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

问卷设计论文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文价值 问卷设计 方法论

一、问题的提出

在水资源问题日渐突出的今天,如何突破传统的知性水教育,从价值观切入影响个人意识形态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水”是人文价值教育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东方文化,其中蕴含了大量关于水的人文价值观。通过问卷调查能了解公众对水的利用价值观和所处社会价值观的关系,有利于指导公众人文素养的价值旨归和亲水环境行为的教育。

在问卷设计方面,无论是系统研究,还是零散研究,似乎都缺乏从方法论角度的考察,由此不能很好的把握问卷设计的新发展[1]。尤其涉及到“价值观”一类的敏感性问题,如何从科学化和人性化的角度来设计问卷,如何克服研究者即有的“价值倾向”和“自卫心理”,用客观的问题来检验人们通常得到的“印象”是否真正符合客观事实[1],对于问卷设计水平的提升以及增加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问卷设计的方法

问卷设计这一具体的方法技术一直秉承着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传统,大多数研究尚停留在问卷设计的技巧层面,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合尚少。本文以人文价值水教育问卷为例,探讨了心理学的投射法在问卷设计中的运用、统计学中GT(概化理论)对维度的选择、问题的设计分类、敏感性问题的模糊性处理等。

(一)理论溯源

投射法是一种无结构、非直接的询问方式,他可以激励被调查者将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反映出来,适合于对那些秘密、敏感问题的了解[1]。它是心理学上用来衡量人格的一种方法,就是要将一些刺激情景呈示于受试者,以观测他的反应。这些刺激情景之所以被选用,是因为其不会令受试者获得实验者任意加上去的某些意义,而是要使受试者获得由其本身独特人格组织所加之于该刺激情景的意义[1]。

(二)实际应用

对于投射法的分类,各类学者意见颇多。G. Lindzey 认为可以分为下列5类:(1)联想法:使受试者说出因某种刺激所引起的联想;(2)构造法:使受试者编造或创造一些东西(故事、图画);(3)完成法:使受试者完成某种材料(如语句完成法);(4)选择或排列法:使受试者将一些刺激依某项原则进行选择或予以排列;(5)表露法:使受试者利用某种媒介自由地表露他的心理状态[2]。Lindzey的这种方法颇为实用,不过各类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明显,有很多测验可能兼具几种形态[2]。

(三)方法的讨论

人文价值水教育(HVWE)问卷的设计关键要了解公众对水的利用价值观和所处社会价值观的关系。将投射法运用于该问卷的设计,主要尝试了“联想法”、“表露法”和“构造法”,问卷突破了以往的“问题―答案”的直入模式,采取情景构造,以故事带入,避免了受试者在回答时产生的偏差副效应。以往的问卷设计容易使受试者从一些带有感彩的词汇中判断出褒贬,进而在自卫心理的驱使下选择与自己所悖的答案。该问卷运用了投射法中的这三种方法,通过故事联想、两难抉择诱出内心表露、构造法中的情景构想式题器将抽象的、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借以拉近所欲了解的问题与被访者之间的距离,得到较客观真实的反映(表1)。

但对于问卷中部分较复杂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只能遵循人文主义方法论,采用韦伯所说的“投入理解法”,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达到对研究问题的深刻把握。唯有如此,才不会就方法而方法,而是围绕研究目的合理的运用方法[1]。

三、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分析

(一)维度选择

维度指围绕调查主题,将问卷条目分为若干种类的类别数[3]。选择适当维度是问卷设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HVWE问卷维度的选择采用了GT(概化理论),其原理是通过对所获数据资料中由维度引起误差的分解,考察改变维度数时,维度的方差分量所决定的类信度系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做出最优维度的选择[3]。本问卷的维度选择借鉴了刘全的概化理论问卷维度选择技术,运用GENOVA for PC V2.1软件处理,得出随着问卷维度数目的增加,概化系数和可靠性系数均呈递增趋势,当问卷的维度数目达到4或6时,其概化系数和可靠性系数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且以后随着维度数目的增加,概化系数和可靠性系数的增势减缓[3]。从效益来看,本问卷取4个维度较为合适。每个故事情景对应一个考察维度(表2)

(二)问卷要素分析

问卷的要素分析从问卷的问题设计分类、背景性问题、客观性问题、主观性问题四个方面讨论。

1.问题的设计分类

问卷的问题设计分类采用了鱼骨图式设计,条理清楚且层次分明地标注各个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性,以形成特性主要原因图[4]。HVWE问卷的鱼骨图设计流程首先分门别类地选择和确定各个要素、特性值,并且按照鱼骨图形式进行排列(图1),Y为具体的问题,该鱼骨设计既能有效控制问题的数量,也能确定问题的排列顺序,清楚的描述要素与特性值,即维度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上一级问题和下一级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和递进排列,也有助于剔除前期问题设计中的失误[4]。具体的问题设计见表3、表4、表5、表6。

2.背景性问题。

背景性问题通常是指调查对象个人的基本情况,是问卷后续分析的重要依据[4]。HVWE问卷的背景性问题主要采集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四类信息数据,但不采集姓名,以匿名方式调查更容易使受试者卸下“自卫心理”。

3.客观性问题

客观性问题主要是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4]。常见的各类问卷设计中往往客观性问题明显偏少,HVWE问卷设计时在“环境认知”和“环境技能”两部分偏重了客观性问题,从水的属性、功能、辨别和解决水问题的事实和行为来考量(表3、表4),客观性问题数共13题,占到问卷总问题数的52%。

4.主观观性问题

主观性问题是人们思想、情感、态度、期望、等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继承体现,这也是最容易出现偏差的设计环节[4]。HVWE问卷设计了“环境价值观”和“环境行为”两个维度,从受试者对水的利用价值观和日常行为的主观判断来考量,(表5、表6),客观性问题数共12题,占到问卷总问题数的48%。

(三)敏感性问题的处理

HVWE问卷中“环境价值观”和“环境行为”两个维度下的问题涉及敏感性心理状态、敏感性主体。为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采用了模糊性处理的方法,利用模糊思想解决棘手的敏感性问题。

1.敏感性心理的模糊性处理

HVWE问卷设计在问卷封面信,即问卷问题前写有“问卷不记姓名,各问题的答案也无对错之分”的功能性文字,从而减轻被调查者的心理负重,减轻了填答问题会有损切身利益的心理反应,使其放松心里上的戒备,以平和的心态来回答问题,也削弱了问题的敏感程度[5]。

2.敏感性主体的模糊性处理

HVWE问卷设计对于敏感性主体的模糊处理是把“自己”变为“自己和别人的模糊体”,即把应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填答的问题转移到由被调查者根据他人的情况来阐述自己想法的技术处理[5]。问卷的“环境认知”、“环境价值观”和“环境行为”三个维度下的问题均将调查主题由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不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情况,而是让其回答他人的情况,以此淡化敏感程度,得到的调查资料具有更强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李俊.由社会科学方法论之对立和融合观照问卷设计的新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9,163 (1):91-95.

[2]杨国枢,文崇一等.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4;502;505.

[3]刘全.基于概化理论的现代问卷设计技术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1,326 (2):14-17.

[4]戚雁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卷设计的实证研究[J].广州环境科学, 2010,25 (4):32-36.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背景分析: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设计一张好的问卷,是问卷调查的关键所在。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但对如何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问卷还是非常陌生的。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份完整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个组成部分,并了解每部分的作用;

2、在亲历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明确正文问题设计要把握好范围,遵循真实性、目的性,全面性,有序性,简洁性五大原则;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集体合作的力量,逐步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重难点:

正确把握问题设计的范围,遵循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组成

1、感知问卷作用。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是个书香班级。(

%)同学,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达一小时,(

%)同学,一学期的阅读量超过10本。你们知道这么多的信息,数据哪来的吗?

一张小小的问卷,短短几分钟,可以帮助我高效、全面地了解了全班的阅读情况,真是神奇!

2、明确问卷组成。

(1)采用调查问卷这种研究方法,先要设计一张问卷。一张问卷由哪几部分组成呢?各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

(2)学生交流。

(3)总结:同学们真会观察,通过自己的研究,知道了一张完整的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部分组成,并且了解了每部分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提炼总结

(一)引出问卷背景。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社区居民健身情况的调查研究,其中大拇指研究小组研究的主题是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下面请小组长阮真子来介绍一下他们组的研究情况,遇到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合作设计问卷

1、共同设计标题、导语、结束语。

2、正文设计

(1)自主讨论,明确范围。

正文是问卷最重要的,最核心部分,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问题呢?

小组讨论,交流预设:器材使用的时间,次数;器材的受欢迎度,是否能满足需要;器材的使用方法,功能;健身器材损坏、维修的问题

(2)设计问题,发现不足

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完成问题的设计,每人选一个方面设计一个问题,但几个方面都要考虑到,组内协商分配一下。设计好的同学可以先交流一下,贴在纸上。

(3)评价诊断,明确原则。

评价交流预设:

师:语言简洁易懂,做起来省时省力(板:简洁性)

师:选择项出现断层了,看来设计选项时,考虑也要严谨!注意全面性!(或者:考虑得真全面,选项的设计也大有学问。)(板:全面性)

师:问题要紧扣主题,有明确的目的,(板:目的性)

师:考虑真细致,都想到了被调查者的心理,所以在设计问卷时,有时可以采用第三者的身份,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使调查更具真实性。(板:真实性)。

师:由易到难,体现了问卷的有序性(板:有序性)

同一内容归整在一起,也体现了问卷的有序性!

总结:通过研究,设计调查问卷的正文部分要注意什么?

(4)运用原则,修改完善。

师:下面请大家在组内评价修改,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设计。

小组修改,再次评价。

三、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经历了调查问卷设计的过程,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展开)

师相机补充:设计问卷,这只是第一步,还有许多后续工作,问卷的发放,数据采集、分析,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

2、师:问卷调查,在我们今后的研究性学习中会经常用到,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也可能会用到。所以我们有必要再来实战演练一下。伴随着时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关于在校生是否需要手机已成了社会议论纷纷的话题。请你针对这个研究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设计

一、背景分析: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设计一张好的问卷,是问卷调查的关键所在。五年级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但对如何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问卷还是非常陌生的。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一份完整问卷有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四个组成部分,并了解每部分的作用;

2、在亲历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明确正文问题设计要把握好范围,遵循真实性、目的性,全面性,有序性,简洁性五大原则;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集体合作的力量,逐步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问题设计的范围,遵循原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

四、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组成

课前完成一张有关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积累感性认识;再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汇总展示,体会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和作用。接着,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确问卷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二)合作探究、提炼方法。

研究的问题应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背景,以贴近学生的社区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作为研究主题,不仅具有实际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对于一份问卷来说,正文的问题设计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为了引导学生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卷,特以四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自主讨论,明确范围。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明确问题设计的范围,为学生自主设计问题指明方向。

第二层次,尝试设计,发展思维。小组分工合作设计,组成一份问卷,既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问题,又能真实,全面地呈现出正文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这样,课堂的教基于学生的“学”,学生“学”得更有意义。

第三层次,评价诊断,确立原则。提供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评价诊断自己设计的问卷,逐步明确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第四层次,运用原则,修改完善。小组合作,修改完善正文,实现由“知”到“行”的提升。这样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能力自然也全面提高。

三、回顾反思,积累经验

引导学生回顾亲历问卷设计的全过程,畅谈收获体会,提炼学习方法,积累研究经验,并向课外拓展延伸,再次设计问卷,实现对问卷设计范围的把握,原则的遵循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图情类期刊 汇总整理 问卷调查 模糊聚类 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105-06

1 引言

问卷调查是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调研手段,它能在短时间内,面向较大范围开展社会调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问卷调查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已经逐渐成为研究者了解社情、掌握民意、辅助领导决策的理想工具。特别是在调查研究中,问卷的使用更为普遍。因此,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为了寻找问卷调查方法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情况,本文以CNKI2007~2011检索数据的统计汇总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统计和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旨在剖析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及规律。

2 数据来源

2.1 文献的筛选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2~2013年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中的《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与情报》、《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科学》、《图书馆建设》、《情报资料工作》、《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情报杂志》、《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17种能代表我国图情研究水平的期刊文献资料。

2.2 数据的搜集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问卷调查方法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为了得到较为完整的数据,从中国知网(CNKI)利用高级文献[1]搜索功能,使用全面普查的调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完成所有数据的搜索与汇总工作。

第一步,输入发表时间:2007~2011;文献出版来源:17种不同的图情类期刊名称;剔除题名中包含目录索引、征文、征订、通知、须知、贺信、贺词、讲话等之后,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总数和基金论文总数,并制作Excel汇总表;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输入目标文献内容特征:全文含“调查”,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论文总数和基金论文总数,并制作Excel汇总表;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上,输入目标文献内容特征:全文含“问卷调查”,依序手工统计期刊论文中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论文总数、基金论文总数及学科类别分组词,并制作Excel汇总表,同时下载所有相关论文,分期刊打包,以备分析所用。

3 数据的统计分析

3.1 调查方法是图情类期刊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从统计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收录论文27242篇,有10220篇使用了调查方法,占37.52%。其中,《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等7种期刊使用调查方法的比重都超过了41%,最高的《大学图书馆学报》达到了48.43%。证明调查方法是图情类期刊论文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从表1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发表基金论文4175篇,占总数的15.33%。其中,基金论文比重最高的是《情报理论与实践》,占33.73%;其次是《情报杂志》和《情报科学》,分别占29.93%和27.80%。说明基金论文比重普遍不高,相对较高的集中在情报类期刊中。

3.2 基金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比重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2007~2011年,图情类期刊上共收录基金论文4175篇,有1726篇使用了调查方法,占41.34%。其中,《大学图书馆学报》占比重最大,高达65.31%;其次是《图书与情报》、《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情报知识》5种期刊,基金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分别占56.91%、55.32%、53.66%、55.10%和50.00%,都达到或超过了50%。说明调查方法在基金论文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主要。

同时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在使用调查方法的1726篇基金论文中,有452篇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占26.19%。其中,比重最高的是《图书馆杂志》,占48%;其次是《大学图书馆学报》,占43.7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情报杂志》各占33.33%和32.83%。

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通过对原始文献的人工抽样调查表明,在1726篇使用了调查方法的基金论文中,不包括使用以下两种调查方法的论文数量。第一种是调查方法的名称里不包含“调查”这个词。如“访问法”、“访谈法”、“小组座谈会法或群体座谈会法”、“深入访谈法”、“个别深访”、“专家访问法”、“观察法”、“文献法”、“德尔菲法”等。第二种是有些基金论文也使用了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但都被近似的词所替代,文章中却不会出现“调查”这个词。比如“抽样调查”用“选样”或“样本”替代、“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用“个案研究”替代等等。而这两种情况下的调查方法中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也为数不少。所以这1726篇和452篇只是调查方法或问卷调查方法应用的一部分而已。如考虑上述原因,这个比重会大大的高于41.34%和26.19%。说明问卷调查在使用调查方法的基金论文中占有重要的优势。

结合实际究其原因,是因为一般的论文使用调查方法,尤其是问卷调查方法成本较大,研究者无力支付。对于基金项目的研究,研究者有足够的研究经费和充裕的研究时间,支撑调查方法的应用。同时,问卷调查在科学设计问卷、合理搜集数据的基础上,得到的是第一手数据,可以真实体现被研究对象的主客观原因,对于问题的研究具有实证效果。

3.3 基金论文中“图书”类期刊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高于“情报”类期刊

为了探寻17种期刊基金论文中调查方法的应用特征,下面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1 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见表2)与模糊聚类分析(得到的聚类谱系图见图1,整理的聚类结果见表3)。

