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

有趣的会计知识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学习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

1 当前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现状

当前,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并不感兴趣,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

1.1 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学生缺乏主动性

当前,不少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成为课堂的唯一主角。学生满堂埋头抄笔记,被动地接收塞过来的一套计算机语言课程的理论知识,缺乏应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性,课堂气氛沉闷乏味

不少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只会介绍程序语言知识,根本没不会理论联系实际。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不到这些知识到底有何用处。再加上学习计算机语言本来就有一定难度,程序知识枯燥乏味,所以,课堂气氛经常是死气沉沉,根本没有学生愿意听、愿意学。

2 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基本认识

面对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不感兴趣的现象,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习兴趣的基本认识。

2.1 学习兴趣的含义

学习兴趣,就是指学习者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抓紧参加知识学习的机会和活动,渴望认识和掌握更多知识。

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内在的驱动力,一种是外在的刺激。内在的驱动力,是指在学习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时候,学习者内部产生的一种推动力。比如,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难解决的难题,但是他们对数学充满浓郁的学习兴趣,有一种必定克服难题的决心,最后终于顺利解决这一条难题,自然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鼓舞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外在的刺激,是指外在的客观条件的诱因,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比如,有一些家长为了刺激孩子努力学习,就会给孩子各种物质、金钱奖励,考了多少分,就会买什么东西,给多少奖金。但是当这些外在奖励不存在了,孩子就有可能不再愿意学习了。

2.2 学习兴趣的分类

(1)直接的和间接的

学习兴趣,可以划分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学习兴趣,一种是间接的学习兴趣。直接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所引起的兴趣,比如学生成功解决难题,获得说不出来的成功感。间接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的目的、任务、结果而引起的兴趣,比如由于升学考试、社会需要而引起了兴趣。当然,直接的学习兴趣和间接的学习兴趣,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2)短暂的和稳定的

根据时间的持久性,学习兴趣,也可以划分短暂的学习兴趣和稳定的学习兴趣等两种。短暂的学习兴趣,来得快,去得快,随着学习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只有稳定、良好的学习兴趣,才使学习者具有强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人们研究解决问题,获得能力,提高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需要努力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而又稳定的兴趣。

2.3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动机的很重要的因素,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是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时,产生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有兴趣,从事活动时,就能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兴趣也可以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可以推动学生积极热情的进行探索学习。”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古今中外的学者都非常重视兴趣对学习者的重要性,强烈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者正确把握学习方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 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措施

明确学习兴趣的基本认识之后,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与措施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兴趣呢?

3.1 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传授,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一切教学活动也就没有任何意义。课堂教学的主人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一切都为了学生,为学生服务。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比如,我们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能打破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而且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掌握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

整个探究问题的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的角色仅仅是指导者的作用。如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难题,小组内部成员解决不了,那么,小组长就把问题搜集起来向老师请教。教师从中给与一定的指导,并且需要鼓励学生不懈努力,共同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不再是被动地接收教师硬塞过来的书本知识,而且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共同获取而来,对知识的理解自然格外深刻。因为我们深信教学不仅给与学生“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为以后的学习指引了方向。

3.2 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也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任何知识的学习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生活实践和工作需要。正是因为生活工作的需要,我们掌握知识起来才有目的和意义,从而增强我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样道理,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掌握计算机运作程序,解决日后工作遇到的计算机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教授计算机语言的时候,不能为了教知识而知识,而忽略知识的实践运用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那么,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如何加强实践性呢?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基础知识后,进行相应的上机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

其次,教师需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用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老师也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学校资源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开发网络教学,让学生有疑难问题在论坛上,定期由专职教师来解答。学生也可以将优秀的编程作品放在网络上,激励其他学生学习借鉴。

关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兴趣,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日后深入思考和分析。限于水平有限,故搁笔于此,希望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之功。

参考文献:

[1]刘建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05(1).

[2]陈学进.计算机语言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刘树聃,时军艳.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11).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兴趣;能力;计算机技术;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21-01

兴趣是个人对某事的喜好的情绪,学习的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特别喜好。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把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求知兴趣。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才是关键,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是很难愉快地接受知识的。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特别的爱好、特别的兴趣,才能持久地、

深入地去探索、研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作为。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向社会培养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让学生学有所成,成为社会所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首先就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和能力,有了兴趣才能学好专业技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呢?

1.教师要有过硬的知识和本领,在专业技能上要让学生佩服你

我们要成为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教师,自己就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赶上时代的潮流,让学生觉得不管知识更新有多快,在老师身上永远都有值得他学习的东西,他才会佩服你,喜欢你,才会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句名言叫"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举办一些教师的教学展示,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电脑作品进行分类,如Photoshop、 Flash等作品通过大屏幕进行演示,文档美化等作品通过打印设备输出来,并对这些作品加以注释或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白那些作品的制作初衷和过程。通过教师展示自己创作的电脑作品,让学生们对教师们的教学水平相信度增加。

2.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所以课程设置要符合社会所需。比如,以前我们作为学生时计算机系统是老的DOS操作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牢固的DOS系统知识。但现在社会普遍使用的系统都是Windows操作系统,这时如果再过多地去强调DOS知识的重要,过多地去讲授DOS知识,就会让学生觉得学校讲的知识与实际运用严重脱节,这样学生就肯定不能对专业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知识已经失去了兴趣,还谈何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本领呢?

