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

硬笔书法研究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1篇

顾仲安先生的字帖。顾仲安先生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教师书画篆刻研究会名誉理事。他的笔势开拓,字形清劲秀丽,行笔抑扬顿挫,使这本字帖有一种奋进向上的气度,适合当今初学钢笔行书的广大读者临写。吴玉生先生的字帖。吴玉生曾获全国首届文明杯书写大赛唯一特等奖、名列中国汉字首届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榜首,被北京市教育局评为“优秀书法辅导教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研究会遴选为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写字》课本规范字书写人。高继承先生的字帖。高继承,五味斋主人,西安交大书法研究生。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副主席。1986年创立陕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曾获全国青年钢笔字大赛二等奖,1995年编辑出版《中国硬笔书法名家大辞典》,策划并组织历届中日硬笔书法联展。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2篇

中国金融工会宣教部部长陈炜代表主办单位和中国金融工会领导指出,举办“丁永康硬笔书法艺术研讨会”的意义在于通过总结和宣扬丁永康硬笔书法艺术和其锲而不舍的精神,进一步推动金融文化建设和金融书法事业发展。

与会嘉宾认为,丁永康的书法作品结构严谨,用笔精到,高雅轻灵,飘逸潇洒,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深受专家称赞和书法爱好者喜爱。他著作等身,名扬华夏,是名副其实的“硬笔字帖大王”;他热心教育,桃李满天下,堪称书界精英。

中国金融书协主席张铜彦指出,举办“丁永康硬笔书法艺术研讨会”是中国金融书协2011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中国金融书协2002年成立以来首次为个人举办的研讨会,旨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金融工会对金融艺术协会提出的“多出人才、多出精品、树立尖子”的要求,进一步扩大金融书法精英在书法界和社会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以此带动金融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加快金融书法人才的培养,为金融书法尖子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丁永康硬笔书法艺术简介

丁永康,字江东,江苏淮阴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保险书画艺术研究会主席。现任中国财产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丁永康从1976年开始学习书法,先后参加了北京书画研究社举办的书法培训班和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本科班的学习,系统学习了书法理论、文学知识和书法技法。其楷书从欧阳询《九成宫》入手,行书从王羲之《圣教序》、赵孟《胆巴碑》入手,草书从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入手,隶书从《曹全碑》、《乙瑛碑》入门。30年临池不辍,楷书、行草书、隶书均达到一定水平和高度。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丁永康的硬笔书法曾7次荣获全国比赛一等奖,毛笔书法也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自1989年至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文物出版社等几十家出版社为其出版了237种字帖,两盘《书法讲座》VCD,总计发行几千万册(张)。他研究的《田字回宫格书写训练板》和《田字回宫格练习本》两项硬笔写字教学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994年,他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编写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生语文六(五)年制生字书写练习册》,共两套22册在全国发行近百万套,影响深远。2001年,他的钢笔楷书作品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入新课标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作为标准、规范字模,供学生临摹使用。近20年来,有成千上万习字者受益。在硬笔书法出版方面,丁永康经过大胆探索,采取竖排版式书写、简子页印刷方式,开创了硬笔书法字帖出版的新形式。丁永康先后书写出版了《硬笔楷书历代名篇》、《硬笔楷书唐诗三百首》、《论语释注硬笔楷书》(线装本)、《道德经》楷书本(线装)等字帖。无论从书写的认真度,印刷质量和字帖的品位都与普通的学生字帖不同,突出了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的艺术性、欣赏性,丰富了书法字帖出版的形式,备受欢迎,得到世人收藏。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3篇

笔者多年从事基层的教育科研兼任区域书法进课堂指导管理工作,曾有意关注了100多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前班书法(写字)教育教学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本文拟就“中小学书法进课堂”背景下的“书法”(主要是硬笔书写)状况及负面危害做些初步的梳理,同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书写与书法的现状

除了“书法进课堂”做得比较好的中小学,那些应付差事式的学校和没有行动起来的学校,教师和学生(主要是完成各门功课作业)的纸质书写,大多用的是硬笔,学生书法素质有严重的缺陷。

1.对错误写字姿势的放任。笔者在走访中,发现一些幼儿园、学前班的老师为迎合家长,对孩子进行超前教学,但对执笔方法等写字习惯不加重视,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错误的习惯。到了小学,大多数学生硬笔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尽管老师一再提醒坐姿、写姿,并再三地让学生背诵《写字姿势歌》: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类似的“双姿”要求有很多,而学生一会儿就忘记了,扭着腰的、歪着头的、趴在桌子上的千姿百态,教师则一个个的摸头、扳肩、拍背、顶腰,示意学生写字时要注意“双姿”。即使这样,学生正确的姿势仍然坚持不了多久。

硬笔书写来自国外。国外特别是西方的孩子,发育早,写字少,多是拼音文字,绕圈圈多,线条单一,笔画简单。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也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硬逼。而中国的情况则不同,孩子写字比较早,而且量大,写的是方块汉字,横平竖直等各种笔画的要求高,难度大,书写要下大力气。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校成了写作业的地方,小学从铅笔、圆珠笔写到钢笔,都是硬笔,到了中学为了拼升学率,重速度,写字成了“鬼画符”。特别是幼儿和小学生,年龄幼小,手上的小肌肉群未发育,硬笔书写时间又长,根本无力支撑,写写就没劲了,双姿就散了架,小肌肉群扭曲变形,出现写字姿势不正确的现象是不奇怪的。久而久之,学生写字的坏习惯就养成了,无论教师如何提醒乃至声嘶力竭的责骂也无济于事。

2.对身心的不良影响。写字是体力活,又是一种启智的活动,不恰当的书写很有可能对心智的激发造成不良后果。前面已经说到硬笔书写对儿童手的小肌肉群发育造成破坏使之变形,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学生眼睛近视低龄化、普遍化,脊柱扭曲,这和硬笔书写造成写字姿势的不正确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遇到做错作业、做错事,老师罚写作业,抄写生字词100遍1000遍,有学生一手拿着三支笔抄写一夜,这不仅是对身体健康的摧残,更是对心理健康的戕害,极有可能对老师生恨、对写字生恨、对学习生恨、对人生生恨。

而毛笔书写往往能有效地杜绝这样的恶果。毛笔书写需要正确的握笔姿势,无论是坐还是站,不需要老师反复提醒“一尺、一寸、一拳头”,写字或垫腕或悬腕,靠的是科学地运腕和指头的巧劲,不会伤到孩子的小肌肉群的发育,低年级甚至幼儿都可以练习。

3.对审美眼光的弱化。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书法(写字),虽然有求仕、显名等的实用目的,但是,他们更重视书法本身的文化内涵,把它当作修身养性的重要路径。而如今,幼儿硬笔的书写常常容易引发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如果没有毛笔同步进行,那种千变万化的线条、枯涩浓淡中所表现的天道、自然和哲学思想可能将难以传达,人的审美眼光也可能被弱化。

二、“软硬兼施”的对策

硬笔书写已经成为国人的习惯,不可能完全“弃硬从软”,但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欺软怕硬”,还是要面对现实,有目的,想方法,促进“软硬兼施”的和谐,找到“实用与审美”的默契。

1.认识提升、行政推动同步。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其实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有关管理部门要有相应的具体、实用的办法,如建立起“中小学书法进课堂”的考核办法、评价体系、奖励措施,完善书法师资培养机制、各级培训计划、课程和配套教材等等。写好字应该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附加条件,书法也可以作为基础教育的考核内容。

2.弄懂写字与书法的区别。写字和书法不是一个概念,这是基本的常识。教育部有关书法教育的文件里,从“写字”到“书法”不仅仅只是改了个名字,更意味着写字教育的某种变局。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而一般意义上的书写是不可能达成这样的境界的。

3.书写要“灌输”,书法须审美。不论是语文课还是写字课,教师在教孩子硬笔或毛笔书写时,不要像拆装工般地把汉字肢解开来,把本应生动的书法课变成说明书的展示,使得汉字的中国味和与生俱来的魅力荡然无存,学生写得枯燥无味,失去对汉字的兴趣和好感,乃至写多了就想吐,这就破坏了汉字的美,动摇了孩子对母语的情感。所以,我们要注重讲解汉字的起源,造字时包含的生存的道理、人文的精神、母语文化的伟大等等。指导学生练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认识、欣赏和表现汉字的美,可以讲一些书法家的故事,写字时可伴以古筝、古琴曲,营造浓浓的书法氛围,让学生身心双健写好字。书法的美有时是要灌输的,中小学生离书法太远,我们必须告诉他们这是美的,美在什么地方,反复强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培养硬笔书写的中国书法用笔习惯。“书法教育意见”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软笔特质的渗透。虽然毛笔和硬笔书写的质感不同,但毛笔的起笔收笔、藏头护尾、笔画的长短粗细、搭接位置等等,在开始写字时就要特别注意,养成虽然是硬笔书写但要巧运书法用笔的好习惯。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使之习惯成自然。

5.教师要有基本的书法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教师不仅要有书法的实践,更能做书法教育的研究。比如:中小学书法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包括中小学书法教育学与传统哲学(美学)的研究,书法教育与国学经典的传承研究等等;中小学书法教育内容研究,包括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硬、软笔教学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传统教学法的研究,各学段的实践内容、方法研究,教育传承与创新的研究,中国书法史的研究等等;中小学书法教育与邻近学科的研究,包括中小学书法教育与文字学的研究,与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的关系,与绘画、篆刻和音乐、造型艺术的沟通等等,形成一定的书法自觉,正确引领书法教育。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4篇

中国硬笔书法作为书坛上的后起之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所认同,同时也展现出她越来越丰满、精妙的艺术魅力,成为参与人数众多、创作手法便捷、兼具审美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形式。

《书法报》作为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书法专业报纸,以“专业书法、信誉服务”的办报风格成为中国书坛的品牌媒体。《书法报》一向关注和支持硬笔书法的研究和创作,长年坚持开办硬笔书法专栏,并计划于今年推出《书法报・硬笔书法》专刊。为了展示当代硬笔书法创作成果,广泛发掘和推介新人,推动硬笔书法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书法报社特举办“书法报・首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

