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工工艺;化工设备;安全评价;定性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127-01

我国化肥、染料、农药、纯碱、硫酸、烧碱、合成橡胶乙烯等的产量已经位于世界前列,石油加工能力达到世界第四。化工生产的最大特点是工艺比较复杂,且生产中安全隐患多,一旦形成安全事故损失无法估量。基于这样的行业背景,对化工生产的危险评价已成为整个化工产业的研究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都对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我国的项目风险技术,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系统和方式,但对判别工艺风险和设备安全方面,还没有建立较为系统的评价模式。

1 化工工艺概念及安全性评价

1.1 化工工艺概念

化工工艺是指利用化工生产技术,将原材料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过程和方法。主要包含3个过程:原料处理、化学反应和产品精制。原料处理是指根据不同情况将原料通过提纯、净化、混合和乳化等工艺的预处理,已达到满足化学反应的纯度或浓度。化学反应,是化工过程的关键生产步骤,满足化学反应的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通过化学催化剂的影响下进行化学反应,以达到所需的目标产物和转化率。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聚合、分解、异构化、焙烧等。产品精制是指将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出去非目标产品的中间物质或杂质,以得到符合规格的目标产品。

1.2 化工工艺安全性评价

化工生产过程中多伴有易燃易爆有毒性腐g性介质的产生,化工事故也往往具有灾难性、瞬间性的特点。化工生产潜在重大的危险性,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员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中毒、爆炸等事故做了定量分析,分级并制定了“危险工艺辨识取值表”。该表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工艺的危险程度由化工物质的温度、压力、性质和腐蚀等内容组成,危险程度分为不严重、严重、比较严重和十分严重四个等级,从而确定化工工艺的危险程度。其风险识别的重点在于对危险源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危险化学品,主要危险与其化学反应和自身的物理性质相关。研究发现相对危险性最大的是液化气体,常见的危险液化气体有NH3、H2S、液化石油等。例如液化石油,既可以作为生产原料也可以作为燃料,挥发性极强、受热易膨胀,属于易燃易爆气体,人体大量吸入也会造成窒息中毒危及生命。(2)工艺线路危险性,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尽量选择污染少、危害低的生产材料,改进和优化工艺设计,提高材料使用率,建立完善的污染处理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反应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这是工艺风险中最关键的内容。首先反应过程关乎生产效率,其次化学反应的状态和稳定性对其反应设备影响巨大。反应中风险识别的重点在原材料的审核上,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毒性小、反应温和的原料,并事先最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外界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2 化工设备的安全性评价及影响因素

2.1 化工设备的安全评价

化工设备的安全性评价较为复杂,涉及到设备的选材、设计、安装、调试、使用运行等等方面,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漏气、漏液、毒气、火灾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比如设计阶段对设备材质的选择一般从疲劳强度、载荷、抗腐蚀能力等方面角度考虑,兼顾性能和经济性。选材后下一步就是要根据工艺参数评价设计的合理性。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参与反应的设备就不能选用玻璃材质反应器;充分考虑料液的极限浓度、温度和压力,留有足够的腐蚀裕度;高温运行的设备应配有报警连锁温控系统等。例如:分馏塔塔板的选择的合理性应从填料的材料、形状等方面综合考量;换热器中如果过料液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则板式换热器的泄露概率就比管式换热器小很多。

2.2 化工设备安全评价的人为因素

设备的操作和维保是较容易被忽视的化工设备的安全评价因素,但其对设备的安全性能影响却意义重大。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违规操作造成的非自然停车可能造成上百万的经济损失,给设备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常常是巨大的。因此对化工设备的安全评价必须引入操作员工的技能素养这一因素,分析这一因素的可能性发生情况,在模拟设计时应该与足够的权重系数。设备维保的目的是将设备隐患消除于萌芽之中,根据设备操作维保说明书结合实际重要部件运行情况制定日维护、周维护、月维护、季度和年维护周期表,并认真执行。任何大的事故都是多个隐患堆积而成,设备的操作和维保这两个不确定的人为因素,在化工设备的安全评价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 化工工艺与设备安全评价的综合影响

每种化学反应是都有多种工艺路线,工艺选择是尽量选用危害小的路径。采用无毒害的、危险度低的原料,降低反应要求。例如用催化剂稀释反应原料中的危险物,用以降低反应剧烈程度,减轻对化工设备的腐蚀和应力作用。在化工原料的混合、干燥以及过滤等过程中,反应器内不仅进行化学反应,还会伴有液体流动和能量传播等,因此化工设备的操作稳定性对化学反应的进行也有相应影响。但工艺不一样对应的反应特点必然也有差异,因此间歇工艺过程相对就更精确简便,同时可操作空间就相对大一些。辅的仪器仪表的使用对化工工艺和设备2者兼具保护作用,有时运转情况不正常,会出现高温、高压现象。及时调整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对产品的合格率和设备的安全性都具有积极意义。

4 结束语

化工工艺和设备安全评价是繁杂系统性的技术工作,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其安全评价的合理使用,对保证火灾、爆炸、毒性事故风险定量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评价人员需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评价方法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完成好这一工作。本文对化工工艺和设备安全性定性评价初步讨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传美.试论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12:200-202.

[2] 刘岩.试析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J].民营科技,2014,08:40.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识别;设备;安全评价

化工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对化工工艺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是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我国的项目风险识别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和方法,但在化工工艺风险识别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方法。

1.化工工艺

1.1化工工艺的概念

化工工艺是指:把原材料经过化学反应,转变成产品的方法以及过程,它包括完成这一变化的全部措施。其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原材料的处理;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

(2)进行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

(3)对产品进行精致。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1.2危险化工工艺

危险化工工艺是指:在化学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引起火灾、中毒、爆炸等事故的工艺。根据我国安全监管总局编制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它包括:电解工艺、氯化工艺、合成氨工艺、加氢工艺、硝化工艺、裂解工艺、氧化工艺等15类工艺,并且每种工艺都有其典型的工艺。

2.化工工艺风险识别技术

2.1风险识别内容

根据我国制定的化工工艺技术的有关规范,加上借鉴日本的“六阶段”定量评价表,我国制定了“危险工艺辨识取值表”,它规定:化工工艺的危险性是由化工物质本身具有的温度、压力、腐蚀、操作等七个项目组成,其危险的分值按照10分、5分、2分、0分的赋值计算,由累计分值确定化工工艺的危险程度。

2.2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分级

根据“危险工艺辨识取值表”,我们可以得到工艺的危险分值,把各个参数的分值分别和与它对应的权重相乘后,再相加,就可以得出工艺的危险程度,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我们就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3加强安全管理

(1)政府部门应加大辖区范围内化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和指导力度,发现隐患立即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坚决依法进行处理。

(2)企业的管理者要以人为本,把劳动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危及人身安全的状况发生时,无论生产的任务有多重,都应把保证劳动者的安全放在首位,查找并消除隐患,在能够保证劳动者的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生产效率。特别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绝不能存在侥幸心里,宁可停产也不能冒险作业。

(3)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只有建立建全合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才能更好的杜绝因人为的疏忽所造成的各种事故的发生。只有把管理落实到厂级,车间级,班组级,抓住每一个薄弱环节,层层落实才能更有效的作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步步到位,不留死角。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实处,坚决杜绝各种违章违纪的现象的发生,对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行监控,查找隐患,控制危险源。夯实的作好安全生产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4)加强各级的安全培训教育。定期的作好安全教育培训和各项安全演练活动。组织职工学习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使广大职工通过安全活动的学习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一切事物的前提,督促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各项安全知识,提高全员的安全防护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化工工艺的安全评价

3.1化工设备的安全现状

由于化工设备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性,国内外的研究机构都对化工设备中的爆炸、火灾、中毒等危险性的定量分析做了很多工作,由于定量来评价方法可以对化工设备风险做出明确的级别,所以它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使用。

3.2化工设备安全评价内容

(1)化学反应过程中设备的安全性。物料的运输、干燥、冷凝、过滤、混合等工序构成了化工设备的操作部分。反映容器内不仅进行着化学反映,还有流体的流动、传热等无礼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影响,所以反映设备是化工设备的核心,它的选择对化工设备的安全有很重要的影响。

由于连续过程具有稳定的操作、较高的生产能力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它在化工过程中占有首选的地位。但是不同的工艺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之相比,间歇工艺的工程更为简单、操作的弹性较大,进行设计时,可以使用精确度较低的数据,其通用也很强。

(2)化学反应路线的安全性。通常一种反映会具有几条工艺路线,我们要选择使用可以消除或者减少危险物质用量的那条路线。要尽可能的使用无毒的、低危险性的物料;尽量降低过程条件的苛刻度,例如:使用催化剂来稀释危险物料,以此来缓解反应的剧烈程度;使用新科技、新技术减少危险介质的藏量;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生产废料,尽量做到过程用料、辅助剂的回收循环利用,减少其对于环境的污染。

(3)安全防护设备的安全性。化工设备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可能会出现偏离正常运转状态的情况,从而引起超温、超压的现象。再进行安全考虑时,要注意压力控制装置,如排泄阀、防爆板、通风管、安全阀等设备的安全是哦会影响到整个设备的安全系数;稳定装置,如冷却装置、紧急控制装置的存在是否会影响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细数。

4.结语

化工工艺的设计是化工生产安全实施的首要前提,因此要在设计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及法规进行规范化的设计。而化工设备装置的安全评价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化工装置的定性安全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其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其安全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对风险性的揭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世伟.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探讨[J].辽宁化工,2006(02).