[序号\&X1\&X2\&X3\&X4\&X5\&1\&-0.2901\&-0.3229\&-0.4395\&-0.3022\&-0.0501\&2\&-0.6990\&-0.6147\&1.3688\&-0.3592\&1.8085\&3\&-0.6279\&-0.7561\&-1.5979\&-0.7017\&-1.2268\&4\&1.9073\&2.1436\&-0.1327\&2.0093\&0.2979\&5\&-0.3754\&-0.2787\&0.2907\&-0.2165\&0.1954\&6\&1.0326\&0.9589\&-0.4715\&0.5254\&-0.3596\&7\&-0.4359\&-0.2787\&0.7775\&-0.3878\&-0.6371\&8\&-0.7061\&-0.6677\&0.6654\&-0.6446\&-0.9467\&9\&0.5455\&0.4727\&-0.4949\&0.2115\&-0.3104\&10\&-0.6421\&-0.4732\&1.9704\&-0.3307\&0.5944\&11\&-0.4039\&-0.3229\&0.2373\&-0.5590\&-1.3950\&12\&-0.6279\&-0.6766\&-0.6791\&-0.4163\&2.2213\&13\&-0.4359\&-0.3141\&0.5484\&-0.3878\&-0.5278\&14\&2.7252\&2.6298\&-0.4541\&2.9795\&0.7480\&15\&0.0797\&-0.5174\&-2.1011\&-0.5590\&-0.8598\&16\&-0.6990\&-0.6589\&0.6501\&-0.5019\&0.7967\&17\&-0.3470\&-0.3229\&-0.1377\&-0.3592\&-0.3489\&][表2 K=1时表2数据标准化结果]

[图1 利用SPSS对基金论文生成的模糊聚类谱系图]

[第1类\&第2类\&第3类\&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情报杂志\&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资料工作、国家图书馆学刊、图书与情报、图书馆论坛、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表3 由图1整理的聚类结果]

表3显示,基金论文的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规律与特点。3类结果中,第1类是“情报”类期刊,包括《情报理论与实践》等共4种。第2类是“图书”类期刊,包括《图书馆杂志》等共5种。第3类是“图情”综合类期刊,包括《图书与情报》等8种。这表明,基金论文中调查方法的应用也是遵循“图书”与“情报”规律的,且“图书”类期刊中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普遍高于“情报”类期刊。

从表1 还可以看出,2007~2011年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中,有2008篇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其中基金论文有452篇,占22.51%。《情报杂志》的使用比重最高,占43.67%;其次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占34.04%。说明问卷调查在基金论文中仍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3.4 问卷调查方法使用的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图书”与“情报”特征

为了进一步探寻17种期刊基金论文中问卷调查方法的应用特征,继续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表5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见表4;进行模糊聚类得到的聚类谱系图见图2,整理的聚类结果见表5。

表5显示,3类结果中,第1类是“情报”类期刊,包括《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和《图书情报工作》4种。第3类是“图书”类期刊,包括《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知识》4种。第2类是“图情”综合类期刊,包括《图书与情报》等10种。这表明,问卷调查方法的使用具有明显的期刊自身特征。同时说明,调查方法在基金论文中应用与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具有一致性。

3.5 问卷调查方法主要应用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领域

为了分析问卷调查方法在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中的学科类别分布情况,将从CNKI中所搜索的数据按照应用次数的多少倒序排列,选出前14个研究领域,其余都归为其他研究领域,汇总整理并计算的结果见表8和图3。

表6 显示,在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2008篇论文中,有1129篇应用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领域,占56.23%;有232篇应用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占11.55%;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应用只占32.33%。表明图情类期刊对于问卷调查方法有其自身突出的应用特点和要求。

4 对策及建议

4.1 合理设计调查方案

所有的调查都要事先设计调查方案。在调查方案中,除了调查明确调查目的外,最重要的就是定义调查对象及调查单位(也就是样本),第三才是调查项目(调查问卷)的设计。此次研究表明,在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期刊论文中,几乎没有研究者提到调查方案的设计问题。大多数研究者只注重对调查单位的描述和说明,却很少有对调查总体的介绍和界定。如《图书馆员职业承诺与离职意愿》一文对福建六所高校图书馆员使用了问卷调查,文章只说明了共发放调查问卷480份,收回有效问卷422份,并没有介绍该六所高校图书馆员的基本情况(应该是已知的),如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这就很难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

[序号\&X1\&X2\&X3\&1\&-0.7726\&-0.3022\&1.4139\&2\&-0.3706\&-0.3592\&-0.2316\&3\&-1.0225\&-0.7017\&-1.0208\&4\&2.7364\&2.0093\&0.6727\&5\&-0.4358\&-0.2165\&0.4968\&6\&0.1834\&0.5254\&1.3467\&7\&-0.4358\&-0.3878\&-0.2316\&8\&-0.9247\&-0.6446\&-0.6621\&9\&0.2703\&0.2115\&0.4417\&10\&0.1074\&-0.3307\&-0.7002\&11\&-0.6857\&-0.5590\&-0.6047\&12\&0.2703\&-0.4163\&-1.0153\&13\&0.1617\&-0.3878\&-0.8843\&14\&1.9759\&2.9795\&2.3253\&15\&-0.9464\&-0.5590\&0.3284\&16\&-0.0121\&-0.5019\&-1.0815\&17\&-0.0991\&-0.3592\&-0.5936\&][表4 K=1时对表5数据标准化结果]

[图2 利用SPSS对含“问卷调查”论文

生成的模糊聚类谱系图]

[第1类\&第2类\&第3类\&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论坛、国家图书馆学刊、情报资料工作、情报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与情报\&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表5 由图2整理的聚类结果]

[序号\&刊名\&含“问卷调查”的论文数量(篇)\&含“问卷调查”的论文比重(%)\&1\&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1129\&56.23\&2\&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232\&11.55\&3\&企业经济\&152\&7.57\&4\&新闻与传媒\&94\&4.68\&5\&高等教育\&64\&3.19\&6\&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64\&3.19\&7\&贸易经济\&44\&2.19\&8\&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35\&1.74\&9\&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28\&1.39\&10\&科学研究管理\&26\&1.29\&11\&互联网技术\&19\&0.95\&12\&数学\&18\&0.90\&][表6 2007~2011年17种图情类期刊论文

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按学科类别分组汇总表][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4.2 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的设计成功与否,决定着问卷调查结果的成败[2]。严格的讲,所有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文章,都应该对问卷的设计做出详细的说明,甚至有必要将问卷作为附件附在文后,以便衡量调查的合理性。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文章都对问卷的设计进行了说明,将问卷附在文后的就很少。问卷设计的原则包括科学性、可行性、非诱导性、通俗易懂和便于整理等。从对问卷调查文章的全面研读结果看,很难找到这些完整的设计原则。尤其重要的是非诱导性原则,要求不能使用各种诱导性词语或语句和语气。因为一旦研究者进行诱导,其调查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如《学生读者的需求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厦门大学为例》[3]一文,同样是馆员工作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共10个,全部使用了诱导性词语,如:“网站/主页信息丰富、揭示清楚、更新及时、界面友好”、“馆藏目录信息准确、功能完善”、“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一站式检索”、“电子资源便于检索与利用,可远程访问”、“馆舍馆藏布局合理”、“书刊排架准确,书标架标清晰完备、维护良好”、 “借还书手续简便、快捷”、“借阅规则明确、合理”、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申请处理及时、满足率高”、“开放时间能够满足需求”,也许在分析时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可是作为读者,就会质疑,这样的满意度指标能调查出不满意的结果吗?

4.3 恰当使用调查方法

问卷仅仅是调查的工具,通常要与抽样及其他的调查方法相结合才能使用。而调查方法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研究对象的特点,还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与拥有的技术和经济能力。只有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获得较多有效样本时,才能发挥问卷的作用。如《按照用户需求调整社科信息服务策略——浙江省四大系统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4],经过近5 个月的调查,共回收48 所图书馆有效调查表3830 份,应该是一个大样本的调查。又如《创建与使用在Web2.0搜索信息的型人——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追踪观察的心理与社会分析推导创新服务》[5],就是使用问卷抽样调查与深度访谈及追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数据的,发挥各种调查方法的优势并互补。但对使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因并未说明,所以其代表性的问题还是值得斟酌。因为按照随机原则,只有当研究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较小时,才可以使用简单随机抽样,这里的研究总体显然已知,所以要考虑如性别、年龄、区域等的代表性。

恰当使用调查方法,还体现在是否选用问卷调查上。有些文章应该使用问卷调查方法,但由于经费或其他原因而没有使用,其结果的可信性会受损。如《西部医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心理》[6],如果使用问卷调查,进而将抽样调查与个别深访相结合,其研究结果就会更加科学。

4.4 科学使用汇总和整理方法

对于耗费时间和精力调查得到的原始数据,如何汇总和整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常需要考虑三个问题:首先,是设计合理的汇总表;其次,是汇总标准(分组的标志选择);第三,是资料的筛选;第四,是汇总技术的选择。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读,绝大多数文章,都没有严格按照这个程序进行操作说明。尤其是分组标志的选择最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分组标志就是调查问卷的背景资料(即自然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调查问卷中的各个主要指标,它决定着将来的分析结果取向和主要研究内容。很多研究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汇总技术上,如使用SPSS统计软件等,而忽略了对于汇总标准的说明。从此次研究结果看,分组标志的选择不当,多受限于问卷设计。如《图书馆节能减排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7],问卷中没有完整的背景资料,就无法区分不同地区间的图书馆在节能减排中的差异。该文是2010年5月对全国99所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就应该分析不同地区间的差别。尽管文章也涉及到了不同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但是地区特色应该单独分析才更有意义。

4.5 正确使用调查结果的分析方法

调查结果的最终分析,是问卷调查使用效果的直接体现。应该根据研究目的与数据的特点正确选择和使用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做结构分析,是调查分析方法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当需要分析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时,需要使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当研究多变量的综合结果时,可选用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主成份分析或因子分析等等。分析方法正确与否是该环节的关键问题,一旦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功亏一篑。如《天津市高校女性图书馆员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8],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时,使用了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模型如下:

Y=2.655+0.207X1+0.166X2+0.351X3-0.059X4

结合该文的原始文献,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模型的拟合优度未知。也就是可决系数检验缺失,无法综合度量回归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第二,模型的显著性未知。也就是F检验缺失,无法判断4个解释变量同时对被解释变量(满意度总指数)的显著性。第三,参数的显著性未知。也就是t检验缺失,无法判断4个解释变量各自对被解释变量(满意度总指数)的显著性。第四,未考虑模型的多重共线。从指标本身主观判断,个人月收入与同行收入对比的满意程度(X1)、个人月收入与同部门同事收入对比的满意程度(X2)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但文中并没有考虑。第五,对于现有模型的解释不到位。比如,X3 代表图书馆员所在高校类型是否为二级学院,这个回归系数最高,含义是什么,并没有说明。对于这样一个不可靠的模型,怎么叫人相信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5 结语

问卷调查是一种发掘事实现况的研究方式,其目的是搜集、累积研究对象族群各项属性的基本资料,使用描述性与分析性研究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寻找被研究对象的特点及规律。在决定是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作为研究工具时,应该考虑是否能顺利达成研究目标以及注意研究样本在问卷上的配合度。通过对CSSCI期刊2007~2011年大量文献资料的调查研究,说明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文献中应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文献中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用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这诸多问题的出现,或增加了问卷设计中的误差、或增加了调查结果的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或增加了问卷汇总及分析中的误差,大大降低了问卷调查结果的精确度与可信度,甚至影响了主要的调查研究结论,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错误的研究结论。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研究人员不仅有纯熟的问卷设计技术,而且有对问卷调查应用自如的经验,还要拥有应对各种调查对象原始资料的数据汇总技能与数据分析方法。其次需要各位编辑们付出更多的辛苦,严格把关,以提高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高级检索[EB/OL].[2012-08-09].http://epub.

/grid2008/index/ZKCALD.htm.

[2]邓锁,风笑天.问卷调查研究:第二个10年的发展与分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3):52-57.

[3]陈滨,邵敏. 学生读者的需求满意度调查分析——以厦门大学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106-112.

[4]徐璞英.按照用户需求调整社科信息服务策略——浙江省四大系统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调查[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57-64.

[5]顾立平.创建与使用在Web2.0搜索信息的型人——从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追踪观察的心理与社会分析推导创新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10,(2):12-25.

[6]赵玉光等.西部医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心理[J].图书情报工作,2008,(S2):229,298-299.

[7]黎震.图书馆节能减排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0,(12):14-18.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本地铁乘客换乘交通调查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用Delphi2007设计软件,采用SQLServer2005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建成一个可选择多种交通调查方法、对地铁乘客换乘行为进行交通调查方法建立、问卷生成、调查记录、统计分析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本系统涵盖了适合地铁的交通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文案调研法、观察法、专家小组讨论法、电话调查法。系统采用三级菜单,实现了乘客换乘交通调查各种方法的问卷生成、调查结果的数据录入、数据修改、数据查询、不同分析口径的统计和分析功能;系统维护包括了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操作日志维护等功能;操作维护管理实现了操作权限设定、增加/删除操作人员、密码修改等功能,系统三级菜单如图1所示。

2系统功能

2.1问卷调查法功能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研究的核心,主要通过问卷来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资料,然后通过整理分析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得出结论。一份内容完备的调查问卷通常由卷首语、问卷说明、问题与回答、编码和其他资料5部分组成。卷首语包括调查者的身份说明、调查的目的与内容、调查对象选取方式和资料保密措施、致谢与署名。问卷说明包括填写方式、注意事项、专业术语的解释限定等。问题与回答是调查问卷的主干,通常包括2部分:背景性问题和主题性问题。背景性问题主要针对被调查者的个人资料,可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收入、职业、居住地、居住年数等,分析的时候可能影响主题性问题的各项因素。主题性问题依据各调查目的不同而不同。编码是指问卷调查中的每一份问卷、问卷中的每一个题目和问题的每一个答案,都需要编制一个唯一的代码,便于输入计算机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其他资料包括问卷名称、被调查者的地址或单位(可编号)、调查员姓名、调查时间、结束语等[4]。本系统能输入、修改、自动生成问卷,并有问卷库,可以增加、修改、删除问卷题库。本系统支持单选题、多选题、开放式问题、判断题、评价题、排序题等类型的问卷题型。系统将根据输入的要求,按照问题分类顺序和优先级形成新的问卷。最后,操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顺序进行更改。本系统能录入、修改、删除问卷调查结果,可以输入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包括批次号、问卷编号、调查日期等信息,同时人性化地设计了诸如无效原因、性别、起点线路、终点线路等的下拉菜单选项,方便数据的录入。也可以录入调查问卷的答案。本系统实现输入批次号、问卷编号、问题三者中任一个或任两个或全部三个进行查询,使查询方式更加多样和准确。本系统实现按照调查日期、调查地点、调查负责人、性别、年龄、起点线路、起点站等各个关键字段组合统计。

2.2文案调研法功能

文案调研法是指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情报资料,对调查内容进行研究的一种调查方法。本系统能采用键盘、扫描录入调研结果,也可修改、删除调研结果,包括文案调研的批次号、调研编号、调研日期、调研人员、文案标题、文案关键字、内外部资料、文案作者、发行时间、作者简介、研究内容领域、文案简述、参考文献等。本系统能按照关键字段进行查询,包括批次号、调研编号、调研日期、调研人员、文案标题、文案关键字等。

2.3观察法功能

观察法是通过深入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现场,从而获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实地研究方法。本系统能录入、修改、删除观察法调查结果,包括批次号、观察编号、线路号、通过人数等信息,同时人性化地设计了诸如线路名、站名、客流去向等的下拉菜单选项。本系统能按照多个关键字段进行查询,包括按线路、按站名、按观察日期、按观察时间(开始时间至结束时间)、按客流方向等。本系统能按照线路、站名、日期、时间、客流方向等各个关键字段组合统计。

2.4专家小组讨论法功能

专家小组讨论法采用小座谈会形式,挑选一组具有专业知识的相关专家人员,在一个放置有录音,录像等记录设备的房间里通过主持人的组织,进行某个专题的讨论。讨论的内容以文本或多媒体的方式记录在数据库内。本系统能录入、修改、删除专家小组讨论法调查结果,包括批次号、记录编号、专家姓名、专家学历、专家职称、专家研究领域、专家所属单位、讨论主题、讨论内容等信息,其中讨论内容可以保存录音形式。本系统能按照多个关键字段进行查询,包括批次号、记录编号、专家姓名、专家研究领域、专家所属单位、讨论主题等。本系统能按照批次号、记录编号、专家姓名、专家研究领域、专家所属单位、讨论主题等各个关键字段组合统计。

