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

科学投资论文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1篇

【正文】

引题:全球著名科技企业的法律纠纷已经主要是知识产权纠纷

例如,2008年1月1日到2009年3月19日之间,微软在全部联邦地区法院卷入各类法律诉讼156件,其中知识产权诉讼119件;摩托罗拉总共卷入各类法律诉讼69件,其中知识产权诉讼30件。欧洲企业诺基亚在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卷入了大量法律诉讼,其中64%是知识产权诉讼。

尤其企业间法律纠纷,在美国,科技企业每年卷入的企业间法律纠纷大部分是知识产权诉讼,其企业间竞争型法律纠纷则绝大部分都是知识产权纠纷。当然,美国每年爆发法律诉讼约1亿件(我国2007年诉讼立案才5,550,062件),美国有不少企业每年卷入诉讼1000件以上,有的甚至每年卷入诉讼5000件以上。但是,企业间的竞争型法律诉讼,对于制造企业,一般都在80%以上是知识产权诉讼(根据我们的研究样本得出的结论)。

本人研究IP,自然更容易接触到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竞争的过程史,有幸发表了相关报告:《北美科技巨头的VC(VentureCapital)策略》、《北美电子商务企业的VC现状与趋势》、《软件和信息安全企业的M&A(MergeandAcquisition)法律案例剖析》、《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互联网企业融资策略与法律对策》。

由于北大法律信息网不能发表PPT文件,本人在PPT文件基础上,编辑、发表《看待此次“经济危机”的一个投资学和法科学视角——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互联网企业融资策略与法律对策》,粘帖PPT图片,供同行参考。

投资学的道德基础:正确看待基金、养老基金等的巨大损失

1、虚拟财富,瞬间蒸发

衍生金融产品放大虚拟财富;次贷危机,引发衍生金融财富泡沫破裂,全球大量机构产生巨大投资损失。例如:

l全球最大基金: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在2008年投资损失高达1250亿美元。

l挪威最大基金:仅2008年投资损失高达900多亿美元,赔掉了过去10年的全部投资收益。

l科威特基金:在2008年3月到12月的海外投资损失高达310亿美元。

l全球养老基金: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华信惠悦公司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养老基金总资产从25万亿美元缩水至20万亿美元,投资损失达5万亿美元,降至2005年前的水平。

l美国养老基金:到2008年9月末,美国136家机构的养老基金损失超过50%。76家机构的养老基金的资金充足率已经跌到需要强制注资的水平,7家机构需注资高达25%,它们是:Unisys,Qwest,Embarq,Ford,WesternUnion,DeanFoods,PactivCorp。

l阿根廷养老基金:2008年11月至今,投资损失18亿美元。

l教育基金:哈佛大学教育基金在2008年的投资损失高达80亿美元,亏损高达22%。(这是美国制度仍然令人景仰的一个缩影。金融危机并不表明美国的贫穷,实际上,美国依然极其富有,美国仍有庞大的资金流入教育、科技、养老等行业,不是我们想像的贫穷国家;它那么点人建国二百年积累的财富远远超过了中国大量人口数千年至今蓄积的总财富。哈佛大学一个黑人教授能完全脱稿,理性、温和地演讲一些大题目,依靠其言论慑服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并夺取总统宝座,这更是美国强大的一个缩影。盛行自由民主制度的台湾,能培养出这样一个演说家吗?一万年内,没有可能。如果说美国文明是一棵银杏树,中华文明就是一棵黄山松。两种树木,永远不可能长得相同。)

l保险基金:2008年,美国AIG损失992.9亿美元,相当于AIG从1990年以来创造的全部利润。(本人1996年在某保险公司供职,当时就断言保险行业实际上也采用了精英治理模式,必然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迟早会有大保险公司破产;政府全力保护,则酿造更大危险。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宣告了精英治理制度的破产。但是,扩大的民主则会腐化百姓,使全社会陷入无节制的巨大浪费。二战以来,全球热衷的民主制度实际上也存在很多弊端,它也具有腐蚀清教精神、压制自由理性、毁灭人类文明的巨大潜力。但是,其进化和发展路径与某些地区奉行的精英加集权模式有所不同。)

l非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公司:FannieMae在2008年净亏损约600亿美元。

l中国公墓基金的巨大损失:2008年,中国公募基金亏损的金额接近之前10年的总盈利。2008年公募基金产品预计产生了1.45万亿元到1.5万亿元之间的总亏损。封闭式和QDII基金合计约亏损800多亿元。

2、VC投资风险最小,存款风险最大

lVC投资风险最小:各种理财模式中,投资VC的长期、综合风险最小。VC的资金来源可以是LP、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例如,美国有大批高科技企业及其高管纷纷入资VC,通过VC进行理财,收益率有的高达2000倍。美国VC的LP很多都是亿万富翁,项目经理大部分是产业资深人士。美国的法治环境适合VC发展,适合作为富翁、白领、官员、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的理财、投资平台。

l养老基金、社保基金投在VC上的钱最有保障:美国很多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每年会拿出一小部分钱投给VC。此次金融危机显示:它们投在VC上的钱,风险反而最小;投在其他领域的钱,虽然金额更大,但是风险更大,很多甚至血本无归,变成了废纸。

l证券投资:VC的投资非常细致,需要项目经理与方方面面的人员进行接触,需要具体层面的数据分析和经验交流。和VC不同,证券投资基本上靠报纸、电视,缺乏实证数据,缺乏现场调研,缺乏尽职调查。和VC相比,证券投资的风险实际上更大。当然,VC投资回报的资金,大量来自证券投资。例如,某个实际案例是:某VC投入几百万美金到一个科技企业A,几年后,一个大公司B用从证券市场融来的数亿美元收购A。这样,在证券市场上投资的大量散户,把钱都支付给了VC,LP分走80%;项目经理分走20%。B收购A的目的,仅仅是封杀A的技术,用A的专利在市场上消灭任何发展A技术的企业,避免对B构成威胁。但是,B的收购行为没有产生预期的结果:与B构成重大竞争的技术路线被另一科技企业C发展起来,摧毁了B的市场。B股价跌落,投资B的股民,错过退出时机,则面临重大损失。

l存款的财富流失风险最大:相比之下,存款要经受三大风险:第一,长期货币贬值的风险。例如,一个美国人在1963年存一笔钱,希望自己在50年后的2013年有3.09865万美元的购买力,那么依据通货膨胀计算,在存款利率为零的情况下,他必须在1963年存款23.628万美元,才能确保其在2013年,这一年有3.09865万美元的购买力。第二,银行经营风险。例如,2008年,由于抵押贷款损失严重,美国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倒闭;全美第二大房贷银行印地麦克银行也宣告破产。同年,第一国民银行、第一传统银行等25家美国银行破产。历史上,美国单次经济危机曾导致数千家银行破产。此次经济危机,也将导致大量银行破产。由于银行破产,很多储户(投资人)的存款将遭受重大损失(银行对最保守的储户提供的也不是保管服务,而是有风险的理财服务)。上次经济危机,美国政府仅对储蓄10万美元以下的倒闭银行储户提供全额补偿;此次金融风暴爆发后,美国政府仅把该数额提高到了25万美元。试想,本来,一个官员希望存款1000万美元给自己养老。银行破产后,他仅可获得25万美元补偿,用这点钱,他如何应付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生活?第三,存款丢失、毁灭风险。如果存款不放到有可能倒闭的银行,而是放在自家,则存款要经受丢失、毁灭的风险。还要负担保护、保管、保质的成本,这个风险和成本,实际上更大。

3、地球照转,VC高歌

全球金融危机并未让地球停止转动。资金闲置是最大的浪费;金融创新是美国科技崛起和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美国的制度不允许人们靠储蓄和吃老本混日子,它鼓励人们把薪资、存款、养老保险等各种资源投资到有风险的创新活动中,直至其老死。这种制度消灭懒人,消灭一劳永逸的混世思想,对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进步有好处。经济危机对这种制度是必需品,因为,没有经济危机,人们就不会心甘情愿接受基本的金融制度;经济危机逼迫人们做基本金融制度的信徒,但是擦亮了选择站队的眼睛。