[2]杜喜臣.化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3篇

环境风险是通过环境介质进行传播的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破坏作用与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概率,化工企业由于涉及众多的危险化学品、化工工艺,存在着较大的环境风险,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规范化工企业中的生产行为可以降低环境风险概率,我们这里探讨的环境风险评估即是利用化工企业生产所依赖的基础学科知识(例如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环境学等等)与数学计算方法来鉴别化工企业生产运转过程或区域开发行为中的环境风险类别、初始条件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与影响程度,其综合评估的价值体现为识别价值、应急价值、伦理价值三个重要层面。第一识别价值,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环境风险的预先识别,例如对企业主要物料进行物质风险识别,包括有毒物质、易爆物质与易燃物质等,在此基础上检测各生产装置的反应过程,即生产设施识别,例如反应装置、管道装置、输送装置等等,最后确定企业的环境风险范围与类型,一个简单的储存设备泄漏可能会促使有害气体扩散,遇到明火是否会发生爆炸等次生灾难,火灾过后的消防废水污染等等。通过物质、设备类型与范围等识别来预估环境风险的等级。第二应急价值,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尤为重要,而应急响应与能力保障的前提即是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可促使企业提前做好对重大危险源与最大可信事故的准备工作,例如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事先设置液位、压力、温度、自动调节与信号报警装置等等,最大限度地控制突发事件的恶化程度,减轻事故影响。同时,化工企业生产依靠环境风险评估中的事故影响分析来展开工作,例如评估结果表明氨气泄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向大气扩散,其扩散条件是氨气浓度峰值达到某个数值,那么在一定时间内的应急措施之一便是使氨气累积的浓度处于某个数值之下。第三伦理价值,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不仅可以通过推理、计算与模型等科学依据来反映生产过程的客观现实,还能建立相关的风险标准和技术规范,大大地减少企业运行的不确定性,从而起到保护员工、生态环境以及公共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是化工企业职业道德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体现。

2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

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包括目标层、项目层以及因素层面三部分,其中目标层是指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对象,一般是风险源评估、人员安全评估、管理评估以及环境评估;项目层是对目标层(评估对象)评估的事项拓展,例如风险源评估包括企业化学品储存量、种类、毒性危害、易燃易爆以及腐蚀性等储运项目评估;危险物质产品、生产设备装置、工艺过程等生产项目评估;监控系统与工艺参数安全等辅助型工程系统项目评估等等。人员安全评估包括人员操作环境与安全意识评估两部分,当前较多化工企业比较注重人员的操作安全评估,忽略对人员安全意识的评估项目,这是环境风险评估系统的大忌。管理评估则应囊括环境影响评估、环保规定与认证的执行评估、应急预案评估以及次生性污染防护评估等等;环境评估则主要表现在环境敏感性与自然灾害判断两个方面。除此之外,因素层是对项目层的重要补充因素,往往是特别强调的评估对象,也是化工企业生产容易遗漏的评估对象,例如风险源中储运系统评估往往对罐区或库区所在的场所缺乏严格评估,人们平时看到的化工企业粉尘爆炸主要不是化学品自身的爆炸事件,而是罐区或库区场所的废弃反应,这就提醒了我们储罐油料、运输及进料方式乃至化学品转移的场地因素都是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对象,“它们可能会成为连锁效应的起始点或继发性事故的单元之一”,因此生产运行项目评估中也不能忘记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停车装置,人员项目评估中暴露在企业生产环境外的人群比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应加入对管理系统评估的环保投资比例考察,一般人认为环境风险评估重在评估风险,但应注意到化工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同样包含在内,可以说没有环境成本控制就没有环境风险评估,所有的风险评估项目都要进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去,不与环境成本控制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无法被实践。

3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实践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SMS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控制 案例分析

机场油库肩负着为机场油料的收发、储存、加注和管理工作,“及时供、安全供、供好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复杂形势下提高机场油库的安全管理水平,如何实现“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零差错、零延误”的行业和系统安全服务目标,将是我们长期的任务。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建立健全SMS安全管理体系,结合油库工作的整体状态,实现“系统安全、本质安全、持续安全”

1.1 介绍SMS安全管理体系

1.1.1 国际民航组织关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

定义一:用系统管理的概念和方式,对飞行运行所有相关活动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以便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小的代价将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程度。

定义二: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是一种管理安全的系统方法,包括所需的组织结构、职责、政策和程序。

1.1.2 为什么机场油库需建立SMS安全管理体系

从2001年11月,国际民航组织就要求成员国在所有空中交通服务单位使用安全管理系统。

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SMS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在所有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广泛采用,并推广至安全相关领域。

1.2 如何建立健全SMS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全面覆盖,标准统一,程序规范,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1.2.1 安全政策是安全管理体系第一要素,需注重

1.2.2 目标管理

不断地细化和量化安全目标,并区分层次、逐渐细化到每个员工,具有明确的责任界定、可操作性和激励导向作用,确保下一级的目标满足上一级的目标,层层签订安全服务责任书。

1.2.3 设备设施管理

依靠可靠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可靠的设备要靠检查、维护、保养、及时的隐患治理来实现,要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发现隐患、处理隐患,做到设备的本质安全。在设备管理上,要根据季节特点进行处置。

1.2.4 信息管理

通过构建畅通的信息渠道,收集安全信息,为不安全事件调查、安全监督与审核、风险管理和安全目标等安全活动提供依据,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避免和减少事故、事故症候和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建立信息收集、存储、分析、、反馈等程序。

1.2.5 安全教育与培训

针对不同员工和不同情况,油库需开展以下安全教育工作,全年安全教育不少于24小时:(1)岗前安全教育。(2)日常安全教育。(3)特殊情况下安全教育

1.2.6 积极的应急响应体系

应制定有效的突发事件响应预案体系。预案应完备并具有可操作性,应至少涵盖所有突发事件的各种类型。

突发事件响应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以及应急预案体系的不断修改与跟进。

1.2.7 安全监督与审核

准确掌握安全生产运行情况,检查安全工作的开展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民航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要求,是否有效运行并促进实现安全目标。通过监督审核反馈的信息,评估安全绩效,肯定成绩、激励士气、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信心,同时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据此做好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应制定合理的安全绩效指标作为安全监督预审核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1.2.8 不安全事件调查

油料的不安全事件主要包括:跑冒滴漏的管理、运行指挥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和危险品运输管理等方面发生的不安全事件。

重点是查清事件原因,特别是系统及组织上的缺陷,研究对策,落实整改措施,识别危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文件制度体系。注重实现不安全事件的闭环处理。

1.3 理解油库安全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建立重大作业和关键岗位的领导管理到位制度

要达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油库工作要特别注意做好“五个确保”:一是要确保收发油安全。随着业务量的增多,员工极易出现安全疲劳和麻痹松懈思想,要从人性化的管理角度,科学做好排班安排,为一线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切实提高安全供油水平。二是确保消防安全。特别夏季是做好防雷、防洪和防火工作。三是要确保供电安全。四是要确保油罐及输油管网安全。这其中包括长输管线和库区管线。五是要确保反恐防恐安全和员工队伍稳定,完善落实安防制度,切实保障好资产和人员的安全。

抓好重大作业和关键岗位的管理工作是基层单位管理的重头戏,油库领导要有安全敏感性,建立相应重大作业领导到位制度,油库的收发油作业、倒罐作业、洗罐作业等领导干部要亲自过问、管理到岗到位。重大作业的流程标准化、制度化、责任化。油库要认真落实国家最新法律法规,加大对输油管线的巡视检查,利用自控系统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输油管线的故障,确保供油过程的安全。重要队室如控制室是油库安全工作的灵魂,建设打造一支优良而训练有素的控制室队伍极其重要,旨在日常安全生产中实现精确制导,有的放矢。

2、如何建立全面的油库安全风险控制

安全管理就是风险的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下从五个方面介绍如何打造油库立体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识别、评价与管控、安全隐患治理、严查“三违”、变更管理、制定风险管控手册,从而有效控制安全风险。

2.1 风险识别、评价与管控

2.1.1 危险源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通过预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提高作业安全性。以防止人身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以基层班组、一线员工和作业现场为重点,组织开展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工作。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的缺陷、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

2.1.2 风险评价(评估)

在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基础上,通过定性或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预测危险、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概率、频率)和损失严重程度,确定风险是否需要控制和控制程度,分级记录评价(评估)结果。

风险评价(评估)的类别:(1)综合评价(评估)。综合评价(评估)是定期对本单位所有工作任务和流程、作业操作过程、作业现场、作业条件,进行的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现状总体评价,形成月度、年度安全评估报告。(2)专项评价(评估)。在下述情况下(不限于),进行的专项的安全评价(评估):1)重大作业、特殊作业、大型维修作业开展前;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设立和竣工验收前;3)新设备、新设施、新工艺使用前;4)新业务开展前;5)组织机构、作业流程、施工方案变更后等;6)其他情况。

2.1.3 风险评价(评估)的方法

常用的风险评价(评估)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SCA);(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3)环境因素评价法;(4)危险预先分析法(PHA);(5)故障树分析(FTA);(6)事件树分析(ETA);(7)因果分析图(鱼刺图);(8)头脑风暴法;(9)其他方法。

2.1.4 风险评价(评估)的分级

根据风险评价(评估)的结果,安全风险一般可分为低度风险(可接受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三级。(1)低度风险指发生概率低、危害(损失)程度小可接受的安全风险;(2)中度风险指有可能发生、危害(损失)程度中等或较大的安全风险;(3)高度风险指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

2.1.5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评估)的结果,通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将安全风险控制在降低可接受范围内。

风险控制的原则:(1)对低度风险应保持现有的控制和监控措施。(2)对中度风险必须确保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监控风险,确保不加大风险的程度。在技术和财务允许的条件下,力所能及的采取措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3)对高度风险必须立即采取新的措施降低风险。在采取措施前,对于正在进行的作业,必须采取应急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的过程包括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计划、方案等)、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效果的跟踪和验证三个步骤。

2.2 安全隐患排查

(1)本单位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2)应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排查的主要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违反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要求。2)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存在缺陷和漏洞。3)是否按要求对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及危险源进行了有效的辩识、评价和控制。4)周边单位、外协单位的活动是否可能造成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5)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安全保障设备设施、安全防卫设备设施、劳动保护设备设施是否存在技术缺陷,或存在未经检测、违规操作、超期或超负荷运转、带故障运行等情况。6)各岗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人员配备及业务素质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7)生产作业过程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反作业程序、作业指导书、规章制度等违章现象。9)自然灾害等其他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3)本单位的一般和较大隐患,自行负责治理。如需由上级单位组织治理的,应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单位协调组织治理。

2.3 “三违”治理

(1)杜绝“三违”是单位建立的年度安全工作目标之一,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建立本单位杜绝“三违”的相关专项管理制度。(2)按照相关要求,对出现的“三违”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处理。(3)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杜绝“三违”的发生,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自觉意识。

2.4 变更管理

2.4.1 什么是变更管理

为有效识别和管理涉及安全生产的系统、组织、人员、制度、流程、设施、设备、材料、经营范围等临时或永久变更带来的风险,在上述变更发生前或不可预知的变更发生后能及时进行响应,使变更带来的直接或潜在的风险保持在安全生产可接受的范围内。