3.教师在讲授具体课程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确定

现在的教材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而知识实际应用更新特别快。我们作为专业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问题时就要能够跟得上知识的更新速度。比如,在讲授Photoshop时,学生的教材是Photoshop6.0版本,而社会上如影楼等用到的都已经是PhotoshopCS版本了,因此,在教学中确定教学内容时,我采用了基本知识用Photoshop6.0版本,高级运用上就结合PhotoshopCS版本讲解,效果非常好。

4.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理论课上要避免空洞的说教,要多注意用演示教学法、举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都有这样的感慨:不少学生,无论老师在课堂上讲上多少次,轮到他实际操作时,就是不知怎么做;既使是对了,也怀疑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老师在讲理论课时给学生演示得太少、例子举得太少了。我在讲解Flash时,每讲一个知识点都精心设计了丰富的实例,给学生演示,如讲到图层遮罩时就给学生设计了探照灯效果进行演示,让本来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用学生自己的照片做成电子相册来讲解图层遮罩的高级运用,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被运用在了教学上,他们感到知识离他们很近,因此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机操作课上,我运用了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在每一次上机时给学生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去完成,任务中的每个操作都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要把握该操作的知识点,考虑该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还要注意分析学生们对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的接受能力和程度。同时还告诉学生对同一个任务要多去探索不同的操作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实现同一效果,引导学生多去思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勇于探索问题的创新精神。

5.开展实用性强的计算机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计算机专业中涉及的课程很多,我们可以开展几门实用性强的计算机课外兴趣小组,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艺术照处理、动画制作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门自己喜欢的实用性强的兴趣小组进行培训,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6.注意知识学习和技能竞赛相结合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学;培养;兴趣;会计;途径

一、前言

学习兴趣表现为力求更深入地了解某种知识的愿望,浓厚的学习兴趣或求知欲常常驱使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极大地推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凡是激发起学生兴趣的学科,学生就能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学习、积极地思考和实践,兴趣越强,智力发展越快,未来成就往往也越大。从事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兴趣,否则学习效率难以提高。会计教学也不例外,学生会计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其固有的素质有关外,学习兴趣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抽取南京林业大学一到四年级学生500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从各种期刊查阅有关会计教学、学习兴趣方面的文章60余篇,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62份,回收率为93.7%。其中男生254份,女生308份。

3.数据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微机归纳整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从表1中不难看出学生对会计课的态度,分别对男生和女生进行分析,女生有71.1%的人对会计课很感兴趣,而男生只有15.4%对会计课感兴趣;对会计课一般感兴趣的女生有16.9%,男生有41.3%;对会计课无所谓的女生有7.5%,男生有21.2%;对会计课不感兴趣的女生有4.5%,而男生则多达21.9%。

通过调查,可以分析得出女生对会计课的兴趣远远大于男生对会计的爱好,这些是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对会计课的认识以及学生的素质有关的。以素质教育思想来要求,可发现会计教学存在以下教学误区,笔者对此分别进行分析。

(一)知识中心主义

教师致力于传授现成的系统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的介绍和传授,教学内容陈旧,呆板,缺少创造力,忽视了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一定自由,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发挥学生互助、互学的热情,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给予指导,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考试中心主义

教学中教师往往以分数定优差,严重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考核上应改变过去不同起点、同一终点、同一标准的做法。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向上的愿望,这是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三)不因人制宜、区别对待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而忽视了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这种学习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将这种赏识贯穿于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整个过程。对于那些学习有些掉队的学生,要使学生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但不予迁就和放松。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

(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系统化,编织知识网络,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主要作用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学生掌握知识,实际上也就是要掌握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掌握知识,更应引导学生将已获得的知识组成一定的体系。每门课程本身均有自己的内在逻辑联系,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段与段之间都存在逻辑层次和有机联系,展示出一个知识结构网络。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应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哪些课程的分化,与哪些课程有交叉,又是哪些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基本结构。如:在讲《会计学原理》时,应首先告诉学生该课程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会计课程的必备知识,引起学生想学好这门课程的兴趣。在讲完全课程的内容时,要进行全面地归纳、总结,找出本课程中,哪些内容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哪些内容是围绕前者进行扩展和外延的。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掌握认知结构、编织知识网络,不但能使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内容,而且能掌握知识交叉和交合的各种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深入研究学科中某一方面知识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内容弄懂了,哪些内容没弄懂,以推动学生自觉弥补知识欠缺的自觉性。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1.应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实践相联系。每一门课程都有许多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是整个课程的基础,也是整个课程知识网上的网结,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重要的。但这些概念较抽象,单纯地把这些概念介绍给学生,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接受。笔者认为在讲授这些基本概念时,可以从两方面着手:(1)通过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或实验结果来解释、说明这些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掌握;(2)帮助学生从这些感性材料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到事物的内部规律,进而掌握由科学抽象形成科学概念的一般方法。同时,教师应该围绕这些基本概念不断提出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促进多向思维,建立丰富联想,从更多更具体的实例去思考、体会,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介绍了“原始凭证”的定义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原始凭证中哪些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你在生活中还能找到其他原始凭证吗?” “你认为原始凭证重要吗?如何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等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将身边发生的事物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2.讲授中应适当运用数学知识。几乎每一门课程,都有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达的基本概念和定律。这种表达不仅简洁、精确,而且可以通过应用数学所提供的各种方法和技巧,进行数量方面的描述、计算和推导,从而对问题做出分析判断。教师在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从具体的形式中归纳、总结这一过程的主要步骤和要点,并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练习,使学生掌握这种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同时,教师还应进一步指出这些数学方法和技巧在同类学科类似问题上的应用,可从以往学过的课程和今后将要学到的课程中列举例子加以说明,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迅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3.运用类比和比较的思维方法。每一门课程中都有许多相近的知识点,运用类比和比较的办法来引导学生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如:在讲到会计核算程序时,书上介绍了7种具体核算程序。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到易混淆,难掌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上课前将7种核算程序列在一张图示上,并用醒目色彩将不同核算程序的主要区别点标识出来。学生看了图示后,通过类比,很快便掌握了七种核算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登记总账的依据不同。除了应用类比和比较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类比和比较的办法用于同类学科中的类似问题上,让学生真正掌握类比和比较的思维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教室、校园网等网络教学环境迅速普及。现在,许多家庭已购买电脑,且绝大多数已连入英特网,信息技术在逐渐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学习方式。如何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的具体做法是,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指导学生利用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网络环境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的,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教师逐步失去了以往占有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势,不可能再依赖现有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评估、加工、传递和创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网络时代知识急剧增长,若是像传统学校教育那样只强调对系统知识本身的学习与掌握,那么学到的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过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通过自主学习,继续学到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使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四)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很有帮助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学习兴趣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一个因素。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是极其重要的。学习兴趣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学习内容的特性,学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体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1. 多媒体技术包括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电影、电视等,将学习内容融入到这些元素当中并进行有机的整合,可以改变传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的特性。2. 多媒体技术能够便捷地使用多媒体,将这些媒体合理安排,充分运用,能有效地做到寓教于乐、愉快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本身还是它具体表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对学生而言,都是新鲜的,因此,它能给学生一种新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教师懂得多媒体技术,提前编写教学课件。编写教学课件的过程是相当艰苦的,除了大量的文字、图形的输入工作,还要穿插动画,录制声音,剪辑一部分电影电视画面,技术要求较高。所以,提高计算机运用水平就成了现代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长的一种内动力。兴趣是推动求知的一种力量,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必然会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一个具有广泛而深厚读书兴趣的学生能够孜孜不倦地博览群书,学得广,钻得深。兴趣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机动灵活地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兴趣升华为志趣,为其将来在财务岗位工作储备过硬的知识。

