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

兴趣教学法论文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一、兴趣教学的定义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①,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兴趣受个体内部需要的驱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当个体对事物具有某种需求时,机体内部便处于一种驱动的状态,随之而成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即内驱力。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内驱力不断变弱,而通向目标的行为则不断加强。比如,口渴是一种内驱力,引起的是求“饮”的动力。兴趣教学法正是指如何使学生具有对英语的强烈需要,激发其兴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兴趣教学法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二、兴趣教学法的实用意义

早在十九世纪,俄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乌申斯基就主张: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掌握知识的持久性等确定教学的方法,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兴趣。兴趣教学法是符合心理学、生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明显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其必要性。

1.从生理的角度看,兴趣教学是符合人的生理的发展的

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4--6岁是人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儿童学习母语不仅是参与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而且也是大脑生理功能发展的内在需要。但是进入了青春期之后,其后脑功能的发展就是依靠神经网络结构的复杂化来维持的。这时,学习第二语言就不再成为人的生理发展需要,而是个体心理上的需要。“某一外界信号能否有效地输入,一方面是大脑神经网络中解码结构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的双向调节,控制大脑觉醒水平的方式来实现的。”②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对外部事物的探究具有很大的影响,甚而影响到人的生理机制中的解码功能的利用和发挥。从这一角度看,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进行兴趣教学法所必需研究的中心课题。

2.从心理的角度看,兴趣教学法是遵循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的

列宁曾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学生的学习是“感觉---思维---创造”的认知过程和“兴趣---情感---意志”的意向活动的有机统一。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认识过程的必经之路。兴趣教学法正是抓住认识过程中“直观---抽象---实践”的脉络,以教具、简笔画、幻灯、电影、录像等直观手段营造氛围,引出教学内容。然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使认识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上升。次之,用表演(专门设计或即兴)、角色替换等形式完成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运用过程。这是符合认知规律的。

3.从教育学角度看,兴趣教学法是培养、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其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习的成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促成的。智力因素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本身;非智力因素则指动机、情感、意志、兴趣等个性心理品质。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向+少说废话;法国化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坚持精神。”古语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说法。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人脑是一个加工厂,而不是堆积材料的仓库。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力量能否作用于学生,是以学生的本身条件为转移的。当学习的主体在心理上形成了对语言学习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能够促进主体有效地记忆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就比较容易达到学习的目的。因为,“任何活动(包括学习活动)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有积极的学习动机”③,而“积极的动机的形成是教师激励的结果”④。这正符合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

4.从英语教学的实践和发展来看,兴趣教学法是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如前所述,中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不是其生理发展的需要,加之缺乏语言环境,又有许多单词需要记忆,有许多语法需要掌握,学生经常产生厌烦的情绪。要改变这种情形,就必须启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教学的原则来看,兴趣教学法是对启发性和直观性思想的具体贯彻。

1.根据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教学应注重的是“启发”而不是“灌输”。启发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启发式教学不仅能完成语言的教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力和创造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符合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有用之材。

2.直观性原则的提出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enius)说:“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到感官的跟前。”⑤而贯彻这一原则就是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恰当选择和使用各种直观教具、直观方式;使用教具时,语言指导与气氛思考相结合;充分利用直观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对直观材料进行比较、分析。”⑥

三、兴趣教学法的途径

进行兴趣教学法,首先应该把握兴趣的属性和特征。兴趣是人的一种感情体验,其最大表现就是“热心”。兴趣与娱乐是有所不同的。娱乐是不具有改造客观事实的实践性的享乐,而兴趣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探究某种事物和参与改造事物的倾向,因而具有主观能动性。我曾经教过一个名叫俄玛泽郎的藏族学生,该生的英语成绩名列年级前茅,而她的其余科目却平平常常,几乎可以说“差”。这就是因为她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在这方面有着超人的意志和学习动力。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根据保持时间的长短,我们将兴趣分为短时兴趣和稳定兴趣两种。中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具有范围明显扩大和不断分化的特点,因此,易于转移,容易在短时间内消失;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自觉性。只要教师能够在把握教材,分析教法和学生实际的前提下,在教学中揭示矛盾,利用精心设置的情境,引出教学的重、难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就能够使学生的兴趣长期稳定下来,并使它能有所集中,进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次,掌握语言必须有一个语言“内化”(internalization)的过程。语言的内化,就是将词语符号或者与记录有关的表象同神经网络建立起对应的关系,形成一种叫做“命题表征”的组合编码。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是要把语言与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教师展示教具、图片,播放录像、电影等就成为有效手段;二是要把语言与某种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因为它是抽象的,并不为学生所感知,就需要教师从各个具体的个体中总结出抽象的整体,实现“具体---抽象”的转化。由于学生大脑中已经形成了对汉语的固定编码,而汉语与英语又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实现语言的内化是不容易的,但并不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可以采用大量的情景、会话等训练,将知识融于训练中,通过知识的不断复现来实现这一过程。在训练中,我们同样应注意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和训练的兴趣化,避免单一或枯燥,才能使之持久、有效地进行下去。

由此可见,兴趣教学法的途径就是把握兴趣的属性和特征,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寻求兴趣启发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兴趣的启发,有效地促使学生语言的学习和内化。

四、兴趣教学法的几种方法

兴趣教学法的宗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包括教学措施和对学生思想的引导措施。

1.运用正确的直观手段

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实用直观的手段,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在学生脑中形成直观印象,以便词汇符号迅速地在神经网络中找到其对应关系。常用的直观手段有简笔画、教具等。比如在复习“Thepartsofthebody”(L.30,JEFCBook2A)时,一方面,我向学生出示一个玩具娃娃,指着其身体的每一部分进行练习;另一方面,我让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让他/她指着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其他的同学迅速地作出相应的回答。

教具的使用是灵活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指着周围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出口成章的能力。不管是新课的讲解,还是知识的复习,出示教具或作简笔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是很有效的。

2.深入浅出的语言技巧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要注意对信息的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把知识变成有序的、多层次的智慧,在课堂上用生动浅显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用启发兴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战胜困难,主动地吸收信息,再将所吸收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智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种运用语言的技巧:

1)幽默的运用

美国作家特鲁.赫伯曾经阐述:“真正的幽默是在严肃与趣味之间达到相宜的平衡......进而使我们的身心和周围的一切均衡地成长,实现更高级文明。”幽默运用于严肃的课堂教学,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比如,在讲“非真实”条件句时,为了使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虚拟”的含义,我引用如下对话:

A:Didyouhearmeshoutinglastnight?

bsp;B:Yes.Whathappened?

A:Mycoatfellfromthefifthfloor.

B:Itwasnothing,wasn''''tit?

A:Nothing?IfIwerewearingit,Imightbekilled.

2)歌曲的运用

歌曲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同时可以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还可以利用其想象空间开拓学生的语言思路,最终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曾选用PaulSimon的歌曲“ElCondorPasa”。首先将歌词改成填空的形式打印出来,让学生在聆听时填出所听到的词。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学生不仅练习了听力,而且对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型“I''''dratherbe...than...”、“Yes,Iwould.IfIcould,I(surely)would.”有了准确的把握。在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后,留给他们一个作文题目:I''''dratherbe...。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想象,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3)游戏的使用

参与游戏是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合群性的体现。通过游戏可以达到巩固词汇、语法、听力、口语等的目的。比如,在高考前词汇复习时我使用了“连环拼词”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由一个学生说出一个词,第二个学生所说的词必须以第一个人说的词的尾字母开头。如:

Player1:suggest

Player2:tap

Player3:particular...