2.4.2 变更的评价方法

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等安全评估方法与手段,系统地从工程、设计、运行等过程对变更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出变更因素可能导致的各种结果,并进行汇总归类。

2.4.3 变更的流程

变更管理工作按流程步骤分为变更的识别、申请、审核、批准、实施和验收等阶段

2.4.4 变更的分类

变更按照所属类型分为以下几类:(1)技术变更;(2)组织或人员变更;(3)法律法规及程序变化与更新;(4)客户、承包商或业务变更;(5)安全生产管理类变更。

变更管理是“预防为主”思想在安全管理体系运用的具体体现。

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等三个要素是动态的,操作人员的行为变化、设备运行状态的改变或运行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可能导致安全状态的失控,所以油库认真开展变更管理,借助变更管理的手段,确保过程安全,才能持续有效控制安全风险。

2.4.5 风险管控手册

开展各项风险识别与评价工作,形成风险管控体系文件。将风险管控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找准风险点,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制度,操作有流程。制定《风险管控手册》对重点流程、重点设施进行关键风险点控制,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指引和风险管控体系文件,实现安全风险管控总体目标。

3、冰山理论充分地揭示:每一次事故背后都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事件和违章操作,认真研究本单位及行业内不安全事件的案例,可以给日常管理带来警醒作用

案例分析:2010年6月10日凌晨,某油库接收管输油品,作业计划为:1号罐负责管输收油作业,备用收油罐为3号罐。当1号罐收到13.5米时显示屏弹出“管输收满即将换罐”的确认对话框,控制室值班员点击确定后,观察3号罐管输入口电阀并未开启,此时1号罐管输入口电阀已经开始关闭,而5号罐管输入口电阀正在开启中。随即,作业人员进行5号罐管输入口电阀关闭操作,然后开启3号罐管输入口电阀,此时管线压力出现明显升高情况。该值班员立即停止关闭5号罐动作,待3号罐全开到位后,彻底关闭5号罐管输入口电阀,系统显示管输压力恢复正常。

由于该油库之前对3号罐阀门进行了维修,自控系统已将3号油罐从收油队列中删除,进油油罐自动切换为5号罐,但作业人员对此没有准备,慌乱中发生误操作。由于双关断阀的特性(当开启行程显示80%时,阀门相当于开启通径的四分之一,当关闭行程显示20%时,已相当于关闭通径的80%),致使当5号罐已部分关闭时,3号罐管输入口电阀还未完全打开,导致系统憋压。

管线憋压是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如果我们能认真分析学习,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把开关阀门和熟悉阀门特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教育,狠反“三违”,就可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研究行业内油库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整治员工违章操作的有效性,逐步完善业务流程和相应预案。曾经的教训都是宝贵的经验财富,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4、结语

本文首先从健全SMS安全管理体系开始,详细描述油库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和油库工作特点,介绍安全政策、目标管理、安全教育和培训、设备设施管理等方面内容,以及建立重大作业和重要岗位的领导到位机制。由于安全管理就是风险的管理,所以本文着力从五个方面阐述如何打造立体全方位的安全风险控制模式:风险识别、评价与管控、安全隐患治理、三违治理、变更管理、风险管控手册。本文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强调了研究事故和不安全事件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名词解释:

[1]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2]“五个零”安全服务目标:“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零差错、零延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监理;危险源;控制

近十年来,我国建设工程总量和建设行业产值增长强劲,规模大、层数高、结构复杂、工艺要求高、工程地质条件差、环境恶劣、场地狭小、施工难度大且技术风险大的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建设工程施工作业安全事故的偶发性、随机性、复杂性和关联性都相应增大,建设工程施工作业人员的构成、建设施工及建设产品的特点,使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难以预料和防范。而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国加人WTO以后,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建筑业的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也发生了大量的安全事故,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建筑业也被列为了“高危行业”。

1.工程安全危险源系统控制

1.1 工程安全危险源分析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鉴于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及影响因素诸多,危险源转变为破坏力的机理复杂,传统的“经验控制型”及“过程控制型”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及管理的需要。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研究工作,有利于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建筑企业的形象,提高综合效益,为政府提供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宏观控制手段,为施工企业提供了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法,对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1.2 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系统

1.2.1 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是安全事故的根源,危险源辨识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核心,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就是辨识或确认危险源。

1.2.2 危险源导致的事故风险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辨识和确认之后,就应进行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评价工作。基于危险源的事故风险评价,需要系统地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1.2.3 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对危险源确定风险值,按照风险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标准,构建施工项目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制度及应急救援体系,对每一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和管理措施。

1.3 安全风险评价方式和方法

1.3.1 安全风险评价方式

定性评价是指根据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非量化评价。危险源辨识就是对危险性的一个定性评价,它由参与评价的人员凭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照有关的标准、规范,或者根据同类系统或类似系统以往的事故统计资料,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在某种条件下引发事故的危险源,同时提出安全控制措施。

综合评价是综合考虑影响系统安全的所有危险源,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对系统的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危险源危险性进行综合危险性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1.3.2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过程实质上就是依照科学的方法建立的一套作业程序,循序渐进、逐步深人地分析、辨识、控制风险的过程。企业在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时应包括组织活动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即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下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应当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原材料及产品运输、原材料及产品贮存、产品的生产及包装、公用设施、外包商及其他承包方、产品使用等方面的活动。

2.控制危险源的安全风险措施及方法

2.1 评价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及控制原则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和承受程度的评价,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在风险评价中,常按照导致事故的可能性或频繁强度,确定其可能性等级,并按照导致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确定其严重性等级,然后综合可能性与严重性两种评价,得出风险程度的等级。对于建筑施工项目,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3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

2.2 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人为失误,从而起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过程。

危险源控制的管理方法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管理措施的失效将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发生。这其中包括安全制度的完善及落实工作人员的安全态度、技术水平、安全组织机构、企业内部的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等。鉴于此,我们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管理控制方法建立管理控制程序。

2.2.1 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2.2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源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的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查等。

2.2.3 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日常安全检查和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作业。所有活动均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处于受控状态之下。

2.2.4 建立安全信息反馈制度抓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应根据其J性质和严重程度,按规定实行各级信息反馈和整改,并作好整改记录发现重大危险隐患,及时报告主管领导,组织紧急处置。

2.2.5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定期严格考核评价,给予奖励或处罚,逐年提高要求,促使企业和项目组织在危险源管理水平上的不断提高。另外,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作业人员的不正确行为对第一类危险源的触发作用,及时发现各种类型的人为失误造成危险源。对能力和意识不相适应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做到岗位安全化和操作标准化,特别是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源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管理的意义、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危险源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源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应急事故处置等。

3.工程安全监理的作用

工程监理制在我国建设领域已推行了20年,在建设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在我国刚刚开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监理,是监理工程师能及时发现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消除,从而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展,也就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了国家公共利益,从而维护了社会安定团结。

3.2 有利于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

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监理,由监理工程师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也保证了施工进度,使安全生产能顺利开展,从而促进了整个建设计划的按期圆满完成,有利于投资的正常回收,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3.3 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

在建设工程安全监理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可以有效地规范各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劳动作业条件,采用各种安全技术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生产行为的发生。

3.4 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通过对安全生产实施三重监控,即施工单位自身的安全控制、工程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仅有利于防止和避免安全事故,而且改变了以往单靠政府采用安全检查方式把关的做法,充分利用市场规则共同形成安全生产监管合力,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

参考文献:

[1]张东生. 工程监理安全风险与防范.中国科技信息,2008

[2]谢伟. 工程监理安全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中外企业家,2010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6篇

事故概率分析化工建设项目实施前期的准备阶段,须对以往相似的化工项目及相同系列装配的项目进行数据资料的整合,分析出项目存在多大的风险并准确计算出危险出现的概率,以做到万无一失,保证化工建设项目顺利竣工。但是,通常情况下,概率计算出啦都不是太准确,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计算分析的数据,要尽可能的出自国内同类型工厂记载的和事故出现相关的数据。预测及评价安全评价的主要要求是确定社会可以接受的风险程度。这其中包括社会能够接受的风险概率为多大以及在风险发生后社会能承受多大的风险损失。如果一项工程在实施前期没有做全面的预测和安全评价,人们将不会知道该工程竣工后发生风险的机率,也不知道如果真的存在危险性的突发事件,社会能不能经受的住风险的打击,那这样的化工工程无疑是纸上谈兵。因而风险预测和安全评价在化工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化工建筑中存在的风险损失主要体现在环境损失、人员伤亡、物质财产损失三个方面。

风险管理与风险评价结论

各个领域的风险评价如出一辙,得出的风险管理制度也相差无几,基本上都是根据事故提出的应急措施以及一些预防手段。应急措施主要针对防火、防雷击、冷却系统等方面;预防措施则是侧重于报警系统、监控系统、排气散热系统、防止可燃气泄露等。虽然化工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在安全评价方面做得很到位了,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当出现带有危害性的事故时,受污染的环境如何恢复?事发现场如何疏散群众?如何将事故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应列入风险管理和安全评价的范畴之内,根据实际情况跟以往积累的经验,将安全评价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真正地降低工程的风险指数。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风险管理;药品管理;应用

1 医院药品风险管理概念及现状

1. 1 药品风险管理的概念 药品风险管理指的是在医院内通过各种有效措施, 发现、评估、预防和控制药品风险, 以实现患者风险最小化, 效益最大化的动态管理过程。医院药品风险潜伏于药品在医院的整个周期, 全程管理涉及的因素也较为复杂, 如药品的采购、储存、用药决策、药品调配、发药或护士对医嘱的执行以至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等环节中, 医院必须制订各种规章制度, 对涉及药品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防范、监控, 医、药、护人员都要加强药品风险管理意识。

1. 2 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现状 随着药品管理的深入和对药品风险属性认识的增强, 药品风险管理已成为与药品有效性同等重要的问题, 尤其近几年来, 药品安全问题在我国陆续, 出现如:“泗县甲肝疫苗”、“齐二药”、“欣弗”、“佰易”、“刺五加注射液”等药害事件, 一次次以大量无辜的生命为代价, 已敲响我们必须重视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警钟, 安全用药已经成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重点, 因此,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临床用药安全工作, 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意识, 降低医院药品风险的发生率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学习药品风险管理知识, 探索药品风险防范对策, 强化医院药品风险管理, 确保医院药品全过程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达到最大化的药品收益, 最小化的药品风险。