2.5电话调查法功能

电话调查法是调查者通过电话向被访者提问,并笔录答案。本系统能录入、修改、删除电话调查法调查结果,包括批次号、调查编号、访谈者姓名、访谈日期、被访谈者姓名、被访谈者的年龄、被访谈者的行业等。本系统能按照多个关键字段进行综合查询,包括批次号、调查编号、访谈者姓名、访谈日期、被访谈者姓名、被访谈者的年龄、被访谈者的行业等。本系统实现按照多个关键字段进行综合统计,包括批次号、调查编号、访谈者姓名、访谈日期等。

2.6用户操作维护

本系统的用户操作维护包括操作权限设定、增加操作人员、除操作人员、密码修改等。系统维护本系统对日志记录、历史操作的临时文件,设置保留期限。本系统对可以对系统进行系统备份、数据备份。本系统可以进行数据还原,包括还原需要的数据库、必要操作日志等。

3系统数据库设计

3.1问卷调查法数据库设计本系统的问卷调查法主要的数据库表包括问卷调查表、问卷题库表、问卷答案表。问卷调查表主要字段包括批次号、问卷编号、是否有效、无效原因代码、调查起始日期、调查终止日期、调查地点、调查负责人、性别、年龄、常住人口、起点线路代码、起点站代码、终点线路代码、终点站代码、换乘站代码、出行目的、每周乘坐次数、职业代码等。问卷题库表主要字段包括批次号、问卷编号、问题编号代码、问题、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4、答案5、答案6、答案7、答案8、答案9、答案10、答案11。问卷答案表主要字段包括批次号、问卷编号、问题编号代码、问题、答案1代码、答案2代码、答案3代码、答案4代码、答案5代码、答案6代码、答案7代码、答案8代码、答案9代码、答案10代码、答案11代码等。3.2文案调研法数据库设计文案调研法主要的字段包括:批次号、调研编号、调研日期、调研人员、文案标题、内外部资料、文案作者、发行时间、作者简介、研究内容领域、文案简述、参考文献等。3.3观察法数据库设计观察法主要的字段包括:批次号、观察编号、观察线路代码、站名代码、观察起始日期、观察终止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客流去向线路代码、通过人数等。3.4专家小组讨论法数据库设计专家小组讨论法主要的字段包括:批次号、观察编号、专家姓名、专家学历、专家职称、研究领域、所属单位、讨论主题、讨论内容等。专家小组讨论法数据表中包含了观察法所涉及到的所有字段名。3.5电话调查法数据库设计电话调查表主要的字段包括:批次号、调查编号、访谈者姓名、访谈日期、被访谈者姓名、被访谈者的年龄、被访谈者的行业等。电话调查法的题库表、答案表同问卷调查的问卷题库表、问卷答案表。

4结语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社会调查 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 边界

[中图分类号]c0;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07―0049―05

一、对问卷调查功能的本土化反思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问卷调查方法的本土化反思和讨论非常热烈,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角度。首先,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开始成为一个问题。潘绥铭在对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的比较中进行过“社会调查,何谓真实”的反思。杨心恒等人指出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模糊性与实证主义计量方法的局限性,主张将模糊数学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郭淑华认为文化主位和文化客位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具有影响,是现代社会调查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其次。从本土实践来分析问卷调查的功能。林斌、王文韬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经验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反思了当代中国社会学经验研究及研究方法。邓锁、风笑天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核心刊物上发表的问卷调查研究报告的解析和评价表明:我国问卷调查研究在研究方式、抽样方法以及研究主题三个方面都有发展和不足,并对问卷调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定性与定量的对立、理论与方法的对立进行了反思。方长春从方法论和本土实践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调查研究作为社会研究一种方式的局限性。蔡禾、赵巍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学发展现状指出,实证研究不等于经验层次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绝不可把实证研究方法简化为问卷调查方法。刘少杰主张中国社会学应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中解放,进行社会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张兆曙认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传统与现代”等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在方法论上导致了社会认知的抽象化、简单化和社会实践意义的缺失。

最后,中国国情受到了重视。边燕杰等学者指出,国内社会学研究者藉以研究本土社会的主要理论与概念,基本上是对西方的借鉴和移植。这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语言问题”,即由于大陆社会与西方社会的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在收集资料时往往失去测量的效度。再者,中国大陆调查研究的许多概念直接泽自两方,而汉语语言中对应概念的缺失也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可能障碍。另外,研究工具的借用也可能使得调查研究在本土研究中表现出局限性。有学者还对2003年在中国进行的《中国综合凋查》进行了反思性的介绍,从问卷设计、调查实施和资料整理等方面列举、讨论、总结了中国社会学者从事抽样调查的实践经验和问题。

在上述反思中,集中于方法论层次上的人本主义与实证主义之争的论文偏多,而对于社会学主流研究方法的问卷调查尚缺乏“论方法”这一中程理论层次上的反思。本文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专门讨论问卷凋查的适用范同这样一个“起点”问题。笔者认为,问卷调查应该分为最基本的两类。一是描述凋查,就是要了解某个现象的情况,主要是要获得该现象的绝对数、相对比例和分布状况这样三种数据。二足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检验调查,就是事先提出假设,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来检验这些似设。

二、描述调查:不可能“发现”未知现象

尽管是描述调查,但是它的唯一功能,其实仅仅是“查明”而不可能是“发现”。因为我们只能统计出那些我们已知的情况究竟有多少,不论绝对数、百分比还是分布状况;而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从一开始根本不可能设计到问卷中去,还怎么去“发现”?或者说,我们只能调查那些能够给出明确定义的现象的状况。这是由问卷调查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才能去问人家什么;反过来,我们不问什么,人家就不可能回答什么。那么我们怎么可能从被调查者的回答中发现哪怕是一个原来我们不知道的新现象呢?我们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查明已知现象的情况而已。例如“中国农民中已经有20%的人进城打工了”这样的结果之所以能够被调查和统计出来,就是因为调查者已经知道了农民中有人进城打工,仅仅是不知道有多少而已。如果连什么人进城打工了都不知道,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应该去调查农民呢?同样,如果仅仅去调查农民,我们就不可能发现那些从小城市到大城市来打工的市民究竟有多少这恰恰是因为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查明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情况。

说到底,即使是仅仅为了进行数量调查,就是仅仅计算一下有多少人在做什么事情,我们也必须事先知道那个“事情”在实际生活中的定义是什么,否则,被调查者就连我们究竟在问什么都听不懂。例如,如果要调查发生过“”的人数,那么我们至少需要知道,在实践中这种活动中究竟包括不包括金钱交易呢?如果连这也搞不清楚,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在调查结果里面包括没包括那些的人呢?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问卷调查不但不能发现任何未知的现象,也无法查明我们不够了解的现象的进一步情况。那么,为了得到一个明确的定义所进行的调查是不是“发现”呢?例如,究竟什么叫“”不是也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来确定吗?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仍然不得不遵守“只能查明已知情况”这一定律。因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提出“元预设”,哪些现象可能被人们认为属于“”,然后才能去问。因此,我们的调查结果只能查明哪些假设在多大程度上被调查对象所认同,却无法获知还有什么我们原来不知道的情况。

三、检验调查:不可能进行“探索”

虽然没有任何文献评论过,但是一种被美其名日“探索分析”、“数据开发’’的研究实践不仅在我国社会学界普遍存在,而且得以发表的论文颇多。这种所谓的‘‘探索”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首先做出一个毫无相关假设设计的问卷,甚至根本就是“想到什么就调查什么”,然后在获得数据之后,随意地找出一些变量来,使用某些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分析。万一真的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分析结果,就认为这是一个“发现”,好像自己原来真的就这样假设过。其二,有些研究者使用二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是并没有去了解问卷的设计者当初究竟提出了哪些相关假设、控制假设与统计假设,也不清楚人家究竟为什么要如此设计整个问卷(如为什么包括这些提问而不包括那些),仅仅是从中抽取了某些自己感兴趣的变量,或者把人家原来设计的变量重新进行排列组合,进行相关分析,倘若碰巧得到了“有意思的”统计结果。就作为自己的发现而发表,这绝不是“探索”而是“玩儿统计”。前者是“事后假设”,后者是“替人假设”,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大忌。它们不仅未实现任何意义上的“探索”,而且会严重误导自己与读者,贻害无穷。这轻则是学术水平问题,重则是学术道德问题。

1.“事后假设”的要害。社会学的问卷调查只能对已有的假设进行检验,却无法探索已有假设之外 的任何相互关系。但是我们也仍然只能探索一下,在我们所设定的假设一检验的框架之内,各种因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我们随意抽出任何两个变量做相关分析,那么就是“事后假设”。即使有什么结果也必定是残缺条件之下的扭曲结果。例如,在我们的性调查中,询问了许多个人的基本情况,在统计中我们无意中看到,被调查者的身高与职业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但这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发现”呢?因为如果我们原来就假设身高与职业是相关的,那么就应该按照这个相关假设对这两个变量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如职业究竟应该如何划分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不同的职业划分方法就会带来不同的检验结果。另外,我们还必须设计出多种可能存在的中间变量,如地域差别、健康水平、就业时期、自主意愿等,否则,身高与职业之间就很可能是虚假相关。可是,我们的调查并不是要研究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进行过上述的任何设计,因此无论我们看到了什么“有意思的结果”,都不能作为一个“研究发现”来使用,充其量只能是给另外一个新的相关假设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几乎每一个社会学的调查都会问到“五朵金花”(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而且这样的调查非常之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仅仅从中抽取任意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就可以得出“研究结果”,作出“性别与收入相关”、“职业与年龄相关”这类的结论?这显然不可以,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们原来并没有进行这样的相关假设,因此也就没有按照这个相关假设进行过任何设计,也就不会拥有检验这个相关假设所必不可少的那些提问与变量。

2.“替人假设”的失误。首先,从调查内容上来看,如果原设计者没有提出这样的相关假设,那么他就不会去包含与此有关的各种变量。可是“二手分析者”无论从中抽出哪两个变量来进行分析,都等于是事后自己提出了新的相关假设。这就需要调查那些与这个新相关假设有关的情况,否则就无法检验这个后来的相关假设。可是,原始数据里却不可能有这些内容,因此“二手分析者”哪怕是把人家原来的全部变量都纳入自己的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在因素残缺的条件下强行统计的结果,其价值与意义仅仅在于有可能给新的相关假设提供一些参考。其次,从提问的设计来看,“二手分析者”必须论证出原始变量的设计符合自己进行二次分析的需要,否则就不应该进行二次分析。例如,原设计者如果仅仅准备考察变量A和变量B与变量C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相关假设,把A、B、C设计成自己需要的形式,如有特定的时空限制,都是两极选项(是与否)等等。也就是说,ABC三个变量的这种形式,仅仅适用于假设“A和B都与C有关系”这样的原始设计。如果“二手分析者”直接去统计分析“A与B之间的关系”,那么你怎么知道变量A与变量B现有的时空限定与两极选项的形式,就一定适合于你来检验自己的新假设呢?也许,A与B都应该是五级分类才能够进行两者之间的相关分析。可是原始数据无法更改,结果第二位分析者不得不“强行统计”,得出一个非常可能失误的结果。

总之,笔者希望用极端的说法来引起讨论。使用二手数据,只能有两种用途:第一,遵循该数据原有的假设一检验的方向,通过对原有变量的转换、重新分类、派生等技术手段,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原研究者所没有发现的结果。这其实就是进一步发掘数据,或者说仅仅是对于原研究者的拾遗补缺。第二,如果脱离原有的相关假设进行任何一种统计分析,那么务必首先论证清楚:这个二手数据为什么适合于对一个后来提出的相关假设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应该说明:二次统计分析的一切结果都仅仅在原始设计的框架之内才能够存在,绝不等于能够检验这个后来提出的相关假设。

总而言之,如果非要说检验调查具有所谓的“探索”功能,那么它也是严格限定在问卷原有的“假设一检验设计”这个范围之内,不可越过雷池一步。

四、问卷调查并非最佳选择

在决定采用问卷调查这种方法之初,我们应该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是不是在“发明车轮”?在描述调查的问卷中,每一个提问都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特定现象的,因此需要首先考虑一下:我们所要调查的那些具体现象是不是“大概率现象”?如果是,那么对于描述调查来说,我们只是查明了一些尽人皆知的情况,还不如不调查;对于检验调查来说,如果是大概率现象,那么无论把它作为目标变量还是解释变量,都会因为该现象的方差过小而丧失统计意义,大概率的反而就是小概率,道理是一样的,也不应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在这方面,笔者有过教训,在2000年的一次全国随机抽样的调查中,我们曾经设置了一些对于性观念的提问,但是没想到,其中的3个提问竟然有极大概率的人持有同样的看法。例如,93.3%的人倾向于不同意“无爱也可以有性”的说法;有89,0%的人倾向于认为“丈夫有义务满足妻子”;有88.8%的人倾向于认为“女性也应该同样享受性生活”。这样一来,我们的这3个提问等于白费了,不但无法进行相关分析,即使是作为描述调查的结果也意义不大:如此普遍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社会观察、文本分析等其他研究方法来获知与确认,还用得着费时费力地去做问卷调查吗?所以,我们不但必须考虑整个选题是不是前人已经研究过,还必须考虑我们的具体调查内容是不是“不调查也知道”。

其二,假设一检验了什么?在检验调查中,虽然研究者们都知道,如果假设被检验后是不相关的,也仍然具有认知的意义,可以避免后来人再走弯路,但是在问卷设计的实践中,大多数研究者却都倾向于努力设计出那些最可能相关的假设。这是因为,可能不相关的假设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无法做到哪怕是最低限度的穷尽。这就构成了检验式问卷调查的局限性:我们使用问卷调查来检验的那些研究问题,其实已经川其他方法得到了相当充分的认知,已经足以作出相当充分的解释,否则我们就无法设计出较好的问卷。邱么为什么还要使用问卷调查这种方法呢?原因在于至少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学界,问卷调查、统汁分析这一套定量研究的方法具有不容置疑的主流地位,被认为是最科学的。

其三,为什么非要进行问卷调查?在初学者中,经常有人认为问卷调查是最高级的办法。但是,实际上它是一个最初级的办法,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在中国,在很多现实情况下,其他方法很难运用或者成奉太高,所以我们才不得不采用问卷调查。例如,同样是研究以个人为单位的人类活动,行为学方法中有很多监测的成分,其研究成果的客观性更强。社会学只是因为做不到对大样本人群的监测,退而求其次,才做问卷调查,并不是说明问卷调查有多么高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研究的现象存在于小总体之内,而且并不需要随机抽样,那么我们运用参与观察、社区考察、定性访谈等研究方法,不但效果要远远好于问卷调查,而且可以作出更深度的解释。

这里涉及到方法论层次上的争论,本文不拟展开论述,只强调一点:即使仅仅是进行捕述调查,在选择调查方法时,也应该把问卷调查放到最后去考虑。

五、改进的建议:为被调查者(而不是为自己)而设计

第一,对于捕述调查。调查者不仅必须知道自己要了解什么,还必须知道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什么。 除了根本拒答之外,我们应该把被调查者的一切不回答、错答与慌答,统统视为我们自己问卷设计的失误,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是为被调查者设计问卷的,一切以他们的需要与便利为原则。以下是笔者在调查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被调查者的生活实践的范围大致有多大?所询问的现象是否超出了它?被调查者有兴趣吗?在设计调查主题与任何一个具体的提问时,研究者当然是选择那些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最有意思的方面。但是,我们必须假设: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于我们所要询问的问题,其实没有觉得有什么重要的,往往是既不关心也不感兴趣,并不希望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研究者。

被调查者需要多努力才能回答?他们是否具有总结、提炼、归纳、感悟的足够能力?例如,直接询问任何一种“平均数”都是在考验被调查者的数学应用能力。如果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那么被调查者就很可能因为难于回答而放弃努力,干脆顺着调查员的意思作出虚假的回答。

被调查者是否可能借题发挥?一些被调查者可能具有表现欲,可能指桑骂槐,可能为了自我证明而作出不实回答。被调查者是否会感觉到问卷或者访谈者的言语带有强制性或者带有言外之意?例如“请您配合”这样的话,在一些敏感的被调查者听起来具有强制的味道,因为我们本来是没有权力要求人家配合的。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设计边界