在必要时,还可以对所说的词增加限制条件,如词性等,以增加难度。

这样,原本枯燥的单词记忆就在有趣的游戏中得以实现。

4)讲故事

讲故事是一种原始的授课方法,是“一种民间艺术,不能随意操纵或大量生产,其魅力是独特的”⑦。在教学中适当使用“讲故事”,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讲故事者使用的建筑材料是词汇,嗓音和语言形式;工具是声音、表情和手势;产品是人类词汇和想象力基础上共通经历的创造物。”⑧讲故事可以使教师摆脱通常在课堂上使用的那种“教师腔”,讲故事的教师不仅使用浅显易懂的词汇,而且使用声音、表情和手势,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烈而又真实的语言交流的体验。在讲述“Ataleoftwocities”(Unit22,SBFCBook2B)遇到“ayoungpeasantandhissister”的时候,我用浅显的语言向学生叙述了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内容(L.3-4,SBII),既讲明了DrManette与thepeasantboyandhissister之间的关系,又有利于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

5)非语言的使用

非语言主要指体态语、人际距离和辅助语言。非语言不仅有利于沟通各种直观的“刺激”,有助于同化和顺应,还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情绪、意志等,从而调节其智力建构的动力系统。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讲话声音的轻重、声调的高低,或者对学生所提出或回答的问题时的赞许的微笑、叹息以至讥刺、嘲讽,甚至在肩头轻轻的一拍等等都能对学生的行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而,正确有效地使用非语言,对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3.设置恰当的交际情景

交际情景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到的词组、短语、语法等内容进行反复实践。比如在讲怎样打电话时,我要求学生进行模拟拨打114,119等常用号码,于是出现如下的对话:

(1)SA:Hello.Thisis114.CanIhelpyou?

SB:Yes.CouldyoupleasetellmethenumberofZ?

SA:It''''s365189.

SB:365189.Thankyou.

SA:You''''rewelcome.

(2)SA:Hello.Thisis119.

SB:Myneighbour''''shouseisonfire.Helpmustbefoundassoonaspossible....

SA:Whereisit?

SB:It''''satNo.34,ChengnanRoad.

SA:We''''recoming.

通过模拟拨打电话,学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放进对话中进行操练,使原本抽象的东西生动化,具体化,具有实践意义。

当然,在教学中,并不是单纯的使用其中的某一种方法或技巧。将这些方式、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使用,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从而使学生由对教师的讲话感兴趣转变为对教学的内容感兴趣,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兴趣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要紧紧围绕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必须避免兴趣主义,也不能迁就个人兴趣,要从实际效果出发,避免走架势。

以上是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英语兴趣教学法的一点理解,下笔成文,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就教方家之目的。

注:①《教师百科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②《语言发展的生理机制和中学外语教学论》(俞建华,《教育研究》1992年第10期)

③④《素质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⑤⑥《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一卷,P.196,197)

⑦⑧(意大利)E.MartinPedersen(January1995,EnglishTeachingForum)

其它参考书、文章:

1.《儿童识记材料编码特点的实验研究》(《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学校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兴趣教学法”是教师针对学生(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而采取各种手段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参与教学过程,以使之学得有趣、轻松、愉快和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从这一意义上说,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成了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否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和能否获得素质提高的关键。

一、优化教学内容,着力思维激活

首先,作为教师要做到爱生如子,见识渊博。西方教师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认为教师的人格和校风班风对学生的成长极其重要,并认为这是隐性课程,其作用绝对不亚于显性课程。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说,教书育人应该是出自教师内心的自觉自愿的追求,教师是职业――谋生的手段,更是事业――无私的奉献。

当然光有爱心,见识浅薄,要赢得学生长久的爱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样是不可能的。传统的“一桶水理论”,在现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落伍于时代,落后于学生的实际需要。网络,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手段,正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学生在网上学习、了解信息、获取知识,也不再是新鲜事。我认为,教师是关键,除了博览群书、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有所创造,别无选择。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教师、学校变成学习型教师、学习型学校。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其次,在尊重学生的情况下,我们应依据课文,发掘“内美”.激发兴趣的热爱,这应着眼于课本内容。具体说来,教师应充分对语文教材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以艺术家的眼光去揭示其内在的真理知识美。就语文课本身来说,真理知识的内在美与艺术形象的外在美常常是有机统一的,其所蕴含的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语言表达的节奏、韵律,行文的妥贴、流畅,用笔的凝练、奇巧,风格的高雅、平实等等,无一不是凝结着这种内在与外在有机统一的立体塑造。所以,我们在善于发掘其“内美”的同时,也应对此斟酌,以便使之运用于激发学生的热爱和兴趣时,既能容纳文学之思想性,又能容纳其艺术性。

最后,再就语言文学中的美来说,有时尽管是同样的美,但在各种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作者笔下,却有着不同的艺术处理和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如有的是语言文字美,有的是人物形象美,有的是自然景物美,有的文章豪放粗犷,有的哀婉细腻,有的悲壮感人,有的清新秀丽,有的幽默风趣,等等。对于这些,教师应该有鲜活丰富的语言表达,该激昂时,则昂奋动情,令人肃然;该悲壮时,则侃侃滔滔,为之动容;该温婉时,则细雨霏霏,使人感怀;……这样,才能用真切的情感的力量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课文所设的情境之中,并使其在充分地领略语言文字的美感中,激发他们对于语言风格的热爱,进而一步步深入探索语言的无穷奥秘。

二、针对课文,旁征博引,引发兴趣

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多有经典之作,且因时间、背景不同,学生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而易产生畏难情绪和容易丧失兴趣。因此,兴趣教学法的运用就要求教师要能像磁铁一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而诱导其进行深入探索。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因其语言、思想及使用典故等理解上的难度,通常会出现教师怕教,学生厌学的状况。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兴趣特点,将其一个个的典故化为通俗、生动的故事,则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文言文教学如此,现代文的教学也可采用这种旁征博引、巧妙运用趣味性典型事例或寓言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和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

三、优选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在教学环节上,设计最佳的导入方法,力求新颖多变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都可以综合运用,互相穿插。

导入法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之初,巧妙导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讲舒婷的《致橡树》一诗时,我就用钢琴曲《梁祝》导入新课:“ 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接着再讲解这首诗。这样,使学生大大的提高了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设置悬念法设置疑点,制造悬念,可以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释疑解惑欲望,进而孜孜以求。

训练想象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任意去想象。例如小说《项链》结尾,当路瓦栽夫人经10年艰辛终于还清了用来赔偿佛来思节夫人项链的钱后,佛来思节夫人竟说那串项链是假的!学生为这个意外的结尾既啼笑皆非又感慨万千。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如果路瓦栽夫人在借项链时就知道是假的,而佛来思节夫人却不承认,那么故事情节应怎样安排?效果会比原来如何?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可以诱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而这一切都将会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林振声.有意义学习――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J].中国教育学刊,1998,(2):18

[2]齐梅.素质教育与创造性教学[J].教育研究,1995,(5):21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职业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向人才市场源源不断输送制造业人才的摇篮。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然而,在中职学校却存在着一种不容乐观的现象,那就是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被边缘化,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有的学生家长也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技能,语文等基础课学不学无所谓。加之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老套,没有创新,也导致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低落,学习效率低下。直接的后果是,不少中职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不少毕业生不会写求职信,甚至连通知、消息等日常应用文的格式都不明了,语句也不通顺。一句话,中职语文教学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

那么中职语文教师怎样改变现状,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摸准激发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路子

教育心理学,专门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心理的学问。对于各类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有全面深入的论述。中职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程,其实问题出在心理上。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原理,并能够根据这些原理去了解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便掌握他们的学习规律、发现他们的学习问题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

二、要采用愉快教学法以提升中职学生的课堂语文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个创新的世纪。事实证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职业教育。因为主观与客观上的种种原因,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也普遍不高。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并且加强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使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完全处在平等的民主关系基础之上。

落实这种教学理念,可以采用一种全新的、魅力无限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愉快教学法也叫开放式教学法,它的特征是,教学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中职学生不再是被动学被动听,而是主动与语文教师互动,或者提出问题,或者探讨疑问,或者朗读欣赏,或者模拟应用,或者比赛游戏。

为此,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把音乐、诗歌、雕塑、绘画、影视、演讲、戏剧、书法、辩论甚至游戏融入在教学之中,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应用文(包括写求职信、通知、消息、会议记录、说明书、聘书、条据等等)写作能力等,让其不知不觉跟着老师的思路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中职语文课本中《群英会蒋干中计》是故事情节很浓同时也很有趣的文章,原名《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地点:多媒体教室。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介绍《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结晶,要传承、要弘扬,学生也许不怎么感兴趣。当我提出玩过三国游戏的请举手,同意周瑜是高富帅,大乔、小乔是白富美的请举手,教室里气氛立马变得活跃起来,“滚滚长江东逝水……”主题歌响起,银幕上滔滔江水,家喻户晓的历史英雄人物赫然出现,雄姿英发的周瑜、怒目狰狞的张飞等等。学生聚精会神,穿越时空,瞬息就回到了东汉末年。通过音乐、影视、游戏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直观的电影,感性的了解剧情,通俗易懂,这样的娱乐教学,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通过了解熟悉剧情,再组织学生以《百姓讲坛》的形式口述蒋干中计的过程,学生当评委打分,学生做口述记录,老师最后点评。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可适当的播放一些轻音乐(如萨克斯、钢琴曲等),在此情境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有的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的学生喜爱书法、有的学生绘画基础好,老师要带头拿出自己的作品――板书、钢笔书法、毛笔书法、剧中人物漫画等,通过这些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书画水平。整场课是互动的、活跃的,而不是死气沉沉、枯燥郁闷,就是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的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