经济危机大潮中,理性的美国人不会对伟大的金融制度产生怀疑,只会更加重视选择“布兰克芬”,抑或“理查德·福尔德”的问题。这就是美国经济将继续长期领导世界的根本原因。相反,中国一些精英却在有意、无意地胡言乱语,混淆视听。无意的,基本上是书呆子。有意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混口饭吃而已;这个体制的责任由良知越来越少的大众去承受吧。

l中国基金出击:中司将从首期2000多亿美元资产中,拿出约800亿美元,通过招标方式,分给国外VC和其他投资机构管理。

l中国私募基金坚守:截止2008年底,深圳有私募股权基金300多只,私募证券基金达3800多个,资金规模仅万亿元。“金中和西鼎”在2008年的年度收益仍高达23%。武当资产管理公司在2008年连发4只基金,“武当1期”在2008年仍取得正收益;2009年2月,全部产品全线飘红。“星石投资”也出现了类似的利好情况。

l美国VC照样繁荣:美国VC募集的资金,投入的项目,反而出现了增长的势头。这表明,美国社会深藏着欧洲、日本不具备的制度、文化要素。美国在发达国家的领袖地位将更加突出。(同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领袖的地位也将得到加强。而且,中国将长期滞留在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国改革开放的高潮期已经基本过去,民营经济丧失了快速崛起的最佳机会,法治改革也错过了机构重建的历史契机。中国在制度要素上转变为一个发达国家至少还需要几百年;在人均经济要素上转变为发达国家也还需要数十年。)(2005年,中国私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仅为中国企业500强的6.02%。2006年,中国500强企业的收入约占全国GDP的8成。2008年,美国500强的收入为7.4万亿美元,约占美国142646亿美元GDP的51.88%。看看这些数字,有理性和良知的人,会对中国的前途寄予深沉的忧虑。媒体描述的现状已经被这些数字揭穿真相。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如果爆发二波打击,倒下的绝对不会是美国,中国的情况就很难说了。有可能是社会问题的总爆发。对此,党和政府要保持清醒,准备预案。面对危机,有时候,政府需要砍掉自己一只手;如果必要,可以砍掉自己两条胳膊。做了大手术,有时反倒健康了。原来就多长了两只胳膊,砍掉剩下两只,岂不是正常了?不过,找到这两只应该砍掉的胳膊,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中国平稳地渡过此次经济危机,经济结构和法治形态维持现状。这对党,对政府,对国家,对人民,对世界都未必是好事。)

法科学的道德基础:正确看待中国

l全美500强:2008年盈利暴跌80%多。

l大型工业企业:通用汽车2008年亏损309亿美元。NEC裁员两万多;日立亏损7千亿;日本TDK遭遇最大亏损,裁员8000多。

l为什么美国大型科技企业会保持繁荣:法律手段的正当性;法律目标的残酷性、暴力性、欺骗性。即:存在程序正义外衣下的实体非正义。从此次经济危机看美国大型科技企业的法律策略,我们发现:美国是建设和毁灭的主导力量。如果世界不通过一个强大的中国来控制美国的肆意妄为,世界前途未必看好。就像二战时期,全亚洲都责怨中国太羸弱,无法抵制日本的暴虐。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本土企业有责任控制世界科技和商业发展的脉搏,让美国变成中国的一个研发、制造、销售基地。最终极的法律道德,最关键的法律选择,应当由中国控制;这需要中国本土企业控制世界关键技术、关键产业发展的话语权。否则,美国法律道德无节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AllGamesBeGottenOver.

l美国金融市场“暴徒”频现,中国VC品牌崛起:2008年,华尔街基金经理塞缪尔?伊斯雷尔诈骗案,导致“拜尤”对冲基金损失4.5亿美元。同年,麦道夫丑闻震惊美国。他在证券市场诈骗约500亿美元。200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基金经理ArthurG.Nadel失踪,卷走了3.5亿美元资金,导致很多投资人倾家荡产。相比之下,在缺乏监管,法治混乱的情况下,中国基金经理人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道德克制。这是中国VC行业快速崛起的一个基础条件。另一个基础条件是:中国拥有全球排名第一的科技人力资源,而且这个资源正快速配置到私营科技部门。

报告内容

l一、经济萧条期的企业融资特点

l二、中国融资体系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l三、中国互联网企业融资渠道的发掘与选择

l四、全球VC的发展状况与一般规律

l五、全球VC对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定位

l六、全球VC的互联网案例挖掘(近几年,全球69家VC的互联网投资案例列表与分析)

l七、全球VC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行为特征

l八、全球VC在中国互联网视听行业的发展规律

l九、互联网企业,尤其视听企业的融资策略

后记

受有关单位派遣或者邀请,本人有幸多次为企业讲授《北美科技巨头的VC策略》、《北美电子商务企业的VC现状与趋势》、《软件和信息安全企业的M&A法律案例剖析》、《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互联网企业融资策略与法律对策》等主题。因此,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近来已经成为本人从法科学本行向投资学领域渗透的一个支点。

讲到融资,自然不能回避当前揪人心魄的全球经济危机。在关注和思考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本人首先有感而发的题目是:《从洗劫全球的“金融风暴”看企业治理》,其子标题分为:如何开展精英治理;如何应对司法风暴;如何抓住战略机遇。在这个研究选题,本人对此次全球经济危机进行了基本定位,分析了它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层面、方式和深度,评价了此次经济大萧条将延续到2026年的所谓“长波效应”,提出“历史定律”和客观条件正让中国进入了一个司法风暴汹涌而起的新时代。作为引题,本人研究了四个小标题:捐出2520亿不能自保的北京建昊集团袁宝璟;拿着烧火棍上阵打虎的北京王码集团王永民;千里之外的丝扣破了,十年之前的败笔晾了;从吏治发展史看即将到来的司法大风暴。

非常感谢北大法律信息网,它拒绝发表这个题目下本人仓促而就的乏味内容。这就为本人从一个更加具体的选题,开展一些更加有趣的研究提供了动力。于是,本人希望把一个包含上百张PPT片子的文件,整理一番,写出一个短文:《看待此次“经济危机”的一个投资学和法科学视角——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互联网企业融资策略与法律对策》,用它对前段时间的研究历程做一个总结。可是,这个网不能发表带PPT图片的稿件,本人无法刊出全部内容。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本科院校的投资学课程考试方式还是以试卷为主,考试内容是关于一些定理概念方面的知识,很难有创新.而且考试手段也过于单一,不但养成了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习惯,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惯性,导致思想僵化,没有创新意识.另外,我国本科院校的投资学课程平均只有36个学时,这样的课时数对于综合性强、实践性大、应用性广的投资学课程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投资学的课程不仅仅涉及金融方面的内容,还需掌握数理统计知识.以CAPM模型为例,计算某一只股票的风险系数,要求学生熟悉金融学知识,也要掌握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技术,而从我国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很多学生虽然对学科中的知识理论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对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却是一窍不通,尤其是涉及实践操作中的软件应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制约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科院校投资学课程改革措施

因投资学本身的特殊性,在改革上应结合该学科的特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

2.1教材选择应科学适当

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该教材内容是否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动态;其次,教材所涉及到的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方向;此外,在教材的难易程度上要由浅至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最后要考虑的是教材的内容必须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2.2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使经济专业教学内容变更的频率较快,尤其是投资学科,其本身的性质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开动自己的思维,在接受知识时由被动变为主动,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利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搜索查询数据、资料,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搭建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据统计,在美国有66%的院校开展了本科生科研项目,并设有专门的科研办公室,通过科研活动,可让学生从最初的学习者演变为开发者、探索者,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才能,增强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2.3科学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专业学科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安排的比较密集,出现了大量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因此,有效调整课程设置,也是投资学科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应适当的删减一些不重要或重复的课程,这样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度把握重要的知识,从而达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2.4加强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投资学课程中,数据分析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课程内容.其中,模板的处理作为投资学教学的基本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本科院校常以学习知识理论为目的,忽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很多学生连最基础的EXCEL数据处理分析都不会运用,对投资学的实践性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投资学的课程中,可考虑开设一些与其相关的软件应用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软件操作上得心应手,更为今后投资学的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2.5改进考试方式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3篇

一、前言

投资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大量事实证明,人们对投资项目的分析和预测不可能完全符合未来的情况和结果。这是因为,客观环境、条件及相关因素是变化发展的,而人们依据过去的数据资料和经验所做的预测很难完全符合未来的事物发展规律和实际状况,而且时间距离越远,预测的误差也越大。为使投资决策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需要对风险实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于是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作为新兴的经济管理科学,便应运而生,它是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概率统计、计算机科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设项目和高科技开发项目的实际,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经济管理边缘科学。