【主要参考文献】

[1] 曾华锋.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教育发展研究,2003,(12):30-31.

[2] 曾华锋.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10-12.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4篇

一、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

“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一开始上课,免不了常规的知识介绍,键盘的功能与操作、指法的姿势与练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的小学生来说已被教师说得晕头转向了,更何况26个字母的排列以及一些功能键的作用。如果老是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学生很快会感到单调无味,从而慢慢地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热情有所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不愿练指法了。如果要求学生指法正确,十个手指按规定的姿势用起来,多练一段时间,他们就难以坚持了,感到索然无味,原有的积极性不断下降。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了,他们看到屏幕上不断跳出的英文字母,就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使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提高,如果你打错字母或速度跟不上,电脑会鼓励同学们“努力”、“加加油”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等话语,如果正确率高,成绩突出,电脑又会夸奖同学们“你真行”、“好棒啊”等等话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与玩的结合

“玩”,“玩”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在宽松氛围下的动手动脑的有效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由浅入深,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学习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电脑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我经常利用一些趣味性与娱乐性强的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字母打靶游戏、趣味迷宫、24点计算游戏、智慧拼图、答题过关、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

三、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紧密联系

“异”,人的差异天性存在。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反映到计算机课的学习上,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的操作上,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并不感兴趣;有的同学对电脑绘画很有创意,但对指法练习没有兴趣。这就是个体差异反应到计算机课的具体表现。我们在对学生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如简单的操作、基础知识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导他们在计算机课上的个性发展和创新。

四、从简单易接受的内容入手,由浅入深。

“导”,通过小学生喜爱的形式与内容,由浅入深导入较复杂的电脑知识。画图和唱歌可以说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在计算机中只要通过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就可以画出各种图形、编出各种歌曲程序等,这一点对学生更是感到神奇,就更有兴趣想去学习和探索。不过,有一点需注意,千万不能讲解过于复杂的命令和知识,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知识基础而定难度,过难,同样也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组织各类电脑竞赛,通过竞赛相互学习,相互竞争。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趣味化;学习注意力

一、绪言

在当下的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做得最多的就是会计分录,可见会计课不像音乐、美术、体育课堂那样,充满了情趣,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这门课缺乏强烈的学习兴趣,有的甚至连入门的知识都未掌握,就丧失了对会计学科的兴趣和信心。笔者认为,中职会计课的教学,需要讲求一定的趣味性,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提高中职会计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1.注意导入部分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会计课堂也是如此。教师要利用生动的语言作为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关注你所教授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由此思维才会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提高。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用一些著名的会计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由对案例感兴趣,到对课程内容感兴趣,进而自然而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在这个过程中调动起来。

2.讲求课堂语言的生动有效性

会计这门学科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涉及很多专业术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一些过于专业的术语做生动化的解释,从而使学生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每一个专业名词的含义。譬如在讲“会计的发展史”这一过程中,就可以称之为“会计学科的身世”,将“会计准则”称之为“会计这门学科的家规”。又如,在介绍一些会计基本的构成要素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部分称之为“六大家族”等。在这些生动的语言的辅助下,学生会很容易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对此产生兴趣,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辅助他们建立起有助于进一步学习的知识结构。

3.会计教学联系生活

在会计课堂上,需要涉及很多的理论,教师不能一味地讲理论知识,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到艰涩难懂,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很容易出现“睡倒一片”的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有必要在授课过程中,举出一些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例子。譬如笔者在讲授有关固定资产的内容过程中,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物质”,教师就可以据此做出生动的引申:汽车开着会不会变成拖拉机,楼房住着住着会不会变成茅草屋,可以利用诸如此类的俗语强调固定资产的稳定性。

4.创新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理论需要背诵,而学生大多数不喜欢背诵,且死记硬背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没有帮助,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创造出一些新的记忆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譬如在讲“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这块内容时,学生对社会保险的具体内容感到非常的生疏,教师就可以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到的四字词语“生老病死”,来帮助他们掌握和理解,“生老病死”四个字就分别代表生育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当然会很有兴趣。在教学课程的选择上,我们也要跳出语数外“一统天下”的教学的误区,扩大专业课程的学习的范围,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学习一些非核心的专业课程,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专多能、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5.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计算机进入课堂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得我们的会计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学生接受到的信息量更大了,学习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会计专业本身就有大量的表格和数据要填写和计算,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此方面存有较大的困难,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如在讲授编制报表、登记账簿等这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非常有利于老师的教授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兴趣;培养;情感;氛围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451-02

My Opinion on the Training of the Computer Interest

WANG Xiao-li

(Qingdao Qiushi College, Qingdao 266108, China)

Abstract: The computer course is a course of very practical, creative, highly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the characteristics. Stu dents begin to learn, because of curiosity is stronger, more active. But many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culti vate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computer science, in the course of tim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will drop. But the wide ap plication of the computer puts forward new demands to students. As a computer teacher,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new knowledge, ac quire new skills, the use of advanced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in order to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to culti vate and stimul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computer, make them learn, skills to use.