2 药品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

2. 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岗位责职 建立药品风险管理组织及药品安全工作制度:广西藤县人民医院组建了医院药品风险管理领导小组、药品风险识别与评价及药品遴选、采购小组, 承担药品风险管理的职能, 由院领导、医学、药学、护理、管理等多学科、富有经验的专家组成;药剂科负责具体工作;医院内所有涉药科室主任、护士长和指定的风险管理员组成药品风险管理小组, 构架出可行的意见或建议;指导用药策略;评价药品管理制度和制定措施;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处理用药差错;药品风险信息等;负责医院内药品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工作的汇总;负责对新申请的品种进行安全性评估;对高危药品品种的替换, 根据临床价值遴选品种等。医院结合实际制定风险预警制度、风险控制制度、药品资质认证制度、临床药师制度、风险事件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会引起医疗纠纷, 导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存在质量差和漏报现象, 无法正常发挥药品预警作用, 不利于合理用药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 加强对医院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1]。质量管理制度是医、药、护人员工作的基本规章制度, 完善这些岗位制度不仅可以明确医院各级的分工, 还可以提高医、药、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使医、药、护人员的日常工作合理化、规范化、条例化。完善岗位制度, 实现对药品采购、验收入库、贮存、保管、处方、发药等方面的严格监督检查, 确保药品的质量及用药安全。对医院的硬件设施进行监控, 实现各级各司其职, 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 降低药品的风险。

2. 2 加强药品各环节的管理

2. 2. 1 医院药品的准入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 通过对药品经营企业资格的审核, 切实验明《药品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及法人的授权委托书、身份证等证件的合法性及有效性, 并签定药品质量保证协议书。必须在经自治区药品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平台上采购药品, 另外, 要定期或不定期考察药品经营企业场所是否合格。建立供应商资质档案, 定期检查证件有效期, 以防万一药品风险发生时有据可查。

2. 2. 2 药品的采购、验收 药品研发、生产和流通的风险伴随药品一起进入医院, 医院没有能力, 也没有资质对进院药品的内在质量和安全性进行检测。目前药品市场流通环节过多, 存在着不按要求贮存、运输等情况, 也增加了药品的安全隐患, 要告知医药供应商做好药品的安全贮存运输。保证每个环节药品的质量是医院安全用药的前提, 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的采购验收制度。每批药品采购后不仅要核对注册商标、药准字号、厂家、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效期、包装合格证等, 而且要从外观上做好药品质量的初步判断, 如发现有包装破损或质量可疑的药品, 要做好验收记录, 申请质量检验或与供货商协商退货, 严禁不合格的药品验收入库;进口药品的验收要索取加盖供货公司红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合格证》;生物制品的验收要索取加盖供货公司红印章的《生物制品批签发证》;需要冷藏的药品要检查药品运输的冷藏措施。所有药品的购进都要索取合法票据并留存, 清单上必须载明供货单位名称、药品通用名称、厂家、批号、生产日期、效期、数量、规格、价格等, 票据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 并不得少于3年。

2. 2. 3 药品的保管、调拨 药品仓库保管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要严格执行《药库的管理制度》, 建立有效的药品质量监控体系, 仓库内设有冷藏库(2-10℃)、阴凉库(0-20℃)、常温库(0-30℃)、特殊药品、高危药品管理库(区), 药库与药房的相对湿度应当保持在45%-75%。药品管理人员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检查与养护, 维护储存设备, 监测和记录各储存区域的温度、湿度, 每日必须做好仓库内温度、湿度的监控调节, 且于上午、下午各记录一次, 并建立相应的养护档案。验收后的各种药品要根据其药理作用、剂型、保管要求归类, 置于适当的区域上架存放并标识, 药品与地面及墙面距离不得小于10 cm, 以防药品受潮变质。仓库内划清合格区、待验区、不合格区、发药区并有明确的标志, 以防止因合格品与非合格品混淆造成药品风险。对毒、麻、限剧药品要严格执行其特殊管理办法, 采用“五专”保管, 确保账物相符;对放射性药品及易制毒化学品、高危药品按规定贮存在特殊存放区域, 并做好“警示标识”。对急救药品、包装相似、看似、听似、一品多规或多剂型、易混淆的药品做到全院统一“标识”, 外用药品要另设区域保管。同时要根据药监部门抽验药品的质检报告、包装、说明书等评价药品质量及供应情况, 并建立药品质量问题登记本, 一旦发现有质量可疑的药品, 必须真实记录, 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并与供货商联系, 并及时反馈及处理可疑药品。建立效期药品管理制度, 发放药品应遵循 “先进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则, 凡过期失效、霉变及质量可疑的药品严禁发出使用。医院应在各药房及临床科室配备符合药品储存条件的设备如冰箱、保险柜、药柜, 以便切实做好冷藏药品、特殊药品、高危药品、急救药品的保管和标识。每月由药剂科组织人员检查仓库、各药房、临床科室药品的质量及保管情况, 并作必要的药学指导, 同时, 回收并及时处理过期、变质、失效的药品。

2. 2. 4 药品信息的维护 本院使用计算机对药品各方面信息的管理已有十多年历史。药品验收入库后, 及时做好药品信息如供货公司的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准确无误地录入数据库, 以便日常工作中能快速查询在库药品的各方面信息, 尤其对有缺药、积压或过期的药品能及时报警。如万一有药品安全问题时可及时查验, 迅速召回, 以降低药品风险的发生率, 同时提高了医院对药品的管理水平。

2. 3 处方医嘱的开具及调剂

2. 3. 1 处方医嘱的开具 医师开具处方要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 按照国家药典、说明书和用药指南选择药物及其剂量, 避免滥用药物。本院经常开展药品安全教育, 实行处方点评制度, 采用药品动态监测, 以规范临床用药为重点, 推进安全合理用药。尤其是对品、、医疗用毒性药、高危药品及抗生素使用, 更应严格按照其特殊(规定)的管理办法。处方的书写必须规范完整, 采用电子处方及医嘱。既要注重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又要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消除风险隐患, 从而防止药物不良事件发生, 降低医院药品风险, 尽可能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

2. 3. 2 处方、医嘱的调剂和执行 药师也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认真审核处方, 发现处方有用药不当或超剂量用药、配伍禁忌等, 应与医师协商解决后, 方可选择适当的方法调配药品。调配差错是药品调剂中的主要风险, 如药品过期、变质、包装错误、发药错误等, 原最小包装的药品拆零调配的, 应当做好拆零记录, 拆零药品的包装袋必须标明药品通用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批号、医院名称等内容, 有其他特殊要求的, 做书面说明。发药前必须要有第二个人核对, 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防止发生调剂、发药差错现象。发给某些病人如残疾人、老年人、聋、哑、盲人等患者的用药应作特殊的交待。在医疗实践中, 要治好病, 既取决于医师、药师正确的用药指导, 也取决于患者是否依从医嘱用药。若不按医嘱用药, 甚至不用药或中途停药、滥用、多用药等, 均可能导致药物的治疗失败或风险。因此, 医务人员应多向患者宣传药品知识, 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护士给药过程中的药物溶媒、药物浓度、给药途径、给药速度等是否合理, 药品外观性状检查、消毒剂的应用、静脉穿刺水平、核对医嘱等环节均会直接影响到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护士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降低药物使用风险的危害。

3 建立药品风险评价的方法

通过定期对药品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制定药品风险的控制措施, 达到减少药品危害, 降低风险的目的。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药品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药品风险评价需关注两方面的内容:药品对患者的危害程度和风险出现的频率, 使用矩阵法评价药品风险, 对药品风险承受的选择可有几种结果:可承受风险, 0-4级(低度);需关注风险, 5-6级(中度);不可承受风险, 7-9级(高度)。风险的评价标准则包括:①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由此产生的潜在药品风险为重大风险;②历史上发生过药品事故和重大未遂药品事故和险情, 但目前防范措施仍未到位, 由此产生的潜在风险为重大风险;③ 使用矩阵法评价风险值达5以上(包括5)的为本院重大风险;④使用矩阵法评价风险值达6以上(包括6)的为本地区重大风险;⑤其余的为一般风险。风险评价小组成员利用风险评价矩阵法对识别出的每个危害事件, 从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两方面综合考虑, 评价其风险等级。同时, 针对每一个危害事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备案并上报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 强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加强药学和临床医学的密切配合, 是医院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 药品种类、规格日益增多, 药品更新换代加快。虽然新药经过了检测和临床试用, 但是很容易出现其他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因此,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药品监控体系和药品不良反应预案, 加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力度, 通过各级人员的层层监控, 降低药品的风险。全面把握药品的信息, 切实保证用药者的安全[2]。临床药师指导全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临床科室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员, 负责组织本科室医护人员参与监测工作, 对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 要及时进行分析判断, 严重的必须停药或换药, 有生命危险的应采取就地立即抢救等可行措施, 并及时报告相关科室和医院。药剂科设立专职监测员, 负责全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日常工作, 并及时向县市级、省级药监部门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

5 建立药品召回制度

建立药品召回制度与处置流程。当发现假药、劣药或高度怀疑药品出现质量问题, 如药品来源不明, 药品疗效不明显, 药品中含有违禁成分等, 亦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 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并按既定的原则、程序迅速召回药品, 由专人妥善保管, 及时处理相关的问题。实现药品风险的管理, 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3, 4]。

6 完善药品质量报告

对医院中出现的药品安全事故进行汇报, 将医院的药品质量进行记录, 完善质量报告。医院对药品中存在质量问题, 且出现安全事故的, 处理实行“三不放过”原则, 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不受教育不放过, 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平时, 加强对医、药、护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 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同时也采取奖罚分明, 注重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措施, 杜绝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7 总结

药品风险管理概念已经渗透到了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医院各级领导应提高对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视水平, 指导医、药、护人员进行药品风险管理, 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 降低药品风险。医、药、护人员在增强对药品风险管理的认识后, 能保证公众安全用药, 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覃冠武,梁慧锦.医院药品的风险管理探讨.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 (8):54-55.

