生活中数学中含义不同,要加以区分。

二、如何解决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

(一)提高语言教育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要完善小学语言教育,教师就需要提高其规范性。首先,教师在备课或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应力求语言的精练简短,时刻保持明确的语言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书本中的思想知识,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不断深入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还需要提高小学语言教育的艺术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与否、作业对错也好,都应通过语言表述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原则,尽可能多地给予中下游学生一些鼓励,对优异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表扬,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们,课堂发言时要给予他们鼓励的目光,再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渐进的方式来指出他们回答的不足之处,从而使他们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积极参与并举手回答问题。(三)注重批评语言的幽默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视野范围内的事情都比较好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时刻集中注意力听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不认真听讲时,要注重语言的幽默性,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周末或节假日归校后,学生会上课走神、课堂纪律混乱,这样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委婉的批评方式来间接或直接的改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不良习惯。(四)注重生动形象的语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轻松、更容易地接受新知识,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把数学中一些抽象简短的定义转换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不仅不会觉得难懂,还会觉得很有趣,从而会参与其中,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述逻辑性强且抽象化的数学概念或定义,以此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的。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过程。准确性、条理性、简洁性和完整性作为数学表达的四大要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兴趣,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语言,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带动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者:迟雅卓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机三小

参考文献:

[1]冉红梅.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J].考试周刊,2013(60).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9篇

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强化训练环节,实施训练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当前教学中讲得多训练少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减少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教学时间,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

“许多语文老师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课,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时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吕叔湘语)其实,阅读课与阅读教学课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获取所负载的信息,如果以此来安排教学过程。那与要达到的语言训练目标不啻于“缘木求鱼”。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时,可以有计划地浓缩课文内容的教学时间,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不要把气力用在桂林山水的内容上,而应把重点放在本文轻松活泼、句式优美的语言和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与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上。让学生通过自学、反复朗读去感受生动优美的句式,学习对比和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二、抓好常规性的字词句基础训练

小学中、高年级要有重点地进行段与篇的训练,但仍不能放松常规性的字词句基础训练。目前有的教师只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忽视学习表达理解内容的语言文字,对学生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语言表达、词语的运用、句式的选择、分析概括等组织语言的思维活动不够重视。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都必须训练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利用推敲、比?^、替换、改写等手段,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懂得课文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例如,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句子用“飘拂”来描写红旗,而不用“飘动”、“飘扬”、“飘荡”等词。如果换用其他词,红旗飘得太利害或太轻了,与开国大典这庄严肃穆的气氛就不协调了。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我们必须让学生理解,每篇课文都可选几句进行专门训练。例如课文《凡卡》中“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有斜眼看了以下那个昏暗的神像……”凡卡为什么要在写第一个字以前要那么“看”呢?他“担心”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这是因为老板经常打他,他的日子过得连狗都不如,怎么有资格写信呢?他要看一看有没有人发现他写信,他是在偷偷写的。凡卡“斜眼”看神像,表现出凡卡既希望得到保佑,又不相信神像能保佑他的矛盾心理。句子写出了凡卡可怜、可爱和幼稚。

三、加强对读的指导,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

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靠读,感受课文思想情感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现在许多语文课读得太少,讲得多,问得多,讨论多。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课文读得太少,而关于课文的谈话却很多”。其结果是教过的课文有的学生竟未能读通!因此,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初读知大意,精读品文字,熟读体会情感。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深刻的感受。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在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的同时,反复朗读全文,正确处理课文中高昂、婉转、舒缓、急速等不同的语气变化,抓住关键字眼,突出几个“真”字,注意“啊”的读法,切实感受到桂林山水的静、清、绿和奇、秀、险的独特风姿。

四、注意写的训练,让学生自己去学懂课文

这里所写的写,有别于平时的作文,它的凭借和依托是课文。无论是扩写、改写、仿写和缩写,必须在掌握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情节线索,领会了写作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就促使学生专心研读,自己去学懂课文。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10篇

一、文言语料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之必要

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语文教材,让青少年接受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的涵育,这乃是几代语文工作者的追求。百余年来,在传统文化与语文教材的融合方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认为,教训之一是把文言语料的系统学习逐出小学语文教材,这种宏观设计始于1923年问世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这份课程标准只要求小学阶段能够读写白话文,基本避开了文言学习,仅提出在六年级“可酌加浅易文言的诗、文的诵习”。这种设计思路,一直延续到今天,小学阶段并没有正面提出文言学习的要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里,除去几十首古代诗歌,文言语料少得可怜。

这样做,问题何在?