Key words:computer teaching; interest; training; emotion; atmosphere

在当今世界中,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常用及必备的办公工具,因此计算机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增强,这给计算机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刚开始学习计算机时,由于好奇心所致,既感到兴奋,又感到神秘,且积极性较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甚至使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失去了兴趣,从而严重影响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把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就此提出些粗浅的见解。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动,它使一个人获得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因此,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灵活,学有所成。古今中外的科学家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也都是因为他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一定要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1.1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作为计算机教师的我深刻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了,才会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来,才会专心听课,认真思考,从而学到知识。在这种积极良好的学习状态下,可以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习起来劲头十足,并且学生会感到很轻松很快乐。

1.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1精心设计知识点的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每堂课的前20分钟是教学的精华,在此期间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如果没有很恰当地在课堂前20分钟引入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会很理想,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知识点的导入。如讲Word排版时,先导入一张已经设计好的非常时尚的生日贺卡,无论是亮丽的花边、多彩的艺术字,还是绚丽的图片,都会引起学生的赞叹!太神奇了!老师是如何制作的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通过这种方式,新课的讲解也就自然而然地展开,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趣味实验;家庭实验;个性教育;成功的体验

一、设计趣味性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开展趣味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设计趣味性实验有助于教师创设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趣味性实验简单明了,现象引人入胜.初三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极强、求知欲极旺的时期,他们对“新奇”的事物都抱有极大的兴趣.笔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中引入趣味性化学实验,把课堂内容设计得惊奇不断,学生便会紧跟着课堂节奏,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例如,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笔者课前用无色酚酞溶液在纸上写上“化学欢迎你”,并晾干,上课时,将纸挂在黑板上,课堂上请一位学生用喷雾器把氢氧化钠溶液喷向该纸,像变魔术一样,空白的纸上立刻出现五个红色大字,学生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接着设计让学生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内壁分别沾有酚酞、硝酸银溶液的两个透明的“空”杯中,“白开水”马上变成了“红酒”和“牛奶”,学生都惊叹不已,觉得化学太神奇了,化学实验让他们着迷了.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启蒙阶段,让学生满怀好奇心,走进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趣味性化学实验不仅给学生带来欢笑和惊叹,也带来了困惑和思考,它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吸取养分.

二、 设计家庭小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有趣”的家庭小实验能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充分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并加强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笔者将家庭小实验作为日常生活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的桥梁,设计一些独特的家庭小实验.在学氧化碳时,学生知道二氧化碳可用来制造汽水,但没有制取汽水的体验.笔者结合二氧化碳的知识,设计让学生在家里利用白糖、果汁、食用的碳酸氢钠,柠檬酸、和一瓶纯净水,按照实验的操作要点来制作汽水,最后每个学生把自己做的汽水带回学校和教师学生一边品尝汽水,一边探讨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学生能切身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乐趣,兴趣变成了学习的内驱力,化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提高.

三、设计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生活中恐怕还有许多化学现象我们没有发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因此,帮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程的目标之一.笔者在讲授化学知识时,紧密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觉得亲切易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有机合成材料的知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虎门一年一度的服装交易会上有一位销售商说他卖的衣服是百分一百纯羊毛的,你如何运用化学知识来鉴别其真假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在运用自身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终于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把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象,融合到课本的知识里,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又比如,笔者结合课本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角度分析讨论: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们的健康和环境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酸雨并保护环境?等,这样,课堂知识就紧密地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培养起来了.

四、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注重化学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结合化学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或者其他学科在化学中的运用,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和物理、生物知识讨论、分析、解决:(1)为什么点根小蜡烛就能把“孔明灯”升到半天高?为什么只能到一定的高度而不能无限地往上升? (2)变色龙怎样做到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的?(3)鱼在水中是怎样通过增减腹腔的空气量而随意升降的?大千世界,社会万象,无不错综复杂,生动有趣,只有保持充分的好奇心,才能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一个新闻报道中,一个成年市民在街上的沙井盖旁点火放烟花,竟然被炸了重伤,沙井盖飞到两层楼高,街两边窗户的玻璃也被震碎,这好像很不可思议,可是,只要想到沙井盖处有沼气泄漏,里面的混合气体比例在爆炸范围内,这样就很好理解了.

综上所述,趣味实验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日新月异的日常生活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在教学中,只有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只有取材于生活,知识才不会枯竭;只有与时驱进,知识才能历久常新.

参考文献:

[1]李闻霞. 从生活走进化学 用实验探究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0).

[2]刘成坤. 从优质课评选看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2).

[3]应永萍. 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成功的体验[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9).

[4]叶景鹤.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J] .百花园地,2009(8).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学技巧;实际生活;课堂权利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小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缺乏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导致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学生需要学习计算机,学会操作计算机,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手段和途径,强化信息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就要在课上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学生对喜欢的事情更有积极性,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容易,从主观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手段来激发,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自觉培养。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师生之间通过良性互动,寻找师生之间配合的默契,在计算机课堂上共同挖掘学习的乐趣,优化计算机课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钻研教学技巧,巧妙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与其他科目相比,由于计算机载体的存在,使得教学过程不是那么的枯燥,学生在课上可以一人一部计算机,亲手操作学习计算机知识。学生对于计算机本身并不排斥,排斥的是计算机课程知识,因为学生不能自由操作计算机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必须遵从教学安排学习计算机内容。实际上,计算机知识的实用性非常强,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做得更好。要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机课程学习中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就应该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探究最有效、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指导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课堂上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在课程开始之前设置精彩的课程导入,将学生引领到即将讲授的知识体系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发现计算机课堂是很有趣的。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容讲解完毕之后,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来操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及时请教,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中扎实计算机操作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注重计算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化计算机技能

不少学生对计算机提不起兴趣,是因为觉得计算机知识并不像其他学科知识那样,在考试中有较高的要求,计算机考试通常比较容易,通过题库习题的强化学生就可以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计算机学习就不那么重视。这些学生忽视了计算机课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那就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应用面非常广,学生应该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扎实学习基础。对一些常用软件的学习,例如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软件的操作使用,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学习,而应该主动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在学习结束之后能够熟练操作、灵活运用。当学生发现计算机知识能够帮助自身减轻工作量,感到收获颇丰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培养起来了。学生学习的前景和未来方向大多数是直接就业,那么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就能派上大用场,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学生就拥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主动权,学生就会自觉学习更多知识,在课上认真学习,课下主动拓展,将计算机学习看作一项快乐有用的活动。