一、征稿类别:

(一) 硬笔书法作品。需用硬笔书写,字体及创作形式不限。内容要求健康文明,提倡自作诗文。注重艺术功底,倡导艺术创新。

(二) 硬笔书法文稿。文章体裁、篇幅不限,理论研讨、创作感言、书坛评议等均可。

二、投稿注意事项:

(一) 投稿件数不限,请署真实姓名,多次投稿或多件作品的署名必须一致。

(二) 书法作品请在背面右上角用铅笔正楷写清作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

(三) 篆书、草书创作作品请附释文。

(四) 请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组别(成人组或少年组)。

(五) 限于人力,所有投稿恕不退还。

三、评比与奖励:

(一) 书法作品评奖:

1.分组评奖。大赛评奖分成人组和少年组。凡未满16周岁(1989年6月1日以后出生)为少年组,16周岁以上者为成人组。

2.奖项设立。两个组别分设特等奖5名,一等奖15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60名,优秀奖200名。另设优秀组织奖10名,优秀指导老师10名。

(二) 书法文章评奖:

设特等奖2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30名。

(三) 凡获奖者均颁发获奖证书,在《书法报》等媒体上公布获奖名单,陆续刊发获奖作品。

(四) 依据获奖等级,评聘《书法报》特约人员。

1.获作品三等奖者(包含少年组一、二、三等奖),具备《书法报》硬笔书法创作员资格;

2.获作品二等奖者(或获得两届本大赛三等奖者),具备《书法报》硬笔书法研究员资格;

3.获作品一等奖者(或获得两届本大赛二等奖者),具备《书法报》硬笔书法评审员资格;

4.获作品特等奖者(或获得两届本大赛一等奖者),具备《书法报》硬笔书法评委资格;

5.书法文章获等级奖者,具备《书法报》硬笔书法专刊特约编辑资格。

6.对具备以上资格者,经审批,由书法报社颁发聘书,参与《书法报》硬笔书法专刊的采编和《书法报》硬笔书法系列大赛的评审工作。

四、本次大赛不收取费用,不发奖金,亦不请名人挂名。

五、截稿日期:2005年8月2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六、凡投稿者视为认可以上各项条款。

七、投稿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横路4号书法报社 首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办公室收,

邮政编码:430071。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5篇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2013年下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是教师研究书法教育工作最权威、指导性最强的纲领性文件,不仅为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指出了研究方向,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研究学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结合《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与要求三部分,为更好开展我省小学阶段书法教育研究工作,引导小学语文教师有效地开展书法教育活动,现对《指导纲要》中小学阶段的相关内容做以简要解读。

一、基本理念的思想内涵和重要意义

《指导纲要》的总述和基本理念定位了书法教育的核心思想。总述部分不足百字,但却精要叙述了“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开篇揭示了中国书法的价值。后两句“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阐述了为什么要开展书法教育及为什么制订《指导纲要》。

基本理念的总述部分,以“三个基本”和“一个适度融入”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三个基本:“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一个适度融入”:“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把握三个基本要求,我们重点要理清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的一脉相承与区别。“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的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写字”,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它和“书法教育”的审美追求并不相悖。“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它们共同的点就是小学阶段主要是写好汉字,这是小学的教学实际决定的。

“写字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小学生书写基本技能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基本书写法则,要写的规范、正确、流利、美观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写字教学”不强调书写汉字书法艺术的追求。“书法教育”从解读文件的基本要求来看,涵盖了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书法教育”与“写字教学”一样坚持的是写字的规范、端正、流利、美观,只是增加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书写训练的同时,要“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要关注书法的文化艺术教育价值。

“适度融入”是指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要与书写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学生的书写实践有机结合。1.教师应该在书写技能指导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进行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2.教师在书法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因素,要注意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二者有机结合。3.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书写实践能力,发现对书法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引导他们初步尝试书法创作。4.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书写实践中发现、感受、欣赏汉字和书法的美,探索书法的内涵。“适度融入”这里的“适度”提醒我们,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尝试理解、接触一些、知道一些,这个“度”还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段目标与内容正确理解与把握。

三个基本,一个适度融入可以看出“书法教育”既是写字教育,也是书法艺术教育。新理念的加入延伸、拓展、提升了写字教学的研究层面,也加大了写字教学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中识字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正确理解《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情适度拓展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的内容,全面落实书法教育“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珍视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文化信心与爱国情感”的教育功能。

基本理念的第一条“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写好汉字”。这是最核心的理念,这句话体现了书法教育的普及性和基础性。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书法教育不是培养书法专门人才或书法家的教育,而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写好汉字,所以,书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在面向全体的过程中兼顾有特长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对书法有悟性的学生,为他们创造逐步深入学习书法的条件,促进他们的特长有所发展,使这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书法修养,甚至将来可能从事专业书法工作,同时也将中国书法创新和研究队伍壮大,传承中国的书法文化。

第二条“硬笔和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这句话阐释了硬笔书写与毛笔书写的关系。硬笔书写基本以实用为主,是学生读书学习的基本技能,但在日常交流中也要强调审美。毛笔书写具有极强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体现汉字的笔画特点和体势、意蕴等特点,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毛笔书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意志力等还可培养学生的严谨、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所以,毛笔书写更倾向于审美、欣赏、艺术创造。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与提高,毛笔书写的实用性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书法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还要关注它的实用功能。

“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这两句简述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通用的语言规范,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笔法、字法、章法;执笔要领要规范,在尊重传统书写技法技能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体现了书法教育是一门关注实践性操作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书写实践,在此基础上增加书法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准确把握目标与内容的科学定位和重要作用

书法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是《指导纲要》的核心部分,对教师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主要依据。它围绕语文学科总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阐述总体的“目标与内容”上提出须要引起教师注意的三个重点:1.掌握基本书写技法和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2.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文化品位。3.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指导纲要》在书法教育总体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又细分了硬笔学习与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硬笔书写的目标与内容

硬笔书写的目标与内容对执笔要领、书写姿势、运笔方法等几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低年级则更多关注了基本笔画及常用的偏旁和基本的笔顺规则的学习。中国汉字是由基本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最小的独立单位。如果学生基本笔画的书写掌握不好,不仅单字写不好,而且会影响到篇章书写的整齐与美观。《指导纲要》附录1《汉字笔画名称》共列出28种笔画及其名称,这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笔画。可见基础书写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毛笔书写目标与内容

中、高年级毛笔书写目标与内容,我们能够看出书写工具从硬笔到毛笔;学生从初步掌握毛笔书写的要领及正确的姿势;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习起笔、运笔、收笔的基本方法;书写的内容由单字练习到集字练习再到篇章练习;书写的要求,从单字书写的规范、端正、美观,再到篇章书写及对其他字体的认识;对书法的认识从简单到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的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等要求,都是基于总体目标与内容循序渐进提出的。尤其在第三学段指出,学生“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关注了名家名篇。学生临摹的碑帖都应该具备典范的笔法、字法、章法,可供学生学习、模仿、借鉴,经典碑帖可以使学生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的书法特性和神采,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指导纲要》的附录3,临摹范本中推荐了经典楷书:欧阳询的《化度寺碑》《九成宫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等名家作品。推荐的这些经典碑帖都是经过历代书家、学者、公众长期的品评、研究、比较而公认的优秀作品。在学习这些碑帖的时候 ,教师要注意:1.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树立书法学习的重点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的意识。2.注意培养学生“眼”的敏锐观察力。3.注意培养学生“脑”的分析、想象能力。4.注意培养学生“手”的实践表现能力。

三、透彻研究实施建议与要求的精髓与本质

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建议与要求、评价建议、教学用书编写建议三部分内容。这里重点说说评价建议。

书法教育的评价必须以《指导纲要》为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指导纲要》指出“激发兴趣,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书写水平”这是各个学段书法教育评价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的评价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另外,书法教育的评价不须要承担甄别考试的任务,它更倡导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发展功能,目的是让学生写好字,养成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小学低、中年级的书写评价,要重视学生对基本笔画,结构的正确把握;关注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所以低年级的书写评价要了解学生是否认识各种笔画,是否了解它的名称和具体的写法,通过书写练习,是否掌握各种笔画基本的书写技巧。“小学高年级还要关注书写的美观和流利。”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与硬笔楷字的练习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要适度适时激励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在流利、美观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6篇

书法虽为中国的国粹,但大部分中小学都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体会汉字的审美价值。由此,激励、指导学生练好硬笔书法的任务实际上就落在了语文老师的肩上。

“打铁还需自身硬”,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练好硬笔书法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硬笔书法素养。硬笔书法素养即个体在硬笔书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的、较为稳定的、具有适应时展的学识、技巧、能力,以及贯穿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而言,语文教师的硬笔书法素养主要表现为“四会”,即会论、会写、会赏、会教。

一、会论

“会论”,即掌握基本的书法理论知识,包括毛笔书法的理论知识和硬笔书法的理论知识。

硬笔书法因工具的独特而在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借其独立性而拒绝对毛笔书法理论的学习则割断了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的血肉联系。实际上,传统的毛笔书法理论是硬笔书法学习的宝贵资源,其中许多道理同样适用于硬笔书法。

如在继承问题上,毛笔书法讲究“取法乎上”,认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清代陈介祺《习字诀》云:“取法乎上,钟鼎篆隶,皆可为师。”这里的“上”既指历史时间的“上”,更是指艺术水准的“上”。硬笔书法也是如此,需要取法乎上。著名书法家邓散木、白蕉先生的硬笔书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取法乎上,得“二王”的韵致。当下市场上硬笔字帖名目繁多、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由此“取法乎上”的选帖标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选择高水平的范本,学习才能事半功倍,登堂入室;选择水平低劣的范本,学习只能事倍功半,误人子弟。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书法理论,则难在思想上有此认识,硬笔书法的学习、教学就会陷入主观臆断的泥潭。