第一,语文教材是培养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的凭借,语文课程的专责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由于文言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缺位,初中的文言学从零开始,进度慢,标准低,其负面影响一直波及高中的文言教学。

应该强调一点,即文言学习的作用大于文言学习本身。我曾随机调查过44个文言常用词,发现由它们充当词素的一般常用词语共有876个,平均每个字有近20个常用词语。试想,假如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读一点文言,早一些了解一部分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记诵相关的文言例句――这对于他们积累一般词汇,尤其是提高对词语含义的辨识度,该有多么大的好处啊!不少中小学生词汇贫乏,对词语义项理解得粗糙,运用不准确或不得体,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恐怕与文言学习的严重滞后不无关联。学习较大数量的各类文言语料,可以加强多种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储备,加强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同时丰富语感,提高语言运用的精确程度。

第二,优秀的传统文化之精髓,相当一部分是由文字承载的,学生的语文能力越高,语文素养越强,他们认可和吸收这些文化精髓的质量也就越好。我们不应该离开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主要任务,去泛泛地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就如同不能让语文课沦为政治工具一样。这一点,我们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

第三,从20世纪的60年代到90年代,“让小学生读一点文言”的教学实践,一直有人坚持进行着。比如,1960年至1966年,北京景山学校就曾经为小学生编写过文言教材,应用于教改实践,效果很好。原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先生,在“”后与担任小学语文教师的夫人郭惜珍联手编写过小学文言教材,开展过多年的教学实验活动,取得了宝贵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刘毅先生主编的“新世纪小学语文读本”,专门编出文言课本,包括《儿童学古诗词》《儿童学韵语》《儿童学文言文》等,曾在一批小学名校试用,受到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后来,这套教材进行了修订,文言部分的语料总数超过350则。认真总结相关的文言教材编写经验,将会收到开阔视野、加强信心、调整思路的良好效果,为文言语料合理地进入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一定的参照。

总之,尽快走出九十余年的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的这个误区,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基础建设方面厘清语文能力培养的思路,并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语料种类

1.文言韵语

中国古代教育家编写出大量文言韵语供儿童诵读,其中以“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最为著名。《弟子规》等也属于佼佼者,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这类读本,语句简短,合辙押韵,谐于唇吻,易于记诵。其突出的功能有三种:一是集中识字,二是学习文化知识,三是传播培育道德规范。

就在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而言,宜于从中选取文质兼美的语段,适当加以编排。例如《三字经》,可以细分成多种类别,暂举三条: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劝学类)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礼仪类)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常识类)

《弟子规》更偏重于宣示道德规范,也可以作若干节选和改编,例如:

有客来,笑相迎。称尊长,勿呼名。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纽必结,冠须正。脚步轻,衣巾净。

衣贵洁,不贵奢。饮与食,勿拣择。

凡出语,信为先。事非宜,勿轻言。

体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对联

撰写对联是中国古人的一项发明。记诵对联,具有多方面的教学和教育价值。张志公先生认为,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语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属对练习能够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密切结合起来。此外,学习对联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古诗中的对仗句,体会古人语言运用的高妙精微之处。

对联种类丰富,佳联名作精神内涵深刻,达到了文字与思想情怀的完美结合。让小学生多记诵名联,不仅可以学习古代的文字表达经验,还能够壮阔胸襟,陶冶情操,得到真切的审美感受。例如: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湖南岳阳楼)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相传为林则徐年少时作)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长篇小说《红岩》)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四川眉山三苏祠楹联)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更虚心。(李苦禅题所画竹图)