三、赋予学生足够的课堂权利,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遵循教学计划、能够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适当放权,多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的学习以兴趣为指导,将学习与快乐这两个词完美结合。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和自己擅长的知识往往都有更加充足的热情,学生本来就是学习的主人,在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有足够的发言权,“兴趣指导学习,学习遵从兴趣”。这样做,一方面充实了课堂教学,营造了更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够从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培养起自己对计算机学科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时间,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加是时间的积累加技巧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中应该以兴趣为指导,还原学习的本质,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加以足够有效的辅导,营造和谐高效的计算机课堂。

参考文献: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工电子 实验 实验兴趣

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的延续,它担负着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责,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没有了兴趣的支持,实验在学生眼里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不富创造力,做实验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那么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呢?我们要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了解实验目的

电工电子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会使用各种常用电子仪器的基础上提高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水平,培养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电路的调试和设计的能力,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条件和给出实验电路或程序,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一般来说,首先让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熟悉和掌握各种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及基本电路的构建方法,在肯定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起对实验的兴趣。设计性实验是给出实验要求,要求两个学生一组设计并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学生在完成了设计性实验后会有成就感,建立了间接兴趣。综合性实验一般放在最后,作为对实验的一个总结,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系统的联系起来,设计出一个电路,使所学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培养自我成功感,建立间接兴趣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很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些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喜欢自己设计各种电路并付诸于实践,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学生会为自己完成一件作品所带来的成果表现极大的兴趣,如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获奖的学生会为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从而更加促进学习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相辅相成,没有直接兴趣,实验过程就像前面所说会比较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机电一体化论文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何用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这些知识成为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验兴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一是能巩固知识能修正知识,能给他们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是建立稳定之久的兴趣所必需的。那么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确立稳定的兴趣呢?首先是让学生积极期望。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科学史非常有趣的,自己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其次,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比如帮学生消除集成芯片很神秘的心理障碍,使其能根据集成电路的功能表及管脚图学会使用集成芯片的方法,然后利用其成功的经验使其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同时稳固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最后,应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兴趣,不能一蹴而就,以防止学生期望太高,能力有限,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不能持之以恒努力的情况。

保持兴趣不断地提出问题

保持兴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而去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比如为什么要这么接电路,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能不能用其他集成芯片来实现?怎样证明它的结论是对的?使用它应注意甚麽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开始会强迫自己详细的了解书本知识,一旦学生真正的往下看,你就会被吸引住。从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对学生进行夸奖和鼓励,达到甚么目标,就给学生什么样的鼓励。这样有助于学生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同时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而是能修证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高职;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3402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的会计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课程内容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

对《基础会计》这样的学科入门课程的教学,针对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部分学生不重视学习的现状,运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初次接触会计的高职学生对学习望而却步,认为会计就是枯燥的会计原理、晦涩的专业术语、抽象的业务分析、繁杂的会计报表,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学。因此在会计教学中,特别是入门课程《基础会计》的教学,如何运用趣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是会计专业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结合数年的会计教学实践,分析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特点,笔者从以下几点尝试增“趣”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趣味学习。

1 趣味课堂导入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趣味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当然,课堂导入仅是课堂的引子,设计的导入不宜理论长谈、天马行空。会计教师在开始新课程内容的教学时,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环节,有助于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时,授课前首先发放凭证、账页等实物给学生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并提问要求学生观察凭证、账簿有怎样的特征、登记内容等,使学生眼见为实的学习,更专注的听课。再如讲解现金清查时,授课前先让学生猜一个字谜“坐着轮椅花钱――打一会计术语”,提示字谜答案(坐支)在本次课堂内容中会出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有思考的进入课堂内容的学习,而认真听课。

2 趣味举例分析

会计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而理论来源于实践,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理论学不好将会导致实践很难展开。《基础会计》课程理论部分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对于晦涩难懂的会计理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原本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化,巧用贴近生活的例子讲解,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

基础会计教学中,不乏妙趣横生的例子。例如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三个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时,以一个种田的农民收入来源举例,农民种植粮食卖出的稻谷是农民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时还卖出稻草取得的收入是“其他业务收入”,这都是农民在辛勤耕作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稻谷是主要产品,稻草只是附带销售的。若有一天农民种田突然挖出一块金币,那么这块金币就是农民的“营业外收入”,是意外获得的,带有偶然性。此类幽默风趣的例子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中知识并且印象深刻。

3 趣味资源利用

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引入高职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优化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在会计课程教学中除了利用课件授课,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点的讲解,更可适当插入一些动画、录像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中接受知识,并通过播放的内容参悟知识点。

如开篇接触基础会计课程时,学生对“会计”一词都是陌生的,若按照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翻开书本听老师讲会计概述,往往容易使学生听得枯燥无味、一脸茫然,一开始就浇灭了学习热情。而更好地方法是首先播放一段《会计的奇妙旅程》动画,在生动的动画中让学生了解“会计”概念、会计职业、会计核算流程,寓教于乐,老师再讲授教学内容时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播放视频等不能占用太多教学时间,教师应发挥其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掌握课堂气氛。

4 趣味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影响、不断作用的状态。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动探索、发现会计知识。

对于较简单的章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当“老师”给同学上课。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体验老师这个职业,学会换位思考。当学生讲完后,教师对其讲述的内容进行补充总结、不足之处予以纠正。这样互动教学使学生有紧迫感地熟悉内容,对自己叙述的知识点记忆犹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会计科目,记忆会计科目是学习基础会计的必备基本功,教师在检验学生的记忆效果时,可以老师当裁判,学生分组比赛背记会计科目,输的小组受到一定的惩罚,赢的小组给予相应奖励,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团队精神。

5 趣味实践体验

《基础会计》课程中涉及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需要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创设仿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按要求完成任务,不仅加深学生对岗位职责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

讲解凭证的使用时,模拟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境,如差旅费报销业务,分别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有的学生是车间出差人员,有的是管理部门的出差人员,设置一名出纳会计,一位财务主管,让学生模拟差旅费报销流程,亲身实践凭证的填制,比较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不同。再如在学习支票的填写时,安排一名学生扮演银行的柜员,另一名作为公司的出纳,根据业务来练习支票的填写、印章的签盖,真切感受会计工作。为了达到更逼真的效果,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真实地设置会计的工作场景,不仅准备好模拟实习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等主要的实习用具,而且应考虑周全,准备一些实训过程中需要的小工具,如点钞纸、印章等。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趣味性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和满足。

参考文献

[1]甘素芳.浅谈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J].经营管理者,2013,(11).