随着硬笔书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硬笔书法理论的研究行列,硬笔书法理论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其理论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硬笔书法的创作实践。语文教师要建构硬笔书法素养也应对硬笔书法理论有所认识,如应了解硬笔书法教学理论,以及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篆刻等相关艺术的区别和联系,以此促进自己的学习与教学。

二、会写

“会写”即掌握基本的硬笔书法技法,具备较好的硬笔书法实践操作能力,能写一手好的硬笔书法。书写活动的操作性决定了其创作活动必须以一定的技术、技法作为支持,硬笔书法的技法主要有笔法、字法、章法。

笔法,简单来说即用笔的方法。主要分为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起笔分为露锋和藏锋,依据运笔过程中对线方向调整之处的效果可分方笔和圆笔,收笔的处理有回锋和出锋。字法,即字的结构方法,是具体笔画和部件的形势、长短、大小的搭配组合方法。清代康有为指出书为“形学”,作为造型艺术的书法其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有“七分结构,三分用笔”之说。因此,古今的许多书法家都做了总结,如清代的黄自元将楷书的间架结构总结成“九十二”法,如能对这些总结进行研读,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举一反三提高学习书法的效率。章法,指的是在整幅字中对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带、呼应、顾盼等关系的处理与布置的方法及结果。在日常的书写中,我们用的大多是横式的布局,因此我们应集中对横式章法的把握,注意协调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

与传统毛笔书法相比,硬笔书法的技法简单便捷、易于上手,不像毛笔书法那样繁多复杂,这也是硬笔书法取代毛笔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完全应该有信心掌握这些技法,而不必对这些技法产生畏惧心理,以致丧失了与硬笔书法“亲密接触”的机会,丧失了提升自我的机会。

三、会赏

“会赏”即具备基本的硬笔书法的欣赏能力。书法艺术“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沈尹默)。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灿烂”和“和谐”,要想体会其中的魅力必需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建构首先必须清楚书法美在何处。硬笔书法之美主要有内在形式的笔画美、结构美、章法美以及由此而升华的意境美。

硬笔书法中的线条作为一种徒手线,与借助制图工具而制成的规范标准的几何线(如椭圆、抛物线等)相比,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和情感性,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如硬笔书法的线条“刚”和“硬”的特点使线条富于力感,给人以向上、刚强、坚毅的审美感受。线条的搭配和组合对空间产生分割,不同的空间分割就有不同的形式的张力,从而给人以不同的心理的感受,如安静、流动、紧张、舒展等,我们可以在这种不同结构所带来的不同的情调中感受其结构之美。章法,指的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带、呼应、顾盼等关系的处理与布置。不同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关系的处理所带来的情调不同,如行距较大的硬笔书法作品,因其留空较多通常会给人一种空旷、开阔的审美感受。

意境美是由硬笔书法的形式美等综合因素升华而成的,主要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书家的情意与作品的境界交融而成的“意与景偕”、“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表现为作品的神采韵味等。如著名硬笔书法家崔学路先生以《乙瑛》《曹全》为根底而创作的隶书作品书风细腻、古朴典雅、意趣盎然,表现出一种古典雅逸的意境之美。

四、会教

会教即具备一定的硬笔书法教学能力,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当今大多数中小学生学业繁重,考虑现实的状况及其可行性,我们的教学目标可定位于重在普及,兼顾提高。

在硬笔书法教学中,教师应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故事激趣、名言激趣、比赛激趣等,教师可适时选用。硬笔书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示范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操作过程以供学习,对于技法的掌握大有裨益,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的示范。学以致用是提高学生硬笔书法学习效率的重要法宝,教师应鼓励学生不仅在练字时把字写好,在平时作业中也要把字写好,尽量做到“动笔便不苟”。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也应注意授予学生具体的练习硬笔书法的窍门,做到“授之以渔”。

评价是硬笔书法教学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指出学生进步之处,予以积极的肯定,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使之加以修正。在评价内容上,除了评价作品之外,还要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习惯、书写速度等进行评价,力求评价的完整性。在评价方式上,除了教师评外,还应考虑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7篇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及其丰富的民族智慧。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端端正正写好字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它不但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阶段的写字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中年级又进一步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而高年级有了更高的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并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课程标准》并提出实施建议:“写字教学要重视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字技能,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虽然学校对于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清晰,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普遍都存在着写字习惯差,坐姿、执笔方法不正确,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忽视、轻视孩子作业的书写过程,缺乏写字方法、技巧与习惯的指导;再加上作业量的增大,使得学生更是无心认真书写;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学书法,但却忽视了作业的书写过程;学校在写字教学中,也过分注重写字方法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练字的最佳时期,现状的不容乐观使我觉得培养学生“提笔即练字”良好书写习惯的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字能力立足于兰山小学现状,努力提升学生们的硬笔书写能力。包括:写字习惯、写字技能、书法艺术等。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书法艺术对华夏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传承有过巨大贡献。按道理,书法在文化传统深厚的我国应该受到礼遇,但从历史进程及前景来看,其境况不容乐观。

从教育论角度看,教育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国内不少专家研究表明,汉字的书写有利于人的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写字训练既为学生在日后的书法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又使一些将要从事其他研究与工作的学生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与陶冶。同时,也能够丰富写字教育资源,提高写字教育质量。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营造积极的写字氛围,努力使写字能力的培养成为我校特色。

3.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老师们学生们的书写水平大幅度提升,达到课标要求。

4.获得写字能力指导的系统化教学体系,为小学阶段的写字指导提供有益的借鉴。

5.写字过程中力求学生提笔即练字,能做到持之以恒。

四、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

1、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全校各班全体学生。

2.充分认识写字与学生终身学习、工作、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对“提笔就是练字” 良好书写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3.研究培养学生 “提笔就是练字” 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策略和方法。

4.研究提高促进学生 “提笔就是练字” 良好的书写习惯策略和方法:

(1)探索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的策略;(2)摸索小学生书写技能形成的规律及特点,不断促进学生 “提笔就是练字” 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的写字教学活动。

5.研究如何使小学生写字评价与各学科书面作业质量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提笔即练字”其高效,构建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的写字评价大环境。

6.研究通过对学生写字技能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培养学生欣赏和追求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真真切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真正做到“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1.开好写字课。挑选字写得好且对写字教学有一定研究的教师担任写字课的指导教师,并配备了教师田格写字卡,认真备课,指导科学、细致、到位,评价公正、及时、富有激励性。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把开展以写字教学为专题的研讨活动列入学校学期初制定的教学教研计划中。

2.练字十分钟。为了保障写字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为每个学生印制了课间十分钟专用练字纸,为每个班级教室门前安装了一块磁性展板,为每个学生配备了磁条,专门用来展示学生的练字作品,张贴、更换灵活方便。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对每班展示的作品从数量到质量进行评比打分,每周公示一次,纳入班级量化管理和指导教师的期末量化中。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相关资料,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借鉴先进经验。

2.经验总结法:根据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方案,撰写经验论文。

3.个案分析法:以学生群体或个体作为个案,监控学生在写字活动中的行为,关注他们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二)课题实施的步骤

准备阶段(2013.1――2013.6)确立课题;确定研究内容;申报立项,设计方案,开题论证。

研究阶段(2013.7――2013.12)进行过程研究,进行阶段性小结,着手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总结阶段(2014.1――2014.6)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预期成果

1.学生写字作品及获奖证书。2.案例分析。3.学生各科作业展。4.结题报告

七、课题组织与分工

课题第一负责人:负责课题的全面规划、申报、指导、总结等。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8篇

哈尔滨市延兴小学自2001年开始开发和建设书法课程,学校的书法课程建设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在这3个发展阶段中,书法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也经历了“特长”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团队3个阶段。

2005年起,学校开始深化书法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针对以往的工作,学校分别召开了全体校本课程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感受,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在座谈中,大家的意见逐渐汇成一个严峻的问题:学校的老师基本都出自师范学校,学的专业基本都是普师。现在,学校把有特长、爱好的教师组织起来教书法课程,但随着书法课程建设的深入,承担书法课程的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明显呈现出匮乏状态。也就是说我们的书法课程教师的自身“专业性”成了学校书法课程深化建设的瓶颈。

2005年,学校当时仅有一名教师属于业余书法爱好者,是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的一名普通会员。大部分教师的“写字”水平都是“自学成才”,缺少专业训练,不仅书写技能离书法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缺少必要的书法文化知识。学校大部分教师的硬笔书法课堂仅仅能做到“督促学生书写规范汉字”,没有能力“引领学生走进这一传统文化,品味汉字的美韵”。

这就形成了比较尴尬的状态:一方面,硬笔书法作为学校的必修校本课程;一方面,教师硬笔书法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很匮乏、弱势。

这个问题解决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导致学校给学生的是“低水平书法课程”还是“高质量的书法课程”。

学校的校本课程教研工作也基本上处于“民间组织”状态,出现了“三低两难”的现象:

1.“三低”:大部分教师是“特长”教师,在这个“特长”圈里,彼此专业性认可度极低,自我能力低,互助能力低。

2.“两难”:书法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校培训能力弱,依靠学校的力量很难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上一级培训部门也没有书法教研活动,难以对书法教学工作进行专业性指导。

二、问题的解决

(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校外研修协作体

由于书法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只依靠学校的培训,教师间的协作,还不能满足校本课程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因此,学校把目光投向外界,借助校外专业团体协作,借助校外专家的引领来满足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不懈的努力,学校与市书法家协会、“中宫格硬笔书法教学研究发展中心”建立了“协作关系”,并达成协议,形成共识:请他们走进学校,定期参与学校的培训、教研、指导工作。

1.把书法文化引进校园。

找到了强有力的“外援”――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并与其市书法家协会洪铁军先生几次商谈中,学校找到了“书法第一步”:把书法文化引进校园,让教师了解书法文化,亲近书法文化,培养教师对书法的热爱之情。