三、要利用愉快教学法调动中职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毕业,便不再升学,大部分都会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他们除了必备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会推销自己,要具备正常的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用文(求职信、聘书、说明书、条据等)写作能力、较漂亮的书法、人文素养等。而这副能力培养的重担将落在中职语文教师的肩上,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学以致用。比如我们学习应用文写作时,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到空旷的平地或是野外开展模拟招聘会,请一部分学生扮演求职者,一部分同学扮演老板和考官,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如何自我介绍及怎样写求职信。本来枯燥乏味的内容,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昏昏欲睡的知识,在课外生动的情境中,学生却兴致高涨,兴趣盎然,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培养了推销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愉快教学法确实值得广大职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尝试,这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教学法,它的精髓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只有当老师具备各种素养、科学把握、巧妙利用教育心理学,愉快教学法才能产生奇特的效果,如果因娱乐而娱乐,就会适得其反,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消耗青春,还会产生消极效果,娱乐只是手段,教学才是目的。职校语文老师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能像教普校中学生那样去教职业学生,他们的基础、逻辑思维、心理状态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实践出真知,万事在于尝试,当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在职校不再受欢迎,我们为何不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呢?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的、能提高效果的、受欢迎的教学法就是好教学法,也是中职语文教师魅力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旭.听课说课上课[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14页.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职业道德教育 兴趣教学法 

 

乐学是古往今来学者追求的最高学习境界,也是教书育人的最高目标。然而不少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却常常被人认为与乐趣绝缘,洋溢在课堂上空的是严谨教条、呆板沉闷的气氛,这正是德育课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如何打破职业道德教育沉闷的学风和学生厌学的情绪,让学生乐学,是提高中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所谓兴趣教学,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整合与灵活运用。兴趣教学法与中职学校职业道德课的契合能有效解决教与学中的困惑与难题,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兴趣教学法与职业道德教育课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职业道德教育课运用兴趣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课程有“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许多学校在实习实训中也适时开设一些职业道德教育课。在这些课程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意义十分深远,对教师而言,是解决了教学中困境和难题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而言,是学生形成自我终身学习能力和具备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一)兴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实效性 

在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常面临着几大难题:一是现实社会的多元化对课程浓厚的主导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的信服度;二是市场经济和实用主义思潮对职业道德课价值的冲击,使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三是职业道德课中较多的政策性、指令性、文件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理论课学习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情绪;四是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较强的社会意识形态控制对任课教师教学思维的冲击,使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古板,导致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而扭转这一局面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运用兴趣教学法。当学生被多方面的智力兴趣和要求的气氛所包围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探索精神,就会爱上职业道德课教学,从而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效果。 

 

(二)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良好自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自我学习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是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1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萌芽。人的自我学习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随着个体在不断的教育成长中,与他人、社会、环境的各种关系交往中,才能逐步形成真正独立、自主、自律、自强、能动的学习意识。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多数中国学生从小就在父母和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没有选择自己学习内容的权利,甚至无权选择考试志愿。在缺乏高考高压机制的约束下,没有明确自我学习意识的中职学生对学习漠不关心,注意力涣散,无精打采,整日逍遥自在,无所事事,上网聊天、看视频成了他们主要的功课。而“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就是指学生要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自我学习的意识则来源于兴趣。人只有在从事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感兴趣并由自身支配的活动时才会积极投入。这种主体意识的提高才会引起主体自主的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地投入。因此,持久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形成主体性自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条件。 

2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2l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因为兴趣是刺激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一旦形成和稳固,就不会因外部动机的消失而中断学习和求知。如果通过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课产生浓厚兴趣,并随着教师不断强化这种兴趣,将会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从而促成学生终身学习理论知识的良好行为举动。 

 

(三)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把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部分高度抑制,神经纤维信道的有关部分则保持高度畅通,“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传递达到最佳状态,人的思维最活跃,这时候人的创新思维也最活跃。兴趣教学法则有利于促使中职学生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中,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 

二、职业道德教育运用兴趣教学法的途径 

 

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知、情、意、信、行相互转化统一的过程,因而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并不是指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安排、有序的教学程序组织、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学生行为能力的养成。 

 

(一)以趣激志——课前学生求知动机的挖掘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周密部署,巧妙设置兴奋点,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做足功课,设法开启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欲望。 

1 组建兴趣小组。组建兴趣小组是概论课开展兴趣教学的一个组织上的保障。分组一般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合,主张将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兴趣小组,这有利于今后各种兴趣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引入激励机制,每个学习小组的表现将在期末公布,成绩最高的小组平时成绩将给予加分奖励。 

2 找出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兴趣点。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前布置不同的预习功课。如可通过视听资料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问题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等。 

 

(二)以趣增信——学生在课堂上情感认同的培养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同,是前一个阶段的深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充分运用兴趣教学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1 内容激趣法。内容激趣法是指教师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使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具有前沿性、先导性和趣味性,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最大满足。这是兴趣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类型。一堂好课的标准永远都是“内容大于形式”,如果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和引人入胜,教学方法再丰富,也难以获得学生认可。因此职业道德课教师要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增减归类,寻找出契合学生需要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常用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理论综述法、专题讲授法等等。 

2 感观激趣法。感观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掌握和运用必要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利用文字、动画、漫画、图形、图像、实物、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处于立体感观的刺激中,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感观越多,思维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也越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要尽量多地调动学生的听、说、看、写各种感观。 

3 情感激趣法。情感激趣法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之达到共鸣。职业道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与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密切相关。如果一个教师经常用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风趣、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 活动激趣法。活动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开展不同的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职业道德课的趣味教学活动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辩论法。辩论能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讨论法。课堂讨论法分为随机讨论和专题讨论。随机式讨论可以采取答辩式,由学生敞开思想就这门课涉及的理论和实际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学生直接和教师展开思想交锋。专题式讨论是针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出好题目并主持讨论,特点是讨论深入并且集中,学生之间不同认识的交锋,可以相互启发,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角色互换。在一些难度适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教师坐在下面听课提问。最后再由教师对各组讲的内容做一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加以补充说明和阐述。 

以上这些活动都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总之,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在做到以生为本的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5 问题激趣法。问题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达到激疑引思的效果。在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部分章节可以完全采用问题法进行教学。 

(三)以趣促行——学生在课后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教学法在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前两个阶段所指向的终极目标。前两个阶段教学对学生进行的新奇刺激只是起到激活“兴奋点”的功效和“动机”阶段,要想这种“兴奋点”持久,并形成习惯,还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课后,教师要善于巧妙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乐趣中不断回味和体验。这些作业形式很多,主要有:影视书籍作业,在讲述完相关章节后,布置一些视频作品让学生观看,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研究;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广泛的亲身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让学生到工厂进行职业道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召开专题社会调查汇报会;网络互动作业,教师在课前建立一套新型的师生互动网络平台系统,将学生必须看的补充课外资料、视频、论文、案例、作业都提前挂在网上,让每个学生凭学号登录浏览并完成各种作业;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业,中职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带领学生参加其中对职业道德课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总之,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兴趣教学法中,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要学会在课前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课堂上陶冶学生情感,增强理论说服力;在课后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真正做到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三、兴趣教学法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初级兴趣与稳定兴趣的关系 

兴趣的发生是有层次性的。有学者将之分成有趣、乐趣、志趣三个层次,还有学者将之分成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和稳定兴趣三种。无论何种划分都是认为兴趣的产生是由低到高逐层递进的。 

第一阶段一般是外界事物给人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大脑的兴奋直悦或情感的冲动,从而使人们对它们产生兴趣,但这一阶段兴趣虽然发生得很快,却不持久。第二个阶段,兴趣的产生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刺激,而是人内在个体已经形成对某一客体产生了比较稳定的特殊的爱好,它主要来自人的思维。这时人们的兴趣会向专一的、深入的方向发展。第三个阶段是兴趣的最高阶段,也是兴趣最稳定的阶段,它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而且通常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其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因此,这一阶段的兴趣是我们兴趣教学法的终极目标。 