[2]赵连灯.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浅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0).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思维;C语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DOIDOI:10.11907/rjdk.16169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0019903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大学理工科类专业基础课程,当前C语言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C语言科目考试的通过率,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以讲授并让学生掌握二级考试知识点为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只会考试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虽然有部分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在实施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时,未采用趣味任务,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趣味任务编程题具有趣味性大、理解容易、实用性强等特点[1],学生接触后能很快将其记下,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编程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如果未采用计算思维来分析案例,则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应用能力不够强。因此在C语言教学中,将计算思维融入趣味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既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1计算思维

计算机技术从出现至今发展非常迅速,为人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强力支持。计算机与计算发展如此快速,主要原因是计算机有解决问题的独特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扩展到计算机及计算机之外的所有行业。计算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将计算机解决、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它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3月提出。其定义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2]。计算思维本质是抽象及自动化[3],即通过抽象、自动、分离、递归等方法来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这些方法与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相似。因此将计算思维融入C语言趣味编程题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加强计算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更能锻炼学生碰到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计算思维在C语言中的应用

抽象是计算思维的本质之一,是指抓住事物关键特征,对事物的变化过程用符号化等形式表示,或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模型,这是诸多学科解决问题所常用的方法[4]。计算机虽然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变的。通过抽象,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而又不失去原来的本质,并且更容易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在C语言教学中,碰到实际问题时,通常使用画图、建模的形式来分析并解决问题,这就是抽象的使用。

自动化就是设置好相关事务后,人工很少干预甚至不干预执行过程,事务就能按照规定的步骤及程序自动完成并获得正确结果[5]。在计算思维中,对事物进行抽象之后,就需要通过自动化方法来解决抽象之后设置好的多个问题,没有自动化执行,抽象结果则无法顺利运用。在现代社会生产中,机器的自动化生产非常普遍,有了自动化,才能将人类从繁杂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C语言编程中,程序按要求执行并循环使用等就是自动化的一种体现。

分离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复杂问题,在无法一次性直接解决的情况下,化解成一个个小的问题,将每个小问题的解决方案合并起来,就得到整个复杂问题的总解决方案[6]。分离就是一种化整为零,化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只有通过分离,才能让复杂问题得以解决,也才能实现合作开发。蚁群问题、云计算等方法,归根结底就是分离的结果。在利用C语言合作开发大型系统时,每个人完成其中的一个模块,这就是分离的运用。

递归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件事情执行过程中重复再执行自己,即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某一件事[7]。递归,也是计算机特有的特征,通过递归,能够解决一些人脑无法计算的问题。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汉诺塔问题、求阶乘等都会用到递归。

3使用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将一个趣味任务抛给学生能够将学生快速吸引到课堂中,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任务将教师、学生联系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考虑设置任务的趣味性,通过趣味任务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课前准备、设置趣味任务、讲解基本知识、呈现趣味任务、实施趣味任务、教学总结评价。在课前准备时,要弄清楚该趣味实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或容易理解的趣味问题,该问题要有明确的可用信息,要有切入问题的入口。讲解基本知识主要是讲解与本趣味实例有关的理论新知识及相关的已学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为了能顺利解决实例,以够用即可。呈现趣味教学任务就是给学生创设实例相关的场景,为学生展现并分配任务,让学生进入解决任务阶段。实施趣味任务就是根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如何解决此问题,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总结评价就是根据学生完成趣味任务的情况,首先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完成的情况及结果,然后对整个学习情况予以总结。

在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有:课前复习预习、学习新知识、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交流、反思。课前复习预习就是根据教学进度,复习上节课已经学习的内容,预习并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新知识就是根据预习情况以及课堂上教师的讲解,理解并掌握解决趣味任务所需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明确任务就是在教师相关情景的引导下,弄清楚所要完成的任务及目标。完成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相关方法解决布置的趣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同学、教师交流,协作完成课程任务。交流就是学生基本实现布置的趣味任务后,同学之间展示自己的执行结果及设计过程,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反思就是在教师的干预下,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分析原因,让所有学生经过反思之后都能切实掌握该趣味任务所引出的知识。

4基于计算思维的趣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使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习者使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形成融入计算思维的趣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既有趣味性,又有计算思维解题的高效性,让学习者在愉快的解题过程中掌握计算思维带来的便捷。融入计算思维的趣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课前准备。该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学者对教学目标、内容及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弄清教学方法及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及需要掌握的计算思维方法。学习者也要求对旧知识进行复习,预习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对要学习的知识有基本了解。

(2)趣味任务设计。教学者在此阶段要采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设计趣味教学任务,任务设计好后,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围绕该任务进行,同时可以将大型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学习者完成一个个小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复杂的任务。此时学习者也要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3)新知识的教与学。要完成一个任务,必然要学习新知识,新知识是解决任务的基础。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者要适当提及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让学习者对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趣味任务呈现。教学者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使用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呈现趣味任务。学习者接受到趣味任务时,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弄清任务内容,明确任务目标;二是如何使用计算思维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可探索哪些新知识。

(5)趣味任务实施及完成。根据新学的知识及教学者所指导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学习者通过使用计算思维中的抽象、自动化、关注点分离、递归等方法来探索如何解决所接受到的趣味任务,进而确定用计算思维的哪种方法能最快最好地解决此问题。