[2] 赵宁志,高茗,茅建华, 等.药品风险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 22(3):148-149.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风险性的评估被广泛的应用在化工工艺流程中。化工工艺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可以有效地判断出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消除这类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化工工艺风险性评估的探讨,对化工工艺流程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化工工艺

1、化工工艺的概念

化工工艺是指:把原材料经过化学反应,转变成产品的方法以及过程,它包括完成这一变化的全部措施。其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原材料的处理: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

(2)进行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

(3)对产品进行精致。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2、危险化工工艺

危险化工工艺是指:在化学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引起火灾、中毒、爆炸等事敌的工艺。根据我国安全监管总局编制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它包括:电解工艺、氯化工艺、合成氨工艺、加氢工艺、硝化工艺、裂解工艺、氧化工艺等15类工艺,并且每种工艺都有其典型的工艺。

三、化工工艺评估方法

目前国内化工生产工艺风险评估大多只是停留在定性阶段,只能针对关键的风险因素进行探究,缺乏全面的评估观念,评估结果很难令人满意。当前比较成熟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体系如道尔化学评估标准与蒙德风险评估理论仍然有很大局限性,上述两种评估标准主要针对化工生产中的易燃易爆以及化学药品中毒风险进行评估,缺乏普遍性;而且只是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实质进行评估,忽略安全生产监管与风险应急处理办法,因此与实际化工工艺风险评估要求有很大偏差。科学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系统不仅需要针对实际化工生产过程进行定性分析,还要结合化工原料、化学反应设备、生产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因此需要结合现代模糊概率的数学理念,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因素与评估结果之间建立合理的几何数学模型,再利用现代智能计算机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得出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结果。

四、我国化工工艺的安全评估

1、化工设备安全评估

(1)实验装置设备的安全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对于物料各个工序的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构成物料的了化工设备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中的装备反映容器内不仅进行着化学反映,还有流体的流动、传热等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影响,所以反映设备是化工设备的核心,它的选择对化工设备的安全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必须要重视发生反应过程的装备,这样可以保障由于连续过程产生的反应拥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使得实验过程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但是不同的工艺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之相比,间歇工艺的工程更为简单、操作的弹性较大,进行设计时,可以使用精确度较低的数据,其通用也很强。

(2)化学材料选取的安全性

通常一种反映会具有几条工艺路线,我们要选择使用可以消除或者减少危险物质用量的那条路线。因此,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利用专业知识,来挑选实验材料,尽可能的避免或者代替那些危险材料,从而将实验的安全系数降到最低。例如:使用催化剂来稀释危险物料,以此来缓解反应的剧烈程度;使用新科技、新技术减少危险介质的藏量;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生产废料,尽量做到过程用料、辅助剂的回收循环利用,减少其对于环境的污染。

(3)实验防护工具的安全性。

化工设备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可能会出现偏离正常运转状态的情况,从而引起超温、超压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认为所难以掌控的,因此对于这些类似排泄阀、防爆板、通风管、安全阀等装置一定要谨慎使用。因为她们的安全性会影响到整个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对于一些非常危险的操作,要使用全自动控制系统,或者程序控制装置,一旦有爆炸、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能够起到防止事态扩大,减小事故损失的作用。这些在设置的时候要从人性化的设计角度出发,将人身安全作为第一步考虑,例如考虑设置安全救护设施,如设立洗眼区和安全淋雨区等。

2、研究方法选择

(1)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

风险评估是对于多学科内容练习结合的一种方法,它自身包含着多数理论模型的建立,但是拥有一定的假设条件。因此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是解决危险化工工艺评估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定性分析可以指明事物发展的方向,但是在深入材料实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通过对于定量分析法的假如,刚好使得两者相互所长,从而为研究事物建立一个合理的运作机理。因此,数学建模是风险评估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2)查阅文献与访问调查相合

对于危险化工工艺过程中整体风险评估,除了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描述外,还有少数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但是定量的评估只是对工艺本身的本质安全进行评估,几乎很少对工艺进行整体的危险性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3)模糊数学方法

由于危化品生产过程中运行环境的复杂多变,影响化工工艺安全的各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的,且各因素间的关联关系随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加之其中很多因素是模糊因素,因此各种风险影响因素不能被精确的定量。为了能准确地描述危险化工工艺安全运行的各个影响因素,应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进评估。

五、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相关措施

要将化工工艺中存在的若干风险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就必须要加强其风险识别的工作,对爆炸、中毒、火灾等灾害做定量的分析,更加准确地判断出化工工艺中存在的若干事故隐患,并针对这类隐患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化工工艺的生产设备角度进行风险识别加强措施分析的话,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化工生产设备的风险识别

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设备大多数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通常这类设备也是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重点检测对象。从化工原材料的运输、干燥到生产中的过滤、混合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质量把关,将危险程度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之内。并且大多数化工工艺的生产过程中最好能够保持设备工作的连续性,因为连续性的生产流程通常具有生产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等特点,是降低化工工艺风险的良好措施。

2、加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化工工艺最核心的生产环节就是化学原材料之间的反应过程,不仅关系着化工生产的质量以及效率,更关系着化工工艺的安全性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识别检测,尽量不选用反应效果剧烈,有剧毒,或者容易爆炸等材料,如果必须要使用到比较危险的材料,则要做好反应环境与外界的隔离,避免外界受到反应物的波及。在现代工艺中,一般是将反应物浓度稀释之后采用催化剂的方法来达到化工生产的目的,在保证了正常生产量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化工工艺的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3、加强安全防护系统的风险识别

在任何化工工艺生产流程中,都配有一定的安全防护系统,来防止可能发生的一些生产事故。而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最终措施就是要从安全防护的角度入手,检测生产流程中的保护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分析其保护性能,根据安全防护系统的保护能力来判断化工工艺生产的危险程度。通常纳入检测范围的有防爆板、通风管、安全阀等装置,加强这类装置的使用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整个化工工艺生产设备的安全性。

总之,针对化工工艺技术特征、生产危险性进行必要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估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明确化工生产安全状况,掌握危险管控点,方能提升管理效益,营造安全可靠的化工生产与工艺应用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化工工艺的风险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化工产品的生产,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要严肃对化工工艺风险性的评估,确保化工工艺流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瑞娟.浅析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244.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影响评估,就是指在一些规划项目进行建设施工后,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及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预防、减轻环境危害的有效对策与措施,同时还包括跟踪监测的具体制度和方法。化工建设项目作为一种对环境危害和环境风险较大的建设项目,因此,化工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高度重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化工建设项目必须“先评价,后建设”,充分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有效工具的作用,为化工建设项目的决策服务。在此,笔者就着重分析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 法律、法规及环保标准

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环评书”)在编制中除遵照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导则外,还应结合行业的特征严格执行如下法规和环保标准。

(1)《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3)《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化劳发[1992]667号。

2 工程分析

“环评”中三大环境要素的预测评价模式,现已规范化、程序化,在准确输入工程分析数据的前提下,应用微机能自动给出各方位在不同气象条件及不同外环境特征下所需预测评价数据及图像,故近年来国家及省级环保部门在“环评书”审查中,都把审点放在工程分析这一专题,并核实计算物料平衡数据。

2.1 物料平衡

拟建工程分析中的物料平衡数据是“环评书”中关键数据,其正确与否将影响到“环评书”的最终结论。传统的培训教材中物料衡算公式如下:

ΣG投入=ΣG产品+ΣG流失

式中,ΣG投入为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ΣG产品为产品量;ΣG流失为物料流失量。

当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下列总量法或定额法公式进行衡算:

(1)总量法公式

ΣG排放=ΣG投入-ΣG回收-ΣG处理-ΣG转化-ΣG产品

式中,ΣG排放为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ΣG投入为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量;ΣG回收为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量;ΣG处理为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量;ΣG转化为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量;ΣG产品为进入产品结构中的某污染物量。

(2)定额法公式

A=AD×MAD=BD-(aD+bD+cD+dD)

式中,A为某污染物的排放量;AD为单位产品某污染物的排放定额;M为产品总量;BD为单位产品投入或生成的某污染物量;aD为单位产品中某污染物的含量;bD为单位产品所生成的副产物、回收品中某污染物的含量;cD为单位产品分解转化掉的污染物量;dD为单位产品被净化掉的污染物量。

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时,必须对生产工艺、化学反应、副反应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成份和消耗定额。但此法的计算工作量较大,所得结果数据误差太大,该公式达不到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需探讨修改。

2.2 水平衡

水平衡是“环评”导则明确的任务,它不但能反映整个生产系统各部位与各类废水排放量及浓度,同时反映了全厂的废水排放量与工程整体系统能否节约用水的程度。只能按给排水专业的图示法表达,不能用表格法作平衡表,否则难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化工生产系统的水平衡要点是:不但要表明物料的带入水分,而且要特别反映出物料参加反应生成的水分,同时反映出水的重复利用及循环利用率,否则难以作出合格的水平衡图。

2.3 环保治理措施

化工项目产品品种及原辅材料繁多,故产生的污染物种类也多,处理“三废”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要核实“三废”排放量、物理化学特性,按污染物性质分类,结合类比调查,灵活选取某些治理设施还是可行的,但都要遵照技术要先进、成熟可靠,经济上又要合理及现实的原则。

3 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政府一方面对现有部分重要行业的产品、生产工艺及现代化管理过程实行清洁生产,另一方面从源头抓起,即在建设项目的前期“环评书”增设专章或专节的清洁生产论述,以利于实现清洁生产。

4 事故风险评价

事故风险评价常称为环境风险评价,所谓“风险”系指生命、财产及环境损失或损伤的可能性,事故概率越大其破坏损失越大,然而事故概率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突发性灾难性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目前,国际上事故风险评价分为三种评价方式:其一称为概率风险评价;其二为实时后果评价;其三为事故后后果评价。当前国内各行业采用概率风险评价较多,实时后果评价次之,事故后后果评价目前尚未开展。

笔者认为,由于化工项目绝大部分产品属微观风险评价等级,所以应采用实时后果风险评价方式,它对有毒有害污染物质源强确定较准确,操作容易,计算数据较真实、可靠。

实时后果风险评价要点如下:

(1)风险识别分析。首先对评价的产品所需原辅材料、中间成品、半成品、催化剂等物料全面了解,查出它们的物化及毒理数据,然后筛选易挥发、易腐蚀、易燃、易爆及毒性强的物料列表分析,识别其危险程度。注意物化数据中沸点、自燃点、闪点、爆炸极限,它们是识别危险物料的重要数据。

