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评价;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22-02

基于对课标评价的理解,结合学校对课堂教学评价的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做了一下的评价方案:

1.音乐学习情感的评价

学习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学生的学习情感应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学习情感的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要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淡化学生的考试心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还要十分注重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一些细小的教学活动。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还要特别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根据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及学生不同的音乐水平,恰当选用评价形式和评价方法,在众多的考核的项目中,让学生自选有兴趣、有特长的项目进行考核,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能力、特点,扬长避短,满足其表现欲,发展其特长,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情感的表现。

2.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

音乐知识技能的评价应根据中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对演唱、演奏、识读乐谱、即兴创作、音乐欣赏等教学内容要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单纯的技能技巧考核。比如: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首歌曲之后,最好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让他自己说一说从力度、速度、音准、音色、节奏、动作、表情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老师和同学能不能发现他演唱时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还能采取什么形式去表现这首歌?你对这首歌还有哪些解?谁能和他一同来完成这首歌?

3.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

音乐创造能力它应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与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二是运用音乐素材创作音乐。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音乐创造能力应该作为音乐学科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音乐创造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对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可参照《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采用量化测评。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应着眼于创造活动的过程,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4.评价语言

A、赋予语言具体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情绪 ,将一些具体词汇放入其中。"你们的声音太动听了!""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比我要棒!"……让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内容,让评价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这能让学生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努力。

B、巧妙利用"悄悄话",给学生一支强心针 音乐课堂中,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时,我们的评价更要注意用亲切和善的态度,委婉动听的语言。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一年级有人胆子很小的女学生,老担心自己做不好被老师批评,以至于表演唱歌时不能有响亮的歌声,但是她的音色非常好听,节奏感也很强。因此,在不断给她鼓励之后,我用亲切的评价跟她进行了一次"心"的交流:我附在她的耳边悄悄地告诉她"其实你唱得好极了,声音特别甜美,老师很喜欢听你唱歌。你能不能让我听得更清楚些,让所有小朋友都像老师一样喜欢你?"我看到她眼睛一亮,从那时起,她的胆子慢慢变大了,现在已经敢于独自一个为全班同学表演,而且非常出色。

C、多多采用w态语言,给学生无声的评价 教师通过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表达对他精彩表现的赞赏。这些都会给学生们以深刻的影响!当学生们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小动作时,教师可以不动声色,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朝他轻轻所一个"嘘"的动作,不伤害学生,又会及时给予学生提醒。

D、婉转评价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批评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不自觉,经常会给你制造一些小麻烦。在需要用语言来提醒的学生,不要直接用"××同学,你在做什么?""××同学,你又不认真了!"等粗暴的语言来批评,要用委婉的方式,先鼓励后建议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比如"你唱得真好听,但是能不能用好看的坐姿来表现你优美的歌喉呢? 总之,语言的评价应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学生进行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教师要善于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学生的价值去理解学生,让自己评价的语言更丰富,更有色彩,力求做到:"准确得体,亲切丰富,婉转巧妙,独特创新。"成为我们音乐评价中舞动的旋律。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课;评价;赞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48-01

在教学工作中,评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好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所以说,音乐课堂的教学评价能够让该课程更丰富,学科特点更明显。

对于音乐教学而言,应当减少对学生思维方面的限制,加强课堂创造,尤其是不应对学生进行当面批评,或在众多同学面前加以指责,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只有在音乐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评价语得体,并给予学生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堂才会丰富多彩。学生才会更加喜欢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一、爱上音乐课,在学生表现中“插入”评价

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这是音乐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要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教师再配上好的评价语言,会让音乐课更精彩。例如,笔者教唱《苏格兰的蓝铃花》这首歌,学生在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时,会用自己的语言形容,进而联想到花儿的美,有些学生还能用动作表现出来。笔者会适时加入评价:“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的动作表现使大家仿佛都来到了苏格兰,看到了美丽的蓝铃花……”当学生没有答对歌曲主题时,笔者也会给予另外的赞赏:“虽然你的回答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有所不一致,但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有让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还是不错的哦!”这时候,就算有的同学完全答错了,他也不会失去信心,反而学习热情更高了。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适时做出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让他们更乐学、爱唱。

二、爱上音乐课,关注不同角度的评价

有时候,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会不一致,给出的答案也会大相径庭。但音乐是相通的,感受不同只是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所以教师应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等贯穿在教学中。当学生思考并回答时,教师再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他们就会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因此,在欣赏音乐时,笔者不会对学生说“你错了”“不对”等类似的话,而是把他们带入课堂教学目标上来,以此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例如,音乐欣赏课《步步高》,笔者让学生先欣赏全曲,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想到了什么画面?适合什么场合表现?孩子们有的说“热闹的场面,小朋友们欢快活泼的唱歌跳舞”;有的说“庆祝节日,人们欢庆的场面”;也有的说“仿佛一场音乐演奏会,观众们气氛热烈”……笔者会对他们说:“同学们都能成为作曲家了,可见音乐魅力无穷啊!”然后,再给他们欣赏一段美图,图中表现的是广东音乐《步步高》的场景,让孩子们说一说如果在这些图片中加入《步步高》乐曲后会怎样?孩子们热情很高,都说出了自己的想象。笔者这时从另外的角度对他们进行评价:“你们真棒!很快能说出作曲家要表现的内容,说得都不错,老师忍不住要为你们点赞。”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通过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让他们在欣赏音乐时更有信心,更加喜欢音乐。

三、爱上音乐课,评价赞赏始终贯穿

小学生在课堂上最喜欢的还是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赏,得到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始终以好的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算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要否定,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

笔者在每节音乐课上都会给予学生赞赏的语言,经常会说“好棒啊!好有创意”“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比老师都厉害”“听得出来你是认真听了,真有意思”等评价语,学生听到表扬后都有种喜悦的表情,课堂积极性更高了。例如,在一节欣赏课《司马光砸缸》中,笔者问学生: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大家各抒己见:聪明的孩子、会随机应变……对于孩子们的回答,笔者给予鼓励:“你们说的太对了,跟司R光一样聪明”“你好有想法,非常聪明”……这些评价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也非常喜欢上音乐课。

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是音乐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运用好需要大家长期探索。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爱上音乐课堂,需要不断地更新评价方式,运用好评价语,有效的赞赏才能让音乐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评价 音乐素养

随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逐级制定和颁布,我国音乐教学已经掀起了新一轮的科研热潮,也必将出现一个新的飞跃。音乐教师都带着一种紧迫感在学习,在认真审视自己的观念和教法。但是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初一初二的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很乐于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初三时,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就有所下降,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表现出一种被动状态。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我认为,部分原因是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太过单一,通常是以“考试”的形式代替评价,不太注重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多方式、多层次地进行评价,让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准确的评价时机—— 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只要教师在课堂中找准时机进行评价,就能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评价的对象不同,采取的方法也要不同,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对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他们登台表演,使他们在全体同学的认可下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习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身上捕捉闪光点,并适时加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经过努力自己也能做到,逐渐提高自己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优雅动听的评价语言——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师的评价要以描述性、鼓励性语言为主,要尊重学生纵向的发展,音乐等第要适度放宽,避免出现片面、主观的评价。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更应讲究艺术性,如珠落玉盘般的优雅动听。

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已不能仅仅停留在准确得体上,教师必须运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让学生感到更自由、更自在、更自然。如在学生唱完歌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评价:“你的歌声很动听!”“你歌唱的咬字进步很大!” “我觉得,你在歌唱道路上一定会有所造诣的!”……这样亲切、生动、富有感召力的话语,一定能够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注意力和学习音乐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其实,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应该局限于一种形式。教师应根据所评价学生的不同,时间的不同,课堂环节的不同,发生情况的不同等,创造性、巧妙性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况,做到巧妙应答,适时地进行评价。例如,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对学生投入的演唱鼓掌,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竖起大拇指,还会与学生握手,对他的积极表现表示祝贺。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让我们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更丰富多彩,创造优雅的音乐艺术课堂。

三、多姿多彩的评价形式——百般红紫斗芳菲

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传统的教育弊端在于形式太过单一,音乐教师一般都是到学期结束时用“唱一支歌”或是“一纸答卷”来考查学生,这种评价方式,只能考查学生对某首歌曲的掌握,或是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既不能考查出学生的真正成绩,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时的态度,以及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音乐表现能力等,而不应只去考查学生对音乐知识技掌握了多少。总之,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应是一种综合的评价。

1.评价方式多种多样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经常进行教学评价。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小组讨论法、提问法、音乐游戏法、抽唱歌曲法、文字语言评价法等,这样评价的结果就会很全面,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就经常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把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己解决,最后我再加以引导。这种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方式灵活多变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主,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如果能把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他人评价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就能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一次,学期末时,我举办了“小小音乐会”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分小组准备节目,节目形式丰富多样,有演奏乐器的,有跳舞的,有演唱歌曲的,还有朗诵诗歌的等等,还推选出了节目主持人。节目表演结束后,学生聚在一起进行点评,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这种音乐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真正做到了以音乐学科的审美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充分发挥评价的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相信我们音乐教师只要勇于探索,会创造出更多的教学评价方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自我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信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4篇