以上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逐层递进不断向前发展的。前一个阶段的兴趣得以不断巩固刺激就会向更高层次的兴趣转化。教师在职业道德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般属于第一和第二个层次。如果教师不继续加以引导、刺激、巩固,就很难让兴趣发展到最稳定的阶段,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废。因此,职业道德课教师要制定兴趣教学的长效机制,只有不间断地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强烈的兴趣,才能过渡到第三个阶段稳定时期,这时的兴趣已完全内化到学生的意识之中,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兴趣教学的“浅”与教学内容“深”的关系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课堂教学 兴趣导向法 影视专业《摄像技术》课程

一、引言

“兴趣导向法”是高职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已逐步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乃至职业规划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种教改理念诸如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形式层出不穷,其核心目的均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而本文认为,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应建立在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愿意参与其中的良性互动基础之上,所以课堂兴趣的产生和培养是其先决条件。那么如何将“兴趣导向法”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高职院校影视类专业基础课《摄像技术》为案例,以课堂各阶段为基点,详细探讨“兴趣导向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兴趣导向法”的教学背景分析

1.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高考分数未达到本科批次录取的考生,基础知识差、自律性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该群体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不到课堂”,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其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学习环境相对于高中较宽松和自由,加之学生自控能力差,导致出勤率低;二是“抬不起头”,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已成为普遍现象。长期的“学渣”的自我认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三是“听不进去”,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模糊,加之有部分学生是二志愿调剂录取,所以对专业概况感觉茫然、无助。然而,高职学生也拥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等优秀品质。所以,高职教师一定要在综合评价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

2.影视专业《摄像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与其他专业相比,影视等艺术类专业学生又有自身的特征:标榜个性、追求另类、崇尚自由。这些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优势、规避劣势地设计教学。《摄像技术》课程是影视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摄像技术、能够为影视制作拍摄前期素材,并能更好地为后期制作服务。在教学中,该课程的技术性强、动手性强、创造空间大等特征受到一部分学生的欢迎。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实践缺乏理论指导。由于该课程涉及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知识点,讲解起来较枯燥晦涩,很容易变成“拦路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二是对摄像机操控能力差。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不能使用摄像机获得有效的素材,将拍摄变为负担,甚至直接放弃。三是缺乏学习动力,应付作业。在小组完成作业时,有些同学蒙混过关。分析上述问题可以发现,缺乏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皆是因为学生对课程和知识点没有建立起浓厚的兴趣,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这是高职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三、“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实施

基于上述特点和问题的提出,我们进一步发现“兴趣”的重要价值。因此要想改变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及教学效率,就必须从“兴趣”入手,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导向法”即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结合课程知识点和职业技能进行讲授,在教学中实施基于兴趣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引发学生课堂兴趣的方法并设定合理的工作任务,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职业兴趣,提高技能水平。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五个阶段即“授课计划、引入、讲授、实践、评价”中详细探究如何将“兴趣导向法”应用于课堂。

1.授课计划――寻找兴趣

授课计划是保证一门课程可以有序展开、重点突出、安排合理的重要保障。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授课计划的制订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时,一定要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找准三个“兴趣对接点”。一是要寻找课程内容和职业技能的对接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兴趣是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大部分同学都是依据职业兴趣选择专业,如果将授课内容与职业技能紧密相连,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则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二是要寻找学生兴趣和课程内容的对接点,将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以项目的方式贯穿在学生感兴趣的载体中。以《摄像技术》课程为例,学生对其中的微电影拍摄、婚礼摄像等内容兴趣浓厚,那么在授课计划中,应加大该部分比重,并且将摄像机操作中的难点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三是要寻找理论和实践和对接点。上文中提到,高职学生的特点是勤于动手,不喜欢理论教学。那么则需要在课时分配中侧重实践教学,并设计与理论相对应的实践项目。总之,抓住这三个“对接点”,则形式成了以兴趣为导向的授课计划,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职业兴趣、爱好兴趣和实践兴趣,从而展开积极有效的教学。

2.引入――激发兴趣

课堂引入是“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堂课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开始前的几分钟时间。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分为两部分。一是“课程引入”,即该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师需要改变死板的“概述”式的讲解,以就业方向和前景为线索进行专业概述的展示。例如在《摄像技术》的第一堂课,教师把“摄像概述”的内容转化成“学好摄像能够干什么”,在听到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宣传片拍摄、婚礼拍摄等行业后,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对课程的展开充满期待。二是“课堂引入”即每堂课的知识点引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法、问题解决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方法引入知识点,避免生硬的讲解概念。可多采取播放视频、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讲授――发展兴趣

讲授是课堂教学最基础的形式,是占课堂比重最大的部分。虽然近年来多种课堂改革的方法在颠覆传统的教师讲授的形式,但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能被。在获得了良好的课堂“引入”之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课堂进入了主体知识的讲授阶段,则更需要教师利用语言技巧紧紧抓住学生兴趣,从而发展对知识的兴趣。在“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中的讲授环节,则需要教师善于通过举例讲解知识点。通过观察高职学校听课状态,学生对三件事情极其感兴趣,分别是:新闻及周边、老师、自己。例如在讲授拍摄角度时,引用了《舌尖上的中国》案例,把学生兴趣又引入到拍摄技巧上来。同时,多引用教师自身的经历作为知识点的载体,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发现有些同学有走神现象时,可将该同学放入案例情景中,适当调侃,可使兴趣回归课堂。以上的方法仅是探讨在“讲授”这一课堂环节如何引发学生兴趣的语言技巧,其他卓有成效的授课形式和方法在此不做论述。

4.实践――深化兴趣

上文中提到,实践性强的课堂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实践环节是深化兴趣的关键。在安排实践任务时,一定要以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导向,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为题材。例如在《摄像技术》课程实践环节中,把所有的技术要点都结合在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微电影拍摄”中,即每次实践每小组要完成一部微短片,并将该天课上所讲的知识点应用其中。在题材上,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暴走漫画》、《潘磕惺俊返茸魑剧本来源,轻松搞笑,并加以创新。通过观察,发现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克服了技术难题。在讲授“婚礼摄像”时,实践任务是每组模拟婚礼现场拍摄,由同学扮演新郎新娘等角色,学生热情高涨,在实践中学会了轴线、跟拍等知识点。总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增强课堂动手性、创造性、参与度是深化其兴趣度的关键,通过与任务导向型的教学设计结合,提高实践效率。

5.评价――兴趣迁移

评价是将课堂兴趣转化为职业兴趣最为关键的迁移阶段。好的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助于最终把对知识的兴趣迁移到专业技能和就业领域上。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注意三个原则。一是鼓励原则。大部分高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很难获得教师的认可,所以他们一旦受到鼓励和赞美,便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的自信和渴望。二是竞争原则。高职学生喜欢挑战性、你追我赶的游戏性体验。根据这一特征,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团队,对同一任务设置时间、效率、质量上的竞争机制。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在遇到瓶颈是能够坚定克服苦难的勇气,同时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三是协助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后必然会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趁热打铁,针对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协助,尤其是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说明其已形成了对知识、技能的兴趣,则需要教师加倍付出时间和精力帮助其解决问题。除了注意以上三原则之外,教师还应该对评价的形式加以思考。在《摄像技术》课程中,每次完成实践任务后,都会安排评价的环节,即每小组展示自己拍摄的作品并派代表进行讲解和答疑。在期末考核时,采用电影节颁奖的形式评出最佳摄影、最佳美术等奖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征,结合行业标准,制定多种评价模式,达到兴趣迁移的目的。

四、总结

“兴趣导向法”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教学方式,结合课堂流程,形成了“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深化兴趣―兴趣迁移”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求知欲,提倡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真正把学生兴趣升华成职业兴趣和就业技能。让兴趣引领学习,让兴趣改造学习,最终让学习成为兴趣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黄浏展.论兴趣导向法在电子政务专业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2(20).

[2]唐文晶.兴趣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03).