对拟建工程中贮存危险物料的大型贮槽的结构、贮存量、贮运过程和生产装置及单元的高温、高压、有毒物料反应设备、易损管道、阀门、密封填料等,详细列出其潜在危险因素分析表,最好用图标示不安全的事故危险区域及具体点位。

(2)某物料的事故风险。对主要危险物料,通过类比调查及分析,搞清该物料发生泄漏时的源强、危险程度、影响的时空范围及产生的后果,并对相同的老厂生产装置进行事故调查,条件成熟的装置或单元,对物料运行、反应过程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危险点位,计算出危险物料可能产生的源强。

(3)事故风险评价。选择政府确认的风险评价标准收集或测试气象基本参数,根据行业特点及事故特性,选择适合本行业的评价公式作预测计算。化工产品一般依照/技术导则0选择非正常排放模式进行预测计算。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10篇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

(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

(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11篇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12篇

1.预防为主的实际措施还没有到位。

在实际落实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直处于消灭隐患的认识层面,对隐患的查处和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一般都以本单位或者同行业的事故经验总结为依据,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防御式”的被动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解决“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做到风险管理的超前控制,即在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力争将可能的事故消除在产生之前。

2.风险控制只注重点没有形成链。

由于电能产品的特殊属性,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储存,电能的生产、输送到最终的供给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因此,各环节始终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电力生产的特殊性质要求电能的生产、供给及供给具有一定的连续安全性,只要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都会导致连锁反应的发生,造成设备损坏,给生产人员带来安全威胁,从而导致大面积停电现象的出现,甚至会导致电网崩溃。当前,电力生产部门的风险控制或者没有,或者只做到了生产链上的某个点,风险控制不能渗透到电力生产的各个部门,存在事故发生的诸多隐患,这些小的漏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会给电力生产带来不良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效率。

3.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

电力产品的生产、供给及销售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庞大体系。因此,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要制定一套最全面的制度,处理措施要全盘进行规划,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配备足够的人员,从而形成风险评估的专业化格局。而当前电力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是基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风险识别和判断,且没有固定的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风险控制小组,电力部门的人员没有细致的分工,工作人员分别对电力生产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由于每个员工对电力生产不安全因素的理解不同,评估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风险评估往往以偏概全,并没能揭示真正的安全隐患。

二、电力生产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注意事项

电力产品的生产过程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围绕工作人员、电力设备及生产环境。例如: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存在违章操作的现象或者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电力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换,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电力生产也有特定的环境,该生产环境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电气及高压这类的设备较多,具有易爆性及毒性的物品较多,大多数的设备始终处于持续运行的状态等等,这些都会是电力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此,结合风险管理的理念,电力生产企业应该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严格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事故的预测不是仅仅凭借经验和事故总结,而是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区域划分下,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运用现代风险评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危险源,评价它的风险程度,制定对应级别的控制措施。这样就更加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使预防目标和手段更加科学。可以说,引入风险管理将使电力企业传统的“防御式”被动安全管理转向“攻防式”主动安全管理,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更加科学与有效。

2.重视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将风险管理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时,需要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因素进行,特别是要重视“人”的作用,即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管理意识、风险辨别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安全业务知识等等,关键内容就是事故的预防、关键环节的控制方式、重点监控措施、日常监控内容等等。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风险的处理方面,要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以及反馈的响应工作,对于关键风险点的评估可以以隐患通知书或者其他专项整改方式的形式出现,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反馈结果的处理,提升电力生产管理的成效。

3.风险管理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用,除了要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以外,还要将风险管理工作与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就能够将安全理论、经验教训与生产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也可以将风险管理的效果发挥至最大化。此外,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与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积极地吸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将风险管理与作业方式和事故类型进行密切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将风险管理的成效发挥至最大化。

4.注重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将风险管理工作应用于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时,应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才能够令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善,才能够推动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5.完善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在原有监督评价机制的基拙之上,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机制:(1)电力企业应该在遵循电力行业安全监督规范标准的基拙之上建立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监督体系,对电力企业执行有关法律规范、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督促电力企业按照电力行业安全生产规范进行电力产品的生产。(2)电力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电力安全生产状况开展综合评估,这样能够及时发现电力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并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这样能够确保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效果。

三、结语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化工项目;影响评估;要点

1 引言

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在一些规划项目进行建设施工后,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及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预防、减轻环境危害的有效对策与措施,同时还包括跟踪监测的具体制度和方法。化工工业属于污染密集型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其对我国环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因此,必须对其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难度较大,充分利用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有效工具的作用,可为化工类项目的决策服务。在此,笔者就着重分析化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分析

2.1 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总图及选址合理性分析要点

化工项目环境可行的前提是符合产业政策、相关规划,总图布置和选址合理。化工项目原则上应进入依法设立、环保基础设施齐全的产业园区,并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应从产业定位、土地规划、空间布局、市政公用工程(是否符合园区关于集中供热、供水、污水处理、供电、供气等要求)、环境保护、企业准入等方面论证项目与园区规划的符合性。

化工项目选址及总图布置还应满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GB50160-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关于项目选址、总图布置、防火间距的要求;环评应给出总图布置优化建议。

产业政策和宏观规划符合性方面,国家层面应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石化产业和轻工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另外还需关注项目所在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港口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2.2 工程分析要点

化工项目环评预测的基础是准确的工程分析。工艺方案的选择、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污染源源强及排放参数、清洁生产等是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工程分析的重点在于划分化工生产单元,按照化工单元给出发生的反应及工艺类型,各单元原辅材料、资源和能源消耗情况,分析物料流向及变化,确定产污节点及污染物,运用类比、实测和物料衡算等方法,核定三废产生源强。

工程分析要给出带排污节点的工艺流程图,对于含化学反应的单元应将主要化学反应式一一列出,主要装置操作/反应温度、压力、物质的转化率/冷凝效率、催化剂等工艺参数,要给出主要工艺单元/全厂的物料平衡、水平衡、蒸汽平衡、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平衡等。

化工项目还应关注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并给出源强,如开停车、检修及装置泄压排放等。

另外,对于改扩建或技术改造项目,还应给出现有工程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污染源及排放强度、主要污染防治措施等内容,重点关注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及“以新带老”工程内容,尽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关于依托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化工项目要求选址于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园区,园区公用环保设施是可以或必须依托的;对于改扩建项目,原有工程的公用环保设施有相当部分也是可以依托的;对于依托的可行性,应进行详细论证,主要包括依托工程的设计处理能力、现状处理规模、剩余处理能力;依托工程的处理工艺、边界条件;最好有监测数据支撑依托工程可稳定达标排放等。

关于无组织排放源强的确定:化工项目无组织排放涉及装置区、罐区、装卸站等。储罐区无组织排放源强推荐采用《石油库节能设计导则》(SH/T3002-2000)附录A给出的各类罐型大小呼吸损耗估算公式;装卸站无组织损耗(包括蒸发损耗和残漏损耗)可参考《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GB11085-89)估算,再根据装卸产品的物性,估算蒸发损耗量;装置区无组织损耗量无成熟可靠的计算方式,一般按照原料年用量或产品年产量的0.1‰~0.4‰粗略估算,在设计资料非常详细的情况下,可根据静态密封点和动态密封点的数量及其泄漏率标准,根据泄漏经验公式估算无组织损耗。

2.3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要点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污染防治对策是化工项目环评的重点之一,是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总量控制要求的重要环节。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要对不同的处理工艺进行比选,给出选定工艺设计处理能力、详细的工艺流程、各单元处理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在国内外的应用案例及效果等,最好有类比监测数据来支撑其工艺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对于化工装置余热、余压、冷凝水、中水等给出推荐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污染防治分区方法及防渗方案,可参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1303-2010),首先将厂区划分为污染区和非污染区,再将污染区进一步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特殊污染防治区和一般污染防治区;结合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各污染防治区的防渗结构和防渗要求;涉及地下水敏感区的,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监控井,必要时应设置应急抽水井。

对于委托处置的危险废物,要附委托处置协议,处置单位的营业执照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化工项目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无组织排放,应设定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防护距离内不应有居民点、学校、医院等敏感目标。涉及拆迁安置的,要有拆迁安置方案。

2.4 环境风险评价要点

化工石化项目环评的重点之一是可信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等。环境风险评价应以环境风险识别,重大危险源和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源强和发生概率,风险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及其充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重点,后果计算可适当弱化。

目前,化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主要依据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等。

环境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设施和危险物质的识别,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途径的识别(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等)以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保护目标的识别。

有关生产设施风险的识别:应结合安全预评价结果进行,但区别于安全预评价,不是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都存在环境风险,安全预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并不等同于环境风险重大危险源;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应包括生产装置区风险识别、储运工程风险识别(包括厂外运输)、公辅工程风险识别等,重点关注危险物质在线量或储存量大、高温、高压、存在化学反应的生产设施。

有关物质危险性的识别:物质危险性识别应包括原辅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等;主要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中文版)、《常用化学危险物品安全手册》、《化学物的毒性及其环境保护参数手册》等进行危险物质的物化和毒理数据查询;重点关注易燃易爆、易挥发、毒性强、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物质。

有关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正确理解功能单元的定义,功能单元指“至少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它单元分割开的地方。”关于这个定义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储罐区,我们是以单个储罐作为一个功能单元,还是以整个罐区作为一个功能单元来判定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呢?本文倾向于后一种理解。

有关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在风险评价中,一般人都存在这样的误解,即最大可信事故以及后续的源强和后果计算是基于重大危险源的,而从最大可信事故的定义并不能看出这一点。因此,本文认为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应全面考虑各个风险单元,而不仅仅是重大危险源。另外,导则并没有给出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方法和原则,本文推荐首先根据个人经验筛选一定数量的最大可信事故,然后可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附件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对前面筛选的最大可信事故所在单元进行分级,把级别为一级和二级的单元可能发生的最大可信事故确定为风险评价的最大可信事故。

有关后果的计算:气象条件可选择静风、小风和区域多年平均风速,稳定度A、D、F级;必须给出半致死浓度(LC50)范围、伤害阈值浓度(IDLH)范围,一般还需给出短时接触容许浓度(PC-STEL)范围,对于恶臭类气体可给出嗅觉阈值浓度范围。另外,化工项目还应重视危险化学品的交通运输风险。