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对音乐教学的评价不能像语文、数学等文化学科那样通过作业和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因此传统音乐教学评价通常在学期末让学生唱一首歌以及结合学生平时课堂的表现(主要指遵守纪律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强调终结性评价,这样导致评价主体单一,主要是老师的主观判断,老师有时甚至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对学生进行评比,使学生在评价活动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教师和学生成为两种对立的力量;评价方式简单,忽略的质性评价,过多地注重量化评价,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个性发展差异;评价过程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动态性,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便对音乐教学活动失去兴趣,抑制了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天赋,致使音乐教学本身陷入困境。要想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和改善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必须要跳出终结性评价应试教育的圈子,改变传统教学评价单一性、片面性和注重结果认定的模式,并构建科学、系统、可操作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和定量述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改革思想为指导,从学生和学校实际出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我们学校是比较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对音乐、美术等这样的艺术课程特别重视,规定学生只有每一门学科成绩都要达到优秀的等级,才能参加优秀学生的评比。对于音乐学科的评价,笔者认为不能仅仅凭学生歌唱得好就可以认定为优秀,于是,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记星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即把学生在音乐课堂及音乐活动中的每一次优秀表现用画星型记号的方式记录下来,结合期末考核,累积下来,星星数量达到不同的标准,成绩则为优、良、合格等不同的等级。主要评价方法有:

(一)小组评价

组织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争星的活动,考虑到学生不同性格、能力、经验的个性差异特点,在学期开始之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几个音乐学习小组,组内成员需积极配合,努力合作,在各种活动中与其他小组比赛,比如在遵守课堂纪律常规方面,每节课评出纪律表现最佳的小组,小组成员均可以获记一颗星星,对于表现较差的小组,将会被倒扣一颗星星。这样有奖有惩,使学生渐渐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学生对这种比赛式的评价活动兴趣较高,比如,我们在每单元结束后,都有一场小小音乐比赛活动,活动包括小组间赛歌,以及音乐知识竞赛和音乐活动形式设计等,并且比赛评委由其他小组的学生担任,比赛就像中央电视台热播综艺节目星光大道一样,采取淘汰制,并且担任评委的学生不仅要给出评分,而且还要做出点评,最终胜出的一组获得加星的奖励。

(二)个人评价

对学生个人评价,主要包括课堂活动参与度、个人才艺展示等,比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的,尤其在音乐创造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会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质,笔者特别设计了个人才艺展示、音乐卡拉OK活动,个人才艺展示,就是经常在音乐课上留几分钟时间,鼓励有才艺特长的学生,在班上表演自己的才艺,满足表现欲,发展特长。音乐卡拉OK,故名词义,就是让学生像唱卡拉OK那样在大家面前一展自己的歌喉,起初,只有胆大的孩子敢于上台,哪些性格内向,不敢表现的孩子,虽跃跃欲试,却总也不敢迈出那一步,于是笔者强调只要能勇于上台,不管唱得好不好,哪怕只唱一句,都可以获得加星的奖励,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虽然有些孩子的歌声总是怯怯的,但通过不断的激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肯定能自信的上台演唱。

(三)期末终结性评价—音乐会

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存在的显著的差异,为了让学生卸掉考试的包袱,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扬长避短,营造出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考试氛围,我在学期末会以“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学期测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两星期前上各小组要表演的节目,节目形式自定,可以是唱歌、舞蹈、音乐剧、演奏乐器等等均可,并且设计制定出节目单,音乐会还设评委会,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担任评委,对学生表演的节目进行现场举牌亮分。这样的音乐考试,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使学生们体验了成功,愉悦了身心,同时又促进了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音乐教育;激励性评价;教学效果

许多小学开始注重对于音乐教育的各种投入,不仅在针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多方面的优化,而且在针对小学音乐教师的选拔上,进行了更为严格的总和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考评。由此就可以看出,小学音乐教育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有了全新的发展面貌。文章将从激励性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入手分析,并针对当前在激励性评价中运用的主要方式进行研究。寻找更多的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可能性。

1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灵是比较脆弱的,有着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在进行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音乐教师能够及时地鼓励他们,并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小学生肯定会获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如果在小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任何一点差错,音乐教师便进行训斥,或者是说出很多带有讽刺性的话语,那么将会使这些小学生的内心产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恐惧感,不愿意再上音乐课。两种完全相反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也是相反的。现在已经有许多的研究表明,在教学中采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说,加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优化激励性评价的实施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2 进行激励评价的阶段性目标

无论是利用何种方式的激励评价,都应当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进行推进。

(1)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对于小学生们来讲,进行音乐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应当以一些快乐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们,让学生面对音乐学习有较高的自信心。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的较快,有的学习接受能力可能较慢,对于那些落后的学生更应当加强鼓励。音乐教师应当避免将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同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比较,以免使那些同学习较差的学生自卑感更强。

(2)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竞争意识的培养应当是良性的,要避免恶性竞争,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扭曲。音乐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们之间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这种良性的竞争意识不是让学生们之间存在嫉妒心理,而是积极的动力,让学生们在音乐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3)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质。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学生可能擅长这方面的学习,而有的学生则可能擅长其他方面的学习,音乐教师要及时地发展这些特质,进行发展鼓励。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时,有的学生可能天生的音乐感就特别强,所以他们学习起来会比较快。但是有的学生可能并不擅长学习歌曲,他擅长于画画。那么音乐教师就可以让这名擅长画画的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画出想象中的画面,并加深他对于这首歌曲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鼓励这名学生在加强歌曲学习的同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3 激励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式

(1)语言激励。在小学生们上音乐课时,运用语言激励,可以使学生树立起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在认真听课的同时,还能够发挥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例如,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上教完一首歌之后,布置了课下作业就是要熟悉并能够清唱这首歌曲。在下一次音乐课上课时,音乐教师点名由学生进行演唱,音乐教师对这些演唱的学生进行夸赞,“XX同学唱的是非常好,由此可见她在课下是经过努力学习的,大家要想XX学习”,“XX同学的歌声真好听,嗓音也非常的有特色”,利用这种语言激励的方式,会使这些被点名唱歌的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并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更加努力。而其他的学生也想要得到老师的夸赞,也会更加的努力,这样就会形成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2)非语言激励。除了不吝啬自己对于学生的赞美,利用语言激励来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方式之外,还可以利用非语言的激励。在学生中,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学习得比较快,有些学生学习得比较慢,对于那些学习得比较慢的学生,音乐教师一定要使用激励的方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无法进行歌曲的熟练歌唱时,音乐教师在第一时间不能够进行批评,而且应该面带微笑进行鼓励,用温和的眼神进行鼓励。批评的方式只会使学生的叛逆心理增强,对于学习效果具有消极的作用。

(3)竞争激励。作为社会中存在的一员,哪怕仅是一个小学生,他也会和其他的学生进行攀比,有些攀比是积极的,有些攀比是消极的,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竞争激励,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正面的积极的攀比。有的学生在音乐的学习方面非常努力,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那么其他的学生也会产生羡慕的心态,也希望能够引起老师的注意,得到老师的夸奖,所以他们就会更加努力。

不恰当的竞争激励方式,是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进行比较后,过分的表扬某位学生,并且在同时也会严厉的批评另外一位同学,这样的方式并不会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只会让受到批评的学生产生更负面的抵触作用,甚至是对自己丧失信心。

(4)情感激励。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除了要用自己的音乐知识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系之外,更应当把学生看作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加强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觉得老师除了威严之外,还具有愿意让学生去亲近的特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自信心,要利用情感激励的方式,加强学生们对于老师的信任,对于音乐学习的热爱。音乐教师也要看到学生在一天一天中取得的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这样学生在内心受到极大的鼓舞之后,也会更加努力的学习音乐,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激励性评价的认识,以及提高合理的利用激励性评价方式的能力。进行激励评价的阶段性目标,需要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质。激励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式包括语言激励,非语言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对于激励方式的选择,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唐金玲.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研究述评[J].浙江教育科学,2010(01).

[2] 郭佳.眼神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艺术[J].教学与管理,2011(34).