3.成语和格言警句

《幼学琼林》这本古代蒙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文字简练,对仗工整,易诵易学,不仅所含的文化知识广泛丰富,还用生动的造句形式介绍了许多成语典故、格言警句。选编一批带有成语的骈体句子,应该对从学习白话过渡到学习文言起到支持作用。改编三则,以观其基本体式:

竞尚华章,曰洛阳纸贵。

不嫌问难,曰明镜不疲。

吴牛喘月,笑人恐惧过甚。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

附骥尾,望人引带。

执牛耳,谓人主盟。

苻坚自夸将广,投鞭可以断流。

毛遂自荐才奇,处囊便当脱颖。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家贫待客,但知抹月披风。

冬夜邀宾,乃曰敲冰煮茗。

借鉴古人的经验,还可以新编一些成语韵歌。每则或编入四个成语,或编入八个成语,两两相对,形成联结。这里举两则为例:

字字珠玑,一字千金。字斟句酌,惜墨如金。

画龙点睛,点石成金。含英咀华,披沙拣金。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不择手段,无孔不入。瞒天过海,偷梁换柱。

古书古文中有大量的格言警句,摘编出来,意义非凡。例如: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宝,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老子》)

4.对韵歌谣

记载对韵歌谣的蒙书,流传较广的是《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诵读这类对韵歌谣,对理解汉字的平仄、古诗的格律具有特殊价值。古人编写的对韵歌谣内容过于庞杂,难度也偏大,应该精心挑选和改编。例如这一则,摘编自《笠翁对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清秋水碧,雨霁晚霞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5.古代诗词和文言章句、短文

这些在今天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见到,具体的分类、编排等情况,此不赘述。

三、小学语文教材文言语料的选编与使用

首先,要明确文言语料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目的和原则。其目的,乃是合理地构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体系的基本模式,走出培养文言阅读能力严重滞后的教学误区,调整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文言教学的宏观格局,并处理好文言阅读教学系统与白话阅读教学系统的内在联系,使二者形成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良好联结关系。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阅读教学的水准,对改造语文教学体系、实现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其原则,可以概括成三条:一是标准要严格,按照语文教材的选材标准,披沙拣金,剔除糟粕,遴选精品;二是难度要适宜,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实况和心理特点,让教学具有可接受性、趣味性,防止“野蛮施工”,盲目追求高难度;三是编排要合理,根据小学三个学段的进程,强调循序渐进,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其次,应该明确在小学实施文言启蒙教学、编写文言启蒙教材的基本思路。反思以往的相关教材和教学实验,我认为这样安排可能比较合适:

第一学段,教学的中心任务是集中识字,可随机选择一些古代诗歌、对联等文言语料,与白话语料混合编排,为识字教学服务,渗透一点审美的元素。

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采用文言与白话分编分教的思路。如果每周能够分给文言教学2课时,每学期按照15周计算,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有240课时。文言教学要相对独立,做到课时独立,教材独立,教法独立,考测独立。

关键在于编写出适合应用的文言启蒙课本。每学期编一册,从浅入深,拾阶而上。每册可以安排6个单元,每个单元占用5课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小学的文言教学基本以课上诵读(熟读成诵)为主,每课时一般能够诵读2~4则语料。每单元前4课时安排诵读新语料;第5课时复习,并适量安排一点相关的演练。准此,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积累记诵的文言语料总数不少于500则,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应该可以初步完成文言启蒙的教学任务,为初中的文言教学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11篇

【摘要】小学语文;识字;激发兴趣

现在的语文课程中,教材的编写蕴涵着人文性,社会性及自然性,识字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已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着眼于现实的空间,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积极开发,合理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是1-2年级的识字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一千六百至一千八百个,其中八百至一千个会写。”现在农村孩子的家长大多外出务工,上学年龄普遍较小,在家多数由爷爷奶奶看管,只注重了孩子的生活而未进行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培育,从小又娇生惯养,一进入小学就要识记这么多生字,确实感到头疼。对教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来说更是感到束手无策。识字教学本身就很枯燥无比,再加上教学时间很有限,真不知该怎样解决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难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探究,向其他老师请教并主动听课,解决了该怎样减轻自己教学的难度,该如何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等棘手的问题。识字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但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更加重要。只要学生愿意学,对你的教学感兴趣,学生识记生字也能迎刃而解了。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放在首位。