2005年11月,学校首次选派了5位书法爱好者全程参与了“哈尔滨――葫芦岛书法名家作品展”布展活动,与书法家们近距离地接触、沟通、交流……这一经历,让5位书法爱好者在书法技法上,在书法审美上,在临帖与创作上都有了飞跃。

2006年1月,经过进一步的协商,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同意把“哈尔滨――葫芦岛书法名家作品展”搬进哈尔滨市延兴小学的校园。这一决定,开启了学校的书法文化之旅。整个活动历时3天,由学校和书协指派的书法专业人士进行讲解,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师资队伍培训”:参加培训的人群也由学校书法课程教师扩展到学校全体教师……

书法家们专业的作品、精湛的装裱、各异的流派,再加上专业人士的讲解,让教师对书法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书法不仅仅是写字,书法不仅仅是艺术,书法是文化,是几千年来华夏文化的精华。

2006年1月,寒假之前,学校与市书协趁热打铁,又一次举办了“书写笔含情,延兴墨飘香”的大型“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市书协选派了8位书法家,在时任书协主席洪铁军先生的带领下,现场挥毫泼墨,让学校的教师再次近距离看到书法家们创作书法的场景,对书法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如今,回头看当时的做法,最大的感受是:学校书法的专业培训选对了方向,选对了切入点。把书法文化引进校园,让教师置身在书法文化中。让书法文化进校园,展示了文化的博大,提升了教师对书法的认识;让书法文化进校园,展现了文化的魅力,拉动了教师对书法的喜爱,同时又很好地为学校后来的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热情・热爱・需求。

2.把专业培训引进校园。

随着学校书法培训工作的不断需求,市书协的洪铁军先生、硬笔书法家协会的王学升秘书长多次来学校指导工作:哈尔滨市首家硬笔书法教学基地的成立;书法家走进了校园;学校教师硬笔书法培训……正是因为有了书协的帮助,学校的硬笔书法教学工作开始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应校长的提议,在市书协主席洪铁军先生的协调下,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刁俊峰亲自来校,开展为期3个月的教师硬笔书法培训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硬笔书法的教学水平。这也开启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培训新构思。

由于学校对书法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水平有限。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以下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①“点――圈――面”结合。

一是突出“点”:培养高层次的书法骨干教师。学校定期送书法教师参加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的笔会。在专业学会的引领下、培养下,不断提升学校3位专业教师的书法水平。请书法名家来校为他们指点迷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二是重点“圈”:学校积极搭建专业教师活动圈,提供活动场所。学校邀请一些专业书法人士、业余爱好者同校内的书法专业教师、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交流活动。2007年,在与市书协沟通后,市书协在学校设立了“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市书协借助学校提供多功能厅对全市书法爱好者进行定期培训,学校的教师借此机会再一次进行轮训,并参与相应的笔会交流。

三是全体“面”:请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专业人士(副秘书长),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系统专业培训。培训课程主要有:楷行草隶篆技法、历代碑帖临摹及解读、书法教育及书法文化以及对书法作品的欣赏。

②培训方式灵活。

在研训过程中,我们既“定时、定点、定人、定量”,又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家引领与个人练习”相结合。灵活多变的研训策略,让老师们既完成了训练量,又保证了训练质,还不觉得练字是一门苦差事。

③活动练兵。

几年来,学校借助驻扎在延兴小学的“市书法家教育委员会”,相继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书协开展的各种笔会;参加哈尔滨市举办的各种书法作品展;请书协的书法家走进学校进行交流活动。教师的整体书法专业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

2006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三届新世纪全国教师“三笔字”大赛上,学校取得了极其优异的成绩:全体教师的百余幅硬笔书法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共有12位教师获得一等奖,包揽了黑龙江省的一等奖数额,占全国一等奖总人数的20%。

在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学校教师30余人获奖。在第八届“文华杯”全国钢笔字大赛中,4人获奖。

引进外援,专业进驻,专业培训,让学校的书法队伍无形间成长、壮大,提升了学校书法教学。目前,学校拥有一支令人羡慕的专业书法教师队伍:5人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人为省硬笔书协会员,26人为哈尔滨市硬笔书协会员,3人为市硬笔书协教育委员会成员。其中,1人为哈尔滨市硬笔书协副主席,2人为哈尔滨市硬笔书协常任理事。

2005年10月,我校与“中宫格”发明人王学晨签定了授权书,学校开始把他的专利应用到硬笔书法的教学中。应学校之邀,王学晨多次来校讲座,培训教师,与硬笔书法教师共同研讨硬笔书法的教与学。

学校与社会各界专业团体的协作研修方式,提高了学校开发与实施书法课程的综合能力,更好地保障了书法课程科学、合理地开发与实施。

(二)完善校内研修协作体。

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带给了教师自信,也为学校进一步高质量地完善校内研修协作体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学校构建的校内研修协作体主要是凸显教师的团队合作,达到知识拓展、经验共享、能力提升的目的。

1.专业技能在提升。

学校为了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书写技能进行了3个层面的培训:

一是学校帮助专业教师制定成长计划,提供专业教师间的笔会活动场所。

二是学校以专业教师为带动,定在期末或者不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临帖培训活动。

三是学校为教师提供练字的笔、墨、纸、砚。每周每位教师要上交2页毛笔字的作业,每周按时在小黑板上书写粉笔字,由教科室负责检查、评分、记录。

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培训活动。专业教师带动全体教师成长,全体教师的成长又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师的提升。

2.教研能力在提升。

在每周五第一节课,承担书法课的教师们在指定的书法教研室开展书法教研活动。在一起交流、反思,在协作中形成资源共享、经验共享,进一步保证书法课程实施的质量。如,在实施书法课程教学的初期,领导、教师发现原来的一些传统教学方法不适用于书法课堂教学。在通过系列的主题研修活动后,教师总结出了校本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

例如:如何让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生动,让学生成为写字的主人,学校在写字教学教法教研活动中,总结适合生情的写字教学教法。探究得出写字课“导趣、导学、导写、导评”教师引导环节及“读帖、议帖、临帖、对帖”学生学习环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配以故事激趣、直观演示、联系生活等揭示书法的艺术美,实施分层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眼中有格,心中有格、手中有格”的“观――写”法。

2.童言、童趣的讲解法。

3.“我书我讲我评”的审美评价法。

通过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对写字保持长久的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全面提高。“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写字评价要体现层次性,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写字兴趣,注意写字姿势,并注重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打好写字基础;进入中高年级,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

通过书法课程研修协作体,通过定期的研修活动,学校的书法课程的实施有了质量保障。同时,也为今后的书法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经验。易于形成“开发――实践――反思――再开发”的良性循环。

三、取得的成绩

在“双协作体”平台搭建后,学校定期开展学习、讲座、研讨活动,不定期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进而丰富教师的思想内涵,激发教师的创造活力,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能力。

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进一步促使教师所开发的书法课程及教学方式更具有趣味性,《蚕头燕尾话隶书》《书法课堂教师范写二式》《书法间休操》、“延兴小学书法段位赛”等极大促进了学校的书法教学活动的发展,并正在形成学校特有的书法楼廊文化。

教师的专业性的提升,带来了学校书法教学的新格局:建构了《立体性的延兴小学书法教育综合框架》,硬笔书法的普及开展、软笔书法的普及开展等得以实施、发展。

教师的专业性的提升,带来了自我成长的信心,带来了高品质的书法课程教学,也带来了社会、教育部门的关注与认可。

在各级各类书法课程赛课中,学校教师30人次在国家、省市区获得佳绩:

2006年,在由哈尔滨市(7区12县)承办的全国校本课程电教课选拔赛,在历经为期1个月的初赛、复赛,学校参赛的教师执教的《蚕头燕尾话隶书》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获部级赛课第一名证书,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教学录像课。

2009年,在哈尔滨市首届校本课程“进取杯”上,学校教师获得教学个人一等奖,团队一等奖。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9篇

一、课程现状及危机

1、课时太少。教育主管部门对高师“三笔字”课程一直没有统一规定的课时要求。据了解,大多数院校开设约32节课,约16周,有的更少。非师范专业几乎不开写字课,有的院校象征性地开设约10课时的书法校选课,更可悲的是有个别的院校对非教育类美术专业不开书法课。

2、考评虚设。各高校乃至教育主管部门未建立基本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此课程10多年来,各校大都采用一次性的考核办法,课程一结束就考评,很不科学。现在的考评也是形同虚设,因为没有统一标准,因为大多数学生书写基础很差,水平参差不齐,因为不是专业课,因为……教师很无奈,只能“态度决定一切”,在保证基本及格的情况下给予评判。

3、设施简陋。很多院校既无硬件也无软件设施,或许因为扩招的原因,多数院校教室紧张,没有配备专用教室,不愿投入,既没有教学示范投影仪之类的电教设备,也没有为学生配备练粉笔字的小黑板,远不如普通话、计算机、英语等公共课的待遇,老师只能无可奈何地在教室里大班上课,至于笔墨、法帖、教学光碟那就更不用谈了。

4、教材不适。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适应高师特点的权威性教材。各高师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这些教材定位不准,内容不统一,很少考虑高师生当前的实际情况,没有突出“师范类”、“三笔字”的特点,五体齐备、面面俱到。重理论、轻实用;重毛笔轻硬笔和粉笔;重楷书轻行书;重笔法轻结构;重传统的竖写章法,少实用的横写章法训练;选择范字不科学、不严谨,毛笔范字有的选有繁体字,甚至帖体(指异体、别构体)字,不符合现行规范字的要求等。

二、学生现状及危机

1、基础与现实

在当代文化语境下,人们对书写功能的认识逐渐淡薄,电脑的普及使书写的社会功能不断退化,应试教育使中小学的写字教育形同虚设,有名无实,并未象音乐、美术一样走进课堂,纳入正规的素质教育科目,中小学的书写水平早就下滑。而高校的扩招,电子媒介(电脑、手机、电视等常出现大量错别字)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的书写水平越来越差。高师生的书写基础更是日趋低下,连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一些青年教师也在其行列中。