在国际上,风险管理已日渐成为投资项目评估和风险决策分析的重要部分。包括项目在内的现代决策,实质上是风险型决策,而风险决策的核心是风险分析与管理,它直接关系到投资项目的合理判断和科学决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加入!"#后,项目风险日益增多,至今我国还没有全面引入风险管理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风险估计与评价,这是造成我国许多工程投资膨胀和工期拖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推广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理论的研究与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发展与趋势

1投资项目风险分析的新概念

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就是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采用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方法估计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揭示影响项目成败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项目风险的预警、预报和相应的风险对策,为投资决策服务。风险分析的另一重要功能还在于它有助于在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改进项目设计方案或优选设计方案,直接起到降低投资项目风险的作用。由于有些风险造成的损失不宜用投资或经效益的变化来度量,对复杂的重大项目有必要进行各专项风险分析或单因素风险分析。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应是专项风险分析和单因素风险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系统分析。

2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世,使得现代计算与网络技术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工程技术、生产组织、经营管理系统,并迅速成为简捷地分析、求解、优化这些系统的有效技术。

进入7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复杂的网络逻辑运算成为可能,而且更加方便,同时还能对这类网络模型进行综合、分解、资源分配、成本优化。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与模拟技术相结合,产生了随机网络仿真技术(GERTS),在GERTS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各种特殊用途的仿真随机网络技如成本优化仿真随机网络(GERTS)、选择模型仿真语言(SLAM)和图示可靠性分析仿真程序(GRASP)等,极大丰富了网络技术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80年代初,在GERT的基础上,出现了风险评审技术(VERT)网络模型,引进了完成项目具有风险的概念,把完成项目的时间、费用以及效果联系起来,建立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大大增强了网络技术描述与分析现实系统和客观世界的能力。随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技术适用的项目或系统越来越大,描述及分析的功能更加完善;二是用于计算和分析各种网络模型的计算机软件微机化,这大大增强了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3风险分析理论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随机网络是一种可以反映多种随机因素及其随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网络技术,在随机网络模型中,包含着各种随机成分,如时间、费用、资源耗费、效益、亏损等,并且可以处理系统中各种项目及其相互影响的随机性问题,即一活动按一定规律可能发生或

不发生,相应地反映在项目开始或结束的节点也可能发生或不发生,从而为许多复杂的、包含多种随机因素的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在投资项目的工期与费用估计中,将风险分析与随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是可能的,并且具有其优越性。一是直观性,随机网络模型可以直观、形象地描述影响工期和费用的风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可计量性,根据随机网络模型,可估计出各风险因素对活动工期和费用的影响程度;三是可控性,根据风险因素对项目工期和费用的影响程度估计,为决策者提供一整套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为投资项目能以最少费用按期完成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三、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项目风险管理技术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支撑工具,项目理方法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和目标管理,而项目风险管理是一种项目主动控制的手段,其主要目标是使项目的三大目标:投资7成本、质量、工期得到控制。这种主动控制与传统的偏差/纠偏/再偏差/再纠的被动方式截然不同,风险管理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体现在通过主动辨识风险因素并加以分析,先采取风险处理措施进行项目的主动控制。但我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时,只引进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程序,没有同时引入风险管理,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风险意识普遍较差,尚未认识到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来抵御风险或转移风险的重要性,而且当时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家是惟一的投资主体,为了在账面上反映节省投资而不愿意增列风险管理费用。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国外各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书籍被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尤其是大型土木工程项目。另外,我国的经济体制也逐渐由计划体制转为市场体制,投资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2001年全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亿元、银行贷款%"!)*#亿元、政府投资%)&*&亿元、利用外资$((*&亿元,分别占总投资的!"*’+、%#*(+、$*#+和(*$+,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规模宏大的长江航道工程、广州地铁项目、上海磁悬浮列车等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制定了风险管理方案,并成功地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从%’#!年起至%’’),由国家科委主持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安排了三峡工程的风险研究,在国内首次对大型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价。在研究过程中,综合利用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以具体的三峡工程为背景,研究投资项目经济风险、投资膨胀风险、工期风险和财务风险,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范文一:

一、债券资讯

1、券商中国:今年以来,有68家上市公司已可转债预案(含股东大会通过),但尚未被证监会受理。这68家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总规模高达2106.27亿元,超出去年同期的五倍。

2、新华社:2017年第二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债券84.1亿元发行成功,其中,一般债券发行总额72.8亿元,专项债券发行总额11.3亿元。加上年初发行的首批地方债156.5亿元,新疆今年发行的地方债总额已达240.6亿元。

二、商品期货

1、WTI原油涨幅扩大至0.5%,回升至50美元关口上方,报50.05美元/桶。

三、国际动向

1、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若经济动能随时间进一步增强,欧洲央行愿意支持以健康的方式回归高利率。欧洲央行将在6月会议期间,根据经济增长与通胀面临的风险分布情况做出判断。欧洲央行坚信宽松货币政策与前瞻指引仍有必要。

2、路透社:经济学家预计印度一季度经济增长仍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扩大均有所改善。印度总理莫迪去年废除大额钞票的举措一度在短期内对需求产生严重影响,但自那以来印度的私人和公共消费均已恢复。

四、外汇走势

1、欧元区:4月M3货币供应同比4.9%,预期5.2%,前值5.3%。

2、CNBC:近期疯狂上涨的比特币过去四天出现回调,这种加密货币的价格已从近期高位下跌近19%,市值被抹去34亿美元。不过比特币中国的CEO李启元表示,回调实际上是非常短暂的,此次回调只是获利回吐。

五、全球股市

1、法国CAC40指数收跌0.1%,报5332.75点。德国DAX指数收涨0.2%,报12628.95点。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5篇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范文一:

通道业务遭监管全面“封杀” 股市债市房市影响几何

近年来,收紧资管行业通道业务的监管文件密集出台,在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下,通道业务红利逐渐走向“末路”。5月19日,在证监会周五例行会上,发言人张晓军首次提及将全面禁止通道业务,并强调不得让渡管理责任。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监管的重点不仅仅针对基金行业,包括券商资管、基金公司及基金子公司在内整个资管行业都将面临监管重压,由此也意味着资管行业通道业务迎来监管全面“封杀”。

通道业务遭彻底封杀

收紧通道业务成为近年来监管部门工作主旋律,不过受目前资管行业通道类业务规模体量庞大影响,监管给予机构缓冲期进行业务调整,近期,全面收紧通道业务的议题被监管提上日程,压缩通道业务管理规模刻不容缓。

证监会最新召开的会上,就新沃基金因专户业务风控缺失发生大额质押回购到期无法赔偿引发重大风险事件一事公开通报处罚结果后,首次提及将全面禁止通道业务,并强调不得让渡管理责任。“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事资管业务应坚持资管业务本源,各资产管理人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并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理念,对经营管理混乱、合规风控失效、未履职尽责导致出现重大风险或者风险外溢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依法从严问责。”张晓军会上表示。

所谓“通道业务”,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管道,方便资金进出。通过产品的形式来体现资金的用途。通道方发行产品进行融资,通道方收取通道费,融资方得到资金,但通常会有杠杆操作,实际投资方享受杠杆的收益和风险。国内金融领域的通道业务大多围绕银行资产出表展开,对银行来说,凡是能够让他规避监管,转换表内外资产的途径、平台都是通道业务,包括券商、保险、信托、PE、投行等各种现存或将来会出现的非商业银行金融参与者都可以成为“通道”。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6篇

股票金融分析论文1:

名道:在混乱的五月乱中取胜

今日是五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涨2点而深证成指跌35点,创业板有人继续的疲弱,跌去1.02%,就这样黯然收场了。

 盘点五月走势,上证指数连续第三月下跌,说明月线周期的空头力量主导,目前依然未有改变。而最疲弱的创业板指则创下去年股灾以来的新低1754,同样是连续三个月绿盘,这表明小盘股灾难沉重,很多个股的跌幅与股灾无异。

从板块与个股走势看,五月的表现截然不同。雄安概念风采依然,诞生一批牛股,其次是白酒、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龙头上升趋势依然,再就是保险、银行等低估值板块异军突起,中国平安涨幅达20%。另一方面,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尤其是次新股跌势凶猛,堪称股灾,“闪崩”是本月的常用词,第一创业跌幅43%最为凶悍。