[3] 卞珍.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J].考试周刊,2011(48).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6篇

1.重视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传统观念中,语文、数学这样的主要科目更受重视,虽然现在音、体、美这样的学科已经逐渐被关注,但相比那些决定升学的学科,音乐课还是显得微不足道。就课程设置而言,学校的设置还不是很合理,为了不占用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的时间,学校常常会将音乐课放在下午的活动课上,这样,音乐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证。

2.师资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化。

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校音乐教师特别匮乏,在某些学校,一个教师会代所有班级的课。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寻求一些简单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多采用唱歌、欣赏歌曲等教学模式,备课也就是按照以往上过的内容来继续,教学行为多出于方便考虑,很少有二次备课或者新的思考,且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导致了音乐课程的单一化。多数教师常规教学以简单的唱歌为主,只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3.课堂教学评价流于形式,过于肤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重视教学评价,他们意识到,每次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与尊重,是改善学习中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并获得提升的有效途径。

然而,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往往过于肤浅。面对一份满意的答卷,教师会说“你真棒”这样空洞的评价语言;面对非期待答案,教师则多选择让其他同学补充,继续思考的“避让”方式,很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详细的描述,或者引导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给出合理正确的答案。这样过于“肤浅”的评价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没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也会让学生缺少改进学习目标与方向的动力。

音乐课堂中的非期待答案也是具有丰富价值的,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体现出平等的交流。

二、项目学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1.结合学生兴趣,选择项目题材。

对小学生来说,只有先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才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教学。教师在选取项目题材时,要优先考虑学生感兴趣但又不能过于复杂的项目题材,同时,还要筛选出与音乐学科无关的内容,确保项目实施的时间不被浪费,使项目的实施高效化,最大限度地使音乐学习内容在项目中得到体现和应用。

此外,教师在项目学习中,要积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究和总结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学习的优势。

2.明确项目概念和主题。

教师在项目学习初期,一定要先让学生了解项目主题,熟悉项目的操作流程,学习时不断调节项目的推进流程,对于学生不懂或难以驾驭的部分,要进行科学指导,不能在不了解学生能力的情况下就实行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毕竟还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实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事先一定要进行详细的项目说明。例如在进行“班级音乐会”这一项目的时候,应当首先了解学生对音乐会的认识,并且对如何开展音乐会等一系列的流程作简要介绍,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讲解清楚,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协助,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项目学习中。

3.展示项目作品。

项目作品的展示是整个项目进行的最终目的。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调查探究,然后制作项目作品,并向教师、家长和同学进行展示。学生的作品是对音乐知识、器材或技能了解后的具象化产物,能够加深其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体会音乐项目学习的快乐。学生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既能够锻炼自己的口才,又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验。

4.做好评价。

项目音乐教学的成果验收,即项目化音乐教学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教师将音乐理论教学和项目化实践结合起来,以实践评价来分析项目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课堂评价应该评价学生的多元智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使用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也指出,小学音乐教学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无论哪种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成绩,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

三、项目学习实践案例

项目主题:手工制作小乐器。

通过制作简单的小乐器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有关乐器发声方式以及音调变化等浅近知识,了解到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自制乐器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目标:掌握乐器的声音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项目任务:其一,收集材料,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廉价物品(如:各种陶、塑、纸,金属质地的瓶、碗、碟、罐、盒、管、绳等)以及自然界中容易被获取并利用的物质(如:水、木、竹、骨、石等),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创造,最大限度地开发这些物品的用途,自己动手制作出简单的能够吹奏、弹拨的“乐器”。其二,分组合作,互通有无,利用集体的智慧为自己小组设计一个能够给同学们美好视觉形象的乐器,根据组内准备的材料,设计制作方案。教师引导学生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有合作态度,培养他们互相倾听、互相合作的能力。最后,完成作品并进行演奏。

项目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评价的内容有乐器的选择、学生在小组间的合作情况、作品制作有无创新、演奏效果等方面。

四、结语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7篇

教学改革形成性评估课堂建设课程设计英语是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也是进行国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英语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学习英语有助于从先进国家汲取文化精髓,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我国,英语教学发展迅速,在几十年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综合院校的广大学生将大学英语学习内化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自身的专业课,无论是四、六级考试,还是各种英语讲座,或是学校组织的英语角等都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英语学习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着实让英语教育者感到欣慰。

音乐院校是高校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她的专业性强,学生有灵气、具天赋,绝大多数学生自小练习专业,没有太多时间学习文化课,因此英语的基础较薄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然而,随着国际音乐交流的频繁,无论是外国优秀音乐作品、音乐理论的引入、我国杰出成果的输出,还是学生出国演出,都回避不了英语这个交流的工具。在国与国之间音乐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下,社会对熟练掌握英语的音乐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几所音乐学府都开设了音乐文献翻译的研究方向,但是报名者“寥寥无几”,“有的院校甚至招不到这个方向的研究生”。既懂音乐英语又好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音乐院校本科英语教育的薄弱,因此音乐院校的英语教学亟待加强。

中国音乐学院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根据音乐学院专业性特点,将英语教学与音乐专业相联系,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知识的输入,加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本文从课堂组织、课程建设及科研等实践方面阐述我院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探索和完善英语课堂建设

(一)音乐学院英语课堂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前沿阵地,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舞台,是学生学习、领悟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课堂出勤率的高低都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总的来说,音乐院校的英语课堂建设并不理想。学生的出勤率不高,课堂纪律差,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上课时唱“独角戏”等问题屡见不鲜。学生平时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专业训练上,缺乏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意愿。仅由期末成绩或期末成绩占绝对主导比重的方法评价学生容易使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不注重平时课堂学习的侥幸心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我院英语教学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制,并加大形成性评估的权重。形成性评估是更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它既注重过程又重视结果,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形成性评估的具体内容

我院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课堂的表现和口语考试,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提问、课堂测试、课堂讨论、英语对话、作文、课后作业等内容。不同级别的学生课堂表现的内容有所不同,入学起点低的学生,教师在考查其课堂表现时会侧重考查其对所学知识的基本掌握,入学起点高的学生,教师会考查其对所学知识的相应拓展。口语考试也因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有所差别,低起点的班级考查读单词、课文,高起点的班级则进行话题的讨论等。教师通过学生平时的各种课堂表现给学生打分,平时成绩占学生期末总成绩的40%。

该评估机制对教师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适时地通过复习、提问来鼓励认真听讲的学生,也提醒上课走神的同学。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增强和教师严格教学、恩威并重是密不可分的。

(三)形成性评估对课堂建设的促进作用

通过几年的尝试性探索,我院学生听课较以前专心,能够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并且随时对所学内容有反馈。在课下,学生能够拿出部分时间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有所增强,被老师无奈的称为“空手到”的学生(即不带书包、课本、不拿笔记本和笔,空手来上课的学生)少了,很多英语课堂上第一排坐满了学生。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轻松转为“我要学”。

二、创新和优化课程设计

(一)整体课程设计

音乐学院学生文化课程度参差不齐,“一刀切”的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院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在学生入学后根据学生高考的英语成绩,将学生分为一级起点和预备一级起点,并尽量将表演专业和理论专业的学生分开,努力做到同起点同进度。我院的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课程和结合我院学生的专业特点开设的英语应用提高类拓展课程。基础课程必须逐级学习,拓展类课程只有修完大学英语二级之后方可选择学习。

在使用教材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教学改革之前,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同一级别的学生使用的教材也有不同。这样容易使教学产生混乱,针对该情况,我们尝试统一使用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听说教程。对于预备级的学生,我们曾经使用《走遍美国》作为听说教材,通过声音、画面、故事情节辅助学生听懂内容。该教材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预备级的学生使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类大学英语》,这套教材是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编写的,目前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不错。

通过分级和材,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加规范和符合我院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很大。在近几年的四六级考试中,学生报名数量不断增加,通过率也有了较大提高。四级英语考试通过率(通过考试人数和参加人数之比)多次达到了30%以上,六级通过率也有了相应提高。

(二)编写与音乐相关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我院英语教研室的四位教师联合中央戏剧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的部分英语教师编写了《音乐剧英语综合教程》。该书是按照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编写的大学英语拓展教材,既符合《教学要求》的基本宗旨,又满足音乐学院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该书精选了10部获奖英语音乐剧,是集影像、声音、文字以及台前幕后信息于一体的立体化综合教材。每个单元讲述一部音乐剧,通过读写、听说以及各种练习,一方面通过介绍音乐剧的剧情、该音乐剧创作的台前幕后信息和百老汇的背景知识进行语言输入,另一方面通过各种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该教材内容丰富,使师生寓教于乐。在我院开设的音乐剧选修课上,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有机会选取喜欢的剧目进行表演,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教材编写的预期目标。

(三)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与社会需要有较大差距。我院在积极做好基本课堂教学外,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尽量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辟施展才华的天地。我们每年举办英语演讲比赛,从中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外研社”杯和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出的学生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二等奖、三等奖都有斩获。演讲比赛激发了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学生有机会感受地道英语的优美。选送出去的学生通过比赛发现差距,找出自己的不足,成为更上一层楼的动力。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也是学生展示能力的一个平台,我院学生在竞赛中成绩不俗,曾经多次在D类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除此之外,英文歌手大赛、英语角等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听说、口语、音乐剧、英美文学文化选修等课程也是基本综合课程的有益补充。实践证明,第一课堂需要第二课堂的补充和促进,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兴趣、完善第一课堂的必要手段。

三、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总结和提升;教学为科研提供素材,科研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和科研密不可分。音乐院校的教师尤其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总结艺术院校的特色,形成科研成果,为今后的教学做指导。