2、认识与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近几年来学生练字的兴趣每况愈下,从学校学生人数在增加而书法社团人数骤减可见一斑。首先在认识上,认为写字是边缘选修课不重要,好坏不影响毕业。现在的社会评价及职业要求都不涉及写字,没有强制要求,学生练字热情自然不高,兴趣很难培养。其次,大多数学生也有写好硬笔字的愿望,因基础太差、课程太短,没有信心,不愿挤时间用在没有压力且费力耗时的练字上,而忙于应对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的考级考证,以及面对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对于“三笔字”只是课堂应付了之。

三、建议与对策

1、尽快确立写字教育的学科地位,构建比较完备的写字教育体系

(1)、南京艺术学院尉天池教授说:“没有健全的书法教育体系,中国书法的发展就不可能根本好转,在这个体系中,师范教育是一个枢纽。”要改变高师“三笔字”课程的现状,从长远看,应从中小学写字教育抓起。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写字教育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认识其在国民基础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从小学到大学的写字教育体系,尽快确立其学科地位,如同艺术素质教育的音乐、美术教师一样,让写字课程进中小学课表、进课堂,配置专职教师。建议在小学一至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正规的写字课,高中一二年级开设写字选修课,大专院校的师范及文科类开设写字必修课,理工科开设选修课,并且都设置学分。把写字教育作为系统工程落实到各个阶段,同时为解决师资问题,有计划地在美术和师范院校设立书法教育专业。

(2)、现阶段高师急需解决的是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把高师“三笔字”课程定为必修课,增加学分,延长课时量。我们知道,课时量是教学目标和效果的最基本保证,写字的技巧性很强,需要时间磨练,否则大多数基础很差的学生根本没什么效果。

(3)、健全教学评估体系。文字表达和文字书写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技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普通话能力测试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有过级要求,学校非常重视,学生非常自觉,教学效果较没有过级要求之前显著。而且国家对在职教师及公务员也有普通话等级要求。建议同为教师基本技能的“三笔字”也参照普通话课程,建立“三笔字”测试机构,对高师生的“三笔字”制定书写要求,设置等级评价。至少在硬笔字和粉笔字书写上有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毛笔字作参考。因练字的特殊性,可在大一开课,大三测试考评。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写字技能纳入教师资格的认证。

2、改变教学观念,加快教材及设施建设。

(1)、观念先行。首先应明确“写字”教育与“书法”教育的关系。它们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能完全套用“书法”的理念和方法来教授“三笔字”。高师学生的练字目的主要是实用,掌握一般的写字技巧和规律,把字写正确、匀称、整洁、熟练,同时对书法艺术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因此,在没有建立写字教育体系的情况下,现阶段“三笔字”教学应着重硬笔,弱化毛笔;着重行楷,弱化篆隶草;着重实用横写章法,弱化竖写章法;着重学书方法、能力及审美观念的培养,弱化传统理论的堆砌。

(2)、根据“三笔字”课程的教学大纲,尽快编写实用合理的权威性“三笔字”教材。最好是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字体应选择王羲之、米芾、赵孟口等名家的行楷书。硬笔范字也一样,可组织书家用硬笔临写进行转换。另加编历代名家书法篆刻作品欣赏。同时出版配套的“三笔字”音像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以及配套的硬笔练习册。

(3)、成立高师写字教学研究会,开展学术研讨等活动。定期对高师“三笔字”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办一本公开发行的高师写字教育的刊物,让教师交流教学体会、介绍教学经验、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建立“三笔字”教学研究体系。学生也有学习、交流、发表作品的园地。

(4)、各院校应尽快加大投入,设置专门的“三笔字”教室,完善教学设施,配备电教设备,上级主管部门应督助检查,评估验收。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10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汉字的造型独特优美,汉字的内涵极富魅力,是东方文化的一枝奇葩,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信心和良好习惯,尤其是――如何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写字能力。这正是我们应该孜孜以求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相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教学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写字对提高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文化素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它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之一。”因此,上好写字课,对学生进行写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写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现在的小学写字教学仍然存在着这样的现状:低年级重视,中高年级淡化;语文老师重视,其它学科老师不重视;语文课内重视,语文课外忽视;重视开展书法兴趣小组以培养尖子,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训练;忽视了写字教学中行为习惯的培养及相关精神品质培养。介于此,学生当中字迹潦草,书写态度马虎的众多,而能写一手好字的却凤毛麟角。现在的大学生去投简历,简历写得实在是漂亮啊,可到了留下自己的墨宝时,那字写得真叫人有些叫人哭笑不得。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参与练字活动,提高学生认识,使学生练习兴趣越来越浓。

2.教师课堂板书逐渐工整、规范,使练字能较快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3.学生的书写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坐姿和执笔姿势正确率达到底90%以上,近视率明显得到控制。

4.以论文、案例、实验研究报告等形式,积累写字教学的经验,逐步形成系统的方法,为更好地开展写字教学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

1.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想学生学好字,必须自身先练好字,课题组将对教师练字作出具体要求。

2.加强写字教学环境的布置。一个良好的写字环境能激发学生字字的兴趣,诱发孩子创造的动机,提高孩子写字的水平。我校将在校内设立书法长廊,书法室,展示全校师生练字的情况。

3.、把写字教学深入到课堂教学领域。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学都离不开写字,因此,我们将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写字教学。特别是语文学科,更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

4.开展写字竞赛。为激发学生写字兴趣,形成勤于习字的风气和竞争局面,将开展中少年学生“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比赛、学生优秀作品展览。

5.加强写字教学经验总结。课题组教师每学期上报一份写字教学方面的经验总结;通过课题的研究,逐步向全校辐射,推广成功经验。

五、具体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每两周上交一张书法作品。

板书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每周安排一节写字课,语文课要有写字指导,及时督促、纠正学生写字姿势及坐姿。

其它学科的老师要重视学生书写,提高对作业写字质量的要求。

2.对各年级学生写字的具体要求:

一年级: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年级:继续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三年级:能比较熟练地写铅笔字,开始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有一定速度。

四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六年级: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

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调查学生写字状况,研究制约学生写字水平及兴趣的因素。

3.以作业展、写字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写好字的兴趣。

4.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参观访问,努力提高教师的实验水平和对开展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

1.在理论指导下具体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改方案。

2.课题组成员着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构建写字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小学生写字训练的指导方法,小学生写字能力的检测方法及评价体系。

3.开展多样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形成写字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三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写字感受、看法以及对现有的写字评价形式的想法等,做到心中有数,为日后研究工作的展开做好充分准备。

2.行动研究法

通过写字课堂实例,考察学生在写字习惯、写字兴趣、写字姿势、写字技能等方面提高情况。

3.经验总结法

就各阶段研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认真总结,以便深化实验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日后的经验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教科研活动,充分认识到教科研活动对于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11篇

光阴荏苒,当书写这一行为越来越趋向于纯艺术的时候,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任平,听听这位书法界的一代学人如何用心书写艺术,着墨人生。

“很多相识的或不相识的朋友,注意到这些年我在硬笔界较少露脸,文章少了,作品发表也少了。的确,我有点淡出硬笔界,但并没有完全脱离。这里有我许多朋友。”一向低调的任平,说这些话时还是那么自然、真诚。

任平自第四届全国书法大赛以来,一直是终评评委;近年又担任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的评委。他在浙江省组建了高校书法协会、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东方书法研究中心;最近又建立了“西溪书院”,既传播书画艺术,又传播国学。细细算来,近十年他应邀在各地演讲,参加作品展览、评选、理论研讨不下二十次,为出版社又写了十多种字帖,为杂志写了理论文章数十篇。他和书法界的不少大型活动都有联系,和书法界的老少哥们一直相处得很好。

平易近人的“学者书家”

行内人士对任平的基本描述是:平易近人、谦和热情,是一位学者型书家。做学问是他的立身之本,在高校、研究机构做教学科研是他的本职工作。他信奉古人“功夫在字外”、“学书先学做人”的诤言,努力完善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人格、修养。

由于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在书法界出现一些争名夺利、争权夺位的不良现象时,他始终以谦让、低调的态度淡然处之,同时尽力做维护团结的工作。“大家都是因为爱好艺术而相逢、相识,能在一起写写字,讨论讨论书法也是缘分。”他认为,有的人多年来为书法事业奔波,做出了奉献,很不容易,只要是真正为大家服务、真正在搞艺术的,就应该受到尊重。“我参与书法活动最大的收获好像还不是写好字,而是结交了许多朋友,有的还成了很知心的朋友。”当然,知心朋友必定是互相以诚相待的,谁要是自以为了不起,盛气凌人,那人家也只好敬而远之。有不少书法爱好者看任平高高大大,又不苟言笑,以为不好接近,但几次交流就感到他特别好相处,他从来没在意自己多次获奖、被人称为“学者书家”这样的身份。

教学科研的攻坚能手

作为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教授、博士生导

师,任平担负着一些重要的科研任务,承担着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等教学工作。多年前他还主持筹建了杭州大学艺术学系。任平一直认为,传统书法的创作经验和文化底蕴极为丰富,值得潜心研究。所以他在教学科研中,将书法史论和中国艺术文献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

1989至1992年间,他随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和章太炎的弟子姜亮夫教授攻读“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姜先生学富五车,又是何绍基的后人,沙孟海、启功先生的好友,写得一手带《爨宝子》味道的好字。所以,在“夫子循循善诱”下,任平学得了做学问的硬功夫,也受到了难得的书法熏陶与启发。

任平注意到一般人对王羲之书法的艺术层面研究较多,对其书作的文献考证成果较少,而书作的内容又恰恰和研究王羲之的生活、个性、艺术思想有关,所以他下工夫做了研究,写成《官奴辩》、《王羲之书札研究》等学术论文,解决了书法史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读博期间,他选定“秦汉时期的隶变”作为攻关项目,查阅了大量简牍帛书资料,从文字学、文献学、书法学方面对隶书做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写成《说隶》一书。这部著作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年鉴推举为学术“前沿成果”,并获“董建华人文著作奖”。学界认为此书是“国内最早全面研究隶书的学术著作”。