一、对问卷调查功能的本土化反思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问卷调查方法的本土化反思和讨论非常热烈,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角度。首先,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开始成为一个问题。潘绥铭在对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的比较中进行过“社会调查,何谓真实”的反思。杨心恒等人指出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模糊性与实证主义计量方法的局限性,主张将模糊数学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郭淑华认为文化主位和文化客位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具有影响,是现代社会调查振兴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其次。从本土实践来分析问卷调查的功能。林斌、王文韬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经验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反思了当代中国社会学经验研究及研究方法。邓锁、风笑天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核心刊物上发表的问卷调查研究报告的解析和评价表明:我国问卷调查研究在研究方式、抽样方法以及研究主题三个方面都有发展和不足,并对问卷调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定性与定量的对立、理论与方法的对立进行了反思。方长春从方法论和本土实践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调查研究作为社会研究一种方式的局限性。蔡禾、赵巍根据当时中国社会学发展现状指出,实证研究不等于经验层次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绝不可把实证研究方法简化为问卷调查方法。刘少杰主张中国社会学应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中解放,进行社会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张兆曙认为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传统与现代”等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在方法论上导致了社会认知的抽象化、简单化和社会实践意义的缺失。

最后,中国国情受到了重视。边燕杰等学者指出,国内社会学研究者藉以研究本土社会的主要理论与概念,基本上是对西方的借鉴和移植。这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语言问题”,即由于大陆社会与西方社会的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在收集资料时往往失去测量的效度。再者,中国大陆调查研究的许多概念直接泽自两方,而汉语语言中对应概念的缺失也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可能障碍。另外,研究工具的借用也可能使得调查研究在本土研究中表现出局限性。有学者还对2003年在中国进行的《中国综合凋查》进行了反思性的介绍,从问卷设计、调查实施和资料整理等方面列举、讨论、总结了中国社会学者从事抽样调查的实践经验和问题。

在上述反思中,集中于方法论层次上的人本主义与实证主义之争的论文偏多,而对于社会学主流研究方法的问卷调查尚缺乏“论方法”这一中程理论层次上的反思。本文愿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专门讨论问卷凋查的适用范同这样一个“起点”问题。笔者认为,问卷调查应该分为最基本的两类。一是描述凋查,就是要了解某个现象的情况,主要是要获得该现象的绝对数、相对比例和分布状况这样三种数据。二足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检验调查,就是事先提出假设,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来检验这些似设。

二、描述调查:不可能“发现”未知现象

尽管是描述调查,但是它的唯一功能,其实仅仅是“查明”而不可能是“发现”。因为我们只能统计出那些我们已知的情况究竟有多少,不论绝对数、百分比还是分布状况;而那些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从一开始根本不可能设计到问卷中去,还怎么去“发现”?或者说,我们只能调查那些能够给出明确定义的现象的状况。这是由问卷调查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才能去问人家什么;反过来,我们不问什么,人家就不可能回答什么。那么我们怎么可能从被调查者的回答中发现哪怕是一个原来我们不知道的新现象呢?我们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查明已知现象的情况而已。例如“中国农民中已经有20%的人进城打工了”这样的结果之所以能够被调查和统计出来,就是因为调查者已经知道了农民中有人进城打工,仅仅是不知道有多少而已。如果连什么人进城打工了都不知道,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应该去调查农民呢?同样,如果仅仅去调查农民,我们就不可能发现那些从小城市到大城市来打工的市民究竟有多少这恰恰是因为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查明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情况。

说到底,即使是仅仅为了进行数量调查,就是仅仅计算一下有多少人在做什么事情,我们也必须事先知道那个“事情”在实际生活中的定义是什么,否则,被调查者就连我们究竟在问什么都听不懂。例如,如果要调查发生过“”的人数,那么我们至少需要知道,在实践中这种活动中究竟包括不包括金钱交易呢?如果连这也搞不清楚,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在调查结果里面包括没包括那些的人呢?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问卷调查不但不能发现任何未知的现象,也无法查明我们不够了解的现象的进一步情况。那么,为了得到一个明确的定义所进行的调查是不是“发现”呢?例如,究竟什么叫“”不是也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来确定吗?这样做是可以的,但是仍然不得不遵守“只能查明已知情况”这一定律。因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提出“元预设”,哪些现象可能被人们认为属于“”,然后才能去问。因此,我们的调查结果只能查明哪些假设在多大程度上被调查对象所认同,却无法获知还有什么我们原来不知道的情况。

三、检验调查:不可能进行“探索”

虽然没有任何文献评论过,但是一种被美其名日“探索分析”、“数据开发’’的研究实践不仅在我国社会学界普遍存在,而且得以发表的论文颇多。这种所谓的‘‘探索”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首先做出一个毫无相关假设设计的问卷,甚至根本就是“想到什么就调查什么”,然后在获得数据之后,随意地找出一些变量来,使用某些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分析。万一真的看到一些“有意思的”分析结果,就认为这是一个“发现”,好像自己原来真的就这样假设过。其二,有些研究者使用二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但是并没有去了解问卷的设计者当初究竟提出了哪些相关假设、控制假设与统计假设,也不清楚人家究竟为什么要如此设计整个问卷(如为什么包括这些提问而不包括那些),仅仅是从中抽取了某些自己感兴趣的变量,或者把人家原来设计的变量重新进行排列组合,进行相关分析,倘若碰巧得到了“有意思的”统计结果。就作为自己的发现而发表,这绝不是“探索”而是“玩儿统计”。前者是“事后假设”,后者是“替人假设”,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大忌。它们不仅未实现任何意义上的“探索”,而且会严重误导自己与读者,贻害无穷。这轻则是学术水平问题,重则是学术道德问题。

1.“事后假设”的要害。社会学的问卷调查只能对已有的假设进行检验,却无法探索已有假设之外的任何相互关系。但是我们也仍然只能探索一下,在我们所设定的假设一检验的框架之内,各种因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我们随意抽出任何两个变量做相关分析,那么就是“事后假设”。即使有什么结果也必定是残缺条件之下的扭曲结果。例如,在我们的性调查中,询问了许多个人的基本情况,在统计中我们无意中看到,被调查者的身高与职业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但这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发现”呢?因为如果我们原来就假设身高与职业是相关的,那么就应该按照这个相关假设对这两个变量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如职业究竟应该如何划分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不同的职业划分方法就会带来不同的检验结果。另外,我们还必须设计出多种可能存在的中间变量,如地域差别、健康水平、就业时期、自主意愿等,否则,身高与职业之间就很可能是虚假相关。可是,我们的调查并不是要研究这个问题,也从来没有进行过上述的任何设计,因此无论我们看到了什么“有意思的结果”,都不能作为一个“研究发现”来使用,充其量只能是给另外一个新的相关假设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几乎每一个社会学的调查都会问到“五朵金花”(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而且这样的调查非常之多。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仅仅从中抽取任意两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就可以得出“研究结果”,作出“性别与收入相关”、“职业与年龄相关”这类的结论?这显然不可以,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们原来并没有进行这样的相关假设,因此也就没有按照这个相关假设进行过任何设计,也就不会拥有检验这个相关假设所必不可少的那些提问与变量。

2.“替人假设”的失误。首先,从调查内容上来看,如果原设计者没有提出这样的相关假设,那么他就不会去包含与此有关的各种变量。可是“二手分析者”无论从中抽出哪两个变量来进行分析,都等于是事后自己提出了新的相关假设。这就需要调查那些与这个新相关假设有关的情况,否则就无法检验这个后来的相关假设。可是,原始数据里却不可能有这些内容,因此“二手分析者”哪怕是把人家原来的全部变量都纳入自己的分析,其结果也仍然是在因素残缺的条件下强行统计的结果,其价值与意义仅仅在于有可能给新的相关假设提供一些参考。其次,从提问的设计来看,“二手分析者”必须论证出原始变量的设计符合自己进行二次分析的需要,否则就不应该进行二次分析。例如,原设计者如果仅仅准备考察变量A和变量B与变量C之间的关系,那么他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相关假设,把A、B、C设计成自己需要的形式,如有特定的时空限制,都是两极选项(是与否)等等。也就是说,ABC三个变量的这种形式,仅仅适用于假设“A和B都与C有关系”这样的原始设计。如果“二手分析者”直接去统计分析“A与B之间的关系”,那么你怎么知道变量A与变量B现有的时空限定与两极选项的形式,就一定适合于你来检验自己的新假设呢?也许,A与B都应该是五级分类才能够进行两者之间的相关分析。可是原始数据无法更改,结果第二位分析者不得不“强行统计”,得出一个非常可能失误的结果。

总之,笔者希望用极端的说法来引起讨论。使用二手数据,只能有两种用途:第一,遵循该数据原有的假设一检验的方向,通过对原有变量的转换、重新分类、派生等技术手段,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原研究者所没有发现的结果。这其实就是进一步发掘数据,或者说仅仅是对于原研究者的拾遗补缺。第二,如果脱离原有的相关假设进行任何一种统计分析,那么务必首先论证清楚:这个二手数据为什么适合于对一个后来提出的相关假设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应该说明:二次统计分析的一切结果都仅仅在原始设计的框架之内才能够存在,绝不等于能够检验这个后来提出的相关假设。

总而言之,如果非要说检验调查具有所谓的“探索”功能,那么它也是严格限定在问卷原有的“假设一检验设计”这个范围之内,不可越过雷池一步。

四、问卷调查并非最佳选择

在决定采用问卷调查这种方法之初,我们应该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是不是在“发明车轮”?在描述调查的问卷中,每一个提问都是针对一个具体的特定现象的,因此需要首先考虑一下:我们所要调查的那些具体现象是不是“大概率现象”?如果是,那么对于描述调查来说,我们只是查明了一些尽人皆知的情况,还不如不调查;对于检验调查来说,如果是大概率现象,那么无论把它作为目标变量还是解释变量,都会因为该现象的方差过小而丧失统计意义,大概率的反而就是小概率,道理是一样的,也不应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在这方面,笔者有过教训,在2000年的一次全国随机抽样的调查中,我们曾经设置了一些对于性观念的提问,但是没想到,其中的3个提问竟然有极大概率的人持有同样的看法。例如,93.3%的人倾向于不同意“无爱也可以有性”的说法;有89,0%的人倾向于认为“丈夫有义务满足妻子”;有88.8%的人倾向于认为“女性也应该同样享受性生活”。这样一来,我们的这3个提问等于白费了,不但无法进行相关分析,即使是作为描述调查的结果也意义不大:如此普遍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社会观察、文本分析等其他研究方法来获知与确认,还用得着费时费力地去做问卷调查吗?所以,我们不但必须考虑整个选题是不是前人已经研究过,还必须考虑我们的具体调查内容是不是“不调查也知道”。

其二,假设一检验了什么?在检验调查中,虽然研究者们都知道,如果假设被检验后是不相关的,也仍然具有认知的意义,可以避免后来人再走弯路,但是在问卷设计的实践中,大多数研究者却都倾向于努力设计出那些最可能相关的假设。这是因为,可能不相关的假设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无法做到哪怕是最低限度的穷尽。这就构成了检验式问卷调查的局限性:我们使用问卷调查来检验的那些研究问题,其实已经川其他方法得到了相当充分的认知,已经足以作出相当充分的解释,否则我们就无法设计出较好的问卷。邱么为什么还要使用问卷调查这种方法呢?原因在于至少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学界,问卷调查、统汁分析这一套定量研究的方法具有不容置疑的主流地位,被认为是最科学的。

其三,为什么非要进行问卷调查?在初学者中,经常有人认为问卷调查是最高级的办法。但是,实际上它是一个最初级的办法,是一个无奈的选择。在中国,在很多现实情况下,其他方法很难运用或者成奉太高,所以我们才不得不采用问卷调查。例如,同样是研究以个人为单位的人类活动,行为学方法中有很多监测的成分,其研究成果的客观性更强。社会学只是因为做不到对大样本人群的监测,退而求其次,才做问卷调查,并不是说明问卷调查有多么高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研究的现象存在于小总体之内,而且并不需要随机抽样,那么我们运用参与观察、社区考察、定性访谈等研究方法,不但效果要远远好于问卷调查,而且可以作出更深度的解释。

这里涉及到方法论层次上的争论,本文不拟展开论述,只强调一点:即使仅仅是进行捕述调查,在选择调查方法时,也应该把问卷调查放到最后去考虑。

五、改进的建议:为被调查者(而不是为自己)而设计

第一,对于捕述调查。调查者不仅必须知道自己要了解什么,还必须知道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什么。

除了根本拒答之外,我们应该把被调查者的一切不回答、错答与慌答,统统视为我们自己问卷设计的失误,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设计。也就是说,我们是为被调查者设计问卷的,一切以他们的需要与便利为原则。以下是笔者在调查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被调查者的生活实践的范围大致有多大?所询问的现象是否超出了它?被调查者有兴趣吗?在设计调查主题与任何一个具体的提问时,研究者当然是选择那些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最有意思的方面。但是,我们必须假设: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于我们所要询问的问题,其实没有觉得有什么重要的,往往是既不关心也不感兴趣,并不希望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研究者。

被调查者需要多努力才能回答?他们是否具有总结、提炼、归纳、感悟的足够能力?例如,直接询问任何一种“平均数”都是在考验被调查者的数学应用能力。如果我们在设计问卷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那么被调查者就很可能因为难于回答而放弃努力,干脆顺着调查员的意思作出虚假的回答。

被调查者是否可能借题发挥?一些被调查者可能具有表现欲,可能指桑骂槐,可能为了自我证明而作出不实回答。被调查者是否会感觉到问卷或者访谈者的言语带有强制性或者带有言外之意?例如“请您配合”这样的话,在一些敏感的被调查者听起来具有强制的味道,因为我们本来是没有权力要求人家配合的。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TRIZ;硅钢带卷绕机;冲突矩阵

1 概述

公司采购的硅钢带自动卷绕设备,在试运行中出现硅钢带卷绕松紧不一,硅钢带卷绕后,不整齐。为了解决该问题,安排一名工人,在卷绕机和控制机构之间时刻拽紧硅钢带,卷绕的效果较好,但是存在安全问题,该名工人被划伤两次。为了从结构上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卷绕的紧密度,本文分析问题,借助TRIZ工具寻求解决方案,对卷绕机进行改进。

2 TRIZ理论

TRIZ理论起源于前苏联,由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檀润华教授首先引入我国,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推广,对于指导工业界解决实际问题和实现产品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TRIZ作为一种方法学,是由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对新设计与改进设计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利用TRIZ理论中冲突矩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是,首先用该问题所处技术领域中的特定术语描述冲突得到特定工程问题。之后,用标准参数描述该冲突。标准参数描述的是一般问题,借助冲突矩阵,选择可用发明原理。一旦选定某一或某几个原理以后,根据应用该原理指明的一般问题思维方向思考特定的问题以获得具体解,图1给出了求解技术冲突的过程。

3 硅钢带卷绕机的结构改进

硅钢带卷绕机由卷绕机构和电子信号发生机构组成。在自动化冲槽流水线上,硅钢带卷绕机布置在冲槽机的下一道工位,冲槽机每完成一次冲裁,硅钢带就往前运动一定长度,可以理解成是冲槽机送过来的硅钢带进入硅钢带卷绕机,这时硅钢带就会因为重力下垂和电子信号发生机构接触,该机构给控制系统发送动作信号,卷绕机构就会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完成一次卷绕动作。很明显,硅钢带卷绕机的工作原理决定了,硅钢带卷绕过程是一个间歇式运动过程,在该过程中硅钢带的处于一松一紧的变化状态中。

硅钢带卷绕机的问题解决具体如下。

3.1 确定一般问题

当卷绕机构动作时,对硅钢带施加一个拉力使其缠绕一定角度,卷绕机构转动结束,硅钢带不受力,因为硅钢带厚度0.5mm,具有弹性,由于弹力的作用使其不再贴合卷绕机构上前一圈硅钢带,形成了松圈。如果冲裁在硅钢带上留下的毛刺或锐角挂住硅钢带,将阻止硅钢带的回弹,就会形成了紧圈。故选择恶化参数是12号-形状(其实是硅钢带的缠绕曲率变化),改善参数是10号-力。问题描述为在保持卷绕机间歇式运动对硅钢带施加力的同时保证硅钢带缠绕形状。

3.2 获得一般解

根据选定的恶化及改善工程参数,在冲突矩阵中查找10行12列,得到推荐的发明原理编号是10、35、40和34。

10号是预先动作;35号是变化物理或化学状态;40号是合成材料;34号是抛弃及再生零件

3.3 获得工程解

借助发明原理启发的思考方向,运用类比等方法设计解决方案。

方案一:采用浮动的滚轮从外侧压住绕上卷绕机构的硅钢带,滚轮受弹簧力作用压住硅钢带,使其始终贴紧前一圈硅钢带。该机构安装在卷绕机构的左下侧,预压紧Y构见图2左。

方案二:在卷绕机构和电子信号发生机构中间位置,布置压紧装置,使硅钢带始终受到一个张紧力,克服自身的弹力。同时,压紧装置和电子信号发生机构之间硅钢带的状态不变,保证硅钢带从冲槽机输送过来时能够接触电子信号发生机构。压紧装置结构见图2右。

综上所述,方案一在不移动现有设备的前提下,增加一个预压紧结构。其设计遵循原理10提示的预先动作的方向,卷绕的目的是让硅钢带一层贴一层的缠绕在卷绕机构上,现实的问题是缠绕得松紧不确定,那么在卷绕开始前就让硅钢带在滚轮的压力作用下贴合在前一层硅钢带上。方案二的实施需要适当加长卷绕机构和电子信号发生机构的距离。其设计遵循的是原理35变化物理状态的方向,导致卷绕松紧不确定的原因是硅钢带的弹性,而卷绕机的工作原理决定了硅钢带在卷绕机构和电子信号发生机构之间的状态只能是松紧变化状态。所以,在两者之间增加一个压紧装置,使硅钢带在压紧装置与卷绕机构之间一直处于张紧状态,克服弹力的作用;而硅钢带在压紧装置与电子信号发生机构之间的状态还是松紧变化状态。该压紧装置利用上压紧辊的重力始终将硅钢带伏压在下辊上。

4 结束语

本文对卷绕机的改进过程中运用了TRIZ工具,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结构上的改进,属于小的创新,TRIZ理论总结的40条发明原理,为创新提供思考的指引,同时TRIZ中设计的冲突矩阵,为选用发明原理提供了依据。能够使我们快速找到思考的方向,但是冲突矩阵的利用有赖于对具体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描述,并确定冲突中恶化和改善的工程参数。

参考文献

[1]马建红,檀润华.基于TRIZ及ABD的创新设计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6(04).