总之,五月的走势很混乱,总体环境是亏钱容易而赚钱难。抓到雄安等好股的自然大赚一把,而踩到地雷的则快速亏损。

回顾本月,捕获四通**+12%、中**土+10%、恒泰**+15%、汉钟**+28%、美力**+25%、陇神**+50%、创业**+32%、三德**+10%、千方**+18%、永和**+20%、巨力**+15%、优博*+25%、曙光**+17%等,但有数字**、合众**、克来**3只触发止损。

在市场一片混乱的走势中,能够获得如此战绩还算过得去。当然,还可以做得更好,还有很大的业绩提示空间,这将在下个月展现新的捕捉战机能力。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7篇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范文一:

最大海外并购案落地中信银行提供127亿美元银团贷款

6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中信银行(601998)获悉,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工”)及其子公司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先正达”)项目成功落地。中信银行与子公司信银国际作为全球协调行牵头筹组的127亿美元Holdco银团分别于2017年5月16日及6月5日完成放款,帮助该项目实现交割。

2016年2月3日,中国化工宣布通过公开要约现金收购瑞士先正达,收购价格为每股465美元,股权收购价为430亿美元,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一笔并购交易。

自2016年1月起,中信银行及信银国际作为项目全球协调行及并购顾问,在发起收购要约、设计整体融资方案、提供要约收购融资承诺、筹组跨境并购银团、换汇出境等各个阶段向中国化工提供了全流程、全方位的综合融资服务,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本项目的债权融资部分分为中信银行及信银国际筹组的Holdco银团和汇丰银行筹组的Bidco银团两部分。Holdco银团贷款金额高达127亿美元,也是亚太区有史以来最大的银团贷款项目。项目搭建了涉及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多层控股架构,需满足大陆、香港、卢森堡、荷兰、瑞士的金融、法律和税务等要求,融资结构复杂。

为了实现Holdco银团的成功筹组,中信银行表示,该行组成银团筹组工作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分销工作,赴境内外多家主流银行进行“一对一”项目路演,从专业角度解析项目发展前景,深入分析项目风险及控制措施,最终得到境内外银行一致认可,超额完成银团分销,认购率高达130%。

在融资安排方面,由于交易横跨美洲、欧洲与亚洲多个时区,要求资金到位的每个时间节点必须非常精准且无操作弹性。提款前,中信银行及信银国际作为全球协调行,与中国化工及其顾问团队、境内外银团参与行高频率召开了数十次跨国、跨时区的电话会议,牵头落实了银团提款前提条件,最终确保资金按时到位。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8篇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范文一:

锂电池悲观预期有望修复 逢低布局龙头公司

近期锂电池生产厂商接连签订大合同订单。国轩高科5月31日午间公告与北汽新能源签订总金额18.75亿元的2017年度大合同,内容为2017年5月至12月分批次交付总计5万套三元动力电池组。此外,沃特玛于5月中下旬已签订合计金额为67.11亿元的四个大合同,2017年以来累计订单合同已超百亿元。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9篇

中国股票市场论文范文一:

李大霄:“抱怨”刘主席的人会越来越少做好人买好股得好报

投资者成熟起来以后,“抱怨”刘士余主席的人相信会越来越少,感谢他的人估计会越来越多。而且,市场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很快就会有转机。

前一段时间,股市疲软无力。于是,那些没有赚到钱甚至赔了钱的人开始抱怨,并把目标对准证监会主席刘士余。

首先,笔者想说的是,“抱怨”刘主席的不是所有股民,而仅仅只是一部分。通常来说,股市投资者分两种:一种是价值投资者,就是买股票时把自己当成长期股东;另一种喜欢投机,喜欢垃圾与题材股。这两种投资者对刘主席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价值投资者通常是“挺刘派”。道理在于,刘士余主席在2016年初上任时是2600多点,到现在3100的点位,大盘还是上涨了的,其中价值股涨势喜人。这段时间证监会出台了大量新政,皆从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发,鼓励价值投资,鼓励长期投资,打击市场操纵行为,对融资者加以限制。这些是客观事实。

但同期来看,也有不少股票跌了,这主要是因为被高估的垃圾与题材股下行所致。高估比较严重的股票基本有五类,即小盘股、次新股、绩差股、题材股和伪成长股。而绝大多数投机者都喜欢买这五类股票,当投机不顺利时必然有怨气,所以“抱怨”刘主席的主要是他们。

中国股市正朝着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投资者应搞清楚今后的发展方向。

第一是市场化。市场化就是以后的中国A股市场会逐渐向自由市场过渡,从审批制逐渐向注册制过渡。这个过程不可逆转。以后定价也会从行政定价转为市场定价,就像自由市场买菜,无需行政定价。

第二是国际化。以前A股是一个封闭市场,后来通过沪港通、深港通逐渐走出国际化第一步。以后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推动,A股的围墙最终会被“拆除”。深港通、沪港通的种种限制将被取消,真正的国际化时代将会到来。

第三是法制化。A股以后就是法制管理的市场,不断地完善法律法规条款,让市场变成法制市场,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违法成本不断提高,市场更加有序。

第四是规范化。市场逐渐向国际市场规范靠拢,独立于全球市场的中国特色可能逐渐减少,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市场规则等将逐渐成为通用规范。

第五是退市机制的正常化。改变只上不下的局面,上市和退市应取得平衡,保证上市公司的数目相对稳定,而不是无限扩大。保证优胜劣汰,保证市场不断有新鲜血液。当然这个进程要与市场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10篇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最早论述了经济增长问题,把劳动分工、自由市场和新机器形式的技术进步作为导致经济增长的三个重要原因。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认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而扩大再生产的两条基本途径则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到了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学家Solow于1956年创建了索洛模型,将技术作为生产函数的一个外生变量,突破了以前仅以资本和劳动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框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此被量化表现。20世纪90年代以后,内生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内生化,最著名的内生增长模型有Romer模型、Lucas模型等,这些模型表达的一个重要思想是: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终推动力。

我国的学者也探讨了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高慧清认为,两者是一个互动的影响过程,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增长是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王建明将这一结论引申到农业领域,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科研投资的带动直接而且显著,农业科研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则是间接体现,并指出,农村居民纯收入、科研人力资源和农业科研投资显著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二、关于我国农业科研投入现状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政府农业科研投入增长缓慢,投资强度(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GDP的比例)低。主要观点有:(1)自1986年后,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增长缓慢;(2)从1986年开始,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但数值在0.2%-0.3%之间徘徊,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3)自1987年以来,农业科研增长速度落后于财政增长速度;(4)从投资结构上看,多数学者认为私人投资所占比重较低,但黄季认为,如果算上我国科研单位的创收,那么1996年我国农业私人投资的比重是很高的,有47.4%,这接近了经济与合作原发展组织原22个发达国家私人农业科研投资49.6%的比例;(5)我国农业科研资源分配失衡人、财、物资源主要集中于大宗粮棉油作物领域,农业科技力量主要集中于产中领域,农业科技资源相对集中于研究领域,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力量长期缺乏。

三、关于公共农业科研投资与私人农业科研投资关系的研究

公共农业科研投资是指政府投资,而私人农业科研投资指私人公司和各种非政府基金的投资。大多数学者认为,政府是我国农业科研投资的主体。黄季从农业科研投资的内部条件,即农业生产的特征,农业科研本身的特征,以及农产品本身的特征对农业科研投资的影响,以及外部因素,即我国政治、法律、经济与技术环境分析了政府是农业科研投资的主体。

还有学者研究了两者的关系,David和Hall回顾了1957年以来的文献,他们收集了30多篇在这一领域有影响的文献,既包括农业领域的,也包括其他领域的,归纳后发现,多数文献支持公共研发投资和私人研发投资是互补关系的结论。辛贤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农业公共R&D投资和私人R&D投资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因此,我国要想刺激和吸引私人部门参与农业科技活动,增加公共农业R&D支出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四、关于农业科研投资体制的研究

在投资体制研究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应改革并完善我国农业科研投入体制。田维明认为,入世给我国的农业技术体系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对我国农业科技体系进行重组和转制,其目的是建议一个成分多样、职责明确、分工协调、机制顺畅的高效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体系。刘晓昀则认为应审慎对待1999年开始的农业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以免出现由于忽略跨学科和跨领域研究,出现研究的短期主义和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现象。

对现有体制存在的问题方面,黄季认为体制改革应从减员增效上入手,我国科研队伍过于庞大,科研人员相对投入强度高达0.49,而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在0.2以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应精简科研机构人员,提高科研投资相对强度,强化国家和省的科研机构,并为私人参与农业科研投资创造条件。王建明认为在我国科研体制方面,存在着农业科研资源在农业各行业、品种和领域的配置不均衡现象,这影响了我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提高。因此,我国政府在加大对农业科研投资力度的同时,必须不断完善政府的农业科研投资模式。