此后,任平又主编了《行书教程》、《大学书法》等使用面较广的教材,《中国书法全集(40卷)》(第一主编)、《笔歌墨舞――中国书法艺术源流》、《中国书法》等书也相继问世。200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他和朋友一起主编了6卷本煌煌巨作《共和国书法大系》。由于对文字起源问题和美术考古的爱好,他还研究了良渚文化,写成《良渚文化刻符研究》等。

任平门下的硕士、博士生有30余人。他的大弟子方爱龙在书法史研究上成绩不菲,得过全国书学研讨会论文金奖,现在也是书法教授了;另一弟子陈雅飞研究李瑞卿,被香港中文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获全额奖学金,写了第一部《香港书法史》,现在浙江大学艺术博物馆任职。博士生姚宇亮,研究日本书法家西川宁卓有成就;博士生程仲林,对山东金石学传统很有研究;博士后李海亭则总结了近年来书法创作的成绩,还有许多学生在任老师指导下,都获得专业上的显著成就。任平在大学讲授的“中国艺术文献学”、“古代书论、画论研究”都是招牌课。近年他多次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做的学术讲座“书法文化综论”、“书法文献和书法论文的写作”,让研究班的不少学员“茅塞顿开”。去年他应邀在台湾艺术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为那里的研究生、博士生讲学半年,加强了两岸文化学术交流。

“心手相谐”的书法大家

由于相当一部分时间放在教学科研上,任平的创作并不多,但还是在“心手相谐”时写上几幅。1993年他应邀去法国巴黎第学讲学,准备了一批书画作品,在巴黎搞了个展;2002年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做访问学者,在大学和画廊举办了几次书画展,边讲解边示范,有些澳洲画家第一次看到中国书法的创作过程,惊呼“中国的线条,了不起”!

2003年在德国柏林的“亚洲文化周”上,他的书作在德国新闻部的大楼展出,之后又在大学讲演。前些时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成立,他的书作也进入了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我是传统型的,小时候每天坐在小板凳上练《九成宫》,后来受陆维钊等先生指点,旁涉各家,也学了点隶、篆。大概因为也画过画,搞过设计,所以对形式还算敏感,在去国外展览之前搞过一些形式感较强的东西,但不是什么主义,也不是现代派。”这是实在话,看他那几幅有“画意”的书作,其笔法功力跟传统书作还是一致的。对他来说,印象更深的是2011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个展,丰富的题材和风格,让当地人兴奋不已;2012年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孔子学院的演讲,使得美国的年轻人领略了中国书法的美妙和神秘。

言行简淡的睿智之士

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任平认为还是应该“简”、“淡”。

简,是不要把花样搞得太多了,要集中时间精力做几件原先计划好的、应该做的事:比如该搞的课题要搞出来,该写的书要写出来。一个人的生命、精力是有限的,能做好一件事已不简单,做两件就算超额了。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都还是要搞的,但越到后来越感到“艺事不易”,要提高水平还得不断努力。“其实后来很多年轻朋友都比我写得好,学问也做得不错”,这话同样是诚恳的。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12篇

作为数量较楷书略少的隶书作品,比之以往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如果说以往的隶书作品临碑风格较集中在一两块碑上,那么本届大赛的作品临学的风格除《曹全碑》《张迁碑》外,也不乏有《石门颂》、《史晨碑》、《礼器碑》、《乙瑛碑》等风格者,也有临习清代伊秉绶风格和今人刘炳森风格者,从这个角度讲,少儿习书的水平在逐年拓展,日益提高;

数量较少的篆书类作品也比往年有改观,学习甲骨文书风者有之;学习金文书风者有之;学习秦小篆者亦有之,甚至还有师法汉印缪篆风格者。篆书类作品数量不大,风格涵盖面却颇广,而且这为数不多的作品水平亦相当高。这些十几岁的少年,其功力颇具,不可小窥,真所谓‘后生可畏’。

相比之下行书作品虽有一定数量,但总体水平不是很高。从进入终评的作品来看,行书之弊在于缺乏起码的流畅与灵动。有些作品中笔画的连写,看得出是在照猫画虎。有些基本连缀书写,还属于稚嫩阶段的生涩,带有勉强为之的做作。

本届大赛的硬笔书法情况也有所变化。从获奖作品来分析。行书居多,楷书较少,隶书,篆书作品更少一些。从行书作品来看,以铅笔书写者获高奖居多,其次为钢笔书写者,其余笔种较少。

其实所谓硬笔书法,实际上仅是从书写工具上与传统毛笔不同,而对于所写汉字本身,则无实质区别。无论用怎样的工具,别人看到你所写的作品时,只是看你对整个汉字字形塑造得美观程度如何,并不在乎你所用的笔尖是软还是硬。

所以,我认为在大力普及书法艺术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基本的审美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只有先将对汉字的基本审美教育做到位了,才有可能让广大的受教育者,从根本上解决汉字书法难的问题。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书法特色 教育 探索

我校是一所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一贯的全日制学校。学校创办伊始就确立了“德育为首,母语为根,外语为重,艺体为线”的办学理念,坚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我们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下面着重介绍我们在书法特色教育中的探索与成效:

一、努力创建“笔墨飘香”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所学校内在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反过来这种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又会影响和感染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成为一种传统和积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书法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如在校园环境布置上我们的师生书画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教学楼走廊、宣传橱窗等都成为全校师生展示和交流书画才艺的重要平台。这里既有教师或初中学生较为成熟的作品,也有小学低段学生稚嫩的涂鸦之作。漫步校园,墨香郁郁。又如我们于2002年就成立了“杏苑墨缘”书画社,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先生为社团题名。多年来该社团每周定期开展活动,在本校书法教师授课的基础上,聘请社会知名书法家担任客座授课,如湖州书画家刘祖鹏、胡迪权、范斌等老师都是我校特聘的艺术顾问,来校开办讲座,把丰富的社会资源充实到书法教师队伍中来,以满足不同类别学生发展提高的需求。此外,学校除了在校史成列室布置了上百幅师生书法精品,还在校园网上开辟了书法教育园地,设置有教学研究、碑帖教材、习作点评、文房四宝、书坛人物、交流论坛、书法视频、网上作品展览等等栏目,为学校师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的崭新平台。

二、重视挖掘书法教育的价值内涵

1.书法教育与湖笔文化

湖笔文化是湖州乡土文化中的核心元素。一杆毛笔承载了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的历史,作为湖州人有理由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湖笔文化又不仅仅是湖笔的文化,与它密不可分的就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这方热土上就曾诞生了赵孟、吴昌硕、沈尹默等书画巨匠,他们的艺术成就本身就是湖笔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湖笔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很大程度上要通过书法教育。近几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也作了一定的探索,如组织学生参观善琏笔厂,了解毛笔制作加工过程;校本教材中选择赵孟楷书作为范帖;在小学高段和初中学生中开设一些专门介绍湖州书画大家的艺术欣赏课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书法教育与积极情绪

2009年,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携手,共同承担了由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周斌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书法练习促进儿童积极情绪发展的实验研究》的研究工作,这一实验历时三年。期间,周斌教授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部吴鸿清教授、资深教材专家李荣安等专家多次来校对全体师生进行书法教学的具体指导,开展系列《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讲座;同时,学校还积极邀请书法专家来校,给予师生专业引领。在华东师大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还开发了书法校本教材《水墨江南》,供小学生书法学习作为临摹教材。该课题目前尚未结题,但从我们已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看,实验是卓有成效的。

三、切实加强书法课堂的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是普及书法教育的主要途径。书法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培养书法家,更重要的是整体性地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和书法素养。如此,书法艺术才能真正焕发生命力,并得以传承和发扬。为切实加强书法课堂的教学管理,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优化硬件设施

学校艺术教学设施完备,特别是搬到新校区后,配备了5个书画专用教室。这些教室都安装了空调,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实物展示台等教学专用设施也都一应俱全,课桌椅、讲台、黑板等也都经过专业设计,适合学生进行书画学习和创作。

2.开足书法课程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每周安排一节书法课,安排专业教师授课,系统地给学生传授书法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小学低段以硬笔书法教学为主,从三年级开始以毛笔书法临摹为主,并渗透湖笔文化、书法欣赏等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住校学生多、在校时间长的实际情况,我们每天中午午休前有20分钟的硬笔书法练习时间,以巩固书写技能。

3.完善考核制度

学校对学生书法水平的考核采用段位评级和书法展览相结合的形式。段位评级面向全体学生,每学期一次,分1-9段。段位考核的内容包括书写姿势、点画质量、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乃至试卷卷面、书写速度等都在考核范围之内。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学校还定期举行书法作业展,拥有近500平方米的书画展厅,供参观展览者题字、学生训练或平时笔会时表演使用。每学期学校还组织评选写字特色班,促进班级之间整体学习。

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书法素养

书法教育的成效最终决定于教师自身的书法素养。近年来学校在教师书法素养培训方面作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一方面造就了一支基本功扎实、教学业务能力强的书法教学师资队伍;如前任校长徐飞舟就是书法爱好者,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特聘的兼职研究员,也是湖州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项法元副校长是湖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书画组教研组长施伟琴是中学高级教师,业务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书法专职教师朱茂芝,是书法教学的后起之秀,曾获得湖州市小学美术、书法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二等奖,多篇书法教学论文及作品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等等。另一方面学校还长期坚持对青年教师进行三笔字培训。规定每周上交硬笔临写书法作品一张、每月上交毛笔临写作品一张,教务处组织专职书法教师进行批阅。每学期末还要进行过关测试。经过几年的努力,青年教师的书写水平进步明显。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14篇