1 巧用机会,树立识字的信心

当学生第一次打开课本时,部分学生看到满篇不认识的生字就会望而却步。面对这种情况,我首先鼓励班上学生大胆地介绍自己的姓名,然后问:“你们刚才听了班上学生的姓名,你能叫出哪些同学的名字了?”抓住时机,就点名学生担任小组长的身份,发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作业本,能发几个就发几个。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享受到当小组长的快乐,并尝试着识记更多的生字。这样,学生的信心足了,也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

2 利用实物,激发识字的愿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学生刚拿到新课本,那份高兴劲儿简直没法形容,此时,我举起语文书,叫学生拿出同样的书,指着“语文”字样让学生跟我读两边遍,每次课前都这样完成一次,这样进行一周,并叫其他科任老师也这样做一周。就这样,学生能识记很多生字了。绝大部分学生会看课表了。看着孩子的收获,我特高兴,于是,我赶紧借用教室里其他的实物:如电视机、门、扫把、水桶、桌子、黑板、粉笔等信手拈来又抬头可见的实物帮助学生识字。由此告诉学生,我们不仅仅只是在书本中才能学到很多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能认识许多生字朋友。这样,学生就会很想“认识”身边的实物。

3 运用生活,展现识字的舞台

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经常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让生活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我们生活的周围,外面到处是广告牌、店铺、海报、超市等,只要能够培养孩子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他们就可以在课外学到不计其数的汉字。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分组识记生字。比如布置街上的孩子到超市里去“认识”你喜欢的玩具,布置农村的孩子回家“认识”几种蔬菜。第二天汇报时,得抓住机会鼓励表扬孩子,让他们好好的展现自己昨天的成果。这样,把识字与认识物体有机地结合,这又是一种不错的识字方法,培养孩子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4 创设情景,激发识字的兴趣

(1)制作识字的卡片。 回忆起来,以前的老师在教学时,总是由老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然后对音、形、义进行讲解,然后学生抄写三次或五次。这样的教学放到现在就行不通了,因为需要识记的字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因此必须要提高识字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在生字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生字卡识字的方法。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认字,读字,再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制作卡片,内容包括在卡片正面写拼音,相对应的汉字,背面写两个词语,再用其中一个词语写句子,最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这种既动脑又动手的识字方法代替了枯燥的抄写,而且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做学习的主人,通过他们的眼看,耳听,口念,脑想,手写,增强了对生字的感知。

(2)在读书比赛中识字。小孩子的表现欲很强,又有不认输的要强心理。在教学很有趣的童话故事时,我采用分角色表演读,让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演读书,并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其他在听的学生听得特别认真,并及时纠正其他同学的不足,哪怕是一个平舌音或是翘舌音,他们都会比老师还注意。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中,我点名孩子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读后,学生提出了这些我意想不到不足:老师,杨泽玉将“蜻蜓”读成了qin tin,王丰将“摇篮”读成了yao nan,还有朱陪新把“是”读成了si……多么机灵的耳朵呀。每次通过比赛,学生都会提高很多。

(3)通过谜语识字。“猜谜语”向来受到孩子们喜爱的活动,“猜谜语”识字也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受孩子们的青睐。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如何做字谜,如“团结”的“团”编“国字玉出门,人才进里边”;“力量”的量可以编“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在学习每课生字时,我首先拿出生字卡片问孩子们:看到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能干什么?孩子们十分踊跃。“我能讲个关于乌鸦的故事。”“我能给‘鸦’字编个谜语”。就这样,让孩子们根据不同字的构成编字谜,这样激发了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游戏活动,快乐识字。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懂得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不但要让孩子学会这么多生字,而且要让他们学得快乐。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各种识字的游戏。如:给形近字找伙伴:牛——午,圆——园,为——办。将其它生字宝宝以苹果的形状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以摘苹果的方式比赛认读。这样不仅识记了生字,还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氛围中做做运动,放松一下心情,学得快乐。游戏符合低年级的学生的特点,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记。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68-01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言的灵巧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语言艺术,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魅力及教学修养、教学风格等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因此,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其它学科教学语言相比,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性