五、关于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的研究

在以前的研究中,学者们使用了投资回报率、投资效率、投资收益等词,大都认为我国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相当高。黄季运用CAPSIM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在未来市场完全开放条件下,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达到59.6%,而在未来市场不再增加开放度的条件下,投资回报率也达到55.8%,而2000年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回报率在58%左右。

也有学者对江苏省农业科研投资收益进行了研究。周宁根据“边际收益均一化”原则以非参数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我国各个省份的农业科研投资收益,认为我国各个省份的农业科研投资边际收益相差十分悬殊,在2000年前后,最高的安徽省的边际收益值为50万元左右,而最低的北京则不到1.5万元,而江苏省的农业科研投资边际收益水平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黄文新通过对江苏省1981-1991年的农业总产值与各项生产要素的多元回归运算,得出江苏省的农业科研投资的边际效益为75.79元,即农业科研投资每增长1元可望农业总产值增长75.79元,边际效益相当高。李放认为1980年至2000年期间,江苏省的农业科研投资收益逐年提高,由1980年的51.92亿元逐步增加到2000年的197.3亿元,20年间增长了近四倍,说明了农业科研投资的收益呈逐年增长趋势,政府应不断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

六、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综上所述,以前的研究已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农业科研投资这一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和广泛研究。学者们认为农业科研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城镇贫困人口,但在能否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存在着分歧。从农业科研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上分析,我国农业科研投资总量不足,投资强度低;政府是农业科研投资的主体,而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是互补关系,两者领域不同,分工不同,政府和私人部门应联合协作,建立农业科研多元化投资机制,促进农业科研投资收益的提高。对江苏省农业科研投资收益虽然也有研究,但大多集中于2000年以前,而进入21世纪后,江苏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科研在投资结构和规模上也有了变化,因此,对2000-2010年江苏农业科研投资收益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季,胡瑞法.政府是农业科技投资的主体[J].中国科技论坛,2000(4):59-62.

[2]宋慧婷.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3]王建明.提高我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制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47-51.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11篇

一、连云港市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和“教科研热”的特点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小学有组织的教育科研工作(以下简称教科研)起始于1987年。经历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研究历程,教科研工作不断普及,并且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老师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1)教师撰写论文数、主持课题数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共有部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98项,市级课题1000项,部级课题填补了空白,省市级课题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98%、80%。全市数量达到10000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300余篇,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90%、82%。(2)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在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连云港市有10项成果获奖,在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比中,连云港市有24项成果获奖,获奖数量名列江苏省前列。近五年来,在江苏省知名度最高的中小学青年教师“教海探航”、“师陶杯”论文评比中,连云港市的参赛成绩一直名列全省前三名。此种现象被江苏省教科院的专家称之为“连云港现象”。

教科研,全称为教育科学研究。教科研成果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努力、团队互助、进修培训、专家指导所获得的关于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成果。它包括获奖论文、、课题研究成果、著作等等。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师积极从事教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热”,并且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其特点一是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越来越高,二是教科研工作的实绩与教师的晋升和表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是由于教科研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经济学原理。

二、教科研工作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看,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与从事教学工作一样,都可以创造价值。因此,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理论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经济学思想。他们主要的观点有:(1)教育劳动具有生产性因素,教育具有间接的生产性质,教育投资具有生产性;(2)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3)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4)劳动创造价值,教育费用是劳动力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教育经济学思想归结为一点,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和力量。而劳动力创造财富的多少是与劳动者接受教育的程度成正比例的[1]。

教师从事教科研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而且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具有劳动的某种特殊性。这种劳动特殊性特别地表现为发现教育规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增加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这种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理应得到较高的劳动报酬和奖励。

如今,各级各类学校的职称评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的评选,教育系统的人才招聘都注重了教科研成果所占的比重,就是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教育经济学的思想。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工作,乃至形成“教科研热”,是正常的,是符合教育经济学的规律的。

三、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是教师自我教育的投资

从人力资本理论看,从事教科研工作的老师亦应该获取相应的收入,而且教科研成果越好,应该获取的收入就越多。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派别,它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的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解释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一种资本概念。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第二,人口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投资的作用。第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使蕴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长的一种生产性投资。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第四,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因此,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加教育投资的总量。第五,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2]。

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首先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学会教科研的方法,学会将教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另一方面,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教育投资的过程。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需要很大一笔开销:如图书资料费、会务费、差旅费、通讯费、专家咨询费、网络查询费、招待费、教科研的时间花费等等。但是,这些费用是属于投资性质的。按照人力资本理论,它将转化为教师的多种技能,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并将获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较高的回报。实际情况是,凡是教科研工作做得好的老师在职称评审及评优、评先方面都获得很大的便利,他们比不做教科研或者少做教科研的人而言,晋升或评优的机会更多,时间更早,因而获得的薪水就会更多。这是符合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的。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可以提高生产率,能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所以,要大量地进行教育投资,扩张教育,这种观点对教育科研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教育科研上的投资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许多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者,往往热心于重奖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积极分子,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运用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还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投资,要达到相同的效益,人力资本投资成本较低,因此,全社会的人都会热衷于投资教育。现在,许多校长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就是人力资本理论的体现。

四、教师的教科研成果是教师能力的信号,包含了理念、方法、技巧等业务特征

从筛选理论看,教科研成果多的老师将有更多获取更高报酬的机会。筛选理论由迈克尔・史密斯在20世纪70年表的《筛选假设――就业的市场信号》一文为形成标志。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作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其主要观点如下:第一,受教育程度高,工资水平就高,这是与人力资本理论相同的地方;第二,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对一个寻找工作的人来说,教育程度是表示他的能力的信号,对雇主来说,是根据教育程度挑选工人。教育在这里只起一个筛选装置或教育信号作用,教育的经济效益就是教育筛选作用的结果[3]。

教师通过教科研工作获得高一级的职称、荣誉,便为他获得较高经济利益创造了条件。在这里,教科研成果成了教师能力和素质的信号。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包含了理念、方法、技巧等业务特征。比如,每年教育系统各种各样的评审工作需要评委,各种招标课题主持人的遴选,更高级别的荣誉的获得,工作职务的晋升等等都有“门槛”,教科研成果是这些老师跨入这些“门槛”的重要信号,成为被筛选的依据,从而,也就为自己获得较高的收入提供了便捷。“筛选”理论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诠释。而且,这种筛选的“信号”的效应越来越大,成了教师追求教科研成果的重要动力,也是“教科研热”的成因之一。

然而,在筛选论者看来,教育只是通过一纸文凭(教科研成果证书)反映个人的先天能力和受教育程度,对社会具有信息价值就可以了,不必耗费过度的资源,因而,主张一种消极的教育政策。显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教科研政策,就会呈现教科研奖励的“度”的特征,即,奖励的金额不是越多越好,应与成果的水准相一致。否则,过度的奖励不能形成可供筛选的信息,还可能将教科研工作引入误区。

筛选理论认为,只有本身的劳动生产率高的人才会热衷于投资教育,因为个人内在的劳动生产率与改变自身受教育状况所需付出的信号成本是负相关的关系,接受更多的教育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劳动生产率高的个体改变自身受教育状况的信号成本较低。对高劳动生产率的个体来讲,在合理工资的结构下,个人投资更高级别教育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就会作出进一步投资教育的理性选择。但对于低劳动生产率的个体而言,由于他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此,在对接受过同一教育级别的劳动者所付工资相同的条件下,其进一步投资教育的成本可能大于收益,从而其理性地选择不进一步对教育进行追加投资。按照这个观点,对于教科研工作而言,愈是教科研成绩好的人,愈希望奖励高;而对于教科研能力弱的人来说,则不希望教科研的奖励过高,这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五、人力资本理论与筛选理论对于教育与收入关系观点的差异

1.人力资本理论与筛选理论在教育与收入的关系上的共同点

从教育与收入的关系看,二者都承认教育与工资收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教育对个人具有明显的经济价值。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是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既有社会效益,也是一种有着经济价值的投资活动。从这种意义上看,各级政府纷纷设立教科研成果奖项,各种职称评审、评先都有教科研成果的要求,教师积极地参加教科研活动,有着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效应。因此,出现的“教科研热”对于培养人才、对于知识发生、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自身的收入,都是有益处的。