[3]苏振芳.引言和结论参考-论兴趣的方法论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04).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文 学习兴趣 动机 学生

一、绪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指出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质。语文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抓好语文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好语文教学。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原本生动丰富、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变得僵硬、枯燥、乏味,极大地妨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标的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的肯定和称赞。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指出:“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要想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去。下面是我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些探讨。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理论分析

(一)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与动机密切相关,如果不存在智力障碍与知识缺陷,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度的大小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和需要基本同义。而诱因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使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

兴趣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长期保持语文学习兴趣,就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内驱力入手,配合各种诱因,以激发学生的自身激励,从而保持适当的学习劲头,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控制理论分析学生学习兴趣

控制论认为:要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要先分析被控体的传递函数,施加适当的激励,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偏差。在施加确定的激励后,响应由激励和传递函数共同决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控制多采用开环式控制模型,其控制图可表示如下:

图中激励体即为教师;受激体即为学生,其传递函数即为由学生本人的性格、能力等决定的内驱力;激励由教师本人根据其教学目标所施加的教学方法、知识技能等决定;而响应即为学生对教学作出的反应,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课堂学习效果。在上述教学模型中,由于学生的内驱力在教长时间内都是一定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局限于教师的传授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在整一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充当传授者的角色,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有限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

因此,语文课堂应注重师生互动,努力创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新课标分析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提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激励方法,应具备以下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1.认知好奇心是内在动机的核心,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往往是由好奇心引起的;2.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者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使之产生特殊好奇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

叶圣陶先生认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由此可见,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还应注意语文本身的一些特点: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生活化,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具体是看、听、感、想、做;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结合语文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在激励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上是比较有效的。

(一)课堂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人皆有之。根据学生探奇的心理,设置悬念的“圈套”,让学生去钻,也不失为激发兴趣的一条锦囊妙计。在教学中有很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如时事政治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2.提问引导激发学习兴趣。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理论分析可知,当提问难度适中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提问得当,不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默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

3.课堂表演激发学习兴趣。课堂表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好奇心和表演欲很强,对一些形象的能引起视听效果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并利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就能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上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实,课堂表演并不只局限于学生,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如果也能亲身示范一下,那么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发掘个性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想象是一种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在语文教学中,发掘学生的个性想象力,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行之道。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可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那位“小姑娘”,你想对爸妈讲些什么?结果,学生们思潮汹涌,在沉思一会后,纷纷举手发言,设身处地地诉述自己想象出来的情景语言。

(二)课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因此,师生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是能够影响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会喜欢他的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新生教学资源,如网络、漫画等,和学生沟通并了解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想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自己有亲切感,培养其学习兴趣。

2.扩大课外阅读,巩固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单凭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课外知识的积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读报刊,看名著等手段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看完故事后复述其内容并谈读后感,然后和学生分享探讨,那么其效果就会更好。

3.组织课外活动,深化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等,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增长知识,达到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的目的,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深化。

四、结语

语文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实践证明,要实现语文的素质化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问题。本文只是就该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永远的话题,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懈探索,结合自身特点、学生特点、课文特点等,不断发掘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语文学习编辑部.课堂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兴趣,激发

 

行政管理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综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然而,地方经济较为不发达甚至贫困的现状掣肘了当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业环境的优化,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激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前期工作

1.1了解学习群体的特征。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其所在地方,一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关于行政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和落后,在填报志愿时甚至开学就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清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或者家长填报志愿才就读该专业,本身对该专业就缺乏热情和兴趣,因此学生学习较为盲目,学习热情也不高。

1.2分析专业教育与就业。行政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科理念落后,政治学倾向严重,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匮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等多种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实际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文秘、酒店服务、机关事务等其他专业的工作,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错位”。地方高等教育有限的财政投入、相对滞后的教育改革、比较严峻的就业环境等客观因素也间接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有效提升。

2、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具体实施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 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尝试通过理清学生的学习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等步骤来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2.1理清学习目标,点燃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学习的需要来自于对学习意义,目的的认识和认可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中国学术期刊网。因此,要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主要课程、培养方案,从而理清思路,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就业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中心发达城市的学生或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发展方向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研究生、公司职员、教师、自主创业等五个方面,因而要根据不同职业方向的特色,结合学生的性格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改革教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2.1教学观念。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2.2.2教学方法。行政管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要鼓励和大力提倡采取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双讲”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换位教学等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环境,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有所收益、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目的[2]。

2.2.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这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及时更新与优化组合,以更快的速率、更丰富的内容、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行政管理的教学目标。

2.2.4教学内容。行政管理专业不仅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更加重要。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实践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总感觉好像都学过,又好像都不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能形成很深的印象,长久如此就可能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3]。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二要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对教学中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后期的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紧抓不放,探索出见习、参观、岗位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相结合的新路子;三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部门中去接触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适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会学生用文献检索、网络检索、实践调查等方式收集材料,善于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3、学习兴趣激发策略与成效

3.1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要克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局限性的掣肘,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些教学策略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1需要激趣策略。让学生理解行政管理专业为什么方兴未艾,明确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等,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该专业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1.2立志生趣策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还要将学习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跨越有趣、乐趣到志趣阶段,以志向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内容激趣策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将枯燥的知识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出来,如图文并茂的内容结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1.4变化激趣策略。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单调乏味的学习会使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中国学术期刊网。因此,教学应注意刺激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变化、课堂组织形式、内容、问答方式、作业形式的变化等。

3.1.5活动激趣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讨论、辩论、想象、抢答等课堂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采风、见习、参观等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6成功激趣策略。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张正东教授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因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

3.2学习兴趣激发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尝试后,笔者对所在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多次随机访谈。访谈学生普遍都认为,老师们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对提高学习主动性比较有效,使学生们尽快摆脱高考后学习目的比较盲目、学习状态比较放松的局面,尽早进入新的学习战斗中;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实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取的学习兴趣激发措施和策略是卓有成效的,这对进一步探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结语

站在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角度,我们一方面是面对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较欠缺且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专业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从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中探索属于自己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红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0(1):60

[2]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 2005(2):58

[3]丁宇,邓泽宏.武汉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86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兴趣,激发

 

行政管理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综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然而,地方经济较为不发达甚至贫困的现状掣肘了当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业环境的优化,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激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前期工作

1.1了解学习群体的特征。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其所在地方,一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关于行政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和落后,在填报志愿时甚至开学就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清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或者家长填报志愿才就读该专业,本身对该专业就缺乏热情和兴趣,因此学生学习较为盲目,学习热情也不高。

1.2分析专业教育与就业。行政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科理念落后,政治学倾向严重,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匮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等多种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实际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文秘、酒店服务、机关事务等其他专业的工作,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错位”。地方高等教育有限的财政投入、相对滞后的教育改革、比较严峻的就业环境等客观因素也间接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有效提升。

2、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具体实施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 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尝试通过理清学生的学习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等步骤来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2.1理清学习目标,点燃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学习的需要来自于对学习意义,目的的认识和认可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中国学术期刊网。因此,要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主要课程、培养方案,从而理清思路,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就业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中心发达城市的学生或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发展方向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研究生、公司职员、教师、自主创业等五个方面,因而要根据不同职业方向的特色,结合学生的性格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改革教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2.1教学观念。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2.2.2教学方法。行政管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要鼓励和大力提倡采取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双讲”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换位教学等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环境,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有所收益、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目的[2]。

2.2.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这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及时更新与优化组合,以更快的速率、更丰富的内容、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行政管理的教学目标。

2.2.4教学内容。行政管理专业不仅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更加重要。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实践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总感觉好像都学过,又好像都不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能形成很深的印象,长久如此就可能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3]。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二要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对教学中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后期的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紧抓不放,探索出见习、参观、岗位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相结合的新路子;三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部门中去接触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适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会学生用文献检索、网络检索、实践调查等方式收集材料,善于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3、学习兴趣激发策略与成效

3.1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要克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局限性的掣肘,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些教学策略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1需要激趣策略。让学生理解行政管理专业为什么方兴未艾,明确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等,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该专业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1.2立志生趣策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还要将学习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跨越有趣、乐趣到志趣阶段,以志向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内容激趣策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将枯燥的知识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出来,如图文并茂的内容结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1.4变化激趣策略。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单调乏味的学习会使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中国学术期刊网。因此,教学应注意刺激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变化、课堂组织形式、内容、问答方式、作业形式的变化等。

3.1.5活动激趣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讨论、辩论、想象、抢答等课堂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采风、见习、参观等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6成功激趣策略。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张正东教授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因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