一、领会《纲要》精神,把握四个关键点

早在1990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就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此后又相继出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试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育的若干意见》,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识字写字的重要性,主要对于学生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书写技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而新颁布的《纲要》规定“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同时又增加了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原先的写字教学只是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部分,但也有一些详细规定,如对书写习惯培养,书写质量、书写技能与姿势等都提出了要求。随着书法教育的开展,写字教学被提升到了书法教育的层次,并明确了书法教育的原则:“打好技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注重书法修养、提高文化素质。”从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中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依然是书法教学的基本内容,但已经大大推进了一步。写字是书法的基础,在写字之上则蕴含着审美、文化等因素,应注重学生的情操陶冶与全面素质培养。书法包括汉字书写规则、正确的书写态度、书写的技法和书法的文化艺术。《纲要》的基本精神首先是写字的规范、端正、流利、整洁,并在此基础上追求美观。在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也就是说不仅仅要求写好字,还有一个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需要。延伸、拓展、提升成为书法教育的重要标志。

1.面向全体,兼顾特长。这是书法教学大纲明确的核心理念,就是在开展书法教育时必须首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书法教育的普及性与基础性。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关照特长生,但首先应该保证全体学生书法基础水平的提升,反对只关注特长生,而忽视全体,将书法要求拔高拔难。作为书法教学应把握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让每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并在规范中把字写得优美。这与校外书法辅导班、书法等级考试训练、书法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区别开来。

2.硬笔与毛笔兼顾,实用与审美相辅。在社会上,对于书法概念有不同定位,不少书家将硬笔与毛笔割裂开来,认为硬笔不是书法。其实,对于硬笔与毛笔的关系不能作简单理解。《纲要》认为两者并不存在矛盾,书法既包括硬笔,也包括毛笔。硬笔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在实际运用中求美。毛笔倾向艺术,但也要关注实用功能——毛笔实用书写性目前也在逐步加强。基于中小学生书写具有实用功能,书法教育不排斥硬笔书法,并对硬笔书法有具体要求,对此应作全面的认识与理解。

3.在书写规范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个性体验。书法书写的法则需要规范,包括笔法、字法、执笔要领及书写姿势、用笔用墨等。书写技法方面要充分地尊重优良书写传统,但在此基础上允许创新,但字要符合规范,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尤其是硬笔书写,实用书写要规范,要符合书写的规律。不能写错字别字、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毛笔书法教材以临习碑帖为范本,学生在用毛笔临摹经典碑帖练习、创作书法作品时,可以允许使用繁体或异体字,繁体字与简体字运用要注意把握。

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起笔、行笔、收笔方法,遵循笔顺基础。掌握好正确的笔法、字法、章法,

在书写规范的基础上,也应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由于学生身心正在发育阶段,在书写时,可能表现得不成熟,如字东倒西歪,或有些幼稚,这些方面只要符合书写规律就行教师逐渐引导,不必过于硬性要求。

4.在书法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著名的文豪、书法家苏东坡就曾强调读书修养的重要性。书读多了才能体现内涵,书法教育强调教师在教授学生书写技能训练基础上,把握文化修养这个大的方向。书法的书写技巧与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书写训练应该是不断体会、领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在书写技法训练中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文化的渗透也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与理解接受能力,不宜要求过于复杂艰深、繁难,要适度,应采用一些生动的讲解,化繁为简,让学生初步了解书法美与个人的感受——但是这样的感受必需适度。由此可见,书法教师只有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才能有利于书法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研究与交流,推动书法教育深入发展

1.注重书法教学的趣味,增强育人效果

书法教学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一门乏味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深入地学习书法,是值得认真分析研究的。学生初学书法,特别是毛笔书法具有新鲜感,但新鲜感便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写字热情与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巧妙科学地指导学生有效训练相当关键,要扭转过去的一种错误教学观念,即书法教学就是拿一本字帖练习,把书法当成机械式的模仿,让学生“麻木练习”与简单的模仿。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心、脑、口、手并用,在兴趣盎然中综合开发了智力,才是书法学习的关键。如小学阶段教师可多运用一些形象思维比喻来分析字形与笔画,启发学生想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书法课固然以练习为主,但一堂好的书法课,必须充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分析力、模仿力、创造力、语言表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书法教学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指导学生坚持书写培养毅力,通过临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原帖字与自己临习的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足,并不断修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 强调教学趣味性。不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对于幽默风趣的课堂是十分欢迎的,因为激发了兴趣就能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设计编排一些有趣的书法内容,如让学生在临习某个字之后,将字帖中该字的一个笔画空去,让学生不看字帖,根据自己理解与记忆去补足其中的一画。对于初学儿童,可以采用编儿歌等形式,使书法教学更加的形象生动。中国每个汉字的造字都是一个故事,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深入理解与热爱,如甲骨文的“凶”字象人的头上着火的样子,由火和人组成,用以表示凶险,后来演变就省略了人形,变化了火。进行有趣的文字探源,实行情感迁移,增加了书写汉字的文化内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书写欲望。

其次,学校与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培养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开拓进取精神。有了成功的快感,学生就有了提升书法水平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教师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关注与鼓励;将学生的优秀作业张贴上墙,布置学生节日写春联,开展书法交流,举办一些书法展览等等,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增加与书法的亲近感,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达到增强书法育人的功能。

2.选取书法范本立足实用,教师科学引导是关键

对于学生临习字帖最初应学哪一种楷书经典字体,这也成为广大书法教育者争论的焦点。作为历史长河筛选出来的楷书经典学习范本流传至今,都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笔者以为关键还在于教师对该字体书法的理解,以及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

笔者曾组织对福建省参加书法培训的150位教师对于学生入门学习打基础应该从哪本楷书字帖入手,(包括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其他,共5个选项),进行调查统计,发现赞同入门临习颜体的83人,欧体的41人,柳体7人,赵体6人,认为其他也可作为临习的7人,认为几种字帖均可的6人。可见对于颜、欧作为入门级的范本更为基层一线教师教学认可与接受,选取欧体与颜体进行

入门教学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由于颜体毛笔楷书在用笔上虽然有些复杂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结体相对其他字体更为宽松,便于儿童更快掌握特点,在教学时,见效快,一般一个多月就能写出颜体的趣味,这是不少教师支持颜体的关键原因。但学习颜体同时也存在着如何转化为硬笔的问题,实验表明,不少学习了颜体的学生,将毛笔运用的结体转化为硬笔字时,难度较大,多数学生硬笔书写呈现结构松散的问题。欧体笔画多以侧锋为主,用笔的复杂性较颜体少些,但结构安排很紧密。学生书写的自由度较低,在教学成效较颜体慢一些,但欧体转化为硬笔优势明显,学习欧体的学生一般结字较为严整,用欧体结构书写硬笔时较为美观,长期进行欧体训练则硬笔优势明显,欧体学习在硬笔与毛笔楷书书写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此外,赵体较少为教学者所关注,因为赵体书法用笔灵活,线条优美流畅,其中有不少行书的笔意,如练习不善,字易于偏软,学生容易对其书理解产生偏差。赵体书法虽然很受欢迎,但在教学上却不受青睐。其实,赵体的小楷很符合学生练习,既接近硬笔的结构,同时又有毛笔的趣味与用笔方法,对于学生日常硬笔书写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过渡到行书十分方便。加上赵孟頫书法作品存世量墨迹本较多,楷书、行书体系都很完备,也很适合学生的临习。鉴于赵体上述优点以及很强的实用性,今后可能会成为基础教学的重点教材。柳体教学目前并不受教师青睐,原因是柳体笔画运行较为复杂,且结构严谨,由于小学生生理与心理认识能力的差距,多数学生练习了较长的时间后,效果仍不明显,容易将字写板。这样的教学难度较大,对教师教学方法要求更高,对学生书写也更为严格——当然也不排除柳体书写优秀的学生。

能否运用以上四种字体之外其他的方法进行书写呢?笔者在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研员培训中,发现不少参加国培的教师对此也有不同见解,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就是从经典的楷书入手,进行书法教学;另一种观点是完全可以采用篆书、隶书、魏碑,甚至甲骨文、金文引入教学。为此在场的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不少教师同意学生学习楷书,认为可以先从魏碑隶书开始,甚至篆书开始,理由是楷书法度过于森严,对于一个初学者太难,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果引入篆书或是金文、石鼓或是一些具有图画性质的,更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事实上,人类早期具有图画性质的字,适合儿童学习,对于学生右脑图式的开发的确很有帮助,这也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事实。持后一种观点进行教学的理由也较为充分。

笔者认为,《大纲》的要求首先具有普及性质,以全体学生日常书写美观的训练,写一手漂亮的实用书法为基础目标。只有在完成这一目标之后,才可以谈金文、石鼓文等训练。因为,这些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运用基础,难以直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学生可以训练其他字体,但前提是实用书法要写好。至于古文字刺激大脑的图式理论,可另行开发课程,或者对有一定书写基础,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单独训练。以达到“面向全体,兼顾个别”的大纲精神。反之,则失去了书法教育的初衷。

书法字帖的选取应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依据教师对字帖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选择,同时还应考虑书法学习的字体最好能软硬兼施,互相促进,而不是硬笔与毛笔学习不相干,书法与实用脱节,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书法学习而且会牵扯学生更多的精力,增加学生的负担,这与《大纲》的精神是相违背的。

3.在技能训练基础上,着眼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在书法练习中必须让学生在性灵、情感、认知、意趣等诸多方面得到美的熏陶。对一堂好的书法教学课评价虽然没有明确标准,但与语文等其他学科一样,应包括有思想目标、能力培养、审美训练、情感渗透等。如学习书法家刻苦与勤奋的精神以及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否达到对学生自学、分析、观察、临摹、评价、概括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书法练习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感觉是否得到训练;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是否获得情感愉悦等。

对于书法教学中能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由于学生初学书法基础尚未巩固,因此在书写中寻求突破是不现实的,学生在书法临习阶段仍然以继承、临习为主。但并不排除在书写以外的一些形式上的新意,在书写训练教学之外,教师可以从书法

史中选取一些大书法家的故事,他们在练习前人基础上如何突破自成一家,以此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渗透。还可让学生自己选定座右铭并进行书法创作,引导学生观察纸张与款式的选择,墨色调配,篇章布局的分析,并自我尝试设计书写格式等。 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将书法与现代技术结合,如传播形式:在个人的班级博客发表自己的作品、拍照上传个人邮件、微信发表作品与好友分享自己的成果等,以此鼓励他们学习,激发创作欲望。