我院英语教研室的教师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申报,近几年出了不少科研成果。科研涵盖内容丰富,例如,英语试题库、跨文化交际教学、英语学习动机、形成性测试、英语第二课堂、母语负迁移等等,其中有北京市社科类项目,也有中国音乐学院重点项目,在此不一一赘述。我院英语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更为我院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保障。

四、加强交流,借鉴经验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国家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汲取精华,为我所用。英语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应该走出教研室的小圈子、走出校门,了解、学习其它院校教学、科研的发展情况,紧跟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我院英语教师不但参加外研社组织的各种培训,还积极参加北京市艺术类、体育类院校英语教师的各种交流研讨会。我院还成为北京市艺术类、体育类院校英语协作组的组长单位。艺术院校同行在教学实践中有着类似的困惑,通过交流,学习成功的经验,弥补不足。因此,校外遇知音,惺惺相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是与同行交流的最大收获。

五、结语

音乐院校英语教师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的伟大责任。只有顺应时展潮流,结合音乐院校教学实际,不断地进行教学科研的改革和创新,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虽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将此教学宗旨和目标贯彻到底,为培养仁爱、诚信、博学、精艺的音乐人才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谌蕾.论音乐院校加强专业外语教学的社会意义[J].黄河之声,2007,(6).

[2]夏纪梅.外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外语界,1999,(1).

[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A].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4.

[4]张慧丹.艺术院校如何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J].考试周刊,2011,(16).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教学;综合能力

一、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以音乐教学为主线,体现综合教学的理念

1.优化音乐内部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把音乐学习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其中的每个领域自己特定的内容,从形式上来看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综合起来进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

例如:“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音乐感受力、和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和体现。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在学生参与的创作、演唱、演奏、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结合着讲解;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来加深体验,加深理解;可以结合唱歌与演奏来进行创作教学,并通过唱歌和演奏来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2.结合非艺术学科,彰显学科综合理念价值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在文化领域中音乐与其具有密切的关联,这样产生了音乐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的有机融合。如简地说艺术与数学的关系,大概不会有人否认,比如雕塑、建筑、绘画(主要是西洋画法和大型绘画),都涉及到数学方面的知识,都需要计算。但如果说到音乐与数学的关系,或许有人感觉纳闷儿:数学还会与音乐有关系吗?当然有。只从最简单的音乐“速度”就能够说明音乐与数学的关系。

再如讲解音乐的音值、节奏就可以与数学中的数量结合起来;音乐中节拍、速度与体育课中球类、体操相关联,也代替了单一的口哨或口令;音乐作为情感艺术,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与感受的过程中体会到思想品德的教育。音乐与地方文化所融入的本土人情等的结合都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学科知识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在教学中汲取各学科中某一点音乐学习相结合,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拓展了实施课堂教学的思维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牛的创造力和观察力,使得唤起学生更多的兴趣和爱好,多方面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二、恰当运用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把音乐能力评价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由发声练习、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唱游表演、乐曲欣赏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不管什么样的组合,都应在每个环节之间对学生加以正面评价。因为“人性最深层地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从教师的及时评价中能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同时使学生对知识、课程与自我价值予以估定。要注意的是评价的语言要具体、亲切。评价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小学里的孩子们极好表现自己,希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不断重复“很好”、“对了”、“正确”等简单的评价,聪明的孩子们会认为这是一种敷衍。而从“你的附点音符唱得很准确! ” “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 “这个切分节奏你拍得很准! ” “你的指法真熟练! ”……等具体的评价中,能使他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加努力。

2.利用综合教学的评价,更好理解音乐是深入音乐综合教学研究的依据

只有真实、客观的评价才能真正找出问题所在,才能加以深思,继而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评价必须以日常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为依据,排除任何事先排练、带有表演展览性质的教学活动。因为“教学表演”总是以“唯一的正确答案”为前提编制出多种问题,很可能向学生传递“教育就是背诵标准答案”这种隐蔽信号,使评价成为形式主义,从而无法真实全面地评价教学情况。

使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协调一致,使评价主体之间互相促进,使评价主体与评价本身和谐一致。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音乐学科教学评价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评价,在进行评价时,一是要注意营造愉快和谐的评价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二是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重视学生的自评,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情趣和音乐情感的表现。

三、结论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必须具备广阔的教育视野,对音乐的各种影响给予准确的评估。综合是一种复杂、灵活的组合,是一种多向的行为。提倡学科综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领域和掌握知识的渠道,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综合素质得以培养。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提倡学科综合需要以音乐为主线,以音乐化有效方法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创新教法;评判机制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2-0089-04

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了艺术行列的学习,学习音乐专业的人数也与日俱增。由于招生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质量的变化,这为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一、民办院校声乐学生进入大学时的音乐素质现状与给声乐课程教学带来的困难

(一)现状。民办院校学生的录取批次一般为最低批次,即第三批A类或B类。学生综合素质都不是很理想。民办院校中的艺术类学生,包括音乐专业的学生,不管是从文化综合素质来讲,还是从专业文化综合素质来讲,层次普遍较低。民办院校中音乐专业的学生,虽有部分同学是为混文凭,混时间走进大学的,但大多数同学还是怀着对艺术或音乐的兴趣进入大学的。但他们对音乐专业的了解相当缺乏,可以说对声乐基础知识与对声乐的认识几乎为零,很多进入音乐专业的同学在进入大学很长一段时间都习惯性地把声乐课同中小学音乐课混同一起。除此以外,这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相关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如对五线谱的认识、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音乐欣赏和艺术综合修养偏低等。对这样一批热爱音乐,却又存在着明显先天不足的民办音乐专业大学生,我们要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如何提高他们的音乐专业知识尤其是声乐技能的培养,值得我们思考。

(二)困难。在大学里,本科专业学制是四年制,然而正式在学校上课的时间也就三年多。为了实习、找工作,大四踏踏实实学习的时间很少。这点时间对于声乐教学显然是很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提升学生声乐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声乐课程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可以有大方向的教学计划或规划,但因为声乐教学的个体差异性,不宜对教学过程做很具体的实施性计划。人们常说“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声音”,形象地道出人的声音差异性;加上每个学生的领悟力、文化综合素养、音乐综合素养、气质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在千变万化的声乐教学问题面前,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优缺点,及时与学生交流、与同事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法的创新

面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现状,如果一直沿用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势必不会太理想。民办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歌唱和音乐教育技能,为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宫、地方剧团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合格、有一定音乐特长的文艺人才。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坚持歌唱与艺术实践同步进行。因此,在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究与创新,以适应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声乐教学实践,从声乐教学内容的展示、声乐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声乐课程的艺术实践方面提出一些观点与建议。

(一)加强声乐课程教学内容感官的形象化与直观化

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在声乐课程教学中,声乐教师一般都使用钢琴弹唱教学,借助于自己长期积累的歌唱经验,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歌唱技能,实现教学目的。这种传统教学常常让原本抽象的声乐教学更加抽象,不利于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对声乐课程内容的掌握。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掌握声乐课程的内容,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加强教学硬件设备建设在声乐课程中的运用。要提高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获得声乐知识技能,必须让高科技走进学堂,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生。首先,采用高科技教学手段,如电脑模拟发声形态和喉肌、呼吸肌群的运动状态等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唱发声运动原理,获得自我调控与练习、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利用摄像机拍摄整个上课过程,学生课后通过多次观察上课情况,认真揣摩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慢慢自觉吸收。再次,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利用录音笔把自己练习的声音录下来,与课堂上教师要求的声音作对比,提高自己对声音的辨别能力。通过这些高科技工具的使用,可以使学生上课或课余时间练习时对声音的认识更加形象化,把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与直观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晰地、形象直观地感受正确的声音,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声乐学习的形象掌握。

2.加强声乐教学过程中形象言语的运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习惯使用两种教学语言进行教学。一种是科学地、真实地叙述情况的语言;另一种是用形象化、直观化的语言,它包括形容性、诱导性和比喻性的语言。针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声乐教学中,要多用形象化、直观化的语言。例如,一个学生气息不深,不会用横膈膜向下和小腹扩张的感觉去吸气,要么就是“挺肚子”,要么就是“耸肩膀”,如果教师总是说“横腼膜”要放往下放,没学过声乐或声乐基础不好的人都会很迷茫,但是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像“闻花”一样地去吸气,学生会在“闻花”的动作中很快找到横膈膜下降的感觉。

3.加强教师肢体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在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运用形象直观的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更明白音乐的技巧内容以外,我们还应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对声乐技巧内容的形象描述。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启发来帮助学生达到歌唱技巧。比如: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引导学生演唱抒情作品时,我们的手势可以轻柔一点;反之演唱坚定作品时,我们的手势可以有力度或者手势有力度地跳耀。或者,在唱跳音练习时,老师的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是很轻快的,可引导学生在练唱时达到比较好的状态。