3.2学习兴趣激发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尝试后,笔者对所在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多次随机访谈。访谈学生普遍都认为,老师们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对提高学习主动性比较有效,使学生们尽快摆脱高考后学习目的比较盲目、学习状态比较放松的局面,尽早进入新的学习战斗中;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实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取的学习兴趣激发措施和策略是卓有成效的,这对进一步探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结语

站在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角度,我们一方面是面对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较欠缺且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专业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从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中探索属于自己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红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0(1):60

[2]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中国行政管理, 2005(2):58

[3]丁宇,邓泽宏.武汉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86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1.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有10%左右对什么功课都不感兴趣,有60%左右的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30%的学生对专业理论课不感兴趣。且学习兴趣状况很快就发生变化,对什么功课都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增大,对文化课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减少,对操作课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增加。

2.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原因分析

(1)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类型。从形成时间先后上看,可分为继承型和新发型。由于学生遭受长期的学习失败,感受不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到职校读书,另找出路的希望又泡汤了,学习就不感兴趣,称之为继承型不感兴趣。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但是,在后来的学习中连连失败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称之为新发型不感兴趣。

(2)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第一,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普通高中的落选生,他们在初中学习时成绩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继而形成懒惰、自卑的心理。第二,现行的教学计划未能适应学生的实际。现行的教学计划多是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制订的,先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然后到操作实践课,这种教学计划对部分职校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打击。第三,过分强调文化基础课。近年来部分职业教育的长官们或只看到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看不到学生实际的高层科研人员,或过分强调文化课的重要性,如近年以来实行了各学校都不满意的文化课统考。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重文化基础课必然轻专业课,而文化课恰恰是职校学生最头疼的课程,却主要安排在一年级,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失败,这对学生学习兴趣致命的打击,没兴趣的学生必然不学。因此,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巩固下来为前提。第四,教学手段陈旧。目前,职业学校的大部分课程,是停留在只凭借三寸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部分教师也存在自身方面的因素。

二、教师教法探讨

1.错导法

“错导法”是一种颇富情趣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教师故意和学生“唱反调”,引起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争论,从而明辨是非,加深印象,并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有主见、不随众的良好个性品质,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课中把同学经常接触的东西故意讲错和学生“唱反调”,引起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争论,从而明辨是非、加深印象,并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2.分格教学法

在规划设计教学中,以提高能力为目的,将设计的内容划分为一个个最基本的单位和项目,然后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指导学生分别进行独立训练和运用,叫做分格教学法。分格教学法可用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等的训练中。例如,把一个设计内容划分为现场、立意、图纸、说明、答辩等几大方面,再进行细分,如现场又分测量、分析、表达、图纸等分为若干个格。

3.辐射延伸法

在设计实例分析教学中,引导学生抓设计实例进行专项分析,延及其余,抓纲显目。既在知识上放射开来,呈现网状结构;又在能力发展方向上扩展开来,形成发散式思维趋势,这就是辐射延伸法。这种教法能使设计思路畅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效地提高了对设计的理解能力。

4.故事讲解法

故事讲解法是讲解园林史常用的一种方式,训练形式包括查资料、组织完善、讲解等,训练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以敏锐的感受性,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独创性,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创作法训练类型有:按照某一个景点进行查询并组成一份完整的资料,按照规定的某历史时期查询并组成一份园林概况。

5.归缪法

在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而没察觉的时候,教师不要立刻指出错误,而是暂时容忍错误,紧紧抓住错误结论必犯的词不周延、概念内涵有出入这些要害,然后展开求异思维,准确地廓清结论主词的适用范围,故意顺从错误的推理思路来演绎衍化,得出明显荒廖的结论来,使学生顿悟。

6.活动教学法

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外显行为活动与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重视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学生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的协调。这种教学法旨在调整学生中的“失败者”心态,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转化,使认知和情感得到和谐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

7.三步式教学法

三步式教学法,为“自学、讨论、讲解”有机结合的教学法。以教学内容的一章或一个单元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地教学中采取“自学”“讨论”“讲解”三个环节。自学――学生自己阅读,依自学思考题,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互相讨论,依准备的关键问题,可分组或全班进行,强调各抒己见,争论有益;讲解--教师做总结性讲述:简述、总结、答疑,使问题更加明确。三步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深化理解知识,强化记忆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8.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学生优化学力(能力、智力、动力)结构为主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的教学法。其中学是重点,导是关键,力是目标,效是目的。它继承了孟子的“自得”,叶圣陶的“以学生为本位”和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学思想,借鉴了近代国内外多种教学理论。它是针对传统教学法而言的,实施起来能使教师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能改变当前学生“跟着教师走”的状况,培养出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

9.直观教学法

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的教学法叫直观教学法,它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当前,教师在运用此法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形象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直观教学法的运用也要服务于教学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三、教学管理方面的探讨

1.改革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已成为共识,但如何改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学者们多在理论上探索,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去分析。“以人为本”应成为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就是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可能终身学习,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写进培养目标。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所占的比例不能一刀切,要有地区差异、专业差异,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教学质量检查与管理的统考而走“万人一书”的老路。在课程顺序安排上,要改革那种固定的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僵化顺序,根据学生和专业的特点以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需要灵活安排,职业学校的课程顺序应以专业技能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文化课―专业理论课,这样交替混合的顺序安排,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好的。

2.改革教学常规管理

(1)强调教学计划和教案要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列为教学计划检查、评价的内容。

(2)要精于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鼓励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感到快慰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就会产生再尝的念头,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3)强调批改作业技巧。作业的评、批、改要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同时评语要做到恰当,不要过分夸张,对于作业错误过多的学生,教师必须“面批面改”,以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信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注意考试管理。要改革过去那种只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不考虑学生智力水平和知识技能的出题方法,出题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该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试题不宜过深或过浅,试题过深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试题过浅会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同样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考试成绩应采用曲折来回策略,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时高时低,但高分的次数应占四分之三以上。

(5)要把课外兴趣小组纳入教学常规管理。把课外兴趣小组作为教学管理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来抓,改革过去兴趣小组开展可有可无的观念,把课外兴趣小组作为班级授课制的必要补充,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小组活动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不在于学生通过该小组活动掌握多少技术和技能,而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活动中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学到技术,提高技能,而且得到情操的陶冶,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6)改革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学习成绩的评价除了对学生学习知识技术技能掌握多少的度量之外,如果利用得好还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如城建学校有的学科教师在开课初就把各个技能点和要求向学生公布,到考核的时候,学生第一次考不好,可以考第2次、第3次、第4次……直到学生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考试,学生兴趣盎然,对训练操作技能的兴趣很浓。

3.注意抓好学生入学初期的兴趣教学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学习兴趣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21-02

一 对学习兴趣基本定义

学习兴趣指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它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它不是天生的,其产生取决于以下因素:(1)事物本身的特性。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运动变化、带有新异性的事物易引起人的兴趣。(2)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人的已有知识相联系,并能满足人们获得新知识的需要的事物易引起人的兴趣。(3)人对事物愉快的情绪体验。学习兴趣可分为两种:直接兴趣,它由客观事物或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间接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结果产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推动人的学习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如何从以上产生学习兴趣的三方面因素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等方式获得的一手材料中分析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是本文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而张焕庭在《教育辞典》中认为,学习兴趣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所以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即产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教学有密切关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使学生学习活动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应加强教材的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某一学科的社会意义及其与个人的关系。

从张焕庭先生对学习兴趣下的这一定义而言,本课题的研究就有了实质性的意义。只有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去学。

二 高职院校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1.国外高校的做法

在展开论述国外高校的做法这一话题时,有必要介绍我国与其他国家国情的不同之处。在我国,由于几千年正统思想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古以来都受到高度重视。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区别于国外的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统一的概念,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在其他国家,虽然有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没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统一的名称和概念。他们使用的概念五花八门,内容很广,包括公民教育、国民精神教育、法制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民族振兴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历史地理教育、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工作等,涉及学科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和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并不像我国那样局限于统一的课堂教育。

以美国的大学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在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中,十分讲究途径的多样化和渗透性,即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渗透、各类活动、大众传媒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陈俊珂在《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一文中指出,美国学校德育存在于教材、教学过程、课外活动与社会服务、心理咨询、大众传播和社会公共环境、纪律管理等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大学的德育除融德育于整个教育过程外,还注重从课外活动与社会服务、校园文化和校园建设、心理咨询、大众传播和社会公共环境、纪律管理等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品德完善。其中美国通过社会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渲染、渗透作用进行德育更具典型性。