2.人力资本理论与筛选理论在教育与收入的关系上的不同点

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均不否认教育和收入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均承认较高的教育水平为个人带来较高的收入,但在对这种关系的解释方面不尽相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前提是,个人收入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们在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差距。教育投资提高了个人的生产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收入。这个过程可以简单地如A所示进行描述。

A:教育投资――较高的生产能力――较高的收入(人力资本模型)。

对教科研而言,就变成了:

从事教科研――产生教科研成果――较高收入。

筛选理论对教育与收入关系的解释如B所示:

B:教育投资――较高的文凭――较高的收入(筛选假设模型)。

对教科研而言,就变成了:

从事教科研――较高级别的证书――较高的收入。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中间阶段。在人力资本模型中,中间阶段是较高的生产能力,较高的收入是对较高生产能力的报偿。筛选模型中,中间阶段仅仅是证书或者文凭。对于教科研而言,前者意味着教科研工作好,就一定能力强,收入也一定高;后者却未必。一位老师教科研成果多,必须要得到权威机关的认可,并且能够得到相应的证书(例如职称证书、荣誉证书),这样,就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提供了信号,为校长(雇主)提供了筛选的依据,否则,较难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针对不同的群体和情境,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都有解释的空间,又都有解释的限度。也可以借此解释这样的现象,即为什么获得教科研成绩差不多的老师,其获得的收入却相差较大。

六、基于“教科研热”的政策寻求

从教育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表明,中小学“教科研热”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既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也有提高收入的因素。但是,在教科研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鉴于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教科研热”的出现,表明了教师学习、研究的热情,也包含了对教育高收入的追求,这些都应当给予保护。但是,对于广大的中小学而言,应将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来做,不能将教科研工作过分地夸大,防止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和影响。现实中,确有一些老师只顾抓教科研,忽略了教学工作,这就是本末倒置了。因此,必须调控教科研的奖励政策和绩效考核政策,比如控制奖金的数量,使得教育教学实绩与教科研实绩所占的比重相适宜。

2.避免“虚假”信息干扰

毋庸讳言,在“教科研热”中,也出现了许多虚假的教科研成果,加之各种职称评审中的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的缘故,使得各种评审的结果(信号)失真。这就导致一些职称和荣誉的虚假。如果仅按照筛选理论进行收入分配的话,必然导致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甚至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

3.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科研观

不能将教科研与晋级、评先划等号。大量的事实证明,凡是将教科研工作与物质利益密切挂钩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绩的。而应该引导教师将教科研与改进教学结合起来。树立热爱教育、热爱科学、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的学术道德规范,建立互助合作的团队意识,不要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数量。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12篇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基本来源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将这些理论应用到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当中,可以很好的把握住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从而可以为相关的投资机构和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和管理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具体来说,行为金融学中有关股票市场交易异象的主要理论包括前景理论、后悔理论以及过度自信理论、自我归因理论、心理账户理论等等。本文将重点介绍与行为金融学最为密切的前景理论、后悔理论和过度自信理论。

1、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由卡尼曼和沃特斯基(1979)提出,通过修正最大主观期望效用理论发展而来的。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ference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function)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weighting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在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

2、后悔理论

后悔理论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在大牛市背景下,没有及时介入自己看好的股票会后悔,过早卖出获利的股票也会后悔;在熊市背景下,没能及时止损出局会后悔,获点小利没能兑现,然后又被套牢也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自己会因为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而及时换股后悔;当下定决心,卖出手中不涨的股票,而买入专家推荐的股票,又发现自己原来持有的股票不断上涨,而专家推荐的股票不涨反跌时,更加后悔。

3、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的独断性的意志品质,是与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偏差。过度自信的决策者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具有独断性,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实际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当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也不肯更改自己的目的和计划,盲目行动,一概拒绝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是缺乏自觉性和意志薄弱的表现。而过度自信在股市中的表现,就是投资者过分依赖于自身所掌握的私有信息,而忽视公司所公布的信息。

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分为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和行为金融学的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研究对传统的金融理论和现实的交易现象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检验,丰富了金融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1、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研究方面除了在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来解释市场异象外,其本身最大的贡献在于将投资者的心理引入到金融资产的定价模型当中,从而在传统金融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之上,重新构建了基于投资者行为的资产定价模型。目前,在该方面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基于投资者心态的资产定价模型和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行为随机因子折现模型。其中,基于投资者心态的定价模型主要包括BSV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BHS模型(Barberis,Huang和Santos,2001)、DHS模型(Dab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1998)和HS模型(Hong和Stein,1999)。前两个模型基于均质市场,后两个模型基于非均质市场。BSV模型是从保守性偏差和代表性偏差出发,解释投资者决策模型如何导致市场价格变化偏离效率市场假说的;DHS模型从损失厌恶和私房钱效应出发,结合前景理论和前期结果影响理论,基于传统的消费模型,解释了股票市场的过度波动和股权溢价之谜;DHS模型从对私人信息精度的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偏差出发,认为投资者对私人信息过度反应,对公开信息反应不足,从而导致价格的短期惯性和长期反转;HS模型则从信息挖掘者的保守主义和惯易者的代表性偏差出发,假定市场由“消息观测者”和“动量交易者”两种有限理性投资者组成,这些投资者都只能“处理”所有公开信息中的一个子集,该模型认为,最初由于“观察消息者”对私人信息反应不足,使得“动量交易者”力图通过套期策略从中获利,然而,这种套利企图必然导致长期的价格过度反应。而基于投资者情绪的行为随机因子折现模型,认为只有将投资者情绪引入到传统金融的随机折现模型当中,才能正确反映投资者的个体回报率以及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因此该模型将对数随机贴现因子过程分为两个随机过程之和,其一是投资者情绪过程,其二是以总消费增长率为基础的基本过程。

2、行为金融学的经验研究行为金融学对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主要基于对投资者交易账户的研究以及对投资者进行调查问卷而获得的相关统计数据,或者是检验投资者针对上市公司所公布的数据所作出的反应等。从从现有文献来看,问卷调查基于第一手的市场数据,结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目前采用问卷调查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传统金融理论基础的检验,个人投资者的心理特征,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习惯等。从已有的研究文献可知,该方法主要是研究者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参与者进行作答,通过对参与者答案进行统计得出相应的实证结论。而利用账户信息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投资者的非理,如处置效应、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个人投资者的性别差异,如男性与女性对风险的偏好程度等;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区别,如输赢关系、交易策略等;国内外投资者交易策略的区别,等等。利用公开数据进行的经验研究,其研究对象往往集中在机构投资者,因为机构投资者的公开数据相对而言较易获得,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利用公开数据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者结构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和功能,以及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差异等。

三、哲学理论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应用

行为金融学以往的研究是以心理学为基础大,但归根结底,它毕竟是一门经济学科,对它进行研究时所运用的方法论始终摆脱不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而经济学方法论具有一定的科学哲学性,相应的科学哲学理论为诸如行为金融学等新兴经济学科研究的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黄少安教授曾经指出,建立在哲学基础或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是最高和最抽象层次的经济学方法论,也就是基本方法论,是方法论的方法论。由此可见,科学哲学理论对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具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具体来说,从科学哲学角度定义经济学方法论,它是一门有关经济理论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规律和规则的学问,是科学哲学运用于经济学的学问。它的主要内容是依据科学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探究经济学家的思维结构和分析形式,围绕经验归纳、抽象演绎、证实、证伪、范式、研究纲领等方法论观点展开。这种研究具有很强的哲学性和较高的抽象程度,从一般中解决方法论问题,很少涉及反映经济学本身特性的具体的方法论规则。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最大的不足是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研究体系,而科学哲学研究的就是对象就是科学,也就是一门学科是否具有科学性。从这个问题出发,便可以把行为金融学和科学哲学紧密的联系起来。