[2]SEMYON D Savransky.Introduction to TRIZ methodolog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M].New York:CRC Press,2000.

[3]檀润华.产品创新设计若干问题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07(3).

[4]刘晓敏,檀润华.创新概念设计理念与虚拟设计实例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5).

[5]檀润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刘彦磊,刘宏勋.基于TRIZ的电永磁吸盘的改进设计[J].天津科技,2011(6).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早在2004年西安科技大学就构建了基于戴明循环(PDCA循环)的由目标与计划系统(Plan)、教学实施系统(Do)、教学检查与评价系统(Check)和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Act)4个循环节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此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基于戴明循环的理论要求教学质量管理按如下循环进行:“目标与计划教学运行检查与评价反馈与整改修订目标与计划”如此往复循环、螺旋式上升,螺旋的顶部就是教学质量“零缺陷”的终极目标。它贯穿于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也就是每一个环节都应按这个思路去做。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模块或系统均可以构成自己的PDCD循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大的PDCA循环中嵌套若干小的PDCA循环,通过内部质量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督促教学各环节的持续改进、螺旋式上升,实现教学质量的自我约束、自我修正,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学监控包括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教学巡视、学评教、教评教、管评教、教学信息员、教学意见信箱、教学评估、专业认证、学生学习效果评估、毕业设计(论文)验收评比、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等等。教学信息反馈通过教学监控比较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符合度,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则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给相关教学部门,实现了教学目标则总结经验、推广应用并持续改进。

二、质量监控的方式

学校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主要的方式有以下:

1、教学检查

教学检查包括定期教学检查和不定期教学检查两种方式,定期的教学检查包括开学前教学准备工作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期中统考、考试巡视等等,不定期的教学检查包括抽查教案、学生作业批改、辅导答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实习指导、试卷抽检等等。

2、听课制度

学校制定有听课制度,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及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通过日常的随机听课掌握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督导

学校设立有教学督导组,实行教学督导制,通过随机听课、青年教师教学质量鉴定性听课、晋升职称教师的鉴定性听课、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跟踪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教学活动各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

4、试卷抽检

学校每学期对上一学期的试卷进行抽检,以推进二级教学单位规范考试命题、阅卷、评分、试卷存档工作,积极推进考试管理,试卷检查工作包括学院(部)的自查工作和教务处、校教学督导专家组对各学院(部)试卷自查工作的现场抽检。抽检工作内容包括试卷存档秩序、考试管理文件和试卷评阅情况,通过现场查阅学院(部)提供的有关考试管理的文件制度和试卷自查工作的安排、总结等材料,评价学院(部)试卷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现场调阅已抽取的试卷,评价试卷命题质量、出题规范、阅卷质量、试卷附属材料完备程度等。现场抽检工作结束后进行集中评议,综合评价各教学单位试卷管理工作,给予“优秀”、“通过”、“基本通过”或“不通过”的总体评议结论。

5、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

教务处及校教学督导组对学院(部)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控,包括毕业实习、开题工作、教师指导、答辩和论文抽检等各个环节,并于检查结束后对各学院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验收评比。

6、学生评教

2002年始学校实行了学生评教制度,研讨制定了理论课、实践课和体育课三种类型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每学期末,学生可通过登陆学校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网上评教,教务处负责统计数据,并撰写和学生评教分析报告。任课教师可登陆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查看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7、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年度考核

学校建立了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制度,通过考核引导二级教学单位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发挥二级教学单位在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考核体系包括任课教师、教学建设、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运行管理、教学效果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45个观测点)和1个附加项。

三、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学校通过实施教学检查、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试卷抽检、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学评教、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等多种方式的质量监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效果。

1、教学检查

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检查均能及时反馈,实施效果显著。如为做好新学期开学各项工作,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由校领导带队分别对新学期开学准备工作和教学秩序进行检查,各单位负责人参与,及时发现教学等各方面的问题,由校办统一协调解决,保证开学初的正常教学秩序。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本科教学工作现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学期第9-12周前后开展期中教学检查,通过学院(部)自查和学校专项抽查等方式进行,教务处集中统计各单位反馈的教学问题,下发相关单位及时解决。

2、听课制度

学校领导干部及教学管理人员均积极通过日常的随机听课掌握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并填写听课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3、教学督导制度

学校教学督导组每年通过随机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教学活动各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通过和教师的交流沟通现场反馈、督导简报等多种形式反馈督导信息。

4、试卷抽检

学校每学期开展试卷抽检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二级教学单位,促进了各二级教学单位试卷管理工作的规范、有效。

5、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

学校每年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验收评比,促进各单位相互交流学习经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整体水平。每年评出毕业设计工作优秀单位,进行表彰,同时将创新的在学校范围内推广。

6、学生评教

学校每学期统计分析学评教数据,对各教学单位学生评分排名前5%的教师给予通报表扬,对得分低于80分的教师,分别由教学处、督导组和学院进行调查核实,帮助这些教师查找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7、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

学校每年度开展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考核,并对排名前三名的单位发文表扬并奖励,排名末位的由学校相关部门约见谈话查找问题。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级指挥生长军官;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设计;表达技巧

中图分类号:G4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259-02

问卷调查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数据收集手段,具有探寻式互动、内容结构化和问题标准化等特点。

一、同类问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关于军人“思想政治素质”结构要素的研究现状

研究对象结构要素的确定,是确定调查问卷测量指标的前提。目前,学界对军人和军校青年学员思想政治素质结构要素的相关研究,大致存在“二要素”论、“三要素”两种不同观点主张。

如陆春炎等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军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中坚持“二要素”论,他们认为,军人思想政治素质,主要是指政治上的坚定性(包括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的政治信仰、自觉的政治纪律)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包括个人追求体现正当合法性、价值取向体现我军宗旨和使命、道德继承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要素”论又分为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之一,张勇斌《军人政治素质结构及其培养的思考》认为,军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构成应包括:价值要素、政治能力要素和心理素质要素;观点之二,陈岸然《军事人才品德培育论》一书则从军事人才培育的特定视角,提出了军事人才品德的“三要素”,即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处于军事人才品德“三要素”的最低层次,是品德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道德品质处于中间层次,是政治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政治品质处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个性心理品质、道德品质的型塑和提升。

我们可以看到,从“二要素”论到“三要素”论,学术界对军人思想政治素质内在结构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反映出鲜明的时代性与系统性特点:其一,更加强调军人所特有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将其具体化;其二,更加注重军人思想政治素质构成的整体性,把政治、道德以及个性特征视为一个相互关联、互相制约的有机整合系统。

(二)同类问卷中存在的表达问题

从当前与该主题相关的同类问卷来看,问题语(设问)的设计明显存在以下问题:

1.笼统含混。设问要简明、准确,不能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比如,“你对暑期强化训练的评价如何?”被调查对象可能会从主观感受方面理解,也可能从组织保障方面理解,还可能从最终成绩评价方面理解,问题辐射面过于宽泛,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2.内容抽象。问题语的设计未考虑被调查对象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或其他生僻语言,造成因设问过于抽象而不被正确理解。比如,“你对模拟连骨干的非权力影响力评价如何?”其中的“非权力影响力”是一个专有名词,对于低年级学员来说还不能做到完全正确理解,因此会带来错误的选择或判断,影响填答效果。

3.语境错位。如果把设问看作是调查者的语言环境,那么对于被调查者而言,可能会因为不理解“语境”而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或错误。要纠正语境错位现象,首先要保持设问的纯粹性,即不随意杂糅,一个问题只包含一种意向。

4.偏倾诱导。设问态度不客观,使用倾向性或诱导性的语句。比如在写小导语的过程中,有人使用了如下语句:“今天,您和在场的战友就是反映我们军校学员思想道德丰貌的代表,希望您能同自己的战友一样,给予我们真诚的支持与配合。”这句话看似含蓄客气,实际上有一种既定的倾向性在里面,即“如果你答的不合主流意向,那你就代表不了‘我们军校学员’”,这样无形中会给被调查者施以诱导,影响其答题心态。

二、“初级指挥生长军官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的结构和设计程序

下面根据实践经验,以该调查问卷为例,对问卷设计的一般程序及相关注意事项做以深入探讨。

(一)调查问卷的结构

1.标题。标题是对调查内容的概括表述,拟定标题时要力求简练、精确、醒目,如《初级指挥生长军官书面访谈》。有的调查问卷带有副标题,目的是把区域、范围、目的等要素表达的更清晰、全面。如以上问卷也可以添加副标题――“理工大学政治育人专题调研问卷”。

2.导语。导语又分大导语和小导语。大导语置于调查问卷之前,通常包括问候语、填表说明和落款三个部分;小导语置于正文中的调查模块之前,起到指导答题、舒缓心理的作用。问候语主要包括:介绍调查目的、调查者身份、保密措施、表示感谢等。撰写问候语,态度要亲切、诚恳,防止拖沓冗长、意思表达隐晦不清。

3.正文。问卷正文是问卷的主体,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关于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如年龄、性别、身份、政治面貌、文化程度等;二是调查的主体项目,即为了收集调查对象的态度、行为等方面数据所设计的问题及备选答案。这部分由题器组成,是问卷设计的重点所在。

4.结尾。在结束所有数据收集之后,置于问卷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即向调查对象表示感谢的简短表述,比如“再次感谢您对立项科研课题的积极支持”等。另外,结尾部分也可对本次问卷调查的答题质量做一次简要调查,可设计类似题器:如“这次谈了不少问题,面很广,您的回答是不是认真的?”“您觉得这份问卷能不能反映学员的心声?”等等。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程序

在实际操作中,问卷设计的程序最容易被忽略,这是导致一些问卷不合理、缺乏较高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问卷的设计程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解读调查主题,确定测量指标。解读的过程就是将要测量的主要概念具体化为可以度量的指标,并对与测量有关的概念进行明确说明。通过文献检索、资料分析和课题研讨可以得到调研主题词的概念及各级指标。得到指标后,通常根据最后一级指标来编制问卷。

2.设计调查模块及题器。调查模块是根据末端指标产生的。一般而言,有几个末端指标,就需要设计几个调查模块。当然,根据被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的具体情况(如被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思维方式、调查内容的内在关联性等),也可以调整模块的组合和顺序。题器是一种获取社会事物变量信息的标准化程序,是现代问卷技术内核的书面形态,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调查题目。

3.设计问卷版面。在实践中,调查常常会因问卷版式安排不合理而受到影响。问卷版面要清晰,问题之间、问题与答案之间、开放式问题的回答部分要留足空间;模块转换要加以强调,为了使话题转换清晰明了,最好使用标记标明,比如下划线、黑体等。另外,纸张和印刷要保证质量精良,否则会影响被调查者的填答心态。

4.调试与定稿。问卷设计好后,要进行检查核对,主要包括:问题表述、问题排序、测量标度项是否全面以及其他细部差错,如错别字、语病等。初步检查合格后,可以进行试调查。试调查时,要选择与样本特征相近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经过试调查,进一步发现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而后定稿。

三、题器设计中的表达技巧

下面,从测量标度项(答案)的设计及敏感问题的处理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一)测量标度项(即答案)的设计

选项要完备。所列选项要包括所有可能的情形,不使调查对象因为没有合适的选项而放弃回答。例如,问题语(对青年学员)“毕业了,面临着工作分配,您愿意到哪里去?”选项包括:①基层②机关③科研院所测量标度项的设置显然不够完备,是边疆海岛基层还是野战部队基层?是总部机关还是大军区机关?是研究所还是一般院校?对那些不能列出所有可能情形的问题,可以增列“其他”作为补充。

选项对称无交叉。对于有比对性的答案,选项之间既要力求对称,又不能重叠和交叉。比如:

问题语:有人说:“如果现在宣布台湾“独立”,立足现有装备,也能打赢这场战争。”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选项:①完全同意②基本同意③说不准

④不太同意⑤很不同意

选项对称是为了防止出现“倾向性暗示”,不给被调查者造成诱导,以免影响其填答心态。

选项要实际。对于带有量化性质的选项,答案设置务必从实际出发。比如:

问题语:您今年读的课外书籍数目是?

选项:①1-5本②5-10本③10-15本④15本以上⑤0本

该题器所设选项跨度过大,不符合学员实际情况。如果修改成以下选项,则较为合理。

选项(修改)①1-2本②3-5本③5-7本④8本以上⑤0本

选题要注意政治性。有的问卷充斥着“独到”、“新颖”的“个人见解”,实则是调查者的一种情绪发泄,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严重的认知误导。一份质量高的调查问卷,能够教育、引导(并非诱导)学员澄清部分错误思想认识,使其答完后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二)敏感问题的处理

对敏感问题的调查更要注意问题语设问的角度和技巧。一般而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仅举例说明):

1.从众切入式。问题语:目前,很多人喜欢看美国大片,您对此的态度是?

2.解脱式切入。问题语:现在,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精彩。有些新鲜事,常常让我们糊涂又明白。咱们不妨来关注一些这样的“新鲜事”。您看过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吗?您对马诺的这句话是怎么看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

3.评判式切入。问题语:战争年代,我们的、朱总司令看到从前线回来的高级将领总要问:“战士的情绪怎么样?”可见,我们的情绪好不好、顺不顺、高不高是件很重要的事。那么,您这一段心情怎样?工作的劲头怎样?请您客观谈一谈。

4.婉辞式切入。问题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军人的婚恋往往会别有一番“酸甜苦辣”。您是新世纪的青年,希望您能以这个时代的青年人共有的大方态度,谈谈自己对婚恋问题的见解,可以吗?