教师为人师表,口语的示范作用是“师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越是面对年龄小的学生,教师的语言越是要求具有规范性。因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儿童处在语言习得阶段,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特别要求教师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合乎规范,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如果一位教师不会运用普通话教学,那么他的语言即使妙语连珠,也不是规范化的。同时教师的口语表达还要做到声音宏亮、发音清晰、语流通畅,语调自然、适度。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科学性

教育教学本身就是科学,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情达意必须准确细腻,合乎科学。 教师要掌握词语的准确含义,包括词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语意明确,毫无歧义。语文教学口语的科学性还体现在教学用语的简约与精练上。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同样不取决于话讲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简明扼要,是否句句击在学生心坎上。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要点,突出精华,精要处不惜泼墨如水,次要处也能惜墨如金,使学生在同样有限的课时里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可接受性

小学语文教学口语应该贴近儿童的生活,能够被儿童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并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具体的表现手法来看,应多用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多用儿童所习惯的、所熟悉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词语的通俗易懂、语法的浅显简易、表达的生动有趣等,同时要注意有意识地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相对较多的发展,这时,教师口语则要求严谨、深刻些。

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生动性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这既符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语文教师要善于用最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让学生在形象的意境中去切身感受体会,去解其惑,得其道,感知教材,理解作品,发展形象思维。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小学语文《月光曲》中有“幽静”一词,如果教师仅仅按照词典解释为“幽雅安静”,尽管十分准确,但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它的内涵与意境。一位有经验的教师这样阐述:“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茅屋、闪烁的灯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幽静的境界。”教师生动形象的描绘,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幽静”的氛围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幽远静谧的意境。有人曾经说过,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虽然是一种几近苛刻的要求,但它无疑也为我们描画了一个追求的境界。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语言知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学策略

从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出发,可以将语言知识分为原理层和工具层,从程序性知识“怎么办”入手,将语言知识分为实践层。针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个层面语言知识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对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增强原理层语言知识教学

原理层语言知识处在最基础的层面,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原理层语言知识的呈现略显浅少,因此,为弥补教材中此层语言知识的不足,需加强原理层语言知识教学,以期学生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教师应加强自身原理层知识的储备

为加强原理层知识教学,首先要从教师自身知识储备量入手,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原理层语言知识,才能对教材中未涉及而又需要学生了解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地传授。那么教师究竟需要掌握哪些原理层语言知识成为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针对此问题结合黄强军语言知识内容的量化标准[1],对教师需要掌握的原理层语言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首先,语言的本质方面,包括语言特点、汉语定义、汉语特征。其次,汉语方言基本知识方面,包括汉语的变迁,汉字产生以前的原始汉语;先秦时代的上古汉字;两汉至隋唐时代的中古汉语;从晚唐到五四的近代汉语;五四之后的现代汉语;以上汉语的五种形态及其各自的特征等。另外,关于其他层面的具体语言知识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的发展源头和历史变迁过程等知识也包含于这一层面的语言知识内容中。

(二)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教材中原理层语言知识分布较少、形式相对单一,因此,教师不能仅根据教材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的单一教学方法中,很难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相应工具书,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将自己储备的原理层语言知识活化地传递给学生,将枯燥的课程转化为生动、形象和充满趣味性的内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活跃,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教授四年级上册第24课《春联》时,除了讲解书中有关对仗(即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的工具层语言知识外,还应当依据自身所储备的原理层语言知识,让学生知道春联的来历以及对偶修辞的演变和发展,单一的讲述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机。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有效的对偶教学。由于四年级学生的具有较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教师需要以直观形象的图表形式和引发学生感性的情境创设为主要呈现形式,利用图表形式介绍对偶和对仗的不同,直观表现出对偶大起大落的发展史,从而使学生一目了然,激发兴趣,拓展知识。对于“春联”起源,可创设具体情境,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春联”的来历,“桃符的故事”“五代后蜀皇帝孟昶过春节的故事”“明代朱元璋写春联的故事”将其原理层语言知识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春联所表达的含义。