(二)加强声乐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在声乐课程教学中,长期以来沿袭了艺术院校声乐课的经验式教学方法,就是一对一小课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在面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时,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因为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嗓音条件千差万别,入校时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对教师示范讲解的领会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常常是上节课说过的问题下节课接着重复处理,导致声乐教师常常会做很多无用功,让民办院校的声乐教师很头疼。即使少数学生的歌唱技能得到了提高,那也不过是一时跟着感觉走对了,一旦失去了教师的监控,便会原地踏步,甚至退步。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建议民办院校在声乐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上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小课(一对一)与集体课(一对多)的融合。小课一般是专业音乐院校最常用的一种上课方式。它通常以一对一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小课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练声、歌唱教学和作业讲解与示范。集体课又可以分为大班课、大课和小组课。大班课用于声乐理论教学及最基本的声乐发声实践教学。这种形式课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歌唱器官和它们在歌唱中的功用、歌唱的发声原理与特点等。大课一般用于初级声乐教学,针对大一年级新生为主,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声乐基础程度、嗓音条件和特点以三至五人为一组。练声、作品演唱环节每组轮流进行,未轮到的小组可以在旁观摩或自行练习。小组课被大部分专业院校用于二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声乐教学中。建议教学组织模式与“大课”相同,人数可增至六到八人为一组,但各教学环节时间可以延长,讲解可以更加详细。通过小课与集体课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调整学生单独面对老师时的紧张心态,还便于学生在自己迷茫的状态下,通过其他同学的演唱来寻找自己演唱的方法。

2.组织安排“小老师课”。“小老师”课与以上三种集体课有所不同。它依托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师所带的二年级下期和三年级及其以上的学生来开展。把每位专业教师的学生按年级为单位分组,专业老师作为指导教师,每周由组里一位学生当老师,一名学生当学生,其余同学旁听,认真做好笔记。一堂课结束后,由专业老师与学生们共同交流,对本堂课的内容做出点评,对“小老师”的语言表达问题、作品的理解与伴奏的编配问题、发声技巧等问题共同探讨。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加强“小老师”专业水平综合化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本组学生积极交流,提高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声乐课程艺术实践的多层次化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它的表演离不开舞台,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演唱的感觉与在琴房里面对老师一个人演唱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在舞台上会将自己在课堂上没有意识到的缺点和错误直接真实地表露出来,通过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许多课堂上根本无法感受到的东西。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对比检验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绩和不足,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调整。因此,我们在提倡多实践的同时,还应加强艺术实践的多层次化。

1.加强班级音“月”会的举办。以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自然班级为单位,各班每月定期举办音乐会,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演形式出现在民办院校的校园里。各年级各班的音乐会活动的展开,不仅可以让音乐专业的每位学生都有上台演出的机会,加强自身专业的磨练;而且学生们通过观看各年级各班的音乐会,可以积极有效地促进自己专业的提高。同时,这对学院学习氛围的促进也有帮助。活动的组织者可由班干部牵头安排,让每位同学都有担任活动组织者的机会。这样可为学生们提前锻炼如何搞好一场音乐会做铺垫,为学生们今后进入社会后能更快更好胜任文艺工作做准备。

2.定期举行优秀学生的音乐会。虽然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层次不一,但是仍有些相对优秀的专业学生,为了将这些同学凸现出来,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和成熟,让较差的学生能够以此为参照,看到差距找出不足。以声乐教研室为单位,制定一学期一次的专业尖子生汇报演出的活动计划,汇报的标准要求完全以演出和比赛的形式呈现。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种系统的教学实践,坚持采取主动报名的形式,一学期进行一次选拔。学生们为了能够争取到这种实践机会,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花更多的时间和心血投入到日常的练习之中去。经过几次汇报以后,学生的演唱能力有明显提高,整体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

3.加强同当地文广新局、文化馆、社区的联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实习基地。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我们的学生在逐渐成熟,演唱技能和综合素养都得到了逐步提升,但是在参加比赛和社会上的演出活动时,仍然感觉到与专业演员有着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舞台经验不足、不够自信,虽然技能技巧上有一定的实力,但是整体表演显得气质不足、稚嫩、胆怯。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锻炼平台,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以音乐专业为主力建立了一个艺术实践团队,加强了同当地文广新局、文化馆、社区的联系,尽量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演出和实践机会。通过这样形式的锻炼,学生们的演唱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评判机制的构建

任何一种教学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陷,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由于声乐课程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因素制约性以及教学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任何一种教学评价方法都不可能很好地运用到声乐教学评价中去。为了检验民办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效果,提高民办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有必要对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检验并作出相应的评判。如何构建声乐课程的评判机制,值得我们研究。

(一)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重要意义

1.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对声乐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作用。在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中,有什么样的评判内容,声乐教学就会注重被评判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向着评判机制中的方向努力。对声乐教学来说,这些评判内容、评判标准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发挥着导向功能。在声乐教学中,师生们必须按目标努力,才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否则就达不到合格标准,得不到好的评判。

2.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对声乐教学具有鉴定和规范作用。规范是导向作用的最终目的。要对声乐教学进行规范,就要让声乐教育评判机制对声乐教学对象进行鉴定并作出判断。声乐教学评判机制对教学的鉴定和规范作用主要体现在:检验声乐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总结声乐教学经验的成效。随着教育部对民办院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实施,使得民办院校各种教学文档的规范性加强了。比如,登分册上各种分栏的设置就加强了教师对整个教学情况的反思,甚至给出具体的措施和方案。

3.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对教学具有改进作用。声乐课程评判机制的构建对教学还具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评判机制的构建促进了声乐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声乐教学的改革。声乐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基于评判机制评判做出反馈以后的反思。目前声乐小组课是公办音乐专业以及民办院校教学改革或改进的重点,对声乐小组课的界定与研究意见不一。因而,我们应该从课程大纲的角度出发,从对学生的影响出发去研究并作出改进。

(二)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原则

1.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公平原则体现在评判机制内容的构建上必须对任何教师和学生一视同仁,不得有任何偏袒。公开原则是指评判后的数据资料一经整理必须及时全院张榜公示,让教师和学生全面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公正原则体现在学院领导对评判后的数据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探讨后,对教师和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

2.坚持客观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原则里,客观性原则既是对声乐课程评判公正性的保证,也是公正性的前提和基础,是声乐教学评判机制构建的基本要求。整体性原则是指要从声乐教学评判机制构建的整体出发,树立整体理念,多角度、深层次地进行多方面评价,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出现。

3.坚持科学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声乐评判机制构建的基础与核心是科学的。声乐教学评判机制的构建必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这样对其所进行的评判才具有科学性。声乐教学评判来源于声乐教学实践,反过来又要服务并指导声乐教学实践。

(三)民办院校声乐课程评判机制构建的内容与方法

1.评判机制对学生的评价。在民办院校对学习的评价主要是由声乐教师负责的。建议以诊断式、形成式与总结式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判。

诊断式评价。在民办院校中建议从以下两种形式开展:一是以对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一进校便开始进行的摸底考试形式展开,对大一新生的声乐演唱底子作出初步判断,为声乐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与自身的教学优势相结合来选择学生提供参考。二是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全体学生进行的评价。以每年寒暑假回校后的第一周,对所有年级的学生按年级展开摸底考试的形式展开。自古流传着一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老话。它道出了我们声乐专业每天练习的重要性。这样使学生即使在假期之中,仍然不敢轻易懒惰,放弃对专业的学习与练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高,实现 “笨鸟先飞”。

形成式评价。形成式评价针对大一到大三的全体音乐专业学生。每学期所进行的声乐期中考查与期末考试是形成式评价最常用的评判方式。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期中考查或期末考试的表现,来判断学生这一学期学习的情况,包括对声乐技巧以及舞台表演的掌握,从而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检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结式评价。总结式评价主要针对民办院校音乐专业的大四学生。到了大四下学期,音乐专业的准毕业生必须以个人的形式或者两到三个人的组合形式举办一场“毕业音乐会”,向社会、向学校、向父母、向师弟师妹展示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接受社会、学校以及父母的检验。

2.评判机制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在民办院校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应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院校级领导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同专业同事之间的相互评价三个方面来进行。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直接影射出学生对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认可程度。这对教师教学后的反思起一个反馈作用,也为教学督导部门的教学管理提供一个方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一般以问卷调查和网评两种形式展开。

院级领导与教研室主任对教师的评价。院级领导与教研室主任对教师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备课、讲课、课后辅导等以及教师素质即思想、道德、业务等素质的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从教案检查、课堂深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观摩教学等方面展开。

同专业同事之间的相互评价。音乐专业的教师,工作地点都在同一琴房大楼里。通常琴房都是紧挨着的,同事之间一起交流工作非常方便,彼此了解深刻。通过相互评教的方式,可以从同专业教师的角度评价来全面了解我们的教师。这样对教师的评价显得更加全面、周到。