张金顺在《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一文中指出,美国大学专业课程中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借鉴。他们对任何一门主要专业课都要从社会学、历史学、社会伦理学的角度进行教学和研究。对每一门课都企图探讨这三个方面的答案。这样,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渗透,非常有利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因为它可以通过专业课涉及经济、历史、生态环境学、心理学、伦理学、礼仪学等众多学术领域进行渗透。

许泓在《浅析美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一文中表明,经济发达国家不少教育家意识到,道德教育说教式的“显性”方式几乎已经走到了尽头。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各学科教育的互相融通的趋势明显。许多德育教师自觉地把自己对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的解释或对于社会法律、社会公德等内容,间接地、渗透式地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课内外活动之中。让课本、教学活动中的德育以“隐性的影子”出现在学生当中。充分利用各种文字、颜色、图画、网络、影视等手段调动学生各种身体感觉、知觉,强化非理论的刺激,客观、非空洞说教式地把道德理念、社会公德标准、伦理价值等理念提供给学生。把道德是非、社会价值判断等难题交给学生做判断。改变传统由教师灌输品德教育的做法。在美国一些大学,开设“西方文明”“西方价值观”等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倡导以渗透方式的间接综合的教育方式,把德育教育归于隐性课程之中。

以日本的大学为代表的亚洲模式在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中,通过课堂教学、特别是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大众传媒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金感芳在《浅谈日本学校的道德教育特色》一文中指出,在日本,一些大中小学的教育方针中均有提倡重视对道德价值的感受和体验的教育方针。在一些学校午餐时,都安排学生为其他同学舀汤端盘,布置饭菜。一位学生自豪地说:“今天我是服务员,我能为大家服务,能给大家带来方便,所以我很快活。”

樊富珉、辛兵在《浅谈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德育》一文中指出,日本的价值观教育是战后德育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日本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人生的目标,寻求人生的意义、体验人生的乐趣,以实现对社会的贡献。日本的学校价值观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珍惜生命;展示生命的意义――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练就顽强的意志;诚实、正直地处事和与人交往。这种价值观教育是针对年轻一代轻视劳动、轻视人生价值、缺乏社会责任感而提出的。

2.国内高校的做法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认真总结和吸取思想政治课“三进”工作成功经验,其中进教材是基础,进课堂是关键,进学生头脑是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是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其中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

对于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这个问题,国内学者做出了不同的探讨。

第一,注重人文关怀,提升教学实效。总的来说,就是让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韦文广在《浅谈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就谈到了体验式教学能给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带来变化。他指出,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通过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学会避免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纠正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统一,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并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二,从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考核上取得突破。陈民在《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两课”学习兴趣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考试内容没有标准答案,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的,同时考核方法与以前也不一样,不再以最后一次考试作为判断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引入综合考评机制,更重视平时学习态度和过程考核综合考评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分别占40%和60%,平时成绩由课堂发言与讨论笔记与作业考勤等几部分构成,在教学过程中由任课老师实施并作好相关记录,纳入综合考评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在注重基础知识理论考核的基础上,强调对知识点理解运用使学生对大学两课学习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与转变,在以后教学中真正贯彻实施,逐步形成树立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正确观念,为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打下基础。

第三,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探讨。如何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以及如何将实践课教学落到实处,是近几年来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吴爱萍在《浅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优化整合》一文中指出,从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看,可以是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讨论辩论式教学、自学自讲等形式。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社会,结合国情、市情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参观、调查等形式感知社会,把理论与实践相对照,进一步提高认识、消化理论。

综上所述,在现有文献中,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这个话题,很多教学一线的老师或专门的研究学者已对此问题做出探讨,探讨的内容大多从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的问题上,试图改革创新。而专门针对高职院校这一学生群体的特点探讨的相对较少,而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口,或能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话题。

参考文献

[1]张焕庭主编.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543

[2]陈俊珂.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

[3]张金顺.国外德育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4]许泓.浅析美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5]金感芳.浅谈日本学校的道德教育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1994(2)

[6]樊富珉、辛兵.浅谈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德育[J].青年研究,1996(3)

[7]韦文广.浅谈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2010(2)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兴趣,激发

 

行政管理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综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然而,地方经济较为不发达甚至贫困的现状掣肘了当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业环境的优化,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激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前期工作

1.1了解学习群体的特征。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其所在地方,一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关于行政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和落后,在填报志愿时甚至开学就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清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或者家长填报志愿才就读该专业,本身对该专业就缺乏热情和兴趣,因此学生学习较为盲目,学习热情也不高。

1.2分析专业教育与就业。行政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科理念落后,政治学倾向严重,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匮乏,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等多种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实际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文秘、酒店服务、机关事务等其他专业的工作,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错位”。地方高等教育有限的财政投入、相对滞后的教育改革、比较严峻的就业环境等客观因素也间接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有效提升。

2.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具体实施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 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教育论文,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尝试通过理清学生的学习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等步骤来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2.1理清学习目标,点燃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学习的需要来自于对学习意义,目的的认识和认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要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主要课程、培养方案,从而理清思路,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就业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中心发达城市的学生或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发展方向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研究生、公司职员、教师、自主创业等五个方面,因而要根据不同职业方向的特色,结合学生的性格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改革教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2.1教学观念。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2.2.2教学方法。行政管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要鼓励和大力提倡采取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双讲”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换位教学等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环境,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有所收益、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目的[2]。

2.2.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教育论文,这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及时更新与优化组合,以更快的速率、更丰富的内容、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行政管理的教学目标。

2.2.4教学内容。行政管理专业不仅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更加重要。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实践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总感觉好像都学过,又好像都不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能形成很深的印象,长久如此就可能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 习[3]。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二要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对教学中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后期的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紧抓不放,探索出见习、参观、岗位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相结合的新路子;三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部门中去接触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适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会学生用文献检索、网络检索、实践调查等方式收集材料,善于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3.学习兴趣激发策略与成效

3.1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要克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局限性的掣肘,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些教学策略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1需要激趣策略。让学生理解行政管理专业为什么方兴未艾,明确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等,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该专业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1.2立志生趣策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还要将学习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跨越有趣、乐趣到志趣阶段,以志向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内容激趣策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将枯燥的知识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出来,如图文并茂的内容结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1.4变化激趣策略。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单调乏味的学习会使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教学应注意刺激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变化、课堂组织形式、内容、问答方式、作业形式的变化等。

3.1.5活动激趣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论文,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讨论、辩论、想象、抢答等课堂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采风、见习、参观等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6成功激趣策略。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张正东教授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

3.2学习兴趣激发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尝试后,笔者对所在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多次随机访谈。访谈学生普遍都认为,老师们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对提高学习主动性比较有效,使学生们尽快摆脱高考后学习目的比较盲目、学习状态比较放松的局面,尽早进入新的学习战斗中;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实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取的学习兴趣激发措施和策略是卓有成效的,这对进一步探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结语

站在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角度,我们一方面是面对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较欠缺且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专业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从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中探索属于自己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红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 职教论坛,2010,1.

[2]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 中国行政管理, 2005,2.