二、重视工具层语言知识教学

教材中呈现最多的即为工具层语言知识,它处于中间层面,作为工具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层语言知识,因此重视工具层语言知识教学,有利于学生为实践层语言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促进学生直面生活的动力源泉。

(一)依据汉字特点,加强识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由于汉语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包含着大量古代汉语的因素,无论是从语音知识的汉语拼音,还是文字知识的字构书写,甚至是词语知识中词汇的积累和词义的理解,都是作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承续着历史的脉络。因此在充分解读和分析教材中工具层语言知识的同时,要与汉语言文字特点相结合。汉字知识教学,教材中以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和字理识字法为主要方法呈现。而教材中的根据字构呈现的字理识字却被许多老师忽视,应充分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例如教“鸟”字,出示鸟的图画,解析“鸟是有眼睛的,里面的一点就是眼睛,千万不要丢了,丢了,小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如教“牧”字,点出“牧”的本义是手拿鞭、棍在放牛。“沙”字教学时,启发学生想象河水少会出现什么———水少而沙现。字理识字法运用范围广,遵循汉语言特点,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二)结合阅读和写作,加强语法和修辞知识教学

通过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呈现内容的分析可见,其语法知识呈现零散分布的特点,但是在小学教材中将其整合又是难度极大的,因此,便需要教师结合阅读和写作对语法知识进行教学时采用适宜的方法,让学生“在零散中学,在整合中内化”。付惠均[2]在《语法教学方法论探讨》提出“三个结合”的方法论体系,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示正与纠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语法教学方法要求一是精简语法项目,淡化理论色彩;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具体运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必要的语法项目有针对地进行教学,低年级重点在于单句语法的练习和巩固,初步了解和学习人称代词的使用方法;中高年级出现复句以及单句、复句相融的较复杂句式。而且在强调语法规则的同时紧密联系语言实际,如一年级上册练习4中“我喜欢吃的水果有……”单句的学习,在分析句子成分的同时又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实际,提高了语法教学的效果。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脱离实际的语言单位和联系具体语言环境进行语法分析,两者在语法教学中应该结合运用,相辅相成。示正与纠错相结合。是语法教学中不可偏废的两种方法,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双管齐下,才能更有效。根据教材中各学段修辞格出现频率,充分利用修辞的表情达意作用。修辞知识教学主要采用“切境法”。语言材料选得好与不好,主要就是看选用的语言材料是不是切合于具体的语境,即题旨情趣。因此我们在修辞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来阅读理解文中修辞艺术。修辞教学只有在应用中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不可为教修辞格而教修辞格,要使学生真正体会学好修辞对阅读和写作带来的好处。

三、关注实践层语言知识教学

实践层语言知识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层面知识,强调语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层面,为学生直面生活、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起到推进作用。

(一)注意语境创设,引导学生习得言语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语境的创设,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语境的创设,关注话语语境,其中上下文语境在中小学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要求在书面语的话语阅读理解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整体把握,不要孤立地去理解语言片段;除此之外,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氛围作适当调整,对前后语境构建,使其相衔相配,并且运用情景化的语言让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语言。例如可以在虚拟情境中根据语境理论来创设虚拟语境,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奶奶的白发》的复习巩固阶段中,可以通过扮演奶奶的角色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虚拟语境创设,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本,更加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艺术性地创造语境,引发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试看以下于永正老师通过艺术性的创设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中“翠”字:师:下面看于老师写课题。哎,这个“翠”字怎么写?提笔忘字,谁能提醒老师一下?生甲:“翠”字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生乙:不带钩的。师:噢,明白了,谢谢大家的提醒。请学生看于老师写,并且抬起手跟着于老师把课题写一写。于永正老师并没有直接将课题写在黑板上,而是艺术性的“懂而装不懂”,营造了一种“不懂就问,积极好学”的学习氛围,满足了学生自豪感,认为老师对自己拥有极大的期望,这就是“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遵循会话得体原则,增强话语评价功能