5.存在式切入。问题语:我们都知道,不论上级怎样批评,总有些同志觉得“赏几拳,踢几脚,革命路上快快跑”“拳头一闷,感情更深”一类说法和做法有道理。您怎样看这种动手动脚的所谓“拳脚教育”?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职前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师范类各本科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写成“培养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学科)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工作者”,而不是过去所表述的“合格教师”。由此可见,我们在职前教育中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教学方面的能手,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一定的科研方法进行相应的研究。而研究方法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理论为主,学生很少有实践机会运用所学的理论,更不用说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实践。笔者通过浙江省某高等师范院校2006级英语专业师范生在选修的“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调查2005级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实践能力等,以期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实施过程

本研究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理论介绍阶段

(1)2009年3月开始,笔者在课堂上介绍主要的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相关理论和原则(如问卷调查、采访、课堂观察、个案研究等)。因本研究涉及问卷知识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所以在介绍时重点突出了问卷调查。

(2)介绍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推荐图书馆中国内外学术性强、影响大、质量高的学术期刊,介绍本校校园网上的网络资源(Eric和Ebscohost等)和其他信息搜索途径(google scholar)、本院的资料室,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资源。

2.实施阶段

(1)参与对象的确定。因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实际选修该课程的人数只有122位,所以该研究最初是在这部分学生中展开,加上参与自愿原则,最终参与调查师范生教育实习实践能力现状的学生有57人。

(2)文献查找与问卷设计。2009年4月起,笔者在确定参与研究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调查的学生后,开始指导学生查找并阅读相关文献、设计问卷。同时,笔者又多次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文献,又督促学生在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促使他们之间互通有无。另外,笔者还指导学生结合所传授的知识和英语教学、教育实习的相关内容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工具,设计研究方法。由于很多学生认为教学在实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比起教育实习的其他几个方面,他们更想了解2005级学生在教学方面的实习现状,因此很多学生最终选择调查教育实习的教学方面并写了这方面的论文。而当时2005级学生普遍忙于找工作,在校的学生相对少,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性,课题小组同意一个小组共同设计一份问卷,并根据问卷结果写出不同的论文。

(3)问卷分析和结果整理。2009年5月,学生收集整理问卷调查结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分析调查所得素材。

(4)论文撰写。2009年6月,学生根据调查所得撰写论文。

(5)实践探索反思。2009年11月,等2006级学生实习返校后,笔者收集部分学生关于对本课程实践的意见,结合学生的研究表现,分析学生的科研方法掌握情况和学生的英语教学科研能力发展情况。

3.总结阶段

2009年11月,笔者撰写调查报告,根据分析结果,适当调整“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计划,以促进今后该课程的教学。

二、职前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实践探索总结

1.探索实践过程中就任务布置和相关要求的经验总结

(1)学生刚接触具体科研,本身就带着一种惧怕心理。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又要对其严格要求。如参考文献信息是否全面、资料来源是否权威等,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2)问卷设计的信度和效度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信性,而问卷的设计要求又很高,因此,在学生正式发放问卷之前,教师应多次审阅问卷,进行多次修改,帮其把关,这样可使得通过问卷收集来的材料更有说服力。

(3)在学生运用问卷调查所得材料进行分析时,教师要提供类似范文,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材料,为论文观点服务。

2.实践探索开展后的优点和进步

在2006级的学生11月初结束实习返校后,笔者于2009年11月16日对部分参加问卷调查科研实践的学生就该实践对她们科研能力方面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其间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从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一些进步和变化。

(1)学生对科研从原来的恐惧和迷茫到逐渐产生了兴趣,也有了理性和感性的认识。在所有参与调查的30位实习归来的学生中,在问及课程对他们理论知识方面、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方法的运用,提升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了解科研步骤等方面的帮助时,分别有97%,97%,90%,77%,63%,8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有很大帮助”或“有一点帮助”,认为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受益颇多。另有87%的学生认为“搞科研对学习有很大帮助”。也就是说,这种实践活动使得很多学生在该门课程中不仅学习到了些理论,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将原本抽象的理论通过运用变成了查找文献、设计问卷、分析问卷结果等各方面的实实在在的体会和收获。

(2)学生的研究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从问卷最后一题学生的回答来看,几乎每位学生都提到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他们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资料搜集、对研究方法的重视和对毕业论文的态度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学生运用问卷调查的结果写出了符合要求的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在实习过程中也有93%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4)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提前熟悉了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各个环节,使自身的实习在心理上更有把握,而此也对他们实际的实习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61%的学生认为通过运用问卷调查使他们对2005级教育实习教学实践能力方面有所了解,67%认为在课堂组织能力方面,28%在交往能力方面,39%在科研能力方面对2005级师范生有所了解,也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对前两方面有所了解。这就说明,参与调查2005级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实践现状让2006级学生在运用所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提前熟悉了教育实习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和实践能力的各个方面(教学实践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有助于2006级学生了解教育实习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为他们自身的实习提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3.实践探索开展后有待改进的缺点和不足

(1)学生的参与面与原计划相比偏小。因为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不一样,我们的实践探索只是要求学生运用问卷调查2005级学生有关教育实习方面的情况,很多对文学、语言学或文化等方向感兴趣的学生就不愿参与到其中来(这一点在对部分学生的口头采访和他们给出的课程意见中可以看出)。因此,以后的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结合问卷等研究方法探讨文学、翻译、商务等各方面的选题。

(2)理论介绍的效果与实践操作的差距仍然很大。虽然在理论介绍阶段对问卷调查这种研究方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列举了大量的例子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但很多学生在设计问卷的时候仍然不能很好地根据所介绍的理论原则设计问卷。这一点在下一轮的教学中要加以改进,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范文并努力挖掘问卷设计的细节。

(3)学生对教育实习的各个环节重视程度不一,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调查教学,而对其他(如班主任、科研能力现状、课堂管理等)不够重视。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社会调查方法 课程建设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教育部在 1998 年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而设立的专业。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农村,面向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其培养目标一般被认为是“面向农业科技推广、面向农村企业经管、面向农村社会管理、面向区域协调发展”的专业教育方向;“培养具备农业和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推广管理部门、农业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从事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规划与设计、决策计划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农村和农民,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浙江省的丽水学院自2009年在商学院设置农村区域发展的本科专业。目前它是浙江省的重点学科。从2010年开始,丽水学院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四年级秋季学期开设了《社会调查与文献检索》课程。笔者长期担任课程的主讲教师,以下仅依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就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社会调查方法课程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必要性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管理学门类的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涉“农”有关的技术、经营、战略三结合的综合性人才。该专业的教育方向以及专业课程所具有的方法、技能及应用型的性质,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教育培养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系统地、有计划地实践教学内容付诸实施。实践性是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专业建设的根本内在要求。近年来,对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校都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滕明兰探讨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价,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包括基础认识性实践、综合应用性实践以及研究创新性实践3个模块,其中,基础认识性实习主要包括认知实习(农村体验)、初步社会调查等。综合应用性实践主要包括专业调查、专业实践实训课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论文)、市场调查和社会服务等。研究创新性实践主要包括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研究设计性实验等。三个模块中,第一和第二个模块都提到了社会调查,可见社会调查能力是居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之一。

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居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中心环节之一。段华平和卞新民在谈到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时谈到四方面,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四是实现了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除以上认识外,笔者认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所具有的应用性的性质,决定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居于核心环节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农村,面向农民,针对农业产业,解决“三农”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农村、农民和农业。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谈研究。要科学了解与认识“三农”问题,就迫切需要下基层调研,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要讲求科学性,社会调查研究本身涵括了方法论和具体的调查技术。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开展社会调查要讲求方法。社会调查方法一般是围绕社会研究的原理、逻辑、策略和科学程序。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是社会学、人类学的专业核心课,一般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及技术三个层次,主要详细阐述社会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解释与评估的各种方法、技术及其应用。

二、社会调查方法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课程,有其特殊性。首先,学生没有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科背景,所以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要适当补充社科研究方法论的内容。要讲清楚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更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事;要讲清楚如何具体开展调查,更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背后的逻辑和道理是什么。二是因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主要开展的是农村调查,所以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要侧重于开展农村调查会使用的调查方法和技术,以及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三是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实践性教学要贯彻始终,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

基于以上认识,浙江丽水学院2010年在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社会调查方法时,就进行了充分的设计。首先,课程将社会调查方法的教学与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有机的结合,将毕业论文写作的文献查找和文献综述写作,以及社会调查方法串联起来进行教学。由此,课程名称也就命名为《社会调查方法与文献检索》。其次,课程没有指定的课本,只有推荐的参考书目。目前市面上出版的有关社会调查方法的课本主要供社会学和人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使用的,一般理论性太强,要求的课堂教学的学时也太多,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教学不实用。无疑,无课本授课,也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学内容要相对简单和明确,对多媒体教学以及PPT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师讲课更要能吸引学生。再次,为突出实践性教学,有效串联教学内容的各环节,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小型社会调查“丽水市莲都区流动人口的调查”以及后续的调查报告。这其中的具体教学环节包括围绕着“流动人口”研究展开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写作、对丽水市莲都区的流动人口就某一主题,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并最终完成调查报告。

(一)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共分为启、承、转、合四个模块。一般来讲,按一周两节课,一学期16周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具体如下:

(1)启:选题与文献综述写作

1、如何选题

2、文献检索

3、文献综述写法(布置作业)

4、小结(讲评文献综述的作业)

本模块主要是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写作。其中,文献检索的课堂教学是既包括关于信息文献的基本知识的介绍,也包括查找相关文献的实践操作的学习;既包括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的查找和借阅,也包括中国知网、读秀等网络工具的使用,最终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检索的能力,提升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在文献检索基础上,再谈文献综述写作。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的模式,通过硕博论文以及综述类论文的范例,指导和帮助学生展开文献综述的写作。文献综述的作业要求是以流动人口对研究对象,自选某一主题进行研究,并就此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其中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流动人口等关键概念的界定、基本理论和他人相关研究综述。最后要求至少有5个注释和5个参考书目。

(2)承: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5、科学研究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逻辑

7、测量与概念的操作化

8、小结

本模块侧重于理论教学,其中也涵括案例的分析,希望借此能将理论讲得更清楚、明白。社科研究方法论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逻辑是社会调查具体技术的基础。本模块授课的难点在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和枯燥,此部分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以及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成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3)转:社会调查的具体方法

9、问卷设计的方法

10、问卷调查的实践(布置问卷设计的作业)

11、访谈(布置访谈的作业)

12、观察

13、小结: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讲评问卷设计和访谈的作业)

本模块的重点教学内容是社会调查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其中包括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内容,最后通过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比较,反思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的优劣以及适用性。本部分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有效贯彻实践性教学,如何将调查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技巧有效传授,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愿意认真完成作业。当然,本部分的作业量也较大。作业主要有两项。第一项是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其中问卷设计要求问卷有封面信和指导语,以及9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问卷设计完成后,要求使用自己设计的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填写至少5份问卷。第二项是就研究的主题进行一次访谈,作业要求提交访谈提纲和访谈记录,其中,访谈提纲要求10个问题,访谈记录要求500字。

(4)合:调查报告与论文写作

14、调查报告写作

15、论文写作指导

16、总结(讲评调查报告的作业)

本模块是总结前面的内容,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在此基础上,就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格式要求进行必要的讲解,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辅导。最后提交的调查报告要求包括总结前面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内容,得出一些基本结论。

(二)考核与成绩评定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龙卷风荷载;风致飞射物;冲击响应;抗龙卷风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4764(2016)06-0121-08

龙卷风是由大气剧烈对流产生的一种高速旋转的移动风暴,它作用范围小,生消快,其发生时间和位置难以确定,风速极高,破坏力巨大,龙卷风经过之处会对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在任何一个地方,龙卷风的发生概率远低于其他极端风,通常认为抗龙卷风设计的结构成本远远高于龙卷风袭击危害有关的期望损失,因此,在各国的建筑规范中一般不考虑龙卷风荷载,但是对于重要生命线工程,如核电站设计,需要进行抗龙卷风设计。中国在建核电站大多分布在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而这些地区也是龙卷风和台风等极端风易发地区,一旦发生核电站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对于核电站抗龙卷风设计研究至关重要。

对于龙卷风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早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龙卷风气象研究和龙卷风产生的破坏。之后,学者们从理论上、现场实测、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对龙卷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龙卷风风场模型是确定风荷载的基础,风致荷载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气流直接作用在结构上引起的风压;龙卷风掠过结构物时大气压力场变化引起的压力;龙卷风飞掷物引起的冲击力。

1.龙卷风理论模型研究

龙卷风的成因比较复杂,而一旦形成后,其形态与运动是致灾的关键。在结构抗龙卷风设计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龙卷风荷载,因此,需要了解龙卷风风场及龙卷风理论模型。自19世纪末起,提出过多种龙卷风的理论模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Rankine二维涡模型、Wen三维半经验模型以及Burgers-Rott三维涡模型。由龙卷风理论模型给出的风速分布,进而确定风压力。

1.1二维Rankine涡模型

在龙卷风研究的初期,有学者发现龙卷风运动规律与Rankine涡模型比较接近,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将龙卷风简化为二维模型。1882年Rankine提出了Rankine涡模型,它是一种二维环流运动,在此环流区域中围绕原点整体旋转,其速度正比于离原点的距离;在区域的外边,旋度是自由的,其速度反比于离原点的距离。其切向速度分布如(1)式及图1所示。

Hoecker研究发现龙卷风333m高度处的运动与Rankine涡旋较为接近。Sun等以Navier-Stokes方程和Hoecker提出的旋转风方程等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提出了适用于核电站风荷载计算的龙卷风通用简化模型,Rankine涡模型和Hoecker涡模型是该模型的一种特殊情况。Rankine涡模型具有模型简单、有精确解等优点,且在一定程度能够反应龙卷风风场的一般特性,因此,学者在研究龙卷风荷载时风速一般采用二维Rankine涡模型。目前有关对龙卷风荷载的规定大多是采用二维Rankine模型表示龙卷风风速分布。尽管Rankine涡模型已经广泛的应用在龙卷风研究中,但是该模型是不考虑轴向流运动的二维流,且不考虑黏性作用,与实际的三维龙卷风风场是不符的。

Wen建立的三维龙卷风理论模型为以后的龙卷风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Savory等采用Wen模型研究了龙卷风作用下输电塔的响应。陈艾荣等利用Wen风场半经验公式分析了大跨径斜拉桥在龙卷风作用下的响应。Wen半经验理论风场模型对气压降的考虑不够完善,而气压降对低矮封闭Y构有着巨大作用。汤卓等对Wen给出的三维龙卷风理论模型进行了完善补充,得出Wen龙卷风风场模型下的气压场控制方程。尽管Wen半经验理论模型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该模型规定涡边界层内外风速及各最大运动参数的比例固定,隐含了龙卷风规模的缩放关系及模型的指向性,这与龙卷风的多样性是不符的。

另一种三维龙卷风模型基于Burgers涡旋流,这是一种有轴向拉伸的定位轴对称涡旋流,Burgers涡考虑了空气黏性作用,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某些常见涡旋流动的主要特征。Rott在Burgers涡旋流的理论基础上考虑科里奥利的柱坐标方程提出了Burgers-Rott涡旋。实际龙卷风除保持涡旋运动外,在前进方向是一种具有梯度风特性的平移运动。然而,学者们在研究龙卷风对结构的作用时鲜有考虑龙卷风的平移运动。因此,甘文举等运用Burgers涡运动理论及平移风速梯度理论建立了涡旋及平移运动合成下的准定常三维龙卷风模型。Burgers涡的不足之处是假定轴向速度只是z坐标的函数,致使其与另外两个方向的速度耦合较弱,这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多年来学者们对龙卷风理论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成为研究结构抗龙卷风设计的理论基础。但是,实际的龙卷风风场是非常复杂的,迄今为止人们对它还不完全了解,现有理论模型与实际龙卷风风场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龙卷风理论模型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与验证,特别是龙卷风风场的实测验证。

2.龙卷风作用及风致飞射物冲击荷载研究现状

现行建筑荷载规范针对的是常规风场对结构的作用,龙卷风由于其发生概率极低、设防成本过高,并未纳入设计荷载考虑范围。但对于一些特殊结构、特定的地域,如核电站设施,龙卷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是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应对的。龙卷风对于土建结构的危害通常由风和大气压力改变这两个现象引起,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空气移动并围绕着结构所建立起来的风压,相对大气压快速改变引起的负压,龙卷风飞射物所引起的冲击。