(6)总结、交流与反思。学习者完成趣味任务后,必须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在总结、交流、反思的过程中,除讨论解题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多种方法外,还需要讨论如果不使用计算思维该如何解决此问题,进而让学习者掌握计算思维带来的好处,深刻掌握计算思维在分析问题中的应用。

5结语

提高学生学习C语言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是每个C语言教师授课时需要综合考虑并实施的问题。计算思维是根据计算机科学相关概念及理论知识,对实际碰到的问题采用计算机科学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来思考,能够提高实际问题解决效率。使用趣味编程题能较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通过趣味任务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在解决趣味任务的过程中融入计算思维,提高实际问题解决效率,并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由于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备课时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进行例题选择及课堂实施,如何实现既提高备课效率,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际问题解决效率,还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贾蓓,郭强,刘占敏,等.C语言趣味编程100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517.

[2]WING J 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 of the ACM,2006, 49(3):3335.

[3]沈利迪.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4,13(10):182184.

[4]汪红兵,姚琳,武航星,等.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计算思维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9):5962.

[5]刘光蓉.融入计算思维的C语言实验教学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8183.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12篇

基础会计教学 学习兴趣 学生

《基础会计》是会计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管理学相关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通常安排在新生入学第一、二学期开设,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作为铺垫,而该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性强、概念多、核算较为复杂,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来说,若对该课程没有学习兴趣,则学习是一种煎熬,是一项“苦差”。但是,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首先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相关的课改理念,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

一、精心备课,上好第一堂课

任何一门课程的第一次课都非常重要,它不仅是“第一印象”,而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较大的影响。对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第一堂课能否上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该课程产生兴趣,进而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怎样上好关键的第一堂课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入手,找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基础会计》课程离我们很近,不是遥不可及的,学会该门课程对工作和生活都会有所帮助,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对本门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性描述,使学生对会计知识体系有一个了解,对今后学习的知识有基本的框架认识;然后介绍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合理运用。

二、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研究表明,学生希望教师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热情解答他们的疑问,希望教师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学生讨厌态度不好、责骂、嘲笑、挖苦他们的教师。因此,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尊敬教师时,他们就会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反之,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害怕、厌恶、不尊敬时,他们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不学该门课程。所以与学生建立师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三、选择合适合理的教学工具

在正常授课中,常用的教学工具是黑板和粉笔,而会计理论教学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传统教具的使用,学生知识被动的灌输知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各种实物账表进行直观教学,如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等)、账簿、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原始凭证(支票、借款单、进账单、发货票、入库出库单等)等。利用有形的实物资料,学生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形象认识,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掌握会计知识。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要求,《基础会计》课程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有利于科学分配时间,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知识点,不但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声情并茂、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另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工具,通过授课软件配合图片及实物投影、解说等的操作进行直观教学,向学生传递直观的信息。例如,对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章节中涉及各种格式不一的凭证、账薄账页,常常搅得学生眼花缭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将事前准备好的车票、收据、发票等日常生活积累的原始凭证及各种记账凭证和账页等实物,进行多媒体、实物演示,紧接着在教师的导引下亲自进行手工填写,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法

理论讲授法适用于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2.仿真模拟法

通过一个企业一个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按会计工作过程完成一整套会计核算资料。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实训达到仿真的效果。

3.小组讨论法

在授课过程中有目的地提出问题,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分析、处理会计事项的能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穿插一些课堂提问,让学生获得回答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实习实训法

《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讲授会计基础理论时,涉及到很多账、证、表的内容。在会计基础课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在进行了单项练习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实习实训课程,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进行系统的综合。从建账开始到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各类明细账和总账,编制出会计报表,完成了一个会计循环结束。便于学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的内容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会计循环的理解。事实证明,运用实习实训法进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会计兴趣更浓;另一方面,学生也能更扎实地掌握会计知识。

六、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1.变理论考试为理论加实践技能考核

《基础会计》考试,一方面,考核课本上基本的理论知识,这部分知识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另一方面,考核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变结果考核为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课程成绩主要看期末考试的成绩,这样的考核结果不太公平,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平时没有考试压力,考前突击复习,最终也能轻松及格或考的较好成绩,这种考试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注重过程性考核,课程成绩中平时成绩占较大的比重,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模拟实训等。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兴趣和全面和谐的发展。当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增强学习效果的一个方面,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持同步,适应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思炜.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浅谈《基础会计》课堂教学[J].读与写,2011,(2).

[2]翟龙珍.浅谈对会计入门课兴趣的培养[J].大众商务,2009,(5).

[3]林洁.浅谈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提高[J].职业,2009,(3).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比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就说,“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且加强青年人的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对此,我国古代孔子概括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位伟人说的,都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与学中,尤其需要关注兴趣的作用。然而对这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有着复杂的情形。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必须从正确认识这种复杂情形开始。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复杂情形

由于和计算机的紧密联系,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这是这门学科的天然优势。然而,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和计算机的紧密联系固然让教师几乎不需要采取措施,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但是,也正因为这种兴趣是和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注意力其实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在这门学科上。

所以,教师常常困惑地发现两种现象:其一,学生很有兴趣地在学习,但是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当教师细细追寻其中原因时,会发现,学生玩计算机玩的不亦乐乎,对信息技术学习却束之高阁;其二,学生开始时兴致盎然,但是慢慢地兴趣逐步递减,最后精神萎靡,对信息技术学习彻底冷漠下来,当教师细细追寻其中原因,会发现,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而是把教学重心隐蔽、细致甚至强制性地扭转到信息技术知识上来了。

这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复杂情形。由于学科特点,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兴趣,和其他学科有着差异,由计算机而来的这种兴趣,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三点:其一,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对信息技术知识却不感兴趣;其二,学生对上机操作中娱乐性内容感兴趣,对知识学习却不感兴趣;其三,学生最初上机操作时兴趣非常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就厌烦了。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兴趣的复杂之处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复杂之处,正是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方面所天然具备的优势和缺陷。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点。有的教师,在发现这一点之后,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不纯。

事实果真如此吗?不妨先来看一个例子。我所执教的班上,有的同学刚接触这门学科时,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于是一上课就玩游戏。发现这一问题后,我把每台机子都装上了打字游戏,然后把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打字比赛,对优胜组给予鼓励。一段时间后,学生的打字速度不仅提高了,而且对这门课既萌生了兴趣,也有了正确的认识,既意识到了这门课“玩”的有趣一面,又明白了这门课集中代表着一门前沿学科。

这寓示了什么呢?