“得体原则”是衡量言语行为的终极标准,无论你遵守的是合作原则,还是礼貌原则,但最终都必须以“得体”作为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是否得体做具体的评价。如看是否适应不同语境要求。在正式的场合,说话应当严肃、认真;在欢庆场合,说的话就应当有助于欢快气氛的营造,例如二年级上册练习1中口语交际“学会祝贺”,显然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在亲人离散之时发出的渴求团圆期望的诗句在这里就极不合适。例如教师在教授一年级上册练习5中“别人问你什么,有时可以这样回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3]:一姓张小孩听到别人跟爸爸初次见面,总是先问:“您贵姓?”,爸爸总这样回答:“免贵,姓张。”接着别人又问:“弓长‘张’,还是立早‘章’?”于是他也耳熟能详了。有一天,只有孩子一人在家,有客人来访。小孩问:叔叔,您贵姓?客人:我姓李。小孩很恭敬地又问:是弓长“李”,还是立早“李”?客人:愕然,不知如何应对。上述例子表明在进行语用知识学习时,要能够灵活运用,注意语言得体原则,案例中小孩的表达是不得体的,老师举了这个例子之后,学生能够体会到表达需得体,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表达也能进行合理评价。

作者:李文芝 霍生玉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强军.语文课程教材中语言知识内容的建构[A]//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20-121.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14篇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对教师职业尤为重要。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是一种专业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求知欲旺盛的时候,这阶段他们好奇心强烈,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从而大大降低了上课的效率。而优秀的教学语言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乐学,进而能主动学。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要求

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伴有取得沟通对象心灵最佳效率的语言,所以说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要求应该有必要的了解。

1.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

教学语言要做到规范应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而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模范。笔者就在某小学见习听到,一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就在不断地向孩子们重复着:“一百(bǎ),一百(bǎ)……”虽然这位老师课上得很好,但用这种方言土话教学,受害的是孩子啊!第二,谈吐要文雅,不说口头禅,杜绝不文明用语,善用文雅的美辞。在教学生活中,我们不难听到有的教师语言不够文明,“你十几年饭都白吃了?”“我管不了你了,叫你爸爸来!”“你和某某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学生被骂得心情压抑,无心听课,对他们的心理也会造成伤害。第三,教师应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半截话,颠三倒四等语病,在遣词、造句方面也应避免错误。

2.教学语言要通俗、口语化

教学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教师的教案、讲稿,必须转化为口头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亲切感人。有的老师喜欢故作高深,讲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术语,或满口文言古语,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有深入浅出,才能引人入胜。

如,在听课中,教师在教授《鸟的天堂》一课时,其中有一个句子把学生难住了:“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理解教材,老师先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再用通俗、口语化的语言进行阐述,让学生理解接受。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外树叶在微风中的各种姿态。然后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大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它把生命全部展示给了我们。有的在轻轻地摇摆,好像在翩翩起舞;有的左右旋转,好像在摇动着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互相簇拥,层层叠叠,好像要把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是作者精心的描写,他赋予了这些树叶新的生命、新的灵魂。”

教师有声有色地把这段话讲给学生听,通俗易懂,学生听得入神,不仅顺利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积极性。

3.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是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法宝”。有的老师说,语文课最难上,因为教学语言难组织。的确,语文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笔者在某小学二年级上《美丽的丹顶鹤》时,创设了一个“小丹顶鹤找妈妈”的情景:“我们看看可怜的小丹顶鹤,小朋友快帮帮它吧,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丹顶鹤妈妈样子的句子,然后帮小丹顶鹤把它的‘寻人启事’填写完。”小学生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读课文,然后伸高他们的小手跃跃欲试。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

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把握启发教学的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适当时机施教,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

4.教学语言要儿童化

儿童化的教学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它尤其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要满腔热情,童心焕发,以美的语言作为教育的载体,深入学生的心灵。