以上三种对民办音乐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与水平的评判,都要以评级打分的方式进行,并分项分条对教师进行评价,最后汇总统计。将评判结果作为教师奖罚、评聘、晋职、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重要依据。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有效策略

“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教师就是要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师生心情愉快、民主平和的情况下,老师教学生学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体验,以供同仁参考。

一、音乐教学内容应源自生活

《音乐课程标准》曾指出:“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要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的联系。”音乐教师在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时既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又要精选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来充实教学。

例如,在W习《小天鹅舞曲》时,根据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结合芭蕾舞蹈和天鹅湖故事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发现《小天鹅舞曲》中蕴含的美。

其次,引入一些小学生喜欢的、热播的动画片主题歌曲或乐曲,以及适合小学生鉴赏和学习的影视金曲、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广场舞等。例如,流行的“小苹果”在欢快,轻松的曲调中使小学生们找到自信心,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求知欲。

二、音乐教学内容应做到学科整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首先,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进行整合。例如《过新年》这首曲子,将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的敲锣打鼓、欢歌笑语、火热歌舞串联起来。师生共同演绎人们过新年时那种欢天喜地的热闹场面,以综合拓展的方式将审美功效发挥到极致。其次,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对于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社会等综合课例,同样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等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内容新的内涵。例如,歌曲《大海啊故乡》,为了激起学生学唱兴趣,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包装,将歌曲《鼓浪屿之波》作为导入,以增选《思乡曲》作为歌曲情感的提升,以观看泉州与台湾的血脉之情的视频介绍,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等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体会歌曲表达的思乡之情,使学生从对大海的热爱之情逐步上升到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情怀。

三、音乐教学内容应恰当融入地方资源

地方资源是指在本地区范围内的音乐文化资源和人才人力资源。学校音乐教学要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如三年级《谁不说俺家乡好》这一内容,课前可以让来自不同省市区的学生唱几句他们当地的民歌;课中将学生挖掘到的一些地方民歌组合成一节民歌传唱赛,即把自己学到的民歌传唱给大家,让大家听辨来自哪个地区的民歌;例如,引入二人转是地方戏曲曲目,它是东北人培育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深受东北人的喜爱,它代表着东北的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呈现在小学生音乐学习活动中,与以前的欣赏内容增加了更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通过该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东北地方戏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民俗文化。

四、教学方式多样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教学从思想、方法、手段、过程、形式都在不断的变化与更新。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使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缤纷。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吸引学生渴求知识的目光,还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主动性。

通常,音乐课堂教学除了欣赏、提问、讨论、对比、启发、想象等方式外,还可以让学生当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让学生当小老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朗读歌词或即兴配乐诗朗诵;让演唱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进行范唱。

策划形式多样的班级比赛。根据学生争强好胜、渴望表扬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把学生分小组进行节奏创编、吹奏接力、歌舞表演、音乐小品等比赛,使学生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还达到美育的效果。

教学不可能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万能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式也总是因课程内容变化、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自身优势作灵活调整而力求多样。

五、改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元化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在教学评价中,以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为主。与此同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是多元化的。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应多层次、多标准、多角度。

1.自我评价

例如:学唱歌曲《游击队歌》后,请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很满意,有的学生则表示自己还需努力。无论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如何,都是对自我学习的一种认识和提升。

2.参与评价

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所以,他们会专注地欣赏他人演唱演奏舞蹈,并客观地给予公正的评价。为使评价能自然、准确、深入,促使学生对相应的技能与音乐要素更准确的掌握与理解。这样的评价不仅能营造轻松和谐、互帮互助、互相激励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评价的针对性要强、要体现被评价者的个性、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力或存在不足,这对于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快乐,明确学生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实施快乐教学,极大的促进了学生自主参与、个性充分发挥的学习能动性,不仅对小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而且促进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月.浅谈对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讨.快乐阅读,2013(7)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11篇

一、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1.音乐课课时落实不够或存在挪用现象。现在很多农村学校的音乐课课时落实不够。按照新课改的规定,音乐课课时比例要占到总课时的9%一11%,也就是说每周学生要上2—3节的音乐课,可是我们排定使用的课表上低年级还能勉强保证每周2节,但高年级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内容的增,负担加重,音乐课就变成了一周一节,课时存在严重不足。到了学期快结束时,语数等其他科目统一考试的时候,音乐课还会被其他学科老师拿来复习,或被统一安排成停上音乐课,改上其他课。

2.音乐课课堂形式单一,内容被固化。在农村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大致都是老师进了教室,先放放歌曲的录音,然后教教歌曲,最后找学生演唱一下歌曲,一节课基本上就算结束。如果学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进下多媒体教室,看看歌曲的MV等,但基本上也是为教唱歌服务。音乐课被上成了完完全全地唱歌课,课堂形式单一乏味,上课内容被固化,学生缺乏课堂学习兴趣。长期以来,也就有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的感慨。

3.音乐学科地位较低,从根本上不被重视。以前一直都有“语数外”大学科,“体音美”小学科之说。虽然课改以来这种说法不被提倡,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但实际上,音乐科目不考试、是副课的说法由来已久。如果音乐课与语文、数学课有了冲突,得让路于他们。语数教师不仅仅有教材,还有丰富的教师用书、课件等配套的教学资料,连上网都有很多信息资料可供参考。可音乐课教师有时候连上课的教材’都没有,更不用说配套的教师用书、完善的音像资料了。音乐教师上课要有一本音乐教科书就是他们最好的工具。这是目前农村音乐教师的常态。

4.音乐课的研讨与交流没被常规化。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语数都有大型的教研活动.诗歌的探讨教学、优质课的评选等,他们的程序和资料准备都很完善。从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都要求面面俱到、点点俱到,参与的教师总能从其中或多或少的学到一些东西。可音乐优质课的赛讲却很少,赛讲时参与的教师有的连教案都无法按时上交,更不用说像语数那样一条龙的程序完善到底。没被常规化可以说是目前农村音乐教育研讨与交流的一大缺憾。

二、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音乐学科的重视。这是首要之急。音乐课因为没有书面的课堂作业等多方面原因,认为是不考试的课,所以教师教学热情不够,音乐课一成不变如一潭死水。严重制约了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要想让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要从根本上重视音乐教育,关注音乐教育的发展,不要把它当作可有可无、可重可轻的教育内容,只有从根本上重视了,加大对音乐教育上的投入,提高对音乐教育的关注度,才能更好地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汉语音乐美学;音乐美学;美学;音乐哲学

一、“音乐美学”历时性与共时性

共时性的基本概念在于:忽略历史与时间的进程,只考虑物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原因使物事产生或发生的起点相对模糊,不易进行观照;历时性的基本概念在于:物事的发展具有明确的历史与时间的进程,但无法同时观照多种相关因素。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方式就是:共时性仅仅是对于各种碎片式的情景和语言事实的收集,但是历时性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上往下进行研究。回归到音乐美学的范畴,“音乐美学”在过去的历史发展和进程当中由各个作曲家提出的审美问题以及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还有艺术作品本质的内容在时间的推移下逐渐形成体系。那么,从时间线上来看,它究竟是如何逐渐形成体系的呢?

二、西方学术语境中的“美学”、“音乐美学”与“音乐哲学”

(一)“音乐美学”的学科定义与历史渊源

从西方音乐史的角度来看,“音乐美学”它作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出现在大众面前,要明显晚于大众所自发的审美观念与艺术规律,挖掘其原因主要可能是“音乐美学”学科本身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体系理论。直到1750年,德国学者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作问世,才真正出现“美学”一词,而运用“美学”方法研究音乐审美及相关理论的最早尝试始于德国音乐家舒巴特的《音调艺术美学观念》。汉斯海恩茨德列格在西德1961年版本音乐百科词典《音乐的历史与现状》在开始就谈到了:“以音乐的本质问题为起点,将音乐现象通过音乐手段下定义,然而这些音乐手段就是音高和音的亲和力……”。②汉斯总结出了他对音乐的本质的认识。另外,拉约斯采克利则论述了感觉的两极性(自我和对象的关系—客体极与主体极),他认为听觉比视觉稍微靠近主体极,就感官现象的客观性而言。这一领域形成了从器官感觉一直到视觉这样一个上行序列。从这个版本中,我们不难得知,1961年时的音乐学者对于“音乐美学”的界定已经从审美与价值评判上升到了音乐的本质以及对于主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问题;何乾三叶琼芳的《音乐美学——外国音乐辞书的九个条目》中,作者从音乐哲学史的视角,根据尼采的相关叙事,记述了“音乐美学”的基本任务及其流变兴衰状况。同时,也承认从音乐哲学史的视角观察“音乐美学”无法避免历史语境的介入,也并不能诠释汉语语境中的存在样态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从历时性的主流思潮的角度来看,根据音乐学术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窥探到“音乐美学”在内涵与外延之间所发生的变化,最终被“音乐哲学”的新学术趋势替代。