1、科学哲学方法特征对行为金融学的影响科学哲学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证科学方法和哲学方法。前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主要特征包括具体性、经验性、精确性和可检验性;后者在认识论方面的主要特征包括抽象性与思辨性、丰富性或歧义性以及难以检验性。科学哲学的这些特征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过程当中,均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具体性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相对具体的,一般只提到和设法解决现实对象的有限问题;比如,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其解决的主要问题便是投资者心理对其交易行为所带来何种影响,具有一定的具体性。经验性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研究起于经验(由观察、实验而来),迄于经验(用实验对所得到的科学认识进行检验),力求不超过经验;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最初便是通过观察市场交易活动中所出现的大量异象才引起关注的,后来国外大批学者通过实验金融的方法对各种市场异象进行了各种检验得出与现实世界一致的结果,最终促进了行为金融学的蓬勃发展。精确性是指所得到的结论是具体而明晰的,一般都能用公式、数据、图形来表示,其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行为金融学在这方面做了比较多的工作,比如前景理论对传统的效用曲线进行了改造等等。可检验性要求最终的结果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普遍性规范,而是个别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经验的检验;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中,各种行为实验室的建立正是在不断的检验所假设的由投资者心理所导致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而从哲学方法的特征来看,抽象性与思辨性是对经验研究的成果以及这种研究本身进行反思和反观;这在行为金融研究中所体现的是通过对实验场景以及受验对象的变化来实现的,力求使其结论在不同环境下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丰富性或歧义性是指面对具体问题的研究,结论常常显现出不确定性和歧义性;而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的,人的心理千差万别,从而会导致结果会出现不确定性或歧义性,这一点正好可与思辨性结合起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控制各种情形,力图使的研究结论准确可靠。难以检验性,不是说,哲学命题根本不可能检验,但它确实不能像实证科学那样,在可控制的实验条件下对具体结论进行直接检验。对哲学命题的检验需要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践活动之总和才能够奏效;行为金融学研究过程中,尤其是实验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果这一硬件设施不能保证的话,很难通过实验对其进行研究,但是不通过实验研究,行为金融学的结论将会有所偏颇,导致结果出现上文所说的歧义性。

2、科学哲学为行为金融研究所提供的主要研究视角科学哲学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比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归纳、演绎和溯因,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等等。由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在以股票市场为主的证券市场是由众多投资者所组成的,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千差万别,但是个体投资者的共同作用却会变现出一定的诸如羊群效应之类的集体性,因此本文主要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角度来讨论科学哲学理论在行为金融学研究中的运用。按照沃伦•萨缪尔斯(Samuels,Warren)的说法,所谓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是指最恰当或最有效的社会科学认识来自对个体现象或过程的研究;而方法论集体主义是指最恰当或最有效的社会科学认识来自对群体现象或过程的研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vonMises)在1949年的《人类行为》中,提出了构成方法论个人主义的三项内容:第一,任何行为都是由一些个人做出来的。一个集体之有所作为,总是经由一个人或多个人的行动而表现出来,并且一个行为的性质,决定于行为的个人和受该行为影响的各个个人对于这一行为所赋予的意义。第二,人生来就是个社会动物,但这个过程是发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个人行为的变动不拘,就是这个过程的进展。若除掉了个人,也就没有这样的过程和任何社会基础,因此,各种分工下的社会合作,只有在某些个人的行为中才能看得出来。第三,集体是无法被具体化的。集体被认识,总是由于那些行为的个人赋予它的意义。从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论述当中可以看出,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变化,人是社会动物,对其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将更能把握住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便突出了以研究人为目的的行为金融学的重要性,只有从投资者个体的角度出发,掌握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投资策略和交易心理,这为相关机构制定和执行投资策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集体主义是和个人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个人主义是组成集体主义的基础,为了了解投资者个体的交易行为,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其群体所处的投资环境中来加以研究;而为了了解投资者群体,我们又必须考察投资者个体交易行为,因为正是投资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联行为组成了投资者群体,从而为了促进行为金融学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站在集体主义的高度,来研究投资者个体的交易行为,从而更加准确的把握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并对这些规律交易利用,为投资者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四、结论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投资效益提升综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效益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涉及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有关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研究文献极其缺乏,理论和实证方法上也显得比较薄弱。目前,有关其他方面投资效益的理论和评价方法研究上已相当成熟,比如对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农资金、固定资产、金融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等投资效益的研究。本文将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国外研究动态

(一)关于宏观层面投资效益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宏观层面投资效益的研究主要是从国家这个层面展开的。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投资总量”的角度分析是否存在“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问题,即总量层面的效益。Phelm(1961)最早提出宏观经济“动态效率”,后来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s10W--Swan模型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中都有精确的数学表达。Abel(1989)提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AMsZ准则,即如果一个国家每年的总资本收益“始终大于”当年的总投资(D>I),那么这个国家的宏观投资就是“动态有效”的;否则,就是“动态无效”的(D2从“投资结构”的角度分析资本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配置是否合理。投资的流向是否正确。Fraumem和Jor-gensonfl9801用“调整推算”法对美国1948—1976年间46个制造业行业的资本收益率进行了测算。Wurgle“2000)分析了1963一1995年65个国家28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发现发达国家的ηc系数普遍高于欠发展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T1c显著为正,欠发达国家则大多不显著。

(二)关于微观层面投资效益的研究

微观层面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投资决策所引起的投资效益来展开的,且集中在金融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并依据相应的投资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投资效益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有AllenBlackman(1998)、SangkyunPark(1999)、Amitid(2003)等。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投资效益的研究是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的,后来讨论一度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投资效益问题再次成为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一)投资效益内涵相关研究

关于投资效益的内涵,理论界存在着分歧,其焦点在于:在普遍承认的“投资效益就是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的前提下,“产出”和“所得”究竟是何涵义。对此,理论界有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一般成果说”、“有益成果说”、“净成果说”等。持“一般成果说”观点的学者认为,投资效益作为投资领域或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比较,其内涵应该包括投资过程中的总投入和总产出,应是劳动消耗总和与所得成果总和之间的比较,“有益成果说”观点认为,其特定的含义是指投资活动的结果所能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收益、受益和利益。“净成果说”观点认为,产出和所得的内涵只能是所得扣除所费、产出扣除投入的净成果,或者是投资“带来”的新价值。还有观点认为,应将投资效益归结为投资领域和投资活动中费用与效果的比较。

(二)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相关研究

随着新的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的引入,国内理论界对企业乃至民营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较多的学者运用投入产出法、多级模糊综合评价、DEA(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来评价企业的投资效益问题。余水兰(2008)、刘德(2008)等人均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区域范围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田中禾等(2009)运用DEA的C2GS2模型对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10家民营企业科技投资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近年来,考虑到统计数据较全面、易获取,诸如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也运用到企业投资效益评价中,使评价效果更有说服力。张明(2005)利用SPSS软件对上海市1990-2003年投资效益进行主成分分析。尤卓雅、毕权富(2008)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弹性分析模型对甘肃省1991-2005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

(三)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相关研究

查阅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研究不多。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其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的相关研究主要有:

1制度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陈海宜(2003)建议温州民营经济应该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协助企业进行决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投资效益。刘耀胜(2005)提出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和国家优惠政策等途径来提升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效益。

2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仪旭(2007)建议各区县政府想办法提升区域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技术氛围,为天津市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以协助民营科技企业打破现有技术瓶颈。张治军(2004)、周伟(2008)等学者指出技术进步和创新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提升尤为迫切,其中企业家、技术人员、经济园区、金融资本等要素投入对技术的创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产业集群的培育。陈顺(2005)指出民营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是提升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集群创新机制。王元京(2010)指出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链条的延伸是提高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重要条件,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大中小企业配套生产基础之上的。

4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金少英(2001)指出加强东西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有效地提高民营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田中禾、员碧辉(2009)研究发现,甘肃省民营企业总体科技资源的投入配置没有达到最优化,应提升科技投入产出规模效益,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使企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比较分析

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国内研究还是国外研究。均注重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和选取。但国内外研究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投资效益 提升 综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效益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涉及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研究成果较少,特别是有关西部地区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研究文献极其缺乏,理论和实证方法上也显得比较薄弱。目前,有关其他方面投资效益的理论和评价方法研究上已相当成熟,比如对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农资金、固定资产、金融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等投资效益的研究。本文将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国外研究动态

(一)关于宏观层面投资效益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宏观层面投资效益的研究主要是从国家这个层面展开的。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从“投资总量”的角度分析是否存在“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问题,即总量层面的效益。Phelm(1961)最早提出宏观经济“动态效率”,后来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s10W--Swan模型和Ramsey―Cass―Koopmans模型中都有精确的数学表达。Abel(1989)提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AMsZ准则,即如果一个国家每年的总资本收益“始终大于”当年的总投资(D>I),那么这个国家的宏观投资就是“动态有效”的;否则,就是“动态无效”的(D

2 从“投资结构”的角度分析资本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配置是否合理。投资的流向是否正确。Fraumem和Jor-gensonfl9801用“调整推算”法对美国1948―1976年间46个制造业行业的资本收益率进行了测算。Wurgle“2000)分析了1963一1995年65个国家28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发现发达国家的ηc系数普遍高于欠发展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T1c显著为正,欠发达国家则大多不显著。