2.1龙卷风荷载

Simiu等较为系统的阐述了龙卷风对结构的影响,采用二维Rankine涡为理论模型获得龙卷风风速分布,给出了龙卷风风压和降压差计算方法,对龙卷风飞射物冲击荷载进行了讨论,同时,考虑了龙卷风的区域分布特点,将全美国划分为3个龙卷风强度区,并给出了各个龙卷风强度区的龙卷风最大风速,旋转风速,移动速度和最大旋转风速半径等参数值。为此后的结构抗龙卷风设计奠定了基础。

风灾统计表明:龙卷风作用与建筑结构位置、地面粗糙及龙卷风平移速度均有关。Zhang等利用PIV技术观测实验模拟的微小尺度龙卷风流场,研究分析了地面粗糙度对龙卷风漩涡的影响及其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地面粗糙度对龙卷风速度和湍流特性有重要影响。Sengupta等对建筑在微风暴和龙卷风作用下的瞬时加载进行了研究,发现微风暴的峰值取决于平移速度,高的微风暴平移速度下阻力系数峰值单调增加;F2级龙卷风作用下的峰值超出美国荷载规范规定值的1.5倍。Yang等对龙卷风作用下高层建筑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漩涡的演变和湍流结构以及引起的大风明显不同于传统直线大风。Natarajan等研究了建筑位置、地面粗糙度和平移速度对龙卷风漩涡及建筑物表面压力的影响。Rajasekharan等研究了地面粗糙度对暴露在龙卷风作用下建筑物内部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面粗糙度增高,建筑物外部和内部压力系数都将增大,且外部压力系数增大幅度较内部压力系数大。

中国对龙卷风荷载研究起步较晚,夏祖讽1987年为应对秦山核电厂核安全结构抗龙卷风设计的需求,编制了秦山核电站厂核安全结构龙卷风荷载设计标准。在此基础上,于1989年形成了《三十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厂安全重要土建结构抗龙卷风设计规定(EJ420-89)》,该规定对抗龙卷风设计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成为之后涉核工程结构抗龙卷风设计的参考依据。甘文举等应用Rankine涡运动理论,结合中国的龙卷风灾害探讨了气流速度和压力沿平面的分布规律,对建筑物风压力、风吸力、扭转的实用计算进行了探讨。其后,进一步研究了龙卷风近地移动梯度对低层房屋风场影响,探讨了考虑近地平移风剖面分布下的风场规律及其对低层房屋的作用特点。刘伟等对房屋进行漏斗结构平移模型下的龙卷风荷载分析,得出龙卷风吸力的大小随龙卷风的高度而变化,对低矮房屋的作用力最大。白俊峰等进行龙卷风作用下空问桁架的受力分析,结合实例建立龙卷风的风场数值模型,提出在龙卷风作用下桁架结构的荷载处理方法和加载方法。汤卓等在综合分析了龙卷风袭击建筑物时高速风冲击作用和突然气压降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封闭结构龙卷风荷载的计算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某大跨穹顶结构周围风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结构的压力系数以及该结构的龙卷风荷载时程,利用时程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龙卷风作用下的风致动力响应分析,得到了结构在龙卷风作用下的位移时程。其后对龙卷风作用下双坡屋面风压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屋面风荷载的分布规律。

现行规范中龙卷风荷载的计算方法,仍类比于常规风荷载公式,差别仅在于风速度取值,而风速的确定则是基于二维Rankine涡模型,这与实际的龙卷风风场并不相符。事实上,龙卷风竖向运动对结构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龙卷风产生的吸力容易对结构产生巨大破坏,对于龙卷风吸力及风致扭转力对结构作用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2.2风致飞射物研究

龙卷风对结构的破坏作用除了直接产生的风压外,风致飞射物对结构的冲击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早期的研究内容主要关注风致飞射物的冲击速度、冲击力曲线以及冲击轨迹等。Lee对龙卷风飞射物进行了普遍性研究,对飞射物的气动特性进行了假定,提出了一种计算龙卷风飞射物速度的程序。Simiu等针对核电站抗龙卷风设计需求,对龙卷风飞射物的速度分布给出了评估。在核电站设计中,通常认为有可能成为飞掷物的物体均为钝体,譬如厚木板、钢棒、钢管、电线杆以及汽车等。Kar对龙卷风飞射物冲击荷载及加载时问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确定飞射物与目标面之问的接触力的方法,获得速度与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并与全尺寸实验进行了比较,两者的结果吻合较好,此种计算方法已经很有效的应用在侵彻计算中。Stephenson等对龙卷风飞射物进行了全尺寸实验研究,对常见的杆、管和棒等飞射物进行了18组实验,获得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结构设计和检验。Twisdale等对龙卷风飞射物的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可以模拟龙卷风飞射物的初始释放和后续运动的方法。Dun等采用一种合成的风场模型研究了卷风飞射物的运动轨迹,研究表明采用此模型可以统计分析获得龙卷风飞射物的速度。McDonald等对常用建筑材料在龙卷风飞射物作用下的耐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了最可能成为龙卷风飞射物的板和管的冲击速度,并确定他们穿过普通建筑墙体所需的速度。Schmidlind等对车辆在龙卷风中的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并依据龙卷风过后建筑物的破坏来评估车辆在龙卷风中的行为。Wills等根据风致飞射物的几何形状及空气动力学的性质将风致飞射物大致分为3类:块状飞射物、板状飞射物和棒状飞射物。现场实测及全尺寸实验结果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Maruyama对在龙卷风漩涡下的飞行碎片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三维飞射物运动轨迹和最大水平速度的统计值。唐飞燕等研究了龙卷风场中沙粒对结构的冲击作用,指出龙卷风中沙粒对结构的作用不可忽视。Zhou等对由碳纤维加强混合聚合物一基体复合材料保护的新型风暴安全房屋系统进行了龙卷风飞射物冲击性能试验与理论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文中所提新型风暴安全房屋系统能够更好地抵抗龙卷风飞射物的冲击。Li等对龙卷风飞射物作用下的管道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单自由度非线性分析模型并分析了冲击作用下管道的四种破坏模式。

研究表明,风速超过34m/s时就有可能在风场内物体或建筑物结构中诱生飞射物,大多龙卷风都会产生飞射物并可能造成结构的破坏。常规结构设计由于设防成本并不考虑龙卷风的影响,但是对于重要的工程结构,如核电站,由于安全原因需要考虑抗龙卷风设计。现行的核电站抗龙卷风设计一般由龙卷风飞射物速度设计谱确定飞射物的冲击性能。美国核标准RGI.76规则中给出了龙卷风飞射物速度设计谱。中国规范要求:核电厂在建设的早期阶段厂址选择的调研中,需考虑飞射物对核电站可能的影响;对射物的质量、速度、形状、尺寸、材料、结构特点、冲击角度等参数需要详细的调查。EJ420-89核标准给出了核电厂龙卷风飞射物的设计谱。1991年中国核安全局批准的《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条件》(HADl01/10)给出风致飞射物的暂行规定:1800kg重的汽车,125kg重的20cm穿甲炮弹,2.5cm实心钢球;飞射物的碰撞速度取设计基准龙卷风最大水平风速的35%。

这些规定明显过于粗糙,依据也并不充分:核标准中仅给出3种较为单一的钝体飞射物,而实际龙卷风产生的飞射物是多种多样的,且对射物_击速度的规定也较为笼统;飞射物前段形态及其冲击破坏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应该区分钝体和尖锐飞射物的不同。

2.3核电站结构抗龙卷风设计方法

目前,荷载规范均不涉及结构抗龙卷风设计,但在核电站设计中,都列入了抗龙卷风设计的相关要求,一般采用如下步骤:

1)确定结构所在区域龙卷风设计基准。收集区域内龙卷风的历史资料并分析龙卷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核标准中相关方法计算得出区域龙卷风设计基准参数,包括龙卷风等级、最大旋转风速半径以及设计基准风速等参数。

2)确定龙卷风风压。采用调研获得的龙卷风设计基准风速等参数,根据有关核标准计算龙卷风风压。各国的计算方法具体虽有不同,但其思路都是以常规风荷载风压计算方法为基础修改相应参数来获取风卷风风压。采用二维Rankine涡确定龙卷风风速分布、风压计算时假设风速与相应的风压不随离地面的高度变化。

中国EJ420-89标准中给出的建筑物表面龙卷风荷载计算公式如式(5)。

Ww=K1・K2・Wo

式中:Wo是设计基准龙卷风的风压,基本风压公式通过伯努利方程推导,适用条件是不可压缩气体,当风速不大于102m/s时,此假设是成立的。值得注意的是空气密度需要考虑气流夹雨滴、水汽、沙尘、杂物等修正。对于龙卷风而言,阵风系数和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以假定为1。K1是尺寸系数,设计风速由最大风速决定,为了得出设计所需要的平均压力,在结构的风载考虑中可计人小于1的结构尺寸系数,以适当考虑实际龙卷风风压分布的不均匀性。K2是风荷载体型系数,由于龙卷风的旋转风速的分布近似地为Rankine漩涡所控制,风载的结构体型系数可参考常规风荷载规范。

3)确定龙卷风降压差。美国和中国核标准都是以Wen龙卷风半经验理论模型为基础,获得龙卷风降压差。EJ420-89标准中采用一个近似为梯形的阶梯函数来考虑作用在屋顶和墙体上的差压荷载。

4)确定飞射物的冲击性能。根据确定的龙卷风设计基准参数,参照相关核标准飞射物设计速度谱,确定飞射物的材质、形状、质量、速度等参数。

5)荷载组合。对射物冲击作用,先将冲击动力荷载等效成静态力,然后与其他静荷载进行组合,将组合荷载施加在结构上进行结构验算。

以上基于静态计算的抗龙卷风设计方法,虽然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但在合理、准确性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依据二维Rankine涡确定龙卷风荷载,无法考虑龙卷风轴向运动产生的轴吸力作用,而龙卷风产生的轴向吸力往往对房屋屋顶造成严重的破坏;没有考虑龙卷风的平移运动和风致扭转作用对结构的作用,龙卷风的平移运动会增强风吸力作用,而风致扭转效应也是导致房屋产生破坏的重要因素;龙卷风风场是非常复杂的涡旋,龙卷风降压差与常规风降压差有所不同,采用近似为梯形的阶梯函数来考虑龙卷风降压差是否准确需要进一步验证;采用基于静态计算的方法不能正确反映风致飞射物冲击作用的短时瞬变特性和响应局部化特征。3核电站结构抗龙卷风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由上述研究现状看出,学者们对龙卷风的场及风致荷载的研究从最早采用灾后结果实测到理论研究,从二维理论模型逐渐推广到各种三维理论模型研究,再到风洞实验和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为结构抗龙卷风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但由于龙卷风发生地域有限、发生概率极低、设防成本过高,直接导致了研究动力不足,相关理论无论其完备性还是深入程度都存在欠缺或不足。面向特种结构的设防需求,以下问题值得关注也有待解决。

1)尽管学者们对于龙卷风风场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由于龙卷风的作用范围小,生消快,其发生时间和位置难以确定等特点,人们对其了解得不透彻,已有的各类龙卷风风场理论模型也都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与完善。

2)现行龙卷风风压荷载的确定方法仍有不足之处,首先Rankine涡理论模型没有考虑涡旋轴向运动,这与现实中的龙卷风运动不符,因此,无法考虑龙卷风产生的轴向吸力,而龙卷风吸力可能对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尤其底层房屋屋顶可能因为龙卷风吸力而被掀翻。其次,龙卷风风压是在常规风荷载基础上加以修正而获得,体型系数、尺寸系数等修正参数有待精确。结构抗龙卷风设计并未考虑龙卷风运动的移动性和运动过程产生的扭转运动,这些方面仍需深入研究。

3)结构因风致飞射物的损害是一系列随机事件,且飞射物进入风场的方式也不同,这造成确定风致飞射物的冲击性能上的困难。故而工程上采用标准的龙卷风设计谱确定风致飞射物的冲击性能。然而设计谱中的风致飞射物种类有限,并不能全面覆盖龙卷风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状况。如现行规定中仅给出钢管、汽车和2.5cm实心钢球3类飞射物的设计谱,而现实龙卷风可能产生角钢、钢板及建筑受龙卷风袭击自身产生的飞射物等。角钢等尖锐飞射物对结构的冲击性能是否可以参照设计谱给出的数据设计是个开放性问题;不同种类飞射物对结构的冲击持时有所不同,然而规定中并未涉及此类问题。因此对于各类典型风致飞射物的冲击性能研究还有待完善。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道路交通 安全驾驶 调查问卷 系统分析

0 引言

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也呈增长态势。尽管2004年开始,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呈现改善趋势,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始终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一个重大威胁。并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1)道路交通事故仍然很大,仍处于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2)我国仍处于机动化初期阶段,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与道路基础设施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改变,道路交通的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3)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人均gdp大约8600美元,道路交通事故人口死亡率将达到顶峰,我国交通事故人口死亡率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1 方法

各国在事故的统计方法、度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各国的交通环境包括人、车、路的状况也各具特点。笔者试采用交通问卷调查方法,力求从我国道路使用者(司机)的角度全面了解我国汽车驾驶安全的影响因素。

调查问卷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是以问题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印件。问卷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或簿记式。优秀的调查问卷必须具备两个特征:第一,将所要表达的信息传达给被问者;第二,使被问者清晰明白,愿意回答。所以问卷的设计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或程序,才能高效完成问卷。

1.1 调查问卷设计要点

(1)主旨思想明确。根据调查目的,从实际出发,问题简单明确,有重点,并尽量从被调查者的角度考虑;(2)层次合理、逻辑清晰。问题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或按因果关系,或按事情发展的过程,注意符合问答者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3)容易理解,没有歧义。问卷不应使问答者模糊难辨,力争清晰简单,并愿意如实回答。问卷中措辞要真实亲切,不要设置过多的专业词汇,或者复杂公式等超越符合应答者理解能力的内容,对于涉及敏感性或者隐私性的问题,要采取一定的规避技巧,使问卷亲切合理性,容易理解,避免主观臆断和暗示诱导性,以免答卷失去客观性、真实性;(4)问卷长度要适宜。回答理解问卷的时间应保持在20分钟以内,切记冗余,繁琐,但又不能缺少重点内容,坚持既不浪费一个问句,也不遗漏一个问句;(5)方便资料的整理和统计,能量化的尽量定量分析,不能量化的可以建立指标等。

1.2 调查问卷设计流程

1.3 调查问卷的实施

本文从人、车、环境(含道路)和管理等几个角度设计调查问卷,所设计的40个问题基本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基本覆盖交通安全的所有重点方面,可以认为,问卷有较高的客观真实性。调查问卷采用商场、学校、客运公司等大型停车场,男女不限,随机发放,司机填完后立即获取的方式,问卷对象基本为小型车驾驶员,其中包含部分外地车辆驾驶员。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总结那些影响我国司机安全驾驶的因素,为进一步改善交通安全提供有力的建议与保障。

2 问卷统计分析

笔者为了定量研究影响驾驶安全的各种因素,设计并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200份,问卷回收率为40%。受调查的200名驾驶员中男性司机150人(75%),女性司机50人(25%)。驾驶员类型包括私家车主、出租车司机、专职司机等各个行业。文化程度覆盖本科、高中、初中及小学。问卷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以下为调查显示的影响我国驾驶安全主要因素:驾驶员因素、车辆因素、道路环境因素、交通管理因素。

2.1 驾驶员因素分析

通过对所有问卷者的驾驶行为的总结与对比分析,发现驾驶员的年龄、性别、驾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都对驾驶行为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2 车辆因素分析

通过对本次调查车辆方面的数据显示:车辆维修养护状况、汽车的安全配置、技术性能等因素对车辆安全影响较大。车辆维修养护状况:63.7%和14.9%的驾驶员分别定期在大型车辆修理厂或小型修理厂维修保养车辆,另外12.2%的司机不定期保养车辆(出现安全问题才开始维修养护)。但据笔者调查走访,小型修理厂保养质量难以保证。影响汽车安全的重要技术参数情况如图2所示:主要影响因素是制动性能(78.9%)和轮胎质量(30.8%)。交通部门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因车辆机械故障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占3.78%,并且由于制动失灵造成的事故死亡人数占2.82%。可见制动性能好坏对车辆安全驾驶的影响很大,这一结论基本与调查结果吻合。