(二)“美学”的学科定义与历史演变

从1927年版本的格罗夫音乐词典中,第一次收入了“美学”的词条,珀西巴克爵士的相关文献对此学科术语的理解在于“探究美的科学”,但有关音乐的内容也由于自己对音乐地位轻蔑的态度而很少涉及,并且将集中于音乐的审美与艺术经验等相关的方面上。直到1956年,在1956年版本的《国际音乐与音乐家百科全书》中,玛丽恩鲍尔对“美学”一词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美学这个名词的意义是“属于或关于能感觉到的事物;物质的,而不是思维的非物质的事物,同时也是美和鉴赏力的科学。”显然,玛丽恩鲍尔的观点是将“美学”与“音乐美学”之间进行了更加精确的界定,对于“美学”而言,是对于“美”的研究(物事);“音乐美学”则是对于音乐的美的研究。但又因为“音乐美学”是总结音乐美的规律,所以证明此规律的方法又需要联系与音乐相关的哲学,并结合规律的普遍原则。同时,在拘于艺术作品的评论与审美的角度上,玛丽恩鲍尔认为:“艺术作品需要依据并树立一些相关的准则,原因是因为艺术是不明确的,音乐更趋向于主观性(也即非语义性)”。结合上述玛丽恩鲍尔所提及的美学研究中的“感知问题”,玛丽恩鲍尔以“审美媒介”一词进行了展开,进入了“音乐美学”的学科领域,将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听众定义为“合格”的听众,并认为他们具备共同的审美领域(亦即期待意识),通过作品的内在美与精神美激起反应。在笔者看来,艺术作品确实是需要建立一些相关的准则。例如:中国西周时期,孔子认为音乐美的标准就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美善相和)。于是对《韶》和《武》进行了不同的评价,内容需要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审美眼光(美),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善)。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够有一定的评判标准,但西周之后的“礼崩乐坏”,内容与形式统一的标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中认为音乐的出现与人的情绪关系不大,又体现出音乐“自律论”的观点。这也就证明,艺术作品的评判准则不是唯一的,这样的标准因人而异,是一个相对的评判标准。③

(三)“音乐哲学”在格罗夫音乐词条中的历史演变

从2001年版本的“新格罗夫”音乐词典中,我们可以注意到“音乐美学”的词条消失,并以“音乐哲学”替而代之,最值得推敲的问题在于:所谓的“音乐哲学”的条目构成中,将历史进行了断代。其中,1750-2000是美学条目,而1960-2000是英美音乐哲学。显然值得注意的是,在1960年左右的二战时期,“音乐美学”这个名词本身发生了转变。这样的转变在之前的1980年的音乐词典中,编撰者将古希腊至启蒙时期关于音乐现象的哲学思考的完整叙事建构在其中。斯巴肖特认为:“音乐美学”是指解释意义的企图、音乐与非音乐之间的区别、音乐与其他艺术及其他有关实践的关系。由此,我们不难察觉到,斯巴肖特将美学与音乐作品的心理学与社会学相区别,并且在审美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哲学意义”的思考。由于这样的相关叙事,音乐美学的学科意义发生的转变,它的学科指向也转向了“音乐哲学”。

三、中国当下汉语音乐学视野中的“音乐美学”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音乐美学”

由于18-19世纪意义上的德国古典哲学语境下的“美学”受到20世纪现代哲学影响下的文艺思潮檀变,西方的“音乐美学”—“音乐哲学”的学科意义发生了变化,“音乐美学”走向了衰落与消亡,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并非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中国音乐美学史是在汉语的语境中,对西方语境的“音乐美学”的理解与吸纳。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审美观念与基本现象在两者之间均有不同,差异性比较明显,但在音乐思想方面却有共通之处。中国的音乐美学是含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思想体系”,说到音乐思想,我们也可以发现中西的音乐美学的学科本质的差别,中国在古代的音乐思想有关审美意识的范畴中并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作品”概念④(这里的“作品”概念使得“音乐美学”在西方最终走向了“音乐哲学”),真正能够内化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美学”是由于在西方音乐文化与音乐学术中引入了“汉语语境化学科”(例如:中国戏曲,古琴,梆子腔等等),这种汉语语境化是西方音乐美学的“嫁接”,而并不是对于西方音乐美学直接的“移植”。

(二)西方音乐思想史—哲学史—美学史对汉语音乐美学学科的意义

结合中国的汉语音乐美学的缺陷,我们需要将目光转向西方音乐美学史的研究视野,需要对于西方音乐思想史进行关注,这样便可以推动汉语音乐学科(包括音乐美学)的总体发展。

四、汉语音乐美学的学科建设内涵

(一)中国汉语音乐美学的学科基本美学问题

1.哲学问题先行。韩锺恩在《音乐美学学科宣言》中,从审美的角度与视角,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审美体验与思想。他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思想就是从形而上(之所以是的理性语言)、形而中(在感性的基础上,逐渐将自己精分,思考物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形而下(音响结构与感性聆听体验)这三个层次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进行区分。而另一边,在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体验便是直接从声音的实体与作品本身进行审视。2.美学问题若隐若现。美学问题与艺术问题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没有将美学的问题与音乐学进行分层。纯粹运用哲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音乐问题便成为了音乐美学,从形而下的角度而言,忽略了听者与音乐之间的感性聆听体验,也错乱了感性聆听—理式的深浅关系。3.音乐美学问题较为凸显。音乐美学问题的凸显,使这门学科更侧重于感性直觉(聆听)的指向,由此便引申出一个问题:音乐作为非语义性的艺术,如何运用文字描述艺术内涵?4.小结。由上述的三个特征,便可以明确中国汉语音乐美学的历史进程,由形而上、形而中、形而下的角度去观照美学、哲学、音乐美学三个不同学科的侧重方向。

(二)西方哲学美学—音乐美学对汉语音乐美学的影响与存在的问题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语境之下,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哲学美学的音乐美学理论体系对于中国的汉语音乐美学学科发展产生了绝对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情况下,针对音乐作品背后隐藏的美学指向愈为明显,运用围绕声音概念本身的感性描写,呈现出的纯理性问题。存在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中西音乐美学共存的问题;第二,古代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美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的自身建设问题。对此三个问题,解决的相关策略就是:第一,关键中国自身特色的汉语音乐美学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创新驱动。丰富我国各民族的珍贵音乐资源,促进各族音乐文化发展;第三,交叉学科的实施。(例如:音乐人类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13篇

一、学科水平与教育技能相结合

教师职业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既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有现代化的先进教学技术。”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学科专业水平和教育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切实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夯实学科能力基础,加强教学技能锻炼。在学科专业水平方面,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自己的音乐教学补充能量。就这一方面而言,至少需要做到三点:第一,提升歌唱技能。歌唱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坚持练习唱歌,力求提升自身歌唱水平。第二,加强乐器演奏练习。正所谓“熟能生巧”,教师必须对课程所需的各种乐器勤加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第三,培养创作能力。适当的音乐创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而且也有助于开展创新型的音乐教学。在教育专业技能方面,这里则主要强调两点:第一,音乐教师不但要会唱歌,而且还要会说话。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用通俗、生动、风趣的言语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适应现代教学需求。教师需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计算机音乐软件等,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二、更新理念与创新方法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理念的改革。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理解和运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以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学实践和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基石。当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只是第一步,称职的音乐教师还应该懂得理论联系实际的道理,在深刻理解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只有做到理念更新和方法创新的结合,才能够逐步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比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主张开展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依据这一理念,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努力尝试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例如,在欣赏乐曲“小背篓”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乐曲节奏和韵律的印象,我组织学生分组编排儿歌舞蹈,通过与舞蹈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教学“动”起来,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经常指导孩子们开展配乐诗朗诵比赛,将诗歌与音乐结合起来,既完成了音乐欣赏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更新教育理念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结合是小学音乐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相结合

教育评价对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公正判断教师目前的工作成果,而且有助于完善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教学的评价环节。回归到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问题上来,笔者认为教学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需要将外部评价与内部反思结合起来,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针对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一是因为学校依据相关的教师专业化标准来对教师的个人学科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培训、考察和评估,进而给教师提出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二是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象,是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要发言人,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同样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依据学校的相关教学标准来开展教学以外,还应该听听学生的声音,平等友好地与学生交流,以便获得真实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除了外部评价以外,教师的自我反思也至关重要。以笔者自身为例,为了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注重教学反思环节,不仅认真撰写每一课的教学案例反思,而且定期进行阶段性自我总结,从专业技能、教学方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对自己进行深入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尽快改掉缺点。通过长期的努力,我在专业化水平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四、实践锻炼与教学科研相结合