(二)关于微观层面投资效益的研究

微观层面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投资决策所引起的投资效益来展开的,且集中在金融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并依据相应的投资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投资效益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有Allen Blackman(1998)、Sangkyun Park(1999)、Amitid(2003)等。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投资效益的研究是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的,后来讨论一度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投资效益问题再次成为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一)投资效益内涵相关研究

关于投资效益的内涵,理论界存在着分歧,其焦点在于:在普遍承认的“投资效益就是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的前提下,“产出”和“所得”究竟是何涵义。对此,理论界有几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一般成果说”、“有益成果说”、“净成果说”等。持“一般成果说”观点的学者认为,投资效益作为投资领域或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比较,其内涵应该包括投资过程中的总投入和总产出,应是劳动消耗总和与所得成果总和之间的比较,“有益成果说”观点认为,其特定的含义是指投资活动的结果所能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收益、受益和利益。“净成果说”观点认为,产出和所得的内涵只能是所得扣除所费、产出扣除投入的净成果,或者是投资“带来”的新价值。还有观点认为,应将投资效益归结为投资领域和投资活动中费用与效果的比较。

(二)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相关研究

随着新的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的引入,国内理论界对企业乃至民营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较多的学者运用投入产出法、多级模糊综合评价、DEA(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来评价企业的投资效益问题。余水兰(2008)、刘德(2008)等人均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区域范围的投资效益进行评价。田中禾等(2009)运用DEA的C2GS2模型对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10家民营企业科技投资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近年来,考虑到统计数据较全面、易获取,诸如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也运用到企业投资效益评价中,使评价效果更有说服力。张明(2005)利用SPSS软件对上海市1990-2003年投资效益进行主成分分析。尤卓雅、毕权富(2008)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弹性分析模型对甘肃省1991-2005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

(三)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影响因素及提升途径相关研究

查阅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研究不多。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其影响因素和提高途径的相关研究主要有:

1 制度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陈海宜(2003)建议温州民营经济应该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协助企业进行决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投资效益。刘耀胜(2005)提出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和国家优惠政策等途径来提升民办高等教育投资效益。

2 科学技术的引进和使用。仪旭(2007)建议各区县政府想办法提升区域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技术氛围,为天津市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以协助民营科技企业打破现有技术瓶颈。张治军(2004)、周伟(2008)等学者指出技术进步和创新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提升尤为迫切,其中企业家、技术人员、经济园区、金融资本等要素投入对技术的创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 产业集群的培育。陈顺(2005)指出民营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是提升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集群创新机制。王元京(2010)指出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链条的延伸是提高民营企业投资效益的重要条件,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大中小企业配套生产基础之上的。

4 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金少英(2001)指出加强东西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有效地提高民营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田中禾、员碧辉(2009)研究发现,甘肃省民营企业总体科技资源的投入配置没有达到最优化,应提升科技投入产出规模效益,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使企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比较分析

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国内研究还是国外研究。均注重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的研究和选取。但国内外研究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科学投资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差异化教学;现场教学;大课程组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261-02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规律的专门学科,是金融学科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专业、财务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其内容既包括证券投资的环境、现代证券投资理论、证券投资分析以及证券投资策略等理论知识,也包括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熟悉证券市场及相应的投资运作和管理措施,学会进行科学的、理性的投资,并能够运用和服务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企业及从事投资活动的个人实践。对于这样一门兼具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的本科金融经济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方式

目前,投资学从内容、方法到工具,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特色,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发展。它主要包括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因为金融系统只有通过企业的财务活动才能真正和实物经济发生联系,而企业的价值又要经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才能得到正确的评估。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投资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已经确立,有效市场假设(EMH)和不完全市场一般均衡理论等重要研究成果纷纷问世,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经过反复的辩驳和大量的实证检验,验证了其内在逻辑体系的一致性。马柯维茨在投资组合选择理论中所开始的数量化研究和无套利分析思想相结合,酝酿了后续一系列重大的投资学理论突破,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一直到行为金融。

投资学的理论和金融市场的实践是平行发展的,二者之间又紧密地结合并产生了深刻的交互影响。实践不断地向现有的投资学理论提出挑战,甚至向原有的理论基础发起冲击,实践的需求拉动理论学术研究的发展,需要将理论及相关学科技术融通、贯穿于实际问题之中。

本课程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大致分为理论性、应用性两类,可以按各类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

(一)理论性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理论性教学内容包括投资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组织方式以任课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占总课时的50%以上;通过课堂讲授,增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思维方法和从业人员的道德观,为日后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金融投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始终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力争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日常教学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应用性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投资学本身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中的许多内容都与我国资本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有着直接的联系。概括地讲,应用性教学内容包括金融投资政策分析,金融工具价格、收益的计量,风险的控制,金融投资改革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等。对于这些应用性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教师课堂指导与学生课堂或课下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内容及理论前沿观点之后,针对论题布置模拟实验,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实验报告。形式包括课后书面完成的专题分析,课堂完成的计量和测算题目,以及小组协作完成的现实问题解决方案等。采用这种教学组织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投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改革教学理念,建立完备的课程教学组织体系

1.扩展教学内容

不断扩展课程教学内容研究范围,在原有探讨传统投资理论及实务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将教学范围扩展到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全球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等领域。

2.召开教学研讨会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对师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

3.组织教材的编写

针对教学要求,组织案例和实验指导教材的编写。由于“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必不可少,但是既能反映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又能借鉴国外经典案例经验教训,并且能与投资学原理紧密结合的教材还很缺乏。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团队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基础情况,选编适当的案例和实验指导教材。

(二)探索教学新模式,注重教学方式改革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该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例如尝试三课堂相结合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以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现场教学。如建立并开放金融模拟实验室,加强实验环节,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进行现场教学,并邀请实务界人士到学校讲座等等。开放的第一课堂教学方式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并且能促使学生尽快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二课堂,依托导师制和金融社团开展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帮助学生把第一课堂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各类课外学习和学术科研活动;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业务大赛及其它社会实践活动。如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参与老师课题,申报项目和发表文章,并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投资大赛。第三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师生互动教学平台,拓展学生视野,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建立课程网站,教师学生能够通过公用电子邮箱、QQ群等网络通讯手段进行交流和学习,现代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能极大的提高。

(三)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1.实施个性化与差异化教学法

证券投资课程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为解决普遍存在的在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应有的地位的问题,课程应积极实施差异教学法,即在教育目标上承认差异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差异化教学可以表现为三个培养方向:一是国际交流型人才。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英语是学好投资学的基础和主要工具,课程应特别重视强化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但由于课时量有限,除了在课堂上在课件中使用部分英语教学,还可以开发网上学习资源,搜集经典的英文参考文献,建立课程英文文献库,制作主要的国外金融机构和研究网站链接,指导学生利用第二课堂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并在实验课中,引导学生通过全球交易软件和国外网站,熟悉和了解国外股票、期货行情、现状及联动影响。学生能够应用其英语上的优势,掌握国际交流和海外市场投资的技能。二是应用型人才。通过现场教学、开放金融模拟实验室、举办投资大赛、创建实习基地等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投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业务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三是科研型人才。对于准备进一步深造的学生,鼓励其参与教师的课题,并组织学生积极申报课题,发表文章。

2.启用案例教学、模拟交易

案例教学应该注重基础知识与案例特色的结合,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案例教学,生动形象地传授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独立地进行案例实战和案例开发,同时学生在实验中可随时进行模拟交易,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3.加强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到外汇银行及证券公司现场教学,了解业务流程,学习交易技巧。例如组织学生到全国金融知识巡展,进行现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外汇体制的变迁及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情况,学到很多金融创新工具的流程、交易,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积极性。

4.强化实战教学

强化实践教学,要求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市和全国举办的各类相关业务大赛,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对投资学业务操作技能。

(四)校企联合,组建大课程教学组

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较强,为了使课程的讲授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课程组的教师应该经常到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吸收校外各类知名专家共谋和实践教学改革,并聘请他们及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大课程组,对热点和业务性强的内容由其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提供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和实际业务技巧。

通过以上论述,可见,随着投资学理论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也是处在不断更新之中的。投资学的教学应该借鉴现有的网络、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郝进峰,刘海军,才英俊,等.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管理观察, 2009,(5).

[2] 李国义.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5).

[3] 王雄军.《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