2.3 驾驶环境因素分析

调查问卷数据表明:道路状况(线形、平整度及粗糙程度等)、交通标志标线(位置、信息量)、交通信号灯(时间、相位)等环境因素对驾驶员安全驾驶因影响显著。问卷中被多数人认同的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

2.4 交通管理因素

问卷数据显示,高达47.1%的驾驶员认为执法不规范,地方差异大、服务意识不够等是交通管理中的主要诟病。但这中现状也与我国道路管理建设粗放,交通参与者法律法规观念参差不齐有一定关系。33.3% 的驾驶员认为交通出行信息提供不充分,不能第一时间了解道路拥挤程度、交通气象状况。也就是说我国交通管理部门缺乏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实时有效监测与控制。此外,23.5% 的驾驶员认为交通紧急援助迟缓,由此造成伤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而身亡惨剧。

3 结论

笔者通过定量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影响我国驾驶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得出如下几点主要结论:

(1)在所有因素中驾驶员的因素最为复杂,但影响最为明显,如何让驾驶员安全规则驾驶是规范的关键;其次管理方面,司机的不满程度较高,这与我国管理队伍参差不齐,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并且驾驶员和管理者的对安全驾驶的影响渗透在更多的方面,是教育整治的重点。

(2)道路基础设施与车辆故障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如果能对车辆进行定期检查,那么车辆故障导致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道路设施设计规范,合理调研,都是可以避免较大问题设施的存在,为安全驾驶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newman,l.c.macroergonomic methods: interviews and focus groups[a].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46th annual meeting[c].santa monica,ca: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2002:1355-1359

[2]吴义虎,刘文军,肖旗梅.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的层次分析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7.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市场调查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课,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产生于社会实践,又服务于社会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市场信息的搜集、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抽样技术的选择、调查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基本方法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纯课堂讲解模式,而应积极探讨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本人对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探索,下面结合自身体会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 实践教学设计

1.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配合课堂讲授进度,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方案设计、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外出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几个部分。

(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调查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根据所选的市场调查题目,设计一份市场调查方案。具体包括:调查的背景和意义、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的组织实施、经费预算及来源等部分。

(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方法。在设计好市场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问卷说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和调查主题内容。

(3)外出调查。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好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外出调查。

(4)撰写调查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学会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调查结束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完成调查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题目、摘要、正文、结论和建议几个部分。

2.组织实施

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分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第一步是成立若干个市场调查小组。按班级人数进行分组,平均5人/组左右。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以及便于小组内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最好由学生自己组合,如果还有部分学生未落实到组或组成员人数偏多或偏少时,由班长和任课老师协调确定。

(2)选题。分组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结合本组成员的兴趣和特点,自行选定调查题目,要求班内选题不得重复,待调查题目初选后,任课老师加入小组的讨论,对所选调查题目涉及的问题,该调查题目的意义、可行性等进一步讨论,最终确定每个小组的调查题目。

(3)分工。为保证实践环节的进度和质量,应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一般情况下,1人负责市场调查方案的设计,2人负责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2人负责调查报告的撰写。并选定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环节的全面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实践环节中,组内成员必须全部参与及讨论,每个成员对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相对偏重一些。

(4)实施。根据选定题目,每组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各一份,由任课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待修改后以组为单位外出调查,由小组长负责本组外出调查的安全及全面工作。 要求每个成员调查的问卷份数不低于10份,然后完成调查分析报告,并交由任课老师修改,最后,根据修改意见完成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3.考核

每组将定稿的市场调查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各打印1份,注明班级、小组成员及其分工,交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根据该小组的选题难度情况、完成质量以及每个成员的分工进行批阅,然后给定每个人的实践考核分数。

二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设计市场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撰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因而在实践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不明确

选题应围绕所关心的问题明确提出,如可以将调查的中心内容直接体现在标题上,有的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的形式表示出来。在实践中,有的小组选定的题目比较笼统,如“大学生创业素质能力调查”、“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调查”等题目,没有严格界定调查范围,致使难以确定调查目的和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2.问卷设计缺乏针对性

问卷设计应根据所调查的问题展开,对该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解决途径及建议等方面逐步深入调查,切忌调查与本项研究无关的问题。在实际中发现,许多调查小组对本组所需调查的问题未能深入调查,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没有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原因。

3.分析报告缺乏系统性

调查分析报告应是在取得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论证而得出的结论以及解决所研究问题的途径和建议。在实践中发现,有些小组对问题的分析不够系统和全面,多数是简单的资料数据堆砌,只停留在表面文章上;有的把收集到的资料无论是否反映主题,全部面面俱到。

三 实践教学的建议

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学生在资料查找、市场调研、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环节是决定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在选题中,应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于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本身知道的与之有关的信息比较充分,而且也非常愿意深入调查。切记强加式的指定或分派式的题目,否则学生将其当做完成任务的形式来做。可能有的组一开始还找不到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通过多次的交流,总能发现其潜在的、感兴趣的问题,以此可以引申出其所选择的研究主题。

2.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做好一项调查,离不开深入的思考,许多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时,思考得不够深入,会造成研究主题和内容不明确,影响调查问卷设计和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所以,在选题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与其交流,多问几个问题。如启发式的问题: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的原因、调查的可行性、调查的方式和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问卷设计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摘要:为提高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法的效率,就应了解和掌握其要领.文中就问卷调查法及其种类,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结构与原则,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以及问卷调查的实施与评价等进行了分析.

问卷法是现代社会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特别是在调查研究中的使用则更为普遍,因而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英国社会学家莫泽则说:“10项社会调查中就有9项是采用问卷进行的”。可见问卷调查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这些年来,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广泛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使体育社会学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要提高问卷调查法的效率,就必须了解和基本掌握其要领。

1、问卷调查法及其种类

问卷是社会研究中搜集资料的1种工具,它的形式是用1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问卷调查是书面调查,即调查者用书面形式提出问题,被调查者在既定的局面表格上回答问题。问卷调查一般是定量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统计量推断总体。问卷调查的对象可由调查调查者自行选取,如专家咨询等;也可用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这样可保证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样本量。

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按填答的方式可分为自填问卷和代填问卷。自填式问卷是由被调查者本人填答的,而代填式问卷则是由调查人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代为填写的。自填式问卷调查可按问卷的传递方式不同,分为报刊问卷调查、邮政问卷调查和送发问卷调查;代填式问卷调查也可按照与调查者交谈的方式不同,分为访问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

2、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结构与原则

2.1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

2.1.1从被调查者的角度考虑问卷的设计由于问卷需要被调查者回答,因而调查者在设计问卷时既要突出自己研究的主题,又要考虑被调查者回答的方便。因此要注意:问卷设计不宜太长,问题不要太多;所提出的问题不要太难,更要避免提出被调查者不愿回答的,诸如较为敏感或涉及个人隐私等问题;不应要求被调查者进行难度较大的回忆和计算,不要提出明显带有调查者本人观点的问题等。

2.1.2对队碍问卷调查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一项问卷调查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被调查者能否与调查者合作。从问卷设计的角度上分析,影响被调查者与调查者合作的障碍主要来自主客观两方面.主观障碍是被调查者在心理和思想上对问卷产生的不良反应,客观障碍则是由被调查者受自身的知识、能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而形成的。

2.1.3从多方面考虑问卷的设计工作问卷看起来是由1组问题和答案所构成的调查表格,但在其设计时却涉及了许多在问卷上看不到因素。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的因素较多,而在这些因素中,调查目的、调查内容、样本性质、资料处理分析方法、问卷使用方式、调查经费和时间等影响因素则是必须考虑的。

2.2问卷的一般结构

2.2.1卷首语即1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或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以及对被调查者参与合作的谢意等。卷首语要求简短明确,用语客气。

2.2.2指导语即填表说明,用来向被调查者说明如何正确填答问卷。如果是单项选择或“是”与“否”的问题,向被调查者说明将自己的选择在何处打“j”或划“o ".如果是多项选择,说明是否需要排序以及如何排序等。如“请将下列问题的答案按您认为的重要性程度在“口”内填上1.2.3……”等。

2.2.3问题和答案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被调查者的各种信息正是通过问题和答案收集到的。问卷中的问题在形式上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大类。

所谓开放式,就是只提出问题而不为调查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是由其自由作答。如:“您最喜爱的健身方式是什么?”,(请自填)。

开放式问题的主要优点是回答者有充分的自由按自己的情况或发表意见,不受什么限制,回答往往也是最自然的,所得资料也比封闭式问题所得资料丰富生动。但开放式问题也有缺陷,其1,受被调查者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和表达能力等限制;其2,由于需要较多的思考,因而会花费被调查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3,开放式问卷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可能过泛,因而不便于处理和定量分析。

所谓封闭式,就是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2个或若干个可能的答案,供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看法和意见,从中选择1个(单项选择)或多个(多项选择)作为回答。例如:

“您最喜欢看哪一类的电视节目?”(限选1不答案,请在口内打“口”)。

(1)新闻类口(2)体育类口(3)文艺类口(4)经济类口(5)军事类口(6)其他类

“您喜欢观看的体育比赛是什么?”(可选多个答案,并请按您所喜爱的程度在口内标明1.2.3.4……)。

(1)足球口; (2)篮球口; (3)排球口;(4)田径口:(s)体操口;(6)跳水口;(7)乒乓球口;(8)羽毛球口: (9)网球口;(10)游泳口;(11)射击口; (12)滑雪口;(13)其他(请写明)。

封闭式问题的优缺点与开放式问题正好相反。虽然这种方式对被调查者有一定的限制,缺乏自发性,回答中的偏误也难以发现,但由于回答者填写较方便,所花时间较少,对其他方面也无特殊要求,对回收到的问卷便于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所以是1种常用的问卷设计方式。

封闭式问卷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常用的有:(1)填空式—在问题后面的横线上或括号内填写问题:(2)两项式—只有2种答案而选择其中之一的方式;(3)多项式—列出多种答案,由被调查者选择其中1项或多项的形式;(4)顺序式—列出若干种答案,由被调查者给这些答案排出先后顺序的方式:(5)等级式—列出不同等级的答案供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加以选择;(6)矩阵式—将同类的多个问题和答案排列成1个矩阵的形式:(7)表格式—将同类和几个问题和用表格形式体现出来的方式。

2.2.4编码所谓编码,就是对每1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1个、每1个答案编定1个惟一代码,并以此为依据运用计算机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2.2.5其他资料包括问卷的名称及编号,被调查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问卷发放与回收日期,调查人员、审核人员姓名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2.3问卷设计的原则

(1)客观性。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客观现实和实际情况。如果在调查问卷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大落后于实际,调查的结果就不可能反映真实情况。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超越了现实,调查所提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难以使人信服。(2)必要性。必须围绕调查课题和研究假设设计必要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过多和过于复杂,会增大调查成本和降低问卷的回复率,设计的问题过少又无法说明调查研究欲说明的问题。(3)可能性。问题设计要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可能。超越或低估被调查对象实际能力的问题都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4)自愿性。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问题。凡被调查者不可能或不愿真实回答的问题,都不宜正面提出。(5)针对性。主要指当“专家”问卷调查表发放时,其对象的选择要恰当。当问卷表中的内容对专家来说也不熟悉时,就难以看到加以回复。

在问卷调查中,被调查对象一般是通过对问卷中已设计好的问题与答案的理解来选择回答的,因而,如何清楚地表述问题和设计答案是其难点。表述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1)具体性。一般在问卷中不要用抽象概念和提笼统的问题,因为抽象概念和笼统问题不易回答,即便是回答了也难进行科学分析。(2)单一性。每1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多个问题合在一起提出,因为对复合问题难以用某1答案来回答。(3)准确性。表述问题的语言要准确,不要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更不要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和概念。(4)简明性。用于表述问题的语言要尽可能简单明确,句子冗长繁琐而不得要领的问题会降低回复率和有效率。(5)中立性。表述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中立,不要使用诱导性语言和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更不要在问题前套上诸如:“x x说……”等“帽子”。(6)通俗性。问题的语言表述要通俗易懂,不要使用被调查者感到陌生的语言,特别是不要使用过于专业的概念和术语。

此外,问卷中问题的表述要尽量避免用否定句的形式来表达,特别是对问题答案采用“是”与“否”的选择时,否定句容易产生误答。

设计答案的基本原则:

(1)相关性。所设计的答案必须与所询问的问题有直接关系,避免出现答非所问或无关答案。(2)完整性。尽可能地穷尽与问题有关的主要答案(因太多而不能列出的可在最后用“其他”表示)。(3)同层性。所列出的答案要在同1个层次上,即按分类标准是同一类别、同一维度和处在同一分类水平上的答案方可。(4)互斥性。设计出的答案应当是相互排斥的,如果出现互相包含和兼容的问题,被调查者在作选择时会感到困惑。(5)可能性。所设计的答案应当是被凋查者能够回答并愿意回答的,即对方从能力上和感情上均可接受的。

3、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

3.1问题含糊

即问题的含义不清楚、不明确,或者可能产生歧义。如:“你近来是否经常参加锻炼?"(1)是口;(2)不是口。

在这个问题中,“近来”、“经常”和“锻炼”的表述都比较含糊。“近来”是个时间概念,但它也是1个相对的概念,可指近2, 3天、近2, 3个星期、近2, 3个月甚至更长。“经常”是一频度概念,但也是1模糊概念,达到什么要求才能称之为经常?1周3次还是3周1次?“锻炼”1词在体育界以外,就可能联想到其他的锻炼,如下基层锻炼等。即便知道是指体育锻炼,但它包括哪些内容,骑自行车上下班算不算?

3.2概念抽象

有些调查者常常用抽象的概念或极为专业的术语来表述问题。如:

(1)“你认为举国体制是否是我国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最佳体制?”

(2)“按项群理论,可否将现有的运动项目分为以下几大类:……”

在(1)问中的“举国体制”是1抽象概念;在(2)问中的“项群理论”是1专业性很强的术语,把这些概念和术语用于对象是相关专业人士的调查尚可,但如果用于一般性的社会调查,就难免会让人头痛。

3.3带有倾向

调查问题的设计者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在问题表述中体现出来。如:“中国足球水平如此之低,而国内足球甲a俱乐部球员的收入又高得离谱,你认为这种现象合理吗?”

(1)合理口;(2)基本合理口;(3)不合理口;(4)很不合理口。

问题的这种表达方法明显地带有对选择答案的诱导,其结果是导致被调查者选择后两项答案。虽然问题的设计者可能并未偏离事实,但这样的表达方式显然不符合中立性的要求。

3.4多重含义

1个问题只应当问1件事情,如果1个问题中同时出现2个或多个事物,回答者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如:

“目前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水平是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步?”

(1)是口((2)基本是口(3)不是口

从表面上看,问题是指体育运动1件事情,但由于在体育运动中包含了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方面,如果这些方面的发展并不协调或不同步的话,对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做出适当的选择。

3.5问法不妥

除问题的设计之外,在答案的设计中也会出现错误或不妥当的情况,问法不妥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1种。如:

“对运动员应当多表扬,少批评”

(1)正确口(2)错误口((3)不知道口

表扬和批评只是不同的教育方式,多与少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在答案中用正确或错误等来界定某种方式显然是不对的。如果在这个问题后再加上“您是否同意采用这种方式”并将答案改为“同意、不同意、不清楚”就较为妥当了。

3,6过于复杂

设计问卷的原则之一是简明,而在许多社会调查问卷中并未注意。如:

“协会制在现阶段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多项选择)”

口(1)项目管理中心与单项运动协会的“双轨制”运行方式,不利于调动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口(2)协会自身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水平与市场运作能力。

口(3)政府对运动项目的管理权限过大,存在越拉、错位与不到位现象。

口(4)协会制有效运作的社会化网络不健全,难以承担起竞技体育发展的责任。

(5)以全运会为代表的赛制使地方政府成为利益主体,阻碍了体育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6)单项运动协会通过市场获取资金的能力不足,政府财政的补贴有限……。

问卷设计中的复杂的问题和答案本身并无错误,但某些被调查者不太愿意对这些复杂问题动脑筋。因此,如果问卷中的问题和答案表述过于复杂,会大大降低其回收率。

虽然在问卷设计中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妥也属正常现象,但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效率,则应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各种错误的发生。

4、问卷调查的实施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