如,小学生对j、q、x与ü相拼时,ü上面的两点要去掉这一知识点总是记不住,后来笔者运用儿歌的形式教小朋友,“小鱼儿(ü),有礼貌,见到j、q、x,摘掉小帽帽。”小朋友在嘻嘻哈哈的模仿声中很快记住了这一规律。可见,儿童化的教学语言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感到亲切倍增,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灵,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5.教学语言要具有情感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感情互动的过程,富有情感性的教学语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中,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吸收知识、转化能力、陶冶性灵、形成信念的终点,所以“情”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根主线。在笔者导入《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先播放了一首《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的录音歌曲,然后缓缓地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再也没有出来,是什么样的鸟儿让女孩如此奋不顾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种美丽的动物吧!”这样一席话,诱发了学生的感情,为学生学习课文作了感情的铺垫。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他认为讲话含糊不清、表达笨拙、文理不通都是无知的表现,可见其对教学语言的重视。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讲标准的普通话,加强思维训练

作为语文教师,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流畅通,避免读错字音或者满口方言。语文教师还要加强思维的训练。讲话思路要有条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更要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各种情况都有发生,教师只有具备灵活的思维,才能保证教学语言的灵活,妥善处理不断生成的各种问题。

2.进行各种积淀,有好的修养

曾经看到一位老教师这样回答赞美他课的同行,“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的。”这位教师就是不断从书本、从生活中吸取知识与营养,进行各方面的积淀,不断塑造自己的灵魂,以此影响他的学生。

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有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将教师的教学激情通过教学语言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造就一代代莘莘学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言为心声,语言是精神的外化,教师好的修养能让语言的魅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3.要有教育的个性与创新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范文第15篇

一、让生动赋予教学语言趣味

一节精彩的课堂如同一杯好茶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其间,这样的一节好课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的应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他们往往喜欢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好比孩子们喜欢动画片,喜欢童话书,喜欢连环画,很大程度上在于这些故事的情节生动有趣,语言也极为活泼,能够符合小学生的口味,契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小学语文教师若想通过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节奏引入正轨,必须注意运用灵活的语言,编制出一幕幕绚丽多彩的场景,舍弃旧有的呆板生硬的语言模式,让教学用语富有更多趣味性。

教师可以设法用生动的语言将课堂点缀得多姿多彩,用精炼、合适的语言将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进入图片记忆模式,运用右脑记忆将所学内容牢牢记在心里。例如,教师在教学“歪”“孬”等字的认识时,就可以用“不正就是歪”“不好就是孬”这种有趣的讲解方式,使学生对生字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幽默运用到教学之中,让欢快的氛围充斥着整节课堂,不但可以增添课堂的教学趣味,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其思维更加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幽默的本意是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在教学目标上达成一致,能够更加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最终本末倒置,教师需要理顺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二、让情感赋予教学语言灵魂

语文是一门具有崇高人文素养与文学内蕴的学科,同时富有人性之中所有美好的事物,而其中最能表现的,就是人的情感,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客观认知,反映了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人的所有外现的情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人的内心,表达了人的内在需求。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向学生传递―种积极的信号,有利于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与交流,同时,有利于促进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想要传达的思想与内容能够毫无阻碍地传递给学生,学生获得思想上的共鸣后,对知识的渴求感与好奇心会油然而生,踏入学习的队列。

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年龄所限,其知识面与生活经验都很有限,教师就起到很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洞悉学生的情感切入点,并以此为依据,尽量使教学语言亲切可感,符合小学生的情感共鸣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陌生的语言,架构起关于真善美、假恶丑的认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尤为注意,在讲解课文时善于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调将课文中的悲悲喜喜准确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掌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缓慢、低沉的语调还原课文中沉重、哀伤的氛围,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感知课文、传递情感、锻炼思维的作用。在读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时,教师应该放缓节奏,用轻缓的语调传达那种释然与感激,使学生加深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感知。

三、让音韵赋予教学语言感染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但拥有外在的形式之美,而且具有独立的音韵之美,其可以凭借本身具有的音韵之美加强语言的感染力,有利于语言情感的传达。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同理,由于语言的传递并非无声的,因此它需要教师有声的传递,而仅仅将其通过声音传递远远不够,还需要准确无误地将其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表现出来,因此,具有音韵之美的教学极其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