2.5 其它

石化化工建设项目为高耗能行业,且多涉及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危害较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大型化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一般不应低于二级。

位于国家重点控制区范围内的新建化工项目执行重点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实行区域现役源2倍削减量替代(污染物包括SO2、NOx、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环评报告中应体现削减方案。

近几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有增加趋势,公众的环境意识有显著提高,化工项目由于其环境敏感性,其环评的公众参与工作不容忽视,在采取信息公示、发放调查表形式的基础上,必要时开座谈会、论证会、专家咨询会等。对于特大型化工项目一般应进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对于涉及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如自然保护区、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的,要进行专题评价。

3 总结

总之,化工类项目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在现今社会以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的前景下,需要通过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各个方面都有新突破,科学评价化工类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将项目的建设与保护环境密切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14篇

应用情况该方法目前在厂址选择、风险评估、安全生产、供应商选择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张先起成功地利用TOPSIS法对邯郸市化工区地下水质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计算数据对污染情况分级。该方法在食品卫生方面的应用也有所报道,梁祖美统计福建莆田市5年来食品卫生监督数据,并运用TOPSIS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成功地对1996-2001年间食品卫生监督质量水平进行综合比对评价;陈孟裕也曾利用美国军工标准建立了出口食品农产品风险评价体系,但其研究并未对进出口食品的风险因素具体深入分析,也未做进一步的研究论述;郭爱明利用TOPSIS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研究了最适于该食品企业的生产决策,使利润得到了最大化。在风险量化方面,袁博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五种不同的航空装备研究技术方案的风险进行了量化研究,并根据风险大小确定了较为优化的技术方案。

2TOPSIS法在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当前,在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域,检验检疫机构对监管工作风险的研判主要是依靠定性判断,为科学定量地评价工作风险的变化,并清晰地认识这一变化趋势,进而采取更加合理的前提方案或纠偏措施来降低进出口食品监管工作风险,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笔者试图将TOPSIS法应用于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评估中,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建立评估模型,从而为检验检疫机构评估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提供一种科学方法,这样,风险决策制定才能将所有不确定性范围的信息考虑在内。其基本步骤如下:

2.1成立工作风险分析专家小组。根据《GB/T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中关于食品安全专家小组组长和人力资源的要求,风险分析专家小组至少应由以下人员组成:组织内分管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法制专家;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链的各类业务专家,包括食品原料初级生产的安全控制(如种植、养殖和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食品加工、检验、检疫、检测、食品风险分析和HACCP专家等;工作流程监管和官方证书签发管理方面的专家;人力资源管理和纪检监察方面的专家等等。若本单位或部门缺乏某方面的专家时,可以从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或企业聘请外部专家。

2.2由风险分析专家小组确定进出口食品有哪些工作风险,并进行分类。同时,整理近年来进出口该类食品的进出口贸易和监管情况,例如检出的超标情况,监管队伍人员和资质变化情况,以及企业和国际市场变化情况的数据,以使评估建立在广泛的数据基础上。

2.3对风险因素量化评估。风险分析专家小组在对这些数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的依据是美国军工标准MIL-STD-822C。该标准风险评价由危害严重性和危害发生的概率等级组合而成,用半定量打分法构成风险评价指数矩阵和风险评价准则,具体如表1所示。以该指数矩阵将风险评价进行科学量化。其中A、B、C、D、E表示危害发生的频率,I、II、III、IV表示危害的严重性,具体如表2和表3所示。之后根据评估结果建立原始数据矩阵。设有m个评价对象(用于比较和研判的工作风险),n个评价指标(即风险因子),则评价对象的多指标评价矩阵X=(Xij)nm。其中(i=1,2,…m;j=1,2,…n),Xij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j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值。该矩阵模型如下:在评价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中,为了使该模型便于计算到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使不同产品在不同情况下的工作风险评估有相同的参考值,更具有可比性,规定矩阵Xij的第一行为风险最小的情况,即数值全部为20,矩阵最后一行为风险最大的情况,即数值全部为1。

2.4同趋势化处理,构造规范化矩阵。构造根据公式①进行从而形成规范化矩阵Zij=(Zij)mn.然后根据规范Zij,确定评价对象各指标的最优解和最劣解,即为矩阵Zij各列最大值和最小值构成的最优和最劣向量,分别记为Z+=(Zmax1,Zmax2,Zmax3,…,Zmaxm),Z-=(Zmin1,Zmin2,Zmin3,…,Zminm)。一般情况下Zij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即为最优解和最劣解。由于本研究在对风险因子打分的时候,风险专家小组已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权重,因此未计算加权矩阵。

2.5计算到理想解的距离并综合评价。计算规范化矩阵Zij中各方案到理想解的距离Di+和最劣解的距离Di-,然后计算各样本点与理想解的接近度Ci,Ci值越大,效益越好,表明离最优解越小,风险就越小。这样,就可以按照Ci来量化地反映某种食品进出口监管工作风险的大小,并加以比较分析。Di+和Di-以及接近度Ci的计算公式如下:

3评价体系应用举例

为使本文的研究贴近实际,笔者结合日常工作举例分析。连云港市进出口紫菜涉及到近百家企业,2012年的进出口额约为5亿人民币,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近年来,随着养殖海域的污染加重,紫菜产量和市场行情的变化等等,进出口紫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该评价体系的应用,即可定量反映近3年来进出口紫菜监管工作风险的变化情况。应用步骤如下:

3.1风险评估小组的建立。结合实际情况和现有人力资源,建立风险评估小组,由分管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任组长,组员包括一线监管人员、检测人员、HACCP体系专家、法制和纪检专家、紫菜养殖和生产加工企业主等,以确保对进出口紫菜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3.2整理和分析进出口紫菜风险因子和近年来的行业风险数据。

3.2.1通过整理数据和记录确定进出口紫菜监管工作风险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产品风险,队伍风险和其他风险,每个一级指标由若干个二级指标构成,如表4所示:

3.2.2从以上三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入手,统计近3年来我市进出口紫菜的风险和贸易变化情况,具体统计数据和情况见表5。从表5反映的情况来看,在产品风险方面:总的来看近3年来我市进出口紫菜不合格的批次都在增多。一是每年都存在微生物超标的情况,且批次呈上升趋势,2012年甚至出现了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二是2012年以来出现了2批次的重金属超标。其中重金属方面主要是针对出口到欧盟和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这些对镉有较高要求的国家。三是今年以来检出2批次的添加剂超标,对于风险点A4,2012年我局从进口韩国干紫菜中检出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阳性结果,而该物质在GB2760-2011中不允许使用,为此,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第166号风险预警,要求各口岸加强对韩国进口水产品的检测,凡该类物质阳性的均不得进口。因此,风险点A4的工作风险程度较高。在队伍风险方面:我局近年来监管人力资源数量基本没变化,而且随着参与课题立项的增多,队伍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随着国家局和省局陆续出台和完善相关监管工作规范,我们的工作依据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但是近年来新进人员的增多,也导致了由于不熟悉业务造成的风险。在其他风险方面:一是2012年以来中日领土争端不断升级,这给中日贸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风险。

二是2012年由于气候的变化对紫菜产量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今年我省沿海三市紫菜原藻减产40%以上,这对国际国内紫菜价格和供求关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三是今年以来实施了新的《紫菜原藻养殖基地备案细则》和新的《干紫菜等级标准》,在紫菜交易会以及企业定期监管时加强了对企业体系文件和记录的审查,同时,2012年我局积极指导有意愿的企业提高管理和检测水平,整改存在的不符合项,从而上升为一类企业,这些措施也相应降低了部分风险。但是,从近年来进出口紫菜贸易数据来看,近3年来伴随着风险的增加,进出口紫菜的批次,数量和金额基本都呈增长态势。即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监管工作风险也在增加。

3.3由风险评估小组依据MIL-STD-822C对每个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得出最终风险系数。风险评估小组在会商的基础上分别对每个因素综合打分,并据此建立多指标评价矩阵X=(Xij)nm。其中i表示评估的对象,即不同年份的监管工作风险;j表示评估对象的某个因素,因此Xij表示的是第i年监管工作风险的第j个因素打分情况。其中不包括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根据以上风险和贸易变化情况,由风险评估小组结合多年一线实际工作情况,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打分量化,科学评估每个风险的系数,经过打分统计,建立的多指标评价矩阵如下:

3.4将以上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

3.4.1在本文的研究中,风险指数越大,工作风险越小,对结果有正影响。采用公式①进行规范化处理,经计算得到的规范化矩阵为:3.4.2最优解和最劣解的确定。由于原始矩阵Xij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分别为最优情况和最劣情况,因此计算得到的规范化矩阵Zij第一行和最后一行分别为最优解和最劣解,分别记为:

3.5计算到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以及与最优解的贴近度。根据以上数据和公式②、③,计算最优情况和最劣情况,以及2010年到2012年风险评估向量到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并依据公式④计算与最优解的贴近度。计算数据如表6所示:

3.6结果分析通过以上风险评估将风险量化,并计算得到表6的结果,该表为我们科学呈现近年来进出口紫菜监管工作风险变化情况。通过结果发现,近3年的Ci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2012年的Ci值远小于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同时2011年Ci值相比2010年略有增加,但增幅不大。综合分析认为近3年来我市进出口紫菜行业的监管工作风险在呈增大趋势,且2012年工作风险增幅较大,这提醒我们监管人员,尽管相对于其他动物源性水产品来说,进出口紫菜风险稍小,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必须重视近年来风险的快速增加,需要对整个工作链进行风险排查,并对关键风险因子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来降低进出口紫菜工作风险,进而采取更加合理的前提方案或者纠偏措施来降低进出口紫菜监管工作风险,保障进出口紫菜的安全。

4讨论

TOPSIS是一种成熟的统计学计算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日常进出口食品监管工作中,是一种方法的创新,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这种量化的风险数据使我们对进出口食品监管工作风险变化情况了然于胸。该评价体系结合了风险评估和TOPSIS的优点,既可以通过Ci值的大小反映出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的总体评价,也可以通过风险评估给出所有风险因子的风险系数,因此可将二者结合从宏观和细节方面选择措施对工作风险加以控制。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对该方法的应用作探讨:

4.1依据该评价方法体系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根据该评价体系计算得到的Ci值用以判断某类商品监管工作风险,Ci取值在0-1之间,该值越大说明越安全,风险越小。每一次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其影响程度都不同,相应的Ci值也不同,因此,可根据Ci值的大小确定选择何种监管措施。具体到某类商品而言,可将Ci值科学的划分为几个区间,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判断每个区间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风险程度,当Ci值超过某一阈值的时候,应当在日常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对宽松或者相对谨慎的监管方式,或者为监管方提供预警,表明该食品进出口监管工作风险处在临界值。具体到实际应用中,各个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工作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并设置一系列可以接受和不可接受的数据,然后分别计算其Ci值,将该值作为阈值。这一模式的建立为监管方采取何种程度的监管措施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这样的管理也更加科学。

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价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生产安全 评价风险 预警风险

煤炭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极其重要的资源,而它在国家经济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大部分的生产都有安全隐患, 而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危险随时都可能爆发,因此,煤矿业是一个有极大安全风险的行业。然而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所以判定煤矿是否能安全生产及如何保障煤矿能够安全生产、减少、预防煤矿业发生安全事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科学、规范的评价煤矿业的安全生产,不仅能方便消除影响生产安全的因素,减少煤矿业的事故发生,更有利于提高煤矿业安管水平,让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安全的状况的措施,最大地减少煤矿的生产风险,保障企业及人民的安全。而使用工程的方法对煤矿生产系统中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和分析,判断出风险的危害级别,从而设计风险预警机制,也能有效的减少煤矿业危险事件的发生[1]。

1 风险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技术

影响安全生产风险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设备因素。例如没有按国家规定购买必须的正规设备,没有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设备运转不正常,设备空间不能够满足正常作业的条件等都属于设备风险因素。

(2)环境因素。矿井周边的因素,或是自身处于危险的地质条件下造成,例如粉尘、岩石层、地热等的因素造成。

(3)人员因素。人员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比如说人员操作时行为不规范甚至违章操作,或是危险发生后存在的错误指挥等和处于不安全状态,比如说酒后工作,心理异常时工作。或是带病工作。更甚者出现无证上岗,专业技术不合格却依然上岗等。

(4)管理因素。例如岗位设置不健全,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差,安全管理制度不合理,实施不到位等。

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主要依据风险的识别、管理、煤矿的营运的状况及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风险评价方法分为定量、定性、定量与定性结合的三类方法。常用的评估安全风险发生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安全检查表法、LEC法、事故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BP 神经网络、主观评分法。下面简单列举其中的几个方法: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局部评价法(每次安检都将整个矿井作为对象是不现实的)。根据安全风险管理的实际出发,要对整个系统或区域作出综合评价,至于作业地点或作业区域的风险也要作出的科学评价[2]。

事故树分析法是当今为止理论最为完备的风险分析方法之一,但在应用时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基本事件的概率很难确定。

模糊评价就是使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判断某一事物所处的状态,而这一事物有可能会受到多因素影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煤矿状态进行评估,来确定煤矿哪些工作需要改善,煤企业整体处于什么状态。把模糊评价方法用在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把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综合起来作为反映煤矿整体状况的指标,根据各个因素的不同重要程度和对评价来确定煤矿整体的状况[3]。

另外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与LEC法和安全检查表法相结合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样,它不仅满足了对区域评价的需要,也满足了对煤矿安全风险动态评价,构成了点面结合的安全风险评价法。

安全检查表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安全系统工程的定性分析方法。为将不安全因素和潜在危险及时找出,对检查对象提前进行剖析,将整个系统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查明子系统的不安全因素,对比有关方面的分析结果,仔细考虑,将需要检查的项目和要点按顺序编制成表,以避免漏检和实行检查,这便是所说的安全检查表。但作为一种单纯的定性分析方法,安全检查表法有例如主次不分、等同罗列的缺点。

神经网络基本上大部分采用 BP 神经网络。BP 神经网络由输入、隐含、输出层组成。数据由输入层到隐含层再到输出层,在到达输出层以后和希望值相比较,如果不在误差范围那么就进行反向传播,也就是误差反向传播。反向传播过程中,通过不断修正其权值和阈值,最终得到符合输出精度要求的数据。良好的持久性和适时预报性让BP 神经网络在进行非线性数据处理、函数逼近和模式分类方面拥有着显著的优势。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无法数据化的风险按照排出来顺序来区分的一种分析方法。所有煤矿生产系统的风险管理是矿业生产风险评价的主要研究对象。

3 煤矿井下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原则

系统性原则:影响煤矿井下安全的风险因素很多,因而,系统发生不安全事件很可能是多个风险指标共同导致的结果,而不是某个指标未达标或者超过限制而引起的。所以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一定要覆盖到井下安全风险的各方面,而且彼此之间能够及时的联系并准确的反映出系统的安全状况。

科学性原则:科学的体系能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合理。

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定性与定量结合会使对安全风险水平的衡量更加科学和完善,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可操作性原则:一是设计的指标要定义清晰。二是要指标体系的使用性要长久,还要考虑现行技术水平与未来的扩充。

(2)指标体系的构建

此评价体系分为六大指标体系:技术设备风险体系、环境风险体系、人员风险体系、管理风险体系、煤矿固有风险体系、事故及职业危害风险体系。该体系是根据存在风险及原则建立的。

4 煤矿预警机制

煤矿安全预警管理,指煤矿安全管理机构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预警对象进行日常监测,在监测的基础上预见事故可能出现的趋势,将确切的信息发送给其他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提前了解事情的状态,运用已知的安防知识与经验来研究对策,从而使用特定的方法控制不安全状态,排除存在的隐患让其恢复正常状态。煤矿安全预警管理系统从宏观和微观来协助煤矿业的管理工作,微观层面上结合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潜在危险,宏观层面让工作人员分析并控制危险行为。

4.1 预警的定义与所在的意义

以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作为依据,结合现代化各种工具,收集各类数据的状况,同时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评估、分析、监测,制造出不同阶段的安全预警信号。

建立一套煤矿风险预警的可操作体系,包括技术层面的也包括管理层面,建立一系列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流程、方法等。根据所统一的识别指标揭示出煤矿生产中的事故和发生风险前的不良征兆,对可能或将要发生的事故风险预警和防备,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故进行分析、纠错。

4.2 预警方法的选择

总的来说,有三种分析法,一是综合分析法,二是聚类分析法,三是判别分析法。

4.3 预警体系的建立

预警技术能有效的预防事故、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实现安全生产需要对风险预警技术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经分析得出得到如下四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人力的预警体系。影响人力的因素有人力资源、工资、人力投入效率等。而人力资源是构成的基础因素,招收的员工的素质高低也决定着风险的大小。另外,薪资与人力投入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薪资太低导致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或是离职、人力投入太大而出产率太低都是导致人力资源风险的重要因素。

(2)人力投入度和工作效率的预警。煤矿运转由机器操作的程度级越高的话,那么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变得越小。现在这个科技化的时代,机器的作用很是重要,发生危险的机率也很小。在机器运行稳定的状态下,有效的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3)管理效率的预警。注重日常的预警是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的重要一块,它能判断出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所以,安管效率主要体现在三点上,一是制度的完善程度,二是发生违反制度的机率,三是组织协调能力

(4)环境预警。矿井工作的环境也是风险预警中的很重要部分,矿井内的平均风速、温度的监测,巷道最小行人宽高度、粉尘浓度都需要及时的监测。

4.4 安全预警建立

(1)建立预警系统。为了防止出现可能的安全风险,故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或者部门来识别风险、管理风险。这个机构需要收集、处理与风险预警数据。同时也要向相关的上级提供风险的防范信息。

(2)建立风险触发的系统。对未来风险因素的识别,对其可能带来的后果辨识是风险触发系统所需要做的工作。该系统不仅能对风险有可能导致的结果进行检验,也能对它可能导致的其他风险进行检验。该风险触发系统能同时将各种风险预警指标融入其中,最终得出一个总体的结果,作为风险防范的依据。若将其做成软件会更方便实际操作。

4.5 预警层次划分

为了防患于未然并准确的达到预警目的,故需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警体系。可从单一预警到局部预警再到系统预警展开,三个层次互相联系,从不同层次描述系统处于的安全状态,能有利识别各类隐患和事故诱发因素,通过分析最终确定应发出的警报,并提出有效对策。

4.6 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为预警提供基础保障,煤矿企业若能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那么便能更为有效的实施预警分析和提出预控对策。为了保证预警机制的顺利运转,通过运用定性到定量方法,综合各个防治部门成立一个煤矿安全风险的预警部门,预警部门是该企业的风险防治的最高部门,并找出一个最终负责人。把生产里的风险置于有效的监测和控制下,使生产活动在有序均衡的远离临界态,保证煤矿业的安全生产。

4.7 安全风险应对系统

应急处理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是预控中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当日常的态预警的防控措施怒能阻止系统向超临界态转化,灾害可能会变得无法避免,那么此时相关人员需立刻采用应急模式以防止事故造成更大损失。如果系统恢复到可控状态,应急模式立即结束,切换至常态预警模式继续执行日常预警活动。

在风险预警系统确定了预警程度的基础上,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不同的预警程度提供出不同的应对措施。根据法律、案例推理等一系列的方法,结合领导层的决策、专家的理论以及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分析,把处理相应预警程度的对策集中存入预警对策库中。那么一旦预警系统发出了预警警报,预警对策库就可以立马给出相应的预警防控措施,并把这些信息上交给相关的预警管理部门以供参考。

结语

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复杂,我国的煤矿存在大小并存、所有制形式不同懂得并存,造成管理难度大,加上从业人员素质略低,煤矿开采难度大,而目前的开采技术还不能安全的满足深度开采的需求,煤矿形势依旧严峻,煤炭业仍属高危行业,加强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尽力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矿井安全风险评价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其涉及到很多的因素,所以要完美的完成这个研究并能将它运用于实际,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法的运用应综合煤矿安全风险预警体系进行运用,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的一般程序与机制。本文提供了煤矿风险预警的一般程序,具体包括: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价与风险预警。建立了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在煤矿安全风险预警程序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包括了风险监测系统、风险信息识别系统、风险预警指标系统、风险的应对系统。[4]

参考文献

[1]张志镇,高峰,许爱斌等.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集对分析评价模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40(3):379-384.

[2]李凡修,梅平.多元联系数模型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28(1):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