心理学认为,人们和外界发生关系时,不但产生需要,而且产生选择,比如感到寒冷时,各种衣物都能满足需要,但人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去选择衣物。也就是说,人是通过具体选择来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所以,心理学对“兴趣”的其中一种定义是:通过具体选择满足需要时所产生的能使各种智力因素活动起来的心理力量。

这就启示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需要和选择有关,学生之所以对信息技术感兴趣,是因为选择这门学科能够满足他们对计算机的新奇感和好奇心。

明白了这一点,教师的任务,就明朗了。教师不必也不应该为学生学习动机的“不纯”而生气,更不必也不应该想方设法隔绝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到信息技术知识上来――事实上也没法隔绝,因为信息技术知识中相当部分就是计算机知识。

教师真正的任务,在于引导: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和计算机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特定的教学手段,逐步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计算机,引导到信息技术学科上来,从而达到巩固和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三、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讲究方法和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引导,由于学生兴趣的复杂之处,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

1.从方法来说,要灵活多样

其实方法的灵活多样,本身就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优势。比如,进行打字练习时,可以利用CAI教学软件的方法进行练习、比赛;比如,熟悉鼠标操作的练习中,可以利用纸牌游戏来进行;再比如,在纸牌游戏中,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设计纸牌,从而教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尝试……总之,方法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放心大胆地采用。

方法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在一个内容的学习和练习中,方法不宜也不能过多,变化不宜也不能过于频繁,只有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合理的方法,才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降低疲劳程度。基本上,教师只要注意到了这一原则,在方法的运用上,就不会出大的差错。

2.就策略而言,要循序渐进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讲究循序渐进;然而,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在循序渐进方面的讲究上,还有一个意义:逐步把学生单纯对计算机的兴趣,引导到信息技术整个学科上来。

所以,在做好精心设计、分清层次、明确步骤、由简入繁这样的常规程序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循序渐进,还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这种引导。

大致说来,应该从简单易学而学生又感兴趣的、和计算机相关的东西入手,比如游戏和一些应用软件,做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之后,以之为基础,通过实际任务,比如前述说到的设计纸牌,来推动学生对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向更高层次知识迈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比如设计纸牌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把学生兴趣从单纯的计算机引导到信息技术整个学科上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文集・论教育篇.商务印书馆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14篇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对刚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乐于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其中设计一个好的新课导入非常重要。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如同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传统的新课导入多为新旧联系式,这种新课导入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间的系统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和愿望,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新课导入方式应力求抓住学生兴趣,重视投入小而收效大;导入的时间不宜太长,要简洁实用,新颖而有效,如果时间过长,往往会分散学生对知识的注意力,而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无关的事件或故事情节中。

二、认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喜欢的参与活动,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更能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某个结论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研究的方式,参与到探索、发现,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会自己取得成功的快感,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师讲生听”、“师写生抄”。学生在教师唱独角戏这样的课堂上,一般都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习兴趣都被压抑着。这种课堂可以说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不但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而且还可以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有趣的会计知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324-01

老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表明,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效率较差,为了使小学生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效率提高,老师就要好好利用这二十分钟的最佳时间进行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表现出对课上的学习内容感兴趣的时候,老师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老师付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收获。因为小学生对实际操作的学习兴趣大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想要提高教学效率,让计算机课堂充满活力,老师就要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生阶段,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较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小学生在兴趣的帮助下会延长注意力的时间,为了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可以找到小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点来进行教学。

计算机不同于其它的学科,计算机是由理论和实际操作组成的学科。想要学好计算机,老师就要兼顾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学习。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实践操作学习的兴趣大于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因为在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喜欢自己动手学习的年龄段,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小学生往往会认为比较枯燥,所以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较低。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让小学生在对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来掌握理论知识,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软件进行选择,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软件来进行辅助教学,趣味性的教学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接受新知识。

二、自由创造激发学生创造力

根据计算机这门学科的特点,老师可以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计算机这门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因为它是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自由的创造。但是计算机的发展非常迅速,知识的更新也特别快,这对老师的教学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小学生课上学习计算机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课堂时间和学科特点等因素的限制,老师不能传授所有的计算机知识。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教给小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使用方法和计算机使用技巧,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自主创造。

小学生在刚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对计算机还不够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根据老师教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当学生内容学多了以后,就可以自己进行创造了。为了帮助小学生树立自我创造的意识,老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分小组学习任务,分小组学习中各个小组的学习成绩应该差不多,每个小组都有各个成绩阶段的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带动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分小组布置任务之后,学生在课余时间就会积极探讨,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创造。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分小组学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就会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完成任务的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

三、培养情感引导学生学习

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计算机的情感,学生对计算机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会对计算机有所了解。计算机是人类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还会继续发挥本身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计算机不同于其它学科,计算机需要手脑并用。想要学好计算机,学生思考着操作步骤的同时要用手实际操作出来。在计算机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方便练习会自己创造一些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老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计算机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也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计算机使用不合理,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因为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一旦沉迷于计算机就很难做出改变。所以老师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的两面性,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分辨计算机中的优点和缺点。让计算机技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服务。为了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老师可以使计算机和其它学科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其它学科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计算机帮助其它学科的学习。这样在学习其它学科的同时,也对计算机知识内容进行了巩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可以帮助计算机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

综上所述,计算机是一门发展不久的学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想要做好计算机教学,老师就要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教学进行创新。充满活力的计算机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计算机课堂作出调整,在教学中加入有趣的教学软件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掌握好基本能力之后,老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