[3]丁宇,邓泽宏.武汉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学习兴趣,激发

 

行政管理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综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然而,地方经济较为不发达甚至贫困的现状掣肘了当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业环境的优化,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激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前期工作

1.1了解学习群体的特征。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其所在地方,一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关于行政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和落后,在填报志愿时甚至开学就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清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或者家长填报志愿才就读该专业,本身对该专业就缺乏热情和兴趣,因此学生学习较为盲目,学习热情也不高。

1.2分析专业教育与就业。行政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科理念落后,政治学倾向严重,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匮乏,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等多种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实际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文秘、酒店服务、机关事务等其他专业的工作,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错位”。地方高等教育有限的财政投入、相对滞后的教育改革、比较严峻的就业环境等客观因素也间接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有效提升。

2.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具体实施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 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教育论文,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尝试通过理清学生的学习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等步骤来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2.1理清学习目标,点燃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学习的需要来自于对学习意义,目的的认识和认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要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主要课程、培养方案,从而理清思路,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就业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中心发达城市的学生或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发展方向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研究生、公司职员、教师、自主创业等五个方面,因而要根据不同职业方向的特色,结合学生的性格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改革教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2.1教学观念。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2.2.2教学方法。行政管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要鼓励和大力提倡采取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双讲”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换位教学等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环境,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有所收益、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目的[2]。

2.2.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教育论文,这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及时更新与优化组合,以更快的速率、更丰富的内容、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行政管理的教学目标。

2.2.4教学内容。行政管理专业不仅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更加重要。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实践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总感觉好像都学过,又好像都不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能形成很深的印象,长久如此就可能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 习[3]。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二要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对教学中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后期的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紧抓不放,探索出见习、参观、岗位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相结合的新路子;三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部门中去接触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适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会学生用文献检索、网络检索、实践调查等方式收集材料,善于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3.学习兴趣激发策略与成效

3.1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要克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局限性的掣肘,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些教学策略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1需要激趣策略。让学生理解行政管理专业为什么方兴未艾,明确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等,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该专业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1.2立志生趣策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还要将学习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跨越有趣、乐趣到志趣阶段,以志向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内容激趣策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将枯燥的知识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出来,如图文并茂的内容结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1.4变化激趣策略。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单调乏味的学习会使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教学应注意刺激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变化、课堂组织形式、内容、问答方式、作业形式的变化等。

3.1.5活动激趣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论文,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讨论、辩论、想象、抢答等课堂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采风、见习、参观等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6成功激趣策略。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张正东教授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

3.2学习兴趣激发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尝试后,笔者对所在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多次随机访谈。访谈学生普遍都认为,老师们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对提高学习主动性比较有效,使学生们尽快摆脱高考后学习目的比较盲目、学习状态比较放松的局面,尽早进入新的学习战斗中;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实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取的学习兴趣激发措施和策略是卓有成效的,这对进一步探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结语

站在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角度,我们一方面是面对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较欠缺且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专业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从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中探索属于自己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红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 职教论坛,2010,1.

[2]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 中国行政管理, 2005,2.

[3]丁宇,邓泽宏.武汉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兴趣教学;措施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学英语课程教学开始面临新的挑战。充分利用中学生兴趣展开教学成为现阶段中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

一、找准兴趣点,有计划地开展教学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英语中的应用,首先应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兴趣教学。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较为叛逆和情绪化明显的阶段,纵使教师已经不断进行教学手段及措施的革新,依然难以满足学生不断更新的学习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建议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尽可能地寻找教学切入点,培养与学生的教学默契。比如,虽然许多学生对英语教学过程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其中很多人却对许多外国的动漫电影情有独钟,即使需要实时中文翻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因此,就兴趣教学法在中学英语中的应用来说,教师完全可以对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进行利用,将一些动漫电影中的对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印象,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整个中学英语课堂的活力与张力。

二、多样化呈现,构建立体教学课堂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英语中的应用,除了找准兴趣切入点外,还应呈现多样化方式,构建立体教学课堂,最大限度放大兴趣教学法的功效。传统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惯用的方式就是理论灌输,即有条不紊地告诉学生个中缘由,通过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学生的认知度和信息接受面也逐渐扩展开来,书本上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加上传统死板的理论教学方式,更是让学生感到厌烦和排斥。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充分利用,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播放一些有趣的视频或是短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英语应用的环境,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上文论述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兴趣教学在中学英语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作为教师来说,要想充分发挥兴趣教学法的功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原则,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路,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18-01

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虽然教学效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小学教师要想让学生将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首先需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但是学习兴趣的提高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改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兴趣激发存在的不足

1.1教学模式单一。虽然在新课标改革之后,多数学校已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开展数学教学,但是仍然有部分学校没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数学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模式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气氛不浓厚,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也就无从谈起。面对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学生难以被教学内容吸引,长久下去,学生在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下的兴趣逐渐被泯灭,学习成绩无法提升,甚至下降。

1.2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时难以转变观念,仍然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中心,认为自己是教学的主体,从而在课堂教学期间一味地将教材知识单向式的灌输给学生。虽然学生确实能够收获一定的知识,但是面对海量的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消化吸收,尤其对学习成绩稍微落后的学生而言,如果课堂上没有时间理解透彻,那么将大大增加他们课后的负担。这样一来,数学课堂教学不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表现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都难以实现,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无法提升。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新课改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点,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等,通过教学法的科学合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到"有趣的图形"有关知识的时候,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所遇到过的各种图形,并动画将图形画出,讨论完之后,每组派出一个代表陈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对所画图形进行必要描述。两个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比较哪个小组讨论出的结果更多更好。教师对最后的结果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小组或个人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一种小组内部合作加小组外部竞争的教学方式引入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学生的思想得以放开,发挥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教学效率。

2.2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数学课程不但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配合相应的实践活动辅助课堂教学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所以,教师就需要创设必要的情境,给予学生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活跃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手头的各种物品,比如铅笔、书本、橡皮、文具盒、尺子等,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买卖交易,将生活中的商品购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到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交易"的情境中,学生对于这样的方式会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交易计算中,既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又加深了学习的印象,一举双得。

3.结语

小学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改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创设一定情境,爱护关心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兰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77-78

[2]黄春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114-115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引言

首先从学习兴趣上来讲,提升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古以来,兴趣都被认为是提升学习效果的不二法宝。无论是从中国古代还是西方国家,从古至今都在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孔子和西方国家的爱因斯坦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同时也是学习过程中影响重大的非智力因素。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学习过程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一点就是生物课程在我国的课程体系中涉及到时期比其他的课程相比相对较晚,这种新型的课程突然进入学生的正式教育中会使得学生对其产生一种畏惧的情绪。同时,生物课程还是一门自然学科其难度与某些课程相比也会更大一些。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把这个课程学好来面对后期的高考或者是各类考试,更重要的是掌握相关的知识更好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所以,强调高中生物教学的兴趣对于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将针对具体可以激发和提高高中生生物课程学习兴趣的方法出发探讨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实现利用兴趣来指导高中生物学习。

二、具体的方法和对策

1、做好课程的导论教育

要实现学生对于一门课程的兴趣,好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学习生物课程之前要做好对本门课程的导论学习。在导论教学的阶段最主要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让他们知道生物课程是一门极具乐趣的课程。在汲取乐趣的过程中还要设计一定的环节让他们明白生物课程能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启发和哲理。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在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的话就会使得学生维持较高的积极状态来面对今后的学习过程。所以,老师在这个环节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心思来设计一个很好的导论教育环节实现对学生的兴趣的激发。具体的例子就是对于植物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的导论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在户外采集自己喜欢的植物的绿叶然后回到实验室通过利用显微镜对其的观察来描绘自己的切身感受。同时,还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植物做成标本收集起来。另外就是在细胞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给学生细胞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仔细观察和思考然后再通过实际的洋葱细胞观察来实现模型和实际的结合。像这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将生物学知识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导论教育阶段是一个相对较感性的阶段。但是对于生物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难题。在导论教育阶段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让大家明白生物课程的学习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发现他的美好所在。这样强调之后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阶段因为遇到的困难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2、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板书来实现整个课程的教学。但是在现今知识和信息的时代,学生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被激发起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可以使昏昏欲睡的n堂变得不那么枯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不一定要通过很新奇的方法才能实现。有的时候简单转移一下注意力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很多传统式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功能。例如,老师在讲解到一个很难懂的概念或事实的时候通过口头的表达很难实现便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流程图的描述或者是相关的视频和音频来进行教学。这里的一个小插曲就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根据一般的教育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将声音、视频等因素结合起来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注重生物实验的操作

对于我国学生的生物教学,实验教学一直都处在非常缺乏的状态。首先是要明白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其涉及到的很多知识都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有的时候,利用一般的教学方式很难实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这个时候通过实验教学的话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么简单,通过实验教学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生物课程学习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就是需要让学生明白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就是需要付出不断的实践并且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基本上都是生活中的事实和真理。当学生明白了生物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之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自动提升起来。另外,实验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在多年的理论学习中,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通过生物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个矛盾。学生可以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检验来得到相关的真实情况。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在后期的学习兴趣还会激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意愿。

三、结束语

本文从学习过程中兴趣的重要性出发讨论了兴趣对于高中生生物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本文认为可以从导论教学、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实验同理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相关的实际教学过程带来一定的启发。

四、参考文献:

1、杨静.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职业, 2009(29):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