除了自身专业学科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以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还包括一项重要内容———教学科研能力。传统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教学科研的问题,误认为科研只是相关专家、学者的事情,教师的职责仅仅是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对于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教育优化的积极作用已逐步彰显。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适应新环境下的新要求,突破传统工作思维,在努力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尝试进行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教研结合,最终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跨越式进步。当然,教学科研毕竟是教学活动的更高层次提升,对普通音乐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学习教育学、教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扩充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为教育实践和科研夯实基础。同时,还要不断汲取音乐专业知识的养分,开阔学科和教学的视野。第二,必须注重教学创新和经验积累,这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依据和素材。第三,必须多思考、多实践、多反思。只有在思考中,才能探索出教学的新思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教学的实际问题;也只有在反思中,才能总结教学成果,提炼出教学科研的素材。最后,必须学习专业的科研方法,比如教学调研、学科考察、课题研讨等,从而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实现专业化成长。不论通过什么途径,借助什么方法,我们想要达到的专业化成长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促使音乐教师既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又具备过硬的音乐专业技能,也能够胜任相关的教育科研工作,最终成长为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

作者:李笛 单位: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第二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洪玲.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0).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14篇

一、考试性质和目的

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音乐学类专业统一考试是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考试对考生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进行评定,为高校选拔适合专业培养的考生提供基本依据。

二、考查要求

音乐学类专业统一考试着重考查考生的音乐听觉和识谱能力、演唱或演奏能力以及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三、考试科目和分值

2020年上海市音乐学类专业统一考试分为音乐学类(音乐学)专业统考、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声乐)专业统考、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统考三类。

音乐学类(音乐学)专业统考科目:声乐演唱、乐器演奏、乐理、视唱练耳;各科成绩满分各为100分,总分400分。

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声乐)专业统考科目:声乐演唱、乐理、视唱练耳;各科成绩满分各为100分,总分300分。

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统考科目:乐器演奏、乐理、视唱练耳;各科成绩满分各为100分,总分300分。

考生可根据所获得的音乐学类各类别市统考合格证报考对应的音乐学或音乐表演专业。音乐学类(音乐学)专业统考合格的考生,若也达到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声乐)、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统考合格线,可报考音乐学或音乐表演专业。若考生仅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声乐)、音乐学类(音乐表演—器乐)专业统考成绩合格,只可报考对应的音乐表演专业。

四、各科目考试内容和要求

1.声乐演唱

(1)考试目的:通过考生的歌曲演唱,测定考生的嗓音条件、音准、节奏及音乐表现能力等。

(2)考试要求:考生自备歌曲三首,内容包括中外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歌剧咏叹调等。考试时由考生本人自选一首,考官抽选一首,共演唱两首。演唱时间不超过6分钟。

(3)评分标准:考官通过对考生的演唱技巧(40%)、音准节奏(20%)、语言风格(20%)、台风表现(20%),给予综合评分。

考生不能自带伴奏。每个声乐考场备有钢琴伴奏教师,如需伴奏,考生需提供伴奏谱(五线谱)。

2.乐器演奏

(1)乐器选择

①钢琴演奏

②现代器乐演奏(电子管风琴、手风琴、古典吉他等)

③打击乐演奏(西洋打击乐、中国打击乐、流行打击乐等)

④管弦乐器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圆号、长号、大号、萨克斯管等)

⑤中国乐器演奏(笛、笙、唢呐、管子、三弦、扬琴、柳琴、中阮、琵琶、筝、古琴、二胡、板胡等)

考生根据演奏类型选择以上规定的乐器参加考试。

(2)考试目的:通过考生的乐器演奏,测定考生的演奏水平和音乐表现能力等。

(3)考试要求:

①钢琴演奏—练习曲一首;自备乐曲两首,抽考其中一首,每位考生演奏不超过8分钟(背谱演奏)。

②现代器乐演奏—练习曲一首;自备乐曲两首,抽考其中一首,每位考生演奏不超过8分钟(背谱演奏)。

③打击乐演奏—自备小军鼓练习曲一首;西洋打击乐:另须自选马林巴或定音鼓(自备练习曲或乐曲一首)。中国打击乐:另须自选大鼓、排鼓、板鼓(自备练习曲或乐曲一首)。流行打击乐:另须爵士鼓(自备练习曲或乐曲一首)。

④管弦乐器演奏—一套音阶、琶音(弦乐加奏双音音阶);练习曲一首;自备乐曲两首,抽考其中一首,每位考生演奏不超过8分钟(背谱演奏)。

⑤中国乐器演奏—自备乐曲三首,抽考其中两首,每位考生演奏不超过8分钟(背谱演奏)。

(4)评分标准:考官通过对考生的音乐风格把握及乐曲的完整性(60%),技术把握的准确性(40%),给予综合评分,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乐器演奏采用无伴奏形式(考生不得自带伴奏,考场也不提供伴奏)。

3.乐理

(1)考试目的:通过考试,检测考生对音乐中各种要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内容与要求:

①音符休止符(高音、低音谱号谱表、各种音符休止符、音的分组、半全音的分类、等音、十二平均律)。

②常用符号(速度力度记号、演奏法记号、省略记号、装饰音、常用术语)。

③节奏节拍(拍号、音值组合)。

④音程和弦(各类音程和弦的原转位、调内音程和弦的构成和解决)。

⑤调性(大小调式、民族调式、调号、辨别调式)。

(3)参考书目:《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

4.视唱练耳

(1)考试目的:通过音乐听觉能力、视唱能力和音乐记忆力的测试来检验考生的音乐素质,鉴定考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必备听觉条件。

(2)内容与要求:

①练耳笔试

a.听辨和声音程:八度以内单音程,仅要求写出性质;

b.听辨柱式和弦:大3、小3原位、转位,减3增3原位,仅要求写出性质;

c.听写节奏:2/4拍、3/4拍,包含常用节奏及若干较复杂节奏,用无音高的五线谱音符记写;

d.听写旋律:一个升或一个降调号的大调或小调,2/4拍、3/4拍,8小节,包含常用节奏及若干较复杂节奏,用五线谱记写。

②视唱口试

小学音乐学科评语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小学课堂 音乐 导入 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90-01

一、引言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实施全面关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小学生涉事少,可塑性高,学习能力强。作为教师应当特别注重这个阶段,潜移默化、一如既往地以爱心与耐心作好引导工作,并进行适当的约束,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的音乐学习常规。如此,老师应当怎样做,方可让良好学习常规成为现实。如下,本文将以自身阅历为例讨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二、如何把握小学音乐教学中课堂的引导

(一)构建起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

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为学生爱上课堂、爱上老师的前提,更是成功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如《56号教室中的作者》雷夫切实践行了这点。在56号教室中,学生们告别“害怕”,取而代之的是爱与信任。雷夫老师坚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天使的心灵,都在不可限量的潜力,他竭尽所能地去发现所有孩子的发光点。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人对成绩优异听话的学生,会由衷的喜。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显现偏颇的态度。雷夫老师在此方面独辟蹊径,常怀公正之心,心里始终有学生,致力于学生一同创建起和谐轻松的师生氛围。

(二)构建具备音乐特色的课堂常规

就常规训练的单方面来讲,音乐课与别的学科有共通点,也有区别。而区别就在于不仅要组织同学们站、坐、排队、出入场所的训练,更要基于这些训练,搞好音乐教学。使同学们在浓郁的音乐环境下,快乐地学习到相关知识。使学生切实体验音乐课的真谛。比如:让学生听着欢乐的音乐步入教室,以上、下音阶的变化代表起立与坐下的口令,师生问候用音乐来表达。坐好的指令音乐如何设定,哪个和弦又代表“安静”等。

(三)音乐课堂中科学适度点评学生

怎样调动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怎样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怎样让学习更自主的融入整个过程,怎样对学生进行适度点评,怎样在音乐课中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来推动音乐教学的不断前进。这些都值得业界认真思考。

1)扬长避短,掌握正面评价的时间点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展现出不同的条件、水平。某些学生更适合唱歌,某些学生舞蹈的资质更优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扬长避短,全面的角度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并强化他们的优点,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激励和教诲。适度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信心及主动性,反过来对老师工作亦是一种认可。良性循环机制由此就建立起来。

2)暗示法以纠错

对于那些纪律性差,调皮的学生,老师要适当使用目光注视法,或以轻摇头的方式给予提醒,这种评价形式不至于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更乐于配合老师,改正错误。

3)评价语言内容需详实,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注意到,某些教师的满堂教学中,总是使用“真棒!”“好!”“正确!”等评价。有的孩子一听到就识破老师的敷衍行为。而把某些专业术语融入到语言中收效就大相径庭。评价中包含的内容要详实,要丰富,要全面,要专业。孩子们被重视的感觉油然而生,自豪感、满足感的增强有助于他们更刻苦的为学习。

三、结束语

想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音乐课堂学习常规,只有在严而有序的音乐课堂常规下,课堂的音乐性才会有它坚实的基石,即使飞得再高再远也不会迷失方向。我们肩负着创造课堂“奇迹”的光荣使命,学生受益终生,离不开广大教师的“引导”践行精神。我想,我们定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黄涌佳,音乐教学创新意识引导浅探――以《走进音乐世界》二年级教学为例[J].北方音乐,2015(14):102-104.