三、形成合力,促进书法教育向高水平发展

当前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薄弱,书法教育人才缺少,书法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针对客观实际情况《大纲》制定了比较务实的要求,相信不久的将来,教师队伍建设会逐步完善起来。如何让多数书法兼职教师队伍提升教学水平,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1.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首先应加强教师的培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师进修院校需大力推动教师的研训工作,以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培训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如福建教育学院在《大纲》颁布之后,及时地进行了全省书法教师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丰富,如带领参训教师观摩学习成绩显著的书法特色校建设、请全国有影响力的书法家进行书法技能训练授课、举办学员书法创作作品展览、举办学员书法教学论坛、邀请专家解读《大纲》等活动,使参训教师更好地领会精神,提升书写水平与认识水平,增进书法教育交流,开拓视野。目前,福建教育学院已率先培训全省书法教师近500名,有力地推动全省书法教育工作的开展。此外,笔者参与了这项组织工作,发现参加书法培训的书法教师中,部级的书法家协会会员有4人,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20人,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30人,多数教师的书写有一定的功底,只有少数教师的书法水平较低,小学教师总体水平优于中学教师。这与小学教师在师范就读时联系三笔字有关。从书法教师书写能力的总体状况来看,还是能胜任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的,当然,教师自身的书法水平与见识还有待于不断提升。书写能力并不等于教学水平,加强教学水平的提升应当成为教师培训的关键。

书法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尤为重要。在《大纲》未出台前,许多学校采用市场上的书法材料,少数自编教材,这些都缺乏系统性,多数只具有字帖的功能。教育部书法教材审定工作即将开始,有了《大纲》再加上教材,教师的书法教学就有了抓手,使得教师的教学基本上能遵循大纲的思路,以书法教学为内容,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素质,依托教材,教师自身的书法教学水平也得以提升。

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应该是在每一所基层学校。学校应当创设良好氛围促进书法教师队伍的成长。《大纲》指出,“目前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逐步达到能兼教书法”。因此,在学校开展教师书法训练尤为重要。如福安韩城一小,将学校建设成书法特色校,并成立了书法教研组,全校教师每周都必须教一份书法作业,将教师的书法作业制作成档案全部保存,成为教师的成长记录袋。教师优秀书法作品与学生优秀作品定期在校园粘贴。良好校园氛围的营造很好地促进了全校师生的书法水平提升,有利于书法教育的普及。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开展了书法笔迹学的研究,邀请专家针对制定了学生笔迹看心理的研究课题,针对学生的书法来调试学生心理,以达到学生书写优美字迹的同时,达到矫正心理的功能。该校将书法与教育心理学进行了融合,无疑是书法教学的另一种开拓。

2.各级教育部门大力推动,为书法教育水平提升创造好平台。各级教育部门将大大推动当地书法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如福州晋安区全区开展写字教育,并在全区的各校之间展开书法教学示范与交流,对全区书法教师开展培训,并成立了写字教学名师工作室,树立了重点示范校福州晋安新店中心小学,由于全区重视,学生整体的书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并成为全区教育工作亮点之一。

笔者曾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格,先后随机抽取100位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小学70人,中学30人。通过问卷的整理,笔者可喜地看到,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兴起,约有45%的学校建设有专门的书法活动室。过去由于条件所限,学校书法教学是在教室内进行的,

这虽然便于学生的日常书写,但也会影响到书法课的效果。拥有书法活动室有利于推动学校的书法教学:一是书法教室多半都布置有国学内容,如墙上黏贴古典文学内容,学生训练的书法桌一般多采用古典风格,无疑增强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良好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安静下来,培养雅趣。三是有利于教室的卫生,过去不少学校不爱开设书法课,一节几十分钟的课程,光是倒墨汁以及准备工作就花去了不少的时间,有些学校班级生数过多,桌面狭小,有时还可能出现字未落在纸上,却污了衣物和周围的环境等。当然,有些学校也存在着书法教室空置或使用率不高的问题。调查表显示,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开设硬笔书法课,多数学校1-6年级均有,少数只训练至1-3年级。学校开设有毛笔书法兴趣小组的比例占调查的64%。可见当前书法普及教育在中小学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在教育部制定的书法教材出炉之前,已经编辑或正在编辑的书法校本教材的校占20%。不少教师对于教材需求迫切,因为缺少教材与教学研究,很多教师的书法教学不知道从何下手。对于在教学中让学生对着选一本字帖简单临摹的教学方式也并不满意,也认识到只是简单作坊式地临习字帖并不是书法教学,要更加规范系统地教学生学习书法,以达到书法育人功能,需要一套教材。

硬笔书法研究范文第15篇

一、硬笔书法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指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情的爱和热忱产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越高,求知欲望越强,学习就越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才能最有效,也才能把字写好。

第一,硬笔书法教学要准确定位。硬笔书法教学不但是书法学习的基础,也是美育教育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硬笔书法教学,可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情趣。如果在硬笔书法教学中将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美学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融会贯通,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硬笔书法教学要加强引导。在硬笔书法练习中要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书写水平与社会的需要、自我的精神需求发生强烈冲突时,才会对掌握知识寄以很大的希望。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一些书法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二者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书法欣赏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书艺沿革、风格变化、书体特点等,使学生感悟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在练习过程中,还可穿插一些书法家勤学苦练书法的故事和逸闻趣事,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觉得学习硬笔书法很有趣味。另外,对于课堂练习应及时予以评点。评点时用劣中求优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指出不足,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断进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教师要展示优秀作品,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专心读帖、临帖。

第三,硬笔书法教学要搭建展示的平台。人都有一种充分显示个人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都希望有创造性地生活,而中学生更是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优点。教师应热情支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成果。如组织校园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市、省乃至全国举办的书画展,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让学生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帮助教学,邀请著名书法家来校举办书法讲座,接受名师指点,感受书法家的风范,为学生学习书法搭建平台。

二、硬笔书法教学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一,选好字帖,事半功倍。书坛对选什么帖入门众说纷纭,一般主张先临平稳的字体。如楷书、隶书、篆书,因它们讲究笔法,点画清晰,横平竖直,易于掌握,行、草结体变化大,运笔复杂,初学者难以掌握。就笔者的看法,中学生选择字帖,应考虑实用性,最好先练楷书。目前钢笔书法字帖很多,因此,学生在选帖时可因人而宜,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规范、工整的帖作为练字的范本。怎样选择字帖,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自己喜爱的,这样学起来倍感亲切,兴趣盎然,收效自然好;二是适合自己书写特点的,这样练起来得心应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以临为主,手脑并用。临摹字帖是练好字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今任何一个书法家无不在临帖上用功。他们之所以成为一代艺术大师,都是初临一家,后临百家,将众家之长熔为一炉而自出新意,写出自己的风格面貌。因此,除勤学苦练之外,还要讲究临习的方法。临帖的最好方法是读帖——摩帖——临帖——背帖。首先是读帖。读帖是为摩帖和临帖做准备,着重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组合比例、笔画布局、运笔特点,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书写打好基础。正如黄庭坚在《书论》里所言:观之入神,则下笔如人意。其次是摩帖。摩帖就是用比较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上印着写。这样练习,可以初步掌握点画的写法,控制字形的大小,逐步改变自己不良的书写习惯。然后是临帖。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面前,对帖照写。这样,可以全面掌握字的正确的写法——笔画轻重、快慢、缓急,结构工整平稳,点画承起呼应。一可以培养自己对字的观察力,看出点画与点画、部分与部分之间相互关系和微妙变化;二可以体会这个字在形态、神韵方面的特点,使书写流畅,错落有致。临帖的关键在于“用心对照”,就是看一看自己写的字和字帖上的字,在点画的起势、长短、收放、间距等方面有什么差异。哪一笔不像,就改哪一笔,哪个部位没摆好,就修正哪个部位,一定要努力学像。最后是背帖。背帖就是不看字帖,把字的形态背写下来。只有临得真切,背得相似,才算学到家。每个字要练数十次、上百次,力求学得像、写得熟。对于难写的字或写不好的字,更要重点练习,各个突破。

第三,精读熟背,重在应用。练字不能贪多求快,每天临帖要少,逐渐增加,反复临写达到背帖默写的程度,为了巩固记忆要养成“空临”的习惯。同时要将书法练习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突出书法教学的实用性,配合语文及其他学科教师抓好作业书写工作。

第四,学习书法,贵在练习。就教学而言,学生终究是教学的主体,没有数量的变化也就谈不上质的飞跃,学生进步的快慢取决于他们的练习量,正因为这一点,课堂上教师应采取“精讲多练”的原则,让学生多多练习,使他们在教师讲解示范后留存在大脑中的新鲜形象,能迅速得到强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布置一定课堂作业,让学生积少成多,从而真正掌握书写法度。

三、硬笔书法教学应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书法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指导下的学生特殊认识过程,是学生形成一定书写技能,身心得到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其中,教师的书写示范是书法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直接获取书写技巧的最佳方式。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陈振濂说:“最好也是最省力的办法,则是亲自拿笔做示范给学生看。”可见,这种示范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人手,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地了解范本中的技巧及技法的表现程序。在示范前,教师先指导学生读帖,即用语言来表述字的整体结构、笔画的粗细长短以及每笔的行笔趋势、轻重等,然后教师书写示范,让学生有个亲眼目睹书写的过程,避免空洞的说教。如竖撇,它的起笔藏锋,行笔先竖写到整个笔画的2/3处向左拐时就应左拐,而且,在这过程中,笔力是先重后轻。这一笔看起来简单,听起来好像也很容易,但要学生领会并独立完成这一动作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在讲这一笔时,一边讲一边示范,笔随话行,让学生亲眼目睹这一书写过程,然后让学生也拿上笔,进行书写练习,找感觉,使学生心中有了撇后再写,就容易多了。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